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道路塌方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8 15:01:5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公路塌方事故报告

关于XX高速公路某路段塌方事故报告

XX市建设委员会:

2002年X月X日,XX高速公路XX路段发生塌方事故,造成轻伤的人数XX人,现将事故发生伤亡情况作如下报告:

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是桥面上分散有XX名工人,已经浇筑了200立方的混泥土而且违章施工,按照施工程序应分两次浇筑的混泥土却一次性浇筑,所以事故原因是桥面负荷过大造成。

事故发生后的基本情况,有X名消防员,X名工地工人,X公安民警到现场进行了紧张抢救,抢救时间持续X小时。

市政总公司第一分公司

2002年X月X日

推荐第2篇:自然灾害防护、道路山体滑坡、塌方处理方案

风电场自然灾害防护、道路山体滑坡、塌方

处置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6年3月

XXX风电场自然灾害防护、道路山体滑坡、塌方处置方案

一、技改背景:

XXX风电场场址距城约30km,海拔高程在2260米~2663米之间。XXX风电场一期装机容量48兆瓦,拟安装单机容量为2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24台。风电场于2013年12月10日投产发电,2014年10月风机通过240进入质保期。

二、技改原因

XXX风电场修建于平坦开阔的山顶地带,区域内衣荒草地为主,零星分布有灌木林、低矮乔木,海拔高程在2260m~2663m之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局部有山体滑坡现象,雨季降雨量大,道路出现塌方次数多,需要进行清理。部分道路排水沟不能满足排水需求,对排水量较大的地段扩建排水沟;塌方路段进行清理或修建挡土墙;清理排水沟,使排水通畅;修复被雨水冲毁路面;保障检修车辆安全正常通行。多台风机基础边坡已出现沟壑,接地网有部分外露。需对风机基础边坡进行整改,将沟壑填平,对裸露的接地扁铁进行覆盖,对存在滑坡隐患的边坡修筑挡土墙,并恢复植被。

三、技改工作计划

本次技改工作是针对环保水保验收复查整改项:对塌方路段进行清理修筑挡土墙并恢复植被,对不能满足排水需求的路段扩建排水沟,使排水通畅,修复被雨水冲毁的路面;对风机基础边坡的沟壑进行填平处理,对裸露的接地扁铁进行覆盖,在存在滑坡隐患的风机基础边坡修筑挡土墙。 技改后的效果:道路排水沟满足雨季排水需求,有效控制道路边坡滑塔现象,道路平整满足风电场检修车辆通行需求。道路绿化满足环水保要求。有效控制风机基础边坡滑塌现象,确保风机基础边坡无明显沟壑,无外露的接地扁铁。

计划时间如下: 4月1日到4月31日(方案审批、立项) 5月1日到5月31日(采购、询价) 6月1日到7月31日(项目实施) 8月1日到9月15日(项目验收)

四、具体方案

1、道路平整:对被冲毁的里面进行修复,填平道路坑洞,将道路上的滑塌物清除干净;

2、排水沟疏通:对被堵塞的道路排水沟进行疏通,确保排水畅通;

3、新修排水沟:对不能满足排水需求的路段重新修筑排水沟,加大排水容量,并进行相应的硬化处理,以防止排水冲刷形成沟壑;

4、修筑挡土墙:在易塌方路段修筑挡土墙,确保有效控制道路边坡的滑塌现象。

5、风机基础边坡修筑挡土墙,防止风机基础边坡垮塌;

6、对风机基础边坡沟壑进行填平处理,并修筑排水够,防止雨水冲刷后再次形成沟壑;

7、对外露的接地扁铁进行覆盖,覆盖后测量风机接地网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8、植被恢复:对道路及风机边坡进行植被恢复。

五、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过程中不能占用未征用的土地;

2、施工前应对地下的管线做好勘察,做出明显标志;

3、在施工路口设置安全巡逻人员,引导车辆和行人绕行安全地带;

4、施工现场应设置局部围挡,符合文明施工要求。

推荐第3篇:围墙塌方紧急维修报告

学校围墙塌方紧急维修请示

学校领导:

2014年 *月*日晚,因大暴雨造成学校北区学生宿舍后围墙与朝阳居委会片区相邻居民住宅处的一棵大树倒塌,导致我校围墙塌方,使我校与外界相通连,给学校安全和学生宿舍及周边构成安全隐患的存在。为在学生还未进校前清除倒伏大树和重建塌方围墙,避免次灾害的再次发生,特请学校领导同意此次维修。

当否,请批示。

总 务 处

*年*月*日

推荐第4篇:高速公路塌方事故的报告

·高速公路塌方事故的报告

市建设委员会:

****年*月*日9时54分,**高速公路**路段发生塌方事故,造成了重伤10人、轻伤16人,2辆出租车严重受损,3辆货车有轻微变形,路段损坏650米的严格后果,中断车辆通行近30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人民币,高速公路塌方事故的报告。

事故发生后,当地交通局、公路管理局的负责同志立即随救援车和救护车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抢修工作。当地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工地工人近200多人闻讯也赶到现场救援,抢救时间持续近30小时。以交通局杜局长为指挥长成立了临时现场救援指挥部,一切有组织、有指挥地进行着,将受伤同志及时送往就近的医院抢救。

经调查分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人违章施工,按照施工程序应分两次浇铸的混凝土却一次浇铸;还有就是当时桥面上有三十人在施工,使得桥面负荷过重,这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次事故很惨重,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的损失,在当地产生了很大负面的影响,性质是非常严重的,我们的心情十分沉痛。这次事故的发生说明了我们市政工程总公司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不善,思想政治工作不落实,反映了我们作风不扎实,对安全工作抓得不力,在安全生产中管理不严,职工纪律松弛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范文《高速公路塌方事故的报告》。

为了使全公司职工从这起严重事故中吸取教训,我们于*月*日召开了副处以上干部会议,通报了这次事故,提出了搞好安全生产的紧急措施。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向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使每个职工都牢固地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极端负责的观念,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一丝不苟地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同时,各单位要切实解决职工生活中应该而且可以解决的问题,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动员广大职工干部迅速行动起来,以这次事故为教训,采取措施,堵塞漏洞,保证施工安全。

我公司对这次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已按照法律程序提出起诉,追究刑事责任;对与事故有关的领导也作了严肃的、正确的处理。我公司决定对市政总公司第一分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同志给予行政记过处分。这次事故虽然发生在下一级单位,但我们也应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为接受教训,教育全公司职工,恳请市建设委员会给我们以处分。

《高速公路塌方事故的报告》

推荐第5篇:车友嘟嘟因道路塌方不幸遇难事故分析

车友嘟嘟因道路塌方不幸遇难事故分析

车友嘟嘟,5月7日早上八点左右在离开云南德钦的路上遭遇塌方,因路况复杂,根据法医鉴定报告,可能摔车后胸部撞击路墩,造成胸腔内出血遇难。 德钦公安局已经电告她的家人,姐姐一人在去德钦的路上!

9号上午嘟嘟亲友从昆明出发飞往香格里拉,然后坐车子进德钦!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可惜我没赶上帮助他们!正常的情况下亲友应该明天或者后天到德钦。愿亲友一切顺利!

锐意车友今天正好去德钦,我将联系他给予必要的帮助!

与嘟嘟同行的两位车友,一位是路上捡的,一位是与嘟嘟一路同行的,嘟嘟的事情告一段落后,他们继续西行,可惜没能和嘟嘟家属碰面!愿上天保佑他们! 05081200 9号今晚五点至明晚五点,香格里拉--德钦开放道路一天,然后又将封闭道路15天!

德钦属于藏区,没有火化场,德钦方面要求水葬,家属不能接受!坚持要将嘟嘟拉到香格里拉火化带回老家,也就是说今天晚上5点到明天晚上五点前,他们要包车将嘟嘟从德钦接到香格里拉!

让我们共同祈祷:愿他们一路平安!

05091030 锐意车友我已经联系,他已经调到德钦政府部门工作,他明天进德钦,已经和嘟嘟姐姐联系上,锐意答应全力帮助嘟嘟亲友!

嘟嘟家人提到德钦方面不承担包车和火化费用,我说这是肯定的,他们没有责任!

现在,这笔费用对于嘟嘟家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我跟他们说,我们马上组织募捐,尽量帮我们的车友、朋友。我们深圳、珠三角、港台、乃至于全国车友都在关心着嘟嘟,我们会尽力帮助嘟嘟回江西永新老家!

也许,我们“走遍江西”群的第一个江西活动,就是从深圳--永新去祭奠我们的嘟嘟! 愿亲友节哀,一路平安!愿嘟嘟天堂的道路走好!

我现在就去福田商量募捐事宜,有消息及时公布,谢谢关心嘟嘟的朋友,谢谢大家! 05091130 已经联系当地车友,从香格里拉到德钦越180KM左右,没有修路的时候单程就要十几个小时,何况现在塌方修路。24小时来回非常危险,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有可能接了人后车子走318返回!

两位同行车友现在正在返回德钦途中,回来协助嘟嘟姐办理嘟嘟后事!

05100715 通宵未眠,想的就是一件事情:嘟嘟的同行车友是继续西行,或是回来协助嘟嘟家属处理嘟嘟身后事,我们大家对这两位车友评价的问题!

我在想,我们都是平原生活成长的,不了解高原的感受,去年8月份我走了川藏线,有一件事情一直没有公开说,现在大家都释怀了,说了也没关系。 严格说起来尽管我的年龄在四位车友中最大,而且以前从事的是电力工程质监工作,安全是第一位的。工作中嘴碎绝对是职业病,甚至会延伸到生活当中!了解我的人都多少知道一些。相信几位车友在旅途中受够了我的气,实际上我们现在都关系很好!比如大光头晴空! 我和另外三位车友上川藏南线的第二高山哑口,海拔高度5008。三位车友说搭车上山,我说可以,如果你们搭车我就和别的车友先走。次日,我等他们一起上山,我最后出发,刚上山不久就看见他们推车,当时已经比较晚,如果推车上山下午四点后登顶的话,山顶天气将非常糟糕。我的职业病犯了,黑着脸说:就开始推车啦?我在前面等你们!

我独自骑行了一段时间,停下来等他们三个,左等右等还没上来,电话没信号,于是我继续往上骑,有信号后打电话联系他们,没想到他们居然说找了个车子上山,电话还没挂就看见汽车载着他们三人突突突突的经过自己身边,当时一种强列的被抛弃的感觉。我一个人独自上山,因为我有严重的高反,又是一个人,所有的车友早都出发了。我咬牙坚持着,直到上了山,两位素不相识的湛江车友看见他们搭车走了,知道我有高反,在寒冷的东达山顶等我,当时非常感动!下了山碰见另一问车友,说其他两位车友已经从顶直接赶到邦达,那种失落的感觉我想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接受!此后,我就一直与湛江车友一起骑行到了拉萨!

到了拉萨后,我的心情还是不爽,也不愿意搭理他们。后来,我才了解,他们在东达山下商量,体力确实上不了山,电话与我联系不通,而且当时他们觉得我因为体力强些抛弃了他们。实际上,从成都到东达山我从没有抛弃他们,到了雅江,8人当中他们三人体力最弱,没有走过长途,分组我主动留下来陪同他们。事后我反省自己,我估计他们也确实觉得我一路管的太多,大家都是成年人,出来玩都想玩个痛快,干嘛要一个事儿妈管着。 这,就是高原!这就是缺氧的环境,其实在平原地带很小的事,也许在缺氧环境下都会放大,心智多少有些改变! 前面我说过:高原缺氧环境,任何人作出的选择都不能以平常论断!我们生活在低海拔地区,高原缺氧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智!不能以平原正常的环境下的理念来衡量挑战高原极限的人,这是不公平的!如此说来登珠峰,队友不行了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放弃他,难道这能用我们平原的道德标准衡量吗?

一个人如果没有做事,他不会有当时当地的经历,也就不会有正确的道德衡量标准!因此,无论嘟嘟的同行车友做什么,我们都应该理解,总是有原因的,我们放在他们的位置,也许做得更差!他们继续西行我能理解,他们回来帮助嘟嘟家属处理嘟嘟身后事,这就是伟大的人格,我们都应该景仰!

无疑,嘟嘟的精神是最美丽的,但是,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认为失去精神的肉体会是美丽的。嘟嘟遇难已经3天,大家想象一下当地暴热爆冷,遗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不知道请百度搜一下!因此,如果嘟嘟的同行车友继续西行,他们是一个正常人!反之,他们回来帮忙,我认为他们就是英雄,他们的人格比我们都高尚!

贴里有几位车友觉得我做的事情多,我可以告诉大家,目前我只不过坐在电脑前,流了泪,搜集信息输入电脑,联系各方面并且协调,提醒她们的注意事项,为家属提供有益的信息,这就是我干的全部,微不足道,如果嘟嘟车友会来帮忙,我远不如他们做的多,凭什么我得到赞誉,而他们受到指责?而且指责他们的人做的事情大多数比我还少! 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看问题!绝对不能指责我们的车友!

大家应该知道,当道德不小心变成伪道德的时候,杀伤力将比不道德更大! 正确做法是我们大家都思考怎么去帮助他们,怎么样可以为嘟嘟做得更多! 谢谢大家,同时也谢谢我去年拉萨的同行车友,你们受委屈了!

05101037 嘟嘟姐姐已经到了德钦,权威的事故原因与我们前期的得到的消息都不一样! 事故原因:在事故地段前胎被扎破,从单车上摔下,右腹部受伤造成腹腔内出血休克死亡!此事完全意外,特此修正! 两位车友已经放弃骑行,正搭车全力赶赴德钦,应该今天中午可以到!我说了,他们是英雄,是真正的好车友!嘟嘟在天之灵会欣慰的!

05101750 获悉最新消息,同行车友下午一点钟赶到德钦,嘟嘟姐姐已经将遗体接走,并原路在香格里拉返程中!这个女人太坚强了!车友是否前行,让他们自己决断吧! 云南锐意车友目前离德钦还有30KM。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默默地祝福嘟嘟姐姐一路平安!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非常感谢他们!

