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家庭环境评价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3 15:06:3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中的家庭经济收入、父母职业类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对话的质量和父母教养方式等对子女的学业成就有明显影响,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学业成就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父母对子女多鼓励、亲子沟通顺畅,有利于子女学业成就的提高,而溺爱、粗暴、冷漠的教养方法或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不一致,都会导致子女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对学习的不适应。此外,家庭中父母离异、家庭纠纷、生活事件和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都会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姚慧、杨斌、霍金芝 1999)。

王东宇(2003)的研究指出,家庭气氛融洽,家庭生活丰富,矛盾冲突少,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取得高的学业成就。谭承红(2007)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

马红彪、王芳芳(2002)的研究发现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以感情温暖和理解为主,其子女的学习成绩较好。相反,父母亲过度严厉、经常惩罚、拒绝和否认态度较多,其子女的学习成绩较差。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学习成绩好。这可能与母亲自身的素质及榜样作用的影响有关。且当子女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文化程度高的母亲有能力辅导他们的学习。

杨安博、王登峰、滕飞、俞宗火(2008)研究亲子关系时发现,我国高中生父亲依恋关系对子女的学业成就影响更大,而与母亲依恋无关。他们认为这可能与中国文化有关,中国文化背景下子女社会性成就如学业成就的获得更多的来源于与父亲的互动。 在张明亮、朱晓文(2009)对大学生经济状况的调查中,他们发现平时生活费用高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反而比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优越的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和生存比较乐观,因而花在学业上的时间比较少,学业成就并不是很高。

张新劳(2008)的硕士论文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家庭结构、父母素质、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和亲子关系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

推荐第2篇:家庭环境(推荐)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刘得星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所生活的环境对他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启发:良好的环境非常有益于孩子精神品质的形成。

在下面这篇论文中,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这个有关家庭环境和孩子成长的关系。

即:家庭物质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和家庭精神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首先, 从家庭物质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格影响来看:

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它们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人格发展。 1.收入(体现为经济状况)

一般认为,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子女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另外,在这种家庭中,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子女就象父母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倘若父母文化水平低,育儿技能差,就更易造成子女的行为问题。 2.职业

父母的文化程度与职业做为构成家庭智力环境的基本因素,对子女智力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不仅通过自身的文化素质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还通过对子女教育的形式与投资产生影响,父母职业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主要是由其文化程度所决定的。 3.住房条件

住房的整齐清洁和文化气息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造成影响,一般说来,整洁有条理的环境会给人以美感,它不仅使孩子感觉心情愉悦,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与良好的习惯。相反,污浊杂乱的环境,不仅会使孩子心情烦躁、抑郁,而且也容易养成松懈、懒惰的不良习惯。良好的住房条件可以为子女提供安静明亮的学习场所,为子女学习提供了有利因素,有利于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那些居住在出租屋、工棚或其他临时住所的父母,其子女也跟随居住于此,耳濡目染,很容易学坏。据某些抽样调查表明:88%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居住在出

1 租屋、临时或流动居所。可见,居住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此外,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他们的价值观会千差万别,这就体现在它们与子女交流方式的差异和对子女关心程度的不同。因此家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子女人格的影响是紧密相关的

其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环境也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许多城 市幼儿园的幼儿中,独生子女年所占比例在90%以上。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现,是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 速率,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独生 子女问题多”、“独子难教”的思想倾向,有些人甚至把一些独生子女夸大其词 的称为“中国的一群小皇帝”。现代的孩子患有“

四、

二、一综合症”,这是片 面的。据部分专家、老师在部分省、市抽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独生子与 非独生子,同样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成长。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位置特殊, 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带来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独身子女会出现一些人格上的倾向性,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上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但是,独生子女并非“问题儿童”,其身体健康、智力水平等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大多属于中间型性格,其次是外向型和倾外向型,再是内向型和倾内向型。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属于外向型性格的独生子女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属于内向型性格的则明显少于非独生子女。

在气质类型上,独生子女属于多种气质混合型的最多,其次是多血质和胆汗抑郁质。在气质类型的分布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独生子女中属于多血质、抑郁质和多血一粘液质的显著少于非独生子女。

在情绪特征上,独生子女在情绪强度和主导心境上显著强于非独生子女,但在稳定性上则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

2 在意志特征上,独生子女的独立性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自制力、坚持性和果断性方面则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在智力特征上,独生子女在聪颖性、求知性和灵活性三项理智特征上,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但权衡性却显然不如非独生子女。

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会比非独生子女更有成就,而且更具有主动性。他们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成熟得更快,因为他们是父母的中心,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也高。而且,没有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和成年人在一起。

独生子女有大量的时间和成年人在一起,因此,扩大他(她)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范围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幼儿园、学前班或其它活动小组都是独生子女与其他孩子发展友谊的重要途径,这种友谊就如同兄弟姐妹间的手足之情。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膨胀也是同样重要的。要培养孩子的隐私感和自我意识。如果你照看的不只是一个孩子,孩子们就会自动获得这些意识。

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要低于独生子女,所以在教育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上要与独生子女有所差异,但是同时非独生子女却会在从小与兄弟姐妹的交往中得到很好的影响,所以一般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当中比独生子女更有优势,这样看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各自都有一定优势和劣势,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则要看相对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成长过程来多方面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家庭的精神环境对孩子成长不同的影响来看:

一位人格心理学家说:\"家庭对人的塑造力是今天我们对人格发展看法的基石。\" 强调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而更重要的又在于探讨不同的教养方式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交流方式等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这些因素又包含在家庭精神环境中,具体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常把家庭教养方式分成三类,这三类方式造就了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孩子:

1.权威型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分支配,孩子的一切均由父母来控制。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

3 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2.放纵型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甚至达到失控状态。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3.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等。

父母的价值观对孩子人格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的人格是通过模仿等途径慢慢形成的,而人格的可塑期主要在幼年时期,那时孩子人格主要是通过与父母的接触中学习模仿形成的,所以父母的价值观的倾向和对待问题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价值和人格的取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对孩子人格的影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在社会的竞争的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父母往往强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诸如钢琴,绘画等等技巧, 缺乏对孩子学习方法的正确引导,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接触自己兴趣的权利;在孩子的交友方面的强烈干涉而没有有效的沟通引导,导致孩子选择朋友无知和盲目以及不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致使孩子可能产生厌学,孤僻,甚至完全叛逆的情况,久而久之对孩子的人格的定型会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对孩子的人格的影响。家庭环境包括的精神环境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就是亲子之间的交流状况.而家庭交流能够对孩子的人格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交流具有聚合性特点,也就是说,与学校中师生之间发散型交流不同,在家庭中,多个家庭成员共同地和一个孩子交流。父母与子女有更多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无论是交流的内容还是交流的时间都要多于学校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一特点决定了家庭对孩子人格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由于家庭成员的组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相对于是有兄弟姐妹的的孩子来说,亲子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多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就其交流的内容,有研究表明在与母亲和父亲之间的交流中有一定的差异.有资料显示如下:

4 (1)在母亲与独生子女的交流中,围绕学习和学校生活方面的内容最多(肯定性回答各占 80.7%和 74.9%);其次是关于独生子女的伙伴关系、独生子女发展前途方面的内容(肯定性回答各占53.9%和 51.5%);再次是“让我高兴和烦恼的事”与“家里的事”。最后的四项内容依次是娱乐、如何做个好孩子、文艺体育新闻和国际国内新闻。

(2)在父亲与孩子的交流中,围绕学习和学校生活方面的内容也是最多的(肯定性回答各占 75%和 52.4%);其次是独生子女的发展前途问题和文艺体育方面的内容(肯定性回答各占 47.9%和38.7%);再次是国际国内新闻以及伙伴关系。最后的四项内容依次是“让我高兴和烦恼的事”、“家里的事”、娱乐和如何做个好孩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①父亲和母亲与孩子谈话的重要主题是一致的,都是关于学习和学校生活方面的内容,但是孩子和母亲在这两方面的交流多于父亲。②孩子更愿意和母亲谈自己的伙伴关系,和父亲交流自己的前途。③孩子和母亲谈自己的事情或家里的事情更多一些。 而对于像大学生这类离开家生活的特殊孩子群,与父母的交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人格的最终定型.现在大学生也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同时也会包括一些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和感情带来的痛苦,这些都不可避免的会给孩子的人格造成影响, 有研究表明现在的大学生有许多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与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的交流也就显得不容忽视,包括交流的频率,每次交流的时间,交流的内容,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以及在那些方面体现的关心(如学习情况,身体健康状况,最近心理愉悦程度等)等.由此可见,家庭确实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征。 以上是我们组从不同的四个方面来分析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孩子人格形成产生的不同影响。孩子自出生开始,最先接触的人是父母,最先生活的环境是是家庭,家庭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5

推荐第3篇:家庭环境[定稿]

家庭文化氛围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方面,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居室宽大、明亮、整洁,是最好的。但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居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布臵得体,也同样可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墙壁上悬挂着字画(或者是名人的、或者是朋友赠送的、或者是自己创作的字画)、地图、照片等,书架上放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和当前的畅销书刊,等。只要有可能,一定要给孩子安排一间光线充足、安静而不受干扰的学习室,至少也要在房间一角给孩子摆一张书桌和一个小书架。应该认识到家庭文化环境对孩子的熏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现在有些家庭拼命追求居室装修的富丽堂皇,高档家具和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家里一天到晚是打牌声、喝酒猜拳声和吵吵骂骂声,却没有读书声,似乎是不可取的。

精神文化方面,一要建立文明、科学的现代家规,形成文明民主家风。家规不是单纯约束孩子,而要全家共同遵守。父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传统的家规要批判地继承。良好的家风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有着巨大的力量。二要形成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要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心,讲文明礼貌,讲理解宽容,无论何时不说过头话,不采取过激行动。处理家庭事务,家庭成员要民主协商,不搞一言堂。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鼓励孩子关心、参与家庭事务的处理,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不仅要做他们的老师,而且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家庭关系更加亲密融洽。如有矛盾,妥善解决,切忌无原则的争吵,甚至酿成纠纷,不可收拾。须知父母的专制只能使孩子变得懦弱无能或蛮不讲理。三要形成愉快的氛围。家庭成员在劳作和学习之余,不妨在一起讲讲见闻、故事、笑话,语言风趣幽默些;可养成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如读书看报,写字画画,种花种草,打球,郊游,下棋,欣赏音乐,收藏,等等,都可以陶冶性情,有益身心健康。但不可沾染不良嗜好,如赌博、嗜烟、酗酒等。四要爱科学,家庭要有尊重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氛围。要有科学精神,不要相信封建迷信。要认识到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现代科技、不会操作电脑的人。家庭要有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这样的家庭才能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有用之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家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卢梭也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可见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于培养有文化教养的下一代,抵制和净化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而不良的家庭文化氛围则会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正如杜威所说:“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的土壤。”

摘要:单亲家庭是近年来逐渐增长并令人关注的一种家庭形式,其文化生活与完整家庭相比,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处于缺损状态。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单亲家庭普遍存在的物质生活贫困外,他们在情感和精神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障碍也是重要因素。要让这类家庭的文化缺损得以修复,一方面,社会应对单亲家庭进行文化引导和扶助,另一方面,单亲家庭自身应进行文化提升。

良好家庭心理氛围有利孩子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密切家庭成员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完整性。

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了家庭心理氛围和家庭的稳定程度。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从前者看,父母要爱子女,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子女对父母要尊重和爱戴。从后者看,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夫妻之间更应相互理解,共同承担家务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家庭人际关系的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冲突,使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疏于和子女交流,而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阂,只有双方经常沟通交流,才能缩短心理距离,增加共同语言。因此,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还应有目的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如安排家务劳动、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情、帮助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

三、调整心理,对孩子期望适中。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脱离孩子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种高压状态,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骂,影响家庭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父母应实事求是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为孩子的幸福成长着想。

四、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文化素质。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父母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而且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2)提高心理素质。父母心理素质对家庭心理氛围影响极大。当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有信心,实际上就已经为孩子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3)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0.55。孩子思想品德素质正处于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孩子影响非常深刻。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你怎样穿衣服,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怎样表现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父母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会深深感染孩子,从而促使家庭心理氛围积极向上。 家庭文化的作用

我们说家庭文化是家庭生活方式的反映,或者说主要体现为家庭的精神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家庭文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和单薄的概念。我们知道,在当代中国,家庭的规模越来越趋简单化,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国家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环境不断地优化,所有这些都为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或者说,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现代人的普遍追求,因而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家庭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已经指出,家庭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家庭生活方式包括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家庭既是物质的组合体,又是精神的组合体,仅有物质生活的质量远远不能反映家庭的生活质量。正如我们前面指出的,人是社会的主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不仅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的需求,而且对于现代人来说,物质上的需求相对容易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则不太容易满足,精神的空虚和信仰的缺失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问题之一,而精神上的问题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完全能够解决的。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开放、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更新,文明意识的上升,但同时物欲的泛滥横流正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灵魂,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正在经受着艰难的历炼甚至经受着痛苦的蜕变。由于人们观念和精神上的断裂和空档,现代家庭的精神保护层和防护网也出现失衡和碎裂,社会上存在的丑恶的东西正越来越严重地侵害着现代家庭,引发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譬如离婚率逐年攀升,婚外情、婚外恋、婚外婚增多,家庭暴力时有发生,同性恋、多重性关系越来越多,青少年犯罪、家庭、家族犯罪案例频发,等等。这些对家庭的存在和稳定形成严重的冲击。面对种种问题,建立精神的“防护墙”显得特别必要。因此,提高现代家庭的精神生活质量是预防和克服现代家庭问题的重要途径。

家庭的性质决定了家庭从建立开始就不能只是物质的构成,还必须是精神的构成。因为说到底家庭是由人组成的,人是有感情、有理性、有意识的。在现代社会,感情、理性是组成家庭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对现代人来说,文化家庭比物质家庭更重要。从根本上讲,家庭成员建立的美好情感、共同的追求、趋同的价值观念是家庭稳定的关键。家庭文化是家庭的润滑剂、粘合剂,对建立现代文明、健康、民主的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单亲家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因

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单亲家庭常常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作为一种社会的弱势群体,单亲家庭的文化生活从总体上说受到很大限制,与整个社会日趋成长活跃的家庭文化生活水平反差甚大。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离婚率的迅速攀升,我国社会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观照和正视单亲家庭文化的缺憾和问题并予以适当的扶助和引导,这是整个家庭文化建设系统问题中应在之义,它对于全社会家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关于单亲家庭文化建设的探讨,其对象乃是指狭义的单亲家庭,特别是离异和丧偶的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因

与完整的核心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文化建设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表现出较大的缺损状态。

首先,从量上看,单亲家庭的文化生活相对不足。家庭文化是建立在以夫妻为主体的家庭成员之间以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基础的各种活动之上的。单亲家庭由于夫妻间的离异、分居、丧偶等变故使得其文化生活的范围和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表现在:一方面,由经济生活的贫困造成了文化消费量的缩减和文化需求的降低;另一方面,单亲家庭的现实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限制了家庭的交往活动和交往视野。从前者来看,经济贫困导致的文化消费不足是单亲家庭的普遍现象。文化消费是现代家庭消费活动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订阅报刊、娱乐健身、旅游度假、收藏鉴赏等活动,它是衡量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却受着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一般说来,经济条件好,文化消费量则大,家庭生活质量则高;反之亦然。在单亲家庭中,经济贫困现象较为普遍。因离异产生的单亲家庭普遍感觉生活水平下降。尤其是单亲母亲由于收入低、下岗、无耕地、无住房、子女养育和教育支出费用高等原因经济十分拮据。因丧偶导致的单亲家庭因其收入来源由夫妻双方变为单方,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如果丧方原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者,则家庭经济则处于无着落状态。单亲家庭的经济贫困使得他们在进行消费活动时首先选择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物质消费,尚有余力才能选择十分有限的文化消费。这样,文化消费量明显不足。从后者来看,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变故使得他们与离去一方的长辈、亲友的关系自然疏远,家庭交往活动较之以前明显减少。加之由离异、丧偶等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失落使得单亲家庭的户主不敢也不愿意更多地涉猎社交活动。这样,他们交往的空间更加狭小,由此带来的文化视野也十分有限。

