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企业走出去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2 12:05:4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监狱企业如何“走出去”

监狱企业如何“走出去”

王宜鑫

我们经常形容经不起挫折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就称王称霸,离开了安全范围就风吹雨打去。其实经济社会存在同样的道理。当今世界开放是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体化是最后的结果,谁想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那是完全行不通的,曾经的天朝上国已经给予了我们太多血的教训,我们若仍不知沉思,那必然被远远抛后。如今,开放才意味着发展,走出去才能有进步。这已经成为各国众多企业的共同意识。我国企业尤其重视。

二十世纪到了九十年代末,中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缩,为了解决重复建设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和产品滞销,政府鼓励加工企业到海外建厂。于是,在二十世纪初“十五”计划开始时,我国启动了“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打造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使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在短短的几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走出去”战略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力、企业定位、资源优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我国企业从此走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走出去”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此,以我国企业发展作引子,谈谈监狱企业如何突破现今难题,重视焕发活力,“走出去”战略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启发。我姑且将监狱企业比作是我国企业,监狱外的环境比作是我国的外部环境,这样无疑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监狱企业的“走出去”。

过去几十年,监狱经济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很少为外界所熟知,他亦很少甚至是基本不参与外部竞争。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由于监狱企业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成本低和政策保护等方面的优势,使之能够在温室里免受风雨的洗礼。但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随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变革,监狱企业的困境也逐渐暴露出来,越来越多外部的企业在跟监狱企业争夺生存发展的资源,一味依赖国家资源供给已经不现实,我们必须走出去,自己去寻找资源,去竞争中找寻自己的发展道路。

监狱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我

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主题。而且,随着沿海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提高,加工产业的目光已经从沿海发达地区悄悄转向内陆省份,甚至有些大型企业在人力成本降低的国家建厂。作为以加工业为主的监狱企业经济,在众多外部企业逐渐流失,外部出现竞争力量的情况下,若仍旧闭门造车、固步自封,以等待的心态去面对,那终将会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失去存在的意义。

事实上,无论什么时候监狱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经济的支持,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有政府的大力支持,监狱企业在获得外部资源和参与竞争等方面都有其巨大的优势;如今,市场化程度的加大,在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的情况下,对外部加工业相关资源存在较大的依赖的监狱经济,在原有资源存在与分配局面出现重大转变的形势面前显得有点水土不服。此时若一味寻找政府支持显然治标不治本,监狱企业必须完成自身观念和体制的改变,在苦练内功、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后勇敢地走出去,去寻找自己发展所需的资源,参与竞争,与外部经济相融合。

监狱企业“走出去”的合理性。监狱企业走出去寻找发展道路并参与竞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摸索和学习的过程。在确定走出去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前面我们已经非常明确指出当今监狱企业发展的困境,市场化经济的条件下“走出去”已经有其必要性。那么我们还要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这就是分析监狱企业“走出去”具有什么优势的问题。

首先,相对于目前沿海地区的众多加工企业,我们人力资源丰富,而且稳定。在每年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形势下,具有充沛人力资源的监狱企业无疑是独具一格的,任何企业都无法忽视这点。其次,成本低。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人力成本低,这个众所周知,无须解释;另一方面,给监狱企业进行代加工,可以节省一大笔厂房、土地的使用、租用或许购买、建造费用。最后,在中高层管理者的选拔和任用上,监狱企业有专门的机制,并不需要外部企业提供,这也为外部企业节约了巨大的人力成本支出。

在监狱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得到正面的论证后,我们就应该思考如何“走出去”。

一、深化体制改革,方便企业“走出去”。坚持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导向,

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家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转变监狱的职能,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精简企业架构,推进企业对外活动的便利化。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对外经济活动的信息化水平,监狱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企业参与竞争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二、充实和完善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体系。监狱企业作为监狱的一个下属部门,并不能完全脱离监狱而存在,它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资本都来源于监狱。监狱应该在确保安全与稳定的前提下,给予企业发展最大的支持。监狱在引导企业用好现有促进政策的同时,应该在财政、管理、人员等方面也应该出台更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并鼓励企业创立自己的品牌,进而做大做强。

值得重视的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建立信息网络管理和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境外经营环境、政策环境、项目合作机会、合作伙伴资质等信息。

三、建立并健全企业“走出去”的监管体系。企业走出去了,并不意味着就任其发展,而是应该进行阶段性的监测和分析,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一方面保证能实时获取企业“走出去”后的发展情况,及时对出现的一些未知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证,以保证企业良好地发展。另一方面,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给企业进行及时的指导,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避免盲目性和恶意竞争,增强企业“走出去”的效益。

监狱企业“走出去”的途径并不局限,而应根据本身所在的单位性质、地理位置、政策环境、技术条件等方面去进行充分的认证,制定符合自己“走出去”战略的个体实施方案。前文通过对监狱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合理性的分析以及具体实施途径的思考,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监狱企业已基本具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和基础。无论从监狱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从外部市场的潜在需求来看,企业“走出去”的业务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推荐第2篇:“走出去”

“走出去”

制造业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的立国之本,而快速提升中国主要制造行业实力的最有效方法,是与欧美国家的行业领先企业进行股权层面的深度合作。欧美公司参股中国企业比比皆是,而中国企业参股欧美大公司却屈指可数,如今这种局面可能改变。

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进出口占GDP比重高达67%。但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位置却堪忧。业界有一个描述产业配置模型的微笑曲线,它的前端是核心技术及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中端是零部件的加工、组装,装配,后端是销售和品牌。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企业集中在中端,前端的技术与后端的品牌和销售通道基本掌握在美、欧企业手里。中国企业的利益被前后两端往下压,挤在了低价值的中端。

中国以无数的打工仔,打工妹的青春和汗水,以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和原材料,以过度透支的环境为代价,生产了全世界大约30%的商品。但是,我们只获得了全球同类商品价值1/5的收益,我们实物产出的份额与获得价值的份额严重地分离。现在的微笑曲线已经深深地凹下来了,不是微笑,而是苦笑了。设想一下,以中国这么大量的劳动人口和产业水平,怎么可能全都从事品牌,从事研发?我们所希望的是能够让中国的要素资源均匀地分布在产业链的前中后端各个位置上。中国不可能不制造,只是目前这种低端制造持续下去的结局是很可怕的。

对外参股是“走出去”的高级阶段

多年来,我们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开始时是用合资建厂来实现技术转移、引进品牌,结果是外方一旦合资实现盈利就要独资。而市场换技术也成了一厢情愿的泡影,结局是换来了落后的技术,反而丢了自己的市场。

产品贸易,原料贸易,要素贸易、投资品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递进阶段,中国目前在前两个阶段,应迅速向更高级的要素贸易和投资品贸易过渡。参股欧美企业,就是在要素和投资品领域与发达国家相互融合。前一时期,欧美一些大公司不屑与我们合作。20年前提出中国参股境外实体企业、高端企业,我们也没有条件。今天,这个条件已经逐渐具备了。首先,中国经过了3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现在中国是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其次,中国的一部分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运营管理能力、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等,也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第三,就是以数百万留学生为代表的中国人,成就了“走出去”的人力资源条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最大的支持。第四,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大改观,特别是奥运会使得外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

目前的经济危机则使欧美企业有了迫切的融资需求,而要素贸易最灵活的表达方式就是并购,最便捷、最灵活,也为大家接受。因此,现在可以说是出现了一个百年一遇的良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大胆地“走出去”――参股欧美优秀的实体企业,当他的股东,当高技术公司的股东,当500强的股东,当那些品牌通道公司的股东。

应该说,中国现在许多行业都有一批具备“走出去”条件的公司,有并购的需求。这种并购开始并不是去简单地收购人家,全盘接管,而是先参股,先成为人家的有投票权的、善意的,建设的股东,然后逐渐地再去深入地影响他们。这里所说的参股欧美实体企业,是一种以融合、结合、学习、提升为主要目的的投资行为,并非人们现在谈论的“抄底”。抄底是一个财务投资或者投机的概念,低买是为了高卖。我们讲的参股欧美实体企业,是相当长时间的持有,是把中国的要素资源配置到更能获得长久的、战略性利益的国家和产业中,是为了与欧美最优秀的企业进行深度的产业层面的结合,以提升中国企业的产业水平,让中国的资源分布在整个产业链的各个部分。

对目标企业的选择

这一轮的参股,应以技术领先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资源类企业为主要选择对象。

技术领先企业。欧美国家技术领先企业的股权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收购的主要目标,如信息、机械、生物等产业中的领先企业。通过股权收购,进而取得对目标企业高端技术的学习权,以及高端技术企业转向中国的“产业转移权”,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收获,是政府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行业龙头企业。欧美行业中龙头企业的股权是我们此次“走出去”购买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如参股世界500强企业等。购买此类股权的目的,是争取使中国企业获得在行业龙头企业中的“参与权”,进而使我们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资源,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由于这类欧美跨国企业的股权结构非常分散,拥有小比例股权就可能成为该企业的重要股东,因而我们只要收购其较少比例的股权即能达成目的。

资源类企业。资源类企业股权也是“走出去”收购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比较优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发展主题短期内也不会改变,对“工厂”,“制造”所需的各种资源的依赖当然也不会改变。

这两年的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就凸显出我们对国外资源性企业的严重依赖程度,中国对资源的需求仍是第一位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后,如能收购一些资源类企业,就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国内存在的资源紧缺困难。

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欧美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有购买价值。对于标的规模为中小型的企业,可以进行整体收购: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以参股形式购入500强企业则只要求购买少比例股权即可。

两路出击 产融结合

国内的收购主体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类。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具有资金实力强、容易获得政府和银行支持等优势。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如决策慢、激励约束不足、人才不足,在国外并购阻力较大等。

有些国有企业如中国铝业、中钢集团等,前段时期就积极进行跨国并购,受到了全球市场的瞩目。但是,国内多数有实力的国企都还没有行动起来,许多国企日子过得较舒适,经营作风上偏向于稳健,即使有机会也不愿外出并购。对这类企业,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措施,鼓励和激励他们出去,这也是推动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契机。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资金少、受扶持也少的劣势地位。但民营企业也有明显的优势,如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决策快、在国外收购的阻力小等。

民营企业的嗅觉十分灵敏,早就意识到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并购契机,目前已有许多民营企业远征欧美,去寻找适合的投资对象。但民营企业有个最大的劣势,就是资金实力严重不足,对此政府应该积极扶持,帮助民营企业迈出“走出去”的步伐。

实际运作中,要引导、组织中国的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合作,组成联合体同船出海。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对投资对象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前者往往注重与标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提升自身价值,对短期财务收益看得相对较轻;而后者则恰恰相反,在投资中更注重目标企业的财务回报。因而,投资中如将这两类企业结合,组成收购联合体,可以起到取长补短、规避风险,在利益上各取所需的效果。

如果能将这次国内企业参股欧美实体公司与地方的“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各地政府就会产生巨大的热情,积极推动并购国外先进企业,引导产业升级,从而实现“腾笼换鸟”的计划,这就与地方经济发展安排相适应,能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参与并购的积极性。

参股欧美实体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阶段,是事关国运的一次大跨越,是一个重大的国家工程,需要政治家的远见、企业家的胆识和投资家的经验相结合,发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资源,以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使中国的要素资源能比较均匀地分布在产业链的各个部分。

