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英语教育改革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3 09:00:3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育改革

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

---教育改革必须落到实处

“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策略,举足轻重,因此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唯有如此,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教育改革落到实处需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当前的教育评价都是围绕着“高考”“中考”以成绩为导向。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校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最终的结果导致了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传授轻全面育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高分低能举不胜举,这样会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整体发展。传统评价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的制度。

教育改革落到实处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宏观管理。以往的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冶承担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近日引发热议。主要是该规定存在诸多问题,这部“待产”的小学生减负新规在民间舆论场遭遇了迟疑、质疑。其根源在于该规定并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在教育观念上作出调整。而且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在宏观管理过程中,教育部门需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做到教育公平。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科学、多元评价体系;包括户籍改革,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政府应当引导,学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把学习的负担变成求知的快乐。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总而言之,要把政府的功能落到实处,做好宏观管理。

教育改革落到实处强化评价工作,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 。我国教育制度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评价制度。近年来提出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后,评估机制有了突破。但是我国的教育仍然是以分数作为标准,对于进入名校的渴望压抑了无数的家长和学生。评价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更谈不上引导了。同时候教育资源分配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就需要国家积极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存在,让教育公平真正落到实处,受惠于每一个孩子。把教育的公平,也作为一个导向,作为一个评价机制。

“华山虽高,顶有过路“,教育改革志在必得。教育改革落到实处需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需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并且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宏观管理,唯有如此,才能深化教育改革

推荐第2篇:教育改革

[推荐]上课,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教育改革带来的思考【字体:小 大】

上课,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教育改革带来的思考

作者:刘水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7更新时间:10/29/2008

上课,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

------教育改革带来的思考

刘水连

做老师难,做语文老师更难;上课难,上语文课更难。

一同事曾说,下辈子不做老师,三辈子不做语文老师。北京某名师也说,后代八辈子不做语文老师。

噫吁乎,难哉!教语文之难,难于上青天。

很是感叹,那些名师成就卓著,很是感叹,那些专家驾轻就熟。

反观自己,庸庸碌碌,疲惫困顿,了无生趣。何也?

循规导矩 。不敢放手、囿于成见,如此之类而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当下,呼唤创新,创新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大家关注、讨论、研究的焦点。素质教育的提出也引导人们对传统教学作出了深刻思考,一定意义上引导人们回归学科本质,遵循学科教学规律。

那些,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呢?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想通过自己语文学科教学的反思为此命题提供借鉴。

一、倡导民主风气

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人民群众才是伟大的创造者。老师不是权威,尤其语文老师更是如此,教参,参考书更不能是经典。古人尚云:

“尽信书,不如无书。”再说,纵观历史,凡学术繁荣时期,必定是百家争鸣之际,凡学术落后时代,必定是独尊一术之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那必须是在无急风吹之、雨淋之的条件下的。要让学生创新的火花迸射, 燎起平原,老师只能微送轻风。火助风势,风助火威,此亦可谓

“教学相长”也,民主风气的形成也确实是需要师生双方的合作。为师者,如果是一名清醒而自觉的教师,需要从精神和行为方式上对自己进行一次

“脱胎换骨”,打碎以往那种所谓 “天经地义”的霸道主义,以修养,学识,善意,科学精神和教育艺术赢得学生的敬意,重塑一种崭新的富有民主精神的

“权威”。比如教师的个性,尊严,权威等受到学生的挑战,教材的思想,观点,艺术特色等受到学生的质疑,某些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等受到来自教师或同学的压抑等,诸如此类的情况一旦发生,教师的态度处理技巧应当符合民主原则,力戒教师权威、教材权威和学生权威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伤害。

二、广读多背,注重积累

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注重熟读成诵学习习惯的培养,凭着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受到了古圣贤人的思想、道德的感染

和智慧的启迪、情感的浸润,尤其是他们趁着记忆力旺盛,在少年时代广读多背,积累了一笔终生受用的财富。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创新思维不是空洞的,而必须依托一定的知

识和经验。只有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让创新精神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人格与能力之上。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就是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创新是知识的组织与整合,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先把原有的知识从固定的结构中游离出来,然后在组织中产生全新的结构。

读背

除教纲要求之外,尤重视古典优秀作品如唐诗宋词的背诵。而积累工作则以考纲语言知识和表达部分所列项目为主,而又着重做好作文素材积累工作,如背名言,讲故事,做读书笔记等。

应提一笔的是,语文教师在积累方面应有表率作用,如经常背诵一些名篇名句,读社会,人生,甚至也应读经常提示平常教学中碰到的而又经常在诚卷中出现的字、词中,成语等,为师者如有读书笔记以示学生则更好了。

三、确当训练

“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需要迁移,能力需要运用,这一切均离不开训练。《礼记.月令》:

“鹰乃学习。”学习,本义是鸟屡次拍着翅膀飞。可以,学生学习(屡次)训练。孔子云: “举一隅而三隅反。

“三隅反”的过程本身就是训练的真义,况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 “举三隅而反一隅”现象,也就是说,只有多次反复才能巩固所学。 “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但

后教育并不排斥训练,只是应把握火候而已。主要应正确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1、质与量关系;

2、

是途径关系;

3、针对性与普高化关系;

4、创新与继承关系;

5、主动与被动关系;

6、任务与兴趣关系;

7、阶段性怀持续性关系;

8、知识与能力关系等等。通常训练的方式尽管多种多样,但作为一个教学整体(阶段性与过程性规划任务均是一他整体。)以上各种关系都应该考虑在内。

四、立于言语形式

语文课从来立于言语形式,语文教学必须立于言语形式,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这是语文教学的规律。立是言语形式,以言语形式作为处理语文教学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第一位的

“理念”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江泽民主题在庆祝北大百年诞辰所做的一篇讲词,既说了北大的历史,又说了中国的历史,既说了北大百年优良传统,又说了自己在上海交大上大学的感觉等。如果只从内容上去掌握,它就应该是历史课或政治课了,那语文课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

“文以载道。”从作者角度说,要载道,应以何种言语形式是关键,对于读者品味作者以何种言语形式以载道是关键,因为学以致用要义在于以创造的工作来丰富人类文化或文明而不仅仅在于继承。

“道”应继承,但也应与埋俱进,而这时言语形式当以其本质上是规范的这一特点来责无旁贷地承担载道任务。试想,一篇(部)言语形式极其拙劣甚至不规范的作品,纵其极其特有价值,恐怕也会是一纸空文,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正如一个哑巴,纵有奇思妙想,但苦于无法与人沟通(其它可能也排除),那,他那可能意义重大的发现也会“养在深闺无人识”。

品味言语中,体会情感,把握色彩,揣摩含义,明确节奏,读出气势,感受形象,最终做到积累运用。这应该是语文课上必不可少的东西。

英语课上,老师传授的主要是言语形式,为什么语文课同样是语言课却往往架空分析

课文内容呢?

警惕!没有良好的言语形式,人类一切文字记载的文明完全是垃圾!

难哉,语文老师?

教育改革,既谓之改革,当革弊兴利。既遵循学科规律,又适合学生身心的教法,学法无论何时却能也应该坚守课堂!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文章录入:yuwen责任编辑:yuwen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推荐第3篇:教育改革

姓名:高霞学号:41204035班级:英语师范二班

教育改革对中小学课堂的影响

高考改革的新闻继续发酵,引发社会极大关注。根据教育部最新披露的消息,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最令社会关注的一项变化是: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是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考核方式的变化将对中小学课堂产生一系列从教学模式到教学内容的影响。

影响一 考试的科目分布更加合理化。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教育,享誉全国的大教育家不计其数,例如孔子,孟子,程朱等等,但自宋但以后,中国教育的弊端逐渐趋于明显。这一现象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等等的关系密切,但是于中国教育的内容有 很大的联系。中国的教育向来关注人的内心,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怎样有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领邦相望,民老死不相往来”等都是如此。而西方社会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致力于人在现实中活的更好,所以不断给个动力,发展工具,而这些方面中国无一树建,究其原因,教育的成分不可忽视。以往高考的三门主项--语、数、外,均属工具类,而多数国家为语、数、科,其导向和效果

的差距不言自明;如若中国的教育改革继续深化,对教学科目的结构不断优化,在基础教育中加入兴趣类,科学类的科目,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培养观察力,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将逐步解决应试教育的学科结构问题。

影响二。英语教学内容将更加科学,合理。

中国的外语教学本身问题较大、效率极低,学生从幼儿园到博士阶段一直在学习英语,但是收效甚微,因为应试教育下的英语学习忽略了语言本身的最基础的目的-----交流。应试教育下的英语学习重心完全错误,学生多以单词和语法为主,但是听说读写能力不佳,导致学生掌握大量词汇和句法,但组织不出正确的词句,口语表现最为明显,中小学学习若干年的英语之后,做不出流利,完整的自我介绍。此外,由于教学中教师多关注学生的成绩,课堂多练习强调语法,忽略发音,语气等等,导致学生口语问题严重,发音错误,影响了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

英语教育改革推行后,英语教学将发生很大的改变。首先,语言的学习应以“交流”为目的,以听说读写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尤其应该重视英语口语与听力理解,强调学生语音的准确性,不断地提高正真正的英语能力,让学生能说出准确,流利的英语。此外,英语教学将改变单一的以课本为主线的教学,可引入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地理知识,在文化为基础的背景下学习,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门语言。且

可以引入英文歌曲,英语名著,科幻小说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英语学习轻松有趣,

影响三 英语教学方式将更加轻松有趣。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以往的教育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准,老师讲,照本宣科,不断地重复被视为考点的语法内容,不断地用汉语解释英语的语法规则。学生的任务是听讲,并记下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不断重复记忆。练习多采用题海战术,用大量的习题不断的巩固复习,英语教学难免枯燥,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丧失兴趣。

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改变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引入先进的学习方法,加入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让英语学习轻松有趣,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兴趣为主要驱动力,切实的推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支撑中国的国际化与现代化。

影响四.学生学习更加自主

以往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压力下强制性的学习,学习的方式只是在题海中不断的枯燥重复,.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没有丝毫的热情与兴趣,但是教育与改革之后,学习会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英语学习会更加轻松有趣,学生会在兴趣的激励下,采取更加积极自主的学习方法,采用观赏英语英语影片,排练英语话剧,练习英语配音等有趣的方式,自己研究更加实用的英语,以此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英语教育在中国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或缺,长此以来英语教育存在的巨大问题已经不断暴漏并开始着手解决,此次的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从长远考虑,利大于弊,改革势在必行!

推荐第4篇:教育改革

又一里程碑!义务教育经费重大改革,五类人群将直接受益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同时,国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项目。

此次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制度创新,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说,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建立城乡统

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此次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就是通过“三个统

一、两个巩固”,建立城乡统

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第一个统一,是统一“两免一补”政策。所谓“两免一补”政策是指“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之前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只对低保家庭学生,调整后,统一为对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包括民办学校学生)。

第二个统一,是统一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之前,国家只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地方制定;调整后,由国家统一制定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中央财政对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将按照基准定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需要说明的是,中央财政出台的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只是底线标准,各地可结合实际提高公用经费补助标准。

第三个统一,是统一经费分担机制。以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城市由地方负责、中央适当奖补。调整后,中央和地方对城乡义务教育实行统一的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具体来讲,国家规定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由中央和地方按5:5比例共同分担;公用经费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为5:5。

两个巩固,一是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城市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由地方建立,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二是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按照现行教师工资政策,中央财政将继续对中西部及东部困难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

在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同时,国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项目,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上述政策将分两步到位,2016年先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2017年统一“两免一补”政策。

义务教育经费改革让五类人群直接受益

新制度实施以后,不管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不管是本地学生还是随迁子女,不管在公办学校读书还是在民办学校读书都享受同样的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主要是这么几个群体:

第一类学生是从农村到城市读书的学生,也就是通常说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数在1300万左右,这些学生直接就受益了。这个直接,就是比发教育券还要直接,人到哪里,钱就到哪里。

第二类学生是寄宿制学生。这次改革后,寄宿制学生的保障水平会明显提高,这个学生群体大数在3000万以上。

第三类学生是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跟在公办学校享受同样的公共财政支持,这个学生群体大数1200万左右。

第四类学生是小规模学校的学生,主要是村小教学点的学生,这些学生的保障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受益学生在500万左右。

第五类学生是特殊教育的学生,不论是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还是在特教学校读书,保障程度都会大幅提高。

推荐第5篇: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我们一直在说教育改革,从参加工作至今,我就经历了两次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和新课改。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迎接高考,而高考的科目里却没有素质教育这一项,遗憾啊!别说高考了,就说我们小学吧,为了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我们的课本是每期都要更改,可改来改去我发现,除了把课文改动了,把题目的标题贴近口语化了,并没看到有其他的起色。打开我们的教本,每一册的语文书都是八个单元,每一单元都基本有四到五篇课文,一年级的课本还要学习拼音,单只这拼音至少就得教一个月,试问,教学任务这么繁重,素质教育该如何进行?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要进行写作训练,不知道别的老师是怎么安排的,我从带的上一届学生教作文这一块来看,感觉没有太多时间花在这一块上,所以,这也就造成了班里作文写得好的只在少数。本人认为这不怪学生,只怪老师的教学任务太重,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个薄弱环节上。平时大会小会各级领导都会提倡素质教育,可真正到了考试,特别是考试比赛的时候,谁还会记得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 所以我认为,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学,首先出版社得改革,而不是只会光喊口号,让我们一线老师举步维艰。

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话说,新课改主要有以下几大“改变”:

1、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因为新课改来袭时本人教的是低年级,还没有真正接触到新课改。但从课改老师的谈论中,从学生考试的成绩中,我们不难总结出,新课改对于爱学习、有想法的孩子确实有帮助,成绩确实有提高,但对于那些本身就懒散的孩子来说,无疑是给他们再次创造了懒散的空间。中国教育究竟该如何改革,我想,还需慎重!

推荐第6篇:教育改革

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我们将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成果,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德育,尤其要重视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德育,尤其要重视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大支持普及中西部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力度。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增加资金投入,支持高等院校基础设施建设。 In the new five year plan, we will stick to the policy of appropriately adv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o serv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 developing education, we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ization,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 and concentrate on improving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improve their moral qualities, intellectual ability, physical fitne 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We need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making nine 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basically universal in the country and eliminating illiteracy among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 accelerate the expansion of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 high-level programs in selected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Develop long-distance education by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rove the methods and quality of instruction,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especially that of the teenagers, as well as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school.We will strengthen our efforts to make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vailable throughout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Senior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will be made universal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nd in developed areas.We will increase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collages and universities.

推荐第7篇:6月英语六级作文预测:英语教育改革

英语六级培训:http://edu.21cn.com/kcnet2270/英语四级一对一咨询qq:1613508081

Reform of English Education

1.目前要求改革大学英语教育的呼声很髙

2.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3.你认为应如何改革英语教育

【范文】

Reform of English Education

As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is greatly emphasiz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commuiiicaticm,tbe defects that exist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ystem are open to more criticism-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a thorough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should be under way.

People ask for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mainly because of the Inadequacy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under the current system.On the one hand, many coilege English teachers underestimate the role interest plays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keep preaching in cla.On the other h^nd, under the current system, most Chinese students tend to separate vocabulary memorizing, grammar, Hsteniii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ftom each other and therefore their English is also “broken” in this way.This has also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dumb English” of many Chinese students.