其次,从质上看,单亲家庭的文化水准相对偏低。家庭文化除了表现为有形的文化消费、人际交往等层面外,还表现为价值观、情感等无形的心理层面。这一层面的文化水准的高低往往比前者更为内在、更为深刻。单亲家庭在文化深层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令人忧虑的,为叙述简便,本文仅取两个主要方面说明:其一,单亲家长的心理状态;其二,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

就单亲家长的心理状态而言,沮丧、自悲、焦虑、紧张、孤独等是他们共同的情绪待征。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离婚对当事人的影响主要是精神、心理方面的,对经济与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则在其次。婚姻的失败、生活的挫折,使得许多单亲父母心理失衡,尤其是被动离异的单亲母亲除了忍受被遗弃的痛苦、失落和孤独外,还要不同程度地遭受旁人的非议和猜疑,因而她们沮丧、自悲、怨天忧人,对生活缺乏信心,陷入深重的精神困境。因丧偶导致的单亲家庭,失去亲人的心灵创伤短时间内难以愈合,他们往往陷入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而对新生活难以适应。单亲家长的这种心态的存在及其调适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有关。素质较高者能用理智战胜情感,尽快摆脱不良情绪影响,自立自强;素质较低者则自暴自弃,把家庭变故的原因归结为命运,听之任之。

就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而言,目前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情感教育的误区。孩子是在家庭中学习情感的,家庭的情感体验对于一个人的情感风格的奠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单亲家庭中,能提供情感的父母少了一人,孩子因缺乏情感关怀容易产生疏离自卑等问题。更有甚者,有的离异的单亲家庭教孩子过多的恨,他们把家庭破裂的原因、责任统统归咎于对方,教唆孩子要恨对方,把对对方的不满和愤怒在孩子面前尽情发泄,站在偏激的立场上丑化前配偶。这样的后果是完全破坏了孩子心中保留的父母的良好印象,使孩子陷入信任的危机中,甚至养成怀疑一切,恐惧社会的不良性格。二是极端性教育的误区。单亲家庭的父母在发生家庭变故后,往往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财产和命根子,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是一些经济困难、社会地位低下的单亲母亲,家庭变故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希望靠子女改变自己的境遇。这样,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容易走向溺爱和严酷两个极端。从前者来说,有些单亲家长觉得对孩子有歉疚感,补偿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盲目迁就孩子的过失,缺乏必要的管教和约束。从后者来说,有些单亲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稍有过失,动辄打骂,造成孩子自尊心的受损和逆反心理的增强。极端性教育的结果导致单亲家庭中的“问题青少年”增多,给予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单亲家庭文化建设的两点建议

由上可知,单亲家庭的文化现状在当代日趋成长的主流家庭文化中无疑是一个阳光晒不到的角落。与完整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文化缺损的确需要修复。在此,修复的意思并非是要按照一般家庭文化建设的模式去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单亲家庭的实际困难和文化弱势给予必要的文化扶贫。对此,笔者建议有二:

一是社会应当对单亲家庭进行文化引导和扶助,为他们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生长氛围。正像社会应对单亲家庭的经济贫困进行适当的帮助(如政府减免单亲家长的个人所得税,用工单位优先录用失业单亲家长等)一样,对单亲家庭的文化缺损也应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扶助。首先,要变革一种传统病态的价值观念,即认为单亲家庭是不成功家庭,是问题家庭。这种观念将导致社会对单亲家庭的歧视和单亲家庭的自我负面意象。必须在全社会逐步确立这样一种先进文化取向,即单亲家庭也是一种家庭形态,是一种家庭生活的选择方式。随着21世纪的社会进步,这种观念应进一步得到认同和倡扬。这样,有利于单亲家庭的社会适应与发展。其次,要建立社区家庭文化扶助网络,发挥专兼职社会工作者的文化扶助作用。社区是家庭的延伸,是社会与家庭沟通的桥梁。社区文化扶助网络的建立能帮助单亲家庭排解单亲家长的某些心理困惑和烦恼;提供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咨询;增进单亲家庭间的互助联谊;加强单亲家庭与社区邻里的相互联系。近年来,我国一些基层社区的社工人员已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成立“单亲家庭俱乐部”、“单亲家庭子女心声站”等。愿这种社区家庭文化扶助网络之花遍地开放。

二是单亲家庭自身应当进行文化提升。社会的文化引导和扶助是解决问题的外因,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解铃还须系铃人。单亲家庭自觉的文化提升是他们拥有家庭幸福的关键。首先,单亲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让自己的生活超越家庭的狭隘视野而在职业和社会中获得更大的空间,明白人生的价值实现不仅仅在于家庭,还在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只有这样,单亲家长才能摆脱家庭变故造成的精神困境,树立生活的信心,使整个家庭处于积极、乐观的进取状态。其次,接受单亲家庭的既成事实,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与适应。克服自卑、孤独、焦虑、紧张、自我封闭等情绪状态,主动与人交往,争取邻里、亲友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再次,加强学习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品位,掌握单亲家庭生活技巧,善于与孩子沟通,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促进整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摘要:家庭文化是文化在家庭的呈现形态,包括文化的内容和存在方式。家庭文化上与一定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家庭文化往往并不是固定的形态,有时它体现为一种观念、氛围、甚至一种追求。家庭文化是家庭的润滑剂、粘合剂,对建立文明、健康、民主的现代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家庭文化;生活方式

家庭文化,是指文化在家庭的呈现形态,包括文化的内容和存在方式。(1)泛化地理解,家庭文化包括特定时期社会家庭所体现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物质消费方式、精神消费方式以及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等,既有有形的,又有无形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狭义地理解,家庭文化主要指特定时期社会家庭所体现出的精神生活方式,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在特定家庭的存在方式、家庭成员的文化行为方式、家庭的文化消费方式等。当然,物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精神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难以分开的。因此,我们在探讨家庭的精神生活方式的时候,必然与家庭的物质生活方式结合进行。

推荐第4篇:家庭环境中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创设有利儿童身心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

1、给孩子留有活动的空间。在家庭中,要给孩子一方活动的的空间,家庭装潢,环境布置与陈设应考虑有利于孩子的活动,不能只为成人服务而忽视儿童的需要,同时,要为孩子在社区组织活动,避免孩子因高楼林立,远离大自然,缺乏与同伴交往机会而造成社会化过程中的障碍倾向。

2、为孩子选择吃、穿、用等生活物品要注意科学合理,例如:食物应该是营养均衡的,衣物应该是舒适大方,并非价格昂贵的食品,高档名牌的服装就是生长发育所需要的。

3、提供有利孩子智力开发的物品,例如:玩具,文具等,玩具的价值在于促使孩子动手动脑探索,既使是利用废旧材料自己的手制作的玩具,只要达到发展孩子智力的目的,就是有用价值。那些高档名牌产品,如果达不到发展孩子智力的目的,也是无价值的,并且它极易诱发孩子不切实的高消费、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4、注意美化家庭环境。美的家庭环境表现在家具的款式和摆设,室内颜色的搭配、光线明暗的处理等符合美的规律,这样的环境美化有利于孩子审美修养的提高。另外,家庭环境的美化要注意让孩子参与,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培养其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在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时,家长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化,儿童化,审美化、切忌盲目性。

二、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主要指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家庭活动氛围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心理系统。家庭教育中,最显著的相互作用在亲人之间。就孩子的成长而言,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双向相互作用关系,父母对子女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更为有力,因此,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首先应该从父母做起。

1、建立恰当的父母角色。在家庭中,父母角色是指为人父母在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就儿童发展来说,父母角色要求有:①形成和谐夫妻关系,避免夫妻冲突;②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注意角色内容的变化;③父母之间确立互补、均衡、目标一致的角色关系,以确保对子女教育的一致辞性。

2、注意亲子沟通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亲子沟通中父母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为此,父母应该注意:①养成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和修养;②坚持民主、平等地讨论问题,不武断,也不无原则地迁就孩子;③真实、温和、明确地说出对孩子的感受。但不贬损孩子;④保持一点童心、童趣。

3、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这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性格开朗,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彼此心灵相容,团结互助,家庭气氛温馨,具有合理的学习、生活制度和必要家规。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具有安全感,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罗森塔尔效应声明,一定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促使其更加努力向上,但是过高的期望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为孩子设计的发展目标要考虑孩子自身的条件,考虑社会的需要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三、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

丰富而良好的信息环境起着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的作用。

1、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设施给孩子提高信息。例如: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并与他们讨论节目内容。要避免完全不让孩子收看或孩子无节制的收看两种极端做法。

2、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去,例如:美丽的田野、山川和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科学宫、展览馆等场所。另外,家长还应利用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事件进行随机教育。

3、为孩子选购各种书籍,订阅报刊,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讨论,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4、选择合适对象。尤其要注意家长自身交往对象,交往对象作为一种信息源,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父母有责任选择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交往对象。

5、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自身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也在影响着孩子,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来认同或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因此,家长做到作风正派,品德优良,工作勤勉,有高尚生活情操和审美情趣以及文明的言谈举止。

总之,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信息不断涌入家庭。而儿童不会象成人那样凭自己理性去选择,对于这样那样的信息他们基本上是“来者不拒”。作为儿童监护人的家长,必须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对信息进行选择控制,充分发挥有益信息的作用,努力避免消极的不良影响。

家庭文化氛围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方面,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居室宽大、明亮、整洁,是最好的。但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居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得体,也同样可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墙壁上悬挂着字画(或者是名人的、或者是朋友赠送的、或者是自己创作的字画)、地图、照片等,书架上放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和当前的畅销书刊,等。只要有可能,一定要给孩子安排一间光线充足、安静而不受干扰的学习室,至少也要在房间一角给孩子摆一张书桌和一个小书架。应该认识到家庭文化环境对孩子的熏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现在有些家庭拼命追求居室装修的富丽堂皇,高档家具和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家里一天到晚是打牌声、喝酒猜拳声和吵吵骂骂声,却没有读书声,似乎是不可取的。

精神文化方面,一要建立文明、科学的现代家规,形成文明民主家风。家规不是单纯约束孩子,而要全家共同遵守。父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传统的家规要批判地继承。良好的家风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有着巨大的力量。二要形成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要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心,讲文明礼貌,讲理解宽容,无论何时不说过头话,不采取过激行动。处理家庭事务,家庭成员要民主协商,不搞一言堂。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鼓励孩子关心、参与家庭事务的处理,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不仅要做他们的老师,而且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家庭关系更加亲密融洽。如有矛盾,妥善解决,切忌无原则的争吵,甚至酿成纠纷,不可收拾。须知父母的专制只能使孩子变得懦弱无能或蛮不讲理。三要形成愉快的氛围。家庭成员在劳作和学习之余,不妨在一起讲讲见闻、故事、笑话,语言风趣幽默些;可养成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如读书看报,写字画画,种花种草,打球,郊游,下棋,欣赏音乐,收藏,等等,都可以陶冶性情,有益身心健康。但不可沾染不良嗜好,如赌博、嗜烟、酗酒等。四要爱科学,家庭要有尊重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氛围。要有科学精神,不要相信封建迷信。要认识到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现代科技、不会操作电脑的人。家庭要有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这样的家庭才能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有用之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家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卢梭也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可见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于培养有文化教养的下一代,抵制和净化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而不良的家庭文化氛围则会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正如杜威所说:“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的土壤。”

摘要:单亲家庭是近年来逐渐增长并令人关注的一种家庭形式,其文化生活与完整家庭相比,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处于缺损状态。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单亲家庭普遍存在的物质生活贫困外,他们在情感和精神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障碍也是重要因素。要让这类家庭的文化缺损得以修复,一方面,社会应对单亲家庭进行文化引导和扶助,另一方面,单亲家庭自身应进行文化提升。

良好家庭心理氛围有利孩子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密切家庭成员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完整性。

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了家庭心理氛围和家庭的稳定程度。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从前者看,父母要爱子女,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子女对父母要尊重和爱戴。从后者看,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夫妻之间更应相互理解,共同承担家务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家庭人际关系的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冲突,使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疏于和子女交流,而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阂,只有双方经常沟通交流,才能缩短心理距离,增加共同语言。因此,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还应有目的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如安排家务劳动、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情、帮助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

三、调整心理,对孩子期望适中。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脱离孩子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种高压状态,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骂,影响家庭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父母应实事求是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为孩子的幸福成长着想。

四、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文化素质。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父母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而且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2)提高心理素质。父母心理素质对家庭心理氛围影响极大。当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有信心,实际上就已经为孩子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3)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0.55。孩子思想品德素质正处于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孩子影响非常深刻。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你怎样穿衣服,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怎样表现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父母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会深深感染孩子,从而促使家庭心理氛围积极向上。

家庭文化的作用

我们说家庭文化是家庭生活方式的反映,或者说主要体现为家庭的精神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家庭文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和单薄的概念。我们知道,在当代中国,家庭的规模越来越趋简单化,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国家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环境不断地优化,所有这些都为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或者说,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现代人的普遍追求,因而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家庭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已经指出,家庭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家庭生活方式包括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家庭既是物质的组合体,又是精神的组合体,仅有物质生活的质量远远不能反映家庭的生活质量。正如我们前面指出的,人是社会的主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不仅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的需求,而且对于现代人来说,物质上的需求相对容易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则不太容易满足,精神的空虚和信仰的缺失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问题之一,而精神上的问题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完全能够解决的。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开放、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更新,文明意识的上升,但同时物欲的泛滥横流正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灵魂,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正在经受着艰难的历炼甚至经受着痛苦的蜕变。由于人们观念和精神上的断裂和空档,现代家庭的精神保护层和防护网也出现失衡和碎裂,社会上存在的丑恶的东西正越来越严重地侵害着现代家庭,引发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譬如离婚率逐年攀升,婚外情、婚外恋、婚外婚增多,家庭暴力时有发生,同性恋、多重性关系越来越多,青少年犯罪、家庭、家族犯罪案例频发,等等。这些对家庭的存在和稳定形成严重的冲击。面对种种问题,建立精神的“防护墙”显得特别必要。因此,提高现代家庭的精神生活质量是预防和克服现代家庭问题的重要途径。

家庭的性质决定了家庭从建立开始就不能只是物质的构成,还必须是精神的构成。因为说到底家庭是由人组成的,人是有感情、有理性、有意识的。在现代社会,感情、理性是组成家庭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对现代人来说,文化家庭比物质家庭更重要。从根本上讲,家庭成员建立的美好情感、共同的追求、趋同的价值观念是家庭稳定的关键。家庭文化是家庭的润滑剂、粘合剂,对建立现代文明、健康、民主的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单亲家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因

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单亲家庭常常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作为一种社会的弱势群体,单亲家庭的文化生活从总体上说受到很大限制,与整个社会日趋成长活跃的家庭文化生活水平反差甚大。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离婚率的迅速攀升,我国社会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观照和正视单亲家庭文化的缺憾和问题并予以适当的扶助和引导,这是整个家庭文化建设系统问题中应在之义,它对于全社会家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关于单亲家庭文化建设的探讨,其对象乃是指狭义的单亲家庭,特别是离异和丧偶的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因

与完整的核心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文化建设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表现出较大的缺损状态。