收购欧美实体企业,使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又多了一个安全长久受益的渠道。本次经济危机的病因主要在欧美的金融体系上,故金融股权不确定性极大,而欧美实体企业总体是健康的,水分不大。如果未来十年中国有1万亿美元的外汇进入欧美实体企业,对提升中国的战略实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有企业在国内由于在行业进入,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处于景气周期,近几年与民营企业在效绩上相比并不逊色,这是近期“国进民退”的重要原因。但把国企在国际市场与外企较量,让我们的国企收购外企,国企在激励约束机制、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国企应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快改革、参与国际竞争,这将是开放倒逼改革的一个典范。

参股欧美实体公司是个中长期战略性操作,可能需要10~30年,早晚要做,但眼前是最好的时机。由于欧美市场的金融系统发生瘫痪,股市正处于恐慌性抛售阶段实体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纷纷陷入危机,股价巨幅下跌,出海入市显现出百年一遇的时点。未来一年是黄金时段,企业应抓住时机,迅速启动。

当然,客观上中国很多企业目前自身的日子也很难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走出去”的难度。但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困难少得多,优势也明显得多。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帮助企业挺过难关,抓住机会,乘势一跃,通过参股迅速缩小我们与欧美领先企业的距离,大幅度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

推荐第3篇:走出去

走出去、请进来,请为我“揭短”

Xxx强化民主评议行风工作

连日来,xxxxxxxx深入开展以提高服务质量、树行业新风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推动国土资源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开门纳柬”的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届人士和服务对象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意见建议,确保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不走过场。

为确保查找问题做到“广、深、细”,该局树立敢于正视、不护短、不怕丑的思想,以开门整风精神,通过召开座谈会和深入基层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并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整理,共梳理出意见和建议4条,按照实际制定出整改措施,按职责范围交各职能股室要求限时落实。同时结合开展行政提速、绩效评估工作,完善了《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窗口办事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树立良好形象。

推荐第4篇: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在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方面,我国通过大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了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并且相当一部分产业,企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国内相对饱和的市场已不再满足它们的需求。“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结构加快重组的新形势,因为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发展开放经济。

关键词:对外投资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 战略实施

一.发现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

㈠. 国际背景分析

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已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跨国公司为依托的新格局。到1998年为止,全球只有六万多家的跨国公司,它们在国外的五十多万个分支机构,总共占全球产值的25%。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和世界经济发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一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格局重新“洗牌”,所有的国家都感受到了由此而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巨大压力。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估量自己在新的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认真思考如何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更加市场化的世界中生存发展。各国政府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调整发展战略,变革体制,夺取新的战略主动权。二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短缺经济的结束引发传统产业出现了普遍的过剩,开拓国内外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入世谈判的进展,中国开放的大门进一步加快了开启的速度。国界对国际竞争的屏蔽作用越来越小,国内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危险,还面临着丧失本土生存空间的可能。同时,就业的压力、资源保障以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比以往更为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在当今全球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则都在提醒着我国企业应打开国门,做出去投资。

㈡. 国内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在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方面,我国通过大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了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并且相当一部分产业,企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国内相对饱和的市场已不再满足它们的需求。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来,我国在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方面有较大盈余,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基本保证。过去的20年我国对外开放更多的是倚重“引进来”战略,通过实施“引进来”战略,获得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经验,加快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中我们学到了相关的知识,积累了经验,为我国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一.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㈠.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特征的新时期。对于轻纺、家电等产业的进口替代,这类产业中的许多企业及其产品在激烈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规模扩大,实力也增强了。因此,在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引导和推动这类产业和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自身的能力。

㈡.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是企业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需要

㈢.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许多资源面临着需求量日益增长的进口压力。如果仅单纯依赖一般进口贸易,则易受到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而主动出击,走出国门,进行资源开发型投资,将可以使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主权。在利用国外技术方面亦如此,可以通过在发达国家设立开发中心,及时掌握最新科技动向并开发出适应国际市场趋势的高新技术产品。

㈣.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走境外加工贸易之路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而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必经之路。我国目前已有一些颇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如海尔,也以这种方式“走出去”,开始其漫长的国际化,跨国化的征程。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上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际市场上也必将有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只有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才是国内企业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正确战略选择。

㈤.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是企业扩大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的需要。

对于一些在国内市场达到相对饱和的企业来说,在国外投资办厂,是使其持续经营的一个重要策略。一味的扩大出口,其实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空间是有限,也难以长久地占领已有的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国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产品和原材料的出口。由于境外加工贸易的内在特征,利用得好,就有可能成为我国扩大出口贸易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㈤.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可以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做出相应贡献。因为中国企业投资,向东道国输入资本和先进的技术,能够增强其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可以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另外,中国企业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丰富的产品。联合国贸易发会议指出:跨国公司投资在东道国每获得1美元利润,就会给东道国带来3美元的流入以弥补。因此,企业对外投资能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可以增加两国的贸易来往,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感情,进而加强两国间的关系。

三.实施“走出去”的可行性

㈠.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可享有诸多投资方面上的优惠

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贸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根据WTO的贸易自由化基本原则,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将限制和取消关税壁垒,取消歧视待遇,提高本国市场准入程度。境外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我国企业跨国投资,使得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地域不断扩大,市场不断扩大,所参与国际竞争也将得到比之前更

公平的待遇。

㈡.过剩生产能力及贸易保护要求国内发展相对成熟的产业“走出去”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在轻工、机电等在国内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微薄,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而通过出口扩大市场常常遇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因此,对这类企业完全可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转移部分过剩的生产能力。目前,中国已被联合国评为新兴的海外投资国。有数家公司被联合国列入来自发展中国家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行列。中国,有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尔集团、上海广电、格兰仕、森达等,都已不同程度地走向跨国经营。

重温江泽民主席于1998年在中共十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到国外,主要是到非洲、中亚、中东、中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从事境外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实现成熟产业的国际转移。”可以进一步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决心,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业升级,培育中国本土跨国公司具有重要意义。

㈢. 充足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 我国企业能大量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国家的足够的外汇储备。近年来,我国外贸连年顺差,年吸收的外汇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外贸顺差和外资的流入使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并出现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不仅为中国企业大量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资源基础,同时也解决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好手段。

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不仅使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有了资金保证,同时不断增长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又顺差使得人民币汇率不断出现升值的预期和压力使得我国在汇率政策上面面临严峻两难境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国外资产变得相对便宜,则可进一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尤其是海外并购的发展,日本1985年日元升值后的表现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㈣. 政策性金融支持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目前,我国公司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在资产规模,资金实力,创新实力等方面还存在先天不足,企业往往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很难“走出去”。为此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信贷支持,有效地鼓励和促进了企业“走出去”,取得了良好结果。一是专门开办境外加工贸易贷款,海外投资贷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等业务品种,利用出口信贷等条件优惠的政策性资金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帮助一部分企业解决了“走出去”所需德 资金问题。二是把对外援助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利用我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支持国内企业在受援助国投资建厂,承包工程,合作开发资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辟了渠道,扩大了市场。三是根据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需要,对某些国家提供了条件优惠的出口买方信贷业务,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项目的实施。

四、实例分析——海尔与TCL海外投资战略模式的比较

海尔实行国际化战略延续的是著名品牌战略的思路,根据这个思路选择的是“先难后易”的国际化途径,集中精力攻发达国家的市场,先在发达国家创牌子,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在发展中国家销售产品。与之相反,TCL集团把越南作为推进国际市场的第一站,企业经营管理之全过程、全方位都由TCL自身主导,越南市场具有投资不大、运作成本低、风险小等特点,同时像越南这样一

个人口规模、经济形态的国家,极有可能是在今后的国际化进程中所要面对的主流目标市场。

企业选择“先难后易”思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后,通过与强手竞争,容易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积累发达国家的市场经验,如果能在国际市场上占到一定的市场份额,其销售业绩会相当客观。企业选择“先后难”战略首先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本地竞争对手弱,其他的跨国公司在本了也未必具有竞争优势,投入少,风险也比较小。空间在跨国经营时采用何种战略,一般取决于公司的实力和目标。

总之,对外投资对促进,带动出口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目前还不具备进行大规模对外投资的能力,但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以境外加工贸易及资源型对外投资作为重点是切实可行的选择。“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结构加快重组的新形势,因为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发展开放经济。

参考文献:

[1] 李亚: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路径选择,企业活力,2006年第7期

[2] 袁靖波 刘明霞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径和模式探索,企业活力,2006年第9期

[3] 霍庆生 赵乾峰: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商场现代化,2006年3月总第461期

推荐第5篇:朝阳区工商联企业走出去发展情况汇报

北京市朝阳区工商联

2014年度引导会员企业“走出去”情况汇报

暨2015年工作要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商会组织在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系统中发挥着较为突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14年2月,习主席在北京视察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后,朝阳区工商联紧紧围绕北京市工商联和朝阳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从区域发展实际出发,在尊重企业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原则,主动搭建产业转移对接平台,就推进相关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为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做出了应有努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走出去”的总体情况及成效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题重大政策红利的升温,为区域产业转移升级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全方位贸易服务,形成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机会。区工商联(商会)充分利用发展机遇,主动梳理整合京津冀相关区域的发展商机和项目,加强对政府、商会资源的联系、联谊与沟通,尽快帮助会员企业寻找合作项目、合作伙伴、办公场所;积极探索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引领企业“走出去”创新发展合作,推进跨省域、跨市(县)域、跨地区合作共建园区的建立,实现利益共享。先后与天津宁河县、北辰区、武清区,河北省承德

1 市、唐山市,河南省信阳市,辽宁省阜新市,贵州省贵阳市,甘肃省武威市等14家商会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并组织企业代表进行商务考察及经贸洽谈活动。分别考察了河北涿州、永清等8个地区的42家企业,对26个项目进行了对接洽谈,达成项目投资意向数十亿元。尤其是在引领区域石材行业企业实现产业转移上取得了突出成效。目前已有191家集石材生产、加工、雕刻、石材销售于一体的石材企业落户唐山海港(国际)石材城,占本次转移拆迁企业的近二分之一。还有近百家石材企业转移到天津、宝坻、武清、河北易县等地,涉及转移石材务工员工约两万余人。2014年12月,区工商联还首次组织商务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新加坡考察,有效对接国际商会资源,成功迈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步。

二、朝阳区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产业转移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朝阳区共有民营企业23.7万多家,区工商联现有直属会员企业1724家,通过团体商协会会员,实现服务覆盖4.7万余家,会员企业中已经成功“走出去”在海外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有30余家。当前,会员企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重点行业,汇集度已达到70%以上。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即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二是现代金融服务业。即信息传输,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等。三是文化创意产业。即文

2 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广告会展服务,艺术品交易,休闲娱乐等。加快民营企业转移升级,是朝阳区实现新一轮发展,继续走在经济发展前列的根本途径。全力推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等工作,有效破解当前制约发展的各类难题,是朝阳区工商联面临的重要使命和新型课题。2014年,北京市确立新增和限制产业发展目录后,一些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或企业、中小企业、批发市场就面临着急需产业转移的现实问题和非常严峻的考验。2015年1月21日,朝阳区人代会提出了“2016年,清退区内30%有形市场,2018年,清退区内40%有形市场 ,年内十八里店、西直河石材市场全部清退的初步方案”。此外,区域内低端的工业污染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场站、低端仓储业态为主的物流企业都将陆续迁出。