In my view, to reform English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speak English in cla and hold more activities to promote students\' oral English.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attracting students with vivid teaching and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in learning English.With the collaboration, the reform of college BngHsh education will surely yield pleatifu] fitiits.英语六级培训:http://edu.21cn.com/kcnet2270/ 英语四级一对一咨询qq:1613508081

推荐第8篇:申论热点:教育改革为何从英语入手

2014申论热点:教育改革为何从英语入手

一、政策背景:

1.2010年7月国务院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了“完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要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考”以及“社会化考试”。

2.2011年1月3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到了一些高考的改革思路,其中就包括“有的科目一年多考”,不过后来教育部发言人称这是袁部长个人“思路”,不等于国家“方案”。

3.大约一个月之后,教育部又提出年内要完成高考改革方案,不过又是数度搁置,袁部长对此非常恼火,表示一定要出。

4.此后的两三年不断有关于高考改革“怀孕”与“流产”的消息。

5.全国统一的高考改革方案迟迟不出台,一些地方就自行改革起来,包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各地高考改革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英语下手。主要做法是取消了高考时的听力考试,放在平时考。

6.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从2016年起,中考英语分值由120分降到100分,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到100分;与此相对应的是,中考语文分值由120分提高到150分,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北京方案更进一步的地方是,虽然没有拆分听力与笔试,但学生可以多次考试,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成绩。由此又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议题的炸锅。

二、存在疑惑:

为什么要从英语入手?

第一,英语是中学教育中遇到问题最多的学科,也是学生较难产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学科,从英语入手,更加便于改革。第二,英语考试在我国比较成熟,它的改革对其他科目有参考价值。

2.英语真的不重要吗?

(1)(2)美国高校深蒂固。3.对英语培训机构是否有影响?

影响不大,因为:(1)如果高考弱化对英语的考核,学校将无法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英语教育,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寻求留学机构的帮助。(2)改革只是改善了应试教育,但对于市场上的英语培训机构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样英语培训将回到教育的本质:能力的提升。

三、主要争议:

1.江苏省在2008年已经下调高考英语总分,5年下来,英语在教育中的地位未受到影响,减负和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效果也没实现,基本和以前一个样子。

2.靠降低英语分值解救母语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改变考试制度,怎么减分数都没有用。

四、改革意义:

1.如果这次英语高考改革能为整体高考改革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那英语又起到了一次引领作用。

2.北京这次改革中英语减分语文加分,更能体现语文作为母语学科逻辑思维能力。

3.高考英语改革将促使学校改变教学模式(包括教材、课时、教学方式),提供“个性化教学”。目前普通高中提供的是“大一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之后,就需要学校作出相应的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选择。比如,为参加高考的考生提供高考水平的英语教学,而对于想要在英语方面有更大突破的学生,就要提供更深层次的教学模式。对老师来说,教学方式也将真正进行“因材施教”的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升传统文化认知。这也体现了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

注1:相关链接:在英语改革出台后,有人发出声音“让数学滚出高考”。

注2:2013年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对中小学、大学语文和历史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基本建设,探索通过语文、历史等学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此外,这份文件中还明确要确定“英语一年多考”的实施办法,以及英语拟退出高考统一考试,实行社会化考试的思想。从这份“一号文件”中可以看出,各地的高考改革从英语入手,是符合教育部“一号文件”的精神。

注3:本文观点:改革是一个综合系统,探索英语考试改革只是其中一项。

推荐第9篇:高等教育改革

摘 要: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政府应从过去的单一供给主体转为供给主体之一,与其他供给主体平等竞争。此外,政府作为供给主体,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更应从制度和方法上对高等教育供给整体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其能够满足社会有效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公共产品理论;改革路径选择;供给主体多元化公共产品理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最初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它是为适应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而确立的,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行为是与市场经济活动融为一体的。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萨谬尔森对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是: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高等教育,无疑是国家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天之骄子,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希望之源。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许多问题也使得我们困惑不已,如扩招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滑波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等。面对社会的质疑,高等教育改革何去何从,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适度规模下的公共物品(也有人称为准公共物品或者俱乐部公共物品),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利用看得见的手去介入、影响和校正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路线和目标,使其向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方向发展。

一、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下的高等教育特征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不少进展,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大大增加了人们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利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整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1.高等教育的公共特质。不同教育性质的确认,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厉以宁从供给主体和教育经费承担方式来看,认为我国现行教育产品有以下五种类型: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如义务教育)、基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如政府投资提供的各类学校教育等)、具有混合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如某个组织为自己的成员设立的学校或培训班等)、基本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和具有纯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王善迈从教育属于非营利的公共部门出发,认为教育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混合公共产品,而不是私人产品;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属于混合公共产品。劳凯生则认为,从教育非垄断性质、公共产品与市场的关系、产品的竞争性和可分性程度来看,教育这种公共产品可以进一步转化为私人产品或准私人产品。 高等教育属性的确认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政府是高等教育唯一的供给主体,且完全承担教育经费,此时的高等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的范畴;第二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主体和经费承担方式的变化,使得高等教育的性质也相应改变,具有混合公共产品的特点,我们可称之为准公共产品。 所谓准公共产品,是指不严格遵守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即高等教育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例如,高校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来为特定的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

这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的规模下(学生数量)具有良好的外部效应,但是超过一定规模后,必将发生拥挤效应,从而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因此,我们又可以称之为俱乐部产品。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具有公平性和正的外部效应。所谓公平性是指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它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每一个人均能够享受这种产品和服务。如早期的高等教育,通过公平竞争(高考)被择优录取的考生能够免费获得这种教育的权利;当前的高等教育同样需要通过公平竞争(高考),才能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只不过教育经费不再由国家承担。正的外部效应是指个人获得高等教育之后,不仅个人受益,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如从知识传递的贡献来说,它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弘扬本民族文化、传播人类科技和文化知识、提高大众的民主意识等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高等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如表1所示。

2.高等教育的经济特质。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会产生巨大的效益。首先,个人精神层次的提升(精神收益)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社会收益)等等,这些无形的收益是无法具体测量和估算的。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也具有相当的经济特质,具体表现为: (1)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手段乏力,什么才能够成为我们社会新的增长点?显然,高等教育无疑处于声名显赫的位置。这在世界经济和教育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多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家庭储蓄的首选目标是用于子女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投资,正是这一具体国情强化和放大了高等教育的经济特质。 对此亚洲开发银行的汤敏博士早在1999年2月19日《经济学消息报》中就提出,若三年内使我国高校的招生量增加一倍,且新增学生一律实行全额自费,学费每年1万元,其他费用每年4—5千元,则届时高校每年可多收学费200亿,其在校消费约为40亿。再考虑这笔钱所带动的间接消费,用我国的投资乘数来计算,这240亿可拉动近1000亿左右的投资与最终消费。在笔者看来,此观点可信度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确实能在短期内大大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刺激短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居民具有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支付意愿和能力,这就使得高等教育成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点有了可能。 (2)产业化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高校扩招重大决策后,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教育部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在校生数211210万人,居世界首位。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马丁·特罗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他分别将15%和50%作为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即将毛入学率低于 15%的高等教育称为精英教育,在15—50%范围之内称为大众化高等教育,而在50%以上称为普及化高等教育。我国巨大的高等教育需求和相关数据表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到来,为此很多学者提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口号。 所谓教育产业化,是指运用现代产业发展机制和管理方式推进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方向社会化和办学投入产出效益化的过程。尽管教育产业化问题见仁见智,争论很大,但事实上,当前在我国还是有具体表现的——主要就是利用社会闲散资本兴建并经营大学城、职业院校、二级学院以及民办高校等,并允许营利的一系列行为。

二、政府在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责任 作为高等教育供给主体之一,政府不仅需要在财政投入、制度和管理水平上努力提高,还需要强化市场意识,并在宏观上对高等教育领域进行全面的规范和引导。 1.加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财政投入,优化配置,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搭建强有力的高等教育平台,能够发挥显著的引领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稳定发展。以“211工程”和“985工程”为例,政府集中资源对部分基础好、水平高的高校进行重点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模式的成功尝试。这两大工程很好地实现了通过重点建设进而推动整体发展的战略构想,较大程度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和进行高科技开发的能力,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

2.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和教育模式,满足社会有效需求。高等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直接为社会输送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服务,因此必须与市场保持紧密的联系。而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存在的与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办学模式封闭滞后等弊端,导致其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态势,无法满足社会有效需求的变化。因此,政府必须洞悉当前社会的需求发展态势,审时度势,不断对高等教育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模式进行调整,从而引导高等教育保持正确的前进路线。

3.建立现代产权理念,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从产权理论的角度来看,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快速发展的前提。政府和高校的关系并非不可变化,应该看到,由传统政府控制型向政府管理型转变应是高等教育改革目标之一。因此,建立现代产权理念,实现高校所有权和办学权的分离,使高校成为具有经营自主权的产权清晰的市场经济主体,既是重构政府和高校关系的契机所在,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4,建立严格的准入、核查和激励制度。随着高等教育领域向社会(私人)资本开放,使得某些院校的办学规模、质量等指标没有一个严格而统一的标准。更有甚者,仅仅把高等教育当成自己的摇钱树,只重视自己的经济效益,一切向钱看,最终会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遭到社会的质疑,从而失去公信力。因此,政府首先应设立一定的门槛,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对高等教育供给主体进行资格审查,并在其提供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实行有效监督。其次应对其提供的高等教育产品进行全面评估和核查,保证质量,提高消费主体的竞争力。

第三,建立合情合理的激励制度,通过诸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或者其他市场化手段对提供优质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的供给主体予以奖励。

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困境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供给和需求的发展不平衡,单一的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资源的这种短缺具体表现在其供给数量的匮乏和供给质量的缺陷两个方面。

1.人口基数过大。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显旺盛。尽管近几年来,高等教育获得了快速壮大和发

展,但相对于我国过大的人口基数,仍然显得有些供给不足。笔者参阅教育部相关数据,总结了我国2003。2006年的高考招生数据,如表2所示。 由表

2可知,虽然2003—2006年高校招生名额增加了150万人,但是随着报考基数的增加,高考毛录取率却下降了6个百分点,因而2006年就有 420万人得不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以预见在未来五年之内,毛录取比例在达到人口峰值之前还有可能下降,还会有更多人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笔者认为,庞大的人口基数是造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之—。

2.低质供给和知识结构的错位。高等教育供给不足不仅包括数量上的供不应求,还包括质量上的低质供给以及知识结构上的错位,导致该资源供给无效或者低效,进一步加深了其供给不足的程度。 首先,由于消费高等教育资源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从而使得拥挤效应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出现了规模低效的现象,使得教育资源的消费质量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在教师总量不足、组织管理水平落后、教学事故发生率(诸如旷课等)提高等方面。据有关部门对99所高校外语教师情况调查,周课时一般为14节以上,其中20 —29节的占教师总数的32%,30节以上的占5.4%。而据研究外语教师周课时在8节左右最为适宜。班级教学规模膨胀过快,合班上课,一两百人上大课现象增多,教师组织教学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高投入和低产出的矛盾。2006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一项由8777人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高等教育的消费不仅具有抽象的精神收益,还有看得见的经济收益,因此我们就无法逃避对其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分析,也就是说要看高等教育的回报率是否大于(或等于)预期。许多教育经济学家在一般教育投资和高等教育投资等方面作过深入的研究,也给出了不同的估算值。表3是关于不同收入国家对于不同类型的教育投资社会回报率及个人回报率的估算。 从表3可以看到,高等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是非常高的。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投资的回报率随着其收入高低呈递减趋势,也就是说,收入高的国家,高等教育的回报率比低收入国家普遍要低。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的收入越高,高等教育的回报率将逐渐减低。换句话说,假定投入(不计机会成本投入)一定,抛开其他诸如知识结构、专业设置不合理等不利影响,当前中国对高等教育投资的产出是低于其预期水平的。

四、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主体多元化的改革路径选择 由于高等教育的公共产品特性,供给高等教育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我国传统的计划指派特点以及人们对政府的强烈信任,更使得政府当仁不让地成为高等教育供给的核心力量。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政府供给并不等于政府生产。政府供给。可以通过政府直接生产和委托社会(私人)部门生产两种方式来提供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

1.政府直接生产。所谓政府直接生产,是指政府建立高等教育机构对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进行直接生产。根据我国历史现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供给可以划分为两种形态:

推荐第10篇: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1.第1题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 A.龙应台B.余秋雨C.柏杨D.毕淑敏

标准答案:A 2.第5题

从叙事的主题和内容上看,叙事研究不包括( )

A.教学叙事B.自传叙事C.教学生活叙事D.教学行为叙事 标准答案:D 3.第10题

教师人格中最重要的品格是( )

A.进取精神B.主动精神C.学习精神D.民主精神

标准答案:B 4.第11题

由“自然类比”研究方法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首推( ) 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杜威 标准答案:C 5.第17题

好老师拥有一个最基本的元素是 A.细心B.恒心C.耐心D.爱心

标准答案:D 6.第18题

“尝试教学法”的倡导者的是( ) A.顾泠沅B.邱学华C.段力佩D.杜威

标准答案:B 7.第26题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 A.鲁迅B.胡适C.毛泽东D.陈独秀

标准答案:B 8.第28题

《人性的弱点》的作者是? A.皮亚杰B.海明威C.比尔?盖茨D.卡耐基

标准答案:D 9.第29题

根绝小说《飘》改编的电影是?

A.《苦月亮》B.《傲慢与偏见》C.《乱世佳人》D.《春风化雨》

标准答案:C 10.第46题

教育中“类比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标准答案:B 11.第48题

管理的根本精神是( )

A.公平B.平等C.自由D.民主

标准答案:D

12.第50题

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 )

A.课前行为B.课堂行为C.课后行为D.日常行为

标准答案:B 13.第56题

下列哪部电影体现了“像母亲一样慈爱”的主题?

A.《乡村女教师》B.《放牛班的春天》C.《回归》D.《十八岁的天空》

标准答案:A 14.第59题

“蚂蚁抱团”可以体现以下哪种精神? A.团队精神B.乐观精神C.急性子D.爱心

标准答案:A 15.第63题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 ) A.论语B.大学C.中庸D.周易 标准答案:D 16.第3题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

A.创新精神B.实践能力C.态度、情感、价值观D.知识与技能

标准答案:A|B|C|D 17.第7题

教师的教学智慧包括

A.传道B.解忧C.授业D.解惑 标准答案:A|C|D 18.第12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 )

A.教师学习B.教师行动C.教师发表D.教师叙事

标准答案:A|B|C 19.第14题

韩愈提出的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标准是( ) A.传道B.授业C.解忧D.解惑 标准答案:A|B|D 20.第22题

“明心论”的代表人物有( ) A.陆九渊B.孟子C.老子D.朱熹 标准答案:A|B 21.第23题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 )

A.自主学习B.创造性学习C.合作学习D.探究学习标准答案:A|B|C|D 22.第24题

教师的主动精神显示为( )

A.控制感B.创造性地执行C.生涯设计D.厚德载物 标准答案:A|B|C

23.第34题

“博学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孔子B.王阳明C.荀子D.朱熹

标准答案:A|C|D 24.第35题

课程资源包括( )

A.教材B.教师C.学生D..社区

标准答案:A|B|C|D 25.第36题

有关学习的三条隐喻是

A.学走路B.认地图C.打游戏D.学画画

标准答案:A|B|C 26.第44题

贯穿整个西方教学论的基本主题是( )和( )之间的争执 A.实质教育B.自由教育C.个性化教育D.形式教育

标准答案:A|D 27.第52题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冯特C.梅伊曼D.拉伊

标准答案:C|D 28.第53题

叙事研究可以分化为( )

A.叙事的德育研究B.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C.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叙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

标准答案:B|C 29.第62题

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的基本主题包括( )

A.自学辅导B.人生观教育C.研究性学习D.生活实践

标准答案:A|B|C|D 30.第65题

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 )

A.自信心B.有激情的生活C.赏识意识D.宽容精神

标准答案:B|C|D 31.第2题

没有哪一个学生完全是老师教出来的。

标准答案:1 32.第6题

自卑是折磨人的一种情绪,他会把学生的成绩一口一口地咬掉。 标准答案:1 33.第8题

做老师和做学生一样,最重要的是读书。 标准答案:1 34.第9题

教师应参与课程开发。 标准答案:1

35.第19题

一个善于讲课的老师,他可能在不断地讲,但实际上他是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标准答案:1

36.第20题

一个好的老师不止要有专业智慧,还要有人格魅力。 标准答案:1 37.第21题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标准答案:1 38.第27题