首先,从量上看,单亲家庭的文化生活相对不足。家庭文化是建立在以夫妻为主体的家庭成员之间以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基础的各种活动之上的。单亲家庭由于夫妻间的离异、分居、丧偶等变故使得其文化生活的范围和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表现在:一方面,由经济生活的贫困造成了文化消费量的缩减和文化需求的降低;另一方面,单亲家庭的现实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限制了家庭的交往活动和交往视野。从前者来看,经济贫困导致的文化消费不足是单亲家庭的普遍现象。文化消费是现代家庭消费活动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订阅报刊、娱乐健身、旅游度假、收藏鉴赏等活动,它是衡量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却受着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一般说来,经济条件好,文化消费量则大,家庭生活质量则高;反之亦然。在单亲家庭中,经济贫困现象较为普遍。因离异产生的单亲家庭普遍感觉生活水平下降。尤其是单亲母亲由于收入低、下岗、无耕地、无住房、子女养育和教育支出费用高等原因经济十分拮据。因丧偶导致的单亲家庭因其收入来源由夫妻双方变为单方,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如果丧方原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者,则家庭经济则处于无着落状态。单亲家庭的经济贫困使得他们在进行消费活动时首先选择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物质消费,尚有余力才能选择十分有限的文化消费。这样,文化消费量明显不足。从后者来看,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变故使得他们与离去一方的长辈、亲友的关系自然疏远,家庭交往活动较之以前明显减少。加之由离异、丧偶等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失落使得单亲家庭的户主不敢也不愿意更多地涉猎社交活动。这样,他们交往的空间更加狭小,由此带来的文化视野也十分有限。

其次,从质上看,单亲家庭的文化水准相对偏低。家庭文化除了表现为有形的文化消费、人际交往等层面外,还表现为价值观、情感等无形的心理层面。这一层面的文化水准的高低往往比前者更为内在、更为深刻。单亲家庭在文化深层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令人忧虑的,为叙述简便,本文仅取两个主要方面说明:其一,单亲家长的心理状态;其二,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

就单亲家长的心理状态而言,沮丧、自悲、焦虑、紧张、孤独等是他们共同的情绪待征。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离婚对当事人的影响主要是精神、心理方面的,对经济与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则在其次。婚姻的失败、生活的挫折,使得许多单亲父母心理失衡,尤其是被动离异的单亲母亲除了忍受被遗弃的痛苦、失落和孤独外,还要不同程度地遭受旁人的非议和猜疑,因而她们沮丧、自悲、怨天忧人,对生活缺乏信心,陷入深重的精神困境。因丧偶导致的单亲家庭,失去亲人的心灵创伤短时间内难以愈合,他们往往陷入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而对新生活难以适应。单亲家长的这种心态的存在及其调适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有关。素质较高者能用理智战胜情感,尽快摆脱不良情绪影响,自立自强;素质较低者则自暴自弃,把家庭变故的原因归结为命运,听之任之。

就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而言,目前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情感教育的误区。孩子是在家庭中学习情感的,家庭的情感体验对于一个人的情感风格的奠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单亲家庭中,能提供情感的父母少了一人,孩子因缺乏情感关怀容易产生疏离自卑等问题。更有甚者,有的离异的单亲家庭教孩子过多的恨,他们把家庭破裂的原因、责任统统归咎于对方,教唆孩子要恨对方,把对对方的不满和愤怒在孩子面前尽情发泄,站在偏激的立场上丑化前配偶。这样的后果是完全破坏了孩子心中保留的父母的良好印象,使孩子陷入信任的危机中,甚至养成怀疑一切,恐惧社会的不良性格。二是极端性教育的误区。单亲家庭的父母在发生家庭变故后,往往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财产和命根子,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是一些经济困难、社会地位低下的单亲母亲,家庭变故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希望靠子女改变自己的境遇。这样,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容易走向溺爱和严酷两个极端。从前者来说,有些单亲家长觉得对孩子有歉疚感,补偿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盲目迁就孩子的过失,缺乏必要的管教和约束。从后者来说,有些单亲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稍有过失,动辄打骂,造成孩子自尊心的受损和逆反心理的增强。极端性教育的结果导致单亲家庭中的“问题青少年”增多,给予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单亲家庭文化建设的两点建议

由上可知,单亲家庭的文化现状在当代日趋成长的主流家庭文化中无疑是一个阳光晒不到的角落。与完整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文化缺损的确需要修复。在此,修复的意思并非是要按照一般家庭文化建设的模式去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单亲家庭的实际困难和文化弱势给予必要的文化扶贫。对此,笔者建议有二:

一是社会应当对单亲家庭进行文化引导和扶助,为他们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生长氛围。正像社会应对单亲家庭的经济贫困进行适当的帮助(如政府减免单亲家长的个人所得税,用工单位优先录用失业单亲家长等)一样,对单亲家庭的文化缺损也应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扶助。首先,要变革一种传统病态的价值观念,即认为单亲家庭是不成功家庭,是问题家庭。这种观念将导致社会对单亲家庭的歧视和单亲家庭的自我负面意象。必须在全社会逐步确立这样一种先进文化取向,即单亲家庭也是一种家庭形态,是一种家庭生活的选择方式。随着21世纪的社会进步,这种观念应进一步得到认同和倡扬。这样,有利于单亲家庭的社会适应与发展。其次,要建立社区家庭文化扶助网络,发挥专兼职社会工作者的文化扶助作用。社区是家庭的延伸,是社会与家庭沟通的桥梁。社区文化扶助网络的建立能帮助单亲家庭排解单亲家长的某些心理困惑和烦恼;提供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咨询;增进单亲家庭间的互助联谊;加强单亲家庭与社区邻里的相互联系。近年来,我国一些基层社区的社工人员已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成立“单亲家庭俱乐部”、“单亲家庭子女心声站”等。愿这种社区家庭文化扶助网络之花遍地开放。

二是单亲家庭自身应当进行文化提升。社会的文化引导和扶助是解决问题的外因,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解铃还须系铃人。单亲家庭自觉的文化提升是他们拥有家庭幸福的关键。首先,单亲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让自己的生活超越家庭的狭隘视野而在职业和社会中获得更大的空间,明白人生的价值实现不仅仅在于家庭,还在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只有这样,单亲家长才能摆脱家庭变故造成的精神困境,树立生活的信心,使整个家庭处于积极、乐观的进取状态。其次,接受单亲家庭的既成事实,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与适应。克服自卑、孤独、焦虑、紧张、自我封闭等情绪状态,主动与人交往,争取邻里、亲友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再次,加强学习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品位,掌握单亲家庭生活技巧,善于与孩子沟通,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促进整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摘要:家庭文化是文化在家庭的呈现形态,包括文化的内容和存在方式。家庭文化上与一定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家庭文化往往并不是固定的形态,有时它体现为一种观念、氛围、甚至一种追求。家庭文化是家庭的润滑剂、粘合剂,对建立文明、健康、民主的现代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家庭文化;生活方式

家庭文化,是指文化在家庭的呈现形态,包括文化的内容和存在方式。(1)泛化地理解,家庭文化包括特定时期社会家庭所体现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物质消费方式、精神消费方式以及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等,既有有形的,又有无形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狭义地理解,家庭文化主要指特定时期社会家庭所体现出的精神生活方式,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在特定家庭的存在方式、家庭成员的文化行为方式、家庭的文化消费方式等。当然,物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精神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难以分开的。因此,我们在探讨家庭的精神生活方式的时候,必然与家庭的物质生活方式结合进行。

一、怎样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走出教育“误区”。

1、加强对家教理论的学习

有些家长认为养育后代是连动物都会的事情,还需要学习吗?殊不知,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得到家长的指导、帮助。家长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懂得孩子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懂得儿童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为孩子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帮助。因此,家长平时应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读书、看报等途径,有意识地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2、正确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职责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在我国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只有正确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3、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了。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主要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论父母自身是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和家教知识,还要处处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榜样,率先和垂范。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湎于电视节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读书比看电视更重要,更有益处,这实在是难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为家长,其主观愿望一般都是关心、重视子女教育的。那么,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应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顺利完成学业呢?

1、创设必要的学习场所

中学生是小孩子眼中的“大人”,大人眼中的“小孩”。这一时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希望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因此为他们准备一张书桌、一个书架、设置一个固定的学习角,是非常必要的。这既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也便于学习。为增强学习气氛,家长和孩子还可以在墙上布置些激励学习的字画条幅、学习计划、课程表等。

2、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

只要孩子是在进行正当的学习,家长就不要轻易去打断孩子的思路。我们常看到这种情况: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在一旁唠唠叨叨,教导不止,还自以为在督促孩子。珠不知,这种教育方针不仅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更不利于的是孩子会因此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到以后家长的说服教育效果。

还有的好心家长在孩子做功课时,喜欢给孩子去送吃、送喝,以为这样可以补充营养,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不光打断了孩子的学习思路,而且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也会在娇惯中给“吃”没了。

3、避免“过度教育”

所谓“过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管教过多,监督过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事实上每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环境不同,实在无法处处都顶尖拔萃。作为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丧而已,退而求其次,让他成为一个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乐人,实比让他成为一个压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导他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其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让孩子从中体味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这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处世做人都极有好处。实事求是,是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4、家长的榜样作用 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学习的家长,其子女会有学习兴趣。其实,在工余时间,家长钻研业务,或通过读书,看报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仅有益于自己,同时也有益于孩子。这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也给家庭营造了一种好学、向上的气氛,为孩子的学习带来促动力。须知,在一个天天行酒令、日日设牌局的家庭中,再聪明的孩子也难以成才。

5、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孩子进行了中学阶段,逐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这时他们希望家长能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教导员”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会激励孩子的向上心理。这对一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责骂不休的家庭里,只会滋长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何谈专心致志地学习?

三、怎样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

现在很多家长有亮这样的感觉:孩子上中学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甚至还和父母顶嘴;有什么事情也不爱和父母商量。家长们觉得越来越难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两代人之间有了一层隔阂。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愿父母干涉他们的行为;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家长等等。要想获得两代人之间自然、亲密的关系,就需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沟通。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1、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

家长们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要达到这种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美国关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他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2、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沟通的意义绝不是“我有话要说”,更不是“大人说,小孩子听”。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喜欢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训”,而“多读书才能实现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当今儿童的语言特点,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话多不灵

孩子在学校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诲,一堂课接一堂课,天天如此。回到家里,要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牛。因此,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长的话就成了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4、多鼓励、少批评

这个社会因为人多,竞争也厉害,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待。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有使孩子丧失处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5、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因此,建议家长诸一点有关书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供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推荐第5篇:中学生家庭环境调查报告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快乐,也有自己的不幸。而随着社会的激进。面对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日渐丰富,家庭生活也丰富起来。构建高质量的家庭生活成了人们的强烈需求,但在这越来越“精”的社会中,人们面对的竞争、矛盾、困惑、诱惑也增多了,这也就导致了家庭的不稳定性。目前的社会家庭中,稳定的温馨的是许多人向往的。因为现在的下岗待业,家庭离异,家庭重担,家庭不和谐以及贫困家庭占了很大的比例。如2003届6班不完整的家庭有7家,2003届6班不完整的家庭有7家,2004届2班不完整的家庭有9家,2005届2班不完整的家庭有8家,2006届1班不完整的家庭有7家。而这些班均是学校较优秀的班集体。据分析统计,2003届6班的有7家中有5个孩子在班上属于“特困生”,因为他们除了抽烟,还要打架;除了旷课,还要与教师作对。如高同学,由于父母离异受创伤,在一所私立学校就读。但除了用钱请人做作业外,还要不停的打架,后被开除,托关系到我校2003届6班就读。在这个较纯洁的班级中,他除了旷课外,还要抽烟,还要打架。其母亲每天来看他也无济于事。再如马同学(女生),由于父母一直闹离婚,因此父亲在外开出租车不回家,而母亲为了与父亲纠缠也常不回家。这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不仅要一切生活自理,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读小学)。而这一对父母为了在自己精神上弥补对女儿的歉意,就不停地给钱,在物质绝对满足她。幼小的心灵是金钱填不满的,她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这个女孩子虽在老师的关心下进入了职高,但目前发展状况很不好。再比如2006届1班方某,由于父母离异,她随爷爷奶奶生活。老人怀着歉意溺爱着孩子,到了中学就已管不住了。后随父到了我校读中学,但其父要到成都上班,她就被寄放在亲戚家。不懂事而又缺少关爱的孩子,除了成天花大把钱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外,还为了多一些温暖而大把的招待同学。因此,她可以在一天花完一百多元(农村)并同学各处借钱无数,在小卖部赊帐无数。为了逃避自己的失落,曾喝过酒,旷过课。凡是非上课时间均泡在网吧,犹如一个失去了生活信心的社会青年。这些由于家庭的残缺导致的后果由孩子们承担着。学校的教师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缺爱的孩子们。他们需要关心,需要心灵安慰和心理调节,使学生勇敢地面对家庭逆境,克服困难,增强生活的勇气。同时也要关注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发现他们的兴趣,多开展活动,给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让他们在学校了愉快,尽量避免孤独。让集体的关爱,他人的友谊,老师的鼓励和呵护来支撑着他们。同时,教师还应该多与其家庭联系,多与其父母交流,让父母在满足自己的生活的同时,多顾及孩子,多给他们欢笑。

除了以上较极端的家庭负面影响外,还由于文化或素质的原因,家庭对孩子们仍有着特别多的负面影响。

如家长关心,爱孩子,更是望子成龙。他们可以为孩子而砸锅卖铁,但他们自己却过着沉迷或消极的生活。他们或许会以分数至高,或许会**唯大,或许会棍棒教育,看起来他们是在关心学生。老师为了帮着家长维护点尊严,也不得不昧着良心说学生的不是,教孩子如何的尊重父母。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是否也应该对他们说不?是否也应该给他们上一堂“生命平等”的课呢?

再如另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成才也特别关心,但他们关注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因为他们或许因为工作忙,或许为给孩子挣学杂费而外出打工,他们把孩子(也把希望)寄托给了学校,寄托给了老师。面对这少亲情,少联系,少配合的教育,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可都得由老师来担着。这老师已不是老师了,老师兼慈母也就产生了。

与上相反的可能就是为了孩子可以包揽孩子的吃喝穿睡,孩子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或许还会配着手机,或许还会揣着大把钱财。这样,天真的孩子们也就有了:他(她)们今天有一件新衣服,我明天要买一件更好看的;他(她)们今天花了二元钱请客,我马上用五元钱请客。什么自己的事自己做,什么勤俭节约,什么艰苦朴素,在他(她)们眼里可是笑话,“瓜”一个。这爱孩子不当也需教师来化解。

更有甚者,在孩子眼皮下行贿受贿,在孩子眼皮下播放黄碟、斗地主、打麻将,或吃喝玩乐,夜不归宿,或外找相好,进门骂人,他们给孩子一大把钱,却把一个对世界充满迷惑或怀疑,或充满戒备的孩子交给老师。如2006届1班的夏同学,其父母见酒忘姓,对他更是拳脚相加。其舅与其父如出一辙,他们充当了一个无知孩子的最亲近的人。虽其父也要他成龙,但叛逆的他却与其亲人所期望的越来越远。这些已在孩子心中生根的顽疾,仍需要教师一点一滴地滋润、拔除。

面对种种家庭对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老师们都得积极地想法来帮助那些反抗无声的孩子们!

推荐第6篇:FES家庭环境量表

FES家庭环境量表(内环境量表)外环境量表?

