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经济学原理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21 15:05:2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经济学原理

浩淼冷月 :黄金为什么暴跌?

(1) 有一个商人到了一个山村,村子周围的山上全是猴子。商人就和村子种地的农民说,我买猴子,100元一只。村民不知是真是假,试着抓猴子,商人果然给了100元。于是全村的人都去抓猴子,这比种地合算得多了。很快商人买了两千多只猴子,山上猴子很少了。商人这时又出价200元一只买猴子,村民见猴价翻番,便又纷纷去抓,商人又买了,但猴子已经很难抓到了。商人又出价300元一只买猴子,猴子几乎抓不到了。商人出价到500元一只,山上已没有猴子,三千多只猴子都在商人这里。

这天,商人有事回城里,他的助手到村里和农民们说,我把猴子300元一只卖你们,等商人回来,你们500元卖给商人,你们就发财了。村民疯了一般,把锅砸了卖铁,凑够钱,把三千多只猴子全买了回去。

助手带着钱走了,商人再也没有回来。村民等了很久很久,他们坚信商人会回来500元买他们的猴子,终于有人等不急了,猴子还要吃香蕉,这有费用啊,把猴子放回了山上,山上仍然到处是猴子。

这就是传说中的股市!

这就是传说中的信托!

这就是传说中的黄金市场!

这就是传说中的房市!

(2)这是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 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钞票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

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抓了这张1000元钞,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 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猪本钱。

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

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务)。

有了1000元,这名妓女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

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

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000元,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

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现金是要流通才能产生价值!而经济永远存在炒作!太牛了不转都不行!

推荐第2篇:经济学原理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分七章,这七章的内容结构是: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发展以及研究对象等内容。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中心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征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等内容。重点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实现理论和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第四章、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等内容。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等问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运行基础,调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内容。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等内容。

推荐第3篇: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篇1: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30、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1、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2、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3、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3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35、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3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37、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8、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9、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40、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41、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42、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状态。

43、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的状态。

44、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

五、弹性及其应用

45、弹性: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

46、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除以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47、总收益:一种物品买者支付的量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48、需求收入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百分

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4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第一

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0、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

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六、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51、价格上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52、价格下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53、税收归宿: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

七、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54、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

55、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56、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57、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58、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

59、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60、平等: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

八、应用:赋税的代价

61、无谓损失: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九、应用:国际贸易

6

2、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流行的价格。

63、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6

4、进口配额:对在国外生产而可以在国内销售的物品的数量限制。

十、外部性

6

5、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6

6、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6

7、科斯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

们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6

8、交易成本:各方在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69、庇古税(矫正税):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十一、公共物品与公有资源

70、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7

1、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72、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73、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74、公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7

5、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支付的人。

7

6、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利益的研究。

7

7、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二、税制的设计

7

8、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79、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80、平均税率:总收入除以支付的总税收。

8

1、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支出的额外税收。

82、定额税:每个人等量的税收。

8

3、受益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8

4、支付能力原则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85、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交纳更多税的思想。

8

6、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交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87、比例税: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交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8

8、累退税: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8

9、累进税: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三、生产成本

90、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量所得到得量。

91、总成本: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量。(劳动、土地、资源)

92、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

93、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94、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9

5、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与隐性成本。

96、会计利润:总收入减显性成本。

9

7、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98、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9

9、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100、固定成本(FC):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0

1、可变成本(VC):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0

2、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总成本/产量)(=TC/Q)

10

3、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FC/Q) 10

4、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VC/Q) 10

5、边际成本(MC):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TC/⊿Q)

10

6、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10

7、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10

8、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10

9、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

十四、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110、竞争市场: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

受者的市场。

1

11、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1

12、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1

13、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十五、垄断

1

14、垄断企业: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卖者的企业。

1

15、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

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1

16、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十六、寡头

1

17、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的市场结构。

十七、垄断竞争

1

18、垄断竞争:许多出售相似而不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1

19、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120、卡特尔:一致行动的企业集团。

1

21、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

己最优战略的状态。

1

22、博弈论: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

1

23、囚徒困境: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

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1

24、占优(优势)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

八、生产要素

125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

126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127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128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129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130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十九、收入与歧视

131补偿性工资差别: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132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

133工会: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134罢工: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

135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136歧视:对仅仅由于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

机会。

十、收入不平等与歧视

137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138贫困线: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

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139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和劳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140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141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收入。

142功力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

大化的政策。

143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144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这种

公正要由yield在“无知面纱”的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145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146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147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进行自愿的协

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148福利: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149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

二十一、消费者选择理论

150预算约束线: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151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152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53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

154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 篇2: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

摘要: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该国家的经济实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国家只有在经济上占据优势地位,才能够促进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曼昆写的十大经济学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加强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

关键词: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

经济学理论知识对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的经济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经济学研究一直是各国大力倡导的研究工作。其中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所写的《经济学原理》,是当今世界上权威性很高的经济学著作,这本著作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流行,在经济学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经济学原理》中较为著名的是曼昆提出的十大经济学原理,该原理从本质上对经济学进行了论述,对于现实的经济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十大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所著,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生动形象的案例诠释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中作者所提出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构成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框架,为经济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下是曼昆所写的十大经济原理:

1) 人面临权衡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十大经济学原理分析

2.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因此人们在选择资源时必须通过自己的分析进行最优选择,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权衡取舍的过程。比如在日常的消费的过程中,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曲线相切时,由于消费者经济实力有限,所以就需要对多种商品进行权衡取舍。在选择过程中,消费者结合自己的喜好以及商品的价格进行选择,这是两种或者多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主要表现。同时机会成本也是权衡取舍的一种表现形式。

2.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们在权衡取舍的过程中,需要对可以选择的方案的成本以及收益进行比较,最后做出选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会成本。在长期的人类经济活动中,机会成本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当我们在学习和睡觉中选择时,当选择学习而放弃睡觉时,这时候的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睡觉给我们带来的效益。

2.3理性人考虑边际变量

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对于边际最简单解释就是衡量自变量的变动所引起因变量变动的关系。比如在沙漠中一个人很口渴,当看到绿洲并 且有大量的水喝时,他喝的第一口水可能是挽救了他的生命,因此第一口水给其带来的效用最大,当继续喝水时,水给他带来的效用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身体不适,带来了负面效用,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因此一个理性的人需要考虑边际变量,当效用为零时停止活动,放弃选择。

2.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一个人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成本或者收益发生改变时就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企业中对于员工采用奖金激励的手段,就会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在当前销售工作就是采用低底薪和高提成的激励手段,激励销售人员做出更多的业绩。

2.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尽管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了专业化和分工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好处,但是专业化和分工不能使每个人都享受到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比如面包师不能使用打铁匠的生产出的铁器,打铁匠也不能享受到美味的面包,贸易的产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决,通过对各种产品制定一个价格,进而拿到市场上与其他的商品进行买卖,这样就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当今世界的贸易也是如此,可见贸易可以使每个人享受到不同服务和产品,改善了每个人的状况。

2.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利润、价格以及企业家。市场经济既具有好处也存在的弊端,市场经济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对市场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控,使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市场经济就有不足之处,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总之,市场经济利大于弊。

2.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成果

市场经济指导的经济模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对于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当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不均衡时,政府出面就可以调控资源,把市场经济带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

2.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国富论》中论述了一个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该国家生产物品和劳动的能力。一个国家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创造大量的物品和劳务,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当政府发行的货币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货币是一种物质交换的媒介,货币量的发行应当与国家实际的经济实力相符合,这样才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2.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有效解决失业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加大投资或者促进私人企业扩大生产,这样企业就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失业率。但是在这一期间要做好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取舍,在保证不发生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失业率。

结语:通过对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也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十大经济学原理的提出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在现实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缺陷,就是这样也不可否认其对于经济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喻晓东. 关于微观经济学外版教材的若干教学问题——以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03) [2] 林君秀. 经济学不再让人恐惧——曼昆《经济学原理》介绍[J].经济科学.2007(03) [3] 王跃生. 有些书可以影响一代人——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07) 篇3:《经济学原理》教案

《经济学原理》自学指导书

使用专业:专、本科相关专业

课 程:经济学原理 教材版本:《经济学原理》

卢远瞻汪雄剑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史等多门学科,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广泛吸收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有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倡导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大胆的理论创新,重视对国内外经济学的最新动态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部分的消费者、生产厂商的行为理论和处于核心的价格理论及贯穿所有的均衡理论,并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的方法、理论等进行学习和探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增加对经济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1、

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

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3、

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三、课程的目的、内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

第一章 导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涵义;掌握经济学得原理及研究的方法。

主要内容:经济学和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含义。

2、深刻理解经济学的内容。

3、准确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和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定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定。即,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引起一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即问即答】

1、

描述你最近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权衡取舍问题;

2、

举出一个既有货币性的机会成本,又有非货币性的机会成本的某种行动

的例子;

3、

描述一个你的父母为了努力影响你的行为而想你提供激励的例子。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即问即答】

1、

为什么一个国家如果不把自己和其他国家隔离开来,其状况就会变

得更好?

