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走出小屋议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04 06:06:2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议论文:精神的三间小屋

在我们的心中也有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放我们的苦难。南太平洋的小岛幼龟,只有经老鹰不断地啄食,在竞争中得以生存。而没有丝毫苦难意识的龟群,终将成为雄鹰的腹中之食。没有经过流水冲蚀的卵石,不会发出夺目的光彩;没有经过风雨洗礼的树木,不会在风雨中愈益苍翠;没有经过苦难洗礼的人类,不会在自然面前更加挺拔。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遭贬,但他的心中总是将苦难承载。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苏东坡,依旧乐观地迎接苦难,在给友人李常的信中写虽遭贬于此,遇事者有尊主泽民者,则为之录。这才是一代伟人文豪的处世之学,将苦难放在心底,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思想。接受错误信息的幼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争先恐后地涌向海滩,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对于一个人来说,进过思考,再作出决定,才是智者。法国作家帕斯卡尔在他的《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中说: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根芦苇,但是,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古有言:三思而后行,充分地思考,才有扫清行进之中的障碍,庞涓未经深思,轻信孙膑所设之计,才有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遗憾,可马懿未经熟虑,轻信孔明空城之计,才有了拥有重兵而致大败的千古遗恨。而正因为有了多次思考,敢于否定前人,才有了给阿基米德一个杠杆,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佳话,才有了给卡文迪许一杆巨称,他可以称出地球质量的传奇。

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即使是年幼的龟,也可以在危难时刻缩回去,重新审视世界,作为有成熟心智的人类,更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有苦有难,也可以进过思考,找寻出路。坚信,我是自己的主宰,虽然失望,但不绝望。

晋朝时代黑暗,朝廷腐败,都自有竹林七贤在一片乱世之中吟唱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于是有了嵇康的竹林打铁,广陵绝唱,有了阮籍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高呼,有了刘伶抱杆栏而舞,把盏而歌的吟唱。

这精神的三间小屋,需要能够承受苦难的心灵作柱,能够遇事三思的大脑作梁,最后以自己为墙,建成窗明几净,阳光四溢的三所小屋!

推荐第2篇:有关“走出小屋”的写作指导与例文

有关“走出小屋”的写作指导与例文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走出小屋,因为窗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

请你联系生活,展开联想,进行构思,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文字寓意浅显,围绕“开”“囚”“放飞”“常规”“套子”等角度来写,都符合题意你从小处立意写人:“放开心灵,与外界沟通”、“小屋为封闭,蝴蝶唯美,走出小屋,去寻找美丽、自由”“打破牢笼,追求自由”;也可以从大处立意写国:“要抛弃闭关主义,实施改革开放”“走出去,请进来”还可以嬗变为“读书”话题写:“走出铁屋子,读社会这本无字书”“打开方塘,引进活水”总之命题人是引导学生要走闭塞,投身社会,追求美好,不要自我禁锢!此题难点不在于把握题意,而在于如何避免平庸,如何写出新意 反向立意,把“一只美丽的蝴蝶”理解为“美丽的诱惑”,生发出“坚守自我,拒绝诱惑”的感想,固然有标新立异的效果,也不违反作文要求(却不是最佳立意),但从应试训练的角度来看,除非有很好的构思和语言表达能力,否则还是按照材料的主旨和倾向来立意更为妥当在缺乏新颖独特的内容和富有意味的生动细节的情况下,很难写出高分之作,一般来说,是比较乏味的,分值要低一个档次要追求独特,要高人一等,可以在角度、题材、结构、语言等方面下工夫例如,有篇考场作文就写到下列材料:李白,走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封侯梦,去游山玩水陶渊明走出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去躬耕终南山陈晓兰走出潜规则„„ 庞涓、周瑜、海子不能放开自己的心灵,而走向极端,多面论证,材料翔实

从考生情况来看,很多考生不能将文意读懂,写成“选择”“环保”“放弃”可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少考生反弹琵琶,但华而不实,也痛失高分 【构思点拨】

文题:人生要成功必须走出的三间屋子(议论文)

人生的经验证明,在激发潜能、获得成功之前,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三间屋子里,而不自知

第一间屋子姓找,名字叫作“找借口”„„我们应走出“找借口”的屋子 第二间屋子姓赖,名字叫作“赖别人”„„我们应走出“赖别人”的屋子 第三间屋子姓怪,名字叫作“怪自己”„„我们应走出“怪自己”的屋子 任何人想要成功,都必须首先要走出这三间屋子,否则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拟题参考】 ①镜里镜外

②打开方塘,引进活水 ③冲破牢笼,追求自由 ④走出网络 融入现实 ⑤砸烂小屋 放飞自我 ⑥眺望碧海蓝天 ⑦把心儿打开 ⑧走出三间屋子 ⑨架一座心灵之桥 ⑩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范文1】 走出“小屋”

犹记得小学课本有一篇课文叫《坐井观天》它讲的是一只常年呆在井底的青蛙嘲笑向它描述外面世界有多广阔的小鸟,尽管小鸟苦口婆心,但在青蛙的意识里,小鸟根本就是在胡诌乱语,青蛙觉得外面的天空也就只有它能看到的井口那么大,何来广阔可言呢?最后小鸟无奈,也只好拍拍翅膀飞走了,徒留那只执迷不悟的青蛙在那坐井观天 当初看到这个故事时,我认为那只青蛙可真笨天空这么大,一个小小的井口怎么可以跟它比呢?可它却傻傻地认为那一方井口就是它的全世界:这可真是悲哀到了极点! 可随着时光飞逝,我一天天地成熟懂事再去回看这个故事时,心底对青蛙最初的嘲笑慢慢转化成了怜悯其实它没有错,因为从它出生之日起,就一直待在井底从未离开过,所以对于它来说外面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又虚幻的一口井就构成了它的整个认知世界,它的愚蠢与它的悲哀在于它一辈子都无法跳出那口囚禁它的井,所以它的结局也就注定它只能死在自己的自以为是的理论里

我们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习惯了套板效应,习惯了定向思维,也习惯了一向的自以为是,所以身边那些偶尔出现的真理,就在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习惯里被抹杀得不留痕迹了

一个人毕生的悲哀在于他从来都无法正确认识好自己长久以来的认知习惯就形成了固步自封的生活态度,我们如果不能正确理智地接受外来事物的发展与改变,最终也会变成一只可笑又可怜的“青蛙”

中国封建社会的陋习之所以延续上千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人们长久以来的守旧习惯,习惯了见面鞠躬下跪,习惯了留着一头繁琐累人的长发,习惯了“三寸金莲”的束缚人们习惯这固有的一切,所以固执得不肯接受任何改变,人们无法也没有勇气去走出那个巨大的思想牢笼,所以中国无可避免地继续封建,无可避免地继续落后于世界之外,因为我们习惯了,走不出祖祖辈辈的老规矩

然而,庆幸的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坐井观天的青蛙终于有人跳出来了:他们揭竿而起,反抗朝廷;他们剪掉辫子,不拘于世俗;他们呼吁,学习科学,发扬民主;他们呐喊,摆脱枷锁,建立中华尽管代价是惨重的,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举家被杀,„„可最终是成功的,就是因为他们的带领,中国走出了那间铁屋子,用独立自主的新姿态向世界庄严宣告着中国的新生

我们是这大千世界的小小一员,我们有我们固有的思维习惯,暂且不论那些习惯的正确与否,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被那些固有的思维套死,要积极地面对世界的变化,并且让自己尽快地适应这些变化

走出小屋,因为窗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我们也要走出那个思想的“小屋”,就可以发现千万只的“蝴蝶”,不,也许不仅仅只是“蝴蝶”而已,还有蓝天白云„„走出“小屋”,世界更美好(1092字)(推荐老师:高星云) 【点评】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考生将“走出小屋,因为窗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解读为“突破习惯的束缚”,而“突破习惯的束缚”会使”世界更美好”,此种立意符合命题要求且具有时代色彩

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文章援引“坐井观天”切入,围绕“习惯”论述,对其表现和危害进行具体分析,先个人,后国家,旁征博引,思路清晰,立意深刻

语言富有表现力一是比喻恰当,如“就是因为他们的带领,中国走出了那间铁屋子”,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对革命先驱率领人们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的赞美之情;二是比拟精当,如“然而,庆幸的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坐井观天的青蛙终于有人跳出来了”,一个“跳”字,活画按捺不住、敢为人先之态,正确传神;三是多用整句,如“习惯了套板效应,习惯了定向思维,也习惯了一向的自以为是”“习惯了见面鞠躬下跪,习惯了留着一头繁琐累人的长发,习惯了“三寸金莲”的束缚”“他们揭竿而起,反抗朝廷;他们剪掉辫子,不拘于世俗;他们呼吁,学习科学,发扬民主„„”等排比句的大量运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语言的气势文章不足是入题太慢,举例局限于中国 【范文2】

为心灵开一扇窗

即使我被囚了,也要为心灵开一扇窗,让心灵去看美丽的蝴蝶 ——题记

笼里的鸟儿没有快乐,因为没有飞翔的自由; 湖里的积水没有生机,因为没有奔流的激情; 静坐的人儿没有笑声,因为没有欢快的呼吸;

将自己囚在屋里的人永远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宛如桃花源记所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你打开一扇门时,你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走出小屋,也就有了更美的人生

关在屋里永远不会快乐我们为什么不喜欢去蹲监狱,因为那里没有自由为什么聪明的你没蹲监狱而愿意呆坐在家中不出门,因为外面雾重风高这不能不令人深思社会是发展了,科技是迅猛进步了,电脑是快普及了,但我也发现在现代会笑的人却少了有了互联网,我们舍得一天10多个小时坐在电脑旁边,老年人看看电视,中年人炒炒股票,少年人玩玩游戏,都是将自己关了起来,与世界隔了开来,就是舍不得去外走走!尤其是我们少年习惯了网络,爱上了游戏,除了上学,就不再出门,森林也许只在书上见,河流也许只在网上查过,至于什么彩虹如何形成,知道的人恐怕就更少了?为什么要关在屋里,也许是家长呵斥你在家学习;为什么要关在屋里,也许是你自己不想出去;为什么要关在屋里,也许是不喜尘世的繁杂„„关在屋里,不能放开自己的心灵,郁郁寡欢,不思进取,精神颓废,萎靡不振,最终走向极端,庞涓、周瑜、海子的人生悲剧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朋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出走走吧,为何不走去屋外寻找生命的真谛呢?

