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新闻文体文章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4 15:00:5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闻文体知识

新闻(通讯、特写)知识

(一)通讯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1.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等。

(1)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 人物通讯并非仅仅 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 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 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 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 性较强,它围绕中 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画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 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

2.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 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的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划,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能以小见大,在细微处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它的外部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组成,标题、导语又都有一些常用的模式。消息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性的地方。而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 达方式用得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这在关于孔 繁森事迹报道的消息和通讯的比较中能够明显见出。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臵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曲径通幽、断续反 跌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比拟、起兴、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 法是在合适的地方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能够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综合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

(5)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较强的文学性,生动活泼而富于文采。在一期报纸上,只有消息的凝重则不够活泼多样,只有通讯的文采则不够朴素踏实。这两种不同的风格是各有所长的,二者之间的相互映衬和相互补充,使新闻 1

媒体的面貌臻于完美。

3、通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新闻细节

(2)使新闻具有感染心灵的艺术品格

(3)在消息不能有所作为的地方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平平常常的劳动者,在平平常常的一天之中度过,这其中有没有新闻呢?按过去的眼光来看,没有新闻,可是在现代记者的眼中,它很可能是有价值的新闻。中央电视台“ 东方时空”栏目中的“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那些出现在其中的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如果用消息的形式去报道,很可能无话可说——除了琐琐碎碎的细节之外,并没有什么能够惊动世人的“新闻事件”。可是用通讯的形式写出来,就可以是十分动人的。有一些当代的记者,把眼光盯向普通人的生活,有的还整天整天地跟随 卖豆腐的小贩、擦皮鞋的小姑娘、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传呼台的传呼小姐等,跟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艰辛和喜怒哀乐,然后写成通讯发表。这样的新闻有时更为感人。

(二)方法点拨:

1、区分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抓住中心事件,把握人与事的关系。

2、注意通讯的选材特点。点面结合,详略处理,正面侧面等。

3、表达方式的运用。记叙、议论、描写等以及相关修辞的运用。

4、组织材料的常用顺序与方式及行文的结构安排。

人物访谈

(一)文体特征:“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其基本特征:(1) 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2) 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3) 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需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

(二)提问方式:

(1)一般提问方法:

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

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①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②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③对比: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三)方法点拨:

1、主题思想要体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要拉近与被访者的心理距离,从某个典型细节谈起。

3、要始终围绕访问者(提问者)的思路(话题意识)。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要尽力引导访谈对象回答,争取让访谈对象把问题讲透。

4、访问者在总结时,要注意: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语言通顺。

5、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特别是负面的,要指出正确的方向)。

调查报告

(一)文体特点

1.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2.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

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3.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材料真实。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确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3).叙议结合。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待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必须有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方法点拨:

1.准确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1)第一段(开头部分),即调查的对象、内容。

(2)主体部分,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3)结尾要概括,使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统一,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

2.写法: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说明观点。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这种对比,可以今昔、新旧、正反和成败等的对比。通过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划清是非界线,突出观点。对比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在运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精确性,要实事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力戒盲目堆砌数字,淹没观点。

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推荐第2篇:实用文体新闻

Ten-man Chelsea stun Barcelona to reach Champions League

final Ten-man Chelsea produced an astonishing comeback to recover from 2-0 down on the night and beat defending champions Barcelona 3-2 on aggregate in a scarcely believable Champions League semifinal at the Camp Nou on Tuesday.Chelsea began the second-leg tie with a slender 1-0 lead and looked doomed when captain John Terry was sent off for violent conduct in the 37th minute and Andres Iniesta put Barcelona 2-1 up overall shortly afterward.But Ramires put Chelsea ahead on away goals moments before halftime and Chelsea somehow held off wave after wave of Barcelona attack after the break before snatching a 2-2 draw.Lionel Mei hit the bar with a penalty early in the second half and later had another shot pushed onto the post by Chelsea goalkeeper Petr Cech.Substitute Fernando Torres completed the most unlikely of wins when he scored on the break in injury time to guarantee Chelsea\'s place in the final of Europe\'s top club competition for the second time in the English side\'s history.十人切尔西击败巴萨进入欧冠决赛

周二晚上在诺坎普球场十人切尔西从0:2落后到上演惊天逆转。并且在欧冠半决赛中不可思议的以3:2的总比分击败卫冕冠军巴萨进入决赛。

切尔西以首回合1:0的微弱优势开始第二回合的比赛,当第37分钟,切尔西队长特里因为粗暴行为被红牌罚下,而且不久后因涅斯塔的进球使巴萨总比分2:1领先,这似乎注定了切尔西的命运。

但拉米雷斯在中场结束前的一粒客场入秋又使切尔西重现取得领先,在取得这粒入球后,切尔西也顶住了巴萨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一直保持了2:2的比分。

梅西在下半场刚开始不久点球击中横梁,而且不久又在切尔西门将切赫的干扰下打中立柱。

替补出场的托雷斯在下半场伤停补时阶段的进球不仅完成了这场不可思议的胜利,也确保了切尔西历史上第二次进入欧洲俱乐部顶级赛事的决赛。

Stun 打昏,惊到,使震惊

astonishing comeback 不可思议的逆转 defending champions 卫冕冠军 aggregate 总计,合计) scarcely 几乎不,简直不 Champions League 冠军联赛

UEFA (Union of European Football Aociation)欧洲足球协会联盟 简称“欧足联” semifinal半决赛

Camp Nou 诺坎普球场 second-leg tie 第二回合 slender微弱的 doomed注定的,宣判的 sent off 驱逐离场

violent conduct粗暴行为 overall 总体的

away goals客场入球halftime中场休息 held off 拖延

snatching冲动,抢夺,突然抓取 penalty 点球 Substitute替补

injury time 伤停补时

推荐第3篇:新闻的文体特点

新闻的阅读

新闻的文体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一是善于通过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并且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

二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与别人笔下形象相似。

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6.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7.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8.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9.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0.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基本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新闻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 1

把握新闻结构

题型: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

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

标题的好处: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两方面考虑。

例:《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

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试析本文标题发妙处。

参考答案: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乖仔‛与‚粗暴‛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形象生动。 方法小结

标题的好处:

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1 / 8 2.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3.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4.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5.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2)导语

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例: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梦碎雅典》)

答: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 ②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点1分)

方法小结

导语主要作用有:

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 ②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 ),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点1分) (3)主体

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

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等

例1:文章从写‚大眼睛‛苏明娟开头,主要哪些方面的作用?(4分)(《民间助学 成长与尴尬同行》)

答:①说明民问助学早已有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有发展的必要;②提高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关注民问助学这一热门话题。 (4分,每答对1点2分)

例2:这篇通讯以‚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开头,说说这样开头的好处。

答:①这句话中的‚震动‛一语双关,把5月的汶川大地震和8月的北京奥运会从时间和空间上联系起来了;②为下文写奥运会为灾区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寄托和鼓舞作了铺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未写出‚双关‛,‚铺垫‛,不扣分。)

中间: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

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 方法小结

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

1、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等

2、中间: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

3、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 (4)背景

例: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007年高考山东卷《梦碎雅典》)

【答案】:①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 ②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 ③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点3分,3点4分) 2

分析新闻语言特色

(1)数据运用及叙述描写的准确

分析:新闻要求准确,准确的数据能加强事实的真实可信,准确的叙述和描写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血肉鲜明,性格突出,或者营造出新闻场景,使读者如亲历其境。

2 / 8

例1: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擦鞋者说》)

参考答案:①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文章怎么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征)

②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这个答案也可以考察新闻细节的描写的作用)

应对:关注语境,明确目的;刻画人物,再现事件;服务主题,分点作答

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

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

参考答案:非常贴切。‚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的勾连起来了;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 (2)语言的形象生动

分析:通讯和特写在表现人物和刻画场景时允许使用文学手法,所以有些句子呈现出形象生动的特点。

应对:塑造鲜活形象,再现典型场景,为主题服务。

题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例1: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分析。(5分)(《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答案:(5分)①情真意切,又不失理智。如‚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让人们领略他的赤子情怀,面对成绩又不失理智‚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②生动形象,幽默含蓄。如‚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引用艾青的诗句默含蓄地(生动形象)表达了‚快乐‛的深刻内涵;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如‚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这句话不仅简洁明了,而且一语中的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1点给2分,2点给5分,只答特点不分析,一点给1分)

例2.这篇评论的语言热情洋溢,很有震撼力。请以第④、⑤段为例,从修辞运用和表达效果上作简要分析。(6分)(《将开放透明进行到底》)

答案: 运用反复,例‚从来没有什么时候‛ ,引起注意,强调汶川救灾的开放性是史无前例的(3分);运用排比,如‚趟开了……,趟开…….趟开……‛,增强说理的气势,强有力地论证了汶川救灾是一次全面的开放(3分)。(答对一种修辞手法1分,举例1分,说出表达效果1分;共6分) 3.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六要素要完全准确真实,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引语等必须准确真实

题型: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

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

3 / 8 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晚上8点04 分,南澳全镇停电。──《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

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

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方法小结

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 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 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 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 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 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二、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例1:几年来‚乐助会‛和‚灯塔‛都收获了哪些快乐?请分点概括。(6分)(《民间助学 成长与尴尬同行》)

答:第一,组织逐渐扩大,参与人数不断增加;第二,受助范围和受助人数不断增加,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三,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和支持。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得6分)

例2:统观这篇报道,谭盾身上有着纽约人怎样的德性?(4分)

参考答案:心怀远大理想(寻梦);从宇宙看世界;更爱自己、珍惜自己;自由、独立;浪漫:超越世俗。(4分)(《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人德行》) 方法小结 ‚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1、主要考查类型:

(1)筛选整合事件场景;

(2)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

(3)筛选整合作者的或文中人物的观点

2、解题基本思路:

(1)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

(2)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

(3)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4)一般的步骤是:摘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1整体阅读,把握大意2审读题干,锁定区间3筛选语句,浓缩词语4考虑分值,规范作答5认真书写,审视检查)

三、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根据文本作答。

四、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主要的表现手法有: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记叙: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

抒情:直抒胸臆、叙事抒情

2、写作手法:虚实结合、衬托、铺垫、详略、抑扬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

题型:文中用了某某手法,你认为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或新闻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例1:这篇报道,除了作者简约的旁白外,通篇都是直接引用主人公的原话。你认为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6分)(《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

4 / 8 人德行》)

答案:主人公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人,直接引用人物语言,更加突出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给人强烈的现场感,读来有身临其境,与主人公近距离接触之感;主要采用主人公自述形式,不仅符合了报道的真实性的要求,增强说服力,也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这种结构安排,行文更加凝练,不拖泥带水。

例2:本文按倒叙顺序依次叙述了迫降时刻、35分钟的惊险经历、梁万俊所在的英雄团队三方面的内容。作者为什么安排这些内容?为什么以这样的顺序安排这些内容?(4分)(《惊心动魄35分钟》)

答:这三方面的内容依次是事件的结果、经过、原因。写结果,要突出‚惊心动魄‛的主题,引入入胜;

写经过,是再现事件全貌,便于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写原因,是揭示梁万俊在关键时刻选择迫降的心理和素质基础。(2点1分,3点2分)

选择倒叙,一突出主题,二吸引读者。(1点1分,2分)

例3:连续3~4天的高温使得各大家电空调商场再度人满为患,而在这种天气带来的商机面前,各大商家的表现和取得的效果也截然不同。苏宁在空调行业强大的销售能力和遍布全国的销售体系第一波,抓住了各大空调厂商06年最后的促销资源,30万台空调尾货清仓甩卖,价格优势明显,而自营的售后服务力量也保证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市场反映能力较弱的商家则货源严重吃紧,采取服务外包、在淡季减少了服务安装量的商家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机的流失。苏宁强大的自营服务能力使空调再次成为苏宁大战初战告捷的利器。(《苏宁秋季大会战初战告捷》)

题目:这则新闻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主要采用了衬托手法。突出了主体(苏宁集团)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商业运作能力。 方法小结

1.分析表达技巧对于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 ;

2.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对表现新闻群众接受的作用 ①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 ②让群众体会作者态度 ③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 ④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

五、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主要观点的考查,首先要能够筛选和整合出文本中的有关于观点的信息,然后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加以解答。

基本倾向考查题的解答,要在对文本的结构、大意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展开。

评价首要的原则是‚以本为本‛。

感情的客观性与倾向性问题

分析:新闻应追求客观公正,但作者往往在亲历重大历史或自然事件时受到感染,带着自己的切身体会,在不影响客观公正性的基础上,写出为公众所接受的作品。

应对:考虑文本特征,文本内容,社会动向,公众心理。

六、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考查对文本主题的把握,重点要落在通过阅读,概括出文本中心,然后联系社会现实,正确加以评价。

七、对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判断

首先要对通讯和特写的主要特色有一定把握,可以从作者的关注点和报道角度,特写的聚焦性、描述性、感染性,文本的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针对性等作思考,联系文本主题做出合理判断。

例1:文中多处运用短句,多数段落也简洁短小。分析作者为什么选用短句和短段。(5分)(《惊心动魄35分钟》)

【答案】:选用短句和短段,一是本文涉及内容庞杂,头绪繁多,

5 / 8 短句和短段可以承载多点转换内容的穿插叙述(2分);短句和短段表意简明,语气精短强烈,便于传达急迫紧张的气氛,更有利于突出主题。(3分)

例2: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6分)(《擦鞋者说》)

①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读通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

②第五段开始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结构安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其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

③用第一人称自述,节省了许多穿插串联的语句,行文更加凝练。(答对1点可得2分,答对2点可得5分。能够答对2点即可。)

八、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时代精神

注意:理解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把握其典型意义

例1:《人物周刊》发表本文时,前面写到‚谭盾又搞怪了,这一次,又震动了西方。1月13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他最新的歌剧《秦始皇》。120多年以来,这是这所全球着名的歌剧院第一次上演中国题材的原创歌剧。……这部歌剧连演9场,包括最高票价2500美元在内的戏票销售一空‛。你认为这篇报道有着怎样的新闻价值?(5分)(《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人德行》)

参考答案:能够激发读者探寻谭盾的成功根源所在,学习他精神的伟大之处;感悟他的人格魅力所在,给自己以真正的人生意义的启迪。(适当举例说明)

例2:《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2006年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5分)(《擦鞋者说》)

思考点:什么是新闻价值──指刊播事实后引起社会的正面效应

思考的方向:事件本身有没有宣传价值(什么价值);事件中的人物有没有示范作用(什么作用,一般可从精神层面去考虑);与社会现

实的联系程度,是否切合时代主旋律。

答案示例: ①郭兆松生意虽小,但是他肯动脑筋,配鞋蜡,用电吹风吹干鞋,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革新出效益,这种创新精神具有新闻宣传价值。

②尽管郭兆松不具备高学历,原来也没有什么技艺,但是他自强不息,敢于创业,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还要‚再开新店‛,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十分可贵,具有榜样的作用。

③关注民生,扶持弱势群体,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报道郭兆松的小小擦鞋店,鼓励普通劳动民众自力更生,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具有社会教育价值。 方法小结

1.概述相关事实;

2.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 3.阐发所受启发(相同、相反)。

九、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特别注意探究考点‚背景和意图‛。

(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负有作者情感倾向的词句、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词句、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面上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体验储备,探知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究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注意标题、作者、注释和文本中出现的反映时代特色的信息(衣着、语言、器物等)

特别注意,题目不一定直接问意图和背景。如传记所写人物的优秀品质既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是作者的创作意图。又如报告为过度消费,

6 / 8 那就暗示写作意图为‚应该理性消费‛。如果文本所写内容为‚强调要维护社会稳定‛,则背景为‚社会有不稳定因素‛。

十、探究文本某些问题,提出见解

例:为什么当地老师觉得义工的行为‚教坏‛了孩子?你对这一问题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整篇新闻谈谈你的看法。(6分)(《民间助学成长与尴尬同行》)

答:(1)当地教师不理解民间助学者的行为和他们引导学生的手法,因为助学者的一些理念如‚快乐学习‛、‚朋辈教育‛、‚重视自我‛等等和传统教育观念、做法是有冲突的;民间助学组织也没有合法的身份,木能取得政府的支持。(2分;答出前一方面即可得2分,若只答出后一方面只能得1分) (2)民问助学者的行为值得肯定,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助人,效果也不错;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虽然还不为所有人所接受。但是,如要取得更合的效果:①要注册合法的身份,取得政府和各界的支持和信任;②加大宣传力度,让受助的落后地区各阶层那解并支持其新的教学理念,使助学义教取得更好效果。(4分;能说出目的、效果、做法三方面值得肯定之处的得3分,能提出两个改进建议中一个的可得1分;持不同意见但分析能紧扣原文、言之成理的也可评高分) 方法小结

