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答问体文稿 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7 18:05:0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征文稿体要求

河海 南航 南师 南医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第一届论文集

征文稿体要求

1.稿体要求:应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与《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1)题目。题目须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要旨,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作者署名。作者分单一作者和多作者两类,如属多作者,在每一个作者姓名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

1、

2、3......标出。并用逗号“,”隔开。

(3)作者单位。作者单位置于作者姓名之下,用括号括住,如是多作者,用阿拉伯数字

1、

2、

3、...代表作者姓名,写出每一作者单位,单位要素次第为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用逗号“,”分隔。

(4)摘要。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尽量反映文章的主要信息和观点,字数为200字左右。

(5)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论文内容的最主要的名词性术语,题目中的人名、地名也可用作关键词,关键词可选3-5个,彼此用分号“;”隔开。

(6)基金项目。文章如系某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可写于文稿首页下面,前面用“[基金项目]”标识;如不是,则无须标出此项。

(7)作者简介。每篇文章须附第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可置于文后。简介顺序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务,主要研究方向。

2.参考文献标注要求:参考文献是指正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在文中引用处用“[文献序号(右上角)]”顺序标,多次引用的同一篇文献应以第一次出现的序号标注。多位作者之间以“,”分隔。具体参见国标《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主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1)专著

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不标).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2)期刊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始页码.

(3)论文集 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4)电子文献

作者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地址.

(5)报纸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的年-月-日(版页).

(6) 学位论文

作者.题名[D].保存城市名:保存单位(写到二级单位),出版年.

(7) 专利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

3.其他事项:标题、内容字体大小及行间距参照附件中的样板。

模板:

科学与人文互融

丁一1孙二

2(1.**大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2.**大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摘要: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

关键词:科学;人文;互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一、科学的内涵

科学认为世界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科学活动要求人们从事各种物质创造活动时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因此,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科学精神,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也即实事求是精神。

1.求实精神

“解放思想,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学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无穷尽的,因此,认识的任务也是无穷尽的。不断求知是科学精神的要求。

2.实证精神

科学要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不把偶然性当必然性,不把局部看作全体。

二、人文的实质

1.求实精神

“解放思想,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学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无穷尽的,因此,认识的任务也是无穷尽的。不断求知是科学精神的要求。

2.实证精神

科学要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不把偶然性当必然性,不把局部看作全体。

参考文献:

[1] 曹莉.关于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证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 28(2): 24-33

[2] 罗伯特·L·威尔斯,陆熙申.制造与产品设计工程之间的关系[J].上海:外国经济与管理,1979,09期.

作者简介:丁一(1971-),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大学**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

推荐第2篇:诗歌体广告文稿的特点

诗歌体广告文稿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浩瀚的古诗中,不乏一些兼具艺术性和广告性的名篇。尽管当时还没有“广告诗”的名称,但由于诗句在客观上替商品作了介绍和宣传,起了广告的作用。下面我们略举几例,从中不难看出诗歌体广告文稿的特点。

唐末五代时,一个姓张的道士游至湖南武陵县境,在崔氏酒家畅饮了崔氏自酿的老酒后,觉得世间难寻,当即题诗一首: 武陵城里崔家酒, 地上应无天上有。 云游道人饮一斗, 醉卧白云深洞口。

盛夸之下,嗜酒者纷至沓来,“自是沽者愈众”。

宋代大文豪苏轼谪居琼州(今海南省儋县)时,常去一个老太婆的小吃店买馓子(即环饼)。老太婆的手艺很好,做出的馓子香甜酥脆,只是小店地处偏僻,生意清淡。苏东坡怜悯她,便写诗一首,替她宣传: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

馓子的喷香、光亮和细洁跃然纸上,果然吸引了众多顾客,小店由此兴隆起来。

北宋诗人黄庭坚谪居戌州(今四川宜宾)时,对当地的名酒“荔枝绿”极为推崇,曾写过一首《荔枝绿颂》:

玉墙东之美酒,得妙用于六物。 三危露以为味,荔枝绿以为色。 哀白头而投裔,每倾家以继酌。 忘螭魃之躞触,见醉乡之城廓。

“得妙用于六物”,写这一名酒用六种原料酿成,即现代“五粮液”的前身。“每倾家以继酌”,写酒之好,即使荡产倾家,也要继续沽饮。

清代诗人杨静亭曾在北京作《都门杂咏一百首》。其中《水晶糕》一诗云: 绍兴品味制来高, 江米桃仁软若膏。 甘淡养脾疗胃弱, 进场宜买水晶糕。

把水晶糕的产地、原料、功用,特点写得一清二楚,堪称标准的广告诗。另外,他咏北京汇 丰斋的山楂金糕诗《山楂金糕》,也曾传扬四方: 南楂不与北楂同,

妙制金糕数汇丰。 色比胭脂甜若蜜, 解酒消食有兼功。

诗篇介绍了山楂金糕的原料(北方山楂)、色泽(色比胭脂)、味道(甜若蜜)和功用(解酒消食)与《水晶糕》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此诗一出,汇丰斋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此外,他的《 冰奶酪》一诗也颇有名气: 闲亲街头啖一瓯, 琼浆满饮润歌喉。 觉来下咽如脂滑, 寒沁心脾爽似秋。

至晚清,诗人李静山留下一首《王麻子》诗,估计是为北京著名的“王麻子刀剪店”而作的 : 刀店传名本姓王, 两边更有万同汪。

诸公拭目分明认, 头上三横莫看慌。

提醒顾客识别“王”字老标记,不要把相邻的“万麻子刀剪店”和“汪麻子刀剪店”错当成了“王麻子刀剪店”。诗句通俗流畅,诙谐风趣。以上参见张道俊:《广告语言技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109—111页。

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诗”,这里不再一一例举。从上面倒子看到,“ 广告诗”本身就是诗,就是文学,“广告诗”既然也是一种诗歌,那么诗歌体广告文稿的创作就要符合诗的规律,具体说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要富有韵律美

诗歌是最富有韵律美的语言艺术,它以和谐的音韵、高低的声调、鲜明的节奏,使读者吟诵起来一唱三叹,琅琅上口。

诗歌体广告的韵律美和文学上的诗歌一样,主要是由节奏、韵脚、双声、

叠韵、四声、连绵词,以及诗行、诗节的排列组合,反复、重叠、排比等艺术手法的运用等因素构成的。这里的核心问题是节奏,其它因素是服从节奏和形成节奏的。

所谓节奏通常又称为顿,它相当于音乐节拍。它是根据表现感情的高低强弱的程度和顿歇时间的长短而有规律地进行安排的。所谓韵脚是指押韵来说的,诗歌一般是在句末押韵。押韵是加强节奏、构成韵律美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古人曾有“无韵不是诗”之说。 (二)要求语言凝炼,耐人寻味

诗歌的语言要求高度凝炼、集中,最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因此,诗歌体广告特别要注意炼字和炼句,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如杨静亭的《冰奶酪》最后二句“觉来下咽如脂滑,寒沁心脾爽似秋”,其中“爽似秋”就颇耐人寻味。若“爽似冬 ”就过于冷,消费者可能读之生寒,更不敢食之;若“爽似春”,就过于温,消费者会不感兴趣。“爽似

秋”,不温不寒,更合消费者口味。 (三)要富有自由大胆的想象

赫士列特说:“不论是对于自然事物的描写或对天生情绪的描摹,如果没有想象的渲染,都不足以构成诗歌最终的目的和目标。”赫士列特:《泛论诗歌》,《古典文艺理论诗丛》第一册,第60页。从一定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所以广告人在创作诗歌体广告时,要“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浮想连翩,才能创作出好的广告诗。如上例苏轼的为馓子写的广告诗:“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就充满了想象力。作者把黄嫩光亮的油馓子想象成美人的环钏,而且这个环钏由于佳人春睡压之而变形。

常见的诗歌体广告有抒情诗式广告,叙事诗式广告,民歌式广告,顺口溜式广告等。

推荐第3篇:七一讲话答问

得民心者,得天下

——学习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几点感想

引言:概括总说一下“七一”讲话的主要内涵,指出总书记的讲话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非常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党90年的光辉历程,准确地概括了我们党的工作,非常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经验,表明了我们党确实是一个从人民利益出发,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政党,是对历史、人民高度负责的政党。90华诞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新的起点。

下面重点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几点认识。

第一,党的创立史表明“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金一南教授《苦难辉煌》这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金一南教授说,自己写《苦难辉煌》,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曾经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真人,前仆后继、追寻真理,很可能我们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和徘徊。

什么是“真人”,我认为是真信仰、真奋斗、真奉献、真牺牲。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大多是因灾荒等揭竿而起,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们则是自觉的革命者,他们几乎都不是没有吃没有喝。我这里举几个例子。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的陈独秀和李大钊。 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的事迹。 陈独秀 还可以列举: 周恩来 朱德

他们信仰共产主义,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复兴。 第二,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因素。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有段特别耐人寻味,促人深思的话:“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

1 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这里提出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是向全党发出的警世之言,告诫全党,我们党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4种考验,同时指出了4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4种考验此前就提过,而4种危险则是第一次放到一起说,是个新的表述。重申“4种考验”、强调“4种危险”,体现了我们党一贯的忧患意识。这段铿然有声的语言,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

所谓忧患意识,我们并不陌生,中国古代的名言警句中俯拾皆是,比如“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是说,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往往因为充满忧患意识而生存下来,同时往往因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而归于败亡。这些充满智慧的语句无不体现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具体到今天来说,结合“七一”讲话,我觉得这种忧患意识,是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自觉关注和深刻解读,它是一种由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来的力求突破困难时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对现实和未来问题之所在的清醒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当今,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更为迫切,更为珍贵。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受历史磨难的民族,借用总书记“七一”讲话所说的一句话: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大都学过这段历史。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比任何一个民族都真切与浓烈。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当初50余位党员发展壮大到8000多万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并且带领中华民族在从民族解放到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三大伟业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不容置疑,这与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一贯具有的忧患意识分不开。

给大家列举几个例子。

1.“两个务必”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提出和确定了一系列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两个务必”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告诫全党同志,“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不要“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毛泽东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时,要“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

2 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同时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防止发生腐败现象,全会还特地作出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等6条规定。

2.“我们不做李自成”

历史是一面镜子,李自成也是一面镜子。我们学过历史,知道李自成起义将明王朝推翻,以势如破竹之势进占北京城,但是仅仅过了40多天,又败退而出。毛泽东对李自成的推翻明王朝的壮举给予很高的评价,对其失败原因也进行了分析,他从这个英雄人物身上获得了力量,更找到了缺憾。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的表现,当时进了城的士兵大肆搜刮民财,老百姓称之为“淘物”。每淘一件东西,李自成的军队就离老百姓远一步,很快脱离了群众,甚至是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 在北京昌平西关环岛,矗立着一座李自成骑着骏马的雕塑。据说李自成当年就是攻破昌平后进入北京的。雕像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创作的。毛泽东和党中央进北平时,还没有这么一座雕像。但是在进入北平前后的那段日子,李自成的形象一定常常出现在毛泽东的脑海里。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行前,毛泽东想起那位“能打天下而不能坐天下”的李自成。他坚定地表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途中,他又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

可简要说一下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另据毛泽东的卫士回忆:从涿县到北平的火车上,直到党中央临时驻地香山,毛主席一路都在说不要做李自成。“创业难,守业更难。”这不仅是毛泽东的思考,也是当时党内许多领导人的共识。1948年12月,刘少奇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时指出:“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很多人担心,我们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化。他们这种担心有点理由。” 1982年,在完成全面拨乱反正、初步打开改革开放局面,全党正在迎接党的十二大的时候,邓小平敏锐地指出,已经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在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又强调指出,党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前仍然有危险。这种清醒的忧患意识,正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先进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如何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

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之后,具体如何避免我们所面临的危险呢?

3 1.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针对“脱离群众的危险”,胡总书记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同时,总书记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胡总书记说得很深情:“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举例子:“延安窑洞对”

我们大家知道,1945年7月1日,中国民主同盟的常委黄炎培与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等6位国民参政员接受中国共产党邀请,为推动国共商谈,从重庆飞抵延安。在延安期间,黄炎培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作了10多个小时的长谈。其中与毛泽东关于历史上兴亡周期率的对话,意义深远,被称为“延安窑洞对”。 黄炎培当时已经料到,在未来的国共对抗中,中共会取得最后胜利,在全国执掌政权。他以朋友的身份向毛泽东进言,希望中共在得到天下以后,能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兴亡周期率的支配,避免历史上“人亡政息”的覆辙,保持政权,用好政权。对黄炎培的这一席耿耿诤言,毛泽东庄重地答道:“我们已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听了毛泽东的回答,十分高兴,他说:“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让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建国初期,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的事迹

今天基层的好干部典范。 举新时期的例子:被誉为“第一书记”的沈浩同志。可引沈浩日记的几句话。

列举脱离群众,失掉民心的经验教训。 举苏共失掉民心而被人民抛弃的例子。可提闻一先生关于前苏联解体和苏共被宣布为非法这段历史的记述。《解体岁月》前苏联共产党人和他的对话说,我们醒得太晚了,我们被人民抛弃了。可摘录一段话。

2.从严治党,惩治腐败

4 反对腐败是实现伟大事业、获取群众支持的政治条件。腐败对于任何党和政府来说都是消解其政治合法性的腐蚀剂,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更关系到是否失去社会基础、丧失人心问题。中国共产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对反腐败予以高度重视。

举例一:据毛主席的工作人员回忆说:1950年3月初,毛主席从苏联回国经过沈阳,由于当地招待有些铺张,“主席很生气,接见干部时专门讲了这个事。他说:我是不学李自成的,你们要是学刘宗敏,我劝你们不要学。二中全会刚刚开完,就忘了。我们还要继续贯彻二中全会的精神。(搞铺张浪费)我们不能这样做。

举例二: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和原天津专区专员张子善两人都是党的高级干部,他们在战争年代为革命出生入死,但在和平环境中,经不起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逐渐腐化堕落,成为人民的罪人。对他们怎样量刑,当时党内意见并不一致,华北局拿出的意见是判处死缓;征求天津地区552名党员意见时,有335人同意判处刘青山死刑,尚有217人反对。据薄一波回忆,在公审刘青山、张子善的大会召开之前,曾有党内的老同志找到薄一波,要薄一波向毛泽东再说说,是否可以不枪毙刘、张。薄一波向毛泽东反映了这个建议。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事实证明,枪毙刘青山、张子善,犹如两声惊雷,向全党敲响了拒腐防变的警钟。在随后的整个50年代,新中国出现了一派令人称颂至今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对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做过多方面深刻论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治理腐败思路,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但是,相当于群众的期待,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求,反腐败依然是艰巨的任务。所以,“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全党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最后是总结性语言。

推荐第4篇:限购答问

Q:我看限购令限制的范围是市内七区,我户籍所在地是莱西,我到青岛买房子受不受限购令的限制?

A:就像你说的,青岛的限购令只针对的是市内七区,而对五市没有限制,像您这种情况不受任何的限制,户口是青岛户口,可以随意购买第一套和第二套,第三套是不能买了。不管你在莱西有多少房子。

Q:我和妻子名下各有一套二三十平方米的老房子,都是各自父母留给我们的,但面积小而且共用卫生间,环境也特别差,没法住。早就想买套稍大点的,现在限购令下来了,不知算不算是在被限的范围内?

A:家庭拥有住房套数,以新购房时居民家庭在市内七区已办理产权登记和网签备案的房屋套数为准。申请人在一套住房中仅占部分份额的,按其拥有一套住房计算。房改房、拆迁安置房及其通过集成、赠与、分家析产和法院裁决等方式取得的住房都作为家庭已有的住房,拥有上述房产的家庭不予开具无房证明。 Q:限购令是不是也不会永远的限制下去?限制的年限时多少?

A:青岛限购期暂时实行到2011年年底

Q: 我选上了2010年年底开盘的楼盘 ,现在银行加息了 ,贷款也比较困难,那现在各大银行贷款的执行是什么情况?

A: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首套房按照基准利率,二套房基准利率上浮10%

中国农业银行:首套房贷款按照基准利率的1.1倍,二套房贷按照基准利率的1.2倍

交通银行:首套房贷款按照基准利率,二套房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最低是基准利率上浮10%,不过会根据具体的楼盘而定

招商银行:首套房贷款基准利率上浮5%,二套房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

深圳发展银行:首套房贷按照基准利率上浮10%,二套房贷按照基准利率上浮15%执行

民生银行:按照国家政策来执行,但是贷款比较困难,只有上浮30%以上的贷款才比较好贷

兴业银行:首套房贷按照基准利率,首套二手房按照基准利率上浮10%,二套房按照基准利率上浮15%以上 Q:限购令是按照家庭限购的,一个家庭是怎么定义的?子女结婚了才算做一个家庭吗?我现在名下已经有套住宅,那我还可不可以买了?

A:青岛的限购令细则规定“在本市辖7区实行住房限购措施:对已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包括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限购1套”,这里的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年满18周岁的成年子女可以不受限制。

如果您的户籍与父母分开,单独在您的房子下,您可以再购买一套住宅。

Q:政策规定有两套就不能再买了,那如果我有两套房子,卖掉一套再买一套,可以吗?

A: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下发了《关于落实住房限购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据该通知规定,市民如有两套房卖掉一套允许再买一套。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是属于改善性需求,不过就算卖掉一套再买,那也是属于第二套房,首付利率都不低,市民在买卖前还需要斟酌。

Q:我是外地人,名下已有住房,2010年年底又看好了一套二手房,也与房东商议好,交了意向金签了协议,我会不会受到限购令的限制?

A:购房时间以交易合同网签备案时间为准。合同网签备案时间在2011年1月31日之前(含1月31日)的,不受住房限购政策限制。也就是说,在1月31日前已办好网签的,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不受限购政

策限制。注意是网签,而不是拿到房产证为准。

Q:青岛市辖七区实行限购令,若在这七区已经有好几套房子了,那么在青岛市辖的五市是否还能购房?

A:青岛的限购令的执行范围是市辖七区,在除此以外的范围内买房都不受青岛限购令的限制 ,所以还可以在市辖五市买房。

Q:限购令细则中规定,外地人必须要提供一年以上纳税或社保证明,那这里的一年以上具体是指什么意思?必须要13个月及以上的吗?不包含12个月?

A:含一年,12个月的即可。

Q:如果采用首套房公积金买第二套房,是按首套房还是二套房?

A:如果你以前用公积金申请过贷款,建议你查一下你的征信记录,从去年来看,以前您只是单纯申请了公积金,没有申请商业贷款,在征信系统里是查不到的,各家商业银行政策不一样,要求您证明自己有几套房子,有可能发现这种情况,会给你恢复到原来的利率,最好到银行进行征信查询。

Q:限购令发布后,购房流程是怎样的?

A:携带相关材料到交易中心填写 《购房人及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符合条件的,交易中心出具《住房情况证明》——市民买房办理合同网签备案时需提交 《申报表》、《住房情况证明》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明等材料。

Q:我的家庭成员名下已有两套住房,老人在快速路拆迁安置后有一套房屋要给我未成年的孩子,房屋2011年交付。我疑惑的是,“限购令”一出,是不是产权证无法以我孩子的名义办理?

A:限购政策实施期间,已拥有两套住房的本市居民家庭不能再新购住房。按照您的情况,不能以买卖过户方式将房屋转移给您未成年的孩子。

Q:我在限购令前与开发商网签的购房合同,因开发商工作人员失误,我的名字有误 (我签字时也没注意),年前去市房产交易中心办产权证时被告知无法办理。现在市房产交易中心要求开发商先撤那份错误的网签合同,然后由交易中心提供 《住房情况说明》才能重新签合同。但我是在限购令前网签的,请问我还能办理吗?

A:可以办理,具体事项请您持有关身份证明及合同到市房产交易中心市场处联系办理,电话:82661850。 Q:我已有两套房子,现在父母想把他们的房子赠与我,是否可以办理?

A:限购政策实施期间暂缓办理。

Q:请问我们夫妻已有两套房,现在想购买承租多年的公房,请问是否属于限购令的第三套?

A:不属于限购范围。

Q:我有二套房,但还有一套拆迁补偿房,可以办手续吗?

A:拆迁安置房屋不受限购政策限制,可以办理房屋登记。

Q:现在在我名下已经有两套房,但是父母的户口和我们(我已结婚生子)在一起,父母名下无房。现在父母想买房,会受到限购令的影响吗?

A:您的父母与您夫妻双方按限购政策规定界定为两个家庭,您父母名下无房产,可以购房。 “团结户”想办证先把房买“完整”

Q:我想问一下投资方面的问题,再买的话,贷款卡得这么严,或者说我们买房子的话可不可以买其它的一些物业性的资产,比如说拆迁的话,因为我没有用过公积金,我是否可以再用公积金?利率和贷款年限是怎么样的?

A:名下有两套房产。如果你是在市内七区,在政策上已经不能再买房了。如果想选择其它的投资渠道,可以买商住两用的房子或者是写字楼,这些都是不限制的。如果是贷款的话,你如果用写字楼和商住两用的话是可以的,但是普通的住宅是可不以的。

公积金的话,要看你的年龄,还有公积金当时投保的钱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电话,你打公积金卡上的电话问一下他,我现在这个公积金的卡能够贷多少钱?

Q:我们购房的人,大部分手里面可能有六七万块钱,家长手里再有点钱,进入二月份了,比如说我计划五六月份买房,三个月或者是六个月这个钱我又不想白空,这段时间可以做什么呢?

A:如果你购房时间很明确的话可以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它有明确的到期日,一般我们有七天的,一个月的,两个月的,而且收益率都很高的,一般达到4.0%左右。这个要比定期存款要好,定期三个月你不到期的话,提前一天提出来都是活期。如果说你明确,我就拿几月份购房了,我就做这个银行理财产品,如果说拿不准的话,可以跟我刚才说的那种货币基金,货币基金需要提前两个工作日去银行办个收回,礼拜三连本带息就到帐了。

Q:如果我是买二套房,我可不可以把第一套房抵押贷款,把抵押出来的钱购买二套?

A:可以,但是银行现在有明确规定,像银监会已经出台政策了。目前我们执行的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30%。我们是叫抵押循环贷款。

Q:我们想问一下,以公司的名义去买房,然后贷款的话需要什么?

A:公司名义的话,不能走个人贷款,它属于企业贷款。以公司名义买房的话,它属于公司贷款。公司利率跟个贷的利率不一样。

Q:关于贷款条件,是不是所有申请贷款的基本上都能批下来?会不会存在卡贷,贷款下不来的问题?

A:其实贷款来说,银行肯定会控制风险,第一个肯定要看贷款人本身的资质情况。第二个你的收入水平肯定看。再就是抵押物的情况,包括你买这个房子,主要来说是这两个条件。虽然说现在政策比较紧,审批上比较严格一些,只要你符合这些条件的话,没有理由贷不上。

Q:贷款年龄有什么限制?贷款多少岁?

A:一般来说男士是65岁,女士是60。各个银行不一样,每个银行有自己的标准。

Q:我之前有一套福利房,然后我现在从来没有用过贷款,我如果想要贷款的话,这个怎么算?

A:严格来说,你之前有一套房子的话应该是按照第二套房子贷款标准。公积金如果之前没有用的话,公积金算第一套

推荐第5篇:文字答问实录

文字答问实录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问,群众给省委、省政府的网上来信是怎样办理的?特别是我省今年网上信访工作有哪些特点?

邓大江:首先,感谢大家对网上信访工作的支持!目前,我省已建立起以省信访局牵头主导,各市(州)信访和群众工作部门协调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具体承办落实,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网上信访工作大格局。具体讲,就是承办单位收到群众通过网络来信后,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必须在当天受理、当天告知、当天转送交办,受理单位对来信逐件建立台帐,在网上全程跟踪、网下实地督办,并将来信受理、办理和结果反馈等重要环节通过网络公开,对一般求决类来信,省委书记信箱和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网民给东明书记、魏宏省长留言的办理时限是15个工作日,省长信箱的办理时限是30个工作日。对来信办理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有具体的操作规范、工作标准和要求。

对来信事项办理,我们明确要求,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依法按政策及时解决;对要求合理但没有明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或因客观条件不具备难以解决的,要主动说明情况,争取来信人理解;对要求不合理的,要切实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诉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网上信访工作也呈现出鲜明特点。

一是办理速度更快。为充分体现网上信访依托互联网方便快捷的新优势,我们改进了工作方法,突出“快”字当头,以赢得工作主动权和群众的认可。今年,我们将“省委书记信箱”、“省长信箱”、国家投诉办

—1—

转交和省信访局投诉受理平台的来信全部整合在新版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上办理,来信办理更加顺畅。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继续强化由市(州)信访部门对当日留言(信件)当日认领、当日交办、办结当日公开回复的要求。网上信访工作不断提速。

二是工作要求更严。今年以来,“省委书记信箱”、“省长信箱”来信办理由后台转向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前台,将来信受理、办理和结果等重要环节做到“应公开尽公开”,网上信访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评价,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改版后正式启用“交办”功能,将此前承办单位自行认领改为省级信访部门统一交办,工作力度继续加大。

三是评价力度更强。今年,国家信访局将全口径开放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更大范围的将信访事项办理的评价“表决器”交给群众。今年,我局也将坚持开放、开门推进网上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具体明确和细化设定群众满意度评价的对象、评价范围、评价内容和指标,以及查询评价方式、评价结果运用等相关内容,全力打造“阳光信访”。

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问,去年以来我省开展便民信访、阳光信访,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法规范信访行为、维护正常信访秩序,请问,四川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实:推动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四川的具体实践。在推动依法治省进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依法治访工作,省委书记王

2—

东明强调,要“从依法解决突出问题入手立规矩正方圆,着力解决‘无理取闹’、以‘闹’争利、‘法不责众’等问题,逐步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自觉”。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我省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依法规范信访工作。一方面扎实推进诉访分离,着力解决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就是把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从信访渠道中剥离出来,引导群众通过司法渠道解决问题,维护司法权威。另一方面厘清工作责任,推动信访事项依法解决。就是明确和落实责任单位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工作。信访部门负责转送、交办、协调、督查落实等工作,各责任单位负责依法、按照政策规定解惑释疑、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国家信访局的安排部署,会同省直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分类梳理各领域信访投诉请求法定途径清单,进一步深入推进信访问题依法解决。对上访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负责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处置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适用法律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依法处置。

二是依法规范信访行为。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就地解决问题等措施的进一步落实,群众通过正常渠道依法合理反映诉求、解决问题的导向正逐步形成。针对不到指定地点、不依法反映问题的现象,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宣传引导,一手抓依法处置,努力规范上访行为。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信访条例》等法规。通

—3—

过开通微信微博、网上公开邮箱,接受群众对信访政策法规的咨询。通过对无理缠访闹访、违法聚众滋事典型案例的剖析,采取以案释法、以案说理等方式,引导群众依法信访,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通过对违法上访行为的依法处理,坚决制止“无理取闹、以闹牟利”等违法行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依法治省的要求,以开展“信访法治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继续深入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制信访”,努力做好新常态下的信访工作。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问,据我们所知,早在2009年省信访局已经开通了四川省信访信息系统,现在又建设了新的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

赵红丽:我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其功能有效发挥、优势逐步显现。

一是有利于拓宽渠道,降低了信访成本。群众通过系统开设的“省委书记、省长” 信箱和“网上投诉”反映问题,拓宽了群众投诉渠道,减少了群众信访成本。网上信访正逐步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主要形式。

二是有利于流程公开,增强了监督实效。群众、信访部门可通过系统对每一件信访事项办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信访人利用网络、电话等各种媒介实时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对逾期没有办结的信访事项,可以向行政效能监督部门投诉,促使有权办理机关依法按时按质

4—

办理信访事项,增强了信访事项办理的透明度和监督实效,实现了群众对信访事项的办理可评价。

三是有利于信息采集,掌握了社情民意。各级各部门将受理的信访事项录入系统。通过对相关信访指数的分析,可以充分掌握全省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问题,充分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急、所盼等社情民意,把信访信息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信息,更好地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是有利于减少走访,规范了信访秩序。通过将网上投诉、群众来信来访统一录入系统办理,在规定时限内依法妥善解决,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网上信访真管用”,从而自觉减少走访行为。

五是有利于整合资源,完善了工作格局。信访人无论在哪级部门和渠道反映问题,都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在办理过程中,就同一事项到其他部门或渠道反映,系统将自动进行判重提醒,告知其继续向原渠道反映或正在办理之中不再受理,有效避免重复受理、多头办理,规范了办理路径,形成了工作合力,统一了答复口径,完善了多方联动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四川日报记者问,最近,我们关注到省信访局开展了一次对信访案件的统筹实地督查,社会反响很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网络论坛讨论热烈。我们认为,这种方式非常新颖,真正体现了政府的公开透明。请问,你们开展这次实地督导初衷是什么?以后是否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5—

李永平:按照全国信访系统基础业务规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为进一步推进阳光信访,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农信访事项,我省组织信访、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邀请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记者全程参与,从5月11日至16日,对12个市(州)抽查的24件信访问题进行了实地督查。

开展该项工作,一是为了进一步整合工作力量,尤其是邀请新闻媒体朋友全程参与并进行报道,能进一步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二是落实“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具体举措,是在全省信访系统开展“查作风,促自律,争当为民务实表率;查业务,促提升,争当诡诞高效标兵;查担当,促落实,争当干事创业先锋”活动的重要内容;三是力求通过个案的细致督查,解剖麻雀以发现共性问题,推动从政策、制度层面,从源头减少信访问题发生;四是有利于解决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多头交办、重复督查的问题。

统筹实地督查共分为前期准备、实地督查、总结三个阶段。在实地督查中,从信访事项办理实体及程序两方面进行了重点检查。一是从程序方面。对信访事项的受理、转送交办、办理、答复、送达、录入等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实地督查。二是从实体方面。主要督查事实是否调查清楚,相关政策规定是否执行到位,是否逐条回应信访人诉求并作出明确结论,信访事项处理意见、复查、复核意见是否落实,对信访人的帮扶救助是否到位等问题。

对实地督查的信访事项,均听取汇报、查阅案卷材料、实地察看

6—

现场、约谈相关单位和人员、面见信访人。每个案件督查结束后,均形成督查报告;每个市(州)督查任务完成后,形成整体督查材料并向市(州)正式反馈督查意见。督查结果已在《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新闻网等媒体上进行报道,四川电视台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从督查的情况看,发现程序性问题63个,实体性问题31个,提出整改意见82条,发现了个别地方或单位依法行政的观念不强、工作不够深入细致、信访办理超期、受理、答复、复查环节不规范、信访事项录入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目前,正督促各地抓紧整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省信访局将进一步跟进督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我省将在下半年再次组织统筹实地督查。

四川电视台记者问,去年4月,国家信访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请问,四川贯彻落实这个《办法》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实:国家出台《依法逐级走访办法》是新常态下深入贯彻落实《信访条例》,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能,促进信访问题在基层属地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又一有力举措。该《办法》去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认真抓好《办法》的贯彻落实,我省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制度建设。结合四川实际,四川省信访局及时出台了我省《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依法逐级走访的程序,引导

—7—

上访群众根据信访事项的管辖层级,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反映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要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到指定接待场所反映问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越级上访、涉法涉诉、已通过法定途径解决、超过复查复核时限、信访三级终结、正在办理的事项不予受理或不重复受理等6种情形。进一步明确信了访部门和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按照依法逐级走访要求不受理越级上访并不是群众反映的诉求无人管无人问,而是在诉求受理环节进行分流办理,核心就是使群众反映诉求和解决诉求的途径更加直接、更加有效,该由哪个层级负责的事项就由相应责任单位负责,更加方便群众依法反映诉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二是抓宣传引导。通过制作依法逐级走访示意图、动画片、年画、海报,依托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广泛开展宣传,努力让群众知晓应该怎样反映诉求。关键就是让群众明明白白信访。既让群众明白信访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又让群众知晓这个权利要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来履行,要按照《信访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有序合理地反映问题,提出诉求。

三是抓责任落实。为深入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落实了首办责任制,着力推动第一时间把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解决到位,把初信初访问题及时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和问题属地,减少群众来回奔波,降低群众信访成本,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信

8—

访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区的协同联动,加大督促检查考核力度,扎实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各项措施落实。

通过上述措施,我省依法逐级走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4年5月至今年5月,群众到省级以上走访占6.29%;到市(州)走访占32.81%;到县(市、区)及以下走访占60.9%,绝大多数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在基层。

赵红丽:非常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可能大家还有非常关心的问题没来得及交流,不过没关系,省信访局正在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信访信息公开,将来大家还可以通过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或者是省信访局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渠道来进一步了解信访工作和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相关情况。相信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和见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9—

推荐第6篇:西南交大答问

1、怎样报名?返回顶部

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在校应届毕业生凭学校证明)、一寸免冠近照三张,到西南交大网络教育学院或当地校外学习中心(也可以邮寄)办理报名手续。

2、招生对象是哪些?返回顶部

报考我校专升本的学生,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以上文凭。

高中(含普高、职高、技校、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报读高升本、高升专。

3、录取方式是怎样的?返回顶部

我校网络教育的录取方式有:

参加西南交大自主命题组织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2、符合免试条件的可以免试录取。

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免试入学:

1、高中起点专科:

①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

②参加2007年成人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省、市招办规定的录取分数线(需提供准考证及成绩单原件)。

2、专科起点本科 :

①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毕业证书;

②参加2007年成人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省、市招办规定的录取分数线(需提供准考证及成绩单原件)。

4、如何参加入学考试?返回顶部

可以到西南交大网络教育学院或当地校外学习中心报名,并在报考的学习中心参加入学考试。

5、入学考试各科目是什么?返回顶部

高升专入学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

专升本入学考试科目:

工商管理、会计学、法学、行政管理等文科专业:大学英语、大学语文

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大学英语、高等数学

6、每年有几次招生?返回顶部

目前每年2次,分别是春季和秋季。具体时间向当地校外学习中心咨询。

7、招生专业有哪些?返回顶部

请查询当年的招生简章,也可向当地校外学习中心查询。

关于毕业证书

1、西南交通大学是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吗?返回顶部

是,可在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http://)主页上远程教育栏目下查询。

2、毕业证书是否被国家承认?返回顶部

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并且要进行电子注册,为国民教育系列。

3、毕业证书属于哪种类型的?返回顶部

是西南交通大学颁发的普通高校毕业证书,注明在网络教育学院学习。毕业证书的内容和书写格式可在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网站上查看。

4、怎样取得毕业证书?返回顶部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取得规定的各类学分,专科起点本学生须参加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且成绩合格(原已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可以免考),颁发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证书(网络教育),按照教育部对网络教育的相关规定,进行电子注册,毕业证书注明“网络教育”字样,落款与盖印均为“西南交通大学”,为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学历证书。

5、怎样取得学位证书?返回顶部

凡是符合《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点击查看)中的有关规定,即可申请学士学位。

关于教育模式及学习形式

1.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的学生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学习?返回顶部

学生利用课程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学习中心进行面授辅导,总校每学期通过网络或导学课件对学习中心的学生进行导学。学生平时可在家或到当地学习中心集中收看播放的课件和导学内容,也可直接访问我院网站,点播教学课件自学,获取有关学习资料。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怎么办?返回顶部

1) 可以参加学习中心组织的面授辅导答疑;

2) 通过网络及时与总校任课老师联系;

3) 参加学院组织的网上实时答疑和非实时答疑。

3.教育模式是怎样的?返回顶部

我校网络教育采用\"宽进严出\"的教育模式。\"宽进\"是指学校可以自主命题组织入学考试录取学生,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免试录取。\"严出\"是指所有注册的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课程考试并取得规定的学分(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才能毕业。这是为了确保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毕业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毕业要求。

关于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考

1、什么是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考?返回顶部

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04]2号文件的规定,本科层次学历教育学生须参加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学生统考成绩合格将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资格的条件之一。统考实行全国统一大纲、试题、标准,每年组织两次。在有效学习期限内,学生可选择参加一次或多次统考。点击查看[2004]2号文件

2、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考科目都有哪些?返回顶部

层次 统考科目

专升本 大学英语(B)、计算机应用基础

3、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考免考的条件包括哪些?返回顶部

(1)已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的学生,可免考全部统考科目;

(2)除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外,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或以上级别证书者可免考\"计算机应用基础\";

(3)除英语专业学生外,获得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4级或以上级别证书者、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三级或以上级别证书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成人教育学位英语考试合格证书者,可免考\"大学英语\";

(4)在入学注册时年龄满40周岁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可免考\"大学英语\";

(5)除英语专业考生外,户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界定标准参见教育部关于统考的相关文件)可免考\"大学英语\"。

4、关于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返回顶部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S)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设计并负责的全国性英语水平考试体系。作为中、英两国政府的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它得到了英国专家的技术支持。共有五个级别,其中PETS-3是中间级,通过该级考试的考生,其英语已达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水平或符合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的要求,基本符合企事业单位行政秘书、经理助理、初级科技术人员、外企职员的工作,以及同层次其他工作在对外交往中的基本需要。PETS考试将笔试和口试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考查成份,笔试中包含听力测试内容。考试采用先笔试,后口试的方式。考生报名时可以自己决定是报单项(笔试、口试)或两项都报。笔试题型主要有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口试采用面对面交谈的方式,每次口试采用由两名口试教师对两名考生进行测试的形式。不同级别考试持续的时间不同,三级:笔试120分钟,口试10分钟。该项考试一年举办两次,上半年开考一级B、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考试时间为3月份的第二个周

六、周日;下半年开考一级、二级、三级,考试时间为9月份的第二个周

六、周日。报名和考试时间详见当次报考简章。报考者不受年龄、职业、学历、性别、民族等的限制,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自愿报名参加考试。考生报考凭本人身份证,且按规定填写《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报名表》,身份证丢失者,必须持公安部门开具的“身份证号码”证明报考;军人(或武警人员)凭军人(或武警)身份证件报名,未成年人可凭户口本报名。考试试卷由我院组织评阅(PETS-2除外),报经教育部考试中心审核后两个月内公布考试成绩。笔试按百分制计分,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口试按5分制计分,3分以上(含3分)为合格。一次考试或相邻两次考试中笔试和口试均合格者可获得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推荐第7篇:答问之间散文

晚上吃过饭,给家里发视频,女儿接的,从视频里可以看出来,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心里想的和当下做的不同频,开始耐着性子和她聊天。

我问:“怡,你吃饭了吗?妈妈刚吃完饭。”

怡答很呆板无趣:“没有,奶奶在做呢!”

