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看病贵范文 39(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5 12:04:3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

“看病难”突出的反映是到城市的大医院,找比较好的医生看病非常难。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比如北京儿童医院,其门诊量超过了8000,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量今年最高达到12000,现在北京的三甲医院都是

7、8千的门诊量,早上挂号到医院看病的人非常多,包括北京市的患者,还有全国各地的患者。原因:

一是医疗卫生的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虽然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每万人医生数、床位数,与国际上相比,我们还是明显偏低的。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是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公立医院集中了公共卫生资源的绝大部分,大于95%的资源都集中在这里,特别是大城市的大医院,引导了病患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

三是我们国家进入老龄化,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有1.6亿,慢性病增加。

四是医疗卫生体制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

看病贵:

小病大看、小病小恙用好药、用贵药,使群众不堪重负,造成老百姓有病不敢治、有药吃不起的局面。北京一位居民的小孙子持续高烧,家人对附近的医院不太放心,就送到儿童医院,但是排不上号。于是挂专家号,因为要保险一点,看了两个科室,每个专家门诊要1200块钱。这一天过来,还没有住院,就已经花了一万多块钱。小小的感冒有时也要花几百元。

原因:

一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新技术、新药品更多的使用。

二是同时个人支付的比例,虽然总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绝对数还在增加,所以群众对看病贵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看病贵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多。

三存在着一些医生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开大药方的现象。

四药品回扣作为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不仅导致了整个社会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加重了国家和患者的负担,而且严重破坏了医德医风。

解决方案:

一是要加快深化医改,扭转现在一些公立医院存在的趋利倾向,真正使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的方向,减少过度医疗、大检查、大处方。

二是外部加强制约机制,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现在在医院看病基本上是按项目收费,将来要借鉴国际和国内好的做法,采取总额预付的方式、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充分发挥保障体系对医疗价格制约。

三是不断完善医保制度,提高保障水平,使群众个人支付比例进一步降低,设想在“十二五”期间降低到30%甚至以下。

四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使群众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提高民族健康水平。

五是要优化医疗机构的布局,合理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要逐步改变当前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这样一个不均衡的现象,把新增的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投向基层,要严格地控制城市大医院盲目扩张的趋势,同时要鼓励大型的医疗设备共建共享,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医。

推荐第2篇:看病难 看病贵

>>热点分析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治本之策。

目前,“看病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到大医院就诊难,那里经常是人满为患,病人像是天天在医院赶“集市”;二是找专家看病难,病人往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有的甚至要等上几天十几天;三是农民看病难,基层尤其是乡村,像样的医院不多。“看病贵”,贵就贵在城市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脏器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承受。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因复杂,既有政府的责任,也有卫生部门的问题,还有社会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不合理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在总量不足的同时,卫生资源结构明显不合理。一是预防资源与医疗资源失衡。长期以来,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重治轻防,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服务能力有限,预防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防病效益,一些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没有得到有效预防。二是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缺医少药、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三是城市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大多数分布在医疗领域,过度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基层社区缺少卫生资源。城市医疗机构区域分布不合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差,没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城市居民得不到就近、便利、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

第二,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环节偏离了公平原则和群众可承受的能力

我国2000年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但在改革的实践中,由于配套政策措施没有跟上,改革举步艰难,很多方面没有到位,有的甚至出现了偏差。一些地方把产权改革作为城市医疗改革的核心内容,把医疗改革理解成政府甩包袱,将政府办的医院推向市场,断奶断粮,甚至一卖了之。由于财政补偿不到位,医院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偏离正确的办院方向,公益性淡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群众就医负担加重,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保障。

第三,对医院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不严格

公立医院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条块分割,卫生全行业管理无法真正实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属地管理难以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不严格。在这种状况下,一些医院盲目发展,扩大规模,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许多医院贷款建房、购买大型设备,将沉重的债务变相转嫁给患者。有的医院内部管理松懈,医疗服务环节多、效率低,基础服务质量比较差,尤其是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依法管理不严。

第四,药品和医用器材流通生产秩序比较混乱

生产企业数量多,流通环节多,监管不力,无序竞争。一些企业违规操作,搞虚高定价,一些药品和医用器材定价高于成本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销售利润大多通过回扣、提成流向批发商、代理商、医药代表等中间环节,医务人员拿回扣、提成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加之我国多年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15%—20%作为补偿,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同时,由于国家采取鼓励开发新药的政策,一些企业将常见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替代降价药品,获得较高价格,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第五,广大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不高

目前,全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同时,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比较低,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低,保障水平不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对策链接

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履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义务,卫生部门更是义不容辞。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实行医疗机构属地管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卫生全行业监管。严格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城市大中型综合医院布局,严格控制发展规模,适当减少公立大医院的数量。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

二是建立财政补偿政策机制。要保持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由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政策。政府应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精神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健康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公立医院的经济收入要与职工的福利脱钩,取消“以药养医”的补偿政策,不要再提“以医养医”,对公立医院实行差额补偿和服务价格补偿政策。

三是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目录,其价格由国家制定。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技术劳务费,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要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价

格档次。要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特点,并适当提高中医、民族医的技术服务价格。改变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方式,逐步实行单病种收费。

四是改革药品和医用器材的生产流通体制。加强对药品和医用器材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生产和销售企业准入,规范新药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严防出现“换名不换药、改剂型、改包装的药品”生产;改变药品和医用器材销售方式,鼓励直销,推行政府采购、配送,减少流通环节,对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由国家专营专管,医院不加价;加强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价格虚高。

五是加快建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要从国情出发,分步实施。目前,要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广覆盖。对于城镇下岗职工、低收入居民、学生、老弱病残等群体,要由政府投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重点解决大多数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问题。建立城乡特困居民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今后,要逐步向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过渡。

六是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依法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严格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等服务要素准入。加强卫生监督,推行综合执法,严禁各种非法行医,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特别要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严格规范医院诊疗行为,改进服务流程,简化就医环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医院物价和收费管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严格限制大型医院规模和大型设备购置,防止卫生资源浪费。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教育,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延伸阅读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还存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失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服务水平差距加大,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其原因,一是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10.1亿增加到28.4亿;住院人数由1907万增加到9827万。城市大医院和专科医院人满为患,找高水平医生看病难,引发群众不满。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严重滞后。社区和农村卫生机构力量弱、条件差、水平低,缺乏优秀的医务人才,群众的信任度满意度不高。三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全国有近3亿城乡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群众看病负担重。四是医院公益性淡化。政府投入平均只占医院经常性开支的7%,人员工资、设备购置、基本建设和运行经费等都要靠医疗服务收费解决。这种“创收”机制导致医疗服务不规范、追求经济收益,引发医患关系紧张。五是“以药补医”机制导致药价虚高。长期以来,实行“以药补医”政策,靠药品加成弥补医院收入不足,导致医生开大处方、卖贵重药等问题,抬高药品价格,加重群众负担。

卫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健康服务,必须把维护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坚持公益性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变不符合公益性要求的“创收”机制,加大政府卫生投入,严格政府卫生监管,强化宗旨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到增加和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上来。必须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卫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尽快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政府补助标准。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科学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基本药物招标生产和直接配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将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负担。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由政府承担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业务经费,确保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收入,对乡村医生给予合理补助,落实卫生公益性质,降低服务费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政策,实行政府预算全额管理。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医院创收机制,维护公众利益。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弥补政策性亏损,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专项补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以药补医和药品加成政策。改革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与医疗收入挂钩,控制医院工资总额。改革医院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和绩效考核,并允许医生多点执业。

推荐第3篇:看病难、看病贵

综合分析题

现在我国各地都存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答:“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重城轻乡。高新科技、设备,优秀的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中的大医院,而有些农村、社区医疗机构还在用着传统的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看病。

2、医疗保险能力有限:医疗保险对于一些癌症、器官移植等患者保险力度有限,病人的自费压力很大。

3、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医生的阳光工资不高,为了增加收入不可避免地的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4、药品、医疗器械价格虚高。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众多,流通环节多,再加上国家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价格虚高。

