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临床用药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4 18:09:0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临床静脉用药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核心规章制度 一 质量管理制度

(二)内容

1 静脉用药调配质量管理是指静脉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过程规范化质量管理,应是全面,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建立持续自查与改进制度。

2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质量管理。

3 质量管理小组由药学部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处方审核、摆药标签、静脉用药调配、成品核对、成品包装、成品运输、二级库管理各岗位主管。

4 质量管理小组负责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具体质量管理细节的制定和管理措施的落实,定期全面审查静脉用药调配操作规程(SOP)实行执行情况和调配后的输液质量情况。自查PIVAS调配操作规程和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和改进。

5质量管理小组负责PIVAS质量管理的有关技术性、规范性、制度性文件的定期审查。 6 定期检查药品效期管理情况,不合格药品管理情况和高危药品(或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

7 对合理用邀请康进行监管,包括用药的合理性、相容性分析讨论、医嘱用药情况分析等。 8 对PIVAS净化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洁净台质量管理进行评估,检查设备工作状态、温度、湿度是否达到并每月定期检测洁净区空气菌落数。

9 对药品的储存和养护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所用注射剂符合中国药典的质量规范。 10.每月召开一次例会,讨论研究PIVAS工作质量情况,进行工作质量评价,差错事故分析,处理存在问题,并做好记录。

11.持续组织PIVAS质量管理教育和开展业务学习、岗位技术培训;对有关药品质量、合理用药、新药介绍、操作技能再培训等方面进行学习和讨论,并做好记录。

12.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新进人员岗前专业培训和考核,建立质量管理考核制度,包括差错登记、清场登记、合理用药登记、用药分析、打包送药登记等记录,并定期检查考核。

二、药师参与临床静脉用药管理制度

(二)内容

1.明确药师参与临床静脉用药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临床药学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药学服务在医院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促进临床用药、增进人民健康。

2.参与临床静脉用药岗位药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主任领导下,负责根据科室学科发展规划,围绕科室中心工作,开展临床药学服务。

3.参与临床静脉用药岗位药师应组成专业组,分管临床各专业,负责深入临床,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查房、会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参与危重患者的救治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

4.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建议医师为病人做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5.协助临床药师进行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开展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6.直接向临床药师、护士、患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与静脉用药有关的信息与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指导患者用药。

7.参与临床静脉用药岗位药师负责与病区的协调工作,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听取病区和患者意见,改善静脉用药调配工作,并及时反馈。8.开展处方点评、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

处方审核制度

(二)内容

1.处方审核是指处方审核岗位的药师对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发送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的医师开具的静脉用药医嘱(处方),就是处方药品的遴选、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药品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以及选用的溶媒、载体的适宜性、相容性等进行适宜性审核,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药学技术服务过程。

2.处方审核岗位应由主管药师以上药学人员担任,对处方的正确性和适宜性负责。3.所有处方必须经过审核,审核合格后方可放行摆药调配。

4.处方审核岗位药师对电脑医嘱要核对患者姓名、病区、所用药品的药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调配批次。

5.处方审核是指药师应依据《药品管理法》以及《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处方内容的适宜性和正确性进行科学的审核和评价。主要包括:处方信息是否完整:给药剂量及用法、给药途径、选用溶媒与载体是否适宜、体积是否正确、合理(药典、药品说明书);配伍是否合理(药物相容性、稳定性、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给药输注速度、遮光或避光给药等特殊要求等,确保成品输液质量。

6.发现不适宜处方或不合理用药应及时打电话联系病区处方医师或主班护士,反馈请临床医师修改。药师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处方审核合格后方可放行进入下一步程序:摆发药品。临床医师拒绝修改有明显的配伍禁忌或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处方,审方要适应拒绝放行,登记并向药学部门主任和医务处(科)报告。 7.如患者病情需要超常规剂量用药时,应由处方医师双签字,审方药师应进行充分风险评估,确认对患者无损害。并将其处方信息存档备案后方可放行。

8.审核合格的处方必须有处方审核岗位药师签字确认,打印出一式二份标签按患者、病区分类集后交与摆药人员,准备摆放药品。

摆药贴签核对工作制度

(二)内容

1.摆药、贴签、核对是指摆药、贴签、核对工作人员根据痛过处方沈河的输液标签,严格按照标签要求正确的选择和摆放药品,去除外包装,清洁和消毒外表面,特别是安破的瓶颈和西林瓶的橡胶塞,然后送入进物传递窗的药学技术服务过程。

2.摆药岗位可由经过培训的药剂士担任,对摆药、贴签、核对的质量负责。

3.所有的摆药、贴签、核对标签必须经过审核,未经药师审方、并签名的输液标签不得摆药、贴签。

4.摆药、贴签、核对时应注意处方的合理性,如发现处方错误、配伍禁忌、不合理用药等差错应立即与处方审核药师联系,正确无误后方可摆药、贴签、核对,对高危药品和某些特殊用途的药品,应将药品调配用量计算方法和实际用量注明于标签。

5摆药核对人员应按摆药程序和要求对摆药药品正确性进行核对,以防摆药的错误。

6.摆药核对人员应拟将放行准备调配的输液以组为单位,按调配批次、科室、加药种类不同,分别防置在相应调配区域。

7.摆放药品区域的药品应按规定位置存放,定期检查药品质量、效期。对变期、破损药品应登记制表上报,经科室主任批准后作报废处理。

五 静脉用药调配工作制度

(二)内容

1.静脉用药调配是指静脉用药调配工作人员根据通过处方审核的输液标签,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药物准确无误地将相应的静脉用小针剂加于相适宜的载体溶媒中的药学技术服务过程。

2.静脉用药调配岗位可由经过培训的药剂士担任,对静脉用药调配的质量负责。

3.调配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和有关规章制度。进入洁净调配区域应按规定洗手,穿戴隔离衣帽、口罩。着装须符合洁净区要求。

4.调配加药时应注意药品的理化性状变化,有配伍禁忌时及时报告组长。

5.应将调配后的输液袋和使用后的空安瓿按相应处方放置,以供成品核对人员核查。6.应随时保持洁净调配区、洁净台的清洁和整齐、消毒工作,开放或关闭净化空调系统。 7.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发生重大差错事故时必须及时逐级向上级报告。

8.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脱岗,不串岗。在操作过程中严禁随意离开,确保调配质量。

成品输液发放管理制度

(二)内容

1.成品输液发放是指将调配完毕的输液经过成品核对、包装、运装与交接环节准确送达病区得药学技术过程。

2.成品输液和对包装岗位可由经过培训的药剂士担任,运送岗位由后勤服务部门工勤人员担任,分别对成品输液核对、包装、送达和病区交接环节的质量负责。

3.所有的成品输液必须经过核对对方可包装、运送到病区,未有成品核对人签名的输液不得包装、运送。

4.成品输液核对人员应核对输液调配和标签的正确性,如发现调配或标签有无应立即检出,待相关人员确认并纠正无误后方可包装、运送。核对时要核对特别注意检查确认无理化性状变化,输液袋有无破损渗漏等。

5.核对成品输液时,应按标签内容逐项对照核对,主要复核内容包括病房、用药时间、药品名称、规格、剂量、溶媒种类、体积、防止加错药物。

6.儿科病房用药,应对其标签给药剂量、溶媒体积进行重点核对。7.药品包装时应按照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普通输液、危害药物分类包装,全静脉营养液(三升袋)、非调配药品分别单独包装。药品包装袋须标明临床科室名称、药品种类、数目。成品输液包装后须按照用药科室装置于送药车,加锁后,分别运送至各病区。

8.按临床病区建立成品输液交接登记册,记录病区每日每批各类静脉成品输液极不需要调配的输液数目及合格数目。药疗护士严查接收后,应在交接登记册附表登记各批次上述各类药品及合格药品实际送达数目,登记送达时间并签名。交接登记册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 与病区交接凭证和工作量统计凭证。

9.复核、包装工作完成后,应做好包装间清洁、卫生和整理。医疗废物须按照《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室)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分类,并由医院医疗废物回收人员回收。调配使用储药筐和送药车集中交予工人清洁、消毒。

清场工作制度

(二)制度内容

1.清场是指工作结束后,对工作场所包括各项仪器设备、各种辅助用药及工作间内的门、窗、椅等进行严格清洁,消毒卫生打扫和整理工作,确保用物干净、整洁、摆放有序,工作间内无灰尘、无药迹,无死角残留,相关调配用物符合无菌或清洁标准,保障调配环节的洁净空间技术过程。

2.针对清场内容、监督制约机制及相关卫生标准制定清场制度。

3.清场工作是保证药品质量、防止发生差错事故的重要举措,因此各工作岗位操作结束后必须立即认真负责。

4.工作结束后,各相关操作岗位(间)不得存放原料、敷料、包装材料、标签、半成品、成品。上述物品应按规定返回专用库。

5.因特殊情况不易转移的半成品(中间体)及相应设备应有工作状态标志,其周围环境必须清场到位。

6.小型器具送至器具间进行清洗后放入器具存放间,专用工具清洁处理后定位存放。7.清场工作与卫生工作应相互结合、同时进行。

8.清场工作中同时做好安全工作,对水、电、气、门窗以及各种设施进行检查,防患于未然。9.认真做好各操作岗位清场记录,并由清场人与复核人签字,清场记录存入批调配记录中。

八、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二)内容

1.医疗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以及国家规定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物的废弃物。

2.废弃物应由专人负责统一管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均应严格遵守处置流程,严防垃圾外流污染环境,危害人民身体健康。3.中心建立《废弃物处理登记表》,在处理医疗废物时须认真填写并由操作人员签字,固定工人负责与医院废物处理单进行交接,交接记录登记清楚并签名。

4.各班次工作人员均按管理要求执行,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按规定分类放置,分类处理。5.医疗废物须用双层黄色专用垃圾袋盛放,并注明科室名称、垃圾种类。 6.分离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废弃针头须装入利器盒,密封包装并注明科室。

九。文件管理制度

(二)内容

1.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制定管理文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要求。2.建立文件管理制度,根据文件的性质,应由药学部门主任或医疗机构领导批准。 3.有关医师用药医嘱(处方)和静脉用药配制记录等医疗文件应保存一年备查。

4.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文件由质量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文件需按语言通俗易懂、书写清楚、避免口头沟通时可能发生的错误,可作为调配工作的追溯依据。 6.有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工作的不合格处方修改记录、网络系统正常运行及故障相关记录、处方双签字、药品出入库、药品抽检和相关特别保存记录、有关调配环节的各项记录、质量管理与整改记录、药库配送与验收记录、病房医护人员及患者反馈与整改记录等各项工作均需有相关文字记录,有效保护患者、病房医护人员及调配中心的合法利益。

十、清洁卫生工作制度

(二)内容

1.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三个不”、“两个经常”:不洗手不调配、不留指甲、不留胡须及长发:经常洗澡,经常换衣,经常换衣、袜。

2.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人员调配前必须带好消毒口罩,穿戴卫生衣、帽、鞋,必须时戴手套,不得戴饰物,不得化妆。

3.在工作区内工作人员不得吸烟、用餐、不得大声喧哗、打闹,保持工作内肃静。

4.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人员的手不得直接接触药品和接触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5.调配中,操作人员如确有必要去卫生间,要脱去工作服,换鞋。返回时重新洗手、消毒、换鞋、更衣。

6.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患有传染病、皮肤病、外伤感染和药物过敏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7.洁净室内物品应整洁、存放有序、不得直接堆放与地面。