因为走了出去,我们才有了诗人想想李白不愿束缚,向往自由,他走出了唐都之门,寄情山水,去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去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去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知已,才成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因为走了出去,我们才有了画家想想徐悲鸿跨出国门,冲突中国传统作画,将中国画与西方美术融为一体,才有了马的奔腾因为走了出去,我们才有了大医想想大医陈晓兰,冲出潜规则的牢笼,为患者鼓与呼,才有了医药收费的合理可见一个人只有冲破束缚、走出“小屋”、亲近自然、心忧天下,才能成就辉煌的业绩,才能谱写美好的人生 因为走了出去,国家才得以昌盛封建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国家关在了笼子里,技术落后了,生产落后了,落后就挨打,割地赔款为中华民族抹了耻辱的一笔以史为鉴,实行改革开放,让人民从屋里走出来,让国家从圈子里走出来去与世界交流,才有了今日的“嫦娥一号”绕卫星,才有了“神七”太空遨游,才有了奥运胜利结束,才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走出小屋,屋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不开心的你会微微一笑;走出小屋,屋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不开怀的你会游目骋怀;走出小屋,屋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你会觉得生活不再是一个小圈子即使不能出去,也要将心灵先开一扇窗,通通气,让被囚的心舒一口气(1150字) 【点评】

这是本次考试中的一篇高分作文,究其原因,文章文质皆美:文章立意深刻“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为之兵卫” “意”即意念,指思想内容思想内容是作者立言之本意,它是衡量一篇文章的首要标准本文就是这样一篇思想内容深刻的好文章纵观本次作文,考生思路闭塞,走不出“小屋子”,大多局限于个人角度来谈,而该文的作者却由个人应该走出小屋谈到国家走出“小屋”,写人之所未写,言人之所未言,可谓“意全胜者”

文章文采飞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作者在注重立意深刻的同时,也苦心经营文章的形式,在遣字造句及某篇布局方面颇具匠心文章综合运用排比、对偶、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尤其是大量的排比句贯穿全文,或用以引出下文,或用以列举现象,或用以铺陈事例,或用以总结全文,读来语言唯美,气势磅礴行文多处正反对比论证,大增文章的说服力 思想内容是统帅,艺术形式是兵卫希望大家为文时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写出文质皆美的文章来

推荐第3篇:反思小屋

《小屋》 反思

本单元是以“难忘童年”为主体编写的 。小屋的作者通过对童年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忆,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本单元教学的完成,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刘老师启发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在教学阅读课文时,使学生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主要采取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讲解法、朗读法、设计练习等;让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方法来学习本课。

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目的;自主学习完成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自主学习,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读后正字音,学生交流汇报易读错的字音。 如:“秫秸”的读音等。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理解。有的词语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字典理解;有的词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理解,有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写了童年时在小屋生活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那段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在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从“屋里有一铺光光的炕”“地上站着两个箱子”“北墙上挂一面拥满半边花儿的镜子”等语句,体会小屋内陈设的简陋;从“面对小园有一只正正方方的大‘眼睛’,那就是我的窗口。”“北墙上挂一面拥满半边花儿的镜子,里面有时会出现个小人,费了好大劲儿才弄明白那个小人儿竟是我。”等句子,体会屋子里的一切带给作者的快乐。

2.细读深究,通过指导学生自学第二个问题,感受小屋带给作者的快乐童年。通过自读感悟课文相关段落,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从而深刻体会小屋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感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广开思路,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和老师课堂上的互动非常好,是一节成功的好课。

推荐第4篇:心爱小屋

写封情书,给你最爱的人!让爱情相守一生一世!www.daodoc.com精心情书收集!

鱼儿

前言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不能同时爱上两个人的话,那我一定会反驳你,因为我已经同时爱上了两个人,并且深深的爱着他们。

人是个很复杂的感情动物,没有和他朝夕相处过,但是和他确爱的很深,很难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但是我可以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也是一种婚姻之外的精神恋爱!

如果你问我更爱哪个?那我会告诉你,两个我都爱,但是,如果让我去选择其中的一个的话,我是不会忍心抛弃其中的一个,或许我很自私,或是你眼中的不道德,但是在我的心里,他们对我都是同样的重要,一个是在我的现实生活中,而另一个却在我的精神世界里。爱可以窜越时空,爱没有国界和分别,但是如果爱建立在某种条件或基础上,那我说这是对爱的亵渎,我爱他们胜过爱我自己,在我的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体贴入微,大家公认的好老公。而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他”却是一个不可多得,感情细腻的男人,两者之间只是在于现实和虚拟的差异。但他们使我过的很充实,也很满足,可我却只有用全身心的最爱去爱他们,关心他们。也因而使我有了两个属于我的家(“家”)

世界上可能会每天发生着完全相同的故事,而我和他的故事或许别人也有,但别人会和我们的一模一样吗?

我的文采不好!所以在此文中你不能看到很多华美的词句,但我们的故事是真实的,你或许会很感兴趣,因为我不相信会有他(她)人和我们一样。

和海儿认识的时候,他有了她,而我也有了他,两个家庭相同之处是大家都“已有”8年的婚姻基础,并且双方感情还算不错。可我们的认识却是聊天室一次偶然的聊天中……

回忆又一次把我从现实的生活中,带到了认识他的那个多雨的季节。(海儿:在写这篇

推荐第5篇:小屋说课稿

《小屋》说课稿

团结小学 钱晓红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以“难忘童年”为主体编写的 。两篇主体课文《小屋》和《我和祖父的花园》。小屋的作者通过对童年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忆,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我和祖父的花园》是从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节选的,她在文中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的田园生活,让人感到快乐地成长是多么幸福与可贵。快乐读书屋一篇课文《童年的朋友》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只玩具熊的美好回忆,从另一个侧面表达难忘童年的感情。“能说会写”让学生说自己的童年,写自己的童年,是对单元主题的拓展,是对学过的3篇文章写法的实际运用。“语文七色光”安排了词语搭配练习和对学过的3篇文章的回忆。“日积月累”的名人名言是让学生从童年起就应养成的优秀品质。“知识窗”是对小学阶段记叙文学习和写作的简要总结。

本单元教学的完成,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还是启发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主要采取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讲解法、朗读法、设计练习等;准备让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填表格”六步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

情境教学法:为激发学生对鲁迅的高尚人品的崇敬之情,奠定情感基调;讲解法:老师通过寥寥数语

就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写作背景、人物介绍等内容向学生讲解、讲述、讲读,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朗读体会法:通过导读、默读、份角色朗读、感情朗读,让学生走近人物,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目的;自主学习完成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自主学习,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伴随音乐,激趣导入

伴随着这首轻松愉快的歌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最令人羡慕的时期,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那间装满作者整个童年回忆的小屋,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音乐 数鸭子)

(2)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让我们一起步入绿油油的田野深处那间装满作者整个童年的小屋,去感受作者对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后正字音,学生交流汇报易读错的字音。

如:“秫秸”的读音等。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理解。

有的词语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字典理解;有的词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理解,有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了童年时在小屋生活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那段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

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屋的语句,想一想,小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从“屋里有一铺光光的炕”“地上站着两个箱子”“北墙上挂一面拥满半边花儿的镜子”等语句,体会小屋内陈设的简陋;从“面对小园有一只正正方方的大‘眼睛’,那就是我的窗口。”“北墙上挂一面拥满半边花儿的镜子,里面有时会出现个小人,费了好大劲儿才弄明白那个小人儿竟是我。”等句子,体会屋子里的一切带给作者的快乐。

2.细读深究,通过指导学生自学第二个问题,感受小屋带给作者的快乐童年。

通过自读感悟课文相关段落,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从而深刻体会小屋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

(课文写了作者对童年小屋的美好回忆,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些快乐?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能体会到作者的快乐,把相应的词句画下来。)

屋内之乐、屋外之乐、读书之乐

3.细读探究,通过指导学生自学第三个问题,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习小组中谈一谈:作者要离开这与他朝夕相伴12年、给了他无穷快乐的小屋时,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深情?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

(1)从“车轮卷起一股烟儿,泪扑噜噜掉”看出对小屋的不舍。

(2)从“小屋小了”“小屋远了”

(3)窗子“愣愣地望着我”、大门“傻傻地踮着脚”

(4)“我”长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背着小屋去逛大海

4.朗读指导。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练读时间,鼓励学生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读出感情。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谈一谈在你的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给同学听一听。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感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广开思路,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文章通过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装满童年回忆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激励我们热爱生活,珍惜时光。

板书:

屋内之乐

屋外之乐怀恋之情

读书之乐

《我和祖父的花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我和祖父的花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示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小朋友的生活,容易引起同学的共鸣。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情感目标: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内容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议、辩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四、说教学流程:

一、介绍作者,引出“花园”。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女作家?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女作家,她叫萧红。通过预习,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为了上好这堂课,老师读了些资料,想告诉你们:

萧红是个苦孩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她是女孩不喜欢;后妈也不爱她;祖母特别爱清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唯有祖父,年迈的祖父疼爱她。每当萧红挨了打,祖父就用粗糙的手抚摩着,说:“长大了就好了!”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尤其是祖父的那座花园,更是令作者魂牵梦绕„„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祖父的这座花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学名著,我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同学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通过对萧红的生活经历,引起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水到渠成的感受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看准字形,读准字音,尽量做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花园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

3、是呀,这一老一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如果老师要在“花园”的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它是一座怎样的花园呢?你从哪感受到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段落去找一找、读一读。

【教学中我紧扣“花园”展开教学。初读课文时,以“花园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为引子,一下子把同学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使同学们能够自然而然的用书中的词语找到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花园,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花园,是一个“美丽神奇”的花园,达到初步感受“花园”的目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花园”。

祖父的花园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它给萧红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是一座充满了“欢声笑语”的花园;一座“美丽神奇”的花园;一座“自由自在”的花园。

(一)体会花园的“美丽神奇”。

1、出示:第3自然段。大家一起读: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读了这段,你们脑海里蹦出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为什么想到这个词?

——美丽神奇。(花园很大,可以种花草,种树木,种蔬菜,甚至种粮食,很开阔,活动空间很大。动物、植物样样都有,花香菜香,引来了这些飞舞的小精灵,使得园子充满生机,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2、我们边读边想象,仿佛走进园子,看到了蜂飞蝶舞。这真是一个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花园,充满了美丽神奇的花园。

3、再读读,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进园子了吗?没进的同学再读,一定要自己读进园子里去。

【学习第三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二)体会花园的“欢声笑语”。

1、自由读读课文4—14自然段,看看我在花园里做了哪些充满了欢声笑语的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有时不但菜种被我踢飞了,甚至连鞋子也跟着一起踢飞了。

通过男女生分读体会我和祖父的亲密。

(2)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3)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

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联系“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体会有趣,你讨厌她吗?)

(4)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指导朗读,“下雨了!下雨了!”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可她还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这部分的学习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使同学们的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趣,他们会与作者共鸣,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花园中的一部分,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洁亲情而感动。】

(三)体会花园的“自由自在”。

1、出示:15自然段“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一切都活了,„„”花活了吗?怎么活?鸟活了吗?怎么活?虫子活了吗?怎么活?这个“活”怎么理解?(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2、倭瓜怎么活?黄瓜怎么活?玉米怎么活?

植物在祖父的伺弄下长得多好啊!这个“活”还有长势旺盛的意思。

3、这个“活”还有什么意思?蝴蝶„„(引读)自由啊!随性啊!

只有天空蓝悠悠的„„(悠闲惬意)

4、谁来读读,读出那个活劲!

(1)生自由练读,读出自由自在的活劲儿来。

(2)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3)四个小组分别赛读“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四个部分。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同学采用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同学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

5、是呀,这的的确确是一座“自由自在”的花园,除此之外,你还能用其他的词语来形容这样一座花园吗?就在课题旁,写几个词。比比谁写得快写得多。(样样都有,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蜂飞蝶舞,虫鸣鸟叫,蚂蚱蹦跳,植物疯长,悠闲惬意„„)

【学习第15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气。通过学习,同学进入情境,趣味盎然。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更会增加学生对花园的喜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情真意切,难忘“花园”。

1、读到这里,你们的心是否也痒痒的,有什么话想说吗?

