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果树产业规划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06 15:02:1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产业规划发言稿

五年跨越 中国航空城的辉煌嬗变

发布时间:2011-01-25 来源:西安晚报

阅读次数:165

——访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主任金乾生

2005——2010,是西安航空基地积蓄力量的5年。从一片村野农田,到投资航空产业的热土;从一个神秘的航空小城,到中国民用航空产业的摇篮。这是从零起步的5年,更是快速发展的5年,一座国际化航空新城已经拔地而起。

2011——2015,将是西安航空基地大有作为的5年。产业培育要成规模,区内企业要出效益,项目建设要有力度,城市配套要见形象,经济实力要大跨越。这将是价值全面兑现的5年,更是扶摇展翅的5年。前进的号角已吹响,且看西安航空基地如何腾飞——

金乾生,男,汉族,大学文化程度,教授,1958年生于陕西岐山。他不仅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掌舵人,更是陕西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开拓者。

金乾生带领西安航空基地的管理团队,运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创新的体制机制和集群化的产业模式,使陕西航空产业实现了由军到民、由单一国有体制到多种体制、由制造业向全航空产业链发展的重大转变,园区建设和产业规模均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新成立的各类航空企业超过320家,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每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我国航空产业链最完整和非公经济进入航空产业最集中的开发区。

2010年,西安航空基地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国唯一以航空为特色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短短五年时间,以航空基地为核心的陕西航空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以西安航空基地为依托的陕西航空新势力,正在成为中国民用航空产业第一品牌。

从零开始

航空城5年华丽转身

记者:西安航空基地在培育国内民用航空市场、主导航空产业转型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请问,在十一五期间,西安航空基地是如何构建市场特征鲜明的民用航空产业体系的?

金乾生:2004年8月,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国内第一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2005年4月,全面启动建设航空基地。这五年,我们从零开始,在“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理念的指引下,立足陕西航空的优质资源,借助大飞机项目的带动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全力构建整机制造、转包生产、零部件加工、机载系统、航空新材料、维修改装培训、航空旅游等七大产业链,建设产业结构最为完善、产业体系最为健全的中国航空产业特区。

记者:西安航空基地所做的这些调整与优化工作,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种“大整合”?

金乾生:可以这样说。我们结合航空产业发展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推进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链构建,已形成“一基地四园区”的发展格局。“一基地”即西安航空基地;“四园区”分别指阎良核心制造园、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咸阳空港产业园、宝鸡飞行培训园。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已经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形成了较强的综合配套能力。

记者:西安航空基地是西安市“五区一港两基地”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十一五”期间,尤其是2010年,航空基地的成绩令人瞩目。请您用一组数字来展示一下咱们的这些成果吧。

金乾生:2010年,在持续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航空基地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产业价值得到初步兑现。2010年,航空基地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8亿元,同比增长32.1%;实际引进内资13.04亿元,同比增长38.6%,实际引进外资1324万美元,同比增长30.3%;新增注册企业68家,累计入区企业达到326家;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43790万元,其中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830万元,给阎良区贡献收入1185万元;同比增长84%;征收土地2097亩;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年度任务。

此外,我还想讲一点:2009年基地工业总产值仅1.5亿元,2010年这个数字是6.9亿元,增长了360%。虽然我们的体量还比较小,但成长速度是惊人的。我们有一大批好企业的苗子正在成长,“十二五”期间将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可以说航空基地发展已由艰难起步迈入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园区建设和产业规模均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记者:2010年,航空基地还有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喜事,那就是航空基地获批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

金乾生:对,应当说这是国家对航空基地的又一次支持和肯定。为调整基地产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最终实现产业的聚集效应,在省市两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下,2010年6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航空基地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获批,意味着航空基地上升到了一个更具竞争优势的广阔发展平台,无疑将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项目入驻,构筑起一个具有国家级特征的航空产业集群。

产业链构建

航空基地快速前进的动力

记者:西安航空基地远离城市主城区,发展面对的困难可能会相对多一些,对此您是怎么看?

金乾生:的确,航空基地一方面要面对航空产业发展的特殊性、交通不便、融资难度大等现实困难,另一方又要应对国内航空大项目布局取决于央企意志、国外航空项目难以引进的艰难挑战,可以说,每一步的前进都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倾力帮助下,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和全体航空基地干部员工的不懈努力,我们逐渐走出了困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此外,我要强调的是,我们拥有一支极具战斗力和创新力的优秀管理团队,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取得更大的胜利。

记者:您是说,创新举措实际上成为航空基地快速前进的动力?

金乾生:是的。航空基地以科技资源统筹为主线,积极推进军工航空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合,积极推进三个转变:一是积极推动航空产业体系从单一的军品研制体系向军民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转变;二是积极推动航空产业所有制从单一的国有所有制结构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结构转变,鼓励航空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导民营资参与航空产业分工;三是推动单一产品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以飞机产品研制为龙头,围绕民航运输,积极发展航空维修、飞行培训、航空旅游、空港服务等多产品体系。

记者:有媒体称,西安航空基地已经构建了国内最完善、综合实力最强的航空产业链条,区内企业更是达到了326家。326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金乾生:300多家企业,对于一个普通的综合性开发区来说可能微乎其微。但对于一个以航空为特色的开发区来说,那就代表着综合实力,代表着这个区域对于航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其实,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另一个数字:航空基地入区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和外资企业,这个比例在国内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成为航空基地的一大亮点。

记者:那么,请您谈一谈航空基地是如何通过产业培育,不断增强航空基地的凝聚力的?

金乾生:航空基地一直把产业培育作为建设整合国内外航空产业资源大平台的支撑手段,通过项目带动促进产业集聚。一是以航空科技资源统筹为着力点,围绕航空产业链条,充分发掘龙头企业和我市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积极做好产业培育服务工作。二是加强培育项目扶持力度,力促产业集群快速成型。为了加快技术成果的规模化转变,最终达到以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快速成型的效果,我们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了对入区企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仅去年一年,就有弗兰德航空精密部件制造、挠性覆铜板及系列产品项目、飞机与汽车轮毂项目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明显、辐射效应广泛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在航空基地开工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被成功培育出来,产业培育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45651”

航空基地“十二五”宏伟目标

记者:现在已经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西安航空基地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金乾生:西安航空基地将按照“立足航空,集群发展;产业支撑,规模发展;统筹资源,创新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集群培育为核心,以航空制造、通用航空和民航服务为重点,围绕航空产业链构建和城市环境建设两大主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45651”目标。

记者:怎么理解这个“45651”目标?

金乾生:“4”,就是实现销售总收入400亿元;“5”,就是打造5大核心产业板块:航空制造、航空材料、航空维修、通用航空、飞行培训;“6”就是建设6个重点园区:阎良核心制造园、通用航空产业园、空港产业园、飞行培训园、航空材料园和出口加工园;第二个“5”是构建5大关键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人才保障、投融资、国际合作和社会服务;“1”是打造1座现代化航空新城,这个新城将是产业环境一流、投资环境一流、城市环境一流的。

记者:那么西安航空基地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金乾生:“十二五”西安航空基地总体规划思路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军民融合、实现重点突破”。在这个总体要求下,我们将下大力气加快培育和壮大航空制造、航空材料、航空维修、通用航空和飞行培训五大产业板块,以这五大板块为主,带动相关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记者:这五大板块的发展重点分别是什么?

金乾生:拿“航空材料”来说,重点加大碳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新型航空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攻关。拿“航空维修”来说,重点在航空发动机维修、起落架维修、航电维修以及客改货等领域拓展。拿“通用航空”来说,重点发展通用飞机复装、飞行体验、航空旅游、航空会展、航空竞技比赛等。拿“飞行培训”来说,重点构建飞行学院、通用航空商学院、航空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平台。拿“商业服务”来说,重点围绕航空科技走廊建设,建立航空基地的中央商务区,重点打造金融、商务、科技、信息流通、中介等现代服务业。

记者:通用航空也是近期国内关注度较高的产业之一,作为全国率先把通用飞机“飞起来”的专业化园区,航空基地要如何巩固发展优势?

金乾生:通用航空是基地主干产业之一,这也是基地近年来发展探索出来的新路径——通用航空市场空间非常广阔,而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命脉。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对于优化基地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链条完整、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航空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作用。

2009年,我们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这次大会以拉动通航产业和促进产业聚集为目的,不仅受到了客商的欢迎,普通老百姓也在大会的飞行表演中获得了不一样的视觉享受,西安也有望成为大会永久会址。今年,我们还将举办“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邀请更多的世界顶级飞机表演队和通用飞机参加,相信会再次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新奇与震撼。

“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要在蒲城内府机场和榆林机场等主要起降点,构建出“点——线——面”一体化发展的低空飞行网络以及通用飞机固定运营基地,重点开发飞行体验、低空观光、航空竞技比赛等旅游项目。

同时,我们还将拓展通用航空的作业范围,建设关中地区航空救援网络,积极开展通用航空在医疗救援、农业造林、摄影测绘等通用航空业务,不断壮大通航作业规模,通过加快通用航空市场培育,以开发通用航空市场为先导,带动整个通航制造业的发展。 “低碳航空工业”

一流航空新城快速崛起

记者:如今在西安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听说西安航空基地非常漂亮,并且产生了想要去看一看的想法。

金乾生:是的,我们的目标就是将航空基地打造成“西安最美的城区”,现在建设成果正在逐步显现。我们以提升园区城市环境为着力点,依托航空新城扩展规划,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完备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为航空基地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好保障服务。目前,已经建成了创新西路、创新大道、飞豹路、小鹰路等10余条市政道路共计14公里,区内交通四通八达;水、电、气、暖配套设施齐全,园区道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有力保障了园区交通环境的顺畅,园区形象和整体竞争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记者:您所倡导的低碳理念,在企业和项目引进方面如何体现?

金乾生: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主体部分之一,理应成为低碳理念的执行者。航空基地的企业一定要成为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产业培育与环境建设和谐发展的主体。比如说招商,我们要推行“低碳招商”理念,严把项目入区关。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比如我们要建设“绿色中心商务区”,全部推广应用节能灯照明和环保新材料。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开发区除了园区环境之外,最吸引入区企业的实际上还有一个大的环境因素?

金乾生:对,航空基地结合技术创新、人才服务、产业服务、国际合作等领域,重点构建了四个支撑,不断优化基地的产业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才环境。一是构建技术创新支撑。围绕飞机制造的关键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了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化中心等一批工程技术中心;二是构建人才服务支撑。为区内企业提供人才代理服务,并与国内外知名航空院校联合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同时还加大了对飞行员和空地勤以及民航维修人员的培养;三是构建产业服务支撑。组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搭建产业发展融资平台,大胆尝试了信托、BOT、BT、股权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四是构建国际合作支撑。此外,我们还积极构建国际合作支撑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承接国际航空转包生产业务,并定期举办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西安航空转包生产暨国际合作论坛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会展,为企业承接国际航空转包业务和扩大贸易往来创造条件。

记者:几年来“低碳”成为社会热词,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一种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航空基地如何践行“低碳环保”这一发展理念?

金乾生:不久的将来,航空基地将成为一座国际化、现代化、园林化的新兴城市,为国内外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我们按照低碳经济理念,推广“城市单元”的概念,充分体现“功能混合、搭配合理、缩短出行、生活便利”的城市特点,方便市民在航空基地安居乐业。其次,是推行“交通疏导”理念,建设“细而密”的交通路网体系,构建一流的城市交通体系。在航空基地,以后将呈现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凸显自然风情、彰显文化内涵”的园林绿地布局,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内涵。我们还结合园区产业发展需求,加快生活住宅、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水、电、气、暖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服务功能,把航空基地建成“城市国际化、环境人文化”的航空新城。我有信心,航空基地将来一定是西安最美的城区!

推荐第2篇:产业扶贫规划

犍县龙镇新村2017年产业扶贫规划

龙镇新村位于龙镇西面,距集镇4公里,辖面积11平方公里,全村14个村民小组,645户1802人,其中党员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2015年末贫困人口102人,2016年减贫计划53人。现有耕地面积1572亩,林地2850亩,村组主要道路28.9公里,其中硬化路面13.7公里,未硬化15.2公里。

新村属传统农业区,主要增收产业:种植业以林竹、茶叶、柑橘为主,养殖业以猪、鸡、鱼为主,其它为外出务工。因修建翻身水库淹没耕地,加上人口移民搬迁,造成人均耕地较少、交通不便利。无观光休闲旅游业,无集体经济收入,无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经济总量在全镇19个村中靠后,属县列贫困村。

按照脱贫计划,2014年脱贫户7户25人,2015年脱贫18户46人,2016年脱贫20户48人,2017年预脱贫9户31人,2018年预脱贫7户22人。

根据扶贫工作方案总体要求,驻村扶贫工作组与新村“两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计划”适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走访有关农户,了解村民的情况,认真分析致贫原因,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结合当前与中长期发展实际情况,特

- 1

2、成立专业合作社。结合新村实际情况和帮扶对象发展愿望,拟成立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柑橘专业合作社,通过专合组织的指导、督促和推动,在种植、管理、销售等产业链条上走科学化、规范化道路,实现最大效益;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结合在外务工人员出资出力,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种植;积极外出参观学习,引进名特优品种,在发展起点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

3、稳定种养产业。大力开展农业技能技术培训,着力培养种养殖致富能手,努力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积极发挥种养殖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种养殖业发展引进项目资金,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问题。计划发展适度规模养禽户(蛋鸡、跑山鸡)8户,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2户,水产养殖户4户,示范带动全村种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一七年一月十日

- 3 -

推荐第3篇:民族产业规划

新兴乡民族产业规划

1、种植业项目:甜玉米在**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成功,成为新兴乡第

五、六积温带种植业增收的重要品种。扩大甜玉米种植,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当地群众种植业调整的重要品种。

2、北方水稻:利用我县水稻种植成功经验,推进\"场乡共建\",有计划的在本乡区域内推**稻种植。

3、特色养殖项目:野猪、狍子。野生动物养殖是鄂伦春族乡的传统项目,在现有基础上,推进特色养殖产业调整,打造鄂伦春特色品牌,扩大产业规模,推进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

4、挂袋木耳:支持农户用自家庭院建设大棚进行挂袋木耳产业,有效发展庭院经济,使群众在家中能够建立起增加收入的项目,推进挂袋木耳技术普及,让鄂伦春族乡群众收入多元化。省民委预计支持新兴乡大棚120栋,每栋可产挂袋木耳3-4万袋。预计效益每袋1.2-1.4元,年可使每户平均增收7000元。

5、恒温储藏库项目:民族产业项目3000吨恒温储藏库,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农民进行甜玉米种植、果蔬菜加工,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同时辐射**县周边区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成为群众增收、促产业调整、强民族经济的鄂伦春族乡支柱产业。可使水果玉米、蔬菜、水果等保鲜存储产品进行反季销售,增加收益。同时,可以代为储存食品,增加民族乡经济收入。与种植业形成产业链条。

6、粉条产品深加工:利用新兴乡马铃薯种植的传统优势项目,建立起合作社组织,推进粉条加工产业化经营,打造\"黑地\"、\"寒土\"特色品牌,推进产业经营多元化。保持老新兴粉条传统手工加工的传统特色,成为当地土特品种。

7、民俗旅游产业:在现有的库尔滨河漂流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3A\"级景区,促进与鄂伦春民俗旅游融合,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鄂乡绿色产业。

8、蜜蜂加工产业:**县新兴乡处于山区、半山区位置,杜尔滨河湿地保护区位于新兴乡境内,具有发展蜜蜂产业的自然优势,努力打造\"来自鄂乡、源于自然\"的蜜蜂加工产业。

推荐第4篇:枣庄市产业规划

市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 【日期】08-12-08 15:29:53【大 中 小】 【浏览次数】160 【关闭】

枣政发[2008]71号

枣庄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枣庄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

现将《枣庄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枣庄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为加强对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有序调整,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作用,从全局战略上促进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和优化升级,重点培植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兴产业特色化,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二、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主要内容。

1.煤化工;2.精细化工;3.机床;4.水泥;5.新型建材;6.纺织服装;7.农副产品加工;

8.电子信息;9.服务业。

(二)编制要求。

1.产业发展规划方向。产业发展规划要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产业集群、产业链、空间布局、支撑项目、项目分阶段实施等方面进行编制。要体现产业集群特点,产业发展方向要明确,发展目标要尽可能量化,布局要合理,重点要突出,保障措施要切实可行。

2.搞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导,与省相关专业规划相衔接,承接“十一五”规划,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结合产业发展新趋势,注重产业链拓展和产业空间布局,突出项目支撑,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期以2009—2013年为主,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可规划到2020年。

3.规划咨询论证。规划草案形成后,采取适当形式,提高公众参与度,广泛征询市内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

4.分产业具体要求。煤化工方面,要以产业链延伸、降低能耗、降低排放和成本为重点,打造自主创新的全国煤化工基地。精细化工方面,要以发展化工新材料、化学中间体产品为突破口,打造全国精细化工基地。水泥方面,要以立窑改旋窑为突破口,加快实现产品质量的优化升级。新型建材方面,要以拉长产业链条为突破口,尽快实现产品的延伸。机械产业方面,要做大中小机床生产基地,做强骨干龙头企业,以重点产品和名牌产品为龙头,打造国家级优质中小机床生产示范基地。纺织服装方面,以创名牌产品为重点,实施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建设纺织工业基地。农副产品加工方面,要依托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培植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电子信息方面, 要重点发展电子器件、通信光缆、数码科技等电子产品,尽快形成产业优势。服务业方面,要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沿运物流、专业市场群、生产性服务业等特色服务业。

三、工作步骤

(一)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部署阶段(从现在起至11月20日)。制定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召开编制工作部署会议。

(二)产业规划编制阶段(11月21日—12月10日)。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和市内相关专家共同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三)规划论证修改审定阶段(12月11日—12月20日)。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四、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市政府成立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和专项规划编制小组。

(一)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伟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蒋英建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吴承鉴 (副市长)

陈爱莉 (副市长)

陈兆同 (副市长)

成员: 刘宗启 (市政协副主席、枣庄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张杰 (市长助理、市建委主任)

朱世宏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张建奎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外经贸局局长)

褚福安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旅游局局长)

王广部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服务业办公室主任)

杨建国 (市发改委主任)

徐建民 (市经贸委主任)

尹克同 (市财政局局长)

牛佳棠 (市交通局局长)

贺成方 (市统计局局长)

孙桂俭 (市文化局局长)

李建勋 (市环保局局长)

孙法远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马士允 (市农业局局长)

杜学卿 (市科技局局长)

杜传芝 (市水利和渔业局局长)

丁印荣 (市林业局局长)

刘伟 (市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

王洪军 (市民经委主任)

郑仰昕 (市煤炭局局长)

庄建泰 (市发改委副主任、市信息工程咨询院院长)

徐凤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市重点项目办主任)

刘春俊(市交通局副局长、市航管局局长)

郑勤(市冶化办主任)

董作玉(市机械电子办主任)

杨万立(市建材办主任)

宁廷华(市轻工办主任)

裴允训(市纺织办主任)

王刚(滕州市市长)

吴磊(薛城区区长)

李红民(山亭区区长)

朱国伟(市中区区长)

刘振学(峄城区区长)

霍媛媛(台儿庄区区长)

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思路的确定、工作方案的审定、听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情况汇报、讨论通过产业发展规划。

(二)综合协调办公室和专项规划编制组。

1.综合协调办公室。

主任:朱世宏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局长)

副主任:杨建国 (市发改委主任)

徐建民 (市经贸委主任)

庄建泰 (市发改委副主任、市信息工程咨询院院长)

市政府调研室、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服务业办、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科技局、市交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综合协调办公室主要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和调度督促,会同专项规划编制组开展规划的论证、评审等工作。具体分工为:市发改委组织协调规划的编制、汇编,牵头组织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市经贸委牵头组织相关工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市农业局牵头组织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市服务业办牵头组织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市财政局负责规划经费的保障;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科技局、市交通局等,参与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负责相关数据资料和政策规定的提供。

2.专项规划编制组。

主要负责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具体分工是:

(1)煤化工发展规划编制组:徐凤山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重点项目办;

(2)精细化工发展规划编制组:郑勤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冶化办;

(3)机床发展规划编制组:董作玉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机械电子办;

(4)水泥发展规划编制组:杨万立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建材办;

(5)新型建材发展规划编制组:杨万立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建材办;

(6)纺织服装发展规划编制组:裴允训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纺织办;

(7)农副产品加工发展规划编制组:马士允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农业局;

(8)电子信息发展规划编制组:董作玉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机械电子办;

(9)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组:王广部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服务业办。

各责任单位根据各自专业规划的特点,确需其他单位及专家参与的,可提出配合参与单位、邀请本市专家名单,报综合协调办公室,由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

主题词:产业规划方案通知

抄送:市委有关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枣庄军分区。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8年11月13日印发

推荐第5篇:某市产业规划

扬州产业发展与规划研究

1产业发展历程:较为混乱的状况

经济发展一直很薄弱,那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病根在哪里,城市规划怎么去解决? 加入一些可行性研究,目前,长三角,苏锡常南京等城市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谋划,那么扬州有怎么样的优势以及可能性进入这样的市场参与竞争?

