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没有以后 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4 09:04:2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语文】高考作文素材:“没有以后”(附)

【语文】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没有以后”(附

范文)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请以“没有以后”为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首先需要审题。这是材料命题作文,格式无非是材料+提示语+命题要求。材料部分把考生引导到生活中去,要求考生反观自己的现实生活,抓住关键语句“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还有“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引发考生对当下现实的关注、感悟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其次,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大致有二:一可写对已逝的亲人的亏欠、愧疚之情(含对亲朋做下的某些事,或许下的却难以救赎践行的诺言);二可写人生经验方面的,如是否抓住机遇、注重现实等的体会。前者适合用记叙文体,后者宜写成议论文。

第三,需要关注提示语和命题要求。提示语限制考生的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考生一定要注意,这限制性要求明确告诉你,要写我们自己而不是他人。考生必须按所给标题去写,不能另起炉灶,否则就会离题。 此外,还要警惕在选材和语言方面的一些通病。主要是材料撞车,立意平庸,语言平淡。例如,不少考生在选材时会出现严重的“撞车”现象,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一般来说,大量作文都是记叙文,大都写高中生活枯燥无味,一心埋头学习,没有发现身边亲人的关爱。对象不是母亲就是奶奶,事件不是做点心就是送伞,在立意上也不能翻出新意。而且叙述时胡编乱造,情感虚假,缺乏细节描写,也缺乏哲理性的语言。譬如在写到人总是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时,往往不禁想起一首歌:“就让往事随风,都随风”,“那些还在时间上徘徊的人,那些还停留在过去,想象未来的人,那些白白虚度光阴的人,不要再犹豫,只有把握现在,才是最理想的唯一选择。”这种语言虽通俗,但没有深度。而如果使用一些恰当的

修辞手法,就会使语言显得生动而深刻。如有的写道,当最后一片森林、最后一棵树被砍伐时,才知道已经没有以后;有的写道,当我们迷恋网络中,面对考试如同“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才知道没有以后;有的写道,当我们踏上人生路,遇到种种挫折,才知道没有以后,而需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和坚强„„。而类似这些哲理性的语言和修辞,都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写作案例与点评】

没有以后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曾经总是天真地以为,现在还早,我可以以后去实现我的梨园梦。

当初,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的时候就在幻想着我的未来:我站在属于我的舞台上,挥舞着水袖,台下的观众为我而鼓掌。种种原因,我已带着我的梦想进入了小学。 那深深的乡音对我产生了诱惑的迷恋,那越剧带给我的艺术享受让我感觉这夹着浓浓的潮湿味儿的冬天里,那种与生俱来的向往印在我蠢蠢欲动的心灵之上,优美的旋律与意味着绍兴的气质和气息吸引着我,那时的我,内心的欲望愈发强烈,但由于自己的胆小,不敢放开歌喉,而以年纪小为借口,又把这梨园梦推迟到了我口中的“以后”。

流光似水,还是那乡音,而我却已不再是坐在小学教室里的那个孩童了。

到了我敢于表现,敢于推荐自己的年龄了,而我却也没权改变我的宿命,眼前放着两条路,一条通向高中,一条通向艺校„„

即使心里十分痛苦,我想走的那条路,偏偏是我不能选的那条路。但还是安慰自己:没关系,以后上大学还有机会。

一直到十七岁,这个对于想在舞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却已是偏大了的年龄,才猛地意识到,我的未来已经不再由我创造,我怀里揣着的梦不知不觉地破灭了,因为——我没有又一个“以后”了。

此生注定与梦想擦肩而过,“以后”只是对自己心灵上的安慰,仅此而已。有些东西,错过了一时,也就错过了一辈子,生活中永远没有以后„„。

心中的梦,还是随着我,只是我没有机会实现了。

丝竹邀来水乡月,共诉悲欢离合;水袖轻舞杨柳风,醉了天上人间。但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个“以后”,可以让我醉一回?

我这儿是如痴如狂,一声越剧,一股情愫,不仅仅是越剧的清音,更是人事变迁的顿咽。 我愿做梨园日出时第一颗晶莹的露珠,在第一时间奉献我唯一的光彩,我做着梨园梦,梦着越乡情„„一轮明月高升,一角新蟾隐秀,雾中蓬莱,那是我梦中的仙境,刹那间,拨动心魂„„

点评:

这篇作文题材新颖,“人无我有”,写的是自己的梨园梦一直无法实现,希望把握机会。文章处处切题,譬如“曾经总是天真地以为,现在还早,我可以以后去实现我的梨园梦。”“我怀里揣着的梦不知不觉地破灭了,因为——我没有又一个‘以后’了。”“有些东西,错过了一时,也就错过了一辈子,生活中永远没有以后„„”使得主题突出,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文章很好地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句,领会并体现了深层的含义。加上如诗如月的语言,如“我愿做梨园日出时第一颗晶莹的露珠,在第一时间奉献我唯一的光彩,我做着梨园梦,梦着越乡情„„”,这些都是文章的亮点之所在,很好地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没有以后

以后,这是个看似美好、充满希望其实只是充满着幻想而又虚无空洞的词语。谈以后要怎么样,大多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为自己的不全心投入寻找借口。一切都是瞬息,若只谈以后,我们只会抓不住现在,而之前的以后也全都化作泡影。其实,世上没有以后,我们要做的只有现在就做买要做到明智果敢,全力以赴。

暴风雨来临,我们一般都会想把之前决定要做的云云推到以后。但,生活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境,而是学会在暴风雨中跳出最美的舞蹈。切记,没有以后,只要我们全力以赴,即使是暴风雨也不能阻挡我们舞动的步伐,正如未赚到钱、未挣到工资、未成为富豪不能阻挡我们表达对母亲的爱一样。

“我感到特别欣慰,我的脑子很少用到无意义的地方。”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兼主任,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环保理念。她在美国学习相关知识后立即回国投入环保事业中,不仅自己长期保持着低欲望、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倡导更多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绿色、环保。汶川地震后,她立即带着筹集的380万爱心捐款到大坪村进行灾后复建。倘若她只想着以后再做这些事,她将不会获得“苏菲环境大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以及《时代周刊》的“环保英雄”等荣誉,更不会有“乐和家园”的和谐与环保事业的进步。没有以后,让廖晓义全力以赴,从现在、点滴小事做起,让环保理念影响到更多的人,让她的人生生辉!

年仅27岁的张尚武,曾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体操冠军,还是一名窃贼,因十次盗窃而锒铛入狱,现在,他是一名乞丐。他在大运会中夺得两金,风头直追郭晶晶,但在后来的训练中损伤了脚跟腱,从此人生有了转折。他开始失意低迷,整天幻想着以后怎样怎样。其实,不能奉献体育事业,他的人生仍有许多选择,许多机遇,只要他现在开始行动。但年轻的张尚武只想以后,不付出行动,终落得令人惋惜的下场。正如李明博《母亲》中未能做到小时候的“以后”而以遗憾收场一样。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有时我会想着高考摇摇无期,今天不想学习了以后可以补回来。殊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当无数个“以后”堆砌在一起时,我们往往因束手无策而彻底放弃。因此,铭记没有以后,现在就做,全力以赴,我们终会看到成功的彼岸草风水美,风细柳斜

没有以后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错过了星星,请不要再错过太阳”,当时,我的心里受到了很大触动,心里一直在重复着“让往事随风而去,珍惜现在,珍惜现在„„” 人总是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这句话不知道听了多少遍,自己说过,他们说过,她们说过,好像人人都耳熟能详。人总是在失去后对失去的东西怀念,想象它仍在自己身边,从未离去,可是它不知何时已经变得斑驳,在对失去的无限怀恋中,深深地陷入,无法自拔。让往事随风而去,珍惜现在,失去的就是失去了,不在了,不要再多想、怀念,这样说,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无情,多情善感只会让自己痛苦,反正有记忆,失去的,我们只能让它在记忆中存档。我相信,只要好好地珍惜现在,把握现在,你会获得更加快乐。

人生处处有失败,有落寞,总想着自己的天空变得风和日丽,不再下雨,打湿自己的心,可是却一直语中徘徊、回荡,回想着自己的错,责怪自己,藐视自己。让往事随风而去,珍惜现在,。失败人人都有,就让失败作为一根鞭子,变成一种鼓励、鞭策,把失败淡忘,自己又从一个新起点奋力直追,努力地向终点冲去,把握现在,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你会更轻松。

在鲜花簇拥、掌声中,一路走向领奖台,你可能很是自豪,站在高高的领奖台的感觉的确不错,接受别人的祝贺、赞美、鼓励的感觉确实是良好,可是有没有想过“骄兵必败”,是呀,我知道你不会,可是有没有听说过“潜意识”?让往事随风而去,珍惜现在,无论是成功、失败都是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失败化作一种力量,而成功就让它随风而去,过去的种种已经过去,“繁华似锦终将落”,如果有必要,我想有人会帮你记得胜利的瞬间。 不禁想起一首歌:“就让往事随风,都随风”,就让往事随风而去,对自己、我们、大家而言,现在更加重要,即使错过了星星,明天太阳依旧升起!

推荐第2篇:“没有以后”材料作文导写

一、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行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立意方向

珍惜亲情;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等

三、例文

惜景·惜时·惜人

不要让眼前的美好溜走,因为,以后未必会有。

惜景

小时候,麦田是一处充满神秘和乐趣的乐园。绿油油,金灿灿,沉甸甸呦!斑驳的田埂边,总会与一些小生命不期而遇,那是幸福的吻着花的蝴蝶,那是辛劳的采着蜜的蜜蜂,那是可爱的搬着麦粒的小蚂蚁……

我总是拨弄着那株小草,幻想着我长大后在这片麦地上建个小院,养只小狗,种片小地,和它们一起玩耍。可就在这时,总会有一双无情的大手,把我摄回,按在书本中,在“不学习,长大没出息”的督导下啮着书本,十年晃过,再想去见见我的动物朋友,猛地发现那麦地了一块绿化用地,周围耸着几栋楼房,屋后流着一条臭水沟!我的乐园呢?

惜时 时间总像一把无情的刀刃,削着我们,一天天地,沉浸在幻想世界的我们,被削疼了,捡回到惨痛的现实中。

我本想读十本名著,却发现,高中的我要解决十本习题;我本想去好多地方旅游,却发现,现在的我,已被一个学校所束缚;我本想回老家看看,却发现,现在的它,已经被拆成了一堆废墟…….我的设想呢?

惜人

我喜欢环绕在你的臂弯里,听着您用不利的牙口哼着摇篮曲;我喜欢骑在您的背上,就如得胜的将军一样驰骋;我喜欢偷偷地吃你塞给我的冰糖,入口甜丝的,即便蛀牙也在所不惜;我喜欢拿着你心爱的象棋,啪地摔在地上,看你捋着胡须笑……可是,我长大了。需要离开您去完成学业。我对新的伙伴新的地方的憧憬使我义无反顾的离开,直到含泪的父亲领我回到你身边,却发现,您躺在刺眼的白布下,皱纹好像侵遍了您整个面庞,您眼角的泪水是遗憾吗?是孙子我没能见您最后一面?望着那坟头的一柸黄土,我哭喊着,我的爷爷呢?

叹息着望着那变了样的麦地;无奈地埋在那无尽的学业;恸哭地跪在那新堆的坟前。 永远莫被前方的莫须有的景象吸引,环顾四周,珍惜当下,因为,以后真的没了。

逝去的白百合

同学告诉我:育华楼前的白百合开花了。

我“哦”了一声,心头却不禁一阵欣喜,因为我想看百合好久了。正想起身前去看一看,今天的作业却发了下来。

看着期中的倒计时,我不禁皱起了眉,想想还是算了吧,以后还会有时间去看的。于是,我便压下了赏花的心思,在纸上耕种不息。

第二天清晨,阳光的笑容溢得满地都是。天,似乎格外的好。

走下了楼,一阵风扑面而来,一种充满着生机与蓬发的气息窜进鼻孔,还有一股香却不浓,淡却令人着迷的香随之而来。我知道,那不是别的,一定是百合的香,因为只有它才会令人如此着迷。我径直向育华楼走去,想到能一睹花容,便欣喜不止。

“铃铃……”好事总是不能如人愿,时间到了,快要上课了,没法了,我只能从育华楼旁跑过。

但还是忍不住,看了一眼,就一眼,可是已让我魂牵梦萦,那白色的花盏似是玉琢盘,盏盏立于树枝上,远远望去,整棵树便如婷立的仙子般,美丽,冰清玉洁。我惊得一蹬腿,在“快跑”的标语前窜进了板栗。我看着窗外,看着百合的方向,看着我迷醉的方向,不能自已。我告诉自己:不要伤心,以后会有机会的。

就这样,时间就像百合的花香,越发淡之,一晃眼,十月有余。

这天,下楼,我竟是寻不到那令人着迷的香。我突然慌了,发觉心头像是少了块什么。 不再顾着上课的铃声,向着百合奔去。可哪里还有百合,只有着满地逝去的花瓣,只有这枝上咄咄逼人的新叶,我只得拍打着叶子,大吼道:“你为什么要长这么快,为什么不可以等等,等以后让我看完,才将百合花夺去。”

坐在教室里,捧着百合的最后一丝香魂,久久不肯撒手。同学看我神魂颠倒的模样,冲我说道:“你呀,花在时不抽空看,花已逝,方才悔呀!”

同学的话像尖刺般插入我的心,疼的我泪打转,可是也疼的我越发清醒。是啊,我总是奢望着以后,可是哪里有那么多的以后,时间是不等我的呀!

同学似是不在意的又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百合啊?”同学的又一个问令我全身一颤,连心中的痛似是也被忽略。 泪还是流了下来,我依稀记得多年前,母亲也很爱百合,要我下次见面时带给她看,因此我便一直想要看百合。

爱百合是因为母亲,可是百合却会明年再开,而母亲的青春与美丽不会再有,她将所有的爱都给了我,哪怕是她最重要的光阴与美丽,而我,一直未曾替母亲摘过百合,每次都在等以后,可母亲又有多少个以后来等我。

且行且珍惜

夕阳下的乡村抹去了最后一丝光泽,只留下一片幽深怅然的影子,晚归的燕子精灵在昏暗中画出一道呢喃的虚线。

回到原点,好像想让时光停留在那风车咿呀作响的日子里,留下余香。

那时候的每天傍晚,外婆和我都会出现在这条乡村小道上,一阵微风吹来,风车缓缓转动起来,吱吱呀呀的风车声响起,飘进我童年的每一个梦里。

一支简易的,色彩不均匀的风车,是外婆亲手帮我做的,几张裁剪的画报,一支小竹签,再用小铁钉将其固定,我的专属风车就完成了,记忆中那快乐的感觉充斥着每个昏黄的傍晚。

“外婆,外婆,风车不转了。”我拼命地拉扯外婆的衣角,那灰蓝的毛边衬衣散发着潮湿的味道。“小笨蛋,你要找风呀,跑起来它就转了。”我滴溜溜的绕着小道来回跑,风车转动咿呀作响,在夕阳的照射下,风车折射出夺目的光彩,就这样,一直跑得满头大汗,倒在外婆怀里。

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躺着,感受外婆带给我的宁静。

而如今,重新站立在这乡村小道上,风景依旧,却道是人空心也空,不再能听到风车转动的声响,不再能看到路边那为你擦汗的身影,这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来曾经的一切已不在,就有一份温情尚存心间。

外婆不在了,我的童年就消逝了。

还记得爸爸妈妈来接我回城,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你,你硬是塞给我50元钱,让我多买点好吃的,我搀扶着你跨过门坎,跟你说:“外婆,我会想你的,等我长大了,也要买好吃的给你吃。”你饱含泪水的点头,说了一句:“好,外婆等着你。”

我坐着车离开,回头望,外婆倚在门边上,夕阳西下,照亮了她的发丝,却照不亮她那逝去的年华。

我不知,我们再没了以后。 我终究是负了外婆的等待,我懊悔为什么从来没有省下零花钱给她买糖吃,现在的我唯有珍惜外婆和我之间的回忆。

都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是人的一项弱点,所以不要再奢望以后,因为以后的以后可能再没了以后,学会珍惜每一个爱你的人的存在,学会珍惜每一段温暖的岁月。

这世上有无数春夏花,无数秋雪,无尽温暖,那些等着短发又长成长发的日子里,且行且珍惜。

我在乡村小道的起点处写下:让外婆的爱和我一起走过,人生无悔,一路前行,且行且珍惜。

悔恨当初

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待我半身戎马,许你浪迹天涯。回想起当初的山盟海誓,悔恨当初,悔之晚矣。

当我幼时第一次看到那华美的车盖,那前呼后拥的威风。“我可取而代之”!莫名的豪气在我胸中升起,我是君临天下的王,我的一生都将去夺取这天下。

直到我遇见了她。

那飘逸的秀发,深邃的眸子。玉貌娉婷,冰肌玉骨,宛若神妃仙子,深深地打动了我。“你叫什么名字?”“虞姬”,她笑道。那声音宛如天籁。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将被她俘虏。

她成为了我的妃,我承认我宠爱她,但对天下的渴望使我不能全心陪伴她。她从不说什么,但我感觉的到她的伤心,我对她许下各种谎言,她总是莞尔一笑,看不出是快乐,抑或是伤感。

我半生戎马,血染征袍,终于杀成了声名中原的西楚霸王,她也随我征战沙场。她从不干涉我争夺天下,只会安静地在我伤口上涂药,默默抽泣。而我,只会用各种诺言安慰她:“待我…….许你…….”

天下唾手可得,普天之下只剩下最后一个敌人-----汉王刘邦,这个市井无赖,昔日我能像对蝼蚁一样碾死他。这等卑贱的人,怎敢与我同样高贵!天下,天下是我的!

垓下之战,气势磅礴,我------西楚霸王居然会输!而且输的一败涂地!我坐在帐中,骂着小儿韩信,竖子刘邦。虞姬进入:“霸王,不要再伤悲了,臣妾做舞一曲,望霸王宽心。”望着他翩翩起舞,我才想起,这么多年,陈平,英布,范增,死的死,降的降,只有她,陪我征战沙场,无怨无悔。早知如此,我还做什么霸王,还争什么天下!天下谁爱要谁要,只有她是我的!“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股鲜血涌出,染红了征袍,“虞姬!”我大喊,冲向她。“你怎么这么傻!我是霸王,西楚霸王!我带你离开,我们过自己的日子!”她莞尔一笑,摇摇头:“项羽”。这是她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叫我的名字。“项羽,我多希望来世你不是霸王,我也不是王妃,我们只是普通的农村夫妇,过着幸福的日子…….”对,我不是霸王,我只是项羽,她的项羽。“虞姬!”我仰天长啸,怨恨与悔恨交加,拔剑冲出大营,挡我者,死!

杀到乌江边,一位渔夫来接我:“请霸王渡江,江东虽小,仍可让霸王称王。”我笑,输了她,赢了天下又怎样?仰天长啸:“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用佩剑划过我的脖颈,追随她,投胎作平民。、

往日的誓言又在耳畔想起:“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昔日的誓言又有何用,斯人已逝,悔恨当初,悔之晚矣!

青春如我,把握当下

席慕容曾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激情飞扬的岁月中,我们走得太快太匆忙,因为我们认为前方的道路太过于漫长,我们还有很多以后,殊不知,青春的我们需要的正是把握当下。

须知,人生的事情我们无法预料,万物瞬息万变,前方的道路总是要经历才能了解虚实,人生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我们的理想都很美好,但理想的实现都需要现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幻想未来,可以期盼明天,但请不要忘记,此刻,我们要把握当下,留下每一个深刻的脚印。

青春如我,把握当下,我们勇敢逐梦。逐梦是一个充满喜悦与荆棘的过程,我们把握住了青春,把握住了这份独有的激情,因而我们顽强,因而我们以勇者的姿态面对荆棘,给世界留下一个完美的背影。脸谱创始人扎克伯克纵使是电脑程序创作设计的天才,在电脑的世界中,他的成就令人赞叹,但当面对脸谱上市,面对商业的操作运行,他举步维艰,凭借着勇敢逐梦,他克服困难,缔造了脸谱的网络社交全新时代。有人说,他是神话。其实,他所做的正是凭借着青春独有的勇气与激情。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创造脸谱的神话,我们不是扎克伯克的复制,我们有自己的理想,我们有自己的未来,此刻,无论面对什么,我们都要把握当下,为自己造就一艘坚固的船只,扬起白帆,去到那成功的彼岸。

青春如我,把握当下,我们坚持自我。《瓦尔登湖》中有这样一句话,“世间万物都未变,变化的是我们。”尽管如此,人们都在变化,但青春的我们应坚持自我,坚持本真。在这段岁月中,我们可以特立独行,但这不代表着我们去盲目独行。我们的原则是坚持自我。我们把握当下,因为此刻的我们是最真实,此刻的我们以冷静的姿态与世界对话,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我们坚持自我。尽管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有些人选择了遗忘,有些人选择了坚持,而我们正是要做这坚持自我的人,把握当下的自己。

青春的岁月无需多说,我们以自己的勇敢逐梦,坚持自我去把握当下,以勇者的背影去面对前方的旅程。

错过的繁花

一树繁花很美,可是它需要你及时地停下脚步,去欣赏,去珍惜。 草长莺飞,这是最美的季节。

在不知不觉中,树木脱去冬日的倦怠,焕发新生,一点点的嫩芽,一朵朵的花苞在一场场的春雨的滋润下茁壮的生长着。

我别过头望见窗外明媚的春光,在一片浓绿中藏着一树洁白,那是一株盛开的白玉兰。我惊喜于发现了一番美景,想要冲到屋外仔细欣赏,但我望了望手中的笔,看了看时钟上分秒不歇的指针。时间容不得我去欣赏,有更重要的事摆在我们面前。我在心中安慰似地说:“不急不急,春天还长,有的是时间去慢慢欣赏。”

可是生活总爱与人开玩笑,你不知道在哪一个瞬间就错过了美景,错过了心中所爱。 雨后的清晨,我早早地来到这株白玉兰身旁,昨夜的大雨着实让我心惊,我不知这一树繁花能否承受一场大雨的洗礼。

远远地,远远地,我便瞅见一株光秃秃的树,它安静地沉默在一片浓绿中,又似有无限的伤悲。那一刻我明白我错过了这树繁花,错过了这棵树的春天。

我悄悄地走近它,地面上残留着昨夜的雨水,草丛中杂乱的掺着花瓣。雪白的花瓣上沾染了泥土,好些花甚至破了,碎了。

我站立在这株落尽了花的白玉兰面前,心中五味杂陈。我有些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及时欣赏及时珍惜。你永远不会料到什么时候会有一场大雨,什么时候会来一阵大风,就像生活总是未知,你不会料到明天幸福和苦难哪一个会先敲门。

我总以为花期很长,春光很久,以后我会有时间去停下来欣赏的,可是我不知道美景转瞬即逝,当我延期时我已放弃了这树繁花。

我俯身捡起几朵 ,将它们紧紧地握于手心,那掌心传来的冰凉与轻柔的触感,提醒着我“错过”这一事实。

大千世界,几朵花瓣算不了什么,看起来我只是损失了一饱眼福的一次机会,破灭了一份满心的期待,我仍可以忘记此事,忘记这错过的繁花,重新上路。可是我错过的仅仅是一树繁花吗?这是对美的一种不重视,一种对机遇的不珍惜。

不要再错过繁花了,因为我还有一个春天,不要再错过机遇了,因为我还有精彩的人生。只不过我要记住,没有“以后”,世界不会为我停一停。

推荐第3篇:王子和灰姑娘没有以后情感美文

“从此灰姑娘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在我思想还稚嫩的时候,灰姑娘的故事就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她与王子的完美结局,是我的期许。我幻想和他一样邂逅自己的王子,我希望自己的平凡能被添上一抹艳丽,让远处的他点亮我生命中所有的光芒。我是灰姑娘,没有漂亮的裙子和水晶鞋。我拥有的只是傻傻相信和痴迷等待。我相信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不只是童话。

1.陌生彼此

“没有联络,就被遗忘在世界的另一端;没有想起,就被丢弃在最阴暗的角落里;没有以后,就被判了死刑,永远不得救赎。就让我一个人在安静中疼惜自己的伤口,擦拭流不完的眼泪,最后带着自己的伤和痛一起逝去。”我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儿,喜欢美丽忧伤的句子。每次都会受到无所谓有无所谓物的事情的影响,然后写下自己的心情。也许是我注定伤感,只能写出悲伤的文章,而对于开心的事情,没有一点儿创作思路。不过我挺满足的,因为最起码我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尽管悲伤。

我有时是忧郁的,却会幻想明天。明天有我美丽的故事,明天我心里的那个故事又在成长,它包围我的思想。我是灰姑娘,拥有平凡,也拥有幻想。我只在我写作的道路上等待王子的出现。希望我的文章是灰姑娘的美丽舞裙和水晶鞋,能给平凡的我注入不平凡的血液。我在等待。

2.等待出现

我不停地在空间发表,也许我一直在伤感吧!

