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毛概读书笔记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5 21:05:3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毛概读书笔记

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题 目 学号

姓名

教 师

读书报告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读书报告

年 6月4日

2015《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是一本关于杨尚昆的回忆录,这位长期身居要职的老一代革命家,曾在中央担任多个职位,对那些鲜为人知的要事轶闻了如指掌。在这本回忆录里多多少少是对历史的还原,从个人的一生联系到党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整个大时代的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直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杨尚昆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这个要职整整20年。他对自己有这么一段评价:我大概起个甘草的作用。甘草是中药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辅药,一种调和药,一剂药里加上一点甘草,就能使这剂药更好的发挥疗效并减少副作用。中央办公厅的工作本身包罗万象,小到人民信访,大到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安全的督促调查,目的就是为中央服务,保证其正常运转。后来在中央军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上,做的事情也一样是四平八稳。在一件事上做到稳妥也许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然而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20年和在中直机关党委12年,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得十分平稳却是不容易的。

记得在前些天,有个副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把每一次的作业都当成一件作品来完成,展现你的思维过程。同样是一种态度与追求,这是一种积极的处事态度。杨尚昆是一个成功的实践家,历史是最好的证明。教给我们的正是这么一种态度,需要我们去践行。当然,并不是态度就能决定必然性的结果,但是没有这种态度却必然不能把每件事都处理得四平八稳的。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是我们不愿意打却又不能不打的一场战争。在回忆录中,也涉及到了一些相关的细节,大部分的党内人员都认为不应当出兵,理由是国内战争刚刚结束,经济还未恢复,入朝战争于我方不利。当时,只有彭德怀分析了唇亡齿寒的形势,最后在会议上决定了入朝参战,由彭德怀挂帅。

不得不说,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眼光是长远的。假如历史可以被假设,我们不妨去设想一下中国不派兵参战的后果。有苏联做靠山的北朝鲜与有美国做后盾的南朝鲜相比,战争前期虽是北朝鲜占优势,但在仁川之战之后,局势的极度转变却不得不让人担忧北朝鲜,甚至说没有中国的志愿军,北朝鲜的沦陷也是时间的问题。

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这次的决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多数人都只看到眼前中国的局势之时,毛泽东与彭德怀的目光是长远的。因为事物总是发展的,那么以长远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去研究问题才会真正解决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经济成果是举世瞩目的,但同时,现在的环境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当下政府在严抓环境问题,只是在发展经济时没有想到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在解决主要矛盾时,却忽略了这个方案带来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结果。这也是一种局限性,一个环境中的个体,都总是会受到其影响,其想法容易受到拘束。从实践经验来看,或是从历史的发展看,能不受到约束的人总是占少部分。

对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事件,在回忆录中倒是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以下是相关的总结:一是中共内部的团结、统一是中共的生命。要实现这一点,薄一波认为,高级干部要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搞“五湖四海”,不搞山头主义,不搞宗派主义。二共产党人不可追求个人的权利和地位。高岗的个人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于当顺利时骄傲自满,狂妄跋扈,而在不如意时,则患得患失,泄气动摇)和私生活的腐化欲长期没有得到纠正和制止,并且在全国胜利后更大大发展了,这就是他的黑暗的一面。

高岗饶漱石事件是建国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斗争。通过回忆录中的叙述:可以发现这是两个权欲熏心的高层干部,在有相当的领导基础下,开始逐步走向分裂共产党的道路。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有这样的想法本就应该进行自我批判,在任其发展后,总是让人惋惜的,两个都是极其有能力之人。在欲望面前,失去了自我批评,而越走越离党的路线远去。

这是政治生活,看到这部分,也会联想到一些经历或是别人口中获知的经历。从小就被教导名利场是一个多么让人迷失的地方,所以从来就很抵触。在大学里,那些社团里的或是自己的班级里的,或多或少会遇到那么几个被权力被禁锢的人,总觉得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反感的情绪。但不得不说,那是一种存在,即使再怎么不喜欢再怎么抵触,却要以正确的认知观念去观察存在。有那么一句话: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前头。

通读这本回忆录,看见了新中国建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国际形势的严峻,党内人员的斗争,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建国初走了不少的弯路,但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从而真正走上中国特色。在这段时期的一系列事件中,可以发现在探索中国特色道路上,重要的是党的领导方向。 在那些曲折的道路上,比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四清运动,其中四清运动对于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把多种性质的问题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致使不少基层干部遭到错误的处理和打击。四清运动,实际上为“*”的发动作了准备。不得不说,党的领导方向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所以在走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要少走弯路,就要确保党的决策正确。那么又该如何保证领导方向的正确性呢?

我以为:首先要明白这个正确性的含义,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人民是是国家的主人,要领导全国人民走一条争确的道路就应该充分考虑人民的需求:从需求对象上看,物质需求是第一。我们盼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儿童能成长得更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而在非物质的需求也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同时,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度推进,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也不断变化和日趋多元化,人们面对越来越大的多重心理压力,更加注重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从需求主体上看,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在社会财富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后,需求主体的分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多,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越来越突出,靠提供单一产品满足很多人需求已经不可能。当前群众工作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间都是一种需求主体。从需求的层次看,高层次需求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已经告别了全面短缺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在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对法律、秩序、公正、道义等的追求开始日益上升,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烈,民主参与、诉求表达、利益维护、尊重、发展、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其次,党内人员应当做好自我反思工作。毕竟每个人都会有一定得局限性,在做出决策时,不可避免要犯错误,但是只要在意识到时进行改进,那么在这个环节上就会少犯错误。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以上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000名,因此这次大会又称“七千人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就是在这样一次规模空前、意义重大的党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就工作上的失误作自我批评,对党的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缺点、错误主动承担了自己应负的责任。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带头下,各地区、各部门的负责人也都作了自我批评。正是由于这次大会是在一种民主求实、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中进行的,因此对纠正“大跃进”等错误做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共产党的领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还需在其领导下走更远的路。

参考文献:

[1] 苏维民.《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2]谷正中.21CN读史:薄一波思索高饶事件“手莫伸,伸必捉”[DB/OL].http://news.21cn.com/history/lishidajiangtan/a/2013/1025/11/24686108.shtml.2013-10-25 [3]康伟.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DB/OL].http://www.daodoc.com/tbzt/tbzt_2013/qzlxjysj/luxx/llyj/201307/t20130722_251378.htm.2013-07-21

推荐第2篇:毛概读书笔记

践行被遗忘的口号“为人民服务”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解决。毛泽东针对这一情况,在文章中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演讲中毛主席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一致,打败日本侵略者。

在中国逐渐崛起的今天,“人民服务”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个重要的原则,不仅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必须奉行的“宗旨”,而且写入了宪法,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然而决定成败的是细节,而不是抽象的口号。

《宪法》中就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接受群众监督,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地执行国家的政策,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只是当今社会“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这十个字,有多少政府人员真正做到了呢!更别说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了!那些政府人员在工作中真正认真考虑过“为人们服务”背后的深刻内涵、掂量过“为人民服务”的沉重份量吗?

我们的党纪国法把“为人民服务”奉为最高原则,这是国家之幸、民族之福。但在今天政界的腐败现象却是越反越繁荣,贪官污吏一抓一大票,“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仅仅成为了的政治宣传口号,成为政府机关的一种习以为常的装饰物,在这五个大字的面前毫无人民利益的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他们身在位,不为人民谋其利,将看病难、买房难、医疗养老保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抛之脑后,自己却整日挥金如土,中饱私囊,不为百姓真正办一件实事,虽然国家对这种腐败还以严厉打击,净化政界,并对一系列民生问题做出实际行动,确保落实到每一个平民百姓,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的打击以及各方面的问题的解决。

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建立完善的处罚体系。当今报考公务员热为何难降温,竟还达到5000:1的报考比例,那是因为在现代人眼中,公务员就是拿着高薪,坐在办公室喊:“我好累!”,然后享受带薪休假的一个群体。公务员在某一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直接理解为“公共服务人员”,但为何在现代人眼里公务员成了悠闲自得却拿着高薪的群体?这就是我们的处罚体系不健全。如果一个党员兼公务员在上班时间饮酒,若没有因此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以上的损失,饮酒又是此人的个人合法财产,按照党纪,他将不会受到处分;按照国法,他也很难受到处分。而事实上,长期以来党政机关普遍存在着作风不良、效率低下的问题,更有甚者,光领工资不上班,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了。但在这种缺乏具

体制度保障的原则下,是难以将为人民服务化为鲜活的社会行为的。在“狼”多“肉”少,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让那些拿人民血汗钱的公务员真正的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深刻意义,谁要再不给“人民”笑脸,那就给他们看自己的哭丧脸!