2现状分析与产业定位:经济分析

对目前产业发展进行一些测算和经济学分析,找到适合扬州发展的主导产业有哪些,进行产业定位。

产业发展的空间类型,未来的发展方向,总规中,产业占了多少地?在哪? 未来重点怎样布局,沿江工业带,尽量向沿江发展产业带。沿江经济开发区 向北的机场临空产业等

空铁水产业特征。

三新产业的一阵风?!

适合扬州人文精致宜居这样的城市性格的产业有哪些?培育哪些产业,如何培育?在哪培育?

那么对于适合扬州城市发展的产业,政府有没有做好引导作用?往往适合的却没有下工夫! 比如旅游业,扬州旅游的国际影响力缺失问题。近年来,提的多,却做的少,投入很少! 典型案例借鉴:桂林旅游业发展

京都和奈良的产业发展!

旅游业、会展业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CBD

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1绝对优势 和比较优势

2专业化和综合发展

3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与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方向相协调

4有利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5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

3空间落实:城市规划调控

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

政府对于产业规划到底有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产业发展究竟是谁来主导,是市场还是政府?往往目前都是政府的一厢情愿,那么怎样的发展是比较好的?国外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

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的宏观背景分析

1国际背景

世界经济出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许多新的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世界经济下行风险

危机爆发后,为了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把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其目的是为了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抢占新的制高点。 我国产业总体上还未能摆脱过度集中于生产和加工制造环节中低端的现状。产业升级最大的制约仍是自主创新能力。日韩的经历表明,在低成本竞争优势丧失后,应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知识产权,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着眼于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制高点,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从当前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来看,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新兴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生产、生活和创新方式,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准确把握这些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变化方向,明确主攻重点,加强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实质就是绿色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便是绿色发展,根据世界上每一次危机都会孕育和催生一批新产业的特点,以低碳产业为代表的绿色经济必将成为推动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在这样一股潮流中,国家已经关注并实践转型之路,扬州本身在制造业那波潮流中落寞,此次转型之际,扬州更应抓住机遇,实现三新产业的率先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探索之路,本质上就是一条绿色创新的现代化道路。

加快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和城市化步伐,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根本措施。

扬州产业发展

在国家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谁能先知先觉、主动挖掘和寻找实现超常规发展的良机,谁能准确把握大势,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梳理出城市发展潜藏着的巨大资源并善加整合利用,谁就能抢先一步占领制高点,尽享天时地利,在竞争与发展中脱颖而出。

扬州旅游业发展的崛起之路

扬州休闲产业的可行性。扬州的休闲风格浸润着整个城市的,但是如果还是着眼于内部发展空间有限,必须寻求突破性向外发展。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大城市很多。扬州之于其他大城市而言,突出的优势就是环境宜居,不拥挤、不浮躁,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周末及小假期利用的意识逐渐浓厚,扬州应成为长三角地区首选的休闲胜地。做好交通对接、休闲设施的建设,建设高尔夫球场,成为精英阶层的第二居所和休闲首席之地,也为举办政企高层会议,增添休闲去处。一到周末,“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扬州城”。

体验经济: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

体验经济是社会高度发达后的必然产物,那么刚刚兴起的休闲经济、文化产业浪潮有着广阔的前景。扬州要想吸引投资和消费,必定要依托一种与众不同且极具市场号召力的体验方式,那就是借助休闲经济和文化产业的浪潮,走转型之路,实现自身的升级换代。

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倍加关注。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一年可以有1/3的时间用于休闲,这就意味着休闲产业的浪潮即将来临,沿袭了几千年的生活方式——先生产、后生活将发生根本变革。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要求的提高,休闲产业的商机无限广阔,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力不可估量。

江广融合地带CBD的打造,做一个生态、休闲、阴柔的CBD,这里以清新的空气,宁静的氛围和现代的设施,吸引企业。条件成熟,扬州可成为企业的休闲商务区和知识孕育区,成为高层决策、管理培训、会议的场所和员工交流、休闲度假、运动健康的场所。

CBD打造完全的商务经济中心,要面对南京吸引力的压力及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结合扬州特色,打造休闲生态型商务中心,突出生态优势,以休闲商务委主体,集商务办公、会议会展、研发培训、休闲度假、运动健康和商业娱乐等多功能于一身,采用市场化、企业化的运作模式,高起点、高定位,统一规划、开发、经营、管理,以全新的品牌形象去吸引市场,号召市场,使其最终成为扬州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

变“招商引资”为“招智引商”,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层次转型。建设培训中心、研发基地及会议、公关接待、休闲度假中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信息交流、培训教育、会议会展、商务办公、公共活动的集聚平台。

较早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水平高、速度快,而后一窝蜂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等,由于定位不准、没有科学的发展战略、缺乏产业集聚的必要条件和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办法等原因,有的开发区已名存实亡。

早在两千多年前,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之所以愿意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这句话在今天这个经营城市的时代依然适用。未来城市的竞争不仅是城市硬件的竞争,不仅是在政策、在资源上的竞争,更是城市魅力和城市吸引力的竞争。

开发区的主要问题在于:

1、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激烈

2、开发区大部分属于加工型开发区,在规划和开发建设中,普遍存在人性化的缺失,即缺乏居住、生活、娱乐、休闲及运动的配套设施,开发区建设冷清、人烟稀少,没有人气,不仅没有给投资者创造适宜的投资环境,也未能给开发区的工作者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3、部分开发区定位较高,以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缺乏创新,路越走越窄。

政策建议:

政府应通过公共设施引导影响产业升级

我觉得产业调整的方向和具体的产业选择,政府不应该干预,但是政府可以影响导向,主要是通过公共设施。公共设施超前先进的地方一定是产业比较合理的地方。公共设施是市场的重要的参照物,市场定价是根据公共设施的标准来定的。如果这里有地铁,那它附近肯定不会有工厂。但是政府要抑制投资冲动,防止建设密度过高,密度过高会带来负效应。从投资者角度投资密度越高越好,但是从外部效益来说并非如此,政府要把握的最关键的就是外部效应。通过对公共设施的标准可以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离不开城市功能,如果把它隔离开的话,实际上是不行的。要影响产业结构,加大政府的投入。政府投入直接体现就是提升城市的服务,城市服务很大部分是政府服务。如何使城市化工业化走到一起?

政府推动产业升级应慎重

政府多给一些政策引导可以,但不要在空间上做什么大的东西。产业发展交给市场。

对某些产业,政府可以有些适度的引导。新兴的产业、新能源等这些在成长阶段可能还需要政府引导,政府不要只扶强,不扶弱。我当时也想过为什么政府扶强不扶弱呢?扶弱政府得扶一万个,扶强一个GDP就上去了,这样管理成本多低啊。但政府是干什么的?政府应该做的是扶持一些需要扶的,其实扬州需要更有活力的中小企业集群。

通过新兴产业和大项目推动产业升级

政府在产业升级这个过程中还是有挺多是可以介入的,比如规划层面的引导,政策层面的引导。涉及到政策的引导怎么和市场的力量结合起来,这需要在未来工作中寻找一个有机的衔接。我们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招拍挂、税收、土地使用政策等等加以引导。这其中,需要寻找一些更有效的手段。第二个方面,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这点对扬州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该适当地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扶持,而不是简单的用地分配.政策也很关键,没有政策支撑,如果拿了土地空在那里,就会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工业用地的改造需要利益方的价值观改变,难以一蹴而就

工业用地的存量使用效率不高,但是因为制度障碍太多了,开发成本太高,大家宁愿把它搁置,然后再用传统的增长的方式、扩张的方式去维持下一步的增长。在西方,比如德国鲁尔市,很多这些老工业区,当初也是衰退到毫无办法,但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改变。一开始长期注重增长,然后转变到发现增长本身并不重要,然后变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甚至非常激进。这些观点平衡了原来的那种以增长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才出现一些地区比较成功的转型案例,包括创意产业、绿色发展等等。因此要换一种发展方式,首先各个相关方关于发展的价值观就要转变,否则你很难推动。

在这个发展洪流之中,需要发挥政府和市场共同的智慧和努力。但是在这其中,更需要政府改变简单的“经济唯上”论的思路,舍得牺牲部分经济指标。转型必然会带来阵痛,但一时的痛或许会搏来未来更大的光明前景。

推荐第6篇:林业产业规划

黄花乡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0年11月15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甘肃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黄花的总体目标,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黄花乡总土地面积139037.9亩,耕地面积48713.6亩,林业用地54532.7亩,其中退耕面积24579.3亩 ,荒山造林29953.4亩。种草面积24300亩,果园面积8317.2亩。“十五”以来,随着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大工程的实施,我们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方针,加快了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林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模显著。截至2005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工程建设54532.7亩,其中退耕造林24579.3亩,荒山造林29953.4亩。农民人均享受520元。

——果产业发展迅速。全乡苹果树栽植面积达到 0.87万亩,杏树栽植面积2650.0亩,果品栽培技术推广和行业管理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全乡林业产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林业经济也有了快速发展,但林业产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结构不

合理,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市场建设与产业服务体系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森林分类经营为重点,强化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第一产业,积极发展

二、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发展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提升产业质量,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林业生态建设带动林业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实现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相互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2、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原则。引导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吸引外资发展林业产业、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发展公司加农户、工农贸一体化模式和订单林业,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培育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好宣传工作,打造“绿色”品牌,形成整体优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竞争里和市场占有份额。

4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发挥区域优势,合理配置资源。

5、坚持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2010年全乡林业以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为基础,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建成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市场配置资源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基本建立,林业主导产业链基本形成,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林区经济稳步增长,林区群众收入大幅度提高。

(二)具体目标和任务

全乡建设林业4大产业

1、以苹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到2020年,苹果树栽植面积达到1.8万亩亩,产量达到9万顿,人均纯收入3000元。

2、刺槐,到2020年,刺槐栽植面积达到5万亩。

3、核桃,到2020年,核桃栽植面积达到2000亩。

4、杏树,到2020年,杏树栽植面积达到0.4万亩。

四、主题产业布局

全乡的林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东杏(塬面发展杏树为主的林产业)、南苹(水磨坡、高家坡、黄化塬中西坡)、西核(黑河川区以核桃为主的林产业)北刺(凉水泉村以刺槐为主的林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各种社会主体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合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条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有企业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产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稳定自留山政策,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自留山的林木一律归农户所有,对目前仍未造林绿化的自留山,要采取相应措施限期绿化。在非林业用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简化审批程序,其经营方式、采伐方式等享有充分的自由权,林业部门要为其办理确权发证等相关手续,搞好服务。

(二)培育扶持龙头产业,打造精品工程。大力开展技术、信息、资金、政策等方面服务,提高名、优、特、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规模效益。按照标准从严组织生产,打造绿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和其他中介组织的职能,协调加工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共同制定对外营销策略,不断扩大出口规模。从调整布局入手,对林业产业实行战略性重组,改变目前从左的散、乱、差无序局面,促进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外向型方向发展,减少重复和浪费。

(三)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加快林业产业发展速度。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林业产业开发,盘活

可利用资源,创办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林产企业。放宽金融信贷和税收政策,认真落实农户多种经营项目小额贷款。减轻企业负担,禁止对林事企业个中形式的摊派和附加收费。对需要配套的林业建设项目,要保证资金足额到位。财政支农资金要加大对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要研究制定让利于农、调动农民投资投劳发展林业产业的政策措施。

(四)进一步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发挥我乡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旅游。在完善现有的菩提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包装打造新的旅游项目。根据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既注重建设大型、高水准的旅游基地,以提高旅游知名度,吸引全国游客,同事注重建设中小型旅游基地,包括生态观光园区、种苗花卉繁育园区、风景小区、生态休闲区、狩猎区等形式多样、星罗棋布的旅游网点,为城市居名节假日提供各具特色的度假旅游场所。通过争取立项,引进资金,搞好景区、景点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和网络信息手段,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发展订单林业,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市场。加快林产品销售服务网络建设,培育批发商、代理商、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等个中林产品经销主体,建立林产品批发市场和特色林产品集散地,开展电子商务,发展公司加农户、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六)加大科技兴林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林业科研和科技推广体系,通过体系创新调动人员从事林业产业开发的积极性。抓

住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关键环节,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推出一批新成果。加强科普工作,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开展送科技活动。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辐射力的林业高薪技术、高产高效示范园。抓好名特优新经济体、速生体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快林业化进程。改造林业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与方式。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研制开发加工制品,演唱产业链,全方位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

推荐第7篇:林下产业规划

中峪乡蔚村 关于林下产业规划

中峪乡蔚村 新农村建设规划

中峪乡蔚村

关于林下产业规划方案

中峪乡蔚村位于沁源县县城西南端,全村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共187户,657口人,总面积14862亩.耕地面积971.7亩,林地面积8738亩,全村无企业,属典型的纯农业村。当前我村的林下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林下种养规模较小,林下资源利用少;产业化水平低,只注重初级产品开发,深度开发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短,市场发育不全;组织化程度低,被动发展,缺少龙头带动和典型引导;科技支撑力度不大,经营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生态林业,倡导低碳生活,成为愈来愈被社会所认知的关键词。发展林下产业是低碳经济时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森林浙江的重要内容。鉴于我村林业用地日趋紧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将更加突出,对于发展林下产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就发展林下产业,建设森林浙江提出如下建议: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林业的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林业生态安全为前提,以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业生产力水平为核心,以促进林农增收、企业增效为宗旨,以科技为先导,整合

3 林业资源,按照区域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思路,促进林业由单一营林向多目标复合经营转变,最大程度地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

二、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以林为主,保护第一的原则。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重点开发用材林地、经济林地林下资源。

二是坚持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的原则。注重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配套发展,加快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三是坚持突出特色,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市场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发展模式,聚集生产要素,重点培育区域化的特色基地、专业市场。

四是坚持龙头带动,示范引导的原则。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组织化水平,引导林下产业科学发展。

三、发展模式

林下产业开发模式繁多,适宜在我村发展的主要有以下三大模式类型。

(一)林下种植型

根据间种内容可分为林药、林苗、林菜、林草、林菌5种模式。①林药复合模式。在马尾松、杉木、马褂木和木荷等林下栽培柴胡、桔梗、乌药、玄参、丹参、细辛等。②林苗复合模式。在马尾松林、湿地松林下种植杨桐;在落叶阔叶林下培育前期需

4 要适庇荫的青冈、木荷、红豆杉、香榧等苗木。③林菜复合模式。在马褂木、厚朴、枫香等落叶阔叶林下种植树参、马兰、紫萼、三脉紫菀、蒲公英、鸭儿芹等森林野菜。④林草复合模式。在保持水土、维护地力和改良土壤促进并提高立地生产力为目的,在山核桃、板栗、杨梅、油茶等经济林下种植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等。⑤林菌复合模式。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和光照强度低等有利条件,栽培金针菇、平菇等。

(二)林下养殖型

根据养殖内容可分为林禽、林畜、林下特种养殖和生态链混养4种模式。①林禽复合模式。在林下透光性、空气流通性好的环境条件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②林畜复合模式。在林下活动空间较大的林地,养殖小黄牛、山羊、土猪等。③林下特种养殖模式。在林下适宜地段或区块,养殖野兔、梅花鹿、野猪、石蛙等特种动物。④生态链混养模式。按照不同动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结合林地条件及其林分结构,从生态学角度在林下进行鸡+兔混养、鸭+蚓混养等。

(三)林下休闲型

充分利用森林及其生态的多种功能,发挥森林氧吧与负氧离子较丰富的健康效能,以及森林纳凉避署等的生态效益,发展林下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生态农林业旅游等特色产业。

四、发展对策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林下空间作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来看待,把开发林下经济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成立林下产

5 业开发的领导组织,出台体现优惠、扶持、促进原则的经济调节政策,引导林下产业深入发展。

二是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建立一批不同类型的林下经济示范园区,园区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科技运行。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及时总结成功范例,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林下经济发展。

三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一是要积极引进推广适宜林下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林下种养新模式,形成成熟技术。二是推进科技协作,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平台。三是搞好技术服务,强化技术培训,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四是统筹规划,规模发展。根据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把林下产业与林业产业化建设、招商引资、森林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发展方向,积极推广切合本地实际,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林下种、养模式。同时,根据不同林下产业类型的特点,努力探索和推广林木经营与林下产业开发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联结机制,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推荐第8篇:食用菌产业规划

丹麻镇锦州村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2010年—2015年)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深化,丹麻镇锦州村计划依据其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积极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为锦州村民致富奔小康探索一条新的途径,为加速发展锦州村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推进锦州村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目的意义

可充分利用锦州海拔比较高,气温相对低,小麦种植面积大,秸杆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畜禽粪便充足的自然优势,发挥食用菌生产用水少,生产条件要求低,技术简便易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对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持续、高产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性意义。

二、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发展现状

锦州食用菌生产已有多年历史,主要以平菇、香菇等品种零星种植为主,从2007年开始引进和试种双孢菇,取得了初步成效,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后来由于所种植品种产量低、病害严重、销售渠道不畅等多种因素,严重挫伤了菇农种植积极性,致使现在锦州无农户种植食用菌。

(二)发展条件

1、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锦州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8℃,极端最高气温为30.3℃,极端最低气温为-26.9℃;年相对湿度63%。而双孢菇发菌的温度为23℃左右,出菇阶段适宜温度为16℃左右,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

2、技术简单易行,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双孢菇生产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原料充足、生产成本低、投入少、效益高,50米长度的大棚年收入达10000元左右,可实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同时,双孢菇生长期一般都在当年夏秋或秋末至第二年春,正值锦州农闲时间,种植双孢菇可以变农闲为农忙,实现周年生产,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3、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锦州是粮食主产区,小麦秸秆和牛粪资源丰富,小麦秸秆和牛粪等又为双孢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同时,双孢菇生产后的废弃物可以用来作沼气填充料,沼渣、沼液又可作为农作物有机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

4、科技服务体系健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村上成立了食用菌专

业合作社,合作社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同时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有农科岗位工作人员3名,村有农民技术员,技术服务体系健全,为双孢菇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市场前景分析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无污染、具有良好保健与药用价值的微生物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WTO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食用菌将备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据中国食用菌行业规划测算,到2012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将达到650万吨,人均消费量达到3公斤,食用菌将成为新兴的农业产业。但是,目前国内生产的食用菌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且国内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食用菌少,食用菌产品也因此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水平低。目前来看,锦州双孢菇生产还处在起步阶段,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水平低下。

2、生产规模小。近年来,锦州种植双孢菇生产总面积不到20亩,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3、无加工能力。锦州食用菌生产目前以外销、鲜食为主,村内尚未建起食用菌加工企业,制约了食用菌的规模化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食用菌生产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为突破口,狠抓菌种生产、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和示范基地建设三大重点,在生产布局上以锦州滩为主,以示范基地为示范点,坚持生产设施简易化,生产规模连片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适当集中、稳步发展、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认真做好生产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使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成为带动锦州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的特色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循环经济“3R”原则。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走绿色、生态、清洁的食用菌生产发展之路。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推动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3、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食用菌产业发展要按强化政府引导,突出开发主体,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实现产、销一体化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食用菌产业发展,要抓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试

验和推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提高食用菌种植的技术水平。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5年,计划建成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温室大棚100座,大棚占地面积达到50亩以上,按照一座大棚平均食用菌产量1000公斤计算,2015年总产量达到200吨,按照每斤食用菌按照2元计算,实现总产值40万元。示范基地总产值达到10万元。锦州村菇农人均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收入达到1200元。

(四)产业布局

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把重点应放在市场占有率高、农民易接受、成本低的食用菌产业开发项目上,以中低档菇为突破口,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真正起到示范辐射带动效应。高档菇要打好时间差,抓好反季节生产。要以双孢菇、香菇等菇类为重点发展品种,同时进行金针菇、木耳等各类品种的推广。锦州村应重点发展双孢菇、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和产品区域布局,在生产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加速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五、建设重点

1、示范基地建设:本着优质高产原则,建成1—2个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分之一左右的农户户均建成一座双孢菇大棚。

2、菌种繁育体系建设:以示范基地为依托,进行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重点建立以菌种选育、分离、培养、灭菌为核心的菌种试验,规范菌种生产市场,为菇农提供优质菌种。

