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论民族精神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7 15:05:4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论民族精神

论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非典疫情,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且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凝聚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从而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具有对内动员和聚集民族力量、对外展示和树立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不仅各民族的民族精神不同,就是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民族精神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民族精神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民族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它是一个民族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这就注定民族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民族精神植根于本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优秀文化的催生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素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其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二是忧患自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突出表现了中国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历史责任感。三是和平安定。提倡“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注重营造一种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四是正道直行。提倡“养浩然正气”,弘扬“君子坦荡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道德情操。这几个方面,都有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性。

二是时代性。民族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表现也不同。但从总体和本质上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总结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贯穿古今的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尽管时代不同,但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是打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的重要内容,它始终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前赴后继、奋斗不息;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生存、聚集、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中华儿女的民族意识之中,成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固有天性,它自古以来就主张天下太平、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依靠这种优秀品质,中华儿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经受各种考验,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三是先进性。判断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历史潮流,能不能跟进时代潮流。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就是因为她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不断保持民族精神的进步性,使之成为古往今来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其所包含的价值取向,在不同时代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和凝聚人心的现实效应。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又形成“六十四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五种精神,尤其是在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抗击非典精神等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动力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精神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一般而言,综合国力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物质力量,这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同时也包括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等精神力量,这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而且能够使一定的物质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先,民族精神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精神基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如果没有民族精神的凝聚,就很难维持长期的统一和稳定,也就难以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其次,民族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斗志弥坚,坚定不移,并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这种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才得以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这不仅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判断是非的政治原则,分清善恶的道德标准,而且它本身就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自信、自立、自强意识。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趋势,精神文化的闭关自守几无可能,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正在同经济扩张、政治霸权和军事威慑结伴而来,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广大人民中树立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综合素质的核心。民族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一个国家的腾飞,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表现在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永不枯竭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强化这种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十三年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个目标集中反映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日益发扬光大,成为凝结各族人民的巨大力量。它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没有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精神,不可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中华民族也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民族精神为纽带,可以把全国各族人民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职业、不分年龄地维系和凝聚在一起,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以民族精神为纽带,可以引导人们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把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化为立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在育人

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和优秀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培育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和培育人,三位一体,不可分割。人类就是通过培育先进文化进而培育民族精神,达到培育人的目的的。

培育人要注重引导。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一个不断继承、完善、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发展的过程。中共中央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明确要求,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丢掉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蕴含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蕴含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中,蕴含在中华儿女五千年奋斗创造的足迹中,蕴含在中华儿女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通过对中华民族昨天和今天的了解和认识,使人们深刻认识和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繁荣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只有对于中华民族的认识和了解愈深,对于我们民族的精神认识和了解愈深,才能在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使之进一步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从而使民族精神成为我们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撑。

培育人要突出重点。人民是民族精神之本。江泽民同志指出,培育人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里,突出强调了“培育”人的多种形式,“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说到底都是为了培育人。只有坚持不懈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才能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只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形成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舆论环境;只有不断地把高尚的精神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才能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艰苦奋斗,贡献力量;只有下大力气创作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好作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们在进行精神享受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情操,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

培育人要把握正确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鲁迅语)。邓小平在谈到大力弘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时说:“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大声疾呼”,就是要造成舆论,广泛宣传;“以身作则”,就是要知行统一,付诸实践。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好课堂,生动的实践又为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特点。这是一个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民族精神得以与时俱进的可靠保证。

推荐第2篇: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三大点: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抗日战争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重要素材,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极大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

第一,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

抗日战争是由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旨在把整个中国变为日本殖民地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险。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通电中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在生死存亡之际,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局面。毛泽东指出:\"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识。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民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力抗战。前线战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工人阶级参军、参战、罢工、游行,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斗争。中国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未参军的农民也以各种形式积极参加抗日斗争。知识分子和青年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英勇地站在了时代前列。他们以笔代枪,或投笔从戎投入抗战。全国各地的大中学生纷纷走上街头,集会游行,声讨日寇的侵略罪行。更有万千青年,长途跋涉,历尽艰难奔赴延安。

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少数民族的贡献。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有很多少数民族指战员,如白族周保中和满族赵尚志等。河北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在与日本侵略者奋战中战果累累。台湾的高山族人民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全国其他少数民族也都组织了抗日游击队,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颂歌。

抗战期间,广大海外侨胞怀着对中华民族解放的热切期望,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海外华侨组织了各种救亡组织649个。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头三年,华侨捐献的款项能够购买各种飞机200多架、救护车1000多辆。华侨中有4万多热血青年,毅然回国奔赴抗日战场。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成立了\"南洋华侨筹

赈祖国难民总会\",为动员和组织华侨参加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外侨胞用自己的行动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许多爱国人士组织抗日团体,为抗日战争作出积极贡献。宋庆龄利用自己的影响,于1938年6月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为争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广泛同情与支持中国人民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主流都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胜利。

第二,顾全大局,共同对敌。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最忠诚、最热烈的爱国主义者,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把与国民党的十年血海深仇放在一边,与其携手抗敌。早在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通过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力主和平解决,随后,把“反蒋抗日”口号改为“联蒋抗日”和“拥蒋抗日”。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合法存在。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毛泽东说:“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全民族抗战,这是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亲英美派虽继续抗日,但开始推行消极抗日政策。中国共产党仍然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继续争取同国民党的合作。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都赞成和支持国共双方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拥护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全力投入到抗日洪流之中。国共两党以大局为重,抛弃前嫌,团结合作,共同抗日,这成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第三,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抗战中表现出了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民兵武装以及解放区人民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他们在极端艰苦困难的不利条件下,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以\"小米加步枪\"的劣势装备,英勇杀敌。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这是卢沟桥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中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八路军120师在雁门关伏击日军,切断了日军由大同到忻口的补给线。129师奇袭山西的阳明堡机场,炸毁敌机24架,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40年进行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余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东北抗日联军长期对

敌作战,使日军寝食不安。1940年2月,抗联第一军军长杨靖宇壮烈牺牲,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连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第三军二团政治委员赵一曼负伤被捕,忠贞不屈,慷慨就义。第五军妇女团的8位战士被敌军包围,弹尽粮绝,集体投江,壮烈殉国。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主力撤退,与日军血战到底,最后毅然跳下悬崖。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 在八年抗战中,正面战场的许多爱国官兵,他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激情,英勇杀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中日双方军队进行了多次大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等。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在姚子清营长率领下,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守卫四行仓库的800名官兵,他们为掩护主力撤退,孤军奋战4昼夜,大部分壮烈牺牲。在台儿庄战役中,坚守台儿庄的勇士与敌展开巷战,守卫滕县的师长王铭章亲自督战死守,为国捐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380多万人。中国伤亡的总数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1/3还多。中国经济直接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多亿美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民族精神的胜利。

第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支援,这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最主要、最根本的还是依靠了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基本上得不到外援,邓小平说:八路军、新四军在数年中\"没有得到一个铜板一颗子弹的接济\"。解放区还受到了日、伪军的严密封锁和围困。在抗日的艰难岁月里,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边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上至党的领袖,下至普通的老百姓,人人开荒种地,织布做衣。党、政、军、民、学、商都参加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带领下,开赴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全旅指战员的艰苦奋斗,昔日蒿蓬塞路的荒原,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边区广大军民热烈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积极垦荒生产,开展劳动竞赛,最终不仅克服了困难,而且使解放区不断扩大。中华民族就是以这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战胜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困苦,迎来抗战的最后胜利。

第五,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

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广泛参与的一次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弘扬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正因为中华民族有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才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形成全民族空前的觉醒和团结,抗日战争不仅取得了胜利,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起点。增进对抗战胜利民族精神的认识和把握,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

推荐第3篇: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摘 要】: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的民魂,是一个国家的国魂。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最为核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已发展成为内涵丰富、涵盖领域广泛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 关键词: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包含思想、情感与行动三方面,其中爱国行动是落脚点和归宿,爱国行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同时爱国行动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完善我们的爱国行动,是对爱国传统的更好继承。随着历史的不断地积淀和发展,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已发展成为内涵丰富、涵盖领域广泛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并植根和贯穿于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之中。特别是在肩负民族复兴的大学生心目中,爱国主义已成为广大大学生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和精神支柱,成为大学生内心深处的伟大感召力和向心力。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古人说过:奄有四海,为天下君。这标志着早在远古时代,国人就有了以天下兴亡、人民安康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经典名句,也有“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朴实古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酷爱自由、追求进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已经内化为一种民族性格,体现出国人对爱国主义传统的高度认同。

二、爱国主义教育任重道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必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却存在着一

1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厚此薄彼”。厚重的民族文化,悠久的爱国传统,使人们在些问题:○

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中,爱国主义的情感和思想愈益深化。但在具体的爱国主义行动的引导中,却相对比较缺失。由于爱国主义行动没有统一的表现方式,而我们又不可能穷尽所有的

2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形,使得我们作为被引导者和今天引导学生时都有一定的缺失。○

时代性。“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的不同内涵要求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在引导学生们的爱国行动时也要与时俱进。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我们树立的爱国主义榜样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却少之又少,当我们以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时,回头看,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革命时期的英雄依然是最耀眼的,而缺乏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可以从行动上效仿的时代英雄。 面对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更好地继承这一传统,使爱国主义不仅仅表现为一种情感和思想,更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并以此来感染更多的人,在教育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在继续继承爱国主义传统的同时,要明确爱国主义的落脚点和归宿是具体的爱国行○

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思想对人们的行动起到的是促进作用。“言行一致”是我们

2突出爱国主义历史常用的评判君子的标准,也是使爱国主义传统提高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的、具体的特点。以今天的认识来看待历史人物,我们不难发现其局限性,但我们也绝对不可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影响古人,这也正是爱国主义传统历史和具体的根本体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借用《新闻联播》的方式,既有“红色记忆”,又有“时代先锋”,不忘历史的同

3强化个时,又树立了新时代的模范榜样,使得人们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可操作性;○

人行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国有句老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该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是我们国家增强凝聚力,也是促进国家早日实现统

一、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爱国传统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内化,更希望看到由此而生发的自主、普遍的爱国行动,使我们对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真正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21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

[3]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8—119.