有人问我是不是有很复杂的感情经历,我肯定的回答了,没有。我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只是一直在别人的故事里写着自己的心情,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自己没有感情经历却会这么伤感。

在我的好友里有一个叫浅笑的男孩儿。他很阳光帅气,却被蒙上了乌云。我的文章引起的他的好感,他很关心我。

“花样,为什么你的文字这么悲伤?”

“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骨子里透着悲伤的人。”

“怎么会呢,你的经历很丰富吗?”

“没有,我只是喜欢些伤感的文章,喜欢伤感美丽的句子。”

“哦。”

开始,我对他很冷淡。我不喜欢对自己写的东西做太多的解释 。因为那些只是突发的灵感,也许和任何人无关。

“花样,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而有些只是你没有在意,所以你觉得写的全是别人的故事。”

他的话触动了我的神经。也许是的,我只是在一些故事的边缘徘徊,然后匆匆离开,再用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待 。浅笑,他看穿我了吗?他会是我在路上的王子吗?我不敢奢求,只能相信王子会出现。

3.尘世绝恋

“岁月憔悴了容颜,又是谁用离歌唱出谁心中绝望的等待?几世轮回,只为你转身无意的回眸能给予我内心凄苦的解药,换取前世你我的遗忘,今生再无的相遇。”我写着古代的轮回。

“花样,这篇也挺悲伤的。”

“呵呵,是啊,就突然写的。”

我认为他是了解我的人,我们开始谈论我的文章,我也开始了自己的童话梦。

“不拭泪,只用婆娑泪眼嵌入你内心最深处。花样,这句挺不错的。”

“谢谢!”

“花样,天冷了,多穿衣服!”

“嗯,好的,你也是。”

我们逐渐从文章走进生活,我们开始互相关心。我把他当朋友,知己,也是王子。就这样过了很久。虽然他让我开心,但我伤感的写作风格并没有改变。

“浅笑,我的《我们只是不同城市里的陌生人吗?》怎么样?”

“陌生的人,陌生的空气,陌生的一切。我在陌生的世界里遇到陌生的你。不问过去,不问此时能够为什么匆匆相遇。浅笑,只是一切太匆匆。别了,不回头;别了,不留恋;别了,永远。花样,里面怎么还有我的名字啊?这挺伤感的,并不是一切都是陌生的啊!只是你的心不去接受而已。”

“浅笑,我……”

“花样,你的文字太悲伤了,有时让人觉得很压抑。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置于悲伤的角色里。”

“浅笑,我习惯了,改不了。我只能在悲伤的文字里写着自己的心情,好或坏。”

“花样,你的文字虽然美,可是真的很伤,让人心疼。作为朋友,我希望你快乐,不要把自己真的融入悲伤里。”

“谢谢你,浅笑。”

我认为,他是我的知己,可以在我另一个世界里分享我的另一面。我写了太多的悲伤,有时只是想要和他有更多的语言,现在,不可能了。灰姑娘的鞋子被王子丢掉了。是啊,没有必要把悲伤留给别人。浅笑,我给你写了一篇文章,可是我不能让你看到。

“浅笑,我只是喜欢些伤感的文章,有些多愁善感,可也还可以快乐的生活。谢谢你。曾经我心里的知己。”我在心里写下。

4.只是路过

我只是路过,希望没有破坏你原有的风景;

我只是小憩,但愿没有扰乱你熟悉的安宁。

我只是我,匆匆走过,不留下什么,更不会奢求带走什么。

我走以后,一切如从前。

我们走在两条平行的路上,也许会因为一个偶然相遇,但是,

交点,只有一个,而且只是片刻的相遇,不容许自己留恋。

转身离开的时候我是微笑的。

挥手再见,不要有任何的联络。

带走我的一切,还给你那份宁静与幸福。

我只是路过,别过。

5.没有以后

《只是路过》是我为他写的最后一篇文章。我不能把伤感带给别人。喜欢伤感的文字,我没有错。我是灰姑娘,在自己的世界里写着,丢了水晶鞋,我还剩下什么?我已经不再期盼王子的出现,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写着,伤感。原来,灰姑娘和王子真的没有以后。

推荐第4篇:爱过以后

爱过之后

“有你我就有感情,有感情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痛苦。因情受苦,忘情更难。”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会做朋友。如果,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想来已经很幸福了——其实,擦肩而过,也是一种很深的缘分。

佛说: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可以一秒钟遇到一个人,一分钟认识一个人,一个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时间爱上一个人,但是却要用一辈子去忘记一个人。当他不爱你的时候,无论过去他是否爱过还是后来忘了,又或者是从未爱过。

当你无法再成为他心里的那个人的时候,他的心便不会记得你。请不要在你不开心时去打搅他,他那儿绝对不是你此刻应该的去处。请不要与他讲你的琐事,他无暇更是没有兴趣去了解你、你的生活。即使讲了,他也很快会忘记的。没有爱,你注定挤不进他的生命。请不要在他的面前流眼泪,他无法给予你照顾和关心,至多只是一点同情。只有爱你的人,才会真正的去珍惜你,而不是,旁观的同情和怜悯。

当他不爱你的时候,你的爱便是他的负担。请不要去计算自己的付出,不要希望有什么回报。你用心,他无心,爱着不爱自己的人,本身便是没有回报的。不要计较对与错,这样会快乐些。请不要失去自信,因为爱一个人,并非他的优秀,而只是一种感觉。他让你有这样的感觉,于是你爱他。同样,他不爱你,也并非你不优秀。优秀,不是爱的理由。还有那么多爱自己的人,淡淡地微笑一下,也是一样甜美的。

当他不爱你的时候,也一定要祝福他。有了爱,便不该有恨,因为曾经有爱,有爱的日子里是快乐的,有缘在一起也是快乐,有过快乐有过爱,就不会再有恨。他失去的是一个爱他的人,而你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却得到了一个重新生活、重新去爱的机会。请你深深呼吸,一生的路上,铺满了爱的花蕾,总有那么一朵属于你,花儿虽多,却没有重复的一朵,这是生生世世早已经注定的。

当他不爱你的时候,就是你从他生活中消失的时候,第一时间离开他,骄傲地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同时,你也希望他能幸福快乐,找到属于他的未来。轻轻拥抱一下回忆里的温暖,轻柔地凝视凋谢的温柔。无论结果怎样都会破坏了曾经的美感。干干净净地离开,也许若干年后的某个午后,阳光下的他眯起双眼会记起某个美好的瞬间,会心一笑。种种怀念,值了。

爱过才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爱自己爱的人本身就是幸福的,你可以记住过去的美好,但不要把它幻想到现在,因为一切都是一去不复返的。去走以前一起走过的小路,吃一起吃过的冰糖葫芦,回想那句:说好了要永远一起的,然而,再多的爱也只变成了一种关怀。如果一切曾经像烟花一样灿烂过,或许现在就不会停留在原地不动。把曾经拥有过的那份爱当成世界在你们心中打下的一个烙印。

爱不一定要永远。曾经拥有的也许会是你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会做朋友;只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关于爱的记忆,应该好好收藏,只是今后的幸福,要各自去寻找。爱是一种感觉,不爱也是一种感觉,而往往难以抉择的是心中的感觉到底是爱还是不爱。

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你们真正拥有的;你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你们真正铭刻在心的。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因为拥有的时候,你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你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对不爱自己的人,最需要的是理解、放弃和祝福。过多的自作多情是在乞求对方的施舍。爱与被爱,都是让人幸福的事情。不要让这些变成痛苦。既然你们已经经历了,多年以后,偶尔想起,希望都是美好的回忆。活的自信些,开心些,把最美的微笑留给伤你最深的人,聪明的人知道自己要快乐。珍惜你爱的人和爱你的。

(2004-05-18 16:46:43) 查子

你所说的,也许每个人都有经历过,或轻或重,我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但你因该是一个洒脱的你!我微笑------尽管生活摔打我,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早晨都是美丽,尽管可能有许多扇大门对我关闭。

我梦想------梦想尽管毫不费力,却能减轻我的痛苦,梦想有可能会变成现实。也许,梦想能使我得到幸福。

我哭泣------哭泣可以净化灵魂,可以愈合心灵的创伤,哭泣可以使痛苦减退,尽管这种痛苦只是小事一桩------ 我热爱------热爱可以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如果我付出爱,也许我也会得到别人的珍爱。

我分享------分享使我变得坚强,我的艰辛、遗憾和与别人的隔阂可以因此而减少,而我的快乐却会增加。

微笑、梦想、热爱、分享------由于有了它们,我才精神抖擞地又开始了新的一天------。这是我每天让自己看到的一段话,希望能感动你!N笑一下好吗!

推荐第5篇:放学以后

放学以后

往常,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响之后,老师说一声下课,我总是背起书包就回家,可今天我被老师留了下来,因为我没写昨天晚上的作业。

老师走到我身边,严肃地对我说“小东,你昨天为什么没做作业?”“我——我跟表姐去逛商场,很晚才回家。所以没把作业写完。”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难道玩比学习还重要吗?太不象话了。”老师生气地说。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很难受,心想:我真是太贪玩了。为了玩竟然把作业丢在一边。我怯生生地说:“老师我错了,我现在就把作业补做好。”于是,我马上拿起《创新学习》认真地做起来。老师看我确实有悔改之意,老师的脸上立即阴转晴,态度也变得温和了许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东,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没有什么比学习更重要,适当的玩是可以的,但应该先吧作业做好,再去玩。你的学习成绩不够好,就是因为你学习不用功,每次作业都不是很好地完成。你说是吗?”我惭愧地点点头。

我继续埋头写作业,老师在一旁耐心地给我指导——

当我写完作业时,天色已经暗下了,我背起书包慢慢地走回家,我边走边想: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我一定要记住老师的教诲,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云霄实验小学5年级 方舜滨

推荐第6篇:习惯以后

习惯之后有些事,不是惧怕,也不是不在意,只是,习惯。

我们从小就认识,但却没有所谓“发小”那样深厚的感情。或许,有过。但是已经不能清楚的回忆起来。

初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巧合的分在了一个班。虽然,相处的时候并没有生人那般的尴尬,但也没有挚友的那番热情,我很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渐渐的,不起眼的我成绩开始蒸蒸日上,最后,当上班长。

或许,我这样大胆的想象:你对此很不以为然。

某个自习课的晚上,我很愤怒地对你说:“XX不要讲话,再讲我就记你名字了。”你却

这样回答我:“你记我名字,我也告诉老师,如果你讲话……”这样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我不知道是继续以班长的身份与你争辩,直到取得胜利嘴角上扬;还是默默不语,忍气吞声?这两者,我选择了后者。但,这并不是惧怕和你争吵。

从那以后,班里几乎每个同学都开始离我远去,或许……反正,我知道,你一直很讨厌我。即使,我从来没有讨厌过你。

我曾经独自忏悔:“或许,某一方面,我真的做的不够好。但是,事实并没有,至少,我问心无愧。

起初被孤立的时候,确实很难忍,甚至有的时候,想走到你面前,然后怒气冲冲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做。也许你心里会有小胜利得沾沾自喜以为我怯弱的不敢还击,其实,事实不是这样子。

只是,毕竟,我们曾经一起走过那个叫做“小时候”的时光,我不忍心丢弃它。中考的时候,某个和你关系较近的同学对我说:“大家都说你不好相处,格格不入,甚至讨厌你。”我深知这句话的用意。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当然也没有影响到中考。我不知道,我们的关系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我习惯了你的“各种挑战”我从没想过要做伤害你的事,从来没有过。因为,我知道,我不能……习惯一切!

我舍不得那段属于我们的叫做“小时候”的时光,你能明白吗?

推荐第7篇:六月以后

六月以后,我们不再初三。

六月以后,我们不再初三。

三年来,我们

习惯了在天朦胧的时候起床,

习惯了带着惺松的睡眼刷牙、洗脸,

习惯边走边咒骂着可恶的教育制度并计算距离下次放假的时间,

进到教室本该早读的,但却在老师走了之后偷偷吃早餐…

课堂上,满脑子的睡意直想让自己在铃声响起那一刻睡去,

把书堆得高高的,假装低着头看书,却在头放在书上那一刻安然睡去,

或者,在高大书堆的掩护下,在手机键盘上“运指如飞”,在小说世界里“流连忘返”。

在书堆下疯狂过瘾后,抬起头,忽然想起了离中考已不远,

于是,无奈地抓起书本,心烦意乱地翻一翻。

我们习惯了在看过课程表后,埋怨尽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历史(化学)、地理(生物),却很少有自己喜欢的体育。

我们习惯了计划着语文课上看小说,计划着数学课上捧着手机“厮杀”,计划着英语课可以不听老师的话美美地睡一大觉。 可六月以后,我们不再初三了。

喜欢在书桌上写满自己的青春誓言,

喜欢在课堂上飞快地按着手机键盘,

喜欢在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悄然睡去,

喜欢午睡时塞上耳机听几首自己喜欢的歌再睡,

喜欢在活动课时跑到球场“大汗淋漓”;

喜欢看看自己好久没看的杂志、报纸;

喜欢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走过的男生、女生,并大肆点评一番;

喜欢一群朋友在一起吹嘘一番,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

喜欢在聊天时给老师乱起外号;

喜欢在楼道或走廊与自己喜欢的那个TA来个刻意的不期而遇;

喜欢到处散播着自己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放假谣言;

喜欢……

可六月以后,我们就不再初三了。

害怕着每一次的考试,却又期待着每一次考试自己会取得好的成绩;

害怕成绩的宣布,却又期待着成绩的宣布,看看自己的排名是否已上升;

假装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却在没人的时候把排名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默默走开;

心想:如果下次考试如果再不进步,我就不再努力了,可自己不管进步退步,努力的汗水都从没有停止流过。

可六月以后,我们就不再初三了。

习惯了早上六点多起床;

习惯了闭着眼睛刷牙;

习惯了小饭桌不太好吃的饭;

习惯了上课干着与学习无关的事,还得时刻警惕后门老班“丑恶”的嘴脸。

可六月以后,我们就不再初三了。

一转眼,我们即将离别初三的苦日子,一切的习惯都变得那么不习惯了。

以为自己的青春在初三结束的那一刻也许会得到释放,以为自己会迎来人生的又一春。

可我们却又常常想起高中三年的日子,

想回到高一的教室看看自己在书桌上、墙上留下的笔迹,

想回到高二的教室看看写满作业的黑板,

想回到初三教室看看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

想见见一起在高考战线上拼命的同学们,

想见见课堂上不忍心将你从睡梦中吵醒的同桌,

想见见给我们人生指路的恩师,

想见见那充满我们欢声笑语的校园。

回想起高中三年的日子,总有一股想哭的冲动,心中是多么的惆怅与不舍。

即将逝去的初三岁月,永远是我们心中关于青春的最美好的回忆。

高中,想想不免有些苦涩,苦涩的不是经历那几年的生活,而是不再拥有那样的生活。

曾经的同学,曾经的老师,曾经的校园,都已渐渐远去,仅留下那不太完美的记忆。

六月以后,我们不再初三。

六月以后,我们将各奔东西,那时,事过境迁的凄凉和失落,会在心底蔓延开来,离别多么忧伤,泪水簌簌而下。

又是一个花开的季节,无数满怀理想的追梦者又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你我都不会孤单,因为我们都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士。

此时此刻,我们即将毕业,离开母校,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途,要好好地努力。

此时此刻,我们即将毕业,离开曾经的同学,开始新的交际范围,不要忘记我们的友谊。

六月以后,我们就不再初三了。

关于青春最美好的记忆,不再了。

推荐第8篇:分手以后

分手以后

为什么听到你的名字会忍不住落寞,会有种说不出的痛,我很累了,可是却无助到连休息的地方都找不着了…

一直以为会天长地久的爱情走到了落幕的时候。一个以为会执她之手,与她偕老的爱人走到了分手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该如何给这段感情一个交代,该如何给爱过的,也正爱着的那个人一个结局。解决无非是两种。纠缠与不纠缠。是的,我理解,我清楚,我明白。眼睁睁的看着全心全意付出的感情,那个爱着的人离开,是多么残忍,是多么绝望的事。可是残忍和绝望不是纠缠对方的理由。是的,我理解,纠缠是想挽回对方的心,留住对方的情。希望重新开始,将感情继续下去,给彼此一个新的机会。

可是,分手的时候。越是纠缠不休。越会让自己伤的更加体无完肤。伤害的不止是自己的心和身。还会让对方,面对你的纠缠说出更绝情的话,甚至做出更绝情的事。纠缠也践踏了自己的尊严。你越是不死心,不放弃,越是挽留,越是纠缠。只会让对方看轻你,让他走的更快,更远。这样就把自己从绝望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如果他真的要分手,那就让他走吧,干净利落的走。笑着让他走。即使心里已经哭成了海。也不要去纠缠,挽留。大方的让他走。

记得,决定和他一起牵手,走感情路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我会一辈子好好爱她,如果有一天他不爱我了。我会放手,让你飞往更多的幸福起。只要明白的告诉我,不爱了,爱不下去了。我就会离开。绝不纠缠。是的,我不去纠缠他。甚至到现在。我们都没正式的说过分手这个话题。只是你说你比较恋旧,于是我让自己成为过去,这样你就会永远记得我了,也许,某天,他还会想起,还会想起这段旧情,也许他还会回来。

也许,现在是我的倔强不允许自己纠缠。也许是他的冷淡,让我无心纠缠。我深信。他应该很了解我对她的感情。能够体会出,我对他付出的是真心。既然。他不肯解释,那我何必纠缠。他走就放他走,给他自由。

可是,我不纠缠不等于我不想他,不等于,我没有爱过他。我思念他的心,依然折磨我在日日夜夜。往往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让我想起他。\"在寒冷的街上,再也没有他温暖的手握住我冰冷的手。每个失眠的夜,再也没有他的句句关心,字字问候。甚至电话也一声不响,陪着我沉默。曾经为了他一个电话而欢喜不已\".

每次想到这些,我都恨不得长睡不醒。可是,我能做的就是咬着牙自己对自己说,坚持下去。绝对不可以去纠缠他。我会好起来的,我会的,一定会的。某天,我会不再这么的想他,只是,只是,我需要战胜时间。

他不在,时间却不会停止不前。如果时间可以停止。我希望,时间停在我们最相爱的那段日子。他不在,我的生活还要继续。一如已往。心底的伤,欲盖弥彰。自己的伤,自己解决,自己的心情,自己整理,自己的疼痛,自己埋葬。但,不会找他。

不纠缠,不证明我不爱。不纠缠。不证明我不想他。不纠缠。不证明我没伤。只是不纠缠,是我能够为我们曾经的爱,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亲爱的,请容许我最后一次这样叫你…

你已不再属于我,我知道,虽然拥有你的时光是那么短暂…但那段回忆却是我的全部,虽然我已回忆过千万遍,可那足以我一辈子去回忆。

我很遗憾我们是这样的结局,是一开始我把未来想的太好了吗?那么完美的幻想被打碎的体无完肤…明知道我只要一幻想所有的梦想都会毁灭,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因为我爱你我想要我们幸福。虽然我们认识的时间很短可我知道你就是我这辈子的幸福记得第一次认识的时候,虽然不浪漫可心里甜甜的。我心里无比的感动、甜蜜。因为第一次享受这种疼爱…即使你一个微小的动

作都能轻而易举的牵动我的心,从来不曾有过这么幸福的时候,是你让我的心一点点从地狱飞向天堂…几天,让我知道心疼…知道什么叫毛孔炸开的声音,知道爱情是什么…可是来不急体会这幸福就没了…所有的一切都只有回忆,每段甜蜜的回忆却都是悲伤的结局,这回忆却占据了我所有的生活,即使回忆再多遍也还是觉得幸福!

纵使我有多想你却也不能打电话给你,因为我不想连最后一点尊严都在你心中消失…

曾经以为 会长相厮守 分手后才知道 甜言蜜语只是说来听的

曾经以为 会地久天长 分手后才知道 海誓山盟只是用来欺骗的

曾经以为 你不会离开我 分手后才知道 承诺是不可靠的

曾经以为 找到真爱 分手后才知道 相爱是用来相互伤害的

曾经以为 你会记得我对你的好 分手后才知道 抹不去的只是伤痕

曾经以为 离不开对方 分手后才知道 没有谁离不开谁

曾经以为 我们会在一起 分手之后才知道 没有你的日子我真的好孤独

曾经以为 两个人相爱就要在一起 分手之后才知道 既然爱他就要给他自由让他快乐曾经以为 只有我能让你幸福 分手后才知道 别人可以做的更好

曾经以为 我可以恨你 现在才知道 对你是不可能由爱生恨的

曾经以为 我说过都过去了 现在才知道 骗得了别人永远都骗不了自己

曾经以为 我可以把你忘记 现在才知道 不可能

曾经以为 你绝情绝义 现在才知道 每个人都有苦衷

曾经以为 是你的错 现在才知道 感情不是判断题

曾经以为 分手后只是朋友了 现在才知道 那只以为

实际我依然那么深着爱你!!

你一直是我的生命,分手时你说你要我幸福,没有你我怎么会幸福?