再问:“你在哪?怎么那么黑?”

怡答:“我在房间里,没有开灯!”

我回答:“哦”!

继续问:“今天正月二十三家里有庙会噢,那你今天都干什么了?”

怡很直接来一句:“我去逛庙会了”

(孩子的回答夹杂着不乐意。)

于是我也有点不喜欢她的态度(内心戏是:“什么说话态度,难道你一天都在逛吗?)”觉察到后,便耐心的说,哦!看来今年庙会很热闹,你都逛了什么?这么热闹,你一直都在会上吗?

她有点不好意思了!回我说:“没有了,中午去会上,姑姑给我十块钱,买了三块钱油糕,有六个,她拿回家了,我自己买了个果冻,弟弟要了个的小吃货,一共花了五元;还剩五元,(孩子八岁,一直很懂事从不乱花钱,这一点我很放心。下午做了一会作业。”妈妈我很节省,没有乱花钱!

答:“这个优点妈妈一直知道的,你从小就养成这个不浪费你的习惯。而且现在你还会做到心里有数,算账很厉害。”

又问她:“那你作业做完了没有?”

怡说:“没有呢!还有数学没做”。

我的内心戏是想。你怎么那么慢,还没做完,那妈妈布置的三句话写了没?

孩子弱弱的回答:“没有。”

我的声音有点提高,:“你还不会写吗?”

意识到自己开始失控,赶紧拉回情绪,好吧!妈妈告诉你,要怎么写。把你想说的,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只要你会说话就会写,不会写的字可以拼音代替或者请教别人。为你以后写作文打好基础。比如,你可以写今天吃什么饭,你现在的想法啊!家里每个人在干什么啊!很多可以写的!试试看。

女儿立马去拿作业本,开始写,刚写了一句,就听见婆婆叫吃饭,于是和她打个招呼,你先去吃饭,吃过饭写好了给我发视频!约定好就挂了电话。

趁着女儿吃饭的空,我去洗了碗,收拾好,又拿出银耳,红枣,枸杞,和一个雪梨,准备给加班的老公炖点甜汤喝,弄好后洗脸刷牙洗漱停当,给自己贴个面膜,就爬上床,拿起手机再次给女儿发视频。

当我发过来去的时候女儿正在写,我等了她一下,终于完成,她读给我听。

第一:“奶奶中午做了绿菜面,很好吃。第二:“今天正月二十三,我们村里有庙会,好热闹。”

第三:“我完成了妈妈布置的作业。”

很好,继续坚持下去,你就会写的很好。

临挂电话前,告诉我说是:“自己买了好几块橡皮,担心下半年去外面念书,环境不熟找不到超市,”(听了想笑,小孩的世界总是这样简单,)嗯!想的好周到。不过你去了熟悉了会发现超市”!

还有:“妈妈,上三年级还用铅笔写字吗?”

我回答,“是的,也可以用其他笔,选择的多一点。”

女儿问:“铅笔和自动铅笔一样吗?”

我答:“一样的,都是铅做的,一个要削皮,一个不用,方便。”

妈妈是不是一个细一个粗 ?答:“是啊!”气氛轻松了很多。

在这一答一问结束了今天的视频!

学问和教导就在这一答一问中显化!

我想说孩子,妈妈爱你!想爱的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推荐第8篇:答问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

答问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

去年11月,在“中外企业文化2008南宁峰会”上,我作了主题为“‘五门事件’的文化反思”的中心发言,谈到2008年在我国企业界先后发生的几个具有影响的事件,如华为辞职门事件、东航返航门事件、唐骏转会门事件、王石捐款门事件以及大家非常关注的三鹿奶粉门事件。“五门事件”引发我们对诸如企业员工和企业到底是什么关系、怎样看待员工的忠诚观和人才流动、如何建立与高技术人才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如何处理好公司母子文化的关系、如何避免企业文化的老化、如何看待以人为本、知识经济对于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和薪酬体系提出哪些挑战以及企业应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底线到底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会上,《企业文明》杂志编辑部主任罗志荣同志向我约一篇稿子,后来明确主题是有关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方面的。这个题目很有挑战性,正是透过“五门事件”,需要我们作系统研究与考量的问题。不久前,我曾说过中国企业文化事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但极不平衡,其中也暴露出很多缺陷,尤其是近期正在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企业文化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多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缺陷有关,同时,金融危机也在考验中国企业文化理念的成熟度。

本来,我与志荣同志商量,以访谈或讨论形式谈谈我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的一些认识,因双方一时难以谋面,所以我只能按他发来的“书面采访提纲”来做“作业”了。

罗志荣:企业文化理念的体系化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怎样才能与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系化建设、行为规范体系化建设相结合?

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的内涵是什么?企业文化理念,是指根据企业长期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未来发展要求,充分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市场及科学技术等的变化趋势,找准企业文化的原点、特点和生长点,用确切的文字语言所表述出来的企业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有这样几个方面内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一两句闪光的语言,它是一个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一两个人(企业领导人或创始人)的理念,而是在企业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的引领下所形成的企业全员的价值共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只是一种管理的系统理念,而且是在以人为本的旗帜下所形成的涉及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控制、安全、廉政、服务等全方位的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从层次上说,包含企业、部门、基层班组等不同层次的理念,就一个集团公司而言,既包括集团的理念,也包括下属企业的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空洞的学说,而是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之中,又直接或间接引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思想指南。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大体包括:企业的事业领域及市场定位,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企业精神及企业风尚,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企业管理理念及管理方针,企业服务理念及服务规范,企业人才、质量、安全、廉政等理念,领导层、管理层及员工层的基本行为准则,企业的主打宣传用语及文化形象定位等。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也不尽一致,没有标准的模式。

企业理念体系化建设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从实际出发与积极创新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与企业内外环境、员工现有的素质及心态相适应,体现企业的优良传统,才能被企业多数员工所认同和接受,才能逐渐扎根于群体意识之中。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对现有文化的简单总结、归纳和提练,而是在充分考虑未来市场的竞争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适合企业未来发展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进行的一定升华和创新,它反映一定的前瞻性、先进性,体现新文化的导向力、牵引力和促进作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是一个过程,随着企业内外生存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必须因时而变。当然,这种变,主要是完善与提升,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特色文化不宜轻易改变,只有当企业内外环境发生根本改变时,原有核心理念已经严重阻碍企业发展时,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才会发生根本改变。

体现共性与创造个性相结合。企业文化有个性而无共性不能融于社会,有共性而无个性缺乏生命活力。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无疑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反映企业独特的文化信仰和追求,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也应注意到,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市场条件和人文环境中发育成长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多共性,如市场经济这个共同的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共同的创新观念、竞争观念和顾客观念等;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意识等。因此,在创造个性的同时,应注重体现共性,注重从社会文化和其他企业文化中吸收借鉴有益的文化成分。

领导组织、专家帮助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包括提炼、概括和确定),一般由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或企业主要领导者发动,执行部门组织实施,广泛发动群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酝酿、讨论,企业文化专家帮助进行提炼概括,然后经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共同研讨确认,再最后确定下来。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过程既是员工参与讨论和决策的过程,也是员工自我启发、自我教育及对新文化认同的过程,还是企业领导者、外部专家、企业员工之间价值观念的沟通、融合的过程。所以,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概括不能由企业领导者个人完成,应由企业全体干部员工参与及外部专家帮助共同完成。

系统性、科学性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系,应该是内容完整、特色鲜明、含义明确、表述科学的;文字表达应力求严谨,有哲理,同时大气、时尚,符合潮流,对员工和社会公众具有理性感染力和亲和力。但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形式没有严格的规范,既可以像多数企业那样分条目概括,最后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也可以像华为创造《华为基本法》那样,用一种企业根本大法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的内容和表述方式要力求有专属性,避免与其他企业雷同。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理念要能延展和细化,派生出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任务、标准和规范等,避免空洞无物,好看而无用。

以上述原则为指导加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就为企业文化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化建设只有与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系化建设、行为规范体系化建设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与制度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处于不同的层面,在实践中是相互推动的。实现二者的结合,首先以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为标准,检查现有制度、行为规范,发现文化与制度、行为规范的偏差,纠正偏差,使制度与行为规范走向先进文化的轨道,这个过程是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精神武装制度与规范的过程。其次,对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倡导的某些精神,目前又没有制度与行为规范予以体现,可以制定一些新的制度与行为规范,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比如,企业倡导员工参与管理,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就可以制定一个合理化建议制度,就如何征集、反馈、实施以及奖励等作出规定。人们执行制度的过程就变为践行文化的过程。当然,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往往超前于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反映的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最基本的要求;超前的文化理念一般通过企业舆论、风气、文化氛围等形式发挥作用。

罗志荣: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和不足,其原因何在?

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问题表现在:

企业文化理念的“老板化”。不少企业在建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时,以老板的个人意志、观念取代全员的意志、观念,用一个人的大脑代替所有人的大脑, 把老板这一个特殊文化因子的作用无限放大,排斥其他文化因子的作用,企业文化完全变成了“老板文化”,变为老板个人的价值观、追求、素质、能力、作风以及个性和品格等的体现。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

企业文化理念的“任期化”。在我国目前体制下,国有企业领导者有任期,频繁更迭,三五年换一任,多数企业领导者又不太注重文化的传承,各说各话,各唱各调,导致企业文化理念随着企业领导者的更迭而变轨,导致优秀文化流失,不能持续积累并一以贯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呈现明显的“任期化”短视症。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普适化”。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实践中,部分企业只关注文化共性,忽视个性,企业文化理念不能反映企业特有的历史、传统、经验、价值,千篇1律,甲企业的文化理念搬到乙企业照样适用,企业文化理念成了普适的“真理”,缺乏特色,没有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口号化”。不少企业请了专业公司或文人墨客精心策划、提炼,所推出的文化理念,从表面上看非常富有哲理,文辞也很考究,不乏华丽,但仔细考量,没有实在的内涵,不能延伸成具体的目标、任务,不能变为制度、规范加以执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能“落地”,口号似的企业文化理念仅仅是一件漂亮的外衣,给企业一个好看的包装,企业文化成了一种装饰文化,企业文化理念化建设自然流于形式。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一元化”。有些规模很大的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理念化建设中,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试图把全集团几十甚至上百家下属企业,几万甚至十几万员工的思想全部统一起来,用一套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准则规范大家的行动。忽视了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成千上万人的不同需求。这种“一元化”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一花独秀,不仅压抑了个性,而且也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僵硬化,窒息了企业的创新精神与竞争活力。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CI化”。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混同于企业推广CI中的MI导入,多从营销的角度和塑造企业外在形象的角度加以设计与传播,忽视企业灵魂――以人为本价值体系的完善与提升,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成了宣传广告语。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既与企业管理体制有关――不少国有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是做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或是应付差事,应付考核,缺乏加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更与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关。尽管企业文化理论盛行多年,也出现不少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或认为经营是实的文化是虚的;或认为企业文化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或认为企业文化是慢功夫,远水不解近渴;或认为企业文化的作用只限于管理范畴,只是领导者的一种管理手段。凡此种种,这些认识问题成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的重要障碍。当然,出现上述问题也与管理不得力、投入不到位和缺乏经验有关。

罗志荣:要建设充满活力、持久有效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成为企业的魂魄、软实力,为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命线、统帅,其主要途径和主要方法有哪些?

从大的方面讲,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只有开工之时没有完工之日的工程。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具有持久性与活力,使之真正成为企业的软实力和生命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启动阶段,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与身体力行,科学的规划与必要的人力与物力投入,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具体途径与方法上讲,我认为以下几条是必要的:

积极灌输与传播。要使业已定格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员工的认同并付诸实践,积极的灌输和有效的传播是必不可少的。第一,编制一个《企业文化手册》,使之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精神指南;第二,搞好企业文化启动仪式,郑重发布企业文化理念,启动企业新文化传播和建设的工程;第三,企业领导者带头对员工进行精神灌输与文化训导,当好“牧师”,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产生认同,进而像信奉某种教义那样信奉它;第四,搞好文化演讲与传播活动,使员工结合工作实际和切身体会,现身说法,谈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和感受,介绍文化楷模的经验与事迹,营造感人和催人向上的氛围;第五,组织文化传播,即利用企业内部刊物、网络、广播、电视、会议、宣传栏、简报以及各种社会媒体,通过新闻、广告、理论文章等形式,广泛持续地传播企业文化理念,创造强势文化;第六,利用“重大事件”,像海尔砸电冰箱那样,有意“制造”事件的影响,大力渲染,强调某一事件的积极意义或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借以给员工带来心理震撼和震动,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印象,无形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第七,编写与传诵文化故事,形成像 “IBM公司为新泽西用户修机器的故事”、“麦当劳赔偿顾客50万美元的故事”等那样的传播效应,对内教育员工,对外传播企业良好的形象;第八,把企业文化装进环境。

大力推展与践行。在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途径,强化和固化文化理念,使先进的文化理念变成员工可执行的规范、可模仿的标版,积极践行,由精神转化为物质。第一,把企业文化装进制度与规范;第二,创造适应新的企业文化运行的机制和条件;利用制度、行为准则、规范等进行强化,寓无形于有形之中,使员工从事每一项工作、参与每一项活动都能够感受到企业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第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推展企业文化,赋予科技攻关、劳动竞赛、技术竞赛、主体营销与服务等活动以文化主题,开展如英模报告会、读书会、经验交流会、表彰会、合理化建议评奖会以及文艺晚会、运动会等文化、文娱、体育活动,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新的价值观;第四,塑造企业楷模,创造企业文化的模仿效应;第五,建立激励机制,对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激励。

用礼仪加以固化。企业文化礼仪是企业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所形成的交往行为模式、交往规范性礼节和固定的典礼仪式,礼仪是文化的展示形式,更是重要的固化形式。正像军队礼仪、宗教礼仪对军人和教徒的约束一样,企业文化礼仪规定了在特定文化场合企业成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语言规范、着装规范,若有悖礼节,便被视为“无教养”行为。企业文化礼仪根据不同的文化活动内容具体规定了活动的规格、规模、场合、程序和气氛。这种礼仪往往有固定的周期性。不同企业的礼仪,体现了不同企业文化的个性及传统。企业要通过设立丰富多彩的文化礼仪,表现企业文化的个性,固化企业文化的精髓。这些礼仪可包括工作惯例礼仪、生活惯例礼仪、纪念性礼仪、服务性礼仪和交往性礼仪等。

与塑造品牌与形象相结合。通过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与CI、CS等战略方法的导入相结合的运作方式,把企业抽象的文化理念注入到经营当中,注入到有形的品牌塑造和形象塑造当中,提高企业及品牌的文化含量,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使社会进一步认可企业;同时也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检验和考验,促使企业自觉改进不足,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

罗志荣:怎样做才能避免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文本繁琐化和标语口号化,从而使职工能做到纲举目张、入心入脑?

这个问题很简单,以下几条是重要的:

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

以人为本,不失民心。

群众参与,不搞神秘主义。

用大众语言与智慧,表达简洁易记,不咬文嚼字。

突出核心价值,突出特色,不求面面俱到。

融入工作,贴近生活,不搞玄虚哲学。

与时俱进,不搞教条主义。

上述六条归结起来,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实际、群众、特色、简洁。符合实际需要、体现群众意志与利益、有企业自身文化特质,同时在表达上又简单好记,这样的企业文化理念一定会使职工纲举目张、入心入脑、自觉践行的。

[责任编辑 罗志荣]

王成荣教授简介

王成荣,著名企业文化学者,品牌专家。管理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人选。现供职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任副院长。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高级管理顾问、中国企业文化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名牌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及流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高级学术顾问、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等;同时担任同仁堂、全聚德、西单商场、长江三峡等多家大公司顾问或独立董事,任北大、清华、人大、浙大、西安交大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同时也是劳动部企业文化师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评审专家。

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0余部,主要有《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企业文化学》、《企业文化大视野》、《企业文化学教程》、《中国名牌论》、《品牌价值论》、《流通现代化新论》、《现代零售概论》等;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20余项。为100多家知名企业和多家政府机构提供专业咨询、策划。赴日本爱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作学术访问;参加国际及国内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百余次,在全国作学术报告数百场。

曾两度荣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两度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荣获中国企业文化理论创新奖,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奖章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曾作为中国知识界知名人士代表受到胡锦涛、江泽民、朱?F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推荐第9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

2010-06-17 03:23:00 来源: 大众日报(济南) 跟贴 9 条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齐淮东姜国乐

继2007年率先报道诸城农村社区化服务的经验,并对其连续跟踪报道之后,本报近期又分别对诸城、济宁、德州等地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集中报道,引起读者关注,同时提出一些具体问题。为帮助读者解疑释惑,记者走基层、问农户、访专家,形成这篇答问稿件。

搬楼房,农户划算不划算?

平房变楼房,是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标志,但拆不拆、建不建,要由群众说了算。群众讲的是实惠,那么搬楼房划算不划算?

先算大账。对于多数农村而言,告别传统平房搬进楼房是大势所趋,因为传统农房占地过多,且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农村发展空间受限。在平原县,农村居民户均占地一亩,空心村比例达到60%,如果37万农民全部并入180个社区,至少能腾出10万亩土地用于经济建设,群众将大受其益。位于兖州市工业园区的金村,平房变楼房后腾出土地276亩,一下子就有5个服务业项目前来洽谈,落户后每亩年收益至少2000元,村支书王学军说,村里从中留下300元作为公共积累,大头分给村民,户均年可增收一两千元;村民还可就近就业,年工资性收入2万元左右。

再算小账。汶上县杨店乡王村村民王桂银常年搞建筑,他说当地建平房每平方米的成本不低于650元,楼房不超过750元。记者采访过的一些建设标准高、配套好的农村社区楼房,每平方米售价虽然在一千一二百元,但平房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使用年限只有一二十年,楼房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一次投入虽然较大,但避免了重复投资,从长远看省钱省力又省心。

三算优惠账。汶上县杨店乡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政策,去年以每亩10万元的价格将670亩挂钩结余指标出售给济宁市土地储备中心,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农房建设,旧房拆迁户均补偿5万元,再加上其他补贴、奖励,农民最多拿两万元就能住上120平方米的楼房。兖州市新兖镇以每亩8万元的价格收购合村后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补偿拆迁农户。记者采访的其他农村社区,农民拆掉平房买楼房也都获得了可观的补贴和奖励。

住楼房,农民习惯不习惯?

48岁的江长全是兖州市新兖镇金村人,村里开始建多层住宅楼时他没有报名。当时多数群众像他一样持观望态度,主要出于居住习惯,担心住楼房不方便。第一栋楼刚建到两层,看到130平方米的三居室既宽敞质量又好,江长全就迫不及待报了名。他说,以前院门口的胡同狭窄、脏乱,车都开不进来,现在楼前道路有6米宽,还有12米宽的绿化带。住楼房既卫生又安全,环境跟以前比好得太多了!群众看到住楼房的好处,第一栋楼没建完,第二栋就报满了,以后每栋都是这样,建设的速度赶不上报名的进度。

去年金村社区成立,周边5个村向这里聚集,居民报名踊跃,目前在建楼房25栋。东稻营村从提出拆迁方案到全部交上预付款,只用了不到4个月。

污水和垃圾如何处理?

污水和垃圾处理状况是农村居住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青岛市城阳区统一建设了3个污水处理厂,能够处理全区城乡所有的生活污水;他们还采取村庄收集、街道清运、区里统一处理的方式,来处理农村社区所有垃圾。汶上县南站镇与县经济开发区联合建设了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能够处理全镇所有社区及工业产生的污水。诸城市规定,各乡镇政府(街办)是本区域内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求所有乡镇(街道)今年底之前都要建成污水处理厂,聚集融合50户以上的社区中心村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目前经济基础较弱的农村社区,如杨店乡滨湖社区,对垃圾采取了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办法,对污水、粪便,则在居住区外修建了大型化粪池集中进行处理。更多的偏远农村社区则利用人畜粪便和秸秆燃气做饭,废渣还能作为有机肥还田。

冬季供暖解决得怎样?

不但住进楼房,还要用上暖气,这是农民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生活的关键一步。但在多数农村社区,农民取暖用的仍多是“土暖气”。在汶上县杨店乡,政府为每户搬进社区居住的农民配送了一个多功能节能炉,冬天烧水取暖,可以烧煤球,也可以烧柴草。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只有实行集中供暖,才能让农民享有清洁、温暖的居住环境。今年4月,诸城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实施农村社区节能环保集中供暖工作的意见,要求10月10日前,全市要完成110个农村社区居住点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集中供暖任务,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生物质型煤锅炉等节能方式供暖的社区,供暖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每个补贴100万元,两年内,全市208个农村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集中供暖设施将全部建成启用。

农机具、秸秆咋存放?

农民住平房,农机具和秸秆、杂物大都存放在院子里。住楼房没了院落,怎么存放? 在济宁、德州等地的农村社区,记者看到,新建住宅楼的底层普遍建有车库,每户一个,除了停车还能放农机具和杂物,一定程度上顶替了过去庭院的功能。秸秆则可通过还田、青贮、气化和集中收购后卖给相关加工企业。高唐县泉林集团依托企业自主创新的秸秆清洁制浆等三项国际领先技术,去年启动了年处理200万吨秸秆的综合利用项目,现处理能力已相当于10个高唐的麦草总产量,收购半径达到500公里。曲阜市王庄乡纸坊社区在建的秸秆气化站,一期向500户供气,能消化掉周围几个村的所有秸秆、柴草,每方气的成本价只有城区天然气价格的二十分之一。 生活成本增加了怎么办?

建社区,搬楼房,生活质量提高了,开支难免增加。群众能否承受?

汶上县杨店乡王村地处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全村263户农民近期将全部迁入楼房。村支书王振伟说,跟住平房相比,农户多出的主要是烧液化气做饭的开支,以前就有多半人家使用,平均每月花费20多元。平房变楼房节省出303亩地,复垦后承包出去,每亩年集体收益在800元以上,一部分用于维持社区正常运转,一部分将补贴给农户。

在相对富裕的曲阜市王庄乡纸坊村,问及搬进楼房后的生活开支,村支书桂忠的回答是“很多农户不但没升,反而能降下来”。他跟记者算了笔细账:全村近一半家庭用空调,冬夏两季加起来平均每户每年要支付电费三四千元。新建社区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夏天送凉风冬天送暖气,每平方米收费18元,一户也就是2000元左右。通过拆迁全村能腾出440亩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所得收入将用以减免这部分费用。

困难群众如何安置?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对自己建房有一定困难的农户,可实行民建公助,鼓励群众互帮互助;对没有能力进行危房改造的特困群众,可由乡镇政府或村集体采取利用空闲房、修缮现有房、提供周转房等办法予以安置。”淄博市的困难群众建房享受无息贷款;平原县恩城镇制定了“困难户有多少钱享多少房权”的政策,特困户免费提供住房,楼房所有权归集体;汶上县杨店乡每个社区都规划建设了“零租房”,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无偿提供给特困户、孤寡老人和年龄大的双女户使用,集体所有、流动管理,每个社区按10%左右掌握。从记者的调查看,凡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好的地方,至今没有发现一起因经济困难住不上房的情况。

村民和集体会产生债务负担吗?

根据记者多地采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由于各种财政补助、奖励较多,政策灵活优惠,农民买楼房的费用普遍低于自己建房花费,大多数农民有能力承担。个别农民会有贷款,但贷款额都较少,比如汶上县,去年以来新型农村社区竣工面积150万平方米,总投资19亿元,只有1800个农户申请了6300万元贴息贷款。齐河县南北社区村民赵明俊要了一套220平方米的楼房,从农村信用社贷了2万元,他说:家里有7亩地,以每亩每年900元租给了农业合作社,自己平常修自行车,两年之内还上贷款没问题。

而作为村集体,则基本没有增加经济负担。济宁市农委副主任丁新东介绍,在社区建设的整个资金链条中,根本就没有村集体这一环,他们只负责组织、协调和服务,农村社区建设由乡镇政府主导,市里明确要求绝不准增加集体负担。非但如此,通过合村并居腾出土地后,还要留足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消灭“空壳村”。

社区建设用地哪儿来?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用地,《意见》规定:“由村民集资、政府或村集体统一组织建设的,可划拨供应”;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09第87号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要优先保障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用地。”按照这些精神,一些地方对符合城乡建设规划要求,尤其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项目,采取了先建后拆、先占后补、先拆后建、边拆边建等多种方式进行。济宁市规定,各地根据需要可先期使用部分周转建设用地指标,3年内循环利用,效果良好。

在济宁市高新区,社区建设用地全部由政府通过招拍挂低价取得。说到建设用地没有被他人高价拍走的原因,管委会副主任鹿洪超说:因为新型农村社区是建设而不是开发,建设标准必须严格按照政府确定的实施,利润很低,所以开发商不参加拍卖;二是因为开发商觉得社区建设用地是公益用地,从道义上讲他们也想不参与。

新型农村社区的楼房有无房产证?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09第87号文件规定:“村庄整合改造建设农民住房,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济宁市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属于国有,这里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进入社区的农民全能拿到正规的受法律保护的房产证。在汶上县杨店乡滨湖社区,记者看到,这里的农民拿到的是蓝皮房产证,乡政府负责人说:因为土地是集体的,住房有使用权、继承权没有所有权,但持这个证可以抵押贷款。去年以来,汶上县就有2600多户农民办理了房产证,340户农民申请到1800万元的住房抵押贷款。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谁投入?

从记者的采访来看,集体经济基础好、行动早的城中村和城边村,有的由村里自己建,如青岛市城阳区后田社区和北后楼社区。就绝大多数农村社区来说,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是由政府来投入,简单地说就是“楼上农民负责,楼外政府负责”。兖州市新兖镇牛楼社区由6个行政村合成,有3500户、12000人,按照市里配备服务中心大楼和“五化十通”标准,到目前,市镇两级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整个社区建成后政府需投入4000多万元。齐河县南北社区的基础设施则由县直相关部门对口援建,总数也在千万元以上。汶上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得收益的一半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

社区维护运转费用谁承担?

社区服务中心是保证社区正常运转的核心机构,其投入主体是政府,维护和运转也由政府承担。记者采访的所有社区都设置了商业设施,其受益全部用于社区维护和运转。同时,合村并居节省出的土地复垦后,或租赁给种养大户,或发展二三产业,形成的收入中部分用于社区运转。另外,各地政府应借鉴成都改革经验,在合村并居后,将社区运转费用全部或者部分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土地被占用怎么办? 新型农村社区要合并多个甚至十几个村庄,中心村的土地必然会被占用,但周边村拆迁复垦后增加的耕地远多于被占土地,将来由社区统筹安排,一般不会产生失地农民。如兖州市新兖镇东稻营村并入金村社区,占用金村80亩地,村里已确定将原村址土地复垦后等额还给金村。

失地农民基本集中在城中村、城边村或镇中村、镇边村。他们曾经拥有的土地或者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扩展,或者用于园区建设。济宁市开发区通过两套住房的方式(一套自己住一套租赁)保障失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烟台市莱山区还用土地收益为所有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汶上县南站镇通过发展二三产业解决了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全镇1.6万劳动力就业。从记者的采访来看,各地对失地农民都做了形式不同的就业和养老保障。

迁村并点后农民咋种地?

齐河县南北社区并点之初,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了“晏城银合粮食合作社”,每亩每年基本分红900元,入股农民再以“农业工人”的身份到合作社劳动,每人每天30元工资。综合采访判断,合村并居后,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向种养能手或者农业合作社集中已成为趋势。

没有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地方,由于社区半径一般在2至3公里,出行也方便,不必为耕地远而犯愁。同时,可以通过强化社会化服务来提高生产效率,如兖州市有良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亩地每年用工只有7天,其他的全由社会化服务组织帮着做了,耕地离家稍远也无多大负担。

节省出的土地如何经营?

合村并居节省出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一部分用于发展特色农业,一部分用于二三产业开发、租赁。单县高韦镇大徐庄村建成社区后,节约出土地860亩,复垦后用于葡萄园建设,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并居农民还可以到葡萄园工作。兖州市新兖镇牛楼村准备将节省出的600亩地当做股份,正与企业接洽合作上大项目,将来全体村民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济宁市开发区人均预留一分地,由村居集体统一建设工业园对外租赁,增加集体积累,保证居民福利。

迁村并点会“消灭村庄”吗?

目前,我省以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为契机,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而实施的迁村并点,是符合农村城镇化的趋势,顺应农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而进行的,绝不是要消灭村庄。合村并点的前提是多数农民需要并同意、经济条件具备、发展时机成熟,而不是想当然与“一刀切”,尤其对特大村庄、特色村庄、民族村庄、偏远村庄及前些年新农村建设比较好的村庄就应该另当别论。济宁市共有6274个建制村,他们经过调研与筛选,保留了702个具有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村庄;德州市大部分民族村庄都得到了保留;经济基础比较好的青岛市城阳区,对偏远村庄也区别对待,基本保留这种村庄的现状。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表示,即使经过一二十年努力,农村居民基本完成向社区中心村的聚集融合,但预计仍会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农民保留传统的居住和生活方式。

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的几点质疑

1 964 葛孚学 原创 | 2010/6/24 22:34 | 投票 关键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大众日报

自中央一号文件下达之后,全国各地政府陆续展开了对新农村建设的研讨和部署,考虑到很多百姓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还很陌生,加之农村情况复杂,覆盖面广,涉及人口众多,于是由大众日报(济南)记者齐淮东、姜国乐通过走基层、问农户、访专家,采写了一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的稿件,于2010年6月17日发表在大众日报的第三版上。

全文列举了16个典型问题,然后逐一做了详细的解答。本人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新农村建设的业余观察人士,在仔细阅读完原文后,感觉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原稿对经济利益的分析多,对乡村人文价值分析的少,对农村的存在哲学更无涉及,毕竟新农村建设维系到党的群众基础,事关重大,绝非拍脑袋上项目那样简单。三农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有着自己的客观运行规律和生活方式,虽然占国民的比重大,却很脆弱,稍有失误就会给农村带来致命的危害。楼房这种居住结构其实是非常反人性的,我不知道政府为什么一直向农村强力推销拆平房建楼房的好处,如果仅仅是为了腾挪出那么一点土地,我认为此举太不明智,中国要想缓解土地紧张,就必须限制招商引资,不做世界超级制造工厂,否则,即使把全农村的一半土地用来搞工业建设也不够。

下面就结合原文提出的问题逐一探讨:

一、搬楼房,农户划算不划算?

原文“平房变楼房,是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标志,但拆不拆、建不建,要由群众说了算。群众讲的是实惠,那么搬楼房划算不划算?”

笔者分析:从记者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政府的眼中,新农村必然应该是高楼林立,有平房存在就不叫新农村,一股“大拆大建”的冷风已经扑面而来;拆平房运动一旦启动,还能由群众说了算?城市拆迁的现实已经令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原文说,“告别传统平房搬进楼房是大势所趋,因为传统农房占地过多,且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农村发展空间受限。” 笔者分析:说传统农房占地过多,这是不顾农村客观现实,再说平房居住结构显然要比楼房舒服,谁也不愿意去住封闭式的鸽子楼。如果论节省土地,人都住到树上去更比住楼房还节约土地,你节约了土地,就意味着降低生活品质。中国土地紧张的根源在于中国大量招商引资,把全世界的工业制造都拉了过来造成的,现在中国占全球制造业的产出比例是18.6%,如果要占到一半,我们就是把农村全消灭土地也不够用。土地紧张不是农村住房结构造成的。

原文举例说,“有些地方,空心村比例达到60%,如果37万农民全部并入180个社区,至少能腾出10万亩土地用于经济建设,群众将大受其益。”

笔者分析:在农村,出现个别的空宅基地很正常,但说空心村比例达到60%,显然夸大其词;一个自然村占地其实不多,也就只有十几亩地的面积,合并村庄节省出的土地极其有限,如果把拆掉的无数民房成本计算在内,不但意味着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建材,还得不偿失。那么政府热衷于次的目的何在呢?显然,这与日后的储备土地,拍卖土地的经济行为有着必然的联系。

原稿说,“平房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使用年限只有一二十年,楼房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一次投入虽然较大,但避免了重复投资,从长远看省钱省力又省心。”

笔者认为这是记者对农村房屋的性质毫无了解,不要说现在的农村都是砖瓦房,就是以前的土房子都能住上百年,何以说平房使用年限只有一二十年呢?现在的楼房都是用空心砖盖成,使用年限远比上早已用砖瓦盖就的平房寿命长。而且,平房的抗震性要比楼房安全得多。

记者依据有关文件说,“旧房拆迁户均补偿5万元,再加上其他补贴、奖励,农民最多拿两万元就能住上120平方米的楼房。农民拆掉平房买楼房也都获得了可观的补贴和奖励。”

笔者分析:农民再拿2万元就能住120的楼房,怕是不用拿钱,农民也不愿意拆掉自己的房子去住别扭的楼房吧。

二、住楼房,农民习惯不习惯?