推荐第4篇: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完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姓名:南海南学号:0921010218指导老师:张波

序言: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发扬抗战民族精神,不失爱国灵魂,强国才能御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珍爱和平,立足发展

摘要: 抗日民族精神极大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关键词:爱国主义团结自强不息

前言:自1937年七七事变起,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浩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艰苦的伟大的斗争,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终于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在党的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儿女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总动员,是近代以来反对外敌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屈辱和抗争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抗日民族精神极大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抗战团结精神及爱国精神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险。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通电中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在生死存亡之际,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局面.结一致,同仇敌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民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民族工商业者积极为前线捐款捐物。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国家社会党等一致拥护国共两党抗日。宋庆龄接受中国中央建议,从上海移居香港,于1938年6月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呼吁世界人民援助中国抗战。 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少数民族的贡献。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有很多少数民族指战员,如白族周保中和满族赵尚志等。河北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在与日本侵略者奋战中战斗870多次,歼敌3.76万余人,战果累累。台湾的高山族人民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全国其他少数民族也都组织了抗日游击队,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颂歌。

抗战期间,广大海外侨胞怀着对中华民族解放的热切期望,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海外华侨组织了各种救亡组织649个。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头三年,华侨捐献的款项能够购买各种飞机200多架、救护车1000多辆。io华侨中有4

万多热血青年,毅然回国奔赴抗日战场。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为动员和组织华侨参加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外侨胞用自己的行动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这期间,深深展现出了不畏强敌、舍身报国的献身精神。

在常年抗战中,无数的国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吉鸿昌被捕后慷慨就义的浩然正气;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激战中殉国;国民政府军陆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在进入缅甸对日作战中殉国;东北抗日联军赵一曼的临死不惧,从容就义;冀中深南县王家铺村村民的宁死不屈,守口如瓶。正因为那么多人的不畏强敌、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精神,日本面对的不再是少数人,而是拥有四亿五千万人民的整个中华民族!正如《义勇军进行曲》唱的那样,“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用砖石垒起来的长城,在炮火的轰击下或许会坍塌,但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和不屈脊梁筑起的长城,却是任何强敌都摧不垮的。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们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

:3:始终贯穿抗战精神的还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由于艰苦奋斗,使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形成了一种清正廉明的作风,出现了一片新面貌。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不仅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而且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现在,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条件尽管比抗日战争时期好太多了,但我们永远不能丢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还应居安思危,时刻怀有一种忧患意识。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了这种精神,没有忧患意识,那这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是没有希望的。不用外敌入侵,自己就会跨掉。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强国方能御敌,落后就要挨打。在新时代,新时期,我们应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各族人民,不断提高自我的素质,为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第5篇:论当代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摘要】: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显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弘扬时代精神对于团结和凝聚全国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弘扬爱国创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因此,学习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是中国进入新时期,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伟大精神。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国魂,其中民族精神是根基,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二者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把握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三)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发展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提供精神动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故乡,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二)树立责任意识,培育公民观念。大学生应从其另一身份“公民”思考并做起,领会“诸公民之国家”和“国家之一公民”的精神实质,积极去行使作为一国公民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充分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管理及监督中来;同时应勇于承担公民应尽的义务,要把自己置身于大集体中,同荣辱、共命运,关注他人的利益,倾听社会的呼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推卸、不敷衍。

(三)树立竞争、效率和创新意识。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应当抛弃“中庸、平均、保守”的消极思想,“该出手时就出手”,敢为人先,“初生牛犊不怕虎”,当仁不让;工作学习讲求效率,寻求方法,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掌握在竞争中生存并寻求至高点的能力;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大瓶颈就是模仿能力有余,而创新能力不足.而在我国.最具创新能力的人群无疑就是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这就要求,代大学生不能死读朽、读死书,而要敢于创业,善于创新。目前,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也给予了定的政策优惠,但力度远远不够,这就要求找们大学生要勇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寻求更多的创新契机。大学生应当有打破陈规旧俗的勇气和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四)树立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在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统治下,长期以来国民养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狭隘、封闭的传统习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后国际交往的日益紧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已是时代所求。大学生应当摒弃门户之见,以包容开拓的心胸、积极进取的姿态来汲取全世界的优秀成果,来丰富和壮大自己。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就是因为她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先后形成了井冈

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又形成了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尤其是在汶川、玉树地震的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中华一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些民族精神,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它们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动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这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贯彻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践履这些宝贵的精神,否则,无论如何弘扬和培育,也只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2、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中的报告

××××××××学院思政论文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班级:

姓名:

学号:

顶岗实习单位:

推荐第6篇: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育计划

根据教育局部署,9月份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

一、目的与意义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很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二十一世纪的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没有科学精神,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中将无法生存;没有人文精神,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无法提升精神生活质量。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要把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作为根基,只有这样才具有中国教育的特点与特色。 必将先弘扬民族精神,广泛地开展传统文化与文明教育,这对于未来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二、目标:

1、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2、提高兴趣与爱好,培养个性与特长。

三、具体内容及安排;

活动以“树魂立根”为核心,围绕两纲要求,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培养学生“爱国、诚信、礼仪、节约”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

1、利用9月1日的开学典礼的机会,把“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教育月的宣传活动作为开学典礼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校长亲自作好宣传发动工作。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好学校广播台、橱窗、黑板报,营造“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教育月的强烈的感染氛围。

3、开学第

一、第二周,全校性地开展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并且要求全校学生学会一首革命歌曲。

4、第

三、第四周,要求各班举办“弘扬民族精神”故事会。

5、邀请三位政治老师进行学科渗透,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6、组织学生观看两场爱国主义电影。

推荐第7篇:民族精神

铭记血泪历史 唱响奋进凯歌 弘扬民族精神

(做单个字 厚一些也可每字做两个合在一起)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

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铭记八种精神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爱国主义精神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服务人民的精神

——科学与学习精神

——勤劳勇敢精神

——团结与集体精神

——诚信精神

——法治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

争做四好少年

争做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争做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争做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争做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

——周恩来

推荐第8篇:民族精神

钱学森,中华民族的精神星座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记者张超文)钱学森走了,化作人类文明天空里一颗明亮的星座,那熠熠生辉的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

智慧、好学、勤奋、创新,谦逊、自尊、爱国、无畏;既有冲破一切藩篱的创造性思维,又有脚踏实地的理性行动。几乎中华民族的所有优秀品德,在钱学森身上都有突出的体现。

作为当代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在青年求学时就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他和导师冯•卡门一起提出的卡门•钱学森公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经典成果。年纪轻轻就已是世界著名学府教授和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创始人之一,成为当时世界航空航天领域的一流学者。

当新中国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开始站立起来,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使他对民族复兴充满了渴望。面对敌视新中国势力的百般刁难与迫害,钱学森以中华民族不可冒犯的凛然正气,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报效百废待兴的祖国。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愿他回到红色中国。”一位美国高官的话语,显示了钱学森的过人才华与危险处境。与号称金元帝国和军事霸主的美国相比,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新中国显得一穷二白。而长达5年的监视与软禁又是一种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中华民族崇高精神使钱学森充满了蔑视一切威胁的凛然正气。成为催人泪下的现代版苏武归汉。

回到科技落后的祖国,钱学森以坚信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的民族自信心,在一张白纸上描绘世界航天大国的蓝图。作为中国的“航天之父”,他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气概,从培养科技人才到系统组织实验,处处亲力亲为,一步步化蓝图为现实。 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钱学森为我们民族在多个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面对巨大成就与荣誉,钱学森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谦虚谨慎作风与淡漠名利襟怀。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荣誉顾问;他不同意单位为他建房,不同意报纸刊登颂扬他的文章。钱学森这样说:“我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言语行动之间,一派高风亮节。