此外为了更好的践行为人民服务,应建立起服务的动力机制和服务者的择优汰劣机制。“当家作主”的是人民而不是政府工作人员,党员干部一定要用这种权力来为人民服好务,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一旦没有践行就应淘汰,使“为人民服务“真正成为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深入到政府机关人员及党员干部的思想中去。

显然,“为人民服务”的真正落实,解决好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也同样重要。虽然现在的上访机制已有改进,人民民主也有进一步的体现,但仍有做官者无法无天,官二代名词的出现,“我爸是李刚”事件的发生都在说明问题,平民百信心中一股怨气没处说的现象,在微博盛行的今天一一浮现。健全服务质量评价机制迫在眉睫,只有人民敢说了,能说了,才能更好的遏制腐败现象,真正做到为人们服务,使“为人民服务”不只是口号的代名词。

在这新的时代,永远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重视人民的力量,发动人民的力量是我们党最优良的传统,继承和弘扬为“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是形势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我们需要永远的“为人民服务”!

践行为人民服务需要深入到党的内涵里,使政府工作人员将遗忘的口号行动到每日的工作中去,“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

推荐第3篇:毛概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读书笔记

姓名:胡若飞 班级:1505041 学号:150504107 阅读篇目:《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矛盾一词出自于《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科学范畴,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既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又有两个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中,而且贯穿于每一件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文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局以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任务都要服从于这个中心,又产生了其他一系列矛盾。最突出的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加速化,导致了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失衡,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自民主革命以来,我国社会矛盾丛生、此起彼伏,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鸦片战争是列强为了掠夺中国而发动的,最终以中国战败并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这个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矛盾是殖民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接下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的打击了封建主义。但在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此后至20世纪初,随着列强对中的进一步掠夺和侵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再次惨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此时世界早已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时局图形象的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惨烈现状。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次爆发,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初到1919年,由于各种条约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人民苦不堪言,再一次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各种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要求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共和国家。武昌起义的成功,成为向清朝通知总攻击的突破口。辛亥革命胜利,各省宣布独立,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辛亥革命的胜利不失为“在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社会而斗争”的革命

1919年伴随着五四运动,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接下来,全体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于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了军阀。在蒋介石发动4.12政变后,社会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与国民党代表的地主阶级的矛盾。从1935华北事变开始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胜利,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矛盾是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1949年10月1日建国后,经历了不同时期。从建国到恢复恢复国民经济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矛盾是肃清残余势力,实际上是为彻底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斗争。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重大改变,1956年党八大对此作出了正确的分析: 1956年党的八大对此作了比较正确的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其实也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此后这一矛盾一直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是不全面不成熟的,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

矛盾刺激着发展,这同时也是矛盾与和谐的一方面体现,有了矛盾才能刺激社会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以配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有了矛盾,人们才会从根本上分析和解决矛盾,从中找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道路。

因为矛盾具有他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必须从客观上理性的认识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长期以来被压制的社会去求被广泛释放出来,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条件和社会生产力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此时中央领导人正确的认识了社会矛盾,谋求改革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国民生产总值连年攀升,社会主义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能够适应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虽然还没有完全适应,但是已经能够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满足感,这就说明了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改革解决矛盾的重要性。

从认识矛盾到解决矛盾,最终目的就是要发展经济。在十八大会议中,依然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才能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好的满足全体劳动者人民的需要,解决劳动者与整个社会生产之间的有序性,解决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3)毛概课本

(4)《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

推荐第4篇:毛概读书笔记

有一种平凡的世界并不平凡

前不久有幸拜读了路遥先生的百万字巨著《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191305号),被他的文字和他笔下的人物、世界深深地吸引了、感动了、震撼了。

打开书本的扉页,第一行字就摄住了我的的心灵: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我想,作者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而这部作品,亦是深沉而伟大的,因为之于土地,之于岁月,只有伟大的史诗般之作方能体现其深度与广度,才可能表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厚重感。

果然。读罢路遥先生的这部作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沉重?是压抑?是豁然开朗?是信心倍增?。。。不知道,因为心里五味杂陈,已说不清是哪种滋味。但我知道,他笔下的人生是苦难无比艰辛异常的,却也是快乐幸福的。他朴实的文字与口语化的语言背后是为我们勾画出的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一种人生百态。在看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巨大变迁的同时,对自己的心灵也进行着一场洗礼。

最令我感到震撼甚至不可思议的是主人公孙少平的经历及个人精神品质。就出身而言,已是社会最低层,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但他却有着一份坚韧,执着和坚持,有着永不言弃的决心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即使是每天有饿肚子的可能,即使连一份丙菜都买不起,即使连一个玉米面馍都没有,即使穿着是同学当中最差的,他也丝毫没有要放弃读书的念头。因为他明白,家庭出身等都不是他能选择的能改变的,物质上的贫穷与匮乏都是无关痛痒的,往往最致命的是精神食粮的欠缺。因此,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努力阅读。通过阅读,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内心世界,这些涵养在与同学的交流当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来。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眼中的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于是他在同学们当中的地位有所提升,自信心也渐渐树立起来,他也驱除了自己的自卑感。

同样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孙少平的经历感同身受。读到那段他在高中时候拼命学习努力读书的情节时,自己以前上学时的一幕幕如电影般在脑海里上映。手捧小说,阅读着孙少平的故事,回味着自己的经历与过往,努力想找到现在的自己与以前的共同点。却忽然发现原来自己以前所做的远远不够。再看看现在的自己,看看现在周遭的大学生,试问有几个能如孙少平般用功,如他般求知若渴?看看我们现在的学习状态,上课前几排几乎无人,课上人手一电子产品,人人低头族,听课者寥寥无几。作业敷衍了事,考试临时突击。平时不看书,若看只看教科书。试问这样的学习方式,学习氛围下,能成长出几个学者,几个专家?又或者成长出太多的“砖家”?

忽然想起前不久一个学者对于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相关调查研究,结果不容乐观。所有参与调查者均承诺在1h之内不碰手机,结果15min内已有1/3的人阵亡,半小时之内未出局者已寥寥无几。此结果令我们大跌眼镜。学者分析称,由于平时太过频繁使用手机,学生对手机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一定时间内不看手机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烦躁、多动等情绪。所以啊,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反省反省自己了。手机真的不可或缺吗?还是我们对学习的重视度不够?想想孙少平在当揽工汉睡草铺的时候依然不减的求知欲和奋力拼搏坚持读书的情形,我们是不是该汗颜呢?他在流了一天的汗,挖了一天的煤之后依然省吃俭用买书籍学习数理化,而我们呢?心安理得的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攀比着,炫耀着,却从未曾比较过谁度的书多,谁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关注的更多,谁更有见地对事物的看法更加独到。现在看来,我们才是真正的贫穷者。因为精神上的贫穷远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加可怕。

书中描写的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亦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感动与震撼的同时心生羡慕,希望自己也能遇到那样的一位心灵上的伴侣,相知相惜。他们俩人的爱情故事是可歌可泣的。因为从个人出身、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等各方面讲都判若云泥:一个出身在农民家庭,一个出身官邸;一个受过良好的教育,一个高中毕业;一个有着光鲜亮丽的职业,一个到处揽工最后成了挖煤工人。但他们打破了世俗的看法在一起了。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对彼此深深地爱恋;更因为他们都非常优秀,各自身上拥有许多闪光点而彼此崇拜者,相互吸引着;也因为他们对门第、对物质没有过高的要求。

就像晓霞所言:从心灵方面说,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和自己亲近。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比能比得上人与人心灵的融洽更为珍贵呢?不是家庭、职业、社会地位和其他条件接近的人,相互间心灵就更能接近;而实际上,两个人尽管其他方面条件殊异,可心灵却往往能接近和相通。是的,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不掺杂任何其他东西。爱情本身美好的,当我们将它与金钱、名利等物质挂钩时或多或少就会有些变质了。反观我们这个时候,如今会有几对恋人为了爱情本身而不顾一切的走到一起、白头偕老。而我们都太过“现实”,“房子、车子、票子”似乎已成为爱情婚姻世界里的潜规则。甚至有人明目张胆的说宁愿坐在宝马里面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想想,我们的价值观爱情观应该是这样的吗?坐在宝马里面哭就是我们一直希望的幸福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想想我们最初期待的幸福模样,然后再去寻找。

小说的最后,少平和晓霞两人均为救人一死一伤,从此阴阳两隔。他们都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就他人,选择了责任。我想,这种勇气,这种担当,这种舍己为人亦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当又一次打《开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又将是一个新的世界,又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推荐第5篇:毛概读书笔记

书名:《李宗仁回忆录》 作者:李宗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5-12-01

阅读时间:2014.12.01—2014.12.07

读《李宗仁回忆录》有感

读了许多回忆录,但最能引人深思的我认为当属《李宗仁的回忆录》这本书了(以下简称《回忆录》)。这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忘却时空的好书,花了7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接近50万字的上下册的《回忆录》,在图书馆里,宿舍里,抓紧一切空余时间,每晚读至0点而无睡意。而今读完,码书于桌上,内心颇多思绪与感慨。

李宗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数的政治领袖和英雄人物,也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最后一年中,成为有历史和正统地位的国家元首。“国无论君民,惟以忠心为大本;人何分新旧,不移宗旨是英雄。”“新旧不是评论人事的惟一标准,而为现代革命者所不齿的道德反倒可能是更具普遍性和永恒性的评价标准。”这些话都能证明李宗仁的历史地位。