5:老百姓看病观念存在误区:老百姓的传统观念信名院名医,不论小病大病都爱往大医院挤,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挂。

天下大事,民生为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乎民生大事,我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要做好以下几点。

1: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对于在资金、设备采购、人才引进方面给于农村、社区医院与倾斜,早日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

2:加强医疗保险的保障力度,特别是提高对一些大病种的报销比例。

3: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还公立医院公益性,消去医务人员灰色收入,提高阳光工资。

4:出台方案,解决药品、医疗器械价格虚高问题,实现阳光采购。

5: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宣传,并在医疗报销比例给于社区医院与倾斜。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国家加大投入和主导下,全社会的积极努力下,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推荐第4篇: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与决策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2008年以来,新医改开始试点,进入实践阶段。尽管在新医改下,“看病难、看病贵”仍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医疗卫生经费支出不断增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费用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在增长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主要表现是:(1)卫生总费用逐年增加,占GDP的比例上升,由1995的3.69%提高到2004年的5.55%,但是平均收入弹性为2%以上。(2)政府预算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总趋势下降,分别由1978年的32.16%和47.41%下降到2004年的17.0%和29.3%,个人卫生支出增加,从20.43%上升到53.6% 2。(3)医疗服务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中指出,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在过去的5年,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增长8.9%、农村增长了2.5%,而城市、农村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了13.5%和11.8%3。(4)医疗费用结构发生变化,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比重大,2001-2005年间均占到了医疗费用的50%左右;检查治疗费用比重上升站到了30%左右

获得健康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获得健康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患病时能够及时获得恰当的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的高昂和健康公平性是世界性难题,而这一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社会普遍认为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过快,卫生费用的支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日益强烈,约有20%~80%的人表示,在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对低收入阶层来说更为严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了全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一)委托代理关系没有理顺

患者去医院看病不像去一般商品市场上消费,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往往知道很少,更不要谈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到医院看病是把自己的选择权全部委托给了医生,寄希望于医生完全代理自己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问题是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我国现实的医疗环境中很不畅通,医生出于自身保护或自身利益,还有外部压力,往往是这种本应百分百对病人忠诚的委托代理关系异化。过度检查、开大处方、乱用药、多用药等现象十分普遍;医疗乱收费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医疗机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现象比较突出。就医时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应该疾病,而现实生活中医患之间的互信可以说到了历史的最低点,甚至矛盾与冲突也屡见不鲜。

(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看病难主要难在求好医、求名医,而不是缺医少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结构性弊端就是缺乏一个健全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以致群众无论小病大病都尽可能地到医院就诊。这一结构性弊端不仅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致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速度不够快,水平不够高,各种优质医疗资源明显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大医院,也间接地推动了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的攀升。现实情况是,你想在某些大医院看专家门诊,是很难排的上号的,像平常没时间的人,往往得花大价钱“买号”。与此相反,一些社区、乡镇医院的医疗服务

4

利用率却是相当的低。即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

(三)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2000年中国卫生系统在全世界排名188位,列倒数第

四。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使一般病患过度负担了医疗成本。“中国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支出只有总体医疗费17%,非常低,而美国政府的支出至少占总需要的45%,几乎是中国的3倍。” “十五”以来政府对卫生的财政补助,虽然绝对数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占GDP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多数医院的财政投入甚至不够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导致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在淡化。

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几点建议

由于“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2010年1月5日,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去年全面启动的新医改开局良好,起步顺利,人民群众正在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1.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目录, 其价格由国家制定。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 提高技术劳务费, 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 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改变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方式 逐步实行单病种收费。

2.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

2.1积极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政府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必须有保障制度,使保障落实到农民身上,并提高农民的医疗费用报销标准

2.2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卫生体系重点加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具有广泛的、便捷的特点,可以把很多常见病 多发病遏制在基层,既分流了大医院的就医压力,也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3.政府主导,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如果没有广覆盖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在一个人为主承担疾病风险的医疗体制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可以说根本无法解决。中国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总费用调查数据表明,8600多亿的卫生总费用中假设全民医疗保险后设定个人负担30%,其余70%部分由社会和政府共同负担,由于目前社会和政府负担已经占50%,扣除这50%,假设其余20%部分全部由各级政府负担,实际也只需要新增1700亿元。政府正在推出一个温暖民心的方案:3年投入8500亿元推进医改,其中包括五项重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目标是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优先满足广大群众对这种利益的追求是医疗卫生服务主导的价值取向。扭转老百姓

推荐第5篇:看病难看病贵问卷

荆州市民对看病难看病贵看法的调查

前言:

1.调查目的及意义:了解荆州市民们针对现在社会医疗事业现状所存在的一些看病难看病贵的看法,以作为日后我们在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的参考,积极提出解决方法。

2.本次调查不记名,对于被访者不产生任何影响。

3.感谢您配合我们此次调查,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基本资料

1.性别:A.男B.女

2.年龄:A.0 ~19B.20 ~39C.40 ~59D.60以上

3.文化程度: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及以上

调查问题

1.请问您的户口是?

A.农村B.城市

2.您的家庭平均每年花费在医疗上的开支大概有多少?

A.500元以下B.500元~1000元C.1000~2000元

D.2000~5000元E.5000元~10000元D.10000元以上

3.假如你生病了,你决定不去医院看病的原因是?

A.看病难B.看病贵C.自己买药治疗D.没时间E.其他------

4.您觉得以下什么因素对您选择医院影响较大?

A.医院的远近B.医院的收费高低C.医院的服务态度D.医生的医术水平

5.您认为我市现行的住院费的收费标准

A.高B.一般C.低

6.您认为主要在哪一级医院看病难?

A.社区医院B.县级医院C.市级医院D.省级医院

7.您觉得“看病难”主要表现在哪里?

A.挂不上号,候诊时间太长B.看病划价取药流程麻烦C.药价太贵 E.其他

D.医疗机构距离远E.到大医院就诊难,找专家看病难F.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意

8.您认为您目前所在地区的医疗水平如何?

A.非常先进B.比较先进C.一般D.较差E.非常差

9.您认为目前的医疗体系效率如何?

A.非常很高B.较高C.一般D.较差

10.您觉得下面哪些措施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A.加快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B.加大对各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药及各医院的监管力度

C.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投入,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

D.加强医风医德建设,规范医生诊疗行为

E.普及网上挂号、电话预约等便捷方式,推广挂号实名制度

F.采用财政扶持、民间捐助的方式,扩大平价医院、平价药店的覆盖

推荐第6篇:两会看病难看病贵

政协委员指看病难看病贵不准确 称不难也不贵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日电(记者甄雪原)对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个备受中国百姓关注的问题,数位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委员二日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他们认为,应该对“看病难看病贵”给出定义,确立标准。

备受关注的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已在委员驻地“预热”,数位医药卫生界的委员在餐桌上就“看病难看病贵”的话题开始了小范围讨论。

徐勇委员表示:“看病难的定义是什么?这个概念标准如何把握?如果不讲地区、条件,笼统地讲看病难,容易造成误解与混乱。”

这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副院长介绍说,即便是在发达国家,长时间等待看病也是现实问题,非急症病人几个月看不上病的情况也大量存在。与国外相比,中国患者如果在当地就医并不算难。

徐勇委员准备了一个“明确看病难的定义与标准”的提案。他解释说,“各省市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看病难’的标准,根据病情需要,在不同层级的医院看病,医院要多长时间治疗、治疗到什么程度,都有相应规定。如果超过这个规定,视为‘看病难’。如果病人从新疆跑到北京看病,那就是难。但这种难,超出了基本医疗的范畴,不能在抱怨的范围内。”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玉峰委员也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有多方面原因,高标准的需求是其因素之一。他说,医疗与其它商业服务不一样,买电器可以量入为出,但最穷困的病人也希望寻求最好医生的最佳治疗效果。这种心理预期的结果就是倾其所有看病,这对多数人来说,导致的就是费用难以承担。

