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白话文序言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6 12:00:5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金刚经白话文

星云大师《金刚经》白话文浅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般若》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到佛陀这样说的:那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随侍左右。有一天,已到了吃饭的时候了。佛陀穿上袈裟,拿著饭钵,带领著弟子们走进舍卫城去乞食。不分贫富不分贵贱,挨家挨户地托钵,乞食后,回到给孤独园中。吃过饭后,佛陀将衣、钵收拾好,洗净了双足,舖好座位便盘腿静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站起来,偏袒著右肩,以右膝跪地,双手合拿,虔诚恭敬地向佛陀问道:「世间希有的佛陀!佛陀善于爱护顾念诸菩萨,善于教导付嘱诸菩萨。佛陀!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已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如何才能安住?如何才能降伏妄心?」佛陀嘉许说:「很好!很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佛陀善于爱护顾念诸菩萨,善于教导付嘱诸菩萨。你们现在细心静听,我为你们解说,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妄想心,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应该如下所说,如此去安住菩提心,不令忘失;如此去降伏妄想心,令它不再生起。」「是的,佛陀!我们大家都乐意听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佛陀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降伏妄心;对所有一切众生,不同生命形态的卵生、湿生、化生;有色身、无色身;有心思想念的、无心思想念的、不是有想不是无想的众生等,都要使他们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了断一切苦报、烦恼,渡过生死苦海,到达不生不死之地。如此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其实并不见有一个众生为我所度。这是什么缘故?须菩提!若菩萨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对待别分,以为有个我能化度众生,又见有所谓的众生为我所度,这样就不能称为菩萨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再者,菩萨了知一切诸法其性本空,为因缘聚灭会合,所以于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都应无所执著,以此无住法中,修行布施,利益众生。也就是六根清净,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而去行布施。这是什么缘故?若菩萨修行无相布施,没有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当然布施后更不存求报的念头,这种三轮体空,无相而施的福德是不可思量。「须菩提!你认为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得到吗?」「不可思量的,佛陀!」「须菩提!那么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得到吗?」「不可思量的,佛陀!」「须菩提!菩萨因体悟三轮体空,不执著事相而行布施,其所得的福德,也和十方虚空一样,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只要依著我的教法修行,自然能令妄心不起,真正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须菩提!你认为可以从身相见到佛陀吗?」「不可以的,佛陀!不可以从身相见到佛陀。为什么?因为佛陀所说的身相,指的是色身。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是因缘生灭,虚妄不实的,并非真实永存之身。佛陀的真实法身,等如虚空,无所不在。但是法身无相,凡眼是无法亲见,只有明了五蕴假合的幻相,才能亲到佛陀不生不灭的法身。」佛陀告诉须菩提说:「不仅佛身如此,凡是世间所有诸相,都是生灭迁流的相,虚妄不实的。若能了达世间虚妄的本质,就能见到佛陀的法身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须又问道:「佛陀!后世的许多众生,听闻您今日所说的微妙言说、章句,能不能因此而生实信之心?」佛陀回答须菩提说:「不要这样怀疑;在我灭度后的第五个五百年,若有持守戒律、广修福德的人,能从这些言说章句,体悟无住的实相般若妙义,而生出难得的真实信心。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止曾经于一佛、二佛、

三、

四、五佛所种植诸善根,其实他们已于多生劫来,奉事诸佛,种诸善根,现世闻说大乘无住的般若真理,乃至只是一念之间生起清净信心的人,须菩提!如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的,这些善根众生,是会得到无限福德的。「这是什么道理呢?是因为这些善根众生,不再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对待分别,不会执著有为的生灭法相,也不会执著无为的空寂法相。也没有不是诸法的执相。如此则心无所住,而修无相之行,故获功德广大。「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果众生一念心,于相上有所取著,则会落于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对待分别中。同样地,若众生执著种种法相,即于我、人等四相有所取著。若又执著无法相,则同样地也会落于我、人等四相的对待分别中。「因为取法则滞于有,以为有实有的生灭法相可离;取非法则泥于空,以为又有空寂的非法相可证得,不能与空理相契,所以法相与非法相都不该执取。因此,如来常说:「你们诸位比丘应当知晓,我所说的佛法,就如同那渡人到岸的舟楫,到达彼岸之后,即应弃舟登岸,不可揹负不舍。所以,未悟道时,须依法修持,悟道后就不该执著于法,至于那偏执于非法的妄心,更是应当舍去。」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已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回答说:「就我所了解佛陀说法的义理,是没有一定的法可以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固定的法,为如来所说。什么缘故呢?因为如来所说的法,都是为了众生修行及开悟众生而假设的方便之法,不可以执取,般若的实相,是无法以语言诠释的,执着实有的菩提可得,也不可执著没有菩提正觉,落于有和空,都是错误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没有一定的法名为菩提,一切贤圣,也都是依寂灭的无为法而修,因证悟的深浅不同,才产生有三贤十圣等阶位的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譬若有人用盛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布施结缘,你认为这人所获得的福德果报,多不多呢?」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佛陀!为什么?因为七宝布施,所获得的是世间有相的福德,所以佛陀说福德多;如果从性上说,没有所谓福德的名称,哪里有多和少可说呢?佛陀不过是随顺世俗,说七宝的布施,所获的福德是很多。」「如果又有一人,能够信受奉持此部经,即使短至受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够为他人解说,那么,他所得的福德果报更要胜过布施七宝的人。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因为十方一切诸佛,都从此经出生,此般若法为诸佛之母;又一切无上正等正觉法,亦从此经出生,此经又为诸法之母。因此,如果没有此经,也就没有十方一切诸佛,以及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法。「须菩提!所谓的佛法,不过依俗谛而立的假名,并非就是真实的佛法,因为众生有凡圣迷悟的分别执著,佛陀为了开悟众生,不得不方便言说。若以法性毕竟空而言,求诸佛的名字称尚不可得,还有什么叫做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呢?」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须菩提!你认为须陀洹会生起这样的心念?『我已证得须陀洹果!』」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佛陀!为什么呢?须陀洹的意思是入圣流,而事实上是无所入的,不执着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相,因为心中没有取舍的妄念,不随六尘流转,所以,才叫作须陀洹。」「须菩提!你认为斯陀含会有那样的念头吗?『我已证得斯陀含果!』」「不会的,佛陀!什么缘故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来,已证初果,要再一往天再上,再一来人间,断除欲界思惑。而事实上,他对于五欲六尘已不起贪爱了,应是体顺无为真如之理,在这无为真如之理上,那有往来之相呢?因为他已无往来之相,所以才叫做斯陀含。」「须菩提!你认为阿那含能有这样的心念吗?『我已得阿那含果?』」「不会的,佛陀!为什么?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二果斯陀含,断除了欲界思惑以后,就永久居住于色界的四禅天,享受天上的福乐,不再来人间,所以才名为不来。所以心中已没有来不来的分别。因此,才称为阿那含。若他尚有证果之念,便是著了不来之相,就不可以称为阿那含。」「须菩提!阿罗汉能起一种念头?『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不会的,佛陀!怎么说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法叫做阿罗汉。所谓的阿罗汉是彻悟我、法二空,不再随妄境动念,只是寂然如如,才为此立一假名。佛陀!如果阿罗汉起了我得阿罗汉的念头,那么,就是有了我、人、众生、寿者等法相对待分别,就不可以称为阿罗汉。「佛陀!您说我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亦为罗汉中第一离欲的阿罗汉。但我并没有执著我是离欲罗汉的念头。佛陀!如果我有得阿罗汉道的念头,佛陀就不会称我为阿罗汉,那么,佛陀也不会赞歎我是欢喜修阿兰那行。因为须菩提并不存有修行的心相,妄念不生,所以才称为是欢喜修阿兰那行的。」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佛陀再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佛陀以前在然灯佛时,有没有得到什么成佛的妙法?」「没有的,佛陀!因为诸法实相,本来清净具足,没有什么可说,也没有什么可得的成佛妙法。如果有所得的心,就无法和真如实相相契合。」佛陀颔首微笑,因为须菩提已领悟了真空无相法的真谛。于是,佛陀接著问道:「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菩萨有没有庄严佛土呢?」「没有的,佛陀!为什么呢?菩萨庄严佛土,只是权设方便,度化众生,若存有庄严清净佛土的心念,便是著相执法,就不是清净心。著相的庄严佛土,便落入世间的有漏福德,即非真正庄严佛土。庄严二字,只是为了度化众生,权立一个名相而已。」「所以,须菩提!诸位大菩萨都应该像这样生起清净心,不应该对眼识所见的种种色相生起迷恋、执著,也不应该执迷于声香味触法等尘境,应该心无所住,令清净自心显露。「须菩提!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体像须弥山王那样高大,你认为如何?他这个身体大不大?」须菩提回答道:「很大的,佛陀!为什么呢?佛陀所说的不是无相的法身,是指有形色、大小的色身,因此称这身体为大。如果以法身而言,是不可丈量,当然不是世间大小分别所能涵盖的。」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须菩提!像恒河中所有沙数,每一粒沙又成一恒河,这么多的恒河沙数,你认为算不算多呢?」须菩提回答:「太多了,佛陀!如果以一粒沙表示一个恒河,恒河尚且无法计数,何况是恒河里的沙数呢?」「须菩提!我现在实实在在的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拿了七宝积满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来布施,他们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佛陀!」佛陀进一步告诉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对这部《金刚经》能够信受奉持,甚至只是受持四句偈等,能够将经义向他人解说,使别人也对这部经生起无限信仰之心。那么,这个法施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的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其次,须菩提!不论什么人,什么处所,只要是解说这部《金刚经》,甚至只是经中的四句偈而已,这个说经的地方,一切世间,所有的天、人、阿修罗等,都应该前来护持、恭敬恭养,就如同供养佛的塔庙一样,更何况有人能尽他自己的所能,对这部经义信受奉行、读诵受持。须菩提!你们应当知道,这样的人已成就了最上第一希有的妙法。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佛的住处,应当恭敬恭养。并且应尊重佛陀的一切弟子,因为有佛陀的地方,必定有圣贤弟子大众随侍左右。」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这时候,须菩提请示佛陀说道:「佛陀!这部经应当如何称呼呢?我们应当如何信受奉持?」佛陀告诉须菩提:「这部经的名字就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真如法性如金刚之坚固猛利,不为物所摧毁,以此名称,你应当奉持。为什么呢?须菩提!佛陀所说的般若波罗蜜,为令众生迷途知返,离苦得乐,因此立此假名,随应众生机缘说法,其实并非有般若可以取著。只因为法本无说,心亦无名。」「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回答道:「佛陀!如来无所说法。」「须菩提!你以为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微尘,算不算多呢?」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佛陀!」「须菩提!这些微尘,毕竟也只是因缘聚合的假相,所以如来说这些微尘,不是具有真实体的微尘,只是假名叫做微尘而已。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缘成则聚,缘尽则灭,空无自性,不是真实不变的,只是假名为世界而已。」「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不可以从三十二相上见到如来呢?」「不可以的,佛陀!不可以从三十二相上见如来的真实面目。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三十二相。应身为度化众生而出现的因缘假相。所以,不是如来真实的法身理体,只是假名为三十二相而已。」「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恒河沙数的身命来布施;又有人只从这部经典信受奉持,甚至只是经中的四句偈而已,并且为他人解说,使其明了自性,他所得的福德远胜过用身命布施的人。」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这时候,须菩提听闻了这部经的妙义,深深的了悟金刚经的义理旨趣,感激涕零地向佛陀顶礼赞歎,并请示佛陀说道:「世上希有的佛陀!佛陀所说的甚深微妙的经典,是我证得阿罗汉果,获得慧眼以来,还未曾听闻到的。佛陀!如果有人听闻了这经法,而能信心清净,那么,他便有了悟实相的智能,应当知道这人已经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佛陀!实相即是非一切相,所以如来说以非一切相之本相,不执求、不住著,即名为实相。「佛陀!我今日能够亲闻佛陀讲这部经典,能够信解受持,这并不是难事,若是到了末法时代,最后五百年,如果有众生,在那时听闻这微妙经义,而能够信心清净信受奉持,这个人便是世上第一希有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这人已顿悟真空之理,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分别了。为什么呢?因为这四相本非真实,如果能离这些虚妄分别的幻相,那么,就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执著了。为什么呢?远离一切虚妄之相,便与佛无异,而可以称之为佛了。」佛陀见须菩提已深解义趣,便为他印可道:「很好!很好!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而对于般若空理能够不惊疑、不恐怖、不生畏惧,应当知道,这人是非常甚为希有难得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他了悟了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即不是第一波罗蜜,因六波罗蜜性皆平等,无高低次第,并没有所谓的第一波罗蜜。五波罗蜜,皆以般若为导,若无般若,就如人无眼,所以,第一波罗蜜只是方便的假名而已。「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实有忍辱波罗蜜,因为般若本性,是寂然不动的,哪有忍辱不忍辱的分别?所以,忍辱波罗蜜也只是度化众生的假名而已。为什么呢?须菩提!我过去受歌利王节节支解身体,我当时,因得二空般若智,没有我法二执,所以,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执著。为什么呢?当时我的身体被节节支解时,如果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执著,便会生起瞋恨心。「须菩提!我回想起我在修行忍辱波罗蜜的五百世中,在那时,内心也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等的执著,所以能慈悲忍辱,不生瞋恨。所以,须菩提!菩萨应该舍离一切妄相,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不应该住于色尘上生心,也不应该住于声、香、味、触、法等诸尘上生心,应当无所执著而生清净心。如果心有所住,便会随境而迷,就无法无住而生其心了。所以佛陀说:菩萨不应该有任何事相上的执著,而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发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便应该如此不住相布施。如来说,一切相无非是邪计谬见、业果虚妄之假相,所以一切相即非真相,不过是因缘聚合的幻现而成,非有非空。又说,一切众生是地、水、火、风四大因缘聚合而成,生灭变化,不应著有,不应著空,应无所执著。所以一切众生即不是众生。「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法是不妄的、不虚的、如所证而语的、不说欺诳的话。「须菩提!如来所证悟的法,既非实又非虚无。须菩提!如果菩萨心里执著有一个可布施的法而行布施,那就像一个人掉入黑暗中一样,一无所见。如果菩萨心能不住法而行布施,就像人有眼睛,在日光下洞见一切万物。「须菩提!未来之时,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从这部经信受奉行、讽诵受持,即为如来以佛的智能,悉知悉闻悉见这人,成就无量无边无尽的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早晨时,以等于恒河沙等身布施;中午时,又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夜晚时,也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如此一天三次布施,经过了百千万亿劫都没有间断过,这个人所得的福德,是难以计量。但是,如果一个人,他只是听闻此经之经义,诚信不疑,悟得般若真理,发心依教修持,那么他所得的福德,胜过以身命布施的人。又何况将此经书写、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的人,他不但明了自己的本性,更使他人见性,所得福德,就更加不可胜数了!「须菩提!总而言之,这部经所具的功德之大,不是心所能思,口所能议,秤所能称,尺所能量的,它重过须弥,深逾沧海,不但功德大,而且义理深,是如来独为发大乘菩萨道心以及发最上佛乘的众生而说的!如果有人能受持读诵《金刚般若经》,并且广为他人说法,如来会完全知道此人,并眼见此人,皆能够成就不可称量、无有边际、不可思议的功德。唯有这等具备般若智能,而又能读诵解说经义的行者,才能承担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家业。为什么呢?须菩提!一般乐于小法的二乘人,执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对于此部大乘无相无住的妙义,是无法相信接受的,更不愿读诵,更不用说为他人解说了。「须菩提!般若智能在人人贵,在处处尊,所以不论何处,只要有这部经的地方,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都应当恭敬供养。应当知道,此经所在之处,即是塔庙,一切众生都要恭敬地顶礼围绕,以芳香的花朵散其四周,虔诚地供养。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再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修持读诵此经,若不得人天的恭敬,反而受人讥骂或是轻贱,那是因为此人先世所造的罪业很重,本应堕入三恶道中去受苦,但是他能在受人轻贱之中,依然不断地忍辱修持,了知由过去惑因而造下恶业,今信受此经,由于信心清净,便知惑业亦空,就可使宿业渐渐消灭,将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我回想起过去无数劫前,在然灯佛处,值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都一一亲承供养,一个也没有空过。假使有人,在末法之中,能诚心地受持读诵此经,所得的功德,和我所供养诸佛的功德相较,我是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数、譬喻所无法相比的。「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末法之中,受持读诵此经,所得的功德之多,我如果一一具实说出,或者有人听我说这些功德,其心会纷乱如狂,狐疑而不相信。须菩提!为什么有人听了会这样心智狂乱呢?那是因为这部经的义理甚深,不可思议,所以持受它所得的果报也就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这时候,须菩提向佛陀请示道:「佛陀!善男子、善女人,已经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应该如何保持那颗菩提心?如何降伏那妄想动念的心?」佛陀了解须菩提再次启请的深意,微笑颔首之后,以无上慈和的声音说道:「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已经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应当如是发心:我应该发起无上清净心,使众生灭除一切烦恼,到达涅槃的境界,如此灭度一切众生,但不认为有一个众生是因我而灭度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分别,那么,他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名为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的。「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当年佛陀在然灯佛那里,有没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须菩提回答道:「没有的,佛陀!依我听闻佛陀所讲的意义,我知道佛陀在然灯佛那里,只是了悟诸法空相,所以没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听完须菩提肯定的答复后,喜悦地说道:「很好!须菩提!实际上,我并没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须菩提!如果我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然灯佛就不会为我授记说:『你在来世,一定作佛,名释迦牟尼。』正因为没有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可得,所以然灯佛才为我授记:你在来世,一定作佛,名叫释迦牟尼。「为什么呢?所谓如来,就是一切诸法体性空寂,绝对的平等,超越所有差别的执著。佛陀已证入此理,因此才名为如来。如果有人说,我得了『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叫做佛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只是为了令众生明了修行的趣向,方便设有无上正等正觉的假名。「须菩提!我所得无上正等正觉,是虚实不一,不能执为实有所得,也不能执为空无,因为一切诸法万象,无一不是从此空寂性体所显现的,所以,如来说一切诸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说一切法,只是就随顺世谛事相而言,就空寂性体的立场,一切万事万物,都不是真实的,以此显发的事相,而立种种假名。「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回答道:「佛陀!您说过:『这高大健壮的人身,毕竟是个无常虚假的形相,缘聚则成,缘尽则灭,所以不是大身,只是假名大身而已。』法身无相,又哪里有大小形状呢?」「须菩提!菩萨也应当明白这些道理,如果作是说:『我当灭度无量的众生。』他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一个法名为菩萨,如果有当度众生的想法时,就有人我的妄执,能度所度的对待,所以我说一切诸法,都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等四法的分别。「须菩提!如果菩萨作是说:『我当庄严佛土。』就不能名为菩萨,因为落入凡夫的我见法执。为什么呢?佛陀说的,庄严佛土,并不是有一真实的佛土可庄严,只是为了引度众生,修福积慧,涤除内心的情念妄执,而假名庄严佛土。「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无我的真理,那么,如来说他是真正的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阐发了究竟无我的义理之后,才能见万法如一,见众生心如我心。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有肉眼吗?」须菩提答:「有的,佛陀,如来有肉眼。」佛陀又问:「如来有天眼吗?」「是的,佛陀!如来也有天眼。」「须菩提!如来有慧眼吗?」「是的,如来具有慧眼。」「如来有没有法眼?」「是的,如来具有法眼。」「须菩提!如来具有遍照一切十界的佛眼吗?」「是的,佛陀!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你认为,恒河中的所有沙粒,如来说是不是沙?」「是的,如来说是沙。」「须菩提!如果一沙一世界,那么像一条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这河中每一粒沙都代表一个佛世界的话,如此,佛世界算不算多?」「很多的,佛陀!」佛陀又问:「须菩提!如你刚才所说,佛眼可摄一切眼,一沙可摄一切沙,在诸佛世界中的一切众生,所有种种不同的心,佛也是完全知晓的。为什么呢?因为众生的心源与佛如一,譬如水流歧脉,源头是一,心性同源,众生心即是佛心,所以,如来能悉知众生心性。但是,众生往还六道,随业逐流,遗失了本心,反被六尘的妄想心所蒙蔽,生出种种虚妄心念,这种种心皆不是真实不变的心性,只是一时假名为心而已。这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无非皆由六尘缘影而生,念念相续,事过则灭,这种种无常虚妄之心,是不可得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的话,你想,这个人以是因缘,他得到的福报多不多呢?」「是的,佛陀!这个人以是因缘,得福很多。」「须菩提!如果福德有实在的体性,那么,我也就不会说得福德多了。正因为以不可得心为因,用七宝作缘,以如是因,如是缘,所以我才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你认为,佛可以从具足色身见到吗?」「不可以的,佛陀!不应该从圆满庄严的色身之处去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说过,圆满报身,只是因缘假合的幻相,缘尽则灭,不是真实不变的实体,只是假名为色身而已。」「须菩提!可以从具足诸相中见到如来吗?」「不可以的,佛陀!不应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处去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诸相具足,是性德圆满而示现的幻象,是为了度化众生才显现的,并非真实的相貌,不过是一时的假名罢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你不要认为我有这样的意念:『我当有所说法。』你不可有如此生心动念。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的念头,那是毁谤佛陀,因为他不能了解我所说之故。「须菩提!一切言说是开启众生本具的真如自性,为了袪除众生妄念,随机化度,随缘而说,何来有法?这种种言声的说法,也只是一时的方便言语,暂且给它一个『说法』的假名。」这时候,深具智能的须菩提了解佛陀的深意,但又怕末世众生听闻无法可说,无说法者,这番言语,狐疑不信,于是,便请问佛陀道:「佛陀!将来的众生听了您今日『无说而说』的妙义之后,能生起信心吗?」佛陀当下便斧底抽薪,破除弟子们对佛与众生们的分别见,说:「须菩提!他们既不是众生,也不能说不是众生。为什么呢?就法性空寂而言,他们也是佛,是尚未了悟真理的佛。佛也是众生,是已悟道的众生。但是,又不能不称之为众生,因为他们虽已经听闻佛法,生起信心,但还未能悟道,所以于事相上说,称他们为众生。须菩提!从真如本性上来说,众生即佛,原来没有什么众生不众生的,『众生』也只是一时的假名而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心有所悟,向佛陀说:「佛陀!您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真无所得!」佛陀印可说:「是的,须菩提!不仅是无上正等正觉,乃至纤毫之法,我都无所得。得者,因为有失也,我本无所失,何来有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名,指的是觉悟,自性,而非有所得。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其次,须菩提!人不分贤愚圣凡,其真如菩提绝对平等的,没有高下的分别,所以才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只要众生不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妄想分别去修持一切善法,那么即可悟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所谓的善法,也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象,怎能执为实有?修一切善法,不可著相,善法之名,不过是随顺世俗事相而言。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如果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须弥山王作比较,有人用七宝,集满所有的须弥山王,用来布施,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当然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有人只是受持读诵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且又能为他人解说,哪怕只有四句偈,他所得的福德,用七宝布施的福德校量,前者的布施福德,是百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数譬喻所不能相比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佛陀恐怕还有众生以为他有众生可度,所以特地再一次提出询问:「须菩提!你不要说,我还有『众生可度』的念头,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当体即空,并无实在之相,如果我还生心动念,有众生可度,那么连我自己也落入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著之中。「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我』,事实上是假相的我,是为了度化众生,权巧方便设立的,但是凡夫却以为有个真实的我,这都是凡夫执相成迷。「须菩提!其实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凡夫都具有如来智能,凡夫与佛,本来平等的,所以凡夫并非凡夫,只是因为他一时沈沦不觉,随逐妄缘,未能了悟生死,暂时假名为凡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从三十二相观如来吗?」须菩提自然知道佛陀这一问的深意,便从众生立场所见作答:「是的,佛陀!可以从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便接著须菩提的回答,一语道出「法身非相」的真理说:「须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么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是如来了。」须菩提心有领悟,立即回答:「佛陀!如我解悟佛陀所说之义,是不可以从三十二相观如来的。」这时候佛陀以偈说道:若有人想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此人心有住相,就是行邪道。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佛陀一路破执至此,又怕众生落入断灭空见的陷阱之中,所以抽丝剥茧,好比一手推著,一手挡著,无非要众生当下自悟。须菩提!你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以具足相的缘故,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你决不可以认为,如来因不以具足相而得到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生起这样的想法,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就会说诸法断灭,认为不须要有什么善法的修行。为什么呢?因为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于法不说断灭相,不著法相,也不著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若用满恒河沙等世界的七宝来布施,所得功德,当然无法计量。如果明白一切法无我,皆由因缘所生,无有真实永恒的体性,由此了知无生无灭,不为外境所动,即与空性相应。内无贪念,外无所得,亲证无生法忍,那么,这位菩萨所得的功德要比七宝布施的菩萨更多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诸菩萨是不受福德相的限制。」须菩提不解的问道:「什么是诸菩萨不受福德的限制呢?」「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求生起执著。因为菩萨行利益众生事,是发菩提心,而不是贪求福德,是利他而非利己。菩萨修一切善法,行六度万行,不著相布施,心中并没有计较福德的妄念,所以才说菩萨不受福德相的限制。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也是有来、去、坐、卧等相,这个人就是不了解我所说如来的深意了。为什么呢?所谓如来者,实在是无所来处,也无所去处,所以才称为如来。因为如来就是法身,法身无形无相,遍满虚空,无所不在,寂然不动,哪里还有来去之名呢?众生所见的语默动静之相,不过是如来的应化之身,应化身为随众生之机缘感应有隐有现,但是法身则恒常寂静,从未有来、去、坐、卧的相状。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碎成微尘,你认为这些微尘多不多呢?」「太多了,佛陀!为什么呢?如果这些微尘众,是实有恒常的体性,佛陀就不会说它多了。佛陀所说的微尘众,实是缘生的假相,并没有恒常不变的自性,只是一个假名而已。「佛陀!如来说过,三千大千世界并非即是真实恒常的世界,也仅是一个假名而已。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实有的,那就是一合相。如来说的一合相,也非实有,缘生则聚,分合离散,仍然不是实有不变的一合相,也只是缘散即无,一个假名罢了。」「须菩提!所谓一合相,没有定相可言,本是个众缘和合而有的,非空非有,如何可以言说?但是凡夫之人执著取相,贪恋执著有个真实的一合相。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陀宣说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真实的。须菩提!你认为这个人了解我所说的深意吗?」「佛陀!这个人不曾了解您所说的深意。为什么呢?佛陀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是虚妄不实的,只是随缘而设立的假名。众生迷于事相为有,若能悟知体性空寂则无,不可于此四见,妄执实有。」「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人,对于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应该如实去知,如实去见,如实去信解,心中不生一切法相,而妄起执著。「须菩提!你应当知道,所谓的法相,并非有真实不变的法相,只是缘起的幻相,佛陀暂时应机说法的假名而已。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须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满无量阿僧只世界的七宝,以此为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菩提心,受持这部《金刚经》,哪怕只有四句偈而已,他能信受读诵,且为他人解说,那么,他的福德自然要过胜过行七宝布施的人。要如何为他人演说呢?当不执著于一切相,随缘说法而如如不动。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世间的有为诸法,就像梦境的非真,幻化的无实,水泡的易灭,影子的难存,又如早晨遇日而失的露珠,天空将雨时的闪电,瞬间即灭。应作如是的观照啊!」此时,佛陀说《金刚经》已经圆满了,长老须菩提,及同时在法会听经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等,听闻了佛陀说法之后,深深的了悟,无不法喜充满,一心信受奉行。

推荐第2篇:年终总结(白话文)

年终工作总结

秋去冬来,寒雪迎春。二零一七,虽风雨坎坷,然未忘初心,机缘巧合,终得有幸加盟公司。感恩之心不溢言表,鄙人虽才学不高,德行尚可,只求尽绵薄之力,以报知遇之恩。

如今从业三月有余,恰逢岁末始新,仅以此篇自问过往功过得失,除陋习,持善好,以明心志,砥砺前行。

鄙人行修筑之事九载有余,从肩无挑担之能,日积月累,脚踏实地,至而立之年,终业有小成。入职以来,勤勤恳恳,不忘与同事虚心求学,身处新楼,不敢以过往论今朝。担部门质安之职,各方走动协调,行查现场,严令督查,尚能指正一二,虽不能尽善尽美,自问尽职尽责。另梳理部门规矩方圆,标准行规,服务同僚,力求有凭有据,严谨从事,虽与往前所从之事不尽相同,心知论岗论则,不敢怠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鄙人。日复一日,论术业专攻,只求日有所进,补余之短,学以致用。论思德品行,“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我行业第一原则,恪守本心,不忘初心,身在其位,必谋其职!求学求德,不敢冒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今公司如黎明拂晓,徐徐前行,吾当披荆斩棘,竭尽所能,同舟共济,不负众望,共创辉煌!