行动研究包括教师学习、教师行动和教师发表三个部分。 标准答案:1 39.第30题

实习老师的好在于:年轻、平等、有激情。 标准答案:1 40.第31题

“教师博客”也称为“教师发表”。

标准答案:1 41.第32题

好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敬畏感。 标准答案:1 42.第33题

“异步教学法”提出了“小步子教学”的原则。 标准答案:0 43.第47题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大学》。

标准答案:0 44.第49题

教师的乐观心态和主动精神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品格。 标准答案:1 45.第51题

渴望赏识是人性的一大缺点,而不是优点。 标准答案:0 46.第57题

教师在授课时要重视知识结构。 标准答案:1 47.第58题

教学智慧可以表述为传道、授业、解惑。 标准答案:1 48.第60题

“教师行动”也可称为“做中学”。 标准答案:1 49.第61题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标准答案:1 50.第64题

真正出色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 标准答案:1

4 51.第4题

简述“教师的人格魅力”。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52.第13题

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动精神”?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53.第15题

谈谈你对教学中民主管理的理解。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54.第16题

简述“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55.第25题

“做正确的事情”何以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56.第37题

你赞成“教师拜师”吗?为什么?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57.第38题

简述“西方课程探究的三种范式”。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58.第39题

简述细节教育与整体教育的区别。

答案参见教材第56-57页 59.第40题

谈谈你对“期望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理解。参见教材P113-114 60.第41题

你认为教师学习的方式有哪些?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61.第42题

论述叙事研究的两条道路。

标准答案:参考课件内容、自由发挥

62.第43题

简述“受学生欢迎的十种教师”。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63.第45题

简述“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步骤。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64.第54题

简述教师如何超越教材。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65.第55题

简述教师如何吃透教材。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1.第25题

更新教材又可称作( )

A.超越教材B.抛弃教材C.开发教材D.补充教材 标准答案:C 2.第26题

管理的根本精神是( )

A.公平B.平等C.自由D.民主 标准答案:D 3.第27题

《人性的弱点》的作者是? A.皮亚杰B.海明威C.比尔.盖茨D.卡耐基 标准答案:D 4.第28题

好老师拥有一个最基本的元素是 A.细心B.恒心C.耐心D.爱心 标准答案:D 5.第29题

教师行动有一个“前因后果”,其中“前因”是( ) A.教师发表B.教师写作C.教师研究D.教师学习

标准答案:D 6.第30题

教师超越教材的做法是( )

A.以“除法”的态度对待教材B.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C.以“减法”的态度对待教材D.以“乘法”的态度对待教材

标准答案:B 7.第31题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 ) A.论语B.大学C.中庸D.周易 标准答案:D 8.第32题

由“自然类比”研究方法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首推( ) 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杜威

标准答案:C 9.第58题

目标教学是以下哪个的延伸和更新?

A.单元教学法B.异步教学法C.尝试教学法D.设计教学法 标准答案:A 10.第59题

“异步教学法”的倡导者是( )

A.魏书生B.窦桂梅C.黎世法D.顾泠沅 标准答案:C 11.第60题

教师人格中最重要的品格是( )

A.进取精神B.主动精神C.学习精神D.民主精神 标准答案:B

12.第61题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 A.龙应台B.余秋雨C.柏杨D.毕淑敏 标准答案:A 13.第62题

从叙事的主题和内容上看,叙事研究不包括( )

A.教学叙事B.自传叙事C.教学生活叙事D.教学行为叙事 标准答案:D 14.第63题

美国学者( )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父。 A.帕克赫斯特B.克伯屈C.昆西D.沃特 标准答案:B 15.第64题

“尝试教学法”的倡导者的是( ) A.顾泠沅B.邱学华C.段力佩D.杜威 标准答案:B 16.第10题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冯特C.梅伊曼D.拉伊 标准答案:C|D 17.第11题

叙事研究可以分化为( )

A.叙事的德育研究B.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C.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叙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 标准答案:B|C 18.第12题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

A.创新精神B.实践能力C.态度、情感、价值观D.知识与技能 标准答案:A|B|C|D 19.第13题

“博学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孔子B.王阳明C.荀子D.朱熹 标准答案:A|C|D 20.第14题

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 )

A.实习教师B.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C.充满爱心的老师D.宽容的老师 标准答案:A|B|C|D 21.第15题

课程资源包括( )

A.教材B.教师C.学生D..社区

标准答案:A|B|C|D 22.第16题

从叙事的主题和内容上看,叙事研究大体包括( )

A.教学生活叙事B.管理生活叙事C.教学叙事D.自传叙事

标准答案:A|C|D

23.第17题

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 )

A.自信心B.有激情的生活C.赏识意识D.宽容精神 标准答案:B|C|D 24.第35题

教师的教学智慧包括

A.传道B.解忧C.授业D.解惑 标准答案:A|C|D 25.第36题

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的基本主题包括( )

A.自学辅导B.人生观教育C.研究性学习D.生活实践 标准答案:A|B|C|D 26.第53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 )

A.教师学习B.教师行动C.教师发表D.教师叙事 标准答案:A|B|C 27.第54题

贯穿整个西方教学论的基本主题是( )和( )之间的争执 A.实质教育B.自由教育C.个性化教育D.形式教育

标准答案:A|D 28.第55题

韩愈提出的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标准是( ) A.传道B.授业C.解忧D.解惑

标准答案:A|B|D 29.第56题

“好老师”的所具有的要素包括( )

A.专业智慧B.敬业精神C.人格魅力D.管理智慧

标准答案:A|C 30.第57题

教师的主动精神显示为( )

A.控制感B.创造性地执行C.生涯设计D.厚德载物 标准答案:A|B|C 31.第1题

真正好的小说,能让人看到人性中的神性。 标准答案:1 32.第2题

学英语实际上是一种整体学习。 标准答案:1 33.第3题

渴望赏识是人性的一大缺点,而不是优点。 标准答案:0 34.第4题

教师阅读不能导致“教师行动”。 标准答案:0 35.第5题

教师应从事行动研究。标准答案:1

36.第6题

“用钢笔录像”是教学叙事的第二个步骤。 标准答案:0 37.第7题

一个好的老师不止要有专业智慧,还要有人格魅力。 标准答案:1 38.第8题

“学习就是学走路”暗示了主动学习的原理。 标准答案:1 39.第9题

“目标教学”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就是“重新再做一次”。 标准答案:1 40.第43题

好的行动研究报告要有一种“自传感”。 标准答案:1 41.第44题

“传道“中的“道“只能传递的,不可以感染。 标准答案:0 42.第45题

生涯设计不是“自强不息”的一个要素。 标准答案:0 43.第46题

行动研究不一定要超越经验。 标准答案:0 44.第47题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大学》。

标准答案:0 45.第48题

行动研究包括教师学习、教师行动和教师发表三个部分。 标准答案:1 46.第49题

德育叙事是叙事研究的重点。

标准答案:0

47.第50题

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

标准答案:1 48.第51题

“解惑”即引起学生主动学习。

标准答案:1 49.第52题

贯穿整个中国教学论的基本主题是“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间的争执。

标准答案:0 50.第65题

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个性是可以被超越的。 标准答案:0

9 51.第18题

简述“死亡诗社”的精彩片段。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简述教师更新教材的必要性。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53.第20题

简述“教师的人格魅力”。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54.第21题

谈谈你对“教师博客”的看法。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55.第22题

简述“西方课程探究的三种范式”。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56.第23题

谈谈你对“期望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理解。标准答案:参见教材P113-114 57.第24题

论述叙事研究的两条道路。

标准答案:参考课件内容、自由发挥

58.第33题

简述梅伊曼对拉伊“实验教育学”的批判意见。

标准答案:参考课件内容、自由发挥

59.第34题

简述什么叫做教师的课程智慧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60.第37题

简述“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步骤。

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61.第38题

简要谈谈你是如何开展“教师阅读”活动的。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62.第39题

“做正确的事情”何以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63.第40题

简述细节教育与整体教育的区别。 标准答案:答案参见教材第56-57页 64.第41题

论“班主任与家庭教育联盟”的策略。 标准答案:参考课本、自由发挥

65.第42题

简述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的三个基本主题。 标准答案:参考课件内容、自由发挥

1.第2题

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 ) A.备课B.上课C.改作业D.听课 标准答案:A 2.第3题

下列哪部电影体现了“像母亲一样慈爱”的主题?

A.《乡村女教师》B.《放牛班的春天》C.《回归》D.《十八岁的天空》 标准答案:A 3.第4题

教师人格中最重要的品格是( )

A.进取精神B.主动精神C.学习精神D.民主精神

标准答案:B 4.第5题

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 )

A.课前行为B.课堂行为C.课后行为D.日常行为

标准答案:B 5.第6题

“民主管理”的前提条件是( )

A.教师行动B.教师行为C.教师威信D.教师权威 6.第7题

由“自然类比”研究方法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首推( ) 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杜威

标准答案:C 7.第8题

美国学者( )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父。 A.帕克赫斯特B.克伯屈C.昆西D.沃特 标准答案:B 8.第34题

《人性的弱点》的作者是? A.皮亚杰B.海明威C.比尔.盖茨D.卡耐基

标准答案:D 9.第35题

“异步教学法”的倡导者是( )

A.魏书生B.窦桂梅C.黎世法D.顾泠沅 标准答案:C 10.第36题

教师行动有一个“前因后果”,其中“前因”是( ) A.教师发表B.教师写作C.教师研究D.教师学习

标准答案:D 11.第37题

不属于教育中“类比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 A.柳宗元B.龚自珍C.洛克D.赫尔巴特

标准答案:D

12.第38题

叙事研究的重点是( )A.管理叙事B.德育叙事C.教学叙事D.学习叙事

标准答案:C

13.第39题

“学习即是学走路”的教育隐喻意味着学习是一个( )的过程。 A.成长B.努力C.自学D.困难

标准答案:C 14.第44题

教师超越教材的做法是( )

A.以“除法”的态度对待教材B.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 C.以“减法”的态度对待教材D.以“乘法”的态度对待教材

标准答案:B 15.第45题

“自学辅导教学法”实验的主持人是( ) A.何文浩B.王泽钊C.邱学华D.卢仲衡

标准答案:D 16.第17题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冯特C.梅伊曼D.拉伊

标准答案:C|D 17.第20题

叙事研究的内容包括( )

A.德育叙事B.管理叙事C.教育叙事D.教学叙事

标准答案:A|B|D 18.第21题

叙事研究可以分化为( )

A.叙事的德育研究B.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C.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叙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

标准答案:B|C 19.第22题

“明心论”的代表人物有( ) A.陆九渊B.孟子C.老子D.朱熹

标准答案:A|B 20.第23题

“好老师”的所具有的要素包括( )

A.专业智慧B.敬业精神C.人格魅力D.管理智慧

标准答案:A|C 21.第24题

教师学习的方式包括( )

A.教师授课B.教师研修C.教师拜师D.教师阅读

标准答案:B|C|D 22.第25题

贯穿整个中国教学论的基本主题是( )与( )之间的争鸣 A.行B.学C.思D.知

标准答案:B|C 23.第26题

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 )

A.自信心B.有激情的生活C.赏识意识D.宽容精神

标准答案:B|C|D

24.第51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 )

A.教师学习B.教师行动C.教师发表D.教师叙事

标准答案:A|B|C 25.第52题

教师怎样做行动研究?

A.校本课程开发B.校本教育研究C.校本教学研究D.校本管理研究

标准答案:A|C|D 26.第53题

贯穿整个西方教学论的基本主题是( )和( )之间的争执 A.实质教育B.自由教育C.个性化教育D.形式教育

标准答案:A|D 27.第55题

韩愈提出的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标准是( ) A.传道B.授业C.解忧D.解惑

标准答案:A|B|D 28.第56题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 )

A.乐观B.主动C.有生活情趣D.老黄牛

标准答案:A|B|C 29.第57题

从叙事的主题和内容上看,叙事研究大体包括( )

A.教学生活叙事B.管理生活叙事C.教学叙事D.自传叙事

标准答案:A|C|D 30.第58题

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的基本主题包括( )

A.自学辅导B.人生观教育C.研究性学习D.生活实践

标准答案:A|B|C|D 31.第1题

管理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标准答案:1 32.第9题

幼儿园、小学的男性教师越来越少,女性越来越多,这是一种积极的教师分布。 标准答案:0 33.第10题

“教师行动”也可称为“做中学”。 标准答案:1 34.第11题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出差、文化的出轨。 标准答案:1 35.第12题

真正好的小说,能让人看到人性中的神性。 标准答案:1 36.第13题

自卑是折磨人的一种情绪,他会把学生的成绩一口一口地咬掉。 标准答案:1

37.第14题

教师应从事行动研究。 标准答案:1 38.第15题

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 标准答案:0 39.第16题

分类研究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像„„”或“„„是„„”。 标准答案:0 40.第18题

类比研究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像„„”或“„„是„„”。

标准答案:1 41.第19题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标准答案:1 42.第40题

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个性是可以被超越的。 标准答案:0 43.第41题

电影《音乐之声》介绍了一种“不宽容的老师”的角色。 标准答案:0 44.第42题

教师应该尊重家长,不能收取家长好处也不能训斥家长。 标准答案:1 45.第43题

生涯设计不是“自强不息”的一个要素。 标准答案:0 46.第46题

教师应参与课程开发。 标准答案:1 47.第48题

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 标准答案:1 48.第49题

“学习就是学走路”暗示了主动学习的原理。 标准答案:1 49.第50题

只有在有效教学的“眼光”与行动研究的“方法”二者相互支持的地方,才可能发生“校本教学研究”。 标准答案:1 50.第54题

好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敬畏感。 标准答案:1 1.第31题

好老师拥有一个最基本的元素是 A.细心B.恒心C.耐心D.爱心

标准答案:D

2.第32题

根绝小说《飘》改编的电影是?

A.《苦月亮》B.《傲慢与偏见》C.《乱世佳人》D.《春风化雨》 标准答案:C 3.第33题

教师人格中最重要的品格是( )

A.进取精神B.主动精神C.学习精神D.民主精神

标准答案:B 4.第34题

“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主要的行动者是( ) A.大学教师B.校长C.校外研究员D.中小学教师 标准答案:D 5.第35题

从叙事的主题和内容上看,叙事研究不包括( )

A.教学叙事B.自传叙事C.教学生活叙事D.教学行为叙事 标准答案:D 6.第36题

教育中“类比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标准答案:B 7.第37题

“尝试教学法”的倡导者的是( ) A.顾泠沅B.邱学华C.段力佩D.杜威 标准答案:B 8.第50题

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 ) A.备课B.上课C.改作业D.听课

标准答案:A 9.第51题

《人性的弱点》的作者是? A.皮亚杰B.海明威C.比尔.盖茨D.卡耐基

标准答案:D 10.第52题

教师行动有一个“前因后果”,其中“前因”是( ) A.教师发表B.教师写作C.教师研究D.教师学习

标准答案:D 11.第53题

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 )

A.课前行为B.课堂行为C.课后行为D.日常行为

标准答案:B 12.第54题

游戏的一个很重要的秘密是?