05111309 嘟嘟姐姐太勇敢了,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果然一人包车把嘟嘟接回香格里拉,今天凌晨一点左右已经火化! 目前准备飞昆明转机飞南昌,汽车回永新!

嘟嘟妹妹今晚汽车回永新,她的存折帐号将交给亮子并转给我,届时及时公布! 谢谢大家!愿我们的嘟嘟天堂之路走好,愿嘟嘟家人保重!

推荐第6篇:红棉隧道出口塌方分析报告

关于红棉隧道出口掌子面坍塌情况的分析报告

红棉隧道出口DK491+770~DK491+754段发生坍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均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勘察了解现场情况后,当即要求封锁现场。并及时与有关领导做了情况汇报。通过几天来的原因分析,情况如下:

一、事情经过:

11月13日17点40分左右,红棉隧道出口DK491+770~DK491+754段发生坍塌冒顶事件,塌顶处成圆弧形,直径约16米,土石方约1500m3,未造成人员伤亡。

现场施工里程至:线右上导DK491+754,线左上导DK491+762,仰拱DK491+770,二衬DK491+785.8,安全距离符合要求。该段洞身位于强风化砂岩层中,地表覆盖较厚素填土、粉质粘土层,洞顶原覆土厚度约23m,后由于市政红棉路施工刷成1:1的防护坡,正洞采用Φ89mm洞身长管棚,配合Φ42mm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四步CD法开挖后采用Ⅰ20型钢,0.6m/榀喷锚支护。经监控量测数据显示,支护后围岩基本稳定。

二、原因分析:

1、11月8日~10日连续中雨,红棉路边坡坡顶天沟排水流经此段。由于地表覆盖为较厚素填土,粉质粘土层,土层吸水饱满下渗,失去自稳能力,向掌子面的临空面滑动,线右瞬间突进大量土石,挤压中隔壁层失稳。

其次,围岩偏压,红棉路施工对洞顶覆盖土进行刷破,洞顶处于第一级边坡下,导致两侧土压力不均衡,且线左围岩风化程度强于线右。通过对洞顶观测DK491+750处有一断层,成圆弧分布,断面光滑。初步认定上述原因叠

1 加造成了该段塌方的发生。

2、从施工作业和管理方面的情况分析,主要原因为:

1四步CD开挖法,在开挖工序安排上工序乱、欠周密,左、右侧导坑未○拉开相应距离。为确保安全施工,强调和注重了二衬和仰拱的跟进施工,使掌子面施工封闭停工时间较长,且掌子面的喷射混凝土平整度、厚度不足不饱满,未及时回喷密实。

2上导坑采用大机械开挖,○铲车、挖机上下作业时使路面低于两侧拱架底最高到1m,钢架的临空面大,中隔壁易变形失稳;超前支护注浆未到位,浆液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存在较大误差。

3钢架连接板偏薄,采用M24(设计为M30)型螺栓连接,焊接钢架不○补强,中隔壁钢架没有弧度,部分钢架安装间距、垂直度、横向偏差不符合要求,钢架锁脚锚管与钢架焊接不牢固。

4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安全质量意识不强,○监管不力,缺乏责任心。安全预警卡控落实不到位,监控量测人员不足,超前地质预报未真正纳入工序管理。

5现场施工作业工班长技术水平队伍素质,○不适应铁道部风险隧道的要求。作业不标准、不规范,安全质量意识差。个别施工作业人员施工盲目性、随意性强,不严格按施工规范组织作业。

6现场监理工程师盯控督促检查上力度不够,○个别工序施工监理工作不细,缺乏反复盯、盯反复。监理工作缺乏精细化,缺乏真抓、实管、细致、认真。监理在施工全过程中盯控有空挡,与设计等单位沟通联系不够。

2

三、整改措施

1、施工单位要吸取此次深刻教训,认真对全体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安全教育和培训,认真查找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原因。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力度,认真落实安全预警卡控制度和办法。严格作业程序,规范施工。认真按11月15日召开的四方会议形成的处理方案组织实施。

2、加强红棉隧道出口的监理人员和监理工作的监管力度。监理工作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认真排查梳理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和安全质量隐患。逐一研究认真整改。隐蔽工程必须旁站到位,全过程盯控。原则问题绝不手软,不当老好人,不当罪人,严格监理,尽职尽责。

3、监理工作狠抓原材料进场使用关,逐一梳理排查不合格产品、材料。对检测和检验不合格材料坚决不准进场投入使用。对现场加工制作的半成品、成品严格按标准要求加工制作,不合格不准使用。

4、认真熟悉设计文件资料,主动参加现场技术交底和生产会议,重点地段、关键工序,稳扎稳打,监理工作做到精细化,加强巡查力度次数,减少空挡,把住安全质量关。

经过分析,监理单位已建议和提出对此次事件的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处罚,个别不称职不合格的管理和作业人员坚决立即组织清退出场,加强和补充调整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确保红棉隧道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同时,对现场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我们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增加现场监理人员和加强现场监理工作的力度。对此问题的相关监理人员相应纳入考核处理。

3 特别是当前要认真抓好此次整改方案的实施工作,按整改处理方案组织施工时,要制订好周密可行的安全措施,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无安全措 施和技术交底不准擅自组织施工,防止和杜绝次生事件的发生。对监理工作中不断发现的问题认真抓好整改到位的工作。监理工作做到稳扎稳打,主动出击,全面盯控,不断改进和提高监理工作水平,确保实现安全年。

附:变更设计会审纪要

北京瑞特监理厦深项目部

2011年11月23日

4

推荐第7篇:关于**高速公路塌方事故的报告

关于**高速公路塌方事故的报告 **市建设委员会:****年*月*日9时54分,**高速公路**路段发生塌方事故,造成了重伤10人、轻伤16人,2辆出租车严重受损,3辆货车有轻微变形,路段损坏650米的严格后果,中断车辆通行近30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人民币。事故发生后,当地交通局、公路管理局的负责同志立即随救援车和救护车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抢修工作。当地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工地工人近200多人闻讯也赶到现场救援,抢救时间持续近30小时。以交通局杜局长为指挥长成立了临时现场救援指挥部,一切有组织、有指挥地进行着,将受伤同志及时送往就近的医院抢救。经调查分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人违章施工,按照施工程序应分两次浇铸的混凝土却一次浇铸;还有就是当时桥面上有三十人在施工,使得桥面负荷过重,这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这次事故很惨重,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的损失,在当地产生了很大负面的影响,性质是非常严重的,我们的心情十分沉痛。这次事故的发生说明了我们市政工程总公司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不善,思想政治工作不落实,反映了我们作风不扎实,对安全工作抓得不力,在安全生产中管理不严,职工纪律松弛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为了使全公司职工从这起严重事故中吸取教训,我们于*月*日召开了副处以上干部会议,通报了这次事故,提出了搞好安全生产的紧急措施。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向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使每个职工都牢固地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极端负责的观念,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一丝不苟地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同时,各单位要切实解决职工生活中应该而且可以解决的问题,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动员广大职工干部迅速行动起来,以这次事故为教训,采取措施,堵塞漏洞,保证施工安全。我公司对这次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已按照法律程序提出起诉,追究刑事责任;对与事故有关的领导也作了严肃的、正确的处理。我公司决定对市政总公司第一分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同志给予行政记过处分。这次事故虽然发生在下一级单位,但我们也应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为接受教训,教育全公司职工,恳请市建设委员会给我们以处分。***工程总公司****年*月*日

推荐第8篇:关于**高速公路塌方事故的报告

关于**高速公路塌方事故的报告 **市建设委员会:****年*月*日9时54分,**高速公路**路段发生塌方事故,造成了重伤10人、轻伤16人,2辆出租车严重受损,3辆货车有轻微变形,路段损坏650米的严格后果,中断车辆通行近30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人民币。事故发生后,当地交通局、公路管理局的负责同志立即随救援车和救护车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抢修工作。当地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工地工人近200多人闻讯也赶到现场救援,抢救时间持续近30小时。以交通局杜局长为指挥长成立了临时现场救援指挥部,一切有组织、有指挥地进行着,将受伤同志及时送往就近的医院抢救。经调查分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人违章施工,按照施工程序应分两次浇铸的混凝土却一次浇铸;还有就是当时桥面上有三十人在施工,使得桥面负荷过重,这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这次事故很惨重,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的损失,在当地产生了很大负面的影响,性质是非常严重的,我们的心情十分沉痛。这次事故的发生说明了我们市政工程总公司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不善,思想政治工作不落实,反映了我们作风不扎实,对安全工作抓得不力,在安全生产中管理不严,职工纪律松弛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为了使全公司职工从这起严重事故中吸取教训,我们于*月*日召开了副处以上干部会议,通报了这次事故,提出了搞好安全生产的紧急措施。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向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使每个职工都牢固地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极端负责的观念,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一丝不苟地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同时,各单位要切实解决职工生活中应该而且可以解决的问题,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动员广大职工干部迅速行动起来,以这次事故为教训,采取措施,堵塞漏洞,保证施工安全。我公司对这次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已按照法律程序提出起诉,追究刑事责任;对与事故有关的领导也作了严肃的、正确的处理。我公司决定对市政总公司第一分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同志给予行政记过处分。这次事故虽然发生在下一级单位,但我们也应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为接受教训,教育全公司职工,恳请市建设委员会给我们以处分。***工程总公司****年*月*日

关于**高速公路塌方事故的报告一文由www.daodoc.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第9篇:隧道塌方整治

宝兰二线新玉石咀1号隧道塌方整治对策探讨

摘 要 宝兰二线新玉石咀1号隧道施工中曾多次发生塌方、掉块,其中进口端较大的一次塌方5600m3,并有11人困于洞中,抢险及整治施工十分危险,随时有发生更大规模塌方的可能,形势险迫,经过及时勘察,合理整治,成功通过了塌方段。本文分析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影响隧道施工的地质因素及病害产生原因,针对塌方整治的难点,总结了处理和预防塌方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隧道塌方 整治 对策

1.概况

宝兰二线新玉石咀1号隧道为双线曲线隧道,位于陇西土店子站东渭河北岸,隧道进口里程为DK1536+125,出口里程为DK1536+688,隧道全长为563m。隧道开挖由进口端开始,通过黄土进入岩层后掉块,塌方事故不断。在掌子面掘进至SK1536+270、护拱打至DK1536+260~+270,隧道衬砌到DK1536+

216、仰拱做到DK1536+230时,发生在DK1536+270段的5600m3塌方为最大,洞顶形成一直径10余米、高10余米的穹窿,造成施工人员11人困于洞中,生死不明(后经全力抢救脱险)。由于塌方段穹窿顶与洞外冲沟沟底对应,顶板薄,且均为土体,随时有塌通天甚至引发洞外高陡山坡塌滑的可能,加之围岩松动,掉块不断,给抢险施工带来极大的风险,因而,抢险措施和塌方整治对策成为隧道继续施工掘进的焦点和重点。

2.隧道工程地质特征

2.1 地形地貌

隧道位于渭河峡谷区,两岸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大于100m,北岸自然山坡高陡,坡度一般在40º以上,地表植被贫乏,黄土地貌景观,冲沟、陷穴等现象发育。 2.2 地层岩性

勘察与施工揭示,工点范围内地层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有由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及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压碎岩、板岩、片岩和燕山期花岗岩。

1)砂质黄土淡黄色,土质均匀,粉粒为主,具孔隙及垂直节理,半干硬,II级普通土,σ0=150kpa,II类围岩;具IV级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12m。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及洞身段山体表层,厚10~30m。出口处为坡积成因,夹杂碎、块石,工程地质相对较差。

2)压碎岩以花岗岩为主,局部矿物呈定向排列为花片麻岩,颜色渑杂,青灰、灰黑色为主,压碎或鳞片变晶结构,带状及片麻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严重,局部呈砂、土状,IV级软石为主,σ0=500~1000kpa,III~IV类围岩,多见于花岗岩与板岩、片岩接触带附近。

3)板岩、片岩灰色、灰褐色为主,变晶结构,板状、片状构造,受接触蚀变及构造影响,板理、片理及小的断层构造发育,岩层破碎,风化严重,IV级软石为主,σ0=600~800kpa,III~IV类围岩。一般见于花岗岩之上,局部呈捕虏体于花岗岩之中。 4)花岗岩青灰、灰白色,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受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石质坚硬,风化严重或极严重,风化层一般2~5m,局部厚达10m,为10m, 级软石,σ0=500~800kpa,以下V级次坚石,σ0=1200kpa,IV类围岩。 2.3 水文地质

隧道在勘测及施工期间未遇到较大地下水,仅在雨季施工时偶见少量下渗的基岩裂隙水,对隧道围岩及施工不构成影响。

3.影响隧道施工的地质因素

3.1 地形地貌因素

本隧位于渭河峡谷区北岸既有线靠山一侧,线间距20~50m,既有线在此以填方或半填半挖形式通过山坡坡脚,高陡的山坡,发育的冲沟、陷穴,对隧道进、出口的塌方往往直接影响,由于塌方,引起洞顶地表开裂变形,对坡角的既有铁路构成重大安全隐患,处理不当,变形进一步发展势必直接威胁既有线行车安全,给II线隧道施工造成极大困难。故而,必须严控和妥善处理好隧道进、出口段的塌方。 3.2 地层岩性因素

隧道原设计图系根据进口一个钻孔和现场调查资料填绘,与工程有关只显示上更新统砂质黄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两种较单一地层。然在隧道施工开挖中实际还遇到压碎花岗岩(部分为花岗片麻岩)及板岩、片岩等较软弱岩层。而且,在隧道施工中,开挖掌子面较多在侵入的花岗岩与板岩、片岩等的蚀变接触带附近。岩相的复杂与变化,严重制约了隧道的掘进,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3.3 地质构造因素

