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第2单元主题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8 06:05:3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设计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 4 课时,本单元共研习5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的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词人,其特有的纤细、敏感、细腻的女性心理在其诗词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诗词作品无处不充满着崇高的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和一生颠簸不幸的人生经验,这些构成了她的生命意识学习鉴赏李清照的诗词,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词人抒发的情感,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无疑在整个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主题下由《声声慢》《永遇乐》两首必学诗词和《渔家傲》《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四首课外自读诗词组成,另外再联系学生初中时背诵掌握的其他李清照诗词,这些诗词是漂泊中的李清照感情的真实告白,学习这几首诗词,能窥一斑而观全豹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李清照幸福过后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及有关诗篇,了解古往今来的人们对她的评价,为李清照写小传另外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等

预期成果: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生命意识,展示自己对李清照的理解与评价,撰写李清照诗词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清照的生活经历

2.理解诗词作品中的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和一生颠簸不幸的人生经验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相关的诗歌并撰写评论性和赏析性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李清照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李清照的深切情怀,增强民族使命感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李清照诗词中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 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怀的? 如何评价李清照的才华与性格? 专题划分

专题一:爱的乐章——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2课时) 专题二:光阴的痕迹——李清照诗词中的时间意识(2课时) 专题三:磨难的力量——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意识 ( 1课时)

专题一

爱的乐章——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清照、赵明诚的夫妇之爱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少有的例外,他们志趣相投,互敬互爱,带近代爱情色彩作为古代知识女性的清照对赵明诚的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是任何男性词人所不能及的反映到词作中,就表现为对夫妇之爱的深情歌唱、倾诉和积极给予词人这种大胆热烈追求爱情的“超前”意识,是她高度体认自我、肯定自我的表现清照是一位热烈追求幸福生活的成熟女性,具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因而,易安词中显现出极为鲜明的主体性,她作为恋人的形象情意绵绵,以至于九百多年之后的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她特殊的爱情魅力

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理解其诗词中的情爱意识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本专题问题设计

本单元哪几首诗词侧重表达词人的相思之苦? 词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自己的相思?

如何理解李清照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清照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走近李清照 问题:

1.你学过李清照的哪些诗词?你对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有哪些了解?

2、本单元哪几首诗词侧重表达词人的相思之苦?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上网查阅李清照的相关资料,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读诗入门 问题:

1、读诗词有哪些要求?

2、你能选取其中的一首词,为其编写一份诵读指导吗? 为提高诵读效果,活动前播放阅读文本的示范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朗读效果 活动三:品味鉴赏 问题:

1、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首词,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的?

2、再从所选诗词中找一些这样的句子自由品读

3、你能从这几首词中找到他们的词眼并简要分析其作用吗?

4、反复品读,熟读成诵

活动四:合作探究

问题:

1.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仅仅表现为相思之苦吗?

2.如何评价李清照诗词中这种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李清照的诗篇,了解李清照的幸与不幸,了解古往今来人们对她的评价

也可在课外到电子阅览室阅读相关书籍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李清照爱情诗的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编写一份诵读指导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读自评 评价指标:注意读音、节奏和语气,理解到位,读出感情 2.对李清照诗词词中景与情、词眼的分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3、对李清照诗词中这种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的评价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光阴的痕迹——李清照的时间意识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经历是季节的冷暖交替,文字是情感的花开花落.李清照擅长将情意杂糅进她眼中的一花一草,深情流转却又不动声色,她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一感一伤、一叹一吸都会在她的文字中流淌伴随着相思之作,李清照的词也不乏惜春悲秋的关于时间流失的题材词人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有细入毫芒的体会,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比怜惜的美好感情;词人经历了幸福甜蜜,也遭受了国破家亡之恨背井离乡之哀,词作中闪现着幸福已逝、青春不再的时间意识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愁”与“酒”,把握诗歌主旨,感悟词人的人格魅力 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

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愁”与“酒”,把握诗歌主旨,感悟词人的人格魅力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本专题问题设计 所选诗词中有哪些“愁”? 怎样表现“愁”的? 词人为何而“愁”?

李清照的“愁”与晏殊、晏几道等人的“愁”是否相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清照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寻“愁”

所选诗词中有哪些语句表达了“愁”?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析“愁”

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愁”的?她为谁“愁”?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解“愁”

李清照的“愁”与晏殊、晏几道等人的“愁”是否相同? 对比李清照前后期的作品,你能感受到时光刻在这位伟大女性身上的痕迹吗 ?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晏殊、晏几道等人表达“闲愁”的诗篇,查阅北宋与南宋后期的社会背景,理解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深刻性

活动四:再次朗读《声声慢》《永遇乐》《醉花阴》《武陵春》等词,以品带读,加深对“愁”的内涵理解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对词人表达“愁”的技巧分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李清照诗词中时间意识的理解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磨难的力量——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意识 ( 2课时)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清照横跨北宋南宋两个朝代,对于强敌对中原故土无情的糟蹋蹂躏、战争造成的凄苦漂泊与悲愤之苦、北宋官僚的腐败懦弱等等都太过明白但是,身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又是区区一位弱女子的她,不要说是对改变现状根本无能为力,连照顾自己都恐怕有困难!但是,躲不过的历史残酷事实依旧造就了情感难以承受的包袱,让多愁善感、难以抛下对北边故土的情感的她,也只能苦笑地以诗词来反映魂萦梦牵的乡愁以及愤慨了李清照在诗歌中,锋芒毕露,壮怀激烈,慷慨陈词,爱国情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与用的结合为核心,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达到对李清照诗词中爱国意识的理解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了解李清照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 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忧患意识、爱国意识 分析评价婉约词人笔下兼具的豪放风格 本专题问题设计

怎样理解《渔家傲》中描写的梦境? 怎样理解《武陵春》中物是人非的深沉苦痛?

你觉得《渔家傲》的风格与李清照其他大多数诗词的风格有何异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清照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继上堂课反复诵读六首诗词

学生品读文本《渔家傲》《武陵春》,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渔家傲》中词人是怎样描写梦境的?怎样理解作者的梦境?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 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怎样理解《武陵春》中物是人非的深沉苦痛? 学生找出文本中直抒胸臆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活动四:指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借助网络资源,品味其表现手法网上搜集诗歌赏析性的文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范例,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完成赏析性文章的撰写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

寻美之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这篇教学设计曾获省级一等奖);教材说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醉花阴》(薄;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是整个教材;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已经能读懂简单的诗词及文言文,;

1、在教学中,执教者力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经历,反复;

2、力求课堂环节明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简约;教学目标:;知识

寻美之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 (这篇教学设计曾获省级一等奖) 教材说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是整个教材体系中唯一的宋词单元,这一单元所选的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教材所选的李清照《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属于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作品,教材编入这两首词,意在使学生了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内容、风格上的特点。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李清照写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给赵明诚,以寄相思。其词语言清丽柔媚、委婉含蓄,营造了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清新、寂静的意境,结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名句,值得品味。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已经能读懂简单的诗词及文言文,但对于作品意象、意境及情感的把握还不到位,还需要学习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比如知人论世,因声求气等。 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1、在教学中,执教者力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经历,反复诵读作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

2、力求课堂环节明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简约而不简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作家经历对作品内容、风格的影响。

2、总结李清照前期作品的特点。

方法与途径:在诵读中体会李清照词的声律之美。

情感与评价:理解词中表达的感情,把握词的意境,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现代教学手段:PPT,视频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表达的感情,把握词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赏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教学准备:

课件、《醉花阴》视频。 教学过程: 导入

宋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宋词的配乐演唱。

①歌词写的怎么样?(美)

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共度这一次寻美之旅。 环节一:美之探源

①谁给我们创造了这种美呢,让我们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女词人。她的词在苏轼、柳永、

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我用四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少有才名 伉俪情深 后期: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教师简要解释四个词语:

少有才名: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伉俪情深:李清照十八岁嫁了礼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中经丧乱:1127年,金人南侵,李清照随丈夫南奔避难。逃难中,赵、李辛苦收集的书画,家业大半被焚。 1129年,赵明诚病亡,李清照得病,又有“玉壶颁金”之谤,打击磨难纷至沓来。

晚景凄凉:宋人又有李改嫁张汝舟的说法,婚后不久即“讼而离之”。 李清照在《投内翰綦公崇礼书》中说:“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 意思是:我与这个人(指张汝舟)实在难以相处,我怎么会在自己的晚年,以清清白白之身,嫁给这么一个肮脏低劣的市侩呢?!张汝舟纯粹是一个市侩小人和骗子,一心想获取她的古籍和收藏的金石书画。张汝舟感觉捞不到好处,丑恶嘴脸彻底暴露出来。因

此他恼羞成怒,借题发挥。平时故意与李清照过不去,经常找茬辱骂李清照。每天动手动脚,打骂凌辱。事情发展到这种恶劣地步,李清照彻底看破了张汝舟的丑恶嘴脸和罪恶用心。因此李清照决不会屈服忍让,坐以待毙。她要严阵以待,掌握张汝舟的把柄,适时给予反击!后来李清照终于发现张汝舟曾经跑官买官,利用行贿和欺骗手段获取官职。李清照掌握这一情况之后,对张汝舟毫不客气,马上向官府检举揭发了他的丑恶罪行。

当时根据宋代刑法规定:妻子揭发丈夫的罪过,也要负连带责任。就是说,就算是妻子告发丈夫的罪行是事实,证据确凿,妻子也要跟着服刑两年。那么,李清照要揭发张汝舟的罪行,自己不是也要被判两年徒刑吗?对于这一点,李清照心里是很清楚的。但是她决心已定,丝毫不怕,绝不悔改。心甘情愿入狱坐牢,也不愿跟张汝舟苟且凑合。哪怕自己被判处多年徒刑,也决不能让张汝舟这样的市侩小人和骗子逍遥法外!因此,李清照检举揭发了张汝舟的罪行之后,自己也跟着进了监狱。然而,李清照入狱不久,她的故旧亲友不会坐视不管,朝廷里的有势力的官员也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样,张汝舟将受到朝廷严厉的惩罚。而李清照在监狱只关了9天,就被官府衙门释放出来。

李清照再婚与离异,前后只有100天时间。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②代表作品

反映到作品中,她的词也分为前后期,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后期多写伤时感怀,怀旧悼亡,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沉香花已尽)、《念奴娇》(萧条庭院)等。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③这首词是在什么样情况下写的,让我们了解写作背景。PPT3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④关于词牌PPT4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环节二:美之理解

①有感情自由朗读两遍,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②结合文下注释,借助联想和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首词改写成优美的散文。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推荐第2篇:单元主题学习体会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学习体会

今天我们到弘文学校听了两节课,主要是学习了主题教学单元设计,通过学习讨论,我明白了什么是主题单元设计,及其编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主题单元设计”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设计。“主题单元设计” 一般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设计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定能达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

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要做到:

1、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2、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

3、单元主题教学坚持开放的、活动的、具有探究性教学原则。

4、精心设计单元活动主题,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1

5、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6、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还要妥善解决单元主题的相对独立性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问题。

在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2.注意教学目标的灵活性。 3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二、对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问题,我认为:

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特征都将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了解学习者在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确定教学起点。包括学习内容的准备情况及学习态度

2.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是指他们具有与具体学科内容无关,但影响其学习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验等内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以此作为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等工作的依据。

3.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2 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学习风格涉及的方面很多,常表现为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学习倾向。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因素变化而变化。同时,学习风格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

3

推荐第3篇:第4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班级: 姓名: 1.最近各地卫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警察”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社会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近来,一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为了提高收视率,粗制滥造,颠覆历史,将革命历史题材武侠化、快餐化,变为纯粹的娱乐品,罔顾公共理性。这启示我们( ) A.文化传承应该坚持与时俱进 B.影视创作应该坚持百花齐放 C.文化建设需要弘扬民族精神 D.影视创作需要注重社会效益 3.一场气势恢宏的音乐会《人文颂》,拉开了主题为“贸易扬帆、文化远航”的深圳第九届文博会的序幕。《人文颂》以交响乐的形式,演绎着“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华思想精华,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传递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自信来自中华思想精华 ②文化自信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文化自信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④文化自信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2013年4月12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六部门启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部署在全社会大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这是基于( )

①激励干部群众立足本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③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④弘扬民族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坚持的是真,希望更多有故事的人来到这里展现自己,希望这些人的故事能够感动别人,影响别人。”长期以来,中国达人秀节目一直坚守着这样的理念,从而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这说明文化创作应该( ) A.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反映群众的呼声 B.提供大众喜闻乐见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 C.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D.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和影响力

6.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进,浙江“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警察”等“最美人物”不断涌现。他们的出现,不仅影响全国、感动

1 命题:李大磊 校对:关金锋 时全社会,也为浙江构筑道德高地、建设精神家园注入了强大的力量。这表明( ) ①弘扬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③先进模范人物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出路是传承传统美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诚信意识是( )

A.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B.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D.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9.多读一些向你传递真善美、高尚道德和科学素养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你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告诉我们(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B.凡科学文化修养,都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C.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D.要在科学文化陶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10.近几年我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该活动的开展( )

①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能够消除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提高人们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③有利于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④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13年8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向全国青少年推荐《青年邓小平》等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这一做法是基于( ) ①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②优秀文化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③培育“四有”公民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导向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下列古语中,强调科学文化

2 修养的重要性的是( )

A.世事洞明皆学问

B.仓廪实而知礼节 C.养心莫善于寡欲

D.腹有诗书气自华

13.惠州市龙门农民画被中央文明办选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制作元素。目前,数十幅公益广告在全国各大媒体和中国文明网展播。此举是基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促进人的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 C.来自民间的传统文化都具有历久弥新的活力 D.在文化激荡中需要奏响主旋律文化

14.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要求“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引起社会热议。这是因为( )

A.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之一 B.孝道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核心

C.孝敬父母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是( ) A.坚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C.坚持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制度 D.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二、主观题(共3个小题,16题9分,17题8分,18题6分,共23分。

16.雷锋精神犹如一座魏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8分)

17.2013年10月11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齐鲁大地拉开帷幕。这是一场文化的

3 盛会、艺术的盛宴,更是山东省落实“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惠民政策的实际行动。伴随着“十艺节”的举办,山东全省公共图书馆达到152个,1300多个乡镇基本实现综合文化站全覆盖,7万多家农家书屋建成;“十艺节”还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成为真正的主角,群众文化活动风生水起,各类文艺演出近万场,广场演出5万多场,让广大人民享受到了真正的文化大餐。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山东省是怎样让广大人民享受到真正的文化大餐的。(9分)

18.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交通部首次实施节假日期间中小型客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政策。这一“还路于民”的惠民政策被民众广泛赞誉。然而随着大量自驾车涌上高速公路,全国各地高速公路纷纷告急,这一政策也备受争议。针对这一问题,高二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材料:

中国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表示,2013年春节继续实行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交通部将加强出行信息服务工作,以保障顺利通行。针对今冬可能出现的极端雨雪天气,以及违规驾驶造成的人为拥堵,交通部将与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做好预警预判。

为了更好地实行免费通行政策,使得道路更加畅通,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提出建议。(6分) 4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 D D D B 6——10:B B A D C 11——15:C D D A D

二、主观题

16.①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2分)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2分)③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分)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2分)

17.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3分) ②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让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3分) ③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分)

18.①国家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3分)②公民要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文明出行。(3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也可酌情给1—2分。)

推荐第4篇:政治第1单元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供了规范性指导。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和保障农民民主权利②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稳定 ③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④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这一法律明确规定了引咎辞职制度,规定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去领导职务。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

A.民主集中制原则B.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原则D.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3.2006年8月,中国博客第一案尘埃落定。一名学生在自己博客里辱骂老师,老师发现后将博客网站告上法院。法院认定博客网站没有尽到监管责任,必须发布致歉声明,同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专家认为,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形式,注册用户可以自由确定发表的内容,但这种自由并非不受限制,任何人不得利用博客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这启示我们 ()

A.在网上发表日记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B.公民有言论自由,可以自由表达个人的观点

C.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D.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权利

4.自2005年11月1日起,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监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

手机违法短信治理工作。有手机的人经常会接到类似“恭喜你的手机号码在XX抽奖活动中中了X万元,请你将个人所得税XXX元存入XX银行XXXXX帐号后领取奖品。”其实,这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精心设计的“巨奖陷阱”,所以国家要 ()

A.履行政治职能,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B.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

C.积极组织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5.在我国,既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A.生存权和劳动权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

D.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6.“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

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②履行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前提

③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能履行义务④履行义务必然要享受权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7.“非典”期间,依据传染病法的有关规定,与“非典”患者有亲密接触者和“非典”疫情高发区的人员应被隔离。但有些人拒绝被隔离,认为隔离是对自己人身自由权利的限制。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 ()

①公民享有权利时,不能违反法律规定②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负有应尽的义务

③公民享有权利,但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下列不属于维护国家荣誉的是 ()

A.增强民族自豪感B.增强民族自信心C.增强民族自尊心D.民族虚无主义

9.近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民主政治新形式,如直选村干部、政务公开、政府决策的民主听证会、让公民依法旁听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的会议、网上征求公民的议案等。这表明 ()

A.我国的民主主体在不断扩大B.在我国,人民的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C.我国人民的民主权利有法律保障D.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10.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现象相当普遍。不少国家为了方便中国游客,在很多旅游景点,设置带有中文的标牌。有一类中文提示使我们中国人感到耻辱,在旅游景点或商场等公共场所,赫然贴着中文警示:“请不要随地吐痰”“请勿大声喧哗”等。这告诫我们 ()

①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②公民要有国家主人翁意识

③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④公民要维护国家安全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1.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公民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依法享有 ()

A.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揭发和举报的权利C.指控和告发的权利D.申诉和诉讼的权利

12.某村委会设立理财小组,每三个月对村里的账目清理一次,并张榜公布。这是村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形式。这叫做()