工程部 XX

推荐第3篇:白话文起源

白话文起源之唐朝的河南

在1492年的时候,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由此哥伦布成为了一位名人。像我这种对历史很白痴的人也记得了小哥的名字,不得不看出其在世界历史的发展征途之中带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能大家有些觉得我用词的不恰当,但是征途一词在此地还是比较合理的。至少我觉得是这样······那么哥伦布为什么会没事儿去寻找什么新大陆呢?在当时的西亚有着一个帝国:奥斯曼,其国中的基督教教徒与伊斯兰教教徒阻碍了欧洲人劫掠中国与印度资源的途径,所以哥伦布被迫去发现新大陆了。欧洲的统治者希望在海上寻找到一条通往亚洲的大陆,所以世界上也就有了美洲。

前段时间一位老同学和我说:“不怕笑话 我喜欢古文 那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是现代文比不了的 总觉得现在的白话文是西方的舶来品····”不得不说,孩子很有想法啊!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加上,我差点儿没看懂。我也很喜欢读,毕竟是个上过十多年学的人了,没事儿张嘴胡诌几句看起来也是那么回事儿。只是觉得舶来品一词有些扎眼,后来慢慢看着竟然有种小小的很气愤的感觉。

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古代有文言文而近现代却通行白话文,文言文只是古代中国的书面语言,其实古代人平时讲话并非“之乎者也”,同样也是用类似我们今天的白话在交流啊!很多人都觉得白话文是近代才发明的,倒不是说这种想法有什么错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没接触文言文时觉得这个观点是错的而已。那时候我还不会说话,基本的生活用语都是家人和老师教的。虽然其他老师都是很恶劣的存在,但是我对于不断地教我说话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是心存敬意的。可能大家看不出来吧······那么老师的白话文是谁教的呢?毫无疑问老师的老师,虽然我脑袋不太灵光但是还看得出来。老师之上还有老师的老师!一直都在教白话文···我相信在古代的课本上面肯定有着类似于:“一行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贻字”的儿歌,只不过上不了大雅之堂。在拍电视剧电影这种高雅的艺术展现之中给大家来了些小误导,我想应该不是导演故意而是大家没有在意罢了。

在师说一文中提到:“李氏子潘,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同习之······”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代大文学家眼中什么是古文呢?六艺经传···还有很多我也不知道。那么明朝的古文是什么呢?六艺经传;唐朝的呢?六艺经传。我们在第一段提到过基督与伊斯兰之间的扯皮时间,其实在世界范围内划分的话上古文化也不过四种而已:基督、伊斯兰、佛、儒。唐朝之时佛教传入了华夏,这个时段就是白话文诞生的开始。其实白话文在出生的时候难产了,那么究竟是什么时候生出来的呢?宋,准确点儿说是南宋。可能这期间已经够生很多个哪吒了,但是白话文却只生出来了一个。五代是一名医生,十国是一把手术刀。明朝则是一个催化剂,促使其成长的催化剂。其原因在于朱元璋是个放牛长大的孩子,没上过几天学说话之时则多是大白话而又当过几天和尚那就更小白了。而又不像前朝又或前前朝的一些皇帝大多是官宦子弟,说起话来···就是这个味儿。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大家可以读得懂的明清小说,让广大的劳动人民更接近上层文人的思维境界。南陵的出现则是让人民们知道原来文人也是个人····

其实只要是仔细的人都会发现不管是唐还是宋这些朝代的的都城都在河南,而河南也成为了白话文的发源地。不管是对于佛教经幢的制作或者经文的翻译都是使用的这一地区的言语,而自古以来黄河流域的发源地也在全国的人口上相对于其他地区有着绝对的优势。两湖的北部地区与安徽省的部分地区都是属于中原地带,其中心地带人民言语平仄起伏的波动幅度小且语速不快成为了当时的白话文最初的形态。而明朝皇帝朱元璋原名朱八八(好恶心···)则是安徽省凤阳县人士,在哪儿放牛慢慢的其大白话也是地方味儿十足。当地人经常骂他屌儿郎当的,后来为此他不惜发动文字狱强行将这一词汇彻底删除。但奈何词汇使用率较高后来没办法改成了如今官话中的吊儿郎当,其实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后来都城定于当今的北京城,北京建都虽晚但是建成极早。而当时不规范的混合型白话文也在此地得到了规范也就是现在俗称的——官话,而此时的汉式拼音也在这个时段出现了。但是最重要的不是拼音而是声调,原来只有平与仄只要不读错世人不会笑,但是现在却规范为阴平阳平上前声去声四类。最为案例之典范的就是体现在数字之中,其阴平发声居多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将“七”字读作阴平调儿,但是其官话则规范为阳平。所以虽然白话文官话出现但是老百姓则是一如既往的操着各地的地域性极强的白话文谈天说地。最具特色的要数信阳与阜阳及其周边地区的语言极尽到几乎只有阴平与上前声的地步,所以官调儿十足的鼻音也就无从谈起了。由此可见这一地域的人民是多么顽强,几千年没有普通话依旧坚强的活着。

返回到本文第一段:很多国家都存在着一些泛西化的情况,而在民国时期中国在进行反地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的时候白话文由于胡适先生倡导之下出现在了课本之上。但是认为白话文是红毛鬼子带来的是对中国文化对河南深厚的华夏底蕴的一种玷污。现在文言文读的人慢慢的少了,所以推崇的人也就慢慢的多了。但是由于对一种文字的推崇而去盲目的将白话文贬低的一无是处那么我只能送你四个字:骨质增生,诶!不会骂人···见笑了各位。无可否认文言文读起来更具有书生气息,其词句段之间衔接耐人寻味爷们也很喜欢。爷们也很喜欢娶个长发飘飘的妻子回家,但是你每顿饭吃个毛啊你!哪天煤气灶把你家那口子头发点着了你吃什么?古文可以当做生活日常热爱中的调剂,可以是味精可以是食盐但不会是大米。这个问题我就不多谈了否则又要回到杜正胜与余光中的皮条之中。在没有学会对异议的宽容和体谅之前,口水似乎成为了唯一能够流到地上的东西

“宋王之后无华夏,明王之后无中国“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说起来有些悲痛。随着南北宋时期中国出现分裂局面,北方胡人势力的逐渐强大和南侵,其之所以能够入侵成功主要是白话文的普及。华夏古典文化的白话文翻译使得不擅言语交流的各族胡人不仅学会了如何种地还有如何杀敌,而言语障碍的解决不仅使国人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风车更知道了什么是毛瑟。

回到本文第二段:作为一名中国白话文发源地的人,将中国的传世瑰宝说成是舶来品。我斟酌再三用上了老同学一词,虽然内心仍然有些不安但是希望可以拉远些关系吧!1920年北洋政府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书本地位,从而使得中国文学上取得了近(为什么是近大家可以多数数46年就知道了)50年的繁荣发展。其代表的人民在思维上对与自身的自由以及人性的追求,新文化在内容上反应了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光芒。现在看来北京话是官话,当时的官话则是文言文。社会高层的书信往来之间还是以这种形式来代表个人那盲目的相互之间的尊敬,而打破其僵硬形式的白话文不仅是解放人民的思维更是唤醒人民对各阶层的压制的抵抗。

所以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书并不是只用文言文才有着深厚的内涵,中国历史上很多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都不会文言文,但照样在推动中国思想进步、社会发展、政治进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推荐第4篇:地藏经白话文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

------------------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过一些,所以便“理所当然”地当起“小先生”来了。在教、学《地藏经》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地藏王菩萨那种先人后己、不畏艰险、坚韧不拔、大智大勇的无私无畏的精神所感动,在佛前发了大愿,愿我同地藏王菩萨一样,“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时,还在初中时期。这也可以算是我最早接触《地藏经》的缘起罢!

近来在读经的过程中,再次细读一遍《地藏经》。在静思默虑的境界里,恍惚心有所悟。本来么,我总以为《地藏经》只是超度亡灵,特别是救拔地狱及饿鬼、畜生三恶道罪苦众生的经典。正因为救的是最下层、最痛苦的众生,才体现了地藏王菩萨的誓愿深重及悲心深切。但是通过近来研读《地藏经》,发现《地藏经》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又有两个全新的体会:

一、《地藏经》是佛经中的孝经,佛教是真正的尽孝之教。

二、《地藏经》给出了一个根本菩提大法--念佛法门。十方诸佛以此法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方诸佛以此法门,度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上求下化之能事,于此法门毕矣。

曾经听到不少关于佛教无孝的歪理。持此论者以为:佛教徒,特别是出家二众,辞亲别家,不能孝奉双亲,以为此是不孝之表现。殊不知,本师释迦文佛曾亲自扶柩为父送葬;莲宗祖师实贤著“劝发菩提心文”以报父母恩为发心之第二因缘。特别是地藏王菩萨,世世化身为孝子孝女,以念佛的功德力,下地狱救度父母升天,这不是孝道是什么?更进一步讲,出家二众及发大心的菩萨为救一切众生,也就是救度无量生死以来的一切生身父母,暂时辞亲别家,努力修行,以达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报佛恩,度众生的菩提大愿及救度一切生身父母的大孝。譬如说:作为政府官员,作为思想工作者,虽然他们不曾种一棵稻、栽一株棉,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对历史的贡献却是无可低估的。同样,作为出家二众,虽然暂时不能常伴双亲以行孝道,但由于自身的修持,由于对外的劝化,却为救度无量生死以来的生身父母作了极大的贡献。这是彻底的、完全的大孝,这才是真正的孝道!佛教的最高目标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也就是体现了真正的孝道。所以说,唯有佛教才是真正的贯彻了完全、彻底的孝道,唯有佛教才是真正的尽孝之教。《地藏经》一开始就讲到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报生母之恩而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地藏王菩萨世世化身,救度生身母亲出离三恶道之苦而得人天乃至成佛的福报。地藏王菩萨提出念佛法门令一切众生(亦即累世一切姻亲),念佛得离生死苦海、乃至成佛的至孝之道,正是说明《地藏经》乃是佛门之孝经也。

念佛法门是佛法中最根本的法门。佛法的根本道理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最简单讲,就是上求佛道:彻见自己本有的清净自性,亦即一切诸佛的清净佛性;彻悟自己本有的清净智慧,亦即一切诸佛的清净佛慧;彻证自己本有的清净功德,亦即一切诸佛的清净佛德,就是下化众生:发愿度一切众生尽皆成佛,而自己亦无执著度生之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方是一切诸佛出世的本怀,也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归宿。而念佛法门恰恰圆满了这上求下化的菩提大愿。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理由如次:

1)《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中云:“如来所以兴出于世间,说彼佛(引按:指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真实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大事因缘。”藕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云:“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这说明念佛法门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得菩提大法,亦即一切诸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法,亦即佛法中之根本法门。

2)《观佛三昧经》中云:“佛告父王:谓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同经又云:“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佛劝其父王,不仅是孝,亦是以根本大法奉献于父母,以报父母恩也。可见此法门之殊胜。

3)《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发愿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文殊菩萨亦发愿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上上之根基,谁能超过此两位圣者?而此二圣皆发愿临终往生极乐。《观无量寿佛经》云:“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引按: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应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十恶五逆之人,得逢善知识劝令念佛,亦能往生,可见此念佛法门真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足畅一切诸佛“为令一切众生悉皆成佛”之本怀也。

4)《十往生经》云:“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净修捷要》云:“大势至菩萨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人,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佛说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念佛之人有阿弥陀佛遣二十五位大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护持行者,又有大势至菩萨威德摄受,复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故能远离魔难,安稳修持,仗他力妙法,化险为夷,故名易行道。其他种种法门,全凭自力,末世修行,多诸障难,稍有执著,便失正见,即入魔途也。

5)《无量寿经》云:“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此法”即指念佛法门。以此念佛法门,令众生即念而离念,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念,即凡成圣。故《疏钞》云:“越三祗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一句弥陀圣号,横遍十方,竖穷三世,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能令具缚凡夫,即此妄心,持佛名号,换却亿劫妄想杂念。念得纯熟,顿忘能所,暗合道妙,直达圆教八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之无生法忍也。以此念佛法门巧入无生,故易行;其他法门正入无生,故名极难行也。

由上所述可知,念佛法门是一切诸佛大事因缘成办之关键。此法门畅佛本怀,度生要道;转染成净,返妄归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他力妙法,离障易行;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乃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之全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大法,末世一切种种根基众生,了生脱死之根本大法。

《地藏经》自一开始大长者子发愿,婆罗门女及光目女救母,是地藏王菩萨教导众生、救度一切罪苦众生的根本大法──念佛名号;全经最后,以地藏王菩萨为一切众生行大利益事,给出令一切众生最终成佛的根本大法──念佛名号。由此可知,《地藏经》真是给出了一个根本的菩提大法──念佛法门。

《地藏经》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呢?

从《地藏经》的意义来看:《地藏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入灭前的托孤咐嘱经。他把自佛灭后直至弥勒成佛之间的一切天人及恶道众生,统统托付给地藏王菩萨,令其劝化向善,直至发菩提心成佛,了佛本愿。《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地藏经》是人天的因果经。经中,地藏王菩萨广述造恶乃入三恶道之苦因;为善乃入人天善道之乐果;发菩提心行善、乃至修持念佛法门,是了生脱死、直至成佛的正因。使一切众生知苦而断集,慕灭而修道也。

从《地藏经》的经名来看:《地藏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愿力不可思议。以不可思议之愿力,愿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愿度一切众生最终成佛。此“愿”亦为一切佛菩萨之根本大愿,故称“本愿”。一名“地藏本行”,有愿无行,是为空愿。地藏菩萨发大誓愿,身体力行,从无量生死以来,至无量大劫以后,世世入三恶道度一切罪苦众生,难行能行。此“行”亦为一切佛菩萨之根本大行,故称“本行”。一名“地藏本誓力”,以愿起行,以行感力。以不可思议的大愿大行,感得不可思议之大誓力,远超一切菩萨,故得本师释迦文佛数数赞叹。《阴持入经》云:“力应以何为义?无能坏为力义,有所益为力义,能得依为力义。”地藏王菩萨威德神通智慧不可思议,不为天魔所坏;能利益一切人天及六道众生;有无穷胆识,勇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救度众生,能为一切人天六道众生之所依怙,所以称为“本誓力”。

从《地藏经》的五重玄义来看:释名,是以“人法”为名。“地藏”为人名,“本愿”(或“本行”、“本誓力”,义同)为法。辨体,以实相为体,故知此为大乘经典也。明宗,以明因果为宗,以愿力度生为宗,故全经广述因果,知苦乐之因果,故有大愿度生之举也。显用,以改过迁善,进而断惑证真为用。故知此经亦“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圆顿经典也。教相,以会权归实为其教相。教相者,分“化法”:藏、通、别、圆,及“化仪”:顿、渐、秘密、不定也。依前“显用”之分析,吾意以为此经乃至圆至顿,兼顾“藏、通、别”及“渐、秘密、不定”也。何以故?以此经“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复以念佛法门接引上上根之利根众生也。上上之根,闻之顿开佛慧,速成佛道;下下之根,闻之渐种善根,终成佛道也。

总之,《地藏经》是一部不可思议的大乘圆顿法门之经也。

《地藏经》全经大纲如下:

《地藏经》分三卷,共十三品。每几品合成一大段,每一大段都各有深义。第一大段是:“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及“分身集会品第二”这二品,说明地藏菩萨是下化众生的人天幽冥教主。为什么呢?因为大士分身无量:上至天宫、中至人道、下至地狱,以孝道行化,以因果劝世,令一切众生离三恶道得生人天也。第二大段是:“观众生业缘品第三”、“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及“地狱名号品第五”这三品,说明地藏菩萨所教化的对象。这对象便是那些不孝双亲、不敬三宝、造业受苦的众生。同时,也是说明一切众生轮转六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无明妄想导致身、口、意三业所致。第三大段是:“如来赞叹品第六”、“利益存亡品第七”、“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这三品,说明以什么因缘可以度化众生离苦趣、升人天,亦就是烧香供养、诵经礼拜、造幡造像、布施塔庙等功德也。第四大段是:“称佛名号品第九”、“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地神护法品第十一”、“见闻利益品第十二”及“嘱累人天品第十三”这五品,畅说一切诸佛的本怀──令一切众生尽皆成佛之正因。此正因便是念佛法门。一切众生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而助因便是布施,财、法、无畏之三施也。以此正、助二因,可令一切众生返妄归真,返染成净,终至成佛也。

阅读《地藏经》如能把握此全经之脉络,则全经之大旨自可了然于胸矣。

最后,再谈谈有关译白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说明的是注解的问题。注解我是依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进行注解的。对于那些在《佛学大辞典》里找不到的词汇,就参考圣一法师及宣化上人对《地藏经》讲解的内容加以注释。我注解的词汇量大,注解得也比较详细,目的是为了使初学者能更多地通过本书来了解一下佛学的许多基本名词。因为佛教中基本名词太多,换句术语讲,就是“名相”太多。法相宗就是大量地讲解佛教名词的一个宗派,《大智度论》也可说是解释名相较多的一部论著。另外,佛教的词汇有时在形式上同世间法的完全一致,而在内涵上却大大不同。这也是把注释搞多、搞细的原因之一。

其次,讲讲译白的问题。经中有不少的词,不是用简单的几个词就能把它白话化了的,然而又不能不讲的,如“善知识”等,实在没有相应的现代词可以代替,只好直引其词,归入注解,由注解来详说。有的勉强可以用几句话来说明的,如“如是我闻”、“谛听”之类,则尽量用现代文来表达,以期起到译白的作用。除了词义之外,句义也很关键。经中可以用

一、两句话讲清,但译白却不可能用几句话来讲清。若不讲清,则失去译白的通俗易懂性;若要讲清,又如横云断山似的,插进一段话,把文气一概砍断。为此,我采取“引注”的方式,即在需要说明意义的那句话之后,加上一个“*”号,在当页的末端用一细长横线加在正文的左下角,在细横线底下,用“* 引注:”把要说明的话表达出来。这样,既说明了问题,又不割断了文气,使文章的可读性增强。

以前第一次写作《无量寿经白话》时,是先写成译白,然后加以注解。后经黄念祖老居士提醒后,在第二稿就增加了注释,直到最后定稿。以后的《金刚经白话》及这次的《地藏经白话》的译白,都作到先把全经的词句进行注释,在明了全经意义的基础上再改写白话,可以使“白话”与“注释”相一致,令译白更加准确。

这次译白的工作进行得很快,很顺利,不能不说是佛力加被的缘故,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把注释及译白全部完成。另外不得不提出感谢的是,在誊写稿件上,心健居士承担了全部誊稿的工作,特在此随喜赞叹,回向法界。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惭愧行人 三宝弟子 王智隆 顶礼

时 一九九七年九月一日 地藏王菩萨圣诞日

【地藏经正文】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我亲自听到这么说:有一次,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报母亲生育之恩,知道母亲已生在忉利天,就上升到忉利天专门为母亲说法。就在那个时候,十方无量数世界,有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听说释迦牟尼佛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就都来随喜参加这个法会。在会上,无量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同声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够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里,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力量,调伏刚强众生,使他们知道、明白世间上充满了种种苦难;乐于以无上的佛法来修炼自己,净化自己。这些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都分别派遣侍者来问候世尊,慰劳世尊。

这时,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因为能有这么多的佛与大菩萨为宏法而来;因为能有这么好的机会给在会的大众讲微妙的大法,所以脸上含着慈祥的、愉悦的微笑,从本住的清净佛性中,也就是一切众生清净的自性中,放出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了这么多得不可胜数的光明云以后,又出种种微妙的声音:所谓布施波罗密音、持戒波罗密音、忍辱波罗密音、精进波罗密音、禅定波罗密音、般若波罗密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发出这么多得不可胜数的声音之后,除了本世界娑婆世界之外,还有其他世界种种国土,有无量亿的天龙鬼神,也集合到这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都来集会。另外,还有其他世界及本土娑婆世界上的各种神: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这许多神也都来集会。还有其他世界及本土娑婆世界上的各种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有这许多鬼王也来集会。

见到有这么多佛、菩萨及各类众生来此集合,释迦牟尼佛就同身旁的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说:“你看看这一切的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有来自这世界(即娑婆世界)的;有来自其他世界(别的三千大千世界,即来自别的佛国)的;有来自这方国土(即我们南阎浮提)的;有来自其他国土(即除了南阎浮提以外的娑婆世界里的国土)的,像这么多世界、国土里来的、现在正在这里忉利天集会的,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数吗?”文殊师利回答佛说:“世尊,就算以我所获得的神通力量,花上一千大劫这么长的时间来测算,也还是不能得知有多少数啊!”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我以佛眼的神力来测算,也还不能算完这些数,这些都是地藏王菩萨从遥远的、不可计量的往古劫数到现在,已经度脱使令成佛的、正在度脱即将成佛的、以及正在度脱须待将来某一时期方能成佛的众生。”听了佛说地藏菩萨能度脱这么多的众生成佛,使人不禁要想问一下:地藏菩萨究竟是怎么修行的、怎么发愿的、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神通力量和智慧力量的?如果不问清楚的话,众生们听到这话之后,如果产生疑问,甚至诽谤,那就不好了。为了使在场的一切众生能消除这些疑惑,所以文殊菩萨代一切众生向佛恭敬发问:“世尊啊!我在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以前直到现在,一直在修善根、福德、智慧,已经彻底证悟了无碍智。因此,凡是听到佛所说的一切话,都能以智慧的力量来坚信和受持。但是那些小果位的声闻、天龙八部以及未来世的一切众生,他们没有证得无碍智,虽然听到了如来诚实的话语,心里一定还是要起疑惑的。即使是勉强地从恭敬心出发,仰信并受持这些话,最终在外界的影响下免不了还会要起诽谤,这样反使这些众生因此而造业造罪了。因此,我请求世尊,能不能为这些众生,比较详细地介绍一下地藏菩萨摩诃萨,他在初发心时起直到现在,一直在作哪种修行,立哪种大愿,而能有像现在所说的那么大的智慧神通力量,做成功像现在所说那样不可思议的那么多的功德。”

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譬如说,拿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一切的草类、树木、丛林、稻、麻、竹子、芦苇等一切植物,还有山、石块直到微尘等等一切的每一件东西记一个数,把这么多数都算做恒河的条数,每一条恒河里有那么多的沙;把这么多的恒河里的沙子积成的数,每一粒沙子算作一个世界,每一个世界都碎成微尘,每一粒微尘算作一个大劫,在这一个大劫里所积的微尘数,统统算为劫数,也就是说,把三千大千世界里一切植物数、山石数、微尘数的总数乘上恒河沙数,再乘上把世界碎为微尘的尘数,再乘上一个大劫里所积的微尘数。地藏王菩萨自从证到十地果位以后直到现在所经过的劫数,还要比上述所比喻的数量多上一千多倍。更何况地藏王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即从小乘开始修起)所经过的修行时间,那更是多得无法想象了。

“文殊师利,这位菩萨的威仪神通,宏誓大愿真是不可思议,倘若在将来后世时,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有缘能听到地藏王菩萨的名号,或是赞叹;或是以恭敬心瞻仰、礼拜;或是称念地藏王菩萨的名号;或是拿灯烛、香花、饮食、衣服、燃香、果品等用品、食品供于菩萨像前;甚至用彩色颜料恭敬绘画菩萨的形像、用玉石恭敬雕刻菩萨的形像、用土木胶漆彩帛等塑造菩萨的形象,这人能以上述的功德,不仅可以上升到忉利天去,还可以连续地往生到忉利天百次,永不会堕落到恶道中去。

“文殊师利,这位地藏菩萨摩诃萨,在过去非常非常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大劫之前,有一次投生到一位大长者家里当儿子。在那个时代里,正好有一位佛住世,佛的名号称为‘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位大长者子见到佛的相貌、仪威非常庄严、美妙(那是以过去世长期修善根福德的因缘所感应而来的),为了知道佛是怎么得到这种种微妙、圆满、庄严的相貌,所以就到佛前恭敬发问,问佛是发的什么愿,修的什么行,才能感应到这种圆满的妙相。当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就告诉长者子说:‘要想修证到这样圆满微妙的相貌和身形,应当在非常长久的遥远年代里,以佛法的清净智慧去度脱一切受苦的众生。’长者子听佛这样说了以后,当时就在佛前发了宏誓大愿说;‘我现在发愿,从今天起,直到无尽的、遥远的、无法计算那么多的大劫的未来年代里,为了一切遭苦受罪的六道众生,用佛法无尽的、清净的智慧,用种种切合时宜、切合众生根基的方法使他们都能得到解脱生死,进入到最终成佛的大般涅的清净境界中去,然后我自身再能证得涅而成佛。’正因为这位大长者子在那个时代里,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前发了这么大的愿,所以直到今天已经经过了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的大劫这么长的时间后还只是作为菩萨。

