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转述作文范文小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6 06:02:0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扩句、转述句、作文技巧

一、扩句方法

1.局部扩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2.整体扩句法

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如“红旗升起来了”,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二、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标点符号的改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再加上句号。 人称的变化角度换成了说明后,人称也会变化。 人称的变化角度换成了说明后,人称代词也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 如: 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童说,她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

如:小红说:\"你做的很好。\" 改:小红说,我做的很好。 如: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 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和 为第一人称\" 我 \"互改,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三人称。

如: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4.在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如:小李对小何说:\"我今天要批改这些文件。\" 改:小李对小何说,他今天要批改那些文件。

如:他说:\"我没做什么,我不能凭着爸爸的名义享受这些照顾。\" 改:他说,他没做什么,他不能凭着他爸爸的名义享受那些照顾。

5.如果引述内容中出现让某人做某事,并在结尾出现\"吧\"和\"!\"(祈使句),应加上\"让\",把\"吧\"去掉,\"!\"改成\"。\"。

如:妈妈说:\"我今天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吧。\" 改:妈妈说,她今天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让我先睡觉。 如:母亲对客人说:\"你们快尝尝荔枝吧!\" 改:母亲对客人说,让客人们快尝尝荔枝。

6.当引述句内有对其他人说话并出现那人名字时,应提前到提示语中。如果提示语中已经出现过那人的名字,应把引述内容中出现的名字改成\"他\"或\"她\"。 如:他轻轻的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改:他轻轻的对先生说,他买不起,他的钱不够。 如:王老师对小伟说:\"小伟,你放学后和李华留下来。\" 改:王老师对小伟说,让他放学后和李华留下来

第三人称转述的改法

冒号之前不用改,冒号引号变逗号,话中的我改成他,话里的你换人名。 冒号之前我改他,冒号引号变逗号,话里的我改成他,话里的你换人名。 冒号之前我改他,冒号引号变逗号,话里的你改成他,话里的我换人名。

语文作文考试的答题技巧

作文类考题

作文是一个人认识事物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我们要能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明白地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无论是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自由作文等,不外乎是写人的,记事的,写活动的,写景的,状物的,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改写、续写,应用文,想象作文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写好作文:

1. 审清题意。包括审对象(写人?写事?写活动?写物?);审范围(时间、地点、数量、人称等范围);审重点(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即题眼)。

2. 明确中心。一种是题目本身就规定了文章的中心(如,《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另一种是只规定了写作范围,写什么内容,确定什么中心要靠自己来定(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同学)。

3. 选择材料。材料要能反映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材料要真实;材料要有代表性、典型。材料的筛选要经过几个回合,反复思考。可以先将能用的材料一起罗列出来,再根据题意的需要,选择最有表现力,最具体而新鲜的材料,并安排主次详略。

4. 组织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章之前先列好提纲,明确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怎样分段,怎样衔接过渡;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等等,一一列出来,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5.认真修改。文章写好后,必须认真读几遍,边读边查边改。修改文章包括改正错别字,改通句子,正确标点,注意条理清楚,以及重点部分是否具体等。

当然,文章的类型不同,写作时具体的要求也不同。如,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事件来写,写好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和心理活动,能表现人物特点的细节要写具体。记事的作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要把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写活动的文章,关键要写好活动中的几个场面。写景的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形象、生动,要借景抒情。看图作文关键要看清图意,合理想象。想象作文关键要大胆展开想象,既是想象、幻想,又对现实有着意义,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应用文则要掌握一定的格式,明确写作的目的等等。

推荐第2篇:第三人称转述句

一、改变人称;

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

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

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

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标准答案:

1、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叫我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我自己找的,他怎么帮得了我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小宁到哪里去了?妈妈找了他一整天。

5、妈妈说,她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叫我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

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7、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她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她答应把我 的借给许小燕。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她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老师有事,叫他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他帮老班长一起找,他找得见。

推荐第3篇:转述句练习

转述句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小明冤枉了小红。

3、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鲁肃说,都是我自己找的,他怎么帮得了你我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妈妈对小宁说,昨天,小宁到哪里去了?她找了他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妈妈说,她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我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让我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你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她答应把我的借给小燕。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小敏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老师对王小宁说,老师有事,王小宁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他帮老班长一起找,他找得见。

12、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他笑嘻嘻地说,他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他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14、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我甘愿受罚。

诸葛亮说,他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他甘愿受罚。

15、苏珊对桑恩说:“我向你保证,我不是开玩笑,请救救我。

苏珊对桑恩说,苏珊向桑恩保证,他不是开玩笑,请救救苏珊。

16、张杰对老师说:“我叫张杰,是从实验小学转来的。

张杰对老师说,他叫张杰,是从实验小学转来的。

17、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他不生气。

18、蔺相如想了一会,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想了一会,说,他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推荐第4篇:复述与转述

思考与表述训练四:复述与转述

【训练要求】

了解复述和转述的特点、要求,在写作与说话的实践中能正确地进行复述和转述。 【知识导引】 一

复述,是对现成语言材料的重述,这是培养和提高系统、连贯的口述和笔述能力的有效方式。复述要求用自己的话把听过或读过的语言材料重述出来,重在内容的提取和言语的转换,不能像背诵那样一字一句都与原材料一样,这是它比背诵困难的地方,也正是它的独立价值所在。在复述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原材料的理解,熟悉其中的语汇、句式和章法。同时,复述又可以用来检查听、读的效果,作为检测、评定的手段;它还可以加强记忆,防止遗忘。复述的方法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局部复述等几种。

(一)详细复述。即对原来的语言材料进行详细的复述,要求按照原来材料的顺序、结构,把它的内容原原本本地重述出来。如果是笔述,原材料的许多语句都可以保留;如果是口述,则要把书面语句式、倒装句式等改为口语句式。

例1.

〔原材料〕野兔和家兔,原来统统被分在啮齿目中,同老鼠等为伍。可是后来发现,野兔、家兔以及鼠兔,上门齿有两对,啮齿类只有一对。它们的门齿不像啮齿类那样发达,无齿根,终生能继续生长。而且兔类的血液,与啮齿类的差别也较大,倒是同有蹄类相近。兔类和啮齿类,看起来起源于不同的祖先。因此,分类学家为它们单立了一个目──兔形目,包括两个现生科,即兔科和鼠兔科;兔科分九个属,五十个种。

现生兔类的自然分布,几乎是世界性的。古生物学家认为,可能由于兔类的祖先在地史上出现得较晚,那时已有汪洋大海相隔,未能分布到南极洲、澳洲以及马达加斯加、新西兰等岛屿。世界上有野兔和家兔五十种,外貌和习性各不相同。

〔书面详细复述〕兔子,原来被看成老鼠的同类,在生物学中都给分在啮齿目中。可是后来发现,无论是野兔、家兔还是鼠兔,都有两对上门齿,而啮齿类只有一对。兔子的门齿也不像啮齿类那样发达,它没有齿根,终生都能生长。跟啮齿类动物相比,兔类的血液也有较大不同。看起来,兔类和啮齿类是出于不同的祖先。因此,分类学家就把它们分开,单立了一个兔形目。兔形目又包括兔科和鼠兔科两个现生科。再往下分,兔科分九个属,五十个种。五十种野兔和家兔,外貌和习性各不相同。

除南极洲、澳洲以及马达加斯加、新西兰等岛屿外,世界各地都有现生兔类的自然分布。这些岛屿之所以没有兔类分布,据古生物学家的意见,可能是由于兔类的祖先出现得较晚,那时已有汪洋大海相隔,因而未能传布过去。 这个片段对原材料做书面详细复述,要把原材料的内容详尽地重述出来,又不照抄原文,难就难在要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语言信息处理、转换的过程:首先是对原材料从词语、句式、句间关系以至整体结构要理解,然后是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进行表述。当然,由于每个人的语言习惯不同,复述出来也会面目各异。这是可以容许的。

例2.

〔原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作为社会生活基础的国民经济体制也由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巨大的转变中,人民群众的生活形态和精神风貌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就使我们在坚持“二为”方向中,必须面对这样两个新的实际内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分的逐步加大使我国人民群众的商品意识不断加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使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逐渐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所以,当前坚持“二为”方向的内容必须是反映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全新的经济基础,以及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生活的人民群众,才能使“二为”具有鲜活的时代内容,才能使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部分的文艺真正做到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要求的那样:“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达到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目的。

〔口头详细复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的工作中心转移了,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改革开放不断扩大,不断深化,使得作为社会生活基础的国民经济体制也发生了转变,由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转变是巨大的。在这巨大的转变中,人民群众的生活形态变了,精神风貌也变了,而且是深刻的变化。这就使我们在坚持“二为”方向的时候,也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的时候,必须面对新的实际。这新的实际内容有两项,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分逐步加大,使得我国人民群众的商品意识会不断加强;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将使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逐渐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所以,当前坚持“二为”方向,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反映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生活的人民群众,并为这样一个全新的经济基础服务,为这样的人民群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二为”具有鲜活的时代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艺达到党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说,文艺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达到了江泽民同志的要求,也就达到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目的。

这是对一段议论性文字做口头详细复述。原材料的特点是书面语色彩很重,全段400余字,只有5个句子,如果原文照读,听起来会比较困难。例文把这些长句拆开,变短,由5句变成了10句;一个句子内部,也尽可能把复杂的结构变得简单,这样就适合于口说耳听了。

(二)简要复述。在总体把握原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原材料的重要语句应该保留,而那些次要的材料、过渡性的段落、插说等等可以舍去。记叙性的材料,可选取主要事件的梗概或主要人物的事迹;说明性的材料,可抓住对事物特征的说明或对程序的主要步骤的介绍;议论性的材料,可就其主要观点和论据作简要的重述。简要复述,就应“简要”,要保留原材料的主干,它是对原材料的“浓缩”,所以不能改变原来的体裁,也不能加进自己的认识、体会和评论。它要求按原来的结构和逻辑顺序,用原来的人称和口气,不能随便颠倒变更。简述本身也应当做到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有条有理。

例1.

