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讲学邀请函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5 21:01:3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讲学通知书

讲学 通 知

尊敬的家长:

我校有幸请到著名教育家、学生潜能激励专家-——欧阳维建老师为我校做父母和孩子专题讲学,主题是: 亲子关系就是学习成绩——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快速提升自信和学习成绩

1、教育人性的奥秘——如何做孩子喜欢的父母,如何让孩子找回学习的快乐;

2、教育观念的奥秘——如何正确地把握孩子的优缺点,如何快速转变孩子的缺点;

3、教育思维的奥秘——现场传授一学就会,一看就懂,一用有效的教育思维三字秘诀;

4、教育关系的奥秘——亲子关系就是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就是学习效果;

5、教育工具的奥秘——如何引导孩子运用“演讲互助学习潜能开发工具”快速提升学习成绩。

欧阳维建老师的讲学特点是:父亲或母亲带孩子一起参加,共同成长,特别适合我校父母教育孩子的实际需要,机会难得,学位有限,敬请家长把握良机,自愿申请参加。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告会时间:年月日(请提前半小时入场)

地点:

二、参加报告会的十大人群:

如果您属于以下任何一种孩子的父母,建议您一定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孩子一起聆听这次讲学,这也许是您一生中经历的最重要的一次学习,它可能会改变您孩子的一生:

1、学习成绩好 但不开心

2、学习很努力 但成绩不理想

3、想学好 动不了 成绩差

4、与父母逆反 亲子关系紧张

5、迷恋上网和电游 不能自拔

6、自卑胆小 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7、因情感问题而为情所困

8、学习怕苦 不按时完成作业

9、与老师关系不好 听课效率低

10、学习没目标 得过且过

三、参加报告会的十大理由:

1、一个孩子,输不起!不能实验,不可重来!教育的成败,家族的兴衰!

2、父母太爱孩子却不懂孩子!不会“爱”,爱变“害”!爱孩子是需要学习的能力!

3、父母事业成功但教育孩子不成功,不算真正的成功,因为任何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4、高中普及,大学扩招,孩子未来的就业竟争实际上是现在父母们之间的教育竟争!

5、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我们父母太落后!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6、人生两比:30岁之前比事业,30岁之后比谁家的孩子有出息!

7、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他们接受了不幸的教育!没有不好的父母,只有不幸的父母。她们继承了不好的教育传统!改变观念,调整方法,再差的孩子经过良好的教育也一样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8、名师引路,教育提速!听歌星演唱快乐一时,听“欧爸”讲学幸福一生!

9、欧阳维建老师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欧爸”, 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待优生”!

近10年来,每年寒暑假他都亲自举办训练营,无论多么“差”的孩子,到了他手上都能迅速找回学习的自信,无数孩子由“待优生”变成了“绩优生”!

10、维建老师被社会誉为“中国教育成果品牌推广第一人”,他经过二十年的艰苦探索,终于集百家之长, 破解了父母教育孩子的“真谛”,发现了最简单、最实用的教育“诀窍”,他从幕后走到台前,就是为了 与广大父母分享他发掘的教育“宝藏”!该“宝藏”能帮助父母迅速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烦恼中解脱出来!

四、基本要求:

1、父亲或母亲着正装带7岁以上孩子准时参加(7岁以下孩子不适合聆听);

2、接到本通知后立即填妥回执表或致电预约听课座位,座位有限,额满即止。

3、本课程为家庭套票(限家长带一个孩子),教育投资金980元,听众必须购票入场,对号入座。

4、人脑不如电脑,敬请带好笔和笔记本。

二小时,短短二小时,全身心拥抱欧阳维建老师的报告,就是拥抱孩子的未来! ---------------裁切线---------- -- -凭 回孩子姓名:班级:家长姓名:手机:执参加人数:人□ 父□ 母□ 爷□ 奶其它领您希望欧阳维建老师在报告会上为您解答的疑难问题是什么?

票_________

推荐第2篇:《黄河颂》讲学稿.

《黄河颂》讲学稿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诗歌情感,本文转自免费教育文稿网www.daodoc.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2.揣摩关键词句,了解黄河的形象特点。

学法指导:

先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读准、读熟诗歌;再阅读“资料链接”,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把握作者情感;然后,细读诗歌,尝试品味诗句、用词的精妙。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预习·导学(先做后交流)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山diān( ) 狂lán ( ) 体pò( ) 屏zhàng( ) 筑( )成 澎湃( )( ) 九曲( )连环 哺( )育 滋( )长 2.查词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 屏zhàng: ② 澎湃: ③ 狂lán:

④ 九曲连环:

3.文学常识填空:

《黄河颂》选自组诗《

》,作者 ,由著名音乐家 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 ,壮阔的 和 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4.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诗歌结构,感知作者情感。

第一节:朗诵词。以呼告的手法,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 ”主题。

近镜头特写:

黄 “ ”黄河 俯瞰全景式总写:

纵向描写黄河流向: 河 横向展开到黄河两岸:

第二节:歌词。 历史贡献 颂 “颂”黄河 哺育精神,学习誓言 第二课时

二.学习·研讨(合作探究) 1.导入。2. 交流预习。

3. 初读诗歌,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4.品读诗歌,揣摩关键词句的作用。 ①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②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屏障”?

③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④除上述外,你认为诗中用得精妙的词句还有哪些?试举一例作具体说明。 5.小结诗歌语言上的特点。 6.自由诵读体会。 三.拓展·延伸

〈一〉回忆、摘抄学过或读过的描写(歌颂)黄河的诗句二—三首(句)。

, (《 》 )(《 》 )

, (《 》 )

资料链接——背景简介:《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本文转自免费教育文稿网www.daodoc.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口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这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同年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上世纪60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作曲。

推荐第3篇:李镇西讲学提纲

李镇西提纲(请勿挂到网上)

做一个富有智慧的班主任

情感:水乳交融

心心相印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都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儿童 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 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 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 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智慧:所谓“情感” ,必须化为每一天的教育行为。

班主任最好具备的技能——

说话要有感染力:真情实感,激情澎湃,抓住人心。 善于从生活找谈话的切入口: 要会讲故事:

要幽默,并善于自嘲:一种从容的心态。 要会和学生谈心:善于倾听,尊重理解。 善于利用过去的学生作为教育资源: 

今天谈谈:

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 班会的艺术 优秀学生的人格引领 转化后进生

雷梦佳不是死于民主,而是死于“伪民主”。

第一,未成年人是否具备理性判断的能力?

在并不具备成熟理性判断力的儿童中进行所谓的投票,结果往往是很荒唐的。 投票方式将学校与当事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责任,不恰当地转移给了未成年学生。

第二,民主是否成为“多数人的暴政”? 因为利益关系或感情因素,尊重多数往往会损害少数人的权利和尊严。 2009年11月发生的农民工返乡途中患感冒乘客表决将其撵下车……

一向被我们标榜为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标志的民主扮演着多数人侵犯少数人利益的“暴力工具”……

民主本身就有着自己的缺陷,它的缺陷就在于多数人所赞同的意见未必是对社会而言最好的意见,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社会中的多数可能受到错误的诱导,并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三,哪些东西适宜“民主表决”?

生活中运用民主方式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区分问题的性质属于制定规则还是执行规则。

属于制定规则性质的事项(包括制定规则和选举制定规则的人)应该尽量搞直接民主,范围过大则可以间接一次,也就是代议制民主。属于执行规则性质的事项则不适合直接民主,也不适合表决人数众多的间接民主;相反适合由少数几个人甚至一个人根据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做出裁决,但有利害关系者需要回避。

第四,教师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何在? 班风建设,价值引导,民主启蒙……

案例:关于“三好生”评选和学生干部的选举…… 我班上的几次投票……

一个令我感动的故事――

学校一年一度的广播操比赛,我带的班级总能得第一名。今年是一年级,经过艰苦的训练后,有两名学生始终不能与全班协调。我知道,其中一人是先天性尾骨脱节,另一人性格极其内向,动作协调性很差。前者忙得满头是汗也无济于事,后者一紧张动作便颠三倒四。根据规则,每班可有5%的学生因特殊原因不参加比赛,换句话说,他俩可以不参加比赛……

我非常钦佩张彦老师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爱心;更可贵的是,他用自己的这颗爱心唤醒了全班学生的爱心,那两位学生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来自老师的尊重,更有来自全班同学的尊重,来自集体的尊重。通过这件事,全班学生都受了一次生动的平等意识的教育。但是,如果我们继续往深处思考,这件事中这两位学生所受到的尊重,不应该仅仅是来自教师主观的“爱心”,而首先应该是他们所享受的权利使然――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享受集体生活和集体荣誉,而且这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班干部的确定 班规的制定 关于教育惩罚

班规的权威就是集体的权威,也是教师的权威! 小故事: 第一次受罚

面对制度的监督……

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

班主任要善于创造出集体舆论,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转化为班集体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这样,学生会真切地感到集体的存在,感到自己与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同时也受着集体的注视:有了进步,他会赢得全班同学鼓励的掌声;犯了措误,他会感到全级同学谴责的目光。因此,高明的教育者总是把自己的教育意愿以集体舆论的形式责达出来,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位学生。

几个小故事

开学第一天给学生发信 欢迎张迪 保温桶的故事 不露痕迹的教育

充分发现并发挥每一笔教育资源

开学第一天,我看到班上一个女孩的脸很可怕,估计被曾经毁容。我很担心,她这三年怎么在班上过?更担心同学们怎么对待她……

那一刻,我真是非常感动。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和我一起在营造一种非常美好的氛围,不但温暖着王倩之,也温暖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在这里,王倩之成了一个不自觉的教育者,以她的行动告诉其他同学什么叫做自尊自信自强!其他同学也成了不自觉的教育者,鼓励着鼓舞着王倩之继续她虽然曾经不幸但依然美好的人生!只有我是一个自觉的教育者,默默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幕。不,我也是受教育者,被我的学生教育着,感染着……

班会的艺术

现在的班会有“表演化”甚至“小品化”的倾向 我不认为,老师主持班会就不是“以学生为主体”。 班会的主题从何而来? 应该来自学生心灵的需要! 我的两节班会课: 失窃之后

让我们再一次唱响--

象征我们童年光荣和骄傲的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问:说说你认为最重要的歌词? “时刻准备,建立功勋”。 “准备”,包括哪些?

除了知识,还有更重要的“童心”! 问:什么是童心?童心包括那些品质? 纯真, 善良, 正直, 激情, 好奇, 诚实………

童年的乐趣(抢答)

童年的害怕(抢答)

童年的智慧(折纸)

童年的歌谣(儿歌比赛)

童年的形象(看照片,猜照片)

转化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能够成就一个老师

这里的所谓“成就一个老师”有两个含义:一是让老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二是让老师获得教育智慧。

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 把课题当难题是最好的教育科研。而在班主任工作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转化后进生了。通过对后进生的观察、研究,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我们的教育智慧会更加丰富,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情感也会更加充沛。

转化“后进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后进学生”们几乎时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

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来自集体。

第二,唤起向上信心。

每当我自己感到学生不听我的话时,就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个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当然,教师唤起后进生上进信心的前提,是对孩子无限的相信,相信每一个后进生都有着上向的愿望。

“你有什么优点?”

第三,引导集体舆论。

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便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

第四,允许不断反复:反复是后进生的特点,允许其反复,不是纵容,而是宽容,更是一种期待。

第五,鼓励表扬为主。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六,暂时降低要求: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如果要求后进生一步登天,那他肯定会丧失信心的,因为他不可能一步登天。相反,适当降低要求,他则可能会跃跃欲试,逐步进步。

 第七,营造教育氛围(文学作品的魅力)

一碗油盐饭

前天

我放学回家

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

我放学回家

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

我放学回家

炒了一碗油盐饭

放在妈妈的坟前

教师的人文追求 想起于漪老师的话--



“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

这里的“学做”就是一种人文追求

理想与责任

风骨与良知

视野与思考

学识与胸襟

理想与责任

教师应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 “老师,我们会想你的!”

“上午在一薄弱中学考评,有个青年教师谈得很客观,为人也大度,她说:„别人当特级我为他们高兴,我自己只想好好教书,不想那些。我喜欢这个工作。‟她走时,我从桌上招待我们的果盘里拿了一个很好看的红果子给她,她问:„王老师,你能不能在我的书上签个名?‟我答应了,一会儿她从办公室拿了我的书又赶过来,并送我一个小袋子,说:„这是我自己烤的蛋糕,送给王老师吃,希望你保重身体!‟这一天我都很愉快。”(王栋生) 专业信仰:以所教学科而由衷地自豪!