A.好玩B.有趣C.及时反馈D.合作

标准答案:C

13.第55题

叙事研究的重点是( )

A.管理叙事B.德育叙事C.教学叙事D.学习叙事 标准答案:C 14.第56题

更新教材又可称作( )

A.超越教材B.抛弃教材C.开发教材D.补充教材

标准答案:C 15.第57题

管理的根本精神是( )

A.公平B.平等C.自由D.民主

标准答案:D 16.第16题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冯特C.梅伊曼D.拉伊

标准答案:C|D 17.第17题

叙事研究可以分化为( )

A.叙事的德育研究B.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C.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叙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

标准答案:B|C 18.第18题

韩愈提出的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标准是( ) A.传道B.授业C.解忧D.解惑

标准答案:A|B|D 19.第19题

教师的主动精神显示为( )

A.控制感B.创造性地执行C.生涯设计D.厚德载物

标准答案:A|B|C 20.第20题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 )

A.自主学习B.创造性学习C.合作学习D.探究学习

标准答案:A|B|C|D 21.第21题

教师的行动研究包括( )

A.教师学习B.教师发表C.教师行动D.教师上课

标准答案:A|B|C 22.第22题

贯穿整个中国教学论的基本主题是( )与( )之间的争鸣 A.行B.学C.思D.知

标准答案:B|C 23.第25题

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 )

A.自信心B.有激情的生活C.赏识意识D.宽容精神

标准答案:B|C|D

24.第43题

叙事研究的内容包括( )

A.德育叙事B.管理叙事C.教育叙事D.教学叙事

标准答案:A|B|D 25.第44题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

A.创新精神B.实践能力C.态度、情感、价值观D.知识与技能

标准答案:A|B|C|D 26.第45题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 )

A.乐观B.主动C.有生活情趣D.老黄牛

标准答案:A|B|C 27.第46题

教师的教学智慧包括

A.传道B.解忧C.授业D.解惑

标准答案:A|C|D 28.第47题

有关学习的三条隐喻是

A.学走路B.认地图C.打游戏D.学画画

标准答案:A|B|C 29.第48题

从叙事的主题和内容上看,叙事研究大体包括( )

A.教学生活叙事B.管理生活叙事C.教学叙事D.自传叙事

标准答案:A|C|D 30.第49题

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的基本主题包括( )

A.自学辅导B.人生观教育C.研究性学习D.生活实践

标准答案:A|B|C|D 31.第1题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大学》。

标准答案:0 32.第2题

类比研究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像„„”或“„„是„„”。 标准答案:1 33.第3题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标准答案:1 34.第4题

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 标准答案:1 35.第5题

学习的唯一合法定义是自学。 标准答案:0

36.第14题

尝试教学法提倡“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标准答案:0

37.第15题

“解惑”即引起学生主动学习。 标准答案:1 38.第38题

做老师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一定要说话算话。 标准答案:1 39.第39题

生涯设计不是“自强不息”的一个要素。 标准答案:0 40.第40题

真正出色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 标准答案:1 41.第41题

好的教学应该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 标准答案:1 42.第42题

教师行动的“前因”是“教师学习”,“后果”是“教师发表”。 标准答案:1 43.第58题

“教师博客”也称为“教师发表”。 标准答案:1 44.第59题

没有哪一个学生完全是老师教出来的。 标准答案:1 45.第60题

教师应参与课程开发。 标准答案:1 46.第61题

“用钢笔录像”是教学叙事的第二个步骤。 标准答案:0 47.第62题

知识教育比人格教育更重要。 标准答案:0 48.第63题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标准答案:1 49.第64题

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 标准答案:0 50.第65题

“学习就是学走路”暗示了主动学习的原理。 标准答案:1

第11篇: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改革新理念的心得体会

我校学校党支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教育改革大家谈”总要求,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实际,组织党员教师学习,以促进学校管理上水平,教育管理上台阶,学校工作上特色。下面,我就对学习后,浅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提升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教师是一项“崇尚”事业,育人成才是教育的基本伦理特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这给教育工作者明确了教育发展新导向,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改革当今社会的显著力量,也是实现未来的重要保障,更是促进和谐,可靠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正是教育活动的这种本质特征赋予了教师职业重要的道德意义,教师如何正确看待教育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我认为应体现为以下几点:

1、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2、要追求以育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为目标的职业理想;

3、要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

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努力追求,不断完善自我,把教育事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才能在职业活动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祖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二、树立求索创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做到把学生看作能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价值的取向,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培养观、教育观、学生观和师生观,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体现在教育事业的追求上,始终把学生发展体现在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上,最终落实到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及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要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更要具备“创造出值得我自己崇科的人”的伟大胸怀。

三、端正教学态度,充分运用好教育的艺术魅力

教师是特定社会的代表者,承担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育不仅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并且是得到充分的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对教育者来说,端正的教学态度,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必要条件何至关因素。要学会走出传统的教育局限性,善于观察,敏于综合,充分的运用教育的魅力所在,用真情打动学生,用尊重贴近学生,用真诚走近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更自由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

正如教师的誓言中所说:“教育,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教师,我所选择的崇高职业;育人,我所承载的终身使命”。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任重道远,我们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工作斗志,严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开创我县教育事业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第12篇:澳大利亚教育改革

澳大利亚教育改革

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制度十分完善,中小学教育非常普及。基础教育从本国实际出发,致力于教育与社会发展进步相适应,注重实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办学体制方面,公立学校面临着危机,到私立名校就读的学生与日俱增,公立学校的生源在大量流失。在经费方面,联邦政府与各州和领地政府一直在执行一项双方达成的协议。

近年来,澳大利亚呈现出公立学校人数不断减少的趋势,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如何开设,课程教学怎样进行,是否兼顾移民儿童的特点,这种兼顾在各学校、各年级如何分配,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澳大利亚中小学遇到的另一棘手问题是师资短缺、素质不高,能够胜任教学的教师更是供不应求。频繁的考试也是澳大利亚中小学的传统特征。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基础教育改革策略。

一、申明基础教育的宗旨

培养面向21世纪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当今澳大利亚教育的基本目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教育部出版的《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国家报告》,在显要位置上申明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的十大宗旨,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关于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国家意志。基础教育十项宗旨包括:

1、为所有年轻人提供优质教育,发挥他们的天才和潜能,以适应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需求。

2、使所有学生获得高水平的学识、自信、乐观、高度自尊,完善个人美德。

3、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满足特殊群体接受特殊教育的需求。

4、适应国家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及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未来就业和其他生活方面最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技能。

5、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继续教育和培养打基础,尊重并以积极态度对待终身教育。

6、使学生在如下10个方面得到发展,它们是:英语识字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包括其他数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对现实社会科学技术作用的理解能力,对澳大利亚历史和地理的系统了解及评鉴能力,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能力,欣赏、理解以至参与艺术创作的自信心,对道德、伦理和社会正负面事件的识别能力。

7、使学生形成有助于积极参与澳大利亚社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8、使学生能理解和尊重澳大利亚的文化遗产,包括土著人和少数民族群体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9、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创造性地利用闲暇时间。

10、提供恰如其分的就业教育和工作领域的知识培训,包括对大自然和社会工作环境的熟知。这些宗旨应随时间的进程而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澳大利亚社会需求。

(1)提倡平等教育

澳大利亚提倡平等的教育,对不同背景和有某些特殊困难的学生一视同仁,政府为6类学生提供特别的帮助和援助。这6类学生为:有各种残疾的学生以及在学习、情感或行为方面有障碍和困难的学生;面临失学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低下或贫穷的学生;土著学生;来自非英语背景国家的学生,这些学生需要在学习英语上给予特别的帮助;位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政府还采取具体措施,让这些学生能够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同等水平的教育。

(2)设立“校长专业考核”制度

为了有效贯彻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澳大利亚十分重视对基础学校校长的任命与考核,专门设立了“校长专业考核计划”制度。考核的范围主要是:校长的教育和行政领导能力、高层次的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使用人才的能力。

考核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校长任职时制定主政计划,提出任内将达到的目标,由校长与教育局长签订“考核协议”;第二阶段是主管教育局长对校长进行中期考核;第三阶段是总结回顾,对校长任职以来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定,主管局长把考核结果反馈给校长。

(3)鼓励私立学校参与竞争

澳大利亚法律规定,任何人或团体均可在澳大利亚办教育,但必须到教育主管部门注册登记。教育局经过全面考察并经州一级的教育局审核批准后,才允许招生。私立学校虽比公立学校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但是私立学校经批准办学后,教育局通过下设的“非政府学校办公室”,对私立学校进行跟踪考察,并对私立学校校长的业绩进行考核。

(4)增加基础教育经费

2002至2003年度教育经费有较大幅度增加,总计147亿澳元,增长6.9%,约占财政收入的9.01%。澳大利亚联邦教育经费除了传统的拨款项目外,继续扶持一些特别项目。基础教育方面,安排8,240万澳元,实施“素质教师项目”,以更新教师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培训更多的教师,满足因学生数量的增长对教师数量的更多需求。拨款4.45亿澳元,继续扶持土著居民教育。后续拨款1.43亿元,增设“为到澳洲的新人提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项目”。

(5)大力推进课程的改革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当今澳大利亚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在这一新的课程目标模式的指导下,中小学课程设置有如下变革:有利于健康的工作与休息交替;增加室内外和游戏活动时间;增加适合学生个人兴趣和态度的选课时间与选择余地;增加学生从事社会活动的机会;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具体情况下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根本;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6)以认可制取代考试制

澳大利亚社会普遍认为,从科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角度而言,不应过高估计考试的作用,教学工作仍须以教为主,考试手段偶尔用之,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教学和实践。现在,澳大利亚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以认可制度取代频繁考试的制度,毕业生不必再参加各种考试。认可制度的做法较为科学、合理,这是合乎现代教育特点和学习者心理及发展需要的方法。

(7)采用新科技发展教育

随着国际竞争加剧,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教育也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澳大利亚地理环境辽阔,人口密度小,很早以来就在不断探索教育内地边远社区孩子的办法。

1950年,建立了利用无线电广播教学的空中学校。现在,卫星通信和因特网已经给远程教育插上了新的翅膀。澳大利亚教育网络是一个创新,可以使受过不同层次教育的学生和教师了解和分享澳大利亚和全世界的信息。这一特色使澳大利亚的新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这种学习资源不仅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共享资源形式存在,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教学的模式,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它的目标是使教育成为可以赢利的产业。

二、陆克文政府的教育革命

“实施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教育革命” 是未来澳大利亚教育改革的重点。

1、早期家庭教育

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拨款3,250万澳元,面向全国实施“家庭互动计划”,帮助处境不利的3岁至5岁儿童作好上学准备。

2、儿童早期教育

将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澳大利亚将在5年内投资5.3亿澳元,为所有澳大利亚儿童,包括生活在偏远社区的土著儿童,提供支付得起的学前教育。

为提高幼儿教育师资质量,澳大利亚将投资1.3亿澳元实施“全国早期教育劳动力战略”

3、澳大利亚将出资4.6亿澳元用于学校重建计划,维护和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开展“太阳能学校计划”,推动“地方学校合作试点项目”,鼓励同一地区的公立和私立学校合作建设和分享一流的教育教学场所和设备,共同促进当地社区发展。

4、澳大利亚将为九年级至十二年级学生提供世界一流的信息与传播技术,实施“数码教育革命”。

所有学校通过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为全国的中学更新计算机设备,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各种网络课程、工具和资源等。

5、亚洲语言教育

2009年1月起,澳大利亚将启动“学校亚洲语言教育计划”,支持高中增加亚洲语言课、开展教师培训、向有外语天赋的学生提供专门课程。

6、职业技术教育

澳大利亚将在中学建立商贸培训中心,使高中毕业时获得商贸资格证书的学生达到85%至90%。每所中学可申请50万澳元至150万澳元的资金建设自己的商贸中心。

7、高等教育

从2009年起,澳大利亚公立大学面向本国学生的完全自费本科学额将逐渐停止,所有学额都将得到联邦政府资助。

作为教育革命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将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在推进生产力和国家繁荣中所起的作用,将对国家急需学科,如护士、幼儿教育、数学和科学等实施倾斜政策。

8、原住民教育

5年内,所有身处偏远社区的4岁儿童都将进入学前教育机构;10年内,土著学生和非土著学生的学业成就差距将减半;2020年,二者获得高中文凭或相同水平职业资格证书的差距也将减半。

9、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新的“教育税减免计划”,帮助家庭支付其子女的教育费用。大约130万户工薪家庭的270万名学生受益。

有子女上小学的家庭缴纳的教育税将从750澳元减至375澳元,中学生家庭的教育税将从1,500澳元减至750澳元。这一高达50%的减免教育税计划每年将使澳大利亚家庭减少10多亿澳元的教育支出。

第13篇:教育改革情况汇报

教育改革情况汇报

目前,全县中小学共92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2所,特教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21所,完全小学47所,教学点17所。另有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体育中心1所。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122所。全县中小学在校生及在园幼儿7万余人,教职工5000余人,其中在职在编教师3200多人。

一、已经取得的成绩和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县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07年我县顺利通过省第二轮“两基”复核,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2009年被评为全省教育强县。2006—2008年连续三年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获市第一名、省“优秀”等次,2007—2009年连续三年县(市、区)教育局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获市综合一等奖。为推进全县教育跨越式发展,我县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亮点工作。

一是稳步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2007年,我县全面完成了5所农村市级示范高中“退乡进城”任务。并充分利用高中“退乡进城”后留下来的校产资源,改办农村规模初中,先后将7所农村薄弱初中撤并到农村规模初中。同时,根据初中学校布局调整情况,带动实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2008年,启动城区小学布局调整,县政府出资近3000万元,收

购原天华私立中学校产,整合了城区四小和五小。今年,县政府决定在新城区新建一所标准化小学,以缓解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学生就学压力。

二是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截止2007年底,我县库内D级危房改造完毕,比省政府的要求整整提前一年。并逐步建立起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学校小型维修。2009年,我县稳步实施了校安工程30%的加固和重建任务。

三是全面化解义务教育债务。截止2008年底,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全部化解,化债总额6269.52万元,其中2008年省财政下达我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奖补资金3146万元;2006-2008年,县各级财政和学校筹措化债资金3123.52万元。

四是着力保障教师福利待遇。以往欠发教师的地方性津补贴全额兑现,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全面实施。同时,从2008年元月份开始,县财政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职教师财供工资总额5%的比例,安排了公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住房公积金专项经费;2010年,将教师住房公积金标准提高到20%,并将范围扩大到全县所有公办在职教师。

五是坚持逐年补充教师队伍。2006—2010年,我县连续五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共252名,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队伍在数量、年龄和学科结构上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将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部分配到偏远、缺编的农村中小学任教,有效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均衡。

六是全面提升教育管理干部整体素质。我县将岗位培训

和提高培训相结合,建立起教育管理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并通过必修课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校长交流研讨及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教育管理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培训工作。在以往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基础上,今年2月份,邀请上海华师大四位专家在该县广德中学对全县学校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体局机关干部职工共600余人进行集中春训;在4月、11月,共组织全县学校校长和教体局部分科室负责人120余人次赴上海华师大集中培训;10月份,组织全县小学校长、部分幼儿园园长及县教研室部分教研员等19人赴江苏省吴江市挂职实践锻炼。通过培训学习,全县教育管理干部队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引领教师成长、规划学校发展、依法治教和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我县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08年我县实施农远工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现代远程教育已覆盖到全县所有中小学。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09年,我县大力实施“班班通”工程,投入资金250多万元为学校班级装备电脑和数字彩电。

八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在县开发区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组织召开了全县职业教育研讨会,研究分析职业学校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由教育、财政、开发区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专门研究我县职

业教育发展工作,职业教育经费得到有力保障。

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与各职业学校签订《阳光招生承诺书》,与初中学校签订《中职招生责任状》,与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招生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对初中学校实施升学目标考核,对完成初中综合升学率和中职招生任务的学校予以奖励,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高,职普比日趋合理。

九是开展义务教育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县中小学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我县中小学办学水平,经认真调研,我局制定了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决定自2008年开始每年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办学水平督导评估。通过督导评估,我县中小学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8—2009年连续二年高考本科达线人数位居全市第二。2010年高考又取得历史性突破,普通文理本科达线率43.48%,居全市第一。

十是依法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全县现有民办中小学13所(其中普高2所、职高1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1所、小学4所),民办幼儿园共121所,总投入近3亿元。目前,励志中学、基安中学、兴华小学、广德二幼等民办学校已显示出良好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学校项目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进程。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根据新修订的中小学

布局调整规划,合理安排好工程项目,力争通过1-2年的努力,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都能达到省定标准化学校要求,实现我县教育的新跨越。

(二)狠抓师德师风建设。针对目前我县还存在部分教师的有偿家教行为,继续坚定不移地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绩效考核。一是进一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提升全县教师的师德修养;二是加大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努力在全县教师中形成人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坚决打击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教育系统风清气正,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三)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一是加大对违反办学行为的单位、个人查处力度;二是扎实开展每学期开学检查工作,对违规现象及时进行全县通报;三是继续开展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对办学行为不规范的学校,在相关评分项予以扣分,并责令其立即纠正。

