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三年级小蝌蚪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2 12:06:1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蝌蚪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猜猜看?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贴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关系吗?它们长得像不像啊?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自读课文 多有趣的故事呀!想不想试着自己读一读?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这篇课文没有注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可以查字典/问老师、同学/可以看后面的生字表/可以看图猜一猜)

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好,那就开始吧。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小蝌蚪们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瞧!

2、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小蝌蚪吗?什么样? 书上是怎样写蝌蚪的,大家找一找? (出示句子,指名读。)

3、听你的读的时候,老师发觉这两个词很有趣。(相机贴词条:大大的脑袋 长长的尾巴,齐读)

现在老师来变个小魔术,这两个字不见了,再来读。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比较 : 大大的脑袋 大脑袋 长长的尾巴 长尾巴)

下面请小朋友们当小魔术师,老师说一个词,你把它变成出喜欢的那一个。 蓝天 绿树 红花

小蝌蚪的身子是什么颜色的呀?(贴词条:黑灰色的身子)

4、现在我们都认识小蝌蚪了,其实这段话里还写了小蝌蚪的心情呢,你知道吗? 除了快活地游来游去,还可以从哪个动作看出小蝌蚪的快乐?(甩) 能做个甩的动作吗?

5、老师来读这段话,你们来演一演小蝌蚪吧。你能读出小蝌蚪可爱、快活的样子吗?一起来试试。

(二)小蝌蚪的变化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自己的身体也悄悄发生了变化,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表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画上直线。

指名读画出的句子,出示,齐读。

老师这里有小蝌蚪小时候的几张照片,你能帮我按照顺序排列起来吗? 生上来排列。

当一当小蝌蚪,说说自己的生长过程。

自由练说,指名上台说。 课间操《小蝌蚪》

(三)第二自然段:

小蝌蚪不仅经历了身体的变化,还在它们的成长历程里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找到自己的妈妈。它们得到了谁的帮助?

学习“阿姨”,阿怎么记?姨为什么是女字旁?还有哪些女字旁的字?

1、鲤鱼阿姨、乌龟和小蝌蚪分别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波浪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小蝌蚪说话前都有一个动作,你们发现了吗?—— “迎”和“追”。 迎,后鼻音,跟我读,迎,迎上去;追,翘舌音,跟我读,追,追上去。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走之,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迎和追都是用脚走过去的。)

是啊,迎和追都表示走过去的动作,可是这两个动作在方向上有点不一样。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看看迎上去和追上去在方向上有什么不同。

迎是面对面的时候,主动靠上去。追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后面的快速赶上去。(标箭头)

如果我们用手势表示,这样就叫迎上去,这样就叫追上去。 你知道迎的反义词是什么吗?追呢?

4、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继续看这幅图。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在教小鲤鱼捕食,而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还没见过妈妈,这个时候,小蝌蚪的脑海里出现了很多小问号——

小蝌蚪也想妈妈了,按捺不住内心对妈妈的思念,它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小蝌蚪迎上去是要打听妈妈的下落,你觉得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有礼貌,有点急)指名读,齐读。

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指名读鲤鱼妈妈话)

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阿姨,大家一起读。

男女生对读。

(三)第三自然段

1、原来小蝌蚪的妈妈长着四条腿,宽嘴巴。听了鲤鱼阿姨的话,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把谁错当成了自己的妈妈?他为什么会把乌龟错当成妈妈?以为自己马上就找到妈妈了,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着——

2、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

3、是啊,一个追字已经很急了,再加一个连忙,你觉得怎么样?

是啊,小蝌蚪误以为前面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忙追上去,高声叫着——。

可乌龟大叔笑着说——乌龟的话比较长,先自己读一读吧。(自读、指名读、齐读)

男女生对读。

鲤鱼阿姨和乌龟说的不一样,谁说的是对的呢?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蝌蚪吧,告诉他,他妈妈到底长什么样。

(四)分角色朗读二三自然段

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好好读一读他的话。

四、巩固朗读生字

小朋友们可真能干,老师这里啊还有很多小动物找不到妈妈了,要请你们帮忙呢。只要读准了他们下面的生字,他们就可以回到妈妈身边了。一起来

五、生字书写“什么”

1、观察生字,指名说说注意点

2、师板书,生书空

3、生书写

六、作业

推荐第2篇:小蝌蚪教案

第十课 小蝌蚪

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设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科目。教材图片清晰,生动,情境感强,以清晨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来展开故事,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景中思考,想象,创造性的参与绘画和学习。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在绘画中多个点状相似的形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趣的图画。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和绘画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能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能做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形排列组合成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学生在蝌蚪的学习活动中了解点的排列,疏密等基础知识。3.学生在美术活动的快乐,训练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渗透点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点的排列,疏密等基础知识 教具与学具

学生:A4白纸 绘画工具(水彩笔 油画棒….) 教师:课件 图片 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师:在上课之前啊,老师首先要让你们猜个谜语: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打一动物) 学生回答: 小蝌蚪(板书课题)

(这里是为了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这种猜谜激趣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初步的适时造型意识)

二、认识单只蝌蚪的多种画法

1、你见过小蝌蚪吗?活泼可爱的小蝌蚪长什么样呢?(由头和尾巴组成)

2、黑黑的头像什么?(黑豆)

3、老师要根据大家的描述把蝌蚪的样子画下来,教师师范。(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

4、仔细看看,画面中的每只小蝌蚪跟老师画的都是一个动作吗?有什么不同?你知道怎么在画面中改变他们的动作吗?(身体改变方向,尾巴扭动不同)

5、请四个同学上台来摆摆不同动作的小蝌蚪。

6、哇,四只不同泳姿的小蝌蚪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7、总结:我们是改变了他头的方向和尾巴的弯曲让他们动了起来。三:组合的画法

1、小蝌蚪是集体游戏的好伙伴,一只在水中游实在是太无趣了,我要请一个同学来给老师画的这一只孤单的小蝌蚪添加上一些游泳方法各不相同的好伙伴,谁愿意上来试试?

2、他画的小蝌蚪多生动,每只都各不相同,他们还排着队伍玩起了开火车的游戏。除了排队的组合,你还知道小蝌蚪是怎么组合做游戏的吗?(围圈,散乱一起)

3、看老师给他们拍下来的照片(有的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在说悄悄话,有的一大群围成一圈在吃食物,有的四个两个一组合在欣赏一只小蝌蚪独唱,有的正准备聚拢到一块。)他们的组合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疏密变化。

4、小结:每只小蝌蚪的活泼动作,加上他们疏密有趣的组合,带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四:动画观看 播放蝌蚪旅旅行记

1、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师:小蝌蚪起床了以后,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哦,小蝌蚪起床以后各自做着自己的事。

2、师:好了,它们做完自己的事情以后啊,它们决定一起到小河里去旅行,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咯!

2 (在河里,小蝌蚪们看见了荷花,就会游到荷花的周围,看见了鱼,就会和鱼游戏。学生自由想象)

提问:小蝌蚪出去旅行了,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样的啊?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它们啊都很有团队精神,小蝌蚪们聚在一起,队伍很整齐,没有掉队的,离队的。就好像我们做操的时候一样,是很整齐的)

3突然,不知从哪里扔下了一颗小石子,聚在一起的队伍被打乱了。提问:小蝌蚪们遇到从天而降的石头,会怎么办?

4、讨论:旅行的队伍被打乱后,小蝌蚪们怎么办呢?

5、提问:你猜猜,继续旅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太阳出来,下雨天会怎么样)

6、有三个小朋友交给了老师自己的创作,我们一起看看。(1)幅;你觉得哪里好?想象很惊奇。 (2)幅;组合有趣。 (3)幅;添画背景。

请你们记得这三个小朋友作品的这些优点,应用到自己的作品里去 五:学生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

大胆想象,注意点的排列和疏密关系

2、学生作业15分钟。老师要画完了的把作业贴到黑板上。六:展评

1、整理全班同学坐好看学生作品。

2、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

3、对他的作品你还想说什么?表扬或意见。

4、个别的学生将自己的画以将故事的形式说出来

5、评出最有创意奖

推荐第3篇:小蝌蚪教案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初步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初步认识了解四格绘画形式。

(3)德育渗透:懂得遵守纪律,团结协助及安全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相似形的组合与绘画。 (2)四格绘画的再创作。

六、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激发联想、初步感知——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畅谈构想、引发创新——自主绘画、巡回辅导——学生小结、老师归纳。

七、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提示课题。

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打一动物) (板书:小蝌蚪)

(2)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新课。

提问:同学们,能告诉我,这节新课要学些什么吗?

