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城市发展 英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06 15:01:5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城市发展后

城市发展后,交通拥挤,建筑物密集,而街道又难高架桥

于拓宽,采用这种桥可以疏散交通密度,提高运输效率。此外,在城市间的高速公路或铁路,为避免和其他线路平面交叉、节省用地、减少路基沉陷(某些地区),也可不用路堤,而采用这种桥。

设计特点

这种桥因受既有建筑物限制和线路要求,每多弯桥和坡桥。 高架线路桥的上部结构,一般多采用简支梁或连续梁(或刚架),悬臂梁较为少见。用简支梁时,为保证桥面行车平顺,常做成桥面连续的简支梁。如连续梁和墩顶刚接,便成为连续刚架桥。桥的跨度不大时,为了高架桥

美观,可用板式结构,板的厚度可以是不变的,或只有沿横桥方向是变化的,也有做成菌状结构的。跨度较大时,常作成肋式或箱形截面(见实腹梁桥)。箱形截面的两侧伸出桥面板以扩大桥面,其下用窄墩,形成“脊骨式”的结构,特别是在曲线桥中,较为美观、实用、经济,很受欢迎。 城市高架线路桥的桥墩布置和形式好环,直接影响交通和美观,常选用柱式、桩式、刚架式和薄壁式墩。柱式桥墩铰粗大,一般设一根,呈单柱式墩,其截面有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具有棱角的多边形。桩式桥墩较纤细,多根并列,桩顶用楣梁连接形成刚架式墩。桩可以是铅直的或斜置的,楣梁可以外露或出于美观需要而隐蔽于上部结构之内。薄壁式桥墩宽度大(横桥方向)而厚度小;它的外观立面可呈矩形、梯形或向上分岔以承托上部结构。

高架桥的选型

高架桥的选型,是桥梁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的首要工作。

主要影响因素

1 高架桥与景观影响1) 高架桥的结构形式必须根据周边环境,按照桥梁美学的理念,采用合理的线形和高宽比、高跨比。2) 通过景观设计,提高高架桥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性。2 高架桥与环境影响1)在人口密集区考虑采用槽形梁,可有效降低列车运行时的噪声影响;基础采用桩基础可以减小振动向远距离的传播;采用抗振动性能好的板式支座能减小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噪音。2)在线路中间设置T型隔声屏,线路两侧设倒L式隔声屏,在高架桥

噪声敏感地段的线路两侧或单侧设置大型折板式隔声屏,可以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对景观的影响,在考虑结构自身的构造要求及强度要求的同时,应注重桥梁的艺术造型,把对结构的美化设计放在突出位置,尽量与周边环境统一协调,融为一体。结构造型与各部位尺寸比例应相互协调,梁体结构舒展流畅,讲究其线型,下部构造简洁轻巧,通透性好,使高架桥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高架桥的绿化

西安绕城高架桥高架桥进行绿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减轻司机开车所引起的视觉疲劳。

植物的选择

高架桥绿化对植物的要求很高,要选择一些抗力性好,生命力强,耐干旱等一些植物。根据调查显示,一些立交桥由于植物选择的不恰当,不仅效果不好,还导致绿化大面积的枯萎。最适宜种植品种

1、八角金盘:平均高度约为95厘米,一株八角金盘约有叶子98片,可吸附灰尘5.80平方米,相当于每50株八角金盘就可吸附约290平方米的灰尘。可见,八角金盘可大面积吸收灰尘,且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抗性很强

2、洒金东瀛珊瑚:平均高度约为70厘米,平均一株洒金东瀛珊瑚约有叶子70片,可吸收灰尘0.50平方米,也是较适宜种植的植物。

3、五叶地锦:具有良好的光照适应性,从阳性到阴性多种光照条件下均可生长,在500Lux,具有良好的耐阴能力。另外,五叶地锦抗逆性和速生性也

非常好,如养护管理较好,年最大生长量可以达到6-7米。[2]

编辑本段与立交桥的区别

高架桥

高架桥立交桥: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车辆日益增多,平面立交的道口造成车辆堵塞和拥挤。需要通过修建立交桥和高架道路形成多层立体的布局,以提高车速和通过能力。城市环线和高速公路网的联结也必须通过大型互通式立交进行分流和引导,保证交通的畅通。城市立交桥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为保证交通互不干扰,而在道路、铁路交叉处建造的桥梁。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交通繁忙地段。按跨越形式分为:①跨线桥。在既有线路之上跨越。又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前者只保证上下层线路的车辆各自独立通行;后者能使上下层线路的车辆相互通行,在平面和立面上修建复杂的迂回匝道,占用很多土地。为减少噪声,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桥。②地道桥。从地下穿越既有线路。由桥洞、引道和附属结构组成,修建时,需拆迁地下管线,附属工程量大,远不如修建跨线桥经济,且设计时应注意净空、通风、照明、排水和防冰(严寒地带)等要求。

编辑本段特点及设计要求

跨越山谷或城市高架道路的桥梁称为高架桥。其特点为:桥墩高度较高,一般用钢筋混凝土排架或单柱、双柱式钢筋混凝土桥墩。在山区木料方便时,也宜用木排架。高架桥 城市高架线路桥的设计要求,除和一般桥梁相同外,尚须注意选择最小的建筑高度,以减少桥长和引道的长度。其轮廓,尤其是墩台要设计得轻巧并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墩台位置和基础型式须配合城币地下管线的布置,尽可能地减少拆迁工作量。桥上的安全设施应认真对待,桥面铺装层须设计得在任何季节都应和车轮具有较好的摩阻力,车行道两侧要设置可靠的防护装置,以防车辆越界撞击造成事故。桥上照明须不妨碍邻近居民,噪声和污染程度应降至最小。桥上排水须引至城市下水道中,不能任其自然溅落汇集。高架线路桥的上部结构,一般多采用简支梁或连续梁(或刚架),悬臂梁较为少见。用简支梁时,为保证桥面行车平顺,常做成桥面连续的简支梁。如连续梁和墩顶刚接,便成为连续刚架桥。桥的跨度不大时,为了美观,可用板式结构,板的厚度可以是不变的,或只有沿横桥方向是变化的,也有做成菌状结构的。跨度较大时,常作成肋式或箱形截面。箱形截面的两侧伸出桥面板以扩大桥面,其下用窄墩,形成“脊骨式”的结构,特别是在曲线桥中,较为美观、实用、经济,很受欢迎。城市高架线路桥的桥墩布置和形式好环,直接影响交通和美观,常选用柱式、桩式、刚架式和薄壁式墩。柱式桥墩铰粗大,一般设一根,呈单柱式墩,其截面有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具有棱角的多边形。桩式桥墩较纤细,多根并列,桩顶用楣梁连接形成刚架式墩。桩可以是铅直的或斜置的,楣梁可以外露或出于美观需要而隐蔽于上部结构之内。薄壁式桥墩宽度大(横桥方向)而厚度小;它的外观立面可呈矩形、梯形或向上分岔以承托上部结构。

高架桥

gāojiàqiáo[viaduct] 跨线桥,一种桥梁,尤指搁在一系列狭窄钢筋混凝土或圬工拱上,具有高支撑的塔或支柱,跨过山谷、河流、道路或其他低处障碍物的桥梁。

高架桥:城市发展后,交通拥挤,建筑物密集,而街道又难于拓宽,采用这种桥可以疏散交通密度,提高运输效率。此外,在城市间的高速公路或铁路,为避免和其他线路平面交叉、节省用地、减少路基沉陷(某些地区),也可不用路堤,而采用这种桥。 这种桥因受既有建筑物限制和线路要求,每多弯桥和坡桥。 高架线路桥的上部结构,一般多采用简支梁或连续梁(或刚架),悬臂梁较为少见。用简支梁时,为保证桥面行车平顺,常做成桥面连续的简支梁。如连续梁和墩顶刚接,便成为连续刚架桥。桥的跨度不大时,为了美观,可用

板式结构,板的厚度可以是不变的,或只有沿横桥方向是变化的,也有做成菌状结构的。跨度较大时,常作成肋式或箱形截面(见实腹梁桥)。箱形截面的两侧伸出桥面板以扩大桥面,其下用窄墩,形成“脊骨式”的结构,特别是在曲线桥中,较为美观、实用、经济,很受欢迎。 城市高架线路桥的桥墩布置和形式好坏,直接影响交通和美观,常选用柱式、桩式、刚架式和薄壁式墩。柱式桥墩铰粗大,一般设一根,呈单柱式墩,其截面有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具有棱角的多边形。桩式桥墩较纤细,多根并列,桩顶用楣梁连接形成刚架式墩。桩可以是铅直的或斜置的,楣梁可以外露或出于美观需要而隐蔽于上部结构之内。薄壁式桥墩宽度大(横桥方向)而厚度小;它的外观立面可呈矩形、梯形或向上分岔以承托上部结构。

参考资料:城市高架线路桥的设计要求,除和一般桥梁相同外,尚须注意选择最小的建筑高度,以减少桥长和引道的长度。其轮廓,尤其是墩台要设计得轻巧并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墩台位置和基础型式须配合城币地下管线的布置,尽可能地减少拆迁工作量。桥上的安全设施应认真对待,桥面铺装层须设计得在任何季节都应和车轮具有较好的摩阻力,车行道两侧要设置可靠的防护装置,以防车辆越界撞击造成事故。桥上照明须不妨碍邻近居民,噪声和污染程度应降至最小。桥上排水须引至城市下水道中,不能任其自然溅落汇集。

高架线路桥的上部结构,一般多采用简支梁或连续梁(或刚架),悬臂梁较为少见。用简支梁时,为保证桥面行车平顺,常做成桥面连续的简支梁。如连续梁和墩顶刚接,便成为连续刚架桥。桥的跨度不大时,为了美观,可用板式结构,板的厚度可以是不变的,或只有沿横桥方向是变化的,也有做成菌状结构的。跨度较大时,常作成肋式或箱形截面(见实腹梁桥)。箱形截面的两侧伸出桥面板以扩大桥面,其下用窄墩,形成\"脊骨式\"的结构,特别是在曲线桥中,较为美观、实用、经济,很受欢迎。

城市高架线路桥的桥墩布置和形式好环,直接影响交通和美观,常选用柱式、桩式、刚架式和薄壁式墩。柱式桥墩铰粗大,一般设一根,呈单柱式墩,其截面有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具有棱角的多边形。桩式桥墩较纤细,多根并列,桩顶用楣梁连接形成刚架式墩。桩可以是铅直的或斜置的,楣梁可以外露或出于美观需要而隐蔽于上部结构之内。薄壁式桥墩宽度大(横桥方向)而厚度小;它的外观立面可呈矩形、梯形或向上分岔以承托上部结构。高架桥不仅仅指实物桥梁也被比喻着困难,挫折等等。

桥梁历史

九十年代中,上海高架路建设是申城重振雄风,跻身世界一流都市前曲,继内环线建成并通车以后,贯穿市区的成都路高架和延安路高架先后上马,形成贯穿上海市东西南北中的“田”字格局,从而彻底改变市区交通拥挤堵塞,从而完成上海高架最终的上出天、下出地“申”字形的大格局。

工程之初由上海市各级领导重视,上海市民的支持,工程技朮队伍的拼搏,使得工程进展神速。沿途街景,一天一个样,半个月找不到旧街里弄。没料到,当工程进行到关键的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联接的接口时,作为高架路主柱的基础地桩怎幺也打不下去。

工程受阻,偏偏受阻在东西南北交汇点上,受阻在上海最高的高架主柱之下!翻阅上海地质资料,上海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并无过分复杂的地层状况。参与工程的市政设计院、上海城建设计院设计,上海市政和隧道等工程公司立即调集技朮力量攻关,一而再,再而三,地桩就是打不下。谁能想到偏偏在这个关键的接口上打不下地桩,竖不成主柱。

工程暂时停顿,奋战在工程第一线的工人们食不甘,寝不安。不知怎的,一种说法在私下里悄悄传开:会不会是风水龙脉方面的问题?要不要请位风水先生或道士法师来看看呢?这种说法出现,立即受到工程技朮专家的反弹,这简直是对技朮专家的嘲弄!在科学空前发达的今天,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可上九天揽月,碰上一个工程难点就求神拜佛,岂不是对封建迷信底头?于是重新抖擞,广邀各路技朮精英,汇集到这一接口上啃硬骨头。领导亲自坐镇,

人心齐,泰山移!必须要将主柱的地桩打下去,保证整个工期不被延误。桥梁传说

技朮精英汇集,高招、绝招过招,各显神通之后,打不进的地桩依然打不进!就是勉强打进一部分,却远远不符合设计的标准和工程的要求。这一下问题变得严重起来了,精兵强将已经一一上场较量,却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如果这个接口的主柱浇筑不起来,南北、东西高架路就无法联接,整个工程也不可能的按期竣。于是,先前的求神拜佛的说法又悄悄地传播在工地。

纵观上海近代史,从带起上海现代文明的外摊高楼大厦到南京路上的“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四大公司,无一不在建造之初留下了风水的传说和故事,且华夏大地的历朝历代,无一不是敬天地而遵循自然生存法则,因地制宜。眼前时间不等人,有招好过无招,何况从玄学方面一试,即使不成也没有什幺大的伤害。主管领导思想也终于出现了松动,经过一番暗访,请来了上海某著名寺庙的一位高僧大德。

大和尚来到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联接工地细细察看后,闭目合掌,久久不语。众人问可有办法?大和尚沉思良久,然后开口说,已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的办法也是有的,但要行一番法事,请动神明灵物让出打桩的之地。大和尚说完,慨然长叹,言明他道破天机,恐怕自身在世来日已无多。许身报德,愿为上海信众造福,也为久居的上海建设尽一份心力。大和尚默然择定吉日,众人循其嘱咐,一切准备停当。法师焚香祷念,一一行事,事毕叮嘱某时某刻后即可打桩,然后一去不返。工程技朮人员虽然一头雾水,却也动心聚念,遵嘱照办。谁知如此这般之后,地桩竟然顺利打了下去,不偏不倚,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南北、东西高架严丝合缝。大和尚回到寺庙,不多日无疾而圆寂。

大和尚作法的布置,只传数字领导和工程负责人,并再三吩咐秘而不宣,所以外人无从获知详情,唯一能看到的痕迹,就是在接口处地桩上浇筑的巨大圆型支柱周身围上了白钢并装上了龙型纹饰,作为对佑助打桩成功的神明灵物的祈敬。

这个故事在上海流传很久,曾有该工程某技朮负责人在报上辟谣说,全无此事,龙型的纹饰纯为市容美观而装置的。但谁也不领会这位工程技朮负责人说明,原因若纯粹是为了美化市容,上海高架路有不下成百上千个支柱,无一例外都显露着水泥混凝土的本色,唯有南北和东西高架路相接处下一柱妆以龙纹,并且银底金纹的龙纹。

桥梁设计

城市高架线路桥的设计要求,除和一般桥梁相同外,尚须注意选择最小的建筑高度,以减少桥长和引道的长度。其轮廓,尤其是墩台要设计得轻巧并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墩台位置和基础型式须配合城币地下管线的布置,尽可能地减少拆迁工作量。桥上的安全设施应认真对待,桥面铺装层须设计得在任何季节都应和车轮具有较好的摩阻力,车行道两侧要设置可靠的防护装置,以防车辆越界撞击造成事故。桥上照明须不妨碍邻近居民,噪声和污染程度应降至最小。桥上排水须引至城市下水道中,不能任其自然溅落汇集。

桥梁结构

高架线路桥的上部结构,一般多采用简支梁或连续梁(或刚架),悬臂梁较为少见。用简支梁时,为保证桥面行车平顺,常做成桥面连续的简支梁。如连续梁和墩顶刚接,便成为连续刚架桥。桥的跨度不大时,为了美观,可用板式结构,板的厚度可以是不变的,或只有沿横桥方向是变化的,也有做成菌状结构的。跨度较大时,常作成肋式或箱形截面(见实腹梁桥)。箱形截面的两侧伸出桥面板以扩大桥面,其下用窄墩,形成\"脊骨式\"的结构,特别是在曲线桥中,较为美观、实用、经济,很受欢迎。

建筑风格

城市高架线路桥的桥墩布置和形式好环,直接影响交通和美观,常选用柱式、桩式、刚架式和薄壁式墩。柱式桥墩铰粗大,一般设一根,呈单柱式墩,其截面有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具有棱角的多边形。桩式桥墩较纤细,多根并列,桩顶用楣梁连接形成刚架式墩。桩可以是铅直的或斜置的,楣梁可以外露或出于美观需要而隐蔽于上部结构之内。薄壁式桥墩宽度大(横桥方向)而厚度小;它的外观立面可呈矩形、梯形或向上分岔以承托上部结构。17531460

伴读书童

摘要

城市发展后,交通拥挤,建筑物密集,而街道又难于拓宽,采用这种桥可以疏散交通密度,提高运输效率。桥梁历史

九十年代中,上海高架路建设是申城重振雄风,跻身世界一流都市前曲,继内环线建成并通车以后,贯穿市区的成都路高架和延安路高架先后上马,形成贯穿上海市东西南北中的“田”字格局,从而彻底改变市区交通拥挤堵塞,从而完成上海高架最终的上出天、下出地“申”字形的大格局。

工程之初由上海市各级领导重视,上海市民的支持,工程技朮队伍的拼搏,使得工程进展神速。沿途街景,一天一个样,半个月找不到旧街里弄。没料到,当工程进行到关键的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联接的接口时,作为高架路主柱的基础地桩怎幺也打不下去。

工程受阻,偏偏受阻在东西南北交汇点上,受阻在上海最高的高架主柱之下!翻阅上海地质资料,上海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并无过分复杂的地层状况。参与工程的市政设计院、上海城建设计院设计,上海市政和隧道等工程公司立即调集技朮力量攻关,一而再,再而三,地桩就是打不下。谁能想到偏偏在这个关键的接口上打不下地桩,竖不成主柱。

工程暂时停顿,奋战在工程第一线的工人们食不甘,寝不安。不知怎的,一种说法在私下里悄悄传开:会不会是风水龙脉方面的问题?要不要请位风水先生或道士法师来看看呢?这种说法出现,立即受到工程技朮专家的反弹,这简直是对技朮专家的嘲弄!在科学空前发达的今天,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可上九天揽月,碰上一个工程难点就求神拜佛,岂不是对封建迷信底头?于是重新抖擞,广邀各路技朮精英,汇集到这一接口上啃硬骨头。领导亲自坐镇,人心齐,泰山移!必须要将主柱的地桩打下去,保证整个工期不被延误。桥梁传说

技朮精英汇集,高招、绝招过招,各显神通之后,打不进的地桩依然打不进!就是勉强打进一部分,却远远不符合设计的标准和工程的要求。这一下问题变得严重起来了,精兵强将已经一一上场较量,却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如果这个接口的主柱浇筑不起来,南北、东西高架路就无法联接,整个工程也不可能的按期竣。于是,先前的求神拜佛的说法又悄悄地传播在工地。

纵观上海近代史,从带起上海现代文明的外摊高楼大厦到南京路上的“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四大公司,无一不在建造之初留下了风水的传说和故事,且华夏大地的历朝历代,无一不是敬天地而遵循自然生存法则,因地制宜。眼前时间不等人,有招好过无招,何况从玄学方面一试,即使不成也没有什幺大的伤害。主管领导思想也终于出现了松动,经过一番暗访,请来了上海某著名寺庙的一位高僧大德。

大和尚来到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联接工地细细察看后,闭目合掌,久久不语。众人问可有办法?大和尚沉思良久,然后开口说,已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的办法也是有的,但要行一番法事,请动神明灵物让出打桩的之地。大和尚说完,慨然长叹,言明他道破天机,

恐怕自身在世来日已无多。许身报德,愿为上海信众造福,也为久居的上海建设尽一份心力。大和尚默然择定吉日,众人循其嘱咐,一切准备停当。法师焚香祷念,一一行事,事毕叮嘱某时某刻后即可打桩,然后一去不返。工程技朮人员虽然一头雾水,却也动心聚念,遵嘱照办。谁知如此这般之后,地桩竟然顺利打了下去,不偏不倚,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南北、东西高架严丝合缝。大和尚回到寺庙,不多日无疾而圆寂。

大和尚作法的布置,只传数字领导和工程负责人,并再三吩咐秘而不宣,所以外人无从获知详情,唯一能看到的痕迹,就是在接口处地桩上浇筑的巨大圆型支柱周身围上了白钢并装上了龙型纹饰,作为对佑助打桩成功的神明灵物的祈敬。