探究题答题思路:

1.研究题干,把握答题重点。 2.注意提示语,把握答题方向。

(1)内向型──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

常见提示语: ①请联系原文 ②请结合文本内容③就其在文中的……作些分析

例:从吴宗宪到周杰伦,方文山拥有两次令人艳羡的机会,因此很多人把方文山的成功归为‚幸运‛,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6分)(《演好自己的偶像剧 ──专访方文山》) (2)外联型──结合实际或自己的想法来答题。

常见提示语:①请结合现实…… ②对此,你如何评论

例:有些企业强调‚短板效应‛,而陈以胜提倡的是‚长板效应‛,你觉得哪种理论对你更有启发?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6分)(《陈以胜:培养创新型人才重在‚长板效应‛》)

(3)内外结合型──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

常见提示语: ①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现状(现实)②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对……的了解 ③这则新闻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 你有什么建议(看法)?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⑤从文中看……你怎样看?⑥请你分条陈述这则新闻获奖的理由

例:请结合作品,联系现实,谈谈政府与民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并有效解决民生问题。(6分)(《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答:民生问题要解决得好,需要政府与民众双方共同努力,结合文本内容,答案应由政府与民众两个方面构成。参考要点如下:

①政府要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重点(1分)a.各级领导者要有公仆意识;b.要善于倾听,感受民众的心声;c.要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关注弱势群体,尽快解决重大民生问题,让人民生活得快乐。(2分。答对两点即可)

②民众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关注并支持政府民生工作(1分)a.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生活条件,尽公民的责任;b.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言献策,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2分。答对两点即可)(其它角度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回读原文,思考现实。 (1)充分利用原文信息 (2)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4.整合信息,分条陈述 (1)要点须全面

7 / 8 (2)陈述有条理

8 / 8

推荐第4篇:新闻的文体特征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一)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二)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消息是指简要而迅速的新闻报道;通讯是指丰富具体而又翔实生动的新闻报道;人物访谈是指与新闻人物进行直接的会话报道;新闻评论媒体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论说文体。作为高考文段阅读的选考题,需要超过1000字的篇幅,据此我们认为高考新闻选材主要是通讯、访谈和新闻评论。

(三)文体特点:

1.新闻的特点:真实、准确。要求必须保证所报道的事实确有其事;必须保证构成新闻事实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的真实准确;必须保证事实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真实准确;必须保证事实报道中所涉及的各种资料真实准确。 2.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五w”+“1H”,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怎么发生的”(how)。

5、新闻写作常常按照“最重要材料(导语)——次重要材料——更次要材料——最次要材料”的“倒金字塔”结构。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在写作技巧上,醒目的标题、事件的倒装、细节的贴切、语言的精炼等等,体现了更多的个性化特征。

6、消息和通讯的异同。

同: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要具有新闻价值,都必须真实,不能进行艺术虚构。

异:①新闻报道内容的详细和概括程度不同,消息概括,通讯详细。 ②新闻的时效性、文学性不一样,在时效性上,消息强,而通讯较弱;在文学性上,则通讯强,而消息较弱。 ③结构方式不同,消息主要采用金字塔式结构,有导语和背景;通讯则是时空式或逻辑式结构,后者用于人物通讯、工作通讯等。 ④表达手法不同,消息多用叙述和描写,而通讯还可以抒情和议论,文学色彩比较浓厚。

推荐第5篇:英译汉文体翻译新闻

第六单元文体翻译

第一节新闻报道

一、新闻翻译的特点

1、翻译讲求实效

2、可以适当增减

翻译:遵循翻译标准进行全文翻译。

编译:紧扣原作主题思想,从原作选取最有价值的内容,遵循篇章构建的一般规律,基本按照原作的时间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组织行文,再按照翻译的一般原则,将其译成目的语的过程。(王涛 2004)

摘译:摘取一些认为重要的或者说传达了重要信息的段落和内容。(俞建村 2001)(注意:必须完整地翻译抽取的内容。)

参见教材第十章 ―翻译的类型‖ p135.

3、符合写作要求

(1)手法:

以尽可能有趣的方式将一定事实展现出来。

(2)结构:

 编年史法(chronological method ):

依照事实发生先后按时间顺序叙述。

 新闻导语法(news lead method ):

依照事实的重要性来铺陈、排列事实。

(3)语言:

 具体、准确、简明、通俗、生动。

4、内容力求准确

二、新闻的翻译

标题的翻译

电头的翻译

导语的翻译

正文的翻译

了解背景知识

例:

US Miile Targets Iraqi Radar Site

WASHINGTON: A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F-16 fighter plane fired a miile at an Iraqi radar site after the jet was tracked electronically while in the ―no-fly‖ zone over southern Iraq, the Pentagon said yesterday.

But the White House, explaining a long delay in announcing the strike, said it was unclear whether Iraqi radar has ―locked on‖ to the plane on Saturday.

A Pentagon spokesman said the F-16 returned safely to its base in Saudi Arabia.It was not immediately known if the Iraqi site was damaged.The spokesman, confirming the strike about 18 hours after it occurred, said an investigation was under way.Iraq denied any such incident had taken place.美导弹击中伊拉克雷达基地

华盛顿电:五角大楼昨日宣称:一架美空军F-16战斗机在伊拉克南部禁飞区被电子跟踪后,向伊一雷达基地发射了导弹。

但是白宫在解释拖延很久才公布这次打击行动的原因时称:星期六时尚不清楚伊雷达是否已―锁定‖了这架飞机。

五角大楼的一位发言人说,该F—16战斗机已安全返回设在沙特阿拉伯的基地,伊雷

达站是否被摧毁尚无法立刻得知。该发言人在这次打击行动发生18小时后证实了此事,并说正在进行调查。伊拉克却否认有此事件发生。

1、标题的翻译

特点:

简明扼要,立意新颖,生动醒目而又不拘一格。

例:Boy, 7, killed by ejection from cockpit of navy jet

PLO says big Israeli drive ahead

Irish demo clash

START announced to begin June 29

(1)缩略词语

 缩写词

例1:NPC

CPPCC

OPEC

UNESCO

例2: VIP

CEO

PM

MP

例3: PC

UFO

TB

DJI

缩略词主要包括机构名称、人物或职位名称和日常熟知的事物。

简缩词

例1:copter

flu

lib

telly

biz

例2:ecopolitics

Reaganomics

例3:Brez

Maggie

(2)简短表达

例1:Cops under fire

Population shock

Starvation

例2:the 43-year Arab-Israeli conflict

the President’s cease-fire announcement

farm product

例3.Nuke protestors

Police killer’s jail death not unexpected

(3)―时髦‖新词

例:moon walk

earth rise

capitalese

containerization

catch

feed

machine

shuttle diplomacy

a ―yesable‖ proposition

(4)省略现象

例1:Patient loses heart, gets 3rd

例2:Bankers keep silent as dollar falls

例3:Economists told China’s program unchanged

例4:Anne and baby are well

(5)时态

例1:Mount.St.Helens erupts

Non-aligned body makes new effort

例2:Thatcher tells why she fired minister

Nehru backed Tibet uprising—rebel chief

例3:Opposition to Viet invasion force growing

India mending fences

例4:Australia to import diesels from China

Pope to visit Japan in February

2、电头

电头,又叫做“消息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稿件用¡°电报电传电话¡±等方式发往外地称“电”,发给当地的称“讯”。 新闻通讯社的稿件常常以“××社××地×月×日电”作为电头。“本报讯”“本台讯”则是为了表明这篇稿件是自己的记者或者通讯员的作品,如果是外埠采访也必须注明发稿的地点时间,可以写成本台××地×月×日专电。

熟悉主要通讯社和媒体的名称、简称等。

例:AP

UPI

Reuters

AFP

Xinhua

Chinanews

Kyodo

Efe

3、导语

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翻译导语时要使用清晰、简洁、生动的词语突出主要信息。

例1.Beijng, August 19(Reuter) –Thepresident’s visit has turned a new page in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ma media here say.译:路透社北京8月19日电,此间新闻界认为,总统此次来访为两国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例2.London, Oct 20(Reuter via Xinhua)—London market closed mixed on profit taking after a higher opening in fairly active trading, it was announced herel.

译:新华社转引路透社10月20日电,此间人士称,伦敦股市开市时股价上扬,交易相当活跃。由于一些持股者获利后抛盘,收盘时有涨有跌。

4、正文

(1)形象化、口语化词汇

例1: Pioneer colleges face axe

Chun axes 37 judges in shake-up

British students knifed in France

China says ―yes‖ to talks with Moscow

(2)抽象化词汇

例1: Penal experts sa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mprisonment is not a deterrent to crime.

例2:The mechanics of this indoctrination are familiar to everyone—the Pledge of Allegiance, the National Anthem, the Solute to the Flag.

例3:A lot of Diana’s appeal comes from her stunning physical presence.

例4:Alternatives are available at every stage of the judicial proce from arrest to sentencing.

(3)词语借代

例:French election results annoy Moscow

Talks on Africa at No.10

$227 billion tax on crude oil is cleared by Hill

(4)结构松散

例1:Mr.Carter said that the Soviet leader’s response to the meage, sent on Friday, had been inadequate.

译文:卡特先生说,苏联领导人对(美国)星期五发出的电报的回复,不足以说明问题。

例2:The announcement on the failure of the miion, which apparently originated in Egypt, come form the White House spokesman Jody Powell expreed deep regret at the deaths of the American Forces involved.

译文:白宫发言人佐迪·鲍威尔宣布拯救行动失败,对参加此役的美国部队的死亡事故深表遗憾;而这次拯救行动显然是从埃及出发的。

练习

Kan inspects quake-hit region

Prime Minister Naoto Kan has visited an emergency-stricken nuclear power plant in Fukushima Prefecture and inspected the quake-hit Pacific coast, northeastern Japan.

Kan left Tokyo on a Self-Defense Force helicopter on Saturday morning for the Fukushima No.1 nuclear plant.

The head of the plant, which is operated by 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briefed the prime minister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plant and responses to the situation.

Kan instructed the plant chief to place top priority on the safety of local residents and take proper and swift responses.

Later by helicopter, Kan inspected the quake-battered coastal areas, including the cities of Sendai and Ishinomaki in Miyagi Prefecture.He watched a blazing industrial complex and residential districts devastated by tsunami waves.

On returning to his official residence in Tokyo, the prime minister told reporters that he felt the damage wrought by the tsunamis is very serious.参考译文

菅直人今早视察灾区

日本首相菅直人亲自前往已宣布实施―紧急状态‖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同时还视察了东北部沿海的地震灾区。

今天(周六)早晨,菅直人乘坐自卫队直升机出发前往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视察。

核电站负责人就设施状况、恢复措施等做出了说明,在听取汇报之后,菅直人首相表示,要以周围居民的安危为重,希望尽快落实应对措施。

随后,菅直人首相还从空中视察了宫城县仙台市、石卷市等遭受海啸侵袭的沿岸地区,亲眼目睹了正在燃烧的工业园区,以及海啸过后砖瓦散乱,积水不退的居民住宅等。

菅直人首相返回首相官邸后,对记者们表示,他亲身体会到了海啸灾情十分严重。

中文报道

菅直人今早视察灾区

日本首相菅直人今天(12日)亲自要求视察灾区。早上6点,菅直人乘坐自卫队直升机从首相官邸出发,前往已宣布实施―紧急状态‖的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视察。

核电站负责人就设施状况、恢复措施等做出了说明,在听取汇报之后,菅直人首相表示,要以周围居民的安危为重,希望尽快落实应对措施。

此后,菅直人首相还从空中视察了宫城县仙台市、石卷市等遭受海啸侵袭的沿岸地区,亲眼目睹了正在燃烧的集装箱,以及海啸过后砖瓦散乱,积水不退的居民住宅等。

菅直人首相上午11点前返回首相官邸,他表情严肃地对记者们说,他亲身体会到了海啸灾情十分严重。

推荐第6篇:新闻文体知识汇总(详)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也叫新闻。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一、消息特点: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二、消息的种类(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一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简讯内容第一,篇幅简短。

2.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典型消息的写作对小记者有些难度,小记者了解一下就行了。

3.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综合消息的写作,小记者有兴趣可以学写。

4.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小记者也可以了解写作,写出有分量的小记者焦点文章。

三、消息的写法: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幅题)

双行标题。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

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1980年7月16日新闻稿)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1500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妇女劳动节”。(新华社北京1988年3月8日电)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钱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文汇报》1981年9月29日)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报告文学,应当正名为“文学报告”或者“文学新闻”, 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

(1)新闻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确,而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追求作者心理表现的艺术真实。报告文学反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读者阅读的目的是扩大认识。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对读者产生的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 是重视虚构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这是报告文学经常产生轰动效应,社会作用比较直捷的根源。新闻性还讲究时效, 即满足广大读者心理上的近切需要。

(2)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和描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 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 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文学性首先体现在形象性上,报告文学既需要直接诉诸读者,就是说寓报告于文学, 又吸收了不少文艺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为了更好地刻划人物形像, 报告文学吸取小说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诸如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然而,由于思想与哲理表露的强度, 由于外在观察更多和写作发表更快,报告文学仍不是文学作品, 在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及艺术表现的执着追求上还需提高,以赢得独立的艺术生命和品格。

(3)政论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是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 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 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以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一批科技报告文学理直气壮地为长期受歧视、受迫害的研究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歌功颂德,揭露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在以真理标准讨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中, 反思历次政治运动的报告文学还探寻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闪耀着现代思想的锋芒, 启迪了民族的心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一大批为改革鼓与呼的报告文学相继问世,闪耀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彩。 如张锲的《热流》,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等, 对改革事业作了多侧面的观照和带有历史纵深感的概括。还有一大批报告文学,揭开了长期被封闭的政治经济所掩盖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 充满了浓烈的参与意识、批判意识、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 政论性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政论性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这种议论,是在形象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在强烈感情支配下的论断。

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是辩证统一在文章中的。

推荐第7篇:永济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永济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

工 作 方 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切实提升机关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根据永发[2011]14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局开展以强化“五种意识”,反对“五种倾向”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和整治重点

(一) 活动主题

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主题是:强化“五种意识”,反对“五种倾向”。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反对个人主义倾向。就是要树立团结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尽心竭力完成好工作任务;坚决反对想问题、干事情以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为中心,私欲膨胀、牺牲大局利益而谋取个人利益等行为。

二是强化纪律意识,反对自由主义倾向。就是要增强法纪意识、自律意识,严格依法行使权力,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反对组织纪律涣散、法纪意识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拉帮结派、为所欲为、搬弄是非,甚至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等违规违纪行为。 三是强化群众意识,反对官僚主义倾向。就是要牢记宗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决反对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以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甚至欺瞒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是强化实干意识,反对形式主义倾向。就是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做到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作风漂浮、夸夸其谈、工作无谋略、落实没力度,甚至投机取巧、贻误事业等行为。

五是强化创优意识,反对保守主义倾向。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举措开创新业绩;坚决反对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工作没动力、干事没闯劲,甚至固步自封、无所作为等行为。

(二) 整治重点

此次“作风建设年”活动,首要解决以下重点问题:

1、工作拖拉,对领导交办的工作目标、任务不落实,或对所承诺的工作事项不兑现、不按照限时要求落实;

2、拉帮结派,为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死缠烂磨,说怪话,发牢骚;

3、默认、支持、指使甚至参与群众上访,告恶状、告黑状、贴小字报,搞非组织活动;

4、工作日期间中午饮酒;

5、上班时间迟到早退、擅自脱岗;

6、参与赌博,或工作期间打麻将、打扑克,出入娱乐场所;

7、司法及执法机关在无公务活动情况下,鸣警笛、拉警报,违章行驶;

8、奢侈浪费,违规组织庆典、研讨活动,或借学习培训之机外出旅游;

9、利用职权或工作便利吃拿卡要;

10、操办婚丧嫁娶之外的宴请,或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借机敛财;

11、不接待群众、不答复群众问题、不解决群众困难,把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和矛盾往上推;

12、违反规定更换公务用车,装修办公场所;

13、不深入基层,对基层情况不了解、指导基层工作不科学、没力度;