下面有一些关于家庭环境方面的问题,请你仔细阅读并在符全你家庭情况的答案上进行选择,如果有些问题对大部分家庭成员符合,就选择“是”如果大部分都不符合就选择“否”此处指的家庭指和你一起吃住的小家庭。

1、我的家庭成员都总是相互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2、家庭成员总是把自己的情感藏在心理不向其他家庭成员透露。

3、家中经常噪架

4、在家中我们很少单独活动。

5、家庭成员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尽力而为。

6、我们家庭经常谈社会和政治问题。

7、大多数周未和晚上家庭成员都在家中渡过,而不外出参加社交和娱乐活动。

8、我们都 认为不管有多大困难,子女道德满足老人的要求。

9、家中较大的活动都是经过仔细安排的。

10、家中很少强求其他人遵守家规。

11、在家里我感到很无聊。

12、在家里我们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

13、家庭成员之间很少公开发怒。

14、我们都非常鼓励家里人具有独立精神。

15、为了有好前途家庭成员都花了几乎所有努力。

16、我们很少出去听讲座、看戏或去博物馆以及看展览。

17、家庭成员常外出到朋友家去玩并在一起吃饭。

18、家庭成员都认为做事应顺应社会风气。

19、一般来说我们都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

20、家中很少有固定的生活规律和家规。

21、家庭成员愿意花很大的精力做家里的事。

22、家中诉苦很容易使人厌烦。

23、有时家庭成员发怒时摔东西。

24、家庭成员都独立思考问题。

25、家庭成员都认为生活水平提高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26、我们认为学会新知识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27、家中没有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8、在生活上家庭成员经常帮助周围的老年人和残疾人。

29、我们家中需要用某些东西时,时常找不到。

30、在我们家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是一成不变的。

31、在我们家有一种和谐一致的气氛。

32、家中每一个人都可以说自己的困难和烦恼。

33、家庭成员间极少发脾气。

34、我们家的每一个人出入都是完全自由的。

35、我们都相信在任何情况下竞争是好事。

36、我们对文化活动不那么感兴趣。

37、我们常看电影或体育比赛,外出郊游等

38、我们认为行贿是可以接受的现象。

推荐第7篇:家庭环境的影响

题目:家庭环境的影响

姓名:郭娟

学校名称:新桥河镇第一中心学校

2015年11月

家庭环境的影响

新一小

郭娟

摘要:家庭、学校、社会时每个21世纪自然人成长的必备环境。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养成不同的行为习惯。家庭环境融洽,氛围轻松愉悦,孩子能感受到爱的教育;家庭环境紧张,氛围压抑,孩子能感受到的只有逃避。可见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社会,好的家庭环境将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感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关键词:学生;家庭;社会;

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不良家庭环境辅谈不良社会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作如下报告,希望能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1 家庭不和睦与不完整

1.1家庭不和睦对孩子学习影响

对于家庭不和睦是影响孩子和学习的主要。父母家人因经济、情感、婚姻等原因频频争吵不安的家庭也比例不少;父母感情不和,动辄争吵,打骂,对孩子撒手不管;离异的父母再婚,出现情感不融洽的继父或继母,使孩子因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自卑,出现情感忧伤、苦闷、孤僻等异常心理;父母工作非常忙,或一方长期在外地,或父母都早出晚归,或是家中经商、人来人往、杂乱无章,以致家庭生活呈现不规则状态。以上这些家庭环境都会使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其无法安心学习,更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学业。另外,家庭中的突发事件,比如家庭成员的疾病或其他变故,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精神刺激,造成心理发展失衡,在学习上也可能走下坡路[2]。

1.2 家庭不完整对孩子学习影响

据调查了解,当前不良家庭环境当中,属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死亡和其他原因形成的单亲家庭比例逐年增多;这些家庭由于成员结构不全的单亲抚养,给孩子的关爱不全或缺少,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暗影和深深的厌烦感,日久天长,形成了孩子心理上的缺陷不全,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精神不振,处事不敏。据研究的结果发现: 离异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积极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离异家庭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积极态度显著地少于完整家庭学生。另外,离异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的抑郁分量表的得分上达到了接近显著的差异,表明离异家庭学生体验到的抑郁情绪多于完整家庭学生。这样,导致孩子没有学习的心情,从而使其无法安心学习,更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学业。

[3]2 父母教养方式不当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实践中,我们发现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三种:放任型、专制型和溺爱型。

2.1放任型教养方式

即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的行为表现不管不问,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往往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2.2专制型教养方式

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进行粗暴打骂、恫吓。实施高压政策,采取不正确的管教原则,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孩子有脾气狂躁、粗暴无礼或懦弱、说谎、欺软怕硬、缺乏同情心和恐惧等个性特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对父母的批评教育表面上顺从服从,一到学校就原形毕露。有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往往会让孩子形成双重人格,使家长失去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机会,而逐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2.3溺爱型教养方式

即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袒护,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以产生和发展。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易使孩子形成骄横、自私、任性、懦弱、好逸恶劳、追求享受、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行。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也肆无忌惮,养成无视任何法律法规、组织纪律及道德准则的坏习惯,进而形成与优秀生背道而驰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种学生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因而在学习和交往中遇到困难很难克服。

此外,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父母对孩子要求不一,使孩子往往不知所从,但又谁也不能得罪;长辈对孩子无理干涉;父母对孩子情感厚薄不一,男女性别偏好不一,都会使孩子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孤单、自卑,乃至厌世、抑郁、多愁善感,造成学习上的障碍,甚至会离家出走,逃离这个难以忍受的家庭环境[4]。

3 家庭的经济文化背景与家庭气氛

家庭的经济条件对学生的学业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家庭环境过于优越,加之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学生学业不良的事例,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由于家庭经济过于拮据以致给学生造成巨大压力,最终导致学业不良的也不乏其例。据调查:1.家庭收入情况与学生的受教育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2.本文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并且家庭经济状况中等以上的学生在英语写作质量方面好于其它几种类型家庭的学生[5]。所以家庭的道德气氛、情绪气氛、文化背景等也很重要。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兴趣如何,家长在谈什么、想什么,以及他们本身的文化修养如何。一些家长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对学生的学业不重视。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成为学业不良学生。

4 父母的期望

(1)父母对孩子个人目标期望高于自身的欲望,但二者紧密联系。(2)父母对孩子个人目标的期望与父母的人格特质相关关系显著,父母对孩子外在目标的期望与面子、阿Q精神、传统-现代化显著相关,父母对孩子内在目标的期望与亲情、人情、和谐性显著相关。(3)父母对孩子内在目标的期望高于对外在目标的期望。(4)父母对孩子个人目标的期望与父母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类型、地域相关[6]。

5 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一般包括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还有同祖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祖父母与孙孩子间的关系。家庭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与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唯一寄生处是家庭,是家庭给他们提供未成年期间的物质和精神保障。而家庭关系作为伦理道德社会元素,对学生的成长干系至要。如果一个学生的家庭关系不和睦,尤其是与父母关系不和谐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直接导致学业不良。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学生大多是与继父母生活在一起,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以及家庭成员不团结协作的家庭中的。他们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体验不到幸福、团结、和谐的气氛,只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自私,使他们体验不到正常的家庭关系、爱的温暖,进而影响学生的其他人际关系,如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时间一长,这些学生会羡慕别人的幸福家庭,感叹自己不幸福,进而会形成不健康心理,影响学习兴趣,失去学习动力,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6 总述

总之,家庭不和睦与不完整;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家庭的经济文化背景与家庭气氛;父母的期望;家庭关系都与孩子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孩子的学习,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出家庭的良好环境,让孩子有一个舒适充满爱的学习场所。这样孩子才能一心为学习,学习成绩才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

[1]陈庆贵;浅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J]大理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2010.7 [2]孙春成,刘一萍;谈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不良的影响.[J]中学教学参考2012.06 [3]付洋;离异家庭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态度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 2008年 [4]葛静霞;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姜桂莲;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体现的性别、家庭经济以及文化背景之差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谢智静;父母对孩子个人目标的期望的相关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 2008年

推荐第8篇:和谐的家庭环境1

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之本

王秋姣

摘要:“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环境就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的催化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对和谐家庭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家庭中文化含量缺失、共同时间缺失、情感支持缺失、家庭民主缺失。实践证明,做到家庭教育民主化,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做孩子的朋友,就能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就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孩子最终会以健全人格去迎接自己未来丰富的人生。

关键词:家庭教育

和谐家庭环境

家长素质

不幸家庭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而幸福的家庭原因则是相同的。“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环境就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家庭是孩子出生的地方,是第一个生活环境,是成长的基石,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对孩子身心发展影响极大。一般说来,生活在和谐家庭的孩子,身心发展都是健康的,成长都是顺利的;孩子若在心理、品德、学业上出现问题,个别孩子甚至离家出走、自杀,往往与家庭环境不和谐、家庭关系不和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就是家庭教育之根本。

1.和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通过语言和行动相互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家庭里,无论是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施加影响,都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启蒙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担负起父母和老师的双重责任。而家庭教育是否和谐,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未来,更关系到全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所以说家庭是个人道德和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后天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1和谐的家庭教育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接受的良好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习惯就像先天形成和与生俱来一样稳固,终生都会受益,给人一生的成长发展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它们是息息相关的,每个家庭都健康和谐了,整个社会就会健康和谐。反之,如果家庭不和谐,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诸如云南马加爵杀人案,河南信阳高三女生马娟毁容案等,都是跟没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可见,和谐的家庭教育是构成社会和谐的基石。

1.2和谐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的催化剂

家庭教育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尤其在孩提时代最为关键。我们知道,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处于本能,而本能源于儿童时期的习惯养成。在每个人成长的里程上,他的性格、品行、情操、智慧无时无处都显示出幼时所受教育的程度和烙印。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吸毒、酗酒、打架斗殴、盗窃等现象,几乎都与没有和谐的家庭教育有关。可见,缺乏和谐家庭教育的家庭,将给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留下难以治愈的创伤。拥有和谐家庭教育的家庭,孩子的身心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着花卉果木茁壮成长,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如今的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过去家庭孩子多,老大没教育好,接受了教训,老二就可以教育好,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以后再来补救的话,就悔之晚矣。正是和谐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孩子才能养成自尊、自爱、孝顺、负责任等品质,具有进入社会后遵守社会秩序和尊重群体利益的观念和能力,成为和谐社会大家庭的一员。

1.3和谐的家庭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今天的儿童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能否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每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理想信念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接受和谐的家庭教育熏陶的必然结果。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可见和谐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不和谐家庭环境的表现

2.1文化含量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孩子独立完善的人格品质,因此,营造家庭教育中的文化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只顾自己打麻将、泡舞厅,甚至家里的客厅成了牌友聚会的场所。这样的家庭环境缺少了文化的支撑,家庭教育必然苍白乏力,家庭和谐也就缺少了根本的基石。

2.2共同时间的缺失。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那些只顾忙着挣钱,忙着官场追逐,忙着应酬的为人父母者,舍不得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很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没有共同时间,也就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看不清孩子成长的脚步,当然也无法随时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可以这么说,没有共同时间的家庭是虚拟的家庭,没有共同时间的亲子关系,便失去相互沟通、分享快乐的土壤和阳光。家长一般重视在金钱支配上精打细算,但在家庭生活时间安排上,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却很少顾及。

在美国的一个家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因整日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以至于孩子长期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有一天,父亲刚回家就又要出门,孩子问父亲:“爸爸,您一小时能赚多少钱?”“10美元,孩子。”父亲得意地回答。孩子想了想,用恳求的语气问:“爸爸,我想用10美元买您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吗?”可见,孩子多么渴望与父母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玩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2.3情感支持的缺失。

情感支持是家庭稳固的基础,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源泉,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有一个瘸腿的小男孩,他常常自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有一次,父亲要几个孩子每人栽一棵树,并且说,谁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礼物。由于自卑,小男孩决定放弃。于是,在给树苗浇了一两次水后,他就再也没有管过那棵树。出乎意料的是,小男孩的树苗却比其他孩子的长得更好。父亲给他买了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并且称赞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家。从此,小男孩变得自信乐观了。终于有一天,他发现父亲一直在偷偷地护育着自己的那棵小树„„几十年过去了,那个小男孩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多给孩子一点自信和勇气,多给孩子一点支持和鼓励,这是孩子的精神力量所在,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所在,也是父母健康心态的具体表现。而在很多家庭中,这种情感支持是极其缺乏的。

2.4家庭民主的缺失。

为什么在不少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难以沟通,缺少共同语言?为什么家庭悲剧时有发生?其根源也许在于家庭中缺乏民主,缺乏平等的亲子关系,做父母的不能以权威的姿态与孩子说话,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一条生物链,而在一些家庭里,也有这么一条无形的链。一个孩子说:在家里,我怕爸爸,爸爸屈从妈妈,妈妈尊敬姥姥,而姥姥总是宠着我。因此,我既是最小的,也是最大的。一个初一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父母:我的父母是权威的象征,使人不敢冒犯。他们常常拿出“镇山法宝”——“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来回绝我。“没大没小”“没分寸”等压制性很强的话,经常挂在妈妈的嘴边。当我真诚地提出要与妈妈做朋友时,妈妈感觉这好像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过程。家长在家庭中角色不是裁判,不是警察,而应该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朋友。

3.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呢? 3.1家庭教育要民主化。

平等、尊重、信任是家庭民主的具体体现。优化教育环境,启发自我教育,创设自主学习的家庭氛围,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成员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是家庭实现民主化的基础,家长有民主,孩子才能有“自立”。家长要营造和谐环境,家庭氛围亲和成员之间才会建立人人平等、互相关心、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相体谅、互相爱护、和睦团结的关系。情感是双向交流,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有发言权。孩子虽小,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尊重他的想法,聆听他的意见,哪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也要对孩子充满信任,相信他的上进心、相信他的是非判断。孩子的意见若能得到家长的采纳、重视,无疑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只有这样在民主的实行中孩子的自立意识才会随之诞生,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3.2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迁移默化的,家长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因为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数,就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也会让孩子效仿,如果家长有出言不逊的“过错”,就一定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郑重其事地向孩子道歉,求得孩子的谅解。向孩子承认错误也是教育,要强化教育要求,淡化教育痕迹。

3.3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家长不仅要在生活上照顾孩子,在学习中引导孩子,还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与恰当的关怀与抚慰。面对孩子的不当看法时,应该像对朋友一样阐明其道理,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当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麻烦,学习上遇到了难题,老师因为忙没有发现,孩子急需老师辅导的时候,家长若让自己扮演良师的角色,那是再好不过了。当孩子犯错误时,更要表现出家长的民主性,允许孩子申辩自己的行动理由和自己的感受,在听清楚明白后再进行理智的帮助和教育,避免纯发泄性的责备和带侮辱性的谩骂。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父母和孩子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坐下来听孩子倾述,跟孩子交流,有时并不需要作父母的自己说,只要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让孩子觉得您真正理解了他的想法,体味出父母对他是尊重的,孩子也就满足了。父母作为倾听者给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所有的孩子都盼望父母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3.4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是有差别的,成长的基础和环境各不相同,成功的道路也是千万条,但对个人来讲仅有一条最佳的道路,也就是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成功在于选择,选择在于自知,成功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家长不要用分数和名次让孩子过早的成为“失败者”。家长要努力创造适合孩子的天资需要的丰富多样的成长和发展环境条件。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传递途径,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项自己喜欢做的事,他就会主动去学习,久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建立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系统。同时,成才教育绝不单纯把成为伟人、名人、领导,作为终极目标,就社会需要的多样性来讲,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伟人、名人和领导,也不可能都成为栋梁之才,经济建设对人才需要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学历要求的多层次化,鼓励孩子根据个人特长、爱好多方面发展,使孩子在各类学习中都获得成就感,都有所收获。作为家长对孩子成长的目标,需要一个统一的“定位”,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而全家人的意见有可能也有所偏差。所以有必要研究社会的需要,综合自己的成长经验,在全家人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给孩子一个“定位”。要真正做到和谐的步调一致,使整个家庭教育形成一个合力。

为了使我们的孩子身心都能健康发展,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具有完善的人格,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每个家长都要努力,都要积极主动地多方面配合。通过家庭成员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会在今后走向社会时具备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以健全人格去迎接自己未来丰富的人生。

葬送孩子的四种不良家庭环境

经有关专家大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儿童,不是因为智力不行,而是因为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所造成的。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生活、健康、学习方面,更严重的是对情感、个性、品德的恶劣影响,往往会伤害幼小的心灵,甚至影响其终生。目前常见不良家庭环境有:

(一)父母离婚

父母一旦离婚,家庭的正常生活就被破坏。这种打击对年幼的孩子往往比对成年的父母更加沉重。加上生活缺乏照顾,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稚嫩的精神世界仿佛整个崩溃了,常表现情绪低沉、抑郁寡欢、自卑感强、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

(二)父母认识不一致

同一家庭中如果不同的成人对培养下一代所持的态度不同,就会使孩子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从而失去方向性,增加随机性。例如:孩子的母亲主张孩子继续上学,而父亲却坚持孩子辍学经商,为此经常吵闹不休,使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积郁成疾。

(三)父母不惜钱物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或得高分数而给他们钱或买昂贵的奖品,搞金钱、物质刺激,这无疑是一种贿赂,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学习动力,为钱财读书,有害无益。另外,父母不惜钱物,家庭装修豪华,追求吃喝玩乐,往往使孩子贪图安逸享受,不求上进。

(四)父母娱乐过度

父母打牌成瘾,甚至废寝忘食,孩子的生活失去规律,在嘈杂的环境中难以安心学习,睡眠不足又影响次日的听课,自然会影响学习效果。

父母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即一个和睦、规律、勤奋、充满生机的环境。在孩子进入学习情境之中时,不要干扰其注意力,避免高声喧哗,必要时“牺牲”听音乐和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另外,固定的学习地点、充足的光照、室内空气新鲜、桌椅合适、整洁安静,也是必需的。

推荐第9篇:培养天才儿童的家庭环境

培养天才儿童的家庭环境

作者(来源):39健康网发布时间:2008-03-2

4美国儿童教育专家概括出有利于培养天才儿童的家庭环境。

天才儿童常常是长子长女,或者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享有突出的地位,得到父母更多的激励。天才儿童生长在活泼有趣、充满刺激的环境中。他们的家里摆满了书,他们可以听到无穷无尽的有趣故事。有人带他们出去观光旅游,丰富他们的见识。他们的父母不一定具有很高的教育程度,但平等待人。天才儿童都受到父母的精心培养,家中的一切资源都集中用到发展孩子的才能上,父母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激励和教育孩子上,或者聘请好老师以确保孩子得到高水平的教育。

天才儿童的父母往往是工作勤奋、责任心很强的人。他们在紧张工作这余,总是做家务、锻炼身体、积极消遣,从不无休止地泡电视,懒散度日。

父母给孩子较多的自由,鼓励孩子自强自立,他们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按个人的意愿去从事创造性生活,甚至允许他们去冒险。他们有权威,能对孩子提出高标准,但他们并不专制,能容忍孩子的差错。

推荐第10篇:家庭环境的幼儿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所有人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更是幼儿成长的乐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幼儿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终身„„

二、案例分析:

1、家庭环境对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幼儿基本生活技能的影响。

3、家庭环境对幼儿道德情操的影响。

4、家庭环境对幼儿理想志趣的影响。

小结: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环境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气氛。

三、讨论:

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A、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文化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B、家长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

C、家长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D、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了生活感性经验。 E、避免“过度教育”,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F、家庭贵有书卷气,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四、总结:

鉴于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和潜移默化性,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

第11篇:家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

家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

听到身边的朋友经常抱怨孩子不认真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指责学校、老师的问题。影响一个孩子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家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

我闺女出生的时候正是我最困难的时候,全家挤在一间十五平米的陋室里。一侧的墙面还是红砖垒起来的没有挂白,只好用布帘围起来。闺女就在这间屋里长到四周岁。没有上一辈人每天关爱心疼,只和我们一起艰苦度日。那个时候工资低,没有积蓄,孩子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她表姐剩下的或是其他朋友给的。孩子从小很多享受的愿望就实现不了,我很少给孩子买玩具,买的玩具没有超过二十块钱的。

那时孩子除了上幼儿园,天天与我们在一起,没有人帮,所以每天都是家庭教育。从学说话,学走路,识字认图,父母的言行,简单的生活,都是教育内容。无法偷懒,不能推脱。这是和别人长辈照顾的孩子不能比的。每天让孩子睡觉了,我开始洗衣服,以至于我这么多年形成了晚上洗衣服的习惯。

2001年买了一辆摩托车,接送孩子,自己上下班也能快速到达。摩托车载着我们爷俩,无论寒暑,无论刮风雨雪,全天候地行驶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同事大姐给的一双护腿,天寒地冻的数九天,给孩子套上,叮嘱闺女坐好,穿梭在寒风里。我经常跟闺女说,没有过不去的风雨,坚持一下就到学校了。这么多年,闺女还是喜欢坐我的摩托车,别人有汽车也从来没有羡慕过,更没有埋怨我这当爹的没有汽车。下了班,我的摩托有如哪吒的风火轮,买菜接孩子,回家做饭,洗衣服。经过了困难,孩子更能理解父母,更能坚持。身教重于言传,言传要有身教的支持。

孩子2005年学电子琴的时候,我们花2000块钱给孩子买了一架雅马哈电子琴。除了有事我每次坚持到学完,依靠曾经有的一点音乐知识指导孩子练琴,帮孩子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学琴时间,让孩子从兴趣转化为爱好,从好玩真正入了门。现在孩子准备考八级,我已经无法给孩子一点指导,因为她会得比我多。从最初抹着眼泪练琴,到现在自觉的去学,她已经体会到了坚持的力量。在同期的孩子中,我闺女的基本功是最扎实的。有些曲目很陌生,我也没法指导,我就从网上找来视频或是音频,让孩子听,让她感受,找感觉。亲手给孩子制作了和弦表和音色的中英文对照。我和孩子说过:练电子琴不是说将来去吃这碗饭,而是学习一项技能,学着如何去做好一件事。不想练的时候,咱们就彻底放弃。

学剑桥英语我只负责接送,没有随堂听过一节课。我跟闺女说:学英语是你自己的事,我可是啥也不会,啥也指导不了,你好好学吧!从二年级开始,孩子先后把三个级别都考过了。剑桥少儿英语二级金牌学员(共2个),三级唯一的金牌学员。虽然不去听课,但是闺女有任务的时候,帮着一块儿做,找图片,找老师指导,特别是打英语演讲稿,我英语不行,那么多陌生单词就一个一个往上敲字母。然后再把老师修改的稿子都整理好打印出来。为了摆放图片,我找同学借来了画架子,让孩子在画架上依次展示出所用的图片。演讲比赛的时候,我扛着画架子做后勤保障。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就是第一课堂兼自修室。对孩子影响力最大的应该就是父母。所以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往往折射家庭教育的在某个方面的缺失。家长对待孩子不能只用手电筒,而是把孩子当作一面镜子首先检查自己的问题。当孩子不能坚持的时候,家长应该看看自己是否能坚持做好一件事,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家长是否意识到自己做老师、导师的作用发挥的不够。

很多孩子家庭条件好,能满足孩子的愿望,往往让孩子渐渐丧失了斗志和毅力。有时父母为了偷会儿懒儿,放任孩子一会儿,结果使问题隐藏在生活学习中无法去及时发现。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但父母是阶梯,是辅助者,与孩子一起学习,帮助孩子检查作业, 分析问题都是一种教育。

我的闺女在艰苦的环境中诞生,在平凡的环境中长大。至于她将来的学习工作都是她的事情,我只是一个保姆、秘书、跟班的杂役。积极主动的影响孩子,但决定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为她提供尽可能的条件,但无法控制那么多的未知因素。这里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记录自己做父母的一种感受和乐趣。无论成败都是自己的闺女,我始终做她踏实的支持者。

第12篇:家庭环境化学污染的探究

家庭环境化学污染的探究

—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

溆浦二中李远报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并且随着改革实验的深化,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关科学人文主义的课程核心理念的提出,对我校办学模式的深化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对学生要着眼于才能的培养和真正人的灵魂的塑造;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和促进个性的优化而将我校的办学模式继续向内涵深层开拓。处于我校“双优”办学模式的子课题“化学教育双优模式的研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在化学教学中优化学生个性,开发优势潜能,近期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题为《家庭环境化学污染的探究》的化学探究实践活动。

课题组共有六个组,每组有四男二女,搭配比较合理,且都对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贴近社会生活具有浓厚的兴趣。在讨论中他们认为: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新的气息。同时也对我们周围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世界各国也很关注环境污染,提出了“世界环保日”。显然,课题的选择是符合科学性,针对性,兴趣性的原则。

课题组成立后首次集体活动是对所提课题“环境化学污染的探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作为指导教师,我侧重在研究的可行性方面给予了指导。同学们认为“环境化学污染” 针对性很强,是完全可行的。我指出“环境化学污染”涉及面很广,可以分为很多种。单纯调查一下也很困难,而且比较难以掌握。同学们受到启发,决定缩小研究范围,将课题改为“家庭环境化学污染的探究”。我提示课题组同学针对性增强了,但是研究时要有科学,系统的计划,分工要明确,并且要考虑到时间限制。

二、研究方案的设计。

课题组随后的中心议题是讨论研究方案,参考指导教师的意见和有关要求,制定了比较严密的研究计划。并将课题分解为家庭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污染防治的方法三个部分。课题组对每一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体现了全员参与,共同研究的协作原则。

三、研究的实施过程

因为这是学生自己选定的课题,所以他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由于时间比较紧,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比较多,因而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一开始,便学会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工作,这为他们赢得不少的时间。

(一)文献资料研究。

小组同学首先到西门中学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想得到有关家庭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等有关资料,但是收获甚少。小组同学又到阅览室查找有关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与学》等一些相关资料。李林同学查阅了1999年6月份《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的《环保卫士—活性炭》一文,文中提到香烟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乙酸、异戊二烯、丙烯醛、甲醛、呋喃、尼古丁等。可用活性炭填加在香烟的过滤咀中,有很强的吸附力,减轻对人体的毒害。如黄梁帅同学查阅了2000年第四期《中学化学教与学》中《重视居室环境保护》一文,文中提到排泄废物包含人在呼吸中排放的废气,器官排出的汗尿,粪便散发的臭味。又如向金同学查阅了2001年第6期《中学化学教学》中《含磷洗衣粉及磷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一文,了解到含磷洗衣粉以磷酸盐为主要助剂,用这种洗衣粉洗衣将会产生生活污水。

(二)网上查询。

资料不全面怎么办呢?于是小组同学又想到上网查询,通过上网他们获得较多消息。比如邵禹君同学访问了www﹒zkgh﹒net网站,刘霞同学访问了www﹒chinaiaq﹒com网站和www﹒medboo﹒com/beautglife/jshik﹒ntm网站等等,上网使他们获益颇丰。邵禹君同学从网上查询到苯和甲醛是家具和油漆中最常用的原料,其中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免疫能力下降,同时甲醛

还是鼻癌,咽喉癌,皮肤癌的诱因。并且甲醛挥发慢可持续挥发10年以上,苯挥发期也较长。吸入过多的苯等系列物质后轻者头晕,恶心,乏力,意识模糊等。

(三)采访或实地考查。

这也是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方法有直接体验和间接收集两种。间接手段获取消息往往占主导,采访便是间接获取消息的有效途径。在这次活动中,各小组很注意运用这一有效方法,计划之内均有所涉及。王小俊同学对自己的家庭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女性朋友用的化妆品如劣质口红可引起皮肤红肿瘙痒,发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胭脂,眉笔的笔芯可引起眼睑接触性皮炎,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最后他翻阅了有关环保资料,原来口红中含有二溴和四溴荧光素具有变应原性质,胭脂、眉笔的笔芯中含有变应原。

(四)汇集资料及整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资料已经很丰富了,即将进入结题时需作一个全面的汇总和整理。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做的主要工作便是对采访记录,查阅到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处理,得出其中的内在规律并且提取主干使之升华,得到调研结果,我在这一环节上给予全面指导,深入小组,与成员共同探讨,在方法上使学生少走弯路。现将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分类展示:

(1)家具材料中的各种胶合板,胶粘剂,墙纸,塑料布,塑料制品。它们老

化后经日光,空气,水蒸气作用分解出甲醛,浓度高时能引起头晕,呕吐,皮疹和鼻出血等。

(2)气体污染:各种燃料(如煤,液化气,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不完全时

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醛类,苯并芘等含量较高,它对神经系统、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严重时甚至会致癌。

(3)洗涤剂:如合成洗涤剂中含辅助成分三聚磷酸钠,洗衣服后,产生大量

生活污水。

(4)排泄废物:人体呼吸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不洁衣物,食品及人体皮肤,

器官排出的汗渍,尿,粪便等没有处理干净也是室内污染之一。

(5)化妆品:许多染发剂含有苯胺类有机化合物,雀斑霜含有汞制剂等,苯

胺类物质易引起皮肤发痒,过敏。汞制剂可引起慢性汞中毒。

(6)辐射:

电脑工作时发出电磁波,电磁辐射的长期作用使人的视力下降,此外,电器元件和显示器在高温时还会释放出一种有毒的二苯呋喃气体,这些“电脑味”对人有伤害。

激光打印工作时,在高压静电条件下会产生臭氧,在通风不好的情况下,打印十至二十张纸后,室内臭氧浓度会大大超标。另外,打印机显影粉(黑色)对人体有害,而碳粉可能含有致癌物质。

四、探究防治的方法。

研究表明,我们家庭生活中随时可能隐藏着无形的杀手。高科技给我们带来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防治呢?同学们想出如下防治方法:(1)高友成同学认为,在家庭装修上应使用合格的装修材料和油漆,尽量买合格的家具产品。(2)张桥同学认为在做饭时应注意室内通风,同时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选择好的液化气灶进行改善。(3)黄梁帅同学提出洗衣服应用不含三聚磷酸钠的洗涤剂。要做到个人卫生,进行防治。对于女性朋友,提倡不化妆、不染发、慎用化妆品,崇尚自然美。(4)肖敏同学认为我们可在室内摆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如常春藤可让90%苯消失,吊兰可以吞食90%的一氧化碳和86%的甲醛和过氧化氢。

五、回顾与思考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1、学生认识到我们可以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化学学习更进一步贴近社会生活。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在采访或处理资料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发现了张华婷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强;邵禹君同学上网查资料速度快;张振同学很会整理资料;王小俊同学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周阳同学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就让其当组长;龚雪超同学交际能力强就让其当采访者;李星恋同学做事细心就让其整理资料等等。从而开发了学生的优势潜能并且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促使其个性达到最优化。

当然这次活动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究内容比较肤浅,这次活动只是研究了各种化学物质带来的污染,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污染没有作进一步研究,学生对信息的加工,结论的表达形式单一,如可以做成网页的形式使更多的人可以见到,增强课题的社会意义。

2、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不尽合理。分工的原则主要是谁擅长什么,就负责什么,其结果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13篇:从家庭环境影响谈小学生

从家庭环境影响谈小学生

阅读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辛庄中心小学周雯婷

[内容摘要]:

阅读是现代人与社会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现代原因,为数不少的学龄期儿童并没有顺利地获得这种能力,而是发生了阅读上的障碍,这种障碍在很大程度上会延续到成年期。学龄儿童一旦产生阅读障碍,对其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障碍,与家长一起配合,利用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取得学习的成功。

[关键词]:

小学生 现代小家庭 阅读障碍 重树 信心

在现代社会,阅读能力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因为几乎所有的现代信息都要通过阅读来获取。而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过分地看重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很多关系人一生发展的问题,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在这方面调查发现,三年级儿童中17%的人没有达到阅读的最低要求i[1] 。学龄儿童一旦产生阅读障碍,对其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阅读障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所谓阅读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是阅读水平明显落后于同年龄人的一种学习障碍。一般根据标准化的阅读测试,落后于一到二个年级为阅读障碍。在学校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等的学生,在学业方面表现得极差,与其智商不相配。而这其中,大部分是阅读障碍,他们显现出一些共有特征,比如阅读习惯不良,朗读时声音过高或过低,经常会出现增字或减字的现象,读后不知意思,阅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朗读速度慢,不能顺利地应用普通话进行阅读,经常会出现一些方言,听写困难重重,错别字连篇等。当一个学生的行为经常表现出以上的一些特性中教多的情况时,就说明他们的阅读能力方面很可能存在问题。