三、会员企业“走出去”主要做法

面对十几年的行业建设成果和经过努力创建出的成熟市场环境,外迁转移企业难免有难舍难离的思想情绪。为有效促进产业转移升级,朝阳区工商联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企业提出搬迁中的各种问题分类梳理,再与政府各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并逐一解决,按照区域“引领、合作、疏散”的产业转移思路,引导会员企业选择从国家大局出发,舍小家保国家,把行业转移再次当作一次产业升级的机会,鼓励大家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具体实施中,我们按照“一主线,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加大引领会员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步伐。

3

(一)早筹备早行动早落地,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主线。从习主席到首都考察提出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理念后,区工商联与区发改委合作,以“转型升级、高端引领、协同发展”为主题,邀请京津冀三地及周边友好城市开展政府座谈,组织各商协会会长、秘书长参加,共同探讨推进区域功能疏解与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对接协作、区域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形成融商促协作,聚力谋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多次赴京津冀有关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座谈,以商协会团体形式与当地政府交流洽谈,及时把企业意见、建议,以及对各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发展问题如实反馈给当地政府,共同商讨园区产业政策落实方案。如石材行业协会最终与唐山海港开发区做出了顺应企业民心、符合企业发展的产业落地政策,驻区的石材企业大多选择了唐山海港开发区。

(二)拓视野拓市场,按照“整合内部资源、建立友好商会、走向国际市场”三步走思路,引领企业走出去。

为帮助广大会员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朝阳区工商联充分发挥政府资源优势,为会员企业开拓市场铺好路,搭好桥。

1、发挥特邀顾问作用,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为帮助企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朝阳区工商联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36家特邀顾问单位作用,组织开展“走出去”政策培训会。邀请朝阳区商务委领导介绍国家、市区的最新经济发展趋势,介绍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有关政策及注意事项,

4 现场解答企业在开拓市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积极组织区发改委、区外办、区工商局、区科委等政府职能部门领导,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上门帮助企业解决开拓市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加强国内商协会的联系合作。为加强商会的对外交流合作,发挥民间组织在区域招商引资、经贸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帮助企业开拓京外市场,形成信息资源共享、辐射行业广泛、合作共赢显著、服务管理高效的“走出去服务”阵地。2014年,先后与辽宁阜新、贵州贵阳、河南信阳、山东德州等市建立了10余家友好商会,先后组织37家企业三赴河南省信阳市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实地考察投资环境。同时,还通过组织外埠驻区商会秘书长交流会,加强对驻区省级商会、外埠行业商会、协会间的友好交往。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将继续以建立友好商会为起点,进一步加强异地商会间的交流,多渠道、多层次地为双方会员企业和所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广阔空间和创造条件。

3、积极帮助企业办理APEC商务旅行卡,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帮助会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朝阳区工商联与区外事办携手成立APEC企业俱乐部,为会员企业办理APEC商务旅行卡开设绿色通道,免费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政策引领、业务指导、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组团出访考察等服务,并通过外事网站、会刊等多种形式,扩大会员企业的对外宣传,推介企业的优秀经典案例与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目前蓝地集团、

5 爱慕集团、慈铭集团、安东石油等企业共成功办理APEC卡40张,另有9家企业64 张商务卡正在办理中。同时,联合区外办,依托区域涉外资源优势,加强与各国驻华使馆商务处、外国驻华商会等国际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参加“越、老、柬招商推介会”、“中捷项目洽谈会”等活动,为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此外,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俄罗斯木业产业博览会、京交会、CBD国际商务节、科博会等活动,为企业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四、2015年“走出去”工作计划

当前,朝阳区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主体是企业,突破口就在转型升级。既要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在引导巩固壮大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优势服务业,积极培育养老、健康等新兴服务业上下功夫,又要加大力度治理“城市病”,按照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要求,积极引导非公企业有舍有得、有进有退,帮助企业在新常态下找准转型路径,实现提质增效。

(一)加大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协调力度。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上,确立区商会民间外交作用,帮助协调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率领企业出访考察京外市场,与外埠地区实现一体化产业信息发布,共同举办系列产业对接活动,共同争取京外投资目的地的政策支持,建立驻区企业外埠发展基地。

(二)整合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在人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利用走访企业、专题讲座、出访调研等形式,

6 开展系列政策解读、产业信息发布、上门送政策、送服务,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支撑。

(三)利用区工商联官方网站和政企沟通平台解读政策、专刊发布信息等,引导全区非公企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下功夫,探索海外资本市场等方面做出贡献。

(四)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加快“走出去”步伐

1、与张家口市工商联合作,积极参与2022年冬季奥运会申办活动。

2、与河北承德和河南信阳、山东德州、青岛、东营等友好商会一同举办“全国农产品大集”,促进“农超对接”。

3、发布外埠产业项目信息,积极争取京外投资目的地政策支持,建立企业外埠发展基地,引导物流、石材、建材、服装家具等行业向外埠疏解转移发展。

4、利用已经“走出去”企业的资源,帮助会员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围绕国家“一路一带”重大战略和发挥首都国际交往优势,帮助协调在京海外商务机构、境外友好商会的联系,探索在北美、欧洲、澳洲以及香港等境外投资热点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发展基地,为朝阳区非公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综合服务。

五、对朝阳区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企业创新理念,增强转型升级主动性。民营企业的转移、升级、发展,离不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在加快民营经济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

7 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实现主导产业高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要强化协调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民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形成民营高端产业发展新优势;要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加快由资源要素驱动向投资、改革、创新三力协同转移,不断增强民营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转变企业管理模式,提高转型升级能力。推进民营经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鼓励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按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管理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建立股权多元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民营企业科学决策的能力;要加强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家经营管理的素质。采取物质和精神的手段,聘请一些高素质人才担任企业中层管理者,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出资所有者组成董事会,对重大问题共同进行决策,不断提高民营经济转移升级能力。

(三)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进民营经济转移升级,要强化创新战略,完善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激励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型企业。坚持把自主创新、集约发展和品牌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好科技创新平台,加强项目对接和信息沟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

8 用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规模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重点鼓励销售收入过亿的民营企业组建研发中心,促进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牵头创建行业技术中心,构筑为特色经济和民营企业服务的技术支撑体系。在品牌培育上求得新突破,不断拓展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研究推进品牌工程的有效措施,加大创品牌的激励力度。

(四)发展新型开放经济,以国际化推动转型升级。朝阳区民营企业要致力于发展新型开放经济,从参与低层次国际分工向高层次发展,从出口导向型向内生与外源融合型发展,从市场国际化向要素国际化发展,培育基于高级要素的民营经济国际竞争力。积极吸收国外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在更高层次与更广领域优化资源分配。进一步利用民营企业在技术引进方面“精”和“省”的特点,从民营企业的进口贸易,吸引外资的技术溢出以及国际化经营等方面提高对高级要素的汲取能力,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以国际化推动民营经济转移升级。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将触角伸向国外,在全球框架内利用各种在国外具有比较优势的先进要素,建立海外原料基地、国际营销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积极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增强国际竞争力,带动更多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9

推荐第6篇:“走出去”企业的税收征管问题

如何加强我国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也加快了对外投资的步伐。我国于2000年启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走出去”战略,从而拉开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序幕。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作之一,强调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和协调。” 可见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任务和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也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蓬勃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眼于国际市场的拓展,实行跨国经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但随着“走出去”企业的增多,由此带来的跨国纳税事务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维护国家权益,必须切实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日常税收征管工作。

一、我国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对“走出去”企业有相应的税收管理规定,但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税收征管方面的问题,例如,税务部门应对境外投资企业的境内总公司均进行纳税申报、税收抵免、协定执行等方面的控管和援助,但实际上,对其真实情况控管乏力。

(一) 各国税收制度存在差异

我国与企业境外投资地的税收制度存在差异,如:各国同时规定属人法和属地法,造成不同国家之间的属人法和属地法之间的冲突,从而导致企业境外经营情况、税收征税、减免税情况资料报送不全、不及时,真实性、准确性较难把关,导致企业境外所得征管难度加大。

(二)税务部门对“走出去”企业的信息掌握不完全。

一方面,在国际上,各国政府一般都通过国内的立法要求其境内的企业纳税人,必须要按照本国政府规定的会计处理办法进行核算,并在经营国保管有关会计资料。所以,主管税务机关无法获得相关核算资料来合适境外所得,只能根据企业每年向境内报送的年度会计报表反映的申报数额。另一方面,境外投资企业每年应向有关部门如外经贸、财政等部门报送境外经营情况,对不同类别的外派人员如政府派出人员、访问学者、劳务输出人员等,审批部门有所不同。因此,外经贸、财政等部门掌握境外投资企业经营情况较为完整。由于目前缺乏协税护税机制,基层税务部门难于从有关部门获取有关信息资料,只能靠纳税人主动申报获得零星资料。

(三)税收政策宣传不够,税收征管偏松。

一方面,税务部门对“走出去”企业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税收政策的变更,没能及时组织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适当学习,使政策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政策、方针、规定得不到落实,造成公司报送资料的不规范、不健全等问题,给税务征管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税务部门的征管偏松,税务部门管理的企业众多,要对每家企业了如指掌是很困难的,再加上税法规定的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税务对企业的征管不严,当然,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税务人员。

(四)税务部门部分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欠缺。

在税务部门中,有许多人员并非专业对口,或者之前根本就没学过关于税务的相关知识,对于这些人员,培训尤为重要。随着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增多,对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可能对税务部门的培训仍做的不够,特别是关于国际政策的学习不够,降低了税务部门对“走出去”企业的征管能力。还有许多“走出去”企业提供的报税资料是外文的,税务人员中外语的掌握程度也不高,要求掌握所有外语是不可能的,至少应该掌握会计相关术语的对应英语。

(五)我国税收政策不完善

我国税收政策不够完善,一是税收利益保障机制不足。为了满足吸引外资的需要,我国在与其他国家签定税收协定时,考虑更多的是收入来源地的税收利益,而相对忽视了对“走出去”发展中涉及的居住地税收利益保障机制。二是税收政策规定可操作性差。如:关于对境外所得税的抵免办法的规定。企业未设立全资境外机构取得的境外投资所得,明确是指被投资企业已分配给投资方的利润、股息、红利等,但对境外投资的费用支出是否可以作为计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项目及如何扣除不够明确。三是税收政策优惠形式单一。我国在税收政策上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主要是税收抵免,形式比较单一,为“走出去”企业的纳税人的提供税收权益保障不足、税收服务滞后。

二、改革我国对“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完善投资事项登记制度

税务登记是控纳税人境外投资情况源头。根据我国《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有境外投资行为的纳税人实行税务登记备案,将企业发生境外投资行为作为税务登记变更的申报项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要进一步对税务登记系统进行细化和完善,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税务登记环节,制定相应的税收征管操作规程,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的税收管理。包括境外机构所在国家或地区、境外机构名称、设置时间、在当地适用税对率以及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和抵扣税额等内容,以便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基础信息管理机制,全面掌握 “走出去”企业在境外的财务和税收状况,包括境外机构所在国家或地区、境外机构名称、设置时间、在当地适用税对率以及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和抵扣税额等内容。