文中介绍说,兖州市新兖镇金村社区成立,周边5个村向这里聚集,居民报名踊跃,建设的速度赶不上报名的进度。

笔者分析:本人了解的一个县市,就有一个村被拆掉盖起了楼,结果如何?农民都跑下楼点起炉子烧火烧水做饭,由于场地狭隘,狼烟四起,弥漫整栋楼房,这里的农民曾上访却被强制压了下去。所以,本人很怀疑记者所说的农民都踊跃报名的场面,倒是农民怕不积极报名,就被取消居住资格是实际情况。有村支书就说,你不拆房子,就没补偿,早拆的赚便宜。

三、污水和垃圾如何处理?

原文说,“聚集融合50户以上的社区中心村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笔者认为,农村的污水和粪便一般都运到田地里充当肥料了。农村不存在污水处理问题,都是自然渗透处理,花费巨资搞污水处理厂是高成本运营,结果可能成为摆设。

四、冬季供暖解决得怎样? 住上楼房,取暖可没住平房生个炭炉那么自由简单了。但实行集中供暖,怕是精打细算的农民不肯接受,为啥?火炉能做饭,暖气不能。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造成,农民即不能在家生炉子,又用不起暖气的尴尬局面。

五、农机具、秸秆咋存放?

农民住平房,农机具和秸秆、杂物大都存放在院子里。住楼房没了院落,怎么存放?

在济宁、德州等地的农村社区,记者看到,新建住宅楼的底层普遍建有车库,每户一个,除了停车还能放农机具和杂物,一定程度上顶替了过去庭院的功能。秸秆则可通过还田、青贮、气化和集中收购后卖给相关加工企业。高唐县泉林集团依托企业自主创新的秸秆清洁制浆等三项国际领先技术,去年启动了年处理200万吨秸秆的综合利用项目,现处理能力已相当于10个高唐的麦草总产量,收购半径达到500公里。曲阜市王庄乡纸坊社区在建的秸秆气化站,一期向500户供气,能消化掉周围几个村的所有秸秆、柴草,每方气的成本价只有城区天然气价格的二十分之一。

笔者分析:以上说辞很美好,但愿如此,不过,农村很多人在家养羊、养鸡、养狗、养兔,住进楼房怎么办?总不能剥夺小户人家的养殖权吧。很多老年农民就靠这个生活。

六、生活成本增加了怎么办?

建社区,搬楼房,生活质量提高了,开支难免增加。群众能否承受? 原文分析认为,“农户多出的主要是烧液化气做饭的开支,以前就有多半人家使用,平均每月花费20多元。平房变楼房节省出的土地,复垦后承包出去,每亩的年集体收益,一部分用于维持社区正常运转,一部分将补贴给农户。新建社区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夏天送凉风冬天送暖气,每平方米收费18元,一户也就是2000元左右。通过拆迁全村能腾出440亩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所得收入将用以减免这部分费用。

笔者分析:笔者也很赞成这样的构思,所担心的是靠多拆出的土地能否变现成金钱,农产品的价格不稳定众所周知,风险还是有的,有些地方的土地承包商还赔了,后悔不已。

七、困难群众如何安置?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对自己建房有一定困难的农户,可实行民建公助,鼓励群众互帮互助;对没有能力进行危房改造的特困群众,可由乡镇政府或村集体采取利用空闲房、修缮现有房、提供周转房等办法予以安置。”淄博市的困难群众建房享受无息贷款;平原县恩城镇制定了“困难户有多少钱享多少房权”的政策,特困户免费提供住房,楼房所有权归集体;汶上县杨店乡每个社区都规划建设了“零租房”,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无偿提供给特困户、孤寡老人和年龄大的双女户使用,集体所有、流动管理,每个社区按10%左右掌握。从记者的调查看,凡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好的地方,至今没有发现一起因经济困难住不上房的情况。”

笔者分析:这个《意见》很好,但是在农村几乎百分百的人都有房住,而且房子都基本上是新盖的,不像城市那样还有人租房住或者当着房奴。如果政府真要改善农村的环境,可以多考虑一下在村中建设公园或者娱乐设施,硬化道路,大可不必再大动土木工程。因为,农村的房子能翻盖的都翻盖了,直接了当地说,新农村建设的课题提出的太晚了。如果强制拆掉新盖的平房换成楼房,也只能说是瞎折腾。

八、村民和集体会产生债务负担吗? “根据记者多地采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由于各种财政补助、奖励较多,政策灵活优惠,农民买楼房的费用普遍低于自己建房花费,大多数农民有能力承担。”

笔者分析:还是那句话,农民都已经早盖好了自己的房子,这时再谈什么补助、奖励,已经意义不大。真心想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话,政府愿意补助农民盖平房吗?肯定不会。我认为,国家财政这几年很富裕,支持农村建设大呼隆,倒不如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去。

九、社区建设用地哪儿来?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用地,《意见》规定:“由村民集资、政府或村集体统一组织建设的,可划拨供应”;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09第87号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要优先保障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用地。”按照这些精神,一些地方对符合城乡建设规划要求,尤其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项目,采取了先建后拆、先占后补、先拆后建、边拆边建等多种方式进行。济宁市规定,各地根据需要可先期使用部分周转建设用地指标,3年内循环利用,效果良好。

在济宁市高新区,社区建设用地全部由政府通过招拍挂低价取得。说到建设用地没有被他人高价拍走的原因,管委会副主任鹿洪超说:因为新型农村社区是建设而不是开发,建设标准必须严格按照政府确定的实施,利润很低,所以开发商不参加拍卖;二是因为开发商觉得社区建设用地是公益用地,从道义上讲他们也想不参与。”

笔者分析:社区建设用地来源只能是先占用某片田地盖起社区,再拆掉村庄,逐渐入住。再把原来的村庄遗址开垦成田地,折腾一个大圈。

十、新型农村社区的楼房有无房产证?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09第87号文件规定:“村庄整合改造建设农民住房,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济宁市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属于国有,这里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进入社区的农民全能拿到正规的受法律保护的房产证。在汶上县杨店乡滨湖社区,记者看到,这里的农民拿到的是蓝皮房产证,乡政府负责人说:因为土地是集体的,住房有使用权、继承权没有所有权,但持这个证可以抵押贷款。去年以来,汶上县就有2600多户农民办理了房产证,340户农民申请到1800万元的住房抵押贷款。”

分析:这一步主要解决的是农村住房能否抵押贷款的问题,原来的平房价值不高或者产权不明晰,银行不敢贷款,现在是楼房了,有蓝皮房产证书了,应该可以贷款了吧?其实这是个悬念,未来的走向谁也拿不准,城市的房子紧张,银行愿意接手,但农村的就存在很多风险。再说,新农村建设可不是为了追求能贷款而刻意的去盖楼房。毕竟,拿住房作抵押的风险,不是人人敢做的。

十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谁投入?

“从记者的采访来看,集体经济基础好、行动早的城中村和城边村,有的由村里自己建,如青岛市城阳区后田社区和北后楼社区。就绝大多数农村社区来说,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是由政府来投入,简单地说就是“楼上农民负责,楼外政府负责”。兖州市新兖镇牛楼社区由6个行政村合成,有3500户、12000人,按照市里配备服务中心大楼和“五化十通”标准,到目前,市镇两级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整个社区建成后政府需投入4000多万元。齐河县南北社区的基础设施则由县直相关部门对口援建,总数也在千万元以上。汶上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得收益的一半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

笔者分析:如果不搞大拆大建,政府直接在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上投资岂不是更好?

十二、社区维护运转费用谁承担?

“社区服务中心是保证社区正常运转的核心机构,其投入主体是政府,维护和运转也由政府承担。记者采访的所有社区都设置了商业设施,其受益全部用于社区维护和运转。同时,合村并居节省出的土地复垦后,或租赁给种养大户,或发展二三产业,形成的收入中部分用于社区运转。另外,各地政府应借鉴成都改革经验,在合村并居后,将社区运转费用全部或者部分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笔者分析: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就是代替了原来的村支部,区别在于,村支部对每家每户都很了解,便于做工作,成立服务中心后,面对几个合并后的村庄村民,矛盾处理远非那么简单。

十三、土地被占用怎么办?

“新型农村社区要合并多个甚至十几个村庄,中心村的土地必然会被占用,但周边村拆迁复垦后增加的耕地远多于被占土地,将来由社区统筹安排,一般不会产生失地农民。如兖州市新兖镇东稻营村并入金村社区,占用金村80亩地,村里已确定将原村址土地复垦后等额还给金村。

失地农民基本集中在城中村、城边村或镇中村、镇边村。他们曾经拥有的土地或者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扩展,或者用于园区建设。济宁市开发区通过两套住房的方式(一套自己住一套租赁)保障失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烟台市莱山区还用土地收益为所有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汶上县南站镇通过发展二三产业解决了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全镇1.6万劳动力就业。从记者的采访来看,各地对失地农民都做了形式不同的就业和养老保障。”

笔者分析:原来天然分布的自然村,被高度集中成一个人口密集的大社区,既不利于卫生,也为疾病传染创造了条件;村子被合并,原来的土地将被重新分配,距离变得遥远,种地肯定是不方便了。

十四、迁村并点后农民咋种地?

“齐河县南北社区并点之初,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了“晏城银合粮食合作社”,每亩每年基本分红900元,入股农民再以“农业工人”的身份到合作社劳动,每人每天30元工资。综合采访判断,合村并居后,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向种养能手或者农业合作社集中已成为趋势。

没有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地方,由于社区半径一般在2至3公里,出行也方便,不必为耕地远而犯愁。同时,可以通过强化社会化服务来提高生产效率,如兖州市有良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亩地每年用工只有7天,其他的全由社会化服务组织帮着做了,耕地离家稍远也无多大负担。”

笔者分析:这个问题很关键,在农村已经引起恐慌了,很多农民私下议论,土地被集中到有钱人手里当地主,我们去给他们干活。笔者对原文提到的利益分配方案还是持怀疑态度,首先,无论土地集中与否,一块土地的粮食产出基本是个定值,它由小户种植也是那么多收入,换作大户种植也还是那么多收入,不可能凭空增加多少。反而令农民丧失了种地的自由度。其次,根据成都市的土地大户经营看,为了获取高于一般土地的利润,就必须放弃粮食种植转而种植高风险高利润的特色作物,如药材、花卉等。这种情况如果一旦全国性的推广开,利润必然荡然无存。

十五、节省出的土地如何经营?

“合村并居节省出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一部分用于发展特色农业,一部分用于二三产业开发、租赁。单县高韦镇大徐庄村建成社区后,节约出土地860亩,复垦后用于葡萄园建设,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并居农民还可以到葡萄园工作。兖州市新兖镇牛楼村准备将节省出的600亩地当做股份,正与企业接洽合作上大项目,将来全体村民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济宁市开发区人均预留一分地,由村居集体统一建设工业园对外租赁,增加集体积累,保证居民福利。”

笔者分析:这样的经营思路在不合并村庄的情况下,把全村的土地集中起来重新分配,划分成特色农业、二三产业或者租赁,也会做得很好。集中起来,是能节省出可怜的一点土地,但到底能创造多少效益,还是个未知数,原文只看到好的一面,对风险分析不足。因为新农村建设是全国性的,分析这样的问题一定要站在全国性的高度去分析,在农村土地不得用于非农用途的红线下,有多少项目会来投资?

十六、迁村并点会“消灭村庄”吗? “目前,我省以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为契机,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而实施的迁村并点,是符合农村城镇化的趋势,顺应农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而进行的,绝不是要消灭村庄。合村并点的前提是多数农民需要并同意、经济条件具备、发展时机成熟,而不是想当然与“一刀切”,尤其对特大村庄、特色村庄、民族村庄、偏远村庄及前些年新农村建设比较好的村庄就应该另当别论。济宁市共有6274个建制村,他们经过调研与筛选,保留了702个具有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村庄;德州市大部分民族村庄都得到了保留;经济基础比较好的青岛市城阳区,对偏远村庄也区别对待,基本保留这种村庄的现状。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表示,即使经过一二十年努力,农村居民基本完成向社区中心村的聚集融合,但预计仍会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农民保留传统的居住和生活方式。” 笔者分析:一刀切式的农村城镇化,肯定会消灭乡村文化。自然村地保持乡村文化功不可没,很多考古发现和传统手艺就是在农村里得到了完美保留。为什么城市做不到这一点?每一个自然村都有一个祖传的村名,都有自己的族谱,自己的民居风格,这都是文化。而拆掉农村建成社区,这一切都会荡然无存。我对农村城镇化的理解是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非简单的建筑格局革命。

结语:中国改革三十年,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城市市民,多数社会矛盾都是来源于城市,国家至今保持稳定,这与广大的农村保持着平静不无关系,农村是国家的缓震器,很多不利因素一旦蔓延到农村都被化解为无形,这是城市比不上的优势。农村好比大地,厚德载物,我们在改革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慎之又慎,脆弱的三农是经不起错误的折腾的。如果农村不能稳定,那将是国家未来最大的政治风险。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好需要检验,在没有经过切实地调研和试点之前,不宜在全国掀起一股浪潮,没人能担得起这个责任,我们不希望看到比三门峡工程大无数倍的悲剧再次发生。一定要人为干预新农村的建设的话,把农村建设成宽松、庄园式的、别墅式的美丽乡村岂不更好?

推荐第10篇:南京大学金融研修班答问

南京大学金融与保险学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Q&A

1.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与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是怎样的关系?

答: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是以某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为教学内容,对具有大学本科毕业或相当学力程度的在职人员进行较系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能力培训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申请硕士学位的必须途径。本研修班课程设置依照南京大学相应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同时考虑在职教育的特点,所确定的课程覆盖了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相关的专业科目,有利于学员在修完全部课程后参加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相关考试。

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必须修完研究生课程班所有课程,修满学分后方可报考全国同等学力统一考试,学分在4年内有效。

2.申请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有哪些流程?

答:条件:

已经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且完成南京大学金融与保险学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员; 通过《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2门(英语、经济学综合水平考试); 通过《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专业题库考试》6门(招生简章中的公共课程); 通过《跨学科申请硕士学位考试》3门(学士学位为非经济专业者参加);

申请硕士学位流程(详见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在职申请”一栏)

3.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而获得的硕士学位与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获得的学位有区别吗? 答:没有区别。

4.申请经济学硕士学位时,对大学本科专业有无限制?

答:对大学本科专业没有限制。即无论本科什么专业毕业,都不影响以同等学力申请经济学硕士学位。

5.成人学习或自学考试取得的学士学位可否申请硕士学位?

答:可以。非全日制大学本科(电大、夜大、职大、网大、自考)取得学士学位的学员,自取得本科学士学位满三年后,可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6.学历证书与学位证书有何区别?

答:从学习收获来看,学历代表着学习的经历,学位代表着学习水平和层次。学历仅仅证明了一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过程,但学位却是对这个人所学知识达到一定水平的认可。因此,学位的价值要超过学历。

第11篇:户政处业务答问

户政处业务答问

(一)、在办理户籍业务时,哪些户口登记项目由公安派出所直接办理?

1、户口迁移:本市县(区)直系亲属农村迁农村或城镇迁城镇的户口迁移,迁出凭《户口簿》、居民身份证;迁入凭迁出地开具的《户口迁移证》和房产证明:

跨市县(区)户口迁移,迁出凭《户口簿》和拟迁入地公安机关开具的《准予迁入证明》;迁入凭迁出地开出的《户口迁移证》和拟迁入地公安机关开具的《准予迁入证明》。

2、立户、分户:凭婚姻证明和房产证明。

3、新生婴儿落户:坚持随父随母落户自愿的原则,持父母《户口簿》和婴儿的《出生医学证明》。

4、变更或更正登记项目:变更职业、服务处所凭单位聘书或证明等;变更文化程度凭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变更婚姻状况凭结婚、离婚、复婚证件。

5、16周岁以下人员变更姓名:凭父母或监护人申请、当事人《户口簿》。

6、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凭省、市高、中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报到证、接收单位证明、本人《毕业证》和《户口迁移证》;到西部地区工作,本人自愿将户口迁回原籍的,凭拟落户地《户口簿》、本人《毕业证》;未分配工作,回原户口所在地落户的,凭本人《毕业证》和《户口迁移证》;大专以上毕业生,未分配工作,需挂靠亲属处的,凭亲属同意证明、《户口簿》及本人《毕业证》、《户口迁移证》。

7、复员、转业、退伍军人落户:凭县、市(区)以上安置部门出具的《复员、转业、退伍军人落户证明》和本人《退出现役证》,办理落户手续。

8、考取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学生户口迁移:根据本人意愿,需迁移户口的,凭《户口簿》和新生《录取通知书》。

9、出国留学人员在国外所生子女回国落户:凭国外出生子女的出生证明,父母及子女回国时使用的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拟居住地亲属《户口簿》。

10、归国华侨定居落户:凭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华侨回国定居证》。

11、港澳同胞回内地定居落户:凭省侨办的批准证明。

12、台胞回大陆定居落户:凭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台湾同胞定居证明》和《批准定居通知书》。

13、死亡户口注销:凭《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死亡医学证明》(农村可凭乡村证明)。

14、应征入伍公民户口注销:凭《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入伍通知书》。

15、出国(境)定居户口注销:凭出国(境)证件和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二)、在办理户籍业务时,县、市(区)公安机关委托派出所签发《准予迁入证明》并办理哪些户口登记项目?

1、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落户:凭未成年子女《户籍证明》、当事人《户口簿》。

2、在城市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落户:凭户籍证明、当事人《户口簿》、结婚证明、房屋产权证。

3、夫妻投靠落户:凭结婚证明、当事人《户口簿》、投靠方《户籍证明》。

4、组织、劳动、人事部门批准的干部、职工调动及随迁人员户口迁移:凭县级以上有审批权限的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调令,当事人《户口簿》、《户籍证明》、调入单位证明。

5、老年父母(男超过60周岁,女超过55周岁)投靠子女落户:凭当事人《户口簿》、投靠方《户籍证明》。

6、到西部投资、兴办实业以及西部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户口迁移:凡2001年1月1日以后户口迁入西部的,如果今后本人返回原迁出地工作、生活,要求将户口迁回的,凭《户籍证明》,原迁入地《户口簿》。

7、现役军人家属子女随军的户口迁移:凭军队师(旅)以上单位政治部签发的随军批复、婚姻证明及《户籍证明》、当事人《户口簿》。

(三)、在办理户籍业务时,哪些户口项目由公安派出所受理,市、县(区)公安机关审批?

1、16周岁以上人员变更姓名:凭申请报告及单位劳资、人事等部门有关证明材料、《户口簿》。

2、更正出生日期:凭申请报告、原始户籍证明及单位劳资、人事等部门相关证明。

3、更正民族成份:凭申请报告和县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4、收养弃婴、儿童和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子女的户口落户:收养人凭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办理的《收养登记证》和本人

《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向常住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提出落户申请,经调查核实并报县、市(区)公安机关审批后办理入户手续。

5、18周岁以下旁系亲属投靠落户:父母双亡的,凭被投靠人申请报告、《户口簿》、投靠人《户籍证明》、投靠人与被投靠人亲属关系证明;病故的,凭县、市以上医院的死亡证明书:交通肇事的,凭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书;其他死亡的,凭公安机关法医鉴定或其他有效证件、公安机关户口注销证明,向迁入地派出所申请,县、市(区)公安机关审批并签发《准予迁入证明》。

6、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落户:在投资金额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后,凭本人申请报告、《户籍证明》、婚姻证明、投资资金注册驻资证明、工商执照、投资兴办项目竣工或投产验收证明,向迁入地派出所申请,县、市(区)公安机关审批并签发《准予迁入证明》。

7、经商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落户:凭申请报告、营业执照、结婚证明、《户口簿》、《户籍证明》、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证明及税票。

8、跨地区的企业集团、中央驻赣单位、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其内部人员异地调动(即:企业内部调动)落户:凭申请报告、单位内部证明调动、当事人《户籍证明》、《户口簿》。

9、其他依照规定需要上报县市(区)以上公安机关审核、审批的户口申报事项。

(四)、如何办理和使用居民身份证?

1、居民身份证统一由居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公民应当自年满十六周岁之日起三个月到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申请手续,要交验《户口簿》、本人照片,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交纳身份证工本费;未满十六周岁公民自愿申领居民身份证,由其法定监护人代为申办领取。

2、在下列情况下,公民应当向户口登记机关提出申请,换领新的居民身份证。

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公民姓名变更或者证件严重损坏不能辨认的,应当申换新证;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出现错误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更正,换发新证;领取新证时,必须交回原证。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应当申请补领。

未满十六周岁公民的居民身份证有前款情形的可以申请换领、换发或者补领新证。

3、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有: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证件签发机关。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证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4、居民身份证的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公民在办理下列事务需要证明身份时,可以出示居民身份证。

(1)、选民登记。

(2)、户口登记。

(3)、兵役登记。

(4)、婚姻登记。

(5)、入学就业。

(6)、办理公证事务。

(7)、前往边境管理区。

(8)、办理申请出境手续。

(9)、参加诉讼活动。

(10)、办理机动车、船驾驶证和行驶证、非机动车执照。

(11)、办理个体营业执照。

(12)、办理个人信贷事务。

(13)、参加社会保险,领取社会救济。

(14)、办理搭乘民航飞机手续。

(15)、投宿旅客办理登记手续。

(16)、提取汇款、邮件。

(17)、寄卖物品。

(18)、办理其他事务,主要包括:

1、报考各类高等学校或者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2、提前支取定期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单据挂失,支取银行汇票、车票、现金支票信用卡和汇兑款项。

3、办理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

4、办理计划生育手续。

5、申报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收入,办理税务登记和纳税事项。

6、办理聘用、雇用和离退休手续。

7、申请前往边防禁区、经济特区、戒严区通行证件。

8、申请出海渔民、船民证件和船舶证簿。

9、报名参加文艺、体育竞赛或者比赛。

10、办理海关手续

11、私人房屋产权登记。

12、使用银行支票购买商品。

13、办理拍卖、典当、租赁手续和出售生产性废旧金属。

14、办理印刷业务。

15、刻制印章。

16、认领走失儿童和认领遗失物品。

17、借阅属于开放范围的档案资料。

18、进入党政军机关等部门。

19、申请集会、游行、示威。

○20、各部门认为需要公民出示居民身份证以证明身份的其他事项。

居民在办理涉及公民权益的有关事务时,有关单位可以要求公民出示居民身份证,但不得扣留或要求抵押。

5、临时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是依法发给应领而因各种原因尚未领到居民身份证的人,以证明其身份的临时性法定证件。

第12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2010-12-22 12:31:47|分类: 玫瑰文化 玫城 种 |标签:农村社区楼房农民建设|字号大中小 订阅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到底好不好、划算不划算,近期,本报携手县新型农村建设指挥部,带着问题,外访德州、济宁、青岛等地,内走平阴镇、孝直镇、东阿镇等乡镇,在已经入驻、即将搬迁、正在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单位考察,问农户、访专家,寻求破解,形成这篇答问稿件。

搬楼房,农户划算不划算?

平房变楼房,是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标志,但拆不拆、建不建,要由群众说了算。群众讲的是实惠,那么搬楼房划算不划算?

先算大账。对于多数农村而言,告别传统平房搬进楼房是大势所趋,因为传统农房占地过多,且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农村发展空间受限。在平原县,农村居民户均占地一亩,空心村比例达到60%,如果37万农民全部并入180个社区,至少能腾出10万亩土地用于经济建设,群众将大受其益。位于兖州市工业园区的金村,平房变楼房后腾出土地276亩,一下子就有5个服务业项目前来洽谈,落户后每亩年收益至少2000元,村支书王学军说,村里从中留下300元作为公共积累,大头分给村民,户均年可增收一两千元;村民还可就近就业,年工资性收入2万元左右。再算小账。汶上县杨店乡王村村民王桂银常年搞建筑,他说当地建平房每平方米的成本不低于650元,楼房不超过750元。记者采访过的一些建设标准高、配套好的农村社区楼房,每平方米售价虽然在一千一二百元,但平房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使用年限只有一二十年,楼房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一次投入虽然较大,但避免了重复投资,从长远看省钱省力又省心。

三算优惠账。汶上县杨店乡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政策,去年以每亩10万元的价格将670亩挂钩结余指标出售给济宁市土地储备中心,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农房建设,旧房拆迁户均补偿5万元,再加上其他补贴、奖励,农民最多拿两万元就能住上120平方米的楼房。兖州市新兖镇以每亩8万元的价格收购合村后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补偿拆迁农户。记者采访的其他农村社区,农民拆掉平房买楼房也都获得了可观的补贴和奖励。住楼房,农民习惯不习惯?

48岁的董宜同是孝直镇丁屯村人,村里开始建多层住宅楼时他没有报名。当时多数群众像他一样持观望态度,主要出于居住习惯,担心住楼房不方便,但是,第一批楼房还没建完,他就迫不及待报了名。他说,以前院门口的胡同狭窄、脏乱,车都开不进来,现在楼前有几十米宽的道路,十分方便。住楼房既卫生又安全,环境跟以前比好得太多了!群众看到住楼房的好处,第一栋楼没建完,第二栋就报满了,建设的速度赶不上报名的进度。污水和垃圾如何处理?

污水和垃圾处理状况是农村居住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青岛市城阳区统一建设了3个污水处理厂,能够处理全区城乡所有的生活污水;他们还采取村庄收集、街道清运、区里统一处理的方式,来处理农村社区所有垃圾。汶上县南站镇与县经济开发区联合建设了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能够处理全镇所有社区及工业产生的污水。诸城市规定,各乡镇政府(街办)是本区域内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求所有乡镇(街道)今年底之前都要建成污水处理厂,聚集融合50户以上的社区中心村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目前经济基础较弱的农村社区,如杨店乡滨湖社区,对垃圾采取了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办法,对污水、粪便,则在居住区外修建了大型化粪池集中进行处理。更多的偏远农村社区则利用人畜粪便和秸秆燃气做饭,废渣还能作为有机肥还田。

冬季供暖解决得怎样?

不但住进楼房,还要用上暖气,这是农民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生活的关键一步。但在多数农村社区,农民取暖用的仍多是“土暖气”。在汶上县杨店乡,政府为每户搬进社区居住的农民配送了一个多功能节能炉,冬天烧水取暖,可以烧煤球,也可以烧柴草。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只有实行集中供暖,才能让农民享有清洁、温暖的居住环境。今年4月,诸城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实施农村社区节能环保集中供暖工作的意见,要求10月10日前,全市要完成110个农村社区居住点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集中供暖任务,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生物质型煤锅炉等节能方式供暖的社区,供暖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每个补贴100万元,两年内,全市208个农村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集中供暖设施将全部建成启用。

农机具、秸秆咋存放?

农民住平房,农机具和秸秆、杂物大都存放在院子里。住楼房没了院落,怎么存放?在济宁、德州等地的农村社区,记者看到,新建住宅楼的底层普遍建有车库,每户一个,除了停车还能放农机具和杂物,一定程度上顶替了过去庭院的功能。秸秆则可通过还田、青贮、气化和集中收购后卖给相关加工企业。高唐县泉林集团依托企业自主创新的秸秆清洁制浆等三项国际领先技术,去年启动了年处理200万吨秸秆的综合利用项目,现处理能力已相当于10个高唐的麦草总产量,收购半径达到500公里。曲阜市王庄乡纸坊社区在建的秸秆气化站,一期向500户供气,能消化掉周围几个村的所有秸秆、柴草,每方气的成本价只有城区天然气价格的二十分之一。

生活成本增加了怎么办?

建社区,搬楼房,生活质量提高了,开支难免增加。群众能否承受?

丁屯村村民董宜国谈到自己住到新楼房时说,听说我们旧村全复耕后,可以新增加400亩耕地,对于我家四口人,到时由5亩地又可以增加到将近6亩地了,相当于每年增加了5000元的收入。按今年来算,5亩土豆毛收入在18000元,玉米在3800元,白菜行情比较好,在30000元,扣除成本12000元,5亩地一年纯收入在39800元左右。在我们村向我这样收入的户比较常见,菜地越来越值钱了。 住新房,还能多分地,上级政策是越来越好!汶上县杨店乡王村地处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全村263户农民近期将全部迁入楼房。村支书王振伟说,跟住平房相比,农户多出的主要是烧液化气做饭的开支,以前就有多半人家使用,平均每月花费20多元。平房变楼房节省出303亩地,复垦后承包出去,每亩年集体收益在800元以上,一部分用于维持社区正常运转,一部分将补贴给农户。

在相对富裕的曲阜市王庄乡纸坊村,问及搬进楼房后的生活开支,村支书桂忠的回答是“很多农户不但没升,反而能降下来”。他跟记者算了笔细账:全村近一半家庭用空调,冬夏两季加起来平均每户每年要支付电费三四千元。新建社区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夏天送凉风冬天送暖气,每平方米收费18元,一户也就是2000元左右。通过拆迁全村能腾出440亩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所得收入将用以减免这部分费用。

困难群众如何安置?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对自己建房有一定困难的农户,可实行民建公助,鼓励群众互帮互助;对没有能力进行危房改造的特困群众,可由乡镇政府或村集体采取利用空闲房、修缮现有房、提供周转房等办法予以安置。”淄博市的困难群众建房享受无息贷款;平原县恩城镇制定了“困难户有多少钱享多少房权”的政策,特困户免费提供住房,楼房所有权归集体;汶上县杨店乡每个社区都规划建设了“零租房”,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无偿提供给特困户、孤寡老人和年龄大的双女户使用,集体所有、流动管理,每个社区按10%左右掌握。从记者的调查看,凡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好的地方,至今没有发现一起因经济困难住不上房的情况。

村民和集体会产生债务负担吗?

根据记者多地采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由于各种财政补助、奖励较多,政策灵活优

惠,农民买楼房的费用普遍低于自己建房花费,大多数农民有能力承担。

当记者问到展洼社区报名户展光喜,对购房有没有压力时,他说,刚开始确实担心钱不够怎么办,后来镇政府及社区建设指挥部先是在村里进行了摸底调查,选出了村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各户表决了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旧村的评估办法,说明了程序的严密性,由其是看到实施方案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家中有户口有宅基住房的户,可购买一套标准房,享受旧房补偿,新房奖励政策”。谈到上级的政策,他诿诿道来,以前都是户里自己盖房子,使用年限只有一二十年,而且质量无法保证,孩子大点就想更换,把有限的钱都花在房子上,不像在城里,越换越增值,现在政府给我们操心盖,都是招的正规建筑公司,还有监理公司,听说使用年限在50年以上,还抗七级地震,可以周转,一次性投资虽然大点,但避免了重复投资,从长远看省力又省心,自己住楼政府给补贴,听说买房钱不够的,申请加入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社员,就可享受到信用社的低息贷款。这样我就更放心了。

孝直镇夏庄村支部书记张泗金谈到,政策下来以后,天天都有群众到他家打听,几户刚盖的新房,听说其他村差不多的房子评估价格公布后,非常满意,也迫不及待的报了名,大家看到了宣传题纲,有“三个不用慌”:一家人意见不一致的不用慌,商议好再迁;钱不够的不用慌,可帮你联系银行,也可攒攒钱再迁;想不通的不用慌,想通了再迁。保证了每一户村民就有自己满意的选项。仅第一天,我们村就报了40多户,现在楼房主体峻工了,评估价格也已公布,村民经常自己过去看看,每库都有临街的库房,代替了以前的院子,前后都是20米的宽路,可贮菜,开门即可卖菜,还可以放车放东西,二至四楼的居住单元楼,和城里人一样,够一家三代住的了,现在准备第二批报名的又不少了。

与此同时,个别农民会有贷款,但贷款额都较少,比如汶上县,去年以来新型农村社区竣工面积150万平方米,总投资19亿元,只有1800个农户申请了6300万元贴息贷款。齐河县南北社区村民赵明俊要了一套220平方米的楼房,从农村信用社贷了2万元,他说:家里有7亩地,以每亩每年900元租给了农业合作社,自己平常修自行车,两年之内还上贷款没问题。

而作为村集体,则基本没有增加经济负担。济宁市农委副主任丁新东介绍,在社区建设的整个资金链条中,根本就没有村集体这一环,他们只负责组织、协调和服务,农村社区建设由乡镇政府主导,市里明确要求绝不准增加集体负担。非但如此,通过合村并居腾出土地后,还要留足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消灭“空壳村”。

社区建设用地哪儿来?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用地,《意见》规定:“由村民集资、政府或村集体统一组织建设的,可划拨供应”;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09第87号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要优先保障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用地。”按照这些精神,一些地方对符合城乡建设规划要求,尤其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项目,采取了先建后拆、先占后补、先拆后建、边拆边建等多种方式进行。济宁市规定,各地根据需要可先期使用部分周转建设用地指标,3年内循环利用,效果良好。

在济宁市高新区,社区建设用地全部由政府通过招拍挂低价取得。说到建设用地没有被他人高价拍走的原因,管委会副主任鹿洪超说:因为新型农村社区是建设而不是开发,建设标准必须严格按照政府确定的实施,利润很低,所以开发商不参加拍卖;二是因为开发商觉得社区建设用地是公益用地,从道义上讲他们也想不参与。

新型农村社区的楼房有无房产证?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09第87号文件规定:“村庄整合改造建设农民住房,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济宁市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属于国有,这里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进入社区的农民全能拿到正规的受法律保护的房产证。在汶上县杨店乡滨湖社区,记者看到,这里的农民拿到的

是蓝皮房产证,乡政府负责人说:因为土地是集体的,住房有使用权、继承权没有所有权,但持这个证可以抵押贷款。去年以来,汶上县就有2600多户农民办理了房产证,340户农民申请到1800万元的住房抵押贷款。

合村并点后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事务如何决策?

东张村65岁的村民尹燕成今年9月份当选为展洼社区村民议事会代表,他深知自已肩上的责任重大:“自从当上社区代表后,每周六的例会,以及各种议事会议,我要参加,群众提出的问题我要解答,意见建议我也要在代表联席会上反映,并把上级的政策、文件及时向群众传达,更重要的是要和指挥部、监理公司一起监督建筑公司的工作,虽然没干过建筑,但也跟着他们知道了很多专业术语,虽然忙点,但家里对自己很支持,能得到大家的信任感到很高兴。”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谁投入?

从记者的采访来看,集体经济基础好、行动早的城中村和城边村,有的由村里自己建,如青岛市城阳区后田社区和北后楼社区。就绝大多数农村社区来说,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是由政府来投入,简单地说就是“楼上农民负责,楼外政府负责”。兖州市新兖镇牛楼社区由6个行政村合成,有3500户、12000人,按照市里配备服务中心大楼和“五化十通”标准,到目前,市镇两级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整个社区建成后政府需投入4000多万元。齐河县南北社区的基础设施则由县直相关部门对口援建,总数也在千万元以上。汶上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得收益的一半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社区维护运转费用谁承担?