“再说,在过去不可思议无量数劫以前,当时世上有佛住世,佛号为‘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这尊佛的寿命为四百千万亿无量数劫。在这尊佛教化的‘像法’时代中,有一位出身婆罗门的女子,由于她过去无量世前种下无数善根,积下无穷的福德,所以在当时获得大家衷心的钦佩。无论她在什么地方或在什么时候,各个天的神都在暗中保护着她。她的母亲不幸信了邪教邪说,非但不信佛,反而还常常轻视佛法僧三宝。为此,这位圣女想尽了种种方法,劝说、诱导她母亲,希望母亲能产生正知正见。但这位母亲由于业障太重,善根太浅,对圣女所劝说的话没有都相信她。过不久之后,她母亲寿终,魂神堕落到无间地狱中去了。这时,婆罗门女因为知道她母亲在世的时候不信因果,所以在命终之后,根据因果业报的原理,必定会堕到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中去。为了救度母亲,她就变卖了自己的家园房舍及种种用具,用这些钱来买了许多香和花,请进许多供养佛、菩萨及三宝的用具,在已经涅后的佛(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塔寺里,大兴供养。见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形像在一座寺里,威严慈祥、亲切端庄的佛像,雕塑得惟妙惟肖,真可说得上形像和神态都表现得非常圆满。当时,婆罗门女恭敬瞻仰、礼拜佛的尊容时,心里升起加倍的敬仰,想:佛的名号既然称为大觉,具备了‘一切智’,那末倘若佛在世时,我母死后,我来问佛我母死后所去的生地,佛是肯定能知道并会告诉我的。怀着这种遗憾的心情和沉痛地眷恋生母的悲伤,这位圣女在佛像前,深切地念佛,边念边哭,边哭边念,正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忽然听到空中有个声音在说:‘那位正在哭泣的圣女,不要太过悲伤了,我现在就来告诉你母亲死后所生的地方。’婆罗门女听到这声音之后,非常激动,合掌向空中问道:‘是哪一位有德之神,来安慰我的忧虑?我自从失去母亲以来,日日夜夜忆念、怀恋着我的母亲,就是着急不知道我母亲现在生在什么世界了。’这时空中的声音继续响起,告诉婆罗门女说:‘我就是你现在正在恭敬瞻仰礼拜的过去佛,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到你思念你母亲的心情远远超过普通众生的思母之情,所以才来告诉你。’婆罗门女听到这声音,知道自己的纯孝感动天地,感动过去佛现身,为自己指示方向,解释忧虑,激动得不得了,全身跳起扑向地面,恭敬拜佛,感谢佛为自己现身,以致于损伤了自己的手足关节。旁边的亲人们赶紧过来扶住她,侍候、安慰她,过了好一会才能醒过来,泪流满面地对空中说:‘愿佛慈悲我,可怜我,快点告诉我母亲所生之处吧!我现在由于长久痛苦思念母亲,弄得身心交瘁,都快要死了。’这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再次告诉圣女说:‘你等供养仪式完毕以后,早点回家中,在家中净室里,端正坐好,排除一切杂念,专门思虑、忆念我的名号,到一定的时刻之后(由定生慧),即可知道你母亲所生的去处了。’这时,婆罗门女在礼佛之后,马上回到自己的家中,端端正正坐好,以忆念自己母亲的依恋心情,转向恭敬地、清净(无杂念)地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名号。正由于婆罗门女思念母亲的孝心纯净洁白,感天动地;正由于婆罗门女过去福德、善根、定力智慧极其深厚;正由于婆罗门女现在的恭敬心、清净心一向专念佛的名号,所以只经过了一日一夜的时间,以念佛力得以魂游地狱,超度自己的母亲了。圣女在念佛号经过一日一夜的时间后,恍惚间觉得自己身体到了一个大海边上,这大海里的水,犹如开水锅里新开的水一样,沸沸扬扬上下翻滚,海水中还有许许多多长得极其可怕、极其凶恶的怪兽,身子都是以铁化成※(引注:极乐世界万物皆是以阿弥陀佛愿力天然化成,不经过加工造作;地狱里的一切刑具、凶神恶鬼也是以罪恶众生的业力天然化成,不经过加工造作,天堂地狱,相异体同,一切唯心所造啊!),来来往往地在海面上飞行,东奔西跑。只见海里有成千上万的男男女女,一会儿飘上来,一会儿沉下去,被这些恶兽争过来,抢过去地吞吃,又见到各种各样形状不同的夜叉:有的生了好多只眼、有的生了好多只头、有的生了好多只脚。这些夜叉嘴巴很大,嘴里的牙齿又粗又长,长到外边来了,这些牙齿又非常锋利,好像刀剑一样。这些夜叉恶鬼们就用这些像刀剑一样的牙齿,追赶着、驱迫着这些罪人,使他们挨近恶兽,让这些恶兽吞吃他们。不但如此,这些夜叉也亲自动手争夺、抓缚这些罪人,甚至直接用头用口来抓,用脚爪来抓罪人。这些夜叉的形状千奇百怪,种类多到数不清,这种吃人的惨象真的使人不敢多看一眼。而婆罗门女因为仗着佛力加持,当然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正在这时,有一位鬼王,名字叫无毒,恭敬作礼来迎接圣女,对圣女说:‘这位有善根的大菩萨,您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呀?’这时婆罗门女就问鬼王说:‘这儿是什么地方呀?’无毒鬼王回答说:‘这儿是大铁围山西面的第一重海。’圣女问:‘我听说地狱是在大铁围山里边的,对吗?’无毒回答说:‘在大铁围山里边,确确实实是有地狱的。’圣女再问:‘哪我现在又是怎么会到地狱来的呢?’无毒回答说:‘倘若不是依靠佛或菩萨摩诃萨的威神力量来的话,那便是因为本身造地狱的业而来。除了这二条以外,谁想来也办不到啊!’圣女又问:

‘这里的海水为什么会像开水锅里的水似地上下翻滚啊?为什么在海里又有那么多的罪人以及种种凶恶的怪兽呢?’无毒回答说:‘这些都是阎浮提的造恶众生,新死不久,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后,由于没有亲戚、子女、朋友为他们作超度功德,使他们能脱离这地狱的苦难;同时,他们生前又没有好好修善,没有求得佛法僧三宝力量的加持,所以按照他们生前所作的恶业,就感应到地狱来了。到地狱来之前,按照规律来讲,应当先渡这海(身业所造之海);这海往东过去有十万由旬远,又有一海(口业所造之海),它令众生受的苦要比这身业海大好多倍;在口业海的东边,还有一海(意业所造之海),它令众生受的苦又要比那口业海大许多倍。这三个业海都是由于身、口、意三业所造的恶业之因,招致感应到这苦海之果。通常所称的业海,就是指的这儿。’圣女又问鬼王无毒说:‘那末,地狱又在什么地方呢?’无毒回答说:‘三海(身、口、意之业海)之内是大地狱,多到有好几千,大大小小都不一样。所谓最大的,就有十八个。其次大的,有五百个,那里边的苦难和毒害真是说不完。再其次的,那也有千儿八百的,每个里边也有无量的苦难。’圣女又问大鬼王说:‘我母亲死了还没几天,不知道她的魂神现在在哪里?’鬼王问圣女道:‘菩萨,您的母亲活着的时候她曾做过些什么善或恶的事吗?’圣女回答说:‘我母执着邪见,常常讥笑、讽刺、毁谤三宝。虽然有时因为劝说,暂时相信一下,过不久就又不信、不敬三宝了。现在虽然死了没几天,但也不知道她现在应当投生在什么地方。’无毒再问圣女:‘菩萨的母亲姓什么,叫什么呀?’圣女回答说:‘我父我母都属于婆罗门种姓,父亲叫尸罗善现,母亲叫悦帝利。’无毒听了以后,知道圣女的母亲已因为供佛念佛的力量而生天了,所以很恭敬地合掌告诉圣女说:‘圣女啊,您可以放心地回家吧,不必再忧愁悲伤、深切思念您的母亲了。因为这位悦帝利罪女逝世后到现在,经过三天的时间,说多亏有个孝顺的子女为她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佛前上了供养、修了福,虔诚地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名号,所以,不但菩萨的母亲当时脱离了地狱之灾,就是在这无间地狱里一同受苦的一切罪人,也在这同一天里解脱了地狱之苦,升到善道里受乐了。’鬼王说完之后,恭敬地向圣女合掌,抽身而退。这时婆罗门女就好像做梦醒了一样,又回到了自己当时念佛的佛堂里。经过把这事仔仔细细思考了以后,觉悟到生死业缘、因缘果报、佛力加持等等不可思议的因果关系,推已及人,便又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塔像之前,立下宏誓大愿说:‘愿我自今日起直到遥远的未来的最边际,所有一切因造罪而受苦的众生,我都要用种种方法和智慧,使他们都得到彻底的解脱。’”

佛进一步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你知道吗?刚才所说的那个鬼王无毒是谁吗?他就是现在的财首菩萨呀!婆罗门女呢?就是地藏王菩萨呀!”

分身集会品第二

就在这时,有百千万亿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不可说的无量阿僧祗世界里,所有地狱里的分身地藏王菩萨统统都到忉利天宫里来集合。与此同时,由于依仗佛力的加持,使得曾经受到地藏菩萨教化,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具有无比信念,永不退转,由此而从种种业道中解脱出来的千万亿那由他数的种种众生,也能有幸同到忉利天宫来,他们大家都捧了种种名贵的香和鲜花来供养佛。这些众生,从无量劫以来,一直在生死的苦海里流浪,在烦恼的六道里轮回,受苦受难,连一点点暂时休息的机会都没有。正因为受到地藏王菩萨广大慈悲,深切誓愿的召感,他们每一位都证到一定的果位。这次既然承蒙佛力的加持,承蒙地藏菩萨威神誓愿的加持,能到这忉利天的天宫里来,心里当然是无比的激动,以恭敬心瞻仰如来,目光紧紧盯住,一忽儿也舍不得离开。

这时,释迦牟尼世尊伸出金色的手臂,以神通力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祗世界中所有分身的地藏菩萨的顶,同时嘱咐说:“我在这五浊恶世里教化这些冥顽固执的众生,使他们心性趋于调伏、柔和,抛弃邪恶的思想和行为,归到佛法的正道上来。大多数的众生通过我的教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的也证到一定的果位;但还有十分之

一、二的众生还是改不了他们无始生死以来所染的种种恶习。为此,我也曾分身千百亿,用尽种种的方法去教化。有的善根比较深厚,智慧比较开明的,听了我的教导后,当即就信服并接受我的教化;有的善根比较深厚,而智慧稍差些的,通过我多次的劝化,也有了种种的成就;有的善根比较浅,智慧也低下,那就要通过长期的、耐心的教化方能使他们归向佛道;有的众生业障深重,根本对三宝不生敬仰心,极其难以教化。像这些类众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我都分成无量化身去度脱他们:或是化现男子的形像,或是化现女人的形像,或是化现天龙的形像,或是化现神鬼的形像;或是化现山、河、树林、平原、湖泊、池塘、泉水、井水去利益众生,使他们感到佛力的不可思议而得到度脱;或是化现天帝的形像,或是化现梵王的形像,或是化现转轮王的形像,或是化现居士的形像,或是化现国王的形像(现代而言,指一个国家的总统、主席之类执掌一国最高权力的人),或是化现宰辅的形像(现代而言,指一个国家里执掌党、政、军等的高级干部或官员),或是化现官属形像(现代而言,指一般地方上的官员),或是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形像(即在家、出家学佛的男女二众),甚至化现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种种形像,而随众生的根基和机缘来教化度脱众生,不一定单是以佛身的形像来化度众生。你看我从久远劫来辛勤劳苦地度脱这些难教难化、冥顽固执的罪苦众生,那些至今还没有教化、调伏过来的,免不了要受因果规律的支配,依照自己所造的种种恶业得到应有的报应。这些罪苦众生倘若堕落到恶道中受大苦时,你应当想到我在忉利天宫再三殷切的嘱咐:让娑婆世界里那些从现在起直到弥勒佛出世以来的一切众生,你都要以你的神通智慧的力量,使他们都得到解脱,永远脱离种种苦难,在弥勒佛出世时,统统得到授记。”

这时,从一切世界出来的无量分身地藏王菩萨,恢复合成一身,深深为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的解脱所作的种种难行苦行所感动;深深为本师释迦牟尼佛对他的殷切期望与郑重的嘱托所感动,所以泪流满面,又伤感、又仰慕地对佛表白自己的心意:“我从遥远的往昔无量数大劫以来,承蒙佛的接引,使我获得不可思议的神力,具足无量的般若真智。我所分的身,遍布百千万亿恒河沙数的世界;每一世界里,又化现百千万亿的化身;每一个化身又度脱百千万亿人,使他们都能归依、尊敬三宝,永远离开生死轮回,得不生不死涅的永久安乐。这些人中,对于佛法方面所做的善事,那怕轻如毛,小如沙,细如尘,尖如汗毛端那么点滴的功德,我都会同他感应,想方设法度化他,使他走上佛法的正道,使他获得了脱生死、永离苦难的利益。请世尊放心,不必担心后来世造恶业的众生。”就这样连说三遍:“请世尊放心,不必担心后来世造恶业的众生”。这时,佛就称赞地藏王菩萨说:“善哉善哉,我也随喜赞叹你的功德和这种救度一切众生的伟大心愿。你从久远的大劫以来一直诚恳地发‘度一切众生’的宏誓大愿。一旦你把这些众生度尽之后,马上就可以证得菩提而成佛了。”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这时佛的生母摩耶夫人在这忉利天宫大会上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说:“圣者,阎浮提的众生造业有大有小,种种差别,他们所受的报应差别也是种种不同,你能具体讲讲吗?”地藏菩萨回答说:“千千万万的世界或国土中,有的有地狱,有的没地狱;有的有女人,有的没女人;有的有佛法流传、教化,有的没有;直到像声闻、辟支佛的圣者及其教法,有的有,有的没有。不单单是地狱才算是罪报。”摩耶夫人重又请教菩萨说:“我只想听听我们阎浮提的众生,因造种种罪而感应到转世所投生的恶道的名称及受罪的情况。”地藏菩萨回答说:“圣母,因为内容太多,希望你能原谅,我只挑主要的讲一讲。”佛母回答说:“请圣者说吧,我正听着呢!”

这时,地藏菩萨就对圣母讲:“南阎浮提众生造罪所得报应的情况是这样的:倘若有众生,不孝顺父母,甚至起恶心杀害父母的话,那就要堕入无间地狱,即使经过千万亿劫的久远时日也还没有出头之日。倘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恭敬、不尊重佛教经典,也将要堕入无间地狱,即使经过千万亿劫的久远时日也还没有出头之日。倘若有众生侵占、损坏常住三宝(指寺院、佛经、佛像、经典及供佛、供僧的种种生活用品或钱财),勾引僧人或奸污尼众,或是在寺庙里恣意搞邪淫的活动,或是杀害出家僧尼、伤害出家僧尼、打骂出家僧尼等,像这样一类的众生,也得要堕入无间地狱,即使经过千万亿劫的久远时日也还没有出头之日。倘若有的众生,表面上穿上出家人的服装,像个出家人的样子,但内心里根本同俗人一样,甚至于比俗人还不如,任意侵占寺庙及僧众公共的财产占为已有;为了名气和供养,欺骗那些居士们或信佛的人,讲自己有多大的功德、多大的善根,用来骗取人家的恭敬和供养;根本不遵守佛对比丘、比丘尼所制定的种种戒律,相反还造出种种恶业来。像这样的一类众生,也得要堕入无间地狱,即使经过千万亿劫的久远时日也还没有出头之日。倘若有众生偷窃寺院的衣、食、住、行、用具、财物、粮食等,那怕只是一件小东西,不经寺院或出家人同意而私自取用的话,也得要堕入无间地狱,即使经过千万亿劫的久远时日也还没有出头之日。”

地藏菩萨总结一句话说:“圣母,若有众生做了像上面所说的种种罪行的话,那就一定会堕入到‘五无间地狱’里去,那怕在这期间里,想求只有一念之间(一刹那)极短的停止受苦的机会都没有啊!”摩耶夫人再次问地藏菩萨说:“什么叫‘无间地狱’啊?”地藏菩萨说:“圣母,所有的地狱,都在大铁围山里边。要说大地狱,那就有十八所,其次有五百所,名称都不一样。再其次有千百所,名称也都不一样。所谓‘无间地狱’,它的狱城的周长有八万多里,城墙全都是用铁化成,城高一万里,在城墙顶上大火弥满,几乎没有一点地方不着火的。在狱城里边,各个地狱互相连结,名称各个都不同,特别有一个地狱,名字就叫‘无间’,这个狱的周边是一万八千里,狱墙的高是一千里,也都是纯铁化成。上边着火能烧到下边,下边着火能烧到上边,整个狱里上上下下都是大火。由于城里全是火,所以城里的刑具--铁蛇、铁狗也都是烧得火红,喷出火来,在狱墙的顶上来回奔跑,驱赶那些想爬出狱城去的罪人。在城里的狱中,有大铁床,遍满万里狱中。某一个人受罪,可以亲眼看到自己的身体躺遍了所有的铁床;而千万人受罪,也都只看到自己身体躺遍了所有的铁床,互不相干,各受各的罪。这是众生由于都犯同样的罪,才一起到这狱中来受罪;又由于各人消各人的业障,所以只见自己受罪而不见别人,真是‘一切唯心造’,不可思议啊!另外,这些罪人身受种种其他的苦处:有千百个夜叉、恶鬼,他们张开了血盆大口,嘴里的牙都伸出了嘴边,锋利得像剑一样;眼睛很大很圆,在黑暗的地狱里一闪一闪地发光,好像闪电一样;手是铜爪,用来拖拽罪人。有的夜叉拿了大铁戟来刺罪人,有的刺中罪人的嘴巴、鼻子;有的刺中腹部或背部,刺中以后把罪人挑起来扔向空中,再用铁戟把罪人刺中接住,扔到大火烧红的铁床上。在空中还有许多铁鹰,专门用锋利的长嘴啄食罪人的双眼;还有铁蛇专门缠住罪人的头颈使他们喘不过气来。在罪人身上成百上千的骨肢关节里,都用长长的铁钉钉了进去;把罪人的舌头拔出来在地里用犁刀耕犁;把罪人的肠子抽出来寸寸斩断;把烧熔的铜汁灌在罪人的口里;把罪人赶到烧熔的铁水池子里„„种种刑罚,万死千生,生了死,死了生。这都是由于过去所造的种种恶业感应到地狱里,才有如此种种惨酷的刑具。这样的一天中万死千生,要经过成亿的大劫,想跳出这极其痛苦惨毒的地狱,那真是遥遥无期啊!

“由于地狱的时期特别长,比世界成住坏空的一大劫要长久得多百千万亿倍,所以,一旦这个世界坏了时,会自动转到其他世界的地狱中去;那个世界坏了时,再转寄到另一个世界的地狱里,就这样相互转寄。如果这个世界建成后,还会转到这个世界的地狱里来。总之,时间不到的话,那怕转多少个世界的地狱,也不会跳出地狱的。无间地狱里罪报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

“另外,之所以称无间地狱,还有五个方面的意义。第

一、时日不断:日夜受罪,直到满足该受罪的劫数。在这中间,连一天也得不到暂停休息,称为无间。第

二、业报不断:业报都相同,不管这个狱里有多少罪人,只要有一个受满了罪时,其他一切罪人也都满了,从这意义上称为无间。

三、苦楚不断:地狱里的种种刑具,如铁叉、铁棒、铁鹰、铁蛇、铁狼、铁狗、石碓、石磨、铁锯、铁凿、铁锉、铁斧、铁锅里的铁水、铜汁、铁网、铁绳、铁驴、铁马以及种种刑罚,如用铁链条绞罪人的颈项以至于绞死;用烧红的铁水浇罪人的身体;饥饿地狱里用烧红的铁丸子令罪人吞食;干渴的地狱里用烧红的铁水令罪人喝„„等等等等,从一开始的那天起,年年不断积到大劫数;又从大劫数积到成亿个大劫,天天不断,苦楚相连,所以称为无间。第

四、不论身份:无论是男是女,是汉族或是少数民族,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无论是成人或是小孩,无论出身高贵如皇帝的,或是低贱如乞丐的;无论是人类或是龙、神、天人、鬼道、不管是六道里的那一类众生,只要以前有这一类罪行的,都会感应到这地狱来,共同受苦,没有丝毫差别、宽待之处,所以称为无间。第

五、念念无间:倘若进入到这个地狱里,从一开始起直到百千大劫,在一日一夜之中,生生死死何止万次?在这中间想有一念间的暂停生死都不可能※(引注:这里同第一点不同的是,第一点重点指时日不断,这里指一天一夜万死万生的,生死苦楚不断,连一念的空间休息都没有,程度上、深度上远远不是年份长短可以比拟的。因为不说明第五点,也可以理解为年份虽然久远,但中间是否可以休息停苦,这里指出连一念间一刹那停苦都不可能),除非业报受尽了方能再跳出地狱去别处受生,从这意义上讲,称为无间。”

地藏菩萨对圣母讲:“无间地狱的情形,粗略地讲就是这样,假如要详细地讲地狱里各种刑具、刑罚的名称,各种受苦的事情,那就是化上一个大劫的时间也说不完啊!”摩耶夫人听到地藏菩萨这么说了以后,真为那些造业的众生忧愁不已,恭敬合掌,向地藏菩萨顶礼后,退回到原来的座位中去了。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这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恭敬地对佛说:“世尊,我正是依仗了诸佛如来的威神力量,所以我能在无量百千万亿世界里,化成无数的分身形像,去救度、教育、化导一切有业报的众生,倘若没有如来的大慈力时,我就不可能做这样的变化。现在,我又在这忉利天宫大会上,承蒙佛的慈悲嘱托,要我在从现在起直到弥勒菩萨成佛之间一大段时间里,所有的六道众生都要度脱。是的,世尊,希望您不要担心,我一定按您的圣明的嘱托去做。”佛回答地藏菩萨说:“还没能得到解脱的一切众生,从无量生死所造成的习性及由此引起业力所造成的种种识:眼、耳、鼻、舌、身,特别是执着分别妄想的第六识‘意识’,及执着‘我’的第七识‘末那识’,还有含藏无量生死以来一切善、恶、无记种种习气、业力的第八识‘阿赖耶识’,都是随着因缘业力的因果律支配而流转生死,没有固定的时候:有时遇到善缘,会做点善事;有时遇到恶缘,会干点坏事;做善事得好报,干坏事得恶报,总是被环境所驱使,不能自主,由此永远轮回在天道、人道、畜生、饿鬼、地狱这五道里(把阿修罗道归在天、鬼两道中,故六道变成五道),连一会儿都得不到休息,经过无量无边如同把三千大千世界化成极其小的微尘(相当于分子、原子那么小)那么多的大劫还无法出头。众生因迷起惑,因惑造业,因业而在世间遇到种种魔障苦难,正如同鱼儿游在网里那样,在长长的生死大河里,一会儿进了这个网,一会儿刚出了这个网,又进入了另一个网。像这样一类的众生,正是我日夜担忧、挂念的。你能在无量生死以来,历劫一次次发救度众生的宏誓大愿,一旦能圆满这些大愿,救度这无量无边的罪苦六道众生,使他们最终能得到涅的安稳处所,那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佛这样赞叹地藏王菩萨的宏誓大愿时,会中有一位菩萨摩诃萨,名字叫定自在王,恭敬问佛道:“地藏菩萨从无量劫以来,都发了些什么愿,这么不可思议,令世尊您在这大会中这么郑重其事地赞叹呢?请世尊给我们简要地说说吧!”世尊回答定自在王菩萨说:“用清净心来听,用正念心来听,我现在就为你分别解说这其中的道理。

“在过去无量无数亿不可说的大劫之前,那时有一尊佛在世护持、宏扬佛法,佛号为‘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尊佛当时住世的寿命为六万劫。这尊佛在还没出家修行前,曾经是一个小国里的国王,同与他相邻的另一个小国的国王是朋友。他们相互约定,在国中推行十善法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用这样的善政来利益国中的人民。但是这一邻国中的人民经常造种种恶业,根据因果规律,这些百姓终究要受到果因规律的支配而堕入到三恶道中去受苦。为此,这二个国王商量着如何才能救度这些百姓令其不遭恶道之苦。这一国的国王发愿:愿自己早日成佛来度这些众生,使他们统统都得到最终的解脱;而邻国的国王发愿:若不能先把这些有罪的众生度脱三恶道之苦,使他们都得到善道的安乐,最终也都得到证菩提成佛的善果的话,那我总是不成佛。”

佛接着告诉定自在王菩萨说:“一个国王发愿早早成佛的,那就是当时的一切智成就如来啊!另一个国王发愿永远去度脱罪苦众生,不愿马上成佛的,那就是现在的地藏王菩萨啊!再举一个例子:在过去无量无数劫之前,有一尊佛感应当时因缘成熟而出现在世上,佛名为清净莲华目如来。这尊佛的寿命长达四十劫。在佛涅后的像法时代里,有一位罗汉,专门以众生供养他而使众生得到极大的福报的方法而来度脱众生。在他教化众生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女人,名字叫做光目。这位光目女准备了许多最美好的食物来供养这位罗汉。罗汉就问她:‘你发愿来供养我,供养罗汉是会得到大福报的。你想要求些什么呢?’光目回答说:‘我母亲亡故不久,我想花点钱财为我母亲做些功德来超度她。我特别想要知道我母亲死后,究竟投生到什么地方去了?’罗汉怜悯她的一片纯孝之心,为她入定作观,只见光目女的母亲死后堕落到恶道中,正在受极大的苦。罗汉就问光目说:‘你母亲活着的时候都造了些什么业啊?令她现在在恶道里受极大的痛苦。’光目回答说:‘我母生前有个坏习气,专门喜欢吃鱼啊、鳖啊这类东西,而且特别喜欢吃鱼子、鳖蛋之类的东西。这种东西个头不大,数量不少,吃一次真不知要吃掉多少生命。或是炒、或是煮,放纵地大吃大嚼,所以这一辈子所吃掉的生命,不知道有多少个成千上万啊!尊者啊!您发发慈悲,可怜可怜我母亲吧!您看用什么方法才可以救度我母亲呢?’罗汉再次为她的纯孝之心所感动,考虑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帮助她母亲除罪,就给她想了一个办法说:‘你应当诚诚心心地、恳恳切切地念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圣号,同时雕塑、彩画这尊佛的形像。这样,无论是死者或生者,都可以获得好报。’光目女听了这话之后,马上把自己家中心爱之物变卖了,用这些钱财来塑画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形像,同时又用种种灯、香、花、烛、食品、幢幡等供养品来供养清净莲华目如来。把这些事办完以后,又以极大的恭敬心,边哭边拜清净莲华目如来。由于光目女救母亲的纯孝心和礼佛的恭敬心是如此地真诚,立即得到了佛的感应。在半夜里梦中,只见佛的金身,如同须弥山那样高大,金色的光芒,灿烂辉煌,照遍了一切,开口告诉光目说:‘你母亲不久就会出生在你家里,出生后,刚觉得冷、觉得饿时,马上就会开口说话。’过不久,光目女家里的一个婢女生了一个孩子,还不到三天就会说话,低头作礼,悲悲切切地哭着告诉光目说;‘生死都受业力因缘所支配,各人所造的业,各人自己承受。我是你母亲,自从死了以后,一直在黑暗的恶道里轮转,一直掉在各大地狱里受苦。承蒙你供佛、念佛的福力,才能在今天投生到这里,但也只能作一个下贱人,而且寿命很短,只有十三年。死了以后还得堕入恶道中去。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免受恶道之苦啊?’光目听了这婴儿的话之后,知道这婴儿就是她母亲的转世,因此更加悲痛,哽哽咽咽地哭着说:‘你既然是我母亲转世,应当知道你自己是犯了什么罪,造了什么业,才会堕入到恶道中去的呀?’这婢女的孩子说:‘因为犯了杀生以及毁谤、恶骂的罪才受这苦报。正是因为你用供佛、念佛的福力来救度我,我现在才能暂时出来,否则的话,我是不可能离开这恶道,还得等罪报满了才行呢!’光目又问道:‘地狱里的罪报情形又是怎样的呢?’这婴儿说:‘罪苦的事情,痛苦、残忍得没法说,要是想详细点说的话,就是几百年,几千年也说不完。’光目听了这话之后,悲痛得放声大哭,对着苍天发愿说:‘我愿我的母亲能永远脱离地狱,在这十三年之后,应当消去一切重罪,永远不再经历三恶道。十方一切诸佛啊,请您们慈悲怜悯我,能听我为我母亲所发的广大誓愿。倘若能使得我母亲永远脱离三恶道、脱离下贱的人身、甚至脱离女人之身永远不受的话,我今天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发宏誓大愿:愿我从今天起直到今后的百千万亿劫当中,所有一切世界、一切地狱以及三恶道中的一切罪苦众生,发誓要救济、超度他们,使他们永远脱离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不仅如此,还要使这所有的罪苦众生统统都成了佛以后,我才最后证菩提而成佛。’发了这个广大誓愿之后,就听到清净莲华目如来告诉他说:‘光目,你能发大慈悲心,为你母亲发这么大的愿心。我以佛眼来观察,由于你以这么大的因缘愿力来改变你母亲的因缘业力,你母亲在十三年生期结束之后,转世便成为修行清净道的梵志,寿命为一百岁。再过这一期寿命之后,转世到无忧国土,寿命不可限量。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勤修佛道,最后终于成佛,同时也度无量无数,有如恒河沙那么多的天界及人界众生。’”