儿童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都可直接影响儿童的阅读能力。比如:语言接受能力、语言生成能力、情绪影响等。但一般来说,影响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来自家庭。但目前中国家庭存在少不利于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家长的观念。

不少家长把孩子的阅读活动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把阅读等同于看闲书、等同于和学习无关,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就不可能有大量的阅读。而大量阅读和阅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孩子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调查还显示,中国一年级的孩子的阅读量不足美国孩子的1/6。中国孩子从8岁才开始大量自主阅读,而美国孩子从5岁就开始了。

二是家长不注意与孩子进行语言的交流和沟通。

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丰富的语言刺激,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家长一开口和孩子说话就是“作业做完了吗?”、“考试考了多少分?”等有限的内容,孩子生活在一个缺乏语言刺激的家庭中,缺少了重要的语言经验的积累。这不但

影响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影响孩子在人际关系中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是家长只愿花钱不愿花时间。

据调查,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已占家庭收入的40%),却非常缺乏在时间上的投入,如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据调查,即使是在北京这样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城市,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比例也不足20%。 四是家庭视听媒体的影响。

视听媒体对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开阔视野、学习知识,有着不容置疑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并不可取代阅读的作用。最简单的例子,看电视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节目里演的是什么,孩子看的就是什么。而阅读则不然,首先,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阅读哪一本书。在拿到书以后,也可以自己选择什么时候阅读以及每次阅读的时间和进度。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必须经过孩子自己的丰富想象才会变得生动、具体起来。所以,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所以,阅读是一种比看电视等更有价值的活动。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家长经常不知不觉地剥夺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这和家庭教育中老生常谈的父母功利思想直接想着。许多家长让孩子在学龄前读书是为了认字,上学之后,孩子只能看和学习直接相关的书,家长很少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阅读,即使让孩子看书,最多看点优秀作文。不少孩子的阅读兴趣被父母的教育功利思想慢慢扼杀掉了。

乐在阅读,才能持续学习!家庭应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专家的共识。 能否乐在阅读,也是继续保持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要素。孩子会不会为兴趣而阅读、喜不喜欢和别人讨论读过的书、逛书店和上图书馆看书的频率高不高、重不重视阅读,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阅读习惯。为了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更高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首先,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家长要适当满足孩子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不要随便否定孩子的愿望。孩子走出校门以后,就不再想看校内学习用的课本或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辅导书,很想读些“让人轻松”、“有欣赏价值”、“能扩展视野”的书,或者在孩子们中间流行的读物。家长就不应该强迫孩子在课外也要多读“对课内学习有帮助的”诸如《××科习题精选》之类的书。因此,家长为孩子订购图书、报刊时,要尽量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结合的态度。孩子们大都喜欢故事、幽默、笑话、寓言之类的书,家长可订购《故事大王》、《幽默大师》、《少年寓言金库》等。当孩子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时,促使孩子养成天天自动读书的习惯才有了基本条件。

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去新华书店或附近的书城,让他们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现在一般大的书店里都开放空调,外面天气炎热,里面既可以挑书读书、增长知识,又可以“避暑”,去书店也就成了一件一举两得的事。经常带孩子去社区或单位的阅览室、图书室,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

据心理学分析,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兴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稳定。当孩子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家长最好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如随时找机会让孩子讲讲书中精彩的内容,或讲讲他们的感想,也可以让孩子把他喜欢的读物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推荐给家长读。有时,家长还可以参与孩子讨论读后感。也可以结合孩子在语文课学过的有关内容“借题发挥”。这样做既强化了孩子的读书兴趣,使之坚持读书热情,又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读书的质量。

读书的成绩是孩子坚持读书的动力,也是强化读书兴趣最有力的刺激。每当孩子读了书、增长了知识,产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获得了进步,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家长还可以有选择地让孩子参加一些暑期征文大赛。这样,他们读书的自觉性、坚持性就会大大加强。

最后,家长要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优化环境。

外界环境条件是孩子读书的外因,父母的素质、住房的条件、家庭生活习惯、住地环境的氛围等诸多方面均是影响孩子读书的因素。忽视文化知识,抱有“读书无用”思想的家长,很难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因此,父母应起表率作用,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习惯也要注意,如果孩子看书,家长应该压缩看电视的时间或放小音量,最好是放电视的房间与书房隔绝,避免声音对孩子读书的干扰;另外,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线,舒适的桌椅,实用的书柜,有这样一个适宜放松的环境,使孩子感受到读书也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刘翔平《汉语阅读障碍研究:发现、问题与展望》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

一、二部分;

2.北京教科院学习障碍研究中心 何光峰《国内外中小学学生阅读障碍研究概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序言;

3.钟启泉等主编《阅读障碍的成因》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绪论、第一章;

4.有宝华《学习障碍与现代教育》 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

三、四章

第14篇: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小环境。家庭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孩子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庭环境来实现的。不同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不同的成长空间,进而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家庭环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还影响着孩子的认知能力,情绪反应等各个方面。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组旨在通过分析不同家庭环境条件下孩子的成长情况,研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氛围,促进孩子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家庭结构 教育方式 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养成不同的行为习惯,性格方式。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制造人类性格工厂”的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三分之一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社会。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我们青少年和父母及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朱永新说过,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其

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父母们难免会出错。其二,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容易出错。

有效的家庭教育依赖于良好的家庭环境。怎样才算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有益环境应当是健康的,和谐的。而良好的家庭环境应当有相对正常的家庭结构,优秀的教育方式及和睦的家庭氛围等。

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结构,理论上就是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其间具有某种性质的联系,怎样相互配合与组织,相互作用与影响,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所形成的家庭模式类型。

最常见的家庭分类是以家庭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为标准的,它包括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等四中家庭。

核心家庭:有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仅有夫妻组成的一家庭也叫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如果已婚子女在父母去世后人不分家,也叫联合家庭。

其他家庭(单亲家庭,残缺家庭)

单亲家庭:离婚者或未婚者与子女组成的家庭

残缺家庭:未婚子女组成的,残缺父母或残缺一方的家庭。

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子女的成长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家庭里,往往家庭气氛融洽,家庭所扮演的各个角色恰如其分,父母互敬互爱,有足够的精力关心,照顾子女,他们共同承担教育和抚养子女的责任,使其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相反,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则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副作用,影响子女的社会化。不健全的家庭结构,通常表现为:1.虽然还保持着夫妻关系,但感情不和,已经破裂的家庭;2.单亲家庭和残缺家庭。

有些夫妻感情不和,其品质缺陷暴露无遗,他们互相攻击,谩骂,即使在子女面前也毫不避讳,子女在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性格品质的养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有些父母婚姻生活不如意,一时又难于彻底解决,就会拿子女当出气筒,对子女态度恶劣,行为过激,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有些父母因为对对方的不满怨恨,视子女为对方的责任,对子女过度冷漠,漠不关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单亲家庭或残缺家庭,由于一方家庭成员的缺失,一般会导致对孩子的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溺爱主要表现为一味的满足孩子过度的物质要求。这不仅会养成孩子挥霍无度的个性,一旦无法得到满足,要么一蹶不振,要么不顾一切采用非法手段攫取钱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过度保护,看似疼爱孩子,实际上是一条无形的绳索捆住了孩子的双手,使他们毫无生活和学习能力,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出家门什么都不会做,举手投足都会带来挫败感。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社会上不受别人欢迎。孤僻,自卑,同时兼有强烈的妒忌心理,直至采取极端行为毁灭强于自己的人。留美中国留学生卢刚持枪杀害自己的同学和导师就是典型一例。

据扬子晚报1月27日消息:瑞典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不健全家庭结构的孩子患各类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高两倍以上。这是在瑞典全国人口中进行了近10年之久调查后得出的结果。由此可见,家庭结构的健全与否不仅关系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所以,只有健全的家庭结构,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方式,一般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中所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 经过相关专家统计分析,归纳出父母所采用的6种教养方式类型,即:溺爱、否定、民主、过分保护、放任和干涉。

这6种类型基本反映了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状况。统计结果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道德发展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溺爱的教育方式是过多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包办孩子的一切。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得不到父母之爱,将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但如今有些年轻父母缺乏教育子女的经验,对孩子过分宠爱。他们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无科学教子之方。只要孩子有些什么要求,都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日久天长,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大哭大闹,要达到目的才罢休。正是溺爱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只知道受人爱,不知道爱别人。

否定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经常批评、责怪、打骂孩子,对孩子否定多于肯定,管教过于严厉,使孩子较少接受正面的教育引导,这样不利于孩子的社会道德的养成和努力学习精神的养成,表现出文明素养较差、个人信用较差、勤劳节俭精神较差。

民主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给孩子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尊重和信任孩子,并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上进,给予孩子适度的关爱与限制,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并能接纳孩子们合理的意见和想法。对儿童的兴趣加以引导,就能够更好的挖掘他们的潜能。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得首要原则,而爱而不娇,严而有格,宽松而不放任,自由而不放纵,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处理好“度”这个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规范。而且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容易产生发挥自身潜能的动力,在学习上表现出主动性较强。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得心理。

过分保护的教育方式是父母把孩子囿于父母控制之下,将自己的感情以物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中去,他们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并且为孩子提供一切地帮助和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包办,并且一味地迁就孩子,具有过度保护性。对孩子给予关爱是需要的,但也要注意适度。如果过分宠爱,处处袒护,事事包办,将会对孩子得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得影响。会妨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和勤劳节俭道德的养成,同时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思进取的思想。

放任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对孩子的独立行为了解较少,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任期发展。在这种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家长无视孩子的健康和需要,并且也缺乏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会受到极大的创伤。孩子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他毕竟还是一颗未发育成熟的幼苗。还是需要受到关爱和呵护。产生分歧或矛盾时,交流沟通地机会少,时间长了,就会在彼此之间隔上一层厚厚地屏障。这种家庭最大地特点就是家庭结构不“紧密”。该教育方式下的子女有孤僻,对人冷酷,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但有些人也具有较强地创造性甚至对不良行为也不加干涉或过分迁就,孩子缺乏来自父母的道德规范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同时导致孩子学习不努力、勤劳节俭精神较差。

干涉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包括自由玩耍、看电视、交友等日常活动限制过多,管教过于严厉,使得孩子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孩子受到很少得关爱并且受到极大得限制。父母往往一味地按照自己地主观意愿行事,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在这种家庭里,从早到晚都弥漫着“火药味”。父母根本不从孩子地立场考虑问题,早已经习惯了对孩子发号施令。他们往往把自己地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地头上,全然不顾孩子们地感受,当自己地愿望孩子还未达到时,做父母的往往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甚至大发雷霆、体罚。缺乏自制能力。因而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表现较差,学习不努力的情况十分突出。

在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由家长、孩子、家庭教育工作者评选出“10句孩子最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和“10句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

十句孩子最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

1、孩子,我爱你!

2、我们相信你能行!

3、你太棒了!

4、别难过,下次再努力,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5、谢谢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6、孩子,对不起,这件事我错怪你了。

7、我为有你这样的好孩子而骄傲。

8、你的想法很独特,再深入思考一下,提出更妙的创意!

9、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10、犯了错误不怕,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明白错在哪儿,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十句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

1、你真笨!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长个猪脑子,什么事都做不好!

4、你这辈子算没出息了!

5、人家孩子都能学得那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行!

6、你把我们的脸都丢光了,这么不争气,让家长都抬不起头来!

7、我求求你,别玩了,快学习吧!

8、我真后悔,生了个你这么不争气的孩子!

9、算了吧,别异想天开啦,你不是那块料!

10、滚!

由此可见,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综合以上的六种情况,从根本上来说,如果父母在关心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信任,并且包容孩子的失误,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则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与自己以后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一味的否定,批评则会对孩子产生极大地消极影响,不利于他们自我肯定和自我改进。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一种家庭精神环境,家庭氛围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现在有些家长太过于重视物质环境,为了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写字台、新型电脑、変光台灯、一包包的练习本,但是孩子任然学习差。为什么?就是只有物质环境,缺乏良好的精神环境与家庭氛围。母亲成天热衷于涂脂抹粉,父亲沉迷麻将,家里出入的朋友五花八门,在一起谈论的是吃喝„„父母间经常争吵,相互埋怨„„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影响不利。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

家庭氛围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宁静、和谐、团结、上进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高效学习。而嘈杂、争吵、懈怠、落后的家庭氛围则难以培养出健康、进取的优秀孩子。家庭的不良氛围,比如玩牌、酗酒、唱歌、看电视等更是让孩子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甚至让孩子陷进了“近墨者黑”这样一个不健康的境地。而和睦幸福的家庭,则让孩子拥有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港湾,孩子会拥有更多的拼搏进取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间形成的家庭氛围等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过大强弱对比,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由此可见:家庭氛围作为家庭环境的组成元素之一,对孩子的成长及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其不可或缺性。因此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迫在眉睫。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平等,平等是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的前提。父母、子女任何一方的优越感都会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隔阂。

② 理智,只有理智能够克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并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样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

③ 开放,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家庭成员能够坦率地平等地以其他成员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毫无顾忌地发泄。

另外,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家长之间关系的好坏,也直接影响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父母之间要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拥有健康,纯净的心灵。

总之,家长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与子女成才 江苏省靖江市电大工校 徐慧

200年前美国康乃狄克州有一位集神学家、哲学家和道德学家于一身的学者,他的名字叫嘉纳塞·爱德华。目前,他的子孙已传了8代。其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任大学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或专科学校,80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就任副总统,一人做了大使,20多人任上下两院的议员,18人成了报社、杂志社的负责人或者主编。

但是,同是200年前,美国纽约有一个叫做马克斯·朱克的酒鬼、赌徒,他的子孙也有8代,其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杀人被判处死刑,63人因偷盗、诈骗等被判刑,因喝酒夭亡或成为残废者也甚多。

50年前,美国纽约成立了一个儿童救护会。该救护会专门收容和抚养弃儿、孤儿和贫儿。它的做法同普通的孤儿院不同,其方针是心须让这些孩子到可靠的家庭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把这三类儿童送到可靠的农家寄养。在该地50多年的历史中,共收容、照顾了28000名这种孩子,最近的报告指出,有87%的孩子成了出色人物。其中,有的当了州长、总督、高级审判官、市长及州会计检查宫,还有24人被选为美国议会议员,有9人被选为州议会议员。此外,在教育、农业、商业等方面卓有成绩者也不胜枚举。更为有趣的是该救护会曾把前面提到的马克斯·朱克的第九代子孙收容到儿童救护会,照例把他送到良好的家庭寄养,据说他现在已经20多岁了,是地方上的模范青年,前途大有希望。

以上三个例子,令人感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上面讲到的第一个例子中,嘉纳塞·爱德华家由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良好,因此人才辈出;第二个例子中,马克斯·朱克由于家庭环境恶劣,从小缺少良好教育,因此,其子孙大都走上歧途。可见,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在此,可能还会有人提出遗传素质的作用。对此,第三个例子就是

很好的回答。从遗传素质上看,美国纽约儿童救护会所收容的儿童与第二个例子中马克斯·朱克子孙的遗传素质类似,而且其中还包括马克斯·朱克的第九代子孙,但由于他们被收容后改变了家庭环境,因此,他们的成长方向也就发生了变化。

目前,我们有不少的家长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学历水平也较高,但是在家中却没有为自已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经常在家中打麻将、跳舞。学生放学后,想找个安静的环境学习、做作业都很困难,而学习打麻将却很方便。据说现在有的小学生学习一塌糊涂,而麻将却玩得很精通。长此下去,孩子怎么能健康成长?

