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修缮祖祠诗句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6 09:07:3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雷祖祠导游词

雷祖祠

讲解线索

【简介】——【山门】——【正殿】——【东西侧殿】——【后殿】——【门前景观】

现在我们将驱车前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州。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厚重,保留下来的文化古迹非常丰富,遍布城乡各处。下面我们将去参观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及文化保护单位——为纪念唐代首任雷州刺史、雷祖陈文玉而建的雷祖祠。

【简介】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2.5公里的白院村英榜山,始建于公元前642年,即唐贞观十六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原址建在雷州城东北的英灵村,于912年,即梁乾化二年迁移于今址。祠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山前是一马平川的“万顷洋田”,气势雄伟壮观。雷祖祠迁居以后,屡修屡拓,规模日益扩大,现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岭南最具规模的祠堂之一。祠分三进,由山门、拜亭、正殿、东西侧殿、后殿、东西庑、钟鼓楼、碑廊等建筑组成,是岭南传统建筑与唐代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整座建筑沿中轴线严谨布局,祠的主体建筑,分正殿、东西侧殿,正殿前设有拜亭,正殿面宽,进深各三间,硬山顶,四柱抬梁氏梁架结构,举架平缓,前檐廊出檐达7米多宽,建筑风格极为独特,形制于“凸”字形排列,具有中原文化与黎族文化相结合的地方特色。殿前屏风精雕细刻,巧夺天工。历代南来北往的显臣名流在游览之余无不留下题作,现祠内尚珍藏有寇准、苏轼、丁谓、李纲等所题之碑刻30多通。雷祖祠的真貌究竟如何?各位稍后便可清楚。

【山门】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站在雷祖祠山门前,首先我们看一下山门,门上额匾“雷祖祠”是原广东省省委书记林若所题,山门是硬山顶搁檀式结构,山门的门联:“霹雳开天南一组,事名为海北同尊”就是对雷祖降世传说以及其政绩的赞誉。穿过山门,眼前所见乃是拜亭,大家往上看,亭上牌匾“茂时育物”乃清乾隆皇帝御书。我们右边的是钟楼,左边的是鼓楼,古代闻名于世的“天下四绝”(即雷州换鼓、钱塘江湖、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中的“雷州换鼓”就是发生于此的一种极隆重的祭雷仪式,但此仪式已失传,现在只能从一些古籍中得知其中盛况之一二了。

【正殿】

各位游客,这里是祠的二进,分别为正殿、东西侧殿。我们先看看正殿:现在殿的大梁是明朝万历乙已年重修时的原梁,正殿的屏风刻有《三国演义》等木雕。殿中金漆木雕神龛雕工精湛,玲珑剔透,使整个殿堂显得金碧辉煌,神龛里庄严威武的就是雷祖陈文玉的塑像。为什么把陈文玉称为祠祖呢?他生于南北朝陈宣帝太建二年(570年)九月初一,其父陈以打猎为生,世居于雷州城东北英灵里榜山村。陈文玉不但孝顺父母,而且乐于助人,深受邻里欢迎,他文武双全,才识过人,于唐贞观五年(631年)接受唐太宗李世民的任命,出任本州——东合州刺史。他在职期间,精察吏治安抚垌落,驱逐贼寇,让汉和黎、苗、瑶、侗、壮等民族和睦相处,并致力改变荒蛮落后的面貌,促进生产发展。古雷州属荒蛮之地,抵御力量薄弱,陈文玉在“施行德政”之余,还广筑城池,确保百姓生命安全。同时以州内“擎雷山”和“擎雷水”,以及旧县名“雷川”为历史依据,疏请唐王朝将“东合州”改为“雷州”,“雷州”之名便由此而来。

陈文玉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雷州城竣工之年逝世。他在职八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黎民的爱戴,在其谢世后,雷州人士即为他塑像立祠于州城北郊,尊之为“雷祖”,因祠位于白院村,又把他称为“白院公”。到了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下昭于州城为陈文玉立庙,诏封陈文玉为“雷震王”。至唐以后,“雷祖”历代都被加封赐号。

【东西侧殿】

奇怪的是李广和“雷祖”是不同朝代的人物,为何又同供奉于一祠之内呢?相传后梁开平四年,雷州一带黎族贼盗四起,并由贼首符孟喜发起作乱。朝廷派钦差都知司马陈襄发兵征讨黎贼,但屡战不胜。住在祠内的陈襄一天夜里,梦见汉代武将李太尉——李广的旗号,带领阴兵讨伐黎贼并获大胜。第二天醒来,见到殿前跪有四尊黎贼样貌的石像,黎族的叛乱果然平息。因此,陈襄奏请朝廷,李广平定黎贼有功,立像于雷祖祠的西侧殿供奉以示纪念,你们看,就是殿前这四尊石像。据考证,它们的确是五代时期的作品,是雷祖祠现存最古老的文物。

雷祖,英山石神,李太尉被供奉在山殿内,故此,雷州百姓也把“雷祖祠”称为“雷祠三殿”。山殿左前方。右前方的建筑分别是东庑、西庑,陈列着雷祠出土的文物。

【后殿】

请各位移步入后殿。后殿供奉着陈文玉之父陈鉷(hong)的神像,陈鉷享年113岁,于贞观十六年册封为“光禄大夫”誉为“雷太祖”。殿门前置放有两尊石狗,与其生前以捕猎为生相映,为表彰陈鉷捡蛋养子之功,殿内挂有“光被雷阳”的匾额。站在殿门前,各位不妨看看二进正殿的屋脊,屋脊上四只形态逼真的陶雕雄狮,张口翘尾,毛发冲天,居高临下,咄咄逼人,大有镇妖辟邪之势,好不威风。脊饰有各式陶雕、灰雕和各种彩绘图像等。后殿东西两侧是碑廊,内陈列有历代碑刻30多块,有寇准的诗,苏东坡的赋、丁谓的记、还有李纲的题碑,是岭南极为罕见的历史文物,也是雷祖祠的“石史”,同时也是我国文物的瑰宝和书法艺术的宝库、各位可以在这继续欣赏20分钟,20分钟后,我们在山门前恭候各位。

【门前景观】

好,参观完祠内景观,现在大家随我看看山门外的景色。祠内建筑各具特色,山门外的景色也毫不逊色。山门前右侧是西案亭,他们分别与祠内的钟鼓楼相对应,布局离而不乱。1991年省、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300多万元,对这座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雷祖祠进行修葺(qi)扩建,使这个古雷阳八景之一的“雷岗耸异”重放光彩。站在山门前,正前方是一个60多亩的“鉴湖”,湖中建有水榭亭台;放眼远方,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川——“万顷洋田”。看这气势,正与门联“霹雳开天南一祖,声明为海北同尊”相辉映照。

各位游客,穿过“雷州胜景”的石坊,让我们与雷祖祠说声再见!

推荐第2篇:祖祠庆典主持词

导语:祖祠,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祭祀和供奉祖先的祠堂。以下是祖祠庆典主持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祖祠庆典主持词

鼓,是激情四射的歌;鼓,是豪迈粗狂的舞;鼓,是刚劲奔放的魂;鼓,是湖雷奋进的诗。刚才的威风锣鼓,是我们老都家自己组织的锣鼓队为大家表演的。它以激情的鼓点,以恢弘的气势,以铿锵的节奏和昂扬的豪情,祝贺都氏家祠祭祖典礼圆满成功,欢迎全国各地宗亲远道而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都氏长辈,各位宗亲朋友们:大家好!

追根溯源,寻根问祖,是每个人最朴素的情怀,了解宗族历史,回家祠祭拜一下先祖,是对已逝先人的一种追忆,一种思念,一种感恩。作为都氏后人,不忘先人,回报根本,是我们血脉相成的优良品质。

今天,公元2017年5月3日。农历四月初八,天降吉祥。在这样一个神圣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聚在我们迁始祖开创基业的故土,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北头村,隆重举行都氏家祠祭祖典礼活动。

本次参与典礼活动的领导有:

姜格庄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书记,曲以卿。

鲁东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原副院长、鲁蒙文化促进会会长,樊文礼。

烟台内蒙古商会副会长,苏晓峰。

烟台市内蒙古商会副秘书长,蒋明维。

在祭祖典礼开始之前,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的莅临。同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远道而来的全国各地宗亲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下面,让我们有请北头村村委会主任都淑琴致欢迎词。

下面,有请姜格庄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书记曲以卿致辞。

下面,有请鲁东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原副院长、鲁蒙文化促进会会长樊文礼致辞。

下面,我宣布,2017都氏家祠祭祖典礼,现在开始!

(——燃放烟花礼炮)

接下来,请各位跟随我的脚步,移步到家祠院内。

请各位按次序排好,让我们以虔诚和肃穆的心情来祭拜我们的先祖——必里海公。

面对我们的先祖,请各位宗亲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先祖三鞠躬,以示敬意。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继续向前走。

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各位领导,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本次活动最庄严的时刻,那就是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

请各位宗亲们按照长幼顺序排列,长辈在前,晚辈在后。保持肃静。

请各地宗亲代表上前一步,站立到红地毯上。

首先,有请老家宗亲代表都基珠先生发言。

下面有请辽宁宗亲代表都本有先生发言。

接下来有请天津宗亲代表都贺成先生发言。

宗亲代表的一番话,表达了我们都氏家族全体老少宗亲们的共同心愿,更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祖灵追百世,俎豆祝千秋。

下面,我们将进行都氏家祠祭祖典礼的中心环节。

第一项:播放祭祀音乐,有请都本钧先生诵读《祭祖文》。

第二项:敬香。有请前排宗亲代表向先祖敬香。

第三项:敬酒。请宗亲代表们端起手中的酒杯,共同为先祖敬酒。

一敬我们的长生天,二敬我们的大草原,三敬我们的老祖先。

第四项:有请都本有先生,将全羊身上最肥美的一块肉割下来,献给我们的祖先,希望老祖宗保佑他的后世子孙时代香火相传,家业繁荣昌盛。

第五项:叩拜。请前排宗亲代表跪于眼前的蒲团。对先祖三叩首示敬。同时,请我们所有的宗亲门以蒙古族最高礼仪,右手伏在左胸前,左手自然下垂,对先祖三鞠躬示敬。

接下来,行跪拜大礼。一叩,起。再叩,起。三叩,起。礼闭。

各位宗亲代表起身。

下面请所有宗亲,分批次10人一组,依次进入祠堂,向先祖敬献哈达、叩拜、瞻望先祖画像。之后,请宗亲们自由活动。参观蒙元文化陈列室、都氏文化研究室以及家祠整体风貌。

请各位宗亲在家祠大门口合影留念。

推荐第3篇:耀祖荣宗建祖祠

耀祖荣宗建祖祠

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祠堂。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以其达到收宗睦族,向后人昭示道德情感、伦理法治和文明教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崇拜祖先并立庙祭祀的现象,在原始社会后期即已存在。今天的宗祠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只具有帮助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互相协作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实行开放的文化指导方针,使得人们的儒家思想观念回潮,从而激发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家族观念。“报本敬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的思想就是以宗祠作为“载体”。信宜梁家祠的建设,对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打造祠堂文化,加强文化建设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建设好信宜梁家祠,到现在捐款较多的宗贤有:梁日茂、梁若广各捐款十几万元,梁恩峰、梁塑捐款捐款五万多元。还有更多的宗亲捐款虽然没这些宗贤捐款多,但他们出钱又出力,任劳任怨,热心奉献。如东镇六贺梁明耀、怀乡狮山梁方慧、梁德佳、梁德生、池垌扶参的梁朝仁、白石镇的梁林、钱排镇的梁其光、水口镇的梁赛就是这方面的积极分子。特别是梁明耀宗亲,在建设信宜梁家祠的过程中,他不但自己捐款3000多元,而且多次到东镇的凤岗、十腰、庒垌、礼垌、坡岭和水口镇双狮、双山、骑马,北界镇的西江,高州市荷花镇等地方发动宗亲捐款,行程达五百多公里,募集宗亲捐款48000多元。他们自己掏出摩托车油费、修理费和手机费,来为宗族办事。

对为梁家祠的建设,捐款、出力的宗亲,他们积极奉献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钦佩。为表梁家祠筹委感激之情,作小诗一首,和大家共勉。

你的心中思奉献,

好人做事大家知。

明天又要找宗友,

耀祖荣宗建祖祠。

推荐第4篇:耀祖荣宗建祖祠

耀祖荣宗建祖祠

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祠堂。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以其达到收宗睦族,向后人昭示道德情感、伦理法治和文明教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崇拜祖先并立庙祭祀的现象,在原始社会后期即已存在。今天的宗祠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只具有帮助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互相协作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实行开放的文化指导方针,使得人们的儒家思想观念回潮,从而激发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家族观念。“报本敬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的思想就是以宗祠作为“载体”。信宜梁家祠的建设,对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打造祠堂文化,加强文化建设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建设好信宜梁家祠,到现在捐款较多的宗贤有:梁日茂、梁若广各捐款十几万元,梁恩峰、梁塑捐款捐款五万多元。还有更多的宗亲捐款虽然没这些宗贤捐款多,但他们出钱又出力,任劳任怨,热心奉献。如东镇六贺梁明耀、怀乡狮山梁方慧、梁德佳、梁德生、池垌扶参的梁朝仁、白石镇的梁林、钱排镇的梁其光、水口镇的梁赛就是这方面的积极分子。特别是梁明耀宗亲,在建设信宜梁家祠的过程中,他不但自己捐款3000多元,而且多次到东镇的凤岗、十腰、庒垌、礼垌、坡岭和水口镇双狮、双山、骑马,北界镇的西江,高州市荷花镇等地方发动宗亲捐款,行程达五百多公里,募集宗亲捐款48000多元。他们自己掏出摩托车油费、修理费和手机费,来为宗族办事。