这时,佛告诉定自在王菩萨说:“当时,那位用福力来度光目女的罗汉,就是现在的无尽意菩萨啊!光目女的母亲,就是现在的解脱菩萨;而光目女呢?就是现在的地藏王菩萨啊!在过去久远的大劫的年代里,就这么慈悲怜悯,发过恒河沙那么多的大愿,来普渡一切众生。在以后遥远的来世中,倘若有那些不愿行善、专门作恶的男子女人,还有那些不信因果的、邪淫妄语的、挑拔离间的、恶言伤人的,甚至是毁谤大乘的,造这些恶业的众生,按照因果的规律,必定会堕落到恶道中去的。但如果能有缘遇到善知识,劝他在一念间归依地藏王菩萨的话,那末这些众生,都能够得到解脱堕落三恶道的报应,不会堕入到三恶道中去。如果这些众生能进一步发出志诚恳切的心,诚心归依和礼敬地藏王菩萨,瞻仰、赞叹地藏王菩萨,同时还能用种种香、种种鲜花、种种衣服、种种珍宝、或是用清净珍妙的食品、饮料来供养、奉事菩萨的话,那末这些众生在将来的百千万亿劫中,常常托生在各种天界里享受种种最最美妙、最最高尚的快乐生活。即使是天福享尽了,下生到人间来,还能在百千劫的长久年代里在人间作国王,还能有一定的宿命通能力,能回忆起自己过去生生死死因果情况和原因。定自在王,这位地藏王菩萨有这么大的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普遍地利益一切众生。你们这些菩萨们,应当牢记我现在所说的这部经,广泛地在各个世界的各道众生中宣传、流通这部经。”

定自在王菩萨恭敬地回答佛说:“世尊,请您放心,不要有顾虑,我们这千万亿等这么多菩萨摩诃萨,必定能承蒙佛陀的威神之力,在阎浮提世间中广泛地宣传、演说、讲解、流通这部经,利益一切众生。”定自在王菩萨在讲完了这些话之后,合起双掌,恭敬地向世尊作礼,就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中去了。

这时,东西南北四方的天王一起从座位上站起来,合起双掌,恭敬作礼后同世尊说:“世尊,地藏王菩萨从久远的过去劫以来至今,一直发了这么多的宏誓大愿,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把众生度完,还在继续发更为广大的宏誓大愿呢?但愿世尊能为我们说说这其中的道理。”佛告诉四天王说:“善哉善哉,我现在为你们、同时也是为未来的天界及人间的众生能得到更大的利益,来说说地藏王菩萨在这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的六道生死之中,是如何运用他的大智慧、大神通力量来出生种种济世救人的方法、法门,慈悲、怜悯、度脱一切罪苦众生的。”四天王说:“是的,世尊,我们非常乐意想听到这些事。”

佛就告诉四天王说:“地藏王菩萨从久远的大劫年代以来直到现在,一直在各个世界、各个生死道中辛勤地度脱众生,至今还没有了毕自己的宏誓大愿,为了慈悲怜悯这个世界、这段时期里的罪苦众生,同时也看到直到无量劫以后的遥远未来的年代里,众生因受到无明的驱使,受到贪嗔痴慢疑各种生死习气烦恼的束缚,作出杀盗淫妄等无量罪业,生生死死被业报所牵连,永在生死道中流转,不能解脱,因此又发宏誓重愿,要在娑婆世界阎浮提中,通过无量无数、百千万亿的法门、方法,巧妙而又正确地引导众生、教化众生。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到杀生的人,就给他们说将会得到来世因杀生而短命的报应;若遇到偷盗的人,就给他们说将会得到受苦受穷的报应;若遇到犯不正当淫欲的人,就给他们说将会在来世得到转生为雀、鸽、鸳鸯等鸟类的报应;若遇到恶口伤人的人,就给他们说将会得到家庭不和,亲属间会相互争斗的报应;若遇到恶意毁谤他人的人,就给他们说将会得到缺舌、短舌、喑哑、生口疮等的报应;若遇到脾气暴躁的人,就给他们说将会得到生得魄陋、甚或残缺、四肢偏瘫等病的报应;若遇到小气吝惜的人,就给他们说将会得到常常不能如愿甚至事与愿违的报应;若遇到饮食没有节制、狂饮滥食的人,说将会得到饥饿、干渴或是咽喉得病的报应;若遇到经常打猎、长期杀生无度的人,说将会得到无端精神受刺激、突然害怕惊惶、突然如痴如狂想要自杀、终致丧命的报应;若遇到不孝父母,常常背逆父母的意志,甚至打骂父母,加害父母的人,说将会得到因天地灾祸来夺取他生命的报应(如打雷、地震、掉崖、堕海等);若遇到大片地无故焚烧山林树木的人,说将会得到突然的精神错乱、颠狂痴乱最终导致死亡的报应;若遇到无论是亲生或是领养的父母,残酷地虐待子女,说将会得到在转世后,反被子女打骂的报应;若遇到用种种网、机关、夹子来捕鱼、捕鸟、捕小兽的人,说将会得到下生中骨肉分离、亲人离散的报应;若遇到毁谤佛、法、僧三宝的人,说将会得到眼瞎、耳聋、哑巴或声带坏死根本不能出声的报应;若遇到轻视佛法、怠慢佛教的人,说将会永远流转在恶道的报应;若遇到毁损、私用三宝物品(如寺庙的公产,僧人的私财等)的人,说将会得到千百亿劫永远轮回在地狱的报应(这种报应最重,因为这是断绝众生慧命呀!);若遇到破坏僧尼清净梵行(勾引男僧、奸污女尼)或是种种冤枉曲害僧人的人,说将会得到永远轮回在畜生道的报应;若遇到用开水、用大火、用刀斧杀伤生命的人,说将会得到轮回流转、相互烧杀的报应(或是自己投生畜生道遭报,或是遇到战乱时为乱兵所伤害);若遇到破戒、破斋的人,说将会得到投生到禽兽道中受种种惊恐、鞭挞、劳苦、饥渴的报应;若遇到不知节约用品,随意浪费甚至仗着自己有钱有势,任意挥霍、胡用的人,说将会得到在将来求什么都不会满愿的报应;若遇到自高自大、甚至仗势欺人的人,说将会得到下生作下贱人,给人任意使唤、任意辱骂的报应;若遇到挑拨离间的或是凶悍骂人的人,说将会得到投生到没有舌头或是以舌为生的畜生道中去的报应(如蚯蚓之类无舌,如黄莺、鹦鹉之类学舌)。若遇到有邪见的众生,说将会得到去那种文明低下,荒蛮不开化的地区投生的报应。像以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由于身口意三业的造业、造恶,结成种种恶果,形成百千万种各各不同的报应,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上边只是粗略地大概说说。由此可见,像这样多种的阎浮提众生造业的情况,感应到这样多种恶道的报应,地藏菩萨总是以他的大智慧、大慈悲、大神通、大方便力量来千方百计地教育和感化他们。凡是犯了以上种种恶业的众生,先是受到像上述那样种种的报应,(称为‘花报’,因为是首先出现的,比较轻些,好像是花儿先开那样),后来便要堕入到地狱里去,即使经过无数的大劫,都还不能出来(称为‘果报’,因为是其次出现的,比较重的,好像是果子后结那样)。从这情况来说,四天王啊!你们既然担当了护人、护国的职责,你们就应当协助地藏王菩萨一起来教化众生,不要使得这些众生被上述所说的种种恶来迷惑他们。”四天王听了以上的道理后,深深地被地藏王菩萨悲天悯人的大慈悲所感动;深深地感谢佛祖的开示和嘱托;深深地感到自己护人护国的责任重大,因此禁不住涕泪双流,含悲赞叹地藏王菩萨的不可思议的功德,恭敬地向佛合掌作礼,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

地狱名号品第五

这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应教化众生的机缘成熟,为了使大家明了地狱果报的事情,所以起来向地藏王菩萨说:“仁慈的圣者,请您为天龙四众以及未来和现在的一切众生说说娑婆世界及阎浮提罪苦众生所受业报的地方、地狱的名称以及恶报等各种情况,使得未来世的末法众生能明了这些果报,心有所惧而免造种种恶业。”

地藏菩萨回答说:“仁慈的圣者,我现在承蒙佛的威神之力以及大士您的慈悲愿力,在这里简略地说一说地狱的名称以及罪报恶报等等情况。仁慈的圣者,在阎浮提的东方有山,名叫‘铁围’,这座山长年累月又黑暗又幽深,是日月的光明永远照不到的地方。山里边有个大地狱,名字叫‘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叫‘大阿鼻’。又有地狱,名叫‘四角’。又有地狱,名叫‘飞刀’。又有地狱,名叫‘火箭’。又有地狱,名叫‘夹山’。又有地狱,名叫‘通枪’。又有地狱,名叫‘铁车’。又有地狱,名叫‘铁床’。又有地狱,名叫‘铁牛’。又有地狱,名叫‘铁衣’。又有地狱,名叫‘千刃’,又有地狱,名叫‘铁驴’。又有地狱,名叫‘烊铜’。又有地狱,名叫‘抱柱’。又有地狱,名叫‘流火’。又有地狱,名叫‘耕舌’。又有地狱,名叫‘锉首’。又有地狱,名叫‘烧脚’。又有地狱,名叫‘啖眼’。又有地狱,名叫‘铁丸’。又有地狱,名叫‘诤论’。又有地狱,名叫‘铁’。又有地狱名叫‘多嗔’。”

地藏菩萨接着说:“仁慈的圣者啊!铁围山之内有这么多的地狱,它们的数量多到无限无量。更有称为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狱、火山地狱、火石地狱、火床地狱、火梁地狱、火鹰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倒刺地狱、火屋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等许多地狱。在这些地狱中,有的还包括有各种小地狱,有一个的,有二个的,有三个的,有四个的等等,甚至还有包括成百上千的小地狱,这些小地狱的名称都不相同。”

地藏菩萨进一步告诉普贤菩萨说:“仁慈的圣者啊!这许多的地狱,都是南阎浮提作恶的众生,由种种恶业所感应而显现的。业力大得不可思议,真是要比须弥山还高,比大海还深,它能障碍众生修行种种善道,修行种种圣道,令他们永远处于轮回的业道中。所以呀,一切众生千万不要轻视那些小小的过恶,以为这不算什么,没什么罪过,要知道一切罪业在死后都有报应,哪怕是一丝一毫也不会放过。父子之情算得是最最亲密的了,但是到了黄泉路上,按照各人的业力,各走各的路,即使是偶然碰到了,也是相见不相识,更不用说代为受罪了。我现在承蒙佛的威神之力,在这里粗略地再说一下地狱中罪恶报应的具体情况,请仁慈的圣者能耐心地再听我说一下。”普贤菩萨回答说:“我当然是早已知道三恶道由恶业而引起的痛苦的苦报,之所以现在请您讲,主要还是为了让后世那些末法一切造恶的众生,在听了您讲了以后,知道因果报应的真实不虚,从而发大乘心,皈依佛,皈依三宝,永离恶道啊!”

地藏菩萨讲:“仁慈的圣者啊!地狱里的罪恶报应大致上是这样的:或有地狱,拔出罪人的舌头,让牛用犁来耕它;或有地狱,挖出罪人的心脏,让夜叉来吞食;或有地狱,用极大的铁锅,里面煮上满满一锅沸腾着的开水,把罪人放到里面去煮;或有地狱,用中间空心的铜柱,里边烧着大火,把铜柱烧红了,让那些罪人上去抱柱子,把身上的肉都烧得一块块往下掉;或有地狱,遍地都是大火,另外还从四周喷出更猛烈的大火,追赶着烧那些罪人;或有地狱,永远是冰天雪地,把罪人的皮都冻得爆裂了,翻出一块块紫红色的肌肉来;或有地狱,到处都是恶臭冲天的粪尿,罪人在里边吃的、喝的、闻的都是这些恶臭的粪尿;或有地狱,在空中到处飞撞着用纯铁做成的铁,那些尖尖的铁刺深深地刺入到罪人的身上;或有地狱,在空中到处飞撞着燃着火焰的烧红铁枪,紧紧地追刺着罪人;或有地狱,空中或四周会突然冒出大铁椎,一下下地撞击罪人的胸口或背部;或有地狱,地面全都是烧红的铁板,烧得罪人到处逃窜,没有落脚的地方,又有许多夜叉恶鬼抓住罪人的双手放到大火中去烧;或有地狱,到处爬满了铁蛇,这些铁蛇专门盘旋、缠绕在罪人的脖颈上,把罪人绞死;或有地狱,满地奔跑着铁狗,追逐、撕咬、践踏罪人;或有地狱,满地奔跑着铁骡,追逐、撕咬、践踏着罪人„„仁慈的圣者啊!要说地狱里的罪报,简单讲大致上就这些。要是说到每个大地狱,以及它们所包括的各种各样的无数小地狱里,那是每个狱中都有成百上千的用来消业的刑具罪器,但是不论刑具有多么多,无非是由以下这四种材料所构成的:那就是铜、铁、石、火这四种材料,再没有其他材料了。这四种材料正是同众生造恶的心一一对应,是由造恶的心、造恶的业所感应而得的,是唯心所造,不可思议啊!如果要想详细地说清地狱里种种罪报的事,那么在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地狱中,更有说不完的,百千种痛苦的刑具及苦事,更何况有无量无数的地狱啊!我现在承蒙佛的威神之力以及仁者的方便提问,借这因缘简略地介绍了如上所述的情况。如果要想把所有地狱、以及每个地狱里所受的种种苦处都说出来的话,哪怕把所有大劫的时间都加起来也说不完啊!”

如来赞叹品第六

在称扬赞叹地藏王菩萨不可思议功德之后,为了要使一切诸佛、菩萨及一切众生能受持、卫护、弘扬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以全身涌放无量光明的神通力量来引起大众的注意,这光明遍照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数的佛世界;同时也以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中的一切诸菩萨摩诃萨,以及天众、龙众、鬼神等众和人类、非人类等等一切众生:“你们都听到了我刚才在大会上称赞、弘扬地藏菩萨摩诃萨能在十方世界,显现极其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威神慈悲力量,以及为了满足历劫所发的种种宏誓大愿而作的、所有救护十方一切罪苦众生的度生事业。我灭度后,你们这些菩萨大士以及天、龙、鬼神等大众,应当以种种方法、种种便利来卫护这部经,使一切众生能通过这部经的教导,如法修行,最终得蒙地藏菩萨及一切诸佛的加持力量而证得永断生死的大涅的快乐。”

佛说了这些话之后,在忉利天宫大会上有一位菩萨,名字叫普广,因机缘成熟,代众生请佛宣说地藏菩萨是怎样利益众生的,所以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合起两掌,恭敬地向佛说:“世尊呀!我现在在这会上听到世尊一直在赞叹地藏王菩萨,有这么多种种不可思议的伟大威力、神力和功德力。世尊,您能否为将来后世的未法众生宣讲一下地藏菩萨是如何从因果这一规律出发,教导众生明了因果,教导众生修种种福德,使一切众生都得到种种利益的事,让各个天的天人、龙众等天龙八部大众和未来世的一切众生能明了因果,明了如何种善因得善果的方法,从而恭敬地、尊重地依照佛的教诲来修行。”

这时,佛就告诉普广菩萨及在会的一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在家出家男女四众弟子说:“你们注意了,应当用清净心来听,用正念心来听,我现在就为你们简略地说一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使他们都得到种种福德的事迹。”普广菩萨立即欢喜地答应说:“是的,是的,世尊,我们大家都非常乐意听到。”

佛就告诉普广菩萨说:“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旦听到有‘地藏王菩萨’的名号后,能立刻升起恭敬心、欢喜心、虔诚心,或是合掌、或是赞叹,或是礼拜,或是深深思念、眷恋、仰慕地藏王菩萨的话,这人就以这点恭敬作礼的功德,就可以免去未来应受的长达三十大劫的重罪。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恭敬心或是自画、或是请人代画,用种种美丽的色彩绘画地藏菩萨的形像;或是自己雕塑、或是请人雕塑,用土、石、胶、漆或金、银、铜、铁等材料雕塑地藏菩萨的形像,并且还是供起来,恭敬瞻仰、恋慕、礼拜的话,这人就以这塑画地藏菩萨、礼拜地藏菩萨的功德,可以连续地升往三十三天享受天福达一百次,同时在这以后,由于皈依地藏王菩萨的功德,永远再不会堕落到三恶道中去。假如这一百多次生于三十三天的天福享完了,不得已下生到人间来的话,还有这福报到人间来当国王,不会失去享受人天福报的大利。倘若有的女人,由于深深了解到做女人的痛苦,讨厌得女人的身,由此发心向往转成男身,可以尽心尽意地用种种灯、香、花、果、饮食、衣服及种种庄严菩萨的供具来供养菩萨的画像或塑像,从初发心的那天起,直到临命终时的那天止,天天如此,一天不缺地用鲜花、烧香、饮食、衣服、丝绸织品、幢幡、钱宝、玩具等供品供养菩萨。那么这位善女人在舍去这一女人形像之身后,在以后百千万劫的各世中,决不会投生到有女人的世界里去(连女人的形像都见不到),更不用说自己再受女身了。除非一旦发了要利益众生的大愿,以慈悲心想去救度那些受苦受罪的女人们,为了方便度生,自己愿意化作女身去度脱众生。因此,由于这辈子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的功德力及地藏菩萨的威神愿力,这女人可以在未来世的百千万劫里再也不会受女身、做女人了。另外,普广,倘若有的女人,由于宿世的业障,令今世变得又丑陋、又多病的,可以在地藏菩萨像前志诚恳切地哀求地藏菩萨慈悲加被,志诚恳切地忏悔自己过去世所作的种种恶业,以恭敬心、虔诚心瞻仰、礼拜地藏王菩萨,哪怕只花上一顿饭的功夫,以此功德,地藏王菩萨可令这又丑陋、又多病的女人在以后百千万劫的世中所得的身体形像,总是相貌圆满,人人见了生恭敬心、欢喜心。如果这个女人还欢喜在未来世中继续作女人的话,那可以此功德,在未来的百千万亿生中,常常可以作为公主、王公大臣的女儿,也可以作为王妃,也可以成为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身体长得圆圆满满,无残无缺,相貌长得端端正正,美貌艳丽。这正是由于以志诚心,瞻仰、礼拜地藏菩萨的功德才获得这样的福报啊!

“还有,普广,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有条件对着地藏王菩萨像前,或是自己、或是请人、演奏种种高雅、美妙的音乐,以歌唱、朗诵来赞叹地藏王菩萨的功德,以种种鲜花,烧香等供具来供养菩萨。不仅自己这么做,还劝一人或多人也这么做。像这样的人,在现在世及未来世中,常常会得到百千的鬼神日夜保护、保佑,不让任何恶事来干扰他,甚至连恶事也听不到,更别说亲自受恶事的折磨了。另外,普广,在未来世中,倘若有恶人或恶神、恶鬼,看见那些善男子、善女人恭敬皈依、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的形像,或是讥笑、毁谤,说‘这么做有什么用?哪有什么功德?一点好处都没有,真是白费劲!’当面哈哈大笑,也有的在背后讥笑、毁谤,或是连同一些人共同讥笑毁谤,甚至于那怕起一个讥笑、毁谤念头的,像这样的恶人、恶神、恶鬼,由于讥笑毁谤他人恭敬礼拜、赞叹、归依、供养的罪恶业,直到贤劫中最后的第一千位佛灭度了,他的因讥笑毁谤所生的罪报,还会令他在阿鼻地狱里受极重的罪。过了地狱里该受罪报的劫数之后,方能从地狱出,转到饿鬼道中受苦;再在饿鬼道中经过一千大劫之后,转到畜生道中,再在畜生道中经过一千大劫之后,方能得到人身,即使是得到人身,也是个贫穷下贱的人,还是个六根不完具的残疾人,这样的人,一辈子经常碰到恶报:终日里受人欺压、受人打骂,怨家、疾病、劳苦、贫穷追随着他的一生。不久之间,还由于恶业的结集,再次堕落到恶道中去,轮回不息。所以普广啊!讥笑、毁谤别人,供养地藏王菩萨的罪业,尚且要得到这么重的报应,更何况自己产生种种罪恶的念头去造讥笑毁谤的罪业了。

“还有,普广,在将来世中,若有某些男子或女人,由于得病,长期卧床不能起身,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活着受不了,死也死不了,非常惨痛。在梦中还常常会梦见恶鬼,或是见到已经故世的亲人,梦中在危险的山路或森林里奔波。或是梦中被恶鬼扑身,吓得惊醒过来;或是被一些鬼神在梦中拉走,跟着见到种种可怕的景象。像这样的情况经过好多年,弄得骨瘦如柴,病病殃殃的,成天躺着叫苦叫痛,真是悲惨极了。这都是因为在今世或过去世中造了种种的业,到了临死前,为了要确定该分到什么道中去,正在讨论造业的轻重,所以弄得长期病在床上,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而家里的男女老少,由于不懂这其中的因果道理,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所以普广啊!你要是在时节因缘达到的情况下,一定得设法告诉他的家人,让他们赶紧在诸佛菩萨的像前,以恭敬心高声朗读一遍这部经。同时,拿出病人最喜欢的东西:或是衣服、或是宝贝、或是舍出自己部份的庄园、房舍,对病人高声嘱咐:‘我某某人,为了你久病不起,现在恭敬对着经典、佛菩萨像前,捐出这些财物来供养经典或佛菩萨像,或是用这些钱财来恭敬塑画佛菩萨形像,或是用这些钱财来恭敬造塔、造寺,或是请来上好的灯具来点灯供佛菩萨,或是拿这些钱财去供养寺庙里的佛、法、僧三宝,等等。’像这样在病人前再三陈说,怕的是病人因病重而神识昏迷听不到或听不清。倘若这个病人已经病得很重很重了,神识昏迷甚至知觉也逐渐失去,直到断气,像这样不断地高声念经,高声向病人表白,连续一天二天直到七天。那末,这个病人在命终之后,所有过去的重罪,甚至于是‘五无间罪’,也能得到永远的解脱。并且在以后所生的各世里,常常还能知道过去世的情况。如果说有人能趁身体尚好,还有寿命的时期里,能常常亲自抄写这部经或请别人代为抄写;或是自己塑画菩萨的形像,或是哪怕请别人代为塑画,所得的善果报应,必定能获得极大的利益的。

“因此说,普广啊!倘若见到有人读诵这部经,哪怕只是起一念来赞叹这部经、恭敬这部经,你也应当以种种方便来劝说这些人,千万不要退失这宝贵的初发心,应当勤勤恳恳地,长久赞叹、恭敬、受持、读诵这部经,这样做,可以得到在现在和未来有千万亿不可思议的功德啊!

“还有,普广,倘若在未来世里有些众生,在梦中见到种种鬼神及其他种种形状的众生,他们有的悲伤,有的啼哭,有的忧愁,有的悲叹,有的恐怖害怕。那都是这些众生在以前一生、十生、百生、千生中,过去的父母、兄弟、姐妹、夫妻、亲戚甚至是朋友等堕落在恶趣中没法出来,非常希望这些众生,能做种种功德来超度他们。你应当在适当的条件下,告诉这些众生,劝他们做种种功德来使他们的过去亲人能脱离恶道。普广,你应当用你的神力,使得这些活着的眷属,恭敬地对着佛菩萨的像前,志诚恳切地亲自读诵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不识字的也可以请人代读,遍数可以是三遍或七遍。能这么做的,那么这些处在恶道里希望救拔的那些罪苦眷属,当你念完这几遍经后,当即可以得到解脱,在今后的梦里也再不会遇见了。另外,普广,倘若在将来世中,有些人身处下贱,或当男仆,或当女婢,或是虽不做奴婢,但是人身非常不自由,辛苦劳累,处处受人牵制,觉悟到这种痛苦来自于过去世所造的恶业,想要诚心忏悔时,可以用恭敬心、虔诚心,瞻仰、礼拜地藏菩萨的形像,最好能在七天之中念地藏王菩萨的名号满一万遍。像这样的人,在这一世苦报受完之后,在未来的千万生中,一直可以生在尊贵的家庭或家族里,再不会到三恶道里去受苦。再有,普广,在未来世中阎浮提内,若有那些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等一切人或其他少数民族等有怀孕刚生产的,不管生的是男是女,在生后的头一个七天中,应当早点为他(或她)念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同时又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的名号满一万遍,那末这新生的男婴或女婴,倘若过去世有罪报的话,便可籍此功德得以解脱,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安安乐乐、无病无痛,易于抚养,寿命也能增长,不致于半路夭折。倘若这孩子本来没什么罪报,相反很有福的话,那末,籍此功德,更加增加他们的安乐及寿命。

“还有,普广,倘若未来世的众生能在每月的十斋日,即初

一、初

八、十

四、十

五、十

八、二十

三、二十

四、二十

八、二十九及三十日(月小改为二十

七、二十

八、二十九)中这十斋日,是各路神祗对阎浮提众生所犯的一切罪业清算定罪的时候。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抬手动脚,可以说没有一件不是业、没有一件不是罪的。更何况有些不信因果的众生成天随心所欲地做那些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下流话等百千罪业。倘若能在这十斋日里,对诸佛菩萨或罗汉、辟支佛等贤圣像前读一遍地藏经,在他居家东西南北一百由旬的直径范围内,没有种种灾难。家庭内无论男女老少,大大小小,在未来的百千年中永离种种恶道。能在这十斋日里每天念一遍地藏经,在现在世,可以使这家人家没有种种横病,衣食丰足。所以,普广啊,你应当知道地藏王菩萨有这么多、这么大、不可说的百千万亿大威神力来利益众生。我们阎浮提的众生,同这位大菩萨有极大的因缘。这些众生,听到地藏王菩萨的名号,见到地藏王菩萨的形像,哪怕能听到这部经的三字、五字,或一句、一偈的话,在现在世可以得到特殊的、微妙的安乐,在将来世的百千万生里,常能生得相貌端正,还能投生到尊贵的人家中去。”

普广菩萨在听了佛这一大段称扬、赞叹地藏王菩萨的话之后,恭敬地跪下来合掌向佛说:“世尊,我早就知道地藏王菩萨有这么大、这么多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力、神通力、誓愿力。只是为了未来世的众生能有机会知道这些功德力、神通力、誓愿力,为此而引起他们生恭敬心、仰慕心,按经中所说去做,不仅能得人天福报,最终还能得到解脱,所以才问您。现在我代表未来的众生诚诚心心地恭敬顶礼、接受您的教诲。世尊,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叫什么名字呀?我们又应当如何来广泛地弘扬、流通这部经呀?”佛告诉普广菩萨说:“这部经有三个名称,一名‘地藏本愿’,也名‘地藏本行’,也名‘地藏本誓力经’。这是由于这位大菩萨从久远的无量劫以来一直发种种大誓愿来利益众生。因此你们应当依仗佛力的加被,依仗地藏王菩萨不可思议的大誓愿力的加持来弘扬、流通这部经。”普广菩萨听了以后,恭恭敬敬地合掌向佛作礼后,退回到自己的座位里去了。