〔原材料〕陈冬尧团长向毛主席汇报了生产情况,告诉毛主席说,部队刚到南泥湾那一年,平均每人种五亩多地,粮食不够吃,连队生活很困难;今年每人种了30多亩地,可以做到“耕二余一”。我们也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团里还办起了纺织厂、铁工厂、木工厂、鞋工厂、农具厂,吃穿问题已得到了解决。毛主席听着,不时点头,微笑着称赞说:“你们的成绩很大嘛!”陈团长又汇报说:我们刚到南泥湾时,这里遍地是荒草,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粮食不够吃,也没有菜,只好上山挖些野菜。冬天棉衣破烂不堪,补了又补;夏天只有一身单衣,洗裤子的时候,只好蹲在河里,等晒干了裤子再爬上岸来穿上。晚上,大家睡在用树枝搭起的草棚里。夜晚没有油点灯,开会也是摸黑儿,豺狼和豹子有时钻进我们的住地。生产也缺少工具,缺少种子。当时,有些同志缺乏信心,认为在这个穷地方能搞出什么名堂!现在不同了,一切都有了,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用得好。我们已经达到两人一头猪,一人两只羊,粮食积余一年。毛主席鼓励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毛主席这几句话,把大家说得心里甜滋滋的,大家都笑了起来。毛主席接着说:敌人要封锁我们,我们对敌人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用我们的双手,做到生产自给,丰衣足食。人民的军队一定要做群众的模范。毛主席还说:我们有打仗的军队,又有劳动的军队,打仗的军队,我们有八路军、新四军,这支军队也要当两支用,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产。我们有了这两支军队,我们的军队有了这两套本领,再加上做群众工作一项本领,那么,我们就可以克服困难,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垮。

〔书面简要复述一〕陈冬尧团长向毛主席汇报了生产情况:部队刚到南泥湾时,每人种5亩多地,生活很困难;今年每人种了30多亩,还养了猪、羊、鸡、鸭,办了许多工厂,吃穿问题已解决了。毛主席称赞了我们的成绩。陈团长又讲到刚到南泥湾时的困难,缺粮少菜,冬衣破烂,夏衣也只有一身,住的是草棚,晚上没有灯,生产也缺少工具和种子,因此有人缺乏信心。现在一切都有了,吃穿住用都好了。毛主席鼓励大家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敌人封锁我们,我们就自己动手。我们的军队一面打仗,一面生产,再加上做群众工作,就能克服困难,打垮日本帝国主义。

〔书面简要复述二〕陈冬尧团长向毛主席汇报了生产取得的成绩,受到毛主席的称赞。陈团长又讲到刚到南泥湾时的种种困难,毛主席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我们的部队一面打仗,一面生产,再加上做群众工作,就能克服困难,打垮日本帝国主义。

这里对原材料做了两种书面简要复述。原文660余字,第一种复述压缩到250字左右,第二种复述进一步压缩,只有100来字。通过这个比较,可以知道“简要”是可以有不同要求的。要能根据不同要求控制字数的多少,做到繁简自如,前提是对原材料要把握好。这段文字,中心是写毛主席,团长的“汇报”只是为毛主席的活动提供依托,这是第一点认识;团长的汇报分两个层次写,先主要说成绩,受到主席的称赞,再主要说困难,受到主席的鼓励,这是第二点认识。有了这两点认识,复述时就心中有数了。要详,就把“成绩”“困难”的具体内容展开一点;要简,只说“成绩”“困难”两个词就够了。而毛主席的讲话,其主要精神一定要准确地传达出来。

例2.

〔原材料〕讲话,是传情达意、交流思想的手段,是广大干部必备的领导艺术。但时下的弊端是一些领导干部讲话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

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位名叫约翰·罗德里的外国人说过:“中国古人妙语横生,言简意赅,才智令人陶醉,令人兴奋。”是的,在历史上,我国的雄辩家群星灿烂。在近代,李大钊、鲁迅、闻一多知识渊博,出语惊人。至于毛主席、周总理,他们的“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更是我们的楷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许多领导同志善于学习,思想活跃,离稿讲话,颇具感召力。但也有的知识肤浅,逢会必讲,一讲就长,而且“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恰似当年苏联大教育家加里宁所批评的那种现象:“有些报告人常常能够一连讲两三个钟头,甚至五个钟头。话语讲得千篇1律,口号喊得格外高昂。”群众对这种讲话不满意,发牢骚:“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来讲话。”尽管讲话人的初衷不坏,但除了起到催眠作用之外,余下的恐怕就是降低讲话人的威信了。所以,讲话有必要,但讲话必须精。

精,首先就需主题突出,要旨鲜明。据记载,一次,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邀请瞿秋白作报告。主持人介绍:“请著名理论家、宣传家、曾多次见到列宁的瞿先生作‘关于如何做好北伐战争宣传报道工作’的讲话。”与会者认为机会难得,纷纷做好记录准备。不料瞿秋白登上讲坛干脆利落:“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讲毕下台,全场愕然。几秒钟后,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可见,讲话必须中心突出,明晰准确,切忌海阔天空,穿靴戴帽,纵马瞎驰。精,还要求话语简洁,惜墨如金。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只有552个字。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著名演说只有10个句子,讲了2分15秒钟,上下台前后不到3分钟。简洁,并非一味地求简,否则就成了简陋。它要求的是尽可能将信息的内容简化,缩减无谓的话,不拖泥带水、庞杂冗长。

古人说:“一言知其贤愚。”那些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人,讲话不是信口雌黄,就是错误百出。国民党一位有名的军阀曾在一所大学发表过一个令人耻笑万年的“演讲”:“兄弟我是大老粗,是从炮筒里钻出来的,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今天来讲话,就像对牛弹琴。”草包司令的一派胡言,使大家哭笑不得。确实,把话讲好,并非易事,需要有才智才行。

〔口头简要复述〕讲话,是一种领导艺术。可现在有的干部,逢会必讲,一讲就长,又没有味道,以致引起群众不满,说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来讲话”。所以讲话要精。精,首先就是主题突出,切忌海阔天空,穿靴戴帽,乱跑野马。瞿秋白一次讲如何做好北伐战争的宣传报道工作,只说了两句话,全场掌声如雷。精,还要求话语简洁,不拖泥带水。列宁在马、恩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只有552个字,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著名演说只有10个句子。当然,把话讲好并不容易,需要有才学有智慧,不学无术的人,讲话不是信口雌黄,就是错误百出。 这是对一段议论性文字作的口头简要复述,它用简洁的口语,把原材料的主要观点、主要论据都表述出来了,字数只有原文的四分之一左右。

(三)局部复述。这是在较长的语言材料中摘取某一片段进行重述的方法,比如故事的某一段情节,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论证的某一个分论点,等等。局部复述既可详述,也可简述(示例略)。

转述,也是对现成语言材料的重述,在这一点上,它与复述是共通的,但它们又有区别。复述,要求全面地忠于原材料;而转述,则要求在不歪曲原意的前提下对原材料的内容与形式加以改造。这改造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时空与人称的转换,体式与风格的转换,内容侧重点的转换。

(一)时空与人称的转换。同样一件事,今天说与明天说,在这里说与在那里说,跟这个人说与跟那个人说,时间词、方位词、人称词都必须跟着转换,不然就会造成混乱,甚至闹出笑话。比如,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如果小王当天下午在校门口碰上了郭老师的女儿珊珊,对她说这件事,他就得说:“(珊珊),小李他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如果小王在第二天一早,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他却得这样说:“郭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例1.

屈原

南后在叫我吗?有什么事,你可知道?

子兰

不,我也不十分知道。不过我想,恐怕是为的张仪要走的事情吧。爸爸在今天中午要替他饯行呢。„„我妈妈为了张仪要走,很有点着急。昨天下午张仪同上官大夫一道突然来向我爸爸辞行。他说:秦国的国王尊敬爸爸,不满意齐国的不友好的态度,所以愿意奉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请求楚国也和齐国绝交。爸爸既然听信三闾大夫的话,不愿和齐国绝交,他没有面目再回到秦国去了。他要回到他的故乡魏国。又说他们魏国的美人很多,一个个就跟神仙一样,他准备找一位很好看的人来献给我爸爸啦。

这是郭沫若的话剧《屈原》中的一段对话。子兰向屈原转述张仪跟楚怀王的谈话,称秦王为“秦国的国王”,称怀王为“爸爸”,说到张仪,则称“他”,人称全都改变了。

例2.

下面是赵树理小说《李有才板话》的一小段。如果这位老杨同志“事后”对别人讲述这一段经历,该怎么说呢? 〔原材料〕过了阴历八月十五日,正是秋收时候,县农会主席老杨同志,被分配到第六区来检查督促秋收工作。老杨同志叫区农会给他介绍一个比较进步的村,区农会常听章工作员说阎家山是模范村,就把他介绍到阎家山去。

老杨同志吃了早饭起程,天不晌午就到了阎家山。他一进村公所,正遇着广聚跟小元下棋。他两个因为一步棋争起来,就没有看见老杨同志进去。老杨同志等了一会儿,还没有人跟他搭话,他就在这争吵中问道:“哪一位是村长?”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从这服装上看,村长广聚以为他是哪村派来的送信的,就懒洋洋地问道:“哪村来的?”老杨同志答道:“县里。”广聚仍问道:“到这里干什么?”小元棋快输了,在一边催道:“快走棋嘛!”老杨同志有些不耐烦,便道:“你们忙得很!等一会儿闲了再说吧!”说了把背包往台阶上一丢,坐在上面休息。广聚见他的话头有点不对,也就停住了棋,凑过来搭话。老杨同志也看出他是村长,却又故意问了一句:“村长哪里去了?”他红着脸答过话,老杨同志才把介绍信给他。

〔口头转述〕过了八月十五日,正是秋收的时候,我作为县农会主席,被分配到第六区去检查督促秋收工作。我叫区农会给我介绍一个比较进步的村,区农会常听章工作员说阎家山是模范村,就把我介绍到阎家山去。

我吃了早饭动身,天不晌午就到阎家山。一进村公所,正遇着两个人在下棋。他两个因为一步棋争起来,就没看见我进去。我等了一会儿,还没人跟我搭话,我就在这争吵中问了一句:“哪一位是村长?”那两个人抬起头来,上下打量我。我那天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子,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那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大概是从这打扮上看,其中一个把我当成哪村派去送信的,就懒洋洋的问道:“哪村来的?”我回答说:“县里。”他又问:“到这里干什么?”另外一个人因为棋快输了,在一边催着说:“快走棋嘛!”这时候我真有点不耐烦了,就说:“你们忙得很!等一会儿闲了再说吧!”说完我就把背包往台阶上一扔,坐在上面休息。跟我搭话的那人见我的话头有点不对,也就停住了棋,凑过来跟我搭话。我看出他就是村长,但故意问了一句:“村长哪里去了?”他红着脸答过话,我才把介绍信给他。

这一段转述,首先改变了人称──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这在叙述中就少了不少自由,多了不少局限。比如,刚进村公所,“我”就不知道下棋的是广聚和小元,也不知道跟“我”搭话的人姓甚名谁;村长把“我”当作送信的,原来是肯定的陈述,由“我”说出,就只能是一种猜测,等等。另外,时间、空间也都变了,有的地方用语也得变,像“来检查督促”改为“去检查督促”,“派来的”改为“派去的”,等等。

(二)体式与风格的转换。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对象也有不同的需要,在重述某一语言材料时,要根据这特定的需要作体式或风格的转换。如果给少年儿童讲历史故事,就不能用文言,而要转换成现代语言;如果在故事会上讲《石壕吏》,就不能用诗的形式,而要按照讲故事的要求改成故事的形式;如果原材料内容深奥,做普及宣传时就得“深入浅出”;如果原材料只是个梗概,为了取得吸引人的效果,也不妨通过想像适当增添一些情节和细节,等等。这些都属于转述的范围。 例:

〔原材料〕法国莫里哀《悭吝人》第三幕第一场。

〔书面转述〕阿巴公的仆人都到齐了,在饭厅里排成一行。这天下午,阿巴公要把活儿分配给他们,为的是请客吃饭庆祝爱丽丝和昂赛米老爷的订婚礼。而在阿巴公家里,请客吃饭实在是件罕见的大事。

打头的是两个听差:上衣沾满了油迹的勃兰达瓦和裤子后裆全是窟窿的拉麦吕史;手扶住一把扫帚的女仆格罗特,当厨子的雅克大师傅,还有作总管的瓦赖尔。站在一边的还有怒气未消的克雷央特,和外表平静,心里可打定主意不嫁给昂赛米老爷的爱丽丝。