总之,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美好愿望,而要把愿望变为现实,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成才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15篇:家庭环境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影响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影响调研情况

家庭是中学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俗话说“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因此,大体上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当今社会,家庭类型众多,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存在差异,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也有所不同,由此导致孩子们在思想、行为、心理、价值取向、处世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心理尚不成熟,辨别能力很差,他们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如何能使中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形势紧迫,刻不容缓。

本次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高二年级,我们以问卷、座谈的形式调查了150名学生并走访了家长。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对孩子影响较好的家庭占52%,独生子女家庭占26%,单亲家庭占7%,特别富裕家庭占7%,问题家庭占8%。为此,我们把对中学生成长影响较大的几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环境做了以下总结并辅之以案例说明。

一、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一般有以下四种形态:丧偶式单亲家庭、离婚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分居式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往往情绪低沉、情感淡漠,大多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与人交往时显得拘谨,有自卑感。

学生小王,女生,其母在她四岁时因嫌家里穷而离开了父亲及幼小的她,尽管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地对她百般疼爱,但她始终因缺少真正的母爱而感到失落。由此导致孩子从小懦弱、内向,平时沉默寡言、戒备心重,害怕与人交往,缺乏活力。

二、较富裕家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一些家长因忙于赚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由此导致生活在富裕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是有优越感,没压力,花钱大手大脚,一味追求时尚,享乐主义思想严重。

学生小张,男生,其父是私企老板,母亲在机关上班,家庭条件相当优越。其父母花钱都大手大脚,追求时尚,没有注意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且忽视了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导致孩子爱攀比,对生活有满足感,对学习没兴趣,缺乏动力,成绩较差。

三、独生子女家庭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大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因而,事事包办,事事迁就放纵,处处给予特殊照顾。这样时间长了,就使得孩子变得四肢不勤、意志薄弱,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性,且脾气大,受不得半点儿委屈。

学生小曹,独生女,其父是公务员,母亲是中学教师。由于从小被宠爱,导致孩子现在上课时贪玩、看闲书、与别人聊天,学习上没动力,成绩较差,生活上对家人依赖性较强。

四、由隔辈人抚养成人

由于父母工作忙或都外出打工或都“不在”了,由此产生了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抚养的方式。祖辈人在施教时通常只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少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由此导致孩子们大都生活上自理能力差,精神上特别孤傲。

学生小王,女生,其父母都在金融系统工作,由于忙而没时间照顾她,她从小便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由于爷爷奶奶的溺 爱,导致孩子现在比较任性,脾气大,贪玩,有个性,学习成绩较差。

五、再婚重组家庭

由于多种原因,原来的家庭破碎,母亲或父亲带着孩子又与别人重新组建了家庭。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一般说来,心理压力较大,思考的问题也多。因不是亲爸或亲妈,他们总觉得没安全感,害怕对方指责或打骂自己,因而处处谨慎小心。

学生小马,男生,其母带着他与现在的继父组成了新的家庭。其继父为人不错,对待孩子就像亲生的一样,尽管如此,孩子心中的症结依然没有被化解。他平时少言寡语,不大活泼,心事较重,给人的感觉比较冷漠。

六、家庭成员陋习较多 有的家长有一些不良嗜好,但从来不顾忌对孩子的影响,天长日久,就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他们大多对家长有意见,想法偏激,易发脾气。

学生小叶,男生,其父母陋习较多。父亲有三大癖好:赌博、酗酒、抽烟。在小叶的印象中,他的父亲经常喝得醉醺醺的回家或夜不归宿,对他关心甚少。母亲则脾气暴躁,教育方式粗暴。由此导致孩子交流性差,好着急,逆反心理强,且易烦别人,对人有敌对情绪,自私心理重。

七、较贫困家庭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此,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懂事早,知道节俭,能吃苦耐劳,有上进心,学习成绩较好。

学生小刘,女生,家庭较为贫困。她知道自己的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为此,她平时节衣缩食,一心扑在学习上,因儿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且做事认真仔细,有毅力。

总之,通过研究以上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好的方面予以弘扬,对于不好的方面给予指正。同时,通过此次调研提醒、告诫我们的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榜样,做孩子的楷模。古语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是孩子无形中的老师,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中学生能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是看家长能否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第16篇:读《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有感

读《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有感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与家庭教育对他以后的成长及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物质条件我们更应该给予孩子的是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周围的人所产生的影响力,每个行为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环境的重要因素。 一:让孩子生长在一个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并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使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

二:不要过度挑剔、责骂、讥讽、羞辱孩子。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爱,可以说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与选择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以民主、和谐、平等的态度对待教育孩子。 四:父母以身作则远离电视、电脑、手机。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用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影响孩子。

我及家人会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做好榜样,传递正能量,让我的孩子成长为阳光、自信、快乐的人。

沈志杰妈妈

2015.10.6日

第17篇: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每个孩子影响极大,对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甚至是远大理想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昔日孟母三迁教子,就是为孟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陶冶他高尚的情操。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环境对一个人影响之大,而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实在太少。所以,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使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重要,而家庭教育环境包括情感熏陶环境,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智力开发环境。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熏陶环境

良好的情感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具体说有家庭成员间的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和谐,情感传承,而彼此和谐又是感情环境的基础.和谐首先是夫妻间的和睦,相敬如滨,互相谦让,体贴入微,这样孩子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知道一个人应该懂得去关心人,帮助人,甚至照顾人,才不至于眼里只有自己。这样孩子的感情心里就是健康的,才不至于心里变态。相反,一个家庭父母间的争吵,是正确教育子女的障碍,如果无休止的争吵,就根本谈不上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今天,许多父母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母爱和良好的情感熏陶,有的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自卑感,学习不认真,于是他们就有得到爱的 渴求,到处寻找温暖和同情,就容易上当受骗.有的情感心里不健康,就不懂得帮助别人,关心人,甚至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真情。这就是家庭情感环境给孩子带来的 悲剧。

二、建立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

道德环境,指的是一个家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出事之道,常言说的好:“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和思想感化着孩子。就象我们看见的电视上的一个广告,一个孩子的母亲为孩子的奶奶端洗脸水和洗脚水,孩子在门缝里看见了,第二天,妈妈刚回家,孩子就送来一盆洗脸水,当时妈妈觉得很惊讶,其实,就是父母的行为给孩子起里示范作用。所以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通过父母的榜样和表率作用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继续性和延续性。再比如,民族英雄岳飞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了三件事:小时注意培养岳飞树立理想,并注意个性发展,了解儿时岳飞的内心世界;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岳母便领着岳飞拜周侗为师习武;当岳飞把一身义气变成“以身许国”的满腔正气,岳母进一步鼓励儿子从军,并在肩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鼓励岳飞英勇抗敌。岳飞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家长的言传身教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自私,不知道孝敬父母,对人不尊重,说话不文明礼貌,请问父母们,自己在孩子面前是怎么做的呢,严格要求了自己的言行了吗?你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了吗?精神上尉籍了吗?如果自己都没做好,还是先检查自己吧,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恶果呢?那就责人先责己吧。把自己的道德言行搞好了再来感化孩子。因此,坚持不懈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即使孩子参加工作,远离家乡,家庭教育仍起着遥控作用。因此,在家庭父母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以自己的榜样教育子女。如果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就很有可能让孩子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

三、创造良好的智力开发环境

孩子可塑性和模仿性强,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父母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的胸襟无不影响孩子智力的开发和视野的拓展,抓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增知增智,形成健康的兴趣爱好均为有利。因此,要创造一个求知气氛,使孩子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兴趣广泛,勤奋好问。比如说,在家中,如果父母要修理或组装什么东西有的孩子就喜欢在旁边看,而此时的父母就可能觉得孩子碍事就大声叫孩子走开,其实孩子在旁边观看是最好的智力开发,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模仿力,和兴趣爱好。曾记得一次,在我自己的家里,孩子把一个大型玩具弄坏了,他父亲就给重装,我孩子就在旁边看,事后,我悄悄发现孩子独自把玩具也撤散了,亲自再组装,结果还真装好了。此类模仿实例还有很多,你难道说不是对孩子智力很好的开发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培养各种爱好,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我国有句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提高父母素质是根本,父母要教育好子女,自己必须先受教育,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每个孩子影响极大,对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甚至是远大理想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昔日孟母三迁教子,就是为孟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陶冶他高尚的情操。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环境对一个人影响之大,而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实在太少。所以,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使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重要,而家庭教育环境包括情感熏陶环境,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智力开发环境。

第18篇:关于中学生家庭环境的调查报告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心发

展的影响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 专业: 成绩: 2014年10月20日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差异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素质、教养、人格、生活态度以及言谈举止等都对孩子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和老师,这种教育是终身的,随着大教育观的形成,家庭教育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误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和老师,这种教育是终身的。学生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教师的职能,家长同样需要承担责任,因而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和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举行家庭教育调查及对家庭教育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调查

(一)调查目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家校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成为当今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因此,通过调查,了解当今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寻求比较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问卷以问答为主。 辅以谈话法、观察法,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总结。

(三)调查对象:

以某小学四年一班全体学生所在家庭为调查对象。

三、基本分析与判断

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加上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出当前小学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一)教育观念落后

1、家庭教育观念并未真正形成。“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情况严重。许多家长把精力都集中在开发孩子智力上,有些家长认为父母的任务只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从而只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子女的心理、品德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家长只是一味的把孩子束缚在书本和题海中,不准看电视,不用做家务,其结果是孩子高分低能,自理自立能力差,性格孤僻,学习效果反而大大折扣。

2、家庭成员之间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导致教育观念上的差异,让孩子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孩子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主观意识和自我判断能力渐渐被磨灭。有些家长不够尊重孩子,错误地将对孩子的态度诠释为绝对权威和绝对服从的关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孩子。其实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沟通观念极为淡薄。

(二)教育方式不科学

1、教育方法上一些家长存在着错误的观念,即重打骂轻说理。调查中显示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家庭教育种动辄棍棒相加,稍有不如意便严厉惩罚,打骂时有发生,从而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扭曲。有的家长并不顾及孩子的自尊,不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更不知道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或者只顾自己享乐,对孩子的成长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不顾作为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反之,有的家长则过分溺爱孩子,使得孩子唯我独尊,这样成就了一些高分低能的新一代中国人,而勤劳简朴、自我奋斗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则渐渐流失。

2、只关注学习成绩。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如考试得多少分,在班里第几名。家长这样错误地观念势必会给孩子造成误导,认为自己的任务除了学习再无其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样平淡枯燥的生活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反之,学生应该有管饭的兴趣爱好,学生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3、只重视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许多家长过分地考虑孩子的物质需求,超前消费,对孩子的吃、穿、玩不惜大量投资,过度关心、过度保护、包办代替、骄纵溺爱。有些家长热衷以物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结果是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从而失去了勤奋努力、自强自立、吃苦耐劳、责任心等许多可贵的品质。

(三)教育水平低下

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也缺乏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知识,致使教育水平不高,也造成孩子不信任。调查发现,家庭物质条件好的家庭教育水平并不一定比物质条件差的高,但是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家庭教育水平总比文化素质低的家庭高。

四、家庭教育研究的对策与建议

学生的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小学六年是一个人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生活习惯和工作态度的开始。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学生一生的学校,它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家长应注重品德教育,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言传身教尤为重要,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对家庭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学习榜样,影响和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父母的素质修养是家庭教育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家长是子女的榜样,要求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提高家长素质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了解、参与学校教育,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建议,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学校应定期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作报告,了解国内外家庭教育动向。学习现代教育理念,以便提升家长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增长知识,改进教育方法,为家庭教育导航。

(三)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让孩子爱学习、自觉学习,让孩子自主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同时家长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并保证质量,对孩子不懂的问题要引导孩子自己思考、独立完成,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害怕孩子吃苦,也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让他们做家务,实质上这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必须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光是学习,还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不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四)密切家校联系 家校教育合力,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健康成长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

不一样,个性的形成也有差异,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因材施教,创造出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

附录:

家庭教育问卷调查表

基本资料

(家长)姓名: 年龄: 岁性别:男(父) 女(母子) 其他: 婚姻状况:

(孩子)姓名: 年龄: 岁性别:男 女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时,乃至这以前就开始了,您认为: a、完全赞同; b、赞同; c、基本赞同。2 您的职业: a 工人 b农民 c公务员 d技术人员 e经商 3 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中专 e大专 f 本科 4 您的家庭结构:

a四代同堂b三代同堂 c核心家庭(父母与子女)d其他类型 5 您家里负责孩子教育问题的人员是:

a父亲 b母亲 c父母 d祖父母

6 您最关心孩子哪一方面的事情:篇2:关于我校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校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个供养着一个大学生的家庭与同地区收入相当的其他家庭生活状况相比而言,他们的生活显然要困难得多。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现在高校教育的收费水平过高,还是大学生们自身用于受教育之外的其他消费过高?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了揭开其中的谜团,做了本次题为《关于我校家庭经济负担状况的调查》,希望本次调查能帮助大学生们树立合理、理性的消费观提供一点点的启示。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三、调查目的

1、真正的了解到自己的家庭经济负担,合理的消费;

2、引导大学生对自身有更明确的定位。

四、调查对象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在校学生

五、调查时间

2012年10月29日——2012年11月12日

六、调查内容及数据

七、调查基本情况

1.大学生家庭经济现状及消费情况

我们调查小组自行开展了问卷调查,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这二十份调查表当中,我们将其进行了分门别类:一类是小康水平以上的,一类是温饱状态以下的。其中小康水平以上的占有37.8%左右,温饱状态的占有62.2%。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占60%左右)大学生家庭的 经济来源四靠外出打工,有少部分(占30%左右)是靠在家务农和做点小本生意,极少一部分(占10%左右)家庭是工薪家庭。据调查每个大学生的学费平均每个人每年需要10000元左右,而生活费

每个月在400—800之间。这些钱大部分都需要家里解决。 2.引起大学生家庭经济紧张的因素

(1)由于所住地区的经济不发达,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来源还是要依靠

务农,稍微有点经济基础的就在经营点小本生意。(2)由于家里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只有依靠劳动力挣钱,无固定职业。 自然工资就不高。再加上一些家里人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又需要医疗费,经济也不容乐观。(3)所调查的家庭一般家里都有一个或两个兄弟姐妹,这也与罗度的

文化氛围以及思想观念有关。一个家庭要承担两到三个学生的学费及生活费有点吃不消。据调查的家家庭中有30%还要赡养家里的老人。(4)由于大学生的生活费和学费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每年的学费就已

经让家庭够戗了,而几乎所有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这就使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之间,这笔钱主要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品的开销。而大部分学生总喜欢把钱用完。同样,除了日常饮食类为主要开支外,情感开支也相当大。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关键主要集中在了大学生的消费上,

况且我们都知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应该自己找点兼职做,以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

八、调查结果分析

1.就平均生活费而言,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费超过500元,并且400—800 元这个区间

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4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也不小。在饮食方面的费用最多。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前卫化。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调查发现,一些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这样,就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现在恋爱及同学见应酬的支出。大多数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的消费原则。 3.调查还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是月光族。每月的生活费基本上就没有节余。

4.大多数人的理财观念淡薄,没有记账的习惯,导致了大多数学生不明确一个月的钱都用在什么地方了,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花的合理。

九、建议 1.做好整体规划

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留出备用资金以应计划之外支出。 2.养成储蓄习惯

可以有计划地将自己不用的钱存成定期储蓄或活期储蓄,然后按照计划有规律地进行支取。 3.树立勤俭意识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 4.学会精打细算

大学生活的消费中有很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学习省钱窍门,尽量别花冤枉钱,更多地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电子产品,能用学校的就用学校的,或者几个同学合买、淘二手货,把奢侈消费压缩到最低。 5.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

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6.勤工俭学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会自立,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使学生从勤工俭学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由此

树立自立、自强的上进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十、结论及给我们留下的对策思考

(1)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提高贫困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再就

业提供保障。

(2)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积极转换就业机制,从以行政安置为主向以市

场配置为主转变。 (3)鼓励各地、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增大就业安置量。组织失业职工参