这个故事在上海流传很久,曾有该工程某技朮负责人在报上辟谣说,全无此事,龙型的纹饰纯为市容美观而装置的。但谁也不领会这位工程技朮负责人说明,原因若纯粹是为了美化市容,上海高架路有不下成百上千个支柱,无一例外都显露着水泥混凝土的本色,唯有南北和东西高架路相接处下一柱妆以龙纹,并且银底金纹的龙纹。

桥梁设计

城市高架线路桥的设计要求,除和一般桥梁相同外,尚须注意选择最小的建筑高度,以减少桥长和引道的长度。其轮廓,尤其是墩台要设计得轻巧并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墩台位置和基础型式须配合城币地下管线的布置,尽可能地减少拆迁工作量。桥上的安全设施应认真对待,桥面铺装层须设计得在任何季节都应和车轮具有较好的摩阻力,车行道两侧要设置可靠的防护装置,以防车辆越界撞击造成事故。桥上照明须不妨碍邻近居民,噪声和污染程度应降至最小。桥上排水须引至城市下水道中,不能任其自然溅落汇集。

桥梁结构

高架线路桥的上部结构,一般多采用简支梁或连续梁(或刚架),悬臂梁较为少见。用简支梁时,为保证桥面行车平顺,常做成桥面连续的简支梁。如连续梁和墩顶刚接,便成为连续刚架桥。桥的跨度不大时,为了美观,可用板式结构,板的厚度可以是不变的,或只有沿横桥方向是变化的,也有做成菌状结构的。跨度较大时,常作成肋式或箱形截面(见实腹梁桥)。箱形截面的两侧伸出桥面板以扩大桥面,其下用窄墩,形成\"脊骨式\"的结构,特别是在曲线桥中,较为美观、实用、经济,很受欢迎。

建筑风格

城市高架线路桥的桥墩布置和形式好环,直接影响交通和美观,常选用柱式、桩式、刚架式和薄壁式墩。柱式桥墩铰粗大,一般设一根,呈单柱式墩,其截面有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具有棱角的多边形。桩式桥墩较纤细,多根并列,桩顶用楣梁连接形成刚架式墩。桩可以是铅直的或斜置的,楣梁可以外露或出于美观需要而隐蔽于上部结构之内。薄壁式桥墩宽度大(横桥方向)而厚度小;它的外观立面可呈矩形、梯形或向上分岔以承托上部结构。

推荐第2篇:城市发展演讲稿

篇1:城市发展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李珊珊,我演讲的题目是:《为发展,我努力!》

当您漫步在县城街头,您会发现,昔日萧条破落、贫穷落后的景象,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宽敞平坦,一处处休闲园林鸟语花香,一片片商业新区焕发生机

走进这个被称作“梨乡水城”的魏州,你会看到,人们的脸上写满了笑意,居民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县城中心金三角,群众艺术团自发组织的演出,吸引了路人的脚步;县城东部工业园区,工人们行色匆匆,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孔融让梨”文化广场上、魏州路迎宾大道两旁,三五成群的居民休闲、散步、锻炼;护城河畔的开发,跨河新桥的修建,让魏州人民再一次感受到了浪漫和新奇;各住宅小区里孩子们快乐的嬉戏,老人们笼中百灵鸟的鸣叫,仿佛都在为幸福的生活歌唱。“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离陶潜的“桃花源”已经相差不多了吧?

“千古文明开燕赵,魏州文化定中华。”魏县历史悠久,多少年来,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魏县人一直过着闭塞的农耕生活,发展缓慢,就在几年前,我们目光所及的县城,城区狭小,交通不便,完全没有现代化城市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对外开放和项目建设统揽经济工作全局,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大力开展“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和对外开放战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全面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强县进程,努力构建和谐魏县。仅仅几年时间,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巨变。街道平了,路面净了,楼宇高了,工厂多了,环境美了,百姓笑了。“一河、两环、三区、七纵、七横”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一大批公共设施的建设,使城市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并成功晋升为省级园林城市。一个大格局、大框架、高起点、高品位的新城市,正逐步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魏县,一座沉睡的小城,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下,悄然崛起在燕赵大地。

魏县,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人都欣喜于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自豪于全新的宜居环境展现在我们面前。魏县的发展,正是因为有一个高瞻远瞩的领导班子,齐心协力的淳朴人民,团结奋斗、坚不可摧的战斗团队。是的,魏县在发展,新城在变化,一切的一切在进步。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面前的成绩,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我们依然盼望着,魏县在发展的道路上,能继续带给我们一个思想上的冲击,一个视觉上的惊喜,一个心灵上的惬意。

站的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放眼全国,我们县的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比起来,相差甚远,和省内许多县市比起来,我们同样处于落后地位。站在不一样的起跑线上,我们要追,我们要赶,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没有沿海地区的地利,但我们有勤政为民、开拓进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我们有改革发展的天时,因此,我们更需要有万众一心、共谋大业的人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城市的基础设施搞好了,城市的品位和层次提高了,才能吸引和聚集人才,才能赢得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才能促进县城的经济发展,才能薄积厚发,勇创新高,以前所未有的气度和魄力,建设一个现代化新城市,造福于我们,造福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各位领导,同志们,

时代在前进,魏县在改变,让我们携起手来,大胆跟上时代步伐,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历史会记住这一切,人民会记住这一切,作为一个新时期的见证者,我相信,我们的努力,必将在本县发展史上,树立起一座时代的丰碑!我们的心愿是,让魏县的水更清,天更蓝,人更富,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繁荣、更加美丽!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篇2:城市发展演讲稿

河南省濮阳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色革命老区,有着浑厚的文化积淀,不仅保存了中原古文化的典粹,也吸纳了现化文明的精髓。 历史的长河中,颛顼在此“乘龙而至四海”,造字圣人仓颉开启了华夏文明之先河,夏启于昆吾铸九鼎成为权力的象征,圣人孔子周游列国14载在卫国濮阳就住了10年。《庄子》中“钓于濮水”,《国风》中的“卫郑新声”,《诗经》中“濮上桑间”,均说明了当时濮阳的繁荣一片。晋郑铁丘之战,曹操吕布鏖战,宋辽“结盟澶渊”,证明了濮阳历来为战略要险。我们濮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商鞅、吴起、僧一行;子路、柳下惠、吕不韦;荆轲、张仪、许穆夫人等均诞生于土地的这片。濮阳还是姓氏发祥地,如张、史、楚、范。业界人士早言“明清看北京,秦汉看西安,上古看濮阳,近看上海滩”。

濮阳是名符其实的革命老区。1927年,党支部就建在南乐的佛善。濮阳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民族革命的摇篮,在此战斗过的革命先辈有朱德、陈毅、刘少奇;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世人称赞为“模范濮范观、钢铁小延安”。

曾几何时,濮阳市被誉为 “中原绿洲”、“人居佳境”、“豫北明珠”。“七城二奖”傲然与世的桂冠,“杂技之乡”声名远传,“中华龙乡”更是享誉人间。然而近几年,濮阳却陷入了发展缓慢的泥潭,被别人说成徒有虚名,也被省内和周边地市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我们的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垫底压箱;我们的工作人员到省里,靠边坐,溜边走,不再吃香;有些外出求学、打工者,谈起家乡,原有的自豪感,也显得有些苍凉。

曾经鲜亮的城市名片黯然失色了;城市建设落后了;老百姓的腰包也没有别人鼓了;大家的干劲儿有所减退了;很多人才也选择离开濮阳另谋高就了。

我们应该承认我们落后了,/但是我们不甘落后,更不能安于落后,我们盼望富裕,我们渴望发展,我们渴望家乡重振雄风,再现辉煌!

我们的家园,需要发展,我们的家园,正在呼唤,呼唤着我们受任于困难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这种呼唤,由远及近,清楚地萦绕在耳畔,这种呼唤,曾经几度让我们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这种呼唤像一把号角,催人奋进,立志弥坚。现在全市干部群众,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人思进,人人思发展,这种劲头憋得十足,这种斗志慷慨激昂。

赶超,发展,建设家园,不仅是全市干部职工的共同心愿,更是广大百姓的迫切期盼。

要发展就要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环境发展,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建设我们富裕、和谐、美丽的家园。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濮阳的主人,我们不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濮阳,不管走到哪里,位于何方,我/就是濮阳,我的一举一动,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濮阳;我的精神面貌,我的服务态度,就是濮阳形象。

濮阳,是我们的乐土,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家乡。一个家,不仅需要悉心经营,更需要呵护眷恋,谁不希望自己的家,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谁不希望自己的家,富裕兴旺,色彩斑斓。作为家中一员,每一个人都要养成爱家、顾家、恋家、持家的良好习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为自己的家享受在后,吃苦在前;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为自己的家奋勇争先,无私奉献。

当前,“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已经初步呈现。文化立市、工业强市、服务兴市、开放活市、三化并联、民生改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还有开放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文化体制改革试验、变依赖资源为依托资源;双层联动、三路并进、养老育幼、增收惠民、集约持续、双百双千,一系列的重要战略举措,将倾力开创濮阳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包容发展的新纪元。

到“十二五”末,我市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实现总量翻番;多元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资源城市转型取得突破进展;城镇化进程显著加速,城乡一体建设效果明显;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优化改变;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不远的明天,众人将纷纷谈起一个名叫濮阳的地方,她流光溢彩, 袭人芬芳,让人徜徉于此,心旷神怡,依依不舍,流连忘返。化梦想为希望、让蓝图早实现,就要用双手创造、用辛勤浇灌,推动发展的车轮持续快速向前。

只要我们创新思想,迎难而上,敢干敢闯,勇于担当,作风超强,擦亮形象,凯歌高唱,步履铿锵,华人祖地、中国龙乡,将在竞争中崛起,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豪气书写富裕、和谐、美丽的华彩篇章和辉煌濮阳。

篇3:城市发展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我围绕城市规划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我演讲的题目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科学规划城市建设》。

有个很通俗的比喻,说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导盲犬”。的确是这样,一座城市如果缺少科学的规划,那么它的发展就是盲目的。一个城市美不美,人们喜不喜欢她,关键取决于规划。规划工作做好了,这座城市就能永葆活力,永续发展;反之则会民怨四起,寸步难行。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城市规划应该以什么为准绳?我的观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按照人的生活需求、健康需求、发展需求,科学地规划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唯有真正地相信和尊重市民,将民本思想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让城市规划“从专家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并充分吸纳群众的意见,充分体现市民利益,这才是市民真正需要的城市规划。

我们党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成果由人民共享。近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从公共环境改良实践,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都闪耀着民本思想的熠熠光辉。可以说,西方城市的恒久魅力,都无一例外源自于以人为本的科学规划。

城市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是今后城市建设的努力方向。把城市规划建设的“家底”交给城市的主人,不仅是对城市管理者“民生”意识的考量,更是对城市科学发展的高度负责。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充分考虑市民出行、工作、购物、娱乐、休闲、健身、上学等需求,将市民反映强烈的建筑密度大、排水不畅、交通拥堵、缺少绿化、管线杂乱等突出问题,当作城市规划的核心价值来考虑。让市民充分享受“方便与快捷齐飞、时尚共田园一色”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城市规划怎样才能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使其成为老百姓自己的规划?我认为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让市民参与规划。城市建设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城市规划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了解城市规划、参与城市规划。同时,要让方方面面的专家参与指导,走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双轨”路线,这样编制出来的规划才能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才不会顾此失彼、急功近利。

二是要关怀市民利益。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是加快城市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如今,许多城市都提出了“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人文城市”等目标,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充分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单一追求社会经济繁荣向多维寻求复合发展转变,向以物、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实现城市规划的系统化、自然化、人性化,把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型的宜居城市。

三是要树立品牌和精品意识。城市品牌是城市的特色和生命。城市品牌特色经营得好,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高,吸附力就强,不仅城市土地能大幅升值,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也能受到有力推动。我们希望,城建主管部门在编制城市规划时,能对所有建设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建筑进行精心设计,将地方特色文化和现代技术元素紧密结合,努力把主要建筑打造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城市精品乃至世间经典,在城市的血液里留下历久弥新的韵致。

推荐第3篇:城市发展建议

城市发展建议

1、北进:发展新城区,范围马庄桥附近2.东扩:发展工业集聚区,范围柳屯以东

3.南整:因为大堤只能开发老城区,打造仿古旅游、商贸区 4.西优:大部分是老企业,需要改造招商为新型企业

(一)加强城市交通,提升交通地理位置。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调制中心、停车场、加油(气)站、充电站、首末站城市建设或改计划当中,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主干道应按港湾式建设公交车站。把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纳入新建居住区、开发区、等大型活动设施场所。实现公交车站停靠点500米全覆盖。鼓励观光公交、定制公交、社区公交等特色公共服务交通模式。开通濮阳市区到台前京九铁路站的最快道路,发挥大广高速公路、范辉高速以及京九铁路的作用,加快建设晋豫鲁客运站、郑济高铁和濮廣铁路,着力打造晋豫鲁快速交通走廊。

(二)加快城市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新建一批精品、地标性建筑,实施一批道路、供水、供电、供热、通讯、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对小城镇建设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主城区周边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打造中心城区卫星城镇。加强城市消防、人防、地震应急避难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城消防指挥中心、人防宣教基地、人民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加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机动车尾气和烟尘、粉尘、扬尘等防治力度,在中心城市实施PM2.5环境监测。加快城市中心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步伐,对污染严重的违法排污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濮阳市城区绿色行动计划,在增加城市绿量、扩大绿化规模、提高成活率、雨洪利用与管理、城市慢行系统、防护林体系六个方面求突破,新建10个公园,新建20个街头游园,种植30万株乔木,新建马颊河景观带、南环路景观带、濮上南路景观带、黄河路景观带及东环路景观带5条景观带。进一步加强既有建筑外观改造和街道景观环境整治,对重要节点、广告牌匾、照明设施和线缆、交通设施、环卫设施等景观要素和环境设施进行提升,切实提高城市美化水平。抓好标志性建筑、商业综合体、住宅楼等高层建筑物亮化,完善各道路、广场、公园、景观带、街道绿地等区域亮化,形成体现濮阳市独特风格、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亮化景观。

(四)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增强支撑带动能力

加强产业聚集区建设。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把产业聚集区作为城 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完善园区规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濮阳经济开发区、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濮阳市产业集聚区三大工业园区协调、互动、融合发展,打造全市工业高地和技术高地,力争“三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濮阳经济开发区重点是加快实施扩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北部新城的核心区,着力发展管道与机械装备制造、塑料制品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汽车配件、新材料等产业。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是调规扩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大力引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产业、安全防护、LED、绿色包装印刷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物流产业,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科技生态园区。加快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濮阳经济开发区重点是发展石油钻采及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及终端加工、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岩盐开采及深加工等产业,建设成为濮阳产业互动带上的重要节点和濮阳中心城市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五)强化市容市貌管理

加强市容环卫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主次干道两侧环卫设施建设。在主城区实施全面清扫保洁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旧城区、车站周边、背街小巷等部位环境卫生管理,推进华龙区、开发区和濮阳县近郊乡镇环卫城乡一体化工作,力争所有城中村全部建设简易垃圾收集站,生活垃圾全部实现集中统一运输、统一处理。加强占道经营管理,制定占路市场退路进厅计划并严格实施,杜绝市场外溢、超面积经营、超范围经营。加大对主次干道、大型公共场所、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巡查频次,对未经审批的摊点和流动商贩,及时取缔并依法进行处罚。加强牌匾广告管理,新设户外广告按设置导则执行,中原路和城市出入口、主干道、广场严格控制设置数量,商贸集市区、次干道等其它部位要实施一店一牌,同一条街道的店牌要统一材质、式样、尺寸和布置形式。强化私搭乱建管理,对未经批准和不按审批要求建设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维护正常的建设秩序。强化施工工地管理,所有施工工地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围档作业,出入口进行硬化铺装,建立车辆冲洗制度,密闭运输沙石、泥土等散料货物。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中心城区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精力抓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市政府成立濮阳市中心城市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县(区)、开发区、高新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城市发展新机制。各级、各部门要以“爱濮阳、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为动力,按照“四个干”的工作机制抓落实,做到人人有担子、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压力,形成人人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局面。

2、强化规划指导。按照城市发展的新要求,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抓好旧城区改造、工业园区建设统筹规划,加强对城市水系、公共绿地、基本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按照“濮阳文化、沿海特色、民族风情”的总体要求,构建风貌特色空间总体框架,明确重要景观区域、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风貌控制要求,对重要建筑、公园绿地、环境艺术设施等景观要素进行系统改造。

4、实施项目带动。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承载能力、提高城市品位,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统筹考虑各年度项目计划,超前谋划,精心论证,打造一批有规模、有特色、能带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项目。深入贯彻落实支持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濮阳。全面开放城市建设市场,对公建设施、基础设施等重大城建项目包装,积极吸引更多信誉好、实力强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城市建设。围绕城区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城区。激活民间资本,弘扬创业精神,支持返乡创业,引导、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形成全民创业热潮。

4、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要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联审联批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清理规范各种涉企收费,切实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建立保护建设环境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处各种危及企业生产的不法行为。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企业,切实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提高效率,提高服务水平。

推荐第4篇:池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池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全年各项城建工作完成情况

2012年,池州市按照“提升品质、建管统筹、彰显特色、名市惠民”的城建总体思路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池州目标,以加速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以塑造城市名片和推进城乡统筹为抓手,突出抓好市政重点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筑市场监管、美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1、年度各项指标顺利实现

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突破47%,市政重点工程完成投资 18亿元,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6.75亿元,完成建筑业产值68亿元,争取省级以上补助项目资金8.2亿元,同比增长53.6%。

2、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重点工程如期推进。全年市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共七大类26项,开工建设24项,当年完工22项,完成年度计划24项。全年完成投资18亿元。

支柱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市场保持规模增长。全市城乡开发建设完成投资86.75亿元,房地产开发面积达 289.7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7.89万平方米。建筑业市场平稳发展,完成总产值68亿元,同比增长13.3%;已有35个项目申报了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并完成评审工作,19个示范项目完成了能效测评。

惠民工程快速推进。2012年省政府下达本市保障性住房工程类目标任务12519套。其中新增廉租住房2452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7412套,城市棚户区改造2655户。现已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2916套,开工率103%。其中廉租住房开工2480套,占目标任务101%,公共租赁住房开工7428套,占目标任务100.2%,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3008套,占目标任务113%。2012年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类项目基本建成目标任务14400套(含江南产业集中区500套),现已基本建成15694套,占目标任务109%,其中廉租住房竣工1224套,公共租赁住房竣工4376套,城市棚户区改造竣工4081套。

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精细化维护管理全面加强。全年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0亿元,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5亿元。建立了市政设施综合巡查机制,设置了“12319”市政公用设施维护热线,进一步推动城市维护管理精细化、高效化。出台了《关于开展“精细化建设管理”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重点对九华山大道、东湖路、人民路、长江路、秋浦路、翠柏路等城市核心干道进行精细化维护。

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组织编报了10个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工程任务涉及建设部门的项目,大部分项目均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齐山---平天湖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项目已通过住建部专家组考评。已有20个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部分完工,其中13个项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能效测评工作。清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已完成投资2420万元。管网建设工程已完成港澳水都等六个小区的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470万元。节水型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全面启动。青阳县陵阳镇申报省特色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已获批准,东至县东流镇通过了“全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评审。

二、2013年城建工作思路及安排

按照全市“十二五”期间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池州”这一中心,推进城建又好又快发展。

全年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三区”突破,凝心聚力、争先进位,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为主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生态优先、创新驱动,突出抓好城镇化提速提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调控、建筑节能与城镇减排、美好乡村建设、绿色城镇建设、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池州科学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全年城建工作主要目标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达到49%;完善中心城区功能,主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整治和棚户区改造;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和住房保障完成投资80亿元,房地产施工面积500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350万平方米;加快建筑业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产值80亿元,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

1、以杏花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推进市政重点工程建设

按照“以人为本、配套完善、轻重缓急、量力而为”的原则,排定了2013年城建工程计划共七大类19小项,总投资约1.5亿元。包括小区改造惠民工程1项、美好乡村建设工程1项、生态城区建设工程4项、历史文化保护工程1项、城区道路畅通工程7项、雨污管道及河渠建设工程3项、平天湖风景区保护开发工程2项。重点工程以杏花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按照杏花村规划中“一路二水三区”的总体布局,做好一期8平方公里起步区的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杏花村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再现“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载诗人地”的佳境。