李玉峰委员指出:“什么叫基本医疗?什么是大病什么是小病,概念都要分清楚。现在概念模糊,不分条件地提‘看病难看病贵’是一种误导。”

天津金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登岗委员认为,“看病难”事实上是“看名院名医难”。中国有很多中小医院看病并不难,甚至医生在等待病人上门。痛批VIP病房 历数专家门诊“四宗罪”

据《京华时报》报道,“取消专家门诊!取消VIP病房!医疗服务不能向‘钱’看。”3月2日,刚刚报到的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介绍了他准备提交的建议。

冯世良委员指出,目前各级医院都在借扩建医院之机,纷纷推出VIP病房。“硬件设施堪比五星级酒店,每天住院价位少则千八百元,多则上万元不等。本来8个人的病房就让给一个人住。”冯世良说,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并不是高级饭店,设VIP病房完全没有必要。“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了一大社会问题,有多少人还看不起病,有多少病人到了医院因没有病房被安排在走廊上治疗。”冯委员批评道。

同时,冯世良委员总结了专家门诊的四宗罪:第一,所谓专家名不符实;第二,专家门诊“为钱服务”;第三,医疗质量还不如普诊;第四,出诊专家还接私诊。他表示,设立专家门诊的初衷是为病人服务,为病情服务,而不是为钱服务,现在彻底给弄颠倒了。

重病患儿没钱救命 建议设救助基金

据《重庆晚报》报道,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重庆文广局副局长刘明华建议由社会各方共同设立,即由政府财政出一部分启动资金,父母为患病宝宝缴点钱和接受社会捐助,并与商业保险结合起来,共同帮助有生重病孩子的家庭。

刘明华委员说,孩子患上重大疾病,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高昂的医疗费用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虽然现在有了相关的医疗保险,但由于报账额度有限,许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遇上这类情况往往难有回天之力。而目前在商业保险方面,保险公司多是应付意外伤害的,且对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性疾病不予理赔。

他解释说,家长出资也就是当孩子出生之后,每年或者是一次性缴纳多少钱进入救助基金。如果自己孩子生了重病,就可申请救助,没有生重病,权当给其他重病的孩子献爱心。

呼吁建立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日前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交议案,建议在我国建立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据介绍,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一种保险制度,确立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强制投保义务,以分散医疗损害赔偿的风险,并使受害人的损失及时得以补偿。

新快报2月19日报道 “鼓励刚毕业的大学生进社区医院工作是要误事的,应该鼓励优秀的有经验的医生下基层。”“其实在中国看病并不贵,是人们的价值观念问题。”昨日,政协委员、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为看病难和看病贵“把脉开方”。

不应鼓励毕业生下基层

大医院收费贵,但是挂号处总是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社区医院收费便宜,但人们连感冒都不放心去那里看。对于这种情况,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委员说,事实上这和政府的导向有关。

曾其毅说,现在政府鼓励找不到工作的医学院毕业生到基层医院,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他说,没有在正规大医院训练5年以上的医生,单独到基层医院给病人看病“是要出问题的”。而且,这还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病人到基层医院,结果病没看好,就再也不来了,病人没有了,基层医院就没有钱,没有钱,就没有好医生下去。曾其毅说,政府应该鼓励有良好资质、有经验的医生到基层去开诊所,“可以是私营的,也可以是合股的,现在有些地方也在搞。由政府购买私人医院的服务,比如天河区的龙洞医院,它是个私人医院,但是你到那里去看病也可以用医保”。

“看病最不贵是中国”

曾其毅说,在中国,专家门诊的诊金是7元,但是国外要请一个医生看病,诊金是300元。“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贵呢?因为我们不像国外那样有共助互济体系。”曾其毅说,国外看病是个人、国家和雇主各出一部分,中国是全部由病人自己出,所以觉得看病贵。“所谓看病难看病贵,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曾其毅直言。

曾其毅认为是国人的价值观在作祟。他说:“喝一次茶要多少钱?大家对生命、医疗技术不够尊重,所以就觉得看病贵,修一个人一百多觉得贵,”修“一个机器、换一个汽车零部件要几千块却没人觉得贵,这是价值观不对。”

经济观察报:“看病贵”是怎么造成的,新方案实施后,能解决吗?

余晖:看病贵是传统的“以药养医”机制造成的。此前一直实施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是扭曲的,政府财政从来都是给得很少,医院要通过其他方式去增加收入,来满足它的发展,比如多卖药啊,增加诊疗项目等。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坏的结果,即政府默认了医院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去高收费、开大处方。

经济观察报:医院利用垄断地位开大处方的问题,一个解决思路就是医保付费制度改革,例如探索按病种付费,具体是如何操作?

周子君:按项目付费是给病人做的检查、开的药越多,医院和医生的效益就越多。按病种付费是给病人做的越少,医院和医生剩下的就越多。

具体操作是,医疗保险部门作为给患者付钱的一方,跟医疗机构谈一个合同,把所有的疾病按照不同的类型,测算出每个病种平均会花多少钱,比如一个阑尾炎,经过测算以后平均数是2000元,这样医保部门就可以谈,所有的医院做阑尾炎,患者和医保部分总共只付2000块钱。

有了这个额度以后,医院会怎么做呢?必需的检查会做,否则没法诊断。此外,医院就不会提供一些额外不必要的服务了。因为医院做得越多,给自己留下的利润就越少。这就能促使医院给病人提供必要的服务,但是少花钱,现在这种多开药、多做检查的动力就没有了。

现在有一些地区进行了试点。像北京的单病种付费,现在大概有十几个病种是比较明确的,给了定额。今后这项改革应该针对所有的疾病,不能就挑几个病种来做,这样占得比重非常小,影响有限。

周子君:“看病贵”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没有到位,很多人没有医疗保险,看病花钱全部自己掏腰包。

新医改方案有一个很重要的亮点是医保全民覆盖,现在提出到2012年三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是医保的报销比例还是很低的。政府能做的就是把医疗保障制度建立起来,让更多的人都参加医疗保险,这是解决“看病贵”的一个思路。

其实,真正“看病贵”的应该是城乡低收入人群,这是这次医改要解决的。针对低收入人群,方案提到了医疗救助制度,但没有具体的举措。低收入人群有的连每年新农合20元钱的费用都缴不起,这些人在得了大病以后就没有办法了,这是最应该解决的。(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翁仕友

推荐第7篇:“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看病难、看病贵”的表现

(1)看病难在哪里

“看病难”比较确切的意思是,病人看病就医要走很远的路、花费大量的时间、耗费很大的心血,才能来到比较满意的医院或看上比较认可的好医生。用卫生经济学的概念表示,“看病难”就是看病就医的地理可及性较差。从其成因及其表现形式看,“看病难”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绝对性”看病难。这是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造成的“看病难”,是因“缺医少药”而无法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看病难”。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现在这种“看病难”往往发生在中西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偏远农村地区。

第二种是“相对性”看病难。是指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居民需求的不足,患者去大医院看专家“难”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许多人看小伤小病也不去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而是纷纷涌到大医院。大医院车水马龙、人满为患,专家号一“号”难求。门诊看病“三长两短”:排队挂号、交费和拿药的时间长,但医生问诊和检查时间较短。病人入院、检查、手术排长队,抱怨连连;医生连续工作、经常加班,苦不堪言。结果是患者不满意,医生不满意。这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很多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全国人民上协和”。

(2)看病贵在哪里

第一种是“个人主观感受的看病贵”。患者主观认为看病就医所花的钱超过了自己的预期水平,或者认为所花的医疗费与看病的效果相比不太理想,钱花得不是“物有所值”。这种认识和感受来源于生活经验。比如,30年前,在县医院做一台阑尾炎手术只需要几十元钱,但是,现在则要花几千元,医疗费涨了几十倍,病人当然抱怨“看病贵”了。