多么渴望这样的园子里的生活呀,这哪里是一座花园,分明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2、那么是什么给了我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呢?请找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

(勤劳——培育庄稼,慈爱宽容——从不责备,)

3、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请看课文插图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笑中的慈爱、包容、呵护)

4、是呀,有了祖父的爱,这座园子才会充满生机,充满乐趣,所以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一座花园,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萧红怀念的是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花园,是一座美丽神奇、充满欢声笑语、自由自在的花园。萧红怀念的是年迈的慈爱的祖父,是那段拥有真性情的岁月。她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推荐第6篇:幸福小屋

幸福小屋

2010年已悄悄地离开了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好回忆,令我们流连往返。

2011年已深情款款地为我们建造了幸福的小屋,温馨而美丽。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人生就像一首曲子,等着我们去创造每一个音符。健康是福,在新的一年里多锻炼,多做早操,生命在于运动。

我的生活平凡而浪漫,快乐而开心,新的一年我想建造一座幸福的小屋。

我一直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有漂亮的衣服,可谓丰衣足食。但是想到这不由想起我的同学,我的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但她是单亲,所有的重担都在母亲的肩上。唯一的生活来源供养她姊妹几个上学。看到同学仅有的几件衣服,我不禁潸然泪下。

在学校,我总是拿好几件棉袄,为了让同学换换穿,我们总是你穿我的,我穿你的。就这样,我们就好想亲姊妹一样,整个冬季都是那么温暖。

这是幸福的小屋里的衣服衣柜。

在宿舍里和姐妹们聊天,那天是我的生日,我在和她们分享我的幸福,当我正在说的一瞬间,发现她在那里默默无声。我问她:你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她的回答令我震惊,和平常一样。

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想在她生日的时候给她办一个生日晚会,和她一起过生日,没有太多的礼物,但是快乐是最好的礼物,最美的祝福。

朋友你的生日虽然没有豪华的晚会,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请记住:我们和你一起过。

这是我幸福小屋里的夜景。

小屋里没有昂贵的家具,没有漂亮的外表,但里面却是温馨而美丽。存满满的祝福。

2011年在蔚蓝的天空下,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我的幸福小屋已在心中悄悄建成,永远留在心中。

职教高二:李馨

推荐第7篇:爱心小屋

中班语言:爱心小屋

活动目标:

1、观看情境表演,体验社区生活中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

2、愿意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感受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PPT《爱心小屋》

2、请家长像孩子向孩子讲一些有关邻居之间的好人好事

3、各种人遇到困难的图片

4、由教师进行的情景表演

5、关于邻里互助的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粉刷匠》

师:小朋友上一周有没有学习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粉刷匠,你们会唱吗?一起来唱给我听听好吗? 师:小朋友的歌曲唱的真好听,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老师还请了别的班的老师到我们班来,你们仔细看她们发生了什么事。

二、观看教师四段情景表演,提问:

1、这两位老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觉得她做的对吗?

2、如果是你的话你也会这么做吗?现在请小朋友眼睛看着电视机,看看我的图片上有什么。

三、观察图片 分享讨论

1、出示图片一 (有人生病了)

图片二 (老爷爷拉着车在吃力地走路)

图片三 (有人摔倒了)

图片四 (扶老奶奶过马路)

2、提问:

(1) 你遇到了这些事会怎么做?你想帮助谁,有什么好办法?

(2)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需要我们去关心和帮助?

3、幼儿讨论:如果我遇到了这些事会怎么做?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

4、师小结:

大家都很愿意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还想了很多的办法。平时我们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也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人,接下来小朋友来听听我讲个故事。

四、讲述故事,结合PPT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区里开了一个什么?

师:红红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呢?

师:你们觉得爱心小屋里的阿姨做的对吗,我们应不应该向她学习呢?

师:如果你开一个爱心小屋,你会帮助别人做些什么呢?

五、再次观看PPT请幼儿根据PPT跟在教师的后面复述出股市的内容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看着电视机,跟老师一起把这个故事讲一遍好吗?我来听听哪些聪明的小朋友已经会说了

师小结:我们应该学习小区爱心小屋里的阿姨一样,不仅要帮助红红,也要帮助更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原来我们周围有很多人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了别人我们也会变得很快乐的。

六、最后请小朋友看一个动画片,动画片里的主人阿曼也是特别喜欢帮助邻居的,我们来一起看看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推荐第8篇:小屋依旧

我伴着灯光,伴着电脑,伴着寒冷的夜.观看我过往的日记, 看到过去美好回忆。不知为何, 这些锁碎的回忆,却为我寂寞的心灵带来了无限的震撼.

此刻,我想起了那间令我们灵肉相溶回忆的小屋。想起你我相亲相爱的日子。呵,那一些令人陶醉却不堪回手的夜晚。曾经是因为你的缘而后有了许多面的时光。几翻思量下来,不忍离你而去。他不但造就了我们最初爱情。而且,带给了我们永久的回忆。在可遇而不可求的古老情怀里,有了我无比睛朗美好的日子。有了不在孤独的时光,当外面下着雨乱着飞叶絮絮的时侯。你柔情万丈于我怀中之时,那种令人陶醉的馨香。深深的在小屋四周弥漫。那些永不在回的片段,天天用我们不竭的爱意去温暖小屋曾经的港桑。构造一个属于我们安泌的神奇世界。

为了生命这个美丽的承诺,不再忧郁的内心树起不息的信念。所有的等待,思念,欢笑和莫名的怅然。都因为你而成为了我生活的内容。在定定疑神的时刻,理得最深,最不轻易说出口的是那一份无尽的想思。深深的在心般上镂刻着那间恒古不朽的小屋。

亲爱的,不知是什么时侯,你已悄然退去,小屋从此只剩下我孤独一人。痴痴想你往日的情景,莫然回首,你的笑靥已褪色我一片默淡的日子,失落之间,忍不住,任蓄满心池的泪水莽涌酒落。告诉你说,浪漫和纯真都是无幸的。然而,面对你离去的眼神和种种为人的无奈,却再也不忍说你那个“错”字。虽然是缘份的足促安排,虽然是不太精心的台词。然而为这样一次倾心美丽的相遇。却仍然是无怨无恨心甘情愿的。

无言无做的日子,残忍的教会我去坦然面对注定的现实。接受那必经的幸福与衷伤.。

强迫自已去似流水不为落花之缅缅而回头。虽有相遇便会有分手,然而在梧桐更谦细雨的黄昏,想起那间夙雨之中的小屋。不知灯光依旧,不知所有无如故。占满心头的仍然是一份不灭的思念。

时令的转移可改不了小屋旧日的容颜。我知道再怎样丰润的青蓝和萃绿也经不住寒风的摧折。我也知道,再怎样的调零和衰败也会有来日花开满园的季节季,万物有序,去之终要去,来之终要来,换颜拒绝不得,然而人心难待,你怎会知道,在你偶然回首的那一瞬间,深藏于心中的激约,仍然是这样的刻骨铭心。含笑对你,仍然如旧日的明朗深情。

:em9:

推荐第9篇:爱心小屋

爱心小屋充满阳光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我校是101号青爱小屋,于2010年11月10日设立,小屋总面积200余平方米,共四个室:心理驿站两间,青爱书吧一间,社团活动室三间。青爱小屋的建成深受师生的欢迎,成为师生心灵的憩园,学生成长的快乐天地。

一、开学初中心校韩国财校长都到我校召开了青爱小屋工作推进会,具体部署安排了本学期的工作和任务。

二、借“创全国特色小屋”的契机,扎实有效地开展青爱小屋“十个一功能”之“牌”“房”“师”“书”“课”“影”“功”的探索。其中:

1.3月1日至10日为我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日。

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和提升孝母感恩的良好道德风尚,充分发挥我校的优良传统感恩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为此,我校开展感恩母亲节主题系列活动。

(1)母亲节宣读致妈妈的一封信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妈妈给与的,妈妈是伟大而无私的。妈妈的笑容,永远是世界上最和煦的阳光;妈妈的汗水和泪珠,永远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珍珠;妈妈的皱纹,是辛苦岁月风霜雪雨的刻痕;妈妈的画像,是温柔和坚强的象征。 (2)制作感恩母亲手抄报和贺卡

2.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4月19日中午1:00,在校长张宇宏的领导下,由德育处牵头,由我校的心理教师张静老师主讲,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让快乐的记忆留在心里》专题讲座。全体 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和全校共计80余名留守儿童参与了此次讲座。

此次讲座经过学校的精心策划,在张静老师的精心准备下,就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了疏导,张老师用丰富幽默的语言,让孩子们知道了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一起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敞开心扉,不要有心理负担,要多和朋友和老师交流,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师生的互动很有感染力,孩子们在愉快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3.关心爱护,热情资助。

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这些孩子我们更应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爱护,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让他们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希望。让他们树立信心,懂得:艰辛知人生,奋斗成事业.,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6月18日全校41名教师为我校贫困学生捐款1000余元,并为贫困学生胡忠艳、黄晶晶、李萍等5名买来衣服、鞋及学习用品等,带着党的温暖走进这5名学生的家中。把学生在校学习、思想状况、行为习惯等向家长作以汇报,同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4.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6月23日为庆祝建党93周年,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队的热情,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举办“童心向党”中华优秀童谣儿歌传唱歌咏比赛。比赛在一年组同学演唱的《红星歌》《我爱北京**》歌声中拉开帷幕。各个班级的同学们用饱含深情的歌声表达了对党和伟大祖国的无限祝福和热爱。《快乐的节日》、《让我们荡起双桨》、《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歌声与微笑 》、《国家》、《卢沟谣》……一曲曲悠扬动听的红歌激起了师生们的共鸣,同学们意气昂扬,声音嘹亮,充分展示了当代少先队员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和拳拳之心,为建党93周年献上了一份饱含真情的礼物。

5.开展慰问和志愿服务活动

4月20日开展慰问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社团成员到村屯残疾人、老党员和空巢老人家中打扫卫生、做家务,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受温暖和幸福。

6.高年级青春期教育专题讲座

为了让高年学生及时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知识,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年4月6日下午下午,三合中心小学为

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本期讲座由学校主抓青爱工作黄老师负责,黄老师根据目前学生存在的各种表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当前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告诉学生们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如何注重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及心理健康,掌握与异性交往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使她们快乐、平稳的度过青春期,有效地避免青春期所引起的种种心理、生理的困惑以及对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同时,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积极寻求指导帮助。 这次青春期的教育讲座,为学生揭开了青春期神秘的面纱,解开了心中的疑惑,让学生正视自己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从而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和生活,懂得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健全人格、学好本领的“金色年华”。

7.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4月11日下午,全体教师共同来聆听教导主任张静的心理健康讲座——《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张主任通过三个方面的解析:“平等——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前提、学习—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基础、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保证。”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与学生相处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净化一片蓝天,绿化一片沃土,这是我们神圣不可推卸的职责。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心换心,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角落,如春风,拂去学生心灵的每一粒尘埃,如细雨,滋润学生的每一寸心田。这场给我们带来完美理论加实践结合的讲座,深深的触动了在场的每位老师,大家一致表示,今天所学的知识,将会运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8.“携手、合作”铺就孩子成长之路

为加强家长与学校间的交流,家长与家长间的互动, 我校 于5月15日下午在各班级召开家长会。此次家长会以“态度、习惯”为主题。老师精心准备了教学专家的讲座视频、孩子的心里话,同时让家长站上讲台,讲述自己在家庭中如何让孩子树立端正的态度、培养良好的习惯。会上,家长们积极发言,让到会家长听得频频点头。一石激起千层浪,会上,更多家长畅谈了教育孩子中感动的事,部分家长还把教育孩子时遇到的的困惑与大家一起讨论。最后,老师仔细分析了孩子在阶段性检测中的得失,交流了本班孩子的学习情况,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通过这次的会议,不仅让老师对家长的教育有了全面的认识,亦为家长间的沟通搭建了新的桥梁。同时,也引起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部分家长还针对此次家长会写了自己的反思,总结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相信在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以上是我校青爱小屋本学期开展爱心教育的活动内容,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努力工作,在今后青爱工程和青爱小屋的各项活动中坚持做到活动丰富,形式多样。努力践行十项功能:“牌房师书课,社影讲家功”。

爱心小屋充满阳光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鹤鸣湖镇中心小学 二0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推荐第10篇:走出自我中心

一、教学内容:走出自我中心

二、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了解怎么是自我

为中心的表现。

能力目标: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相互帮助、相互谦让的能

力。手语舞的教学,让同学在歌词以及手语的学习中领悟

真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视觉转换技能,学会如何合作能力,克

服“自我中心”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走出自我中心

五、教学难点:

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同学们的探讨时间激发同学们

的思考与自评。

六、教学教具:

多媒体制作PPT、眼罩、手语舞视频

七、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中学阶段是人的心理发 展由幼稚到成熟,由多变到稳定的关键阶段,从心理学角度上看,部分学生有着一种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利用一种以案例、游戏、手语舞相结合的互动学习方式,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能力,使其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八、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环节: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激发同学们对“自我中心”概念的认识,引导同学初步对“自我概念”产生的行为做解决办法。

2、游戏互动环节:“扶盲人过马路”的游戏,让同学启发朋友、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如何相互帮助,提升同学们的一种合作以及谦让的精神。

3、学习如何走出自我中心:这是本堂课的重点,通过前面的情景摄入以及游戏互动环节,为的就是引入教授同学们“如何走出自我心”,以游戏结合理论的观点,让本次课堂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4、手语舞的教学:《相亲相爱一家人》,里面有一句歌词写道: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我们要激发学生提倡一种朋友间要学会分享,汲取别人的关注。以平等的态度去结交朋友才能更好的认识更多更好的朋友。

九、教学过程(流程)

(一)课前小思考

1、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怎么跟我们朋友相处呢?