3、流通体系建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立一支强大的营销队伍,保证食用菌销售渠道畅通,增加鲜菇外销量。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规划全面实施后,到2015年,预计种植专业户累计达到100户,年产鲜菇达到200吨,实现产值40万元,种植户产业人均收入达到1200元。

(二)社会效益

规划的全面实施,将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使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增强生态建设后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使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长期稳定。

(三)生态效益

规划的实施,不增加新的有害物质。食用菌生产虽有药剂的运用,但只是为消毒灭菌,创造适合食用菌生长环境条件,不会残留,也不会带入环境中,属绿

色食品生产。生产中消耗的主要原料是作物秸杆、牛粪等,可减少燃烧量,减少烟量排放。同时食用菌生产后的菌袋为优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净化了农村环境,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镇政府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的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周密安排。镇上成立以镇政府镇长为组长,涉农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2、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锦州村群众收入水平低,做大做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帮扶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建设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基地。

3、强化技术培训,加强食用菌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菇农进行培训,建设一支懂技术的高素质菇农,帮助菇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材料,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科技服务体系作用是及时推广食用菌优良品种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提供食用菌生产及市场信息,提高菇农的科技素质,促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一是建立食用菌培训中心。二是建立食用菌技术服务与信息中心。三是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四是培育食用菌消费市场,形成食用菌文化。

4、借鉴外省先进经验。要走出去,不能局限于本辖区内的生产水平,要到外省去考察学习,特别是关注整个国内市场的需求变化。站的高,才能看的远,不仅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更要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要站在国际化、市场化、高科技化的思维高度来统领和谋划锦州村食用菌产业的宏伟蓝图。

5、完善标准和检测、监测体系建设。(1)建立食用菌菌种培育标准化规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规程,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并实施全程监控。(2)建立食用菌产品检测监测体系,实现食用菌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要求。主要内容为建立质量监测中心,保证食用菌生产从环境、水源、种子、操作规程、加工、包装整个过程达到无公害标准。

冯天英 2010-10-15

推荐第9篇: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村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项目责任单位:**人民政府

项目建设责任人:** 项目建设时间:**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施工单位:**

二、项目背景 **村属二半山区,距集镇**公里,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村落,总人口**人,劳动力**人,下辖**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亩,核桃种植**余亩。**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农业收入**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万元,其他农业收入**万元,种植业收入占整个农业收入的**,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核桃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三、项目概要(内容、规模、补助资金环节及简明效益) 建设内容及规模:**;资金补助环节:**;简明效益:**。

四、实施期限及步骤

?- 1 **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五)资金结算方式

项目验收合格、公示无异议,经村民委员会、种植户签字确认后,根据村民实际打坑数量造册直接兑付在农户卡上,严禁无手续大额现金支付项目资金,做到实事求是,专款专用。 (六)资料收集归档

资金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制度拨付,对竣工验收后项目资料仍不齐备的不予拨付项目资金,待项目资料补齐后方可拨付。收集整理的所有项目资料,镇、村分别归档保存。

七、项目收益分析 将加快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一种需求量大的水果,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项目实施后,**村核桃种植将更具规模,将有效促进该村农业产业结构大的调整,土地单位产值有望成数倍增加,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民稳步增收。 ?- 3 -篇2:2011年产业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年产业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省财政厅, 扶办发(2012)53号《关于下达2012年产业扶贫园区项目计划的通知》精神,为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化综合发展水平,结合 区实际和龙头企业园区建设规模以及发展现状,特制定2012年产业扶贫园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序言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推进“三化同步”的迫切需要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农业、农村、农民所占有的份额依然偏少。木桶理论告诉人们,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盛水的多少,作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一半以上的农民收入水平依然很低,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快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同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和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将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 现农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1.2 现代农业园区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设施农业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的园区,是农民创造的一种可控生产的现代农业,打破了季节界限,产业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数倍到十倍,是典型的高效农业。从我区一些设施农业典型看,日光温室收益是大田作物的20倍,大棚收益是大田作物的10倍。设施农业正在推动农业发展由依赖自然条件向可控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同时推动农业成为农民致富产业。 1.3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政府整合农村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实现农业产业聚集,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一方面带动了园区周围镇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另一方面园区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也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地就近就业,为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正在形成一个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功能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

1.4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特征是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通过集聚各种资源,参考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予以推进,有利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地区特色产业和品牌。该园区建设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手段,实现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科技高新化、机制市场化、园区景观化、城乡一体化,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临渭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1.5 建园设区,科技示范,创业致富,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近几年,区农业经济发展增收趋缓问题日益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农业的综合效益还比较低。只有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目的。

该示范园区依托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平台,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创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模式,促进当地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及高科技方向发展。同时通过科技交流、技术培训、参观示范等一系列活动,可迅速使这一模式辐射到园区周边地区,加快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这一地

区农业的迅速发展,开创区域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2、项目实施依据 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 2.2《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2.3《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2.4《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 2.5《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2.6《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新型区域的决定》; 2.7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地区移民搬迁安臵建房资金筹措方案和 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运行机制的通知; 2.8 省农业厅关于申报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的通知; 2.9 区设施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10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3、总体目标 本方案按照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思路 和 省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结合临渭区农业园区建设、“一村一品”工程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以生态农业为主线,以高效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肉牛养殖为主

导产业,建立标准化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肉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净菜加工五大功能区。发挥资源优势,搭建高效设施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平台,促进区现代农业发展,增加扶贫产业开发的综合效益,积极建设集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于一体的具有很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园区建成后,总规模1730亩,其中设施蔬菜1000亩,食用菌700亩,肉牛养殖区占地30亩,其新建核心区部分占地800亩,包括日光温室示范区300亩, 塑料拱棚示范区390亩,食用菌110亩。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类型及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按照陕西省2012年产业扶贫园区建设项目计划,结合项目承担单位(2012—2014)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该项目主要是建设区现代农业设施蔬菜园区以及为园区循环农业配套建设的官路南志道 肉牛养殖小区,同时,结合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在 村建设的食用菌科技扶贫现代农业园区。 项目承担单位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实际已投资5000多万元,经营范围包括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是一家致力篇3:成县抛沙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抛沙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抛沙镇位于成县县城以西5公里处,国家级森林公园鸡峰山脚下。全镇辖15个村、100个村民小组、5569户24000多人,有耕地3.1万亩。为全面落实我镇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在全镇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抛沙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精心实施“258”工程(2个示范带、5个示范展示区、8个特色产业专业村),努力提升我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二、基本原则

1、优化结构原则。大力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发展优质粮生产,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瞄准现代农业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现有的优势与潜在的发展优势,因地制宜选择有发展前途的项目,以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大力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经营一体化,在做大做强做

优上下功夫。

3、集约经营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同时与县镇村三级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种植养殖的优势项目、优势产品、特色产业相对集中,形成集约经营和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4、政府引导原则。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服务指导工作,鼓励多元化投资现代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城乡统筹原则。进一步加强农业与其它产业的联结,把现代农业融入

二、三产业和观光旅游等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发展目标

1、主要目标。到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0.78万元;农业总产值达3200万元,特色农业面积达1.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

2、发展重点。着力实施“258”工程 ------以我镇南山环形村道为轴心,通过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核桃产业开发,逐步建设成南山流域优质核桃产业示范带。一是以抛沙核桃产业大户马**200亩核桃嫁接采穗圃为支点,向全镇核桃种植户提供优质接穗,开展高接换优,使全镇1.4万亩核桃树进行综合管护。二是以东营村1200亩核桃树综合管护示范点和胡家岭500亩核桃树集中栽植示范园为载体,进一步发展核桃种植规模,延伸至赵山、小湾、坪岛、唐坪、任湾、东营六村1800户,面积达到4500亩。三是以我镇新修南山环形村道为基础,在铺沙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硬化路面工作,将大力改善南山流域村容村貌,做到“三通一平一改”,从而为引进核桃龙头企业打好基础,力争2013年在南山流域落户1家农业企业,解决当地就业人员150人左右。形成以我镇南山环形村道为轴心,东至赵山村

区域,西至东营村区域的南山流域优质核桃产业示范带。

——--以江武公路省道为轴心,精心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一是以广华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广化村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设施栽培业,在该村现有设施栽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规模,高效设施栽培面积达0.38万亩以上。二是以乐楼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将乐楼村建成面积达5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示范点。扩建200亩大、中、小拱棚的生产,大力发展以棚室生产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三是以山区蔬菜示范点为载体,进一步探索和总结经验,着力发展山区蔬菜,严格按照《成县山区蔬菜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坪岛村通过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要求和指导示范户分散栽培管理等形式在早春示范推广地膜甘蓝、莴苣、西葫芦、黄瓜等其它蔬菜;秋冬季示范推广甘蓝,示范种植西芹、秋豆、茄子、萝卜、辣椒、大白菜、娃娃菜等蔬菜。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力争2011年示范点亩增收2000 元,2013年发展100亩,农民增收达到2o万元。形成以江武公路为主线,东接乐楼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西接广丰园区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 ———以“5大示范展示区”为契机,着力建设农业特色产业样板区。一是千亩日本西洋樱桃展示区。目前引进12个品种的甜樱桃18000株。二是千亩精品蔬菜区。在广化、乐楼建成设施蔬菜1010亩,露地蔬菜650亩。三是百亩花卉展示区。在广华果蔬园建成150亩花卉苗木示范区,坚持示范推广同步进行。四是十亩水产展示区。依托广华果蔬园建设15亩水产养殖区。五是核桃密植展示区。在东营村建成100亩核桃密植区,开展高接换优、全程核桃周年综合管理。通过目前已经建成的“五大示范展示区”扎实开展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模范带动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提供了培育和创新新一代特色农业提供了优良的平台。

——--以“西狭颂”省级风景区为依托,精心谋划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一是着力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强环境设施建设,健全自然保护网络,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水生作物,大力招商引资,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绿色长廊、观赏台楼、垂钓中心、特色农家乐、休闲餐厅等,栽植四季常绿的景观苗木,建成绿水青荡、水景一体、闻名遐迩的休闲农业观光区。二是着力提升广化高效农业园区。按照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标准,进一步拓展园区规模,面积扩大到800亩;提升园区层次,加快高档苗木、珍稀植物、瓜果采摘等基地建设,以此建成全县景观苗木花卉基地,发展循环生态养殖、农耕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园。四是着力提升丰泉村、广化村文化长廊建设档次源。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优化外部环境和内部设施建设,配套好绿化、亮化、美化设施,突出汉代风格使之与“西狭颂”省级风景区连线成片。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沿西狭公路东接广化高效农业园区、西接省级名胜风景区“西狭颂”丰泉村的集花卉苗木、休闲餐饮、汉韵风景、垂钓游玩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 ——--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精心打造8大优势特色产业专业村。一是千亩优质商品粮油生产基地村。充分发挥我镇自然环境优越、小麦、油菜生产水平高、品质好的优势,以转湾东北部和强坝村区域等村为主产区,通过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实施无公害栽培,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5000亩优质商品粮油产业化生产基地。二是能繁母猪繁育基地村。发挥坪岛等村的繁育技术优势,进一步做大能繁母猪产业,到2013年,达到 1万头以上,出仔猪20万头以上。三是食用菌生产基地村。以丰泉村为龙头,精心打造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平菇、香菇、金针菇等菌类作物,到2013年,全村蘑菇大棚达到120座。四是观光农业休闲展示村。依托广化高效农业园区,与建设中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相结合,着力将广化村打造成观光农业休闲展示

村。进一步开拓创新,尝试拓展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到2013年初步建成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文明传承载体,形成热爱农业、关心农业,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五是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依现有基础,逐步在乐楼村建成5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示范村。扩建200亩大、中、小拱棚的生产,大力发展以棚室生产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积极引进示范推广优质抗病虫蔬莱新品种;强化技术培训,到2013年,培训农民达到1650人次,考取蔬菜生产工资格证1400人。六是精品鲜果基地村。着力建设小湾村水果、鲜果600亩。七是草鸡生产基地村。胡寨以养鸡大户陆**为载体,在韩坡、贾山等社发展草鸡生产,到2013年建成草鸡生产基地村,发展规模养殖大户15户,年饲养草鸡量达50万羽以上。八是优质核桃生产基地村。以胡家梁、庄子、堆子、刘坪等区域为主体,依据东营村优势,大力发展核桃生产,建设核桃基地0.7万亩以上,到2013年达1.1万亩。

——以陇南西城经济开发工业园区为载体,精心打造农产品加工贸易区。根据我镇现有产业状况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区的主要功能区规划为生产服务与管理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粮食加工区、畜牧水产加工区、蔬菜包装加工区、农业生物制品加工区、综合加工区。到2013年,确保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区建成雏形,2015年,抓完善、抓规范、抓提升,到2020年,真正使我镇的农产品加工贸易区成为强有力的流通载体,使农产品货畅其流,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提供重要保障,促进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促进资本等要素向农业集聚,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推进措施

1、坚持用强劲的组织力量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由政府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牵头、各涉农部门篇4:产业区规划方案

内蒙古xx市

高科技氟化工业园区

精细化工产业区规划方案

(2013年4月18日)

一、精细化工产业区概况 xx市氟化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东园区已建成面积11平方公里,西园区1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73户,主要产业为电力、氟化工、精细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和农畜产品加工业。2008年和2010年,xx市高科技氟化工业园区分别被自治区列入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蒙西地区重点产业园区。2012年园区已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已成为了乌兰察布市唯一一家进入自治区“双百亿”工程的园区。

精细化工产业区,位于xx市氟化工业园区内东南角,属于园中产业区。xx市精细化工产业区已经成为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内蒙古大学化学学院的孵化器,建立了三校协同创新培育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学生的实习基地和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

产业区注重环境整治,注重安全经营,注重科研创新,实现以“生态产业区”、“安全产业区”、“科技产业区”为目标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一个集生产、科研、服务、物流、信息市场于一体的综合性精细化工区。主要接纳国内外精细 化工产业,重点发展高科技、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的化工项目。

二、精细化工产业区机构设置

精细化工产业区成立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工业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政府办、招商办、经信局、发改局、国土局、建设局、规划局、安监局、环保局、财政局、水务局、林业局、公安局和氟化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招商办。办公室主要职能为:审议并处理精细化工产业区在规划、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协调解决有关社会矛盾,制定并落实产业区开发的优惠政策和利益分配政策,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开展具体的行政管理事务,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三、精细化工产业区区位

产业区位于氟化工业园区西园区纬六路南、经三路东,距城区5公里,距氟化工业园区东区7公里。

四、精细化工产业区规划面积

园区一期规划面积3000亩,同时紧挨一期工程东南预留土地2000亩。

五、精细化工产业区产业定位 精细化工产业区与氟化工业园区形成既统一又独立的产业区,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统一规划、集约管理、资源

共享。为入区企业提供共性的集约服务,解决重复建设,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入区企业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产业园的延伸和高校成果的转化中选择,突出高技术低污染高产出,确保入区项目的技术水平,打造高端人才、高端项目聚集,特色的高科技花园式绿色生态精品区,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六、精细化工产业区规划

精细化工产业区各项配套设施到位,区内水、电、路、气等全面实现了“三通一平”。供电来自蒙西电网,园区内建有22万伏输变站,双回路供电;供水由城区自来水公司提供,水量充足;供气由氟化工业园区集中供给;排污设有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企业污水经预处理后排放至污水处理厂,进行最终处理;产业区内建有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所有进区企业产生的废液、残渣等工业废物实行集中处理,消除企业后顾之忧;环境容量丰富,水环境、气环境容量相当大;土地资源充足,空间广阔,土地平整,无居民居住,无拆迁费用,成本低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区基本实现了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建设了市场信息区、配套产业区、科研培训区和职工居住区,同时还建有商务行政管理中心。产业区秉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环境舒适,是投资者理想的生产、经营、研究和创业的宝地。

七、精细化工产业区招商优惠政策

土地政策:精细化工产业区土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挂牌出让手续,按108元/平方米一次性交纳土地出让金。

属允许类的项目享受下列土地优惠政策:

1、投资额在3亿元以下项目,享受政府零收益地价。完成投资额度后,三年内由财政以奖励的形式返还,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

2、投资额在3亿元以上的项目,享受零地价。完成投资额度后,三年内由财政以奖励的形式返还,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 属鼓励类的项目享受下列优惠: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比照上述优惠政策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另行协商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

1、年增值税达到1亿元以下的按xx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执行;

2、年增值税达到1亿元以上的执行下列优惠政策:(1)土地使用税按前五年50%的标准奖励企业,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2)耕地占用税按50%的标准奖励企业,用于企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3)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三年全额,后两年50%的时限和标准奖励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4)企业高管及董事会成员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三年全额,后两年50%的时限和标准奖励个人;(5)企业年增值税达到1亿元以上2亿元以下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先征后返; 企业年增值税达到 2亿元以上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五年先征后返。

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适用于以现有氟化工企业产品为原料的下游产业链新开发建设项目。

收费优惠政策:投资新建项目,涉及国家和内蒙古行政事业收费一律按下限收取,xx市地方收费一律全免。经营性收费均按最低标准收取。

其它政策:对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投资建设方须按要求提供审核所需的图文资料,由xx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办公受理,“一条龙”服务办结。 适用本优惠政策的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部门跟踪管理和专人专项服务的工作机制。每个重点项目明确一名市级领导和一套服务班子,协调关系,跟踪进度,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帮助办理公司登记注册、立项审批、规划建设、安全评估、环境评价和生产许可等相关手续,并负责组织对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督、验收以及政策兑现。

对于特别重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及本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适用范围以外的其他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由市政府研究具体的优惠政策。篇5: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1、发展竹产业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xx]95号)精神,促进我市竹产业发展,根据市长批示,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竹产业发展现状

(一)竹资源状况 我市位于中亚热带南缘,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境内竹资源丰富,有毛竹、刚竹、李竹、桂竹、水竹、紫竹、斑竹等10属42种,大多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板页岩、花岗岩山谷山坡地段。全市共有竹林面积126.8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 7.2%,占全省竹林面积10%以上,有立竹1.53亿株,是全省竹类资源分布中心区之一。全市竹林95%为毛竹,集中分布在东安、双牌、零陵、蓝山、祁阳等五县区,共有竹林面积101万亩。20xx年,双牌、蓝山、零陵和东安四县区被列入全省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县。

(二)生产经营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毛竹新造6.26万亩,低改62.75万亩,总投入1.11亿元,采伐2952万根。近年来,全市每年安排毛竹低改20万亩,竹材产量590万根/年,竹笋加工量1.67万吨/年,现有竹类加工企业、作坊近万家,20xx年实现竹产业产值3.24亿元。全市共有竹胶板厂5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20xx万元以上),设计年产 3.5万立方米。20xx年生产2.23万立方米,实现产值5020万元,上交税金497万元,消耗毛竹152万根。目前我市竹胶板企业分别是双牌竹胶板厂、道县金马竹业有限公司、东安人造板厂、零陵竹胶板厂、蓝山竹胶板厂。技术装备水平均不高,没有采用热进热出和径向剖蔑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全市共有竹地板(竹砧板)企业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设计年产500万平方米,20xx年生产竹地板、竹砧板7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6470万元,上交税金610万元,消耗毛竹100万根。目前有新田县家乐福竹制品有限公司,东安县舜皇峰竹木有限公司生产比较正常。 全市还有竹凉席生产企业9家,卫生竹筷46家、木竹工艺品企业1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20xx年生产竹凉席24.3万床,卫生竹筷2.79亿双,木竹藤工艺品2万件,实现产值1.34亿元。目前在零陵、宁远、双牌、蓝山、东安、江永等县区,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作坊式生产木竹旅游工艺品,交旅游公司和公园管理部门收购,在有关旅游景点出售。产品有葫芦丝、笛子、二胡、快板等木竹制乐器、木竹(泪竹)拐杖、木竹工艺扇、江永女书扇、工艺竹筷、木竹制文具、玩具、木竹烙画等等。双牌县确定建设30万亩毛竹林基地的目标,以永江公路沿线和潇水河两岸为重点,每年新造竹林1万亩以

上,以阳明山和紫金山系为重点建立毛竹低改基地每年3万亩以上。 蓝山县按照林用、笋用、笋材两用三个经营类型,平均每年完成1万余亩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双牌县的鼎泰、三鑫、华兴、大竹海等企业在双牌县何家洞、阳明山、五里牌、茶林等地租赁林地兴建基地1.8万亩,对毛竹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同时,鼓励农户依法进行林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培育专业大户150户,全县竹林流转面积达2.3万亩。我局对发展竹产业高度重视,成立了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毛竹产业发展规划》,将毛竹低改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列入对各县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浙江等竹产业大省相比,差距很大。