阿巴公发号施令了。

“勃兰达瓦,拉麦吕史,你们管洗杯子、上酒,不过要等客人们口渴时再斟;尤其要记牢的是多多搀水。格罗特婆婆,我把打扫的差使交给你;可你要小心,擦家具的时候别太用力,留神别把家具擦坏。”

但是一阵要求声暴风雨般地在他周围爆发了。 “老爷,我的上衣再也不能穿了,”一个说。 “我的裤子上满是窟窿,”另一个说。 阿巴公对每个人都有回答:

“你拿帽子盖住油迹;而你,只要靠着墙站,这样看见你衣服上窟窿的就只有墙了。” 他转身又向着自己的孩子说下去:

“你,我的姑娘,你要照管照管,不许糟蹋一点东西,不许有一点额外的开支;你,我的儿子,你对将来的继母可要笑脸相迎。”

又说:

“喂,雅克大师傅,我把你留到最末来打发。”

“先生,您是跟您的马车夫说话,还是跟您的厨子说话?因为我是您的马车夫又是您的厨子。”

雅克大师傅得知阿巴公是要找厨子说话,就脱下马车夫的外套露出一身厨子穿的白衣服。

两个人开始商议菜单,这事可很费唇舌。 雅克大师傅真是作难。要担保把客人招待好,就该给他钱才行!可是一提到钱,就把吝啬鬼气得脸色发青了。

瓦赖尔一直装得很像。

“雅克大师傅,”他一本正经地说,“你要知道,古人有过一句话:应该是为了生存才吃饭,而不是为了吃饭才生存。”

这句格言使阿巴公高兴极了,他发愿要把它用金字刻在壁炉上。

商议到最后,决定由瓦赖尔一个人去备饭,这样阿巴公才算完全放心,他深信这位狡猾的瓦赖尔是个最能体会他意图的人。

“油腻的什锦烩羊肉,另外再来些肉馅儿多加栗子面的包子。凡是不需多吃就可吃饱的东西都行。”

当阿巴公接着又吩咐把马车和马拉出来的时候,瓦赖尔和雅克大师傅吵起来了。雅克大师傅断定这些牲口瘦得这般可怜模样,实在是一点力气也使不出来了,他还说了其他许多实际情况,但是瓦赖尔为了讨好吝啬鬼,硬说这是他编出来的。

一场激烈的争论一触即发了。雅克大师傅想在阿巴公面前揭穿瓦赖尔,天真地把有关他的飞短流长一五一十地道了出来,想不到招来的却是一阵棒打,起先是阿巴公打,之后又是瓦赖尔打。

“挨东家揍就算了,”雅克大师傅心想,“不过这个傻总管可得还账。我总有办法报仇。”

果然,他不久就向瓦赖尔报了仇;我们就会看到他用的是什么手段。

这是由剧本到故事的转换,自然,体式与风格都改变了。剧本,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刻画人物,并辅之以舞台说明。变成了故事,许多东西要由“作者”直接地交代或描述出来,即使有对话,也要更简洁。因而,对原材料的详略、顺序,也都有若干的改动。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故事”的需要。

(三)内容侧重点的转换。在重述某一语言材料时,目的不全在于如实地传达它的本意,而是要借它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意念,这就要作内容侧重点上的转换。《第二次考试》一文,写一位教授爱才惜才,通过深入调查终于为国家选出了优秀人才的故事。它的侧重点在于颂扬这位教授。但小说中所写的那位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在人民群众遭受困难的时候,她不顾个人前程,坚持为群众服务,这对青年人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果要用这小说来教育青年人,讲述故事时就要转到以学生为主的轨道上来。这就是侧重点的转换。你在论证某一观点时,常常要举出某个事例。但那事例原本不是为论证你这一观点而存在的,所以在引用时就要作“角度”的转换。同一事例,用它说明不同的观点,也就有不同的叙述角度。比如,大家都熟悉居里夫人的事迹,你可以说“居里夫人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而照亮了别人”,你也可以说“居里夫人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而燃烧了自己”。这两种表述都符合事实,但侧重点却有不同,前者强调的是“生命的价值”,后者突出的是“牺牲精神”。而且,在这种转述中,可以渗入自己的情感和某种评价,复述则不允许这样做。

例1.

丰子恺先生在30年代写过一篇题为“吃瓜子”的随笔,既讲了吃瓜子的美妙,也讲了吃瓜子的可怕。吃瓜子的美妙显而易见:闲暇时朋友聚在一块儿,一手夹着根香烟,一手握着把瓜子,且吸且嗑,且嗑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那真是“交关写意”得很。小姐们吃瓜子更是来得美妙,不仅“的、的”声清脆悦耳,动作也妩媚窈窕,就是丢掉的瓜子壳,也如朵朵绽开的兰花„„至于吃瓜子的可怕,则只有像丰子恺先生这样细心的人才能发现。他从食品店里瓜子的畅销,从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中看到,中国人在“的、的”的声音中消磨掉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一定可惊!瓜子的可爱在于它能消闲,瓜子的可怕也在于其能消闲。

本文转述的是丰子恺《吃瓜子》的部分内容。在转述中突出了两点:一是吃瓜子的美妙,一是吃瓜子的可怕。转述中还掺入了自己的话:“至于吃瓜子的可怕,则只有像丰子恺先生这样细心的人才能发现。”这句话的作用在于使自己转述的角度更鲜明。他要用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来说明一个观点:消闲本身并无功过、美丑之分,关键是消闲的人要掌握好一个“度”,过了“度”,就“可怕”了。

例2.

〔原材料〕(齐)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变角度转述一〕

宣王好虚名。他本来只能拉动三石的弓,左右的人为了迎合他的虚荣心,就都说他的弓不下九石。因此他终身蒙在鼓里,还自以为能拉九石呢。这真是好虚名者得实害。

〔变角度转述二〕

齐宣王本来只能拉动三石之弓,而他的左右拉他的弓时拉到一半就装作拉不动了,还都说:“这弓不下九石,除了大王您,谁还能用这么强的弓!”结果使得宣王到死都自以为能用九石的弓,受害终身。阿谀奉承实在害人不浅。

〔变角度转述三〕

齐宣王本来只能拉动三石之弓,可他的手下都说他用的弓不下九石,在试拉他的弓的时候,一个个还都只拉到一半就装作拉不动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宣王“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左右”的装模作样和虚伪赞词,正是为迎合他的需要而产生的。“上有所好,下必趋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个例子对同一材料做了三种不同的转述,角度各有不同:一种突出“好虚名者得实害”,一种突出“阿谀奉承害人不浅”,一种突出“上有所好,下必趋焉”。要体现“角度”的不同,原材料中的哪些可用,哪些不用,先说哪句,后说哪句,如何表述材料中的因果联系,都有一些讲究。

推荐第5篇:学会转述教案

【课题】学会转述 【课型】写作 【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1、能听清楚别人要你转述的内容,并简洁地把话转述给别人。

2、说话时态度大方,讲究礼貌,掌握一定的交际本领。

3、有条理性,流畅的写出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转述,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交际态度。 【教学要求】

1、习转述,要听清楚、说明白。

2、说话时态度大方,讲究礼貌。【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板书:转述)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人家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板书:听清楚、说明白)

二、创设情境

(X老师走进教室) 师:X老师,您有事?

X老师:黄老师,打扰您了,请问杨老师在这里听课吗?

上课前有个人找她,她出去了,您找她有什么事?

——X校长通知她今天下午4:30到二楼会议室开会,要带一支2B铅笔和黑色钢笔。等一会儿X老师来了请您转告她。谢谢!

三、练习转述

1、复述通知

同学们,等会儿X老师来了,谁能把X校长的同志转告给X老师?转述时,一定要把原话记住,说得清楚明白。想想,刚才X老师怎么说的?不要忙着举手,每人先在心里说一遍,记不住的,可以问问同桌。

现在,请同学把X校长的通知说一下。谁先说?(点评)

2、扮角色转述

现在我当X老师,你们先说给我听听,怎么样?不过,除了把通知的话说清楚外,还得有礼貌,说话态度要自然大方,说的声音要让老师听见,当然也不要太响,因为只讲给一个人听。为了说好,各学习小组先出声地练习一遍。一个人说,其他人仔细听,觉得不合适的地方帮他修改。(各小组练习)

谁来试试?别忘了,我现在是X老师。(点评)

3、写留言条

哎,X老师怎么还不来呀?看来,她可能有事。等会儿我们就要放学了,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写张留言条放到X老师办公桌上,怎么样?我们学过写留言条,还记得怎样写吗?(复习留言条的写法)

好,现在大家都写,谁写得好,就把谁的放到X老师的桌子上去。(学生写留言条,老师巡视指导。)

多数学生已经写好了,请自己大声读一遍。同桌再互相检查一遍。

谁念给我听听?(评改)

4、情境转述

(X老师推门而入)X老师,您早来一会儿,我们就不必费这么大事了!(怎么回事?)

哪位同学来告诉X老师?(指名转述)

四、教学反馈

X老师这里还有一则好消息,想知道吗?请每组第一位同学到我这儿来听,再请他们传话给你们。

分组传话。反馈转述情况。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学会说话、写话多重要啊!今后要好好说,争取说得更好,写得更漂亮!现在,我们就把刚刚转述的内容写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吧。

六、课堂延伸

请大家把今天上课的情景回去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转述

听清楚 讲明白

推荐第6篇:转述句怎么改

转述句怎么改?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 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应改 为第一人称“ 我 ”,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4.再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如:周总理对何其芳说:“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

改:周总理对何其芳说,他今天要批那些文件。

----------------------------

例子:

这其实是要看前面的说话对象。例如(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例(1)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因此,此句应改为: 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而例(2)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因此,此句应改为: 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

常见的几种问法:

一、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二、改转述句

三、用第三人称转述 做法: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把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或者具体的人 把冒号引号改为逗号,后引号去掉。

一帮小家伙被句型转换弄得晕头转向,特别是转述句,更是不知所云,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为此,我大费一番周折,总结规律,举一反三。小家伙们才摸着一些门道,露出天真无邪的笑脸。

转述句又称“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说成“将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修改时只需将说的话中的人称代词“我”、“你”进行变换,将冒号引号去掉即可。

归纳了一下,在现阶段,转述句不外乎这几种:

一、直接变“我”为“他(她)” 例如:妈妈对我说:“我要上班了。” 改:妈妈对我说,她要上班了。

改法很简单:“说”后用逗号,将冒号、引号去掉。括号中的“我” 变为“她”。此句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将妈妈对“我”说中的“我”变 为“她”。

二、稍微变动一下,引号内有说的对象。例如:妈妈说:“小明,我上班去了。” 改:妈妈对小明说,她上去班了。

这句与上句稍微不同,只是将说话的对象放在说的话里了。改时将对象写出来,后面与第一种改法一样。

三、句中的人称代词是“你”。

例如:小明对小华说:“这本书是你的。” 改:小明对小华说,这本书是小华的。

改法:此句中有人称代词“你”。这时,一定要弄清楚,“你”在句子中到底指谁,指代谁就可改成谁。此句“你”代“小华”,因此,将“你”改为“小华”,其它的与以上相同。

四、将人称代词“我”、“你”都综合在 一个句子中。 例如:小明对小华说:“我桌子上的书是你的。” 改:小明对小华说,他桌子上的书是小华的。

此题改法以上提到过,只不过将“我”、“你”两人称代词放在一道题中,此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只改“我”为“他”或只将“你”代谁变为谁。