理想:教师要有一种使命感 

2007年新学期开学之际,法国全国85万名教师同时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写信者称自己满怀信念和激情,要与教师谈谈儿童的未来——

“儿童的未来在你们每个人的手中。你们承担着教育、引导和保护这些尚未完全成形并仍然脆弱的精神与感觉的责任。你们的责任是伴随他们从幼儿到少年,促进其心智、道德、身体、能力的蓬勃发展。这一责任是最重的,同时又是最美好、最值得褒奖的”。

写信者谈到了他的教育理念,他说:“教育就是试图调和两种相反的运动,一是帮助每个儿童找到自己的路;一是促进每个儿童走上人们所相信的真、善、美之路。”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应当使儿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写信者看来,儿童应当成为“自由的人、渴望知晓美好事物与伟大事物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充满爱心的人、独立思考的人、宽容他人的人,同时又是能够谋到职业并以其劳动为生的人”。他说:“教育者的作用不是让儿童享受童年,也不是使他们成长为更大的儿童,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成人,成为公民。”

 萨科奇这封信的主题是“重建学校”——

“培育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 事物的欣赏,对假、恶、丑、渺小与平庸 事物的厌恶,这便是教育者为儿童所承担的工作,这便是对儿童最好的爱,这便是对儿童的尊重。”

理想和责任不是抽象的,它应该体现于对每个学生的爱,和每一天的教育智慧。

对孩子来说,老师有什么荣誉称号、学术地位,他根本不懂,因此没有意义。在孩子看来,只要老师爱他,而且上课上得很好,这个老师就是好老师。

 对普通教师来说,理想与责任更多体现于课堂,体现于教育教学智慧。 我在学校征集课堂教学智慧…… 案例之一: 当课堂出现怪叫……

教育写作与科研

记录教育,享受人生

写作对于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我看来,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我经常给老师们说:“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而且通过精彩的写作,可以促使我们更精彩地去做!” 给老师们提供发表的平台

网络--2006年11月至今,我校老师在网上共发表教育随笔近13000篇! 报刊:《班主任之友》《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开辟专栏……

著作:《给新教师的建议》《把心灵献给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故事》……

平凡不普通

――《李镇西团队丛书•把心灵献给孩子》总序 

李镇西 我们是一群平凡却不普通的教育者。

我们平凡,因为我们都是学校一线的老师。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承受着学生人身安全、教学质量要求、升学率任务以及家长过高的期待值等巨大的压力。因此,和中国所有教师一样,我们每天早晨迎着太阳或冒着风霜雨雪匆匆赶到学校,然后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接待学生家长;晚上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里,还要在灯下备课、阅读或写教育随笔,反思自己一天的工作。我们有着来自教育的困惑,或来自生活烦恼,也因此而叹息乃至流泪……

但我们毕竟不普通。这里的“不普通”当然不是指我们外在的什么“耀眼光环”或“显赫地位”,而是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内心还燃烧着理想主义的熊熊火炬――

坦率地说,我们对中国教育并不乐观,但我们不愿意只是埋怨(有时候当然也忍不住发些牢骚),而想通过我们每一天点点滴滴的努力,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从带好每一个班开始,从和每一个学生谈心开始,从走访每一个学生家庭开始……改善进而(或许能够)改变我们身边的教育――我们当然不敢奢望改造中国教育,但是我们坚信,如果中国每一个教师都这样做,中国教育一定会得到改造的!

我很多年前,我写过这样一段话――

茫茫人海,如蚁人生,我们个人的确太渺小,但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可以自己使自己的灵魂接近高尚,使自己的心灵自由地飞扬。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从来不少埋头苦干、拼命硬干、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我以前都把这只当作“名人名言”,但今天,我愿意和所有教育界的有志者一起,实践这句话――让我们也成为中国的脊梁!

现在看这段话,我依然激情澎湃。

不过,悲观地一点说,哪怕我们最终也没能改造中国教育,可我们至少能够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过一种新教育实验所追求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实,我们当中许多人,并不是主动选择的教育,而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当了教师。只是,既然成了教育者,我们就不愿苟且地混日子,或者唉声叹气地怨天尤人,而希望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享受职业和人生的快乐。

我们知道,教育的艰巨有时候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的教育对象无法选择;面对我们不甚满意却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能够改变的只有两点:职业,或职业心态。我们选择了后者。于是,在有的教师盲目而麻木地重复每一天单调的教育的时候,我们却通过思考,通过创造,通过阅读,通过写作,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尽可能有滋有味。于是,课堂成了我们挥洒生命的舞台,学生成了我们心心相印的伙伴。甚至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包括每一天都会给我们带来“悬念”的后进生,都成了我们的课题,我们从中获得了科研的愉悦,教育的乐趣,人生的幸福。

无数个普通日子里无数普通的思考、普通的情感、普通的人物、普通的故事、普通的智慧……便凝结成我们不普通的记忆。这套《李镇西团队丛书》,便是这些温馨记忆的结晶。

作为一群平凡的教育者,我们没有想过青史留名。我们知道,我们这些朴素的文字,很难成为什么什么的“里程碑”或“开创”了什么什么的“经典之作”。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文字连如彗星扫过夜空都谈不上,最多昙花一现。但即使如此,我们也心满意足,毕竟我们的生命和我们学生的生命一起芬芳过,璀璨过。

我们并不自卑。我们坚信,无数和我们一样的教育者忠实记录自己心灵的文字,汇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气势磅礴的教育交响曲。能够成为这伟大壮美乐章中的一个美丽音符,我们很自豪。

谢谢你打开这套丛书,谢谢你倾听我们的心音! 

2009年5月22日晚写于从成都至杭州的班机上

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是否“卓越”更无关紧要,最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 “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

风骨与良知

教师,要有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和尊严! 不跪着教书!(不人云亦云,不惟教参是从)

在权贵面前,在家长面前,在“优生”面前,挺起我们的脊梁!

何以面对先生?

和陶行知时代相比,今天的教育除了学校越来越漂亮,规模越来越宏大,在教育理念、教育改革等方面,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后退!当年陶行知所痛斥的旧教育弊端,正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而且这些弊端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中国教育叫得最响亮的口号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在有些地方这不过是口号而已,是写在墙上美化校园的,或烘托校园“文化氛围”的;而实际上,是“以分为本”,是“一切为了升学率,为了一切升学率,为了升学率的一切”!为了这个升学率,生源大战血肉横飞;为了这个升学率,逼着成绩差的学生“自愿转学”;为了这个升学率,不惜重金挖外校的优生……

学校不择手段,教师尊严扫地,教育丧失良知!可怜的只是孩子。 如果陶行知先生活到今天,他会怎样想怎样说?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

我越来越觉得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现在教育体制,就是引导老师们“只要目的,不择手段”,“只管眼前,不管将来”,因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分数成了所有学生的人格标签,也成了所有教师的全部光荣,或者耻辱!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坚守你的教育良知吗?

 教育,这个特殊的职业,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许多必须放弃的,而坚守一些必须坚守的。我不敢说我自己能够坚守多久,但我会坚守到我能够坚守的最后一刻。

《我鄙视这样的“名校”!》

和青年老师的谈话…… 两个普通的青年语文教师

卢军:《教师专业成长关键词》 王开东:拒绝社会污染

“当许多人迷失了自己(过于自负,自我恶性膨胀,唯我独尊)的时候,开东的真诚、善良、谦逊、沉静、安详、内敛,淡泊……成了许多人的一面镜子。”

“本书展示了开东的精神世界和实践空间。无论是文学评论还是社会观察,无论是教育心得还是成长感悟,开东视野开阔,思考敏锐;激扬文字,意气风发;抑扬顿挫,浅唱低吟。于细节处揭示真知,在从容中表达灼见。善良中透着正义的激情,温和中不乏批判的锋芒。 ” 不上公开课

红兵:

最近几年和一些老知识分子交流比较多,谈的都不是语文,而是中国的时政和未来。说真话,和他们比,我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苟活者。我真的想早点退休,做一个自由人,让灵魂飞翔。

今天早晨给于漪老师打电话,想问她生日哪一天,因为我只知道她生于1929年。结果,她说她生日刚过。我们聊了几句,真诚祝她健康。放下电话,我甚至悲哀地想,也许在不远的将来,随着被某些年轻人看不起的“那一代”的离去,一种风范一种境界将成为绝唱。

下午和你说吴非,我之所以现在到处推荐吴非,是因为他从许多司空见惯的“常态”中揭露除了病态,他说得不过是常识,但在一个互相欺骗的社会,说出常识便是深刻,更是勇气!读他的文章,我好多时候感到惭愧,因为从中读到了我的庸俗和苟且。

写到这里,我把你作为最好的朋友,想给你提个建议:我们一起来抵制“公开课”,怎样?这里说的“抵制”,不是说我们要去“做”什么,而是我们可以“不做”什么――这里的“什么”,就是指到处借班上课。十年前,我们讨论过公开课的弊端,可是你我一样到处“献课”。相信你和我一样,有着许多无奈。但是,凭着一堂上得极为熟练课走遍天下,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我越来越觉得不好意思了。而且,这种做法,也不符合语文教学常态。于漪就是不上公开课的。所以,现在别人请我讲学,我说作报告可以,但课坚决不上,我不想演戏。

前年在一次讲学的时候,谈到什么是真正的语文教师,我说:“在我有限的视野中,我最敬佩的两位语文老师是上海的程红兵和南京的王栋生。”我觉得我俩之间已经不需要互相表扬了(平时开玩笑的调侃除外),但我对你的敬佩是发自内心的。

好了,不写了。下次到上海,如果你也在,我们聚聚。 

镇西

2009年2月24日

卢梭在《爱弥尔》中告诫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祝你生日快乐……”

视野与思考

专业视野:

我们读不读教育学著作?读不读语文教育专业著作?读不读语文教学专业杂志?

关注语文教学理论最新最前沿的动态。

举两个例子:

第一,什么叫读“懂了课文”?

我的观点是:“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赵丽宏:情感、智慧、文采

李海林从“文学四要素”出发,提出:“世界”、“作者”、“文本”、“读者”这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有三次转换--

第一次:从“世界”向“作者”的转换 第二次:从“作者”向“文本”的转换 第三次:从“文本”向“读者”的转换

让学生“经历”了这三个转换,让学生明白了这三个转换的必然性和具体内容,就是所谓“读懂了课文”。

第二,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

研究起因--

对语文教材中选文的体例不清,必然导致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文章的“读误”——本为欣赏的文章,被处理成了写作例文;本为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片断,却被用作获取信息的工具。语文课程内容的含糊,使得我们在教学中企图面面俱到,而从来不关心隐藏在课文原生价值之后的教学价值。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王荣生博士独具慧眼地将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他认为,这四种选文作为学生在语文课里的“学件”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

定篇——

是为了传承文化,学生学习的是经典的丰厚蕴涵,掌握选文本身。定篇的经典性,使它本身便成为了课程目标之一。在进入教材时,“是直接地、原汁原味地搬进,并且成为该部分的教材其他内容的环绕中心。”

《诗经》《红楼梦》《阿Q正传》《荷塘月色》…… 例文—— 

“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它给知识的学习添补进经验性的感知。但是,感知教具并不是教与学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要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

单元知识短文…… 样本——

即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 用件——

是提供信息和背景资料的文章。

王荣生对选文的分类,是他对语文教学的一大贡献,给我们的阅读教学以一个角度的定位。 人文视野

对于国际国内富有影响的思想家的著述,包括人文知识分子的著作,你阅读了多少?

对于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你凝望了多少?

对于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你思考了多少?

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和民众的生活,以及各种暗流汹涌的思潮,你关注了多少?

哈维尔、龙应台、邵燕祥、李辉、谢泳……

《炎黄春秋》、《随笔》、《老照片》、“五柳村网站”……

《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大地主刘文彩》、《人民日报:叫一声同志太沉重》、《山楂树之恋》……

你有属于自己的灵魂吗?

对中国,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

从林昭到王申酉……

对教育,你有没有自己的解剖?