当前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雨雪冰冻灾害损失严重。20xx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对毛竹破坏严重,全市竹资源恢复重建工作量大,任务重。

2、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个周期(按5年算),每亩至少需投入1000元,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投入全部加起来还不够100元,建设资金的严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

3、经营规模小,加工利用率低。据统计,在全市现有的233家竹类加工企业中,除少数几家规模企业外,均为设备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生产,龙头企业少,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目前我市竹胶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均不高,没有采用热进热出和径向剖蔑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无论竹胶板、竹地板和竹制家具、餐具生产,占原料30—70%的加工剩余物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竹加工制品在全市还是空白。

4、培育品种少,经营模式单一。竹林培育只侧重用材竹和笋竹两用林,对高产笋用竹培育极少,至于观赏竹、生态竹则更是近乎空白。经营模式上,只注重竹林的生产加工价值,对竹林的生态旅游价值则几乎没有考虑。

二、竹产业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培育竹林资源为基础,以低产竹林改造为重点,以提高竹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为目标,树龙头企业,打品牌效应,创规模效益,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形成竹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竹产业体 5系,实现数量、质量和效益三者统一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20xx年,全市竹林面积发展到150万亩,立竹总数达到2.4亿株,建设竹林道500公里,建设笋、竹加工骨干企业20家,扶持发展竹集成材、竹纤维纺织、竹胶板、竹地板、竹滕家具、竹食品加工、竹工艺品等七大竹产业建设示范项目,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6亿元。20xx年,全市竹林面积发展到175万亩,立竹根数达到2.8亿株,建设竹林道1000公里,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20xx年,力争将我市竹产业打造成过20亿元产业。

(三)发展原则

1、基地建设专业化。统一规划,改革生产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资源管理,建设毛竹速生丰产专业基地,定向培育笋、竹专用基地。

2、资源布局区域化。重点围绕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笋竹基地,在零陵、东安、祁阳、双牌、蓝山等毛竹面积10万亩以上主产县区建设以低改提质为主、新造扩面为辅的毛竹速生丰产基地。在城市、郊区和旅游景点重点发展笋用竹、观赏竹,建设竹类食品加工专用基地,发挥竹林生态作用。

3、加工产品系列化。合理布局加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扶持竹地板、竹制包装容器、竹藤家具、竹工艺品、竹胶板和竹类食品等产品上规模、上档次,扶优扶强,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4、市场服务社会化。积极培育多层次、多门类的竹木市场,特别是竹木建材、室内装饰材料、竹木家具和竹木制工艺品、小玩具专业市场,扩大市场流通,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物流有序、竞争合理的林产品市场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增强兴竹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竹产业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把发展竹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来抓,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竹林建设发展规划,要明确领导负责,成立竹产业办公室专抓。制定发展竹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强领导,主动搞好服务。

(二)加强竹林培管,壮大毛竹资源。一是增加资金投入。争取国家和省级立项投资,鼓励群众自筹投入,引导部门和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二是推广育竹新技术。在积极推广新造用材竹林,低效林改造,笋材两用林技术的同时,要大力营造生态竹、观赏竹,形成竹林品种和价值的多样化。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对竹蝗、竹小蜂防治要对连片或相邻竹林统一规划,同时防治,确保效果。

(三)扩大加工规模,扶持龙头企业。要提高现有竹胶板、竹凉席、竹地板、竹藤家具、竹餐具、竹工艺品等产品的质量,稳定其产量,促使达产达标。实行龙头带动战略,大力招商引资,新建竹集成材、竹纤维纺织生产线。以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内的竹产业加工并幅射到相关产业。争取到20xx年,全市竹胶板年产量达到4万立方米、保健竹凉席 100万平方米,竹地板或薄竹贴面地板100万平方米,竹工艺品1.5万件,竹藤家具5000套(件),竹加工年工业产值突破6亿元大关,原竹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扶持培育年产值过5千万元的企业10个以上,使20%的企业形成80%的产值。

(四)瞄准市场依托科技,积极开发新产品。

一是开发竹集成材及其家具制品。竹集成材由竹片拼接胶合而成,是原料来源广,使用价值高的人造板基材。可进行二次加工生产竹地板、竹砧板、竹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应引进投资经营者大力开发,赢得先机。

二是大力发展竹纤维纺织产业。我市竹类资源丰富,竹类各种纤维含量丰富,竹纤维纺织品具有透气性好,吸附能力强等特点,是各种高档服饰的原料。国内和省内均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经营成功的厂商(益鑫泰等),应多方引进大力开发。浙江竹林资源与湖南相近,但浙江竹产业总产值达到280多亿元,是湖南的10倍。组织主产县区有关人员前往考察,引进和吸收该省发展竹产业的有益经验。

三是大力开发竹工艺品、日常用品和竹类保健用品加工。浙江、福建等地把现代加工技术与竹工艺艺术融合在一起,开发出实用、保健与艺术价值兼有的竹编织品、竹炭保健复合纺织品和竹醋系列饮料,特别是屏风、竹扇或壁挂、竹盘、竹篮、果盒和竹炭、竹醋系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我市完全具备开发基础,关键在技术引进、招商引资、产业规模、产品种类和市场开发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形成规模优势。 四是开发竹类食品。竹笋、竹荪、竹醋具有保健抗癌等多种功能,是公认的绿色食品,应积极开发。

(四)树立品牌意识,创新经营机制。品牌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广阔的市场需要品牌来开拓。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打造品牌,以品牌树质量,以品牌促销售,以品牌出效益。要不断创新经营机制,经营上鼓励实行国有民营、民有民营,企业间可以通过各种利益关系形成联合,或者强强联合,形成龙头企业集团,产生规模效益;或者强弱联合,形成产业链的延伸,产生补偿效益。通过这些途径,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最终赢得市场。

四、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快竹产业发展是建设现代林业、培育林业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建议市政府成立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移民局、扶贫办、农开办、银监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9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成立专门班子和专抓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加强调研,出谋划策,从生产、经营、加工等各方面予以指导支持,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一是争取国家、省项目支持,整合农、林、水、扶持开发等涉农资金,对示范基地建设县区加大投入,提高补助标准。二是市、县财政设立专项

基金促进竹产业发展。建议市政府成立毛竹产业发展基金,实行以奖代补,毛竹低改每亩补助100元,毛竹新造每亩补助300元。三是招商引资,引进扶持企业扩大毛竹基地建设。

(三)合理布局,培育资源。根据我市竹产业的基础和布局,以零陵、双牌、东安、蓝山为核心区,合理规划,形成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中区,实现全市竹产业的集群集约式发展。

(四)积极引进,办好示范。积极参加各类有关竹产业的活动,以开拓视野、广泛联系,吸取先进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力量,根据我市实际,深入研究和完善全市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有效组织实施。办好和扶持毛竹丰产示范林场、乡镇和竹业加工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办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加快发展。

2、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竹林资源是我市的特色优势资源,竹产业是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为贯彻落实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科学培育竹林资源,增强笋竹加工、流通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竹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竹产业化经营水平,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南政综(20xx)1号)精神,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按照“提

一、攻

二、育三”的竹产业发展思路,到20xx年,全市竹业总产值达400亿元以上,其中一产产值35亿元,二产产值320亿元,三产产值45亿元(详见附件1)。力争20xx年实现竹产业400亿元产值目标。分两个阶段推进实施:第一阶段(集中发力阶段,20xx—20xx年)。从20xx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新建丰产高效竹林3万亩,累计建成丰产高效竹林面积51万亩以上。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新上一批有市场前景、产品附加值高、规模大的笋竹加工企业在我市落户。启动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第二阶段(持续发力阶段,20xx—20xx年)。以企业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三化”建设为依托,发展笋食品、竹板材、竹餐橱用具、竹炭、竹工艺品、笋竹生化产品等六大类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建成资源相对充足、加工利用率充分、竹文化旅游和笋竹商贸活跃,

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详见附件2)。

推荐第10篇:关于洛阳果树观光园规划

果树观光园规划

关于洛阳果树观光园规划

关于洛阳果树观光园规划

一、果树观光园建设条件分析 (1)地理位置 (2)气候环境

二、果树观光园规划思路与文化主题的确立 (1)总体规划思路 (2)文化主题

三、果树观光园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1)果园结构 (2)果园功能分区

现状分析

洛阳市伊川县北依洛阳城区,南接嵩县,东临登封,西望宜阳,东北与偃师接壤,东南与汝州市毗邻。伊川县曾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先进县、河南省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省级双拥模范县、河南省老龄工作先进县、省级园林县等荣誉称号,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伊川资源富足,已探明的矿产达37种之多,主要有煤、铝矾土、磷矿石、花岗石、铁矿石、石油等。其中煤储量18亿吨,铝矾土储量2亿吨。另外,还有丰富的优质矿泉水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今天的工业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形多样,平原、丘陵、浅山依次分布,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动物种类达300余种,植物种类达500余种。

地理条件与气候环境

伊川地形复杂多样。整体地貌可概括为“二山一川七分岭”,总的地势是东、西高中间低。从气候来看,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季风气候明显,总体上来说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可以概括为“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多雨水,秋季晴朗日照长”。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20毫米。

规划指导思想 面对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需求层次的提升和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项目区将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的发展目标,逐步建成一个集生产、高效、生态、环保于一体的有机葡萄种植园。

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逐步发展:坚持统一规划、逐年发展的原则。做到种一块成活一块,收益一块。

(2)因地制宜,贯彻“四节”:合理保护和利用项目区资源,充分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肥的“四节”原则。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人居环境。

(3)总体思路和目标

本着高标准、高科技、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建成一个高标准的有机葡萄种植基地。

整个葡萄基地分成50亩、25亩、10亩规模的葡萄种植庄园。每个葡萄庄园配套建筑物为仿欧式建筑。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高标准、高档次的葡萄种植庄园。每个葡萄庄园的外围用美观、精致的白色栏杆围成。葡萄架材立柱用水泥柱子,架杆为用新型材料做成统一的弓型,使每个葡萄庄园从建筑到葡萄园都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体现出庄园的高雅和尊贵。

葡萄园的生产要严格执行有机葡萄生产标准,葡萄产品达到有机产品要求,并进行认证,体现高标准、高质量。

文化主题

葡萄种植是洛阳某镇农业优势产业之一,该镇连片种植葡萄河南洛阳唐僧寺万亩无公害鲜食葡萄基地以唐僧寺村为核心,以207国道为主轴,辐射周边多个村镇。葡萄种植品种主要以巨峰为主,兼有早熟、极早熟品种,如京亚、京秀、白鸡心、黑提、红提、美人指、里扎马特、维多利亚等,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久远的种植历史,已形的葡萄种植带, 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10万余吨。 又由土壤含钾量高达120ppm,所以产出的鲜食葡萄粒大、色艳,含糖量高,在消费者及客商中享有极好的口碑,被誉为“冰糖葡萄”之美称。该镇品种有7月中下旬的维多利亚、夏黑、京亚等品种及8月中下旬的巨峰。

构建以葡萄为主的休闲生态产业系统,利用葡萄产业来支撑休闲生态服务业的发展。在葡萄产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下,构建以葡萄为核心竞争力的特色生态景观。与此同时,积极与旅游部门联系,把园区确定为洛阳新区特色旅游景点,做大做强“葡萄文化旅游节”,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带动品牌产品销售,扩大品牌知名度。

果园结构

将园区按照资源条件、设计定位与目标要求,划分为5个功能区:即科研与管理行政区、葡萄休闲观光区、科技试验示范区、设施葡萄种植区、露地葡萄种植区。 果园功能分区

1、科研与管理行政区

该区主要建设研发与管理服务综合楼、葡萄交易所、地下酒窖酒库、葡萄气调库、特色葡萄主题餐厅、日光温室、员工宿舍、仓库、动力用房、锅炉房和停车广场等,是园区的中心行政区域,进行科技研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培训等。

①研发与管理服务综合楼。开展各类培训、召开各种会议、举办展览、接待来访、进行园区行政管理的场所。其内设立葡萄研究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葡萄果品安全检验检测室、技术培训中心、管理服务中心等。对外承办学术研讨、技术培训、信息交流、质量检测等活动,对内开展物业管理、综合服务。一楼设展 示厅通过实物、模型、标本、图片、多媒体、文字介绍等途径,介绍以茶淀葡萄为主的历史、人文、科技传承过程。展销园区葡萄产品,包括葡萄鲜食礼品盒、葡萄酒礼品盒、葡萄食品、葡萄工艺品、葡萄科技园区纪念品等。地下设葡萄酒窖,引进微型压榨设备。

②葡萄气调库。建葡萄气调库保鲜库,砖混结构,用于葡萄保鲜,年保鲜能力200万公斤。通过葡萄保鲜设施和技术集成,推广果蔬贮藏、保鲜、加工等新

2、葡萄休闲观光区

依托葡萄主导产业,挖掘葡萄文化、汉沽文化与休闲养生的内在联系,以葡萄、芳香植物等具有观赏性和商品价值的产品为载体,建成集葡萄种植、旅游观光、文化创意、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重点建设了葡萄休闲广场、盆景葡萄园、葡萄采摘园、葡萄认养园、芳香植物园、专家公寓等,发展葡萄生态种 植和旅游。

3、科技试验示范区

该区是产学研试验示范基地,搭建葡萄技术转化服务、科技教育培训服务、

葡萄科技园景观要素规划

1、道路设计

形成带状发展格局,根据现状条件和园区产业发展、观光休闲的需要,在已有田间路基础上,规划主干道共4条,建纵向干道2条,横向干道2条,将园区分割成5个功能区。二是纵向主干道贯穿园区南北, 1个设在园区北部地道,1个设在南部地道。园区主干道为6米,次干道为4米,功能区内配合多种形式的甬道、田问路等。

2、水利系统规划

水利工程措施重点是对现有灌排系统进行调整 总结

园区围绕葡萄产业,设计规划了休闲娱乐、观赏体验、学习教育、品尝实践为主题的葡萄庄园,设置葡萄观光走廊和若干特色项目,把葡萄生产经营活动和观光休闲结合起来,依托科技成果展示、技术应用培训、采摘体验活动、文化创意、绿色餐饮娱乐等项目,将葡萄生产活动、园林景观、高科技设施、葡萄酒文 化、汉沽民俗文化及生态休闲产业等融为一体,最大程度地满足游人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建立起园区生态休闲产业体系。葡萄休闲园——建设休闲广场、观光景台、葡萄文化中心、专家公寓、休闲会所、葡萄创意车间、葡萄茶社、葡萄酒吧,配置可移动餐饮设施、观光游览车等,营造葡萄主题休闲园。解读葡萄文化,开发葡萄休闲、参与、愉悦等多种旅游功能,将葡萄文化、汉沽民俗文化渗透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结合流行时尚、节假日、各类庆典等,开发特色葡萄纪念品、工艺品、礼品酒、特色小食品等,定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第11篇:产业规划的方法

产业规划的方法

城市规划过程中,产业规划有其规范方法:首先进行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分析,以明确当前产业问题和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其次根据全球、区域或周边城市产业转移、区域政策和本地产业特征等,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优劣势。再次,针对现状和发展条件,提出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如结构升级、集群化、高技术化、区域协调 分工等,并按一定标准确定优势(或主导)产业及其战略。最后,根据现状产业分布和“发展连片、企业进园”等原则,确定“点、轴、带、圈、片、区”的总体布局,或提出优势产业布局意向、明确各区区产业类型及规模:有些则将产业布局任务交给空间部分。

方法: 第一部分 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XX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国内XX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二部分 当地产业发展现状与基础

一、当地产业发展概况

1、行业发展现状

2、重点企业发展现状

二、当地产业发展条件

1、区位条件

2、资源条件

3、产业配套条件

4、其他条件

三、当地产业发展环境现状

1、政策环境

2、市场环境

3、融资环境

4、人才环境

四、当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 当地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产业定位

三、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 产业发展导向和产业链设计

一、核心产业链及产品

二、配套产业链和产品

三、相关产业链与产品

第五部分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基地

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拓展区 第六部分 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一、组织保障

二、招商引资

三、政策扶持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七部分 产业发展的重大培育工程

一、产业基地的创建工程

二、龙头企业的培育工程

三、创新能力的提升工程

四、合作平台的搭建工程

五、推广运用的示范工程

第12篇:产业园区规划方案

产业园区规划方案

(一)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总面积15310平方公里,总人口万(2007年底)。衡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及其深厚。由于地处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得此名。而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城南回雁峰,故雅称“雁城”。

(二)园区现状分析

1、位置及范围:衡阳植物园位于衡阳市雁峰区,紧靠衡昆高速、市外环路,距离市中心5公里。植物园南北长3500米,东西宽400-1000米,规划面积为219公顷,其中近期规划面积为109公顷,远期规划面积为110公顷。

2、园区基本概况:衡阳植物园所在地是衡阳林科所科研及生产用地,山林树种丰富,生长茂盛,林业生产集约度高,具体由衡阳市林业局组织实施与具体执行。

3、存在的问题

(1)区域周边存在化工、灯泡制造等企业污染源。

(2)区域内山丘之间跨度过小,功能布局空间有限。

(3)区域规划红线范围内,民居修建审批失控。

(三)开发条件分析

1、建设条件

(1)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平均时数1629小时,温度年均18.5度,无霜期283天,年均降水量1368.4毫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2)土壤:属于四纪红壤土,含有机质高,氮钾含量丰富,PH值5.7-6.0,土壤保保肥性强,耕地土层深厚,适宜建设植物园。

(3)水:衡阳植物园靠近湘江,地下水资源丰富,结合喷灌可满足项目供水需要。

由以上分析可知:规划中的衡阳植物园内阳光、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低,投入产出率高,具备现代生态林业及植物园建设的优越条件。

2、交通条件

公路:衡阳植物园紧靠衡昆高速、市外环路,其所在的衡阳市又是全国45个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京珠高速、衡昆高速衡枣、107国道(北京至广州)、322国道(衡阳至广西凭祥友谊关,直至越南)、“三南公路”(连接湘赣闽南部)贯穿全境。另有衡邵、衡炎、京港澳(京珠高速复线)潭衡及衡(临)武段、衡(南)岳等高速公路在建中。

铁路:境内京广铁路与京广港高速铁路武广段四线并行,未来的衡阳将会成为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

民航:市区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约170公里,行程约2小时。

3、区位条件

衡阳植物园距离衡阳市中心只有5公里,与旅游胜地南岳较近,距离蔡伦、王船山、罗荣桓等名人故居一步之遥,随着衡阳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步伐的加快,衡阳植物园作为现代生态林业休闲观光景点必将吸引远近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4、市场条件

衡阳总人口万,以衡阳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在湖南省境内辐射人口3400万,相当于一个中等省区的人口规模。随着周末及假日经济的形成,本地及周边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二、市场分析与定位

(一)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1、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市场向休闲度假市场过渡;

2、由旅行社为主导的市场向散客自主旅游过渡;

3、由走马观花的消费方式向深度体验消费过渡;

4、由城市休闲市场向近郊和景区休闲度假;

5、由城市商务会议向景区休闲商务会议过渡。

中国经济日益重视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将旅游作为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拟定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衡阳植物园的建设,融入现代旅游概念,正好符合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衡阳市旅游市场分析

1、衡阳市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且旅游消费水准低,实施产品升级迫在眉捷。

2、南岳旅游精品线路的幅射作用不可忽视,推进旅游消费链延伸,市场开发潜力颇大;

3、充分发挥衡阳城区中心城市的游客聚散作用,必须提升产品新卖点,增强旅游吸引力。

据此,本项目规划与实施,对打造衡阳(雁城)城市名片,进一步提升其独具特色?文化品位,将发挥不可估量的效应。

(三)目标市场定位

整体以国内市场为主体,辅助拓展港澳台和日韩市场以及文化观光的国际客源市场(过境游客)。

其中,国内市场近期以衡阳、长株潭等本地及周边市场为主,中远期开拓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以及港澳台、日韩、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三、规划设计理念

1、建立生态型园林景观,打造城市生态绿核

2、强调人性化设计,让植物园真正成为市民休憩娱乐的天地

3、用现代景观元素,表现城市深厚的大雁文化内涵

4、将不同性质的园林元素,整合为植物园的整体景观

5、体现山与水的灵动、内与外的交融

6、引入都市旅游概念,项目设计充分考虑经济效益

四、规划目标与定位

(一)发展目标

1、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科普环保教育、生态休闲娱乐的开放性场所。

2、衡阳市城郊周末休闲旅游目的地。

3、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省内外知名的现代生态植物园,

4、通过植物园的发展,提升衡阳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

(二)规划定位

以生态和健康为依托,以大雁文化为主线,以地域植物生态景观为特色,立足于衡阳植物园独特的自然生态格局,用个性化、国际化的理念,把旅游的六大要素与大雁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为面向市内外旅游市场,集观赏、游乐、休闲、教育、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概念植物园。