作为导师,钱学森诲人不倦。他不但培养出一大批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栋梁,还亲自给大学生授课,并把自己稿酬、奖金捐出来给贫困大学生购买学习用具;作为人民的科学家,他始终想着国家和人民。当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和霍英东“科学成就终身奖”,200万港元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就已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作为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的科研领域是广阔的。从研究应用力学、创立工程控制论到提出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从参与研制“两弹一星”到晚年积极建议发展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钱学森始终把自己的科研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直到生命的终点,他依然在想着怎样培养祖国未来的创新人才。

钱学森的一生是展现中华民族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一生。钱学森走了,成为光照人类心灵的精神星座。仰望这个星座,每个中华民族的儿女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前进的方向。

官方公布钱学森生平开创中国十一个“第一”

国各界六日在北京八宝山送别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现场发放的钱学森生平中称赞其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该生平中以十一个“第一”概括出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一九五六年,参与筹备组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受命负责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兼任院长。

——一九五六年,设立空气动力研究室,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一九六○年二月,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年十一月,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

——一九年六月,作为发射场最高技术负责人,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一起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

——一九六六年十月,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一九七○年四月,牵头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一九七一年三月,组织完成“实践一号”卫星发射试验,首次获得中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为中国研制应用卫星、通信卫星积累了经验。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六年,领导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六年,指挥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一九八○年五月、一九八二年十月、一九八四年四月,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洲际导 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从而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一九四八年,钱学森为准备回国,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心情更加急迫,但自一九五○年夏起,被以莫须有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五年之久,一九五五年十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之中。

一九九一年十月,钱学森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一九九九年九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二○○九年九月,被评为“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二○○九年十月三十一日,钱学森在北京辞世,享年九十八岁。(完)

他们为乌鲁木齐撑起一片安宁的晴空

7月5日傍晚,乌鲁木齐市发生以热比娅为首的“三股势力”在境外遥控指挥、境内民族分裂分子组织实施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多条路段商铺被砸、汽车被烧、交通堵塞,惊慌失措的市民四处躲藏,原本繁荣安定的城市笼罩着一层恐怖的阴云。

“有紧急情况,请速到人民广场紧急支援!”23时10分,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临危授命

执行维稳任务。校党委书记李彦民立即指派副校长张斌带领在校委培的公安部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197名学员和边防干部班、士官班学员组成第一梯队火速奔赴现场。从接到命令到整装集结、登车出发,他们仅用了不到10分钟时间。

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如泰山。23时55分,他们穿过慌乱的人群和拥堵的车流到达乌鲁木齐人民广场。车未停稳,试点班学员已经全副武装地冲了出来,肩并肩、盾挨盾,从北侧自治区党委、

东侧人民政府机关大门口到广场四周迅速形成5条坚不可摧的防线。

划定警戒范围、维护交通秩序、疏导广场人群……在临时指挥部的指挥下,他们配合公安民警、武警官兵紧张有序地展开维稳工作。7月6日凌晨2时,乌鲁木齐人民广场逐渐静了下来,各族市民也都安全回到家中。夜幕下,指挥部正在调配警力、加固防线。

是警察,就应该坚守在第一线上

仲夏的烈日,像火一般炙烤着这座城市,闷热的空气堵在人们的心口。试点班学员李涛与上班岗执勤人员交接完,刚走上执勤哨位,脑袋就感到一阵眩晕,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向下流,胸前和背上的警服浸湿一大块。他的手没有去擦汗水,反而把盾牌抓得更紧更牢,警惕的眼睛洞察着四周的动静。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在广场上执勤的15天里,大家的衣服始终没有干过。”试点班大队长宁波说。乌鲁木齐市的昼夜温差大,晚上执勤时还要忍受冷风和蚊虫叮咬。为了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他们没有安扎营地,下了岗哨的学员就在广场草坪间的水泥地上小憩一会儿。

家在四川的洪勇妻子难产,生命危在旦夕,刚出生的孩子没有奶吃,可他毅然选择坚守执勤岗位,在责任和亲情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刘磊的妹妹在“7·5”事件中不幸遇害,他顶着巨大的悲痛还是正常参加执勤。噩耗传到指挥部后,一线总指挥张斌副校长特批他回家处理,临走前刘磊红着眼说:“我会尽快归队的!”

“以前当兵是保家卫国,现在当警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警察,就应该坚守在第一线上。”试点班区队长马建良说。他的手腕前段时间在训练中骨折,医生嘱咐每隔2天就要去换药,可他从第一天来广场执行维稳任务后一直没有去过医院。

张斌副校长对记者说:“„7·5‟事件发生后,试点班全体学员主动请缨,将早已订好的暑假返乡机票、火车票全退了,始终坚守在执勤保卫一线。”

他们在,人民群众就有一种安全感

这些天,在乌鲁木齐人民广场执勤的学员看到,这里又恢复了往日繁华而和谐的景象,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潮熙攘,各族群众已从7月5日的那场噩梦中醒来。

“你们辛苦了,有你们在,我们感到很安全!”他们已记不清多少次听到这句话了。这出自各族群众之口的一句朴实的心里话,既是对他们最好的褒扬,也是对他们站好岗、执好勤的最大精神鼓励。每当学员们听到这句话,就算再苦再累也都抛到了脑后。

在完成好执勤保卫任务之余,学员们利用调休时间打扫广场附近的卫生,帮助附近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向过往的各族市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播各民族大团结是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反之则会引起祸端的思想。

7月10日大清早,一位维吾尔族大娘和儿子将自己做的酸奶和馕饼递到执勤的学员手中。看到大家吃到了嘴里,大娘脸上笑开了花。

7月11日中午,一位汉族大姐左手抱着一箱矿泉水,右手牵着自己3岁的女儿绕着广场行走。小女孩每走十几步就停下来给执勤学员身边放上一瓶水,说上一句“叔叔辛苦了!”。大姐说:“我送了几次水你们都不接受,我只好这样,大热的天你们一定要喝上一口水呀!”

连日来,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人事厅、新疆师范大学等单位以及广场周边各企事业单位、各族市民,纷纷慰问一线执勤的警校学员,送来了绿豆汤、面包、毛巾、饮用水等大量的慰问品。而大部分慰问品都被大家婉言谢绝了,实在推托不了的,就把名单和联系方式记下以便后谢。

这一幕幕、一件件,书写下了警民关系雨水情深、各族群众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推荐第9篇: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之我谈

中国,作为惟一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靠得正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何为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好和平、团结统

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学习继承民族精神,更要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和传播者,这首先要求我们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古人说过,奄有四海为天下君,这标志着早在远古时代,国人就

有了以天下兴亡、人民安康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被赋予多种表达方式。“遥望中原怀故土,静观落叶总归根”;“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所有这些名句,都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二)团结统一,爱好和平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精神不仅表现在与兄弟民族、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携手共进上,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的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

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精神,“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了各种各样的风险,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正如古人所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惟勤”。勤劳又是和勇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就是要求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

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理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应具有爱国意志、民族意识,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这也是实现我们个人价值的最好的途径。

推荐第10篇: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耀中华》互动学案

设计人:王建令审核人:聂英姿时间:2010-10序号:18

一、目标导学:

1、熟记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2、知道党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中的作用。

3、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重、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二、互动导学:

任务一: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自主探究]

1、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

2、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的伟大民族精神。[合作交流]

1、你还知道哪些反映我国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小组内交流)

2、阅读课本P100材料,说一说中国共产党起了什么作用?任务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合作交流]

1、阅读课本P101材料,讨论后面的问题。

[归纳]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是中华民族赖以和的精神支撑。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改造了恶劣的,抵御了,

延续了伟大的;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争取到民族的和,推翻了,建立了,实现了国家的初步。

2、结合课本P103图片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为什么还要弘扬民族精神? [归纳]

⑴ 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和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的 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尺度。

⑵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强大的,保持精神状态; ⑶ 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

⑷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增强民族自信心。 【收获平台】请你列出本课的知识提纲谈并谈谈收获:

三、当堂检测:

1、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B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C艰苦奋斗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在2005年的春节联欢会上,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的天衣无

缝,美妙绝伦。广大观众都对这个民族特色浓郁、极富传统文化韵味的舞蹈作出了“震撼、感动、流泪”的评价。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是因为()① 赞美了观音菩萨的慈悲心肠②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③人们对观音菩萨的迷信和崇拜④残疾演员不畏艰难,自立自强的精神感动人心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3、下列对民族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③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4、“团结诞生希望,凝聚产生力量”这句话说明()

A只要人数多,就一定能战胜困难B只有中国才有民族精神 C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可以一帆风顺的完成任务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材料一:刘翔,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材料二: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

的胆识„„一介农夫,撒播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1) 是什么激励他们成功?请说出其内涵。

(2)请你谈谈对民族精神巨大作用的理解。

(3)从刘翔、袁隆平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东西?