A.村务公开B.定期报告C.财务公开D.管理公开

13.当我们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他们的职责,没有做到他们应该做的工作时,有权对其提出批评,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这行使的是()

A.批评建议权B.申诉权C.控告权D.举报权

二、多项选择题

14.2007年6月11日至15日是全国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群众参与、反腐倡廉、服务和谐”。统计显示,在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中,8%以上的线索来源于群众举报。群众源源不断地举报,为检察机关提供了大量的线索。这说明()

A.举报制度是国家重要的政治制度

B.发动群众举报是消除腐败的有效途径

C.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

D.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及时查处腐败,维护国家利益

15.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必须慎重作出。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证决策科学、合理的有 ()

A.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构

B.公民通过多种渠道直接参与决策过程

C.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决策的贯彻实施

D.少数精英参与表决,防止社会干扰

16.河北省石家庄市决定,凡涉及政府自身建设,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内容的市政府常务会议或专门工作会议,石家庄市的市民均可申请旁听。会后,还将听取、归纳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后及时向市民反馈。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这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B.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C.有助于推进政务公开,保证公众的参与和决策的透明D.有助于解决政府决策中的一切问题

17.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

A.要遵守法律 B.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C.不能采用贴大字报的形式D.不能采用聚众闹事等非法方式

参考答案

1.C2.D3.D4.A5.B6.A

10.C 11.D 12.C 13.A

14.BD 15.AB 16.ABC 17.ABCD

7.B8.D 9.B

推荐第5篇:第57单元复习提纲

复习

2.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中。

从“探”体会出:。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3.本文是一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启蒙”是 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 的意思。文中的母亲对“我”进行启蒙教育的方式有、、等。

4.第18课以《月光启蒙》为题的原因:①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②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而“月光”往往能够营造美好的已经,以此为题目,与全文的情境相吻合;③月光朦胧,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月光本身对孩子也有启蒙作用。

5.本文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院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画,又勾画了祖父的和一个的农家小姑娘形象,表达了

6.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她的作品还有《跋涉》《生死场》等。

7.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通过三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三个小故事分别是:、、。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学会,恰当地,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生活。

三、拓展积累。

1.关于礼貌的名言

A、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B、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C、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有道德的人带热播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出言不逊。)

D、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礼节周到,就会让人感到温暖,没有礼貌,就会让人感到讨厌。)

2.关于礼貌的成语:

彬彬有礼 礼贤下士平易近人 谦谦君子 谦虚谨慎 谦恭下士

文质彬彬 洗耳恭听 相敬如宾 以礼相待 虚怀若谷 温文尔雅

3.新词汇。

下海 大款 大腕 楼盘 宽带 网民 民工潮 经济房

打的 买单 运作 期房 现房 大片 追星族 写字楼

4、有关言语的成语: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娓娓而谈:形容说话不知疲倦或婉转动听。

信口开河:不经思索、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谈论。

胡编乱造: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无从查考的话。

海阔天空:比喻想象、说话等无拘无束,漫无边际。

无所不谈:比喻两人很熟,什么话都可以说 。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老生常谈:原指老书生的平凡议论,今指很平常的老话。

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一、字词

1.理解《长征》中的词语。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日夜兼程、比赛、崩塌、肩扛、惊心动魄、稀泥、冲锋、劈波斩浪

2.字音辨析

(1)敌重兵,压黔境。乌江天险重飞渡。(zhòng兵力雄厚;chóng 又一次)

(2)填上合适的字。

róng 光() ()化 ()液 ()岩

yù 荣() ()寒 ()言 ()意 ()合

犹() 驾() 比() 忧()

fēng 蜜() 密() 山() 冲() ()利

3.补充完整,解释带点的字。

饥寒()迫 ()眉之急 奔腾不() 摇摇欲()

铮铮铁() 日夜()程全然不() ()波斩浪 惊心动()

二、理解课文。

1.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等词语也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3.《长征》第

二、

三、四联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和诗中的“万水千山”相对应,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展现了五幅“征难图”:腾跃、疾跨、巧渡、飞夺、喜踏。

4.“金沙,大渡。” 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两个重大的战役,分别是_和。“暖”字暗示;“寒”字暗示。

5.全诗的意思是: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的眼里不过是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的眼里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小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白雪封盖的岷山,个个心情开朗,喜笑颜开。

6.《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主要写当战士因饥饿而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彭德怀毅然决定杀坐骑以解燃眉之急,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

7.彭总对大黑骡子的情感变化:深情地望着,平静地说→有些不耐烦大声地说→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快开枪!”→向着倒下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发火道:“我吃不下,

端开!” 从这情感线索看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既 又 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折射出彭总对大黑骡子难以割舍的情感和对战士们深沉的爱。

8.《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课文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惊心动魄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9.中,战士们的冲锋舟,飞向,飞向,飞向。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他们的。

10.“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句话前半句表现了环境的险恶,后半句表现了解放军官兵的英勇无畏,同心协力。这是解放军官兵抗洪救灾的真实写照。这句话借用了顾宪成的原句:,;,。

三、拓展积累

1.形容情况危急的成语。

燃眉之急 千钧一发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十万火急 如箭在弦 火烧眉头 迫在眉睫

2.表示时间快的词语。

转瞬间 眨眼间 刹那间 须臾 一眨眼 一刹那 霎时

3.表示想的词语:

思索、思考、、沉思、考虑、

深思熟虑 奇思妙想 苦思冥想 左思右想 朝思暮想

静思默想 胡思乱想 浮想联翩 痴心妄想 异想天开

4.反映英勇的成语:

奋不顾身 冲锋陷阵 奋勇当先 临危不惧 身先士卒 力挽狂澜 义无反顾

视死如归 赴汤蹈火 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 前赴后继 冲锋陷阵 大义凛然

挺身而出 一往无前

5.反映团结的成语:

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 同心合力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齐心协力

6.背诵《清平乐 六盘山》《卜算子 咏梅》

7.红军长征的故事有:《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一袋干粮》《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丰碑》《草地夜行》

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字词

1.多音字:

散 sàn (散步) sǎn (散文)

翘 qiào (翘辫子) qiáo (翘首)

和 hã (和谐) huo (搀和) hâ (附和)(应和)

2.绘声绘色:形容叙述和描写生动逼真,“绘”的意思是:描绘。

3.诗句解释:

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 跳珠:指跳动的珠子,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水如天:湖面和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卷地风:指风从地面卷起。

无穷碧:指一片碧绿,无边无际,说明莲叶之多,之广。

别样红:指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特别红艳。

别样:指特别,不一样。

3.《望湖楼醉书》诗意: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有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落入水中,溅起的水花就像珍珠一样乱蹦,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从上往下看,湖水就像天空一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的意思是: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这时风景和四季不相同。你看——与天相接的荷叶无边的青绿;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常不一样的艳红。

二、理解课文: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是宋代使人苏轼所作,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景象。诗题点明了写诗时候的时间、地点和心情。诗中描写的写景物有:云、雨、风、水;山、船、地、楼,表现天气变化快的词有:“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表现动态的词语是:翻、遮、跳、入、吹。

诗中写雨前景色的诗句是();写雨时景色的诗句是();写雨后景色的诗句()。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题的意思: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朋友林子方。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诗中议论的句子是(), 写景的句子是( )。

3.《望月》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课文写了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问问题的交谈过程,表现了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4.小外甥说的话很有意思,文中的“闭上了”是指朔月,晚上没有月亮。“偷偷睁开”是指娥眉月。“圆圆地睁大一次”是指: 月中满月的时候。说明小外甥爱幻想。

5.《灰椋鸟》生动具体地描述了“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爱鸟的心情,赞颂了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这是一篇记事写景的散文。

6.文中“整群整群”“数百米长”“巨大的”“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7.作者把灰椋鸟比作(),可见灰椋鸟的美丽,以及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把()比作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可见灰椋鸟鸣叫的壮观;把刺槐林和竹林比作()。

8.《水》课文主要写了:、,说明。课文写缺水给村里的人带来了“苦”,为什么生动描写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快乐?

(1)这是一种采用反衬的写法,愈是写,愈衬,愈是写,愈衬。以乐景写哀,用反衬(2)以孩子的口吻写,写出洗澡的快乐,体现童真童趣。

三、拓展积累:

1.背诵4首描写西 湖的古诗。

2.背诵4句描写荷花的诗句。

3.描写夏天景色的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杨万里《小池》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梅子黄时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宋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4.描写月亮的诗句: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5.与“鸟”有关的古诗名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6.水是珍贵的。《水》中写道:“水,成了“”看到水,我们想到的成语有:()、()。水是美丽的。你看,“卷地风来忽吹散,

()。”水也能显现英雄本色,“红军不怕远征难,()。”《大江保卫战》中,“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哪里有(),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7.带有“水”的成语:

青山绿水 山明水秀 水天一色 水到渠成 水落石出 水泄不通

饮水思源 细水长流 滴水成河 积水成渊 山高水长 山光水色

8.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请珍惜每一滴水。

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9.描写四季的成语:

春季:

春色满园 满园春色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暖花开 花红柳绿

桃红柳绿 桃李争妍 百花吐艳 百花争妍 百花齐放 草长莺飞

夏季: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暴风骤雨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汗流浃背

秋季: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

秋雨绵绵 秋高气爽 一叶知秋 秋色宜人

冬季: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寒气逼人 天寒地冻

天寒地冻 瑞雪纷飞 漫天飞雪

10.描写花的成语:

姹紫嫣红,亭亭玉立,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群芳斗艳,含苞欲放,婀娜多姿。

推荐第6篇:第5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

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准备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你们认识它们吗?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3、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第53页的第一题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例

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50角=( )元

2、8元=( )角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 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 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元()角

1元3角=( )角 15角=()元()角

二、新授。教学例8。 (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45—40=5(元)(教师板书)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

0.5元=5角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 “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 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 )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 )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 )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

推荐第7篇:第五六单元教案

21、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2、角色复述,理清情节,品读体味重要语句。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能力,

2、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3、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学时间:二课时 预习内容:

1、查找有关南极的资料。

2、读课文,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分析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神秘南极,激情引读

1、图片展示:

2、激情引读:

(想通过引人入胜的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走进文中人物心灵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学习,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理清故事情节

2、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角色复述,深入理解

分角色(斯科特、埃文思、奥茨)复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进一步了解课文。

四、品读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1) 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 (2) 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3) 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2、品读赏析:

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教师准备,例:

⑴ ‚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⑵‚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⑶‚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⑷‚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 1

22、在沙漠中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

1、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教学时数:两课时 预习内容:

1、了解作者生平。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1、关于探险。

2、作者介绍。

3、字词积累。

二、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

2、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3、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四、拓展延伸

1、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2、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危险处境 寒气逼人,寒风刺骨

在沙漠中心 渴望生命 回顾生活,献身无悔 珍爱生命 热爱生命

继续上路 坚定信念,乐观精神

教学反思:

《在沙漠中心》是新选入我们的课本的,这位法国作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未知的领域,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向人们诠释了自己冒险的人生。所以在备这堂课的时候,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两点: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关注主人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为人类飞行事业所负的责任感。其结果是,学生不仅在阅读时会有种若无其事的轻松,而且也不可能真正估量这位作家在这篇中所体现的这种责任感。

- 3

登山开始 艰难

第二台阶

登上地球之巅 黑夜前行 艰苦 坚强的意志

无氧攀登

凌晨登顶 艰险 教学反思:

为了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节课我采用了自主质疑探究法。在体会刘连满这一人物形象时,我设想先让学生比较刘连满和奥茨的形象的相似之处。再把重点放在刘连满身上,体味其优秀品质,然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从课外搜集的资料中对刘连满的事迹进行补充,得出他遭遇困顿却无怨无悔的英雄本色。让学生从他的默默无闻中感受其精神的伟大,但在实施中,本来安排了让学生举例说说在身边有没有像他这样的幕后英雄,再一次延伸,遗憾的是因为上课时间原因此过程没有实施。

24、真正的英雄

教学目标:

1、了解‚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的事件,从而体会作者里根总统的情感线索。

2、领会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

3、理解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正确看待这种精神。

预习内容: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找资料,了解挑战者号失事的资料。

3、抓住语句,体会里根总统的情感。

二、导入:

同学们,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舱内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美国人民有什么反应?当时的总统里根又是怎样做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里根总统的演讲词!

三、了解作者生平: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思考并讨论问题:

1、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2、这篇演讲词中隐含的感情变化的线索怎样?抒发什么心情?主要表达了什么力量?

3、理清全文的思路结构:

4、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板书设计:

哀悼 化悲痛为力量

真正的英雄 追忆 永远铭记英雄 生命不朽 探索不止

继承 继续探索太空 教学反思:

在教本课时,我先让学生查找了有关挑战者号失事的资料,因为有了事先的预习、了解,学生对此事件清楚,也为此事件感到痛心和惋惜。这样再来学课文,就比较好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了。 作业评价:

25、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 5

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 。‚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 ,‚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成语‚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学过程:

活动形式:以学生自学为主 活动步骤:

一、朗读课文

二、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小组交流,班内交流。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三、把握内容:请学生概括内容。

四、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谈谈你所知道的古代神话或传说故事,在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与日逐走

勇敢

二雄争帝

起因

道渴而死

悲壮

怒触不周

经过

想象丰富

气势宏大

杖化邓林

造福人类

日月星辰移

结果

教学反思:

这两篇短文相比较,学生更喜欢学习第一篇,尤其是对‚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这一环节的设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发言都很精彩。而对于第二篇,学生翻译之后没有喜欢的地方,所以在后面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古代神话或传说故事,在班内交流。给学生补充了拓展阅读。

26、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 7

吱吱声了。猫捉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用居然二字,赞叹溢于言表,而且,还说是只肥大的老鼠,没有这只老鼠似乎都从未休息过一样,并且似乎立了汗马功劳一般。

语句6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 家里人都忙乱地在寻找。‚慌忙‛,‚忙乱‛表现了它在家里重要的地位。

语句7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一线希望‛多么微妙的情感。

四、合作探究,突破主题

师:三只小猫不论是丢或是亡,都相继离开了作者,那么哪一只小猫的亡失对作者的触动最大呢?

师:好久不养猫的原因是什么?

内心难过,短时间内无法忘记这只小猫,难以忘记这只曾经带给他们许多欢笑的宝贝。这份情感体验不难理解。

师:永不养猫的原因是什么,再也不养了,这辈子都不养了?

如果第二只猫的亡失带给作者的主要情感是不舍、忘不掉的话,那么第三只猫的死亡给作者带来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师:我注意到了这样几句话,请问大家我的良心受伤了是指什么?(依靠自己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而伤害了无辜。)

师:请问刺我良心的针就此段而言指的是什么?就全文而言还指的是什么,这个事件发生之前的他对猫怎么样?反思起来,有没有让他后悔良心不安的地方?

读完此文你有何感想?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态度 性情 第一只 喜欢 活泼 第二只 更喜欢 更活泼 第三只 可厌 忧郁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语言品析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对字词的细细品味,人物形象逐步鲜明,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突破主题,解决难点,水到渠成。通过这种抓住语言把握形象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认真阅读、品味语言的好习惯,长期的积淀与熏陶方可形成深厚语文素养。

27、斑羚飞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感情去体味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2、过程与方法:体会言之有序的叙事方法。

- 9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教学时间:一课时 预习内容:

1、查找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

2、朗读诗歌,画出诗歌中有关老虎、观众和我的句子,并进行分析。教学设计: 导入:

出示老虎PPT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明确生字生词。课件出示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内容。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二、自主研读,分析形象。

要具体分析形象,把握诗人情感,还需从诗句中来。诗人笔下的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这是怎样一群观众?我又是怎样一个人?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对三种形象加以分析,并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揣摩品读,质疑问难。

小组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将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不理解的诗句提出来交流。

1、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2、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3、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四、探讨悟读,把握主旨。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各种形象,你认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体验反思,深情朗诵。

请以写几句小诗送给这只被囚在笼中的华南虎,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展示图片,配乐。

六、课堂总结:

七、布臵作业:

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诗歌比较,

- 11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内容:

1、查找作者简介,了解课文内容。

2、画出描写两种不同马的句子,说说这两种马各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

2、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

嘴巴变形

腹侧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

编项鬣细辫

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贵

品德:豪迈犷野

乐于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

头部比例整齐

眼睛闪闪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衬托装饰

尾巴下垂茂盛

皮肤坚实敏感

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

- 13

2、理解内容,梳理情节,并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3、理解本文的主旨。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通过分析情节,理解屠夫和狼这两个艺术形象,并体会主旨 教学难点:通过情节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 预习内容:

1、查阅有关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资料。

2、查阅‚狼‛的相关资料,阅读有关‚狼‛的作品。

3、借助工具书熟读课文,并根据想像按故事情节绘制图画。教学过程:

导入:从谈‚狼‛引入新课

一、整体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生疏的词语,大家讨论。

2、展示电脑投影,点拨、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并积累相关成语: 顾野有麦场 (瞻前顾后)

场主积薪其中 (杯水车薪) 恐前后受其敌 (腹背受敌)

屠乃奔倚其下 (倚仗人势) 眈眈相向 (虎视眈眈) 意暇甚 (目不暇接) 其一犬坐于前 (犬马之劳)

3、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展示自己创作的图画,并根据图画讲解故事内容。

4、选取极富想像力、生动有趣的图画,由创作者在全班进行讲解、交流。

(选取的图画,要照顾到课文中的四个情节,创作者的讲解也要注意细节描写,力求给大家留下生动、鲜明的印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巧设问题,分析课文

教师提出有关课文理解的几个问题,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组长做好讨论记录,并拿到全班交流。

三、拓展延伸

1、根据收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关于‚狼‛的简短的报告,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狼,全班交流。

2、收集有关‚狼‛的成语,抄在笔记本上。

四、朗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安排朗读。(齐读、领读、轮读等皆可)

2、根据时间,选取几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3、教师或个别朗读好的学生对课文进行示范性诵读。

4、全班齐读。板书设计:

遇狼 开端 缀行甚远 惧狼 发展 由止到从 御狼 高潮 眈眈相向 杀狼 结局 两狼皆毙

教学反思:

本课在积累文言知识方面仍是传统做法,读、译,扎扎实实地翻译。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我设臵了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图画,并根据图画讲解故事内容这一环节,此环节让学生很是兴奋,由此把握了故事情节发展。然后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完成任务很不错。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更愿意自己动手动脑,而不喜欢被动地听老师讲解,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确实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做到的。

- 15 -

推荐第8篇:第4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导读

教学目标:

1、学习相应的生字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对本单元的人物做一简单的了解

3、通过一些关键语段的学习,了解人物的主要品质。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

1、出示课题:第四单元导读 指导“导”字的书写

说说“导”字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能否用组词的方法解释。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通过导读,来了解本单元的5篇课文,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5个人物。

2、指名说说本单元的5篇课文的题目

3、出示5张人物的图片,说说分别是谁?