社区服务中心是保证社区正常运转的核心机构,其投入主体是政府,维护和运转也由政府承担。记者采访的所有社区都设置了商业设施,其受益全部用于社区维护和运转。同时,合村并居节省出的土地复垦后,或租赁给种养大户,或发展二三产业,形成的收入中部分用于社区运转。另外,各地政府应借鉴成都改革经验,在合村并居后,将社区运转费用全部或者部分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土地被占用怎么办?

新型农村社区要合并多个甚至十几个村庄,中心村的土地必然会被占用,但周边村拆迁复垦后增加的耕地远多于被占土地,将来由社区统筹安排,一般不会产生失地农民。如兖州市新兖镇东稻营村并入金村社区,占用金村80亩地,村里已确定将原村址土地复垦后等额还给金村。

失地农民基本集中在城中村、城边村或镇中村、镇边村。他们曾经拥有的土地或者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扩展,或者用于园区建设。济宁市开发区通过两套住房的方式(一套自己住一套租赁)保障失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烟台市莱山区还用土地收益为所有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汶上县南站镇通过发展二三产业解决了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全镇1.6万劳动力就业。从记者的采访来看,各地对失地农民都做了形式不同的就业和养老保障。迁村并点后农民咋种地?

当记者问到柳滩村村民董宜宾,搬到社区后,干农活是不是远了,他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农用三轮车,水泥路修的很好,只不过多了几分钟,现在卖菜都是拉到宋白路上(丁屯中心社区),等搬到社区后,出门即可卖菜,更方便了。看到社区里正在建高标准的小学、幼儿园,师资力量就会增强,和城里上学没什么两样,在家门口就是学校,还有社区卫生室、警务值班室,上地多走点路又有啥。看到自来水管都按到了洗涮间、厨房,再也不用担心冬天冻了管子没法接水了,还都贴上了瓷瓦,按上了暖气片,等到天然气通过来,就更方便了。齐河县南北社区并点之初,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了“晏城银合粮食合作社”,每亩每年基本分红900元,入股农民再以“农业工人”的身份到合作社劳动,每人每天30元工资。综合采访判断,合村并居后,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向种养能手或者农业合作社集中已成为趋

势。

没有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地方,由于社区半径一般在2至3公里,出行也方便,不必为耕地远而犯愁。同时,可以通过强化社会化服务来提高生产效率,如兖州市有良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亩地每年用工只有7天,其他的全由社会化服务组织帮着做了,耕地离家稍远也无多大负担。

节省出的土地如何经营?

合村并居节省出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一部分用于发展特色农业,一部分用于二三产业开发、租赁。单县高韦镇大徐庄村建成社区后,节约出土地860亩,复垦后用于葡萄园建设,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并居农民还可以到葡萄园工作。兖州市新兖镇牛楼村准备将节省出的600亩地当做股份,正与企业接洽合作上大项目,将来全体村民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济宁市开发区人均预留一分地,由村居集体统一建设工业园对外租赁,增加集体积累,保证居民福利。

迁村并点会“消灭村庄”吗?

目前,我省以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为契机,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而实施的迁村并点,是符合农村城镇化的趋势,顺应农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而进行的,绝不是要消灭村庄。合村并点的前提是多数农民需要并同意、经济条件具备、发展时机成熟,而不是想当然与“一刀切”,尤其对特大村庄、特色村庄、民族村庄、偏远村庄及前些年新农村建设比较好的村庄就应该另当别论。济宁市共有6274个建制村,他们经过调研与筛选,保留了702个具有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村庄;德州市大部分民族村庄都得到了保留;经济基础比较好的青岛市城阳区,对偏远村庄也区别对待,基本保留这种村庄的现状。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表示,即使经过一二十年努力,农村居民基本完成向社区中心村的聚集融合,但预计仍会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农民保留传统的居住和生活方式。

第13篇:东方巴黎项目答问

东方巴黎项目问答

第一部分 关于开发商

1、开发商是哪里的?

嘉兴,嘉兴穗和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具体为法国华侨法商会会长和上海野风投资公司联合开发.2、开发商开发过什么项目?

野风投资 上海曹杨大厦 西安时代明丰

3、开发商获过什么荣誉?

该楼盘获得2007年度“亚洲房地产奥斯卡人居环境典范社区”荣誉称号。 第二部分 关于承建商和设计单位

1 项目承建商是哪里的 ?

浙江野风集团建设公司

浙江中天建设

大华建设

2 项目建设单位名称?

规划建筑:浙江当代设计院(甲级)

景观园林:浙江(宏正)建筑设计公司

第三部分 关于项目

一、总体概况

1 整体主要经济技术参数?

(1)总用地面积:240亩

(2)总建筑面积30万㎡

(3)容积率:1.57 (4)绿地率:40%

(5)建设类型:联排 小高层 高层 商铺

(6)总销售户数:2988户

(7)总停车位2700辆

2、在售公寓及别墅基本资料?

(1)公寓:380套(2)两联排别墅11套

(3)四联排别墅0套(4)六联排别墅2套

(5)车库数量771辆(6)容积率1.57

(7)绿化率40%(8)建筑层数:公寓24层别墅三层半

3项目总体定位?

滨海新区大型欧式地中海风情国际人文高档社区

3、

4、项目用地性质?住宅70年商业40年 外墙为什么材料?

砂岩,亚士弹性涂料

6、项目具体位置?

位于嘉兴港区中央生活区,毗邻即将建成的行政中心,南邻中山中路,东为南湾路。 西面为护城河,北面为规划住宅用地。

7、项目周边规划?

东为规划中的行政中心,北为规划住宅用地,西为护城河,南为建设好的小区(拆迁户)。

8、项目周边的典型住宅有哪些?

山鑫花园 多凌景苑港龙花苑皇都佳苑

9、乍浦镇未来规划如何?

属于滨海社区的中央生活区未来商务、生活、休闲、娱乐所在地。 10、住宅户型有什么卖点?

连排:每层都有三室两厅可合理利用。底层4.2米空间布局自由灵活,开间

6米、5.7米经济利(居住空间)利用率高,餐厅与客厅溶为一体,自由布局,外

观宽敞舒适

11、项目周边有哪些学校?

乍浦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

12、项目

一、

二、

三、四期什么时候交付使用?

一期已交付,二期2010年8月底—10月底,三期2011年年底,四期201

2年年底

13、项目采用什么建筑结构?

高层/小高层框架剪刀墙。双拼框架 , 其它联排砖混。

14、标准层的层高是多少

2.9米

15、项目如何解决防水隔热的问题?

璃窗是铝合金门窗,中空双层的,屋顶瓦是法拉基瓦,栏杆是全涂锌的,

不会生锈,每栋都净水系统。

16、小区采用何种天燃气?

市政天然气管道。

17、采用什么电梯?

通力

18、每户电表最大负荷?

市政标准

19、小区水、电煤收费标准?

市政收费

20、购房是否有入户指标?

21、车位或车库是否有产权?

22、别墅与小高层的得房率?

别墅0.94小高层约0.80~0.90

23、小区附近有没有公交车?

24、周边有什么旅游景点

乍浦镇境内现存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有南湾炮台、国家级森林公园、

九龙山山庄、海滨浴场、金海洋度假村、小普陀禅寺等景点,每年吸引了大批国内

外游客。九龙山是离上海最近的有山有水的地方,九龙山庄有高尔夫球场、马球场、

豪华游艇俱乐部和庄园别墅的顶级休闲度假区,五星级酒店。

25、交通怎么样?

我们的小区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九龙山庄脚下,距上海金山三十公里,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具最新的消息称它的混凝土用量相当于八个国家大剧院,钢材的用量相当于七个鸟巢,创了多项世界之最。从宁波到嘉兴跨海大桥的第一个下匝口就是乍浦,随着大桥即将开通和开通不久的杭浦高速,在加上原先乍嘉苏、沪杭等组成了一个高速路网,使乍浦从一个交通的末端,一下子变成一个交通的枢纽,就像上海的辛庄,只不过一个是地铁效应和路桥效应的区别,中国不是有句古话“要富,先做路”,而且乍浦本身就是一个港口重镇,它还是浙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和国家级的出口加工区,嘉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几年内在造一个经济大嘉兴,还要使嘉兴港口跻身全国十大港口之列;

26、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怎么样?

东方巴黎所在的滨海新区,位于嘉兴市东部、杭州湾北部,小区位于滨海

新区最热闹的商业地段,在小区的周边有:大卖场、学校、车站、酒店、银行、医

院等,可以说小区的周边配套设施是很齐全的,离九龙山庄只有两公里路程,依山

傍水。

27、嘉兴港区的经济特色怎么样?

港口经济,嘉兴进出口开发区,进出口免税,物流比较发达,随着跨海大桥的通车,当地工业,物流行业必然大力发展,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当地的人气,人口必将增多,人多了,房地产价值必然增长。

28、人口多少?

20万人口

第五部分 关于付款方式

1办理按揭的银行有哪些?第一套于第二套及以上利率是多少?

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

按国家基准利率。

2按揭需要什么资料?年龄有什么限制?

双方身份证、结婚证、收入证明、户口本原件以及两份复印件,单身需提供单身证明。男65岁。女60岁。

3、什么时候办理按揭?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办下来?

交完首付之日起开始办理银行按揭。如果资料齐全5-10天左右能办理下来。

4、首付款是多少?贷款几成?年限有几年?

首付款最低50%, 贷款年限30年以内。

5、有哪几种付款方式?有哪些优惠政策?

一次性 按揭 分期

6定金是多少?交定金后多久补齐余款签定正式合同?

定金是1万,一星期内补齐首付款并签定合同。

第六部分 关于物业管理

1、物业管理公司是哪家?

顾问:戴德梁行

2、物业管理费是多少

小高层/高层1.05㎡/月

联排:1.45㎡/月

3、物业管理费包含什么服务?

24小时保安,电子监控,彩色可视对讲,垃圾清理

4、车库及车位的费用?租赁费是多少?

统一标准

5、是否有摩托车自行车位?费用怎样算?

地下停车库

第七部分 其他

1、购房合同在哪签定?什么时候签?

开发商;首付款交毕当日签订合同

2、契税、维修基金是多少?以及其他费用?

全国统一标准,维修基金是40元/平米

第14篇: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

佛教常识答问

(赵朴初老居士著述)

序言...............................................................................................2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2 第二章 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 ........................................11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 .............................................................23 第四章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和复兴...................................32 第五章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 .................................42

(一)佛教的传入和经典的翻译 ..........................................42

(二)佛教各宗派的兴起 .....................................................47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54

(四)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55

(五)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 ..............................................57

序言

这本书是我三十多年前开始写的,因为事务冗忙,时作时辍。原来计画,除现在的五章外,还有三章是有关中国与外国佛教关系史的,因佛教协会已有这方面资料的编辑和著作,所以不重覆了。

我写成第一章后,曾以楞严经‘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这句话用‘饮水’的笔名陆续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有一位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小题目?’我说:‘我喜欢“小题大做”, 而不愿“大题小做”,更害怕“有题空做”。’

几年前,一位青年僧人用日文翻译这本书,我应他的要求写序时,曾记下与本书有关的一件事:一九五七年我陪一位柬埔寨僧人见毛泽东主席,客人未到之前,我先到了,毛主席便和我漫谈。他问:‘佛教有这么一个公式——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有没有这个公式呀?’我说:‘有。’主席再问:‘为什么?先肯定,后否定?’我说:‘不是先肯定,后否定,而是同时肯定,同时否定。’谈到这里,客人到了,没有能谈下去。后来,我在写这本书的第二章时,想起这一次未谈完的问答,我想,书中谈到缘起性空的思想,可能补充了当时我在毛主席前所想讲的话。

我曾看到一位曾是毛主席的勤务员李银桥写的书。有一天,毛主席在延安出门散步,毛主席对李银桥说:‘我们去看看佛教寺庙,好不好?’李银桥说:‘那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我因而想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周建人先生写信给我说:*初期范文澜先生向他说,自己正在补课,读佛书。范老说,佛教在中国将近两千年,对中国文化有那么深厚的关系,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国文化史。一九八七年,我到四川一个佛教名胜地方看到被人贴迷信标语的事实,回来写了一份报告,钱学森博士看见了,写信给我说:‘宗教是文化。’这三个人,一是伟大的革命家,一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一是当代的大科学家,所见相同,都承认佛教是文化,而今天还有不少人的认识水准和当年李银桥的一样。

我最初写这本书的动机只是为了和外国朋友谈话时,翻译人员因缺乏佛教知识而感到困难,想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但这许多年来,得到国内不少人的关怀、鼓励,也得到一些外国朋友的注意。事实说明,这一本小书对于增进人们对佛教的了解,增进国际朋友对中国佛教的了解,不无少许贡献。

我感谢译者为此书所付出的宝贵的心力。我虔诚期待国际朋友对于此书内容给予指教。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1.问:什么是佛教?

答: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mma)。

2.问:‘法’是什么意思?

答:‘法’字的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例如水,它保持著它的湿性,它有水的一定轨则,使人一见便生起水的了解;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东西没有湿性,它的轨则不同于水的轨则,便不能生起水的了解。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佛经中常见到的‘一切法’、‘诸法’字样,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万有’的意思。照佛教的解释 ,佛根据自己对一切法如实的了解而宣示出来的言教,它本身也同样具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

3.问:佛是神吗?

答:不,佛不是神。他是西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artha, P.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Gautama, P.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a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4.问:为什么称他为佛呢?佛的意义是什么?

答: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1)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2)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3)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5.问:除释迦牟尼外,有没有另外的佛?

答:佛教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未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觉悟的可能性,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6.问:如来佛是不是释迦牟尼,还是另一人?

答:‘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a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a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abhu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

7.问: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人吗?

答:不是。阿弥陀佛是另外一个世界上的佛。阿弥陀佛是梵语Amitabha的音译,意义是‘无量的光明’ 。

8.问:‘南无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读起来是‘那摩佛’?

答:‘南无’是梵语Namo的音译,念成‘那摩’,是保持原来古代的读音。现代广东、福建一部分地区,仍保持这个古音,它的意义是‘敬礼’。今天印度人相见,互道‘那摩悉对’,就是说:‘敬礼了’。

9.问:释迦牟尼的一生可以简略介绍一下么?

答:可以。释迦牟尼的时代,约当西元前六世纪中叶,正是我国春秋时代,与孔子同时。他是当时迦毗罗国 (Kapilavatthu) 国王的长子,父亲名净饭 (Suddhodana),母亲名摩耶 (Mqyq) 。摩耶夫人生产前,根据当时习俗,回到母家去,路过蓝毗尼园(Lumbin]), 在树下休息的时候,生下了悉达多王子。

10.问:蓝毗尼花园现在还有遗址留存下来吗?

答:西元七世纪时,我国玄奘法师曾到过蓝毗尼。根据他的记载,他曾经看到在他之前八百多年阿育王(Asoka)在那里建立的石柱,标志著佛陀诞生之处,但当时石柱已被雷击破,柱头倒在地下,已经是衰落的情景了。后来由于没有人能够识得柱上的文字,因此佛陀诞生的位址久已湮没无闻。直到1897年才被人发现了阿育王的石柱,考古家认识出上面的文字,这才发掘出蓝毗尼园的遗址,在附近并且发掘出古代的市镇,其中有些可以相信是属于当时的迦毗罗城的。今天尼泊尔政府已经把这个地方作为圣地加以建设和保护。

11.问:释迦牟尼幼年教养情况是怎样?

答:摩耶夫人产后不久就死了。幼年时代的释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阇波提夫人 (Prajqpati)养育的。他自小从婆罗门学者们学习文学、哲学、算学等等,知识很广博;又从武士们学习武术,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他父亲净饭王因为他天资聪慧,相貌奇伟,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继承王位后,建功立业,成为一个‘转轮王’(统一天下的君主)。

12.问:那么,他后来为什么不继承王位呢?

答:悉达多王子在幼年的时候,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给他看到,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饥渴困乏、在烈日下耕田的农人,绳索鞭打、口喘汗流拖著犁头耕地的牛,蛇虫鸟兽弱肉强食的情景,衰丑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的病人,亲朋哭泣送葬中的死人,这些都促使他思索著一个问题—如何解脱世界的苦痛。他读过的吠陀书(Veda,婆罗门经典)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学到的知识和他未来的王位、权力也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于是他很早就有了出家的念头,后来终于舍弃了王位。

13.问:他父亲怎么会让他出家呢?

答:净饭王发觉了他儿子的心思后,曾经想过各种办法防止他,特别是企图从生活的享受上羁縻他。悉达多王子十六岁时,净饭王便为他娶了邻国的王女耶输陀罗(Yasodharq)为妃,生了一个儿子叫罗怙罗(Rqhula)。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能够阻止他,终于在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偷偷地出了国城,进入一个森林中,换去王子的衣服,剃去须发,成为一个修道者。关于他出家时的年龄,有两种不同记载,一说是十九岁,一说是二十九岁。

14.问:出家以后的情形怎样?

答:他父亲曾尽力劝他回去无效,只好在亲族中选派五个人随从他一起,这五个人的名字是:憍陈如□(Kaundinya, P.Kozfa``a)□,跋堤(Bhadrika, P.Bhaddya),跋波 (Vaspa, P.Vappa),摩诃男(Mahqnqma, P.Mahqnqma),阿说示(Asvajit, P.Aaji)。悉达多王子和他的侍者们先后寻访当时三个有名的学者,从他们学道,但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于是他知道当时哲学思想中没有真正解脱之法,便离开了他们,走到尼连禅河(Naira`janq现在叫做Lilaian)岸边的树林中,和那里的苦行人(极端刻苦修行的人)在一起。为了寻求解脱,他尝够了艰苦辛酸,坚持不懈,经历六年之久。但是结果徒劳无功,方才悟到苦行是无益的。他于是走到尼连禅河里去沐浴,洗去了六年的积垢,随后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气力。当时随从他的五个人见到他的情景,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Benares)去继续他们的苦行。王子于是一个人走到一棵毕钵罗(Pippala)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著东方盘腿坐著,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他便这样在树下思维解脱之道,终于在一个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而成了佛陀。

15.问:释迦牟尼成佛处,现有遗迹留存吗?

答:释迦牟尼成佛处,自古称为菩提场或菩提伽耶(Buddhagayq),那里的毕钵罗树,因为佛坐在树下成道的缘故,得到了菩提树之名。从此,所有毕钵罗树都叫做菩提树。‘菩提’就是‘觉’的意思,菩提伽耶在今天印度比哈尔邦省伽耶城(Gayq)的南郊。那棵菩提树在二千数百年中曾两次遭到斫伐,一次遭风拔,但都重生了新芽,现在的菩提树是原来那棵树的曾孙。树下释迦牟尼坐处有石刻的金刚座。树的东面有一座宏伟庄严的塔寺,名叫大菩提寺,至今约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附近还有许多佛的遗迹和古代石刻与建筑。 1956年印度比哈尔邦省政府为了这个圣地的建设和管理,设立了一个国际性的咨询委员会。中国佛教协会接受了邀请,指派了两名代表参加该会。

16.问:释迦牟尼成佛后的事迹,可以简略地谈一谈吗?

答:释迦牟尼成佛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记载,有的说三十岁,有的说三十五岁。此后五十年(或四十五年)中,直到他八十岁逝世前,他没有间断过他的说法工作。他到处游行,向大众宣示他自己证悟的真理。他最初到波罗奈城去找离开了他的五个侍者,为他们说法。佛教把佛陀第一次说法,叫做‘初转法錀’ 。

17.问:‘转法錀’是什么意思?

答:‘轮’(Cakka),是印度古代战争中用的一种武器 ,它的形状像个轮子。印度古代有一种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转轮王,他出生的时候,空中自然出现此轮,预示他的前途无敌。这里以轮来比喻佛所说的法。佛的法錀出现于世,一切不正确的见解、不善的法都破碎无余,所以把说法叫做转法錀。佛初转法錀处是鹿野苑(Sarnath),在今天波罗奈城(Benares)。经过近代的发掘,鹿野苑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有阿育王的石柱,有西元四世纪石刻的佛初转法錀像等等,并且发掘到古代塔寺的遗址。鹿野苑现有佛寺、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是近几十年来陆续兴建起来的。佛初转法錀处的鹿野苑,和佛诞生处的蓝毗尼园、佛成道处的菩提伽耶、佛逝世处的拘尸那伽(Ku1inagara, Kusinqra),是佛教四大圣迹。值得指出的是:近代学者们对这些圣迹以及其他一些古迹的发掘和修复,主要都是根据我国古代高僧法显、玄奘等的记载。

18.问:佛初次说法的地方为什么要比其他说法的地方看得重要呢?

答:佛在鹿野苑初转法錀这件事是佛教的一件大事。从那时起,开始建立了佛教;从那时起,开始具足了三宝。

19.问:‘三宝’是什么?

答: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saxgha)是僧宝。称之为宝,是因为它能够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极可尊贵的意思。佛初转法錀,憍陈如等五人都归依佛,出家为弟子,于是形成了僧伽。所以说,从那时起开始具足了三宝。

20.问:什么叫做归依?

答:归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靠它。归依三宝的人是佛教徒。‘归依’也可以写成‘皈依’,‘皈’与‘归’的读音和意义相同。

21.问:佛在世的时候,归依的人多吗?

答:是的,佛初转法錀后从鹿野苑到摩揭陀国(Magadha)去的一路上,受到他的教化而归依的人就很多。其中有拜火教的婆罗门姓迦叶的三兄弟,都改变了原来的信仰,率领他们的弟子一千多人归依了佛教。佛到了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Rqjagaha)后,归依的人更多。其中最有名的出家弟子有舍利弗(Sqriputta)、摩诃目犍连□(Mahqmoggallqna)□、摩诃迦叶(Mahqkaapa)等人。后来佛回到故乡去,他的异母弟难陀(Nanda)、堂兄弟阿难陀(Qnanda)、提婆达多(Devadatta)和他儿子罗怙罗等都随他出了家。还有宫廷中一个剃发工奴优波离 (Upqli)也出家加入了僧团,后来成为有名的佛教戒律学大师。佛的姨母波阇波提也归依了佛,是第一个出家女弟子。至于不出家而归依三宝的弟子则为数更多。佛的出家弟子,男的叫比丘(bhikkhu),女的叫做比丘尼(bhikkhuni);在家弟子,男的叫做邬波索迦(upqsaka),女的叫做邬波斯迦(upqsikq),合称为四众弟子。

22.问:释迦牟尼一生游行教化的区域,是哪些地方?

答:根据记载和发掘的资料,佛自己足迹所到的地方,主要是中印度;他的弟子们分到四方游化,可能更远一些;但是斯里兰卡和缅甸都有佛曾经到过并足印的传说。佛居住的地方以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和拘萨罗国 (Kosala) 的舍卫城 (Sqvatth]) 的时间为最多。在王舍城外有一个竹林,是频毗娑罗王 (Bimbisqra) 献给佛和僧众居住的,后人称为竹林精舍;在舍卫城有一个林园是当地一个富商须达多 (Sudatta) 和拘萨罗国王子只陀 (Jeta) 共同献给佛的,后人称为祇园精舍。佛常往来两处,所以竹林、祇园并为说法的重地。王舍城南面的灵鹫山 (Gijjhak[wa) 也是佛常和弟子们说法的地方。佛逝世前由王舍城北行到毗舍离(Vesql]) 城 (今印度比哈尔邦省境内),又由毗舍离向西北行,最后到了拘尸那伽(今印度联合省伽夏城Kasia),佛是在拘尸那伽逝世的。现在佛逝世处,发掘出佛遗体火化的地方和石刻的佛涅槃像以及其他古迹。印度政府为了纪念佛涅槃二千五百年,曾对这个圣地予以必要的修复和建设。

23.问:什么叫做‘涅槃’?

答:现在暂不详细解答,这里可简单解释为‘逝世’。

24.问:佛涅槃前后的情形是怎样?

答:佛在毗舍离城的时候,已经有了重病,在那里度过雨季后,偕弟子们向西北走去,路上受了铁匠纯陀(Cunda)供献的食品,病更加剧。最后走到拘尸那伽一条河边,洗了澡,在一处四方各有两棵娑罗树的中间安置了绳床,枕著右手侧身卧著。后来所有卧佛像(即佛涅槃像)都是这样的姿式。佛告知弟子们将要涅槃,弟子都守候著。夜间有婆罗门学者须跋陀罗(Subhadda)去见佛,阿难陀想挡住他,佛知道了,唤他到床前为他说法,于是须跋陀罗成了佛的最后的弟子。佛在毗舍离临出发前和在途中为弟子们作了多次的教诲,到了那天半夜逝世前又最后嘱咐弟子不要以为失了导师,应当以法为师,要努力精进,不要放逸。佛逝世后,遗体举行火化。摩揭陀国人和释迦族等八国将佛的舍利分为八份,各在他们的本土上建塔安奉。其中摩揭陀国安奉在菩提伽耶的一份,到西元前三世纪,被阿育王取出,分成许多份送到各地建塔。1898年,考古家在尼泊尔南境发掘迦毗罗国故址,发现一舍利塔,塔内藏有石瓶石函等物;有一瓶放在铁和水晶层迭的函内,里面有黄金花,花上安放著佛骨。从函上刻的文字知道这就是释迦族供养的佛的舍利。

25.问:舍利是什么?

答:舍利(Sarira)就是遗体,但这个名称一般只用于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遗体。

26.问:塔是作什么用的?

答:‘塔’又称‘塔波’,是梵语St[pa (P.Th[pa)省略的音译,完整的音译是‘窣堵波’,意义是‘高显’或‘坟’。塔一般是藏舍利的。也有不藏舍利而作为标帜纪念之用的。

27.问:佛涅槃的年代,有没有不同的计算?

答:关于佛涅槃的年代,东南亚佛教徒一般认为是西元前545年,所以1956年和1957年各国都举行佛涅槃二千五百年盛大纪念。我国关于佛涅槃年代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般公认的年代是西元前486年,与南传佛历相差59年。

28.问:佛的涅槃日是哪一天?

答:我国一般认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涅槃日,四月初八日是佛诞生日,十二月初八日是佛成道日。南方各国则以西历五月月圆日 (相当于我国农历四月十五日) 为佛节日 (Vesqkhq),认为佛诞生、成道、涅槃都在这一天。

29.问:听了上面的谈话,对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事迹已经有了轮廓的了解。现在想请你谈一谈当时佛教创立的历史背景。

答:这是一个较难的问题,因为第一关于印度古代历史资料缺乏,第二我自己在这方面少研究。但是我仍然愿意将一些我所知道的材料和所想到的线索,提供你参考、研究和判断。

30.问:很好。我认为,任何宗教和思想都是历史的产物,能够了解一些当时社会的情况,是有助于对佛教的了解的。希望你就几个主要的问题谈一谈,能说明一个大概就行了。

答:先从当时的形势谈起吧。你知道古代印度曾经有一个区域叫做‘中国’吗?

31.问:这倒不知道。那是在印度的什么地区?

答:大约三千五百年到四千年前,雅利安(Qrya)人逐渐由中亚细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那里的土著民族,并且吸收了他们的文明,在那里定居下来,建立了好些国家,因此长期成为雅利安人政治文化的中心(也就是婆罗门文明的中心),当时那个地区被称为‘中国’(Madhya Desa)。至于东方和南方的恒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则被称为是化外的‘边地’。但是到了释迦牟尼时代,形势有了很大的改变。原来‘中国’地方的国家已经开始衰落,而东南边地的国家则勃然兴起。释迦牟尼居住最久、教化最盛的摩揭陀国就是当时新兴的霸国。这时候,文明的中心已经转移到摩揭陀国的王舍城,拘萨罗国的舍卫城,跋耆国的毗舍离城等新都市,其中王舍城尤为重要。

32.问:这些新兴国家除了实力强盛之外,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有没有什么特点?

答:据我初步地研究,有三种情况值得一提:(1)在种族问题上,矛盾的增多;(2)在经济问题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在思想上,反婆罗门教义的新思想的兴起。这三种情况都反映在‘种姓制度’问题上。

33.问:什么是种姓制度?

答: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创立的。‘种姓’这个词儿是从梵语‘Varza’ 9p.Vazza0翻译过来的,它的原来的字义是‘颜色’或‘品质’。照他们的说法,肤色白的雅利安人是品质高贵的种族,深色皮肤的达罗毗荼(Dravida)族和其他土著民族是品质低贱的种族。这种制度原来是用以划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界限的。后来随著工作和职业的分化的发展,本来用以划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种姓差别,也在雅利安人自己中间起了反映,于是有四姓(四个种姓)的划分。最高的种姓是婆罗门(Brqhmaza),是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阶级(到后来婆罗门也可以当国王);其次是刹帝利(K2atriya),是掌握军政的国王和武士阶级;其次是吠舍(Vai1ya),是商人、手工业者,也有从事农耕的农民阶级;最下的种姓是首陀罗(1[dra),是农人、牧人、仆役和奴隶。前三者是雅利安人,后者是非雅利安人。各种姓有它的世袭的职业,不许被婚姻混乱,尤其严禁首陀罗和别的种姓混乱。对首陀罗男子和别的种姓女子结合所生的混血种,特别订有法律,给予一种贱名,如首陀罗男子与婆罗门女子的混血种名为旃陀罗(Cazfqla)。他们的地位最低贱,不能与一般人接触,被称为‘不可触者’。这种人世世代代操著当时认为下贱的职业,如抬死尸、屠宰、当刽子手之类。种姓制度不仅订在法律里面,而且神圣不可动摇地规定在宗教教义和教条中。在婆罗门教势力强盛的‘中国’地方,种姓制度最严格。

34.问:在新兴国家地方也有种姓制度吗?

答:随著雅利安人势力的扩展,这些国家都不能不受到婆罗门文化的影响,当然也都存在著种姓制度,但种姓制度所遇到的困难就比较多得多。第一,在这些国家里,土著人民占的比率大;第二,雅利安与非雅利安种族混合情况比较普遍;第三,为了巩固雅利安人在那些地方的统治,有不少土著部族的首领通过入教仪式被安排在刹帝利种姓之列。在种姓制度下,统治阶层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之间一向存在著矛盾,尤其是非雅利安人的刹帝利对婆罗门的优越地位的反抗,更加显著。据研究,摩揭陀国的人多半是吠舍和首陀罗的混血种,婆罗门法典认为他们是半雅利安、半野蛮的下等种族。后来统一印度的摩揭陀国阿育王,据说就是首陀罗的血统。在这种环境中,反对婆罗门种姓制度教义的学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和欢迎,而释迦牟尼宣导的‘四姓平等’之说,事实上反映著当时那些新兴国家的人民对种姓制度的不满。

35.问:释迦是不是雅利安种?

答:关于释迦的种族问题,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蒙古种,有的说是雅利安种。但是从当时的地理看,迦毗罗国地处僻远,又是小国(有人研究,认为它当时是拘萨罗国的附庸国),因此它的王族不是雅利安种的可能性较大,而且佛经上不只一次说释迦牟尼的身体是紫金色,这可以为释迦族不属于白色的雅利安种的一个论据。

36.问:能不能说当时种姓制度问题上的矛盾纯粹是种族的矛盾?

答:不能那么说。据我看,它还反映著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矛盾。

37.问:释迦牟尼时代印度的社会是不是奴隶社会?

答:近代在印度河流域的发掘,证明在西元前3500-2750年之间,那里的土著民族(可能就是达罗毗荼族),早已有了惊人的城市文明。他们有城市规划,有下水道;有两三层砖建楼房,有公私浴室;街道上有货摊和店铺,有纺织业和陶业。这个事实推勫了西方学者们一向认定印度文明是雅利安人带来的说法,事实上是游牧民族的雅利安人接受了土著的高级文明。根据发掘的材料来看,当时土著民族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而且可以断定他们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至于雅利安人定居下来很长时期(约一千年)以后,到了种姓制度确立了的时期,那里的社会是否仍然是奴隶社会,值得研究。从婆罗门的法典看来,首陀罗并不是奴隶,只是有一部分人当奴隶,而奴隶只是从事杂役劳动,在生产部门很少参加,显然奴隶不是主要生产者,因此很难断定当时是奴隶社会。

38.问:据你看当时是什么制度的社会呢?

答:佛经中的资料记载,当时国王每年有一固定的日期,在自己的田地里举行亲耕仪式,人民都在替他耕田。这与婆罗门的法典规定的靠自己劳动为生的首陀罗人要以劳动向国王纳税的条文相合。根据我国古代译师的注释,‘刹帝利’的原来字义是‘田主’。从这个线索来推断,似乎‘种姓’制度开始完备地确立的时期,印度已经进入了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而到了释迦牟尼时代,在新兴的国家里,情形又有所演变。根据佛经的资料,当时的商业很发达,有相当规模的陆运和航运的商队,商人掌握著雄厚的经济力量。例如把一座林园送给佛的大富商须达多,他有力量以黄金布地和拘萨罗的王子比富;手工业也很发达,有细密的分工,自由经营的小工商业在生产上占重要地位;当时有了纳税的自由农民,有佃农。可以设想,在吠舍人和首陀罗人混合种族的新兴国家里,刹帝利可能不是领主,而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印度在西元前一千年间已经有了铁器,到这时期,铁制农业器具更已普遍使用,农业上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当时的经济情况下,封建领主的割据,是不利于商业、手工业,特别是农业的发展的。历史证明,统一兴修水利和灌溉系统是促成阿育王统一印度的重要原因。虽然阿育王是佛逝世二百年以后的人,但是佛在世时,人们就有‘转轮王统一天下’的理想。佛幼年时,他的父王和国人曾期望他做转轮王。佛虽然舍弃了王位,但是他也推重转轮王这样的理想人物。‘转轮王’思想,实际是反映著当时一般人要求有一个中央集权政府来代替领主割据的愿望,这个要求和愿望必然和种姓制度发生冲突。

39.问:释迦牟尼和婆罗门、刹帝利的关系怎样?

答:释迦牟尼是公开宣布反对婆罗门教义的,所以一生遭到婆罗门攻击的事很多。但是也有不少婆罗门教徒和学者改变了原来的信仰而归依了他。婆罗门人受了佛教的刺激,就有了《摩奴法典》的出现。这部法典一方面固然是为了维护种姓制度,一方面也可能作了一些修正。在《摩奴法典》里攻击佛教的文句虽不明显,但后出的《述记氏法论》则把攻击佛教的态度明白地表示出来。至于佛和刹帝利的关系,你知道,佛是出身于刹帝利种姓的。当时佛所游化的那些国家的国王们,如摩揭陀国的频毗娑罗王,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等,都是他的信徒和有力的支持者,后来阿育王更大弘佛法。应当说,新兴国家的刹帝利对佛是极其尊重信仰的。值得注意的是,佛经中提到四姓时,改变了原来以婆罗门为首的次序(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而把婆罗门放在刹帝利之后,这是违反传统习惯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他贬抑婆罗门地位的态度。

40.问:释迦牟尼和平民的关系怎样?