《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互动学案

设计人:王建令审核人:聂英姿时间:2010-10序号:19

一、目标导学:

1、知道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是现代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

2、明确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和措施。【重、难点】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互动导学:

任务一: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自主探究]

1、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三个方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和“” 重要思想为指导。 [合作交流]

1、阅读课本P105材料,议一议: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

2、阅读课本P106材料和图片,讨论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节”说明了什么?

3、我们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课本上标划出答案并把问题写在对应处) 任务二:火炬在我们手中 [自主探究] 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和教育、和教育、教育、和教育。 [合作交流] 阅读课本P107材料,讨论后面的问题。总结:青少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首先要以,自觉接受。在各科学习中,结合学科内容理解的内涵,阅读优秀的,从中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 其次,积极参加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第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表现在中。(说说我们应怎样做?)【收获平台】依据知识提纲谈收获文化建设中应(国家)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青少年应

三、自主训练:

1、中国与美国首次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于当地时间2005年10月1日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肯尼迪艺术中心开幕。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展示。这一活动

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②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④有利于我们吸收西方的一切文化成果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005年10月16日中国红色旅游发展论坛在临沂市举办,对开展“红色旅游”认识正确的是: ①能够提高革命老区群众的生活水平②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③能够促进革命老区的环境保护④能够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人越来越热衷于“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而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却被逐渐淡忘,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当:①全盘否定②全盘吸收③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展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对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②文化建设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③文化建设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④只要物质文化和政治文明搞好了,就可以建设好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并不重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实践探究 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的第16届亚运会,是我国举办的第二个亚运会,本届亚运会将是亚运会历史上设项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的一届亚运会,共设42个竞赛降魔、项目,将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0运动员和体育官员参加比赛。为了使本届亚运会成为历史上最出色的运动会需要广大志愿者为大会服务。 (1) 你认为担当亚运会志愿者应具备哪些条件?(答出3点)(2) 假如你成了一名志愿者,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2点)

(3) 假如你是一名志愿者,你打算宣传我国哪些优秀文化?(答出3点)

第11篇: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 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一、班队会目的

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学习历史上民族英雄的民族气节,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将民族精神化为学习中的动力,将五千年传承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二、班队会准备

1.动员: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几千年来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灿烂文化和值得我们学习、发扬的伟大民族精神。从古至今,无数英雄人物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我们召开一次《弘扬民族精神 从我做起》主题班队会,将历代民族英雄做一盘点,向他们学习,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

2.准备:

a.搜集从古至今民族英雄的故事。

b.学习爱国歌曲。

三、班会过程

(一)程序

1.主持人甲宣布:“弘扬民族精神 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赞英雄。

主持人甲: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几千年来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民族英雄。

主持人乙:从古至今,无数英雄人物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就请一小队的队员们来夸夸我们的民族英雄吧!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林则徐虎门销烟

主持人甲:在我国历史上不光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保卫祖国的爱国将领,在科学领域里也涌现出了无数凝聚着伟大的民族智慧、民族品质和民族精神的杰出人物。

主持人乙: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吗?

c.(队员们纷纷举手回答)

主持人甲:说到钱学森,不由得让我想起XX年10月15日9时整至10月16日6时23分这让中国13亿人民永远难忘的21小时23分钟,这是

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主持人乙: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是谁吗?

学生举手回答:杨利伟

主持人甲:谁能说说神舟五号升空的情况?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伟大时刻!

d.2小队队员介绍神舟五号升空的情况。

主持人甲:是呀!如今的“神州六号”更能说明中国人民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中国人真是了不起。

主持人乙:是啊!多年以后我们的祖国一定是繁花似锦,繁荣昌盛,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富强!请欣赏大合唱《爱我中华》

3、我们应该怎做? 我们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在学校,我们可以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可以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见到老师要问声好,不管是不是认识的老师,都应该面带微笑、停下脚步,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相信在带给老师暖意的同时,你也会获得相同的回报;与同学相处时礼貌相待,要少些唯我独尊的霸气,多些关怀与帮助,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步步为营。争做老师与同学眼中的绅士与淑女,继承并发扬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善待他人的民族精神。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走廊上、阳台上、楼梯口、操场上,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勤奋学习、沉稳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这样我们的校园不就更加和谐,更加美丽吗?

在家里,我们可以主动承担家里的一些家务,减轻家长的负担,有礼貌地对待家中的长辈,自觉的完成家庭作业,不让家长担心,同时民族精神也体现在勤俭节约上,不管是在学校用餐还是在家中用餐,千万不能任性妄为,倾倒大量的饭菜,浪费粮食,要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不能因为挑食、贪玩、爱吃零食等不良的习惯而让自己的健康与美德随着饭菜流失殆尽。

这样我们的家庭不就会更加温馨幸福吗?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其实很简单,只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础,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中队辅导员讲话。

5.主持人甲宣布《弘扬民族精神 从我做起》主题班活动现在结束。

通过《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班会活动,以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主题;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小康社会做好全面准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文化资料的能力。

3、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竭源泉,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一些关于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资料、图片或实物,介绍给学生;剪辑《感动中国》有关视频,呈现给学生。

学生准备:课前安排学生自己去网上查阅、在书籍报刊中收集整理中国和世界的文明成果资料,让学生准备展示说明。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中国心》。

师: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多么令人振奋的歌词、多么令人鼓舞的旋律。那么,在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里,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烘托气氛,引入课题)

展示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播放视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广场纪念活动片断(或有关图片:胡锦涛讲话、敬献花篮、默哀等场面)。

师:看到这些场面你的心情如何?八年抗日战争最后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说出自己心情沉重而又很义愤;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主要说出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

教师:抗日战争的胜利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奥运精神„„不正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吗?

明确认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明只有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在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从“小米加步枪”到两弹一星;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甲午海战到今日的保钓行动;从“东亚病夫”到奥运金牌世界第二。无不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使我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中华的温暖,祖国的伟大。我们为中华民族而欢呼,为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

由此总结: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媒体展示: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学生从中明白了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能退缩,要对自己有信心的道理。通过创编,学生的意志、恒心、毅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学生们领略我们祖先闪闪发光的聪明才智时,加强了对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的理解,增强了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使他们认识到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共同探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教师:走过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感触那里的苍伤与变迁。(展示学生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世界文明丰富多彩,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

思考: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古老而又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学生讨论后,逐图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正是依靠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不仅没有中断,而且代代相传,时至今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三)走进生活,弘扬民族精神 讨论: 在整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地球村”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呢?

学生回答: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科技发展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离开了民族精神就不可能有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这个民族就会走向灭亡。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教师启发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的感悟,思考后作答。

学生:地球在转动,岁月在延伸,科技在发展。历史将把整个中国交给我们,二十一世纪将是我们的时代。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理应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现在我们做为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呢?我觉得首先应从自己做起,关心我们的国家大事,勇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好好学习,考出成绩。努力拼搏吧,同学们,为了我们的理想,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吧!

学生的语言应有激情、有鼓动性,能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综述:眺望未来,21世纪的朝霞如此绚丽;放眼世界,21世纪的画卷壮美神奇;展望未来,21世纪的舞台充满了挑战也蕴藏着机遇。巴金老人曾动情地说:“青春是美丽的!”是啊,同学们,青春——一个多么美丽灿烂的生命季节啊!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在新的世纪带着一颗青春的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让我们的青春带着生命的激情,带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一起飞扬!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

2、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养成文明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活动准备

设计程序、编排节目、学生主持人

三、活动过程

(活动前播放《走进新时代》,让大家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 主持人女: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主持人男: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女: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

男: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

女:为了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男:为了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一个新世纪的合格高中生。

合:我们班特举办“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

女: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些事例,各个小组讨论一下我们祖国有哪些成就? (学生讨论发言)

论及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就不能不提及林则徐的伟大历史影响。各国史学界浩繁的论著中,都对林则徐的历史地位作过应有的评价。就连当时作为敌国的英国,也在伦敦蜡像馆树立过林则徐的蜡像。原国际联盟(联合国的前身)曾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开始日“6月3日”定作“国际禁烟日”加以纪念。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数量之大、时间之长,在世界史上都是空前的,而其影响之深远,更是前无古人的。

虎门销烟,并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将查获的鸦片付之一炬。因为如果只是简单地将鸦片焚烧,烟毒会渗入土中,不法之徒会挖走烧过的焦土,仍可再提炼,供烟客吸食。为此,林则徐在虎门特制了销烟池,将鸦片倒入池内,再加进石灰水等溶剂,使鸦片起化学反应而失效。最后,将池中的废弃物倾入大海。因销烟池容量有限,销毁两万多箱(100多万公斤)鸦片,共耗时23天之久。

