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美丽乡村介绍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01 15:08:0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某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介绍

xx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介绍

作为全市对接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桥头堡,xx县始终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在具体工作中不搞“大而全”、不搞“一刀切”,在重点项目和资金使用上抓精品、抓特色,在统筹摆布和工程建设上点面结合、表里如一,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累计完成投资15.01亿元,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由于工作扎实,我县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一、精心组织谋划,确保工作顺利实施

(一)实行“一把手工程”,强化组织队伍建设。成立由县委书记为组长,四大班子领导为副组长,21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xx县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分配表》,实行“五位一体”帮扶,对每个帮扶村明确一名包扶县级领导、确定一个帮扶部门、安排一个民营企业、配备一名村“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并明确具体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扎实推进。下发了《xx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就驻村工作岗位要求、日常考勤、群众工作、纪律规定等事项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科学编制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将区域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开展,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 构建起片区建设“总体规划+专项研究+村庄详细规划”的“三位一体”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地对民居、道路等统筹考虑,逐村制定建设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2015年,聘请隶属世界500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中建集团,编制完成了《2015-2030年xxx片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蓝本,得到了省委副书记赵勇同志的高度评价,并按其要求将此规划作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本印发全省学习借鉴。2016年,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xx市规划设计院编制《xxx新兴产业美丽乡村示范片总体规划》,已经进入评审阶段,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坚持打造精品,着力彰显乡村特色。精品是美丽乡村的亮点,也是魅力所在。一是打造精品村。将财力向基础好、区位好、产业好的村倾斜,重点打造一批省级一流的美丽乡村。打造时要做到“一规二特”,既规划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和特色文化保护相结合,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依托项目带动十二个专项行动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和项目发展的双赢。目前我县已打造xx村、xx村等省级美丽乡村,今年计划打造古城新村。二是打造精品片区。将若干个精品村连线成片,开展交通、生态景观等一系列项目整体规划整体推进,形成精品路线精品片区,为产业聚集提供基础,从而带动片区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提升。我县xxx美丽乡村精品片区是2015年9个省级重点片区之一,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依托战略投资项目,建设6大特色小镇,打造全省一流的精品片区和环京津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行行行精品片区是2016年市级精品片区,以“高端、现代、循环农业展示基地、国家高新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为定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完成8个重点项目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四)创新环卫机制,搞好农村环境整治。在加强农村环境卫生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起“行政村主体、乡镇主管、县检查考核”的三级联动长效管理模式;实施了农村防火员、保洁员、防汛员、护路员“四员合一”的管护模式;将农村垃圾处理推向市场,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山东康洁环卫公司管理,建立起了“一杆到底”的治理模式。目前,聘请xx公司先行试点开展环卫一体化工作,目前已在35个村试点,农村环境面貌提升效果显著,成功后将在全县推开,形成了环卫“资金投入一体化、设施完善一体化、面貌改善一体化、力量规范一体化、体制健全一体化”的长效保障机制。

二、创新资金运行模式,破解建设资金难题。通过实施县本级投入10%、上级补助10%、企业通过融资平台注入80%的资金投入运行模式,让企业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角,同时构建“企业-政府-银行”新型融资关系,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注入美丽乡村建设。

(一)多元引资,提高使用效率。通过县级财政配套、对口部门帮扶、上级专项补贴、民间团体自筹等形式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招投标”、财政评审、“以奖代补”等手段强化资金使用管理,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截止2015年底,各级财政拨付资金xx亿元,通过企业捐助、驻村工作组帮扶、社会捐助、村民自筹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xx亿元,撬动企业建设美丽乡村及中心村资金高达xx亿元。

(二)借力使力,打造精品工程。实行政企合作模式,依托企业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精品村打造,特色小镇建设等,政府为企业提供配套基础设施、跑办行政手续、挖掘文化内涵传承、宣传品牌形象等服务,共同打造精品工程。借力长城河谷项目完成G101御路沿线(金山岭长城至古北口段)村庄修路、沿街农家院改造等工作;依托总投资xx亿元的xxxxxxxxx等6个项目,启动实施了xxxxx等6个特色小镇建设。

(三)创新担保模式,盘活资金链条。县财政出资1亿元注册成立“xxxxxx有限公司”,与企业签订融资协议并向银行借贷成为承贷主体,支持企业项目建设。目前,该公司已与省农发行就中长期低息贷款业务达成合作意向,并成功争列省农发行项目库美丽乡村项目10个,可为企业融资额xx亿元,申请贷款xx亿元,计划2016年申请贷款不低于5亿元,全面盘活企业资金链条,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投入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三、广泛发动群众,解决参与不够问题

(一)群众支持,缓解压力。充分发挥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政府补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办法,广泛动员群众出资参与建设工作;针对雇佣外地工人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利用五保户、低保户、留守妇女等本地剩余劳动力搞建设,并征得群众同意,将用工费由100元/天降低到70元/天,实现了既降低财政压力、又增加了困难群众收入的“双赢”。2015年,我县群众自筹资金约达700余万元,投工投劳2万余人次。

(二)以奖代补,引导参与。在改厨、改厕、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中,采用“村民自愿,政府奖补”的方式,按照建设标准档次制定奖补金额,将村民改造项目与奖补金额挂钩。树立“改厨示范户”、“改厕示范户”等典型,通过电视、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引导村民自愿参与其中。2015年,我县新建双瓮厕所7240个;改造墙体67500平方米、危房4680户; 推广清洁炉具4500套。

推荐第2篇: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晚上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介绍“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

美丽乡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美丽乡村”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发展,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财收入,进而更好地为民办实事,带领农民致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层级迈进,真正成为惠民利民之举。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获取的重要部分。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口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总结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基础上,中央财政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平台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选择浙江、贵州、安徽、福建、广西、重庆、海南等7省市作为首批重点推进省份。

一、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早在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结合省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在全县实施以“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为内容的“两双工程”的基础上,立足县情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问,把安吉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构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2010年6月,浙江省全面推广安吉经验,把美丽乡村建设升级为省级战略决策。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为此专门制订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一2015年)》,力争到2015年全省70%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60%以上乡镇整体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如今,安徽、广东、江苏、贵州等省也在积极探索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牵头部门。浙江、安徽、广西等省区都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试点县市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福建省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干部考核和对乡村口标管理考评,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是加大投入整合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多元投入。7省份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统筹存量、盘活增量,努力增加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专项预算安排。安徽省从2013年起,省本级每年安排10亿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要求每年市级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县级不少于1000万元,主要用于中心村建设和其他自然村治理。福建省在各级投入3.28亿元试点资金的基础上,又追加4亿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贵州省对专项资金连续两年结转的无条件转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己整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生态移民建设补助、农民健身工程补助、农民文化家园补助等1.75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重庆市整合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补助、农村文化建设补助、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及网络维护补助等资金专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项口的运行管护。福建省永春县投入5000万元,推行“金佛手一美丽乡村贷”,撬动信贷资金近3亿元。安徽省7个市设立了美好乡村建设投融资公司,融资12.3亿元。宣城市、铜陵市引导各类企业投入资金1亿多元。

三是因地制宜,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从试点情况看,主要包括四种类型:(1)聚集发展型。对明确作为中心村的,完善水、电、路、气、房和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浙江省永嘉县将楠溪江沿岸的岩头镇等3个乡镇15个村进行整体规划,将地域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的村庄成片一组团,引导农民向中心村和新社区适度集中,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制。(2)旧村改造型。通过村内、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绿化美化、休闲场地等设施建设,促进村庄整体建筑、布局与当地自然景观协调。(3)古村保护型。对自然和文化遗产保留完好、原有古村落景观特征明显,保护开发价值较高的古村落,以保护性修缮为主。安徽省黄山区在对永丰、饶村、郭村等几处古村落的传统街巷格局与形态、地貌遗迹、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刻等文化遗存进行重点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完善村庄道路、水系、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提升村庄人居品味。(4)景区园区带动型。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围绕建设屯堡维护及田园风光旅游乡村,在七眼桥镇本寨村、大西桥镇鲍屯村发展旅游业,加快推进景区沿线创建点的巩固提升,把景区沿线打造成文明秀美的人文景观通道。安徽省当涂县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了松ll}社区,探索出一条“旧宅变新房、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农民变工人”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四是注重规划实效,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体系。浙江省尝试以村级为主体编制试点规划,切实尊重村级组织和村民的主体地位,将规划费用补助下达到村,在政府引导、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由村民会议决策,避免出现“规划连村支书都看不懂”的问题。安吉县采取“专家设计、公开征询、群众讨论”的办法,将全县行政村进行差异化规划,今年10月25日该县通过了全国首个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区验收。重庆市通过梳理市级涉农项口建设情况,明确了87项建设管护标准,并计划用1年左右时问建成标准体系,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提供借鉴。海南省以澄迈县为基础制定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标准。

二、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首批试点省份的实地调研和座谈分析,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一是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由于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够,不同层级政府和不同职能部门在具体实施或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时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行动力必然不同,难以形成建设合力,达成整体联动、资源整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搞搞清洁卫生,改善农村环境”的低层次认识上,更不能形成错误观念,认为它只是给农村“涂脂抹粉”、展示给外人看的。而应该提升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二是参与部门多,组织协调难度较大。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个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美丽乡村建设往往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的政策指导。

浙江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早,探索积累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值得其它地力一借鉴学习。安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明确了不同政府层级之问的职责定位,理顺各自责权关系。既避免不同层级之问的职权交叉,造成政府管理的错位和越位,影响工作的开展,又避免权责出现“真空”,造成政府管理的缺位,导致某些事项无人负责。县级政府主要负责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和相关制度办法的建设、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考核等工作;乡级政府负责整乡的统筹协调,指导建制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对村与村之问的衔接区域统一规划设计并开展建设;建制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由其负责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同时,理顺部门之问的横向关系,对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进行量化细分。安吉县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任务,建立了美丽乡村考核指标和验收办法,将一项项指标落实到每一部门,由部门制定指标内容和标准,并对该项建设负总责,同时参与由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组织的考核验收,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水不治”的困局。

三是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比较突出,项口建设规划和标准缺失。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中,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的多,但不注重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期行动计划的科学制订,导致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短期行为多、长远设计少,以及视野狭隘,缺乏全域一体的建设理念。

安吉县等地之所以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与其重视规划引领建设不无关系。总结其实践经验,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做到统筹兼顾、城乡一体。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综合考虑农村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其次,做到规划因地制宜。譬如,安吉县在编制《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乡村风貌营造技术导则》时,按照“四美”标准(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各乡镇、村根据各自特点,编制镇域规划,开展村庄风貌设计,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将建制村分类规划,将全县的建制村划分为工业特色村、高效农业村、休闲产业村、综合发展村和城市化建设村五类。第三,尊重群众意愿。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按照“专家设计、公开征询、群众讨论”的办法,经过“五议两公开”程序(即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群众公开评议,书面决议公开、执行结果公开),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达到群众满意。第四,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为了把规划蓝图落地变成美好现实,就必须把规划内容分解成定性定量的具体内容,转化成年度行动计划,细化为具体的实施项口。第五,配套制订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为了更好地落实和执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还必须研究制订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通过标准体系的配套实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四是政府唱独角戏,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够。许多地力一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没有积极探索如何引入市场机制、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而是采取传统的行政动员、运动式方法,尽管一些设施(如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一时高标准建成了,却难以维持长期运转,缺乏长效机制。

尤其是,政府主导有余、农民参与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没有允分发挥。以致部分农民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养成“等靠要”思想。这就难免会出现美丽乡村建设“上热下冷”、“外热内冷”的现象,甚至出现“干部热情高,农民冷眼瞧,农民不满意,干部不落好”的情况,其主要症结就在于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允分调动起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所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明确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允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切实把决策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当主人、做主体、唱主角。

三、美丽乡村建设要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

总而言之,美丽乡村建设涵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力一力一面面的内容,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平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应按照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规划引导、突出地域特色,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多元投入、整合资源,以县为主、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的原则要求,妥善处理好几个力一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问的关系。村庄不仅是农民的居住地,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农民是美丽乡村的主人。建设美丽乡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村里的事要由农民说了算,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编规划、给资金、建机制、搞服务,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千篇1律,不能强迫命令,更不能加重农民负担。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专家论证、村民民主议事、上下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给外人看的,而是要让农民群众得实惠,给农民造福。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涂脂抹粉”。不能仅仅成为城里人到乡村旅游休闲的快乐“驿站”,而是建成广大农民群众赖以生存发展、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口的是让生活在本地的农民提升幸福指数。评价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标准是增进农民民生福社,让农民真正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经营,自始至终都要建立农民民主参与机制,从而保障政府规划建设的美丽乡村和农民心口中想要的美丽乡村相统一,而不是政府的一厢情愿,更不能沦为显现政绩的形象工程。通过一定的群众参与机制,切实让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真正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不能靠政府用重金打造“盆景”,不能靠财政资金大包大揽,否则不可持续,也无法复制推广。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鼓励吸引工商资本、银行信贷、民问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解决投入需求与可能的矛屑。

建立有效的引导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种力一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允、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些具体项目(譬如乡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实施,要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交由企业或市场去运作,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村庄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和运行,也须积极发挥村民自治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乡村社会组织,探索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维护、自我管理的社会民主治理机制,最终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三是处理好统一标准和尊重差异的关系。我国地域广大,发展不平衡,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必须因地制宜,尊重差异,保持特色。在此基础上,对规划编制、资金项口规范管理、建设标准等应有一些一般性的统一要求,源头上规范,嵌入式管理,防止各行其是,五花八门。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无规划不建设的理念,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标准体系,逐步将标准化工作嵌入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

美丽乡村建设除了做好标准化、均等化的基本性公共服务以外,还要在乡村特色上做文章,切实把一些具有特色的古村落保护好,把乡村非遗项口传承好,把优秀的乡村文化发扬广大,而不是简单地用同质化的建设标准裁剪、改造乡村。

四是处理好美丽乡村“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美丽乡村既包括村容村貌整洁之美、基础设施完备之美、公共服务便利之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之美,也包括管理创新之美。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的同时,要努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和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机制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同步推进相关改革,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与潜力,营造与美丽乡村相适应的软环境,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家园。

推荐第3篇: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我爱我家

兴安

我在兴安长大,一直在这里生活,和我的朋友,和我的家人,我想说,在这里,我很幸福。

上学期刚放假回家,我一下车,看到才许久不见的家乡,我不得不说我有点小吃惊,因为变化太大了。之后,我开心了,因为我的家乡便得到更美丽了,环境更好了,我在想,这是我的家,我自豪。

因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这个活动,全民积极的建设自己的家乡,那份欣欣向荣的景态让我们每一个兴安人都倍感幸福。感觉未来充满了希望,所以我们每个人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每天都会很努力的在做着该做的事,为我们的家,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力。看着每条街道都是干干净净的乡村,我的家,那脸上的笑容像是溢满了整片天空。

2005年10月30日,央视隆重举行了“2005年度中国魅力名镇颁奖庆典”。最让兴安人期盼的时刻到了,主持人崔永元述说了组委会对兴安的评价:“连接湘水、漓水的咽喉要塞,两次改写中国历史的古地,一条灵渠成就了中国统一大业,更显示了中国人开山引河的智慧„„古树参天,古巷幽深,水街水清,灵渠有灵„„让我们走进兴安!”随后,颁奖嘉宾徐沛东宣读:兴安与同里、周庄等一同成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从那一天起,我们每个兴安人都自豪的说我是兴安人,不论是在家的还是远赴外地求学的我们,都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我们的家,这个暑假,我见证了我的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更干净了,树更绿了,水更清了,那些知了和鸟儿也会在树上欢快起来。

利用我的假期时间,我游了几个地方,我去了我们兴安著名的——灵渠,灵渠位于兴安县城东南部,建成于公元前214年,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也是一条跨越湖南湘江和广西漓江两大流域的古运河,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一道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先生称之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有大、小天平(又称铧堤)、铧嘴、秦堤、泄水天平、陡门等。灵渠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沟通了漓江和湘江,使长江与珠江得以通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为巩固皇权,他发兵五十万分五路大举进攻岭南的百越之地。因山路崎岖,粮草不济而久攻不下,于是秦始皇命令史禄凿灵渠以通粮道。建成后的渠道以灵巧著称,因而得名。灵渠对维护国家统

一、促进中原与岭南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桂林也因灵渠的开凿而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岭南重镇。

现在的灵渠建设的更加的富有韵味,水渠两旁丛茵的树木,树下安放着播放器,每天播放着悠扬的音乐,傍晚,许多情侣会手牵着手去那里散步,伴着清新悠扬的音乐,别有一番韵味,同时年轻情侣的相衬又显出了古韵灵渠的时代化气息。 灵渠往下,便来到了水街。“秦城水街”是我们兴安人的另一个骄傲。

兴安秦城水街景区是指灵渠穿过县城一段两岸的街区,长约1公里。整个水街景区由秦汉建筑文化、古桥文化、古雕塑文化、灵渠历史文化、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大部分组成。具体景点有秦文流觞景区、娘娘桥、万里桥、马嘶桥、古戏台、金钟街、湖广会馆、水街亭台廊榭、百米雕塑长廊、三将军墓、古石雕群、民俗风情区等,现已成为桂林的旅游胜地。

“兴安水街”,吊脚楼紧傍灵渠,义福隆、裕庆隆、罗家酒坊、湖南会馆等老字号、古建筑再现灵渠岸畔。茶楼酒肆、笙歌弹唱,悦耳的丝竹声,从水街铺面的竹帘后飘出来,泛舟灵渠,可蓬船沽酒,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意境。而位于灵渠水街两岸的民居,鳞次栉比,均为青瓦白墙,木雕花门窗,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之岭南风韵。传秦汉神韵的丹青水街,与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条古街集中展示秦汉文化的秦文流觞相映成趣。 水街两边的店铺,门前高悬的竹编灯笼,渠边楼庭怪石,耳畔响起的灵渠古乐,还有悠闲散步的兴安居民,让人感到居住水街的安逸。水街的水很清澈,沿街不时能看到小女孩赤脚戏水画面,不少年轻的少妇还提篮到水街洗衣。进入水街,品味江南水乡风情,将产生比周庄乌镇更具历史文化氛围、更加清丽飘逸的感觉,在如诗如画的如痴如醉中穿过粟家桥,去追寻带来岭南文化与中原文融合的灵渠古韵,让人赞叹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八月二十三号,桂林第六届米粉节在兴安隆重开幕。作为兴安人,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的骄傲,因为我们把我们兴安的文化传向了世界,看着许多外地的人慕名而来,夸着米粉好吃,确实,我的心里挺开心的。我看着兴安,我的家,我笑了,因为我在这里长大。

推荐第4篇:美丽乡村

梁山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

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生态优先、永续发展,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档升级,全面转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启动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和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全面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民创业增收、乡风文明培育、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施时间从2014年到2016年,2014年底全县60%的村庄达到“环境整洁村”标准,10%的村庄达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标准,2%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每个乡镇创建1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016年底全县90%的村庄达到“环境整洁村”标准,40%的村庄达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标准,10%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一、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多规衔接,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基础性、全局性和前瞻性。