2、

为什么我们有市场?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政府应当在市场中扮演

怎样的角色?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

1、

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

劳务的需求。

2、

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

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并生成更多的物品与劳务。

3、

雇佣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即问即答】

列出并简要解释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第二节 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P13

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P13 思考题和作业: P18

5、

6、10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2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搞清楚什么因素会影响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掌握市场供求的基本规律(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以及运用供求理论分析经济事例

核心概念: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弹性

均衡

内容提要:

1、需求、供给曲线

2、需求和供给的均衡:价格决定

3、弹性理论

本章重点:供求均衡、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运用

本章难点: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数量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等)的经济行为的研究,价格分析是其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它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是经济人和完全信息。

需求与供给

在市场中,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方式,并且,价格也以一定的方式促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

一种商品的需求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必须是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需求函数是\\,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一种商品的供给S: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函数是/,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成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供给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生产成本

3生产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后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均衡价格的决定: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供需曲线的交点),也就是市场出清状态,此时的价格也叫均衡价格。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也是如此。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曲线平行移动)。供给的变动也是如此。

推荐第4篇:《经济学原理》

财经学院专业论坛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类学生必学的一本书,经济学也是一本重要的科学,了解经济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为什么要学经济学?对于从事资源配置的人,特别是政府官员,不仅包括财经、工业、交通、贸易、农业等部门的,而且包括从事法律、教育、人口等工作的,经济学都是必修课。对于一般百姓,懂得市场的运作能够维持生计也就够了,不一定要懂得经济学。但是,如果你想了解社会,发现表面现象背后的复杂规律,进而理解人生,就要懂得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指的是一类书籍,是比较基础的经济类教材,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有曼昆,索罗斯,范里安等人,且有相应的中英本。第一本《经济学原理》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编著。曼昆所著《经济学原理(第5版)》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英文原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了解到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十大原理是经过高度总结后得到的结论,本人通过自主学习并结合他人的观点得到了自己的看法,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下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语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人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1

财经学院专业论坛读书笔记

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也就变小了。

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既然学习到了知识,就应该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出发,深入浅出地将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说明,使读者无论是在学习经济学课程时,还是在实际生活工作中,都能结合身边的实际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并自觉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逐步养成用经济学眼光观察和分析事物的好习惯。拥有像经济学家一样的思维。

本书是19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所著,该书被西方经济学界看成是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它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 全书由七篇构成。第一篇《导言》讨论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马歇尔说“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异端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生活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第二篇《若干基本概念》研究了财富、财产、消费、劳动、必需品、资本和收入等概念。第

一、第二篇具有总论的性质,为以下几篇的原理作了理论铺垫。第三篇至第六篇是《经济学原理》的主体部分,依次考察了消费、生产、交换、分配。第三篇 《论需求及其满足》研究人的需要和消费。第四篇《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研究了包括人自身在内的,能够作为满足欲望手段的因素。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的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中,把第三篇中研究的需求理论和第四篇里研究的攻击理论结合起来,依据供求平衡的原理,提出了均衡价格理论。在第六篇《国民收入的分配》中,马歇尔提出了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在他看来,各种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价值分别形成它们各自的收入。所以,分配论不过是用供求均衡观点去研究各个生产要素的价格。总体来看,供求均衡价格体系是贯穿《经济学原理》各篇的理论核心和主线。

《经济学原理》中的各个理论因素,基本来源于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它以边际效用论来说明需求,而以生产费用论来说明供给。但是本书对传统的经济学原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不再把边际效用论或生产费用论当作是决定价格的独立因素,而是通过供求理论,把这两种原来互不相容的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本书的理论核心——均衡价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分配论,应该说,《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结构为当代微观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框架。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所运用的分析方法也是对各经济学派的综合。在此,我作一个简要总论。 第

一、以心理分析为基础。马歇尔和主观学派一样,认为经济学要研究人类行为的动机。他认为人的心理动机会有力地影响人的选择行为,从而支配人的经济活动。人类行为动机分为两类:一是追求满足,这可以激发人们经济活动的动力。二是避免牺牲,这可以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阻力。这两类动机的均衡是绝大多数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基础。 第

二、强调“边际增量”分析。这是受到数理经济学派的启发而产生的。马歇尔认为“在精神和物质世界中,我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总数量的关系没有与增加量的关系那样大”。

因此,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他广泛运用了边际增量的分析方法。例如,作为需求理论的基础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消费“增量”的比值,而需求弹性则是需求量变动比率和价格变动的比率之间的比率;同样,供给理论和供给弹性也是这样,只不过他们是以报酬递减率和“边际”生产费用原理为基础的。 第

三、强调“局部均衡”分析。2

财经学院专业论坛读书笔记

马歇尔把物理学中作用和反作用达到均衡的观念用来说明经济力量的均衡。马歇尔强调的均衡不是一般均衡而是局部均衡。在局部均衡之下,马歇尔研究的是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而不考虑厂商,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种方法已经成为当代微观分析方法的基础。 第

四、强调“静态”分析。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总是将自己研究的现象置于经济关系和相关因素不变的环境中,认为静态下,生产和消费、分配、交换的一般条件多是不变的。 由于马歇尔一方面继承大卫 李嘉图和约翰 穆勒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另一方面引入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方法,使古典经济学理论获得发展,所以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可看做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 总之,此书是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入门之作,她关注于现实生活,深入浅出地为人们描述了理性人的选择和市场行为

学习了这本书,对“经济学”这三个字有了更深的领悟,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经济学原理》值得广大学生学习。对社会中的经济活动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它是经济学者们必须拜读的经典。

3

推荐第5篇: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曼昆《经济学原理》心得体会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环境工程专业09级2班张海光(20091819)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平民顶上的瑰宝,全书没有复杂深奥的近代数学知识,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这是一本适合平民大众阅读的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另一方面,其内容是博大精深,返璞归真,用平易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原理清晰,分析透彻,在当今众多的经济学著作中璀璨而夺目。曼昆在前言中就述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这本经济学原理的开篇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后的章节都是围绕着这十大原理对各种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的分析论述。前面七大原理阐述了人们如何做出选择,以及人们之间如何相互贸易。像这样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领域叫微观经济学。而接下来的三大原理描述了整个经济运行的轮廓,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在这是个原理里,就有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的定位。给读者很大的吸引,对一些不是学本专业的学生和看者来说,是个很好的入门教材。让人懂得生活中学经济,这本书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我不需要把他全部看完。书是要慢慢的琢磨,不是把他读完就可以了,而是读出他的精华,那样只是一点,你也受益匪浅。然而这十大原理,让我明白经济学的博大精深。在各个领域中,经济运行特点,对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带来的影响。小到我们家庭琐事,大到国家经济实力。从简单的例子到复杂的,在此期间,你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辨别经济力度。这本书的内容侧重于应用和政策,而不是象同类教科书那样侧重于正式的经济理论。作者试图使读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在将来读书看报、经商或从政时都能够应用经济学知识。但是这不意味着这本书没有提供系统的经济学基本理论,事实上这本书包含了经济学初级教程所有的中心论题和基本原理。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考虑任何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

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为什么分散的市场经济运行得这么好?这是因为可以指望人们相互友爱而仁慈地相互对待吗?完全不是。在这本书中,亚当〃斯密给我们描述了市场经济中人们如何相互作用: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的多了。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傅的恩惠 ,而是由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每一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下,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不是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经济参与者受利己所驱动,而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去促进社会福利。当市场经济的局限性表现的比较突出时,政府就应该发挥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调节经济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地行政手段。

然而由政府来调节经济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回凑效的。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就会上升而导致通货膨胀。那么是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呢?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书中的那幅表现物价上涨的插图让我感触颇深。虽然画面似乎有些夸张,但它确实反映了通货膨胀问题的严重性。

人们经常要求经济学家解释一些经济事件的原因。例如,为什么年轻人的失业率高于年龄大一些的人?有时也要求经济学家提出改善经济结果的政策建议。例如,政府应该为改善年轻人的经济福利做些什么?当经济学家努力去解释世界时,他们是科学家。当经济学家试着帮助改善世界时,他们是政策顾问。一般来说,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实证的。 实证表述是描述性的。它们做出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表述。第二种类型的表述是规范的。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它们做出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表述。而实证表述和规范表述之间的关键差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

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会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不仅是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经济方面的知识,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相信,对我今后走上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曼昆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现代经济学,纵观现代经济发展,这本书却并不简单,它确实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推荐第6篇: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一直是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因为它可以解释给未经风雨的我们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吧。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很多,如斯密的《国富论》,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等,但现在我想推荐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说到特点,这本书简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逻辑严谨,绝对是一本有待细细品读的书!我也有幸在大二时一口气读完了它,读后思绪如醍醐灌顶。

通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烧脑的学科,需要运用大量深奥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读完本书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因为曼昆从容易理解的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渐进,旁征博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经济学的无穷魅力。

因为我的专业知识不相称,文字驾驭能力有限,允许我仅仅就书中前三条基本原理浅显地谈谈我的读后体会。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实际的成本却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三、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这常常可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个职业人,能够尽可能考虑你的同事、下属和领导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加和谐。

往大的方面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准确把握民众的利益所在。曼昆在书中举了一个关于租金控制的有趣案例,就是政府对房屋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反而未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这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高吧。这值得我们深思。

虽然我们的专业与经济无关,但我们的生活本身却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我这个经济学门外汉领略到了经济学的魅力。而在写这篇读后感的过程中,也加深了我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促使我学着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但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远非如书中所说那样的简单易懂,而是复杂多变的。也正是如此,让我觉得自己所学只是皮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推荐第7篇: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

《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

同学们,看到许多的图表和公式不要慌,我们重在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只考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请按照老师的指导复习,一定能顺利通过考试!