8.卫生工作除日日常进行外,每周应有两次对室内、外卫生清洁一次。每周大清毒一次。洁净室按洁净室管理制度中清洁消毒处理方法进行。洁净室内墙面、地面、设施除常规清洁外,必须时也要进行消毒处理。需要用紫外线消毒的场所,应在工作前消毒30分钟,并作记录。 9.在缓冲区和洁净室内不得存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个人生活物品应设置专柜货专用区域存放,并保持整洁。

10.工作场所的地面不应存水,墙面不得有污迹和霉斑,室内应无浮尘。11.工作室内不得有明沟,门窗不得有大裂隙,以防鼠害。

12。室内外卫生应划分卫生包干区,责任到人,并有检查措施。

十一.安全与环保工作制度

(二)内容

1.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的全体工作人员均应增强安全与环保意识,积极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安全生产。

2.全体工作人员均应注意人员防护,做到:

(1)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的任何时间内都应按规定穿戴与静脉用药调配相关的专用工作服装,且应按规定定期清洗。

(2)用于洁净区的服装和普通工作服应分开存放在有标识的指定柜中。 (3)私人衣服和物品放在普通更衣柜中,不准带入缓冲区和洁净区。

(4)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内严禁吸烟,不准带入食品或在室内饮食。 (5)在对眼睛有害的地方工作时,一定要戴上防护眼镜和其他保护设施。 (6)处理浓酸或强碱时,戴橡胶皮手套和保护镜进行操作。

(7)调配危害药物应按操作规范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调配,以免受伤害。

(8)在处理废弃物时要戴手套,若手套上有小孔,则需更换手套,更换前后续用洗涤剂彻底洗干净手,丢弃的手套须同其他废弃物一起处理。 3.全体工作人员均应注意物品存放,做到:

(1)个人物品不准带进缓冲区和洁净区,已开封的食物或饮料不得带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

(2)不同药品必须清楚区别,标示日期,安全存放,药品和调好的输液应立即转移至指定储存区。

(3)药品的贮存应按照供应商的标签或说明书来贮存,谨防污染。

(4)毒性药品必须安全存放,双人双所管理,并有接收、储存、领用记录。

(5)对所有易燃易爆的液体,在收到后必须马上存放在符合消防要求的专库保管。使用场地应由禁明火标志。使用时,应将液体倒入安全的容器中,并保持良好通风,远离热源,避免洒落地面或流入下水道。使用后剩余物品应放回仓库。不使用时所有容器和柜子应关闭。任何渗漏必须马上由接受训练的人清理干净以减少火灾和环境问题。清洁用具的废弃应遵守环保安全制度。易燃易爆的液体,清洁用后的海绵或布应存放与密封的容器内以防止气味的散发和火灾的危险。

4.在使用开放式操作工作台时,应尽量减少浮尘的产生,特别药物的操作要在垂直层流工作台中进行,摇匀、混合及用超声波破碎时,在打开容器前,至少要在工作台中放置5分钟时浮质沉降。

在运送毒性药物和有毒性药物的容器时,需小心避免打破。可在运送过程中放在另一不会破损且封闭的容器中,以减少污染。毒性药物或肿瘤药物溢出和有可能已暴露时,应立即报告主管,并采取相应紧急措施。

5.调配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同一班废弃物分开处理。应小心使用皮下注射器及针头,使用过的注射器,应剪断针头。针头应放在针鞘或其他保护装置。损坏的玻璃器皿用适当方式丢弃。废弃液体药物应稀释后排放。有毒药物丢弃前应特殊处理。

6.应尽量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当有意外事故发生时,首先应考虑工作人员受伤害及被污染的危险。

(1)当有毒物溢出时,应立即关上门离开,在门上贴上“不得入内”和“毒物污染”的标记,以避免吸入有毒粉尘。在人员进入处理被污染的表面前,应等待30分钟以上,让有毒粉尘充分沉降。将所有衣物和认为被污染的物品放入带标签的收集袋中。清洗手和暴露的皮肤,穿上干净的衣服。报告主管,组织人员清洗,并填写处理报告。

(2)对产生有害气体的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一旦发生意外吸入或沾染应及时报告,受污染人员应得到相应的休息和治疗,并立即调差原因,防止再发生。

7.调配中心(室)应配有品种、数量充足的消防设施,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8.对电器设备应在使用前检查有无漏电情况,确定正常后方可使用。9.对水、电、气的阀门或开关,除清场时检查外,还应有专人负责检查。 10.对所有工作结束离开工作场地时,应检查确认门窗关严、锁好。

十二.人员培训及考核制度

(二)制度内容

1.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全体人员在上岗前均应进行专业技术、岗位操作、卫生知识的学习培训和考核,进过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全体人员均应学习《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3.培训应根据技术职务和工作岗位区别进行,各岗位工作人员要通过各自岗位的操作培训。4.考核后,考卷装入个人技术档案,考核成绩填入人员技术档案表。 5.组织参加专题学术会,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6.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理论基础、PIVAS知识、管理制度、操作技术、工作质量、工作成绩等。考核应依据职务和工作岗位区别进行。

7.每年依据考核成绩的优劣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调整。考核不合格,一般人员调离所在工作岗位,管理人员调离管理岗位。

推荐第2篇:临床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1.为规范我院药品临床使用,促进药物合理使用,保证医疗安全、保障医患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我院临床用药管理规定。

2.临床用药是指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目的是合理用药。

3.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4.

医师应按疾病诊疗规程、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及指南,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差异等为患者开具处方或医嘱,杜绝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药品诊疗时,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按规定仔细核对处方、医嘱、药品与患者身份,并按正确的方法调配和给药。

5.医院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处方集”和“医院药品供应目录”。药剂科在“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内组织有效地供应。临床使用的药品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不得从事药品采购、调剂工作,原则上不得在临床使用非我院药剂科采购供应的药品,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的,必需按医院“患者自备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执行。 6.医院制定有相关的处方权限制的规定 ①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② 麻醉药品处方权限

7.使用自费药品或乙类药品,以及扩展用药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在临床诊疗中,医生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应熟悉药品的说明书内容,医师、护士按药品说明书规定使用药品。超出说明书使用药品的医师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

8.医院制定有处方权确认的程序与规定。医院医务科、各药房设有处方权留签字留样,药学人员须在核对处方签字后方可发药。 9.医院制定有药物治疗医嘱书写规范与查对制度。医师、护士、药师应知晓这些规范与管理流程,并能得到切实的执行。

10.为确保需要时得到急诊用药,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医院应制定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管理制度,药剂科与护理部负责监管。10.1各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种类和数量,由医务、护理、药学相关人员根据临床需要协商确定。

10.2 各科室常备药品表经病区护士长签字确认后,送药剂科备案。 10.3 病区管理人员应定期查看该病区所备有效期药品,在有效期3个月(常用)或6个月(不常用)前到药房更换新批号。 10.4 药剂科应有临床科室在夜间、节假日应急药品供应途径。 11.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

11.1 要建立一套程序来确定和报告用药错误。该程序包括定义、用标准格式进行登记、报告和分析。目的是通过了解院内外发生的用药错误类型来预防用药错误,改进用药环节和培训员工用于预防此类错误。重要的是从制度上、管理上查找原因,在于总结经验、吸收教训。药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训,药师、医师、护师要参与培训。 12.建立药品召回制度

13.药品召回是指当发生、发现或高度怀疑药品质量与药事工作质量的问题,事件可能影响病人安全与诊疗质量时,按照既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收回药品,并按医院“药品召回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执行。召回的药品由药库专人妥善保管,不得再流入药房。 14.实施动态分析制度。

15.药剂科按规定,每月定期向医院药事委员会提交医院药品消耗及用药结构情况,从数量和金额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保管药品使用中的异常流向,以供院领导决策。

16.严格监督考核。把合理用药与药事服务作为考核医师与药师的重要标准。

推荐第3篇: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

一、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诉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二) 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实验,以期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耽误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针对最可能病原菌,进行经验治疗(附表1)。一旦获得感染病原培养结果,则应根据该病原菌的固有耐药性与获得性耐药特点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临床用药效果等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附表2)。

(三) 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因此十分重要,需认真对待。在经验治疗前应尽快判断感染性质,对轻型的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一般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或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选用覆盖面广、抗菌活性强及安全性好的杀菌剂,可以联合用药。对导致脏器功能不全、危及生命的感染所应用的抗菌药物应覆盖可能的致病菌。

(四) 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评价其意义。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尽快确定致病菌及其耐药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选用作用强的敏感抗菌药。无感染表现的阳性培养结果一般无临床意义,应排除污染菌、正常菌群和寄殖菌的可能。

(五)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毒副反应和给药

剂量、用法,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限制无指征的抗菌药物使用,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感染者原则上不得使用抗菌药。选用药物应以同疗效药物中的窄谱、价廉的药物为先。力求选用对病原菌作用强,在感染部位浓度高的品种,此外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患者的疾病状况: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

2、药物有效性:包括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

代谢与排泄,如半衰期、血药浓度、组织浓度、细胞内浓度等),药效学特点及不良反应等。

3、本地区、医院及病区细菌耐药状况:选用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4、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及药代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

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

5、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宱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6、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供应等。

(六) 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七) 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天,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八) 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必要的综合治疗,不过分依赖抗菌药物。有局部病灶者需同时进行局部引流等治疗。

(九)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用药,以防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的菌株产生。若局部感染较轻,或感染较重但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选用如下外用制剂:呋喃西林、新霉素、杆菌肽、磺胺嘧啶银、莫匹罗星、磺胺醋酰钠等。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制剂在局部使用,包括抗菌药物的呼吸道吸入给药。

(十) 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妥善处置,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疗程中对已知或发生率高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监测,并

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必须使用某些不良反应明显的抗菌药物时,尤其是老年、婴幼儿及肾功能减退、孕妇、哺乳期妇女等患者应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对较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要严密监测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

(十一) 对病情复杂的难治性感染病例,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会诊,制定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注重药物的成本一效果比。

二、医院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一) 将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综目标考核中,制定管理办法并有保证实施的监督措施。

(二) 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内成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由主管业务科长、院感室、医务部、临床抗感染专家、临床微生物医师及临床药师组成。该小组的职责和任务为:

1、根据医院内抗菌药物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监督;

2、根据医院等级及本院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物药敏谱等情况,以本指导方案为基础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3、会同药师和临床微生物医师定期下病房检查,调查和分析

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4、定期统计分析全院及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用量等,随时掌握任何异常使用情况;

5、会同院感室和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及某些重点科室(如ICU、血液科、呼吸科等)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提出临床经验用药方案;

6、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微生物学、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滥用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等知识的宣教,提高全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7、组织评价各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提出淘汰疗效较差和不良反应严重的抗菌药物的意见,并提呈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

(三) 会同院药委会实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并有计划地对同代药物轮换使用。

(四) 对广谱抗菌药物及(去甲)万古霉素等的使用实施严格审批制度,对某些价格昂贵、毒性大或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的品种须高级职称医生或科室主任开具医嘱。万古霉素应用指征:①多重耐药菌MRSA、MRCNS、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②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③分泌物涂片葡萄球菌阳性的重症

感染的初始用药;④口服给药用于甲硝唑治疗失败的或严重的艰难梭菌感染(伪膜性肠炎)等。

(五) 预防用药仅适用于外科围手术期及符合预防用药指征的非手术病人。如不属于外科围手术期用药,主管医生应填写”外科非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申请表”,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后使用,特殊情况时须报请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审批后方可使用。审批表留作病历档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须定期抽查复核。

(六) 门诊处方抗菌药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7天量,最多不超过14日(抗结核药物除外)。严格控制多药联用,对多药联用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七) 对使用、更改、停用抗菌药物均要求在病历上有详细的分析记录,并纳入病历质量考核。