林则徐的受命禁烟,是在外临强敌,内对奸臣的两面夹攻背景下进行的。在这一严峻的历史关头,他置个人生死荣辱于不顾,表现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敢于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他的业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殊死斗争。关于钓鱼岛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岛位于台湾东北120海里处,西东分别距中国大陆和日本冲绳各约200海里,附近水深100至150米,与冲绳群岛之间隔有一条2000多米深的海沟。自古以来,中国台湾、福建等省渔民一直到岛上从事捕鱼、采药等生产活动。

明朝初年起,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永乐年间(公元1403至1424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这比日本声称的琉球人古贺辰四郎1884年发现钓鱼岛要早400多年。明朝以后中国许多历史文献对这些岛屿都有记载。 在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 主持小结:

女: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每一个重要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伟大民族精神。而且,这些新的民族精神都不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民族精神的创新与发扬光大。

男: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等,无一例外,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女: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男: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

嫦娥一号。(嫦娥一号的相关图片)

女:2007年10月24日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大喜日子。

梁:是的,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奔向月球,让我们自豪、让我们激动、让我们骄傲。

男:嫦娥一号,标志我国航天技术跨进了国际先进水平。祝愿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好。

女: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蒸蒸日上。

男:我们坚信,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好。

播放歌曲《明天会更好》,主持带动全班合唱。 主题班会完满结束。

第12篇: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中华历史千年悠悠,在梦中我独自神游,奇妙的与时间倒走,来到古老的尽头。

嘿呦,嘿呦,听见整齐划一的节奏,看见一双双黝黑的手,千万臣民荣辱与共,为了建造万里锦绣,抵御外寇。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这是何等的壮举,令人赞叹;继而,伴着江水悠悠,尽兴畅游,南起杭州,北至京都,一路千里,风光尽收,这是何等的伟业,令人钦佩。中华民族的先人们,以他们的汗水与鲜血绘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是万里长城的雄壮,亦有着京杭运河的婉约与柔美,而这一切,全缘于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勤劳与勇敢。即便是今朝,亦是我辈们万不能丢弃的财富与瑰宝。

忽梦回现实,看今朝世道,千秋史官说不尽芸芸璀璨,文人墨客道不完儒学浩瀚。古老的民族历经磨难,即便国土龟裂忧伤沉淀。站在世界之颠,回忆沧桑转变:即便大好河山被日寇践踏,但真的龙子们却不曾屈膝不曾低头,他们用血的代价扞卫了民族的贞洁,用自己的生命孕育了我们幸福的生命!支撑他们的信念正是全在于我们最为珍贵的民族的精神:坚毅与不屈。这是我们前行路上最好的伙伴,拥有此,定能伴我们经历一切风雨,看雨后彩虹绚烂漫天。现在,岁月已然扶平了国土的裂伤,连绵的忧伤也已在风霜中被深深得埋葬,现在我们的民族正在觉醒,要向世界证明,盘旋在世界东方上空的是一条勇毅不眠的神龙。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理应把重任抗在肩上,用坚毅的精神武装自己,我们定会无往不利,会让东方之光普照大地,恩泽万物。

看那千百年来,任由岁月流逝,不变得是九州的雄壮,千百年来,任由风起云涌,不变的是龙子的坚强。

在今朝,聆听着雅鲁藏布江的怒吼,跟着黄河雄浑激荡的节奏,看着珠江婉约柔情的颤抖,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古老民族雄起的前奏,我们要让自己化为一个个音符,让这个乐章,在高潮永远演奏。

诚然,民族魂不可散,民族精神不可忘却,我们应当也必须传承沿袭,为了有一天,环宇之内,中华昂然!

勤劳,勇敢,坚毅,不屈,精神永存,即便千万人已逝。

第13篇: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目的

1、促进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

2、让学生懂得名人、伟人之所以取得成功,与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分不开,“习惯就是素质”和“好习惯成就未来”的道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养成文明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过程及内容:

一、(活动前播放《好日子》,让大家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

主持人女: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主持人男: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女: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男: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

女: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男:为了让我们懂得名人、伟人之所以取得成功与他们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分不开。

女:为了让我们养成文明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一个合格中学生。

女: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画面(播放有关香港回归和奥运会的图片),看完图片之后我想问一下大家的感受。(生答自豪、激动等)

女:是啊,看到这些画面,做为中国人的我们怎能不高兴、激动。我们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高兴,我们为国旗的再一次升起而激动。 男: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我的中国心》(播放)会唱的一起唱

女:“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是啊,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

男: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我们是炎黄子孙。 女:我们先进入第一板块“弘扬民族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民族精神呢?我想先让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讲解一下民族精神。 师: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学术界曾经进行过几次关于民族精神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化了关于民族精神的认识。但对于\"民族精神\"的概念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民族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 第二,民族精神是一种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循的品格。 第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

第四,民族精神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范畴。

(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着

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和丰富内容。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它与民族一样,有其历史、现在与未来,具有传统性、时代性的特点,因此,其内涵也可以分为传统精神、时代精神。今天,我们就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来谈一谈民族精神的内涵。 1.从传统精神来看,作为历史的概念,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可以概括为:

①为国而忘家的爱国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同学朗诵>)播放有关为国而忘家的典型人物图片) ②与民忧乐的济世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播放有关与民忧乐的人物典型图片播放有关为国而忘家的典型人物图片) ③兼爱天下的仁爱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播放有关兼爱天下的仁爱精神的典型人物图片) ④勤劳节俭的立世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播放有关勤劳节俭的典型人物图片) ⑤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播放有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典型人物图片) ⑥威武不屈的大丈夫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播放有关威武不屈的大太夫精神的典型人物图片)

⑦舍生取义的尚义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播放有关舍生取义精神的典型人物图片)

2.从时代精神来看,作为与时俱进的概念,民族精神能够适应现时代的民族生存与发展要求,它是时代文明内在、深层的精髓和内核,是在一个时代起主导作用的精湛思想、最高指导原则的时代精神。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逐渐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主旨、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它的内涵,如:长征精神、抗北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任长霞精神等(学生回答,屏幕上打出相应的图片资料),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男: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那么我们对于爱国方面的名句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来举行名句竞赛(抢答) 女:我们由刚刚的事例可以知道许多的名人、伟人他们的成功是与他们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分不开的,如岳飞从小他母亲就在他的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让他从小就立下了报国的雄心壮志,那么我们也应该学习古人,从现在起养成文明的习惯,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下面我们进入下一板块“争做文明学生”

女:下面请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谈一谈争做文明学生应把握要点:

师:抓养成、促创新,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合格中学生(屏幕上打出)

师:倡导“五个习惯 六种品质” 在当今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当月今日新月异竞争的时代,培养中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这是新时期对你们的要求,也是国家社会和学校教对你们的要求。

所谓“文明”就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具体应从“五个习惯,六种品质”做起。五个习惯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健体习惯。(屏幕依次打出) 师:下面,我想请同学针对这五种习惯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请代表发言。

甲:文明习惯:教育学生行走稳健,坐正、立直,谈吐举止文明。让学生懂得,在校

园里行走要稳健,在楼里行走要 慢步轻声,礼让右行。课上坐要坐正,站要站直,让学生懂得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与尊重,更重要的是利于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交谈用礼貌语言,行为举止文明

乙:学习习惯:指学生对学习知识的一种态度。很多同学对待新知识如饥似渴。新学期书一发到手,就把各学科的书粗览一遍,了解新的知识梗概。在日常上课,每一节课前充分预习,课上专心听讲,抓住重点。认真复习及时巩固,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利用课余博览群书,从中获取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三种态度、三个

一、三个全、三个清)

丙:卫生习惯:既要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的好习惯。更要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讲究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环境卫生。

丁:生活习惯:按时休息,按时起床,不影响工作和学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更不要买路边无照商贩的小食品,以保证身体健康。对待吃穿用花钱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到俭省节约。做完作业后,立即收拾好书包,将第二天用的作业本,笔记本,课本带齐。常常有同学上学后在校门口等着家长送课本、作业本,要克服丢三拉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戊:健体习惯: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必须遵循科学的,符合人体生理机能规律,选择适当的适合自己身体的体育锻炼。要树立终身健体的思想,积极参加有益的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拥有充沛的精力,使学习更加进步,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师:六种品质是:守法,诚信,竞争,合作,智慧,顽强。 师:班主任总结

真正的民族精神不是一堂主题班会所能完全体现的,真正的文明素养也不是一时能养成的,它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存在忧患意识,首先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我们提出的这五个习惯和六种品质,是人格健全的基本要素,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学习和领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合格的文明中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此,我们郑重宣誓:

一、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树立远大志向和正确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成长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做好准备。

三、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

四、热爱科学,尊重知识,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新创造。

五、树立劳动意识、效率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进取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基本素质,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宣誓(全体同学)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的:通过本次德育活动课,让学生深刻领会奥运给我们带来的文明成果,认识到自己及周围和社会上还存在着大量不文明的现象和陋习,并能从内心深处引起对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和陋习的痛恨,进而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文明知礼的中学生。