2、如果你的朋友在有些小毛病,你会怎样看待呢?

3、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麻烦呢?

(二)心理档案

陈刚是家中的独苗,长得虎头虎脑的,成绩很不错,心内心非常喜欢交朋友,但就是太任性,做事总是按自己的意愿,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容不得别人提不同的意见,也容不得别人的缺点。这不,升入初中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先后结交了两个朋友——

一个叫李良,一个叫张林。可是没多久,他就不愿意再与李良交朋友了,因为他觉得李良学习成绩太差,跟他交朋友会降低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和张林交往比较好。没想到,这几天,张林也慢慢地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他了。

为什么呢?用张林的话说“陈刚老是叫我听他的,做什么事情都说自己对,从来不顾忌别人的想法”。这样的事,在陈刚身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了。为此,陈刚百思不得其解,感到非常困惑。 思考:

1、在这个心理档案中的主角陈刚,为什么他的朋友会跟他玩了呢?

2、如果你是陈刚,你自己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3、如果你是李良和张林,你该如何帮助陈刚?

(三)大家一起玩一玩:“扶盲人过马路”

游戏规则: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先扮成“盲人”,由另一个

同学扶着他过“马路”;然后再交换过来,由另一个同学扮成“盲人”,让第一个同学扶着过“马路”。

探讨:在游戏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主要希望同学们在游戏中能领悟合作精神、以及谦让的态度。)

(四)大家一起学一学:如何走出自我中心。1.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自我中心者过分地看重自我,贬低他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固执己见,最后导致交往失败。要改变这种状态,关键是要能够对自己

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多关注自己的缺陷和他人的长处,在观察与比较中,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2.改变交往态度

自我中心者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和好恶出发,处处都是为自己考 虑,从而使得别人都不愿意与他交往。因此,走出“自我中心”,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交友态度,要以一个普通、平凡的交往者身份与同

学平等相处,多关注他人的需要,做到爱自己与爱他人、顾自己与顾他人相统一,变“我好——你不好”为“我好——你也好”。 3.宽以待人

宽以待人,就是要悦纳别人,宽容别人的错误和不足,尊重别人,不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强加于人。比如,同学损坏了你的东西,忘记了你托付给他的事等等,我们应尽量谅解对方,千万不要得理饶人,横加指责。 4.善于心理互换

在人际交往中,自我中心者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好的,总把责任归罪于对方等。所以反省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态度和言行是否得当,应该成为自我中心者的经常性行为。最好的做法就是进行心理互换,也就是当分歧发生时,先不为自己找理由,不为自己辩护,而是主动地站到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如果是我,会怎么做?会如何评价自己的态度和言行?将心比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这样,你将慢慢地走出自我中心,结交更多的朋友。

(五)大家一起动一动

共同学习手语舞《相亲相爱一家人》

(六)大家一起来总结

1、我们学会了什么?

2、在今后与同学朋友相互交往中,我们该怎么做?

十、本次课堂总结

本堂课主要是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在游戏中,主要是训练大家 的合作行为能力,使大家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学习如何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中学会谦让,学会合作,学会自己解决和朋友之间发生的纠纷,逐渐克服像前面档案中陈刚“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在最后,还要告诉同学们,要学会尊重老师,亲近老师,要学会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各项纪律,不要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情。

第11篇:走出民族主义

走出民族主义

励建书(下称励):上次你来科大做的有关民族主义的讲座,因為时间有限,没有深谈。我记得你的发言是“走出民族主义”,特别是你提到民族主义不可能造就高质量的文化,它往往只是一种姿态,一种情绪。这似乎是对我以前理解的一个褒义概念的否定。

刘再复(下称刘):我不喜欢谈主义,我正在致力於放逐各种概念、主义,包括民族主义。还是先从文学讲起吧。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危害最大的两样东西,一个是主义,一个是集团。主义是意识形态,每个民族都会对自己本土的语言、习惯、宗教、文化、传统、情感方式等有所认同。这种认同是合理的,但不能把“民族认同”上升為“民族主义”,即不能把民族情感上升為意识形态原则。文学写作是一种个人精神活动,他直接听命於作者内心的良知。写作不是反社会的,但确实是非社会的。政治权利和市场权利可以把文学艺术纳入功利活动之中,但文学艺术的本性却是非功利、非集团、非主义的。把文学变成一个意识形态的形象转达,或变成集团纲领的形象转达,只能败坏文学,作家应以个人的目光直接面对宇宙人生,而不是用集团的眼光去面对。在文化艺术当中,有个意思非常重要,就是要分清生命语境和国家语境。这是两个非常不一样的概念,我们过去常常误解,以為国家语境历史语境大於生命语境。其实恰恰相反,生命语境大於国家语境和历史语境,当然也大於民族语境。 励:也许这跟中国的地域文化和西方的地域文化不同有关,比如西方在一开始开放式的,从古希腊时代就强调个体,中国从来在地域上就处於一个封闭状态,它就比较强调集体的,历史的语境。

刘:不一定,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长时期,就只有天下意识,没有民族国家意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為我们中国就是天下,没有民族家国意识。还有像我们的庄子,他讲的是自然语境,讲究生命与自然相接,与天地宇宙独往来。中间没有国家、概念、主义等中介物。这样才能得大自在,才可能“逍遥游”。鲁迅所讲的如果没有天马行空的大精神就没有大艺术,所谓“天马行空”,也是“逍遥游”,也是大生命的语境。王国维把中国文学分為《红楼梦》境界与《桃花扇》境界。前者是生命、宇宙境界;后者是国家、历史境界。庄子、王国维、鲁迅都把生命、宇宙境界看成自由语境,都大於国家、历史语境。《红楼梦》把生命宇宙语境推向巔峰,真了不起。《桃花扇》的主旨则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等知识分子的“亡国情结”相通,都是把国家价值置於个体生命价值之上。顾炎武、黄宗羲这批人把家国的概念提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上去,这在当时具体的民族斗争语境中可以理解,但是把这种理念运用到文学艺术当中来,问题可大了,所以我要批评他们。明末是个体生命觉醒的时代,个体生命获得很大的解放。从王阳明开始,然后到泰州学派,到李卓吾到公安派的袁氏三兄弟,都回归到对人本身生命价值的关注,提倡“真性情”。当时小说出现了“三言二拍”、《金瓶梅》,戏剧上有《牡丹亭》。整个是个生命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跟这一思潮相接,可惜中间断掉了。当时满清入主中原,这个时候晚明知识分子就把国家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好像亡国了。亡国之思把个体生命思考压掉了,中断了重要思潮。过分关注家国,忽略个体生命。我们现在恰恰是要跟明末衔接,五四运动周作人发现一条,说五四运动实际上是明末文化运动的延续。顾炎武、黄宗羲反省亡国,他们要吸取教训,就把责任归罪於明末的一批思想解放者。他们说亡就是亡在你们这些提倡个体生命的文人身上,这是错的。满清亡的仅仅是一个朝廷,一个朱氏王朝,并不是国。从文化的层次看,满文化在清朝时期倒是被汉文化同化了,也可说被汉文化亡掉了。这到底是谁亡谁?

励:这就像当年的欧洲,普法战争以后,法国是被德国打败了,法国是亡掉了,实际上法国的文化是渗透到了德国,尼采看到了这一点。尼采是很欣赏法国文化,他觉得法国文化是希腊文化的转世。但是他看到这个法国文化的渗透之后,又同时在呼唤德意志精神。他是很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如果当时中国有个人能够看到这一点,就是说虽然明朝廷是亡,但实际上文化是在兴起。有人如果关注到这一点,那么中国的文化发展不至於出现这样一个断层。

刘:个体生命的文化总是在国家偶像面前挺不起腰杆。

励:这是很狭隘的民族主义。

刘:如果你真的爱一个国家,也要注意国家有双重结构,一个是实体结构,一个是精神结构。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构没有亡过,只有朝廷这个实体结构亡过。梁啟超在近代的很大发现是分清三组概念:第一是天下与国家的概念。我们过去以為中国就是天下,其实天下是广泛的,是很多很多民族和国家组成的,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个,我们处在同其他很多国家生存竞争的历史环境当中;第二是国家与朝廷的界线。朝廷是政府,皇帝不等於国家。所以梁啟超说忠君不等於爱国。第三是国家与国民。一个国家要强大,关键是国民,国民是国家的主体,老百姓的生命才是主体。爱国家最重要的是爱国民。

励:可能大多数觉得这是最不重要的。

刘:其实这恰恰是最重要的。当时梁啟超讲国民是从群体的角度上讲,但是他意识到这一点,已经很不简单。他提出“新民说”,有新民才有新国家,当时他所讲的“民”是指国民群体生命。到了五四运动就从群到己,所以五四的功劳是关注“己”,突出个体,突出个体生命。这一点是跟明末相接的,五四运动一开始就是批判国家偶像。陈独秀、周作人、郁达夫都批评过。可惜五四关注个体生命的时间不长,个体生命问题很快又被国家救亡问题和社会合理性问题压倒了。创造社在五四初期提倡“自我”,弘扬个体生命价值,但很快就否定自己,实行精神自杀。后来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从审美内涵来说只有“社会,国家,历史”维度,即只有《桃花扇》维度,而缺少另外三种维度:第一是叩问生命存在意义的维度;二是叩问超验世界的维度;三是叩问大自然与生命自然的维度。即缺少《红楼梦》的维度。整个现代文学的大语境是国家、历史语境,不是生命、宇宙语境。生命是内宇宙,同外宇宙相连,可以说越生命,越宇宙;越宇宙,越生命。如果去欧洲,去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法国的罗浮宫,就可以强烈地感到很多艺术家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追求艺术上永恆的东西,有宇宙感的东西,我们缺少这种追求。我最近和林岗合写了一本书,说中国文学往往只有人生感慨,缺乏灵魂呼号。俄国的宗教哲学家舍斯托夫写过一本书叫作《旷野的呼号》,旷野的呼号就是灵魂的呼叫,灵魂的论辩,灵魂的对话,内心世界的动荡,我们缺少这些东西。我们用了另外一个概念与他对立,就是乡村情怀。我们中国的文学比较多的是国家忧思,人生感叹,离别痛苦,缺少内心灵魂的衝突。灵魂的东西就带有永恆性,与宇宙是相接的,是一种生命境界。这种生命境界大於一般现实人生的境界,也大於一般的国家的境界。

励:你在上次的论坛中专门提到了莫言。我那时候还在美国,莫言的《丰乳肥臀》出来,有些华文报纸就特别对这个书名提出批评,觉得中国的文字是否都用完了,一定要用这样赤裸裸或者甚至不雅观的文字来作书名。但是这是否像你所说的,这是莫言在呼唤人类一种野性?