2、以培育建设中心村为重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以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为主要内容的71个中心村整治工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重点抓好村庄布点规划和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各地配套建设好11+4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督促各地审定和控制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内容。制定《池州市美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验收考核标准》,坚持按照“竣工一个、申报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严格考核奖补,确保资金的规范合理使用,让每一分奖补资金都发挥最佳效益。

3、以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

“中国人居环境奖” 是综合反映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总体成就的国家级综合性奖项,是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2013年将全面开展创建申报工作。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以《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为标准,建立完善63项生态人居体系指标,重点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最终把池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

4、以城区水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大平天湖区域治污力度,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以城区水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开展以环湖清淤、截污管道、水系沟通、湖床整治、生态修复等为主要内容的平天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白洋河、清溪河故道河渠利用工程,加大城区雨污管网建设力度,维护好城市排水设施,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全面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实现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空间的良性循环,以优质的水环境质量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以环巢湖、皖南“金项链”工程为契机,结合低碳生态城区建设,推进城乡绿道建设

根据省重点打造环巢湖、皖南“金项链”区域景观绿道的计划,池州市将以皖南“金项链”工程为契机,按照“区域留绿道、城郊串绿道、老城连绿道、新区建绿道”的思路,结合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城市道路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和公用设施,以扩大绿量为重点,提升生态园林品位为目标,建设具有绿色出行、休闲健身、人文景观功能的城市绿道。2013年新建城市绿道25公里,争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2011年底39.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年均增长0.5平方米(2011年底18.2平方米)。

6、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抓手,推进老旧小区整治和棚户区改造

2013年全市计划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17868套,其中廉租住房116套,公共租赁住房10847套,城市棚户区改造6905套。同时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既有建筑节能工作,对纳入旧城改造的成片老旧小区实行拆除重建,对未列入近五年旧城改造和棚户区(危旧房)的老旧小区实

行环境整治,切实做到旧住宅区房屋住用安全、配套设施完备、环境整洁美化、管理维护有效,逐步实现文明和谐的宜居惠民目标。

7、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为目标,推进“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

2013年将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尺”,坚持把群众关注热点作为工作重点,规范住宅质量回访保修和投诉处理工作。在设立池州市房屋质量投诉处理中心的基础上,加强调度管理,集全委之力量深入开展住宅质量通病集中治理工作,从源头上抓好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三个阶段的监管工作,推进“两抓两促”活动(抓现场促管理、抓细节促管理),加强工程建设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控制,落实工程质量终生责任制,积极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住宅建设品质和质量水平,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8、以行业服务标准化为载体,提升行业服务品质

以公用事业服务“标准化、高效化、人性化”为目标,出台本市供气、供水行业服务标准规范,进一步细化文明举止、入网办理、收费经营、运行管理、应急处置、投诉处理以及管理监督等方面服务标准。燃气行业重点提升开户申请、运行保障、泄漏抢修、入户安检等方面服务标准,供水行业重点提升水质安全、水表检定、停水处理和临时供水等方面服务标准。推行阳光便民服务,公开价格标准、计价方式、收费办法及优惠措施。积极整合服务资源,实行“一站式”服务,形成申请、受理、设计、施工、移交、维修、收费、咨询、投诉为一体的高效流程,提高行业工作效能和服务保障能力。

推荐第5篇:株洲城市发展1

株洲城市发展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 株洲城市发展的空间拓展问题探讨_、考察株洲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历史,我们认为,制约株洲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二:一是单一的交通优势;二是狭隘的战略眼光。而体现株洲城市发展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三个过程:一是工业化过程,二是商业化过程,三是长株潭城市群共建新特区的过程。

株洲是个建国后快速建设的新城市。它的快速建设源于其铁路交通优势。

株洲作为中南最大铁路交通枢纽,解放初期,自然地成为了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理想选点。株洲单一的交通优势与工业化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工业化过程走的是苏联道路,城市建设纯粹是苏联模式。这种苏联模式对于中南最大铁路交通枢纽的株洲来说,明显有点小家子气。火车站广场是如此小!建设路如此狭长却无美观可言!火车站到湘江边只有如此狭窄一片土地以供开发!当时苏联人认为以火车站为中心可建第一个株洲。建设红卫桥,发展铁路以东地区可建第二个株洲。打通响石岭,建设清水塘工业区就建成了第三个株洲。架设株洲大桥,开发湘江河以西的坦平地带可建设第四个株洲。苏联人四个株洲设想是正确的。株洲城市发展建设从1950年至今,还没有离开这四个株洲建设过程的道路。

株洲城市发展路径的理解与思考

推进城市功能、发展动力、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城市文化“五个转型”。

一、城市功能转型:由工业生产城市转向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

“工业新城”曾是株洲的发展定位和宣传名片。但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城市的“家园”功能不强。现在株洲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城市的性质与定位应该随时代前进而改变,应该坚持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推进,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导向,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我市发展定位从“工业重镇”转向“两型”社会所要求的“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坚持发展经济与优化环境同步推进。

二、发展动力转型:由工业化“单牵引”城市转向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双引擎”城市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打响“园区攻坚战”,实施“5115”工程,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服饰、陶瓷“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建成火车城、汽车城、航空城、服饰城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

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打响“城市提质战”,坚持发展经济和优化环境同步推进,通过“城市五改”、“四创四化”、加快建设神农城、湘江风光带、职教城、华强文化产业基地、物流园、“五大百亿项目”,建好城市地标,装扮城市客厅,锻造城市名片,进一步丰富人文元素,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吸引力。

三、产业结构转型: 由第二产业主导型城市转向第二与第三产业共同主导城市

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变第二产业主导为第二与第三产业共同主导:一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工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通过实施“五大百亿项目”,打响旅游升温战,促进服务业的繁荣,大幅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调整工业内部结构,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用新兴产业的增长来稀释传统产业的比重,用新兴产业技术的渗透来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用新兴产业的扩张来引领传统产业的升级,下决心限制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

四、空间布局转型:由单极中心无功能区划城市转向“一体三极”功能区划明显城市

通过城市空间布局的转型,对新一轮的产业聚集进行合理的引导,加快形成“一体三极”功能区划明显的发展格局;在加快兴修长株潭城际铁路的同时,畅通五条大道,形成“三环七射”的交通体系。

五、城市文化转型:由农耕文化与工业文明并存城市转向炎帝农耕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融合城市

凝炼特色文化,就是突出属于株洲自己的文化主题,保护和挖掘炎帝传统文化资源,发掘烟花花炮和陶瓷文化渊源,宣扬株洲创造的新中国工业百多项第一,聚集工业文化资源,塑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布局生动、充满人性的城市文化形象和城市文化品牌。

壮大文化产业,就是大力发展与我市传统特色和经济特点紧密相融的各种现代文化服务产业,积极推进农耕文化博览、工业文明展示、动漫游戏、出版传媒、广播影视、文化旅游、会展博览、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发展,建好“炎帝神农文化城”(神农城)、“动漫创意城”(华强文化产业园)、职教城等。

推荐第6篇:合肥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合肥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2信息来源: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2012年城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12年,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建设领域矛盾加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等诸多不利因素,全市建设系统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稳扎稳打,城建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大建设进展势头良好

当年,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开工计划督办,全力推进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在建工程进展顺利,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续建、新建大建设工程822项,已完成376项,在建446项,完成投资218.35亿元,较上年增长1.2%。

建筑业产值稳步增长

紧紧围绕服务建筑业发展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两条主线,坚持市场与现场两场联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市建筑业继续保持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50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增加值495.4亿元,占全市GDP的12.1%;缴纳地税40.61亿元,占全市地税入库收入的14.3%。“建筑强市”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本地优秀建筑企业开拓外埠市场,组织了建筑业西安推介会,成立驻兰州、成都两个办事处。建筑市场监管平台投入使用,运用数字化信息管理手段,通过建设项目数据库、从业人员数据库和建筑业企业数据库的并联,在项目施工周期内,对项目发生的各项建筑市场行为实时记录、实时共享,实现“动态管理、两场联动”目的。

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南淝河市区段17.3公里年底前开始清淤,王小郢、朱砖井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改工程进展顺利,二十埠河上游、板桥河上游支流、许小河综合治理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将分批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排水设施网格化普查1359处、整改515处,排水行为得到规范,内涝冒溢逐步减少,在市、区、开发区共同努力下,主汛期8次强降雨天气,特别是8月20晚,一小时降雨量达到90.5毫米,为1954年以来最高,以前多年的积涝点没有发生积水内涝,市区交通、市民生活未受影响。

市政公用保障有力

日供水能力30万吨的六水厂二期扩建及配套供水管网工程已经完成,进入调试阶段。七水厂建设工程提前开工,主要单体工程已经完成。巢湖三水厂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北城燃气应急调

峰工程开始施工图设计,新建8座CNG加气站。供热管网连通改造工程与大建设同步推进,滨湖新区供热工程已完成一期工程项目可研、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招标工作。市政管养改革顺利完成,设施、人员、设备全部下划到位,各项管理工作无缝对接;市级市政管理机构改革平稳进行,实现了精简、高效的目标。

节能减排成绩突出

出台《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建保障房项目必须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开展新建民用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工作,并将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合肥市建筑节能相关政策规定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实行并联审批,目前已审批项目29个,面积411万㎡,提出绿色建筑星级要求项目10个,面积253万㎡。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85个,面积895万㎡。城区8座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3.02亿吨,削减COD 6.32万吨,削减NH3—N 0.72万吨,削减TP 0.13万吨。

质量安全稳定可控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层级监管责任,深入开展质量安全“双示范”活动,保持质量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全年共创建市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203个,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119个, 5项工程获得国家AAA级安全文明诚信工地称号,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出台了《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意见》,要求所有保障房项目主体结构质量必须达到“合肥市优质结构工程”标准;施工现场必须达到市级文明工地以上标准。

房屋征收平稳有序

《合肥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及相关补偿标准颁布施行,同步在阜阳北路高架、胜利路畅通工程及轨道交通一号线、科大东西校区下穿等市政项目先期启动房屋征收,获得了90%以上群众认同,保证了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在全国房屋征收拆迁形势严峻、规模普遍缩小的情况下,我市仍完成房屋征收拆迁总面积648.79万平方米,其中市辖区及三大开发区完成房屋征收拆迁面积478.65万平方米。

村镇建设质量提升

继续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省重点镇、中心镇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了吴山镇合淮路等14个乡镇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8185万元。积极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向县城和农村延伸。组织实施了16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完成省住建厅下达我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1888户,工程总投资1.428亿元。

二、2013年城建事业发展计划

总体思路是:以建设“大湖名城”为统揽,按照“1331”市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不断把大建设推向新的高度,着力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做大做强建筑业,巩固支柱产业地位,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安全稳定可控;加快厂、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推广新能源建筑应用,大力实施“气化合肥”,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促进节能减排再上新台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

继续保持大建设迅猛势头

全面推进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建设,加快铁路枢纽南环线、高铁南站及枢纽配套工程、合福客专、西河黄湾闸等工程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合马路、合铜路、206国道改线、环巢湖旅游道路工程建设。完成南北高架一号线滨湖段、铜陵路高架、阜阳路高架、怀宁北路、临泉东路、肥西路等工程建设任务,启动郎溪路、望江西路、南淝河路、巢湖南路、庐州大道、高铁路、龙川路等一批城市主次道路建设工作。推进太原路、梁岗路、银屏路、杨庙路等一批城市支路工程。结合街区环境整治,采用市级奖补方式改造一批城区小街巷。在完善城市停车场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推动城区停车场建设工作,缓解停车困难。

努力加快建筑业发展步伐

实现建筑市场监管的常态化、严格化、动态化、联动化,强力推进信息化监管,完善数字监管平台,优化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监控系统、建设平安卡系统、造价监管系统和农民工远程教育监控系统四个子平台。强化合同备案和履约监管,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市场秩序;着力扶植我市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建筑业竞争力,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推动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继续保持在全省建筑业50%的首位度,巩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深入调研现阶段维权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源头上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措施和维权体系。

全面推进“气化合肥”各项工作

加快推进定远——合肥分输管线的扩能工程,提高输气能力。加大LNG汽车试点工作力度,逐步在大、中巴等车辆和船舶推广使用LNG,改装或更新LNG车辆3000辆、改装船舶200艘,建成车用LNG加注站16座,船用LNG加注站2座。完成LNG厂站的规划编制工作,初步选址68座。启动液化工厂的设计、项目立项工作,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 2014年7月份前投入运营。新建4—8座CNG加气站,使CNG加气站布局趋于合理,便于加气,为有序放开私家车“油改气”打下基础。

不断提高公用事业保障能力

实现六水厂二期、七水厂一期项目竣工通水,完善市区、开发园区供水管网建设,延伸供水服务范围。加快推进天然气绕城高压管线工程、北城LNG应急调峰气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实施滨湖新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日处理能力300吨的东方热电污泥干化焚烧工程。根据“1331”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及时做好燃气、集中供热规划调整。

大力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

加快推进十五里河综合治理、陶冲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启动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三期、西部组团污水处理厂、蔡田铺污水处理厂二期、板桥河和二十埠河上游支流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指导、协调、督促巢湖流域县(市),加快乡镇污水厂和管网建设,确保按计划分批分期建成;完善排水设施网格化普查整改工作,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积极做好城市防洪各项工作。

强力推动节能减排

不断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继续做好民用建筑设计方案节能审查内容纳入规划并联审批,形成从规划设计、质量监督、房屋销售、物业管理等环节闭合监管。落实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配套政策,完善标准体系,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一体化应用,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面实施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开展规划设计方案专项审查。积极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逐步实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化。

推荐第7篇:安庆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安庆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安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克难攻坚,城镇建设与管理取得新成绩

2012年,全市城建各项工作呈现“好中有快、稳中有进”态势,全年累计完成城建固定资产投资156.15亿元,同比增长9.5%;城镇化率达45.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展现新形象

市政道路工程。菱湖北路东段及振风大道一期“白加黑”改建、顺安路三期、环城南路、文苑路、朝阳路、长风路、顺安路二期桥梁、马山东路等8项工程在黄梅戏艺术节前全部完工;人民路步行街道路工程仅用105天时间就全线贯通,正在实施地下工程;华中路三期、柘山路、港华路北段、祥和路等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潜江路北段、新河路等待交地开工;天台里街、卫门口街等9条小街小巷整治改造全面完工,集贤南路人行道大修工程14天完工;菱湖风景区环湖绿道完成过半。

水系整治工程。顺安河综合整治工程河道全线贯通,泵站正在加紧施工;顺安河以西区域排水、康熙河(新河)整治、潜江沟、3号和4号污水提升泵站等工程积极推进。

灯饰亮化工程。结合艺术节,完成了城区20多条道路路灯安装和38栋临街建筑物、6条主干道、107处公交站亭的灯饰亮化工作,城区累计共安装路灯838柱1661盏、流星雨饰灯5000多支。市区小街小巷路灯安装任务提前三个月超额完成。

公共服务设施工程。明月清风园、张汇滔陵园基本完工;东部新城区医院病房楼A座、国家气象基本观测站等工程积极推进中。集贤关及港华路加气站扩建扩能工程完工运行,次高压管线开工建设;一水厂异地迁建工程全面施工,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东城区供水管网、杨桥组团供水管网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2、小城镇及美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以小城镇建设“宜城杯”竞赛活动为抓手,县城、中心镇、重点镇建设势头强劲。县城建设各具特色、日新月异,一批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园林新镇和城镇化示范村、示范片区开始涌现,呈现出中心城市、县城、乡镇、美好乡村建设一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的良好态势。涌现出桐城、潜山、枞阳、岳西等一批示范典型地区。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深入推进,29889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及32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全部完工,在全省考核位列第一方阵。

3、建设行业实现新发展

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重点加大标准化工地、保障性住房、市政道路设施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督和巡查,扎实开展“打非治违”活动,坚决查处工程建设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创国家AAA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1项、省级20项、市级52项,创省优质工程“黄山杯”奖5项,市“振风杯”奖39项。

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平稳发展。以资质管理为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指导服务,促进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持续平稳发展。全市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2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0.15亿元,同比增长0.67%;房屋施工面积1012.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2.27%;商品房销售面积231.9万平方米,同比有所下降。

市政园林设施监管力度明显加大。艺术节前,对全市110公里主干道、260公里排水(污)管道、18座市政桥梁、4公里内河道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和清疏,完好率常年达98%以上。汛前,市区7座泵站累计排水1336台时,排水量2009.6万吨、排污量4380万吨,运送垃圾80余车,成功经受了7·

14、7·17两次特大暴雨考验。栽植、补栽树木及花卉8.16万株,美化建筑工地施工围墙总长16890米。

4、争取资金和对外合作取得新成效

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7.48亿元。其中,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争取资金4.47亿元,约占全省七分之一,居全省第二位。城镇供水、雨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方面争取资金3.03亿元,其中,境外资金1000万欧元。与北京中坤、中建七局和中水电十三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城建项目实行整体打捆建设,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

二、加压推动,力争再创2013年城镇建设新辉煌

2013年,是再掀大宜城建设管理新高潮的关键之年。做好城建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市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城市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的理念,按照建设“景区城市”的思路,再加力度、再鼓干劲,负重奋进、实干苦干,在“热起来、通起来、绿起来、靓起来”的大宜城建设热潮中创新有为。2013年城建工作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60.23亿元,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

1、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中心城市功能上实现新突破

2013年,市区安排重点工程212项,总投资170亿元,其中年计划完成投资139.47亿元。重点是实施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大重点工程”:市政务中心,市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综合训练馆,东部新城区综合医院一期,人民路综合改造,湖心路等4条道路黑色化,菱湖风

景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外环北路一期、独秀大道三期和勇进路二期建设,康熙河(新河)整治,城区出入口通道拓宽,荣升街、天后宫街等10条背街后巷改造升级。同时,启动高速安庆出入口迁址规划建设,建成环城南路二期,推进环城东路建设。建成潜江路、柘山路、祥和路,开工建设沿江东路中段、秦潭路、天柱山西路、文苑路南段,实施中兴大道铁路平交口改造,启动安庆火车站站房和站前广场建设。标本兼治,分期实施,全面推进花亭大沟整治。市建委抓得早、抓得紧,上年9月就开始谋划下年项目,续建工程年初就组织陆续开工。

2、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在城镇建设提质上档方面实现新突破

安庆市城镇化分别落后于全国、全省6.67个和0.8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市委、市政府强调要继续开展小城镇建设“宜城杯”竞赛活动,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201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作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一要全面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完成193个美好乡村建设,尤其是宜城板块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要显成效、出形象,产生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整体水平提高。二要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危房改造工作。总结3年经验,并延伸到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及其所属自然村。完成省里下达的第一批223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32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任务,确保位次在全省前列。三要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县城、重点镇之间骨干路网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不断壮大县城规模,提高县城集聚和承载发展的能力。每个县(市)建设2-3个风情小镇。

3、致力服务引导,在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

一要实施建筑业强市战略。各县(市)区政府和建设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筑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做好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引导有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组建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帮助指导企业达标升级,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提高建筑业企业外向度,促进全市建筑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二要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建立完善企业诚信评价体系,规范建筑劳务市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坚决制止违背规律的最低价中标、拖欠工程款等现象。加强对企业市场行为的动态监管,尤其对那些串通投标、违法转包分包以及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的企业,要严格把关、严格执法,该清除的,必须坚决清除。三要强化质量和安全管理意识。创新监管方式,建立点、线、面全方位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工程项目管理程序和强制性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特别要加强农村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开展农村工匠培训工作。切实做好建设领域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健全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着力从源头上遏制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继续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创建工作,树立一批样板工地和示范企业。完善质量和安全责任追究制,严肃依法查处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城市供水、供气行业的安全监管,确保城市生命线运行安全。

4、启动绿道建设,在提升人居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一要全面启动绿道建设。加快编制绿道规划,推进城市绿道示范段建设。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推进退建还绿,新建一批街头小游园。二要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加大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各环节监管,严格查处违反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违法行为,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增加建筑节能科技含量。三要成功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四是要加大与省部对接力度,积极做好国家智慧试点城市申报工作。五是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行为,完善小区设施和功能。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调控政策,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推荐第8篇:淮南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淮南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淮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2012年城建事业发展概况