答:释迦牟尼教化的方式是接近平民的。他说法不用婆罗门的雅语,而用当时平民的俗语,就是一个例子。前面说过释迦牟尼曾经接受一个首陀罗人优波离为弟子,佛的兄弟和儿子在僧团内行次在他之下,他们都得向优波离礼拜。对一般人不肯接触的旃陀罗人,佛和弟子们平等接受他们的供养。佛曾经设法和一个不敢见他的旃陀罗人相见,并为他说法。佛对待所有不幸的人都是这样,他的弟子中有乞丐,也有妓女。有一次,佛谢绝了国王的邀请,而到一个不幸的堕落的女人那里去应供。在古代印度社会里,妇女的地位和奴隶差不多。佛接受妇女为出家弟子,让她们参加僧团的事实,被认为是宗教史上一个很大的革命举动。

41.问:佛虽然对不幸的人们表示同情,但是他没有教他们向统治者进行反抗,不是吗?

答:诚然,佛没有教他们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反抗统治者。佛主要教导人们断除内心的烦恼,以求解脱。同时又说现世止恶行善的因,会获得来世安乐的果,在这方面可以说,佛对现实生活问题,是抱著容忍的态度的。但是,他在思想上推倒了婆罗门的神权,宣布众生平等,说出‘诸法无常’的真理,对当时的社会起了进步的作用。

42.问:当时思想界的情况怎样?

答:和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相仿佛,当时印度思想界也正处在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总的说来,当时思想界有两大潮流,一个是正统的婆罗门教思想的潮流,一个是异端的反婆罗门教思想的潮流,佛教属于后者。

43.问:婆罗门教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婆罗门教是多神教而又带著一神教的色彩,崇拜各种自然的神祇,盛行祭祀祈祷以招福禳灾,而以梵(Brahmq)为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梵从口生出婆罗门,从肩部生出刹帝利,从腹部生出吠舍,从足部生出首陀罗,以此定四姓的贵 贱,这就成为种姓制度的根据。人应当服从梵天的意旨,因此应当信奉《吠陀经》,奉事婆罗门,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后来婆罗门教义有所发展,它把‘梵’抽象起来做为宇宙的本体,或宇宙生起的最高原理;一方面又从个人观察,认为‘我’是个人的主宰和本体,人的身体由‘我’而生,人的活动由‘我’而起,外界万物也都因‘我’而存在。由此推论出‘我’与‘梵’本来不二,人所应当努力的就是经过修行以达到梵我一致的境地,这样才能免去轮回之苦而得到大自在。

44.问:当时反婆罗门教的思想有多少派别?

答:根据佛经所说有九十六种之多,最特出的有六个教派,佛经称这些教派的创立者为六师。其中一个就是耆那教(Jaina)的始祖尼干子(Nigazwha Nqtaputta),其余五人是富兰那迦叶(Purqza Kaapa)、末迦梨(Makkhali Gosqla)、阿耆多(Ajita Kesakambala)、婆鸠多(Pakudha Kaccqyana)、散若夷(Sa`jaya Belawwhiputta)。除耆那教现还存在、有典籍可考外,其余五人都没有正式记载,现在只能从反驳他们学说的其他教派典籍中看到一鳞一爪。他们有的是否认因果关系的怀疑论者;有的主张纵欲;有的主张苦行;有的认为人由四大(地、水、火、风四个元素)组合而成,死后四大分散,归于断灭,否认来世,是唯物论者。

45.问:佛教和各教派的关系怎样?

答:佛教一方面批判婆罗门教义,同时也反对非婆罗门教的各教派。但是佛教和婆罗门教以及各教派的思想都有渊源,佛教接受了他们的某些思想,而根据‘缘起’和‘业’的理论,予以另一种解释。如‘三世因果’(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来世受果)、‘六道轮回’(随著自己善恶行为,或生天界而为天人,或生人界而为人,或为阿修罗—一种和天人差不多的好战斗的神,或为畜生,或为鬼,或堕地狱。一切众生永远升沉于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中,犹如车轮没有始终地转著,所以叫做轮回)、‘四大和合’(地水火风四元素)等等,并接受了关于天文地理的某些传统说法。对婆罗门教的神祇,佛教也没有否定他们的存在,只是贬抑他们的地位,当做一种众生看待,认为他们也不免轮回生死之苦。如对于梵天,认为只是天界中的天人,将来也会堕地狱。关于这些,以后还可以谈。

第二章 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

1.问:佛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我前面说过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Samudaya-sacca),说苦的消灭(灭谛Nirodha-sacca)和灭苦的方法(道谛Magga-sacca)。佛教经籍非常繁多,其实不超出这四圣谛(Cattqri-ariya-saccqni,谛的意义就是真理),而四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Pawiccasamuppqda)。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从缘起论这个源泉流出来的。

2.问:缘起是什么意思?

答:‘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Hetu)、缘(Paccaya),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佛曾给‘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 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四句就是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

3.问:什么是同时的互存关系?

答: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如师生关系:有老师则有学生,有学生则有老师,无老师则不成其为学生,无学生则不成其为老师。这是同时的互相依存的关系。

4.问:什么是异时的互存关系?

答:如种子和芽的关系:因为过去先有了种子,所以今天才能有芽生;也因为今天有芽生,过去的种子才名叫种子,这是异时的互相依存的关系。从另一方面看,种子灭的时候也正是芽生的时候,芽生的时候也正是种子灭的时候,在这里,芽和种子的生与灭现象又是同时的互存关系。总之,无论其为同时或异时,一切现象(法)必然是在某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存在的,没有任何一个现象可以说是绝待(绝对)的存在。

5.问:异时的互存关系是否就是因果关系?

答:照佛教的说法,所谓互存关系,都是因果关系。从异时的互存关系来说,种子是因,芽是果,这是异时因果。从同时的互存关系来说,如以老师为主,则老师是因,学生是果;如以学生为主,则学生是因,老师是果,这是同时因果。这当然是简单地举例,其实因果关系是极其错综复杂的。从这一个角度看,这样的因产生这样的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同是这个因会产生另外的果。如某甲,从师生关系看,他是乙的老师;从父子关系看,他是丙的父亲;从夫妻关系看,他是丁的丈夫。以甲为因,则乙丙丁和其余一切都是果,由此而看出一因多果;以其余一切为因,则甲是果,由此而看出多因一果。实际上,没有绝待的因,也就没有绝待的果。世界就是这样由时间上无数的异时连续的因果关系,与空间上无数的互相依存关系组织的无限的网。

6.问:听说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砖上和露盘上刻有经文,都是讲缘起的教义的,是吗?

答:是的。那是辽代建的塔。砖上刻著一首缘起偈(偈,是偈陀Gatha的简称,意思就是诗或颂):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露盘上刻的是这首偈的梵文。其实,不只是这座塔,古代佛塔一般都刻著这首偈当作舍利供奉。因为佛说过‘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所以这首偈被称为法身舍利偈,这也是说明缘起教义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缅甸近年拆修一座古塔,砖上也刻著这首偈的巴利文:

Ye Dhammq Hetu-ppabhavq,

Tesa/ hetu/ Tathqgato qha;

Tesa/ ca yo nirodho,

Eva/ vqd] Mahqsamazo.

7.问:缘起偈是谁作的?

答:是佛的弟子阿说示(Aaji,最初五比丘之一,意译是‘马胜’)说出的。有一天马胜比丘在托钵行乞的时候,遇见了婆罗门大学者舍利弗。舍利弗看见他容貌威仪,不同常人,便问他向谁学道,教义如何。马胜比丘便说出了这首偈,舍利弗听了很欢喜,回去向目犍连说了,两个人便一起归依了佛。这首偈我国有几种译文,偈中‘吾师大沙门’,是指释迦牟尼。沙门(Samaza),简单地意译就是出家修道者,当时婆罗门教之外各教派的出家修道者都称为沙门。

8.问:在当时各教派中,缘起论是不是佛教特有的教义?

答:是的。佛经中说缘起有十一个意义:(1)无作者义,(2)有因生义,(3)离有情义,(4)依他起义,(5)无动作义,(6)性无常义,(7)刹那灭义,(8)因果相续无间断义,(9)种种因果品类别义,(10)因果更互相符顺义,(11)因果决定无杂乱义。这些意义都是不同于其他教派的教义的。

9.问:可否请你把这十一义简单解释一下?

答:十一义归纳起来,有四个重要的论点:

(一)无造物主,

(二)无我,

(三)无常,

(四)因果相续。

10.问:无造物主是什么意思?

答:是否定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即十一义中的‘无作者义’ 。因为既承认‘诸法因缘生’,就不能承认有个独立的造作者。任何一个因都是因生的,任何一个缘都是缘起的,因又有因,缘又有缘。从竖的方面推,无始无终;从横的方面推,无边无际。由此而得出结论:没有绝待的一个因。缘起论者,不仅应当否认‘从口生出婆罗门’的人格化的造物主,而且也应当否认作为宇宙本源的理性化的存在。从另一方面说,缘起论者固然不承认有一个绝待的第一个因,但同时又反对认为一切出自偶然的观点。他主张任何现象的生起,都不是无因的,而是受必然的因果律支配的,这便是‘有因生义’。

11.问:照你这样说,佛教很像是无神论,但是何以佛教寺庙中又供有很多的神呢?

答:我前面说过,佛教并没有否定婆罗门教的神祇,只是看做是一种众生,后来有些神祇被吸收到佛教中来成为护法神,这是一方面情况。另一方面,也应当承认到后来佛陀被神化了的事实。但是根据佛教教义,佛不是造物主,他虽然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但不能主宰人的吉凶祸福,佛也是受因果律支配的。

12.问:什么是‘无我’?

答:‘离有情义’、‘依他起义’和‘无动作义’,都是说明无我的道理的。‘有情’的巴厘语是‘萨埵’(Satta),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做有情。婆罗门教和其他各派主张一切有情都有一个常住的(固定不变地存在的)、起主宰作用的自我(Atta,意义与‘灵魂’相当)。缘起论则认为所谓‘有情’,无非是种种物质和精神的要素的聚合体。从身体的组织来说,有情是由于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六种元素)所构成的,依借前五大而有身体的机关及其作用—地为骨肉,水为血液,火为暖气,风为呼吸,空为种种的空隙;依借后一大(识)而表现种种的精神活动。再从心理的要素来说,有情的组织分为色R[pa、受Vedanq、想Sa``q行Sankhqra、识Vi``qza五蕴。蕴(Khandha)就是堆,把种种不同的现象分类,每类做为一堆,这就是蕴。简单地解释,‘色’就是各种物质,眼、耳、鼻、舌、身五根(根就是人生的感觉器官)和色、声、香、味、触五境(境就是感觉物件)等都属于色。受、想、行、识四蕴包括重要的精神要素:受是感觉(感觉苦、乐或不苦不乐等);想是印象(摄取事物的相貌,知道是青、黄、赤、白,是长、短、方、圆,是苦是乐等);行是思维(思维是推动身心活动的力量,所以叫做行);识是了别(对于所认识的物件,予以判断和推理)。佛教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说明有情不是固定的单一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的聚合体,而任何要素又是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著的,所以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独立的‘有情’在支配著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这便是无我的简单解释。

13.问:请允许我插一句。照你所说佛教关于有情的组成要素的说法,它是不是二元论?

答:大体来说,佛教把组成有情的要素分为精神和物质两类,两者结合便是有情的成立。佛教对此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做‘名色’。名,是精神的要素,即五蕴中受、想、行、识四蕴,也就是六大中的识大;色,就是地、水、火、风、空物质的要素。地水火风空诸要素,都不能单独生起,而必须是互相结合变化的。简单地说,‘名色’就是身心合成的存在。从这方面看,有人说它是二元论;有人说它是一种平行论(即心理生理平行);也有人说佛教认为精神物质诸要素都没有独立的单元,所以与二元论和平行论都有所不同。究竟应当怎样看,可以研究,但是它不是唯物论则是明显的。

14.问:‘无动作义’如何解释?

答:‘无动作义’,就是不承认因果之间有来去。缘起论者承认由因生果,而反对因变成果的说法。譬如以灯传灯,是乙灯的火由甲灯焰生,而不是甲灯的火跑到乙灯去。根据这个道理,佛教虽然也讲六道轮回,但是不承认有个灵魂从这个有情的身体投入另一个有情的胎里去。这个道理是从无我的教义引伸出来的,以后还可以谈。

15.问:什么是‘无常’?

答: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佛经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就是这个意思。‘诸行’,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行’是迁流变动的意思,一切现象都是迁流变动的,所以叫做‘行’。这个字的本身就包含了无常的意义。‘生灭’二字,实际上包括著「生、异、灭’三字或‘生、住、异、灭’四字。这里每个字表示著一种相状:一个现象的生起叫做‘生’;当它存在著作用的时候叫做‘住’;虽有作用而同时在变异叫做‘异’;现象的消灭叫做‘灭’。刹那(K2aza)是极短的时间,佛经中说弹一下指头的时间有六十刹那。刹那生灭,就是一刹那中具足生、住、异、灭。有人问,一个人的寿命一般有几十年,怎么是刹那生灭呢?佛教把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叫做一期,一期是由刹那刹那相续而有的。对一个人的整体来说,他有一期的生住异灭,即生、老、病、死;但从他的组成各部分来说,则是刹那刹那的生住异灭。佛经说人的身体每十二年全部换过一次。一个物体的生住异灭,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实际都是刹那生灭相续的存在。照佛教的教义,一切现象没有不是刹那生灭的。佛教把主张‘有常恒不变的事物’的见解叫做‘常见’,认为是错误的。

16.问:请允许我插一句,佛教本身是不是也受‘无常’法则的支配?

答:是的。根据佛说,佛法分三个时期:一是正法时期,即佛教兴起时期;二是像法时期,即演变时期,这时期开始有佛像,所以称像法;三是末法时期,即衰坏时期,佛并且曾经说过将来法灭时的情况。‘诸行无常’,佛教也不例外。

17.问:什么是‘因果相续’?

答: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固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从横的方面看,因果的品类有种种无量的差别。种种品类差别的因果关系固然错综复杂,但其间又有井然的法则,一丝不乱。一类的因产生一类的果,如善因得善果,因与果相符,果与因相顺;一类的因不能生另一类的果,如种瓜只能得瓜,不能得豆。佛教认为因果的法则是决定的,虽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也不能加以改变的。这就是‘因果相续无间断义’、‘种种因果品类别义’、‘因果更互相符顺义’和‘因果决定无杂乱义’的简单解释。佛教把主张‘现象灭了就不再生起’的见解叫做‘断见’,也是反对的。关于因、缘、果的分析,佛教有六因、四缘、五果等说法,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18.问:关于上面所说的有关缘起的理论有什么经论可供研究?

答:佛教经论谈缘起道理的地方很多,如上面所说的十一义,出自《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玄奘译) ,可以一看。又玄奘译的《俱舍论》和鸠摩罗什译的《大智度论》里有关部分,也可以一看。

19.问:听了你根据‘无造物主、无我、无常、因果相续’四个论点来说明缘起十一义之后,对于缘起的理论,大致有所了解。是否可以说这就是佛教对于宇宙万有的解释?

答:四个论点实际只是两个论点—-‘无常’和‘无我’。 ‘无常’就是生灭相续,它不仅包括‘刹那生灭’的意义,而且包括‘因果相续’的意义。‘无我’就是没有主宰,没有一身之内的主宰,也没有宇宙万有的主宰。所以无造物主的意义,实际包含在‘无我’里面。‘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佛教对宇宙万有的总的解释,也可以说,是一切法的总法则。所以‘无常’和‘无我’的教义被称为‘法印’。

20.问:‘法印’是什么?

答:印就是印玺。国王的印玺可以证明档的真实(有通行无阻的作用),藉以比喻佛教的主要教义,也以符合‘法印’而证明其为真正佛法(掌握了它,便能对一切法通达无碍),所以称为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并称三法印,或者加上‘有漏皆苦’,亦称四法印。

21.问:请解释一下,‘有漏皆苦’的意义。

答:‘漏’就是烦恼。佛教认为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在无常的法上贪受追求,在无我的法上执著为‘我’,或为‘我所有’,这叫做惑,惑使人烦恼,所以又叫做烦恼。烦恼种类极多,贪(贪欲)、嗔(嗔恨)、痴(不知无常无我之理等等叫做痴)是三毒,加上慢(傲慢)、疑(犹疑)、恶见(不正确的见解,如常见、断见等)为六根本烦恼。由于烦恼而造种种业(Kamma),业就是行为(身业)、言语(口业)、思想(意业)的活动。烦恼和业引生未来或为天人,或为人,或为地狱、鬼、畜生的身心;于是又起烦恼,又造业,又生身心,这样的生死轮回(Samsqra),没有休歇。而生死轮回是苦的。以人生而论,一般地说有八苦:生苦(婴儿在胎出胎时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与所爱的分离)、怨憎会苦(与所怨憎的聚会)、所求不得苦、五取蕴苦(五取蕴即五蕴,取就是烦恼,人的色受想行识以烦恼为因而生,又能生烦恼,所以叫取蕴。五蕴刹那迁流变坏,为生老病死等苦所集,所以是苦)。总之,佛说世间有无量的苦,苦不是孤立的自己生起来的,也不是造物主给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缘的。上面所说因惑而造业,因业而有生死苦,就是佛教对苦的缘起解释,全面分析起来有‘十二缘起’。

22.问:请简单谈一谈‘十二缘起’。

答:佛教的缘起论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的。对人生问题一般说十缘起或十二缘起。十二缘起是:无明缘、行缘、识缘、名色缘、六入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老死缘。现在简单地解释一下:(1)老死(Jarq-maraza),这是观察人生的起点,老死忧悲苦恼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缘何而有老死忧悲苦恼呢?是由于有(2)生(Jqti)。如果没有生,则没有老死,也没有忧悲苦恼。生的条件虽有种种,但是最重要的条件是(3)有(Bhava)。‘有’就是存在的意思,简单地说,身口意所造的善业恶业对招引自己的后果潜伏著一种力量叫做‘有’。有了业力为缘,必然有后果的生与死。‘有’又是缘什么而起的呢?有的缘是(4)取(Upqdqna)。取是追求执著的意思,追求色、声、香、味、触五欲,执著可爱事物为我所有,这叫做取。由于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执著,就能引发身口意三业的活动。取又以(5)爱(Tazhq)为缘。爱的简单解释就是生命欲,它是生命活动的本源力。有生命欲才有追求执著,有追求执著才有种种身口意的活动而有业力的存在,招引生死之果。所以爱、取、有同是生死的因。说到这里,已经说明了惑、业、苦的因果关系。为了进一步考察生命欲(爱)之所以发生,则必须说明(6)受Vedanq、(7)触Phaa、(8)六入Sa=qyatana的关系。受是感觉,即对客观境物所起的快感(乐受)、不快感(苦受)或不苦不乐感(舍受)。由于苦乐的感觉,激发和冲动著生命的欲求。感觉来自外界事物刺激的反应,所以依存于触,触是根、境、识三者会合而有的心理活动的开始。如眼(根)对红色(境)时,红色剌激眼根,因而司掌视觉的眼识生起活动。根境识三者会合,才发生红色的触(反应),所以触依存于六入。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 是传递色、声、香、味、触、法(法,即前五种事物遗存下来的印象,是意根的物件)六境的机能。再进一步考察六入依何存在的问题,因而说到(9)名色nqma-r[pa。名色的意义前面已经讲过,即身心(色、受、想、行、识五蕴)合成的组织。六根是依存于身心全体组织的东西,有名色所以有六入。名色又以何为缘呢?名色又依存于(10)识Vi``qza。识虽是名色中一部分,但是如果把名色当作认识体来看,识乃是它的中心的东西。识对境(认识物件)有总了别作用,使境增加明显,使根增长功能,使受、想、思有所领导。所以名色全体的成立,依存于识,但是识又依存于名色。因为有境对根的刺激,和受、想、思的帮助发生,才有识的现起,识不能离开名色而独立。所以识与名色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以上所说是十缘起,如果就人们现实的活动的条件来观察,十缘起已经全面了,但如果说明生死何以无穷的原由,则又有行和无明二缘,共十二缘起。(11)行Sankhqra。‘行’的意义与‘有’相同。从现在身口意造作的业来看它潜伏著引生后果的力量叫做‘有’,从现在已经成熟的果来看过去所造的业叫做‘行’。识与名色,是现在已熟的果,是依存过去的行而生起的。由于过去无始以来‘行’的反复,积习成性,隐然有种力量支配著行为,所以生死苦恼现象联绵不断。行又依存于(12)无明Avijjq。无明是对一切法缘生故生、缘灭故灭、无常、无我的真实相不认识,特别对自己身心只是因缘所生的道理不能自觉,以为其中有常住的、唯一的、作主宰的我。由于‘我’的执著,所以对境而有乐受、苦受、舍受,而起贪嗔痴等烦恼,而造种种善恶业。所以人们的生死痛苦的本源毕竟在于无明。十二缘起归纳起来仍不外乎上面所说的惑、业、苦的关系。无明、行是过去无始以来的惑和业,招致现在识、名色、六入、触、受的苦果;爱、取、有是现在的惑和业,招致未来的生、老死的苦果。这些都是‘有漏皆苦’一句所包括的内容,也就是四谛中苦谛和集谛的内容。

23.问:现在请解释一下‘涅槃寂静’的意义。

答:‘涅槃寂静’和‘有漏皆苦’相反。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十二缘起是根据‘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的道理,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则是根据‘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的道理。老死忧悲苦恼,既是由于生缘,消灭生缘则生死忧悲苦恼灭;消灭爱、取、有缘,则生死苦灭。这样推上去直到最后,消灭无明缘则苦果之因‘行’灭。无明灭、行灭、识灭,乃至生老死灭,就是涅槃。更明确的来说:凡是属于不清净的污染的缘尽灭,无明转成为不污染的清净智慧,一切法上为清净智慧所照见的实相谛理,这就是涅槃,也叫做‘现法涅槃’。涅槃Nibbqna的意义是圆寂,就是说:智慧福德圆满成就的,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佛教认为这种境界‘唯圣者所知’,不能以经验上有、无、来、去等概念来测度,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我前面说过可以把涅槃解释为逝世,其实释迦牟尼三十岁的时候,便已经证得涅槃而成佛,不过当时他的肉体还是过去惑、业之果的剩余,所以称为‘有余涅槃’。直到他八十岁逝世,方是入‘无余涅槃’。

24.问:如何能达到涅槃的境界呢?

答:上面所说关于涅槃的道理属于灭谛,现在你提的如何达到涅槃的境界的问题属于道谛。道谛以涅槃为目的,以生死根本的烦恼为消灭物件,以戒 (Sila)、定 (Samqdhi)、慧 (Pa``q)三学为方法。(1)戒,是防止身口意三业的过失,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级。五戒(Pa`ca S]la)是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类。这是出家在家弟子共持的戒;十戒是沙弥( Sqmazera)持的戒(出家男子受十戒的叫做沙弥,一般是不满二十岁的人,满二十岁才能受具足戒为比丘);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持的戒。当初僧伽成立时,没有约制团体的一定规律,其后随著问题的发生而随时制戒,到佛逝世前,已制定了二百多条。南方国家所传比丘戒二百二十七条,我国西藏二百五十三条,汉地二百五十条,大体相同,仅有某些条款分开和合并的不同,汉地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2)定,是精神上既不昏沉(即不瞌睡),又不纷驰的安和状态。这是印度一般宗教徒所必习的,尤其是佛教徒修持的必要条件。由于定,身心远离爱欲乐触等的粗分别,逐步发得身心轻安,终于能够把心—精神思想集中于任何一境之上,宁静安稳不受扰乱,进而引发一种无漏的智慧。定有世间的四禅和四无色定,有出世间的九次第定、三三昧等。从定而后能引发(3)慧。慧是分别一切法的自相(特殊性)与共相(一般性),通达四谛的道理,而有断除迷惑证悟真理的作用。戒、定、慧三学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修行法门,共称三十七道品。这里不一一介绍,仅简略介绍一下八正道:(1)正见,就是于一切法上见到无常无我缘起四谛之理而明确认识它,使成为自己的知见;(2)正思维;(3)正语;(4)正业,是使自己的生活行动受正见的指导,使身口意合于法的法则;(5)正命,是正当的生活方法,反对诈欺仗势骗夺他财以养自己的邪命生活;(6)正精进,使身口意毫不松懈地努力向正见所指的目的前进;(7)正念,经常忆念著正见,使正见不忘失而经常现前;(8)正定,在正见指导下修习进入无漏清净的禅定。

25.问:根据上面所介绍的四谛内容,可不可以说佛教是厌世主义,因为看不出它对世界有任何积极的理想和采取任何积极的手段?

答:从对待有漏的世界来说,可以说是厌世主义,但是佛教当时的创立,反映著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它对人间世界也是有一种理想的。例如《增一阿含经》记载,佛陀谈到转轮王统治的社会情况时,他说:那时候世界上土地平整,如镜清明;谷物丰饶,遍地皆生甘美果树;时气和适,四时顺节,人身康乐,少病少恼;富足如意,食不患苦;欲大小便时,地自然开,事已复合;金银珍宝,散在各地,与瓦石同流;人民大小平等,皆同一意,相见欢欣,善言相向;言辞一类,而无差别。从这段话里面,看出一种类似我国古人大同的理想。为实现这种理想社会的各种努力,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方面的理论在大乘佛教中特别得到发挥,但为当时各种条件所局限,佛教没有提出政治的和社会的措施。

26.问:什么是大乘佛教?

答:大乘Mahqyqna和小乘Hinayqna是佛教的两大宗派。

27.问:大乘小乘有什么分别?

答: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著重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著重自己解脱。大乘有不同的经典,在教义上有所发挥和发展。这里可以举几个特点:□首先大乘在灭谛上进一步说‘无住涅槃’。从理论上说,十二因缘灭,灭的只是不合缘生缘灭真理的无明烦恼,而不是缘生缘灭的法,‘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所以到了佛的圆满觉悟的境界,就能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就能在因缘生灭的世界中,永无休歇地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事,而随时随处安住在涅槃的境界。其次根据缘起的道理,说明一法以一切法为缘而生起,同时又是生起一切法之缘,所以任何人与一切众生都有同体的关系,好像海里面一个小水泡和整个大海水是同体关系一样。所以说,‘一切众生是我父母’,又说‘视众生如一子’(独子),这样地兴起大慈悲心(慈是同情人之喜乐,悲是同情人之忧苦),‘无有疲厌’地‘为众生供给使’。大乘佛教特别发扬这种菩萨行的人生观,并且特别鼓励‘六度’和‘四摄’的行为。

28.问:什么是菩萨?

答:菩萨是菩提萨埵(Bodhisatta)的简称。简单地解释,凡是抱著广大的志愿,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而得到究竟安乐(自度度他);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这种人便叫做菩萨。

29.问:什么叫做六度?

答:‘度’的梵语是‘波罗蜜多Pqramitq’,字义是‘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的意思。六度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第一是布施(Dqna),有三种:凡以物质利益施与大众的叫做‘财施’,包括身外的财物和自身的头目手足和生命;凡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的叫做‘无畏施’;凡以真理告知大众的叫做‘法施’。第二是持戒(S]la),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菩萨最根本的戒是饶益有情戒,就是一切为了利益大众,其余所有戒条都要服从这一条。第三是忍(Khanti),即为利益有情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第四是精进(Viriya),即不懈息地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业。第五是禅定(Samqdhi) ,第六是般若(Pa``q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

30.问:什么是四摄?

答:摄(Sangaha-vatthu)的意义就是大众团结的条件。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Peyyavajja),慈爱的言语和态度;第三是利行(Atthacariyq),为大众利益服务;第四是同事(Samqnattatq),使自己在生活和活动方面同于大众。四摄法是菩萨在众生中进行工作的方法。

31.问:菩萨为了利行同事,是否应当学习世间各种学问?

答: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必须广学多闻。佛教要求菩萨行者学习五明(Vidyq就是‘学’):(1)声明,即声韵学和语文学;(2)工巧明,即一切工艺、技术、算学、历数等;(3)医方明,即医药学;(4)因明,即逻辑学;(5)因明,即佛学。五明是学者必须学习之处。‘学处广大,悲心恳切’是菩萨的条件。大乘佛教号召难学能学,尽一切学。

32.问:请再讲一讲大乘佛教的其他特点。

答:其次是根据缘起的道理而说法性空。这就是说,一切法既是因缘和合而起,所以都没有实体;换句话说,一切法都只是因缘和合的现象,在现象上找不到作为主宰的本体。前面所说的‘诸法无我’是指人的‘我’,现在进一步说法的‘我’也没有。前面是破‘人我执’,说‘人空’;现在是破‘法我执’,说‘法’空。

33.问:佛经中有两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什么意思?

答:这就是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色’,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中的色,是指物质。任何物质现象都是缘起,它有相状,它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状和功用里面没有常恒不变的指挥它的主宰,所以说是空。所谓空,不是指的色外空(物体之外的空),也不是指的色后空(物体灭了之后的空),换句话说,并不是离开色而另外有一个空,而是‘当体即空’。色是缘起所起,色法上不能有个不变的实性,所以说‘色即是空’;唯其没有实性,所以能遇缘即起,所以说‘空即是色’。这也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简单解释。受、想、行、识等精神现象也同样地是‘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是宇宙万有的真实相状,即所谓‘诸法实相’。大乘佛教以实相为法印,称为‘一法印’,一切大乘经教,都以实相的道理来印证。如前面所说‘无住涅槃’和‘菩萨六度四摄’等教义,都是以缘起性空的理论为基础的。

34.问:关于大乘佛教的特点还有什么可以介绍的吗?

答:上面所说的是大乘佛教各宗派的几个共同的特点。各宗派又有其特点,这里就不谈了。

35.问:佛经是释迦牟尼亲自写的吗?

答:不是,是佛逝世后,他的弟子记诵出来的。佛逝世的那一年,佛的弟子,以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人集会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将佛一生所说的言教结集起来,以传后世。当时由阿难陀诵出佛所说的经(Sutta);由优波离诵出佛所制的僧团戒律(Vinaya);由摩诃迦叶当时诵出,后来又补充结集的关于教理的解释和研究的论著(Abhidhamma)。经、律、论为三藏Tipiwaka。藏的原语Piwaka,是一种可以盛放东西的竹箧。把经、律、论分为三藏,同我国把经、史、子、集分为四库有差不多的意思。这一次结集称为第一结集。照我国通常解释,结集两个字含有编辑的意义,但这个字的梵文Sa/g]ti却是僧众大会的意思。古代译师用结集二字是含有‘会诵’的意思,一方面固然著重在法的结集,同时也包含著人的结集的意思在内。这时还没有用文字记录,只凭口头传诵。

36.问:第一次结集之外,还有其他结集吗?

答:当时除在七叶窟的五百比丘外,还有下加入摩诃迦叶团体的许多比丘,以跋波(Vappa最初五比丘之一)为上首,在窟外不远的地方另行结集。所以王舍城结集分窟内窟外二部,所结集的都是小乘三藏。大乘三藏相传是文殊师利(Ma`ju1r])、弥勒(Maitreya) 等菩萨和阿难陀等在铁围山结集的,小乘佛教则不承认大乘经典是佛所说。

37.问:缅甸前几年举行第六次结集,是怎么一回事?

答:佛逝世一百十年后,在毗舍离国僧团中有关于戒律上的争论,于是长老(僧龄高的称长老)耶舍(Yasa)召集七百位学德兼优的僧众,依据律藏,断定当时争论问题中有十件事为非法,这是第二次结集。根据南方佛典记载,佛逝世二百三十五年后,阿育王时代,有很多外道(佛教之外的教派)的人混入佛教徒中,混乱了教义,于是在阿育王支持下,以国师目犍连子帝须(Moggaliputta Tia)为首的一千比丘在波吒利弗城(Pqwaliputta),即今天印度比哈尔邦省省城八纳Patna)诵出三藏,以清除外道掺杂进去的东西,这是第三次结集。根据北方佛教记载,佛逝世后四百年左右,在大月氏国迦腻色迦(Kani2ka)统治西印度时代,以世友菩萨(Vasumitta)为首的五百比丘造论解释三藏,共三十万颂,九百多万言,其中一部就是《大毗婆沙》(Mahqvibhq2q),是一部重要的论。这是第四次结集。距今八十多年前,缅甸明顿王邀集众多比丘校勘巴利文三藏,并将三藏全文和校勘记刻在石碑上,现仍保存在曼德勒城。他们称为第五次结集。1954-1956年缅甸联邦政府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年,发起第六次结集,邀请缅甸、柬埔寨、锡兰、印度、老挝、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等国的比丘二千五百人参加。他们进行了两年工作,根据各国的各种版本和明顿王第五次结集的校勘记,对巴利文三藏进行严密的校勘,印成了最完善版本的巴利文三藏,被称为‘第六次结集’。

38.问:什么是巴利文?

答:巴厘Pqli是古代印度一种语言,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据说佛就是用这种语言说法的,所以弟子们也用这种语言记诵他的经教。巴厘语虽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了下来。巴厘就是经典的意思。古代印度人民有一种传统习惯,就是把典籍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背诵下来,而不重视书写。根据《锡兰岛史》记载,西元前一世纪时候,才在锡兰开始传写。到西元五世纪,摩揭陀国三藏法师(通达三藏学者的称号)觉音(Buddhaghosa)到锡兰,重新用锡兰的僧伽罗文字母把巴利文三藏全部记录下来(一说觉音在锡兰时将当时保存很多的用僧伽罗文写的注疏译成巴利文)。原来的巴利文字母已经不存在,现在缅甸、柬埔寨、泰国的巴利文三藏也都是用他们本国字母记录的。最近印度也正在从事用印地文字母记录并印行巴利文三藏的工作。

39.问:除巴利文之外,还有哪几种文字记录的佛经?

答:还有梵文Sanskrit。佛教分南传和北传,传到南方去的用巴利文,是小乘佛教经典;传到北方去的用梵文,多数是大乘佛教经典,也有小乘经典。巴厘语是古代俗语,梵文则是古代雅语。

40.问:中国汉译、藏译佛教经典是从巴利文翻译的,还是从梵文翻译的?

答:汉译佛经,从梵文翻译的居多,也有从巴利文翻译的。藏译佛经则似乎全是从梵文翻译的。

41.问:现在佛经一般有几种文字?

答:许多国家都用他们自己的文字翻译了佛经。欧洲有俄文、德文、英文、法文、义大利文、芬兰文等,但是都不齐全,其来源不外乎三大系:(1)巴利文,(2)汉文和(3)藏文。梵文经典现在残存的己很少,尼泊尔和我国西藏还有部分古梵文本留存。北传佛教经籍,大部分保存在我国汉文和藏文藏经里。

42.问:世界佛经是否可以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

答:三大系的划分,是合乎实际情况的,现在佛教界都承认三大系的说法。一般说来,南方国家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老挝、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我国云南省傣、崩龙、布朗等民族的佛教属于巴厘语系,是小乘佛教。比较精确的说,应当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qda他们自称的派名) 。大小乘过去一直有宗派争执,近来渐有融合的倾向。为了加强各国佛教徒和人民的团结和互相尊重,有许多人主张不再用大小乘的名称,因此称南传佛教为上座部佛教较为合适。我国汉族和朝鲜、日本、越南的佛教属于汉语系。我国藏、蒙、土、羌,裕固等民族以及蒙古、苏联西北利亚地方和印度北部地方的佛教属于藏语系。这两系都属于大乘佛教。

43.问:汉译三藏有多少卷?

答:有1,692部,共6,241卷,此外中国学者撰述收入藏内的有一千多卷。明代嘉兴版大藏经又收集中国学者撰述5,600卷编为续藏。近代日本也编印续藏,收集的也都是中国撰述的,共1,750部,7,140卷。

44.问:汉文大藏经有多少版本?

