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9:09: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要求】

1.能准确识读生词,读准“尾巴、妈妈”等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听写课后12个词语。

2.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能听写课后12个词语。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能用“露着、披着”等动词分别说一句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1.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准确识读生词,读准“尾巴、妈妈”等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听写课后12个词语。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学习生字,写好“宽、孩、跳”三个字。

教具准备

课件,新词卡片,实物展台,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课件出示1:小蝌蚪找妈妈图文):我是小蝌蚪,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

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检查预习

过渡: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 (课件出示2:预习要求)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哪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鲤鱼乌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课件出示3)

liǎnɡ tiáo nǎ lǐ

kuān zuǐbɑ tóu dǐnɡ dù pí hái zi tiào shànɡ lái

哪 里

巴 头

肚 皮 孩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课件出示4)

nǎo dɑi huān yínɡ shuǐ tánɡ pī zhe ɡǔ zhe lù zhe shuǎi zhe

披 着

鼓 着

露 着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

3.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指名朗读课文

①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端好书,仔细听读对了吗? 大家看这两个词(脑袋

快活),谁来读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 ②指名读第2自然段

这里的一个带有轻声的词(游哇游)能读准吗?(课件出示5)长句子“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能读通顺吗?朗读时读准节奏,注意“鲤鱼妈妈、小鲤鱼、捕食”重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6)长句子:“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朗读时注意读准节奏,注意“乌龟、四条腿、游”重读。

自由读,指名读。注意读通顺,读准节奏和停顿。 ④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来看看这几个带有轻声的词(课件出示7)(蹲着 披着

露着 鼓着 衣裳 ),练一练,读给同桌听。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 ⑤指名读第5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注意读好连动句(课件出示8)“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⑥指名读第6自然段

这一段注意读好带有轻声的词“尾巴、时候”,放到句子要能读准。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4.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9):田字格课件出示。

孩 跳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范写“宽、孩、跳”,用田字格课件出示。 (3)指导书写“宽、孩、跳”,(课件出示10)“宽”字第十笔是竖弯钩。“孩”第七笔是撇。“跳”字第十一笔是竖弯钩。

(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5)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宝宝要回家,你能不能帮帮他们?

(课件出示11):

披着

露着

甩着

鼓着

1.小蝌蚪(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一对大眼睛。 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

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

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本课生字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田字格本上,每个字写三遍。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脑袋

口袋

欢迎

迎接

水塘

池塘

3.选择其中一个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写一句话。

答案:

1.略。

2.略。

3.迎上去——妈妈下班回来了,我高兴地迎上去,说:“妈妈,您可回来啦,我的肚子正咕咕叫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

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大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尾巴)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2.导读第2自然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1)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2)(课件出示12——鲤鱼图片) 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3)交换,学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4)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课件出示12:遇见鲤鱼——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圆脑袋、长尾巴,长出了两条后腿。)

3.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2)从乌龟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课件出示13:遇见乌龟——蝌蚪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

(3)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板书:大青蛙)(课件出示14):蝌蚪妈妈: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 白肚皮(露);

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2)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板书:捉害虫)

(2)(课件出示15图文):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课件出示16:青蛙吃害虫保护庄稼的图片):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

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课件出示17)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鹅

有一鸡

有一猴子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课外作业新设计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3.说一说,小蝌蚪是如何长成青蛙的。

答案:

1.不要随便伤害它们,不捕食青蛙和蝌蚪,与捕捉青蛙和蝌蚪的不良行为做斗争。

2.用词语写句子:

(1)披着:今天下雨了,我披着雨衣上学了。

(2)鼓着:青蛙鼓着两只大眼睛。

(3)露着:小企鹅穿着黑大褂,露着白肚皮。

(4)甩着:黄牛正甩着尾巴赶蝇子呢!

3.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 通过直观教学,使有限的教材内容再生无限,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广阔的空间,以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5)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2)思考本组集中的问题。

资源包

精彩片段

生: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断地寻找妈妈呢?

师: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学生读书、划线。)

生: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生: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还是没说完整。 师: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 生: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 生: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说一说。

(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

生: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生: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生: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她是谁?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你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碰到你们这群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 生:(一生举手)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生:(举手又放下,有些犹豫)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向小蝌蚪说完整的。(师生均感诧异。) 师:为什么?

生: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师:是呀,小蝌蚪找妈妈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在这过程中渐渐地长大了。让我们为小蝌蚪加油吧!

(全班鼓掌,师生情绪激昂。)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1.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在青蛙繁殖季节,雌蛙将卵产在水中,雄蛙随即排出精液。精、卵在体外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在膜内进行细胞分裂,发育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蝌蚪从膜内孵化出来。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经过几天以后,长出了口,能够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再过些时候,外鳃消失,长出内鳃,身体外面逐渐出现侧线,心脏发育成一心房一心室,从外部形态到内部构造都很像鱼。大约再过40天,蝌蚪又发生了进一步变化,先开始长出后肢,然后又长出前肢;尾部逐渐缩短;内鳃消失,肺形成;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变为二心房二心室;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不再像鱼,蝌蚪已变成了幼小的青蛙,幼蛙离水登陆,逐渐发育为成蛙。

2.青蛙,庄稼的守护神

青蛙是动物世界中最出色的\"庄稼保护神\".它是一个捕虫能手,专门吃一些害虫,比如小飞蛾,蝗虫,蚊子,苍蝇等.青蛙的眼睛锐利,速度敏捷,它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分泌有黏滑的液体,可以把昆虫粘住。更妙的是,它的舌根不像其他动物那样长在口腔的喉部,而是长在下颌的前面,舌尖翻向咽喉。捕虫时,舌头像弹簧一样向外一翻,灵敏地粘住昆虫后便迅速弹回,昆虫转瞬间就成了腹中餐,整个过程大约0.15秒,肉眼几乎无法看清楚全过程。

一只青蛙一天可以吃120只害虫,6只青蛙8天就可以吃5760只害虫,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啊!青蛙的捕虫能力和食量相当惊人,每只青蛙平均一天可捕食50-120只昆虫,且多半以上为蚊子、苍蝇、螟虫、蝼蛄、椿象等农业害虫。

练习:

一、把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补充完整。

捕食

b

披着

p

迎接

y

池塘

t

山顶

d

灰色

h

乌龟

w

宽度

k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hài

zi

tiào

gāo

jiù

shì

三、照样子,连一连。

披着

雪白的

眼睛

鼓着

碧绿的

尾巴

露着

大大的

肚皮 甩着

长长的

衣裳

四、照样子,写句子。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已经

五、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讲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

在寻找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

,并帮助妈妈一起

六、重点段落品析。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1.照样子,写词语。

游哇游

2.试着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并抄写下来。

3.从这段话中,你知道青蛙长得什么样吗?试着描述一下。

七、小练笔。

小蝌蚪找到妈妈之后一定非常高兴,你觉得小蝌蚪找到妈妈后,会对妈妈说写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 小蝌蚪说:“

。”

答案

一、ǔ

ī

íng áng ǐng uī ū uān

二、哪里

孩子

肚皮

跳高

就是

三、披着

雪白的

眼睛

鼓着

碧绿的

尾巴

露着

大大的

肚皮

甩着

长长的

衣裳

四、示例:我已经长大了。

五、

小蝌蚪

妈妈

青蛙

捉害虫

六、1.走哇走

跑哇跑

跳哇跳

2.游

3.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七、示例:妈妈,我们找你找的好辛苦啊!你怎么长得这个样子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 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