(八) 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按卫生部临检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定期开展重要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及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监测。

(九) 提倡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力求做到有样必采,住院病人有样可采送检率应达到60%以上。对有样不采者应制定相应处罚措施。

(十) 对某些价格昂贵和不良反应较大的抗菌药物实行限制性应用,发现有明显药商违规行为的品种,上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及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进行查处,必要时予以停用。

(十一) 医院应实行奖罚制度,与科室、个人挂钩,奖惩分明。医务部、院感室、药剂科等参与考核管理。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65%以下。

三、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原则(另行发文)

四、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内科系统非手术预防用药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需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价格以及患者的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应用。要规范用药品种和给药方案,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或某些新品种以及耐药后果严重的药物作为预防用药。

(一) 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

1、是指尚未感染的非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有相当或一定效果,如果不用药发生感染后果严重者。

2、抗菌药物不能长期预防一切可能发生的感染,只能在特定的应激状态或针对某些专门的病原菌进行短期有效的预防。(1)已明确为病毒感染者不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通常针对一种或二种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能

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种药物联用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3)一旦疑有感染存在,应送有关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并应尽快开始经验性治疗,病原学诊断明确后则应根据该病原菌的耐药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 (4)常见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应用抗菌药物。

(二)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1、适应症: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作用是肯定的,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一般的I类即清洁切口,应注意严格的无菌技术及细致的手术操作,大多无需使用抗生素。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具体适应症有: (1)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Ⅲ类(污染)切口手术,主要是进入消化道(从口咽部开始)、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等的手术;

(2)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如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等;

(3) 清洁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或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手

术、心脏和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4) 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

此外,经检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病原菌所致SSI发病率异常

增高时,除追究原因外应针对性预防用药。已有严重污染的多数Ⅲ类(污染)切口及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手术(如开放创伤、消化道穿孔等),应在手术前即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及术后继续应用,不列为预防性应用。手术切口分类见表4.

2、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方法

围手术期用药必须根据各类手术术中污染程度、手术创伤程度、最易引起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菌、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 给药方法:术前半小时(通常在麻醉诱导期)使用抗菌药物一次,静脉推注或

快速滴注(20-30min内滴完),以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和组织中的抗生素达到有效药物浓度(>MIC90),如手术超过4小时,术中追加一次(长半衰期抗生素头孢曲松不需追加剂量)。术后可不再使用或仅使用24-72小时,原则上最多不超过72小时,延长用药不能进一步降低SSI发生率。

(2) 预防用抗生素的选择:根据各种手术发生SSI的常见病原菌(表5)、手术切口类别、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杀菌、廉价、安全性高的药物,尽可能避免多药联合使用。通常选择头孢菌素,以第

一、二代头孢为主,个别情况下可选用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避免选用超广谱抗菌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具体药物的选择可参考表5。

3、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注意事项

(1) 必须重视无菌技术,不能期望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替代严格的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患者营养支持、环境消毒等。

(2) 严格控制术前预防用药:术前预防用药原则上仅适用于术前有感染病灶的手术病人及结直肠术前肠道准备。术前肠道准备应选择口服吸收少、肠道内药物浓度高、受肠内容物影响小、对致病菌及易移位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等由较强杀菌作用,同时对肠道微生态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新霉素、红霉素和制霉菌素等。

五、细菌性感染经验治疗选药方案

(一) 经验治疗选药原则

1、临床医生须熟悉和掌握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物动力学特性、不良

反应等,了解本地区、本单位重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水平,进行个性化给药。

2、经验治疗不能忽视病学诊断:在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力争采集标本送病原学检查,

以提高检出率,为经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一旦获得病原学检查结果,应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用药方案。

3、确定感染性质:轻型的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病人可选用一般抗菌药物,而医院耐药菌株或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

应评价感染原菌的耐药性及其治疗效果,选用针对性强、抗菌活性高的抗菌药物剂。有局部病灶者需作局部引流或病灶清除。

(二) 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经验治疗选用药物参考表1.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原则

(一) 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原则和指征,以期达到提高疗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

(二) 联合应用一般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特殊情况下要加抗真菌药。常采用繁殖期杀菌剂(-内酰胺类、磷霉素、万古霉素等)与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等)联合或B-内酰胺类与B-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以获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适用于下列情况:

1、病原体不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3、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

4、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耐药菌株感染,特别是医院感染。

5、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可使单一抗菌药物剂量减小,因而减少不良反应。

6、需长期用药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如结核病,强化期治疗时应采用四联、三联,巩固期以二联为宜。

七、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一) 肾功能不全患者选择抗菌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1、肾功能不全患者选择抗菌药物时除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抗菌

药物对肾脏毒性的大小,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肾功能减退对抗菌药物代动力学的影像,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对药物清除的影像等。

2、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的调整。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见表6.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推荐剂量见表7.此外,也可抗估计法调整剂量。

(1) 估计法:若抗菌药物绝大部分通过肾脏清楚,其维持剂量可通过下表进行估算。

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给药剂量的估计

————————————————————————————————————

肾功能实验

正常

轻度损害

中度损害

重度损害

————————————————————————————————————

肌酐清除率

>90

>50

10-50

————————————————————————————————————

给药剂量

正常剂量

1/2~2/3

1/5~1/2

1/10~1/5

正正常量

正常量

————————————————————————————————————

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以内生肌酐清处率最具参考价值,并可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间隔。内生肌酐清除率可直接测定或通过患者血肌酐值按下述公式计算:

成年男性内生肌酐清除率(ml/min)=(140-年龄)×标准体重(kg)/(72×血肌酐浓度) 成年女性内生肌酐清除率(ml/min)=(140-年龄)×标准体重(kg)/(85×血肌酐浓度) (2) 必须选用某些不良反应明显的品种时,有条件者应作血药浓度监测。

(二) 肝功能不全患者选用抗菌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肝功能不全患者选用抗菌药物时除应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此类抗菌药物发生毒性

常量

反应的可能性,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等。但目前还难以根据肝功能试验的结果对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与方案作出较为准确的调整。肝功能不全患者对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见表8。

(三) 新生儿患者选用抗菌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患者选用抗菌药物时除应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新生儿迅速变化的病理生理状态,新生儿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如肝脏代谢功能、肾脏排泄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完全、药物表现分布容积与成人的差异等,以及抗菌药物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新生儿不宜肌肉注射。新生儿患者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见附表9.

(四) 妊娠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妊娠期选择抗菌药物时除应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妊娠期妇女药代动力学变化因素。妊娠期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选择其风险/效果之比最小的药物。在必须用药时,要告知患者对继续妊娠可能引起的风险。常见抗菌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分类见表10.妊娠期抗菌药物选用见附表11。

(五) 哺乳期妇女使用抗菌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抗菌药物时,须使用最安全的药物,并调整用药与哺乳时间,如哺乳结束后立即用药,或在婴儿较长睡眠前用药,可使婴儿可能接触药物的量降至最低。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

见附表12.

(六) 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状态与青壮年人不同,如组织器官萎缩、生理功能减退、重要肝脏功能储备降低、往往患有多种原发病疾病等,自身生理调节能力下降,对疾病及药物的耐受能力降低。老年人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严重的细菌性感染,且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病情变化较快,并发症较多,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药物疗效较年轻人差,病死率高。抗菌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程均可发生变化,其中以药物排泄过程的影响最大。老年人的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滤降低,肾小管分泌功能下降,明显地影响药物自肾脏的排泄,使药物血浆浓度增高,延缓药物自体内的消除,从而使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或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根据感染程度、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具体情况,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使用不良反应小的杀菌药物,并依据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以达到安全、有效的使用抗菌药物。

附表:1-12(略)

推荐第4篇:临床各科常用药总结

★心内科:

△稳定型心绞痛:

拜阿司匹林 0.1 qd;氯吡格雷 75mg qd;辛伐他叮 20mg qn;比索洛尔(博苏)2.5mg q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30mg qd。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治疗药物:拜阿司匹林 0.1 qd;氯吡格雷 75mg qd;阿托伐他叮(立普妥)20mg qn;低分子肝素钙 0.6ml 脐旁皮下注射 bid;培垛普利(雅施达)4mg qd;比索洛尔(博苏)1.25mg qd。

缓解药物:硝酸甘油 10mg iv-vp 6ml/L;(若胸痛不能控制改用 合贝爽)。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

强心:地高辛 0.125mg bid(慢慢加量);利尿:呋塞米 20mg bid、螺内酯 20mg qd;ACEI:培垛普利 4mg qd;b-R阻滞剂:比索洛尔 1.25mg qd;改善循环:马来酸桂哌齐特 320mg ivgtt qd、凯时 10mg ivgtt qd、丹参酮II-A 80mg ivgtt qd。

以上是主要药物治疗,其他一般治疗及对症处理不多说。(见外科用药小结)

△预激综合症及阵发性室上速:

根治: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术后第三天换药后可出院。

★内分泌科:

营养神经:弥可保、恩在适 3ml im、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爱维治) 30ml ivgtt。

改善循环:舒血宁 20ml、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钠多)。

改善脑供氧: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 1片 bid。

住院病人中大多是糖尿病,来住院的糖尿病病人中又大多合并大、微血管及周围神经并发症,用药上也主要是胰岛素肌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关于胰岛素如何用,轮了两周还是没太搞懂,这里就不说了。

★消化内科:

根除HP治疗:1.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瑞倍)0.35g bid A.C;

2.克拉霉素 0.5g bid;

3.呋喃唑酮(痢特灵) 0.1g bid。

乙肝活动期(大三阳且HBV-DNA大于10^5)抗病毒治疗:

1.恩替卡韦 0.5mg qd;2.阿德福韦酯 10mg qd;3.拉米夫定(贺普丁) 100mg qd。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白及胶浆 250ml q8h ivgtt;6-氨基己酸(一种抗纤溶药)6.0 ivgtt qd。

调整肠道菌群:整肠生 2片 tid;复方嗜酸乳酸杆菌片 2片 tid;马来酸曲美布丁(舒丽启能) 0.2 tid。

保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天兴) 15ml ivgtt qd;旅甘安(17-AA)500ml ivgtt qd;门冬氨酸鸟氨酸(雅搏司)-预防肝昏。

止泻药:苯乙哌啶 2片 tid A.C;思密达 6.0 tid A.C;黄连素 0.3 tid。

外痔出血治疗:消炎膏外敷;爱脉朗 2片 bid;安络血 5mg tid×3;vitB6 20mg tid×3;红霉素软膏 外用。

肝硬化的治疗很多,都是对症治疗,没什么好说的,肝硬化目前没法治愈,预后不好。

★呼吸内科:

止咳化痰:盐酸氨溴索(伊诺舒) 120mg ivgtt bid;祛痰止咳冲剂;扑尔敏;复方甘草口服液;

解痉平喘:氨茶碱 0.25 iv-vp bid 6ml/h;盐酸丙卡特罗(美普清) 25ug bid;喘可治 4ml im bid;吉诺通;时而平; 辅助抗癌:消癌平20ml qd;薄芝糖肽 4mg qd;一清胶囊 2片 tid;氨凯舒 5.0 tid。

★肾内风湿科:

RA药物治疗:1.NSAID:英太青 50mg bid;2.DMARD:甲氨蝶呤 10mg qw;来氟米特(妥抒) 20mg qd;羟氯喹 0.2 qd。

附:33%硫酸镁 湿敷-消肿;50%硫酸镁 口服-导泻;25%硫酸镁 静滴-解痉。

★血液内科:

