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走出去”

发布时间:2020-03-03 08:12: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走出去”

制造业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的立国之本,而快速提升中国主要制造行业实力的最有效方法,是与欧美国家的行业领先企业进行股权层面的深度合作。欧美公司参股中国企业比比皆是,而中国企业参股欧美大公司却屈指可数,如今这种局面可能改变。

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进出口占GDP比重高达67%。但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位置却堪忧。业界有一个描述产业配置模型的微笑曲线,它的前端是核心技术及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中端是零部件的加工、组装,装配,后端是销售和品牌。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企业集中在中端,前端的技术与后端的品牌和销售通道基本掌握在美、欧企业手里。中国企业的利益被前后两端往下压,挤在了低价值的中端。

中国以无数的打工仔,打工妹的青春和汗水,以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和原材料,以过度透支的环境为代价,生产了全世界大约30%的商品。但是,我们只获得了全球同类商品价值1/5的收益,我们实物产出的份额与获得价值的份额严重地分离。现在的微笑曲线已经深深地凹下来了,不是微笑,而是苦笑了。设想一下,以中国这么大量的劳动人口和产业水平,怎么可能全都从事品牌,从事研发?我们所希望的是能够让中国的要素资源均匀地分布在产业链的前中后端各个位置上。中国不可能不制造,只是目前这种低端制造持续下去的结局是很可怕的。

对外参股是“走出去”的高级阶段

多年来,我们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开始时是用合资建厂来实现技术转移、引进品牌,结果是外方一旦合资实现盈利就要独资。而市场换技术也成了一厢情愿的泡影,结局是换来了落后的技术,反而丢了自己的市场。

产品贸易,原料贸易,要素贸易、投资品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递进阶段,中国目前在前两个阶段,应迅速向更高级的要素贸易和投资品贸易过渡。参股欧美企业,就是在要素和投资品领域与发达国家相互融合。前一时期,欧美一些大公司不屑与我们合作。20年前提出中国参股境外实体企业、高端企业,我们也没有条件。今天,这个条件已经逐渐具备了。首先,中国经过了3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现在中国是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其次,中国的一部分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运营管理能力、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等,也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第三,就是以数百万留学生为代表的中国人,成就了“走出去”的人力资源条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最大的支持。第四,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大改观,特别是奥运会使得外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

目前的经济危机则使欧美企业有了迫切的融资需求,而要素贸易最灵活的表达方式就是并购,最便捷、最灵活,也为大家接受。因此,现在可以说是出现了一个百年一遇的良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大胆地“走出去”――参股欧美优秀的实体企业,当他的股东,当高技术公司的股东,当500强的股东,当那些品牌通道公司的股东。

应该说,中国现在许多行业都有一批具备“走出去”条件的公司,有并购的需求。这种并购开始并不是去简单地收购人家,全盘接管,而是先参股,先成为人家的有投票权的、善意的,建设的股东,然后逐渐地再去深入地影响他们。这里所说的参股欧美实体企业,是一种以融合、结合、学习、提升为主要目的的投资行为,并非人们现在谈论的“抄底”。抄底是一个财务投资或者投机的概念,低买是为了高卖。我们讲的参股欧美实体企业,是相当长时间的持有,是把中国的要素资源配置到更能获得长久的、战略性利益的国家和产业中,是为了与欧美最优秀的企业进行深度的产业层面的结合,以提升中国企业的产业水平,让中国的资源分布在整个产业链的各个部分。

对目标企业的选择

这一轮的参股,应以技术领先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资源类企业为主要选择对象。

技术领先企业。欧美国家技术领先企业的股权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收购的主要目标,如信息、机械、生物等产业中的领先企业。通过股权收购,进而取得对目标企业高端技术的学习权,以及高端技术企业转向中国的“产业转移权”,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收获,是政府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行业龙头企业。欧美行业中龙头企业的股权是我们此次“走出去”购买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如参股世界500强企业等。购买此类股权的目的,是争取使中国企业获得在行业龙头企业中的“参与权”,进而使我们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资源,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由于这类欧美跨国企业的股权结构非常分散,拥有小比例股权就可能成为该企业的重要股东,因而我们只要收购其较少比例的股权即能达成目的。