(四)继续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继续开展“周二校校行”活动,注重对偏远、薄弱学校倾斜,加强对此类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指导,力求取得实效;二是扎实开展送课到校活动;三是开展全员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四是加强对学校落实教学常规的检查,促其按教学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有所义,学有所获。

(五)继续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一是做好招聘学校保安工作。今年,县委、县政府从维护社会稳定高度,决定招聘54名保安人员,从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工资由政府承担。目前,招聘方案已经制定,正在组织实施中;二是扎实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登记、上报及隐患排除工作;三是继续组织开展学校相关人员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和对险情的处置能力。

第14篇:中小学教育改革

揭秘洋思中学与杜郎口中学、海慧中学的教改发展之路

摘 要:走进荆门市海慧中学,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课堂教学改革之风的温暖。海慧中学自2009年以来通过吸收全国优秀中学如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改革经验,并根据自身优势创设了“合育课堂”,更加呼应其标榜的校训“还拿百川,慧泽众生”。无论是海慧中学的“阳光教育、和育课堂”,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以及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都取得了重大的教学成就。成就背后的原因,可以概括为:注重合育、合群、合作、合享,强调自学、互学、练习的重要性,拼弃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注重知识检测的导引作用;注重教学重点难点的合理突破;注意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臵与科学安排。下面就以这三所中学的教育改革发展模式进行比较。

一、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

泰兴市洋思中学本是一所地处偏僻的村联办初级中学。1980年创办之初,只有施教区6个村,2排平房,5个教学班,只有1名公办教师,4名民办教师,8名代课教师。教学设备几乎全无,课桌全是借的。就是在这样“三流办学条件、三流师资队伍、三流生源质量”的情况下,洋思中学成功的创立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创出了一流的教学业绩。现今的洋思中学已经是闻名全国。自1990年以来,洋思中学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一直达100%,优秀率居泰兴市之首,被江苏省授予“先进集体”、“ 德育先进学校”、“模范学校”;截止目前,来自全国各地到该校学习、取经的教育工作者近百万人。

洋思中学的成功主要是来源于它所独创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先学: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未开讲之前紧紧围绕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要求进行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后教:在先学的基础上,师生就学生在先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的互动过程。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习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结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以训练为主线,分为三个环节、九个步骤。

三个环节分别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九个步骤分别是:

激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 导学:教师尽快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以引导学生自学;

自学: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和教师安排的练习;

互教:教师尽可能调动已经掌握知识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班教:教师对于共性的问题面向全体同学教授;

导教:以上环节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

自练:在“先学”“后教”后,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问、自我质疑,自我探究,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互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而进行的互检互测;

导教:教师出题引导学生练习,即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每位教师编写的学生练习。

二、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曾是全县有名的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厌学情绪浓重,辍学现象经常发生。1998年,一个原有60名学生的班级,到中考时仅剩下11名学生。一时间教师情绪不稳,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学校面临撤并。学校经过讨论分析发现,低水平的师资、近于空白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师独白式教学、学生被动听讲等是导致学生厌学、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于是他们痛定思痛,决定背水一战——没有能力改善教师队伍和教学设施,就从课堂教学改革找出路,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唱主角,对教学进行彻底改革。后来,杜郎口中学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教师敢于创新,实行多形式教学。在此基础上他们又不断探索,提出了“

三、

三、六”的自主学习模式。自从2002年以来,杜郎口中学的中考名次以及初一年级、初二年级的统考成绩一直稳定在全县21所初级中学的前4名,其毕业生在高中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也比较突出。 这种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得益于它的“

三、

三、六”的自主学习模式。

三、

三、六”的自主学习模式:前“三”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整体性的教学特点;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的“三大模块”;“六”即“展示”模块的“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立体式:即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双基”、过程方法三大目标,采用多形式的合作互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师生共同适度开发课程,实现教学的高效益。 快节奏:即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演进过程,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以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内容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其中,“展示”模块的六个环节,其职能如下:“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海慧中学教学模式

荆门市海慧中学是一所公办学校,前身为市一中,1999年初中部独立建校,位于海慧路。在“十五”期间走过了一条超常发展之路。教学班级由原来的20多个扩大到47个,学生由1000多人增至2500多人,办学水平从原来的一所由高中剥离下来的薄弱初中部变成了全市首屈一指的强校大校,成为省示范中学、省文明单位、中国基础教育网络实验学校、教育部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我市唯一入选“中国百年经典名校200强”的学校。学校名称含义为:海纳百川,慧泽众生。

海慧中学以建设“魅力课堂”为抓手,吸取全国各地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本校的教育科研实际,创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育课堂。其内涵在于和谐育人,合作成长,学本课堂,生本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和育课堂”教学模式表现为一下特点:

1.让“阳光”洒在每个孩子心上。“阳光教育”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孩子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创新的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2.合育、合群、合作、合享—合作意识心意迭出。与传统的课堂模式不同,“合育课堂”的座位不是传统的“秧田型”,而是增强合作意识的团结协作的“马蹄型”。教室里激情四溢的宣传语扑面而来“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教室四周全是黑板,课桌分8组有序排放,每组五六个学生围坐,便于小组内的预习交流,教师穿梭个小组进行针对性地点拨。预习交流后,检测展示,学生走上讲台,自由分享学习成果。这种合育、合群、合作、合享的理论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谐育人。

3.全新的授课模式。“合育课堂”注重小组的交流、总结和归纳,整堂课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所讲全是引导、启发和点拨。在小组汇报成果之后进行补充、总结、归纳、概括,衔接新旧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条,教师点评拔高,预留问题。整个课堂充满生气,张扬个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求知的主人、思考的主人、提问的主人、解决问题的主人;教室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交流的乐园、成长的乐园……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习效率的„五个最大化‟即:一是时间上的最大化。把新知识的初步把握通过自主预习放在课前完成,实现了师生课堂交流研讨时间上的最大化;二是空间上的最大化。课堂上增设了黑板,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三是互动范围最大化。以小组为单位的座位模式和以汇报讲解、质疑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拓展、提升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让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范围达到最大化;四是思维训练最大化。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规律由他们自主发现,方法由他们自主寻找,思路他们自主探究,问题由他们自主解决……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达到最大化;五是能力培养最大化。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学生要经历听、说、读、写、思、问、议、评、演等多种感官体验,各种素质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训练,实现了课堂能力训练的最大化。”

4.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互动的、平等的、自由的课堂模式,其鲜明的他点表现在自由性、主动性、互动性、开放性、民主性、合作性、亲和性,定位于自助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树立策评。这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充满问题探究的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这就是充满阳光的“合育课堂”。

四.三所中学教学模式的成功原因的分析

无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及海慧中学的“合育课堂”都取得了重大的教学成就,我们就其成功的原因,作如下分析:

(一)强调自学、互学、练习的重要性,拼弃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洋思中学的“先学”环节中的“自学”“自练”阶段,杜郎口中学的“预习”模块和“预习交流”环节,海慧中学的预习交流和合群、合作、合享—“合作意识”都是对学生“自学”的重视与强调。可以说,“自学”作为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

洋思中学的“互教”、“互练”环节,杜郎口中学的“快节奏”、“展示”模块、“预习交流”、“分组合作”,海慧中学的小组交流、汇报以及实现学习效率的“五个最大化” 等环节都是“互学”的表现。“互学”就是互帮互学,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性,并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学习问题。

洋思中学的“自练”、“互练”、“导教”环节,杜郎口中学的“大容量”、“反馈”模块、“分组合作”、“穿插巩固”,海慧中学以小组为单位的座位模式和以汇报讲解、质疑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拓展、提升为主的教学模式使互动范围最大化等环节都是“练习”的表现。“练习”的目的就是巩固知识,使学生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

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海慧中学三所中学的教育模式虽然不同,但它们都重视自学、互学、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因此,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上述两所学校之所以能够取得卓著的教学成就,与他们教学模式中重视自学、互学、练习等主体性演练是分不开的。

(二)注重知识检测的导引作用。

检测有多种功效,它可以“逼迫”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认真的巩固与复习,它可以利用检测结果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它可以激发学生提升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它可以成为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中枢环节。

洋思中学与杜郎口中学、海慧中学都非常重视知识检测的导引作用:

洋思中学在其教学模式的最后两个环节即“互练”“导教”环节中,安排了相应形式的检测过程。在“互练”中,其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而进行互检互测。在“导教”中,其通过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每位教师编写学生的练习题。

杜郎口中学在“反馈”模块和“达标测评”环节,强化了知识检测的引领作用。在“反馈”模块,要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这个环节特别注意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争取达到三维目标。在“达标测评”环节,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海慧中学在预习交流之后,检测展示,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自己通过预习所掌握的方法进行解题,汇报成果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质疑,教师加以引导、点拨、拓展、提升,从而形成了以汇报讲解、质疑讨论、教师引导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检测的作用不能忽视,检测组织的是否科学、频率是否合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三)注重教学重点难点的合理突破。

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洋思中学与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非常有力度。

洋思中学是这样做的:在其教学模式的第六环节,也就是“导教”环节,对于前五个环节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创设条件启发并引导学生解决;在第七环节,也就是“自练”环节,教师会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问、自我质疑,自我探究,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杜郎口中学是这样做的:在“预习”模块中,其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这个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内容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

海慧中学针对教学重难点,提出了先预习,在检测展示,通过这种方式确定针对学生的难点及重点。针对重难点,小组的自由交流和质疑讨论把“矛盾”堆到最高点。那么,教师此时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难点一一突破,学生从热烈的讨论之中转入教师的引导、拓展、提升,其思维得到训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学重难点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确定,这才是真正的教学重难点。

总之,两所学校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合理突破,为其教学质量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四)注意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臵与科学安排。

教学环节的设臵与安排,体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顺序是否合理。经过巧妙设臵与科学安排的教学环节,可以促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洋思中学与杜郎口中学,正是领悟到这种真谛,在教学模式的环节设臵与安排上,达到了巧妙与科学。

先看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教—练”为主线,体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自然规律的发展过程。“先学”中的疑问在“后教”中会得到重点的指导,这就比“先教”而“后学”更科学、更符合知识掌握的一般规律。在“先学”而“后教”之后,接着进行“当堂训练”,就会使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使其更深刻的印刻在学生的大脑皮层里。

再看杜郎口中学的“

三、

三、六”的自主学习模式。实际上,前“三”的“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一种教学的定性要求。后“三”的“预习—展示—反馈”等三大模块是主要的教学环节之体现。其中,“展示”模块是精华之精华。因此,对这个模块又进行了细化分解,这就是“六”。这个“六”就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等。由此可以看出,该套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的设臵是层层递近、主次分明的,体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与渐进性的客观过程。

最后看海慧中学的“合育课堂”教学模式。它实际上吸收了以上两所中学的优秀思想与经验,确立了以民主办学、合作创新为原则进行课堂教育改革。阳光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由自由、民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教育模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第15篇:基础教育改革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学 专业 本科

基础教育改革与实验课程书面作业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基础教育改革的决策原则是什么?

2.校长负责制概念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如何认识基础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特殊地位? 2.试述教育国际化与教育民族化的关系。

第16篇:基础教育改革

1.第2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 A.论语B.大学C.中庸D.周易您的答案:D

2.第3题不属于教育中“类比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A.柳宗元B.龚自珍C.洛克D.赫尔巴特您的答案:D

3.第4题“学习即是学走路”的教育隐喻意味着学习是一个()的过程A.成长B.努力C.自学D.困难您的答案:C

4.第5题更新教材又可称作()A.超越教材B.抛弃教材C.开发教材D.补充教材您的答案:C

5.第6题“尝试教学法”的倡导者的是

A.顾泠沅B.邱学华C.段力佩D.杜威您的答案:B 6.第7题教师超越教材的做法是()

A.以“除法”的态度对待教材B.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 C.以“减法”的态度对待教材D.以“乘法”的态度对待教材

您的答案:B 7.第8题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 A.课前行为B.课堂行为C.课后行为D.日常行为

您的答案:B 8.第9题“民主管理”的前提条件是()A.教师行动B.教师行为 C.教师威信D.教师权威

您的答案:C 9.第10题教师行动有一个“前因后果”,其中“前因”是()A.教师发表 B.教师写作C.教师研究D.教师学习您的答案:D

10.第11题从叙事的主题和内容上看,叙事研究不包括()

A.教学叙事B.自传叙事C.教学生活叙事D.教学行为叙事您的答案:D 11.第12题贯穿整个西方教学论的基本主题是()和()之间的争执 A.实质教育B.自由教育C.个性化教育D.形式教育您的答案:A,D 12.第13题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的基本主题包括()

A.自学辅导B.人生观教育C.研究性学习D.生活实践您的答案:A,B,C,D

13.第14题教师的教学智慧包括A.传道B.解忧C.授业D.解惑您的答案:A,C,D 14.第15题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A.实习教师B.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 C.充满爱心的老师D.宽容的老师您的答案:A,B,C,D

15.第16题“好老师”的所具有的要素包括()A.专业智慧B.敬业精神 C.人格魅力D.管理智慧您的答案:A,C

16.第17题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冯特C.梅伊曼D.拉伊您的答案:C,D

17.第22题教师的主动精神显示为()A.控制感B.创造性执行C.生涯设计D.厚德载物您的答案:A,B,C

18.第23题有关学习的三条隐喻A.学走路B.认地图C.打游戏D.学画画

您的答案:A,B,C 19.第24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A.教师学习B.教师行动C.教师发表D.教师叙事您的答案:A,B,C

20.第27题

教师学习的方式包括()A.教师授课B.教师研修C.教师拜师D.教师阅读

您的答案:B,C,D 21.第1题“解惑”即引起学生主动学习。您的答案:错误

22.第18题好的教学应该引起学生的合作学习。您的答案:正确 23.第19题教学智慧可以表述为传道、授业、解惑。您的答案:错误

24.第20题行动研究的特点包括:参与、改进、整合、公开。您的答案:错误 25.第21题德育叙事是叙事研究的重点。您的答案:错误 26.第25题“目标教学”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就是“重新再做一次”。您的答案:正确

27.第26题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您的答案:正确

28.第28题知识教育比人格教育更重要。您的答案:错误

29.第29题“教师威信”是民主管理的辅助策略。您的答案:错误

30.第30“叙事研究”中的叙述者可以是中小学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研究者。您的答案:正确

作业总得分:100.0

第17篇:教育改革总结

支口实验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时光荏苒,支口实验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扬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精神,扎实奉献的敬业精神,注重科研的求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聚焦课改,关注课程,挺立潮头,搏击风浪,走过了三年令人难忘的课改历程。回顾这段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到:课程改革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教师经历了又一次“提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副提升。近三年来,教师在多项竞赛中获奖,获国家级奖项的达3人,省级奖项的达8人,市级奖项的达20余人。学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各级报刊发表或参与交流的多达200余篇,在校本教研网上发表文章100多篇。学生的素质教育成果更是喜人,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共计70多篇,其它各类竞赛获奖共计110余人次。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礼仪基地”,省“绿色校园”市级“阳光运动先进”学校,区级师德先进集体,连续两年区综合考评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现将我校实施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落实管理体制,为课改实验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课程改革是一次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的全员工程,它既要求学校内部的整合,又需要政府、社区、家长、媒体的参与和支持。我校对本次新课程改革工作非常重视。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经常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学习有关课改文件,各科解读,进行讨论,随时宣传课改思想。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任为副组长,各年级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宏观把握,统筹规划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成立了由校领导、课改年级实验教师组成的课程改革、实验学科小组。三组人员认真学习、讨论,针对学校实际制订了《支口实验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支口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新课程课堂评价标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标准》、《新课程学习手册》等一系列方案,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从宏观把握到微观实施,从面上展开到点上突破,从高点起步到低点运作,为学校的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确保了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除此以外,学校十分重视对家长和社会的宣传、动员工作。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会对课改实验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利用橱窗、画廊、黑板报、红领巾广播、校报、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报道我校有关课程改革实验的消息和进展。办课改专栏25期,出校报10期,家长会20多次。通过宣传,使家长明确课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步转变只要分数不要能力的观念,从而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 1 在教学开放周中向家长开展教改实验课,看孩子是怎样在课改指导下生动活泼健康、和谐地发展,并听取他们合理化的建议。