该书从李宗仁的人生历程出发,像是打开了历史的另一面。让人对当年的历史了解得更加全面。因此北伐史、正面抗日战场、国民党元老、领袖、将军、军阀等各色人物纷纷登场、风云际会,生动上演着民国历史的演进。各色人物不再像教科书中的一个符号,而是有血有肉,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也是跃然纸上。

虽然只是个人的回忆录,但却不仅限于李宗仁个人的发展,其涵盖社会背景、政治形势、民国风俗、军阀名流、各种政见思想、分析等,写作范围非常大,涉及人物繁多;同时,从国名党内部人物的角度,李宗仁对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等各类高级将领详尽的描述与评价就像一个纷飞的战乱时代的众生相。《回忆录》正是以自己人的口吻来分析国民党一步步走向成功,然后一步步走向败退的历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李宗仁的一生可谓是“有足多者”。他从农民出身,入军校,参加各种各样的军队及讨伐战争。在国民党执政时期诸多决定性的大事件之中---如“两广统一”、“北伐”、“宁汉分裂”、“武汉事变”、“中原大战”、“台儿庄战役”等,李宗仁均是关键人物之一,少了他,历史可能就不一样了。李宗仁对我最大的影响来源于“台儿庄战役”,以一群“乌合之众”挫败了日军的精锐之师,其指挥才能,还有领导艺术起到了很大作用。

李宗仁认为现代中国变化激烈,政治文化以趋新为特色,“革命”本身成为目的,举凡一切传统的道德和价值秩序均被视为“保守”和“反动”,惟恐打倒之不够,为一党之和,一团之和,甚至一人之和,党人无法无天,不择手段。李宗仁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融合着崇高理想和坚毅行动的革命,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同时,之所以一再给民族的人民造成深创巨痛直至浩劫,原因之一就在于某些革命者以革命之名行攫权之实,以解放之名逞一己之欲,由人民代表而成为人民救星,直至以秦皇自居。对此,章太炎,熊十力等辛亥老人物均曾为之痛彻心扉。李宗仁作为现代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更具痛楚经验。他发现参加党争的人大半只顾目的,不择手段。流风所及,国民道德、社会风气均蒙受极不良的影响。

政治组织和主义信仰有所新旧,但是做人道德和政治品格却超越新旧。李宗仁对其同志的评价,多在其与旧军阀的对比中进行。北伐七个大军中,作战最勇敢、功劳最大的是李济深的第四军、李宗仁的第七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而不是受革命教育最深、主义信仰最忠诚的黄埔系第一军。政治不是道德,然而革命包括革旧道德。但党人无德无义无信,“革命”势必受害。北伐尚未进行,国民党内部即酿成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三人明争暗斗之局,党权无法统一;北伐尚未成功,国民政府即已宁汉一分为二;北伐成功,在同一面“青天白日”的党旗下,各派系力量分合无常,“新军阀”拥兵自重,“事变”层出不穷;蒋介石一心诛锄功臣,消灭异己,不断演出派系倾轧、同室操戈的闹剧。革命军队并没有避免此前北洋军阀的甫一成功即陷入混战的宿命。李宗仁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深刻阐述了其本质。

于此之外,读完《回忆录》,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蒋介石。与李宗仁性格的正直、老实恰好相反,蒋介石则是阴险狡诈、心胸狭隘、多疑、专制独裁。李宗仁是这样总结蒋介石的:蒋介石先生在军事、政治上低能,但在玩弄权术,嫉妒贤能方面确是天才。蒋的成长背景是常年混迹于上海的十里洋场。多年十里洋场的熏陶,使得蒋形成做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处事作风。李宗仁先生说蒋无军事上的智慧不无道理,蒋没有从军队的最底层做起,虽说有留学日本的经历,但有没有学到真材实料,有没有军事才能,则是大家都明眼看得到的。有人才他不用或者是不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分资源时优待自己的黄埔军队;西安事变后,长期软禁张国良、杨虎城;作战过程中时而说往东时而往西;抗战胜利后接收变成了“劫收”;作战时将领有好的建议屡屡不采纳;后期有一次李宗仁请其到家中吃饭,而蒋却派儿子蒋经国在厨房验菜,确认无毒后才让人上菜。书中有许多诸如此类的细节能反映蒋介石的性格,或有趣,或让人感慨。

在《回忆录》中我几乎没有看到李宗仁做错过事,所有的错貌似都是蒋介石的。但“完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倾向于以一种有利的角度叙述自己,对此我做一些阐述。

以前只知道李宗仁的妻子是郭德洁,其回忆录中也只提到郭。而其第一任妻子李秀文却并未提及。在李宗仁生活的时代,三妻四妾也不是影响品节和声望的事,只是在《回忆录》中对原配妻子只字为提,多少有些不公平。

若说两个妻子的事只是德公的私事,不提及反而显得《李宗仁回忆录》作为政治活动经历的历史作品的严肃性。但实际上还有重大的军政事件没有提及,典型的就是“王公度事件”。王公度确有不法之迹,李宗仁枪毙他也说得过去,之所以不提及,可能是因为一提及王公度,就会引出李宗仁授意的特务活动,这显然与其光辉形象背离。

还有一点疑问也在此提出:在其《回忆录》中,1943年9月,李宗仁被任命为汉中行营主任,可后来查证,其实是1945年2月。这么重大而又容易核查的日期如果弄错了,很难相信会逃出唐德刚先生的法眼,他对李宗仁的记忆错误通常会有错必纠的。有学者认为,李宗仁这是为了逃避1945年豫湘桂大溃败中第五战区的责任,可溃败发生于1945年3月,2月即离职的他并不用担此责任,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抗日之初,李宗仁预言欧战即将爆发;爆发后,又预言英法将会速败,还预言日本会南进,与美国开战,则中国抗日必胜。这种高明的见识现在很难考证出是当时即有的。由此可见,李宗仁对当时革命的认识尤为透彻和具有远见卓识。

对于《李宗仁回忆录》,其文采一流,更像是历史小说,让读者回味无穷,在不知不觉中即能深入了解到李宗仁及一些国民党内部的情况,是一本值得反复品阅的好书。

推荐第6篇:毛概 读书笔记

毛主席著作读书心得——《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是为当时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所写的决议中的第一部分。可以说,中国人民军队的建设,是经过艰难的历程的;当时的中国工农红军从1927的“八一”南昌起义创建开始,到1929年12月,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红军中的共产党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就是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它对人民军队肃清旧军队的影响,完全建立在马列主义基础上,最终使之成为完全的、真正的人民军队起到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作用。可以这么说,现在我们人民解放军中的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就是继承了这个决议的路线并不断发扬光大。

在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建立了我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从此点燃了创建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先例。在这一时期,红军除了打仗,还要筹款,做群众工作。这些在创建红色政权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红色政权领导人及时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政策纪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红军队伍的扩大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在红军刚刚组建不久,且又长期处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成分较为复杂,如北伐军中的雇拥兵以及解放过来的士兵占了很大的比例,加上当时党内又涌进了一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这就使得旧军队的许多坏作风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地反映到红军队伍中来。基于上述思想,在我们的队伍中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无产阶级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我们的上述理想和目的,否则,将一事无成。所以,在当时,毛泽东同志及时提出了在党内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并彻底加以纠正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例如,在当时,红军队伍中的一些同志的头脑中存在着“单纯的军事观点”,认为军事和政治二者相对立,“不承认军事只是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甚至认为只要把军事搞好了,政治工作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了。孰不知,这种观点是大

错而特错的,因为,我们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是为着解放全中国所有被剥削被压迫人民而去打仗的革命队伍,除了打仗,它还担负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和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等重大任务。只有如此,才能最终达到消灭一切压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敌人,进而解放全人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红军的打仗,不是为了单纯地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好高勿远,总想着要大干一番,而却不注意去做细小的群众工作,这种思想也是大错而特错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不顾主客观条件,犯着革命的急性病,不愿意艰苦地做细小严密的群众工作,只想大干,充满着幻想,这是盲动主义的残余。”Ia能由此我感到,要想干好大事,首先必须在做好小事上下工夫,因为高楼大厦之所以能够建成,是由工人师傅们用一砖一瓦砌成的。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也是这样,如果大家都不去做细小的工作,而只想着一步登天去干大事业,那也是不行的,高楼大厦平地起,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认真细致地去做细小而严密的具体工作,我们的事业才会发展得更快,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早日建成。

在文章中,毛泽东同志还提到了极端民主化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当时,红军中有人提出了要在红军部队中实行所谓的“由下而上的民主集中制”、“先交下级讨论,再交上级决议”等错误主张,在当时,毛泽东同志及时察觉了这些错误思想,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极端民主化的危险,在于损伤以至完全破坏党的组织,削弱以至完全毁灭党的战斗力,使党担负不起斗争的责任,由此造成革命的失败。极端民主化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这种自由散漫性带到党内,就造成了政治上的和组织上的极端民主化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任务根本不兼容的。”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是相当正确的,在我们党内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在充分行使党员所拥有的民主权力的基础上,必须服从党的决定,也只有这样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反之不但一事无成,还将使我们党的事业毁于一旦,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要想使我们党的事业能够顺利发展,就必须在全党实行党所领导下