第二种是“家庭无力支付的看病贵”。是看病就医的总花费超过了家庭支付能力而影响了家庭正常生活,甚至因此花掉存款,卖掉家产,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这类“看病贵”的实质是疾病的经济负担过重而缺乏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问题,反过来说,如果有很好的医疗保障,看病不用自己掏腰包,病人就不会抱怨“看病贵”了。比如,儿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通过骨髓移植治愈,但其总花费高达四五十万元,普通城市工薪家庭和广大农村家庭一般无力承担。

其实,儿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率很低,一般在每10万个儿童中,可能仅有3—5个孩子患病。如果采用医疗保险的机制,由每个家庭都拿点钱形成一个互助共济的基金,补助那些有患儿的家庭,就可以帮助这些家庭渡过难关。 第三种是“社会无法承受的看病贵”。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全社会医疗费用的总水平有一种不断增长且增速居高不下的趋势,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当它超过了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现有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资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和区域之间差距不断加大。同时,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资源不足,服务能力较低,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2)医药流通领域混乱

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少规模经营效益。 我国的药品批发企业主要是从传统的三级批发体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批发企业数量庞大,分散经营,各自为政,规模化不够,集约化不够,网络化不够,经营范围能够覆盖全国的批发公司数量极少。

(3)公立医院趋利化

目前,我国71%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承担的服务量占全国医院服务量的80%以上。由于政府长期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形成了“以药补医”的模式,导致医院和医务人员忽视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的应用,倾向于开大处方,争相使用大型设备,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费用,致使医疗费用大幅攀升,还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健康。我国剖腹产比例远高于正常水平,抗生素滥用情况十分严重,就是这种机制带来的后果。加之一些医院就医流程缺乏人性化设计,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存在“冷、硬、顶、拖、推”等现象,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不能共享,恶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强化了患者对看病难的感受。

(4)医疗保险事业落后

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已经覆盖了12亿多人口,但仍有1亿多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基本医保。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个人自付比例仍占总费用的一半左右。加上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起

步较晚,覆盖人口和保障力度也不大。因此,很多群众仍然需要自费就医,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压力。

(5)物价指数长期走高

人们感觉医疗费用上升过快。医疗费用也受物价指数的影响,如果除去物价指数的因素,人们对医疗费用增长的感觉也就没有那么明显。

(6)医学技术进步带来医疗费用增加

新的诊疗设备要消耗更多的物质资源,还要由技术高超的医务人员提供,由此带来医疗服务成本的快速增长,也是不可避免的合理增长。

(7)治病模式转变引发医疗费用增加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居民面临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双重负担,慢性病就意味着长期治疗、终身服药、费用高昂。

3、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群众个人负担得到减轻。从全国范围看,由于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40%提高到61.8%,个人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例则从2001年的60%多降到了2009年的38.2%,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正在得到缓解。

(2)建立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地区,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使药价平均下降30%左右。一些地方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为抓手,配套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出现了门诊和住院费用下降、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上升的可喜现象。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改善民生的有利时机,增加政府投入,进一步加强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县医院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龙头作用。完善政府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基层卫生人员经费。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强收支管理与绩效考核。逐步扩大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4)加强公共卫生保健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5)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推广

鼓励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方面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人事分配、绩效考核、补偿、价格等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力争取得突破,形成成熟经验,逐步推广。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重点推动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因病施治,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同时,总结推广流程再造、方便结算、错峰诊疗等公立医院便民惠民措施,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推荐第8篇:浅谈“看病难,看病贵”

浅谈“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不绝于耳,那么什么是“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可分为两种。第一是“绝对性”看病难,是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无法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看病难”,这往往发生在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偏远农村地区。第二是“相对性”看病难,是指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居民需求的不足,造成患者去大医院看专家“难”。突出表现为许多人看小伤小病也涌到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这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看病贵”的概念更复杂,涉及到看病就医的价格、费用以及医疗费用对家庭个人的经济影响等方面的情况。第一种是“个人主观感受的看病贵”。患者主观认为看病就医所花的钱超过了自己的预期水平,或者认为所花的医疗费与看病的效果相比不太理想,钱花得不是“物有所值”。第二种是“家庭无力支付的看病贵”。是看病就医的总花费超过了家庭支付能力而影响了家庭正常生活,甚至因此花掉存款,卖掉家产,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第三种是“社会无法承受的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是大家普遍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呢?第一,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财政对医疗行业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让医院自生自灭,医院为了自身正常运营,不得不走“以药养医”的道路,这直接造成了患者看病费用高的现象。第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学生毕业后首选三甲医院,大多数即使考研深造,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这使得基层医院医疗水平普遍低下。而患者生病后,只要有能力,不论大病小病都要到好医院挂专家号,使得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好医院的就诊人数多,利益大,有资金购买先进的医疗器械,而基层医院则不行,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好医院越来越好,基层医院越来越差。第三,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管理秩序混乱。目前,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都需要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节节攀生。同时药品生产企业大量生产替代药品,国家降低药品价格,企业就会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所以老百姓感觉不到实际的效果。医院购买新的医疗器械后,必定要从中获利,于是便出现了不管需不需要都做检查的“过度医疗”现象。第四,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对医疗机构的规模、药品的采购和售价、大型仪器的购置及使用和新技术的采用等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办法。

那么应该怎样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呢?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对医疗行业的财政投入,负担医生的工资,减少病人开支。第二,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制度,鼓励医学人才到基层中为人民服务,加大医疗资源向基层医院倾斜力度。第三,加大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管理秩序整改力度,让老百姓能够用上便宜药、放心药。第四,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杜绝开高价药和“过度医疗”现象的滋生。

我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用中国式的方法解决这个世界性的难题。

推荐第9篇:看病难看病贵自查报告

医务科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自查报告

检查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情况(20分)

一、严格执行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制度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我院与安岳县中医院达成检查结果互认协议,其中互认项目有:

1、临床检验(临床生化12项、临床免疫13项、临床微生物1项、其他1项)

2、医学影像(普通放射检查1项、大型设备检查2项、超声检查6项)

3、心电图检查2项。通过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二、认真推行双向转诊工作

根据省市县关于双向转诊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印发了《...人民医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分级诊疗领导小组;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标准及流程;充分发挥我院区域龙头引领作用。2015年我院下与全县中心卫生院、部分乡卫生院、民营医院;上与华西医院、省医院、重医附二院等共计50家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遵循分级诊疗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有双方转诊绿色通道,宣传渠道多样,内容详实易懂。专人负责双向转诊病人审核、登记、统计及网络上报等工作,并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

三、加强大型设备的临床应用管理

严格遵循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提高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各种设备的特点,进行最优化选择,以最少的检查达到较明确的诊断,减少不合理的检查和重复检查的现象。同时科室对医疗检查结果有具体的记载、分析以及改进措施,促进了大型设备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杜绝了短时间内无指征重复检查和多项检查。 我院2015年一季度 CT 检查阳性率为79.35%、MRI检查阳性率为86.75%、DR检查阳性率为64.67%,彩超检查阳性率为83.2%。DR诊断符合率79.67%,CT诊断符合率79.70%,MRI诊断符合率84.39%。

四、加强处方管理

制定了《处方点评制度》以及《处方点评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了点评流程,落实专职人员负责处方管理工作。定期抽查处方,对处方中的各类用药信息进行汇总,汇总登记不合格处方,对不合格处方予以通报、干预和跟踪整改,促进医师临床合理用药。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保护患者利益,重点对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泮托拉唑、左卡尼汀、活血化瘀等药物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进行通报。2014年共抽查门急诊处方1350张,其中合格处方1299张,合格率96.2%;抽查住院医嘱1680份,合格医嘱1566份,合格率93.2%。

五、严格执行知情告知制度

制定了知情告知制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选择权和知情权,维护医院和病人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患者接受大型检查、使用贵重药品、高新技术、高值医用耗材等知情告知制度,坚持因病施治,按照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具有诊断参考价值的辅助检查和疗效肯定的药物并且按照规定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须履行告知义务。

