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会计学文献综述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3 06:01:3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会计学100篇经典文献

【share with u all】会计学的100篇经典文献来源: 赵宽的日志

share with 各位会计、财务专业的同学...

(P.S.读英文期刊绝对是体力活...开读前一定要吃好睡好...)

这些是会计学的基础文献,是所有其他文献的参考文献~~~

经典文献(The 100 articles with the highest citation index-until 1996)

参考:Lawrence D.Brown, 1996, “Influential Accounting Articles, Individuals, Ph.D Granting Institutions and Faculties; A Citational Analysi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Vol.21, NO.7/8, P726-728

1.Ball, R.and Brown, P., 1968,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 pp.159-178

1.2.Watts R.L., Zimmerman J., 1978, “Towards a Positive Theory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pp.112-134

2.3.Healy P.M, 1985, “The Effect of Bonus Schemes on Accounting Decis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April, 85-107

3.Hopwood A.G., “Towards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Account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1, 1978) pp.3-14

4.Collins, D.W., Kothari, S.P., 1989, “An Analysis of Intertemporal and Cro-Sectional Determinants of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pp.143-181

5.EastonP.D, Zmijewski M.E, 1989, “Cro-Sectional Variation in the Stock Market Response to Accounting Earnings Announc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17-141

6.Beaver, W.H., 1968,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pp.67-92

7.Holthausen R.W., Leftwich R.W., 1983,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ccounting Choice: Implications of Costly Contracting and Monitor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August, pp77-117

8.Patell J.M, 1976, “Corporate Forecasts of Earnings Per Share and Stock Price Behavior: Empirical Test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 246-276

9.Brown L.D., Griffin P.A., Hagerman R.L., Zmijewski M.E, 1987, “An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Proxies for the Market’s Aement of Unexpected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61-87

10.Ou J.A., Penman S.H., 1989,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Nov., 295-329

11.William H.Beaver, Roger Clarke, William F.Wright, 1979, “The Aociation between Unsystematic Security Returns and the Magnitude of Earnings Forecast Erro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7, 316-340.

12.Burchell S., Clubb C., Hopwood, A., Hughes J., Nahapiet J., 1980, “The Roles of Accounting in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1, pp.5-28

13.Atiase, R.K., 1985, “Predisclosure Information, Firm Capitalization, and Security Price Behavior Around Earnings Announc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21-36.

14.Miller P., O\'Leary T., 1987, “Accoun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able Person”,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3, pp.235-266

15.O\'Brien P.C., 1988, “Analysts\' Forecasts As Earnings Expecta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pp.53-83

16.Bernard, V.L., 1987, “Cro-Sectional Dependence and Problems in Inference in Market-Based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1-48

17.Brown L.D., Griffin P.A., Hagerman R.L., Zmijewski M.E, 1987, “An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Proxies for the Market’s Aement of Unexpected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61-87

18.Freeman, R.N., 1987, “The Aociation Between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Security Returns for Large and Small Firm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pp.195-228

19.Collins, D.W., Kothari, S.P.and Rayburn, J.D., 1987, “Firm Size and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Prices with Respect to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pp.111-138

20.Beaver, W.H., Lambert, R.A.and Morse, D., 1980,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ecurity Pric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March, pp.3-28

21.Foster G., 1977, “Quarterly Accounting Data: Time-Series Properties and predictive-Ability Resul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pp.201-232

22.Christie A.A., 1987, “On Cro-Sectional Analysis in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December, pp.231-258

23.Loft A., 1986, “Towards a Critica1 Understanding of Accounting: The Case of Cost Accounting in theU.K.”, 1914-1925,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2, pp.137-170

24.GonedesN.J., Dopuch N., 1974, “Capital Market Equilibrium, 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Selecting Accounting Techniques: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view of Empirical Work”, journal of Accounting, 48-129

25.Bowen, R.M., Noreen, E.W.and Lacey, J.M., 1981, “Determinants of the Corporate Decision to Capitalize Interest”,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August, pp151-179

26.Hagerman R.L, Zmijewski M.E, 1979, “Some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August, 141-161

27.Burchell S., Clubb, C.and Hopwood, A.G., 1985, “Accounting in its Socia1 Context: Towards a History of Value Added in theUnited Kingdom”,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4, pp.381-414

28.Leftwich R.W, 1981,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Mandatory Changes in Accounting Principles on Corporate Loan Agre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36

29.Bernard, V.L.and Thomas, J .K., 1989, “Post-Earnings Announcement Drift: Delayed Price Response or Risk Premium?”,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pp.1-36