资源类企业。资源类企业股权也是“走出去”收购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比较优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发展主题短期内也不会改变,对“工厂”,“制造”所需的各种资源的依赖当然也不会改变。

这两年的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就凸显出我们对国外资源性企业的严重依赖程度,中国对资源的需求仍是第一位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后,如能收购一些资源类企业,就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国内存在的资源紧缺困难。

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欧美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有购买价值。对于标的规模为中小型的企业,可以进行整体收购: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以参股形式购入500强企业则只要求购买少比例股权即可。

两路出击 产融结合

国内的收购主体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类。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具有资金实力强、容易获得政府和银行支持等优势。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如决策慢、激励约束不足、人才不足,在国外并购阻力较大等。

有些国有企业如中国铝业、中钢集团等,前段时期就积极进行跨国并购,受到了全球市场的瞩目。但是,国内多数有实力的国企都还没有行动起来,许多国企日子过得较舒适,经营作风上偏向于稳健,即使有机会也不愿外出并购。对这类企业,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措施,鼓励和激励他们出去,这也是推动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契机。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资金少、受扶持也少的劣势地位。但民营企业也有明显的优势,如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决策快、在国外收购的阻力小等。

民营企业的嗅觉十分灵敏,早就意识到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并购契机,目前已有许多民营企业远征欧美,去寻找适合的投资对象。但民营企业有个最大的劣势,就是资金实力严重不足,对此政府应该积极扶持,帮助民营企业迈出“走出去”的步伐。

实际运作中,要引导、组织中国的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合作,组成联合体同船出海。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对投资对象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前者往往注重与标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提升自身价值,对短期财务收益看得相对较轻;而后者则恰恰相反,在投资中更注重目标企业的财务回报。因而,投资中如将这两类企业结合,组成收购联合体,可以起到取长补短、规避风险,在利益上各取所需的效果。

如果能将这次国内企业参股欧美实体公司与地方的“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各地政府就会产生巨大的热情,积极推动并购国外先进企业,引导产业升级,从而实现“腾笼换鸟”的计划,这就与地方经济发展安排相适应,能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参与并购的积极性。

参股欧美实体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阶段,是事关国运的一次大跨越,是一个重大的国家工程,需要政治家的远见、企业家的胆识和投资家的经验相结合,发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资源,以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使中国的要素资源能比较均匀地分布在产业链的各个部分。

收购欧美实体企业,使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又多了一个安全长久受益的渠道。本次经济危机的病因主要在欧美的金融体系上,故金融股权不确定性极大,而欧美实体企业总体是健康的,水分不大。如果未来十年中国有1万亿美元的外汇进入欧美实体企业,对提升中国的战略实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有企业在国内由于在行业进入,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处于景气周期,近几年与民营企业在效绩上相比并不逊色,这是近期“国进民退”的重要原因。但把国企在国际市场与外企较量,让我们的国企收购外企,国企在激励约束机制、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国企应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快改革、参与国际竞争,这将是开放倒逼改革的一个典范。

参股欧美实体公司是个中长期战略性操作,可能需要10~30年,早晚要做,但眼前是最好的时机。由于欧美市场的金融系统发生瘫痪,股市正处于恐慌性抛售阶段实体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纷纷陷入危机,股价巨幅下跌,出海入市显现出百年一遇的时点。未来一年是黄金时段,企业应抓住时机,迅速启动。

当然,客观上中国很多企业目前自身的日子也很难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走出去”的难度。但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困难少得多,优势也明显得多。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帮助企业挺过难关,抓住机会,乘势一跃,通过参股迅速缩小我们与欧美领先企业的距离,大幅度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

走出去

走出来,走出去

引进来,走出去

勇敢走出去

走出去作文

走出去 请进来

走出去战略

建行走出去建设银行

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走出去”
《“走出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国走出去 走出去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