利益存亡品第七 这时,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恭敬对佛说:“世尊,我看这些阎浮提的众生,举心动念,没有一件不是起造罪因的。好不容易干点善事,得到点福报,便只顾享福享乐,退失了当初所发的善心及向上的心。倘若碰到恶因缘:譬如恶朋友的教唆、有权有势时的任意胡作非为等,那末这些恶念恶事便会越来越多。这种人就好像是在淤泥、沼泽地那样,身上背着沉重的石头(业障),步履越来越艰难,越来越沉重,脚也越陷越深,倘若能得到善知识的帮助,帮他减轻些负担甚至全部帮他负担,这是因为这位善知识有大力量的缘故。不仅如此,还亲自帮扶他,运用他的智慧,使这人走出沼泽地而到平地。到了平地后,还殷勤地劝他:你今后得当心,把牢自己的脚跟,明白沼泽地的险恶,不要再进去了。世尊,习惯于行恶的众生,往往是从最微细的一点小恶做起,以为没什么,但后来越做越大,越做越多,终于达到无量的罪恶。这些众生倘若有这样的习惯时,在他临死前,父母亲戚应当为他做种种功德,培养种种福报,以便投生到较好的去处。或是为他在佛菩萨像前悬挂幡盖,或是为他在佛菩萨像前点燃油灯,或是念诵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或是用种种香、花、衣服、饮食来供养佛菩萨形像及贤圣的形像。同时在临死人跟前念佛菩萨或辟支佛的名号,一名一号,必须大声念,念得清清楚楚,不可含混不清,使临死人能清楚地听到,最终为第八识、第七识所接收。能这么做的话,这些造恶众生,由于因果规律本来应当堕入到恶道中去的,现在因为有他的亲属为他做了这些不仅消业,而且种善根的神圣因缘,过去的罪业统统消灭了。倘若还能在身死之后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努力多做各种善事,并把这些善事的功德回向法界,回向众生,回向那已死之人的话,能使这已死之人永远脱离恶道,得生人间、天堂,受种种最好的、微妙的安乐。同时,对于做功德的现在亲属来讲,也有无量的利益和安乐。 “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今天在这大会上对着佛世尊、以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来劝那些阎浮提的众生:在临死之前,千万不要去杀生以及造种种恶缘,甚至于搞迷信的礼拜、祭奠鬼神,求那些魍魉魑魅,山精木怪来‘保佑’亡灵。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搞的那套杀生以及拜祭鬼神的那些事,根本丝毫也帮助不了死去的人,相反还结了罪恶的因缘,增加了罪业的深重。即使亡者在过去世或现在世曾经结过某些善缘、种过某些善根,应当可以生到天界或人间富贵人家去,但由于被那无知的亲属在临终时给他造的种种恶缘,使得亡者受到牵连,受到责问或责罚,延迟了、甚至改变了生天或生富贵人家的福报。更何况一般人通常因不明因果,不懂佛理,根本没种什么善根,相反根据各人自己造的业还得到恶道去,那里还忍心让他的亲属给他再制造种种恶业,再堕入到更痛苦的恶道中去呢!打个比方说吧,譬如有个人从遥远的外地回乡来,由于路途遥远,准备的食粮早已用尽,已经三天没吃上饭了,而他所扛的行李包裹物又足足有一百多斤。正在这最困难的时刻里,忽然又遇到邻居朋友在外碰到,请他再捎上一些东西,结果弄得那人苦上加苦,难上加难。世尊,我看阎浮提的众生,只要能在佛的教理教法上做哪怕是一根汗毛那么细、一根汗毛尖上的水滴那么微、一粒沙子那么轻、一粒灰尘那么小的善事,别看它小,所做的利益不会白费的,分分都可自得。” 说这些话时,在会中有一位长者,名叫大辩。这位长者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证得无生法忍,以种种智慧方便,化现长者的形像来教化、度脱十方一切众生。现在他就合掌恭敬请问地藏王菩萨说:“大士,这些南阎浮提众生在命终之后,家里边大大小小的亲人为他做种种功德,同时还设立斋堂供养十方僧众,造种种善因,像这样的话,这个命终的人,能不能得到大的利益甚至得到解脱呢?”地藏菩萨回答说:“长者,我现在就来为未来的和现在的一切众生,承蒙佛的威力加被,简略地说一下这事。长者,未来和现在的各类众生,在临命终时,能有缘听到一位佛的名字、一位菩萨的名字、一位辟支佛的名字的话,不论原来有罪或无罪,都能得到解脱。倘若有男子、女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地做善事,相反还造了不少恶,在命终之后,家里大大小小的亲属,为他造种种福利的一切圣事。在这圣事中,有七分之一是为亡者所获得,有六分功德是活着的人所得。正因为如此,未来的和现在的善男女等,听到有这样的功德后,都要趁着身体强健时努力自己修行,这功德分分都是自己获得的。一旦人死之后,冥冥之中的魂神孤孤单单地、懵懵懂懂地不知自己的罪报或福报有多少,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如痴如聋,有的还在各个审判罪福的官厅里审定罪福的多少。审定之后,依据业报到一定的道中(六道之中)去投生。在尚未审定的期间,真是千愁万苦,心里急得不得了。更何况有的人业重,还得堕落到各种恶道中去呢!在这尚未托生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念念之间,都在盼着活着的亲人给他做种种功德来超度他、救济他。过了这四十九天之后,业报已经审定,托生的地点也已确定,那就没办法了,只好随着审定的业报、确定的托生地点去投生了。倘若这个人在生之时曾经造过不少的恶的话,那就往往是一碰得几千几百年中在恶道里受苦。倘若犯的是无间地狱的极恶大罪时,那就千劫万劫掉在无间地狱里,几乎是永无出头之日,永受极端的酷刑了。

“另外,长者,这些个有罪有业的众生在命终之后,家里的亲人为他在佛菩萨前上供,在寺庙里或家里办些素席供僧,用这功德来为亡者施福。但要注意的是:在办斋食的时候及供斋之间,无论是生熟的米、面或蔬菜的之类,不要随便掉在地上,更不能随便丢弃、糟蹋。若是无意掉在地上弄脏的,第一千万不能再擦擦后上供,这是极不恭敬,而且是有罪过的;第二即使不能吃了,也得施舍给猪狗等,不能抛弃浪费。一切上供给佛、法、僧三宝的供品,在上供前千万不能自己先尝一口,更别说先吃了。倘若违背了,先吃了,或是在上供时不够恭敬、不够虔诚的话,那末这个亡人一点也得不到利益。相反,若能勤勤恳恳、恭恭敬敬、诚诚心心地供斋,把一切上供的食品、供具,弄得干乾净净、整整齐齐地去供佛供僧,那末,在这些功德中,有七分之一是可以让死去的人收到的。因此说,长者,阎浮提的众生若能为他们的父母或是亲人在命终之后能虔诚地设斋供养的话,无论是死去的或是活着的,都会获得福报的利益的。”

地藏王菩萨在说这些话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的阎浮提鬼神,都发了无量的菩提心,大辩长者在做完这请法的功德之后,也就恭敬地向佛、向地藏王菩萨作礼并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大会期间,在大铁围山里的无量数的鬼王跟同阎罗天子一起,也来到了忉利天宫大会讲经的地方。这些鬼王是: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有这么些大鬼王,各统领了成百上千的小鬼王,他们都是住在阎浮提世界(即我们所居的南方的娑婆世界),大大小小的鬼王们,每个鬼王同阎罗天子承蒙佛的威神力量及地藏菩萨摩诃萨的威力,才有机会到这忉利天宫大会里来,站在大会的一侧。这时,阎罗天子代表他自己以及他所带来的鬼王们恭敬下跪合掌向佛作礼后,问讯世尊说:“世尊,我同我带来的鬼王们,承蒙您老人家的威神力量及地藏王菩萨摩诃萨的威力,才能有机会到这忉利天宫大会来拜见世尊及各位菩萨摩诃萨,这也是我们获得善根、获得福利的一次大好机会。我现在有个小疑问。冒昧地想请问世尊,希望世尊能慈悲我们,给我们解释这个疑问。”佛回答阎罗天子说:“你随便问吧,我来给你解说。”这时,阎罗天子非常高兴,以恭敬心仰望世尊作礼,同时也以恭敬心转向地藏王菩萨仰望后,对佛说:“世尊,根据我的观察,地藏王菩萨在六道中,长期以来,用百千万种方法去救度那些因造罪而受苦的众生,从来不知道疲倦。这是因为这位大菩萨有不可思议的愿力和不可思议的神通力才会这样。但这些众生一旦脱离了苦报之后,过没多久又会掉到恶道里去。使我搞不清楚的是:地藏王菩萨既然有这么大的、不可思议的神力,为什么众生不能长久地呆在善道里,永远获得解脱呢?但愿世尊能慈悲为我解说一下。”

佛告诉阎罗天子说:“南阎浮提世界里的众生,由于过去种种业力因缘,他们现在习性很固执、很倔强,难以诱导向善,难以用威势降伏。这位大菩萨在过去长期的千百大劫以来,一次次地投入到六道中去救度、超拔这些众生,使他们能早些得到解脱,免除六道轮回的苦处。这些罪人中有的甚至是堕入到大地狱中,地藏王菩萨也还是以他无尽的大悲心和大愿力,以种种方法和神力,使这些众生能根除过去世造的种种业缘,能明了他们过去世所犯的种种恶行和罪业。应当说,这些众生应该不会再堕入到恶道中去。但正由于阎浮提众生从无量生死以来,造的恶太多了,造恶的习气太深了,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又犯种种罪恶,所以一会儿上到善道,一会儿又掉入恶道,上上下下,轮回不息,连累这位大菩萨在百千劫中一次次地救度他们。打个比方说吧!譬如说有一个人因为长久出门,不知道自己的老家在哪里了。有一次误入危险地区,在那个危险区里,有许多夜叉、恶鬼,还有许多豺狼虎豹、凶象恶狮、毒蛇毒蝎、毒蜈蚣、毒蜘蛛等。这个迷路人在险道里行走,要不了一会儿便会遭受到毒害和死伤。正好在那时,有一位善知识,智慧高超,知识丰富,懂得许多出险道、解百毒、避虎狼、驱恶鬼的方法,见到这位迷路人正要误入险区,就提醒他:‘喂,这位朋友,你想上那儿去干什么呀?那里边太危险了,你难道有什么办法能躲得开,避得过吗?’这个迷路人听这位善知识这么一说,才知道那条路进去是个危险区,赶紧退步,在这位善知识指引下,脱离了险道,走上了正路,使他得到了平安与快乐。同时,这位善知识又诚恳地对这位迷路人说:‘嗨,你这个迷路的人呀!从此以后,可千万别再走这条道了呀!进了这条道的人,进得去,出不来,遭受种种毒害不说,还得损失性命呀!’而这位迷路人也非常感激这位善知识的帮助,在临分别的时候,这位善知识又再三地嘱咐他:‘倘若你见到你的亲戚、朋友甚至是陌生的过路人,不论男女老少,你都得跟他们说这条路的危险性,毒蛇猛兽、恶鬼恶神太多了,进去就会丧命,千万别让他们误入而使自己丢失性命呀。’地藏王菩萨正是这样的一位善知识,具有大慈大悲的愿力和信心,时时处处去救济超拔种种造罪受苦的众生,使他们能进入人、天的善道里受种种微妙的快乐。而这些造罪的众生,由于知道了业道的苦,一旦脱离以后,永不想再进去了。正象那个迷路人误入险道后,碰到那位善知识给他引出到正道似的,再不会进去了。逢见别人要误入时,也会帮着劝说,要他别进去。还现身说法,讲自己就是因为不知道危险,差点就进那个道了。亏得那位善知识的指点才脱离了险道。但有的人不吸取教训,还会迷迷糊糊地再次踏进这险区,忘了过去入险道所受的罪,甚至丧失性命。正好比有的人一再地犯十恶大罪,终于又掉入到大地狱里去那样。地藏菩萨总是以他的大慈悲心、大誓愿力,用种种善巧方法来解救这些众生,让他们能得到人天的好报。但由于众生造恶的习气太重,弄不好便会又掉入恶道中去。如果犯的是无间地狱的大罪的话,那就只能长久地困在地狱里,想要出头也不可能了。”

这时,有一位恶毒鬼王合掌恭敬地对佛说:“世尊,我们这些鬼王,数量很多很多,多到无法计算。在阎浮提世界里,或是去利益众生,或是去损害众生,并不都是相同的。这是由于我们过去的种种业报,使得我们现在有这种种的果报,在阎浮提世界各个地方行使我们的职权,和因为业力的作用驱使我们做种种的善事或恶事。但总的来说,还是恶事多些。从现在起,我代表我们这些鬼王在佛前发愿:我们愿意多做善事,多多地护持那些积福、修善根的人。在各地巡行的过程中,或是到各个城市、县镇、乡村,或是去庄园、房屋、家庭里,若见到有男子或女人修哪怕是一毛一发那么小的点善事;或是更大些,比如悬挂一片幡,一顶盖;拿很少一点香,一束花来供养佛像或菩萨像;或是更进一步能念这部不可思议的《地藏菩萨本愿经》,烧上香来供养这部经,哪怕是经里的一句话,一句偈,我们这些鬼王尊敬礼拜这个人,就像尊敬、礼拜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那样,命令我们部下的、有各种各样大的神力的小鬼;命令那些当地的土地神去保护这些善人,不让那些恶事、横祸、恶病、横病,甚至是不如意的事来靠近他们,更何况加到他们身上了。”

佛听了这位鬼王的陈述之后,称赞这位鬼王说:“善哉善哉,你们同阎罗天子能这么样地去拥戴、保护这些善男子、善女人,我也会告诉梵天王及帝释天子,让他们也来保护你们。”

正在说这话时,会中有一位鬼王,名字叫主命,恭敬地对佛讲:“世尊,我依我过去种种业缘,在现在掌管阎浮提人的生命,无论是出生或是死亡,都由我来管理。在我本心的愿望,总想去帮助这些人们,利益这些人们。但是这些众生由于不懂因果,不知佛法,所以不能体谅我的初衷(本意、苦心),以致闹得生时和死时都不得安宁。为什么呢?因为阎浮提人在初生之时,不论是男是女,家里人都应当做种种善事,使得房舍周围清清净净,这样自可以让土地神祗等欢欢喜喜地保护生产的母子,使她得以平安产子,快乐欢喜,全家也都可以欢乐高兴。生下孩子之后,千万不要为了庆祝,又去杀生,拿种种鱼、鸡、肉、蛋甚至水产的虾、蟹、龟、鳖等杀了来给产母‘进补’。更不要请一大帮亲戚朋友来大办酒席,宰猪杀羊,饮酒食肉,甚至是吹吹打打,或放放音乐,闹得乱乱哄哄,这样一来反而会害得新产的母子都不安生。为什么呢?因为产母在生产之时,有无量数的恶鬼及魍魉精魅想来吞食生产时流出来的腥血。为了保护产母的安全,我早就命令当地的土地神、舍宅神等来保护母子,不使这些恶鬼靠近他们、加害他们。按理说,像这样的人家,见到母子能平安生产,应当拿蔬食,水果、香花、灯烛来答谢土地神祗。但由于他们不明理,光知道所谓的‘庆祝’,杀生害命,邀了一大帮人又吃又喝又哄又闹,使得家里又平添了不少怨鬼恶神,弄得土地神祗也没法管了,结果是母子俩翻过来受害,甚至死亡。这是讲生的时候,死的时候呢?阎浮提人在临死时,不管他是善人或恶人,我都想让他能上升到善道,不落入恶道中去。更何况有些命终人本来是善人,那就使我更方便了。但即使是行善的人,在他临命终时,也有成百上千的恶道里的鬼神,或是变成亡人的父母,或是变成亡人的亲戚朋友,把他拉向恶道中去。更何况本来就造恶的众生,那这种恶鬼就更多了。世尊,阎浮提的男子女人在临命终时,神志都不清了,昏昏沉沉如同梦中一样,因为六识渐次地离开人体,所以一开始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鼻子闻不见,舌头不知味,身上也慢慢失去知觉,而意识上也昏昏沉沉,根本份不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最容易被恶鬼恶神拉入恶道了。所以在这种时候,亡者的亲人们应当懂得,赶紧准备较大的场面的供养,恭敬诚恳地读这部尊贵的经典或其他大乘经典,恭敬诚恳地念佛菩萨的名号。这种善缘,能使这位命终人能脱离恶道,各种各样的邪魔鬼神都会退散,远远躲离。世尊,这里有个根本道理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一切众生在临命终时,倘若能听到一尊佛的名号;或是能听到大乘经典的一句话、一句偈,我看这类众生,除了犯‘五无间’杀害的大罪之外,其余小小的恶业误堕入恶道的话,承蒙这听闻佛菩萨名号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的功德,都可以立即得到解脱,再不会堕入恶道中去。”

佛告诉主命鬼王说:“你真是发大慈悲心,能发这么大的大愿,在阎浮提众生的生生死死过程中,来保护他们。我希望你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有男子女人在生时或死时,你都不要退转这个大愿,一定要保护他们,使他们最终都能得到解脱,永远得到安乐。”鬼王恭敬对佛说:“世尊,请你不要有顾虑,我在这一生中,用毕生的精力,无时无刻不在想到阎浮提的众生,使他们在生时及死时都能得到安乐。只希望那些众生在生时及死时,都能相信并能接受我刚才所说的劝告,那所有的众生一定能都得到解脱,获得真正的大利益的。”

这时,佛又转过来对地藏王菩萨说:“这位主命大鬼王,已曾经在百千世中一直作大鬼王,一直在阎浮提众生的生时死时保护他们。正是这位大菩萨有大慈大悲的愿力,发愿要在众生生时死时保护他们,为了方便这工作,才化现这鬼王的形像,实际上他并不在鬼道里。从此以后,再过一百七十个大劫,将要成佛,佛号称作‘无相如来’,佛住世所在的劫名叫做‘安乐’,佛住世所在世界名叫‘净住’,这尊佛的寿命有无量无数不可称计的大劫。地藏,这位大鬼王的事迹真是不可思议,他所度的人众与天众也是无量无数,没法计算的呀!”

称佛名号品第九

这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恭敬对佛说:“世尊,我现在准备为了未来世的众生,能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得到大解脱,愿意讲一下如何才能得到大解脱的利益的事,希望世尊能慈悲一切众生,听我把这事讲一下。”佛告诉地藏菩萨说:“你现在要想发大慈悲心,救度、拔济一切造罪受苦的六道众生,而演说不可思议的解脱大法。现在正是时候,请快说吧!我也快涅了,让你能早点完毕你的心愿,同时也令我不再继续担忧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众生了。”

地藏菩萨此时以恭敬心、庄严心、清净心为一切众生宣说不可思议的解脱大法说:“世尊,在过去无量阿僧祗劫前,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了这尊佛名,哪怕暂时地生出恭敬心,那么马上就可得到渡过四十劫生死重罪的福报(意为在过去世中所造种种重罪里,由于此功德,可以免去四十劫的生死重罪,少受四十劫的生死重罪)。更何况还能恭敬地塑造或绘画这尊佛的形像,供养、赞叹这尊佛,那所获得的福报真是无量无边了。还有,在过去恒河沙劫之前,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哪怕只是一弹指顷的短时间里发心要归依这尊佛,那么这个人永远不会在无上道上产生退转的心理,直至成佛。还有,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那怕是耳朵听到,心里还没怎么引起重视,那末这个人就获得可以生活在六欲天的天界达一千次之多的福报。更何况还能志诚恳切地口称心念这尊佛的名号。那获得的功德更是不可限量了。还有,在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祗劫前,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能产生一念归依这尊佛的心念,那么这个人已可得到无量诸佛的摩顶授记,预记将来必定成佛了。还有,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能以志诚恳切的心瞻仰、礼拜这尊佛的形像,或进一步用语言、诗歌来赞叹这尊佛的话,那么这个人以此功德,可以在贤劫的千佛会中成为大梵王,得到很高的授记。还有,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的话,永远不会堕入恶道,常常降生在天上或富贵的人家,享受最好、最微妙的快乐。还有,在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前,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能产生恭敬心的话,那末这个人不久就可以修得阿罗汉的果位。还有,在过去无量阿僧祗劫前,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那末马上就可以得到渡过一百大劫生死之罪的福报。还有,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那末,这个人就得到有恒河沙佛为他说无边佛法的缘法,最终必定能证得菩提大道而成佛。还有,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这么多不可说的无量诸佛。

“世尊,无论是现在或是未来的众生,只要能口称心念哪怕只是一尊佛的名号,那功德就多得无量了,更何况念这么多的佛名。这些众生,无论在生时或死时,自然会得到极大的利益,永不会堕入恶道。倘若有临命终的人,家里的亲人中哪怕只有一个人,能够为这病人高声地念一尊佛的名号,那末这个命终人,除了犯那极重的‘五无间罪’之外,其余那些业报统统都会被消灭。即使说是‘五无间罪’,罪业大到不得了,下地狱后哪怕经过成亿个大劫都没有出头希望的,仗着临命终时,别人为他称念佛的名号,对于这种重罪,也能渐渐减少以至消灭。更何况这些有罪的、临命终的众生能自己亲自口里称呼佛号,心里挂念佛号,自然可以获得无量的福报。消灭无量的重罪了。”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这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蒙佛的威神之力,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跪在地上恭敬合掌对佛说:“世尊,根据我的观察,在业道里的众生,根据因果规律来衡量布施的功德,有的轻,有的重;有的是一生受福报,有的是十生受福报,还有的竟有百生、千生都受大福报利益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世尊能给我解释解释。”佛告诉地藏菩萨说:“我现在在忉利天宫,集合着一切众生的大会上,说一下阎浮提世界中衡量布施功德的轻重问题,你应当用清净心、正念心来听,我给你分别解说一下。”地藏菩萨回答说:“我对这事正有疑问呢,很愿意听世尊给讲一讲。”

佛告诉地藏王菩萨说:“在南阎浮提世界中,有那些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倘若碰到那些最下等的、最贫穷的人,甚至是那些身上长瘤、背上有驼;手脚残缺、五官不正;耳朵又聋、眼睛又瞎;神经错乱、痴傻呆蔫;哑沙嗓子、哑巴结巴等残疾人,这些国王等人想布施时,倘若能抱着大慈大悲的心,平易近人,含笑安慰,亲手遍处布施,或让手下人去布施,那末这些国王等所获得的福利,就相当于供养一百条恒河里沙子那么多佛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国王等,对于那些最贫贱、最残疾的人能发大慈悲心,所以就有这么大的福报。在成百上千个转世过程中,常常可以得到充足的七宝,更何况普通的衣食住行基本生活上面的费用了。另外,地藏,倘若在未来世,有那些国王、大臣、长者、刹利及婆罗门等,见到佛的塔或寺;见到里边的佛像、菩萨像、声闻像、罗汉像、缘觉像、辟支佛像等等,能亲自操办法会去供养,同时也对寺庙里的僧人们能供养的话,那末这些国王等人可以在三大劫的长时间里得帝释之身,受到帝释所享受的微妙的享乐。倘若进一步能把这功德回向法界的话(发心更大),那末这些国王等在十劫中可以得大梵天王之身,享大梵天王之福。

“还有,地藏,倘若在未来世,有那些国王、大臣、长者、刹利及婆罗门等,遇到已经涅后的佛的塔庙,或是遇到那些过去佛的经像,由于年代久远,毁坏破落,能够发心去修补。这些国王等人,或是亲自操办,或是劝人操办,劝一人、二人甚至成百上千等人大家共同布施结缘,那末这些国王等,在今后的百千生中常可以做小国王。如果还能在塔庙前发回向心,那末这些国王及共同布施的人,统统最终成就佛道而成佛。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布施供养的功德是极大的,大到无量无边呀!另外,地藏,倘若在未来世,有那些国王、大臣、长者、刹利及婆罗门等,见到那些年老的、有病的或是正在生产的产妇,若能在一念间发大慈悲心,布施医药、饮食、床具等等,使他们得到安乐。这种福德是最最不可思议的了。在一百大劫之中,一直成为净居天主;在二百大劫之中,一直成为六欲天的天主,最终必定成佛,永不堕入恶道。在今后的百千生中,永远听不到受苦的声音,更不用说亲自受苦了。地藏,倘若在未来世有那些国王、大臣、长者、刹利及婆罗门等,能够做以上种种的布施,所获得的福德真是无量无边。若能进一步把这些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界,不问功德多少,最终必定成佛,更别说帝释、大梵天王、转轮圣王等等的福报了。因此说,地藏王啊,应当广泛地向一切众生宣传这其中的道理,广泛地劝说一切众生学着这么做才对呢!

“还有,地藏,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种很少一点善根,即使如同汗毛、灰沙那么点,他们所受的福报就大得没法比喻了。另外,地藏,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到佛的形像、菩萨的形像、辟支佛的形像、甚至转轮王的形像,能去布施、供养,即可得无量的福德,常可在人间天上享受最美妙的安乐。若把这功德回向给法界的话,那这人的福德就多得无法比喻了。另外,地藏,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到大乘经典,或是听到、看到一个偈、一句经,能发尊重心、殷切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那人获得极大的果报,大到无量无边。若能把这功德回向法界,那他的功德就无法用比喻能说清了。另外,地藏,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佛的塔寺、大乘经典,若是新的,去布施、供养、瞻仰、礼拜、赞叹、恭敬合掌作礼;若是旧的或是已经损坏的,发心去修补、抄写、印刷、装订。或是独自一个人发心,或是劝许多人共同发心,像这样跟着布施的人,在三十生中,常常当小国王;而那位领头发心的人,在三十生中常常当转轮圣王,还以种种善法、善政去教导、教化这些小国王。

“最后,地藏,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所种的善根:或是布施供养,或是修补塔寺,或是装理经典,少到哪怕像一根汗毛、一粒灰沙那么点善事,只要能回向法界,那末这人的功德,在百千生中都会受到人天最美妙的快乐。倘若单是回向给自己的亲人或自身,那所得的福报只是三生受快乐。若是回向法界,那功德成千上万地翻倍,真叫做‘舍一得万’啊!地藏,布施的功德因果关系就像如上所说的那样。”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在地藏王菩萨问完布施功德之后,坚牢地神起来恭敬向佛说:“世尊,我从过去久远以来,瞻仰、顶礼无量的菩萨摩诃萨。这些菩萨摩诃萨都具有很大的、不可思议的神通和智慧,同时也一直在广泛地度一切众生。而地藏菩萨摩诃萨,相对于其他诸菩萨来说,所发的誓愿最为深重。世尊,这位地藏菩萨跟阎浮提的众生有极大的因缘。其他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等等,也同样化现出成百上千的身形到六道中去度众生,但他们的誓愿还是有个完的时候。而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中的一切众生,所发的誓愿中的劫数,多到像千百亿恒河沙子那么多,真是无穷无尽啊!

“世尊,在我看来,那些未来世的或现在世的众生,在他们所住的地方,在向南的地方,找一块清静、洁净的地方,用土、或石、或竹、或木作一个龛室。在龛室中,或是雕塑、或是彩画,甚至用金、银、铜、铁来铸造、雕刻地藏王菩萨的形像,烧香供养、瞻仰、礼拜、赞扬、称叹,那末这个人的住处就可以得到十种利益。哪十种呢?