30.WattsR.L., Zimmerman J.L., 1979, “The Demand for and Supply of Accounting Theories: The Market for Excus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April, pp.273-305

31.Armstrong J.P., 1987, “the rise of Accounting Controls in British Capitalist Enterprise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May, pp.415-436

32.Beaver, W.H., Lambert, R.A.and Ryan, S.G., 1987,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ecurity Prices: A Second Look”,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July, pp.139-157

33.Chambers, A.E., Penman, S.H, 1984, “Timeline of Reporting and the Stock Price Reaction to Earnings Announc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21-47

34.Collins D.W., Rozeff M.S., Dhaliwal D.S., 1981, “The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the Market Reaction to Proposed Mandatory Accounting Changes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A Cro-Sectional Analysi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7-71

35.Holthausen R.W., 1981, “Evidence on the Effect of Bond Covenants and Management

Compensation Contracts o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Techniques: The Case of the Depreciation Switch-Back”,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March, pp.73-109

36.ZmijewskiM.E., Hagerman R.L., 1981, “An Income Strategy Approach to the Positive Theory of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s/Choi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29-149

37.Lev B., Ohlson J.A, 1982, “Market-Based Empiric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A Review, Interpretation, and Extens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49-322

38.Ou J.and Penman S.H., 1989,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Nov., 295-329

39.Bruns Jr.W.J, Waterhouse, J., 1975, “Budgetary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 pp.177-203

40.Tinker A.M., Merino B.D., Neimark M., 1982, “The Normative Origins of Positive Theories: Ideology and Accounting Thought,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2, pp.167-200

41.Foster, G., 1980, “Accounting Policy Decisions and Capital Market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March, pp.29-62

42.Gibbins M., 1984, “Propositions About the Psychology of Profeional Judgement in Public Accoun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103-125

43.Hopwood A.G, 1983, “On Trying to Study Accounting in the Contexts in which it Operate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2/3, pp.287-305

44.Abdolmohammadi M.J., Wright A., 1987,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Experience and Task Complexity on Audit Judgm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pp.1-13

45.Berry, A.J., Capps, T., Cooper, D.,Ferguson, P., Hopper, T.and Lowe, E.A., 1985, “Management Control in an Area of the NCB: Rationales of Accounting Practices in a Public Enterprise”,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1, pp.3-28

46.Hoskin, K.W., Macve R.H, 1986, “Accounting and the Examination: A Genealogy of Disciplinary Power”,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2, pp.105-136

47.Kaplan R.S, 1984, “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 390-341

48.Libby R., 1985, “Availability and the Generation of Hypotheses in Analytica1 Review”,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 pp.648-667

49.Wilson G.P., 1987, “The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he Accrual and Funds Components of Earnings After Controlling for Earnings”, the Accounting Review, 293-322

50.Foster, G., Olsen, C., Shevlin T., 1984, “Earnings Releases, Anomalies, and the Behavior of Security Returns”, The Accounting Review, October, pp.574-603

51.Lipe R.C., 1986,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Components of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pp.37-68

52.Rayburn J., 1986, “The Aociation of Operating Cash Flows and Accruals With Security Retur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12-137

53.Ball, R.and Foster, G., 1982,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 A Methodological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pp.161-234

54.Demski J.S, Feltham G.A, 1978, “Economic Incentives in Budgetary Control Systems”, The Accounting Review, 336-359

55.Cooper D.J, Sherer M.J, 1984, “The Value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Reports: Arguments for a Political Economy of Accounting”,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3, 207-232

56.Arrington, C.E., Francis J.R., 1989, “Letting the Chat Out of the Bag: Deconstruction privileg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Accounting Organization and Society, March, pp.1-28

57.Fried, D., Givoly, D., 1982, “Financial Analysts\' Forecasts of Earnings: A Better Surrogate for Market Expecta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October, pp.85-107

58.Waterhouse J.H., Tieen P., 1978, “A Contingency Framework for Management Accounting Systems Research”,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3, pp.65-76

59.Ashton, R .H., 1974,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ternal Control Judgment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74, pp.143-157

60.Collins D.W., Dent, W.T., 1979, “The Proposed Elimination of Full Cost Accounting in the Extractive Petroleum Industry: An Empirical Aement of the Market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March, pp.3-44

61.Watts R.L., Leftwich, R.W., 1977, “The Time Series of Annual Accounting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 pp.253-271

62.Otley D.T, 1980, “The 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Achievement and Prognosi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4, 413-428

63.Hayes D.C, 1977, “The 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rial Account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 January, 22-39

64.Beaver, W.H.,Griffin, P.A.and Landsman, W.R., 1982, “The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 of Replacement Cost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July, pp.15-39

65.Libby R., Lewis B.L., 1977, “Human Information Proceing Research in Accounting: The State of the Art”,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3, pp.245-268

66.Schipper W., Thompson R., 1983, “The Impact Mergers-Related Regulations on the Shareholders of Acquiring Firm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84-221

67.Antle, R., Smith, A., 1986,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rporate Executiv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1-39.