化疗药太多了,方案也很多,以后有时间再整理。现就针对一些科室内常见对症处理,总结如下:

止吐:胃复安 10mg im;奈西雅 0.3mg iv(化疗前)。

止咳化痰:棕色合剂 10ml tid;沐舒坦 60mg iv bid;鲜竹沥 10ml 雾化吸入 bid。

利尿:安体舒通 20mg tid;速尿 20mg iv。

降压:洛活喜 5mg qd;开博通 12.5mg 舌下含服。

止头痛:罗通定 60mg po。

补钙:10%葡萄糖酸钙 10ml iv(慢)

★神经内科:

营养神经: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申捷) 40mg ivgtt qd;胞二磷胆碱钠 0.1 tid;乙酰谷酰胺 0.75 ivgtt qd;

改善循环:血栓通 0.6 ivgtt qd;甲璜酸二氢麦角碱 2.5mg bid;丹参川弓嗪 10ml ivgtt;天麻素 1.0 ivgtt qd;

营养心肌:万爽力 20mg tid;FDP(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曲美他嗪;二丁酰环磷腺苷钙 40mg ivgtt;贝科能 200mg ivgtt

清除自由基:依达拉奉 30mg ivgttbid;

降纤:蕲蛇酶 0.75u ivgtt 需皮试;

抗精神分裂药:美多巴 0.125 tid;得巴金 0.5 bid;

抗抑郁药:盐酸苯海索 2mg tid;阿普唑仑 0.4 qn;奥氮平2.5/5mg qn;

常用药物别名:

普萘洛尔-心得安 阿替洛尔-胺酰心安

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

硝苯地平-心痛定 曲克芦丁-为脑路通

氢氧化铝-胃舒平

沙丁胺醇-舒喘灵 醋酸甲羟孕酮-安宫黄酮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

甲硝唑-灭滴灵 去甲肾上腺素-正肾素

肾上腺素-副肾素

15AA-肝安 9AA-肾安

消旋山莨菪碱-6542

头孢噻肟钠-治菌必妥 头孢曲松纳-曲而松 喷托维林-咳必清

诺氟沙星-氟哌酸 呋喃唑酮-痢特灵

洛贝林-山梗菜碱

尼可刹米-可拉明 拉米夫定-贺普丁

吲哚美辛-消炎痛

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复方氨基比林-安痛定

去痛片-索密痛

酚氨咖敏-扑感敏 利巴韦林-病毒唑 小檗碱-黄连素

异烟肼-雷米封 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 乙酰谷酰胺-醋谷胺

罗痛定-颅痛定 氨咖黄敏胶囊-速效伤风胶囊 苯海索-安坦

苯妥英纳-大伦丁 苯巴比妥钠-鲁米那 吡硫醇-脑复新

吡拉西坦-脑复康 异丙酚-丙泊酚(得普利麻) 维拉帕米-异博定

间羟胺-阿拉明 酚妥拉明-利其丁 桂利嗪-脑益嗪

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D 普罗帕酮-心律平美西律-慢心律

倍他司汀-培他啶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 复方甘草合剂-棕色合剂

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非那根合剂 碳酸氢钠-小苏打 西咪替丁-甲氰咪胍

干酵母-食母生 多潘立酮-吗丁啉 酚酞-果导

葡醛内酯-肝泰乐 复方甘草酸单胺-强力宁 氢氯噻嗪-双克

呋塞米-速尿 螺内酯-安体舒通 缩宫素-催产素

肾上腺色综-安络血 氨甲苯酸-止血芳酸 酚磺乙胺-止血敏

亚硫酸氢纳甲萘醌-维生素K3 硫酸氢钠甲萘醌-维生素K4 叶绿醌-维生素K1

利血生-利可君 双嘧达莫-潘生丁 异丙嗪-非那根

氯苯那敏-扑尔敏 地塞米松-氟米松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

泼尼松-强的松 氢化可的松-皮质醇 曲安奈德-康宁克通

丙酸睾丸素-丙酸睾酮 甲基睾丸素-甲睾酮 己烯雌酚-乙底酚(求偶素)

氯米芬-克罗米芬 格列本脲-优降糖 苯乙双胍-降糖灵

甲巯咪唑-他吧唑 丙基硫氧嘧啶-丙噻优 多柔比星-阿霉素

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 地芬尼多-眩晕停

亚叶酸钙-甲酰四氢叶酸钙 维生素C-抗坏血酸 氯化钠-生理盐水(N.S)

葡萄糖-G.S 氯化钠葡萄糖-G.N.S 地西泮-安定

艾司唑仑-舒乐安定 氯硝西泮-氯硝安定 咪达唑仑-力月西(咪唑安定)

可待因-甲基吗啡 布桂嗪-强痛定 哌替啶-杜冷丁

汞溴红溶液-红药水 过氧化氢-双氧水 高锰酸钾粉-P.P粉

乙酰唑胺-醋氮酰胺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 头孢噻吩-先锋1号 头孢噻啶-先锋2号

头孢氨苄-先锋4号 头孢唑林纳-先锋5号 头孢拉定-先锋6号

头孢羟氨苄-先锋9号 头孢哌酮-先必锋 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若明(SMZ)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米若环素-美满霉素 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 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 依托泊苷-足叶乙甙

林可霉素-洁霉素 复方肝浸膏-肝铁片(力勃隆)

推荐第5篇:临床安全用药百日竞赛活动方案

涞源县医院

“临床安全用药百日竞赛活动”方案(试行)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查对制度,降低临床给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按照护理部2017年下半年工作计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护理部在全院临床科室范围内,开展“安全用药百日竞赛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化“安全用药、患者安全”的理念,目标是全院静脉及口服给药零差错。

二、组织领导

建立安全用药百日竞赛活动管理小组,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实施临床用药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组长:张桂花 副组长:李小玲 张瑶

成员:杜丽娜 高 婷 龙淑娟 付永霞 杨海华

肖 芳 周 菲 李春露 冯 娟 王桂云

吴丽霞 张 玲 范银平温 南 霍红霞

妥江曼 胡晋阳 吕海英 顾永红

三、安全用药管理组织职责

1.护理部负责全院护理临床用药安全的管理、监督、指导和持续改进。

2.制定安全用药活动方案、及具体措施 3.科室护士长负责落实安全用药活动方案的具体措施。

四、具体做法

1、统一建立安全用药日历,护士长每天在晨会对前一日护士用药情况进行通报,在日历上标注无差错“√”并记录安全用药天数。

2、安全给药包括静脉给药、口服给药、皮内、肌肉注射等。

3、护士长每天进行检查,对隐瞒不报者给予相应处罚。

4、护理部每周一次进行督导检查。

4、护理部每月将抽查结果及科室上报情况进行统计。

五、奖惩办法

1、对1个月、2个月、3个月静脉用药安全科室给予奖励:用药安全1个月奖励100元;2个月奖励200元;3个月奖励300元并颁发奖杯。

2、护理部进行督导检查,对于漏报、瞒报差错的科室;如有举报,护理部经核实属实给予责任人加倍处罚,对护士长给予同等数额的处罚,并在全院护士长例会上做书面检查,如三次不报给予护士长批评教育,认识不足者给予调岗。

六、活动要求

1、各临床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开展全体动员大会。

2、结合近年来发生的给药差错案件和不良事件,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3、此方案下发各临床科室进行学习,并按要求根据科室具体情况进行实施。

4、护士长认真做好科室临床安全给药活动的组织及培训工作,科室副护士长为此次活动的具体负责人。

护理部 2017.8.30

推荐第6篇:临床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临床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加强我院合理用药管理,确保规范使用基本药物,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根据《山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文件要求,全面整治我院临床药物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因滥用抗生素、激素、静脉注射而产生的健康危害和过度经济负担,认真执行和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工作目的

整治我院临床药物应用中可能存在的用药结构不合理及用药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强化合理用药的宣传和培训,加强合理用药管理,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三、主要任务

(一)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二)以建立健全药事管理为重点,完善我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处方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和干预制度,麻精药品管理制度,制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建立不合理用药警示、通报和公示制度以及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考核制度。并将处方点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麻精药品使用管理纳入医师及科室年度考核,严格医师资质管理,对于存在临床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医师,严肃处理;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使全院药费占医疗费用比例降至35%以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38DDDs以下,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比例下降至15%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24小时,科室单床日平均药费降至600元以下。

(三)以强化临床合理用药监测为重点,加强合理用药指导。着力开展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处方点评等工作,鼓励各科室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通过监测结果,及时评估药物使用适宜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加大处方点评、评价及审核力度,在调剂处方时,调剂和审核人员要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存在问题及时通报临床并主动与处方医师沟通,提出纠正与改正意见,从源头上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指导医生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处方。

(四)以加强合理用药培训为重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要求医务人员通过集中学习、科室学习及自学等方式学习《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做到学有考核、有记录、有奖惩;多种方式、多种措施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五)以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为重点,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增强合理用药的良好社会氛围。要通过宣传单、宣传栏等方式,在门诊、病房等处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用药咨询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引导病人和家属正确用药,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合理用药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的重点内容,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合理用药是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之一,其核心内容就是制定和推行基本药物。但最近省卫计委调研和监测结果表明,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中抗生素、激素、静脉注射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广大医务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滥用药物的危害性,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治理活动,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各科室要认真做好合理用药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深入、全面地推动活动的开展。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专项治理内容,结合实际,制定检查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达到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明显遏制的目的。

(三)建立合理用药监管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处方、医嘱点评和不合理用药预警监测工作,全面梳理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违规处理程序、处罚标准,定期检查考核评估,把合理用药纳入医师考核档案,并与医师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挂钩,树立合理用药的典范,对不合理用药典型要严肃惩处,逐步建立合理用药监管的长效机制。

(四)由医务科负责制定合理用药检查督导制度。由药剂科负责落实完成相关工作指标,包括全院药费占医疗费用比例降至35%以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38DDDs以下,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比例下降至15%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24小时,科室单床日平均药费降至600元以下。抽查100张门诊处方中激素使用合理达100%,抽查100张门诊处方中静脉注射使用合理达100%,抽查内科、外科、骨科、皮肤科住院病历各30份,激素使用合理达100%,抽查内外科住院病历各30份,静脉注射使用合理达100%,无其他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医院将参照相关奖惩处罚条例,根据合理用药监控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及个人年度考核。

推荐第7篇:有关临床用药的meta分析

有关临床用药的meta分析

Meta分析定义:

是对具有相同研究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予以合并作出定量分析。通过合并多个同类研究,达到增大样本量,提高检验效能的目的,经正确方法建立起来的meta分析结果一般来说更接近真实情况。最初的Meta分析技术主要用于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决策等方面,随着分析方法的成熟和人们认识的进步,欧美药政管理当局已逐渐开始要求将meta分析技术用于新药申请中,尤其在生物统计指导原则(ICH E9)中明确指出,“meta分析技术被认作是用来概括药物申请的整体有效性结果和在整体安全性评价中分析罕见事件的一个有用工具”。

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meta分析是一个观察性的回顾性研究,它与传统文献综述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文献综述是以定性分析描述为主,而meta分析则可以对合并研究结果进行定量,有助于药物受益人群的外推和发现一些小概率不良事件,并可纠正因小样本RCT所带来的研究偏倚,同时可找出相同研究却有不同结论的原因所在。如单个研究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不意味着干预措施无效,很可能由于样本量偏小导致检验功效较低,当效应较弱时易犯Ⅱ类错误。其次,对于多个同类研究结果在程度和方向上出现不一致时,采用meta分析可以得出同类研究的平均效应水平,并可解决研究结果中出现有争议或相互矛盾的现象,使得效应范围更加精确。第