1、县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县规划局组织人员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美丽乡村的建设主题、总体要求、建设格局、建设时序及原则性、指导性的标准,编制完毕报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规划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2、乡镇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详细规划。充分考虑与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各职能部门规划、各专项规划的衔接,明确工作重点、组织保障、实施步骤等,注重沿路、沿河、沿风景区一体规划,突出当地特色,编制完毕报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规划部门牵头评审。

3、试点村(居)编制美丽乡村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村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以保护村庄生态环境、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塑造村庄风貌特色、提升产业特色为前提,明确每个单体项目的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编制完毕报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规划部门牵头评审。

市级示范片区建设规划报市级评审,县级示范片区建设规划报县级评审。

二、环境整洁村工作任务

农村“环境整洁村”主要任务:完成道路硬化、村庄净化、环境绿化“三化”。

1、道路硬化:重点在道路的质量、路肩的培扶、排水沟的建设上进行对照完善。

2、完善已整治村庄的设施人员配套和管理。已完成整治任务的村庄对照三化整治标准,继续完善排水、绿化、环卫设施配套和保洁员配备,做好日常的村内保洁、道路养护、绿化管养、村容管理等工作。

3、强化沿路、沿河、沿景区三线整治。对三线两侧两公里可视范围内有碍观瞻的垃圾、建筑立面、违规广告牌等进行整治,尤其是加强对路旁、坑塘和村庄、乡镇驻地出入口处积存垃圾的整治。

4、实行“环境整洁村”公示。组织向市申报“环境整洁村”,将申报名单分批次在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对公示期内无群众投诉举报的行政村授予“环境整洁村”。

三、生态文明乡村工作任务 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村庄,全面转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要做到“四好”。

1、人居环境好。做到“三清、两整、一绿”,“三清”即清理村内外卫生死角、清理河塘沟渠、清洁庭院卫生;“两整”即整治乱堆乱放、整治生活污水;“一绿”即进行村庄绿化。

2、村容村貌好。搞好“一改造、两整治、三拆除”,“一改造”即改造危房;“两整治”即整治河塘沟渠、整治墙面乱涂乱画;“三拆除”即拆除废旧禽畜舍、拆除废弃旧房、拆除乱搭乱盖。

3、文明风尚好。搞好“四德五有”,“四德”即实施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工程;“五有”即村里有文化墙、广播室、文化活动场所、农家书屋、文体队伍。

4、服务管理好。做到“四有四无”,“四有”即有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有村级调解组织、有村务公开制度、有监控技防设施;“四无”即无恶性刑事案件、无计划外生育、无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四、美丽乡村试点工作任务 (一)基本要求

选择一批生态环境良好、区位条件优越、产业特色鲜明、人文积淀深厚的村庄、片区直接转入美丽乡村试点村、示范片区建设。美丽乡村要做到“五美”。

1、村庄布局协调美。实施“四通一规划”,“四通”即村内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一规划”即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2、村容整洁生态美。主要实施“三清四改五化”,“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四改”即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五化”即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3、村强民富生活美。发展“一村一品”为主的特色产业,振兴集体经济;村民致富渠道多,收入有保障,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4、村风文明身心美。搞好“六个创建”,即完成绿化示范村、文明村、党建示范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平安村六个创建。

5、村稳民安和谐美。体现在“三强五保”,“三强”即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强、治保体系强;“五保”即新农保、新农合、义务教育、失地农民社保、农村低保等五项保障到位。

(二)工作标准

1、片区规划。编制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总体规划、片区内村庄建设详细规划。

2、道路硬化。进村道路、村庄连接道路全部硬化,拓宽路肩至1米以上;村内道路硬化实现户户通;村内外道路养护及时、规范、有序。

3、城乡环卫一体化。每10-15户配备1个大型密闭式垃圾桶(或每户配备1个小型垃圾桶),按照不低于村庄人口2‰配备专职保洁员的标准配齐村内保洁队伍;片区环境实现常态保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4、片区绿化。进村道路、村庄连接道路两侧各种植两行乔木进行绿化;村内主要街道绿化乔灌结合;利用空闲地栽植成片林。

5、厕所、厨房、畜禽圈改造。每个村庄内有卫生公厕,无露天公共旱厕;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60%以上;农户厨房改灶率达到60%;畜禽养殖实现退村进区。

6、污水排放。农户生活污水实现有序排放,推广适合本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7、饮水安全及河道沟渠坑塘整治。实现自来水通村入户,安全用水普及率达到100%;河道、沟渠、水塘净化整洁,水体清澈,无淤积,无白色污染、垃圾等杂物。

8、线网改造及亮化。村内线网铺装规范有序,主次街巷有路灯,通有线电视、宽带、移动电话。

9、村庄美化。村庄无乱贴乱画,标语广告得到有效治理,宣传栏、文化墙设置合理。

10、家庭清洁卫生。开展“整洁庭院”活动,整洁庭院达标率达到60%。

11、村庄标识系统。各类村庄标识牌齐全,进村路设置村名指示牌,村庄入口设置村名牌,村内街巷设置路名牌,街巷两侧房屋设置门牌。

12、体育健身广场建设。村内有体育健身广场,体育健身器材齐全。

13、村民中心建设。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卫生室、小超市、农资门市部、金融服务点等设施齐全。

14、长效管理机制。村内外卫生保洁、道路养护、绿化管护、村容管理等日常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公共设施维护及时、管理规范,村级监管制度齐全、奖惩措施落实到位,一线管护人员工资保障到位、工具配备齐全。

五、加强农村环境长效管理

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实行“政府主导、分级负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将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列入美丽乡村建设年度综合考核内容。

1、充实管护队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村(居)进一步充实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和养护队伍,加强对村级保洁员的培训,使其承担起本村的环卫保洁、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等日常管理工作。

2、加强资金保障。县、镇、村三级加大对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资金投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维修、运营维护和管护人员工资等经费的落实,确保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正常运转。

3、强化督导检查。对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实行督查制度,对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评比、奖补兑现的依据。对镇村的督查情况作为长效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镇2017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为目标。现将**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列如下: 1.制定完善规划。根据皖办发〔2016〕1号文件提出的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任务,合理确定整治范围,认真编制整治建设规划;制定的规划要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规划制定以后,要严格按照规划开展整治建设。对于规划中不合理、与目前现状不符等情况要与县规划局对接,及时进行调整并完善程序。 2.加强道路建设。结合实施县乡公路畅通工程,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实现乡镇建成区与外部交通有效连接;贯通和改善主干道,修缮破损路,整治低洼路,保持路面平整、形成安全路网;采用适宜方式适当硬化背街小巷,整治烂尾路,打通断头路,实现建成区内路网畅通;主干道路做到交通标志、标线完整醒目,指路牌、路名牌等标识规范,在学校周边道路增设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3.实现安全饮水。采用集中供水,安全饮水普及率要达到100%的,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压水量能够较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4.建设或完善集贸市场。合理规划新建或改造满足群众生活的集贸市场,做到管理有序、干净整洁,无摊外摊、场外摊现象。 5.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健身场所。因地制宜改造或修建综合性文化设施,提供书刊阅读、教育培训、网络信息、法律宣传等服务,满足居民日常文化生活需求;结合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或者与街头绿地、公共建筑、学校体育设施等相结合建设室外健身场所,并合理配套健身器材。

6.有效处理垃圾。合理配置垃圾箱(桶)、垃圾收集和清运设备,保证正常使用;建成区道路沿线、背街小巷、镇村结合部、集贸市场、河沟渠塘、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公共厕所、建筑工地和学校周边等区域垃圾及时清扫、处理,无暴露和积存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实现卫生长效保洁,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 7.疏浚清淤河沟渠塘。疏浚河沟渠塘,进行生态护坡,做好绿化,实现无积存垃圾、无白色污染、水面无明显漂浮物,保持水体清澈。 8.大力实施改厕。结合集贸市场、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和服务半径要求,改造现有公共旱厕,合理布局水冲式公厕;在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住户,要建设水冲式厕所;未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住户,最低要使用三格一体式化粪池,采取单户或多户分散处理;集镇建成区做到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鼓励铺设污水管网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9.治理八乱。治理乱搭乱建。对违法建(构)筑物全面登记造册,并采取委托执法、派驻执法等形式推行综合执法,依法拆除违法建(构)筑物,规范建房审批,建立巡查制度,有效控制违法建(构)筑;鼓励开展建筑外观整治,提升特色景观,做到风貌协调、镇容美观。治理乱停乱放。因地制宜设置停车场站或划定停车位;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整齐有序。治理乱摆乱占。沿街商铺做到无店外经营、无占道经营,保证道路畅通,同时对于存在车辆维修、加工作业、废品收购站点等不具备店内经营条件的情况,要统筹规划,集中规范经营;清理规范建筑材料堆场、煤矸石场等,确保物料堆放整齐,保持周围环境整洁。治理乱拉乱挂。对现有杆线进行梳理,该合并的架空线路应予合并,做到无违规交越,鼓励弱电下地;店招广告、过街横幅体量要协调、悬挂整齐;清理主要道路两侧建(构)筑物外立面上影响镇容的吊挂、晾晒和堆放物品,电线杆等杆体要做到无乱张贴、乱涂写、乱吊挂。

10.改造升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宽带支撑工程,开展宽带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推进宽带提速、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

11.提升绿化水平。强化主要街道、单位庭院、道路沿线、乡镇出入口、空置地块等节点的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绿见绿,见缝插绿,增加乡镇绿量,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35%以上,大力创建森林城镇,生态乡镇。 12.合理开发建设小区。鼓励盘活土地存量资源,合理开发建设规模适宜、设施配套、服务健全、风貌协调、管理有序的居民小区,提升乡镇品位。

13.推动乡风文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有效治理不良风气,多角度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做到落小、落细、落实,氛围浓厚。

赵店村路灯管理制度(试行)

为方便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为充分发挥路灯的作用,管理好路灯设施,经赵店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大会起草表决制定以下制度:

1、路灯是为全村广大村民服务的,保护好路灯是每个村民的责任和义务;

2、路灯开放时间:冬天17:30——23:00,夏天19:00——23:00 ;为节约用电,路灯要根据农活季节、月亮的圆缺或特殊情况适时开亮;

3、路灯电表由专人负责,负责人需有一定的电学知识,爱岗敬业,在规定的时间开灯熄灯,每月抄表须有村监督委员成员中的一名或缴纳电费人代表同去。

4、各位家长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爱护好路灯,不故意损坏;

5、一经发现故意损坏路灯的行为:成年人,全村通报点名批评,并要求赔偿5倍该次破坏路灯的全部损失;未成年人,除批评教育本人外,由其家长承担3倍损失责任;

6、路灯的装、修及日常维护,由本村专门负责人管理,发现与路灯有关的问题要及时向其报告;

7、凡举报、制止损坏路灯行为的,村委会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

8、路灯的电费由村委会从办公经费中节俭支出,负责人工资从缴纳电费资金中支出。

9、本制度在实行过程中,村委会可根据情况随时起草制定和修改完善,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

10、本制度经第五届村民委员会第十二次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于2011年11月11日起实施。

本制度由村委会负责解释。

赵店村村民代表大会 2011年11月6日

(function() {

var impMonitorUrls = [];

var clickMonitorUrls = [];

function visitUrl(url) {

var img = new Image();

img.src = url;

return img;

}

function visitAllUrls(urls) {

for (var i = 0; i

visitUrl(urls[i]);

}

}

function addEventListener(node, event, func, useCapture) {

node = node || document;

useCapture = useCapture || false;

if (node.addEventListener) {

node.addEventListener(event, func, useCapture);

} else {

node.attachEvent('on' + event, func);

}

}

function init() {

var imgLink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mg_link');

if (imgLink) {

addEventListener(imgLink, 'click', function() {

visitAllUrls(clickMonitorUrls);

}, false);

}

}

function req_imp12() {

visitUrl("https://eduad.baidu.com/impreion/wenku_post_json?p=ERL9g7qSBlK2eTx7sOfe7t2-zrikBfj5PKeKYQlXXI7RRI2D3vc5-Ly7per9DDjOmu35fDb5e_hmtTbrQnI0NPAJ2U-p_m7Vamo0sJMlgbDpV1acJXsuFtGJ5GqRCumqvNIuBANzA2RCFtW848DzblmhcVesndS8kaqkVZdAqC6c5AfKsaTJpJBubuXmNlnh3mswUjqr4ipkCJmBkqZa2BIu1mXv8Eb7AoXYk-ZOPg9h5A53Xhe4BLlO86R4n9jFvDHbdSdLMOHxpuvPgLfS0W5pvpDS8_qmSdnAkbiIjbNR5P06eiz44u6FPwhAaIYPGFT_ZL4aox9rDhFieoWxU0FlPixoCIlPwpxVbO-o8xIMkDZv7_jiKgrsxBhwozUs9N4qg7Z6IwBjGNQ9IUCv4Pr_aWLu_lazohvFO6Vz90e923NV7kDQN1bRkbedFeAKdD9-dRCjbCDihipJ8bnEl3QJsPiYaYjGvCWymx6mF7wjY_nb8nUIAav6aGlixSRU8c88zxDHA7As03zf9hZojkvx3H02LGnbwe1o2zYyER5MvTeR2rpVOcC5kjYxuI_PxMlQ3eRyG236x7mdedYc5XYIRd49zg4A2hp7lBUo3X1KbatPhDb1nN_PA43600VvSpLfoFvmHDYySEMb6tCwKKRb2oA-PGFWifkwKfrDFtbqkMqa6CPfybns9Z06SEDp3KN33qgGC6ZCDiyen0_8Y7-gFomXzT9lJqjoL87SG6U=&price=0");

visitAllUrls(impMonitorUrls);

init();

}

if (window.attachEvent)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req_imp12);

}

else if (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req_imp12, false);

}

}) ();

.product {

position: relative;

}

.adv-logo {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1px;

z-index: 100;

}

.ad-label {

left: 1px;

}

.dsp-logo {

right: 1px;

}

8、确保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安全,正常使用。

(二)绿化养护

1、保持绿化品种科学合理。

2、做好中耕除草,修剪整枝,对坏死绿化及时补栽,保持绿化整齐美观。

3、做好治虫防病,浇水施肥,确保绿化长势良好。

(三)环境保护

1、村庄内无杂草、无污物、无垃圾,居民庭院、室内保持干净。

2、村庄内无乱搭乱建、私拉乱接等现象,各种杂物堆放整齐。

3、家畜、家禽集中圈养,

三、管护方式

(一)群众自管

充分发挥村民小组等群众自发性组织的自治自管作用,以“门前三包”为基础,以户为单位划分公共卫生责任区和设施设备管护责任点,树立管护责任标牌,做到户户有责、人人参与、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和谐管护。

(二)专人管护

由村委会指导,村民小组实施,每个组根据人口规模,确定1-2名本村适合环卫工作的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内容,落实管护责任。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054369" });

四、资金保障

(一)村民自筹 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可由村民小组向农户收取管护费用,各小组收取标准由村民小组集体讨论决定。管护经费由村民小组保管,专款专用,定期向村民公示公开。

(二)社会捐助

鼓励和引导村两委与村民小组根据村规民约共同制定长效管护机制等规定,并监督落实。加强对农户自筹资金使用、管护方式和人员聘用的监督,开展卫生监督、检查、评比等活动。

(三)创新方式,确保效果

1、责任到人,长效监督。各村民小组要重点做好农户门前“三包”、农户卫生评比和管护人员日常监督工作。管护人员要对照管护标准,明确管护内容,签好管护协议。倡导老干部、老党员义务担当监督员,鼓励干部、党员自愿认领公共区域环卫、树木及公共设施管养的监管责任。划片到户、日常监管,建立网格化日常监管机制。

2、宣传评比,自我促进。充分发挥村民小组监督、协调作用。制定文明公约和评先评星章程,开展“美好家庭”、“文明卫生户”、卫生“红黑榜”等活动评比和公示,营造互看互比互学的良好氛围,培养群众形成卫生保洁意识和习惯。联建单位、重点企业、成功爱心人士等各种社会力量出资、出力支持美好乡村长效管护,倡导采取志愿者、义工等形式开展村庄环境长效自我管理,有效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护效率。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主体,明确责任

按照“权属清晰、分级管理”和“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做好产权登记,明确管护主体。县乡道路、供电、通讯、电视、广播等产权明晰的设施设备产权归主管部门所有,部门与村民小组共同承担管护责任。商业供水等设施产权归经营法人,企业与村民小组共同管护。自建高位饮水及其它基础设施、环卫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权归村民小组集体所有,实行村两委与村民小组根据村规民约共同制定长效管护机制等规定,并监督落实。加强对农户自筹资金使用、管护方式和人员聘用的监督,开展卫生监督、检查、评比等活动。

(三)创新方式,确保效果

1、责任到人,长效监督。各村民小组要重点做好农户门前“三包”、农户卫生评比和管护人员日常监督工作。管护人员要对照管护标准,明确管护内容,签好管护协议。倡导老干部、老党员义务担当监督员,鼓励干部、党员自愿认领公共区域环卫、树木及公共设施管养的监管责任。划片到户、日常监管,建立网格化日常监管机制。

2、宣传评比,自我促进。充分发挥村民小组监督、协调作用。制定文明公约和评先评星章程,开展“美好家庭”、“文明卫生户”、卫生“红黑榜”等活动评比和公示,营造互看互比互学的良好氛围,培养群众形成卫生保洁意识和习惯。自管、自用、自受益。

(二)加强领导,强化落实

插旗山社区安装维修路灯情况登记表 时间:11-11-30 19:00:401 小区、道路名称

情况说明

插旗山社区1组7单元(北京路六巷)

安装1盏路灯

插旗山社区2组三栋(北京路六巷)

安装1盏路灯

插旗山社区3组1栋、2栋、3栋、5栋(北京路六巷)

各安装1盏路灯 插旗山社区4组北京路四巷

安装1盏路灯

插旗山社区8组4单元(北京路二巷)

安装2盏路灯

插旗山社区9组3栋(北京路二巷)

安装2盏路灯 十二中分校路面

需安装2盏路灯 插旗山社区2巷支巷路面

需安装3盏路灯 插旗山社区至中行家属院

路灯损坏1盏

农村安全生产宣传资料

时间:2016-06-08 编辑:德秀 手机版

安全生产关系到千家万户,下面是关于农村安全生产月的宣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农村用电讲安全(一)