的民主集中制,不能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种所谓的民主,否则,将葬送我们所为之奋斗的事业。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极端民主化的危险,在于损伤以至完全破坏党的组织,削弱以至完全毁灭党的战斗力,使党担负不起斗争的责任,由此造成革命的失败。”另外,“极端民主化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这种自由散漫性带到党内,就成了政治上的和组织上的极端民主化思想。这种思想是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任务根本不兼容的。”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论断,我认为是相当正确的。现如今,改革开放,敞开过门,我们在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使我们国家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如一只只苍蝇飞入我们已经敞开的国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我们某些人,且侵蚀着他们的思想灵魂,为此,我们现在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论述,不禁感到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只有根据我们自己的国情,走我们自己的道路,不能学西方资产阶级那一套,这是和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水火不兼容的。

除此之外,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还就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进行了论述,这些我认为相当必要的。因为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危害极大,不解决这个问题是不行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有些人对于形势和事物的分析不能一分为二,总是带有某些主观和盲动,这样不仅不利于处理和解决问题,相反,将阻碍我们事业的发展,使我们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主观主义„„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指导,其必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因此,我认为我们必须学会科学地去认识事物和了解事物,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去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只有不断地去改造自己的思想,去除脑子里残留的这样那样的错误看法和认识,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虽然是对党内而言,但在现实中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适用的,因为我们从小所接受的就是党的教育,所形成的就是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改造我们自己的思想也要以此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

自己成为一个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也只有不断清楚自己头脑中那些非正确的思想和意识,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才能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正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所说的“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

推荐第7篇:毛概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后读书笔记

三十年的封面,三十年的回忆

杂志封面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改革开放30年,中国杂志真实地记录了30年的激荡风云。《封面中国三十年》就是从1978年——2008年数万种杂志中,精心选择当年最能代表当时社会生活形态、人物精神状态的一期杂志封面,构成30张中国历史面孔,在众多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图书中独树一帜。它从每个封面切入,详细解读封面内容,阅读当今中国,观察当年度中国社会生活的形态,点评当年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节点,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这些封面记录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在这样伟大的30年旅程中的成长,30年30张封面里是一代人梦想的变化和成长的回忆,在这些回忆中恰恰是时代的观念突破。

从全书可以看出,80年代的中国刚从“*”中脱离出来,正处在一个精神解放的年代。80年代的主题就是如何将个人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宏大的集体性话语中脱离出来,进入“主体性”时代。从1979年《大众电影》封面的吻照引发激烈争论到1986年《南方窗》将桌球这项街边娱乐放上封面,都展现出主体性的话语。当时的“新时期文学”主导着各种大众文化的复兴,都是中国人从匮乏中挣脱追求精神上个人确立的努力的一部分。

90年代将80年代的抽象精神转变为物质的追求,中国的个人以实实在在的劳动力加入了世界,用自己的具体的劳动和低廉的收入寻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读书笔记

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性的世界。1991年的《中国企业家》分析出新生代企业家面临“体制”还是“市场”的身份困扰。1997年的《瑞丽》杂志首先出现中国制造的白领形象。这些都预示着改革开放后,中国迈入全球化和市场化时代。

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也进入了一个“新世纪文化”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和平崛起伴随着加入WTO、申奥和申博的成功已经成为现实。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而立之年,屹立于世界之林,以改革之姿震惊世界,以开放之态投入全球化浪潮。体制转化中,企业家诞生;南方吹来的开放之风让人们认识了娱乐的面目;时尚开始在中国布道。从西风东进到东风西渐,中国全球化,全球也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化。 30多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外开放在带来先进的同时也带进一些糟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开放了,新鲜空气进来,但有时候,苍蝇蚊子也进来了。“哈日一族”“哈韩一族”的流行也初见于21世纪初的封面杂志,过洋节、吃西餐越来越成为时尚。全球化的浪潮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严重扭曲着新世纪人的价值观。中国本土的文化价值和社会结构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威胁。除此之外,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空虚状态。高端文化中,中华文化的普遍性价值还没有被充分认知。低端文化方面,大众文化的竞争力没有与经济成长相适应。我们的社会文化面临很大的挑战。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形势确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最突出的我觉得是我们老百姓的价值观问题。尤其以年轻的我们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读书笔记

最为代表。有一个欧洲奢侈品牌市场营销经理曾经说过,现在的中国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穷人,一种是刚刚富起来的人。现在的中国虽然经济发展很迅猛,但是我们的百姓确实浮躁的很。外国的营销正是抓住了国人的这种心理。现在的中国已经跻身于奢侈品消费的大国之一,用那句话来形容就是越来越多刚刚富起来的中国人急于表现自己的那份虚荣与骄傲。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年青一代,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浮夸与骄傲只会害了我们自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上论坛上各种骂国家骂政府的言论比比皆是。我以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个美国市长竞选时的演讲稿竟然是关于如何利用中国的年轻人与互联网打垮中国。主要手段是通过互联网向中国灌输美国的优越文化与美国自由,让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对中国、中国政府产生抱怨与憎恶。长此以往,借助中国的力量来捣毁中国。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的居心,所以我们在狠命的骂政府骂中国的时候不是正合了他们的心意吗?长此以往,国还能国吗?所以,年轻的我们要有一颗明智的心,热爱我们的中国,冷静的看待每一个问题。

但无论怎样,中国仍然没有放弃奔跑的姿态,没有停下追赶的步伐,没有停止追求梦想的努力。一幅幅经典的封面时刻敲打着人们的记忆。30多年前,一场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崛起的神话。歌德说过,历史在前进,每个人都在重新开始。而下一个30年,我们蓄势待发„„

推荐第8篇:毛概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后读书笔记

三十年的封面,三十年的回忆

杂志封面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改革开放30年,中国杂志真实地记录了30年的激荡风云。《封面中国三十年》就是从1978年——2008年数万种杂志中,精心选择当年最能代表当时社会生活形态、人物精神状态的一期杂志封面,构成30张中国历史面孔,在众多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图书中独树一帜。它从每个封面切入,详细解读封面内容,阅读当今中国,观察当年度中国社会生活的形态,点评当年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节点,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这些封面记录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在这样伟大的30年旅程中的成长,30年30张封面里是一代人梦想的变化和成长的回忆,在这些回忆中恰恰是时代的观念突破。

从全书可以看出,80年代的中国刚从“*”中脱离出来,正处在一个精神解放的年代。80年代的主题就是如何将个人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宏大的集体性话语中脱离出来,进入“主体性”时代。从1979年《大众电影》封面的吻照引发激烈争论到1986年《南方窗》将桌球这项街边娱乐放上封面,都展现出主体性的话语。当时的“新时期文学”主导着各种大众文化的复兴,都是中国人从匮乏中挣脱追求精神上个人确立的努力的一部分。

90年代将80年代的抽象精神转变为物质的追求,中国的个人以实实在在的劳动力加入了世界,用自己的具体的劳动和低廉的收入寻找

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性的世界。1991年的《中国企业家》分析出新生代企业家面临“体制”还是“市场”的身份困扰。1997年的《瑞丽》杂志首先出现中国制造的白领形象。这些都预示着改革开放后,中国迈入全球化和市场化时代。

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也进入了一个“新世纪文化”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和平崛起伴随着加入WTO、申奥和申博的成功已经成为现实。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而立之年,屹立于世界之林,以改革之姿震惊世界,以开放之态投入全球化浪潮。体制转化中,企业家诞生;南方吹来的开放之风让人们认识了娱乐的面目;时尚开始在中国布道。从西风东进到东风西渐,中国全球化,全球也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化。

30多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外开放在带来先进的同时也带进一些糟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开放了,新鲜空气进来,但有时候,苍蝇蚊子也进来了。“哈日一族”“哈韩一族”的流行也初见于21世纪初的封面杂志,过洋节、吃西餐越来越成为时尚。全球化的浪潮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严重扭曲着新世纪人的价值观。中国本土的文化价值和社会结构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威胁。除此之外,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空虚状态。高端文化中,中华文化的普遍性价值还没有被充分认知。低端文化方面,大众文化的竞争力没有与经济成长相适应。我们的社会文化面临很大的挑战。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形势确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最突出的我觉得是我们老百姓的价值观问题。尤其以年轻的我们