设 想构思:先让学生思考我们自己及周围都存在着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和陋习,进而讨论这些陋习和现象对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形象有什么样的不良影响,从而深化对不文明现象和陋习的痛恨,达到改正和提高的目的。 过程及内容:

一、问题及情境引入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生:(思考并回答)

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可以给出。

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就明确提出了:明礼诚信,“礼”就是文明、礼节。可我们周围乃至社会,还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和陋习,极大地破坏着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形象!大家能不能从自己的身边和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和陋习? 学生举例。

二、情景深化

师:这是我根据大家的描述和我对社会和我们周围的观察,归集到一起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和陋习,大家观察大屏幕。

请同学们边观察边分组讨论,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和陋习对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形象有哪些负面的影响。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各组分选一位负责汇报的组长。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进一步总结汇集社会中和学校内的不文明现象和陋习。

三、内化提高

师:面对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和陋习,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完整中学生应该在文明礼仪方面去完善和应遵守的礼节。

四、课堂反馈

关于文明礼仪知识的一个小竞赛,借此来检查学生对文明知识的掌握程度。(内 让学生知道我国对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从自己熟知的例子入手,更容易接受,产生共鸣。根据学生举例,进一步强化印象和讨论结果。 让学生去纠正,进而内化提高,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14篇:论二本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

论二本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分析了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并重点对以国防教育为手段,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国防教育 民族精神 培育

古往今来,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与民族精神的高扬同步,一个民族的衰落伴响的则往往是民族精神的残音。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1、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大自然灾害的考验,能够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性突发事件,能够实现香港和澳门的胜利回归,能够成功申办 2008年奥运会,能够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无不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振奋和弘扬有着密切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代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状况如何,能否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事业的实现。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树立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凝聚他们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对振兴中华民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代中国,提出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培育民族精神是正确树立大学生个人信仰的需要 信仰是个人行动的指南和榜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广大革命先辈们正是由于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才能在革命遇到挫折,战争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创造出一个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真实写照,更是信仰对个体存在和发展作用的最有力的证明。个人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要素,个人信仰是民族信仰的根据。没有思想家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没有英雄的国度是堕落的国度,没有脊梁的历史是腐朽的历史,没有信仰的社会是坍塌的社会。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目前,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渗透愈演愈烈,大学生这一群体,正是西方国家社会意识形态进攻的重点。同时,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新世纪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但还不完善,“市场化文化”在社会中居重要地位,在市场等价交换法则的操纵下经济价值升值,金钱也成为个人成功与失败的标志,甚至成为衡量理想信念的现实尺度。因此,高等学校必须要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先进的价值观念来占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阵地,必须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用伟大的民族精神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帮助当代大学生自觉抵御和克服不良思想的侵蚀,树立和保持积极向上的个人信仰。

二、以国防教育为手段,大力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当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很多国家都把加强国防教育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程,把国防观念作为一种崇高的社会公德进行培育。我国颁布实施的《国防教育法》也明确了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新时期的国防教育,其实质和中心内容恰恰是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教育,是在全体人民中唤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的教育。高校是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利用国防教育,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提出以下几点: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蔡锷将军非常深刻地指出:全民国防教育“必先陶铸国魂”,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他认定,爱国之心是“国家建立之大纲,国民自尊自立之种子。其于国民之关系也,如战阵中之司令官,如航海之指南针,如枪炮之照星,如星辰之北斗”。而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正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我们要依托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价值取向,要增强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把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作为其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密切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与他们的理想追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使他们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1]

2.加强国情教育,增强大学生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民族责任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国情教育则是增强民族责任感的有效途径。绝大多数大学生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企盼民族的振兴与腾飞,渴望中华民族告别贫穷、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愿为民族的昌盛做贡献。但是,不少大学生还没有把民族的使命与自身责任联系在一起,较少考虑个人对祖国对民族的历史责任。一些学生注重个人得失,不顾国家利益,将忧国忧民视为杞人忧天;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自觉性,远大目标与现实努力有较大反差。因此,我们要加强国情教育,使大学生对我国国情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激起深沉的民族责任感,找到正确的报国之路。

3.加强国际形势的教育,增强大学生民族忧患意识。 对大学生进行国际形势的教育,可以使他们对世界格局和大势有冷静客观的把握,树立健康的忧患意识。通过国防教育中“中国国防”、“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信息化战争”等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西方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势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及新的干涉主义和霸权主义仍在威胁着人类安全;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充分表明世界并不太平;信息化大潮将每一个国家都卷入其中,给经济、科技上的弱势国家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这些国际形势都提醒大学生要居安思危,增强民族忧患意识。

4.加强历史和传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无限的热爱,为拥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理解不深。由于在改革开放和市

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观念的冲击忽视对我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学习;同时,由于我们长期的应试教育,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这也影响了大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民族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升华。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历史、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特别是要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而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光辉业绩,从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中汲取力量,陶冶情操。同时通过国防教育中“中国古近代军事思想”的学习能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许许多多杰出的军事家、军事著作及著名的战役,从而激发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总之,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有效利用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中大力宣扬和培育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蔡松坡集6[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第15篇:民族精神演讲稿

面对高山,你定会感慨它的气势磅礴;放眼大海,你定会惊叹它的汹涌澎湃;仰望青松,你定会赞美它的高大苍劲;俯瞰小草,你定会称颂它的坚忍不拔。是的,那是因为他们身上饱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顽强的意志,那是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屈的精髓。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顽强,靠的就是正气磅礴、荡气回肠的铮铮铁骨,靠的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以其古朴与雄浑。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什么?当我们在校园里向老师、学长学姐和同学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容待人的时候;当我们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我们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我们正在做着的一切,是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民族精神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这是我们五千年的华夏历史给我们的继承。

民族精神是什么?伟大的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三易其志的鲁迅,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为了振兴华夏,为了国家的腾飞,我们的前辈发愤图强。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和不断发展。

同学们,当你伫足于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滚滚东去的黄河之边,当你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你的心中是否感慨万方,是否热情奔涌?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的战场便是这足下的土地,用我们的努力,学得知识、学得能力,然后奉献祖国。

为振兴我们的中华拼搏吧。告诉自己,我们的心属于祖国。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长城在我们脚下延伸,黄河在我们胸中沸腾,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滚滚流淌。火柴为了光,油灯为了夜,在用前辈们血汗铺就的今天的路上,我们的命运与祖国紧紧相连。让黄河嘹亮的涛声跨越我们的灵魂,让辽阔的黑土磨砺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发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崛起而献出无悔的青春。

第16篇: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争做雷锋式好少年

三月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万物吐露出芬芳。老官中心小学长期坚持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今年3月,又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学雷锋 见行动”主题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

为丰富和发展新时期学雷锋活动的内涵和形式,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良传统,积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让“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变成实际行动,学校开展了“学雷锋 见行动”主题活动。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班会、队会、演讲比赛、学唱雷锋歌曲等形式向学生讲述雷锋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让同学们熟悉雷锋,走进雷锋伟大的精神世界;第二阶段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争做当代小雷锋”实践活动。组织

一、

二、三低年级学生开展净化美化校园活动,把可爱的校园作为自己服务的对象,用他们稚嫩的小手清洁校园,做起了保洁小天使;

四、

五、六中高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来到学校附近的街道及清凉河进行义务保洁劳动,培养孩子们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第三阶段认真总结本次主题教育,评先进、树典型,评选“学雷锋小标兵”,鼓励孩子们争做雷锋式好少年。

本次学雷锋活动将与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相结合,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校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让“雷锋”活在新世纪的今天,让雷锋精神永驻老官中心小学校园。

(供稿:老官中心小学 石丽)

第17篇: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响应时代的召唤 岁月,五千年的岁月,消散了春秋战国时飞扬的尘土;暗淡了三国两晋时的剑影刀光;模糊了唐宋时繁

荣的街市;剥蚀了明清殿前浮夸的琉璃.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

精神.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以“警世救国”自箴自策,三易其志的鲁迅,

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孙中山到陈独秀,从李大钊到毛泽东,从林觉民到秋谨,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

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奋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 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亿

万中华儿女迎来了崭新的一天.这一天,中国向世人发出了最雄壮的声音,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最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我国国民

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令亿万中国人信心倍增;我国申奥成功,又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骄傲、自豪.也正是靠着

这种精神,中国迎来了航天史上的最光辉的篇章.2003年10月15日,一个永远值得记住的日子,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

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绕地飞行14圈后成功返回.它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它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

能独立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我国已进入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在呼唤着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青年为之奋斗.伟大的事t

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一批具有民族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我们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我们的建设,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的努力.这个时

代在召唤着我们,召唤我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如今,我们已是一名高中生了,在学习中,从悠久的历史和伟大

的现实中,我们领略到了我们国家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也明白了肩头担负的重担.我们要勤劳勇敢,我们要发奋图强,

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去学习,去积蓄力量.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

丰满羽翼,武装自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准备. 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响应时代的召唤,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