肯定学生的想象,提问:你觉得我们今天学习的绘画跟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引出四格绘画的概念。

拓展欣赏两组四格绘画作品,让学生加深对这类画种的印象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入新课。

(3)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小蝌蚪》精彩的动画,让学生边欣赏片中的形象,并引导学生进入蝌蚪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开联想。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小蝌蚪》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小蝌蚪,学生伴随欢快的节奏而展开联想,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学生活动:每组让两名学生上台作画:其中一学生负责画一颗黑豆,另一学生上台尝试将黑豆添画成小蝌蚪(让学生体会协作画画的乐趣)。

观察分析画面上的“小蝌蚪”,对比分析哪只小蝌蚪最象“小蝌蚪”。不象的小蝌蚪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讲评后出示蝌蚪和青蛙的相片,略讲其关系,渗入安全教育。

课件出示课本图例:

片段一: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 师: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生1:做运动,锻炼身体。 生2:吃早点。 生3:玩耍。

师:我们注意到了,这里可不我们刚才在黑板上画的单只小蝌蚪,是一大群。它们起床后列队出发。看得出,小蝌蚪们是非常守纪律的动物。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让学生画独立绘画成群的蝌蚪,之后进行小组评价,推选出本组最优秀的作品并说明画得好的理由,最后再由老师讲评。

(注意强调画出往不同方向游的蝌蚪。渗透建立单个和群的概念,了解蝌蚪的组合可以有疏有密。)

片段二:旅行的队伍被打乱后,小蝌蚪们怎么办呢? 师:如果他们继续旅行,你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生1:小蝌蚪会去找妈妈。

生2:小蝌蚪迷路了,遇到乌龟后被乌龟送回了家。 生3:小蝌蚪又聚在一起旅行。 „„

(5)作业:大胆想象,完善小蝌蚪的第四格作品。(老师巡回辅导,展示优秀作品,鼓励想象独特的同学)

八、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归纳小结。从儿童的绘画心理出发,借以小蝌蚪旅行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故事中对蝌蚪这一点状物的组合形成感性认识和再创作。

四、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以相似形的组合为主要表现元素的的表现性绘画课,通过教学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形成认识、理解并进行绘画创作。但更根据其理解和接受能力, 巧妙地向学生渗透了相似形的组合随意而有趣、多样和多变的绘画基本知识,柔化处理知识问题,使得学生在充满童趣的学习活动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五、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表现、自主创作。在两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感情的投入,又要考虑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发展。活动一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组合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大胆表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应发挥情趣性强的特点,让学生能在充满童话的意趣中愉快地参与学习。

六、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激发联想、初步感知——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畅谈构想、引发创新——自主绘画、巡回辅导——学生小结、老师归纳。

七、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提示课题。

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打一动物) (板书:小蝌蚪)

(2)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新课。

提问:同学们,能告诉我,这节新课要学些什么吗?

肯定学生的想象,提问:你觉得我们今天学习的绘画跟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引出四格绘画的概念。

拓展欣赏两组四格绘画作品,让学生加深对这类画种的印象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入新课。

(3)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小蝌蚪》精彩的动画,让学生边欣赏片中的形象,并引导学生进入蝌蚪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开联想。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小蝌蚪》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小蝌蚪,学生伴随欢快的节奏而展开联想,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学生活动:每组让两名学生上台作画:其中一学生负责画一颗黑豆,另一学生上台尝试将黑豆添画成小蝌蚪(让学生体会协作画画的乐趣)。

观察分析画面上的“小蝌蚪”,对比分析哪只小蝌蚪最象“小蝌蚪”。不象的小蝌蚪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讲评后出示蝌蚪和青蛙的相片,略讲其关系,渗入安全教育。

课件出示课本图例:

片段一: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 师: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生1:做运动,锻炼身体。 生2:吃早点。 生3:玩耍。

师:我们注意到了,这里可不我们刚才在黑板上画的单只小蝌蚪,是一大群。它们起床后列队出发。看得出,小蝌蚪们是非常守纪律的动物。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让学生画独立绘画成群的蝌蚪,之后进行小组评价,推选出本组最优秀的作品并说明画得好的理由,最后再由老师讲评。

(注意强调画出往不同方向游的蝌蚪。渗透建立单个和群的概念,了解蝌蚪的组合可以有疏有密。)

片段二:旅行的队伍被打乱后,小蝌蚪们怎么办呢? 师:如果他们继续旅行,你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生1:小蝌蚪会去找妈妈。

生2:小蝌蚪迷路了,遇到乌龟后被乌龟送回了家。 生3:小蝌蚪又聚在一起旅行。 „„

(5)作业:大胆想象,完善小蝌蚪的第四格作品。(老师巡回辅导,展示优秀作品,鼓励想象独特的同学)

八、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归纳小结。

推荐第4篇:小蝌蚪教案

湘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小蝌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认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并能够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

2. 过程与方法:

根据特定情境进行思考,在绘画中自如表达想象,提高绘画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启发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表现有趣的结果。并能根据故事配画。

2.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三、教学工具 教具:课件、图片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绘画纸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猜谜语,那就让我们一起玩一玩猜谜游戏吧!“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是什么呢?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到是小蝌蚪。

2.让我们请小蝌蚪到班里来做客好不好,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1)播放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片段请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大胆讲述画面内容。那么你感觉小蝌蚪怎么样?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蝌蚪的的世界,去感受它的快乐生活吧!(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出示小蝌蚪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特征:细细的尾巴,圆圆的头,身体像黑豆。 2.玩一玩“黑豆变蝌蚪”的添画游戏:

教师出示画有黑豆的图片,让学生上台添画,其他学生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添画尾巴时,应避免不能太长、太短或太粗。 3.展示蝌蚪图片:小蝌蚪长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有的小,有的大,姿态不一,有摆着尾巴上下游的,勾着尾巴左右游的,还有拉直了尾巴快速游的。

(三)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观看情境图片,使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 (1)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它们在干什么?

(2)小蝌蚪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去干什么?它们突发奇想,决定去旅行,它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多么守纪律的小蝌蚪啊,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3)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咚”的一声,一节小枯枝掉入水中,小蝌蚪们有什么反应呢?他们还会去旅行吗?在旅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学生交流讨论,大胆猜想故事情景。 (4)小蝌蚪在旅行途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如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呢?。

(三)欣赏作品

1.课件展示书中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2.提问:(1)画中的小蝌蚪们分别在干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群小蝌蚪在干

,另一群小蝌蚪在干

,还有几只在干

。) (2)这些小蝌蚪的想法独特吗?

(3)你能否尝试将自己独特的想法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

(四) 学生绘画创作,教师指导。

1.小蝌蚪在旅行途中还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要求:大胆想象,组合有趣,适当加入环境、背景。) 2.播放音乐,学生创作。

注意点画要点,鼓励学生画出小蝌蚪的不同姿态和疏密组合。

(五)作业展示,评价延伸。

1.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故事。

2.将优秀作品粘贴到展示台,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予以引导,并对作品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小蝌蚪,如果你碰到这群可爱的小蝌蚪你会怎么做呢?要学会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

特征:圆圆的头 细细的尾巴

推荐第5篇:《小蝌蚪》教案

《小蝌蚪》教案

教材分析:

《小蝌蚪》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科目。教材图片清新、生动、情境感强,以清晨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来展开故事,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景中思考、想象,创造性地参与绘画和学习。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在绘画中多个点状相似的形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趣的图画。使得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和绘画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能认识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能做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能根据特定情景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想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点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组合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大胆表现。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打一动物)

【教学意图】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这种猜谜激趣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初步的适时造型意识。 (课件出示)

提问: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师:哦,小蝌蚪起床后各自做着自己的事。那你们会画蝌蚪吗?