1、用电要申请,安装、维修要找电工,不准私拉乱接。

2、安全用电,人人有责,自觉遵守安全用电规章制度,低压用电要合理选用熔丝,严禁用铜、铝、铁丝代替。开关要控制火线。家庭用电要安装漏电保护器。

3、不要在电线底下盖房子、堆柴草、栽树,不在电线和其他设备附近集会、放电影,防止触电伤人和起火。

4、船只通过跨河线,应及早放下桅杆,机动车辆行驶或在田间作业,不要碰电杆和拉线。

5、不在电线附近采石放炮,不靠近电杆挖坑或取土,不准在电杆上拴牲口,不准破坏拉线,以防倒杆断线。

6、电力线,通讯线和广播线要明显分开,发现电线与其他线路搭连时,要立即停电找电工处理。

7、教育儿童不要接触(碰撞)电气设备,不爬电杆,不爬变压器台,不摇晃拉线,不在电线附近放风筝、打鸟,不准往电线、瓷瓶和变压器上扔东西。

8、电线断落时不要靠近,要派人看守,并赶快找电工修理。

9、小水泵、脱粒机等临时用电设备,不准带电移动,不准挂钩接电,不准使用破股线、地爬线、拉腰线。

10、要用手摸灯头、开关、插座以及其它家用电器金属外壳,家用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要妥善接地。

11、不要使用不合格的灯头、灯线、开关、插座等用电设备。

12、用户发现高、低压电气设备发生断线、跳火、冒烟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电力部门。

农村用电讲安全(二)

1、农村用户应安装漏电保护器。

2、家庭用电禁止拉临时线和使用带插座的灯头。

3、用电器具出现异常,要先断开电源开关,再做修理,如果用电器具同时出现冒烟、起火或爆炸的情况,不要赤手去断电源,应尽快找电工处理。

4、新购置和长时间停用的用电设备,使用前应检查绝缘情况。

5、用电器具的外壳、手柄开关、机械防护有破损、失灵等有碍安全时,应及时修理,未经修复不得使用。

6、不准在电力线上挂晒衣服。晒衣线(绳)与电力线要保持1.25米以上的水平距离。

7、不准通信线、广播线和电力线同杆架设。通信线、广播线、电力线进户时要明显分开,发现电力线与其它线搭接时,要立即找电工处理。

8、使用手电钻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电源线和外壳接地线应用橡套软线,外壳可靠接地。

2)操作人员应戴绝缘手套或穿绝缘鞋,站在绝缘垫上或干燥的木板、木凳上。操作人员禁止带线手套。

9、发现电力线断落时,不要靠近。要离开导线的落地点8米以外,并看守现场,立即找电工处理。

10、漏电保护器动作后,应立即查找动作原因,如无异常情况,可以试送电一次,试送电后再次跳闸,必须找出故障点并处理后才能送电。

11、用电器具出现异常,如电灯不亮,电视机无影或无声等情况时,要先断开电源开关,再做修理,如果用电器具同时出现冒烟、起火或爆炸的情况,不要赤手去断电源,应尽快找电工处理。

“安全生产月”活动推荐方案

为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组织开展好2006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部署,在总结前四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形成了今年活动的推荐方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的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安全发展,国泰民安"这一主题,结合各自实际,参考安全生产月宣传提纲和推荐活动方案,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唱响"安全发展",努力促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提高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安全法制观念和全民的安全意识,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社区活动方案

社区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社区负责人应积极学习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如济南青年公园街道、深圳梅林社区等),围绕着宣传提纲,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努力促进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精心打造品牌社区,为生活在社区里的每位居民创造安定、团结、文明、和谐的环境。

1.开展综合宣传活动

社区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的策划、组

织和实施工作。安全生产月期间,社区可通过办安全知识板报、张贴安全题材宣传画、悬挂安全标语、播放安全题材的节目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月氛围。

2.开设安全知识课堂

设立安全知识课堂,向社区居民(包括本社区的外来乡镇

务工人员等)讲解安全常识,聘请安全方面的专业人士,定期组织居民学习,做到人人都有机会听课。

3.组织社区群众自编自演安全文艺节目

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创作出新颖、活泼的安全文艺

节目,在咨询日当天演出。

4.组织消防应急救援演练

认真组织消防应急救援演练,争取社区每位居民都有机会参加,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自救互救能力。

5.开展"送安全知识到每家"活动

赠送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关材料和安全生产

知识读本,基本达到每户一册。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学习,交流学习经验。

6.开展社区安全大检查

联合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以预防火灾为主的社区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尤其是影响消防通道的隐患应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各种隐患,应做好记录,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间,确保及时整改完毕。

7.组织签订"安全居家好邻居"协议

邻居之间相互签订"安全居家好邻居"协议。安全生产月期间,开展安全自检、邻里互检活动,发现隐患确保及时排除。

8.组织"我给社区献爱心"活动

安全生产月期间,发动每家每户,给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献一条计策、做一件实事。社区有关负责人做好登记,选出优秀者在宣传栏予以表扬。

苏波盖乡2011年村容村貌整治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面貌,有效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新农村试点村美岱桥村、苏波盖村、东老藏营为重点,利用大约60天的时间进行集中整治,其它村也要参照此办法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建立起村容村貌整治的长效机制,营造村容洁净、生态良好、空气清新的农村新环境、庭院卫生新面貌、村民健康新观念的总目标。

三、主要内容 以“三拆”(拆无人管理或长期无人居住的破旧闲置土房,拆影响村容村貌的破旧建筑、断壁残垣,拆除规划以外的违章建筑)、“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庭院)、“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四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配套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做到入村主干道平整畅通、村内主街道整洁、院落干净,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溢流、无人畜混居、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054369" });

3 无卫生死角、无断壁残垣、无乱堆乱放现象,全面营造整洁有序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年内新修通村道路2公里,硬化村内主干道2至3公里,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0%;亮化村内主干道4公里,亮化率达到60%;庭院绿化美化,街道两侧植树,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30%;拆除危房与违章建筑1万平方米以上,完成200户危旧房改造任务,砖房率达到80%。加大环卫设施投入,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清运车。根据村人口数量配备垃圾箱、垃圾池和专门卫生保洁人员,建立起定时清扫、定点堆放、集中清运的卫生环境管护机制。推行农户庭院卫生定期清扫监督及院落周边“三包”责任制,形成农村环境卫生人人参与的良性机制。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7月1日---7月10日)

各整治重点村根据本实施办法,成立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确定“拆、建、改”的具体内容、数量以及垃圾清运数量、危房改造数量、村屯绿化面积等,选定垃圾集中堆放地点。

(二)集中整治阶段(7月11日---8月10日) 乡村组织清洁队全面开展“三拆、三清”,将各重点村所有垃圾定点收集、集中清运,对断壁残垣、私搭乱建等建筑进行彻底清理整治。同时,整治重点村结合“一事一议”项目,全面开展“三改、四化”工程建设。

(三)完善整改阶段(8月10日---8月30日) 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专职保洁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集中整治成果,形成长期有效的环境卫生日常管理机制,营造整洁优美的农村发展环境。

五、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成立苏波盖乡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周建军(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 副组长: 韩海东(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成 员: 钟海平(乡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 闫 荣(乡劳动社会保障所所长) 王正乐(乡民政办主任) 刘 义(乡计生办主任) 范 闯(乡经济发展办主任) 各重点整治村村主任

六、工作要求

(一)健全制度,形成机制。

在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工作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环境卫生日常管理长效机制。建立村庄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等管理制度。

(二)整合资金,项目倾斜。加大村容村貌集中整治资金投入,确保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顺利进行。重点实施村内基础建设、环卫设施配备、破旧土房拆除等工作。文明村镇创建、环境优美乡村创建、清洁能源推广等项目要重点定在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开展村。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的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与补贴。

(三)加强督查,严格考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各个活动阶段进行严格督导,经常通报,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措施不力、进展缓慢、推诿扯皮的予以通报批评。对不服从活动安排和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场的村及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054371" });

(四)全面发动,广泛参与。各村各单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三清四改”、整治村容村貌工作,取得实效。 附件:村容村貌集中整治评比表

苏波盖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村容村貌集中整治评比表

项 目

总 分

得 分 进村主街道管理

20分 ①、通村道路、进村主干道完成硬化得6分,否则按比例扣分; ②、主街道无占道经营、无店外经营、无乱停乱放得8分,有 一处不具备口2分;

③、主街道两侧墙体(树干)刷白1.8(1.2)米得6分,否则按比例扣分;

村庄绿化 12分 ①、进村主干道两侧完成绿化得6分;

②、主干道两侧树木成活率95%的得3分,发现一棵未成活 或断档的口0.5分,扣完为止;

③、围村林完整得3分;

街道亮化 12分 ①、入村主干路安装路灯得6分;

②、公共场所安装路灯得2分;

村内卫生 46分 ①、组建清洁队伍,制定管理、监督、门前三包制度的得8分,否则按比例扣分;

②、2000人以上村建垃圾池3个、垃圾点(箱)20个,1000人—2000人村建2个、垃圾点(箱)12个,1000人以下村建1个、垃圾点(箱)8个,得8分,每少建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③、村周边、村室、村内街、巷、庭院、公共场所等无杂物、无杂草、无污水横流、无卫生死角、无建筑物料占道、无漂浮物的8分,发现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④、村内无乱贴乱画、无乱搭乱建等得6分,发现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⑤、建立环境卫生村清扫、乡清运、集中处理长效机制的,得16分,否则按比例扣分;

乡风文明

6分 ①、开展卫生文明户评比活动,得3分;

②、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干群关系和谐得3分;

社会事业

4分 ①、有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服务站、图书阅览室 得4分,少一处扣1分。

推荐第5篇:美丽乡村

1、汀溪镇

厦门“绿肺”

好山好水

森林覆盖率68%以上,林地面积13.39万亩;西源溪、半岭溪、造水溪3条溪流汇贯大溪溪,流域覆盖全镇,还有供给50万多人口的汀溪水库;温泉自然露头点3处,有盛之乡、翠丰、汤里、银丰和大地铭祥五家温泉企业……这说的就是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的厦门“绿肺”同安汀溪镇了。

不仅如此,汀溪镇自然文化资源也很丰富。有坐镇北部门户的厦门海拔最高的云顶峰(1175米);有宋代珠光瓷古窑址、朱熹遗迹文山石刻、宋元茶马古道、隘头村海丝古码头、闽南祖庙“押迁宫”、明代抗倭古堡、路下村褒美村的进士第和名人故居、褒美村的碗窑古大厝、畲族八卦殿、报恩寺以及散布汀溪山峦的古堡古寨等名胜古迹及遗存;有造水的“宋江阵”、前格“车鼓弄”、五峰 “嘉腊宴”等民俗文化遗产;更有造水村樱花、汪前村荇后云顶山杜鹃花、五峰村梅花、前格村五色花田、古坑村三角梅、顶村村桃花等四季花海。

多年来,汀溪镇致力于把三大保护区,即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和饮用水源保护区覆盖全境的束缚转化为发展旅游集镇的强大动力,确立了汀溪“生态、养生、旅游”的发展定位。2014年,汀溪镇被确定为厦门市“百姓富·生态美”试点镇,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省级“绿色乡镇”、省第五批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

当前,汀溪镇正在打造六大主题旅游集群,让“走在汀溪”颇具看点:以顶村、堤内为代表的生态休闲特色游;以荏畲、西源为代表的青少年户外体验特色游;以褒美、古坑、路下为代表的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游;以隘头为代表的温泉养生特色游;以前格、半岭为代表的森林峡谷与海丝文化特色游;以汪前、五峰、造水为代表的绿色工业和绿色农业特色游,都让人游得尽兴。

“乐在汀溪”名副其实。定期连年举办的浪漫樱花节让游客们不用远赴岛国就可以看到漫天飞花的景致,数以万计游客慕名而来的温泉季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当然还有汀溪河道汽车越野赛、“巡城宴”、“芋头节”、“茭白节”、宋江阵表演等活动,让游客的休闲娱乐之旅更丰富。

“食在汀溪”引人流连忘返。盛之乡的域外风情美食季、国鑫饭庄和褒溢香的水库鱼宴,获评厦门美食地标的顶上人家、听溪人家、前垵湾、五峰古堡、玉云山庄和红心泉水山寨,还有褒美的芋头、路下的生姜、荏畲的小米蕉、半岭的竹笋、西源的四季豆、顶村的茭白,以及家家户户的土鸡土鸭和各色土味特产,全都是实实在在的乡村美食。

2、莲花镇

都市后花园

风光无限好

花镇作为厦门市森林资源大镇,镇域面积196.4平方公里均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三大保护区所覆盖,森林覆盖率63%以上,大小溪、河溪、上陵溪、澳溪、荏畲溪5条溪流汇贯莲花溪,流域覆盖全镇。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的莲花镇,是厦门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莲花镇还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有坐落同安西北部门户的大尖山、莲花山、文山等;有朱熹太华岩、灵源、安乐村塔等题刻;有供奉客家保护神定光佛的铜钵岩、长沙墟古码头;有明代抗倭古堡、清代土楼群等古大厝;有太华岩、莲峰岩、青云殿、水柳宫等;有小坪煲歌、莲山大人信俗、送王船、踏火节等民俗文化遗产;更有莲花山樱花、白交祠杜鹃花、莲花村莲花、云洋村油菜花等四时花海。

绿水青山就是莲花的金山银山。莲花镇作为厦门市水资源、森林资源保护的乡镇,多年来致力于把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的束缚转化为发展乡村旅游集镇的驱动力,确立莲花镇“农业稳镇、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的发展定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镇域内已有丽田园、罗汉山两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四星级森林人家、3A级景区金光湖;厦门十大最美乡村西坑村、小坪村;厦门唯一供奉定光佛的寺庙——铜钵岩;“五位一体”建设的典范——军营、白交祠村等景点。

目前,莲花镇已经形成以金光湖、野山谷、莲花山、小坪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生态景区游,以罗汉山、铜钵岩、太华岩、佛心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游,以云洋村、西坑村、军营村、白交祠村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

莲花镇目前已经形成两条比较成熟的旅游线路:

1、罗汉山文化产业园——佛心寺禅修中心——莲花山——金光湖森林人家;

2、铜钵岩——丽田园农家乐——文山——澳溪——小坪森林公园——野山谷——军营、白交祠、西坑村等高山茶乡。据了解,厦安高速在莲花镇的出口将分别位于美埔村和云洋村附近,建成通车后,从厦门大桥到莲花镇只要15分钟。

“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莲花已经十分成熟。莲花有云和山庄的乡间小味、有内山野菜的泥土芬芳,佛心寺的素宴,有高山原生晓晴家宴,还有诸多特色餐饮店和遍布全镇山村农户农家乐的地道农家菜。

莲花住宿有多样化选择:金光湖4星级森林人家的标房,罗汉山的禅修中心,以军营村、白交祠村为代表的民宿,还有丽田园的“篝火水宿”。

在莲花镇区,有“莲花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展示店和销售点,包括内田村“金光湖”桔子、后埔村生姜、小坪村高山芥菜、云洋村手工面线、蔗内村米粉、西坑村岩葱、军营村佛手瓜等。

3、竹坝华侨经济开发区

人文资源丰富

南洋风情浓郁

竹坝华侨经济开发区,素有同安“小联合国”之称,这里居住着来自印尼、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八个国家的5000多名归侨。归侨们带来异国的风情舞蹈、南洋美食、斑斓服饰、风土人情,独特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生产和生活文化,形成了厦门唯一的东南亚人文旅游资源。

2006年,竹坝华侨经济开发区开始致力于打造全国唯一以“南洋风情”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景区建设以南洋文化为主导,南洋风貌建筑为载体,以南洋美食为特色。2010年,再次明确竹坝景区建设以南洋风情为主题,凸现现代农业观光、温泉休闲度假、户外康体运动三大特色。经过几年来的开发建设,竹坝景区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农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厦门十大最美乡村”、“厦门市十佳休闲好去处”、“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南洋建筑、南洋美食、南洋服饰、南洋舞蹈等,这里呈现着浓郁的南洋风情。归侨们将这些独特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生产和生活文化融入到当地并已建成多家饭店,日接待能力已达一千多人。另外开发区内特色旅游商品众多,既有果酒、果醋、米酒、桂圆酒等特色酒类,又有各色名优热带蔬果、南洋菜和糕点可供游客品尝、选购。

游客在这里,不用走出国门就能欣赏到具有异域特色的南洋风情,可以到南洋会馆,体验南瓜乐园、玉米乐园和亲子乐园等趣味无穷的乐园;可以到芳都杨桃园品尝香甜多汁的大杨桃……南洋风情度假区还将生态与生产、观赏与休闲、农俗特色活动与山水娱乐为一体,向游客展现竹坝生态旅游独具特色的魅力。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游玩环境,景区于2014年4月开工建设自景区狮鱼门起,经意丰休闲山庄、豪生美庐、芳都观光果园、百味宫、窑窑乐烤地瓜、煌萍茶花园、百利种苗基地,再回到景区狮鱼门的一条闭合的环景区一圈的自行车道,供游客骑行自行车自由的在各个景点之间游玩。

4、美埔村

罗汉山禅音缭绕

采摘园硕果累累

绿水潺潺,青山环绕,丛林郁郁,这就是同安莲花镇罗汉山景区的旖旎风光,位于同安区莲花镇美埔村庙山自然村青山岩,方圆数千亩,灵山秀水,风光旖旎,利用自然生态基石,绿化植被生态,以山体做碑林,各界名流题字刻石。集自然生态、传统文化、旅游度假为一体。

在同安第三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罗汉山景区的示范和带动下,莲花镇美埔村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近年得到巨大发展,成为厦门市民及周边地区居民休闲的热门去处。

位于同安区西北部地区山区地带的美埔村,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十分丰富。

罗汉山是美埔村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作为大型文化旅游休闲区,罗汉山设有禅音空间、大雄宝殿、龙门、紫竹林、药师殿、三宝殿、妈祖庙、中国一廊、关帝庙、法堂与罗汉塔、闽南第一“地藏王殿”、财神殿等佛文化景观,更设有书法长廊、树德楼餐厅、老知青家园餐厅、三亩地绿色生态火锅餐厅、游泳池、乡村俱乐部KTV及罗汉山影音空间等娱乐项目,让广大游客在体验禅文化的同时能够在乡村原生态下放松地游玩。

集休闲与娱乐于一身的特色采摘园则是美埔村的另一个旅游去处。经过了两年的精心培育,美埔村建成了100多亩的葡萄采摘园。美埔村气候条件优越,使美埔村的果、疏种植产量、品质得以保证。葡萄园硕果累累,夏黑、巨玫瑰、桂花香、美人指等多个品种的优质葡萄吸引了好多游客。

以罗汉山景点为主,各种自主采摘园为辅,美埔村积极打造特色旅游,开展各种特色旅游活动,如“„执善心,筑大业‟文化节千人善行”活动、“游山、悟禅、吃火锅”、自主采摘等活动。

近年来,美埔村的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吃住在美埔村,感受禅音缭绕与乡野村趣,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的周末选择。美埔村辖区内包含罗汉山景区,共有农家餐馆8家,全村共有餐位1200位以上,民宿客房数达到500间。菜品主要以闽南特色的家常菜为主,如“同安封肉”“芥菜饭”“鸭肉汤”“土鸡汤”等等,种植业主要有蔬菜、水稻、龙眼、芭乐、草莓、葡萄等。