一、考试题型:单选题(20分)、多选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计算题(10

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10分)

二、采用的教材是《经济学》刘碧云主编,东南大学2002年版。

三、复习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每章练习题是复习

的一个要点。计算题按我辅导划的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做。逐章复习。复杂的图表和公式可不必看。

四、复习的重点和知识点见附件。

第一章 掌握经济学、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的概念;(复习方法,例如:看一下教材第二页

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落在曲线内的点说明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之外的点生产是资源条件不允许的,在曲线上的点才是可能的生产组合。要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意思,不要死记硬背)。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懂得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各自要回答什么经济问题。

第二章 掌握吉芬商品的概念,掌握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理解需求与供给曲线、均衡

价格及其运用,理解需求定理、供给定理。

第三章 理解弹性、需求价格和收入弹性分类的经济学意义及影响弹性的因素。

第四章 掌握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概念,理解边际效用、总效用的含义,了解消费可能

线、无差异曲线、收入和替代效应的含义。

第五章 掌握生产要素的分类,规模经济的含义和情况,以及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理解

内、外在经济和内、外在不经济和适度规模。

第六章 理解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含义一级利

润最大化原则。书上112页有小结。

第七章 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

第八章 掌握四种市场模型的比较及不同的资源配置效果。

第九章 掌握地租、创新的概念,以及四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原理。理

解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特性、企业家职能、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第十章 掌握帕累托最优地概念,理解福利的含义。

第十一章 掌握自然垄断的概念,以及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应付负外部经济的对策。理解公

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第十二章 掌握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以及213-214页的名义和实际GNP的计

算方法。

第十三章、十六章和十七章不考。

第十四章 掌握投资的含义,以及246-247页的资本边际效率的计算方法。

第十五章 掌握货币的含义及功能、货币存量的五个层次、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三大政策,

了解货币需求的动机。

第十八章 掌握自然失业的分类、通货膨胀的含义。

第十九章 掌握经济周期包括哪四个阶段。

第二十章 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第二十一章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预算和公债的含义,以及货币政策调三种工具。

推荐第8篇:经济学原理 介绍

本书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英文原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 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迄今为止它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在全世界销售100多万册!本书前四版的中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也一直是国内选用最 多、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在继续保持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的写作风格基础上,曼昆教授在第5版中对全书36章都做了精心修订;同时也更新了大部分“新闻摘 录”和部分“案例研究”;此外,为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讲解,本版还极大地丰富了教辅资源。

在继续保持得理清晰、易于理解的写作风格基础上,曼昆教授在第4版中对全书36章都做了精心修订;同时也更新了大部分“新闻摘录”、“案例研究”和 “参考资料”;此外,为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讲解,第4版还极大地丰富了教辅资源。为方便读者根据课程安排灵活选用,本书第4版中译本分微观经济学分册和宏观经济学分册出版。

这本教科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写的是一本学生喜欢看的经济学教科书,与其他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经济学模型。为此,作者在大部分章节里都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录”,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本书英文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六百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本书前三版听中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也一直是国内选用最多、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 材!在继续保持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的写作风格基础上,曼昆教授在第4版中对全书36章都做了精心修订;同时也更新了大部分“新闻摘录”、“案例研究”和 “参考资料”此外,为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讲解,第4版还极大地丰富了教辅资源。为方便读者根据课程安排灵活选用,本书第4版译本分为微观经济学分 册和宏观经济学分册出版。

本书英文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六百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本书前三版的中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也一直是国内选用最多、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 [1]

推荐第9篇:《经济学原理》有感

《经济学原理》有感

最近,一直都在忙兼职班主任的事情,书,确实读少了不少,但是在与小师弟小师妹的交往中,我又对“经济学”这个词汇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华师经管院的招生是大类招生,我带的班级是经济学类1班。经济学类,别说对于他们,就是对于我这个理论上已经读了6年大学的人来说,都觉得十分不解。于是,他们带着很多疑问,很多困惑,很多迷茫迈入了大学校门,开始了大学的生活„„作为兼班师姐,自然会面对很多来自他们的问题,比如说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要学哪些科目,学经济学以后有什么用。后面两个问题都还挺好回答的,但第一个问题,一个本源的问题真的把我给问倒了。于是,新生进入军训后,趁着一些空闲,我端起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希望能在这本经济学的里程碑和经济学入门教程中找到答案。 马歇尔是英国近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和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他生于英格兰,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她在剑桥任教九年,然后又到了牛津大学,1885年,他又回到了母校执教,直到1905年退休。这样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而且他最有兴趣的哲学,但他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

有人说,每一本经济学巨著,之所以流行或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符合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态,符合各自历史条件的要求。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马歇尔继承了斯密的“看不见的理论”,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他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特别是边际效用论,形成了“折衷的理论体系”。他在这本书里建立了静态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他的这一著作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这本经济学著作,在马歇尔在生之年就出版了8次之多。 马歇尔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相当严密的体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一个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这本书分成了6篇。第一篇序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需求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第二篇,说明财富、价值、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准租、生产、消费、劳动等若干基本概念。第三篇,需求及其满足,论述消费理论。第四篇,生产要素,论述生产理论,在这一部分,讲述了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第六篇,国民所得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即微观经济学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运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均衡价格理论,这也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二者同时起作用的。而《经济学原理》这本著作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

好的经济学教科书能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经济学家们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把握实质的判断力,以及他们恪守的自由信念和特有的乐观精神。坏的教科书却只能让学生们觉得:经济学无非就是那些画在黑板上的、不知所云的曲线。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无疑属于前者。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为什么你还应该学习经济学呢?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前言里列举了以下三个原因:

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原因是,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有许多经济问题会激起你的好奇心。为什么在纽约市找公寓如此困难?为什么如果旅客周六停留一个晚上,航空公司对往返机票的收费就要低一些?为什么罗宾·威廉姆斯作为电影明星得到的报酬如此之高?为什么许多非洲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此低下?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高,而另一些国家物价稳定?为什么在一些年份找工作容易,而在另一些年份困难?这些只是经济学课程可以帮助你回答的许多问题中的几个。

学习经济学的第二个原因是,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要做出许多经济决策。当你是学生时,你要决定在学校学习多少年。一旦你参加了工作,你要决定把多少收入用于支出,多少用于储蓄,以及如何将你的储蓄用于投资。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要管理一家小企业或一个大公司,而且你要决定为你的产品制定多高的价格。经济学将使你从一个新角度去思考如何最好地做出这些决策。学习经济学本身不会使你富有,但它将提供一些有助于你致富的工具。

学习经济学的第三个原因是,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作为一个选民,你要帮助选择指导社会资源配置的政策。当决定支持哪一种政策时,你会发现自己提出了各种经济学问题:各种不同形式税收带来的负担是多大?与其他国家自由贸易的后果是什么?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政府的预算赤字如何影响经济?这些问题以及类似的问题总是萦绕在市政机关、州长办公室和白宫的决策者的脑海里。

因此,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当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以后你阅读报纸、管理企业还是坐在白宫椭圆形的办公室中,你都将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然而,经济学著作大都充满了抽象的概念、生硬的图表、艰深的数学公式和模型,读起来让人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巧妙地将枯燥的经济学变得有趣,“让更多的想了解经济知识的人看了本书后不再恐惧经济学”,而是感到“学经济学原来也是一种享受”。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对经济学感兴趣,曼昆在举例子的时候常常会说到当红的影星、体育明星、甚至富有争议的电视剧(比如《欲望城市》)。其他经济学家如大胡子克鲁格曼、畅销书作者瑟罗等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也会被他信手拈来。读曼昆的书,可以改变人们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看法。曼昆有一个崇高的使命,那就是让所有的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这种趣味性无疑十分重要! 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简明性在书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在编写这本教材的过程中,曼昆一直尽力地把自己放在经济学初学者的位置上。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在本书的第一章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全书内容以此为中心逐步展开,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为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帮助读者轻松地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知识,书中还穿插有大量的“新闻摘录”、“案例研究”和“参考资料”。因此,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用最为简洁的方式,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读者,引发读者的兴趣,然后逐步引导读者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世界。他的目的就是强调读者应该而且也会发现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所在。而贯穿始终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也是让人印象深刻,体现了全书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这个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美国,还是正在发展的中国,她们关注最多的是经济,任何新闻媒体也都在聚焦经济。可以说,这个世界的运行是以经济为中心而辐射开来,曼昆正是从这一视角通过冷静的思考和检验提出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的,每一条原理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精练。比如: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第一条原理就告诉我们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稀缺性资源。正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曼昆在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当个人组成社会时,这时将会面对更多的权衡取舍。《孟子·告子上》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就充分说明了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抉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穷的。如何抉择,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政府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政府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这种选择是非常科学的。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第十八章中,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比如小李和小张是一对感情很好的恋人(开始考虑结婚),都是大学刚毕业不久的上班族,如果两人分开住,就得花两份房租。但倘若两人合租就会减少一份房租(假设小张搬过来),此时,对于小李来说,小张住进来的边际成本就为零。两人的同居行为是符合理性人思维的。还有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经过紧张的长时间学习,最后几天的边际收益会下降,这时学校往往会作出放假的决定。这也是有道理的。以上只是单方面考虑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 曼昆在这本书中的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提到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主要是将这一思想运用到竞争企业中,并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两方面分析,得出长期中利润最大化的一个一般性规律:在利润最大化水平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规模不经济,为什么有些民营企业不愿做大。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上下册都提到了这个原理,上册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中关于租金控制的一个案例,就是政府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下册的第二十六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中的失业保障谈到有些人因为能获得失业的保障而不愿就业,造成政府沉重的负担。曼昆都是从宏观角度阐述该原理的,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高吧。

无论经济学理论的证明过程如何高深,但它总可以用简明的浅显的语言描述出来。对于初涉经济学的人而言,这样的经济学教育意味着他们可以很轻松地进入经济学殿堂,而不被刻意布置的那些没有必要的钟鼎器皿和幔帐弄得不知所措,也不会被那种神秘主义的表述方法所蒙蔽。这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

推荐第10篇:《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我这个经济学零基础的人,一直想找本书学学经济学。于是选了这本《经济学原理》。读下来,这本书是极好的入门书籍,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基础,没有数学公式(其实偶尔还是有一两个),定性的内容比较多,定量分析较少,有利于形成一些经济学的概念。对我来说,有概念,也就达到看这本书的目的了。学习总结如下:

1.需求与供给。供求关系贯穿全文。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掌握了供求关系,连一只鹦鹉都可以做经济学家”。的确,供求关系可以解释大多数经济现象。在我们不知道任何经济学之前,其实已经了解了供求关系,例如,天下大雨,青菜产量下降,青菜价格自然上升。供求关系实际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在“看不见的手”的牵引下,市场总是能够有效的配置资源,创造最大的剩余价值。通过供求曲线,分析了税收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税收会降低经济总福利;还分析了进出口对经济总福利的影响,总的来说,进出口会增加一国的经济总福利,也验证了开篇的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的,“贸易使人们生活变好”。

2.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理性人考虑边际成本,边际效益。这一点体会尤深。比如说,当你在家吃饭时,还剩下一点,但是你已经感觉饱了,再吃就过了,你会选择吃完不浪费,还是不吃?理性的选择应该是不吃,因为此时你吃下一口饭的边际效益为零或者负(如果你一定要说你的边际效益是少浪费一口粮食的话,但是那种精神上的满足已经不是讨论范畴了)。

3.价格歧视可以解释团购、抵用券等现实经济活动。价格歧视的另一个常见的地方是精装书和平装书,其实二者差别不是很大,但价格差异常常是几倍。因为二者的销售对象不一样:前者是作者的fans或对钱不敏感的土豪;后者针对的是普通消费群体。