最为代表。有一个欧洲奢侈品牌市场营销经理曾经说过,现在的中国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穷人,一种是刚刚富起来的人。现在的中国虽然经济发展很迅猛,但是我们的百姓确实浮躁的很。外国的营销正是抓住了国人的这种心理。现在的中国已经跻身于奢侈品消费的大国之一,用那句话来形容就是越来越多刚刚富起来的中国人急于表现自己的那份虚荣与骄傲。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年青一代,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浮夸与骄傲只会害了我们自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上论坛上各种骂国家骂政府的言论比比皆是。我以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个美国市长竞选时的演讲稿竟然是关于如何利用中国的年轻人与互联网打垮中国。主要手段是通过互联网向中国灌输美国的优越文化与美国自由,让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对中国、中国政府产生抱怨与憎恶。长此以往,借助中国的力量来捣毁中国。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的居心,所以我们在狠命的骂政府骂中国的时候不是正合了他们的心意吗?长此以往,国还能国吗?所以,年轻的我们要有一颗明智的心,热爱我们的中国,冷静的看待每一个问题。但无论怎样,中国仍然没有放弃奔跑的姿态,没有停下追赶的步伐,没有停止追求梦想的努力。一幅幅经典的封面时刻敲打着人们的记忆。30多年前,一场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崛起的神话。歌德说过,历史在前进,每个人都在重新开始。而下一个30年,我们蓄势待发„„

推荐第9篇:毛概读书笔记

毛概读书笔记

关于本书:

毛概是指毛泽东思想概论。它主要分为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历史地位与作用;

二、

三、

四、五章则分别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上、下)、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理论及各个组成部分:第六章对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做了论述。

关于毛泽东的思想,主要可以表现一下三个层面:(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4)关于政策和策略;(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6)关于党的建设。其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关于毛泽东的思想成就也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1921——1928年(即指共产党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解释:国民党——《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的影响》;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运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它的标志: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第二阶段: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1928——1935年(即指土地革命中前期)。解释:井冈山——《井冈山的斗争》;红色——《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本本——《反对本本主义》;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标志: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活的灵魂。

第三阶段: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1935——1945年(即指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解释: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改造我们的学习》。

读书心得:

毛泽东建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近代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是毛泽东建党思想产生的浓厚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构成毛泽东建党思想最直接最主要的理论渊源,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深厚的民族根基。除马列著作之外,毛泽东读得最多的是中国的书。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一生的主要思想土壤。中国古书,从经史子集、诗辞歌赋到稗官小说,毛泽东几乎无所不读。这使毛泽东国学功底深厚,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毛泽东不是为读历史而读历史,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以历史为借鉴,站在历史的巅峰来反观历史,以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气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批判的态度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因此,毛泽东建党思想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关于党的最高纲领的、党的思想路线、党的干部路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关于共产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方面都一一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不管是对于道教和儒家文化,还是古代历代王朝的治国方略。毛泽东都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结合中国国情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深切指导,引领中国社会不断向前迈步。只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由于毛泽东主席博采中华文化诸长,传统底蕴的厚实。因此,毛泽东思想具有坚实的本土文化根基,这是它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问题凸显,网络的普及导致强势国家、民族与政治团体之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辐射效用剧增。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弱势的国家与民族,一方面必须主动实行对外开放,以积极应对全球化之大潮,从而通过跨越式的发展来赶超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的全球化中被“边缘化”,沦为大国的附庸,并导致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不难看出,近代以来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外生型国家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所面临的两难抉择,在现时代仍然没有终结。对于中国而言,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毛泽东思想,很大程度上正是在拒斥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与“衰败化”的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从而成功地阻断了近代以后“中国被边缘化”进程,推动它由被动卷入现代化向主动进行现代化建设转变;同时,毛泽东思想中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径设计,关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体现出积极的开放姿态与包容精

神。因此,曾经成功指引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同样可以正确指引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境况下,通过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成功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如果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的标尺来量度毛泽东思想的价值与意义,可将其分成四类:第一类,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领导权、动力、对象、性质与前途、道路等问题的论述,主要是一种存留于历史的珍贵遗产;第二类,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活的灵魂”,具有长久的指导价值;第三类,如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由于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联,需要进一步梳理与解读,以发掘其中曾被忽视的价值,澄清被误解的问题;第四类,是针对中国社会而提出的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党建等方面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则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构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来源。

所以,据于这样一个现状,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变动中的现实,理解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联度,找准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切入点,在观照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衡量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尺度,并在理论上厘清毛泽东思想与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一脉相承之联系。从而明确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旗帜上永不褪色的内容。

总之,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和宣传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我国正在开展的创新活动是有益的。毛泽东作为创造新世界的一代伟人,为我们树立了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光辉榜样。他的有关创新的教导,将鼓舞和鞭策我们奋勇前进在创新的大道上。可以肯定,随着我国创新活动愈加深入地展开,人们将会愈加领略宣传和发扬毛泽东创新思想的深远意义。

推荐第10篇:毛概读书笔记

毛概 读书笔记

姓名:葛鑫洋学号:2010312901专业:农建

自从本学期我在图书馆 ,期间,我阅读了《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等我党重要理论,并摘选其中相关内容作为读书笔记!

我了解到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张名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回顾我们党80年的光辉历史,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一件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大事。也正是由于我党正确地理解和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而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调查研究中国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同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用中国自己的民族形式表达了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

在21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旗帜,是指导我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种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当然,我们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而坚持和发展都必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因此,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的服务。

第11篇:读书笔记_毛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读书笔记(报告)

就《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所感

2009/12/2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关于马克思和他的理论,还记得初一有了思想政治这门课的时候,我在课本上看到最多的就是马克思这几个字;于是在那个时候自己就有了想去了解这个人物的想法。同时在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中我也知道了关于他的一些信息和他的著作;而不用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无疑是任何一个一提到马克思这三个字就肯定能想到得著作。初看《资本论》完全留给我的就是深奥的感觉,因为他完全要用自己的理论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建立自己的学说;这难免需要给看这份著作的人一个先去掌握理论基础的时间;不过在看完以后,尽管我看的只是整个《资本论》的第一卷,但是完全可以初窥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从书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得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解剖和批判;通过这本著作可以让我们真正的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最深层的一面。

首先,整个《资本论》共有三卷,而第一卷则是整个《资本论》中许多理论的基础,也为理论的提出提供依据和阐释的理由;因为在整个《资本论》中我们可以这样他的中心内容就是剩余价值,而第一卷的中心也正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所以个人觉得可以说《资本论》的中心就是第一卷。于是,我选择了第一卷作为我去对整个《资本论》认识的敲砖石。

首先我们看《资本论》第一卷正如他的题目一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即就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它指的是在统一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而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就是剩余价值生产。

在第一卷的第一篇中讲的是商品和货币,马克思集中分析了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认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在第一卷第二篇到第六篇中,马克思研究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即在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制度中,雇佣劳动只能在市场上出卖劳动力,资本给劳动者支付的工资由劳动力价值决定。

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大于劳动力价值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劳动者劳动所形成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两者之差就是剩余价值(m),这个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的实质,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而且是资本自身的生产过程,即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程;因此,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关系的基础上,在第一卷第七篇又阐述了资本的积累理论,分析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关系的发展及其变化趋势,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当然,上面的这些都只是对《资本论》第一卷的一个大概的了解;毕竟《资本论》也不只是这第一卷,所有也只能是对第一卷的理解;在看第一卷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还是有许多的地方非常有感触。

首先是文中提到的——工作日有一个最高极限。这个最高极限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生理界限:工人每天必须有一部分时间用来休息、睡觉、吃饭、盥洗、穿衣等,以满足身体的其他需要;第二是道德的界限,既社会界限。工人必须有一定的学习文化、照顾家庭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以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 但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机器本来是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利手段,但在此时,却成了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最可靠手段。 由此我觉得无论科技和机械在如何的改变其实对于工人来说,他们的一切其实斗殴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因为机器的出现无非是提高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剩余价值榨取的更多,只不过不在是以延长劳动时间这样的绝对剩余价值,但是本质却是一样,因为机器的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其次其中提到——计时工资是用直接的劳动持续时间来计算;计件工资用间接通过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计算。其中计件工资是资本家克扣工资和进行欺诈的最丰富的源泉,是资本家最适合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资形式。—— 资本的积累,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则是相对过剩人口大量存在,从而扩大品贫富差距。而越来越多相对过剩人口对在业人员造成极大的压力,迫使在业人员不得不过度劳动和忍受资本家的摆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本家一方面在使尽办法如何去榨取最大和最适剩余价值;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工人等无产阶级在社会中所面对的不能由他们自己决定的现状和无赖。

可以说在整个著作中马克思无处不透露出他对资本主义的这种压榨工人剩余价值本质的批判,正如以上可以看出,资本家所有的一切目的都只是为了一个——剩余价值;这也正的我们通过这本著作能够真正去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也是我个人在这个著作中能够最直接了解和学到的东西,最后也希望自己能争取把后面的几卷也看了——尽管真的很多!