可见,要正确解答此类习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句中有关的代词,如“我”变为“他(她)”,“你”变为句中 具体的人。

2、改变标点符号。

3、根据句子的内容,有的要相应改动句中个别文字,但不能改变句子的

愿意。

如何将陈述句改为转述句及练习

将陈述句改为转述句,这是平时作业及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教学中,我也采取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请几名学生到台前来表演,告诉学生这与生活中的转述是一样的,将句中的标点及人称改变一下即可,但结果学生在练习中很容易出错。第

一、练习中的转述与生活中的转告是有所区别的。生活中,可以是甲将乙说的话转述给丙听,转述时可能还会出现“你”这种称呼,而练习中的转述者应该是除对话者外的第三人,即甲对乙说,丙再转述给丁,转述时是不可能出现“你”这一称呼的。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使得学生受到误导,做练习时将两种情况混为一谈,将人称弄错;第

二、这种题中最关键的就是人称的改变,如果学生做题时,只是在脑海中凭空想象人物对话、转述的情景,当然容易出错。

在归类复习中,我总结出一句可行的顺口溜:一改标点,二改人称。冒号改逗号,双引号去掉;“我”改“他(她)”,“你” 直呼其名(即“你”指谁就改成谁);称呼不要。教学时,可以先结合具体例句与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四个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表演理解转述时人称改变的基本方法,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然后出示顺口溜让学生背熟,最后再举例让学生运用顺口溜进行巩固练习,这样效果更好。如果人物的语言中出现了单引号,在改成转述句时,去掉外面的用来表示引用人物语言的双引号之后,单引号就应该恢复原样,写成双引号。讲解时只要对学生讲清单引号的用法,学生就自然能理解其中的原因了。

例如:詹天佑经常对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像„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出自我们工程人员之口。”应改为:詹天佑经常对工作人员说,他们的工作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像“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出自他们工程人员之口。

再如:老师对小明说:“小明,你帮我把作业本端到办公室去。”

应改为:老师对小明说,小明帮他把作业本端到办公室去。

句中的“你”指的是小明,因此将“你”改为小明,这样就与前面的称呼“小明”重复了,因此称呼“小明”要省略。这是老师吩咐小明端作业本,因些还可加上“让”“要”这些词,即改为:老师对小明说,让(或要)小明帮他把作业本端到办公室去。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如:老师对小红说:“小军昨晚没写家庭作业,你去帮我把他叫来。” 根据口诀改为:老师对小红说,小军昨晚没写家庭作业,小红去帮他把他叫来。但句中的两个“他”指代不明,因此需要在这句话中应该把原句中的“我”改为“老师”,即改为:老师对小红说,小军昨晚没写家庭作业,小红去帮老师把他叫来。 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标准答案:

1、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叫我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我自己找的,他怎么帮得了我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小宁到哪里去了?妈妈找了他一整天。

5、妈妈说,她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叫我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7、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她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她答应把我的借给许小燕。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她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老师有事,叫他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他帮老班长一起找,他找得见。

改转述句的方法:

一、原句“说”的前面一点儿都不能改变——按照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来改变双引号里面的人称。

一、改变人称;——双引号内的人称。

二、改变标点——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 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1.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2.我们搞四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3.下半夜,突然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 4.稻米是浙江、江苏两省的重要产区。

5.一会儿,我们就清洁了好几处不干净的地方。6.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7.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8.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等益鸟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9.3月份,北京各影院准备上映70多部古今中外的新影片。 10.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11.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12.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的劳动者。13.今天是我的小表弟五岁诞辰。

14.他这种违反错误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15.兰兰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感动 16.同学们都炯炯有神地听老师讲课

17.英模团的同志给我们全体同学报了一次告 18.两个学校的兴趣小组昨天开始活动了

19.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才被人发现珊瑚是生活在海里的食肉动物

20.展览会开幕的第一天,就有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和妇女等许多人来参加。21.八国联军侵略我国的时候,烧毁并洗劫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22.王平和李华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23.劳动时,老师和大同学干重活,女同学干轻活 24.回忆自己的成长,每一步都离不开“园丁”的培育 25.经过努力,小东做题马虎的现象比以前进步了 26.学习各项法律是目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

27.空气和其他别的东西一样,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答案

1.去年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们搞四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3.下半夜,突然电光闪闪,接着雷声隆隆。 4.浙江、江苏两省是稻米的重要产区。

5.一会儿,我们就清理了好几处不干净的地方。6.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络绎不绝。 7.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轻声细语的。

8.燕子、啄木鸟等益鸟和青蛙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9.3月份,北京各影院准备上映70多部反映古今中外内容的新影片。10.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头头是道。 11.党中央重视并大力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12.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劳动者。13.今天是我的小表弟五岁生日。

14.他这种违反纪律的错误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15.兰兰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16.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17.英模团的同志给我们全体同学作了一次报告。18.学校的两个兴趣小组昨天开始活动了。

19.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珊瑚才被人发现是生活在海里的食肉动物。20.展览会开幕的那一天,就有工人、农民、战士和学生等许多人来参加。 21.八国联军侵略我国的时候,洗劫并烧毁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22.王平和李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3.劳动时,老师和男同学干重活,女同学干轻活。

24.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园丁”的培育。25.经过努力,小东做题马虎的现象有所改变了。 26.学习各项法律是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 27.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考纲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考点释要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三、知识点分解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推荐第7篇:《转述》教学设计

《转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转述,生活中常常需要转述,怎样把听到的内容转述给对方。

2、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转述的主要内容,还要讲究文明礼貌。

3、在与别人交际中能做到态度大方。

教学重、难点:

1、能听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2、积极参与角色表演,态度自然大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故事引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可要听好了哦。讲《原来如此》的小故事。听后让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咪咪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引导学生认识到传错话的严重后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转述别人的话,(板书课题)

二、组内交流汇报“自主学习”内容,教师随机板书。(板书:认真倾听,说清楚、说明白)

大家已经清楚转述的注意事项了,谁愿意试着把老师刚才转述的内容说一下?引导学生把内容说清楚、说明白。还要关注转述者态度是否自然大方,其他学生倾听是否认真。

三、抓住要点,模拟情境,实际交际

(一)向同学转述活动通知:如果我班XX同学因事没来上学,请向他转述这个通知:

“音乐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上午10点大队部的李老师要到各班检查《国歌》《队歌》的演唱情况,要求同学们穿上校服,戴红领巾,再请学生家长给花一点淡妆,并带好演出道具小国旗。 ”

多么重要的活动呀!如果我们班有一位同学生病了,今天没来上课,你能把这个同志转述给他,保证明天我们班顺利通过检查吗?

1、实践训练。

小组合作,每组选派两人,一个人扮演XX,一个人转述学校的通知,其他人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之后,组内再轮换一次进行转述实践。

2选代表进行表演,全班学生集体评议。

出示评价要求:

(1)转述者要把通知内容说清楚,说明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2)XX同学要认真倾听并做出回应。

(时刻注意面向全体,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的是交际双方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努力实现听与说的双向互动。)

(二)请同学向家人转述通知:如果XX同学因病不能上学,我们打电话转述学校的通知,而接电话的却是XX的家人,此时该怎么转述呢?

1、实践训练。

小组内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练习。

2、生病的同学家住得很远,还可用什么方式转述?而接电话的却是这位同学的家人,此时该怎么转述呢?分角色表演,训练学生的应对能力。

评价要点:引导学生从应对能力与礼貌用语上讲行评价。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自主测评。

五、总结提升,课外交际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老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处不需要口语交际。希望同学们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经常锻炼说话,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板书设计

转述

转述认真倾听 说清楚、说明白 态度自然大方

推荐第8篇:转述句子练习

转述句子练习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

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

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则要改为“他”。

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8、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10、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11、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1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老师对我说:“萍萍身体不好,你要多关心她。”

2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3晏子拱了拱手,说:“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4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再美些。”

5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6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7他问小刚:“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

8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9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0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改为第一人称叙述句:

6、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

7、小红对妈妈说她要买本故事书。

8、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9、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10、老师对明明爸爸说,明明学习进步比较快,他很高兴。

推荐第9篇:转述句子练习

转述句子练习(方法与答案)

一、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二、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则要改为“他”。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8、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10、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11、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1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改为: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他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他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参考答案: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他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他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她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他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他说,老师教他怎么写。

2、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要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6、老师对他说,要他回去吧,老师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盲姑娘爱听吗?他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几天都没吃饭了。要老师吃,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他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他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田忌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他可以发誓,他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他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他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2、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他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他出发,要妈妈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她说,她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他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他送大嫂母女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她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你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他说,明天妈妈要出差,这几天只好要他自己照顾自己了。

推荐第10篇:转述句练习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赵王告诉蔺相如说,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

或:赵王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她来主持。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酒家如何不肯卖酒给他吃?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她深有感触地说,她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6.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7.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8.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9.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10.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

1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爸爸让小红告诉妈妈,今天他不回家吃饭了。

1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1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他讨厌了,他觉得倘若他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1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1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

16.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他看看。

17.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老师傅说,好吧,把我收下了。

18.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他轻轻地说,他买不起,先生,他的钱不够。

19.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他说,他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20.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父亲说,他早已不管那个人了。

2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他微笑着说,他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2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24.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秦王看。

25.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他就把璧交给秦王。

26.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27.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我的同伴呢。

28.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科利亚说,今天他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29. 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赞同37| 评论

追问

再来一句,凑够30句~

回答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么看见

第11篇:《转述》名师教案

《转述》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转述,生活中怎样把听到的内容转述给对方。2.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转述的主要内容,还要讲究文明礼貌。 3.在交际过程中能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积极参与角色表演。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转述,生活中怎样把听到的内容转述给对方。 教学难点:

1.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转述的主要内容,还要讲究文明礼貌。2.在交际过程中能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积极参与角色表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前安排课代表下通知。

通知:下周的阅读课时间,我们要举行一个暑假读书交流活动,要求全体同学带好自己的爱书,带着读书笔记参加。一定要提前准备发言材料。

2.师:下周要举行的活动,大家都清楚了吗? 学生说一说活动的时间、内容等。

导入新课:老师并没有告诉大家,而大家都知道了活动的内容,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让课代表同学给大家捎了个话,是她把老师的话转述给了大家。大家都知道了活动的情况。像这种情况我们叫做转述。

二、互动交流

导学:想一想你曾经给谁捎过话?你是怎么做的?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来做一个传话小游戏。 老师把一句话写到纸上。

预设:小良赶着一群羊,半路遇见一只狼。 1.第一名同学看老师的纸条上写得内容。 2.第一名同学小声说给第二名同学听。以此类推。

1 / 3

3.最后一名同学将听到的内容写下来。4.比一比最后写的内容和原文的不同。

(设计意图: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又参与意识。在游戏中搞明白传话要准确,不要失真。为后面的转述活动做好铺垫。)

三、明确要求 1.进行说话指导。

(1)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听,记住话的意思。 (2)转述不必一字不差,但一定要说清楚内容。 (3)转述时要注意文明礼貌,不能原话照搬。 2.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1)分小组进行。

(2)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进行转述。 (3)评一评,看谁说得最好。 3.提出说话要求:

(1)抓住重点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 (2)礼貌大方,把主要意思说明、准确,表情要自然大方。 (3)认真聆听,不打岔。不明白的可以询问。 4.大家讨论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三、转述练习1.练习一: 情景展示:

小科在放学路上遇见了自己的舅舅,小科赶紧问好:“舅舅好!” 舅舅笑着说:“小科好,告诉你妈妈,后天中午在我家给你姥姥过生日,让她带着你11点钟过来吧!”