2012年,淮南市以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项目带动,提升行业管理,城建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57.5亿元,较上年增长15%;小城镇完成投资6亿元,增长33.7%;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49亿元,增长34.6%。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道路建设取得新成效东西部第二通道全线贯通,东部城区主干路网升级提标加快推进,陈洞南路、田大南路改造完成;西部城区路网优化工程提速,卧龙山路、夏郢西路建设进度加快;山南新区起步区路网建设加速推进,沿山路西段、纬一西路基本完工。公用事业取得新发展。潘集、凤台污水处理设施及八公山、毛集污水厂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新改建供水管网20公里,燃气管网78公里,污水主干管9.73公里。水系建设取得新进步。开工建设曹咀泵站,启动龙王沟水系整治改造,开展洞化截洪沟、谢家集排洪沟清淤治理,落实城市水系综合改造亚行贷款项目。生态建设取得新成绩。市龙湖公园改造二期工程竣工,十涧湖湿地公园、淮河公园和舜耕山风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志高动漫园顺利开园。全年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15万平方米。

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

市场监管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强化工程质量动态监管、强化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强化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等“四个强化”措施,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长足发展。竣工工程验收合格率达100%,共评出“舜耕杯”21项,申报“黄山杯”5项。创建市级安全标化工地40项,省级标化工地24项。建筑节能不断推进。全市共有11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14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申报2个共计5兆瓦省级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项目和1个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区以及1个省级绿色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工程勘察合同额1938万元,工程承包完成合同额合计1239万元,营业收入2665万元,施工图审查完成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

二、2013年城建事业发展计划

总体思路:明确“123”总体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抓好三项管理。“一个中心”即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包括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公用设施及美好乡村项目建设;“两个重点”即以突出“绿道建设”“水系改造”为重点,开展绿道建设攻坚年活动;“三项管理”即加强市政园林、建筑业、公用事业管理,提升城市品质。

预期目标:城镇化率力争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完成城乡建设投资增长20%以上;实现建筑业产值增长2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提高1.5个百分点;推进10条道路、4个下穿立交、2个公园(景区)建设;完成83个美好乡村建设;建成25公里城市绿道示范段;新改建城市配套管网建设150公里。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是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推进路网优化。实施道路改造提标、路网加密工程,完善城市道路功能,强化对外辐射,促进城市组团间对接,畅通市内交通。完成洞山东路改造,推进滨湖大道、环湖路建设,加快广场路向北延伸以及西部城区路网改造,推动惠利大道等立交项目以及北外环、西部第二通道建设。

推进水系治理。完成市给排水建设规划及市供水、排水、污水专项规划,推进城市水系改造亚行贷款项目,加快曹咀泵站等沿淮泵站的提升改造,实施洞化截洪沟、八公山截洪沟、谢家集截洪沟治理工作,完成龙王沟水系前锋段改造建设。

推进公用设施扩容。推进市截留污水管网、东西部两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启动滨高塘湖新区供水、燃气等工程建设;完成合淮路供水加压泵站建设工程;结合美好乡村建设,重点推动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向周边城镇和农村延伸。

(二)全面启动绿色生态建设

推进公园建设。全面启动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十涧湖湿地公园二期、淮西湖公园、淮河公园和舜耕山风景区建设。

启动绿道建设。开展绿道建设攻坚年活动,实施老城区主干道大树提升工程、淮河大道立体绿化工程;完成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建成25公里绿道示范段。

(三)全面促进建设业转型升级

壮大建筑产业规模。扶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支持15—20家建筑业企业完成资质升级或增项工作。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行业监管,做好企业资质管理,用好不良记录手段。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推行建筑劳务用工实名制“一卡通”工作。强化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和培训,重点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一线操作工人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强化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住宅质量和工程勘察质量等专项治理,继续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全面启用“IFA”系统,加强关键

岗位人员考勤考核,推进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争创“舜耕杯”奖工程30项,“黄山杯”奖工程4项。大力推进标化工地创建活动,提高建筑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争创市级标化工地30项以上,省级标化工地20项以上。

(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推进依法管理。严格实施《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贯彻执行“绿色图章”制度,制定《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规章。借助城乡建设12319服务热线和数字城管管理平台,着力解决苗木毁坏、人行道破损等问题,提高市政设施完好率。

推行市场化运作。针对养护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与养护面积日益扩大的矛盾,积极推行体制制度改革,拟成立市政管理处山南分处,启动市政园林市场化运作试点工作,逐步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相分离。

提升服务水平。培养一批专业人员、配备一批先进设备,扎实推进供水、燃气行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切实把饮用水、燃气质量监管到位,确保市民用水、用气安全。

推荐第9篇:亳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亳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亳州市政府办公室

一、2012年经济社会和城建事业发展概述

1、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12年,亳州市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能快则快”的总基调,全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生产总值700亿元,同比增长11.5%;全部财政收入85.1亿元、增长36.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7亿元、增长40.3%;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增长16%;进出口总额4.8亿美元,增长4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亿美元,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3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增长17%;城镇新增就业6.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特别是,

2、城市面貌呈现新气象。

特别是,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50万人口三县县城框架基本形成,市南部新区实现了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着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在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项目82项,总投资89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亿元,10项重点工程完成年度任务。市南部新区铁道以西片区45平方公里骨干路网全部建成,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A区投入使用,总投资40亿元的北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亳芜现代产业园一期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8条道路建成通车,总投资56亿元的10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各县区开发区各新扩区3平方公里,建成区总面积达70平方公里。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5亿元。

3、城镇第三产业和招商取得新发展。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投资15亿元的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投资5亿元的天运物流园投入使用,全年净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03家,完成农家店信息化改造项目270个,新建农家店158家,家电下乡累计销售金额48.9亿元。着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增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30家,全省首家中药材进出口检测中心建成使用,海关驻亳工作组、国检驻亳办事机构正式成立。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5亿元。

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年”活动,实际利用市外内资600亿元、增长50%以上。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9个,总投资797亿元,宏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落户亳州;新增中小企业3500家、个体工商户2.6万户。继续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谋划储备项目1400个、总投资3500亿元;238个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190亿元,30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1亿元。投资18亿元的省道307一级公路亳州至涡阳段开工建设,改造县

乡公路200公里、农村公路危桥150座,建设村道502公里,国道105涡河大桥主桥面今年5月份可以合龙,500千伏伯阳输变电一期工程竣工投运。

4、民生事业开创新局面。

全年投入资金58.2亿元,31项民生工程完成年度任务。新开工廉租房2980套、公共租赁房8818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3890套。累计建设农民工创业园26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92万人。5项社会保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达48.3%,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和蒙城职教中心被命名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亳州师专顺利通过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5家,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7个、著名商标18件,引进博士10人、硕士75人、副高职称以上专业人才86人,投资2500余万元的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投入运行。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市新农合参合率100%,累计受益837.97万人次。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5个农家书屋、36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建成使用。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实施,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市荣获“中国五禽戏之乡”称号。

二、2013年主要任务

2013年,亳州市将迎来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已经具备了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良好条件,进入了一个潜力得以彰显、优势竞相迸发、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全年总方针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能快则快为主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大力促进“四化同步”,努力打造“三大城市”,加快建设“美好亳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总量突破8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总量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1、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把创新驱动作为提高工业化水平的战略支撑,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125工业振兴计划”,力争规模企业达到70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实施特色产业升级工程。全力打造千亿元现代中药首位产业,推进修正药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140亿元。全力打造500亿元白酒及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建成古井生态产业园,加快推进古井配套产业园、雨润食品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力争古井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400亿元。全力打造200亿元煤电煤化工产业,重点抓好板集2×100万

千瓦坑口电厂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百亿元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加快江淮安驰新厂区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百亿元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等重点行业集聚发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秸秆发电、垃圾发电项目,促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

实施园区转型发展工程。加快园区转型升级,确保5个省级开发区全年新入园项目100个以上,市南部新区、亳芜现代产业园和县、区开发区各新开工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其中10亿元项目1个、5亿元项目2个。继续抓好全市31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力争新增规模企业60家以上。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特色城镇化水平。

把推进城镇化作为跨越赶超的重要抓手,围绕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目标,以城镇基础建设为重点,构建功能完善、布局优化的宜居宜业城市。完善中心城区功能。抓好各类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建设市规划馆。计划实施主城区续建项目166个、总投资19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1.4亿元,新开工项目94个、总投资25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1亿元。突出抓好10项重点工程:(1)实施市南部新区主干路网完善工程。重点实施魏武大道、希夷大道南延工程,加快文采路、火神路、世纪大道建设,打通南扩一路。(2)实施市北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抓好路网建设、污水处理和管线铺设等工程。(3)实施城区水系治理和公园建设工程。重点抓好亳城新河、凤尾沟、宋汤河等治理项目,加快龙凤公园、气象科普公园、郑店子中华药都养生园和涡河景观带二期工程建设。(4)实施老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开工建设涡河人民大桥新桥,完成西一环改造项目,加快涡河南岸和城中村拆迁开发进度,对部分干道进行白加黑改造,抓好部分小街巷和20座公厕改造工程。(5)启动建设120万平方米的4个安置还原小区。(6)实施五位一体公共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建设市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馆。

(7)实施文化古迹保护工程。修缮保护曹操八角台遗址、道德中宫、薛阁塔及观音山汉墓和北关历史街区重点古迹。(8)启动建设绕城快速通道西线和南线工程。(9)实施市垃圾处理场和自来水厂新建工程。(10)启动市政务新区、市体育馆和市城建档案馆建设工程。

3、推进精品县城建设。

三县县城要按照产城一体的思路,一手抓旧城改造,一手抓新区扩张,各新扩区3平方公里。重点支持涡阳县加快南部新城建设,打造现代新城集中展示区;支持蒙城县启动建设城南新区西片区,打造森林城市;支持利辛县加快建设滨河新区,打造生态滨水城市。

4、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实施数字城市建设工程,重点做好数字城管、数字社区、数字交通等工作。实施城市道路畅通工程,着力解决交通秩序混乱、车辆乱停乱放、违章事故频发等突出问题。实施市容环境整治

工程,着力解决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实施城区美化亮化工程,着力解决建筑立面、沿街灯饰、景观绿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5、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用发展保护生态的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切实抓好节能减排。认真落实国家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要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突出抓好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实行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环保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涡北等5家污水处理厂按时建成并实现减排。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理念,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生态亳州建设。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千方百计拓展造林空间,最大限度挖掘造林潜力,完成人工造林10.47万亩,建设绿色长廊600公里。全面推动“生态县”创建工作,启动城市绿道示范段建设。

6、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扩大开放引进项目。进一步解放思想,依托优势资源、优惠政策和优良环境,充分发挥药、煤、粮、酒、市场、劳动力等优势,以工业招商为重点,以产业招商为主线,创新招商方式,实施精准招商,扩大与央企、省企和知名民企合作,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引进市外内资800亿元以上。大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现代中药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扩大农副产品、服装鞋帽等产品出口,力争新增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30家。

加大力度建设项目。坚持大中小项目协调推进,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6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加快省道307线一级公路亳州至涡阳段建设进度,完成亳阜高速公路出入口改造建设任务。开工建设220千伏漆园输变电工程,确保220千伏赵桥输变电等项目竣工投产。争取开工建设济祁高速公路亳州段工程,做好省道202线、省道307线一级公路涡阳至蒙城段、国道105线一级公路以及涡河航道整治、商杭高铁、亳州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国家宏观政策、产业导向和投资需求,完善充实项目储备库,力争全年新谋划项目不少于1000个、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

推荐第10篇:宿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宿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2012年,宿州市继续大力实施“工业扩张,城镇扩容,农业提升”三大战略,深入开展“园区和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步。至年底,全市总人口651.66万人;全年生产总值9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3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78.95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298.65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比25.9:41.5:32.6。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3.69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3.13亿元,增长21.8%。

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共130家,累计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5.35亿元,增长13.4%。建筑企业实现利税9.6亿元,增长0.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3.73万平方米,增长10.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83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8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45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1元,增长13.5%;人均GDP达17038元(折合2709美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46%,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0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7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6635元,增长16.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70元,增长18.6%,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5.3%,衣着支出增长16.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6%,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5.7平方米。年末人均储蓄存款10206元,比上年增加1575元,增长18.2%。

在社会保障方面,年末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有26.09万人,增长13.9%;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335.42万人,增长87.1%;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达530.8万人,参合率达97.6%。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15个,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1.51万张。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39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4个。年末累计保障城镇低保对象53.62万人次,农村低保对象264.06万人次,救助城乡生活困难重病患者29.56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7195.36万元,五保供养对象3.5万人,新建农村敬老院25所。

二、城镇建设成效

1、规划编制管理取得较大突破。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取得重要成果。完成了新一轮《宿州市城市总规(2010-2030)》修编,已通过省规委会审批;萧县总规完成市政府审批,砀山县、灵璧县总体规划通过专家审查。四个分区规划、10大园区规划、8大重点街区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完成了选址、设计,已开工建设。

2、重点工程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中心城市高新技术园区等10大产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21项道路桥梁工程基本建成通车,实施了大外环、高铁快速通道、淮河路跨铁立交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大外环内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2012年全年实施城建重点工程建设280个,总投资180亿元,城建重点工程建设规模为历年之最。

3、建筑业管理水平提升。全力扶持建筑业发展,各项经济指标有了新突破。2012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80亿元,4项工程荣获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称号,29项工程被评为省级安全质量标化工地,创建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加强建筑市场整顿,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建筑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实行黑白名单制度,有效规范了建筑市场。

4、新型城镇化工作推动取得较大突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及《宿州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坚持“县作市建”、“镇作县建”理念,县镇带动力、承载力显著增强。将农村民生工程与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推进,完成了全市15个农村清洁工程、7422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了第一批2013年美好乡村建设试点村的选点工作。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1、突出规划引领。加强规划编制管理机构,成立宿州市城乡规划局,为政府工作部门,规划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城乡规划编制管理效能全面提升。充分发挥规划在大建设的引领作用,注重总体规划、片区规划、重点街区规划、详细规划等多个层次的规划编制,力求规划全覆盖,在规划控制下进行建设,让城乡建设少留遗憾。

2、坚持“三个优先”。坚持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城市,在谋划2012年城镇建设工作时,牢牢把握“园区配套项目优先、城乡基础设施优先、民生所需项目优先”三个优先原则,排定年度重点工程项目计划。“三个优先”项目占年度城建总项目数的90% 以上。2012年淮河路跨铁立交桥、迎宾公园、残疾人康复中心、皖北千亩园、西线民用二期供热管网建设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3、注重制度创新。城镇建设调度督查机制完善上取得较大突破。市城乡建设指挥部除坚持每周一调度会外,增设县(镇)工作部,专门联系县镇城乡建设工作,每两周到县区现场督查调度一次。完善和加强密集调度、现场督查、专门协调制度,指挥部运转更加快捷、高效,有力推动了城建重点工程建设。

4、着力突破瓶颈。中心城区通过发行债券、银行贷款、土地出让及与国有大企业联合等途径,累计筹措建设资金40多亿元,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大力清理闲置土地,无偿收回3宗土地,正在按程序实施收回8宗用地共计222.6亩。全年供地365宗,重点保障了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中心城区进一步完善市区联动的征迁控违工作机制,全市完成房屋征收、拆违360万平方米。

第11篇:蚌埠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蚌埠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2年,蚌埠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持续快进的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总体形势超出预期、好于全省,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其中,

一、

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5.5%、16.5%、11.5%。财政收入164.7亿元,增长21.1%,其中地方收入78.4亿元,增长27.8%。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5元,增长14%,突破2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增长1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持续下降。

(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强势增长。强化运行调度和政策引导扶持,启动实施“服务企业百日提升行动”,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45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0亿元,增长18%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4亿元,增长18%。工业化率达45%左右。年内有73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4.6亿元的国电蚌埠电厂二期工程成功获批。皖酒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提升。粮食总产达261万吨,实现“九连增”。流转土地60万亩,新增标准化设施蔬菜面积1.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规模养殖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99个。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年”活动,新增旱涝保收田14.5万亩。成片造林5.82万亩,新建绿色长廊85公里。连续1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深入开展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成功列入全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家政服务试点城市。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98户。南山豪生大酒店、金润国际广场一期基本建成,星宇文化产业园、义乌国际商贸城、蚌埠国际汽车城等项目开工建设。花鼓灯嘉年华一期、森禾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建成运营,旅游市场日趋繁荣。9月28日—10月6日,成功举办第六届安徽省花卉博览会,9天会期,参观人数达93万人次

县域和开发区经济竞相发展。积极实施县域经济腾飞计划,所属3个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省、市平均水平。开发区加速集聚,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3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3%。

(二)致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投入资金41亿元,增长17.1%,全面完成40项省、市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孔雀计划”,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在全省率先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发放城乡低保金2.84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934套,实物配租2659户,发放租金补贴15466户。建设集中供水厂12处,解决了17.7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全面完成。资助贫困大学生987名,补助“一户多残”家庭1800户,成功创建示范社区8个。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投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74亿元,惠及33.8万名学生。新改扩建幼儿园46所,二中新校区主体封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零障碍”入学。蚌医一附院新门急诊和综合病房楼投入使用,市疾控中心、中医院新院区主体竣工,皖北药品检验中心开工建设。禹会村遗址、汤和墓等7处文物单位被确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东看台改造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基本建成。投入1.6亿元,新购置公交车385辆。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新当选“中国好人”12人,总量位列全省第二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审计、统计、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动员、人防、档案、地震、气象、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社会管理切实加强。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撤销街道办事处6个。科技化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连续6年获评省综治先进市。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蚌埠经验”得到中央、省领导批示肯定,在全省总结推广。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开展大接访、大走访活动,积极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实现十八大期间进京上访“零”记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城建事业发展情况

城市大建设步伐加快。实施项目117个,完成投资170亿元。市区完成征迁拆违520万平方米,交付净地2.6万亩。开工建设各类安置房31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十大工程”顺利推进,东海大道贯通提升、中环线高新区段建成通车,市民广场、博物馆、档案馆、规划馆、综合客运站等加快建设。大庆路淮河公路桥、城市西出口、解放路南段一期等38个项目竣工交付。合蚌客运专线正式运营,民航机场启用前期工作有序开展。《蚌埠市规划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专题研究》获批,核定到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用地规模为220平方公里,位列全省前

三、皖北第一。

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集中整治十大环境突出问题,八里沟、张公湖、鲍家沟区域环境整治等取得明显成效。新建雨污管网50公里,杨台子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试运营。完成东海大道、燕山路等主干道绿化提升工程,新建、改造街头游园绿地23个。推进环卫、绿化责任重心下移,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全面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完成中心村布点,启动首批中心村规划编制和17个示范中心村建设工作,怀远县4个试点村工程建成投用。10个乡镇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

8727户农村危旧房得到改造。完成农村公路县乡道升级改造500公里,危桥改造200座,基本实现“村村通”。

三、2013年城建事业发展计划

全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力争总量突破1000亿元;

一、

二、三产分别增长3.5%、16.5%和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财政收入增长15%左右,为迈上200亿元台阶打下坚实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进出口总额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15%;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出生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国家要求削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力争高于去年、确保高于全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吹响冲锋号、打胜第一仗。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城市建设发展的思路是:突出滨水、生态、文化、服务等特色要素,坚持精品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着力扩大规模、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抓紧完善城市发展规划。拓展思路,丰富内涵,树立全域蚌埠规划理念,严格落实“四规合一”。完成《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编制工作,加快中心城区单元、同城化发展节点控规编制,努力实现规划全覆盖。围绕城市拓展和人口集聚需要,积极完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设施和绿地系统、电网、供热布局等专项规划。维护规划严肃性,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

继续开展城市大建设。全年安排城市大建设项目146个,总投资180亿元。着力实施黄山大道贯通工程,开工建设胜利东路,改善东向交通环境。完成延安路、朝阳路、解放路南延工程,推动城南新区发展。完成解放北路改造,扮靓城市北大门。启动国道104五河段、206怀远段、省道307蚌埠至蒙城一级公路改建,谋划建设省道101长淮卫淮河公路桥及接线工程。推进城市高速公路外环建设,完善城市外环快速通道。开展淮河、浍河、涡河航道整治工程,推进以新港二期集装箱码头为核心的港口群建设,打造皖北内河航运中心。加快京沪高铁蚌埠南站东广场、东站台建设,推进民航机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7057套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2000户。大力推进征迁拆违,完成市区征迁面积400万平方米,交付净地2万亩,通过征新思路、拆老观念,实现招大项目、引新业态。