2、吃完早点后,他们决定以一起到小河里去旅行,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 提问:小蝌蚪出去旅行了,他们的队伍是怎样的? 提问:小蝌蚪们遇到了从天而降的石头,怎么办? 提问:你猜猜,继续旅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学生自由回答。

引导学生说说蝌蚪的外形特征,并尝试画蝌蚪(学生画,教师提示蝌蚪的画法。)

学生回答(很有团队精神的,小蝌蚪聚在一起,队伍很整齐,没有掉队的,离队的),往不同的方向逃避,队伍散开了。

看见了荷花,小蝌蚪会游到荷花的周围;看见了鱼,会和鱼交谈,游戏等,学生自由想象。

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让学生在情与景的意境感染中展开想象为学生的绘画和想象提供特定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 畅谈构想,自主表现

二、新授

(一)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

(二)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们在旅行, 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说说自己特别的想法)

三、学生绘画创作,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学生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学生。 学生回答(独特)

一群小蝌蚪在( ), 另一群在( ),还有几只在( )。 大胆想象,互相交流 表现出自己想象的故事情景。

学生欣赏找到了联想的立足点,擦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美、点缀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出示《有趣的组合》、《奇妙的想象》两个池塘。

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池塘里,个别学生将自己的画以讲故事的形式说出来。

你喜欢谁的画?为什么?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表现的愿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持久兴趣。

四、作业要求

想想小蝌蚪们在旅行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请你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推荐第6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小班下)

一.幼儿现有水平:已经会唱歌曲;有一定的节奏感。 二.音乐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节拍感,发展幼儿的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能力创编出独特的小蝌蚪游的动作,即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三.音乐教学重点:

声势、乐器感受《小蝌蚪找妈妈》语词节奏 四.音乐教具准备:

1.磁带;《小蝌蚪找妈妈》、《看看我的身体最神气》 2.乐器:木鱼 手铃

沙锤 3.小蝌蚪头饰 五.音乐教学内容: 1.带小朋友随音乐入场。

2.音乐热身律动:《看看我的身体最神气》

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做完音乐律动后,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3.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作出回 应。(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和轮流等待的精神以及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

4.神秘引出主题

今天有一位神秘的小客人要到咱们的音乐室里和大家一起上音乐课,会是谁呢? 教师立即出示小蝌蚪头饰戴到头上,这时教师变成小蝌蚪的声音和小朋友们问好。

(1)欣赏歌曲

师:咱们以前学过什么关于小蝌蚪的歌曲呢?

幼:小蝌蚪找妈妈

师:那我们接下来再欣赏一下这首歌曲吧。 师: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欣赏。

(2).音乐节奏快车

(出示节奏图,为歌曲打节奏)

A:先用拍手的方式熟悉节拍。

B:提示幼儿想出除了用拍手的方式还能用哪些方式

C:使用打击乐器

D:教师弹琴和幼儿手中的打击乐器合奏出音乐语词节拍 (3)音乐小舞曲

A.老师引导小朋友充分发挥想象,运用肢体创编出独特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教师做出指导。

B.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小蝌蚪游的方式随歌曲自由的游。

5结束。

推荐第7篇:小蝌蚪观察日记

小蝌蚪观察日记

7月20日―7月26日

这个星期,我们兴致勃勃的捉来一群小蝌蚪,放进金鱼缸里,可惜我们养的金鱼与小蝌蚪不合,小金鱼一条一条都死了,最后只剩下一条金鱼。我发现,小蝌蚪也要吃金鱼的食物,我很开心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我经常放金鱼的食物喂给小蝌蚪吃。

7月27日―8月2日

这个星期我们有了一个很大的发现,当我们用放大近观察小蝌蚪时,小蝌蚪的大脑已经开始发育了,我们知道了这个秘密,心里真的很开心。因为我们决定要把小蝌蚪抚养成青蛙,然后放生,当我们刚刚产生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心里着实开心了几个小时。

8月3日―8月9日

要是说起这个星期,我们就更开心得不得了,小蝌蚪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我突然发现我们的小蝌蚪开始长后脚了,当我们用大型放大镜观察到这一点时,我心里兴奋到了差一点点就把妈妈最心爱的花瓶和爸爸最喜欢的鱼缸给打碎,摔碎了。

8月10日―8月16日

呜呜呜!这个星期,就连最后一条小金鱼也可怜地死了,呜呜!我很伤心,但是,这更加给我了力量,我决心一定要把小蝌蚪抚养成青蛙,然后放生,让它们回到大自然,能更加健康、自由地成长!

推荐第8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学习汇报

1.我会认:认读上节

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

6.朗读全文。

三、拓展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推荐第9篇:《小蝌蚪》教学设计

二年级美术《小蝌蚪》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展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的信心和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教学课题:湖南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美术 《小蝌蚪》 教学目标:

学生在绘画蝌蚪的学习活动中了解点的排列、疏密等基础知识;学生能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兴趣,能大胆作画,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训练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渗透点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点的排列、疏密等基础知识 教材分析:《小蝌蚪》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科目。教材图片清新、生动、情境感强,以清晨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来展开故事,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景中思考、想象,创造性地参与绘画和学习。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在绘画中多个点状相似的形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趣的图画。使得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和绘画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教学方法: 课堂激情——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畅谈构想、引发创新——自主绘画、巡回辅导——作业展示、评价延伸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出示谜语: 大脑袋,长尾巴, 儿时无腿水中游。 后腿伸,前腿到, 跳来跳去找妈妈。 (打一动物)

教师:同学们知道谜底吗?(学生交流谜底)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小蝌蚪找妈妈》

多媒体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录像。(让学生边欣赏故事,边引导学生伴随故事的情节进入蝌蚪形象的想象之中) 教师:今天,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又遇到了新的情况。

二、新授课

(课件展示图片)教师:太阳刚刚升起,小蝌蚪们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学生回答

1、做运动,锻炼身体

2、吃早饭

3、玩耍游戏

4、呼吸新鲜空气 „„

教师:小蝌蚪们起床后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同学们会画蝌蚪吗? (学生自由绘画)(音乐)

教师提示指导蝌蚪的画法。要求学生在一只蝌蚪的基础上依次添加到一群蝌蚪,教师强调要画出往不同方向游得蝌蚪。渗透单个和群的概念,了解蝌蚪的组合有疏有密。

教师:早饭后 ,小蝌蚪们决定一起到小河里去旅行,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如果是你们旅行的时候队伍会怎么样?(生回答整齐,不掉队,听指挥等)

小蝌蚪们也和我们的同学一样守纪律。但是,不知谁扔下了一颗小石子,小蝌蚪们整齐的队伍被打乱了。小蝌蚪们该怎么办? (生讨论)

1、可能会找妈妈去。

2、可能会遇到好心的鲤鱼,乌龟把它们送回家。

3、可能它们会和荷花,小鱼儿玩耍。

4、可能它们一点都不慌乱,重新重新整好队伍。„„

教师:如果它们继续旅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你们能用你们的画笔把他们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绘画)(音乐)

(本环节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让学生内在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为自我表现、创新打好基础。)

三、作品展示:

教师出示彩纸制作的“美丽的大池塘”,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池塘合适的位置,将自己的蝌蚪故事讲给同学听,然后师生共同欣赏。鼓励学生讲故事。

(本环节即是展示作品的过程,又是自我评价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回家把小蝌蚪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本课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最优化教学导入,并通过可爱的动画、动听的歌曲创设一个童话般的蝌蚪世界,引导观察,激发想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习。在作业评价中课堂通过自评、他评、师评,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让评价更加丰富,多元化,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营造了宽松的发展条件。

推荐第10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04日 10:5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已经”说完整的话,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等词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情感目标: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懂得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教学重点:

1、会用“已经”说完整的话;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等词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们认识自己的妈妈吗?(认识)可小蝌蚪不认识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好不好?(好)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采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第几次找到妈妈?第一次碰到谁?(鲤鱼阿姨)第二次又碰到谁?(乌龟)第三次才找到谁(青蛙妈妈)

指名生回答,依次贴出图片: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

让我们一起跟这些可爱的小伙伴们打声招呼,好不好?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读小蝌蚪第一次碰到鲤鱼阿姨的段落?指名生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生评一评读得怎样?你来读一读,试试看。还有谁能读得更好?请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

3、动作演示“迎上去”这个词

不知道“迎上去”这个词你读懂了没有?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与老师合作演示一下“迎上去”的意思好不好?(老师通过变换不同的方向演示,让学生明白“迎上去”就是面对面。)

小蝌蚪从鲤鱼阿姨那里知道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四条腿 宽嘴巴)让我们跟着小蝌蚪去找四条腿、宽嘴巴的妈妈吧。

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桌合作读这一段,指名

生说,你读懂了这一段是讲什么的?(小蝌蚪喊乌龟--妈妈)

2、小组内说一说,小蝌蚪为什么认为乌龟是他的妈妈?指名一生全班交流。

3、小蝌蚪见到乌龟是“追上去”,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台合作演示“追上去”是怎样上去?