请不要把我的真心当成随便好吗?即使我的爱对你来说有多么微不足道,那也是我唯一可以全部付出给你的了

当我回头看到自己走过的路时,却发现已经回不了头了,多希望自己的一切可以重新来过可是我知道那永远不可能了,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以前了。现在的我却害怕的不敢回头看自己的路了,回忆永远残缺`唯有想起你,那仅有的幸福,却也带有伤痕问自己到底还剩下什么?一心追求的东西却不是自己最终想要的,当重新燃起的希望让我清楚自己的目标时,来不及享受那幸福的余温却又把它丢掉了,以为自己从此以后就幸福了,可是发现幸福不是属于我的。没有怨没有恨只叹自己活该 不想解释什么也不想逃避什么 .该骂的骂 该恨的恨 我都接受 。全世界找不到一个相信我的人只有自己是悲哀的 既然爱都带走了 那就把我一切都带走

吧。你的承诺原来也像烟花 绚烂一时就消失了曾经的信誓坦坦在转身时就烟消云散了是不是你也和普通人一样那么爱骗人

我不是不懂自己在做什么?只是不想自己太清醒 我会累`太清醒的我对自己永远最失

望宁愿现在活在糊里糊涂的世界里我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来麻痹自己了或许只有这样我才不会想起那受过伤的时光 不会失落 现在的我已经痛到没知觉了 我不想恨谁也不想埋怨任何人 只想留给自己一点可以快乐的余地 ————我依然爱你!

我放不下!曾今爱的那么深.如今伤痕累累...

推荐第9篇:毕业以后

毕业以后

二月的雨敲打着玻璃发出清脆的响声,在这宁静的夜里,雨声是那么的清晰。让我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只能仔细聆听着那哗哗的雨声,不经意间它让我想起过去岁月。我努力思索,映入我脑海里的只有2013年,之前的岁月像从来没有经历过。可能是13年经历了太多,将前面的岁月冲淡,让我面对现实。

13年的6月我彻底和学校说了拜拜。我还清晰的记得毕业前夕的不舍――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同学,舍不得和蔼可亲的老师,舍不得养育我的母校。同时还多了几分愉悦――愉悦不再受到学校的折磨,愉悦能够为自己的事业打拼,愉悦正式迈进社会的门槛。经过半年社会的洗礼,我是多么想回到学校,学校是多么美好,没有工作压力,没有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的烦恼。何时能够再回母校享受学生年代完美的时光。

‘’毕业了就意味着就业,就业就意味着失业”说的人太有才。毕业了,在待了三年的城市突然感到陌生,找了许久却无处容身,在此危难之时毫不犹豫选择了回家,虽然有些不甘心,但家是幸福的港湾。在家修整一个月后准备重振旗鼓,再次扬帆起航。又来到了这座城市,没有吃没有住,肯德基、麦当劳成了避风港,为了维持生活,在众多工作中选择了现在的工作,就因为它包吃住。可是上班的第一天就后悔了――后悔为啥不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后悔来到这陌生的城市。可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将选择的走下去。

毕业前夕,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美满的爱情。原本我们很幸福很开心。可就是因为毕业,为了工作我们天各一方。只能借助通信工具增加微薄感情。在我看毕业就是爱情的杀手,它摧残了多少美满的情侣,它也间接的摧残了我。我恨毕业,更恨自己。

在努力工作之际,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母亲进了医院。我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马不停蹄地赶回家。看带憔悴的母亲躺在病床上,我偷偷的哭了,却不敢让人知道。待我知道母亲病情的严重时,我放弃了好多――放弃家里所有的一切,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垂危的母亲;放弃我美满的爱情,不想因为母亲让我爱的人一并受苦她不属于这个苦难;放弃在外工作的大好前程,回家陪伴母亲。功夫不负有心人,母亲在细心的照顾下逐渐好转。可是我的人生也因此改变。爱情没了,事业心改变了,人生的目标变了。这是都不重要只要母亲安好便是晴天。

在医院姐姐也找到了她的另一半,糊里糊涂的他们就结了婚。祝他们幸福,白头偕老。家里少了一个人,家不再像以前一样热闹,年过的也没意思。有万分的不舍却无法道出。 这些仿佛刚刚发生,在脑海里不断闪过,经历了这些让我成长了好多,让我现实了好多。社会没有想象中那么美满。我失去了爱情我很后悔,我很伤心,如果可以我愿付出一切代价换回来。祁军荣我爱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可以吗?

推荐第10篇:习惯以后

习惯之后有些事,不是惧怕,也不是不在意,只是,习惯。

当我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几乎没有我认识的人。即使有也是极少的。

高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巧合的分在了一个班。虽然,相处的时候并没有生人那般的尴尬,但也没有挚友的那番热情,我很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渐渐的,不起眼的我成绩开始蒸蒸日上,最后,当上班长。

或许,我这样大胆的想象:你对此很不以为然。

在晚自习的时候,我很愤怒地对你说:“XX不要讲话,再讲我就打电话给班主任了。”你却这样回答我:“别人都讲了,你不管就管我一个。”

我不知道是继续以班长的身份与你争辩,直到取得胜利嘴角上扬;还是默默不语,忍气吞声?这两者,我选择了后者。但,这并不是惧怕和你争吵。

从那以后,班里几乎每个同学都开始离我远去,或许……反正,我知道,你们一直很讨厌我。即使,我从来没有讨厌过你们。

我曾经独自忏悔:“或许,某一方面,我真的做的不够好。但是,事实并没有,至少,我问心无愧。

起初被孤立的时候,确实很难忍,甚至有的时候,想走到你面前,然后怒气冲冲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做。也许你心里会有小胜利得沾沾自喜以为我怯弱的不敢还击,其实,事实不是这样子。

我不知道,我们的关系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我习惯了你们的“各种挑战”我从没想过要做对不起你们的事,从来没有过。因为,我知道,我不能……习惯一切!

第11篇:五四运动以后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进步知识界中得到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此时的李大钊与陈独秀一起,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在社会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第一次向中国人民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陈独秀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上海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号召青年从事“宣传运动”、“工人运动”。

在李大钊、陈独秀即著名的“南陈北李”的推动下,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等一大批先进青年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分别经过各种努力,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形成。他们通过各种报刊纷纷向中国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1920年,进步青年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随后马克思、列宁的一些著作被陆续翻译出版,介绍到中国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通过比较、思考,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并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具体地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主要由三种类型的人物所组成:

首先,是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为李大钊、陈独秀。他们在五四运动之前,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在中国当时的思想界颇有影响。五四运动以后,他们由提倡“民主”与“科学”转而开始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了中国社会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为毛泽东、周恩来等。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的新军。1913 —1918 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8年秋,第一次到北京,开始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发表了《民众大联合》一文。1919年,第二次到北京,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1920 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从此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周恩来(1898—1976年),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同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还有杨匏安、蔡和森、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等。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为董必武等。这些人原来与孙中山一起搞革命,后来逐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第12篇:多年以后

多年以后

时光逆转成红色的晨雾,昼夜逐渐平分。世界在这样一个温柔的角度里被分割。时光像水银般倒灌进去,所有的缝隙都被填满。凝固后发出镜面的光,反射出一千个世界。

那些盛开在记忆里的夏天,在年华里撒落了一整片的花朵。所有的歌声都在一瞬间失去音符,世界从此丧失了听觉。所有的色彩都在一瞬间褪去光泽,世界从此失去听觉。而你依然站在安静的黑白映画。那些匆忙跑远的岁月,它们又重新回来了。可是匆忙跑远的你,你却从此消失在我的世界。

阳光在午后变得透明,蜿蜒向所有它可以到达的地方,不远处的公交车站传来繁忙的声响,因为瞌睡而睡着的人,投下一颤颤的影子,蛛网在墙角隐隐约约。空气中绷着平缓而舒畅的节奏,像是永远停在了这一点,以至于完全不用考虑它的将来会演变出怎样的走向。

我一直在设想这样的情境,多年以后,最好是一个秋日的午后,你可以和我坐在一间咖啡厅,安静地喝着咖啡,静静地聊天,淡淡地笑。落日的余晖从干净的落地窗折射过来,刚好印在我们的脸上,你嘴角轻轻上扬,很美丽的弧线,依旧如那年你冲我暖暖的笑,你的话依然很少,而我还是说个不停,但总有你默默在听,说曾今,说现在,也说未来。那个午后,阳光很安静,音乐很安静,如此的夜里,我在想,多年以后这两个女子的相逢。

原来青春就是这样脆弱到无法挽留的东西。

多年以后,你出现在我梦里,泪水肆无忌惮的流下,你问我,那家小店是否还在。我微微点了点头。你的嘴角上扬,模糊了泪眼。我在睡梦中醒来,却再也找不到你停留过的痕迹。

我知道你消失了。

可是如果有一天,我只是说如果。

如果有一天,我伤心难过的时候,你会回来看看我吗?

第13篇:分班以后

分 班 以 后

----人民路小学龙 粲

2010年9月9日——一个载入衡阳市人民路小学百年史册的大喜日子,校园里鼓乐齐鸣,鲜花招展,彩旗飘飘,热闹非凡。这一天,我们学校隆重举行了分校成立庆典仪式。学校由原来的25个班,拓展为现在的37个班。也是这一天,我从“母体”----六年一班分离出来,幸运地进入了一个新集体,成了六年级五班的一份子。在无比高兴和激动之余,分班后的那一幕幕催人奋进的感人场面不断跃入我的眼帘。

记得庆典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回到原班教室,沉浸在欢乐喜庆的庆典活动中。正在这时,一位同学大声喊道:“黄老师来了!”听到喊声,大家都像往常一样,立即安静下来。只见黄老师手拿一张红榜,不紧不慢地走进教室,清了清嗓子,深情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学期学校为了遏制大班额现象,给大家创造更为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决定对人数超过55人的班级实行分班……”,稍后,老师接着说:“下面,我宣布留下来的同学名单----蒋 青、高 璐、管轩章、周佳伟……”“下一个肯定是我……”我心里嘀咕着。可是直到老师念完红榜上的全部名单,也没有说出我的名字时,我才如梦初醒,不停地责问自己:“怎么没有我?为什么没有我呢?是不是我表现不好,所以老师不要我了?……”刚刚参加分校成立庆典活动的那股高兴劲儿刹时间被打住,眼泪也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不停地从眼眶里滚落下来。终于,我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1

还没等我们回过神来,黄老师就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我们20位被派出参与分班的同学整理好书包,跟她去新班上课。尽管我们有些依依不舍,尽管黄老师的眼睛里饱含着深情的泪水,但是,我们还是紧紧地跟在黄老师后面,悻悻地离开了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本班教室。

到了六年级五班教室,新任班主任唐老师已站在教室门口,面带微笑地迎接我们,好像家里来了一批尊贵的小客人,她一边不停地说:“欢迎!欢迎!!……”一边让我们就近入坐,直到把我们分班来的同学全部安顿好。可我怎么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虽然没有像别的同学那样大声哭泣,但泪水还是模糊了我的眼睛,只记得迷迷糊糊中黄老师悄然离开了我们的视线。面对眼前的一切,唐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们,还悉心地安慰我们,并从自己背包里拿出一大包餐巾纸递给每一位正在哭泣的同学。没过多久,数学老师李老师也来到教室一同劝慰我们,告知我们被分班的同学全部是随机抽取的,并不是老师随意安排的,还耐心教导我们放松心情,重新开始,使我们感受到了如家般的关怀和温暖。不一会儿,全班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于是,我借机偷偷地环顾一下四周,发现新教室窗明几净,井井有条,五十四张课桌排列得整整齐齐,教室布置焕然一新。我暗自思量:前后两道门都敞开着,桌间距、行间距也很宽,以后无论是课间休息,还是放学回家,我们都不会“碰壁”、“塞车”了。

正在我想入非非时,邻桌的一个小女孩子悄悄地朝我发来“电报”,好像在打量我的来历,这时我才醒悟过来,原来教室里不但坐

着六一班的同学,还有六二班、六三班、班的……在新的班级里,汇聚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有熟悉的,也有似曾相识的,还有素未谋面的……不管怎样,他们都将是我小学毕业时的同学,是我需要竭尽全力结识的新老朋友。

后来,在六年五班这个新集体中,我们换了新同桌、齐心协力布置了新教室,通过演讲竞选成立了新班委会,组建了新的图书角……我被新班同学民主推荐为参加石鼓区“十佳少年”竞选的候选人;在班干部选举中,我幸运地当上了学习委员……

在新学期里,通过更换一个学习环境,不仅让我们认识了新老师、新同学,结识了新朋友,还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锻炼了适应新环境能力,开始了新起点……

噢!分班上课真好!!

(教师点评:这篇习作,小作者紧紧围绕学校新近发生的大事、喜事----“分班”组织材料,字里行间融入了浓浓的师生离别情,同学友谊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个性,场面和心理活动描写真切感人,文章的结构布局合理。)

指导老师:唐衡华

第14篇:公务员以后

文章简介:《镇党委年度工作总结》

一、以发展为主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2010年,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稳抓“三农”工作,和农业 《镇党委年度工作总结》

文章《镇党委年度工作总结》正文开始>>

一、以发展为主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2010年,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稳抓“三农”工作,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宣传“三农”政策,学习一号文件等、省、州、县农民负担的政策法规,组织工作队进村入户和会宣传党和的惠农方针政策农村惠农政策;组织农业生产,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好香蕉、小米辣等行业,推行优化种植;品种改良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搞活畜牧业,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畜、农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及培训会,农业科技培训,农村书屋和农村党员书屋,把科技种植、养殖技术信息传递到心中,到行动上;千方百计抗旱减灾,面对入夏降雨持续偏少,村组因旱人畜饮水,香蕉、春耕种植等受到。党委,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紧急启动防汛抗旱工作预案,责任抗旱,组织全民抗旱防汛。经预测,1-12月,生产总值3428万元,同比增长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900万元,比年初增长3.2%,贷款余额达554万元,比年初增长2.9%。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50万元,大春作物栽种28200万亩。畜牧产业发展较快,出栏生14040头,出栏大牲畜 1060头,肉类总产量1100吨,同比了4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870元,同比增长7.6%。

二、以项目为牵引,“三大工程”建设。

2010年,制定了“以富裕、文明、开放、**为,以内需和结构为主线,以实施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和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为,紧扣投入,内需主题,以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和农村社会稳定为切入点,认清发展,发展机遇,实施好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热区开发三大工程,投入,保增长,项目促发展,改革增活力,民生,保稳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克难奋进的气魄,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既定的发展思路,细化工作措施,工作,了经济发展、边疆安宁和社会政治稳定。的2009年“扶贫开发、热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的发展思路,实践是完全符合的,各级干部在争项目促发展中触发了激情,各族在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中鼓足了干劲、尝到了甜头,军警民在“建设美好家园、固守祖国边关”工作中凝聚了力量,了共识。

“三大工程”的实施共项目38个,总投资2600余万元。实施好扶贫及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了3个易地搬迁村,10个上海援建项目村,2个“兴边富民”行动示范村,3个省级建设村,2个民房改造村,1个文化村,1个整村项目村;实施了100口沼气池;实施了180户地震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项目,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了建设美好家园,固守祖国边关的浓厚。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水利:内需项目实施了集镇用水改造工程,投资50万元;启动实施了两段界河治理工程,投资800万元;实施了金竹棚、牛棚等3个村的人畜饮水工程,投资25万元。电力:实施了拉气10公里的主干输电线路改造工程,实施了5个村民的农网改造工程。公路建设:获准实施田湾至小白河公路建设,获准实施田湾11个村寨的进村道路、**驻军公路、**客运站;获准实施3条全长24公里的通达工程;获准实施18个村寨的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以产业结构为,热区开发工程。在科技服务,开发热,降低地租或延长租期等,吸引外来老板开发了田湾村委会小白河流域1500亩的热区,了热区开发,增收致富。调研,分析编制规划,申报项目,总投资418万元的田湾热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发改委已批准实施,项目启动,该项目的实施,将地了**热“水网、路网”建设基础。为农副产品开发,“产业不嫌小,只要能增收”的思路,在香蕉、小米辣椒等示范样板种植的,招商引资与昆明乐融融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在建设农副食品加工厂的协议,项目建设已动工,明年建成投产,总投资300余万元,主要加工小米辣椒系列产品、竹笋系列产品香蕉干等食品,将产业结构,增收致富。

三、以“三力”建设为核心,建设工作。

好组织培养好队伍,好作风好工作。把 “抓学习、强素质,抓党建、强组织,抓作风、强队伍”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来抓,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了基层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新思路。

(一)树好党委班子形象。以“三力”建设为核心,镇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思想、工作和学习作风建设,班子的、力和创新力,团结干事、务实创新的班子形象,以党政班子的团结干事干部职工的团结干事,班子一班人了“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

(二)寻求党建工作新载体。为就党建谈党建、就党建抓党建的老做法,党建、经济发展、稳定工作互动抓和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促的党建工作新举措,调研分析,镇委并组织实施了以党建工核心的“1•3•6”工程。“1”,“一座连心桥”,即:以“最想说的,急需办的”为主题,机关和各村委会了一座“连心桥”,在找镇村干部的情况下,“连心桥”把急需办理的事情反映。搭建了干部之间的交流平台,而且为便民服务了捷径。“3”,“三个公开专栏”,即:党务、政务公开专栏。机关和各村委会了党务、村(政)务公开专栏,或不公开党务、政务、村务、财务等重大,社会管理和党务、政务财务监督,工作透明度,还干部清白,给明白。岗位职务公开专栏。机关和各村委会了干部职工岗位职务公开专栏,干部职工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范畴。当日带班和工作人员,让一天24小时找人,办得了事。办事程序公开专栏。以和生产生活息息的计生、民政救济、林业、国土、户籍管理等行政审批程序为主要内容,机关和各村委会了办事程序公开专栏。让知道有事怎么办,有事怎么找,有事要找谁。“6”,实施好“六项工程”,即:实施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工程。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及“八有”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查找党员发展程序不规范、党建工作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不、基层组织建设弱化等方向的主要和问题,基层党建工作迈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以党员的村组干部为,党员发展工作,解决好党员不当政的问题;农村党支部设置,增设农村党支部,农村党支部工作覆盖面;以农村党支部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2010年所有党支部有活动阵地。实施村委会后备干部培训教育工程。在各村委会实施后备干部培训教育工程,后备干部摸底调查,收集好信息,好个人档案,后备干部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培训,条件成熟的,培训吸纳到党组织,为明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奠定了的基础。实施创平维稳工程。、村、组三级成立综治维稳机构,各级维稳机构的职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定机构健全、、稳控,将矛盾纠纷调解在基层,在萌芽状态。实施便民服务工程。机关成立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制度,将涉农站所和各村委会街天(星期三)办公,党政班子轮流带班,公开办事程序便民服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各村委会设立便民服务站,公开办事程序,村 “两委”干部24小时带班执班,24小时找人,办得了事。实施美化亮化工程。机关股室、站所和村委会,脏、乱、差,机关和各站所、各村委会实施美化亮化工程,查找卫生脏、乱、差和办事不文明,机关作表率,基层树形象,形象树得起、站得住、传得开。六是实施集体经济发展工程。各村委会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问题,镇委、镇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问题,从2009年起每年核拨给每个村委会1500元的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用于和鼓励各村发展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三)村组和站所干部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途径。以建设“学习型队伍”为,理论中心组学习、外派干部学、村(组)干部会学、专题讲座学、举办培训班辅导学等,各级干部职工的学习,学习型党委、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站所、学习型村(组)、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党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上下的学习。以培养“讲文明、懂科技、守法纪”的新型农民为,举办好培训。,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镇委党校建设,规范镇内的教育培训,大活动的,“有发展规划、有培训计划、有办公室、有电教室、有制度、有图书室”的“六有”要求,于整合教育资源,将镇委党校挂牌于镇中心学校,办公地点设在中心学校,既解决了镇委党校培训条件滞后的问题,又了镇委党校教育培训向组织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既解决了党校形同虚设的问题,又使培训落到了实处。,镇委党校共举办教育培训三批400余人次,了干部的综合素质。

四、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基层组织建设。

从,到中去,这是我政治路线。在工作中,解决、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某一段时期的工作,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基层调查,民意、体察民情,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和问题,增进干群的鱼水情关系。

(一)实施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施省、州、县实施阳关的要求,“1.3.6工程”的实施,阳关的建设工作,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办事程序透明上榜,自觉的监督。实施阳关,共在发布政务及办事程序信息140余条、发布工作通报2条,在让如何办事的,也让知道一段的工作,从而地到工作和监督。

(二)型团队,队伍的和力。党员干部民主制原则,集体决定重大、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不搞个人说了算,更不搞独断专行,“不抢先发言定调子、不压制发言堵路子、不强制拍板作决定”,“意见采纳好,分歧意见交流好,否定意见说服好”,了决策的科学性、性、性、可行性,班子了既班子团结,又能分工要求性地工作。并批评与自我批评、交心谈心制度、团结机制等干部队伍的建设。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了民主、团结、、实干的,队伍的和力大大。上下风清气顺、团结共事、发展的和“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道德风尚正在。

(三)廉洁自律意识,风清气正的队伍形象。工作上公正,生活上廉洁,是服众和驾驭的基础。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一件大事,关于廉洁自律的一系列规定,随时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是,我组织并参加了赵仕勇严重违纪案件为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活动,警示教育活动的,干部作风明朗,自身廉洁意识。

五、以军警民为抓手,边疆社会稳定发展。

抓稳定抓发展,稳定政绩。在工作中,以边疆稳定为,统筹稳定和信访工作与中心工作,“抓稳定促发展,抓发展促稳定”的工作思路,以“抓宣传、造,抓机构、强,抓基层、打基础,抓信访、化矛盾,抓综治、建”为方法,综治维稳和信访工作措施的,了边疆安宁和社会政治稳定。

(一)实施“稳镇”战略,边境管控,了边疆安宁和社会稳定。在边境管控中,“一站、一所、一联队”的资源优势,在好“双拥”、军警民共建活动的,“一天一巡逻、一周一走访、一月一汇报、一季一会谈”的“四个一”要求,成立治安联防队、护村护寨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边境管控,了60年国庆安保措施落到实处和边境安宁社会稳定。

(二)“四级防线”抓矛调促稳定工作机制。早、早安排,防得了、控得住是信访和稳定工作的要求。为稳定及信访工作我总结并推行了“四级防线”抓矛调促稳定工作机制。一级防线:村综治维稳工作。各村本村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信访人员的思想,信息员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好一级防线的职能作用。二级防线:村委会综治维稳委。各村委会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随时本,并造册登记,上访人员的稳控工作,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和不稳定因素的蔓延扩散。三级防线:挂钩村委会、工作队。各挂村、工作队充当好矛盾纠纷排查员和调解员的角色,在工作的,和协助村综治维稳委对农村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工作。四级防线:镇综治维稳委。综治维稳和信访工作,党委书记大接访,党政干部大下访工作,督促综治维稳和信访工作,下级解决不了的,包案责任制,本镇解决不了的,带案上访制。“四级防线”抓稳定和信访的工作措施共排查矛盾纠纷19起,化解18起。了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的。