一、土地肥沃,农作物得丰收;

二、住宅坚固,人口平安;

三、已经亡故的祖先因此而升天;

四、现在活着的延年益寿;

五、心有所求,事事满意;

六、没有水灾、火灾的发生;

七、不会无故的损失钱财,丢失物品;

八、晚上睡觉不会做恶梦;

九、无论在家或出门,总有无形的神祗保护着你的平安;

十、经常能遇到普通人所极难遇到的、种善根的好事。世尊,在未来世中和现在世中的众生,若能在自己的住所能作如上的供养的话,就可以得到这些利益。”

紧接着,坚牢地神又说:“世尊,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自己的住处里有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及地藏菩萨像,这个人还能经常念这部经,经常供养地藏菩萨,那我就以我的神力,日日夜夜保护这个人,直到像水灾、火灾、小偷、强盗;大的横祸,小的横祸等等一切恶事,统统给他消灭掉,使这人能平平安安地供养地藏菩萨,念诵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

释迦牟尼佛听到坚牢地神在佛前及大会上表白了她护持佛法,护持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众生的心愿后,非常高兴,称赞坚牢地神说:“你这位地神的神力很大,不是一般神所能达得到的。为什么呢?因为整个阎浮提世界的土地都是由你在保护,无论是草、木、沙、石、稻、麻、竹子、芦苇、谷子、大米、甚至地里埋藏的种种矿产及宝贝,都是通过你的神力的护持才得以产生、兴旺。而且你又常常称赞、弘扬地藏菩萨利益众生的事,你的功德以及神通比起普通的地神来说,要超过百千倍还多,倘若在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地藏菩萨以及读这部经,哪怕只依《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所讲的一件事去修行的话,你应当用你的神力来保护他,不要让一切灾害及不如意的事使他听到,更何况使他受害了。非但只有你去保护这个人,也还有其他神祗如:帝释、梵天的种种天人、天神来保护这人。为什么会得到这些圣贤的保护呢?这都是由于瞻仰、礼拜地藏王菩萨的形像以及念诵这部不可思议的《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缘故,自然而然在最后能跳出三界生死的苦海,证到涅的真正快乐。正因为如此,才会得到这么多的圣贤的保护啊!”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为了进一步引起众生对《地藏菩萨本愿经》及地藏王菩萨不可思议功德的了解和尊重,本师释迦牟尼佛运用他的大慈悲、大神通力量在其顶门上放出百千万亿的大毫相光: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在顶门上放了这么多的毫相光之后,又出微妙的音来告诉在大会的天龙八部及人非人等大众说:“你们注意听着,我现在在这忉利天宫的大会上,马上要称扬赞叹地藏王菩萨在人天中利益天界、人间众生所做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度生大事,如令众生离苦得乐,获得人天福报的事迹;令众生知小乘的四谛、十二因缘及菩萨大乘的六度、四摄的大小乘种种佛法,使众生依此修行能获得大小乘种种圣者所获得的果位的事迹;令大乘众生渐次修行,由初地直登十地果位的事迹;最后令一切众生永远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终于成佛的事迹等等。”

佛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在大会中有一位菩萨摩诃萨,他的名号称为“观世音”,从他的座位上站了起来,恭敬胡跪合掌向佛说:“世尊,这位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他具有大慈大悲的心愿,怜悯一切因造罪而受苦报的一切众生。在千万亿世界中,每一世界又化千万亿化身去度各种各样受苦的众生。他所作的功德及不可思议的威神力量,我已经听到世尊您以及十方无量无数的诸佛,异口同声地赞叹地藏菩萨。这些功德是如此地不可思议,即使让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诸佛一起来说他所作的功德,也还是没法说得完。刚才又承蒙世尊普告大众说,要称扬、赞叹地藏王菩萨利益一切众生的种种事迹。现在我虔诚地请求世尊为现在世及未来世的一切众生,称扬地藏菩萨种种不可思议的、利益众生的事迹,使得天龙八部等一切众生,得知地藏王菩萨有如此多不可思议功德之后,起极大的恭敬心、恋慕心,瞻仰、礼拜这位不可思议的地藏菩萨,同时也可使这些众生,因瞻仰和礼拜地藏菩萨而获得更大的福德。”

佛告诉观世音菩萨说:“你这位菩萨摩诃萨同娑婆世界有极大的因缘。在这娑婆世界中,无论是天人、是龙众;无论是男人,是女子;无论是神、是鬼、甚至是六道中一切罪苦众生,若有缘能听到你的名号的,见到你的形像的、能产生恭敬心,恋慕你的、赞叹你的,这些众生必定能最终成就无上道业,最终能成佛的。在成佛之前,由于这恭敬、赞叹的功德,也可使他们常常生在天界或富贵的人间,受到种种微妙的安乐。一旦等因果成熟后,必定会遇到佛给他授记。你现在以大慈悲心,怜悯天龙八部及一切众生,来听我宣传解说地藏菩萨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你及一切大众,应当用清净心、正念心来听,我现在就为你们解说。”观世音菩萨回答说:“是的,世尊,我们大众都非常愿意、非常高兴能听到这些事。”

这时,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告诉观世音菩萨及在会的一切大众说:“在未来世及现在世的各世界中,如果有天界上的人,天福已经享受完了,有‘五衰相’出现,甚至是将要堕入到恶道中去的,像这样一类的天人,无论是男、是女,正当现‘五衰相’时,若能有缘见到地藏菩萨的形像,或是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能够起恭敬心,哪怕少到只是仰望一眼,礼拜一下,那么这位天人马上就可以增加许多天福,继续在天界受极大的快乐,永不会再堕入三恶道遭受苦报了。更何况能在见到地藏菩萨形像、听到地藏菩萨名号后,能以恭敬心,用种种香、花、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去供养地藏王菩萨,那他所获得的福利,更是无量无边了。

“另外,观世音菩萨,在未来世及现在世的各世界中,如果有六道里的众生在临死前,能有缘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哪怕只是一声,能听到耳朵里去,那末这个众生,永不会到三恶道里去受苦了。更何况在这人临死之时,家里的父母或其他亲人为了超度他,把家里的房产、财物、珍宝以及衣服等物品变卖后,用来雕塑或彩画地藏菩萨的形像,供养地藏菩萨的形像。同时在这病人尚有一口气的情况下,把为他超度而做种种功德的事告诉他。这个人听到后,心里明白家里的亲人已经为他做了超度的工作了。倘若这人命不该死,只是该得一场重病的话,由于这超度的功德,马上可以使病好起来,同时还能增长寿命。倘若这个人命里该死,阳寿已尽,那末本来在死后由于种种罪业,应该堕入到三恶道去的话,由于这超度的功德,在命终之后,即可生天界或人间富贵家庭里去享受种种的乐趣,而过去的一切罪业已经统统被消灭了。

“另外,观世音菩萨,倘若在未来世,有男子或女人,或是在哺乳的婴儿时期、或是在三岁、五岁、十岁以下的童年时期就死去了父母或是死去了兄弟姐妹,后来当这个人年纪长大了,时常思念这些很小时就已死去的父母或是其他亲人,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个道里(天、人、阿修罗或畜生、饿鬼、地狱)生活。这个人如果能以恭敬心、至诚心雕塑或彩画地藏王菩萨的形像,甚至于只要听到地藏王菩萨的名号后,能以恭敬心瞻仰一下、礼拜一下,在一天、二天直到七天之中,天天如此,不退初心,一直是那么恭敬、那么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的名号,礼拜地藏王菩萨的形像,拿种种香、花、灯、果、饮食、衣服、宝贝、玩具等来供养菩萨,那末这个人的、已经早已死去的亲属,假如过去因为有业报、罪报而堕落到恶道中去,应当在恶道中受满该受苦的劫数,借着活着亲人做功德超度的力量,借着这些亲人为他雕塑、彩画、供养、礼拜地藏王菩萨的功德,马上解脱了恶道之苦,投生到天界或人间的富贵人家中去享受最美妙的快乐了。假如这个死去的亲属本来就没有什么恶业,相反还有福报,已经在天界或富贵人家享受种种快乐了,那末,承蒙现在亲人给他做的种种功德,使他进一步同佛、法、僧三宝结下圣缘,在今后的日子里,会不断地努力修行,最终获得跳出三界生死轮回、成贤成圣,直至成佛的根本大利的。假如这位活着的亲人,能够在三七二十一天里,天天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地瞻仰、礼拜地藏王菩萨的形像,同时以恭敬心、清净心、虔诚心念地藏王菩萨的名号达到一万遍,那就可以感应到地藏王菩萨以大慈悲心,亲自显现‘无边身’,明明白白地告诉这个人:你的那位早已过世的亲人,现在生在某某世界里。或是在睡梦中,地藏王菩萨以大慈悲心,现大神力,亲自领了这个人在各个世界里,分别见到自己过去已亡故的亲人现在生活的情形。倘若再进一步,这个人能每天恭敬念地藏王菩萨名号一千遍,一天不缺地连念一千天,那末这个人就可承蒙地藏王菩萨对他所居住地方的土地、鬼神的派遣,使这些土地、鬼神对这人进行终身的卫护:在现在世令他丰衣足食,没有病痛,没有苦事,连种种大横、小横等种种不吉利的事都不会进门,更何况伤及他了。非但如此,这个人最终还可以得到地藏王菩萨给他摩顶授记,预记他最终必定能成佛。

“另外,观世音菩萨,倘若在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心里想发广大的慈悲心去救度一切众生;心里想修持无上菩提大法;心里想要跳出三界轮回等等,这些人若能在见到地藏王菩萨的形像、听到地藏王菩萨的名号后,发出至诚心,发愿归依地藏王菩萨,另外还以种种的香、花、衣服、宝贝、饮食去供养、瞻仰、礼拜地藏王菩萨,那末,这些善男子、善女人的愿望会很快地实现,永不会有什么障碍。还有,观世音菩萨,倘若在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实现现在的或将来的百千万亿种种愿望,想要办成现在的或将来的百千万亿种种事情,只要一心归依、瞻仰、礼拜、供养、赞叹地藏王菩萨的形像,那末,这些所愿所求都能达到或办成。如果进一步发愿要求地藏王菩萨以大慈悲心永远保护‘我’(指发愿者),那末这个人在睡梦中,马上就可以得到地藏王菩萨的摩顶授记。还有,观世音菩萨,倘若在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对大乘经典产生深切的敬仰心、尊重心、爱护心,发不可思议的愿心想读、想背,即使请了很高明的出家、在家的三宝弟子来当教师教他,希望能读熟、背熟,但是前念后忘,经过好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能读熟、背熟,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这些善男子、善女人过去有业障在障碍着他,所以对于这大乘经典就没有读、诵的可能性。像这样的人,若能在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见到地藏菩萨的形像后,拿出自己的至诚心、本心来恭敬地向地藏王菩萨讲清自己的愿望及所遇到的困难,请求地藏菩萨的慈悲加被。同时更以香、花、衣服、饮食、一切玩具(指摆设、装饰及宝贝等物)来供养地藏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天一夜,供在菩萨像前,然后在每天一定的时候(例如第二天清晨换净水之时),恭敬地合掌,把水换下来,用别的杯子饮用(千万不能用供杯)。在喝净水之前,要面向南,以恭敬心、至诚心,郑重其事地请服。喝完净水之后,戒五辛、戒酒肉、戒杀、戒盗、戒邪淫、戒妄语,以清净的身心接受这清净圣水。为什么呢?正好比用脏杯子不能接得净水一样的道理呀!像这样至诚恳切地连续供水、礼拜、表白、供养、请服净水,过一个七天或三个七天(二十一天),那末,这个善男子、善女人在睡梦中,会明明白白见到地藏菩萨现无边身,给这个人授灌顶水。当这个人醒来之后,马上就变得很聪明,各种经典只要一次听到后,马上就能记住,更不会忘记一句经,一句偈了。

“另外,观世音菩萨,倘若在未来世,有些人因为业重,衣食不足;有些人因为业重,求什么事都办不到,不能满愿;有些人因为业重,多病多灾,凶事、恶事不断,弄得合家不安,甚至亲人离散;有些人因为业重,各种大大小小的飞来横祸常常来纠缠着他;在睡梦之中,常常做恶梦,受惊吓。这些业障很重的众生,如果有缘能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或是见到地藏菩萨的形像,能够以至诚心、恭敬心恳恳切切地念‘南无地藏王菩萨’的名号满一万遍的话,那末,这许多不如意的事都会渐渐地消灭掉,得到安稳、快乐的生活。同时衣食也丰富充足起来,在日常生活里没有种种灾难及不如意的事,在晚上睡梦中也不会再做恶梦了。这都是诵念地藏菩萨圣号所得功德的缘故。还有,观世音菩萨,倘若在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是因为要谋生;或是因有事出差、因私事出门;或是因为有生死大事要办;或是有急事要解决,不得已要穿山入林,经过悬崖峭壁等等危险的地方。这个人在出发前,倘若能以恭敬心、虔诚心念地藏王菩萨的名号满一万遍的话,那末在他今后出门要经过的一切途中,地藏王菩萨会差遣途中一切鬼神、土地都来保护他,无论是走着、是站着、是坐着、是睡着,都一直使他平平安安,履险如夷,好像在家里一样。哪怕在路上碰到豺狼虎豹,甚至凶象恶狮以及蛇虫百脚、毒气瘴气等一切毒害都不能损伤他。”

释迦文佛再次告诉观世音菩萨说:“这位地藏王菩萨同阎浮提众生有极大的因缘。倘若要把地藏菩萨对阎浮提众生种种利益的事迹统统都说一遍的话,哪怕花上百千个大劫的长时间也是说不完的。因此说,观世音啊!你应当以你的神力来宣传、流通、散布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使娑婆世界的众生在未来、现在的百千万劫中永享平安与快乐。”

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了要进一步说明这件事,所以又用偈言的形式再说一遍:

“我看地藏菩萨的威严、神通的力量,

真是用恒河沙数的大劫的长时间也难以说尽。

众生只要在一念间起恭敬心,

见到地藏菩萨的像后能瞻仰、礼拜;

或是听到地藏王菩萨的名号后,

能合掌起恭敬心的话, 那无论是天界或人间的人, 在现在世或是在未来世,

都可以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及利益。

有些有恶业的男女众生,或是龙、神等, 在他的一期寿命结束时,

应当按因果规律堕入恶道中去受苦。 但倘若能有缘遇到善知识的开导, 劝他至心归依地藏王菩萨,

那末非但他的业报可以消灭乾净, 还能增加寿命,增进福报。 有些众生从小失去父母及亲人, 不知他们的魂神现在在何方。 由于当时年纪太小,

死去的亲人甚至没见过或根本没印象。 以悲切心、依恋心,

瞻仰和礼拜地藏王菩萨、供养地藏王菩萨, 甚至连眼睛都一直舍不得离开菩萨像, 在四十九天之中天天如此, 每天念菩萨名号直到满一万遍, 地藏菩萨怜悯这众生的至诚心,

以大慈悲心,亲自显现‘无边身’的形像, 告诉这人他的亲人所生的世界。 这亡者即使已经堕入到三恶道中, 也可以马上离开恶道,上升到善道。 这人若能不退这勇猛精进的初心,

继续天天礼拜、供养、赞叹、念诵地藏王菩萨的话, 即可得到地藏王菩萨亲自为他摩顶授记。 有的众生善根深厚,

发愿要志修无上菩提圣道, 发愿要广度一切众生成佛, 发愿要跳出三界轮回之苦, 为了使这大愿能顺利成就, 不要让业障来处处障碍、磨难,

应当先恭敬地礼拜地藏王菩萨的形像, 按经中所说的供养、赞叹的方法去做, 那末他的一切善愿,

就能既顺利、又迅速地达到。 有的众生发心要读念大乘经典, 有的众生发心要背诵大乘经典, 想以念经、诵经的功德, 消除罪障,获得聪明,

用经中指示的办法来度一切众生, 使他们能破迷成觉,直至成佛。

虽然他所发的愿是如此地不可思议, 但事实上是边读边忘,边念边错, 总也达不到自己想像的地步。 这是因为这个人在过去世 有恶业障碍的缘故,

若能以惭愧心、恭敬心、忏悔心、虔诚心, 供养地藏王菩萨,礼拜地藏王菩萨, 用种种香、花、衣服、饮食, 甚至种种玩具来供养,

再用一只新的净杯,装上清净的清水, 恭敬地供在菩萨像前,

经过一日一夜之后,恭敬地请下来, 再倒到另外一个杯子里,恭敬地喝下。 喝了净水之后,一定要以恭敬心、虔诚心, 断除一切五辛、酒肉、及清净持五戒。 在二十一天之内,天天如此,不可违犯。 同时又恳恳切切地念地藏菩萨的名号, 能这么做的话,即可获得菩萨的感应, 地藏菩萨会以他的大慈大悲的愿力, 会以他的不可思议的神力, 在梦中显现‘无边身’的形像, 给他灌上甘露水以消业增智。 一旦醒来之后,智慧就开了, 无论是哪种经典教义, 只要是听过一遍的话,

哪怕经过千生万生,也不会忘记。 这都是靠的地藏大士的神力啊,

才能使这个人可以获得这么大的智慧。 有些众生因为有宿业, 贫困潦倒、疾病缠身, 恶梦连篇、凶事不断, 家庭不宁、亲人离散, 有求不应、破财遭灾。

若能以至诚心礼拜地藏菩萨的话, 一切恶事都可以随之消灭: 梦中安宁、恶事消失; 衣食丰足、家庭安康; 还得种种神鬼护持, 万事称心如意。

有些众生因为有要事出门, 需要经过穷山恶水、危道险林, 凶禽猛兽,毒蛇毒蝎, 恶人恶鬼,恶风恶浪, 种种困苦,种种魔难。

若能在临行之前,

恭敬礼拜大士像,

供养、赞叹大士像,

虔诚念菩萨名满万遍的话,

一切灾难恶事都可以被消灭。

观世音菩萨你至诚地听我说,

地藏菩萨有无穷无尽的、

不可思议的智慧和神力,

即使以百千万劫的长时间,

也永远说不完他的功德和神通之力。

你应当在阎浮提世界里,

广泛地宣传地藏菩萨的智慧和神通力量。

人们一旦有缘能听到地藏王菩萨的名号时,

有缘能见到菩萨像,还能恭敬瞻仰、礼拜,

以种种香花、衣服、饮食等供品供奉菩萨,

此人的功德可以在

百千生中常受人天的妙乐。

倘若能以此功德回向法界的话,

最终必定能证菩提而成佛。

正因为有这么大的功德和福利,

观世音菩萨,你应当以无尽的慈悲心,

向恒河沙数一切世界国土里的一切众生,

告诉他们应当这样去修行。”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释迦牟尼佛在向观世音菩萨讲完了以上的话之后,为了把今后一切世界、一切众生都托咐给地藏王菩萨,就举起佛的清净无垢的金色手臂,又摩地藏王菩萨的顶,嘱咐说:“地藏,地藏,你的神力不可思议;你的慈悲不可思议;你的智慧不可思议,你的辩才不可思议。真是使得十方一切诸佛同声赞叹、宣讲你的不可思议事迹,即使化上千万劫的长久时间也说不完。地藏,地藏,你应当牢记今天我在这忉利天中,对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所在的大会中,再次以人间、天界的一切众生;再次以尚未跳出三界、还在火宅中的一切众生托付给你,不要让这些众生,再堕入到恶道里哪怕只是一天一夜,更何况落到那些‘五无间’及阿鼻地狱里,一去就是千万亿劫,没有个出头之日。地藏,这些南阎浮提的众生,志向和习性都是时刻在变,没有一定的时候,作恶的还在多数。即使偶然遇到善缘能作些善事,过不久就又产生退心,不想再做了。相反遇到恶缘,倒是会恶性循环,这种恶念会一天天地膨胀起来。正因为这个缘故,我分身成百千亿个化身,按照众生的种种根性、习气、智慧、环境来有针对性地说法化度,使他们得到解脱。地藏,我现在深切地、郑重地把天界、人间的一切众生托付给你。在未来世时,若有天界的及人间的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哪怕只是种下如同一根汗毛、一粒细尘、一颗小沙、一滴水珠那么点善根,你都应当以你的神通道力,来保护这个人,使他逐步逐步地在佛道上前进,千万不要使他有退转之心或丧失前进的信心。还有,地藏,在未来世中,无论是天界的或人间的众生,若是由于过去造种种恶业,根据因果规律应当堕入到恶道的话,在他们将堕还没有堕的时刻里,倘若这些众生能亲自念得一尊佛的名号、一尊菩萨的名号;或是大乘经典里的一句经、一句偈,那末对于这些众生,你应当用你的神力想方设法也要去救度他,就在他的面前,化现‘无边身’的形像,为他打碎地狱,使他得以升到天界或人间的富贵人家,享受最好的、最美妙的生活乐趣。”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意思,佛又慈悲地说了偈言:

“我现在在这忉利天宫的大会上,

以郑重心、殷切心,把现在和未来的

一切天界和人间的众生,

统统托付给你。

希望你能以你的、不可思议的

神通和智慧的力量,

统统都救度到天界和人间中来,

不要使他们堕落到恶道中去。”

这时,地藏王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恭敬对佛说:“世尊,请世尊不必有顾虑,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哪怕只存有一念的恭敬心,我也会想尽千方百计去度这个众生,使他解脱生死,跳出三界。更何况那些一听到有种种善事便想去做,一听到有种种善根便想去修的人,当然永不会退转无上道,最终能成佛了。”

正在说这话之时,大会中有一位菩萨,名号称为“虚空藏”,恭敬对佛说:“世尊,我自从来到这个忉利大会以后,一直听到世尊释迦牟尼如来赞叹地藏菩萨的威仪、神通势力的不可思议。在将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直到天龙八部一切众生等,有缘能见到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及地藏菩萨的名号,或是进一步能起恭敬心,瞻仰、礼拜地藏菩萨的形像,能得到多少福德利益,请世尊能否为将来及现在的一切众生简单讲一讲呢?”

佛就告诉虚空藏菩萨说:“注意听着,用清净心来听,用正念心来听,我现在就为你分别说一下。倘若在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到地藏菩萨的形像,见到、听到有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能产生恭敬心,发心想去念、去背这部经,用种种香、花、饮食、衣服、珍宝去供养地藏菩萨像,以及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瞻仰、赞叹、礼拜地藏菩萨及《地藏菩萨本愿经》,可以得到二十八种利益:

一、得到天龙八部的保护和忆念;

二、善根、善果天天增长;

三、结集种种能种善根、修菩萨道的因缘;

四、永不会退转菩提道,直至成佛;

五、丰衣足食;

六、不得种种疾病;

七、不会遇到水灾、火灾等灾祸;

八、不会遇到小偷、强盗等凶事;

九、由于善根不断增长,人人见了又钦佩又尊敬;

十、由于恭敬赞叹地藏王菩萨及《地藏菩萨本愿经》,能得到各种神鬼的暗中保护和帮助;十

一、女人在下一生里可以转成男子;十

二、希望当女人的,可以在下世当国王、大臣的女儿;十

三、下生转世,相貌端正美好;十

四、下生转世,多数可以升到天界;十

五、下生转世,如果在人间的话,也可以成为国王;十

六、由于善根的不断增长,还能得宿命通,知道过去世的种种事情;十

七、有求必应;十

八、家庭和睦,亲人欢乐;十

九、大大小小的横祸横事都消灭了;二

十、过去种种恶业都可以消除掉;二十

一、无论到哪儿去,无论谋求什么职业,都能非常顺利;二十

二、夜里睡觉没有恶梦,还能得到好梦,吉祥的梦;二十

三、已经过世的祖先都可以脱离三恶道的苦难;二十

四、下生转世,可以获得今生因种善根而得到的种种福报;二十

五、由于善根不断增长,会得到各位圣人的称扬、赞叹;二十

六、现在及未来世中,聪明智慧,根基很深,对高深的佛法也有能力接受;二十

七、具备无限的大慈大悲心,怜悯一切受苦的众生;二十

八、由于善根的不断增长,由于佛道因缘的不断结集,最终必定成佛。

“另外,虚空藏菩萨,刚才讲的是人间的众生,恭敬、赞叹、供养、礼拜地藏王菩萨及《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功德;现在再讲一下天界的天人及其他界的龙众、鬼神等众,若能有缘见到地藏菩萨形像,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听到或见到《地藏菩萨本愿经》,能起恭敬心,瞻仰、赞叹、礼拜的话,可以得到七种利益:

一、能迅速地由凡夫地超升到圣人的地位;

二、过去的种种恶业都能消掉;

三、得到诸佛及诸大菩萨摩诃萨的亲临保护;

四、永不会退转菩提道,直至成佛;

五、原有的神通力量得到增长;

六、获得更高层次的宿命神通;

七、最终必定成佛。

佛在讲完这些功德利益之后,十方世界一切所来到的、有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诸佛如来,以及诸大菩萨摩诃萨,天龙八部,听到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王菩萨的种种大威神力及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后,都发出无穷的感叹,说:“这真是一次从来也没有过的、极其难得希有的大会啊!”