4、老师指导朗读“乌龟笑着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同桌合作练习读,要面带笑容,读出乌龟亲切、和蔼的语气来。

5、全班配上动作表演朗读第三自然段

好,让我们跟着小蝌蚪去找大眼睛、披着绿衣裳的妈妈吧。

学习

4、

5、6自然段

1、分小组读,

1、2小组的同学读第4自然段,

3、

4、5小组的同学读第5自然段,

6、7小组的同学读第6自然段。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同学读得最棒。

2、读了这三段,你读懂了青蛙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指名生全班交流。

3、我们再来读一读小蝌蚪长什么样,全班一起读第1自然段。

妈妈和小蝌蚪长得完全不一样,难怪小蝌蚪找不到妈妈。现在好了,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它高兴吗?哪一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6自然段)全班齐读,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四、合作探究,绘画

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我们的课文也到此结束了。那么,你读懂了

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没有读懂没关系,小组内互相探讨一下,然后合作画一张小蝌蚪成长图。

2、各小组指名一生上台投影展示本小组完成的绘画,并说一说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五、分角色表演课文

六、拓展练习

上网搜索或者请教爸爸、妈妈,青蛙是如何消灭害虫的?

七、板书设计:

鲤鱼 乌龟 青蛙

小蝌蚪 迎上去 追上去 游过去

长出两条后腿 长出两条前腿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

八、教学反思:

反思一下自己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构建轻松和谐的互动课堂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我觉得我的这一堂课还是真正落实了这一点。从关注学生的个体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堂上我与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极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互动课堂。和他们合作表演、合作朗读、合作探究。学生在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中,学习更加主

动、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创造性。

二、富有儿童个性特点的教学用具的使用

其实,课堂上准备一些富有儿童个性特点的教学用具,也体现了一种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了一些漂亮的图片。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对课文有了整体感悟的时候,我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的几张漂亮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我还让他们跟这些小伙伴打声招呼,同它们一起学习。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课堂上表现得异常主动和积极,在结束课文学习的时候,我还准备了几个漂亮的头饰,让他们戴在头上分角色表演课文,精美的头饰一下子把他们带入惟妙惟肖的创作表演中,同时也把我的教学推向高潮,更给我的教学添了精彩的一笔。

三、严谨紧凑、自然流畅的教学环节的设计。

严谨紧凑、自然流畅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对于成功的教学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教师更加自主地发挥,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我先谈话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悟课文,请出故事中的几位角色,再围绕每一个角色合作学习,重点感悟,展开对课文的学习,最后回顾整体,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分角色表演课文。整个教学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毫无斧凿之工。

第11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我用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我想低年级孩子掌握的字有限,要他们学懂课文内容很难,于是,先学会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然后再学习课文也许要容易些。识字是关键,学文是重点。

在字词教学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课堂上孩子们大胆的走上讲台自己讲生字,词语。效果较好。

在学习课文时,我具体用了如下方法:

1。我先给学生放了一段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再结合课文内容知道小蝌蚪的样子。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注意了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的事实,我在引导孩子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后,引导他们小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习中,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3。 我在ppt中准备了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大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我让孩子们来表演“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吧!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课文,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把自然知识蕴含文字当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

全诗共有五小节,全诗共五节,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5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课文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科学道理蕴含其中,孩子们很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抓住诗歌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进行朗读的指导,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多读且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还设计了在读中感悟的环节,课上我借用动画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各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本组的主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们课上在对于传播种子的方法进行讨论的时候体会自主寻求答案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课前的设计;课上还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总结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做法较为满意:

一、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植物王国的奇事十分有趣,从课题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中,引领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提出课上的要求,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国、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这样的引导,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到了文本中。

二、在质疑声中探究知识。

上课伊始,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这样的设计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在这样的训练中也为培养孩子们的质疑能力打下了基础。

三、用读、悟的方法自主探究。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这几位植物妈妈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自由说说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在学习课文时,我重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蒲公英妈妈的这一段,抓住“降落伞、纷纷”等词去感悟,通过评读、赛读、想象阅读、师生对接读等形式反复朗读体会,为第

3、4小节的学生自学作好铺垫。这样的读、悟结合的方法,孩子们易于接受,而且自主地交流的练习也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课后预留作业给学生拓展空间。

在课前预留的预习中,我让学生收集植物,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种子传播的一些办法。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各自介绍了解的一些植物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后,我模仿课文进行了一个小节的仿写,引领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尝试进行创编,看到孩子们创编的诗歌,既有韵律又蕴含知识,还是很不错的。

这节课也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在质疑后的落实上稍有些乱,另外板书不够及时,希望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弥补。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却描写的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文章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出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表演出来。同时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我又请男生读雹子的句子,女生读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盈。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读,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欣赏„„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水变成汽的过程后,我又通过课件演示,把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他们懂得了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跳舞、唱歌、开大会。”中“睡觉”是水安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开大会”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又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画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是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

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

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场景歌》教学反思

优点:

1.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2.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阅读、出示图片、展开想象、联系表达、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量词的表达效果。不足:

1.教学评价语需要改进,过多得使用“很好,真不错”等俗套的评语。

2.在教学生讲授的内容多了一些,尤其是量词的学习方面,侧重在理论上多一些,缺少实践练习。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设计教学评价,使评语更有针对性、灵活性。

2.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或者利用课下时间对孩子进行拓展练习,以恰当地学会使用量词。

《树之歌》教学反思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拍手歌》教学反思

“拍手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游戏儿歌。我们之所以到现在还深深地记得“拍手歌”,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是因为它念起来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边吟边唱边玩。正因为这首游戏儿歌的趣味性很强,没有多大的记忆负担,特别适合边玩边学,今天我给宝贝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拍手歌》。

在活动之前,我先在黑板上将儿歌的前半部分写了下来,引导宝贝们边看边找出自己认识的字,结果果然如我所料,对于大写的数字孩子们大都能认读出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规律,每一句都比上一句数字多,而且前面的数字和后面的字音也较为相似,我告诉了孩子们,这叫做“压韵”。

在孩子们初步了解什么叫做压韵之后就是我们宝贝自己的仿编环节,仿编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高涨起来了,并且将刚刚学习过的押韵游戏经验自然迁移到活动中来,在仿编活动中孩子在打气”“八个娃娃过家家”,“十个娃娃买零食”等既自然又顺口的儿歌。

在孩子们差不多掌握了之后,我继续加大难度让他们自己找小伙伴,两两分组进行操作,结果发现效果还是挺不错的,而且,分组进行仿编降低了难度,也利于教师进行指导,编出顺口的儿歌又使孩子们信心大增,为继续仿编打好了基础。

《田家四季歌》教学反思

本儿歌朗读要有节奏感,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以简练的笔墨画了四幅田园四季的风景画,重点是在介绍农事,带着赞美的感情歌唱了种田人的辛勤劳动。这首时序歌既可使小朋友们获得有关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的知识,又能使他们在情绪感染中受到农业劳动美的熏陶。 优点: 本课识字教学,我采用 构字规律等方法识记字形,并结合课文插图和生话经验识记生活中的常用字。 改进措施:

1、图文结合识字。如“蝴蝶、麦苗、谷粒”通过观察图画,把识记字形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2、加一加识字。“季、苗、肥、虽、辛、苦”都是合体字,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蝴、蝶、粒、苦”是形声字,可以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

3、联系生活经验识字。

4、结合课后题识字。不足之处: “戴”是书写难点,重点用部件组成识记字形。但是还有很多孩子写错了!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 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 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达到问题

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 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六、“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 形象思维。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一封信》教学反思

这个是拓展练习写一封信后的反思,在批改孩子们写的一封信时,我发现孩子们有太多细腻的情感藏在心里。我没有限定孩子们习作的收信人,他们有的写给爸爸妈妈,有的写给爷爷奶奶,有的写给老师、同学、朋友、弟弟妹妹„„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这封信,只有个别孩子在格式上出错。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的错别字少了很多。从这里,我有了一点思考:也许孩子们乐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才能让他们更加用心。习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让我感动。这也让我有所感悟:学习生活中,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可以利用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有的孩子说不出的话却可以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亲近孩子。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深切的母子之情,因此,教学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以情为线,感悟真情,理解为客。引导学生用心读书,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并适时设置环节“我想说说我的妈妈”,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几张妈妈的照片,或者画几幅关于妈妈的画,说说自己的妈妈,学生边看照片或画通过亲自回忆自己的经历,感受母爱。再把文中的妈妈当成自己的妈妈读读课文,把自己对妈妈的感情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学生有感而读,感情自然流露,读出来也自然充满深情。在作业布置上也以情为主,延续课文内容。一方面把自己最想说给妈妈的话,写在一条纸条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另外,启发学生以后该怎样回报妈妈对我们的爱。