五、整体规划构想

(一)规划主线

大雁文化

主线阐释:以大雁文化为底蕴的现代生态植物园为主线。

主线内涵:

回归之雁,落叶归根 雁归衡阳,落叶归根

(二)名称设计

衡阳植物世界

“衡阳植物园”→“衡阳植物世界”。出于市场营销的需要,把项目从(游览者眼中)传统的“植物园”印象中摆脱出来,构建新的园区形象。新的名称更具有神秘性,更显大气,更显现代韵味。

(三)整体布局

“一环两块、四区十六园”

1、一环:

即:园内车行道形成的一条环线。

2、两块:

即:综合游览科普板块(近期规划板块),生态公益林区板块(远期规划板块)。

根据建设时序安排及统筹管理的需要,划分两大功能板块,这是以“城市绿肺”概念为特色划分的城市两大绿色板块:

综合游览科普板块(近期规划板块):由植物展览区及科普旅游区等构成,是市民与旅游者的休闲游憩和植物科普教育区域。

生态公益林区板块(远期规划板块):由科研试验区及原生植物保育区构成,是生态恢复与科研科普的生态基地。

3、四区:

根据植物园不同的特色和功能,按照旅游概念将近期规划板块打造四个功能区:

综合管理区――红色: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兼具园区行政管理;

植物展览区――绿色:阐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科研实验 区――黄色:植物园科研试验管理中心;

娱乐休闲区――蓝色:大型休闲、娱乐设施区域。

4、十六园

因地制宜,在植物展览区中设计布局十六个专类主题园:百竹园、草本花卉园、藤本植物区、药用植物园、温室展览区、中华孑遗植物园、亚热带丘陵植物区、彩叶植物园、盆景园、水生植物园、芳香植物园、百果园、裸子植物区、新品植物展示区、异域植物展示区、引种驯化区。

(四)景观结构

基于衡阳植物园特色,提出“山、林、花、园”的景观要素,突出园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林环境,悠久而独特的历史与地域文化底蕴。建构“两雁齐飞,绿带相随,点带结合”的景观总体结构,将绿色引入城市。

六、功能分区与项目规划

(一)综合管理区

主色调:红色

规划思路: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兼具园区行政管理

规划项目:入口广场、名人文化园、植物博物馆(含游客接待中心)、大雁绿雕。

(二)植物展览区

主色调:绿色

规划思路:阐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规划项目:草本花卉园、藤本植物区、药用植物园、温室展览区、中华孑遗植物园、亚热带丘陵植物区、彩叶植物园、盆景园、水生植物园、芳香植物园、百果园、松涛园、裸子植物区。

(三)科研实验区

主色调:黄色

规划思路:植物园科研试验管理中心,规划既有科研中心、科普培训中心、植物及林产品展览馆、种子标本库、科技服务仓库等建筑设施,又有生产温室、温控苗床、露地苗圃等科研实验基地,还有引种驯化基地。

规划项目:科研中心、新品植物展示区、异域植物展示区、引种驯化区。

(四)娱乐休闲区

主色调:蓝色

规划思路:大型休闲、娱乐设施区域;

规划项目:北入口广场、绿雕迷、儿童乐园、百竹园。

七、形象策划与营销

(一)形象策划

1、园区主题

鸣雁衡阳 缤纷植物世界(大观园)

取“鸣雁直木”成语,意指此园均为“良材”;点出衡阳地名,意指衡阳植物良好生长之地;缤纷植物世界则为园区创造一种神秘感及美好的想象空间,以此作为主题内涵。绿色生态理念将使衡阳更具“国家园林城市”的内涵,对旅游者、常住者、投资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利于提升衡阳市城市竞争力。

2、形象策划

健康和生态

活力与激情

园区拥有较优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在“鸣雁衡阳缤纷植物世界”的主题之下,赋予了人们健康生活,永远充满活力的形象感受。朝着湖南最大的植物生态群落基地和科普休闲营地方向发展,园区将成为衡阳市的地标景区之一。

3、形象感受体验

一处充满自然韵味和文化内涵的“植物世界”。

完全跳出城市生活节奏,远离都市的喧哗、繁华与拥挤,独享平静;

充分感受到悠闲,美丽和愉悦。

让人与自然充分接触的空间,

一个绿色周末,原始感受,艺术熏陶,给您一个全新休闲品位。

4、特色与内涵

特色

城在生态中畅想

家在自然中呼吸

内涵 独特的文化韵味

自然的生活空间

生态的人居环境

时尚的都市风貌

(二)品牌塑造

山林、植物、快乐、生态交织而成的梦幻植物王国。

满溢的城市绿色空间;

精典的植物生态群落;

特色的大雁文化内涵;

和谐的自然生态家园。

释义:

1、山林:城市中的山林和公园为城市提供了充盈的绿色空间。

2、植物:探索缤纷植物世界的衡阳植物园成为城市的亮点。

3、快乐:多类型的参与体验,将快乐在城市与游览者之间传递。

4、生态:绿色萦绕之中的人居环境体现了生态自然的居住体验。

(三)营销策略

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营销:

1、人员促销

2、公共关系

3、互联(Internet)

4、媒体广告

(四)节事活动策划

(1)春节举行大型花卉展;

(2)情人节

(3)儿童节

(4)植树节

(5)国庆黄金周

(6)植物园嘉年华

八、专项规划

(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具体按照游览交通要求,在满足道路技术参数和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划分出以下三级道路:主干道4-7米,支路3-4米,小路l-2米。对于支路和小路多进行一些装饰性的铺装,铺装材料和铺砌方式则多种多样。

(二)专项竖向规划

道路竖向规划除应满足道路与排水的纵坡的要求外,还应结合周边用地的场地标高一起考虑,使其衔接合理,避免大量填挖土方。

(三)水系规划

规划区域内各景源通过宽阔的水面、流动的水系和一系列的滨水景观形成的景观节点及景观轴线来组织,通过广场空间、小品场地、草坪绿地、湖泊及其岸线等不同视觉冲击的空间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景观。

(四)管线综合设计

1、给水管规划

2、排水管规划

3、电力电讯规划

九、主要经济指标及建筑设计

(一)主要经济指标

(二)建筑分类与布局

(三)重点建筑设计

十、绿地系统及植物配置设计

(一)绿地系统规划

按照土地性质和区域功能特征,合理规划景观布局和相应的隔离功能,将通道式防护、通道遮荫、通道观赏、健身休息等功能融会贯通到大的绿地生态背景中去,取得结构上的完整性和功能上的高效性。

(二)各分区植物配置设计

1、综合管理区:

2、植物展览区:

3、科研实验区

4、娱乐休闲区

十一、规划实施及生态保护建议

(一)四季林相设计建议

(二)分期建设实施建议

1、近期规划

2、中远期规划

(三)生态保护规划建议

1、依法保护原则

2、适度开发利用原则

3、实行分级保护原则

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优先原则

5、注重综合环境保护原则

6、游人数量控制原则

十二、大雁文化分析与整合

(一)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旅游是斜坡球体论,文化是拉力。园区要突破传统植物园的发展模式,注入旅游文化,将衡阳地域文化传说进行整合,并与植物园结合,形成植物园的特色文化内涵。整合一个文化传说与游园导游词结合起来,增加游客游览体验度。

规划中的衡阳植物园以生态植物为景观依托,以大雁文化为基本内涵,以现代旅游为主要功能,在旅游中注入文化,这样植物园才更有生命力。

(二)大雁文化与城市发展

大雁是一种候鸟,春天到北方繁殖,冬天到南方过冬。大雁在迁徙过程中,要么排成“V”型,要么排成“一”字型。由此,形成一种值得深思和借鉴的大雁文化。大雁文化的核心,就是团结奋进、共谋发展。

衡阳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城南回雁峰,故称“雁城”。衡阳因“雁”而得名,大雁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与内涵,但是衡阳却一直没有集中展示大雁文化、体现城市灵魂与内涵的地方。衡阳植物园以大雁文化为主线,正好弥补城市发展中急需填补的缺陷。

(三)大雁文化整合思路

城市战略――衡阳市,犹如大雁振翅,蓄势初发,扶摇直上。

城市发展――衡阳人,犹如大雁阵群,团结奋进,共谋发展。

城市旅游――植物园,犹如大雁歇憩,满目苍翠,流连忘返。

(四)大雁文化故事整合

大雁的故事: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梦见大雁――长发美女――神农耕作――衡阳富饶。

三、投资估算

园区投资主要包括游览项目及服务设施、道路交通、配套工程、绿化工程、项目其他费用,以及不可预见费用等六个部分,以上预算是在项目规划的基础上所提供的参考投资预算框架,并不是指规划及施工设计方面较为详细的投资估算,且不包含土地征用、居民拆迁及安置等费用。

产业园区规划方案

(二)

**年,在固安工业园区建设之初,就引入全球智慧,聘请8个国家30多位国内外顶级大师出谋划策,以“建设产业新城”为目标,将国际成功经验和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勾勒出园区未来50年的发展框架。

(1)国内着名城市经营策划机构——王志纲工作室

园区的发展战略、策略研究及定位。

(2)国内顶级资本运作咨询机构——北京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固安园区的经营模式设计、资源导入与整合专题的研究。

(3)全球四大专业咨询公司之一德国罗兰。贝格

固安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研究,并确立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三大产业方向。

(4)北京新都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会员——孙成仁博士

城市发展理念研究,在满足人们对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的基本功能,充分顾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5)新都市主义创始人、美国DPZ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者——伊丽莎白女士

率领DPZ设计团队将最先进的城市运营理念运用到园区规划中,固安工业园区也因此成为全球“新都市主义运动”的重要成员,开始了工业与人类和谐发展的伟大探索。

(6)国内优秀甲级资质规划院:天津城市规划设计院

在DPZ的基础上,对园区规划进一步深化,并获得国家审批核准。至此,固安工业园区的城市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7)世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领袖企业:美国EDSA公司

**年对起步区进行总体概念规划,形成了以休闲、娱乐性典型项目为主要构成的,最大限度保留现有村庄肌理和独立发展模式的,以景观为先导的,涵盖教育、产业、居住的新型城市模式。

(8)国内最早从事房地产专业咨询的服务机构:深圳世联地产顾问公司

经过对全球多个成功工业园区的考察分析,提出的将永定河故道辟为永久景观区的设想,得到认同并付诸实践,形成了国内工业园区中绝无仅有的大型天然景观带。

(9)跨国地产顾问咨询公司: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公司

为园区5平方公里的配套小镇完成了整体项目策划方案。

(10)国际领先的大型专业顾问咨询公司:英国阿特金斯公司

**年,英国阿特金斯公司对固安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进行了整体规划方案设计。设计方案充分吸收了英式产业城市简洁明快的特点,奠定了园区生产空间布局。

(11)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规划设计公司之一:美国RTKL公司

固安工业园区城市总体规划深化设计,完美的体现了城市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公园城市、休闲街区、儿童优先、产业聚集。

第13篇:湖南省旅游产业规划

湖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我省旅游业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迈进的重要时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要把旅游产业培育壮大成为有规摸、有实力、有永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的要求,根据《湖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五”期间,旅游产业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49.7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3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3.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65.31亿元人民币,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1575.62亿元人民币。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453.7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的6.9%。

(二)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旅游星级饭店453家.旅行社553家,等级旅游区(点)73家,国家级和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2家,旅游从业人员100万左右,开设旅游院系(专业)的普通高校24所,高、中等职业旅游院校166所。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餐饮、旅游娱乐得到较快发展。

(三)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随着国内旅游的蓬勃兴起,一系列度假旅游、农家乐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项目相继推出,受到市场的欢迎,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省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配套水平大大提高。

(四)旅游市场开发成效显著。一是积极在主要客源地日本、韩国、德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成功组织实施各种旅游促销活动,入境游客人数稳步上升。二是有效借助境内外媒体宣传湖南旅游整体形象。三是“中国湖南旅游节”和各地系列主题旅游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入境、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

(五)旅游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管理力度大大增强。一系列法规成为我省旅游行业管理强有力的保障,有效地促进了行业素质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

(六)旅游人才培养得到重视。省本级共组织各类培训114次,累计培训旅行社经理、导游员、酒店高级管理人员、旅游区(点)管理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等各类人才11000人次。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对提升全行业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五”期 间,我省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入境旅游规模仍需进一步扩大。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后发地区需进一步加快发展。三是产品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四是旅游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五是旅游商品以及旅游购物仍然相对薄弱。六是旅游企业整体实力不强。

二、“十一五”期间旅游业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特别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构 1

建和谐社会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开发建设精品化,宣传促销品牌化,行业管理规范化,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努力把湖南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大省。

(二)发展目标。入境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10年达到100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达到10亿美元;国内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6%左右,到2010年达到95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旅游产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100亿元人民币左右,相当于全省GDP的11%左右;到2010年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以上。

三、“十一五”期间旅游业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总体布局。

1、精心打造3个国际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旅游品牌。一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旅游品牌;二是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品牌;三是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南岳宗教文化、凤凰民俗文化、岳麓书院湖湘文化、崀山地貌景观、猛洞河和东江生态漂流、马王堆古汉文化、岳阳楼楚文化等区域旅游品牌

2、科学构筑5个特色旅游区,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五个特色旅游区是:

①长株潭旅游区。包括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重点突出历史文化、现代文化、都市文化等特色,主要建设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带动专项旅游产品,进一步增强湖南旅游中心作用。

②大湘西旅游区。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重点突出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特色,加强建设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深度开发观光旅游产品。加强与鄂西南、渝东南、黔东、桂北各旅游区域合作,努力拓展我国西部旅游市场。

③环洞庭湖旅游区。包括益阳市、岳阳市和常德市。重点突出水域风光、湖泊湿地和历史文化特色,加强建设观光和专项旅游产品,适度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强与我国中部地区主要城市进行区域合作,努力拓展我国中部市场。

④大湘南旅游区。包括郴州币、衡阳市和永州市。重点突出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等特色,加强建设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适度开发专项旅游产品。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努力拓展我国东部和南部市场。

⑤湘中旅游区。包括邵阳市和娄底市。重点突出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等特色,加强建设观光和专项旅游产品,适度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强泛珠三角等地区的区域合作,努力拓展我国南部和西部市场。

3、深度开发8条旅游精品线路,构筑旅游的大动脉。8条旅游精品线路是:①长沙一常德(桃花源)一张家界一湘西(猛洞河)的山水风光旅游线;

②长沙一岳阳的湘楚文化旅游线;

③长沙一韶山一宁乡(花明楼)的名人故里旅游线;

④长沙一南岳一郴州的宗教文化旅游线;

⑤长沙(张家界)一湘西(凤凰、德夯)和怀化(侗寨)的民族风情旅游线;⑥长沙一娄底一邵阳(崀山、南山)的地质奇观旅游线;

⑦长沙一株洲(炎帝陵)一南岳一永州(舜帝陵)的寻根祭祖旅游线;

⑧长沙一益阳(桃江)一常德(夹山、城头山和壶瓶山)的田园风光旅游线。

4、努力拓展9条旅游跨省通道,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区域联合。9条旅游跨省通道是:①重庆一宜昌一张家界一长沙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游;

②桂林一龙胜一通道一怀化一凤凰一永顺一张家界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游;

③桂林一永州一南岳一长沙山水风光、历史名城游;

④北京一郑州一武汉一岳阳一长沙名城、名山、秀水、都市风光游;

⑤澳门一香港—广州一郴州一衡阳一长沙名城、名山、秀水、都市风光游;

⑥井冈山一炎陵一长沙寻根祭祖、革命圣地游;

⑦桂林一龙胜一城步—新宁—长沙山水风光游;

⑧铜仁一凤凰一吉首一张家界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游:

⑨贵州一新晃一芷江一洪江一隆回一娄底一湘潭一长沙历史人文、民俗风情游

5、积极创建10个优秀、最佳旅游城市,完善旅游城市功能和旅游目的地体系。力争将长沙市、张家界市、郴州市创建成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将衡阳市、湘潭市、益阳市、永州市、怀化市、吉首市等城市创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6、创新发展20个国家级旅游强县区,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二十个旅游强县区是:炎陵、南岳、凤凰、武陵源、宁乡、新宁、隆回、桃源、永顺、石门、芷江、宁远、宜章、洪江、沅陵、永兴、通道、龙山、花垣、新化。

7、重点新建100个国家标准等级旅游区(点),提高旅游区(点)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形成具有较强竟争力的旅游产品格局。100个新的国家标准等级旅游区(点)是:长沙市的贾谊故居、清水塘、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胡耀邦故居、灰汤温泉、樱花温泉;株洲市的酒埠江、左权将军纪念园、桃源洞;湘潭市的毛泽东纪念园、昭山、诗词碑林、白石纪念馆、水府湖;岳阳市的南湖、屈子祠、张谷英村、平江起义旧址、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华容博物馆;益阳市的修山;常德市的壶瓶山、城头山、林伯渠纪念馆、常德诗墙;衡阳市的蔡伦故居、罗荣恒故居、天堂山、石鼓书院;郴州市的莽山、五盖山、飞天山、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永州市的舜帝陵、九疑山、舜皇山、盘王城、上甘棠村、语溪碑林、柳子庙、阳明山、潇湘平湖;邵阳市的口山、云山、南山、黄桑、虎形山、魏源湖;娄底市的梅山龙宫、曾国藩故居、大熊山、湄江、波月洞、蔡和森纪念馆;张家界市的天门山、贺龙故居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湘西自治州的南方长城、南华山、凤凰古城、猛洞河、王村古镇、里耶古城、不二门、红石林、座龙溪、古苗河、边

城茶峒、栖凤湖、德夯苗寨;怀化市的黔城古城、洪江古商城、皇都侗文化村、荆坪古文化村、高椅古村、湘西剿匪胜利公园、粟裕故居纪念馆等。

(二)建设重点。

1、旅游行业规范与发展。

(1)旅游区(点)。发展思路是:从加强旅游区(点)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入手,突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和市场共享。积极探索旅游区(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发展目标是:等级旅游区(点)的数量力争达到170家。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和要求,积极中报世界遗产,努力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2)旅行社。发展思路是:建立健全“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服务优质”的现代服务企业制度,重点引导有实力的旅行社建立批零兼营的网络体系,向规模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发展目标是:力争全省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旅行社达8家以上,其中有3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

(3)旅游饭店。发展思路是:加快饭店的更新改造,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创立饭店品牌形象。新建一批汽车旅馆、休闲度假饭店、森林野营基地等主题饭店,以适应境内外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完善年度复核为主体的星级饭店长效管理机制,增强全省饭店业的整体竞争力。发展目标是:以省内高星级品牌饭店为龙头,扶持5—8家品牌饭店向集团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旅游星级饭店力争发展到800家,进入全国百强的旅游饭店达2家以上。

2、旅游市场开发与推进。

(1)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思路是:稳定港澳台市场,深度开发日韩市场,积极开辟东南亚市场,重点培育欧盟、北美和大洋洲市场。积极与主要境外客源地旅游行业建立合作关系。

(2)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思路是:立足珠江三角区、长江三角区和京津唐地区等主要客源市场,加强区域联合,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采取品牌促销、联合促销、多元促销、文化促销和诚信促销等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扩大湖南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旅游产品完善与创新。开发思路是: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和完善多元旅游精品系列,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面向境内外旅游市场,大力开发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重点建设的旅游产品是:

(1)绿色生态:张家界武陵源、石门壶瓶山、郴州莽山、炎陵神农谷、双牌阳明山、常德花岩溪、新化大熊山等。

(2)红色经典:韶山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宁乡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汩罗任弼时故居纪念馆、湘潭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桑植贺龙故居和纪念馆、长沙杨开慧故居和纪念馆等。

(3)历史文化:株洲炎帝陵、宁远舜帝陵、南岳衡山、长沙岳麓书院、岳阳岳阳楼、汩罗屈子祠、耒阳蔡伦故里、常德桃花源、永州浯溪一柳子庙和洪江古商城一黔城古城等。

(4)民俗风情:湘西凤凰、吉首德夯、通道芋头侗寨、岳阳张谷英村、花垣茶峒和隆

回虎形山花瑶村等。

(5)地质奇观:邵阳崀山、张家界黄龙洞、桑植九天洞、新化梅山龙宫、郴州飞天山、冷水江波月洞、郴州万华岩、新化紫鹊界梯田、古丈红石林、通道万佛山和溆浦思蒙等。

(6)考古发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长沙走马楼出土三国吴简、澧县城头山史前文化城址、龙山里耶秦汉古城遗址、宁乡出土商周青铜器遗址和道县玉蟾岩史前文化洞穴遗址等。