三、meta分析可以揭示单个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考察研究间异质性来源,估计可能存在的各种偏倚,而当meta分析纳入多个同质性很好的研究时,其结论就具有一般性意义。

meta分析的基本方法[

1、2]

一般的meta分析基本步骤有:

一、提出问题,主要包括有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处理因素、研究效应等四个要素。

二、文献检索,文献检索包括有机检和手检,并应充分考虑检索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保证高质量的查全率非常重要。

三、选择符合要求的纳入文献,为尽量降低选择偏倚,使meta分析结果有较好的重复性,一般应从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类型、暴露或干预措施、研究结局、研究开展的时间或文献发表的年份和语种、样本大小及随访年限、多重发表的处理和提供信息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四、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应从选择偏倚、实施偏倚、失访偏倚和测量偏倚等方面进行考虑。

五、数据信息提取,数据提取工作最好采取盲法的双人独立实施操作,避免产生选择偏倚。

六、资料的统计学处理,这个过程包括有 ①明确资料类型,选择适当的效应指标,如离散型的二分类变量一般采用比值比(OR,Odds ratio)、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和防止某个事件发生需要治疗同类患者的例数(NTT,Number needed to treat)作为效应合并指标,而连续型变量一般采用加权均数差(WMD,Weighted mean difference)和标准化的均数差(SMD,Standardised mean differnce)作为效应合并指标;

②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一般采用Q检验;

③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效应合并值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④效应合并值的假设检验和统计推断。

七、结果的敏感性分析,如选用不同的模型时效应合并值您身边的论文好秘书:您的原始资料与构思,我按您的意思整理成优秀论文论著,并安排出版发表,扣1550116010、766085044自信我会是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论文好秘书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差异;按研究质量评价标准从纳入文献中剔除质量差的文献后重新进行meta分析;根据样本量的大小对纳入的文献作分层meta分析;以及改变纳入剔除标准来考察结论有无变化等。

八、结果分析和讨论,当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间有异质性时,应讨论异质性的来源及其对效应合并值的影响,讨论是否需要进行亚组分析和对各种偏倚的识别和控制。

3.meta分析在药物申请中的可能作用、实施方案和执行条件[

3、

4、5]

3.1 meta分析在药物申请中的可能作用

EMEA曾指出meta分析在药物申请中的适用范围有:提高评估疗效的精确性;评价在预先规定的亚组人群中是否可以观察到整体阳性结果;评价比单个试验更能提供其他的有效性结果;评价亚组人群的安全性或所有患者中的罕见不良事件;评价有明显争议的研究结果。

FDA CDER生物统计室副主任Charles Anello,Sc,D同样指出meta分析在药物研发中可能起的作用有:更精确地评估一般效应,例如对Anihistamine用于缓解“流清涕”和“打喷嚏”的全面疗效分析;亚组分析,如齐多夫定(ZDV)、双脱氧肌苷(DDI)和双脱氧胞苷(DDC)在对艾滋病感染者进行的临床试验中发现CD4>50cell/mm和CD4

3.2 meta分析在药物申请中的先决条件

在新药评价实施过程中,采用回顾性meta分析的先决条件有:①一些明显的阳性研究;②非确证性研究在主要变量中显示出阳性趋势;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④95%的可信区间不包括0(或OR的一致性,或非劣效性试验先前规定的界值);⑤一个基于研究和/或终点指标选择的理由并不可靠;⑥一个敏感分析论证结果的稳健性。 3.3新药申请中的meta分析方案要点

在新药申请中,meta分析方案主要包括有以下内容:分析目的;研究中的纳入、排除标准,如研究人群、研究设计(标准设计仅认可随机和双盲)、剂量、研究周期等;即使当meta分析纳入有不是申请人实施的研究时,应规定好这些研究的确认方法;假设检验和终点指标;统计方法(包括差异性的研究方法);考虑到纳入研究质量的方法,包括最小化或处理缺失值的方法;稳健性评价计划,如应关注论证不同终点指标、不同亚组人群、不同研究子集的可选择性分析的一致性,如源于不同地区的研究、不同疗程、不同设计、高质量研究等。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

(1)明确简洁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制定检索策略,全面广泛地收集随机对照试验。 (3)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 (4)资料选择和提取。

(5)各试验的质量评估和特征描述。

(6)统计学处理。 a.异质性检验(齐性检验)。 b.统计合并效应量(加权合并,计算效应尺度及95%的置信区间)并进行统计推断。

c.图示单个试验的结果和合并后的结果。d.敏感性分析。e.通过“失安全数”的计算或采用“倒漏斗图”了解潜在的发表偏倚。

(7)结果解释、作出结论及评价。

(8)维护和更新资料.meta分析在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面的主要区别

meta分析在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的不同、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的不同以及证据程度的不同。具体而言就是关键的有效性终点指标在方案设计之初就必须建立,而主要安全性终点指标在试验实施前是不可知的。其次发生的不良事件可能是罕见事件。第

三、在有效性评价中应避免采用复杂的统计分析。

四、源自多个试验的安全性数据趋向于更原始地合并。

meta分析与临床相关性、差异性以及外部有效性

通过方法学上正确的meta分析建立的阳性效应并不一定意味着药物申请可被通过,这些结果的临床相关性必须基于临床层面判断。效应量和不同终点指标的效应范围可能太小或局限,以至于不能产生一个阳性、全面的获益/风险评估,当要求用meta分析来建立统计学差异时,这更接近真实。

源自缺乏一致性结果的多个研究,其meta分析的平均结果的外部有效性必须基于临床和统计学方面的考虑进行逐个判断。从临床的观点看,不同研究的研究人群充分代表了普通适用人群,在这些研究中其剂量、疗程和其它研究条件的差异到什么程度,能否得到一个有意义的荟萃结果?在这些方面的一些偏离是可被接受的,甚至可能增加了荟萃结果的外部有效性。从统计学观点看,源自单个研究的变量估计究竟是表现为随机波动还是有理由怀疑一个定性的治疗性研究交互作用。由于缺乏交互检验的能力,一个在传统水平的没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可能不足以排除一个有意义的交互作用。除没有差异的交互作用之外,受到质疑的影响和各个研究之间的主要临床差异还应通过选择性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有目的地论证荟萃分析结果的稳健性。

综上,为使外部有效性和异质性的关键评价更容易,meta分析报告应包括有用于评估不同单个研究的相似性、每个研究对于整体评价的影响、每个研究在异质性方面的影响以及对所有可能产生潜在偏倚的影响进行彻底讨论的充分数据。 6.meta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由于meta分析属于描述性二次分析,存在混杂偏倚、文献报道偏倚以及方法自身的一些不足,它是把已有研究结果全部接受,但这些结果真实可靠性程度不一,会引起结果的平均化,所以从论证强度而言,meta分析不能代替一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其次meta分析结论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也是相对而言,因为不同研究的异质性和研究资料的数量还需不断积累。第三,临床中还存在大量未报道且正在进行的治疗研究,故目前无法定论。

Charles Anello [5]指出只有当meta分析满足以下条件时,其提供的证据可靠性才可以等同于一个充分且经良好对照的临床试验,即首先应有明确的研究目的;设计上采用有效的对照比较并能提供有关药物效应的大量评价;保证受试者有同样的疾病;最小化的分配偏倚;最小化的观测、发现和分析偏倚;良好定义且可靠的评价方法。Charles Anello虽承认meta分析在新药研发中有一定积极作用,如一般效应的精确估计、假设产生、亚组分析、确定界值和异质性分析等,但也指出它几乎很少能直接提供真正充分的证据。

结合我国新药申报情况,meta分析目前在国内新药申报过程中鲜有应用,这主要是由于国内新药申请几乎都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来支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而meta分析作为一个观察性的回顾性研究,可能更合适地是用于药品上市后的监测评价。但笔者个人认为,在新药申请上市的评价阶段,meta分析也可用于支持立题或反映可能备受质疑的阳性对照药选择的合理性方面,根据meta分析所得出的效应量可以科学地设置界值δ,规范地设计优效性、等效性或非劣效性试验。随着今后我国新药研发理念日益成熟和研究手段的日趋完善,当新药临床试验逐渐发展成由涉及相同研究目的的多个试验构成时,即需要相互印证时,尤其是在确证性试验期间,此时对受试药采用meta分析则是恰当的。

临床医生只需要知道Meta分析的基本思想,具体的统计学方法让统计学家研究,让统计学软件帮我们完成。Review Manager(RevMan)是Cochrane协作网提供给评价者准备和维护更新Cochrane系统评价而设计的软件,也可以说是专门为临床医生度身订做,用于完成Meta分析的软件,它不仅可以协助我们完成Meta分析的计算过程,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Meta分析的架构并学习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最后把完成的系统评价制作成易于通过电子转换的文件以标准统一的格式发送到Cochrane系统评价资料库(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DSR),便于电子出版和日后更新。充分利用RevMan软件对初次从事系统评价的人员获得方法学上的指导有很大的裨益。系统评价有多种类型,如病因研究、诊断性试验的评价、预后及流行病学研究等。Cochrane系统评价目前主要限于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还处于不太完善的阶段,需要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7]。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与一般的随机对

照试验Meta分析不同,需要同时考虑敏感性与特异性,采用综合接受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的分析。

推荐第8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为规范我院医疗用药行为,保障医疗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制定本措施:

一、开展门诊药物咨询服务:设置门诊用药咨询窗口,由高年资的药师负责解答用药疑难问题,做好咨询记录,对重点病人进行药学跟踪服务。

二、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每月组织临床及药学专家,对门急诊处方100张及已出院患者病历30份进行用药评价,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抗菌药物、激素、特殊药品等)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对存在用药问题的处方及病历在《处方及临床用药通报》进行公示。

三、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协助医师选择治疗药物,对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出合理的建议,书写药历,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对特殊患者药物治疗的全过程进行监护。

四、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临床药师通过进修、自学、送往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培训等方式学习药学理论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五、开展药学信息服务:配备相应的软件(如合理用药系统),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供药学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医院的药品目录、药品说明书、新药介绍、医院药事管理、配伍禁忌、药品不良反应等。

六、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向临床介绍药物信息,每两月出一期《药讯》。

七、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对治疗指数较窄的药物,如:地高辛、氨茶碱、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

八、药学部门会同医务、门办、院感等部门定期开展合理用药督查,重点督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外科系统围手术(特别是工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常规监控和有效管理,并实行月报告制度,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并定期进行干预效果的分析。

九、开展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建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信息平台,定期向临床反馈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信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用效。

十、指定一名专职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和防范差错工作进行系统检验,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效果分析,并定期在《处方及临床用药通报》公示。

推荐第9篇: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总结

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总结

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等级医院验收标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要求,我院于2008年始对门急诊处方和归档病历医嘱进行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绩及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在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和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了由医院药学部门组成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和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具体工作由临床药学室开展,临床药学室药师由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的中高级药师专职担任,由于未参加正规的临床药师培训,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上网学习以及平时工作的积累,点评的依据以药品说明书为准,严格按照处方点评的规范进行抽样、点评分析。临床药学室先对不合理用药处方、住院医嘱进行初选,由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进行初评,并将初评结果汇总,每季在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议上交由处方点评专家组进行点评,临床药学室将专家点评的结果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汇总不合理处方,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并在药讯上刊登,并要求各科组织学习,并将学习情况及意见反馈临床药学室,以便杜绝类似不合理用药现象及临床药学室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水平的提高,同进将处方点评结果报行风办,判定为超常处方的医院将根据管理方案进行处罚通报。