这样,通过学文,能够明理做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我就对我自己设计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感想:

1、在导入时,幸福做字眼,说起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人---妈妈,引入课题《妈妈睡了》,我让学生自己读读课题,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不过,在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应该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读促思。遗憾的是当时因为时间的关系删去了这一环节,导致理解课文时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把握有些欠充盈。

2、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妈妈为什么睡得那么沉?”去读课文,让学生感知妈妈的“累”,这时我抓住这八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仔细读读课文,你从哪句话就能读到妈妈的累”,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生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好多活儿”进行生活拓展,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3、在理解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应采用联系上下文,但是我在处理时,一带而过,从“汗珠儿”引入妈妈累了,怪不得妈妈的呼吸那么深沉那么均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很可惜我做得都不是很到位,没有真正走近学生,也没有给学生搭建好走进文本的桥梁。

4、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我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朗读中对 “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个问题,我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谁最会读书了,能在课文中找到写妈妈慈祥的句子。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读、想,在课文中找到写妈妈慈祥的句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在交流中感受妈妈是真的很爱自己的儿女的。

5、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感情朗读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利用一首阎维文的《母亲》让孩子们回忆起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关心自己照顾自己的,等充分激发起他们的内心情感以后,让他们张开嘴,说出妈妈对自己的爱,继而也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此时是整堂课的高潮,也是情感的升华之处,孩子们都有满腹的话要说。不足之处是歌曲选取的有些沉重,如果换成贴近孩子们生活的儿童歌曲,效果或许会更好一些。

这节课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努力,争取让每位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第12篇:美术教案小蝌蚪

美术教案《小蝌蚪》

《小蝌蚪》 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科目。 教材图片清新、生动、情境感强,以清晨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来展开故事,引导学生 在这一特定的情景中思考、想象,创造性地参与绘画和学习。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的同 时, 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在绘画中多个点状相似的形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 趣的图画。 使得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和绘画技能培养的过程中, 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 的快乐。

1、能认识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能做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 列组合成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能根据特定情景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想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渗透点的基础知识。 本课为表现性绘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表现。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学 生情感的投入,又要考虑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发展。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小蝌蚪的 外形特征和组合的趣味性, 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大胆表现。 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应发 挥情趣性强的特点,让学生能在充满童话的意趣中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学通过激发联想、初 步感知——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畅谈构想、引发创新——自主绘画、巡回辅导——作业 展示、评价延伸来学习谜语: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打一动物) 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以这种猜谜激趣的游戏形式让孩子 们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初步的适时造型意识。 (课件出示) 提问: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师:哦,小蝌蚪起床后各自做着自己的事。那你们会画蝌蚪吗?

2、吃完早点后,他们决定以一起到小河里去旅行,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 提问:小蝌蚪出去旅行了,他们的队伍是怎样的? 提问:小蝌蚪们遇到了从天而降的石头,怎么办? 提问:你猜猜,继续旅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学生自由回答 引导学生说说蝌蚪的外形特征,并尝试画蝌蚪(学生画,教师提示蝌蚪的画法。) 学生回答(很有团队精神的,小蝌蚪聚在一起,队伍很整齐,没有掉队的,离队的) 往不同的方向逃避,队伍散开了。 看见了荷花,小蝌蚪会游到荷花的周围;看见了鱼,会和鱼交谈,游戏等,学生自由想象。 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 让学生在情与景的意境感染中展开想象为学生的绘画和想象提供 特定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 畅谈构想,自主表现

一、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

二、想一想说一说 , 小蝌蚪们在旅行, 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说说自己特别的想法)

三、学生绘画创作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学生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 鼓励学生。 学生回答(独特) 一群小蝌蚪在( ), 另一群在( ),还有几只在( )。

大胆想象,互相交流 表现出自己想象的故事情景。 学生欣赏找到了联想的立足点,擦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 现美、点缀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出示《有趣的组合》、《奇妙的想象》两个池塘。 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池塘里 个别学生将自己的画以讲故事的形式说出来。 你喜欢谁的画?为什么?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表现的愿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持久 兴趣。习题设计 想想小蝌蚪们在旅行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请你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板书设计 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湘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小蝌蚪》 湘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小蝌蚪》 时间:2009-10-20 20:58:44 作者:蔡小红 点击:473

湘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小蝌蚪》 作者:蔡小红

课题

《小蝌蚪》

计划课 时

1 单位

朝阳小学蔡小红 教 《小蝌蚪》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科目。 学 内 容 分 析 教材图片清新、生动、情境感强,以清晨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惊喜的冒 险之旅来展开故事,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景中思考、想象,创造性地参与 绘画和学习。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体会并认识 在绘画中多个点状相似的形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趣的图画。使得学生 在充满童趣的故事和绘画技能培养的过程中, 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教 学

1、能认识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能做到将简 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能根据特定情景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想象,养成良好 的思维习惯。

3、能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具 学生:绘画工具 学具 教师:图片、学生作品 准备 教 学 本课为表现性绘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表现。教学设 设 计 思 路 ︵ 计既要考虑学生情感的投入,又要考虑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发展。教师应充分引 导学生了解、认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组合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 大胆表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应发挥情趣性强的特点,让学生能在充满 童话的意趣中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学通过激发联想、初步感知——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畅谈构想、引发创新——自主绘画、巡回辅导——作业展示、评 价延伸来学习教学重点:渗透点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点的排列、疏密等基础知识。

含 教 法 设 计、学 法 指 导 ︶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一个轻松 愉悦的学习氛 围,激发孩子 谜语: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

一、猜谜导入 圆头。(打一动物) 小结: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学生回答 们的学习兴 趣,以这种猜 谜激趣的游戏 形式让孩子们 轻松自然地进 入学习情境, 形成初步的适 时造型意识。 (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回答 以连环画的形 式开展故事,

1、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小蝌蚪 引导学生说说蝌蚪的 让学生在情与 外形特征,并尝试画 景的意境感染 们起床了。 蝌蚪(学生画,教师 中展开想象为 提问: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 提示蝌蚪的画法。) 么呀? 学生回答(很有团队 师:哦,小蝌蚪起床后各自做着自己 精神的,小蝌蚪聚在 学生的绘画和 想象提供特定 环境。鼓励学 生大胆讲出自

创设情景, 拓 展思维

的事。那你们会画蝌蚪吗?

2、吃完早点后,他们决定以一起到

一起,队伍很整齐, 己的想法。 没有掉队的,离队的)

小河里去旅行,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 往不同的方向逃避, 开始了! 队伍散开了。

提问:小蝌蚪出去旅行了,他们的队 看见了荷花,小蝌蚪 伍是怎样的? 会游到荷花的周围; 看见了鱼,会和鱼交

3、突然,不知从哪儿扔下一颗小石 谈,游戏等,学生自 子。聚会的队伍被打乱了 。 由想象。 提问:小蝌蚪们遇到了从天而降的石 头,怎么办?

4、讨论:旅行的队伍被打乱后,小 蝌蚪们怎么办呢? 提问:你猜猜,继续旅行会发生什么 有趣的故事?

一、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 (1)这些小朋友的想法特别吗? (2)画中的小蝌蚪,它们分别在干 些什么?