格接班人.弘扬民族精神,响应时代的召唤

第18篇:弘扬民族精神

在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任何困难也压不倒的精神,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韧性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展现。广大救援人员以非凡的勇气、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与震魔进行了殊死抗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受灾群众也临危不惧,奋起自救和互救,共克时艰,共度难关。越是危难之时,中华儿女越是不屈不挠,表现出患难与共、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强大力量。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愈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空前发扬。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人民展现了以人为本,仁者爱人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人的生命本体,得到了空前的张扬。我们举全国之力,在中央的部署下,迅速动员和高效组织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中央用最短的时间调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13.9万多人,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和特警2.8万多人,民兵预备役人员7.56万人,医疗卫生人员9.68万人,国内外地震专业救援队5200多人,奔赴灾区,争分夺秒,展开了史无前例的生死大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这是一个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的时刻。这一刻, 四川省汶川县遭遇80级特大地震,特大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举世罕见。恩格斯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5·12”汶川大地震在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一、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5·12”汶川特大地震带给我们的伤害举世震惊,但无数顽强拼搏、舍己为人的英模事迹无不闪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光辉。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凝炼的时代表达和生动诠释。

(一)抗震救灾精神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也指导着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科学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快速反应,集中指挥,统一部署,果断决策,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应急机制,制定科学有效抢救措施,使抗震救灾工作能科学有序进行。在抗震救灾中,我们崇尚理性,尊重科学,分工协作,落实责任,为抗震救灾的有序协调进行提供了保证。卫星遥感、导航设备与生命探测仪等这些先进科技与设备的利用,为抗灾抢险、救治伤员赢得了宝贵时间。抗震救灾中最新医疗方法的运用,灾后恢复重建中建设的规划都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和方法的关键作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又是以它的价值性为归属的,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胡锦涛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穿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始终,处处彰显着一种“尊重人民、关心人民、爱护人民,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人文关怀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灾情传来,牵动了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要求:要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救援。当全国各路救灾大军到达灾区后,首要的任务就是救人,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都始终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在受灾群众的后续安置中处处充满了人文关怀。胡锦涛总书记就灾后恢复重建作出重要指示,要及早谋划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要尽快研究制定扶助措施,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了对人民生命的尊重、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对人民价值的敬仰,高高树起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形象。

(二)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选择和认定、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理想是奋斗目标,是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越坚定,克服困难的意志就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对全国各族人民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使得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加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更加深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坚定。人们更深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面对特大地震灾害,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各民族、各阶层、各群体、各界人士凝聚、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天灾;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社会各界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共同奔赴灾区抗灾抢险;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一批批赈灾物资和一笔笔捐款从全国各地凝聚来输向灾区。抗震救灾中所凝结起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所形成的强大凝聚力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

(三)抗震救灾精神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生不息、团结奋斗、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也是鼓舞中国人民同心协力、患难与共、团结奋斗,战胜特大地震灾害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抗震救灾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尽管有观念的多样、价值观的差异,但大家不分你我他,共同投入到抗灾抢险的斗争中。广大军民同舟共济、不畏艰险,这种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是我们的人民和民族在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的本色反映。抗震救灾精神既是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承接和发扬,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民族精神内涵的丰富与意义的提升。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当前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在抗震救灾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宏扬和升华。救灾物资与捐款的创新管理机制,使得救灾物质和捐款流向受到全程监督。及时准确的新闻报道,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国外救援队和新闻媒体被允许进驻灾区实施救援和新闻报道。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革新、创造的时代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开放包容、交流合作的时代风范,也体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性进步和党的执政理论与执政方式的与时俱进。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所形成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升华了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四)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活力和巨大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用以规范党员和人民群众思想与行为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公共行为准则,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普遍弘扬。

在抗震救灾中,领导干部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舍己救人、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救援人员在条件最艰苦、环境最险恶、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迎难而上、不畏险阻、奋力抢救、不怕牺牲;全国各族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抗震救灾中,无论是冒着生命危险从五千多米高空跳下的空降兵,还是远在异国他乡仍心系祖国的海外侨胞;无论是从全国各地赶赴灾区的广大志愿者,还是尽最大努力为灾区提供援助的普通大众,都是在以不同方式践行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抗震救灾深化了人们对荣与辱的认知,对是与非的明晰、对善与恶的评判,更加坚定起荣、是、善的道德意志。抗震救灾中所蕴涵的社会新风尚和道德新规范注释和发展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整个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所营造出的精神氛围和塑造出的道德风貌都彰显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活力和巨大精神力量。

二、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次强有力的推进,我们应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设良好氛围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既源于历史的积淀,又得益于时代的历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凝炼的时代表达、最生动的实践诠释。当前,应该大力宣传和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设良好氛围。

良好的社会氛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价值取向,承载了党和人民所追求的主导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在统一。大力宣传抗震救灾精神有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出有利的环境氛围。所以,我们要积极构筑全方位的宣传网络,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载体,比如可以通过创建抗震救灾相关专栏、专题,开设抗震救灾精神宣传网站等形式构建抗震救灾精神宣传的网络阵地;可以通过举办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办抗震救灾橱窗专栏、组织干部群众学生实地参观等形式让人们更真切的感悟抗震救灾精神;可以围绕抗震救灾精神,在各基层单位和社区组织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性创建活动;还可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主题,积极开展各种文学、艺术、摄影作品大赛和文艺演出活动。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和途径的宣传,努力使抗震救灾精神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大力唱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主旋律,以进一步突出抗震救灾精神的主题、挖掘抗震救灾精神的意义、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氛围。汶川地震的重大灾难已然过去,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将留存千古,永放光芒。我们要积极构筑全方位的宣传网络,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传承下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营造更加良好氛围。

(二)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现实途径,进一步扩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就要抓住抗震救灾这个重大契机,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现实途径,进一步扩大、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心认同。通过抗震救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对全国人民的带动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从本质上看,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发生在神州大地上的一切无不证明,越是危难时刻,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越突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英雄气概越突出。在人类灾难史上,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如此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全国上下一条心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他们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奉献一切;在抗震救灾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孕育出的新境界和新风尚。这些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人物,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这些英模人物的示范带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具有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学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一批批的英雄人物,使抗震救灾英模事迹在全社会范围内得以深入广泛地流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挖掘蕴藏其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传至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内化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深处,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意识中牢固树立。在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其中,使人们“学有榜样”、“行有典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变得具体实在、可感可亲、可信可行,从而以点带面,引领人们根据身边实实在在的人和事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将抗震救灾精神融入生活,常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扩大和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人们心中内化为一种牢固的信仰,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现实中成为一种可行的、普遍的规范和价值准则,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忠实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和归旨。当前,我们要以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重要突破口,将抗震救灾精神融入人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常态化推进。

学习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应当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努力创造条件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体验抗震救灾精神的巨大力量,把抗震救灾精神深入持久地贯穿、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之中。首先,要以党团组织为平台,通过日常的党团组织活动,进一步突出主题、细化内容,使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其次,要把抗震救灾精神贯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各大中小学校应把抗震救灾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体系中,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比如中小学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抗震救灾的相关影视资料,举办英雄模范、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报告会;高校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贯穿抗震救灾精神的相关内容,举办专题讲座和主题教育。大学生也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亲自感悟、践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再次,要把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融入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岗位职责等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中,融入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推动抗震救灾精神的具体化、日常化,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用抗震救灾精神鼓舞、鞭策自己,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基本遵循和主流价值理念,使人民群众在日常平凡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灾难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无情地摧毁了物质世界,却锤炼、升华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经过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洗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更加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凝聚力更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加彰显、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我们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外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在各自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以上内容为在成都举行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作者冯颜利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负责人、研究员)

在抗震救灾、奥运会成功举办、神七上天中涌现了大量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的不畏艰险有的勇于超越有的自主创新为民族精神增加了新的时代内涵.弘扬这些英雄事迹对振奋民族精神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英雄事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英雄事迹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再次英雄事迹展现了道德和精神的巨大力量.如何结合实际学习英雄事迹振奋民族精神呢?