勘察及开挖显示,本隧未穿越大的断层构造,但从隧道掘进中所遇岩性、岩相变化大,较多为动力变质、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层;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局部有断层破碎带宽度1~2m的小的断层切割,岩层破碎等情况仍可认定:隧道围岩受构造影响严重,岩层风化破碎,而原资料勘测人员显然对此认识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隧道设计和施工掘进。

3.4 不良地质因素

主要为高自重湿陷性黄土问题。隧道范围广布的\"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及衍生的黄土冲沟、陷穴等,是隧道尤其是进、出口段施工的隐患,往往给隧道施工带来意想不到的不利影响,本隧道施工中几次较大的坍方变形,与其不无关系。

4.塌方原因分析

纵观本隧施工所遇几次较大塌方,除前述地质因素外,分析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对隧道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复杂性认识不足,工程措施不到位或针对性不强。这其中有勘测设计存在的问题,更有监理、施工的因素,出现问题及时反映,及时有针对性采取变更加强措施,即可避免事故或减少损失。

(2)施工单位急功近利,为赶工期、抢进度,往往忽视设计文件中要求或设计、配合施工人员屡次强调的“做好超前支护、控制台阶的开挖长度,做到先棚后挖,支护衬砌紧跟”的施工原则,在进、出口段及软弱岩层开挖中,台阶过长、二次衬砌与掌子面距离过大,以至出现坍方,影响了隧道的正常施工。 (3)部分工程施工措施不到位,如对进口端洞顶冲沟内黄土陷穴的调查、回填不及时,对塌方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由于在一定段落内隧道位于侵入岩与片岩的蚀变接触带及部分断层与风化破碎带中,蚀变接触带等出现在隧道开挖面的里程段落不定,没有规律,而且片岩捕虏体在开挖断面上的位置也毫无规律,给制定隧道的施工方案及支护参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遇到地质条件变化时,不能及时的改变施工方法,是造成塌方的一个因素。

5.塌方整治的难点及对策措施

5.1 进口端5600m3 塌方整治难点及对策措施 本塌方发生在进口端DK1536+227~+247 长20m段,向前距开挖掌子面23m.,往后距隧道衬砌终点11m。塌方处初期支护垮塌,洞顶已塌至黄土层中,形成高十余米的穹窿,距其外对应的冲沟沟底仅约10m。鉴于塌方后围岩松动,掉块不断,洞顶土体薄,随时有塌通天甚至引发洞外高陡山坡的塌滑变形,给清坍抢险带来更大风险,因而,安全施工,避免变形扩大至难以控制,成为塌方整治的难点。

针对塌方整治的难点,经多方共商,集思广益,制定施工抢险措施如下:

(1)对DK1536+216(二衬终点)~+227长11m段既有施工支护进行加强,采用Φ42焊管(4m长)梅花形布置,注浆锚固;加喷C20混凝土10cm厚,确保塌方段两端不再继续产生塌方。 (2)从DK1536+224开始在拱部用Φ100钢管按环向间距0.5m做棚架(拦挡大块落石)并挂网(拦挡小块落石),同时按1榀/m架立型钢做为棚架支撑,并用Φ200钢管做竖向支撑至塌方顶,至DK1536+247止,长23m。

(3)在已完成棚架保护下清理塌落堆积物,同时用焊接方法按每次1m向前延伸棚架和型钢支撑,并做竖向支撑、清坍,循环作业一直到未塌方支护地段(DK1536+247)。 (4)在塌方段支护稳定后,塌方顶部喷射C20混凝土15cm防护层;在该段起拱线以上部分做排架和模板,泵送混凝土浇筑1m厚护拱(拱顶)。

(5)在拱部护拱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后,拆除排架、模板,切割竖向支撑钢管进行下部施工———采用马口形式开挖,架立钢架支撑、浇筑混凝土,在护拱强度达到要求后,紧跟进行衬砌混凝土施工,在DK1536+216~+260长44m段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予以加强。

(6)塌方段拱部衬砌背后穹窿空洞采用黄土水泥浆(水泥掺量10%)注浆回填。 5.2 出口端1000m3塌方整治难点及对策措施

塌方发生在DK1536+625~635段,拱部以上覆盖层约20m, 已塌通,山体表面形成一直径约10m,深12m左右的井状陷坑,坑壁陡直,靠山侧表层坡积碎石厚8~10m,中密状,下伏向河陡倾的片岩、板岩。陷坑所在山坡高陡,坡度近45º;洞内进口端衬砌至DK1536+599,出口端衬砌至DK1536+640,相距41m;进口端施工掌子面在DK1536+627,出口端施工掌子面在DK1536+630,相距仅3m,已为塌落物覆盖,塌方尤其陷坑的进一步发展,势必造成上方山体的失稳,危及位于坡脚的既有线行车安全,形势险迫。 为此,现场提出的治理原则是,迅速先治理洞外塌落的陷坑,避免其进一步发展,引起山坡变形,危及行车安全,后进行洞内塌方整治施工。采报措施以下。 1)陷坑的处理

(1)查明陷坑外山坡变形情况,观测变形发展,增设观测、预警岗哨;准备防水布,雨天及时封盖坑口,防止表水流入,恶化坡体条件。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地形条件、材料及机具设备等资源),在确保坑壁及坡体稳定和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灵活采取包括坑内挂网、锚喷、支护;坑外截、排水,夯填地表裂缝等措施。 2)隧道内的处理

(1)鉴于隧道上半断面曾以导坑贯通,坍塌后地表陷落,塌方体以松散碎、块石土为主,同意DK1536+627~630长3m, 段围岩类别由IV类变更为1类。 (2)施工支护予以加强,设1榀/m的格栅钢梁,拱部设超前小导管。

(3)DK1536+620~+640长20m 段衬砌类型采用“专隧(93)0030~23”,衬砌拱墙采用C20钢筋混凝土。

(4)DK1536+627~+630长3m 段以2榀/m钢筋格栅加强支护,并模筑C20混凝土50cm厚护拱。 (5)塌方段衬砌完成后,及时对陷坑进行恢复原地表回填夯实,并在表面设粘土隔水层,厚50cm。

6.结束语

本隧道在各方关注和施工单位努力下业已掘通,各种塌方事故依照所制定整治措施也已顺利治理完成,回顾和反思隧道施工所遇塌方问题,有以下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1)隧道与其它工程的不同之处是对施工安全的要求更高,任何疏漏、谬误,在隧道施工中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又不能做到像其他工程那样慎密,从而导致隧道工程施工地质条件变数较大,本隧道及本线其他一些隧道事故多发,变更频繁的事例再次证实了这一点。控制这个变数,靠得是一线地质人员深入细致的地质工作,靠的是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2)纵观本线多个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塌方掉块问题,绝大部分与隧道初期支护不及时或二次衬砌距施工掌子面距离过远密切相关,各方尤其是施工单位对此应充分加以重视,急功近利,往往因小失大,得不偿失。魏家磨1号、琥珀等岩质隧道,二衬距掌子面最远时达230m、190m,在基岩裂隙水及风化作用下,初期支护无力抵抗变形发展,以至隧道多次发生塌方、掉块、变形、开裂,教训可谓深重。

(3)隧道施工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固然无法精准地预料,然施工单位对不同地质条件的施工应变能力应是可以调整的,至少做到遇地质条件变化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及时采取调整变更措施是容易的。而现在较多的施工单位不知何故,遇事或遇地质条件变化不反映或不听从设计单位意见,自行解决,处理措施不当时,往往恶化了施工地质条件,给后续工作带来许多无谓的困难和麻烦,问题的症结有待查找、总结。 最后要强调的是,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并重,工期与进度从属,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应遵从这一点。

推荐第10篇:隧道塌方救援

隧道塌方救援

一、为了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领域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有效防范和控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深入贯彻铁道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中铁三局组织召开了此次隧道坍塌应急救援演练现场观摩会。峪儿2号隧道位于阳曲县凌井店乡,全长330米,最大埋深29.6米,围岩级别复杂。应急救援指挥组下设应急救援技术组、保障组、协调组、抢险一组、抢险二组、警戒组等六个专业处置组。上午10时演习开始。此时,洞内警报响起,救援小组全体成员火速集合,立即启动隧道塌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技术组观察坍塌险情,立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救援方案。协调组立刻向120急救中心求助,警戒组迅速封锁施工便道,警戒洞口,疏通救援通道,抢险一组人员进洞清理洞内障碍物。保障组立即调集救援设备、物资,技术组向指挥部报告洞内的坍塌险情、人员伤情及救援方案。指挥部确定发布执行1号抢险救援方案。抢险二组立即准备急救器械、药品,等待救治伤员,演习人员中“ 3名伤员”均在洞口包扎。抢险机械设备迅速赶到塌方现场进行抢险救援,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向洞外紧张装运塌方土方。装有型钢、枕木等抢险救援物资的自卸汽车进入洞内,方案组继续抢险,支护作业接近尾声。120救护车进入事故现场,3名伤员在洞口简单包扎后,送上救护车鸣笛离开现场,应急救援行动结束。最后,对制定的《峪儿2号隧道防坍塌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演练过程进行了评审。本次演习机械投入30台次,参加人员50人,演习时间共50多分钟。中铁三局六公司为筹备好这次演练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演练过程:

a、出现险情后,值班人员立即用隧道内电话机和洞外取得联系,由洞外人员电话通知应急救援中心,值班电话0531-3946745,值班调度程峪在接到电话后迅速向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报告详情,同时向副组长***进行汇报,组长得知详情后立即下达应急救援命令。 b、根据汇报情况,洞内、洞外同时行动,洞外由后勤保障组调动救援车辆在外等候,救援组副组长***进入隧道内急调洞内其他人员将受伤人员迅速抢离至安全地带,值班人员用对讲机通知洞内救援车辆赶到,将受伤人员运至洞外。

c、在将伤员护送到洞外之前,医务人员及急救车辆已经在洞外等候,待伤员出洞外后,医务人员对其先进行初步应急治疗,而后指导其他人员将受伤人员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治疗,事先安排两人陪同到医院进行护理。 d、技术保障组由领导组副组长***带队到达塌方地点进行察看,确认为围岩突变引起拱部塌方,随即和领导组组长代光国、副组长***及其他技术人员研究制定方案,采取拱部加设型钢架及钢筋网、锚杆,导管注浆后进行喷射砼支护。

e、方案确定后,副组长***即刻召集开挖班人员进行危石处理,***通知洞外物资保障组调用物资库内防坍塌所备好的型钢拱架、钢管、锚杆、钢筋网片、水泥及水玻璃运到洞内,并由带班人员安排支护班将拌制好的喷浆料也运至工作面等候。待导管注浆完毕、钢格栅及配套设施安装完后进行喷射砼。

f、经过8个小时的加固处理,塌方处围岩已稳定不再发生变化,而后副组长***安排装载机和运输车辆对塌方土石进行清理,并在值班人员的监护下将开挖台车拖离至工作面,在清理过程中将被埋入的钻机(假设)逐台取出。 通过这次演练,使全体救援人员更清楚和明确了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更清楚的认识到相互间配合的重要性,政令畅通、统一指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是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程序化、步骤化的关键,通讯器材是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实发事件时能快速反应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次演练为能充分应对突发的塌方事故掌握了实战经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从工程地质角度来看,塌方包括“岩崩”及“岩堆”两类不良地质现象。“岩崩”是在陡峻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突然而急剧地向下倾倒、崩落翻滚和跳跃运动的一种地质现象。“岩堆”是在山区陡峻山坡下,以重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一种块状碎屑岩石及土所形成的堆积体。岩堆体的物质来源可以是由岩崩岩块为主的,也可以是由崩落的或坠落的岩块为主的。塌方事故处置程序如下:

(1)发生塌方事故立即上报施工队长。

(2)接报后,施工队长负责派调人员车辆前往现场,并立即上报领导小组。

(3)疏散边坡下方的人员,撤离机械设备。

(4)技术部根据现场情况,定出临时支护方案及安全措施,避免扩大塌方,并立即联系监理单位及设计代表,商议治理方案。

(5)塌方通常治理方法:

a 减载。将边坡上方的岩崩体挖除。

b拦截。在岩崩体下方设缓冲平台、落石槽、拦石墙等,同时要注意在这些拦截构造物处填实泥土,以减少岩崩体对它们的冲击破坏。

c支护、撑顶。在岩崩体出现的位置上将其保护或固定起来,以消除其不稳定的隐患。

d插别。即在大块岩崩体上用大眼方式将粗钢筋或钢轨插入下部稳定岩体上,也可以在其外侧大一排孔眼,插入粗钢筋或钢轨等以阻挡其翻滚。

e注浆、压浆或喷锚。用这些方法将有裂缝或隙缝的岩体或岩层连成整体,以免块石坠落。

fSNS柔性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锚杆和减压环为主要材料构成的防护系统,其安全可靠性大,对于难于治理的大型岩崩是一种良好的对策。

(6)技术部调查分析塌方原因 ,做出报告上报领导小组。

公路桥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一、

1.安全防护管理

除了要建立健全现场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广泛进行安全意识及纪律的教育外,要针对建筑施工的特点,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1)深基础及大孔径桩、扩底桩的安全防护:

1)挖土深度超过1.5m时,应根据土质情况按规定放坡或加设支撑。开挖深度超过2m时,必须在边沿设立两道护身栏,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

2)槽、坑、沟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放置机具。槽、坑、沟边与建(构)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m,特殊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报上级安全、技术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

3)挖土时,如发现边坡裂缝或连续滚落土粒时,施工人员应立即撤离操作地点,井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4)已挖完或部分挖完的槽、坑,在雨后、解冻或复工前,应仔细观察土壤情况,如发现有裂缝、鼓包、滑动等现象,应及时排除险情后方能施工。

5)必须在雨期施工的深基础,应在距坑边1m远处挖排水沟或筑挡水堤,防止雨水灌入。坑底四周应设集水坑和引水沟,以便用抽水机将积水抽出。当基坑底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基坑开挖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

6)深基开挖应尽量不放坡。当采取挡土桩、地下连续墙时,应进行设计计算。当超过—定深度,应根据土质情况,采取拉桩、支撑或锚杆支护等措施。

7)人工挖大直径孔桩,要防止土块下坠及孔下窒息。可先挖至1.5m处安放钢套筒,筒外缘填土夯实或做混凝土护壁。然后由上向下逐层挖土,每层不超过900mm,支钢模,浇筑混凝土护壁。当挖到3~5m深时,孔内应放置钢网板,并配置小型电动抽风机。在洞内操作时娶经常通风。

8)大直径钻孔扩底桩采用人工扩孔时,为了防止孔壁塌方,在机械成孔后要及时放安全钢筋笼。在人工下孔前,应先用气泵向孔下输气或用提土桶在孔内上下提放,使孔内空气流通,换出有害气体。必要时可先用小动物或仪器放人孔内做试验,如无反应,人才可下孔作业。下孔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绳并备有联系信号,以防一旦发生问题立即能联系,将人提出孔外。

9)各种灌注桩在成孔后,浇筑混凝土前,必须保护好洞口,并加盖或设护栏,防止有人坠入孔内。

(2)脚手架等使用安全防护:

1)使用的脚手架及搭设方案须经设计计算,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搭设。—般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2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lm.一般装修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8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5m.