对为梁家祠的建设,捐款、出力的宗亲,他们积极奉献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钦佩。为表梁家祠筹委感激之情,作小诗一首,和大家共勉。

你的心中思奉献,

好人做事大家知。

明天又要找宗友,

耀祖荣宗建祖祠。

推荐第5篇:雷祖祠导游词

雷祖祠

讲解线索

【简介】——【山门】——【正殿】——【东西侧殿】——【后殿】——【门前景观】

现在我们将驱车前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州。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厚重,保留下来的文化古迹非常丰富,遍布城乡各处。下面我们将去参观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及文化保护单位——为纪念唐代首任雷州刺史、雷祖陈文玉而建的雷祖祠。

【简介】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2.5公里的白院村英榜山,始建于公元前642年,即唐贞观十六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原址建在雷州城东北的英灵村,于912年,即梁乾化二年迁移于今址。祠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山前是一马平川的“万顷洋田”,气势雄伟壮观。雷祖祠迁居以后,屡修屡拓,规模日益扩大,现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岭南最具规模的祠堂之一。祠分三进,由山门、拜亭、正殿、东西侧殿、后殿、东西庑、钟鼓楼、碑廊等建筑组成,是岭南传统建筑与唐代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整座建筑沿中轴线严谨布局,祠的主体建筑,分正殿、东西侧殿,正殿前设有拜亭,正殿面宽,进深各三间,硬山顶,四柱抬梁氏梁架结构,举架平缓,前檐廊出檐达7米多宽,建筑风格极为独特,形制于“凸”字形排列,具有中原文化与黎族文化相结合的地方特色。殿前屏风精雕细刻,巧夺天工。历代南来北往的显臣名流在游览之余无不留下题作,现祠内尚珍藏有寇准、苏轼、丁谓、李纲等所题之碑刻30多通。雷祖祠的真貌究竟如何?各位稍后便可清楚。

【山门】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站在雷祖祠山门前,首先我们看一下山门,门上额匾“雷祖祠”是原广东省省委书记林若所题,山门是硬山顶搁檀式结构,山门的门联:“霹雳开天南一组,事名为海北同尊”就是对雷祖降世传说以及其政绩的赞誉。穿过山门,眼前所见乃是拜亭,大家往上看,亭上牌匾“茂时育物”乃清乾隆皇帝御书。我们右边的是钟楼,左边的是鼓楼,古代闻名于世的“天下四绝”(即雷州换鼓、钱塘江湖、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中的“雷州换鼓”就是发生于此的一种极隆重的祭雷仪式,但此仪式已失传,现在只能从一些古籍中得知其中盛况之一二了。

【正殿】

各位游客,这里是祠的二进,分别为正殿、东西侧殿。我们先看看正殿:现在殿的大梁是明朝万历乙已年重修时的原梁,正殿的屏风刻有《三国演义》等木雕。殿中金漆木雕神龛雕工精湛,玲珑剔透,使整个殿堂显得金碧辉煌,神龛里庄严威武的就是雷祖陈文玉的塑像。为什么把陈文玉称为祠祖呢?他生于南北朝陈宣帝太建二年(570年)九月初一,其父陈以打猎为生,世居于雷州城东北英灵里榜山村。陈文玉不但孝顺父母,而且乐于助人,深受邻里欢迎,他文武双全,才识过人,于唐贞观五年(631年)接受唐太宗李世民的任命,出任本州——东合州刺史。他在职期间,精察吏治安抚垌落,驱逐贼寇,让汉和黎、苗、瑶、侗、壮等民族和睦相处,并致力改变荒蛮落后的面貌,促进生产发展。古雷州属荒蛮之地,抵御力量薄弱,陈文玉在“施行德政”之余,还广筑城池,确保百姓生命安全。同时以州内“擎雷山”和“擎雷水”,以及旧县名“雷川”为历史依据,疏请唐王朝将“东合州”改为“雷州”,“雷州”之名便由此而来。

陈文玉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雷州城竣工之年逝世。他在职八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黎民的爱戴,在其谢世后,雷州人士即为他塑像立祠于州城北郊,尊之为“雷祖”,因祠位于白院村,又把他称为“白院公”。到了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下昭于州城为陈文玉立庙,诏封陈文玉为“雷震王”。至唐以后,“雷祖”历代都被加封赐号。

【东西侧殿】

奇怪的是李广和“雷祖”是不同朝代的人物,为何又同供奉于一祠之内呢?相传后梁开平四年,雷州一带黎族贼盗四起,并由贼首符孟喜发起作乱。朝廷派钦差都知司马陈襄发兵征讨黎贼,但屡战不胜。住在祠内的陈襄一天夜里,梦见汉代武将李太尉——李广的旗号,带领阴兵讨伐黎贼并获大胜。第二天醒来,见到殿前跪有四尊黎贼样貌的石像,黎族的叛乱果然平息。因此,陈襄奏请朝廷,李广平定黎贼有功,立像于雷祖祠的西侧殿供奉以示纪念,你们看,就是殿前这四尊石像。据考证,它们的确是五代时期的作品,是雷祖祠现存最古老的文物。

雷祖,英山石神,李太尉被供奉在山殿内,故此,雷州百姓也把“雷祖祠”称为“雷祠三殿”。山殿左前方。右前方的建筑分别是东庑、西庑,陈列着雷祠出土的文物。

【后殿】

请各位移步入后殿。后殿供奉着陈文玉之父陈鉷(hong)的神像,陈鉷享年113岁,于贞观十六年册封为“光禄大夫”誉为“雷太祖”。殿门前置放有两尊石狗,与其生前以捕猎为生相映,为表彰陈鉷捡蛋养子之功,殿内挂有“光被雷阳”的匾额。站在殿门前,各位不妨看看二进正殿的屋脊,屋脊上四只形态逼真的陶雕雄狮,张口翘尾,毛发冲天,居高临下,咄咄逼人,大有镇妖辟邪之势,好不威风。脊饰有各式陶雕、灰雕和各种彩绘图像等。后殿东西两侧是碑廊,内陈列有历代碑刻30多块,有寇准的诗,苏东坡的赋、丁谓的记、还有李纲的题碑,是岭南极为罕见的历史文物,也是雷祖祠的“石史”,同时也是我国文物的瑰宝和书法艺术的宝库、各位可以在这继续欣赏20分钟,20分钟后,我们在山门前恭候各位。

【门前景观】

好,参观完祠内景观,现在大家随我看看山门外的景色。祠内建筑各具特色,山门外的景色也毫不逊色。山门前右侧是西案亭,他们分别与祠内的钟鼓楼相对应,布局离而不乱。1991年省、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300多万元,对这座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雷祖祠进行修葺(qi)扩建,使这个古雷阳八景之一的“雷岗耸异”重放光彩。站在山门前,正前方是一个60多亩的“鉴湖”,湖中建有水榭亭台;放眼远方,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川——“万顷洋田”。看这气势,正与门联“霹雳开天南一祖,声明为海北同尊”相辉映照。

各位游客,穿过“雷州胜景”的石坊,让我们与雷祖祠说声再见!

推荐第6篇:祖屋修缮感赋

祖屋修缮感赋

祖 屋 修 缮 感 赋

岁在甲午,时维孟春,吾族元南、沛、超群、及平、俊诸君发起修缮祖屋之动议,族人响应纷纷,踊跃捐资献物,历月余工程告竣,嘱余记之以文,吾诚惶诚恐,深虑才疏学浅,资历乏深,致贻笑大方耳。

念吾先祖大礽公当年,避乱进山,跋山涉水,开基业于深山老林,生根落地;栉风沐雨,拓田园于牧童遥指,家业渐兴。适逢康乾盛世,暂得一偶安定;斯时人丁兴勃,多年家道昌顺。乾隆年间,吾祖世炜公,念子孙繁茂,设新居于杏花河畔;历多年肯构,立广厦于狮子山前。观夫秦砖汉瓦,画栋飞檐,凸显祖屋之巍峨;回廊迂弄,广庭独院,堪称构思之精深。外设围墙碉楼,抵盗御寇;前置明塘蓄水,防患未燃。高堂供祖,肃穆庄严,中厅待客,礼仪当先。勤俭为本,耕读传家,门楣兴旺,盛况空前。

岁月悠悠,历数百余年而频生故事;祖屋巍巍,经风霜雪雨而散叶开枝。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放眼神州九域,高楼矗立,车水马龙;回眸吾族诸亲,顺应潮流,择吉迁居。然祖屋跨两个半世纪寒来暑往,濒临危状,百废待兴。 瞻仰古屋,膜拜祖亲。行止在公,自彰其德;享乐在己,不齿其勋。忆先祖之艰辛,喜祖居之日新。凭众族力,举百匠功,凝心聚力,肯构肯堂。保护祖宗基业,传承先辈文明,吾辈当义不容辞,身体力行! 祖居萦怀,永为心乡!

推荐第7篇:修缮祖屋倡议书(材料)

捐资修缮丰元祖屋倡议书

叔侄兄弟们:大家好!

丰元楼,是我们族伟祖根之所在,也是我族内叔侄兄弟们团结昌盛的象征,丰元楼稳固,永保雄风,佑我族人平安祥发、富贵万福,是我族人的共同夙愿。随着岁月的流逝,祖屋已经变得木朽墙残,即近倒塌。完好的祖屋、族谱,在一个家族中,是无价的历史,是我中华民族其中一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尊祖敬宗,是做人之本,为人子孙,理应时刻紧记。眼见我们的祖屋日渐颓败,我辈又岂能坐视不顾?叔侄兄弟们,历史的重担已经昭然落在我们的肩上,抢修伟祖基业是广大后裔的强烈呼声,也是摆在我们叔侄兄弟面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经与吾辈年长望重之人协商一致,今郑重向大家发出倡议,举阖族之力,修缮丰元祖屋,功成之日,上慰祖先,下抚耆老,免却本族千年之忧,佑我族子孙永世平安!

现临时理事小组倡议如下:

一、修缮丰元楼理事小组成员:

黄金水

联系电话: 黄金佳

联系电话:

黄云标

联系电话:

二、理事小组成员职责:

1、负责资金管理和使用。

2、负责各项工程维修预算。

3、负责做好收支明细。

三、出资规定(以2015年7月30日前成立的自然户为标准)

1、出资以户为单位,每户出资1000元。

2、出资以男丁为单位,凡家有男丁一个,出资500元,两个则1000元,以此类推。

3、在出资的基础上,凡自愿捐资500元以上者,芳名上祖屋功德碑,以流芳千古。

4、外嫁女以自愿为原则。

5、每一笔开支,都由理事小组审批。

6、老屋修缮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监督,修缮完毕后,收支帐目将统计成册,以方便查账督检。

四、修缮基本要求

修缮正屋上堂、下堂,及屋大门左右横屋门面。

按原方位的结构、高度、大小、颜色施工,原基脚、火砖墙、石墙、大门、天井、门坪不变,恢复原貌。上堂、下堂的外墙涮水泥面。总之,修缮是拆烂、补墙、翻新,换杅、桷、瓦,尊重原精巧结构之大吉。

同根永茂,浓浓亲情。修缮丰元祖屋是我们的大事,叔侄兄弟,说到做到,慷慨解囊,踊跃献资,修缮祖屋,造福后代。让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你我携手,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为完成我们共同目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作出自己的义务和贡献,为早日修缮好丰元祖屋而共同努力!