第一将弘扬英雄事迹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目前转型我国的法制、监管等方面严重滞后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道德问题不断出现.第二学习英雄事迹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目前我国处在一个经济发展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工作量大牵涉面宽时间要求紧利益协调难制约因素多.克服这些困难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内外统筹、远近结合、点面兼顾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第三将学习英雄事迹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将英雄精神转化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激情和动力比谁开拓创新的能力强比谁破解

难题的办法多比谁推进工作的力度大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少年强则国强

现今,灾区的孩子们早已擦干眼泪,带着伤痕毅然走进帐篷学校,“安心学习,立德成才,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崭新的诠释。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为充分反映灾区少年儿童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全国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评选表彰一批“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当无情的灾难袭来,灾区那些稚嫩的生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谁曾想,在灾难面前,他们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让我们看到了不幸之中的大幸。他们的英雄气概、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有深刻教育意义。他们无私无畏,智慧勇敢,舍己救人;那种对死亡的藐视,对险境的淡定,对他人的无私,对逆境的坚强,对生活的热情,对关爱的感恩,让人刮目相看,令人肃然起敬,感动了全国亿万人民。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在这场灾害中,灾区的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的伤痛和磨难,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力量。女学生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不仅一直没哭,还一边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灾害来临之际,中学生雷楚年在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12岁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惊慌的女生,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带出十余名女生。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智慧和乐观。很多幸存的孩子,在自救和互救上表现了惊人的智慧,在等待救援和获救后表现出罕见的乐观。他们知道保持清醒,用歌声驱赶恐怖、伤痛和困倦;他们懂得保持体力,用团结、友爱和鼓励支撑生命。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困废墟80小时的男生薛枭,被救出来后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这句话逗乐了电视机前很多悲伤的中国人。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仁爱和感恩。女生马小凤和男生薛枭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严重些,但薛枭坚持说“先救她”,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这种仁爱之心让救援人员为之动容。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一些逃过劫难的孩子,在路边向前来救援的人们致谢,有的甚至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贡献出他们微薄的力量。

苦难是良师,逆境出人才。现今,灾区的孩子们早已擦干眼泪,带着伤痕毅然走进帐篷学校,“安心学习,立德成才,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崭新的诠释。这些坚强而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英雄少年,时代骄子。让我们向这些少年英雄致敬,并伸出我们热情有力的双手,共同托举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2.从地震发生到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一闭上眼睛,我就反复的想:我可以舒服的躺在床上,吃饱喝足盖着被子睡觉,可就在几千公里之外,就在同时同刻,很多人正在被冰冷沉重的楼板和砖头压着,在残垣断壁的缝隙中挣扎着,他们的心或许正在慢慢绝望,或者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苦苦等待着救援人员。。。我不知道那种自己动弹不得,疼痛和寒冷一并袭来,只能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心情有多么的难受!!!

地震之后,我才终于明白,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就那么几秒钟, 一切都完了!美丽的家园变成残垣断壁,几十年盖出的城市变得面目全非,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曾经的欢声笑语变成了撕心裂肺的哭喊。。。

但我们一定要坚信,这次灾难会很快过去,请相信:我们有为了护住4个孩子,而用自己坚强的身躯抵抗坚硬楼板的谭千秋!我们有不顾自己性命安危,为了多救几个学生而跪下的英雄!我们有救死扶伤,即使失去了亲人还坚持在前线的白衣天使,我们有纷纷捋起袖子,伸出手臂,为灾区献血的人民。。。只要我们中华民族将爱心凝聚,我们就会变得强大而不可战胜!我不知道奥运年的中华大地为什么这么多灾多难,但我相信灾难不会将我们摧垮,一次又一次袭来的灾难只能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使我们中华民族更加团结!"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看黑夜无法吞没黎明的天!"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一场人间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

在这次地震中,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承受了莫大的痛苦,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所幸的是,我们的人民并没有屈服,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斩钉截铁的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刨出尚存的生命”; 北川县小学教师张力亚用雄鹰的姿态,展示了教师的风采; 某幼儿园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让人感动; 某初三学生雷楚平表现的不是胆怯,而是坚强;

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的“汶川,向世界报告”更让我们看到希望。 这些事迹,让我们潸然泪下,让我们激情澎湃,激励我奋勇前进。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他们临危不惧、自强不息、舍己救人、珍爱生命、无私奉献、团结互助,他们的事迹闪烁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光芒,我们要认真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把这种精神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把这种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学习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永不放弃、永不抛弃!

就让我们永远为这些事迹感动和激励着,偕起手来,化悲痛为力量,为了祖国更加强大,为了人民更加幸福,为了世界更加美丽,贡献我们的热血和力量吧!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

在华夏大地,这片波涛汹涌的大地上,在寒风凛冽的世界第一高峰,插着一面用爱凝结成的,万古流芳的旗帜。它,就是以“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为目标的民族精神!

面对困难重重而勇往直前奋斗的是民族精神;对死亡的威胁自强不息英勇就义的是民族精神;面对凌辱祖国的列强,挺身而出、维护祖国尊严的,还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它是世界的最高峰,向下方眺望。它看到了祖国雄壮美丽的大好河山,看到了这片土地上勤劳的中国人……此时,它虽然身在寒冷的峰顶,但它心里却有一颗炽热的太阳为它驱赶寒冷。但是,当它看到人面兽心的侵略者残忍地杀害无辜的百姓,一股憎恨在心底油然而生,就仿佛凶猛的列焰在心头焚烧,久久不息。

望长江黄河浩荡东流去,抚敌垒炮台默默耸天立。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风范长存,从太军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从罗霄山脉战死的大将,到抗日战胜和大决战中英勇献身的官兵,他们有没有留下名字的,还有的没墓场和石碑。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英灵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时间如信风拂过耳际,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闪烁。悠悠的岁月如水流逝。你是否还记得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传统美德,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张骞出使匈奴、苏武牧羊北海边、文天祥为保国格而心甘受辱,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戚继光率兵抗倭、郑成功挥师收复台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国义无反顾,李大钊、陈潭秋视死如归,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为还我河山而爬冰卧雪,甘洒一腔热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献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稳如泰山……他们哪一个不是具有着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不屈的中华魂!换得华夏大地阳光灿烂。

幸福的生活是我的祖辈、无数的英烈带着对祖国的挚爱、对人民的赤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这里面凝聚着无数英雄的血与生命。这是他们为了捍卫祖国,保护人民而献出生命的回报,这是所有人民心中最甜的果实……

今天,我们又站在国旗下,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该有多少感想“朝霞艳,国旗升,凝目立,添豪情”,同学们,请珍惜我们花朵般的年龄,用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

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

弘扬民族精神,响应时代的召唤 岁月,五千年的岁月,消散了春秋战国时飞扬的尘土;暗淡了三国两晋时的剑影刀光;模糊了唐宋时繁荣的街市;剥蚀了明清殿前浮夸的琉璃。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以“警世救国”自箴自策,三易其志的鲁迅,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孙中山到陈独秀,从李大钊到毛泽东,从林觉民到秋谨,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奋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 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亿万中华儿女迎来了崭新的一天。这一天,中国向世人发出了最雄壮的声音,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最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令亿万中国人信心倍增;我国申奥成功,又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骄傲、自豪。也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中国迎来了航天史上的最光辉的篇章。2003年10月15日,一个永远值得记住的日子,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绕地飞行14圈后成功返回。它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它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在呼唤着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青年为之奋斗。伟大的事wenmi.net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一批具有民族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我们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我们的建设,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的努力。这个时代在召唤着我们,召唤我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如今,我们已是一名高中生了,在学习中,从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现实中,我们领略到了我们国家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也明白了肩头担负的重担。我们要勤劳勇敢,我们要发奋图强,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去学习,去积蓄力量。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准备。 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响应时代的召唤,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第19篇:民族精神知多少

民族精神知多少

——做一个大写的中国人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民族精神知多少,做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黄河是我沸腾的血液,黄土高原是我的皮肤,珠穆朗玛峰是我高昂的头颅,青藏高原是我宽阔的胸膛,长城是我挺拔的脊梁。而我,我就是骄傲的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而中华民族之所以会饱经5000年风雨而不衰,受尽磨难而更强,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浩然的正气,坚强不屈的铮铮铁骨,更重要的是一种民族精神!

七十多年前,日寇大举入侵中国,让我们中华大地血流成河,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体现在了我们中华儿女的身上,勇敢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建起了一道最坚固的钢铁长城。无数的英烈倒下了,但更多的“不愿做奴隶”的人又站起来了!谁能阻挡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的精神?谁能阻挡他们沸腾的热血?谁能阻挡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八年抗战,八年的生死搏杀,八年的血与火的考验,中国胜利了,正义胜利了,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同时,站起来的还有中华民族不怕牺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又过了3年,一个崭新的中国诞生了,但它还像在摇篮里赤红的婴儿,为了让新中国更快的成长,巩固新政权。抗击美国侵略者的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这一个个的英雄儿女身上有一种相同的民族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而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春风里,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例如:当你为爸爸妈妈递上一杯热茶时,你就弘扬了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精神。当你扶老奶奶过马路时,你就弘扬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民族精神。当你遇到难题,凭自己的不懈努力攻克难关时,你就弘扬了中华民族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弘扬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呀!

啊!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铺就希望之路,用自己的血汗为祖国的的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让黄河嘹亮的歌声清洗我们的灵魂,让辽阔的黑土地磨砺我们意志,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未来,做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20篇:《弘扬民族精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今天,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建设起了强大的工业,实现了工业化,可我们却发现夜晚的天空没有了闪亮的星斗,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原,辽阔的草原正被黄沙吞食。空气脏了、水不够了、能源枯竭了……绿

色的中国变成了黄色的中国,黄色的中国又将怎样?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论民族精神范文
《论民族精神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