刘:是。莫言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有突出的贡献,这个贡献是他发现我们中国的“种”快要灭亡了。这是在文化革命结束之后,对整个文化的拯救性反省。就是说我们的个体生命快要被窒息掉了,我们被教条、概念所扼杀了。必须重新呼唤个体生命,美国杰克‧伦敦写《野性的呼唤》,我把莫言视為我们东方的野性呼唤。在他的作品中他呼唤原始生命,呼唤大自然,呼唤中国的酒神精神。看他的《红高粱》,要在酒里面撒一泡尿。他的题目《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都是一种男性生命的象徵。他把个体生命的呼唤推向极致。

励:他的作品多用红这个色彩,我觉得红是跟我们生命有太多的关係。比如说我们的生命就诞生在一片血色之中。

刘:红是生命的本色,原始的生命顏色。我从事理论工作,他从事文学创作。但是我们有共同点,我们放逐两个东西:一是放逐国家,一是放逐概念。这也是我多年来所做的事。所以我说那种把国家境界放在生命境界之上的民族主义,不可能造就高质量的文学艺术。高质量的文学艺术追求的应当是建立在普遍人性与人类关怀的普世价值,而不是立足於一国一族利益的功利文学。民族主义作為意识形态原则一定是诗歌之敌,文学之敌。但是民族,国家情感也可能產生一些动人的作品。如俄国的普希金和我国的屈原,屈原的诗歌把楚怀王比作“美人”,始终放不下朝廷,鲁迅说他的牢骚“不得帮忙的不平”,境界不够高。他的诗歌之所以有文学价值是因為它有“文采”,而中国人崇敬他,是因為他除了创造诗歌文本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行為语言——投江自杀。这一行為不是《离骚》文本精神的延伸,而是用生命的“无”来叩问现实的“有”,这时候,生命的境界就出来了。所以,那天科技大学论坛有人提出这个“美人”如果是个个人是否更有意思,我说是。如果他怀念的是一个个体,那么就不一样了。他的感伤,思念就很美了。

励:文学突出追求个体,这一点跟数学有共同之处。往往最美妙的数学,最伟大的数学,能够永恆的流传下来的,是那种為了理性本身的追求而做的探究。许多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定理,最了不起的结论都不是从实用的角度得出的,而是数学家觉得这个问题特别美,数学的美感,是非功利的。

刘:美的东西一定是非功利的。文学不给社会、国家设计提供任何治国方案和改革方案,也不能当灵魂工程师,不可能给人们提供灵魂改造的方案。作家只是描述灵魂,读者可以共鸣,但这不是方案,一提供方案就落入陷阱;这点一定要清楚,中国文学才有希望。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名字叫“怎么办”,企图给社会提供方案,但小说失败了。作家不负责“怎么办”。文学艺术是自由情感的存在形式,要求作家充当灵魂工程师是不妥当的。 励:我看了你的《漂流手记》其中几卷,你是否觉得人在地域上的放逐,写出来的作品反而比以前上升到另外一个层面?

刘:这要取决於自己。有很多人到国外来了,在放逐前是什么样的人,在放逐后还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应该说,“放逐”确实大有益於个人的提升。我在离开故国以后,得到特殊的生命体验,原来以為只是自我放逐,后来发现自我放逐正是自我回归,回归到什么地方呢?回归到个人的尊严,回归到个人的生命本真,回归到婴儿状态。我现在的放逐状态,其实是云游状态,这种云游状态实际上是大自在的文学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我第一不受国界的限制,第二不受各种概念的限制。我们过去对“大隐”和“小隐”有个定义。大隐隐於朝市,小隐隐於山林。现在我们可以再定义,大隐其实就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隐逸的隐士,像达摩就是大隐。他在洞穴里面壁是隐,到四面八方传道是隐,到宫廷里和梁武帝谈佛说禪也是隐。因為他是心隐,不是身隐。大隐隐於自己的内心深处,在内心深处做云游,逍遥游。这种大隐对我的啟发是:要获得生命自由,就要打破外界各种地理界限与时空界限。我的《漂流手记》也可以说是精神的云游手记,精神上效法古代的大云游者。

励:香港是个很奇怪的地方,你看看我们周围的这些报刊,杂誌,我觉得跟你所谈到的文学完全不是一个层面,处在这样一个繁华闹市,你能够与伟人们的灵魂相逢,这需要你内心不一般的修练。

刘:我所说的相逢是读懂这些伟人的东西,可以跟他们產生灵魂共振。我在城市大学从《山海经》讲到《红楼梦》,我就跟老子、庄子、慧能、曹雪芹不断相逢。他们实在非常精彩。我过去读“老三篇”,现在读“老三经”,《道德经》,《山海经》,《六祖坛经》,而且我读出了自己的体会,有些心得。

励:你在香港讲课,有没有人能在这里欣赏你的观点,有没有人能够理解你?我相信在北大讲课,北大的学生会吸收你的东西,你在这里是否会觉得困难?

刘:是很困难,香港能听懂的学生很少,我想在北大一定会不一样。前年我到广州中山大学讲《红楼梦》,换了三次教室,热情令人感动。我读古代文学作品,大半是用生命去阅读。我说过,作家可分為三类:一类是用头脑写作,一类用心灵写作,一类用全生命写作。阅读同样如此,我是属於第三类,用全生命阅读。读《红楼梦》如果用头脑去阅读,读不出真諦,倘若用生命去读,完全是两回事。过去对《山海经》作了许多考证,我则作文化阐释。海是不可以填的,我偏偏要去填;太阳不可追,我偏偏要去追。这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中国所以不灭不亡的精神原因。《山海经》的英雄观念是建设性的观念。不是《水滸》那种破坏性的英雄。

励:德国的哲学家奥斯瓦尔德认為世界有八种不同的文化,每个文化都有一个生命周期,比如从成熟到衰落。我们中国的文化目前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周期状态?

刘:是在衰落。中国深层的文化精华带有永恆的价值。像我前面提到的“老三经”,是永恆的东西,怎样批判、否定都不可能消失。但是现实形态的文化即当今活人负载的文化有问题。胡适希望把西方的民主制度引进来,多一点民主的理念,多一点法制的理念,这没有错。但是鲁迅先生看到更深的一层,中国除了制度问题,还有文化问题,鲁迅先生看到中国文化有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外来的制度再好也没有用,一进中国就会发生变质。比如鸦片,别人是做药用的,到中国来之后就当饭吃;罗盘,别人是航海用的,到中国来用来看风水。博士、教授这个名词非常好,到中国来就变成了一团糟。

励:这话到现在还有效。

刘:还有效!我是同情民主的,但民主制度到了中国,搞得好吗?不见得。中国国民性非常成熟,狡猾不是一般的狡猾,而是非常成熟的狡猾;自私不是一般的自私,是非常成熟的自私;奴性不是一般的奴性,是非常成熟的奴性,这是文化的大问题。鲁迅当时看到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到现在还存在。阿Q一进公堂,看到那个光头的,便想到那人肯定有来历,就要跪下去。公堂里的人说你现在还不要跪呀,他不行,自然而然就要跪下去。奴性已经进入到本能,进入到骨髓。鲁迅能看到这一点,很了不起。中国的国民性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制度就会变形变质,民主也会变形变质。

励:宗教是否是个解决办法?

刘:前不久,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有个三个宗教文明衝突的讨论会,我说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有个尊重宗教的前提。我举个例子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他当然是个伟大的理性主义者,但是即使像他这样的伟人,在他的精神世界里还给上帝留下了一个位置。对於爱因斯坦来说,他的问题不是上帝存在不存在的问题,而是我们人是否需要有所敬畏的问题,这非常重要。我们过去讲彻底唯物主义,无所畏惧。可是在无所敬畏的时候,干坏事就都不怕惩罚,什么都胡来,没有行為準则,没有心灵準则。

励:接着我前面的中国文化生命周期的问题,我们现在世界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刘:世界的艺术在二十世纪发生了时代的大病症,这是后现代主义的不断革命、不断颠复的疯狂症。二十世纪从毕加索之后,艺术就处在不断革命、不断颠复的疯狂状态。一九六九年在纽约办的一个展览,就是叫作“零作品零画家零雕塑”,策划者叫西格伯劳,这个潮流是从法国转向美国。当时的艺术评论权威哈诺德.罗森堡宣告:“艺术必须变成思考性哲学。”一切都从零开始,过去的一切都过时了,我现在就创世纪了,什么都从零开始,我就是艺术上帝。他们否定过去的一切,全面否定,颠复传统。这带来非常大的问题,实际上这种潮流使艺术与生命脱离,失去了内在的激情,变成几何图形,变成观念了。用思辩代替艺术,用哲学代替审美,用破坏代替建设。今天应对后现代主义时代病症进行反省,应当让艺术回归古典,而不是从现代走向后现代。

励:作為一个艺术经历的阶段,这个后现代艺术是否也会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刘:它所谓的积极作用是让人们看到观念的不断创新,不断变革,它确实能带给人们某些思想刺激,但是它没有真正的艺术成果,只是一种破坏与否定,没有建树。我在纽约看到的行為艺术,是骗人的,很多类似的艺术其实都是假象。它哪里有什么审美,只不过在製造愚昧,让观眾受骗。美国看纽约,全世界又都在看美国。纽约时髦的表演,《纽约时报》一起哄,就变成了风气,这是一种疯狂。

励:是否艺术到了一定的阶段,必然需要有新的表现形式。像唐诗,就是那个时代的人创造的传世的作品,后来的人很难超越。

刘:光有形式上的变革还不够,后现代主义也注重形式上的更新,但是形式上的更新离不开艺术的基本点。艺术的门类都有难点,创造就是要克服难点,穿越难点。现代的时髦艺术只有观念,没有难点,当然也没有难点的突破与新点的建构。现代艺术家太聪明了,给蒙娜丽莎加上鬍子,表现观念就完了。

励:需要有一个底线。

刘:对,要有一个底线。其实“回归古典”是一个策略,比如唐代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提倡回归先秦,实际上是针对当时的形式主义,借“复古”以强调散文的“质”和文气。文艺复兴的回归希腊,也是一种策略。通过复古来达到对生命自由、生命尊严的重新强调。实际上是对人的主体、人的生命激情的回归。后现代主义把生命丢掉了,只剩下头脑,即只剩下思辩与理念,丢掉了心灵与情感,丢掉了最后的实在。

励:高科技,人类机器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刘:所以要提倡“回归古典”,把人从机器统治、概念统治中解放出来。

励:我是做数学研究的,大部分时间是跟电脑打交道,其实我觉得人类生命的机器化已经无孔不入,已经渗透了生命的每一个部分。比如我们以前人与人的交流靠书信,你写一封信需要心灵的参与,你的情感流露在纸上,是你自己的感情作品。然后你等待对方的回复,这个等待过程可以產生许多期盼,失望,甚至是煎熬。这样的交流是用生命、用心灵在交流。现在我们全用EMAIL,速度快了很多,发过去马上就能收到。但是你收到的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力的讯息,一种符号,不是一种情感。

刘:你说得好极了。这就是新问题。人的机器化是时代的新问题。艺术的哲学化,头脑化,也是时代的新问题。面对不断颠复前人的时代症,我们需要的是告别艺术革命。我的一位卓越朋友说,告别艺术革命,就是要回归到绘画的原点,回归到生命的颤动,回归到画布的二度空间,回归到确认人是有尊严又有弱点的人,一是脆弱的人,二不是创世的上帝。他对西方前一个世纪的艺术运动提出根本性的质疑。