六、逐渐增加临床路径病种,探索费用控制途径

截止2015年一季度,我院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科室11个,实施病种22个,同时新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睾丸鞘膜积液”2个病种已在实施,其余新增病种也已在推进当中,预计到2015年底病种达30个。各病种均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一季度实施病例1504例,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数为1310例,完成1219例,入组率为88.0%,入组完成率为93%。并且根据《...人民医院关于修订单病种质量控制及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人民医院关于印发单病种质量控制及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补充规定的通知》文件规定,实行对临床路径完成情况的奖惩,促进了临床路径的正规实施。 存在的问题:

个别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偏低。 整改措施:

加强各种大型医疗设备的适应症的学习,提高检查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高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

自查评分:(医务科相关项目)

总分:12.5分;扣分:1分;得分:11.5分 五-1:1分 五-2: 4分(个别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不达标扣0.5分,大型设备诊断符合率不达标扣0.5分) 五-4: 1.5分 五-5: 1分 五-8: 2分 五-11: 2分

推荐第10篇:看病难看病贵探讨

探讨“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难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匮乏

“新医改方案出台实施以来,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长期存在的卫生资源缺乏及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基层医院人才短缺、技术薄弱的问题十分严峻,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医改的瓶颈。”魏武、梁先平代表建议,应尽早解决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问题,否则将影响基层三级医疗网络建设。

有代表建议,要加大对基层医院、农村医院的支持力度,督导和支持三级甲等医院等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避免一有小病就涌入大医院,几管齐下将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看病贵”的根本出路是全民医保

“中草药效果好,价格较低;抗生素价格昂贵,副作用大,剂量也难以掌握。”赵晓宇代表是万荣中医院院长,关于“看病贵”,她有不同见解,认为西医动辄花费几万几十万,贵在药而不是贵在医,贵在中间环节而不是贵在治疗手段。选择中医药固然价低效果好,但也还不是解决“看病贵”的最有效办法。

“惊喜地看到,政府将城镇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在去年基础上,每人再提高40元。” “虽然我国的城乡合作医疗水平近几年发展得很好很快,但离人们的期望值还是有一些距离。”关毅代表希望,尽快实现全民医保,尽早能看到全民实现公费医疗,这才是解决 “看病贵”的终极路线。

医患关系紧张的破解之道是人性化服务

“人和人之间究竟怎么了?”近来,医患关系紧张的例子不胜枚举,代表们认为,医疗问题不仅仅是专业技术水平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关乎道德,关乎诚信。不少代表长期在一线工作,非常了解患者,也能体会医生的艰辛。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关键在转变从医人员的工作作风,改善医院的医疗服务,提供更加贴近群众、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第11篇:看病难、看病贵,症结何在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群众反映也比较强烈。那么,其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

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并且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多数农村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自费就医。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近年来,全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5年年底已覆盖1.8亿多人,但筹资力度小,保障力度还不大。据调查显示,目前有60%以上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我国医疗服务机构90%以上是公立。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加之监管不力,使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化,主要*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有些医院盲目追求高收入,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近8年来,公立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2004年,全国共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12万多家药品零售企业。老百姓形象地说,“卖药的比吃药的多”。由于这些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加之监管不到位,其中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肆意加

价、以次充好、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等现象严重。

此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第12篇:也谈“看病难、看病贵”

也谈“看病难、看病贵”

当前,社会上所谓的“看病难、看病贵”,是针对上级大医院而言,而不是基层卫生院的状况。基层卫生院仍然是冷冷清清,医生做冷板凳,无病员可看。实际上,“看病难、看病贵”是医生故弄的玄虚,是为了忽悠患者的钱财,是全社会都在向“钱”看的结果。

受全社会向“钱”看大环境的影响,医院也不是“世外桃源”。为了吃饭,为了住房,有权的贪污受贿、进行权钱交易,而一般医生就只能千方百计地用自己的知识优势从劣势的患者身上捞钱。私立医院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更是不择手段蒙骗患者。私立医院不是方便了群众就医,而是在竞争中加剧了坑骗患者的恶性循环。其原因是:病员数量是有限的(发病率基本稳定),而赚钱的欲望是无限的。为了争夺患者市场,私立医院采取虚假广告去骗取患者的信任,借助患者享受服务的心理,进行“暗箱操作”,使用“无中生有”、“偷梁换柱”、“自创药名”等手段坑骗患者。

造成“看病难、看病贵”,“暗箱操作”坑骗患者的根源就在于医疗机构的市场化和社会的私有化。为了创造私有财产,公立医院的医生坑骗患者,造成医疗利润空间特别大。私立医院见有利可图,立即千方百计地开办医疗机构。所以,在私立医疗机构领域中,也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场所,给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提供了经济来源,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现在,不是社会办医“门槛高”,而是乱办医、办医滥。什么“黑诊所”,“黑”不“黑”,就看背后有没有“保护

神”,而不是看有没有资格。

如果卫生改革再强调医疗机构“市场化”,患者会更苦,卫生资源更浪费,腐败官员也会更多。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在于实行“医保”和一味地降低药价。必须用《孙子兵法》的战略管理思想,采取强硬的国家统一定价、统一管理,消除医疗机构“市场化”。把公共卫生、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医疗康复等结合起来,把严明的纪律和人道思想的教育结合起来,把医生的医术、医德和患者的评价结合起来对医生进行考评,把马克思早就明确提出的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劳动者(医生)的生活进行保证,把“以人为本”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善待医生,医生才会善待患者,才能真正做到“患者至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第13篇: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1、医院里与“看病贵”有关的人谁最关键?

答:医生。医生说:“你吃某某药吧”,你敢不吃吗?医生说:“你去做个某项检查吧”,你敢不去吗?因此医生是解决“看病贵”的关键环节之一。

2、医生为什么让你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呢?为什么要你吃一些高价药呢?

答:说到底是利益驱动。医院一般都是把医生的工资奖金直接与医生的业务挂钩,或者采取一些激励政策(提成或回扣等),把医生的利益紧紧帮在医院的整体利益上,从而使医生不得不听从医院的安排,相对地减少了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3、如何破解这种现象呢?

答:实行“医院分家”,即医生和医院分家。现在人们一般是建议“医药分家”,即医院和药店分家。如果实行“医药分家”能解决药品贵的话,那又怎样解决“滥检查”的问题呢?而实际上在医院里,“滥检查”与药品贵相比分不出高低,有时候“滥检查”比药品贵的问题更突出。

4、怎样实行“医院分家”?

答: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医院里成立一个“医生管理部”,把有医生资格的并从事医生职业的医生都划归到医生管理部,其工资奖金暂且由“财政负担”,不与医院的整体利益挂钩,单独核算,实行与医院其他部门不同的管理方式。医院的其他部门(包括药店)都可维持现状,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

5、实行“医院分家”后,如何体现“多劳多得”?

答:我们可以实行“医生的报酬和挂号费相挂钩”的制度。就是每个医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能力、知名度等制定自己的挂号费,然后把挂号费收入都划归到医生管理部,再根据医生的挂号费收入的多少决定医生的具体报酬。

6、医生的报酬只与挂号费挂钩吗?财政呢?

答:不是。在基层医院,为什么留不住医生?答案是待遇太低。如果财政不给医生负担一部分工资,医生的待遇只与挂号费挂钩,那基层医院将永远留不住好医生或者根本就留不住医生,那“看病难、看病贵”就永远解决不了。为了彻底解决医生的压力和基层医生的去留问题,为了更好的为病人服务,财政必须负担医生的一部分的报酬。即财政把资金直接拨到医生管理部,医生管理部再结合医生的挂号费收入具体确定医生的工资奖金。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财政到底应该负担多少,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但必须制定医生的最低待遇是多少。

7、实行“医院分家”有什么好处?