答:我国第一次刻本汉文大藏经是西元971年宋开宝四年刻本。在此以后,历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朝代,一千年之间先后有二十余次刻本。1936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金代(西元十二世纪)刻本大藏经,因此称为赵城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企图劫走这部法宝,为八路军抢救,牺牲了八位战士,才保护下来。这部经现藏在北京图书馆。西安开元、卧龙寺藏有宋刻(西元十二世纪)碛砂板藏经,近代有影印本。明代政府刻的南本大藏经(1372年开始在南京刻的)和北本大藏经(1410年开始在北京刻的),还有万历年间刻的方册大藏经(通称嘉兴藏)现在还有留存。清代雍正、乾隆年间(1735-1738)刻的大藏经(通称龙藏) ,尚有经板留存。我国敦煌石窟所藏晋、魏、隋、唐人的写经,自二十世纪初被发现后,很大部分被盗劫到国外,都是贵重的法宝,北京图书馆还藏有八千多卷。我国还有很多石刻佛经,最重要是房山县石经山上的石经。那是西元七世纪初我国隋代静琬法师开始刻的,一直继续了千年之久。所刻经版,封存在九个石洞里,和埋藏在塔下。1956年,中国佛教协会在政府支持下,费了两年时间,将那里的经版全部取出拓印了七份,现正在整理和研究中,计刻经一千余部,近三千五百卷;并考证发现辽刻石经是以《契丹藏》为底本,也就是久已失传的《契丹藏》的复刻。房山石经是一部稀有的法宝。

45.问:藏文大藏经内容请介绍一下。

答:藏文大藏经分两部分:(1)正藏,名‘甘珠尔’ ,‘甘’的意思是‘言教’,‘珠尔’是翻译,就是言教的翻译,包括经和律,因为经和律都是佛的言教;(2)副藏,名‘丹珠尔’,‘丹’的意思是论著,就是论著的翻译。甘珠尔共1,108部;丹珠尔共3,459部。

46.问:藏文大藏经有无刻本?

答:西元十二世纪元代初年在奈塘刻的大藏,称为奈塘版,是第一次刻本。十

五、六世纪明代曾翻刻过两次。十七世纪清康熙、雍正年间在北京翻刻一次,称为北京版,同时西康等地又各翻刻为德格版、卓尼版等。西藏在雍正八年到十年重刻奈塘新版,大体与北京版一致而增订其未尽善之处。约在1921年间十三世达籁喇嘛重刻大藏经,称拉萨版。最近日本印行的西藏大藏经,就是北京版的影印本。

47.问:巴利文三藏内容是什么?

答:巴利文经藏分五部:(1)长部(D]gha-nikqya),相当于我国长阿含经;(2)中部(Majjhima-nikqya),相当于我国中阿含经;(3)相应部(Sa/yutta-nikqya),相当于我国杂阿含经;(4)增支部(Axguttara-nikqya),相当于我国增一阿含经;(5)小部(Khuddaka-nikqya),我国缺。我国小乘经藏只有四阿含(Qgama的字义是集,就是佛的言教集)。巴利文律藏分三部:(1)分别部(Sutta-vibhaxga),是戒的条文;(2)犍度(Khandhaka),是僧团中一切生活制度;(3)附篇(Parivqra),是戒条的解释。巴利文论藏有七部论;(1)法聚论,(2)分别论,(3)界论,(4)双论,(5)发趣论,(9)人施设论,(7)论事。这七部论是关于心理状态,宇宙万有的分析,因果论等重要著作。

48.问:费了你很多时间。关于佛法基本内容和关于佛教经籍的一些主要情况都承你作了介绍,现在就谈这一些,以后再请教。

答:不见得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只能说是提供一些初步材料罢了。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

1.问:为什么一部分佛教徒要出家?

答:要说明这个问题,先要谈一谈佛教的五乘教法。乘就是车子,能运载行人到远近不同的目的地,藉以比喻教法。五戒的教法(戒杀、盗、淫、妄、酒的五条戒)能令修持者得生人间,叫做人乘。十善的教法(不犯十恶:1杀;2盗;3淫;4妄语;5两舌,即挑拨离间;6恶口,即粗恶伤人的言语;7绮语,即邪淫言语;8贪;9嗔;10邪见,即否认因果的见解,即是十善),能令修持者得生天界,叫做天乘。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证得涅槃,叫做声闻乘。‘声’是言教的意思,听闻佛的言教,悟四谛之理而得到解脱的人叫做声闻。在没有佛法的时代,有人独自悟到缘起之理而得到解脱,但他不能把自己悟到的真理说出来,这种人叫做独觉,因此十二因缘法叫做独觉乘。六度的教法,能令修持者行菩萨道,经过无数世的难行苦行,最后达到佛的果位,叫做菩萨乘。

2.问:五乘教法与出家有何关系?

答:人乘、天乘不要求出家;独觉生在没有佛法之世,虽是山林隐逸而没有出家的仪式;菩萨包括出家的和在家的人,不一定要出家,看住持佛法的因缘和利益众生的因缘可以出家,可以在家。如佛陀时代,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都是出家的比丘,维摩诘也是大菩萨,则是居士(在家学佛之士)。只是声闻乘中为了证得现法涅槃,成阿罗汉的目的,要求修行者出家。

3.问: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答:阿罗汉(Arahat)是修行者得到证悟的果位。到达这个果位有四个阶段:断除了见惑的叫做须陀洹果,即初果;进而断除思惑,按照其浅深粗细不同而有斯陀含果(二果)和阿那含果(三果);到了阿罗汉的果位(四果),见惑思惑都己断尽,证得涅槃,堪受人天供养。所以阿罗汉的意义之一就是‘应供’,这是声闻乘中的终极地位。

4.问:声闻乘为什么要求出家?

答:根据声闻乘教法,在家修行障碍多,心意难以专纯,只能在理论上断除见惑证得初果,至多断除欲界思惑证得三果,不能证得现法涅槃。出家生活自由无累,容易集注精力从事于无我无欲的修养,所以要证得阿罗汉果,非出家人做不到。

5.问:出家的制度是佛教创始的吗?

答:出家制度不是佛教创始的。在佛陀的时代,出家修道在印度已成为风气,但是佛陀本人以王子出家的榜样,使出家风气在佛教中得到了鼓励。因此佛教徒中便有出家男女二众和在家男女二众,出家佛教徒一般称为僧人或僧侣。

6.问:佛教僧侣是不是神职人员?

答:佛教僧侣仅仅是为求得解脱而出家修行的人,不是担任什么神与人之间的神职。他不应当,也不可能代人祈福禳灾,或代神降福免罪。

7.问:佛教僧侣平时生活应当是怎样的呢?

答:根据佛的制度,一个比丘应当过著清净而俭约的生活,严格遵守不杀、不盗、不淫(包括在俗家的妻子)、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饮酒及非时食(过午不食),不涂香装饰、不自歌舞也不观听歌舞,不坐卧高广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除、衣、钵、剃刀、滤水囊、缝衣针等必须用品外不蓄私财。不做买卖。不算命看相。不诈示神奇。不禁闭、掠夺和威吓他人等等及其他戒律。平日昼夜六时中(晨朝、日中、日没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为夜三时)除一定时间睡眠、托钵、饮食、洒扫、挑水外,其余时间都应当精勤地用在学修方面。

8.问:学修的内容是什么?

答:教理的研究和禅定的修习,内容不外乎前面说过的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中基本修习的是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在修四念处观之前,初入道者先学五停心观,即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界分别观和数息观。总之,修定修慧的方法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9.问:佛教僧侣对在家佛徒有什么义务吗?

答:一般说来,在德行上为他们树立模范;教导他们,劝善止恶;为他们讲说佛法;安慰病苦,必要时得参加社会灾难的救济;慈悲柔和,促进众生的福利。

10.问:照你所说出家风气在佛得到鼓励,那么,佛教的理想是不是要求人人都出家呢?

答:根据佛教教义和它的制度来说,出家应当是佛教徒中少数人的事。第

一、出家的动机要求真纯—即确是为求解脱,决心舍弃世间贪爱而出家修道。

二、出家后要求对教理及行持都够标准,如果有室家的欲望,应当自动还俗;如果犯杀盗淫妄四根本戒,则应当摈斥在僧伽之外。第

三、出家有许多限制,例如:要得父母允许,要年满二十(求比丘戒、比丘尼戒的),不是肢体不全或精神上有缺陷的,不是逃避刑法、债累的等等。

四、出家受戒要得戒龄满十年的僧侣十人以上介绍、证明和会议通过,舍戒还俗则很容易,只须告知一个人便行。佛教徒本有四众,有出家男女二众。有在家男女二众。出家二众负住持佛法的责任,在家二众负护持佛法的责任,合成为双重的教团。所以佛教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出家。很多佛教经典,特别是大乘经典如《维摩诘经》、《优婆塞戒经》都是称赞在家学佛的。

11.问:在家佛教徒修道的条件是怎样?

答:归依三宝,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归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奉行五戒和持斋。持斋是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己的生活,即过午不食,不涂香装饰和歌舞观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

八、十

四、望日、二十

三、二十九(晦日)。遵守三归、五戒和持斋,对人努力行善,对自己清净身心,这就是佛教在家信徒修持的标准。实际上有不及这个标准的,也有超过这个标准的。佛陀对在家信徒有许多世间法的教导,如对善生童子详细讲了父母子女之间、师弟之间、夫妇之间、朋友之间、主从之间、僧人与居士之间的关系如何善处的问题;对青年跋□迦谈到方便具足(职业修养的完备),守护具足(节约不浪费财物),善知识具足(交结善友),正命具足(正当的生活)四种安乐法;对当时的国王们讲到如何处理国内政治与睦邻问题。大乘经典则广说在家菩萨应当怎样修六度、四摄等等。

12.问:事实上出家不是像你前面所说的那样严格吧?

答:事实上在某些时期、某些地区,僧伽中存在著滥收徒众、滥传戒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久已引起佛教界的忧虑。从历史的情况来看,佛教最兴盛的时代,并不是僧众最众多的时代;相反的,僧徒太多的时代,往往是佛教衰坏的时代。如唐代初年曾大量淘汰僧众,玄奘法师时代出家很严格,要经过考试,当时玄奘为取得出家资格,还曾经过了困难的手续,但是佛教当时最为灿烂。这不仅我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例如,十五世纪缅甸有一位本来是高僧后来还俗做了国王的达磨悉提,他鉴于当时僧众之滥,曾经通令全国僧众重新受戒加入僧伽。由于他的严格整理,当时缅甸僧侣人数从数十万人减到一万多人,其余不够资格和不愿再度受戒的,均勒令还俗,缅甸佛教因此得到复兴。这件事说明僧伽是不应当盲目发展的。

13.问:听说有些国家的人民,人人都要出一次家,是吗?

答:缅甸、泰国等都有这个风俗,我国傣族地区过去也是如此。这并不是佛教规定的制度。这些地方一般儿童到七八岁时候,父母便送他们到寺庙出家,在寺庙中识字学经过僧团生活,过了一定时期可以还俗。出家时期最短的只有几天,有的几个月,有的几年。如果儿童时未出过家的,长大后总要有一个时期出一次家。这种临时出家的人并不受沙弥戒,与发愿长期出家的不同。

14.问:听说日本僧人都有家室,是吗?

答:原来日本僧人都是没有家室的。西元十二世纪时期,净土宗的一派—净土真宗的创始者亲鸾宣导带妻修行,开始娶妻生子。其后几百年中这个制度只限于这一宗派。到明冶维新后,僧人结婚的风气便在其他各宗派中流行起来。现在除少数宗派的少数僧人仍然过独身生活外,绝大多数僧人都有家室,他们的子孙世袭僧人的职业。这便形成了以在家佛教徒担任弘传佛教事业的制度。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属于男僧人,今天日本的尼众还是出家如律持戒的。

15.问:出家男子为什么称为和尚?和尚是什么意思?

答:‘和尚’原来是从梵文Upqdhyqya (P.Upajjhqya) 这个字出来的,这个字到了西域被读成‘乌阇□’,到了汉地又读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16.问:喇嘛是什么意思?

答:喇嘛是藏语,它和‘和尚’是一样的意思。这个字也被滥用了,本来并不是每个出家人都能称为喇嘛的。正确的称呼是:出家的男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

17.问:汉族地区习惯地称出家的男子为‘僧’,出家女子为‘尼’,这是否是正确的称呼?

答:僧是僧伽的简称,它的字义就是‘大众’。僧伽是出家佛教徒的团体,至少要有四个人以上才能组成僧伽。所以一个人不能称僧伽,只能称僧人,正如一个兵士不能称军,只能称军人一样。出家男女二众都在僧伽之内,都能称僧人。把‘僧’和‘尼’作为男女的区别,是错误的。至于‘尼’字是从沙弥尼、比丘尼的字尾而来的,是汉族对出家女众的简称。还有在尼字下加上姑字的,则是习俗的称呼。

18.问:什么叫做法师?

答:法师(Dhammqcariya)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Suttqcariya),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Vinayqcariya),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Abhidhammqcariya)□。更高的是三藏法师(Tipiwakqcariya),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

19.问:什么叫*?

答: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朱毕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转世者’或‘化身’ 。‘*’乃是汉族地区的人对他们习俗的称呼,这可能与明朝皇帝封当时西藏地方掌政的噶举派法王为‘西天大善自在佛’和清朝皇帝给达籁的封号也沿用了这一头衔多少有些关系,这种封号和称号在佛教教义上都是说不通的,其实蒙藏佛教中并没有‘*’这个名词。又傣族佛教比丘被称为‘佛爷’,这也是汉人习俗上错叫出来的,他们自己并没有这种称呼。

20.问:什么叫做僧王?

答:有些国家如泰国等,全国选出一位僧伽的领袖叫做僧王(Sangha-rqja) 。在斯里兰卡则每一僧派选出一位‘大导师’(Mahq-nqyaka),每一省或一市选出一位导师(Nqyaka)。僧王或大导师管理全国的僧务,导师管理地方的僧务。

21.问:为什么出家佛教徒要有僧伽这样的教团?

答:对个人来说,为了在学修上和生活上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出家人必须过僧伽的团体生活。对整个佛教来说,要有出家佛教徒组织的教团来担负起‘住持佛法’的责 任。僧伽所以被称为三宝之一,就是因为它在佛教事业中的重要性。

22.问:僧伽的组织有没有什么原则和制度?

答:有六项原则,就是‘六和’:戒和、见和、利和、身和、口和、意和。简单地解释一下:和就是和谐一致的意思,遵守共同的戒律(戒和),见解一致的共同修学(见和),平等受用合法的财物(利和),生活上互相照顾(身和),言语上互相劝善止过(口和),思想上彼此友爱敬重(意和),通过这六项来达到僧伽中的和谐一致。为了实现六和的原则,佛陀曾经为僧伽制定了许多制度。

23.问:有哪些重要的制度?

答:最重要的是‘羯磨’(Kamma)制度。羯磨本是办事的意思,但僧伽中办事的方法是通过会议,所以它的完整的意思就是‘会议办事’。比方有什么事情要办,要一定地界内全体僧众集会讨论决定,因事因病不能参加的人必须委托别人代为请假,并表示愿意接受大众的决定。会议开始前,执 行主席(羯磨师)询问僧众是否已经齐集,是否有未受戒的人在场。知道僧众已经到齐,外人已经出场后,然后开会。首先报告开会目的,提出议案,大众讨论,做出决定。表决的方式,一般是口头问答,征求同意,同意的不说话,不同意的表示意见,如果大家都不说话,便是通过。有一种事经过这样一次征问,便作决定;有一种较重要的事要经过两次征问,才作决定;有一种更重要的事(如授戒,或给某人以处分)要经过三次征问,才作决定。最后执行主席说:‘僧人默然汝,是事如是持’(既然大众都没有意见发表,这件事就是这样办了)。另外还有一种表决方式,就是投筹(用有颜色的竹筹表示可否,等于投票)。关于这些,佛教典籍中有详细规定。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会议法,可以说是佛教的一个重要的创造和贡献。

24.问:僧伽中有没有定期的会议?

答:每半个月举行一次布萨羯磨(诵戒的集会)。僧众齐集念诵戒本,根据戒律,检查每个人半月中的生活。方式是自己发露(坦白说出过失),别人举过。每年雨季安居期满后,举行集会。这个集会名叫‘自恣’,‘自’的意思是自己发露,‘恣’的意思是恣别人举出自己的罪过,从而忏悔,这仍然是检查生活的集会。至于商办事情是临时召集会议。

25.问:可不可以说释迦牟尼在僧伽组织中采用了某些原始公社的制度?

答:从它的民主制度和财务分配制度(平均分配、个人不蓄私财)来看,可以这样设想。但是在原始僧伽中,比丘是不事生产的。我国汉族僧人有从事农耕的习惯,提倡农禅生活,这是我国僧伽一个优良的特点。

26.问:羯磨制度,现在还实行吗?

答:布萨和自恣的制度在南方佛教国家中仍然实行,其他宗教性的如传戒羯磨也仍然实行,但是似乎大部分是作为宗教仪式保存著。今天我国也还有寺庙保存著布萨和自恣制度的,至于羯磨的民主精神,由于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许多封建制度被引用到佛寺中来,特别是由于丛林清规被封建朝廷按照自己的意图加以修改推行,因而久已失去了本来面目。

27.问:什么叫做丛林清规?

答:丛林就是大寺庙。僧众集合在一处,好像树木丛集成为森林一样,所以叫做丛林。清规就是丛林的僧众日常遵行的规制。这种规制是依据佛所定的戒律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天时、地理、社会风习、国家法令以及宗派特点等等而定的。中国最古的清规创自四世纪东晋时代的道安,后来各代各派都定有僧制。唐代百丈禅师创立禅宗僧众的清规,久已失传。后来元代皇帝《敕修百丈清规》,那是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而假托百丈之名修出来的东西,与百丈并无关系。后来这个清规经过明洪武、永乐先后下旨推行,于是代替了原来的各种僧制和清规而成为全国僧众遵行的规制。

28.问:关于僧众的礼节和生活习惯,可否请你谈一谈?

答:戒律中对于这些都有详细的规定,这许多规定南方国家的僧众保持得比较完整。北方佛教僧侣,由于气候、风土等等的差别以及历史的变迁,生活上有了许多改变,这里不能详细列举。请你提出所需要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谈一谈。

29.问:关于礼节问题,僧众中长幼之间的礼节怎样?

答:僧众的长幼是依受戒的年龄分别的。受比丘戒十年以上的称上座或长老(Thera),二十年以上的称大上座或大长老(Mahq Thera)。戒龄小的应当礼拜戒龄高的;行路时长者先行,幼者后行;坐时长者坐上座,幼者坐下座,或长者不教坐不坐。所以南方国家僧人相见,必须问戒龄。一般比丘见大长老,必须脱鞋,偏袒右肩,然后礼拜。

30.问:在家佛教徒对僧人的礼节如何?

答:南方国家,在家佛教徒进入佛寺僧房,首先要脱鞋,见比丘礼拜。比丘教坐时,坐低座或席地坐,不能坐比丘的床位,不能和比丘同桌吃饭。如果比丘到居士家,主人应当以干净的布铺在座椅上,请比丘坐下,然后礼拜。如果自己的儿子当比丘,父母也要礼拜。根据南方佛教习惯,在任何场合,比丘见到居士来访问或入会场,他们从不起立,居士向他们礼拜时,也不回礼,有时仅说一句:‘愿你吉详。’向他们送供品时,也是如此。小比丘和沙弥礼拜大比丘时,大比丘也不答礼。在我国比丘受居士或小比丘、沙弥礼拜时,可合掌答礼,座位高下除正式宗教仪式外不甚严格。

31.问:请你谈一谈关于饮食问题,如过午不食问题,吃素吃荤问题。

答:按照佛制,比丘午后不吃食物。原因有两个:

1、比丘的饭食是由居士供养,每天只托一次钵,日中时吃一顿,可以减少居士的负担;

2、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这个制度,今天南方国家仍普遍实行。最严格的只喝白水,连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但一般的僧人午后可以喝茶、汽水、果汁,也可以吃糖。我国汉族禅宗僧人从古有自己耕种的习惯,由于劳动的缘故,晚上非吃东西不行。所以在多数寺庙中开了过午不食的戒,但是被视为‘药食’,但持过午不食戒的僧人为数也仍不少。

32.问:戒条是可以开的吗?

答:比丘戒中除了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四根本戒外,其余戒条平时应当‘遮护’,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开’(菩萨戒,一切服从‘饶益有情戒’,在家菩萨为饶益有情故,四根本戒也可以开)。‘开’与‘遮’是戒律上的术语。如以过午不食为例,平时应当遮,但遇有某种疾病,必须午后进食的人则可以开。我国僧人因劳动的缘故必须开过午不食的戒。禅宗寺庙把吃晚饭叫做房餐,本来是给参加劳动者在房里吃的,而不是在斋堂中大家吃的,但是后来不劳动的人也吃起晚饭来了。

33.问:南方国家的僧人吃‘荤’,是否也是开戒?

答:南方国家僧人的饭食,或是到别人家托钵乞食,或是由附近人家轮流送饭,所以他们有什么吃什么,不论素食或肉食。比丘戒律中并没有不许吃肉的规定。我国大乘经典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我国汉族僧人是信奉大乘佛教的,他们受比丘戒外,并且受菩萨戒,所以汉族僧人乃至很多居士都不吃肉。从历史来看,汉族佛教吃素的风习,是由梁武帝的提倡而普遍起来的。蒙藏族僧人虽然也信奉大乘,但是他们的地方蔬菜极少,不食肉不能生活,所以一般都吃肉。但他们和南方国家佛教徒一样,对汉族佛教吃素的习惯,都是很赞叹的。至于‘吃荤’的‘荤’字,是专指大蒜、葱这些气味浓烈、富于刺激的东西,是大小乘戒律所同遮禁,南北佛教徒所共同遵守的。我们把‘吃荤’和‘吃肉’混同起来说,那是错误的。

34.问:听说南方国家居士们供饭,必须将盘碗送到比丘手上,不这样,比丘就不能吃,是吗?

答:是的。因为比丘要守‘不与不取戒’(即不偷盗戒),不仅是饭菜,供养任何东西都是这样,不交到他们手上,他们便不能取。

35.问:听说还有比丘手不捉持银钱的,是吗?

答:是的。比丘戒中本有这一条,这是为了防止蓄私财,起贪念。现在还有人遵行。南方比丘旅行时须带俗人随从替他管银钱的事。但是为了种种不便,这个戒条在南方国家中现在也不太严格了。

36.问:请谈一谈僧人的衣服问题。

答:根据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我国俗称为五衣,是打扫劳作时穿的;一是七条布缝成的中衣,我国俗称七衣,是平时穿的;一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礼服,出门或见尊长时穿的。三衣总称为袈裟(Kasqya)。袈裟本是一种颜色的名称,因为佛制僧人必须穿染衣,避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种杂色,即袈裟色。我国旧译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则说是一种橙黄色,可能是一种赤黄混合色。根据我国佛典记载,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后,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区别,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青黑木兰色。但据六世纪印度来华高僧真谛法师说,各部派衣色实际都是赤色,所谓青黑木兰,仅是些微小的差别。现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度、尼泊尔诸国的僧服都是黄色,仅有深浅的不同。我国汉族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黄色。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黄色,平时所披的中衣近赤色。北方气候寒冷,僧众三衣不够,所以我国僧众在袈裟里面另穿一种常服,这种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装略加改变的。常服的颜色,明代皇帝曾作过规定,修禅僧人常服为茶褐色,讲经僧人蓝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后,没有什么官方规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见月律师重兴后,一般僧人常服均为黄色。缅甸佛教徒特别忌穿黑衣,因为在缅甸古代曾有一种邪教僧人穿黑衣,多行非法之事,后来严行禁绝。蒙藏教徒也忌穿黑色衣服。

37.问:请谈一谈关于僧人剃发的问题。

答:根据佛制,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剃发染衣的用意是为了舍弃美好装饰,实行朴素无华的生活。一般出家人也不留胡须,但我国有一部分僧人留须,他们认为出家时应剃须,此后可以留。南方国家的僧人则一律不留须。至于受戒并不需要在头顶上烧戒疤。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矩。这可能与《梵网经菩萨戒本》燃身供养之说有关。唐朝已有炼顶(以艾燃顶)的习俗,这个习俗形成普遍的制度,据说是在元代。当时异族统治者想藉以识别真假,防止抗拒法令的人民逃到僧众里面去。这话尚待查考。

38.问:关于僧人生活习惯的问题,已经知道了一些了。现在想请你谈一谈佛陀时代僧伽中一些主要的人物。请问释迦牟尼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有哪些人?

答:有十大弟子:舍利弗(Sqriputta),目犍连□(Moggallqna)□、摩诃迦叶(Mahqkaapa)、须菩提(Subh[ti)、富楼那(Purqna)、摩诃迦旃延(Mahqkaccqna)、阿那律(Anuruddha)、优波离(Upqli)、罗怙罗(Rqhula)和阿难陀(Qnanda)。这十大弟子各有特长,其中如舍利弗被称为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舍利弗、目犍连二人最为佛所器重,是僧众的上首,他们都在佛涅槃前逝世。佛涅槃后,代佛统率大众的是摩诃迦叶,其后是阿难陀。

39.问:一般佛寺中,立在释迦牟尼像旁有两位比丘像,他们是谁?

答:有一老一少的像,老的摩诃迦叶,少的是阿难陀。也有两比丘像是年龄相若的,则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这种像只是我国汉族佛寺中有的,南方国家的佛寺一般只供释迦牟尼佛像,供弟子像的很少。

40.问:佛的弟子中有什么遗迹留存吗?

答:1851年英国人孔宁汉(当时的印度考古局长)在印度孟买东北五百四十九英里一个名叫山奇(Sanchi)地方,对那里的几座古塔进行发掘。在一座塔里面,掘得两个大石函,函盖上分别刻著舍利弗和目犍连的名字,里面藏著他们两位的灵骨。这两份灵骨被英国人劫走,存置在伦敦维多利亚爱尔保博物馆。印度独立后,才向英国交涉取回,现仍供在山奇。山奇这个地方过去不甚知名,但是近代发现很丰富的佛教文物。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所造的大塔仍然完整的存在,据说是他所造的八万四千塔中唯一的留存的一座。塔的四面各有雕刻的石门,极为精美。由于许多宝贵的古迹,特别是由于两位大阿罗汉舍利的发现,山奇现在已经成为印度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

41.问:汉族佛寺中常见到十八罗汉像,那是什么人?

答:应当是十六罗汉(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又称十六尊者)。据经典说,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付,不入涅槃。西元二世纪时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中,更记载了十六阿罗汉的名字和他们所住的地区。这部书由玄奘法师译出之后,十六罗汉便普遍受到我国佛教徒的尊敬。到五代时,绘图雕刻日益普遍起来,后来画家画成了十八罗汉,推测画家原意可能是把《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译者玄奘也画在一起。但后人标出罗汉名字时,误将庆友列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又重覆了第一位阿罗汉的名字成为第十八位。虽然宋代便已经有人指出了错误,但因为绘画题赞的人有的是名书画家和文学家,如贯休、苏东坡、赵松雪等人,所以十八罗汉便很容易地在我国流传开来。

42.问:我国许多佛寺中有五百罗汉像,他们是什么人?

答:印度古代惯用‘五百’、‘八万四千’等来形容众多的意思,和我国古人用‘三’或‘九’来表示多数很相像。五百比丘、五百弟子、五百阿罗汉,在佛教经典中固然是常见的,但并不意味著是固定的数字。可是随著十六罗汉的崇奉,五百罗汉像也便在五代时期见于绘画和雕塑,不久便有许多寺庙建立了五百罗汉堂。后人又附会地列举五百罗汉的名字,其实都是没有根据的。至于近代某些寺院中塑造的五百罗汉像,许多形象都是出自匠人的臆造,或者采自神话小说,以至流于怪诞,失去了佛的出家弟子应有的合乎戒律的威仪。

43.问:佛教寺庙中有许多菩萨像,他们是什么人?

答:汉族寺庙中供的菩萨像,主要的是文殊师利(Ma`ju1r])、普贤(Samantabhadra)、观世音(Avalokite1vara)、地藏(K2itigarbha) 。

44.问:你前面不是说过,任何志愿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人都可称为菩萨,为什么这些菩萨被当做神一般地崇拜呢?

答:志愿自度度他、自觉觉他,叫做发大心,又叫做发菩提心。初发大心的人固然也可以称为菩萨,但没有得到实证以前仍然是在凡夫的地位。发了大心,依照戒定慧三学修习,实行六度四摄,经过无数生死,最后才能成为佛果,其间有三贤十地五十二位等阶梯。文殊师利等是居于菩萨的极地的,是等觉位菩萨。大乘经典特别称道文殊师利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世音的大悲、地藏的大愿,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我国五台山被认为是文殊师利的道场,峨嵋山是普贤的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的道场,称为四大名山。由此可以看出四大菩萨在我国佛教徒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45.问:四大名山国际上也知名吗?

答:五台山是文殊师利道场,这是见于大乘经典的,所以古代有不少从印度和西域来的高僧来朝拜。尼泊尔并且有这么一个古老的传说: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所在地)山谷地区,原来是一个大湖,文殊师利由中国五台山到那里去,劈开了一座山岭,将湖水排去,让随他同去的人们安居下来,这才建立了尼泊尔国。所以尼泊尔人民对文殊师利和五台山特别有亲切的感情。至于普陀山之成为观世音道场、九华山之成为地藏道场,则和日本、朝鲜佛教僧人有关系。

46.问:汉族寺庙的前殿一般供著一个笑面和尚像,他是谁?

答:是弥勒菩萨。佛教预言,将来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灭尽了之后,经过很久远时期,弥勒菩萨将在这个世界上成佛说法。由于这个原因,弥勒菩萨也受到普遍的崇敬。中国历史上常有假托弥勒降生以号召农民起义的事,如元代弥勒教之类。至于笑面和尚像,并不是弥勒像,而是五代一个和尚名叫‘契此’的像,这个和尚经常背著一个布袋,人称为‘布袋和尚’,相传是弥勒化身,所以后人塑他的像作为弥勒来供奉。有人认为,汉族寺庙供奉布袋和尚像,可能受了弥勒教的影响,因为弥勒教的产生地就是布袋和尚的家乡,浙江奉化,所以有理由推断布袋和尚的形象是因弥勒教而普遍流行开来的。

第四章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和复兴

1.问:请简略地介绍一下佛教在印度的历史概况。

答:佛陀逝世后一千六百余年中,印度佛教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经过分化、发展和衰坏的过程,最后消灭于西元十二世纪时代。

2.问:印度今天不是还有佛教吗?

答:印度今天的佛教是西元十九世纪后期才由斯里兰卡重新传入的。在此之前七百年中,印度没有佛教。

3.问:印度佛教在它的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中有哪些重要的阶段?

答:从学说的思想发展来看,可以把印度佛教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佛逝世后约一百年之间为原始佛教时期;第二,在这之后约四百年之间为部派分裂时期;第三,此后约四百年为大乘中观学派兴盛时期;第四,此后又约四百年为大乘瑜伽学派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后期,密宗颇为流行;第五,最后约三百年为密宗盛行时期。

4.问:所谓原始佛教时期的情况是怎样?

答:在这一时期中,佛弟子们在教团生活上一般维持著佛在世时一向的设施和惯例,在学修上奉行著四谛、八正道的根本教义,没有什么重大的争论。这一时期,用佛教的话说,是‘和合一味’的时期。但是所谓和合一味,仅能说是大体上的一致,不是没有见解上和主张上的歧异。即以这一时期开始时的第一结集为例,在结集中就曾有关于‘小小戒’(微细的戒律)是什么和要不要废除的不同意见。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和地点的条件,多数僧众没有能够参加结集,分散在各地的大弟子们也有未能参加的,他们不会没有认为需要补充或修正的意见。如富楼那(十大弟子之一)除在事后承认结集的佛法外,又声明:‘我从佛得闻之法,亦当受持’。他和摩诃迦叶讨论戒律时,对‘内宿’(僧人住处留藏食物)等八条戒条,他认为那是佛制定之后又开了的,迦叶则认为是开了之后又重制定的,终于各行其是。典籍中又有跋波(最初五比丘之一)在窟外另行结集的记载。这些事实说明当时的统一之中存在著差异。佛在世时,于不同的时机,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教法。弟子们或因佛说法的时机不同而有听受的不同,或因各人的根性、专长和学修方法的不同而有了解和悟入的不同,这也是可以想见其然的。在第一结集之后,长老们分别率领僧众在各方弘化,师弟相承,渐渐各自形成传承的系统。他们传授的教法和戒律互有异同。各个传承系统很自然地按照地域划分其势力范围,日久之后,不能不受到各地环境的影响而具有各自的特色。在学说思想方面,有的态度偏于自由进取,对佛所说的教法,但取大意,对戒律的受持,也有所通融;有的偏于固执保守,拘泥教条,不敢出入;有的介乎二者之间。这种情形,发展下去,势必引起后来部派的分裂。

5.问:部派分裂时期的情况怎样?

答:佛教团最初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大派,这是佛陀逝世后约一百或一百余年的事。当时直接引起分裂的原因是由于僧众们在戒律问题上的争执。据说有一位西方波利族比丘名叫耶舍的,游化到东方的毗舍离城,看见跋只族比丘们劝令在家信徒布施金钱作僧众购买所需之用。耶舍认为比丘乞受金银不合戒律,于是提出异议,遭受到跋只僧众的摈斥。耶舍便往西方各地邀请上座比丘们到毗舍离集会,结果判决跋只比丘们为非法(根据上座记载,除乞受金银外,尚有其他九事非法)。这便是第二结集,因为集合的有七百人,所以又称‘七百结集’。跋只比丘们大多数不承认这个判决,他们另外召集了一万比丘举行结集。这便造成了教团的分裂。

6.问:为什么这种判断是非的集会也称为结集呢?

答:两个集会都进行了经律的结集。七百比丘的结集,费时八个月之久。万人结集的时间虽未见记载,想也不会很短。可见两派要求解决的不只是关于乞受金银这一问题,而是要求通过经律的再一次编定来贯彻自己一派的主张。拿两派的戒律两相比较,大众部的僧祇律较简略而多通融,上座部的十诵律则繁密而严格;僧祇律对微细戒条多有舍弃,对于开戒(包括乞受金银在内)多有方便,十诵律则与此相反。显然,第二结集是第一结集之后百年间教团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七百结集的参与者多数是上座长老,所以这一派被称为上座部(Theravqda)。今天南方国家的佛教徒自称为上座部,因为他们出自上座部的传承。跋只族比丘举行万人大会,这一派人数众多,所以称为大众部□(Mahqsa/ghika)□。

7.问:两派的矛盾是否仅是戒律问题?

答:最初主要是戒律问题上的争论,但是两派为学的精神不同是其主导原因。上座部严格持守戒律,致力于修习禅定,注重自己内心的修持。大众部则广学多闻,致力于弘传教法,注重接引群众。这两种不同的精神,不仅引起了戒律问题的争论,而且促使后来佛教在教理上、学说上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

8.问:在第二结集之后,还有没有部派分裂的?