4.作者总是建议让市场自己来调整经济,即让“看不见的手”来调整经济,而不鼓励政府过多的宏观调整。原因很简单,市场总是能有效率的配置资源,找到供求平衡点,而人为力量的插入,会打破平衡点,经济总福利会减少。关于这点,总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中国的经济状况。我对中国的经济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听说政府调控较多,但是很难说政府调控是好还是不好,至少,我目前还没有分析好坏的能力。

5.公地悲剧。人是自私的,公有的东西大家都不会努力去珍惜,比如河里的鱼,野生动物,因为谁捕鱼多,或者谁猎杀得多,谁将会拥有更多的利益,一个人不会去关心这种动物会不会灭绝,只关心我不猎杀,其他人也会猎杀,因此我尽最大的力量去猎杀。www.daodoc.com 因此能够私有化的东西就私有化,比如一片森林属于某个人,他就会考虑猎杀多少动物,能达到利益最高,而不会颟頇地赶尽杀绝。作者举了个例子,黄牛和大象在很多年前,数量都很多,现在黄牛还是很多,大象因为象牙不断被偷猎,数量越来越少。黄牛多的原因是,黄牛肉可以合法交易,很多人养殖黄牛,通过出售黄牛肉来获取利益。而象牙交易非法,大象不是私有的,人们不会努力保护大象,就算你发现有人偷猎,你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作者提出,如果象牙交易合法(有地方已经这样做了),人们可以通过出售象牙获取利益,再将大象私有化,人们就会像养殖黄牛一样养殖大象,只要有利可图,大象就不会绝种,反而数量可能增加。

6.宏观经济学概念。GDp,CpI,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等概念,以及这些宏观指标如何计算。GDp就是全国生产的总蛋糕:一部分给人民吃掉(消费)、一部分不吃,留着以后再吃(投资)、一部分给政府吃(政府购买)、一部分卖给外国人吃(净出口)。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宏观经济指标常常分为真实的和名义的。比如真实GDp和名义GDp。真实GDp是不涉及到物价水平,它假设物价跟基年(用来比较的年份)的物价一样,也就是只跟国家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综合。名义GDp的计算采用当年的物价水平。通过真实GDp和名义GDp可以计算GDp平减指数,从而计算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的另一个计算方式是采用CpI。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这个比较好理解。例如今年的名义利率(银行给你的利率)是5%,但是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所以真实利率只有3%。

7.货币量与利率是宏观调控的神器。利率高了,人们就偏向与存钱,人们消费的钱就少了;同时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代价也大了,企业用于投资的钱少了,社会总需求减少。反过来,利率低了,社会总需求增加。 书中所讲,美国调整利率的方法是主要是通过调整货币量来实现的,政府用现金赎回政府债券,货币流向金融机构(银行),银行准备金增加,利率降低。

……

有些东西看了就忘,有些东西没记住也没忘,有些东西暂时记住了,还有些东西已经记住了。

细节容易被遗忘,但是思维方式、思想只要当时明了,就不容易被遗忘。 看了一本书,总会被“潜移默化”的。

第11篇: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李占领

曼昆编写的《经济学原理》是讲授经济学类书籍中的经典之作,影响范围很大,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好书,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阅读了这本书,里面有太多的经典知识需要我慢慢消化记忆,为了加深印象,理解重点,我趁着周末时间,对照教材,主要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本书主要内容的经典摘录、典型案例以及读后感五个方面,写下了这篇读书笔记。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关于这个问题,曼昆教授在书的开头给出了作为一个21世纪初的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二是它将使你更清明地参与经济:三是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本书开篇介绍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后面的叙述都围绕这十大原理展开,在后文中又反复提及,思路清晰,重点分明,内容简单易懂。

二、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围绕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罗曼提出了四个原理,分别是,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原理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围绕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问题,罗曼提出了三个原理,分别是,原理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围绕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问题,罗曼提出了三个原理,分别是,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原理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开门见山地提出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后,曼昆教授开始提醒我们,如何像一个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和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这对我们无论是学习经济学理论还是实践应用都有这极大的帮助。

三、本书主要内容的经典摘录 市场如何运行

1、在竞争市场中,供应和需求共同作用,影响最终的市场结果,此时,调

1

节供应和需求平衡的是价格,供应和需求平衡时,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2、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它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在长期均衡中,市场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

3、在垄断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制订者。它的物品价格大于边际收益。所以它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使整个社会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下降。

4、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其产量大于垄断的结果,小于自由竞争的结果。由于囚犯两难处境的原因,寡头即使在合作符合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所以,随着寡头市场的企业数量增多,产量和价格也越接近竞争市场的结果。

市场与福利

1、税收是建立文明社会的代价

税收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卖者以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出售物品,买者以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购买物品。中间的差价由政府获得。买卖双方较缺少弹性的一方,将承担更多的税收压力。税收使整个社会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减少。

2、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自由贸易使得每个国家专注于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从而使参与贸易的每个国家受益。

3、通过比较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可以确定自由贸易的影响。国内价格低表明,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将成为出口者。国内价格高表明,世界其它国家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该国将成为进口者。

4、有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帮助幼稚产业、防止不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

5、共有物品是那些没有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资源,政府的一个职责就是防止共有物品被滥用。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1、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

2、企业的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不变的成本。可变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改变的成本。

2

3、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囚徒困境表明,利己使人们人们即使在合作符合他们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囚徒困境的逻辑适用于许多情况,包括军备竞赛、公有资源问题和寡头。

劳动市场经济学

1、经济的收入是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分配的。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土地和资本。

2、收入分配数据表明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巨大不平等。最富的1/5家庭的收入是最穷的1/5家庭的收入的十倍左右。

3、有许多旨在帮助穷人的不同政策: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以及实物转移支付。虽然这些政策都帮助了一些家庭脱贫,但它们也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由于经济资助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所以,穷人往往面临很高的有效边际税率。这种高有效税率不鼓励贫困家庭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

深入研究的论题

1、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收入与物品价格为既定时,他可以购买的不同物品的可能组合。预算约束线的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

2、消费者通过选择既在预算约束线上又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来实现最优化。在这一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

3、在许多经济交易中,信息是不对称的。私人市场有时用发信号和筛选来应对不对称信息。

4、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决策比传统经济理论所假设的要复杂。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1、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者物价指数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消费包括家庭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购买住房;投资包括新设备和新厂房的购买,也包括居民住房购买。我们通常讨论的都是实际GDP CPI表示相对于基年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CPI一般不包括住房购买价格,但包括住房使用费用。该指数用于衡量经济的物价总水平。其变动的百分比率衡量通货膨胀率。

2、对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国民储蓄等于投资。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 3

国民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公共储蓄。政府财政赤字减少公共储蓄,降低了投资的数量。最终会影响生产率和GDP的增长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1、通常多数成为失业者的人在短期内能够找到工作。然而,在任何一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由于少数人长期是失业者

2、一个经济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该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又取决于工人所得到的物质资本量、人力资本量、自然资源量和技术知识。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货币这个词指人们经常用来购买物品与劳务的资产。

货币有三种职能:作为交换媒介,它提供用于进行交易的东西;作为计价单位,它提供记录价格和其他经济价值的手段;作为价值储藏,它提供把购买力从现在转移到未来的方式。

通货膨胀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引起物价水平上升。长期的货币供给量增长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政府对所有货币持有者征收的税收。当政府主要靠这种方式支出货款时,引起超速通货膨胀。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净出口与国外净投资

一个经济体的净出口必然等于国外净投资。

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的国民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加国外净资产。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任何一个单位的某国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购买等量的物品。固名义汇率应该反应两国的物价水平。较高通货膨胀的国家,其货币应该贬值。

2、需要分析两个市场——可贷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

在可贷资金市场,利率调整使供给(国民储蓄)与需求(国内投资和国外净投资)平衡。

在外汇市场,实际汇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国外净投资)和货币需求(净出口)平衡。

国外净投资是联系这两个市场的纽带。

4

减少国民储蓄的政策(例如财政赤字),减少了可贷资金,提高了利率,减少了国外净投资。从而提高了汇率。进而减少了出口。

限制性贸易措施,刺激了净出口,从而提高了外汇汇率,进而又遏制了净出口。固这种政策不一定会奏效。 投资者撤离资金时,增加了可贷资金市场的需求,提高了实际利率。增加了国外净投资,引起汇率下降,从而导致当地货币的通货贬值。

短期经济波动

1、求与总供给模型被用来分析短期的经济波动。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现了物价水平与需求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2、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这种影响取决于时间长短。在长期中,产量只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

3、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负关系。但这种负关系只在短期内有意义。长期的菲力普斯曲线是自然失业率处的一条垂线。

四、典型案例

如果有一天农科院宣布说他们培育出了一个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可以使小麦增产 20%。那么农民们是否会欢欣鼓舞而踊跃种植此种小麦呢?