14、对工作不思考、不尽力、无所作为,靠文件安排工作,靠会议落实工作,靠电话了解工作,靠汇报检查工作。

二、活动范围和方法步骤

(一)活动范围

局机关、所属单位和全体干部职工。

(二)方法步骤

整个活动从今年6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6月1日至6月30日):宣传发动,学习讨论。

1、动员学习。全局“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之后,各单位要迅速对本单位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要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经典论述,学习《党章》、《公务员法》、《廉政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及我市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关规定、要求等。

2、开展讨论。各单位要组织干部职工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确定的主题和14个重点问题,结合本单位服务永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强作风建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作风建设采取的措施等三个中心议题,开展大讨论活动。

工作标准:

1、各单位要成立活动领导组,制定活动方案,对“作风建设年”活动有动员、有部署、有安排。

2、各单位集中学习安排不少于3次,单位主要领导讲专题课不少于1次,学习和讲课有有记录;每名干部职工要有专门的学习笔记本,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学习体会不少于2篇。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学习考试。

3、各单位要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向局活动领导组办公室报送信息,每个阶段信息不少于5期、宣传通讯报道不少于2篇。

第二阶段(7月1日至8月31日):查找问题,公开承诺。

1、广泛征求意见。各单位要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企业、走访群众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查找本单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

2、认真查找问题。要组织干部职工围绕强化“五种意识”,反对“五种倾向”这一主题,对照此次活动确定的14个重点问题,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局领导班子要通过召开民

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发现问题,剖析根源。

3、开展作风建设承诺活动。组织广大干部针对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代表单位和个人向局党总支、驻局纪检组进行承诺,局长要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公开承诺;其他干部职工向单位党支部进行承诺,在本单位公开。

4、开展“惠民生、解民忧、帮民富”实践活动。通过“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为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工作标准:

1、各单位通过征求意见、自查自纠、召开民主生活会,把查找出的问题要落实到科室、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

2、公开承诺内容要有具体措施、具体标准和践诺的时限。

3、实践活动要有帮扶对象名单、措施、帮扶内容和帮扶效果。各单位至少要为群众办1-2件实事。

第三阶段(9月1日至12月31日):建章立制,整改提高。

1、严格整改。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时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保证整改实效。

2、典型案件查处。要查处3-5起社会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通过典型案件的查处推进“作风建设年”的深入开展。

3、开展评议。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对重点股室和单位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4、规范制度。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围绕作风建设,制定一系列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的规范性和长效性制度。同时要制定违反制度和规定的追究措施。

5、活动结束前,各单位要召开会议总结阶段性成果,提出今后作风建设的方面和目标。

工作标准:

1、各单位、机关各股室要有整改问题专题报告,问题整改要明确时限,要落实到人。

2、评议结果群众满意率达到 95%以上,要派驻工作组帮助整改。

3、制度要健全完善,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三、工作要求

一要把加强领导贯穿始终。局里成立“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指导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活动进行具体调度和督导检查;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推动“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局班子领导要根据分工,负责分管单位“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指导;各单位负责人要强化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对本单位的“作风建设年”活动负总责、亲自抓,带头学习,带头整改,带头落实。

二要把监督检查贯穿始终。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每个阶段确定监督检查重点,采取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督察。要不定期深入到各部门各单位,对作风建设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处理,做到一检查一通报、一问题一剖析、一案件一曝光。

三要把严格标准贯穿始终。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帮助指导各单位开展工作,对行动迟缓、工作敷衍的单位要提出警告;每个阶段结束后,各单位都要提出转段申请,由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派出检查组按照工作标准要求检查验收,对达不到工作标准要求的不能转段,并责令限期整改。

四要把案件查办贯穿始终。围绕此次活动确定的重点工作,集中发现和解决一批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查一批作风建设方面的典型案件。对活动期间顶风违纪的单位和个人,从严从快查处,并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为方便群众揭发举报,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举报电话:8023781,8023173转8002。

五要把树立正反典型贯穿始终。要围绕“作风建设年”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选树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以正面典型引导人,以反而典型警示人,全面推进干部作风根本好转。

附:永济市文体广新局“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0一一年六月十七日

附件

永济市文体广新局

“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李全洲(局长)

副组长:马升学(副局长、纪检组长)

樊高福(副局长)

杨高平(副局长)

赵密芳(老干部协理员)

成员:机关各股室,所属单位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办公室主任:马升学(兼)

成员:赵玉峰(办公室主任、监察室主任)

贾建设(党总支副书记)

王小芳(团总支书记)

许寨英(剧团党支部书记)

推荐第8篇: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

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一)狠抓落实,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见成效

一是完善XX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的90个创建指标,在XX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8月份的督查情况通报中(长文电2012]8号)名列前茅,并作为全市三个经验交流单位之一参加了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会。

二是继续完善“新五个全覆盖”工作,截止目前,全县14个乡镇,254个行政村已初步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家书屋全覆盖”“村级文化场所全覆盖”、“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三是在县政府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XX县“文化中心(文化馆、影剧院)”项目工程已完成设计招标。

四是对农村文艺团体进行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建成了43支民乐队、17支健身队、32支舞蹈队等近百支民间文艺演出团体。(二)服务群众,文体活动丰富活跃

以繁荣发展我县文化事业为目标,紧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文艺活动需求,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一是主办春节、元宵节、全民健身等大型文体活动。并新创作两部剧目(学电脑、纳鞋垫),参加“群星奖”角逐,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二是开展“文化低保”送戏下乡演出79场,“2131”送电影下乡演出活动,保证了全县254个行政村村民不出村不花钱每月看一场电影,共计3048场。

三是为县图书馆、文化馆配备图书流动服务车,专门对县、乡、村图书交流借阅和业务进行辅导,在公休日、节假日经常开展书画展、秧歌培训、昆虫展览、图书杂志阅览、文艺辅导、美术、音乐、民俗、婚俗剪纸培训等,有效提高了群众文化活动质量,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加强监管,文化市场发展健康有序

按照省市领导部门的安排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我们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对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类许可项目进行年度审核、年检、换证工作,并联合公安、消防、工商、电力和文化执法队等单位进行集中行动,先后两次对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书刊音像市场、打字复印等印刷市场以及电视接收进行了综合检查,对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限时整改要求,并责成相关单位跟踪落实,截止11月,共出动执法人员1231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412家次,办结案件13件,罚款18000元,收到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二是坚持教育培训和检查整顿相结合,强化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依法经营理念,建立定期学习培训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逐步使文化市场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四)挖掘打造,凸显沁源文化特色

一是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筹建艺海传媒有限公司的“雕刻艺术项目”和博源文化公司的“农民画项目”。

二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传承人进行登记上报,对传统村落开展调查、摸底。

(五)加强党建,强化机关服务意识

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手段,设立各种载体,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召开一次动员会议、开展一段集中学习教育、接受一次传统教育、聆听一场事迹报告、组织一次问题查摆、开展一次自我对照剖析、开好一个民主生活会、形成一份思想总结、建立健全一套长效机制、召开一个总结会等方式,访问服务对象、帮助解决群众中反应的突出问题,切切实实为基层解决了一些难题。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真正实现有章可依、规范办事。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人民,立足本职,在新的起点上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

二、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是我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机遇年,更是巩固和提升文化成果的重要黄金年。这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XX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长远,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在全县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党“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奋力工作,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积极推进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加快建设文化强县,为“宜居和谐幸福”新沁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任务目标

一是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XX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节拍,在文化战线迅速掀起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学习“十八大”热潮。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创建学习型机关。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联系群众,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为推动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确立新理念、做出新贡献。

二是要做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民众公共文化权益。继续提升农家书屋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城乡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图书馆推广、电子阅览室建设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坚持建设、管理和使用并重,确保图书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和电影院、体育馆优惠使用。 三是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标准。正式启动“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招标工作,加快建设多厅数字影院,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同步改造提升县图书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具有沁源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合理布局单独设置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提升社区文化设施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继续向上争取建设中相关项目补贴资金,同时对现图书馆进行最基本的维修和改造,使人民群众在特殊时期下依然能够享受到免费文化大餐。

四是要抓好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强化文化队伍人才保障。

1、着手解决县、乡专业文化艺术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重点解决文化馆、图书馆专业人才年龄老化、缺编少员和乡、镇文化站无专业人员管理的问题。

2、出台科学的人才评价及选聘政策,为选拔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尊重人才、保护人才、利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3、抓好在职干部培训工作。采用机动灵活、因地制宜的方法对基层文化骨干、业务人员、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大力提高文化干部、专业人才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4、努力发掘民间业余文艺团体队伍,给予专业培训。

五是要加快培育文化产业主体,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认真普查摸底的基础上,挖掘打造一批我县代表性强的传统“非遗”文化精品,把沁源秧歌早日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开展好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建立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保护计划,认真开展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普及活动。

六是要丰富文化内容体系,努力构建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

1、继续组织好重大节庆期间的文艺演出活动,特别是要不断提高演出档次和品位,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扶持群众性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广场文化建设水平。

3、推动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经常化。引导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 七是要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1、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

2、加大检查惩处力度。以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各类盗版制品等违规违法经营活动为重点,不定期地组织大规模的集中行动,重拳出击,加大处罚,增强教育效果,提升社会满意度。

3、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扶持信誉好、实力强、经营规范、特色突出的连锁网吧;扶持发展音像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扶持培育民营演出中介公司。

4、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管查结合,净化文化市场,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2013年,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委宣传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围绕各项目标任务,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突出公共文化由投入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产业文化由渐变式发展向跨越式发展的方式转变,为巩固繁荣我县文化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推荐第9篇:文章有哪些常用文体

文章有哪些常用文体以及解答思路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1.记叙文的6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 2以一人为线索 3以一事为线索 4以一物为线索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5.记叙文的划分 按事件和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主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 以时空变化划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总分总

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 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解题思路和技巧

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具体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略读,细读,重读,

1先大概了解意思

2带着问题仔细读

3多读能更好的掌握书的思想感情 4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好处)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更容易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具体、更详细。增强说服力。 (2)作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引用古诗:使说明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队象的特点(影响、地位)等。 (4)列数字(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方,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好处: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mó)状貌。

好处: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8)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好处: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10)画图表(列图表)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更具体。

好处: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条理清晰。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论据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1)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2)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

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二)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三)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6)归纳论证:也就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7)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8)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9)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推荐第10篇:文章有哪些常用文体

文章有哪些常用文体?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第11篇:新闻传播学术文章

摘 要:消费主义意识形态,首先出现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很快,消费主义也随之抬头。消费主义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文化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不断地向大众展示出消费带来的快乐,鼓吹大众不要满足于现实需求,而要追求更高的消费,在消费中“忘我”。中国的现代广告渗透着浓重的消费主义的内容,其在驾乘消费主义“东风”的同时,也加速了消费主义在社会中更深更广范围的传播。在消费主义和现代广告扭结一团的情形下,中国的广告受众承受着如何的沉痛?笔者在基于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的理解,把广告受众之痛归纳为:

一、恋物情结泛滥;

二、对公共事务的冷漠;

三、个性的集体迷失;

四、享受真实的权利遭到剥夺。

关键词:消费主义;广告;需求;物质产品

一、消费主义与中国社会

1、消费社会的出现

所谓消费主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代表,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在一些不发达国家也已不同程度显现的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或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是来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的教义,即认为人的自我满足和快乐的首要要求是占有和消费物质产品。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美国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迅速扩张,以及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实行,及时行乐的思想开始在美国社会出现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当品牌成为家庭词汇的时候,当过多包装、加工的食品广泛出现的时候,当汽车占据了美国文化的中心位置的时候,典型的消费主义就在20世纪的美国出现了”[1] 。

消费主义不仅对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意识形态迅速地扩散到了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消费主义自80年代开始,逐步在我国蔓延开来,正在中国产生相当的影响。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增长、社会结构急速转型的同时开始快速迈入大规模消费时代。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需求对于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增加,使得刺激人们消费欲望、创造稳定增长消费欲求成为我国政府推动经济改革时政治日程的重要特征。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持续调整,使国家和经济日益混合在一起,因而这种国家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职能。这种管理并非一种单纯的维持,而是一种主动的有明确意图的塑造。而正是在此背景下,一种鼓励、煽动和诱使消费者扩大消费的社会情境应然而生。

2、消费主义的特征

在消费主义的情境下,消费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使人们永无止境地追求高消费。美国销售分析家维克特·勒博曾宣称: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可见,消费主义要求人们不只是把消费看作日常生活的一个必要环节,而是要将其当作人生的根本意义之所在。消费主义试图为现代社会的大众生活提供终极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说,消费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或价值哲学,是一种渗透在当代社会制度、政策和生活时尚之中的价值哲学。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与支配下,现代人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然生理需要”,而是为了表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使得不同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程度可以通过所消费商品的档次和品牌加以标示。

丹尼尔·贝尔指出:“资产阶级社会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所要满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因而它是无限的要求” [2]。人们为了消费而消费,消费成了存在的理由。这种消费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它不是受生物因素驱动的,也不纯然由经济决定的,而是更带有社会、象征和心理的意味,并且自身成为一种地位和身份的建构手段。消费主义具有典型的符号化特征。就现代消费的特点来看,消费社会中人们所消费的商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符号象征意义。它使现代消费由过去对商品的崇拜转向了对商品形象和意义的崇拜,使人们愈来愈注重商品的精神价值和情感意义,并将其看作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消费主义日益获得其正当性和合法性,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统治方式。消费主义往往不直接表现为对现存经济、政治合理性的辩护,而是以一种隐蔽的、非政治化的方式,以普遍的伦理、风尚或习俗的形式将个人发展、即时满足、追逐变化、喜好创新等特定的价值观念合理化为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自由选择。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渗透具有隐秘性和“非暴力”性。

3、广告的消费宣言

广告是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急先锋,广告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显示其话语权。它的功利性是与生俱来的,广告作为企业推销产品的手段,首先考察的就是如何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来赚取利润。正如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所言:在现代商业社会里,除非你能把所创作的东西卖出去,否则,创意、独具匠心都是毫无价值的。

在当代社会,广告具有的功利性与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可谓“一拍即合”,广告不只是希望展示消费的益处来赢取利润,更希望这种利润的获得具有长期有效性,那么,透过广告,我们看到的是一袭隐隐的消费主义的背影。一方面,广告通过鼓吹消费主义来达到自己销售商品的目的。广告信息地毯式轰炸,不断地向人们灌输:消费是平等的,消费能带给我们幸福。消费能让我们忘记现实的不平,解决生活中的物质匮乏。俨然人们就应该为消费而生。现代广告在不遗余力地为消费主义“摇旗呐喊”、“奔走相告”。另一方面,消费主义成为了广告行为的意识形态工具,现代广告隐藏着的是消费主义的背后“黑手”。它通过图像和文字语言来构筑商品逻辑。利用消费者对于某种品质想象性的认识,将消费以理想化形式呈现,在“当代消费者的世界”的创造中扮演了一个基本的角色。在现代消费社会里,广告所告知的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信息,而是力图在意识形态上使消费者成为“沉默的羔羊”,与其说广告直接刺激了产品的销售,毋宁说广告建构了一种有利于消费主义,并刺激阶级流动的社会氛围。

二、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广告言说

1、广告宣扬的物质狂欢

种种迹象表明,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人类的生活形态即将发生诸多变化,快乐无疑会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成为继和平、发展之后的第三大主题。曾经有人将纪元以来的第一千年称为人类认识自我的千年,迄今为止人类最有价值的思想在这个千年中已经成型并得到完善;随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耗去了人类的第二个千年,人类辛苦忙碌的结果,使得即将到来的新千年获得了快乐至上的可能性。 当那个被称为“十年浩劫”的时代终于成为历史的时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的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但当我们正要为人们的生活改变暗自庆幸的时候,伴随而来的却是现实生活种种艰辛、怨恨、不平、烦躁。

鲍德里亚在分析当今世界的典型事例中,指出了一系列消费体验中理想照此实现的通路,诸如当代人容易将虚拟的事物看成现实实在,将心造的幻想当成现实,将超验之思想看成必然的境况,将表面现象当成事情本身。尤其在其《完美的罪行》中通过对后现代社会中的诸多问题的分析,指明将罪行完美地遮掩使之具有合法性,从而达到消除对世界的激进幻想:“在我们不断积累、增加、竞相许愿的现代性中,我们已忘掉的是:逃避给人以力量,能力产生于不在场。虽然我们不能再对抗不在场的象征性控制,我们今天还是陷入了相反的幻觉之中,屏幕与影像激增的、幻想破灭的幻觉之中。”[3]