答:一可以树立“医生是为患者服务,而不是为医院服务”的观念;二是可以切断医生与医院的经济利益,避免发生医生为了给医院创利而采取“滥检查、滥用药”的怪现象;三可以提高医生的服务质量,因为服务质量越高,吸引来的患者将越多,随之收入将越大;四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因为实行这种制度后,医生将再也没有了医院的压力,从而没有了“滥检查、滥用药”的动机;其次(这一点最为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渐建立这样一种市场:医生技术服务市场,即找

谁看病最划算。医生为了自身的利益,自身的知名度,不得不采取“提高服务质量、尽量减少医疗费用”的措施,以不断增取更多的患者,占有更多的市场。

8、医生和医院是什么关系?

答:实行“医院分家”后,医生和医院以及患者的关系是:医生为患者服务,为患者负责,医院为医生和患者二者服务,为医生和患者二者负责。医院主要精力是管理除医生以外的其他医院科室(包括药房),努力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以更高的质量为医生和患者服务。

9、医院的其他科室怎样改革?

答:实行“医院分家”后,与医院相关的要素必须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行“医院分家”的目的。医院要素市场化就是指医务人员市场化、医疗服务设施市场化、各种检查市场化、药品市场化等。市场化的基本思路就是一条:不能人为设限。如:医务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医院,医院也可以自由选择医务人员;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生、自由决定到哪里检查、到哪里购药、到哪里治疗等。实行这样的制度后,医院之间的竞争必然增强,服务质量必然提高,费用必然下降。

10、如何解决“药品贵”的问题?

答:实行“医院分家”后,医院药房将变成医院的一个普通科室,“以药养医”将转变成“以药养药、以医养医”,“以药养医”将从此结束,更没有必要“医药分家”了。当前“药品贵”的关键不在医院,而在药品流通体制。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仍然是市场化。但是药品比较特殊,不能采取一般的市场化。笔者认为,建立一级药品批发市场是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药品批发市场只建一级,不建二三级,以彻底减少中间环节。即有选择地在中心城市建立一级药品批发市场,各药品制造商只能在一级批发市场批发销售,而不能到其他任何场所批发销售,各医院、药店也只能到一级批发市场批发购药,而不能到其他任何场所批发购药。这样做既可以增强药品的竞争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费用,又可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因为药品监督部门只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批发市场上就可以了。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杜绝药品制造商直接到医院销售,以致发生各种各样的回扣现象。这样做就可以让药品制造商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药品成本上,让他们在批发市场上充分公开竞争,以降低药品价格。

只建立一级批发市场,还可以理顺医院和药品批发公司的关系。只建立一级批发市场后,医院和药品批发公司将处于同等地位,都可以直接到一级批发市场批发购药。医院的药店将不在是内部药店,可以公开办成零售药店,以增加收入。药品批发公司也不在是批发公司,也将转变成零售药店。这样药品流通领域将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从而达到降低药品价格的目的。

11、如何破解“看病难”?

答:“看病难”主要发生在大医院。原因是患者一般不太放心基层医院的水平,遇到大病时往往都想到大医院看一看。解决的办法就是严格实行基层医院首诊负责制和大医院基层医院互动机制。基层医院首诊负责制就是患者患病时首先必须到基层医院就诊,基层医院感到需要转往大医院时,再开介绍信转诊到大医院。大医院基层医院互动机制就是大医院的高级医师每年必须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到基层医院直接为患者服务,基层医院的医生每年也必须得到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到大医院学习的机会。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业务水平和基层医院的可信度,同时也可以创造普通百姓直接接触专家的机会,从而减轻大医院的负担。

12、如何解决基层医院设备不足的问题?

答:社会融资解决。对于基层医院设备不足、没资金购买的问题,完全可以实行社会融资解决。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由医院和社会共同决定购买。

13、如何加大政府的投入?

答:政府投入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热点之一。政府投入也需要改革。政府投入要向“项目投入”转变。即政府投入的依据是医院的“项目”,如:医生的培训资金、医生的报酬、医院的设备购买等,而非其他。加大政府投入,主要是加大“项目投入”,而非其他投入。

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赢利性医院、非赢利性医院,是否没有必要区分。如果你得到了政府的投入,你的成本就应该有所降低或医疗水平有所提高,收费自然就应该低点或医疗水平高点,在市场上就应该更具有优势,更具有竞争力,自然就会有“公立”的意思,而不要人为地加以区分,以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如果你得到了政府的投入,但仍然没有竞争的优势,没有达到政府所希望看到的成绩,那政府的投入又有什么价值呢?

14、如何区分大医院、基层医院、社区医院?

答:我想只要把医院分成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就行了,而不要根据行政级别分为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等。

第14篇:“看病难、看病贵”的探讨

“看病难、看病贵”的探讨

一、重提医院为谁而办

客观地说,目前各个医院工作中存在的这样那样问题,有体制性、机制性和政策性的因素。但作为医院管理者、特别是院长,恐怕首先要问一问,为谁办医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措施、手段有没有偏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今天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否定这些年来医院取得的成绩,更不是否定广大医务人员所作出的贡献,而是希望管理者们把握导向、与时俱进,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始终明确医院、医疗卫生事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人民的希望,从而使医院的各项改革能够方向目标更加明确。其实,社会公众已经给出了简洁的衡量评判标准:就是看医院种种规章制度是不是为群众着想,就是看医院的大夫护士是不是以病人为中心。

管理年活动的开展,触及了医院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抓住了医院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管理年活动,形成医院管理的科学机制,使医疗活动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使医院建设和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20年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医院注重扩大规模,忽视了内涵建设,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弱化社会效益的倾向;一些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漠,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执行不力,行为不

规范;“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一些医院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服务意识、服务作风、服务态度和服务流程都有待改进;一些医院管理滑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突出,医务人员“三基”、“三严”意识不强,训练不到位,医疗事故防范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存在漏洞和隐患;有些地方患者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医患矛盾比较突出;一些医院忽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医院发展后继乏力;有关医疗服务信息公示不够及时、公开和透明;有些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还存在一定问题,红包和药品、医疗器械回扣以及开单提成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和监督职能缺位,对医院的管理、评价、检查和监督不到位。出现上述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核心的原因是,我们的一些医院的办院宗旨模糊了,一些医院管理者淡忘了到底是在为谁办医院。

二、政府角色很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政府职责真正落实,对医疗机构科学的监督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医院的改革才能真正到位。当前,关于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医疗事业而言,保证政府应有的投入及时到位,既是重大的政策落实问题,也决定着医疗机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政府对医疗结构的宏观管理中,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首先需要政府因地制宜地营造政策、环境,其中包括利用经济的、政策的、信息发布等手段,引导病人就医合理分流,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合理布局,缓

和大医院人满为患、管理压力过大,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医疗资源闲置的矛盾。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做好医疗机构人员技术的准入等工作,当好医疗行业的守门人和验收者的角色至为重要,如此,人们才不会受骗于黑诊所、假大夫和假技术,群众的医疗安全才能有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和改进公立医院院长的选拔和任用机制,强化对医院院长的培训,不断提高院长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也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多数医院近年来为适应发展,正在改革落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应该承认,在改革探索和实践中,医疗机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改革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的责任。据了解,正在加紧制定的有关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在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政府投入等方面都将有表述更为清晰、明确的规定。

政府在医疗服务中发挥作用,就要实现有效的监管。现实中,政府对所属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监管的作用还远没有到位。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其中囊括对医疗机构在质量、安全、管理、服务、绩效、效率等诸多硬碰硬的指标,然后下大力量在“指导、监督、管理”等方面推进和落实,则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目标。

当前关键是要结合实际在已经开展的医院评价和公示制度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有了经验和做法后及时总结推广,发现问题及时

整改,对问题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公正处理不手软,这些方面政府应当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三、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健全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项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2、工作方向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保证和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

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

加强财务管理、依法规范经济活动,完善经济核算与分配办法,

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药费用。

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

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级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努力解决好这一问题,也是卫生部门摆在面前的工作重点。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医疗机构要围绕“一个目标”,开展好“三项活动”,落实好“三项措施”。即紧紧围绕实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的目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医院管理年活动”和“看病难、看病贵大讨论”三项活动,认真落实准入管理、行业监督和“十不准”三项措施,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努力实现“一个目标”