这时在忉利天里,由于这次大会的圆满成功,由于这次大会的功德不可思议,一切天人把自己最美好的、最名贵的香和花;最美好的、最名贵的天衣和珠宝、璎珞,都贡献出来,在天空中纷纷扬扬地散落下来,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及地藏王菩萨,然后在会的一切大众都向本师释迦牟尼佛及地藏王菩萨作礼,合掌欢喜,高高兴兴地散会回去了。

推荐第5篇:西游记白话文摘抄

导语:《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游记白话文摘抄,欢迎阅读。

西游记白话文摘抄

1、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箝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道:“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闻得此言,人人称羡,个个宣扬,都叫一声“忠心赤胆大阐法师!”夸赞不尽,请师入榻安寐。

2、这大圣与战经五六十合,臂膊酸麻,不能迎敌,虚幌一幌,败阵而走。大圣也收了猴兵,安扎在洞门之外。只见天王营门外,大小天兵,接住了太子,让开大路,径入辕门,对四天王、、,气哈哈的,喘息未定:“好大圣!好大圣!着实神通广大!孩儿战不过,又败阵而来也!”见了心惊,即命写表求助,便差与太子上天启奏。

3、又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碑,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斜月三星洞”。十分欢喜道:“此间人果是朴实。果有此山此洞。”看勾多时,不敢敲门。且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顽耍。少顷间,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真个丰姿英伟,像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

4、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就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5、妖魔凶猛,惠岸威能。铁棒分心捣,钉钯劈面迎。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惊。九齿钯,光耀耀,双环响;一条棒,黑悠悠,两手飞腾。这个是天王太子,那个是元帅精灵;一个在普陀为护法,一个在山洞作妖精。这场相遇争高下的,不知那个亏输那个赢。

6、他与木叉离了此处,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入长安城里,早不觉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的,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

7、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8、却说那花果山大小儿猴,正在那洞门外顽耍,忽听得风声响处,见半空中,丫丫叉叉,无边无岸的猴精,唬得都乱跑乱躲。少时,美猴王按落云头,收了云雾,将身一抖,收了毫毛,将兵器都乱堆在山前,叫道:“小的们!都来领兵器!”众猴看时,只见悟空独立在平阳之地,俱跑来叩头问故。悟空将前使狂风、搬兵器一应事说了一遍。众猴称谢毕,都去抢刀夺剑,挝斧争枪,扯弓扳弩,吆吆喝喝,耍了一日。

9、琼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氤氲。凤翥鸾翔形缥缈,金花玉萼影浮沉。上排着九凤丹霞,八宝紫霓墩。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嘉肴色色新。

10、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瘦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推荐第6篇:朱自清与白话文

朱自清:写白话美文的典范

■生平

朱自清(1898年~1948年),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朱自清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入本科哲学系。1919年,朱自清加入《新潮》诗社。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文学研究会8位诗人的合集《雪朝》第一集,内收朱自清的诗作19首。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和“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这种进取不懈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有较大影响。1924年,其诗和散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朱自清赴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以散文为主。1928年,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出版,其内容均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他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6年,朱自清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讲述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于北平。

■风雨人生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字小坡,是苏东坡的铁杆迷。在朱自清出生时,他那书生气十足的父亲从东坡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得到灵感,给新生儿取名“自华”。据说,“朱自清”一名是他在上大学前自己改的。据说,那是因为当时家庭经济吃紧,他要以“清”字自励。“清”者,“清账”、“清偿”、“清楚”也。

谈到朱自清,最感动人的不是他的文字,而是他的气节。

他长期患有严重的胃病。由于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和治疗,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彻夜的疼痛和呕吐。中年以后,他就是在病魔的折磨中,坚持进行大量繁重的教学、写作和社会工作的。他是1948年8月12日去世的,6月间他的体重已经下降到了不足39公斤。但他仍然积极认真地上课、参加会议、伏案工作。

最感人的是,朱自清虽然是资深教授,工资很高,但国民党政府时常缺额发放,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直线上升;为了笼络知识分子,政府故意给他们发放可以低价买“美援面粉”的配给证。朱自清当时贫病交加,家里孩子又多;这配给证可以说是救命稻草。但他深明大义,洞悉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邪恶用意,出于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气节,他在由他的学生吴晗送来的《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庄重地签了自己的名字,并当即命令儿子退还配给证。

1948年8月10日,朱自清已在死亡的边缘,他勉强睁开眼睛,看着守在身边的三个孩子,握住坐在床边的夫人的手,一字一顿地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

这临终遗言的价值胜过了他所有的著作,使许多所谓著作等身的作家的意义等于零。在朱自清逝世一年后,毛泽东在名文《别了,司徒雷登》中,郑重颂扬了他,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馆藏补缺

《朱自清精品文集》,中国画报出版社,膳书堂文化编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美文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界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他的散文是公认的现代散文和现代汉语的楷模,其为人为文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正直清白的节操。并且,朱自清把古典与现代、文言与口语、情意与哲理、义理与辞章,结合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本书选编了朱自清作品的大部分,基本上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听朱自清讲经典》,天津人民出版社,朱自清著

《听朱自清讲经典》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月刊》所写,后于开明书局1936年出版,原书名为《教育指导》。朱自清先生国学功底深厚,在本书中,他对于几部经典著作及文章的解读,深入浅出,为青年人学习经典作品提供了很好的指南。

《朱自清:国学精典入门》,中国画报出版社,杨佩昌整理

朱自清的散文情感真挚,他的散文《背影》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动人心弦。而其国学专著,大多以清新的散文风格而作,让人读起来耳目一新。 本书“经典常谈”部分中,朱自清写给我们的几乎每篇都是优美流畅的散文,叙述方式也不尽相同。而在朱自清的古典文学研究论著中,《诗言志辨》是其代表作,最能体现他“谨严而不繁琐,专门而不孤僻”的治学特点。《国学散稿》所收录的,是在朱自清诸多文章中精选出来的,关于国学的论述文章,这里有关于唐诗、宋词的见解,有关于文学欣赏的论述,总之都是朱自清国学文稿中的精华。

《世纪文学经典·朱自清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朱自清著

《朱自清精选集》分散文、诗歌两篇,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百余篇散文,几十首诗歌。以善感的心直面人生的残酷,朱自清尽管时常感到情绪低回,但平正的理性推动他去承担这个人生的沉重。这种承担在散文创作中向两方面开展,向外是承担起社会良心的责任,向内则是通过建构伦理关系整合自我人格。他在散文《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中批判践踏生命的行为,在散文《航船中的文明》中批判歧视女性的社会习俗,在散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批判种族压迫,在散文《执政府大屠杀记》中愤怒揭露执政府虐杀学生的残酷……

《经典常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朱自清著

在本书中,作者朱自清先生用浅显的语言,将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几部书,如说文、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一一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同时还梳理了辞赋、诗、文的发展演变过程,既起到普及国学经典知识的作用,又为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国学指出了方向。

《朱自清散文经典》,云南教育出版社,朱自清著

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现代的散文,以“五四”时期发展最快、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先生正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一位散文家。

朱自清先生一生所写的散文数量巨大,普通读者很难有时间一一品读。因此,编者从他的众多散文集中精心挑选出了100余篇最能反映其艺术风格,展现其艺术水平的代表作,汇集整理成本书。全书收录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旅行杂记》、《航船中的文明》、《白马湖》、《春晖的一月》、《说扬州》等作品。

《荷塘月色》,中国工人出版社,朱自清著

朱自清的散文以其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的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其散文内容以借景生情为主,并把感情编织进对事物景态的叙述描写之中。本书选取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内容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朱自清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书中所收录的《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文章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曾打动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荷塘清韵》,北京大学出版社,朱自清著

朱自清,字佩弦,著名文学家、学者、语文教育家。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回国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等,出版有《经典常谈》、《诗言志辨》等著作。

朱自清为学严谨,为人清隽,为文清新雅洁,一如他的散文《荷塘月色》所表现的那样,有一种荷风清韵。读他的文字常使人感到灵魂被荡涤一番。博学的朱自清也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和美学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本书选录相关的重要文章,如同在我们眼前铺展出一条清幽的小路,读者可由此进入一个美的殿堂。

《朱自清散文名篇》,广东旅游出版社,朱自清著

朱自清一生著作27种,近200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宝贵遗产。朱自清的著述范围广泛,举凡散文、诗歌、文艺批评和学术论著均有传世之名篇,但他最为广大读者推崇的还是散文作品。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的散文精华,一些说理性的散文,例如语文教学、读书指导、文学创作等方面的短论等也酌情少量选了一些篇章,因为这类文字在朱自清一生的创作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收则不足以窥朱自清创作之“全豹”。当然,编者们还是把朱自清的抒情类散文作为编选的重点,这是其散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华彩乐章”,其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经典常谈》,中华书局,朱自清著

朱自清先生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于13篇文章中,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这本书写于1942年,60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此次出版,收录朱自清先生《〈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封建论〉指导大概》和叶圣陶先生《重印〈经典常谈〉序》和《读〈经典常谈〉》四篇文字,希望有益于读者。

推荐第7篇:序言

个人简历

一、个人情况 姓名: 政治面貌:团员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本科所修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求职意向:食品包装,食品卫生检测,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加工控制,食品销售等工作 求职类型:全职或兼职

应聘职位:质检员, 化验员,品控。 希望地点:江浙地区 希望工资:面议

二、教育培训经历

2010年9月至2014年6月于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习。

三、参加社会实践经历

(1)在校期间曾到安徽华园乳液、芜湖山水啤酒厂、安徽种子酒厂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了该单位的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点及检测项目。 (2)大三期间曾在面包加工店,食品检测局等单位实习,掌握了一些实际操作的要领,对一些产品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

四、在校实习

(1)参加了肉制品(火腿 烤肉),蛋制品(蛋糕)焙烤食品(面包 饼干)果酱,啤酒,酸奶,冰淇淋的加工实习, 熟悉了加工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对消毒,分离,贮藏等知识得到巩固。 (2)对鲜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鲜蛋及焙烤食品,进行了综合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掌握了食品中营养成分(水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金属离子(镉,铅,汞等)农药残留(有机氯,有机磷等) 兽药残留(激素,抗生素等)的定性定量分析。掌握了常规实验方法和操作程序及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GC,HPLC,MS,等仪器分析的原理,操作和结果处理。

(3)基本掌握毒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具有评价和解释的能力。 (4)对膳食营养有一定的指导和解说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营养配餐。 (5)在校期间一直做家教,销售等兼职,使我更深入的了解社会及人际。

五、所获奖励 获得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获得“学习标兵”称号;获得安徽师范大学第三届大学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

六、语言水平及计算机能力

通过英语

四、六级考试;能用英语进行正常交流;普通话二级甲等;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熟练使用office。

七、自我评价

1.大学四年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总是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多次获得一等优秀奖学金。通过了英语四级与六级。大学四年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大一开始就进入实验室学习,食品工艺实习,而且作为实验室助手帮助老师做实验,因而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大学期间我也参加过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假期的时间在食品公司做兼职。在工作中我向来不怕辛苦,认认真真地去做每一件事。

2.大学期间主修的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微生物检测,食品分析及检验技术,食品质量控制管理,食品企业管理学等。我认真学习,爱学好问,成绩良好,了解并主动学习了食品质量的GMP、HACCP方面的相关内容。同时自学了初级日语。 3.熟悉食品工厂和实验室基本操作,如干燥,分离等,熟悉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的原理,方法和一般过程.能独立执行一般的检验任务.对一般食品的加工贮藏工艺熟悉,能进行食品加工控制!从事食品质量的监督检验、策划设计、控制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 4.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我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有在多家单位和公司兼职的经历;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我非常热爱食品专业,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将来在此领域能够有所成就,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序言

一、生活的点点滴滴

二、宋庆龄的一生

1.家庭环境及求学 2.婚姻、前期革命和理想 3.只身独处革命中 4.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5.为新中国而奋斗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最后的辉煌

四、相关人物名言

结束语

推荐第8篇:序言

《序言》教案

广东碧桂园学校高中部 颜霞

【教学目标】

1.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透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4.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地看待问题。 【难点】

此篇序言很特别,像散文诗,又像是寓言。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的故事中包蕴着怎样的深刻意味,学生不容易做到透彻理解。

【资料】

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其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新知书城有《人类解放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美国的故事》。还有一本关于房龙的书《房龙图话》,学生可作浏览了解)。房龙的书在中国早有译本,对中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如历史学家曹聚仁、作家郁达夫等)。

【德育渗透】

从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看,反动分子总是采取蛮横的态度、凶残的手段扼杀真理,但真理是杀不死的。如果我们对于异见多些宽容,人们就会少付出些牺牲,社会进步就会加快。

【课时】1课时 【课型】多媒体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提到宽容这个词,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对了,是人的胸怀。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那么,你对宽容有何看法?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宽容的理解。(再看几种说法)

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带来包容谅解,这就是宽容。对待生活中的摩擦,为什么不放宽胸怀,以多一点的空间来容纳别人呢?所以,我们呼唤宽容。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本文中作者所说的宽容与我们刚刚讲到的有何不同?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阐述宽容的内涵的?

人类历史发展中对异见的宽容。提到人类历史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而房龙却从宽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是别出心裁,到底如何说明,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宽容〉序言》,或许能有所启示。

二、问题讨论式深入课文

1.作者笔下的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从哪些语言可以表现出来? (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第一部分首尾两次出现)

所谓“宁静”,是死水般的停滞(空间闭塞,物质贫乏);所谓“幸福”是麻木不仁的满足(视野狭窄、知识浅薄、愚昧落后)。

而更为荒诞的是,无知者不以为无知,相反,他们把固陋与偏见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亵渎,而且用律法规定,不得离开山脚一步,使自己封闭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由此可见,无知山谷是一个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的所在。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

(2)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是指什么?“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什么?“小溪”为什么是“缓缓的流着”?)

这里的“知识的小溪”是指无知山谷的文明程度──浅陋贫乏。这里的“深邃破败”象征无知山谷古老守旧──根深蒂固。没有知识的更新机制,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心如死水,了无生气。“缓缓地流着”,说明这里的文化发展非常缓慢,社会停滞不前。理解了这句话,更加深了我们对无知山谷那种闭塞,保守,愚昧,单调的特点的认识。

2.找出文中塑造的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形象意义何在? 守旧老人、村民、漫游者。

(1)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他们固守古老律法,采用欺骗手段,陷害一切“异端”。(旧思想的维护者,守世界的统治者)

(2)村民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在无知山谷里死守着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由于无知、愚昧,客观上成了守旧力量的帮凶。

(3)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教师范读写漫游者回到无知山谷至被处死的几段,学生讨论)

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新思想的传播者,新世界的探索者)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敢于质疑,冲破一切枷锁,勇敢探索,最后为真理献身。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3.“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那么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

句中省略的内容应是不会盲从守旧老人去杀死先驱者。

这里作者不只是要表现无知山谷的人们对先驱者的歉意和敬意,还隐含着更深刻的道理。对于先驱者的新知,要解放思想,虚心学习,即使一时不能接受,也要采取宽容态度。因为人们接受一个真理,总要有一个过程,问题是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所谓“异己”“异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只有保证思想自由,政策宽容,才能使真理畅通发展。否则,不仅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这就是《宽容》的精髓,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4.那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A.举例说明过去发生的这样的事。 苏格拉底、布罗诺、哥白尼。

中国改良运动、革新运动、新思潮的萌芽、五四新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 B.“不过将来”后面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加上“我们希望”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我们希望”只是人们良好的心愿。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新与旧的斗争,将永远继续。只是我们之中,或许有人将是那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我们只是大众的一员,那么,在面对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的时候,我们是否该有宽容的胸怀?(谈认识,谈感想)

正如房龙自己所说:“既然我们举目共望同样的星星,既然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天空,既然生存之谜深奥得只有一条路使人找到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总要彼此为敌呢?”

结局:真理大白于天下,人们终于醒悟。走出绝望的封闭,人们终于在痛悔之中内疚。在一切旧的秩序、规律、律法、习惯、信仰全都烟消云散的时候,人们终于崇尚智慧,过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意义: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生活就这样继续,历史就这样推进„„

5.讨论,归纳本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从同学们的讨论中我们也知道了,人类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当一种新思想、新事物出现时,我们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宽容”,为真理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这是房龙的希望,也是我们应努力做到的。不仅如此,我们肯定宽容,我们呼唤宽容,还因为宽容和理解是全人类和平共处的基石,也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润滑剂。

展开: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十年浩劫,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从正面证明了宽容的必要性。

大家说一说,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为什么呢?

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6.怎样理解文中多次出现的“律法毕竟是律法”?说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应该遵守。”这是一种人性的流露,与其说是守旧老人的人性流露,还不如说是房龙的人性流露。“本想宽大为怀”,不就是宽容吗?内心是想宽容的,但“律法毕竟是律法”,“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几千年来流传下来就是如此,谁也无能为力。这是人性和传统形成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那就只有砸碎旧的传统桎梏,使人性发出光辉。由此可见,房龙的矛头指向的是陈旧的律法、传统的思想。他把具体的人和这些律法、传统相分离,他力图唤起人性的善良,消灭那些千百年流传下来压抑人性的东西。

房龙所倡导的宽容远远不止村民对先驱者的忏悔,实际上,他是从人文主义出发,倡导的是人类世界、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宽容,而阻碍这种宽容的只是陈旧的律法,封闭的社会、知识的贫乏、人们的贫穷所孳生的狭隘、自私„„房龙的矛头指向这些而不是指向专制者,正如他自己对宽容的注解: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应有耐心公正的容忍,明白这些,也才能明白他为什么同样不能容忍革命时代的恐怖。

三、写作特色之启发

1.序言可以创新,文章可以创新。

自序,一般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这篇序言中,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故事的事实典型化,虚构成一个寓言故事,更有集中性和普遍性,同时又形象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

从这篇序言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任何文章的写法都可以创新,应该努力做到不拘一格。(如历年来高考的优秀作文)

2.段落不妨短小一些。

这篇序言的段落都很短小,往往一两句就是一段,一两句话就是一个镜头。段落间流出的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笔墨经济,又像散文诗一样优美。

四、课外阅读

《论人类的不宽容》──房龙

编辑短评:宽容是一种美德。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氛围中,宽容的心态更是我们得以真正快乐生活的法宝。不仅要欣赏这篇美妙的序文,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宽容。问题讨论式地深入课文就很有必要。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积淀和生活积累来参与讨论,不要过度拔高就很好了。(张华娟)

推荐第9篇:序言

序 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双拥是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根本大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完善“双拥”志愿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提高双拥志愿者的服务质量,让全国军民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中国?志愿者联盟就双拥志愿者深入开展双拥志愿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双拥”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

1、双拥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

双拥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政治基础。首先,双拥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产物。在延安时期,针对军政军民关系曾一度出现的不够融洽和协调的现象,我党及时开展了“拥政爱民”、“拥军优抗”运动,双拥工作由此兴趣,并成为我党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其次,双拥工作是保持社会和谐的政治手段。无论其工作内容的确定还是活动形式的选择,都是围绕完成党的政治任务而展开的。再次,双拥工作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它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服务于广大军民,服务于时代的中心任务。在战争年代主要显了夺取政权,鼓舞斗志,在和平建设时期主要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稳定。纵观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双拥工作彰显了浓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效,在凝聚军心民心、保障党和国家完成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拥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战略地位。双拥工作历来影响中心,牵动全局。在政权建设方面,战争年代,安是我们党夺取政权的重要法宝;和平时期,它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基础要素。在经济发展方面,双拥工作是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同步提高的有效载体。在国防战略方面,双拥工作与军政军民团结紧紧相连,与军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密不可分。实践证明,每当遇到各种政治风浪的重大考验,每当发生各种突发事件的关键时刻,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都显示了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双拥工作是广大军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双拥工作的实施主体既包括党、政、军、民,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又包括这些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具有多样性。其工作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系统,领域广阔、范围宽泛。其实路效果显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双拥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广泛参与、踊跃实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自觉行动,并向深层次发展,军民水乳交融、唇齿相依、鱼水情深成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双拥工作是军地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双拥工作调节军地双方,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相互适应、和谐融洽,相互促进、有序发展,体现了军地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表现在双拥工作的主体方面,民是军的本源,军是民的支撑,这就是“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表现在经济与军事的关系方面,经济是军事的物质基础,军事对经济具有驱动和保障作用。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其他领域,军政军民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关系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都十分明显。

2、双拥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障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安定,需要良好的环境秩序作保障,这种环境的营造离不开两在要素:一是内部和谐;二是外部安全。双拥工作在构建内部和谐、外部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过培育并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开展军民共建、军民联防等各种活动,激发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促进经济和国防建设,唤起民众向心力,产生巨大威慑力,对内架构起保持社会稳定上、民众安心的和谐网络,对外形成抵御外来干涉、侵略的安全屏障。

引领社会价值取向。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既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原则理念,也是符合广大军民切身利益的一种价值取向,是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之一。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生活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做好双拥工作,对于凝聚军心民意,对于引领整个社会向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奋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年代,双拥工作动员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形成了强大的聚合力,保证了革命的胜利;在和平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双拥工作引领广大军民并肩奋斗,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领域,发挥了显著的导向作用。

协调军政军民利益关系。我国军政军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社会分工不同,担负的职责不同,因而也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异。特别是在当前军政军民联系越来越广泛、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这就需要科学调节军地关系,使之相互促进,达到最佳相融状态。双拥工作正是联系军地之间的“绿色通道”,扮演着调节军政军民关系的独特角色,已成为军政军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联络员”,解决军政军民纠纷的“调解员”,处置军政军民重大问题的“调度员”。

整合优化军地双方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双拥工作就是整理和重组军地双方资源优势,使之结合为一个机整体,从而实现军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组织、制度和载体是关键。各级双拥工作机构是整合军地资源的组织,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地方和军队先后出台的一系列双拥政策法规,整合了军地资源,规范了资源的流向、程序、范围;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智力拥军、法律拥军,“双拥模范城(县)”、军民共建等活动,成为营造军地和谐氛围的有效形式。

二、普及双拥志愿理念、弘扬双拥志愿精神,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双拥志愿服务的浓厚社会氛围

1、创造有利于双拥志愿服务的舆论文化环境。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以及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活动主体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双拥志愿服务活动的核心,也是推动双拥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深入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广泛普及双拥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双拥志愿精神,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双拥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新闻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双拥志愿理念、弘扬双拥志愿精神的主渠道。?联盟总部和各地分部,要切实加大双拥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双拥志愿服务知识,宣传我国老龄化政策和双拥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双拥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营造有利于双拥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

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在弘扬双拥志愿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通过生动感人的文艺作品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现双拥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形成有利于双拥志愿服务的良好文化环境。

2、加大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度。青年是双拥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学校是开展双拥志愿服务教育的主阵地。?双拥志愿者的构成中,绝大多数是在校学生。要把双拥志愿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双拥志愿服务意识。社区是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是经常性双拥志愿服务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宣传文化站等多种途径,加大双拥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力度,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带头参加双拥志愿服务活动,为全社会作出示范。

3、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双拥志愿服务意识。各种形式的双拥志愿服务活动,是弘扬和践行双拥志愿精神的有效载体。要从国家积极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愿望出发,精心设计双拥志愿服务项目,把双拥志愿精神融入活动的全过程,使双拥志愿者在参与双拥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享受心灵的快乐、加深对志愿精神的理解。要继续发现和培养社会各界参与双拥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典型,组织双拥志愿者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把双拥志愿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人们心中,使双拥志愿服务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认同,吸引和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双拥志愿服务的行列。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双拥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双拥志愿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

1、规范招募和注册。双拥志愿者的招募和注册,是把志愿者切实组织动员起来,完成所确定的志愿服务任务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志愿服务的需要,及时发布招募信息,明确志愿服务所需的条件和要求,组织开展经常性招募和应急性招募,不断壮大双拥志愿者队伍。全面推行双拥志愿者注册制度,依托?、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建立完善双拥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并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把志愿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引导双拥志愿者长期参加双拥服务活动。

2、加强培训和管理。做好双拥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是提高双拥志愿者素质和志愿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总部及各地分部,要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双拥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要重视双拥志愿者骨干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要跟踪掌握双拥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的情况,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

3、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在?联盟内部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认定制度”和“爱心存储卡”制度。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聘用有双拥志愿服务经历且表现突出者,并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条件。把开展双拥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双拥志愿者和优秀双拥志愿者组织。

4、提供政策和法规保障。认真总结推广双拥志愿服务地方性立法的经验,积极完善《?双拥志愿者服务手册》的内容,加快颁布进程。有关部门和机构在制定和实行有关政策志愿者时,应充分体现双拥志愿服务的要求,提倡和鼓励双拥志愿服务的行为,维护双拥志愿者的正当权益,把双拥志愿服务的要求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体现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职业规范之中,使双拥志愿服务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推荐第10篇:序言

积极推进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改革

(代序)

姜 钢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统一招生考试录取是国家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30多年来通过不断改革逐渐完善,特别是“阳光工程”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考生、家长、社会和老百姓的满意度都在提高。总结起来,一条根本的经验就是我们通过制定一系列符合现阶段国情、老百姓认可的政策措施和有效的实施,使招生工作更加公平公正。但是客观地说,现在老百姓对高考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其中意见最大的一点,就是报考志愿难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多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当前,全国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改革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载体,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实行的是考后出分梯度填报志愿录取模式。这种志愿填报的结构和录取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生填报志愿难度大、风险高,高分段考生容易落榜;二是高校生源不平衡,年度差异大,常常出现“大小年”或“断档”等现象,高校招生宣传和录取难度加大。这种现象不仅对当年考生和高校有影响,同时还要波及到下一年度考生的志愿填报和高校的录取,虽然各地采取了许多高分考生保护的措施,但由于这种模式固有的不足,始终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志愿填报博弈性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高分考生担心冲“高”落榜而“低”报志愿,这就造成了从表面上看,一志愿的满足率很高,但从深层次看,满意度并不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舆论关注和部分考生家长的不满。

为什么会出现老百姓不满意的现象呢?其主要原因是出分填报志愿引起的。过去考前填报是考生以自己的实力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填报,由于不确定的因素较多,考生填报院校的离散度较大,虽然也有“大小年”“断档”现象,但矛盾不突出。实行出分填报志愿后,考生虽然知道自己的分数,但是由于不可能对全局的志愿报考信息有一个准确的掌握,因而在志愿填报上仍会举棋不定。正是由于这种志愿填报和投档模式的缺陷,造成了许多高分考生高分低就,甚至出现意外落榜。从高校招生而言,由于考生处于志愿填报信息“盲区”,“大小年”或“断档”等现象不但没有解决,甚至比考前填报更为突出。

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招生考试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以考生为本。高考事关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好坏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制度设计的理念上要体现以考生为本,在实施的操作上也要落实以人为本。不仅要维护考生的合法的受教育权,还要维护考生合理的选择受教育权。

践行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把招生工作公平公正进一步落到实处。梯度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出现的“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六月考学生、七月考家长”“运气好读好学校、运气差没有书读”,高校出现报考“扎堆、断档”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招生的公平公正,也助长了人们的投机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损害高校招生的形象。因此,必须寻找新的途径解决这种模式带来的考生志愿填报博弈性大、高分考生一志愿录取不了心理落差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对政府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过去制度设计不完善、不合理、影响老百姓利益要求改革的呼声更为强烈。虽然我们招生改革过去 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还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改革的步伐,通过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

为了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各省级招办采取了积极稳妥的改革举措。2003年湖南省率先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和投档模式改革,2005年到2008年间,江苏、浙江、上海、辽宁、安徽也先后跟进。从几年的招生实践看,新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改革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三减少、三提高”,即填报志愿风险减少了,高分落榜现象减少了,高校断档现象减少了;志愿匹配性提高了,录取透明度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提高了。考生的流向更趋合理,高校的录取线普遍提高,录取考生学业水平较为接近,更加有利于高校理性招生宣传和教学组织管理,进一步维护了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应当说,这种改革实践社会舆论高度赞扬,考生家长高度认可,是招生战线实实在在为考生着想、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

普通高校招生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改革,是在教育发展新阶段,解决当前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突出矛盾的较好方案和重要改革举措,各地要充分领会这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实现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高考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特殊历史环境下,采用平行志愿填报和投档,是提高人民群众对高考满意度的有效方式。事实上,在现行全国高考制度下,分数是评价考生能力、平等享有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最客观的依据,是人民群众最容易接受、看得见摸得着的评价标准。

推动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改革,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自觉改革不符合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在招生改革上真正做到思想上不断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实行平行志愿改革的省份,对在试点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有些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做法和解决方案,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为进一步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应该很好地借鉴。我们还要根据这种新模式带来的生源动态性、院校联动性等特点,统筹兼顾考生、招生院校、省级招办的权益,在计划管理、工作流程、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群策群力、共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新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方案,努力做到让人民更加满意。

平行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是一项新的改革,不能用传统的思维定式和方法去认识和实施这一方案。各地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确保这项改革平稳推进。一是要研究平行志愿投档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得越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越少,并制定和细化实施方案。二是要尽快组织网上录取系统研发,开发适应新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软件系统。三是各省级招办要根据平行志愿投档工作要求,制定本省(区、市)具体的实施细则,如志愿填报办法、特殊类型招生投档办法、投档分数排序规则等,高校也应根据志愿填报和投档模式的新变化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本校的录取规则。四是招生院校、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对于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带来的诸如投档比例的确定、退档考生的处理等新的问题,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予以解决。

把平行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这一让老百姓满意、受益的事情办好,还要加强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把新方案实施新规则和给考生带来的好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告诉大家。同时应加强对考生的风险意识教育,指导考生理解平行志愿录取方式的投档规则,合理填报院校志愿、专业志愿(专业调剂志愿)及志愿顺序,有效规避志愿填报风险。

平行志愿投档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省级招办服务、监督的职能。各级招办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把为考生服务、为招生院校服务作为工作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录取过程中要加强与招生院校的沟通、协调,尽可能为招生院校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把平行志愿录取改革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

(作者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第11篇:序言

序 言

《滨江村志》这本书,比较客观、完整、全面地记述了滨江村从1936年到2014年,一百多年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地理、风谷人情等方面的演变过程,是一本重要的历史资料。它的出版是滨江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滨江村志》的编纂将有它特殊的作用。它是一部丹阳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教课书,它反映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现状;它是一部广大党政干部开展工作很有帮助的工具书;也是对广大群众,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爱家乡教育的生动教材。它更是一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参考书。 《滨江村志》它启示我们不忘过去,牢记历史;发扬滨江人民上世纪70年代改天换地,挑灯夜战,大干快上的大无畏精神;发扬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敢想敢干的创业精神。

滨江的干部、群众正是凭着这种创业精神,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调整工业布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居民点建设,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实现工业年销售3.5亿元,人均收入二万三千元,先后荣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现代化农业发展先进村”“村居建设先进单位”“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绿化造林先进单位”“群众文化体育先进单位”“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

展望未来,我们面临崭新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我们要用科学、务实的态度谋划我村新一轮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同心同德,自强不息,为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新滨江,为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贡献我们滨江人的聪明才智。

《滨江村志》是在上级党和政府领导下,我村组织编纂人员,他们怀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走村串户、详今簿古,历经近两年时间,终将成卷出版,我借此代表村党委、村委向指导编纂出版、关心与支持的各界人士、工作人员致以忠心感谢。

第12篇:《糜氏家规》白话文

《糜氏家规》白话文。

江苏扬州族人糜长义将古文《糜氏家规十则》解读成白话文,希望大家多听多看!