吴非:《前方是什么》

对教材,你有没有自己的理解?

(离开了教参,你还能备课吗?) 我最近对课堂的思考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这四个字应该体现在我们每一天的课堂上。 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会,等于零! 课堂新模式:导学稿+小组合作 两个案例——

《春之怀古》导学稿

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我能够和你们一起来阅读欣赏一篇散文《春之怀古》。

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们读一篇文章的流程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想,是不是至少应该分四个步骤:首先,要把文章读一遍,或者朗读,或者默读,总之至少要读一遍,能够多读几遍当然更好。

其次,要扫除字词障碍,在读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太熟悉的字或词,那就要动手翻工具书查一查把字音、意思弄懂。前面两个环节做好之后,再仔细读,目的是感受文章的妙处,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语句,或者说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将这些部分勾画出来,想想:好在什么地方?你有什么联想?如果可能,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要从文章中提出问题:不懂得地方,迷惑的地方,甚至怀疑是作者写错了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自己思考,或与同学讨论碰撞。这四个步骤,简称为“朗读”“除障”“欣赏”“质疑”。还可以俗称为“读一读”“查一查”“划一划”“问一问”。

我们学《春之怀古》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好吗? 【预习

导学】

一、朗读(读一读)

有表情地把课文至少读三遍。

读的时候,拿着笔,在不认识的字词上做记号。

二、除障(查一查)

1.听说过这篇文章的作者吗?如果知道,请说说你对作者的了解。如果不了解也不要紧,请你通过工具书、参考书或网络查一查好吗?并把作者的有关情况简要写在下面:

2.在你刚才朗读文章的时候,一定有不少生字难词吧?请查辞书字典把这些字词弄懂。你都查了哪些字词呢?请把它们的写在下面,并写出其读音和意思。

三、欣赏(划一划):

我相信,这篇文章一定有让你怦然心动的地方——或者是某个字,或者是某个词,或者是某句话,或者是某个段落……请你把它勾画出来,并写上批注(直接写在课文上,不用写在这里),谈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好。

四、质疑(问一问):

1.动脑筋推敲文章的内容和语句,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考考周围的同学,但你要能够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请把这个问题及其答案写在下面。

2.写出一个你不能解答的疑问:

【交流

分享】

一、互相考一考:

各小组内交流各自查的生难字词。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考考。 请小组同学交流对作者的了解,然后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 教师补充作者的其他作品。

二、一起读一读: 全班同学齐读。 分小组比赛朗读。 教师朗读。

三、大家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被文章打动的语句。 请小组派代表轮流起来对全班说说他们的感动。 教师说自己的感动。

四、彼此问一问: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疑问。

请小组派代表用问题去考其他小组的同学。 全班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究竟要表达什么?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吗?

五、总结收获:

1 .你新学了哪些字词?

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究竟要表达什么? 3.你在写法上有哪些新的收获?

4.试试能否仿写一段话 学识与胸襟

你是学者型教师吗?

你平常有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吗?

“和老一辈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

(流沙河、钱梦龙、万鲁君……)

心态决定幸福--

豁达宽广,宁静致远

要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人生,站在人生的高度看待教育。

如果你对职业不满意,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职业心态! 埋怨一万句,第二天还的面对,何苦呢?

彻底想透:我能够改变职业吗?我能够换一个更好的学校吗? 如果不能,请与我一起坚守!

悲痛欲绝是过一天,积极乐观也是过一天。(最大的不幸,是认为自己最不幸) 既然注定了只能继续在此生存,那我们只有改变自己。 学校还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改变。

我们是为自己而工作:为自己的幸福! 我允许你默默无闻,但你自己不能纵容自己碌碌无为。 我可以理解你的平凡,但你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平庸。

关于岳父的絮语--

岳父万鲁君,194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解放后一直任高中语文教师,*中仅仅因为大学毕业后曾在旧法院工作过几天,便被开除公职遣返回乡,饱受苦难,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名誉和工作。1980年退休。

毫不夸张地说,在我心目中,他是我身边的巴金、钱钟书、季羡林。唯一不同的是,岳父不是名人。他首先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人,在我老家这个地方,凡是知道他的人无不对他的人品钦佩不已,儒家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已经化作他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岳父博学。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分子。他天资聪颖,年轻时考大学,四十年代同时考五所大学(武汉大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等),居然都名列第一!后来他选择了四川大学。他学的是法律,精于文史哲,诸子百家烂熟于心,但数理化、生物、英语、医学等都有所涉猎。在大学里,他还自读了《资本论》。而且,到现在他还在不停地阅读,不断吸收新的信息。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我刚分到乐山一中时,他还没有退休,和我是同事。听过他的课,他的课上得非常好,厚重的学问功底,使他对教材的驾驭游刃有余,课堂上妙趣横生。但他的藏书却很少,远远不及我的多。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他的学问全部装在他的肚子里,他的学问我一辈子都赶不上。以前我在乐山一中任教时,他就是我的“教参”。就是现在,有时遇到难题,我也还是打电话到乐山向他请教。

早在1988年,岳父就为自己写了一副挽联:

功过以实为凭,万事坦然活已够;

荣辱让人说去,一生清白死何求?

他还对这副挽联写了一个说明——

未居高官显位,应是无功;曾被打倒批臭,或云有过。但燃薪传火,问心无愧,两手无血,怎不坦然?

活着时惯听流言蜚语,死了后不少挽联颂歌;何如自知自乐,先给自己定案,死后一烧便了。

过了11年,他的身体依然健康,他开始写自传,回顾自己的一生,也写下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命运所折射的20世纪中国的风云变幻。在自传里,他又为自己写了一个讣告——

讣告

万鲁君死了。他是一个平凡普通的教师,立功立德立言都谈不上,按他的遗嘱送去一烧便了,不举行任何仪式。特此敬告亲朋故旧,他和你们永别了。

死者万鲁君生前自拟

1999年1月26日

岳父在其自传的最后写到《遗愿》。他说他有五个遗愿——

第一,我非常希望我能够猝死,自己不痛苦,家属也不痛苦。

第二,我死后,不设灵堂,不收任何奠仪,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追悼会。

第三,希望我的子女后代,首先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无愧于“人”这个称号的大写的“人”!

第四,我希望我们的国家稳定、发展、繁荣、富裕。希望为政者真的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不要汲汲于政权,浸没在僵化的意识形态里,如是,则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第五,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个园丁,我希望同学们青年们在阳光灿烂的春天里成长,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自由地飞翔!

七五抒怀(五首)

行年七五又书怀,万事坦然气宇开。回首来时风雨路,言何幸福言何灾。

人生能有几知己,白发碰杯庆古稀。乐共儿孙话往昔,笑看天际谱余辉。

兴来铺纸便挥毫,泼洒夹宣三二刀。不是文人偏浓墨,倾消块垒学离骚。

茶馆有闲买一坐,随翻报纸意飞翔。漫评欧美亚非拉,乱扯工农兵学商。

何必羡人多有钱,何人似我能多闲?撇开生死便成佛,人到无求即是仙。 八五 生日打油诗

减去古稀方十五, 再加十五便百年。 笑看岁岁花开落, 一日无愁一日仙。

和老一辈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

成为湖泊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

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

大师问:「味道如何?」

弟子呲牙咧嘴地吐了口吐沫:「苦!」。

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把剩下的盐都放进附近的湖里。

 弟子于是把盐倒进湖里,老者说:「再尝尝湖水」。

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弟子答道:「很新鲜。」

大师问:「你尝到咸味了吗?。」

年轻人答道:「没有。」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道:

「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我们将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所以.. 当你处于痛苦时,你只要开阔你的胸怀! 不要做一只杯子, 而成为一个湖泊。

推荐第4篇:平行线讲学稿

2.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条必5.2.1平行线 __________.

【教学目标】 3.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________,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_____个.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4.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_______条,而经过直线a外一点P,与已知直线a

2.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______条.

【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二、判断题.

【难点:】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教学过程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1.复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二.预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2页----13页上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

2.①平行定义:,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表示法:“”,记作“a∥b”..

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交点确定) :

三、探究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

1.课本中在转动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 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结论::过,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a

结论::如果与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简称:几何语言描述c

b

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4.思考:如果多于两条直线,比如三条直线a、b、c与直线L都平行, a?

请说明理由.

四.小结:1.简单应用:

一、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

推荐第5篇:边城讲学稿

《边城》讲学稿

学年:高二学年学科:语文学科课型:自读课主备人:赵春检查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核人:张玉华 编写时间:2011年08月29日授课时间: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识记字音、字形、词语。2.了解沈从文和他的创作。

3.了解《边城》故事梗概及创作背景。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课堂预习·导学:

知识积累:

1、识记字音、字形、词语 茶峒(..)蘸.酒()泅.水()傩.送()牛犊.()蚱蜢.. () 小鞶(..)俨.然()欺侮.()悖.时()喧阗(..)镇筸(..)隅.里()怏怏..()歇憩.()睨.着()糍粑..()氽.着()碧溪岨.

()

2、知人论世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等。湖南凤凰人。苗族。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他的作品“以其独到的思想认识和艺术表现方式,绘制了一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生活的恢弘画卷”。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的地基。他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

3、文海钩沉

沈从文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去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这时他急了,但转念一想:书包不见了,也不是什么大事。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先生。毛老师面带怒色,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到哪里去了。沈从文知道隐瞒不住,干脆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大约跪了半

个小时,毛老师才叫他起来。这时,毛老师用温和的口吻问沈从文恨不恨老师罚他跪在树下。沈从文毫不掩饰地说:“当然恨,恨你不该在同学面前罚跪侮辱我。”后来,毛老师把沈从文带进办公室慢慢开导说:“树木是往上长的,你却要往下跪。人必须要求进取,不能自轻自贱而要自尊自贵。”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快。

4、《边城》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湘西山区一个偏远的小镇--茶峒城。离城两里有一个渡口,摆渡的是70岁的老船夫和他的外孙女翠翠。17年前,翠翠的母亲因和一个屯防军人相爱而有了孩子,结婚不成却又不愿私奔,便在生下孩子后喝了溪中的冷水死去。17年后,当翠翠长到她母亲当年的年龄时,外孙女的婚事便成了老船夫的一块心病。他只有一个夙愿,就是一定要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茶峒城里有一位叫顺顺的船总。他家拥有四条船的产业,在方圆几十里内颇有名望。顺顺有两个相貌英俊的儿子,他们都长到了该娶亲的年龄。天保大老生性憨厚、沉默寡言,傩送二老却眉清目秀,唱得一手好山歌,被当地人誉为戏台上的\"岳云\"。兄弟俩从小一起长大,感情至深。可在这件事上却发生了矛盾,因为他们同时爱上了翠翠。翠翠年方十五,情窦初开。虽然从第一个端午节夜晚偶然邂逅二老,心中产生异样情感,但在二老面前却总是躲躲闪闪。这可难为了老船夫,当天保大老派人来提亲时,老船夫因不明翠翠心思,说话吞吞吐吐,引起了大老的不满。一天,兄弟俩终于在一个平静的溪边,不动声色地把话挑明了。他们商定,同时到翠翠家对岸小溪的高崖上唱情歌,由苍天选择。老船夫听到情歌,迫不及待地往城里向大老报信,说事情有望。不料,这歌却是二老唱的。半个月过去了,老船夫再没有听到情歌。就在这时,噩耗传来,大老在跟货船下川东经青浪滩时,由于婚事未成,胸中郁闷,不慎落水淹死了。顺顺一家便将大老的死怪罪于老船夫。老船夫因此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船夫渐渐知道了翠翠心中真正喜欢的人。一日,在摆渡时,遇到二老,老船夫有心招呼他,二老由于手足之情,不能忘记哥哥的死,便对老人报以冷眼。老船夫又硬着头皮到顺顺家去提亲,又被顺顺拒绝。诸多不顺和碰壁使老船夫更加为翠翠的命运担忧。这时,中寨王团总派人到顺顺家为女儿提亲,他们拿一座新碾房做嫁妆,使顺顺欣然同意。可二老因心中想着翠翠,拒绝了这桩婚事。但慑于父命,只好以跟货船下辰州、出去闯闯为理由,远走逃避。老船夫见翠翠婚事无望,自己的夙愿落空,他心力交瘁,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躺在床上死去。老船夫死后,渡口的木船上,只剩下翠翠一个人了,但翠翠却明白了许多老人在世时所不明白的事。悲痛并没有使她走母亲走过的路,她接替了老船夫的工作,终日为来往人摆渡,同时,她守候在渡船上,等待着二老的归来。

5、课后细剖·深析

沈丛文说:“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请阅读《边城》全文,然后谈谈你抑或大家“忽略的内容”。

《边城》讲学稿

学年:高二学年学科:语文学科课型:自读课主备人:赵春检查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核人:张玉华 编写时间:2011年08月29日授课时间: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在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写中寄寓的感情。2.理解小说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作者在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课堂阅读·导学: 阅读问题导引:

一、作者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边城?