第12篇:毛概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第二卷:《论持久战》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的作风》

《为人民服务》

《论联合政府》

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蒋革命进行到底》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2.《邓小平文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5)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6)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0)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11)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江泽民文选》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

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胡锦涛:

1)《共产党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2日。

2)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2年12月6日

3)胡锦涛《“七一”讲话》,2003年7月1日

4)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座谈会上的讲话

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读《毛泽东选集》 打造平凡的我

毛泽东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历史人物,是我们的导师,舵手和最高统帅。他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奠基人,他一手缔造了伟大的红色人民政权——中国。他和这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思想曾经充斥着辽阔的中国。 想象中的毛选应该是深奥难懂,枯索无味,会让人看的头皮发麻。可是当我深入拜读之后,却发现与想象的相去甚远。原来毛泽东是如此平易近人,原来我看的那么的意兴盎然。就像他们所说,清新之气如春风般扑面而来。

每次拿起《毛泽东选集》,都会被伟人毛泽东那朴实的文风和字里行间透出的果断刚毅的风范所折服。毛泽东的人格魅力、领导风采、丰功伟绩……时时萦绕在耳边、浮现在眼前,重重地震撼我的心灵。

《毛泽东选集》第1至4卷,收集了毛泽东(1883-1976)在建国以前的重要著作,这些著作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写成的。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文章,除了几篇纯哲学著作而外,大都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或是解答疑问,或是指授方略,或是为中央起草的文件。就是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他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联系起来,形成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第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

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

三、关于革命队伍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第

四、关于政策与策略;第

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第

六、关于党的建设。在此,他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的马列主义。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文章的第一段话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那政治是什么?首要就是区分敌我。毛泽东首先谈的政治就是先去区分敌我。“中国过去的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首先指出区分敌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要区分敌我的前提是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的分析。这对一个阶级说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重要的,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开始用马列世界观来看待问题了。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

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

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如果说《毛泽东选集》有什么瑕疵,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虽说这篇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的文章或许只是应景之作,但这样的文字还是让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说,这几乎完全颠覆了毛泽东的个性。还有,不少文章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两字,总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而且这些瑕疵还使毛泽东这个伟人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今天我们在《毛泽东选集》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

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毛泽东选集》里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总之,《毛泽东选集》充分体现毛泽东同志伟大的思想光芒,超凡的军事才能,勇敢的革命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根底。是一本无论何时都值得仔细钻研的好书,对我们了解历史,指导现实都起着很大作用!

一、打造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我

在阅读《毛选》中的文章时,民主的群众观时时刻刻在文字间跳跃,这是一种内化的思想的体现。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

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在“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不是拥有热爱人民的思想和感情”、“是不是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等这些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上过不了关,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大公无私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是全心全意的,是处处装着人民、事事想着人民的。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一位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校长,也需要一位为人民服务的校长。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时刻刻都要把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放在第一位。每遇学校的重大决策就先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一切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广大教职员工的创造,虚心向他们学习,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意愿,集中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发挥群众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好地带领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学校在设计、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时,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广泛调研,了解教师们缺什么、急什么、想什么、盼什么,并反复进行比较、鉴别和论证,使多数人的意见得到体现和表达,使决策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民主的群众观不是空洞的、枯燥的语句,而是体现在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读书明智,读史鉴今,几周的《毛泽东选集》的阅读,让我感到受益匪浅。虽然在*时期毛泽东的作品给用滥了,好多人只知道死记硬背,但其实毛主席的好多真知灼见真的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验!几周的学习虽算不上细品,不过也让我由最初的不解到开始领悟毛主席,喜欢毛泽东说话的气派”只认真理 不怕强权

通俗易懂”,敬佩他求实的工作作风独特的思考问题方式解决问题方法。深深体会到读书明智,读史鉴今,几周的《毛泽东选集》的阅读,让我感到受益匪浅。虽然在*时期毛泽东的作品给用滥了,好多人只知道死记硬背,但其实毛主席的好多真知灼见真的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验!几周的学习虽算不上细品,不过也让我由最初的不解到开始领悟毛主席,喜欢毛泽东说话的气派”只认真理 不怕强权 通俗易懂”,敬佩他求实的工作作风独特的思考问题方式解决问题方法。深深体会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毛泽东思想 中国的未来应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发

第13篇:毛概读书笔记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珍贵的 ,在这短暂的青春里,倘若能做些刻骨铭心的事情,生命的价值也许就会大放光彩。这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第一次读这本小说是在老师的推荐下,然而现在重新拾起这本红色小说却体会到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本小说是当代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期间的一些感人至深的学生运动的情形,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我最喜欢的坚强的女青年林道静。小说描写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一代优秀青年在奋不顾身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时坚强不屈的反对封建统治,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因为爱国,而冒着生命危险去组织参加一些爱国活动。 小说中那些顽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年轻的满腔热血深深的感动到了身上的每一根神经。

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早已体会不到那些革命年代的氛围,革命这个词在今天看来已无法体会它在那个年代的特殊含义,可是当走进小说读到林道静,卢嘉川,许宁等人物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有种强烈的感觉想到跟他们一起要为祖国做点什么,也许是他们这些人身上冒死无畏惧的精神感染了我。

小说中的女主角林道静有着钢铁一般坚强和顽固的性格,她是不幸的,生活的种种无奈使他离开那个自己憎恨的家庭,命运却是奇怪的,她在出走后不断碰见形形色色的人物,从对于生命无奈到寻思,从突如其来的爱情到热爱生活,从接触北大学生到一心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也许命中注定她的青春是多彩的。

当她真正的接触到革命思想,于是在这思想的感染下献身抗日救亡爱过运动,两次走入牢房,在那里也没有停止过对革命的强烈热爱无论是农民抢麦运动还是一二九学生运动,都没有使她放弃对革命的执着,毅然决然的坚定自己的信念,这种永不言弃和坚强的精神实在的难能可贵的。

在今天看来,那些年代早已经离我们远去,现在的中国是安宁,强大,繁荣昌盛来形容也不足为过,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用青春来冒死拯救祖国的先辈们,更离不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一切患难中不屈不挠的带领着人民走出患难,建立一个强大的共产主义国家。所以在能享受一切和平的年代里,我们是幸福的 ,虽然我们的生命中无法再亲身经历那些铁血洗礼的革命,但是对祖国的热爱放在今天也是同样的充满激情。

青春稍纵即逝,在短暂的青春里,虽然没有革命的激情,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该缺

少这种热血沸腾的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荒废青春,因为它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青春中,应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再碰到困难的时候更应该坚强。

社会生活虽然平静,但是同样有各种艰难险阻,生活究竟不是简单的,对于年轻的一代更是,当走向社会的时候,也许我们能体会到那种小说中焦头烂额的场景,当离开美好的校园时,也许我们才会经历那些生活的波澜,但是如果能有一颗向林道静一样乐观,充满激情,充满坚强的强大内心世界,或许这些磨难真的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当面临困难的时候,你不曾畏缩而是勇敢的站出来面对她,当你白发苍苍的回忆今天的时候能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句至理名言一样勇敢的告诉自己,青春没有荒废,生命没有浪费。

第14篇:毛概读书笔记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读书笔记

温故而知新——读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千年之前的古哲思想尚且传承至今,毛泽东时期结合先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总结的经验更值得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运用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与理论的来回交流,形成螺旋式的上升,与时俱进。

通过阅读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我了解到,该著作主要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不要脱离实际”,“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简要的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文中还表达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明确地提出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强调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初读该著作时,我诧异于毛泽东同志聊天式的写作方式,无法将其与写下“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人联系在一起。但是,细细读来,蕴含在其中的道理仿佛如自己心中所想一般,有种话到嘴边却不知从何说起,书中所言极是的感觉。例如,该文中对于“不要脱离实际”的论述:“……你不相信这个结论吗?事实要强迫你信。你试试离开实际调查去估量政治形势,去指导斗争工作,是不是空洞的唯心的呢?……”,毛泽东同志娴熟的论述技巧其中可见一斑。

该著作创作于1930年 5月,毛泽东同志当时为了反对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针对当时红军中一些同志安于现状、饱食终日,领导者不进行实际调查就唯心地胡乱指挥以及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等现象,毛泽东以朴实的语言讨论了此时红军们可以做的改善。提出了“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论断,详细阐明了调查的技术。

那么,这篇作于红军时期的文章所表述的观点是不是就不适合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了呢?答案必定是否定的。这一点通过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而指导党的工作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足以证明。

当然,作为一名大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实际的基层建设等活动中去过,仅仅是通过书本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提出逻辑严密的理论基础夯实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建议,如果只是旧瓶装新酒那样的照搬已有理论重新整合那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所以,本文所强调的“温故而知新”更侧重于“寓旧于新”,并且是将《反对本本主义》的观点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相结合来分析问题。

就人文类科目的《社会调查方法》来说,要进行一项成功的社会调查,仅仅靠坐在电脑前搜索资料而不走出去实际统计询问是无法成功的,正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只有网上现成的别人统计过得数据,而没有通过自己亲自设计表格问卷、亲自分发回收统计问卷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是不真实的。这也脱离了受你所在区域环境、经济、政治影响的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

总而言之,做事要有温习前人思想的习惯,要有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态度,要有科学方法的指导。

第15篇:毛概读书笔记

毛概读书笔记

1.《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第二卷:《论持久战》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的作风》