2)采用支撑于地面上的外脚手时,必须以15~18m高度为一段,采取挑、撑、吊等方法,分段将荷载分卸到建筑物上,同时每层应与建筑物拉接,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大于4m,水平距离不得大于4.5m.拉接所用材料的强度不得低于双股8号铅丝,应以钢管为主。

3)脚手架使用的钢管,其外径、壁厚应符合设计或有关要求。并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扣件,不得使用铅丝或其它材料绑扎。

4)脚手架必须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和不变形。外脚手架,纵向必须设置十字盖,十字盖宽度不得超过7根立杆,与水平夹角应为45.~60……

5)结构用的里、外脚手架,使用荷载不得超过2.6kN/m2;装修用的里、外脚手架,使用荷载不得超过2kN/m2.

6)脚手架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高墙面不得大于20cm,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脚手板下层兜设水平网。操作面外侧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板或设一道护身栏杆,立挂安全网,下口要封严,防护高度应为1.2m.

7)外脚手架外侧边缘与架空电气线路的边线之间,应按有关规范要求,保持一定的安全操作距离。特殊情况,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8)插口、吊篮、桥式脚手架及外挂架等工具式脚手架,应按有关规定支搭使用:脚手架板必须坚实并固定铺严。脚手架与建筑物应拉接牢固,并立挂安全网,安全网下口应兜过脚手板下方后封严。外挂架必须用有防脱钩装置的穿墙螺栓,里侧加垫板并用双螺母紧固桥式架必须有灵敏、有效的防脱钩自锁装置,其立柱必须随层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m.

9)插口架别杠应用10cm×10cm木方,别杠每端应长于所别实墙体20cm,其上端的钢管应用双扣件锁牢,在别杠未别好或松动时,严禁上人。吊篮靠建筑物一侧应设1.2m高护身栏杆,使用时应与建筑物拉牢。

10)工具式脚手架升降时,必须用保险绳随升降调整。吊篮保险绳应兜底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吊钩必须有防脱钩装置。

11)桥式脚手架只适用外装修和结构外防护,且高度在20m以下的建筑,桥架的跨度不得大于12m.外装修使用时,应保证施工活荷载不超过1.2kN/m2;外防护使用时,应保证防护高度超出操作面1.2m,超出部分应绑护身栏杆和立挂安全网。

12)井字架支搭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高度在10~15m应设一组缆风绳,每增高10m加设一组,每组四根。临近建筑物或脚手架一侧应采取拉接措施。缆风绳应用直径不小于12.5mm的钢丝绳,并按规定埋设地锚,严禁绑捆在树木、电线杆等物体上,严禁用别杠调节其长度。

井字架首层进料口一侧应搭设长度不小于2m的防护棚,另外三个侧面应封闭。每层卸料平台应有防护门,两侧应设护身栏杆和挡脚板。

井字架吊笼出人口应有安全门,两侧应有安全防护设施。吊笼定位托杠必须采用定型装置,吊笼运行中不准乘人。

井字架导向滑轮必须单独设置牢固地锚,不得捆绑在脚手架上。导向滑轮至卷扬机的钢丝绳,凡经通道处应于遮护。

井字架天轮与最高—层上料平台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6m,并须设置超高限位装置,使吊笼上升最高位置与天轮间垂直距离不小于2m.

{3)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医生体检合格,凡患有不适宜从事高处作业疾病的人员,一律禁止从事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区域必须划出禁区,并设置围栏,禁止行人、闲人通行闯入。建筑物的出入口,应搭设长3~6m、宽度大于通道两侧各lm的防护棚,棚顶应满铺小于5cm厚的脚手板。临近施工区域,对人或物构成威胁的地方,亦应支搭防护棚。

3)无脚手架或采用单排外脚手架和工具式脚手架施工的高层建筑,首层四周必须支设固定6m宽双层水平安全网,并每隔四层固定一道3m宽的水平安全网。水平安全网接口处必连接严密,与建筑物间隙不大于10cm,并且其外沿明显高于内沿。无法支搭水平安全网时,必须逐层立封安全网。水平安全网直到确无高处作业时方可拆除。

4)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路线行走,禁止在没有防护设施的情况下,沿高墙、脚手架、挑梁、支撑、起重臂。运行吊篮等处攀登或行走。

5)高处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和避雷设施。

6)高处作业所需的料具、设备等,必须根据施工进度随用随运,禁止超负荷。楼层垃圾应集中堆放,及时清理,倾倒时应有防护设施并设专门区域,由专人看管。楼梯踏步、休息平台、阳台等悬挑结构处,不得堆放料具和杂物。

7)六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雪、浓雾,禁止从事露天高处作业。

8)高处作业的料具应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时放八工具袋内,严禁乱堆乱放和从高处抛掷材料、工具、物件。

9)楼层安全防护:

①1.5m×1.5m以下孔洞,应预埋通长钢筋网或加固定盖板。1.5m×1.5m以上孔洞,四周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其间支挂水平安全网。

②电梯井口应设高度不低于1.2m的金属防护门。电梯井内首层和以上每隔四层应设—道安全网,安全网宜封闭严密。未经批准,电梯井内不得作垂直运输或垃圾通道。

③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护身杆或用安全网立挂防护。回转式楼梯应支设首层水平安全网,并每隔四层增设一道。

④阳台栏板应随层安装。不能随层安装时,应设两道防护栏杆或立挂安全网封闭。

(4)临时用电安全防护:

1)临时用电应按有关规定编好施工组织设汁,并建立对现场线路、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2)配电线路必须按有关规定架设整齐,架空线应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或沿地明敷设。

3)室内、外线路均应与施工机具、车辆及行人保持最小安全距离,否则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4)配电系统必须采取分级配电,各类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和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

各类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应完整、牢固、防雨、防尘,箱体应外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停止使用的配电箱应切断电源,箱门上锁。

5)独立的配电系统应按有关标准规定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具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在采用接零或接地保护的同时,应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

各种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

6)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屯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7)采用220V电源照明时,应按规定布线和装设灯具,并在电源一侧加装污电保护器。特殊场所必须按国家标准规定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器。

使用行灯照明,其电源电压不应超过36V,灯体与手柄应坚固,绝缘良好。电源线应用橡套电缆线,不得使用塑胶线。行灯变压器应有防潮、防雨水设施。

8)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次线长度应小于5m,二次线长度应小于30m,两侧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回路地线。焊把线应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应防潮、防雨、防砸。

(5)施工机具安全防护:

1)塔式起重机的路基和轨道铺设及其安装,应符合国家标准及原厂使用规定,在办理验收手续后方可使用。

2)塔式起重机的安全装置(四限位、两保险)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3)施工电梯的地基、安装和使用应符合原厂使用规定,在办理验收手续后方可使用。其安全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4)卷扬机、搅拌机应搭设防砸、防雨操作棚。卷扬机机身固定应设地锚,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导向滑轮不得用开口拉板式滑轮。搅拌机使用前应固定,不得用轮胎代替支撑。启动装置、离合器、制动器、保险链、防护罩应齐全完好,使用安全可靠。

停用或停电时,应切断电源。卷扬机吊笼应降至地面,搅拌机料斗应升起并挂好保险链。

5)机动翻斗车行驶时速不超过5km,行车中严禁带人。

6)蛙式打夯机必须两人操作。操作人员应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胶鞋。操作手柄应有绝缘措施。停用或停电时应切断电源。

7)乙炔发生器必须使用金属防爆膜,严禁用胶皮薄膜代替。回火防止器应保持一定水量,氧气瓶不得曝晒、倒置、平使,禁上沾油。氧气和乙炔瓶(罐)工作间距不小于5m,两瓶同焊炬间的距离不得小于l0cm.严禁使用浮桶式乙炔发生器。

8)圆锯、平面刨(手压刨)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凡长度小于50cra,厚度大于锯盘半径的木料,严禁使用圆锯裁割:砂轮机应使用单向开关,并应装设不小于180.的防护罩和牢固的工件托架,严禁使用不圆、有裂纹、磨损剩余部分不足25mm的砂轮。

9)钢丝绳使用应石是够的安全储备,凡表面磨损、腐蚀、断丝超过标准、有死弯、断股、油芯外露的不得使用;吊钩应有防止脱钩保险装置;卡环在使用时,应使销轴和环底受力。

10)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在制定操作规程的同时,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2.消防保卫管理

(1)施工现场必须遵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党领导负责保卫工作。有总、分包单位的施工现场,实行总承包单位负责的保卫工作制度,各分包单位应接受总包单位的统—领导和监督检查。

(2)现场要建立门卫、巡逻护场制度。护场守卫人员要佩带执勤标志。重要工程、重点工程要实行凭证出入制度。

(3)料场、库房的设置应符合治安消防要求,并配有必要的防范设施。易燃易爆、贵重、剧毒、放射性等物品,要设专库专管,严格执行领用、回收制度。

(4)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宽度不小于3.5m的消防车道。消防车道不能环行时,应在适当地点修建回转车道。

(5)现场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做到布局合理,并经常注意维修、保养。

(6)现场进水干管直径不小于l00mm.消火栓处昼夜要有明显标志,配备足够的水龙带,在周围3m内干;替存改任何物品。

(7)消防设施要能保证建筑物最高点的灭火需要。高压水泵及高层消火栓要随结构施工同时设置。临时消火栓要有防寒防冻保温措施。

(8)严格执行用火申报审批制度,凡是电气焊及用明火处,要有灭火措施及设备,周围无易燃物。并有专人看管。

(9)在施工程内不准作库房使用,进入工程的可燃材料,应按工程计划限量进入,并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10)冬施保温材料,不得采用可燃保温材料。

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工作,应采取专职人员检查与群众性检查结合,平时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施工高峰阶段和冬、雨期阶段要组织专项检查。

检查的重点应围绕高处作业、电气线路、机械动力等方面进行,防止发生高处坠落、触电、机械曲人等事故。另外,应针对施工特点,如深基、高空吊装、架子平台、防火、防塌、防爆、防毒等进行专业检查。

第11篇:某镇公路塌方修复通车报告

x政字[2011]xx号

xxx镇人民政府

关于xxx镇xx公路连接线塌方修复申请资金的报

xxx农村公路管理局:

xxx镇xx公路位于xxx镇西南部,海拔205米,属于高寒山区。该公路服务于5个村,共有1188户,人口4580人,耕地面积5237亩。该路段从xx村至xx村全程23公里。今年来受“8.1”-“8.5”暴雨洪水灾害,造成xx连接17处塌方、垮方(其中:大塌垮方6处;小塌垮方11处)。据统计塌方共计1200延米长,约1800余方。

目前已造成5个村、1188户人生产生活困难,故特向贵局报告,请求拨款修复,是修复工程早日完成,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特此报告!

二0一一年八月八日

主题词: xx公路 修复 报告 x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8月8日印发

共印10份

第12篇:高边坡塌方演练报告docx

G207双牌尚仁里至道县县城段公路改建工程

ⅢA5合同段(k120+000-k128+940)

边坡坍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总结报告

编制: 邹荣耀 审核: 陈立忠

G207双牌尚仁里至道县县城段公路改建工程

ⅢA5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目录

一、目的

二、演练准备

三、演练内容

四、演练成果与不足

五、今后工作打算

高边坡塌方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总结报告

按照高边坡塌方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要求,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应对各类事故的自救和抢险技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全面提升抵御突发性高事故的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危害,我项目部于2013年3月21日进行了高边坡塌方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活动。

一、目的:

1、以《边坡塌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依据,本着“贴近实战、周密组织、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实际演习,检验应急指挥机制、预案及相关措施,锻炼救援队伍,提高我部处理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整体水平。

2、通过实战演练,加深本项目广大干部、职工对施工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救灾器材正确使用的实战技能。

3、进一步提高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4、强化培训突发事件发生时,事故现场人员救援速度和自我保护能力。

5、进一步了解重点岗位职工和新录用职工对预案的学习、应用和掌握能力。

6、检查应急救援的启动能力,以及各工种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的整体协同能力和应急水平。

7、检查各应急物资的准备情况是否能满足应急救援的要求。

二、演练准备:

1、观摩单位:永州市干线公路改建有限公司G207双牌分公司、湖南省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G207双牌段ⅢJ1监理处、G207双牌尚仁里至道县县城段公路改建工程ⅢA

1、ⅢA

2、ⅢA

3、ⅢA

4、ⅢA6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演练日期:2013年3月21日 时间:上午9:00整

3、演练地点:ⅢA5合同路基施工现场(K123+450-500) 观摩区K123+700,演练区K123+500。

三、演练内容:

模拟路基施工现场发生高边坡塌方事故,演练组织指挥、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详细过程为一队施工场地发生坍塌事故的险情,一名施工人员受伤,施工队长(蒋正明)电话上报组长(陈立忠),陈刚、李为民负责救援,谭雅丽负责就近联系医护单位,邹荣耀负责调配救援车辆设备,其余成员负责组长调配。

