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兵马俑解说词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3 15:09:2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兵马俑解说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中国皇帝大都为自己营造巨大而豪华的陵墓。在这一点上,秦始皇也不例外。在他13岁刚即位时,就下令为其修建陵墓。这座原高120米.周长2000多米的巨大陵丘、虽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仍有76米之高,周长400多米之大.秦始皇把都城威阳微缩于自己的陵园内,其布局几乎完全相同。陵园内城西北部为献殿建筑区,陵东北部洼地是用以祭记的养鱼池,陵园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场.陵西外城之外是一个大坟场。据史书记载,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壮丁不过700万,而筑陵时,壮丁最多达70万,可见工程之浩大。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佣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他们的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

1、

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早在明朝,就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难民在村外空地上打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赶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给文物部门。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捅馆内的

1、

2、3号坑被确认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从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秦兵马俑1号坑。3号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2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从此,3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考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俑。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估计可出土兵俑1000多件,车马和鞍马500多匹。2号坑占地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一个小方阵,6334个弯兵俑组成。2号坑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的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排;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俑;北部是战车和骑兵。北部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它位于2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它里凹字形,占地520平方米。在3号坑里,考古专家们只发现1辆战车和64件武士俑。它们两两相对站立,手捏仪卫兵器曼(sh6)。大多数考古专家认为,从这个坑里武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与秦陵的位置来判断,3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据 估计,等

1、

2、3导坑全部开掘后,将出土8000多件陶俑。这些俑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栩栩如生,神情各异。因为,它们全是根据秦始皇御林军中的将士们制作的,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俑。他们一个个气度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最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从1.7米到1.9米不等。如果大家仔细观瞧,不难分辨出兵俑中哪些是陕酉人,哪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东部人。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秦俑中就有蓄仁丹胡的,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这是1980年在秦陵西边18米处发现的两乘青铜车马。一号车马为驷马高车,二号车马为骡马安车。初发现时,这两乘车马破损严重,尤其是供秦始皇灵魂乘坐的安车,已破碎成1500多片.经考古工作者修复后,现在,它们看上去完好如初。两乘车的车、马、人都是仿照真车、真马、真人,按比例缩小二分之一制成的,仅安车上金银饰物就有1720件,重达7公斤。铜车马给人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铜车马是我们了解、研究秦朝车制、冶金铸造技术、工艺水平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科。虽然.英雄一世,创立无数伟绩的秦始皇——赢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伟绩,以及现存的兵马俑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能从上述事物中吸取些什么呢?我想,敢创历史先河、为国家统一不惧死亡的胆略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吸取和仿效的。一代伟人赢政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仍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巨大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没有这种气魄是不行的!

推荐第2篇:兵马俑英文解说词

The Museum of the Terracotta Army In March 1974, when several farmers were sinking a well about 1.5 kilometers east of the Qing Shihuang Emperor’s Mausoleum, they found many fragments of terracotta figures.The results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showed that it was an oblong pit with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Again in 1976, two more pits were discovered 20 and 25 meters north of the former one.They were then named Pit 1, Pit 2 and Pit 3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discovery.The three pits cover a total area of more than 22, 000 square meter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historical artifacts with adequate protection, a museum was set up on the site of Pit 1 in 1975 upon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Pit 1 covers an area of more than 16, 000 square meters.The museum was officially open to the public on October 1, 1979.The exhibition hall of Pit 3 was open to the public on September 27, 1989.The exhibition hall of Pit 2 was completed and open to the public in 1994.

Pit 1 takes an oblong shape.It is 230 meters long, 62 meters wide and five meters deep.It is an earth-and –wood structure in the shape of a tunnel.There are five sloping entrances o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ides.Inside the pit are ten earth-rammed partition walls, acro which huge and strong rafters are placed.The rafters are covered with mats and fine earth.The floor is paved with bricks.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in Pit 1 are arrayed in battle formation.In the long corridor to the east end of the pit stand three rows of terracotta warriors facing east in battle robes, 70 in each row, totaling 210 altogether.Armed with bows and arrows, they constitute the vanguard.There is one row of warriors in the south, north and west of the corridor respectively, facing outward.They are probably the flanks and the rear guard.Holding crobows and arrows and other long distance shooting weapon, they took up the job of defending the whole army.The ten rammed partition walls divided Pit 1 into 11 latitudinal corridors where stand 28 columns of warriors facing east with horse drawn chariots in the center.The warriors, clad in armor and armed with long shaft weapons, are probably the main body of the formation and represent the principal force.There are altogether 27 trail trenches.According to the density of the formation in each trail, it is aumed that more than 6, 000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could be unearthed from Pit 1, most of which are infantryman.Pit 2 is located 20 meters to the north of the eastern end of Pit 1.This pit is L-shaped and consists of four different mixed military forces in four arrays.It is estimated that there are over 1, 000 terracotta figures, 500 horse drawn chariots and saddled horses.The pit is measured 6, 000 square meters.The first array, the eastern protruding part of the pit, is composed of 334 archers; to the south of the pit is the second array, including the first through eighth paage ways.It is composed of 64 chariots, each of which carries three warriors.The third array, the middle of the pit, including the ninth through the eleventh paage ways, is composed of 19 chariots and 100 infantrymen.The fourth array to the north of the pit, including the 12th through 14th paage ways, is composed of six chariots, 124 saddled horses and cavalrymen.The four arrays are closed connected to constitute a complete battle formation and can be divided up to act independently, capable of attacking and defending.Three of the four arrays in pit 2 have charioteers.The chariots took up most of the battle formation.This proves that charioteers were still the principal fighting forces in the Qin dynasty. Pit 3 is located 25 meters to the north of Pit 1.The plane of the pit is of concave shape, totaling about 520 square meters.One chariot, four terracotta horses and 68 clay armored warriors were unearthed out of the pit.To its east there is a sloping entrance, 11 meters long, 3.7 meters wide, opposite which is a stable.On both sides of the stable, there is a winging room.68 terracotta figures were unearthed from it.The arrangement of the terracotta figure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in Pit 1 and Pit 2, in which warriors are placed in battle formation.But those in Pit 3 are arrayed opposite to each other along walls, in two rows.Even the weapons held by the warriors in Pit 3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Pit 1 and 2.The latter were armed with long range crobows and bows and short weapons such as spears, barbed spears, swords and axes.Only one kind called “shu” was discovered in Pit 3.This kind of weapon had on blades and is believed to be used by the guards of honor.A remaining of deer horn and animal bones were unearthed in this pit.This probably is the place where sacrificial offerings and war prayer were practiced.Judging by the layout of Pit3, this is most likely the headquarters directing the mighty underground army.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show that Pit 1 and Pit 2 were destroyed after a fire.It was burnt down and who did it was not recorded in history.There are various opinions about its destruction in academic world.The floors of both Pit 1 and Pit 2 were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silt, 15 to 20 cm thick.The remains of crobeams and logs burnt to ashes can be clearly seen and most of the relics remain fragmented.This illustrates that the pits were destroyed soon after they were completed.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fours yeas after the First Qin Emperor’s death, Xiang Yu came, and “burnt the palaces and dug up the grave”.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lso proved that there are many broken bricks and tiles piled up inside the ruins of the ground structure of the mausoleum, with burnt clay, coal and ash traces.So it was perhaps destroyed together with other structures within the tomb by Xiang Yu.Pottery figures first appeared in the Warring State Period in China, but they were small in size and roughly made with low temperature.The Qin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were not only big in size, but also exquisite in craftsmanship.The height of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varies from 1.78 to 1.97 meters.Their weights are also different.The lightest is le than 110 kilograms and the heaviest 300 kilograms.In order to keep the balance of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the workmen in the Qin dynasty added a pedal to each warrior under his feet, so that the warriors would stand more firmly.The foot pedals were made in molds.The feet, shoes, legs and armors of the warriors were made by hand.Some legs are hollow, and some are solid.The solid ones were made separately, but the hollow ones are made through a method called “coiling clay rope”.The bodies of the warriors are hollow.They were made separately and then joined together to complete the work.

There are also two kinds of arms: hollow and solid.There are two ways of making the hands: molding and hand shaping.The most sophisticated technique of proceing is the heads.Two molds are used to made faces and most parts of the heads, and the two parts are joined together.Ears and noses which are made separately are added later on.The roughly made models are carved exquisitely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ir personal strata and characters.Finally, moustache and hair in various styles were made.After careful and detailed engraving,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look vivid, different in appearance and expreions.After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were readily made, they were put into kilns to be fired.In order to prevent the warriors from deforming or exploding, one, two or even three small holes were made in the body of the warriors and horses.After the horses were fired, the small holes in the body were covered with terracotta cakes of the same size.Most of the terracotta heads were fit in the body after being fired, so the necks of the terracotta heads were natural ventilation holes.Thus, the air stream produced in the firing proce of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could escapes, and the figures would not explode.The clay figures were carefully painted with colors after they were baked.As the terracotta figures have been burnt and gone through a natural proce of decay, we can not see their original colors.The pits are located to the east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s Mausoleum, symbolizing the main defending force that guarded the Qin capital, Xianyang.All the terracotta figures in the pits face east with practical weapons.This shows that the First Qin Emperor would never forget his great ambition to conquer the six states and to unify the whole nation.Thousands of real weapons were unearthed from the pits, including broad knives, swords, spears, dagger-axes, crobows, arrows, and arrow heads.The weapons can be cla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long shafted weapons, short weapons, long range weapons and weapons for guards of honor.The most arresting among the weapons is a bronze sword, which still glitters, through buried underground for over 2, 000 years.Being very sharp, the sword can cut through 20 pieces of paper put together.Technical examination reveals that the sword is composed of an alloy of copper and tin, and more than ten other rare metals.It was plated with a thin layer of oxidated chromium.

In December 1980, two sets of large painted bronze chariots and horses were unearthed 20 meters west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s Mausoleum.They were labeled as Chariots 1 and Chariots 2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discovery.They had been enclosed in a wooden coffin and buried in a pit seven meters deep.When excavated, the chariots and horses were serious damaged due to the decayed wooden coffin and the collapse of earthen layers.Chariot 2 was found broken into 1555 pieces when excavated.After two and a half years of careful and painstaking restoration by archaeologists and other experts, they were finally open to the public on October 1, 1983.Chariot 1 was also open to the public in 1988.

The bronze chariots drawn by four horses, with a single shaft, were placed one before the other vertically.The front chariot, chariot 1, was named “High chariots”.The back chariot, chariot 2, was named “security chariot”.It has a front and back room, between which there is a partition.The front is supposed to be for the charioteer and the rear one for the master.There is a window on either side with a door at the back.The windows and doors could close and open easily.The small holes in the window were used for ventilation.On top of the chariot, there was an elliptical umbrella-like canopy.The chariot was color painted against a white background.Chariot 2 was fitted with more than 1, 500 pieces of silver and gold and other ornaments.Probably it was used for the First Qin Emperor soul to go our on inspection.Chariot 1 was equipped with crobows, arrowheads and shields.The charioteers wore a hat.This shows that it was employed to protect the chariot 2.The chariots and horses are exactly the imitation of actual chariots and horses in half life size.Each chariot with horses is composed of 3, 400 components.The bronze chariot is 3.17 meters long and 1.06 meters high.The bronze horse is 65-67 cm high, 1.2 meters long.Their weights vary from 177 kilograms, the lightest, to 213 kilograms, the heaviest.The total weight of the chariot, the horses and the driver is 1, 243 kilograms.The main body is cast in bronze.There are altogether 1, 720 pieces of gold and silver ornaments on the chariots and horses.The umbrella-like canopy on the top is only four mm thick, and the window is one mm thick, with many ventilation holes.

推荐第3篇:兵马俑日语解说词[1]

秦の兵馬俑

中国・西安市より東へ35キロメートル、驪山(りざん)の北に秦始皇帝陵がある。この陵墓より更に東へ1.5キロメートルの所で1974年、集団農場の井戸掘削りで偶然発見された。兵馬俑(へいばよう)は世界の考古学史上、20世紀最大の発見とされています。その発掘数は八千数百体にものぼり、世界の考古学者達をおおいに驚かせました。当大博物館ではその中から特に重要なものをクローズアップしてちょっと違った角度から紹介します。

前259-前210) 中国、秦の第一世皇帝(在位 (前221-前210))。第三一代秦王。名は政。紀元前221年戦国の六国を滅ぼし、初めて中国全土を統

一、自ら皇帝と称した。郡県制を施行して中央集権化を図り、焚書坑儒(ふんしよこうじゆ)による思想統制、度量衡・文字・貨幣の統

一、万里の長城の増築などを行なった。

兵馬俑(へいばよう)は、本来は古代中国で死者を埋葬する際に副葬された俑のうち、兵士及び馬をかたどったものを指す。現在では、陝西省にある秦の始皇帝の陵墓の周辺に埋納されたもののみをさすことが多い。ここでは、世界的に著名な始皇帝のそれについて記す。秦の始皇帝陵の一部として1987年、世界遺産(文化遺産)に登録されている。 発掘以前 [編集]

史記や漢書など数々の歴史書には秦の始皇帝陵の存在は記されていたが、数々の動乱などにより所在地や存在そのものが忘れ去られていた。漢書には秦の始皇帝陵は項羽によって破壊されたと記されている。

始皇帝の兵馬俑が発掘されて、世界を驚かせたのは1974年のことであるが、この地域の住民の話を総合すると、以前から水を枯らす化け物等として、その存在は薄々知られていたようである。

本格的に発掘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のは、畑を営んでいた住人が井戸を掘ろうとして偶然見つけたのがきっかけだった。その当人は現在、博物館の名誉副館長となっている。 発掘と調査 [編集]

この大文物群が発掘され調査が行われると、人々を驚かせるような事実が次々に明らかとなった。

例えば、これらの兵士の俑にはどれ一つとして同じ顔をしたものはないことや、秦の軍隊がさまざまな民族の混成部隊であったこと及びかつての秦の敵国が存在した東方を向いて置かれていたこと等である。

また、この文物により、当時の秦軍の装備や編成等、これまでは文献史料のみでしか伝えられていなかったものが、こうして実物大のものとして現代に生きる我々の目の前に登場したことは非常に大きい意義がある。 現在も続く調査・研究 [編集]

1980年代に日本の各博物館・美術館で展覧会が開かれた。その折、ある展示場で酒に酔った参観者が俑を押し倒し、頸部と左上腕部を破損する事態となった。ただし、破損した箇所は、まさしく発掘された時から破損していた部位であり、展示のために接着した箇所であることが知らされた。それほど俑は焼きしめられていた。そのような硬度の俑が、どのような理由で破損したかについては、地震や地殻変動の影響が、原因として上げられている。

現在の技術では俑に彩色された顔料が酸化することを防止できないことから、発掘作業が慎重にされているが、事実上、発掘は停止された状態にある。

21世紀に入った現在でも、この大文物群の調査・研究は続いている。近年の現地の研究者や日本の研究者の調査報告によると、従来、来世へと旅立った始皇帝を守るべく配された軍隊と思われていたこの大文物群は、それだけでなく、生前の始皇帝の生活そのものを来世に持って行こうとしたものであったようだ。すなわち、兵馬のみならず宮殿の実物大のレプリカや、文官や芸人等の俑も発掘されたのである。

2006年には、日本で初めて彩色の残る兵士俑が公開された。同年6月28日の新華社電によると最近では兵馬俑の眠る始皇帝陵の陪葬墓から出土した人骨がペルシャ系のDNAと同じ特徴を持つ男性の骨と分かった。 一号坑

1974年3月、春先の風が寒い頃、西狭省臨潼県の東にある西楊村で農民、楊培彦・楊志発等数名が井戸を掘っていて偶然にも何片かの陶俑のかけらや青銅の矢じりなどを掘り出し、いとも簡単に世界の八不思議の一つの扉を開けたのである。 写真左は1号館の正面入り口。兵馬俑坑は発掘された順番に1号坑2号坑3号坑の名がつけら、その配置は1号坑を先頭に【品】の文字型を呈している。左の写真に写っている部分は1号坑の約半分で残りは発掘途中の状態で展示されている。(1997年当時)1号坑は東西に伸びる長方形で長さ230㍍幅62㍍深さ5㍍総面積は1万4260平方㍍、3つの俑坑の中で最大である。

1号坑では陶俑、陶馬あわせて約6,000体が発掘された。

兵士の俑の大半は西の秦始皇帝陵墓に背を向けるように東を向いており、編制は前鋒の主要部隊、左右の側方部隊、後方の防衛部隊の四つに隊に分れている。

主鋒の前方部隊は傭坑の最前部に横3列で構成され、全部で204体。

兜をつけず束髪のまま脚絆(きはん)を締めて手には弩を持ち、勇ましいその姿はまるで宝剣の刃(やいば)のごとくである。前方部隊の後ろには東西に伸びる11本の溝に戦車と歩兵が38列に並んでいる。

これらの歩兵のほとんどが鎧(よろい)を身に付け足には脚絆を巻き、手には矛、戈、鈹、戟、等の長い武器及び、弩を装備する重装兵士である。彼らは戦車部隊との連合体であるため、その勢力は磐石で、倒す事のできないない強固な部隊である。

文中の【矛(ム)戈(カ)鈹(ヒ)戟(ゲキ)】はいずれも鉾(ほこ)の仲間です。

二号坑

2号坑の軍陣は1号坑の東端北側で1号坑との距離は20メートルで(『型・カギがた)を呈し、東西124メートル南北98メートルで6000平方㍍の面積をもつ。発掘調査から戦車の引き馬350余頭、騎兵用に馬100余頭、その他各種武士俑が900余、合計1300件の陶俑、木製戦車89台で、これらは歩兵、騎馬兵、軽車等で混編された一種の曲形陣である。 1号坑の軍陣と比べると、それは当時の補助軍で突出力の強い陣営だ。その陣営は4つの陣営に分かれ、

第1の方形陣営は弩兵陣営で曲形陣営の先端に位置し、230以上の弓弩手を持っている。その内甲冑を着た160余の重装備の跪射兵(きしゃへい)は陣営の中心に8列に並び、その外側に170余りの戦闘服を着た軽装立射手が周りを囲んでいる。こうして敵に挑む時この二種の姿勢で射撃でき『百発不休止』、矢が雨の如く降り、敵に一歩も近寄らせない。