(三)推行带案上访工作机制。书记大接访党政干部大下访固然,但干部带案上访也要。不上交矛盾、不推卸责任和对的,我在党委书记大接访和党政干部大下访的,抓“五环节”推行干部带案上访机制:抓下访,强排查。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党政干部大下访的,**镇还村组建矛调组,各村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每到一处都要矛盾纠纷排查,一周一表,把基层反映的登记造册,底子清、情况明。听汇报,重化解。下访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情况,两周一汇报,班子、各工作队队长、各村党总支书记汇报会,把排查出的问题、分类,调处工作,镇内解决不了的,专人专事带案上访。理情绪,促稳控。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调解的,包案、工作队、村委会思想工作,好当事人思想,稳控好的情绪,思想稳定。带,跑上访。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镇内解决的,绝不把矛盾上交,而是把情况调查清楚,派专人带案到反映、寻求解决。,**镇干部带案上访5次,解决5起案件,受到的称赞。细反馈,安民心。带案上访解决办理情况,反馈会,把案件解决办理情况反馈到当事人和中去,让明白事情的源由,放心让党委、为民办事、解难,使在每起纠纷上访案件过程中安心生产生活。

第15篇:毕业以后注意事项

一、毕业证、学位证要复印两份收好了,那可是你四年青春换来的两个证书。先不说含金量如何,要是真弄丢了还真补办不了,只能给你开个证明,所以你还是不要大意。师范生还有一个教师资格证,全国通用的。

二、报到证(又叫派遣证、通知书):说他是证,实在是抬举他了,其实就是一张纸,上半边是蓝色的叫“报到证”,下半边是白色的叫“通知书”。这张纸上的名头单位就是你要去报到的地方,也是你人事档案存放的地方。很多同学都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某某公司)”或者:“***市教育局”等等。(无论你之前签协议或者劳工合同的工作单位是哪里,只要你签的单位是个体私企,人事档案基本都在人事局或者教育局)你要做的就是拿着报到证和通知书,去名头上写的人力资源保障局(或教育局)去报道,而不是签协议的单位(中省直事业单位、国企等除外),报道时间应该是7月15日到8月15日,别去得太早,因为档案还没邮寄到呢。报到时,要先找到你的档案,然后把报道证白色的那半边撕下来交给人事局,让他把通知书放进档案里。另半边蓝色的报到证留在手里,以后取档案的时候,他就是凭证。如果以后找到正式工作需要改派,这张纸也要收回。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他没用,扔掉了,若干年以后你不记得自己档案在何方,找到这张蓝色的纸,你就会眉开眼笑的。你去报到了,就意味这你已经开始计算工龄了,如果没报到是不算工龄的,视为你没找到工作。所以大家最好按期去相关部门报到,填写见习定级登记表。需要办理户口迁移的同学更需要重视,应为没有报到证你是落不了户口的。

三、人事关系档案:就是你的学籍档案,在校的时候叫学籍档案,毕业了就叫人事档案。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档案里都装进了什么,也不知别人在上面写了什么。档案中有高考材料、学生登记表、大学生毕业登记表、自传、学位申请表、大学成绩单、体检表以及奖励证明材料、党团申请和培训材料、教师资格认证表等,还有就是您报到时要主动放进去的就业通知书。人事档案只有在事业单位和国企工作调动、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征兵、国家志愿服务计划、事业单位考试或录用的时候才需要提调。

四、党组织关系档案:党员或预备党员除了人事档案之外,还有一个组织档案。毕业时都返给本人,档案由本人自带交给新的当组织。转接关系除了组织档案以外,还需要拿着学校给您开具的“党员关系转递介绍信”,到介绍信上的“名头单位”(一般都是市级组织部或单位组织部门)去报到,落组织关系。报到时间自6月22日到7月22日,期限只有三十天,落完组织关系,你要把介绍信最下边的回执信,邮寄到“XX大学组织部”。各位党员千万别不以为然,把档案扔到家里没事了。党员脱离组织的后果很严重啊!多了不说了,尤其是需要转正的预备党员,一定要按时间要求报道,并记着要按期申请转正。

五、学位认证证书,就是自愿办理网上认证的证书,交100元钱认证费。这个证书是证明你学位证书真实的凭证,可以凭编号在教育部学位网站上查到本人信息。

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16篇:孩子出生以后

孩子出生以后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小传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1908年11月6日生于巴黎的一个有产者家庭,自小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比憎恶,对在战争中失去丈夫和父亲的妇女和孩子的痛苦寄予无限同情。文化修养极高的父亲每天都要接待不少来客,因此家中常常是高朋满座,小弗朗索瓦兹由此结识了不少名流,特别是文学界知名人士。

在巴黎医学院医学专业毕业后,她于1939年7月通过了论文答辩,论文题目为《心理分析与儿科学》,但是她的这一论著直到1971年才得以发表,因为她的研究给心理分析临床医学带来了全新的观点。

以后,尽管在心理分析学界长期受到责难,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儿童事业。作为儿童心理分析学家,她自1940年至1978年,1962年至1978年分别在特鲁索医院和艾蒂安·马赛尔医疗中心担任门诊医生。与医生鲍里斯·多尔多结婚后,生有两子一女。

在对人体下意识形象概念,即精神病中所触及到的下意识形象进行研究中,她越来越确信“人从胎儿期起就是一个会交流的生命”。她极为重视图画,认为那不仅是了解精神障碍的手段,而且也是人们最喜爱的交流方法,因而也是心理疗法的工具,1971年出版的《多本尼加病例》一书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诱发儿童神经症、学习困扰和自杀企图的因素中,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居首位,必须引起家长和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她认为即使教师或家长不清楚孩子今后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他们都不应尸位素餐,对孩子心理漠不

第 1 页

关心。

她认为凡是与一个人切身攸关的事都应该让他知道,她曾说过“一个人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成长起来的”。她揭示了影响儿童事业的三种障碍:某些科学研究往往对现实表象进行掩盖;孩子的愿望因家长的“投射”、广告的影响和教育制度的缺陷而受到妨碍;社会首先关心的是投入到孩子身上的代价能否适时得到回报。

她在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的一系列节目中,向听众讲述了什么是“心理学”。在主持节目中,她倾听别人提问时专心致志,回答问题时暖人心坎,并说出了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一个孩子从他呱呱坠地起就是能使用语言工具的小家伙,他的一切难点,只要他能理解个中缘由,都可以朝着最有利其成长发育的方向得到解决。”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继承和发展了弗洛伊德学说,并且是法国著名心理分析学家雅克·拉冈(Jacques Lacan又译拉康)的同窗学友。她于1988年8月因患肺纤维肿瘤而去世,临终前神志清楚,精神愉快,心情安详,家人均随侍在其床前。

第 2 页

00.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小传

01.总是有原因的

02.人很小时就什么都知道

03.你看,我们在等你

04.父亲不在时

05.谁是正确的

06.关于清洁

07.谁抛弃了谁

08.每人睡眠不尽相同

09.非常爱,有欲望地爱

10.为了使人听见要喊叫

11.离婚,焦虑

12.间接问题

13.母亲疲劳吗

14.大孩子是脑袋,小孩子是腿

15.什么是真事

16.因为我们生,所以我们死亡

17.是婴儿创造了母亲

18.再在家里呆一会儿

19.不存在“必须会讲话”

20.他会成为艺术家

第 3 页

21.无声的问题

22.发生的就发生了

23.懂另一种语言,接纳新父母

24.孩子需要生活

25.触摸孩子身体

26.婴儿应该抱着

27.妒忌的双胞胎

28.表面说不,实际相反

29.在谁面前裸体

30.就当她死了

31.“别人”是谁呀?

32.恋母情结

33.反复出现的问题

34.好斗的孩子还是被欺负的孩子?

第 4 页

01总是有原因的

(孩子出生时)

问:弗朗索瓦兹·多尔多,您是精神分析学家,但现在不是要在这里提供个人咨询。这是您的意思吗?

答:完全是。正如你所说,尽管我是精神分析学家,但我仍然希望自己通情达理,希望自己能帮助有困难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遇到困难后会出现更严重的不正常情况,由于出现这些不正常情况,他们要去看医生,去看心理医生。有很多类似情况,家长起初未引起重视,医生也未引起重视。家长只是知道自己有困扰:他们的孩子变了。家长们想知道应该怎样做。如果他们思考一下的话,可以自己找到答案。我所希望做的,正是帮助他们思考。

问:最好是防患于未然。另外,也不仅有悲剧,一个孩子的到来也是幸福与快乐的源泉。但是,要理解这些孩子!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答:父母一般都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接他们。怀孕了,是个男孩,或是个女孩。可能更喜欢生一个女孩,却生了个男孩;或是本想要个男孩,却偏偏是个女孩……而且,家庭里还不仅只有父母,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还有以前生的孩子。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这样一件大事对许多先出生的孩子来说无异于一出小小的悲剧。我甚至要说,如果孩子十八个月至四岁之间没有嫉妒心的话,这是一个很坏的信号:先出生的孩子必定表现出嫉妒心,因为他一次次看到所有的人都在欣赏一个比他年幼的人,这对他是一个难题:“难道要„生个小孩‟才能被人欣赏吗?”在此之前,孩子一直以为只有长大成人,长成一个大小伙子或一个大姑娘,他才会被欣赏。

我认为应在孩子诞生时帮助他的父母,因为这之后的日子,一切都变得更加复杂。

问:您刚才讲到“通情达理”。

第 5 页

答:要知道孩子有不寻常反应时,肯定有其原因。人们说孩子任性,孩子之所以任性,是因为人们把它叫做任性。事实上,当一个孩子突然产生有碍大家的不寻常反应时,我们的任务是理解发生了什么事。一个孩子在街上不愿意向前走了,可能他不满意脚上穿的鞋,可能他不愿意从那边走,可能人们走得太快了,也可能应该让他坐在婴儿车里,但是人们以为他已经够大了,可以不坐婴儿车了,心想:“他假期过得很好,走路已经相当利落了……”但是,情况根本不是这样!假期结束后,他再次来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希望人们还像以前一样用婴儿车推他,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我认为孩子任性的原因是对自己不理解:因为大人不理解孩子,他也不理解自己。这就是通情达理的问题。我见过许多这样的孩子开始变得任性,灵敏、聪明的孩子想解释自己的感受或希望,但不知应该怎样做。于是,他就发脾气,变得消极,大声叫喊……大人也开始在他周围叫喊。不应该这样做,而是应努力理解他,对自己说:“肯定有一个原因,我还不了解,但我们一起思考吧!”尤其不要马上对一切感到大惊小怪。

问:另一个涉及到有学龄儿童家庭的大事就是新学期开学。通常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离开家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结识过去不认识的人,这是一件大事情。

答:您是指第一次上学的孩子还是指假期结束再次开学的孩子?

问:二者都包括,先说说第一次上学的孩子吧。

答:去年夏天,我正在花园里平静地干活,听见一个小姑娘见到教父来了高兴得鼓起掌来,教父的到来对她来说就是一个节日!这位先生走下汽车,看见小姑娘,说:“啊!你长得好高啊!啊!你该上学了!”于是,小姑娘非常高兴,对他说:“是啊,是啊,我就要上学了,新学期开始后我就去。”也就是说两个月之后。“你等着瞧吧,等着瞧吧,一点儿也没意思。你得安静地呆着,不能跑。瞧,你用手指抠鼻孔,在学校里可不能这样做。还有,你知道,要保护自己不受小伙伴的欺负。他们会揪你的辫子,怎么?你要留辫子吗?不,一定要把头发剪短!”这简直是一幅可怕的画面!小姑娘在教父到来之前非常高兴,见到他时也像过节一样高兴……后来,我就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了。这个成年人本来可能想逗小姑娘玩,可孩子听了他的一番话,情绪完全沮丧了。这只是一个例

第 6 页

子,但多少次成年人在孩子面前把入校学习描述成幸福生活的末日啊!

问:那么,以后看到有的孩子因为不想去学校而哭泣,在便道上几乎被拖着走的情形,就不应感到惊奇了。

答:也有的孩子急切盼望能够上学,因为自己会得到一个书包。而且,他们来到学校时,没想到会成群结队受到接待。这些孩子放学回家尤其是第二天妈妈来接他们时,感到焦虑不安,第三天,他们再也不想上学去了。我想其他学校用别的方法迎接孩子,幸亏如此。所以,不应同时去接一个对上学感到恐怖、厌烦的孩子。爸爸可以在某一天占用一些工作时间去接孩子或早晨送他上学。有很多孩子上学时必须先到接送员那里,他们以前没有这个习惯;为了上学必须早早起床,可他们本人以前认为上学就是和其他孩子一起去、一起玩。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妈妈没有提前告诉孩子要先去接送员那里,然后再由接送员到学校把他们接走,妈妈只有到了晚上才能看见孩子。我认为应该把即将发生的事情告诉孩子,既不让孩子感到害怕,又让他们知道大家和他们在一起。可以对他们说:“我会想你的。”孩子们需要这一点。也可以对他们说:“瞧,我给你带了一幅图画和一张地铁票。你在学校感到厌倦时,你口袋里还有这个。这张地铁票是爸爸给你的。这样你的自信心会多一些。”诸如此类的事情。他们需要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这个地方不同寻常,父母应该交给孩子某件物品,借此来代表父母,好让孩子有自信。

还有一件事情要说,就是孩子不能讲述学校发生的事情。孩子处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时,他只能讲述在这个地点发生的事情以及他目前的想法。“孩子存在于现实中。”可是,人们问孩子:“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说不出来时就受到斥责。

问:拿一个第二次或第三次开学的孩子做例子。他现在已经不感到害怕了。相反,他可能由于换新老师或新同学,或是环境、班级的变化而受到干扰。

答: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知道他上个学期在学校里是否开心。如果他在学校里感到无所谓,或遇到了一些麻烦,那么,第二年情况相反,会很开心,因为孩子不愿意碰到同一位老师。我看到许多孩子被带到医院,家长说:“他每天上学时都要病一场,星期天就好了。”我和孩子交谈,实际情况是孩子不愿意

第 7 页

要这个老师,他想要原来的那位,就是去年那位。不幸的是,新来的老师曾对他们说:“好吧!课程跟不上的学生要回到小班去。”实际上,这恰恰是孩子的愿望。于是,我对孩子解释说:“你很有运气不喜欢你的老师,因为当人们喜欢老师时,就不想什么都知道了,第二年也不希望到另一个班去了。”

如果孩子不喜欢老师,要给他们提出的问题就是:“她课讲得好吗?”孩子们经常会说:“我不喜欢这位老师,但她讲课很好。”“那好吧!这是最主要的事情。一个老师的任务就是上课,其他的事情有妈妈呢!”

02人很小时就什么都知道

(当一个小弟弟出生时)

问:有的家庭已有几个三四岁的孩子,现在又生了一个小孩。是否应该很长时间以前就把母亲又怀孕的事情告诉他们?

答:要向最大的孩子解释一个婴儿要出生了,但不知是男孩还是女孩,要让孩子懂得为什么母亲在准备摇篮。妈妈们尤其不要因为她们所做的一切受到反对而惊讶。比如,如果妈妈正在准备摇篮,孩子好像很偶然地踢摇篮一脚……妈妈千万不要说他淘气。孩子面对的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大人们正为一个婴儿的诞生作准备。而对一个孩子来说,做婴儿不如做大人好。

妈妈们有时说:“这个婴儿我们买下了。”这是在嘲笑一个非常清楚自己从前是一个婴儿的人,人类在潜意识中很小时就什么都知道。潜意识的“智力”和我们其他成年人的智力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每次有机会与孩子们谈论生命的问题时,应该用简单的方式讲,实事求是地讲。

但是婴儿就要出生了,对此大孩子可能会说:“为什么?我不喜欢。”“可这个婴儿不是为你而生的。”然而,许多家庭的父母却说:“为你生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结果,由于孩子认识一些有弟弟、妹妹的小伙伴,所以他自然以为会见到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所以,也会暗自想:“真希望这个婴儿马上就

第 8 页

来。”大人会给孩子看一些照片:“看看你小时候的样子,你很清楚你出生时也是一个小小的婴儿。他出生时也会是这个样子。”如果孩子进一步说:“噢,这是个男孩,我不喜欢”或“如果这是个女孩,我不愿意”,大人可以对他说:“但是,你要知道,这个婴儿不需要你喜欢他。就像你有父母一样,他也有父母。”有时,人们对他说弟、妹不需要他爱的那个孩子恰恰最爱弟、妹,原因很简单:这事非常自然,一个孩子不爱弟、妹,只是为了对妈妈说句调皮话,企图给她捣乱,就像俗话说的那样:让她“撮火”。

问:刚才您说到踢摇篮一脚的事。这事不严重,但我知道有时这事会变糟。我特别听说过一个四五岁的男孩使劲咬了婴儿一口。这样的事常见吗?

答:相当普遍。这种情况下需要妈妈特别机敏,尤其不要粗暴斥责孩子。应该采取的办法是把他带到一边,对他说:“你看,你已长大了,可你的小弟弟(或小妹妹)还很弱小,你年幼时也是他现在这个样子。现在,他(她)知道自己有个大哥哥,他会很信任你。但你要知道不能咬他。你不能吃了他。”你们要知道年幼的孩子碰见好东西时就要去品尝,去吃它。对于他们来说,同类相食并不是远在天边,特别是他们很经常地看到婴儿吸吮妈妈的乳头。对他们来说,吸吮妈妈乳头的婴儿就是一个食肉动物,他们对这个奇特的世界一无所知。母亲发觉孩子没有发生怀有恶意的反应(特别是焦虑感)时,事情很快就过去了。

问:但是当嫉妒感或是排斥感(如踢婴儿摇篮,咬人等)延续时,这就有些严重了吧?该如何办呢?

答:如果父母感到焦虑以及孩子感到极度孤单时,事情就严重了。孩子不一定真的孤单,可能是他应该得到帮助时而没有得到帮助。应该怎样帮助一个有嫉妒心而又被此折磨的孩子呢?父亲应该做得最好,母亲、姨妈、姑妈、祖母次之。如果是个男孩,应该由一个男子来帮助他。比如,星期天,父亲对他说:“来吧,咱们男子汉……”而让妈妈和婴儿在一起,并说:“她只惦记着婴儿。”父亲应该说些诸如此类的小事情:“你已长大了,你跟我来吧!”父亲给大孩子升格(不知能否这样说),以提防他的嫉妒心,比如像以前一样在床上小便,只想吃乳制品,动辄就哼哼叽叽,不想走路等。所有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这是

第 9 页

一个同一性的问题:孩子想办法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欣赏父母欣赏的事物。所以,如果人们显得很欣赏孩子,就无法摆脱了:应该支持大孩子发展自己,应该支持他和同龄孩子共同游戏,不要总是把他圈在摇篮边,守在妈妈和婴儿身旁。

问:现在假设一个家庭有几个比我们到目前为止描述的孩子年龄稍长的孩子,大约五至七岁。家里又添了弟妹时,他们不会有排斥感,但有时也有令人吃惊之举。

答:一个孩子从五六岁时起,愿意把婴儿占为己有,他希望比父母照管得还要好些。应当特别注意这种情况。因为孩子可能会远离自己在同伴之中长大的男孩或女孩的命运,而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小爸爸”或“小妈妈”。这对他本人和他的弟妹都很不好,对于后者来说妈妈从今起有两副面孔,两种声音。应该尽可能让父母知道,对于自己的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都是一个独生子女的父母。所以就其年龄和需要来说,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其他人来说,当然,让父母提供帮助吧,让他们贡献吧,让他们合作吧,但不应赋予他们义务,这就是最好的办法:他们希望照料婴儿?“好吧!今天同意你做。”但愿这事不致成为妈妈的一个托辞:“既然他做了,我就不管了。”这样对婴儿很不好。我藉此机会对你们说,我认为作为教父或教母给婴儿一个大哥哥是有危险性的。孩子不可能理解什么是宗教纽带,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威严的纽带,我说这样做不好基于两点:首先,显然最好选择成年的教父或教母,这样无论亲生父母因何种原因不能照料孩子时,教父、教母可以真正帮助孩子。其次,我想选家庭之外的人做教父、教母会好得多。也不要选(外)祖父母,我知道这方面有些传统做法,那就没办法了。

03你看,我们在等你

(孩子降临)

第 10 页

问:孩子降临了,父母给自己提出一连串问题:应该对孩子讲婴儿语言吗?应该把婴儿看成是一个小大人吗?应该让孩子独处吗?孩子应被封闭在没有声音、没有音乐的环境中吗?有朋友来时应该把孩子放到一边吗?

答:您说“把孩子放到一边”?好像他是一件物品!

问:当我说到某些家长把自己的孩子看做某种物品时,离事实真相已经不远了!

答:您知道,以前一家人都在客厅里也就是家里惟一能取暖的房间里活动,婴儿摇篮也放在那里,那个时代长大的孩子比今天的孩子更合群,今天的孩子被过多地保护在家庭生活的声音之外。不应忘记胎儿在母亲子宫中就加入了母亲的生活,他也能听见父亲的声音。他在子宫里可以听到声音,子宫内声响是很好的,尤其是在怀孕后期,他什么都能听见。婴儿诞生时,他一下子听到各种巨大的声音,他很快就需要听到自己熟悉的母亲抑扬顿挫的声音以及父亲的声音,我认为婴儿在母亲怀抱里参加的第一个“讨论会”是很重要的:“你看,我们在等待你,你是个小男孩,你可能听说我们希望得到一个小女孩。可我们很高兴有你这个小男孩。”

问:这些话语对一个只有几个小时或几天生命的婴儿来说会有什么效果呢?真的非常重要吗?

答:很重要。我可以对您说有些孩子能够回忆起刚出生时别人对他们说的话。您对此感到吃惊,是不是?这就像一盘录音磁带。我说这些话不是让大人对孩子发表长篇大论,而是让人知道孩子刚出生,大人就可以和他们对话、交流,而且,孩子对此也有需要。我们就是这样把孩子作为未来的男人或未来的女人带到我们的世界,而不是当做小东西、婴儿或乳儿。这是一个人,当然应该给孩子以爱抚。但是,尤其应当把孩子当成未来的男人或未来的女人来加以尊重。

问:从头几个月开始,就应该让孩子参加家庭生活,参加白天发生的事情……

答:特别是那些与他有关的事情。比如,有许多声音时,可以对他说:“你

第 11 页

看,这是你哥哥打翻了一样东西。”或者孩子啼哭时,不一定非得把他抱在怀里,可以对他说:“哎呀,有什么问题吗?多可怜啊!”说一些话语陪伴孩子的痛苦。由于痛苦讲了出来,这就合乎人情了(对孩子来说也是这样)。所有没讲出来的东西对孩子来说仍停留在不寻常的状态,也没有融入与母亲的关系中。

问:我认为父母有了第一个孩子后总会问自己是应让孩子哭还是把他抱起来,人们总是害怕会给他养成坏习惯,但首先要知道是否应给孩子养成“习惯”?

答:您所说的“习惯”含义是什么呢?如果对父母来说,因为孩子出生就意味着完全改变了生活方式,这是不可能的。当然,孩子需要按时喂奶,需要换尿布。妈妈也就失去了以前的自由,父亲也不能与妻子独处了。的确,父母感情中自由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但是,俯身在摇篮前和孩子交谈是多么美妙啊!我认为应当让孩子就像他在母腹中那样置身于家庭生活中。是否应让孩子哭喊?时间不要太长,完全可以摇晃孩子,让他重新感受到那种节奏。为什么晃动可以使孩子平静下来?因为这是母亲怀孕到处闲逛时身体的节奏。特别是在晃动孩子时,会对他说“瞧啊,妈妈在这里,爸爸在这里,是啊,我们都在这里”这类的话。孩子想哭时,父母的说话声使他想起了记忆中的声音,于是就平静下来了。

问:通过“习惯”这个词,我想指生活规律,如:孩子早晨要散步,大人喂他吃饭,然后让他睡觉,午觉睡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还是两个半小时,是由父母决定的。如果人们发现一个孩子半小时后在房间里哭了起来,尽管他不想休息,是否要强迫他休息?