5、云洋村

丽田园休闲农庄

每年吸引数万客

自然风景秀丽的云洋村,拥有一条独具特色的莲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线路,仅丽田园休闲农庄每年就吸引数万游客,传承百年技艺的手工面线也具有较大知名度,依托丰厚的人文生态资源,云洋村全力打造成为厦门的后花园。

丽田园休闲农庄,距同安城区8公里,省道206线穿村而过。这里翠竹绕岸,农舍点缀,独木桥横,稻穗摇曳,农夫荷锄,牧童戏水,风光俊朗清逸,极富闽南田园气息。农庄内有世外竹园、原始生态林、百花园、植物生态走廊、闽南小漓江、婚纱摄影园、农家集市、农耕文化园、跑马场、闽南古民居等10多个旅游观光景点;同时,新概念旅游项目也正式上线,建有项目共计27项,现平均每个周末、节假日,观光游玩人数可达数千人。

铜钵岩,现存有南宋绍兴辛巳年(1161年)重修、开禧乙丑年(1205年)雕造石像供奉及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重修的石碑。1205年石碑为厦门地区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佛教造像题刻。铜钵岩奉祀观音、定光和昭应三尊菩萨,正在兴建的铜钵岩寺更让这一古迹增添景致,还将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平台,并将成为各界人士和文人骚客的创作基地。

文山,位于莲花镇云洋村后洋社后。文山原称“三台山、福鹏山”,因朱熹游莲花山从澳内下山时,遥见此山风景绚丽、文峰钟秀,便改名称为“文山”,并留字刻石于峰顶。文山半山腰有灯火寨,寨高329米,植被茂盛,山坡随处可见桃金娘、野菊花、黄栀子。远观灯火寨,孤峰耸立,巍巍峨峨,山顶有如刀削般平整,几棵古树虚若晃影。登上寨顶,视野开阔,风光无限。山顶现存一明代抗倭古寨及城墙遗址,是中华民族抗击倭寇伟大壮举的实物史料。

云洋村独具一格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也是村里的一大特色,村内现已建成农家乐15家,建筑物结构完好,布局基本合理,具有乡村风情和地方民俗特色。农家乐间接带动了村内服务业以及特色农业的发展,仅丽田园农家乐就为当地村民增加100多个就业岗位。特色餐馆5家以上,餐位数200个以上,就餐环境整洁、卫生,餐馆装饰体现当地风格,并提供以当地特色食材为主的菜品。旅游购物场所布局合理,能提供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并陈列有序。

6、前格村

百亩花海绽放

千年古道悠悠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一片金灿灿的花海打破了同安区前格村的宁静,漫山遍野的菊花齐齐开放。继今年春季的油菜花之后,汀溪镇前格村的百亩花海再次迎来了成群的游客。

前格村内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空气质量常年领跑厦门各辖区。5000多亩原始森林环绕村庄四周,物种丰富、植被茂盛,不仅是一座天然氧吧,也是自然科普教育基地。

正在完善的前格森林公园内,长达2公里的原生态峡谷坐落其间,水流潺潺,绿树成荫,更有鬼斧神工的风动石,匠心独运的石拱桥,无不令人感慨大自然的神秘杰作。村庄森林以马尾松、南洋杉、建柏等为主要植被树种,一眼望去成片绿色,视觉上给人以十足自然感。村内绿植覆盖丰富,修整美观,更多村口绿化带正在修缮;村内河湖未经人工开采,水质良好无污染,保有天然景观效果。

让前格闻名十里八乡的可不仅仅是它的自然风光。前格五里林自然村和半岭自然村山中,保存一段宋代始建的蜿蜒古道,因古时借助驴骡等牲畜驮运物资,故被称为“茶马古道”。现存古道长五里,是厦门地区保留最为完整的“茶马古道”。古道以不规则石块铺设,宽度一两米。古道向北通往安溪、南安,向南抵达同安县城。同安母亲河西溪上游的草仔市码头,正是这条古道水陆联运的衔接点。山区生产的山货,用马驮人挑,走这条山路到草仔市码头装船,然后出海沿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各地。这条茶马古道,是研究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交流互补的实物资料,被同安区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前格村坚持生态优先、生态和经济双赢、保护与建设并举的绿化方针。根据本村传统建筑的特点,拟对旧房裸房外墙采取个性化装饰或统一简易装饰,尽力保留古迹古墙,突显地域特色,形成整体风貌和地域特色,打造“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体现乡村风格和地域特色。旅游要素齐全,旅游项目丰富,重点凸显特色“海丝”主题乡村生态旅游,优化茶马古道古文化建置,建立起自然生态休憩、历史民俗寻根、农家乐体验、特色美食品尝、相关纪念品等一系列的配套旅游项目。

7、溪林村

“三美村”游客云集

村里办起国学讲堂

这两年,溪林村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后,深入贯彻共同缔造理念的溪林村,从远近闻名的“猪粪臭、水沟臭、名声臭”的“三臭村”变成了“山美、景美、人美”的“三美村”。如今的溪林村,猪圈变绿地,猪槽变花盆,广场有学问,村中有花海,村内有国学讲堂,村内外环境、设施、服务活动均得到有力提升,成为具有闽南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式村庄,吸引了不少游客。

来到溪林,入村就是数百米长的孝德路,24座雕像记录着《二十四孝》的故事;立体路标一目了然又时尚、美观、大方;走马人、上院、林窑里三个自然村分别矗立着别具特色的雕塑;过去新村部右侧两塘猪粪猪尿池摇身一变成了溪林文化广场。行走在宽阔的马路上,给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村庄干净整洁、绿化赏心悦目。溪林村还是个有文化的地方。现在溪林的男人普遍外出打工,妇女则在家务农,村里就组织小孩讲国学、诵经典与中老年大妈扫盲班相结合,开办了国学讲堂。村里还有一个日晷广场,可以学习了解古代计时法。

有美丽才有人气,有人气才有财气。在实现臭变美之后,溪林村正在发生着由美及富的蜕变。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发展乡村旅游。

在各级部门的指导下,溪林村结合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引导村民积极推进美丽水乡、百亩花海、生态养殖等富民强村项目,努力打造“房前屋后菜地化、菜地似绿地”、“田间资源是公园、田间步道变绿道”的闽南特色乡村与特色游览景点,开展特色旅游活动,形成精品旅游路线。

在此基础上,2015年,溪林村成功举办“寻美溪林”读者体验活动、2015最美溪林亲子乐活节、花漾同安之2015同安溪林生态文明赶圩节等多场大型活动。2015年3月、4月,溪林村以百亩油菜花、地道农家饭、农家集市为特色的乡村生态游,平均每天吸引游客达1000余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休闲旅游产业链初具雏形。

8、荏畲村

蝴蝶谷流水潺潺

荏畲村古意新韵

荏畲村古为畲族人聚居的村落,有着悠久的畲族民俗文化传统。村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有供奉盘瓠王和神农氏的明代宝应殿,有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猎王庙,还有进宝殿、长庆堂和环村群山中多处古寨遗址。

最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的却是荏畲村神秘而美丽的蝴蝶谷。每当节假日,慕名而来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曾有游客评价蝴蝶谷是“一个集同安的美、绝、险、奇于一身的地方”。

蝴蝶谷的尽头,一道道清亮的溪水从半空中飘落而下,轻轻击落在山涧的岩石上。往东北方向,还有9个连环瀑布,场面十分壮观。而从瀑布脚下往西北方向走,则有另外的9个瀑布和22个龙潭,其中又有“仙女池”、“止步崖”、“曲径通幽”等景点。当中一道落差足有60多米的瀑布,更显得气势宏大。蝴蝶谷沿途有不少蕨类、山芋、山棕等植物,让人赏心悦目。在更远的山上,一处数十级的天然石梯,让人拍案惊奇。

平整的道路,清新的空气,沿着荏畲村蜿蜒的村道来一场骑行也是不错的选择。何晓君酷爱骑行,一周骑行两次,从同安城区骑到荏畲来再返回去,风雨无阻已经三年多了。他告诉记者,从城区到荏畲来回差不多30公里,刚刚好的距离,刚刚好的风景,让整个人都清爽起来。

耕田采摘,观光百亩油菜花或者摄影写生,都是不能错过的精彩体验。当前,荏畲村主打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以在建的青少年学生拓展基地项目为依托,以八卦殿为中心,塑造一条以“溯溪为主、庙为衬托”的溯溪怀古登山健身的田园野趣线路,将青少年学生拓展基地、荏畲溪(猎蛇溪)、古庙与蝴蝶谷连成一线,辐射金瓜寨、石鼓寨等景点。

目前,荏畲村已经拥有农家乐民宿8家。民宿均以荏畲村民房、村民自建房改造而来,富有乡村农家特色。荏畲村农家乐主打特色小吃、鸭肉饭、鸭肉汤、土鸡汤、农家菜等一系列特色餐饮,更有小米蕉、金线莲、铁皮石斛、芋头、蜂蜜、豆腐、炸枣、芥菜干等当地特色产品可供游客们购买。

推荐第6篇:美丽乡村

河北省农村风貌改造提升行动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

总体要求:

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设计”)是指导片区整治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重点村的重要依据。编制好总体规划设计,对片区整体风貌控制、资源共享、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及相关规划设计单位要高度重视,依据相关规划按时保质完成此项工作。

编制原则:

一、总体规划设计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片区整体风貌特色,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脉。

二、总体规划设计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县(市)城乡总体规划、镇村体系规划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任务要求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三、总体规划设计应确保质量和水平,保证有效指导片区内各项建设。承担总体规划设计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及以上的规划编制资质。

编制内容:

主要包括基础调查、片区空间布局、整体风貌控制、传统文化保护、绿地系统营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规划实施措施及对策等内容,根据当地实际编制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

一、基础调查:

基础调查要力求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包括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村庄现状、传统文化、测绘图纸等基础资料。

2、乡村建设及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包括片区内村庄数量及规模,现状发展及空间分布,以及农村居民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片区内现状各类土地的规模和分布等。

3、现状分析。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片区整体风貌及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炼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符号。

二、片区空间布局:

依据城乡总体规划和镇村体系规划,进一步明确片区村庄布局的基础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谨慎迁村并点。

1、划定片区管理区域。确定相关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区域,科学安排片区内建设用地、村庄分布,确定村庄人口规模、划定控制边界,提出片区内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2、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认真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发展潜力和人口变化,统筹规划片区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农业产区、农副产品加工区、产业园区、旅游发展区等产业集中区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3、完善片区内重要设施体系。合理确定综合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等内容。

三、整体风貌控制: 片区整体风貌应与当地山体、河渠、林地、田园等自然环境相结合,传承历史村庄布局及原有形态,延伸原有道路系统、道路格局、尺度和肌理,突出本地特色。

1、根据山区、丘陵、平原地区农村传统建筑特点及地域文化,提出景观风貌控制性要求,明确片区呢村庄的发展模式和文化特色。坝上山村可突出冰雪特色、淀湖水系村庄可突出生态旅游水乡特色、历史悠久的村庄可突出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特点、京津冀周边可打造现代乡村等。

2、传承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创新建筑设计理念,合理确定片区内民居及公共建筑风格、形式。要对当地建筑传统元素提炼、简化在檐口、墙体、基座等部位加以体现,保留片区内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3、以“四新”突出新农村建设,使农民享受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为片区设计提供具有特色的新样式、高效环保的新技术、取材方便的新材料,节能减排的新装备等条件的民居设计选型或导引。

四、传统文化保护:

规划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体现当地特色尊重人与环境、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

1、深入挖掘片区内文化底蕴,严格保护好片区村庄传统布局、传统格局、传统街巷,延续当地村庄地域特点。

2、统筹考虑片区内古戏楼、古树、祠堂、古井、古牌坊等重要传统建筑或特定时期的建筑,恢复历史空间场景。

3、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等地域历史文化元素。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片区要制定旅游文化参观路线。

五、绿化景观营造:

根据片区实际,规划整体绿化系统,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景观结构,对山体、水系、道路、村庄周边等绿地安排提出具体方案。

1、山地片区景观整治方案要合理提出绿化密度,增加山体纸杯覆盖,减少山体裸露,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有条件的山体可规划健身路径、休闲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山体公园。

2、沿海、临湖片区内水系整治方案要以生态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绿化美化河岸为目的,体现乡土特色,一般种植耐水性较强的乔木以及水生花卉。

3、结合区域绿道绿廊建设,编制片区内铁路公路沿线两侧绿化美化方案。在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建设绿化带,形成绿色生态屏障。片区内主要乡间道路绿化应接近村民生活,可以种植乡土花卉、爬藤植物、瓜果蔬菜等,形成乡土气息浓厚的道路旁绿化景观。

4、对村庄周边环村绿化的设置宽度、绿化种树等作出安排。充分利用村边荒地、荒滩和环村路,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建设名优果品观光采摘基地。

六、基础设施完善:

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安排道路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电力通信等各类基础设施在片区内的空间布局、配置标准和规模。

1、片区道路应合理划分等级,并尽量延续原有路网格局,加强村庄间、村镇间的连接,便利农民出行,改善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

2、确定符合片区实际的污水处理模式,污水量小的可采用适宜的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污水量较大的可集中铺设管网,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鼓励有条件的采取联村共享污水处理设施。

3、根据片区内村庄布局和垃圾产出数量,合理设置垃圾集中处理点。山区村庄可单村或联村进行垃圾分类,对有机垃圾进行及时就地资源化处理。平原地区村庄可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

七、公共服务设施:

统筹片区内重点村的空间关系,合理确定教育、医疗、福利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配置标准和规模。

1、明确幼儿园、中小学的配置标准与建设要求,按照农村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中的原则,明确中小学分布位置、规模及具体撤并方案。

2、明确乡村医疗设施的配置标准与建设要求,原则上每个乡镇应有一所卫生院,中心村、基层村应设有卫生室。

3、合理配置敬老院、残疾人教育、医疗、康复等福利设施,明确分布位置和占地规模。

八、规划实施措施及对策: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总体规划设计实施的措施及对策。

1、通过多种有效宣传形式,扩大总体规划设计的影响范围,引导片区内村民自觉监督和参与规划实施。

2、健全规章制度,制定村民公约,建立规划设施的长效机制,沿河规划执行,保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顺利开展。

3、加强设施管理和维护,对片区内污水、供水等设施,应选择专业人员进行管护,对一般管护项目,可根据村庄经济状况,选择市场化运作或采取专职或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管护队伍。

成果及深化要求:

总体规划设计成果应包括说明书、图纸等内容。总体规划设计作为片区整体打造和各重点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的依据,有关规定图纸应简单明了,便于规划实施人员了解规划设计内容及规划建设要求。深度要求应以知道建设为原则,具有可操作性。

一、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包括片区基本情况,村民意愿,规划设计理念、目标、空间布局、风貌控制、传统文化保护、村庄整治、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实施对策建议等内容。

二、总体规划设计图纸:

1、片区现状地形图

2、片区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图

3、历史文化保护及利用相关图纸

4、绿地系统图

5、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相关图纸

6、传统建筑、文化符号提炼的相关图纸或照片

7、民住、住宅选型设计图及效果图

推荐第7篇:美丽乡村

据新华社电 2003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认真总结浙江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浙江:把村庄建成景点

2003年,浙江省委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0年来,投入资金共计1200多亿元。先是村容整治。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改水改厕、河道洁化,这些项目使脏乱差的农村环境焕然一新。再是美丽乡村。把县域建成景区,把沿线建成长廊,把村庄建成景点,把庭院建成小品。一个个“盆景”,一道道“风景”和一片片“风光”已经成为美丽乡村的缩影。浙江已经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坚持规划科学编制和切实执行相统一,理念是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要求是建设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

坚持点上整治和全面建设相结合,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点上整治是基础,面上改观是目标,彰显美丽是方向,突出环境整治重点,推进串点连线成片,创建“四美三宜”美丽乡村。

坚持人口集聚和促进公共服务相衔接,建设美丽乡村与推进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优化城乡布局体系,加快公共服务覆盖。

坚持建设村庄和经营村庄相促进,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激活美丽经济,发展美丽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

坚持保持风貌和改善人居相兼顾,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全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补充,形成了一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和农民主体的推进机制,投入建设机制不断健全。

新农村建设,每一项决策,都可能面临“做蛋糕”与“分蛋糕”的众口难调;每一次突破,都可能面临现实与长远的两难选择。十年探索实践,十年波澜壮阔,十年搏击奋进,收获了规律,积攒了经验。

重视条件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各地农村实际出发,注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与各级财力承受度、农民群众接受度的关系,注重村庄的特色与个性。

突出建设的操作性: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科学把握好各类规划的定位和深度,努力达到总体规划明方向、专项规划相协调、重点规划有深度、建设规划能落地的要求。

认识任务的艰巨性: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着力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工作重点,突出做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这两个影响农村环境面貌的重点环节。

把握内涵的丰富性:产业为基、富民为本,树立经营村庄、美村富民的理念,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并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十年,浙江农村这块热土,所经历和所收获的,将汇成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跨越,把辉煌留给昨天,把梦想捎给明天。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美丽浙江,目标生动而清晰:继续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以净为底,夯实农村环境基础;以美为形,打造创建先进县和示范县;以文为魂,强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以人为本,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以业为基,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业态。

落实习总书记指示为美丽乡村建设添彩

2003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农中国梦对亿万农民来说,不仅包含渴盼已久的发展梦、小康梦、富裕梦,还包括深植其心的生态梦、和谐梦、家园梦。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美好家园,是三农中国梦最本质的追寻,也是最温馨的篇章。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很欣慰的看到,中央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浙江经验,并组织召开现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会议专门作出批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10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就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作出部署。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事实上,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唯此,才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就推进这项工作作出的批示,为美丽乡村建设添彩,就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搞好顶层设计,健全组织体系,细化责任分工,严格考核制度,用实际成果检验工作成效。各级各部门、各成员单位,既要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更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整体合力,打好总体战。

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在“乡村”,重点在“农民”。美丽乡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最应该受益、最应该得到实惠的就是农民群众。要通过政策引导,让农民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建设发展最有发言权。要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规划也应先在村里公示后再审批。同时,富民增收才是根本。保证每个农民都能在发展中受益,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将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成推动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川省筠连县:整体联动推进 建设美丽新乡村