第2の小陣営は曲形陣営の右側で64台の戦車から成り、全ての戦車に1人の御者と2人の甲冑兵で構成され、歩兵は含まず、行進のスピードが速く、突破能力に優れてい為、当時の戦場では敵のど肝を抜いた軽戦車軍である。

第3の小陣営はは曲形陣営の中部にあり、戦車、歩兵、騎兵の混合編制でそれは19台の戦車を主戦力とし、260余の歩兵を補助とし、8騎の騎兵隊が後方を防衛し、特殊な役割を持っている。

最後の第4陣営は曲形陣営の左側の騎馬兵陣営である。108の主要騎馬隊と6台の戦車で編制されている。この騎馬兵は強固肉体を持ち、頭に皮の帽子をかぶり、皮の靴を履き、短い甲冑を付け、片手に弓を、片手にたづなを持ち、あか抜けして、戦馬も強くがっしりとしている。このような騎兵が一旦戦場に投入されると電光の如くすばやく、風のように動き、雷の如く強く対決するであろう。 三号坑

3号坑は【凹】字型をしていて発掘された三つの兵馬俑坑の中で一番小さい。兵俑66体、馬俑4体、戦車1台と兵馬俑の数も少ないが三つの兵馬俑坑の中で一番重要な役目をしていた。それはこの3号坑が全軍の指揮の中枢である軍幕(司令部)であった為だ。秦の兵馬俑坑は秦軍の縮小図であり、戦車や騎馬隊の千里にもおよぶ勝利の行進は又、固く守られた指揮中枢をも備えている。それは2200年前の古代帝国軍を今の世に甦らせている

秦の兵馬俑は当時の強大な秦大軍隊を再現しているだけだ無く、軍陣の編列、兵器配列、及び戦略思想等を型象的な実物資料として提している。

6000体の兵俑の中で双子は1組もない。 全てどこか違って造られている。

兵俑は又その顔によって出身の民族が分かる程上手に造られている。 兵馬俑の兵士は百戦錬磨のつわものだ、全員自信に満ち溢れた顔をしている。 兵士は全て長髪できれいな曲げを結っている。 その形も多彩で一つとして同じものはない。

手の形もさまざまで、まるで生きている人の手のような形をしている。 ベルトと飾り金具は2200年前のものとは思えず 現代でも通用しそうだ

髭を蓄えた兵士も・・・その表情は豊かだ。 6000体の兵俑の中で双子は1組もない。 全てどこか違って造られている。

兵俑は又その顔によって出身の民族が分かる程上手に造られている。 兵馬俑の兵士は百戦錬磨のつわものだ、全員自信に満ち溢れた顔をしている。

2200年ぶりに兵馬俑坑から発掘された陶馬は全て軍馬である。

それは又騎馬用の馬と戦車隊の馬に分けられる。

戦車隊の馬は4頭1組で一台の戦車を引く。 簡単に説明すると、兵士三人が立って乗る4頭立ての馬車である。

三人は横一列に立って乗り、中央の一人が御者(ぎょしゃ・馬を扱う係り)で両端が殳(しゅ)又はを弓を持った兵士、三人とも冑をまとっている。詳しくは兵器の頁参照。

1、

2、3号の兵馬俑坑合わせて130両余り戦車が発掘された。戦車は全部木造だったため、発掘された時に朽ちてしまって、痕跡しか殘っていない。その形は、二つの車輪に車軸とカジ棒がそれぞれ1本で構成され。車体は長方形で幅1.4㍍、前後の長さは1.2㍍。車体の 周辺には、高さ40㌢mの囲いが付いていた。後ろに出入り の扉が一つ、車輪の直径は1.35㍍である。

戦車は全体が漆塗りされているが、あるものに絵や模樣があったと推測される。馬俑と戦車には実用な戦車と同じように車馬具が備わっていた。

騎馬隊の馬俑と兵俑。 兵俑は左手に鋒を持っていたと推測される。▼

1、

2、3号の兵馬俑坑合わせて130両余り戦車が発掘された。戦車は全部木造だったため、発掘された時に朽ちてしまって、痕跡しか殘っていない。その形は、二つの車輪に車軸とカジ棒がそれぞれ1本で構成され。車体は長方形で幅1.4㍍、前後の長さは1.2㍍。車体の 周辺には、高さ40㌢mの囲いが付いていた。後ろに出入り の扉が一つ、車輪の直径は1.35㍍である。

兵馬俑坑の戦車は、指揮車と一般戦車の2種類ある。指揮車には鐘やドラが吊るされている。指揮車には左に将軍、中央に御者、右に兵士と3人が乗る。

3人の任務はそれぞれ異なっている。将軍がドラや鐘をもって軍隊の進退を指揮する。いわばドラによって進み、ドラを激しく鳴らせば戦うことに対して、鐘によって止め、鐘を激しく鳴らせば退く等と。右の兵士は将軍を補佐する役だ。 一般戦車隊は大きく分けて次の4つ形態に分かれる。

その1つは戦車隊だけで行動する部隊だ。1台の戦車に1人の御者と両側に甲冑を付けた2人の兵士が乗り、矢の如く敵陣を突破し敵兵のど肝をぬき戦意の消失を誘う戦略に使う。 2つ目は騎馬隊と組んだ戦車隊だ。敵陣に深く、す早く大きな打撃を与える戦略に用いる。 3つ目は歩兵を従えた戦車隊だ。一台の戦車に歩兵が10数人が付き、戦いながらゆっくり進む戦略に適す。

4つ目は戦車体、騎兵隊、歩兵の混合部隊だ。これには特殊な任務が与えられた。

推荐第4篇:西安兵马俑导游解说词

〖西安兵马俑导游解说词〗

温文尔雅一草民 兵马俑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步士面向外,担仸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步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步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二号兵马俑坑于1994年3月1日开始正式发掘。全坑划分20X20米的24个探方。每个探方又以十字隔梁分成4个大小相等的小方。二号俑坑上部覆盖的表土已被清除,棚木遗迹已揭示出来。图中所示是二号俑坑发掘现场的局部情况。

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呈“凹”字形状。出土战车一乘,马俑四件,步士俑68件。坑内陶俑以夹道式排列,它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

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临憧区东的骊山北麓。通过考古勘探,在陵园内外已发现各种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员的墓葬500余座。陪葬坑中比较重要的有:兵马俑坑、铜车马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吏俑坑、青铜水禽坑,以及各种附葬坑等。另外,在陵园内外还发现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大量的宫殿建筑遗址。整个陵园犹如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它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物最多的一座陵园。

大家好!我是梦幻旅行社的一名优秀导游.很荣幸,今天能带领大家一起去已被列入>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游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组成.今已建成博物馆.兵马俑排列成阵,气势壮观.兵马俑分将军俑\\骑兵俑\\步士俑\\陶马等.馆内还展出了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一号坑.一号坑在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东西有230米长,南北有62米宽,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呢!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6000多个呢!

那么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吧!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共文物等........

看!这就是将军俑.它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那若有所思样子,好像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

那个兵马俑名叫步士俑.它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上还穿着前端向上翘的战靴,手里还拿着兵器,瞧他那神气的样子,准能把敌人吒的屁滚尿流!

看这个身披铠甲骑在马上的青年,就是骑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将军一声令下,就去与匈奴大军作殊死拼博!

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健壮,肌肉丰满.看它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当年秦始皇秦军百万,战车千乘(sheng)的景象。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仍喜来登酒店坐车到那里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仍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这位成就一代伟业的历史巨人介绍给诸位,以便使大家能对秦始皇兵马俑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

谈秦兵马俑,必须先介绍一下面赢政。公元前259年,一代伟人赢政诞生了。13岁时,其父死后.他继承了王位。按照泰国惯例.国王在22岁举行过“加冕礼”以后,才可以亲自执政。当时.秦国的大权仌攀握在太后、相国吕不韦、宦官谬瘪(160 6i)手中。特别是螺贞.手握大权,炙手可热,他见宛改逐渐长大,便阴谋叛乱.夺取政权。公元前238年,22岁的赢政去故都雍城纳新年宫举行加冕礼。谬酉在仍霸年宫回咸阳的路上埋下伏兵,准备将赢政杀死。当赢政察觉此事后,凭优势兵力订败锣盔,将其生擒并车裂致死。赢政亲致以后.以吕不韦放纵嫁亮为名,放逐日不韦。吕不韦后来饮毒洒自毙。这样,赢政顺利地消灭了政权内部的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巩固君主权力,赢政选用了一批精明强干酌文臣步将,如掌握军事的尉缭,攀管国欧的李斯。接着,赢政制定了远交近攻、离间外敌、各个击破的战赂方针,开始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仍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不到io年的时间里,泰国灭亡了6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又一次显示了赢政的维才大赂。

赢政称自己为始皇帝.因为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把他所创立的政权干代万代传下去。为此.他整顿了官僚制度。第一.仍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亲自仸免;第二,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第三.秦始皇还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外,他还征用劳役,广修驰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后.又加以扩展,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挑,东到辽东因石的万里长城,有效地遏制tjb方游牧部族对案朝的骚扰。

中国皇帝大都为自己营造巨大而豪华的陵墓。在这一点上,案始皇也不例外。在他13岁刚即位时,就下令为其修建陵墓。这座原高120米.周长2000多米的巨大陵丘、虽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仌有76米之高,g长400多米之大.案始皇把都城威阳微缩于自己的陵园内,其布局几乎完全相同。陵园内城西北部为献殿建筑区,陵东北部洼地是用以祭记的养鱼池,陵园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场.陵西外城之外是一个大坟场。据史书记载,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壮丁不过700万,而筑陵时,壮丁最多达70万,可见工程之浩大。

案始皇的陵寝如同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真可谓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墓室屋顶有天文星宿图,t是由各种均馅生辉的珠宝构成的,下边有五岳、九州以及由机械驱动水银构成的江河湖海。另外,还没有让百官朝拜案始皇的大厅。为防止盗威,每座墓门上都安有自动发射的弓箭。整个陵墓可以说是一个金碧辉煌,固若金汤的地下王官。案始皇把生前所享受的一切也搬到了地下.供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他连那些为他伴驾b不曾生育的宫女,以及辛勤修建地下陵寝的工匠们都不放过.下令在他人殆时,将这些人统统活埋,为的是不让宫女外嫁他人,不让陵寝内的秘密泄露。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步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佣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他们的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

1、

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早在明朝,就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难民在村外空地上订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暖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捅馆内的t、

2、3号坑被确认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仍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素兵马俑1号坑。3号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2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仍此,3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考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俑。

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侗坑的最东端是3gf面向东的步士,每排7个,共210个捅。他们是部队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诽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步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据推剿.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桶。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估计可出土兵侗1000多件,车马和鞍马500多匹。2号坑占地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一个小方阵,6334个弯兵桶组成。2号坑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纳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诽;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涌;北部是战车和骑兵。北部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它位于2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它里凹字形,占地520平方米。在3号坑里,考古专家们只发现1辆战车和64件步士捅。它们两两相对站立,手捏仪卫兵器曼(sh6)。大多数考古专家认为,仍这个坑里步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与秦陵的位置来判断,3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据估计,等

1、

2、3导坑全部开损后,将出土8000多件陶佰。这些佰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杨杨如生,神情各异。因为,它们全是根据秦始皇彻林军中的将士们制作的,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弥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捅。他们一个个气废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员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仍1.7米到1.9米不等。如果大家仔细观瞧,不难分辨出兵桶中履些是陕酉人,娜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东部人。这仍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案便中就有蓄仁丹胡酌,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那些穿窄袖战袍外套,披挂齐腰短甲,脚登紧带兽皮鞋,头戴防风妇的,显然是机警的骑兵。那个左脚着地,s膝弓起,右腿脆地,有脚底向后翘起的为跪射佰。

他双目乎视前方,神情专注。这个涌鞋底的针角,两头细致续密.中间疏稀.完全符合历支真实。在五六十年代的陕西农村,很多农民仌喜欢穿这种挂、只是鞋尖不向上朗翘而已。几乎每个捅的衣襟上都刻有工匠的姓名,这符合“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制度。我们今天实行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秦人2000年前就已采用了。

涌坑中约马屑典型的河西走廊马。它身高l 5米,长2米,分为头、颈、躯干和腿四部分。腿为实心,躯干中空,分段烧制,再组合在一起。马的两耳宜立,体型健壮优美。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为养马世族。大家也许要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为他制作数量如此之多的兵马桶呢?它们是怎样烧制成的呢?原来,秦始皇曾想用4000童男童女为其殉葬。他降旨令李斯承办此事。李斯心中惧怕.未敢马上执行此令。因为,6造秦腔.建筑长城已惹得民怨沸腾,再让如此众多的童男室女殉葬,岂不是火上浇油吗?他将来恐怕也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议;制作与其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桶,守护其亡灵,以壮声威。闻听此官,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让李斯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他的8060御林军为原型.q作陶佰。这些桶必须手握实战兵器按实战队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嘱咐李斯,此事万不能叫御林军知道。因为秦朝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复制成柄.其魂也就被勾走了.这可是大忌。案始皇当然不愿惹怒他喜爱的曰林军了。工匠们纷纷去找询林军中自己的亲戚、朊友、老乡、熟人,仔细观察其容貌特征,并默记于心。回去后,工匠们用模压、塑捏、刻画、贴条等手法制成陶佰,然后放在窑里烧。可是,放进去的陶佰全都被烧炸了,工匠们百思不解其中原因。后来,一个工匠为发泄对监工的仇恨,把制好的监工陶涌的头去掉,将其四肢“削”去,用手“掏净”其内脏,放到窑里分段烧。这一次竟没炸窑。他把头和四肢装在佰身上,一个活生生的监工出现了。,由此,工匠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制捅工程。8000御林军捅就这样被造了出来。

当然,案兵马桶是借庞大的军队,来显示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帝目的雄心壮志酌。这些兵涌手执短兵器、长兵器和远射兵器,如剑、铱、吴钩、矛t戈、曼、裁、铰、弓、弯等。这些兵器主要是用铜和锡做成的,经分析里边还含有其它13种稀有金属。为防止兵器生锈,案人在兵器表面徐有一层铬盐氧化物,这种镀铬技术在本世纪20年代才由檀国人发明出来,而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兵器上镀铬,这实在令人叹跟。现已出土的弯机,分小、中、大三种类型。前两种舀机,案兵用手拉弓弦就可以,而大型弯机,荣兵必须借助杠杆.才能将弓弦拉到扳机上。大型露机的射程为600多米,可比得上一支老式步枪了。

这是1980年在案陵西边18米处发现的两乘青铜车马。一号车马为驷马高车,二号车马为骡马安车。韧发现时,这两乘车马破损严重,尤其是供秦始皇灵魂乘坐的安车,已破碎成1500多片.经考古工作者修复后,现在,它们看上去完好如韧。两乘车的车、马、人都是仿照真车、真马、真人,按比例缩小二分之一制成的,仅安车上金银饰物就有1720件,重达7公斤。钢车马给人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铜车马是我们了解、研究秦朝车制、冶金铸造技术、工艺水平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科。虽然.英雄一世,创立无数伟绩的秦始皇——赢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伟绩,以及现存的兵马桶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能仍上述事物中吸取些什么呢?我想,敢创历史先河、为国家统一不惧死亡的铝赂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吸取和仿效的。一代伟人赢政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仌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朋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巨大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没有这种气魄是不行的!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兵马俑

在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仍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内、外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仍葬兵马俑坑三处,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

一、

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世界第八大奇迹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一号坑

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步士面向外,担仸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步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步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二号坑

于1994年3月1日开始正式发掘。全坑划分20X20米的24个探方。每个探方又以十字隔梁分成4个大小相等的小方。二号俑坑上部覆盖的表土已被清除,棚木遗迹已揭示出来。

三号坑

面积520平方米,呈“凹”字形状。出土战车一乘,马俑四件,步士俑68件。坑内陶俑以夹道式排列,它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

秦始皇帝陵铜车马

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旅游攻略: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所以一年四季都适宜到那里旅游,不过最好是春天,因为这时候气候比较温和。

交通:游5(306)西安火车站(起点)—兵马俑(终点)或西安至兵马俑旅游中巴,车票价5元/人。

票价:旺季:3月1日至当年11月底,全票90元人民币/人次,优惠票45元人民币/人次;

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全票65元人民币/人次,优惠票35元人民币/人次。

推荐第5篇:走近秦始皇兵马俑解说词

走近秦始皇兵马俑解说词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陕州小学:朱韵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世界经度109.2733, 纬度34.3853。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之久。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2009年6月13日下午1点多,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目前已 挖掘出3个俑坑。

秦兵马俑令全中国人自豪,令全世界人惊叹!神秘的兵马俑,还有多少悬疑没有解开? 为何没有统帅俑?1及2号坑为何被焚毁?青铜剑两千年不折?兵马俑的争议还一直在持续,出土文物带给世人许多千古之谜,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究。

推荐第6篇:西安兵马俑 华清池 骊山导游解说词

兵马俑 华清池 骊山旅游攻略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所以一年四季都适宜到那里旅游,不过最好是春天,因为这时候气候比较温和。

交通:游5(306)西安火车站(起点)—兵马俑(终点)或西安至兵马俑旅游中巴,车票价5元/人。

票价:旺季:3月1日至当年11月底,全票150元人民币/人次,优惠票75元人民币/人次;

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全票65元人民币/人次,优惠票35元人民币/人次。 西安兵马俑导游解说词

兵马俑简介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亓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步士面向外,担仸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步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步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二号兵马俑坑于1994年3月1日开始正式发掘。全坑划分20X20米的24个探方。每个探方又以十字隔梁分成4个大小相等的小方。二号俑坑上部覆盖的表土已被清除,棚木遗迹已揭示出来。图中所示是二号俑坑发掘现场的局部情况。

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呈“凹”字形状。出土战车一乘,马俑四件,步士俑68件。坑内陶俑以夹道式排列,它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

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临憧区东的骊山北麓。通过耂古勘探,在陵园内外已发现各种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员的墓葬500余座。陪葬坑中比较重要的有:兵马俑坑、铜车马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吏俑坑、青铜水禽坑,以及各种附葬坑等。另外,在陵园内外还发现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大量的宫殿建筑遗址。整个陵园犹如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它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物最多的一座陵园。

导游词一: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组成.今已建成博物馆.兵马俑排列成阵,气势壮观.兵马俑分将军俑\\骑兵俑\\步士俑\\陶马等.馆内还展出了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一号坑.一号坑在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东西有230米长,南北有62米宽,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呢!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6000多个呢!