二、加强培训,建设学习型组织,为课改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学校要拥有一支能承担起课程改革重任的教师队伍。我校创新校本培训的方式,着力打造学习型学校。一是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讨论上级课改文件和《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等书籍资料。三年来,学校组织20多次观看音像资料、辅导讲座;组织专题研讨40多次。学校选派 170 人次外出听课学习,培训费用达五万多元。二是抓同伴结对互助,实现同步发展。通过“骨干教师找朋友”、“党员教师找联系人”、“青年教师找师傅”“三找”活动,不仅达到相互间生活上的关心,而且逐步达到事业上的志同道合,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老师队伍走向成熟。三是注重专家引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五年来我校得到了区教研室、市教科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积极主动争取课改专家顾问的指导,尽量使课改实验少走弯路。区教科所、教研室的施恩喜、曹建功等教育教学专家先后到校讲学、座谈、调研。专家的讲座开阔了全体教师的视野,拓宽了工作的思路,为课改实验的高效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培训学习,校长办学理念、教师教学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夯实教研,求真务实,探讨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

1、集体备课动起来。间周一次的以学科教研级为单位集体备课有具体的要求,即做到三定,四统一。三定:定中心发言人,定研究内容,定时间。四统一:即统一教研目的,统一教学重点,统一练习方向,统一教学进度。备课时要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对重难点的突破应深入阐述,并说明理由,每个成员应根据自己的预测,积极予以补充。并且每个行政领导蹲点一个教研组,参与到教研组的活动中去,并做到善听善思善评。

2、课堂竞赛兴起来。2008年以来,我校承办区政治课竞赛两次,取得圆满成功,我校陈华彬老师执教的《运动定律》一课获得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学校教导处每学期组织一次校内的课堂竞赛活动,由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竞赛的目标、任务、措施,并制定方案。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力求突出两个特点:新:授课教师观念新,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学有创新;实:教学过程要真实,体现老师教学真功夫。比赛期间,全体参赛 2 教师解放思想,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从中找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集体理解、消化、吸收,达到了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

3、教育叙事靓起来。“在研讨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这是我校对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提出的目标。学校要求中青年教师每月上交四篇教学反思。为了帮助老师们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题为《对教育叙事研究的认识》的专题讲座,不定期推荐优秀的反思文章让老师们学习。通过学习,交流、总结、反思等系列活动,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我们欣喜地看到,持续不断的反思、写作,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教师的人生状态:老师们善于观察了,他们会用心留意每天直接面对的每一个教育教学细节;老师们善于思考了,他们在深度阅读中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在自我批评中思考;老师们善于教学了,他们热情而理性地对待每一个教育对象、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每一个教学细节,着力把自己的“学会教学”和学生的“学会学习”艺术地统一起来;老师们养成写反思的习惯了,这种习惯正不断向日常化、生活和生命化发展。

4、教研活动实起来。学校几年来多次承担区各学科教研活动,强调教学的横向交流,互相的学习与研究,与会教师在区教研员的引导下,以新课标为方向,结合研究课的实际给予点评,教师们踊跃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教研活动变成了教师们教学研究的场所,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研的热情,激活了教师参与教研的激情,为教师的个人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导处根据学校实际,从讲求教研工作实效性出发,组织开展了一些群体性教学研究工作:如长期开展的教研组教研沙龙,由各教研组确定一个自己研究的主题,确定一个主持人,把组内研究的成果在业务学习时交流。也有一些学期教研活动,如教学小窍门共享。全体教师将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的方法用百字文的形式写出来,并在全体全体教师会上与其他教师分享,共收集小窍门40余条,老师们从中积累经验,借鉴方法,反响很好。

5、主题研究活起来。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2009年秋,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主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案例研究“上求发展,真正使校本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学期初,我们要求各教研组针对本学科本年段教学焦点问题确立案例研究主题,每月围绕主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上研究课、看课听课、评课,谈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步步走实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反思,使各科教师在校本研究中得到锤炼。仅这一学期,各教研组正常教研活动十二次,专题研究四次,高语组、低语组、数学组、艺术组 3 均用文本案例的形式记录了研究过程,呈现研究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2009年,学校分教研组开展了一次案例成果展示活动。今年秋,我校又确定了以课堂教学为主题的课例研究。

四、抓好校本课程,为课程改革实验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支口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支口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各种相关文件。做到了组织机构落实,计划措施到位,确保了校本课程健康发展。一是弹好“四部曲”,开创校本课程课程新局面。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四小”为主线展开,即:小导游、小灵通、小制作、小制作。在“小导游”中体验人文的价值,在“小灵通”中体验智慧的魅力,在“小制作”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在“小球星”中体验健体的滋味。二是弹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曲,全力打造亮点。我们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弹性制,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指导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下农村、逛超市、进工厂、深入居民区、走访养老院、了解长江与我们的生活,调查城市狗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与生活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科学的关系四条线索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不仅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成分的展示,也让教师在开发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事业的成功。

五、推动评价机制的改革,让评价方式为实施新课改提供保障。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提出的要求,以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反思总结、成长记录、展示激励等功能,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它不再是静止的,单一的和终结性的,而是多维的、发展的,多元化的评价。它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有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有问卷调查、成长记录。通过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结合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家长、教师的评价,使家庭、学校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发展性评价,使学生更能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发热情。

1、课堂评价注重过程与程序。学校校长室组织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进行新课程改革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制订出了我校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包括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两个方面,基础性评价有教材的处理、积极和谐、自主主动、个性的发展和现代媒体的使用;发展性评价有动手实践、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三级指标中具体包括了授课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标准达标的指导思想与具体教学步骤的设计的过程;评价与被评价者互相理解的过程等。

2、认真开展学生评教,家长评教工作。为了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分析,反思和改进,架起学校与家庭相互沟通,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的桥梁,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每学期都进行学生、家长评教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对我校教师教学观念、教育教学工作等的满意度。

3、用好考试评价这根“指挥棒”。考查时重视二个方面的结合,(1)口试与笔试结合,实现综合式考查,(2)知识与能力结合,实现开放式考查;注意体现目标的全面性,注重考试的学习性,发挥考试的指导性,突出考试的激励性,增强考试的对话性。

六、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

通过三年来的课程改革实验,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也较多地出现了师生的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的方式多样化了,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教师“常常有惊喜”,经常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时会被学生难住”,从而改变了教学的模式,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意识。但在具体的课改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困难。

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高,但学科力量不平衡,同学科之中教师业务能力差距较大。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还是比较慢,教学观念还跟不上,还是用老的一套或者凭经验进行教学。

2、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还要加大力度,教师、学生的评价的研究还要深入。

3、目前考试与评价改革还不到位,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不是以你学校素质教育搞的怎样,新课程改革怎样来评价,他们还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再加上高考、综合评估等因素,我们教师们还是被分数所困扰,课改的深入发展将受到一定影响。

七、对今后课改工作的规划和展望。

1、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树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学校要创设条件,进一步加强学习,在学习中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学习,把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贯穿课改的始终,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坚决克服脱离课改实践,单纯谈论观念更新的倾向。

2、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课改实验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

3、进一步加强研究,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

4、加快学校教研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教研的制度,强化“科研兴校”意识。认真抓好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教研的战斗力、凝聚力。

5、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研究、积极探索小型、多样的课堂教学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研、学术沙龙,继续开展“我与新课程同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做到规范化、有序化。加强听课、评课的研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途径、多渠道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争取在三年内有8—10名区级骨干教师,1-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6、走教学社会化之路。学校的教学活动更多地向家长、社会开放,开设网上家校,欢迎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并向学校提建议或意见,以便学校改进工作,不断发展。

三年的改革实践,使在传统教育意义下成长起来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理念产生巨大了变 化!全体教师已经品尝到了课改的甜头,享受到了学生“热学”的喜悦。有一句话说得好“这里(新课改)没有正确的答案!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我们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能为明天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画卷!

第18篇:德国教育改革

德国教育改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德国就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数字化学习的促进 体系。联邦教育与科研部牵头在几乎每 个州都成立了 e-learning 研究中心,联 邦专款项目“教育与新媒体”筹集了 2.3亿欧元,在数年内资助了100多个 关于高校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项目,尤其 是在信息学、数学等理工科专业内容上。 2007 年后,e-learning 研究中心划归各 州管辖,使资助步伐一度放缓,但数字 化教学的大趋势并没有因此受到阻碍。 未来几年,联邦政府的资助重点转为在 职培训与继续教育。政府拨款 2.5 亿欧 元资助在职研究生项目,利用数字化教 学促进就业者素质的提升,增强企业与 高校的联系。

1 二战以后德国学前教育政策

《关于德国学校民主化的法律》“幼儿园作为非义务教育机构,属于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结构计划》要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将其列入学校教育系统。3-6岁的幼儿教育被纳入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属于初等教育范围,其中5-6岁的幼儿教育被列入义务教育,作为初等教育中的入门阶段。之后,不仅5岁以上幼儿普遍入学,3-5岁幼儿园入园率也不断提高。

2 20世纪60年代后期,针对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德国教育审议会1970年颁布了《教育结构计划》,联邦与州教育规划委员会1973年颁布《综合教育计划》,要求建立综合学校制度以取代三轨制学校。

《教育结构计划》规定:把联邦德国普通义务教育的年限统一规定为10年;基础学校改称为初等教育领域,包括入门阶段和基础阶段两个阶段,提供共同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5-10年级,任务是向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的基础教育,主要学校类型有实科学校和完全中学等。第二阶段10-13阶段,学校类型有全日制学校、职业专科学校、高级专科学校、专科高中与完全中学等几类,这些学校分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或职业训练拜托给你轨道,要求各轨之前应具有较大的渗透性,易于转学,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中等教育第二阶段。 3 家庭教育方面

婴儿读书计划。1995年,慕尼黑市政府在市内推行了一项婴儿培育和发展的试验计划,免费向9个月的婴儿赠送一个礼物包,包内有一本故事书、一本童话诗和一个婴儿图书证,鼓励父母给婴儿讲故事,陪婴儿看图书,并到制定的国家婴儿图书馆借阅有关培育婴儿方面的书。

补贴家庭教育资金。按照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子女数量,联邦政府对特困家庭进行资助,发放教育津贴。1990年以后,政府改革了发放津贴的办法:每上半年,每个儿童都能得到600马克的补助;下半年则根据父母的实际收入来决定补助金额。 组织家庭互助活动。到1990年,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家庭互助联网系统,把不同的机构(儿童中心、儿童急救护理、亲子游戏小组、父母儿童之家、父母儿童协会、单亲父母小组等)全部协调出来。

2003年以来,德国的所有联邦州均通过了将儿童日托机构确认为教育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教育与指导计划。 4背景: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是德国学生PISA考试的结果不理想。

2001年11月,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公布《比萨调研》报告震惊德国上下,这个以评比各国基础教育为目的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包括美、日等32个国家地区中,德国中小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基本指标评比上名次不高,这样,向来以高质量自居的德国引起强烈反响。 2003年7月,新比萨调研结果,在调查的43个国家和地区中,德国阅读21名,数学和科学都是20名。(阅读上芬兰和加拿大分列

1、2名,数学科学上是日本韩国。) 改革: 整体而言:

调整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大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2004 年提斯(Erich Thies) 博士出任秘书长以来,KMK(德国各州的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强化了各州在教育体系、教育结构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并积极推动各州高中学分、毕业成绩或文凭的互认。 开始重视学前教育,进行早期智力开发

成立国家教育质量研究所,制定学校质量评价标准2004 年12月,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组建了国家教育质量研究所(IQB)

具体:

第一,德国在中小学投入方面,从一年级到15周岁,生均支出4.1万欧元,而第一的奥地利是7.1万欧元,政府把更多的钱投到了公路和补贴亏损企业上。改半日制为全日制(从施罗德允许拨款,联邦政府和各联邦政府共同签订了《全日制学校协议》。将更多的学校改为全日制,约三分之一为全日制学校);增加外语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外语课;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留级(学生及家长会收到学校推荐的个人学习计划)。 第二,由德国各州的教育部长联席会议(KMK)主要负责协调德国各州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德国是个联邦制国家,教育与文化等管理权属于地方各个州政府)。KMK宣布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从2004年9月开始陆续对国家新的课程大纲进行修改。

德国文化教育部长会议于2003年12月颁布了全国性的数学、德语以及第一外语教育标准,适用初中毕业的年级(10年级);2004年10月又颁布了用于主要学校毕业生(9年级)的数学、德语以及第一外语教育标准,颁布了用于小学毕业生(4年级)的数学与德语教育标准;2004年12月颁布了适用于初中毕业生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教育标准。这些标准有助于检验学生在完成初、中等学业后是否拥有了相关的学科能力。 第三,在研制全国性的学科教育标准的同时,研究者启动了关于教师教育标准的探讨与研制。德国文化教育部长会议终于在2004年12月向公众颁布教师教育标准,这也是德国教育历史上首部全联邦性的标准。

5、

2003年,联邦教研部推出了“未来教育和关怀”工程,计划在2003年至2007年的五年内,共投人40亿欧元,将全德1/3的学校新建或改建为全日制学校,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德国中小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2004年,“全日制学校”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德全日制中小学己突破1000所,而2005年将有几千所全日叔中小学应运而生。同时,缩短德国基础教育学制的改革,即将13年减为12年,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已实行12年学制的有图林根,萨克森、萨克森一安哈特、梅前和萨尔等5个州;巴符、巴伐利亚、汉堡和下萨克森等4个州以及北威州和黑森州分别在今明两年实行;其余6个州也在积极行动之中。

6、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联邦德国于1938年把职业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学生在读完普通中学的义务教育之后,要普遍接受职业教育,说明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1996年5月9日德国颁布新的课程“编制指南”用所谓的“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取代沿用多年的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改革。(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核心理念1培养学生复杂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

2005-2008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个培训所对学习领域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循环行动 2更加重视学生的跨专业能力 3 加开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内容更新

7、十二条教改建议

2000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布尔曼(DBulmahn)女士组织了一个由联邦、州、经济界、教育界、工会等各方代表参加的以教育改革为议题的教育论坛。2002年1月,为期两年的教育论坛以“十二条教改建议”的提出而落下帷幕。

8、小学科学教育改革。

自 20 世纪初设 立 基 础 学 校 以来 ,在德国小学,科学教育从未单独设科,一直采取将几个科目综合在一起的合科教学形式。合科教学的名称,在 70年代以前称乡土课或乡土常识, 70 年代以后, 德国对小学理科课程作了重大改革, 使之成为德国小学课程设置的一大亮点。科学课教学遵循的是“ 直观原理”、“ 自由活动原理”、“ 一切从儿童出发”和“ 整体性原理”,它强调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启发儿童进行活动、促进儿童的独立性;强调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科学方法和有关的技能。

9、

提高数学与科学(理科)教学效率(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下简称SINUS)是联邦德国于1998年起实施的跨世纪国家级课程改革的优先项 目,现已完成了第一期1998-2003年),正在实施项目的第二期(2004-2008年)。其目的是改善和提高新世纪德国基础教育的数学和理科教学质量。

10、德国中等教育改革四项举措

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的中等教育体制在内外部改革压力的协同作用下进入了一个相对密集的改革时期,四项重要的改革举措:第一,改革中等教育体制,由多轨制转向两轨制;第二,设立和扩建全日制学校,由半日制学校教育转向全日制学校教育;第三,缩短文科中学学制,由9年制转向8年制;第四,引入国家教育标准,由输入导向的教育管理转向输出导向的教育监控。