农民是否愿意种植的动力来源于该小麦是否能增加他们的收入。而对于小麦这种产品来说,市场对于其需求量的弹性很小。也就是说,在需求量固定的情况下,增加了小麦的市场供应量,必然导致小麦价格的下跌,从而农民的收入降低。当然前提是,在未采用新品种之前,农民们就已经能够生产出足够的小麦供应市场。

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则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会越来越少,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过程。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之间的差异造就了贸易上的收益。比较优势一定是存在的,所以人们只要从事相互间的交易,就一定能从中相互得利。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人们的商业贸易往来,只有一方得利的情形是罕见的。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们要一致主张自由贸易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要积极的参与世贸组织的谈判,争取加入 WTO 的原因。加入 WTO,意味着与他国贸易往来时,双 5

方都会降低或免去进出口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从而使商品的价格降低,最终使两国的消费者得利。而使消费者能够买到尽可能价格低的商品,则是商业的根本目的。

斯密在其《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以英国为例在这方面的分析很经典。比如政府的某些看似聪明的为保护本国某项商品而设置高关税,借以阻止外国廉价质优的同类商品进来,以为是保护了本国人民的利益。但实际上呢,一来这种关税抬高了商品的价格,而使消费者不得不多掏腰包,二来这种保护实际上是仅使国内生产该商品的商人得利,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设法持续提高高价质劣的此种商品给消费者,从而长期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富国与穷国的贸易,在自由公平的贸易条件下,不见得是穷国受损害,相反,因为比较优势原理,是双方互惠的。伍兹和其邻居小孩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无论如何,有需求才会有贸易。如果我们国内的消费者有需要购买美国商品的需求,那么就有使这一交易自由进行的必要。可以假设,如果一个国内消费者希望购买一部手机,而在他面前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性能差的国货,一种是性能好的外国货,那么出于保护该国货的目的而提高对外国手机的关税的做法以阻止消费者购买外国手机的行为就是对消费者的利益的侵犯。这样的行为除了使消费者多掏了腰包外,并没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因为外国手机如果和中国手机一样在中国卖,交同样的税给中国政府,那么保护国产手机企业的意义在何处?仅仅是让生产手机的商人得利!另外一种情况,国家为扶持某些被认为有前途的行业而向该行业注入资金或奖励金的做法,也与此类似,是养肥了少数人而损害了多数人利益的愚蠢行为。在市场中,资源自然会流向那些有利可图的行业,没有利益的行业资本自然不会进入,何须外力介入。政府的扶持和奖励的做法,除了使该行业的少数人获利并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之外,没有更积极的意义。

正如现在美国政府经常祭出的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政策,就是一个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有损害的政策。因此最多也只是嚷嚷一下而已,不能长期有效地实行下去。该政策在其他政治领域的作用,才是其目标所在。但是这等于要美国民众来负担这份额外的政治成本。

6

五、读后感

这本书赋予了读者许多生活的智慧。人缺少水会活不下去,没有钻石去可以活下去,那为什么钻石比水却贵很多?对有污染的企业究竟是采取管制的政策好还是采取拍卖污染许可证的方式更有效?经济学家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制度防止投标者互相勾结?原来世界上不仅有价格从低到高的拍卖制度,而且还有价格从高到低的拍卖制度,这样小小的顺序变化反映了经济学家怎样的智慧?公有地为什么是悲剧?最低工资制度究竟是好还是坏?对奢侈品征税究竟伤害了富人还是穷人?

非常有趣的是,这本书通过身边生活来举例,比如冰淇淋,多次出现在曼昆教授所举的例子中,是不是说明曼昆教授非常喜欢吃冰淇淋呢? 此外,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实例分析,来帮助我们解读经济学问题。比如,“灯塔是公共物品吗”,“黄石公园应该像迪斯尼乐园一样收费吗”,“生意冷清的餐馆和淡季的小型高尔夫球场”等等。

总之,曼昆教授的《经济学原理》是一本非常好的经济学著作,如果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一个挚友,那么《经济学原理》就是一位挚友中的挚友,希望大家利用空闲时间都能读一读。

第12篇:经济学原理书评

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曼昆的这本经典作为一本经济学教科书,是不走寻常路的,生动和有趣,整本书洋溢着浓厚的人文热情, 不似寻常的教科书一般枯燥。

正如选修课经济学的老师推荐的那样,适合初学者,有丰富的案例和通俗浅显的介绍。 《曼昆经济学原理》像年轻的老师谈吐风趣,总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讲课一样,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让我们愿意去接受他。曼昆在书里有说过:“本书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学会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并且本书通过把理论、案例研究和新闻中的经济学事例结合起来,将给你提供充分发展和实践这种技能的机会。在深入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和细节之前,概述一下经济学家如何研究这个世界是有帮助的。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让我变成一个“经纪人”,用经济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书的开篇就写到个人做出决策依靠四个原理,1.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对激励做出反应。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我们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都知道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美国和日本企业生产许多相同的产品,如一福特公司和丰田公司在汽车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康柏公司和东芝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而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在世界经济中既是竞争对手又是贸易伙伴。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考虑任何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为什么分散的市场经济运行得这么好?这是因为可以指望人们相互友爱而仁慈地相互对待吗?完全不是。在这本书中,亚当·斯密给我们描述了市场经济中人们如何相互作用: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的多了。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傅的恩惠 ,而是由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每一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下,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不是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经济参与者受利己所驱动,而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去促进社会福利。亚当·斯密的许多见解仍然是现代经济学的中心。读完这本书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表述斯密的结论,并能更充分地分析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力量与缺点。当市场经济的局限性表现的比较突出时,政府就应该发挥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调节经济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地行政手段。

然而由政府来调节经济也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凑效的。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就会上升而导致通货膨胀 。

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 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也就是 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 000 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类似的程度上升。虽然美国从未经历过接近于德国 2 0世纪2 0年代的情况,但通货膨胀有时也成为一个经济问题。例如,2 0世纪7 0年代期间,物价总水平翻了一番多,杰拉尔德·福特总统称通货膨胀是“公众的头号敌人”。与此相比,在2 0世纪9 0年代,通货膨胀是每年 3 %左右;按这个比率,物价2 0多年才翻一番。由于高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了各种代价,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呢?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在 2 0 世纪2 0年代初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3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 3倍。美国的情况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美国经济史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2 0世纪7 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 2 0世纪9 0年代导致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书中的那幅表现物价上涨的插图让我感触颇深。虽然画面似乎有些夸张,但它确实反映了通货膨胀问题的严重性。

人们经常要求经济学家解释一些经济事件的原因。例如,为什么年轻人的失业率高于年龄大一些的人?有时也要求经济学家提出改善经济结果的政策建议。例如,政府应该为改善年轻人的经济福利做些什么?当经济学家努力去解释世界时,他们是科学家。当经济学家试着帮助改善世界时,他们是政策顾问。一般来说,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实证的。 实证表述是描述性的。它们做出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表述。第二种类型的表述是规范的。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它们做出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实证表述和规范表述之间的关键差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从原则上说,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表述。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分析某一时期内最低工资变动和失业变动的数据来评价到底是不是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工人失业。与此相比,评价规范表述涉及价值观和事实,仅仅靠数据并不能判断政府应不应该提高工人最低工资。确定什么是好政策或什么是坏政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它还涉及到我们对伦理、宗教和政治哲学的看法。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会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第13篇: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读 书 笔 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

2007-11-20 22:57

前言

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我就拜读了曼昆的这本著作《经济学原理》,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当时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这本书看完了,里面的内容简单易懂,对一位初次接触经济学的学生来说,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当时我买的是这本书的第四版,在当时也是最新的中文版,刚出来不久.单是那本书的封面就足够吸引人了,里面的内容更是让人受益菲浅.

在这本著作的开端,N.格里高利.曼昆教授就给出了作为一个21世纪初的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一、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二、它将使你更清明地参与经济。

三、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作为一名财经院校的学生就要对国内和国外的市场有所了解,而学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便是帮你更好地去了解国内外市场的第一步。

这本著作共13篇36章,基本上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以经济学的十大原理贯穿全书。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原理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市场如何运行

1、在竞争市场中,供应和需求共同作用,影响最终的市场结果

此时,调节供应和需求平衡的是价格

供应和需求平衡时,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2、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它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在长期均衡中,市场 价 格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

3、在垄断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制订者。它的物品价格大于边际收益。所以它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使整个社会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下降。

4、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其产量大于垄断的结果,小于自由竞争的结果。由于囚犯两难处境的原因,寡头即使在合作符合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所以,

随着寡头市场的企业数量增多,产量和价格也越接近竞争市场的结果。

市场与福利

1、税收是建立文明社会的代价

税收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卖者以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出售物品,买者以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购买物品。中间的差价由政府获得。

买卖双方较缺少弹性的一方,将承担更多的税收压力。

税收使整个社会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减少。

2、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自由贸易使得每个国家专注于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从而使参与贸易的每个国家受益。

3、通过比较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可以确定自由贸易的影响。国内价格低表明,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将成为出口者。国内价格高表明,世界其它国家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该国将成为进口者。

4、有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帮助幼稚产业、防止不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

5、共有物品是那些没有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资源

政府的一个职责就是防止共有物品被滥用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1、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

2、企业的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不变的成本。可变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改变的成本。

3、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

囚徒困境表明,利己使人们人们即使在合作符合他们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囚徒困境的逻辑适用于许多情况,包括军备竞赛、公有资源问题和寡头。

劳动市场经济学

1、经济的收入是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分配的。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土地和资本。

2、收入分配数据表明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巨大不平等。最富的1/5家庭的收入是最穷的1/5家庭的收入的十倍左右。

3、有许多旨在帮助穷人的不同政策: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以及实物转移支付。虽然这些政策都帮助了一些家庭脱贫,但它们也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由于经济资助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所以,穷人往往面临很高的有效边际税率。这种高有效税率不鼓励贫困家庭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

深入研究的论题

1、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收入与物品价格为既定时,他可以购买的不同物品的可能组合。预算约束线的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

2、消费者通过选择既在预算约束线上又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来实现最优化。在这一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

3、在许多经济交易中,信息是不对称的。私人市场有时用发信号和筛选来应对不对称信息。

4、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决策比传统经济理论所假设的要复杂。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1、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者物价指数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消费包括家庭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购买住房;投资包括新设备和新厂房的购买,也包括居民住房购买。我们通常讨论的都是实际GDP

CPI表示相对于基年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CPI一般不包括住房购买价格,但包括住房使用费用。该指数用于衡量经济的物价总水平。其变动的百分比率衡量通货膨胀率。

2、对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国民储蓄等于投资

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

国民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公共储蓄。

政府财政赤字减少公共储蓄,降低了投资的数量。最终会影响生产率和GDP的增长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1、通常多数成为失业者的人在短期内能够找到工作。然而,在任何一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由于少数人长期是失业者

2、一个经济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该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又取决于工人所得到的物质资本量、人力资本量、自然资源量和技术知识。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1、货币这个词指人们经常用来购买物品与劳务的资产。

2、货币有三种职能:作为交换媒介,它提供用于进行交易的东西;作为计价单位,它提供记录价格和其他经济价值的手段;作为价值储藏,它提供把购买力从现在转移到未来的方式。