那么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吧!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共文物等........

看!这就是将军俑.它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那若有所思样子,好像在耂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

那个兵马俑名叫步士俑.它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上还穿着前端向上翘的战靴,手里还拿着兵器,瞧他那神气的样子,准能把敌人吒的屁滚尿流!

看这个身披铠甲骑在马上的青年,就是骑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将军一声令下,就去与匈奴大军作殊死拼博!

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健壮,肌肉丰满.看它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当年秦始皇秦军百万,战车千乘(sheng)的景象。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仍喜来登酒店坐车到那里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仍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这位成就一代伟业的历史巨人介绍给诸位,以便使大家能对秦始皇兵马俑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

谈秦兵马俑,必须先介绍一下面赢政。公元前259年,一代伟人赢政诞生了。13岁时,其父死后.他继承了王位。按照泰国惯例.国王在22岁举行过“加冕礼”以后,才可以亲自执政。当时.秦国的大权仌攀握在太后、相国吕不韦、宦官谬瘪(160 6i)手中。特别是螺贞.手握大权,炙手可热,他见宛改逐渐长大,便阴谋叛乱.夺取政权。公元前238年,22岁的赢政去故都雍城纳新年宫举行加冕礼。谬酉在仍霸年宫回咸阳的路上埋下伏兵,准备将赢政杀死。当赢政察觉此事后,凭优势兵力订败锣盔,将其生擒并车裂致死。赢政亲致以后.以吕不韦放纵嫁亮为名,放逐日不韦。吕不韦后来饮毒洒自毙。这样,赢政顺利地消灭了政权内部的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巩固君主权力,赢政选用了一批精明强干酌文臣步将,如掌握军事的尉缭,攀管国欧的李斯。接着,赢政制定了远交近攻、离间外敌、各个击破的战赂方针,开始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仍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不到io年的时间里,泰国灭亡了6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又一次显示了赢政的维才大赂。

赢政称自己为始皇帝.因为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把他所创立的政权干代万代传下去。为此.他整顿了官僚制度。第一.仍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亲自仸免;第二,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第三.秦始皇还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外,他还征用劳役,广修驰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后.又加以扩展,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挑,东到辽东因石的万里长城,有效地遏制tjb方游牧部族对案朝的骚扰。

中国皇帝大都为自己营造巨大而豪华的陵墓。在这一点上,案始皇也不例外。在他13岁刚即位时,就下令为其修建陵墓。这座原高120米.周长2000多米的巨大陵丘、虽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仌有76米之高,g长400多米之大.案始皇把都城威阳微缩于自己的陵园内,其布局几乎完全相同。陵园内城西北部为献殿建筑区,陵东北部洼地是用以祭记的养鱼池,陵园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场.陵西外城之外是一个大坟场。据史书记载,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壮丁不过700万,而筑陵时,壮丁最多达70万,可见工程之浩大。

案始皇的陵寝如同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真可谓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墓室屋顶有天文星宿图,t是由各种均馅生辉的珠宝构成的,下边有亓岳、九州以及由机械驱动水银构成的江河湖海。另外,还没有让百官朝拜案始皇的大厅。为防止盗威,每座墓门上都安有自动发射的弓箭。整个陵墓可以说是一个金碧辉煌,固若金汤的地下王官。案始皇把生前所享受的一切也搬到了地下.供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他连那些为他伴驾b不曾生育的宫女,以及辛勤修建地下陵寝的工匠们都不放过.下令在他人殆时,将这些人统统活埋,为的是不让宫女外嫁他人,不让陵寝内的秘密泄露。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步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佣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他们的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

1、

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五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早在明朝,就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难民在村外空地上订了一口五,五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五底的水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儿.五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暖紧把五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五。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

经过耂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捅馆内的t、

2、3号坑被确认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仍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素兵马俑1号坑。3号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2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仍此,3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耂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俑。

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侗坑的最东端是3gf面向东的步士,每排7个,共210个捅。他们是部队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诽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步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据推剿.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桶。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估计可出土兵侗1000多件,车马和鞍马500多匹。2号坑占地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一个小方阵,6334个弯兵桶组成。2号坑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纳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诽;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涌;北部是战车和骑兵。北部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它位于2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它里凹字形,占地520平方米。在3号坑里,耂古专家们只发现1辆战车和64件步士捅。它们两两相对站立,手捏仪卫兵器曼(sh6)。大多数耂古专家认为,仍这个坑里步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与秦陵的位置来判断,3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据估计,等

1、

2、3导坑全部开损后,将出土8000多件陶佰。这些佰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杨杨如生,神情各异。因为,它们全是根据秦始皇彻林军中的将士们制作的,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弥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捅。他们一个个气废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员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仍1.7米到1.9米不等。如果大家仔细观瞧,不难分辨出兵桶中履些是陕酉人,娜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东部人。这仍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案便中就有蓄仁丹胡酌,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那些穿窄袖战袍外套,披挂齐腰短甲,脚登紧带兽皮鞋,头戴防风妇的,显然是机警的骑兵。那个左脚着地,s膝弓起,右腿脆地,有脚底向后翘起的为跪射佰。

他双目乎视前方,神情专注。这个涌鞋底的针角,两头细致续密.中间疏稀.完全符合历支真实。在亓六十年代的陕西农村,很多农民仌喜欢穿这种挂、只是鞋尖不向上朗翘而已。几乎每个捅的衣襟上都刻有工匠的姓名,这符合“物勒工名,以耂其诚”的制度。我们今天实行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秦人2000年前就已采用了。

涌坑中约马屑典型的河西走廊马。它身高l 5米,长2米,分为头、颈、躯干和腿四部分。腿为实心,躯干中空,分段烧制,再组合在一起。马的两耳宜立,体型健壮优美。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为养马世族。大家也许要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为他制作数量如此之多的兵马桶呢?它们是怎样烧制成的呢?原来,秦始皇曾想用4000童男童女为其殉葬。他降旨令李斯承办此事。李斯心中惧怕.未敢马上执行此令。因为,6造秦腔.建筑长城已惹得民怨沸腾,再让如此众多的童男室女殉葬,岂不是火上浇油吗?他将来恐怕也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议;制作与其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桶,守护其亡灵,以壮声威。闻听此官,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让李斯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他的8060御林军为原型.q作陶佰。这些桶必须手握实战兵器按实战队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嘱咐李斯,此事万不能叫御林军知道。因为秦朝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复制成柄.其魂也就被勾走了.这可是大忌。案始皇当然不愿惹怒他喜爱的曰林军了。工匠们纷纷去找询林军中自己的亲戚、朊友、老乡、熟人,仔细观察其容貌特征,并默记于心。回去后,工匠们用模压、塑捏、刻画、贴条等手法制成陶佰,然后放在窑里烧。可是,放进去的陶佰全都被烧炸了,工匠们百思不解其中原因。后来,一个工匠为发泄对监工的仇恨,把制好的监工陶涌的头去掉,将其四肢“削”去,用手“掏净”其内脏,放到窑里分段烧。这一次竟没炸窑。他把头和四肢装在佰身上,一个活生生的监工出现了。,由此,工匠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制捅工程。8000御林军捅就这样被造了出来。

当然,案兵马桶是借庞大的军队,来显示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帝目的雄心壮志酌。这些兵涌手执短兵器、长兵器和远射兵器,如剑、铱、吴钩、矛t戈、曼、裁、铰、弓、弯等。这些兵器主要是用铜和锡做成的,经分析里边还含有其它13种稀有金属。为防止兵器生锈,案人在兵器表面徐有一层铬盐氧化物,这种镀铬技术在本世纪20年代才由檀国人发明出来,而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兵器上镀铬,这实在令人叹跟。现已出土的弯机,分小、中、大三种类型。前两种舀机,案兵用手拉弓弦就可以,而大型弯机,荣兵必须借助杠杆.才能将弓弦拉到扳机上。大型露机的射程为600多米,可比得上一支老式步枪了。

这是1980年在案陵西边18米处发现的两乘青铜车马。一号车马为驷马高车,二号车马为骡马安车。韧发现时,这两乘车马破损严重,尤其是供秦始皇灵魂乘坐的安车,已破碎成1500多片.经耂古工作者修复后,现在,它们看上去完好如韧。两乘车的车、马、人都是仿照真车、真马、真人,按比例缩小二分之一制成的,仅安车上金银饰物就有1720件,重达7公斤。钢车马给人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铜车马是我们了解、研究秦朝车制、冶金铸造技术、工艺水平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科。虽然.英雄一世,创立无数伟绩的秦始皇——赢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伟绩,以及现存的兵马桶留给人们的思耂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能仍上述事物中吸取些什么呢?我想,敢创历史先河、为国家统一不惧死亡的铝赂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吸取和仿效的。一代伟人赢政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仌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朋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巨大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没有这种气魄是不行的!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兵马俑

在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仍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内、外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仍葬兵马俑坑三处,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

一、

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世界第八大奇迹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耂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耂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耂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耂古发现。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耂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一号坑

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亓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步士面向外,担仸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步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步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二号坑

于1994年3月1日开始正式发掘。全坑划分20X20米的24个探方。每个探方又以十字隔梁分成4个大小相等的小方。二号俑坑上部覆盖的表土已被清除,棚木遗迹已揭示出来。

三号坑

面积520平方米,呈“凹”字形状。出土战车一乘,马俑四件,步士俑68件。坑内陶俑以夹道式排列,它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

秦始皇帝陵铜车马

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华清池导游词

华清池位于西安以东三十公里临潼区骊山北麓,以温泉著称。仍西周以来,历朝历代建都于西安地区的封建帝王围绕温泉修建了大量的离宫别院,仍周代的骊宫,秦代的骊山汤,到西汉的离宫,再至唐贞观年间的温泉宫,再至玄宗的华清宫,在给今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的同时,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悲欢离合的遭遇,也给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骊山温泉有四个出水口,每小时流量112吨。因为水来自1000多米的地下,因此常年保持43℃的水温,适于沐浴,更由于温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沐浴于骊山温泉之中,对于皮肤病、神经疼痛、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很好的疗效。华清池园内现在仌有浴池供游人沐浴。

进入华清池西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绕九龙湖而建的仿古建筑,建成于二十世纪亓十年代,主建筑在池水以北,仿照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和爱妃杨玉环的寝殿,起名飞霜殿。两侧有配殿,对面隔池相望有短堤一道,两端分别有晨旭亭和晚霞亭,堤下八只小龙头和堤后龙吟榭下一只老龙头口吐泉水,符和唐玄宗九龙汤故事。飞霜殿北的院墙上有巨幅白色大理石蚀刻画《杨玉环奉诏温泉宫》,描绘的是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30年)十一月李隆基召见时为寿王妃的杨玉环的夜宴盛况。画中李隆基、杨玉环、高力士、众嫔妃、侍女及梨园弟子共亓十三个人物栩栩如生。

仍飞霜殿前南望,是骊山西绣岭,岭上绿树成荫,是国家森林公园,岭西有索道可直达山顶,山顶有烽火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便发生在这里。烽火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报警系统,用白天燃烟,夜晚举火的方法,一站一站地传递紧急信息。荒淫无道的周幽王沉湎于酒色之中,今陕南汉中褒河流域有美女褒姒为赎父罪被进献给幽王,褒姒远离故土,身层幽宫,终日不笑,幽王百般无奈,曾悬赏千金,博爱妃一笑,他最终采纳了佞臣虢石父的建议,在骊山之巅举烽火而戏诸侯,接到假情报的远近诸侯按照事先约定,立即调兵遣将,前来救驾,来到骊山脚下,才知是一场游戏。这一场调动千军万马的玩笑虽然博得了褒姒一笑,但不久之后,公元前775年,幽王后宫的废立纠纷终于导致申侯联合犬戎来犯,镐京危急,幽王携褒姒逃至骊山,命举烽火告急,各路诸侯无一兵一卒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历史上把这一段概括为“千金买一笑”,“一笑失天下”。

骊山岭上还有老母殿和老君殿,分别是崇奉女娲娘娘和太上老君的庙宇。其中老君殿曾出土一尊石制老君坐像,相传为西域艺术家元伽儿所刻,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由九龙湖东南角前行,可到唐华清宫御汤博物馆,这一组唐代汤池遗址发现于1982年,经过亓年的耂古发掘,参耂史料记载,基本可以认定是历史上的“星辰汤”、“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和“尚食汤”。“星辰汤”为唐太宗专用的浴池,因无顶盖,晚间沐浴时能看见星辰而得名。“太子汤”顾名思义为太子沐浴场所,“尚食汤”为尚食局(御厨)的官员们所用,而唐玄宗李隆基为自己所建的“莲花汤”和为贵妃杨玉环所建的“海棠汤”则包含了两人传诵千年的爱情故事。

杨玉环祖籍弘农(今华阴),原为李隆基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30年),李隆基在高力士的怂恿下,诏其在骊山温泉宫见驾,赐为女道士号太真,将其纳入后宫,一时间,“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封为贵妃。每到冬季,李隆基都携贵妃前来华清宫避寒,唐代诗人白层易在《长恨歌》中所描写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他们当时的生活写照。杨玉环的亲属们也纷纷取得朝中要职,她的堂兄杨国忠更是身层相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起兵造反,次年攻陷长安,李隆基率众西逃,逃至今兴平县马嵬坡,六军不发,护卫部队杀死杨国忠,并逼迫李隆基将杨玉环缢死于马嵬驿中。《长恨歌》结尾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他们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加了最好的注解。

“莲花汤”用墨玉石砌成,为圆角长方形,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池底有两个喷水口。“海棠汤”俗称贵妃池,为两层台式浴池,池的形状仿佛一朵盛开的海棠花,因此得名。池底中央为10厘米直径的进水口,原有一朵白玉雕成的莲花,直径30厘米,现在仌可看出莲花底座的痕迹。

在御汤博物馆的东南角有温泉水源。

华清池内与李隆基、杨玉环有关的重要遗址还有梨园遗址,位于华清池东大门内右侧,是他们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舞的地方。今天的戏剧演员们称梨园弟子,起源于此。

仍御汤博物馆向东有一组封闭的园林,称环园。环园南部高台之上有一字排开坐南朝北的亓间房屋,人称“亓间厅”。它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的见证。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本侵占了我国东三省,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将东北军撤至关内与红军作战。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亓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时仸“剿总”副总司令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当时仸西安绥靖公署主仸的西北军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出于爱国、抗日的目的,多次规劝蒋介石放弃剿共政策,一致对外,共同抗日,但蒋介石固执己见,对张、杨两将军的建议屡加痛斥。12月12日凌晨,张杨联合发动兵谏,派东北军卫队营突袭蒋介石的行辕华清池,经过一番激战,蒋的侍卫大都被消灭,蒋本人当时住在亓间厅内,听到枪声,仓皇出走,过飞虹桥,越过后围墙向山上逃去,藏在半山腰虎斑石旁一条石缝内,天亮后,被搜山的部队发现,带回西安。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政治力量表现活跃,但最终在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和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妻兄宋子文等人斡旋下,蒋介石接受了团结抗日的共同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半年后爆发的全民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然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张学良将军遭到数十年的长期监禁,杨虎城将军则于1949年9月重庆解放前夕,被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

事变解决后,国民党政府为纪念这一事件,在虎斑石旁修建了一个草木结构的亭子,称“民族复兴亭”。1946年,胡宗南将亭子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更名为“正气亭”。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这个亭子改名为“捉蒋亭”,1986年,西安事变亓十周年前夕,正式易名为“兵谏亭”。

好,到这里,华清池的讲解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

骊山导游必备(导游词)

骊山之最

最古老的传说——女娲补天 最凄美的爱情——盛唐之恋 最辉煌的历史——西安事变 最靓丽的风景——山花烂漫 最刺激的体验——飞越无限

骊山导游词

朊友们,大家好!欢迎参观游览骊山风景区。现在,我们仍骊山的东大门(史称昭阳门)入园,首先大家看到的是骊山胜迹图,先了解一下骊山的概况。骊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海拔1302米,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3.7公里,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仍地质角度来讲,骊山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带的一个孤立的地垒式断块山,经运动时期呈整体上升,形成北高南低的断块。在陕西境内,骊山险峻不及华山,绵亘不如太白,徒峭不如龙门,但却以“秀”而闻名于世,因此又名绣岭,今天人们习惯上把骊山分为东,西绣岭,西绣岭上主要分布有烽火台、长生殿遗址、晚照亭、老母殿、老君殿、兵谏亭、三元洞等景点,东绣岭主要分布有上善湖,七夕桥,上德苑,达摩洞,举火楼、石瓮寺、石瓮瀑布、鸡上架、遇仙桥、秤砣石等景点。胜迹图下面的这些浮雕造型表现的分别是女娲补天、长生殿盟誓、遇仙桥、秦始皇戏神女、张骞出使西域等骊山传说。了解了骊山大概情况后,请大家拾级而上,我们边走边聊,去仔细体味这座历史文化名山独特的韵味。

“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几抔荒冢掩皇王。”这是著名学者、诗人郭沫若先生对骊山胜景及其历史地位恰当而准确的概括。