《为人民服务》

《论联合政府》

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蒋革命进行到底》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 2.《邓小平文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5)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6)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0)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11)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江泽民文选》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

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毛泽东选集》有感:

毛泽东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历史人物,是我们的导师,舵手和最高统帅。他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奠基人,他一手缔造了伟大的红色人民政权——中国。他和这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思想曾经充斥着辽阔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1至4卷,收集了毛泽东(1883-1976)在建国以前的重要著作,这些著作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写成的。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文章,除了几篇纯哲学著作而外,大都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或是解答疑问,或是指授方略,或是为中央起草的文件。就是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他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联系起来,形成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第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

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

三、关于革命队伍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第

四、关于政策与策略;第

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第

六、关于党的建设。在此,他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的马列主义。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文章的第一段话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那政治是什么?首要就是区分敌我。

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

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 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 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在“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不是拥有热爱人民的思想和感情”、“是不是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等这些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上过不了关,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今天我们在《毛泽东选集》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毛泽东选集》里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读书明智,读史鉴今,几周的《毛泽东选集》的阅读,让我感到受益匪浅。虽然在*时期毛泽东的作品给用滥了,好多人只知道死记硬背,但其实毛主席的好多真知灼见真的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验!几周的学习虽算不上细品,不过也让我由最初的不解到开始领悟毛主席,喜欢毛泽东说话的气派”只认真理 不怕强权 通俗易懂”,敬佩他求实的工作作风独特的思考问题方式解决问题方法。深深体会到读书明智,读史鉴今,几周的《毛泽东选集》的阅读,让我感到受益匪浅。虽然在*时期毛泽东的作品给用滥了,好多人只知道死记硬背,但其实毛主席的好多真知灼见真的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验!几周的学习虽算不上细品,不过也让我由最初的不解到开始领悟毛主席,喜欢毛泽东说话的气派”只认真理 不怕强权 通俗易懂”,敬佩他求实的工作作风独特的思考问题方式解决问题方法。深深体会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选集》读后感

邓小平选集收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四个时期邓小平的思想、文章、主张、讲话等内容。我认为最为精华的部分是邓小平对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理论的思考和实践,正是邓小平的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和切实有力的措施把中国带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把中国带上发展、富裕、复兴的道路,这是一条经得起历史和时间考验的道路,也是中国必须坚持走下去的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想想中国有今天的成就,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得不感谢一个人,他就是邓小平,一位真正的世纪伟人,因为他把中国带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使中国逐步摆脱了动荡、贫困、迈向了安定和强盛。邓小平的理论思想是在继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丰富,也通过实践来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先进性。

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冲破了原有认识的桎梏,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的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总结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结束了我国我党长期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楚的状况,从更深层次上使人们科学地理解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为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人是总结对于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对之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一些思想障碍。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总结概括,既强调了必须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也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手段。这一总结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对社会主义赋予了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邓小平在毛泽东对我国基本矛盾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这是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深入思考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下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面临矛盾认识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系统的阐述了党对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和发展思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勾画了一套理论建构,同时也对如何解决我国所面临的矛盾给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 邓小平不仅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也提出了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这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定下了一个基本路线,在当时能提出这样一点是需要多大的魄力,也许我们不能想象,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尚未完全统一思想的时候,邓小平却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是今后很长时间内我国必须坚持的工作方针,这许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

邓小平所提出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认识对于我国当前的情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当我国迈向高速发展道路时,能否很好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我国领导集体必须处理好的问题。在发展以后能不能继续推进改革和维持社会的稳定,这是我国执政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我们更应该牢记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的认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能真正做到妥善处理三者的关系,这是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创造好的社会基础所必须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真正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开始于邓小平所主导的改革开放,他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都叫改革,又把改革政策称为开放政策,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鲜明特点。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这句话对中国的实际影响恐怕不能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因为这一句话和在这一句话指导下进行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全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成就也是全世界消除贫困共同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个影响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意识形态。所以当邓小平以一个平民身份离世时,国际社会给予其高规格的悼念和评价,从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全世界都记住了邓小平。 读到《邓小平文选》时我们不能不想到这一位二十世纪中国造就的历史伟人,因为他中国今天的一切才会这么美好,此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这一位伟人表示深切的怀念和真心的感谢。,《江泽民文选》作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领导干部的第一部著作,在当下有着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文选》读后感 一共三卷,每一卷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尽管内容不同,但三卷都谈到了共产党员的个人问题。这些观点,对于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第一卷里,江泽民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中讲到:面对改革开放这场深刻而伟大的历史变革,你不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怎么能够当好领导,又怎么能够经受住权利、金钱、美色的考验?

贪污、腐败、生活腐化,成为共产党员面临的头号挑战。高官频频落马,卖官者比比皆是。许多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虽然改造了周围的世界,却没有改造好自己。不能经得起权利、金钱、美色的考验的共产党员,就不是称职的中共党员,不称职的共产党员,不可能成为人民的公仆,不可能实心实意的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时刻保持马列主义素养,具备完善的人格。共产党员不仅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还要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要做人民群众的榜样,成为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只有这样,才不会亏对党旗、国旗。

第二卷里,江泽民在《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好的家风》中写到:领导干部要管住自己,又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应该处处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处处按照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原则办事,千万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媒体上曾有过一些报道,一些领导干部借用手中权利为子女、亲属谋福利。领导干部是有人民选出来的,是国家和党用来委以重任的。用公共的权利为私己服务,这是对国家和人民信任的背叛,是对党的形象的一种抹杀。领导干部不自律,势必会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百害而无一利。领导干部应该起到带头作用,确保权为民所用。

第三卷中,江泽民在《不要突出宣传领导同志个人》中提到:我们党早就有过规定,对中央的领导同志,不要突出个人,不要宣传个人。

一些媒体放大领导形象,在报道中突出领导形象。某些领导,有意让媒体爆光,突出个人。共产主义并非个人主义,放大个人形象,有损党员形象。这跟党员自身修养有很大关系。应该牢记党的教导,不能做一个辜负于国家、人民的人。共产党员,不是影视明星,应该踏踏实实地做事。

以上是我读《江泽民文选》的三点感受。怕死不是共产党员,那是革命时期。新时期下,共产党员不一定就得牺牲,但至少应该懂得,没有革命先烈的热血,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共产党员应该表现出优良的品质,彻底地做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值得信赖。

第16篇:毛概读书笔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感想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描述。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又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认为当代大学生,更加要重视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学习了科学的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必须要用科学的进步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在实践中探寻科学的真理。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在进行职业的选择上同样应该解放思想,不要局限于部分职业和岗位上,而是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社会实际经验,勇敢的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大胆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在现今的社会中,大部分人不能脚踏实地地面对学习和工作,这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进步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这也应该是当今社会中大力发扬的。而说到底,艰苦奋斗首先就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盲目自大和妄自菲薄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实事求是,去分析客观情况和自身的原因,结合实际,脚踏实地地学习和工作、生活,才能使自己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空间。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诱惑干扰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社会中迷失方向,忘记了曾经的慷慨激昂的立下的誓言,出现了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责任感和荣誉感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少一些虚荣,多一些务实;少一些妄想,多一些理性,我们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刻用这一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并不断的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十大关系》感想

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便听说毛泽东这篇《论十大关系》中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相当精辟的论述,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谓是影响深远啊,值得后人敬仰。

读了这篇文章后,更让我体会了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毛泽东个人的人格魅力。我国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经济建设正是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毛泽东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奠基石。《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尤其体现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一句“道路总是曲折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的话就足以看出他个人对于将要遇到的困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作为国家领导人,他的讲话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对于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具有重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我认为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适当分配时间和精力,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两者互相促进,适当的休闲娱乐活动能够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必须权衡,个人价值离不开集体利益。只有在集体与个人之间寻找交点,通过个人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够促进集体利益更大更优;而集体利益的扩大和优化,能够提供个人更好的发挥平台。还有,关系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必须了解的学问。

那时候的毛泽东虽然有这么好的理论,但还是防了重大的错误,如*中的冲击公检机关,无政府主义思想,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社会动荡。这说明只有好的理论是不行的,还是要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落实良好的政策。这也是我从《论十大关系》中学到的比较重要的一点。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聚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这是我看到的一句附加的话语,我有所感悟,有希望,有需求,人才会去拼搏,去奋斗。我们要时常给自己一定的要求,让自己永远保持动力去面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通过读了《论十大关系》,我对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也希望我自己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感想

为了深入理解领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的方法了解到其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方正,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但是,党内一部分人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认为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有,当时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乱子,严重阻碍现代化建设。

现在的中国,我们让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比当时的国情要好得多,但是官僚贪污严重,农民走向城市众多,以至于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严重。所以我们要重视我们现在的国情。我们必须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事实上,中国有句古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更本。若是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长青不衰,我们就要一如既往地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在新时代新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充实和发展。唯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我们当代大学生,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走向新的胜利。

《实践论》感想

毛泽东同志在文中着重介绍了认识是靠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并通过举例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等等,以此来深入浅出低描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他还特别强调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