4、交流,齐读人物名

5、师:老师查找资料,将这些人物出生年份及去世年份罗列出来,请你根据出生年份的顺序在练习纸上填上正确的人名。出示年份

交流,师指导“顿”“勃”“毅”的书写

二、感受伟人的成就

过渡:孩子们,这5位可都是历史上的名人,他们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的财富。

1、出示各项“成就”

读一读 京剧、灯泡„„

2、填写成就 交流

读一读

3、师:在这5个人中,有一位是政治家,叫陈毅 还有4位呢?

请带着崇敬,认真地连线

三、了解故事内容

出示:穿越时光的隧道,乘坐国际列车,我们请来了5个孩子,他们中有的被人们称为“神童”,学习有秘诀;有的被大风刮跑,不过是他心甘情愿的„„这些孩子都长成了杰出人物。

1、将“有的”换成人名,说一说 “„„”漏了谁?把他补上去。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挑两个,读读课文,找出与图片内容相对应的句子。交流

3、出示5段话

声音响亮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4、交流

将一些词语写在黑板上,生抄在练习纸上。

16 “神童”的秘诀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诀、毅、茅、旺、抄、刷、阻、圈、符”,积累8个词语。理解“惊奇、称赞”的词义,并能为其找近义词。能区别词语“总算、总是”的意思,并选用其中一个练习说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陈毅小时候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故事,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能带着问题进课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资料介绍

1、出示课题:16 “神童”的秘诀 (齐读)

2、学习生字并理解:秘诀(jue)

3、质疑

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预设问题:文中的“神童”指谁? 为什么叫他“神童”? “神童”上面为什么要打引号? “神童”有什么秘诀?

4、交流

师:预习了课文,我们能不能马上解决第一个问题?

(文中的“神童”指谁? 文中的“神童”指的是陈毅。)

学习生字:毅 (书空、组词)

5、了解陈毅生平

师:你了解陈毅伯伯吗?(生自由交流)

师:陈毅伯伯是老一辈革命家,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能吟诗作赋,文武双全!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写的就是陈毅爷爷小时候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预习反馈

1、轻声读全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各小组内反馈预习情况:交流已懂字词

3、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既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通过查字典选择正确的义项来理解,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方法。

三、学习课文、加深体会

1、指名读第1节 说说:为什么称陈毅为“小神童”?

结合理解“私塾、名列前茅”

用“„„总是„„”说一句话。

2、学习2——5节

(1)默读课文2——5节,用直线划出“神童”的秘诀的什么? (2)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总要把新课先预习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词句划出来。听课时,他格外留心,再有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 师:格外是什么意思?谁能为它找找近义词?(分外、非常) (3) 找找陈毅的预习方法,用曲线划出。

师:原来陈毅的秘诀就是“先预习,再听讲”。那么陈毅预习时会在书本上作些什么记号?找找有关句子用曲线划出,多读几遍。 (4)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

师:最近,我们也在学习预习课文的方法,谁来说说,你一般怎样做预习?会在书本上作些什么记号?

板书:--------?表示疑问或不理解的词句 ~~~~~ 表示好词好句 .表示点出重点词、关键词 ○表示圈出的动词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节

师:陈毅学习时:先预习,后听讲,又学又问。毛老师听了陈毅的学习方法,是怎么说的呢?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六节,注意提示语给你的提示,读出称赞的语气。 (1)自由读

(2)理解“勤奋、称赞”的意思,并给“称赞”找近义词。

用“„„总算„„”说一句话。 (3)全班齐读

4、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自由交流:课题的“神童”上面为什么要打引号?

6、小结:正因为陈毅伯伯小时候真是个好学、勤奋的孩子,他懂得“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总能走在别人的前面。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他一样,做一个多学多问的人。

四、课外延伸、开阔眼界

1、积累激励人勤奋学习的名言

2、找找历史上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 [板书设计]

16 “神童”的秘诀

质疑: 常用记号:

文中的“神童”指谁? --------?表示疑问或不理解的词句 为什么叫他“神童”? ~~~~~ 表示好词好句 “神童”上面为什么要打引号? .表示点出重点词、关键词 “神童”有什么秘诀? ○表示圈出的动词

17 梅兰芳练功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7个生字“拜、跷、砖、肿、设、凭、蜚”,在阅读过程忠积累9个词语。通过查字典,能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

3、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重点难点:

通过查字典,能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 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中,有一位人人称道的了不起的大师,他就是——梅兰芳。

1、简介梅兰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小时候练功的故事。

2、出示课题 20 梅兰芳练功 (齐读)

二、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师:课题叫《梅兰芳练功》,那他究竟是怎样练功的呢?

1、学习4——7节

(1)默读4——7节 找找:4——7节中写了几个梅兰芳刻苦练功的事例?分别是哪几小节?(两个事例,分别在

5、7小节)

(2)反复读

5、7两节,划出梅兰芳刻苦练功的句子。(3)出示句子,仔细品读

从哪些地方最能感受梅兰芳练功时的刻苦顽强? 朗读训练:谁能读好这句话? (4)齐读4——7节

2、学习2――3节

过渡:梅兰芳刻苦练功,最真成了蜚声海内外的杰出艺术家。可他刚开始学戏的时候,先生却这样说他――

1、学习2——3节

(1)轻声读

2、3小节,划出先生对梅兰芳说的话。(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或“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生为什么这么说?怎么读好这句话? (3)师生接读第3节,想象说话

先生的话常常在梅兰芳耳边响起,像 ,他常想: 。

4、梅兰芳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你从中感悟出什么?

5、小结: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有顽强的毅力,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才会取得成功。

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2、试试你身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3、收集通过刻苦学习而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

4、对京剧、越剧等剧种中角色种类进行了解。

18 爱迪生孵小鸡

19 牛顿在暴风雨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以及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风力的行为,学习他们爱研究、爱动脑、爱观察的好品质。

3、进一步了解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重点难点:

了解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

学习爱研究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出示课题。

1、师:本单元出现了两个杰出的科学家,知道他们是谁吗?

2、交流(板书:爱迪生

牛顿)

3、简介爱迪生

牛顿

4、师:今天,我们就随着课文,去看看发生在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出示课题:18 爱迪生孵小鸡

19 牛顿在暴风雨中 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觉得爱迪生和牛顿分别是个怎样的孩子?

2、交流板书:爱动脑筋 爱研究

3、师: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他们的品质呢?

4、学生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找到的句子。

6、完成(18)词句活动室第二题:说说划线部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19)词句活动室第二题,将句子写具体。

7、质疑解难

三、复习巩固,适度拓展。

1、读词语

2、积累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3、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爱迪生和牛顿学习,做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孩子。

四、课外延伸

写一写:描写人物之间的一次对话,注意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其余一课为练习课,通过自出一些题型边练习边讲解课文。

小结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顾,了解各课的人物及他们的事例,学习他们的好品质。 2 学习写人的写作方法,尝试写一个小片断。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齐说六篇课文的题目,齐读

2、用一句话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你对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二、学习写作方法

1、浏览六篇课文,看看它们通过哪些方式把人写活呢?

2、交流,板书

写人 通过一件事

穿插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三、小练笔

学着介绍班中的某个同学。(用上总分的结构)

综合练习四 教学目标:

1、拼拼读读,正确区分两拼音和三拼音的读音。

2、懂得加减笔画后汉字的变化。

3、学习按专题积累词语。

4、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5、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6、积累三句名言警句,了解名言的道理。

7、按要求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教学过程:

一、拼读音节

1、开火车拼读

2、说说区别

3、扩展类似的字

二、加一笔 减一笔

1、自己练习

2、交流纠正

三、积累词语

1、练习

2、交流纠正

四、阅读

1、轻声读短文,思考: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找近义词,并做积累

3、区别“买 卖”

“练

炼”

五、名言警句

1、学生字

2、读名言

3、理解意思

六、写字

1、观察字的结构

2、读提示语

3、指导书写

作文《看

烧菜》 教学目标:

1、观察家人烧菜,按先后顺序观察某人做一件事情,边看边记,为作文积累生活素材。

2、在观察的基础上,按先后顺序并用上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段话,把烧一个菜的过程写清楚。教学准备

下厨房仔细观察家人烧一个菜,把过程记下来,并想一想,烧菜分几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作文题目

1、导入:每天晚上,你家是谁做饭的?当你津津有味地吃着可口的饭菜,你有没有想过这些菜是如何烧出来的呢?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学问呢?上些天我们做了一次小小观察员,出示:看 烧菜,你看家人做的是什么菜?请你介绍一下。

2、生生交流,老师作适当引导与点拨。

二、生生合作,集体完成创作

1、在学生交流中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菜肴,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看妈妈炒青菜。

2、讨论:炒青菜的经过一般可分哪几步?(点火,倒油,下锅,翻炒,加调味品,装盘)

3、分小组“抓阄”将炒青菜其中的一步说清楚,说具体。

4、集体创作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分步骤讲述炒青菜过程,由一人执笔或老师直接输入电脑,共同完成作文。

(2)对着屏幕各自阅读草稿,思考修改方案。 (3)在交流中集体完成修改草稿工作。

(4)小结:回忆过程,抓住一系列动作分几步把炒青菜的过程写具体;同时插入人物的心情变化以及菜在锅中的变化,把文章写活。

三、独立习作,感悟写作方法。

1、确定写作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学生独立完成作文。

2、回家再次观察,验证作文质量,请烧菜者给予评价。

3、修改、誊写作文。

推荐第9篇:第9单元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

九 我家买新房子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信息窗1: 面积和面积单位(共两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5-97页。 教材简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家人看新房的情况。画面上提供的是新房的平面图,以爸爸提出的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引入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什么是面积,正确理解“面积”这一概念,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是有大小的,为面积计算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习。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出相关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看是谁?(豆豆)豆豆家刚刚买了新房子,他今天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他的新家看看,谁愿意去? 瞧,这就是他的新家了。

2、将主体图中的平面图放大。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餐厅有多大?他们家房子的面积有多大?哪个房间最大?厨房和餐厅哪个大?……筛选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理解面积的意义。

1、谈话:我们先来看“客厅和书房哪个大” ? (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是客厅大)

继续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直接看出来的)对,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用观察法来判断。

1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

2、那“大卧室和客厅哪个大呀”? 学生一时观察不出来,这时,让学生用提前发下的学具(客厅和大卧室的纸片)来比较。学生就很自然地就想到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3、同学们你们好棒啊,发明了两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现在还有一个更难的问题等我们来解决:“餐厅和厨房哪个大?”

(学生这时很难用刚才的方法来判断。)

4、这两个图形,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就判断出来哪个大,哪个小,那该怎么办呢?请你在小组里,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和同伴一起商量一下解决的方法吧。

5、学生在小组中尝试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的方法自己来解决和验证。

6、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发现:

学生可能会用圆片、正方形、三角形或者用量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通过多种方法的验证,学生都能够比较出来厨房比餐厅大。

7、提炼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出厨房比餐厅大,指的是厨房的地面比餐厅的地面大。因此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1)那你能来说说客厅、书房、卫生间的面积都是指什么吗?

(2)你还能找一找教室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吗?对于可以用手摸得到的物体的面可以让学生摸一摸。 (3)你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出示一组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

三、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谁来说说厨房到底有多大啊? (因为学生选用的面积单位不同,所以答案会产生分歧。) 都是测量厨房的面积可为什么摆的个数都不相同 ?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师小结:刚才我们在比较厨房和餐厅的面积的时候,有的同学是用圆片摆的,有的同学是用正方形去摆的,所以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看来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的单位,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用字母cm2表示。 从你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学生可能会找出大拇指指甲或者计算机键盘的按键面等。 让我们一起来画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吧。

2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

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一量铅笔盒面的面积吧。

3、认识平方分米

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

都感觉太麻烦了是不是?确实,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是用来量较小的物体的面的面积的,稍微大点的物体的面积,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面积单位来测量了(拿出1平方分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你知道,这个面积单位是多少吗?(1平方米) 它也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板书d2。

用这个面积单位去量量课桌面的面积试一试,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你能不能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4、认识平方米

现在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教室地面的面积,你觉得可以用哪个面积单位?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应该能够直接说出平方米。 谁能说说,1平方米是多大?该用什么字母表示呢? 请4个学生上前手拉手表示出大约1平方米的大小。 你能估一估我们教室的面积吗?

四、巩固练习,学会解决问题。

1、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看图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明确只要分别数出每个图形包含的小方格数就可以了。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数。

2、自主练习4。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摆看。目的是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

五、回顾内容,共同交流收获。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一) 回顾学习内容。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2、谁来说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二) 解决问题。

3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

1、估一估,选用合适的单位填空。一粒纽扣的面积约是2(

)。 成人一个手掌面的面积约是1(

)。 一张餐桌桌面的面积约是1(

)。

一个教室地面的长是8(

),宽6(),面积约是48( )。 小明身高145( )。

1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

游泳池的面积是50( ),水深是18( )。

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所提供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根据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同时,题目中还混有长度单位,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2、自主练习6。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可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然后说说是怎样数的。

3、动手操作。

a) 拼图游戏。 用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多少种长方形?他们的周长和面积是多少? 小组合作拼一拼、记一记、算一算、说一说。

b)画一画。在格纸上,画出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形。

4、估一估。

a) 先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一量。 b)请你估一估身边物体面的面积。 如: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是3平方米。

5、请你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6平方厘米的漂亮花坛好吗? (1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三) 课后总结。这一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信息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共两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6-49页 教材简析:

4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教材以“我”和爸爸、妈妈看新房,计算各房间面积等一系列活动为素材,将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有关的知识巧妙地串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填空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 (2)边长是1(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 边长是1(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今天我们继续在豆豆的新家参观,装修一新的房子真漂亮,可是,豆豆却一直有个问题:这个新房子每个房间到底有多大呢?你们能不能帮助豆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操作感悟、探究新知

1、这是新房子的平面图纸,你从图纸上都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厨房的面积有多少?客厅的面积有多大?挂毯的面积是多少?他们家整个有多大?房间都是什么形状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我们先来解决“厨房的面积有多大?”你想怎样做?

引导学生体会:不可能直接用1平方米的纸片去测量,这不现实。

重点指导学生拼摆(利用学具盒中的平面图):你可以用什么样的纸片来拼摆?每排摆几个正方形?可以摆几排?

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是怎样拼摆的,面积是多少呢?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宽。

3、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中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再借助纸片摆一摆,两个卧室的面积各是多少?

5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

学生通过拼摆,更加加深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关系的认识。

4、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所有的长方形都是这样的吗?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摆的过程。符合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吗?现在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总结出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客厅的面积

5、引导学生解决“餐厅的面积是多少?”

观察餐厅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自己试着计算出这个餐厅的面积呢?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自主练习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计算后标明单位名称。

2、自主练习2:请学生估一估每个图片的面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标牌,进行估测并记录下来。

四、全课总结: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一、回顾整理 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本故事书封面面积约是4(

)。一张IC卡的面积是46(

)。 学校操场面积约是450(

)。文具盒盖的面积约是200(

)。

2、(1)一张长方形纸片,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每排摆6个,正好摆了4排,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间正方形餐厅边长8米,如果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摆,每排摆(

)个,可以摆(

)排,餐厅的面积是(

)平方米。

(3)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二、自主探究

6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豆豆家的客厅墙上有一个挂毯,你们知道这个挂毯的面积是多少吗?动笔算一算。

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板书:

10×10=100(平方分米)

10分米=1米

1×1=1(平方米10分米=100厘米 100×100=10000(平方厘米)

2、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的结果为什么不相等呢?这些面积单位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重点让学生说明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三、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1、自主练习5 :学生独立进行单位的换算,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2、自主练习7 :学生弄懂题意,然后自主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1)下面的长方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校用50块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好了一个水池的底面。这个水池底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3)一张长方形纸片,长8厘米、宽6厘米。(如右图)从这个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剪才能使正方形面积最大?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4、自主练习8 :首先让学生弄明白40米是菜地一个长和两个宽的和,然后根据长宽和篱笆总长之间的关系,求出菜地的宽和菜地的面积。 教学反思:

信息窗3 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共1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3。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安排在学生推导并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之后。旨在通过深入地探究和对比,进一步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使学生形成明确的概念。信息窗中只提供了两组数学信息,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在交流中探索,在互动中巩固知识。

7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会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能够灵活使用公式求出面积或周长。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品质。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小明家的新房终于装修好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出示教学挂图) 活动二 质疑探索

(一)观察图画,提出问题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们看,漂亮吗?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从小明和父母的谈话中,你都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可能的回答:小明的房间长5米,宽3米。 石膏线每米12元,木板每平方米60元。 你知道石膏线在哪儿吗?谁能在图上指一指?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石膏线的位置。 根据我们所了解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和周长、面积有关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小明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小明的房间要用多长的石膏线?

小明房间铺地板花了多少钱? 小明房间的石膏线花了多少钱?(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好,就让我们来帮小明一家算算装修费用吧。(板书:算费用)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买石膏线和地板各需要多少钱?