根据制定的处方点评制度结合医院实施情况,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点评原则,三年来医院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工作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到临床药学实际工作中,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中遇到的不合

1 理用药情况,不断整改督查。处方书写规范明显提高,用药不适宜现象及超常处方明显减少,处方点评前住院医嘱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大于90%,三联抗菌药物联用,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极普遍,几乎达50%,门急诊处方中普遍存在三线、三联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大于50%,现在住院医嘱中三联、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小于10%,抗菌药物使用率70%左右,门急诊处方己无三联使用抗菌药物, 三线己停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己低于30%,其它活血药、营养支持药联用、滥用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总之点评前大于50%的药占比也降至40%左右。

基层医院由于临床药师的缺乏和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分析点评仍不能突破,某些常规治疗的定式,某些不合理用药现象仍不能有效改观,因此定期组织临床医务人员药学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培训才能切实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意识和知识水平,才能提高处方调配人员的处方适宜性审核水平,使不合理用药现象控制在病人用药前,达到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的真正目的,让药学服务的目的、病人效益最大化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推荐第10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 】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1、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2、处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每次抽查100张门急诊处方,检查内容包括处方书写、使用通用名称、药品用法用量、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处方合理用药评价、处方药品费用等,并要求各临床科室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总结经验。

3、每月对住院病人用药情况进行抽查,统计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并对限制类及特殊类用药情况进行跟踪,查看是否有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4、每月对医院所有药品用药数量和金额前十位品种及抗菌药物进行统计排名。

5、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6、医务科、药械科对不合理用药、药品费用比例必须做好干预工作。

第11篇: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总结

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总结

从2011年1月份至9月份,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总 900份,进行数据统计,根据统计结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一、用药品种:我院用药品种总数为2043种,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27种。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占我院用药品种数的45.51%,注射剂使用率为23%。药品通用名数为100%,合理用药处方占我院总用药品种数的比例为99%。

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抗菌药物使用率: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3%,超过了三级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

2、抗菌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分布情况: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临床诊断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炎、胃肠炎、消化不良、宫颈炎、人工流产、功血、月经不调、阴茎炎、鹅口疮、疱疹性咽峡炎、宫腔内积血。

3、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中最常见的:1联包括阿莫西林胶囊、奥硝唑分散片、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甲硝唑片、甲硝唑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干混悬剂、头孢丙烯颗粒、阿奇霉素糖浆;2联包括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注射用青霉素钠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注射用苯唑西林钠联用、奥硝唑分散片与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联用;3联我院门诊暂时无3联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三、药品处方金额: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55.3元。

四、平均就诊时间和平均发药时间:平均就诊时间为10.7分钟,平均发药时间为13.74秒,药师能详细为患者讲解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满意度为100%。

五、其他:按处方实际调配药品的为100%,药品标签标识方面工作做的较好,完整率为100%。

六、合理用药点评评估:

1、处方中未写临床诊断、年龄、年龄格式不规范如: 1/2,应写为6/

12、开具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无医师特别说明的都属于不合格处方。

2、呼吸道感染处方中出现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联用,属于重复用药现象。

药剂科

2011-10-24

第12篇:临床合理用药的持续改进措施

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一、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二、处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每次抽查100张门急诊处方,检查内容包括处方书写、使用通用名称、药品用法用量、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处方合理用药评价、处方药品费用等方面对有代表性的不合格处方在医院内部公开点评和公示,并要求各临床科室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总结经验。

三、每月对住院病人用药情况进行抽查,统计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并对限制类及特殊类用药情况进行跟踪,查看是否有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四、每月对医院所有药品用量和金额前十位品种及抗菌素进行统计排名,对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前十位进行排名。

五、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13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连山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资料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一、单品种用量排名公示制度,通过HIS系统,对本院单个品种用药总量进行排序,排在前3位的药品及供应商进行公示,连续3个月排名前3名的品种暂停采购使用3个月。

二、药品采购限量制度,除基本药物、基础输液和毒、麻、精药品等,其它药品实行限量限额采购,单个品规每次采购金额不超过10万元,每个月不超过20万元,抗菌药物单个品规每次采购金额不超过20万元,每个月不超过40万元。

三、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开展处方、医嘱点评,对抽查到的不合理处方、医嘱,每月进行内部公示。由临床药学室按处方点评方法负责点评,并将用药评价结果报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按我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进行处罚,并进行内部通报。

四、药品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常月预警制度,每月统计用药量20万元以上的普通药品和抗菌药物,对其供应商进行警示谈话。

五、临床科室药品费用比月通报制度,实行用药费用比科主任负责制,控制各临床科室用药比例,财务科每月统计各科室收入与用药比,并按照目标管理方案进行处罚或奖励。

六、门诊实行处方最高限额控制,门诊处方(含门诊医师、专家和住院医师)每张最高金额原则上不得超过500元。

七、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权限控制,各级别医师不得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经专家会诊同意后才能使用,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使用但仅限于1天量。

八、药品新品种引进评审制度,新品种进院前将严格审查,防止同一品种药物品牌过多过滥,严格执行“一品两规”制度。从源头上加大对药品使用环节违规行为的控制力度,严肃惩处索拿卡要和收受回扣等违规行为。

连山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资料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为提高药品管理质量,促进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一、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小组是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监督、指导及管理组织,负责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工作。

二、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小组负责人由主管药师以上人员担任,科主任、药品仓库负责人、临床药学室负责人、调剂室负责人、制剂室负责人、质检室负责人等组成。

三、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小组职责

(一)质量监督管理小组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对医院药品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并认真落实。

(二)药剂科设置药品制剂检验室,负责日常药品及制剂的质量检测工作。

(三)药品质量监督小组定期进行药品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科室规章制度的学习,保证药品质量监督的科学公正。

(四)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对医院药品质量具有裁决权,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

(五)定期抽验购入药品的质量。检查药品库和各调剂科(室)药品质量管理情况,有无过期、变质药品,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疑似质量问题的药品有权停止使用或封存,并报药剂科质量管理小组。

(六)定期对临床科室的备用基数药品、急救药品的保管和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与有关科室沟通,并做好相关登记和记录。

(七)药剂科药品质量监督小组应根据监督结果定期进行药品质量监控分析讨论,对期间发生的药品或制剂质量问题,及重大质量技术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做好落实,并有详实的记录。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小组:

组长:科主任

成员:科副主任及各班组负责人

第14篇:3月份临床合理用药检查情况报告

2012年3月份临床合理用药检查情况报告

按照院领导工作安排,由医务科、药剂科和医保科共同对全院药品合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通过对各临床现运行病例进行随机抽查,发现有以下情况:

1、同一药理作用的药物重复用药。如:循环内科患者0002865入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心功能Ⅲ级、支气管炎,马来酸桂哌齐特、灯盏花素同时使用。肿瘤科患者0002986诊断为左乳腺癌术后化疗,而同时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硫普罗宁。胸脑外科患者0002282入院诊断为:

1、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高血压病Ⅲ期。

2、双侧吸入性肺炎。长春西汀、舒血宁同时应用。五官科患者0002945诊断为头部软组织挫伤、冠心病,而使用舒血宁、长春西汀、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2、无适应证用药,尤其使用抗菌药物时没有指征和依据。如:肿瘤科患者0002986诊断为左乳腺癌术后化疗,而应用泮托拉纳、舒血宁注射也脂溶性维生素。肿瘤科患者0002799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而应用舒血宁、马来酸桂哌齐特。五官科患者0001255诊断为头皮挫伤,而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泮托拉唑钠。五官科患者0000400诊断为头皮裂伤,而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脂溶性维生素、长春西汀。五官科患者0002082诊断为双耳神经性耳聋,而使用头孢地嗪、长春西汀、舒血宁、阿奇霉素。五官科患者0002083诊断为额部软组织挫伤,同时使用舒血宁、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长春西汀。

3、无正当理由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无科主任审批或开具贵重药品的。如五官科患者0002111诊断为鼻出血,用氨曲南无科主任审批,用泮托拉唑无正当理由,用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价格贵。五官科患者0002173诊断为鼻出血、高血压(140/90mmHg),使用氨曲南无科主任审批,使用舒血宁无正当理由。越级使用超权限使用药品无上级医师和科主任同意并签字。各科室普遍存在。

4、清洁手术用药时间超过24小时的。如普通外科患者0002369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术后应用头孢孟多酯钠2.0g日二次静点,从2月7日用到2月13日,体温和白细胞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而且也无科主任审批。

5、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如肿瘤科科患者45480诊断为左肾恶性肿瘤、高血压2级、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而同时使用舒血宁、单硝酸异山梨酯、灯盏花素、丹参川芎嗪。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们现阶段医保农保花费超标的情况,我院的合理用药问题确实需要加强这顿,请领导给与高度重视,必要时对有问题的科室和医生可采取有效地处理。

医务科、药剂科、医保科

2009-12-22

市卫生局合理用药专项检查情况通报(节选)

现将市卫生局对全市

二、三级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工作专项检查情况通报(节选)转发给医院全体医、药工作者,希望大家认真对照,开展自查自纠,特别要针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指征、抗菌药物的选择是否适宜、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时间是否适宜和抗菌药物的其他不适宜情况等问题,制定相关规定并实施改进措施,促进临床提高医疗质量。确保 “合理用药、医疗安全专项整治月”活动取得实效。

市卫生局根据相关法规、管理技术规范,对被查医院随机抽查2010年6—12月的门诊处方100张和住院病历50份进行现场核查,对处方书写和病历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症、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了评价。

检查中发现,全市

二、三级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不平衡,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问题存在以下两方面11条:

一、门诊处方评价存在问题:

1、药品规格书写不全,处方超量,慢性病超量未注明理由,缺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用法用量不全;

2、部分处方适应症不适宜或无适应症用药,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

3、处方书写字迹潦草;

4、个别医院处方药剂人员签名不规范,只有姓,也未执行发药、核对双签名;

5、少数处方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

二、医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出院病人住院医嘱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多集中于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选药不合理、用药时机及疗程不合理、无指征合并用药等方面。

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及38号文《通知》要求,Ⅰ类切口手术,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涉及重要器官;有异物植入;年龄大于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及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情况使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指导原则》及38号文《通知》要求,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般骨科手术应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检查中发现有些病例超级别使用了抗菌药物。

3、用药时间不适宜:《指导原则》及38号文《通知》要求,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但未在术前0.5—2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的情况比较普遍,大多在术后、术前一天或更早用药。

4、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不符合要求:38号文《通知》要求,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但仍有Ⅰ类切口手术使用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情况。

5、无指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8号文《通知》要求有些Ⅰ类切口手术只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但仍然有些病例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6、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38号文《通知》要求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但大多医院普遍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都超过48小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分院办公室)

第15篇: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策略

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专题报告

略阳县人民医院

王小霞

摘要: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所用合格药品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反应称之为不良反应。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药物治疗的重点。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安全用药

近年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加,已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的出现ADR,根据WHO报道,全球死亡人数有近七分之一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报道,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0%,四分之一是抗菌药物所致。

合理用药和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要素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下面结合我院临床工作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谈谈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问题: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抗生素滥用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主要表现为滥用、用量过大和不正确的联合用药,只是耐药菌株急剧增加。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以抗生素居首位。

比如说普通的感染,有90%以上是有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抗菌能力下降而导致疗效下降甚至消失,最终可能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的菌群,在正常情况下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在应用抗感染药物的治疗中,由于对体内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杀灭,而一些对抗感染药物具有耐药性,抗药性的细菌趁机大量繁殖,而导致体内的某些正常菌群被破坏,有一些细菌或病毒趁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等。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点头疼脑热就服用,而一些患者主动要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