(二)建立健全联系沟通机制。

一方面,加强税务部门与“走出去”企业沟通,双方都应该公布联系电话和网址等联系方式,并确保联系渠道的畅通。税务部门要利用互联网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交流,提供集约化的纳税辅助、税收法规查询、涉税友情提醒、受理举报投诉等服务,促进办税质效提高和税收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加强部门间的配合,主动协调。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定期获取我国“走出去”企业相关信息。各地税务机关要主动联系与外经贸、外汇、海关、银行、商务、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加强部门协调和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建立有效联动机制,将税收服务与管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境外投资与经营。此外,为了加强与外国税务当局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及时进行税收情报交换,建立税收征管互助机制,以保证我国境外投资税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增强税收政策宣传,明确税收征管分工。

针对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应采用多渠道方式对“走出去”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和指导。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手段。除此之外,对“走出去”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纳税培训,以提高办税效率。尽快理顺国地税部门税收征管分工,从体制彻底解决两家税务机构征管范围交叉重复的问题。其次在税务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上,在税务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上,建议将国内企业的境外投资纳入国际税收业务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并加强税务干部的配备,由国际业务部门统一管理国际税收事务,落实国际税收协定的执行,协调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解决协定执行过程中的矛盾和争端,维护我国境外投资者的利益,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服务。

(四)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通过内部学习与培训,实现对境外投资事项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由于税务部门会有一些规定的变更,所以,更应加强对基层税收管理员有关税收协定等国际税收管理政策培训,提高国际税务管理水平。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激励机制,有利

于造就一支能够承担新时期税收征管任务的人才队伍,提高办税的效率,降低办税成本。

(五)完善我国税收政策。

首先,我国在与其他国家签定税收协定时,应该适当考虑对“走出去”发展中涉及的居住地税收利益保障机制,以维护我国的权益。其次,在税收政策中有些不够明确的地方加以细化。可以借鉴国外做法,通过外国税收抵免的办法和申请扣除在外国实际缴纳的税收来避免双重征税问题。再者,开拓创新对“走出去”企业的优惠方式,提高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孟莹莹,崔志坤.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税收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 2008,(15) .

[2] 王金城,孙亚华,赵郑.结合江苏实际 探讨“走出去”企业税收[J].涉外税务, 2008,(06) .

[3] 何倩,王中煜.青岛市“走出去”企业税收管理情况调查及对策[J].涉外税务, 2007,(08) .

[4] 郭伟.寻求“走出去”企业税收管理的出路[J].经济研究参考, 2006,(23) .

[5] 郭伟.“走出去”企业境外所得涉税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涉外税务, 2005,(12) .

推荐第7篇:走出来,走出去

走出来,走出去

七月流火,酷暑难耐,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七月,也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斗志的七月。正是在这样一个盛夏时节,大家选择了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在缘分的牵引下,我们11个人相聚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同一个梦想拼搏、奋斗。

虽然本次的活动才进行了一小部分,在实践的岗位上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汗水,但带走的是知识,带回的是收获。这次活动中自己意识到不管有多么困难,但只要团结协作,尽责尽力,大家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属于自己的美丽华章。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做事先做人”这句话,它对自己的感触很深,大家只有先学会了如何做人,才能对任何事能逢左右。因此从现在开始应学着做人,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我们的人生之路做好铺垫。

人的一生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最佳途径,为将来大家真正走上社会提供宝贵的经验和阅历,也为将来从事任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剩下的活动时间已不长,调研团全体成员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这次活动对大家的启发真的很大,在思想上得到了提升,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段时间里所学到的知识,自己一定会受益终身!也相信这段时间会成为大家最美好的记忆!

推荐第8篇:引进来,走出去

“引进来,走出去”方案

为搞好学生工作,实施贯彻“引进来,走出去”思想,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引进了,走出去”为主题,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锤炼作风、强化执行、创新突破为根本要求,以邓小平提出“引进来”的改革开放,江泽民进一步发展,做到既“引进来”又“走出去”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会发展。

二、领导小组:

组 长:xxx副组长:xxx组 员:xxx xxx xxx

三、方法步骤:

活动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提高阶段。主席分享工作经验,与外校学生会成员进行经验交流, 认真查摆,看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校制度、服务意识、干劲、作风方面,有没有不足, 有没有达到或超越上级的要求, 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反省, 做到通过整改有进步有收获。 同时要认真学习其精华,通过自学、集中辅导等方式, 认真制定计划学习相关资料,并要做好笔记,写出深刻的心得体会。其次我们要求学生干部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其他同志的先进经验要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切实提高工作质量。

第二阶段:与其他学校互动阶段。 做到“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外联部应负责联系其他学校相关部门共同组建一个活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探讨学生工作的发展方向,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活动流程:

1、由外联部选择学校与其学生干部进行沟通。

2、请外校学生干部代表来我校交流经验,办公室做好记录。

3、举办活动,由两校的学生干部“对调”。互相交换策划并举办活动(我校干部策划外校的活动,外校学生干部策划我校活动),在校学生干部需要积极配合。

4、活动成功后,各自进行总结。相互指出优缺点,提高工作质量。

五、活动时间:

2012年x月x日

P.s.策划活动过程中要根据其他学校的情况做到切实可行。为我校学生会争光。

推荐第9篇:勇敢走出去

勇敢走出去(52分)

《围城》一书中有一句话说:“很多人想走出城外。”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座“围城”。很多人想冲出去,但又冲不出去,被自己的“围城”所束缚着。要挣脱束缚,就需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要开拓我们的新人生,就要勇敢地走出去。

因为挣脱了束缚,勇敢地走了出去,尼克·胡哲有了现在的成功。尼克·胡哲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但他却是一位没有脚和手的残疾人。但那样的缺陷并不使他被束缚着。如果尼克·胡哲没有勇敢地走出这个“围城”,而是甘愿被束缚在里面,那他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成为一个出色的演讲家。

其实,很多的人都像尼克·胡哲那样冲出了自己的“围城”,勇敢地走了出来。由此我想到了著名的音乐人刘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中国好声音》中的一句话:“我刘欢长成这样,也能在音乐界流行十几年。”的确,刘欢在这个行业里十余年,没有因为自己的长相而放弃。在今天的娱乐圈,我们见到的全都是俊男美女。刘欢的成就源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其中就有一点——他走出自己心中的“围城”。也许有人因为外貌而嘲笑过他,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勇敢地走出了这座“围城”。如果刘欢因为自己的相貌不好看而放弃自己的音乐,甘愿被困在“围城”里,那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吗?肯定不会。正是因为他勇敢地走出“围城”,义无返顾地走出去,才会有今天的成

就。同样,我们也要勇敢地走出去自己的“围城”。

反观现在,社会上有太多的人被自己的“围城”团团围住和被社会这座更大的“围城”所困住了。他们不敢走出去,甚至不愿意走出去。所以很多人像蜗牛一样,缩在小小的壳里,甘愿困住,想想也觉得可悲。其实,我们也是被自己的“围城”所围住,但与他们不同的是,我们,他们甘愿被困,也不愿意勇敢地走出去。而我们则是勇敢地挣脱束缚,想法设法地离开“围城”,勇敢地走出去。

人的一生就像一座“围城”,要么你在里面平平凡凡地过一生;要么就勇敢地冲出去,开辟新的人生。其实很多人被自己的“围城”困住后,不是设法冲出去,而是尝试过后就后悔。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勇敢地冲破“牢笼”,走出去。我们都要冲破自己的“围城”走出去,而不是想到“围城里来”。所以我们要勇敢地,义无反顾地走出去。

推荐第10篇:走出去作文

走出去作文

(一)

走出屋子,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走出大山,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容纳我们的天地毕竟很是狭小,不走出去,无疑是在悄悄筑起了束缚自己的围墙。

走出平静的日子,才能澎湃起激情;走出习惯了的生活,才能捕捉到鲜活的生机。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被安稳的时空所麻痹,不走出去,无疑是亲手给自己的手脚勒上了一个套子。

走出令人陶醉的花园,才明白凄凉的地方更需要播撒绿意;走出欣喜万分的成功,才知道更多的陌生原来是令人心动的诱惑。

我们不免被满足所说服而空得懒惰,不走出去,那我们其实是在用曾经来之不易的资本为自己打造了一具只会享受的温柔之床。

走出漫漫长夜,才能拥抱灿烂的阳光;走出险恶的沼泽,才能快步迎接远方的呼唤。

我们有时被磨难和困惑板着面孔阻挡,不走出去,那我们的日子会更苦并且毫无亮色

既然江河东去,时光流逝,我们的脚步就不能停下,也不能原地打转。

所谓走出去,就是告别满意,摒弃满足,向不可知的方向追寻,向不好攀的高度挺进。所谓走出去,就是摆脱已成教条的模式,就是冲破已在萎缩的领地。

或许我们走不出自己的小屋。但我们的目光应该穿透陈腐的隔膜而有见识;或许我们走不出自己的家乡,但我们的心胸应该如头顶的蓝天跨越山河阻隔而有境界;或许我们走不出这片土地的种种局限,但我们的头脑应该自觉地挑战僵化的侵蚀而保持最大限度的超越。

脚步走不出去,放飞了年轻的梦想也美丽;走不出一道风景,跌倒爬起也有不俗的收获;没有走出撼人的传奇,走出感人的小故事也会隽永。

走出去,不让感情沉睡,不让思想灰暗,不让心灵死寂。生命在行走中才有高度。

只是,不要等到没有立足之地时才想着往出走,毫无准备的乱撞其实还是没有走出鲁莽冲动的自戕。

也不要等到走不动之时才想走,丧失了所有的实力其实也就丧失了所有的良机。

如果我们身陷戈壁,走出去,应该寻找绿洲;如果我们身处绿洲,走出去,应该见见大海;如果我们身落大海,走出去,应该到达彼岸;当然,上了彼岸就成了此岸。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走着并且走出去。

走出去作文

(二)

窗外的天,阴沉沉的,终于耐不住这寂寞,逃离这死寂的空气。

外面已如雨倾盆,站在屋檐下,却始终不敢接受春雨的滋润,看见路上人们惊慌乱窜的样子,我不禁感到可笑,不知不觉中,我漫步在雨的抚慰里,脑海中浮现着一幅幅下雨天的景„

小时候,我没有淋雨的机会,我也不会让自己淋得浑身是雨。幼儿园时,没下课就会有两三个家长拿着雨伞在窗外观望,而我,却总是等到爸爸妈妈把我“包装”好才敢上路,原本的自己是多么可笑。

三年级的一天,天空阴黑了,而我们则坐在教室里上课,窗外雨打树干,风吹树枝的情形时不时得引起我们的注意,突然闪电把天照亮,雷鸣把天际打响,我们情不自禁一同发出了尖叫,老师也十分生气,要同学把电灯关上,问我们有什么可怕的。窗外的那一幕幕时不时的发生,()闪电也时不时的把我们的教室照亮,也偶尔间看到,同学们个个把耳朵捂上,趴在课桌上,什么都不敢说,怎么也不敢动,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可笑。

如今的我依旧走在这条熟悉的小道上,抬头望望儿时的母校,也只能用微笑回应,现在的我,不再那么幼稚,那么天真„„

我的确长大了,我不会再和小伙伴们捉迷藏、丢手绢„我不会再因为一颗糖果或高兴或沮丧,下雨天,再不会只躲在屋里,而是亲近那雨冰冷却无邪的抚摸。

走出了幼稚,我已慢慢长大。

走出去作文

(三)

放假了,忙碌了一学期的我如今却不知要干些什么。过惯了“两点一线”的生活,现在有“一点”消失,我便又过上了“一点一线”的生活,整天呆在家中,无所事事。

早上,没有了时间的约束,日上三竿之时,我昏昏沉沉的从床上爬起,透过窗户,凝视着外面的天空:“天气不错,好久没有过这么好的天气了。”我自言自语。“出去逛逛吧,你好久没出门了。”妈妈走过来帮我收拾床铺。

“出去?为什么要出去呢?”我茫然的摇摇头,“出门太麻烦,我才懒得出去。呆在家里多舒服啊!”妈妈没说什么,走开了。

我习惯的向电脑房走去,边走边想:“我到底多长时间没出门了?好像放假以来就没出去过吧?„„”

我关上房门,关紧了窗户,周围一切喧嚣声都消失了,变的冷冷清清。这个密封的“混凝土块”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我的心中突然感到有些孤独,空无。我慌忙打开电脑,似乎只有上那精彩而又虚无的世界才能填补我心中的空白。聊天、游戏„„忙忙碌碌中,我的心里又变得“充实”。

不知不觉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待了好几个小时。充足的暖气让整个房间变得燥热不堪,昏昏沉沉中,我突然感到头晕眼花,胃里难受的似乎要把吃下去的东西都吐出来。

妈妈闻讯而来:“怎么啦?”“恶心难受啊。”我呻吟着。

“出去散散步啊!整天待在家里哪能不难受啊!”