推荐第8篇:重修祖祠募捐倡议书

重修**祠堂募捐倡议书

尊敬的**祠堂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乃人之常情。**大祠堂系**公属下子孙共有祖祠,建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我族今已人丁兴旺,前辈建筑了一座雄伟的大祠堂,逢年过节,上香进礼,缅怀先人,激励后代,团结族人,成为我族神圣的殿堂。只可惜现在年久失修,风光不再,只剩残门败瓦、变成危房,实令我族子孙后代蒙羞和心痛,上愧对列祖列宗,下愧对子孙后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业俱兴。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徒升,先人开基创业之功,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也。有鉴于此,我族子孙,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的责任!子孙兴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家族荣,重修我祖祠堂上敬列祖列宗,下贻子孙后代,迫在眉睫!近期,经我族各房老多次讨论协商,决定成立**祠堂重修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筹备组、财务组及基建组(具体名单附后),负责祖祠重修的规划、筹资、筹建等工作。

经初步估算,**祠重修工程及配套设施共需资金100多万元。故此**祠堂重修理事会郑重向**公全体子孙发出倡议:恳切希望**祠堂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出钱出力,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修建**祠之大业。捐资办法:

1、按每户1000元,每人丁200元标准筹集资金作为**祠重修启动资金。

2、为筹集更多资金,确保重修工程顺利进行,理事会期望宗亲宗贤发扬本族乐善好施之美德,慷慨解囊,集腋成裘。除完成户头和人丁捐资外,鼓励族人不分老幼,不分男女,踊跃捐款,上不设限。祖祠落成之日,理事会将对族人义举,立碑铭记,以示后人。(第一次募捐为九月三十日)

我们相信,有全族同胞和乡亲的群策群力,**祠堂一定会重见辉煌。 附:**祠堂重修理事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会

长: 副会长: 筹备组: 财务组: 基建组:

**祠堂重修理事会

2016年10月15日

农历丙申年九月十五日

推荐第9篇:刘氏祖祠竣工庆典对联

刘氏祖祠竣工庆典对联

刘氏祖祠竣工庆典对联

门:热烈庆祝刘氏宗祠圆满竣工庆典

气球标:恭迎各级领导莅临刘氏宗祠竣工落成庆典! 诚谢诸位贵宾戚友族人鼎力相助支持! 传承祖德 继往开来 共谋发展! 立足市场 团结奋进 同奔小康! 由赣迁萧湘

族振家声共建文明社会! 自汉遗新华

邦兴世泽同享美好生活! 宗祠宏廓

合族常思祖功宗德! 社会和谐

全民同念国惠党恩! 横幅(栏杆) 黄竹园市场欣呈祥瑞 余庆堂宗祠尽显人文 秉承祖德宗仪 光大耕读继世 谨守族规国法 发扬忠孝传家

从前的世居望族多用楹联表现家族源流及祖先的荣耀,不管你迁徙何方,同族的人到了你家一看楹联,就知道咱是一个祖宗。下边列出的是就是一些刘氏楹联:

1.术通乾象(刘基)

喜入天台(刘晨)

说明:上联指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下联指刘晨,东汉浙江剡县人。相传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刘晨与阮肇去天台山采药,遇两仙女,邀至家中,食胡麻饭,睡前行夫妇之礼,半载返家,子孙已过七代。后重返天台山寻访仙女,行迹渺然。

2.阮嵇作友(刘伶) 丰沛发祥(刘邦)

说明:上联指刘伶,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是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下联指刘邦,诛暴秦,灭楚霸,立汉祚,此不赘述

3.雕龙名著(刘勰) 殿虎英风(刘安世)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汉族,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

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刘安世(1048~1125)北宋官吏。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魏(今河北大名西北)人。以直谏闻名的大臣,被时人称之为“殿上虎”。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又以吕公著荐,为右正言,累迁左柬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章敦用事,贬英州安置,徙梅州,徽宗立得赦,历知衡、鼎、郓州及镇定府。刘安世在蔡京为相后,连谪至峡州羁管。有《尽言集》。

4.三章早沛秦川雨(刘邦) 午夜长明书室灯(刘向)

上联刘邦,入咸阳后与兵将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秦苛法,深得民心。 下联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5.鸿鹄申哀,三娘命薄(刘孝绰) 飞燕得宠, 烈女成传(刘向)

上联刘孝绰(481-539),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能文善草隶,号“神童”。年十四,代父起草诏诰。初为著作佐郎,后官秘书丞。它迁廷尉卿,被到洽所劾,免职。后复为秘书监。明人辑有《刘秘书集》。卒年五十九。 下联刘向,见前述。因感于赵飞燕姊妹得宠于汉成帝**后宫事而作《列女传》。

6.禄阁校书,藜烟照十行之简(刘向) 玄都种树,桃花赋千行之诗(刘禹锡)

上联刘向,校书天禄阁,一夜有黄衣老者拄藜杖入阁,见向于暗中独立诵书,遂朝杖端吹火,点燃手杖,并授《五行红范文》。向问其姓名,答曰:“太乙之精,闻卯金之子好学,下观焉。”

下联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作《玄都观看花君子》及《游玄都》,以此诋毁权贵。

7.妙侣无双,押衙全义(刘震) 清才第一,嘉偶安贞(刘愚)

上联刘震,唐代人。女儿名无双。外甥王仙客,幼年丧父,与母同归外姓。仙客母临终求震将无双许配仙客,震允诺。后震被杀,无双入宫为奴。无双巧遇震之仆塞鸿,遂暗作书让塞鸿带出,指示仙客求助豪侠古押衙,古押衙设计终于救出无双送与仙客婚配。

下联刘愚,字必明。宋代龙游人,年二十入太学,名列第一其妻徐氏,其母初欲将女配富户,徐氏慕刘愚才,不愿为富人妻,遂归愚,居破屋中,一事机杼。

刘氏祠堂对联和内部陈设!

①大门

“刘氏祠堂”四字用金粉刷新;对联:“做好儿孙须尽孝

是真臣子勿忘忠”。屋顶木构件收拾干净利索;挂上壁画“伯牙鼓琴”;大红灯笼必须要有。

②三厅

进入三厅,挂上大型鲜红的“中国结”;左壁挂上大幅著名的王羲之“独笔鹅字”;右壁挂上“百寿图”。放一个大型木结构屏风,对祠堂空间进行分割,避免对祠内陈设一览无遗。

③二厅

放一个大型木屏风。

二厅要尽量营造中华文化的氛围。正面及侧面墙壁上均应挂有著名的对联、中国书画(如“八仙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夫祠世系图表等;灯具不可少:应设置壁灯、台灯、吊灯、宫灯。

二厅是族人拜祖、开会、会餐、茶话会、娱乐、聚谈以及休息等活动之场所。要购置一定数量的家具,如沙发、椅子、方桌、长桌、条凳等;要购置红地毯以对先祖进行跪拜礼仪;对于子孙的到来,值祭人要有茶水招待,设法播放电视、电影、卡拉OK、VCD、DVD等娱乐节目以增强喜庆气氛。

④头厅

头厅是进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要新建神龛,安置祖宗的神主牌,悬挂祖宗画像;下设香案、供桌;桌面铺桌布,摆放祭器、供品及本族新修之数字族谱;祭拜场地铺红地毯、垫子;司仪及主祭人员(4-5人)须穿仿古礼服,使用官话或普通话唱礼,参照原族谱制定新的参拜程序,行礼如仪;墙上应挂名人对联、书法及画作;购置沙发、椅子、方桌、长条板凳、高脚桌、大花瓶、纸灰陶盘;安装吊灯,宫灯,壁灯,台灯,插头插座,照明及广播线路。

⑤寝室,储藏室,阁楼,门窗,围墙

大门应安装铝合金门;庶祖祠应加高、加固围墙、安装木门。 头厅、三厅的部分房间可进行维修作为有关人员住宿之用;其阁楼经维修后作储藏用;主要房间的门窗要安装,例如头厅两个房间。

⑥厨房

烧开水、屠宰猪羊、三牲、烧猪、会餐等都要使用厨房;要添置厨具、餐具及维修相应的储藏间。 ⑦厕所

要修建文明卫生的男女卫生间。

推荐第10篇:大学生入祠拜祖仪式家长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校长,会员家长,万校大学生朋友:

早上好家伙!

我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听听县教育局局长万国文,副主任和万静龄书记的演讲,激励我更大,所以我深受教育。以万祠为基地,进入万年青人才大学门口作为对象,在功勋,氏族历史,生活,工作技能,知识等方法为主要内容之前,问这个过去,受过教育的后代,体现了万年长者对年轻一代拳头的爱和热忱的期待,也充分证明了万是团结进步,包含智慧,充满活力和家庭的希望。

作为家长的代表,借此机会讲三点供您参考。

首先,在12年的教育面前,我简单地总结了两个字选择。这个选择是活跃的,我们可以 根据自己的大学考试成绩,按照小段等相关数据,选择对城市的渴望,选择最喜欢的大学,选择最喜欢的专业。如果过去12年我们学习打监狱的基础,大学入学考试正常或非凡,我们可以大胆选择985,211等学校;如果高考的结果是中等的,我们选择的范围只能限于普通高等学府;没有测试是好的,我们只能选择三个职业学校。任何选择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我相信每个参与志愿者的候选人都有这样的悲哀:如果你试着点,不那么有趣点,你可以测试几分,十分钟,几个很多,这个志愿者是如填充。但是,学生,世界上最毒的都有,唯一的事情不是后悔啊!

二,其次是4-5年的大学教育,甚至7-8年的硕士学位,10-11年的博士生教育,总结我认为只有三个字四年,他被迫清洁卧室的健康,室友打开水的义务。后来,俞敏洪创造了一个新的东方,需要人才,需要一个助手,他的同学打电话。有一个室友说,指导你四年的义务,我们清洁,打开水,跟随你的辛勤工作,恐怕没有食物吃吗?后来,新东方越来越多,领先国内私立英语教育培训机构,并且到国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工作。告诉故事,我们可以理解团队协作,联系重要的原因。一个人,然后有能力,只有一个大脑,一只手,如果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网络联系,亲密的朋友,将能够形成月亮的星星,蓬勃发展的情况。

以上看法是一个人的意见,不是地方,请老人,父母和学生批评更正。

第11篇:傅轶青在祖祠重建落成典礼讲话

东山傅氏祖祠重建落成典礼讲话

国家著名火箭和航天专家、北京航天学院教授傅轶青 各位傅姓宗亲、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新年好。

今天癸巳年正月初七,熏风和煦、万物争荣。闽南傅姓儿女,云集东山,庆贺傅氏新祖祠落成。并以礼乐、鲜花、果品、清酒公祭诸祖,追念先祖的丰功伟绩。

从古至今,中国有多少姓?宋代编的《百家姓》收438个姓。明代编的《千家姓》收1968个姓。当代我国56个民族收11969个姓。在这万家姓中,“傅”是个大姓。宋朝有29万人,占全国0.38%,排57位;明朝有44万人,占全国0.47%,排50位;当代有614万人,占全国0.51%,排36位。

先祖傅説受赐以地为姓:商朝传至武丁,国势仍衰落,三年不言,暗中寻访贤才。在傅岩(山西平陆)找到説,拜为宰相。以地为姓赐姓傅。傅説辅助武丁在位59年,是商朝全盛时期。开闽始祖傅实,唐朝御史、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尚书左仆射。避难入闽,开发福建。忠公是开发东山始祖。经二十多世传承繁衍,东山傅氏子孙常住人口近千人。饮水思源,常记祖先。 我家属于东山三房后裔,祖父少亭公,精于珠算,早年即往厦门当会计,父亲维早公9岁即随父母徙居厦门当学徒学建筑,参与厦门鼓浪屿英美领事馆和英华书院的建设,不久又到泉州独家承建培元培英学校和惠世医院永惠医院。历时五年修复开元寺、甘露戒坛、功德堂、尊胜院、藏经阁。重修东西塔。无偿修复府文庙大成殿、魁星楼和泮宫。“泉州近现代杰出建筑大师傅维早故居”作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区”挂牌受政府保护。我祖父和父亲的墓地都在东山,祖父之墓是父亲亲自设计建造的。其规模大龟背冢型、砖围墙、石碑、石供台、浮雕、石狮柱和三级墓程,形制特别,呈古朴大气之

势,是傅维早建筑艺术中典型的闽南建筑精品。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东山面貌焕然一新,楼房林立、大道通畅,教育普及,环保风尚,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和谐生活。作感怀词一首:

调寄《凤凰台上忆吹箫》东山春吟

雁浮云中,翠染池畔,熏风送暖春还。

稍近处,梨掀白浪,桃舞红帆。

一幅争春画卷,真切切,撩拨情弦。

清明至,耕牛解意,径奔田间。

农事朝朝若此,惊蛰后,山庄便少清闲。

小村里,机声鼎沸,农具歌欢。

播下一年希望,尤期盼金色秋天。

当如愿,硕果回润心田。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关键一年。我们东山要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先行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敢攀高峰。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衷心祝愿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第12篇:广场舞祝福祖国双扇子诗句

大型团体扇子舞解说词

(《吉祥颂》解说词)

您即将欣赏的是由400名学子组成的大型团体扇子舞。这些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姑娘们将为本次运动会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瞧,你们伴随着欢快的节奏,奔向运动会舞台的中央,请欣赏扇子舞表演《吉祥颂》。

欢乐荡漾在你们的舞步之间,激情洋溢在你们幸福的脸庞,它们用曼妙的舞姿展现当代学子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风采。欢歌笑语,飘荡锣鼓敲响了好时光,我们欢聚一堂。祖国未来更加安康,东方灿烂的灯火,是中华儿女动人的目光,会场热闹的脚步,是中华儿女油追逐新希望,大地喜气洋洋,鲜花盛开了好时光。你们满脸春光,祝福祖国快乐吉祥!一千个祝福一万个祝福,孩子们快乐吉祥!

(蹲起第一个造型)翻飞舞动的扇子抒发着生命的喜悦,舒展大方的动作洋溢着生命的欢快。

(扇子托花第二个造型)这是青春的笑脸,绽放纯真的容颜,这是学子的花海,最美的波光荡漾。

(扇子变蝴蝶第三个造型)这是会飞的花朵,她们的笑脸,感动天感动地,欣欣向荣寓意蓬勃向上。

(拱桥)一座座彩色拱桥伫立在蓝天下,这座座拱桥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一种温馨,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火了火了》解说词)

天真的笑脸,活泼灵动,

蓬勃的朝气,与日俱增,

成龙的新一代啊,必定成功。

数载的辉煌,火了成龙,

数届的飞跃,火了成龙,

有了14年的发展,才有了今日的欢庆,

六一的节日抒发出你们的激情,

火了中国,世界刮起了中国风,

火了成龙,中国挂起成龙风,

火了火了,祝你们成功,永远不灭的成龙风!

(《中国美》解说词)

(入场)400多名身着白衣花裙的天使们正用青春脚步踏着《中国美》的欢快节奏进行大型花扇造型表演。、

(8扇8花)她们翻动彩扇、鲜花,三五成群围成花坛,每个花坛都是一朵光芒四射的太阳花。运动场上,鲜花盛开,昭示着我校的未来一片花团锦簇、欣欣向荣!