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节奏。为什么要让孩子在“他的房间”里睡觉呢?孩子要在我们大家都在的房间里休息。孩子困倦时,他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睡,这样情况好得多,他在听到周围声音的情况下会睡得更好。婴儿需要大量睡眠,但不必要让他单独睡眠,就像在沙漠里一样。他在母腹中时,声音并不妨碍他,而且,他也会醒来,因为,婴儿在母腹中就已经会有间断地睡眠和醒来。

问:孩子应该融入家庭,尽量在公共房间内逗留。尽管如此,鉴于休息的原因,他不需要在某些时刻独处吗?他不需要有自己的小天地吗?

第 12 页

答:我看到有些家庭的“孩子卧室”一直保留到孩子十四岁,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家庭里有建立孩子卧室的开支。我认为孩子需要一个摇篮及一个箱子就够了!孩子就寝后,所有玩具都收到箱子里。小孩开始爬行后,可在箱子旁放一小块地毯,保证他身体不受伤害。事实上,孩子融人了父母的生活,他也有自己的角落。

理想做法是让孩子在一个单独的地方睡觉。有些家庭只有一间卧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安一块席子,以使父母继续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也使孩子有自己的小天地。那些拥有两间卧房的家庭最好让孩子单独就寝,保证父母的宁静。由父亲动手做的简单家具要胜过闪光发亮的新家具,四五岁的孩子经常要破坏家具。要知道孩子就是要搞破坏,他必须要这样做,如果过早向孩子讲应爱护昂贵的物品,如家具、壁纸等,这样就会妨碍他活泼地成长。愉快、健康的孩子,其父母不会终日高度警戒、担心他又要搞什么名堂。

晚上,如果父母想入睡,不应成为让孩子入睡的一条原因。可把孩子送到他自己的卧室,由父亲对他说:“现在,你要让我们休息,要让妈妈得到安宁。爸爸、妈妈需要在一起。”如果对孩子友好地讲,他会很快这样做的。关于家里的朋友,孩子们也想结识他们。为什么不呢?可以给孩子穿上小睡袍,带他见朋友。要是孩子在这时入睡了,可以再把他送回房间。应该懂得尊重孩子就是让他融人父母的生活,并教给他也要懂得尊重别人。另一方面,也要让孩子感觉到他的宁静也会得到尊重,人们不会打乱他自己的生活节奏。

问:您说过母亲永远不能远离孩子,但是,不幸的是,这只是一种理想,和每天的现实有很大差距。有很多母亲出于职业原因或其他原因,只能找人带着年幼的孩子。是否的确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如不能,应怎么办呢?

答:设想父母选择了送孩子上托儿所的办法,或请人来家带孩子,或把孩子送到城里一个人家。开始时,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请人到家里来。如果托儿所规定比较灵活,允许妈妈有假期时可以去接孩子,那么去托儿所也不错。但是,和其他情况一样,应该对孩子说:“我送你去托儿所,然后,我会来接你。你在托儿所里可以见到许多小朋友,还有阿姨”。妈妈一定要给孩子解释,提前通知。去接孩子时,不要扑到孩子身上去拥抱他。如果妈妈马上去哄孩子,孩子会感

第 13 页

到害怕。妈妈应该和孩子交谈,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重新嗅到母亲的味道,孩子是通过妈妈的声音和气味识别她的。孩子主要是在妈妈回到家后,才真正认出她的,而不是在路上,也不是在街上或托儿所里,这一点可能会让妈妈吃惊。她是马上就能认出自己孩子的,可孩子只能在有自己熟悉的空间和声音的环境里才能认出爸爸、妈妈、自己和自己的摇篮。当然,我指的是五六个月以内的幼儿,一段时间后,他了解了自己的节奏,对回家感到很高兴,但是,仍要注意,如果孩子不开头,大人就不要去拥抱他。妈妈宁肯给他带来一块糖也不要去拥抱孩子。

问:您曾讲过母亲对孩子的发育非常重要。那么,在理想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否要持续一至三年呢?

答:理想情况?像您所说的那样,要一直持续到孩子可以平稳地行走。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孩子是在十二至十四个月之间开始学习走路,要到十八个月左右才能平稳行走。为了能让母亲得到休息,理想的做法是有年龄相仿孩子的母亲两三人为一组,让孩子某一下午跟随其中一位母亲去活动,几位母亲轮流带孩子,然后,每隔三天轮一回。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适应这一节奏,这样带出来的孩子比单独长大的孩子要好得多。

问:到目前为止,我们就夫妇所盼望即将诞生的孩子讲了许多。但是,不要忘记那些做了妈妈的人。要知道,有不少祖母、外祖母给我们写信……

答:祖母、外祖母很重要。孩子很小就知道祖母、外祖母的名字是很重要的。不应该随便称哪一位上了年岁的老人为“奶奶”。要让孩子通过本人的姓氏区分谁是祖母,谁是外祖母,可以对他们说:“你知道,今天来的这位是你爸爸的母亲(或是你妈妈的母亲)。”孩子的母亲与姥姥或奶奶之间的关系,通常有些紧张,孩子很快就能意识到这一点。不应掩盖这些事情,最好能用幽默的心情对待。母亲和祖母或外祖母尤其不要因为意见相反而在孩子面前争吵。而且,祖母、外祖母也不要装出一副孩子属于自己的样子:“啊,这是我的儿子!这是我的女儿!”她们应对孩子说:“你是我的孙子(你是我的孙女)。你的爸爸是我的孩子(你的妈妈是我的女儿)。”要说些这样的话。如果较早给孩子讲述家族的概念,他很快就会产生这种意识,别人和他说话时,他很快就知道该和谁打

第 14 页

交道。有时孩子可能会搞错,但没关系。

另外,祖母不要害怕:“呀,我不知道孩子做这事女儿(或儿媳)是否会高兴。”不!祖母们只管与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事后再作解释。孩子很快就会明白的。祖母可以给孩子看照片,可以给他讲爸爸的过去、妈妈的过去,这些会让孩子从三四岁起很感兴趣,这个机会可以使他知道爸爸、妈妈过去也是孩子。只有祖母能做到这一点。

问:讲到祖母这个话题,有一位母亲告诉我们说她五岁的女儿今年开始上学,情况一切顺利,另外母亲也作了极大的努力,早晨亲自送她去上学,让爸爸中午去接孩子,想以此真正增强孩子的信心。前十五天一切情况正常。可突然间,一次去过奶奶家后,小孩哭了起来,拒绝去上学。为什么会这样呢?母亲分析说:“我婆婆对我女儿说:„奶奶不喜欢学习不好的孩子,所以你要好好学习!‟”如果孩子拒绝上学的原因真是由于奶奶说了那番话,母亲不知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恢复学习的兴趣……

答: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奶奶讲到了学习,可孩子去的是幼儿园,孩子完全清楚上幼儿园不学习,上幼儿园是为了一起玩耍、唱歌。这个孩子可能这样想:“她真不了解幼儿园是怎么回事。”应该告诉孩子,因为奶奶小时候还没有今天这样的幼儿班,所以奶奶不知道幼儿园是怎么回事;或者说,对她来说学习就是用手制作一些东西和跳舞、唱歌。还应该对孩子承诺,妈妈或者爸爸会给奶奶解释幼儿园是怎么回事……

04父亲不在时

问:孩子出生时,大人一般都认为孩子首先会与母亲建立特别的亲密关系,

第 15 页

认为孩子更能与母亲成为同一。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父亲离开几天或几个星期回家后,孩子不接受他,或者说要赌气。

答:父亲也感到很糟糕。首先,应该明白时间对于孩子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两天、三天,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两个星期、三个星期。两天很长,父亲离开时,应该提前告诉孩子,尤其要对他说:“我会想着你的。”母亲也应经常提起父亲,让父亲在她的话中出现。父亲回家时,假如孩子给他脸色看或表现得无动于衷,他也不应大惊小怪。父亲不能表现出一丝坏情绪,而要表现得自然:“我的女儿,你好!我的夫人,你好!”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会恢复如前,在父亲身旁转来转去。

父亲也不应马上扑过去拥抱孩子。父母不知道孩子在三岁以前并不认为亲吻是件好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不知道大人到底要做什么,尤其是父亲很爱孩子,而父母以为亲吻孩子可以表达对孩子的爱,以为孩子亲吻父母时也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是不对的,或者说这是强加给孩子的一个惯例,孩子要忍受,而且不表达任何意思。孩子表达自己爱的方式是把玩具拿到面前,爬到他的膝盖上,把自己的娃娃拿给他。在这种情况下,不在家的爸爸或妈妈要对他讲:“我看见你真高兴。你给我拿来的东西真漂亮。”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因为这件让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也让爸爸感兴趣。

问:谈到短暂离别的问题,我们接到了很多父母的来信,他们因各种原因不得不外出,如修路工人、商务代表和广播、电视记者。他们都想知道孩子经常远离父亲是不是孩子生活中的一大悲剧,有些人甚至考虑改变职业。孩子怎样看待这种离别呢?

答:一切都取决于用什么方法给孩子解释,如果父亲给孩子解释自己不在时所做的事情,如果他用生动的方式、简单的词语给孩子讲述(哪怕孩子不太明白)自己驾驶卡车,在电视界工作,或任商业代表,或其他任何一种职业,孩子会记住的。父亲不在时,母亲也要让孩子记住父亲在工作,会想念他们的,他很快就会回来的。如果孩子比较大了,可以给他们看日历:“你看,爸爸就快回来了,你该为他做些什么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吗?他会非常高兴的。”父亲不在时,别人应该讲起他,走过三四次后,有头脑的孩子(孩子从十

二、十四

第 16 页

或十八个月起就有意识了)在父亲走后非常清楚他会回来,他不在家这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会想念他。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不应让孩子(特别是孩子长到十八至二十二个月时变得有些易怒,与妈妈产生对抗时)认为父亲回家后就是起维持秩序的作用。母亲尤其不要说:“我要把这事告诉你爸爸。”这样做非常非常糟糕,因为这样会使孩子产生无数微小的过失感,而把它们与父亲回家联系起来。这种不自在的感觉会使父亲的归来黯然失色。与此同时,也不应以父亲不在家为借口而排斥父亲。有些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会向母亲要求不要把自己做的某些不光彩的事情告诉父亲。如果只是一些小事或性格困难,母亲可以回答:“当然不会告诉他,你知道自己错了。如果爸爸在的话,你可能就不会做这事了,我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去打扰你爸爸。”如果与之相反,情况严重,母亲为此需要听取父亲的意见,母亲不应向孩子撒谎,也不应以向父亲告状来威胁孩子,好像求助于惩罚性的力量。帮助孩子尊重父亲,把他视为给自己提出好建议的助手,把他视为有责任和自己一起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总之,当父亲不在家时,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不分年龄大小),最重要的就是时时记得父亲的存在,并对自己充满信心。

05谁是正确的

(神经紧张和任性)

问:一位母亲对我们说自从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她就确认必须倾听、理解和对话。但是,她写道:“生活绝非易事。生活中有劳累,神经紧张,也有的时候我在孩子面前有些失控的倾向。”下面就是她的问题:“您是否认为这种在母亲中常见的失控时刻对孩子有害?”

答:这主要和母亲的性格有关,她不会因为有孩子在场而改变自己的性格。

第 17 页

如果孩子有时让母亲心烦,应该对他说:“你看,我今天心情不好。”孩子会理解的,他很快就能推断出会发生什么事情。发过脾气后,应该对孩子说:“你看,我刚才心情不好。”千万不要在发过脾气后就去亲吻孩子让他忘掉不愉快的时刻,而应该用温柔的声音和他说笑。不论如何,不要因为母亲本身原因产生的烦恼而责怪孩子一个人,亲吻孩子不起任何作用,孩子不会理解粗暴之后紧随而来的亲吻。交谈总是比出于愤怒或是出于温情而紧紧抓住孩子要好。

问:同一位母亲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你是否认为一个刚刚做了错事的母亲向孩子承认自己做了错事,会在孩子眼里显得高大起来?”她对孩子可能对她作出的评价产生疑问。

答:一般来说,孩子对于母亲的言行都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如果看到自己两三岁的孩子偶尔发点小脾气,说些令人不快的话,母亲也不要吃惊,应该笑着对他说:“好吧,你也像我一样偶尔会不高兴的。”

问:您的意思就是说成年人向孩子承认自己短暂的过失不是错事?

答:绝对不是错事。不要对孩子说“我做错了”,而应说“我刚才心情不好”。母亲可以说:“原谅我。”孩子要求的只是原谅父母。

问:就此问题我有一个既幽默又深刻的例子。一位女士给我们写信:“我儿子今年十三岁了,他五六岁时做错了一件事,我为此训斥了他,他笑得前仰后合。不用说我愤怒到了极点,真想痛打他一顿。后来我安静了下来。我们坐在床上,我问他刚才为什么大笑。他对我说:„妈妈,要是你生气时能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你第一个就会笑起来。‟事实上,我觉得在这种情景下不要太装模作样。现在他已十三岁了。所以,当我想让他改正一件事情时,就对他说:„跟我来,我们应该来到镜子前。‟我的气就消了,我们二人都笑了……”

答:他们用幽默化解了紧张的气氛,这样做很好。事实上,这个孩子帮助母亲克服了愤怒的情绪。

问:另一封信和您刚刚讲述的意见有些相反。信中说:“如何对待一个妒忌自己兄弟、姊妹的孩子呢?我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分别到了十二岁、九岁,男孩已有三岁。但是,九岁的女孩总是对姐姐的言行及她学到的一切感到嫉妒。我本人可以向您保证我竭尽全力做到公平。但是,二女儿总是不高兴。由于她

第 18 页

高度敏感,哪怕一个小小的冲突也会变成连哭带叫的悲剧。她一口认定我们不够爱她,她要出走。由于她自主性很强,服从对她来说意味着很大的困难,怎么办呢?”

答:可以肯定这个小女孩处境很难。她是家中第二个孩子,又与第一个孩子性别相同。她本人的愿望就是事事与姐姐平等。小弟弟出生后是家中惟一的男孩,对父母来说就像是一个真正的新孩子。因为第二个孩子与第一个孩子性别相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第一个孩子的重复。我认为主要是小弟弟出生后,妒忌心使二女儿变得尤其令母亲痛苦。尽管母亲自以为尽力做到公平,可她搞错了,对孩子来说公正是不存在的,当她不能得到全部时,就认为一切都不公平。母亲这样对二女儿说可能会好得多:“真的,你有道理,我做得不公平,很不公平。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可能很不幸。”母亲应该单独与二女儿交谈,大女儿和小弟弟都不要在场。父亲和母亲也可以一起和她谈话,对她说:“噢!如果你真的很难过,爸爸妈妈可以商量一下,看看能否送你到寄宿学校去。尽管这样做我们要花费许多钱,但如果你真能感到高兴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因为世界本身不公平,所以母亲不要力图做到公平,可以给孩子举另一个例子:“你知道,有的国家总能见到阳光,有的国家则不停地下雨。你不高兴,你可能愿意到别的地方去。”尤其要给二女儿指出她和姐姐之间的差别,给孩子指出她们之间的差异时,成年人就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自我,可以为她指出全部优点。比如,大人要买一件连衣裙、一条发带或是一件小东西,母亲应该低声和每个孩子讲,趴在孩子耳边问她想要什么颜色的,不让另一个孩子听见。母亲要鼓励每个孩子思考自己的爱好,作出选择。不然的话,二女儿就可能认为大女儿选得比自己好,或是最好的。这个孩子依赖性太强,并为此而感到十分痛苦,她只是看上去显得自主性强,而不是真的自主性强。依赖性和妒忌心同样来源于一种自身价值不如别人的虚构感情。母亲有义务给每一个孩子增强自信心,羡慕别人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别人是不能模仿的。

问:这种情形在孩子中常见吗?

答:常见,尤其在这里很常见,因为孩子感到这样会让妈妈感到难过。妈妈把妒忌心说成是一种缺点,其实不对。妒忌心是一种痛苦,需要得到母亲的

第 19 页

同情和爱心。这是一个在年龄相近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过的正常阶段。

问:这个问题严重吗?

答:我不知道这个问题严重与否,我想不严重,要说这个问题严重的话可能是因为母亲为女儿而感到痛苦,可她如果帮助女儿用话语解除痛苦的话,孩子可能已经感到被理解了。但是,我要重复的是,不应在孩子的兄弟姐妹面前谈论这个孩子。我不能肯定这是否是大女儿的妒忌心在二女儿身上的表现。

我的建议是不要试图做到公平,而应当通过和二女儿坦诚交谈来帮助她。

问:一位女士对我们说:“我有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有时她的反应令我困惑。我给她发出一个命令或不答应她的某个要求时,她就打我,或做出打我的样子。我在她面前应该抱什么态度呢?这种情况当然只发生在她情绪不好的时候。”这位女士还补充说她各种态度都试过了:无动于衷、讥讽、愤怒……

答:你觉得这位女士是一位祖母还是一位母亲?

问:这也正是我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答:那我们就假设这是一位母亲。这种情况发生在只有母女二人在场时还是有别人在的情况下?

答:那我们继续读她的信吧:“我各种态度都试过了,无动于衷、愤怒……”还有什么?

问:讥讽。

答:讥讽……我认为说到底她们母女二人进入了一场游戏,谁能支配对方呢?这个小女孩一定很聪明,因为假装打人和真打完全是两码事,假装打就是说:“当心!当心!指挥的是我不是你!”她真打时,可能是心情不好。我认为孩子真打时,母亲应该对她说:“听着,我说的话你可能不爱听,但我已尽力而为了。你要是不高兴的话,就来和我理论吧!你只管呆在你的房间里,呆在你的角落里。但只要你靠近我,我就让你知道我的想法。”我认为应该和这个孩子交谈,而不应装作生气的样子,或是其他态度。也应该和孩子笑着说:“哎呀,你的手要来打我?你怎么看这事呢?”因为孩子会有手脚完全失控的反应。这点看起来很奇怪,但应对孩子说:“瞧,这只手为什么要打我呢?因为我对你说了些你不爱听的话吗?但你也有时对我说过我不爱听的话。我打过你吗?”要是孩子

第 20 页

有绒熊的话,母亲可以对孩子说:“好哇!你给我的那下我还给你的小熊了!它会说什么呢?”应该通过游戏做到这些。我觉得实际上这个小女孩主要是想让她的祖母或母亲照管她,而且只照管她。糟糕的是,信里没有告诉我们这种情况发生在众人面前还是一个亲呢游戏。

问:我觉得这种情况也会在众人面前发生,因为母亲(或是祖母)在信中写道:“根据周围情况我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她或是征求了周围人的建议,或是这种事情在证人面前发生。这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写信人没告诉我们她是否习惯于经常打孩子,或是孩子小时看护员是否打孩子。

答:孩子继承了大人的习惯,尤其是小时候。孩子觉得说大人话很好玩,人们对此总是感到很惊奇。人们经常能听到父母突然对小孩子说“住嘴!别碰我……”等等。而日后孩子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小大人,做和他们一样的事情时,父母又大吃一惊……

问:那打屁股行吗?

答:那要看情况。

问:那您怎么看当即还手打两个耳光的态度呢?

答:母亲小时有时会挨打屁股,觉得打得很对。那为什么要剥夺孩子呢?母亲把自己小时受到的如今在自己女儿面前表现了出来。有些孩子对此特别敏感。如果不经常打几下屁股的话,他们就觉得别人不爱自己。这与妈妈的教育方式有关。不能绝对地说好或不好。打屁股是一个整体问题。

问:这不让你吃惊吗?

答:不,我认为应当尽可能避免一切有辱孩子的做法。任何时候都不应有辱于孩子。不论是讥讽还是生气,那种做法是破坏性的。打屁股的做法除了能暂时缓和一下成年人和孩子间的气氛之外,从长远意义上说是有害的,而长远目标正是教育的目的。总之,如果父亲或母亲想用这种方式严厉惩罚孩子的话,任何时候都不能在他人面前打孩子。大人应把孩子带到一边,带到他的房间里,去批评他。如果妈妈忍不住要打的话,别人也不能阻止她。这样做也不说明这是一位坏妈妈。有的母亲从来不打孩子一下,而在语言和行为上非常有攻击性,甚至打起屁股来是暴虐性的。

第 21 页

应该知道这样做说明父母脆弱,在自我控制方面很脆弱,成年人作出的是一个很坏的榜样。一个语言粗暴、富于攻击性、行为凶狠、任意在孩子面前让性格发作的成年人在几个月或数年后看到孩子用同样的语言和行为对待比自己软弱的人,不要感到惊讶。我重申一遍,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成年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好的,我甚至可以说孩子是盲目地这样看,孩子早晚会模仿成年人的做法,不论是在成年人面前还是在其他孩子面前。

不论怎样,如果成年人由于失去自我控制打了孩子屁股时,千万不要轻易原谅自己,认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因为这样做是不真实的。至少不要让打屁股成为定时进行的事情:“今晚或星期六,我就该打你一顿了。”这种态度违反常情,所以会腐蚀孩子,对成年人和孩子都具有侮辱性,违反教育宗旨。如果孩子惧怕成年人,很快就会失去对他的尊敬,就会把他看成一个弱者,不能自我控制,或者干脆是冷血动物虐待狂。

06关于清洁

问:这次我面前就有一个例子。我简述一下一位五个孩子母亲的来信。最大的孩子十岁了,最小的只有二十五个月。信的内容是如何让孩子学会清洁的习惯。这位母亲利用五个孩子总结出五种不同的经验。也就是说,带第一个孩子时,她经常告诉他便盆在哪里,孩子弄脏尿裤或拒绝使用便盆时,她就训斥他;到了第二个孩子时……

答:对,她没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问:我记得她说了,还是仔细看看那封信吧。

答:主要是第一个孩子,后边的孩子就可以使用同一种方法了。

问:信在这里。内容是这样的:“我是五个孩子的母亲,他们年龄比较相近,老大十岁,老小二十五个月,前两个孩子之间只有一岁的差距。我像许多母亲一样,迫切希望看到第一个孩子干干净净,尤其是他下边紧接着就是一个妹妹。所以,我竭力想给他养成使用便盆的习惯,有时每小时对他说一次要使用便盆,

第 22 页

他使用后没有结果或把尿裤弄脏时就训斥他,经过一年的努力后,他变得干净了。两岁整时,他白天时大小便干净了,两岁半时夜里也利索了。所以,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第一个孩子的情况就是这样。后来,这位母亲变换了方法,她或是告诉孩子使用便盆但不训斥孩子,或是训斥孩子而不告诉他便盆在什么地方,诸如此类。等到第五个孩子时,母亲从未告诉他使用便盆,孩子完全享有自由权。这位母亲得出了如下结论: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在两岁时能做到白天大小便干净,两岁半时夜里大小便干净的。

答:这一点很有意思,也很有教育意义。感谢这位母亲为我们提供的经验。

问:她还补充说:“我认为费尽全力让孩子养成大小便干净的习惯是徒劳的。”

答:我想这一点可以使许多因孩子大小便不利索而焦虑的母亲得到宽慰。我还必须说这位母亲运气还是不错的,由于她很早就教孩子养成习惯,她的第一个孩子能够做到不再在床上小便了。孩子的神经系统在两岁左右形成,这时他已能独自上下楼梯,能用手抓住最后一级台阶。如果孩子比较注意的话,他在这个时期就会养成大小便清洁的习惯,在此之前,孩子做不到这一点。这位母亲一年后又有了一个孩子。我想第一个孩子一定把妈妈更多关注新生婴儿当作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我认为这位母亲无意中所做的事情对第一个孩子来说很机灵,老大在老二出生后仍能独自得到母亲,后几个孩子都是用和老大一样的方式养成的。只要他们具备了那种能力,他们全都愿意和老大做得一样好,当然,二十一个月以下的女孩和二十三个月以下的男孩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男孩养成卫生习惯比女孩稍晚一些。但一个问题提到我们面前:第一个孩子是否会过分追求至善至美,动作是否不如其他孩子灵活自如?毕竟,花费那么多时间用在使用便盆的问题上太遗憾了,而实际上为了培养孩子手、嘴、语言和全身的灵活性,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孩子如果行动灵活、自如、协调,肌肉紧张有控,到了能讲话时,他会很高兴、自觉地养成卫生习惯,像成年人一样使用卫生间。我也利用这个机会告诉母亲们千万不要把便盆放到厨房里或孩子房间里。一定要把便盆放在卫生间里,夜里、寒冷的天气或冬天除外。孩子一定要到卫生间去大小便,千万不要在起居、吃饭的房间里大小便。

第 23 页

07谁抛弃了谁?