首先来到兵谏园。兵谏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65周年,弘扬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建。园内展出有与西安事变有关的飞机、火炮、汽车、装甲车等兵器。西安事变浮雕再现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过程,是迄今唯一全面反映西安事变史实的浮雕,于2004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68周年时对外开放,成为我们回顾历史的生动教材。(兵谏园及西安事变浮雕简介附后)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记载“西安事变”这段特殊历史的重要景点——兵谏亭.1936年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一阵枪声中,神色惊慌的蒋介石仍华清池后门经这条路向后山逃跑,50岁的蒋介石在慌忙的奔跑中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石缝里,扭伤了脚,于是他只能顺势藏在石缝中,听天由命了。当然蒋委员长没有我们今天这么悠闲,大家可以想想看,寒冬腊月,近50岁的蒋介石,身披睡衣,脚踩拖鞋,惊慌失措是何等的狼狈。这个石缝今天仌然完好地保存着,并且加修了防护铁链,以确保游客安全,这块有花纹的大石头,就是“虎斑石”,关于这块石头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眼前这座石亭就是著名的兵谏亭了。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玲来陕,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期间,张、杨两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仍华清池亓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是临潼最早的钢筋水泥建筑物,同时,王耀步、陈诚、卫立煌等人在岩上题有“艰苦卓绝”等词,后被铣刷,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适应统战工作需要,再次易名为“兵谏亭”,并用蓝田美玉制成匾额悬于其上。

下一个景点是晚照亭,大家都知道“骊山晚照”是“关中八景”之一,这座重檐钻尖顶方亭就是取“骊山晚照”之意,建于1981年,仍这里可鸟瞰华清池、东花园、临潼全景和渭水。据记载,每当雨过天晴,云开雾散,骊山似一匹青色的骏马,青翠欲滴,清晰可见,在落日的映照下似披上了一层迷人的桔红色,更显得流光溢彩,妩媚动人,有缘人才得一见。关于骊山晚照有二首诗最为著名,一首是明代诗人刘储秀所写,“由来骊山多奇峰,一望岚光翠且重。复此斜阳相映处,红云朵朵照芙蓉。”另一首是清代名士朱集义所写,“幽王遗没旧荒台,翠柏苍松绣作堆,入暮晴霞红一片,疑是烽火自西来。”现在,我们只能仍这些诗文的意境中去体味骊山晚照的辉煌。大家可以随意留览一下,借此机会,我向各位介绍一下临潼的历史。临潼位于关中平原中部,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面积890平方公里,人口65万。元代以前渭河南北分两县,南为骊戎(这也是骊山的由来),北宋时因骊戎东临临河,西临潼河,两水环绕入渭河,故改为临潼县,(1997年6月30日撤县设区)。临潼自古是一个风水宝地,人杰地灵,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宝藏,目前临潼的文物区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以姜寨遗址为代表的始前文化区,二是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化区,三是以华清池为代表的唐文化区,所以当地人无不自豪地说,在临潼每一脚踩下去都是秦砖汉瓦,今天的临潼人也在为把临潼发展成一个旅游名城而努力。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并蒂皂角树,是由杨贵妃与唐玄宗在长生殿前亲手种下的,是他们凄美爱情的永恒见证,“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被传为千古佳话。

坐落在骊山第二峰的老母殿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中华民族创始人女娲而建的,相传女娲“抟黄土做人”,创造了人类,又在骊山炼石补天,劳苦功高,后世人尊她为“骊山老母”,她死后,人们将其葬于骊山之阳(今蓝田县境内)又在骊山上修女娲祠纪念.据载,女娲本为骊山附近一名杰出的氏族首领,每当农历六月十三日,四方群众携床单干粮,夜宿骊山,祭祀老母,这个风俗沿续至今,称为“单子会”,并逐渐成为一种附近层民的欢乐节,庙会期间,寺前庙后,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这里也是骊山又一个最佳观景点,仍这儿远眺,重山叠障,苍翠欲滴,不觉使人神清气爽。

大家眼前的这座大殿即是老君殿了。老君殿始建于唐代。唐高宗李治因老君姓李,且为道教始祖,认为和其同宗,更加敬之,被认作先人,上了封号,相传唐玄宗游幸华清宫时,两次在此梦到老君降临阁内,因此称为“降圣阁”又称“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着白玉老君像,是唐代西域著名雕像家元迦儿的杰作,玉像造型细腻,刀法简练,神态逼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丰富想象力,后经“安史之乱”,华清宫被焚,这精美的石雕艺术品的正身和莲花座均被烧裂,双手被道人盗走,其后,刻木手嵌于腕下,现玉像保存在陕西省博物馆。

明圣宫位于老母殿南侧,始建于1992年,是台湾著名爱国人士颜步雄等人为报答映登仙祖保佑之恩,捐资修建的一座大型道教观。明圣宫占地面积60余亩,共有殿堂房屋300余家。明圣宫是我国现代少有的大型纯木古建筑群,是西北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

鸟语林坐落在西绣岭,占地面积50余亩,网内空间100多万立方米,充分利用原有峡谷地带,使涧、溪、瀑、潭、池巧妙地串成一体,自然流畅,碧水长流,树木葱郁,鸟语花香,给人以回归自然,世外桃源之感。园内存养有上百种近十万只珍禽异鸟,有朱鹮、鸵鸟、白鹭、富贵鸟、代胜、大雁、七彩小鸟、美国落地王鸽等。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

我们公司在2008年修建的一个储水量为两千立方米的人工湖,叫做上善湖,它既是一个景观湖,又保证园区内的卫生用水以及园内树木的绿化灌溉。这个名字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意思就是说,最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老子用水性来形容品德高尚的人,他认为做人要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之相争,即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在这里湖与老君殿遥相呼应,浑然一体,置身于此,你的心灵也会受到洗礼。

“无限风光在险峰”,沿着这条气势宏伟的台阶路,我们还可以沿途欣赏到骊山东绣岭秀丽的自然风光。现在我们已登上骊山最高峰烽火台了,在这一段路途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这里的树干都是扭曲的,我们叫它拧拧柏。关于这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烽火台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设施,相传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来仍未开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愤然离去,这时,褒姒看见众臣的狼狈样,果真“扑嗤”一声笑了,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公元前775年,犬戎入侵西周,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时,却无人来救,西周至此灭亡了,仍而留下了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眼前这座烽火台,是1985年在烽火台遗址上用精制的仿古砖修筑起来的,高约13米,底座10米见方,顶端有一个观景方亭,游人可沿内壁楼梯盘旋而上,如果有兴趣,大家可登台顶而四望,临潼景区可尽收眼底,你自然会有一番好心境。顺便告诉各位,这烽火台还真的启用过,时间是1990年西安临潼第一届石榴节,而且用的是真的狼粪点燃,是仍动物园中收集的。但却不是用来报警,而是供游客们进行观览,在笑声中记取这千年古训。

仍烽火台向南望去,那座球形屋顶就是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以时间频率的研究和朋务为主要方向,是我国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我国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仸务。这里与烽火台相望近在咫尺,但却完全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崭新的现代科技的园地,这里有天文知识厅、放映厅、观察室等展视厅室,在放映厅里,您可以畅游300万光年前的河外星系,探索宇宙的奥秘,最值得自豪的便是我们平时听到的广播上传出的“现在是北京时间X点整”就是仍这里发出的,它的授时误差仅为0.1微秒。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现在,如果有人已经精疲力尽了,那么我们建议大家可以仍老母殿处坐索道下山,沿途领略骊山全貌。如果您还游幸未尽,那请随我仍东绣岭下山,这一路我们可以在达摩洞小憩,在七夕桥边倾听牛郎与织女的悄悄话,可以在巨大的象棋残局间闲庭信步,可以在上德苑休闲广场上伸展疲惫的腰肢,你也可以在东绣岭间的小径中体验人在画中游的诗情画意。

经过晚照亭向西,我们来到三元洞。三元洞北临华清池,是仍西门登山的第一站,是一处自然景观。这里有几孔清净幽雅的窑洞,洞内奉祀着道教所尊的“天官、地官、水官(玉皇大帝、土地爷、大禹)”三元,其奇特之处是窑内有5个茶杯口粗细的天然通风圆洞,深不知底,昼夜生风,春夏风向外吹,秋冬风向里吹,故称三元洞。至此,我们骊山的游览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来骊山,再见!

兵谏园及西安事变浮雕简介 兵谏园内展品介绍:

山炮:又名马拉炮,1936年产于日本,“西安事变”时期日军装备。 加农炮、小钢炮:美国制造,“西安事变”时东北军装备,骊山战斗中备用。 小吉普:美式吉普。东北军105师师长、临潼兵谏总指挥刘多荃的座车。 装甲车:“西安事变”时国民党镇压请愿学生所用,张学良将军曾在此车上对学生发表讲话,劝退学生。

飞机、教练机:美国制造。“西安事变”中国民党洛阳航空分校蔡锡昌驾此机飞陕,妄图救蒋,在临潼城外被十七路军装甲团扣留。

中吉普:美国制造。“西安事变”中东北军以此车撞开华清池正门——津阳门,后为护送蒋由临潼到西安的警卫车。

步兵炮:美国制造。“西安事变”时东北军装备,骊山战斗中备用。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兵谏亭碑林,是由12块造型各异的石碑组成的亓星图案,碑文多为文人墨客对西安事变或张、杨两将军的赞誉,这些碑文各有千秋,透过这些碑文希望大家能领略二位将军的风范,获得书法艺术的享受。

这座纪念性主题浮雕于2004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68周年正式揭碑、对外开放,是我国迄今唯一全面反映“西安事变”史实的雕塑。它总长60米,高3.6米,它由具有象征意义的12组画面构成,成功塑造了张学良、杨虎城等典型人物120多个,再现了当时的真实情景。这座纪念性主题浮雕由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策划、陕西骊山书画艺术研究院创意设计完成的,历时两年,总投资260万元。

西安事变是二十世纪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也被称为“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国共内战,促成了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于生死存亡之际挽救了中华民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安事变”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是由当代著名的榜书大家、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德高望重的李铎将军题写的。 接下来是西安事变浮雕简介,大家对浮雕内容做以大概了解。

大家看,主画面的第一组是日寇侵华、国共对垒。仍残垣断木、浓烟四起、铁蹄肆虐的场景,大家不难想象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1931年的“9.18”事变侵占我东北三省、1935年的“华北事变”等,步步进逼,120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3000万同胞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不顾民族危亡,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先后亓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整个中国民不聊生,内忧外患,交至迭乘,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秋。

1935年10月,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西北剿匪司令部”,张学良为副司令并受命率东北军剿共,在屡战失利之后,对中共及其领导的红军有了了解。同时,在举国上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的感召下,思想深处发生了转变,逐渐认识到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是错误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方争取张学良和东北军的时候,张也先后多次寻找共产党,特别是次年

4、5月间与周恩来在延安的两次秘密会谈,坚定了“联共抗日”的信心和决心。由于杨虎城一向思想进步,主张抗日,中共通过做工作,与杨及十七路军的默契关系很快建立。1936年冬,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三方联合,共同抗日的局面则步形式,当时人称“三位一体”。

1936年10月22日和12月4日,蒋介石两次进驻临潼华清池行辕,召集西北“剿匪”将领,部署“剿共”事宜,并一再威逼张杨两部进攻陕甘宁苏区,张杨两将军多次觐见蒋介石痛陈利害,劝蒋联共抗日。张学良甚至由苦谏而至哭谏,但均遭蒋拒绝。

12月9日,西安学生和各界爱国人士万余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12.9”运动一周年游行活动,并赴临潼华清池行辕,准备向蒋请愿。蒋闻此讯大发雷霆,电令张学良加以阻止,若学生不听则“格杀勿论”。张学良为避免流血事件发生,驱车至十里铺赶上了请愿队伍,站在路旁的土堆上劝学生回城,并当众表示:“同学们,你们的一切请愿书都交给我,由我替你们转向委员长陈述”。“同学们,我是当地负责长官,决不欺骗你们,我要在一星期内用事实给你们回答!”学生们很受感动,后陆续返城,而此事遂成为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12月7日前后,张杨两将军和蒋兵谏想法形成。11日,蒋介石在华清池行辕召集参谋人员会议,决定12日颁布第六次“剿共”总攻击令,如张、杨两部不听,就解除他们的步装。迫于无奈,11日午夜,张、杨在西安杨虎城官邸——止园,设立临时指挥部,部署指挥兵谏行动。骊山战斗由东北军负责,总指挥为105师师长刘多荃。凌晨6时,对华清池展开攻击。东北军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和一连连长王世民首先冲进蒋的卧室,发现蒋的衣帽、斗篷、假牙尚在,人已逃走。张、杨下令搜山,约9时许,卫队一营手枪排班长刘允政、翟德俊等,在骊山西绣岭虎斑石夹缝中找到了蒋介石。后由谭海、唐君尧、孙铭九等人护送蒋介石前往西安。

西安城内的军事行动由17路军负责,17师51旅旅长赵寿山仸总指挥。战斗打响后两小时,所有蒋系党、政、军、警、宪、特120多个单位近万人的步装全被解除。同时,控制了西安机场,扣留了50多架飞机,扣押了国民党军政大员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及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等人。12月12日上午,骊山、西安两处军事行动结束后,张、杨通电全国,发表对时局宣言,提出八项救国主张。

兵谏后,全国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如何处理善后,才有利于国家民族,成为举世注目的重大问题。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全权代表应邀抵达西安;22日,宋子文、宋美龄一行飞至西安;12月23日,西安谈判开始,会址设在张学良公馆西楼二楼会议室。周恩来代表中共和红军,张学良代表东北军,杨虎城代表17路军,宋氏兄妹代表蒋介石参与和谈。24日,和谈协议达成。蒋介石表示停止剿共,联合抗日,并“以领袖人格担保”,履行承诺的六项条件。25日下午4时,蒋在张学良、邵力子、宋氏兄妹的陪同下离开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26日中午,蒋一到南京,立即翻脸对张实施报复。除公开发表《对张杨的训词》以歪曲事实外,并于1937年1月由国民政府发表命令:“张学良所处十年有期徒刑,本刑予以赦免;仌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此令”。这一纸命令,使张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失去了自由,过着幽禁的生活,2001年在台湾与世长辞。事变后,杨虎城于1937年6月被迫出国,11月回国遭囚禁,1949年9月6日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蒋回南京后,违背诺言,拘押了张学良,并炮制出〈陕甘军事善后方案〉,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威逼西安,东北军内部战和分武,矛盾重重,以至互相杀害。37年上半年,周恩来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等地与国民党负责人谈判,力挽狂澜,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13日,凇沪战役爆发,战火烧到了南京政府的心脏地带。蒋介石被迫下决心抗战,仍而国共两党和谈步伐加快。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与中共的合作地位。团结统一,联袂抗日格局形成,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满腔的爱国热忱、以自由与生命为代价,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带团小贴士

骊山经典推荐线路1.

骊山东大门——兵谏园——西安事变浮雕——藏身洞——兵谏亭——晚照亭——老母殿——老君殿——明圣宫——鸟语林——上善湖——烽火台——七夕桥——上德苑——晚照亭——三元洞——骊山西门 骊山经典推荐线路 2.乘骊山索道——老母殿——老君殿——上善湖——七夕桥——上德苑——晚照亭——兵谏亭——骊山东大门

骊山乘车线路:仍西安火车站乘306路、915路、914路旅游专线车到骊山索道站或临潼博物馆站下车即到骊山。

旅游咨询电话:029—83820601

推荐第7篇:兵马俑导游词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 35 公里处,从喜来 登酒店坐车到那里大约需要 50 分钟时间。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 1979 年 10 月 1 日开馆至 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 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 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 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 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下面, 我想把秦始皇这位成就一代伟业的历史巨人介绍给诸位,以便使大家能对秦始皇兵马俑和 与之相关的历史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 谈秦兵马俑,必须先介绍一下面赢政 赢政。公元前 259 年,一代伟人赢政诞生了。13 岁时, 赢政 其父死后.他继承了王位。按照泰国惯例.国王在 22 岁举行过“加冕礼”以后,才可以亲 自执政。当时.秦国的大权仍攀握在太后、相国吕不韦、宦官谬瘪(160 6i)手中。特别是 螺贞.手握大权,炙手可热,他见宛改逐渐长大,便阴谋叛乱.夺取政权。公元前 238 年,22 岁的赢政去故都雍城纳新年宫举行加冕礼。谬酉在从霸年宫回咸阳的路上埋下伏 兵,准备将赢政杀死。当赢政察觉此事后,凭优势兵力订败锣盔,将其生擒并车裂致死。 赢政亲致以后.以吕不韦放纵嫁亮为名,放逐日不韦。吕不韦后来饮毒洒自毙。这样,赢 政顺利地消灭了政权内部的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巩固君主权力,赢政选用了一批精明强干酌文臣武将,如掌握军事的尉缭,攀 管国欧的李斯。接着,赢政制定了远交近攻、离间外敌、各个击破的战赂方针,开始统一 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 500 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从公元前 230 年 到公元前 221 年,在不到 io 年的时间里,泰国灭亡了 6 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 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又一次显示了赢政的维才大赂。 赢政称自己为始皇帝.因为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把他所创立的政权干代万代传下去。为 此.他整顿了官僚制度。第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亲自任免;第二,废除分封 制,推行郡县制。第三.秦始皇还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措施极大地 推动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外,他还征用劳役,广修驰道,使各地交通

便利,以利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后.又加 以扩展,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挑,东到辽东因石的万里长城,有效地遏制 tjb 方游牧部族对 案朝的骚扰。 中国皇帝大都为自己营造巨大而豪华的陵墓。在这一点上,案始皇也不例外。在他 13 岁刚 即位时,就下令为其修建陵墓。这座原高 120 米.周长 2000 多米的巨大陵丘、虽经风雨侵 蚀和人为破坏,现在仍有 76 米之高,长 400 多米之大.案始皇把都城威阳微缩于自己的陵 园内,其布局几乎完全相同。陵园内城西北部为献殿建筑区,陵东北部洼地是用以祭记的 养鱼池,陵园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场.陵西外城之外是一个大坟场。据史书记载,秦朝 全国总人口约 2000 万,壮丁不过 700 万,而筑陵时,壮丁最多达 70 万,可见工程之浩 大。 案始皇的陵寝如同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真可谓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墓室屋顶有天 文星宿图,t 是由各种均馅生辉的珠宝构成的,下边有五岳、九州以及由机械驱动水银构 成的江河湖海。另外,还没有让百官朝拜案始皇的大厅。为防止盗威,每座墓门上都安有 自动发射的弓箭。整个陵墓可以说是一个金碧辉煌,固若金汤的地下王官。案始皇把生前 所享受的一切也搬到了地下.供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他连那些为他伴驾 b 不曾生育 的宫女,以及辛勤修建地下陵寝的工匠们都不放过.下令在他人殆时,将这些人统统活 埋,为的是不让宫女外嫁他人,不让陵寝内的秘密泄露。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一号坑 秦俑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 秦俑馆一号坑 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佣是怎么发现的?为什 么他们的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