在这个虚拟的消费剧场里,广告扮演着能指的角色,成为了虚拟的实现形式。广告不断向人展示现实生活的物质匮乏和尴尬,在没有充分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窘迫和无奈。通过一场场描述优雅生活的镜头,一个个化解难堪的情节,一幕幕皆大欢喜的创意,广告传达给受众的是实现“梦境”的途径。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一个个广告就是快乐生活的小单元,商品是通向该单元的钥匙。快乐生活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问题的症结是你没有放下高贵的尊严。消费不是无耻,节俭不是美德。广告让人看到的是美好的生活前景,“跟我走吧,明天就出发,有一个地方就是快乐老家”。至于物品如何从理性上将美丽实现,这就不是广告诉求的重点。广告的重点在于做出一种预言,让人们产生一种美丽的憧憬。

2、商品的符号意义表征

传统社会的生产只是旨在满足人们生存的必需,而消费社会是把生活和生产都定位在超出生存必需的范围。消费已经僭越了其作为人类生存手段的功能进而成为生存的目的并扮演了衡量人的价值、设计人生目标的尺度这样一个角色。鲍德里亚说:“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身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是说,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在以

往所有的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和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 [4]

广告在消费社会里的一大“贡献”就是对商品符号价值的极度张扬。广告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一个品牌或一种产品与一个名人或一种浪漫化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暗示使用该新产品就可以使消费者变成一个更美丽、更讨人喜欢、更精力充沛的人 。当我们的日常消费品和华贵、奇异、美丽、浪漫等文化特性联系在一起时,广告带来的美好联想四处弥漫,人们的理智之门似乎关闭了,这时候商品原有的使用功能变得不再重要。在各种媒体尤其是电视里,广告制作者不只是说明产品的实用价值,而且还通过各种符号和图形来包装产品。电视广告就是靠这些符号和图形把产品和观众或消费者脑海里的欲望联结起来。现在的各种广告都在暗示消费者得到该产品你就能得到一张显示你“与众不同”、“成功”、“得到异性的青睐”等标签。诸如此类的广告语言实际上是在制造一种“虚假需要”,这种需要实际上远离了人们的本真需要。

3、广告表述的“合法化”

广告的目的是销售产品,这是其得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广告的目的性如此,以致广告的表现形式就成为了一种“工具性存在”,唯产品销售马首是瞻。通过形象的表演和展示或者文字的煽情和诉求,广告不仅实践着自己的商业使命,而且表达着自己的文化言说,编织起密密的话语之网。

广告的文化偷渡。广告是连接产品与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广告的方式也就决定了如何将产品传递给消费者。现代广告的表现方式更多的倾向于将产品的性质或功能进行文化包装,或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或假借传统的礼仪风俗,或利用人的道德情感,或阐述自己的独特理念。现代广告不再硬生生地将产品塞给消费者了,而是将广告促销的功利性尽量弱化,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消费本身,被视为一种主义,强调的是有态度的消费生活,以区别与传统的消费习惯。对于消费商品,传统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在他们心目中已不再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更看重商品的精神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还在其次,重视赋予商品的人文内涵和精神追求;重视商品的品牌和商品的档次品位;重视商品的个性化追求和社会性内涵。现代广告发展的历史轨迹正是适应着这种消费价值倾向向前推进的。

文化偷渡的路径。为了满足在消费主义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追求,现代广告总是力求为自己穿上文化的“金镂玉衣”。一方面从形式上看,广告主动地利用文化资源,从而构成直接的文化言说。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文化之于广告,本是独立一极,能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本亦无可厚非。但在广告的形象游戏中,文化却被掏空了灵魂,成为异己的存在。诉诸文化品位和文化风情的广告,或优雅,或青春,或古典,或现代,但无论怎样,文化/诗意只是商品促销的背景。更有甚者,广告视文化为奴婢,不择手段,肆意驱使。披着文化外衣的广告,却是以文化的名义,行商品销售之实。中国许多的传统艺术,像剪纸、刺绣、染艺等都成了广告的“唐装”。

广告“无意”地展示文化趣味,从而构成无形的文化导向。广告并非总是直接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相反,在更深的层次上,它有意无意地“创造”文化。广告在传递特定商品信息的同时,也通过其特有符号体系,表达文化趣味,建构社会意义。而其成功的法宝依然是形象,广告正是把那些最深层的欲望通过形象引入到消费中去。形象编码的基本扭结始终是物质、消费、享乐、欲望,而在广告形象中,消费——审美、商品——文化、物质欲望——精神享受实现了隐秘的置换,受众不知不觉地成为消费意识形态的俘虏,广告不知不觉地成功实现了没有硝烟的“文化偷渡”。

三、广告受众在消费主义文化下的承受之重

1、恋物情结的泛滥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商品促销。因此,物质至上是广告话语的核心,也是它竭力维护和倡导的价值所在。为了抬高商品的价值、鼓动消费的欲望,广告千方百计将意义物化,赋予物质、消费、享乐以诱人的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涵,使“物”散发出一种“迷人的”和“人性的”光辉。诚如阿·赫胥黎所言:“广告的花样尽有不同,目的则并无二致,就是把足以代表出卖的货物的意念和公众早已公认为有趣的事物的其他意

念,例如两性之爱、色相之美、燕居之侈、势位之高等等联系起来……经由感情之路,打开物欲之门”[5] 。欲望合法,享乐有理,消费有功,是一切广告的潜台词。

鲍德里亚如是说:“这个世界的气氛不再是神圣的。这不再是表象神圣的领域,而是绝对商品的领域,其实只是广告性的。在我们符号世界的中心,有一个广告恶神,一个恶作剧精灵。它合并了商品及其被摄制时候的滑稽动作”[6] 。消费社会运作结构善于将人们的欲望指涉到具体产品消费上去,使社会身份同消费品结合起来,消费构成一个欲望满足的对象系统,成为获得身份的商品符码体系和符号信仰的过程。广告的轰炸诱导,当代人不断膨胀着自己的欲望,纷纷抛弃了独立思考的原则而加入到听从广告消费的物质饕餮大军之中,更多地占有更多地消费更多地享受成为消费社会中虚假的人生指南,甚至消费活动本身也成为人获得自由的精神假象。日常性提供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混合情形:由舒适和被动性所证明出来的快慰,与有可能成为命运牺牲品的“犹豫的快乐”搅到了一起。

广告不是来为人解决困惑提供经验的,而是让人去希望,它是一种预言性话语。它所说的并不代表先天的真相(物品使用价值的真相),由它表明的预言性符号所代表的现实推动人们在日后加以证实。这才是其效率模式。它使物品成为一种伪事件,后者将通过消费者对其话语的认同而变成日常生活的真实事件。社会真实平等如能力、责任、社会机遇、幸福的平等,转变成了在物以及社会成就和幸福的其他明显标志面前的平等,转变为地位、电视、汽车和音响的消费形式上的民主。

2、对公共事务的冷漠

意识形态作为权力关系在文化教育逻辑中的折射,外在地表现为我们的生活态度和主张,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意识形态的腐蚀和限制。广告传播,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影响目标消费者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必然需要影响消费者的意识形态,如果品牌所体现出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与目标消费者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默契,品牌所涵盖的商品必然更乐于被目标消费者使用,这在晚期资本主义的后工业社会众声喧哗的媒介环境下,以及消费者普遍对有如汪洋大海般泛滥的硬性销售广告和极尽诱惑之能事的品牌广告抵制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和有效。

消费主义时刻煽动人们的匮乏感和不安全感,同时由广告渠道来提供“阴谋”的建议,并暗示和许诺人们物质才是幸福和快乐的保障。它使消费成为一个合法的、崇高的和具有美感的情感宣泄和满足的领域和渠道。消费主义助长了消费者个人主义。消费者个人主义主张以个人为本体和基础的消费体制,反对以社会和国家作为消费的基本体制,主张大力削减社会公共消费。尽管消费者个人主义不等于“自私”,但它至少助长了自私,削弱了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对他人的关心。因此,在消费者个人主义与公共领域或社会整合之间产生了一个深刻的矛盾。也就是说,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个人主义产生,使消费者越来越来关心自己的消费和私人利益,而不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另一方面,公共领域的维持又要求利他主义并压抑消费者个人主义。利他主义于是成为消费者个人主义之外的一种补充性的价值形态。消费者个人主义导致了冷漠主义,削弱了社会同情和关心。由于消费资源的不平等配置,消费者个人主义在关心一部分个人的消费利益和享乐的同时,牺牲了许多其他人的消费公民权。因此,消费者个人主义在鼓励个人的消费享乐的同时,引发了中、上层消费者阶层的妒忌和相互攀比和下层消费阶层的怨恨和不满。可以说,消费者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整合危机。

消费者个人主义使消费者的情感宣泄和满足越来越从人际关系转向人与物的关系。消费者个人主义与现代性中人际关系的弱化和人际情感的淡化呈现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际关系的弱化和人际情感的淡化,促使人们的情感投向物和消费品。就像现实社会中,许多人特别喜欢养宠物,其实很多时候宠物充当的是真心朋友和伙伴的替代,体现的是人们对友情的缺乏和渴望。现代社会的功利性和人际沟通渠道的减少,迫使人们转向与物发生情感关系。另一方面对消费品的热情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的功利性和削弱了人际情感。购物的激情取代了交往的激情,消费的技能取代了沟通的技能。现代人对消费的热情恰恰是对现实社会中个人的孤独感和空虚感所引起的人际情感需求的市场反应,是人际关系和情感的冷漠主义的某种体现。

3、个性的集体迷失

从观念层面上来看:消费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作用,是西方大众文化即消费主义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兴起与泛滥。英国学者汤林森认为:资本主义文化的扩散,实质就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张扬,而这样一种文化,会使所有文化体验都卷入到商品化的旋涡之中。所以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和消费社会统一的,它的整个运作过程是彻底商品化的。大众文化通过发达的传播媒介和快速的信息

传递手段,使其影响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追求共同趣味是大众文化的目标之一,在不断的重复之下,具有流行色调的趣味标准便逐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个体独立的判断能力则趋于衰退。

现代广告则以其超凡的威力迫使人类进入形象生存状态,从而疏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研究广告声名卓著的W·里斯早已指出:我们最基本的物理需要,经由广告传播,已经被交织在厚软而饱满形象意义的毯子中。事实也如此。广告以它放大“交换价值”的秉性带给人类一种“疑似环境”,人类不再直接认识自己所处的感性世界,却回头仰望着一个个的“副本”。就是这样,广告形象不断地制造着一种匮乏感,一种让人们因为视野扩大而痛感被排除在外并因此而产生的匮乏感,又不断推出消解匮乏的对象,使人们去按照广告形象的指示购物,以缓解匮乏的焦虑。

当广告如此围攻人类时,一种新的极权主义悄然形成,结果是神性被放逐,反思与体验被赶出了视线。卡通的、简化的、缩略的媒介时代从根本上占据要津,实现了它对人类的全面控制。M·霍克海姆典型地讥讽过这种现象,在《工具或理智的批判》中,他写道有一个男孩仰望星空并问道:爸爸,月亮现在为什么做广告啊。广告成了一种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制服”(uniform)。海德格尔提到,由于现实就在于可计划的计算的千篇1律状态中,所以,就连人也必须进人单调一式的状态之中,才能应付现实事物。在今天,一个没有制服的人已经给人一种不再归属于此世的不现实的印象 [7]。生命的诗意、世界的丰硕丰盈,都在统一之中消失蒸发。所剩只有平乏无味的均匀状态。人类被技术的精神和气质完全占领了!只要稍加思考广告借用重复、联想手法所引动的流行文化、时尚文化,便晓得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空间里,广告充满欲望的作为是多么地开放。广告侵犯神圣的灵智,它借着友好的名义在它温情的狂欢中,伸出贪婪的利爪,不但挖掘我们的口袋,更僵化我们的灵魂。广告是信使吗?不,是事件;是言说吗!不,是生活。它是阴柔的一种魔法!

人们在商品丰富,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产生了新的焦虑,即精神的空虚和痛苦:人们成了商品的俘虏,他们被动地接受传媒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些广告制造虚假的、强迫性的需求,人们的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被现代广告调度和控制,缺乏理性地一味追求高档、名牌商品;在虚假的满足中,人丧失了自己的天性,甚至丧失了痛苦的感觉,这并不是说明痛苦不存在,而是说明被平均化、整体化,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创造性被泯灭,“被异化了”成为人们的共同感觉。

4、被剥夺了享受真实的权利

当下,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图形、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我们正面临着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符号趋于图像霸权已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形象的真实性直接影响人对实际的把握,视觉经验的真与伪也就直接决定了思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视觉文化大规模袭来的时代,有关视觉文化真实性的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关注的焦点。伯格在其《看的方式》中写道:“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里,我们所有人会见到成百上千的日常生活的广告形象……在历史上任何其他形式的社会中,未曾有过如此集中的形象,如此密集的视觉信息” [8]。

美国学者詹明信在论述“后现代中形象的转变”时提出“拼贴”的概念。拼贴在视觉文化领域里随处可见,成像和剪辑技术使任何图像的拼贴轻而易举。人物与背景的搭配与窜改只需几秒钟的轻松操作便可完成。这样的形象与客观真实相分离,它完全是被“制造”出来的,它剥夺了人们享受真实的权力。在这一点上,我们显然要逊于原始人。原始人的视觉经验来源于切身的社会实践,因而他们对形象的理解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的。然而,在当下的视觉文化社会中,视觉形象不是来源于客观实际,而更多的是人为加工之后形成的。虽然这些形象的基本因素,如线条、色彩等都源于实际,但经过制作者千百次的加工,其对客观实际的反映能力已经微乎其微。形象制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图像的拼贴场面的拼贴、情景的拼贴——整个视觉文化就是一幅拼贴的绘画,它无须考虑实际是怎样的,它追求的也不再是对现实的反映,图像不必为实际负责。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理解这种分离。首先,视觉文化呈现出形象与实际的分离。这种分离在视觉文化时代大受欢迎。形象与实际印分离大致呈现出三种状态:第一,对客观实际局部的特写和整体的忽略造成受众把局部当作整体来接收,而对实际存在的整体无从知晓、难以把握,受众受到误导。第二,形象的素材虽源自实际,但形象与实际游离,形象不表示实际的存在,虚构成为衔接现实与画面的惟一链条。第三,形象与实际没有关联,形象完全脱离实际,从素材到意义全部依赖想像。凭借想像的力量任意地塑造人物,编造情

节。这样的形象不仅不因脱离实际而受到排斥,反而是越离谱越能勾起受众的好奇,越具有轰动效应,因而在视觉文化时代大受欢迎,大行其道。此外,形象本身呈现出能指与所指的分离。而在原始视觉时期,形象的能指和所指统一于实践,二者献相辅相成、表达意义,所以,即使年代久远,却依旧能传递丰富的信息。而在当代视觉文化中,形象的能指和所指出现了分离。

我们通过媒介所获得的视觉图像大多数已经不再是受众对生活的直接体验,而是一小部分图像制作者对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象与社会景观进行主观加工、制作之后所得的成品。现代广告尤其如此,它们展示给受众的已经不是自然和社会的原生态,而形成了一种拟态环境。在广告等影视领衔的视觉文化中,听觉让位于视觉、语言让位于图像,人的思维活动是以一个又一个非连续或混乱的图像进行的,图像成为思维的最主要的工具。人类对于世界的理解就表现为对这些图像符号的接触和使用,而图像作为一种表面化的“无深度的文化”的存在形式,必将产生对多维的消解。

第12篇: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年度工作总结

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1234工作思路”,创新方式,积极作为,务实求真,各项工作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以繁荣发展为目标,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根本目的。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各项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两节”活动丰富多彩。“两节”群众文化活动凸显文化发展实力,灯展活动充分展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型跨越发展、惠及民生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辉煌业绩。挖掘民间文化精华,街头文艺、舞台文艺紧密结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三农政策惠民生、城乡一体奔小康的宏伟场面。组队参加XX市元宵节表演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展示了我县文化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果,获得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 辅导培训经常化开展。文化馆每周举办戏剧、合唱、模特表演、舞蹈排练等各类活动12场次;发挥资源优势,对凤城等乡镇综合文化站业余文艺骨干进行广场舞蹈免费培训,培训基层文艺骨干1000余人,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以文化惠民为己任,惠民工程顺利实施。