问:一位母亲的婴儿三个月了,她说等孩子六个月时就送他上幼儿园,她向你请教如何使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过渡期更容易些。她周围的人想尽办法告诉她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坏处,但这位母亲不愿意让步。她问您:在去幼儿园前的那一周是否应少照料些孩子,或是利用节日期间尽可能把孩子托付给家人如祖父母等。

答:肯定不能,这位母亲应该照料自己的孩子,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她应带着孩子去别人家,而不是把孩子放在某人家,然后自己离开。对于孩子来说,与一群孩子在一起还是与一群成年人在一起情况大不相同。但假如孩子总是看到妈妈和别人交谈,而不是总与自己呆在一起,这一点会对孩子有很大帮助。另外,所有婴儿都应该和母亲一起经常与他人交往。每次妈妈外出时,只要情况允许,就应带孩子一起去,让他认识自己的舅舅、舅妈、外祖父母等。但这不是让妈妈总是外出。显然,六个月的孩子进幼儿园还是很不方便的。

问:是不是太小了?

答:不是这个问题。相反,可以很早就送孩子进幼儿园,孩子很快就可以适应这个节奏。但这个年龄段,母亲可以给孩子很多影响。所以,应该给孩子养成习惯。这位母亲是否讲到她要从事什么工作,这项工作是否会占据她全部时间?

问:看起来她不想放弃目前从事的工作。我记得她正在休产假,但坚持准备恢复工作。

答:孩子过几个星期就会适应的。但母亲应对孩子解释:“我必须去工作。送你去幼儿园我很难过,但你在那儿会结识很多朋友,会结识很多小孩。”母亲应该经常对孩子讲到其他孩子,应该带孩子到公园去,把和妈妈在一起的孩子指给他看。妈妈可以把他们叫做“其他的孩子”、“小朋友”、“小伙伴”、“小女孩”、“小男孩”,等等。妈妈千万不要说某个孩子比他更可爱,要让孩子知道对于母亲

第 24 页

来说,即使妈妈在另一位母亲面前和另一个孩子讲话,他也是母亲最关心的人。

问:在任何情况下,她都不应不关心自己的孩子……

答:当然不能,幼儿园的阿姨对孩子照料很多,那为什么妈妈不能这样做呢?当然,母亲在孩子面前也应边和他讲话边做家务,就像幼儿园阿姨那样,边照料孩子边做许多事情。

问:这些问题通常与小孩的分别有关。

我有两封信与此内容有关,其中一封是一位祖母写来的:“我从一月份开始就要负责照看小孙女。你们能否针对我生活中的这一改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对我进行帮助?”这个小孩刚刚三个月。

答:这位祖母没说小孩能否再见到她的父母?

问:从表面上看能见到,但她没提供更多的细节。她在信中说:“我每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半照看她,但星期

三、

六、日除外。所以这三天中照看她的人会更换,卧具会要换,甚至包括气氛。”

答:这一点和我已经讲过的很相似:这个小孩从现在起就应和妈妈或是爸爸一起到祖母家度过几小时,要让她熟悉环境。妈妈应对她说:“你看,这就是你祖母家。”从祖母的信中可以看出,祖母只是白天照看孩子(还不是天天如此),这样很好。应该提前告诉孩子要带着父亲和母亲的存在及声音来熟悉这个新环境。另外,还应让孩子保留一些母亲的物品,好让她感觉到母亲的气味,比如孩子的玩具有时带到祖母家,有时又从祖母家带回,或是总能在祖母家找到的玩具。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把玩具带回父母家保存,另外一些玩具就随身带去,存在祖母家。要让孩子有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每次随她从妈妈家到祖母家,又从祖母家回到妈妈家。这个孩子总共只有两个感觉很好的地方,应该让她在这两个地点之间感到人格的延续,那她就会感觉很好。同时,妈妈在平日、父母在休息日带她出去散步也是很好的做法。

问:另一封信是一位父亲写来的。他比刚才那位祖母走得更远,但内容还是和分别有关:“一个小孩只有二十个月,就不得不和父母分别三个半月。这样做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近期、远期后果呢?”

答:二十个月……孩子已经会走、会跑、会讲话了。所以即使孩子讲话还

第 25 页

不十分利落的话,无论如何人们可以轻松地理解他的话语。应该让孩子对即将发生的变化有所准备。爸爸或妈妈应带他到就要去的地方感受一下,哪怕他哭,也要和他告别。父母不要在孩子睡着后或没看到他们的情况下离开孩子。同时,父母应给孩子写明信片,画小型图画,给他寄饼干、糖,至少每周一次,形成规律,要让孩子从父母处收到父母很想念他的信息,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二十个月大的孩子正是和父母分开的最佳年龄。父母应该不忘记通过传达自己思念之情的信息来表示自己的存在。而且,如果孩子不高兴也不要露出惊讶之情。当然,这是孩子独有的反应方式。孩子对分别有所反应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孩子与父母重逢时,如果有点赌气,父母要予以理解,要和他交谈,不要责备他,事情就会很顺利。既然这种分离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成了孩子必须经受的一次考验。孩子离开时,祖母或是孩子寄居几星期的那个人要经受的考验可能比孩子的更大些。不能让这种分别太突然了。至于父母,事后也要向孩子再次讲起分别的事情,讲起重逢的喜悦。

问:另一位妇女在给我们的信中写道:“我有一个两岁半的男孩。他七个月时,正是爱挑剔的年龄,我每周抛弃他三天。”

答:这位母亲没有使用“委托”,而是用了“抛弃”这个词,看得出她有负罪感。

问:由于职业的原因,她把孩子放在一个人家里,她说:“因为我是教员,所以我必须补充说自已有特权。我有很长的假期,可以和孩子一起度过。”第二年,她几乎每天都工作,又把孩子放到人家里。一切情况都很顺利。就在孩子两岁半这年,她说:“我停止工作了,但希望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好让他能接触到其他孩子。”

答:她果真停止工作了吗?

问:是的。

答:这事还真有点怪。

问:她耐心地向孩子解释说在幼儿园里可以开心地玩耍,可以认识许多小伙伴。她说:“但是,第一天下课后,我的孩子执拗地坚持不去幼儿园,哭个不停。”这位母亲的问题就是希望知道应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还是与此相反,先等几个月,然后再送他去幼儿园。

第 26 页

答:我认为这位母亲非常清楚自己面临的问题。她的孩子曾经送到一户人家带养,我们看得出她有一种曾经将孩子遗弃的感情。但是,孩子在那户人家倒是显得很快乐,这位母亲没有对我们说那户人家是只带养一个孩子还是有其他孩子。当然,把两岁半的孩子送到有许多小伙伴的幼儿园去,而孩子母亲每天呆在家里,这对孩子来说有点不合常理。这位母亲为孩子做了幼儿园里所能做到的一切事情,还不算幼儿园不能为孩子做的,也就是说孩子能和母亲交谈,和母亲共同参与她所做的一切:购物、做饭、做家务……

问:我觉得这位母亲做这些事情是为了让她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保持接触。她的孩子是独生子。

答:很正确,这位母亲非常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现在,她大概可以改变一种母爱方式,改用一种原来看孩子那人没有的方式。既然母亲已经回到家里,我没有说应重新把孩子送回那户人家,但不一定完全取消这种做法。可以每周一至两个下午把孩子送去。这样,母亲可以适当得到休息。她因为什么原因停止工作了呢?大概是为了休息,或是有其他没有说出的原因。所以,她大概可以灵活安排时间来照看儿子。与此同时,孩子已对幼儿园有了一个概念,母亲可以教他做游戏、画画、唱歌,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些制作上。应该承认送两岁半的小孩去幼儿园的确是早了些。实际上,两岁半能上幼儿园的孩子只能是那些已经习惯于和别的小孩在室内或室外玩耍的孩子,他被幼儿园所吸引要么是有已经结识的小伙伴做伴,要么是想模仿大孩子,两岁半的确太小了。

问:总的来说,您认为送孩子去幼儿园最理想的年龄是多大呢?

答:一个笼统意义上的孩子是不存在的。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有些孩子在得到传授后,非常会料理家务,尤其是和母亲一起做她在家里做的一切事情。孩子在家里应该十分灵活,会自理,独自玩耍,道出所干坏事的真相,会和玩具熊、布娃娃及小汽车玩耍,编故事,能独自或和旁边另外一个边干活边陪伴他的人做游戏。他和别人合作,和妈妈一起剥菜、采购、观察街上的事物。孩子经常在花园里和其他小伙伴自由玩耍,向妈妈讲述与别人闹别扭的小事,妈妈边向孩子解释他经历的事情,边给他带来安慰,之后,孩子才会对幼儿园发生兴趣。

第 27 页

问:那几岁送呢?

答:对于比较机灵的孩子来说,三岁比较合适。我觉得两岁半就送幼儿园太早了,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他首先需要适应接触其他孩子。

问:另一方面,是否有一个不能超过的界限?不能让一个孩子长时间留在家里,是不是?

答:不是,但这与孩子在家养育的方式和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有关,如邻居、街道、公共花园,等等。以前,孩子上小学的年龄是六岁,因为在此之前,孩子在家里已经把幼儿园要学的都学了。家庭的概念对孩子来说不只局限于父亲和母亲,还有祖母、叔叔、婶婶、舅舅、舅妈、表兄弟、邻居等。而且孩子还要参加做家务活。所以,孩子非常高兴去学习阅读、书写,他已经很机灵,已经会唱歌、跳舞,会独自玩耍,让自己变得有用。总之,他已经学会一个孩子能用身体和智能做到一切,成为一个日常生活中真正的小伙伴。总而言之,送两岁半的孩子去幼儿园太早了。

08每人睡眠不尽相同

问:下面所述与你以前就孩子睡眠所作的论述有所不同。你曾经说过孩子只要有睡意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入睡。把孩子放在自己房间的床上,“强迫”他到自己的房间去睡觉差不多无异于把他赶到沙漠里去。可是,一位母亲对我们说:“我的孩子十六个月了。这孩子只要不在自己的床上(也就是说不在自己的房间里),就不能入睡,乘汽车长途旅行除外。身边有人陪伴时,他执意要和大家在一起,强迫自己保持清醒。”这位女士认为有成年人在场对她儿子的睡眠不利,而睡眠对这一年龄的孩子来说是他发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方面。

答:这位女士说得非常对。我们把情况过于概括化了。有些孩子自出生起只要一有困意,不论身处何地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入睡。而信中谈到的这个孩子不是这样,这个孩子可能特别注重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孩子与别人相同。这个孩子的母亲可能自孩子很小起就给他养成了只在自己床上睡觉

第 28 页

的习惯,这位母亲做得很对,已经给孩子养成了某种生活节奏。为什么不呢?既然她已经懂得只要把孩子放到他自己的房间,他就会入睡,那好吧!她只管继续这样做下去,不要给自己提出问题。我很高兴别人对我讲的话提出异议。我是泛泛而谈,我知道农场里的孩子从婴孩时代起就在一个公共房间里睡觉,因为别的房间都不能取暖。我的大孩子年幼时还是战争年代,只能给一间房子供暖,也就是大家停留的那个房间。今天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了,有些孩子更容易兴奋,另外一些更乖一些,只要感到困意,到了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睡觉。根据信中讲的情况,那个孩子在汽车里睡觉,而有些孩子只要一上车就不愿意睡觉。

问:另一方面,应该重申让孩子在一间有很多人的房间里睡觉也不是一件坏事。

答:信中讲到的那个孩子已经习惯于在自己的床上睡觉。对自己的床或汽车有点成癖,为什么不呢?他好像保留了自小养成的一些节奏。但他也许会开始一个转折点吧?目前来说他还是在自己的床上睡觉,也许有一天他会离开床而来到大房间里睡觉,我想到了那时既不要生气也不要惊奇,这个孩子也应养成主动性,只要孩子不妨碍成年人,就应让孩子养成主动性。一个孩子只要养成了习惯,适应性就比另外的孩子弱,在任何情况下他自身都没有安全感。

问:这就是您对这封信的答复,但也许我们可以对这一问题加以扩展,讲讲孩子睡眠的重要性及长短……

答:这一点很难做出精确的答案。我本人有三个孩子,每个孩子的睡眠状况各不相同。当然,从一定时间起,他们就回到自己的卧室,但不是每人都上床。我觉得应该避免让孩子在父亲回家前上床睡觉。相反,只要孩子不想上床,就可以让他们穿着睡衣。如果他们特别累了,好吧,就让他们睡吧。不受人强迫上床睡觉的孩子等到自己能独立爬上床时就会自觉地去睡觉。所以,安放不太高的不带栏杆的床是很有益处的,床边可以放一把椅子,用来摆放玩具和画书,让孩子在睡前和醒来时看。

问:父亲回来时应该叫醒孩子吗?

答:如果孩子睡熟了,肯定不应把他们叫醒。但是父亲可以对他们说:“我

第 29 页

回家时总是来对你们说晚安。”如果孩子已经上床了,如果他醒了,并过来迎接父亲的话,我认为应该让他过来,让他穿着睡衣在大人的房间里呆一会儿,因为孩子多么需要见到自己的父亲啊,是不是?和孩子一起呆五六分钟……最后可以让他在上床前喝一点牛奶。孩子高兴地醒来一小会儿,再吃点东西(比如一小片面包,一小块蛋糕,喝点东西,等等),会睡得非常好。

在柔和灯光和玩具的陪伴下,孩子困了就会入睡。与此同时,孩子也就懂得尊重父母的夜生活。大人需要得到休息,需要脱离孩子独处。

问:另一封信向您请教孩子与父母同住一间卧室是否会对五六岁孩子的“精神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答:首先这封信没有说明这个家庭是只有一间住房还是面积宽敞。的确,孩子夜间最好不要和父母同睡,尤其不要让孩子和父母睡在同一张床上。但孩子有这种愿望时,也不应训斥他,应该和孩子交谈。如是男孩,就对他说他父亲小时候也有自己的床;如是女孩,就要让她接受自己是个小女孩,不要和别人装扮成大人那样的夫妻。

问:另外的问题也经常被问起。一个现年十岁半的女孩当年和六岁的弟弟共住一室。有一天,父母为她整理了一个房间,可她仍要和弟弟住在一起,她独住一室感到恐慌。应该怎么办呢?

答:首先,父母好像未和女儿商量就把房间整理了出来。我认为更妥当的办法是还让这两个孩子住在同一个房间里,直到女儿成年,而对于男孩来说,这个事情毫无影响……

问:“性成熟期”,也就是说

答:发育期也就是说女孩子初潮,也就是说小女孩成为少女。那时(也许还要早些),她会非常高兴有自己的房间,男孩也是如此。眼下,为什么母亲不把另一个房间改成供孩子游戏的房间呢?他们可以在一个房间里学习、睡觉,在另一个房间里玩耍,这样做更好些。目前尤其不要把家中仅有的两个孩子分开。如果家中只有一个男孩、好几个女孩的话,可以为男孩准备一个房间,所有的女孩共用一个房间。

问:另外,许多来信谈到了夜间恐惧的问题。我始终认为这种现象和孩子

第 30 页

某一特定问题有关。比如刚才那封信中提到的十岁半的小姑娘的例子就很清楚,她因为变换环境而感到恐惧。

答:肯定,尤其是因为她并没有希望变换。

问:有关夜间恐惧还有其他解释吗?

答:当然有。做噩梦对七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很平常甚至是很有必要的事情。我想发生这种情况的孩子多半会是有些过分欺负弟弟的小姑娘,而弟弟可能装出一副了不起的样子。

我认为让他们分房间睡之前,应该先使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朋友,而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一副关系很好的假象。如果同住一室是他们长期的生活方式时,不能操之过急把他们分开。这个过程应通过改变孩子的心理状态而缓慢进行。这种改变从很大意义上来说来自于孩子的朋友。孩子总需要有一个要好的朋友,用我们的行话叫“辅助自我”。孩子们需要有伴。在我们的例子中,孩子们肯定非常高兴同住一个卧室。到目前为止,每个孩子都是对方最喜欢的“辅助自我”。不是通过夜里突然把他们分开而对他们进行帮助,而在周末或假期中白天教给他们分开生活来帮助他们,让他们每人分别结识自己的朋友和伙

问:如果是两个男孩的话,兄弟俩共住一个房间可以延续到什么年龄?

答:整个童年,乃至整个青少年时期。比如可以想办法把屋子隔成两个空间,使他们身处学习区域时,一方不会因起居节奏不同而干扰另一方。我从不认为同一性别的孩子同居一室是一件坏事。进入发育期后这样做就不好了。重要的是进入睡眠时把孩子隔离开。尽管孩子小时很高兴用双层床,可我不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使用双层床时,一个孩子的所有活动都会让对方有感觉,除非床铺非常牢靠地固定在墙上。我们每个人在睡眠中都有所退化,睡这种床的孩子一方好像从属于另一方,这种从属关系是由家具条件强加于孩子的。在居室面积拥挤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可分离式套床,尤其是这种床整理起来也更方便,一个孩子因病卧床时也比较方便。

让几个孩子(哪怕是性别相同、孪生或年龄不同的都包括在内)在同一张床上睡觉是错误的做法。那种做法在乡村没什么不便之处(说不定情况也并非如此),但在城市就不一样了。不同性别的人同处一室在乡村还在延续(或者

第 31 页

说几乎还在延续)。夜间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空间,不至于总是会碰撞另一人的身体。而在同一房间就寝与之相比完全不同,没有害处。当然,如果大一点的孩子已经成年,另一个孩子还是儿童的情况除外。

09非常爱,有欲望地爱

(夜醒啼哭)

问:我们再来说说那些半夜醒来啼哭的孩子。

答:几岁?

问:一位小姑娘三岁了,她母亲说她发育很均衡。但是,近三个月来,她每天夜里都要醒来。于是,她母亲就向一些朋友请教,这些朋友的孩子年龄也很小,每天夜里要醒三四次。她说:“我去看了私人儿科医生,告诉他我不喜欢这样在夜里醒来,照这样下去我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我请他为自己的孩子开镇静剂,但他拒绝了。可我本人同意服用镇静剂,也同意夜间使用尿布。”

答:为什么要在夜间使用尿布?其中有什么关系?非常爱,有欲望地爱

问:我承认这样有点不合适。

答:小姑娘已经三岁了。这和婴儿夜间醒来情况不同,而且只是近三个月来发生的事情。三岁,正是孩子开始对性别差异发生兴趣的年龄,也是女孩对父亲痴爱的年龄。这位母亲没有谈到她丈夫的情况,但她肯定和丈夫同床共枕。我认为她的女儿希望像妈妈一样,能有人陪着她就寝。

问:另外,这位母亲说女儿醒来时,总要喊:“妈妈!妈妈!”或是“水!”或是“爸爸!”如果没有动静的话,她就大声叫喊。

答:如果父亲有时能过来让女儿安静下来,对她说:“轻点!妈妈正在睡觉。你应该让大家睡觉。你也睡吧。”这样会对这个小姑娘有很大帮助,母亲也可以在孩子卧室内做些小小的布置,使孩子在床头柜上总能找到一杯水。孩子身边有水时,很多尿床的现象都可以消失(我之所以提到尿床现象是因为那位母亲

第 32 页

谈到尿布的事情)。这一点在父母亲看来完全是荒谬的。其原因是孩子有些不安或焦虑,需要得到水。然而,“产生”水最快的办法就是在床上小便,第二个办法就是喝水。如果有尿床习惯的孩子身边有一杯水的话,他就会喝下这杯水。信中提到的小姑娘可能在夜间感到恐惧。这在三岁的孩子身上是很正常的,这个情况在孩子七岁时还会以做噩梦的形式发生。孩子三岁时表现为睡眠不安,孩子寻找妈妈,让自己重新成为婴儿,重新回到母亲身边,因为这是成长的年龄,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个女孩还是男孩。可以在白天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在房间里玩摸黑游戏。在眼睛上蒙一块布,假装自己身处黑夜之中,起身,做某件事,开灯、关灯,等等。但注意不要去吵醒父母亲,我认为作出某些解释,通过做游戏,孩子会很好地理解不应打扰父母亲。小姑娘长大后,也会有一个丈夫。现在尽管她已不是一个婴儿了,但还很小。

我想这个小姑娘还比较依赖母亲。比如,选择她白天穿什么衣服,梳什么样的发式,为自己做各种各样的小事情。孩子在这个年龄已开始爱打扮了。母亲可以通过训练孩子白天有自主性来帮助他们结束夜间啼哭的现象。好吧!还有什么要对您讲呢?我一点也不明白尿布的事情。既然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这就说明孩子还有尿床的现象?

问:好像是这样。

答:那么孩子是否为夜里要小便而感到不安?