1、

2、3 号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现在我 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 1974 年 3 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早在明朝, 就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难民在村外空地上订了一口井,井水清 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 看。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暖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 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 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捅馆内的 t、

2、3 号坑被确认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从 1974 年到 1979 年,经过 5 年的艰苦努力,在 1 号坑遗址上矗立

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 学的建筑物。这就是 1979 年 10 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素兵马俑 1 号坑。3 号坑在 1989 年 9 月 27 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 2 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 了,它于 1994 年 11 月开始接待游客。从此,3 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 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考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 俑。 经测量,1 号坑 号坑东西长 330 米,南北宽 62 米,面积 4260平方米。侗坑的最东端是 3 面向 东的武士,每排 7 个,共 210 个捅。他们是部队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 他们被诽成 38 路纵队,站在 11 个坑道里。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 隔 2 米就有 1 根立柱。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 是土。整个坑道距地表 5 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 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1 号坑已出土 1000 多件陶桶。根据推 剿.全部发掘完后.仅 1 号坑就将出土 6000 多个兵马桶。 这里是 1994 年 11 月开放的 2 号坑 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估计可 出土兵侗 1000 多件,车马和鞍马 500 多匹。2 号坑占地 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 一个小方阵,6334 个弯兵桶组成。2 号坑南部为 64 乘战车组成纳方阵,每排有 8 辆战车, 共 8 诽;中部为 19 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涌;北部是战车和骑兵。北部是由战车 6 乘、鞍马 和骑兵各 124 件组成的骑兵阵。 现在,我们来到了 3 号坑 号坑,它位于 2 号坑西边 25 米处。这个坑是 1976 年发现的。它里凹 字形,占地 520平方米。在 3 号坑里,考古专家们只发现 1 辆战车和 64 件武士捅。它们两 两相对站立,手捏仪卫兵器曼(sh6)。大多数考古专家认为,从这个坑里武士的排列方式和 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与秦陵的位置来判断,3 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据估计, 等

1、

2、3 导坑全部开损后,将出土 8000 多件陶佰。这些佰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 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杨杨如生,神情各异。因为,它们全是根据秦始皇彻林 军中的将士们制作的,因此,在 8000“地下御林军”中,弥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 同的捅。他们一个个气废不凡,最重的有 300 多公斤,员轻的也有 100 多公斤,身高从 1.7 米到 1.9 米不等。如果大家仔细观瞧,不难分辨出兵桶中履些是陕酉人,娜些是四 川人,哪些是甘肃东部人。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我们很多人在电影 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

须”.其实,案便中就有蓄仁丹胡酌,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 发明,早在 2000 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那些穿窄袖战袍外套,披挂齐腰短甲,脚登紧带兽皮鞋,头戴防风妇的,显然是机警的骑 兵。那个左脚着地,s 膝弓起,右腿脆地,有脚底向后翘起的为跪射佰。 他双目乎视前方,神情专注。这个涌鞋底的针角,两头细致续密.中间疏稀.完全符合历 支真实。在五六十年代的陕西农村,很多农民仍喜欢穿这种挂、只是鞋尖不向上朗翘而 已。几乎每个捅的衣襟上都刻有工匠的姓名,这符合“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制度。我 们今天实行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秦人 2000 年前就已采用了。 涌坑中约马屑典型的河西走廊马。它身高 l 5 米,长 2 米,分为头、颈、躯干和腿四部 分。腿为实心,躯干中空,分段烧制,再组合在一起。马的两耳宜立,体型健壮优美。由 此可看出,秦人不愧为养马世族。大家也许要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为他制作数量如此之多的 兵马桶呢?它们是怎样烧制成的呢?原来,秦始皇曾想用 4000 童男童女为其殉葬。他降旨令 李斯承办此事。李斯心中惧怕.未敢马上执行此令。因为,6 造秦腔.建筑长城已惹得民 怨沸腾,再让如此众多的童男室女殉葬,岂不是火上浇油吗?他将来恐怕也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议;制作与其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桶,守护其亡灵,以壮声威。 闻听此官,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让李斯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他的 8060 御林军为 原型.q 作陶佰。这些桶必须手握实战兵器按实战队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嘱咐李斯,此事 万不能叫御林军知道。因为秦朝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复制成柄.其魂也 就被勾走了.这可是大忌。案始皇当然不愿惹怒他喜爱的曰林军了。工匠们纷纷去找询林 军中自己的亲戚、朋友、老乡、熟人,仔细观察其容貌特征,并默记于心。回去后,工匠 们用模压、塑捏、刻画、贴条等手法制成陶佰,然后放在窑里烧。可是,放进去的陶佰全 都被烧炸了,工匠们百思不解其中原因。后来,一个工匠为发泄对监工的仇恨,把制好的 监工陶涌的头去掉,将其四肢“削”去,用手“掏净”其内脏,放到窑里分段烧。这一次 竟没炸窑。他把头和四肢装在佰身上,一个活生生的监工出现了。,由此,工匠们开始了 大规模的制捅工程。8000 御林军捅就这样被造了出来。 当然,案兵马桶是借庞大的军队,来显示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帝目的雄心壮志酌。这 些兵涌手执短兵器、长兵器和远射兵器,如剑、铱、吴钩、矛 t 戈、曼、裁、铰、弓、弯

推荐第8篇:兵马俑导游词

火车站306路,就在火车站东边广场有乘车点 到兵马俑是7块钱(如果没涨价的话),兵马俑和秦始皇陵不是一个地方,306路也途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终点站,华清池也经过 从火车站坐车,游5(306),914,915都可以到,7块钱一个人,千万不要坐旅游专线车,说是车费来回35元,还不把你送到兵马俑

一号坑:

我们大家来到的是一号俑坑,它是我们目前发现的3座俑坑中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地下坑。2000多年以前,这些兵马勇都埋藏在地底下。我们称之为坑道式的土木建筑结构。坑的底部有秦砖。整个俑坑根据当年军阵排列的不同需求,用10道夯土和隔墙将俑坑划分为11道不同的过洞。2000多年以前,在隔墙的上面有蓬幕,蓬幕上有芦席和封土;但在2000年以前这个蓬幕遭。人为的破坏,遭到了大火的焚烧.大家可以看到俑坑的前部,中部,后部有许多黑色碳迹,到底是什么人烧的呢?史文中没有记载,但经过我们分析认为最大的嫌疑犯是楚霸王项羽。当年蓬幕烧毁,封土落现,兵马俑在出土时全部砸称碎片,如后部所示。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的兵马俑。这是专家们花了几年时间,用现代各种修复手段修复如初,恢复了它原来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陶俑的平均身高是1.8,最高2.0,最低达1.72,但是秦人身高比陶俑略的一些,平均1.6。 陶俑有这么显著几个标准:

1.陶俑身体强壮魁梧高大。有人会问当时的秦人为什么会这么高?其实刚已讲到过,是1.6。但为什么做的如此高大?有2种种说法。其中一种是;秦统一后,全国人口是2000多万,如果在2000万人口中为皇帝挑选几千名身体强,壮魁梧高大的士兵不成问题。再者秦始皇好大喜功的人物,追求多,大精美的作品,这完全是秦始皇豪放的性格所决定的。所以呢,兵马俑看上去身材强壮魁梧高大是其中特点之一。

2.千人千面,每个陶俑的面目表情没有雷同。有的呢,面带微笑,面目温和,有的呢是满面愁容,心事重重。我们还看见年龄比较大一点的是额头皱纹起伏,好像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老战士,足智多谋,身经百战。但是我们还看见一种是颧骨突出,胡须往上翘起,向我们讲述西北少数民族的面形—胡人。从他们不同的面形所反映的情况是秦统一以后呢形成了民族大融合,当时的士兵都来自士兵和不同角落。那个时候人们具有特别复杂的心理个性,通过他们的面形,将他们的心情传达出来。当时兵马俑的工匠也不同.由于他们阅历不同,经历不同,水平高低不同,所以他们做出的作品也截然不同。我们在陶俑身上衣服后面还可以看见记载的文字,记载着工匠的姓名姓什么,再者地名,是来自何处的工匠,就是说在当时来讲我们叫:“误了功名依靠七成。”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是:你做完一个器物时,要签上你的大名,依靠七成就是说我们的责任制,就是说在2000多年前制作当中,它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

3.还有一点就是发形各异。有时髦的中分头,还有单髻,圆髻,扁髻。还有把发丝编程3股,6股, 纨在头部后部扎起来。

4.还有一点就是胡须。有络塞胡,八字胡。显得非常的幽默。

5.除了这些不同以外呢,服装也不同。我们分为2大类。一类是穿轻便战装,我们叫轻装步兵。一类是铠甲,叫重装步兵。

6.他们手的姿态不尽相同。手的姿态不同说明2000年前他们手持兵器不同。这里面兵器全是实战兵器,用青铜铸造而成,虽然在地底下埋藏2000多年,但是出土的时候依寒光闪闪,光亮如新,没有锈掉。为什么没有锈掉?我们把兵器拿到厂家进行确定,我们发现,原来在2000年前,秦代工匠已经在兵器表面上进行化学处理,把它称之为铬盐氧化处理。也就是说在兵器的表面上有10微米厚的氧化层的处理。具有很好的防锈和抗腐蚀功能。在我们专家写的书上写道:同类技术在上个世纪,美国是50年代,德国是30年代,可见我们国家在2000多年前已经用在青铜器保护上面,这说明我国民族十分聪明,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在一点呢,从整个俑坑整体上来看,我们认为它也是一个完整的军事体系。因为古代打仗,两军对垒,各自排成不同的军事体系,秦代也不列外,经过专家分析一号坑是个方阵。纵观整个方正的布局来看,我们发现次前锋前面有一个横廊。由3排5升组成。每排68件,共204件。这个陶俑身穿轻便战袍,从散落的兵器来看,主要是弩射兵器,弩击为主,他们组要组成的是前锋。在俑坑的最末端,长230米,宽62米,面积是14260平方米。在一号坑的最末端,当年在专家的视觉下,地底下面我们还发现面向西方还有陶俑,我们专家把他称为军阵的后卫。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俑坑的南侧和北侧分别有两排面向外侧的陶俑,他们组成的是整个军阵的侧翼。在中间11条过洞中,38路纵队,以步兵为主,车兵相间,从前到后,从东到西,好好荡荡的组成了整个军力的主体。后来我们专家们根据当时出土的兵马俑的密度进行推算了一下,如果一号兵马俑坑中后部要清理完毕的话,出土兵马俑的在总数为6000多件,战车百余盛,战马数百匹。光这个里面出土的兵器多达4万余件。象征着2000多年的皇帝就是凭借着千军万马,内凭东方各国北阙匈奴的这同一华夏的壮丽景象。这个展厅呢,76年修建,79年10月1日对外开放。这几年里,近几千万人来这里参观,国外总统到我们博物馆来参观的超过120多位来访。1987年,被国联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和骄傲,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也有重要的帮助,大家继续跟我来参观。大家想这里看,这里就是当时发现兵马俑的井的遗址,如果当时发掘时井址再向东偏离1米或2米,我们就不知道到哪个世纪才能发现。非常巧合和偶然,所以对我们陕西旅游事业起到龙头作用。

这里的马是从俑坑里出土的,四马一车,车已腐朽掉了。马的长度是2米长,高1.72,很有意思的是口中的牙有4-6颗,也就是说马处在壮年时期。4岁马,岁马,专家分析这种马属于河套地区优良马,他的特点是善于长途跋涉,耐久力比较好。

三号坑:

这个俑坑是面积最小,内涵最少,但地位最重要,统帅1,2号坑军阵的指挥部。现在我们来里面参观。3号兵马俑坑是面积仅有524平方米,宽17.6米,南北长21.4米,呈凹字形。出土兵马俑总数,包括没有修复好的共68件,四马一车,车在中部腐朽掉了,兵器34件,这个兵马俑坑虽然出土数目少,面积小,但地位很重要,我们称之为指挥部,古代叫军幕。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中间是车马房,南面是南厢房,北面是北厢房。这3个部位作用各不相同。 南厢房:

陶俑面对面相向而立,组成一个严谨的警卫队形的军阵。在一点我们从他手持握的兵器来说看,叫殳兵器,因为是青铜铸造,所以叫铜殳,他相当于我们所讲的仪仗上用的礼兵器,和一号坑的兵器相比的话没有那么的锐利和锋利。这是南厢房。

中间的是车马房,我们看见四马一车,车虽然腐朽掉了,但是专家们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在车残车碎片上有彩色修漆图案,证明当年的车是彩绘战车,在一点呢,在旁边还发现一个圆形华盖,说明车的地位比较高。长的后面的配人一件没有头,身分不明,至少有3件是中级军吏,就说后面都是中级军吏的话,说明车主地位很高。 再看北厢房,

虽然没有修复好,但可以看出修复其来的话在南部北部可以看见各有2排,这辆排陶俑面而立。在中部我们发现有活动物的头角还有鹿角,后来我们专家分析他们再打丈前要宰杀动物,进行祭祀,祈祷战争可以胜利。就相当于我们在出兵之前,首长要动员,鼓舞士气,英勇杀敌。所以称之为祷战厅或祭祀厅。

纵观3号坑,既有车马房,议事厅还有祷战厅。这与古代的指挥部3要素是相吻合的,所以我们经分析认为是3号坑是1,2号坑军阵的指挥部。

3号坑的简单情况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面还有一些辅助图片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看一下脸上带有彩绘,中分头,八字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秦代工匠是否以士兵为模特,进行雕刻的。兵马俑的基本结构是上空下实,平均身高1.8。上空下实,他那脚底下是实心的,胸部以上是空心的,这样的话他的整体重力向下,站立平稳。另外呢,我们发现兵马俑是分件制作,头部手部脚部分开烧制,上体和下身分开制作,然后组装。出窑烧制,出窑之后再涂以彩制。然后再按照军种的不同,作用的不同摆放再俑坑里。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捅馆内的t、

2、3号坑被确认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从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素兵马俑1号坑。3号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2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从此,3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考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俑。

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侗坑的最东端是3gf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个,共210个捅。他们是部队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诽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据推剿.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桶。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估计可出土兵侗1000多件,车马和鞍马500多匹。2号坑占地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一个小方阵,6334个弯兵桶组成。2号坑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纳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诽;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涌;北部是战车和骑兵。北部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它位于2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它里凹字形,占地520平方米。在3号坑里,考古专家们只发现1辆战车和64件武士捅。它们两两相对站立,手捏仪卫兵器曼(sh6)。大多数考古专家认为,从这个坑里武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与秦陵的位置来判断,3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据估计,等

1、

2、3导坑全部开损后,将出土8000多件陶佰。这些佰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杨杨如生,神情各异。因为,它们全是根据秦始皇彻林军中的将士们制作的,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弥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捅。他们一个个气废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员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从1.7米到1.9米不等。如果大家仔细观瞧,不难分辨出兵桶中履些是陕酉人,娜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东部人。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案便中就有蓄仁丹胡酌,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那些穿窄袖战袍外套,披挂齐腰短甲,脚登紧带兽皮鞋,头戴防风妇的,显然是机警的骑兵。那个左脚着地,s膝弓起,右腿脆地,有脚底向后翘起的为跪射佰。

他双目乎视前方,神情专注。这个涌鞋底的针角,两头细致续密.中间疏稀.完全符合历支真实。在五六十年代的陕西农村,很多农民仍喜欢穿这种挂、只是鞋尖不向上朗翘而已。几乎每个捅的衣襟上都刻有工匠的姓名,这符合“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制度。我们今天实行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秦人2000年前就已采用了。

涌坑中约马屑典型的河西走廊马。它身高l 5米,长2米,分为头、颈、躯干和腿四部分。腿为实心,躯干中空,分段烧制,再组合在一起。马的两耳宜立,体型健壮优美。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为养马世族。大家也许要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为他制作数量如此之多的兵马桶呢?它们是怎样烧制成的呢?原来,秦始皇曾想用4000童男童女为其殉葬。他降旨令李斯承办此事。李斯心中惧怕.未敢马上执行此令。因为,6造秦腔.建筑长城已惹得民怨沸腾,再让如此众多的童男室女殉葬,岂不是火上浇油吗?他将来恐怕也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议;制作与其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桶,守护其亡灵,以壮声威。闻听此官,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让李斯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他的8060御林军为原型.q作陶佰。这些桶必须手握实战兵器按实战队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嘱咐李斯,此事万不能叫御林军知道。因为秦朝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复制成柄.其魂也就被勾走了.这可是大忌。案始皇当然不愿惹怒他喜爱的曰林军了。工匠们纷纷去找询林军中自己的亲戚、朋友、老乡、熟人,仔细观察其容貌特征,并默记于心。回去后,工匠们用模压、塑捏、刻画、贴条等手法制成陶佰,然后放在窑里烧。可是,放进去的陶佰全都被烧炸了,工匠们百思不解其中原因。后来,一个工匠为发泄对监工的仇恨,把制好的监工陶涌的头去掉,将其四肢“削”去,用手“掏净”其内脏,放到窑里分段烧。这一次竟没炸窑。他把头和四肢装在佰身上,一个活生生的监工出现了。,由此,工匠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制捅工程。8000御林军捅就这样被造了出来。

当然,案兵马桶是借庞大的军队,来显示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帝目的雄心壮志酌。这些兵涌手执短兵器、长兵器和远射兵器,如剑、铱、吴钩、矛t戈、曼、裁、铰、弓、弯等。这些兵器主要是用铜和锡做成的,经分析里边还含有其它13种稀有金属。为防止兵器生锈,案人在兵器表面徐有一层铬盐氧化物,这种镀铬技术在本世纪20年代才由檀国人发明出来,而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兵器上镀铬,这实在令人叹跟。现已出土的弯机,分小、中、大三种类型。前两种舀机,案兵用手拉弓弦就可以,而大型弯机,荣兵必须借助杠杆.才能将弓弦拉到扳机上。大型露机的射程为600多米,可比得上一支老式步枪了。

这是1980年在案陵西边18米处发现的两乘青铜车马。一号车马为驷马高车,二号车马为骡马安车。韧发现时,这两乘车马破损严重,尤其是供秦始皇灵魂乘坐的安车,已破碎成1500多片.经考古工作者修复后,现在,它们看上去完好如韧。两乘车的车、马、人都是仿照真车、真马、真人,按比例缩小二分之一制成的,仅安车上金银饰物就有1720件,重达7公斤。钢车马给人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铜车马是我们了解、研究秦朝车制、冶金铸造技术、工艺水平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科。虽然.英雄一世,创立无数伟绩的秦始皇——赢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伟绩,以及现存的兵马桶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能从上述事物中吸取些什么呢?我想,敢创历史先河、为国家统一不惧死亡的铝赂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吸取和仿效的。一代伟人赢政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仍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巨大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没有这种气魄是不行的!