(8扇围花)整体造型变成了八把扇子烘托着一条红花:花开灿烂,犹如孩子们的笑脸,希望无限;绿叶缓转,恰似心波荡漾,爱暖心田,美满人间。

(两个横排并一齐走动)她们翻彩扇、鲜花,形成连绵柔美的波浪,汇聚成流动的海洋。这里跳动着心中的喜悦,这里承载着绚烂的梦想,这里演绎着火红的未来。

(最后)场中央是一个巨大的花朵,在四片绿叶映衬托出的图案,四片叶子象征着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对成龙学子的关爱,中央的红花象征我们成龙人的一颗火红的心,有力地跳动着,心向学生,心向家长,心向社会、心向祖国。舞蹈美啊!学生美啊!校园美啊!山美水美中国美!

舞姿的变换似燃烧的火焰,凝聚着我们对盛会热情而美好的祝愿:

祝福本次运动会,硕果累累,圆满成功! 欢快的节奏,催人奋进,跳跃的音符,荡人心弦。在节奏中迸发;奋进的激情,在音符中闪现。

我们同在蓝天下,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我们同在校园里,拥抱美好灿烂的明天,

祝福成龙与祖国的明天溢彩流光,祝福明天的祖国与成龙灿烂辉煌!篇2:祝福祖国

祝福祖国

金秋十月,金桂飘香。今天是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我们全国人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为祖国妈妈祝寿。

今天,虽然下着绵绵细雨,但还是挡不住我的兴奋之情。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三峡广场,感受国庆氛围。原来,和我一样兴奋的人还真不少呢!真可谓到处都是人山人海,而且,每个人都是喜气洋洋的。三峡广场摆放着许多鲜花,笔直的灯柱顶端两侧整齐地挂着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有的商店还在播放着一些歌唱祖国的曲子。街道两旁的银杏树在风中舞动着无数或黄或绿的“小扇子”,好像在集体表演一个大型的扇子舞。一阵风吹来,桂花淡淡的、甜甜的香味便扑鼻而来??这一切都在为祖国的生日祝福。

第13篇:福建省南安市东山傅氏祖祠重建落成庆典活动

福建省南安市东山傅氏祖祠重建落成庆典活动

二O一三年正月初七日,吉日良晨,祥云满天。值此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新春佳节之际,我们成功举办东山傅氏祖祠重建落成庆典活动。族人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泉州地区的版筑宗亲,东山傅氏姑亲以及各位领导嘉宾,云集南安市柳城街道象山社区东山村与我们一道隆重庆祝东山傅氏祖祠重建落成,与东山傅氏族人一道参加庆典活动的有南安市柳城街道办事处、南安市住房建筑总公司、柳城象山社区领导,泉州海内外版筑宗亲联谊会领导,泉州地区30个版筑宗亲代表团220人,东山傅氏姑亲277人,本村1002人,领导嘉宾30人,共计1500多人。

我国著名航天和火箭专家、美国航天高级顾问傅轶青教授和夫人火箭专家张女士特邀参加本次庆典活动,在此对前来参加庆典仪式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大家新年好!

今天吉日良晨,祥云满天。值此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新春佳节之际,我们在这里举行东山傅氏祖祠重建落成庆典活动。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泉州地区30几个村的版筑宗亲,300多东山傅氏姑亲以及各位领导嘉宾,云集南安市柳城街道象山社区东山村与我们一道隆重庆祝东山傅氏祖祠重建落成,如此盛大的庆典活动,几百年来首次举行,史无前例,可谓是同心同德同希望,共喜共庆共辉煌。首先谨让我代表东山傅氏宗亲向百忙中前来参加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版筑宗亲和东山傅氏姑亲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东山,位于南安市八尺岭柳城街道象山社区,复船山下,西溪下游河畔。东起八尺岭立交桥,西与霞堡相邻,南至霞美镇交界山,北至西溪右畔。幅员辽阔,面积约1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踞柳城街道东部,是南安市区东大门。省道308公路、“江北大道”、“江滨南路”贯村而过,交通十分方便。依山傍水,大自然赋予东山优美动人的四面景观:东踞明山披锦绣,南依峻岭百花州。平川西贯长堤柳,北望清溪碧水流。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明宣德年间,银青十七世祖傅忠公【1399年-1473年】,系西山惠童公之次子,东山傅氏开基祖,奉父命率家眷出西山迁徙繁衍,先到柳城露江竹林坑居住,由于地理不合欲返老家,路过东山,被该村王氏族人挽留作伴,忠公对东山地理环境进行考察后,认为东山依山邻水,层岭叠翠,幅员辽阔,沃土福地,耕作经营,前途诱人,故定居开发繁衍。经二十多世传承,历时五百八十多年,目前东山傅氏子孙常住人近千人;旅居国内各省市及海外(含台湾、香港)族亲有数千人之众。历代均有名人显世:如晚明左都督、南澳大都督潜光公,晚清龙溪县令畴和公,民国享誉海内外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维早公,国家著名航天和火箭专家轶青,台湾地区军衔上校组长若斌,正厅级干部维葵,中央军委授予上校军衔孙扁,导航和雷达高级工程师清秀,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客座研究员、阳心博士,等一大批后裔优秀人才。为纪念东山傅氏历代名流,在本祖祠内树立牌匾,祖祠石柱上,镌刻十余幅楹联,以激励鞭策后裔子孙奋发向上,承前启后,在新的历史时期再创辉煌。厅前一联追述两位先辈:晚明左都督潜光公和杰出建筑大师维早公事迹。潜光都督威震南澳丰碑垂万古;维早班门艺超中原伟绩耀千秋。由原泉州市副市长、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会长周焜民书写。

忠公开基东山以来,原祖祠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历经五百多年风雨,水患被淹倒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东山傅氏子孙简易修建三间张祖祠供奉先祖。今因政府建设之需,令动迁祖祠。经邀请本族名人志士多次集会,就迁建、赔偿、选址反复研讨论证,政民协调,聘请地理专家现场勘查择字选址,叩请神明定夺。旧祠换新,神通人愿,同意迁建,特选此福址。为缅先祖懿德,以弘仁爱家风,群策群智,族众戮力同心,成立重建理事会,经周密策划,由古建筑专家规划设计预算,制定建设方案。择于申卯年十二月十六日寅时破土,壬辰年润四月兴工,十二月竣工。今日上梁晋主,叩谢天恩,重建工作至此结束。新建祖祠样式为汉式“三间张”上下落,坐巽向乾兼己亥,建筑面积二百平方米。重建工作得到南安市住房建设总公司、柳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象山社区居委会、泉州海内外版筑宗亲联谊会、桃源村、西山村领导以及各地宗亲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同时得到诸位族人的鼎力协作和积极参与、辛勤劳动、无私奉献、慷慨解囊,踊跃乐捐,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忠公鼎盛,千秋基业,万代相传,今宗祠改构栋宇,焕然一新,装饰丹青,继修前之踵武;昭穆其序,承先圣之遗风。家庙重修以作会宗之祠,乃先祖和后裔之同乐,共沐先祖福泽,祈求先祖威灵显赫,荫子孙而奔安康富足之路,天地同昭,神佑合舍胤裔吉安,盛世太平,风调雨顺,万事亨通、丁财贵齐,善莫大焉。宗祠重建、族谱新修,自此行第有序,血脉廓清,香火可续。正是:祖庙存天地,银青烁古今。

最后恭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宗亲、各位姑亲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东山傅氏祖祠重建理事会会长 傅天从

二〇一三年正月初七日

第14篇:彭泽南山欧阳氏重修祖祠之祠堂祭祖

彭泽南山欧阳氏重修祖祠之完年

在我国很多村庄都是单姓繁衍下来的族人聚居地,所以一般都有全村共同的祖祠,村民的很多类似红白喜事、过年等重要活动都要在祠堂举行,在村民团结、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甚至村民家较大型的酒席也会在祠堂旁的公用食堂举行。按照我们村的习俗,每年春节的腊

八、完年、迎春、上谱等几个较重要的传统项目必须在祠堂举行。我们祖宗祠堂是今年重新修建的,前后三进,旁边还有300多㎡的公共食堂,很是敞亮、气派,故此今年春节活动更显隆重。 (全家福、簪缨世胄、家和万事兴)

腊八原来是用宗族的公款,买来熬粥所需的食材,在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熬制成腊八粥,在祖祠免费分发给所有到祠堂来的人食用。这个全国都差不多,原本无需赘述,但今年比较特殊,必须记上一笔:所有腊八粥的食材、熬制、分发,全部是由村里义务负责祖祠日常卫生、敬香、安全维护的几位女性村民独立完成的。新祠堂修建好后,由于我们祖祠还供奉有观音娘娘和关公(原因见前一篇《祖祠落成纪实》),每逢初

一、十五或者菩萨纪念日都会有人上香。刚开始是祠堂两位监造者的夫人永发娘和造英娘,每日到祠堂义务打扫、上香,慢慢在她俩的带动下又有一些妇女加入义工队伍。有些到祖祠烧香的村民,因感念她们的无私奉献,往往会少量捐赠一些现金给。义工们很受鼓舞,她们将所收到的现金交给一人保管,用于购买维护祖祠卫生的劳动工具和日常所需香纸爆竹等,并委托我德高望重的八旬老父亲帮着记账。捐赠款多了,今年她们主动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制作腊八粥的食材,并义务熬制、分发给众人。在此,向村里这些淳朴善良的娘娘们致敬! (祖祠近景)

每年腊月二十七和三十两天,全村人民都要到祠堂祭祖,我们称之为“完年”,应是感谢祖宗保佑,平安度过一年之意。

粑年

腊月二十七,彭泽欧阳氏七庄之一塘丰庄的小年,一般称之为粑年。我们这里习惯将所有由大米、小麦、高粱碾成粉后做成各种形状、经蒸熟后的点心称之为粑:面粉做成直径12cm左右、包子形状的,叫发粑;主材换成高粱的,称之为芦檫粑;纯糯米蒸熟、捶打,再裹上黑芝麻的,称之为糍粑;糯米与粳米混合磨成粉后做成月饼大小,蒸熟后,称之为夹心粑(口味类似年糕);将上好粳米蒸七成熟,晾干后磨成粉、加开水揉团,再用手捏成直径10cm左右、厚2-3㎜的圆形薄饼,然后中间加上各种美味的菜馅做成饺子形状,再用蒸笼蒸熟后立即食用的,称之为蒸米粑。每年的腊月二十七,家家户户都会做各种各样的粑,并将蒸熟后的第一笼粑,端到祖祠先敬献给先辈们享用。由于每家第一笼的粑不一样,所以临时搭建的放祭品案板上会出现糍粑、发粑、芦檫粑、蒸米粑等不同花色的品种。高峰时,长期居住在村庄里的有100多户人家,近20年来,由于计划生育和上大学、外地工作等原因,村里常驻人家只有70多户了,饶是如此几十份祭品摆在一起,也很是壮观了。 (粑年

2、各种粑)

这个习俗,全国少见,尤其是蒸米粑这种小吃,仅限彭泽、湖口、都昌等局部地区。通过多方收集资料和民间传说,据说这个习俗起源于元末时期。相传,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初期朱元璋败多胜少,彭泽境内留下了很多关于朱元璋败逃的传说和遗迹。他苦苦思索影响作战的诸多不利因素,最后认为原本实力较弱,要取胜必须靠长途奔袭作战,但南方高温湿热、将士们所带干粮通常是饭团、炒米粉,这些干粮遇水即坏,将士们经常要空腹作战所以难免战斗力下降。为此他找到当地老乡,研究出一种方便可口、水浸不坏的干粮: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在甑里蒸七成熟,冷却晾干,磨成细米粉,再用开水调和揉匀,将米粉搓成一个个鸡蛋大的粉团,中间戳个洞,放入炒好的菜馅,封上口,上蒸笼蒸熟。这个类似汤圆状的最早的蒸米粑就做成了。它越嚼越甜,粑内包有新鲜的菜馅,因而非常可口。它最大的特点是不怕水浸,不易发馊,十天半月都不会坏,一顿吃上两个就饱了,平时作战带上它非常方便。很快蒸米粑就从军营流传到地方,备受人民喜爱。古时战争遇上重大节日一般都会休战,故此中国小年一过,就会有部分参军的子弟放假回家。由于通讯不发达,不知道谁家子弟、哪天到家,家里亲人们怕旅途劳顿的战士到家不能及时吃上饭,故此在腊月二十四就将原本过小年用的好食材为馅做成蒸米粑,等着亲人归来。我们欧阳家的祖先当年直到腊月二十七傍晚才走到家,为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从此我们家族以腊月二十七为小年,并且每年的这天都用做粑来纪念。人们后来逐渐改为将米粉团用十指慢慢捏成碗状薄片,包上馅,做成半月形。这样的蒸米粑皮薄馅多,比以前的更可口。粑馅的原料现在也很讲究,主料一般是选用一种或两种时令蔬菜如豆角、大白菜、萝卜、芥菜,配上小山竹笋干、香菇丁、粉丝、豆腐、小河虾、猪肉等。制作粑馅时,先将主料细切成丝,用植物油或猪油将之炒至半熟,然后加入适量的葱、蒜、姜、酱油、味精、食盐、辣椒粉等佐料即成。上笼前,笼底用粽叶铺垫,并在一个个粑之间隔上小块粽叶,这样蒸出的粑不相互粘连,且有股淡淡的清香。少数地方,如彭泽天红、太平、定山等乡镇以及湖口县等地,还有地方仍保留着当年的制作方法,即将米粉团戳上洞,包上馅搓成汤圆状,多以圆形粑为主。由于工序繁复,至今除了粑年之外,只有重大喜庆或者贵客上门才会做蒸米粑;由于经济条件好了,加上酒风太盛,亲朋好友间说是请吃饭,往往还会找理由推脱,但如果说是请过去蒸米粑,则会想办法参加。 (蒸米粑、蒸米粑馅)