二、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 欣赏找到了联 学生回答(独特) 想的立足点, 一群小蝌蚪在 ( 另一群在( 还有几只在( ) 擦亮了思维的 , ), 火花,展开了 )。 想象的翅膀,

畅谈构想, 自 主表现

, 小蝌蚪们在旅行, 途中还会遇到什

么情况?(说说自己特别的想法)

三、学生绘画创作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学生 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 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学生。

大胆想象,互相交流 激发了创造 表现出自己想象的故 美、表现美、事情景。 点缀美好生活 的兴趣和欲 望。

作业展示反 馈评价

出示《有趣的组合》、《奇妙的想象》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 展示自己的学 进自认为适当的池塘习成果,让学 两个池塘。 生体验到成功 里 (1) 自评 的喜悦,满足 个别学生将自己的画 表现的愿望,

(2)同学互评 (2) 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 评。

以讲故事的形式说出 激发他们学习来。 你喜欢谁的画?为什 么? 美术持久兴 趣。

习题设计

想想小蝌蚪们在旅行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请你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1)圆圆头

板书设计 (2)细长尾巴。 (3) 身体像小小黑豆, 教 学 反 思

第13篇:小蝌蚪找妈妈

中国邮政2013“六一”发行《小蝌蚪找妈妈》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3年6月1日发行《小蝌蚪找妈妈》特种邮票1套5枚,小本票1本,邮票全套面值5.6元。这是中国发行的首版动画题材邮票。

据了解,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这群可爱的小蝌蚪又将“游”到邮票上。《小蝌蚪找妈妈》特种邮票采用了同名动画片元素,分别选取“巧遇虾公公”、“金鱼妈妈大眼睛”、“螃蟹妈妈白肚皮”、“乌龟妈妈四条腿”、“找到妈妈啦”五个画面。邮票在设计时突出了原作水墨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展现出的是我国水墨的意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此套邮票采用连票形式设计,一方面表现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其源于动画片的特点,向人们强调了一种连续播放的动画特点。

此外,中国集邮总公司将同步发行5款小蝌蚪找妈妈系列产品。5款产品各具特色,有的充满童真童趣,有的浓情怀旧。

据介绍,《小蝌蚪找妈妈》这则童话故事的原作者是方惠珍、盛璐德,主要通过讲述一群小蝌蚪寻找青蛙妈妈的过程,寓教于乐地讲述了蝌蚪变态发育的科学规律,表达了独立探索的精神以及“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故事于196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是中国动画艺术史上第一部水墨动画,多次获得国内外各项电影大奖。

《小蝌蚪找妈妈》特种邮票1套5枚

我国最早的儿童节纪念邮票

这是东北邮电管理总局于1947年4月4日发行的“四四”儿童节纪念邮票。家藏多年的这套邮票一共3枚,面值有东北币5元、10元、30元,分别为粉红、浅绿、橘黄三种颜色,图幅规格29×22毫米,胶版,水印绢丝纸质。张修平设计图案,由哈尔滨广发印刷所印制。邮票主图是一队前进的少年儿童,领队的头戴解放军帽,另一孩子手执飘展的旗帜,旗上写有“儿童拥军慰问队”字样。5名儿童均身着长袖衬衫、短裤,斜挎书包或红十字药箱,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旗帜上方自右向左印有“四四儿童节纪念”字样,呈半弧状。票图以剧场舞台边框为饰,上首留白处写“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八字,下底有“中华民国三十六年” 一行字对应,面值分别标注于邮票四角。这是我国最早发行的一套儿童节纪念邮票,距今已有62年。

“四四”儿童节是1931年确定的。20世纪30年代以前,当时中国还没有儿童节,儿童生活似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1925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儿童幸福国际大会”,54个国家参加,通过了“日内瓦儿童保障宣言”,会后,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儿童,纷纷确定儿童节。1930年10月12日,天津一些有识之士倡导举办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儿童运动会”,各地也相继效仿。1931年经上海中华慈幼协济会建议,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公布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对儿童的虐杀和毒害,决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1950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出通告,规定6月1日为儿童节,废除旧的“四四”儿童节。

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区一直沿用“四四”儿童节。1940年4月,毛主席在延安首次为儿童节题词“天天向上”。1941年4月,毛主席再为儿童节题词“好生保育儿童”。1942年4月,毛主席三次题词“儿童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东北解放区十分重视儿童节。1947年儿童节前夕,哈尔滨召开了儿童团成立大会,提出口号是“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小主人”。为纪念节日,1947年3月31日新华社东北分社还发了专电。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时驻哈尔滨,为印制四四儿童纪念节邮票,向社会征集儿童节邮票图案,后因时间紧迫,邮票设计画版任务落到了承制这套邮票的广发印刷所张修平身上。1947年4月4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按时发行了四四儿童节纪念邮票。

邮票画有高举慰问队旗帜的儿童列队行进的图案,表现出解放区儿童参加拥军优抚各种活动的积极形象。东北解放区儿童团成立后,一切活动都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宣传、教育、组织少年儿童劳军慰问伤员,为前线战争服务,参加土改,参加社会调查,利用假期开展各种义务劳动。在农村开展小先生运动,站岗放哨,查路条等等。1947年,人民解放军围长春打四平,战斗激烈,劳军、接送护理伤员成为儿童团的主要工作。儿童团员护理伤员,帮助倒屎倒尿,给伤员洗手洗脚,喂水喂饭,在劳军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深受伤员欢迎。儿童团的活动很多,形式多样,除护理外,还演节目,到伤员住处送慰问品,发动儿童们制作慰问袋,写慰问信。邮票上的图案是东北解放区儿童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将不断激励新一代儿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做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小主人。

邮票上儿童的快乐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发行有关儿童题材的邮票,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邮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中国儿童的精神面貌。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去欣赏把玩这方寸邮票,重温快乐的童年时光。

1958年6月1日,为了欢庆国际儿童节,邮电部发行了具有我国民间剪纸和木版水印艺术效果的特18《儿童》特种邮票,1套4枚,面值8分。其中第1枚为母亲与小儿在嬉闹;第2枚是两名身着红布兜的少儿在给向日葵浇水;第3枚是两名儿童玩捉迷藏;第4枚为两名儿童在水面上放小船。整套邮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新鲜、活泼,是我国为少年儿童发行的第一枚小型张,它的发行揭开了儿童节邮票的发行帷幕。

1963年6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特54《儿童生活》邮票,共12枚,分有齿和无齿两种,这套邮票是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撷取了玩游戏、放风筝、体育运动等12幅生动画面,彰显了新中国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1973年6月1日,我国发行《儿童歌舞》(编号邮票86-90)共5枚,邮票图案分别是:“秧歌舞(汉族)”、“拉马头琴(蒙古族)”、“哈达舞(藏族)”、“手鼓舞(维吾尔族)”和“长鼓舞(朝鲜族)”。面值均为8分。

1978年6月1日,我国发行《从小锻炼为革命》特种邮票,共5枚,邮票图案分别是:“从小锻炼”、“足球传友谊”、“不怕风浪”、“体操表演”和“勇攀高峰”。面值除“从小锻炼”是20分外,其它4枚均为8分。

1980年6月1日,邮票《童话——“咕咚”》发行,以四联张形式印制,另有一枚无面值的副票,上面印有动物图案和文字。此票既是我国第一次发行的带有副票的联票,其小本票也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种小本票。

1983年6月1日,我国发行《儿童画选》特种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给妈妈抓痒”、“我爱长城”、“小猫咪”和“太阳、小鸟、花和我”,4幅画的作者分别出自4个民族的小朋友。

1987年6月1日,《我们的节日》特种邮票发行,全套2枚,图案分别为“节日快乐”和“和平幸福”。此套邮票图案同样出自儿童之手。 1989年6月1日,恰逢国际儿童节40周年纪念日,我国发行了t137《儿童生活》特种邮票。这是一套儿童附捐邮票,全套4枚、上下连印,图案分别为“我的好朋友”、“企鹅,你好”、“我的鸟”和“拍球”。画面特别生动逼真,显示出我国儿童的幸福生活。 1996年6月1日,我国发行《儿童生活》特种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欢乐心声”、“助人为乐”、“南极考察”和“绿化家园”。

2000年6月1日,我国发行《世纪交替千年更始——21世纪展望》特种邮票,全套8枚,分别为“奔向新世纪”、“我造大桥通台湾”、“树上宫殿”、“保护地球”、“新世纪交通”、“遨游太空”、“地球变年轻了”和“世界和平”。 这套邮票是国家邮政局为迎接和纪念新世纪到来而发行的三套邮票中的一套,采用儿童画为邮票图案。虽然图案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却蕴含着一个共同而深刻的主题——即少年儿童对21世纪的展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007年6月1日,我国发行了《孔融让梨》特种邮票,为配合这套邮票的发行,6月1日国际儿童节当天,中国集邮总公司还联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在北京宋庆龄故居举办《孔融让梨》集邮品首发式暨“中华美德”爱心捐助仪式。

2009年6月1日,我国发行《祝福祖国》特种邮票,1套4枚,小本票1本。这套邮票采用纪票特发的形式,用质朴可爱的儿童画表现当代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选择的四幅儿童画——《爱我中华》《快乐生活》《热爱和平》《 从小爱科学》,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展现了新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此邮票通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祖国美好的未来,同时也表达了对伟大祖**亲的真挚祝福。