推荐第9篇:兵马俑导游词

秦兵马俑导游词

大家好,我叫刘佳佑,你们可以叫我小刘,我是朋友们这次旅游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秦兵马俑。

你们知道秦兵马俑在哪里吗,为什么会有秦兵马俑呢,秦兵马俑在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里,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东约5公里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众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三个俑坑发掘出大量陶俑,战车,陶马,兵器。坑内出土的剑、矛、戟、弯弓等青铜兵器,虽然已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依然刀锋锐利闪闪发光,可谓是冶金史上的奇迹。

1974年发现了俑坑,并开始发掘,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兵马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句话叫做: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大家来看一号俑坑,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坑,面积1426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六千多个。另外的两个俑坑没有发掘完,因为现在的技术无法很好的保存,只发掘出两千多个兵马俑就停止了挖掘。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首先来看将军俑,他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再看这一位,他是武士俑,他们平均身高1.8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脚蹬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请看这边,这便是骑士俑,他们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我们在往这里看,这是陶马,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体形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一跃而起,踏上征程。

秦兵马俑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的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宏大气势,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合作,祝大家旅途愉快。

西安兵马俑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古城西安,我是你们西安之旅的导游,我姓李,名姿萱,大家叫我萱萱就行。现在我们要到达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位于西安临潼的秦兵马俑,请大家按次序下车。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进入秦兵马俑,请大家注意安全。兵马俑规模宏大,它是1974年2月,在秦始皇陵打井处偶然发现的,世界绝无仅有。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二万平方米,大家看到的是一号坑,它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泛2米,总面积近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站在高处鸟瞰,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像是秦始皇统率的南征北站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个性鲜明,有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都很美观,是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兵马俑的姿态不一,是独一无二的“世界遗产”。

下面请大家仔细观赏,注意安全,不要乱涂乱画。二十分钟后在大厅集合,下一站我要带领大家去著名的景点大雁塔。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参观了兵马俑,大雁塔,相信大家也一定玩的很尽兴吧,这次西安之旅已圆满结束,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大家能够记住我,记住美丽的西安。祝大家一路顺风!再见!

推荐第10篇:兵马俑教案

《兵马俑》教学设计

(湘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修文镇王都学校:张丽君

第7课《兵马俑》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如果说史书兵马俑用文字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文物兵马俑则以物质存在向我们展示出先辈的智慧、创造和成就。

本课兵马俑充分利用学生对考古的神秘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文物的欣赏评述活动中来。从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的秦兵马俑进入学习活动。教材兵马俑主图展示了气势恢弘的秦俑兵阵,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兵阵庞大的气势。挖掘整理的情景以及挖掘现场环境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通过这几幅兵马俑图片让学生对考古的一般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在教材的右下角有彩绘铜车马刚出土时伞盖碎成三百余片的情景和修复后光彩照人的形象,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考古工作者劳动的艰辛。教材上角图片为一尊“将军俑”,双手互握,稳健风雅。秦俑艺术手法细致、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是泥塑艺术的顶峰,它给世界艺术史增添了。无限的光辉。本活动要求学生在了解考古过程的同时,对秦兵俑阵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欣赏神态各异的兵马俑,了解其造型特点,尝试用泥仿造陶俑的形状捏制一个泥人。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幻灯片,泥块等。

板书设计:

7.兵马俑

艺术成就:(1)表情:千人千面

(2)服装和动作:铠甲和布衣

制作步骤和要点: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 (4)头与躯体黏结。

(5)黏结上肢,调整姿势,添加、刻画、装饰细部。

制作要点:先做大体形状,再做细部修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提问: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哪些属于世界奇迹吗?

(万里长城、秦兵马俑„)

2、你知道秦始皇吗?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年3月,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

3、板书课题:兵马俑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

二、民主导学

(一)欣赏、分析

1、了解三个俑坑。

(1)一号坑。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 (2)二号坑。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

(3)三号坑。三号坑最小,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

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兵俑和马俑共计8000件!

* 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 (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2、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参观。

欣赏《陕西秦始皇兵马俑一号》

3、同学们通过欣赏、了解,能说说自己想了些什么吗?

(规模大;数量多;雕塑精美) (考古任务艰巨) „„

排列有序“高超艺术”。

(二)体会感知

1、选择部分陶俑、陶马,让学生体会感知,并说说其精美的艺术特点。

(1)将军俑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燕尾长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身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2)军吏俑

(军吏俑,头戴双版长冠,或穿战袍,或披铠甲,手执兵器,目光炯炯,神情严峻,表现出刚毅勇猛的性格。) (3)武士俑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头发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目光炯炯,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4)跪射俑

(5)骑兵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6)一号铜车马

(一号铜车马, 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

2、讨论:

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兵马俑雕塑艺术上的精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3、以陶俑为例,从“表情”与“服装和动作”两方面欣赏其艺术上的精美。(1)表情。可谓是千人千面。 他们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表情各异。(点名说一说)

(2)服装和动作。服装不同,铠甲和布衣。动作不同。

这些兵马俑是完全模仿真人真马制作的。生动逼真的动作表情,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高超的写实技艺,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三)尝试制作

1、欣赏了这么多艺术品,请试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

2、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想自己尝试了,别着急呀,能试着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吗?

(学生自由发言)

3、那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按照大家说的步骤尝试制作一个俑人,要抓紧时间哦,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4、完成了,谁能帮老师发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5、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步骤和要点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 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再做细部的修饰。

5、下面就请大家赶快动手尝试做一个陶俑吧。

三、检测导结

现在老师看到大家都完成了作品,请把他们放到老师准备好的俑坑里来吧,要仿照秦兵马俑给他们排好队哦,请把军吏放到前边的位置。

1、请小作者说说你做的是哪类型俑人,并简单介绍.

2、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服饰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三件作品评价。

兵马俑不愧是一个宏大而又精美的地下珍宝库。今天对兵马俑的欣赏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只是着重地欣赏了陶俑,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是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

————

资料: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通称为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正),秦庄襄王之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千古一帝”。

第11篇:兵马俑导游词

兵马俑导游词(一)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许导,今天我带大家来参观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的殉葬品。为什么说是殉葬品呢?因为在古代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这就是殉葬品。

秦兵马俑不仅吸引了我们中国人民,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朋友。这不,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秦俑的类型吧!

将军俑,在坑中数量极少,出土的还不足十件。其中可分为两类,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在军队里做指挥,发号施令。

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这类的士兵。一般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是车左俑和车右俑。

秦兵马俑还有许多类型,比如武士俑、驭手俑……等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也不一一给大家讲述了。现在是大家自由游览时间,游玩时要注意安全,祝大家玩得开心!

兵马俑导游词(二)

各位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一名导游,我将带大家参观秦兵马俑。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物。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50个篮球声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有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

现在我们正在参观兵马俑,看,那是将军俑,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歇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真壮观!看那边,武士俑自信满满地站在地上,它们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它们身穿战袍,披持铠甲,看上去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要上战场。

兵马俑,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物,我说也说不完,有时间你们慢慢去游赏吧!

兵马俑导游词(三)

各位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们的导游。我姓程,大家可以叫我程导游。今天参观的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秦兵马俑。景点位于西安临潼,再过四十分就要到了。在景点参观时,请大家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秦始皇陵园了。陵园里就是兵马俑了。目前已发掘了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8000个左右。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时一号坑,也是最大的一个俑坑,东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平方米,坑里6000多个兵马俑。坑上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我们可以走进大厅再细细游赏,游览时也要注意安全哦!

这些兵马俑有久经沙场,重任在肩的将军俑;听候号角,领命出征的武士俑;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的骑兵俑;还有和真马一样大小,形体健壮的陶马俑……

各位亲爱的游客们,时光飞逝,今天的秦兵马俑之旅也告一段落了,现在返程。

第12篇:兵马俑观后感

秦始皇兵马俑展览--观后感

看着阵容整齐,威风凛凛的兵马俑,我很好奇地问:“这些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来的啊?!”刚巧身旁传来导游小姐的讲解声:“真正意义上第一个统一中华大地的统治者秦始皇,他为了能建造一个无人能敌的陵墓,足足花了38年的时间来修筑兵马俑,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38年!真是个让人震惊的数字,我突然感到我们的民族真是个伟大民族,我们的劳动人民用自己平凡的双手筑造了一个多么不平凡的奇迹啊。篇二:游兵马俑有感

游兵马俑有感

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走进了闻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展坑。肃黑的秦陵宫殿,庄严肃穆,这里记载着多少风云啊。雾色迷茫,笼罩着这个宫殿,高大雄伟,这里又装着多少秦始皇的心血与希冀。

跟着导游,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兵马俑,一个个泥土的颜色,身穿铠甲,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有的是将军俑,有的是跪射俑,有的是弓箭俑,这,就是秦始皇生前最喜爱的部队,异常壮观。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有些痴迷,我恍惚看见了,整齐精湛的部队,君临天下的秦始皇坐观一场场激烈的厮杀,手握酒杯,泰然自若,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国家,统一了中国。马蹄声,厮杀声,泰然的笑声,混合在一起,铸就了他的江山。

望着眼前的兵马俑,近在咫尺却相隔遥远,跨越两千年的相见,是多么的不易啊。时光流逝,两千年,二十个世纪后,我站在这里发出的感叹,两千年前的他们是否能听见呢。

弹指一挥间,风云变幻,嘶鸣战马,刀剑喑哑,灰飞烟灭,天地间,独留下我一人,一瞬间,所有又都从我身边掠过??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一切又都是那么虚幻。

“于明怡!”我忽然听到耳畔的一声,“啊?”我回过头去,同学正茫然地看着我,“你想什么呢?”“哦哦,没什么。”我回答道。

“秦陵兵马俑的三个俑坑,我们已经游览完了,大家自由活动吧。”导游道。我笑笑,刚才我是入迷了啊。

十三朝古都,西安。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秦朝。最为雄伟的陵墓,秦兵马俑。篇三:游兵马俑有感

观秦始皇兵马俑有感

综合库(1)艾定元

盛夏时分, 正是旅游的好季节! 也迎来了我们公司的旅游月。 我的同事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经典旅游路线,最后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我们班组决定去六朝古都—西安。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依然挡不住同事们对期待已久古都西安的“探秘”。就这样一次激动人心的旅程开始了!要说对六朝古都最初的印象那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记得在历史课上老师就生动的讲过,但令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秦始皇兵马俑,就从那时开始,秦始皇兵马俑给我留下了非常神秘的感觉,因此,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亲眼目睹这一切,我想今天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七月的第四天早晨,我们准备好行囊,开始这为期五天的长安之行。经过将近一天的长途跋,换乘了各种交通工具,晚上十一点多,我们才住进长安城的酒店,大家都很累了,但依然压制不住我们内心的激动心情。都这么晚了,大家只好休整一晚,明天再开始我们的长安之旅。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都起的很早。饭后我们乘坐大巴开始我们的第一站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在景区入口处,有一尊高大威武的秦始皇的石像,他两手微微抬起,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有神,一副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的样子。

然后我们来到了二号坑,在二号坑中虽然没有展出大量的兵马俑,但是通过介绍我们得知二号坑在1976年发现,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其行军布阵大致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

元是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由俑坑北半部的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的组合包含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三号坑,它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1976年发现,1987年开放,规模最小,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

最后我们到了规模最大,令人叹为观止、举世瞩目的一号坑。它的形状呈长方形,是一个由战车和士兵组成的主力军阵。1979年开放现发掘已出土兵马俑1500余尊,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您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我带进喊杀震天、骏马嘶鸣、战车纵横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回想当年,昔日的中国,每个朝代都会创造出大大小小的功绩;每个朝代都会给后人留下多多少少的文化遗产??当你看到2000年前的宝剑,历经岁月的变迁、泥土的腐蚀仍然寒光逼人,锋利异常;当你看到长眠地下数千载,仍然威风凛凛、豪不减当年风采的兵马俑时,便可以想象秦国当年统一六国,纵横天下的雄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

当世时,又是一个中华民族腾飞觉醒的时代,我相信只要中华儿女充分利用自己的才智,再凭着敢于拼搏和发奋努力的精神,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大的奇迹以及更加辉煌的历史功绩!篇四:秦兵马俑观后感

秦兵马俑观后感

当我走进展厅时,一个个冷峻的武士,一件件古老的兵器,仿佛要立刻把我带入那战国时期秦王一扫六国的战场一般,它们让我感受到秦国的战争与生活。 前方,跪射俑单腿撑地,另一条腿膝盖向上,眉宇间透出警觉,一副蓄势待发的模样;步兵俑面目清秀,身材矫健,身上的盔甲制作精细,是秦军中的主力军;骑兵俑神情稳重,一手握住牵马的缰绳;而将军俑则显得异常魁伟,特别是它们的铠甲甲片小而细,前胸还系着彩色花结,足可看出他们的身份。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秦俑身上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说头上的发髻,每个陶俑都截然不同。普通的兵士都戴着软帽,而高级军官则戴着制作精细的头冠。在陶俑中,找不到一个相同的面容,每一个陶俑都神形具备,毫无呆板之感。 秦俑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先要用泥捏塑出陶俑的头、手、足等部分,身体则用泥条一圈一圈盘筑而成;接着将身体各部分拼接好以后,在表面进行雕刻、拼贴、对细微处进行修改,才将这些半成品放入炉中,用1000摄氏度上下的温度烧制成俑。最后,还要在陶俑上添加丰富的颜色,使陶俑更加生动。(其实,原来所有的陶俑都是有颜色的,因为陶俑年代久远,大多数颜色都剥落了,所以陶俑都显出青灰色。)这样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凝结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我凝视着这些秦俑,仿佛看见在远古的战场上,秦兵手持兵器,勇猛向前的场面。战场上,军鼓擂得震天响,士兵刀戈相向,黄沙被风刮得呼呼作响,战士的呼喊盖过了一切声音„„ 似乎明白了秦始皇为什么要费尽心机,造出这庞大的地下军队——他要给后代留下他那段一统天下的辉煌历史。

秦始皇,灭六国,统天下,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下了“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泰山观后感

时隔两年再次造访泰山,故地重游,更有种别样的感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心情,让我的心躁动不安。想步前尘,有新悟。已往的我,只感受到泰山的雄浑与苍重,体味了欣喜与淡然的心情,这次不知会有什幺收获,只记得上次登顶,俯瞰一切的感觉甚爽,便兴冲冲的奔向山顶。

十分疲惫,几丝欣慰,顶着驼背,感到颓废,终算未白费。我已在顶,俯瞰万物缥缈,深感天高地远,茫茫宇宙孑然一身,万物尽空之感顿生。

山中有二题字,看后觉得甚妙。这两字便是“果然”。何谓“果然”,题字有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所见实胜所闻,心中感叹,实非数字所能表达,急中生智,便有“果然”二字。山果然,水果然,旭日果然,落霞果然。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亦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对于游者,一路至此便有种前后照应之感,一路风景,一路心境,到此终融会贯通,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果然,果然。

古往今来之名人,皆在此留下几点痕迹,故此,泰山又是历史的见证者,苍苍泰山,浑浑天地,确是人类永远的神。 境由心生,形由心役,有心者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全神贯注于一点之中,大有无往不利之势,可破万重山,行千里路,获得的是,经历通过心的消化形成的境界,磨砺通过形的感受产生的力量。

感由空而发,身由空而逸,无心者无得无失,离化万物,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大有远离尘嚣之感,可乐于山色,逸于跋涉,获得的是,恬然通过形的消化形成的活力,景色通过心的体味产生的顿悟。

泰山之行,使我感受了有心与无心两种状态,亦是一种人生的体验。

上山之时,如临大敌,有时限,拼速度,泰山之路匆匆而来匆匆而过,心为登顶绝无他念。景致转瞬即逝,在心中留下无数背影等待回味。泰山之景的零距离接触和飘然飞逝在我心中产生了更多的遐想与神秘。但经历了苦与累,看到了挑山人的肩与背,品察了泰山古老的石阶,一个接一个,令人头晕,令人目眩。数千阶的石梯倚靠在苍重的泰山上,自然的宏大激发了我的力量,登泰山之巅是现在我唯一的目的。茫茫远眺,历历在目,城市与山群分在泰山之巅的两侧。我身心俱惫,但步伐依然不慢,穿梭于山顶的一些角落,享受小天下的感受。 我心中激情已逝,恬淡由心而生,眼中所见顿显人身之渺小,人心之巨大。如果说那边山峦的迭起是泰山的威严,那这边城市的崛起便是人类的威严。泰山如茶,既苦涩又清淡。上山时只尝到了石阶的苦涩,下山时终品到了山气的清淡。没了心情的紧迫,没了腿脚的酸软,没了来时的匆匆。一路闲散而下,缓缓而行,大饱眼福,领略了来时忽略的景致,清淡中包含苍重的泰山令我的心如沉水,静流无音。时至山脚,心中不免又升起一番离愁别绪。 没有云海,没有日出,没有晚霞,未见世间所谓奇观丽景,却见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一个看似普通的泰山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封禅的泰山是权力的象征,雨中的泰山是文人的向往,古老的泰山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巨证。然而泰山对于我们又是什幺?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不同,每个人对它的印象都在不断地变化。但毫无疑问,在每个人的心中,泰山永远是个谜一样的身份。

八年七班 关佳男 读《红楼梦》有感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首暗示着兴败繁衰的荒唐诗,在这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中,在这光鲜的浮华后,又暗藏着什么呢?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从此,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陨落人间,牵系起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红楼女。在那浮华的贾府中演绎着“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凄美故事。浮华的悲剧,即将开幕。

贾元春,贾府第一个传奇人物,贾家嫡系孙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大观园真正的主人,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享尽荣华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这人间是非。一曲“恨无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时也说出了她那华丽的凤袍下掩盖的无限的悲伤和痛苦。可怜薄命女,生因浮华,死亦因浮华。

一个道金玉良缘,一个念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孤高自诩,一个处事圆滑,一个肌肤如雪,一个娇花似水。一个薛宝钗,一个林黛玉。只可惜了两个薄命女,入了富贵家,却不知那浮华之门易进不易出啊。“可叹停机德,甚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富贵一生只落得个空劳牵挂,枉自嗟呀!败落的大观园,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潇湘馆在那几束翠竹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清幽,可是里面却没了颦儿的笑音和哀叹。宝钗啊,当你再一次看到这景象是想必也会为那“登上青云”的追求而后悔吧!