真的要出去吗?我凝望着外面的世界„„

走出家门,我惊叹原来家中的空气竟然那么浑浊,我同时惊叹我竟能在房屋中待上四五天。冬日和煦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帮我驱散了从房子里带出的阴湿的气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享受着来之不易的阳光,大街上人来人往,不时传来几声小孩快乐的叫喊。漫步在街上,这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热闹非凡。看着一张张笑脸,我心中的孤独无影无踪。

向东望去,青山依旧。多久没爬山了?我微笑着向青山绿水跑去。一路的绿色,我疲惫的双眼感到无比的舒适。一路欢笑跳跃着,贪婪的呼吸新鲜的空气。来到山顶,劲风袭来,我的头脑忽然变得清醒,再也没有昏沉的感觉。站在山顶,凭栏远眺,隐约看到远处的高楼大厦,屋宇轩榭,亭台楼阁„„不知何时,我们以被这些钢筋混凝土包裹。我们待在其中,与自然隔离,与社会隔离,与人们隔离,但我们却无知的感叹:“待在家里真舒服啊,待在家里真安全啊„„”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

“房屋是囚人的。”我突然想起了贾平凹说的这句话。现在,我终于领悟到了它的含义。

第11篇:走出去 请进来

走出去 请进来

----莆田侨职积极搭建校际交流平台

日前,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领导一行五人前往湄洲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学习,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湄洲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管理理念及管理运行机制。考察团一行详细了解湄洲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情况,并参观了该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及运作情况。这是莆田侨职搭建校际交流平台的一个侧面。

近来,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莆田侨职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学校领导先后组织学校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赴福建侨兴学校、漳浦职校等兄弟院校学习考察。同时,学校邀请湄洲湾工业学校、漳浦职校、东庄职校等兄弟学校领导来校指导工作,搭建有利于教育教学管理交流平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第12篇: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

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

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

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

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

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

“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

第五,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在这过程中,壮大自己,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

第13篇:国务院发文鼓励电商企业走出去

国务院发文鼓励电商企业走出去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在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都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外贸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推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充分发挥外贸对我国发展全局重要作用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制约外贸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问题依然突出,传统外贸竞争优势削弱,新的优势尚未形成。努力巩固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对实现外贸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强调,要大力推动我国外贸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二是推动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三是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

四是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转变;

五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地位由遵守、适应国际经贸规则为主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订转变。

《意见》提出了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六大任务。

一是大力推动外贸结构调整,优化国际市场、国内区域、经营主体、外贸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发展服务贸易。

二是加快提升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新型贸易方式,加强区域开放载体和贸易平台建设。

三是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深化贸易合作,大力拓展产业投资,优化周边经贸发展格局。

四是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加快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有效互动,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

五是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经贸规则话语权,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六是完善政策体系,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强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完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意见》要求,商务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制订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行动计划,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出台有针对性的相关措施,抓好政策落实工作。

第14篇:政府应该充当IT企业“走出去”的推进器

政府应该充当IT企业“走出去”的推进器

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

在字字千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能用专门条款提及信息产业,这意味着国家再次表达了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确立为国策的态度。专家就此解读后认为,在全球信息产业大格局的发展利好于中国的时候,政府借此表达了扶持中国信息产业和国内IT企业的信心。

为此,本刊特约行业权威人士畅谈政府在新形势下应该扮演的主要职能。

从2000年开始,国家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IT产业是国际化、全球化特征最显著的产业,更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加快推进我国IT产业“走出去”,是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频繁的贸易摩擦,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走出去”战略的主要思路

在我国IT产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必须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政府则是“助推器”,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因此,此时的政府应该首先转变职能,促进改革。

按照当前国际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思想,要进一步改革境外投资核准制度,建立类似于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机构,统一管理境外项目的核准工作,逐步放宽核准标准,简化核准程序、核准内容和核准环节,扩大海外直接投资主体到自然人。

我们建议政府部门还应该仿效发达国家的成熟体系,健全政策体系,形成合力,为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其中,国家各相关部委,如商务部、财政部、发改委、海关、税务、外汇管理局、中国进出口银行、信息产业部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政策支持体系。

当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围绕核心技术和全球技术标准的建立上向我国施压,不管是WAPI还是“闪联”,或是3G标准,中国在树立和维护自有知识产权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功课要补,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技术工作的时候,必须树立知识产权“走出去”的意识,努力公关推销自己,完成建立中国国家标准战略的终极目标。

加强“走出去”的宏观监控体系,还应该体现在建立“走出去”战略的数据库及监测管理平台、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对外经济合作统计制度,及时掌握“走出去”和各项业务的总体状况。完善对外投资联合年检制度和对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国对外投资和境外企业经营的情况。

美国总统布什、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等人每次访华后都会带回大量订单的做法值得国内企业借鉴,而这也是国际上通行做法。国内IT企业也应适当借力政府的对外交往,注意利用国家领导人高层互访和多双边会晤,宣传推介我国企业,推动承揽境外大项目,并纳入政府合作框架,利用多双边经贸联系机制和磋商机制,落实和推动有关项目。加强政府间合作,优化国际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多边投资框架谈判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商签自由贸易协定,减少和排除境外贸易投资壁垒,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提供切实的国际保障,从而维护国家利益。

我们还应注意的是,发生在西班牙的焚鞋事件为我国的海外商情信息化建设亮出“红灯”。从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各大国、强国“走出去”的经验来看,他们无不先从商情入手。据相关资料显示,各西方大国的企业情报人员、民间经济情报人员和官方情报机构均已渗入我国各个角落刺探各种商业情报,相对应的,我国政府部门也应协助企业建立自己的专业化商情部门,加快社会中介机构、智囊机构、经济研究机构的体制改革,允许民营商业情报和侦探机构的设立(发达国家均如此),重视国家情报系统的依法管理和依法监督,提高全社会的情报竞争力,借此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质的商情服务,还可以培养商情人才。

宏观层面需要协调和大力支持

“走出去”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各部门、各行业,需要国家统筹规划、统一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协调工作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方面的政策多数是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的,彼此之间衔接不力,政策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建议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机构领导下一方面加强统一化,把制定统一的走出去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升到国家层面。这可以借鉴我国“科技兴贸”领导协调小组的形式,组建我国“走出去”战略领导协调小组,由国务院总理担任组长,各分管副总理任副组长,各部委领导任成员。同时在各部委设立部门出口领导小组。在加强法制化,通过进行立法研究,早日制定出台对外投资等领域的法律法规。

另外,通过国家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亿元人民币的对外投资研究发展基金,支持企业海外科技成果的开发。该基金并非面向所有企业,它不具鼓励企业都到境外搞研发的义务,而是通过给予“走出去”试点企业研发资助,提升其在境外技术获取能力,增强其世界范围内技术开发和整合能力,使我国在全球高技术领域积累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借鉴当前商务部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0家重点企业,每年评选出100家“走出去”战略试点企业。国办92号文件对新形势下如何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如何促进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如何吸引外商投资高新技术领域,如何加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引进等问题,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揽子”试点扶持计划,这包括:

推进“走出去”财税试点:在财政税收方面,建议对“走出去”企业在海外研发予以基金补贴,对于其在国外的收入实行阶段性免税,以加强它们的资金积累;在确认避免双重征税的同时,对通过境外投资项目而带动出口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实行全额退税或者较高退税率的鼓励性政策,对实物、技术投资或者投资利润返回予以税收抵免、减免。

推进“走出去”金融试点:实行金融资本与产业结合是世界各大强国通行做法。实践证明,没有金融政策支持,海外投资无法做大做强。

加强信息技术及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在走出去战略研发基金中分设跨国人才培养基金,一是用于每年增加选派公费留学中信息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人员;二是加速培养自己的“国际工商管理硕士”,着力培养一批精通外语、法律、管理、金融、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承担公司海外经营的管理。第三,吸收中国留学生人员和华人华侨中的优秀人才加入境外企业的管理队伍。

加强组织保障

加快推进我国信息产业走出去,迫切需要设立信息产业部实施“走出去”战略领导协调小组,负责领导部内部外“走出去”协调工作。

我们建议政府组建包括制造和运营在内的信息产业部“走出去”战略领导协调小组,由部长担任领导协调小组组长,电子和电信主管副部长分别为领导协调小组副组长,部内各司局为成员单位,共同协调电子制造业和电信运营业,协调信息产业出口、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和国际劳务合作等工作。把原信息产业部IT产品出口协调领导小组纳入“走出去”领导协调小组,在原IT产业出口协调办公室基础上增加职能,扩展为IT产业“走出去”工作办公室。

其次,在认真总结信息产业“十五”期间“走出去”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挥与商务、科技、海关、财政、银行、保险、税务等部门的部际长效工作机制作用为基础,结合当前刚出台的《加快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大公司战略》,将IT“走出去”全面纳入国家外经贸战略和政策框架。

第三,向国家争取(与银监会协调)或者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合作,设立信息产业进出口分行,归属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上受信息产业部指导。加大对信息产业“走出去”方面的出口信贷、海外投资专项贷款等的支持力度。

最后,争取把信息产业领域内“走出去”成效显著的企业(如华为、中兴通讯、联想、海尔、TCL等)纳入国家“走出去”试点企业计划,从而在财政、税收、信贷、外汇、通关、质检等方面享受试点待遇。

第15篇: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一、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途径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在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提出的重大举措。 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已取得初步效果。截至2004年底,中央境外企业和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以上境外子企业达693户,中央企业境外单位资产总额6299亿元,净资产2870亿元,所有者权益2264亿元,职工人数21万人。商务部国际合作司对“走出去”的定义是,“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进行生产合作的过程。”对合作方式定义为:境外投资设厂进行加工装配;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对外承包工程;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对外劳务合作;农业合作;咨询服务;对外股权转换等九种类型。总结中央企业“走出去”的基本途径如下:

一是对外承包工程。中央企业在对外工程承包业务中,获得工程合同的主要方式是国际公开竞标,同时在探索以BOT(建设—运行—移交)为主的新项目融资中也取得进展。二是合资成立资源开发企业。从战略高度谋划中央企业的投资行为,在境外建立一批战略性资源开发生产供应基地,是我国应对全球范围内自然资源争夺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中央企业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积极到境外投资开发资源,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

三是合资成立生产企业。即中央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与海外企业合资成立生产企业,分享海外市场资源。

四是海外收购企业。跨国并购国外的中小企业,对中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十分有益。通过并购,能够拓展经营领域,以较小的代价获得对方的市场份额,了解目标企业国家的情况。五是举办展会。在海外举办产品展销会,向海外消费者展示中国产品,有助于扩大中国产品的国际影响,促使企业从事海外经营。

二、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核心技术

尽管我国在钢材、水泥、玻璃、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基础原材料及各类消费品中,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产量虽然都处在世界前列,但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特别是缺乏对拥有世界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按照国际规范划分的39个工业行业中,普遍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就中央企业而言,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目前从事的海外业务中,仍以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为主,真正利用核心技术在海外投资设厂的情况极其少见。这严重影响了海外业务的盈利能力。

(二)抵御海外投资风险的能力不强

走出国门后,中央企业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具体包括所在国的政策法规改变的风险、与企业母国的外交关系变化的风险、国际市场行情变动的风险以及汇率和融资的风险。

(三)在跨国收购中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东道国发生的政治事件或东道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发生的变化对跨国公司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政治风险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东道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的目标之间有冲突。东道国政府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可能担心跨国公司在本国的投资经营活动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会侵犯国家主权,会控制国民经济的关键产业等等。而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东道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都可成为影响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因素,冲突的结果会导致东道国政府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以限制跨国公司在本国的投资活

动。由于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分歧,在中央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时,还会遭遇种种歧视性障碍。

三、促进中央企业“走出去”应采取的对策

一是创新“走出去”模式。对外承揽工程、输出劳务的阶段应该是中央企业走出国门的初级阶段。中央企业要想在世界上真正占有一席之地,还应该积极开展到海外的投资,占领海外的市场,创建中国的全球化公司。此外,在现阶段,还应该把“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作为走出去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原材料的供应、零部件的采购、产品的研发、营销等都要服从于国际竞争的要求。

二是建立起“走出去”产业扶持与发展基金。在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时,建议建立“走出去”产业扶持发展基金,提供中央企业“走出去”的经济、技术担保,帮助企业规避投资风险,以支持海外业务的持续有效快速发展;对高投入、高风险的海外战略投资项目,实行投资保护措施。

三是加大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中央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央企业应善于运用跨国经营来实现技术创新,不是只靠国内公司自己加强研究开发,还应开展国际性的研究开发活动,或与国外一流的高技术企业建立竞争与合作关系,创办海外科技创新机构等。

四是注重品牌战略。品牌是产品的灵魂。中央企业要进行海外并购,参与国际品牌竞争,必须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注重世界驰名品牌的塑造。品牌的塑造可以是创立,也可以是并购借“牌”。总之都要求企业创造出巨大的品牌价值来。通过品牌战略,建立健全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是提高中央企业海外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品牌树立起来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对品牌加强保护,更加扩大品牌的价值,走正反馈的发展之路。

五是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监督管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国资监管机构应针对海外投资企业的特点,设计不同于国内企业的监管手段和方式,特别要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海外投资的监管,增强海外投资的安全性。

第16篇:香港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势头看好

新华网厦门9月8日电(记者 许雪毅)香港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邓仲敏8日在厦门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时说,虽然全球经济不明朗,但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内地市场还是比较稳定。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练兵场,势头依然看好。

邓仲敏说,过去数年,香港投资推广署致力打造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跳板,近年来情况更为显著。例如,截至2011年内地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总数为640家。“2000年到香港上市的企业中18%是内地企业,这个数字到今年7月已经达到46%,所占市值从2000年的27%增加到今年8月的56%,差不多是双倍的增长,令人鼓舞。” 香港投资推广署于2011年协助了56间内地企业来港开业或扩展,占全年总数303间受协助的企业的18%,显示中国内地仍然是最大的单一来源市场,2012的情况依然如此。香港投资推广署2012年上半年度共协助了209家海外及内地企业在港开展或扩充业务,来自32个国家,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共有38个项目,居首位。

邓仲敏说,投资推广署会根据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情况,制定发展内地市场的推广策略。推广工作的实施初期,我们则较为重视沿海城市。而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已将工作重点延伸至更多内陆地区城市,今年来走访了重庆、武汉、西安等高增长城市,以配合国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进度。从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我们将继续向更为内陆地区、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城市推广,同时以推广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主题的活动也会在全球海外地区开展。据介绍,投资推广署将重点推广香港富于优势的多个行业领域,如创意产业、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旅游业以及物流和其它服务业。也会进一步开展面向包括东盟地区国家、金砖四国经济体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商业潜力开拓。

香港也将扮演好双向投资平台的角色,继续面向更多跨国企业,鼓励他们在港设立其全球或地区总部。“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有30%的海外企业表示,他们是因为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而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然后以更好的零关税或者服务上的优惠进军内地市场。”邓仲敏说。(本文来源:新华网)中新社厦门9月8日电(记者林永传)“香港有成熟开放的经济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资金信息自由流通,拥有深谙内地市场又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是内地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的上佳‘练兵场’。”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邓仲敏女士8日在厦门如是说。“立足香港,迈向国际”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平台新闻发布会当天上午在厦门举行,邓仲敏女士莅会如是推介香港。邓仲敏女士介绍说,对于内地企业来说,香港具有融资、自由市场、优秀服务业及与国际高度接轨四大优势。仅金融服务一项,香港作为亚洲第三大金融市场,已成为内地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据邓仲敏女士介绍透露,目前,内地到香港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数量,已从2000年占香港股市18%的份额增至2012年的46%,市值从2000年的27%已增至今年7月份的56%。“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仍然没有时显好转迹象、全球经济形势很不明朗的情况下,亚太区经济的抢眼表现让香港引进外资在困境中仍然有优秀表现。”邓仲敏说,今年上半年,香港投资推广署完成了来自32个国家共209个投资项目,其中内地依然是香港投资项目的最大来源地,共有38个项目。今年上半年,香港投资推广署专程走访了包括重庆、武汉等内地7大经济高增长的地区,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商机,也为香港企业投资内地寻找商机,充分发挥了香港作为全球商业“双向”平台的作用。“今后,香港投资推广署将多接触江浙闽粤等地的民营企业,帮助更多的民营企业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充分利用香港的营商优势,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利用海外投资。”邓仲敏表示,将继续致力配合国家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内地企业充分利用香港在服务业多方面的优势实现“走出去”。(本文来源:中原网)中广网香港9月8日消息(记者马宁)今天(9月8日)上午,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后举办了“立足香港、迈向国际——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平台”新闻发布会。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邓仲敏在发布会上对香港投资环境进行推介,重点介绍香港在服务业方

面的优势,鼓励内地企业以香港作为平台,进入全球市场。

邓仲敏介绍说,今年是香港投资推广署第十二年参与投洽会,在过去的工作当中他们这个机构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总共帮助超过2600家企业到香港投资兴业,给香港带来了3万个新增岗位,目前香港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的外来直接投资吸收体。

她表示,香港之所以能够在吸收外资方面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香港在融资方面具有优势。香港作为亚洲第三大的证券市场,具有高度国际化的环境,在香港上市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全球的投资者,所以成为了很多内地企业上市的首选。她在这里列举了一组数字,在2000年的时候香港18%的上市企业是内地企业,到今年7月已经攀升到46%。按市值来说,2000年的时候内地企业占到了香港证券市场市值的27%,到今年八月已经攀升到56%。她说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内地企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实力和经验,也能够符合香港管理机构的要求。

二、除了融资方面的优势,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的市场之一,资金、人才、货物都能自由流通,这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

三、香港的服务业优势算得上香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在香港,金融、会计、仲裁、设计、和建筑等等服务业所创造的价值已经占到了香港地区生产总值的93%,这样一个完备的服务业体系可以很好地配合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需要。

四、香港是高度国际化的城市,超过6900家海外和内地企业在香港投资兴业,这其中超过3750家是以香港为地区总部和办事处的;有超过110家的海外领事馆及海外的商会,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国际网络,可以透过它取得国际市场最新的资讯。

除了上午举行的发布会,今天下午,香港投资推广署还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利用香港服务业优势、开拓海外市场”的研讨会,众多专家学者和业内精英将会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及风险管理、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以和人民币债券市场带来的商机等等议题做出阐述。(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新华网厦门9月8日电(记者许雪毅 曹筱凡)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8日在厦门举行发布会和介绍会,鼓励内地企业利用香港作为“走出去”的重要“跳板”。发布会和介绍会以“立足香港?迈向国际——香港金融服务如何协助内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主题,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贾沛年,以及商务部、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相关人员出席活动。贾沛年表示,香港作为全球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具备稳妥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健全的法律制度及灵活稳定的资本市场。在内地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下,香港是内地企业迈向国际的理想“跳板”。他介绍说,今年前6个月,该署协助174家海外、内地及台湾企业到港开展或扩充业务,其中包括26家内地企业。这显示内地企业在港投资的势头持续强劲。“目前香港已成为内地企业对外融资的重要平台。单以福建省计算,至今已有超过50家具有福建背景的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总额超过150亿港元。”贾沛年说。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超过3800家内地企业已成功落户香港,这些公司在港的累计投资额超过207亿美元。

(本文来源:新华网)中国经济网5月13日讯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5月12日于广州协办“升级转型·香港博览”期间,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举办“立足香港·迈向国际”研讨会暨广州企业走出去系列沙龙,鼓励内地企业把握中央政府“十二五规划”新机遇,实现升级转型。研讨会充分展示了香港服务业的优势,并以金融服务为主题,向内地企业介绍香港的营商环境,以及利用香港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方面的优势,作为内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有利平台。香港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邓仲敏、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陈磊分别在研讨会上致欢迎辞。邓仲敏在发言时说:“广州与香港两地渊源深厚,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无论人员、货物、资金,在粤港两地都是川流不息。特区政府近年投放大量资源加强粤港联系的基础建设和政策措施,如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兴建,以及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邓仲敏续说:“香港位处亚太区的心脏地带,前往区内主要城市均在五小时的航程以内,为商务旅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香