1、演练具体步骤和内容:

(1)、2013年3月21日上午09点00分,召集所有参加演练人员在项目部集合,由项目经理陈立忠为大家进行演练前动员,专职安全员讲解演练注意事项以及具体演练步骤;

(2)、10点08分,k123+480高边坡卸载现场作业人员正进行着紧张的施工,突然,施工人员突然发现上边坡坡顶土体部分滑落,继而出现大的滑坡裂缝,随之大面积土体坍塌。

现场值班人员迅速命令作业人员沿逃G207国道老路撤出施工现场,并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进行汇报。 (3)、10:15副经理阳家兴接到施工队报告:边坡发生坍塌,有人受重伤,立即组织开展紧急救援。

10点20分,副经理阳家兴通知应急技术队、应急抢险队、现场救援队、医疗救援队、后勤保障队、物资保障队、通讯联络队迅速赶往指定地点(k123+650)集结待命。 (4)、10点30分,专职安全员邹荣耀带领应急小组到事故现场,调查事故现场人员机械情况,确定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和作业机械,发现在边坡坍塌处,有一名现场施工指挥人员被垮塌的石头压住双腿。并根据坍塌情况作简短分工;并安排2人严密观察塌方处的情况,以防止二次坍塌,提前通知,一面造成二次伤害。

(在外等候的应急抢险队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领取应急物资并列队待命。应急技术在施工员介绍的基础上,迅速给各组负责人分析现场情况)。

(5)被困人员的营救

10点40分,阳家兴一声令下,抢险人员、车辆、机械有序的到达现场,展开了分秒必争的坍塌大救援。

应急指挥下令,立即进行医疗救援,将石头移开后,医疗组人员迅速将药箱、担架、氧气袋等救护物资同时带入,医疗组人员进入后,对伤员进行简单包扎并固定在担架上送至至救援车上,医疗组人员随车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此时时间为10点55分。

2、应急结束与总结: 全部受困人员脱险后,施工队长现场清点人数,核查施工人员是否全部救出,应急事故处置工作基本完成,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组长宣布应急演练结束,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应急指挥部向上级部门逐一汇报本次事故处理情况后,然后宣布“演练结束”!应急演练共历时40分钟。所有参加演练人员回到会议室进行总结。

3、后期处置

(1)项目经理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开展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等事项。

(2)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施工。

四、演练成果与不足

本次演练时间紧,任务重,全体参加部门和人员没有丝毫懈怠发扬了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协同作战、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使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演练成效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1、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应急演练的意识。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江西井冈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

一、健康至上、环保优先、诚信守法、优质高效、持续改进的重要体现。通过演练,让我们看到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经常性、针对性德演练是十分必要德。演练还教育了广大参建人员,对增强他们隧道安全工作和应急救援处置的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2、锻炼了救援队伍的能力,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水平。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应急救援队伍的技能熟练程度和专业水平,为坍塌事故实际救援处置提供了经验和方法,为确保建立一支拉得出、打的响、战得胜的优秀应急救援队伍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演练,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任务,并熟悉掌握应急救援处置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效地提高了整体应急救援的反应能力、指挥水平和实战能力,增强了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

3、完善了应急救援的体系,增强了预案的可操作性。事前预防固然重要,但事后救援也必不可少。演练可以发现问题、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为实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目标和进一步健全完善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和处置程序探索了方法、提拱了经验、明确了目标。找到了差距。通过演练和组织观摩,进一步促使各项安全措施、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虽然演练取得了成功,但是,我们也从中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一是演练中通讯不够畅通。今后做好通讯设备的调试工作,并要有相应的备用通讯方式。二是演练后要加强现场安全警示及现场除险工作。为切实确保安全,应在演练场地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发生意外事故。

五、今后工作打算

在以后的安全生产中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线,深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我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提高认识,增强应急管理责任、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强化应急管理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正确分析突发事件的风险和挑战,进一步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责任,常抓不懈,努力提高我部的应急体系建设管理水平。

2、要健全体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并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很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性的开展预案演练,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要突出重点,开展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掌握本合同段各类安全生产隐患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际动态管理和监控,加强2协作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要组织力量限期整改,特别是要加强对高危险业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采取措施,尽快消除。

4、要预防为主,加强对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在加强信息报告工作的同时,通过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不断扩宽信息报送渠道。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

演练现场照片附后(共6张)

G207双牌尚仁里至道县县城段公路改建工程

ⅢA5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3年3月22日

项目经理陈立忠做演练动员

专职安全员邹荣耀讲解演练注意事项

应急救援队、安全警戒队、善后事宜处置队、医疗救援队、后勤服务队、物资保障队迅速赶往指定地点

(k123+650)集结待命

现场实施紧急救援

急救医生检查伤势

急救医生现场急救

第13篇:基坑塌方紧急预案

基坑塌方紧急预案

基坑塌方紧急预案

一、概述

基坑塌方是在基坑施工中由于地质不良、施工方法不当、基坑暴露时间太久、支护不及时或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层结构失稳、垮塌造成的事故。基坑塌方一旦出现,会对作业区人员的生命安全、设备财产、相邻结构物造成较大危害和损失。为防止由于突发事件造成指挥失灵、事态失控、延误抢救时机;为减少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事故处理的综合应急能力,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塌方事故,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度本应急预案。

二、领导小组

㈠应急小组组成及职能

项目部设臵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周兆才担任,副组长由王瑞国担任,组员由项目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事发单位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名单附后)。职责如下:

1、组长:接到警报后,应迅速了解事故情况,作出指示决策,下达应急抢险命令。

2、副组长:根据组长下达的抢险命令,组织人员开展抢险工作,并做好事故通报和事故处理工作,负责各抢险专业队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

3、相关部门

①办公室:值班电话设臵于办公室内,负责事故的接报;配合主管领导做好事故的评价及传递、上报等信息处理工作;做好事故现场拍照、收集证据工作;根据领导指示、决策,做好上传下达,协调有关工作事宜;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抢险进展情况、支援、求救信息。

②工程部:组织安全、技术人员尽快掌握事故发生程度,了解各类技术参数,预测事故发展,负责事故抢险方案的制定,协助主管领导处理事

基坑塌方紧急预案

故和落实抢险方案。

③保障部:就近调集并配发抢险所需的材料、机械设备,保证抢险物资的运输;迅速开展救助疏散工作。

④其他职能部门/单位:根据现场抢救机构的指令,及时组织调配抢险物资、设备和技术人员,投入现场抢险工作。

㈡、救援专业人员和分工

项目部应设臵救援专业队,人员由项目部人员及桥梁施工班组组成,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动。

1、现场处理组:负责深入现场掌握情况,报告事故处理和进展情况;传达领导指示,协调救援工作;配合警戒维护组对现场无关人员进行疏散和撤离。

2、专业抢险组:负责对进行现场救治,如采用挖掘机、吊机对工程拆除,抢救被围困人员,及时撤离伤亡人员。

3、警戒维护组:负责设臵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危险区无关人员疏散和撤离,劝说围观群众远离事故现场。

4、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护,开设现场抢救所,保证救治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

5、交通运输组:负责现场抢险设备、人员、药品等急需物资的运送,疏散现场人员。

6、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救援物资的供应,协助医疗救护组处理伤员的救护工作,安排伤员的转移。

7、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难、伤员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8、机动预备组:弥补救援力量的不足,由组成临时决定调动和投入。

三、抢险物资的配备

㈠通讯器材:应急领导小组应事先制定通信联络方法,配备和设臵通 2

基坑塌方紧急预案

讯器材,如对讲机、移动电话、值班报警电话,并要求有关人员熟悉使用方法;

㈡防护用品:抢险救援人员应配备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和面罩及相关的防护用品;

㈢辅助工具:应急照明、移动照明、扩音话筒、帐篷、雨具等其他工具。应事先配臵并有适当数量的储存;

㈣急救设备:急救器材、药品、运送工具(担架、轮椅、车辆等); ㈤抢救与抢险设备:工程车辆、营救险设备、其他维修、检测、现场量测设备。

四、事故处臵程序

处臵程序:发现事故和事故预兆-→报警-→接报-→发出救援命令-→开始救援-现场处臵-→结束紧急状态

㈠发现事故和事故预兆

发现事故和事故预兆后,现场负责人应及时准确了解事故情况。 ㈡报警

现场负责人将掌握的情况及时报告项目部办公室。 ㈢接报

办公室负责接报工作,必须向报告人问清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性质、危害程度、范围等事故基本情况及报警人姓名和职务,并及时向组长和相关部门汇报。

㈣发出救援命令

指挥部主管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深入了解事故情况,根据集体情况做出果断安排:事故较小,可由施工单位自行抢险自救;事故较大,发出救援命令,迅速启动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事故严重项目部无自救能力,发出救援命令的同时,及时向外部各方求救。

㈤开始救援

事故发生后,各专业救援队接到组长救援命令后,必须迅速赶赴现场 3

基坑塌方紧急预案

进行开始抢险。

㈥现场处臵

1、现场处臵的原则:员工安全优先;防止蔓延优先。

2、现场处理组及时深入现场了解掌握事故情况和初步塌方发生原因,迅速疏散现场与抢险无关人员和群众。警戒维护组同时封锁事故现场,拉起隔离带,划出各类抢险、抢救区域(如救护区、运输通道、抢险区等),保证良好的现场抢救秩序。

3、医疗救护组直接进入现场将伤员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救护,及时界定每位伤员的伤势,决定现场救治、外运转移,还是现场急救后转移等,交通运输组及时提供运送伤员的各类车辆。

4、交通运输组和后勤保障组及时了解各类物资和消耗量和需求量,视情给各专业队提供充足的物资和设备。

5、对事故及其抢险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掌握和提供事故评价的第一手资料。

6、做好情况通报工作,对严重地段进一步制定方案执行下小抢方案。为抢险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7、下步塌方处理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根据现场实际和事故抢险过程记录等有关情况,制定可行的处理方案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㈦结束紧急状态

事故已受控制,伤员已全部撤离现场得到妥善安臵,由组长发出结束紧急状态命令,现场抢险工作完成。

五、事故调查

㈠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

㈡事故调查组根据所发生的具体情况由事故发生单位的主管部门派人员参加,必要时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参与。

基坑塌方紧急预案

㈢事故调查工作程序坚持分级管理、上下对口原则,调查组人员要在做好事故救援、现场保护的基础上,尽早开展事故现场勘察工作,做好事故目击证人和有关当事人的询问笔录,掌握事故的真实性,主动配合上级调查组做好查处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六、有关规定和要求

㈠落实应急预案组织,明确分工和责任,形成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及救援队伍名单。

㈡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设备的发放、配备工作。 ㈢项目部应根据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学习。

㈣项目部安全责任人应对参建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和培训。 ㈤根据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完善各项制度,如值班、检查、评比、例会等制度。

(附预案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周兆才 13969821023 副组长:王瑞国 13589293132 组 员:王廷华 13589307077 张守田 13969602009 赵连清 15969822333

第14篇:隧道塌方总结1

隧道围岩大变形研究分析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llapse accident often bring enormous damage to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in the large section tunnel excavation of road (or railroad) construction.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the safety of personnel are seriously threatened by the collapse of tunnel which has the character of high incidence and high risk.

1、primary influence factors and types of tunnel collapse 1.1 The main factors of tunnel collapse There are many influence factors in tunnel collapse, generally can be divided into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internal factors are mainly refer to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external factors are mainly refer to imprope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1) unfavorab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unfavorable geological mainly includes the weathered metamorphic rock, fractured rock ma and rock pile area, fault, karst cave, landslide, mudslide, swelling strata, etc.when the tunnel encountered to those geological condition,some slight negligence may lead to the collapse of tunnel.2) underground water Groundwa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it not only reduces the strength of rock which has high softening coefficient, and also reduces the shear strength of structure plane.3) geostre geostre mainly includes the bias, plasticity, landslides and high ground stre area, etc.,there are many instances of collapse happened in the entrance zone of the tunnel were caused by bias and landslide,extrusion destruction of tunnel is often caused by plastic preure,and rock burst often occured in high ground stre area, etc.4) imprope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At present, \"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 is used to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most of the tunnel, However, the deviatio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the principle led to many failure in engineering.collapse of tunnel is induced by many factors and the mechanism is of more complex, therefore, improper treatment measures for the complex geological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will easily cause the occurrence of collapse disasters.1.2 analysis of collapse types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partitioning method, generally based on the cause of collapse, form, scale, mechanism, etc.it mainly divides into the following five kinds of forms.1)Partial collapse:Mainly happened in large blocky rock ma, the rock ma is cutted by structure surface and formed into different shapes of unstable structure.After cavern excavation, the friction direction of unstable structure surface slide and collapse occured.2)Arch collapse:Typically occur in layered rock ma or broken rock ma, it has two kinds, one kind is in the range of the pit, only occur in the arch department; Another kind is expanding arch collapse, including wall collapse.3)Deformed collapse:collapse induced by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caves, sinkhole, etc.), shallow buried and bias.4)swelling rock tunnel collapse:Due to high inflation preure acts on the shotcrete support; The expansion of the rock body reduces the friction and shear strength; High water preure accumulation。

5)Large deformation of tunnel the rock burst:surrounding rock large deformation problem of deep buried,long-large tunnels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under high geostre condition has become a problem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and become a major iue to be solved.