3、通货膨胀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引起物价水平上升。长期的货币供给量增长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政府对所有货币持有者征收的税收。当政府主要靠这种方式支出货款时,引起超速通货膨胀。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净出口与国外净投资

一个经济体的净出口必然等于国外净投资

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的国民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加国外净资产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任何一个单位的某国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购买等量的物品。固名义汇率应该反应两国的物价水平。较高通货膨胀的国家,其货币应该贬值

2、需要分析两个市场——可贷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

在可贷资金市场,利率调整使供给(国民储蓄)与需求(国内投资和国外净投资)

平衡

在外汇市场,实际汇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国外净投资)和货币需求(净出口)平衡

国外净投资是联系这两个市场的纽带

减少国民储蓄的政策(例如财政赤字),减少了可贷资金,提高了利率,减少了国外净投资。从而提高了汇率。进而减少了出口;

限制性贸易措施,刺激了净出口,从而提高了外汇汇率,进而又遏制了净出口。固这种政策不一定会奏效。 投资者撤离资金时,增加了可贷资金市场的需求,提高了实际利率。增加了国外净投资,引起汇率下降,从而导致当地货币的通货贬值

短期经济波动

1、求与总供给模型被用来分析短期的经济波动。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现了物价水平与需求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2、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这种影响取决于时间长短。在长期中,产量只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

3、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负关系。但这种负关系只在短期内有意义。长期的菲力普斯曲线是自然失业率处的一条垂线

最后的思考

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

2、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

3、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4、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

5、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第14篇: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the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原句可理解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运(marginal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运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过得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现在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但是,还有另一种回答。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这个术语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证。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是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productivity)的差别。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生活费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

a) 货币量增加,提升支出水平,从而刺激物品与劳务需求

b) 长期的高需求引起高物价,继而引起企业更多的生产,更多的雇佣

c) 更多的雇佣则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经济学家仍对菲利普斯曲线有所争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权衡取舍。这就简单地意味着,在一两年的时期中,许多经济政策在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无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从高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情况),从低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情况),或者从这两者之间某个地方开始,决策者都面临这种权衡取舍。

第15篇: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微观部分

1、需求和需求量、供给和供给量的区别;如何从个别需求函数求市场总需求函数?

2、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和意义,什么是勒纳指数?

3、边际效用、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无差异曲线的含义、特征和意义;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如何决定最有的生产要素组合?

5、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

6、机会成本的含义,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区别。

7、各种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相互关系,能从总成本函数中,指出不同的成本函数。

8、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条件,什么是盈亏平衡点和停止营业点?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是什么?

宏观部分

1、GDP的含义和统计原则,GDP的支出法构成,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关系,什么是GDP平减指数?

2、二部门和三部门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3、总投资、重置投资和净投资的关系,以及他们和资本存量的关系。

4、二部门和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注意和恒等式的区别。掌握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能够作图说明两者关系以及二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的决定。

5、二部门和三部门经济的乘数哪些,乘数的大小如何决定的?

6、什么是IS曲线,IS曲线的斜率是什么?在非IS曲线上,I和S的关系。IS曲线的计算,IS曲线的移动。

7、什么是LM曲线?货币需求有哪三种动机?什么是流动性陷阱?LM曲线的斜率是什么?LM曲线被分成哪三个区间?

8、利用IS-LM模型计算均衡利率和均衡产出。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有什么影响?

9、什么是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各包含哪些?他们如何影响IS曲线?

10、宏观货币政策包括哪几种方法?各自如何起作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如何影响LM曲线?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

11、IS、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产生哪些影响?什么是挤出效应?

12、什么是通货膨胀,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是什么?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胀的再分配效应有哪些?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胀有什么不同?

13、什么是失业,衡量失业率的主要指标是什么?什么叫自然失业率?奥肯法则是什么?

第16篇:经济学原理作业

一、中国近年来的房价为何上涨?请用供求定理及影响供求的诸多因素来分析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从供给方而言,房价上涨可能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建筑成本提高;而且,由于受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政策的影响,土地价格上涨,也会推动房价的上涨;同时,房地产商的炒房行为,也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动力;此外,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政府政策鼓励投资建设,也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从需求方而言,我国人口多,房屋本身就具有刚性需求的存在,同时消费者对房价的未来预期也推动房价的上升;此外,中国的消费者将买房视为一种投资行为,这种消费心理也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二、请举例说明为什么边际效用呈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是递减的。

从生理上讲,效用实际上是人的神经对外部刺激所带来的兴奋和满足感。当外部给出一个刺激时,人的神经兴奋就会产生满足感,但当同样的刺激反复进行时,兴奋程度就会下降,即出现了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因而,凡是都要讲究适度。

例如:当一个人很饿时,吃第一个面包给他带来的效用是最大的,比如等于10,吃第二个面包时,他已经不那么饿了,第二个面包的边际效用可能为6,当吃第三个面包时,他可能已经有点饱了,第三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2,当他吃到第四个面包时,他完全吃饱了,此时面包的总效用达到了最大值,但第四个面包的边际效用却降为了0,再吃下去面包的边际效用就会降为负值了。

三、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正确的投资观念是什么?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决定和影响因素有很多,利率水平最终是由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影响利率的因素主要有产业平均利润水平、货币供给与需求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水平、国际利率水平、经济政策以及利率管制等等。

我们知道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因而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首先,在投资过程中我们应当慎重分析和考虑投资的回报率和风险性,牢记“回报越高,风险也越高”;其次,应当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选择适合的投资方式;其三,应该坚持投资方式多样化,“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从而有效地降低风险。其四,投资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坚决杜绝投机倒把、违法犯罪的行为;其五,面对各种投资结果,我们都应当有相应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假定有两个老人都有购房行为,其中一个老人说,我攒了一辈子钱,昨天总算买了一套房,住了一夜就来到了天堂;另一个老人说,我也很辛苦,住了一辈子的房,直到昨天才还清买房的贷款,今天就来到了天堂。如果真有这两位老人,你认为哪位老人更聪明些?为什么? 第二个老人更聪明。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单单考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的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经积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的方式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

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所以我们说后一位老人更聪明些。

五、请论述一下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应如何稳定物价?

通货膨胀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通货膨胀引起的国家资本积累并不是依法计征的,而是通过过量发行货币、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等方式获得的,会严重损害公众的切身利益。

2、通货膨胀在分配领域中扭曲了社会分配结构,导致国民收入和财富在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分配不合理;同时通货膨胀还破坏了正常的债务债权关系,导致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分配不合理,扩大或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促进了两极分化。

3、通货膨胀对社会资源配置具有误导作用,加大了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所有的计划、合同、契约等遭到破坏,使市场价格失真,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4、通货膨胀扭曲产业结构,造成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化;同时它还加剧经济“过热”现象,形成了“泡沫”经济。

5、通货膨胀影响对外经济环境,造成货币不稳定,损害国家的金融信誉,从而影响对外开放。

政府该如何稳定物价:

首先,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来增加各种商品的供应量。

其次,政府应当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对价格的调控和监管,查处各种哄抬物价、违法乱纪等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其三,政府应该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管理市场中货币的供应量和流动性。

其四,政府还应该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粮食、食油、棉花等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保障市场供应,以平抑市场价格。

其五,政府还应该完善补贴制度,并在必要时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第17篇: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Mankiw\'s Ten principle of economics

--------关于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原理一:People face tradeoffs 2.原理二: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原理三: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4.原理四: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原理五: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原理六: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7.原理七: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关于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原理八: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9.原理九: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原理十:society face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结论-------- 关于个人作出决策的基本结论是:

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原理一),任何一种行动的成本可以用所放弃的机会

来衡量(原理二),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作出决策(原理三),以及人们根

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原理四)。

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是:贸易可以是互利的(原理五),市场通常是协调人

们之间贸易的一种好方法(原理六),如果存在某种市场失灵,或者如果市场结果不平

等,那么政府有可能改善市场结果(原理七)。

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是: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的源泉(原理八),货币增长是通

货膨胀的最终的根源(原理九),而且,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原理十)。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刘倩(2006

0

20

2341 )

2

0

0

6级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本源问题的回答

刘倩

国民经济学

2006020234 最近,一直都在忙兼职班主任的事情,书,确实读少了不少,但是在与小师弟小师妹的交往中,我又对“经济学”这个词汇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华师经管院的招生是大类招生,我带的班级是经济学类1班。经济学类,别说对于他们,就是对于我这个理论上已经读了6年大学的人来说,都觉得十分不解。于是,他们带着很多疑问,很多困惑,很多迷茫迈入了大学校门,开始了大学的生活„„作为兼班师姐,自然会面对很多来自他们的问题,比如说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要学哪些科目,学经济学以后有什么用。后面两个问题都还挺好回答的,但第一个问题,一个本源的问题真的把我给问倒了。于是,新生进入军训后,趁着一些空闲,我端起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希望能在这本经济学的里程碑和经济学入门教程中找到答案。

马歇尔是英国近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和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他生于英格兰,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她在剑桥任教九年,然后又到了牛津大学,1885年,他又回到了母校执教,直到1905年退休。这样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而且他最有兴趣的哲学,但他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

有人说,每一本经济学巨著,之所以流行或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符合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态,符合各自历史条件的要求。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马歇尔继承了斯密的“看不见的理论”,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他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特别是边际效用论,形成了“折衷的理论体系”。他在这本书里建立了静态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他的这一著作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这本经济学著作,在马歇尔在生之年就出版了8次之多。

马歇尔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相当严密的体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一个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这本书分成了6篇。第一篇序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需求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第二篇,说明财富、价值、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准租、生产、消费、劳动等若干基本概念。第三篇,需求及其满足,论述消费理论。第四篇,生产要素,论述生产理论,在这一部分,讲述了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第六篇,国民所得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即微观经济学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运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均衡价格理论,这也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二者同时起作用的。而《经济学原理》这本著作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

刘倩(2006

0

20

2342 )