“好的!”小科赶紧答应了。

回到家里,小科应该怎样跟妈妈转述舅舅的话?小组分角色练习。 预设:小科跟妈妈说:“妈妈,刚才放学路上我遇见舅舅了。 他让我转告您,后天中午11点到他家给姥姥过生日……”

2.练习二: 情景展示:

2 / 3

小丽自己在家,突然接到奶奶的电话。

奶奶说:“小丽啊,告诉你爸爸,我身体不舒服,明天中午10点半我在医院门口等他,让他陪我做身体检查!”

小丽连忙答应了。

爸爸回来后,小丽要怎么跟爸爸说呢?小组分角色练习。 预设:

小丽跟爸爸说:“爸爸,奶奶晚上7点钟来电话,让我告诉您,她明天要去检查身体。让你明天上午10点半在医院门口等她。”

3.小组进行分角色练习,说得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展示。

四、班级交流 预设场景:

音乐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上午10点钟,大队部的李老师要到各班检查《对歌》、《国歌》的演唱情况,请全体同学穿上校服,戴上红领巾,带好演出道具小国旗。

1.李明同学生病了,今天没来学校,你能用电话通知他,把音乐老师的通知告诉他吧!每个小组派一名队员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准备评价。

2.如果接电话的是李明的妈妈,你应该怎么说?(注意礼貌用语。

五、课堂总结 说一说你的收获。 预设:

1.转述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2.转述不要原话照搬,要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3.转述时要注意文明礼貌问题。

六、结束语 老师的话:

转述的关键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听”的环节,一定要听明白别人讲了什么,这是转述的基础。第二个环节是“说”的环节,一定要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明白事情的主要意思。第三个环节还是“听”的环节,听别人的转述要认真,不能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说好的双方都要有礼貌。

3 / 3

第12篇:第三人称转述句

“第三人称转述句”

转述的人是谁,是不确定的,可能是第一人,也可能是第二人,还可能是第四者等,这要看句子中的实际情况.

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少年宫学电脑。

改为:妈妈说,明天星期六,她带我去少年宫学电脑。

2、我对小明说:\"你要去做作业了.\" 改为:我对小明说,他要去做作业了。

3、妈妈对我说:\"你去买些苹果回来.\" 改为:妈妈对我说,我去买些苹果回来。 或者:妈妈叫我去买些苹果回来。

4、毛泽东对警卫员说:\"你给大家泡些茶吧.\" 改为:毛泽东让警卫员给大家泡些茶。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则要改为“他”。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3、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

方,我可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

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8、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10、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11、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1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他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他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他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他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她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他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他说,老师教他怎么写。

2、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要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6、老师对他说,要他回去吧,老师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盲姑娘爱听吗?他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几天都没吃饭了。要老师吃,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他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他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田忌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他可以发誓,他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他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他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2、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他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他出发,要妈妈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她说,她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他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他送大嫂母女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她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你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他说,明天妈妈要出差,这几天只好要他自己照顾自己了。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赵王告诉蔺相如说,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

或:赵王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她来主持。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酒家如何不肯卖酒给他吃?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她深有感触地说,她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6.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7.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8.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9.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10.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

1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爸爸让小红告诉妈妈,今天他不回家吃饭了。

1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1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他讨厌了,他觉得倘若他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1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1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

16.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他看看。

17.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老师傅说,好吧,把我收下了。

18.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他轻轻地说,他买不起,先生,他的钱不够。

怀特森先生说:“其实我的破绽还有很多。其中包括猫猬兽这个古怪的名字,你们却深信不怀

特森先生说,其实他的破绽还有很多。其中包括猫猬兽这个古怪的名字,你们却深信不疑。 妈妈对我说,我一定不能再迟到了。”

妈妈对我说:“你一定不能再迟到了。”

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少年宫学电脑。

改为:妈妈说,明天星期六,她带我去少年宫学电脑。

2、我对小明说:\"你要去做作业了.\"

改为:我对小明说,他要去做作业了。

3、妈妈对我说:\"你去买些苹果回来.\"

改为:妈妈对我说,我去买些苹果回来。

4、毛泽东对警卫员说:\"你给大家泡些茶吧.\"

改为:毛泽东让警卫员给大家泡些茶。

妈妈对小花说:”今天我回家会晚一点.

妈妈告诉小花,她今天回家会晚一点

姐姐对明明说:”作业写完了吗?”

姐姐问明明,他作业写完没.

小红对妈妈说:\"我要吃饭\".

小红对妈妈说她要吃饭

爸爸说:\"你想去爬树吗?我带你去!\"

爸爸说我想去爬树他就带我去!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问桑娜,他不在,她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不服气?”

齐威王对田忌说,你不能不服气.

老师对小明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

老师对小明说,看了他的作文很满意。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他一定到我这玩。

1.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5.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6.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7.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一本书!”

8.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9.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10.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12.有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13.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14.他惊讶地说:“原来是你!”

15.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16.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17.一个同学对我说:“借我一只笔。

18.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19.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20.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

21.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22.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23.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

你看。”

24.大孩子说:“爸爸,你看那树多高。

25.爸爸说:“我星期天 去旅游。”

26.外公说:“这是向天椒,特别辣。

27.我说:“我这个老班长下岗了。

28.爸爸感冒了,他说:“明天我要去医院看病。

29.他说:“我明天去电影院看电影。

30.房东太太说:“我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我高兴得不得了……但我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

缩句: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鸬鹚站在船舷上。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改病句:(只有题)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9、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1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12、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1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4、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5、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16、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7、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

18、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9、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

20、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第三人称转述句: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母亲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2.老师对我说,他看了我的作文很满意。老师对我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

3.老师说:“你放学必须完成作业。” 老师让我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第13篇:转述句训练

转述句专项训练

1、母亲对客人说:\"你们快尝尝荔枝吧!\"

2、老师对小民说:“你把作业抱到办公室去。

3、老师说:“王耀你到办公室把你们的作业本搬来

4、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5、父亲对我和弟弟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6、老师对明明爸爸说:“明明学习进步比较快,我很高兴。

7、老师对我说:“请帮我拿本书。

8、叙利奥对爸爸说:“爸爸,我来替你写吧。我能写得和你一样好呢!”

9、王老师对小伟说:“小伟,你放学后和李华留下来。

10、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1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12、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13、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14、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15、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16、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一本书!”

17、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18、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19、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20、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21、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22、一个同学对我说:“借我一只笔。

23、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24、爸爸感冒了,他说:“明天我要去医院看病。

25、列宁问:“我应该排在你们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26、她说:“昨天我爸爸给我买了一双新鞋。

27、张东对我说:“我来帮你。

28、爸爸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29、郑洁悄悄地告诉小勇:“这件事是我和小刚一起做的。

30、王飞对李东说:“请你回去时给个信给我妈,说我今天稍微迟一点回家。

31、老师对小明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

32、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33、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34、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是一条道?”

35、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36、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7、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38、乌龟对青蛙说:“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我吧。

第14篇:小学语文第三人称转述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第三人称转述练习题及答案

转述改为引述,引述改为转述.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则要改为“他”。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8、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10、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11、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1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他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他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他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他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她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他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他说,老师教他怎么写。

2、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要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6、老师对他说,要他回去吧,老师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盲姑娘爱听吗?他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几天都没吃饭了。要老师吃,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他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他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田忌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他可以发誓,他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他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他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2、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他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他出发,要妈妈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她说,她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他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他送大嫂母女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她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你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他说,明天妈妈要出差,这几天只好要他自己照顾自己了 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 排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二)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比喻)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

(三)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拟人 )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喻)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比喻)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比喻 )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拟人)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比喻)

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反问)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拟人)

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比喻)

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比喻)

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设问)

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比喻)

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夸张)。

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夸张)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比喻)

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拟人) ) 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排比)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拟人)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排比)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比喻)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设问)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排比)

2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反问)

2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对偶)

2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夸张) 30、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对偶)

二、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 十

三、“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五花八门)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一手遮天)最大的手。(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一步登天)最长的脚。(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一掷千金)最浪费的行为。(一文不值)最便宜的东西。 (一身是胆)胆最大的人。(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无可救药)最重的疾病。(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晴天霹雳)最反常的天气。(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

(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气吞山河)最大的嘴。(一步登天)最长的腿。(顶天立地)最高的人。 (轻如鸿毛)最小的人。(无孔不入)最尖的针。(一言九鼎)最重的话。(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 (一览无余)最宽的视野。

(脱胎换骨)最大的手术。(包罗万象)最大的气量。 (天壤之别)最大的差异。(天翻地覆)最大的变化。(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取之不尽)最多的资源。(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度日如年)最长的一天。

(无边无际)最大的地方。

第15篇:届高三一轮复习作文材料转述(3)

达权店高中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

语文作文(议论文)写作部分学案

——2016届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作文评讲学案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近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个别人怀疑和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斗争情节的奇谈怪论,混淆了视听,抹黑了英雄。葛振林回忆在山上拔萝的故事,有的人引申到八路军的纪律作风问题。无独有偶,之前,网络上也有对英雄邱少云事迹真实性的诋毁,用振振有词的所谓“生理学”说辞诠释。

这种“诋毁说”引爆了一直以来引而不发的思想“燃点” ——互联网“颠覆观”背后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过度反思”所掩盖的文化不自信和价值观危及。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要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一、作文审题:

历史虚无主义不可要,反思要有标准,还原历史要客观公正,不能有信仰危机,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革命先烈永远是我们的楷模,历史岂容随意摸黑

二、拟题:

1、《树立文化自信,向过度反思说“不”》

2、《英雄仍在我心中——勿妄谈历史》

3、《民族自信不可抛》

4、《风化的文化巨人》

5、《向英雄致敬》

6、《我的历史文化之母》

7、《民族精神不可丢》

8、《文化需自信,传统不可丢》

9、《与文化自信同行》

10、《英雄岂容抹黑》

11、《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12、《文化需自信,信仰不可丢》

1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14、《诋毁英雄,可休矣》

三、作文开头(开凤头),紧扣中心(学生优秀作文开头) 示例一:《英雄仍在我心中——勿妄谈历史》

时间可以带走一切,却带不走历史车轮碾压过的痕迹。

————题记 示例二:《树立文化自信,向过度反思说“不”》

近来网络“颠覆观”“诋毁说”可谓十分火爆,不论是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情节,或是抹黑历史英雄邱少云、葛振林,无不体现了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过度反思”所掩盖的文化不自信和价值观危机。 示例三:《风化的文化巨人》

读罢此则材料,不禁感慨;网络上的诋毁之谈倾尽全力抹黑历史英雄,一方面体现了这些背后者的居心叵测,另一方面也在昭示中华儿女急需重拾文化自信,构建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1 示例四:《论民族精神》

形体,是人之存在的物质形态;精神,是人之存在的灵魂之本。形体可死,但精神不灭,一个国家,唯有拥有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才可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天地之间。 示例五:《被“网住“的文化》

材料中所说之“诋毁说“——”过度反思“、”历史虚无主义“,不禁引发国人的深思,过度反思难道就是正视历史吗? 示例六:《正视历史,缅怀先烈》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题记