与以服务街道为主的便民利民活动、公益劳动、家庭手工业等进行生产自救。

(4)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生产自救基地,鼓励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 从

政策上扶持再就业工程,鼓励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5)规范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高等学校要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监督

管理和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取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关心和指导。

(6)健全对农村大学生的帮困体系。通过建立奖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

困难补助制度、社会资助和师生、学生互助等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帮困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大学生帮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解决贫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7)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大学生心

理咨询,依据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十

一、感想

经过在这次的调查,我自己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生,大学的学费让

我的家庭相对于家里的家庭收入来讲有点困难,我们学校的每年学费是10000~12000元,学费就已经很多了,再加上每个月的生活费,也算是很大的开销了。而现在的大学生对手机、笔记本电脑、mp3这些东西基本是一样都不能少。”就比如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班级大约一半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同学有mp3.也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由以上让我感觉到大学生应该学会理财,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从而减轻家庭经济困难。

附表:

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问卷调查

您好,我是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的学生,这是关于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的调查问卷。您的宝贵意见对本次调查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您能抽出一点时间,帮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本份问卷采取匿名调查的形式,请您放心如实填写,我们将对这份问卷中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谢谢合作! 1.您的家庭中是否有大学生 ( ) a.有 b.没有

2.您的家庭中上高中及上大学的人数 ( )

a.1 b.2c.3 d.其他(标明具体数字) 3.您是否是大学生( ) a.是b.否

4.您的家庭所在地 ( )

a.高消费城市 b.普通消费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e.偏远山村 5.您的家庭成员人数( ) a.3人以下 b.3 c.4d.5e.其他(标明具体数字) 6.你认为你的家庭相对富裕情况( )

a.贫穷b.收支相抵 c.稍有余额d.富裕 7.您的家庭月收入大约为( )

a.1000以下b.1000—2000c.2000-3000d.3000以上 8.您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 a.务农收入 b.工薪收入 c.打工收入 d.经商收入e.其他 9.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多少(包括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学家费)( a.4000以下b .4000—7000 c.7000—10000 d.10000以上 10.您的家庭是否有外债 ()

a.无b.有(请你填写大致金额)11.大学生的生活费是多少 ()

a.400—600b.600—800 c.800—1000 d.1000以上 12.您家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 () a.完全家庭供给

b.大部分家庭供给,小部分是自己打工和奖学金供给 c.部分由家庭供给,获得了国家助学金d.全部由自己打工和奖学金供给 13.您是否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 () a.是 b.否

14.你认为以下哪些方法可以降低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多选)()a.收费改革,按学生家庭收入水平分段收费 b.国家补贴设立更多助学金并进行有效监管 c.学校帮助,设立更多勤工俭学岗位

)篇3: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调查人员: ### 所属班级: ### 为期时间: ### ####学院

调查详情

调查课题选定: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但是作为没有多少自制力却拥有不小经济来源的中学生们是怎么分配他们的支出的呢?这些消费是否合理?„„

调查关键词:中学生消费状况; 中学生消费合理性;中学生经济来源„„ 设计调查计划: 1.制定调查大纲 2.设计调查问卷 3.回收分析问卷 4.总结调查结果 1 调查大纲

摘 要:近年来,中学生可支配收入逐渐提升,消费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中学生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些现象的出现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现象,将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事例一:某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在他生日的这天,举行了一个生日聚会,他和十多位同学在一家饭店消费了近千元。

事例二:某高中一名高一学生,长期沉溺于网吧,并染上了吸烟等恶习,荒废学业且身体状况极度恶化,学校勒令其退学。

这就是现在中学生消费状况的几个缩影,更严重的问题正在腐蚀着我国大部分中学生的身心。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围满了各年级的学生,店主摊贩对学生兜里的几个钱可是动足了脑筋。消费品市场上针对学生一族而设计的各种高档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也日益始丰富多彩起来。这对没有正确消费观念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同学间的相互攀比,为了超前消费而不惜欺骗父母,更有甚者,走上犯罪的道路。如何让中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现阶段中学生的消费状况还存在那些问题?成为了这次调查实践活动需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旨在了解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每月可支配的消费金额;中学生消费方向及配额。

在调查问卷的投放和回收工作中,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投放:网络、亲友、学校。做到覆盖面广,数据全面有效。针对地域性和性别的差距,我们在问卷投放和回收的过程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保证了问卷所收集信息的全面性。并对的回收问卷进行了筛选,对不实际的信息做了不统计的处理,以免影响报告的整体有效性。

通过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中学生消费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使中学生走出不当消费和超前消费的误区 附:调查问卷

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我们在展开一项关于中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请如实填写这张问卷。

第19篇:举例说明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显得更为重要。家庭教育,从某种意识上说,就是家庭环境的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环境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却往往不得要领,存在不少误区,很多家长从而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或可有可无的。追求考试分数的惟利是图的家庭教育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坠入家长自设的分数圈套,从而丧失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让他们觉得读书很没意思。还有的造成他们在待人接物、行为举止、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并能给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习惯。相反,如果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对子女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因此,良好的家庭关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们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做父母的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适时对孩子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便能引导他们迈好童年、少年、青年的每一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由于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观察、教育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情况最为熟悉、最为了解。这一方面,家庭成员相比学校教师占了绝对的优势。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被教育关系,从教师的角度看是一种发散性的关系,一个教师同时要了解多个孩子,故了解不易达到全面而深刻的程度。而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与被教育关系,是一种聚合性的关系,几个家庭成员共同对被父母进行了解,故这种了解就达到较为全面深刻的效果。正是由于家长对孩子了解的深刻性,他们就可能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和言谈去把握他们的思想活动发展的脉络,在教育中就可以因事指导、因时施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样,家长也就可能使家庭的教育在生活领域中按个别速度灵活的进行和实施。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人的最初道德观念、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从家庭中得到的。幼小的孩子没有与社会接触交往的经验,首先教他们认识周围的人和事是父母。父母怎样对待生活、工作学习,怎样对待社会、同事、邻里,怎样为人处世等等,都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地印象,影响他们的认识和行为。所以,希望孩子具有什么品质、修养,父母首先应该具备这些品质、修养。

一个健康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和谐、平等和充满爱的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融洽,会让孩子学会对同伴的互助、互爱、合作及谅解,并能让孩子从中获得安全感,并乐于接受教育。相反,充满矛盾甚至是破裂的家庭,冲突不断、关系紧张、气氛恐怖的环境,会给孩子身心造成恶劣的影响。比如去年,我班转来了一个叫陶善魁的男生,他对学习抱无所

谓的态度,纪律松散,上课时随便说话喊叫是家常便饭。行动随便,时常缺课。下课还经常欺负同学。这确实让我头疼了一阵。为了教育好这个学生,作为班主任,我进行了家访,了解到为了生计他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爷爷奶奶又对他叫为宠爱。但是由于生活的困难,常被外人看不起,这就导致了他极其自尊又极其自卑的心理,他在学校的种种表现就是想方设法地引起别人的注意。

孩子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对孩子的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时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第20篇: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鹿梅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环境,认识到家庭环境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并能自觉执行。

教学重难点: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亲爱的家长朋友,欢迎您的到来,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讲座。

二、引入主题:

无论是哪个孩子,最关注他的成长和成才的主要有两类人群,一类是孩子的家长。孩子的父母和亲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另一类人就是老师。老师们期望着每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出人头地。这两类人目标一致,期望一致,心愿一致。为了这共同的目标,父母和老师都会想尽各种办法,付出巨大的努力,争取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母的作用发挥的更早,发挥的更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当他们来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家长就在发挥教育作用了,而且一致伴随他的一生。老师的作用是阶段性的,系统性的。孩子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水平更多来自于教师,来自于学校教育。然而 学生学习的好坏除了依靠教师的培养,学生个人的天赋与勤奋外,还取决于家庭环境的优劣。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剖析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

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四、什么是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由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家庭物质三方面组成。所谓家庭意识,就是家庭中各成员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家风。家庭行为,包括家庭各成员的活动及行为。家庭行为不仅仅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行为,还包括家庭成员进行的其他活动,如文艺、体育、学习、娱乐、卫生保健、家务劳动等;也包括家庭中自己规定的行为原则,如家法、家规等。家庭物质,它主要反映家庭生活环境、消费趋向、经济状况等。家庭物质包括经济收入、支出、衣食住行等。

五、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溺爱孩子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三口之家已非常普遍,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视孩子为中心,有求必应,竭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四二一”型家庭中,祖父(母)对孩子的宠爱更是加重了这一倾向。甚至在不少家庭中已经由宠爱滑向溺爱,从而使儿童的个人主义观念突出。这种一味迁就而不加引导的作法,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己为核心做事随心所欲的坏习惯,形成自私自利、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一位母亲说:“我40岁才得了这个宝贝女儿,在家里,她要啥就给她啥。”这种爱似乎很无私,实际上是一种畸形,无能的“慈爱”。这种盲目的爱只会造就家庭的小暴君。

2、爱慕虚荣

有些父母片面地要求孩子为自己争光争气,或为炫耀自己的孩子聪明,只强化孩子某种技能的早期训练而急功近利,忽视孩子的全面教养,追求某种表面的、暂时的成功。例如,有些虚荣心强的父母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出人头地、名列前茅,如果孩子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或比不过别的孩子,就斥责、打骂,使孩子疲于奔命,精神痛苦。

3、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有些家长片面认为,教育子女就是开发智力,学习知识。学习知识就是考试得高分,取得好成绩。为了保证子女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一切家务劳动都由父母承包,子女本来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都由父母代劳。使孩子从小养成不劳而获的懒散习惯,根本不重视他们的劳动观点,习惯和技能的培养。有的家长只注意子女的分数,而不注意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言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问题,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为了取得高分,考上重点,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一味迁就,有求必应,结果分数上去了但却染上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

4、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

有些家长整天为挣钱奔忙而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他们都觉得教育孩子太累。但在心底深处,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于是花钱请保姆、家庭教师,或由文化水平低的母亲辞职,在家承担对孩子的教育。

5、家长望子成龙,但又不掌握教子成龙的方法。

目前有些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大体分为四种:一是祖传的,爸爸妈妈怎么教育我,我就怎么教孩子,对孩子的过失,不是打就是骂,不但没起到教育效果,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对比,或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应该怎样怎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第二种是随意,张嘴就来,想起一出是一出;第三种是金钱关系渗透家庭教育。有的孩子帮父母干家务劳动要给钱,干前还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不给或钱给少了不干。不仅如此,有的小孩子做作业,考试得高分都要向父母要钱,把钱看成是学习、劳动的唯一动力,而不懂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它使孩子形成随心所欲,唯我独尊,有求必应的思想。第四种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在课外报舞蹈、书法、英语、作文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强硬地安排子女的学习时间,挫伤了孩子生动活泼的个性。

6、家庭结构破损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和创伤。

有一部分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有的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愿抚养孩子;有的尚未从阴影中走出,不管孩子或把怨气都出在孩子身上,常常非打则骂。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里,生理,心理早已出现了消极反应。

七、怎样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保证家庭教育的时间。

孩子是你们的,是我们的,更是大家的,但孩子最终是你们的。你们生育了他们,赋予他们生命的权利,更应该养育他们,赋予他们生活的本领。没有本领,将无法适应社会,最终成为自己的负担。我深刻的感觉到,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多么大竞争的社会,孩子如果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输在基础教育上,那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会带来许多的阻碍。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不可能选择再来一回,更不可能后悔或弥补。有的家长可能认为,我的确是太忙了,我真的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我孩子的学习。我每天都要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为了让家人生活幸福而努力打拼。疏不知,与孩子的成长相比,这些又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乎其微。钱,我们有的机会去赚,何必要吝啬孩子基础教育阶段的这点时间?我们终日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除了孩子还是孩子。中国人一辈子很少为自己着想。一般都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直到他们成家立业、功成名就,父母的心才真正安定下来。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缺席!在孩子最期盼我们相伴的时刻,我们不能缺席!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所以,一定要在时间上有所保证,每天至少抽一小时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2、为孩子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教师。父母要以身作则,全心培育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性格会遗传孩子,父母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父母的观念会同化孩子。父母爱读书,孩子一定爱读书;父母素质高,孩子一定修养好,父母重视教育,孩子一定优秀!所以,父母要当好孩子的好老师。父母要为孩子创造理想的成长环境。和睦、文明、和谐、健康的家庭里成长出来的孩子一定开朗乐观、积极进取。所以,父母的行为表现一定要能够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不要有负面的影响。

3、坚持鼓励和表扬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把金钥匙:鼓励和表扬。人都爱听好话,孩子更不例外。我们要相信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孩子做的不好,或者是失败时,我们不能批评和打击,而应该积极地鼓励他们战胜困难,为他们打气,为他们加油。当他们取得点点滴滴的进步时,要及时地表扬。

4、坚持平等的思想交流。

孩子和大人在人格上平等的。孩子虽然年龄比我们小,但他们和我们的人格是平等的。有不少家长不重视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有时很长时间,或者是从来没有和孩子进行过思想沟通。有的家长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但是,家长和孩子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大人以强势的态度来与孩子交流,孩子处于被接受,被批评的地位。显然,这样的沟通也是不成功的。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孩子的心声,明确他们的困惑,再给予处理和解决。

5、保持良好的教育心态。

每个孩子个性不一,每个孩子的特长不一样,每个孩子的进步也不一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用我们孩子的昨天和孩子的现在比。只要孩子有进步,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急噪,不要失控,切忌失态,行为过激。即使批评孩子,也可以是润物无声,说服感化。

6、加强学习,注意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实施是比较草率的,这需要大家平时要多学习。例如,要解决孩子学习磨蹭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下方法:

方法一:发挥名人效应:鲁迅说:“节约时间,也就是使每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也等于延长了我们的寿命。”还有一句:“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您要经常给孩子灌输时间的重要性,讲一些名人珍惜时间、走向成功的故

事,让孩子内心充满对名人的敬佩,让孩子明白严守时间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成功的保证。

方法二:做榜样型父母。如果自己孩子做事磨蹭,父母一定要在平时做任何事情时,专心致志,旁若无人,一气呵成,给孩子一个好的表率,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方法三:不做多余关切。在孩子学习时,您千万不要打扰他,一会儿送水,一会儿询问,这些打扰都能使孩子给自己分心找到理由。

方法四:做好充分准备。在孩子做作业之前,一定要先让他把喝水、吃面包、上厕所、削铅笔等一系列工作完成,问他还有没有别的需要,没有的话计时开始!切记:在学习桌上不能放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您刚开始可以在同一个房间、孩子的背后监督,一发现他在写的过程中有分心现象,要立即制止。

方法五:不添过重负担。比如:做完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做妈妈布置的,或者还得练习孩子讨厌的特长乐器等,因此孩子故意磨蹭,拖延时间,是为了逃避。

方法六:制定计划和评比表。计划主要定出每天的日程安排,评比表将在晚上由您俩一起对一天计划执行的情况给予评价,(画笑脸或者画星星等)完成多少项后满足孩子一个比较大的、合理的要求——买一本他喜爱的书或者给他一段自由时光,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会尝到做作业快的甜头,从而慢慢改掉磨蹭的毛病。总之,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强调做完一样再去做另一样,不能刚干这件事又去干那件事,做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相信只要您做个有心的家长,早发现早治疗,把孩子的坏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一定能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坏习惯。

八、家长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创造家庭教育氛围的经验。

九、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十、全课总结

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够有家庭教育的补充和配合,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最完美的。握紧您的手,我们更有信心!

尊敬的各位家长,我们的责任是一致的,我们的心愿是一致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心愿一起努力吧!最后,再次谢谢各位的到来,谢谢各位的支持!

十一、布置作业

分析孩子的一种不良学习习惯,制订具体的教子计划。

家庭环境评价范文
《家庭环境评价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