宜宾市筠连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川滇两省结合部,境内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无烟煤储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享有“中国苦丁茶之乡”、“中国奇泉之乡”等美誉,是省级革命老区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十二五”首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2009年6月,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刘奇葆同志莅临筠连调研,对春风村“产业生态美、新村特色美、农民幸福美、社会和谐美”的建设目标,“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以及创新开展的精神文明“735”示范工程给予高度肯定。县委以此为契机,在全县实施“百村春风行动”,5年建设100个“春风村”,全县整体联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产村相融,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物质基础 一是抓规划,突出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全县243个村发展水平不一,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科学编制了《筠连县“百村春风工程”总体规划》、《筠连县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和年度实施计划,在浅丘区重点发展以茶叶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深丘区重点发展以香桂、红椿、干果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山区重点发展以烤烟、林竹和肉牛为主的产业,并带动每村发展1-2项与之配套的附属产业。二是建机制,突出宜居宜业,建设美丽村庄。采取“一抓一”(即镇乡党政“一把手”每人抓一个村进行重点打造)以及自愿申报、差额竞争、综合评审的方式确定“美丽乡村”实施村的方式,着力抓点布局打造“美丽乡村”样板,示范带动邻近村建设。打造了生态观光型乡村旅游示范片5个,园区互动型特色产业村8个,文化体验型综合体5个。三年来,全县根据四川民居特点,将产业特色和民族、民俗文化元素融入新村建设中,主要采取旧村建新村的方式,依山就势打造错落有致、文化浓郁、特色鲜明的新川南民居,“百村春风工程”村中已建成50个新村(聚居点)、累计建成村通公路689公里、产业专用路462公里、便民路330公里,其中,62个村实现户户通水泥路。

二、建设七个阵地,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平台 建设美丽乡村,阵地是基础。针对全县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薄弱实际,我们在总结春风村建设文化走廊、农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村史陈列室、信息服务站、舞台影院等七个文化阵地,有力地促进了村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的经验基础上,把阵地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硬任务来抓,一是纳入规划。在“百村春风工程”建设中把文化阵地建设纳入新村规划,将农家书屋、信息中心、文化活动室、农民舞台、健身路径等例入美好乡村验收考核。二是念好“捆”字经,加大投入。政府以涉农资金捆绑投入、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同时坚持政府党建经费20%专项投入精神文明“735”工程建设,同时引进涉农企业参与建设。政府、企业、银行、农户四方联动,形成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打好“帮”字牌,联动推进。推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干部驻村、企业援村”四位一体帮扶制度,组织了200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4名退“二线”干部、56名科级后备干部、67个县级部门和82个非公企业对口联系“美丽乡村”建设。

三、建设四支队伍,强化“美丽乡村”建设人文支撑 建设美丽乡村关键在队伍。一是建设党支部队伍。我县在实施“百村春风工程”建设中,配套实施“百村党建引领行动”,采取横向地域联合、纵向产业聚合、城乡群体整合等方式,建立1个综合体党总支、12个跨村联合党支部、18个村企联合党支部和124个功能党小组,形成了以村级党组织为主体、联合党支部为特色、功能党小组为补充的党组织运行框架。二是建设农民演出队伍。在健全党支部的基础上,县委把加强农民演出队伍、志愿者队伍、乡贤队伍三支队伍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可靠抓手,在建设农民演出队伍上,组建了筠州艺术团,整理发掘各类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8000余人,建立了农民演出队伍、志愿者队伍、乡贤队伍215支。村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组成的农民文艺演出队伍走上舞台、走进田间、走入农家,定期举办乡村广场文艺表演、镇乡文艺调演,组织群众自己演自己唱。三是建设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队伍针对一些群众乱扔垃圾、农家乐服务不规范等现象,专门印制宣传资料上门服务,宣传文明知识,开展现场培训。仅2012年,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次,促进了乡风文明。四是建设乡贤队伍。乡贤队伍主要由村里德高望重的前辈和致富带头人组成,在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乡贤队伍开展“农户话发展”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1000余条。

四、狠抓常态活动,丰富“美丽乡村”建设文化生活 推广春风村“五个最美活动”,在全县广泛开展“富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学在农家、和在农家”活动。一是注重载体创新。围绕“产业生态美、新村特色美、农民幸福美、社会和谐美”,组织“庭院美”、“生态美”、“农户美”等各类创评活动。通过创评活动,生产、生活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达93%,农村庭院美化、净化、绿化达92%。发挥远程教育、农民学校、农家书屋的作用,组织村民读书讲故事、村民讲述“最美身边人”,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每年以乡村为单位的“李花艺术节”、“荷花艺术节”、“高山苗族文化节”、“农民运动会”等各类大型常态化活动达30余场。二是开展创评活动。全县每年评选“好公婆、好媳妇、好邻里”3000余对,2011年1人获四川省道德模范,2人获宜宾市道德模范,2012年,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人被评为四川好人,2013年,1人推荐参评四川省道德模范。“文明村”、“生态村”“环境优美示范村”创评181个,创评达85%以上。

经过三年的努力,以“产业生态美、新村特色美、农民幸福美、社会和谐美”为目标的“百村春风工程”已胜利建成。其中41个村成为”美丽乡村“样板,10个村被评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春风村获“四川最美乡村――熊猫奖”。

“风劲好杨帆。实施“百村春风工程”,为我们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成功范本、积累了丰富经验。下步,我们将紧紧抓住全省启动第二轮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契机,对已建成的“春风工程”村开展“回头看”,全面巩固提升。同时,坚持城乡统筹、产村相融、点面结合、全域春风,启动第二轮“春风工程”建设,力争用四年时间,将剩下的143个村建成“春风村”,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推荐第8篇: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实现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生态良好的重要载体。美丽乡村建设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各地创建了一个个美丽村庄,形成了不少的盆景;创建了一条条美丽风景线,珍珠串成了项链。面对新情况,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美丽乡村建设有所突破,惠及更多百姓大众,我们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治污、治脏、治乱为抓手,洁化、绿化、亮化、文化“四化”建设同步推进,做到“三治”促“四化”,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水净、人文、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一、抓治污。要总结经验,统筹谋划,科学安排,打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1.早谋划。坚持规划引领,对表作战,细化方案,责任到人。加强培训指导,提高镇、村、施工及监理人员素质。高度重视项目设计,选择质量过硬的设计单位,综合考虑村庄布局、居住环境等因素,坚持一村一设计,做到因村制宜、可操作性强。2.强推进。按照水岸同治、点面联治、表里兼治的要求,推动治理常态化。一是执行一个标准。严格按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规范,在技术要求、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后期管护等方面,做到按规定操作、规范施工、规矩建设。二是强化两个坚持。坚持项目联动,力促设计、采购、施工、安装等环节齐头并进。坚持示范引领,总结典型经验,引领项目推进,形成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工作氛围。三是落实三大环节。抓住入户、入管、入池(终端)建设三大环节,做到工程进度、质量、安全“三落实”,实行招标、采购、施工、验收“四统一”,把好选材、培训、施工、监管和现场示范“五道关”,确保项目经理和其他“五类人员”到位。3.重监管。坚持把质量摆在首位,打造“百年工程”。一是完善监督机制。抓好市、镇、村和监理单位“四级”质量监管,发挥农办、建设部门职能监管优势,强化镇(街道、区)业主职责,突出村监委会和监理单位监理职责,加强建材检测、隐蔽工程施工和资金使用管理。二是落实管护机制。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落实村属地监管主体责任,积极探索第三方运营维护机制,实现污水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行、科学化管理,做到“建成一个、用好一个、见效一片”。三是强化考核机制。继续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作为下一年度对行政村项目和资金扶持的重要依据。推行“一周一报、一旬一排名、一月一通报”的制度,对在治水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

二、抓治脏。一个村庄美不美,最基本的要看这个村干净不干净、整洁不整洁,最关键的是真正落实长效机制,破除“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1.落实门前三包。“门前三包”作为卫生保洁的一项关键举措,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全员发动。充分发挥妇女群众生力军作用,通过宣讲团宣讲、利用微博微信等方法,发动家家户户参与,将“门前三包”作为一项自觉行动。二是明确职责。健全组织工作网络,镇(街道、区)、村两级层层发动,各司其职,通过落实农户、商铺“门前三包”卫生长效管理责任,引导广大农户做好庭院洁化美化。三是创新方法。以点带面,示范先行,实行动态管理,对农户卫生保洁工作情况实行流动红旗、黄旗制度,实施卫生保洁、“门前三包”网格化管理。2.实行分类减量。把农村垃圾减量处理作为推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一是宣传是关键。垃圾分类减量是一项改变千年陋习的革命,要注重教育宣传引导,让广大群众认识到自己既是垃圾减量处理工作的参与主体,更是受益主体,努力形成垃圾分类习惯。二是分类是重点。坚持“垃圾是资源,分类是前提”的工作理念,加强群众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等常识培训,制定各类激励机制,通过村民相互监督、党员联系到户、每月考评打分等方式,实现农户“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的转变。三是减量是目的。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按照“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易于处理”的原则,在集镇村、外来人口集中村、偏远山区村、普通村庄等不同区块,推广“农户分类、统一收集、生态处理”的生态减量处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3.完善长效机制。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构建市、镇(街道)、村(工业功能分区)、户(企)四级联动、分级负责、规范运作的农村卫生管理新格局,做到场所、人员、经费三落实。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群众自筹”三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农办、财政等部门要根据区域位置不同特点,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探索农村卫生收费等多渠道筹资途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兴办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三是注重长效管理。将垃圾分类减量、“门前三包”工作纳入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考核,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保洁员绩效评估、村主要干部和联村干部考评等制度,构建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抓治乱。通过前几年努力,集镇和乡村乱、破、旧、差现象得到改善,但是与先进地区对比,还存在不少差距。1.危旧房改造。一是坚持一户一宅。当前,有些农户建了新房不拆旧房,年轻人住新房,老人住旧房。这既不符合“一户一宅、拆旧建新、法定面积”的要求,也不利于家庭的和谐。要以农村宅基地产权登记为契机,严格落实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规定,完善各项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二是注重拆改结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村内旧房、危房、空房进行连片拆除,综合规划改造。在改造中,对有利用价值古建筑不能简单一拆了之,要坚持建设与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建设主题,彰显乡村文化之美,成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乡情美景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文化乐园。三是发展集体经济。根据农村特色产业资源分布及村庄布局特点,将危旧房改造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采用土地入股、资产入股等形式,广泛开展村庄经营,加快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增效”,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创业增收。2.乱搭建拆除。以“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为契机,推进乱搭乱建拆除,提升农村整体环境。一是全面摸清底数。各镇(街道、区)对辖区内乱搭乱建违法建设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底数,为拆除提供依据。二是全力推进拆除。按照职责分工、属地管理原则,边排摸边处置,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强势推进拆除工作。三是全域后续管理。加强拆除后的后续管理,能建设的要建设,应复耕的要复耕,可绿化的要绿化,做到拆改、拆绿、拆建结合,使农村的山景、水景、绿景、村景浑然一体。3.乱摆放整治。开展专项整治,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消除部分农村、集镇乱摆乱放的现状。一是道路沿线整治。全面治理国道、省道、县道等主要道路沿线出店经营、临时摊点、违规广告和乱摆放,实施道路两侧亮化、绿化、文化,打造景观亮点,建成样板路。二是集镇区域整治。加强对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店铺进行教育,集中清理流动摊点、广告牌等违法占道现象,打造精品街、亮点路。三是村庄全面整治。通过乱堆乱放整治、垃圾卫生清理、沟渠池塘周边环境整治、“赤膊房”治理、村口巷尾路灯亮化、景观绿化营造等工作,使农村“由内而外”亮丽起来。

推荐第9篇:美丽乡村

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该局优化村镇建设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空间布局,确定新农村建设用地占全市新增建设用地的15%以上。用好土地指标,对农房改造及基础设施用地给予优先考虑,确保农民私人建房指标不少于年度计划指标的10%。联合镇乡、街道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拓展新农村建设用地。突出简政扩权,将农民私人建房审批、土地登记发证权限下放到镇乡、街道,方便群众办事。(

一是抓学习,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学习报告,组织开展“我为‘中国幸福乡村’创建做什么”为主题的座谈讨论,统一思想,提高对市委提出创建“中国幸福乡村”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抓宣传,普及国土政策。结合“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编制《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汇编》,组建宣讲队,进村入户宣传国土资源政策,加强农民建房审批管理,加大违章建房执法力度,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抓试点,推进农房改造。重点帮助贺村镇湖前村做好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使其农房改造、“空心村”整治和宅基地整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一户一宅”等相关政策规定,并提供上门办理审批服务。

四是抓调研,提出政策建议。结合旧村改造经验,组织人员就我市乡镇环境整治提升创建“美丽乡村”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我市农房改造政策性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选址,统一基础设施,统一竞价择位,统一外观设计;严格落实“八个禁止”,即禁止:城镇居民私自购买土地建房,非法倒买集体土地建房,建新房不拆旧房,超大户型超面积建房,擅自占用耕地开天窗建房,沿省道、国道、高速路口及连接线道路两旁100米以内建房,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批东建西,违反城镇规划、村庄规划建房。并按照“早发现、早处理,不成型、不成风”的基本要求,建立村点违法建设三级巡查报告机制,实行查处违法建筑县乡(镇)村组四级联动和服务群众“三到场”机制,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营造依法用地的良好氛围

农村宅基地整治是指通过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对农村旧宅(包括废弃闲置的生产、生活设施等)进行拆旧建新、退宅还耕、修缮改造等综合整理利用,全面解决农村旧宅闲置占地问题,实现村容整洁,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依法行政,规范操作。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加强指导监督。要从各自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和途径。特别是对农民拆旧建新、退宅还耕、跨村建宅、弃宅进城等问题,要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认真研究探索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管理办法。

(一)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

1、住宅用地限额。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办法》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住宅基地。村民每户住宅用地面积限额为80-120平方米,三口以下不得超过80平方米,六口以上不得超过120平方米;利用荒坡地、村内空闲地建房或者对原旧住宅进行翻建的,可以适当增加面积,但增加的面积每户不得超过30平方米。

2、旧宅地翻建报批程序。镇、街道旧宅地翻建都 必须按程序报乡镇人民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国土部门审批,在取得建设许可后,方可动工建设。

3、退宅后的土地利用和补偿办法。执行“一户一宅”制度以后,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农村村民原有住宅用地,已建房户旧宅基地退还给村集体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符合新村规划建设的旧宅基地,旧宅所有人需要建设新房且符合“一户一宅”政策规定的,优先安排宅基地建新房,旧宅拆除自行负责,不再补偿;旧宅拆除的土地面积与建房用地面积相差较大,实行按面积差距计算补偿费;符合退宅还耕条件的,由我局安排资金实施退宅还耕,开垦成水田或旱地。

(二)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

1、抓紧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安排好新村规划用地,抓紧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规划批准实施后,农民一律在新村规划点建房,严格控制单家独户建房,鼓励建设联排住宅和多层公寓。对个别自然村无法进行新村规划,但确因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单家独户建房的,有关部门要严格审批。对单户宅基地和新村规划点人均居民用地面积实行双控制,确保新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比老居民点用地面积明显减少。

2、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试点工作。依法全面清晰界定农村宅基地土地产权关系,完成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划界与登记发证,实现农村宅基地土地登记全覆盖和土地登记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土地产权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要综合考虑村庄经济发展与规划建设水平、人口与民族特点、历史长短、以及地形地貌等各方面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庄作为试点村庄,调查核定村内每户宅基地权属来源、面积、使用状况、界线界址等情况,并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宅基地给予确权登记发证。同时,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村规民约,对多占宅基地的农户收取土地占用费用于新村基础设施建设。

3、引导农民向村镇建设规划区集中。经批准的新村建设规划区建设用地,可由村委会统一组织进行土地调剂。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折旧建新”的规定,在退出原宅基地的前提下,积极帮助农民落实新建宅基地。对愿意退出老宅基地进入新村建设规划区建造住宅的本村农民,可按规定为其报批宅基地。

4、加快新村建设规划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重 点建设农村村庄道路、排水、环卫等项目。要提高新村建设规划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努力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

(三)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1、鼓励农村村民进城落户。对已在城镇购置商品房定居或愿意进入城镇规划区定居,并自愿退宅还耕且以后不再申请新宅基地的农民,按其退出合法宅基地的面积确定一定标准给予补偿,其宅基地还耕后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民放弃宅基地后,不影响其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益,不影响其作为农民身份享有的原有政策待遇。

2、积极推进农村“造福工程”。对农村边远村、地质灾害点或其他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的农村居民点,要积极动员村民实施“造福工程”,实行整体搬迁。各乡镇、街道应积极创造条件,协调解决“造福工程”的新村建设用地,采取国有土地出让、集体土地置换等办法,在集镇规划区或其他中心村安排“造福工程”建设点。对已经完成“造福工程”整体搬迁的农村居民点,各乡镇、街道应统一进行整体拆除或保留部分生产管理用房,危险、破旧房屋一律拆除。

(四)加大农村宅基地整治投入

1、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专项扶持资金。我局要积极做好我市退宅还耕项目的申报,争取获取更多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供使用,根据宅基地复垦整治投入成本,制订具体补助方案和项目启动资金的筹措及拨付办法。

2、切实增加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全市要统筹利用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资金,并建立专项退宅还耕资金,用于农村宅基地的退宅还耕。市财政新农村建设资金要重点支持农村宅基地整治,每年安排足够的资金用于农村宅基地整治的拆旧还公补偿、旧房改造修缮、新村基础建设等。各镇、街道及行政村每年必须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宅基地整治。

3、积极引导农村村民和其他资金的投入。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也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主动参与退宅还耕、拆旧建新、旧房改造、环境整治等行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允许社会资金投入农村进行退宅还耕承包开发。

以人为本,有效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

完善土地管理 推进新村建设

晋江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项惠及全民的德政工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局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主要情况如下:

一、保护耕地,为新农村建设留足空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由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将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形成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部上墙,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并实行严格考核,推行问责制,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

二、强化管理,保护农村集体土地。①严禁耕地抛荒。对于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不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而弃耕的土地,在限期内不纠正的,依法收回土地承包权,切实把耕地交给以地谋生的农村居民。②严格执行“一户一宅”规定。农村居民建设住宅必须符合村镇建设规划,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法定标准的宅基地,多出的宅基地要先由村集体收回,其地上物待日后处理宅基地时一并处置。

三、土地规整,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对利用率不高的土地要逐步开展建设项目用地的置换,通过易主、易权、易位等方式整合零星、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使存量建设用地得到进一步提升。主要有三块:①大力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工作。2010年4月份以来,再次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工作,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组织对全市2007年以来批准项目用地的建设情况进行核查,目前核查工作正在全面铺开。②认真抓好“四个集中”。按照“全市一城”的总体思路和中等城市的建设标准,晋江市着力把649平方公里土地和121公里海岸线作为一个城市整体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依据本局职能,按照“四个集中”(即推进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住宅向现代社区集中、人口向市区和城镇集中)要求,发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种养能手三大主体作用,结合治理耕地撂荒,有序引导农户采取转包、转让、租赁、互换等形式依法流转土地,促进耕地向种粮能手、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集中。③大力推进“三旧改造”。2010年11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的意见》后,我市抢抓机遇,主动求变,按照环泉州湾发展的战略部署,用“全市一城”的理念,以“三旧”改造为抓手,高强度、密集式、组团化推进城乡建设。特别是在旧村改造方面,按照“规划先行、路网带动、整建结合、以整为主”的思路,有计划、有重点、又步骤的推进全市旧村改造。改造过程中,严格执行“一户一宅”规定,实行“拆一补一”,或引导统一规划、建设公寓式居住小区,尽量减少农村住宅新占土地,以达到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建设新农村的目的。