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落实省政府下达的“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任务,深入开展“绿满珠城”行动和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活动,高起点建设沿天龙河绿化景区带、淮河沿岸景观带、中环线东段防护绿化带,加快张公山公园综合提升改造,建成龙子湖北公园二期,完成黄山大道、水蚌线等地块补绿工程。开工建设陶山植物园,新建、改造老机场三角线、淮河游园等10个街头绿地游园。成片造林12.6万亩,新增改造绿地100万平方米,努力实现“林在路旁、林在村边、林在水岸、林在城中”。做活水文章,启动引河济湖工程,积极推进三汊河湿地公园

保护性开发建设,实施淮河、天河湖、张公湖、龙子湖“一河三湖”为主的城市水环境整治。建成运营城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加强城区淮河滩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绿化、硬化、美化水平。采取生态养鱼和现代渔场新方式,实现全市主要河湖“荡舟无障碍、饮水不担心”。

持续强化城市长效管理。建设城管数控中心,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完善红绿灯、隔离栏、斑马线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客货车超员、超载、超限、疲劳驾驶治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加大违法设施、违章建筑拆除力度,狠抓占道经营、店面外扩、户外广告、渣土运输等整治,有效解决群众投诉较多的热点问题。加大环卫投入,推进环卫作业机械化、专业化、社会化。

第12篇:全球城市发展报告

大城市经济在2014年至2016年间集中加速

增长

300个大都市占全球就业增长的36%,占全球GDP增长的67%。新兴经济体大都市地区持续增长但极不均衡,在60个表现最好的大都市地区中占80%。

2016年,300个最大的大都市的劳动力增长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但却创造了全球超过一半的GDP。

图为2016年,世界上最大的300个大都市占世界GDP增长、新增就业人数和新增人口的份额

城市地区的密度和关联性降低了交通成本,为企业提供了保持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基础设施和知识共享资源。这些力量共同促进了就业创造和经济增长。这些优势超过了与大的、密集的城市相关的成本,比如更高的租金或更大的交通拥堵,因此企业和行业继续集中分布在城市里。

这些动态意味着,大城市地区不仅包含了极具的经济活动,而且也推动了近期的经济增长。在2014年至2016年之间,300年最大的都市区占全球36%的就业增长和67%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利率超过其2016年的份额每一指标(图2)。大都市区占占GDP的比例增长,就业增长近两倍,暗示他们的难以置信的高生产力在这些地方的相对水平。

图为2014-2016年,世界上最大的300个大都市占世界GDP增长、新增就业人数和新增人口的份额

因此,从定义上讲,在此期间,大型大都市经济体的扩张速度要快于全球经济整体的扩张速度。2014年至2016年,大城市地区GDP年均增长3.3%,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2.6%,大城市地区年均就业增速也较快,增速超过世界0.7个百分点。这些趋势持续存在,尽管大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较低,这一增长模式导致人均GDP增长水平大大提高(大城市地区为2.2%,全球为1.5%)。

复合年增长率,2014—2016

在过去的两年里,发展状况是增长最为强劲的信号。新兴国家的都市经济体被吸引到经济表现指数的顶端。

按经济表现分布的五档分布图,2014—2016

在60个表现最好的都市地区中,新兴经济体占80%。中国和新兴的亚太地区的大都市占绝大多数!

排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就业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增长量(千个)增长率增长量(千美元)都柏林爱尔兰2.5%41.621.2%37.9圣何塞美国3.4%69.37.5%16.2成都中国5.9%860.77.2%1.2旧金山美国3.8%166.64.1%6.8北京中国2.8%659.16.3%1.6德里印度4.7%621.06.6%0.5马尼拉菲律宾5.7%543.75.5%0.7福州中国6.0%315.17.8%1.5天津中国2.5%436.17.6%2.2厦门中国5.4%317.37.1%1.7武汉中国4.5%382.26.9%1.7伊斯坦布尔土耳其4.4%459.03.9%1.6重庆中国1.3%458.19.8%1.3海德拉巴印度5.4%343.58.7%0.3温州中国5.2%344.97.1%0.9洛杉矶美国2.5%291.83.1%4.0苏州中国2.1%295.17.5%2.7河内越南4.8%367.87.4%0.4苏拉特印度5.9%271.87.9%0.5杭州中国2.9%302.57.5%2.0鄂尔多斯中国3.5%35.27.2%4.2常州中国3.6%168.38.4%2.3孟买印度2.9%407.86.9%0.5盐城中国5.0%180.99.0%1.3达卡孟加拉国4.8%407.05.2%0.2镇江中国3.9%99.38.4%2.4乌鲁木齐中国4.6%145.38.6%1.5雅加达印度尼西亚2.0%532.54.4%0.5泰州中国3.7%153.48.9%1.7芜湖中国4.7%89.58.5%1.9都市国家 但并不是所有的新兴市场大都市都发展得很好。发展速度较慢的城市区域包括拉丁美洲的许多大都市,尤其是巴西的大城市。

排名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就业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增长量(千个)增长率增长量(千美元)渥太华加拿大0.8%11.30.3%0.2多哈卡塔尔1.8%23.5-0.3%-0.3台北中国台湾0.6%40.50.1%0巴塞尔-米卢斯瑞士0.8%10.90.1%0.1俄克拉荷马市美国0.7%8.9-0.1%-0.1汉诺威德国1.0%13.9-0.3%-0.3珀斯澳大利亚0.2%4.00.0%0沈阳中国0.0%-0.2-0.2%0罗安达安哥拉3.2%89.4-6.9%-0.8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0.7%11.0-1.0%-0.4奥斯陆挪威0.4%6.2-0.3%-0.5约翰内斯堡南非0.6%23.8-1.7%-0.4巴库阿塞拜疆0.5%14.1-1.7%-0.4开普敦南非0.1%2.5-1.5%-0.2迪拜阿联酋-0.8%-42.40.2%0.1密尔沃基美国1.1%18.1-1.3%-1.5莫斯科俄罗斯0.6%89.3-2.9%-1.5基辅乌克兰-0.3%-9.4-2.2%-0.4里约热内卢巴西-0.3%-28.8-2.4%-0.6大连中国-2.3%-165.41.3%0.4休斯顿美国1.0%59.2-2.1%-2.8阿雷格里港巴西-0.9%-36.8-3.7%-0.9利马秘鲁-2.3%-242.41.1%0.2巴西利亚巴西-1.1%-47.5-3.2%-1.3贝洛奥里藏特巴西-2.1%-100.6-5.6%-1.2库里提巴巴西-3.9%-143.2-6.1%-1.6埃德蒙顿加拿大1.4%20.9-5.9%-7.5圣保罗巴西-2.0%-412.4-5.8%-1.9卡尔加里加拿大0.3%4.6-5.3%-7.4澳门中国澳门0.3%2.5-14.1%-17.5 国家发达国家的城市经济表现则更为复杂。都柏林、圣何塞和旧金山在排行榜上且接近榜首。

爱尔兰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中的奇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该国几乎前所未闻的人均GDP增长。许多跨国公司出于税收目的合法地居住在都柏林,但实际上并不在那里生产。其中一些公司增加了在国外进行的合同制造业的数量,但从统计上看,这反映在当地和国家的GDP作为出口的核算中。

其实这并不奇怪,爱尔兰的税收优惠政策甚至比霍尔果斯还要多!举个栗子,爱尔兰标准公司税率为12.5%。但2014年,苹果公司在爱尔兰仅缴付0.005%的公司税!

与此同时,科技行业的巨大增长,将硅谷的两大支柱——圣何塞(San Jose)和旧金山(San Francisco)——推入了经济表现指数(economic performance index)的前四名。另一方面,由于2014年至2016年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包括卡尔加里、埃德蒙顿、休斯顿和俄克拉荷马市在内的一些北美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专业领域的增长尤为缓慢。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世界各地区大城市经济表现的显著差异被全球趋势所掩盖

在上一章中,调查结果显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大城市经济在2014年至2016年间集中加速增长。但是这一评估忽略了大城市表现的显著地域性差异。下图为2014-2016年各地区大城市经济表现的复合年增长率:

图为2014-2016年,各地区大城市人均GDP和就业率年增长率

从这个角度来看,2014年至2016年,几个地理区位上的城市发展趋势变得十分耀眼。首先,以全球标准衡量,中国和新兴的亚太地区的大都市地区人均GDP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和4.9%。鉴于这些城市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这些城市人均GDP预计会有更快的增长,因为从较低的收入起点更容易实现快速增长。然而,这一趋势在除中国和新兴亚太地区外的中低收入地区并不普遍。在其他新兴地区,中东和非洲地区与拉丁美洲城市人均GDP增长率分别停滞在0.7%和1.3%。

此外,大城市地区之间的就业率增长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格局。中东和非洲大城市的就业率增长率最高(3.3%),除中国外的亚太新兴经济体(2.8%)和北美(2.3%)。在中国,就业增长速度(2.1%)远低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7%)。反观拉美,全球范围内只有该区域的两项指标均呈现负增长。

从地理区位的角度来看,大城市与其他地区相比表现如何,这些地区包括中型和小型城市以及农村地区。这必然需要更长的时间跨度(2000-2016)来检验大城市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轨迹如何分化、趋同或保持稳定。

图为2000-2016年,各地区内大城市(蓝)与其他地区(黄)就业人口年定基增长率(2000年=100)

在此期间,每个地区的大城市区域就业增长都更为强劲,有时甚至是急速增长。例如,在中国,这种情况尤其显著。中国大城市的就业人口增长了88.1%,而全国其他地区的就业人口减少了11.5%,这体现了中国大城市的强劲增长,以及从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到大城市的大量劳动力转移。亚太发达地区、东欧和中亚、中东和非洲的城乡就业增长差距类似,但也不是那么明显。在东欧和中亚,尽管该区域内

非大城市地区停滞不前,但大型大都市地区仍在扩大就业。在西欧和北美,就业人口增长率在大都市区与周围地区在金融危机前并无明显差别,但在经济危机后出现了分化。

与就业趋势不同,在2000年到2016年间,按地区计算的人均GDP增长趋势,大部分地区的都市区人均GDP增长都较其他区域较弱 (图7)。在西欧,大都市区的人均GDP增长超过其他地区,尽管其升幅是其全球范围内倒数第二(13.8%)。

图为2000-2016年,各地区内大城市(蓝)与其他地区(黄)人均GDP定基增长率(2000年=100)

中国再次成为“遗世独立”的那一个。在中国,大城市地区的人均GDP增长率是全国其他地区的四倍(2000年至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高达42.8%)。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国大型都市区的

表现似乎导致了早先发现的300个最大的都市区经济体的人均GDP增长速度超过了整个世界。

这些图表清楚地表明,基于迅猛的就业和人均GDP增长,中国的城市化和增长模式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相比之下,中东和非洲的大城市正在经历就业增长,但人均GDP水平没有迅速增长。经济学家将最近的这一趋势称为“无增长的城市化”(urbanization without growth),即当贫困和地方治理不力限制大城市解决增长带来的负面外部性(如拥堵、污染)的能力时,出现的一种动力。这些发现也为“大城市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提供了额外的细微差别。在全球范围内,大城市的就业率都在以比周边地区更快的速度增长,但在2000年至2016年期间,大城市地区的人均GDP增长率要么与周边地区相似,要么落后于周边地区。

图为2016年,全球最大的300个都市圈与区域内其他地区人均GDP的差额比例

这也指出,平均而言,大型都市区的人口仍比他们周边地区所有区域更富裕。新兴地区的大都市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均GDP差距普遍

较大,而发达经济体内部的差距则普遍较小。平均而言,西欧和美国大城市的人均GDP大约高出40%。这一差距虽说不小,但与中国(484.5%)、中东和非洲(206.7%)、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新兴国家(200.1%)、东欧和中亚(141.3%)的人均GDP差异相比,这一差距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全球大城市发展报告——部分经济增长迅猛的都市区就业和人均GDP增长远高于

其他地区

大城市不仅在不同区位之间经历着不同的经济发展轨迹,而且在地区内部也是如此。部分大都会区域远比其他地区的就业与人均GDP增长更为强劲。在2014年和2016年期间,明显多数大都市地区的表现优于各自的地区经济。三分之二(202个)的大都市地区超过了他们所在地区的就业增长。与此同时,超过60%(192个)的都市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

图为2014-2016年,人均GDP和就业增长方面都优于本地区均值的大城市地区的百分比

在每个区域范围内,都存在一个在就业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中超过其区域的城市群。在短期内,从2014年到2016年,51%的300家最大的都市区经济增长率高于这两个指标地区平均水平。在中国(73%)、东欧和中亚地区(54%)、新兴亚太地区(65%)和中东与非洲(56%)的大多数都市区都出现了成规模的增长,而现有的大多数都会区则都位于亚太发达地区(25个),北美(57个)和西欧(43个)等地。

纵观2000年至2016年期间,在亚太发达地区、西欧和中国的都市区较好的长期表现的推动下,超过一半的都市区(53%)的人均GDP增幅超过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北美、中东和非洲,有更多的大型都市区在短期(2014-2016)增长方面超过长期(2000-2016),而在亚太和西欧发达地区,情况则相反。

然而,即便是在一些发展迅速的大都市地区,也存在差异。每个地区都有一小部分城市经济体(前20%)为人均GDP和就业增长提供

动力。

在下面的部分,可汗将为大家按地区解读各个区域内都市区的状况和样本的显著差异性:

亚太发达地区

亚太发达地区的就业率(1%)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保持稳定的年增长率,但其最大都市区的表现仍然不均衡。

整体来看,奥克兰(新西兰)表现最好,就业率增长4.7%,人均GDP增长3.2%。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和悉尼超过了整个地区的就业增长和平均人均GDP增长,而珀斯的增长停滞在就业和人均GDP上,部分原因是矿

业的表现不佳。

与所属地区地区相比,东京的表现很强劲,与大多数日本大都市地区的缓慢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首尔-仁川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韩国国内增长第二快(2.8%),就业增量也位居第二(32万)。

与中国大陆不同的是,澳门地区的经济表现在整个亚太地区是最糟糕的。由于严重依赖中国大陆的博彩旅游,在2014年中国政府打击腐败和腐败之后,澳门的经济增长陷入停滞。作为一个自由港,澳门的博彩业收入从2013年的447亿美元下降到2016年的277亿美元。澳门还依赖于区域贸易,2015年下降4.5%,2016年下降14.6%。

中国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数据是极具个性的!在本报告中,103个人均GDP和就业增长方面都优于本地区均值的大城市地区继续推动着整体经济的增长。

在中国, 21经济表现排名在前5%的都市区都位于中部工业区或高度城市化的沿海地区,并且大多数大城市的就业增长率都超过了国家的低就业增长率(0.2%),其中10个城市的就业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以上。8个都市区的人均GDP增长率比全国人均GDP增长(6.3%)高出2个百分点。

遵义和贵阳这两个城市得益于中国在经济规划中的优先地位,在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方面得到了大量投资,其人均GDP增长率分别为

11.1%和10.2%。

南部和东北部地区集中了最不景气的几个城市。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四个都市区出现了负增长:中山(- 0.6%)、珠海(- 1.2%)、佛山(- 1.7%)和江门市(- 2.5%)。

亚太新兴地区(除中国外)

在除中国外的新兴亚太国家,还有一些世界上增长较快的大都市。 总的来说,该地区的大城市年平均就业增长率为2.8%(高于该地区的1.6%),人均GDP增长率为4.9%(低于该地区的5.1%)。

印度表现强劲的城市包括德里和海得拉巴,德里实现了该地区最大的就业增长(62.1万人),海得拉巴的人均GDP增长速度最快(8.7%)。

在东南亚,马尼拉和河内也名列前茅。

除了雅加达的状况及格外,印尼大部分主要的大都市地区(棉兰, 泗水和三宝垄)在整个地区表现不佳,就业增长率落后于该地区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

东欧和中亚

相较其他地区,虽然东欧和中亚的就业率增长最低(0.2%),人均GDP增长率最低(1.1%),但其大都市地区总体表现优于该地区平均水平。在东欧,伊斯坦布尔在该地区的经济表现最好,增加了46万个工作岗位,人均GDP增长了3.9%。布加勒斯特和华沙的就业率和人均GDP增长率都比该地区高出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基辅(乌克兰)、

巴库(阿塞拜疆)、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俄罗斯)的就业增长放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所有地区中经济表现最弱的地区,每年就业率下降(- 0.5%),人均GDP下降(- 1.3%)。

该地区的大型都市区域在这两个指标上也都出现了下降,尤其是巴西城市,如巴西利亚、贝洛奥里藏特、库里蒂巴和圣保罗。

不过拉丁美洲的一些大都市地区异军突起。墨西哥城和瓜达拉哈拉领跑该地区的大都市增长,人均GDP增长3%,就业岗位合计增加36.6万个。圣多明各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最快(5.7%),从2014年到2016年生活水平提高了1200美元。

北美

北美大都市地区的就业率每年增长2.3%,人均GDP每年增长1.5%,高于地区平均水平1.8%和1.3%。美国西海岸的都市区继续表现强劲。圣何塞(7.5%)继续领跑该地区的人均GDP增速榜。

在北美表现最好的五分之一城市中,每个都市区的就业率至少增长了2.5%,表现最好的十一个城市的人均GDP增长超过2%。

除多伦多和温哥华之外,加拿大的大都市地区处境不佳。埃德蒙顿和卡尔加里在此期间经历了低就业增长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急剧下降,部分原因是此两城为能源输出地,而近几年能源商品价格低

廉。

西欧

在西欧的43个大都市中,有24个城市的就业增长率低于该地区平均1.2%的增长率,有31个城市的人均GDP增长率低于该地区1.4%的增长率。

都柏林的人均GDP比西欧高出近20个百分点。伦敦新增了36.4万名员工,是该地区整体就业增幅最大的,斯德哥尔摩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位居第二(3800美元)。

埃因霍温-登博斯和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这两大北部产业枢纽在人均GDP上增长强劲。

西欧南部的都市区表现各异。马德里、巴塞罗那、巴伦西亚和里斯本的增长超过了地区平均水平,而马赛、威尼斯、罗马、米兰、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和雅典则落后于地区平均水平。

中东和非洲

2014年至2016年,中东和非洲年均就业增长2.2%,人均GDP增长0.8%。

除了比勒陀利亚的就业增长率最高(7.6%)和人均GDP增长率强劲(3.5%)之外,非洲主要城市的表现不如中东城市。

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人均GDP负增长,就业增长有限。 拉各斯的人均GDP下降了3.4%,罗安达的人均GDP下降了近7%。

第13篇:宣城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宣城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全市城市建设概况

2012年是宣城市“城市建设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全市 “十二五”城乡建设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内部管理,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城建各项任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30亿元,其中基础及公共配套设施投资约60亿元,房地产业投资约70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约120亿元(不含广德),比上年增长18%;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管理、建筑业和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的好成绩。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9%。新建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35公里,新增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95吨/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454亿元,共计补助污水管网长度340公里和污水处理设施2个;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0.34亿元,共计补助垃圾处理设施3个;城镇供水处理设施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0.36亿元,共计补助供水管网长度40公里和供水处理设施2个;城镇排水处理设施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0.3亿元,共计补助雨水管网长度40.7公里,处理设施1个。城市污水处理率83.76%,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1.3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1.5万户,燃气普及率达91.11%;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5万吨/日,用水普及率达97.62%。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5.4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3.86%,绿化覆盖率38.82%,人均公园绿地约11.49平方米,城镇安装路灯道路约150公里,4.7万盏,基本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

2、市政工程建设加快。

针对2012年城市建设任务,全系统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及时整合人员力量,调整成立了“BT”工程、扬子鳄湖景区、北门棚户区改造、敬亭山南大门公园、合工大宣城校区、宛溪河整治二期、高速公路东出入口公园、保障性住房项目等13多个项目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分解任务,由各项目办公室分别抓落实;采取“日检查、周调度、月讲评、年考核”等措施,督促各施工企业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并积极主动协调有关单位及时解决工程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18条续建市政道路中环城大道三标、环城大道四标、宣水路一期、薰化路三期、学府路一期、日照路西段、宛陵中路西段、新城路等 8条道路已完工通车;25条新建市政道路中科技路一期、昭亭路改造、杜鹃路、竹苑路、环城大道下穿芜宣高速桥等5个项目已完工,其余道路正按计划推进建设;8个续建市政项目中合工大宣城校区一期工程、宛陵湖景区一期中1—2标主体工程、高速公路东入口公园、宣中新校区主体工程、保障性住房与拆迁安置房等6个项目已完工,北门棚户区改造、敬亭山南大门建设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24个新建市政项目中鳌峰路等