特18《儿童》特种邮票

《祝福祖国》特种邮票

第14篇:小蝌蚪说课稿分析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我说课的题目之后,首先就会想到是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的是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随着季节的变化,万物复苏的季节已经到来了,小朋友们脱去了厚厚的衣裤,换上了轻便美丽的衣装,可以无拘束的游戏、玩耍。小动物们也从长长的睡眠中醒来了,所以我预设了这节有关于小动物的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是适合于小班孩子的,因为5—6岁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敏感,也很乐意与小动物交朋友。所以我为小班幼儿设计了一节有趣的手指点画课,其次我还收集关于幼儿美术的研究资料,美术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去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就从“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即幼儿)这两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现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天的使者也为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 “青蛙”、“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来到了活动室的自然角里。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

现在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小班的幼儿都是刚刚接触美术这门课,还不懂得什么是美术。记得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啊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让幼儿爱上美术。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要求,我在平时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体会分享的快乐。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评价,分享成功的快乐。主要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因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2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经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过程:

活动程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欣赏”四个部分。

(一)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和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引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引起学习的兴趣。

1、幼儿说手指歌:一个手指头呀,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个手指头呀,两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兔子呀,蹦蹦蹦;三个手指头呀,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四个手指头呀,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青蛙呀,跳跳跳。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客人。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蛙妈妈)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好棒哟!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它们可真开心,这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现在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导入课题后采用“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且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采用“示范讲解法”教授小蝌蚪的画法,“示范讲解法”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小朋友们请看一下,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在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为了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欣赏与评价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都找到了她,真高兴啊!她到我们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当中还要注意幼儿语言的完整性,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指导。

七、活动延伸: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展开讨论等等。

第15篇:小学作文:小蝌蚪

小蝌蚪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爸爸妈妈带我去天湖森林公园玩。公园里有很多的游人,我们在公园里转了好一阵子,来到一处湖边,湖面不大,水很清澈,我忽然发现水里面有许多小蝌蚪,它们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一看见人来,它们就远远地散开了。我央求爸爸说:“爸爸,给我抓几只蝌蚪吧?”爸爸说:“好呀,但是不能伤着它们,玩完可要放生哦!”“可以!”我爽快地答应了。爸爸蹲在湖边,并拢双手,对着一只蝌蚪轻轻一抄,捞了起来,我赶紧把刚喝完的饮料瓶凑上去,爸爸一倾,小蝌蚪就顺着水流进了瓶子里,爸爸再给我添加了一些水,我高兴地接过瓶子,凑近眼前,看见小蝌蚪直围着瓶底转。小蝌蚪背面是黑色的,腹部是浅灰色的,两只小小的眼睛,身子圆鼓鼓的,背后拖着一条细细的尾巴,看起来极不相称。我又央求爸爸给我捉了一只,也许是因为有了伴儿,小蝌蚪再没有刚才那么着急了……

我们玩了整整一上午,走出天湖森林公园前,我站在桥上,极不情愿地拿着饮料瓶,轻轻一倒,小蝌蚪就落进湖里。我心里默默祝愿:“小蝌蚪,快快长大!”……

第16篇:小蝌蚪变青蛙 教案

小蝌蚪变青蛙(儿童舞蹈)教案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郑伊琳

授课舞目:小蝌蚪变青蛙(儿童舞蹈)

学目标教:

1、对学生膝部大幅度屈伸及重心转化的初步训练。

2、对学生进行审美及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青蛙碎点步和青蛙横跨步的准确跳法及灵活转换。

2、蝌蚪游泳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舞蹈录像、舞蹈音乐 教学步骤:

一、开始部分:

1、放音乐,老师随音乐朗诵童谣。小蝌蚪,像黑豆,成群结队水中游, 慌慌忙忙哪里去,我要和你交朋友。 小蝌蚪,摇摇头,转眼就把尾巴丢, 我要变成小青蛙,游到田里保丰收。

(师问:这首童谣有趣吗?童谣的背景音乐好听吗?)

师:这段音乐里还有一段好看的舞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观看舞蹈录像。

(1)你知道这个舞蹈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变青蛙》) (2)你喜欢舞蹈里的哪个动作?是怎么做的? (请学生自由模仿,体验表演的快乐。)

2、学习小八字步、碎点步、横跨步等基本步伐。教师讲解示范基本步法。

(1)刚刚小朋友模仿的小青蛙真像,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小八字步”,两脚的脚跟相碰,脚尖分开,手部动作叫“上折臂”,屈肘手心向外,五指分开,向上。让我们再来学学。 (2)碎点步:小八字步准备,脚尖踮起,快速横着走。

(3)横跨步:小八字步半蹲准备,左脚起往旁边跨出,右脚跟上还原成小八字半蹲位,也可往前跨出。

(学生练习,教师用语言提示,并作个别指导。)

3、学生在基本会跳小八字步,碎点步和横跨步的基础上再观看舞蹈视频。(可以边观看边模仿舞蹈动作)

4、完整学跳舞蹈。(1)、前奏

双跪坐团身,双手交叉搭肩。 (2)、第一遍音乐

1-4拍做蝌蚪游水,5-8拍 头带动上身抬起,目视前方第7拍还原成起始位。第二个8拍重复第一个8拍动作,第三个8拍蝌蚪游水起身跪坐,双手至上抱圆手,目视1点。第四个8拍 双手扶地指尖相对,低头;双脚跳起至小八字位;小跳站起呈小八字位,上折臂扩指,目视1点。

(3)、第二遍音乐

第一个8拍,同学做青蛙横跨步;第二个8拍,青蛙小碎步;第三个8拍,做第一个8拍的反方向动作;第四个8拍重复第二个8拍动作。 (4)、第三遍音乐

1-4拍两人一组,向右向左做青蛙横跨步;5-8拍脚位不变,直膝,两人外侧、内侧手依次对拍,第7拍体对1点小八字半蹲,上折臂扩指;第二个8拍重复第一个8拍动作;第三个8拍的前4拍,左脚直腿后退同时右手向上伸直,左倾头,第3拍右脚收回小八字位直立,上折臂扩指,后4拍重复前4拍动作;第四个8拍重复第三个8拍动作;第五个8拍的前4拍,保持舞姿,小八字位小跳三次,后4拍,双膝打开全蹲,双手扶地指尖相对,第七拍抬头;第六个8拍的前4拍,保持舞姿,右起倾头四次,后4拍,蹬腿直膝,双手扶地呈下前腰状,第七拍起身半蹲,上折臂扩指,目视1点;第七个8拍的前4拍,横跨步,队形变换,后4拍,青蛙碎点步;第八个8拍做第七个8拍的反方向动作。

5、学生听音乐完整练习舞蹈。

(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跳边用语言提示)

6、巩固练习一遍。

三、结束部分:

讨论交流:你们喜欢青蛙吗?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及时给予评价) 小结:青蛙能为庄稼捉虫,我们要保护青蛙。

第17篇:中班美术小蝌蚪

中班美术《小蝌蚪》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小蝌蚪及其形状、颜色。

2、复习巩固掌握手指点画的方法。

3、教育幼儿爱清洁,不在桌面上乱画。

4、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小蝌蚪若干,纸,黑色颜料

三、活动过程

1.儿歌《小老鼠上灯台》稳定幼儿情绪。

2. 师;“听!今天有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了,看看他们是谁?(幼儿听流水声,教师出示小蝌蚪头饰)

3.师:“小蝌蚪到我们班来玩了,(出示瓶里的小蝌蚪)你看!他们玩得真高兴。他们正在找他们的朋友呢,刚才游来的时候游散了,大家帮他们找找,他们的朋友在哪里。

4.幼儿找出教室内放着的小蝌蚪,并端到桌子上放好

5.幼儿观察小蝌蚪。观察后说出他的身体形状、颜色。教师归纳总结出:圆圆的身体,细长的尾巴,全身都是黑色的。

6.师:“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小蝌蚪是谁的孩子?”

7.师:“对,小蝌蚪是青蛙的孩子。听!青蛙妈妈在找他的孩子呢!(老师指着花园里的青蛙,并播放青蛙的叫声。)青蛙妈妈的孩子不见了,我们来帮他画一些孩子吧!”