创新工作思路,倾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倡导文明新风,文化惠民走进乡村、企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全民阅读引领社会新风尚。全年新增图书资料4000册,期刊94种,报刊16种,接待读者23600余人次,办理借阅证1100多个,图书、刊物流通25370册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了暑期青少年电影展演月活动,播放电影60余部,600余名青少年观看了影片,受到了教育。地方文献征集工作顺利进行,已收录到阳城作家文学作品40余种,姓氏家谱36种,史志23部,为开辟地方文献室做好了准备。同时,认真完成了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推进农家书屋及乡镇图书室的规范化运行;全面开展了“图书服务宣传周”活动;发挥图书服务延伸功能,在县武警中队建立图书馆图书流动服务点,营造了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戏剧新作实现新的提升。完成戏剧演出420场,其中低保戏演出70场、公益性演出130场、营业性演出220场。新编上党梆子现代戏《山妹子》多次在阳城、晋城演出,群众反响强烈,该剧元月份将赴北京参加第九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

电影事业稳步发展。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616场,低保电影放映852场,播放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50余场次、科普电影2340场次、反邪教宣传教育影片100场次。组织全县7000余名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17个乡镇流动放映20余场,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以全民健身为抓手,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体育活动是活跃群众生活,提高群众身体素质的重要载体。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建立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赴市参赛成果丰硕。368名运动员和教练员组团,参加XX市第五届全民运动会17个项目的比赛,取得成年组金牌总数第二,少年组金牌总数第三的优异成绩。

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组织6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社会体育骨干作用,开展了深受群众喜爱的健身活动,组织开展了“迎新年”体育健身展示活动,拉开了全年全民健身运动的帷幕;成功举办了第五个“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全县第十届门球赛、全民健身篮球友谊赛、全县政法系统篮球暨拔河比赛、有氧健身操展示活动、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中小学乒乓球赛、县直机关乒乓球暨羽毛球赛、少儿围棋赛、“庆重阳”台球赛等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13项。

四、以正确舆论为导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安全健康。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线”,全力构筑安全运作平台,发挥广电新闻媒体的桥梁作用,服务转型跨越,关注民生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作的方针政策,统筹规划,制定了全县广电网络建设和年度发展规划,做到了全国“两会”和重大敏感期的播出安全、传输安全。对广播电视模拟设备进行数字化置换,对网络未通的村庄进行卫星接收模拟设备向卫星直播设备的置换。实现全县广播电视立体覆盖率达96%以上。

五、以传承弘扬为宗旨,非遗保护成效显著。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全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优秀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

非遗宣传、申报工作扎实开展。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期间,“非遗”宣传深入校园,进一步提高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中庄秧歌《走亲戚》参加XX市“非遗”宣传日活动展演,获得好评;完成了第四批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南安阳砂锅》、《润城八八宴席》、《润城谷柿香醋》、《润城枣糕》、《竹叶体书画》被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广禅侯》、《阳城道情》、《法华陶瓷》被申报为国家级项目。

民间艺术精品收集、创作顺利推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收集160幅民间手工艺作品,举办了庆祝建党92周年“XX县民间工艺展”;对20余名民间曲艺艺人进行了摸底、调查、走访,已收集记录了鼓书现存书目8本,秧歌手传本4本,民歌和小调10余个,民谣、谚语41条,收集统计了民间八音会手抄传本5本,对阳城鼓书、大树秧歌、中庄秧歌的唱腔等进行了录音录像,共计40余条。整理出戏剧类大小剧本18本,曲牌唱腔31个,曲艺类大小剧本28本,曲牌唱腔30多个,民歌民谣120多条;成功举办了“XX县非遗民间鼓书说唱专场”晚会,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补救民间艺术珍品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三民展演”晚会正在紧张的排练与筹备之中,近期将进行展演。

六、以规范管理为宗旨,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不断促进社会繁荣发展。全年共开展各项集中行动7次,出动执法人员1950余人次,执法车辆620余辆次,检查文化市场各类经营单位共1300余个次,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一是与各经营单位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制作了安全工作台账和安全应急救援预案。二是以查处娱乐场所无证经营为重点,开展娱乐场所专项整治,对2家ktv无证经营下达了停业通知,有效遏制了娱乐场所的违规经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三是在全县网吧安装了“阳光骑士”监控软件,实施对网吧违规经营行为的监管,促进网吧市场健康、规范、有序经营。四是以整顿农村业余文艺演出团体为重点,加强了对农村偏远地区非法演出的查处力度,对大棚演出、低俗表演进行重点监管。进一步规范了演出市场经营行为。五是开展了印刷复制企业超范围经营、“百日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和规范打字复印专项行动,对3家五项制度不健全的印刷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六是坚持把“扫黄打非”工作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开展了查缴非法出版物行动,收缴非法出版物543册,低俗盗版音像制品1162盘,有效净化了出版物市场。

七、以队伍建设为依托,工作作风实现转变。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本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的理念,结合工作实际,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为主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和“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专题教育月活动,严格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学习了习总书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反腐倡廉系列论述、《中国共产党章程》、省委“三个实施办法”等内容,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得到改进,办事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认真学习和执行中央、省、市、县有关廉洁从政、行政监察等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打造出一支廉洁自律、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本系统党员领导干部没有违法违纪行为。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勤奋工作,齐心协力,为我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将再接再厉,再创新辉煌。

第13篇: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

2014年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委宣传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局干部职工同心协力,扎实工作,为推动全县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

1、“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狠抓了农家书屋的管理和出版物更新两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加强建设管理。对全县已建设的40%的110个规范化农家书屋进行了“回头看”和“再加强”;对其中32个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的进行了补课,加强了整改;组织乡镇文化员和部分农家书屋管理员对部分标准化农家书屋进行了参观学习。为调动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对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农家书屋每月拨付管理费50元,全年共拨4.8万元。二是加强出版物补充更新。按照省、市相关规定要求,通过财政集中采购,为全县272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生活类、政经类、少儿类、科技类出版物4.0256万册,支出28万元。

2、完成了农村电影“2131”放映任务。截止十一月底,完成了3288场次的农村放映任务。同时加强了对农村放映工作的监督管理。针对5月份市文广新局和市纪委对全市农村2131放映场次和专项资金管理进行专项检查后提出的问题,我们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特别加强了月报月查制度,确保场次真实,确保全县每个行政村群众每月都能看上一场电影。

3、“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卓有成效。文化馆:在2014年“社火节”中对全县16支队伍进行了指导和辅导;举办舞蹈、器乐、声乐等培训班三期300余人次;在XX市首届手工技艺布展中举办了榆社手工技艺展览;在文明消夏活动中举办三场专场晚会、组织辅导了13支群众文艺队伍。图书馆:年初、年终对全县农家书屋进行了督查和指导,并对各乡镇行政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开展了阅读进社区、进军营、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的“六进”读书及免费办证活动;“七一”期间组织开展了读红色书籍宣传活动;举办了“我的书屋我的梦”主题征文活动,表彰优秀征文作者51名,向市里推荐优秀征文4篇;各文化站狠抓了农村文化建设,每个文化站在本乡镇都举办了1—2次活动,指导、培训了5—6支群众文艺活动队伍,完成了农家书屋规范化建设、电影2131放映监督申报等任务。

4、加强了县乡村公共文化设备建设。今年以来,加强了县文化馆、县霸王鞭艺术团必须设备建设。为文化馆、霸王鞭艺术团新购置了音响、灯光、道具服装等12万元的设备;通过市文广新局为社区新配置了电脑、桌椅、音响等8.294万元的设备,为乡镇综合文化站新购置了照相机、摄像机、音响等6万元的活动设备;为75个农村文化室新购置了5.5万元的拉杆音响,有效加强和改善了我县公益文化活动设备条件。

(二)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1、重大节庆活动。在县委宣传部的组织领导下,春节、元宵期间,举办了2014年社火节街头文艺表演,共组建16支队伍,每支队伍在100人以上,是我县历年来规模最大、形式最多、档次最高的一次活动,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普遍好评。从七月下旬开始,承办了第九届“和谐榆社,文明消夏”活动,共组建16支1000余人的文艺演出队,每场观众在3000人以上,场场爆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全县群众文化工作的蓬勃发展。

2、“六个文化”建设。在去年完成了20%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完成了50%的文化建设任务,完成村基本实现有氛围、有设施、有活动、有机制的“四有”目标,顺利通过了市委督导组的验收。同时,组织省派我县文化志愿者杨晓婷及文化馆专任教师对文化员、县文化工作志愿者及社区、机关、企业文艺骨干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又以文化员、文化志愿者及机关社区企业文艺骨干到所在乡﹙镇)及本单位对基层群众﹙职工﹚进行了培训,为“六个文化”建设提供了人才队伍保证。

3、文艺作品创作。今年以来,新创作了与《榆社霸王鞭》匹配的《榆社羯鼓舞》舞蹈,小戏晋剧《喜荣归》、土滩秧歌《老两口进城》、《四大嫂聊天》,小品《村长选举前》和《村长上礼》,并在今年的“和谐榆社,文明消夏”活动中都进行了首场表演。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有效推进

1、完成了市、县“非遗”项目和省级传承人申报任务。一是在挖掘整XX县级“非遗”项目的基础上,从搜集的1600余条“非遗”信息中,筛选9大类46项代表性项目,经完善补充相关资料报请县政府研究同意后,出台了《XX县关于公布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榆政发〔2014〕26号文件﹚。二是在公布的46项“非遗”名录中,推荐申报了16项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三是向省文化厅申报了9名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2、组织开展了“非遗”布展活动。一是在市文广新局的组织下,参加了《XX市首届手工技艺作品大赛》,我县共展出演艺类、手工技艺类、美术类等五大类100余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其中园林古建筑工艺美术彩画、太行雕技、晋绣技艺作品获一等奖,有22件作品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展出期间,我县展厅驻足观众多、专家评论高、各级领导肯定多。二是9月份,在我县第九届云竹湖垂钓节活动期间,我局举办了“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销”活动,展销作品200余件,展出5天,收到了很好效果。

3、积极开展了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一是印发“非遗传承、人人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宣传单2000余份,于6月15日在迎春大街举办了宣传活动;二是用了一周的时间,在县电视台专播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及相关内容;三是在街头、社区、城镇主要活动场所悬挂了宣传横幅或贴了海报,同时避请了代表性传承人、社区代表及部分群众召开了二次小型座谈会,宣传解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四是在政府广场举办了“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表演”专场晚会。

(四)文化市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1、实施了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按照县政府的要求,6月份,涉及文化市场的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及人员全部进驻审批大厅,实施了行政审批“两到位、两集中”。全年完成年检企业42户,其中:网吧9户、ktv和印刷企业6户、打字复印16户、出版物发行企业11户。新审批办理了2户打字复印经营许可、1户印刷企业经营许可、1户ktv经营许可、1户书刊音像另售经营许可。

2、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今年以来,按照省、市“扫黄打非”办的部署和要求,深入扎实开展了“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一是堵源头,扎实开展了“清源2014”专项行动。先后配合公安部门删除网上有害信息400余条,依法查缴“全能神”邪教宣传书籍2本、mp3两个、拘留1人(拘留15天)。着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二是严监管,扎实开展了“净网2014”专项行动。与电信、公安部门联合行动,先后开展了3次集中整治行动。同时加强了互联网基础管理,建立健全了防范和查处网络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的长效管理机制。对网吧超时营业、接待未成年人、不如实做上网登记等违法违规现象严厉查处。今年共查处违规经营网吧4家,责令停业整顿网吧5家,举办网吧业主培训2期24人次,进一步规范了网吧经营秩序。三是重查处,扎实开展了“剑网2014”专项行动。县“扫黄打非”办牵头组织,每月坚持对全县报刊经营点、图书零售店、计算机软件销售店进行一次清查,共查处盗版书刊120多本,依法查缴2家音像店经销盗版压缩dvd光盘60张(120盘),收缴盗版教材和教辅读物170册。

(五)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学习,确保了学习质量。建立和完善了学习制度,采取了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人人讲授和听专家讲授相结合、书面学习和网络视频相结合等多种方法认真学习,真正达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目的,保证了学习质量。二是认真查摆问题,组织召开了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对照“三严三实”,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结合征求到的各类意见,量体裁衣,对照检查,认真撰写自我剖析材料。同时,坚持不遮羞、不避短,敢红脸、敢摆问题的态度,认真开展了班子成员之间谈心交心活动,以“为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召开了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做到了把问题谈开谈实,把思想根源谈深谈透,把努力方向谈明谈清,达到了红脸出汗、加油鼓劲的目的,使班子成员受到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三是认真整改,确保立行立改。对照“四风”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危害,通过大家提、自己找、集体议、互相帮、群众评、上级审等方式,对归纳梳理出的21项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整改任务书、时间表,建章立制,立行立改,确保了整改落实见效。

总之,2014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及新形势,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还很落后;文化产业还缺少龙头、缺乏规模,与兄弟县市存在明显不足;社会文化氛围还不够浓,与经济建设步伐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等。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积极应对,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年,也是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年。我县2015年文化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文化强县建设总体目标,继续加强作风建设,更加努力工作,以新成绩、新突破、新作为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抓好作风建设,在队伍建设上要有新提高

以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讲话精神为主线,加强自身建设,坚定理想信念,着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工作热情、业务能力,树立自信自强勇气,敢拼敢闯,争取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干出光彩的业绩;加强人才培训,培训对象是乡镇文化员和文化工作志愿者,办法是“四结合”,即培训、使用、保护、引进相结合,同时要培训一批群众文化骨干,以引领、带动、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建设,以党建带队伍、以党建改作风、以党建促工作,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和为民务实型机关。

(二)抓好样板带动,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上要有新提高

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村2131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要在强化管理、发挥作用、注重效果上破“瓶颈”、创经验。对已建设的40%的规范化农家书屋,采取以奖代补、以补促管、以管促效的形式,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发挥好样板示范作用,带动提高全县所有农家书屋的运行质量;开展基层文化站、村文化室样板创建工程,用好用活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及文化站免费开放活动经费,从设施、服装、道具、辅导培训等方面大力鼓励支持样板创建活动,引领和带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根据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在实施时间、内容、方法上力求有新创新、力求更加便民、务实、有效。

(三)抓好“六个文化”建设,在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上要有新提高 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六个文化建设”的方案要求,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六大文化”建设,在全县掀起公共群众文化建设新高潮;要以奖惩激励的办法,重点建设典型样板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发展水平;要继续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力度,支持发展农村民间特色文化活动,继续实施“文化下乡、送戏到村”活动,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助推公共文化的发展。

(四)抓好精品打造,在艺术作品创新上要有新提高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树立文艺植根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围绕“中国梦”主题,创作以反映时代主旋律,贴近群众生活为题材的中、小优秀作品。在巩固发展基础性、传统性艺术作品的同时,继续挖掘整理、创作创新独具风格的优秀传统文艺作品。

(五)抓住生态保护区建设机遇,在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上要有新提高

我县是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之一,对保护和传承发展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活文化”意义大机遇好,为此:一要抓住机遇,积极申报工艺美术、霸王鞭、土滩秧歌等省级以上“非遗”发展资助项目,做好做活“非遗”文化、助推我县文化产业发展;二要建设“非遗”综合传习中心。在文体活动中心大楼内建设演艺类、美术类、手工技艺类综合传习厅(所),积极推进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三要组织编辑出版《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名录》二部丛书,对被列入国家、省、市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归类分档、著书成册。

(六)抓好依法行政,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上要有新提高

一是抓教育培训。对文化行政执法队伍、文化市场专业人员、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者,组织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按章执法、依法从业、规范经营的自律意识;二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适时组织文化市场整治、演出市场管理、教辅材料检查、“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及时整改;三是进一步加强技术维护和巡回检查,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播报安全。继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活动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力度,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三、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2015年,要严格按照县委、县纪委的安排布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的方针,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不断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一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确保党风廉政任务落到实处。二要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始终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三要认真执行中央、省、市相关规定,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要把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相关规定与依法行政、履职尽责、优化发展环境等紧密联系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全心全意解民忧、尽职尽责办实事”活动,进一步落实“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走访活动,倾力为扶贫村群众办实事、解民忧。

第14篇: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Xx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七届

三、四中全会精神,以我县总体规划为依托,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加大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深入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使体育人口不断增加。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健身需求。积极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老年体育等,使我县的体育事业发展真正呈现出出领导高度重视、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发展态势。促进我县文化体育大发展大繁荣。

(二)发展思路:

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要求,经过十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文化体育建设格局。县、乡、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切实加强。文化体育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体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育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体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文化体育在促进我县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预期目标