由于存在重诊断,轻视药物治疗的倾向,在药物使用上易犯经验主义甚至机械唯物论的毛病,凡炎症就使用抗生素,在使用中往往只注重有效性,而忽略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对肠道感染的患者,有的医生使用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结果造成患者肠内菌群失调、营养衰竭,导致死亡;强的松、氢化强的松的滥用导致患者肱骨头或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或骨折、感染加重等病例也多次报道。

由此看来,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药师、药事管理部门需要相互协作,紧密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因素和其他因素。

1、药品因素 1) 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的作用,当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 2) 药物的副作用:有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产生了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骨质疏松、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可能出现停药反跳现象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危象的发生。

3) 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存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的过敏原是青霉噻唑蛋白与青霉素的聚合物。青霉素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青霉噻唑酸可以与蛋白质结合生成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素在储存或在水溶液中能产生青霉素聚合物。 4) 药物的剂量:药物的剂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如强心苷类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差小,安全范围小,在使用中要注意剂量的准确性。 5) 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也不同,而使生物利用度不同,药效也可能不同,如:硝苯地平的控释片,在体内维持长时间的有效血药浓度,使患者的服用次数减少;口服的硫酸镁有导泻作用,而肌肉注射用于抗惊厥、抗癫痫等药理作用。

2、患者因素

1) 性别:一般认为,女性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敏感。

2) 年龄:婴幼儿的脏器功能不健全,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高,药物代谢速度慢,肝脏排泄功能差,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所以不良反应的发生了率较高,而且其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也可与成年人不同。儿童容易对中枢抑制药、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药物出现不良反应,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退化,药物代谢速度慢,血中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等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般较高。

3) 血型:血型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不多,已经发现,少数妇女用口服避孕药以后出现血栓,A型血的妇女出现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O型血的妇女。 4) 患者的病理状况: (a)用药者的病理状况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发生率。如:便秘患者,口服药物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长,吸收量多,

(b)本身患脑膜炎或脑血管疾病,容易诱发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c)中耳炎或中耳炎病史者,小剂量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可能引起听神经的损害。

(d)曾有心绞痛病史,应用肾上腺素后容易引起心绞痛的发作。 (e)患毒性甲状腺肿者对肾上腺的作用也较明显。

(f)肝脏疾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许多药物进入人体后,主要经过肝脏进行代谢,肝脏疾病或肝功能不良时,用药后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g)个体差异:由于遗传、新陈代谢、酶系统以及生活习惯,烟酒嗜好等方面存在差异,人与人之间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也存在差异。

3、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2)长期用药:慢性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极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由于药物蓄积作用而中毒。

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六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十五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0%。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怎样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广告夸大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只字不提,容易给缺乏一定医疗常识的患者造成误导。

2、不要盲目的相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让医生给开好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自己买药,这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3、能够不使用药物治疗时,尽可能不使用药物,靠机体的免疫及自身调节,任何药物都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4、使用药物时,特别是处方药,应主动向医生或药师进行用药咨询,因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性别、年龄、血型及生活习惯的因素影响,对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剂型及给药途径也有所不同,切勿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随便乱用药物。

5、能够口服的药物,最好不使用注射剂,以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6、药品消费者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与机体异常的反应,应该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有些人服用药物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的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药师或医生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并做出最后的结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和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危害,在此同时,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不轻易相信减肥药物及一些保健品,平时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多参加体育运动,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病时要对症下药,合理用药,做到经济做小化,疗效最大化。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药品不良反应,正确服用和保管药品,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药品真正地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用性,使药品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在人们的医疗保健中发挥优良的作用。

第16篇:安全用药实践论文

安全用药实践论文

一、实践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关注如何科学的保持身体的健康,进行自我医疗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时代发展了,药物业也随之发展,生产出来的药物品种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的让人眼花缭乱,更使得人们在生病的时候无法正确选择药品来服用。因此,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知药-懂药-用药”,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的村民(小孩、老人表现尤为突出)安全用药意识缺乏,用药习惯存在着隐患。为此,我们特开展此次活动,向大家宣传安全用药知识,着重了解农村安全用药问题,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而扩大龙都药业在各地区的影响力,提高龙都药业在药界市场竞争力,并为龙都药业扩大在药学界招收优秀人才的范围做宣传。

二、活动内容

在我们放假之前即是6月12—13日,先通过网络、书籍(《医药市场营销学—调差问卷设计》)、报刊等途径学习了解当今用药安全的有关知识,搜集当今社会用药存在的问题。为我们的调查采访提供一个初步的调查内容和方案,并制定了一个相对实用的问卷。

8月3日至8月6日之间,我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后旗乡村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和药品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乡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有的村卫生室在完成乡镇医院每月药品代购计划外,购药渠道十分混乱,管理体制不健全。未建立健全必要的药品管理制度,如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购进验收制度、药品养护制度等。

2、乡村医疗机构药房设施条件较差,特别是在药品养护和贮存设施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药品仓储条件设施简陋,50%药房未配湿度计和空调。个别卫生室药房环境卫生状况差,房间潮湿,药品堆放杂乱无章,有些药品该冷藏的不冷藏,该避光保存的不避光保存,致使药品因储藏条件而发生积压、霉变、裂片、潮解、甚至过期失效,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老百姓用药存在误区,认为用药越贵品种越多治疗疾病的效果越

好,再加之医护人员避难就易的工作方法和趋众心理,促使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违法虚假药品广告诱导医生患者不合理用药。

4、药品流通渠道不畅,乡(镇)以下药店偏少,不能担当广大农村药品供应的重任。首先,药品供应渠道混乱,诊所卖药,假药、劣药、过期失效药屡禁不止。其次是农村经济条件差,人员居住分散,山高箐深,有资格、有条件的人不愿到行政村,特别是我们这些落后地区,更不用说边远山区设药店或专柜,致使乡(镇)以下药品供应点稀少,群众买药不方便。

5、部分人用药习惯存在隐患。有人为了增强疗效自行加大用药量,据调查,存在此现象的人不在少数。这是一个许多人都会存在的认识偏差,认为这样可以好的快些。但是,用药剂量过大尤其是长期大剂量服药,会加大毒性反应的几率,对用药者造成威害,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消化、血液系统功能的影响。专家指出,由于专业用药知识的缺乏,家庭用药存在着安全隐患,不良用药习惯容易导致用药剂量过大,频繁更换药品,擅自联合用药,典型的例子就是感冒药的重复使用,许多感冒药中都包括乙酰氨基酚这种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化学成分,如果同时吃了多种感冒药,总剂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大大超量了,有的患者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道听途说,渴望通过频繁更换药物,寻找到灵丹妙药来治病。结果往往不但愿望没有实现,还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活动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农村科学文化水平、医疗卫生素质不够高,宣传安全用药知识没有得到大范围普及。首先,村民们很多都不清楚自己对哪些药品过敏及常用药物毒副作用的现实意义,对它们造成的危害认识不够。其次,个村民并不是很了解药物过敏反应和药物的副作用等医学专业术语所代表的具体含义,更不可能知道过敏时的症状,对于轻微的过敏现象置若罔闻,只有出现严重过敏症状才去求医。

同时,很多农村的青壮年需要去田间劳作的,在生病之后为了能快点恢复健康到田间劳作,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急于判定药物的有效性,频于更换药物。这与当地的风俗有关,但也显示了村民对安全用药认识的缺乏。

就以上调查所显示的问题,我们小组在咨询过县卫生局工作人员之后,总结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加强对乡村级卫生人员的管理,提高乡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药品这个特殊商品的认识,合理用药包括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四个方面,但不合理用药现象在国内从乡村医疗机构到城市大医院普遍存在,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抗生素、激素等滥用尤为严重。药品是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药监部门要采取综合培训、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合理用药和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其遵守、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自觉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主管部门对农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专业的乡村医疗工作者。

2、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识别假劣药品的水平。在农村地区推行基本药物目录,从各种药物中科学遴选出临床必需、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并在同类药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基本药物,为基层医生选药缩小范围,减少其用药的随意性,同时也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知识,能较好地控制处方费用,避免大处方,不仅保证农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而且减少药品的浪费。以村委会或农村卫生室设立农村药品专用宣传栏,建立宣传园地,广泛普及农民安全用药安全科普知识,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的安全用药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水平。

3、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近年来,我国抗感染类药品不良反应比例较高。因此,消费者常常自行到药店购买、使用药品,易出现不良反应。药监、卫生部门要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监测网络建设,认真填报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认真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这也是完善药品研制、生产和上市后的再评价,建立、完善药品监测、预警、应急、撤市、淘汰的风险管理机制的需要,对保障全民用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只有把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这项工作认真做好,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四、实践心得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真正明白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的差距。校园毕竟是太小了,我们在学校学的是理论知识,我们必须要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才会发现它的价值。我们总以为在学校上课枯燥无味,总向往那些自由自在享受生活的人,总有着别人不知道的理想,总想着有个辉煌的未来。但我现在开始明白,所有的想象都是虚无缥缈的,只有自己亲身实践过,才会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才会正确给自己定位,确立相对明确的目标。在实践过才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多么有限,自己是多么需要进一步充实。“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直到实践过才对这句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实践你可以发现自己从未发现的方面,或许是需要改正的习惯,更或许是某个被掩盖的亮点。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参考文献

【1】杨军华、张新平,我国农村合理用药现状分析与建议。中国药房,2005,16(8):564-566

【2】曾雁冰、杨世民,20所乡镇卫生院国家基本药物供应状况的抽样调查。中国执业药师2009,6(4):20-22

第17篇:临床1001班反腐倡廉论文

反腐倡廉与党的建设

内容摘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我党就开始了反腐斗争,建立了越来越完善的反腐倡廉体系,我们相信,只要认真吸取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并依据新时期的历史条件探讨和提出反腐败和对策,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可以把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关键词:反腐倡廉 反腐历史 党的建设

引言: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后,就对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一直高度警惕,并在实践中坚持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而在刘少奇领导下开创了我党早期历史上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的先河,创造了我党历史上反腐倡廉工作最早的先例和探索。虽然当时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只是初步的、不完备的、不成型的,却以最早探索的历史地位载入党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史册之中。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虽然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内建立了政权,有了局部执政的经验,但总的来说,还处在被压迫,被围剿的无权状态,不具备权钱交易大规模发生的客观条件,再加上我们党在主观上注重从严治党,坚持反对腐败,所以腐败现象并不严重,廉政建设的任务比较轻,反腐倡廉的效果十分显著,建设起了与国统区的腐败政治形成鲜明对照的解放区廉洁政府。极大地争取了人心,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性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这一时期中,我党反腐倡廉的主要做法是: 注重思想教育;注重法规建设;领导廉洁自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执政党的地位和和平建设的环境,一方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便于我们党面临脱离群众乃至腐化变质的危险。为经受住执政考验,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我们党实行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加强反腐败法规建设;开展整风、整党;开展“三反”运动。

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是我们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再加上逐步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以及同这种政治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个别党员,干部的以权谋私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有所滋长。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党中央采取了以下措施:整党整风;开展专项反腐败斗争;建立干部定期参加生产劳动制度。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包含有明显的克服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愿望。毛泽东希望通过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的“文化大革命”的形式,彻底揭露党内的阴暗面,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理论,并过于夸大了阴暗面,采取了“大民主”式的群众运动的方式,因而使“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廉政建设不得不陷入误区。其基本失误是:对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估计过于严重;用“大民主”的方式反对消极腐败现象;防腐不治穷,搞“穷廉法”;一些廉政做法走向极端化。

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反腐倡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遏制腐败现象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