四、分论点设置(学生优秀作文分论点) 示例一:《论民族精神》

1、文化自信是苏武持节十三载不降的气节

2、文化自信是邓家军宁死赴国难的不屈勇气

3、文化自信是中华子孙宁亡不受辱的执着信念 示例二:《与文化自信同行》

1、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我们铭记历史,铭记忠诚

2、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我们铭记历史,汲取养分

3、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传承爱国热情,星火不灭

4、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五、优秀学生习作 示例一:

风化的文化巨人

三(12)杨美玲

读罢此则材料,不禁感慨,网络上的诋毁之谈倾尽全力抹黑历史英雄,一方面体现了这些背后者的居心叵测,另一方面也在昭示中华儿女急需重拾文化自信,构建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重拾文化自信,构建正确价值观,如此方可冲出黑暗桎梏,舞出一路花开。 马尔克斯曾言,只有用水才能洗去心灵的雾气,荣光才气会照耀最初的梦想。于个人而言,正确的价值观便是那洗涤万物的水,轻灵而纯澈,荡漾着最初的赤子之心,而那荣光便是文化的魅力,长久不衰,指引着仁人志士奔向心中的殿堂。在近现代文化交融的阶段中,中国出现了很多杰出人士,他们在与西方文化接触、迷惘、重识、融汇的过程中坚守正确的艺术价值观,洋溢中华文化的自信,而不妄自菲薄,或行东施效颦之丑态,或尽阿谀奉迎之媚俗,由此近现代中国文化才昌华荣盛,文化之花才破土而出,一树花香醉世间。

重拾文化自信,构建正确价值观,如此方可点亮文化心灯,栖居诗意凡尘。 伍尔芙曾言,不要做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要做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文化亦是如此,文化在千百年来的传承中,洗尽铅华,真醇自留,散发着勃勃生机。人们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文化的发展。因此,只有用正确的人生观点亮文化心灯,文化之美方可大放异彩。还顾今夕,网络横行,风云更迭。网上不和谐的

2 声音此起彼伏,单从价值观而言,恶意中伤历史英雄不仅是对先贤的污蔑,更是对文化的玷污,正如《追忆似水年华》中所说,拯救一切的记忆和毁灭一切的时间,对峙着!对历史的记忆与缅怀注定凌越于沧海桑田罢人心的灰尘。

重拾文化自信,构建正确价值观,如此方可静待大国崛起,共圆中国梦。 《次第花开》有言,人的一切痛苦来自于执念。执念过往,便是晴天,对文化的偏执只会阻碍文化的发展,助长文化不自信的苦果。对文化进行吐旧纳新也许会汇集清流活水,渲发文化风采。各国之间频繁进行文化交流,孔子学院花开四海,每年留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不都是重拾文化自信,构建正确人生观的体现吗?而我们的国家在文化交流中也会愈加强大昌盛。

一个自卑于自身文化的民族只是可怜的奴隶之邦。只有重拾文化自信,中国——伟大的文化巨人才不会风化于历史的尘埃中。正如《追忆风筝的人》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让我们勇敢去追,文化也需要每个人的共同追梦!

示例二:

树立文化自信,向过度反思说“不”

三(11)丁宏敏

近来网络“颠覆观”“诋毁说”可谓十分火爆,不论是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情节,或是抹黑历史英雄邱少云、葛振林,无不体现了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过度反思”所掩盖的文化不自信和价值观危机。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诚然,反思是一种好的习惯,可以沉思历史、完美自我,但过度反思只会带来文化的不自信。因而,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向过度反思说“不”。

文化自信需要一种态度,一种勇于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勇气。

若谈文化自信,我们当学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有在日本街头挂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的勇气,铮铮傲骨,不顾他人的嘲笑和非议;我们还当学习那位拒绝领奖的小女孩,学习她在世界人的面前,保持了中国人应有的节操,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一种勇于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勇气。文化自信是一种态度,只有勇者才敢于坚守,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文化的坚守者。

缺乏文化自信是一种慢性毒角,正一点一点侵蚀着中华民族的脊梁。

反观现实生活,文化不自信的现象比比皆是,不管是每年穿着和服在武大校园的学子游客,还是疯狂的在临产时拼命前往国外的孕妇,抑或是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往国外的学子父母。他们无一不表现出一种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正如歌词所唱:“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共圆中国梦,需要我们树立文化自信,传递正能量。如若不然,就像一种慢性毒角,正一点一点侵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脊梁。

拥有文化自信的民族,会在世界的舞台上秀出属于自己的华丽舞姿,奏响强国之音。

如今的中国,已构建亚投行,连成海上丝绸之路;如今的中国正再一次的面向世界,构建自己的宏伟蓝图。真可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九洋捉鳖”。这是中华民族拥有文化自信的结果,我坚信只要我们拥有信仰,以先贤为榜样,充满自信的中国人一定会在世界的舞台上秀出属于自己的华丽舞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他们是历史丰碑,是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些优秀的民族

3 文化面前,我们要时刻告诫自己:反思诚可贵,过度不可要!

六、补充素材:

污蔑英雄就是在毁灭一个国家

2013年底,一个拥有数十万粉丝,自诩“解读历史、传播真理”的认证账号发布了一条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微博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狼牙山五壮士实际上是几个土八路,当年逃到狼牙山一带后,用手中的枪欺压当地村民,致当地村民不满。后来村民将这5个人的行踪告诉日军,又引导这5个人向绝路方向逃跑……”抵抗外辱英勇抗战的英雄被描绘成了土匪,而屠戮了无数国人的日寇则成了主持正义的化身。这就是所谓解读“历史”?这就是所谓传播“真理”?

不久前,一个认证为某教育基金会主席、某几所高校兼职教授、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公知,把三十年前“无意”道听途说槽点满满的话发上了微博:“当年江姐思想活跃、不安分,很风流,她每和一个男同学谈恋爱,就要求对方入党,闹得满城风雨……”把为了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坚韧不屈、慷慨赴死的革命烈士抹黑成了出卖色相出卖肉体的娼妓。竟有如此的教育基金?竟有如此的大学教授?

同样是在不久前,一群自诩为追求真相、中国良心的所谓专家也突然集体鼓噪着对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黄继光进行质疑,有人用粗浅可笑的物理分析堵枪眼的不可能性,有人论证英雄的事迹是官方记者杜撰,有人戏谑黄继光脑子有问题,还有人恶搞总结“枪炮基本不用,炸药基本失灵,全军趴着不动,围观一人玩命”的段子……可这些人却从不敢直面的史实是: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者是我们。装备简陋的志愿军对抗最现代化的联合国军,如果没有英雄们的无畏和牺牲,胜利会能到来么?事实上,参与了这场悲壮惨烈攻坚战的15军45师135团六连官兵几乎全体阵亡,唯一重伤生还的战友万福来在听到说黄继光仅仅追授“二级英雄”时大为不满,上书陈情,才有了黄继光被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把英勇无畏舍身忘死、激励一代又一代战士的军神恶搞丑化成骗子、傻瓜。那就是所谓追求“真相”?那就是所谓的“良心”?

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雷锋被他们抹黑了,于是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冷漠孤僻、袖手旁观;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焦裕禄被他们丑化了,于是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唯利是图、贪婪无耻;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董存瑞被他们恶搞了,于是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明哲保身、见死不救……请想象一下我们的民族精神高地全部沦陷后的场景吧,一切美好和高尚将不复存在,所有良知和秩序将荡然无存,这个国家将重蹈苏联人的覆辙和噩梦,伟大民族的复兴将被彻底打断,混乱和苦难必然会重新降临这片大地,并波及到我们每一个家庭。

精忠报国的英烈被推倒了,那精忠报国还有什么意义?舍身取义的行为被讥讽了,那舍身取义还有几人会追求?抵御外侮的壮举被恶搞了,那抵御外侮又剩下几分价值?没有什么比一座座民族精神丰碑被毁坏更可怕的事情了,伴随着一个个英雄倒下,是全体国民信仰支柱的崩塌,继而是整个国家的分崩离析。而这一次却再也没有英雄站出来拯救国家,在内奸外敌的合谋下,这个世界超级大国走向了毁灭的深渊:国家分裂、经济崩溃、社会动荡……甚至直到今天,那个国家曾经最发达的一块土地上,硝烟依旧弥漫,安定远不可及,繁荣更是遥遥无期。

请铭记我们的英雄与先烈,是他们当初所有的不计得失的付出和舍身殉难,才使你我能够在今天明媚的阳光下安享平淡幸福的生活。他们的业绩我们无以为报,但他们的壮举我们必须铭记于心,他们的荣光和英名我们必须尽心守护。

请尊崇我们的英雄与先烈,他们代表着这个国家最巍峨的精神丰碑,他们传承了这个民族最伟大的精神魂魄,他们的品质指引着人们冲破险阻、不断前进。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崇尚我们的英雄就是守卫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守卫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愿我们每一位伟大的英雄与先烈,在我们的捍卫下,不会承受那样多舛的命运,并永远安享无上光荣……

4 央视网评:诋毁英雄就是消解历史与未来

一段时间以来,“邱少云在烈火中捐躯是半生不熟的烤肉”、“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等言论在网络上不断被炒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调侃与诽谤,抹黑并诋毁着民族历史。近日,新华社推出系列报道,反击诋毁英雄的言论,还原英雄的真实事迹。

一个国家抑或一个民族,都有史诗般的英雄主义,支撑起刚毅决然的风骨。英雄不过是血肉之躯,但却以个人磅礴的力量,将道义与价值书写为继往开来的精神图腾。古人有古人的英雄,世界有世界的英雄:比如岳飞、文天祥,比如圣女贞德、将军戴高乐……是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少不了英雄的身影与丰姿,正所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不过,当英雄成为段子里的小丑,当历史成为笑话中的佐料,这便不仅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恶趣味那么简单。倒不是英雄的形象蒙尘纳诟了,而是一些人在物质的道路上与弥足珍贵的民族精神渐行渐远。一则,消费主义文化西风东渐,恶搞成为没有边界的全民狂欢。娱乐至死,混沌至死在一些人心中很有市场。在文化价值层面,消费主义“拒斥主流意识形态、否定政治权威、淡化国家观念、揶揄崇高信仰、调侃政治领袖,将宏大叙事、光荣使命、优良传统等以往追求与遵循的价值目标排挤出去”,构建了一个虚无空荡的价值世界。二则,“互联网+”在为经济社会转型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网络谣言有了杀伤力超强的新式武器。关于流言之祸,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云传播、大数据的背景下,谣言流布的司法代价偏低,使得网络世界成为了诋毁英雄的主战场。正如《解放军报》所言:“欲亡其政,先乱其军。欲乱其军,先惑其心。”自古以来,这都是值得警惕的“术”与“谋”。当英雄的价值被消解,当这种消解病毒式传播,思想价值与意识形态层面的“蚁穴之溃”,不可不鉴!