四、手续报批,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主要有两点:①做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用地报批前期工作。2006年以来,我市先后启动101个村(社区)实施“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已有45个村(社区)进行区域改造。据统计,目前到我科室办理用地初步审查的有30个村、45宗用地,办理原产权注销通告的有17个村、24宗用地,已获得泉州或晋江市政府用地批复的有13个村、14宗用地。②抓好“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的指导服务。本着“特事特办、简化手续”的原则,对区域改造的建设手续作了梳理,简化了办理程序。配合市新村办召开全市规范新农村建设区域改造暨“两证”办理业务培训会,进一步规范新农村建设行为,提高各镇(街道)办证指导员、各示范村(社区)办证联络员的业务水平,加快“两证”办理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依法有序、持续健康推进。同时,加强协调,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就“两证”办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解答,并督促相关示范村加快“两证”办理。③强化项目审批。项目是推动发展的生命线,我局历来关注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不仅在用地指标上予以倾斜、帮扶,还依法办理项目征地和出让手续,留足乡镇、村企业自身发展用地。同时,为保证项目早出效益,督促项目业主早日落地投产,投入新农村建设。

五、和谐拆迁,为旧村改造提供“二次创业”机遇。2010年“城市建设年”中,我市策划了梅岭、青阳、滨江、安海、内坑、金井、城北、磁灶等“九大组团”城市建设项目和道路交通、生态环保“两大体系”建设,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创造机遇。我局积极做好我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组织实施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社会稳定做贡献。①宣传培训上求突破,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力争取得社会各阶层的理解和支持。②征供地流程控制上求突破,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做好“两公告一登记”,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的不办理供地。③征地补偿安置办法上求突破,积极研究探讨征地补偿安置新思路、新办法,实施“村(社区)留地”安置政策,保障被征地弱势群体利益,扶持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征地工作中,依法拟定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合理确定我市征地补偿标准。目前,我市土地补偿费及安置补偿费每亩3.4万元,高于省定标准。据统计,2010年来我局共派出40多人次参与到各组团的征地工作,协助帮助群众查询、甄别地籍档案资料5000多人次,有效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维护群众利益,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①解决农村居住困难户的用地问题。坚持疏堵结合,严格把好审核关,2010年,我局共办理302宗住房困难群众用地手续,已全部获批。今年来共收到申请266宗(其中居住困难户182宗,旧村改造50宗等),目前也正有条不紊的办理中。②有效化解涉土信访矛盾纠纷。切实抓好春节、“两会”期间涉土信访和维稳工作,加强信访硬件建设,建立健全信访制度,加强信访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办信办访能力。坚持月排查、月报送、定期通报制度,摸清存在的所有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深入开展国土资源矛盾纠纷排查,重点排查可能赴省赴京集体上访以及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涉土问题,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信访苗头及时与所在地政府沟通、协调,争取主动,变上访为下访,有效化解涉土地矛盾纠纷。今年来,共受理群众来信566件,来电93件,来访34批52人次,做到件件有登记,事事有落实。③加大征地补偿费监管力度。一是依法制定征地补偿款标准。严格按照《福建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标准。二是依法监管土地补偿款落实到位。实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严格征地审批程序和用途管制。项目报批前,用地单位须将不低于征地款总额50%汇入市国土资源局征地款专户。项目报批后,征地补偿费用统一由市国土局直接拨入村集体账户,由镇级村级财会代理服务中心监管,确保征地补偿款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土地补偿款收支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部门的审查。据统计,1999年至今,我市共报省政府批准征收集体土地5638.1085公顷(其中耕地3069.8484公顷)。经抽查,尚未发现拖欠农民个人征地补偿款现象。④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活动。严格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做好项目用地批前检查工作,对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进一步完善土地执法监察巡查制度和督查考核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巡查到位、不留死角,有效遏制新增违法用地行为,真正起到“严查一案,稳定一片”的作用,为城市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尽管我局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但现实中依然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两违”冒头,指标紧缺,土地抛荒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我局将集中力量,靠前服务,重点抓好土地闲置、土地整理、耕地保护和违法用地查处工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努力。

对清查出来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本着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坚持“三不放过”(即应立案而未立案的不放过,应处罚而未处罚的不放过,应追究责任而未追究责任的不放过),严肃查处一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在今年组织开展的清理“两违”(违法占地、违章建设)行动中,全市累计

创新推行“垦、改、留、迁、并”五种整治模式,分类组织实施,狠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一、复垦新建模式。对于一些旧村居民点,即老房子分布相对分散或有较多靠近山坡的老宅基地,采取异地建设的方式,在村庄周边建设新居民点。同时,对旧村居民点进行复垦,新增有效耕地,实现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新增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总量增减平衡。

二、改造整治模式。对于一些“空心村”或者连片老房子的区块进行整体拆除,盘活存量土地,整体规划重建,满足住房困难村民的合理建房需求。比如浬浦镇贺家村、花桥镇蒲峰村、珠岙镇上胡村都是以这一模式组织实施。

三、保留治理模式。对部分半成新以上住宅区的主屋予以保留,主要拆除附属用房和周边围墙,对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重新整治。在不影响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总体要求的同时,有效减少财政开支。

四、整体搬迁模式。对于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的高山村和海岛村,甚至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庄,通过建设移民小区,实行整村搬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亭旁镇挂帘村、石门坑村,健跳镇龙山村等实行的都是这一模式。

五、撤并组合模式。对少数地域分散的自然村和高山村,通盘考虑、精心规划,通过撤小并大的方式,加强中心村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实现资源共享。比如海游镇善岙杨村、沿赤乡小渔西村就属该种模式。

推荐第10篇:美丽乡村

明星社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外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及村庄作为试点,推进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基于下梁镇明星社区比较好的交通区位、生态基础、环境基础、产业特色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居住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提升九天山景区、岭南水上乐园娱乐休闲区形象以及提高柞水旅游强县的知名度都有积极意义。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 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实现特色休闲娱乐,生态环境改善,居民增收,生态旅游等方面均衡发展。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特色乡村,推动全社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2、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对个别棚户区进行拆除改造,保障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我社区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处一景、一处一业,一处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四、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四大招”

美丽乡村“第一招”:社区美化促美丽。美丽乡村首要体现“美丽”二字,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槐湾小 树木花卉,对能够硬化的道路进行硬化,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绿化、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各小区有垃圾收集池,专人负责收集,统一送至垃圾填埋场,确保各区域清洁;在此基础上清理道路两旁的土堆和建筑垃圾,做到无残留无死角。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各小区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我社区特点,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合理规划原则,严禁居民将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分片规划,拆除污染猪舍、牛栏,养鸡场等,将各个畜禽养殖场地统一安置于赤水沟,对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小区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对轧钢厂的外围墙进行有特色的美化。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整治各小区、区域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6、慢速度促和谐。在社区范围内的道路设置限速安装减速带,慢是回归自然的一种意境,以此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并创造一种轻松自在的身心感受。

美丽乡村“第二招”:多种产业助增收。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社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社区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农业,农村特色服务业,促进居民就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依托姜家沟和赤水沟的生态地理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如通过蜜蜂和冷水鱼养殖,花卉栽培,药物种植等途径以此达到满足广大游客消费需求,美化环境和就地就业增收的效果。

2、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和别具特色的饮食服务业。重点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地理位置等优势发展别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饮食等服务业,努力做到“处处有美景有特色”。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特殊区位为依托带动周边发展的格局,努力把我社区打造形成旅游休闲圣地名村。

① 依托“岭南水上乐园”的地理位置在槐湾小区发展数家别具特色的“农家乐”,结合防洪坝和高速路桥的位置可以开发建成桥底休闲纳凉区。

② 依托山柞高速公路进出路口的特殊位置,在二四五组开办一定数量又各具特色青年旅社和乡村旅馆,以此来充分利用被闲置的房屋并取得经济上的增收。同时在四五组的中间街道建立饮食一条街,特色与环境卫生作为第一指标,优质的服务作为一项要求。重点向外界推出“烤全羊”、“山里土鸡煲”、“香菇木耳”、“腊肉”、“冷水鱼”、“山里野菜”、地方饮食特色的锅盔和玉米稀饭。

③ 充分利用姜家沟的优势区位,合理利用“沈家大院”的优美环境,古式乡村民宅。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给与一定改造,开办几家有特色的农家乐。并同时向外界人展示农耕文化,传统农耕器械,体验农耕劳作。

3、发展乡村低耗、无污染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将所有的工业都集中安置在花园沟工业园区,严格限制有污染企业的进驻。调整乡村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及集体经济实力。

美丽乡村“第三招”:加强村级文化建设。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院落。编制农村特色文化院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措施。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院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院。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风俗习惯、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精神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乡风文明的有关内容,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坟墓实行迁移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两岸的自然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努力做好各类群众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

美丽乡村“第四招”:加强管理。高效有序,服务优质都是管理的结果。针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和运营都要制定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此保证特色开发不重复,申报经营都合理,无乱收费欺客、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减损美丽的现象发生,对情节严重和违反相关制度的人给与一定的罚款。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配合县镇两级相关部门,在社区级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小组成员各有分管。

2、落实工作责任。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领导小组各成员要紧密配合好相关单位的日常工作,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出自己的贡献。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切实履行好居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专项财政资金外,还应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4、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宣传、会议宣传,宣传栏等宣传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支持并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三委班子,不断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第11篇: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乡村是美丽的,在乡村生活的人的都会在什么节日中,团结起来。所以新村变得美丽了。

我从小就在乡村长大,那里山好水好人更好。就是在以前还是五岁的小屁孩时,村里便造起了水泥路,从以前的坑坑洼洼的路,变成了水泥路,从以前的瓦房变成了楼房,几乎家家户户都是楼房。现在都啥年代了,有些老人还依然住着瓦房。是因为儿女不管了!还是没有钱?

现在家用电器多得很,以前的人很辛苦。要自己 去挑米、水。以前科技还没有发达。现在科技发达了!每家每户都有电器、有冰箱、电饭锅......

还有以前的相机,照一下“咔嚓”相机马上就冒烟,相片就出来了。而且还是黑白照。现在手机可以照相、相机......还有以前的电视机也是黑白的,看都看不清,现在“哼”液晶电视,还能用电脑来看。以前在地里都是呀人力和牛力,多吃力呀。现在拖拉机、金牛,都能派上用场。以前的麻将不如现在的自动麻将。你们会打麻将吗?麻将那东西真好玩。

现在每一个村都有“清洁新村”的文明新标

第12篇: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

富丽临安

自然的美,是纯净的美;人文的美,是生活的美。正是这两种美的完美融合,造就了生态、产业、文化相结合的现代化乡村之美。

诗情和画韵,是大自然对临安慷慨的赋予;勤劳与智慧,是历代人对临安淳厚的乡情。

临安的“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美在环境,富在产业,乐在社区,活在文化。“茶香竹海,文武上田”、“董昌故里,水墨南庄”、“十里桃花溪”,不只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动情佳句,也成为了现代农民的生活追求。

文 仇欢

绿色新产业的富裕之路

雄踞江南,俯控吴越的天目山是临安人民的骄傲,游临安,必游天目山,已经成了临安旅游的品牌和共识。天目山“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工程的完美呈现,为如火如荼的天目山旅游锦上添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旅游为导向,以美丽乡村为契机,村美、家富、社兴、人和的“美丽乡村”,在天目山的森林中,浸润着深厚自然和人文积淀,稳步向前。

为了促进天目村不断发展致富,在临安市农办的牵头帮助下,邀请了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专家,定期组织讲授农家乐特色化经营等课程,培训农家乐业主的经营水平;组建天目山农家乐产业协会,协调农家乐旅游村与景区景点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整合农家乐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在“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中,“富”是“丽”的底色,各创建村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旅游主导型、文化主导型、生态主导型、综合发展型”的新农村,突出竹林、山核桃林低产改造和香榧、杨桐柃木、茶叶、高山蔬菜、石斑鱼等种养殖基地建设,以及规范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农家乐特色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

无论是一个新产业的成形还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需要丰富的产品与服务作为支撑。

农业方面,在做精做强竹笋、山核桃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扶持香榧、杨桐柃木等新兴产业发展。两年来创建村共实施山核桃生态化经营、退化竹园改造、设施水果和蔬菜、生态循环畜牧业等产业发展项目232个,补助资金4000多万元。大力宣传“香榧扩种”,用三年时间实现家家都种香榧树、人人都有香榧树的目标,目前已累计新种香榧98.5万株。

工业方面,依托镇、村工业平台和集聚区,加快形成龙岗坚果炒货、玲珑宏渡电缆、藻溪闽坞轻纺等块状集聚的乡村工业,大力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和现代家庭工业。位于龙岗镇的西部工业功能区正在建设浙江省级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园区,这将成为以山核桃为特色的中国坚果炒货集散中心。

服务业方面,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龙头作用,带动特色餐饮业和休闲娱乐业发展,规范农家休闲旅游,培育发展农家乐等特色村。

通过实施绿色新产业提升工程,一产“接二连三”,临安已经成为杭州西郊重要的“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农业总产值的年均增幅处于杭州地区各县(市、区)的前列,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更加富足。新时期临安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品牌正在确立,外界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影响面不断扩大,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另外,临安市农办还将农村电子商务培育成为临安经济发展的新“蓝海”,有力带动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城乡增丽。到2011年底,临安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已形成10亿元规模,其中山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额达到6亿元,为农民增加了1亿元的纯收入,并且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

绿色新社区的和谐之路

天还是这片天,山还是那座山,只是乡村变了,生活美了。2010~2011年,临安市共完成了14个精品村、14个特色村和10个杭州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的创建,村庄整治覆盖面达到86.6%,宛如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散落在绿野之上。

和谐之“兴”要兴在乡村的社区,让村民也享有社区公共服务。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月亮桥村早在去年就投资150万元建成了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图书室、乒乓室、篮球场为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并配备了音响、投影仪等音像设备,全天候向村民开放,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沐浴着田园和森林气息的乡村,以“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崭新姿态,实现了医疗、环卫、公交的城乡一体化,标准化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健身休闲的小公园、文体广场,都给村民们带来了便利和欢乐。“服务百姓档案”录入了全市15余万户农村家庭基本信息,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的信息管理平台和民情“实时收集、定期分析、分级办理”的服务机制,通过干部办事档案、组团式服务、民情热线、村干部挂牌值班的方式,开辟了基层党组织“为百姓解难题”的绿色通道。

在打造“社兴”的征途上,临安将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培育乡镇(街道)和村级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100家以上,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担保服务。探索一条适合农民宅基地置换流转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新路子,以促进农村非农用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据临安市农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创建村通过项目实施、盘活资产等途径,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如杨岱村利用十余亩集体土地建造厂房、宿舍出租,每年有100万元租金收入;闽坞村把20亩集体土地出让给“山人行”金沙湾拓展基地,并把出让所得60万元资金投入到该基地经营中,每年获得6万多元的收益。在今年的创建村中,横鑫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建立了1800亩黑李产业园和500亩蔬菜基地,月亮桥村引进了总投资2000万元的天目溪漂流项目,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绿色新文化的文明之路

古老的南平塔与秀峰塔,散发着浓浓的历史韵味,它们不仅是双塔村村名的由来,更是双塔村悠久文化的见证者。随着绿色新文化建设工程的推进,村两委会充分研究了双塔村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双塔为契机,在双塔中学的文化氛围感染下,大力发展并形成文化产业中心,提升双塔村的人文品质。

生活用文化描述,有文艺作伴。双塔村拥有自己的龙灯队、排舞队和腰鼓队,这些朴实无华的农民艺术家们,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与欢笑,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享受生活,体会人生。每个舒畅的夜晚,休闲广场上都会响起动听的音乐,每个节日庆典,舞台上都会看到他们热情的身影。

而双塔村特有的“水南水灯节”,历年来已成为这里一道富有特色的亮丽风景,也获得了众多旅客的良好口碑。

山水等生态元素是临安得天独厚的资源,临安许许多多的美丽乡村都如双塔村一样,文化成为每个地方的灵魂。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曾是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村文化的单调、乏味。如今已有了悄然变化:每逢节庆日或村里特殊的日子,你就能看到踩着民间鼓乐手敲打起的特有节奏,一匹匹造型别致的走马灯欢快地奔跑着,这就是月亮桥村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马灯表演。月亮桥村的马灯队是由本村舞蹈爱好者组成,他们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政策、法律,吸引各地村民前来观看,热闹的马灯队表演只是月亮桥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村两委会把繁荣农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资金扶持,相继组建了舞蹈、农民体育运动队等多支文体队伍,并积极组织参加全乡、全市的文体活动和比赛,为全村赢得了诸多荣誉。

如近年来月亮桥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组建了马灯队、排舞队和农民体育运动队,积极参加镇、市一级的文体活动和比赛。月亮桥村的马灯队是由该村20余位舞蹈爱好者组合而成,传承发扬具有100多年历史的马灯表演,在各村巡回演出,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的新政策。今年,在村两委会支持下,马灯表演更是推陈出新,越演越精彩。农闲时,队员们总是有兴趣围在一处,兴致勃勃地排演,相互切磋马灯表演技艺。而为了给这些文艺苗子提供排练和表演的便利,该村分别在陈家、陆家、金坞三个自然村设立农民跳舞场所。此外还在各个自然村村民居住较为集中区域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为群众健身娱乐提供了活动场地。

随着绿色新文化建设工程的全面推进,临安在一方面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每年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村实用人才1500名以上;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文明乡风进万家”活动,“和事佬”调解队、“山里人”文艺队和“志愿者”服务队竞展风采。以“两堂五廊”为框架的“文化礼堂”,更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创举,首批50个具备礼堂、学堂和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和艺术廊等多种功能的村级“文化大礼堂”,成为了广大村民们的精神家园。还形成了上田村国术队、钱王铺村钱王歌舞合唱队、天目村游客村民同乐晚会、南庄村秋收庆典、闽坞村文艺晚会等一批村级民俗文化品牌。村民们将在这里触摸文化的根系、品尝精神富有的甘甜。

第13篇: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的山区样本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5-01-2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的荆山深处,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山村——中坪村。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发展,该村已经从一个当年因为贫困饥饿苦苦挣扎的山村发展成为一个集体经济强大厚实、村民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作为保康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这里一切都井井有条。山上封山育林森林茂密,山下农田沟渠成网成块;村民的家居小楼统一规划,错落有致。更加令人赞叹的是,村容清洁的程度不亚于一些著名旅游度假村,水泥路面上看不到农村常见的遍地乱扔的渣滓、废纸、烟头,甚至连树叶都很少看到。

改变村容村貌

中坪村地处荆山深处,离神农架不远,这里水利资源、磷矿资源丰富。

1979年,中坪村就开始开发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建设小水电。小水电不仅解决了村民自己的用电问题,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为村里带来上百万元的收入。