(一)文化事业

规划期间,要建立和完善以县城为龙头,以乡(镇)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以全县人民为对象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使县城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面积1500m以上文化馆设备齐全,辅导员达到中级以上职称;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5万册,电子阅览室等配备完善;乡镇文化站面积达300-500 m,藏书达1万册以上,并能常年开展活动;村文化活动室达100 m,藏书达3000册以上。全县文化馆资源共享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广场文化、老年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市场形成主体框架,各类文化产业发育完善。

22

2(二)体育事业

加大县、乡(镇)、村的体育场地建设力度,力争建成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种类齐全的体育场馆,使县、乡(镇)、村都有健身场所,县城建设达到国家标准的体育场馆,包括篮球馆、网球馆、游泳馆,乡镇所在地体育面积达到1500—3000m的体育健身场所,村级体育场所达到1300—1500m,使全县体育场地面积达15万m,达到全省体育先进县标准;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少体校的培训工作,为体育事业输入后备力量;老体协工作也要更上台阶,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不仅要抓好年轻人的培养,更要重视老年体育,做到两不误、两加强。使体育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达到60%以上;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化路子,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兴办体育事业,推动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步伐;体育市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推进依法治体进程。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三、主要任务

(一)重视和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建设。

1、新建一批重点文体基础设施。县城及乡镇、行政村各类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安排较好地段,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就近利用。

2、拓展完善基层文体阵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综合性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每个文化站配备2——

32

22个编制,由县文体局管理,县文化馆负责业务指导。七个乡镇文化站的建设要融图书馆、老干部活动室、艺术和科技培训及其它公益性健身、娱乐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

3、稳步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知识共享工程,逐步完善全县公共图书馆文化网络服务体系。县图书馆年购书经费应达到每年10万元,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同步,每年确保增加图书1万册,报刊订阅量达到30种以上。全县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不少于2册,持证读者不少于常居人口的30%。

4、加强“非遗”的保护和管理。规划期间,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列入省市非物质遗产的项目要进行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另外还要继续深化非物质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并争取国家投资,进行重点保护维护和开发。

5、强化文化市场队伍建设。一是要建立适应文化执法部门特点的人事管理机制,优化执法人员资源配置。切实解决部门与执法人员之间职能交叉、权责脱节、人浮于事的问题。二是落实经费保障。用好、盘活有限的经费,增强成本意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健全内外监督机制,科学使用现有经费,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三是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保障体系。以县级稽查队为主,以各乡镇街道文化站为辅,积极发挥镇街、村干部的“活地图”优势,实现属地管理,全力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格局。

维持文化市场的合法经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教育。文化市场经营是特殊行业,要重视和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审批登记,注册工作要严格把关,凡是“两释”人员以及参加“黄、赌、毒”人员不得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以维持文化市场的严肃性。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内部经营管理制度。通过扎实有效地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遵纪守法意识,帮助他们自觉做好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从源头上的预防和管理。从制作音像制品,出版非法书刊的“地下工厂”抓起,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打击。从源头遏制“制黄点”,加强对运输环节的检查工作,严把“流入关”。由突击检查转变为经常性管理,从组织上、队伍上和措施上保证对文化市场的有效管理,真正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文化、公安和工商等执法单位对文化市场负有重要职责,按其各自的业务分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检查、监督工作,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二)切实提高舆论宣传水平。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的方针,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思路,弘扬主旋律,打好文化宣传主动仗,真正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三)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

1、搞好全县文体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发挥社会各阶层力量,找准突破口,打出响亮品牌,使全县的文体活动形成大小相间,远近相通,“既有群山,又有高峰”的梯次结构,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树立安泽美好形象。

2、办好大型节庆文化活动。每年都要在各个重要节日分别举办文化活动,让文体活动真正在基层热起来,不断扩大参与面、影响力。同时,每年承办1次全国文化节庆即荀子文化节活动。

3、提升群众文体活动质量。不断完善文艺创作的引导激励机制。每年都要搞一次全县文艺会演,举办一至二次大型图片、书画摄影作品展览,以及各种形式的比赛,展示创作、演出成果,发现、选拔文艺人才和重点节目。

4、注重特色文化建设。在全县着力打造“荀乡安泽”; 重点抓好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五个一工程”,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每年送演出下乡不少于10场,并确保实现每村每月免费放映1场电影的目标。

5、大力开展文化培训与交流。加强各类社会文化事业人才培训,县文化馆、图书馆的专业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达到大专以上水平,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人数80%以上;不断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划期间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00人以上。

(四)着力发展壮大文化体育产业。

1、加强对文化体育产业的管理。编制全县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分步骤组织实施。以国有资本为主,成立文体实业发展公司,促进文化体育要素合理流动和文化体育资源优化组合,形成文体产业发展的合力,逐步把文体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全面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推进文艺表演团队、演出中介机构和演出场所等方面的联合,加强演出单位和传媒业及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增加演艺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书报刊、音像制品超市,大力扶持正版音像配送中心的建设。

3、加快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基地,进一步壮大培训业,不断拓宽培训内容、培训对象,打响品牌;采取灵活多样措施,扩大体育彩票发行量,使销售量保持逐年增长。充分利用新建的一批文体设施,大力开发会展业、文体娱乐业。

(五)积极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

1、努力加快文化市场发展。在国家许可和有利于先进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降低文化市场准入条件,鼓励集体、个人参与文化市场建设和开发。扶持建立2-3家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集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探索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连锁经营方式,分别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向各镇及周边地区延伸的立体化销售网络。

2、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和调控。建立健全上岗证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文化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文化经营者上岗前接受培训率达100%,出版物售(租)前审读审看率达100%。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推进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规范化进程。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逐步实现文化市场各行业、各门类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六)努力繁荣文化产品生产。

1、抓好文艺精品创作。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创作在省内外有影响、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重视影视作品的创作,文学、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

2、加强文艺团体建设。巩固发展现有荀乡文工团,出人出戏出效益。创造条件,组建融戏曲、曲艺、歌舞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团体。搞好创作,扩大影响。鼓励和指导社会兴办业余文艺团体,并进行重点扶持,积极组织它们创作有较高质量的作品、节目。努力形成多层次的群众文艺团体,营造繁荣文学艺术的浓厚氛围,为创作精品佳作创造条件。

(七)全面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1、加强竞技体育建设。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要经常举办各类竞技体育比赛,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赛等各项赛事,从而吸引广大体育爱好者踊跃参与、增进交流。

2、搞好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完善体育竞赛制度,扩大体育网络,壮大体育人口。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化、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品牌,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各级政府是实施文体事业发展的主体和责任人,要进一步增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观念,将文体事业的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作为落实建设安泽文化大县、强县的一件重要任务抓紧抓实。要做到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建立和完善文化工作协调机制,把文化体育建设的各项任务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各部门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力协作,形成合力,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外部条件。

(二)落实经济政策,增加对文体事业建设的投入。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以及省、市政府制定下发的有关政策文件。规划期间,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文体事业的投入,对文体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等,财政要确保人员经费和业务活动经费。重点促进和支持优秀历史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繁荣发展。要支持文体设施建设,把文体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同时,在立项、选址、征地、投入等方面给予优惠,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指标优先安排,有关税费给予减免。建立“公益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扶持和引导基层公益性群众文体设施建设。对乡镇文化站实行全额拨款,做到有人员、有编制、有经费、有阵地。加大增加财政对文物维修和保护的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各界、海外人士采取赞助、捐助等形式参与文物保护。要切实加强文体建设资金管理,充分发挥文化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安排,保证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投资效益,防止重复建设。各级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项文化建设资金征收、捐赠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三)加快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文体发展运行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起统一管理文体事业和文体产业的管理体制。理顺政府主管部门与文化市场、文体事业单位、文体企业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使政府主管部门从“办文化”转向“管文化”,真正成为履行政府管理职能的机构,使文体企、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大力推进文体资源的重组,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行优势互补,进一步形成文体工作的合力。增强安泽县文体产业的发展后劲。推进文体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对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由政府给予财政保障,加大投入,确保其稳定健康发展;对公益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政府给予财政补助,扶持发展,同时鼓励其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发展壮大自身;对经营性文化单位,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公开、公平、公正操作,全面实施全员聘用制,改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或作品项目管理,以岗设人,量化指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在分配机制上,实施工效挂钩,优劳优酬,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分配倾斜的力度,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和完善文体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加强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化体育人才。

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在文体系统广聚一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创作人才、研究人才、经营人才。一方面,根据需要,每年引进1—2名有成就、有影响的紧缺人才;另一方面,采取集中辅导、个人自学和选送进修等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培养。规划期间,全系统新引进硕本科生不少于10名;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0名。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在职称评定、成果评奖、工作考核等方面,打破学历、资历的限制,以创新能力、创作研究成果和经营管理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确保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要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和“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原则,广泛招揽一些文化名人为我县文化建设服务。要建立安泽县文化体育人才信息库,充分发挥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业余文艺骨干在发展文化中的作用。

(五)加强文化法制建设,繁荣、规范文化市场。在文化法制建设中,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国家和省颁布的法律法规;县文化行政部门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不断改善执法工作条件,进一步充实文化市场稽查力量,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稽查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文化市场管理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继续推行执法公示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廉洁自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宣传、普及文化法规知识的活动,使文化法规深入人心。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乡镇文化市场执法工作的指导管理和协调。

第15篇:0164《新闻文体学》6月期末考试指导

0164《新闻文体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新闻文体学,是新闻传播学科的必修的、主要的课程之一。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无论是管理者、编辑还是记者,都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并有相应的运作能力。它系统地阐述新闻文体的产生、发展概况,文体的分类、各文体的特征及写作要求等。具体讲明四种媒介都通用的新闻标题的特点与制作技巧,主要文体消息、通讯、编者按、新闻评论、深度报道的概念、功用、类别、写作方法与技巧等,既教理论知识,也培养写作能力。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既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也要求具备相应的运用、写作能力。考试时是两者都有的。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谋职本领和综合素质。

该课程的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闭卷考试。 题型一:名词解释题 (共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题型二: 简答题 (共3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题型三:论述题 (共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题型四: 写作题 (共1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讲 新闻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属大众传播重要的一方面,大众传播具有三个要素:传者(信息源)、媒介(通道)、受者(接收者)。

新闻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 新闻媒体又称新闻媒介、新闻载体,从古至今分为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前属原始时期,即:原始时期——①报业阶段(文字传播)——②广播阶段(声音传播)——③电视阶段(图像为主的传播)——④网络阶段(整合)。

原始的新闻活动是适应人类最初的生存活动而产生的。在文字产生之前,是非文字传播,即没有文字符号和任何机械工具手段的传播。形式有以下几种:口头传播、烽火传播、击鼓传播、体态传播、旗语传播。我国广播从1922年开始,美国人在上海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1923年开播。1926年开始在哈尔滨有中国人自己办的“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电视第一次与公众见面是在1939年,开始于美国无线电公司。我国于1958年5月建成试播,试播阶段名为北京电视台,9月2日正式开播。 网络传媒的优势与缺欠:

(一)优势 (1)时效快捷 (2)成本低廉 (3)信息量大 (4)全球发布 (5)交流互动 (6)高效检索

1 (7)多项整合(多媒体传播) (二)缺欠(与传统媒体相比)

1、权威性低。

2、公信力弱。

3、网络新闻制造信息“垃圾”。

4、垄断性强(资本控制)。

5、载体形式的限制。

第二讲 新闻文体学概述

一、新闻的定义与特性 新闻有不同的含义:

第一层面是指:事业、行业。“我是搞新闻的。” 第二层面是指:未知的信息。“你们那里最近有什么新闻吗?”

第三层面是指:新闻的文体形式或体裁。与文学、应用文、法律文书等并称。 第四层面是指:狭义的新闻,即等于消息。“没有消息就不成其为新闻。” 学者和教授们对新闻下的定义: 目前,较认同的是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特性: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同时也是新闻价值的来源。

2、新鲜性 也就是迅速变动事实的最快捕捉和最快的报道。

3、公开性(包括内部公开)

公开性就是传播性,即发表,新闻的公开要以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为原则,可压发,淡化。

4、时限性 发表的时间离新闻事件产生的时间越近越好,过时的新闻是昨日黄花,无价值。

5、其他派生的属性:包括重要性、趣味性、可读性、接近性等。

二、受体就是受传者,指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收者,是读者、听众、观众的总称。

1、受众心理:指新闻信息和由此而引发的其他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反映。

2、受众心理特点:

①交融性(包括a继时性,利用前边的积淀;b同时性,对新闻媒体中内容当时反馈c交互性)。

②随意性:接受新闻信息是不固定的,有偶发性。 ③互动性:如报道好人好事——接受——争做好人好事。传者对受者有所了解、适应、迎合,受者对传者有一定的期待和反应。

反应形式:a、自由心态,如独白;b、动作表现:关收音机、电视,扔报纸;c、拒绝接受,不看也不听 ;d、还有受众与受众的心理互动。如新闻引而不发,点到为止,启发思考,作到人际新闻的扩散。

3、受众心理需求:

①期待心理:期待报道、指导、解释、拿出措施。使自己知情并能应对新的事实。

②求真心理:希望自己看到、听到的都是真实的、无差错的,容不得虚假和受骗。

③求快心理: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新闻信息。

④求新心理:希望获得最新的事变信息,越新越好(材料新、角度新、观点新、写法新)。

⑤求近心理(年龄等) :希望知晓自己身边的,与自己关系近的新信息。

4、影响受众态度的因素 来自传者方面:

①增加权威性。对材料来源和新闻评论,尽量采用权威人士的,这样受众易接受。 ②增加可信度。借他人之口为自己说话,正反面说明。

2 ③增强喜爱性。如著名主持人的播报,就能让受众喜爱,喜爱就愿意接受。

来自受众方面:

①选择性:选择接受,选择理解,选择记忆。

②受众心理免疫:对曾经接受过的类似新闻,会有一种免疫力——不惧怕,不抵制接受。 ③人格变量:智力、性格、气质不同会影响态度。

第三讲 新闻的分类与体裁 现代新式分类:(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

事件性新闻:指突发事件的报道,时效性强、内容集中、新鲜,现实价值高,是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它告诉读者一个新鲜事,通常包括动态新闻和连续报道。如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的动态报道和联合国专家组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连续报道。

非事件性新闻:是指对某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内发生的许多事实经过的综合反映或是对某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内正在持续发展的事件总结情况、走向、经验的报道。它与事件性新闻形成互补关系,它不但告诉发生什么事,还告诉为什么发生这件事,帮助认识事件发展的本质。

非事件性新闻写作起来需把握要求和特点:①对许多事实进行综合归纳提炼概括以后的报道,突发性不强,但理论比较强。②它的时效性较差,但比较厚重,篇幅较长。③写作时点面结合,以面为主,以点证面,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④写作时夹叙夹议,兼叙述、描写、评论,一般包括综合消息,典型报道,新闻述评。

(一)新闻报道的典型体裁:

1、简讯

作用有三种:

1)预报式2)淡出式3)终极式或终结式

2、消息(新闻):消息是新闻的主体。这是主要文体。消息最早为电报传递的新闻,没有消息就没有新闻。消息是新闻中最正宗的写法。表现在有特定结构,特有的写法,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能够代表其他新闻的写法。新闻同非新闻区别主要靠消息。

3、通讯:时效性较差,篇幅稍长,可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①可详细地、想象地描绘事件发展过程和典型人物的重要事迹。②结构层次多、起伏大,散文式结构。③可叙事、描写、抒情、议论。所以,通讯有时可当成散文,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有的重大事变,往往是先消息,后通讯,后深度报道或报告文学,后传记、专著等。通讯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问题通讯、风貌通讯(就是游记)。

4、特写:包括速写、小故事、采访杂记、访问记、随笔、巡礼。特写过去用的很多,从苏联传过来,现在不常用。

5、深度报道:分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揭露性)、预测性报道、服务性报道、计划性报道。