港的税制不只简单,而且税率低,有利企业营商。在专业服务配套方面,比如法律和会计专业,香港拥有大量经验丰富和具国际视野的人才,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高质量及多元化的服务,有助内地企业打开世界市场。”邓仲敏也向与会企业介绍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香港的金融业发展蓬勃,规管完善,金融市场的规模、产品的多样化、业界所积累的经验早已达到国际水平。香港透过发挥其国际金融中心及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为内地企业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融资平台。”在研讨会上,香港投资推广署广州投资推广总监罗秀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广州特派代表钟创新、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部联席董事罗振夏、香港创业及私募投资协会行政委员及中国委员会主席曾光宇分别就香港的营商环境、香港证券市场的最新发展情况及上市要求、企业如何准备在香港上市、如何吸引私募基金的青睐作了介绍。关于投资推广署成立于二○○○年七月的投资推广署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属下部门,专责为香港促进外来直接投资。本署全力支持海外及内地企业在香港开业或扩展业务,针对个别行业及企业所需,免费提供实用信息及专业支持,协助外地企业充分利用本港的营商优势,在香港成功发展。今年为投资推广署成立十周年,在过去十年内,本署已经成功完成超过2,100个投资项目,有关企业在开业或扩展的首年内,共为本地经济创造超过26,000个新职位,总投资额逾570亿港元。 (责任编辑:牛力涛)(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香港投资推广署华北投资推广总监胡盛龙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赵晗/摄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0日讯(记者赵晗)昨日,香港投资推广署华北投资推广总监胡盛龙在回答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时表示,香港“招商不引资”的理念会给内地企业带来更多融资便利。日前,中国南车获得了香港高铁13.6亿元订单,越来越多的企业关心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市政工程和交通基建项目向内地企业伸出“橄榄枝”。胡盛龙向记者表示,2011年1月,香港投资推广署联合商务部对外工程承包商会专门举办了“两岸企业携手走出去”高峰论坛,未来不仅是市政,还会有电信、建厂等项目向内地企业开放。胡盛龙说,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去海外招投标,出于信息来源和管理方面的考虑,纷纷选择在香港开设办事处。香港有人才、语言和海外工程管理经验的多重优势。另外,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不仅在管理和资金调动方面有许多便利,更可以在投资的同时进行融资。“香港的资金是充裕的”,他强调。当前,在香港成长较快的企业多为“国家队”和A股龙头企业。对于民营企业能否在香港更好的发展这个问题,胡盛龙表示,大型的基建类项目需要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胜任,但是单纯就民营企业来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把眼光放在海外、放在香港。他透露,现在内地一家民营房地产供应商,已出手收购香港的上市公司、扩大以香港为中心的海外市场。他说:“具体的情况暂时不便公开,但中国铁道建设有限公司、阳泉煤业集团的成功案例足以证明香港作为亚洲第二大FDI接受地在金融平台上的优势”。

(责任编辑:郭彩萍)(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第17篇:浅论地勘单位“走出去”企业的财务管理

浅论地勘单位“走出去”企业的财务管理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当前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既是我国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加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截至2012年度,我国共有1.6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近2.2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境内投资者中,从事矿业权勘查、开发的矿业投资的地勘单位占了一定的比重,他们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寻找急需的矿产资源的重任。商务部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1-2012》显示,中国对外矿业投资的主体分别有矿山企业、地勘单位和非地矿企业,其中,地勘单位2011年度投资增长明显,投资项目为116例,同比增长183%;投资额同比增长158%。

一、地勘单位境外投资的特点及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地勘单位境外投资矿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项目投资,即矿业投资的三个阶段:上游的境外风险勘查、中游勘探开采、下游开采加工。其中,绝大多数境外矿业投资的地勘单位为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装备优势,其投资领域大多集中在上游的境外矿权风险勘查,具体形式就是在所在国注册成立矿业公司,通过向所在国政府部门、网站申请等途径取得探矿权,或者从其他矿权所有者中购买探矿权。取得探矿权后,从地质勘查工作的初级阶段预查做起。这种投资方式决定了地勘单位的投资具有渐近的、小规模和人员精干的特点。也使得其境外公司的财务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1.难以既满足所在国的会计、税务管理需要又满足国内财务管理的需要。在所在国注册成立矿业公司后,首先要按所在国的监管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必须的财务会计报告,其次,由于所在国的会计政策和税法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向所在国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不能照搬汇交国内、难以直接采用。

2.地勘单位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未配备专业财务会计人员或只配备一名财务会计人员,难以满足财务会计工作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内部控制要求。同时,财务会计人员对所在国的会计政策、税法的了解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一旦熟悉和掌握后,又对这一管理中的关键岗位的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的执行带来不便。

3.由于这个投资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境外公司的人员较少,财务会计人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经办整个业务流程。

4.由于财务会计人员的薪酬待遇、晋职往往取决于境外公司的评价,容易导致财务会计人员难以坚持原则、按制度办事,造成会计监督失位、会计信息失真。

二、解决地勘单位境外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由于存在上述主观和客观因素,为了保障地勘单位的投资权益和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在境外注册成立公司时,就必须聘请在当地有着良好信誉和一定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按所在国的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承担起向所在国监管机构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和纳税报告的职责,以满足所在国的监管要求。同时,在国内选派专业财务会计人员参与组建境外公司并驻境外公司负责财务会计工作。在财务会计人员的选择上,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拟选派的会计人员必须品行端正,作风优良、原则性强;业务能力能够胜任境外财务会计工作、能够满足国内地勘单位对其境外公司的财务会计管理和核算要求。

2.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监管。地勘单位境外公司的管理层应重视财务会计工作,承担起一部分内部控制职责。境外公司的银行支票与印鉴分开保管、被授予银行支票签字权的人员不得同时保管银行支票,境外公司的管理层应指定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会计人员经管的现金、银行存款进行核查、核对,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加强费用单据的审核和管理。不同的国家国情不同,有的国家没有规范、统一的类似于国内的发票等原始单据,有的国家还普遍存在着需要支付小费等行为。这就要求境外公司的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费用支付、报销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支付和报销程序上加以控制。会计人员对原始单据必须要求经办人员在票据上用中文详细注明购买货物或劳务的品种、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及用途,经便于审核人员及国内管理部门的查阅。

4.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地勘单位的境外公司从事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一般情况下,均应按勘查项目进行核算。国家和一些省市为了支持国内企业在境外寻找矿产资源,设立了“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使用的基本要求就是专款专用,按勘查项目核算。

5.在关心、支持境外公司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境外公司财务会计人员的考评工作。对坚持原则、按章办事、业务能力突出的财务会计人员应加以表彰和奖励,如果因为坚持原则而受到不公正待遇,做为投资主体的地勘单位应在核实的基础上予以纠正;反之,境外公司的财务会计人员如果丧失原则、失职、渎职,造成成本费用核算混乱,甚至国有资产流失,应当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整改,直至降低待遇、调换工作岗位,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6.做为投资主体的地勘单位应选择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会计人员管理境外公司的财务会计业务,尽可能地了解、熟悉和掌握境外公司所在国的矿业、税法、金融和会计政策。针对境外业务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控手段。

(1)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对大额资金的支出、重大的经济业务事项和经济决策必须报经地勘单位审批;重要文件、合同、规章制度等必须报经地勘单位审批。

(2)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境外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既可以是派员到公司所在地检查,也可以要求境外公司会计人员在回国述职、休假时把会计资料带加回国内接受检查。

(3)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监管。对大额资金支出、重大经济业务事项应要求境外公司会计人员对原始单据扫描或复印后,通过互联网发回地勘单位;在资金的管理上,可以利用银行的“全球现金管理系统”,对境外公司的银行资金实现实时监管。

地勘单位“走出去”是一个拓展生存空间、为国家寻找急需的矿产资源的长期发展战略,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境外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否满足这一发展战略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走出去”的成效。

第18篇:建行走出去建设银行

建行“走出去”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成为大势所趋。从设点布局到参股控股国外机构,中资银行日益成为全球金融舞台的重要角色。建设银行正是脚踏实地、稳健前行的代表之一。

建设银行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海外战略,近几年,国际化发展更成为建行人自觉的认识和行动。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明确表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人民币在国际化,如果建设银行不走出去,将会失去客户、丧失先机,也无法成为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的大银行。”

加快海外布局

2013年10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卢森堡分行和子银行举行隆重的开业仪式。卢森堡时任财政部长吕克·弗里登携本国及欧洲各界嘉宾到场祝贺。仪式上,王洪章表示,建设银行卢森堡机构将把企业金融、基金管理、私人银行、财富

1 管理及人民币业务等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首选,为中欧客户提供更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

这是建设银行海外大家庭的最新一员。1991年,建设银行在伦敦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开启了谋划全球的道路。自那时起,建行始终保持着广阔的国际视野,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近几年更是加快了步伐。

随着经验和人才的逐步积累,建设银行已在海外设立了17家一级机构,网点总数达70多个,覆盖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机构资产总额超过1200亿美元。

尽管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国际一流”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按照建设银行五年海外发展规划,到2015年底,该行将完成在全球主要目标市场的机构布局,大幅提升客户全球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建设银行正在付出超常的努力,在自设机构的同时,努力寻找并购机会,实现机构网络、业务规模、市场份额、客户资源的快速增长。

2013年10月31日,建设银行在圣保罗与BIC银行控

2 股集团Bezerra de Menezes家族签署了收购巴西BIC银行72%股份的交易协议。本次交易是建设银行首次在拉丁美洲进行的收购,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

BIC银行成立于1938年,是巴西历史最悠久的私营银行之一,所属38个经营网点覆盖巴西全国33个主要城市。对于收购的初衷,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称,“巴西是全球第七大经济体,也是拉美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中巴同为金砖国家,经济高度互补,经贸及投资往来日益密切,2012年,双边贸易额达86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于建设银行国际化发展来说,巴西市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中国企业保驾护航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是国内乃至全球通讯设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更是深圳市走出去企业的典范。2012年,华为和中兴同时中标尼日利亚第一大电信运营商MTN Group Limited(以下简称尼日利亚MTN)3.52亿美元设备

3 采购招标,针对该项目的出口买方信贷融资需求,建行立即组成了总行、深圳分行、约翰内斯堡分行(以下简称约堡分行)共同组成的营销团队,多方联动设计融资结构,牵头国内同业组建银团,为项目提供了3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支持。

2013年5月,银团各方成员与尼日利亚MTN在北京正式签署银团贷款协议。这笔银团贷款不仅开启了建行境内外分支机构合作参与国际融资的新模式,为优质客户“走出去”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提供了全面金融服务,践行了海外机构业务本地化的发展战略,也是建行与华为公司、中兴通讯携手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见证。

当前,中国企业已经遍布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企业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渴望来自国内的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适应这一趋势,有条件的中资银行纷纷走出国门,建设银行则走在了前列。

近几年,该行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打造全方位金融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本外币和境内外一体化解决方案。建设银行贸易融资产品涵盖各种结算方

4 式和贸易全流程的各个阶段,标准化贸易融资产品近50个。其一级子品牌“贸易金融”,分项子品牌融通系列包括“融信通”、“融税通”、“融货通”、“融账通”、“融链通”和“跨境通途”等已成为业内响当当的招牌。

针对越来越多制造业龙头企业将进出口平台迁至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现状,建设银行为钢铁企业客户量身定制了转口贸易项下的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在核心企业(境内客户)实际承担最终付款责任的前提下,由该行海外机构为卫星企业(境外进出口平台公司)提供信用证、托收及后续融资服务,或者由该行境内分行直接通过NRA账户为卫星企业提供贸易金融服务。通过境内外联动解决卫星企业的融资难题,建设银行极大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真诚服务当地客户

对于建设银行来说,“走出去”显然不是权宜之计,不仅仅是跟随客户“走出去”,而是要实现全球目标市场本土化。这才是建设银行的志向所在。

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有关负责人称,“过去我们都是跟着

5 企业走,客户走到哪,我们就跟到哪。这几年有所调整,我们率先提出落地和跟随并重战略,就是既要跟随企业走出去,同时也要落地,发展当地的客户。”