11 教育管理方面的改革

工资制度改革。德国制定了 一套改革工资制度的措施,,把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两部分, 工资等级与教师的岗位和工作成绩挂钩,,晋升工资需要通过相应的业绩考核或评估。竞争机制和弹性工资制度的引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 积极性, 同时也提高了科研能力。 (当前中下学的教师绩效工制度)

人事制度改革。“青年教授”制度类似于我国的 “长江学者计划” , 力图在传统的体制外开辟一个新的、有利于年轻学 者特别是在国外有成就的学者为国服务的途径。

12、教师教育改革

2004年12月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全联邦的教师教育标准

13 20世纪80— 90年代德国的教育体制结构

在教育方面,原民主德国的五个联邦州按照《基本法》精神改革教育,即“全部教育事业 受国家监督和各州是独立的邦国,各州有自己的宪法,主要行使文化主权,这就是说,他们在教育及高等教育事业领域颁布自己的各种法律”。

新联邦州通过新教育法,强调取消普通教育的十年制中学,“柏林东区及东德各州学制均按联邦德国模式全盘调整,建立6年制独立小学;中等教育由传统的三个板块即普通中学(初中)、完全中学及实科中学(不完全中学)以及合三而一的综合中学组成。除勃兰登堡外,东德各州都在高中阶段用二年制代替联邦德国标准模式的三年制,实行普教十二年制。其拥护者认为这种选择是向欧共体众多国家看齐,而联邦德国普教为十三学年”。

14、

德国70年代初提出设立综合高中的尝试,其理由是“要实现`实质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必须取消中等教育第二阶段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划分,达到两条教育途径一体化的尝试。在80年代进行了设立综合高中的实验,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走向一体化。

15、高教方面

德国教育界不得不主动进行变革,1999年,欧盟29国齐聚意大利博洛尼亚商讨教育改革方案,其成果就是《博洛尼亚进程》的出台。

德国政府不得不再次做出改革,推出一系列以建立“精英大学”为目标的新计划。在政府的原意中,希望把大学还给社会,让大学成为代表不同集团、利益人士共同推动社会繁荣和进步的场所。基于此目标,德国政府和德国公立大学的领导层开始对德国公立大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2016年,德国高等教育体系正在经历新一轮变革:实施两阶段近十年的精英倡议计划进入评估阶段,第三阶段计划的实施规则将在年内确定,每所大学在新一轮计划中能否获得政府资助,究竟能获得多少政府资助,大家对此忐忑不安

16、

德国教育改革,除了高校体制想和国际接轨之外,主要是要增加孩子在几种选择之间调整的灵活性。以前规定只有

5、6年级的孩子允许随意调整选择方向,现在,很多州都把这个期限放宽了很多,允许高年级的孩子也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国外教育发展大事年表之七(1900年~1949年)1900年

●德国文实中学毕业生获得大学入学资格。

●德国柏尔格曼著《社会的教育学》。

●德国学校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解决教育改革中的问题。

●美国大学联合会成立。

●美国大学考试委员会成立。

●美国克伯屈倡导设计教学法。 1901年

●英国戴维森著《教育史》。

●德国允许女子人文科中学。

●德国确立实科中学与文科中学地位同等。

●俄国列斯哈弗特著《学龄儿童体育指南》。

●印度泰戈尔创办桑地尼克丹实验小学。

●印度召开西姆拉教育会议。

●英国颁布《巴尔福教育法》。

●美国全国教育研究会成立。

●美国第一所公立初级学院成立。

●美国杜威著《儿童与课程》。

●印度成立大学委员会。

●国际商业教育协会成立。 1902-1906年

●德国莱因著《系统教育学》(2卷)。 1903年

●德国拉伊著《实验教育学》。

●德国纳托普著《一般教育学纲要》。

●俄国设立彼得堡女子师范学校。此为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的前身。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中提出无产阶级的教育要求。

●日本公布《专科学校令》。

●波多黎各大学创办。 1904年

●意大利《俄兰多教育法》颁布。

●日本吉田熊次著《社会教育学讲义》。

●印度颁布《大学法》、《政府教育政策决议》。 1905年

●英国发表《公立初等学校教师手册》。

●法国比纳和西蒙出版《智力测验》,并把智力测验的方法直接应用于学校。

●德国克拉伯雷德著《智力实验研究》。

●德国拉伊与梅伊曼合办《实验教育学》杂志。

●全俄教师联合会成立。

●美国开始合作教育。

●美国孟禄所著《教育史课本》出版。

●美国设立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

●阿根廷颁布《扫盲法》。

●新加坡成立第一所高等学校--海峡殖民地及马来联邦国立医科学校,1912年改名为爱德华国王七世医学院。

●印度兰格浦尔县建立第一所民族学校。 1906年

●德国社会民主党发表关于国民教育的原则。

●普鲁士通过《国民教育法》。

●捷克卡德涅尔著《实验教育学问题》。

●美国提出威斯康星观念。

●印度成立民族教育委员会。

●印度推行义务初等教育。

●印度成立促进技术教育协会。

●孟加拉兴起民族教育运动。 1907年

●英国发表关于中学免费学额的规定。

●德国梅伊曼所著《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出版。

●比利时德克罗利创办“德克罗利学校”,推行新教育制度。

●美国珍妮捐款100万美金,建立珍妮基金会。

●美国约翰逊开始将亚拉巴马州费尔霍普城的公立学校改造为有机教育学校,进行进步主义教育实验。

●日本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6年。

●日本创立东京帝国大学。 1908年

●英国首创童子军。

●德国女子学校实行改革。

●德国凯兴斯泰纳提出劳动学校理论。

●比利时德克罗利所著《论个性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问世。

●俄国基辅福禄培尔协会创办福禄培尔女子师范学院。

●俄国成立私立莫斯科沙尼亚夫斯基大学。

●美国创立葛雷制学校。

●埃及大学创办。 1909年

●法国教育部颁布《特殊教育组织令》。

●德国建立免费教育同盟,主张教育改革。

●俄国托尔斯泰发表《论教育》。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建立。 1910年

●德国盖希布创办欧登瓦德学校。

●德国颁布关于中间学校的决定。

●德国弗尔斯托著《国家公民的教育》。

●德国教育改革同盟成立。

●俄国卡普捷列夫主编的《家庭教育与教学百科全书》完成。

●卡普捷列夫所著《俄罗斯教育史》出版。

●美国孟禄开始编撰《教育百科全书》,1913年完成。

●美国成立全国性的男性青少年组织--童子军。

●印度通过戈卡莱议案。 1911年

●英国教育局咨询委员会发表关于中学考试的报告。

●德国拉伊所著《行动学校》出版。

●德国甘斯贝格著《民主教育学》。

●德国凯兴斯泰纳发表《劳作学校要义》和《国家公民学校教育的概念》。

●德国利斯曼著《十九世纪的德国教育学家》。

●普鲁士制定幼儿园教师考试规则,提倡幼儿园教育。

●普鲁士实行聋哑儿童义务教育。

●俄国沙茨基在卡卢加州建立“朝气蓬勃的生活工学团”。

●波兰科尔察克在华沙创办“孤儿之家”,对流浪儿童和难以教育的儿童进行教育工作。

●意大利颁布教育法规《克里达洛法》。

●加拿大大学与学院协会成立。

●日本侵略军在韩国强行公布《朝鲜教育令》,推行殖民教育。 1912年

●英国亚当斯著《教育哲学史》。

●德国凯兴斯泰纳出版《性格与性格教育》。

●瑞典爱伦·凯著《妇女运动》。

●俄国文特策尔撰成其代表作《创造性个性的伦理学和教育学》。

●美国女童子军成立。 1913年

●列宁撰写《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一文,由布尔什维克党团代表在第四届国家杜马会议上宣读。

●俄国瓦赫捷罗夫所著《新教育学原理》出版。

●意大利蒙台梭利出版《教育人类学》。

●美国桑代克所著《教育心理学》出版。

●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

●印度发表《教育政策决议》。 1914年

●德国菲舍尔发表《描述性教育学》,描述性教育学思潮兴起。

●德国出版《狄尔泰全集》。

●德国梅伊曼著《精神论教育学》。

●德国斯德恩著《婴幼儿童期的心理学》。

●意大利蒙台梭利出版《蒙台梭利手册》。

●俄国波尔塔瓦师范专科学校建立。此为波尔塔瓦师范学院的前身。

●美国通过《史密斯-列弗法》。 1915年

●俄国沙茨基所著《充满生气的生活》出版。

●美国杜威所著《明日之学校》出版。

●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成立。

●印度甘地创立真理学院。 1916年

●英国罗素所著《社会改造原理》出版。

●美国推孟开始开展智力测验。

●美国预备役军官训练队成立。

●美国教育研究学会成立。

●美国教师联合会成立。

●杜威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

●印度女子大学成立。

●南非学院升格为开普顿大学。 1917年

●苏俄组成人民委员会,卢那察尔斯基任教育人民委员。

●苏俄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

●苏俄成立教育人民委员部。

●卢那察尔斯基发表《教育人民委员会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

●苏俄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将教育和教养事业从宗教部门移交给教育人民委员部管理的决定》。

●克鲁普斯卡娅的主要著作《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出版。该书撰写于1915年。

●瓦赫捷罗夫所著《全民的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问世。

●全俄教师联合会在莫斯科组织罢教活动,次年三月结束。

●苏俄国际主义者教师联合会成立。

●德国颁布《中学教员培养规程》。

●德国费尔斯特尔著《教育与自我教育》。

●德国宪法规定14-18岁青少年均受强迫补习教育。

●意大利蒙台梭利所著《高级蒙台梭利法》出版。

●美国通过《史密斯-休士法》。

●日本创建临时教育会议。

●印度颁布第一个地方初等教育法《孟买初等教育法》。

●印度成立加尔各答大学委员会。 1918年

●苏俄发布由列宁签署的《关于教会同国家分离、学校同教会分离的命令》。

●苏俄教育人民委员部发布《关于一律实行男女合校制的决定》。

●苏俄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把各部门的教学和教育机构移交给教育人民委员部管理的法令》,颁布《关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民教育事业组织章程》。

●全俄国际主义教师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发表讲话。

●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审议并一致同意国家教育委员会拟订的《统一劳动学校规程》草案。

●苏俄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高等学校招生条例的法令》。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和副教育人民委员波克罗夫斯基签署《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苏俄国家教育委员会主席卢那察尔斯基签署《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亦称《统一劳动学校宣言》)。

●苏俄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3月改名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

●苏俄创办工厂艺徒学校。

●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出《关于解散教师联合会的决定》。

●英国颁布《费舍教育法》。

●德国发表《教育部致教师的信》。

●普鲁士废除对教会学校的监督。

●美国克伯屈所著《设计教学法》出版。

●美国提出中等教育七大原则。

●美国密西西比州通过《义务教育法》。

●日本公布《大学令》。 1919年

●列宁签署《关于在苏俄居民中扫除文盲的法令》。

●苏俄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关于组织大学附设工人系的决定》。

●俄共(布)在第八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中提出社会主义时期的国民教育纲领。

●全俄共产主义学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

●全俄国际主义教师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号召建立一 个把广大教师包括在内的教师工会。

●全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

●全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工会成立,国际主义者教师联合会停止活动。

●苏俄莫斯科商学院首创工人系。

●苏俄沙茨基创建第一国民教育实验站。

●苏联布隆斯基所著《劳动学校》出版。

●英国亚当逊著《教育史》。

●英国A.P.牛顿著《英帝国大学与教育制度》。

●法国颁布《阿斯蒂埃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德国斯普朗格所著《文化与教育》出版。

●德国诺尔著《教育与政治论文集》。

●德国科恩著《教育的精神》。

●德国颁布《魏玛宪法》,规定实行统一学校制度。

●美国创立文纳特卡制。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成立。

●美国杜威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讲演。 1920年

●列宁为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拟定《论无产阶级文化》的决议草案,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的观点与活动。

●列宁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以《青年团元的任务》为题发表著名演讲。

●列宁发表《论综合技术教育--对娜捷施达·康斯坦丁诺夫娜的提纲的评述》。

●全俄扫除文盲非常委员会成立。

●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关于工人系的法令》。

●苏联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

●俄共(布)中央召开全俄国民教育第一次党的会议。

●英国沛西·能发表《教育原理》。

●德国召开全德学校工作会议。

●德国魏玛共和国教育改革开始。

●德国魏玛共和国颁布《基础学校法》。

●美国试行道尔顿制。

●美国克伯莱的《教育史读本》出版。

●加拿大教师联合会成立。

●智利颁布《小学义务教育法》。

●印度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

●印度兴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1年

●苏俄设立教育人民委员部国家学术委员会教育科学组。

●苏俄在莫斯科开办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并在塔什干、巴库和伊尔库茨克设分校。

●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建立红色教授学院。

●英国波耶著《西欧教育史》。

●德国制定基础学校教学计划。

●普鲁士建立学生服务社。

●经瑞士费里埃尔倡导,新教育联谊会在法国加雷市成立。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在维也纳建立第一个儿童指导所。

●墨西哥建立公共教育部。

●日本公布《职业学校规程》。

●印度甘地创立印度穆斯林民族大学。

●印度桑地尼克丹实验小学易名为桑地尼克丹国际大学。 1922年

●苏俄建立少年先锋队。

●苏联创刊教育理论杂志《走向新学校之路》。

●德国学校开设劳作课。

●德国普鲁士建立师范学院。

●印度创办德里大学。 1923年

●列宁的《日记摘录》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教师地位。

●列宁的《论合作制》发表,论述文化革命问题。

●苏俄教育人民委员部开始推行综合教学大纲。

●苏联开始建立青年农民学校,1930年改称集体农庄青年学校。

●苏联创建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教育学院。

●普鲁士颁布大学新法规。

●普鲁士内务部发表关于《高级中学调整特别是实行德意志中学与上层学校》的备忘录。

●瑞士皮亚杰著《儿童语言与思维》。

●日本公布《盲学校与聋哑学校令》。 1924年

●德国佩特森发表《一般教育学》,提出教育事实研究思想。

●普鲁士制定中学艺术教育方针。

●普鲁士教育部制定高级中学新章程。 1925年

●斯大林号召无产阶级大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苏联开始建立七年制工厂学校。

●苏联将莫斯科图书馆改名为国立列宁图书馆

●苏联布隆斯基所著《教育心理学原理》出版。

●苏联阿尔台克全苏列宁少先队夏令营建立。

●法国建立小学阶段的统一学校。

●德国梅塞尔著《教育学史》。

●德国林德著《以语言陶冶为基础的精神陶冶》。

●德国公布《关于中间学校的决定》。

●日本发布《在学校中配备陆军现役军官令》。 1926年

●斯大林提出,为实行工业化,必须造就大批工业建设干部。

●英国发表《哈多报告》。

●英国罗素出版《论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

●德国利特著《教育学之可能性与界限》。

●日本文部省发出通知,禁止学生研究社会科学。

●日本公布《幼稚园令》。 1927年

●苏联马卡连柯创建捷尔任斯基公社。

●苏联舒里金在《走向新学校之路》第9期发表《过渡时期的教育学》,宣扬学校消亡论。

●苏联举行儿童学第一次代表大会。

●古巴建立大学指导委员会。

●日本文部省设立调查部。 1928年

●斯大林在共青团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号召苏联青年向科学进军。

●联共(布)中央全会通过《关于改进培养新专家的工作的决定》。

●法国创立职业指导研究所。

●意大利公共教育部部长与墨索里尼合作制定《意大利初等教育法》,促使学校教育法西斯化。

●哥伦比亚建立国民教育部。

●日本全国社会主义者学生联盟组成。 1929年

●日内瓦国际教育局成立。

●国际蒙台梭利教学法学会成立。

●苏俄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苏联平克维奇的《苏联教育学原理》出版。

●苏联成立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家学会。

●英国劳阿武德著《英国教育传统》。

●法国创设母育学校。

●意大利成立控制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军事教育的法西斯组织。

●美国联邦教育总署成立。

●日本小原国芳创设玉川学园。

●新加坡成立莱佛士学院。

●印度发表《哈多格报告》。 1929-1934年

●苏联维果茨基撰写《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专著。 1930年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决定》。