一、尊孝悌。

在人的道德伦理中,第一重要的莫过于生养我们的父母;其次是同胞姊妹。这是人的天性,不是学习后才知道的。如果一个人的天性浅薄,不孝敬父母,兄弟姊妹不和睦,一生中什么事都不可能做好。我们糜氏家族的家训历代相传,平常要重视孝敬父母,友爱弟兄。但是又因为家庭成员关系过于亲密,容易产生轻视思想。有的不成器的子女直率有余;有的懂礼仪的子女精诚不足,因此造成父母的担心,让他们失去欢乐,同时又影响了家庭里许多好的风尚。所以,凡是子女名声显赫,光宗耀祖的,一定要承奉父母的欢乐之情,千万不能懈怠。其次,敬重兄长,爱护弟妹,常怀敦厚和睦之心,这样才能不停地自我上进。孝敬父母的职责虽在,细微之处不容忽视。父母晚年行走不便,缺乏自由。子女一定要恪尽职守,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兄弟之间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早晚不在父母身边的,一定要时常思念手足之情,不能用金钱代替赡养;有的不分贫富,平均分摊赡养;有的相互推诿,互不相让。金钱与财产固然可爱,兄弟之间屡次争吵不休,这样的过失务必要改正。如果这样,家庭中的和谐气氛定会油然而生啊!

二、崇节义。

节义是由人的正气凝结而成。在国家,有节气的人是国家的志士忠臣;在家庭,有节气的人是家庭的义夫良女。国家与家庭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居心之正则是一样的。所以,人生是以节义维持纲常的。这关系到一个家庭优良风气的大小优劣问题。做人不讲节义,做事不重义行,舍掉了节义,家庭怎么能有好的声望呢?所以,坚持节义,端正行为,绝不能轻视它,如果采取随便,苟且的态度,就好像突然遭受一场大的变故,这是多么的危险啊!走路不论道路的险峻与平坦,做事不分事情的顺利与复杂,只要坚守操行,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宁愿舍去平坦,选择险峻,不必要避开复杂,去选择顺利。这就是节义力量的彰显,也是世世代代赖以维持家族精神的支柱。只有崇尚节义,才能青史留名,流芳百世。但愿能兴我家族,振我家声。

三、尊礼让。

“礼”可以分辨是非,“让”可以平息纷争。不讲礼让,从小处讲,可以使旺盛的家风变得衰败;从大处讲,可以让和睦的家庭引起争端。礼让是教诲、劝谏别人不犯错的好方法。至于造成灾祸与失败的责任,是因为不讲礼让的原因。我们糜氏家族虽属枝叶繁茂,家门兴旺,但也有刚柔与谦让

、聪敏与愚钝之别。唯有以礼让为准绳,无论尊卑、长幼都应该遵守啊!虚心给人智慧,不要欺骗别人。性格刚强又怎么能傲物嚣张呢?让那种泯灭的心灵,叛逆的性格慢慢地消除,让优良的节操得以发扬。这是写作此文的缘故。人的一言一行要互相劝勉,各人要自我约束,规范行为,如能遵从礼让,循序学习,时间久了,平民百姓也会变得彬彬有礼,村庄乡里也像古代邹鲁二国一样安宁和谐。

四、端习尚。

普通的人拘泥于日常生活,受所见事物的局限,一开始并没有什么贤能与愚钝之分,也没有什么庭院与路径之别,这大概是学习风尚使他们这样吧!我们糜氏家族向来淳朴厚道,族人大多数朴实善良,而训导是不可或缺的。小时候必须让他亲读诗书,长大后务必使他懂得礼仪,教他如何忠诚,如何守信;训他怎样勤劳,怎样俭朴。不能用花言巧语去欺骗他们,不能用凶暴强勇去恫吓他们,不能以骄奢懒惰而自我安慰,这种习俗与风尚一定要端正,这样才能持家有方,家道久远。至于屡次占染恶习,败类繁衍滋生,有的刁蛮奸诈,有的滋事生非,有的荒荡自败,对待这一类的败类,全体族人应当给予严厉惩罚。即便有些纵酒过度,丢失仪态,交友不慎的人,尤其要从这方面戒除。还有的从事旁门左道,不断地侮辱和尚、骚扰尼姑的无耻之徒,特别适用于这方面的教育。凡此种种,在我们糜氏家族中,切不可出现这样的败类,必须严厉禁止,以儆效尤。

五、务本业。“士农工商”这四类职业当中,“士”为读书人,属知识分子,他们苦读诗书而一举成名。“农”为农民,从事耕耘种植。二者诚实守信,是家庭兴旺的根本,成其大业,莫过于此。至于操持技艺,从事工业品制造和摆摊设市,从事商品交流贸易的“工商”者,也是正当的职业。最近社会上,游手好闲的较多,舍弃“士农工商”四大正当职业而不做,整天行为放荡,不修名声,受困于饥寒,沦落于下贱,害得家人宗亲为此而蒙羞,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我们糜氏家族中志向远大的人,励志苦读诗书,如果有所成就,当然更好。如果不能成就自己,从事田园农耕,同样可以谋生。从事工业制造和商品贸易的也能致富,如果舍弃正当职业不做,游手好闲,好逸恶劳,这样会贻误终身啊!这种错误的行为怎么能让它继续下去,愈演愈烈呢?

六、隆师傅(教师)。

讲授学问、传授技艺必须有教师。对内有助于子女的德行培养,对外有助于子女的功名成就。家长尊重教师,正是对子女的一种爱护。现在的人大多溺爱子女,子女明明不对,动不动就责怪教师不善于教育,轻视礼节而重视子女的文采。背地里评论教师的浅薄,这种做法是不爱护子女的表现。所以,选择优秀的教师,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慎重,对人家的信任必须专一。至于礼仪与文采的学习,只要时间一长久,渐渐地就会有长进。对于学习认真刻苦的子女,当然是受益匪浅的。即便是头脑愚钝的子女,也会渐渐地学业有成。大凡抚育子女的人,都想培养出优秀的子女,以图今后的事业发展,所以一定要尊重教师,重视教育啊!

七、慎婚姻。

男女婚姻,对人的一生关系重大。选择时不得不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开始就必须仔细考察双方,两家门户要相对,两族名望要相当。只注重自身的清白,外表的美貌,有什么值得羡慕的!男女双方是否贤惠,来自于家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子女不够贤淑,这样的家庭不用问就知道了。所以为儿子求媳妇,为女儿选女婿,不必要羡慕人家的势力而仰望高门,也不必要取其方便而降低标准。不要一时情投意合就签订昏约,也不要全凭媒人的花言巧语而答应许婚。可以在往来的亲戚,熟悉的邻里中,找一个门户相当的清白之家,要考察孩子的道德品行如何,要了解男女双方是否勤劳贤淑,言行举止是否合宜,这才是男女选择婚姻的大事。

八、睦宗亲。

水有源头,树有根本。凡是同族宗亲,就像人的毛发依附于身体,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看上去分布的部位不同,实际上是同走的一条道路。有的人富有了,却看不起贫穷的人;有的人高贵了,却看不起低贱的人。这样贫穷而低贱的人就更加嫉妒、仇视富有而高贵的人。富贵人的所作所为又多生羁绊,逐渐地衰败以致悲凉,这时的他们却期望着宗亲的和睦之谊。我们糜氏家族像瓜一样繁衍,已非一日,这当中有的茂盛,有的干枯,各不相同,而追溯由来,同属一源。各分支派,均为同根。分支有远有近,应该同享乐,共忧愁。同为宗亲,务必要亲密和睦,不能产生隔阂,这样做对上才能告慰先祖之灵,对下不误后辈事业。

九、重丧葬。

子女赡养父母,平常的衣食不必过于丰盛,而到了父母寿终之时,办理丧事尤为隆重,大概这是人生最后一次吧!作为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子已经没有了,祭奠也属于一纸空文。况且,置办衣襟、棺椁以及料理丧事等,稍有忽略,后悔莫及。平常社会上有料理丧事要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的说法:家庭富有,可以厚葬;家庭穷困,也可薄葬。但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作为子女应该竭尽孝道之心,虽然有不足之处,总之能使自己安心就行了。至于安葬要选择良辰吉日,往往误听阴阳(地理)先生的话,停放棺骸,拖延安葬时间,他们不知暴尸父母,想以此来求得子孙的幸福与利益。反过来想想,作为子女,你的心会安吗?回过头来看看我糜氏族人,治丧必须尽其哀痛,都能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同时,丧葬必须求速,让死者入土为安,不要拘泥于形式而拖延时间。

十、谨祭祀。

感恩祖先,追思祖宗,这就有了“祭祀”。“祭祀”是一种悲伤凄惨而又令人恐惧的思念,它让人的精神与灵魂从中得到昭显。后辈与祖先是一脉相承,宗亲与祖辈是不可分离的一体,又怎么能谈什么距离的远近呢?祭祀时要按照祭祀的规矩、礼数去祭奠我们的祖先,表达后辈对祖先的思念与敬意,不得嬉闹。准备的祭品要丰足,场所布置要庄严肃穆,参加祭祀的人员心情要沉痛,甚至衣冠容貌以及磕头跪拜都要遵照礼仪,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这才情理相符,无愧于对祖先的祭奠。这样按照过去祭祀的方法,精心虔诚地去做,不图外表的丰盛,仅表达心灵的纯洁就行了。虽然春祭和秋祭的形式和祭品大体一样。对祖先祭祀又怎么能轻视而怠慢呢?尚且期望祖先在天之灵前来品尝呢?作为子孙后辈应全力慎重做好。

第13篇:交通法 序言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序言

生命弥足珍贵,安全伴我同行。

生命,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它承载着人类所有的情感,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梦想。但生命又是如此的脆弱,转瞬之间发生的事情,有可能就会使一个家庭破碎,脸上失去笑容,心灵蒙上永远的阴影。

安全维系着社会的稳定,牵动着家庭的幸福,关系着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一直以来,学校都把学生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而交通安全更是重中之重。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对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加强学生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参与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道路交通活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增强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切实避免交通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是我校不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目的。举行以安全教育为内容的国旗下的讲话,进行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办好安全教育黑板报,收听交通知识的广播,举办安全教育讲座,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交通法制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减少交通伤害事故的发生。

安全是天,这是学校全体师生的共识。生活离不开交通,交通安全为幸福的生活提供保障。“孩子,路不平坦要小心”,这是母亲对蹒跚学步的孩子的深厚关爱,“过马路一定记得走斑马线”,这是父亲对上学的孩子的亲切叮咛,“上学放学的路上不要追逐打闹”,这是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嘱托。交通安全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每个人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时时规范交通行为,处处遵守交通规则,为建设“平安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遵章守纪,就是尊重生命。当我们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便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重视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这文明之花,让我们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吧。

第14篇:作文集序言

序言

今天我们收到了一份珍贵无比的礼物!

看着儿子的一篇篇精致的习作,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孩子的天空是蔚蓝的,孩子的思想是纯洁的,孩子的心灵是美好的„„显然,我被震撼了。字里行间虽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涌动着天真稚气,让人情牵,更让人心动,因为这是儿子成长的足迹,因为这是我们努力的见证!

儿子笔下的世界是最美的,心灵是淳朴的,陌生人的一句话可以让儿子铭记一生。“文由心生”,通过这些稚嫩的文字,看到了儿子正在发生的变化,仿佛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认识和了解过我们的儿子。

当生命的成长成为一个回忆的时候,那记忆里的东西是最真实的,最珍贵的。无论是喜、是悲,在时间的长河之中,都会化成一曲曲小河,款款流注心海,汇聚那心灵不可重唱的歌谣。生命在你的笔下有了更多的色彩,生活在你的眼中也会呈现不同的价值吧! 今天的努力,成就的是你明天的梦想。栀子花开,那是在为你无声的鼓掌。希望用你的心灵多去体悟生活中、学习中的喜怒哀乐吧!然后诉诸笔端,我们期待着你更加飞扬的文字生命!

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2014年2月13日

第15篇:作文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一转眼,女儿婧惟的暑期生活就要结束了,孩子收获了许多,也长大了许多,伴随孩子一起成长的还有承载着她美好记忆的一篇篇暑假习作。我们协助孩子打印编辑成册,作为向老师汇报的作业,也作为见证孩子成长历程的一份特殊礼物,送给她好好珍藏。

“言为心声”。文字是从心底自然流淌出的一种思想、一种感悟、一种渴望。品味女儿的文字,每一段都倾吐着肺腑之言,每一篇都脉动着青春气息,让爸爸妈妈聆听到她用心采撷生活中的一朵朵浪花、编织一个个美丽童话和感人故事;感受到她笔下流淌着的不断成熟的思想和自信彰显的个性。虽然有些文笔尚显稚嫩,缺少力透纸背的语言,没有扣人心悬的情节,但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们相信,通过写作女儿的心灵得到了启迪、得到了净化、得到了升华、得到了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为女儿感到高兴,更对为女儿成长进步付出无数心血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培根说过:读书能使人充实,谈话能使人机敏,写作能使人精确。亲爱的女儿,爸爸妈妈想告诉你,如果你学会了写作,就是学会了独自面对生活、独自面对自己、独自思考人生。我们衷心希望你写出更多灵动的文字,让春天徜徉在你勤奋的笔端,让色彩拥抱你生命的花朵,让果实缀满你成长的枝头。我们期待着又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期待着更多地读懂你,因为女儿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第16篇:演讲序言

奥巴马胜选演讲

成功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奥巴马11月5日下午(北京时间)在芝加哥格兰特公园举行盛大的集会,发表以“美国的变革”为主题的获胜演说。他表示,美国迎来变革时代(change is coming to America),并且呼吁美国人民团结起来。 演讲序言

如果还有人对美国是否凡事都有可能存疑,还有人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依然鲜活,还有人质疑我们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那么今晚,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这是设在学校和教堂的投票站前排起的前所未见的长队给出的答案;是等了三四个小时的选民所给出的答案,其中许多人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投票,因为他们认定这一次肯定会不一样,认为自己的声音会是这次大选有别于以往之所在。

这是所有美国人民共同给出的答案--无论老少贫富,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无论是黑人、白人、拉美裔、亚裔、原住民,是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残疾人还是健全人--我们从来不是“红州”和“蓝州”的对立阵营,我们是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整体,永远都是。

长久以来,很多人一再受到告诫,要对我们所能取得的成绩极尽讽刺、担忧和怀疑之能事,但这个答案让这些人伸出手来把握历史,再次让它朝向美好明天的希望延伸。

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但今晚,由于我们在今天、在这场大选中、在这个具有决定性的时刻所做的,美国已经迎来了变革。

我刚刚接到了麦凯恩参议员极具风度的致电。他在这场大选中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奋斗,而他为自己所深爱的这个国家奋斗的时间更长、过程更艰辛。他为美国做出了我们大多数人难以想像的牺牲,我们的生活也因这位勇敢无私的领袖所做出的贡献而变得更美好。我向他和佩林州长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我也期待着与他们一起在未来的岁月中为复兴这个国家的希望而共同努力。

November 04, 2008

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 Barack Obama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ible; 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 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It\'s the answer told by lines that stretched around schools and churches in numbers this nation has never seen; by people who waited three hours and four hours, many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in their lives, because they believed that this time must be different; that their voice could be that difference.

It\'s the answer spoken by young and old, rich and poor, Democrat and Republican, black, white, Latino, Asian, Native American, gay, straight, disabled and not disabled - Americans who sent a meage to the world that we have never been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t\'s the answer that led those who have been told for so long by so many to be cynical, and fearful, and doubtful of what we can achieve to put their hands on the arc of history and bend it once more toward the hope of a better day.

It\'s been a long time coming, but tonight, because of what we did on this day, in this election, at this defining moment, 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

I just received a very gracious call from Senator McCain.He fought long and hard in this campaign, and he\'s fought even longer and harder for the country he loves.He has endured sacrifices for America that most of us cannot begin to imagine, and we are better off for the service rendered by this brave and selfle leader.I congratulate him and Governor Palin for all they have achieved, and I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them to renew this nation\'s promise in the months ahead.

第17篇:报告序言

在大庆油田发现和开发建设50年的辉煌历程中,大庆钻探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大庆钻探勇担发展新使命,珍惜荣誉,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永续辉煌,在百舸争流的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上,披荆斩棘、顽强拼搏,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每当回首大庆钻探开拓国际市场的奋斗历程时,总让人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从1998年到现在,大庆钻探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足迹遍及世界三大洲的十几个国家,历经风雨见彩虹,实现了从单纯工程施工,到一体化服务,再到为BP等国际一流石油公司提供大包服务的历史性跨越。迄今为止,已有钻探测录固等8个专业的142支队伍,转战过美国、印尼、埃及、苏丹等12个国家。大庆钻探凭借过硬的作风,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逐步打破了国际石油巨头垄断市场的格局,市场占有率逐年递增,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书写着无愧于时代的历史新篇,打造出了熠熠生辉的钻探品牌形象。

为了彰显海外英模的先进事迹,激发全员继承优良传统,立足岗位建功的昂扬斗志,我们从广大海外将士中选择几位优秀代表,以他们的真实经历、感人事迹为蓝本,用文学化的语言演绎了一个个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中,有在海外奋战十余年的“老海外”,也有初出茅庐的“新兵”;有带领队伍与国际强手一决雌雄的项目经理,也有在操作岗位大展雄风的“蓝领”,他们的专业涵盖钻井、测井、固井、录井等各个方面,虽然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不同、经历各异,但我们能够通过这些事迹,深切感受到他们的共同之处,那就是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英雄气概;爱国爱企、科学求实的思想境界;勇争一流,誓站排头的精神追求,处处闪烁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时代光芒。

他们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承载者! 他们是新时期大庆钻探的新铁人! 他们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

让我们在旗帜的感召下,向着“国内第

一、国际一流”的目标奋勇前进!

编者 2011年4月

第18篇:家谱序言

家谱序言

一、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

稽吾族自始祖讳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于前明嘉靖年间迁徒北流,侨寓县西门刘家井,继迁六贡桥——燕翼贻谋,创业垂统,是为吾族之一世祖也。

厥後皆耕读为业。五传至高祖象家公,家日益饶,复迁翰堂,遂卜居焉。是时土寇窃发,蹂躏乡里,公设法捍御,赖以保存者甚众。迨伯祖复斋公、叔祖著斋公以晋秩请封。追源溯流,欲创修家谱,志焉未逮。

迄今又数十余年,生齿日繁,支派愈盛。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寿诸枣梨,传为家乘。

由今日逆而溯之,原其本出自一人。自始祖顺而推之,溯其流一十三世。所以联属族人,使览斯新谱者,父兄宗族俨在庭帏,长幼尊卑秩然不紊。俾咸之一本之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

大清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冬谷旦第九代孙森谨识

电脑整理:十四代孙业挥 1998.7.23武汉

二、

天地生物人为贵。曷贵乎尔?以其具天秩之彝伦,有以笃水源木本之念,凛凛然统族属而不昧厥初也。

夫祖宗往矣,而若子若孙若曾元以下,非一脉之留贻乎?故尊祖者不可不敬宗,敬宗者不可不收族。诚哉老泉之言曰:情见乎亲,亲尽则情尽如途人也。吾所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势无如之何也,幸未至于途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噫!人各有心,未有闻老泉之言而孝悌之心不油然以生者,此吾谱之所以不容缓也。

我翰堂刘氏,自始祖讳泰公──原籍江西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前明嘉靖年间,因故乡兵燹,流离迁徒,遂至于粤,卜筑于北邑之西门内。耕田而食,凿井而饮。今遗井犹存──即邑乘所称刘家井是也。

後迁于二厢之翰堂,又移居六贡屯村。故僻地槎牙,杭苇跋涉者,颇形困顿!

二世祖念庄公,三世祖明善公,乃舍田为路,累石成桥,通往来,济利涉,行人赖焉──即邑乘所载六贡桥是也。

递传而下,俱隐于农。时风气古朴,丧葬过于简略。故历代祖墓俱系土坟无碑。未建宗祠,故亦不立主奉祀,惟春秋祭墓。茔域徒存,其原籍宗派、生殁年月,亦俱无从查考矣!

迨五世高大父象家公,为故明邑庠生。六世曾大父,为国朝邑增广生,恬淡好学,不求仕进,多积阴功,广行善事:如让产于兄、还质田、存人祀诸善举,都人士艳称之。邑乘所志皆实录也。

七世长伯祖复斋公,以明经授昭平教谕,卓有政声。後沐覃恩,荣膺敕命移赠先人。其生平善迹,县志列传详载之。

而先大父著斋公,亦就职州司马加级,请封秩阶正四品,荣赠两代,行见家声克振,祖泽绵长。

则所以承先启後者,窃幸不至于昧厥初也。顾族属日繁,支分派别,由期而功、而缌麻、而袒免而至于无服,几几乎相视如途人矣!若不亟为纂辑,登诸谱牒,则无以收族者,即无以敬宗,即无以尊祖。忘本之咎,可胜数哉。 爰与族人详为采辑。自一代以至十三代,序世次,辨昭穆,联疏远,别尊卑,无不穷其源而溯其本。其生殁年代从前失于简略者,姑阙其疑;而有徵信者,不安于略。盖数阅月而後成帙,敬寿枣梨以作家乘。颜曰《翰堂刘氏族谱》,原其始也。

後之览是谱者,庶几笃亲亲之谊,怀睦族之思,俾祖宗一脉之贻,不至同于陌路,而孝悌之心,不亦油然以生哉。

谨缀其略于简端。

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冬谷旦

仲支第九代孙敏榘谨识

电脑整理:十四代孙业挥1998.8.21武汉

三、

家乘族谱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透过族谱,可以看到变幻着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家谱文化的丰厚底蕴对研究地方志、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均有重要价值。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炎黄之陵自不必说,各姓始祖的陵墓,也已成为近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的圣地。一些著名陵墓已成为其所在地的重要旅游资源。当前,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资料中心、图书馆均以珍藏有我国一些姓氏的族谱为荣。谱牒学,姓氏学已注入了崭新的内容,成为一门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它不仅列入了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也已成为部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一些科学研究部门也已把其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姓氏已把其家谱在因特网上发布,从而打破空间限制,使族人可在世界各地互相交流。实际上,已有人编制了旨在使全球华人能快速寻根,编制族谱,查找亲人的网站。

《翰堂刘氏族谱》网站于1999年在网上发布,有不少读者访问及留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树有根,水有源。编写族谱首先面临的就是根源问题。

根据1827年版《翰堂劉氏族譜》可知,翰堂刘氏开基始祖讳泰公於明嘉靖年间因故乡兵燹, 由江西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迁徒广西北流二厢之翰堂,最后定居于六贡屯村;又云,明嘉靖年间,有刘法广刘法松二公携祖同来,曾至陆川县南北乡石洞村侨住。但该族谱在序言、凡例、世次及《第一世始祖开籍北流缘始考》等文中一再表明,翰堂刘氏始祖泰公的原籍宗派无可查考。

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如今在那里?始祖泰公的根源应从何处算起?神秘面纱一直未能揭开。

1999年11月族谱编委会组织了“寻根”小组,到江西省安远县访问了始祖泰公的故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拍摄了大量照片,作了详细的访谈纪录,昔日江西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就是当今之江西安远县鹤子乡鹤子村。泰公当年之故居就是当前该村的刘屋。

经考证,刘法广乃开七公之孙巨浪公之子,由前文知,翰堂始祖泰公当为巨浪公的子侄辈。 据恒心先生《汉祖流史》[16]等有关资料,于是,翰堂刘氏在全国刘姓大家庭的世系位置乃告排定。翰堂刘氏世系总表详见《翰堂刘氏族谱》网站的“刘姓文化·翰堂刘氏世系表”页面。

始祖泰公自翰堂开基创业至今已400多年。原族谱编印于1827年,至今已有170多年之久。如今翰堂刘氏支派繁茂,人口约1万,重新修谱,势所必然。1996年春节,翰堂刘氏后代在塘肚著斋刘大夫祠祭祖,决定成立《翰堂刘氏族谱编委会》(后文简称编委会),统筹修谱工作。

新族谱包括书籍版族谱及电脑版族谱。

1.书籍版族谱 它的最终成品是出版新版《翰堂劉氏族譜》(后文简称新族谱)书籍。新族谱在体例上做了很大改进,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其内容包括谱名、序言、凡例、概述、族居、世系世次、族规、文物、人物、附录及编后记等部分。其中工作量最大的就是世系世次部分。由于人口激增,居住地又较为分散,两次修谱的时间间隔较长,加上保存着珍贵文字资料的碑刻、神主牌、祭簿等实物多已荡然无存,工作的艰苦性及复杂性就可想而知了。编委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编委会除了组织收集资料及编写族谱外,还负责筹集资金,组建翰堂刘氏外出人员联谊会、编写简报及组织大型扫墓、祭拜始祖泰公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2.电脑版族谱 它在书籍版族谱的基础上,使用照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统计图表及数据库等技术,更形象、更生动地记录宗族成员的基本情况及有关活动的信息。尤其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是动态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更新,使之更符合实际,万代流传。

电脑版族谱的最终成品是:①在电脑上建立《翰堂劉氏族谱系统》,②制作VCD,③在因特网上发布《翰堂劉氏主页》,④打印资料等。

《翰堂劉氏族谱系统》的主要内容有①前言、序言及系统简介;②1827版原族譜的世系树图,开籍北流,自序一及二,著齋公行略,编谱人员,目录及统计图表;③2001版新族谱的族居篇、世系世次篇、修谱简报;④风光照片、人物照片,文物照片、祖墓及各种历史遗迹照片等;⑤祭祖盛会;⑥统计图表;⑦翰堂劉氏数据库;⑧翰堂刘氏主页;⑨幻灯片;⑩使用说明等。

刘姓是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刘氏始祖是黄帝后裔帝尧陶唐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1982年全国人口统计资料,刘姓人口在全国姓氏排名居第四位,总人数超过6000万。刘姓子孙遍布世界各地,人才辈出,正在为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奉献聪明与才智。为了与海内外谱牒学爱好者以及刘氏后裔进行交流,我们在因特网上发布了《翰堂刘氏族谱》网站,诚恳地希望各界人士光临指导。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电脑进入家庭,电脑及数字化彩电进入农村。预料族人在二十一世纪中,除了拥有书籍版族谱外,还将会在自己的家里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脑版族谱。

由于时间仓促,理论水平及掌握的资料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第19篇:画册序言

画册序言

一片绿叶,孕育着春天的希望; 一方碧空,抒写着蓝天的博大; 一本画册,绽放着校园桃李馨香!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校园时,但见:书画橱窗专栏,绿树掩映古诗文情景墙,繁花似锦的校园环境,彰显着我校人师生的青春活力!但见:开放先进的中多媒体教室,泛着淡淡墨香的习作欣赏,展现着我校丰富的人文底蕴!但见:整齐划一的出操队伍,神采飞扬的教师风采,团结一心的领导班子,奏响了小学新的篇章!

遥想我校走过的六年风雨,有起步时的艰难跋涉,有奋进中的辛勤耕耘,更有发展时的腾飞展翅!前进的历史,六年奠基一生的上下求索,全都幻化成了镜头前那永恒的感动,全都凝聚在了学生一幅幅稚嫩生动的图画里。

上级领导春风化雨般的关怀,社会各届办学力量的支持,是我校飞翔的动力;科学先进的领导管理,团结奉献的精英团队,是我校前进的基石!

画册,将过去师生的快乐灵动留下;而我们,将再描绘明朝的辉煌!

第20篇:童话故事序言

童话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睿智,所以,当孩子刚一懂事起,就呢呢喃喃地给孩子讲述那些上辈人流传下来的童话故事。

童话的世界多姿多彩,在那些奇特怪异、变幻莫测的故事里,蕴含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它富于哲理,发人深思;它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目,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丰富知识,增加智慧。

童话融汇了人们千百年来处事应变的种种良策,饱含着出奇制胜的生活经验;童话可以开启人们的心智,使人们从愚昧走向成熟,帮助人们学会观察、思辨、判断各种复杂纷扰的迷团,从而思维更敏捷,反应更迅速。

这本书以形象精美的卡通彩图,加上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将是广大少年儿童、家长,乃至教师的良师益友,它将从众多的童话故事中脱颖而出。

白话文序言范文
《白话文序言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