请同学们想想,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生:石膏线的长度。 师:石膏线的长度怎么求?生:求房间的周长。 (5+4)×2=18(米)

师:周长求出,你能帮忙算出石膏线要花多少钱了吗?请自己完成。

2、买地板需要多少钱?

师:思考地板用的材料与什么有关?我们求地板需要多少钱,首先要求出什么? 房间的面积。

请求出地板的面积,然后再算出需要多少钱?

(三)适时总结,区分概念

刚才我们所解决的这些问题都是与周长和面积有关的。你知道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吗?

8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周长与面积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从周长与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三个方面进行区分。

周长指的是什么?面积指的是什么?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周长是平面物体四周的长度;面积是平面物体表面的大小。 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它们的周长?

学生总结计算方法:长方形面积=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宽)×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周长与面积的计量单位相同吗?

学生总结:求周长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等;求面积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活动三 装饰花边

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个新枕套,为了美观,想要给这个枕套加上花边,你能帮她算一算这个枕套需要多长的花边吗?(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阅读信息,明确题目的条件与问题。

要知道这个枕套需要多长的花边,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使其明确:要求花边的长度,应该先求枕套的周长,再求周长的3倍。 你能自己列式来解答出来吗?学生独立列式并解答:(60+40)2×3。 活动四 围篱笆(自主练习第1题)

小明家所在的小区可漂亮了,在他家楼下就有一个大花坛。为了保护鲜花,物业人员正打算围个篱笆呢。可是,他遇到了一点麻烦,你能帮他解决吗?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在解答第2小题时,有的学生可能列出:(15+4)×2×2的算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使学生明确此题是先求面积,再求种花棵数。 活动五 参观植物园(自主练习第6题)

离小明家不远,有一个植物园,在那里又会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植物园的围墙可真高啊!你能给同桌指一指围墙的位置吗? 同桌交流,使学生明确:围墙其实是指三边的长度。 你知道这个植物园的围墙长多少米吗?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你想知道这个植物园占地多少平方米吗?自己算算看!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班级交流。 活动六 猜一猜

9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

同学们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可真了不起!小明也想考考大家:他画出了三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请你猜一猜,它们的周长相等吗?你能自己举例来验证一下吗?

教师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那么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是否相等呢?请你自己画出几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算一算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学生画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并计算他们的面积。最后得出结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活动六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

推荐第10篇:第8单元学案

必修三

第22课

一、选择题

1.右图是奥运圣火采集仪式。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最早的灵感来源于希腊神话,传说普罗米修斯冒险盗来天火,造福人类。而英国作家雪莱就以一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享誉文坛。这部巨著反映了(

) A.时人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 B.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C.作者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D.作者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2.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30年,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盛行主要反映了(

) 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资产阶级的不满

B.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D.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3.该作品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以离奇的情节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这部作品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C.《安娜·卡列尼娜》

B.《巴黎圣母院》 D.《人间喜剧》

4.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临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 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

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经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来了 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 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

5.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他的作品《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中写道:“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 A.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D.荒诞主义

6.“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巴尔扎克要完成的是(

) 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B.把自己的作品写成一部完整的历史

C.揭示人与人着急教案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D.揭露资本主义政府的腐败堕落

7.右图分别是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是(

) A.揭露社会问题

B.表现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主义

8.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欧洲的良心”,他一生写了二百多部作品,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他的代表作是(

) A.《人间喜剧》

C.《约翰·克里斯朵夫》

B.《安娜·卡列尼娜》 D.《苹果车》

9.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是被公认的(

) A.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C.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D.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10.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体现出泰戈尔的作品(

) A.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C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巴黎圣母院》

材料二 恩格斯说巴尔扎克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

材料三

B.代表了东方文学的最高水平D.反映了民族独立的迫切要求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内容是哪国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它所代表的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说明恩格斯为什么这样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它体现了什么文学流派的特点?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的文学流派有哪些,并各列举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必修三

第23课

一、选择题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新古典主义美术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

) A.强调个性 C.注重感情表现

B.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D.重视光与色的作用

2.关于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之间不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前者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后者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 ②前者强调理性,后者强调情感表现 ③前者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后者则不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

A.①②③均正确

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D.②正确,①③不正确

3.下列哪一作品深刻展现了俄国的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刻同情(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播种者》

B.《自由引导人民》 D.《拾穗者》

4.有一幅作品,有下列特点:笔法凌乱,画面上晨雾浓浓、海水呈淡紫色、水波熠熠、天空暗红、水中的小舟在薄雾中有若隐若现之感。这幅作品属于(

) A.新古典主义美术

C.现实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D.印象画派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画派进一步发展。后期印象画派与前期印象画派相比,在艺术创作上(

) ①关注光和色的作用 ②强烈主张抒发个性 ③形式夸张,色彩明快 ④线条粗犷,富有装饰韵味

A.①②③

C.①③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的他是(

) A.达·芬奇

C.塞尚

B.莫奈 D.毕加索

7.20世纪40年代一段时间里,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法国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

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的复制品(见右图)。一位德军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所说的“杰作”是指(

) A.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B.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军轰炸法国城市巴黎郊区格尔尼卡的罪行 C.西班牙内战期间,法西斯德军轰炸法国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D.西班牙内战期间,法西斯德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8.塞尚的画强调立体感,被表现的物体故意变形,但有一种独特的生命力。他这种艺术风格影响了哪一艺术形式(

) A.新古典主义美术

C.现实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D.现代主义美术

9.假设20世纪的某一天,你在展览厅参观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从作品中你能明显感受到(

) ①时代的快节奏 ②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 ③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④用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创作的探索精神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亡的。”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要了解一件艺术品,必须了解相关的艺术家 B.要了解一件艺术品,必须了解一群艺术家 C.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出现是由当时的时代决定的 D.什么样的艺术品决定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

一、图二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美术流派? (2)图

一、图二反映的美术派别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

(3)图

一、图二的艺术表现方式有何差异?

必修三

第24课

一、选择题

1. “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这首歌,就是他们无形的身份证!”“这首歌”就是《蓝色的多瑙河》,它的作者是(

) A.约翰·施特劳斯

C.威尔第

B.柴可夫斯基 D.普莱斯利

2.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法国音乐追求精巧形式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是(

) A.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C.比才《卡门》

B.威尔第《茶花女》 D.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3.下列艺术成就中属于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是(

) ①交响乐 ②歌剧 ③京剧 ④流行音乐 A.①②③

C.①③

B.①③④ D.①②

4.“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当代世界音乐生活的一件盛事,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在新年的第一天观看或收听。中国中央电视台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历史也有20多年了。这一文化盛况说明(

) ①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艺术 ②维也纳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居于主导地位 ③音乐艺术走向大众化 ④电视艺术的发展有利于音乐艺术的全球性传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电影是当今世界比较年轻的艺术,宣告了电影时代到来的人物是(

) A.贝尔巴

C.爱迪生

B.莱特兄弟 D.卢米埃尔兄弟

6.(2011·大连高二检测)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下列有关影视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电影的发明者是美国人格里菲斯 C.一战前电视已大规模普及和应用

B.卓别林是默片时代的国际巨星 D.二战后彩色电影和立体声电影问世

7.20世纪三四十年代,哪些国家的电视艺术发展最为迅速(

) A.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德国

B.英国和德国 D.英国和美国

8.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观看电视,日益发福,成为“沙发土豆”,这说明(

) A.美国的电视事业发达

C.电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

9.英文电视一词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n(看)组成的,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面。电视出现的条件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0.1911年,意大利诗人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戏剧、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把所有这些艺术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这里的“一种新兴艺术”是指(

) A.电视

C.广播

二、非选择题

11.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菲岱里奥》被公认为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英雄交响曲》创作前许多重大事件发生:1789年标志着封建制

B.电影 D.电话

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是“保卫黄河”:

(朗诵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其重要的贡献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说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

第11篇:第十六单元 第31课

第三十一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点展示】

1.价值和价值观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体系构建】

【习题训练】

1、闻一多先生在《红烛》一书中写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

(

) A.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B.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可贵

D.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

2、孔子云:“德之不厚,行之不远。”“厚德”作为精神品质,其主要内涵是注重日常道德修养,拥有高远博大胸怀。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提倡“厚德”,因为

(

) A.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

B.正确的价值观对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C.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3、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就热播电视剧《甄嬛传》发表评论称,剧中宣扬一种比坏心理。新浪网为此发起了“《甄嬛传》比坏心理是否腐蚀社会道德”的调查,许多人作了不同的回答。对此,下列正确认识是

(

)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无可厚非 ②应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④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5、右图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

(

)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6、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

)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7、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

(

) 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

)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2013年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圆中国梦 德耀中华》在央视播出,张丽莉等54名同志被授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他们虽没有豪言壮语,却用鲜活的道德行动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感动了全社会,温暖了全中国。由此可见

(

) 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2、十八大代表、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李新民说:“我的人生价值在钻台,要像铁人老队长那样,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奉献青春年华。”这番话表明

(

) ①要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②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③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最根本的是看为家庭贡献了什么

④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在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下,“节俭”成为2013年全国两会的新亮点:会场不摆鲜花,会议用过的稿纸要回收利用。节俭新风正在改变中国。这一改变体现

(

) ①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江苏常州市2013年8月16日出台剩菜剩饭管理处罚办法,要求对剩菜剩饭多的餐饮企业进行处罚。该不该处罚?该处罚谁?板子要打多重才见效?争议声随之而来。争议说明

(

) ①确立真理要不断克服谬误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观差异性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人们对同一问题有多个真理性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5、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幸福?答案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生活中的郭明义是幸福的。他常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郭明义的“幸福观”表明

(

) ①投身于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径

②对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其做好事的多少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爬上一个台阶需要两个人帮助,一个是用肩擎你的人,一个是用手拉你的人。”这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

(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C.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D.发挥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7、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有句话:“谁也不可能轻易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这启示我们

(

) 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③追求成功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

④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本来与妻子定于21日结婚的成都军区某部队军人卓佳20日接到部队命令,立即归队待命,随时可能奔赴地震灾区现场进行救援。21日中午,新娘陈静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完成了“一个人的婚礼”。卓佳:服从命令是军人必须具备的品质,特别是在重大灾难面前,更要第一时间按照指令行动。虽然内心有矛盾,但为人民服务是军人的职责和本能。卓佳、陈静的事迹告诉我们

(

)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实现人生价值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牺牲个人利益

D.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个人素质的高低

19、有哲人曾言,“假若一条船不知道它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

) A.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外在的客观条件 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坚定的目标方向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着人生价值实现 D.人生价值的实现是施展自身能力的过程

20、对下图漫画《以大为荣》所示的文艺创作倾向,评价正确的是

①创作者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②创作目的和动机违背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

③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

④该作品的创作无法体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史蒂芬·沃尔特针对爱德华·斯诺登逃离美国避难一事,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说,“如果斯诺登是中国人或伊朗人,泄露了他们国家的机密,而在美国寻求政治庇护,美国政府想必不仅会让他避难,还会将其视为英雄”。这说明

(

) A.美国政府对事物的评价没有衡量标准

B.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C.利益立足点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D.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22、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说:“追逐梦想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擦干眼泪不轻言放弃,就会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要取得成功必须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然而,当今“舌尖上的消费”令人触目惊心。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多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已刻不容缓。为此,中央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列规定,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查餐桌浪费。近来,民间也掀起了一场拒绝“剩宴”的“‘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杜绝身边的浪费。

(1)结合材料一,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做出重要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从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三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给我们的启示。

24、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12篇:第4单元 写作

写 作

思路要清晰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般文章的结构及写作顺序。

2.了解使文章思路清晰的基本方法,学会梳理写作思路,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的写作顺序,让学生自主发现不同文章的行文顺序,结合课文实例讲解如何做到写作思路清晰。

2.布置作文,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学习拟写提纲,体会拟写提纲的好处,体验思路清晰对于表现主题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般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学会思路清晰地进行写作的一般技巧与方法。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写文章讲究“言有序,章有法”,即文章思路要清晰,要有条理。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我们平时说话有重点,才能条理清晰地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写文章也和与人交流一样,需要确定重点,条理清晰地表达写作目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思路清晰地写作。

二、知识讲授

1.使文章思路清晰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我们所学的文章,有的按逻辑顺序来写,有的按时间顺序来写。《纪念白求恩》就是一篇思路清晰的好文章,我们来回顾一下它的主要层次。(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要使文章思路清晰,首先,对写作的内容要有整体构思。先想清楚文章要写的中心是什么,并据此取舍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确定好写作的顺序。这样才能让读者明白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什么。如果不事先想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写出的文章就会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对写作内容的整体构思可分五个步骤:明确中心→取舍材料→定好详略→确定顺序→拟好提纲。

2.拟写提纲的方法 ①设计好整体结构。 ②安排好详略。 ③确定好写作顺序。

④简要概括出每个层次的意思。

三、文题展示

1.如果以《_______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你会写谁?请列出作文的提纲。形式不限。

2.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 3.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吗?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能收获满满的自信。记得提前做点儿准备,列出你的访问提纲。访问完成后,以《对________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跟同学分享你访问的经过和感受。

四、写作指导

1.(1)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全题目。可以填写人物,如爸爸、妈妈、同学;可以填写地点,如学校、班级、家庭;可以填写时间,如暑假、节日等。

(2)选择材料,要以小见大,尽量写生活中的小事。 (3)列提纲。确定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

(4)明确写作顺序,想好事件之间如何过渡,如是使用分镜头式还是自然过渡式,列出过渡语句或语段。

2.(1)品文题,理思路。

①找题眼。从题目看,文章应用第一人称叙述,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写作内容为回家晚的原因或结果。

②明中心。文章的重点是要讲述回家晚的原因,交代清楚这件事的意义。

③选材料。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最能触动自己的事情来写。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选择了一件令作者终身难忘的事——童年爬悬崖遇险来写。

(2)悟技法,巧运用。

①定顺序。要做到行文条理清晰,可采用顺叙,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依次写清回家晚的原因、回家后的情景、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采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回家晚的原因。

②确详略。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晚了”的后果,则原因可略写。

3.(1)明确采访对象及自己要了解的事迹:如采访对象是劳模,则要知道他的事迹;采访对象是老师,则要了解他所获荣誉和做出的贡献等。

(2)根据采访对象列出采访提纲。如:采访对象、目的、主题及被采访人的相关资料等。 (3)采访后整理材料,形成文章。注意要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五、范文评析

这天,我回家晚了

2015年6月末的一天,是我小学时代的最后一天,我回家晚了。

那天,我去拿成绩单。拿了成绩单后,我却没有立即回家。因为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即将离开相伴六年的老师和同学,大家都有些不舍。于是,我们决定好好聚一聚。

我们开心地玩了一整天,直到下午七点钟。

我跟朋友们道别后,看了一下手表,已经七点半了,心里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担心,赶紧拔腿跑向公交车站。到了公交车站,人很少,一看站牌提示,最后一趟车在10分钟前就开走了。唉,我只能自己走路回家了。

我很无奈地在大街上走着,心里紧张而烦躁。我急匆匆地快步走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骑着自行车停在了我的前面,原来,他怕我坐不到车,特地赶来送我回家。回家的路上,我们沉默着,好像在听各自心跳的声音。我不知道朋友在想什么,可我的心里却是百感交集,有惊喜,有依恋,有感激,又有担心。喜的是,交了一个这么知心的朋友,深情相送,路有尽头而情谊无穷。担心的是,回家怎么向父母交代。这次聚会我没告诉父母,因为我曾经因去电玩城玩电玩挨过父母的“批斗”,这次父母会不会怀疑我又去玩电玩了呢?等着我的是不是更加激烈的“批斗”呢?

到家了,我只跟朋友简单地说了声“再见”,没有拥抱,没有深情话别,朋友似乎有些遗憾,我却心事重重地扭头走了。到了家门口,我一次又一次地想打开家门,却没有勇气。我在门口徘徊不已。邻居阿姨上楼了,我不想让她看见我不敢进家门的那种落魄的样子,鼓足勇气打开了家门。进门看了看,客厅里没有人,迎接我的是一股浓郁的饭菜香味,爸妈正在厨房忙着呢。好险,没有直接与父母碰面! 饭桌上,爸妈问我怎么回事,我据实汇报。我低头等着爸妈的“批斗”,可爸妈却齐声说:“快吃饭吧,玩了一整天,饿了吧!”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顿晚餐,我吃得很香,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爸妈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好像捡了个宝贝似的,开心地笑了。

饭后,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无论你犯了什么错,只要不是有心的,父母都会原谅你、包容你、呵护你!

总评:线索分明,层次清楚。全文以“晚归”为线索,首先交代“晚归”的时间和原因;然后写“晚归”时错过了公交车而步行;接着写朋友骑自行车送“我”回家;最后写“晚归”不敢进家门;结尾交代事情结局——父母原谅了自己的“晚归”。情节波澜起伏,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让人感到亲切有味。

六、课堂总结

叶圣陶说过:“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根据表达的中心,恰当地选择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详略和先后顺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13篇:第一单元 第1课

第一单元 中国现代诗歌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多彩壮阔的人生图画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伴侣(lǚ)橘子(jú)百舸争流(kě) ...

B.劲风(jìn)峥嵘(rónɡ).

C.寥廓(liáo kuò)碣石(jié)...

D.沁园春(qìn)逶迤(y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百舸争流

C.苍海桑田

D.鱼翔浅底() 气势磅礴(pánɡ bó) ..方遒(qiú) .浪遏飞舟(yè) .() 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 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 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 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

()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用事”的争执。 (1)奥巴马团队众口一词地向崔副部长传递乐观的信息,其目的是让中美关系不再陷入

(2)我们可以超越芸芸众生、茫茫尘世,超越狭小的个人空间,昂首天地,将生命人格与精神情感,伸张于无限________的宇宙。

(3)火箭5连败中,内线整体呈现“受欺负”的局面,斯科拉也愈显________难支。

A.意气 寥廓 独力

C.意气 辽阔 独立B.义气 寥廓 独力D.义气 辽阔 独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

B.王阿姨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

D.这位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红遍”“尽染”所描绘的景色虽是深秋的,但“红”....