上世纪90年代,中坪村开始开发村里的磷矿资源,在全县建立第一个村级集体磷矿,每年都为村里带来数千万元收入。

村子富裕了,就有了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差局面的实力。于是,该村走上了有条不紊的新农村改造之路。

首先是硬化路面,村里组与组、户与户之前的路面都用水泥路联结起来了。如今无论下雨下雪汽车都可以开到家门口,无论下多长时间连阴雨,农民们走路脚上再也不粘泥。十几年下来,村里硬化路面总里程达到37公里,总投入达到600多万元。

为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彻底整治村里的环境卫生,中坪村还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五改三建”工程。“五改”即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建后的规划区100%的农户喝上了卫生水、安全水、洁净水;新建污水排放渠道8000米,全部实行污水定点集中排放;农户沼气灶、节能灶普及率达到100%;实行“六统一”,即统一灶具、统一贴砖、统一水池、统一碗柜、统一排气设施、统一案板。“三建”即建房、建池、建园。按照规划建好农家房屋。建池,即建沼气池,节约能源,保护生态,普及率达到100%。建园,因地制宜硬化庭院场地,栽植风景树,见缝插绿。

现在中坪村形成了“随湾就片,一家一院,一院一品,一品一特,一特一景”的景观模式,处处皆景观。

村里户户家里都用上了沼气,烧水做饭,只须开关一揿,蓝幽幽的火苗就“呼”地燃起来,既方便实用,又经济卫生。

提升幸福指数

为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坪村集体投资10万元,成立科技文化中心、农村科技文化屋和科技文化中心,并购书35000册,使村民的文化知识得到了丰富、劳动技能得到了提高;投资100多万元在居民区建设休闲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使村民在休闲时有学习、娱乐场所。 此外,该村投入资金280多万元实施全村农网改造,30多公里的火电主线重新更新,上千户农户的线路都重新安装,没有用国家一分钱。 为了让村里人吃上洁净的泉水,由村里投入250多万元,用于自来水饮水工程,将20里外的苏溪河水引入村中,上千户居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随意走进一个人家,水龙头一拧,清凌凌的水便哗哗流淌出来,掬上一捧,清凉甘甜,沁人肺腑。

最让中坪村人骄傲的还是村里的学校。校舍达标改造、器材添置花费了300多万元,教学楼、封闭式学生宿舍楼、电教室、食堂、开水房、澡堂、图书室、操场等设施全都按照城市示范小学的标准建设配置,校园里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所有村民都对他们的孩子能在这样美丽的学校学习感到无比自豪。

近年来,中坪村先后投入6500万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改田500亩,砌河堤3600米,改造高低压线路30000米,修建水泥硬化路42公里,建设标准化渠网36000米,初步形成了“渠成格,田成方,路成线,树成行”的农业开发格局。此外,该村还绿化庭院9500平方米,绿化公共用地4200平方米,绿化道路7000米,栽植风景树5000余棵,兴建休闲小广场4处,安装路灯110盏,新建污水排放渠道8000米,实行污水定点集中排放。

200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将中坪村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通过民主管理,该村2012年投资200万元,铺设安全饮水管网4公里,解决了全村4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并发展经济林4000亩,开发葛根基地200亩、核桃基地200亩。

打造农村新型社区 2012年6月,中坪村被襄阳市、保康县两级政府确定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并提出除了以城镇化的理念建设中坪以外,还将把中坪村打造成全市新型农村社区的样板。

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坪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山水园林型新社区为目标,率先启动了集社区党建、文明创建、村民自治、便民服务、健身娱乐、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以此整体推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该村先后规划投资1.25亿元,新建1个新型社区服务中心、1个新型居民小区、1条景观大道、1个群众文化广场、2个示范小区、3处休闲广场,扩建1条主干道路,改造7个小区房屋,整治1处小流域,

据统计,2013年,中坪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45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60元。近年来,该村先后被省市县有关部门授予“五好村党组织”、“文明村”、“生态村”等称号。

我们认为王家口村山地资源丰富、村落传统风貌保存良好、乡土气息浓郁、田园环境怡人、资源结构组合优良,具有发展民俗休闲度假旅游的优越条件。基于此确立了“齐鲁风水家园、鲁南花果山乡”的主题定位,将王家口建设成为集山水观赏、林果采摘、山乡休闲度假、民俗参与游乐等主体旅游功能为一体,具有乡村民俗内涵的旅游村,泗水县乡村旅游的代表性品牌和旅游业的新亮点,提出完善环村风景道路,优化村庄内的溪流水景,构建多个旅游功能区域。

第14篇: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江宁作为南京5个“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示范区之一,在全市率先绘就了美丽乡村示范区蓝图,力求江宁乡村让城市更美好。这次规划范围总面积约430平方公里,涉及谷里、横溪、江宁、秣陵4个街道的51个社区,人口约15万人。规划包括1套指标考核体系、1套规划管理图纸、5项规划设计指引和7项建设工程行动计划,简称“1157”成果体系。7项建设工程行动计划,是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整治提升、农业提升、农田水利、景观塑造、旅游提升、国土整治7项工程。规划分3个阶段实施,2013年打造35平方公里启动区,初步展现美丽乡村沿线山青、水碧、村美、业兴的景象,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2015年形成美丽乡村成片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2017年示范区430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力。在2013年35平方公里启动区打造中,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要新建6公里联二线北延线、13.4公里联一线和9.1公里联二线等基础设施,重点打造11个特色村,实施4个农业提升项目、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建设1个生态修复项目、1个湿地公园项目和1个森林公园项目,实施2个特色景区旅游项目、2个生态休闲旅游项目、8处旅游服务中心及驿站建设、2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并实施10个国土整治项目。

按照“城乡统筹、全面覆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规划提出了创建美丽乡村的行动策略,即以提升森林绿量为基础,以绿化新村建设为切入点,以道路林网绿化、农田林网绿化、水网绿化为重点,以生态公园建设为亮点,突出文化和景观特色,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辉映、山水与田园想融合的绿色家园。

“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谷里-横溪-江宁片)规划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规划引领和统筹,更高层次构筑美丽乡村建设新平台,全面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打造独具魅力的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为美丽南京乃至美丽中国建设探索新路径,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生态美”的目标,通过规划整合,形成具有前

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示范区空间成果。

二、规划范围

“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 (谷里-横溪-江宁片)规划范围为:东至规划宁丹路,西至宁马高速,北到绕越高速,南至江宁行政边界,涉及谷里、横溪、江宁、秣陵街道约430平方公里(见附图)。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协调,保证“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 (谷里-横溪-江宁片)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农工委。

领导小组下辖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李雁副区长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区政府办、财政、农工委、发改、国土、规划、农业、水利、交通、住建、文广、环保、旅游、林业局、横溪街道、谷里街道、江宁街道、台创园、交通集团的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规划局,具体负责规划编制计划、协调、督察等日常工作,并与市规划局保持联系。

四、任务分工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的目标要求,本次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范围。主要

包含了1项资源调查,1个整合规划和6个专题规划,为保证规划工作合理高效的推进,对具体任务分工明确如下:

(一)1项资源调查。资源调查涉及规划范围内山水资源、历史人文、农业资源、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国土整治、村庄公路、节庆活动、乡村旅游、乡村经济、特色建筑、特色文化、市政设施等内容,对于美丽乡村规划的地域特色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调查工作以实施街道为主体组织开展,动员相关社区参加,区相关部门做好配合。(责任单位:横溪街道、谷里街道、江宁街道、区规划局)

(二)1个整合规划。区规划局作为规划编制总牵头单位,负责对现有各种城乡规划进行全面梳理(主要为横溪街道城乡总体规划、谷里街道城乡总体规划、台创园总体规划、牛首山—云台山生态廊道保护与利用规划,谷里、丹阳等各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南京银杏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南京市甘泉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谷里千盛农业旅游区概念性规划等生态地区规划,前石塘、后石塘等特色村规划),并在整合国土、水利等专题规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部黄金旅游线、古云铁路等重要的规划要素进行研究,借鉴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先进理念和案例,形成能引领示范区建设的规划思路供领导决策。(责任单位:区规划局及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6个专题规划

1.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指标体系(责任单位:发改局、农工委);

2.片区国土整治项目规划研究(责任单位:国土局);

3.片区农业1115规划研究(责任单位:农业局);

4.片区农田水利规划研究(责任单位:水利局);

5.农村生态循环(责任单位:发改局);

6.绿色南京规划研究(责任单位:林业局)。

由各责任单位委托编制单位开展相关专题规划编制工作,6个专题规划需要明确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实施措施、量化指标、近期实施项目等具体内容。

五、方法步骤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本次规划工作总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资源调查和规划编制技术路线的确定,第二阶段为规划整合,第三阶段为形成规划成果,指导项目实施。具体安排如下:

(一)资源调查,确定路线阶段(2012年11月20日-12月5日)区规划局负责将街道调查资料汇总,提交市规划局。

(二)规划整合阶段(2012年12月6日-12月31日)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区规划局启动规划整合工作,于12月31日前,形成初步规划思路向市区领导汇报。

(三)形成成果阶段(2013年1月1日-5月上旬)

1.2013年1月18日前,由各专题责任单位牵头,区规划局、

涉及街道等相关单位参加,对专题内容进行研讨;

2.2013年2月5日前,各责任单位牵头召开专题成果审查会,并出具专家组审查意见;

3.2013年4月15日前形成规划中间成果,供讨论和决策;

4.2013年4月底前完成专家评审;

5.2013年5月上旬上报审批。

六、相关保障

1.本次规划编制任务选择具有相关规划编制经验的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组织编制,由区财政安排专题经费375万元(含专题75万元);

2.本次规划编制任务纳入2013年区城乡建设行动计划,并对相关责任单位加大考核督察,确保各项任务优质高效地推进。

第15篇: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梦在前方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乡村,梦在前方》。

朋友,一提到乡村,您想到的是什么?是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还是《桃花源记》中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文人的笔下,乡村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地方,如梦,如歌,令人如痴,如醉。然而,美好大多只存在于诗卷中,现实却是残酷的。

看看我们的乡村吧,在很多村庄里,池塘、水沟、河流到处飘着塑料袋,路上牛粪、果皮、纸屑到处可见,田间地头,农药瓶子到处扔;村里村外,滥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灰尘越来越多!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水源、田园、家园正受到污染、侵蚀和威胁。每每看到这些,我们都不禁要问:美丽乡村梦,梦在何方?

终于,我们盼来了希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号召犹如一股清风吹遍了大地,处处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家园的活动。我们为之感慨,为之激动,为之兴奋、为之自豪。这股清风使我们坚信:美丽乡村梦,就在前方!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这一声春雷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走进了乡村,走进了农家,为乡村带来了一派崭新的气象。看,家园内,清扫垃圾。瞧,河道中,清洁水源。望,田野外,清除田间残渣。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老百姓从好奇到观望,从观望到理解,从理解到参与,从参与到感激。清洁乡村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已经蔚然成风。乡村改变了,变整洁了,变美了。没有了乱七八糟的广告,没有了四处飘飞的尘土,没有了恶臭满天的垃圾……早晨,我们迎着晨风尽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傍晚,我们踏着夕阳悠闲地在散步于迷人的乡间小路。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美丽的!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需要你的参与,我的参与,我们大家的参与。美丽乡村——我们的梦,就在前方!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16篇: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来到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他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1]

习近平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 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 基本介绍

(一)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二)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会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 )“十一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按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还打造出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2009年,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调研组调研后认为,再用5年时间,一个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话美心灵美的中国最美丽乡村就会出现。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考察安吉后说:安吉进行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尽管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不足四年时间,但已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五)“十二五”期间,受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影响,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市县从2011年开始也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海南省也明确提出将以推进“美丽乡村”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

(六)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与绿色优势。这些优势为海南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乡村建设符合海南需要,对推进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有重要意义。保亭县什进村、

白沙县罗帅村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为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七)2012年(第13届)海南岛欢乐节将于年底在屯昌县举办,正值天时地利。国家旅游局、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海南岛欢乐节组委会)将举办“中国(海南)美丽乡村建设论坛与投资洽谈会”。

相关评论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某城乡一体化试点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习总书记的一番话,言简意赅,点破了乡村建设中的弊病,为建设美丽乡村指明了方向。

人类从游猎走向定居就有了乡村,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同步。乡村承载了先祖刀耕火种、筚路蓝缕的文明之光,承载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风雨春秋的梦想,也承载了太多的农耕社会文化,也承载了陶渊明等诗人笔下的田园美景。希望的田野,清清的河流,绿色的村庄,淳朴的乡音,唤起过多少美好的情感。

建设美丽乡村,不光人居形态的日新月异,更是乡村文化、田园风光的弘扬与传承。也许大拆大建,可以增加土地指标,建设更新的家园,但期间拆掉了乡村文化,拆掉了农民的勤劳善良,拆掉了淳朴的乡邻情愫,那么,再美丽的人居建筑,也如金丝鸟笼一样,远离了精神空间、文化灵魂、远离了乡村型的家园。建设美丽乡村,更在于乡村原生态的美丽,包涵了村落环境、传统民俗、农耕文化以及乡风文明、乡亲和睦、乡间和谐。如今,在小城市高层建筑中,远离了乡村生活,多少有点失落,有空到乡野走走,听听乡音,也是一种美丽心情。失落与记忆的其实就是乡村文化。

今天,中国依然是农业大国。然而,“农”字的内涵,早已发生了巨变。许多农民远离了乡村,有些地方,种田人变成“老字号”,许多年轻人快要认不得农事了。原本充满生机的乡村,越来越孤寂。最可悲的是,有些古老的村落,在大拆大建中消失在原野上。为应付上级检查,有些地方纯粹的“涂脂抹粉”,远看一片白亮,近看环境脏乱差。有些地方大迁大建生活质量乱糟糟,有些地方土地荒芜生产并未发展。美丽乡村不光是外表的光鲜,楼宇的气势。如果农民进入高楼大厦,却变成了陌生人社会,人居就少了魅力。

因此,建设美丽乡村,应因地制宜,把建设与保留、变迁与文化结合起来。乡村文化值得珍重,但不是所有乡村都要固守。根据工业经济发展的程度,适当比例保留一些比较完善的村落。原本分散破落、基础设施较差、农业生产力低下、生产生活不便,既没有多大人文底气,又不能代表乡风乡俗的村落,本着造福一

方的原则,依照城乡一体化科学布局,适度实施集约化建设。对那些具有一定历史底蕴或民俗传统、农耕文化较完整的村落,那就得重点保留,通过发展原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开发创收渠道,让一代代人传承乡村遗产。正如习总书记讲的: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值得称道的是,许多地方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不仅重视“外在美”,更重视“内秀美”。就说张家港市人多地少,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既发展生产,又保护土地;既推进城市化建设,又建设美丽乡村要求,实施多元化运作机制,宜集中则集中,宜保留则保留,把建设美丽小区与老村庄整治、文化村落保护等结合起来,老村庄整治不搞“涂脂抹粉”,而是在综合整治环境、修复农耕生态、完善生活设施、提升乡村文化、增加百姓收入等方面通盘考虑,特别是通过小区与乡村联动的网格文化建设,让乡村社会型的文化生态体系得到了保留、延续与创新。同时,在集中居住小区重点开展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民俗文化、乡邻文化、农耕文化等建设,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传统村落、农耕文化景观,乡村如城市美丽,小区有乡村影子,乡村文化更加扎根。新农村更加美丽多姿,让城乡一体更赋美丽内涵。

美丽乡村美在创业的热浪、泥土的芬芳、文化的根基、农字的情怀。

建设美丽乡村,走向城乡一体化,是中国梦的要求。“三农”社会最珍贵,乡村文化最美丽。建设美丽乡村,意义深,内涵广,责任重。(特约评论员 张维民)

第17篇: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用白庙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美丽乡村应有之情,可是山清水秀,贫穷落后不应是美丽乡村建设留给后人的印象。因此,要想实现美丽中国,必须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建设成为美丽乡村。

建设生态人居环境。实现环境美。几年来,我国乡村村民的物质生活已有很大的提高,居住环境也达到较大改善,。但总体而言,我省乡村村民的人居环境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生态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保障问题。要建设生态人居环境,可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以及乡村生态卫生条件入手。实施乡村绿化美化,提高乡村绿化比例;实施卫生设施改造,综合治理污水;开展垃圾分类工程,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初次分类,综合利用分类垃圾。

构建生态产业经济。实现产业美。近年来,我国乡村经济快速发展,部分村民实现了脱离贫困,达到了生活富裕。然而,其产业的高污染性导致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要构建生态产业经济,可从依托现有资源及发展环保产业入手。深入挖掘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要转变思维,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腾飞。

推广乡村文化建设。实现思想美。只有村民拥有富足的精神,才能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村口文化墙、农家书屋等项目的实施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村民的生活。然而当前乡村生活中依旧存在较多打牌、打麻将、赌博的不良现象。要推广乡村文化建设,可从丰富文艺活动入手。积极引进越剧、京剧等,搭建戏台,开展戏曲表演;组织篮球、门球比赛,组织腰鼓表演,丰富村民生活;同时,大力推广“读书运动”,鼓励村民多看书,少赌博;多交流,少唠嗑,富足村民精神世界,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天人合一,万物并生,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当中,以生态理念核心为理念,以生态美融入到村农建设,农业产业生存发展,村民思想提升中去,肯定会在美丽中国的乐章上奏响美丽乡村建设的音符,在美丽乡村的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这里山美,也美,人更美。 文明承载千年梦,生态点亮一个省。经过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力推进,我省的乡村,将是一片秀丽的土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我省的乡村,将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村民生活富裕;我省的乡村,将是一片幸福的土地,村民安居乐业。而美丽乡村,也将成为美丽浙江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第18篇:美丽乡村

牛毛坞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牛毛坞村位于距宽甸县城38公里,201国道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亩,山林面积 亩,全村人口4500人,个村民组, 户,共产党员 名,个党小组。 2012年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人均纯收入8310元,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总体需求,围绕“村庄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建设目标,因村制宜搞创建,根据条件搞整治,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加强宣传发动,争取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主动性

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惠,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转变。村两委多次召专题班子会议,讨论和研究美丽乡村创建,做好发动和宣传工作。编制美丽乡村建设三字经、制定了村规民约,使广大村民家喻户晓,积极参与。同时调动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的积极性,把创建美丽乡村作为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情来做。在创建过程中,各个项目的决策都得到了党员、组长、代表们的大力支持,通过宣传发动,使创建工作得到了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立了牛毛坞村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和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工作制度,设立了专门办公室。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品位

1、做美村庄,制定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创建需要一个建设和发展过程,必须精心策划、科学安排。

委托丹东建设规划设计院在通高速公路牛毛坞出口处规划设计占地20多亩牛毛坞村群众休闲公园,塑造园艺景观小品,配套建设文化娱乐、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 将其打造成一个茶余饭后纳凉休闲的河堤公园,现已完成了道路硬化工程。在牛毛坞村部规划了占地5106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购置9万多元健身器材,可同时满足310多人群众的健身需求,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自然色彩。