2

0

0

6级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马歇尔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他分析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会导致价格的上升。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出,这使得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因此,马歇尔得出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着那个本源问题。书中是这么讲的:“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学问,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研究影响人类行为的动机,即人为什么会进行这样那样的选择和活动”,马歇尔得到的结论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最坚定的动机还是获得工资和货币。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是不能拿工资及货币来衡量的,比如说情感因素,经济学并不能直接衡量,但是经济学却可以用来衡量情感所带爱的苦乐得失。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学主要研究各种人类活动的动力或阻力。这是经济学的起点。也是关于经济学本源问题的回答。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Principles of Economics,作者:N.Gregory Mankiw。依我看来,这是一本每个人都应当读一读的好书,若你对经济学知之甚少,则尤其如此。我看的这个版本是它的第三版中文版,由梁小民翻译,分上下两册。现在最新的英文版已经是第五版了。我现在只读完了它的上册,即前十七章。我打算先暂停一段时间,看看其他的书,然后再继续学习它的下册。

我这个人是比较缺乏经济头脑的:不会赚钱、不会投资、也不会花钱。从小,周围就没有真正懂经济学的人,所以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熏陶。因而对我来说,就不是单纯看看投资一类的书就可以学会赚钱的了,需要从头开始,首先培养自己最基础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读完这本书,果然收获不小。很多以前不是太明白的一些现象,现在都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大到国家的经济,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对谁有利,对谁有弊;英国当年为啥要搞圈地运动;小到个人经济,比如我的工资是如何被制定的等等。以后我会慢慢把这些想法都整理记录下来。

这本经济学原理的开篇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后的章节都是围绕着这十大原理对各种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的分析论述。在这里,我就以重新复习一遍这十个原理的方式来作为自己的读后感吧。这十大原理中的头两条不单适用于经济学领域,而是对我们所做的任何决定都适用,所以我在这里对这两条做了评论。其它条目领会得还不够深,要过些时候单独写评论。

1.People face tradeoffs.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一条作为十大原理之首,是因为每个人即便从未学过经济也会对它有最深刻的体会。经济学中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这个权衡取舍引出来的;而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也正是在于帮助人们在权衡取舍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刘倩(20060202343

)国民经济学2006级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我想大家应该都有过和我同样的体会:欲望很多,能得到满足的却很少。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这是一个最熟为人知的权衡取舍。而我自己也是每天面对各种权衡取舍:早饭吃包子还是油条;多花点时间工作还是多花点时间锻炼身体;平时多学计算机还多学习经济;是买房还是投资;是愁眉苦脸地计划将来的每一步路,还是干脆啥也不想又傻又开心的过日子。

2.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

假设我现在开始考虑是应该出去做搬运工还是去上大学,去当搬运工可以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而上大学没有收入还要交学费。这样看来,还是当搬运工比较合算,但这是在没有计算成本之前。做搬运工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就是因为没有去上大学而失去的一切,其中之一就是毕业后的工资收入。假设你这辈子工作30年然后退休,则做搬运工的成本是大学毕业后一辈子的收入,至少3百万元;而做搬运工的收益顶多只有它的1/3,收益减掉成本其实是亏损了2百万元的。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有机会上大学就千万别去做小工。

上大学也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不单是学费,还包括因为上学而失去的工作机会。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出去工作能赚到的钱数大不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上大学的成本也有着天壤之别。比如说我,假如不上大学,也许就只能当搬运工,这个成本是非常低的,那当然是上大学比较合算。但比尔盖茨没有上完大学,就去开了一家软件公司并且占领PC机操作系统市场,收益相当于大约1000亿美元。这个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对于他来说显然读完大学是不合算的了。基于同样的原因,没有选择上大学的还有 Apple 的总裁,Oracle 的总裁,众多的体育明星等等。

在金钱方面,人与人之间是非常不平等的,贫富之间差距巨大。但有些东西人与人之间基本平等,比如生命,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比如时间,大多数现代人都拥有60~80年。

在时间与金钱之间做权衡取舍又是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时间这东西在不同的情形下,所对应的金钱是大不相同的。对于穷人来说,时间并不值钱,对于富人则正好相反;对于同一个人,时间剩得越少,越剧的它值钱。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做实习生,一个月有500块钱就可以乐得屁颠屁颠的;而当他即将去见上帝的时候,哪怕花5万块钱延长一天的生命,也觉得值得。

我要去城里的另一边,可以打的,也可与坐公交。也就是说,除了舒适之外,更要在50块钱和多花费在路上的一个小时的时间之间权衡取舍。对于我来说,50块钱还不是一个可以想都不去想的数字,不过我经常这样说服自己:算了,就花50块钱吧。到我快死的时候,这50块钱也许连1分钟都买不来;而现在能买来1个小时,已经很合算了。

刘倩(20060202344

)国民经济学2006级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有些权衡取舍非常容易做决定,因为成本比较低。比如是取鱼还是取熊掌。我决不会在饭桌上为这个问题多费脑筋,无论选什么,成本都不高。有些决定就难做了,比如当生和义不可得兼,取生还是取义?无论取什么,其成本都大的不可估量。

3.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6.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刘倩(20060202345

)国民经济学2006级

第18篇: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十大原理:

前提: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实际上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一至四人们如何决策

五至七人们如何相互贸易

八至十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面对效率和平等的控制问题。

效率:从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做一件事可能的最大损失)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放弃的最大价值。会计成本是指实际支付的货币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每增加单位成本造成的价值变化。

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各有所长

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看不见的手

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外部性

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期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第19篇:《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20100516178 谭苏成

按计划读了此本《经济学原理》(N.GregoryMankiw著 梁小民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我想说读此本很不容易,原因有:借之不易,不知道是馆藏太少导致供不应求呢,还是馆藏不多加之好书需求量大,总之我盼了好长时间才在整理书籍的阿姨的小车里发现;其二,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经济学概念的年轻人来说,读有深度的专业书籍是一种折磨,不说有坚忍不拔之意志亦要耐得住寂寞的心。然而,当我读完上册的时候,我就觉得能和这样的好书晤面当然不容易了,往往好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不易接触的,不是因为距离就是因为客观条件。

对于读书笔记,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必说作者,因为他是作品的缔造者,了解他了之后对熟悉作品有很好的帮助。N.GregoryMankiw 29岁即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需知,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非各个领域前三名的学术带头人莫属。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马塞诸塞州剑桥的一个非营利性智囊团----国家经济研究局所属的计划经济部主任,还被聘为国会预算办公室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顾问。另外,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的经济学高阶水平考试委员会和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他的《经济学原理》家喻户晓,但是让他真正成名的是《宏观经济学》所以一定要品读,不但可以借以更加了解其思想和主张,并且可以延伸知识面。他目前最牛的理论或者最为大家熟悉的理论是“菜单成本”理论,在此我作简单的介绍,我所理解的意思就是,企业因为市场发生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必须对货品进行价格调节,而每一次调价都会产生相应的菜单印刷费用、通报调节理由和信息、以及厂商承担调价后对经销商或者客户感觉不快和麻烦等。

所谓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指的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微观经济学指的是研究企业和家庭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影响。宏观有容乃大,微观不拒微尘,由此观之,经济学是一门内容翔实的科学。经济学中有两个重要的名词,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经济运行的力量,它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以及出售价格,对一个人而言他的收入取决于这个人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同时,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供需达到平衡,一件物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样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除了这些,我这次都最大收获便是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经济学十大原理了,即○○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反应;○○

7政府有时可以改变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种好方法;○○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10社它生产物品与劳动能力;○○

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暂权衡取舍。假如你把这些搞懂了基本上也就不愧对初衷了。下面我就针对我所了解的,进行解释说明。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舍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可以读书学习、看电影、运动健身、和朋友聊天交流等来安排我的时间,要花几天时间来研读《经济学原理》就不得不舍弃看电影给我带来的感受或者和朋友聚会所得到的快乐。这就是简单的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只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其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社会不应该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水平而不再保护。应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很好理解,就上大学而言,你上大学就要放弃工作,而工作是会给你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的,也就是工资待遇。当然,读大学学费算是成本而住宿和生活费则不能算是真正的成本,因为你工作了也还得吃住,时间才是最大的单项成本。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的决策很多都不是黑白之间的抉择,而往往有灰色的阴影的。经济学家常用“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指“边缘”,为了形象说明举个简单的实例,乘坐汽车从重庆到石柱,车票为93元人民币,这样的价格才能保证运输公司的利润。现在的情况是发车时间到了但是车上还有几个空座,你作为调度员是不是可以考虑销售50元人民币一张车票给那些等待乘坐下了一辆车的乘客呢?仅仅是多票据印刷费用和多一个人车辆增加的少许磨损而已。所以个人和企业考虑边际量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和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和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动也会改变。换句话说,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身边的例子有:假如开学之后,食堂的饭菜涨价特别厉害,必然导致学生宿舍电饭煲、电磁炉的增加;当苹果价格过高时,人们就会选择吃梨。公共决策者不应该忘记激励,因为很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利益,从而改变了行为。例如,对汽油征

税,鼓励人们开小型、节油型汽车,其实他还鼓励人们乘坐公交,,而不是自己开车。如果税收足够大,人们就开电动车。这里的税收就是一种激励手段。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间接影响,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往,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的丰田车大量进入中国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内车市,对很多国产小轿都会有冲击,但是我们不能说这样子就不好,虽然它冲击了国产,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冲击才使得国产车的品质往更加好的层面去提升,包括服务态度及质量水平,让你不创新、不进步就不行,这样做的同时也就加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假如没有它的竞争,也许你会固步自封,或者没有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你会自生自灭;对于消费者,就有更多的选择,你可以用同样的货币购买性能更加完善的轿车(因为竞争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更加周到的服务。所以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贸易,无论是哪一方都将受益。因此说,贸易使每个人的状态更好。悲哀的是,目前存在很多限制贸易的观点:工作岗位论;国家安全论;幼稚产业论;不公平竞争论;作为讨价还价的保护论。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区别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决策者的决策被成千上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自己的收入购买什么,这些也是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表面上看我们大家都没有追逐社会的整体福利,尽管是分散的决策和千百万利己的决策者。但已经证明,市场经济以一种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7政府有时可以改变市场结果。○正如上面第⑥点所说,市场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维系市场和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如果市场看不见的手如此伟大,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了保障,市场才能运行。就好像一位农民假如知道庄稼会被偷走就不会去种庄稼;餐馆要是知道顾客离开的时候不结账就不会为其提供服务。我们通过政府提供的警察和法庭来保护我们对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的权力。另一种回答是,政策干预一般有两种,促进效益或者促进平等。这就是说他政府应该做的就是不是把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发使之更加合理。当然也有市场失灵,这个术语指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情况:一个是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者说收益)或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成本),都不是生产