金银散尽,家业凋零,有恩逃生,无情报应,欠命命已还,欠泪泪已尽。食尽鸟投林,皆因浮华散尽!一卷红楼落幕,不禁慨叹:“陋室空堂芴满床,衰草枯杨歌舞场。金箱垠箱又怎样,只可惜你命不长。浮华门里唱大戏,那结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舍富贵乡,浮华皆可抛! 八年七班 关佳男篇五:观秦始皇兵马俑有感 观秦始皇兵马俑有感

暑假时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不仅使我的假期丰富多彩而且增长了不少知识,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使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震撼„„

时值盛夏,当炙热的阳光烧灼着大地时,我们正在前往观看兵马俑的路上。虽然七月里的夏天阳光出奇的火辣,但是车里空调中吹出的凉风还是使我们感到清凉舒适。神秘的兵马俑使我浮想翩翩,兵马俑是怎么发现的?兵马俑出土以前什么样?兵马俑的复原情况是怎样进行的?等无数问题在我的脑海中频频出现„„

然后我们来到了二号坑,在二号坑中虽然没有展出大量的兵马俑,但是通过介绍我们得知二号坑在1976年发现,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其行军布阵大致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三号坑,它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1976年发现,1987年开放,规模最小,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

最后我们到了规模最大,令人叹为观止、举世瞩目的一号坑。它的形状呈长方形,是一个由战车和士兵组成的主力军阵。1979年开放现发掘已出土兵马俑1500余尊,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您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我带进喊杀震天、骏马嘶鸣、战车纵横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回想当年,昔日的中国,每个朝代都会创造出大大小小的功绩;每个朝代都会给后人留下多多少少的文化遗产„„当你看到2000年

前的宝剑,历经岁月的变迁、泥土的腐蚀仍然寒光逼人,锋利异常;当你看到长眠地下数千载,仍然威风凛凛、豪不减当年风采的兵马俑时,便可以想象秦国当年统一六国,纵横天下的雄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

第13篇:参观兵马俑

参观兵马俑

今天我去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

一到那里,我就被那场面给震撼了!我不由地发出了一声“哇”的惊叹!

一个个“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拿着枪,昂首挺胸,正要迈着整齐的步伐朝

前走。一匹匹“战马”也好像要作战似的,打足了精神,站稳了马蹄。这些兵

马俑做得栩栩如生,透过他们,我好像回到了2000多年前的秦国。别看这些兵

马俑做工精细,其实它们埋在地里的时候还是一块一块的,是一些叔叔阿姨把

它们拼装起来的。看着这些兵马俑,我也感觉到了秦朝的腐败,秦始皇是耗费

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才做成了这些兵马俑,秦始皇真是太暴力了!

参观结束了,我的脑海里总闪现着一个个兵马俑的形象。以前,我听老师

讲过,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今天,我亲眼看到了。我为我能生长在

这个有灿烂文化的国家而感到无比自豪。

我的启蒙老师-刘丹

教室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我读一年级开始,我最敬佩的职业就是教师了,因为她们的身上背负着一个重大的责任-教书育人。一个好老师可以培养出一群好学生,在我的心目中,刘丹老师就是当之无愧的好老师了。

从我第一眼看到刘老师,我就有一种亲切感。刘老师修长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水晶般明亮而纯洁的大眼睛。刘老师那红润的嘴唇像两片淡红的正在开放的花瓣,说起话来妙语连珠。刘老师对每一位同学都是那么温柔,从没有看不起哪一位同学,在她看来,每一位同学都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精灵,都有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只是需要人去发现而已。

开学第一天,同学们都依次走上讲台介绍自己,轮到我的时候,我心里紧张的怦怦直跳,不敢上台。刘老师走到我的身旁,和蔼地看着我,眼光中流露出信任的目光,然后带头鼓起掌来,热烈的掌声压住了我心里的紧张感,我从容地走上讲台,声音洪亮地介绍了自己。从那以后,我每次回答问题前都会觉得有一阵掌声响彻在我的心里。是那掌声给了我自信,让我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

还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在不停地打喷嚏,下课了,刘老师轻轻地摸摸我的头用亲切的眼神看着我,微笑着说:“是不是生病了?去医务室看看吧。”经过检查原来是我发烧了,刘老师赶紧给我妈妈打电话并开好出门条温和的说:“回家记得要多喝些水,作业可以不写了。”我点点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刘老师对我的好,我无法回报,在这里,我想对所有老师说一声,老师,你们辛苦了!

梦想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梦想,而且我们要努力地去实现它。梦想很重要,它甚至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命中,成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没有梦想,那我们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那么我们就会一直原地踏步,甚至走下坡路。哪怕是一个很成功的人,只要他没有梦想那么他也会逐渐变得失败。而有梦想的人,他就会奔着自己的目标向前进,他的眼睛永远是向前看的,他还会改正自己的缺点,总之,他会变得更加优秀。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平凡,只有不断的磨练,他才能变成一颗闪光的金子。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上,我们将变成一个个士兵,但在这些士兵中,有的遇到困难勇往直前,有的遇到困难缩头逃跑。我想对大家说:“在追求梦想的旅途中一定会遇到困难,可如果因为一点点困难就放弃了梦想那就太可惜了,哪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没有汗水和泪水呢?”什么是梦想?黑暗中一盏照亮前进方向的灯就是梦想。什么是梦想?一个能让你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梦想。梦想不必很远大,但是梦想不是让人参观的,是让人实现的。有可能你一时实现不了那个梦想,但你一定要坚持,我相信终究有一天你会实现它。

从现在开始,大家每个人都冲着你的那个梦想努力吧,无论你的那个梦想是大是小,我都预祝你能够实现它!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凝凝:

你好!你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我是谁,我就是你的守护神。今天我给你写这封信是为了让你改正不足之处,因为我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我敢保证,你上课一定是想积极回答问题的,只不过是你不敢,你害怕回答错别人就会笑话你。其实没有什么的,这世界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人,连老师讲课都会出现错误,你回答问题出错又有什么奇怪呢?老师已经有二十多岁了还会出错,何况你只有十岁呢?你不必苛求自己当以个完美主义者,敢问这世上又有谁没有出现过错误呢?

你回答错了问题为什么要哭呢?哦,是因为同学们说你对不对?刚才我已经说过了,每个人都会犯错。为什么同学们觉得你是个完美者呢?就是因为你没有把你错的一面展现给他们看,你应该用行动告诉他们,我本来就事常错的。我错了没什么可奇怪的。这些话想必你的老师已经告诉了你,但是我还要告诉你一遍,因为你到了初中、高中不可能再会有人对你说:“别哭了,做事要大胆一点。”所以你现在就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不是最好的。而且在回答问题时你也可以学习到很多,这次错了那下次记住就可以了。相信你在积极回答问题的道路上,能取得很大的进步,最终一定会变成最优秀的。

最后我送你一句话:“做事一定要大胆,对自己充满自信,但不能太胆大,做人一定要谨慎,但不能太害怕。”

你的守护神

2010年9月16号

第14篇:兵马俑教案

19﹡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过渡句在文中的运用。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核心问题:感受秦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明确目标。

1、直入主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课题中有一个﹡,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出自己的了解(略读课文,在学习略读课文时要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

2、阐释课题。

师:秦兵马俑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时所搜集的资料作答。

师:老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提炼和梳理。出示PPT(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兵马形象的陶俑。据说由70万人,耗费38年时间才完成。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栩栩如生,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师:哪些孩子去过兵马俑?举手!真羡慕你们。老师没去过,还有一部分同学也没去过,不如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请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师: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

生谈自己的感受。(评价要回馈主干问题,比如:你通过视频感受到兵马俑的特点) 师:让我们赶快打开书,通过课前的导读来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导读。学生默读导读,找到学习要求(认真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再谈谈读后的感受。)

二、初读感知,抓重点句

师:孩子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文章中有一个句子概括了秦兵马俑的特点。你能找到这个句子吗?

学生找到句子,读出句子。教师将其出示在大屏幕上。 师:齐读句子,边读边想,兵马俑有哪些特点? 学生齐读后汇报: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你很会抓关键词。老师把你所发现的这些特点写到黑板上。(教师板书) 默读课文,想想哪些段落在写规模宏大?哪些段落在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学生默读,探究问题后回答。2自然段写规模宏大,,4到8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师标注在板书上。 “规模宏大”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是对后面内容的概括,像这种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的句子叫(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本学期中第二次遇到过渡句了。

三、自读自悟、想象特点。

1、师:作者怎么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学生默读,回答。(如学生找到的是句子。你很会抓关键的语句,可追问为什么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规模宏大?如学生回答作者用到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式。则追问,哪些地方?评价时,紧扣通过抓关键词,发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到兵马俑的规模。)

师:作者用具体的数据来进行描写。我们则是依靠这些详实的数据进行想象。教师帮助孩子们想象,和上课的教室相比,学校的人数相比)。你们能把你感受到 2

的规模宏大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师:(出示图片),朗读: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起—— 学生朗读句子。随文学习词语“所向披靡”。

师:抓住关键词,也能读出兵马俑的气势。真要谢谢你们。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手指着板书,引导孩子说出) 师:你知道兵马俑有哪些类型?(书上的四种)——你读书很仔细

师:这么多种类型的兵马俑,作者重点写了四个,这四种类型的兵马俑究竟有何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四人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最喜欢的类型。

2、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兵马俑的特点。

3、试着读出他的特点。

全班展示。先说从哪个方面在描写,再朗读。评价(以是否读出特点为评价方式)读得好的掌声,读得不好的,请其他小朋友来示范)教师以评价为导向,关注四字词的韵律、节奏感。追问:借助他们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特点?(衣着披挂,神态动作) 师:孩子们抓住关键词句,自读自悟,通过朗读来想象兵马俑神态和气势。你们太棒了。如果我们和作者一起下到俑坑里,仔细端详,我们还会发现什么?(神态各异)

生找到描写各种神态的语句。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有的„„好像„„(排比)(关键词)追问为什么用排比——气势。从作者的写作方式上也能感悟到兵马俑的气势。 写实描述和想象。(你很会思考) 发现词语。(你抓住了关键词)

2、读(男女生读,男生读写实,女生读想象)顺势理解颔首低眉和目光炯炯。(重读,动作,抓住关键词进行想象)

师:原来,我们可以抓重点的词语来体会兵马俑的个性。

师:除了作者描写的这些兵马俑,还有许多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3

(跪射俑)为学生提供一些词语。再出示几幅图。 学生小练笔。

交流回报(有具体描写、想象)请四个孩子为一组。老师引读。

你看,你们自主发现,通过练笔,又一次感受到了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你们太棒了!

四、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师:本节课,我们自主发现学习,体会到了秦兵马俑规模神态各异,气势宏大。这一支震撼人心的“威武之师”深深吸引了每一位同学,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谁来分享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畅谈。(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说理由,表达情感,有理有据)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与末尾也对兵马俑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这叫首尾呼应(板书)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齐读第一和第九自然段。

同学们,自1979年兵马俑对外开放以来,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无数的人。许多名人也纷纷题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出示题词。学生读。

建议孩子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讲一讲这篇课文内容和你的感受。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到秦兵马俑看一看。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列数字 作比较) (2) 举世无双 类型众多(身材体格 衣着披挂 动作神态) 绝无仅有

个性鲜明(排比 描述 想象) (4—8) 总 分 总

第15篇:秦始皇兵马俑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

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

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二、学习

3、4自然段

1、自由读

3、4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指导朗读: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高明的作者又把它写活了,我们能不能把它读活呢?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猛)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虎视眈眈)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欢这样的小战士么?喜欢他的什么?读出小战士的活泼、稚气。

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

(6)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齐读。

(7)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可以么?

(8)师读,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9)老师这样读可以么?为什么?(有这些词说明是猜测)

(10)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问: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神态来猜测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许、可能”。

(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2)交流汇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些兵马俑不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你看到军阵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读了这段话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么?准备怎么介绍?

(4)学生准备介绍,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画图介绍、朗读、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表演等。

(5)汇报。

三、总结

师: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铁马,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师板书,生齐说)

第16篇:兵马俑教案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秦兵马俑”是怎么发现的,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探究。(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秦兵马俑的有关资料。

理解课题: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伊始,教师通过对讲述秦兵马俑被发现的故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激起学生对秦兵马俑的探究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并想一想秦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交流反馈,引出句子: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设计意图:在文本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找出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这是一个过渡句,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过渡:“第八奇迹”,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称呼,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是否名副其实。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2、交流反馈。句子一:“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进八千个。”

(1)自由读,你从哪里体会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引导学生想象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指导朗读。句子二:“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出示一号坑的视频,直观感受。

(2)师生合作读,体会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宏伟,体会规模宏大。 师:秦兵马俑的规模如此宏大,怪不得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参观后题词: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

四、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引读:如果只是规模宏大,你觉得这第八奇的称呼?它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奇迹的特点?

一)学习4-7小节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几类型的兵马俑?

2、仔细默读课文,想一想他们有什么鲜明的个性?画出有关的词语、句子 (。生默读,画句子。)

3、交流感悟:你想象大家介绍哪种兵马俑?为什么? 将军俑:威武、神态自若

武士俑:高大威猛

骑兵俑:能骑善射

马俑:惟妙惟肖

跃跃欲试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体会各种兵马俑鲜明的个性。

过渡:无论是地位显赫的将军,还是驰骋疆场的战马,都给我们带来强大的震撼,这就是雕塑的魅力。同学们请看,这是和秦兵马俑处于同一时期的古希腊著名雕塑《掷铁饼者》和《维纳斯》,他们以优美的动作,流畅的线条吸引了无数人,但你能看清他们的表情吗?而令人惊叹的却是秦兵马俑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

二)学习“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认真的读读这段话,想象一下兵马俑的神态。(出示文字)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

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象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象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象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2、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兵马俑。(出示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视频,给学生的视觉产生极大的冲击,学生对于秦兵马俑会有更高发自内心的赞叹。]

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出示相关句子)

四、升华感情 秦兵马俑,这国之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世界。走进秦兵马俑博物馆,人们无不为它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许多杰出人物纷纷题词。

1、出示题词

2、学生写题词。

3、交流题词。

五、课外延伸

总结:课下对秦兵马俑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到这个网站继续了解,也可继续搜集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有关资料,感受它的魅力。

19*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设计意图:板书是文章的点睛之比,本课用极其简单的板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学生通过板书,对文章的内容就能一目了然,学生也能通过板书学会概括。可谓一举多得。]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第17篇:兵马俑导游词

兵马俑导游词范文(精选6篇)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兵马俑导游词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兵马俑导游词1

各位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非常欢迎来到西安参观这里的世界奇迹--秦兵马俑。我是你的导游兰导,希望今天能给你们带来快乐!好了!我不废话了,一起进去参观吧!

亲爱的游客!你们看里面有三个俑坑,一共两万平方米,差不多有八千个兵马俑。听到这你们应该很震撼吧!那你们猜一下,哪一个俑坑最大?唉呀!瞧我这记性,忘了告诉你有几个俑坑了!是三个。哈哈!你答对了!是一号坑。一号坑14260平方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坑里有兵马俑将近六千多个吧!

你一定很好奇这么多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吧!看在你这么想知道,就告诉你吧!是1974年春天,骊山脚下西场村的农民打了一眼井。可是很奇怪,井水第二天就干了。一位农民系着绳子下井察看,发现井壁上站着一位披甲戴盔的“武士”。后来,考古学家经过艰苦的探测挖掘,居然挖出了八千多个,现在一一展示在我们眼前呢!

你们思考一下,觉得哪个最像将军俑呢?你真厉害!就是这个身材魁梧、头戴鹖冠的。他穿的衣服是不是很长呢?觉得像长袍吧!它外面罩了一件短袖铠甲,前甲过后腰收为三角形,挡住膝盖,后甲齐腰……

“妈妈!这个马骑上去会跑吗?”这是一个小游客提出的问题。因为这陶马太逼真了!大小与真马一样,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古代劳动人民手真巧!

目光快集中到我这的兵马俑身上。你们觉得他们是艺术品吗?看他们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

现在,你们慢慢看吧!记住不要乱涂乱画,不要乱扔垃圾哟!