大年

每年的腊月三十(月小就是二十九)凌晨,我们村会有正式的完年仪式。每个完年的头一天,村里轮值小组成员(我们称之为管年头的)会在祖祠大厅搭起摆祭品的台子,点着香火、燃起篝火。晚上村里人除了他们都会早早入睡。

零时整,轮值小组成员就兵分两路,一路人马负责放爆竹和火铳,一路人敲着锣挨家挨户高喊“起床完年咯!”零点一到,就可以到祠堂给祖先上香了,所以第一通锣响后,各家各户就陆续起床,到祖祠上香、准备祭祖用的贡品以及年夜饭。少数想生儿子或者家有孩子准备高考的早早就到祠堂候着,争上祭祖的第一炷香。我们小时候也会随着大人起床,随着大人先到祠堂上香,回来就坐在火桶上,口水欲滴的看着爸妈做些一年吃不上一次的各种美食。记忆最深的是:炸用鱼肉藕等不同主材做成的各种各样的丸子、炸豆腐条、煮腊猪头并在祭祀回来后剔骨头等。这个时候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尝到炸好的丸子和豆条,还能吃上一碗至今仍回味无穷的、煮腊猪头的汤泡炒冻米。

凌晨1:00,开始第二轮放爆竹和火铳,另一路人敲着锣挨家挨户高喊“准备完年咯!”这时候开始,就陆续有人家至少是两个人分别端上由腊猪头+猪尾巴、腊鲤鱼、整鸡、豆腐块、竖着插了一把筷子的一锅饭组成的贡品,按照先后顺序摆到祠堂早已搭好的祭祀台上。 (之前祭祀台)

凌晨2:00,开始第三轮也是最后一轮放爆竹和火铳,另一路人敲着锣挨家挨户高喊“开始完年咯!”这时候还没到祠堂的人家,都会争先恐后的端上贡品。由于还有很多离开村庄在外居住的男丁家庭也会准备一份贡品,所以七八十份贡品全部摆在一起、两百多号人拥挤在祠堂内人声鼎沸,场面蔚为壮观。 (新的祭祀场面、念年经)

凌晨3:00,由一人领头朗诵年经,每一小段结束后全屋的人和“敬神拜拜!”,由于场地有限,除领头的几个人外,都将跪拜改成合掌弯腰。这时候,也是烟花、鞭炮、火铳齐响的时候。祭拜完毕,各家有序的端着贡品撤离,整个祭祖仪式,持续四十分钟左右。贡品端回家后,家人已经全部起床,首先是各家继续祭拜小家的祖先,然后爸妈继续将腊猪头进行剔骨、把祭祀的米饭蒸热、炒菜。

4:00左右,各家鞭炮再次陆续响起:开始吃年饭!全家团坐一起,按照辈分、长幼顺序敬酒、祝福,然后是长者回敬酒、说祝福话,吃完饭天也就亮了。年饭结束后,就是换新衣、发压岁钱、贴对联。

8:00左右,一般是以五服以内的族人为单位组队去给祖先上坟。由于风水先生的原因或者是山林归属权的变化,祖先一般分散葬在几公里之内的周边山林或地埂上。各组主要祭祀自家祖先,但往往是远祖的祖坟上,有好几拨不同分支的后代先后进行祭拜。一圈下来二三十公里,回到家已是午饭时光了。到此,年三十的祭祖活动正式结束。

第15篇:修缮申请报告

维修申请报告

中心校领导:

由于我校校舍、校园宣传版面及厕所年久老化,墙体剥落。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功能的实施,也给师生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直接影响下半年全省教育均衡达标检查工作,因此急需趁暑假期间维修加固,粉刷规划。特申请如下:厕所维修加固(需用1.5吨水泥,8方大沙加36个工),共需资金约5000元;粉刷教室、多功能室与厕所(38间)内外墙壁,面积2230平方米,按每平方2.5元计算,需资金5575元。

盼批为荷!

申请单位:邢庄乡丁庄小学

二零一二年七月十日篇2:关于公共设施设备维修的请示报告

关于请求动用维修基金的请示报告

尊敬的康华园小区临时业主委员会:

您好!自康华园小区建成至今已有7年多的时间,在这7年中我司首先感谢临时业主委员会和广大业主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7年来康华园小区以优雅的居住环境、齐全的配套设施及优质的服务,曾多次被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评为“文明小区”、“平安小区”、“先进单位”等称号,同时也是旬阳县唯一的示范小区。

近年来,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原有的部分公共、共用的配套设施、设备腐蚀,保修期已过,现已无法维修,影响部分物业的正常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区各单元原有的电子呼叫门基本不能正常使用,我部经过调研,目前安康地区现有的呼叫门经过2年多的使用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故障,是否再增加请考虑给予答复;

2、7.18自然灾害导致74个单元一楼墙皮脱落,业主要求粉刷一楼墙面(楼梯道);

3、各单元楼的水表箱和部分公共铁艺现已损坏;

4、原一楼安装的电表箱和各楼的总开关现需要移动位置。(调至3楼);

5、根据旬阳县政府通知要求小区各单元按装监控设施90个点,经过我部多次协调目前按30个头;

以上四项的维修费用根据《陕西省物业管理条例》第六章第八十七条有关规定,应该按照该物业的建筑面积,分摊物业共用部位、共

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为了给全体业主营造一个温馨、舒适、文明的居住环境,我部特将此事报告与您们!

另外,近年来由于物价、工价的上涨,我司目前多层的收费仍执行的是2003年旬阳物价批准的每平方米0.3元的收取标准,为此我部根据陕价费发[2004]72号文件;旬阳县物价局、旬阳县建设局有关物价指导。特申请将物业服务上调查为0.40元。 特此报告!

康华园物业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附部分费用清单一份:

1、粉刷一楼墙面,平方米/6.00元;

2、水表箱80个(180x1.7m2)、铁艺等,所需总费用43840元(其中水表箱28440元,铁艺15400元,本次按不锈钢作);

3、监控设施30个点,目前报价为78000元;

4、现有59个电表箱和17个电源总开关需移至3楼每移一套所需费用为8000元(以上报价均为我部咨询价格未作正式)。

建议:

1、使本次使用维修基金透明化,达到物业的使用价值,请临时业委会组织业主推选业主代表直接参与本次维修基金的使用和工程质量的监管。

2、对于以上所需更换的项目采用招标的办法进行。篇3:房屋维修申请报告

关于危房加固维修的申请

蒙城县城关镇政府:

我叫﹡﹡﹡,全家五口人,家住蒙城县﹡﹡﹡路与﹡﹡﹡路交叉口,东侧﹡﹡﹡路,﹡﹡﹡路,房屋北侧和东侧呈圆弧状。房屋于2001年建造,一层框架结构,二层、三层为砖混结构,有房产证。

由于房屋在建造期间分三次,又是三个建筑队所建,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房屋情况如下:由于一层顶具有悬挑梁,约悬挑1.5米至2米,二层、三层都在悬挑的端部砌有墙体,从而增加了悬挑端部的线荷载,由于年久失修,二层和三层楼面出现断裂,墙体开裂,二层悬挑端构造柱剪切破坏。房屋损毁情况归结为以下内容:

隐患如下:(1)二楼的主卧室在悬挑端部的墙体出现裂缝,呈现东高西低裂缝,长1.4m,宽3mm;一层顶板在悬挑的根部出现南北裂缝长0.6米,宽2mm。(2)二层客厅东西墙体在悬挑位置东西裂缝长达1.7m,宽3mm;客厅南北墙体裂缝达0.45m宽度2mm;客厅地板裂缝呈东南西北方向长1.5m,宽2mm,与一层悬挑根部方向一致;(3)二层储藏室东侧圆弧墙体悬挑端部两窗户之间的构造柱顶部水平裂缝长1m,宽2mm,构造柱呈水平剪切破坏,并且在悬挑梁的根部存在裂缝与客厅的地板裂缝在一条线上,客厅地板裂缝延长至储藏室延长长度1m,宽2mm,严重影响我们的居住安全。(4)二层次卧地板悬挑梁根部存在裂缝,长3.1m,宽2mm,并且与储藏

室相连,次卧室的北侧有一窗户,窗户上方外墙裂缝呈东西方向长达 4.2m,宽4mm。三楼墙体与二楼墙体损害情况极其相似。

造成影响:1.外墙面的裂缝造成每次下雨,室内都不同程度的阴水,墙面局部有发霉现象;2.每次庄子大道上过重车时室内都有明显的震感,引起家人的居住恐慌。

鉴于以上情况,为彻底解决安全隐患,故呈此申请,对我危房进行加固维修,恳请领导恩准,深表感激!

附 1:房产证复印件一份。 2:房屋问题图片﹡﹡张。

申请人:﹡﹡﹡

2012-9-14篇4:房屋修缮申请报告

房屋修缮申请报告

童家镇民政所:

我是童家村委会南边村小组村民,家里原有15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由于此房兴建已久,加上建造质量差。现屋面已到处出现裂缝,渗水严重。因此,我要求在屋顶加盖半层砖瓦结构的防水隔日层。敬请审批,万分感谢!

特此报告

致礼!

申请人:张有根

2013年4月篇5:关于某办公楼修缮的申请报告

关于某办公楼修缮的申请报告

某办公楼为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面积约21000平米,2002年投入使用。由于是按以前标准和要求设计建设的,并且,服役期已达12年,已经出现外墙瓷砖脱落、屋面和车库渗水漏水、地下管道破损、给水线路老化、电力开关老化、等严重质量问题,电梯和消防系统也需要检测,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正常办公使用,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已经出现了小事故。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的检测、维修:

1、外墙多处出现较大裂缝和隆起,瓷砖和墙体之间产生间隙,在雨水作用和内力挤压作用下,造成脱落,已经发生砸损车辆事故,这种事故不仅给正常办公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严重危及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外墙墙面需要检测、修缮。

2、顶层屋面防水部分早已经达到使用年限,材料严重老化,多处开裂,每逢雨雪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水、漏雨现象,造成部分办公室漏水、棚顶破损,特别是档案室等房间漏水特别严重。建议重新做保温和防水。

3、给水线路老化。因使用年限和当年技术条件原因,整个办公楼给水管线老化,出现接头和阀门损坏,接头在墙体中,修缮很不方便,建议盖暗管为明管。

4、地下车库等漏水特别严重,初步估计是地下管道老化,破裂漏水所致。目前只能关闭空调回水管道,建议更换管道。

5、办公楼的电力负荷是按老标准设计安装的,容量小,有时候出现超负荷现象,经常出现电路短路、跳闸等现象,并且,还存在火

灾隐患,目前采取的是随坏随修的办法。建议检查线路,更换开关等器件。

6、电梯陈旧老化,经常出现停顿、震颤、关人等现象。主要原因是使用年限较长,部分电梯机械部件磨损,钢丝绳、随行电缆、门挂轮等是磨损较多的部件,因此,应该及时检测、修缮。

7、办公楼的消防设施是保证建筑物消防安全和人员疏散安全的重要设施,有效的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安全。目前,也需要检测,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等。

针对上述问题,虽然我厅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修补,但只是进行了小规模维修,治标不治本。为根本解决上述问题,确保政府日常工作顺利进行,改善机关办公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提出申请,对办公楼进行整体修缮。

第16篇:修缮报告

关于修缮办公楼阳台护栏、地面和屋檐的报告

安全科:

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及年久失修,办公楼二至四楼厂办公室、办公室阳台护栏和阳台地面下屋檐屡屡出现水泥浮石灰皮大片脱落坠地现象,致使各个阳台呈现破败景象,一方面对进出人员及楼下过路人的安全造成威胁,二另一方面造成视觉上的极不美观,需立即进行修缮。

特此提请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并及早处理。

办公室 二O一七年十月九日

第17篇:修缮申请报告

申请报告

尊敬的上级领导:

XXX小学始建于1991年,因时间久远,学校显得破旧。2011年,在标准化学校建设过程中,为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粉刷了教室的内墙,更换了破旧的课桌椅、讲台桌和图书柜,安装了多媒体教室,添置了一批体音美器材、电脑等教学设施设备。标准化学校虽得以顺利通过,但之前投入的资金经多方筹措仍有七万元的缺口。因学校生源少资金紧张,根本无力解决此事,但这七万元的资金缺口却时刻困扰着学校,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恳请上级领导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拨款补助。XXX小学全体师生不胜感激!