(二)通讯和消息的区别

(1)通讯比消息的时效性差。

(2)完整性强。消息只提供事件的梗概,通讯需要提供完整事物或人物的报道,写作详细、具体。

(3)形象性强。消息着重写事,通讯以事写人,通过记叙和描写写人的行为、思想、心理、语言等。

(4)灵活性。消息多用叙述,结构上头重脚轻;通讯综合运用抒情、议论、描写等方法,讲究文章写作的方法。

(5)材料的丰富性。消息的材料只限于事实本身和一些背景材料,而通讯科采用多种直接 3 的、间接的、图表数据等材料。

(三)新闻评论的典型体裁

编者按:叫编后语、编后记、编前话,它一般就某一新闻材料说话。

评论:短评、本报评论员文章、观察员评论、署名评论。评论可针对某些文章、也可不针对,必须是逻辑论证,重要性要高于编者按。

社论:社论比较庄严,堂堂正正,代表层次高,代表后台。如《人民日报》代表政府和党中央。逻辑性极强,不带任何个人痕迹。联合社论:比一家社论更重要。

第四讲 新闻标题的写作

一、新闻标题的定义:在一篇或一组新闻的本文面前,将新闻的内容或主题加以概括以后单独标出的简短文字。

二、新闻标题的形式和种类

大题:①大题是不常见的;②它包括整个版面或整个栏目;③是一组新闻的总标题,涵盖的是这个栏和这个版内容的总标题。

引题:又叫肩题,放在主题的前面,作用是交待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引题主要作用是引向主题。光看引题有的不明白写什么,要看主题和副题的介绍补充。

主题:又叫主标题,字号最大,位置居中,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全部标题中最重要的。

副题:又叫副标题,在主题之下,与引题一样,字号必须比主题小。作用:补充交待事实或问题,或者交待主题的来源与结果。

提要题:又可叫摘要题或纲要题,用来概括事实、做法、经验、问题等,如人大召开会议,它把开会内容主要点写几句话,作为提要题。

类题或栏目标题:类题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严格说不是典型新闻标题。 小标题:又叫插题,只有它是文中题。 新闻标题应注意这几点:

1、对新闻稿件来说做几个层次题目不是固定的,取决文章的重要性和如何看待。

2、对做标题来说,要紧的是做好主题,处理好层次之间的关系。

3、虽然可有许多层次选择、但并不是标得越多越好。能标两层次不要标成三层次,标一个就说清楚的不要标两个层次。做到简洁。

三、新闻标题的功能:

1、提供信息(揭示内容)。

2、评价事实。

3、美化作品。

4、体现风格、展开竞争

四、新闻标题的特点:

①准确②鲜明③简洁④审美。

四、新闻标题的写作要求

准确:文题、事实评价准确。文题要相符,不能文大题小,也不能文小题大。《美天文家发现一颗最大的星体》应改为:《美天文学家发现至今所知道的最大的一颗星体》。前一标题就是极不准确的。

五、新闻标题写作方法

1、通读全文。从文章的导语和主体部分出发,挑出最精彩、最重要、最有价值和吸引力的新闻作为标题写进去。

2、考虑是不是要表达倾向和如何表达。是借文中的话,还是超越文章,另外措词语。

3、跳出本文,考虑标题准确度、思想力度、潜在读者和导向。

4、考虑标题的层次。根据需要,决定用几层次的标题。

5、考虑虚实结合。《中国青年报》做的比较好。打捞中山舰事件有一标题:“打捞一段辉煌 4 的历史 一代名舰中山舰出水”,前虚、后实。虚实结合,鲜明,有深度。

6、先起草,再修改。在比较中按标题要求反复修改,有的内容并不是重大

六、新闻标题写作技巧

(一)严密逻辑关系

1、指标题和文章对应,不要错位。

2、标题本身不要出现逻辑错误。

3、多层标题之间逻辑关系要严密。多层标题之间的关系:

①目的关系。②后续关系。③因果关系。④条件关系。⑤并列关系。⑥转折关系。 (二)讲究修辞技巧

第五讲 消息

(一)

一、消息的定义: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载就是消息。

二、消息头

1、消息头的定义:消息头是文章标题下面正文前面交待性字样。包括:媒体单位,名称,地点,时间等消息方式。

2、消息头的作用。

(1)使消息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文体。

(2)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不许修改,不许增加,可删节。

(3)表明消息来源,有利于读者判断,特别是把不同国家同一事件报道放在一起,可以看出不同报道的倾向性。

(4)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连在一起,一方面有品牌效应,建立信誉,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加强责任感,文责自负。

三、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次于标题,是消息独有的特点,别于其他文体的标志之一。

1、定义:新闻开头用最简省的文字将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价值的事实或主题报道出来,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阅读兴趣。

2、导语的沿革和三代导语

19世纪上半叶导语还未出现,报业较发达的是欧洲的德国。很多文章是作家、旅行家写的(散文、游记)。

第一代导语:导语应运而生,这也是倒金字塔的来源,五要素(5w),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何事,加结果是六要素。

第一代导语的特色要素俱全,写法呆板。有人批评说它是一个公式——“晒衣绳”。影响了记者的创造性,无视消息的丰富性。

第二代导语的特点是(废除五要素、六要素、公式性写法,因为太罗嗦、太累赘,无法与广播、电视竞争)。将要素中最有概括性,感染力的写出来,其他放入主体中写,最主要的两个要素应该是“时间”和“事情”。

第三代导语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把导语分为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分出了直接导语和延续导语直接:把要点说出。

以上三代不是取代式的,而是积累的、丰富的。今天三代导语并存,根据不同的消息内容、意图,记者风格,越来越多样化。

第六讲 消息

(二)

一、背景材料的运用

(一)什么是新闻背景材料

狭义:某一新闻赖以产生的历史环境、原因和空间条件等方面的相关事件。 广义:①上述狭义,再加上:

②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不见得写出来,但要知道)。 ③向记者提供消息的人的背景情况。

(二)背景材料的作用

广义的不指消息里的背景,可单独做成一篇新闻。 (1)体现新闻的价值,决定消息的成立。 (2)扩大和广延中心事件的内涵。 (3)加深主要事件的意义、深化主题。

(4)补充和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读者的知识,解题析难、说明诠释。

二、消息的主要类型及其写作

(一)简讯

又叫“快讯”,“要闻简报”、“简明新闻”、“一句话新闻”,属动态新闻的范围,称作简讯是一种方法,不是事实简单。

(二)动态消息

(三)综合消息:

含义是把发生在不同地区或单位的,具有类似性质又各有特点的事综合起来,阐明一个共同的主题,反映一个时期带有全局性的情况、问题、趋势、动向的新闻报道。与动态消息不同,总揽全局、报道面广、声势较大、印象完整。

(四)人物消息

第七讲 通讯

一、含义及地位

1、含义:通讯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主要文体之一,是新闻的基本样式。

2、重要性:通讯这种文体是记者必备的常规武器。许多新鲜的事件靠它来传播;许多重要的典型人物靠它报道;许多精彩的场面靠它反映;许多迫切的问题靠它来提出和讨论。

二、通讯的几种主要写作手法的特点: l、叙述的直接性

2、描写的直观性

3、抒情议论的实在性

4、对话的实录性

三、通讯叙述方法的表达要求

1、从头至尾,由浅入深

2、头尾倒置,中心开花

3、中断过程,穿插材料

4、夹叙夹议,边述边评。

四、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1)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报道来龙去脉,从中引出经验教训。

(2)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见事也见人。侧重写事的要写好事,但事是人做的,也要写人。 (3)叙事要清楚,交代明白,不要以为自己懂的,读者也懂,造成叙述盲点。 (4)描写要生动、抓住矛盾,突出重点,写好场面和细节。

6 第八讲 编者按

一、编者按的定义:新闻媒介的常用的一种文体。是新闻媒体的编者对新闻稿件、文字、图片、摄影、数据所加的说明、建设性、评论性文字,是依附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简短的新闻评论。严格地说,不是典型的评论文章,因为它是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价、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

二、按语的形式 (一)文前按语

又叫“题下按语”“编前话”,与文中按和文后按相比,地位重要、位置显要。 (二)文中按语

随行文的需要,有时加括号,插入的编者按语。与文章是配合和渗透的关系。

(三)文后按语 又叫“编者附语”“编余”“编后话”“新闻点评”。

三、编者按的写作要求

(一)根据所按的新闻材料的内容和性质,决定写成什么样的编者按。

(二)依附而不拘泥于新闻报道,但不需重复,有时为了挂钩,只用一句带过。

(三)鲜明、活泼又讲究分寸,快刀斩乱麻,不要吞吞吐吐。

(四)充分发挥灵活、简便的优势,不要面面俱到.讲究鲜明、泼辣、讲究力度、犀利.

第九讲 新闻评论

一、定义及地位:

定义:针对当前的重要新闻事实,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直接阐明编辑部或作者的意见与态度,从而引导舆论,影响受众思想行为的论述性文体。

地位:(1)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可以看作是新闻的一体两面,如果问新闻的文体有哪三种:消息、通讯、评论。

(2)从新闻史来看,显示了评论的重要地位。

(3)从新闻实践看,评论担负着重大的作用,尤其是社论。 (4)轻视评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强烈的新闻性(二)鲜明的政治性(三)广泛的群众性

三、新闻评论的选题 (一)选题和立论的含义

1、选择所要评论的事物,论述的问题即评论的对象和范围。选题是立论的前题,保证写作方向和目标.

2、立论是确立评论的主要论点、中心思想,选题好是立论的基础,但不能保证立论一定好,同一个选题可以做出不同的立论、评论。(二)选题来自何方

1、来自上头的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各级领导部门)

2、来自下头的实际

3、来自报道

四、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

以事实说话的方式,又叫实证法。举出几个事实,归纳出一个道理,论点。从个别到一般。 (二)事例推演法

挑出例子,推演其道理。用事实来分析,拓宽受众的视野、增强思辩性。

7 (三)引证法

引用被证明了的某些原理、准则进行逻辑论证。 (四)类比法

运用某些属性相同的例子,推论出其他事物也可能有相同的属性的论证方法。 (五)对比法

与类比法的区别是,类比求同,对比求异。 (六)反证法

通过反面论点的否定,证明自己的正确。

(七)喻证法

用比喻来论证。用人们新知的某些事物的特点来比喻另外的事物,有同样的特点。 (八)归谬法

第十讲 深度报道

一、产生和含义:

(一)含义:深度报道是全面系统地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问题,并具备解释揭露、预测、服务等功能的一种高层次的深刻的报道方式。关于深度报道国内外有争议,有人说是一种观念;有人说是一种方式;有人说是对过去新闻写作的一种整合。

二、深度报道

(一)客观报道的局限性:

①孤立、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这样就有一个局限,新闻自主性不强,不能冲破政府的“新闻发布网”。

②被动报道限制记者积极性,束缚记者手脚。

③这样的办报思想在电子时代已经过时。客观一事一报已不能与电台、电视台竞争。于是深度报道应运而生。

(二)深度报道特点

1、题材的重大性。写进新闻的或是重大事件,或是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或是当前未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具有宏观性、代表性。

2、材料的详尽性。除了主要事实外,还需要相关事实、背景材料。

3、内涵的深刻性。对大量素材进行加工,有事实、有思辨、有揭露,有预测。

4、体裁的综合性。它可以综合运用消息、通讯等体裁的写法,具有多种题材的综合性。

5、述评的综合性。有客观报道,有主观评价。

三、深度报道的主要方式

(一)解释性报道(又叫分析性报道),它的对象和范围是朝着过去,主要是过去的材料,揭示事物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含义:解释性报道是一种分析性报道,是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报道方式。

(二)调查性报道(揭露性或揭丑性报道)

(三)预测性报道

定义:当新的事情将要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情将要长期化的时候;对它的情况、发展方向、未来结果进行预测所写的报道就是预测性报道。 写作要求 :

①开门见山,直接拿出预测结果,满足大家的求知欲。

②适宜采用消息结构,叫三度反复,标题、导语、正文重复。 ③尽可能提供预测的来源。

④尽可能写出预测根据。有数据,有迹象。

8 ⑤提供分析和解释。

(四)服务性报道:过去新闻也不把它划为自己的范围,有些也就是登登广告而己,现在报纸不仅如此,有很多服务性的深度报道。

四、解释性报道的含义:

解释性报道是一种分析性报道,是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报道方式。

三、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预测性报道

2、编者按

3、导语

4、新闻评论

二、简答题

1、新闻的特性有哪些?

2、新闻标题有哪些功能?

3、受众的心理需求有哪些?

4、简述深度报道的特点。

5、简述导语的沿革过程。

6、受众心理的特点有哪些?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网络媒体的优势与不足。

2、结合实例,谈谈通讯和消息的区别。

四、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它改写成一篇事件性新闻,标题自拟;同时配发一篇新闻评论,评论字数不少于500字。

昨天,崇文城关大队直属队的队员在执法时遇上一件新鲜事:一名重庆司机竟驾驶着自己的黑摩的驰骋2000多公里来北京拉活。而刚到北京,他就在拉活时被城关队员查获。

昨天,城关队员们在北京南站巡视时发现,一辆摩的司机正在与一名乘客讨价还价,便立即上前进行询问,在证实其为非法经营客运业务后即立案调查。经调查得知,该司机姓王,是重庆人,今年已50多岁了,在家乡时听说北京的摩的拉客是个能赚钱的好营生,因而萌发了到北京的念头。

然而,王某考虑到自己的摩的不方便长途运输,就将车进行了改装,然后一路风餐露宿地把摩的从重庆开到了北京。2100多公里的行程,他走了十余天,千心万苦好不容易来到了北京,直奔北京南站准备“开张”。可没想到的是,刚刚拉了一个活儿就被崇文城管队员查获。执法人员依照规定将其摩的和备用的汽油做了先行登记保存。此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王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这辆摩的全是自己在重庆本地通过捡废料拼装起来的,因此看起来十分破旧。他说道,自己是贫苦农民出身,在路上也确实吃了不少的苦,吃住全在这不足两平方米的狭窄车厢内,总行程共耗时16天。王某称,这也是不得已而采取的下策,就是为了能够省点钱。

一名城管队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规定应对王某处以最低1000元的罚款。而且,这辆拼装的黑摩的的存在较多隐患,因此须对此车暂扣。但王某因交不起罚款,而不得不弃车而走。

9

四、参考答案及答题指导(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预测性报道

答案要点及指导: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它是对长期存在的事情的情况、发展方向、未来结果进行预测所写的报道。 2.编者按

答案要点及指导:是新闻媒体的编者对新闻稿件的文字、图片、摄影、数据所加的说明、评论、建议性文字,是依附于新闻文稿或报道的新闻评论。 3.导语

答案要点及指导: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开头用最简省的文字将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价值的事实或主题报道出来,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阅读兴趣。

4、新闻评论

答案要点及指导:是针对当前的重要新闻事实或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直接阐明编辑部或作者的意见与态度,从而引导舆论、影响受众思想行为的论述性文体。

答题指导:《新闻文体学》的名词解释题考查的都是一些重点的名词概念,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准确掌握这些重点概念就可以准确回答。

二、简答题(各点均需展开说明)

1、新闻的特性有哪些? 答案要点及指导:(1)真实性。(2)新鲜性。(3)公开性。(4)时限性。(5)其他派生的属性。

2、新闻标题有哪些功能? 答案要点及指导:(1)提供信息,揭示内容。(2)评价事实。(3)美化作品。(4)体现报纸风格,展现竞争。

3、受众的心理需求有哪些? 答案要点及指导:(1)期待心理;(2)求真心理;(3)求快心理;(4)求新心理;(5)求近心理。

4、简述深度报道的特点。答案要点及指导:(1)题材的重大性。(2)材料的详尽性。(3)内涵的深刻性。(4)体裁的综合性。(5)述评的综合性。

5、简述导语的沿革过程。答案要点及指导:(1)19世纪上半叶还没有导语。(2)电报传递新闻的出现使第一代导语出现,即倒金字塔的来源,在导语中交代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和原因;(3)第二代导语废弃第一代导语的公式性写法,将新闻要素中最有概括性和感染力的内容写出来;(4)第三代导语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把导语分为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分出了直接导语和延续导语。

6、受众心理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要点及指导:(1)交融性。(2)随意性。(3)交互性。

答题指导:《新闻文体学》的简答题考查的一般都是“是什么”或“有哪些”的问题。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在复习中还是要重点把握哪些上下位的树形知识结构。要把这些知识点组成有系统的网络。在回答的时候要注意要点分明、条例清晰。有些题目还要求考生能结合实际情况对所答观点进行阐释,主要考查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做这类题时,一方面要对理论知识回答全面,另一方面,要注意结合实际详细展开阐释。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网络媒体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1)时效性快。(2)成本低廉。 (3)信息量大。(4)全球发布。(5)互动交流。 (6)多媒体传播。 不足:

(1)权威性低。(2)公信力弱。(3)信息垃圾多。(4)载体形式有限制,上网的技术要求高。

2.结合实例,谈谈通讯和消息的区别。 (1)通讯比消息的时效性差。 (2)完整性强。 (3)形象性强。 (4)灵活性。

(5)材料的丰富性。

答题指导:《新闻文体学》的论述题,要求考生能结合实际情况对所答观点进行论述,主要考查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做这类题时,一方面要对理论知识回答全面,另一方面,要注意结合实际详细展开论述。