2、deformation analysis for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unne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its long-scale-deep are increasingly obvious, and it is prone to geological disasters,such as larg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in certain 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conditions.Based on a lot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it is obviously that surrounding rock large deformation is a kind of great hazardous geology casualty of tunne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2.1 current research of large deformation of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though a lo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exploration efforts, due to the large deformation theory research is not mature, as well as the complexity of on-site geological rock ma condition, the current research work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1)The concept for large deformation there is no form a consistent and clear definition About 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Some scholar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is within the reserved deformation of primary support to define it.Also some scholars think it shouldn\'t be defined by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deformation which is the external performance of large deformation problem.It should be defined by the eence that the surrounding rock occurs shear deformation,deflection,rupture and failure under the shear stre, and causes the rock ma squash the underground cavity.2) analysis of the soft rock so far,Rock engineering community has been unable to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concept of soft rock, the definition of soft rock is more than a dozen.the definition of soft rock of ISRM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ock mechanics, 1990,1993) is refers to the uniaxial compreive strength of rock was 0.5 ~ 25 mpa; In 1984 coal mine term discuion (kunming), soft rock is defined as \"low strength, high porosity ,poor cementation and affected by structural plane cutting and weathering or contains a lot of expansive clay minerals and loose, soft rock (body)\"; And some scholars also divide it into geological soft rock and engineering soft rock and so on.3)

People generally divide it into two types base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large deformation.The first type is caused when redistribution stre exceeds surrounding rock\'s strength after tunnel excavation, which makes the surrounding rock be plasticity.the other type is caused when certain minerals in the rock react with water and inflation.swelling mineral and water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expansion deformation.2.2 type and mechanism of Large deformation of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large deformation can be defined as: a kind of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with progreive and obvious time effect of tunne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surrounding rock, it is different from brittle failure of rock burst and distinguish it from collapse and slide, etc,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rock\'s structure plane of surrounding rock loose zone.1) the type of Large deformation of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examples and the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large deformation, claification on the large deformation was carried out base on different controlled conditions: controlled by lithology of surrounding rock ,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affected by artificial excavation disturbance.在公路(或铁路)隧道大断面开挖施工中,由于自然地质条件、施工等的影响,常会发生塌方事故,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危害。塌方以其高发性、高危性严重威胁着工程设备和人员安全。本报告从塌方的类型、塌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隧道中的大变形进行了一定的介绍。

1、隧道塌方类型及塌方主要影响因素 1.1隧道塌方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隧道塌方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外因主要是指设计和施工不当。

1)不良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主要包括风化变质岩体、裂隙发育岩体、崩塌岩堆地区、断层带、溶洞、滑坡、泥石流、膨胀性地层等,当隧道从这些岩体中通过时,如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大塌方。

2)地下水

地下水是影响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但能使岩石强度降低,特别是软化系数较大的岩石,而且使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减小。对于断层,地下水影响更大,一般张性断层是储水结构,压性断层带中断层糜棱岩是隔水的,而另一侧的破碎带为含水的,当揭穿断层后,便时常发生突发性涌水导致塌方。

3)地压

地压主要包括偏压、塑性地压、滑坡及高地应力区等,偏压和滑坡在隧道洞口段造成的塌方实例很多,塑性地压引起隧道挤出性破坏也时有发生,高地应力区的完整坚硬岩体常发生岩爆等。

4)设计和施工不当

目前,大多数隧道都号称采用“新奥法”设计和施工,由于对“新奥法”概念和原则的内涵理解有偏差,所以在许多工程中遭到失败。

由于塌方诱发因素多、机理复杂,因此,在施工中针对复杂地质时若处理措施不当,将极易造成塌方灾害的发生。

1.2塌方类型分析

塌方类型的划分方法有多种,一般根据塌方的原因、形式、规模、机理、发生的部位等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以下五种形态:

1)局部塌方:主要发生在大块状岩体中,由于岩体被结构面切割后构成不同形状的不稳定结构体。洞室开挖后,不稳定结构面的摩擦力向洞内滑移而发生塌方。

2)拱形塌方:一般发生在层状岩体或破碎块岩体中,它有两类,一类是在坑跨范围内,仅出现在拱部;另一类是包括侧壁崩塌在内的扩大的拱形塌方。

3)异形塌方:由于特殊地质条件(溶洞、陷穴等),浅埋、偏压隧道等原因产生的塌方。 4)膨胀岩隧道塌方:由于高膨胀压力作用在喷混凝土支护上;岩土体的膨胀原因使摩擦和剪切强度损失,造成很大的岩石材料重力荷载;高水压力积聚等造成隧道塌方。

5)大变形的隧道和岩爆:高地应力状态下的深埋、长大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围岩大变形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地下工程界的难题和尚待进行深人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2、隧道围岩大变形分析

随着隧道工程以及地下工程的迅猛发展,其长、大、深的特点日趋明显,而在一定的围岩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下则往往易于发生围岩大变形等地质灾害。根据大量文献检索结果显示,隧道工程围岩大变形已是困扰地下工程界的一个重大问题。

2.1隧道围岩大变形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已经做过不少的探索工作,但由于大变形理论的研究不尽成熟,加之现场地质岩体状况复杂性,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变形的定义

关于围岩大变形,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和明确的定义。有的学者提出根据围岩变形是否超出初期支护的预留变形量来定义大变形。也有的学者认为,不能从变形量的绝对值大小来定义大变形问题,具有显著的变形值是大变形问题的外在表现,其本质是由剪应力产生的岩体的剪切变形发生错动、断裂分离破坏,岩体将向地下空洞方向产生压挤推变形来定义大变形。

2)关于软岩的分析

至今岩石工程学界仍未就软岩的概念达成共识,软岩的定义有十几种之多。ISRM(国际岩石力学学会1990,1993)定义的软岩是指单轴抗压强度为0.5~25MPa的一类岩石;1984年煤矿矿压名词讨论会(昆明)将软岩定义为“强度低、空隙大、胶结程度差、受结构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或含有大量易膨胀粘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体)”;还有的学者将软岩划分为地质软岩和工程软岩两类等等。

3)大变形机制

人们一般按形成机制将围岩大变形分为两类:一是开挖形成的应力重分布超过围岩强度而发生塑性化。二是岩石中的某些矿物和水反应而发生膨胀。水及某些(膨胀性)矿物的存在,对于膨胀变形是必须的。

2.2、隧道围岩大变形的类型与机制

隧道围岩大变形可以定义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的一种具有累进性和明显时间效应的塑性变形破坏,它既区别于岩爆运动脆性破坏,又区别于围岩松动圈中受限于一定结构面控制的坍塌、滑动等破坏。

1)隧道围岩大变形的类型分析

根据对围岩大变形典型实例的分析和对大变形机制研究,可以按照不同的受控条件对大变形进行类型划分:受围岩岩性控制的大变形,受围岩结构构造控制的大变形和受人工采掘扰动影响的大变形三大类型

2)larg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2)隧道围岩大变形机制研究

围岩的变形破坏首先取决于围岩性质,其中包括围岩体的岩性、结构条件,其次受到围岩的环境条件即地应力的大小、地下水的发育分布状况的影响,同时也与围岩的支护条件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隧道变形将经历初始变形、等速变形及加速变形3个阶段。在隧道开挖初期,由于围岩变形刚开始,岩体内应力场和位移场处于线性变化阶段,处于力学平衡状态,这时围岩处于初始变形阶段。随着开挖过程的进行、围岩地应力释放、应力状态重新分布,引起某些区域局部变形、微裂隙产生、应力增加,使得岩体内部微裂隙不断增加和扩展。这时围岩处于等速变形阶段。随着围岩变形的增长,裂隙进一步扩展、连通、丛集,甚至局部贯通,围岩发生较大的变形,变形速率持续增加,直至整体失稳坍塌,这时围岩处于加速变形阶段。若局部变形发展过程中,围岩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如:降雨、人工影响、振动等),则将促使其变形和破坏过程的加速发展。

3、隧道围岩大变形的预测

在大变形的预测方面,目前国内外尚无实用的预测大变形的方法、日本学者viladkar(1995)提出利用地层Q值的“临界埋深法”,当实际埋深大于临界埋深时,围岩应视之为挤压性围岩,具有发生大变形的条件。但此种方法与开挖断面及支护不发生关系,与支护变形量的大小也无内在联系,当实际埋深大于临界埋深时可能发生的支护变形值有多大难以确定。

大变形的预测另一方法是,对于一个具有锚喷支护的洞室,采用弹塑性理论解析公式计算其在地应力作用下的最终洞壁位移,然后确定位移与地应力及岩体强度三者的关系(绘出曲线图形),如已知地应力及岩体强度支护位移值及大变形的等级可从图中查得。

4、隧道围岩大变形的支护对策

交通隧道的支护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对于软岩隧道,支护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遏制初期支护的大变形。随着人们对大变形现象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支护措施和手段,这些支护措施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刚性支护

这种支护措施的核心是通过加大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来抵抗巨大的围岩压力,这种支护措施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上,都是欠合理的,现在已经较少采用。

2)可缩支护

这种支护的理论依据是允许围岩发生适度的变形,以降低作用于结构的支护压力,从而减少超挖量并降低支护强度。

可缩支护系统在国内外煤矿巷道支护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但该方法只允许适度变形,若超出支护体系的允许变形范围,这类支护结构一般很难抵挡围岩的巨大压力,该方法在交通隧道支护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3)锚、注一体化围岩加固--支护系统

锚喷衬砌作为隧道初期支护的主要手段,也构成了永久衬砌的重要组成部分。喷锚衬砌是一种加固围岩、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的一种支护衬砌形式,并且快速及时,可以节约劳动力及成本,作为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日益受到重视。

5、隧道工程围岩大变形实例

首例严重的交通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应该是1906年竣工的长19.8km的辛普伦Ⅰ线隧道。此后,日本的惠那山(Enasan)公路隧道、奥地利的陶恩(Tauern)隧道、阿尔贝格(Arlberg)隧道等都是典型的隧道围岩大变形灾害工程事例。中国的青藏线4.0km长的关角隧道、宝中线3.136km长的木寨岭隧道及1.904km长的堡子梁隧道、南昆线上的穿越煤系地层的家竹箐铁路隧道、在建的国道317线鹧鸪山公路隧道(4.442km),以及铁山隧道(2.099km)等工程均出现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围岩大变形情况,给工程建设造成极大的困难。

木寨岭隧道是国道212线连接西南和西北的重要通道之一,长1710m,东西引线总长9010m。隧道位于高海拔地区,不仅埋深较大(272.28m),而且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自开工以来,隧道发生强烈变形和破坏,严重困扰着施工安全并影响工期。 5.1木寨岭隧道工程地质环境

木寨岭隧道为深埋大跨度公路隧道,由于其罕见的复杂地质条件,断层发育,岩体破碎软弱、地下水丰富,地应力高,隧道成洞条件及自稳能力极差,围岩变形和隧道破坏严重。 5.2木寨岭隧道变形破坏特征 1)围岩变形特征

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非常强烈,其表现为变形量大、初期变形快且变形速率大、变形持续时间长、空间分布不均匀和不对称、隧道某些地段重复性变形等特征。 2)隧道破坏特征 木寨岭隧道洞身主要为含炭页岩,岩体软弱破碎,褶皱发育,围岩自稳能力差。开挖过程中局部经常出现掉块和塌方现象。变形破坏最严重的区域为各断层破碎带。其主要的破坏特征有初期支护变形破坏、掌子面变形破坏、仰拱变形破坏和二次衬砌的变形破坏。 5.3木寨岭隧道围岩大变形机理分析

木寨岭隧道围岩大变形是在岩性((膨胀性岩石)、地下水和地应力场综合作用下,因开挖卸荷,围岩发生塑性流动和膨胀所致。隧道围岩压力同时包括形变围岩压力和膨胀围岩压力,此即为该隧道大变形和严重破坏的原因和本质。 5.4大变形处治实践

通过正确认识围岩变形破坏机制,根据围岩动态演化规律,从塑性变形和围岩膨胀两方面,通过封闭工作面、锚注支护与自进式锚杆和联合支护体系,快速“强行”支护,确保了大变形软岩段返修成功,同时可为后续段的施工提供参考。

6、结语

进入21世纪,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以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及其它地下工程“长、大、深、群”的特点将更加显著。深埋长大隧道工程软岩大变形问题的进一步深人研究将是今后地下工程界的一个重大课题。对大变形机理的正确认识和合理描述、围岩大变形预测、锚、注、喷一体化(锚、注为核心)围岩加固--支护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优化,是今后隧道围岩大变形问题讨论和研究的重点。

第15篇:隧道塌方变更方案

关于隧道进口段大管棚塌孔变更方案

210国道 项目部:

依据由贵部邀请相关专家、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相关人员等参加的“就隧道进口段初支变形、侵界等问题处理方案研讨会”会议纪要决定,遵照公路管理局 “指示精神,结合施工图纸及有关设计规范,经计算论证:确定隧道进口段初支变形、侵界等问题加固处理具体方案如下:

一、洞口仰坡裂缝部分

(1)对地表及仰坡裂缝处采用掺水泥土封堵密实,做好防排水措施,避免雨季来临雨水下渗,造成仰坡失稳;

(2)明洞由25m增长至35m,洞门形式改为端墙式,明洞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回填,对仰坡形成反压,防止仰坡滑塌;

(3)原设计明洞两侧边坡底部(明洞回填)浆砌片石改为C15素混凝土;

(4)洞顶截水沟由浆砌片石改为C20素混凝土,沟底、沟壁混凝土厚10cm,沟底、沟壁混凝土内设φ6单层钢筋网,网格尺寸15×15cm,具体尺寸见“洞顶截水沟尺寸图”;

洞顶截水沟尺寸图

(5)施工期间加强地表裂缝的观察及地表沉降、位移观测,如有异常,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并反馈数据。

二、进口变形段部分

(1)停止掌子面的掘进,对掌子面附近的支护结构进行加强,减缓隧道变形速率。隧道二衬施工以先明后暗的施工顺序,待明洞施工完成反压使仰坡山体相对稳定后,再行洞内二衬施工。

(2)洞口(K48+437.8)至掌子面(K48+523)上台阶底部未增设临时仰拱处全部增设I20a工字钢临时仰拱,喷射混凝土厚度26cm。

(3)K48+491.5~K48+523段在隧道全环设置φ50注浆小导管,导管纵向间距同初支拱架,环向间距1.0m,导管长4.0m,采用1:0.8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为0.8~1.2Mpa。