这一暖色给人以富于活力的壮美印象。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个“击”字生动地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拍打翅..

膀的形象;移用鸟儿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设问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通过询问应由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表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遏”,阻止之意;“浪遏飞舟”,写风浪....

很大,把行船都挡住了。

6.下列词句朗读错误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7.下列说法中不当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

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

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依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二、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8.填空。

(1)如果词的上阕用“重在写景,景中有情”来概括,那么词的下阕就可用______________来小结。从情和景的关系来看,这首词可以说是达到了______________的境界。

(2)下阕回忆了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____________”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9.具体说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在词作结构中的作用。

答:

10.对词中“峥嵘、挥斥、粪土、击水”四个词语意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对过去的岁月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此词语原形容山势高峻,词中指风

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

B.“挥斥”是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以此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

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C.“粪土”,形象化比喻,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意为“视„„为粪土”,这

一比喻意思生动丰富,给人以新鲜别致的感觉。

D.“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以

此表示词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三、一法一练——学习写景技巧

《沁园春 长沙》在描写“湘江秋景图”时运用了丰富的方法技巧,如变换不同观察角度、动静结合、色彩对比、善于炼字等。

诗歌的写景技巧除了本文中用到的以外,其他的如渲染烘托、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细节描写等也是常见到的。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重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就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请根据所学的描写方法,试做下面的题目。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晏 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C 2.B 3.A 4.A 5.D 6.A 7.B

8.(1)“重在抒情,情中见景” 情景交融

(2)往昔的峥嵘岁月 谁主沉浮

9.词句由景及事,由今追昔,忆昔生情,承转过渡十分自然。开头两句,总写往事,承上

启下。“曾游”点明故地,“百侣”与上阕的“独立”相对应,由上阕写“我”与自然风景转到“我”与百侣群体的往昔生活。“稠”是对作者青年时代长期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的提炼、概括,把畅快、充实、丰盈的往事娓娓道来,心弦的鸣响如流泉之叮咚,视野胸襟开阔,感情深沉飞扬,把读者导入一个新的境界。

10.B

11.①写景观察角度多变,极有层次感。首句写近景,次句写远景,由近及远。下阕由上阕

的陆上写到水上,再由地面写到天上,由下及上。

②善于抓住秋天景物的特征来写。如选取木芙蓉、黄菊两花争香斗艳表现“重阳”到的季节特征;写树,选“红树”来写;写流水,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既写出秋天时令之特色,又写出秋令中景色之特征。

③写景注意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官,注意色、声、味的结合。如红叶间黄,浓淡相间;花之香味,雁之鸣叫等。

第14篇:第三四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

10、《杨氏之子》

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B背诵、默写。

C古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D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

4 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E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

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

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13、《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A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 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5 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 D反问句

E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15、《金色的鱼钩》

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

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

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A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 B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C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杨氏之子》

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B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C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晏子使楚》

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晏子: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 《半截蜡烛》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再见了,亲人》

A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 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 D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金色的鱼钩》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桥》

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A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文章多用简短的句子和段落来渲染紧张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B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高风亮节、舍己为人

《梦想的力量》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第15篇:复习第七八单元

复习第七单元

一、听写词语并积累。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三、句段理解。

21课《老人与海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说一说,从哪里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又从哪些语句体会到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爱。 2.会文中几处省略号的作用。 3. 体会句子含义。(P117-3)

23课《最后一头战象》

1. 回忆课文可以分成哪四个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 具体分析:

英雄垂暮:第1段象兵曾经威风凛凛的样子。

重披战甲:没见到象鞍时的心情?划出可以体会到这种心情的词句。

找出见到象鞍后心情的变化的句子。解释“摩挲”的意思。

用曲线划出这是一副怎样的象鞍。

凭吊战场:第14段。圈出描写嘎羧动作的词。划出描写嘎羧外形、神态的句子。

想想,此时的嘎羧可能在想些什么?

庄严归去:第20-23段:文字中出现了几处挖?圈出来。从这些挖中体会到了什么?

哪句话描写了噶羧死时的样子?圈出其中的动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积累《马诗》。

五、相关基础练习。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亲昵(nī nì) 花梗(gěn gěng) 纤(xiān qiān)弱 眼眶(kuāng kuàng) 湿漉漉(lù lòu) 略胜一筹(cóu chóu) 2. 给下面的加粗字标上拼音。

(1) 浪潮排山倒( )海似的向我们涌过来。 (2) 班级值日生应该及时把垃圾倒( )掉。 (3) 可怜的小树被刮倒( )了。

(4) 中国军民团结一致,浴血( )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5) 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了大量的交通事故,这些血( )淋淋的教训难道还没引起我们的警醒吗? 3.比一比,再组词。

饼( ) 抑( ) 歇( ) 挫( ) 拼( ) 柳( ) 渴( ) 锉(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近义词。

大概——( ) 居然——( ) 凝望——( ) 缘故——( ) 黯然—— ( ) 惊讶——( ) 徒劳——( ) 仍旧——( ) 亲昵——( ) 脸颊——( ) 悲伤——( ) 灵活——( ) 期望—— ( ) 遗憾—— ( ) 大概——( ) 居然——( ) 缘故——( ) 黯淡——( ) 徒劳——( ) 仍旧——( ) 脸颊——( ) 悲伤——( ) b) 反义词。 悲伤——( ) 黑暗——( ) 惦记——( ) 轻松——( ) 粗糙——( ) 朦胧——( ) 冷清——( ) 迅速——( ) 5.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顿挫 相( )相( ) ( )( )搏杀 ( )( )不安 ( )( )重逢 无( )无( ) 震耳( )( ) ( )( )不幸 6.选词填空。

庄重 郑重 隆重

(1)校长( )强调了工作纪律。

(2)老师今天穿着深色衣服,神情( )。 (3)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 )召开。

振奋 亢奋 兴奋

(1)这是一个令人( )的消息。 (2)他今天像喝了酒似的,十分( )。 (3)她( )的表情把我们感染了。 7.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1)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 ) (2)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有快震聋了。 ( ) (3)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 ) (4)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 (5)非常焦虑,不安宁。 ( ) (6)分别很久后终于见面了。 ( ) (7)非常悲伤,哭不出声音来了。 ( )

(8)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文中指老人的衣服因穿的时间久而颜色变淡。 ( )

(9)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 ) (10)文中指海鸥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 ( ) (11)守在灵床或灵位的旁边。 ( ) (12)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 ) (13)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 ) (14)一点踪影也没有。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 (15)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 ) 8.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在括号里,并按要求组词。

“故”的解释有:

1、原因;

2、故意;

3、原来的;

4、朋友

5、死亡 (1)故作镇静( ) (2)病故( ) (3)缘故( )(4)沾亲带故( )

剩下的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漫”的解释有:

1、水过满,向外流;

2、到处都有是;

3、不受约束,随便。(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象鞍踢下楼去。 ( ) (2)瞧,盆里的水漫出来了。 ( ) 剩下的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9.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不重复使用。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即使......也......

只要......就......

因为......所以...... (1)( )下了一翻苦功,( )能练一手好字。 (2)( )下了一翻苦功,( )能练一手好字。 (3)( )下了一翻苦功,( )能练一手好字。 (4)( )下了一翻苦功,( )能练一手好字。 10.修改病句。

我上完六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我们学校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 在小组讨论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

没有高楼大厦,就没有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

我们阅读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我把小松树可爱写了下来。

为了给嘎羧送行,纷纷拿来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 冬天的翠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我和妈妈向您表示深深的感动。 我们学校有学生将近1800人左右。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旅游了山峡。 对这道数学题我难住了。 天气突变,下起了狂风暴雨。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了受益不少的知识。 11.将下面的句子缩写成最简单的句子。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小狐狸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

一到秋天,松鼠就千方百计贮存过冬的粮食。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者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 12.把引用句改为陈述句。

(1) “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中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2)波农丁悄悄地说:“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

复习第八单元

一、听写词语并积累。

二、背诵并默写第25课,第26课第9段。

三、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四、句段理解。

25课《伯牙绝弦》: 1. 背诵课文。

2. 解释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解释题目的意思和比喻义。 3. 解释句子意思。重点句(P138-2) 4. 为什么伯牙要破琴绝弦?

26课《月光曲》

1. 第3段:读兄妹俩对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6-10段:

(1) 给第6段加标点。

(2) 通过上下文理解“纯熟”、“清幽”“恬静”“陶醉”“苏醒”的意思。 (3) 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4) 背诵第9段。

用——画出写实的部分,用~~~~画出联想的部分。 你能用上三个四字词语来描绘这三副画面吗?

根据皮鞋匠的联想,你能感受到月光曲的旋律是怎样变化的吗?

五、积累P150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分类;了解“响遏行云”的故事及其意思。

六、相关基础练习。

1.请用“√”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入场券(quàn juàn) 纯洁(chún cún) 熟悉(shú shóu) ...恬静(tián tiǎn) 蜡烛(zhú zú) 轻纱似的(sì shì) ...2.比一比,再组词。

蜡(

盲(

霎(

) 券( ) 腊(

妄(

雾(

) 卷( ) 茵(

健(

记(

) 恬( ) 因(

键(

纪(

) 聒( ) 谱( ) 陶( ) 静( ) 微( ) 普( ) 淘( ) 睁( ) 徽( ) 哉( ) 谓( ) 琴( ) 峨( ) 栽( ) 胃( ) 瑟( ) 蛾( ) 缕( ) 醉( ) 鳞( ) 录( ) 屡( ) 碎( ) 粼( ) 碌(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路 ( )的烛光 ( )的月光 ( )的海面 ( )的微云 ( )的大海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近义词。

难过——( ) 纯熟——( ) b) 反义词。

陌生——( ) 苏醒——( ) 5.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 鼓:1弹;2凸起,胀大。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 ) (2)他鼓着嘴半天不出声。 ( )

b绝:1极,最;2断绝;3绝对。

(1)我们的同志绝大多数都是好同志。 ( )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 (3)这些我都检查过,绝对没有问题。 ( ) 6.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

(1)峨峨兮若泰山! ( )

假若;若是;像。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

读;提到;怀念。

(3)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 ( )

植物成熟;技艺高;人或动物发育完全。

(4)全病房的观众都为我们喝彩。 ( )

色彩众多,彩色;不搭理别人;称赞。 7.选择“善”的正确义项。

善良; 擅长,长于; 好,表示赞同; 熟悉; 5.容易

(1)伯牙善鼓琴。 ( )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

(3)来者不善。 ( ) (4)我看这位老太太很面善。 ( ) (5)李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8.把词语补充完整。

大洋( )岸 有( )一日 无( )以对 ( )去( )来 为所( )为 目不( )视 微波( )( ) 一反( )态 古( )古( ) ( )春( )雪 ( )( )共赏 ( )笔生( ) 9.句中画线的部分分别可以用哪个词语代替?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再读一读。

(1)我和他之间有不能分开的缘分,关系亲密,感情深厚。 (

(2)在父母过分娇惯宠爱下,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 ( ) (3)爸爸说的这番话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 ) (4)在水和天连接起来的地方,太阳慢慢地露出了脸蛋。 ( )10.用“静”字组词,填在括号里,不能重复。

(1)明朗的月光照着古朴的小镇,让这里的夜色显得分外的( )。 (2)照片上的她显得纯美又( )。 (3)请你( )下来,再想点办法。 (4)正是考试时间,教室里格外( )。 (5)哀悼仪式开始了,烈士墓前一片( )。

(6)一天晚上,他在( )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1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平静 安静 幽静 冷静 幽静 清幽 我们走在( )的山路上,不时看见松鼠在我们的头顶跃过! 兄妹终于看到( )的海

同学们在教室里( )地听老师讲课。 进入考场,他显得很( ) 山谷里非常( ),风吹落树叶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伴随着明月,徜徉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切都显得格外( )。 (2)陌生 生疏 这个人我很( ),我确信没有见过他。 朋友之间要多联系,不然会觉得( )的。 (3)宁可„„也„„ 只有„„才„„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即使„„也„„ 与其„„不如„„

雨来( )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敌人( )不会放了他。 ( )经受住考验的人,( )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 )雨来没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鬼子要杀他。 雨来( )牺牲自己( )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鬼子( )很凶残,( )我们绝不会退缩。 我们( )受压迫,( )先起来反抗。 1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2)花丛中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 ( ) (3)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 ) (4)小梅花鹿悲伤地离开了树林。 ( )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善鼓琴, 。伯牙鼓琴,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由于《伯牙绝弦》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用“高山流水”比喻 。

(3)贝多芬是 国最伟大的 家之一,被称为“ ”。

(4)意大利著名画家 的《 》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画上的人面带着永远的微笑。

14.给下列句子排排队,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 )不一会儿,一轮红日,从东山岭上升腾起来,光芒四射,把雪后山野映得耀眼夺目。 ( )那雪后的天空,一碧如洗,显得特别晴朗;那雪后的太阳,光辉灿烂,显得特别明亮。

( )黎明时分,雪停了,太阳要出来了。 ( )我踏着雪,走上西山岗向四周望去。

( )那雪后的山野,更显得洁净、美,真是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 )嗬!茫茫的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全都披上了银装。 15.读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 比如 音乐 舞蹈 剪纸 手工编织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 就会发现艺术就在身边

(2) 我的舞台 把 我 学戏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位姑娘的琴不是弹得很好吗?(改为陈述句)

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盲姑娘深受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我把蒙娜丽莎的微笑深藏在心底。(改为被字句) 她的朴素的花褐色的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缩写句子) 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缩写句子) 扩句:

花园盛开鲜花。 小明焦急万分。

他看见大海。

眼神里流露着微笑。

舞台练久了勇气和毅力。

贝多芬听到琴声。

第16篇:第五六单元知识点

第十二册第五单位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包括:《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四篇文章。除此之外,还有词语盘点,用于巩固拓展训练的《回顾·拓展》、《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成语故事》等。其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字、词:

1、能准确认读和规范书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18、埃āi、伦lún、藤téng、析xī、碱jiǎn、顽wán、卓zhuó、效xiào、蚀shí、乏fá、誉yù、衔xián、粪fèn、捐juān 20、澡zǎo、械xiè、逆nì、玫méi、域yù

2、能准确认读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分析 顽强 琴师 隐退 发力 荣誉 头衔 捐赠 诞生 洗澡 机械 玫瑰 领域 里程碑 逆时针 卓有成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瑰丽 尝试 火箭 捆绑 惨重 穿越 振奋 规模 写作 精细 概括 评价 魄力 编造 强调 教训 波导 论证 权威 糊弄 嫦娥奔月 炎黄子孙 积劳成疾 风华正茂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饶有趣味

3、能背诵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百炼成钢:比喻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的锻炼,变的坚强

发愤图强 :发愤,决心努力 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富国 坚持不懈:懈,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 迎难而上:迎着困难前进

集思广益: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群策群力:策,计策主意 指发挥集体作用,大家一起想办法、贡献力量

革故鼎新:革,改变,除去 故,旧的 鼎,音顶鼎新,更新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标新立异:标,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异,不同的,特别的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明与一般有所不同 独出心裁:独,单独 心裁,指个人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举一反三: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上类推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 实事求是:本指根据实证,求得正确的结论,后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处理问题

各抒己见:抒,抒发,表达 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耻下问:不耻,不以为耻 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触类旁通:触,碰,遇到 旁,别的其他的通,懂得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 益,更加 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古为今用: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社会政治服务。

4、理解成语故事中“舍本逐末”的意思。

二、句子:

1、能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1)“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2、带修辞的句子(或特殊的句子) (1)排比句:

①、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③、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2)比喻句: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了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如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3)先果后因的倒装句: ①、他说这种动物一般在夜间活动,因为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儿绝种。

②、当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以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

③、这很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

(4)反问句:

①、他怎么能够这样糊弄你们呢?