问题探究1:小说的题目是《边城》,结合你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问题探究2:作者为什么重点写端午日?

问题探究3:边城的风俗有何特别之处?

阅读感悟:热闹欢乐的龙舟竞赛,有点有面,条理清楚。从船的形状、颜色、桨手的人数和组成,到划船时参与者如何协调运作,无不一一道来。用“身体结实,手脚伶俐”形容小伙子,船的两头是高高翘起的,船身“绘着朱红的颜色长线”,“鼓声如雷鸣”,两岸人“呐喊助威”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这种成功的场面描写,你是否应该在写作中借鉴一下呢?

二、翠翠与二老是如何相遇的?二老的出现让翠翠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探究1:祖父是怎样一个人?

问题探究2:翠翠对对爷爷的感情怎样?

问题探究3:在对待终身大事上,爷爷和翠翠意见一致吗?

问题探究4:“大鱼会吃你”这句话在文中复出现,有何作用?

问题探究5:今年的端午节祖孙俩经历了哪些事?从中体现了边城人怎样的特点?

阅读感悟:边城是一幅充满浓郁乡风乡情的风俗画,是一首人性美,人情美的赞歌,是一曲富有神韵的“爱与美”的乐章。你记忆中有没有这样的地方?能试着把它的美写下来吗? 变式训练·巩固

1、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接壤拌倒吊脚楼踩高跷B.干燥划船擂战鼓吹口哨 C.泅水踪迹蓬蓬响泯嘴笑D.嘱咐渡口气吁吁黑黝黝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凤凰古城风景秀美,依山傍水,空气清新。 B.沈从文的的小说《边城》篇幅较长,真是长篇大论。 C.他这个人最能信口开河,谈论别人了。

D.这部作品本来是沈从文的,他非说是徐志摩的,真是张冠李戴。 3.把下列词语中的序号填在横线处,使下下文衔接恰当。()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当地的顽皮伢子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连两岸的篾缆换成脚拇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①茶峒,因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他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⑤只是不见了翠翠和黄狗

《边城》讲学稿

学年:高二学年学科:语文学科课型:自读课主备人:赵春检查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核人:张玉华 编写时间:2011年08月29日授课时间: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归纳人物形象特点。2.感悟作者通过对人性美的描绘引发的人生思考。3.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课堂阅读·导学: 阅读问题导引:

1.小说是以什么贯穿始终的?

2.试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看看她有什么特点。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美。

3.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和感情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请举例分析。

知识积累·方法指导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主要类型:

① 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表白、情感倾吐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形态间接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③ 通过对环境、景物、氛围的烘托渲染间接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④ 通过梦境幻觉等一些特殊的手段,也能较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变式训练·巩固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④题

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不有人家。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

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脚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祖父话虽不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的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快快的走去了。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

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①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祖父为什么不许别人关心翠翠的婚事,且一提到这事就闭口不谈?

②文段中的“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翠翠为什么会“怏怏”,心里感到不高兴呢?

③当爷爷提到假如大老请人做媒娶翠翠时,翠翠为什么突然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④联系上文分析,在听祖父唱催橹歌时,翠翠为什么突然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2.表达运用:将下面一句话扩展成50字左右的语段,使其更加丰富、形象。

翠翠坐在白塔下看薄云。学后思:教后思:

推荐第6篇:幼教专家讲学体会

幼教专家讲学体会

5月10日和5月11日我参加了“湖北省农村幼教专家巡回讲学远安讲点培训会”,听取了宜昌市教育局和远安县教育局领导有关幼儿教育的致辞和讲话,让我领会了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认真听取了湖北省“2011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核心课程吴航、彭兵、张永红三位专家的报告。听了专家的报告,我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创设与指导以及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与游戏等有了崭新而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名师的学识和示范表演给了我莫大的启发,让我们在享受的同时受到了较深的启迪,对于我们这些原先从事了几十年小学教育的人更是像下了一场及时雨,对于转变和更新思维模式以适应变化了教育对象的教学实际颇有好处。此次会议反映了我们国家对学前教育空前的重视,也反映了国家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幼教事业发展的决心。

张莉专家所讲的“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的三个要点使我深感豁然。一是抽象语言传授方式不适应幼儿认知特点;二是集体教学的方式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要求;三是“静坐听课”的要求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对于为什么要开展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专家所讲的游戏环境创设的几项功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游戏环境的“引导功能”正符合我最近两年的自我探索。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五化”也使我感到颇中肯綮。一是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二是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三是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四是教学过程的操作化;五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任何幼儿都离不开游戏,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两类。在创造性游戏中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它能满足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是童心嬉戏的世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不同年龄幼儿的角色游戏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它对促进儿童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巡回报告给我们送来了真经,刮来了春风,让我们在小天地里有几分茫然的一线幼教工作者产生了受益非浅的感觉。

推荐第7篇:“讲学宣治”心得体会

学习“讲学宣治”心得体会 4 月 9 号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讲学宣治”讲座, 通过学习使我对少数民族地区反分裂斗争形势和现状有了新的认识, 对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斗争再教育 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心得一:维护并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使到了腐朽的清 王朝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新疆也没有从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新疆各族 人民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在新疆搞民族分裂活动的是极少数,他们不能代 表任何民族,是各民族的敌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 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半个多 世纪以来形成的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新疆当前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 展,各民族和谐共处局面必须十分珍惜和坚决维护。我们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 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珍视民族团结,自觉地为维护民族团结作贡献。 心得二: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 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新疆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第一线,确保国家安全和新疆 社会政治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破坏新疆稳定的主要问题是以“东突分子”为代表的“三股敌对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

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

我们也清楚的 了解到新疆的民族分裂活动由来已久,新疆解放以来,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在不同 阶段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与相应历史时期的国际大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具 有特殊的复杂性。严峻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决定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 杂性、尖锐性和艰巨性。也促使我们迅速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使我们保持 清醒头脑,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认清西方敌对势力 “西化”、“分化”中国的真实面目,认清与“三股势力”斗争的实质,增强应 对复杂政治斗争的能力。

鄯善县鲁克沁镇2013年6月26日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使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威胁和损失,严重损害民族团结,破坏社会稳定。这种暴力行为,是广大人民群众绝对不能容忍的。

通过这次事件,我们再一次清醒地看到了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丑恶嘴脸。境内外“三股势力”等敌对势力从未放松过对我们实施破坏活动,妄想通过各种卑鄙手段,破坏民族团结、危害社会稳定,以达到分裂国家的目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起事件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捍卫祖国统

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你死我活、异常激烈的血与火的。我相信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任何分裂分子都难以攻破的,“三股势力”的煽动袭击一定会遭到各族人民的唾弃,敌人的分裂破坏活动注定会失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民心所向。稳定是福,动荡是祸。只

有有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有百姓的幸福安宁,才有社会发展进步。民族分裂势力并不代表哪个民族利益,而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维护社会稳定不是哪个民族的事,而是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的责任。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新疆各族人民一直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祖祖辈辈繁衍生息、亲如一家,无论是还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们和睦相处,共同居住生活。在漫长的历史中,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结成了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谁也离不开谁。我们只有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正确处理好稳定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巩固首府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只有确保社会政治大局长期稳定,才能巩固和发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局面。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的各项事业将继续向前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继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反分裂斗争教育工作,关系到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全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政治敏锐性、警觉性和鉴别力,在当前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坚决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民族团结。

推荐第8篇:名师讲学团心得体会

名师讲学团心得体会

X学校 X教师

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有幸聆听了在丰南区实验小学东校区举行的唐山市名师讲学团送教专场活动,上半场是阅读指导课,下半场是语文教学讲座,听完这次课,我感觉收获很多。活动中来自古冶的戚老师给我们展现了精彩的一课。作为还在语文教学中处在摸索阶段的我来说,名师亲身向我们展示了语文该教什么,该如何教。现将感受汇报如下:

一、创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戚老师在轻柔的音乐下引导学生进入绘本课堂,将闹哄哄的现场立马变成同学们期待的阅读课堂,展现出对课堂强有力的引导与控制;她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每位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失时机的赞美,使课堂气氛十分和谐,连听课的老师也融入到了这愉悦的气氛中了。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戚老师很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快乐,努力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在《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阅读指导课中,通过成立律师团为小猪和大灰狼进行辩护,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更加主动的获取知识。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到了答案,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课堂上到处都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教育。这四个最基本的理念,构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戚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绝对是主角,戚老师只是在恰当的时机抛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生动,通过小组讨论大灰狼该不该受到惩罚,成立双方律师团找证据、辩护,以及互换立场等多种环节,使学生们逐步达成教学目标。这林林总总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然而对比自己的课堂,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非常受启发。

在下半场的语文教学讲座更是为我的语文教学打开一扇大门,让我领略到阅读的力量。这是戚老师讲的一个案例:由于她语文课讲得好,经常去各地参加教研活动,导致她所带的班没能上几节语文课,但是在期中考试时,依然是年级第一名。原因就在于她在一年级时,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当学生们有一定的阅读量之后,阅读速度会有提升,思维开阔了,这就解决了写作文这个老大难;通过阅读不同人的故事,也会有体谅他人的同理心,感情更加丰富细腻,同学间和家庭关系也会变得和谐;还有戚老师讲的阅读对于高考的重要性,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会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是阅读的比重,没有阅读量,阅读题难度就会显得很大,没有阅读速度,学生可能都会答不完卷子。

戚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戚老师的讲座我意犹未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必须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去学习,并且不断的学习。想要做一名好老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给学生输送养料。

2018.11.1

推荐第9篇:讲学2团5月份工作总结

讲学二团5月份工作总结 五月是繁忙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我们讲学团依旧处在忙碌的前线。李阳老师5月份的到来给我们很大的动力与支持,我们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结果。现将5月份的工作总结如下:

1、演讲招生。安排了李阳老师常州1场、南京2场、无锡2场的演讲,主要为了暑期集训营的招生。

2、演讲招生情况:

常州社会场1场:75人全款

无锡社会场2场:99人全款

南京社会场2场:127人全款

共计:301人

3、后期电话跟进。电话通知报名未交全款的家长到指定地点进行交费;通知交全款的家长领取李阳老师承诺的书籍与礼品;并解答前来报名家长关于集训营的问题。

4、助教招聘。在南京38所高校以及各地方大学进行优秀助教的挑选,再培训、考核。筛选特别出色,有激情有理想的助教以待集训营之用。

5、为6月份李阳老师的演讲做前期准备。进行场地选择,宣传策划,门票出售等事宜。

5月,转瞬即逝,虽然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只

有将这份落差化为动力,依旧积极努力,创新进取,在接下来的6月,努力争取,取得更佳的成绩!

江苏讲学二团2012年6月4日

推荐第10篇:讲学稿《诗经》二首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 九

科目:语文

备课:

审核: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 课题:《诗经》二首

课型:新授课

备课时间:10月19日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诗经》的一般常识;

2、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了解比兴的有关写法 学习重点:

1、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2、了解比兴的有关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2、了解比兴的有关写法 学习程序: 一. 走进《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五百多年产生的诗歌作品_________篇,当时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到了汉代,被儒家尊为经典,定名为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按体制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三类。其中“风”是各诸侯国土风民谣,大多是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最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 _____ _________。《诗经》的表现手法与其体制分类,合起来,称为六诗,《毛诗序》称为六义。

3、关于《诗经》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就是直接铺叙,把要说的话直接说出来;_______就是修辞上的比喻;________就是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赏析《关雎》

1、译文再现

水鸟和鸣关关唱,歌唱在那水中的陆地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对象。长的短的水荇菜,向左向右顺着水流吧它采。文静美丽的好姑娘,醒来梦中都在寻求都在想。寻求思念不能得,醒来梦中想更切。思念不断真难忘,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到天亮。水荇菜有短亦有长,左采右采在河旁。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想用表示友爱的弹琴鼓瑟来供她赏。水荇菜长长短短不整齐,左边右边来摘取,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想用敲钟击鼓来让她喜洋洋。

2、诗文初探

⑴《关雎》选自____________,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泛指洛阳以南。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的心情,反应出他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⑵本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有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__,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被纤毫毕露的表现出来。

3、疑难探讨

(1)《关雎》第一章运用了《诗经》中那一种表现手法,请你赏析本节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章运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

四、五章中“琴瑟”、“钟鼓”的热闹情景是事实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这首爱情诗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确有很深的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三、课堂作业

1、背诵《关雎》全文,默写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习《蒹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作用

2、体会反复咏唱的写法

3、体会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观 学习过程:

一、检查旧课: 背诵默写《蒹葭》一文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蒹葭

溯洄

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在水之涘

水中坻

水中沚 ....