此致

敬礼

XXXXX小学

20

12、

11、14

第18篇:漏水修缮

2012年9月29~10月2日之房屋修缮工作。 一.二次封顶检查

1.女儿墙,两个迎风面,边线,排烟口以及两个铁管烟筒口。

2.原始封顶的22平米集中收集了全部雨水的渗入,从水量来讲并不大,说明边缘渗漏,墙体渗漏,以及结构钉口渗漏,迎风面潲雨,为主要水因。3.材料为外墙玻璃胶已及泡沫板。同时对屋内暖气螺钉,做防水处理。 4.通过原排水管,引线,固定活动的铁皮下延,尽量收紧。

5.由屋内通过窗户,在二次封顶的屋檐下,做泡沫封堵,同时固定东侧,下延铁皮,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减少通风量,减少潲雨量。施工安全需要注意。

二. 原始封顶处理。

1.原始封顶为池状结构。西高东低。故东半部,出现三面边角渗漏,两个烟筒渗漏,排烟口渗漏,以及自身裂缝一处。完全封堵已经没有施工的可能,需要进行结构耐用的排水引流。

2.取掉吊顶扣板,做大面积防滴漏材料处理。重点为三处烟口。需要注意的是防滴漏板用轻质kt板,非常合适。但需要注意固定以及倾角引导方向。在固定问题上,不能再次打洞,所以需要观察,吊顶时,是否因为打洞的破坏,造成轻微渗水的情况。一并及时补救。

3.原始封顶的裂口,是渗水压力形成,不可以封堵。如果部位在池底,说明原始密封较好,但排水不畅,造成水源的积累,最终压破内板。处理时要考虑原始封顶的排水问题。否则,这个裂口会变大。减轻其压力的方法是在原排烟(水)口,做导流。就是说,如果原始封顶的排水流畅,会对整个内面的防水减轻很大压力。

4.防滴漏罩,可用kt板,细铁丝,以及轻质龙骨材料制作。做到耐用,一次设计,永久使用。

5.3+2边条引流处理是导流的关键。应擦拭墙壁出防水层,然后用玻璃胶粘牢。同时,每隔一定距离用L型支架固定。拐角处细致施工,防止重复操作。施工时务必考虑牢固和耐用性。后升盖得烟筒为砖结构,并不防水。需要用电锯开凿二维倾斜的导流槽,并涂抹防水涂料或玻璃胶。 6.最后开凿排水孔。原则上路径短,尽量不向外墙排。防止强化渗漏。

三. 吊顶封条部位下方,水泡过区域,加强原排水设计,并可以可以考虑加装铝塑板。

四. 窗台处理。

1.考虑合适材料代替原来不规则的填塞材料。比如木头,塑料,等等,需要考虑的是材料的耐水、不变形,刚性,以及容易加工等因素。

2.用防水涂料粘合木料,形成自然的排水通路。精确的测量木料所需要呈现的高度,使窗台轻微上翘。同时测定窗台的水平高度,确定最终排水口的选择。

3.用电锯开凿导流槽。止水,导流。

五. 窗台下延

最经济的方法是封铝塑板。需要实际测量来决定板材尺寸的购买。

六. 工作准备

1.清场,开辟工作面。以及必要的防尘保护。 2.在地下室,有足够高度的工作脚踏。提高工作效率。 3.足够长得电源线。

4.高质量的玻璃胶,导流线盒,龙骨,铁丝。钢丝球。长钻头、木材、泡沫板,钢锯,钳子,小刀,安全带,5米长水平管。

5.笔记本电源、竹片制作弓形,吉他一弦,制作泡沫切割刀。6.预计工期为两天。

7.杂物:蜡烛、剪刀。塑料条、膨胀螺钉、塑料片。

第19篇:晋祠

《晋祠》作者梁衡:教材是改变人生的杠杆

中小学教育首先是要教学生怎么做人,教材是改变人生的杠杆,是奠定他们一生事业的基础。记得我上小学6年级时,姐姐已上高中,我偷看她的语文书,里面有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卖炭翁》,抒情、叙事都很迷人。特别是苏东坡的《赤壁赋》,读到里面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突然感到平平常常的汉字竟能这样的美。大概就是那一刻,如触动了一个开关,我就迷上了文学,奠定了一生事业的走向。

我第一篇入选教材的作品是散文《晋祠》,原发表在1982年4月12日的《光明日报》副刊,当年选入初三课本。当时我是《光明日报》驻山西记者,36岁,很有点受宠若惊。多年后我在《人民日报》社任副总编,一个记者初次见我就兴奋地说:我第一次知道“璀璨”这个词就是学你的《晋祠》,他还能背出文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的对仗句。这大大拉近了我与年轻人的距离。

我一生中没当过教师,却常被人称作老师,就因为课文里的那几篇文章。一次我在山西出差碰到一位年轻的女公务员,是黑龙江人。我问她怎么远来山西工作?她说:“上学时学了《晋祠》,觉得山西很美,就报考了山西大学,又嫁给了山西人,就留在这里工作。想不到一篇文章改变了我的人生。”那一年,我刚调新闻出版署工作,陪署长去山西出差时参观晋祠,又是因《晋祠》一文,晋祠文管所所长把首长晾在一旁却和我热情攀谈,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他送我一张很珍贵的唐太宗《晋祠铭》大型拓片,说许多贵宾来都没舍得送。

《晋祠》这篇课文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大约已送走了30届学生。而我没想到的另一个结果是,晋祠为此也大大增加了游客,带来了更大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有了这个先例,不少风景名胜点都来找我写文章,比如贵州黄果树景区,我曾为他们写过一篇《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他们将该文印在画册里,刻成碑立在景区,印成传单散发,还盼着文章也能编进课本。

2003年我的一篇写瞿秋白烈士的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又被选入高中课本。后来我的母校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觅渡》为书名出了一本我的散文集,发行很好,连续再版。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领袖,我这篇文章却不是写政治,也不是写英雄,而是写人格、写哲人。我本来以为这篇文章对于中学生来说可能深了一些,没想到也能为他们所喜爱。报社一位编辑的朋友之子上高中,转托他父亲介绍来见我,想不到这个稚嫩的中学生跟我大谈党史,谈我写马克思的《特利尔的幽灵》一文。北京101中学的师生请我去学校,他们兴奋地和我交流对课文的理解,一个学生说:“这是心灵的告白,是作者与笔下人物思想交汇撞出的火花,从而又点燃了我的心灵”。在小礼堂里,老师在台上问:“同学们,谁手里有梁老师的书?”只见台下人手一本《觅渡》,高高举起,红红的一片,当时让我眼睛一热。这篇课文还被制成有声读物发行,又被刻成一面12米长,2米高的大石碑,立在常州瞿秋白纪念馆门前,成了纪念馆的一个重要景观。纪念馆旁的一所小学改名为“觅渡小学”,常举行“觅渡”主题班会或讨论会,他们还聘我为名誉校长。因此还闹出笑话,因这所小学是名校,入学难,有人就给我写信,托我这个“校长”帮忙解决孩子入学问题。总之,这篇课文无论是对瞿秋白精神的传播,还是对当地知名度的提高,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还有其他一些文章入选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种课本和师生读本,山水题材的如《苏州园林》、《清凉世界五台山》、《夏感》;不过还是以写人物的为多,如《大无大有周恩来》、《读韩愈》、《读柳永》,还有写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写诸葛亮的《武侯祠》、写王洛宾的《追寻那遥远的美丽》、写一个普通植树老人的《青山不老》等等。而影响最大的是写居里夫人的《跨越百年的美丽》(首发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分别被选进13个不同的教材版本。其次是《把栏杆拍遍》入选华东师大版高中语文等7个版本,上海某出版社以此为契机,专为中学生出版了一本我的批注本散文集,就名为《把栏杆拍遍》,已印行到第11版。

我应该深深地感谢《光明日报》,以上提到的12篇收入教材或读本的文章,其中有5篇或是任《光明日报》记者时所写,或是后来发表在该报上的。这些文章从精神、信念、人格养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读者人群也早已超出了学生,扩展到教师、家长,并走向社会。

我的一些谈写作的文章被选入了各种教师用书,常常有老师从外地打长途来和我探讨教学。一个家长在陪女儿读书时看到课文里我的文章,认为“这是些充满阳光的,让孩子向上,让家长放心的文字”。有的家长把我的文章寄给远涉重洋在外留学的孩子,让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事业和人生。

为什么一篇文章一旦选入教材就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呢?我国在校中小学生年约两亿,教材对学生的直接作用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而从长远来看,其在思想道德方面的间接作用更大。这是一种力量,将思想基因植入到青少年头脑中,将影响他的一生,进而影响一代人,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梁衡)

第20篇:包公祠

各位游客,包公文化旅游区已经到了,现在请大家跟随着我,游览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第一个景点:包公祠。包公祠是祭祀北宋名臣包拯的专祠,它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包公是个孝子,29岁考中进士后,因父母年老体弱,一度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在家奉养父母,直到39岁才出任天长县知县。包公一生,严于律己,为官清下廉洁,所以,宋仁宗用“孝肃”二字评价包公的一生,赐给他这个谥号。包公祠背靠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名闻名遐迩,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名胜古迹。包公祠位于香花墩,据《庐文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包孝肃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为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其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今天看到的祠堂建筑是清代光绪年间由李鸿章筹白银重建的。现在,请大家转身向后看,正对包公祠大门前的那座白底黑框墙,叫做照壁。照壁前后正中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散发着一股清香。照壁与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石鼓”。它与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子,都是象征着威严和权力的建筑,在古代,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些建筑的,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的水面上的青石板小道,我们看到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左边的那只是雌狮,正以左脚逗着幼狮玩耍。右边的那只是雄狮,右脚下踏着一只绣球自娱自乐。你们大概都已注意到,这两只石狮通体早已失去莫昔日的风采,它似乎是在向大家倾诉着它经受岁月风霜侵蚀,倾诉着它遭受的磨难,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它们被人打翻,丢进了河中。包公祠重修时它才被从河中捞出,立于此处。欢迎大家来到包公祠拜谒包拯。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石桥,迎面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包孝肃公祠”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额“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形容仁德之人对社会巨大的感化力量。整个祠的外表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从山门而入,四方形天井正中前立台湾中香客赠送的铸鼎香炉一尊,后立新加坡香客赠送的铜制香炉一尊。两尊香炉内香火缭绕,不时有游客焚香谒拜。主建筑是包公祠的正殿,正殿又称享堂,五开间,正中端坐着一座巨大的包公金色塑像。塑像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正气凛然。这座塑像是后来重塑而成的。原来的塑像白面长须,手捧朝笏,威严之中又有慈祥之态,比较准确地再现包公的本来面貌,可惜毁于“*”之初。包拯尘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说起李瀚章所题写的这四个字,还有一段故事: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毁于战火。光绪八年,也就是公元1882年,李鸿章筹白银二千八百两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当祠堂落成之时,李鸿章曾写一匾额,不料中心位置已被其兄,时住湖广总督,因母丧居家的李瀚章捷足先登,挂上“色正芒寒”的横匾。李鸿章不好相争,又不愿屈居偏旁,只得另写一篇《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刻石于祠后。这块碑文现在已移到享堂正殿左侧,过一会儿大家会看到。左匾上“节亮风清”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右匾上“庐阳正气”四字,为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此外,殿的上上下下,到处都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那两侧的堂柱上,书有合肥知县陈斌题写的一幅楹联:“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两边的堂柱上各有两副对联,东边为陈州百姓所写的“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西边的一副是清代嘉庆年间合肥知县左辅所撰:“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停车肃遗像,几从得并姓名尊。” 1.三口铡