一个目标是“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让广大群众满意。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人性化服务,方便病人就医;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规范财务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行业行风建设。

4、深入开展“三项活动”

各级医疗结构要广泛开展、不断引深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

头作用,真正让患者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明显变化。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同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方式、科学合理诊疗、降低医疗成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结合起来,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结合起来,深入持久、始终如一地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深入开展看病难、看病贵的大讨论活动,寻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切实可行措施。查问题、找差距、定措施、搞整改,确实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取得成效。

5、认真落实“三项措施”

强化准入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医疗服务水准,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医疗安全防线。强化行业管理,进一步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当前要着重抓好对审计整改措施的落实,各医疗机构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人处理到位、整改措施到位。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管,强化行风建设,严格落实“十不准”围绕“一个目标”,开展“三项活动”,落实“三项措施”,各级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领导。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将各项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推动医疗机构的不断发展。

晋城市人民医院营养科李占明

二00五年九月十二日

第15篇:老百姓 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

现在我国各地都存在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请你简述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当前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长期的积累造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目前,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

(2)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投入比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3)医疗保险发展缓慢。2005年,医疗保险中城镇职工数占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约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农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不多,保障能力非常有限。

(4)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的成本都需要通过市场经营来维持,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

(5)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一方面是政府每年的拨款仅占医院总收入的7%~8%,其余90%以上都是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的;另一方面,政府对医院的收支又不管,任凭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

(6)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力度缺失。

第16篇:“看病难、看病贵”社会调查论文

“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调查报告

——财务管理B班

——12009041062 陈红利 我对盐城市阜宁县花园开发区黄舍村六组的居民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进行了社会调查。

在周围的村民邻居中会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关于这个话题在并不富裕的农村很是常见,这是农民比较关心的话题之一。在农村的家庭中如若出现一个重患病的成员,那么这个家庭将会背上非常沉重的包袱,甚至导致这个家庭的衰败。在我们这边这并不是个罕见的现象,可以说没准某个近邻就是。大家辛辛苦苦地种田、出外打工,为的就是能够过上好点的日子。不过,大家也总是很无奈,听大人们拉家常经常能够听到说啥人算不如天算,生个病啥都没有了。在我们这个小县城里,称得上场面的就是县医院和中医院。先谈谈我自己对它的接触,还有感觉。如果在县医院有个熟人你是会好办事的,但终究没有是占大比例的。我在初三暑假的时候眼睛周围部位被镜片划伤了,当时很急很乱,医生看惯了这种场面,不是一般的有定力啊,拿出针线还秀了下,我姨看到那针立刻意会到还没走套路呢,立刻掏了几张红票,针立马换成细的了。在县医院是这个样子,其他我倒是没经历过。这应该是个很常见的现象吧,大家都快摸熟那潜规则了。这也是“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形成原因之一吧!

村民的反应大多是在治疗大点的病,在农村是不轻易去大医院的,除非真的是挨不过去了,在乡下小医院馆实在解决不了了才会到大医院就诊一下。我在调查的时候大多居民的反应都不是很积极乐观,说起来都比较反面。在调查中大多数村民反应的都是上医院的花销方面,每次都会大出血,不是一般的农村家庭可以承受的,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

在调查中,我采取的是比较直接的方式,是直接的走访调查,直接到各个村民家中进行一系列的采访式的提问。大家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反应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的相似的。最概括的观点就是觉得看病花销太大,无论你是什么病,无论大小都会在医院留下一大笔。我有轻微的鼻炎,治疗了好久,微创手术都做过一次,县医院也是去过好多遍地,依旧没有起色,但每次去花销一定有大几百,医生会说吗,没办法说清,得拍个CT等等的话。

在“两会”上,代表们对时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义愤填膺。各地媒体紧扣这个与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主题,深挖细抠,广泛调查,全方位报道,真可谓万众一心,口诛笔

伐。在“两会”闭幕时的记者招待会上,当有记者问温总理“在任1000多天时间里最感痛心的是什么”时,总理情真意切答曰:医疗、上学、住房方面的问题解决得不尽人意,是我三年来最感痛心的。总理把“医疗”问题摆在痛心“三件事”之首,可见其严重之程度。

首先我先根据一些资料分析一下“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的成因。看病难在哪里?贵在何方?对此,网民博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广泛浏览的基础上,搜狐网最新网上问卷调查的结果颇为全面,最能说明问题,分析调查结果,不难发现:百姓所说的看病难,从医院的规模和性质上看,难就难在省、市级的大医院,难在那些级别高、设备好的公立的尤其是综合性医院。这在公立医院占当今现有医院总数96%的中国医疗市场,也就难怪人们要怨声载道了。此调查结果,与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的看法也是一致的。高部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病难”,主要难在大医院。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和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设备条件较差,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二是群众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患一般病也到大医院就诊,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

不同地方情况也是不同的,网上大多指向大医院,的确是这个样子,在小县城里同样是这个样子,但情况巨细有些不同。在农村的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的确是,人们认为大家大多是选择大医院的,照分析应该是这样的,在我们这边也是,但由于我调查的对象的限制,不是很能够全面分析整个现象的成因。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大家对大医院的需求不断增强的时候,医院的硬件设备的确是越来越有水准,但人们的反响却不怎么有提升。人们在求医的时候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使大家感到寒心。在农村和城市情况是很不同的,可以说在调查的对象不同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是绝对不同的。我调查的范围是农村,可以说调查结论的方向十分明显。村民平常不轻易去大医院就诊,当遇到大问题的时候也就很体现这个现象了。在农村家里的成员有生大病会是很大问题,大家没有到医院做定期检查的,一般只有当发现身体有明显的问题的时候才会去医院,但往往这个时候都已经比较迟了。可以说若是家里的支柱,那么,完了,一个家就毁了。在农村有支付大型手术费用的能力的家庭是没有多少的,一般遇到这种事一个家庭都会受到很大的牵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对农村可以说是个很好的总结。

经过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农村和城市的不同。在农村,看病贵比较突出一点,很多家庭都负担不起这个费用的。在城市里,大医院的优质资源供不应求,大多数人存在的问题是看病难,在贵的方面还要稍好一点。“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医改的最大败笔。它使民怨沸腾,使一些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总结“基本不成功”的教训,集思广益,举一反三,是“刚刚开始”的新一轮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设计师和决策者们需要殚精竭虑的。

再来进一步深入分析一下“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关于这个所谓的成因是一个颇难回答的问题,多年沉疴,形成的原因自然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管理监管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高强部长总结出了六大方面的原因: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二是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三是医疗保险发展缓慢;四是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五是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六是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我们不妨再来具体剖析这六大原因:前三个原因,显然属于决策层面的问题;第

四、第六两个原因,责任显然在于政府部门职能机构,属于组织层面的问题;第五个原因是公立医院的问题,可以说是个综合性问题,责任既属于占绝大多数的公立医院,也在于有权制定机制、监管机制运行的决策、组织层面。可见,这样分析原因是中肯到位的,起码说明我们政府和职能部门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认识比较清醒,也颇具全局性和深刻性。对于这层的分析主要是在政府的方面,主要是在分析原因形成的根部。政治、经济、文化是分不开的,所以政府的原因肯定是特别重要的。

分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大体上总结一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一是要建立并完善城市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机制;二是要增强医疗机构筹资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三是要完善科学的医疗体系与收费方法;四是要加大医药分开核算的考核力度,改革药品流通体制;五是要及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六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在这次的社会调查中,我了解到了许许多多,难和贵都是很需要解决的事情,,在农村,大家会比较在意“贵”的方面,要使大家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很多„„„