(4)K48+491.5~K48+523段对应钢拱架隔榀安装门形钢架支撑,钢架采用与拱架相同的I20a工字钢,与拱架连接处凿除拱架混凝土保护层,与拱架焊接牢固,门架支撑见“I20a临时门架支撑图”。

(5)采用全站仪扫描断面,获得精确断面量测数据,根据数据确定需换拱段落、范围。

(6)根据断面量测数据对需换拱段落既有支护结构及围岩进行

加强,以0.6×0.8m(纵向×环向)的间距设置φ50注浆小导管,导管长4.0m,采用1:0.8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为0.8~1.2Mpa。

(7)同一部位换拱凿除砼不超过2榀,并间隔2榀进行。混凝土凿除采用人工风镐进行,不得采用大型设备振动冲击凿除,新旧工字钢采用钢板帮焊连接。

(8)换拱段初支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9)换拱段二次衬砌钢筋主筋(N

1、N

2、N

3、N4)型号由φ22改为φ25,N5钢筋由φ10改为φ12,钢筋间距20×30cm(箍筋环向间距30cm)。

三、掌子面恢复施工后施工措施

(1)在仰拱施做至掌子面20米后再行掌子面开挖,洞内相似围岩段开挖采取单侧壁导坑加临时仰拱法施工;上台阶拱脚每侧打设6根锁脚锚管,下台阶拱脚每侧打设4根锁脚锚管,锚管与钢拱架使用钢板进行连接固定。

(2)开挖下导时,应先施做两侧矮边墙(墙角扩大基础),后再进行下导开挖。矮边墙应及时跟进。

(3)钢拱架间距由75cm调整为50cm;

(4)超前措施改为φ50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导管每根长4.5m,纵向每榀打设,环向间距30cm,拱顶135°范围内布设,小导管第一层打入角度7°,第二层打入角度30~35°;径向全环设置φ50注浆小导管,全断面注浆,导管与钢拱架焊接牢固,其余参数同原设计;

(5)临时支护参数钢拱架采用I20a型钢,纵向间距0.5m,采用

φ50超前小导管,长度4.5m,环向间距0.4m,径向采用φ22早强砂浆锚杆,长度4.0m,环向间距1.0m,纵向每榀打设,锚杆需与钢拱架焊接牢靠。

(6)该段二衬施做时,每50m设置一道沉降缝;

(7)在存在承压水的围岩处,贯通初支与围岩打向上倾角30度的泄水孔,泄水孔直径50mm,深4m;

(8)二次衬砌钢筋主筋(N

1、N

2、N

3、N4)型号由φ22改为φ25,N5钢筋由φ10改为φ12,钢筋间距20×30cm(箍筋环向间距30cm)。

四、特别注意事项

(1)在雨季来临之前,必须完成对仰坡坡脚的反压处理及洞顶截水沟施工作业。

(2)施工时,务必加强监控量测工作,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监控量测数据,通过现场量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化参数,加强动态管理,以指导施工作业。

(3)增设专职安全人员,随时做好洞内外沉降及变形观察工作,并做好观察记录,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汇报,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整个施工阶段安全生产。

二O一二年三月八日

6002.176022766.R27766665000611080.8注:2.a.b.c.d节点处设置纵向连接I20工字钢,两榀钢架支撑长度根据实际情况来定;3.I20工字钢之间连接方式为焊接。5

1.图中支护钢架尺寸以厘米为单位;

第16篇:塌方救援演练报道

··隧道塌方应急救援演练

本报通讯员 ···10月13日上午9点,一场意义重大的救援演练活动在麻昭高速公路D1工区北闸隧道右洞进行。建工指挥部副指挥长···、建工安全总监···、D1项目部项目经理···、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派出所以及···武警中队干部等多位领导到场指导观看本次演习。·副指挥长发表讲话,对本次塌方应急救援演练给予极大地鼓励并提出宝贵意见。活动在·经理宣布“··隧道塌方应急救援演练正式开始”后拉开帷幕。演练以右洞掌子面塌方导致6人被困为背景,工作人员及时报告给总工,总工赶紧安排救援工作并请求朱经理进一步指示,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极力营救。救援队、后勤队等以其沉稳和良好的配合以最快的时间将被困的6名工友全部救出,并对胳膊和腿分别受伤的两名工友及时进行救治。场面气氛紧张而发人深省,本次演练的目的是: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对突发事件要作出及时的营救,将人员伤亡损失降到最低。演练在大家激烈的掌声中结束。策划本次演练活动的·经理表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依赖于各位领导的支持,以及各位同事的配合,希望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多举行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演练结束后,笔者在演练现场采访了·经理,·经理告诉笔者:“本次活动整体比较成功,但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我们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希望在以后的生产工作中,能把安全工作做到最好。我们会在安全方面继续努力。”

第17篇:基坑塌方处理方案

万金大厦 基 坑 支 护 塌 方 预 防 措 施

浙江舜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万金大厦项目部 2013年10月1日 深基坑安全防护措施

项目部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安全员具体全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建立交通安全、施工安全和文明安全的综合性管理小组,项目经理负责人,安全员任安全生产技术负责人。

建立交通安全、施工安全和文明安全的综合性管理小组,项目经理任负责人,安全工程师任安全生产技术负责人。

做好挂牌施工,将工程名称、工程规模、施工期限、各级负责人及工程示意图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在沟槽开挖前,探明地下管线走向标高,并开挖样洞,插上红旗,施工中随时监测,并加以保护

在道口和沟槽周围设置安全封闭安全护栏,设红灯示警,并派专人监护和指挥过往车辆。 根据土质情况做好沟槽放坡、降水和支护工作,沟槽旁边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并防止车辆振动引起土壁坍塌,施工人员不得擅自更改施工设计。

机械挖运土方,应有专人指挥运行,沟槽内修坡清底人员与铲斗保持一定距离。 施工工期间,所有工作人员应佩带标牌,戴安全帽进入现场。

加强现场电器安全管理,所有线路按规定架设,所有电器均设漏电保护器。 加强现场防火安全管理,在堆放易燃材料和重点仓库设置灭火器材。 安全作业注意事项:

起重指挥应由技术熟练,懂得起重机机械性能的人员担任。指挥时应站在能够照顾到全面工作的地点,所发信号应事先统一。

所有人员严禁在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停留或行走。 吊装管道时,严禁在扒杆回转半径内停留。

吊装过程中,不得站在管道两侧操作,以防发生伤人事故。

开挖基坑的泥土应堆放在坑边一米以外,并且高度不得超过1.5米。

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梯子横档间距30厘米为宜。使用时上端扎牢,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如需接长使用,应绑扎牢固。

下雨之前对边坡上口做好地面水收集阻挡措施,以免地表水冲刷导致基坑边坡垮塌。 基坑支护塌方处理预案 塌方情况:

万金大厦项目,基坑北面围护护坡大面积塌方。此地理位置处于头甲村农田及池塘,基层有大量淤泥,土层复杂,基坑外围塌方后检查过程中发现大量砂土层与粉质粘土断面,以及部分回填土不实。该地段地下水丰富,而且当天有中雨,在雨停后出现大面积塌方。

在塌方后,业主召集总包、监理、工程部、基坑支护队、土方队开会。立即制定处理方案。 塌方分析原因: 首先:工程地质原因,塌方部位处在砂土层与粉质粘土层交界带,砂土与粉质粘土没有拉力,在塌方后发现断面光滑,在下层有积水迹象。 其次:基坑支护方案与现场情况不符。

第三:在没有勘探清楚地质情况下进行开挖。 第四:连续降雨。

第五:基坑开挖时间过长,坡脚多次泡水。 处理方案: 开会决定:

首先:拆除基坑顶部围护以及电源。重新安装给水管,保证不影响售楼部正常用水。

然后:动用5台挖掘机进行基坑塌方处理。把原有基坑顶部做好的钢筋加工场地挖开2米,从原有1:1坡度改为1:1.5。

第三:采取雨季施工应急措施,动员50名施工抢险人员,在基坑底部用4米钢管打入基底土层3米,钢管间距为200mm,然后用竹胶板挡在留有一米的钢管内,用沙袋灌砂做起宽800mm高1200mm长80米的挡墙。最后处理完毕后在基坑底以及基坑顶设立观测点,做好位移及下沉记录。

第四:清理被埋物品及材料,在基坑顶3—5米进行硬化,做好挡水坡。 第五:做支护处理。 处理示意图 总结预防:

雨季施工是塌方多发期,在施工期间各单位应提高警惕,提前做好雨季施工应急措施准备,增加巡逻人员,安全员、水电工多加巡视,一旦发现情况要马上处理或者向上级汇报。在处理塌方过程中,第一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防止引起第二次塌方,第二行动迅速,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在查看塌方详情后立即制定处理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并对为塌方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处理。 附图:塌方后土层交界带彩图 深基坑开挖技术交底书

交底单位:浙江舜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万金大厦

受控编号

/

交底单位 浙江舜华公司

日期

2013年10月1日

接收单位

/

接收人

挖土班

交底内容:

深基坑安全技术交底

一、基坑土方开挖安全保证措施

(1)开挖基坑前,认真作好现场调查研究,了解施工区域内原有的地下建筑物、地下管线及其它影响正常开挖设施的分布情况。

(2)按设计要求在基坑内外作好降水准备工作,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及时排水。

(3)基坑开挖后四周用钢管设置1.2m高防护栏进行围护,安装围护网,并涂刷醒目标记确保夜间施工安全。

(4)围护结构必须封闭合拢后才能开挖,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及时上报,并采取加固措施。

(5)开挖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周期性对桩位及埋设的水准点进行观测、量测,及时掌握桩的位移和基坑沉降,确保基坑开挖安全稳定。

(6)当土方开挖到相应支撑处,必须按设计要求及时架设钢支撑,使基坑的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7)经常检查土壁的稳定情况。

(8)由于基坑开挖后,底部不可避免会有少量积水,因此特别注意用电安全,经常检查各种用电设施、漏电保护器及电缆线的完好性,发现漏洞及时改正。

(9)土方外运时,所有运输及装卸机械必须遵守其相应的>,司机持证上岗,进入市区时遵守交通法规,不超运超载。

二、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一律戴安全帽,并接受入场教育。

(2)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施工的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专业安全检查。 (3)基坑支护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施工,对加工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交底,并由机械技师对所有机械性能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4)土方开挖时,要按标准放坡,本工程采用高压喷射砼护壁,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基坑周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上下基坑搭设临时马道。

(5)土方开挖时挖掘机开挖,避免挖土机械碰撞土壁和桩身。

(6)要注意基坑支护结构内的水平位移及地面沉降监测,其控制范围为水平位移不大于5.0cm,地面沉降不超过2.5cm以内。

(7)意外原因造成基坑变形过大处理措施

外界条件突然骇变(如基坑外附近管线漏水、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其它原因造成桩背后土压力增大,通过位移观测,桩顶位移超过5cm(警戒值),应采取加固措施。如加强钢支撑、补加锚杆加固以阻止位移继续扩大,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8)施工期间,安全员全面负责安全监督工作,发现不安全因素,随时排除,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三、其它安全控制防范技术措施

针对本工程特点,深基坑施工、车辆运输、施工用电为控制防范的重点,并采取以下措施: (1)深基坑开挖前,认真进行基坑支撑、纵坡稳定性检算,并根据计算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方案报监理批准后,严格按批准的方案实施。开挖后在四周搭设围栏,做好临边防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对基坑量测和对周围建筑物的监测工作,根据量测和监测反馈的信息,及时修正施工开挖、支护参数,确保基坑稳定。

(2)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施工时认真搞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3)施工用电的安全防护措施:认真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计,制定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安装规程和运行管理规定、电气维修检查制度。做好电气交接班记录、接电电阻测试记录和漏电开关测试记录。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布设,严禁乱拖乱拉。施工现场使用统一标准配电箱。施工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措施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工作手灯使用安全电压。经常对现场用电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定期测试漏电开关及接地电阻,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4)做好运输安全工作。对运输设备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派专人维护;运输车辆在施工区域要缓慢通行,在坡道上停放时要采取防溜放措施;出入工地车辆必须冲洗。土方运输车辆要有防止泥土掉落措施。

(5)抓好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严禁无证上岗,杜绝违章作业。 监理签字:

浙江舜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18篇:土石塌方应急预案

山东电力管道工程公司应急预案

公司土石塌方应急预案

1.目的

预防土石塌方现象的发生,减少土石塌方对人员和设备的损伤,降低土石塌方造成的损失。 2.定义

土石塌方是指在管沟开挖或管道安装过程中,边坡土方、砂石局部或大面积坍塌,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现象。 3.土石塌方的原因

3.1 管沟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的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3.2 在有地下水或地表水作用的土层开挖沟槽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水、排水措施,土层受到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响而湿化,内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

3.3 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施工机械等外力的振动影响,使土体内剪切力增大,失去稳定而塌方。

3.4 在不良地质条件下,采取直壁沟槽形式时,由于支撑结构失稳,而造成坍塌。

3.5 在土质松弱的土层,开挖次序、方法不当造成塌方。 4.土石塌方应急指挥部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4.1 土石塌方组织机构

总指挥:项目工地经理

第 1 页

山东电力管道工程公司应急预案

副总指挥: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

指挥部成员组成:技术人员、安全员、各施工队长、施工人员 4.2 土石塌方应急指挥部的职责分工

4.2.1 总指挥负责土石塌方发生后的现场指挥和总调度,负责告知业主及当地有关部门,并及时与具有救援能力的机构进行联系组织抢救;事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塌方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和预防措施。 4.2.2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进行现场的调度、联络、人员及设备的抢救等工作。

4.2.3 技术人员制定抢救方案,并指挥实施。

4.2.4 安全员、施工人员根据制定的抢救方案对人员、设备实施抢救。

5、土石塌方的应急措施

5.1 土石塌方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项目经理接到信息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如项目经理不能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可指定一名人员担任现场总指挥进行组织抢救。

5.2 总指挥到达现场后,了解塌方情况,根据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向当地有关部门汇报,但须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如实汇报情况。