8.老师出示颜料,告诉幼儿今天画小蝌蚪不用笔,而是用手指点画,像以前点画小花一样,用右手食指蘸着颜料点画。

9.老师示范,并强调:圆圆的身体,细长的尾巴。

10.发给幼儿材料,幼儿操作,老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11.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墙上,挨着青蛙妈妈。

12.大家一同欣赏同伴作品。

第18篇:小班美术:小蝌蚪

小班美术:小蝌蚪

小班美术:小蝌蚪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手指蘸色随意点画小蝌蚪的身体,用记号笔添画小蝌蚪的尾巴。

2、大胆发挥想象点画画面内容,对手指点画小蝌蚪感兴趣。

活动准备:

1、黑色颜料、抹布(一组一份);记号笔(一人一份);作画纸人手一张。

2、青蛙、小蝌蚪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对小蝌蚪的兴趣。

1、师:“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出示青蛙图片)

2、师:青蛙妈妈来我们班上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

暧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慢慢的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的卵一个个都变成了黑黑的、圆圆的小蝌蚪。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大脑袋,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并提出问题。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它长得怎样?

(2)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游的方向不一样)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

三、引导幼儿掌握手指画小蝌蚪的的方法。

1、幼儿讨论:

(1)小蝌蚪的头是怎样画出来的?

(2)细细的尾巴应该怎样画?

2、老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先用食指在黑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

(2)再用记号笔添画尾巴,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

(3)教师边念儿歌边范画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小蝌蚪向左游,向右游,游来游去找妈妈,小蝌蚪向上游向下游,游来游去叫妈妈”。

3、请幼儿空手练习画小蝌蚪。

四、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1、画小蝌蚪时,用手指指腹画身体。

2、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的小蝌蚪。

3、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整洁。

4、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五、展示幼儿作品,对幼儿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教育。

第19篇:小蝌蚪教学设计

小蝌蚪

临泉县张新镇张新中心校

李静雯

时间:2014年11月

1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

小蝌蚪

教材分析:《小蝌蚪》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科目。教材图片清新、生动、情境感强,以清晨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来展开故事,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景中思考、想象,创造性地参与绘画和学习。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在绘画中多个点状相似的形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趣的图画。使得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和绘画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能认识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能做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能根据特定情景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想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

启发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表现有趣的结果。并能根据故事配画。 教学难点:

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谜语: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打一动物)

(揭示课题,板书:小蝌蚪)

二、初步探索

1、看一看

(1)课件出示存在于各处的小蝌蚪图片 (2)课件出示小河里游动的蝌蚪视频

2、想一想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

(2)小蝌蚪的外部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3)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单独进行活动还是成群结伴? (4)小蝌蚪生活在哪里?周围的环境怎样?

3、比一比

(1)课件出示课本上小蝌蚪范画与前节课神鸟变树 (2)课本上的小蝌蚪图画与以前学过的图画有什么区别? (3)小结:

连环画: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小蝌蚪》属于连环画中的四格绘画。(图示)

4、讲一讲 看图说话:

图一: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起床后他们在干些什么呢? 师: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生1:做运动,锻炼身体。

生2:吃早点。 生3:玩耍。

老师在黑板上画吃早餐的小蝌蚪。 请同学们在黑板或纸上画其他形式小蝌蚪。 图二:出发,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

师:我们注意到了,这里可不我们刚才在黑板上画的单只小蝌蚪,是一大群。它们起床后列队出发。看得出,小蝌蚪们是非常守纪律的动物。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图三:突然,不知从哪扔下一颗小石子

图四:旅行的队伍被打乱后,小蝌蚪们怎么办呢?

注意强调画出往不同方向游的蝌蚪。渗透建立单个和群的概念,了解蝌蚪的组合可以有疏有密。

师:如果他们继续旅行,你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由想象。) 生1:小蝌蚪路上看到一个超市去买东西。 生2:小蝌蚪迷路了,遇到乌龟后被乌龟送回了家。 生3:小蝌蚪又聚在一起旅行。 ……

三、自主创作——画一画

作业:大胆想象小蝌蚪们在旅行中将会遇到的情况,并画出几只和一群群小蝌蚪的不同姿势,比比谁的组合更有趣!

四、展评作业:

1、说说自己的作业有什么得意之处。

2、评评别人的作品,有没有你喜欢的,为什么喜欢?

3、教师总评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归纳小结。

六、课堂延伸:

如果你碰到这群可爱的小蝌蚪,你会怎么做呢?

生:……

师:对,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保护动物,和小动物做朋友。

板书设计

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1)圆圆头 (2)细长尾巴。 (3)身体像小小黑豆

第20篇:中班科学教案_小蝌蚪

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宝宝是怎样长大的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能把自己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的猜想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喜爱青蛙,初步具有保护青蛙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知道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它是人类的朋友。2、小蝌蚪变青蛙的VCD一张,《小鱼与水草》录音带一盒。3、记录卡片每人一张,彩色笔每人一支。

三、活动过程:1、导入主题,介绍记录卡片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的生物角里有很多的小蝌蚪,大家是不是经常去看它们、照顾它们啊?小蝌蚪长大会变成什么?)介绍记录卡片:(小朋友们有的通过观察生物角的小蝌蚪,有的听爸爸妈妈说,自己心里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都有了想法,下面请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猜想的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画下来。

出示卡片:(老师已经给小蝌蚪画好了“家”,我们数一下,小蝌蚪有几个家)

手从左到右指着框框(对,共有5个“家”)(有的小朋友认为小蝌蚪变成青蛙很快,觉得3步或4步就够了,没关系的,小蝌蚪的家可以空出来,你认为要几步就画在几个框框里。还有有的小朋友可能不会画完整的青蛙,那画个青蛙的头表示,只要你自己知道图画代表的意思就可以了,画地不好没关系。在卡片的下面写上学号,不会写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提要求(小朋友在画的过程中不要看别人怎么画,也不要讨论,自己动脑筋,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起立,拿起小椅子,轻轻地坐到位置上。)

2幼儿在记录卡片上完成猜想过程(这里基本不进行指导,只鼓励幼儿把这个过程完成) 3讲评卡片,组织讨论。选两张错误的卡片,请完成该张作品的小朋友讲一下。 选一张正确的卡片,请完成该张作品的小朋友讲一下。(后来此步骤没完成) 在小朋友讲自己的猜想时不进行“对与错”的评断。

组织讨论(有的小朋友认为小蝌蚪是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有的小朋友认为青蛙一下子就长出了四条腿。有这么多不同的意见,现在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来说明你自己的看法是对的。)教师引导小朋友回忆过去的观察经验,解决本次活动认知上的难点——小青蛙是先长前腿还是后腿,还是四条腿一下子就长出来了。(我们生物角的小蝌蚪是不是都一样的?有没有小朋友看到过只长了两条腿的小蝌蚪?请看到过的小朋友讲一下长两条腿的小蝌蚪长的是前腿还是后腿。)

在顺利解决此难题的基础 上让小朋友认识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表扬观察仔细的小朋友,提出观察别的东西时也要仔细的要求)。

4、播放VCD,给予幼儿感性和完整的经验(有的小朋友因为没有看到长两个后腿的小蝌蚪,可能还不太相信老师讲的。那我们来看一下VCD,看看从青蛙妈妈产下卵开始,是怎么一步步变成青蛙的)。 5、总结,提升经验,并激发他们爱护青蛙的意识。

总结(我们看了VCD,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是不是更清楚了。小朋友可以轻轻跟老师一块讲一下,“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卵,接着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长出了后腿,又长出了前腿,尾巴慢慢变短,变成了一只青蛙。)

提升经验(青蛙喜欢吃什么?青蛙是益虫吗?我们经常在市场上看到有人在卖青蛙,这样做对不对的?请小朋友帮助青蛙和农民伯伯想个办法,怎样保护青蛙?) 6、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

放背景音乐,教师说:“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一个又一个蛙卵。”(教师轻轻碰一下幼儿的头,示意碰到头的幼儿蹲下变成蛙卵)。

师说:“天气缓和了,蛙卵动起来了,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游地好开心啊!”(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双手环胸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后腿。(教师和幼儿两腿向后踢)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地更开心了。”(教师带领幼儿学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

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前腿。”(教师和幼儿伸双臂)四个腿都长齐了的小蝌蚪常常到陆地上去找食物吃。”(学小青蛙抓虫子吃)

师说:“尾巴慢慢变短了(用手假装尾巴越来越短)终于长成了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教师带领幼儿学蛙跳)

师说:“小青蛙,来,跟着青蛙妈妈到田野里去捉害虫吃。”(教师带领幼儿蛙跳着离开教室自然结束活动)。

三年级小蝌蚪范文
《三年级小蝌蚪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