革,也会从体制上堵塞腐败现象滋生的漏洞,因此,从总体上说,改革开放有利

于反腐倡廉而不是相反。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难以避免

地会出现一些政策上和法规上的漏洞和空隙,再加上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

响,使得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比以前更为艰巨、复杂。在新的时期,我们

党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继承发展过去反腐倡廉有效做法的同时,摒弃以前的

群众运动的做法,努力探索改革开放条件下廉政建设的新路子。其主要做法有:

加强纪律检查工作;完善反腐败立法;实行“从严治党”的方针;开展专项反腐

败斗争。其中:

一、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和实践: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历来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在这方面精辟深刻的论述是毛

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终其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革命胜利而

奋斗的伟大征程中有极其丰富的反腐倡廉的实践,他时时刻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

廉政建设,惩治腐败必用重典,对腐败分子从不手软,绝不姑息养奸。他在这方

面的光辉范例同样是保证我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应当经常借鉴的宝贵财富。

今天,在全党深入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热潮中,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反腐倡廉的伟大思想,回顾他

严惩腐败,保证中国共产党纯洁、保证国家政权安全的斗争实践,具有深刻的现

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深刻领会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无禅益。

如果我党不用重典惩治腐败,腐败现象很难遏制,它就会像一个个毒瘤一样去慢

慢侵害党和国家健康的肌体,最终成为不治之症,将致无产阶级政党、致人民的

政权于死地,就会人亡政息,就会使党和人民为之英勇奋斗几十年开创的革命和

建设事业葬送在腐败分子手中,就很难摆脱历代政权兴衰成败的周期率。

二、邓小平形象地指出:“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

一些党员干部被腐蚀,不正之风来势很猛。党中央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

抓惩治腐败”,改变以往靠群众运动的做法,坚持依靠教育和制度反腐败,反对

和纠正领导干部特殊化,打击经济领域的各种犯罪行为,遏制了腐败现象滋生蔓

延的势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经济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于种种原因,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三、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我们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

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党中央提出“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坚持不

懈地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

四、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

话强调:“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把反腐倡廉建设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

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十分重要的一条

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科学地总结反腐倡廉的规律,增强

忧患意识,推动党的自身建设。把反腐倡廉放到了党占领任务的高度上。

纵观人类历史,虽然每一次政权更迭都有着复杂的外部原因和多种表现形态,如

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等等,但就其内部原因而言,都与执政者的腐败有本质上联

系。执政者腐败程度较轻的时候,人民尚可忍耐。当腐败现象严重并且直接伤害

到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时候,就有了起义,有了革命,有了新一轮的改朝换代。

以往人们曾认为,腐败是长在剥削阶级身上不可治愈的癌症,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是不会被腐败打倒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发生后,人们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虽然苏联东欧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的具体原因各异,但在因腐败而丧失应有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这些党在执政初期,尚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密切联系群众,较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较强的执政能力。但是,随着执政日久,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希望从党的执政地位中捞到好处的人,乔装打扮混入党内,为了谋取私利,不惜违背党的制度、破坏党的纪律;一些没有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领导干部,与腐败分子同流合污。在这样一些人的作用下,党的整体状况潜移默化地向着消极方向发展:思想理论日益僵化,脱离群众、滥用权力的问题突出,面对突发事件和深层社会矛盾束手无策。可以说,反腐败始终是执政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回顾人类社会政权更迭的历史,分析苏联东欧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任何政党、政治集团执政以后,都面临着失去政权的危险。在和平建设时期,危险主要来自执政党内部的腐败。执政党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有效地预防腐败,才能保持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党风廉政建设与党的命运和前途的内在关联性。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瞻远瞩,居安思危,进一步深刻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用如此犀利的言辞表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在党的文件中还是头一次,这是我们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正视现实、坚持发展观点的体现。虽然出于忧患之心,但充满自信之气。

当前,不能“就腐败讲反腐败”,必须视野开阔,着眼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从治标与治本、惩治和预防两个方面作出努力,尤其要注重治本,注重预防。必须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我们党正在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相信,只要认真吸取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并依据新时期的历史条件探讨和提出反腐败和对策,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可以把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参考文章:

[1]新华网.刘少奇:开创我党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最早先例.2009年11月26日.

[2]何勇.坚持反腐倡廉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09年10月23日.

[4]佚名.论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的重要性.2008年11月1日.

[5]刘辉.加强反腐倡廉推动党的建设.2007年8月6日.

[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党的十七大报告.

单位:医学院

班级:临床1001班

姓名:张玲朱元希 童哲瑶贾含秀

第18篇:妇产科临床论文 妇科疾病论文

妇产科临床论文妇科疾病论文

经宫腔镜注入中药治疗输卵管近端梗阻性

不孕36例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注入丹红注射液治疗输卵管近端梗阻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因输卵管近端梗阻的不孕症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注入丹红注射液,疏通近端梗阻的输卵管。对照组(33例),采用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注入传统西药,疏通近端梗阻的输卵管。观察两组输卵管疏通情况及治疗后6月内妊娠情况。结果 应用丹红注射液经输卵管插管注射,疏通近端梗阻的输卵管,总有效率85.9%,妊娠率30.5%;对照组总有效率54.6%,妊娠率18.2%。结论 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注射纯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在治疗输卵管近端梗阻引起的不孕症安全、有效,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丹红注射液;输卵管近端梗阻;妊娠

输卵管梗阻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大约20%~50%的女性不孕不孕症是由输卵管因素引起的,其中因子宫输卵管连接,即输卵管近端梗阻(Proximal tubal blockage,PTB)引起的不孕症占20%。〕PTB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显微手术和体外受精。以上方法均有费用昂贵、成功率低等缺点[1],不易推广应用。纯中医治疗,如中药口服或灌肠效果不明确,且时间久,患者难以坚持。近年来笔者对PTB

患者采用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注入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生产,10 ml/支),治疗输卵管近端梗阻引起的不孕症,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01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输卵管梗阻性性不孕患者69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或(和)腹腔镜探查,或(和)宫腔镜检查诊断为输卵管近端梗阻(PTB)。平均年龄31(22~43)岁。患病时间平均3.5(2~8)年。原发不孕21例,继发不孕48例。其中双侧输卵管近端梗阻29例,单侧输卵管近端梗阻15例,异位妊娠已切除一侧输卵管者,而单侧输卵管近端梗阻25例。

2 治疗方法

将69例有P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3例,两组在年龄、患病时间、病变程度等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所有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3~5 d内接受治疗,术前查白带常规,排除阴道炎症,月经后治疗前禁性生活。每个月经周期治疗一次为1个疗程,共1~3个疗程。两组均施行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疏通术,研究组使用丹红注射液20 ml(棕色溶液)+生理盐水10 ml进行疏通,对照组使用庆大霉素8万iu+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000iu+生理盐水30 ml+0.2 ml美兰进行疏通。术中观察宫腔整体形态排除宫腔内其他病变后,依次寻找两侧或单侧(患侧)输卵管口,插入输卵管导管(3F微细导管)于间质部内3~5 mm,然后向输卵管内注射上述药物,以了解输卵管梗阻

程度,再加压推注药物,反复数次推注药物至阻力渐渐变小,疏通完毕后,再次观察宫腔、宫颈情况,以免漏诊疾病。两组术后均使用同类抗菌素口服3 d预防术后感染,并作相关记录及术后随访。

3 观察疗效

经1~3个程疗治疗后,双侧或单侧输卵管梗阻经治疗后由梗阻变为通畅,半年内宫内妊娠为治愈;双侧或单侧输卵管由梗阻变为通畅,但半年内未宫内妊娠或宫外孕为有效;双侧或单侧均不通畅为无效。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 两组在年龄、患病时间、病变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2 观察结果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见下表1。两组比较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输卵管梗阻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大约20%~50%的女性不孕症是由输卵管因素引起的,其中因子宫输卵管连接,即输卵管近端梗阻(Proximal tubal blockage,PTB)引起的不孕症占20%[1]。据sulakd 等报道,大多数情况下输卵管腔内造成的梗阻是由于组织碎屑或蛋白质样物质滞留所致[2]。Papaioannou 于1990年报道PTB可由单一的解剖学或生理学因素引起,梗阻物为输卵管的分泌物和(或)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占优势时宫腔分泌物反流,如逆转机制有缺陷,可导致输卵管不全或完全梗阻[3]。PTB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显微手术

和体外受精。前者创伤大,术后不可避免地再次形成粘连,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PTB已逐渐减少。而体外受精费用昂贵、成功率较低,不易推广应用。

纯中医治疗,如中药口服或灌肠效果不明确,且时间久,患者难以坚持。自1985年Platia等首先报道1例PTB患者经宫腔镜输卵管疏通治疗成功以来,借助于宫腔镜插管疏通输卵管梗阻得到推广,成为治疗PTB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经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能将导管插入输卵管间质部3~5 mm,并同时加压向内注入药物,对间质部梗阻起到机械性疏通作用,再加上直接加压于输卵管内对轻度粘连起到分解作用,并能精确地检查两侧输卵管的通畅度,对于有组织碎屑或血块或蛋白样物填塞输卵管内口者,能及时发现并作相应处理,使梗阻的输卵管得以疏通,比传统的通液方法有明显的优势。电视宫腔镜下输卵管加压注药的检查和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荐的临床治疗方法[4]。本研究项目采用的纯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丹参和红花。丹参味苦,性微寒,通血脉,散瘀结,为主要;红花味辛,性温,化淤血,通经络为辅药。二药相辅除邪而不伤正,共凑活血通路、祛瘀生新之功效。现代研究证明,丹红注射液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促进细胞再生,从而具有保护输卵管黏膜上皮,预防术后再次形成粘连。本文方法应用现今已发展成熟的宫腔镜技术,结合纯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对PTB患者实施输卵管插管疏通术,使

近端梗阻的输卵管得以疏通,使祖国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为广大不孕症患者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董建春,夏恩兰.临床妇产科内窥镜技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0-123.

[2] Sulak PJ, Letteris GS, Hayslip CC, et al.Hysterscopic cannulation and lavage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tubal occlusion.Fertil Steril,1987,48:493-494.

[3] Papaioannou S.A hypothesis for the pathogenesis and natural history of proximal tupal blockage.Hum Reprod,2004,19(3):481-485.

[4] 王素敏.宫腹腔镜联合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江苏中医药杂志,2005,4:26-29.

第19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持续改进措施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持续改进措施

1、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2、处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每次抽查100张门急诊处方,检查内容包括处方书写、使用通用名称、药品用法用量、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处方合理用药评价、处方药品费用等方面对有代表性的不合格处方在医院内部公布栏中公开点评和公示,并要求各临床科室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总结经验。

3、每月对住院病人用药情况进行抽查,统计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并对限制类及特殊类用药情况进行跟踪,查看是否有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4、每月对医院所有药品用药数量和金额前十位品种及抗菌素进行统计排名,对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前十位进行排名。

5、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6、院部对不合理用药、药品费用比例必须做好干预工作。

港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20篇:╳╳医院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医院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一、在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药师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二、依据医院处方点评制度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每月开展处方(医嘱)点评工作。每次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检查内容包括处方书写规范、使用通用名称、药品用法用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处方合理用药评价、处方药品费用等,并将结果及时上报医务主管部门,进行相应的奖惩。

三、每月对住院病人用药情况进行抽查,统计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并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查看使用是否规范、合理。

四、每月对医院所有药品用药数量和金额前十位品种及抗菌药物进行统计排名。

五、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六、医院主管部门对不合理用药、药品费用比例必须做好干预工作。

临床用药论文范文
《临床用药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