在现今的先进的社会中,许多人总是埋怨机会太少,其实机会从来就是少的,只是我们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在不同状况下进行不同实践的能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的只适合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创造成功。我们要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才能做个有准备的人。

其实,就我个人认为,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来看,我们就要不断的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在实践”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认识才能不断深化,理论才能日趋完善,并形成真理指导实践。

就像我们的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学习也是缺少实践的,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考上一所好的学校,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我们拼命地学习,学习哪一大堆的教科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但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在当时是记得很牢,但是没有实践,我们就永远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亲身时间。现在到了大学还好,在学校的提倡和生活的压迫下,我们很多学生都会在假期去进行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实践,尽管有一些还是与自己的专业无关,但是我们也还是可以从中获得认识。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视野,了解社会,体验了生活,更使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要改进的方面,最重要的是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读了这篇《实践论》,仿佛有重新上了一堂人生的课程,感触颇多,既是对历史的一种感悟,也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思考,更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的一种深思,一种领悟。

第17篇:毛概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 ZQ第页

读书笔记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个时代的开辟总是充满着荆棘。今天,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定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然而中国的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和曲折中探索出了一条真正适合于我国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发展并没有踏上正途,反而陷入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泥沼中。党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20多年的曲折发展给予我们深刻的教育,这些都成为了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才拉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序幕。

邓小平说过:“改革开放是逼出来的一条路,是没有别的办法以后的选择。这是一个试验,有很大风险,刚开始谁也不知道这么干行不行,有什么结果。”事实上,随着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改革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改革性质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改革究竟是什么性质?改革开放会不会把我们带到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去?基辛格就曾当面对邓小平说:“世界上还没有别的国家尝试过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你们的尝试是一个全新的试验。如果你们成功了,就将从哲学上同时向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提出问题。”尤其是1989年,在国内小气候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下,国内发生了*。接着,东欧发生剧变,这时候,邓小平开始了他的南方之行,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著名论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这篇谈话成为把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30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我们的改革开放之路是成功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生机焕发、充满活力的时代,我们有幸见证中国的强大和富足,我们有幸享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必然结果,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有错就改,大胆创新,总结经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1978年,在充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提高7.2倍,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市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1979年至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其中,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1993年再翻一番;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2003年超过2万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1322亿元。在这短短的几十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

当然,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仅是发展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因此,我们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走出的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不懈努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经济发展了,政治制度完善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

民的热切愿望。毛泽东认为,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大量国际经验也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从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科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现在和未来具有决定性意义。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培养人才,教育是基础。因此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我们要变精神力量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引导亿万中国人民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全体人民努力奋斗,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将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

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路线,就一定能破除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阻碍,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复杂,无论我们面临的挑战如何艰巨,我们都能够把握住发展机遇,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18篇:毛概读书笔记

姓名: 学号:

毛概读书笔记

读一本好书就仿佛与圣人对话,它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思想。

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来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学说。毛泽东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之中,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过程,也是近现代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发展的学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要谈毛泽东思想,首先要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毛泽东思想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自身的科学体系、丰富的内容和理论特色、理论的特殊贡献。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作为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各部分内容又是随着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所以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毛泽东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被人们运用于各个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学习‘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这一节,我明白毛泽东思想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学习他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学习一个理论是怎样产生的更重要。我们作为大学生,总不能一直模仿别人的理论,而应该学着树立一种独创自己的一套理论的意识,通过自身的经历和观察到的现象去不断总结,不断地去完善自己的一套理论。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话‚一直被模仿,不曾被超越。‛在这里,我着重强调树立独创意识,并付出行动的重要性。

学习‘实事求是’这一节,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就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支持‚日心说‛的布鲁诺就是解放思想的先例。 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作为大学生而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学习最新的理论和思想,用最新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不断完善自己。

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求真务实,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的就是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更能够把握规律,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毛泽东思想与社会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课对我们学习的要求,不仅是让我们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的学习,去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深深认识到毛泽东为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我们作为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科学发展、实事求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努力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第19篇:毛概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读书笔记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如烟往事,似水流年。时光的河携着历史的帆来了又去旧了又新,而有些人有些事将化为永远不逝的风景历久弥新。纵使几十上百年过去了,依然不能忘却那段激情燃烧而又充满曲折的岁月。我很难想象20世纪的旧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只是在电影和书本上瞥见了一点它的面貌。但即使如此,可以肯定的是那时的中国必然是满目苍夷,风雨飘摇,贫穷落后,任人欺凌。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社会的面貌现在会是怎样。或许还是十分贫穷落后,动荡不安;或许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人民遭受剥削和压迫。总之绝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繁荣安定。还可以想象假如没有邓小平以伟大的气魄和智慧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我们中国社会现在的面貌又会是怎样。或许人民还是在贫穷落后,温饱生存的边缘挣扎;或许我们还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所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中国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和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应当被铭记。他们一个解救了中国,一个建设了中国。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想来,毛泽东应该也是如此。

我们或许不能有革命领袖那种睥睨天下,吞吐宇宙般的伟大气魄,但是我们可以处在今天,去回味那个时代。想来颇有一番世事沧桑,恍如隔世之感。花时间去研读《毛泽东选集》,能体会出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毛泽东内心里的挣扎和他要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中的真挚感情。或许只是粗略翻翻,囫囵吞枣而已,但也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那个时代的印记,和毛泽东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智慧和才能。在科学的实践和总结下,在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下,诞生出了毛泽东思想。它指导中国革命了取得胜利并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指导思想。

毛泽东和中国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十分了解中国的社会现状。他懂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从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常见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其基本点一是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有两部分: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动摇的民族资产阶级。二是认为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正是由于客观的分析和正确的认识,才使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他就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的《反对自由主义》、《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等文章,篇篇文章深刻,令人生省。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强调我们要团结,要进步。的确我们进步就要团结。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同样要团结要进步。不仅如此,毛泽东的军事方面的才能是众所周知的。他不仅打垮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权,还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他写的《论持久战》,深刻分析了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指出了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事实。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信心。 毛泽东搞了多次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问题的认识,集中反映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中。其中提到“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统一战线上去么?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语言非常的朴实。 他还在文章中指出党的基本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有所体现,毛泽东同志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实践家,具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和百折不饶的坚毅精神,他带领中国共产党人走过了前人从未经历过的曲折和低潮把中国革命事业推进到了空前的高度。重温这段历史过程,我们将会深深感受到了毛泽东科学思想的号召力、革命精神的凝聚力、伟大人格的感染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浪潮中,我们应当把理论的指南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代革命家在丰富的革命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工作方法、认识原则,从而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经受得住考验不断锤炼党性、磨练意志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的很多论断,对于做好当前工作都有很深刻的启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我们要更好的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更好的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更好的赋予实践中去,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有战火连天和遭受内外压迫的年代了,但是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有极大的作用,对于毛泽东思想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有重大的帮助。而我们也可以运用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学习革命领袖那种不畏艰难,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我们的人生指明方向。

第20篇:毛概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第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对马克思抽象主义做出了解释和阐述。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适应,不是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要仅仅地同中华民族的特性相适应。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了全党的共识。

必要性: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由于旧中国的历史原因,当时处于半殖半封的历史背景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但又不能一味地套用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要摆脱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寻找适合中国的道路。

二是要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要将经验实际经过一定提炼,上升到理论过程,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发展。

三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之中。就是要同民族特点相结合,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同中国实际国情结合起来。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理论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历史进程: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

结合其,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结合国内外社会主义建

设经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4、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提出来科

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最新成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毛泽东说:“主义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和趋附。“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了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之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意义: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和结晶。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七大召开,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包涵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理论、党的建设理论。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

体现的三个方面分别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

首次提出: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

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似的主题,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

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的本质。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辞职。即: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其手段和目的。过去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连本质都没有搞清楚,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问题,使得生产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在经济政治方面的种种弊端舒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改

革生产力来开辟出广阔的前景。邓小平理论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特征,抓住了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调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不搞两极分化。

2、社会主义理论初级阶段。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不能动摇。第二,必须从实际出发,认识到我们不能超过这个阶段。要认识到我们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不能超越了实际。立足于基本国情。这对我们怎样探索社会主义提供了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我国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具有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我国人口结构,工业地区发展水平,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所体现出来的。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阶段,必须坚持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封闭落后,积极借鉴他国发展的道路和先进的东西,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改革开放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而是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正确地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十九,意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世界,要妥善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破了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强调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和理念。邓小平指出,计划和经济都只是经济手段。其基本特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手段的长处。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出和形成:20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局势动荡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三大历史性任务和两大历史课题:

推进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出尽共同发展。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警惕糖衣炮弹。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执政为民。

实事求是

延安整风和七大之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在“大跃进“和文化革命期间,路线被偏离了。在拨乱反正的关键环节,邓小平再次提出,大力倡导实事求是。批判两个”凡是“,强调解放思想,并提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重要意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还是假装当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在以前的社会历史道路上,我们曾经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走了弯路,弊端不断暴露出来。通过实践经验得出,只有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毛概读书笔记范文
《毛概读书笔记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