(载於上海《艺术世界》二○○二年六月号,方海伦整编)

第12篇:走出桃花源

走出桃花源

北师大二附中黄辰扬(60分)

很多时候,当我们安于生活的富足美满,心便会走向自足却困顿的枷锁,在甘甜中被满足消磨与生俱来的斗志,再看不到,在江南的杏花春雨外还有大漠孤烟,渡头落日的壮阔。走出现实如“桃花源”般的牢笼,是超越的勇气与智慧。

自从晋人陶渊明笔下远离世俗纷争\尔虞我诈的桃花源横空出世,世人心中便多了一份渴慕。那里的淳朴自然与大同之景足以抚平任何一个文花士子被污浊官场中伤得千疮百孔、被功名利禄纠缠得疲惫不已的心。然而就在不得志的诗人“念武陵人远,烟锁重楼”的叹息声中,作家张晓风却创作出这样一部剧本:偶入桃花源的“武陵人”在享受所有平和安宁后,却选择毅然走出那里,回到世俗繁杂的武陵。

他说:“武陵不是天国,但在这里我可以思考天国,桃源的幸福取消了我思考的权力。”武陵人害怕自己把桃源的安逸当做全世界,害怕拘禁在所谓美满中的心不再懂得人生与困苦黑暗斗争的勇气,不再拥有虽处逆境而犹“不坠青云之志”的历炼。他走出了这里,也让人格超越了无数苦苦仰望这里的人。从此,便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如果古今难觅的才子纳兰容若懂得走出官宦世家搭建的“桃花源”,或许中国的词坛便会再出现一位铁板高唱“大江东去”的哲人与智者。然而他的一生都未敢走出荣华富贵造成的繁华虚空,没有经历过苦难的打磨,因而总为那一点得不到的感情长嗟短叹。“空怀凌云万丈志,一生襟袍未曾开”,阻碍他将山泽鱼鸟之思锻造成铁骨金刚与大情大理的正是他单纯的信仰。庙堂之高并非生之所依,江湖之远亦可收获“物与我皆无尽”这般永恒的顿悟。纳兰不懂,他不肯忍痛走出“桃花源”,这里的富足造就了一个“一等侍卫”,却永远炼就不了万世景仰的文学大家。

是的,若不走出“桃花源”,我们便会误认为生命的本真便是安逸浸泡出的柔弱易碎,便是纳兰多情的眼泪,是武陵人波澜不惊的“成仙”生活。我们再看不到东坡“黄州突围”的伟大,看不到柳柳州“十年憔悴望帝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中的伤痛绝决,看不到张大千突出名利与掌声的重围与孤灯石壁为伴的精神上的富足。

安逸美满固然令人神往,敢于在知晓其中甘甜后走出来看外面的世界却会使精神得到更宝贵的升华。走出桃花源,外面是更加广阔的天地!

一花一世界

北师大二附中

赵艳凝

(60)

有句电影台词说:“你如果不出去走走,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我却以为,何必出去远行?这里就有全世界。

世界是什么?不是形态各异的植物,不是林林总总的走兽,不是天边仓惶的归鸟,也不是海中自在的游鱼。世界是门前那一株花树的开落。你会看到春日朝晖点亮枝头叶片的绒毛,会看到东风的(上将下足)声里花朵无声地盛放。这是生的昂然。你会看到秋风残卷,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朝春尽如曲终人散,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逝之凛然。又或如王荆公的梅“为谁零落为谁开”,看人事变迁人情冷暖;如王摩诘木芙蓉“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品自然的若有情还无情„„纵世间花开万种,只有一朵是你的,纵弱水三千,也只取那一瓢饮。你的世界,不过那一株懂你的、你懂的花树。

世界是什么?不是纷杂的行人洪水般自身旁涌过。世界就是此刻与你相守的亲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无欲雪 ,能饮一杯无?”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品过“居长安大不易”的艰辛,识得天涯沦落的歌女;登过文坛泰斗的高位,也持过卖炭老翁的背篓。可人至暮年,与之饮酒话谈的,却仍是那一个刘十九。识得贵人,人贵己不贵;识得贫者,

人贫己不贫。人一生所遇,十九均为过客。生命是一桌流水席,一些人走了,一些人又来了,可却只有父母、妻儿、旧友,寥寥几人与你同历悲欢。这才是属于你的全部世界。

世界是什么?不是天边流岚如舒朗的眉峰;不是琐碎的事物让你终日忙碌;不是隐筝美酒衾狐裘。在纷繁的事也都如云烟,今朝聚、明朝散。世界是笑看无间云卷云舒、白衣苍狗。世界是把外物拒之门外,与心的静对。蒋洁曾说“少年听雨歌楼上,中年听雨客舟中”却直至鬓已星星,看破世情,才知那个“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的少年太不成熟。走遍世界,那听雨,也不过是“一任点滴到天明”。无红烛相伴,亦无断雁嘶鸣。世间有多少人,却始终在为外物而匆匆?

出去走走,无论到哪,终究是要踏上归途的。再多的花草山水、明月清风,只有你懂得的才是你的;再多的人,只有与你相守的,才是你的;再嘈杂的世事,只有存乎你心的,才是你的。这些,就是全部的世界了。世界是心,是细细地生活。

那个终在承天寺中安顿下来的流离一生、了无牵挂的仲殊阅尽天下春色,终究只得一句“春在梨花”。想得到自己的世界,又何必远走?只需沉下心来体味此刻身边的点点滴滴。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这里,就是全世界 北师大二附中李然(58)

你如果不出去走走,还不知道这里就是全世界。梦,白云苍狗。青春便应该是张火车票,让我们自由闯荡,于是,我们总会告别家乡,移开注视着母亲面庞的目光,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他们告诉我,不出去,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

迟子建曾在《寒冷的高纬度》中写道:“长大了,去外面的世界闯荡,才发现世界也不过就是北极村那么大。”

人生便是如此吧,年轻的时候渴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只知有所经历有所摔打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真正的世界其实就在这里,在这片永远牵挂自己的故土上。

偶然间想起自己每晚穿梭于这座城市的街道之中,最喜爱的便是看这万家灯火,点燃了许多年轻人的梦想。他们立志要在这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灯,感受内心灯火的温情。

他们的故乡,也是有灯的。南国的夜空,澄澈干净,伴随着点点星光,潮湿昏暗的巷弄中点起一盏微弱的灯火。他们的童年中便有这些灯火,每日穿梭于这些灯下,去读书,去发奋。或是在这些巷弄中奔跑玩耍,仰头,便望见了这些灯火,温暖人心。这些灯火每日相伴,也在他们心中播散了梦想与温情,鼓励他们去奔向更光明的未来。

于是,他们说:“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是全世界。”他们怀着梦想与勇气来到这座城市。只是,这里的灯火太多,点燃的不仅是梦想,还有欲望。在如此繁杂而明亮的灯光中,心中的温暖却慢慢消逝,心越走越紧,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

回头看看吧,回到那梦开始的地方。让故乡的灯光将心中梦想的种子照亮。他们的根基都在这片泥土的时光里,生根发芽。

小时候,人们总告诉自己:“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然而我们外出闯荡,心中记挂的不过是让我们梦想扎根的原点。一切在复杂经历后有回归单纯质朴。人生是这样丰富的单纯,而我们也要在出去走走之后才明白,这里才是我们全世界,我的梦想与人生的归处。

睁开眼睛

北师大二附中 王心抒(57分)

书本上的爱,总是那样纯洁与美好。我曾认为,爱要像《诗经》中所描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即使要溯流而上,也要寻找伊人飘渺的歌声,宛在水中央;我曾认为,爱要像柳梦梅与杜丽娘,“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在相看俨然时,叹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我曾以为,爱要像诗中所写:“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唯情而唯美。

然而,爱当真是这样吗?

当我为勃拉姆斯与克拉拉之间长达四十三年的无声爱恋感动到无以复加时,以至于深夜跑到父亲与母亲房中,把文章从头到尾朗读一遍时,我的父亲与母亲安静地听完,相视一笑,点评道:“这是文人笔下的爱情。”我在一瞬间呆住了:难道这不是爱吗?真正的爱又是什么样的?

我决定从书中走出来,睁开眼睛,寻找爱的真谛。 我看见母亲会每天早起,为父亲把上班要穿的衣服折好放在依旧熟睡的父亲枕边;

我看见父亲每日临行前会在母亲脸上轻轻一吻,两人眼中闪烁着心照不宣的快乐与幸福;我看见母亲每天在父亲回家前,都把父亲喜欢的菜摆出来用盘子盖好,让父亲能吃到热的饭菜;我看见母亲生病时,一向“远庖厨”的父亲会亲手做一碗鸡蛋羹,端到病床前,一口一口喂给母亲。我看到„„

这就是爱吗?和书里的完全不同,不是开坟化蝶的凄美壮丽,亦不是“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缠绵悱恻,更不是“上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刻骨铭心,爱得如此简单,爱得如此朴素,爱得如此平淡,平淡如一杯白开水,没有光怪陆离的色彩,却有着近乎透明的、灵质的、极端的纯真与美。

我始终记得,每个周日的下午,当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屋间,溢满了整个房间,父亲便会面冲着夕阳给母亲剪头上冒出的“白发”。夕阳的余辉宛如一首无声的歌,阳光在父亲的指间跳跃。只见父亲手拿小剪,小心翼翼地剪下一根根隐在青丝间的白发,如同在呵护一件易碎的宝物一般,认真而专注。我在那一瞬间突然明白,这才是真正的爱,是从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相守,是相濡以沫,是心平气和,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耳边传来他们互相打趣的话:

“怎么只有我长白头发,你怎么不长呀?赶明儿得让你也长点儿!”

“行,赶明儿我也长了,你也给我剪„„”

望着他们相偎在夕阳中的背影,那一刻,岁月静好。

如果我没有从书中走出来,书中的爱就是世界。然而睁开眼睛,看见真正的爱,如同“努力加餐饭”一般简单,平淡无奇,却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一星如月看多时

北师大二附中左咏薇(55分)

范仲淹给陆文通作墓志铭时,以“汗牛充栋”形容其读书之多,然陆文通何许人也?查而不得其详。想来“读万卷书”也不过如此,未能消化便全是无用之物。“行万里路”又何尝不是呢?世界之大,出去走走也大抵是走马观花,而心所能包容的却远比眼所能见的广博。人生的意义本就不在于所视的广度或所走的长度,而在于心的宽度。

而心的宽度是不拘于外的,纵使终生居于寸土之地,纵使身陷困顿不能成行,我们也能用心感悟出一个眼力所不能及的世界。

柯尼斯堡,18世纪普鲁士的一个小城镇,见证了康德的一生。他终生未曾离开这小镇一步,并未有过“出去看看”的想法,却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远见卓识。没有旅人的匆匆,没有过客的纷扰,没有纷繁的景致来干扰他的判断。海涅说,康德是没有什么生平可言的。的确,他只有脚下一片故土,头上一片星空,他的足迹从没踏出小小的城镇,他的脚印却遍布了这苍茫的人间。

你用来收拾背包的时间,他用来完成了著作的一章;你在火车上无聊地看着窗外,他已在仰望星空中得到智慧的启迪;你疲于奔走,乏力之际,他正在悠闲的散步里整理思绪„„也许他的一生是单调的,可就是在这单调里他创造出震惊世界的热闹。

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想要“单调”一些实属不易。便捷的交通提供了无限可能,若不与异国他乡亲密接触一番,好像成了罪过。频繁的出游,奔走,我们美其名曰“开阔眼界”,到底不过是填补一己之空虚。我们读何秉棣的留学日记,所书不过“努力学习,争当第一”耳耳。再反省自身,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又是否真有所收获,又是否摒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狭小世界,容下了这有情有义的星球?