问:我认为母亲谈到使用尿布的问题,是想让孩子打消夜间醒来的一个借口。

答:对啊,孩子说要小便,因为她认为性别差异就是小便的差异。我认为母亲必须向她的孩子解释男孩和女孩的性别是有差异的,她一定要说出“性”这个词,一定要说:“这不是一个小便的问题。这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会变成一位少女,然后会和母亲一样成为一名妇女。”也许这个三岁女孩还在使用一张带栏杆的床,自己无法独自下床去小便。父亲只需把栏杆去掉或换一张床。

下面就镇静药问题再说几句。那位医生完全有道理:镇静药只能解决母亲的问题。但能解决母亲的问题,又不伤害孩子的做法是有时让孩子到别处睡觉,比如到一个小伙伴家去。如女孩到一个表姐家或一个朋友家去的话,这个问题

第 33 页

在一周内就会得到解决。这个女孩很孤独,我认为这个三岁的孩子妒忌父母二人在一张床上睡觉。

无论如何,既不能斥责孩子,也不能给她服镇静药。而要理解她在三岁成长时发生的事情:也许是因为她身体长大了,而仍使用一张碍手碍脚的床,使她显得很幼稚,也许是因为她的智力提高了,已经注意到“小便”,也就是性别差异,而她对此问题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可以使她放心的话。给一个不睡觉的孩子服药,这不是个办法。最好能理解她身体和智力都在发育,能为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而做些事情,就另一个问题与她进行交谈。

问:还有两封信。其中一封是一位祖母写的,另一封是一位母亲写的。信中提到的孩子稍大一些,提出的问题也更特殊一些。祖母在信中谈到自己的孙子十一岁了,尽管多次看过医生,但一直尿床。信中说:“他不断长大,但一直不改这个缺陷。您给我们提些什么建议呢?我们还应做些什么?”

答:我对这位祖母的答复是:她提出这个问题很好,孩子已经大了,应由他本人对自己的性发育问题负责。应该说真话:对一个男孩子来说,尿床的问题总是和性联系在一起的。我不知道这个家庭(特别是父亲)是否为孩子不安。信中没有谈到父亲,我记得只谈到他有一个哥哥。

问:信是祖母写的。

答:这位祖母应该尽可能多地把亲情给予这个孩子,而本人不要介入尿床不尿床的问题。至于孩子本人,如果他也为此感到烦恼的话,可以去咨询一位专家。他居住的那个地区肯定有这方面的专家,也就是常说的教育心理医学咨询,那里有心理卫生治疗。社会保险可以为心理治疗报销。如果这个男孩本人不安的话,依他的年龄,可以在性成熟前很久和人交谈。但别人不要因为他不能控制括约肌而使他产生犯罪感。无法控制括约肌是心理不成熟的标志,他的家人和祖母可能也有责任。

问:另一封信中谈到一位十四岁男孩从七岁起就有夜间焦虑,对黑暗有一种病态恐惧。有时半夜醒来时感到害怕。

答:这种情况是七岁时开始出现的,必须指出,七岁左右不做噩梦的孩子是不正常的,这个年龄的孩子每周至少有二至三次噩梦。为什么呢?因为从这

第 34 页

个年龄起他们必须要分清“非常爱”和“有欲望地爱”。在孩子眼里,父亲和母亲非常相爱,但他们自己的欲望和亲密感情需要隐蔽。这个孩子在黑暗中非常焦虑……这种焦虑状况已经持续了七年,孩子已经十四岁了,的确应当去和心理医生(最好是男性)交谈,把噩梦自由地表述出来,并明白其含义。可以对每一个人说,七岁的孩子会做有关父母死亡的噩梦,这一点很好,很正常,也是不可避免的。应该让瓣翁疆他的童年逝去,也就是说“心理断奶”。这个男孩可能在十四岁时还没完成这件事情。现在通过电波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太晚了。这个孩子应该去做心理治疗。

10为了使人听见要喊叫

问:下面这封信是一位教师寄来的:她儿子三岁半了,目前碰到一些小小的困难。母亲在信中介绍了家庭情况:丈夫工作,经常很晚才回家,但晚上或周末仍能抽时间和孩子们玩耍、交谈(另一个男孩近一岁了,和哥哥相处得很好)。他们的大儿子从两岁半起就上幼儿园了,在那儿表现也很好。起初有点小障碍,因为他是幼儿园里年龄最小的,老师认为他很幼稚。孩子为此而不高兴。后来事情得到了解决。信中说:“这段时间内,家里看小孩的人一个接一个,一学年中共有三位。现在有一位新来的夫人照料我的两个孩子,好像有点焦头烂额……”

答:这位夫人多少岁了?

问:五十二岁了,她本人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她抱怨说孩子不听她的话,对她态度粗暴,甚至还踢她。母亲向孩子了解情况,孩子完全承认自己的行为。尽管如此,这位夫人还是很难做到让孩子听话,她说每天都有冲突。现在,孩子每天晚上都显得越来越神经质、爱发脾气。哪怕是为了一些生活琐事他也无缘无故地叫喊。

第 35 页

答:实际上他非常烦躁。

问:是这样。哪怕他妈妈让他吃饭前先去洗手时,他也拒绝。妈妈想继续说话时,孩子就喊起来:“停止!停止!停止……”妈妈在信中写道:“这些叫声掩盖了进行解释的全部尝试。”为了让这幅画面更加完整,再就这个孩子说一句话:他敏感、对人亲热,喜欢得到温存,经常和小弟弟一起玩耍,看上去也很喜欢他。可以说母亲以自我批评作结论:“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似乎太高了。我们要求他有智慧、讲礼貌、爱帮忙,我们希望在养育一个快乐、平衡的孩子与我们本身神经紧张的问题之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我们没有做到在恰当的时机生气,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的原则的高度。”这位母亲向您请教,为了防止这个男孩封闭自己,使他不再那么好斗,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答:好像对目前看护孩子的这位夫人有些排斥。显然,会看护男孩的合适人选是很困难的。特别是据男孩母亲讲,这位夫人从没看护过男孩。然而,男孩与女孩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男孩子小时不太厉害的话(“小时”是指两岁半到三岁半之间),这不是个好现象。男孩子需要对女性(比如妈妈和看护他的夫人)说“不”。希望母亲不要因此而生气,因为,通常孩子说“不”时,就意味着他在两三分钟后会向着“是”的方向行动。为了让男孩的变化向肯定的方向发展,就要让他对一个女性的认同说“不”。这个事实非常重要。那位母亲在信中没有讲孩子父亲做什么,没说他是否照料自己的长子,比如带他去散步,让他摆脱女性和婴儿的世界。

问:信里开头谈到他晚上回家很晚,但一般还能找到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至少是周末在一起……

答:但母亲在信中说这位父亲照管孩子,但没有给大孩子特别的照料,两个孩子的年龄相差很大。哥哥和弟弟之间的关系似乎特别紧密。然而,由于这个孩子两岁半起就去幼儿园了,愿意长大。在幼儿园以外肯定需要和别的同龄孩子玩耍,一个婴儿不足以成为他的伙伴。

这个孩子看上去敏感而聪明,好像由于被人当做小孩而恼怒。然而,实际上他开始去幼儿园时就是很小,我想这位母亲可以帮助孩子平静下来,比如不让他独自去洗手。这事不难表达。可以说:“咱们去洗手吧!”也就是说妈妈陪孩

第 36 页

子一起去,帮助他,至少要在他身边。妈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中,要有一点亲密的色彩,我想,这样孩子会高兴的。别的事情也可以极大地帮助情绪紧张的孩子平静下来,也就是玩水。母亲们对这点不够了解,孩子晚上从幼儿园回到家里或情绪不稳定时,应该准备一盆水让他玩。可以对他说:“瞧,爸爸给你带来一只小船。”孩子在盥洗室内玩得很开心,也不会烦躁。大人可以给他演示怎样用拖把擦干无意弄到地面上的水。

问:我觉得这种做法有点像老祖母玩的把戏,有一种更科学的解释吗?

答:住进公寓房后,孩子们没有什么天然的东西可以玩耍了。生活,就是水、土壤、树木、叶子、玩小石子……小孩子需要以一种未分化的方式表现出进攻性。在信中说到的这个家庭中,好像看孩子的妇女既是小石子,又是树木、墙壁……就像孩子母亲讲的那样,这个妇女自然无法忍受这种局面。母亲是否能把孩子送到一个孩子相当喜欢的朋友家呢?我认为养育这个孩子的过程中没有把他看成是一个大孩子,孩子本人反抗的就是这一点。同时,父母只是在礼貌方面希望他成为一个大孩子。听到孩子父母对他提出的各种要求时,我们以为这孩子已经五六岁了。这封信中有关孩子方面的确有相互矛盾的东西。这一点很难,但尤其不要让孩子产生负罪感。母亲说:“他承认了。”但是,承认他踢了别人几脚能说明什么呢?孩子的脚神经高度紧张,他就用脚踢了。孩子的嘴充满喊叫和痛苦,他就对那位妇女说了一些蠢话。我认为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干的事还不够多,所以他没有足够的发泄方法来表达他要运动的需要。这个家庭中没有足够的生活乐趣。

问:我们再回到信上,您已经做了许多解释,但我仍想提一个更广泛的问题。这位教师谈到的事情牵涉到许多家庭。我提示您注意这句话:“我们对这个孩子的要求通常过高了。”大人要求他只是听话又有礼貌,大人要求他帮些小忙,又希望他很平衡。向一个孩子提出这么多要求是不是有点过于苛求了?

答:大人的要求肯定而且主要是让孩子满足父母的愿望。而父母是否喜欢给孩子帮忙呢?他们是否喜欢而且善于和孩子玩耍呢?比如,一起拼图,一起打扑克,或是玩明信片。大人要求孩子乖一些时,孩子并不明白这话的全部含义,要么是呆着不动,要么是帮忙。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不能有主动性,是不是?

第 37 页

我觉得这个孩子和所有家庭中第一个孩子一样挺倒霉的,他的母亲给了他那么多斥责也是错误的。她思考怎样对待这个孩子也许是有道理的,我也觉得他已开始非常烦躁。我在前边讲过玩水的游戏,当然,还有其他的游戏:有嵌入游戏、捉迷藏、跑步、说笑话……孩子需要得到快乐,孩子快乐、有事可做、能够讲述让他感兴趣的事情、能够和玩具熊玩时,自然就乖了。妈妈可以对他说:“你希望我们今天玩什么?”而不要假装让他帮忙,妈妈也可以时常给孩子帮忙。比如,有些家长要求三岁半的孩子整理自己的东西,这种做法有点太早了,应该边帮他们做,边对他们说:“瞧,你帮我忙呢!我们一起整理吧!”这就是合作。

问:母亲也会说:“我们希望孩子幸福、平衡。”一个成年人幸福、平衡的形象是否能与一个小孩子的世界相吻合呢?

答:很难。这位母亲是个教师。应该承认她有些追求完美,理智至上,但本人对此并无意识,因为她习惯于管教别人的孩子,这些孩子可以和自己的母亲玩耍,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11离婚,焦虑

问:我收到一位父亲的来信(很少有父亲给我们来信),给我们提出夫妻离婚或是同居等不合法家庭子女的问题。他向您请教这类情况是否会给孩子带来焦虑等影响。处于这种局面的孩子是否自然就会感到痛苦?他在信中说:“归根结底,是否孩子在头脑里以自己的水平和高度提出问题的方法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人们能不能通过简单的解释来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答:伤害?痛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困难。我认为重要的是不管现实合法与否,家长都要接受这种现实,家长要能对孩子说他来自何方,孩子的生命对孕育并生养了他的父母来说是有意义的,孩子可能有很多个爸爸,但只有一个父亲,只有一个哺育了他的母亲。应该把这一点告诉孩子,因为,他们有时会有很多个妈妈,从看护他们的阿姨一直到祖母,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丝毫不意味着亲生父母。我认为幼儿首先需要知道谁是他们的父亲、母亲。

第 38 页

同样,如果某一男士是母亲的伴侣,也就是孩子目前的爸爸,可能是他的父亲,也可能不是。现在,所有这些不合法情况(包括同居)有什么不可以接受呢?假如父母能够接受这种现实的话,他们就能够向孩子解释他们生命的意义,解释孕育孩子对他们的意义。假如父母目前已分手,但父母每个人都爱着他,两人都觉得要对他负责任,直到他能够对自己负责时为止。我认为孩子需要知道哪个孩子是他同父异母兄弟,哪个孩子是他同母异父的姐妹。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他的姓氏只是户籍管理法的参照物,有时与血统关系有所不同。

问:他们很小就需要知道还是……

答:很小就需要知道,从来不应向他们隐瞒。答案在某一天会更加清楚,因为孩子会直接提出这一问题,或是本人提,或是经过考虑之后提出。重要的是父母从来没有隐瞒真相的愿望。“瞧,为什么明明是我爸爸,而这个人说他不是我爸爸呢?”父亲或母亲听到这个问题后马上就应把真相告诉他。父母明白了自己的状况后,就不应假装没听见孩子的问题。只要孩子一提出问题,马上就应把真实情况告诉他。这牵涉到他的自信心以及对父母的信任。孩子是否能理解是另一个问题。早晚有一天他会用更详细的方法提出这一问题。“某某人对我说你没有和我爸爸结婚”,或“某某人对我说你没有和我妈妈结婚”。父母可以这样回答:“这完全是真的。你再大些会弄懂这些事情的。尽管你随母姓,但我是你的生父。”也可以说:“虽然我不是你的生父,但我把你看做我的亲生孩子。我和你母亲在一起生活,因为我们相爱,而且她与你父亲已经分手了。”还可以说:“你是那个她曾经爱过的男人的孩子,但他们并没有结婚。”等等。要把最简单的真情告诉孩子。

问:这位先生在信中说了一些亲身经历。比如:“我和妻子分手了,但我们商定了一种做法,也就是说两个孩子(分别为七岁和三岁半)必须和父母双方分别生活等同的时间,和双方共同居住的时间及吃饭的时间是等同的,节奏可以变化;另外我们每年共同去祖父母家度假两次,每次一周。所有的人(包括心理学家)都对我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认为孩子应由原夫妻中的一方负责抚养,而与另一方只是偶尔见面。”这位先生在信中继续说:“我对一切障碍都不予理睬,认为这些人都疯了,他们不能理解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对自己孩子的爱。”

第 39 页

然后,他说到事情的结果:“三年后,孩子没有变得比其他孩子更不正常,在班上的表现相当好,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过去出现的攻击性也完全消失了。我还注意到独生子也不结巴了。”

答:这个例子非常有趣。

问:您感到非常吃惊吗?

答:没有。一般情况下,是父母相处得不融洽。但在这个例子中,我觉得尽管父母已经离婚,但关系还很好,以至于可以和孩子共度一周的假期。已经离婚但还能和孩子一起去度假的父母是很少见的。信中没说这两个孩子都是男孩,还是一男一女,也没交待他们的父母是否已经再婚。父母之中一方已经再婚的话,问题就复杂得多,一方有个小孩,另一方也有孩子。我认为不存在现成的解决方法,真正的解决方法就是父母对孩子负责,继续融洽相处,尽可能使孩子能与父母共度一些时光,并对自己的情况有清醒正确的认识,使他明白尽管父母已经离婚,但双方都会对他负责。这位先生做得很成功,我要向他表示祝贺。可以说孩子有时随父亲住,有时随母亲住,最终不知何处是自己真正的家。信中讲到的这位七岁男孩有时随父亲住,有时随母亲住,目前还没有很多作业。的确,孩子只有在固定居所,有属于自己的天地,能够随心所欲地见到父亲或者母亲时才能把学习搞好,才能把功课做好。但假如能像这个家庭这样处理的话,也未尝不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双方对于与他年龄、上学、同学等有关事情达成共识,保持最佳生活节奏,不让孩子感到要故弄玄虚,有些事情只能对父母其中一方说,而不能对另一方说。不幸的是,由于离婚父母的敏感性和敌对性,双方都坚持要“拥有”孩子多长时间,同时也由于离婚父母双方生活方式的差异,这样的例子太少了。

12间接问题

(父子关系、生育和性)

第 40 页

问:这封信来自瑞士,写信人是一位妇女,收养了一个小姑娘,孩子以前在德语地区生活,而母亲讲法语。母亲担心变换语言区会使孩子受到刺激。具体地说,孩子是在两个月时被收养的,现在已有五六个月了。这位母亲仔细地收听了您关于孩子语言问题的说话。我记得您说把孩子的记忆比喻成什么都可记录的磁带。

答:对。

问:这就是那位母亲提出的问题:“孩子出生以前以及出生后第二个月的事情是否有一天会重新出现?怎样对她说,特别是什么时候告诉她,她是我的养女?”

答:信中说孩子现在的年龄了吗?

问:六个月。

答:有好几个问题要回答。首先,什么时候告诉孩子她是被收养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糟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来都不应向孩子隐瞒事实。母亲和朋友们交谈时,他们都知道这个孩子是她的养女,她的父亲当然也知道(我想这个小姑娘有养父)。我认为重要的是母亲经常对朋友说或随便闲聊:“我们不能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收养了这个小家伙多高兴啊!”或者说:“我不能怀孕。”这种说法叫“怀孕”对不对?小家伙都会听见的。当她像其他孩子一样问大人:“我出生以前在什么地方啊?”所有的孩子在三岁左右都会提这个问题,可以很简单地回答她:“你很清楚,我对你说过我没有孕育你。另外一个妈妈和她爱过的先生共同孕育了你,你是在她的肚子里长大的,是她生了你,她是你的亲生母亲,她把你生得很漂亮,但她不能养育你。所以,她就找了另外一位爸爸、另一位妈妈来养育你。她选择的就是我们。”也可以说:“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亲生父母不能养育的孩子。”注意要用这样的话语:“亲生父母”、“我们希望收养一个小姑娘。别人告诉我们你不和父母在一起,于是我们就去找了”。小孩可能会问:“到哪儿去找啊?”这时,可以告诉她在哪个地方、哪个城市。这个问题,孩子一生中会提问数次。每次要用越来越清晰的语言把真情告诉孩子。要对她说她的亲生母亲非常爱她。任何时候都要对孩子(尤其是一个小姑娘)这样说,因为如果女孩子在自己猜测不能怀孕的妈妈身边长大,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这

第 41 页

些女孩会不自觉地向不孕症方向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不言而喻:从来都不应隐瞒实情。孩子可能会问:“那我和别人不一样吗?”父母应该告诉她:“你和我们一样,我们是你的养父母,你是我们收养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们选择了你。”

问:这位母亲的忧虑是:“孩子来自于一个讲德语的省份,所有的邻居都知道这件事,孩子很快结识一些小伙伴……”

答: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件事。

问: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母亲希望自己第一个把这事告诉孩子,所以,您的意思是可以很早就把这事告诉孩子。友中一位已怀孕妇女或是一个婴儿刚刚出生的机会把这件事告诉她,向她作出解释。也可以通过另一件事让孩子明白收养的含义,这就是鸟类的故事,比如母鸡和蛋的例子。一只母鸡下了几个蛋,孵蛋的却是另一只母鸡。谁是真正的妈妈呢?真正的妈妈有很多,有亲生妈妈,还有负责养育的妈妈。

现在谈谈另一个问题,即讲德语问题。这个小姑娘孕育、出生在德语地区,出生两个月以来听到的一直是德语音素,这一点停留在她的潜意识深处。但这一点并不重要,也没有害处。惟一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将来她会很喜爱德语,那时可以对她说:“既然你的亲生父亲是讲德语的瑞士人,所以这点并不令我们吃惊,你在妈妈肚子里时以及你出生两个月后,听到的都是德语。”

问:现在我们来看另一封信,涉及同一问题,也就是间接提问自己的出生地。信中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我的女儿两个月了,每天下午到了一定时间都喊叫。”信中问婴儿是否需要在某些时刻哭喊,类似于成年人需要讲话一样。

答:我觉得婴儿不需要喊叫,反正不会因为绝望而喊叫。母亲很清楚是哪一类的喊叫。有的叫声像一个短梦一样很快就平静了。但是,假如孩子总是在同一时刻叫喊,这说明这一时刻在他的生活中发生了某件事情。别人不知是什么事,或是忘记了应该让孩子安下心来,把孩子抱起来,轻轻摇动……我曾经说过轻轻摇动会让孩子回想起妈妈走路的情景,回想起自己在妈妈腹中享受到的安全感。

问:我以个人的身份向您提一个问题。一个婴儿(哪怕是两个月大的婴儿)有“情绪”吗?

第 42 页

答:肯定有。婴儿有情绪,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一点是与生俱来的。这个孩子的叫喊可能是因为太阳落山引起的。大人可以把灯打开,给他作解释。我认为孩子母亲这时把他抱起来(如果正在做事,可以用一块大围巾把他系在自己后背上),和他讲讲话,就可以让他安静下来。和某些所谓要给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说法相反,让孩子独自叫喊的做法是错误的。而且,有些孩子某顿饭没吃饱也要叫喊。应该查清原因,帮助孩子。

问:信中还说:“生这个孩子时,我丈夫把分娩过程拍摄下来……”

答:一定很美妙。

问:信里问您是否能让孩子看这部片子?几岁时可以给他看?

答:为什么不能给孩子看呢?也就是说,父母放片子时,孩子可以在场,但不要强迫。

问:我继续念信:“是否应该等到另一个孩子诞生时?还是很快就可以让这个孩子看这部片子?”

答:要是不再生孩子了呢?那孩子就无权看了吗?不。我认为假如父母时常看这部片子的话,孩子可以在场。但我不知道促使父母经常回味这一时刻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孩子谈到自己的出生时(这种情况会发生的),会问:“我小时是什么样啊?”等等,可以把相册给他看。母亲可以补充说:“你知道,你出生时,你父亲曾经拍了一部片子。哪天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看看。”孩子也很可能简短地答一句:“好吧。”就转身走开,或是说:“我不感兴趣。”母亲千万不要为此而恼火。我对此一点都不感到惊奇。但是,孩子有一天会对片子感兴趣的。我觉得对所有人来说(孩子或成年人都是如此),能够观看记录自己童年的片子是一件很高兴的事。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观看记录自己出生的片子呢?但是,一般来说,孩子是出于大人的愿望而观看这类片子的。孩子对自己的今天和明天感兴趣,对自己的昨天不感兴趣。

问:我请您对另一封信作出回答,内容是孩子在对话中提出的与性有关的问题。这个小姑娘就自己的出生或是被收养提出问题,另一个孩子完全可以就性问题来提问。这个问题与八至十二岁的孩子有关。母亲问您怎样和这个年龄的孩子谈性问题,为了不让他们受到刺激应该谈到什么程度为止?由于担心这

第 43 页

个问题会被孩子班上同学用不健康的方式提出,大人应等待孩子提问呢?还是应该主动谈及?如果孩子不提问题,应该怎样做呢?