2、抓重点,搞好牛毛坞南北街巷边沟改造。

围绕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清洁庭院等内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为了进一步提升创建水平,根据镇党委、政府一要求,今年3月22日起,对村南北街巷进行3集中力量进行整治, 拆除草堆28个,清理边沟330米, 折除违章建筑3处,拆除猪圈、厕所10处、墙面刷白4510平方米,添置垃圾桶32个,安装灯箱宣传120,新增垃圾堆放场2处。争取一事一议等专项资金900多万元用于村庄各种基本设施建设。完成了牛毛坞村5公里村组巷路和硬化。按“美化、绿化、洁化、亮化”顾要求, 在牛毛坞村南北街及201省两侧安装路灯49盏,种植鲜花8万株、在丹通高速公路出口种植观赏向日葵40亩,构筑乡村美景。

3、健康文明的村风民风得到明显提升 。在美丽村镇建设的过程中,村民的文明素质有 了明显的提高。一是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村组建了30支秧歌队、篮球队,定期开展活动;举办了美丽山村摄影展;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弘扬健康向上的新时代农村风尚;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综合文体广场,篮球场、乒乓球桌等精品村建设的成果,一方面将这些体育设施全天向村民开放,为村民业务活动提供良好的场地;一方面则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动中心远程教育、图书阅览室、活动室、教育培训室等活动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体育比赛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通过这些创建工程的稳步实施,全村道路得到了全面硬化和美化,村内沟渠得到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大为改善,村路两旁栽满了各种鲜花竞相绽放,河水穿流而过,一条条村道洁净如洗,村民房前屋后干干净净,一幅幅动静相宜的乡村美景图展现在我们眼前。

第19篇: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广西建设,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2013年起,用2年时间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改善全区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是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洁美乡村,倡导珍爱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生态工程”;是改变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培育文明行为,形成争创文明先进长效机制的“新风工程”;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的“作风工程”。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主要任务

以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改善人居环境,改良田园生态,改造水源质量,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

(一)清洁家园。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开展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

(二)清洁水源。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 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屯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示范村建设。

(三)清洁田园。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区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县区和田园生态经济发展示范村建设。

我的实践

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参与学校的组织活动,身为预备党员的我自然一马当先,踊跃参加到“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实践中去。本来是计划到桂林市全州县咸水乡开展活动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去,所以我就在自己的村子里做了这次实践活动。

放假没几天我就回家了,当看到村里的环境的时候,我顿时有种厌恶的感觉,那种场景真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不过回头一想,因为村子本就比较贫穷,村民们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哪里还有时间去在意村里的环境是否清洁呢?然而,既然政府号召,我又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我就应该担负起责任,改变这种现状,于是我就风风火火的干了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我打算自己先做着先,于是我就备好扫把、钳夹、铁铲和垃圾筐等工具,从自家附近清洁开始,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天下来,总算是看到了自己的成果,自己家门口焕然一新的感觉很不错,但是我也快累趴下了。晚上的时候我在想:我这种方式是否是正确的?个人的力量再大毕竟也是有限的,今天我只是清洁 了自家门口的垃圾就已经很累了,更何况全村的呢?于是我认识到了,只有将群众团结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巨大力量。但是,村民们都在忙碌,不可能会听我的。最后我想到了村子里的年轻人们,这也是一股生力军。我开始找来和自己玩得好的儿时伙伴,再让他们帮找人,不多时间十来个青年人就聚在一起了,我预计我们将在村上干上一番很有意义的事。

刚开始也有部分人不愿意做,但是我非常诚恳的晓之以情理、告之以利弊,最后,大家都心甘情愿,充满信心的出发了。

我们开始分工合作,两个人一组,从中心向四面出发,开始地毯式的清洁。在这过程中,我们互帮互助,有说有笑。更让我们感动的是的是,有好多闲在家中的村民自发的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当中,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但也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因为我们的付出得到了认可,收到了成效。经过了连续三天的艰辛、努力,村上的环境终于焕然一新。我们的行动,村民们看在眼里;我们的付出,村民们记在心里。我们得到了村民们的赞赏,家长们为他们的孩子骄傲,我们也感到非常自豪。村支书也代表我们西山村全体村民对我们表示感谢,并鼓舞我们将这种精神继续发扬下去。此刻,我们虽然已经非常疲惫,当时我们却感到无以言喻的舒心。

此次“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结束了,我做出了我应该做的贡献,但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不应该是一时的事情,不应该是一次的活动,它应该形成一种风气,让所有村民都加入到其中;它应该变成一种精神,扎根于所有村民的内心深处。这一次活动还不够,我 还应该继续努力,我们还应该继续努力。我相信,“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终将融入到所有村民的生活当中。

第20篇: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目标)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

一、总书记指示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来到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他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1]

习近平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 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

二、内容编辑

(一)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二)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会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 )“十一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按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还打造出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2009年,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调研组调研后认为,再用5年时间,一个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话美心灵美的中国最美丽乡村就会出现。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考察安吉后说:安吉进行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尽管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不足四年时间,但已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五)“十二五”期间,受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影响,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市县从2011年开始也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海南省也明确提出将以推进“美丽乡村”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

(六)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与绿色优势。这些优势为海南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乡村建设符合海南需要,对推进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有重要意义。保亭县什进村、白沙县罗帅村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为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七)2012年(第13届)海南岛欢乐节将于年底在屯昌县举办,正值天时地利。国家旅游局、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海南岛欢乐节组委会)将举办“中国(海南)美丽乡村建设论坛与投资洽谈会”。

评选活动

2012年10月18日,为进一步宣传展示天津市新农村建设成果,反映广大农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由天津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天津电视台主办,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的2012“美丽乡村”大型电视评选活动颁奖晚会在天津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市委副书记何立峰出席并为获得“美丽乡村”称号的村庄代表颁奖。西青区区委书记周家彪同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红同志、区文明办刘主任庞主任和大寺镇党委委员孙红艳同志参加。王村艺术团拉丁舞队于晨曦和宋健杰在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双人拉丁舞,受到了热烈欢迎。西青大寺镇王村的村民们经过排练,为农学院老师的独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进行了情景式伴舞,展示农民新面貌。舞蹈《刚柔并济》经过特别编排,将武术表演和西青王村的少年拉丁舞表演巧妙的融合,表演形式新颖,舞台效果令人震撼。

经过电视展播宣传、大众体验团评分、专家评审团实地考察以及集中展示、网络投票等多个环节之后,当晚最终决选出10大“天津美丽乡村”和23个“天津特色乡村”。此次活动从2012年6月份开始正式启动“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历时4个月,依据“经济发展好,农民收入高,村庄环境美,生态条件优,文化引领强,和谐氛围浓”的评选条件,从天津市3800多个行政村中推荐出百余个优秀村庄参与评选,经过专家评审出了40个入围候选村,参与角逐“美丽乡村”。

最终获奖单位有: 西青区大寺镇王村 东丽区金钟街道徐庄村 西青区辛口镇水高庄村 西青区李七庄街王兰庄村 津南区小站镇迎新村等

美丽乡村建设

浙江在线01月15日讯 13日,湖州安吉县在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即用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使之成为继“中国竹乡”、首个“全国生态县”之后的第三张国家级名片。

按照这一计划,安吉县将建设“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新农村,打造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社区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

据介绍,安吉县已拟定前期(2008年—2009年)、中期(2010年—2012年)、远期(2013年—2017年)的工作目标。

在2008年至2009年:重点完成递铺—皈山—孝丰—报福—章村、递铺—山川—天荒坪—上墅示范带和环灵峰山休闲产业带的建设,以及配套的示范带连接工程的建设,总体完成5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创建,初步打响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品牌。

2010年至2012年:完成杭垓、高禹—良朋—鄣吴沿线和溪龙—梅溪—昆铜沿线建设,以及配套的连接工程的建设,总体完成7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创建,基本完成“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2013年至2017年:全面完成全县剩余村的创建和配套连接工程的建设,最终实现安吉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 推介结果揭晓[3]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农业部开展了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推介活动。经过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程序,认定北京市密云县干峪沟村等100个村为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北京市密云县蔡家洼玫瑰花景观等140项农事景观为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近日,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推介结果正式揭晓,现刊发如下,敬请关注。

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特色民居村(29个) 北京市密云县干峪沟村 河北省辛集市双柳树村 山西省平顺县白杨坡村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胡力斯台嘎查 辽宁省海城市三家堡村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 黑龙江省绥滨县中兴村 黑龙江省五常市新庄村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 浙江省仙居县高迁村 安徽省宁国市千秋畲族村 福建省南安市观山村 山东省临朐县牛寨村 山东省广饶县刘集后村 河南省陕县北营村 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 湖南省新化县正龙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小龙村 海南省三亚市槟榔村 重庆市巴南区集体村 四川省苍溪县文家角村 云南省巍山县东莲花村 贵州省黄果树县滑石哨村 甘肃省和政县吊滩村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龙王坝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村 大连市庄河市东滩村 厦门市同安区顶村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1团克木齐社区二连 特色民俗村(22个) 北京市门头沟区洪水口村 北京市平谷区张家台村 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 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林俗村 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 吉林省安图县红旗村 上海市金山区渔业村 浙江省庆元县月山村 福建省长泰县后坊村

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民俗文化村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 湖北省英山县乌云山村 湖南省石门县长梯隘村 广东省平远县畲脑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大芦村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青山湖村 云南省弥勒县可邑村 贵州省兴义市下纳灰村 陕西省平利县龙头村 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新联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岳普湖县玛什英恩孜村 现代新村(28个) 天津市蓟县常州村 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神头村 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公田村 辽宁省大洼县北窑村 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 上海市松江区黄桥村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杨侍村 福建省闽侯县孔元村 山东省莒县陵阳街村 河南省舞钢市张庄村 湖北省钟祥市彭墩村 湖南省平江县茅田村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桐林坳村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寮采村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田心村 重庆市璧山区天池村 四川省武胜县庐山村 云南省武定县狮山村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桃子村 陕西省铜川市新区陈坪村 甘肃省临泽县南台村 青海省互助县高羌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花儿沟村 青岛市黄岛区长阡沟村 宁波市鄞州区湾底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七连 历史古村(21个) 河北省涉县王金庄一街村 河北省蔚县西古堡村 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村 上海市奉贤区潘垫村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三山村 浙江省永嘉县埭头村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荻港村 安徽省绩溪县仁里村 福建省福安市棠溪村 江西省吉水县燕坊村 山东省章丘市朱家峪村 河南省巩义市民权村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前美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竹山村 海南省琼中县什寒村 重庆市万州区凤凰村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双槐村 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柯里村 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村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红崖村 厦门市翔安区小嶝村

3美丽乡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编辑

2014年12月12——14日,由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建筑设计院联合主办的美丽乡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会议宣布成立“美丽乡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4]

科技是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如何发挥科技在创建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是农业部一直在着力研究的重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注重政府决策、部门分工、学科结合、企业参与之间的协同,重视亿万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他们的实际生产需求。本次会议成立了以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为牵头单位,中国农科院、中科院等22个单位为理事的“美丽乡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是一次很好尝试,联盟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近50个单位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任天志所长致词,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魏玉栋主任作了主旨引导报告,介绍了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的有关情况。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郑毅等10多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给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与会代表对联盟章程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通过了《美丽乡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章程》。 参考资料

1.习近平: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引用日期2013-07-23] . 2.“美丽乡村”大型电视评选活动获奖单位

.北方网 .2012-10-18 [引用日期2012-10-25] . 3.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结果揭晓

.中国农业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5-01-4] . 4.“美丽乡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美丽乡村 [引用日期2015-01-4]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一般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一、背景编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2]

二、要求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2]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2]

山东省巨野县龙堌镇新农村风光

三、实施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富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 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3] 新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社会内容。其中“三农问题”反复被党中央列为工作重点。2007年之后又先后出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免除农业税”等社会热点话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寻求新的问题切入点、新的解决方案是党给我们交出的新的答卷。 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主要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同时大力做好法律宣传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觉悟和能力,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法进行,因此把保障农民利益和维护农民权利的相关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尽管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作了许多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还多有不完善之处而仍需大力加强,所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的法制教育与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认知。

四、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2]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2]

五、政策 可持续发展

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仍然比较落后。从总体上来说,农村面貌没有根本改变,环境脏、乱、差,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而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了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新农村建设。 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群众积极性不断升高,地方政府也在全力推动,主流情况是好的,但是有两种思想倾向值得注意。一种倾向是中央决定新农村建设后,有的地方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与要求,缺乏对农村基层的调查,没有形成有针对性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盲目地搞运动,有能力要干、没有能力也要干。另一种倾向是惧怕做农民工作,怕接触农村的工作,担心矛盾复杂、政策性强、不易把握,担心没有钱不好做事、做不好事,不愿意负责任。[2] 著名旅游规划策划机构——北京绿维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认为:城乡有别因地制宜有特色者生存。我国城市规划历来得到政府、学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将城市规划的经验照搬到农村规划建设中来呢?农村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使农村规划得到科学的发展。

1.因地制宜------全国现有村庄320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变村容村貌。

2.量力而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3.突出特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农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到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2]

六、建设融资渠道 1.中央专项资金

2006年国家支农资金将达3397亿元。1998~2003年,中央财政直接用于三农资金的支出累计为9350多亿元。2004年为2626亿元,2005年达到2975亿元,2006年计划在这一基础上新增400多亿,达到3397亿元。2006年的支农资金比上年增长14.2%,占总支出增量的21.4%。今年总支出增量的五分之一强用到了农村。中央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2.金融机构支持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6年2月召开的全国合作金融监管暨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2] 农村信用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前农信社要着力进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科学管理机制的建设,大力抓好业务创新,在继续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同时,用新思路、新机制搞活小企业融资;加大对产业化、产业集群形成的支持力度,增加助学和消费信贷的投入,大力发展结算、信用卡以及理财服务等以手续费为重点的中间业务。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已刻不容缓。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和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提高履行公共服务的能力,特别对农村“两水”(饮水和灌溉用水)、“三网”(电、路、通讯网)、“两气”(沼气、液化气)、“两个市场”(境内外销售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有政策性的领域要加大投入。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贷款是市场行为,是把商业资金用于具有高回报的项目建设。贷款的原则是实施地区总量控制,与地方财政能力挂钩,同时考虑区域、政策导向、贷款质量和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把城建行业贷款总量控制限额分解到各省级分行,并通过监测确保各地不得突破,以防范对地方政府过度融资的风险。在项目分类指导上,对收费项目原则限定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地级市以上的市区项目,要求项目资本金比例在20%(含)以上;对非收费项目要求仅限于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级市的项目,项目资本金要求进一步提高到30%(含)。

刘明康指出,商业银行也要大力增加对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外贸和新兴领域的农村商业企业,扩大对农村私营业主、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率。[2] 3.经营土地资源的融资

这种方式以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为手段,充分利用土地规划和土地储备进行融资。经过对土地的开发,实现不同地段,不同价格,利用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获得土地资源的经营收益进行城镇建设投资。跳出传统的“先基建、后招商”和靠贱卖土地置换基础设施的老路,改为以市场运作,整合经营城镇资源,以整合实现增值,在增值中推进整合,边开发、边增值、边经营、边发展的思路。 4.以特许经营为主要方式的市场化融资

这种方式以国家与民营相结合、民营投入为主。特点是以少量国家投资带动大量民间资金(外资、内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作中实行建设项目的法人责任制,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责、权、利明确。什么样的项目可以市场化融资?根据项目区分理论,凡是可以收费的基础设施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应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种资金投入,政府依法进行监管;在街道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中也可尝试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将城市街道的路灯、垃圾收集设施、公厕、书报亭、广告牌等设施统一规划和委托经营管理。以特许经营为主要方式的市场化融资,规定了政府和企业双方的责权利,实质上在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合作关系,使政府与企业双方各展其长,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2] 著名旅游规划策划机构——北京绿维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认为:“四两拨千斤”,引导农村多元化投资。中央专项资金看起来数额庞大,但如果撒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却是杯水车薪,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状,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支持综合运用国债、税收、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的政策手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实质上来讲是鼓励各类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形成农业多元化投入格局。 发展农村旅游

我国农村旅游的发展已有一定的时期,其中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又为农村旅游大力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尊重当地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是我们发展农村旅游业的指导方针。[2]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是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成败的一把标尺。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方面是保证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是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通过城市的“反哺”,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农村的发展实践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多种非农产业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意到,农村旅游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对一些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面貌的改善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1.农村旅游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发展农村旅游,尤其是发展大中城市周边的农村旅游,可以实现城市自愿支持农村发展,吸引城市的资金及人才向农村流动,且符合市场规律,真正的体现“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而旅游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同时,旅游业能推进农村乃至全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的平均利润率,实现“生产发展”的目标。 2.农村旅游让农民的荷包鼓起来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3.农村旅游拂动乡村文明风

农村旅游产业,最终是服务产业,是文化产业。没有以游客为上帝的服务精神,就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更不易获得经济的收益。因此,发展农村旅游,必然在市场的引导下,在现实的教育下,培养了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市场是一所最好的学校,服务教育将农民培养成为文明卫生礼貌的公民。发展农村旅游,大量的外来文化和先进思想带入农村,可以迅速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使农民接受先进思想,实现思想转变,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2] 4.农村旅游打造农村整洁环境

农村旅游中的旅游休闲环境的打造,农家接待条件的建设,都是最基础的内容;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环境治理,推动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旅游休闲要求,村庄面貌不是千村一面,而是各具特色;旅游最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文化基础、唯一性等等,都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说,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5.通过农村旅游社区参与促进农村管理民主

在发展农村旅游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社区的参与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或里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

七、实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1.农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农村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3.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 4.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2]

八、典型

北京市郊区县实行的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市郊区县已进行并逐步实施的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农村安全饮水、街坊路等项目。

九、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把祖国大地建设得无比美好,随着许多新农村建设改造工作的完成,农村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劳力缺失

现在农村的经济模式大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家,年轻人出外打工,而且越有文化的年轻人,越是选择留在外面,好像无工不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有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还不足以提供足够多的岗位来满足年轻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足以让许多的年轻一代在农业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工作,所以,现阶段着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2.重工轻农

农村的一个主要体现,就在于一个“农”字,农业为本的思想古已有之,现状则是严重的重工、商,轻农业。甚至,所谓的新农村改造,农村城镇化,更使人们逐步脱离土地,驱使劳动力思想上的对农业的轻视,加速务农人员的流失。 3.观念落后

在农村,由于农村的特性,人老后不能像城市职工一样,有退休金、保险等保障,只能靠儿女的孝心来维持老后的生活,使老人不能保证生活的稳定及质量,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得不生,生了也不一定会养。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事实无疑是一个隐形的强大的社会地雷。这些都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减慢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具体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好这些矛盾,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1.“人的新农村”旨在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中国农业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5-01-4] .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3-07-1] .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美丽乡村介绍范文
《美丽乡村介绍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