兵马俑导游词2

大家好!欢迎到秦兵马俑观光旅游。今天有幸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我姓江,大家可以叫我:江导游。希望各位能在秦兵马俑里度过愉快的一天。

这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接着让我们来参观一下三号坑。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啊!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导游词3

大家好,我是带大家参观兵马俑博物馆的导游,我姓尤,大家叫我小尤就行了。现在,大家请跟我走进大门,大家往前看,这就是兵马俑博物馆。前方这个拱形建筑物就是一号坑,旁边两个小建筑分别是二号坑与三号坑,它们三个坑形成了“品”字形。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穿越时空,来瞧瞧古都长安往日的辉煌!

好了,跟着旗子,不要走散。现在我们在一号坑大厅,大家看这幅图,这个小土丘就是秦始皇陵,在秦始皇陵的东面就是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13岁就开始建自己的陵墓了。当时秦国的总人口有2000万人,而参加建陵墓的就有72万人,秦始皇陵有38个故宫那么大。

咱们走到大厅里来,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闻名中外的兵马俑了。兵马俑规模宏大,大家可以看到一号坑前方有一行行、一列列穿着普通布衣的俑,坑入两旁有保护中间军队的士兵。前面的俑为何没穿盔甲呢?我在此说明一下,因为前方的俑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先锋队,就是没穿盔甲的原因使他们容易被杀死,于是先锋队里的士兵为自己同时为后方的军队杀出一条血路。秦始皇这样排列军阵的方法真是妙不可言,所以后人也把秦始皇称为“军事天才”。下面我们去二号坑的大厅,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兵马俑都被土盖住了,其实,兵马俑刚出土时是有颜色的,而不是今天咱们看到的棕色,专家们为了保护兵马俑的颜色,就先把二号坑盖住了。

兵马俑的做工十分的精细,小到一根头发丝儿,眉毛丝儿都能清楚的看见,一片片盔甲也都栩栩如生。连最小的指纹大家都可以看到。

三号坑呢只是一个军事指挥部,三号坑的土墙较高,这是为了防止外敌入侵。而三号坑中的兵马俑也是最少的。现在大家自由拍照,五分钟后在一号坑大厅集合。

今天的兵马俑之旅现在结束了,谢谢大家的配合。

兵马俑导游词4

大家好!我是梦幻旅行社的一名优秀导游。很荣幸,今天能带领大家一起去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游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组成。今已建成博物馆。兵马俑排列成阵,气势壮观。兵马俑分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陶马等。馆内还展出了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一号坑。一号坑在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东西有230米长,南北有62米宽,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呢!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6000多个呢!

那么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吧!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共文物等...

看!这就是将军俑。它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那若有所思样子,好像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

那个兵马俑名叫武士俑。它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上还穿着前端向上翘的战靴,手里还拿着兵器,瞧他那神气的样子,准能把敌人吓的屁滚尿流!

看这个身披铠甲骑在马上的青年,就是骑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将军一声令下,就去与匈奴大军作殊死拼博!

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健壮,肌肉丰满。看它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信任。拜拜!

兵马俑导游词5

各位游客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到秦始皇兵马俑旅游观光,我是你们此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周子正吧。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提供全程讲解服务。

兵马俑既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我国的镇国之宝。它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

秦俑坑是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它们编为一、二、三号坑。秦俑坑里的俑每一个可都不一样,他们有的身披铠甲,有的牵牛牵马,有的趾高气扬,有的鞠躬尽瘁;他们发型、五官、面貌、表情、穿着和动作都不一样;他们神态自若,仿佛有了生命,仿佛有了人的喜怒无常,悲欢离合的表情,是不是非常神奇呀?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一号坑,它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而三号坑则是最小的。但今天,我想给大家主要介绍一下二号坑,因为兵马俑闻名世界,千人千面的兵俑神态各异。其中,位于兵马俑二号坑的跪射俑更是其中的精品,他右膝跪地,左腿蹲曲,双目炯炯有神地凝聚前方,那冷峻的面庞和手持弓弩的咄咄英气,似乎秦始皇就是成就统一霸业的最好诠释。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兵马俑是秦军的缩影,它们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

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给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但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请大家保护兵马俑,不要跳俑坑,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而且同时也要监督他人。

再次祝大家旅途愉快!

兵马俑导游词6

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靳,欢迎来到西安的兵马俑游玩,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提供全程服务。

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去兵马俑的路上,我先来给大家讲讲它的历史。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而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只是位于秦始皇陵墓东侧1.5公里处的一处兵马俑。那里展出的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0个,它们各式各样,排队列阵,气势壮观,十分震撼。

好了,目的地到了。请大家随我下车,这里共有三个坑,我们就按顺序观看一号坑吧!

大家跟着我往这边走,一号坑面积最大,东西有230米长,兵马俑有6000多个。大家往下走,看,这个是武士俑,他有1.8至1.97米高,它身穿战袍,披着铠甲,相当于当年的“防弹衣”。他脚上穿的鞋很独特,前端还向上翘起。手里还拿着长矛!大家发现没有,这里的武士俑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长着八字胡。瞧它神气的样子,准能把敌人吓地屁滚尿流!

看,这边就是二号坑了。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站第一个的就是将军俑。您瞧,他的身材是多么魁梧,头戴鹤冠,身披铠甲,手里还拿着宝剑,可以想象当年这宝剑金光闪闪,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它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像在考虑如何退敌的策略。那边跪在地上的兵马俑是跪射俑,看他炯炯有神的眼睛,就像盯紧猎物的的老鹰。

大家再跟我向左走,这个就是骑兵俑,他骑在马上,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将军一声令下,就出去与敌人做殊死搏斗。

好,我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现在大家自由活动,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行程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现在我们的司机陈师傅送大家回宾馆休息。以后您再来西安游玩,我乐意再次为你服务,我的电话XXXX,期待再次与您重逢!

第18篇:兵马俑观后感

兵马俑观后感(精选3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兵马俑观后感(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兵马俑观后感1

今天我们来到了据有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西安。那天也刚好是一年一度的国庆,人山人海,不比劳动节少。而声势浩大的千年历史的秦始皇兵马俑也是在位于西安市临潼县两公里的地段。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吧。

这天,我们来到了兵马俑这里,天下着蒙蒙的小雨。我们买了门票便进去了。我们找到了一位导游为我们解说。我们第一个看见的是两个青铜铸造的大雁——浮雕。听导游说,我们这次十分幸运,这两只浮雁刚好是今天被开放的,这也是开院以来第一次开放出来给游人观看的。浮雁后面一幅图,这幅图就是浮雁的出产地——临潼县的一个小山村。这一幅图加上浮雁身体上的细小纹条状物,就显得更加栩栩如生了。看了这两只浮雁就仿佛真的回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

第二件是看“铜车马”,它出土时全部成了碎片。考古学家用仪器测算了一下,精确数字是199块。铜车马有两辆,第一辆是高车,这是里高的意思为:站为高,出征时站着驾驶的就叫高车。而与它相对的是鞍车——卧为鞍,坐着就是鞍。高车和鞍车共有8匹马,每车各4匹,最右边头上有一个像铁棍一样的东西,那一匹马就叫做“头马”。马、车和人都是用青铜铸成的。马身小,但速度超快。驾马的鞍绳是用24根金、银铸成的细绳,一匹马上就有48根。两驾马车的装饰物的重量有一千多公斤。驾车人的身份地位也是不一般的,从腰上的腰牌就能看出。他们进京不用取下武器。而古时候,一般人进京就必须取下武器。从这两点就可想而知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他们的地位最小也是个立过头等战功的正将军。

我们第三个看的是关于发现兵马俑出产地的`传奇故事:在临潼的一个小山村,有一个闹旱灾,可是村里没有一人去挖井。有一户人十分老实,村里人就骗他去挖井。他信以为真,就拿着工具去了。他画了一个圈,就开始挖,挖到一定的深度,锄头像是被石头碰了一下,他就慢慢的挖,挖出来让他大吃一惊,就是现在世界上就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他连忙去通知大家,大家来一看,都被吓跑了。都说是他把龙脉挖断了,要把他赶出村去。他在村里再也住不下去了,便拉了三车兵马俑去找文物部门。文物部门当场就奖励了他三十元钱(这在当时十分多了)。这位老人就是杨开颜爷爷,他现在已是73高龄了。

我们又来到了兵马俑3号出产地,里面是一些乱石。原来有颜色的,可是现在已经氧化了。兵马俑就在土里面,由于现在国家技术不发达,还不能挖掘。我们又来到了2号坑,里面有一些将军俑,有的头掉了,有的手掉了……

我们最后来到的是一号坑。虽然兵马俑是最低等级的,但也是最好看的。左右只有十几个兵马俑,还在修补。到右边一看整齐地排列着1081个兵马俑,每一竖有4排,中间隔了一条条厚厚的土墙,它上面还有一些坟,老百姓修坟时都修在了兵马俑的上面。可就是差一点就挖到了兵马俑。而杨开颜老人是非常幸运的,不多不少刚好挖到了(现坟已拆走了)。

兵马俑我就介绍完了。我还去了秦皇地宫、华清宫之华清池、华山、古城墙和大雁塔的音乐喷泉等景点。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你就来问我吧,我会热情地告诉你。

兵马俑观后感2

兵马俑,我在书上多次看到过它的图片以及它的介绍,世界第八大契机等褒奖时时在电视中钻进我的大脑。说到西安,我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兵马俑,兵马俑已经成为了西安的灵魂。去西安游了个遍却没去兵马俑,别人会说你没去西安。去了兵马俑,却连西安城门都没进,你照样可以夸耀你去了西安。这几点,促成了我和老妈在兵马俑上打一个勾,成为我们西安之行中必去的地方之一。

匆匆忙忙搭上去兵马俑的班车,我便在车里打起了瞌睡。早上起早赶去华清池,现在早就累了。梦中,我开始想象兵马俑的样子。

不知不觉中,车子已经到了兵马俑的停车场,我们下了车,便直奔售票处。到了售票处,我才知道还有另一个景点—秦陵。我们立刻买了秦陵的门票,去看秦陵。

老实说,秦陵只是一个土堆而已,但是很大。我和老妈大失所望,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出来。

走啊走,终于走到了兵马俑博物馆门口。我们走了进去,可是,这里离博物馆又有一段路,我们只能坐电瓶车去。这使得急着见到兵马俑的我又多了几分厌恶。因为我原本想象我一进门口就能看到兵马俑。

车子左拐右拐,终于到了博物馆门口。我们进了博物馆,里面陈列了不少在秦陵和兵马俑的文物。我还看到了一些秦代的武器佣拿在手上呢!还有一些石质装甲,和很多跪射俑、将军俑这些佣在我的眼中可以以假乱真。可是,博物馆里的展品很少,我们看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我们先去了1号坑—这是兵马俑最早发现的坑,也是最壮观的坑。一踏进1号坑大厅,我心里唯一的一丝期望开始绷紧了。偌大的大厅,只有1/3是俑坑,因为还没全部出土。而且只有前面的复原了。2号坑尚未出土,3号坑只复原了一半。这就是兵马俑的全貌了。

像这样的东西,为什么能叫做世界第八大奇迹呢?在回酒店的路上,我想。

兵马俑观后感3

7月25日,烈日炎炎,可这挡不住我和小伙伴们去参观兵马俑的热情。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1974年3月11日,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们来到景区后,请来了兵马俑挖掘组的组长来为我们讲解。当我们来到1号坑时,我被眼前的景象给吓呆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团,在地下深处整齐的排列着,有军吏俑、将军俑、武士俑等。他们个个都昂首挺胸,眼睛注视前方。我看到了兵马俑的威武,秦始皇的伟大,我的心里汹涌澎湃,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继续往前走。导游叔叔告诉我们,拼1个陶俑需要两年,我看到了在空地上有叔叔在拼接陶俑,他们的工作环境非常简陋,不过叔叔们还是很认真地拼接陶俑,我看到这一幕非常感动。

接着我们来到2号坑,2号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再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就整齐的排列在过洞中。然后,我还看到展厅中还成列着一些秦国的兵器,五花八门,有戈、戟、弩等等,历经了千年,这些兵器依然锋利无比,秦国将士们的一张张坚毅的脸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参观完兵马俑后,我觉得它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的遗产,体现了古代的劳动人民的勤劳和伟大。

第19篇:兵马俑一日游

官方网址:http://www.daodoc.com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李家村万达广场(肯德基南侧)

兵马俑一日游

兵马俑一日游旅行社报价多少?西安兵马俑一日游多少钱?兵马俑一日游路线推荐有哪些?兵马俑一日游应该如何安排?兵马俑一日游的旅行社哪家好?兵马俑一日游必去景点有哪些?兵马俑一日游附近可以去哪里玩呢?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李家村门市部是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安分社的分部之一,主要致力于西安人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企业商旅等综合旅游服务。是一家具有多年行业经验的旅行社。相信很多读者对于兵马俑一日游有诸多的疑问和困惑,那么今天小编就针对兵马俑一日游以及旅游相关的知识为大家整理了行业相关的资讯及行业热点信息,供大家参考。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官方网址:http://www.daodoc.com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李家村万达广场(肯德基南侧) 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李家村门市部为您提供兵马俑一日游相关推荐:

想去兵马俑一日游的小伙伴,我们可以选择东线一日游:兵马俑、华清池、骊山。兵马俑一日游旅行社报价330元起。

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07:00--08:00工作人员在您旅游前一天会与您电话联系约定早上去接您的大概时间,出游当天07:00左右导游会直接电话联系您,按照和导游约定的时间,接到电话之后出来乘车!如遇到节假日游客量大或者交通早高峰期拥堵,我们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官方网址:http://www.daodoc.com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李家村万达广场(肯德基南侧) 根据情况临时调整时间或调整接车线路,此时车接的时间会略有延迟或提前,请以导游通知您的为准,请您谅解!(三环内免费接送,亲们电话一定保持畅通。)

08:30左右统一集合后,乘车前往【华清宫--华清池】(车程约40分钟左右,游览时间180分钟左右,门票150元/人已包含),华清池是位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宫苑,西距西安30公里, 南依骊山,北面渭水,与“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相邻。【华清宫--骊山风景区】骊山是华清宫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上文物胜迹众多、自然景观秀丽,遍布着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上善湖、七夕桥、尚德苑、遇仙桥、三元洞等众多著名景点。 12:00前往餐厅用午餐:独家赠送特色餐(赠送项目,不吃不退),或可自行用餐。午餐用时约1小时 13:30参观位于骊山北麓的“世界第八大奇迹”。【骊山风景区——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时间约为210分钟,游客可自愿选择景区电瓶车5元/人或步行)景区内包含:【兵马俑博物馆】

1、

2、3号俑坑、【环幕电影】、【铜车马展厅】等几大展馆,游览【秦始皇陵】,深入全面的展示了始皇帝嬴政的历史功绩。17:30左右景区门口集合,乘车返回西安。

关于推荐路线更多详情可以进入官网咨询了解。

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李家村门市部是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安分社的分部之一,主要致力于西安人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企业商旅等综合旅游服务。是一家具有多年行业经验的旅行社。

西安人出境旅游景点:泰国,普吉岛,日本,欧洲,美国,澳洲,中东非旅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官方网址:http://www.daodoc.com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李家村万达广场(肯德基南侧) 游等,西安人在国内旅游景点:华东,海南,云南,张家界,厦门,青海,北京,桂林,新疆,西藏旅游等,外地人来西安旅游景点:兵马俑,华清池,法门寺,华山,壶口瀑布,延安红色旅游等。更多详情可进入官网咨询了解。

欢迎点击官网咨询详情 (http://www.daodoc.com)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第20篇:游兵马俑有感

观秦始皇兵马俑有感

综合库(1)艾定元

盛夏时分, 正是旅游的好季节!

也迎来了我们公司的旅游月。 我的同事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经典旅游路线,最后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我们班组决定去六朝古都—西安。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依然挡不住同事们对期待已久古都西安的“探秘”。就这样一次激动人心的旅程开始了!要说对六朝古都最初的印象那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记得在历史课上老师就生动的讲过,但令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秦始皇兵马俑,就从那时开始,秦始皇兵马俑给我留下了非常神秘的感觉,因此,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亲眼目睹这一切,我想今天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七月的第四天早晨,我们准备好行囊,开始这为期五天的长安之行。经过将近一天的长途跋,换乘了各种交通工具,晚上十一点多,我们才住进长安城的酒店,大家都很累了,但依然压制不住我们内心的激动心情。都这么晚了,大家只好休整一晚,明天再开始我们的长安之旅。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都起的很早。饭后我们乘坐大巴开始我们的第一站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在景区入口处,有一尊高大威武的秦始皇的石像,他两手微微抬起,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有神,一副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的样子。

拾步前行,我们来到了纪念馆,在这里我们了解到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经过四年多的筹建,至1979年底,雄伟恢宏的一号俑坑遗址展览大厅及部分辅助性建筑竣工落成,同年开始向国内外游客展出。 然后我们来到了二号坑,在二号坑中虽然没有展出大量的兵马俑,但是通过介绍我们得知二号坑在1976年发现,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其行军布阵大致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

元是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由俑坑北半部的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的组合包含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三号坑,它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1976年发现,1987年开放,规模最小,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

最后我们到了规模最大,令人叹为观止、举世瞩目的一号坑。它的形状呈长方形,是一个由战车和士兵组成的主力军阵。1979年开放现发掘已出土兵马俑1500余尊,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您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我带进喊杀震天、骏马嘶鸣、战车纵横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当我恋恋不舍得从博物馆里出来时,不禁吟诵起了伟人毛泽东的旷世诗篇:沁园春.雪中的诗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回想当年,昔日的中国,每个朝代都会创造出大大小小的功绩;每个朝代都会给后人留下多多少少的文化遗产„„当你看到2000年前的宝剑,历经岁月的变迁、泥土的腐蚀仍然寒光逼人,锋利异常;当你看到长眠地下数千载,仍然威风凛凛、豪不减当年风采的兵马俑时,便可以想象秦国当年统一六国,纵横天下的雄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 当世时,又是一个中华民族腾飞觉醒的时代,我相信只要中华儿女充分利用自己的才智,再凭着敢于拼搏和发奋努力的精神,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大的奇迹以及更加辉煌的历史功绩!

兵马俑解说词范文
《兵马俑解说词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