答:如果我们把问题称为“直接问题”的话,一般来说,孩子在三四岁后到了提直接问题的年龄,就不再提间接问题了,但从开始讲话那天起就提间接问题了。下面就是一个间接问题的例子:“我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呢?”(我估计这是一个男孩子在提问)“这和你未来选择的妻子有关。”“是吗?”然后,他就不再说话了,大人也不说话了。后来,他又开始提问:“你为什么说这和我未来选择的妻子有关呢?”“你知道你和大家一样有爸爸,你有时会听说他在某一点上很像他的父亲,另一点上又不像他的父亲。为什孩子会像自己的父亲呢?因为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生命中具有同样的作用。…是吗?”“这就够了。假如孩子没有继续提出更确切的问题,话题到此为止。大家已经在通向真理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这一天早晚会到来的。”

孩子可能会就生殖、生育问题提问。“我出生前在什么地方啊?”妈妈可以告诉他:“那时你在我的肚子里。”有机会碰到一位怀孕妇女时,孩子可能会说:“这位夫人真胖啊!”妈妈可以作出如下回答:“你不知道孩子出生前是在妈妈肚子里吗?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后,你就能看见一辆婴儿推车,这位妈妈的大肚子就不见了。车里会有一个婴儿。”这就是一种解释妈妈怀孕的方法,而且对大部分母亲来说没有困难。下面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婴儿是怎么出来的呢?”“从下边,也就是母亲两腿之间,通过母亲的生殖器官。你知道女性那个地方有一个洞,婴儿出来时洞会张开。”对父母来说,更困难的是让孩子明白父亲的作用。所以,应该在回答一个被掩盖了的间接问题时一下子把答案告诉孩子。孩子说某个小伙伴没有爸爸时大人应该告诉他:“你错了,他不可能没有爸爸。”“真的,他告诉我了。”“那他也错了,他不认识自己的爸爸,但他有自己的生身父亲(特别要强调„生身父亲+几个字)。我不知道他父亲是否去世了,但如果他母亲没有与男子结婚的话,他就不可能出生。我敢对你肯定他有自己的生身父亲。”你也可以告诉他,他的妈妈爱过一个男子,这位先生给了她一颗孩子的种子。这时,孩子会说:“怎么给的呢?”“那你去问你的爸爸吧!”我觉得比较可取的办法是母亲让孩子去问父亲,或是父母共同给孩子解释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这些生孩子

第 44 页

的种子都在生殖器官里。“只有女人那一半生命的种子和男人那一半生命的种子在女人腹中相遇,才会产生一个男孩或女孩的生命。你的性别既不是你父亲也不是我决定的。”

问:给我们写信的那位母亲补充说她不同意丈夫的观点:“我丈夫始终坚持认为应该让孩子全都知道,甚至全都看到,说我们应该让他知道什么是性快感。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答:快感,孩子已经了解了。他不了解与别人发生的快乐,但了解生殖器官的快乐。这位父亲说得有道理,应该告诉孩子性欲可以使人通过性交产生快感。要讲到男人和女人孕育生命,或者说谁是孩子的父母,应该提到“欲望”这个词:“你长大后和你非常喜爱的姑娘在一起就会体会到什么是欲望。”大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孩子,爱情包含着身体接触、性接触。至于孩子幼小的性器官已经能为他带来的快感,应该告诉他这是自然的,但不要成为喜欢偷看猥亵场面的人,也不要刺激他的观淫癖。

问:您谈到可以让男孩去向父亲提出这个问题。但是假如孩子没有父亲,该怎么办呢?

答:假如孩子没有父亲,也就是说家中没有男人,而且孩子又是男孩的话,我认为母亲可以告诉他,应该由一个男人为你作出解答。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男人,从来没有做过男孩子。男孩子提出的问题只有男人能作出回答。母亲也可以去和家庭医生说:“我儿子提出了一个某方面的问题,我只能回避。请你和他作一次男人之间的交谈。”这就是如何对孩子作出答复的方式。我不同意由女性为男孩子回答这些问题。当然,如果家庭医生是女的话,她知道怎样回答,但最好是由一位男人做这件事。如果是一位男子对孩子进行对异性爱慕之情的启蒙教育的话,除了谈到欲望外,还应该告诉他要尊重别人,同时还要告诉他:“和你的妈妈或姐姐不行,对方只能是我们家庭成员之外的女孩。”如果男孩子问及理由,可以对他说:“你长大之后,会就此写一部书,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不知怎样回答。这是全人类的法则。”孩子知道父母也要遵循这一法则后,是很容易接受的。大人也完全可以说:“我不知道怎样回答你的问题,因为禁止乱伦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人类的法则就是如此。人类和动物不一样。”我个人认为

第 45 页

在孩子面前“婚姻”这个词自始至终只适用于人类受法律约束的性结合,绝不能允许孩子使用这个词来表现动物的交配。也可以告诉孩子生育后代需要异性之间的性交,而性交并不意味着会生育后代。

问:我听您解答时还在看这封信,信中说:“我丈夫始终坚持认为应该让孩子全都知道,甚至全都看见。”

答:我认为这位丈夫一点没意识到出于父母的意愿让孩子看见自己父母性交的场面是很危险的。假如孩子无意中撞见这种场面,那也没办法。但假如大人发现孩子看见了,应该对他说:“这就是我给你讲过的,你已经看见了。”依我看来,这位先生认为孩子应该看见自己父母性交的场面,是错误的,这样会给他带来创伤,因为人类的生殖、生育是以羞耻和尊重他人为前提进行的,尤其是面对正值敏感性形成期的孩子。不,不,不能与父母同谋搞乱伦实践,这样会使人堕落。

13母亲疲劳吗?

问:现在我给您介绍几封持不同意见的信……

答:很高兴,这种信都是很有意思的。

问:信是与你持不同看法的人写来的。

答:我很同意有人持不同看法。

问:有一位母亲批评您撇开社会现实不谈:“您谈到女性时,您遗忘了母亲和他们幼小的孩子,遗忘了那些两三个月后开始喊叫的母亲:„看孩子,我真够了!”‟这位母亲在信中还说生孩子可以成为地狱,假如听取你的建议的话,就应该放弃社交生活,而尽量留在家中养育孩子。然后,她问您为什么极少讲到父亲的话题。

答:您看,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这位妇女生了好几个孩子,孩子小时并没有发现生育带来的乐趣。唉,的确有人就是这样,现在已经可以选择不生育,所以这种情况可能少了一些。从前,选择不生育根本不可能,妇女的健

第 46 页

康受到损害。应对这位女士说些什么呢?而且,的确社会方面的困难、住房过于拥挤也造成妇女神经紧张。然而,我必须承认这些神经紧张、住房拥挤的妇女中的许多人还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从我们收到的信可以看出她们尽最大努力抚育孩子。这就是我们准备谈论的话题。当然,我们不可能改变她们拥挤的住房,也不能改善她们过度疲劳的健康状况,你们知道,我认为孩子选择父母,也很清楚自己的妈妈就是这个样子。由于他们和妈妈具有同样的遗传特性,所以他们非常理解妈妈为什么神经紧张。我认为提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个社会问题的做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关于职业妇女要离开孩子的问题,我已经在这里作过阐述,重要的是母亲要把这事告诉孩子。另一方面,如果母亲能够和孩子在一起,她就不要把此事当做一个苦役,她就不要把自己封闭在家中。相反,她应该每天都外出,应该带孩子到公园与其他女性会面,带孩子去看朋友(如有可能的话是有孩子的朋友)。我认识有些妇女因为别人只接触了一次她们的孩子,母亲就感到不快,感到烦恼。她们应该和其他的母亲组织起来,相互帮助照看孩子,这样就可以得到休息。当母亲不能忍受呆在家里时,更可取的做法是出去工作,请人帮助看孩子,以免产生情绪沮丧。

问:我觉得还应该回答第二个问题:您很少谈到父亲的话题。然而,他们可以给母亲帮忙,可以把孩子一半的事情管起来,这种做法不错。

答:这位女士说得有道理。就此问题,我们有必要谈到某些较新的做法,许多父母由于职业关系不能每天照管孩子,但有些父亲不敢做,应该教会他们。一旦能做时,他们就会发现以前从未体会到的巨大喜悦,我认为母亲应该帮助父亲体会这种喜悦。假如让孩子与父亲在一起时能感受到与母亲在一起时同样的安全感,永远不会为时过早的话,那么也应该让父亲与孩子在一起产生安全感。

问:另一位母亲也给我们写了内容相近的信:“给我们讲讲如何爱吧!”她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当我们极为和蔼可亲地对待孩子时,百般疼爱、宠爱、拥抱时,从来没有征求他的意见。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其他缘故,不如说是为了满足个人愿望。

答:当然。

第 47 页

问:她接着说:“我本人经常自问(尽管承认这点很残酷),我是否对自己的孩子做过最起码的爱抚动作。有时由于太难做出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会意的目光而达到理解,以至于我以为自己讨厌孩子。”所以,这位女士向您发出请求:“给我们讲讲如何爱吧!”的确,应该承认有些父母偶尔会脱口而出:“我的孩子,真想掐死他们!”

答:的确是这样,但是这些做父母的应该明白孩子就是如此,人类的爱永远是双重性的。对于母亲来说,拥抱孩子当然是幸福的。但是,孩子本人喜欢什么呢?有安全感,和妈妈在一起。所以,不要怕自相矛盾,告诉孩子:“你知道,我不爱你,我再也不想见到你。”而事实上,这并不是真的。应该对孩子解释:“我永远都爱你,但你让我心烦,你让我神经受不了,我真受够了。”孩子会想:“是啊,有时我对妈妈也是这个样子。”另外,许多孩子都对妈妈说:“我不爱你。”这种做法在母子之间会变得非常有人情味。爱就是这样,是糖果和永远不变的微笑之外的东西。爱就是自然,爱就是接受矛盾。

问:那么对孩子说“我不爱你,再也不爱你了”,这是一种谈论爱情的方式吗?

答:完全正确。

问:这封信中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成年人亲吻孩子的事情。您没有特别提出用嘴亲吻孩子……

答:没有,特别是孩子没有这种要求的情况下。那样做会制造一种虚假的感官刺激。

问:这位母亲在信中说:“那俄国人怎么办呢?众所周知,俄国成年人用嘴亲吻。那这样不会给孩子带来问题吗?”

答:不会,恰恰因为这种做法非常社会化,而不是举止过分放肆,凡是社会化的事物就不再具有色情性质。法国的习惯是相互握手。但在某些国家如印度,握手是不礼貌的行为,牵涉到触觉过密,原因恰恰就是这个动作没有被“社会化”。一切都取决于环境和国别。和孩子在一起时,应该避免在我们这个社会的范围内被认为带有色情味道的过分放肆。然而,在接吻成为很平常的公众行为的社会里,那接吻就不具备特殊意义,相反其他行为可能就意味着色情。

第 48 页

14大孩子是脑袋,小孩子是腿

(兄弟之间)

问:我们来谈一谈下面这个几乎和每个家庭都有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孩子之间如何共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第一封向您提出这个问题的信是一位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一个孩子七岁半,另一个孩子四岁,两个都是男孩。这位母亲说:“大孩子是脑袋,小孩子是腿。我仔细听了您相当数量的节目。您说孩子不嫉妒小弟弟几乎是不正常的。然而,我七岁的孩子从没表现出嫉妒。可以说这个孩子比他的实际年龄显得成熟。这位母亲的问题是:大人在孩子面前使用的语言从什么时候起变得过于复杂了?”

答:我谈到嫉妒问题时,主要指一岁半到四岁之间的孩子。信中提到的这个孩子在弟弟出生时,已经接近五岁。我说过家中第一个孩子身上出现嫉妒是由于他在两种可能性之间犹豫不定:下面两种做法中哪一种更勇敢呢?是承认自己是一个婴孩,也就是说向后退,恢复幼时一些习惯呢还是与之相反,向前进,进入成年人的角色?这个孩子似乎选择了第二种方法。他做过反抗,看到小弟弟而惧怕退步。他已开始上学,接触到同龄孩子,同时已经能够进入父亲或大男孩的角色。他选择了这种做法。据他母亲讲,他的言谈举止都像个小大人,好!两个孩子在一起时,会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大一点的孩子就是这样表现出嫉妒心的,只不过是用间接方式而已。做出与成年人地位等同的样子,而实际上他并没达到这一点,目的是让人们不要把他和不能和他相提并论的小弟弟混淆。这个孩子过于理智,有些受到抑制,不怎么爱玩,我认为不必为他担心,有机会时,妈妈应该欢迎大孩子的同学来家里,并注意多欢迎一些一岁半至三岁之间的小伙伴来和第二个孩子玩。孩子总是乐意和比自己稍小一些或稍大一些的伙伴在一起,而不只是和同龄孩子在一起。

问:关于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答:像成年人那样和他讲话,是吗?

第 49 页

问:信中说:“怎样才能知道他听不懂解释呢?”他才七岁半,并不算太大嘛……

答:我认为孩子七岁半时已能理解全部解释了,惟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就是他只讲话不动手,也不运用肢体,落入言语的陷阱,与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情感、感觉和欲望脱离。如果他没有手、上肢、下肢的话,就会和同伙隔绝开。另外,他妈妈也说了这一点:“小孩子就像腿一样。”大孩子应该去踢足球,参加运动,跟父亲去游泳池。显而易见,孩子更愿意成为成年人言语上的伙伴,完全脱离同龄伙伴的游戏、兴趣,成为小大人时,是一种危险。

问:另一封信提出应该对十四岁、十二岁和八岁爱打架的孩子采取什么态度。母亲说她经常为此大发脾气,父亲分析了事实后,得出结论:孩子为了让妈妈失态故意这样做。问题是:“孩子是否为了让母亲失态取笑而做出反常举止?”

答:不会,这一点不反常,这些孩子不反常。但是,牵动线绳,敲起钟来,或是把成年人像木偶一样操纵,真是有趣得很。我觉得这位女士成了孩子的木偶。我相信孩子发生冲突时,假如这位母亲选择下面这种做法(当然需要家中有两间居室),对孩子们说:“听着!假如你们打出血的话,我只管带你们到医院去,但再也不管你们了!”然后把自己的房门关上,耳朵里塞上棉花,什么也不理会,情况就会安静下来。另外,假如可能的话,这位母亲到外边转转。她不在屋的这段时间内一切都会平静下来,至少事情不会继续扩大,母亲感觉也会好一些。母亲尤其不要介入。家里有三个男孩,事情是很困难的。我认为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大孩子尽可能多地离开家庭环境,和比他大的人及同龄孩子接触。十四岁的男孩子的确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伙伴,当然要回家和父母一起用餐,或是做功课。假如家里条件允许,孩子有自己单独学习或必要时独处的房间,这样比较好,应该想到“被动防守”的手段,也就是说要有个插销,孩子从房间里边可以拉上。如果孩子没把插销拉上,就表明他觉得和别人发生冲突很有趣。事情就是这样,但不管怎样,至少愿意得到安静有可能独处,不受打扰。

问: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对发脾气感到不安。一位母亲给我们写信说,她有三个儿子,一个七岁半,一个四岁半,另一个两岁,最小的儿子从会走路起

第 50 页

第17篇:作文:经历以后

经历“死亡”以后

“咣当!咣!咣!”三声巨大的响声之后,坐在驾驶室里的我知道大事不妙——我们出车祸了!在那个仅有

二、三平方米的驾驶室里,我极度地恐慌。一同坐在驾驶室里的二舅和表弟哪去了?我现在是死了还是活着呢?我的大脑时而一片空白,时而闪现出亲人、朋友们或者悲伤或者兴奋的脸,耳边似乎传来他们的呼喊声:“马羽,你回来!马羽„„”

忽然,一种求生的欲望从我的潜意识里飞出来:我要坚持!我要活着!为了父母,为了亲朋,为了我自己,我要活着!

感谢上天!我真的没有死!更加幸运的是,我根本就没受伤。二舅也和我一样,只是表弟的一只手撞坏了。为了更确信我真的没受伤,第二天,母亲领我到市里的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还是没有受伤。第三天,我和平常一样去上学!

但我的感受不一样了!

来到教室,我看到了熟悉的同学,觉得他们的面孔那么的亲切,听到他们的声音,不再让我发烦。看着教室里的课桌、黑板„„我竟流下了泪水。课堂上,我听着老师的话语,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容,泪水再一次洗涤了我的面颊,也洗刷了我的心灵。

回想往事,我曾经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不应该感到羞愧吗?我曾经因为没完成作业而被老师罚站,不应该感到无地自容吗?我曾经因为母亲不给我买高价的球鞋而和母亲怄气,不应该感到懊悔吗?经历了这一次“死亡”,我什么都懂得了。

亲人、朋友都为我感到高兴。是啊,我真的很幸运。我简直创造了奇迹!我能在火车与汽车的相撞中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且安然无恙!已经走到了死亡的边缘,却又慷慨而归!我一定要珍视我的生命!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把能量全部释放出来。只有这样,才会在面对死亡时微笑着离开。这不是我照抄某个名人对生命的感悟,而是我经历“死亡”后对生命的新的理解。

经历了“死亡”之后,我来到那个与我争执的同学面前,说出了三个字:对不起!经历了“死亡”之后,我来到老师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师,我会努力!”经历了“死亡”之后,我来到母亲面前,拥抱了母亲,说:“妈妈,您放心吧!”经历了“死亡”之后,我懂得了热爱生活!

【简评】这是一篇成功的记实佳作。马羽同学真实地记述了自己经历车祸的前前后后,心理描写极为成功,抒发了自己在车祸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经历困难之后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风风雨雨都接受,所有希望都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每当我遇到困难,总会用这首歌来鼓励自己。是啊!没有经历过风雨,哪来的阳光和彩虹呢!

小时候,我是家中的小公主,常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别说是克服困难了,就连鞋带都要妈妈帮着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挣脱了父母的怀抱,学会自己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记得11岁的时候,我是那么喜欢打排球。一天,我一个人在家闲着没事干,便打起了排球。因为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对手”,我只好对着墙壁打。忽然,我打偏了方向,“哐”的一声,邻居家的窗户就“壮烈牺牲”了!我吓愣了,回过神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反正周围没人。可是跑到家门口,我止住了脚步。我告诉自己: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可以就这样不负责任的跑掉„„我心里充满了恐慌,脑子里一片空白。而这时,我耳边响起了妈妈曾经教导我的话:“厚道和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我甩了甩头,稳定了情绪。逃避不是办法,更不能解决问题!

我把两个月的零花钱和一张道歉信一同放在信封里,从窗口往屋里投了进去。随后,我又收拾了那满地狼藉,便回家了。但这时,我的心情却如罪释放了。渐渐地,我喜欢上那个了这种感觉。以后的日子里,每每我闯了祸,我会毫不犹豫的认错,因为我觉得:克服心理障碍,学会认错,改错,这也是一种克服困难的方法。

对于学习,我又有另一种看法。常言道:先苦后甜。我们学习也正是如此,只有刚开始下许多苦功夫,才能考上好学校。而这些苦功夫,又何尝不是困难呢?必须有决心和毅力才能坚持到底。此时此刻,耳边又响起了另一首熟悉的歌:“把握生命里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第18篇:爸爸妈妈生病以后

爸爸妈妈生病以后

我们这一代,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有时,真不知道离开了爸爸妈妈,我们怎么生活;有时又想真希望让爸爸妈妈少管我们,多矛盾啊!

上个星期四开始,爸爸妈妈像说好似的一起感冒发烧了。一下班回家,就躺在床上休息了。看到这个场景,我暗暗窃喜,终于可以摆脱爸妈的管制,独立地生活了,没想到可麻烦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吃饭问题。本来每天的晚饭都是妈妈烧的,我总能看见那满桌可口的饭菜,可现在妈妈病倒了,无法给我烧饭了。饭桌上空空如也。没吃的可不行,我只好向爷爷求助。不一会儿,爷爷把饭送了过来。我吃了我的这一份,又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没力气下床,便把饭盛好,在饭上弄上些菜,又放了一个小电脑桌在他们面前,把饭菜端上小桌,递上筷子让他们吃。吃完饭,我又搬去饭碗和小桌,递上餐巾纸。哈,一切OK!

第二是作业问题,平时爸爸会陪我写作业,还会给我检查作业,现在爸爸发烧,不能给我检查作业了。怎么办?我想了半天,唯一的办法是自己检查。尤其是数学作业,遇到那些计算题,我拿出计算机,对我的每一步计算进行检查,对于应用题,我拿出答案,对照答案检查。如果有错,便想想错在哪里。

第三是个人卫生。平时我最烦妈妈让我洗脸洗脚,心想:今天没有妈妈监督,我就可以直接睡觉。可一躺下来就觉得不舒服,也说不上为什么难受,最后,我只好乖乖起床洗脸洗脚洗屁屁。

爸爸妈妈生病,我们家的生活还真有点麻烦。但回顾今天,我也就这么顺利地过来了,想来我也是能自己管好自己的,关键是要给我们机会啊!

第19篇:诗歌朗诵《多年以后》

诗歌朗诵《多年以后》 温泉哥哥 多年以后, 我们都老了。 如果那时心还在跳动, 我会做一个梦, 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 一个余晖脉脉的黄昏, 云霞把天空渲染得五彩斑斓。 当我们在某个地方不期而遇, 彼此认出对方的那一刻,平静的心海瞬间波涛汹涌, 恰如我们第一次相遇。

我看着你被时光漂白了的一缕缕鬓发, 你看着我被岁月雕刻成的一道道皱纹。 眼里泛着浑浊的泪花儿, 却又相顾无言。 我们默默地走着, 我扶着你,你牵着我, 轻轻地走着。 蜿蜒的小路边,

金黄的菊花散发着淡雅的清香。 我想亲手为你摘一朵, 却发现你的发丝是那样稀疏。 我们蹒跚地走着。 你牵着我,我扶着你。 缓缓地走着。 广袤的苍穹上,

南飞的大雁鸣唱着清脆的欢歌。 我想大声为你唱一曲,

只可惜,只可惜我的歌喉已变得嘶哑。 你可记得那些溢满幸福的往事? 你可记得那些相互驱逐寂寞的日子? 你可记得那些时常回响在耳边的欢声笑语, 和那些被我们肆意挥洒的美好青春? 你突然会心地笑了,

那笑容让我想起了你年轻时的倩影。 我也笑了, 流年似水,

爱的光芒却依然在我们内心闪烁。 好想在每个旭日东升的时候, 和你一起品读鸟语花香的世界, 一起欣赏天高云淡的风景。 好想在每个夕阳西下的时候, 和你一起体验山高水长的浪漫, 一起回味难以忘怀的记忆。 哦,还是回去吧! 雾霭沉沉, 小心迷失了方向而找不到来时的路。 好好珍惜吧! 韶光易逝,

不要枕着孤独而忽略了眼前的幸福。 多年以后, 我们都老了。 如果那时心还在跳动, 我会做一个梦, 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

第20篇:自从那次以后

自从那次以后,狐狸到处宣扬,说自己很了不起。后来,老虎也听说了这件事,于是,有一天,老虎又遇到了这只狐狸。老虎对狐狸说:\"你这个狐狸,终于让我抓住了,临死之前,你有什么事要做的就快做!”狐狸吓坏了,他忽然灵机一动,说:“小臣只想干一件事,就是和大王您赛跑。”老虎想:我是动物奥运会赛跑冠军,小小狐狸哪能敌得过我?于是老虎便答应了。

狐狸选了深山的一条小路做赛道。他对老虎说:“我们从这里开始,一直跑到山的另一边,看谁先到谁就赢。”

狐狸叫猴子当裁判。发令枪一响,老虎就象脱缰的野马一样跑了出去,而狐狸却慢慢地跑,老虎跑到终点的时候,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豆大的汗珠从老虎的额上滚了下来。老虎休息了一会,就继续往回跑,可是回到了起点,却不见了狐狸的踪影。老虎重新跑了一次小道,但仍没发现狐狸。原来狐狸趁老虎跑去的空档,冲进山林里去了。老虎发现自己又上了一次当,气得暴跳如雷,无可奈何地回家去了。

没有以后 范文
《没有以后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