目前,建行多家海外机构都建立了各自的客户群体,努力提升对当地企业和中资客户的服务能力,其中不乏德国大众、通用电气等国际知名企业。我们看到,建设银行正在通过自身卓绝的努力,以“中国产”的国际领先产品、服务、品牌、标准和文化在世界各个地方落地生根。

6

第19篇: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

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

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现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6年开始写作,著有《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等谍题材的长篇小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解密》被英国《经济学人》周刊评为“2014年度十佳小说”,入选“企鹅经典”文库,是中国首部被收进该文库的当代小说。2016年3月15日,麦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与当地读者见面。就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问题,发表了相关建议。他表示,中国文学作品要走向世界,在题材上得有所选择和取舍,要让外国读者看得懂。 哥本哈根读者见面会2016年3月15日,麦家在哥本哈根与当地读者举行“让文学做使者”见面交流会。

《解密》再次开启“麦旋风”,麦家受邀出访受邀出访丹麦、德国、奥地利、瑞士。此前他还出席了在丹麦霍森斯市举办的悬疑小说书展,并与丹麦皇家图书馆进行了交流。 《解密》丹麦文版近日,《丹麦日报》对麦家和其作品《解密》的长篇报道。 【《解密》为何如此火?】

《解密》是麦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此次创作历经11年之久。小说《解密》讲述的是,奇人容金珍进入神秘机构“701”从事破译密码工作的故事,他在数字领域摧毁着敌人的阴谋,同时又在无形中销蚀了自己。 传奇的人生、家族的秘史、天才的智慧、诡异的想象、莫测的命运和荒诞的现实在小说中交织纠缠,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与思想震撼。 《解密》中文版《解密》于2002年第一次出版。并斩获国内8个文学奖,中文版本累计销量60万册。

2014年被英国收入“企鹅经典”文库,由企鹅出版集团和美国FSG出版公司联袂出版,同年,其西班牙语版由西语第一大出版社PLANETA作为年度头号畅销书推出,首印三万册。获得《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周刊》《金融时报》BBC等40多家世界主流媒体好评。

西班牙书店,麦家作品《解密》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解密》美国FSG版《解密》英国企鹅版纽约时报以3000字的显著篇幅对麦家进行了题为“中国小说家笔下的隐密世界”的深度报道。并引用了麦家的话:“文学的意义永远高于政治”

《华尔街日报》评价《解密》“可读性和文学色彩兼容包并,从一种类似寓言的虚构故事延伸到对真实谍报世界的猜测中,结局是全文最梦幻并令人称奇的一部分”。《经济学人周刊》盛赞是 “一部伟大的中文小说”,并被该刊评为“2014年全球十佳小说”。 《华尔街日报》相关报道

2014年,英国版《解密》的出版方企鹅经典书系的总监Alexi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麦家先生颠覆了我们对中国作家的传统印象,我们没想到中国也有这样的作家,他写作的题材和价值是世界性的。”

企鹅图书企鹅兰登董事局主席马金森先生飞赴杭州,赠与麦家“企鹅欢喜图”。(图片摄于/杭州麦家理想谷) 【《解密》开启谍战剧3.0 时代】

改编自麦家又一力作的青春励志谍战巨制《解密》已经杀青,该剧由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广播电视集团联合出品,著名导演安建执导,著名编剧冯骥执笔,汇聚了陈学冬、颖儿、经超、张哲瀚等一众青春偶像,全面展现谍战工作者的养成之路,谍战剧自此跨入3.0时代。麦家说:“这是个消解英雄和崇高的年代,同时我们又无比需要他们。”如果说《暗算》开启了英雄时代,那么《解密》则开始把英雄请下神坛。不同于谍战剧“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表达,该剧将颠覆谍战剧的严肃印象,以不失细腻的情感表现刻画无名英雄,并通过青春朝气演员阵容突破“脸谱化”,使谍战故事增添更多的活力和色彩。《解密》是在原著基础上缔造的一段属于中国无名英雄的经典传奇,他们认同“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与世长存”的价值观,坚定“对党绝对忠诚,甘当无名英雄”的信仰,为国家利益贡献了全部的青春和热血。相比以往的谍战剧,《解密》在人物个性的张扬挥洒上愈发酣畅淋漓,将无名英雄塑造成真正的青春偶像,谱写出了一首撼动山岳的青春赞歌。《暗算》和《潜伏》延续了21世纪初人们的“反特”英雄情结,《解密》则融入了新时期人们对贴近当代、人性化的无名英雄形象的期望,内容层面上力求更加独特、新颖、隐秘、饱满、逼真。习总书记嘱托文艺工作者,要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谍战剧也从《解密》开始,突破单调冰冷的叙事方式,转而注重作品人性的呈现、思想境界和品质的不断提高,使革命历史题材在具备传统特色与文化品位的基础上,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

尽管麦家的作品在西方出版后反响不俗,但在哥本哈根读者见面会上,麦家认为,目前中国作家在海外的市场效应还没有建立起来。麦家认为中国文学还未走向世界的原因在于,一是西方读者和中国读者的审美要求不一样,二是地域性强、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作品,西方读者读起来很费力。麦家说:“你不能让西方的读者捧着字典读小说。”2016年3月,面对这么一个,活跃于海外,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有所看法,不停阅读,敢于创新和挑战新题材的中国浙江作家——麦家。

在繁忙的丹麦日程中,迷上《斯通纳》的麦家

对此,中国作家能将中国文学带向世界,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同时,期待中国有作家能写出更多好作品,让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PS:小编安利杭州有一个好地方~完全纯公益麦家理想谷 是麦家向莎士比亚书店致敬的公益性书吧如果你爱书,这里可能就是你想要的天堂献给喜欢阅读的你!爱生活,爱阅读!精选美文、美图、心理、励志、情感、爱情。让心灵去远行,让文字触动你灵魂!

第20篇: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号称“世界最绚丽舞剧”的《潘多拉传奇》在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进行了3场演出,吸引了数万观众。《潘多拉传奇》的走红,与前不久迪斯尼音乐剧《狮子王》在上海大剧院的连演百场,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在全球演出业的自由贸易中,西方文化产品因拥有品牌、销售网络等优势而在演出市场上占尽风光。 相形之下,坐拥“五千年文化资源”的我国文化产业如何走向海外市场,更加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演出面临“贸易逆差”

作为第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系列演出之一的《潘多拉传奇》颇有观众缘。但其并非完美,无论从舞美、服饰或是灯光效果上,它都远不及我国最近推出的一些剧目,如山西舞剧《一把酸枣》。不过,这丝毫不妨碍《潘多拉传奇》被誉为“世界最绚丽舞剧”,令观众趋之若鹜。

在演出舞台上,“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成为不争事实。上海国际艺术节超过半数的演出剧目都来自海外,且上座率都比较高。

各国的文化产业无论从生产规模、在GDP和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来看,都愈显重要。据统计,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GDP的18%至25%;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如时代华纳、迪斯尼等;美国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位居出口的第二位。与此同时,大量传统行业也正由于文化要素的注入而悄悄改变了其原有生态。品牌、设计等非物质因素在商品的价值构成中愈益凸显,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精神经济时代的特征是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文化一改过去赞助的接受者和被施舍者的面貌,迅速成长、摇身一变,成为新兴产业的支柱。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一向是文化艺术赞助的大国,1997年工党上台后,破天荒地提出了“创意兴国”的治国方针,力图以创意重写新世纪英国的复兴之旅。其后,西方各国竞相效仿,先后将创意的生产、积累和应用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乃至我国台湾、香港以及日本、新加坡、韩国也不甘落后,争相提出振兴文化创意产业的纲要和白皮书。

和出版、电影等行业相比,中国的演出贸易堪称是与国际市场接轨得最早,开放程度最高,因此也面临着最为激烈的“文化贸易之战”。而统计显示,我国演出业贸易逆差一直严峻。

2005年,上海引进海外演出451批,派出项目215批;今年4月至6月,北京市出访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项目共37批,而引进的则有83批,仅对俄罗斯一个国家,我国演出输出和输入的比例就为1∶10。

一位演出业内人士表示,更令人忧虑的是,引进中国的演出几乎全是商业演出,国外演出商赚走了大把真金白银。而我国输出海外的则多为“友情出演”,往往是赔本赚吆喝。我国演出商在海外市场的收获,只是西方演出商所得的“零头”。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中国文化很有吸引力,只是在国际市场上的宣传、亮相太少太少了,所以几乎没有人知道她有多么精彩!”首次来到中国的法国演出商蒂姆·皮尔斯对记者说。尽管从事这一行业已有10多年,他却说不出任何一部中国剧目的名字,只能好意而抱歉地微笑。

在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内蒙古剧目成为外商你争我夺的“香饽饽”。这再次说明了,中国文化是好酒,怎奈酒香却怕巷子深!

上海文化广播管理局影视剧涉外处处长贝兆健认为,尽管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渐渐繁荣,但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企业,更缺乏通晓国际文化贸易规则又有品牌意识的文化商人。

“中国的京剧、杂技在海外市场已经闯荡了几十年,至今只能沿街卖艺,互相压价竞争,就是因为我们极度缺乏打造中华文化品牌的意识,浪费了老祖宗留下的丰厚遗产。”

上海大剧院院长方世忠也表示,我国文化企业与海外同行从综合实力到文化产品生产、营销以及塑造维护文化品牌等方面都存在惊人差距。“我国何时才能出现像迪斯尼那样的‘百年老店’?”

打造品牌非一日之功。不过,要推动中国文化尽快“走出去”,政府应在资金、税收方面对文化企业提供更多优惠。

文化部近几年制定了促进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已经给民营企业出口文化产品初步打开了政策通道。而上海城市舞蹈公司孙明章认为这还不够,他建议,对于缺少固定资产的文化企业来说,真正在开拓海外市场上的帮助,应当是政府在贷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或者建立中国文化外贸基金,而不是事后退税返还的机制。

《云南映象》的启示

中国文化在海外市场的“缺席”,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所催生的一批年轻且具备国际视野的文化企业,尤其是民营演出商,正在迅速向国际进军,成绩斐然。尽管它们还很稚嫩,却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舞蹈家杨丽萍制作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在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的前一天,正式启动声势浩大的全球巡回演出:从深圳出发,将走遍欧洲各地。

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说,《云南映象》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将在全球8个国家10个城市演出200余场,预计票房收入达1700万美元。

丹增说:“云南省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对海外市场具有强烈吸引力,因此云南的文化企业要敢于把国际市场当成主战场!”

在国外,这个剧目被改名为《香格里拉》。因为在西方人眼中,仅仅这个脍炙人口的名字就足以带来浓郁的东方情调。这部本已精雕细琢的舞台作品再三改动,整整压缩了一个小时,以适应外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敢于投入巨额资金并承担国际市场的风险,也是《云南映象》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云南映象》选择了欧美一流的演出商作为合作对象,采用共同投入、收益分账、保底分成的形式,这就需要中方投入巨额资金。出品人孙健君说,在美国和欧洲,仅试演阶段,除了美国演出商投入的70万美金和欧洲演出商投入的200万欧元外,推出《云南映象》的我国派格公司也投入了1200万元人民币,这种大胆的投入,为《云南映象》最终进入国际演出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走出去范文
《企业走出去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