②、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3、含义深刻的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2)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3)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更远更绚丽的梦想。

(4)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三、段、篇:

1、能有感情朗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

2、阅读时把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运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刚毅、顽强、执著、热忱。 《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无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的一位医生──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四、口语交际:

可以根据辩题“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表明自己的观点。能做到以下几点:

1、表明自己的观点。

2、要做辩论前的准备,如搜集己方观点的材料。

3、辩论时要做到条理清楚,用事实说话。

4、能总结陈词,总结本方观点。

五、习作:(交流生活)

1、本次习作不限范围,自由创作,学习可发挥的空间很大。

2、建立自己的作品集,收集六年来自己最优秀的作品。

第十二册第六单位知识点梳理

本单元是一次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两大板块。并配有阅读材料《难忘的启蒙》、《老师领导进门》、《新年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 1.读阅读材料中的课文《难忘的启蒙》、《老师领导进门》、《新年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浑厚感情,学习作者如何表达这份情怀。 2.回忆成长故事,制作《班级纪念册》。

3.为教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4.通过写倡议书,建议书,演讲稿等形式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对小学生活的不舍。

第17篇:第2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

A.黄帝部落 B.夏朝(前2070)C.商朝 D.西周

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A.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 3.下列内容,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是()

A.舜传位给禹B.禹传位给伯益C.禹传启,家天下D.汤战胜桀 4.“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下列制度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等级制B.郡县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

5.这是一张反映夏桀与民关系的图画,此图说明了()

A.君民关系融洽B.统治者很随和

C.老百姓愿意为桀提供服务D.桀残暴,不顾百姓死活 6.与“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词有关的暴君是()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 7.公元前13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他迁都到()

A.阳城(夏)B.亳C.殷(今安阳) D.镐京 8.下列事件发生在商朝的是()

A.涿鹿之战B.实行分封制C.盘庚迁都D.实行禅让制

9.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武王在牧野打败商纣,建立西周,定都城镐京在今()

A.河南登封B.河南安阳C.陕西西安D.河南洛阳 10.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11.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周武王率兵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A.阪泉B.逐鹿C.牧野D.巨鹿 12.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12.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下列哪制度()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 13.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

15.右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C.士D.平民 16.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17.下列制度在西周没有实行过的是①禅让制②郡县制③世袭制④分封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西周后器,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国人是指()

A.平民B.奴隶主C.奴隶D.农民 19.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800多年。有一件事成为西周历史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件事就是()

A.周初大分封B.“国人暴动”C.烽火戏诸侯D.平王东迁 20.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甲骨文B.司母戊鼎C.兵马俑D.敦煌莫高窟

21.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大代表性的是()

A.纺织业B.制瓷业C.青铜制造业D.造纸业

22.我国青铜文化的辉灿烂的时期在()

A.原始社会末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23.造型奇特、工艺高超、名闻中外的青铜器精品,是商朝的()

A.象尊B.四羊方尊C.司母戊鼎(巨大) D.犀尊 24.关于右图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②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③它上面铸有497个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5.右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商朝文明也有很高成就()

A.黄河流域B.珠江三角洲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26.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C.王宫中摆放着一玉器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27.“CHINA”的含义除了“中国”外,还有一层含义与以下哪项物品有关:

A.司母戊大方鼎B.瓷器C.指南针D.水稻

28.夏、商、西周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农业B.玉器加工业C.青铜器制造业D.制瓷业(中国最早)

29.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 “五谷”农作物,我国什么时候已经齐备()A.夏朝B.商朝C.西周D.商周 30.“人祭”和“人殉”最先发生在()

A.夏朝 B.商朝C.西周 D.东周

31.右图的数学等式反映了谁的悲惨生活:()

A、奴隶B、奴隶主C、农民D、地主 32.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

34.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5.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D.召集诸侯会盟 36.“尊王攘夷”的含义是()

A.尊崇天子,以天子的影响号召诸侯,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 B.响应天子号令驱赶进扰的少数民族

C.尊重大王,攻打诸侯国D.自称天子,消灭敌人 37.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

38.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A.城濮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马陵之战 39.“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春秋争霸时()

A.晋楚城濮大战B.魏赵桂陵之战C.齐魏马陵之战D.秦赵长平之战 40.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伍子胥B.越往勾践 C.孙武D.吴王夫差 41.“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战国时公元前260年 ()

A.晋楚城濮大战B.魏赵桂陵之战 C.齐魏马陵之战D.秦赵长平之战 42.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①商汤(伊尹)②周文王(姜尚)③齐桓公(管仲)④晋文公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43.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A.齐、楚、韩B.赵、燕、魏C.赵、韩、魏D.楚、魏、秦 44.你知道我国的山西为什么被称为“三晋之地”吗?()

A.山西曾经建立过三个晋国B.人们的约定俗称 C.战国初期,山西境内的晋国被一分为三 D.山西曾经被一个叫“三晋”的国家统治过

45.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赵之地”来借指我们今天的哪个省吗?()

A.山东省B.山西省C.河北省D.河南省

46.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战国七雄:齐 楚 秦 燕.赵 魏 韩)

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7.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8.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灾难B.促进了军事的发展 C.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D.是历史的倒退,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黑暗、漫长的历史

49.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50.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A.楚国B.齐国C.秦国D.燕国

51.七年级某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A.大禹治水B.烽火戏诸侯C.立木为信D.卧薪尝胆 52.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 B.齐桓公C.孙膑D.商鞅 53.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54.右图中的耕作方式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A.商B.周C.春秋D.战国

55.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是指()

A.青铜铸造 B.铁农具的使用C.牛耕技术的推广 D.兴修水利工程 56.下列选项中,对当时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牛耕的推广B.都江堰的修筑C.商业与城市的兴盛D.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57.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58.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是()

A.修建了都江堰B.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C.修建了长城D.开创了“三星堆”文明

59.对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防洪蓄水B.蓄水灌溉C.防洪排水D.防洪灌溉

60.以下世界文化遗产中,反映我国战国时期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是()

A.云冈石窟B.都江堰C.龙门石窟D.秦始皇陵兵马俑 61.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

A.争霸战争频繁 B.铁器、牛耕使用C.封建制度确立 D.诸子百家争鸣(思想文化方面表现) 6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的C.周王室日渐衰微D.阶级斗争的尖锐 63.公元前365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①变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②变法的内容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

③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④变法符合奴隶主贵族的心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4.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A.秦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军队战斗力显著提高 C.秦国很快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根本目的) D.使秦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6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

A.建立县制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C.统一货币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66.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奖励战功D.推行县制 67.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旧贵族特权 C.建立县制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68.“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D.建立县制 69.为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一次战争是公元前260年()

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70.封建社会形成后,社会主要矛盾是()

A.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奴隶主阶级与奴隶之间的矛盾D.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71.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B.战争频繁C.走向统一D.适者生存

72.有一天,小明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其中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着他。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此文物中的文字可能是()

A.隶书或小篆B.大篆或小篆C.隶书或大篆D.甲骨文或金文 73.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 7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75.我国文字的发展演变顺序是()

A.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B.甲骨文→大篆→金文→隶书 C.金文→甲骨文→大篆→隶书D.隶书→金文→大篆→甲骨文 76.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77.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你认为当时记载这一天文现象的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金文C.铭文D.大篆 78.据说我国的历法源于()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战国时期

79.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夏朝已有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B.商朝时,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8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81.中医是我国的国粹,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治的历史悠久,对此进行总结,使之流传两千多年的名医是()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

82.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通常会看你的脸色、听听声音、问你的病情、按你的脉搏。由此我们会联想到()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

83.妈妈领着小明去看中医,某位自称是“神医”的人,给小明看一看气色,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小明的声音,就给小明开了药方。小明对妈妈说:“这个神医是冒牌的。”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A.他没有给小明切脉B.他没有给小明量血压 C.他没有问小明得了什么病D.他对小明不够客气

84.端午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其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主要是为了纪念()

A.屈原B.扁鹊C.孔子D.老子 85.2009年6月10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哪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

A.三星堆B.都江堰C.故宫D.端午节

86.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屈原”,应说的台词应是()

A.治世不一道,便世不法古。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87.两千多年来,人们始终以各种方式纪念屈原,主要因为他()

A.爱国主义的情操B.对楚文化的发扬光大

C.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D.清风瘦骨的形象和气质 88.“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这幅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屈原

89.“钟鼓之乐”在春秋战国盛行。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司母戊鼎B.整套编钟C.青铜神树D.四羊方尊

90.“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编磬B.鼓C.瑟D.编钟 9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B.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中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是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92.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93.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新兴地主的产生B.频繁的争霸战争 C.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D.井田制瓦解 94.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95.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生活在()

A.春秋晚期B.战国初期C.春秋早期D.战国晚期 96.根据孔子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的书是()

A.《春秋》B.《尚书》C.《论语》D.《诗经》 97.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98.下列主张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提倡节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99.我国古代的私塾里,一般供奉着一位古代圣人的画像和牌位,师生早晚都要跪拜行礼。他们跪拜的是()

A.B.C.D.

10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思想()

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 10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代封建王朝都对孔子奉若神明,尊为“至圣”,其重要的原因是()

A.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B.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C.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2.主张“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谦虚学习、“温故而知新”的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

103.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A、“仁”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 104.下列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

A.孔子的儒家学说B.老子的道家学说C.墨子的墨家学说D.孙子的兵家学说 105.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个学派的是()。①孔子②孟子③庄子④荀子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06.“为政以德”是下列哪家学派的思想()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07.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

108.提出“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109.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塞翁失马”这一成语故事,想一想,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110.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111.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友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思想家是( )

A.老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12.战国时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仁政” 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墨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113.诸子百家中,持有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思想家是儒家的()

A.孟子B.荀子C.墨子D.庄子

114.孟子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一观点符合今天的()。

A.发展的观点B.保护环境的观点C.休渔政策D.“仁政”的观点 115.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发展。 116.主张治理国家要 “无为而治”的是战国时期的()

A.孟子B.荀子C.墨子D.庄子 117.韩非子的思想是()

A.“兼爱”和“非攻”B.“民贵君轻”《孟子.尽心下》

C.“无为而治”D.主张改革,提倡法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18.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是()

A.庄子 B.孙武C.墨子D.韩非119.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A.《春秋》B.《道德经》 C.《孙膑兵法》 D.《孙子兵法》 120.“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兵家鼻祖孙武的()

A.《道德经》B.《孙子兵法》C.《韩非子》 D.《论语》 二.阅读下列材料(14分)

1、材料解析题

材料1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大墓里陪葬的人有300多,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2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材料3 右图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分别反映商朝实行什么制度?

(2)殉难者的身份是什么? (3)这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 提示:(1)“人祭”和“人殉”。(2)奴隶 (3)夏、商、西周时期,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

地主阶级;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制贵族的统治。 ⑶假如你是商鞅,你会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说服秦孝公和那些守旧的大臣们?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桀、纣不易礼而亡。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必须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进行调整,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

(4)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那些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造反”,结果秦惠文王用最残酷的刑罚把商鞅车裂示众。商鞅的死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说明了守旧势力的强大。先进的新生事物在开始时,必然会受到旧事物的抵制,不可能会一帆

平民

风顺。任何社会变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特别是当触动当权者的利益,变革更是困难重重。因此,

(4)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

对于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变革,我们不仅要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

诸侯

(5)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5)战国时期,展开“百家争鸣”的主要是哪个等级的人?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

有文化知识的士人。

于改革,勇于创新。

3.读图(1)右图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

6.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请回答:

(2)它在青铜铸造史上有什么地位?

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

(3)请你想一想,它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4)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

请看下列两幅图,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大变革时代”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你能将下

提示:(1)司母戊鼎,商朝;(2)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3)鼎是烧煮或盛放食物的器

列解释它们之间联系的相关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吗?(请将英文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

具,大量用于祭祀。(4)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序列后)(5分)

4.阅读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

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引自《史记·周本记》请回答:

私田出租。

⑴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哪一年的事?洛邑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公元前770年,洛阳。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

(3)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迫使各国承认他的 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而不断进行战争。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

排序:排序:① B②A③D④E⑤C。

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

2) 图2中,商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2分)

请回答:

奴隶主贵族(阶级)

(1) 材料中的“公”“太守”是指哪个历史人物?(2分)

图2中商鞅在哪国变法?此时该国的国王是谁?

秦国蜀太守李冰。

秦国 ;秦孝公。

(2)上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主持修筑了什么水利工程?(2分)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

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提高了个体小农的生产积极性?哪些内容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

的功能有哪些?(4分)

益?

都江堰;防洪灌溉。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

(3)该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3) 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至少举出两条说明)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

5.阅读资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

的特权。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

4) 你怎样来认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3分)

请回答: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

⑴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商鞅秦孝公

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

2.依据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严格的等级制度;

(2)在这些等级中,哪些人属于贵族?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国人暴动”主要是由哪个等级的人发动的?

7.识图题

AB

(1)春秋形势图是,战国形势图是

(2)春秋“霸主”主要有、、、宋襄公、秦穆公 (3分),战国七雄是指、、、、、和。

(3)观察指出:春秋时期称霸的诸侯国中发生分裂是。被卿大夫、、三家瓜分。

(4)观察指出:齐国的都城是,咸阳是国的都城(4分)。

(5)根据图示,写出其中四次战争的名称。(4分) 8.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A秦国B楚国C齐国D燕国。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晋国。

(3)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和交战双方。 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

(4)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其原因是什么? 秦国;根本原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的封建国家。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

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6商鞅变法。时间:战国时期(或“公元前356年”,或“秦孝公在位时”)。目的:富国强兵。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限20个字以内) 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

(3)根据材料一中加点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 奖罚分明(奖勤罚懒,奖功罚罪)。

(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答出三点即可)

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

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孔子、韩非子;儒家、法家。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至少列出三条“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著名言论。

历史地位: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著名言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答出四条即可)

(3)材料

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不同:孔子主张以“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韩非子强调“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认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答出其意即可)

11.(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墨子说,如果要使天下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就应当互爱互利、互相帮助。

材料二 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季破坏老百姓种庄稼,秋季破坏了老百姓的收割„„(这样一来),老百姓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可胜数了。请回答:

(1)两则材料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简要分析这些思想的积极意义。 提示:(1)“兼爱”“非攻”。(2)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和平安定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反对战争、批评战争破坏生产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

第18篇:第14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

1.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 。 2.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一、《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四年来,田老师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点点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激起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

3.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

形容老师的成语:循循善诱、和蔼可亲、诲人不倦、孜孜不倦、呕心沥血;

形容老师的诗句: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4.(1)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身临其境:亲身来到了某种境地。

临(lín):来到 。部首为 ∣

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妙的境地。把人带到美妙的境界。本课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十年时间,培养一个人才需要百年时间。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大计,也说明培养人才不容易。 5.八字成语列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陶校长的演讲》

1.《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

3.“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 4.陶行知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三、《古诗两首》

1.《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1) 寻:寻访。

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

言:说。

此:这。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2)全诗解释为:

寻访隐居的人却没有遇见 贾岛在松树下问童子,童子说他的师父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云雾浓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2.《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 振:震荡。

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 意欲:心想。

闭口立:停止行走,不再唱歌。

(2) 全诗解释为:

所见到的景象 牧童骑着黄牛,歌声在林中回荡。

大概是想要捕捉那鸣叫的蝉吧,牧童忽然停止行走,不再唱歌。 3.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

篱落疏疏一径深,

蓬头稚子学垂纶, 拂地杨柳醉春烟。

树头花落未成阴

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 儿童急走追黄蝶

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入菜花无处寻。

怕得鱼惊不应人。

《练习一》

1.带有“风”字的古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蓑:蓑衣。

扁(piān)舟:小船。

丝纶:钓鱼用的丝线。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作者是著名作家孙友田。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

2.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是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健康成长。

3.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沃野千里

2 4.仿写诗句: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小鸟说):(飞翔吧),(飞向辽阔的天空),(展示少年的才华)! (沃野说):(耕耘吧),(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甜蜜的果实)!

5、学完这课,你想到了那些名言?(实践出真知;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装满昆虫的衣袋》 1.《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赞扬了法布尔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探索和钻研精神。《昆虫记》是他的代表作。

2.之所以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是因为这个题目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执著地追求,才能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

3、照样子写词语:

甜滋滋:

香喷喷、水灵灵、白花花、湿漉漉

鼓鼓囊囊:勤勤恳恳、支支吾吾、吞吞吐吐、风风雨雨 鸟栖虫居:龙吟虎啸、狼奔豕突、狼吞虎咽、龙飞凤舞

4、颁奖词:法布尔,一个从小就迷恋昆虫的人,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执着追求的精神引领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写就一部宏伟诗篇《昆虫记》。三.《变色龙》

1.《变色龙》一课,记叙了作者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从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三个方面描述了变色龙的特征。提醒人们要保护动物。 2.“变色龙”比喻没有原则见风使舵的人。类似的三字俗语有:

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

井底蛙(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千里马(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3.拓展练习:

写出表达“看“的词语:窥探、观望、凝视、眺望、端详

含有“看”的意思的成语:目不转睛、睹物思人、面面相觑(qù)、高瞻远瞩 东张西望、目瞪口呆

写出表示时间快的词语:刹那间、顷刻间、霎那间、一瞬间

写出含有动物的成语:万象更新、龙飞凤舞、鸡飞狗跳、马到成功

4、六字成语列举:

迅雷不及掩耳

有志者事竟成

九牛二虎之力

风马牛不相及

5、凶相毕露: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迅雷不及掩耳:比喻动作或事件突然而来,使人来不及防备。 四.《金蝉脱壳》

1.《金蝉脱壳》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脱壳时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背→头→脚→尾。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

2.“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三十六计”还有: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打草惊蛇、苦肉计、空城计等。

3、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金蝉脱壳 鼠目寸光

二龙戏珠 守株待兔 龙飞凤舞 画蛇添足 九牛一毛

4、照样子写词:

3 枝繁叶茂:桃红柳绿、风和日丽、山清水秀、风平浪静 5.当你阅读“金蝉脱壳”的具体过程时,一定被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吸引了吧。那你想到那些名言呢?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练习二》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小动物,如漂亮的小甲虫、神奇的变色龙、会唱歌 的纺织娘„„它们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原因是这些作者都十分善于观察,这让我想到了 巴甫洛夫的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

伽利略的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2.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3.请你再写出几条歇后语:(并选一句说一句话)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扁担挑水——心挂两头 西施脸上出天花——美中不足

孙悟空闹天宫——打上前去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1律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玻璃杯沏茶——看到底 芝麻开花——节节高

芝麻开花——节节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这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流传久远,并浓缩成三个成语。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学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张口结舌:因离去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2、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望梅止渴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纸上谈兵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大闹天宫

火眼金睛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3.“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举例:.“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混得了一时,混不了一世。

4、总是„„她大大咧咧的,做事总是不能让人放心。

不要„„而要„„我们不要过分地依赖父母,而要学会独立。

二、《推敲》

1、《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苦吟诗人”)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他与孟郊、李贺等都被称为“苦吟诗人”。 我们从中也可以知道,要想写好作文,反复推敲、认真修改是非常重要的。

2、韩愈主张用“敲”字有三条理由:①表明作者是一个有礼貌的人;②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③读起来也响亮些。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后人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4.课后习题4推敲练习

(1)“访问”与“拜访”。“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2)“即时”与“即兴”。“即时”是立即的意思。“即兴”是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文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安静”与“宁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很深。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三、《嫦娥奔月》

1、《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后羿:力大神勇、为民造福;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一心为民;逢蒙:奸诈贪婪。

2、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请你把它们连起来。

正月初一

新春佳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

我还知道这些传统节日:(七月初七 七夕节

四月五日

清明节

)