爱默生素来反对旅行,原因也正在于此。心有戚戚,心生怵惕,岂是外物所能改化。沃然有得,笑悯万古,又岂是时空所能限制?

康德爱星空,清人黄仲则亦有诗云:一星如月看多时。想像一下吧,遥望天际,一星如月,省察自身,感叹万分。不必过多地行走,内心沉静广博,自然于细小中看见大千,于星空中望见永恒,自然拥有目不能及的广阔世界。

第13篇:走出国企

走出国企,拓宽视野

85年那年十八岁的我迈进了常山轴承厂的大门,这是一家拥有着一千多员工的现代化国家二级企业,我在这里感受到一种奋发上进、好学的氛围,在工作的同时,我修完了成人高校,也通过了财会职称考试,与此同时,通过竟聘上岗,走上了财务岗位,年轻时国企给我的那种拼博精神,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而我对国企的感情,经过二十多年风雨,依旧深厚感恩!

98年国企开始改制,同在一个单位任团委书记的丈夫被当时的创业风深深感染,他鼓励我顺应潮流,走出国企,开始自己的事业,九九年底,在丈夫的鼓励下,我来到了衢江区,租赁了一家牛棚作为车间,带着贷款来的十万元现金,开始了我的创业之旅,当时企业的规模可以说是衢江区最小的企业,连同“老板”共有3位人马。作为“老板”的我身兼供应、销售及技术指导数职。我与工人同在车间探讨、生产,改进工艺,抓产品质量,为开拓市场我坐送货的拖拉机在山区小路,仙居岭上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产品销售掉后因受资金短缺困扰,立即请求对方老总付现,回程采购一拖拉机原料回厂。经常是三天两宿在拖拉机及翻斗车上度过。二OOO年企业终于有了点成绩,当年创产值200多万,与此同时,丈夫和我并肩作战了,我们在仙岩路买了三亩土地,有了自己真正的一方天地,员工也从二人发展到八人,产值与销售逐年增加。二OO七年,不满足现状的我,在天湖南路买了二十多亩土地,创建了衢州镇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建造了八千多平米的厂房,还有二千多平米的办公楼,做起了内燃机配件及轴承配件的机械加工。员工也增加到80余人,产值逾2000万元。

一路走来, 我总结了下,我之所以成功不外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自身努力拼搏,

二、亲人与朋友的支持和呵护

三、企业的凝聚力。

我很感谢我的员工们,创业十余年,在我公司工龄最长的员工与我的公司同龄。公司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每年都有不回家过春节的员工,于是,每年的大年三十我们一家都在公司与这些员工共过除夕夜,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公司会组织全体员工在农家乐聚餐休闲,大家共庆劳动者的节日。

离开国企已经十多年了,这些年我开阔了视野,也感恩于当年国企的培养、熏陶,现在我们在研发轴承的配件生产技术,希望项目成功后可以创收、创税,与此同时可以带动一些身边人创业,那将是我真正回报社会的机会。

目前我公司为开山代工生产的缸套,在市场供不应求的前提下,公司决定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投入300多万元,增加3条生产线,在今明两年内实现投入并产出。2010年10月起由镇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出资并绝对控股的浙江镇涛轴承滚动体有限公司已通过浙江省工商局名称预先核准,公司拟生产汽车用轴承主要部件—圆锥滚子,年产4.8亿粒,总投资2500万元人民币。目前已征地22.44亩,且已做好企业注册等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6月实现试生产,2011年年底正式投入生产,预计年产值7200万元,税收及附加将超过100万元,成功生产后将填补衢州市高端圆锥滚子生产的空白。

今后五年公司将不断寻求和探索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上下游产品,做强做大企业,为衢江区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衢州镇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郑晓

2010年11月4日

第14篇:走出困境

走出困境——做个勇者

生活需要经得起磨难的人,世界更需要经得起磨难的人。所以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逃避、退缩,要做个勇者。

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曾经说过:“只有经过地狱般磨炼的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能畏缩,心中时刻牢记“阳光总在风雨后”,做个强者。

当然走出困境不光需要我们的勇气,还需要我们的智慧。就像那两个生意人,在陷入经济上的困境时,他们不只是有勇气,而且还有智慧。他们用一元的成本起家变成了百万富翁,实质是他们勇气加智慧的结果。

走出困境还需要我们有一颗不平凡的心。记得,勃朗特当初学写作时,发表的文章常受到大文学家们的批判,她曾几度想放弃写作。但后来她并未放弃,她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大文学家们的批判,把他们的批判当做自己前进的动力,于是就有了极具轰动效应的书——《简·爱》。而相反,丹麦著名小说家安徒生就不是这样了,他在遭到批判时,精神崩溃,情绪低落,以致后半生再无好的作品问世。这就是因为他在困境中,不调整自己的心态,以致以别人批判自己的话为伴,始终不能释放自己,释放心灵。当然也就不能走出困境。 走出困境还需要我们不怕失败。英国大将军威灵顿因为七败而七战,所以才有了流芳百世的英勇;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因为有了八次落第,所以才有了《项脊轩志》这么优秀的文章;越王勾践正因为不被失败打倒,卧薪尝胆,所以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迈。

困境是懦弱者无底的深渊;是勇者登上顶峰的阶梯;是教徒洗礼之水!朋友们,勇敢地面对困境吧,做个勇者! 【扩展阅读篇】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 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语言和字数考试作文语言要规范准确,具有个性和活力。不要文白夹杂;不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和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真正让语言亮起来。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考试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去做。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如果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否则,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就是以作文纸为限,即要在作文纸格子内行文。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讨好。

6、书写和卷面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书写都占相当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写草字。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书写工整,卷面清洁,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7、检查与修改考试作文试题和其他试题一样,做完后也需要认真检查,看有没有笔误的错别字,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内容。审查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一定要修改过来,对于句段该删的要删掉,该增的要增补,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使人一目了然。不能因为修改而影响了卷面的整洁。

第15篇:走出地平线

走出地平线

贾宝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辨析课文主旨。

2、领悟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将深刻的道理说得形象而含蓄。能力目标:

1、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特色。

2、训练筛选关键语句,品味关键语句以及整体理解的阅读技能。情感目标:

认识只有不断否定自我,才能不断获得新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地平线”的象征意义。

2、把握文章主旨,品味、阐释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1、领悟象征手法的运用。

2、辨析“使自己的认识突破个人的陈见,获得新的发展”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把握全文内容,分析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童年是纯真美好、天真烂漫的,无拘无束的孩童时常会有许多的奇思异想。伴随着成长,那些奇思异想会成为我们日后的笑柄。然而笑言之后,留给我们的却是深刻的回味与思索。

二、题解

作者笔下的地平线有两层含义:

1、个人对周遭的认识极限;

2、所谓“走出地平线”,也就是要使自己的认识突破个人的陈见,获得新的发展。

三、作者简介

贾宝泉,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月刊执行主编。散文集《螺旋中的岁月》。贾宝泉的散文是诗性的散文,而且是乡土的诗性散文,是汉语泥土里生长出来的结着诗歌之果的散文庄稼。

四、词语解释

周遭:周围;四周。 庇护:bì袒护;掩护。

骥之辔:骥jì:好马;良马。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憨拙hān zhuō:老实朴实。 诅恨:咒骂痛恨 揣摸chuǎi:估量

居高临下:①由高处俯视,俯瞰、或是因地位更高而居高傲下②身居于较高的方位,容易控制有利情势

郁闷:①愁眉不展的性质或状态②迟钝和无兴趣状态 八面来风:形容见识广。

览世阅人:经历时世,了解各种人。 远眺tiào:向远方眺望。 极限:最大的限度

魁伟kuí:体格壮大;魁梧。躯干高大;强壮粗大。 目力不及:视力够不到。

芸芸众生yún: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诱惑:使用手段引诱人做坏事;吸引。

谢忱chén:感谢的忱意。承蒙协助,谨致谢忱。 蚌bàng: 隅:yú角落

襟怀:jīn胸怀,心胸。

高入云霄:形容极高。比喻极高的地位。

五、课文简析

这是一篇极富情致与哲理性的散文。情致在于对地平线的真诚的向往和探索;哲理在于对人生坐标新的思索和总结。文章开篇写自己少年金饭碗异想天开要到地平线外看世界的天真,被地平线“愚弄”之后的心灵的伤痛,这是一个未涉世事的孩童的真切感悟。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经历,才发誓要去“揣摩它”。“揣摩”的结果是地平线只是“一种视感”,是“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这个“圈”就赋予了地平线以深刻的含义,人的一生不能被“圈子”圈住,被套子套住,只有冲出这个“圈子”,“走出地平线”,才能有所作为,成就大业。

这是一篇以理取胜的文章。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将深刻的道理说得形象而含蓄。

六、课后作业

通读全文,概括段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把握全文内容,分析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简析课文

1-3段写揣摸地平线后所得到的认识。

重点描述了因想“到地平线外看世界”而被其“愚弄”的趣事,引出了对地平线的揣摩。

第4自然段写揣摸地平线后所得到的认识。

“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 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原来,并不是地平线愚弄了作者,而是作者自己对地平线的错误认识愚弄了自己。作者认为,人们眼中所风的地平线从视感上来说,只是一种虚而不实的东西,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对人们精神上的安慰:使人们觉得自己总是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之上,目力所及有一家的范围,会得到一种心理的快慰。

第5自然段:“诅恨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其实是在诅恨你自己。”诅恨的实际上是你自己认识上的错误。

第6自然段地平线成了人的思想认识极限的象征。

如果说,以上文字中的“地平线”只有单一的含义的话,那么,从第6自然段开始,“地平线”的含义就因象征手法的运用而逐渐丰富了,不仅仅指“沿水平方向眺望远处时所看到的天地相接的那条线”,更成了人的思想认识极限的象征。

都市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为繁华、喧嚣的现代文明所阻碍,无法充分、穷尽,更谈不上超越、发展,所以,才有了“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的呼吁,才有了“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的议论。显然,这里的“地平线”及其同义语“圈子”,已带有明显的象征性。

“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就是要使孩子们穷尽他们的认识力,尽可能广泛、深入地认识世界。

“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是说只有认识到自己认识力的局限,才能像作者孩童时那样,产生“到地平线外看世界”的念头,不断拓展自己的认识。

这里的“环形山”是比喻每个人自己较为固定的一个生活圈子,一种视野范围。

第7自然段写自己走出“地平线”后的感受。 这里的所谓“视点”,就是观察时的立足点。

“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无边广大世界”是“走出地平线”之后方能做到的,而一旦做到,就会发现“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

作者以三个“当你……”领起三层意思,具体而又形象地介绍了“走出地平线”后的感悟:

第一,因为你“在他的地平线之外”,所以别人不认识你是很正常的;反之,如果他在你的地平线之外,你也就不能认识他,既不认识他,也就难以与之比出高低,也就不可妄自尊大。

第二,人人都有认识的盲区,因此我们认识到而别人认识不到,或别人认识到而我们认识不到,也就不足为奇;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也就不足为怪;人们互相交流认识,互相弥补认识的不足,也就理所当然。

第三,既然有的认识极限是产生新认识的起点,正是它“诱导”着我们将视点“移向身外的无边广大世界”,所以,我们要努力感受那存在着的“圈子”,进而走出“圈子”,也就是要努力明确认识的极限,进而突破之。

读到这里,我们也就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在第六段里大声疾呼“把地平线还给孩子”了。