答:最初分立的上座、大众二部称为根本二部。后来由于佛教流传地区日广,各地的传承既有不同,而各地风土人情的不同又必然要求说法和制度的改变,因此学派渐渐繁多起来。从第二结集到佛陀逝世后约四百年之间,上座、大众的根本二部又先后分裂为十八部或二十部,关于诸部派分裂的次第、年代乃至名称有不同的传说。由上座部直接分出的最大的一部是说一切有部(Sabbatthivqda),此外较重要的是跋只子部(Vajjiputtaka或称犊子部)和化地部(Mah]sqsaka)。据大众部传说,上座部最初分出分别说部(Vibhajjavqda),它采取大众部的一些学说,成为独立的部派,与上座、大众成鼎足之势。但根据上座部的说法,分别说部乃是上座部的异名。大众部早期分出的三部是一说部(Ekavyohqrika)、说出世部(Lokottaravqda)和鸡胤部(Gokulika或称牛王部)。大众部后期分出的制多山部(Cetiyavqda)是最大的一个部派。

9.问:各部派的学说有很大的不同吗?

答:上座、大众根本两部在教义上有较大的差别,至于支末部派,一般地说,与根本部差别不大。上座部学说可以拿说一切有部为代表,因为说一切有部是上座部中最早的和最大的一个部派,它传下来丰富的论藏典籍。大众部没有什么论著留传下来,只是从某些史籍记载中看到它的一些论点。

10.问:可否把上座部和大众部的学说简略地介绍一下?

答:可以举几个问题来谈。第

一、对于事物(法)的认识问题。在未谈之前,先要介绍两个术语:(1)有为法,一切依借因缘而有造作生灭的事物都叫做有为法;(2)无为法,不依借因缘,本来不生灭的事物是无为法,如涅槃、虚空(万物都在虚空中生灭,而虚空的无碍性则不依借因缘而本自存在)等,都是属于无为法。说一切有部和大众部都认为无为法是实在的。至于对有为法的看法,大众部认为一切有为法依借因缘而生灭,过去的已经灭了,没有实体,未来的没有生起,也没有实体,仅仅现在一刹那中有体和用(作用)。说一切有部认为一切有为法,如果本来没有,即使具备了条件,也不能生起,如龟不能生毛,兔不能生角,所以任何一法,它的体都是永恒存在的,只是作用没有生起的名为未来,作用已经生起的名为过去,作用正在生起名为现在。因此这个部派的主张是三世(过去、未来、现在)实有与法体恒有。法体虽有,但是它的作用的生起要依借于诸法的集合以及前后的关系(因缘),决没有单独能起作用的。既然各各法的自体没有作用,所以没有常一主宰的我。这一种说法是我空法有论,而大众部说法接近于我法两空论。第二,对于佛陀的认识问题。大众部认为生灭于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而不是实身,佛陀的实身是积累极长时期的修行而成的;佛陀的色身、寿命和威力都是无边际的;佛陀永远化度众生无有疲厌;佛所说的一切语言都是随机说法;佛以一音说一切法。说一切有部不承认释迦牟尼是化身佛之说,认为佛所说的语言并不全部都是经教,佛并不是以一音说一切法。第

三、对于声闻和菩萨的认识问题。大众部强调菩萨广度众生的慈悲愿力,轻声闻而贵菩萨。说一切有部虽承认声闻、缘觉、菩萨能修行的根性和所修行的道路有差别,但认为佛与二乘(声闻与缘觉)所得的解脱是没有差异的。此外,在其他一些问题的认识上和修行实践的方法上都有不同之处,这里不列举了。

11.问:在部派分裂时期中还有什么其他重大的事件发生吗?

答:佛教史上一件关系极为重大的事发生在这个时期,那便是阿育王大弘佛法。在阿育王之前佛教的传播只局限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由于阿育王的努力,佛教不仅传遍五印度(东、西、南、北、中印度),而且传到亚洲、北非、希腊许多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12.问:阿育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答:阿育王(Asoka,或译为阿输迦王,或意译为无忧王)是西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的国王。他的祖父是印度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旃陀罗笈多(有人根据他的名字而考证他是有旃陀罗种姓的血统的,阿育王也曾被称为旃陀罗阿输迦)。旃陀罗笈多是西元前四世纪摩揭陀国人,被国王放逐流徙在西北印度。当时亚历山大侵入印度,占领五河一带,威胁恒河平原。旃陀罗笈多举起义旗,聚合西北民众赶走了希腊驻军,然后回到摩揭陀国,推勫了难陀王朝,成为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一代君主。他统一中、西、北印度,使摩揭陀国成为强大的帝国。西元前273年,雄才大略的阿育王继承他父亲宾头沙罗登了王位,他发扬光大了先人志业,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全印度的统一。他征服南印度羯陵伽国的时候,看到了战争的惨状,大动悔悟之心,从此放弃了由武力征服的办法,而归依了佛教。他一方面实行转轮王理想的政治,兴办巨大的水利灌溉工程,修筑从摩揭陀国到伊朗的国际大道,发展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一方面大力传播佛教。他设置一种司掌宗教工作和慈善事业的官职,名叫‘正法大官’,派遣他们和传教师们到各地宣传佛教,他的儿子摩晒陀(Mahinda)、女儿僧伽密陀(Sa/ghamittq),(两人都出了家为比丘、比丘尼)也先后被派往师子国(斯里兰卡)。当时东至缅甸,南到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希腊等地,都有佛教的传播。

13.问:我国旧时传说,秦始皇时代曾有印度僧人室利房等十八人来华传教,有没有这件事?

答:这件事不见我国的正史纪载,但是秦始皇和阿育王是同时代的人,当时阿育王派遣一批传教师来到中国也是可能的事。阿育王的祖父时代一部文献中曾提到中国丝织品(梵文里有关丝的字,如C]napawwa即成捆的丝,C]nasukka即丝织衣服等,都有C]na‘支那’这个字作组成部分),可见秦始皇之前,中国与印度已经有了往来。

14.问:阿育王弘扬佛教的原因是什么?

答:摩揭陀原来是释迦牟尼教化的根据地。佛教最初就得到摩揭陀国及其邻国国王们的支持,阿育王的祖父笈多王也是一位佛教的护持者。这个事实反映著当时印度的刹帝利(国王)和婆罗门(僧侣)的冲突,而且,据我看,也反映著当时恒河流域的新兴国家中新兴地主们和商主们对领主割据势力的冲突。历史事实证明,孔雀王朝的国王们本身就是善于经营的大商主。婆罗门神权和种姓制度所支援的领主割据势力严重阻碍著农业上灌溉系统的兴建和商业上国内外贸易的畅通,因此,反对神权及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的佛教受到当时民众的拥护,尤其是受到新兴地主阶级和商人们的欢迎。另一方面,佛教慈悲安忍的教义,在摩揭陀帝国统治者看来,对国内统一事业的巩固和国际友好关系的发展,是有利无害的。当阿育王从亚历山大穷兵黩武的后果中,从他自己征伐时遭到顽强抵抗的经验中,认识到必须改变武力政策而采用怀柔政策的时候,他便选择了‘法錀’作为他的政治武器。

15.问:阿育王弘扬佛教在学术文化上起了一些什么影响?

答:当时佛教的传播对亚洲各国以及东方和希腊、叙利亚、埃及等国家的文化交流,起了深远巨大的作用。阿育王生前巡礼各地佛迹时铭刻了许多石柱,他又在各地崖壁上刻了许多法诰(根据佛法而颁布的各种教诰),这些遗物至今还有留存和陆续发现的,对古代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16.问:阿育王传布佛教之举对当时部派的兴起有没有影响?

答:阿育王时代,佛教大约已经分为四个部派。各部派分往各地传教后,受到了各地不同环境的影响,在形式上和学说上有了不同的发展,这便促成了更多部派的产生。

17.问:关于阿育王时代举行的第三次结集的情况可否再谈一些?

答:关于第三次结集的经过,我在前面谈到佛教经籍时,已经讲过了。根据南方佛教记载,阿育王大弘佛教之事,就在结集之后。最近在八纳(阿育王故都)发掘出阿育王建筑的一座宏大寺院的遗址,里面有一百根石柱的大讲堂,并有许多僧房和水池,有人说这可能就是第三结集的处所。但是关于第三结集的事,北方所传典籍中没有纪载。

18.问:阿育王之后又有什么大事发生?

答:阿育王大弘佛法后,三百年中,佛教在中亚各国获得坚固的根据地,更向东发展而传来中国,流布地域日见推广。但是在印度境内,佛教却遭遇了厄运。阿育王逝世后不到五十年,孔雀王朝为巽伽王朝所代替。受到婆罗门国师的助力而篡得王位的富奢蜜多罗王崇拜婆罗门而严厉地排斥佛教,毁坏塔寺,杀戮僧众,使印度佛教一时陷于黑暗的时代。幸而巽伽王朝的统治权力仅限于中印度,他的排佛运动没有波及到南印度与西北印度。当时佛教徒多避难于西北,也有逃到南方的,因而促进了北方佛教的兴盛,和南方佛教的发展。当时统治北印度的是大夏国弥兰陀王(希腊族),弥兰陀受了那先比丘的教化归依了佛教。至今传存著他和那先比丘关于佛教的问答,汉文译本称《那先比丘经》,巴利文本称为《弥兰陀问经》。大家都知道的犍陀罗佛教美术,就是从这时候开始逐渐兴起的。

19.问:当时南方佛教的情况怎样?

答:关于当时南方佛教情况,缺乏资料。可以知道的是:由于阿育王派到南印度去传教的是大众部僧众,所以大众部学说在南方盛行而为兴起于南方的达罗维荼民族所接受。达罗维荼人建立的案达罗国在西元前28年灭了中印度的康发王朝(巽伽王朝的后一朝代)而并有其土地。此后,中印度的佛教似乎稍稍有了起色。与案达罗人入主中印度同时,大月支人灭了西北印度的大夏王朝而创立贵霜王朝,印度历史自此进入南北朝时代,直到西元四世纪笈多王朝时才再统一。在此时期中,南朝佛教情况很难知道其详,北朝佛教则在西元二世纪迦腻色迦王(Kani1ka)时期最为兴盛。

20.问:迦腻色迦是怎样的人物?

答:关于迦腻色迦的事迹很少有纪载,但是在护持佛教方面,他有阿育王第二之称。据说他从前也像阿育王初期那样多所杀伐,后来得到胁比丘(Pqr1va)的教化,归依佛教。从遗迹看来,迦腻色迦时代建造的塔寺和佛像很多,而且在艺术上有很大发展。如在佛塔的形式方面,改变了印度向来的复钵式,而创建了五层楼阁式的佛塔;在造像艺术方面,参酌希腊、印度两地不同形式而自成风格,使犍陀罗佛教美术发展到高峰。迦腻色迦王又由中印度罗致当时佛教大文学家马鸣(Aaghosa)到迦湿弥罗(Kasm]ra),使佛教文学获得辉煌的发达。从这些事实中可以想见佛教在这时代兴盛的情况。迦腻色迦王对佛教贡献最大的就是在他发起和护持下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结集。相传他曾向一些人询问教理,所得到的解答各有不同。他感到学说纷纭,莫衷一是,于是依从胁比丘的指导,招集世友(Vasumitta)以下的硕学比丘五百人在迦湿弥罗纂辑三藏,并加以编述注释,共三十万颂,九百多万言,历时十二年方始完成。其中一部分就是《大毗婆沙论》,是属于说一切有部的一部重要的巨著,我国有新旧两种译本。

21.问:这时期,除了有部得到提倡弘扬之外,其他部派的情况怎样?

答:当时迦湿弥罗地区,有部最为兴盛,但其他各部派也都很发达。与大众部有关而和有部对立的大乘思想这时流行于印度各地,在思想界中有著广泛的影响。迦腻色迦王所尊事的马鸣就是一个具有大乘思想的人。这时期可以说是大乘学说经过长期酝酿而趋于成熟的时期,但是大乘佛教的大兴,还有待于稍后一个时期的龙树大师。

22.问:龙树是怎样一个人?

答:龙树(Nqgqrjuna)是西元

二、三世纪间的南印度人,原来是一个婆罗门学者,后来归依佛教,出家受戒,在雪山从一位老比丘受到大乘经典,由此智慧无碍。当时许多哲学家们都被他的雄辩所折伏。他感到所读到的佛经虽然深妙,但是道理还有未尽发挥的,随后又从别处得到许多大乘经典,他便造了许多论著以阐明发挥经义。他的学说迅速地流布印度各地,从此大乘佛教便大为兴盛起来。

23.问:龙树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龙树主张的是‘诸法实相论’。前面说过,在对于事物的认识问题上,有部认为一切法的自体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它的作用的生起,要依借于因缘。龙树则与此相反,认为一切有为法只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现象,没有常住不变、单独存在的自体。譬如众木聚生而为林,林只是个假名,除众木外,别无自体(无自体也叫做‘无自性’)。所以龙树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空’乃是一切法的真实相状。

24.问:这是不是一种否定一切的怀疑论?

答:为了便于判断,需要再作些说明:(1)一切法空的理论是建立在一切法互相依存的因果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它不是否认因果律的。(2)这里所说的空,不是空无之空,它是绝待的,不能认为是有,也不能认为是无,不能认为是生,不能认为是灭,一切经验上的有无、生灭、来去等等概念都说不上,不是我们的觉知分别所能得其实际。所谓非有非无,非生非灭,一切皆空,所以说是‘空不可得’。(3)对于事物的认识,龙树说有二谛,这是就一件事物的两面来说的:从现象来说为世俗谛(相待的世间真理),从本质来说为第一义谛(绝待的真理)。从世俗谛来看,宇宙万有,无量差别,种种相状,种种功用,种种生灭、来去、同异、是非、得失等现象和因果关系,历历分明而有;从第一义谛来看,虽有万象差别,而当体空不可得。空与有在因缘所生法上是统一的,因此世俗谛与第一义谛是二而不二的,这便是‘不坏假名,而说实相’的道理,这也便是龙树的‘中道义’。

25.问:龙树之后,大乘有什么发展?

答:龙树之弟子提婆是龙树的得力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提婆也有许多著作,著重于破斥外道(佛教对非佛教的宗教和哲学,均称为外道),因此遭到杀害,但是大乘学说更为发达,同时,有部、经量部和其他部派始终与大乘相抗行,也都很发达。大乘佛教和部派在互相争论辩难中,都在思想上有所发展。到了西元

四、五世纪的笈多王朝,大乘佛教产 生了一个新的学派—瑜伽系(Yogqcqra)与原来龙树的学派—中观系(Mqdhyamika)并称为印度大乘佛教的二大思潮。

26.问:请简略介绍一些笈多王朝的情况。

答:笈多王朝在印度史上是与孔雀王朝媲美的一个王朝。它是西元320年左右在中印度兴建起来的,月护王是这个王朝的创始者。第二代海护王统一了五印度,国势大盛。第三代月护二世王更向西方扩展,并发展了海外贸易交通,远及埃及诸地。随著政治与经济的兴隆,当时印度的文化学术也呈现著灿烂的光彩。笈多时代的佛像雕刻被认为是印度历代雕刻中很完美的作品。其他艺术、文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我国法显法师五世纪初西游印度时,正是月护二世王在位时期,他的《佛国记》中曾记载他当时见闻的盛况。至于宗教哲学方面,当时婆罗门教神学有很大发展,其他学派如数论、胜论等颇为兴盛;佛教在这时期也有了重要的建树,出了不少大学者,其中无著(Asanga)和世亲(Vasubandhu)两兄弟是最为特出的人物,他们就是瑜伽系的创立者。

27.问:无著和世亲是怎样的人物?

答:无著是北印度人,原来是有部的僧人。传说,他因为对有部教理感到不满足,乃上升兜率天(弥勒菩萨所居住的天上),向弥勒菩萨请问大乘空义(一说弥勒下降为他说法),于是大得悟解。他传出了弥勒的五大部论,并且写了许多著作,以阐明大乘教义。有人考证,无著所师事的弥勒,大概是一位属于瑜伽师(有部中专修禅定的人,称瑜伽师,即禅师)的大乘学者,而不是兜率天的弥勒。世亲是无著之弟,原来也是有部的学者,后来听从无著的劝导,改学大乘,大弘无著的学说。世亲著作极多,被称为千部论师。

28.问:瑜伽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瑜伽系的学说,内容极为繁博,包括方面甚广,现在只就宇宙观问题简略地介绍一些。在这个问题上,瑜伽系继承诸法实相论而加以补充和发展。它认为实相应该有两方面,既不是有自性,又不是一切都无所有,这样的认识才是离开有与无的执著,才是中道。瑜伽系说诸法自性有三种:一切法都是依众缘而起,这便是‘依他起性’;依他起的万物由于凡夫的种种虚妄思量分别(周遍计度),而有种种虚构的体相在心上现出来,其实这种种体相完全是没有的,这便是‘遍计所执性’;在依他起上离开虚妄分别,便证到圆满成就的真实,或叫做‘真如’,或叫做‘实相’,这便是‘圆成实性’。这三性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遍计所执好像是夜间行路看见一条绳而误认为蛇,其实蛇没有而似有;依他起好比是绳,绳的体由因缘所生,只是假有;圆成实比如绳体的麻,则是真有。从三性的里面来观察,又有三无性:第一,遍计所执的相是没有的,这便是相无性;第二,凡夫认为自然而有的事物,只是因缘所生而已,这便是生无性;第三,诸法的实相,是空不可得,这便是胜义无性。

29.问:‘三性三无性’的说法,与龙树的二谛有什么不同?

答:‘三性三无性’的说法仍然是以缘起性空论为基础的,但以前龙树的‘一切皆空’论只是就三无性的一边说的,瑜伽系则同时主张三性,而且详于阐说三性一边的道理,它大量采用了有部的‘名相’(即术语)而加以组织来分析说明一切法的类别和关系,特别指出在依他起中应当认识一切法都是识所变现,所谓‘万法唯识’的道理,这是中观系所没有的。

30.问:佛教既认为根(眼、耳等)境(色、声等)相合,才有识的发生,如何又说万法唯识呢?

答:唯识家认为我们眼识所见的色,耳识所听的声,鼻识所嗅的香,舌识所尝的味,身识所触的坚、湿、暖、动等,都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五识依著五根托外界事物为‘本质’而变起的‘影像’。所以识有两种功能:一种就是能够变起影像的功能,叫做‘相分’;一种是能够了别影像的功能,叫做‘见分’。我们的一切知觉无非是自己识上的见分对相分的了别而已。

31.问:这种说法,只能说明我们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不能说明唯识的道理,因为照唯识家的说法,也必须先有外界事物才有相分,有了相分,才有见分,换句话说,仍然是根境相合才有识的发生,根与境都是离开识而存在的,倒是识不能离开根境而存在。

答:唯识家主张六识之外,还有两个识—第七末那识(mana)和第八阿赖耶识(qlaya)。末那意译为‘意’,是第六意识所依之根,它有一个单纯的作用,就是恒常不断地执持‘我’的思想。由于‘我’的思想,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时,便有爱憎、好坏、是非、彼此种种意识活动。阿赖耶意译为‘藏识’,它能保藏一切事物的‘种子’不使失坏。‘种子’在这里是一个借用的名词,它的实际意义是能力,或者是潜势力。阿赖耶藏的种子有两类:一是名言种子,‘名言’用现代语说,就是概念。我们前七识所见闻觉知的东西留著印迹于阿赖耶识上面,用唯识家的术语,这叫做‘薰习’,好像用香薰衣服,衣服便留著香气那样。薰习所成的便是作为潜势力而存在的种子。二是业种子,就是我们的意识所造的善业、恶业熏在阿赖耶识上的种子。由阿赖耶所藏的二类种子变起现在的五官(根身),外界(器界)以及现起前七识(所以根身、器界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现,它们是阿赖耶的相分)。这身心宇宙的变起,叫做‘现行’(现在的活动)。于是再由现行薰习名言种子和业种子而有未来的身心宇宙的变现。这就是瑜伽系的‘阿赖耶缘起论’。

32.问:佛教是不承认灵魂的,但是阿赖耶识可否说是变相的灵魂?

答:佛教内部对这个问题也有争论,甚至后来瑜伽系的学者也有删去第

七、第八识而只谈六识的。但主张阿赖耶缘起论的人认为阿赖耶不是一个常住不灭的东西,而是永远在迁流变化著的,这与一般灵魂的意义不同。好像远望中的瀑布,看上去以为是一片白布下垂那样,把极其急速而微细的迁流变化的阿赖耶识,认作是一个常住不变的‘我’(或叫做灵魂)的存在,这是错觉。这个错觉,就是末那识。唯识家的目的仍然是破除我执,把有漏(烦恼)之识,转成为无漏之智。

33.问:瑜伽系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唯心论体系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建树?

答:佛教的逻辑学—因明,到笈多时代有了很大成就。瑜伽系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特别多。到了六世纪的陈那(Dinnqga)和七世纪的法称(Dhammak]tti),因明更为发展。这两人都是瑜伽系的大学者。

34.问:印度大乘思想除中观、瑜伽两系外,还有其他派系没有?

答:正式形成学派的是中观、瑜伽两系,它们是印度大乘思想的主流。两系之间固然有学说上的诤论,两系内部也各有不同流派的发展。此外,也还有不同于两系的思想上的支流,将来有机会再谈。

35.问:笈多王朝以后的情况怎样?

答:笈多王朝后期(五世纪末),[口+厌]哒族(一说是匈奴族,未确。[口+厌]哒族又称白匈奴,但与匈奴不是一族。)由阿姆河南下,占领印度西北部,建立王国。西北印度佛教受到严重的破坏。印度终因异族的继续入侵,笈多王朝的覆灭,而陷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其时,东印度一个王国西侵中印度,中印度佛教又一度受到破坏。后来中印伐弹那王朝的戒日王(S]lqditya)战胜了敌人,并统一了中印度,佛教始稍稍复兴。笈多时代已经开始兴建的那烂陀寺,在伐弹那王朝继续得到增建,规模日益宏大,大乘学者们集中在那里讲学研习,蔚为当时印度最高学府。大约六世纪中叶至七世纪中叶,这一百年左右是那烂陀寺的最盛时期。我国玄奘法师在这里留学时(西元七世纪三十年代),瑜伽系的大论师戒贤(S]labhadra)和中观系的大论师智光(J`qnaprabhq)都在那烂陀寺讲学。戒日王曾在他的首都曲女城(Kanyakubja今名Kanauj)开群众大会召集学者们辩论哲理,可见当时佛教讲学风气之盛。

36.问:这以后的情况如何?

答:戒日王死后,中印度又陷于混乱局面。当时印度分据各地的王国都崇奉婆罗门教,佛教日益削弱。独有东印度的波罗王朝历代崇信佛教。这个王朝起于七世纪中叶,延续到十一世纪末。它统治著摩揭陀以东的地方,那烂陀寺在它的境内,它又在那烂陀附近另建一超戒寺,规模更大。这一时期,密宗逐渐兴盛起来,九世纪以后,更为盛行,但佛教在学术思想方面则逐渐衰落下去。

37.问:密宗是怎样创立的?

答:密宗,或称为真言陀罗尼宗,或称为密乘(大乘其他宗派相对而称显宗或显乘),传说是龙树开南天竺铁塔,取出秘密经典而传出来的。事实上,自龙树以来,流行的大乘经典中,就杂有密乘的成分(密咒),但独立而成立所谓密宗,则是远在龙树之后的事。

38.问:真言陀罗尼是什么意思?

答:真言陀罗尼就是密咒。根据密宗的说法,密咒是佛内证的智慧的语言,是能够显示诸法实相的真实语言,所以叫做真言。陀罗尼(dhqraz])的意义是‘总持’。密咒的一字一声,总含著无量教法义理,持有著无量威力和智慧,凭仗念诵密咒的威力,可以获得远比显宗迅速而伟大的成就。密宗著重在修习仪轨,按照一定的仪轨,结坛,设供,身结手印,口诵真言,意作观想等等,以求将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转成佛的身口意三密(佛的身口意作用微妙不可思议,所以称为三密),这样便可以迅速得到智慧、神通,乃至即身成佛。修习密法还有息灾、增福、降伏等作用。

39.问:密宗佛像有许多是多头多手,有的是面貌狰狞,甚至不是人的形状,这是什么道理?

答:密宗的像都是表示一定的意义的,如观音像的四臂六臂表示菩萨行的四摄六度;大威德金刚的三十四臂加上身、口、意表示三十七道品;又如佛座上的莲花表示出离心,月轮表示菩提心,日轮表示空慧(通达一切皆空的智慧);又如手中执持的种种器具也都是表示佛菩萨的种种誓愿、智慧、功德等;面貌凶猛的一般是金刚(有大威力的神)像,表示降伏魔军的威力和作用。此外,还有其他许多天神的像。

40.问:密宗是否吸收了许多婆罗门教的内容和形式?

答:是的。从历史来看,佛教最初是反对婆罗门的教义和祭祀仪式的。佛教一度在孔雀王朝成为国教,大行其道,但不久即随王朝的更易而遭到排斥,其后虽得到某些地方王朝的护持,但一般说来是不断受到种种障难的。为了随顺时势与世俗,佛教不得不采取一些‘方便’,以推行其教化。同时婆罗门教虽在政治地位上居优势,但由于佛教哲学的发扬,不能不受到刺激而要求改进它的理论。因此双方在互相排斥中的互相影响,便成为自然的趋势。到笈多王朝,婆罗门教梵我论的建立,扩大和增强了它的影响。西元七世纪后期,婆罗门教学者鸠摩梨罗(Kumqrila)和商羯罗 (!ankara)□更吸收佛教的理论而大大发展它的神学,于是婆罗门教便以新的姿态大为兴盛起来(西方学者把这以后的婆罗门教称为印度教),而佛教当时则以人才廖落,相形见绌日见陵逼。适应这样时节因缘而兴起的密宗,在仪式上大量采取‘方便’,吸收了婆罗门教的许多东西而加以不同的解释,确是事实。但是在教义上仍是以空、无我的理论为根本的。

41.问:佛教在印度的最后情况是怎样?

答:从七世纪中叶开始,便有信奉异教的突厥族由中亚细亚侵入印度的西北部。到十世纪后半期,他们逐渐进展到五河地区,并向内地侵略,所到之处,印度原有宗教均受到破坏。到十一世纪波罗王朝末期和继起的斯那王朝时期,侵略势力渐达东印各地。佛教上师们星散避难,多经历尼泊尔、迦湿弥罗等地来到西藏。最后斯那朝王室也改变了信仰,超岩寺等重要学府先后被毁,留存的僧人寥寥无几。于是佛教残余不久便绝迹于印度本土,这大约是在十二世纪末叶的时候。

42.问:近代印度佛教复兴的情况,可否介绍一些?

答:十九世纪末期,斯里兰卡一位达摩波罗(Dhammapqla)居士到印度瞻礼佛教圣地,看到那些地方的荒凉景象,他便努从事复兴印度佛教的事业,于是印度又开始有了佛教的团体和活动。近几十年来,中国、缅甸、日本等国佛教徒也陆续在印度各佛教圣地—菩提伽耶、鹿野苑、拘尸那等处建立了一些佛寺。印度人民渐有归依佛教,而且也有到斯里兰卡出家受戒的,但是为数不多。直到1956年,突然有一个大规模的改宗佛教运动在‘不可触种姓’的群众中发生起来,这是近代佛教史上一件大事。原来,有一位安贝德卡尔(B.R.Ambedkar)博士,是印度‘不可触种姓’人民的领袖人物。 1956年10月,他在那伽浦尔一次群众大会上宣布他改信了佛教,并宣传‘人不是神创造的’和‘一切众生平等’的佛教教义,参加大会的五十万‘不可触者’响应他的号召,同时宣布放弃印度教信仰而归依佛教。安贝德卡尔于1956年12月突然逝世,但是改宗佛教运动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掀起了澎湃浪潮,向印度全国各地发展,成千成万的人相率归依佛教。据1962年5月《世界佛教》杂志报导,印度七千万不可触种姓人民中已经有二千万人改宗佛教。这个运动目前还在继续发展。

第五章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

(一)佛教的传入和经典的翻译

1.问: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答: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和年代,现在很难考定。最初传入时,不过在少数人中奉行,未必为上层官府和史官之流所注意。西元前二年,大月支国(原居我国甘肃的一个强盛的少数民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国王的使者伊存到了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记录。我们可推断,由于在此一百二十年前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的结果,当时由印度传布到中亚细亚的佛教很可能早已通过行旅往来而向东方渐进。也有传说:在与印度阿育王(约西元前272—226在位)同时的秦始皇(西元前246-210在位)时代,已有印度的沙门室利房等十八人来到我国咸阳。阿育王时举行第三次结集约在西元前250年,会后派大德赴各国传教,前来中国很有可能。另外,也有认为宋玉《高唐赋》和《史记□始皇本纪》中的‘羡门’即沙门的,但因无译述学说传世,无从确考。

2.问:佛教最初传入的年代既是传说纷纭,很难考定,为什么一般公认是开始于汉明帝的求法呢?

答:史籍记载,汉明帝永平七年(西元64)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访求佛法。西元67年他们同了两位印度的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经书和佛像,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相传就是现存的《四十二章经》,是《阿含经》的节要译本。同时在首都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就是今天还存在的白马寺。这个寺据说也是以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根据这个传说来看,佛教的传入中国虽不始于汉明帝,而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得到了政府的承认崇信,在中国初步建立了它的基础和规模,可以说是始于汉明帝年代。西元73年班超使西域,以后三十六国内属,西域道路畅通,当时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张衡(78-139)写的《西京赋》就提到‘桑门’(即沙门),可见那时佛教僧徒的存在已开始成为引起文人学士注意的社会现象了。

3.问:佛教入中国的途径除了最初由陆路从西域而到关中之中,有无经由海路到达吴楚的可能?根据汉明帝的弟弟楚王刘英信奉佛教的情况来看,可以证明这一点。

答:我同意这个看法。据史籍的记载看来,当时楚地佛教的传播比起中原,似乎更盛一些。

4.问:中国佛教什么时候开始有自己的出家佛教徒的?

答:中国很早就有了本国出家佛教徒,汉明帝听许阳成侯刘峻出家是最早的记载。但最初那些僧人仅是从师出家,剃除须发,照戒律生活,还没有受戒的制度;到西元250年来自中印度的昙柯迦罗在洛阳白马寺正式建立戒坛传戒,中国才开始有了如法的比丘。由于没有外国比丘尼到来,最初女人出家为尼的也只是剃发罢了;稍后从大僧受戒,还不具备完全的受戒制度。到西元429年,由斯里兰卡先后来了以铁萨罗为首的十九位比丘尼,才使她们的受戒具备完全的条件;从此,中国才有了如法如律的比丘尼。

5.问:佛经的翻译始于何时?

答:佛教在中国的弘传是和佛经的翻译事业分不开的。最早的翻译,前面已经提到,摩腾、竺法兰在汉明帝时开始翻译过《四十二章经》,据说还有一些别的经。这就是最早的翻译。

6.问:以后,汉代还有哪些著名的翻译家?

答:在初期(西元

二、三世纪)的译师中,我们不能不提到安息国(在今伊朗一带地方)的安世高,月支国的支娄迦谶,康居国(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地区)的康僧铠、康僧会,和一位有月支人血统的最早西行求法之一的中国僧人竺法护,同时还有朱士行于西元260年西行求法。由于他们的努力,不少声闻乘的和大乘的经藉被翻译为汉文。

7.问:这些译师所传译的经典有什么不同?

答:他们中间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小乘学派,以《阿含经》和‘禅数’之学为主,可以安世高为代表;二是大乘学派,以《般若经》和净土信仰为主,可以支娄迦谶为代表。两派同时并行。

8.问:那时的翻译对后来的佛教有什么影响或作用?

答:当时翻译事业还在初创时期,限于各种条件,还未能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翻译,所译的经书很少是全译本,而翻译文体也还没有能够确立,但是他们已经出色地做到了开辟园地的工作,为佛教在中国思想界树立了地位,并且扩大了影响。

9.问:佛教传入后有不少人研习弘传,中国僧界出现过什么样的重要人物曾促进佛教的发展?

答:佛教在中国的广大流行,开始于四世纪,当时中国僧界道安法师是一位重要人物,是起了很大积极作用的佛教领袖。他是我国最早的热心传教者,曾经派遣徒众到各地大弘佛教。他又是我国第一个僧伽制度建立者。他努力寻求戒律,以补当时律藏不齐全的缺陷,并制定了当时全国风从的僧尼轨范(中国僧人出家后,废除原有姓氏,一律以‘释’为姓,是由道安提倡并从他开始的)。他整理了已译出的经典,撰成了中国第一部‘经录’;他极力奖励翻译事业,并第一次总结了翻译的经验。在他的主持下,翻出了许多重要经论,集中和培养了许多学者和翻译人才,为后来鸠摩罗什的大规模翻译事业准备了有利条件。

10.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

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经得到大量的戒本,并且翻译了其中的一部分,可惜那些书已经失传了。之后不久,来自喀什米尔的弗若多罗和昙摩流支,先后帮助鸠摩罗什译出了萨婆多部《十诵律》,这部律得到鸠摩罗什的老师卑摩罗叉在江西大为弘扬;佛陀耶舍(也是克米尔人)在西元410年又译出了昙无德部《四分律》;奉佛音尊者之命,由斯里兰卡来到中国的僧伽跋陀罗译出了《善见律毗婆沙》。五世纪初法显法师游历天竺,主要也是为寻求戒律而去的。法显法师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求法者和旅行家,他的不朽的‘游记’和其他方面的成就,可能容易令人忽视他最初求律的动机和这方面的成就。他除带回许多书籍外,并且带回了《摩诃僧祇律》和弥沙塞部《五分律》,前者已由他自己和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的佛驮跋陀罗译为汉文,后者则在他逝世后由佛陀什(喀什米尔人)翻译了出来。另一位伟大的求法者,七世纪的义净,也是抱著学律的志愿而远游的。他带回了而且译出了一切有部的十一种著作,从而使律藏大为完备。因此汉文译出的律藏有《四分律》六十一卷,《一切有部律》一百五十七卷,《十诵律》六十一卷,连同各部的羯磨文和戒本及解释律文的诸论,先后译出而现存的约五百卷。后世中国高僧们关于律部的著作,现存的也有五百卷以上。至于中国比丘戒的传承,在南北朝时代,北方传《四分律》,南朝是《十诵律》。及隋朝统一中国,政治上以北统南,佛教戒律也是这样,从隋代起,一直只传北方昙无德部的《四分律》。藏语系佛教地区向来是传一切有部律,傣族地区则流传著与斯里兰卡、缅甸等国相同的上座部律,与《四分律》(法藏部律)同一源流。

11.问:关于律藏翻译流传的历史和情况,听到上面所谈,已经知道大概了,请再谈一谈经藏和论藏大规模有系统的翻译是从什么时代什么人开始的?

答:佛教经论大规模有系统的翻译,应该说是开始于五世纪初的鸠摩罗什。

12.问: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比以前有哪些特点?对后来的佛教和中国思想文化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有著前人所未有的优越条件,那就是当时政府(姚秦)的大力支持和有在道安影响下产生的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一大批义学僧人的辅助。但是他的伟大成就是由于他有丰富的学识和持久的努力,这一位有印度血统在今天中国西北(新疆库车)出生的智慧卓越的大师,是中印两大民族共同的光荣。他和后来的玄奘法师是翻译事业中两大巨匠,他所译出的三百多卷典籍,不仅是佛教的宝藏,而且也是文学的重要遗产,它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上的影响非常巨大。在他的讲授和指导下,造就了成千的人才,使当时的佛教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

13.问:前面说过,罗什的翻译是有系统的,不知是属于哪一个系统?