3、写出两句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支支吾吾 浩浩荡荡

恭恭敬敬兢兢业业 吞吞吐吐

碧蓝碧蓝:雪白雪白

金黄金黄

乌黑乌黑

火红火红

瓦蓝瓦蓝

四、《读书莫放“拦路虎”》 “拦路虎”原指拦路打劫的匪徒,现比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或障碍。《读书莫放“拦路虎”》中把读书时遇到的生字比作“拦路虎”,要想克服“拦路虎”的障碍,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查字典。查字典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耐心,二是要有恒心。

五、《伊索寓言》

寓:寄托;言:话。寓言: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狐狸和葡萄》的寓意是: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牧童和狼》的寓意是: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蝉和狐狸》的寓意是: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5 出自古希腊《伊索寓言》的故事还有《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等。

六、练习三

1、京剧《红灯记》选段中的唱词表现了李玉和被捕时的英勇无畏和机智敏捷。“浑身是胆雄赳赳”。“千杯万盏会应酬”,意思是不管敌人如何凶残狡猾,诡计多端,他都会冷静对付。“时令不好风雪来的骤”,比喻形势险恶,敌人越来越疯狂;“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提醒母亲要时刻提高警惕,不可大意;“出门卖货看气候”、“来往帐目要记熟”,提示铁梅在与地下党同志联络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切记对准暗号,不可稍有疏忽;平时还要“防野狗”,即警惕敌人特务爪牙耍花招;面对白色恐怖,要学会斗争,还要充满胜利信心,相信一定会有“喜鹊唱枝头”的一天。最后特别叮嘱小铁梅,“家中的事儿你奔走,要与奶奶分忧愁”。

2、戏曲的剧种除了京剧还有淮剧、越剧、秦腔、昆曲、评剧、黄梅戏等等。

3、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谚语有: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这几句谚语告诉我们:要从小苦练功夫,锲而不舍,才能有所成就。

我还知道的谚语有(写三句):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②不怕事难,就怕手懒。③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④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七、综合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

2、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火眼金睛、精卫填海、天衣无缝、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月下老人、夸父追日等。

3、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一鸣惊人、入木三分、三顾茅庐、胸有成竹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胸有成竹、指鹿为马等。

4、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闻鸡起舞、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凿壁偷光

5、含有“月” 的成语有:月下老人、水中捞月、披星戴月、日新月异等。

6、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

7、仿《幸福》写话:

河流的幸福,在于给鱼儿一个舒适温暖的家,让它们快乐地嬉戏。所以河流在欢乐地不停奔唱。

蜜蜂的幸福,在于在花丛中亲吻着花朵,带给人们上好的花蜜。所以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小鸟的幸福,在于站在枝头歌唱,唱出悦耳、动听的音符,让忧愁的人们变得快乐。所以鸟儿在空中欢乐地飞翔。

蜡烛的幸福,在于把自己点燃,为人们照亮世界。燃烧了自己,给世界留下一片光明。 老师的幸福,在于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茁壮成长。所以老师的脸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

8、星期天,小明约你去网吧玩游戏,你会说:不,小明,我们别去!我们还很小,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随便进入网吧等公共场所;再说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容易上瘾,影响我们身心健康成长。我们还是到别的地方玩吧!

9、补充古诗:

描写山水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描写情谊的诗句: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6 反映边疆将士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表现爱国主义的诗句:移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四单元知识点

13《在大海中永生》

1、《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事件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本文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组织材料。为了充分表达人民对小平同志深深的怀念,作者展开联想的翅膀,运用了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使读者深受感染。

2、全文围绕一个“情”字,因伟人的离去而悲痛,语速要徐缓、沉稳。

3、“鲜花伴着骨灰”,有人说应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答:我认为“鲜花伴着骨灰”更好。“拌”意为搅和,搅拌;“伴”指相随,陪着。“鲜花拌着骨灰”,指鲜花和骨灰和在一起,意思不错,但缺乏感情。而用“伴”字,指鲜花陪伴着骨灰,表达了亿万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与无限哀思。

4、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1)“„„”在文中表示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在这儿,省略是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2)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地域渐次增大,暗含他制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方针影响深远,缅怀其丰功伟绩之意尽在其中。“一国两制”中“一国”指一个中国;“两制”指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说明小平同志影响的深远。

5、呜咽:低声哭泣。

奔腾不息:一般指江水翻起波浪急速流淌。 痛悼:沉痛悼念。

水天一色:形容水与天交融成为一体,没有界限。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本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

2、“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3、“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对人有益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东西。

4、“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给”,给予,即“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拿”,索取,即向人们索取。这句是说,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之上的崇高的爱。

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

6、学完了本课你想到了高尔基的哪些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 (3)、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7、作家卡片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在他的散文诗《海燕之歌》中,把 革命者比作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高尔基创作了大量作品,如《母亲》《童年》《在人间》等,来配合革命。他还为孩子们创作了《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等作品。

7 15《艾滋病小斗士》

1、《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故事。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

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正如课文最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样。”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2、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本文指冷漠、歧视的态度。轩然大波: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纠纷,大**。

3、可以将带点的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吗?谈谈你的看法。(1)他竟然一直挺(坚持)到了上学的年龄。

答:“挺”除了带有“坚持”的意思,还有“坚强支撑”的意思,换了虽然读得通,但原有的感情色彩变淡了。

(2)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悲痛)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

答:“痛切”包括“悲痛”的意思,但是“悲痛而深切,非常沉痛”的意思,换了虽然读得通,但原有的感情色彩变淡了。

4、带有“然”字的成语

轩然大波

庞然大物

恍然大悟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荡然无存

井然有序

泰然处之

5、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因为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和妇女,这多么不易啊!所以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6、你认为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勇敢顽强,关心他人的人。练习四

1、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深受人民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形容他的成语有:平易近人、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教子有方的高尔基,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恩科西。

2、“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螳臂当车、滥竽充数、掩耳盗铃、买椟还珠、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说的都是一些错误的思想和做法,有着警世劝诫的作用。(1)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招致失败。 (2)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3)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4)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3、写出你最近了解的一则新闻:

4、背诵下面的名言

①给予是快乐的。 ②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③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第19篇:第1单元教案

1、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雏、巢、蜜、蜂、航、封”6个生字,能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思考“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这句话的含义。

4、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情感的工具。重点难点

1、能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思考“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这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一封信。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板书课题:信

2、请学生谈谈“信”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教师小结:信是用来互相交流想法,互相表达感情,互相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个小朋友,看看她给谁写信了。在信中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读词语。

3、同桌合作读课文。

4、开火车读课文。老师看到很多同桌两个人都在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争取把课文读好,现在,来展示一下好吗?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诗歌中,那位小朋友给谁写信,把关键词语画下来。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选择,练读,体会。多么善良又富有爱心和想像力的小朋友啊!写了这么多封信,你对其中哪一封信最感兴趣呢?把哪个小节好好读一读,和你的合作伙伴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从中读懂了什么?

2、汇报。

各个小节学习要点: 第二小节:

①黄昏”是指什么时候?

②天已近黄昏,小鸟可能会很—— 害怕、担心、着急 ③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鸟,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④把你的感受和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引导学生说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感受和读法。 ⑤同学们都很会读书,设身处地地为雏鸟和妈妈着想,好像你自己就是那只雏鸟似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像,走到书中的情境中,把自己当成书中的角色,这样才能理解得深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第三小节:

①“姹紫嫣红”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 ②你能用和“姹紫嫣红”意思相近的词语形容一下吗?

③多美的花啊?你能通过动听的朗读把小蜜蜂吸引来吗?指名请几位女生读,女生齐读。 ④第四小节:

①“风平浪静”什么意思?(海面上没有风浪,很平静。) 这个时候正适合航海。 ②指名请几位男生读,男生齐读。通过评价朗读,引导学生把“风平浪静”一词读得舒缓、平和一些。 第五小节:

① 这个小节和其他几个小节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② 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分句句式结构和内容相似。男女生分别读两个分句再调换、体会。 ③ 当一片云收到另一片云,一棵树受到另一棵树寄来的信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本小节中的信都是同类写给同类的,呼唤同伴间的亲密合作。 第六小节:

①“我”到底写了多少封信?

②“一封”与“一封封”有什么不同?谁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④ 省略号表示什么?

“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心心相印,心灵相通。

“信”的本义为“诚”,也就是真诚,不欺骗人,由真诚引申为信用,再引申为传递消息。你们看,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信”中表达真心实意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诗歌的第一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写信不但用纸和笔,还要用手和心。

3、齐读课文。一封小小的书信饱含着人们的情谊,承载着人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

三、背诵课文,积累运用。

四、仿写诗歌,拓展升华。

1、多么优美的小诗啊!同学们你们也想写一写吗?你愿意给谁写信呢?写什么呢?想好之后先和学习伙伴说一说,再仿照诗歌第

2、

3、4或第5小节写一写。

2、指名读自己仿写的内容。

3、借用原来诗歌的开头结尾合成一首完整的小诗。

2、茉莉花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10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写作顺序。

3、体会课文中茉莉花的变化和“我”不断变化的心情。

4、从养花的经历中感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这样才会有收获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茉莉花的变化和“我”不断变化的心情。 从“我”和他*的养花经历中领悟到做事应坚持不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歌,导入新课

1、在我们江南,流传着一首十分好听的民歌《茉莉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好吗? 听了这首名歌,你对茉莉花有了什么印象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愉悦的感觉来学习一篇描写《茉莉花》的文章。

2、板书:茉莉花(齐读课题)

二、初知大意:

1、师: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呢?用心地读一读,认真地想一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开火车认读

师:文章中有一些词语用得很好,我想大家在读书的时候一定留意到了。你能读好它们吗?先自己试试看,开火车读,齐读。

(2)课文写了一件关于茉莉花的什么事呢?谁先来说一说。(我和妈妈逛花市时买回一盆茉莉花,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茉莉花开出了朵朵似雪如玉的小花。)

三、品读感悟:

(一)品悟描写茉莉花变化的句子

1、刚买回家的茉莉花

(1) 刚买回家的茉莉花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叶子稀疏,不见花影)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的?(屏幕出示:可是,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稀疏的叶子,连花的影子也见不着。)

师:面对这样一盆茉莉花,我对它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吗?谁能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们?

大屏幕出示:

回家后,我把茉莉花放在阳台上,每天都精心照料它,焦急地盼望它能早日开放。 渐渐地,我不再关心它了。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起先,我急切地盼望茉莉花能早日开花,后来,我对还是老样子的茉莉花失望了。)

是呀,在等待花开的日子里,我的心情由急切变为失望,你能把这一变化的过程读出来吗? 大屏幕出示:朗读指导

2、初夏时节的茉莉花

师:正如时间在悄悄地流逝,阳台上的茉莉花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初夏时节,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长出叶子 露出小苞) 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指名读)

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在阳台上惊喜地发现茉莉花长出了好多叶子,整株茉莉花都绿油油的了。枝上还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苞,他们正在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露水呢。

知道吗?小时候的你们就曾经如此贪婪地吮吸过妈妈甘甜的乳汁呢! 面对这样的变化,小作者他感到了惊喜,板书:惊喜 理解“惊喜”一词,谁能把他的惊喜读出来?

3、后来,茉莉花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是怎么描写的?请你读一读,好吗?

大屏幕出示:茉莉花已长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它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 欣赏茉莉花盛开的图片 这就是欣然怒放的茉莉花(同时播放旋律优美的钢琴曲《茉莉花》)

画面定格:

欣赏着一朵朵洁白无暇的茉莉花,呼吸着那扑鼻的芬芳,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呢?你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带着这份发自内心的快乐来读读这段话。

是呀,小作者也和你们一样,陶醉在了茉莉花的美丽纯洁中,陶醉在了无边的快乐中。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茉莉花的美!

大屏幕出示描写描写茉莉花的句子

师:在品读这些描写茉莉花的句子中,同学们可曾发现,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茉莉花的生长变化的?(你是怎么知道的?随机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就可以把茉莉花的生长变化介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生配乐朗读,体会写法的巧妙。

(二)品悟妈妈精心照料茉莉花的句子。

师:飘香的茉莉花带给人喜悦的心情,带给人美的享受,而这一切离不开谁的精心照料? 文中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交流有关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再次回读描写茉莉花变化的句子。

机动:生活中,你有这种坚持不懈最终有所收获的经历吗?

(三)品读文末意味深长的句子

师:收获的日子里,妈妈泡了一杯茉莉花茶叫我品尝,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除了浓浓的茉莉花香,我还品出了什么味道?(茉莉花的纯洁美丽,收获的喜悦,做事需要坚持不懈等)

四:欣赏小诗:《茉莉花开》

3、我画什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9个生字。

2、认识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发挥想像,大胆、真实地说出自己的心愿,并能用

一、二句话写下来。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发挥想像,大胆、真实地说出、写出自己的心愿。教学过程:

一、从“画”入手,激情激趣。

1、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轻声读一段话:

(出示)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马良的孩子得到一支神笔,用它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了。画的公鸡会啼叫,画的犁头能耕地„„多带劲啊!

指名读、范读、齐读(适时纠错或解决学生的疑问)

(重点:劲)

2、简述《神笔马良》的故事。

二、以“读”为主,感悟体验。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录音,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几句话介绍。

一天, 在 看 。他们都想有一本神笔,因为 。他们设想如果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自己最想画什么。他们有的想画 ,有的想画 ,最后大家一致想把机会让给 ,因为 。

(2)师生交流。

2、尝试新法,学习课文。

(1)师:这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尝试。平时的语文课,老师提问你们回答。今天这堂课,老师没有问题,只有两个提示:(出示)我们的收获 我们的问题。请你们从这两方面入手,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课文的学习。

(出示学习建议:认识生字,读通课文;轻声读文,想想收获;默读全文,提出问题。) (2)分组学习3--15节。

3、大组交流并完成练习。(这部分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调控,重点落在对话的朗读指导上;前一部分的对话主要表现人物的特点;后一部分的对话主要表现人物的神态。)

(1)学习收获交流。

(2)训练1——词语部分:小试身手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句中。

一本正经 眉开眼笑 无可奈何 吞吞吐吐

·“我是小老师,你得听我的!”弟弟(

)地说。

·狼(

)地对狐狸说:“我还是被

聪明的猎人抓住了。”

·“我„„ 我„„”小芳(

)地说,“我不记

得了。”

·老农(

)地说:“瑞雪兆丰年呐!” (3)训练2——说话部分:

学了本文,我感触最深的是„„

(学生交流前可以再听一遍录音,也可以跟着读,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1)前后两人交流。

(2)大组交流,教师点拨。

三、从“说”到 “写”,学习表达。

1、假如你有一支这样的神笔,只能画一次,你最想画什么?让我们再来看看文中大家的心愿:

出示句子:

“听我说,我要给我们足球队画一个大球场,像世界杯赛那样的。”元元抢着说道。

“我呀,”周明慢条斯理地说,“要画一个凉棚,给大街上的民警叔叔遮风挡雨。”

“我要画好多好多双眼睛,”张小丽深情地接着说,“送给爸爸、妈妈和他们的工友。”

2、说说你的心愿。

3、把你的心愿写下来。

4、把写的心愿条贴到心愿树上。

(边贴边交流)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谈话。

孩子们的心愿是那么纯洁、那么善良、那么真挚,这就是我们新世纪少年的风范。同学们,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最想画的是什么呢?

2、布置作业。

以“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连贯的话。

4、刮脸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焕、嚷”;理解“容光焕发”。

2、认识转折关系,并能用“但是”造句。

3、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词句,并且根据人物表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教学难点:

1、认识转折关系,并能用“但是”造句。

2、理解关键句,通过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特点,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板:4 刮脸

师:平时,你看到谁需要刮脸?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谁要刮脸? 板:小贝当 师:小贝当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他为什么要刮脸?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用“??”划出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句子

出示: 理好头发,小贝当又让理发师给他刮脸。他指指边上那为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

小贝当大声喊:“理发员,你怎么还不放下报纸,让我等到什么时候才刮脸呀?”

指导读句:两句中第二句比较好把握,我们可以根据提示语要求读好。

第一句要读好必须先来理解它的意思。

问:小贝当怎么说?“我要像他一样”??“他”指谁?“一样”是怎样?

(为脸腮光净、容光焕发)

学习“焕”,生说字形。跟师说“容光焕发”,师:是指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问:你觉得小贝当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板书:天真可爱、渴望长大(读出句子的语气)

2、快速度全文,找出文中最能看出小贝当渴望长大的内容,大声读出来。

出示句子: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对老板说:“我是大人了,你该叫我贝当先生。” 指导读好句子,读出小贝当渴望长大、可爱的语气。

师:小贝当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渴望长大的孩子。除了老师出示的三句句子外,课文中还有一些反映小贝当天真可爱的、渴望长大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学习,找出句子通过抓小贝当的言行来体会。

3、小组学习后,按先后顺序交流。

出示句子:小贝当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他嚷道:“我要剃头!”

指导:“嚷”请学生上黑板写,注意笔顺,在集体书空。(有感情朗读)

出示句子: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但是他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有感情朗读) 问:小贝当怎样读报?他认真的表现在??(把报纸翻得哗哗响)

他识字吗?不识字应该对报上的内容不感兴趣,为何小贝当看得那么认真?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句句子:“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按一般情况来说,句子后面的内容应该讲他不爱看报。而现在后一句内容的意思与前一句截然相反,句子中出现了一个词,将前后意思相反的内容连了起来,这个词就是??“但是”。

4、请学生用“但是”造句

师:同学们的句子造得真好,让我们再回到课文里,课文中还有一位非常幽默人物,他的出现更让我们体会到小贝当的可爱,他就是?? 理发师

5、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齐读课文。

三、开心一刻

1、师:在成长过程中,你有什么笑话来让大家“开心一笑”吗?