道路中央隔离栏项目已完工交付使用,宣水路二期跨皖赣铁路桥、环城大道下穿芜宣高速桥、泥河整治、拆迁安置房、鳌峰路11公里景观亮化等5个项目也已开工建设,环城大道巷口桥上跨皖赣铁路桥、体育馆、规划馆、图书馆、双桥污水处理厂(一期)、敬亭山南大门至一峰游步道、道叉河整治一期等7个项目即将开工,其他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待征迁工作、土地报批工作完成即可开工。

3、市政服务水平提高。

2012年全年新增路灯3100余盏,景观灯3000余盏,累计市区路灯总数达到14100余盏(不含开发区),景观灯33400余盏,维修路灯达1000余盏,实现路灯亮灯率96%以上。完成了鳌峰路、薰化路、梅溪路等三条道路长23公里的中央护栏安装。实施了鳌峰路、梅溪路11公里景观亮化工程,对沿路65幢楼宇实施亮化。本年度,更换缺损井盖达620余套,有效避免可能发生伤亡事故;及时维修了破损的路面面积达21000平方米、人行道面积达7800平方米,车行道灌缝长达15500米,完成鳌峰路、薰化路、梅溪路等三条道路长23公里的中央护栏安装,满足道路畅通要求;办理各类管线路由、小区方案审查及规划核实等事项近50余件,办理破路占道等各类行政许可事项近90余件,规划联办35件,图纸审查20项;完成老城区道路及部分新建道路总计44条总长约300公里市政道路的雨污水管道排查、测绘工作;完成城区排水管道的疏通清理,并组织专业队伍对薰化路污水泵站、宛溪路污水泵站、宛溪路雨水泵站、水阳江大道雨水泵站4座泵站全面检修和清淤,确保雨季排水通畅。同时,还实施了鳌峰路、梅溪路11公里景观亮化工程,对沿路楼宇共实施亮化项目65项,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夜间城市景观。

4、园林绿化水平提升。

一是全力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健全了创建工作机构,拟定了相关政策,正式启动了首批共计23个创园绿化项目土地及房屋征收工作,完成了环城大道三标、四标、宣水路、陶然路、薰化路延伸段、龙川路等道路绿化工程,对主城区鳌峰路、昭亭路、梅溪路等26条道路进行了绿化提升改造;二是高标准启动并完成一批绿化建设任务。抢抓时机,完成了鳌峰东路香樟栽植工程、宛溪路三角岛绿化工程、宣城市高速东入口公园景观绿化工程等数十个绿化建设项目;三是积极开展各项绿化方案行政审批工作。2012年度共办理包括绿化方案审查在内的各类项目211件,多次组织召开公园、道路及住宅小区项目景观方案评审会,并积极督促各设计单位进一步完善设计;四是不断提高建成区绿化养管水平。创新养护管理机制,将城区道路分区划片公开招标确定养护单位,并对城市绿地、行道树进行“日巡查、周调度、月考核”,同时做好季节性特殊养护和排查工作,在确保树木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全面排除了高大树木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5、园林城市建设加快。

2012年是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启动年,3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动员大会后,正式启动了首批共计23个创园绿化项目土地及房屋征收工作,完成了环城大道三标、四标等多条道路绿化工程,对主城区26条道路进行了绿化提升改造,全年新增绿地面积69万平米,累计栽植各类乔木约21.5万余棵。

6、公用事业发展加快。

城市供水。2012年,城区新建供水水干管网22公里,新增供水用户11000多户,完成“一户一表”改造530户,年供水总量约2400万吨。目前,城区配套供水主干管网长度近290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15万吨,城区总用水户数近8万户(其中已登记用水户头数约5.7万户,总表户头1000户,涉及未“户表改造”用户近2.3万户),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城市第二水源”西部新城大豪水厂一期工程(2万吨/日完成试运行,已向少量企业(近10家)正式供水。

2012年5月,市政府办正式印发了《宣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原乡镇小水厂关停处置方案》,标志着本市小水厂关停处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确定夏渡自来水厂为首个整体收购关停对象,拟按114万元总额关停夏渡水厂。现夏渡水厂整体收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如施工环境能够保障,预计春节前可以完成。该水厂关停后,既有用户将无偿接上城市自来水,用上安全水、卫生水。着手研究双河水厂关停处置事宜。

城市燃气。2012年,城区新建供气中压干管26公里,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9000户,完成思佳花园、敬亭苑ABD区、西林二村等管道液化气小区的天然改造2300多户,管道天然气年售气量达1100万方。截至目前,城区配套主供气管网长度达106公里,日供气量达3万方,管道天然气用户25181户,其中居民用户25040户,商业用户124户,工业用户17户。正在运行的3个车用燃气加气站年售气量为990万方,日供气量达2.71万方,满足全市999辆出租车、31辆客运车和100辆驾校车辆、10辆交警队车辆的用气需求。另瓶装液化石油气年销售量达2300吨,保障供应城区56700户住户。

污水处理。本年度,市本级敬亭圩污水厂共达标处理污水近1380万吨,日均处理量3.78万吨, COD削减量约1650吨(待核定),NH3-N(氨氮)削减量约228吨。运行负荷率约80%。通过处理方案比选,并经合理论证,从节约政府支出和方便管理角度考虑,本市确定实施宣城市敬亭圩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约273万元,日处理能力50吨,采用BOT建设运营模式,处理工艺为深度脱水,利用高压压滤机将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处理后的污泥将送至垃圾无害化填埋场作覆土使用。目前,该项已基本建设完成,预计年底将投入试运行。开展了敬亭圩污水处理厂二期5万吨/日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了项目的排污口论证、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启动双桥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建设工作。开展了双桥污水处理厂选址红线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工作,成功争取圈外用地指标68亩。完成了厂区工程项目的BOT招标,确定了项目投资单位,目前正在开展地质详细勘察和初步设计报批工

作,力争年前开工建设。委托市规划院编制双桥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5.5公里尾水排放方案设计,并申报尾水排放规划路由。

应急管理。根据市政府要求,2010年成立了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救援)队,统筹负责全市市政园林、燃气和供水保障任务。全年妥善处置了供电部门施工造成薰化路下穿高速供水主干管爆裂,致使薰化路以南沿线两侧包括职业技术学院、合工校区等区域停水等4起突发事件,坚持以保障城区居民基本生活为工作重任,切实保障了建设系统公用事业的稳定运作。为确保安全度汛,根据《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2年防汛排涝工作方案》要求,成立了防洪抢险指挥领导组,组建了3支建设系统防洪抢险队,落实抢险职责,确保了城区安全渡汛。

7、建筑业发展快。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亿元(不含广德),较上年增长1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8亿元,比上年增长6.6%,利润总额2.7亿元,同比增长5.4%。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269家(不含广德县),较上年净增28家。现有施工总承包企业91家,其中一级企业4家(今年新升级1家)、二级企业38家(今年新升级6家)、三级企业49家;专业承包企业122家,其中二级企业14家(今年新升级2家)、三级企业108家;劳务分包企业56家。截至2012年底,共有勘察设计企业12家,其中乙级5家、丙级7家;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15家(其中有5家企业同时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其中二级7家、三级8家;招标代理企业10家,其中乙级4家、暂定级6家;监理企业9家,其中甲级1家、乙级3家、丙级5家。2012年申报省优质工程“黄山杯”6项。全市共创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1个,省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小区)59个(不含广德),与2011年相比增长55%,居全省第二。市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小区)78个,与2011年相比增长8%。均创历史新高。

加强建筑市场管理。2012年以来,共排查项目46项,其中市政工程19项、园林绿化工程4项、保障房及拆迁安置房12项、其他房屋建筑工程11项。加强招标开评标现场监督管理,全年共受理举报11件,其中举报属实3件,取消3家企业的中标候选资格,还有1件正在调查中。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起,对涉案的5家企业处罚金26万多元,目前还有1件违法违规案件正在查处中。9月开展了全市在建工程的建筑市场监督执法专项检查。7-10月开展了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动态核查工作。11月开展了部分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根据省厅要求,自11月起申报建筑业企业资质全部实行网上申报、审批。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时收集和编制印发《宣城工程造价》12期,为我市城市建设工程造价和解决工程造价纠纷提供了依据。接受新报监单位工程318个,建筑面积249.3万㎡,提前介入宣州区阳德小区拆迁安置房等15个项目的质量监督,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上年度转接工程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99.3万平方米。全年共办理竣工验收备案231项,面积100.3万平方米。接受监督的工程,全部编制工程质量监督方案,并向建设各方主体进行了监督交底,质量监督覆盖率100%。对于市政工程开展以巡查为主要方式的日常监督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市政工程质量的动态

管理,及时发现、解决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了对住宅小区道路工程的质量监管。重点是对小区排水管道、路基、路面等关键部位质量进行监管。

编制印发《2012年全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要点》,明确总体思路及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要点,共计到现场进行监督达1760余次,对验收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下发监督意见书155份,有效的保证了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在做好日常定位监督工作的同时,增加周六全天开展工程质量巡查工作,并将保障性住房和拆迁安置房列为重点巡查对象,加大巡查监督的力度。对市区新建的校安工程,安排专人进行质量监督,市区校安工程整体质量稳定。还两次安排工程技术人员配合市教体局参加对全市校安工程的质量检查。全年组织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巡查100余次。集中开展建筑工程质量检查1次,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专项检查2次,钢筋质量专项检查1次,高强钢筋推广应用检查2次,建筑节能专项检查1次,商品砼专项检查1次,组织了一次市政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

加大了对《宣城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规定》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方主体加大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同时在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前,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实施细则》规定,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对住宅工程实行逐套验收,在工程竣工前对分户验收结果,采取抽查方式进行查验,查验符合要求的,方可同意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有效地提高了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

结合日常工作,坚持安全巡查常态化管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特别是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重点检查。共检查工程6240余项次,共发出《建筑工程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1040余份,累计提出整改隐患3400余条,经复查,整改率98%。同时,我委通过加大检查频次,加强检查复查力度、加强创优指导等措施重点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性投资工程的安全监管,全年政府性投资工程未发生工亡安全事故,创建省标化工地41项、市标化工地85项。全年开展了四次季度安全大检查,对县市区督查四次。对62家施工、监理企业进行相应处罚,对42名项目经理、总监记不良记录。开展两次全市建筑起重机械专项检查,对6家施工、监理企业及安装单位给予了相应的经济处罚。

全年共有144家建筑施工、监理企业建立了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共有99项工程申报重大危险源。12月3日启动了建筑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 “IFA” 考勤系统,选择了15项在建保障房及1000万以上政府性投资房建工程进行了试点,将关键岗位人员纳入考勤对象。全市建筑安全管理依托远程视频监控平台,转变了建筑安全监管以现场检查为主为网络巡查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模式,对建筑施工现场和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起重机械备案管理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督管理。全市共组织深基坑、高大模板、悬挑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专家论证56次,有效规范了超过一定规模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方案编制及现场施工。全年共召开四次全市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时传达省、市关于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最新文件精神,确保建筑安全生产信息、政令畅通。省厅三次分别对我市建筑安全生产及“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开展督查和暗访,由于我市基础工作较为扎实,部署及时、措施得力,没有任何项目和企业被省

厅通报。今年我市创建省、市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数量创历史新高,创建水平也多次得到评审组高度肯定,在创建规模上取得新突破,最大达到23万平米。同时省标化在乡镇工程、市标化在行政村工程取得突破。通过持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市建筑安全生产防护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开展第六届“徽匠”建筑技能大赛5个工种选手的推荐选拔工作,组建了宣城市代表队,参加了全部工种的比赛。安徽山林建筑公司砌筑工曹延志和绩溪县盛松古建公司精细木工方国顺2位选手勇夺桂冠,分别被授予该工种安徽省“徽匠”状元称号。此外全队还囊获了2个二等奖、2个优秀奖。代表队连续第3次荣获全省团体二等奖,保持了本市建筑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在全省的领先水平。砌筑工选手曹延志、雷小兵被省住建厅指定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雷小兵荣获全国第三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为安徽建筑业争得了荣誉。

第14篇:全新城市发展理念

全新城市发展理念

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绿色、创新、共融”

2008年青岛综合分析了当前新城发展趋势,通过解读国内外新城发展案例, 综合考虑自身环境和资源特点,提出以“生态”和“创新”作为自身发展主题,倡导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紧凑集约的发展模式,倡导生态理念,以“绿色、创新、共融”作为新城区发展的核心理念。“绿色”主要体现为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创新”主要体现为科技兴区和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共融”则更多地体现为新城区的人文关怀与和谐共生。

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是实现青岛参与新一轮城市之间竞争,打造区域融合、空间拓展、产业优化、环境美化的生态新城的战略平台。依据这一目标,青岛全面贯彻“全方位、多元化”的理念,在产业创新、空间创新、环境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等多个方面寻求突破,高科技产业与高端服务业、高品质环境相结合成为未来新城区发展的显著标识。

产业发展上,本次规划依托青岛产业等的外向型特征,以IT、IC、生物制药、海洋科技、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承接第三次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外包产业,吸引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研发总部进入。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形成全市科技创新的“枢纽”,建立青岛的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全球产业版图。

空间发展上,本次规划兼顾地区内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现有发展基础,在“海·岛·湾”的区域空间构架下,采用“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的空间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发展引擎为核心,按照“内外并举”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核、两带、三岛群、多园区”的岛链状空间发展格局。依托盐田水系整治和生态安全要求,规划用地布局形成“岛”状特征,以快速交通和生态网络为纽带,串联东部创新岛群、中央科技岛群、西部创智岛群,各岛群内组织多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第15篇:周口市城市发展报告

2009年周口市城市发展报告

(2009年12月30日)

一、2009年城镇化发展情况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克难攻坚、奋力前行、战胜严峻挑战、各项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年初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一步显现,市场需求不足矛盾日益凸显,市内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农民工大量返乡,加之近60年来最为严重的冬春连旱和秋季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长期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在外部冲击作用下集中显现,保增长、保稳定的压力空前加大。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和省委、省政府“三保两抓一推动”的科学部署,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城镇化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初步预计,2009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9.45%,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一)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共同营造宜居城市。中心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发展活力日益增强。东新区开工建设了周口大道拓宽改造等8条道路工程,市体育馆、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市科技馆、周口卫校、实验幼儿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1

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备受市民关注的建设路贾鲁河桥顺利建成通车,关系民生的小街小巷硬化、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建设等中心城区十件实事全部完成,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开展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完成了港口物流园区控制性规划、沙南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6%的乡镇规划编制和40%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全部到位。

(二)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县城和小城镇的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努力形成与中心城区规划上衔接、功能上互补、产业上联接的中小城市群。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县城供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重点镇供水管网等项目进展顺利,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淮阳县入选中国首批18个“魅力小城”和“中国最美50佳小城”。

(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填补了我市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的空白,标志着我市医疗废弃物将进入环保型集中处理阶段。全市污水处理厂均已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商水县污水管网已全线贯通,污水已进入周口沙南污水净化中心。按照市政府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年活动方案要求,各县市污水处理厂视频设备及中控系统已全部安装完毕投入使用。项城市、西华县、鹿邑县、郸城县、沈丘县、太康县、扶沟县等七个垃圾处理场已全部建成并通过省厅无害化等级评定,全部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Ⅱ级及以上标准。2008年建设的淮阳县、商水县两个县的垃圾处理场省厅无

害化等级评定完毕。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项目进展顺利。

(四)产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定为重点产业集聚区,完成了总体发展规划编制,累计完成投资7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2.1亿元,建成区面积37.7平方公里。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1亿元,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五)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实施“万人创业计划”,落实创业引导资金172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万人。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3元,比上年增长9.2%。

二、2010年城镇化工作基本思路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由“重建设、轻管理”向“建管并重”转变,由“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转变,由“注重经济增长”向“统筹协调发展”转变。强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加大中心城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力度,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化率达到31.3%。

三、2010年城镇化工作的重点工作

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和城镇带动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促进产城互动、“三化”协调发展,力争今年城镇化率提高

1.8个百分点。

一是强化中心城市带动。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规划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指导意见》和“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工程”,加快东新区建设步伐,努力把东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完善路网建设,年内东三路、东四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东二路、滨河路等7条道路。抓好安居小区、申凤梅艺术中心、人防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东新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市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加快项目入驻,促进产业集聚。抓住漯阜铁路电气化改造、新火车站广场搬迁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吸引更多客商投资兴业。老城区改造要着眼于改善环境、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开工建设健康街、富民路等道路改造工程,继续实施低压区供水改造和供水工艺、管网改造提升。实施亮化美化绿化工程,亮化5条次干道,新建5个垃圾中转站,新建改造10座公厕,新增公共绿地100万平方米。

二是强化城市管理。结合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中心城区环卫管理体制。加大脏乱差整治力度,推进市容市貌、公共交通、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城市违章搭建、占道经营、乱倒垃圾等难点问题,逐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快城市供排水系统改造,加大在供电、供热、公共交通、

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投入,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建立和完善供水、供气、防汛抗灾应急预案,提升公用事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强化中小城镇建设。抓好县城和39个国家、省、市重点小城镇的扩容提质,逐步把县城发展成为20万以上人口的中等城市。进一步完善中小城镇的供水、供气、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城镇对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支撑能力。把城市发展和产业培育结合起来,推动产城互动,以建设产业集聚区为平台,以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有支撑带动能力的城区工业企业,逐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是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公路枢纽城市建设,完善城乡路网结构,加快构建公路、铁路、水运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城市现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产业集聚区的共享和衔接,逐步由城区向周边延伸、向农村覆盖,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生活、居住等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土地“三项整治”等工作,对具备条件的城乡结合部,可率先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

五是完善提升四大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拉动增长、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平台。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支撑和集聚发展四大保障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度,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力争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各类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以上,工业

投资100亿元以上。

第16篇: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评述

2012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评述

2012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物价水平总体处于低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就业温和扩大,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在此宏观经济背景支持下,2012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继续增长,经营利润增速放缓,资本充足率小幅下降,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超千亿城商行资产规模较快增长,盈利能力普遍增强 2012年,国内资产超千亿的城商行共29家,较2001年增加了6家;资产规模为78104亿元,比2001年增加19684亿元,整体规模增长了25.2%。其中,直辖市城商行资产平均增长23.2%,副省级城市城商行资产平均增长27.6%。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全国超千亿城商行资产的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上市银行平均增长速度,主要原因:一是城商行通过增设分支机构网点,进一步增强经营网络和服务能力,基础客户群稳步积累;二是投资类资产业务增长迅速,投资类业务占资产的比重不断升高;三是虽然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但是外部贷款需求未见疲软态势,处于高位,促进了银行传统资产业务的快速增长。

2012年,国内城商行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其中资产超千亿城商行实现净利润812亿元,比2011年增加159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直辖市城商行净利润平均增长28.7%,副省级城市城商行平均增长27.2%。

资产超千亿城商行平均资产利润率(ROA)和资本利润率(ROE)分别为1.17%和19.99%,分别比2011年增加0.02个百分点和减少1.02个百分点。

虽然资产超千亿城商行的盈利能力比2011有稳步提升,但是增速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一是2012年央行短期连续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润,并扩大了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城商行普遍采取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措施,直接增加了利息成本;二是部分城商行在分支机构扩张和经营转型期,业务及管理费用上升,成本收入比保持在高位,对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城商行各项业务发展迅速,存款和贷款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存款。2012年,受国家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主要宏观调控任务,国内市场流动性环境改善,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宽松促使部分转成存款等综合因素影响,国内银行存款仍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超千亿城商行存款平均同比增长19.1%,增速比2011年高1.6个百分点。其中,副省级城市城商行存款平均增速为20.7%,增长最快的前三家城商行为南京银行(28.4%)、大连银行(27.4%)和青岛银行(24.6%)。

贷款。2012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制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实体经济新增信贷需求持续低迷,加之新监管要求的渐次落实进一步强化了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约束,从贷款数据看,城商行贷款投放同比略有放缓,但仍然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副省级城市城商行中,青岛银行贷款增长最快,增速达到33.3%。

城商行不断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2012年,超千亿城商行加强风险管控,增加拨备计提,资产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不良贷款率指标小幅上升,年末达到0.82%,比2011年增加0.09个百分点;对不良贷款损失的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增强,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持续提高,年末达到348.09%,比2011年增加14.66个百分点。