第17篇:申论热点:看病难 看病贵

申论热点:看病难 看病贵

>>热点分析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治本之策。

目前,“看病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到大医院就诊难,那里经常是人满为患,病人像是天天在医院赶“集市”;二是找专家看病难,病人往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有的甚至要等上几天十几天;三是农民看病难,基层尤其是乡村,像样的医院不多。“看病贵”,贵就贵在城市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脏器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承受。

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不合理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得到有效预防。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三是城市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过度集中在大中服务。

度、但在改革的实践中,由于配套政策措施没把医疗改革理解成政府甩包袱,将政府办的医院推向市场,断

第三,对医院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不严格

公立医院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条块分割,卫生全行业管理无法真正实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属地管理难以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不严格。在这种状况下,一些医院盲目发展,扩大规模,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许多医院贷款建房、购买大型设备,将沉重的债务变相转嫁给患者。有的医院内部管理松懈,医疗服务环节多、效率低,基础服务质量比较差,尤其是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依法管理不严。

第四,药品和医用器材流通生产秩序比较混乱

生产企业数量多,流通环节多,监管不力,无序竞争。一些企业违规操作,搞虚高定价,

咨询、报班、买书~~~随时欢迎联系广外华图服务专员

李海群QQ:86522629613434119841(669841)

关玉莲QQ:52501330913434123604(613604)

一些药品和医用器材定价高于成本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销售利润大多通过回扣、提成流向批发商、代理商、医药代表等中间环节,医务人员拿回扣、提成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加之我国多年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15%—20%作为补偿,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同时,由于国家采取鼓励开发新药的政策,一些企业将常见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替代降价药品,获得较高价格,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

第五,广大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不高

目前,全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同时,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比较低,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低,保障水平不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对策链接

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实行医疗机构属地管理,展规模,适当减少公立大医院的数量。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鼓

需要制定由中央和传染病控制、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多发病的诊疗。政府要控

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要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价

加强对药品和医用器材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生产和销售企业准入,规范新药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严防出现“换名不换药、改剂型、改包装的药品”生产;改变药品和医用器材销售方式,鼓励直销,推行政府采购、配送,减少流通环节,对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由国家专营专管,医院不加价;加强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价格虚高。

五是加快建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要从国情出发,分步实施。目前,要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广覆盖。对于城镇下岗职工、低收入居民、学生、老弱病残等群体,要由政府投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重点解决大多数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问题。建立城乡特困居民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今后,要逐步向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过渡。

六是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依法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严格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等服务要素准入。加强卫生监督,推行综合执法,严禁各种

非法行医,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特别要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严格规范医院诊疗行为,改进服务流程,简化就医环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医院物价和收费管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严格限制大型医院规模和大型设备购置,防止卫生资源浪费。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教育,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延伸阅读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高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还存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失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服务水平差距加大,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10.128.4亿;住院人数由1907万增加到9827万。城市大医院和专科医院人满为患,引发群众不满。优秀的医务人才,群众的信任度满意度不高。3亿城乡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群众看病负担重。常性开支的7医”机制导致药价虚高。长期以来,实行靠药品加成弥补医院收入不足,

必须坚持公必须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卫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城镇居民基本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政府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由政府承担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业务经费,确保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收入,对乡村医生给予合理补助,落实卫生公益性质,降低服务费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政策,实行政府预算全额管理。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医院创收机制,维护公众利益。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弥补政策性亏损,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专项补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以药补医和药品加成政策。改革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与医疗收入挂钩,控制医院工资总额。改革医院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和绩效考核,并允许医生多点执业。

第18篇:看病难看病贵调查问卷

关于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调查问卷

1 您的年龄

A 18岁以下B 18—25C 25—55D 55以上

2 您来自

A农村B城市C城镇3您觉得看病难、看病贵吗

A 又难又贵B 难,但不贵C 不难,但贵D 不难也不贵

4您认为造成百姓“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是

A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大B医疗费无法承受

C挂号难D医疗水平低,全科医生缺乏,专家少

E政府财政投入不足F住院难

G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意

5 您认为造成百姓“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

A药品贵B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

C住院费贵D医疗保险覆盖面小

E检查费贵F收受病人钱物、开单提成

6 请问您有没有向相关部门反映你所遇到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A有B没有

7您有参加医疗保险吗

A有B没有

8您对市政府关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的满意度如何

A满意B有改善C不满意D不关注

9您认为从医改到现在药品价格有降低吗

A有B降幅不大C没有

10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你认为到目前那项做得最好(多选)

A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B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C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D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E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1您认为下面哪些措施可以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多选)

A发展城市社区医院,鼓励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手术到医院,护理在社区 B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制定严格的控制医药价格和医疗收费办法

C采用财政扶持,民间捐助相结合的方式

D加快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将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群纳入不同医保范围,确保人人享有医疗保障

E对低收入者降低医保理赔门槛,提高报销比例

F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生诊疗行为,防治药物滥用

第19篇: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之我见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之我见

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又为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出台了新的卫生医疗改革方案,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我深表赞赏和拥护。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症结何在?一是到城市大医院看病难;二是医药费用太贵,城乡居民看不起病。

看病难的问题是由多少年极累而成的。从国家对医院的设备投资和技术人才培养来看,一直都是倾向城市大医院,使得一些基层医院(诊所)医疗设备特别陈旧,技术十分落后,甚或缺失,根本满足不了广大城乡居民看病需求。因此,许多经济相对富裕的人为缩短病痛,或在基层根本无法医治的贫困病人等,不得不花重金,甚或倾其家产涌到城市大医院看病,形成\"农村围困城市,基层围困中央\"之势,使得城市大医院难以承受。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着力加强基层医院建设,尤其是乡镇(社区)卫生院建设。既要给于他大量财力投入,又要给于技术人才支持,使其医疗设备和医护技能基本满足那里居民需求。二,城市大医要分片包干承担起对乡镇(社区)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任务,使其诊治技能尽快提高和更新。同时要大医院抽调部分资历深,技术水平高,有名望的医务人员定期,或轮流到基层医院坐诊,指导诊治工作,把一些疑难病症解决在乡镇(社区)医院。这既可以减少病人奔跑之苦和经费支出,又能缓解城市大医院拥挤不堪的沉重压力。看病贵主要贵在药品和各种不必要的仪器检查上。1,据有关报道,各种药品的实际出场价是很低廉的,而经过经销商的层层加码,或采取不正当(暗箱给集体和个人优厚的提成费)手段促销,使药品价大大提高。羊毛出在羊身上。经销商偷梁换柱地把其出资的“暗箱提成费”转嫁给了患者。2,某些医院为了自身利益,采用各种所谓的\"激励\"办法让医生多开(不需要检查或高费用检查)检查单和贵重药等来增加经济收入。上述做法大大加重了病人经济负担,使相当一部分贫困人群看不起病。

解决的方法:一要加强对药品的监管(1)彻底统一国产药品名称,防止鱼目混珠行为发生;(2)由国家严格控制药品价位,防止随意不合理提价;(3)严格监管药品销售环节,对不法经销商(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促销)依法予以严惩。二要加强对医院监管,杜绝各种医疗检查,处方开药和手术费用给医护人员提成的现象发生。三要强化监管机构的作用和效能,严惩各种违纪违法者,让他们身败名裂,同时让他们把侵吞的不义之财再彻底吐出来。四是大力激励群众监督和举报,让那种不良行为像过街老鼠一样,形成人人喊打的局面。

第20篇:公务员申论热点:看病难、看病贵

此资料来自北洋燕园 申论热点: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症结何在?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群众反映也比较强烈。那么,其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

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并且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多数农村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近年来,全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5年年底已覆盖1.8亿多人,但筹资力度小,保障力度还不大。据调查显示,目前有60%以上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我国医疗服务机构90%以上是公立。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加之监管不力,使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化,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有些医院盲目追求高收入,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近8年来,公立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2004年,全国共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12万多家药品零售企业。老百姓形象地说,“卖药的比吃药的多”。由于这些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加之监管不到位,其中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肆意加价、以次充好、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等现象严重。

此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113820006126

看病贵范文 39
《看病贵范文 3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