2、交流。(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5、童年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7个。加部首组词,进行的字词的积累。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如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按要求圈划词句。

4、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2、能边读边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如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按要求圈划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童年的朋友

师:小时候,你有哪些朋友?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 (人,玩具、摆设、书籍等都可以是童年的朋友)

2、我们今天学的课文里,男主人公也有一位童年的朋友,他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童年的朋友指谁?他和作者之间发生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初步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用笔划出有关句子。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

2、交流,出示第二段,指导朗读。A 正确、流利地读,要有适当地停顿。 B 比较句子: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再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加上作者的想像,小熊仿佛有了生命,

3、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我和小熊形影不离的?圈划出有关的词句。

A比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

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加上作者的想像,小熊仿佛有了生命,更加突出了作者与它的深厚友谊。

B 说话:小熊一大一小的眼镜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 。我对小熊说:“ 。”

C指导朗读第三节,读出我内心的不平静,既有回忆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对自己的自责。

4、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正当我自责的时候,细心的妈妈发现了我的异样,“你怎么啦?”妈妈问道,“出了什么事?” 自由读,指名读。

5、“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现在我却告诉妈妈——(生读:没什么,。妈妈。我不过是改变了注意,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可见,“我”是一个( )的孩子。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练习指导

1、加部首组字再组词,引导学生从形声字入手进行区别,声旁表音,形旁表意,以此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发生。

2、结合文本,试着学习围绕词语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如:夏天到了,天气热了„„

下课了,校园热闹起来„„

3、语言直播厅

介绍一个发生在你和你心爱的玩具之间的故事。

综合练习1 教学目标:

1. 复习部首查字珐,选择合适的解释条。

2. 区分近义词,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

3. 能按事情发生的顺序,依照“先„„再„„最后„„”排列句序。 4. 阅读分析,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果然”的意思。

5. 了解书信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方式,收集并讲述与书信有关的小故事或趣闻。 6. 熟记与学习有关的名言。 7. 会写左窄右宽的字。 重点和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并能根据词义选择合适的解释条。2.掌握“先„„再„„最后„„”所表示的事情先后顺序。 3.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果然”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也奥妙无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文字的宝藏库,去找找宝藏深处的秘密。

二、练习

第一关:部首查字法,寻找解释条

1、复习部首查字法。

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表格的第一第二列,同桌相互检查,保证正确率。

2、查字法,为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条。第二关:巧辨词语,区分词义 出示:果然 居然

突然

1、读一读,想一想,这三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2、根据句子意思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3、读读句子,想一想,说说选择的依据。第三关:连句成段写序号

1、学生完成连句成段练习。

2、学生交流。

3、轻声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4、交流,小结:“先„„再„„最后„„”表示先后顺序。第四关:驱蚊有新招,分析有秘方

操作要点提示:以小练习的方式,由学生独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第五关:书信展览

复习书信的用处、格式等。 第六关:出示名人名言:

1、指名学生读,正音。说,悦。

2、教师稍做解释,学生谈感受。

3、读读背背

第七关:写字关(写左窄右宽的字) 找四个字的相同点,左窄右宽。

教师书写,学生观察:左边不要写得太宽。

三、总结。

看图作文:小猪学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四幅图片。

2、根据图片,用连贯的几句话写一个故事。教学重点:

用连贯的几句话写一个故事。 教学难点:

把话写通顺,用词准确。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看图,读懂图意。

仔细看图,每一张图上画了什么,用“谁干什么”说一说。 四幅图连起来看,相互有什么关系?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用连贯的几句话说清楚故事

1、以第一张图为例,用两三句话把意思说具体。

2、小组内说第二张图的意思,再全班交流。

3、自己练说第

三、四张图的意思,再全班交流。

4、完整地说故事。

三、写作、讲评。

第20篇:第2单元教案

1.秋游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能按照顺序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3、能用一定的记字方法记住9个生字的字形,写好”追”,”喊”两个字。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看图按顺序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字卡、课前寻找秋天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 齐读课题。 `

3、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

4、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

二、范读课文,指导看图。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课《秋游》,捧好书,准备出发。(师范读)

2、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

(1)我们从上往下看,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的天空„„几朵白云有的像„„有的像„„小鸟„„)

板书:天空:

(2)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它们有是什么样子?(稻子金黄,高梁火红,棉花雪白雪白。) 板书:田野

(3)你们在草地上玩了什么呢?

出示:我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有的(

)。 (板书:游玩)

3、大家说得真不错,现在你能按“天空——田野——游玩“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秋游的经历吗?(指名一生说)

三、初读课文。

1、秋游的经历真令人开心,《秋游》这一篇课文更是生动地记录了同学们的游玩经历过程,现在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通句子(读3遍)

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了吗?自己先练一练。出示:

追逐

郊外

白兔

绵羊

老师

喊着

高梁

凉了

棉花

稻子

一望无边

逮蚂蚱

打滚儿

亮嗓子 (1)

自由练读.(2)

带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3)

去拼音一行一行读,齐读

3、大家的生字词读得这么棒,相信读课文也难不了你们。第一节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谁来读? (1)来到郊外,同学们看到秋天的天空美极了。(板书:美)谁来读第2节。(请生读,评议) (2)秋天的田野也很美。(板书:美)谁来读第3节?(请生读,评议) (3)第4节写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板书:开心)谁来读?(请生读)

4、美好的秋天,尽情的玩乐,真令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再次去郊外游玩一番。(齐读课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今天,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游,玩得都很开心,可课文中的生字却急坏了,它们争着抢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今天可别光顾着玩,还得认真写好字呀!”同学们,你们会认真写好字吗?”

2、出示:“ 追”“喊” (1)先和它们一起打个招呼。 (2)书空这两个字的笔顺。 (3)说说怎么记住它们.(4)范写

追:竖笔写在竖中线,两个左框紧贴竖。点的起笔要略低,捺脚运笔重到轻。 喊:口字写得窄而上,一撇写到口字下。一横一口要靠左,斜钩对角拉拉长,最后一笔点在上。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课后希望大家能把这篇美文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熟练。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学会了许多生字新词,这些生字、新词还认识吗? 出示:白兔 农田 追逐 一望无边

郊外 草地 开心

笑着

喊着 蚂蚱 棉花

几只 ? (1)、指读词语。

(2)、找一找轻声音节的词,多音字。

(3)、选择其中的一个说句话。

二、精读课文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大自然中,去仔细感受一下秋天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好吗?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朋友秋游时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

(一)、第二自然段

1、你觉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样?(美)美在哪里呢?我们读读课文好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师生讨论:抓住“蓝蓝的、一望无边、有时像„„有时像„„”

(1)“蓝蓝的”对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颜色是蓝蓝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再美一点;

(2)“一望无边”哦,原来天空是这么广阔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边,谁能读好这个词?指读,真不错,你把天空的广阔无边给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3)“有时像„„有时像„„”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看,这天上的云朵就只像白兔,绵羊吗?这些飘动的云变化真多啊!在这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这些云朵还在不断的变化着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也可以联系平时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

4、句式练习(学生说到有时„„完成这个句子练习)

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有时像(

)。 小结:的确,秋天的天空多美呀!美在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多神奇!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多么广阔啊!那谁能通过朗读把秋天天空的美丽读出来呢?(指读课文)你读得真美,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试一下好吗?(齐读)

(二)、第三自然段

过渡:我们刚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还有什么也很美呢?(田野)

1、分小组读课文自己学习讨论,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景色。

2、学生交流

(1)、田野里,稻子成熟了。(对呀,田野里稻子金黄金黄的,这就告诉我们稻子是成熟

(2)、田野里,高粱火红火红的。(你看到了火红火红的高粱,秋天到了,高粱涨红了脸朝我们笑呢!那高粱也成熟了。)

(3)、田野里,棉花白了。(棉花白白的,如果你看到一团团雪白的棉花,那你一定会替农民伯伯高兴,因为棉花成熟了,获得了大丰收。)

3、谁愿意来读读呢?(指读)你能想象一下稻田里这丰收的景象吗?

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样?高粱红了,红得怎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可以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

4、出示:田野里,稻子黄了,(

);高粱红了,(

),棉花白了,(

)。

5、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确实很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老师还觉得,这些颜色不光美,还说明了庄稼成熟了,就要丰收了,大家肯定很高兴,所以读的时候还要——高兴点。真好,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秋天的天空是那么的美,秋天的田野是那么的美,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小朋友来到郊外游玩,玩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

1、指读第4自然段,思考:共有几句话?

2、指读第一句: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1)、读得不错!圈点“有的„„”读读体会,“亮开了嗓子”在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看看图,小朋友还玩些什么? (3)用上“有的”来说说笑朋友还玩了些什么。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欢笑,大家(引读):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4、那就让我们开开心心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美丽,大家玩得也很开心。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好吗?

四、作业

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2、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板书:

天空

秋游

田野

开心

游玩

2、再见了,北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像展示,回忆激情

1、情景导入。

借用闭幕式的主持人的解说词:

这里是第29届奥林匹克主办城市中国北京,这里是见证了16天拼搏奇迹的荣耀之城,奥运北京。从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夜空绽放的那一刻起,16天里我们享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与无尽的惊喜。当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同高高飘扬,13亿中国人用真诚与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点燃了灿烂的中国红。今晚奥运的北京将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崭新的历史、书写快乐的回忆、书写最美的祝福。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完这段珍贵的时间,让我们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为北京的奥运故事划上完美的句点。(背景为鸟巢图片)

2、板书课题 :再见了,北京!

可以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图片、音像资料等)切入,认读“鸟巢”,并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然后揭示课题。“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激情感染。

(2)正音,让学生读通顺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 (3)学习生字

4、以组块的形式呈现词组和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语感,理解词语。如: A缓缓降下,渐渐熄灭; B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C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一束束绚烂的鲜花; D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 老师让学生想象读这些词句的时候,头脑中出现画面。 第三步,播放录像(2008北京NBC高清奥运闭幕式)

二、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场 名 米 机 员 环 表 国 朋 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词语

2、齐读课文,个别读。

二、细读课文,领会感悟

1、朗读课文段,以读代讲。老师引导提示,

(1)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鸟巢”上空的五环旗怎么样了?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怎么样?场上仿佛响起了什么歌曲?(我和你)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圣火怎么样了? 生读完后 (2)奥运会就要闭幕了,如果你在现场,心情会如何?

(3)谁能找出最能表现人们“留恋与不舍”的词句?(缓缓、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4)下面是“我和你”的歌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来吧!朋友 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2、请将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通过以读为主的朗读回答

(1)小朋友,人们为何如此忘情地狂欢?(“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 (2)演一演,说一说:

师:是啊,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再读这一句。等会请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人们不愿离去的样子。 请几位学生上台来演热闹的场面。下面学生齐声朗读。

三、练习运用,拓展深化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请你们来读读,能读出什么感觉?

1、巩固复习时,让学生认读下列字词: 鲜花、飘扬、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无尽、留恋与不舍、绚烂、欢呼、拥抱

2、奥运口号: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师:奥运会虽然闭幕了,但是我们的奥运精神依然存在,你会怎么在学习生活中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分组讨论、交流。(努力学好外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绿化、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3、英英学古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思念、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诗句,体味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投影。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这些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这些生字。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了吧,你能来背背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说的就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过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板书课题:“

3英英学古诗”。)

3、解释课题,教学题中生字。

(1)从课题当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2)解题:

A、是谁学古诗呢?(是英英)对,“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B、古诗就是古代的诗歌。

(3)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记住题目中的“英”和“诗”呢?(“英”是上下结构,偏旁是上面的“草字头”,“诗”是左右结构,偏旁是左边的“言字旁”。)

(4)教师范写这两个字,学生集体书空。

二、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从课题上,我们可以知道她们谈论的话题是有关于学习古诗方面的。

2、指导初读课文。

(1)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方式。

A、问:这篇课文和以往学习的课文在样子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B、讨论后小结:以往学习的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开头都是空两格的,这篇课文中,“英英”和“奶奶”都是顶格的,表明后面的话分别是这两人说的。

C、注意:顶格的“英英”和“奶奶”这两个称呼不读。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标好小节号,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一首

意思

一层

唐代

静夜思

古诗

白霜

床前

思念

不由得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讨论后小结:英英说了三次话,第一次是背古诗给奶奶听;第二次是讲古诗的意思;第三次是说古诗的作者。奶奶讲了两次话,第一次是问英英这首诗的意思;第二次是问英英这首诗的作者。

4、指导读好古诗。(投影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即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静:左右结构,教学新偏旁——“青字旁”。 意:上中下结构,“心字底”。 照:上下结构,“四点底”。 层:半包围结构,“尸字头”。 举:上下结构,“兴字头” 逐个字指名说说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3、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完成“生字、组词”本。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静夜思》。

2、理解古诗《静夜思》的意思。

3、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诗句,体味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齐读课文。

二、学习《静夜思》

1、(投影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1)“静夜”是什么意思?(“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 (2)“思”是什么意思?(“思”就是“想念”的意思0。

(3)谁来说说诗题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过渡:诗人会思念些什么呢?(出示挂图)指导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

B、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

C、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

(2)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从课前的预习中,你们对李白有什么了解?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作出补充。

(3)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A、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

B、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

C、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

D、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李白正在静静的夜晚思念家乡是亲人。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3)学习第一句。

① 指名读。

②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③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 (4)学习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④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⑤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5)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6)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古诗,请学生说说《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指导:“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3)指名读,再分小组读,齐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同座二人交替背。

2、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1、请家长听写本课生字词。

2、课后完成《习字册》。

板书设计:

3 英英学古诗

第一步:背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二步:讲意思 第三步:说作者

4 乡下孩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验、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理解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4 乡下孩子

2、解释题意。

乡下孩子就是农村里的儿童,把农村里的儿童称作乡下孩子,是一般人的口头说法。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和见闻也不一样。乡下孩子有什么特点,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说的内容。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 欢唱 编织 含 动听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曾一串猪怀里编织

(2)指名读生字词,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辨明加点字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两臂相向和胸部之间的空间。(动作演示)

欢唱:欢乐地唱歌。

编织:这里是指编成故事。

含: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

(4)用卡片读生字词,包括田字格里外的18个生字和已解释的词语。

3、个人练读课文。

4、分小节指名四人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分读课文。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教师范写。

坏:七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提土旁末笔是\"提\",不是\"横\"。

含:七笔写成。上下结构,上面是\"今\"不是\"令\"。

(3)指名说记住这个的方法 逐个讲解剩下几个生字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练习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

(1)画面上部画着什么?下部画着什么?

(2)右上角画的是什么人?身上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着什么?脚上穿着什么?

(3)女孩子面部表情怎样?她左手挎着什么?右手做着手势说明她在做什么?

(4)小结图意。

2、指名读课文。

3、分小节讲读。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曾是\"什么意思?\"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

(3)想一想:这一句当中用\"妈妈怀里\"和\"爸爸背上\"有什么含义?请读一读这一句话再回答。

(4)分两大组,一组读第

一、第二行,另一组读第三第四行。

(5)学生答。

(6)小结。

(7)齐读。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看图加想象理解)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句话里也用了\"能\"自然也可以说明他的聪明了,\"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说明他们能利用随处可得的条件,吹出好听的歌来,这又说明了乡下孩子的聪明。

(4)再分两大组读,体会一下意思。

(5)小结。

(6)齐读。

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不用\"喂饱\"而用\"撑圆\"呢?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什么?(乡下孩子帮爸爸妈妈干活)

(3)乡下孩子年纪虽小,却能帮爸爸妈妈干活,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明这个特点吗?(能干)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逮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谗嘴的猫咪\"呢?

(5)逮小鱼给猫咪吃也算是生产劳动吗?(不算)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说明乡下孩子的能干)

(6)分组读,体会意思。

(7)小结

(8)齐读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的一句话同上面三个小结里的话是同一个人说的吗?认真读后再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结

(4)齐读

三、总结课文

这首诗说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里锻炼成长起来。

你们读了这首诗以后感受到了什么?领会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自由说一说。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1、指导要点。

(1)这篇课文讲的是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诗中的韵脚字有\"鹂、菊;事、曲;皮、咪;子、里\"。前三个小节句子词语互相对称,要读出节奏来。

(2)第一小节要突出\"欢唱\"\"黄鹂\"\"盛开\"\"野菊\"这些词,语气欢快。

(3)第二小节突出\"捉\"、\"编织\"\"含\"\"动听\"和两个\"能\"。读时语气轻松。

(4)第三小节要突出\"挖\"\"撑圆\"\"逮\"\"乐坏\"这些词语,读时语气要自豪。

第四小节\"哦\"的音调要拉长,表示听明白了。\"乡下孩

(5)子\"读时语速要快,语气肯定。\"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节奏感要强,用赞叹语气读。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教师指点。

三、背诵课文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试背。

3、各人轻声试背。

4、分组背。

5、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6、同座互相背。

7、全班齐背。

四、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 )中( )合( )都( )

坏( )串( )含( )猪( )

2.用\"编织\"\"动听\"练习说一句话。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朗读、组词、说话。

课外:朗读、背诵课文

主要板书计划:

4乡下孩子

怀里 黄鹂 欢唱

背上 野菊 盛开

捉蝴蝶 编故事

阳光下生

含草叶 吹歌曲

旷野里长

挖野菜 撑猪肚

逮小鱼 猫乐坏

练习2 【教材分析】

拼音练习: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读背训练:读出韵味,有感情,并背诵。写字训练: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训练: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要求】

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

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

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

(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 U--V E--F C--G M--N B--D

(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

3、练习。

(1)在书上练习

(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S F D B N w m g s f d b n z q

(2)指名对照认读。

(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M( ) Q( ) D( )

4、反馈 (1)分小组竞赛 (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动、散、静”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动”。 出示“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散、静”。

3、练习。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熟继成语。(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学习《三字经》摘句。

(1)、审题。 ①指名读练习要求。

②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 ④讲解意思

⑤教师、学生读 (3)练习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4)反馈

①检查朗读

②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借助拼音读题目

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

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4、小组讨论 试说

5、集体汇报交流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创设情景

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当你遇到时,该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呢?

第2单元主题范文
《第2单元主题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