城商行资本充足水平小幅下降,融资压力较大

2012年,超千亿城商行中有12家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其中昆仑银行下降了5.46个百分点,下降最多;全国副省级城市城商行中有一半数量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其中厦门银行下降最多,比2011年下降了1.76个百分点。2012年,由于市场资金紧张,城商行融资压力较大,资本净额增加有限,使得城商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进一步降低,超千亿城商行平均资本充足率由2011年的13.59%下降到13.57%。

主要城商行持续加强成本控制,经营能力持续提高

近年来,为保持业务发展能力,城商行在渠道建设和信息技术上投入较大,包括增设新网点、开发和升级业务系统、增加自助设备等,随着金融业竞争更为激烈,成本投入未来仍然会较大,而且受通货膨胀影响,人员工资增长的压力不断攀升。2012年,虽然多数主要超千亿城商行业务及管理费增长幅度较上年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较高的增幅,其中北京银行、郑州银行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幅度。

加强集约化经营是城商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依靠生产要素效率提高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以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2012年,北京银行人均净利润在城商行中排在第一位,达到141万元,比2011年增长13.4%,接近主要城商行人均净利润的两倍。

城商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助推资产规模快速扩张

2012年,在上市通道受阻、严控跨省设立分行的背景下,各家城商行投入了更多资源配置投资类、同业类资产,在同业业务(包括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上下大工夫,很多银行同业资产呈现暴涨态势,远超贷款增速。业务增长较为突出的有上海银行,同业资产规模2012年末达到1659亿元,比2011年增长117%,北京银行增幅也超过了90%。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商行中,天津银行、宁波银行、青岛银行同业资产增速也达到了70%以上,特别是宁波银行2012年资产规模增长了1130亿元,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同业资产业务的贡献。

立足于支持小微企业,进一步突出经营特色

自2011年银监会正式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及后续补充通知的推动下,城商行进一步深化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加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城商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经营特色更加突出。

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在信贷紧张的情况下,银监会支持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给城商行服务小微企业带来了新的资金来源。2012年,多家城商行积极向银监会递交了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申请,并获得了银监会的同意批复,包括北京银行(300亿元)、宁波银行(80亿元)、汉口银行(50亿元)、徽商银行(50亿元)、南京银行(50亿元)、青岛银行(50亿元)、重庆银行(30亿元)等。

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中心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为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2012年部分城商行在继续推进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丰富中心服务功能,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宁波银行在国内首推中小企业金融商务社区品牌“宁行E家人”,初步实现在线融资、商务、社交三大功能,该社区是将社交网络运用于商业银行的首次创新。杭州银行专门设立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线”可为小企业贷款提供从业务咨询到业务受理的一条龙服务。

推进小企业专营中心向准事业部制发展。2012年,部分城商行在已有小企业专营中心的基础上,加大了分中心或特色分支行的建设速度,逐步形成了准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北京银行小企业信贷工厂在杭州、上海分行成功落地。大连银行在大连地区设立了小企业经营一部、二部、三部和四部,其中小企业经营三部和四部主营单户授信500 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业务,其中心支行和异地分行均下设小企业业务部门,其中上海分行设立了小微企业专营支行(上海闸北支行)。

加快机构网点设置,物理网点寻求特色和差异化发展 物理网点仍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战略资源,尽管近些年,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就目前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现实发展状况来看,电子渠道中短期内尚无法完全取代物理网点的所有功能。近两年,虽然监管部门对城商行快速扩张带来的经营风险加强了监管,对跨区域经营政策适当收紧,城商行异地扩张的步伐有所放缓,但是,部分有条件和实力的城商行加快了在已有经营区域的物理网点设置,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城商行支行网点密集铺设,提高区域覆盖面。2012年,上海银行新设网点22家;宁波银行新设网点27家;南京银行常州分行获准筹建,11 家异地支行正式开业或获准开业,6 家异地支行获批筹建;杭州银行完成3家杭州地区支行和9家分行下设支行的筹建开业;盛京银行沈阳分行、朝阳分行获批筹建,新设4家支行开业运营;大连银行在金融资源相对匮乏的大连市郊居民区增设营业网点,设立社区银行,为社区居民提供延时服务。快速的网点布局使得城商行牢牢占据了已有区域市场。

城商行的专业支行和特色支行在2012年的增设也十分迅猛,科技支行、文化支行、新型的零售支行成为城商行诸多网点中的亮点。北京银行南京分行设立的第一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南京江宁支行,不仅配备经验丰富的“科技金融”专业客户经理、产品经理,而且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出“智权贷”、“信用贷”、“节能贷”、“软件贷”、“订单贷”、“科技贷”等10余种“科技金融”特色产品。南京银行根据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重研发、高成长”的特点,为满足不同行业属性、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研发了包括“投联贷”、“税联贷”、“循环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合同能源管理贷”、“科技精英贷”等近20个科技企业专属产品。

积极应对监管模式变化,全面风险管理进一步增强

目前,中国银监会积极推动各家商业银行加快新资本协议实施的步伐,并要求2016年年末前所有商业银行都应建立起与本行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程序。面对越来越严格的风险管理监管标准和监管政策,城商行也在积极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从多个层面入手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

不断强化风险的统

一、垂直管理。近年来,多数城商行已经先后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为了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很多城商行还对风险管理条线实行统一的集中、垂直管理,实现风险管理条线的职能、人员、机构和报告路线的真正独立。杭州银行董事会研究制定了《风险偏好陈述书(2012 年1.0 版)》,内容涵盖公司风险偏好和风险文化陈述、不能容忍的行为和活动等,明确风险偏好关键指标,强调风险管理文化的统一和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北京银行推行“信贷六集中”管理机制,总行风险管理部、信用审批部、贷后管理部、资产管理部等业务专业部门和中小企业审批中心、个贷审批中心等专业中心承担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责,突出垂直管理和双线贷后的管理理念,强化对所有信贷业务的集中管控。

加强业务流程和管理工具的研究,推进量化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2012年,杭州银行启动财务报表项目、非零售内评项目、操作风险标准法计量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并完成非现场稽核系统的开发,为本公司的风险内控管理提供了系统支撑;大连银行已着手操作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设计、组织架构优化、配套制度完善和三大管理工具(RCSA、KRI、LDC)模板的开发工作。

风险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中技术含量、复杂程度最高的工作内容之一,其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非常强。城商行近年来一直在研发、上线一系列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专门的风险管理相关系统,如内部评级系统、信贷资产分类系统、信贷资产管理系统、授信业务管理系统、同业授信额度管理系统、集团客户授信管理系统、市场风险管理系统、流动性管理系统、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以此来提高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水平。

积极布局私人银行业务,努力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业务呈跨越式发展态势,服务理念初步形成,财富管理的商业模式日渐多元化。从发展态势来看,目前国有银行和较大规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广泛的服务网络,处于发展中国私人银行业务主导地位。但是,城商行近两年也逐步认识到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长远发展潜力,开始积极试点和布局私人银行业务,努力实现业务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

构建私人银行服务专属渠道。部分较大规模的城商行在大力发展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等业务的基础上,纷纷构建私人银行机构,在总部成立私人银行部,在重点分行成立私人银行中心。2012年,北京银行组建了私人银行部,并成立了中关村、深圳、杭州三家私人银行中心;上海银行首家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中心在上海华山路支行开业;杭州银行私人银行部在2012年10月正式揭牌;盛京银行、吉林银行和大连银行也正式启动和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和私人银行试点。

初步搭建切合实际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第一,逐步形成私人银行服务理念。北京银行秉承“您的家业,我们的事业”的理念;杭州银行秉持“近心、尽智”的服务理念等。第二,积极探索合适的服务方式和策略。北京银行建立了公私联动、“1+1+N模式”(即“财富顾问+投资顾问+专家智囊团的团队服务”)、全渠道优先服务以及特色增值服务;杭州银行采用“1+N”的团队服务模式,通过一位贴身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和多位经验丰富的私人银行投资顾问的团队组合为客户进行投资选择和决策;在财富管理上,通过“了解客户——提供建议——确定需求——跟进反馈”四步咨询管理,提供客户所需的综合财富建议,并根据客户的变化,时刻对理财策略做出相应调整。第三,不断扩大私人银行业务种类。南京银行推出专属理财产品、专属信贷授信、专属信用额度以及黄金定制、出国金融、税务法律和融资上市等顾问咨询。杭州银行产品类型包含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艺术品投资等。

城商行私人银行客户和业务初具规模。2012年,北京银行私人银行达标与潜力客户实现增长40%,高端客户综合贡献持续提高;上海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25.6亿元。

第17篇:思考题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如何做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培训思考题

一、思考题

1.什么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需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4.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对地区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何在?

5.请对比分析《烟台市莱山区发展战略研究》、《东城区总体发展战

略规划(2011-2030年)》两个战略规划的优缺点。

二、答题要求

请各位同事认真学习相关资料,并回答以上问题,于2011年8月11日(周四)下班前将答案电子稿发送给我。

陈杰

2011年8月9日

第18篇:城市邮政发展意见

城市邮政发展指导意见

(讨 论 稿)

为贯彻全国邮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城市邮政业务(特指地级以上城市市区的邮政业务)发展,提高城市邮政对全网的贡献度,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清城市邮政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市场集中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和第

二、第三产业,具有高端客户集中、消费能力强、公共服务要求高、市场潜力大等特点。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区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上述特点将更加明显,市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加快城市邮政业务发展,提高在城市地区的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战略意义日益突出。

而从近年来邮政业务发展情况看,部分城市、特别是一些省会城市发展速度持续落后于全国整体水平,主要表现在:核心业务增长乏力、成本压力持续加大、盈利水平不断下降等方面。除了邮银、邮速分业经营对城市邮政业务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外,城市邮政的体制机制、营销水平、服务能力与城市地区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适应,产品和服务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市场需求,制约了业务发展。

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够得到改观,将对中国邮政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各级邮政企业要切实将城市地区作为邮政 1 业务发展的主战场,千方百计加快发展。

二、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主要思路

城市邮政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金融业务转型发展带动,依靠两包业务规模发展推动,坚持传统业务精耕细作联动,推进增值业务快速增长拉动,试水电子邮政创新发展驱动,强化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促动,夯实管理基础,提高队伍素质,优化窗口服务,促进城市邮政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2-3年的努力,推动城市邮政业务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升,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三、工作措施

措施之一:依托转型发展,做好金融业务

代理金融业务要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旺季拓规模,淡季调结构”的发展思路,以规模效益为目标,以合规经营为己任,构建“商业化+亲情化”的服务模式,拓展“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渠道,打造“职业化+高效化”的员工队伍,实施“流程化+制度化”的管控方式,实现代理金融业务规模效益化的发展。

一要加快网点转型,推进“商业化+亲情化”的服务模式,提高金融网点核心竞争力。

要结合现有网点资源状况,加快网点硬件环境改善升级,优化网点功能布局,完善网点服务流程,形成有效的整体联动销售机制,并同步实现网点物理条件和服务流程的商业化。

2 要推进亲情化服务,对标先进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手段,发挥邮政特有的亲情化服务理念,对客户实行分层分级维护管理,使不同层级的有效客户在网点获得相应层级标准的优质服务,不断拓展客户规模、提升客户质量,提高代理金融网点效益。

二要加速渠道建设,拓展“专业化+信息化”的业务发展渠道,提高金融客户开发成功率。

要加快自助渠道建设。结合市场环境及客户需求, 扩大网点自助服务区域,增加 ATM、CRS、补登折机等自助设备,有效分流客户,减轻窗口压力。在与同级邮储银行协商的基础上,科学选址,合理布放离行式ATM和CRS,加大布放商易通机具,延伸服务范围,与物理网点形成合理互补。

要搭建电子化渠道。加快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的推广应用;对新建及网点面积较大的代理网点要设置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等新业务体验区,引导客户体验。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支付结算平台,提高业务的电子替代率。

要开展数据库营销。树立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专业分析为支撑的数据库营销理念,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行“网点金融数据库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数据库精准营销。同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数据收集、分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职业化+高效化”的金融从业人员队伍,夯实代理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专业营销队伍素质。面向高等院校招募金融背景的大学生;面向社会引进具备银行、保险从业经验的人员;加快组建代理金融专兼职综合客户经

3 理队伍;建立银企内部优秀人才交流、挂职机制;通过开展金融管理人员转型发展培训、专职营销员金融营销技能培训、网点负责人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柜员业务操作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金融人才队伍。

四要加大管控力度,实施“流程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要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和邮储银行的有关文件要求,优化内部控制环节,完善风险管控运行机制,培育内部控制环境,全面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效果。要强化监督指导,净化经营环境;要强化合规经营,杜绝误导销售。对于风险管理不力、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依规问责。 措施之二:推进规模拓展,做强两包业务

在发展国际小包业务方面,要围绕“以客户为中心、优化流程、强化管控”来实现业务发展的提速。对于集团“总对总”项目合作客户属地的城市,要做为总部执行单位,落实业务日常沟通协调要求。要加强宣传推广能力,提升产品的影响力。要重点加大对电商平台客户的开发,为客户提供“仓储+配送+金融贷款”的全系列服务。要搭建专业处理平台,实现国际小包从营业收寄到分拣、封发、出口的一条龙集约化处理。要强化国际小包寄递安全工作。从收寄源头杜绝禁寄物品、危险物品和黄赌毒物品流入邮政渠道。要坚持规范管理,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制定的规范经营政策和国际小包“五条禁令”。

4 在发展国内小包业务方面,要借鉴先进城市发展国内小包业务的经验,努力构建以“快”为核心的“收寄集中化、处理信息化、分拣机械化”处理平台;积极搭建以“专”为特色的“营销+揽收+客服”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以及“专业支撑+专线运递+专属服务”的保障体系,认真应对和参与电子商务寄递市场的激烈竞争。

在发展国内小包业务方面,要借鉴先进城市发展国内小包业务的经验,努力构建以“快”为核心的“收寄集中化、处理信息化、分拣机械化”处理平台;积极搭建以“专”为特色的“营销+揽收+客服”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以及“专业支撑+专线运递+专属服务”的保障体系,认真应对和参与电子商务寄递市场的激烈竞争。

1.加强重点开发,提升市场影响力。要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区域,积极开发电子产品、化妆品、服装、家居用品等行业网上商城客户;积极开发电视购物、积分换礼寄递市场,快速增加客户签约数量。同时,要对“市场有潜力、价格有优势、投递有能力”的城市和区域,开辟并做强若干优势专线,来扩大国内小包的市场影响力,做大国内小包规模。

2.健全处理平台,提升邮件时效性。要从适应和满足客户需求和运作模式出发,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全面实现对国内小包的预处理,通过集中收寄的模式,减少邮件处理环节;要通过机械化分拣,提高邮件处理效率。

3.强化专业支撑,提升发展积极性。要组建专业团队(部门),通过对市场、客户等数据进行分析,为经营单位提供专业策划、

5 客户洽谈、大宗揽收、收寄处理、跟踪查询等专业支撑服务,让经营单位有更多精力和时间致力于客户开发和维护,充分调动基层经营单位发展业务的积极性。

4.注重资源支撑,提升市场竞争力。要以“利益兼顾”为原则,建立灵活的结算分配机制,以调动各环节积极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投递环节的积极性。要巧借外力,积极引进创新型、实战型人才,通过传、帮、带,培养一批专业人才,让“专业的人,干专门的事”。要加快板块整合,共同开发市场。要对国内小包和经济快递进行差异化定位,在市场开发、内部处理、运输、投递等环节,明确经营主体,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互为代理方式,共同提高国内小包、经济快递综合服务能力,增强与民营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能力,促进国内小包、经济快递业务的共同发展。

5.加强服务支撑,提升产品美誉度。在服务方式上,除实行“营销+揽收+客服”一体化服务外,要加强对重点商户的维护,为其提供现场收寄、批量查询、时限监控、投诉响应、客户经理派驻等优质服务;对有特殊需求的客户要提供“仓储+配送+金融”的一揽子专属服务。在服务体验上,要结合自营网点、社区网点,以及正在试行的智能包裹箱等,提供邮件自取服务。在服务管控上,要把国内小包的传递时限、邮件损失、重大投诉或媒体曝光、规范经营等纳入绩效考核。要严格执行 “四条禁令”:严禁跨界揽收;严禁采用成本补贴方式变相低资费收寄邮件;严禁采用调账方式变相低资费收寄邮件;严禁套取客户协议低资费收寄。

措施之三:坚持精耕细作,做精传统业务

6 一要做精信函寄递业务市场。要巩固信用卡寄递和大宗挂号信函寄递市场;加快电销保单、金融IC卡换卡、企业对账单、各类发票寄递、银行票据寄递等高效账单项目的开发,持续做大账单寄递市场。同时,积极融入社会热点活动,通过主办、承办或参与会展、论坛、团购等大型活动的方式,将商函植入到社会热点活动中,发挥商函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一对一营销功能,做大信函寄递规模。

二要做精广告传媒文化市场。要将数据库商函及视频媒体、报刊媒体、户外媒体等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客户实现“广泛覆盖+精准营销”的立体传播效果,使邮政成为城市市场的重要广告服务商。同时,引导各类广告公司、策划咨询公司利用其自有营销渠道、客户资源等优势在邮政平台上“唱戏”,借助社会力量做大做强邮政传媒品牌。

三要做精特色商品市场。依托邮票、明信片、报刊文化礼品、品牌商品组合等各类产品资源,为客户提供礼品策划、设计、开发、配送一条龙服务,当好独具邮政特色的礼品服务商。同时,加快城市分销渠道的规划和建设,依托大客户销售平台、城市邮政网点开展分销业务。要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发展卡券预售营销,促进分销业务线上展示与线下交易相结合。积极探索分销与邮乐网平台化运营的结合,大力拓展集团采购市场。

四要做精特色主题邮局。要把传统的邮局和各地的历史、人文、流行元素、大众喜好等有机融合,成立特色鲜明的主题邮局,为社会各界提供既传统又时尚的新型邮政服务。要定期推出与主 7 题系列相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要与创意文化产业相结合,充分利用邮政行业天然的文化属性,将文化创意引入传统邮政产品和渠道,积极开发邮政特色商品,打造节假日创意营销;要在业务形式上进行重新包装创新,赋予产品新生命,添加流行、时尚新元素,增加传统业务的附加值,让邮政业务不仅能唤起老一代人的回忆,而且能够吸引年青的一代的兴趣,让邮政业务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再次走进千家万户。

另外,要健康发展报刊、集邮业务。 措施之四:发挥网络优势,做实增值业务

一要依托合作网站,积极做好网购市场的拓展。要紧紧依托邮乐网和优选农品网“原计原味原产地”的特色定位,抓住邮政的客户资源优势和合作者TOM公司的互联网技术优势,针对城市人群对食品“安全、健康、绿色、美味”的需求,打造优质农产品进城服务供应链。

二要发挥网络优势,全力做大机票和商旅市场份额。要本着“做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和定位,在持续对营业网点、11185和网上营业厅等邮政内部销售渠道的深挖潜力的同时,积极有效地扩展社会代理渠道,形成“自有渠道提收益,代理渠道扩影响,齐头并进上规模”的良性发展局面,实现“从行业的追随者到行业领先者”的战略定位目标。同时,要以航空机票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综合商旅业务,从而获得更高的总收益。

另外,要积极推进短信业务的转型发展,深挖用户潜力,促进平衡发展,加强规范管理,杜绝违规经营。要深化便民服务,搭建具有邮政特色的,集代收代缴、代理票务、邮乐代购、信用

8 卡还款、小包自取等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服务体系。

措施之五:试水电子邮政,积极创新发展

发展电子邮政就是把重点放在平台的建设和电子渠道的完善上,以全国38000个现有邮政电子化支局为基本服务节点,采用网上营业厅、手机邮局、呼叫中心为新渠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中国邮政建设成为一个以信息化为引领的,线上线下高度一体化的现代邮政服务企业。一要加强流程创新,打造新型化智能物流体系。要从全流程、全环节的角度,加快推进智能包裹箱系统、自提点服务系统、智能手机app投递系统的建设,打造智能物流体系。二要加强服务创新,搭建智能化便民服务平台。要围绕城区新型服务需求,将邮政业务向网上营业厅、手机邮局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延伸,提供集“邮政通、缴款通、购物通、票务通、取款通、短信通”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并充分利用邮政信息化报刊亭、信息化投递队伍、电商便民服务站等资源连接千企万户,构建“10分钟”生活圈,积极提升便民服务能力。三要加强业务创新,实现电子化业务联动发展。首先,在推进传统业务电子化方面,既要加载标准化业务、核心业务,比如:网上订报、网上集邮等,以进一步赋予传统业务时尚性,改变其固有的产品属性和客户群。又要加载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增值业务,比如智慧旅游、自邮一族业务等。其次,在发展电子商务业务方面,要做好平台型的服务,诸如邮乐网、优选农品网、第三方支付、国家认证的电子邮戳、物流服务等。第三,在参与电子政务方面,结合政府提出的面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要求,在城市邮政网点的转型中,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推进邮政参与电子政