(7)水上游乐:郴州东江湖、常德柳叶湖、岳阳南湖、益阳胭子湖、长沙石燕湖、攸县酒埠江、湘潭水府庙、古丈栖凤湖和永州潇湘平湖等。

(8)特色漂流:永顺猛洞河、张家界茅岩河、郴州东江、通道龙底河、常宁天堂河、新宁扶夷江和祁阳金洞等。

(9)温泉度假:宁乡灰汤、汝城热水、郴州天堂、永兴悦来、慈利江娅、慈利万福、隆回高洲和桃源热市等。

(10)工业观光:吉首湘泉工业文化园、醴陵瓷器工业基地、吉首老爹工业园、湘潭迅达科技园、沅陵凤滩水力发电厂、长沙湘绣博物馆、LG曙光、三一重工和长沙长丰猎豹等。

(11)乡村体验:益阳赫山花乡农家乐、永州富家桥异蛇村、怀化荆坪农家乐、长沙黄兴镇农家乐和张家界绿色大地等。

(12)都市休闲:长沙世界之窗、长沙海底世界、长沙湘江风光带、长沙青竹湖高尔夫俱乐部、长沙田汉大剧院、益阳梓山湖高尔夫俱乐部和常德诗墙等。

4、旅游配套建设与优化。

(l)旅游交通。公路:重点建设连接高速公路出口处与主要旅游区(点)的高等级旅游公路,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十一五”旅游交通建设的重点。铁路:抓紧张家界火车站、韶山火车站、长沙火车站、郴州火车站的改造提质。增开各中心城市至省内主要旅游区的旅游专列。航空:进一步完善长沙黄花机场的配套设施,完成张家界荷花机场改扩建,尽快提高航空接待能力。在巩固已有航线的基础上,新辟一批国际国内航线,建立便捷的空中旅游走廊。水运:开通水上休闲旅游线路以及沿湘江风光带水上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大型豪华旅游船,扩大水上旅游市场

(2)旅游娱乐。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和民间艺术表演节目,丰富旅游区的文化内涵。

(3)旅游购物。重视旅游商品开发的创新,注重旅游商品特色,实现旅游商品系列化、品牌化。引导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点)建设旅游商品购物场所。

(4)旅游餐饮。体现湖湘文化和多元特色,丰富饮食文化。全省要评定一批“旅游餐饮示范点”和重点建设“美食一条街”,推出美味可口的地方特色餐饮

(5)旅游信息。实施旅游行政办公网、旅游行业管理业务网、公众信息网和旅游综合数据库工程,建立以优秀旅游城市和黄金周信息预报点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以及旅

游统计卫星账户,全面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和运营。

(6)旅游厕所。根据《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依据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原则,符合旅游区(点)规划的要求,建设一批旅游生态厕所和主题厕所。

5、旅游人才教育与培训。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宏观调控职能,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营造有利于旅游人才成长的市场环境。全面推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行政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到“十一五”末,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以上,具有大中专文化以上水平的达到80%以上,中高级管理人员中,90%以上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30%以上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力争实现全行业从业人员100%持证上岗,旅行社总经理和部门经理100%取得任职资格证书,饭店从业人员100%取得岗位培训和技术等级证书。

四、“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主要措施

(一)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和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把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重点项目、旅游区的干线公路建设、旅游宣传报道、旅游市场监管等工作,纳入本部门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逐年增加服务业引导资金和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共同为旅游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强化持续发展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把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力求实现资源环境贡献与消耗比的最优化,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三)优化旅游投资环境,拓宽建设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开市场,搞好服务。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本运作,加快旅游开发步伐,提高旅游开发水平。要大力引进大型旅游企业、强势品牌,通过独资、参股、品牌连锁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境内外、省内外资金进入湖南旅游市场。

(四)创新宣传促销手段,大力培育旅游市场。努力构建旅游宣传促销体系,精心策划旅游主题活动,高度重视总体策划和形象传播在旅游宣传促销中的作用。进一步调动企业和媒体的积极性,整合宣传资源,坚持联合促销。建设一批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完善散客服务体系。

(五)加大旅游扶贫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大旅游扶贫工作力度,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开发一批古村、古镇、古民居的旅游项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加快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14篇:黄冈市产业招商规划

黄冈市产业招商规划

为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抓好我市产业招,实现引进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大突破,特制定以下规划。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全市围绕“三个支柱,七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力争用3-5年时间,引进一批拉长产业链、做强大产业的项目。做大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医药化工三个支柱产业,各达到千亿元规模;发展壮大食品饮料、现代服务产业,各达到500亿元规模;培育发展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汽车配件、船舶重工产业,各达到200亿元规模。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以上。

(二)年度目标

2013年全市10个重点产业力争新引进重点项目300个,合同资金1000亿元,新开工项目150个,当年引进项目实际到资额300亿元。其中,市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6个,协议投资200亿元以上,实际到资60亿元以上。

二、行动措施

(一)成立工作专班

1 采取市级领导“带部门、包行业、定任务、结硬账”的方式,对“三个支柱,七大重点”产业,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工作目标、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市直部门负责、一批市直部门参加,一个专班推进、一笔经费保障,一个办法考核、一抓到底”的十个一的要求,成立10大产业招商分局,其中,(1)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招商分局设在市农业局,由市农办、市粮食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水产局、市农机局共同组成招商专班;(2)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分局设在市文化局,由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市广电局、市教育局、市委党校、市民宗局共同组成招商专班;(3)医药化工产业分局设在市招商局,由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国土局、市药监局共同组成招商专班;(4)现代服务业设在市商务局,由市计生委、市公积金中心、市人防办、市人行、市银监局共同组成招商专班;

(5)食品饮料在黄冈经济开发区,由市城管局、市卫生局、市园林局、团市委、市民宗局、市地税局共同组成招商专班。 (6)光电信息产业招商分局设在市科技局,由市委组织部、市规划局、市审计局、市住建委、市台办、市科协共同组成招商专班;(7)汽车配件产业招商分局设在市发改委,由市总工会、市扶贫办、市外侨局、市法制办、市质监局共同组成招商专班;(8)纺织服装产业招商分局设在市委统战

2 部,由市委办、市工商联、市直工委、市老干局、市妇联、市供销社共同组成招商专班。(9)船舶重工产业招商分局设在市交通局,由市驻京办、市公积金中心、市人防办、市法制办、市国税局共同组成招商专班;(10)装备制造(对接军工)产业招商分局设在市经信委,由市交通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人防办、市统计局共同组成招商专班。

各招商分局主抓市区,联系相关各县市区产业布局。市招商局对各分局工作予以指导。各分局以自己产业为主,兼顾其他产业。各县市区结合自己的产业特点成立相应工作专班。

(二)明确招商重点

1、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1)生产现状。一是以中粮集团油脂等为主的粮油加工产业;二是以浠水小龙虾、黄梅青虾、黄州水产、太泊湖水产为主的水产品加工产业;三是以英山茶叶、罗田板栗、蕲春稻米等产品为主的茶叶果蔬大米加工产业。

(2)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中粮百亿产业园项目,全力支持中粮油脂做大做强,力争5年内形成100万吨油脂生产能力;努力承接中绿食品、希望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大型粮油深加工,大型水产品流通,果蔬深加工,茶油、茶叶精深加工等配套项目。

3 (3)招商重点方向及项目落户地区。主要面向香港、台湾、广东、浙江、山东、四川等地和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中国花卉苗木协会。重点引进落户到:各县市区。

2、文化旅游产业

(1)产业现状。一是形成了以红色革命为主的红色旅游;二是形成以大别山生态为主的绿色旅游;三是形成了以佛教祖庭为主的禅宗文化;四是形成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五是形成了以黄冈中学为代表的高考文化。

(2)发展目标。根据黄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大别山山水资源抓好红色旅游、绿色旅游的资源开发。按照“5+X”布局好文化产业。加快恒天集团黄冈文化产业基地和一批文化产业项目落户。

(3)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北京、浙江、广东等纺文化产业发达地区。重点引进落户到:黄州区、红安、麻城市、英山县、罗田县、黄梅县、蕲春县等。

3、医药化工产业

(1)产业现状。一是以广济药业核黄素、银河阿迪甲硝锉、华阳生化肉碱等原料药产业;二是引进了中石油建设黄冈500万方/天LNG项目;三是青江化工硫酸及钛白粉产业;四是黄冈化工园一批精细化工产业;五是祥云化工等肥料产业。

4 (2)发展目标。抓住黄冈500万方/天LNG投产契机,利用排放冷气推进冷能产业园建设,到2017年引进利用冷能企业20家,产值到达100亿元;抓住武汉青江化工20万吨硫酸和金麒麟钛业投产机遇,引进落户钛白粉加工企业5家以上,产值达到100亿元规模。围绕武汉80万吨乙烯加快引进配套及下游企业、力争产值达到50亿元。重点发展石油树脂、溶剂油、芳烃油、芳烃溶剂、三甲苯、四甲苯等产业链下游产品。加快基础化工企业的引进。配套引进一批精细化工企业。

(3)招商重点方向及项目落户地区。主要面向广东、浙江、山东、武汉等地和中国化工行业协会。重点跟踪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化工企业。重点引进落户到:黄冈化工园、武穴市、浠水县。

4、食品饮料产业

(1)产业现状。一是以南京雨润、佳农食品为主的肉禽加工产业;二是以伊利集团、娃哈哈集团为主的乳制品加工产业;三是以融园食品产业园、上海上好佳等为主的食品产业。

(2)发展目标。做大融园食品产业园,到2017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做强伊利乳业、汇源果汁等一批饮料企业。

5 (3)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香港、台湾、广东、浙江、山东、四川等,跟踪广州王老吉集团、加多宝集团、承德露露集团、福建达利园集团等重点企业和中国食品行业协会。重点引进落户到:黄冈经济开发区、红安县、罗田县、浠水县。

5、现代服务业

(1)产业现状。一是楚江物流等一批武汉新港黄冈物流企业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二是以黄商集团、中百仓储等为主的一批商贸零售企业;三是一批酒店餐饮服务业;四是各县市区一批建材、水产等专业交易市场。

(2)发展目标。加快武汉新港沿江码头港口建设,达到1000万吨吞吐量规模;引进商业连锁、专业市场。;加快市区一批五星级酒店建设和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3)招商重点方向及明显落户地区。主要面向浙江、广东、上海引进大型物流码头和中南地区汽车物流转运中心;引进大润发、居然之家等大型龙头企业。重点引进落户到:各县市区。

6、纺织服装产业

(1)产业现状。一是以蕲春县、黄梅县、黄州区为主的服装产业集群;二是以龙感湖管理区为主的棉纺产业集群; 三是稳健集团为主的无纺布产业。四是飞客国际装为

6 主的体育运动服。目前全市纱锭80万锭,布机3000多台,印染生产线5条,服装年生产能力2.3亿件套。

(2)发展目标。努力承接浙江杭州湾新区一批化纤企业;以飞客国际为龙头,加快引进福建运动服装。积极引进粘胶类无纺布类产品开发、梭织服装及针织服装系列产品开发和大型纺织服装市场等配套项目。至2017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达到200亿元规模;化纤达到50亿元规模。

(3)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山东等纺织服装业发达地区和中国纺织服装协会。重点引进落户到:黄州区、龙感湖管理区、蕲春县、麻城市、黄梅县等。

7、装备制造产业

(1)产业现状。有占全国50%以上市场份额的窑炉热工和团风县的中国中部钢构生产基地及行星传动减速机、数控机床、纺织机械、重钢、钢构等一批装备企业和正在建设的宁波装备产业园等。

(2)发展目标。做强窑炉热工产业,到2017年达到100产业规模。积极引进焊割机械制造,提升钢构加工企业科技含量,加快宁波装备产业园招商,做大数控机床、纺织机械、重钢企业规模。

7 (3)招商重点方向及项目落户地区。主要面向浙江、江苏、广东。重点引进落户到:黄州区、红安县、团风县、武穴市、浠水县等。

8、光电信息产业

(1)产业现状。一是以长耀明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太阳能固定架为主的太阳能配件生产;二是以武汉梅曼激光焊割机床为主的激光生产;三是以蕲春节能灯产业园和市区LED产业园为主的节能产业;四是黄冈电子商务为主的信息产业。

(2)发展目标。围绕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太阳能光热联盟加快引进太阳能光热企业,加快建设太阳能光热产业园。围绕引进梅曼激光等企业,加强与武汉东湖高新合作,加快建设激光等光电子产业园。瞄准富士康集团、中国电子集团、中国电科集团、中国西电集团、台湾台达电子等大型企业,引进一批电子企业到黄冈落户。至2017年,太阳能光热产业达到50亿元规模;激光产业达到20亿元规模。电子信息产业达到100亿元。

(3)招商重点方向及项目落户地区。主要面向日韩、台湾、香港、广东、深圳、江苏、浙江等地和中国电子企业协会。重点引进落户到:黄州区、蕲春县、浠水县、团风县等。

9、汽车配件产业

(1)产业现状。全市目前拥有汽车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近30家(其中规模以上15家),其中行星减速机公司正在与中关村合作生产汽车节能变速箱。

(2)发展目标。推进做大汽车节能变速箱企业,全市引进汽车电子制动、倒车雷达、导航仪生产和汽车零配件专业市场建设企业到达100家,形成100亿元规模。

(3)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香港、上海、江苏、武汉、浙江、四川等地和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中国汽车行业协会。重点引进落户到:黄州区、麻城市、红安县、蕲春县等。

10、船舶重工产业

(1)产业现状。我市是长江流域中部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拥有华海造船、南华江北造船、鄂海造船、海明星造船等规模以上造船企业13家,全市船舶生产能力超过300万载重吨。引进了中船重工712所建设舰船大功率电池项目。

(2)发展目标。努力承接中船重工、中国船舶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引进船用舾装件制造、船用配套设备制造等配套项目。加快中船重工712所黄冈军民结合产业园建设,到2017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加快引进中船重工70

1、711所,形成船舶军工产业园区。

9 (3)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浙江、江苏、福建、上海、武汉等地。重点引进落户到:黄州区、武穴市、浠水县、黄梅县等。

(三)建立工作机制。

1、信息反馈共享机制。各分局每月要将产业招商信息及时上报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招商局),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汇总。有投资意向的招商信息要及时与各县市区沟通,共同做好对接洽谈和项目跟踪,重大项目信息提请挂帅市领导进一步推进。每月组织召开产业链招商分局工作例会,汇报工作,交流信息,确保产业链招商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2、飞地经济利益分成机制。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项目要对外一起抓,引进再分家。打破划地为牢、各自为阵的做法,在市区或适合的县市设立项目园区,接纳各县市区引进的不宜落户的项目,对利益按比例进行分成。

3、项目信息奖励机制。对提供5000万元以上项目信息的个人在项目正式签约时给予1万元奖励,签约时当场发放。重大项目提高奖励比例。

4、督办检查考核机制。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分局产业规划编制、驻外招商、项目跟踪、合同签约、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进度等情况进行督办,并每月通报一 10 次。年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市有关部门,对各分局工作进行年度考核。

三、工作安排

按照一个季度开展一次项目集中签约、一次项目集中开工、一次招商推进会、一次招商引资现场会,安排全年招商工作。按照时间节点,以招商活动和项目推进为主线,绘制2013年招商引资工作行动路线图。其中,全市参加的招商活动:

7月份:农业专题招商推介签约活动。重点配合市农业招商分局举办全市农业项目招商推介会,邀请知名企业来黄冈考察投资。

8月份:文化旅游专题招商推介签约活动。重点配合市文化、旅游招商分局举办全市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推介会,邀请知名企业来黄冈考察投资。

9月份:综合招商。市招商局在浙江(或深圳)举办一次全市大型招商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工作目标、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市直部门负责、一批市直部门参加,一个专班推进、一笔经费保障,一个办法考核、一抓到底”的方式,建立责任明确、务实高效的产业招商机制。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产业招

11 商工作,负责产业招商的调度、督查和考核等工作。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产业链招商工作第一责任人,一名领导班子成员任分局局长,并从各参与部门抽调1名熟悉经济工作的优秀干部全脱产从事产业链招商工作,为保障产业链招商工作和项目跟踪服务的连续性,原则上一定三年不变。

(二)强化支持加大激励。一是设立产业招商专项经费。市财政从2013年开始每年新增预算2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产业招商组团活动安排及考核奖励。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建立项目引进地和落户地的招商引资成绩和税收利益分享机制,调动多方积极性。

(三)强化保障倾力服务。一是建立优先保障机制,引导资源向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一要优先保障用地,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建立集约、高效、合理的用地机制,为产业链项目落地提供土地保障;二要优先保障融资,建立强有力的产业项目投融资机制,创新融资模式,积极支持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落户及企业的做大做强;三要优先保障用工,加大用工服务力度,对重点骨干企业及重点产业项目的新增用工,给予用工培训,优先满足重点产业项目用工需求;四要优先保障十大产业集群国家、省市扶持资金项目的申报;五要加大十大集群产业的宣传力度,打造注意力经济;六要建立健全十大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避免恶性竞争。二是加强后勤保障。各责任单位

12 要为分局提供必要的交通、通讯、办公条件和工作经费,并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分局招商干部,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市财政局要按季度提前向各分局预拨招商工作经费。

(四)强化考核加强引导。一是针对各县(市、区),将产业招商纳入市招商引资考评体系,科学细化产业招商考核指标,通过科学考核引导项目向十大产业集聚;二是针对各市直部门,将产业招商工作纳入市直部门年度目标责任管理,作为加分项考核,按照与县(市、区)不重复考核、不分享指标的原则,对年内独立引进且开工建设的十大产业重大项目,予以加分奖励。被评为产业招商先进单位的干部职工奖励一个月的全额工资。

(五)强化活动科学对接。一是强化活动。十大产业集群挂点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县区要围绕各自产业,精心研究,通过“走出去”在产业重点转移地区每年至少筹划一次专题产业招商活动;通过“请进来”在产业重点承接县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产业论坛活动。二是科学对接。加强产业链对接,认真做好“补链”、“增链”、“壮链”工作;加强项目对接,围绕全市现有产业和骨干企业,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科学制定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可行性强的产业招商指导目录;加强园区对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六)强化督促狠抓落实。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领导小组按照“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考核”的督查工作机制,全面调度各县(市、区)及各产业招商分局的工作落实情况。对于十大产业招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十大产业招商分析会,调度督查,总结排位,并在媒体上通报,年终进行十大产业招商督办检查,比变化、比效果。通过调度、督查、考核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竞相争先的产业招商氛围。

二〇一三年一月三日

第15篇:新农村建设产业规划

XXXXXXXXXXXXXXXXXX新农村建设产业

规划

第一章 概况

一、自然情况

XXXXXXXXXXXX地处xx高速公路及藉河以北干旱山区,山大沟深,交通极不便利。年平均气温10.9度,年光照总长2098.7小时,年降水量507.6毫米,无霜期184天,地貌以黄棉土为主。XXXXXX为一个完整的行政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计458户2360人,其中劳动力1120人,耕地面积2381.3亩(其中山地2181.3亩、川地200亩),现有各种农用车 110辆,木工车床150台。

1992年XXXXXX被甘肃省地勘局确定为地质灾害易发区,通过各级组织的努力,有280户村民已陆续搬迁至山下新村,受“5.12”汶川地震影响,市、区将其列为灾后重建整村搬迁村。通过一年的努力,截止现在,全村剩余的153户村民已全部搬至新村。

二、产业发展现状

XXXXXX由于受自然条件及思想观念的制约,至今没有形成具有完整规模的产业,现有的产业比较单

一、原始,没有很好的组织,挖掘。至2008年底全村共有各种果品面积亩,这些果品主要用于自给自足,剩余的部分果品用肩挑,车推走向市场,经济效益甚微。有极少数村民的果品质量极佳,但由于数量少吸引不来客商,使得这些果农没有叫价权,果品也卖不上好价钱。早年XXXXXX就有“木匠之村”的美称,可以说家家有木匠、人人会木工,凭借这祖传的手

艺,近几年XXXXXX逐步形成了房屋建筑家居装修、室内外粉刷、家具加工、油漆彩绘等一些产业,另外,在XXXXXX桥南建材市场还有XXXXXX一支近百人的劳务大军,正是这些劳务产业及劳务大军的出现给原本贫穷落后的XXXXXX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到2008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0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

三、基础设施现状

XXXXXX在2008年被确定为灾后重建整村搬迁村后,按照科学规划、统一建设、实事求是的总体思路,从新村的选址规划,到工程的施工都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以群众利益为根本目的的原则,从而形成了现在XXXXXX新村的环村道路,进村主干道已全部硬化,户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生活用电工程全部竣工,家家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木或砖混结构的新居,村民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产业的培植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