四、写作题 答题指导:《新闻文体学》的写作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因此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要把握好几种主要文体的写作要求(例如新闻、评论等),贯彻好每项标准。

其中如“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要求:

“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要求:

a、综合诸多事实进行报道,归纳性强

b、点面结合,以面为主,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c、写作上夹叙夹议,兼顾叙述、描写和评论

“消息”的写作要求:

a、标题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b、消息的客观性和倾向性处理得当,能够用事实说话。 c、语言简洁

d、层次清楚,导语规范。

新闻评论在做好选题后,重要的是要做好立论和论证。立论要有的放矢、寓意新颖,同时还要准确、符合政策。掌握新闻评论的方法很重要,有例证法、事例推演法、引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反证法、喻证法、归谬法等。在写新闻评论时,要注意结合问题,恰当选用评论方法,注意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及政治性。

第16篇:讲课:新闻等文体写作讲稿提纲

新闻等文体写作培训提纲

县卫生局对新闻和信息工作非常重视,通过完善制度、开展培训、编印简报、定期通报用稿情况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我们要跟上节拍,发挥好带头作用。

就新闻工作,我想讲以下一些:

五大意义:对上是汇报工作、对外是扩大宣传、对内是打造特色,有利于形成正面影响、有利于培养写作人才。

五大载体:“三报二网一台”(丰都报、手机报、生命之花、丰都新闻网、丰都人民医院网、丰都电视台),所以在队伍和统筹上“分管领导主抓、宣传科室统筹、行政后勤带头、一线科室尽责、新闻单位助推”,“新闻、信息、言论、医普、文学及图片”齐头并进。

五大文体:新闻、信息、言论、医普、文学及县委图片都要齐头并进。

新闻五类:消息、通讯、特写、一事一议、图片。

五大问题:导语太长(主要是讲意义太长)、没有导语、加入评论等主观内容、未能写出特色、语言不简洁。

五大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比较、意义)、结尾。 五大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五要求:真实、典型、新颖、快捷、简明。

导语五型: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结论式)、提问式、引语式(引述别人说的话)。

1 导语五忌:与标题重复、后文无余地、缺要素、内容空泛、语言罗索。

“五新”都可写:新动态、新成就、新风尚、新举措、新经验。 通讯员五要:要勤奋、要熟悉工作、要懂法规政策、要有敏锐性、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五项制度:责任制度、培训制度、集体改稿制度、奖励制度、通报制度。

通讯五要:题目和开头要抓人,用细节说话、细节要感人,事情的来龙去脉要交代清楚,层次要清晰(人物通讯要看得出所写的几个方面,事件通讯能看出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语言要生动。

………………………………………………………………………..信息、言论和科普:共同点都是要善于归纳,用一个主题、一条主线把几个方面系统地写出来,主要就是要体现系统性,体现出严格公整的“公文美”,让人一下就能看出此项工作的整体概貌,理解得了,记得住。

比如我们可以写一篇信息:丰都县人民医院“四点促思路明晰(重点、难点、热点、亮点)、四善促队伍提升(善谋、善理、善诊、善美)、四查促服务优化(医疗事故必查、医疗纠纷必查、医疗投诉必查、负面反映必查)、四岗促载体丰富(党员示范岗、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这就是提纲。

比如参加老同志的活动,我们写一篇致辞:可以以“没有你们的

2 昨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你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让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中,共创幸福美好的明天”作为提纲来写。

文学之类的文体,比如诗歌: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要形象、要有意境,要有跳跃性,要有哲理或经典性语言,要易读、易理解和易记忆。不要喊口号。其他的文学作品,也要用事实特别是细节说话,一定不能空泛。

第17篇:新闻评论之编辑部的文章

以报纸编辑部名义,代表报纸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现实的重大理论问题作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的评论形式,新闻评论之编辑部的文章。它的内容含量一般比社论更大,篇幅比社论更长,涉及和论述的问题更全面,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重要性和权威性与社论一样,时间要求不如社论迫切。

《实例》

李登辉搞“台独”是台湾最大的危险

《人民日报》

编辑部

《解放军报》

编辑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东海和南海进行发射导弹训练的公告发表后,台湾岛内一片混乱。台湾海峡出现的紧张局势,完全是由李登辉鼓吹“台独”、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倒行逆施造成的。真正的危险是听任李登辉继续搞“台独”,破坏祖国的统一。这将给2100万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也绝不允许的。

早在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和平统一的诚意,反映了全国人民迫切希望突破两岸政治僵局,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心愿,这八项主张引起台湾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赞许,他们呼吁台湾当局以“前瞻的视野,理性的态度,务实的作用,作出善意的回应。”

可是,坚持“台独”的李登辉罔顾海峡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继续利用各种机会向一个中国的原则挑战,并说只有他“最有胆识”与大陆对抗,范文《新闻评论之编辑部的文章》。李登辉的言行严重地毒化了两岸的气氛。他大搞“台独”是台湾的最大危险,也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

李登辉的言行不仅使海峡两岸的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且使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日益猖撅。岛内政局动荡,人心惶惶,大量移民出走,仅去年一年就有67亿美元的资金外流。台湾有识之士指出,去年由于李登辉访美,台湾岛内的分离意识陡增,社会矛盾加剧,人民对当局丧失了信心,经济活动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除了股市连续暴跌、金融风暴迭起之外,房地产市场也处于低迷状态。台湾的经济能否摆脱危机,走出低谷,关键在于当前海峡两岸的紧张情势能否化解。只要在台湾搞分裂的活动一天不停止,我们反分裂的斗争也就一天不会停止。继续跟着李登辉的危险道路走下去,那么,自身缺少原料、市场狭小的台湾经济将难有前途可言,台湾人民必将深受其害。

李登辉沿着“台独”的道路已经越走越远,他分裂祖国的图谋一旦付诸实施,其后果是我们所不愿言及而又显而易见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但是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独立”的图谋。如果有朝一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来捍卫国家的统一。我们是说话算数的。

第18篇:新闻评论之编辑部的文章

以报纸编辑部名义,代表报纸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现实的重大理论问题作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的评论形式。它的内容含量一般比社论更大,篇幅比社论更长,涉及和论述的问题更全面,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重要性和权威性与社论一样,时间要求不如社论迫切。《实例》李登辉搞“台独”是台湾最大的危险《人民日报》 编辑部 《解放军报》 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东海和南海进行发射导弹训练的公告发表后,台湾岛内一片混乱。台湾海峡出现的紧张局势,完全是由李登辉鼓吹“台独”、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倒行逆施造成的。真正的危险是听任李登辉继续搞“台独”,破坏祖国的统一。这将给2100万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也绝不允许的。早在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和平统一的诚意,反映了全国人民迫切希望突破两岸政治僵局,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心愿,这八项主张引起台湾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赞许,他们呼吁台湾当局以“前瞻的视野,理性的态度,务实的作用,作出善意的回应。”可是,坚持“台独”的李登辉罔顾海峡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继续利用各种机会向一个中国的原则挑战,并说只有他“最有胆识”与大陆对抗。李登辉的言行严重地毒化了两岸的气氛。他大搞“台独”是台湾的最大危险,也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李登辉的言行不仅使海峡两岸的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且使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日益猖撅。岛内政局动荡,人心惶惶,大量移民出走,仅去年一年就有67亿美元的资金外流。台湾有识之士指出,去年由于李登辉访美,台湾岛内的分离意识陡增,社会矛盾加剧,人民对当局丧失了信心,经济活动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除了股市连续暴跌、金融风暴迭起之外,房地产市场也处于低迷状态。台湾的经济能否摆脱危机,走出低谷,关键在于当前海峡两岸的紧张情势能否化解。只要在台湾搞分裂的活动一天不停止,我们反分裂的斗争也就一天不会停止。继续跟着李登辉的危险道路走下去,那么,自身缺少原料、市场狭小的台湾经济将难有前途可言,台湾人民必将深受其害。李登辉沿着“台独”的道路已经越走越远,他分裂祖国的图谋一旦付诸实施,其后果是我们所不愿言及而又显而易见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但是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独立”的图谋。如果有朝一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来捍卫国家的统一。我们是说话算数的。

第19篇:新闻评论、本报评价员文章

这是新闻评论中的一种评论形式,新闻评论、本报评价员文章。其规格和重要性仅次于社论和编辑部文章,篇幅一般也比它们小。评论论述的范围广泛,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有些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和有关的新闻报道同时发表,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

《实例》

开垦第一生产力的肥田沃土

本报评论员

建国以来第一次由党和政府召开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在“九五”计划第一年的年初开幕,是意味深长的。在刚刚过去的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第一次庄严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认识这次科普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不难理解:党中央正是基于21世纪民族振兴和国际竞争的考虑,高瞻远瞩地把科学普及工作纳入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整体部署之中了。

科学普及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作用,应该在民族振兴的背景下理解。当代和未来的国际竞争,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其竞争的焦点,是那些能够直接推动现实物质生产的高技术项目。然而,这样的高科技如何才能持续不断地生长呢?有利于高科技生长的政策如何能够长久深入人心呢?科学技术是在人民中生长的,而人是按照自然规律一代代延续的,只有在全民族的生活中确立爱好科学、重视科学、信仰科学的科学精神,才能保证在民族的生命传递中持续不断地产生科学技术成果。科学技术需要一个良好的生长机制,由科学普及而创造的全民科技素质、全民的科学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科学普及是为科学技术的生长开垦沃土。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充分理解在青少年中进行科学普及的重要意义。

科学普及也是一种竞争。当代国际科学技术之争,争在高科技成果的水平,也争在国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国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则是科学技术在全社会物质生产中实现的基础。世界的科技竞争,既在“峰尖”上较量,也在这个基础上较量。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国际竞争视野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实际上已经在承受这样的竞争压力了。从目前我国现状看,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很低,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1.8亿人,科盲人数更多。面对愈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我们不能抓住机遇,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上有所作为,就难以在面向下一世纪竞争中取胜。

科学普及,是培养一代新人的事业,对于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将产生重要影响。每一个在青少年时代读过一本优秀科普著作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在人生的历程中,科学展示给我们的世界,是光明澄澈的,是和谐的,是令人有信心的。这样一个世界图景不知不觉地渗透进我们的心灵,促进着我们的人格健康成长,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相反,愚昧和迷信的精神氛围则不利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建立起人的尊严和信心,甚至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消极的、扭曲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地方迷信和伪科学的沉渣泛起告诉我们,科学与愚昧的斗争在当代中国并没有结束。科学普及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在培养人的素质,也是在争夺人的精神阵地。

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学普及工作十分重视,1994年1月2日就曾发布《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对科普事业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科学普及的重点内容、重点对象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范文《新闻评论、本报评价员文章》。在这个文件中,科普工作被看作国家基础建设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国家还将进一步组织制定科普工作的总体规划,将其纳入到国家“九五”计划,并逐级纳入各部门和地方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规划,从而形成新形势下科学普及事业的政策基础。正是这样的政策基础,为在过去从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全民族科学普及提供了重要保证。

广大青年不仅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对象,他们作为最活跃、最富朝气的力量,也是科学普及的生力军。科学普及工作,必须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动员。如果说,数百、上千个高科技项目尚可依赖政府的力量的话,那么,在亿万人民中进行科学普及,就必然是一项群众化、社会化的事业了。在这项事业上,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担当起历史责任。不久前召开的共青团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关于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艰苦创业的决定》中,要求团组织带领青年农民围绕科技兴家,努力掌握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要深入开展大、中学生科技文化服务和扫盲行动。在当前方兴未艾的“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以及各类科技扶贫活动中,广大团员青年为科学普及发挥着积极作用。

到本纪世末,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的科普工作,将使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通过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初步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一个科学普及的新高潮即将到来,它是中国人跨越世纪的前奏曲,让我们一起来迎接这个高潮,推动这个高潮吧!

《实例》

评论分裂国家

本性难移

——评李登辉最近关于两岸关系的谈话

李登辉为了改变他破坏两岸关系的形象,最近大谈要“缓和”两岸关系。他甜言密语,提出了一些极具欺骗性的主张,甚至吹嘘说在改善两岸关系上,只有他最有“胆识”。对李登辉的各种“缓和”假象,有必要加以揭穿。

李登辉近期就两岸关系发展发表谈话是在二月十日和二十三日,他在谈话中表示,在此次变更台湾领导人的活动中他如果当选,将“全力推动”“终止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营造和平环境,开展互惠互利,共同繁荣的关系”、也不排除两岸领导见面的“可能性”等等。在这里,李登辉根本不谈一个中国的原则,不谈两岸统一,而是坚持在强化“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强化“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台独”立场、坚持将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变为永久性分裂的前提下,来谈海峡两岸的“终止敌对状态”和“互惠互利、共同繁荣”,来谈什么“和平协定”。这同江泽民主席去年一月三十日重要谈话中提出的“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是根本不相同的。江泽民主席主张的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进行的。就是说,结束敌对状态是为了达到两岸的和平统一,而李登辉则是要在坚持分裂基础上的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和“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一方是主张和平地走向统一,另一方是企图和平地走向分裂,两者截然相反,难怪他的这些话一出笼,港台就有报纸指明这不过是一种拉票的花招,而不是真有什么善意。

但是,就在他把“缓和”曲高唱入云的同时,李登辉也不时改变腔调。他忽而借口两岸经济发展不同,不能谈统一,还声称只有大陆改变了政治制度才谈统一,并拍着胸脯称只有他“最有胆识”与大陆对抗,甚至一再信口开河说,大陆是因为看他“搞得太好”,“眼红”了才对他开展批评,还说大陆被台湾的“民主”吓死了。有一次他竟声称要统一就要“强化国防”和“提升台湾国际地位”,即加紧到国际上去收罗武器和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在二月二十三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他更公然表示要“走中道,不搞独、不搞统”,并称讲统一“非常难”。谁都明白,这里的所谓“走中道,不搞独”是虚晃一枪,其实质,就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事实上的独立”,就是“独台”或“台独”,而“不搞统”,才是货真价实、不加掩饰的肺腑之言。

曾有台港舆论提到,李登辉很懂得“生存法则”,当外部环境不利的时候,他能不断变换自己的颜色隐蔽下来,待站稳脚跟再露出原来的面目。岛内现在进战吃紧,正是李登辉不断变换说词,把自己隐蔽下来的时候。但是,不管他怎么朝三暮四善于变色,精于伪装,但李登辉分裂国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而所有这些变化,也无非是他自己曾私下透露过,在处理海峡两岸关系上“一手利刀,一手蜜糖的战略”的不断运用。不过,李登辉这些拙劣的表演,只能把自己越抹越黑,正像他讲了130多次反“台独”,但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他确是在搞“台独”一样,李登辉的骗术,已经越来越不灵了。

(新华社发)

第20篇:报纸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材料]

报纸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报纸内容构成:新闻、言论、副刊(专版)、广告。我国报纸文字体裁: (1)新闻:分为消息和通讯两种

①消息: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②通讯:详细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新闻人物的所作所为,以补消息之不足。 (2)言论:

①新闻评论:配合当天报纸上的新闻而发的评论,简明扼要的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影响、事件的性质。报纸上的部分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都属于新闻评论。

②时评:以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或新闻事件为评论对象,解释其内含的意义、性质,引发公众的关注。报纸上的部分本报评论员、言论专栏多为时评。

③政论:阐释党和国家新出台的政策、重大举措,或者就某一重要事件阐明本报立场、态度。 (3)杂交品种:

①新闻特写:新闻和文学的杂交。亲切、具体、形象,是新闻特写的长处

②新闻述评:新闻和评论的杂交,夹叙夹议。记者来信、采访札记也属于新闻评述 ③调查报告:新闻、历史、评论的杂交。

④深度报道:也是新闻与评论的杂交。他抓住重大或令公众关心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以大量的背景材料来揭示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其利弊得失、是非曲直。

⑤杂文:文艺性的评论,是文学和评论的杂交。

新闻的表现形式

①纯新闻:又称客观性新闻。迅速的报道在一个短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的事实。一般用倒金字塔结构来写。 ②解释性报道:又称新闻性分析。 ③调查性报道:有些称“揭丑报道”。

④特稿:他抓住新闻事件的特征、细节,用优雅的、幽默的笔调加以详细描述。

新闻文体文章范文
《新闻文体文章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