当消费英雄成为一种诡异的力量,也许这是在以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正历史本、正英雄名、正国家骨、正民族魂,已是刻不容缓的公共议题。和平年代久了,生活条件好了,英雄的血汗与形象似乎也就淡泊了;教科书里的记载,仿佛也成了旧时光的记忆。好在这些年,顶层设计从未忘却英雄与英雄背后的人民: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3月,民政部正式颁布并开始实施《烈士公祭办法》……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就像家风对于家族的振兴一样,英雄对于民族与国家的梦想,是精神动能,也是价值方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固然是群众创造的,但也得承认英雄的推动作用。英雄也是人,是人也许不会完美,但价值与情怀、立场与精神不能陷入“无限怀疑”的怪圈,尤其是为民族振兴与国家独立而牺牲的英雄,抹黑与诋毁已经僭越人性良知的底线。

当一个个“键盘侠”肆意地消费英雄,本质亦是消解我们的历史与未来。今天,为英雄正名,是让历史正告现在、让现实启迪未来。

第16篇:五年级转述句练习

五年级转述句练习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15.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1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6.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7.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8.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9.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10.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11.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12.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13.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14.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的。”

17.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18.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19.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20.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21.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22. 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23.瑞恩对妈妈说:“妈妈,给我70元钱。”24.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25.我看祖父还在笑,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第17篇:第三人称转述句练习

第三人称转述句练习题单

1、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2、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3、爸爸说:“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4、爸爸感冒了,他说:“明天我要去医院看病。

5、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6、爸爸说:“我今天买了一辆车。

7、小明骄傲地说:“我考了一百分。

8、外公说:“今天真热,我身上全是汗。

9、他说:“我家有三只小狗。

10、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

11、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第18篇: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4.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5.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6.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7.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一本书!” 8.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9.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10.老师对小明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11.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1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13.一个同学对我说:“借我一只笔。”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4.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5.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6.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7.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一本书!” 8.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9.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10.老师对小明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11.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1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13.一个同学对我说:“借我一只笔。”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8.爸爸感冒了,他说:“明天我要去医院看病。” 29.他说:“我明天去电影院看电影。”

30.房东太太说:“我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我高兴得不得了……但我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

3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32.桑恩喊道:“我在学校。” 33.小高对我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34.他对李光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35.他说:“我家有三只小狗。”

36.她说:“昨天我爸爸给我买了一双新鞋。” 37.小明骄傲的说:“我考了一百分。” 38.张东对陈华说:“我来帮你。”

40.爸爸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8.爸爸感冒了,他说:“明天我要去医院看病。” 29.他说:“我明天去电影院看电影。”

30.房东太太说:“我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我高兴得不得了……但我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

3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32.桑恩喊道:“我在学校。” 33.小高对我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34.他对李光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35.他说:“我家有三只小狗。”

36.她说:“昨天我爸爸给我买了一双新鞋。” 37.小明骄傲的说:“我考了一百分。” 38.张东对陈华说:“我来帮你。”

40.爸爸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第19篇:学会转述教学设计

《学会转述》

教学目标:

(一)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二)在交际过程中有自信心,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二)难点:在交际中能正确简要地转述。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走进交际话题

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轻松轻松吧!游戏的名字叫“悄悄告诉他”,我请一组同学来参加,我把话只说给第一个同学听,然后一个一个往后传,注意:传话的时候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其他人听见。

(传话内容: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1、老师把传话内容告诉第一个同学,然后依次往下传。

2、请出最后一个同学: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乐了吧,想知道我告诉他(指着第一个同学)的是什么吗?

幸亏只是个游戏,不然可闹大笑话了。看来我们待会可得认真听啊!

3、揭题

刚才游戏中,把话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传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板书:转述)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转述应注意什么呢?(板书:听清楚、说明白、有礼貌)

(二)练习简单转述,学习文本内容 1.练习简单转述

老师这有几句话,现在咱们就先来练一练。 内容:(1)今天下午,在操场举行跳绳比赛。

(2)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

(3)明天的美术课,请同学带来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学生自由练习转述) 2.学习文本内容

(1)创设广播播通知情境,进行转述

①小朋友,你们听,小广播在播送通知呢?

(课件播放:下面播送一个通知,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请同学们准时参加。)

②听清楚了吗?这一则通知就在我们的课本119页。 ③齐读文本话题,使学生了解比赛的时间、地址、要求。 ④学生自由练读。

老师的好朋友李响请假了,没有到校,谁能把这个通知转告他呢? (2)尝试练习

①不要忙着举手。想想,刚才广播通知是怎么说的。每人先在心里说几遍。记不住的,可以问问同桌。

②同桌互说,纠正说错的地方。

③师扮李响,学生练习转述。 ④生生表演,练习转述。

(在③④进行时师生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通知正确清楚地告诉了李响,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文明礼貌,是否做出适度的情感反应。)

(三)游戏巩固

1.刚才那位同学转述得多好,还帮助了别人呢!.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谈事,你能转告吗?你转告过吗?想想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说)

2.当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记不住时,怎么办? 3.还可以怎么办?

4.要是非现在说不可呢?一下听不清怎么办? 5.师生合作表演

看来大家都很有自信,那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测试,来和我一块表演接个电话。 下面的小朋友你们都是小考官了,你们想提醒他什么?

(表演内容:请你妈妈星期六上午9:00点到学校开家长会)表演打电话。 师演妈妈,生转述。

6.互动评议

小考官们,该你们发表意见了,你们刚才听了他的转述,比较一下你记的,有什么话想说?

(四)总结转述方法,延伸转述内容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转述(板书:学会) 转述时要怎么样?(看板书,生读)

快下课了,请同学们把曾老师的话转述给你们的班主任:曾老师说,你班的学生都很优秀!老师也感谢你们今天的出色表现。

(五)板书设计学 会 转述

听清楚 说明白

有礼貌

第20篇:双重否定&第三人称转述

双重否定从字面上就知道,是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语,加强了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定义

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不过地用适合的字眼。 普通例句:

1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包括有双重否定的句子就是双重否定句。比如:

(1)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词

这句话的原句为:我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2)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王老师。

“没有一个„不” 就是双重否定词

这句话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王老师。

(3)你不会不知道这件事。

“不会不”就是双重否定词

这句话的原句为:你一定知道这件事

2详细释义 双重否定从字面上就知道,是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语,加强了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成语例句:

1)无处不在:形容到处都是,遍及各处;

2)非我莫属:形容此事(人选)只有我是最合适的。志在必得。

3)无可厚非:没有甚麼可以持反对(疑惑)意见的了。

4)战无不胜:未曾输过的战争(较量)。

5)舍我其谁:还有谁比我更合适的吗?

6)无坚不摧:很强硬的,可以摧毁(战败)一切事物。

7)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8)无毒不丈夫: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瞻前顾後,应当大刀阔斧的雷厉风行的果断做事风格。

9)无风不起浪:没有风不会起波浪。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10)国不可一日无君:一个国家不能一天没有领导,否则将天下大乱。

双重否定句主要有四种形式。一种是两个否定副词连用,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加上一个否定意义的动词,再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上反问语气。还有一种是先交代一个排除作用的先决条件,再用否定副词来诠释前面的条件。这四种句式中,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反问语气的,都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内蒙访古》),意思就是“是一个英雄”,但语气更强烈,强调了敢于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大大的英雄”。

双重否定句的四种形式举例如下:

1、由两个不连续作用构成

如:不是我不愿意;

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否定副词加不字构成

如:无处不在

他没有理由不接听电话 3.由一个反问词加上不字的问句

如:怎能让我不想她?

这孩子要到啥时候才不会让人替她操心了啊? 4.先排除再加上不字的陈述句

如:除非是我亲眼所见,否则我是不会相信的!

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轻易放弃的!

在双重否定句中,有那么几个可以用:

“不得不”、“ 不能不”、“ 难道”„„“不”„„ “不可能不”、“ 不会不”、“ 怎么会”„„“ 不”、“ 不是不” 等。 编辑本段作用

否定句中有一种双重否定句,句子里前后连用两个否定副词,如“不„„不”“不是不、不能不、不会不”等、“非„„不”“没有„„不”等格式。对双重否定句的意思的肯定与否定、语气的轻与重以及此句式与反问句的连用等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弄混搞错,下面就来谈一谈。

一、意思的肯定与否定。双重否定句有一定的表达效果,但运用双重否定要注 1

意全句意思表达的准确,不能把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弄混了,这在考查病句的试题中常出现。如:

①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②听荀派的戏,没有人不为那唱段中缠绵的深情和委婉的旋律而不感到身心激荡的。

例①中“不会否认”是双重否定,亦即肯定,后面又用上了“不„„”,于是意思就成了“谁都承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了。这显然是把话说反了,可以把后面一个“不”字去掉,也可以把“否认”改为“认为”。例②也是多了一个否定词,“没有人不„„”已是双重否定,后面一个“不”字就不应该用了。在做题时,由于否定词多,同学们易搞混,这时不妨采用数学中“负负得正”(否定+否定=肯定)的方法,来判别整个句子的语意的肯定与否。例①②均有三个否定词,那么最终语意仍表否定意义。

二、语气的轻与重。一般来讲,双重否定,它肯定的语气要比肯定句重,语意也更强。如:

③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与我太痛苦。(鲁迅《〈呐喊〉自序》)

④六十一个同志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千支注射剂,非得空运不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⑤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例③④⑤的双重否定语意果断明确,都表示十分肯定而强烈的语气。但是有的双重否定也可用来表示委婉的语气。如:

⑥真正的朴素的风格并不是不费气力就能达到的。(施向东《兆理·考据·辞章》)

⑦四凤:妈,我知道旁人会笑话我,您不会不同情我的。(曹禺《雷雨》)

那么,到底如何判定双重否定句语意的轻重呢?看来,那只能就具体的环境而定了。

三、与反问句的作用。双重否定句常与反问句连用,语气强烈,加强了表达效果。但同学们易搞混句意。如:

⑧难道能否认《红楼梦》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吗?

例⑧是包含两个否定词的反问句。理解此句句意的正误,可分两步走:先看句中含否定词的个数,若是奇数,则是否定的反问形式;若是偶数,则是肯定的反问形式。再联系反问句的特点,肯定的反问形式,表达否定的思想内容;否定的反问形式,表达肯定的思想内容。例⑧则是属于肯定的反问形式,表达否定的思想内容:“大家都承认《红楼梦》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显然语意弄错了,应改为“难道能否认《红楼梦》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吗?”对于此类题目,也可以简单地这样考虑,由于反问句的外在形式与思维内容相反,那么含有双重否定的反问句的句意应为表示双重否定的反问句的句意应为表示双重否定的否定词的个数+反问句本身所隐含的一个否定词,用上述“负负得正”的方法,否定词个数为奇数,则最终语意为否定;否定词个数是偶数,则最终语意为肯定。 编辑本段评价

以上分析表明,双重否定句不只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有的也有弱化语气的作用。一个双重否定句,究竟是强化语气还是弱化语气,这要看具体的句式和语境而定。一般地说,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反问语气的句式是加强语气的;否定副词连用和否定副词加否定意义的动词两种句式中, 除加强语气的以外,有一部分,即那些带有推测婉商、情势使然等意味的,语气比单纯肯定句委婉柔弱些。因此,我们对双重否定句不能一概而论,在阅读和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细加分辨。

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双重否定词及分类:

1、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

2、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不可能不;

3、不„„不„„、没有„„不„„、非„„不可。

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

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例如:

他不敢不去。(强烈)

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强烈)

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强烈)

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强烈)

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

没有什么不可以。(委婉)

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例如:

他的话不无道理。

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 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可以改为

1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包括有双重否定的句子就是双重否定句。比如:

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 这句话的原意为:我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双重否定从字面上就知道,是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语,加强了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双重否定句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两个否定副词连用,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加上一个否定意义的动词,再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上反问语气。这三种句式中,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反问语气的,都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内蒙访古》),意思就是“是一个英雄”,但语气更强烈,强调了敢于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大大的英雄”。