四、社会事业现状

XXXXXX现有完全小学一所,建筑面积 600平方米,老师14名,其中一级1名,在校学生218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现有村级卫生所 1所,面积20平方米,从业人数1人,私人诊所 3 处,2008年农村新合医疗参合率90.3%,兽医站1所,现在村干部 5 人,由于整村搬迁新村委会办公室还未建成,XXXXXX没有村办企业及其他收入,村集体也就没资金积累,对于一些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和科技培训、文化图书、敬老院、活动室、文娱活动等都没有开展,严重地影响着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

该村目前有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网络覆盖全村95%的村民,全村共有电脑25台。

五、优劣势分析

(一)XXXXXX大道的规划设进在XXXXXX通过,这将给XXXXXX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加上该村地处XXXXXX中心地段,XXXXXX高速旁,所以XXXXXX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是相当明显的。

(二)XXXXXX的光照、气温、水质、土质、森林都非常适合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

(三)政策优势,由于XXXXXX是灾后重建整村搬迁村,各级政府、领导都非常关注,整合多项政策给于扶持,目前该村的小巷道硬化项,通村硬化项目,人饮项目电网改造项目都在申报、审批中。

(四)产业及经济优势。该村的劳务产业、家装、粉刷、油漆、木加工等劳务品牌已逐步形成,另外百顷塬土地都是该村强大的经济支撑。

(五)劣势

1, 目前交通状况严重制约本村经济的发展,

2、村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不能紧跟当前形势。

3、水利设施不完善,不能扶持产业的发展和支柱产业的结构调整。

第二章发展思路目标

一、发展思路

XXXXXX要按照“树立发展观念,狠抓产业培植,美化村容村貌,倡导精神文明,推动政治民主,构建和谐XXXXXX”的整体思路,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的原则,将XXXXXX产业发展在规划期末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将XXXXXX建设成“交通网络纵横,瓜果飘香迷人,家畜家禽成群,旅游观光成型”的环境整洁、民风淳朴、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的新XXXXXX。规划期内使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4200元。

第三章 规划范围、期限、依据

一、规划范围

规划内容范围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精神文明及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规划区域产业包括全村所有的行政区域的耕地。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基限为2009年,规划期限为4年,展望5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4年,远期为2015——2019年。

三、规划依据

1、《XXXXXXXXX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贵乎纲要》

2、《XXXXXXXXXXXX新农村建设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3、《XXXXXXXXXXXX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4、《XXXXXXXXXXXX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大纲》

5、《XXXXXX南山五万亩XXXXXX苹果基地建设规划》

6、《XXXXXX城市建设规划》

第四章建设重点

一、产业规划

1、利用五年时间,预计投资38万元,在半山赵集湾发展优质XXXXXX苹果1000亩,做为XXXXXX的主导产业

2、将旧村进行平整,投资300万元,大力发展养殖业,半山种植蔬菜,用种植的蔬菜饲养家畜家禽,发展绿色肉类基地。

3、百顷塬1500亩土地进行流转,招商引资,引进客商,发展休闲娱乐旅游业,预计一期投资550万元。

二、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规划:整修现有的XXXXXX——赵集湾的道路,路面加宽至6米,长3公里,开挖排水渠3公里,选用沙石铺垫,总投资15万元。

2、新修新村至北倾塬的道路3公里,路面宽6米,设计桥涵洞6座,预计投资30万元。

3、水利规划:建成四级提灌工程,扬程550米,建成后可灌溉近2500亩土地,新修灌溉主渠4公里,支渠10公里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预计总投资200万元。

三、村庄建设规划

1、建成村委会综合办公大楼,一楼为商业门店,二楼办公。

计投资10万元。

2、栽植风景树800株,安装路灯60盏,预计总投资8万元。

3、硬化村内小巷道1200米,预计投资24万元。

四、社会事业规划

1、新建120平方米的村卫生所。需投资12万元。

2、新建150平方米的幼儿园一所,预计投资16万元。

3、在新村中心地带新建150平方米的超市一处,预计投资18万元。

五、农民培训规划

用四至五年时间培训新农民1000人次,需投资培训费3万元。

第16篇:宝山区产业规划(推荐)

宝山区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 宝山区规划局作者:发布时间: 2008年03月21日14:0

2规划原则

坚持“

二、

三、一”产业发展方针,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动力,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以精品钢和航运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培育以房地产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产业集群以及具有潜力的休闲度假产业集群,强化教育研发功能,逐步形成上海西北部科教研发基地。

区域产业布局

从上海市域产业布局整体出发,积极发挥区域优势和现有基础,按照地域紧密度和产业关联度,合理布局,集约发展。整个宝山区域产业布局

共分四个区域。

外环线以南即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学科研产业园区、港口物流及与城市居住相关的第三产业;调整置换现有污

染产业,逐步向都市型产业发展和向北部产业区转移。

外环线郊环线之间即宝山新城区域。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商贸、商务办公、房地产以及文化教育和体育等产业。郊环线以北区域。 以宝山工业园区北区和宝钢为核心,建成全国重

要的精品钢及其延伸业基地。

工业园区布局

规划贯彻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整合

梳理现有工业园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工业园区。

区域内形成“1(国家特大型企业)+2(市级)+1(区级)”产业

布局结构。

国家特大型企业:宝钢。规划范围面积为26平方公里。

市级工业园区:吴淞产业区、宝山工业园区(南区、北区),规划面积分别为16平方公里、31.5平方公里(南区4.5平方公里、北区27平方公里)。宝山工业园区(北区)含2.5平方公里区级工业用地。区级工业园区:月杨工业园区(含顾村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

方公里(其中顾村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

第二产业

以精品钢及其延伸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益。积极发展新材料和都市型工业,基本形成与上海工业新高地相适应、又有宝山特点的工业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和总体实力。加快宝山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功能及空间整合,加快建设宝山工业园区(北区、南区)和月杨工业园区。月杨工业园区在现状月浦、杨行工业园区用地基础上集约发展,加快现状罗店、顾村等工业园区内工业企业向宝山工业园区和月杨工业园区的集中。促进科技产业化步伐,积极发

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配套加工业。

第三产业

促进第三产业领域扩大、层次提升、功能完善。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钢铁研发设计、贸易会展、物流配送、文化创意等方面形成宝山独特的竞争优势;提升发展基础性服务业,努力提升商贸、房地产、物流、金融等基础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能级;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会展业、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积极引进咨询、评估等专业服务业、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等;推进现代

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农业

坚持“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装备农业,推进宝山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

重点建设罗店、罗泾现代生态农业开发园区。

第17篇:姚安县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姚安县农业特色产业规划

编制说明

为抓好姚安县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及时成立姚安县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工作小组。分别从县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烟草公司抽调精干专业技术人员做好规划工作。规划组分两个小组于2008年8月13日-8月16日深入全县9个乡镇同乡镇领导共同研究,乡镇认真填报《农业特色产业规划表》,按期完成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工作。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 科学发展观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突出实施强农稳县战略,着力建设和谐姚安、文化姚安、活力姚安、平安姚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因地制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创新工作方法,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围绕培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目标,着力培植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姚安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规划目标任务

以全县土地详查面积28.8万亩为基础,全县规划农作物种植面积每年23.5万亩。其中优质烟12万亩(轮作两年,每年6万亩)、优质稻5万亩、蚕桑4万亩、蔬菜5万亩、葡萄6万亩。全县规划优质核桃面积25万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50万平方米。

三、规划原则

(一)因地制宜,择优布局的原则

以各乡镇土地详查面积为基础,在认真分析和研究乡镇、村组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配合乡镇认真分析,科学合理布局各个产业,切实处理好粮、烟、桑、葡萄种植争地矛盾,使各个产业布局合理,为优质烟、优质稻、蔬菜、蚕桑、葡萄产业良性发 1

展打好坚实基础。

(二)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

根据各个产业发展的要求,规划发展原则上在确保葡萄种植面积基础上实行集中连片规划优质烟、优质稻、蔬菜、蚕桑种植地块,以利于规范管理,提高种植效益。

(三)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

在种植管理上,突出良种良法相配套,栽管并重,以效益为核心,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具体内容

通过认真规划,合理布局各个产业,全县规划水稻、烤烟、蚕桑、蔬菜、葡萄种植面积每年23.5万亩,其中: 规划优质烟种植面积12万亩(每年6万亩)、规划优质稻种植面积5万亩、规划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规划蚕桑种植面积4万亩、规划葡萄种植面积6万亩。全县规划优质核桃面积25万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50万平方米。具体规划内容如下:

栋川镇:规划涉及21个村(居)委会。规划水稻种植面积12300亩、烤烟种植面积27000亩 (每年13500亩)、蚕桑种植面积8870亩、蔬菜种植面积22789亩、葡萄种植面积40678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9000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110000平方米。

光禄镇:规划涉及11个村委会。规划水稻种植面积5750亩、烤烟种植面积12450亩(每年6225亩,含草海监区每年1500亩)、蚕桑种植面积8170.5亩、蔬菜种植面积2700亩、葡萄种植面积13471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11000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80000平方米。

太平镇:规划涉及5个村委会。规划水稻种植面积3400亩、烤烟种植面积9000亩(每年4500亩)、蚕桑种植面积1719亩、蔬菜种植面积3862亩、葡萄种植面积1229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26000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40000平方米。

弥兴镇:规划涉及8个村委会。规划水稻种植面积7690亩、烤烟种植面积20000亩(每年10000亩)、蚕桑种植面积7690亩、蔬菜种植面积3250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16000亩、规划食用

菌种植面积210000平方米。

官屯乡:规划涉及8个村委会。规划水稻种植面积7504亩、烤烟种植面积15550亩(每年7775亩)、蚕桑种植面积5009.7亩、蔬菜种植面积2700亩、葡萄种植面积4618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47000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60000平方米。

大河口乡:规划涉及6个村委会。水稻种植面积5600亩、烤烟种植面积13000亩(每年6500亩)、蚕桑种植面积12020亩、蔬菜种植面积2500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29000亩。

前场镇:规划涉及9个村委会。水稻种植面积3100亩、烤烟种植面积14000亩(每年7000亩)、蚕桑种植面积1839.6亩、蔬菜种植面积8000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46000亩。

适中乡:规划涉及4个村委会。水稻种植面积2750亩、烤烟种植面积5000亩(每年2500亩)、蚕桑种植面积2502亩、蔬菜种植面积2800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25000亩。

左门乡:规划涉及5个村委会。水稻种植面积1906亩、烤烟种植面积4000亩、蚕桑种植面积850.3亩、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41000亩。

五、关于规划土地面积的说明

(一)乡镇规划情况。各乡镇在规划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上,主要依据县统计局提供的各乡有镇常年耕地统计面积17.6万亩,常年种植大春作物22万亩,小春作物12万亩来进行规划。通过认真规划,合理布局各个产业,全县落实水稻、烤烟、蚕桑、蔬菜、葡萄种植面积23.14万亩,其中: 规划优质烟种植面积

5.29万亩、规划优质稻种植面积4.33万亩、规划蔬菜种植面积

3.96万亩、规划蚕桑种植面积3.56万亩、规划葡萄种植面积6.00万亩。

(二)县级综合考虑调整情况。围绕全县土地详查面积28.8万亩为基础,充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在确保粮食安全和烤烟、蚕桑、葡萄面积不减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五大农业特色产业。通过认真分析各乡镇土地详查耕地现状,做到宜粮则粮,宜烟则烟,宜桑则桑,确定农业特色产业规划面积为每年23.5万亩,其中:

规划优质烟种植面积12万亩(每年6万亩)、规划优质稻种植面积5万亩、规划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规划蚕桑种植面积4万亩、规划葡萄种植面积6万亩。全县规划优质核桃面积25万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50万平方米。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18篇:兰州新区产业规划

兰州新区产业规划

1、生态农业:以现代科技农业生产为主,依托新区生态资源,打造生产、观光、体验、休闲和防护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区。

2、石油化工:石油储运、炼化、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和制造、石化物流。

3、装备制造:高端专业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机械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制造。

4、新材料制造:新能源装备与产品的研发和制造。

5、生物医药:“特色中藏药”、“新型生物医药”等特色医药产业。

6、高新技术:依托兰州市国家级高端基础科研基地和高等教育机构优势,打造兰州市科研成果转化、先进技术引进、信息产业提升基地。

7、第三产业:行政、文化、商业、旅游、科研、教育、体育及临空总部基地、商务会展基地、商务会展基地商务旅游服务和金融服务等现在服务业。

8、生态林业:以生态林业为主结合山区生态资源和交通优势,发展观光型和体验型旅游业等生态休闲业。

9、轻型制造业:纺织、皮革、服装和食品加工为主。

10、临空加工与物流产业:依托铁路、公路、空港等交通优势条件,规划构建临空物流园和临空保税加工园区。

第19篇:山东省五大产业规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鲁

政发〔2010〕81号)

为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再创我省农业发展新优势,现就全省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五大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再创我省农业发展新优势,现就全省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五大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五大产业振兴的重大意义

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等产业,是我省传统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各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全省五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超过25%。五大产业在农业领域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我省五大产业发展也面临严峻形势,产业的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产业和品种优势受到挑战;结构层次偏低、质量效益不高、资源消耗过度等问题进一步显现。推进五大产业振兴,对加快培植高端高质高效农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发展理念,理顺发展思路,把振兴五大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超前谋划,顺势而为,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二、进一步明确五大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重点园区、重点品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四大重点”,健全完善扶持机制,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强化社会化服务,提升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产业加工增值能力,大幅度提高五大产业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二)基本原则。坚持高端定位,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现有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坚持科技先行,创新发展动力,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市场引导,完善工作机制,搞好示范带动,进一步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坚持统筹兼顾,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五大产业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发展。

(三)任务目标。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在全省建成一批产出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示范作用大,以五大产业综合提升为主体的高标准生产基地和园区,扶持一批素质高、发展快、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质量好、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规划到2015年,五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农民通过五大产业振兴年人均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

三、准确把握五大产业振兴重点

(一)蔬菜产业。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栽培水平,加快保护地设施的更新改造和换代升级,推广新型设施和覆盖材料。优化设施蔬菜区域布局,建设鲁北地区以京津为主要市场的优质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鲁南地区面向江浙沪的优质、高端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和大型蔬菜仓储物流中心。突出发展特色产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培育传统名牌产品,大力开发新兴区域性名特优产品。加大出口蔬菜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在食用菌优势产区,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一批规范化菌种繁育基地,发展一批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建设蔬菜(食用菌)种业研发基地,创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加快蔬菜(食用菌)种子国产化、名优品种改良国际化步伐。到2015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左右,设施蔬菜面积扩大到1500万亩,蔬菜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建设1000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100个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和改造300处蔬菜批发市场;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达到300万吨,总产值200亿元,升级改造食用菌菇房70万个,建设100个高标准示范园区。

(二)渔业。加快实施渔业“双十工程”。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稳定常规品种,巩固出口品种,壮大名优品种。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建设东部沿海现代渔业主导区,从浅海滩涂向深海拓展,鼓励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建设黄河三角洲现代渔业示范区、湖库生态渔业示范区和沿黄生态渔业产业带。积极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打造山东近海海洋牧场。实施渔船标准化改造,提高海洋捕捞质量和效能。积极推进远洋渔业结构调整,巩固提高过洋性渔业,加快发展大洋性渔业。巩固渔业来料加工,扩大本地产品加工出口。完善现代物流营销体系,集中打造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物流集散基地。深度挖掘齐鲁渔文化,做大做强渔业休闲产业。到2015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80万吨,渔业增加值达860亿元;建设万亩以上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园区100处,建成标准化生态养殖池塘500万亩,发展岸基工厂化养殖1000万平方米、深海网箱4000个,底播面积800万亩,配备冷冻设备的大马力渔船发展到1000艘,建设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5处,渔业休闲度假基地1000处。

(三)畜牧业。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巩固生猪、家禽等优势品种,大力发展食草型畜禽。加强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站建设。加强地方畜禽品种保护,重点支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利用保护与开发。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冷链体系建设。加强入境种畜禽隔离检疫场所的建设和维护。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山东半岛高端禽肉产品出口加工区、鲁中南生猪生态生产区、沿高速公路奶牛健康养殖区、沿黄肉牛肉羊高质高效产业区和黄河三角洲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等“五大产业区”建设。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00万吨、420万吨、800万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工业饲料产量达到2350万吨,产值900亿元。建设畜禽标准化示范基地2500个,大型育种场或良种繁育场200个。

(四)果业。以苹果产业为重点,着力建设胶东半岛和沂蒙山区两大苹果优势区域,更新一批老龄果园,改造一批郁闭果园。以枣、板栗、核桃等干果为重点,着力建设鲁中南板栗、核桃优势产区,改造一批老龄、低产园。加大对地方优良果品品牌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以苹果、梨、葡萄、桃四大水果,枣、板栗、核桃三大干果为重点,创建一批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带动全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搞好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大品种培育和引进力度,建设一批省级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和县级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到2015年,全省水果面积恢复到12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苹果600万亩以上、产量1100万吨以上,水果年产值达到800亿元;干果面积发展到760万亩,良种化率达到70%以上,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达到150亿元。

(五)苗木花卉产业。搞好苗木花卉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培育苗木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优良品种。加快特色苗木花卉示范园区建设,打造苗木花卉特色街道、特色村镇,实现产业与文化的融合。提高苗木花卉设施栽培比例,提升花卉深加工产业开发水平。整合苗木花卉营销资源,推进苗木花卉市场建设。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做大做强青州花博会、昌邑苗交会、菏泽牡丹国际花会等活动。到2015年,全省苗木生产面积保持稳定,花卉种植面积扩大50%以上,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亿平方米,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30万亩,总产值300亿元以上;苗木花卉自主创新品种达到100个;新建苗木花卉生产示范基地50处,高科技创新园20处。

四、强化政策措施落实,确保五大产业振兴取得实效

(一)加大政府投入。制定促进五大产业振兴的财政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补助、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省财政将在整合现有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基地开发、园区建设、示范项目、特色产品和名牌培育等。各级政府也要加大财政投入,明确支持重点。按照分级负责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五大产业振兴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五大产业振兴。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发挥最大效益。

(二)强化金融支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围绕促进五大产业振兴,制定具体的金融扶持政策;县域内涉农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当地特色产业的振兴。最大限度执行优惠贷款利率,降低贷款门槛,逐步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加大银企对接力度,优先扶持五大产业基地、标准化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探索建立以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专业化农业担保公司和农业发展基金等为主要形式的农业投融资新模式,在省级建立专业性投融资公司、市级构建区域性特色投融资机构、县级主要完善种养大户间的合作机制,提高融资能力,重点支持五大产业振兴。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增加保险品种,科学确定费率标准,逐步实现全覆盖。

(三)突出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良种培育、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着力解决安全高效生产及产后加工处理等技术难题。整合农业科研资源,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材料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和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培训工程,重点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生产大户的科技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推广和服务能力。以黄河三角洲农业、渔业、畜牧业园区、寿光蔬菜基地等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构建省政府与国家部委、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的合作机制,聚集农业创新资源,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四)强化质量安全。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建设,引导扶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以下简称“三品一标”)认证,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及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大产品检测力度,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健全市场体系。规划建设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的产地、集散地批发市场,推进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供销系统、邮政物流、交通运输、大型商贸、龙头企业五大流通网络,建立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网上交易等现代物流业。加强农产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批发交易市场的网络融合、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信息搜集、研究、发布、预测、预警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六)培育经营主体。充分利用现有农村教育和培训资源,发挥行业培训优势,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区域性产业协会,探索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五大产业振兴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五大产业振兴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农业、海洋与渔业、林业、畜牧兽医、商务、工商、质检、银监等部门参加,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统筹协调产业振兴规划的组织实施。完善五大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并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形成有力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地要把五大产业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农业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五大产业振兴取得实效。

山东省蔬菜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鲁政发〔2010〕81号)