2、指名学生朗读全文

三、译文再现

河畔芦苇密苍苍,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崎岖弯又长。顺着河流向下走,仿佛她在水中央。芦苇苍苍密又密,露珠未干清滴滴。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边。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又升高难向前。顺着河流向下走,仿佛她在水草甸。芦苇茂盛千万杆,晶莹露珠还未干,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流那一岸。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迂回弯。顺着河流往下走,仿佛她在河沙滩。

四、疑难探讨

1、分析此诗每章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每章三四两句引出思念者和所在地,接着后四句叙写的内容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这是否是消极情绪的流露,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诗歌反复吟唱的章法

本诗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基本不变。他们只是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表现反复吟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五、精彩链接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11篇:第六课讲学稿2

【课内语段精读】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走的时候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挑起过最荣耀的、也是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在他弥留之际,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

仇恨。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

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很显然,他生来就被选定从事这件借助他在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法则中最高尚的愿望所完成的事业。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

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时代。他出生的时

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

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1.给下列加点的字准确注音。

陨落()诅咒()()灵柩()

2.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开头一句用什么方法来说伏尔泰的逝世?类似这种说法的你还读到哪些?请写出一两句。

4.“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

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

式。”一句中的“过去”和“未来”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

“受到过去的诅咒”也是“荣誉的美好的形式”?

5.用文中原话回答“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

使命”中的这个“职能”和“使命”具体指什么。

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

化人类”;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1、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了他那三个方面的特点?

明确: 伏尔泰对权贵和压迫者的嘲笑,表现了他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优秀品质;对弱者和被压迫者的微笑,表现他善良、仁慈、博爱的宽广胸怀;微笑体现了伏尔泰讽刺幽默的战斗风格。

作者突出谈到伏尔泰的微笑,着重体现了伏尔泰的非凡人格,表现出他不仅勇于战斗,同时善于战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四、朗读并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

愚昧,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我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

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

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先进的文

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

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

决心。

[课外美文赏读]在莫伯桑葬礼上的演说左拉

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伯桑致以崇高的敬意。我是在居士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伯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爱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

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伯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莫伯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3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先生们,这就是莫伯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第12篇: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习体会

名师引领 教坛欣逢如意风 高效课堂 英才喜获适时雨

———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习体会

12月6日、7日我与全市近100名初中数学教师,一起在汉川市实验中学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的学习。学习中我们分别聆听了实验中学的别丽荣老师、胡望林老师两节优质展示课和两位专家特级教师陈立华、省骨干教师宋承洋的两节示范课。尤其两位专家对两节展示课的现场精彩点评,犹如这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人心,使我受益匪浅,联系自己平时教学体会如下:

一、实中教师的优质课、名师的示范课,它们都能采用导学案,并能与多媒体相结合进行教学,进一步更新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手段,体现了教师在课前的充分准备,教师深厚的基本功,也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适宜学生学习的教法才是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借鉴、学习。

二、教师教学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灵活,不能生搬硬套,备课时预设应有层次感,应超出、高出教材,而又源于教材,对于教材上的内容总结,有时还应进一步深化,还应注重学生的后续发展学习。

三、几节成功的展示课和示范课都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交流能力,都体现了以生为主的理念,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数学的规律和结论得到,名师们的处理方法,他们认为若让生自主去说出,去探究,比老师的直接讲解更深刻、更好。其实师的讲解并不能面面俱到,有些地方可设置悬念,让生去回味,课堂反而显得更有内涵。

四、专家的点评很有个性,能切中要害,引起老师们的共鸣。我深有体会:特级教师陈立华在会上就如何评价一节好课也进行了阐释,一节好课应做到:A、目标是否到位;B、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目标;C、师生的合作互动是否有序进行;D、教材是否合理处理;E、课堂上评价是否有激励性语言;F、课堂预设是否有兼容等。充分展现了明师的魅力。

五、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如何去构建一节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去思考的问题,经常去反思教学,坚持写心得体会,一定会让自己的课上得更精彩。

六、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人到中年是职业的倦怠期,如不充实自己,就会落伍,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否则就会觉得很累,所以我现在应加强终身学习的观念,平时多看几本好书,多加积累而不在于大小。把个人溶于集体中去,积极地参与教研活动,相信团队的力量是很大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别瞧不起人,多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学习。

祁明华.2012.1210

第13篇:第四单元讲学稿

第四单元 伟岸人格

邓稼先(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2.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学习难点:

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预习导学:

1.搜集邓稼先、杨正宁的生平。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赴美国留学,获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9月回国。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为中国核理论做了开创性的贡献。1958年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奋斗了二十八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上述研究工作的主要参加者,他曾获得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杨振宁(1922~ ):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 1948年获博士学位。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2.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 ) 任人宰割( ) 至死不懈( ) 截然不同....( )

3 .解释下列词语:

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瘁,过度劳累。已停止。 ②锋芒毕露:比喻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③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喻,明白;晓,知道,明白。 ④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一般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⑤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⑥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4.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及体现的精神品质。

第一部分: 精神品质:

1 第二部分: 精神品质: 第三部分: 精神品质: 第四部分: 精神品质: 第五部分: 精神品质: 第六部分: 精神品质: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一)激情导入: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自由朗读读课文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明确: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明确: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三、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一) 阅读文章第五部分,回答问题:

1.小标题“我不能走”,如果改成“他终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2.正确流畅地朗读《吊古战场文》并翻译,思考其再文中的作用?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作用:写出邓稼先环境的艰苦、恶劣和危险,更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 3.“不知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表达了作者

2 对老友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明确:再一次把邓稼先放在历史背景中,突出了他在新中国受威胁之际,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是惊人的壮举,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二) 阅读文章第六部分,回答问题:

1. 作者说邓稼先是“永恒的骄傲”,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哪些方面?

2.作者说:“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品格与品质。”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四、师生互动,延伸拓展

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2.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明确:热爱祖国、勤奋刻苦 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3.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4.近几年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下面两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分别是

①[ A ] A.可歌可气B.家喻户晓C.安然无恙 D.辨伪去妄 ②[ C ] A.鞠躬尽瘁B.潜滋暗长C.死而厚已 D.不屑置辨 2.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老师接连问了三个问题。 ②重要的问题在于领导是否重视。 ③这个问题连爸爸也答不出。 ④这种药治胃病很解决问题。

3 ⑤那台机器出了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④ 3.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 ,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 _。 选择了________ ,你也就选择了______ __。 4.如果你的朋友在全市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记者采访你,询问你的朋友日常学习生活的情况,你将如何介绍?请写在下面。(不超过三百字)

5.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这几段文字,可分四层。请你用“‖”划在上面,简说层意。

4 第一层:邓稼先在国外求学和开始研究原子弹的理论。

第二层:邓稼先成功设计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贡献。

第三层:邓稼先在病重期间和于敏写了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最后因病逝世。 第四层:高度评价邓稼先的一生。

2.找出两句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写在下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2.仿照感动中国2010年人物颁奖词,为邓稼先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邓稼先: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教后札记: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识写生字词。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并把这种语言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去。 3.学习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

1.学习文章中运用细致的对话,表现细微的人物心理 。 学习难点:

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及烘托的写作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 预习导学:

1.搜集整理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贫寒,189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巴黎学院的结业考试,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为夫妻。1898年7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除发现了新元素外,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人通过了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的答辩,奠定了在放射形研究方面的基础。1903年12月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丧生。居里夫人在强忍悲伤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7月4 日,居里夫人

5 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血症而去世。

2.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雍( )容 坚韧( ) 镭( ) 羞怯( ) 心不在焉( ) .....惊骇(

) 诧(

)异 纤( )弱 聆( )听 国籍( ) .....狼藉( ) 妥( )当 钥匙( )汤匙( ) ....3 .解释下列词语: ①鱼贯而入: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②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③雍容:形容仪态大方,从容不迫。 4.阅读课文,把握主旨。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美国政府给予她的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巨额财产毫不动心,体现了她不羡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5.课外阅读《我的信念》或《居里夫人传》,深入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一)激情导入:多媒体出示居里夫人资料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弹元勋邓嫁先的一些事例,体会了他那高尚的品质。这节课让我们来体会并学习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上的一丝不苟和兢兢业业的精神,让我们领略这位充满了艰辛与荣誉的伟人的独特魅力。

(二)自由朗读读课文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居里夫人神态、心理的有关词语,并说说开头接见记者部分的几个关键词的特定含义。

羞怯、心不在焉、毫不设防、毫不犹豫、柔和、克制、害怕、很小心、立刻。(此处的“心不在焉”并非是没有礼貌,因为她的表情还有羞怯、温良、毫不设防;它是指:主人公过于专心于自己的研究,仍沉浸在自己的内心感觉里。“毫不设防”表明心地坦荡,单纯真诚、善良。“柔和”表示主人公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心境平静、无怨无悔,也显出她雍容、淡泊名利的个性。) 2.文章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时间(1920年5月的一天早晨) 地点(居里夫人的镭学研究所) 人物(居里夫人、麦隆内夫人)

3.文章第二段描写居里夫人神态的词语有那些?目的何在?

忧郁、雍容、心不在焉,目的是为了从侧面描写居里夫人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 4.文章第四段说明了什么? 说明镭的提炼非常艰难。

三、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6 默读全文,思考回答问题:

1. 文中第十段“平静”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居里夫人不为财富而动心。) 2. 文中第十三段“毫不犹豫”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居里夫人对金钱的态度,为了科学和人类放弃了申请专利。)

3.文中第十七段麦隆内夫人想到一个伟大的计划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伟大”是针对“一克镭”而言的。) 4. 文中第二十三段中三个“所有”充分表现了什么? (三个“所有”充分表现了美国人民对居里夫人访美的重视。) 5.文中第二十九段中的“重大的日子到了”是指什么? (是指送给居里夫人“一克镭”的日子。)

6. 文中第三十三段中的“居里夫人很小心的读完”,“很小心”说明了什么? (说明居里夫人工作态度严谨、认真。)

7.文中第三十五至三十八段“说明并体现了居里夫人什么样的品质”?

(说明居里夫人对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体现了居里夫人不重视金钱的高尚品格。)

四、师生互动,延伸拓展

1.你觉得本文中的居里夫人给你怎样的印象?