者或消费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举例,工厂在生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种(负)外部性。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包括政府治理污染的花费,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另一种回答就是市场势力,所谓市场势力就是一个人或者一小撮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影响市场的现象。我们说政府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总能这样,公共政策不是天使制定的,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决策制定者为的是自己的政治目的或者一己蝇头微利;也有动机良好但信息掌握量充分不足的领导。学习了这些你就能判断什么政策能促进经济什么政策不能促进经济。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动能力。2011年一些○

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卡塔尔 107,721$、中国香港 44,805$、美利坚合众国 43,01794 $、中国 7,476$、刚果民主共和国 28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是6.313307)用什么来衡量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为各国生产率的差别,这也是一个工人一小时生产的物品与劳动量的差别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即为通货膨胀。所谓“通○

货”即为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膨胀”就不多说了。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政府肆意滥发纸币,结果造成长期恶性通货膨胀。据统计,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国民政府崩溃(1937-1949)的十二年间,纸币发行量累计增加了1400多亿倍,致使同期物价上涨了85000多亿倍,达到古今中外罕见的程度。货币购买力一落再落,最后几乎变成废纸。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以100法币购买力为例,在1937年可买2头牛,1938年为1头牛,1939年为1头猪,1941年为1袋面粉,1943年为1只鸡,1945年为1条鱼,1946年为2个鸡蛋,1947年为1个煤球,1948年8月国民党货币改革时为3粒大米。至此,全国广大劳动人民陷于极端痛苦和贫困的境地。知道了这些,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蒋介石到台湾的时候带走了中国的所有财富,因为他用纸换走了金子。还有个寓言,说一个人到超市买东西,标价为68美分,可是等她排完长队付钱的时候,收银员却对她说现在的价格为74美分,因为,“你排队的时候可能是68美分而现在已经74美分了”可见通货膨胀速度之快啊!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暂权衡取舍。○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A.W.Philips)曲线。决策者在利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

利用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

权衡取舍。通过改变政府被

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

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经

济膨胀与失业组合。由于这

些货币财政政策工具有如此

大的力量,所以决策者如何

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

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说

到这里我顺便提一下菲利普

斯曲线,说明社会失业率和

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

系。

4X3Y340

以上便是经济学中的十大原理以及对其的一己之见。在接触它之前我深以为:经济学是反映经济规律的科学,既然是反映其规律,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的规律走势和周期来确定未来经济走向,向三角函数一样,这也许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矛盾,像通货膨胀、经济危机之类的。然而,有关经济波动的三个事实告诉我,有的事情注定无法实现。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

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和无法预测的。键事实:○经济波动经常称为经济周期,经济波动根本没有规律,而且几乎不能较为准确的

2大多数宏观经济数量同时波动。预测;○比如国家实际GDP增加

3了,同比投资支出也会增加,并且社会失业率就会反比下降;○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当企业选择缩减其产品和劳务时他们就会解雇工人,从而使失业军扩大。

与此同时,我还从中等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用自己的眼光看事物,很多事情不是别人说准确就是准确的。就像禁毒一样,盲目的限制毒品的流入社会是不合理或者不可取的。我们都知道禁毒的原因是毒品不但危害当事人的身体生理系统,更加重要的是昂贵的毒费间接性破坏一系列的社会平衡,当吸毒者花光了自己的储蓄就花家庭的,没了储蓄没了钱,一切混乱就开始,想什么抢劫、偷盗、暴力犯罪等等,因此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治安问题。然而,我不禁盲目的禁止毒品流入社会和生产对吗?由需求和供给关系知道,一个社会的对于吸毒者而言毒品是必需品,没有不可以,然而一旦禁毒之后市场的供给能力急剧下降,但是不变的好似需求,由于价格能调节供需关系,所以必然会导致毒价升高,更大的社会混乱一触即发!那这样不是一旦吸毒之后就无可救药了吗?当然不,我说的是单纯的减少毒品的流通没任何实际作用,不包括有效手段。比如通过对吸毒者的禁毒教育可以

直接减少吸毒者,自律比什么都重要,也就是减少需求量,当需求量减少时就会使毒价下降,社会混乱解决了。禁毒和禁毒教育合理的结合才能有所助益。

第20篇:《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学经济学原来也是一种享受

——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对于神秘而陌生的经济学,我希望去探索和了解它。我在网站上搜索关于经济学的书籍,网友们如此评论了一些优秀的经济学教科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充满了哲学的味道,读来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讲述人生的道理。斯蒂格利茨教授才华横溢,读他的《经济学》就好像听一个机智善辩的老师滔滔不绝地布道,既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但是又总好像在担心老师咄咄逼人的提问。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则像是一个年轻而时尚的老师,谈吐风趣、风度翩翩,总是坐在学生的桌子上而不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甚至有一位读者还说,他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读完这本书的。我选择了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可以说是一次十分愉快的体验,学习经济学原来也是一种享受!

好的经济学教科书能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经济学家们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把握实质的判断力,以及他们恪守的自由信念和特有的乐观精神。坏的教科书却只能让学生们觉得:经济学无非就是那些画在黑板上的、不知所云的曲线。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无疑属于前者。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为什么你还应该学习经济学呢?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前言里列举了以下三个原因:

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原因是,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有许多经济问题会激起你的好奇心。为什么在纽约市找公寓如此困难?为什么如果旅客周六停留一个晚上,航空公司对往返机票的收费就要低一些?为什么罗宾·威廉姆斯作为电影明星得到的报酬如此之高?为什么许多非洲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此低下?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高,而另一些国家物价稳定?为什么在一些年份找工作容易,而在另一些年份困难?这些只是经济学课程可以帮助你回答的许多问题中的几个。

学习经济学的第二个原因是,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要做出许多经济决策。当你是学生时,你要决定在学校学习多少年。一旦你参加了工作,你要决定把多少收入用于支出,多少用于储蓄,以及如何将你的储蓄用于投资。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要管理一家小企业或一个大公司,而且你要决定为你的产品制定多高的价格。经济学将使你从一个新角度去思考如何最好地做出这些决策。学习经济学本身不会使你富有,但它将提供一些有助于你致富的工具。

学习经济学的第三个原因是,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作为一个 1

选民,你要帮助选择指导社会资源配置的政策。当决定支持哪一种政策时,你会发现自己提出了各种经济学问题:各种不同形式税收带来的负担是多大?与其他国家自由贸易的后果是什么?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政府的预算赤字如何影响经济?这些问题以及类似的问题总是萦绕在市政机关、州长办公室和白宫的决策者的脑海里。

因此,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当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以后你阅读报纸、管理企业还是坐在白宫椭圆形的办公室中,你都将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然而,经济学著作大都充满了抽象的概念、生硬的图表、艰深的数学公式和模型,读起来让人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巧妙地将枯燥的经济学变得有趣,“让更多的想了解经济知识的人看了本书后不再恐惧经济学”,而是感到“学经济学原来也是一种享受”。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对经济学感兴趣,曼昆在举例子的时候常常会说到当红的影星、体育明星、甚至富有争议的电视剧(比如《欲望城市》)。其他经济学家如大胡子克鲁格曼、畅销书作者瑟罗等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也会被他信手拈来。读曼昆的书,可以改变人们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看法。曼昆有一个崇高的使命,那就是让所有的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这种趣味性无疑十分重要!

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简明性在书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在编写这本教材的过程中,曼昆一直尽力地把自己放在经济学初学者的位置上。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在本书的第一章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全书内容以此为中心逐步展开,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为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帮助读者轻松地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知识,书中还穿插有大量的“新闻摘录”、“案例研究”和“参考资料”。因此,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用最为简洁的方式,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读者,引发读者的兴趣,然后逐步引导读者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世界。他的目的就是强调读者应该而且也会发现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所在。而贯穿始终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也是让人印象深刻,体现了全书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这个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美国,还是正在发展的中国,她们关注最多的是经济,任何新闻媒体也都在聚焦经济。可以说,这个世界的运行是以经济为中心而辐射开来,曼昆正是从这一视角通过冷静的思考和检验提出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的,每一条原理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精练。比如: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第一条原理就告诉我们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稀缺性资源。正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曼昆在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

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当个人组成社会时,这时将会面对更多的权衡取舍。《孟子·告子上》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就充分说明了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抉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穷的。如何抉择,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政府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政府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这种选择是非常科学的。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第十八章中,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比如小李和小张是一对感情很好的恋人(开始考虑结婚),都是大学刚毕业不久的上班族,如果两人分开住,就得花两份房租。但倘若两人合租就会减少一份房租(假设小张搬过来),此时,对于小李来说,小张住进来的边际成本就为零。两人的同居行为是符合理性人思维的。还有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经过紧张的长时间学习,最后几天的边际收益会下降,这时学校往往会作出放假的决定。这也是有道理的。以上只是单方面考虑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

曼昆在这本书中的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提到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主要是将这一思想运用到竞争企业中,并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两方面分析,得出长期中利润最大化

的一个一般性规律:在利润最大化水平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规模不经济,为什么有些民营企业不愿做大。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上下册都提到了这个原理,上册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中关于租金控制的一个案例,就是政府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下册的第二十六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中的失业保障谈到有些人因为能获得失业的保障而不愿就业,造成政府沉重的负担。曼昆都是从宏观角度阐述该原理的,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高吧。

无论经济学理论的证明过程如何高深,但它总可以用简明的浅显的语言描述出来。对于初涉经济学的人而言,这样的经济学教育意味着他们可以很轻松地进入经济学殿堂,而不被刻意布置的那些没有必要的钟鼎器皿和幔帐弄得不知所措,也不会被那种神秘主义的表述方法所蒙蔽。这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

经济学原理论文范文
《经济学原理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