为加快振兴我省蔬菜(含食用菌)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蔬菜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为加快振兴我省蔬菜(含食用菌)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蔬菜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蔬菜产业。我省蔬菜产业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已经成为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优势产业,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蔬菜面积、产量、产值、出口创汇等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全省蔬菜(含瓜类)播种面积3046万亩,总产1.02亿吨,分别占全国的11%和16.6%;总产值1527.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47.4%;出口创汇20.1亿美元,占全国的31.2%;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300万亩,占全国的20%以上,蔬菜产业已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从目前情况看,要实现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推动产业上档次、上水平,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够高,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酸化以及土传病害严重等连作障碍问题日渐突出;棚室设计建造不规范,日光温室更新换代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偏少,部分蔬菜种子大量依靠进口;国内外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压力加大;其他省市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二)食用菌产业。食用菌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效特色朝阳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显著特点。2009年,全省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总产量达到206万吨,总产值达124亿元,出口创汇2.1亿美元,较2000年分别增长了183%、372%、332%,菇农人均食用菌年纯收入8000元以上,食用菌综合指标已跃居全国第二位。但从目前情况看,我省食用菌产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产出能力较低,单位面积产出率比发达国家低40%左右;加工能力不强,加工比例不足30%,且产品大多是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发展滞后;市场开发不够,人均消费量仅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研人员少,经费不足,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行业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理念,以保障市场供应、确保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产业的加工增值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创山东蔬菜产业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坚持产品质量安全第一,实现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坚持规模化发展,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地方名优特产;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努力拓展市场空间。

(三)发展目标。

1.蔬菜产业。到2015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力争扩大到1500万亩左右;蔬菜总产量达到1.1亿吨,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定在20%左右;蔬菜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数量增加30%以上;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率达到65%以上;建设1000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100个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通过蔬菜产业的提升发展,使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300元左右。

2.食用菌产业。到2015年,全省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达到300万吨、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食用菌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建设100个高标准示范园区,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5%以上;食用菌产品加工比重达到45%;创建和培育省级以上名优品牌100个;食用菌亩均收入达到4万元,通过食用菌产业的提升发展,使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150元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蔬菜产业。

1.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以日光温室为龙头,形成日光温室、拱圆大棚和中小拱棚相互衔接和配套的设施蔬菜生产体系、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推广新型设施和覆盖材料,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引进、选育和开发设施专用蔬菜品种;研究和推广现代育苗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和采后处理技术;完善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优化设施蔬菜区域布局,引导各项资源逐步向技术、经济、基础条件好的优势区域集中,提高设施蔬菜产出率。以列入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名单的寿光市、莘县、滕州市、沂南县、苍山县、泰安市岱岳区、青州市、淄博市临淄区、平原县、昌乐县、泗水县、聊城市东昌府区、齐河县、单县、阳谷县、冠县、茌平县、诸城市、金乡县、莱西市、安丘市、商河县、肥城市、枣庄市薛城区、成武县、济阳县、邹城市、胶南市、高唐县、曹县、莒县、沂水县、陵县、广饶县、鱼台县、东阿县、济宁市任城区、定陶县、莒南县、海阳市、临清市、郓城县、莱芜市莱城区、临沂市河东区、高密市、新泰市、高青县、枣庄市峄城区、济南市历城区、枣庄市台儿庄区、费县、昌邑市、临邑县、章丘市、惠民县、莱州市等56个县(市、区)为重点实施区域。

2.挖掘提升地方名产蔬菜。以山东名产蔬菜品牌化为中心,以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苍山大蒜、金乡大蒜、莱芜生姜、章丘大葱、潍县萝卜、胶州大白菜、昌乐西瓜、马家沟芹菜、曹县芦笋、烟台地黄瓜、青州银瓜等为重点,在搜集、整理和保护品种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品质改良和开发利用,推行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营销,充分放大品牌效应。以具有地方名产蔬菜的县(市、区)作为重点实施区域。

3.做深做精加工出口蔬菜。以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为中心,以发展脱水蔬菜、速冻蔬菜、保鲜蔬菜、调理食品等产品为重点,加大出口蔬菜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壮大出口产业集群。以列入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名单的肥城市、莱阳市、高密市、诸城市、安丘市、成武县、莱州市、金乡县、胶州市、临邑县、东明县、昌乐县、莱芜市莱城区、莱西市、曹县、青州市、平度市、滕州市、苍山县、巨野县、广饶县、兖州市、济南市长清区、泰安市岱岳区、临沂市河东区、博兴县、寿光市、郯城县、乐陵市、菏泽市牡丹区、武城县、夏津县、胶南市、单县、即墨市等35个县(市、区)为重点实施区域。

(二)食用菌产业。

1.突出增量提质。着眼于提高食用菌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在香菇优势区(以惠民县、栖霞市、胶南市、淄博市临淄区、平度市、滕州市、日照市岚山区、文登市等为核心地区)、双孢菇优势区(以邹城市、莘县、定陶县、武城县、巨野县、单县、郓城县、平原县、禹城市、新泰市等为核心地区)、金针菇优势区(以青州市、齐河县、苍山县、梁山县、高青县、莱芜市莱城区、高密市、滕州市等为核心地区)、珍稀菇类优势区(以新泰市、冠县、东平县、利津县、邹平县、平阴县、济阳县、蒙阴县、宁阳县、东平县、沂水县、广饶县、泰安市岱岳区、汶上县等为核心地区)、黑(毛)木耳优势区(以费县、莒县、新泰市、鱼台县、金乡县、微山县、梁山县、枣庄市山亭区等为核心地区)、平菇优势区(以聊城市东昌府区、枣庄市台儿庄区、章丘市、寿光市、曲阜市、阳谷县、枣庄市薛城区、昌邑市、禹城市等为核心地区)等优势区域,打造一批集约化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园区,建设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菌种繁育场(基地),扶持一批有特色、专业化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发展一批规模较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厂化生产企业,带动全省食用菌产业尽快步入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轨道。

2.突出增效增收。围绕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壮大一批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出口能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区域性强、覆盖面广的专业化批发市场,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品牌,不断增强食用菌产业的加工增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3.突出科技进步。提升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引进选育一批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新品种,研制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成果、新技术,培养培训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民。

四、政策措施

(一)改善生产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1.加快老旧棚室升级改造。大力推行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新型棚室,科学选用棚室骨架、覆盖材料,提高采光保温性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积极推广机械卷帘、肥水一体化以及食用菌拌料、装袋、接种、喷灌、通风等自动化控制装备,提升机械化操作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力争经过5年努力,全省改造老旧棚室50万个,升级改造率达到80%以上;升级改造食用菌菇房70万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2.大力发展集约化育苗和菌包繁育。培育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先进、销售和服务网络健全的集约化育苗中心和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大幅度提高集约化育苗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比重。省里重点扶持50个年育苗能力3000万株以上的大型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30个年生产能力1000万包以上的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

3.切实改善田间基础设施。在设施蔬菜、地方名产蔬菜集中产区和食用菌重点产区,加强生产道路、排灌沟渠等设施的修整改造,配备必要的水电设施,达到路、水、电齐全,为生产提供保障。

(二)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1.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加强蔬菜良种工程和重大应用技术创新研究实施力度,尽快启动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品精深加工体系等建设项目,创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加快建设蔬菜种业研发基地,加快蔬菜进口种子国产化、名优品种改良国际化步伐;加大食用菌名特优和珍稀品种选育力度,实施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在泰山、沂山、蒙山等十大山脉开展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采集、保护、驯化和开发利用,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集成与推广,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材料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大力实施蔬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组织开展蔬菜提质增效工程,利用5年时间,遴选10项技术成果,在100个蔬菜主产乡(镇)进行转化推广,全面提高项目区蔬菜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在食用菌生产优势区域,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建设100个高标准示范园区,推进菌渣高效利用,构建“动物、植物、食用菌”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着重进行50个新品种展示和20个新技术示范。

3.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实施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培训项目,重点针对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控等开展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核心竞争力,丰富产业技术储备,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三)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通过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加快制订、完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在抓好42个国家级标准园建设的同时,省、市、县(市、区)三级要再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地方蔬菜标准示范园。加快建设一批生态、优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原材料工厂化生产基地;强化产品“三品一标”认证。

2.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和检测点的建设。

3.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违禁添加剂的监测力度,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并及时发布信息。

4.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队伍、制度和条件建设,不断提高监管能力。

(四)深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相结合,加快加工设备的更新改造,促进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重点对保健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化妆品及药品等蔬菜产品进行研制,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500家加工能力强、生产工艺先进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

2.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参加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提高农民社会化组织程度,改变“小、散、低”的传统生产加工方式,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

3.加快市场网络改造升级。加快现有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完善配套设施,规范市场管理,增强服务功能;强化产销衔接,鼓励农贸市场、连锁超市与蔬菜加工、流通企业和生产基地实行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建立市场预警机制,降低市场风险;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搭建市场信息平台,搞好信息服务;建设和改造300处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蔬菜重点产区批发市场。

4.大力开展名优品牌创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巩固老品牌,创建新品牌,打造知名品牌。鼓励蔬菜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三品一标”申请认证,加快品牌创建步伐,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到2015年,培育50个以上国内外知名蔬菜品牌。

(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政策保障能力。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示范园区和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质量监控、技术研发与推广等给予重点扶持。完善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保险机制,逐步扩大保险试点范围和试点险种,降低生产风险。同时,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争取和动员社会资金,增加对产业的支持。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构,协调和指导产业健康发展。在蔬菜主产区,要把产业发展列入当地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支持产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产业加快发展。

第20篇:广州市产业规划资料

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录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一)高端软件

1.面向通信、消费类电子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高清数字电视和智能手机嵌入式软件

2.服务器、桌面操作系统、高性能海量数据库的开发及产业化

3.三维CAD设计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测试(CAT)、辅助制造(CAM)、辅助工程(CAE)系统开发生产,虚拟现实与平台

4.行业应用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在通信、电力、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中文处理软件、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面向互联网、移动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农村信息化、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软件、商务智能软件

5.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数字音视频、智能卡、工业控制、汽车控制、物联网、白色家电等芯片设计

6.软件产品检验检测平台

(二)物联网和云计算

1.物联网感知技术与无线射频(RFID)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2.各种传感器以及智能终端联接的物联网关键设备和系统

3.电力、交通、水利、物流、环保、家居、医疗、安防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

4.物联网商用应用系统与服务运营

5.云计算基础服务设施、超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和服务平台建设 6.云计算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制造业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7.云安全服务平台的研发及产业化 8.高性能计算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开发 9.云计算资源自动调度管理中间件

(三)电子商务

1.电子认证、电子支付、信用、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

2.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加密与电子认证、在线支付、信用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等电子商务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创新

3.综合性和行业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电子商务模式

(四)下一代互联网

1.高端路由器、千兆比以上网络交换机开发与制造

2.基于万兆高性能下一代互联网的芯片、系统以及相关测试设备 3.软交换设备、网关

4.固定、移动融合的多媒体子系统(IMS)设备 5.下一代互联网在科研、商业以及其他重要行业的应用

(五)新一代通信(含移动互联网)

1.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设备、终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2.3G增强/长期演进型技术产品 3.新一代通信网络安全产品与系统

4.通信网络设备、智能天线及配套覆盖系统、智能终端、芯片、电源以及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5.无线宽带城市建设,无线局域网技术开发、设备制造 6.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建设

7.新一代通信操作系统、业务平台及应用软件 8.支撑通信网的路由器、交换机、基站等设备 9.同温层通信系统设备制造

10.数字移动通信、接入网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路由器、网关灯网络设备制造

(六)集成电路

1.线宽0.8微米以下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先进封装与测试 2.专用集成电路制造

3.集成电路的设计和测试平台 4.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制造

5.集成电路关键专用材料研发与生产

(七)新型显示

1.高世代TFT-LCD面板和驱动电路、玻璃基板、靶材、彩色滤光片、偏光片、LED背光源及专用设备

2.有机发光显示屏(OLED)面板、薄膜晶体管(TFT)、发光材料、驱动IC、玻璃、靶材、封装材料、印刷技术、专用制造与检测设备

3.激光显示、3D显示等新型显示器件及关键部件

4.高世代液晶电视模组生产、模组整机一体化和整机升级项目建设 5.AMOLED材料、技术研发及产品应用检测平台 6.低成本金属氧化物TFT共性技术开发及应用

- 23 9.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海洋生物资源发掘和筛选;南海海洋生物基因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基因鉴定;南海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防治重大疾病的海洋药物和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开发

(二)生物医学工程

1.新型医用诊断医疗仪器设备、微创外科和介入治疗装备及器械、医疗急救及移动式医疗装备、肿瘤治疗器械及设备、临床生理与生化诊断仪器及试剂

2.康复工程技术装置、家用医疗器械、新型计划生育器具(第三代宫内节育器)、新型医用材料、人工器官及关键元器件的开发和生产,数字化医学影像产品及医疗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3.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及其技术开发和生产(一级耐水药用玻璃,可降解材料,具有避光、高阻隔性、高透过性的功能性材料,新型给药方式的包装;药包材无苯油墨印刷工艺等)

(三)生物制造

1.发酵与酶工程新技术与产品、新型酶制剂等微生物制造

2.功能食品关键技术和产品、添加剂的生物制造技术和产品、生物色素、生物香料等食品与饲料添加剂、

3.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和新型炭质吸附材料等生物基材料

(四)生物农业

1.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渔业新品种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源繁育;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及代用品开发和生产

2.动植物新品种及农产品保鲜、贮藏、深加工、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实验动物标准化养殖及动物实验服务

3.生物培养和拟生态条件下规模化种植濒危稀缺中药材;道地中药材及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植(养殖);先进农业技术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中的应用

4.农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遗传工程及基因库建设 5.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产品、兽用新型诊断试剂与生物疫苗、新型高效饲料及添加剂、生物肥料

(五)高端健康服务 1.健康管理

2.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 3.远程医疗服务

4.社会化、专业化的康复和护理服务 5.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 6.生物信息服务

7.个性化诊疗技术服务与推广

三、新材料与高端制造

(一)高端金属材料

1.特种钢铁材料、高强度机械用钢、高性能精密合金板、耐高温合金材料等精品钢材

2.高性能镁、铝、钛、铜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等关键结构和功能材料开发 3.高性能稀土材料,高效稳定发光稀土材料、稀土功能助剂、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

4.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

(二)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1.高性能塑料合金及复合材料、高性能合成树脂、合成纤维、改性塑料、高性能橡胶制品与塑料制品

2.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 3.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及其改性塑料;先进聚合物物复合材料 4.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介入治疗器具材料、骨科内置物及口腔材料、组织工程用材料及产品、专用手术器械及制品

5.生态和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循环再利用技术及产品、环保涂料、粘合剂、高纯溶剂与气体

(三)精细化工材料

1.环保型高性能涂料和黏合剂、环保型吸水剂、水处理剂,分子筛固汞,无汞等新型高效、环保催化剂和助剂

2.改性型、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新型表面活性剂

3.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电子气、高性能液晶材料等新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生产

4.安全型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

5.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船舶等涂料、高性能粉末涂料

(四)特种无机材料 1.半导体与光电子材料

2.符合小型化、集成化、宽带高频化要求的各种陶瓷功能材料 3.风电材料、太阳能电池用非晶硅材料

4.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材料的开发与- 67 8.数控刀具、量具、量仪及高档磨具磨料 9.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成套系统 10.注射成型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11.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四、时尚创意

(一)动漫游戏

1.动漫创作、制作、传播、出版、衍生产品开发与产权交易,原创动漫影视产品,多媒体教育动漫影视产品,动漫与网络游戏创作工具、软件、环境平台及服务

2.基于计算机、掌上终端和交互电视的网络游戏

(二)时尚产品

1.迎合市场消费趋势,具备创新设计理念和高技术含量的时尚产品设计和制造

2.手机流媒体、移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建设 3.时尚资讯服务

(三)创意设计与策划

1.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创意设计服务 2.工业设计

3.广告设计、品牌策划 4.建筑与规划设计

5.专业时尚策划、发布、展览等服务

(四)高档工艺美术品

1.高档工艺礼品产业研发设计和生产 2.原创油画、版画

五、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一)太阳能

1.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成套装备制造、专用材料、器件工艺以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2.先进的各类太阳能光伏电池及高纯晶体硅材料

3.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

4.光伏发电应用模式创新

5.农业大棚、厂房屋顶以及机场、车站、展览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等光伏推广应用

6.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 7.太阳能光伏类产品的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8.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二)风能

1.自主研发的风电机组及其控制系统主轴、轴承等关键部件,海上风电工程施工机械研发及制造

2.风机整机制造、风电技术开发及配套产业;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机组制造、超级紧凑型、抗台风型风电机组制造

3.直驱式垂直轴风力发动机以及风电机组变桨控制技术、并网控制技术、液压式主传动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数字化风力发电场调度控制技术等重点技术开发

4.风电用齿轮箱、发电机、轴承、叶片、偏航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

5.小型风机和风光互补系统的装备制造;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风电互补与蓄能等新技术的示范应用

(三)核能

1.核电主设备成套制造、百万千瓦级核电关键设备制造、核岛辅助设备研发及生产

2.与国际接轨的核蒸汽供应系统(NSSS)建设、核蒸汽供应系统供应商培育

3.核级锆产业和EPR第三代核技术燃料组件制造产业 4.核安全级泵、阀、管道、仪控系统等关键配套设备 5.核级直流电源和蓄电池开发

6.以核电设计、建设安装、运营和技术支持为重点的高端核电服务业 7.核技术在工业、医疗等各领域的应用 8.先进核反应堆建造与技术开发

9.高性能核燃料元件制造、乏燃料后处理

10.同位素、加速器及辐照应用技术开发;应用型加速器产业化 11.先进的铀同位素分离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12.辐射防护技术开发与监测设备制造

13.核设施实体保护仪器仪表开发、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核电站延寿及退役技术和设备

(四)其它新能源

1.生物质能装备研发、制造与技术应用

2.海洋能、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3.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及核心装备的制造与应用 4.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及设备等研发和制造 5.新能源资源评价及开发设计等高端服务业

(五)高效节能技术装备

1.能效更高的工业锅炉、汽轮机、内燃机、电动机、冷却设备等新一代节能机电产品

2.新一代室内室外节能照明产品和系统;高效节能电光源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及固汞生产工艺应用

3.满足国家最高能效标准,能够与世界先进节能环保标准、指令对接的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微波炉等高效节能家电开发与生产

4.输变电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与应用

5.先进燃烧技术、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液化天然气冷量回收和利用技术、无功补偿技术、电效管理技术、高压和低压智能节电技术、低损耗配变技术、节能变压器、节能风机、余热/余压/余能/余气回收利用等技术开发和应用

6.冰蓄冷技术及其成套设备制造

(六)先进环保技术

1.工业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有毒、有机废气、恶臭处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三废”处理用生物菌种和添加剂开发与生产;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与再生技术开发

2.垃圾分类和厨余回收利用推广;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推广;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科学开发;微咸水、苦咸水、劣质水、海水的开发利用及海水淡化工程;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开发与利用

3.流出物辐射环境监测技术工程;环境监测体系工程;流动污染源(机车、船舶、汽车等)监测与防治技术;电网、信息系统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城市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应用;削减和控制重金属排放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4.削减和控制二恶英排放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含汞废物的汞回收处理技术,含汞产品的替代品开发与应用

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类产品的替代品开发与应用;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6.煤气、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开发及应用

7.危险废弃物(放射性废物、核设施退役工程、医疗废物、含重金属废弃物)安全处置技术设备开发制造及处置中心建设

8.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研发与生产 9.碳捕获、存储及利用技术装备

(七)资源循环利用

1.废旧汽车、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机床产品、农业机械、船舶等废旧机电产品及零部件再利用、再制造,共伴生矿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资、再生资源、农林废弃物等的循环利用

2.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

3.废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类产品处置技术开发与应用

4.区域性废旧汽车、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旧船舶、废钢铁、废旧木材等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

5.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印刷电路板、废旧电池、废旧船舶、废旧农机、废旧灯管、废塑料、废橡胶、废弃油脂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开发

6.墨盒、有机光导鼓的再制造(再填充) 7.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及设施建设

8.重复用水技术应用;新型水处理药剂开发与生产;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

9.废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混合混凝土

(八)节能环保服务

1.节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节能专业服务机构培育;能效测评、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节能设备和材料采购、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信息咨询等节能服务市场;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

2.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等环境服务业体系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咨询、环保产品认证及咨询等环保咨询服务业

六、新能源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整车

1.纯电动(含增程式)、混合动力(含插电式、中度及以上油电混合式)乘用车整车研发与产业化

2.纯电动、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插电式、中度及以上油电/气电混合式)客车整车研发与产业化

3.纯电动专用车整车研发与产业化 4.轻型纯电动乘用车研发与产业化

(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1.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2.动力电池关键材料

3.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 4.驱动电机及传动系统的一体化系统 5.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 6.纯电动汽车专用底盘平台 7.节能型车用电动空调

8.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及智能充电管理系统

(三)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

1.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检测和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新能源汽车标准实施及地方标准体系建设

3.车载充电设备、非车载充电设备,智能快速充电技术设备,新能源汽车充电、充气、维护等基础设施建设

4.动力电池生产、销售、充电与置换、检测与维护等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 5.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专用、公务和家用等领域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

果树产业规划范文
《果树产业规划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