刀 说起这三口铡刀,还有一段来历。包拯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碰上的第一个案子便是“百寿图”案。案件起因是右丞相庞吉每年分别在春、秋两季做一次寿,借此受文武百官的寿礼及市井商号的贿赂。这年秋季庞吉又要做寿,左丞相展文祥用上好宣纸亲笔题写了一首打油诗:“指日高升是何因。官极位显不为民,诈取双寿吸民膏,财欲熏心法外人”,起名为“百寿图”,亲自送到庞府,想借此嘲笑庞吉,为同僚们出口怨气。当这幅百寿图悬挂在寿堂中间时,庞吉才发现展文祥是在骂自己,恼怒万分,撕碎“百寿图”,当声将展文祥拿下。随即同几个奸臣同党密谋,以贪赃枉法的罪名,把展文祥打入牢房。展家不服,直接告到宋仁宗御前,于是,宋仁宗将这件公案交给包拯审理,要包公判断出个是非来。由于庞吉是右丞相,展文祥是左丞相,哪个官职都比自己大,包拯知道要处理这样的大案没有特权和重刑,是制服不了奸臣的士!弄不好,不仅会身败名裂,甚至边脑袋也会搬家。于是,他将自己的苦衷向八贤王倾诉。八贤王立即为包拯请得三道御札。大家别小看了八贤王交给包拯的这三道御札,正是这三道御札使包拯有了先斩后奏的大权!包拯回到府里,心想:这三道御札明明是三道圣旨,八贤王为什么偏偏说是三道御札,这不是提醒自己在“御札”,二字上做文章么?包拯和他的谋士公孙策一商量,于是借“札”与“铡”同音,就把这三道御札打造成三道先斩后奏的御铡。由公孙策领命设计监造,然后抬上金銮殿,仁宗一看,龙头铡把双须扎,刀光阴森令人怕;虎头铡上头顶王,梨木台床黄铜镶;狗头铡上尖嘴巴,榆木台钉似马牙,高兴地说:“包爱卿,这三口御铡造得如此之好,我大宋朝指日便当中兴。朕再赏你三身御服,晓喻满朝文武,今后不论是谁,都得遵守国家法纪,若有犯者,定铡不饶!” 有了仁宗的这一番金口玉言,这三口铡刀就成了有权先斩后奏的御铡,它使包拯如虎添翼,威坐开封,不但断了庞、展两家的案子,而且以后一直用它铡贪官,斩国戚,除劣绅,为民申冤除害,留名青史。 2.包公像与廉泉三口铡刀旁边,沿墙竖有李鸿章亲笔撰写的《重修包孝肃公祠记》碑文。这块石碑原竖立在享堂的后墙正中。为了游客参观游览方便,近年才移至此处。包公塑像的右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块质地黑亮的石头,上面刻“宋包孝肃公遗像”。石刻上的包拯遗像,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包拯面如铁、气如虹、铁骨铮铮的包青天形象。这方石刻是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一位叫徐琪的,请工匠以包拯在开封府任上的一方石刻画像为蓝本雕刻而成的。它与正殿正中的包拯金色塑像在制作和技法上有所不同,两者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包拯的多方面的人格魅力。石刻上的画像据说是包拯的真容。画上的包拯头戴乌纱帽,身着紫罗袍,脚蹬粉底靴,白脸长须,书生气派。因身材较矮,显得帽翅格外长。过去,包家子孙在介绍画像的来历时,常常谈及一个传说。说包拯在开封府时,经常要深入现场办案,百姓为了争看他的风采,往往把他挤得寸步难行。后来,仁宗皇帝知道这事,就赐给他一顶特制的乌纱帽,帽翅比别的官吏要长三寸,并下令:凡碰到包拯帽翅者,杀无赦。但是,包拯爱民如子,不忍加害于民,所以每逢他步行办案之时,就由随从高声吆喝:圣上有令,碰到帽翅者杀。百姓听到后,便纷纷让出一条路来。如今在一些纪念包拯的专祠、庙宇、殿堂里,以及戏曲、小说中,包拯的形象,为什么都是黑的呢?对此,民间也有一传说:包拯父亲为官清正,直到40多岁,与他的母亲还没有生过一个儿子。这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文曲星下凡做他们的儿子。开始,文曲星不愿意,气得玉皇大帝直拍桌子。桌子一震动,上面的一方砚台里的黑墨,泼到文曲星的脸上,所以,后来当文曲星下凡投胎,成了包令仪儿子包拯时,脸也就变成黑的了。其实,历史上的包拯,脸并不黑,相反,他是一个相貌清秀、白面长须的书生。但中国的戏曲讲究脸谱,以便区分好人和坏人,区别人物的品质性格。比如,脸上画红颜色,表示这个人忠义勇敢,像三国戏里的关云长;脸上画白颜色,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像三国戏里的曹操;脸上画黑色,表示这个忠厚耿直。大家都看过《秦香莲》这出戏,那里面的包拯,为人正直,铁面无私,不管皇姑、国太怎样威迫利诱讲情,他宁可不做官,也要铡陈士美。把包拯的脸塑画成黑色,就是为表示他的这种品质的。此外,还应了民间老百姓称包拯“日理阳间,夜理阴间”之说。享堂的东壁立有一方石刻的《包拯家训》,上面刻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享堂的西壁还立有包拯的《乞不用赃吏疏》和他的诗作碑文。碑上的这首诗作,就是我刚刚在介绍《包拯家训》时讲过的,包拯在临终前,看着仍挂在他床前的那首“清心为治本”五言诗,从这首五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包拯的高风亮节之处。游完包公祠正殿,现在请随我继续参观东西两厢的陈列室。东厢房陈列有《包拯生平简介》、嘉庆8年版的《合肥县傅郭城图》(意含有外城的城图)、《香花墩图》、《宋史》和记载包拯事迹的地志书、《包公办案图》,以及包公当年在贵池手书“齐山”的摩崖石刻拓片等;西厢房陈列有包氏宗谱,从宗谱可以看出自包拯上溯35代,后续37代,共经历了2800多年。其中陈列的《故宫南薰殿藏包公画像》为复制品,而由包拯生前好友吴奎撰写的《包拯墓场铭》,因受战乱磨难,碑碎为一块,有三分之一的字迹模糊不清。还有出土的包氏族人文物木俑、青瓷香熏、影青瓷碗、砚台等。出了祠堂,我们看到的这座门角撰尖亭叫“廉泉亭”。廉泉亭内有一口井,名叫“廉泉”,说起这口“廉泉”,了有一段故事。一日早朝,仁宗还未上朝,包拯与朝中的庞太师在一起闲聊。庞太师别有用心地说:“包大人,做官不为己,不虑后,可羡可敬!”包拯是个实心人,见部,便答道:“在朝为官人对人要尽义务,何况对自己的后人呢。在政已准备好了,把家门前的那口井留给后人。” 谁知皇帝上朝时,庞太师出列奏道:“陛下,谁都说包拯为官清廉,我看不见得,他正值中年,就要留井给后人了。”仁宗问道:“包爱卿,可有此事?”包拯回答说:“确有此事。”包拯的刚落音,庞太师便落井下石地说道:“陛下,臣所奏无半点虚假吧!单凭这一点,包拯不仅不配坐镇开封府,还须严惩!”包拯和庞太师的一番话,反引起仁宗的深思,他知道包拯的为人,终于琢磨出包拯留井后人之意,问道:“庞太师,朕问你,是河水清,还是井水清?”庞太师随口答道:“这还用问,当然是井水清。”于是,仁宗对满朝文武大臣说:“包爱卿做得实在好啊,他留井给后人,是想留面镜子给后人,要他们不要坏了包家祖上为官清如水的规矩。”包拯一听十分欣慰,索性说出自己的良苦用心:“陛下圣明,微臣留下这口井的用意不仅如此。因为,这口井的水,赃官、不肖子

孙喝了,都会头痛、闹肚子的。”

此后,这口井便称为廉井。明朝人在包河修建包公祠时,也给这井修了个亭子,作为一“景”留下,称为廉泉。廉泉果真像包拯所说的那样吗?这一点不假。后来,有一个姓臧的人来到合肥任知府,他不相信廉泉里的井水有这么大能耐,又想显示一下自己为官清正,便从廉泉的井中打了水,喝了一口。说来还真应验,他立即头痛,越痛越厉害。不久,就悄悄地溜走了,不敢再在合肥为官。自此,很少有为官者再喝廉泉里的井水,原因是他们怕喝了之后,自己会出丑。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02年,李鸿章侄孙李国蘅撰写了一篇《香花墩井亭记》,曰:“闻昔有太守来谒祠,启石汲饮,忽头痛,复堙如故。是说也,余窃疑……命从人开井汲泉,煮茗自饮,味寒而香烈,饮毕无异……目而笑谓诸曰:……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后来由东吴曹大铁书写,雕刻井亭内壁。有兴趣的游客可近前仔细赏玩。再请看,廉泉的井沿上,布满一条条深深的凹痕,那是井绳长期磨擦而留下的。正对井口的亭子顶端天花板中央,雕有一块圆形彩绘本质浮雕龙像。亭顶端的那浮雕龙像,倒映井内,随着井水的晃动,好似龙影在舞,颇有游龙戏水之景趣,故人们又称廉泉为“六角龙井”。享堂西边有一座临河而建的小亭,名叫“流芳亭”。小亭为歇山亭建筑,倒挂楣上,雕梁画栋,三面临空,相传是包公幼时读书之后,休息玩耍的地方。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种呈曲线向外略倾的座椅叫做“美人靠”。相传,过去深院闺房的小姐们也常在此休息,因为她们纤纤细腰,靠上去曲线分明,特别好看,因此得名。离“流芳亭”西边不远处,有两块直径1•56米的圆形石刻画像,左边的画像名曰“为民请命”,右边的画像名为“微服私访”。

包公祠

包公园前身是包河公园,位于合肥老一环南环外,庖河区芜湖路。为纪念包公千年诞辰,在包河公园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包公文化园,简称“包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除包公祠、包公墓外,还新建了清天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

包 公 祠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公一生在全国许多地方做过官,但无论在何处为官,包公都能做到任内清正廉明,因而广受尊重。为了缅怀这一历史人物,全国许多包公曾任过职的地方都建有包公祠。除合肥的包公祠外,还有河南的开封、广东的肇庆(古时称端州)、安徽的池州、天长等地都建有包公祠。而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的(至今已有934年),当数合肥包公祠。

合肥包公祠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闻名遐迩,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名胜古迹。

包公祠位于包公文化园内的香花墩上,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毁于战火。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李鸿章筹白银2800两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当祠堂落成之时,李鸿章曾写一匾额,不料中心位置已被其兄,时任湖广总督、因母丧居家的李瀚章捷足先登,挂上“色正芒寒”的横匾。李鸿章不好相争,又不愿屈居偏旁,只得另写一篇《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刻石于祠后。这块碑文现在已移到享堂正殿左侧。今天看到的祠堂建筑就是清代光绪年间由李鸿章筹银重建的。

公祠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墙,称为照壁。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鼓石”,它与祠内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都是古代象征威严和权力的建筑。据称在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上的青石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着“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从山门而入,四方形天井正中前立台湾香客赠送的铸鼎香炉,后立新加坡香客赠送的铜制香炉。五开间的包公祠正殿(又称享堂),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这座塑像为后来重塑,原来的塑像白面长须,手捧朝笏,威严之中又有慈祥之态,比较准确地再现包公的本来面貌,可惜毁于“*”之初。包拯塑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

左匾上“节亮风清”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右匾上“庐阳正气”四字,为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殿的上上下下,到处都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

包拯塑像的左面陈列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右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块质地黑亮的石刻,上刻“宋包孝肃公遗像”。栩栩如生的包拯遗像给人以面如铁、气如虹、铁骨铮铮的包青天形象。这方石刻是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一位叫徐琪的人,请工匠以包拯在开封府任上的一方石刻画像为蓝本雕刻而成,据说是包拯的真容。画上的包拯头戴乌纱帽,身着紫罗袍,脚蹬粉底靴,白脸长须,书生气派。因身材较矮,显得帽翅格外长。过去,包家子孙在介绍画像的来历时,常常谈及一个传说。说包拯在开封府时,经常要深入现场办案,百姓为了争看他的风采,往往把他挤得寸步难行。后来,仁宗皇帝知道这事,就赐给他一顶特制的乌纱帽,帽翅比别的官吏要长三寸,并下令:凡碰到包拯帽翅者,杀无赦。由于包拯爱民如子,不忍加害于民,所以每逢他步行办案之时,就由随从高声吆喝:圣上有令,碰到帽翅者杀。百姓听到后,便纷纷让出一条路来。

享堂的东壁立有一方石刻《包拯家训》。享堂西壁还立有包拯的《乞不用赃吏疏》和他的诗作碑文。

正殿的东西两厢是陈列室。东厢陈列有《包拯生平简介》、嘉庆八年版的《合肥县傅郭城图》、《香花墩图》、《宋史》和记载包拯事迹的地志书、《包公办案图》,以及包公当年在贵池手书“齐山”的摩崖石刻拓片等。西厢陈列有包氏宗谱,从宗谱中可以看出自包拯上溯35代,后续37代,共经历了2800多年。其中陈列的《故宫南薰殿藏包公画像》为复制品。由包拯生前好友吴奎撰写的《包拯墓志铭》,因受战乱,碑碎为五块,有三分之一的字迹模糊不清。还有出土的包氏族人文物木俑、青瓷香熏、影青瓷碗、砚台等。

出正殿东行不远,即是一座六角攒尖亭,也就是祠内著名的廉泉亭。亭内有一口名为廉泉的古井。井因亭生辉,亭由井得名。

廉泉井为包公生前所挖,原本井上无亭,系只为满足家庭用水的一口普通之井。由于包公一生清正廉明,后人敬仰包公,故赋予了包公个人及家庭之物许多神秘的传说。传说廉泉井水清官好人喝了无事,而赃官、不肖子孙喝了都会头痛、闹肚子。明朝人在修建包公祠时,在井上加盖了亭子,称井为“廉泉”,亭为“廉泉亭”。从此井亭作为一“景”留存至今。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李鸿章侄孙李国蘅撰写了一篇《香花墩井亭记》,曰:“闻昔有太守来谒祠,启开汲饮,忽头痛,复堙如故。是说也,余窃疑。命从人开井汲泉,煮茗自饮,味寒而香烈,饮毕无异,目而笑谓诸曰: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

廉泉的井沿上,布满一条条深深的凹痕,为井绳长期磨擦所致。正对井口的亭子顶端中央,雕有一块圆形彩绘木质浮雕龙像。雕龙倒映井内,随着井水的晃动,好似龙影在舞,颇有游龙戏水之景趣,故人们又称廉泉井为“六角龙井”。

享堂西边有一座临河而建的小亭,名叫“流芳亭”。小亭为歇山亭建筑,倒挂楣上,雕梁画栋,三面临空,相传是包公幼时读书之后休息玩耍的地方。

此外,祠内近年陆续新建的“包公故事蜡像馆”和“包公文化长廊”也是游人了解包公及参观游览的好去处。

包 公 墓

出包公祠东行不远,即见河畔高地的绿树丛中掩映着一片红墙黑瓦的古建筑,那就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迁安重建的墓地——包公墓园。墓园外有神墙围护,内有神道贯通。园区规模宏大,建筑古朴典雅,满园苍松翠柏,地势起落有致,与相距不远的包公祠和相邻的清风阁遥相辉映。

包公墓,全称为“包孝肃公墓园”,占地面积3公顷,园内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墓园南临芜湖路,北近包河边,东靠亚明艺术馆,西接清风阁。