●第一次全俄综合技术教育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英国史密斯著《英国初等教育史》。

●比利时德克罗利出版《情绪的发展》。

●巴西建立文化教育部。

●日本创立新兴教育研究所。

●日本铃木治郎制定《铃-比纳量表》。

●新教育联盟日本支部成立。

●全印妇女基金会在新德里创办欧文女子学院。 1931年

●国际童年教育联合会成立。

●联共(布)中央颁布《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部务会议决定建立高级共产主义教育学院。

●苏联开始对青少年实行被称为“劳动与卫国制”的统一体育制度。

●美国通过全国教育联合会纲领。

●巴西颁布《高等和中等教育组织法》。

●日本文部省设置学生思想调查委员会。 1932年

●第一届国际教育会议召开。

●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制度的决定》。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教学大纲和教学制度的决定》。

●法国公共教育部改为国民教育部。

●德国克里克著《国民政治教育》。

●德国佩特森著《教育学》。

●波兰实施教育改革,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波兰的国民教育制度。

●捷克斯沃博达在布拉格创办捷克第一所幼儿园。

●瑞士皮亚杰著《儿童的道德判断》。

●日本设立大日本学术振兴会。

●日本设置国民精神文化研究所。 1933年

●第二届国际教育会议召开。

●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中小学教科书的决定》。

●苏联马卡连柯在《苏维埃文学》杂志第3期上发表《教育诗》第一部。

●英国拉斯克著《幼儿教育史》。

●波兰布拉霍夫斯基著《教育心理学的效验》。

●捷克赫卢普所著《教育学》出版。

●日本发生京都帝国大学泷川事件。

●日本《教育》杂志创刊。 1934年

●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苏联中小学结构的决定》。

●苏联维果茨基所著《思维与语言》出版。

●德国教育被纳入侵略战争的轨道。

●纳粹德国制定教育方针。

●纳粹德国发表关于设立国家科学、教育和国民教育部的公告。

●纳粹德国规定乡村学年制度。 1935年

●德国诺尔著《德国的教育运动及其理论》。

●纳粹德国规定18-25岁青年义务劳动制度。

●纳粹德国公布《大学教师法》。

●纳粹德国建立犹太人学校。

●德国原有大学学生组织被解散,纳粹“伙伴会”成立。

●瑞士皮亚杰著《儿童知觉的发生》。

●美国国家青年署成立。

●秘鲁建立教育部。

●日本公布《青年学校令》。

●日本《生活学校》杂志创刊。 1936年

●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授予教师个人称号和任用中小学教师、校长程序的决定》。

●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教育人民委员部系统中的儿童学曲解的决定》。

●英国曼赫姆著《人类与文化》。

●意大利蒙台梭利出版《童年的秘密》。

●美国福特基金会成立。

●美国实施“午餐计划”。 1937年

●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学位和学衔的决定》。

●苏联《苏维埃教育学》杂志创刊。

●苏联《教师报》创刊。

●苏联马卡连柯的《父母必读》出版。

●英国雷曼特著《幼儿教育史》。

●纳粹德国建立希特勒学校。

●日本文部省刊印《国体主义》。

●印度第一届“全印民族教育大会”召开。

●印度发表《艾伯特-伍德职业教育报告》。

●印度甘地提出“基础教育”思想。 1938年

●国际远距离教育理事会成立。

●苏联马卡连柯的《塔上旗》出版。

●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成立,并发表《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

●纳粹德国进行教育改革。

●纳粹德国颁布《义务教育法》。

●纳粹德国颁布新教学计划。

●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成立。

●美国杜威所著《经验与教育》出版。

●墨西哥学院创立。

●日本军部设立“青年学校”。

●日本文部省发布《实施集体劳动作业运动的通知》。

●印度实施“瓦尔达方案”。 1939年

●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第一个全面规定研究生工作要求的条例。

●苏联《高等学校通报》创刊。

●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第一版问世。

●意大利教育部长鲍特推行教育改革。

●日本教育科学研究会成立。 1940年

●苏联始设“功勋教师”荣誉称号。 1941年

●美国发表《八年研究报告》。

●日本实施《国民学校令》。

●日本文部省教育局编成《臣民之道》教材。 1942年

●国际大学教授和讲师协会成立。

●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安置无父母儿童的决议》。

●巴西建立全国工业学徒培训局。 1943年

●苏联创办苏沃洛夫陆军学校、纳希莫夫海军学校。

●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通过《学生守则》。

●苏联人民委员会作出成立苏俄教育科学院的决定,次年正式建立,波将金为第一任院长。

●英国公布“诺伍德报告书”。

●日本创立大日本育英会。 1944年

●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青年工人学校条例》、《农村青年夜校条例》和《关于改进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措施的决定》。

●英国颁布《巴特勒教育法》,公布《傅雷明报告书》。

●英国登特著《英国教育的变化》。

●法国创立教育改革委员会。

●美国通过《退伍军人权利法案》。

●海地创办国立海地大学。

●日本公布《决战非常措施纲要》、《学生劳动法》。

●印度公布《印度战后教育发展》报告。 1945年

●在联合国的支持下,44国的代表在英国伦敦举行会议,制定并通过了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章程,次年正式成立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颁布《关于普通学校视导条例》。

●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举办首届教育经验交流会。

●苏联将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图书馆命名为乌申斯基图书馆,1970年改为国立乌申斯基教育图书馆。

●苏联驻德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关于复课的40号命令以及关于建立德国国民教育中央管理机构的命令》。

●英国发表关于技术教育的《沛西报告》。

●英国教育部成立。

●法国国立行政学校成立。

●美国哈佛“红书”发表。

●日本文部省发表《建设新日本的教育方针》。

●联合国军总司令部发表关于日本教育的四大指令。

●墨西哥建立全国扫盲委员会。

●危地马拉发布关于实行初等义务教育的规定。

●印度召开全印民族教育工作者会议。

●印度成立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 1946年

●第9届国际教育会议召开。

●国际学生联合会成立。

●世界教师联合会成立。

●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基金会成立。

●世界青年协会伦敦代表大会决议改名为“世界民主青年联盟”。

●英国发表《巴洛报告》。

●德国苏占区颁布《关于德国学校民主化的法律》、《实施农村学校改革的方针》。

●德国苏占区大学设立工农预科。

●德国第一次教育学大会在柏林召开。

●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改组为教育部。

●苏联成立高等教育部。

●苏联《国民教育》杂志创刊。

●美国通过《乔治-巴登法》、《富布赖特法》。

●美国成立高等教育委员会。

●美国联邦教育总署建立“青年生活适应教育委员会”。

●美国杜威所著《人的问题》出版。

●美国教育使节团第一次访日。

●韩国颁布《汉城大学设置令》,确定“自由和民主教育”的方向。

●韩国开始实行美国的单轨型“六三三四”和“六”学制抛弃日本殖民时期的双轨学制。 1947年

●国际职工教育协会联合会成立。

●英国工党提出设立综合中学的主张。

●法国提出《郎之万-瓦龙教育改革方案》。

●盟国管制委员会颁布《德国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原则》

●德国巴伐利亚州文化部提出《教育远景计划》。

●德国第二次教育学大会在莱比锡召开。

●全苏传播政治和科学知识协会成立。

●苏联麦丁斯基所著《世界教育史》出版。

●苏联冈察洛夫所著《教育学原理》问世。

●美国发表《总统高等教育委员会报告》。

●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成立。

●哥伦比亚建立“人民文化行动”机构。

●日本颁布《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

●日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日本教师联合会(即日教组)成立。

●日本公布《大学函授教育设置基准》。 1948年

●世界儿童早期教育组织建立。

●英国威尔士成立联合教育委员会。

●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立。

●英国柯蒂斯著《大英帝国的教育历史》。

●德国苏占区建立少先队,建立企业职业学校。

●德国英占区发布高校改革蓝皮书。

●德国盟国占领区建立柏林自由大学与萨尔布吕肯大学。

●德国教师大会在莱比锡召开。

●德国第三次教育学大会在莱比锡召开。

●德国发表关于马尔堡高级会议决议。

●德国各州教育部长作出改革教育的决议。

●德国费里埃著《新年级》。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苏联加里宁所著《论共产主义教育》出版。

●苏联组织讨论麦丁斯基的《世界教育史》。

●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第二版面世。

●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题为《为美国民主社会服务的高等教育》的报告。

●美国开始实施研究生入学考试。

●美国通过《信息和教育交流法》。

●美国高等法院对麦克勒姆一案作出裁决,指出在公立学校中进行宗教教学违法。

●中美洲及巴拿马建成发展教育系统网。

●美洲国家教育、科学和文化理事会建立。

●委内瑞拉颁布《国民教育组织法》。

●日本111所学校罢课。

●日本制定《高中设置基准》。

●韩国公布《教育区设置令》和《公立学校财政经理法令》,使教育地方自治制法制化。

●印度实施社会教育计划。

●印度教育研究所成立。 1949年

●国际儿童和妇女体育运动协会成立。

●英国大学副校长和学院院长委员会成立。

●英国全国教师训练和供给咨询委员会成立,负责制订教师培训计划及培训政策。

●英国沃斯著《比较教育》。

●法国颁布《学徒中心地位法》。

●德国第四次教育学大会在莱比锡召开。

●德国文化教育部长会议发布关于教育自治的决议。

●联邦德国颁布《基本法》。

●联邦德国文化教育部长常务会议建立。

●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制定免费教育制度。

●民主德国“德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柏林成立。

●民主德国制定宪法。

●苏联对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第二版展开讨论。

●苏联格鲁兹节夫的《教育过程中对思维的培养问题》出版。

●意大利蒙台梭利的教育著作《人的形成》出版。

●美国泰勒所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出版。

●拉丁美洲大学联合会成立。

●洪都拉斯总统曼努埃尔提出教育发展的措施。

●巴西创办高等军事学院。

●日本国民教育研究所成立。

●日本颁布《国立学校设置法》、《短期大学设置标准》、《文部省设置法》、《社会教育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

●韩国颁布《教育法》,规定实行初等免费义务教育。

●新加坡制定并颁布“十年教育计划”,决定普及6年免费义务教育。

●印度召开第一届邦教育大会。(完)

第19篇: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心得体会

专业基础课程部 姜玥

为了南校区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根据院领导指示,我们全院教师在马院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纲要》,内容是: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有必要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应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一要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符合国家战略和群众需求、反映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指导方针。二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三要以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核心,科学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部署,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以及分阶段和分地区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四要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学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发展

的特点,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专题性规划。五要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发展保障等重大问题,找准症结,提出思路,使规划纲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再一次感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人民对教育的期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结合学校工作,我再谈几点认识:

纲要就提出了主要的任务,分成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分别提出了应该有的任务。

学前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这个是至关重要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做好学前教育,教育机构必须历尽全责,而更重要的是向家庭,家长灌输学前教育的方法方式,帮助儿童在小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可以为以后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建议国家应该出很大的资金和宣传,选一批有爱心,希望从事教育事业,希望回归田园的大学生或者培养一批这样的人,深入到农村,为农村的学前教育服务。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应该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思维方式以适应现在的学前领域发展。

高等教育就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纲要》在整个战略目标、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都

对2020年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了新的重要的部署,也提出了很多非常新的政策亮点。招是近几年议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对高校扩招以来这样一个形势,我们需要一个客观的估计,正是因为扩招,才使得数以千万计的适龄青年能够由此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从而改变一生,才使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能够在人才资源方面显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我们的高等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方面较为薄弱,可以说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多数都是模式化的普通白领。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一个很好的措施,高校与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的联合不但避免了高校里为学而学,脱离实际的弊端,使学生能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利用自身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使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能够利用高校强大的师资科研条件。同时通过这种联合使学生毕业以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做到无缝连接,避免了二次培训和学习的消耗。在高等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分别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所以我们的科学发展还是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高中阶段教育,我觉得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人生观建立的过程,就现在的高中生,甚至大学生而言,包括我们当时在 3

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人生究竟应该走怎样的路,还是相当的迷茫的,我觉得高中阶段,在加强价值观德育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同时,纲要提出的高中教育多样化,应该是我们非常想看到的。比如像我们学院的附中教育,为高等教育的输入人才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纲要还提到了特殊教育,对于特殊教育的人群,社会和国家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帮助和正确的态度,同样是为了稳定社会,发展社会必不可少的部分。比如我们学校在汶川地震发生,做出了第一反应,不但为灾区的人们捐款捐物,还免费为汶川100名学子提供学习机会,这养的特殊教育在社会当中应该大力提倡。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现在相对比较落后的,现在社会上针对职业人员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其教育却相对落后,大力发展好职业教育,不但能满足职业人才的需要,还能从高等教育中分流一部分,从而缓解普通高等教育现在所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针对继续教育,《纲要》提出的目标是通过发展继续教育,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继续教育对现在的下岗人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再就业的途径。特别是针对服务业的再就业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通过政府的加大投入和继续教育制度的完善能够解决大多数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我们学院开创了全国首家继续教育的先 4

河,为毕业学生提供了终身免费继续教育,这个是应该在全国的高校应该提倡并大力推介的。

总的来说,通过对《纲要》的学习,体会到了国家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重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响应《纲要》中所提到的相关改革,在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再创新的辉煌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20篇:浅析教育改革

浅析教育改革

在六十年代,母校提出过教育革命,当时我和同学们,还有我们的师长,一起从哈尔滨巿到阿城建新校址,在东北的冬季都是冰天雪地,用长木板和砖头搭起长凳子,然后架起黑板,霸天上课,这一情景至今难忘。当时年轻也搞不清教育革命到底要改什么,反正那个年代,听学校和老师的就行了,学校让去农村深翻土地,那地皮被冻得很硬,要挖一米多深,真是不容易,到也走过来了。今天也提教育改革,改什么呢?

在民间,人们议论小学生书包太沉,作业太多,有的孩子要十一点以后睡觉,小学生戴眼镜的比例相当可观。各种儿童培训班和补课培训班,像雨后春笋般,收费价格惊人,有的一年要三至五万元。初中的孩子学奥数,屡禁不绝,这是为什么?因为老师要出奥数题考学生,只好进培训班,好将来考重点中学。过去我上小学和中学却没有听说什么重点中学,都是就近上学。

孩子初中毕业,都想考大学,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家长急,孩子压力太大。中专不受重视。可是大学毕业的学生有些找不到工作,甚至博士生,由于专业对不上,进大企业得有门路,加上大材小用,用人单位只好拒之门外。这在过去我们那个年代不会发生的事。 还有一个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变了,作为父母都想望子成龙成凤,作为孩子都想当科学家、艺术家、画家,都去考主持人、公务员、表演专业,总之想成名成家,想当官、当企业家、当将军,可是人们想一想,能出大名的有几个,现在是名人、明星、主持人都出书,有些公众人物比支持他们的幕后人士要大红大紫,飞机、高级娇车、别墅应有尽有,真是风光。

可是在第一线的工人、农民、战士、科技人员,他们还受人尊敬吗?昔日学雷锋、学时传祥的精神己有一些人在批判,他们反对做螺丝钉,其实他们否定的不是螺丝钉精神,而是否定行行出状元。社会现象给人们的感觉也是这样。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可喜的是,今年央视播出夲年度财经人物评选颁奖会上,将第一线工人群体推上了央视平台,似乎有“高人”指点迷津,给广大民众一线曙光,在第一线干活的广大劳动者可以走上央视平台,受人尊敬,受人追捧。也许这是我一厢情愿,实际上对我而言已毫无意义了,但对千千万万个家庭,对成千上亿的年青人可有深远意义。我们的教育改革不能像房改,让人买不起房,如果过去不是分房,那么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有多少人能有住房,那会是什么样呢?

我们的教育改革,要面向广大民众,让大多数家庭为孩子的教育少一些负担,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力上。也要让孩子们真正减少身上的负担,而不是单纯书包负担和作业负担。否则将来子子孙孙会怎么想啊!!!

英语教育改革范文
《英语教育改革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