第8自然段首次亮出了“思想”二字,引导读者从“思想”的角度去体味“地平线”的含义,再次为读者领会“地平线”的象征意义、“思想认识的极限”指明了方向。

第9自然段以顶针格紧承上段。

“要扩展自己的襟怀。”“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既与第七段中“想到身外还有别人”,“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等语句遥相呼应;又与第四段“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第七段“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等语句相对照,使读者不能不对这些语句作反复的品味。

课文最后一句再次形象地强调了否定自我对冲破旧认识的重要性——珠峰虽高,但还在地球上,所以,对站在她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我不敢说”,因为视点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而“作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已离开了地球,所以,坐在上面“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我敢断定”,因为视点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人一旦跳出了自己的“环形山”,脱离了阻碍自己视野的“地平线”,凌驾于星球之外的高处,你的目力就没有了极限,你所看到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生活的小范围,小天地,而是广袤无边的人类全景。你俯视着整个人类,不再因个人的利益而束缚你的目光。因而,在你的眼前,地平线就不再存在。

二、总结全文

“地平线”的积极意义在于:在心理上给人以一种安慰,使人们觉得自己站在一个相对而言的高度;“地平线”又是一个目标,它能引导着人们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去追求更深邃的天地,去领略更广阔的世界,开拓人们的视野,使他们获得对世界的更充分的了解,也使自己的胸襟更加开阔。

所谓“走出地平线”,也就是:要使自己的认识突破个人的陈见,获得新的发展。

三、文章主旨

思想认识只有突破个人的陈见,博采众长,才能不断发展。人,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才能解放自己,超越自己。

四、扩展思维:

结合具体语境,品味、阐释下边话语的含义。

1、诅恨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其实是在诅恨你自己。诅恨的实际上是你自己认识上的错误。

2、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就是要使孩子们穷尽他们的认识力,尽可能广泛、深入地认识世界。是说只有认识到自己认识力的局限,才能像作者孩童时那样,产生“到地平线外看世界”的念头,不断拓展自己的认识。

3、当你想到身边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

因为你“在他的地平线之外”,所以别人不认识你很正常;反之,如果他在你的地平线之外,你也就不能认识他,既不认识他,也就难以与之比出高低,也就不可妄自尊大。

1、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

2、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3、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4、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

5、人所以感觉到世界闭环,人生于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6、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

五、课后作业

书后练习

第16篇:走出误区

美国签证出示的资金证明要走出两误区

眼下正是美国留学签证的高峰期,由于很多美国签证被拒都跟资金证明有关。作为申请美国留学出具的资产证明要走出存款越多越好和存款时间越久越好两个误区。

留学出具的资产证明大致分为资金证明,如银行存款证明、股票、基金、债券等。物产证明,如房证、行车证等。其中银行存款证明是支付能力的首要条件,其他证明一般作为对家庭经济能力的辅助说明。资金证明准备得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签证的申请结果。在以往经办的留美学生中发现,有的学生家庭确实很富裕,仅存款就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但却偏偏因为财力问题而遭到拒签,主要是因为不能合理证明家庭的资金来源。

学生签证时所出示的银行存款要注意金额、存款历史和存款来源。金额以能支付申请人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用为标准,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来说,研究生财力担保需80—100万元人民币, 本科要120—150万元人民币, 高中要150—200万元人民币,所提供材料为定期存单、一本通、银行卡及其相对应的存款证明。存款历史没有统一的规定,但第一笔存款要能提供足够证明这些资金尤其是近期存入的大笔资金历史来源的资料。存款来源主要考虑存款人的存款是如何积累起来的,换言之就是需要财力支持者提供收入来源。收入证明、工资卡明细以及个人所得税纳税单等是最好的证明。学生家长

最好将收入,包括工资、津贴或租金等每月定期存入某张银行卡内,保存好个人的税单、存款凭证等资料。

存款时间当然也并非越长越好。实际上家长所准备的留学资金存款期限只需超过签证日期, 使馆签证时要求申请者提供的资金就是申请者到美国读书所需费用,只要学生获得签证后,就可以动用这笔资金。美国签证对于学生保证金的存期没有明确要求,资金存期长固然方便签证官相信资金的来源合法,但短期存款只要解释得通,说服力一样很强。目前金融理财产品很多,很少有家长会把大额资金长期存在银行,有的家长在孩子签证前一个月或者更短时间才备好存款,只要资金来源合法,签证官同样会给孩子签证

第17篇:走出一步

走出一步 ,右转45°

一直向往着春秋战国,幻想自己听孔子在林荫杏坛下讲儒家之道,与庄子在泗水边垂钓,与孙膑把酒言欢,畅谈大连战之后的快哉。。。。。。因为那时诸子百家,思想迸发,没有固定的思维限制,人人善于思考,敢于走出禁锢,右转45°,不拘泥,不死板,生命绽放着别样的美丽。

能够走出一步,跳出思维模式,再右转45°,也许就会发现不同的世界。

秋日风轻云淡,成熟的苹果在市井、在田园、在乡村坠落。偏有一颗恰砸到牛顿的头上,于是在课本中,我们读到了万有引力。

而这样的问题,交付给无数的人们,得到的答案却出奇的同意:它本身就应该下落啊!

我们的思想处在寒冬,被冰雪封冻成一块寒冰,看到不同的事物,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自然规律,慢慢丧失了走出一步的好奇心,也无缘再见右转45°的春暖花开。

当道尔顿走出一步,用色盲症填补了医学史上的一课空白;当巴斯德走出一步,用微生物与细菌给生物学上添一笔色彩,我们是否也该勇敢走出一步,别再让固定的思维如藤蔓缠住我们的脖颈,再将窒息死亡的前一秒还自信地以为自己手握真理。我们只从教科书上读到那些伟大的学术,忘了询问这些理论的来的原因恰恰在于走出固定的模式啊!

当法国学者拿着一道“船上有84只羊,62只牛,文有多少人?”中国的学生90%的给出了22人这样荒谬的答案。也许题目本身就在于考察孩子们打破惯用思维的能力,可我不禁喟然长叹,为什么我们对“老师的答案不一定是对的”这样的思想畏缩怯懦地不敢迈出一步,我们不敢转45°的思维得出自己的结论?

也许无法学布鲁诺走出神圣的一步,转了45°与教皇思想完全不一致,却在火场中高喊坚持真理;也许无法学伽利略面对亚里士多德的神圣权威,依然做了“斜塔实验”,可我们至少应走出一统的答案,抛弃负载,右转45°,让思维不止停在众人熙熙攘攘的目光前。

走出一步,是跳出的智慧;右转45°,是探索的意义。生命不应被禁锢,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你应当走出去,转个弯,找到那扇窗。

第18篇:走出混沌

《走出混沌》

《走出混沌》主要是讲《华为公司基本法》,让后关于基本法的一些阐述与见解。华为是中国第一个在高科技企业领域提成自己纲领的公司。

《华为公司基本法》分为:公司的宗旨;基本经营政策;基本组织政策;基本人力资源政策;基本控制政策;接班人与基本法修改。

中国的企业尚处于混沌之中。五千年中国文化的底蕴,一百年的洋务运动和工业化的历史,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的探索,应当说,未来企业应有的秩序已经蕴含在中国的实践之中了,但它尚未呗清晰地、系统地表达出来。《华为公司基本法》的诞生,表面中国企业正在走出混沌。

企业文化的形成:首先是创业者的一种经营思想或战略,并通过某些制度规定来实施这些战略;其次,企业员工根据经营思想、经营战略指导自己的行为,进行实际操作;在此,企业出现了企业文化,它包含了企业创意思想和经营战略,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实施这些战略的经验体会。

文化一旦形成,对于组织成员就产生了角色规范和价值导向的作用。这种群体角色的认同,实际上就是对于文化的认同。

员工对文化的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工作的努力程度和贡献程度。当你认同公司的宗旨时,当你体验在共同的设想中有你的一份时,你就会感到自己在从事终身的工作而不是临时性的工作。当一个人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成是终身工作时,他自然就会全力以赴地达到忘我的境界。而公司的宗旨或使命。往往是有高层管理者自己的希望和想象演变而来的。接下来,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把高层的愿望和希望变成每个员工自己的理想。把想象和组合转变成人们的日常行为的唯一途径,是在公司的日常环境中使公司人员具有崇高的信念,这些信念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公司文化或企业文化。这就告诉我们文化的价值导向和粘合作用。

当组织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成员就应该也必须主动自觉地适应这种文化,实践这种文化。组织与个人的关系,任何时候都是相互作用的关系,组织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与途径,这种机会和途径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组织成员共同劳动的成果。因此,组织成员一方面有权利利用这种个人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创造这样的发展机会,使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和成长都成为可能。

第19篇:作文《小屋变了》

小屋变了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的小卧室已经装修两次了。

第一次装修是在我八岁生日时,因为我小时候很爱画画,于是我们家那洁白的墙壁,就被我添上了很多五颜六色的“新衣裳”。可是那时的我已经八岁了,墙上那么多的色彩我怎么能受得了呢?于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妈妈同意了我想要给墙壁“换件新衣裳”的愿望。

第二次装修是在我十岁的时候。因为我快要上五年级了,还没有书桌,于是爸爸和妈妈商量着为我买一张书桌。可是书桌放在哪呢?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爸爸说是我的书桌就要放在我自己的房间里,可是小卧室已经没有地方放置我的书桌了,于是爸爸妈妈有商量着为我买一张高低床,那样就有地方放我的书桌了。因为我还在学古筝,要练琴,还得把古筝放在小卧室,所以爸爸给我买了一张放在墙角的三角形书桌和一张很小的、蓝白相间的高低床,书桌放在右边,小床放在右下角,我心爱的古筝放在左边,同时门也在左边。我的小屋排列的多么有序呀!

我爱我的小屋。我的小屋变化之大,让我感受到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以前的木床,有很多木刺,会很扎,可是现在不会了。结实的、光滑的木床使人感到舒适。我爱我的小屋!

第20篇:小屋的诗歌

如果我不在我的小屋

那么,我就在我的旅途

如果我不在我的旅途

那么,我就到达了坟墓

小屋是一座违章建筑

我贫穷得没有一寸泥土

城建局绝不会为我

腾出一块喧嚣或者孤独

小屋小得只有一张床铺

但还是有一半可以出租

可怜的一点租金收入

只够我买一本薄薄的书

房前我栽了一棵弱柳

黄莺在树梢啁啾、起舞

屋后我种了七棵嫩竹

嵇康在林中挖笋、提壶

雨,让屋顶漏了几处

经常有星星从那里跌入

雪,让屋檐冷了一冬

燕子把巢迁移到了南宋

小屋是杜甫的草堂

小屋是诸葛亮的茅庐

尽管有点简陋有些凄苦

但依然是我心灵的归宿

就像一只流浪的蜗牛

走到哪里都背负着小屋

我在小屋里约会情人

我在小屋里躲避世俗

如果我不在我的小屋

那么,我就在我的旅途

如果我不在我的旅途

那么,我就到达了坟墓

意外的雪

早已经不再期望你的纯洁

早已经不再期望你的飘曳

我以为在这个世界上

已经没有了冬天这个季节

早已经不期望你覆盖城镇

早已经不期望你覆盖原野

我以为人世间的肮脏

再不会被你的晶莹所湮灭

好意外,突然下起了雪

洋洋洒洒,殷殷切切

都市和乡村,短巷和长街

都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

只要来了就不算你迟到

只要来了冬天就值得骄傲

我穿上大头皮鞋满街乱跑

雪花儿开满了我的棉袄

雪啊,你是最美丽的女子

你的忠贞是冬天的灵魂

我要你做我一生的情人

我已经决定,和夏天离婚

走出小屋议论文范文
《走出小屋议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