包拯墓园由主墓区、碑廊、附墓区、地下墓室和管理区等组成。

穿过墓园大门,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照壁。照壁高4.2米,宽10.2米,上刻有“包孝肃公墓园”六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大字,系著名书法家方绍武书写。其功能是石阙前的屏障,起隐蔽作用,同时也起到装饰性作用。这方照壁是安徽省目前最大的照壁,其构造完全是按宋代《营造法式》建造而成。

照壁的后面是“子母双石阙”。阙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肃穆处所的外部建筑,通常左右各一,也有在大阙旁建一小阙的称“子母双石阙”。

中国建阙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初为城门,城墙到此而缺以作为门,所以称城阙。墓门建阙约始于西汉。中国的古阙虽然很多,但大都残缺不全。像包公墓园之内的“子母双石阙”,只有这一座。“子母双石阙”的母阙高6.4米,子阙高4.5米。

神道右边立有“龟趺螭首神道碑”。碑上撰写着包拯生平事迹,内容与墓志铭的内容基本相近。“龟趺螭首神道碑”竖立在之上,其实,是神道碑下的石座,民间习惯将它雕成似龟的动物形状,是取其力大能负重的意思。

穿过神门,一条笔直的“神道”直达包拯墓冢。神道右旁立有石柱,名叫“望柱”,又称“华表”、“和表”、“桓表”和“诽谤之木”,相传立柱之习原是尧舜时竖立于交通要道的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之用的。后来,秦始皇定“诽谤”为罪,加上木头容易腐烂,就改用石柱,并在上面刻上多种形状和花纹,并逐渐演变成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设在陵墓前的大柱又称为“墓表”,一般常见的均为石造,柱身雕有蟠龙纹饰,上为云板、蹲兽。包拯墓园的这根望柱,就是北宋时期二品官位应享受的待遇,柱呈八楞形,高3.6米,柱身刻有缠枝牡丹,柱的上端是寿桃型光焰。

神道两旁各有石羊、石虎、石人一对,组成墓前石刻群,名为“石像生”。墓前石刻群既是一个朝代的艺术型制,又表现了一个朝代的政体特征。包拯墓前的石刻群是按照北宋陵寝墓前石刻型制刻制的,其数量、品种则沿用唐制,显示墓主是三品以上官员。

登上几级石阶,迎面是包拯的享堂。享堂是包公墓园的重要建筑,专供祭祀活动之用。享堂正门两侧的抱柱上有一楹联。上联为:“正气慑王侯,铡恶除奸传万世”;下联为:“遗风昭日月,蜀山淝水庆重光”。联中的“蜀山”指合肥市西郊风景秀丽的大蜀山,“淝水”指穿城而过的淝河。作者从“正气”和“遗风”两个方面颂扬包拯的政绩和品德。一个“慑”字,写出了包拯的明察善断,执法如山及对王侯的威慑作用;一个“庆”字,点出了人民因怀念包拯而建墓园的欣慰之情,希望包拯的“遗风”得以发扬光大。

享堂正门前的一副楹联为安徽省已故著名学者吴孟复先生所撰。上写:“廉吏可为来者是式,故乡更美公乎其归”。上联“廉吏可为”是用典。春秋战国时,楚国有个名为孙叔敖的令尹,他辅助楚王称雄,政绩卓著,赢得楚国百姓的赞颂。他死后没有给他的后人留下什么财富,致使他的后人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被史籍称为天下第一清官。而和孙敖叔同时期的一些赃官、贪官,他们死后却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了大笔财产,使他们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两者之间,对照鲜明,因而社会舆论感叹道:“廉吏不可为”。作者在此反其意而用之:包拯名传后世,光耀史册,所以“廉吏可为”,“来者是式”意思是后来人应当以包拯为楷模。下联意思是包拯逝世900余年了,他的故乡合肥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座现代新兴城市,所以说“故乡更美”,远非宋代所能比。包拯病逝外乡,归葬故里,“公乎其归”既表现包拯对故乡的眷恋,也表现故乡人民对包拯的深情。

享堂飞檐翘角,灰瓦彤柱,高约10米,是一座木结构九脊五开间的宋代建筑风格的殿宇。殿内,20樽凿花文饰的柱基上,耸立着20根丹红国漆大柱,撑起椽梁昂枋,使大殿显得气宇轩昂,宏伟壮观。享堂中央高支神龛,放置着包拯神位,神位前的供桌上设有香台,供瞻仰、祭祀者进香叩拜。神龛上方悬匾三块。中间的匾额上写的是“为政者师”,系清代江苏王均撰写,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所书。左侧为“正气凛然”,为著名书画家刘海粟题写。右侧为“清正廉明”,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享堂神龛两端的巨柱上悬一长联。上联为:“十五卷谠论排阊,江河不废仰止高山,正道自千秋,宇宙声名尊孝肃”;下联是:“九百年明德在世,人物凛然长留生气,凌云应一笑,岁时乡国荐芳馨”。全联上写“论”,下写“德”,对包拯的一生,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享堂背门上方有匾一块,文曰“峻节风清”,为上海画院一级画师唐云所书。享堂背门的抱柱上还有两联。其中一联是:“阎罗老执法如山贵戚敛迹,千古传名循吏去——执法不阿如镜之澈;包青天公正廉明妇孺皆知,后世歌颂人间来——铁面无私乃冰其清”。这副楹联由主副两联组成。“执法”与“铁面”组成一联;“阎罗王”与“包青天”组成另一联。用“镜澈”与“冰清”来赞美包拯无私无畏、执法不阿,办事透明度极强,比喻甚为贴切。用“贵戚敛迹”与“妇孺皆知”来颂扬包拯的震慑作用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穿越享堂,包拯主墓耸立在眼前。主墓的坟冢是用土堆起来的,方形,覆斗式,上面绿草如茵。墓冢依等级按宋代度制高一丈六尺。因春秋时期诸侯都是方形,后来就以方为贵。碑文是:“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墓碑为龟趺螭首,趺上按宋代度制为九尺。墓前设祭桌,置三供。祭桌四面刻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神,表示方位。

包拯墓冢的背东头是碑廊园。碑廊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呈长方形,环廊四周共有诗文石碑约210余块。其中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撰写的《孝肃包公传》,前外交部长姬鹏飞撰写的“为政清廉,后世风范”,澳门知名人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撰写的“赤胆忠心匡社稷,铁面无私慰万民”,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撰写的“林环水绕古城秀,信是淮南第一州”,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题书的“公生明,廉生威”,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副主席刘艺及刘炳森等当代著名书法家撰写的纪念包公的碑文。此外,还有袁木、刘复之、叶如棠、江渭清、陈野苹、刘文清及启功、刘海粟、溥杰、唐云、王遐举、曹大铁、孙轶青、亚明、葛介屏、刘夜烽、李百忍、方绍武等知名人士和省内外著名书法家所题写的碑联诗文。

碑廊中间有一道屏风式的墙。墙西侧为碑联诗文,墙东侧则以木雕、砖雕、石雕、竹刻等多种雕刻形式而构成的54平方米的大型包公政绩图。这些艺术精湛的作品,既提高了碑廊的精神文化品位,又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徽派雕刻艺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墓园景点风格。包公政绩图上刻有:“家训严明”、“奉使契丹”、“弹劾权贵”、“通惠民河”、“上言七事”、“陈州减粮”、“固边强兵”、“微服私访”、“开封出巡”、“审牛舌案”等10幅大型浮雕画,全面真实地反映包拯生平与政绩。

由碑廊左门而出,前行五六十步,便到侧门。侧门位于主墓区与附葬区之间。侧门的抱柱上有“忠正刚毅,清介廉明”一联,为清宣统皇帝之弟溥杰所书。侧门的门额上方置有“公正无私”四个大字的匾额,系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溥松窗书写。

穿过侧门,来到附葬区。附葬区内有包拯与夫人董氏合葬墓,长子包缢(潭州通判)与长媳崔氏合葬墓,次子包绶(潭州通判)与次媳文氏合葬墓,长孙包永年墓,以及包拯近裔无名氏合葬墓。

合葬墓园内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包公临终遗训。全文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碑文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从附葬区折回,下石阶数十级,即到包拯墓室。墓室位于墓冢的正下方,全长34.6米,是根据原墓发掘资料营造而成。墓室呈拱形,长长墓道的青石上,悬挂着宋代石刻拓片《二十四孝图》和《接迎图》。在盏盏螭首龙凤身踏云状的仿古灯的朦胧灯光照射下,墓道明晰可辨。端放在墓室前的包拯墓志铭盖上刻有“宋枢密副史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十六个篆字,系北宋瑞安县令文勋手笔。而墓志铭是由包拯生前同僚、密友吴奎撰写,洋洋3000多字,记录了包公脚踏实地,无私无畏,为革除弊政,为强国富民而奋斗的一生。宋史上的《包拯传》和出土的这则墓志铭中的部分文字相同。两扇厚重的汉白玉墓门,俨然洞开,2.4米长的黑色金丝楠木棺具,安卧在刻有缠枝牡丹的青石棺椁上,棺内安放着包拯遗骨。棺椁的左右,置放着随葬品十二时神木俑。墓道上方的拱顶石刻莲花,暗藏排气孔,以保证墓室的空气畅通。刻写在边门出口的一块“铁面无私”匾额对包拯清正廉明的形象与一生作了高度概括与生动说明。

清 风 阁

清风阁是1999年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化而建造的。

清风阁园区占地33亩,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包公文化旅游区”东侧,东邻包公墓园,西接包公祠,是一组集纪念、展示、游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仿宋综合性建筑群。

清风阁景区主要有功德广场、清风阁、陈列馆区三个部分。

功德广场区由大门、引路灯柱、功德广场、明月亭、鱼沼飞梁几部分组成。大门的层顶四角分别是马、牛、羊、仙人带路,平台四角为四角兽。主道两侧各有三根引路灯柱,灯柱为天然石料雕刻而成,高度1.76米,造型用料都经过考证并符合历史的文化氛围。灯柱上有莲花宝座和花瓣灯托,方形石柱,方形灯笼,四面洞开,中间安灯,顶部为四角小亭。我国许多古建筑上采用莲花刻饰多与观音菩萨联系较多,而用在这里则更有它的特殊寓意,那就是愿清廉之风长明于世。明月亭是一座长宽各4米的重檐碑亭,亭高8.4米,亭内置石碑一座,碑高2.3米。碑文记载了为纪念包拯1000周年诞辰设计、建造清风阁的过程。

过明月亭,前行十数步,便来到鱼沼飞梁景点。立于石桥,只见桥下池水清澈见底,四周一派宋式十字架梁建筑。这种石雕建筑形式,在宋代就叫做鱼沼飞梁。

景区的主体建筑清风阁坐西朝东,与包公墓遥对呼应。阁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层,登顶可俯视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秀丽景色。清风阁外檐柱间设有格子门,每面为九扇,门为方格花心。顶层为彩绘藻井,门、楞、柱都为栗壳色,陪以白色墙面,色彩素淡。

一层为耿光日月厅。亭内镶嵌有一幅长5.4米,宽5米,名为《清风赞》的大型椴木浮雕。浮雕由两个部分组成,中心为包公浮雕像。背景展示的是包公生平事迹,有《回乡敬孝》、《审牛舌案》、《陈州放粮》、《弹劾三魁》等片段,两侧分别是《运粮戍边》和《西办盐务》。 二楼为庐州宋韵厅。展示的是《古庐州市井图》的古绢彩绘壁画,它较完整地反映了宋代庐州一片歌舞升平、市井繁荣的景象。

三楼为江淮奇葩厅。介绍的是安徽概况和江淮风情。

四层为江山明月厅。出的内容是“三山(黄山、九华山、齐云山)披锦绣,二水(长江与淮河)竞风流”。

五层为庐州夜话厅。这儿可了解合肥地方传统文化,认识合肥的人文环境。

这六楼为梨园揽胜厅。这里也是清风阁的最高层,远眺合肥,风光尽收眼底,近观包河胜景一览无余。

清风阁以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古朴宏伟的建筑现已成为合肥市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包公文化旅游区内除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三处主体景点建筑外,还有与包公有关的脚印塘、浮庄两处开放式景点。

脚印塘原是包河中一座小岛上的一个池塘,它与包河呈丁字形,拦腰横卧在包河当中。脚印塘长近20米,宽约8米,颇似巨人留下的一个深深脚印。传说,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读书时,常到此地游玩。那时岛北并没有“玉带桥”,有一天,包拯在这里玩得高兴想到对岸去看看,水面虽不宽,但无桥无船,于是,只好猛地向前一跳。由于传说包拯原为天上文曲星下凡投的胎,所以这一跳便在小岛上留下了一个又深又大的脚印,天长日久形成一个小塘,所以人们称它为“脚印塘”。这个传说,有点神话色彩,出于合肥老百姓对包拯的敬仰。

浮庄原为包公书院,重建于1983年,2000年8月,又进行修建,占地20余亩。它南与包公墓、清风阁相邻,西与包公祠遥相呼应,是一组由茶楼、莲塘、亭榭、曲桥等景组成的依水而建的古典园林。它黛瓦粉墙,色彩素雅,黑白分明,具有江南园林与徽派建筑艺术特色。浮庄四周绿水潆洄,犹如浮在水面上的古代村庄,所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为它取名“浮庄”。

修缮祖祠诗句范文
《修缮祖祠诗句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