2.学了本文,你一定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把你想对居里夫人的话写在下面。

3. 学了本文,在写作方法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课文在写居里夫人时,多处运用了外貌描写,表现其兀兀穷年、呕心沥 血的科学工作态度,塑造了一个为科学工作而忽略生活,忽略梳妆打扮的人物形象。

②运用烘托手法突出任务个性品质。 ③运用细致的对话,表现细微的人物心理。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异想天开的孩子——爱迪生

美国人汤姆斯·阿尔发·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发明家,他以造福于人类的众多发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爱迪生的发明很多,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共发明和改进了一千三百多种东西,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四重电报”装置、电话中的话筒、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等。由于他的发明实在太多,因此有“发明大王”之称。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他家祖籍荷兰,

7 于1730年迁往北荚,初居新泽西州,1842年才迁往俄亥俄的米兰。家里比较贫穷,主要是靠父亲种田维持生活。爱迪生六岁时,就跟着父亲到田里去做些零活。

爱迪生小时候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任何事物总喜欢追根问底,就是日常见惯的现象,他都要仔细看看。比如,大树怎样生长,树叶是什么形状,他往往一看就要看上半天。他不但好奇爱问,而且什么都想亲自尝试一下。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亲急着到处去寻找,最后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十分奇怪,一直想自己也试试看。当时,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是一个劲地盯着父亲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从此,大家都说爱迪生是个“呆子”。他常常站在街头上抄写商品的商标和广告,而且逢人就问,不怕别人讨厌,直到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止。小爱迪生由于好奇,经常闯祸。有一次,为了考察火的奥秘,他试着在邻居的谷仓里燃起一堆火,这立即引起一场熊熊大火,爱迪生也为此遭到一顿毒打。

在爱迪生七岁时,他的家庭在米兰维持不下去了,不得不迁到密西根州去,父亲在那里以木工为业。

就在这一年,爱迪生上学了。当时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还实行体罚学生的制度,幼小的爱迪生,十分不满意这种教育方法。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引不起他的兴趣。他功课学得不好,可脑子里却装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经常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在当时那样的学校里,这样一个异想天开的孩子,当然不受欢迎,同学们都说他笨,连老师也说他是个“低能儿”。在校学习不到三个月,老师便把爱迪生的母亲叫来,对她说:“汤姆斯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您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就这样,爱迪生被迫退学。这是他一生所受到的惟一的正式教育。

离开学校后,爱迪生就跟着父亲学木工,空下来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读书写字。

爱迪生的母亲原是小学教员,对教导孩子很有耐心,也很有经验。常给他讲一些名人的故事,说发明万有引力的牛顿,小时并不聪明,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竟成了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母亲还不断给他鼓励和教育,不厌其烦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由于母亲循循善诱,爱迪生聚精会神地读了不少书,遇到难懂的章节,也决不放过,他一定要问个明白,懂个透彻,因此学习进步很快。有一天,母亲给爱迪生买了本《自然读本》,他立即被书中的科学小实验吸引住了,从此经常照着书上讲的方法去做实验。后来,爱迪生曾回忆说:“《自然读本》是我第一次读到的科学书籍,那时我还不到十岁。”这本书引起了小爱迪生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培养了他进行实验的能力。

8 6.解释下列成语。

举世闻名:举:全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闻:传遍。全:所有。

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教导。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7.本文着重写爱迪生小时的一些事,以突出他的异想天开,写了几件这样的事?请概括出来。

8.上面事例,说明爱迪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请从文中找出原话来回答。

9.爱迪生总共受了多长时间的正规教育?老师是如何评价他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10.爱迪生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谁的教导?

布置作业:

A(必做)1.抄写生字、解词各两遍; 2.完成同步练习相关习题; B(选做):搜集中国女科学家的故事。

教后札记: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叙事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的写法。 2.品味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

学习重点:品味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品味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预习导学:

1.查阅爱因斯坦的背景资料并整理。

2.给下列生字注音:

寒噤( )驱( )赶聒( )噪

敦(

)促 禁锢(

)港埠(

)倦怠(

) 踱( )步 黑黝黝( ) 蓦(

)地 柏( )林

9 3.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聒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禁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倦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蓦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讽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慎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嫌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格。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一)激情导入:

有人曾拒绝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1999年12月26日,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国籍),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二)自由朗读读课文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爱因斯坦无疑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为原子弹的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描写爱因斯坦时,作者在文中写出了他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这一千个太阳,没有给人世间带来温暖和光明,却在世界上投下了一千个阴影”?

3.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他的心被一只巨手抓住了”?这句话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这一篇文章的核心是什么?它和《居里夫人和一克镭》有什么不同?

2.爱因斯坦无疑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为原子弹的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作者在描写爱因斯坦时,并未将他神圣化,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四、师生互动,延伸拓展

10 1.以下面一句话开头,写一段语言流畅、观点鲜明的话,表明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讲一讲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完成下面阅读理解,加深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 (霍金)

爱因斯坦和核弹政治的瓜葛是众所周知的,他签署了那封著名的致富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信,说服美国认真考虑他的想法,并且他在战后从事阻止核战争的各项努力。但是,这些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被拖入政界的孤立行动。事实上,爱因斯坦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踌躇于政治和方程之间。”

爱因斯坦最早从事政治活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他在柏林当教授。由于目睹草菅人命而不胜厌恶,他卷入了反战示威。他拥护国内反抗以及公开鼓励人民拒绝征兵。因而不讨他的同事们喜欢。后来,在二战时他又致力于调解和改善国际关系。这也不得人心,而且他的政治态度很快使他难以访问美国,甚至连讲学都有困难。

爱因斯坦第二个伟大的事业是犹太复国主义。虽然他在血统上是犹太人,但他拒绝《圣经》上关于上帝的说法。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和其间,越发看清反犹太主义,这导致他逐渐和犹太团体相认同,而后成为一个直言不讳的犹太复国主义的拥护者。再度不受欢迎也未能阻止他发表自己的主张。他的理论一发表就受到攻击,甚至成立了一个反爱因斯坦的组织。有一个人被定罪为教唆他人去谋杀爱因斯坦(只罚了6美金)。但爱因斯坦是冷静的。当一本书以题为《100个反爱因斯坦的作家》出版时,他反驳道:“如果真是我错了的话,那么一个人反对我就足够了!”

1933年,希特勒上台了,爱因斯坦正在美国,他宣布了不再回德国。后来的纳粹义勇军抄查了他的房子,并没收了他的银行账号。一家柏林报纸的头条写道:“来自爱斯坦的好消息——他不回来了。”面对纳粹的威胁,爱因斯坦放弃了和平主义,终于忧虑到德国科学家会制造核弹,因而建议美国应该发展自己的核弹。但是,即使是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之前,他就曾经公开警告过核战争的危险,并提议对核武器进行国际控制。

贯穿爱因斯坦一生,他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可能成效甚微——肯定只说服了很少的朋友。然而,他对犹太复国主义事业的口头支持在1952年被及时承认,其时他被推荐为以色列的总统。但他谢绝了。他说他认为自己在政治上太天真。可是,也许其真正的原因却并非如此,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而言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一个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1.爱因斯坦的一生是“踌躇于政治和方程之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1 2.爱因斯坦一生致力于和平,文章写他做了哪些事?

3.爱因斯坦参加反战示威,他的同事为什么不喜欢?

4.爱因斯坦拥护犹太复国受到了哪些迫害?他的态度怎样?

5.爱因斯坦对制造核弹的态度是矛盾的,为什么有这种态度?这说明了什么?

6.爱因斯坦拒绝被推荐以色列的总统,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冷战过去了,但核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爱因斯坦在阻止核武器方面作了哪些工作?说明他是怎样一个科学家?

五、布置作业:

A(必做):抄写生字、解词各两遍。

B(选做):搜集当今世界核武器发展的资料。

教学札记:

回忆鲁迅先生(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预习导学:

1.鲁迅,原名_______ ,浙江____ 人,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集有______________ ,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查阅作者萧红的生平事迹,将主要内容整理在书上。

萧红(1911-1942),中国___代女作家,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代表作有《 》、《 》、《 》等。 3.给下列生字注音,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鉴( )赏 混( )浊 窘( ) 掠( ) 旷( )代 .....深恶( )痛绝 抽屉( ) 阖( )眼 搭讪( ) 了( )然 .....筵( )会 解剖( )挟( )着 紊( )乱 虔( ).....诚

12 踌( )躇( ) 堵塞( ) 着( )色 校( )样 .....4.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虔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祈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抹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旷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这篇散文通过记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__ ,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一)激情导入: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二)迅速默读全文,思考并回答: 1.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

2.这些真实生活的片段,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请结合文句略作分析。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一)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的语句加以分析,讨论有关句子的含义。1.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二)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述他生活、工作中的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的鲁迅形象,和我们通常了解的作为“民族魂”、“民族的脊梁”的鲁迅光辉形象是否相背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师生互动,延伸拓展 1.鲁迅先生说:“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这句趣话妙在哪里呢?文中记述了好些鲁迅所说的话。请再选择一例,谈谈其中的妙趣或隐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网阅读唐弢的《琐忆》,谈谈这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哪篇文章里的鲁迅,你感到更真实?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 )诚 紊( )乱 肋( )膜 噢( )的一声 抽屉( )鉴( )......赏 解剖( ) 遭殃( ) 踌躇 ( )( ) 窘( )迫 阖( )一阖......眼

2.识记作者。

本文作者是 ,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等,她被 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3.分析下面加点动词所表现的人物特征。 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

4.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5.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布置作业:

A(必做):1.完成同步练习相关习题; B(选做):查找有关资料,以《鲁迅先生真君子》为题,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教学札记:

自嘲(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意。

学习重点:学会自我调节,学习幽默的生活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自嘲”的含义。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生字注音:漏( )船载( )酒 孺( )子牛 2.词语解释:

华盖 孺子牛 3.熟读并背诵:(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4.搜集鲁迅先生的名言。(不少于5句)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一)激情导入:

1932年10月,这时,左联已成立两年,左联柔石等五烈士已牺牲一年多,而距离鲁迅逝世只有四年,鲁迅已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众所周知,鲁迅一直是“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鲁迅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不仅用它来抨击、揭露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及假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用它来解剖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自嘲》正是一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自己过去人生观、战斗姿态的自我解剖。

(二)鉴赏诗词四步法:

第一步,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第二步,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第三步,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如动词、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等)。

第四步,对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动为静,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三)有感情地朗诵。

提示: 朗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这首诗中的名句,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可从诗句含义、体现作者精神等方面谈。

15 2.鲁迅为什么在这里剖析自己的情怀,他当时交了什么“华盖运”?

3.“已碰头”、“破帽遮颜”、“漏船载酒”是什么意思,表现鲁迅什么态度?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此诗的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历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2.题目《自嘲》该如何理解?

四、师生互动,延伸拓展

1.朗读并背诵鲁迅的《自题小像》一诗,谈谈自己的看法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诗中高度概括鲁迅伟大人格的句子是 ,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里的关键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年轻人总要靠梦想来滋养,鲁迅也是如此。他立志学医,在日本仙台却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然而鲁迅先生( )没有丢弃梦想,( )做出了更艰难的选择——弃医从文,( ),他很快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不止是失败,( )是比失败更让人难熬的寂寞。尽管如此,鲁迅先生仍执着的追寻下去,终于成为了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A不仅 反而 于是 又 B非但 反而 可是 而且 C因为 所以 因而 又 D虽然 但是 因而 而且 3.默写这《自嘲》

布置作业: A (必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B (选做):课外阅读鲁迅《散文诗集——野草》。 教学札记:

16

有的人(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人生观的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学习重点: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难点: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预习导学:

1.臧克家: 2.写作背景:

3.熟练而准确地反复诵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一)激情导入:

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出示幻灯片)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八处“有的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2.前四节是从哪四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

3.后三节与前四节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后三节对全诗起什么作用?

17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第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2.默读课文第

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3.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四、师生互动,延伸拓展 1.当堂背诵这首诗。 2.小组间互相质疑解疑:(写出你的疑问)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3.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布置作业:

A (必做):背诵并理解《有的人》。

B (选做):1.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2.唐代诗人杜甫曾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只有10个字,但它通过对比手法把不平等社会现象揭露得入木三分。请你就这首诗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札记:

18

啊,船长,我的船长(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惠特曼与《草叶集》。

2.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2.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 教学难点:

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整理作者生平:

惠特曼 2.给下列字词注音或解释:

颤( )音 熙( )熙攘( )攘 抛锚( ) 郁悒( ) 脚踝( ) 布幔( ) 窒( )息 昏厥( ) 战栗( ) 无辜( ) 汩( )汩

司空见惯: 矫揉造作: 漫无目的:

3.熟读诗歌,体会作者感情。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一)激情导入:

美国南北战争刚结束,林肯总统即被反动分子暗杀,惠特曼闻知噩耗,悲愤难抑,很快写了两首感情深沉、旋律优美的悼诗。《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把美国比喻为航船,林肯比喻为船长,当航船绕过暗礁险滩、战胜暴风骤雨、安全到达港湾的时候,在鲜花簇拥欢声雷动的时刻,曾经指挥若定的船长却永远地躺下了。诗人的沉痛可想而知,但即使在这万分悲痛的时刻,他依然坚信这位伟大的民主斗士传递给美国人民的薪火永远不会熄灭。

(二)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9 1.说说本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2.诗中称谓和人称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啊,船长,我的船长!》表现了对林肯总统的崇敬和哀悼。歌颂林肯的功绩,实质是赞美、肯定什么精神?