5.3 根据人员和设备被埋深度决定是否使用挖掘机械清理土石。当有施工人员被埋于土石中时,要立即拨打当地120急救电话,请求救援,说明发生事故的地点和联系电话。

5.4 当人体埋深低于0.5米时,不允许使用挖掘机械清理土石,但可使用铁锨和不会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的器具进行扒土抢救,尽快使被埋人员

第 2 页

山东电力管道工程公司应急预案

的头部、胸部和腹部脱离土石的束缚,便于其恢复心跳和呼吸。现场指挥人员应组织对伤员上部的土石采取临时支撑措施(如堆马装、土草袋、打钢管、树木板支撑等),防止因二次塌方伤及抢救者或加重事故后果。 5.5 抢救的时候密切注意伤员情况,防止在救人的过程中伤员的二次受伤,如有骨折,严禁背或拉动,固定受伤部位后,把伤员平抬出事故现场,立即送往医院。

5.6 在送往医院之前,若受伤人员失去知觉,要及时清理其口、鼻、耳腔的异物,使呼吸系统保持畅通;当受伤人员没有心跳时,要进行心脏按压抢救;当受伤人员无呼吸时,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 5.7 如因设备掉入管沟引起土石塌方,或因土石塌方将设备掉入管沟中,现场指挥人员应拨打相关单位或备用吊车电话,及时组织吊车将设备吊出沟槽。

6.土石塌方的预防

6.1 根据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如土的内摩擦角、内聚力C、湿度、密度、含水量等)确定适当的边坡坡度。

6.2 当沟槽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降、排水措施将地下水降至基底以下0.5~1.0米方可开挖,并持续到回填完毕。做好地面排水措施,防止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6.3 在坡顶弃土、堆载时,弃土对坡脚至沟槽上边缘的距离,应根据沟槽的开挖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性质确定。当土质干燥密实时,其距离不得小于1m,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6.4 采取直壁沟槽时,对支撑材料应选择正确,对支撑结构应进行受力

第 3 页

山东电力管道工程公司应急预案

验算,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

6.5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管沟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的施工顺序,并及时处理管基、铺管,尽量防止对地基的扰动。 7.应急预案的演习和评审

项目工地应定期组织对本预案进行演习,本预案的演习、评审及修改,按《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执行。

第 4 页

第19篇:边坡塌方调查报告

昌建广场(一期)基坑支护工程边坡塌方调查报告

一、工程概况

昌建广场(一期)基坑围护工程总体方案为三级放坡,东、南、西三面坡顶外侧施工三轴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止水帷幕外侧施工减压管井,内侧设三级轻型井点降水。北侧为三级放坡,坡顶外侧施工减压管井,内侧设三级轻型井点降水。开挖深度为11米,局部12米。

二、边坡塌方情况

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基坑二级、三级坡面出现大面积的连续坍塌,局部一级坡出现孔洞。

三、塌方原因分析

经现场勘查,边坡塌方原因有以下几点:

施工原因: 1.本工程采用人工喷浆工艺,现场自拌,强度没有保证,厚度控制不均。

2.现场采用定制钢筋,接头采用点焊,相临钢筋网搭接接头都在一个断面,不利于稳定。

3.现场土方与护坡进度协调不及时,存在局部护坡暴露时间过长,土体因降雨渗水失稳。

地质原因: 1.本工程土层结构至上而下为①素填土粉土夹粉砂、②粉砂、③粉质粘土、④粘土和⑤残积土~全风化砂质泥岩。土的三相构成和不均匀性使得粘土、砂岩中存在微小孔隙,裂隙水在土方开挖致使水压力失衡后向破壁、基坑内渗水,长期的浸润导致岩土软化,强度降低,最终导致坡体失稳。

设计原因: 1.现场土质存在中风化、强风化砂砾岩,除了止水帷幕外并无维护桩 ,且设臵的泄水孔,分布筋在三级坡部位施工难度系数较大,设计时并以上几点做任何加强和改善措施。

现场客观原因:1.基坑坡顶和基坑边界周围地面未能及时采取硬化措施,未设排水沟,以致大雨期间北侧堆土场和施工作场有大量的雨水汇集至临时道路, 雨水越过临时道路倒灌入基坑,对护坡基层进行冲刷,导致护坡基土流失、坡体坍塌。局部地方的临时道路基层和预埋过路管沟未能采取封闭、阻水措施,形成暗流对边坡基层进行冲刷。

2.现场土建施工坡脚附近柱墩时将坡脚挖除并未及时采取稳固措施,致使护坡失稳

四、建议和措施

1、使用地勘报告所提供的地基土承载力应考虑基坑开挖后长时间的暴露、地下水的浸泡等因素的影响。

2、坡顶周边硬化及排水措施与基坑同步施工,同时使用,且排水系统能满足地区最大降雨量要求。临时道路预埋过路管需设臵窨井且内外砂浆粉刷。土建作场、堆土场地均需设臵排水沟。

3、基坑坡脚部位及时设臵盲沟,并及时回填。后续抗拔锚杆建议在底板垫层施工完成后施工(承台部位暂不开挖,抗拔锚杆完成后开挖承台部分),垫层施工时完成基坑底部排水明(盲)沟,这样可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并封闭基坑,避免坡脚土体被浸润、浸泡。

扬州市桩基有限公司

昌建广场(一期)工程项目部

2015年3月25日

第20篇:隧道塌方应急预案

中铁十局大连地铁205项目部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项目部对隧道施工重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处理,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隧道施工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 1.2编制依据

依据济铁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及救援预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在大连地铁205项目部施工区域范围内,隧道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和灾难时启动本预案: 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2.1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

隧道施工过程中,重点是浅埋段、以及复杂地质、不良地质隧道工程施工现场。

2.2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坍塌、冒顶、有害气体中毒、突发大量涌水涌泥、透水等事故,可能造成以下后果:

(1) 施工人员受到打击、被坍塌土体掩埋以及因中毒、爆炸、淹溺等造成人身伤害。

(2) 施工人员被困在洞内,如不及时解救,会因缺氧、缺水和缺食等危及生命安全。

(3) 工程实体遭受破坏,施工机械设备、物料、通风设备、电线路等遭到损坏。 3 组织机构与职责 3.1 组织机构

3.1.1项目部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项目经理;孙连勇

副组长:总工程师;肖刚,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匡德友、刘勇,安全生产总监;王成。

成 员: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安质部、物资部、工程技术部、财务部。

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办公室设在安全质量部,安全质量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3.1.2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机构

3.1.2.1通信联络组:组长单位为项目部办公室,成员单位为安全质量部、综合部。

3.1.2.2后勤保障组:物资部和综合部。3.1.2.3专家组:组长单位指挥部安全管理组。

3.1.2.4 抢险组:组长单位项目负责人,成员单位为参与抢险的各施工单位。

3.1.2.5宣传组:组长单位为综合科。

3.1.2.6治安保卫组:组长单位为安质部,成员单位为分包单位专兼职保卫人员。

3.1.2.7救护组:组长单位为项安质部、综合科。3.2职责

3.2.1应急领导小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建立完善项目部应急组织体系,制定项目部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办法控制事态发展,把事故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以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置;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

3.2.2通信联络组: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的通信联络工作。3.2.3后勤保障组: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各级抢险人员的食宿和交通安排。

3.2.4专家组:负责对事故现场作出安全性鉴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研究制定出抢险、加固等处置方案,指导抢险救援工作。3.2.5 抢险组:根据确定的方案,负责事故抢险救援的具体实施工作。 3.2.6宣传组:负责事故的信息和新闻发布,接待各级新闻媒体采访,努力减少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3.2.7治安保卫组:负责闲杂人员的疏散,维持现场治安秩序,做好现场保卫工作。

3.2.8救护组:负责组织对伤员进行急救,并协助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伤员救护,做好伤亡者家属的慰问、安抚工作。

3.2.9调查取证组:负责勘察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搜集有关物证等材料,在应急结束后如实、完整、及时送交事故调查领导小组。4 应急准备

4.1项目经理部必须认真研究承担项目的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宣传教育、培训、监督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4.2各隧道施工项目必须根据各自项目特点,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和设备,建立设备器材清单,如: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气焊、气割设备、大型抽水设备、撑顶材料、应急电话,伤员急救车辆以及配备急救药箱、担架、外伤救护用品等。4.3各单位必须定期检查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急准备情况,应急救援组织应定期演练,使所有员工熟悉事故紧急处理的程序和方法,器材、设备等应设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

4.4 项目经理部必须向全体施工人员公布本项目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工地管理人员的联系电话,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5 事故报告 5.1应急通讯

5.1.1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电话:办公室;0411-39521516项目经理;15698859816 5.2隧道施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不论事故大小、何种原因,都必须执行事故报告制度。

5.3发生事故后必须按照《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相关要求,将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人数、伤亡人员自然状况、采取的应急措施、调查和善后组织工作及初步分析的原因等采用电话、传真、电报或其它快速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济铁公司报告。

5.4事故情况按施工现场→项目部应急机构→分公司应急机构→济铁公司应急机构的顺序,按照先简要后详细的原则快速上报,确保应急预案的快速启动。

5.5当发生本预案第3条所列情况之一时,事故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将初步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伤亡程度)以电话方式快速报告给济铁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济铁公司办公室),4小时内将事故发生经过、人员伤亡等详细情况传真至济铁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6 应急响应 6.1报警 6.1.1当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大声呼叫,将事故信息准确传出。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信息以电话、口头传达等方式报告给与其最近的项目部管理人员或项目部应急指挥机构的任何成员,使消息迅速报告到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6.1.2当有人员伤害时,报警员负责打急救电话120,报告发生伤亡伤害的地点、伤害类型,同时告知工程附近醒目标志,以利急救中心迅速判断方位。

6.1.3项目部迅速将事故情况向(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上报,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逐级快速上报。6.2启动应急预案

6.2.1各级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性质、影响程度和职责权限,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抢险队伍一旦接到通知,立即奔赴事故现场,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各项救援工作。 6.2.2项目部应急预案启动后,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项目经理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事故单位负责人任副指挥长,组织、指挥各职能小组开展抢险救援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报告。 6.3组织抢险

6.3.1在上一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达现场前,下一级的应急领导小组要立即组织义务抢险队员和施工现场员工进行初步抢险,对事态进行控制,防止伤害事故进一步扩大。

6.3.2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现场后,迅速调动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办法控制事故的状态,并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负面社会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6.4应急措施

6.4.1人员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现场疏散组负责组织现场人员首先撤离至安全区域,撤离危险场所后,立即清点现场施工人员数量。

6.4.2抢险前,应首先检查修复损坏的电线路、通风设施,避免触电伤害,确保洞内通风良好。发生透水和突发大量涌水涌泥事故应首先切断透水区域36V以上电源。

6.4.3对被困人员施救前,抢险队应首先按照初步方案进行抢险,待专家组研究制定出详细方案后,再按详细方案组织实施。专家组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研究、制定出具体抢险方案。 6.4.4一般情况下,可采取的抢救措施

6.4.4.1坍塌、冒顶事故抢险前,应先检查事故地点是否已经安全,当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实施抢救,否则应先采取撑、顶、喷射速凝混凝土等可靠的加固支护措施,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

6.4.4.2如有施工人员被困在洞内,而抢救需要较长时间时,在可能条件下,必须尽快予以通风、排水、供给水和食物,避免被困人员因缺氧、缺水、淹溺而危及生命安全。

6.4.4.3抢救被土体掩埋的伤员,不得使用机械、工具,应人工清除,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6.4.4.4突发大量涌水、涌泥、透水事故时,迅速组织大功率污水泵、泥浆泵等抽水设备进行抽水,同时组织潜水员进入深水区进行搜救,发现遇难人员及时救出。

6.4.4.5发生有害气体中毒或瓦斯爆炸事故,应迅速组织大功率风机对隧道进行通风,同时迅速组织救援人员,戴上防毒面具,进入隧道救出受伤人员。对隧道内有毒气体进行监测,查明有毒气体性质及浓度,必须确认气体浓度在0.5%以下时方可正常进入隧道。 6.4.4.6现场对伤员应迅速采取供氧、人工呼吸、止血等自救措施,以使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在急救医生到来后(或将伤员直接送达就近医院后),应将伤员受伤原因和已经采取的救护措施详细告诉医生。 6.5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需地方部门配合时,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在济铁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与“110”应急联动中心、公安、卫生、消防、民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及时联系,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6.6宣传报道

在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宣传组具体负责事故的信息和新闻发布,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社会公布。 6.7现场保护

现场总指挥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应派人保护现场,为今后的事故调查处理提供真实依据。 7 善后处置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尽快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并积极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尽快恢复生产,减少因事故造成的损失。 8 应急保障 8.l宣传教育

南华、华泉、华北路站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事故预防知识和应急措施的宣传,增强事故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和应急反应能力。 8.2通信与信息保障

依托现有的有线、无线通信系统和互联网系统,形成应急通讯保障系统,确保应急期间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可靠地传输和有效实施指挥。

8.3物资设备保障 各区间隧道施工项目必须根据各自项目特点,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和设备,建立设备器材清单。如大型机械设备、物料配备困难,不能满足可能的应急救援需要的,应当就近联系地方或其他单位,建立起资源信息库,确保应急时可以快速调用。 9 应急结束

9.1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进展和结束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

9.2应急状态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及时作出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基本内容是: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经过;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包括伤亡人员情况及经济损失等;应急预案效果及评估情况;应吸取的经验教训等。 10 事故调查处理

10.1按照《中铁十局集团公司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办法》、《中铁十局济铁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及救援预案》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10.2 调查取证组进行初步调查取证,并参加政府或上级组织的事故联合调查组,在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要尽快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如实、完整、及时送交事故调查领导小组。

10.3 事故调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落实事故责任,监督制定和落实纠正预防措施,对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处分、处罚,编写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并按规定上报上级单位和地方政府。 11 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

11.1本预案以《中铁十局济铁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及救援预案》为基础,针对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特点而制定,以提高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的快速性和可实施性。

道路塌方报告范文
《道路塌方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