答:就佛学方面来说,鸠摩罗什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于对由龙树创立的中观系统典籍的介绍。由于他的努力,这一系的经论著作,如《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维摩经》、《法华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经》等,以及《大品般若经》的解释—《大智度论》,都传到中国来,为中国法性宗开辟了广大的基地。其次,鸠摩罗什还译有声闻乘中的一部重要论著—《成实论》,起初与中观三论(或‘四论’,加《大智度论》)相辅流行,之后逐渐形成了独立学派,在南北朝期间盛极一时,后人称为成实师。这一学派在声闻乘中是比较接近大乘的一系。

14.问:鸠摩罗什之后还有哪些著名的翻译大家,又是属于什么系统?

答:鸠摩罗什的译业进行于西元401—413年间,主要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空宗龙树、提婆的学说。罗什之后,重要译师来者相继,主要经论不断译出。如觉贤于西元418-421年译出《华严经》,昙无谶于421年译出《大般涅槃经》,求那跋陀罗于443年译出《楞伽经》等。这些经典的译出对中国佛教义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元六世纪初菩提流支来华(508)创译大乘有宗无著、世亲一系的论典,其中《十地经论》影响尤大,传习者形成地论师一派(分南北两道)。以后真谛三藏(498-569)于西元546年来华,563年译出无著的《摄大乘论》和世亲的《释论》,564年译出世亲的《俱舍论》,566年到567年又重译《俱舍论》。真谛不仅是翻译大家,而且是也是一位义学大师,来华日久,擅长中国语言,所译经论,随翻随讲,弟子记述成为义疏,传习之者称为摄论师及俱舍师。真谛到中国后二十余年遭逢兵乱,于颠沛流离中仍能译出一百数十卷重要经论,形成中国佛教的重要义学派别,是罗什以后玄奘以前二百余年中贡献最大的译师。

15.问:唐代玄奘是传译瑜伽学派的,真谛也是传译瑜伽学派的,对比之下,他们译传瑜伽学有什么不同?

答:据玄奘所传,戒贤生于西元528年,可以推定护法约生于530年。而真谛生于498年,故真谛长于护法三十余岁。又真谛译有陈那著的《无相思尘论》(即玄奘译的《观所缘缘论》)和《解拳论》(即义净译的《掌中论》),陈那是世亲的弟子而为护法之师,可见真谛是介于陈那、护法之间的佛教有宗大师。玄奘所传以护法的学说为正义,其门下传述以真谛之学及地论师之说为旧说或旧译,而称玄奘所传为新译,古人(唐灵润)归纳有十四义不同。如旧译认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新译则认为有一分无性(佛性)有情;旧译认为佛果理智不二,新译则认为理智各别(即分断、智二果);旧译于三性中遍计所执及依他起二性俱遮,新译唯遮遍计所执;旧译以缘起之本唯在第八识,新译则八个识及相应心所皆为缘起之本。又真谛译之《转识论》以阿陀那为第七识,新译则以为第八识。真谛所传之摄论宗更立第九识,新译则无此说。总之,新旧两译同属有宗,宗旨相同,因时代先后,各成一家之言,义解稍有差异,也很自然。但真谛所译传之学在隋唐之际的中国佛教界曾激起很大波澜,因而引起了后来玄奘法师到印度去深入研究的动机。真谛来华后至玄奘赴印前的八十余年中(546-627),印度佛学也经历了剧烈的变化。最初护法和清辨兴起了空有之争,接著月称和清辨又同室操戈而使空宗分成为自续、应成两派,月称又和月宫进行了长期的论战,护法的弟子法称也对祖师陈那的因明进行新的改革。学说总归是辨析日精后胜于前的,玄奘所承之学大体说来是较旧译更为精审的。

16.问:你说到印度去深入研究法相瑜伽学的玄奘法师,是不是为大家所知道的那位到西天取经的‘唐僧’或‘唐三藏’ ?

答:是的。但‘唐僧’、‘唐三藏’用在一个人身上却是错误的。唐是当时我国的国号,这两个名词现代语来说就是中国僧人,中国的三藏法师。对佛教中人,这本来是常识问题,但社会上误解的人太多了,不能不解释一下。

17.问:那么他的大概事迹请介绍一下好吗?

答:对于人人都知道的玄奘法师,是用不著详细介绍的了。这一位孤征十七载、独行五万里、足迹遍于西域、印度百三十国而且留下一部不朽的游记—《大唐西域记》的伟大旅行家;这一位元通达中印文字、洞晓三藏教理、由留学僧而最后主持当时印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的讲席,受到了印度及西域各国国王和僧俗人民欢迎敬重的伟大的佛教学者;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印文化交流事业,译出经论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约五十万颂);他的系统的翻译规模、严谨的翻译作风和巨大的翻译成果,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超前绝后的光辉典范。他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在佛教方面,而且在学术方面,都是非常重大的。他不仅比较全面地系统地译传了大乘瑜伽有宗一系的经论,而且把空宗的根本大经—《大般若经》二十万颂也完全翻译过来;又把小乘说一切有部的重要论典几乎全译过来。另外,他又独得印度一位罕有的佛教天才大师护法菩萨的秘传之作,如和会空有两宗的《广百论释》和编入《成唯识论》的护法正义,印度都无传本。由此可见,他实际上已成为印度佛学发展到最高峰的首屈一指的集大成者。故在戒日王为他举行的十八日无遮大会上,他高踞狮座,陈义立宗,无人敢出而与他对扬争锋。因此,大乘学者共尊他为‘大乘天’(Mahayanadeva,即‘大乘的神’),为祖国赢得了当时两大文明古国间学术上最高的荣誉。百余年后,日本僧人金刚三昧(西元818年前后在华)游印时看见中印的僧寺中都画有玄奘所著的麻履(即麻鞋)及所用的匙、筋,以彩云烘托,‘每至斋日辄膜拜焉’(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三及《续集》卷二)。可知印度当时佛教界已把玄奘的麻鞋当作佛的足迹一样敬重、供养了。一个学者在外国享到这样高的尊敬,除了各大宗教的教主,历史上尚无第二人。直到现在日本佛教学者仍然认为玄奘法师这样的人才,只有中国这个伟大民族才能产生出来,玄奘法师确实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18.问:历史上像玄奘法师这类人物,可否再介绍

一、二?

答:再举法显和义净法师。前面提到,法显法师于西元399年,以六十五岁高龄发迹长安,涉流沙、逾葱岭,徒步数万里,遍游北印,广参圣迹,学习梵文,抄录经典,历时多年,复泛海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经耶婆提(今印尼)而后返国。时年已八十岁,仍从事佛经翻译。他著有《佛国记》,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义净法师稍晚于玄奘,取道南海去印度求法,经时二十五载,凡历三十余国,寻求律藏,遍礼圣迹。回国后翻译经律五十多部二百多卷,撰有《南海寄归传》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法显、义净和玄奘法师一样,都是以大无畏的精神,为法忘身,冒九死一生的艰险,为求真理而百折不挠,鲁迅称赞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确非过誉。他们为我们伟大民族争得了荣誉,为灿烂的东方文化增添了异彩,为佛教的发扬光大建立了不世出的奇勋。他们是不朽的翻译家、思想家和旅行家,他们对祖国文化的发展和提高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19.问:除前面所讲的几点之外,历史上曾有许多人从事佛典的翻译弘传,还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

答:中国汉语系佛教翻译事业持续了十个世纪(二至十一世纪),翻译过来的经律论三藏共有一千六百九十余部,六千四百二十余卷,著名的本国和外国来的译师不下二百人。除前面提到的诸人之外,如印度的昙无谶、佛驮跋陀罗、菩提流支,巴基斯坦的□那崛多和施护,阿富汗的般若,柬埔寨的曼陀罗仙和僧伽婆罗,以及斯里兰卡的弘传密教的不空三藏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通过这样多的人持久不懈的辛勤努力,把佛教的声闻乘、性、相、显、密各系统的学说都介绍到中国来,从而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巨大宝藏。1954年中国全国文学翻译工作者会议上,作家协会主席茅盾在他的报告中说:‘我国的翻译事业,是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我们的先辈在翻译佛经方面所树立严谨的科学翻译方法,及其所达到的卓越成就,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并且奉以为典范’。毫无疑问,中国古代的翻译事业,给灿烂的汉民族文化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世界上是无可匹敌的。它是我们足以自豪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但是,我们还必须指出常常容易忽略然而非常重要的另外一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个兄弟民族在创造全民族的文化中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出色的成绩,在佛教方面尤其如此。西藏在吐番王朝时期,由于文成和金城两公主的下嫁,引进了盛唐文化和佛教的信仰,并创制了通用至今的文字。到持松德赞时期,迎请了印度当时最著名的显教学者寂护、莲花戒和密宗大师莲华生等建寺立僧,从事系统的翻译;同时又由沙州和向唐朝请去汉僧传授禅宗,讲经说法;到赤热巴中(即巴黎可足或彝泰赞普,815-836在位)时,又迎请印度大德多人和西藏学者一起厘定译名,校正旧有译文,补译大量经论。西元十世纪以后西藏开始了佛教后弘期。直到1203年印度超岩寺及各大寺被入侵军破坏,三四百年间印度和西藏两地传法求法的大德往来不断。举其最著名者,如出生于孟加拉的阿底峡尊者(982-1053),是印度当时学德最高的大师,于1042年应请至藏,创立迦当派。其学说为后来宗喀巴大师(1357-1419)所继承,创立了格鲁派(即黄教),遍传藏、汉、蒙广大地区。又西藏的玛尔巴曾三度赴印学法,创立了迦举派(即白教),此派在明代曾长期掌握西藏地方政权。世界知名的西藏圣人弥拉日巴即此派的第二代祖师。其余译经传法的大德难以备举。自西元八世纪中叶至十三世纪中叶五百年间,西藏译出的三藏经籍就已收入甘珠、丹珠两藏计算,部数五千九百余种,分量约合三百万颂,约当汉译一万卷。在藏译藏经中重译甚少,故实际内容大大超过汉译藏经。其中尤以空有两宗的论典以及因明、医方、声明的著作和印度晚期流行的密教经论,数量庞大,为汉译所未有。由于藏文翻译照顾到梵语语法的词尾变化和句法结构,因而极易还原为梵语原文,所以受到现代佛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另外,在清代曾进行满文大藏经的翻译。近代还发现西夏文大藏经以及回鹘文佛经的残卷。还有,我国的傣族文化一向不为人所知,解放后才发现傣族有非常丰富的傣文著作,其中即包含有南传巴厘三藏的傣文译本。由此可见,我国各族文字的大藏经是人类文化史上极为罕有的巍峨丰碑,其中凝聚了多少世代人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伟大气魄,这是我们可引以自豪的无价的精神宝藏。现在我国决定校勘出版《大藏经》作为整理古籍的重要项目之一。这是我们佛教界值得引以为庆的大喜事,也是国际文化学术界所衷心仰望、企盼已久的大喜事。

(二)佛教各宗派的兴起

20.问: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弘扬和传播,有哪些发展变化,又有哪些学术成就?

答:随著大量经论的传来,印度佛教各部派思想与我国民族文化相接触,经过长时期的吸收和消化,获得了创造性的发展。西元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极盛时期,在这时期,思想理论有著新的发展,各个宗派先后兴起,呈现百花争艳的景象。

21.问: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可否请简单介绍一下?

答: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 八大宗派。

22.问:这八宗各有哪些不同的主要宗义,想请您简略地分别介绍一下。首先请问,三论宗为什么要叫‘三论’宗,它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此宗主要依据鸠摩罗什译的《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研究传习而形成的宗派,因为是依据中观派三《论》立的宗,所以叫做三论宗。它的教义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

23.问:什么是真俗二谛?什么叫中道实相?

答:二谛的‘谛’字是真实的意思,从法性理体边说的叫真谛,从缘起现象边说的叫世俗谛。从俗谛说事物是有,就真谛说诸法是空,所以真俗二谛也叫空有二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就是中道,也叫诸法实相,这就是此宗的中心思想。此宗著重从真空理体方面揭破一切世出世间染净诸法缘起无自性,五阴十二处等虚妄不实,彻底破除迷惑,从而建立起无所得的中道 观,以求实现其无碍解脱的宗旨。这一宗,实际就是印度龙树、提婆中观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24.问:瑜伽宗为什么叫瑜伽宗,它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瑜伽宗是由印度弥勒、无著、世亲创立的宗派。此宗主要依据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因为是依弥勒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我国玄奘法师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之说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

25.问:什么叫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答: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五法’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概括,‘名’和‘相’指世间有为法皆有名有相,称为名相之法;‘分别’指人们的主观能对事物分别认识;‘正智’指圣人清净(无漏)实智;‘如如’指如实智所对真如理境。‘五法’不出染净和主客观,是以总括诸法。三自性:一是二取执著,无而谓有,起惑造业,名遍计所执;二是三界心法,依他缘生,名依他起;三是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事物的性质不出此三种,所以叫三自性。八识:‘识’是了别认识的意思,又叫心或意,每个有情都有这种心意识的认识作用,共有八种,就是前面列举的八种识。二无我:每个有情或众生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一般所说的自我或灵魂)叫人无我;客观事物也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即自性或绝对的真实)叫法无我。二无我也叫作我、法二空。此宗教义深入分析诸法性相,阐明心识因缘体用,修习唯识观行,以期转识成智,成就解脱、菩提二果。此宗由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是印度无著、世亲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26.问:天台宗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此宗是以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为创始人智鸾,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叫天台宗。它的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

27.问:什么叫五时?

答:此宗把释迦如来所说的经教,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称为五时教,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五时的名称都是佛经的名称,主张佛陀所说的经教不出这五个时期的范畴,所以叫五时。

28.问:什么是八教?

答:此宗从教理的内容上把佛教分为浅深不同的四个级别,就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称为‘化法四教’。藏教是声闻小乘教;通教,通前小乘,通后大乘,通大小乘的大乘初级名为通教;别教是纯大乘教,但分别诸法各别有碍名为别教;圆教是大乘圆融无碍、圆满无缺的法门称为圆教。藏、通、别、圆就是以从浅至深为次第的四教。此宗又从佛陀说法的机感不同,将佛的教法分为顿、渐、秘密、不定四种,称为‘化仪四教’。

29.问:什么叫一心三观和三谛圆融?

答:三观是修行的观法,即空观、假观、中道观。此三观可以于一心中获得,名为一心三观。三谛圆融:真谛、俗谛、中道谛叫做三谛;此三谛举一即三,虽三而常一,说三说一是圆融无碍的,所以叫圆融三谛。一心三观,三谛圆融是圆教的教义,说明诸法无碍,事理圆融。天台宗以自宗为圆教,别的宗属前三教。此宗总结了以前各派的思想,将佛教教义加以精密的调整,发展了大乘圆教理论,展示了中国独创的大乘思想。

30.问:贤首宗的主要教义是什么,为什么名为贤首宗?

答:此宗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华严经》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阐发,是在前人(三论、天台、慈恩、地论 师,摄论师等)学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思想体系。创始人是七世纪末的贤首国师(法藏),所以叫贤首宗,又名华严宗。此宗以五教来判摄整个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它的中心思想。

31.问:五教是哪五教?

答:一是小教,即声闻小乘教;二是始教,即大乘开始初级阶段的教义;三是终教,即大乘终极阶段的教义;四是顿教,即大乘中顿超顿悟的法门;五是圆教,即圆满无缺,圆融无碍的理论。此宗把佛教分作浅深不同的五种教义,比前天台宗多加一种顿教,所以称为五教。

32.问:什么是六相?

答: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既同时表现在一切事物中,也同时表现在一个事物中。无论在一切事物中或在一个事物中,都是相反相成、同时具足、互融互涉、彼此无碍的,从此可以揭示出法界缘起的道理。

33.问:什么叫十玄门?

答:十玄门是: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因陀罗网境界门,

三、秘密隐显俱成门,

四、微细相容安立门,

五、十世隔法异成门,

六、诸藏纯杂具德门,

七、一多相容不同门,

八、诸法相即自在门,

九、唯心回转善成门,

十、托事显法生解门。这十玄门总的意义是显示华严大教关于一切事物纯杂(染净)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同时具足、互涉互入、重重无尽的道理。

34.问:什么叫三观?

答:一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六相、十玄、三观的建立,阐发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的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约能观之智说的。这种重重无尽、法界圆融的思想,虽说导源于《华严经》,而实际为中国所独创,它的法界缘起、一切无碍的学说大大发展了印度传来的大乘思想。

35.问:禅宗的教义是什么?禅是什么意思?

答:禅是禅那(dhya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

36.问:此宗是否也有典籍依据?

答:相传此宗的禅法是在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来的。过去说:禅宗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但初祖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传于二祖慧可作为印心的准绳,弘忍、慧能又教人诵持《金刚般若》,这样,《楞伽》、《般若》便是此宗的经典依据。以后更有《六祖坛经》和许多‘语录’的出现,不能说禅宗没有经典依据。

37.问:我曾见到过一些寺庙,都叫作某某禅寺,是不是禅宗在中国很兴盛?

答:是的,禅宗在中国是很兴盛的。在八世纪间,此派曾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神秀(约

第15篇: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答问

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答问

问:实现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经过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多年以来的共同努力,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实现婚姻登记信息联网目标。目前,民政部已初步建立中央级婚姻登记数据中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建立省级婚姻登记工作网络平台和数据中心,各地婚姻登记机关实现了在线婚姻登记和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审查。

实现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对推进婚姻登记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一是宣告结束手工办理婚姻登记的时代,全面实现婚姻登记工作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化管理;二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审查,可以有效预防重婚、骗婚等违法现象的发生;三是为进一步转变婚姻登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制度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为启动“全国公民婚姻状况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加快部门间信息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刚才在阐述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的重要意义时,提到了“全国公民婚姻状况数据库”建设,请问目前该数据库的建设进展情况?

答:“全国公民婚姻状况数据库”建设是一个远景规划,首先也即是第一步是先健全完善婚姻登记数据库。近几年,各地民政部门在推动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的同时,正着力加强和完善婚姻登记数据库建设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如与当地档案管理部门签订婚姻登记信息共享协议,导入单机版办理的婚姻登记数据,特别是开发数据补录系统、补录婚姻登记历史数据等,实现婚姻登记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保证婚姻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目前,北京市民政局与档案局已签定信息共享协议,取得婚姻登记历史档案电子目录377.8万条,力争今年年底前完成解放以来所有婚姻登记历史档案补录任务。上海市民政局在市档案局的支持下,已将建国以来的573万条婚姻登记档案目录信息转入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中。杭州市民政局组织专业力量,已集中精力完成解放后235万条历史数据补录工作。山东省婚姻登记数据中心已有数据1500多万条,广东省1021.4万条,江苏省658.6万条,陕西省240余万条,天津市200余万条。今年年底前,民政部婚姻登记数据中心数据量将达到1亿条。

下一步,民政部门将积极推动与法院系统判决、调解离婚信息,与外交部门境外办理婚姻信息及港澳台地区婚姻信息的查询、交换和共享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全国公民婚姻状况数据库”建设工作。

问:请您具体阐述一下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对婚姻登记方式、制度变革将产生哪些影响。

答: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将为今后推动婚姻登记制度变革,为当事人提供更为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按照目前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离婚登记需在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实现全国联网后,我们将积极争取、推动立法改革,探索打破在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的限制,为流动人口办理婚姻登记提供便利,让新婚人群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步入婚姻殿堂的城市和地点。

民政部还将继续推动各地开展网络预约登记服务,当事人可以在网上提前预约办理登记的日期及时段,登记当天,婚姻登记机关根据当事人提供的预约单及预约号调取预约信息,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登记服务,推动婚姻登记工作更加高效有序运行。

民政部门还将根据信息化条件,积极探索优化结婚登记、离婚登记工作流程,以进一步提高当事人婚姻质量。

问:哪些个人或部门可以查询婚姻登记信息?

答:目前对婚姻登记电子信息的查询是参照对婚姻登记纸质档案查询执行的,主要依据是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共同颁布实施的《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及民政部相关政策性文件。按规定,目前以下个人和部门可以查询婚姻登记信息:

(一)婚姻当事人持有合法身份证件,可以查阅本人的婚姻登记档案;婚姻当事人因故不能亲自前往查阅的,可以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他人代为办理,委托书应当经公证机关公证;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和安全部门为确认当事人的婚姻关系,持单位介绍信可以查阅婚姻登记档案;

(三)律师及其他诉讼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持受理案件的法院出具的证明材料及本人有效证件可以查阅与诉讼有关的婚姻登记档案;

(四)当事人的监护人、近亲属在符合一定的条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查询当事人的婚姻信息等。按要求,利用婚姻登记档案的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公开婚姻登记档案的内容,不得损害婚姻登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今后,民政部门将在合情合法的基础上,根据先内部后外部、先部门后个人的基本原则,推动婚姻信息的合理谨慎使用。要积极推动婚姻登记信息与公安部门公民户籍身份信息联网工作,积极探索与司法、住建等部门间婚姻信息核证共享试点工作,同时加强研究论证,探索制定婚姻信息查询使用管理办法。

问:民政部如何从技术上保证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的实施?

答:婚姻登记工作数据量大、时效性强、登记节点多。2011年,全国共办理结婚登记1302.4万对,离婚登记220.7万对,出具婚姻登记证明、补发婚姻证件约500万件,全国平均每个工作日婚姻登记工作量达到约8万对(件)。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工作对系统建设、稳定运行及客户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这个项目的组织和实施部门,民政部前期主要工作是负责全国联网建设的规划和制定标准规范,开发全国婚姻登记信息系统,承担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承担全国联网信息系统的组织实施和运行维护工作。下一步,民政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无论是在基础网络还是在系统软硬件环境方面,将全力做好系统的技术支持和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此外,作为全国联网的一个信息系统,我们也将做好对省级民政部门的业务和技术指导工作。

第16篇:预防接种知识热点问题答问材料

预防接种知识热点问题答问材料

近期,不少新闻媒体来函、来电申请采访有关预防接种知识,卫生部新闻办收集了有关问题,并组织专家解答了这些问题。现集中答复如下:

1.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的成效

预防接种工作是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也是各国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迄今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发病率下降了99%,包括中国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无脊灰野病毒传播的目标;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2003年就避免了200万因疫苗可预防疾病导致的死亡和60万乙肝相关死亡(肝硬化和肝癌)。

我国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普及儿童免疫,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3亿多人,减少死亡400万人。2000年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全国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5岁以下人群已降到1%以下,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感染者3000多万人。乙脑、流脑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乙脑、流脑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07年国家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流脑、乙脑、麻腮风等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扩大到14种疫苗防15种疾病。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过程中,接种疫苗成为重要的手段。

2.预防接种是安全的,发生异常反应概率很低

免疫规划的对象是健康人群,其安全性历来受到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从表面上看,预防接种主要是对易感者进行预防接种,其实在提高个体免疫水平的同时,必然会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有助于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即使有传染源侵入,由于大部分易感者接种了疫苗,得到了免疫保护,人与人之间辗转传播的机会大大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链已被人为阻断,传播的范围受到限制,减少了传染病扩散和蔓延的可能性。

3.疫苗的分类

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此外还包括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和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

4.有关预防接种的法律制度

为了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目前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管理的法律制度依据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

《条例》对疫苗流通、疫苗接种、保障措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确定了政府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保障机制;明确了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规范了接种单位的接种行为。

5.疫苗的特性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置。近几年,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

6.有六种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7.预防接种后偶合症

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六种情况中,偶合症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容易造成误解的。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发生的偶合率越大。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呢?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为例。我国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为1600万;据此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有466名新生儿死亡。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率75%计算,则每天约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350起。

不同品种的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一样。世界卫生组织对部分疫苗的异常反应研究显示,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结炎、骨髓炎、播散症发生率分别为100—1000/100万剂次、0.01—300/100万剂次、0.19—1.56/100万剂次;乙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为1—2/100万剂次;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引起的热性惊厥、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非休克性)、过敏性休克、脑病分别为330/100万剂次、30/100万剂次、10/100万剂次、1/100万剂次、<1/100万剂次;破伤风疫苗引起的臂丛神经炎、过敏性休克分别为5—10/100万剂次、0.4—10/100万剂次;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引起的癫痫、过敏性休克、脑病分别为80—570/100万剂次、20/100万剂次、0—1/100万剂次。

8.关于预防接种的禁忌证

目前,除接种狂犬疫苗外,接种其它任何疫苗都有禁忌症,通常的禁忌症有正在患有严重器官疾病,尤其是处于活动期的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正在发热;对疫苗成分过敏等,免疫缺陷儿童不能接种活疫苗。在有明确禁忌症的时候,确实不能接种疫苗,应待患儿病好后再接种。

9.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发病

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护率,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少数人接种后不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会发病。另外,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在该疫苗所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仍会发病,这就属于偶合发病。

10.关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

目前,在我国已建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对疫苗接种后出现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不良反应均需要报告和监测,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均要进行报告,必要时进行调查处理。报告和处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规定进行。

1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

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工作规范》)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以下简称《鉴定办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关于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由于造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因素非常复杂,所以在国家《工作规范》和《鉴定办法》中明确规定,在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负责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专家组由临床、流行病、医学检验、药学、法医等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可以在收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之日起60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由申请鉴定方预交鉴定费。经鉴定属于一类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鉴定费由国家支付,由二类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鉴定费用由相关疫苗的生产企业承担。不属于异常反应的鉴定费用由提出鉴定的申请方承担。)需要说明的是,鉴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很复杂,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诊断需要时间,不会马上得出结论。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不能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作出调查诊断结论。对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引起的死亡事件,需要进行尸检才能得出结论,而尸检一般需要2个月左右时间。

12.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

预防接种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在保护绝大多数人群健康的同时,极个别人承担了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充分考虑到受种者的权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规定,对因异常反应引起的严重损害者给予一次性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属于一类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省级财政安排,属于二类疫苗(自费接种)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生产企业承担。

13.关于我国的疫苗质量

我国上市疫苗总体上是安全的,近年报道的多起“接种事件”均没有证据表明与疫苗质量有关,如泗县甲肝疫苗接种群体事件。

14.对因异常反应引起的严重损害者可予以一定经济补偿,但不是赔偿

异常反应它是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异常反应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它既不是疫苗质量问题造成,也不是实施差错造成,各方均无过错。通过预防接种建立免疫屏障,保护受种者同时,也保护了受种者周围人群。因此,对受种者予以一定经济补偿,不是赔偿。

15.国际上不推荐接种前对所有禁忌进行常规筛查

每种疫苗的禁忌不尽相同,并有其特殊禁忌;接种时只能通过询问或简单体检判断一般禁忌,不可能对所有禁忌进行筛查,而且筛查费用昂贵;国际上不推荐接种前对所有禁忌进行常规筛查。

16.对有关预防接种的信息发布要谨慎

2003年8月在尼日利亚,有人毫无根据地宣称,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不安全,而且会导致儿童成年后不育。这导致了尼日利亚北部两个州停止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其他州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者的比例也大大下降。后果是脊髓灰质炎在尼日利亚北部发生大暴发,波及了该国其他多个以前没有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地区。这次大暴发最终导致尼日利亚成千上万的儿童发生瘫痪,并且导致该疾病向其他19个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国家传播。很多孩子不得不面对终生残疾的悲剧,这原本是接种疫苗就能避免的。

日本、英国等国家也曾发生过因预防接种不实信息散播导致预防接种工作无法开展的案例。

第17篇:李克强就房地产问题答问

李克强就房地产问题答问

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新华社和新华网记者]

总理你好,房地产问题一直是社会持续关注的问题,今年两会上也有代表委员提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那么请问总理,政府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谢谢。

[李克强]

房地产问题是个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居民住房问题。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应该是政府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

政府还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来解决好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城镇集中连片的棚户区还居住着上亿人,可以说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几百个人一个旱厕,特别是北方,到了冬天居民入睡要带着棉帽、穿着棉衣,这可以说是政府心头之痛。所以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力度,至少要再改造470万套以上。

当然,我们也要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并且实行公平分配,让新就业的年轻人和长期进城务工的人员缓解住房困难。在这方面,我认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对于合理的自住需求,也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对房地产市场则是要因城因地分类进行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谢谢。

第18篇:奉献的艺术答问摘要

李嘉诚讲稿

奉献的艺术答问摘要

新华美通汕头7月1日电

李嘉诚基金会主席李嘉诚先生今天在汕头大学出席由长江商学院主办的“与大师同行”讲座系列时,以“奉献的艺术”为题,与一千多位攻读长江商学院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学员、汕头大学学生及中外嘉宾共同探讨了对“奉献”的看法。与会者反应热烈,与李先生深入讨论达两个多小时。

以下是李嘉诚先生与长江商学院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学员答问摘要。

有关企业发展

企业的起伏,国内外都有,但最重要的是企业无论大小,无论在东方或西方也好,都要有一些核心的业务。有不同的核心业务就可以在某些行业经济不好的时候,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点是我个人的经验。在一九五○年我创立长江的时候,只有五万港元,因此我要非常小心运用资金,如 谋 冰。我经营业务的格言就是: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这亦是我从商的座右铭。

商人与好人

正正当当做一个商人是不容易的,因为竞争越来越大。如果个人没有原则,从一个不正当的途径去发展,有的时候,你可以侥幸赚一笔大钱,但是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同时后患无穷。国内的机会非常多,循正途才是最重要的。在香港也有走偏路的商人,他们成功很快,但掉下去也很快。

有关宏调与民企发展

宏观调控政策是重要的,我个人看法是国家无论推行什么政策都不会让经济出现大波动的。我们集团在世界上有很多的行业,每个行业我都非常投入,这一点说明事业要成功,自己要投入。有兴趣力量就有了,这是我自己的经验。这点同样适用于国内民营企业,要按部就班,不要投机取巧,有困难时更要培养自己的兴趣,来为改变环境而努力。国内的企业家应该自己想出一个办法去直接寻找市场,现时由于中间经过多重转折,我们工厂制造的产品所赚的都是蝇头微利了,出口进口商赚得反而更多。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的企业家有很多的机会,但是我们的企业家要做到顶峰的话,必须要找自己的市场。如果要做一家跨国成功的世界企业,市场是要靠你自己建立起来的。

“知止”的重要

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我从十二岁就开始投身社会,到二十二岁创业时就已经过了十年非常刻苦的日子,到今天我已工作六十多年了。在香港我看过有些人成功得容易,但是掉下去也非常快,是什么原因呢?“知止”是非常重要的。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

有关管理之道

我们公司一向是以西方的经营模式来管理的。我作为公司的领导,对同事和经营的方针都会掺入一点我们中国人的人情味。当你看到员工对你的企业有贡献,同时对公司忠心并盼望在公司长期服务的,而你也感到他的品格正直,那么你就要留意他,要令到他觉得前途有保障。在信任员工的同时,亦必须有一个制衡制度 (check & balance)。如果单凭个人的意愿,觉得某个人不错,就随便任用,最后出了问题,不止害了自己、企业,还害了这个人,如果你早

李嘉诚讲稿

有一个制衡制度,就不会出这个大毛病。

有关赚钱与奉献的平衡

作为一家企业,买进来的便宜,卖出去的贵,赚你应该赚的利润,这一点大家都同意。作为一家公众公司,你一定要为股东创造你应该创造的利益,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基金会不同,基金是你个人拿出来的,我的基金会每一个铜板都是抽完税后才放进去的。我最大的经济来源是从外国和香港的公司派给我的股息,然后我拿这笔?lbkabo ( “汕”大有水有山)教育等公益服务中,两者是没有冲突的。在外国,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非常受尊重,但是在我们过去旧的社会里,商人处于比较低的地位。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他们很多成功的商人,在退休的时候都拿出非常多的钱去贡献社会,我希望在座的每个人将来都成功,并在成功之余都能拿出一笔多余的钱来奉献,做一生都会觉得永远高兴的事情。

李嘉诚基金会简介

国际知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一向热心公益,以“推动教育医疗”为其终生不渝的职志,累计捐款逾港币五十亿元。为使其捐款能更有计划及有系统地投入支持各项公益事业,李先生于一九八○年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基金会支持的核心项目包括教育、医疗护理、文化艺术以及其它社会公益事业。

第19篇:选民提问与候选人答问

选民提问与候选人答问

(选民)问:如果当选为人大代表,请问您在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时自身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答:我觉得自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专业和岗位。纳税人的钱是如何被政府使用的,用在哪些方面,使用是否恰当、合法、有效,这是广大选民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而每一年政府的预决算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是人大会议的主要工作,但由于其专业性较强,人大代表们普遍反映看不懂。我可以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审议预决算来获取信息,为单位的审计工作和未来发展服务;把单位的审计工作和人大代表的工作结合起来,把单位和选民们关心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审计项目;结合日常的审计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进而形成可行性较强的提案、专项的审计调查报告,再向单位和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选民)问:如果当选为人大代表,请问您作为的代表,在推动XX方面有怎样的打算?

答:我会密切与广大选民们的联系,听取意见。根据选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形成建议方案,并通过提案的形式向相关部门反映,跟踪提案在政府相关部门的落实情况。

(选民)问:如果当选为人大代表,请问在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方面您有怎样的想法?

答:我会落实调研工作,了解实际情况;跟政府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把弱势群体不公遭遇的调研报告进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提案,提交人大会议进行讨论。 (选民)问:如果当选为人大代表,请问您会如何平衡日常工作和人大代表职责两者间的关系?

答:实际上,作为一名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可以让我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同时我还担任了一些行政工作,在沟通学生与单位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势;作为一名妇女,我会关注人民群众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选民)问:如果当选为人大代表,请问您对推动部队和地方共建方面有怎样的打算?

答:我会在与部队固有合作的基础上,完善制度;通过举办一些活动,促进双方面的理解;发挥大学与部队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共进;推广部队与地方合作工作,有效维持良好关系。

(选民)问:如果当选为人大代表,请问您对推动社区改革创新,即社区和谐工作方面有怎样的想法?

答:我认为要推动社区和谐,必须要密切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同时社区干部要开展一些群众间的活动,多为群众利益着想,为群众办实事。

(选民)问:如果当选为人大代表,请问您在完善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建立老年人之家方面有什么想法?

答:完善老年人的社区服务,这是一件全社会的大事。首先我会关心在校老职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组织老职工进行锻炼活动;然后我会通过多种渠道向有关领导、部门呼吁落实工作;并在形成提案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进行宣传。

第20篇:杨式太极拳答问读后感

《杨式太极拳答问》读后感

自开始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以来,对太极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杨式太极拳答问读后感。特别是奚桂忠先生的《杨式太极拳答问》一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尽管此书的印刷错误实在太多,看书之时让人感到极其不爽,但是我还是反复翻阅过很多次。对于拳架部分,为了加深印象,边看边抄录,收益匪浅。

现在已将此书的第一章拳架部分上传到上供对传统杨式太极拳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读后感《杨式太极拳答问读后感》。 由于插图部分试了几次,在自己的文档中都没问题,但一上传到网上就没有了,真有点不好意思。

最近又在开始自学《木兰出征》这套剑,由于人老了,记忆力太差,又没有人指点,因此学起不相当难。也正为这样,才更觉得有趣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将分解教学视频中的解说词转换成Mp3播放器可以播放的语音格式,戴上耳机边听边练,觉得效果还不错。

答问体文稿 范文
《答问体文稿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