2.《啊,船长,我的船长!》共三节,在思想感情方面不断上升、加深,请留意体会。“倒下来了,冷了、死了”这句诗多次间隔反复,起了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啊,船长,我的船长!》这首诗的象征手法用得很巧妙?

四、师生互动,延伸拓展 1.小组间互相质疑解疑:(写出你的疑问) 2.阅读《林肯总统被刺》,与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阅读惠特曼《一只无声的坚忍的蜘蛛》,分析诗中的蜘蛛形象及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

一只无声的坚忍的蜘蛛,

我看出它在一个小小的海洲上和四面隔绝, 我看出它怎样向空阔的四周去探险,

它从自己的体内散出一缕一缕一缕的丝来, 永远散着——永不疲倦地忙迫着。

而你,啊,我的灵魂哟,在你所处的地方, 周围为无限的空间的海洋所隔绝,

你不断地在冥想,冒险,探索,寻觅地区以便使 这些海洋连接起来,

直到你需要的桥梁做成,直到你下定了你柔韧的铁锚, 直到你放出的游丝挂住了什么地方,啊,我的灵魂哟! 布置作业:

A (必做):完成字词练习并抄写生词、解词(各两遍)。 B (选做):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惠特曼的作品《草叶集》。 教学札记:

20

三、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练习并抄写生词、解词(各两遍)。

21

第14篇:15、短文讲学稿

15、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文学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4.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5.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6.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7.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时数:二课时 学习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简介作者:

三、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

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jǔjué)

狡黠(xiá)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阐证 吹毛求疵

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五、探究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1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生1:《谈读书》是培根哲学智慧和治学经验的结晶。文中的观点很精辟,见解很深刻,特别是“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这一观点,实乃真知灼见。因为读书,我们从狭隘走向宽容,从无知走向通达,从单调走向丰富,从自我走向宇宙,我发自内心地道一声:我爱读书! 六.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⑴ 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使读者懂得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生动形象。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比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⑵ 道理论证:“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排比修辞)

⑶ 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七、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八、小结:

2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死。

——【苏】高尔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6、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7、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三、列出阅读提纲: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

树立靶子 :对任何问题都“不求甚解”是不对的。

3 作分析:

摆出曲解“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全面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 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诸葛亮阐释“不求甚解”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陆象山“未晓处且放过” 表明观点: 强调书必须反复读

四、讨论: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明确: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五、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

同步训练

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狡黯( ) 死抠( )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统chóu( ) 味同jiáo蜡(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寻章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狂妄自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咬文嚼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诘难( ) 滞碍( )阐证( )劝诫( )

澡饰( ) 吹毛求呲( )

làn加( ) huò然贯通( ) 4.仿句练习:

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________,读书然后________。 5.语言积累。

从培根《论读书》中摘录你最喜爱的格言警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不求甚解》,做题 6.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7.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8.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9.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10.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

11.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

12.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内容: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皮果夫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金庸

在人生转折和变移的关键时刻,书是路标。——陆天明

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白岩松

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6 (3)名人读书的趣事:

韦编三绝、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第15篇:易中天九江讲学主持词

易中天:

“中 国 智 慧”讲座

主持辞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寻庐讲坛”旭阳雷迪名家论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别活动暨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3周年感恩巨献的“中国智慧”讲座即将开始。

本次讲座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文化新闻出版局、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九江市图书馆、江西仙客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同时还得到了本市各主流媒体及诸多单位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讲座开始前有几点温馨提示:

1、请关闭手机或将手机铃声调至震动状态,请不要在会场内打、接手机和随意走动;

2、会场内请勿大声喧哗和吸烟;

3、请勿走动摄影或摄像。

今天,我们荣幸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易中天先生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

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人物风云”、“易中天品三国”系列首播即获热评。

就在上个月,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新浪网、新浪微博联合主办的《易中天文集》首发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易中天文集》共十六卷,收录了易中天先生从1980年到2011年三十年间各类著作共十八种,总计四百多万字,内容涉及文学、美学、艺术、文化、历史、法律、政治、哲学和时事。 首发式现场,嘉宾、媒体、读者围绕“梦想、追求、转型、寻根、反思、责任”六大主题回顾了易中天的创作历程,集中呈现了易中天的性情、特色和成就。

在此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易先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欢迎易先生莅临九江,做客寻庐!

易先生的讲座“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风格独特,语言通俗易懂,评说幽默风趣,精练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在易先生看来,中国智慧主要可以分成三大类,即政治智慧、哲学智慧、人生智慧。其中,政治智慧以儒家和法家为代表,哲学智慧以周易和老子为代表;人生智慧以庄子和禅宗为代表。今天下午,易先生将给我们阐释其中的哪一种智慧呢?我们期盼着……有请易中天先生精彩讲学!

第16篇:心理专家讲学的报告

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关于请心理专家来我校讲学计划的报告

(2012年4月——2012年12月)

尊敬的学院领导:

感谢学院领导对心理咨询中心的支持。为了更好的搞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我院在国内省内外的知名度,引起全院师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视,也为了更好的迎接省教厅心理健康专委会的检查验收和国家教育部对学院转设验收,心理中心在本年度计划请以下专家来校讲学:

一、郑日昌教授

1、专家介绍: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心理治疗师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2、横幅:热烈欢迎心理专家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3、聘请为心理顾问或学院客座教授

4、首次讲学为管理者、教职员工讲授一场,学生讲授一场

5、接待、住宿安排规格

二、林永和教授

1、专家介绍: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北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商大学人文学院主

任 。

2、横幅:热烈欢迎心理专家林永和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3、聘请为心理顾问或学院客座教授

4、首次讲学为管理者、教职员工讲授一场,学生讲授一场

5、接待、住宿安排规格

三、肖旭教授

1、专家介绍:四川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心理学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与专业机构注册系统心理师,四川省教育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特聘专家,四川大学心理咨询与测评中心主任,四川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2、横幅:热烈欢迎心理专家肖旭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3、聘请为学院客座教授

4、接待规格

四:吴薇莉教授

1、西华大学心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中国心理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的108名心理咨询督导师,欧洲人类帮助计划床上心理治疗EMDR技术的九命中国教员之一

2、横幅:热烈欢迎心理专家吴薇莉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3、聘请为客座教授

4、接待规格

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2012年4月

第17篇:唱讲学做创

深入开展“唱讲学做创”活动

全面推进鞍山精神文明建设

谷春立

按:7月14日,《工人日报》刊发了市委书记谷春立撰写的《深入开展“唱讲学做创”活动 全面推进鞍山精神文明建设》一文。文章提出“唱讲学做创”活动的内容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唱讲学做创”活动的方式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唱讲学做创”活动的成效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对于深入开展“唱讲学做创”活动,全面提高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三转型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现全文转发如下——

“唱讲学做创”活动是中共鞍山市委紧紧围绕大力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体制转型和创新党建工作这一全市中心任务,全面推进鞍山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活动的开展在全市上下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热潮迅速掀起。

一、“唱讲学做创”活动的内容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关键要有好的载体。有了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才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唱讲学做创”活动就是这样的载体,具体内容包括五大主题活动。一是唱红歌。通过唱中华民族传统歌曲、近代以来的革命歌曲、改革开放歌曲、振兴鞍山歌曲,唱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唱出干事创业的激情,唱出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近代以来的革命精神、改革开放的创业干劲和全面振兴鞍山的美好愿望深植在全市人民心中,在全面推进鞍山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二是讲知识、讲历史、讲党史。通过讲鞍山通史、讲党史,更好地了解鞍山历史文化,了解鞍山党的发展历程,了解鞍山诞生的历史人物,了解鞍山发展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进一步振奋精神,将鞍山建设得更加美好。通过讲文化、讲文明、讲信仰、讲审美、讲伦理,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

三是学知识、学技术、学先进人物、学鞍钢宪法。鞍钢宪法的本质就是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将干部群众的知识、技术融入到具体工作之中,从而迸发出无穷的干劲,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通过“学”拥有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通过学习榜样的事迹和精神,让鞍山诞生出更多劳模,让劳模精神感染每个人。

四是做文明市民。从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开始,全面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积极营造知荣辱、明是非、树新风的社会氛围。引导群众以理性思维代替情绪性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灼疑虑,以包容心态看待异质思维,以平等心态消除弱势心理,积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五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推动鞍山两个文明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让鞍山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富庶、更加幸福。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第18篇:第八讲学写便条

第八讲学习写便条

便条,顾名思义,就是方便之条。

有时,我们惹爸爸、妈妈生气了,不好意思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怎么办呢?有时,我们要出门,又没法告诉家人,怎么办呢?„„其实,写个小纸条就能解决问题,这就是——便条。便条可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帮手呢!

当我们不能和别人见面,或者不方便、不情愿、不好意思和人家当面说些事情时,可以让小小的便条来帮忙!

课前准备

玲玲因为不听话而惹妈妈生气了,她想向妈妈道歉,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你能帮忙吗?请你写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玲玲向妈妈道歉。

阅读感悟

读读下面的便条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便条

(一)

妈妈:

昨天我错了!我不该和您顶嘴,惹您生气。

请您原谅我吧!

女儿玲玲

2月18日

便条

(二)

奶奶:

我写完作业了,到李强家玩一会儿,大约5:30回来,您不用担心!

小宝

12月4日4:25

【思考】1.便条

(一)中,对于玲玲写便条向妈妈道歉这种方式 ,你认为有哪些好处?

2.便条

(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为什么?

3.上面两个便条,放在家里什么地方最好?

【灵动感悟】玲玲惹妈妈生气了,道歉的话又不好意思说,干脆把要说的话都写在纸上,让妈妈看,这样做,既达到了道歉的目的,同时又拉近了母女之间的关系。妈妈看了这张纸条,肯定会夸玲玲长大了,懂事了。

小宝的那张便条,不仅写清了自己的去向,还说明了回来的时间,这样就不会使奶奶着急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在最后还写了写便条的具体时间。这样,奶奶看到便条,知道小宝是什么时候走的,比 1

较好把握时间。

看来,便条虽然写起来简单,但里面也有很多学问呢。

习作导航

下面是姗姗给爸爸写的一张便条,请你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爸爸:

我和妈妈已经吃过晚饭,我们去文化广场散步了。您自己吃饭,饭后到那里找我们吧!

女儿:姗姗

7月12日6:00

篇末简评

姗姗的便条,其实是一张留言条,告诉没有回家的爸爸她和妈妈的去向。姗姗在便条中清楚地交代了“我们已经吃过饭”“我们去文化广场”,这样爸爸回到家就很清楚地知道了这一切。

作文小子来支招

便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有什么事情要告诉另一方,或委托他人办什么事时,在不面谈的情况下书写的一种文章样式。

那么,如何写好便条呢?让作文小子来告诉你吧!

一、便条的格式

看到了上面的便条,对于它的格式,我们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便条没有特别严格的格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有一定的写便条习惯。

1.标题

因为便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种经常用的,写不写标题都可以。一般只写请假条、留言条时使用标题,就是在正文上方中间写上“请假条”或“留言条”的字样。

2.称呼

也就是要在开始时写明这张便条写给谁。一般我们都在标题下行的顶格写,后面再加冒号。

3.正文

正文从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处写起。正文内容要求将所要表达的意思,需要对方办的事情全部写出来。内容要简洁,明了。内容写完后,可视具体情况写下“谢谢”“敬礼”“特此拜托”等礼貌性的话语,也可不写。所以,便条也有不拘礼节之意。

4.落款

便条的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两项。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署名的方式视写给的对象而定,日期写在署名的下方。

二、怎样恰当地使用便条

便条虽然能给我们带来很方便,但它的使用也是要分场合的。我们要清楚,便条和书信是有所区别的,便条只是一种简单的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手段,三言两语,万不可长篇大论。在一些正式场合或特殊的场合中,是不适合使用便条的,只有熟悉的人,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不是特别重要的下,我们才使用便条。因此,便条中只要把想说的话说清楚就够了,不需要任何的修辞方法和修饰性的语言。简洁、明了是便条的特点。

便条的使用一般是在不很重要的时候,只是代替我们的嘴说几句话,捎个口信而已。如果能当面说,就不用写便条了。如果事情很重要,或需要说的事情很多,就要采用其他的方式了。类似的还有书信,邀请函、通知、报告、申请书等,都有自己特别的格式,是一些特别的场合中使用的。便条是不能代替它们的。

【范文示例一】

当你做了错事却缺乏勇气当面承认时,那就请“便条”做个使者,帮个忙吧!