双重否定有两种形式:

1、由两个不构成。如: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强烈。

那么改写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了,如果想改成反问,还要加上问号。

在双重否定句中,有那么几个个可以用:

不得不 不能不 难道„„不„„ 不可能不 不会不 怎么会„„ 不 不是不 不要不 等。

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人教版初中教材在汉语知识短文“句式的变换”中也说:“用双重否定句式语意更重一些,语气更加肯定。”其实,双重否定句除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外,有的也具有减弱语气的作用。下面试结合具体例子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双重否定句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两个否定副词连用,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加上一个否定意义的动词,再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上反问语气。这三种句式中,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反问语气的,都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内蒙访古》),意思就是“是一个英雄”,但语气更强烈, 3

强调了敢于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大大的英雄”。

两个否定副词连用的句式,有的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有的有弱化语气的作用。例如:

①他们不是为了自我陶醉而工作.他们是在进行创造,是不·能不·工作.(徐迟祁连山下)②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叶圣陶改变字风)③百武的名字载入史册,未·必不·会被普通人淡忘;徐虎的名字未必能载入史册,但愿他不会被人淡忘。(《中国青年报》1996?11?17《百武和徐虎》)

④通知早发了,他不·会不·知道吧。

例①“不能不工作”比说“一定要工作”的语气要强些;例②用“非„„不”的形式,强调了亲自实践的重要性。①②两句中的双重否定都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例 ③“未必不会被普通人淡忘”比肯定句式语气要委婉些;例④中的“不会不知道吧”也带有揣测意味,比说“一定知道”语气轻弱得多。③④两句比一般肯定句语气要弱些。

一个否定副词加一个否定意义的动词的句式,语气也有或强或弱两种情况。例如:

⑤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⑥南方不·是没有··大旱,可是成灾的时候较少,就因为老百姓有浇水的习惯。(姚雪垠《李自成》)

⑦民国元年以前稍不同,先是说康党,后是说革党,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容,但也未·始没有··那时所谓“以人血染红顶子”之意。(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⑧弄通了这一问题,该是不无··益处的。

例⑤“没有一个不„„”就是“都„„”的意思,更加强调了“概括一切”、“无一例外”,肯定语气更强烈。例⑥“不是没有„„”就是“有„„”的意思,强调南方也有大旱的时候,之所以能减少灾害,那是因为有老百姓浇水的主观努力。⑤⑥两句属于加强语气的一类。例⑦“未始没有那时所谓„„之意”含有猜测意味,语气比较委婉,讽刺挖苦那些投机取官的官僚绅士,比直说“有那所谓„„之意”更加含蓄辛辣。例⑧“不无„„”就是“有„„”的意思,但这儿语气婉约,含有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情势使然的意味。⑦⑧两句属于弱化语气的一类。

以上分析表明,双重否定句不只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有的也有弱化语气的作用。一个双重否定句,究竟是强化语气还是弱化语气,这要看具体的句式和语境而定。一般地说,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反问语气的句式是加强语气的;否定副词连用和否定副词加否定意义的动词两种句式中,除加强语气的以外,有一部分,即那些带有推测婉商、情势使然等意味的,语气比单纯肯定句委婉柔弱些。因此,我们对双重否定句不能一概而论,在阅读和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细加分辨。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确定句子到底是肯或否,先数一下有几个否定词。偶数个否定词,句意为肯;奇数个否定词,句意为否。改句子同理。表示否定的词大概有:未、非、否、莫、不等等。 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就是谓语前面加“不...不”,也就是负负为正的原理

可先后连用两个否定副词,如“没有„„不”、“不„„不”,表示肯定的意思,它的语气比原来的更强烈,更肯定。

例如:这种新产品质量好,价格也便宜。改为:这种新产品质量不能说不好,价格也不能说不便宜。

例:

1.他肯定很高。--他不可能不那么高。

2.这些灯全部不同。--这些灯没有哪两盏是相同的。

3.他会迟到。--他不可能不迟到。

4.她一定聪明。--她不可能不聪明。

5.她懂得洗衣服。--她不可能不会洗衣服。

6.她一定会考满分。--她不可能不考满分。

7.它一定是杂技团的。--它不可能不是杂技团的。

8.长廊里的每一幅画都是不同的。--长廊里没有哪两幅画是完全相同的。

9.他会诅咒你。--他不可能不诅咒你。

10.它会发出不同的叫声。--它发出的叫声没有哪两声是一样的。

11.学校里只给每一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学校里只给每一人发一张票,这怎能叫人不为难。

1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红四团的战士不得不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

13.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要讲一点文明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能不讲一点文明。

14.这次 4

活动的经过你很清楚 ——--这次活动的经过你不是不清楚

15.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一定要看 ——--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不能不看

16.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没有一个不同意 17.对少先队员来说,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对少先队员来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18.他很喜欢水 ——--他不可能不喜欢水.

19.他喜欢养花 _-----他不可能不喜欢养花.

20.他喜欢画画 ————--他不可能不喜欢画画.

21.他喜欢上网 ——--他不可能不喜欢上网.

22.他喜欢吃苹果 ——-他不能不喜欢吃苹果.

23.他喜欢上学 ——-他不能不喜欢上学.

24.他丧失双亲之后,只能去寻找好心人来收养他--他丧失双亲之后,不能不去寻找好心人来收养他.25.只能去做苦力 ——--他不能不去做苦力.

26.他现在只能上普通的大学了 ——--他现在不能不去上普通的大学了.

27.受生活所迫,他一天只能去打两份工 ——--受生活所迫,他一天不得不去打两份工.28.凭他的学历,只能去做一个司机 ——--凭他的学历,不得不去做一个司机.

29.作为一名优秀少先队员,要在“弯弯腰”保洁行动中起带头作用

——--作为一名优秀少先队员,不能不在“弯弯腰”保洁行动中起带头作用。

30.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很清楚 ——--这次活动的经过你不是不清楚

31.班上的这些小事,总得有个同学负责 ——-- 班上的这些小事,不能没有同学负责

32.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只有自然才叫有这样的力量。

——--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除了自然外再没其他有这样的力量

33.校园里月季花开得很美 ——--校园里月季花不会开得不美。

34.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南极考察队员前面,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35.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 ——--面对任何灾难,谁也不能说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

36.我决心把这道题目解出来、——--我决心非把这道题目解出来不可

37.这件事你应该办好 ——--这件事你不应该不办

38.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爸爸一定要参加--好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爸爸不能不参加

39.每一个到西安旅游的外国人,都要去看一看秦兵马俑这一壮丽奇观

——--每一个到西安旅游的外国人,是不会不去看一看秦兵马俑这一壮丽奇观

40.因为生病,他请假了 ——--因为生病,他不得不请假了。

“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教学 转述的人是谁,是不确定的,可能是第一人,也可能是第二人,还可能是 第四者等,这要看句子中的实际情况.

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少年宫学电脑。” 改为:妈妈说,明天星期六,她带我去少年宫学电脑。

2、我对小明说:\"你要去做作业了.\" 改为:我对小明说,他要去做作业了。

3、妈妈对我说:\"你去买些苹果回来.\" 改为:妈妈对我说,我去买些苹果回来。 或者:妈妈叫我去买些苹果回来。

4、毛泽东对警卫员说:\"你给大家泡些茶吧.\" 改为:毛泽东让警卫员给大家泡些茶。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 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 所指,则不用变换。 )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 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 者的“我”改为“他”。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 绩。”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 者“我”不变。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 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 晚些回来。 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 则要改为“他”。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 要晚些回来。 (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 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 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 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 道?”

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 “我的国语讲得不好, 说: 是初学的。 ”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 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 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 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 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8、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 “我的国语讲得不好, 说: 是初学的。 ”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 引用)

10、小红军 6

对陈庚说: “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改为间接引用)

11、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 引用)

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 间接引用)

1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 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他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他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我说: “明天我要出差, 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 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 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 了一本《雷锋日记》 。”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他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他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她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他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他说,老师教他怎么写。

2、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 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要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 以同意。

6、老师对他说,要他回去吧,老师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盲姑娘爱听吗?他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吧。

8、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几天都没吃饭了。要老师吃,吃了 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 他们哪里有近道, 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他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田忌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 眼泪说, 他可以发誓, 他说的话千真万确。 相信他的话吧, 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他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2、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他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 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他出发,要妈妈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 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她说,她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他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他送大嫂母女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她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 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你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他说,明天妈妈要出差,这几天只好要他自己照顾自 己了。

把直接引用中的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改成第三人称“他”;把引号去掉,把冒号改为逗号;其他词语根据需要做适当改变。在这项练习中,难点是人称的变换,同学们往往是改不全面或生搬硬套,不看句子的实际情况,造成语句不通顺,意思表达不清楚等错误。那么,人称变换有无规律可循呢?有什么规律呢?

归纳起来,转述句中的人称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对×××说:“我„„,你„„。” 如: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改成:

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3、×××对×××说:“我„„,你„„,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对×××说:“你的„„,我„„。” 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妈妈对小花说:”今天我回家会晚一点.” 妈妈告诉小花,她今天回家会晚一点 姐姐对明明说:”作业写完了吗?” 姐姐问明明,他作业写完没. 小红对妈妈说:\"我要吃饭\".小红对妈妈说她要吃饭

爸爸说:\"你想去爬树吗?我带你去!\" 爸爸说我想去爬树他就带我去! 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问桑娜,他不在,她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不服气?” 齐威王对田忌说,你不能不服气.老师对小明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 老师对小明说,看了他的作文很满意。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他一定到我这玩。 把下面的句子换成第三称转述 1.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4.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5.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6.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7.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一本书!” 8.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9.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10.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12.有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13.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14.他惊讶地说:“原来是你!” 15.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16.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17.一个同学对我说:“借我一只笔。 18.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19.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20.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 21.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22.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23.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24.大孩子说:“爸爸,你看那树多高。” 25.爸爸说:“我星期天 去旅游。” 26.外公说:“这是向天椒,特别辣。” 27.我说:“我这个老班长下岗了。” 28.爸爸感冒了,他说:“明天我要去医院看病。” 29.他说:“我明天去电影院看电影。” 30.房东太太说:“我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我高兴得不得了„„但我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

含义/方法: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张 童 说 : “ 我 一 定 要 坚 持 长 跑 锻 炼 。 ”

张 童 说 , 他 一 定 要 坚 持 长 跑 锻 炼 。

小红对妈妈说:\"我要吃饭\". 小红对妈妈说她要吃饭

姐 姐 说 : “ 你 说 得 对 , 我 就 这 样 做 。 ”

姐 姐 说 我 说 得 对 , 她 就 这 样 做 。

老 班 长 说 , 他 没 有 完 成 任 务 , 没 把 我 们 照 顾 好 。

老 班 长 说 : “ 我 没 有 完 成 任 务 , 没 把 你 们 照 顾 好 。

爸爸说:\"你想去爬树吗?我带你去!\" 爸爸说我想去爬树他就带我去! 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问桑娜,他不在,她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我说:“我昨天去学校了”。

他说,他昨天去学校了。

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不服气?”

齐威王对田忌说,你不能不服气. 老师对小明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

老师对小明说,看了他的作文很满意。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 下个月他一定到我这玩。

转述作文范文小学
《转述作文范文小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