9 务的进程,将邮政网点建设成为邮政服务与办理政府公共事业服务的窗口。

措施之六:强化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除集团公司继续加强和各部委的联系沟通,取得财政、税务、交通运输等政府部门对邮政的理解,继续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改革的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提供支撑外。各省公司也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加强和各个部门的沟通,加快融入地方经济,争取从财政资金补贴、税收减免政策、三农服务优惠政策、过路过桥费减免、土地划拨、信报箱建设、村邮站建设、网点建设等方面,争取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多种形式弥补普遍服务成本支出,提升城市邮政的服务形象和服务能力。

二要不断提升营销能力。要努力打造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模式。在省级层面和县级层面原则上实行“综合开发+专业支撑”为主的模式。在地市级层面,对于省会、计划单列市,以及年收入规模在3亿元(含代理金融、代理速递物流,下同)以上且邮务类业务收入占比在45%以上的其他地市,宜采用“综合开发+专业营销”模式。对于年收入规模在3亿元以下,或年收入规模在3亿元以上,但邮务类业务收入占比在45%以下的地市,宜采用“综合营销+专业支撑”模式。对于用邮量大、有综合用邮需求的重点客户,由大客户中心牵头,为其配备客户经理或营销团队。客户经理可由大客户中心直接派遣,也可根据客户用邮特点,由主要用邮专业指派。对需求较为单一的大客户或用邮规模小的一般客户,由专业公司组织开发。

10 同时,要通过数据库营销工作的推进,整合邮政各专业的客户信息,专业之间将共享同一个营销数据库来开展业务,让客户得到整体的关怀,有效提升用户的用邮体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要充分利用数据库营销平台,按照“分层使用、过程管控、闭环管理”的要求,形成有明确的数据使用权限和营销的流程管控的,集团、省、地市、区县及各网点各专业的五级数据库营销体系。要明确各专业数据库营销重点,逐步将数据库营销理念融入到实际经营中去,明确本专业各项业务的目标客户特征,通过数据库营销平台挖掘潜在客户,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宣传、营销策划和营销推介。要依托数据库资源理清目标客户清单,精心组织数据库营销项目,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要严格加强数据在采集、加工、整理、存储的管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护客户数据的安全,严禁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三要不断优化商投平台建设。为适应邮政进军电子商务寄递市场发展的需要,按照实现投递交通工具“三化”要求,鼓励各省加大对重点城市投递车辆、投递电动三轮车及投递终端设施的投入,由集团公司统一集中采购或采取融资租赁方式予以安排,并给予40%的资金补贴支持。在组织模式上,既可以组建独立的商务投递局,实施专业化经营;也可以在普邮投递或函件专业建立商务投递班组;或可以在投递班组中配备若干商务投递员,隶属于投递班组,业务忙季以商务邮件投递为主,业务淡季时兼顾普邮投递。在人员配置上,宜从普邮投递和社会上双渠道精选较高素质的人员担任投递员,或采用社区委办代投、雇用小时工投递,以缓解投递增员压力。同时,在人工成本配置上,适当向劳

11 务工投递岗位倾斜。在服务方式上,要打破道段与服务区域概念,实施分拣前置、接力投递等灵活作业,根据客户需求和业务量变化,实行网格化作业,打造了“半小时服务圈”。在管控方式上,要通过车辆GPS定位、PDA人员定位、监控系统、即时通信和视频会议交流平台等,建立多媒体管理和指挥系统,实现强化管控和高效组织。要将信息化应用融入到客户维护、业务受理、分拣投递等各个环节和过程,实现商务投递的高效运行,用信息化手段让客户得到最佳服务体验。

四要加大营业、生产、管理环节的支撑力度。

在营业环节方方面,各省公司要重点支持城市金融圈、商业圈、新的经济开发区等中心区域网点的装修改造;对代理金融低效网点的调整改造迁址,要优先予以安排,进一步提升网点服务能力。新增牌照要向重点城市倾斜。集团公司将着手对重点城市网点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对个别历史包袱较重、投入能力不足、网点需求迫切的城市,将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在代理金融网点服务终端设施的配备方面,要结合自身情况采取融资租赁、合作运营等形式在转型网点、繁华区域增加ATM、CRS等机具布放。各省公司要对重点城市需求和布局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予以优先安排上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统一集中采购或采取融资租赁方式予以安排,加快配置,并给予30%的资金补贴支持。

在生产环节方面,对于中心局与现业合一体制的重点城市,各省公司要给予核心能力建设资金扶持,可以考虑中心局折旧不予集中上缴,留下专款专用,用于弥补核心能力建设资金缺口。对重点城市拖欠省公司的资金和应上交的融资费用,要给予适当

12 减免,提高其建设资金筹措能力,并引导其向重点项目投入。

在资产管理方面,要根据资产清查情况,要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积极实施对闲置低效资产的盘活,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以盘活资产收益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对在核心能力建设方面,确因受成本空间制约而需要扶持的,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将大力支持,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成本。

第19篇:推进城市快速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城市快速发展

根据省《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思》,AA山市融入成都都市圈这一“增长极”,我市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快速发展,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环节。近期,课题组就如何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倍数”效应推进城市快速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强力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拓展城市空间

根据AA山市战略发展规划和未来人口预测,到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25万人,到2030年将达30万人。积极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功能,是AA山市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手。按照AA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今后城市拓展要按“东拓、西优、南调、北进”格局进行,总体形成“一城五片、两带多楔、井字加环、串联组团”的城市格局。“一城五片”是指规划中心片区、北部片区、东北片区、东南片区和西南片区等五大功能片区;“两带多楔”是指维护AA河、石面堰和赶山河所形成的“纵横两带”的水系格局,并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结构中,保留规划区自然山体,建设滨河绿地,形成深入城市建成区的绿楔。“井字加环、串联组团”是指规划形成“井字+环”城市道路主骨架,并通过“井

- 1网络,加快城市交通与大环境交通的无缝对接。绕城货运通道总长21公里,是城市与郊区客货分流主道路,建成有利于缓减城市交通压力,减轻城市污染。秀湖路总长7公里,是联接城市与景区以及城际快铁客运站的城市主干道。西环线总长7公里,是串联城市从南面、西面、北面的城市主干道。峨九路城区段改造长2公里,是联接“乐雅高速AA支线”终点站的城市主干道。因此,抓好上述几条路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形成大框架、大交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有序推进各片区道路骨架建设。根据城市规划,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快完善各片区道路骨架。东部片区主道路、次道路基本形成,重点加快火车站片区“L”型道路、文南路等后期扫尾工作以及按市政道路标准完善人行道建设。城北片区是当前的建设重点,规划有主次道路共20条,雁北路北段和1248号道路作为首期项目先行一步迅速形成城北片区主骨架,逐步推进该片区建设。城西片区—川主片区今年启动土地一级整理,规划有条主次道路,其中西环线二期和AA大桥要作为首期重点项目推动该片区建设。项目要今年启动明年建成。旧城区道路破损严重,要加快佛光路东路、金顶北路、大佛路、万年西路等柔性路面的改造。安川片区今年已开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明年要以道路建设为入手点,启动该片区土地整理。

(二)抓好水利、景观建设,扩展休闲空间。按照“治

- 34和文化遗产为依托的中国重要旅游城市与休闲度假胜地,区域高新产业基地,人居典范城市。围绕打造“适宜居住、适宜休养”的“双宜”城市和建设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山水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宜居宜养”、“文化旅游”特色,完善修编AA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好雨知时节,正当春耕时。乐山市委领导高瞻远瞩,大手笔、大气魄,确定了建设“AA山—AA河—乐山AA慢城田园综合度假地”的战略规划。AA山市应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延伸基础设施建设触角,有效融入“AA山—AA河—乐山AA慢城田园综合度假地”建设大环境,根据“AA山—AA河—乐山AA慢城田园综合度假地”十大定位目标,修改完善细化城市建设各类专业规划。目前,AA山市已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详细规划控规覆盖率达到了85%。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正着手抓好未来50年的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各类专业规划编制,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做好包括城市道路框架、重点开发区域详细规划、完善城市重要小区和主干道风貌等内容的专项规划。

(二)强力招商,整活资源。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大胆探索有偿使用,合理分担,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和绿化、净化、美化城市环境的发展新路子。首先要把城建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头戏。AA河的整治改造,引来了上海、福建、成都、乐山等各地房地产商来投资开发,加快了AA河两岸景观建设;文化广场、东部新区主干道建设,引来中信国安投资兴建AA象城,带动周边项目发展,形成1000亩的旅游风景区,推进了近4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发展。其次是要认真做好城市资源配置。实施土地一级整理,道路、水利、景观、管网等市政设施优先,有利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城市资源。如,通过AA河整治,为AA山市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

(三)强化安置,助推项目。以村民安置房规划建设为抓手,加强征地拆迁村民工作,保证各重大项目顺利启动开展。村民安置房是征地拆迁村民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抓好村民安置房规划建设不仅有利于推进项目征地拆迁,也有利于城市统筹规划发展。我市已规划有安置点22个,总建筑面积达110多万平方米,已建成的安置房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正在修建的有20万平方米,即将开工建设的有40万平方米。村民安置房规划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配套规划。实行统拆、统建、统安办法集中安置村民,完善道路、绿化、亮化以及休闲广场、景点等,要充分考虑村民的安置与生存问题,将较好的地段或口岸作为村民安置点,并配套相应的门市、农贸市场等;二是要注重质量。不仅要重视安置房的质量安全,还要重视与之配套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功能完善问题,要把村民的安居工程建成城市建设的亮点,做成人民群众心中的民心工程。

(四)科学运作,强化管理。城市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宜居生活的地方,需要与时俱进地对城市的各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适时做出修整,加强管理,保证符合市民在城市工作生活的需要。今后要加大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在规划上要严格控制,在建设上要严格管理,在市政设施上要严密保护。

课题组长:责任单位:成员单位:主研人员:

市规建局城建办

- 8 -

第20篇:城市发展论坛方案

“改变城市格局之三江对话”活动执行案

——龙江东部城市群经济发展暨三江国际商贸城项目发展论坛

项目进展迅速,已然在哈尔滨、佳木斯及周边地区形成一定的知名度,提升项目形象力同时,坚定客户购买投资信心,同时利用“借势”提升项目整体公信力成为当前重要工作,遂建议在近期举办相对应的论坛活动。

一〃目的

1〃论坛活动是项目市场对外形象扩张的第一步,应就现有的一切资源优化整合,尽其造势之能量,在佳木斯市内乃至黑龙江省形成话题;

2〃通过政府参与、引发民众关注焦点,短时间内树立经营者(哈尔滨市场大户)、投资者、终端消费者对项目的信心;

3〃通过当地媒体的传播,短时间内树立项目的品牌形象; 4〃造事、借势、做市,短时间内扩大开发企业的知名度。 二〃活动主题

项目的论坛活动宣传意义拨高到“社会热点新闻”这一高度,需要站在城市运营、黑龙江东部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角度举办具有较强轰动性的发展论坛,让政府动手、民众动心、城市动容;

活动主题:

“改变城市格局之三江对话”

——龙江东部城市群经济发展暨三江国际商贸城项目发展论坛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2012年11月18日(暂定)

地址:济南市经四路恒昌大厦70

3、708室

电话:0531-87067066

传真:0531-85605025

活动地点:江天大酒店 四〃策略确定及相关人员邀请

1〃活动全称定为“改变城市格局之三江对话——龙江东部城市群经济发展暨三江国际商贸城项目发展论坛”,借“城市发展论坛”这一金牌造势;

2〃通过公关手段,利用专家效应,邀请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陈伟鸿、房地产开发知名企业家任志强、知名经济学家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及黑龙江省、佳木斯地方政府、周边城市群地方政府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对话》栏目,《对话》主题即为改变城市格局之三江对话——龙江东部城市群经济发展暨三江国际商贸城项目发展论坛。

在发展论坛上,可请相关人士专门针对佳木斯市城市未来发展及商贸物流发展业等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介绍和前景的描述。

邀请上述名人理由:陈伟鸿——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且对话栏目是为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投资者提供交流和对话的帄台,与本次活动城市区域发展论坛相符合;

龙永图——知名经济学家,是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企业品牌战略制定具有其独特见解。

任志强——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兼任北京市商业银行监事、新华人寿保险公司董事。自1993年起改组成立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创建\"华远\"品牌,在房地产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政府官员——省级单位领导(最好是省委书记、省长,最低级别为省委常委、地址:济南市经四路恒昌大厦70

3、708室

电话:0531-87067066

传真:0531-85605025

常务副省长,因牵扯到十八大召开,建议最好有非人大代表的分管商业副省长参加)、发改委主任、商务厅相关领导、东部城市群各城市(佳木斯市、伊春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鸡西市)主官(书记或市长);

哈尔滨、佳木斯、周边各大城市群物流、批发、房地产等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

3〃请市政府就本项目授予企业“黑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佳木斯市2012年重点推进产业项目”的牌匾,借政府形象为项目镀金,从而树立起项目在现有市场上至高无上的形象;

4〃邀请佳木斯市相关领导及参与发展论坛的相关专家出席典礼并做主题致辞,结合

1、2点综合造势,制造新闻话题,调动当地媒体报道本项目,企业领导人可从投资、政府发展战略的角度入手,引到打造“东北亚第一批发基地”的宏伟蓝图,以此定调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向;

5〃企业形象宣传可定位为“黑龙江东部城市群整合运营商”,把企业发展纳入黑龙江东部城市运营,与政府签订“佳木斯市市政府共建地产企业”,借政府的旗帜为企业的形象敲鼓呐喊,与授匾仪式呼应,制造新闻热点;

五〃活动策划框架图

1、发展论坛举行

邀请嘉宾(陈伟鸿、任志强、龙永图及省市政府、发改委相关领导) 活动落实(场地、日期等)、活动主题拟定及讨论问题确定

论坛活动客户邀约(相关资源客户及项目客户,哈尔滨客户约250组,佳木斯客户约200组)

活动包装策略完善

地址:济南市经四路恒昌大厦70

3、708室

电话:0531-87067066

传真:0531-85605025

论坛活动流程确定 论坛活动宣传策略 ……

2、三江国际商贸城项目发展论坛活动举行 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市政府相关领导致辞

嘉宾(龙永图或任志强)致辞 企业领导致辞 市领导主持授匾仪式

企业领导邀请市领导主持香槟庆祝仪式 市领导与企业领导签订共建企业仪式 致辞结束

发展论坛正式开始

六〃活动执行

(一)经济发展论坛 论坛主题

论坛主题:改变格局的力量之三江对话------经济发展VS企业使命 主要议题:

1、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和形成。

2、佳木斯市良好的经济土壤如何培育优秀企业。

3、经济发展与企业家精神。

地址:济南市经四路恒昌大厦70

3、708室

电话:0531-87067066

传真:0531-85605025

4、佳木斯市经济建设目标及三江国际批发市场经济发展目标。论坛细则

时间:11月18日(暂定) 地点:江天大酒店(暂定)

规模:500人(特邀嘉宾及领导、专家学者、鑫华水木地产主要领导、省市各单位领导、媒体朋友、意向客户、名优企业等单位代表)

主持人:陈伟鸿

论坛议程

主题演讲一: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和形成(20分钟) 演讲人:黑龙江省发改委主任 王冬光 圆桌对话:经济发展与产业链形成(20分钟) 对话嘉宾:

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回顾) 龙永图

知名经济学家、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王兆力

中共佳木斯市委常委、市委书记(佳木斯市经济的崛起)

主题演讲二:经济发展与企业家精神(20分钟) 演讲人:鑫华水木公司董事长

圆桌对话:佳木斯经济发展与佳木斯名优企业的共同目标是什么?(20分钟)

对话嘉宾:

焦方义

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开放经济理论、金地址:济南市经四路恒昌大厦70

3、708室

电话:0531-87067066

传真:0531-85605025

融理论、证券投资等领域。

任志强

著名企业家 XXX 鑫华水木公司董事长

主题演讲三:佳木斯发展现状及地方经济建设目标(20分钟) 演讲人:郝敬江

中共佳木斯市市委常委,佳木斯市常务副市长 圆桌对话:佳木斯经济发展目前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20分钟) 对话嘉宾:

孟祥君

黑龙江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商务领域与地方经济)

XXX

佳木斯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

主题演讲四:佳木斯经济发展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刺激(10分钟) 演讲人:孙喆

中共佳木斯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圆桌对话:佳木斯经济发展与周边经济发展(20分钟) 对话嘉宾:

刘国中

中共黑龙江省省委常委

常务副省长(黑龙江经济现状)

其他课题演讲(20分钟/人) 演讲人:

黑龙江东部城市群其他城市市长

预计时间:150分钟。实际论坛时间:200—250分钟。即:3个半小时

地址:济南市经四路恒昌大厦70

3、708室

电话:0531-87067066

传真:0531-85605025

礼品:建议制作“城市发展论坛”保温杯,底部表明由三江国际批发市场提供。

现场布置

需活动确定后,根据场地选择制定合适的场地布置方案!

六、活动宣传

1、活动前宣传

论坛宣传

大型户外广告、黑龙江省电视台飘飞字幕广告、地方新闻联播,广播电台循环套播、,短信、海报定点发送至哈尔滨、佳木斯、周边地市各大批发市场,佳木斯当地媒体呼应

效果:让整个佳木斯市乃至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迅速、高效的了解本次论坛活动

论坛互动调查

通过佳木斯本地帄面媒体发布论坛调查问卷, 邀请佳木斯市民对佳木斯经济发展(可有效的针对三江国际批发市场)进行提问,并将问卷提交到本次论坛组委会,由组委会整理后,在论坛上向相关政府领导及经济专家提问。

效果:极大的提高大众对本次论坛活动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通过电话邀约的形式邀请黑龙江哈尔滨各大专业市场、协会带头人知晓三江国际批发市场举办本次经济发展论坛活动,并且将项目信息进行有效传递。

地址:济南市经四路恒昌大厦70

3、708室

电话:0531-87067066

传真:0531-85605025

2、活动中宣传 电视、网络媒体直播

本次论坛将由电视、广播、网络媒体进行现场直播,并在指定时间播出,现场接受观众、听众及网友提问,主持人将提问问题反馈给现场领导及专家,进行现场解答。

效果:实现“海陆空”同步,将本地论坛的影响力扩散到最大、最好的效果

3、论坛后宣传

在本次论坛活动结束一段时间内,由各大媒体(哈尔滨及佳木斯)竞相报道各领导及专家均看好三江国际批发市场的发展未来(亦可斟酌说部分知名人士投资认购三江国际批发市场),借此作为论坛的后续报道。

效果:借助相关领导及专家投资三江国际批发市场,即符合相关领导及专家提出的佳木斯市能够成为东北亚核心枢纽城市的发展战略地位,同时三江国际批发市场能够成为佳木斯乃至周边黑龙江东部城市群的大商贸、大批发的商贸物流中心。能够进一步提升本次经济发展论坛活动的影响力,刺激佳木斯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具体媒体及相关预算待活动方案落实后,根据相关情况提交具体媒体推广计划。

七、活动预算

发展论坛活动预算 活动场地:5万元 活动包装:1万元 礼品制作:1.5万元

地址:济南市经四路恒昌大厦70

3、708室

电话:0531-87067066

传真:0531-85605025

嘉宾邀请:陈伟鸿、龙永图、任志强三人合计65万元 媒体邀请:15家媒体、每家2人,每人次500元,15000元 其他费用(食宿):3万元

费用合计85万元(不含前期及后续宣传推广费用)

地址:济南市经四路恒昌大厦70

3、708室

达文东方房地产全维服务机构

2012年11月3日

0531-87067066

传真:0531-85605025

电话:

城市发展 英文范文
《城市发展 英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