不小心打破了妈妈喜爱的花瓶,怎么跟妈妈说呀!对,写张便条承认错误,也许妈妈会原谅我! 妈妈:

我不小心把您最喜欢的花瓶打碎了。我知道您一定很心疼,也很生气,可我不是故意的。等过年的时候,我用我的压岁钱再给您买一个更漂亮的,好吗?

儿子:东东

2012年5月1日

【范文示例二】

有时我们去找人而没有遇到,其他办法又联系不上时,可以写张“留言条”说明来意;在我们出门时,如果家人不在,不能及时沟通,也可以使用“留言条”,就像前面小宝写的那样。

留言条

林风:

我来还书,可惜你不在家。明天我再来,希望能见到你!

范阳

8月3日下午

【范文示例三】

方捷同学是市少年宫舞蹈队队员,因要参加“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有三天时间不能到学校上课,所以方捷写了张请假条向李老师请假。

请假条

李老师:

由于我要到市少年宫参加“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所以下周一到周三的课上不了,特向您请三

天事假。

李捷

2012年5月12日

【范文示例四】

当我们向别人借物品或是钱财时,要给对方写“借条”。

借条

李老师:

今借到学校图书室《少儿百科知识》丛书一套,用来准备百科知识的竞赛。一星期后归还。借书人:三(1)班王强

3月12日

【范文示例五】

特殊的便条——贺卡

日常生活中,贺卡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过年过节,或者是生日的时候,我们总喜欢用贺卡来表达一份美好的祝愿。美丽的图案,再配上几句简短、温馨的话语,这是多么动人的祝福呀!写贺词或祝福语的格式与便条一样,可以说,贺卡是一种特殊的便条。

贺卡,关键是祝福,所以,我们要在中间写上最美丽的语言,最动人的话语,最真挚的问候,给他人以最衷心的祝愿!

王老师:

在这个教师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我衷心祝福您——我亲爱的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您的学生:孙威

2011年9月9日

【范文示例六】

现在,很多人都有了手机,发短信成了手机必不可少的功能。对于很熟悉的人,我们简单的几个字就可以把事情说清楚。但是如果你要通过短信息表达一种情感,或者请别人帮忙等等,就要稍微注意一下格式和用词了。当然,手机短信就是为了方便使用,如果你啰啰唆唆说一大堆话,估计人家也懒得看了!

11/12/2118:36:23

王老师:

您好!放学时看到您放在我书桌上的生日贺卡,我有说不出的激动和高兴。您居然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谢谢王老师!我真的很快乐!学生李宇佳

从:1312102

三、写便条要注意的问题

★★★★

虽然便条比较随意,但写的时候仍需要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写便条时要注意纸张的选择。用纸要平整、干净,尽量大一些。有的同学不知从什么本子上撕下来一窄窄的小边,就给人家写便条,这是不礼貌的。

2.在书写的时候,除了要注意格式,还要把字写工整,写规范。字迹潦草是对人家的不尊重。

3.便条要放在比较明显的位置或别人易于发现的地方,这样才能使人家看到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比如,给妈妈的便条,可心贴在镜子上,因为妈妈每天一早起来都要照镜子;给同学的便条可以偷偷地放在他的铅笔盒里等等。

4.便条只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形式,还有很多形式能够促进沟通。不要什么事都用便条来帮忙。有些时候,当面说也许更有利于我们的沟通。所以,能当面说的事,我们就当面说;需要打电话说的事,就不要发篇幅很多的短信息。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好便条!

便条在生活中可以有很多用途,如果你用心学习,便条可以帮助你完成很多心愿。

动笔实践

一、作文小练笔

下面的便条在格式上有一些问题,请你找出来,然后完整地写好。

老师:昨天是我不小心把窗台上的鱼缸打破的,我没有勇气承认,怕以后老师和同学不喜欢我了。我决定用自己的零花钱再去买一个鱼缸和三条金鱼。希望您和同学们能原谅我。

二、作文大练笔

请你根据下面的叙述写便条。

1.明明在踢球的时候,不小心把邻居孙爷爷家的窗玻璃打碎了。明明悄悄地在孙爷爷家的窗台上留了一张便条。他是怎样写的呢?请你想一想,写出来。

2.明天是妈妈的35岁生日,假如你亲手做了一张贺卡,想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那上面该怎么写呢?

3.小波写完作业后,接到了邻居明明的电话,约他一起玩赛车。而奶奶去买菜刚走一会儿,怎么办呢?后来,小波想起来可以给奶奶留一个便条。你知道小波是怎样写的吗?

第19篇:12闻一多讲学稿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衰微(shuāi) 弥高(mí) 锲而不舍(qiâ) 赫然(hâ) 迭起(diã) 兀兀穷年(wù) 小楷(kǎi) 卓越(zhuó) 迥乎不同(jiǒng) 潜心贯注(qián) 气冲斗牛(dǒu) 沥尽心血(lì) 群蚁排衙(yá)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弥高:更高。弥,更加。

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穷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时极为畅快的样子。 目不窥园: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中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高标:超群、出众。 【重点句子分析】

(1)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2)①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②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③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④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课文背景知识】

闻一多的文学成就

在现代白话新诗的发展史上,闻一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美(词藻富有色彩和画面感)、建筑美(句的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均齐,节的匀称)。代表作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贯穿其中的诗魂就是闻一多浓烈、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思。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7段),写在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刻苦钻研,硕果累累。

第二部分(8~完),表现了在革命家方面的闻一多,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和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2)中心意思

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质,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3)写作特点

①精粹的构思。结构严谨,精于剪裁,以少胜多。②精彩的表达。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③精当的写法。夹叙夹议,处处照应,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课文写作特色】 1.精选典型的事例。 2.精致严谨的结构。 3.精练的诗歌语言。 4.精当的抒情议论。 【课本习题提示】

一、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第1句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第3句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第5句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能使他分心。

三、1.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四、略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赫然( ) 卓越( ) 潜心贯注( ) 校对( ) 小楷( ) 慷慨淋漓( ) 地壳( ) 漂白( ) 迥乎不同(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shuāi( )微 典jí( ) qiâ( )而不舍 疏lǎn( ) piáo( )泼 群蚁排yá( )

(3)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

弥高:__________________ 迥乎不同:______________ 兀兀穷年:______________ 警报迭起:______________ 沥尽心血:______________ 气冲斗牛: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说”字的不同含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说” 了,跟着的是“做”。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从描写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描写? ①他“说” 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②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

③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

④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⑤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6)下列句子从表达方式看,各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①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

②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 ③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 ④他要为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⑤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 (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B.闻先生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C.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D.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参考答案

(1)hâ zhuó qián jiào kǎi kǎi qiào piǎo jiǒng (2)衰 籍 锲 懒 瓢 衙 (3)更 差得远 劳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苦的样子 屡次 滴 星宿名,泛指天空 (4)①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②吹嘘、自诩,这里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③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5)①语言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行动描写 ④细节描写 ⑤肖像、神态描写 (6)①描写 ②议论 ③记叙 ④抒情 ⑤说明 (7)D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第20篇:新闻两则讲学稿

《新闻两则》讲学稿

课题:《新闻两则》 课型:讲授课 执笔: 审核: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2、体会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增进学生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进毛泽东

2、走进新闻

(1)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 其中,、、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标题是消息内容的提要,除了正题外,还可以在 前面加 或在后面加 。 (2)新闻的特点是、和

3、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鄂豫区 锐不可当 溃退 泄气 绥靖 歼灭 阻遏 要塞

4、理清《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预习等级:好 中 差 组长签字:

二、学习•研讨

1、《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标题

导语 主体

三、巩固·拓展

(一)

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的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2、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哪些成绩?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每条不超过10字)

3、品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1)这句话用了生动的比喻,“森林”比喻 ,“生了根”比喻 ,“枝叶茂盛”比喻 。 (2)从修辞角度对这个句子作一简要评析。

4、文中划线的“这样”指代

5、本文语言准确精炼,试举例说明。

(二)中考新闻题

一、拟标题。

拟标题是给出一段新闻,要求学生给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这种题很多,它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把握的程度,也就是考察学生抓住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如:

1、给下面一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不能超过10字。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期待。今年汛期,三峡大坝开始全面挡水,可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能够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解除洪水威胁。

三峡工程迄今已完成投资1260亿元。工程安装了26台70万千瓦的特大机组,年发电可达847亿度。高峡平湖的出现,还结束了川江自古不夜航的历史,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

二、补写类。

一般有补写导语与补写结语。补写导语就是在给出的新闻上空缺新闻的导语,要求学生补写出新闻的导语。补写结语就是所给新闻空缺结语,要求补写上结语, 补写结语也就是对

新闻内容进行概括小结,这种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补写导语的如:

2、导语是对消息核心内容的概括。请在下面这则消息的横线上补写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

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了。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

三、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就是为所给的新闻概括主要内容。如:

三、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新华社珠峰大本营 5月22日电(记者张景勇 边巴次仁) 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 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

四、语言交际运用类。

这种题实际就是一种情景交际题。阅读有关材料后,按情景写出有关人物的语言。如:

四、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按要求回答。

据《成都晚报》6月3日报道:

胡强昨日早上7时40分左右,骑着电动单车上班经过九眼桥时,被身后一辆飞驰而过的自行车连人带车撞倒在地。他挣扎着爬起来,看清楚前面骑车的人是一个身穿校服的男

孩,他大声呼喊:“同学、同学„„”但对方没有停下来,反而加快速度骑走了。

胡强只得收拾散落一地的东西准备离开。他突然发现,电动车的车头上挂着一个沉甸甸的书包!这一定是那个男孩倒地时不小心掉下来的。

虽然上班迟了,但胡强还是拎着书包径直来到了本报。胡强一边往受伤的脚踝上贴“创可贴”,一边说:“我想,这个学生掉了书包一定很着急,希望能帮忙找到这个学生。 把我撞倒了固然是他的不对,但如果不还他的书包就是我的不对了。”打开书包,作业本上写着小张的名字,以及年级、学校名称。记者随后与小张的学校取得了联系。中午小张和母亲匆匆赶到了报社。

面对此事,母子俩感慨万千,他们有许多话想对胡强说。根据当时的情境,他们会怎样说呢?请你替母亲和小张分别向胡强说几句话。(回答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要得体)

⑴母亲对胡强说:

⑵小张对胡强说:

五、综合类型。

这种题型一般是利用新闻作为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综合阅读能力的考察。如下面这题就考察生字、补写导语、结合情景说话等。

五、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答题。

“妈妈,请不要偷看我的日记”

据新华书店合肥5月31日电(钟安)“儿童节要到了,我不要什么礼物,只希望父母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该同学告诉记者,他从四年级开始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可经常发现日记被妈妈翻看。为此,她经常和妈妈发生冲突,但每次妈妈都称自己是个孩子而不应该有隐私。后来,为 了应付妈妈的偷看,他只好记了两本日记本,一本有来写心理感受,另一本用来应付妈妈的检查。

(1)请根据汉语拼音的提示,分别写出“偷看”和“冲突”的同意词。

偷看—— kuī ( )视 冲突—— máo ( ) 盾

(2)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语意完整。

(3)如果你是黄同学的朋友,你有什么感触?请你对他母亲说一句话,将你的这种感触得体地表达出来。

答:

六、拓展类。

这种题是用一段新闻材料,在要求拟标题、概括主要内容或补充导语等题后,再从新闻这里拓展出其他类型的题。如:

6、阅读下则消息,完成文后题目。

2006年3月中旬,英山县有关部门透露,首都北京将在中华世纪坛伫立40位中华文化名人塑像,英山县历史名人毕升位列其中。

毕升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之一,他创造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0年,在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村发现了毕升的墓碑后,英山县召开了毕升文化研究会10多次,建造了毕升纪念馆,编辑出版了《毕升研究文集》,创作出版了8集电视连续剧《活字精神》,并且较好地传承打造出了毕升文化品牌。

(1)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北京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请写出一位你所知道的北京籍名人及其主要成就(毕升除外)。

讲学邀请函范文
《讲学邀请函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