68.GonedesN.J., Dopuch N., Penman S.H., 1976, “Disclosure Rules, Information-Production, and Capital Market Equilibrium: The Case of Forecast Disclosure Rul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89-137

69.Ashton, A.H.and Ashton, R.H., 1998, “Sequential Belief Revision in Audit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 October, pp.623-641

70.Larcker D.F, 1983, “The Aociation Between Performance Plan Adoption and Corporate Capital Investment”,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30

71.McNichols M., Wilson G.P., 1988, “Evid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from the Provision for Bad Deb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pp.1-31

72.Tomkins C., Groves R., 1983, “The Everyday Accountant and Researching His Reality”,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 4, pp361-374

73.Dye R.A, 1985, “Disclosure of Nonproprietary Inform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23-145

74.Biddle, G.C.and Lindahl F.W., 1982, “Stock Price Reactions to LIFO Adoptions: The Aociation Between Exce Returns and LIFO Tax Sav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2, pp.551-588

75.Joyce E.J., 1976, “Expert Judgment in Audit Program Plann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pp.29-60

76.Kaplan R.S, 1983, “Measuring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A New Challenge for Managerial Accounting Research”, The Accounting Review, 686-705

77.Ball R., 1972, “Changes in Accounting Techniques and Stock Pric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upplement, pp.1-38

78.Ricks W.E, 1982, “The Market’s Response to the 1974 LIFO Adop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67-387

79.Albrecht, W.S., Lookabill L.L., McKeown, J.C., 1977, “The Time-Series Properties of Annual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 pp.226-244

80.DeAngelo L.E, 1981, “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83-199

81.Merchant K.A., 1981, “The Design of the Corporate Budgeting System: Influences on Managerial Behavioral and Performa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October, pp.813-829

82.Penman S.H, 1980, “An Empirical Investment of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Corporate Earnings Forecasts of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32-160

83.Simunic D., 1980,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61-190

84.Waller W.S., Felix Jr.W.L., 1984, “The Auditor and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Some Conjecture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3, pp.383-408

85.Dyckman T.R, Smith A.J, 1979,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by Oil and Gas Producing Companies: A Study of Information Effec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5-75

86.Holthausen R.W., Verrecchia R.E., 1988, “The Effect of Sequential Information Releases on the Variance of Price Changes in an Intertemporal Multi-Aet Market”,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82-106

87.Hopwood A.G., 1978, “Towards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Account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1, pp.3-14

88.Leftwich R.W, 1983,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Private Markets: Evidence from Private Lending Agreements”.The Accounting Review, 23-42

89.Otley D.T, 1978, “Budget Use and Manageri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122-149

90.Griffin, 1977, “The time-series Behavior of Quarterly Earnings: Preliminary Evi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71-83

91.Brownell P., 1982, “The Role of Accounting Data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udgetary Particip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pp.12-27

92.Dhaliwal D.S, Salamon G.L, Smith E.D, 1982, “The effect of Owner Vs Management Control o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1-53

93.Hopwood A.G., 1972,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ole of Accounting Data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pp.156-182

94.Foster, G., 1981, “Intra-Industry Information Transfers Aociated with Earnings Releas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December, pp.201-232

95.Chua, W.F., 1986, “Radical Developments in Accounting Thought”, The Accounting Review, October, pp601-632

96.Hughes P.J., 1986, “Signalling by Direct Disclosure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June, pp.119-142

97.Kinney W.R.Jr., 1986, “Audit Technology and Preference for Auditing Standard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73-89

98.Titman S., Trueman B., 1986,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the Valuation of New Iu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 pp.159-172

99.Wilson G.P., 1986, “The Relativ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Combined Evidence at the Announcement and Annual Report Release Dat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65-203

推荐第2篇: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写作规范

会计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写作规范

文献综述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

一、目的和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对本科学生进行专业文献综述写作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

(一) 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2.使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科技文献的种类,掌握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大量搜集、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和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并撰写设计(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 要求

1.专业文献综述属教学实践环节,学生须在第七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前完成。

2.每篇文献综述要求2 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篇,近三年的文献数量占文献总量的2/3以上。

3.专业文献综述应由学生本人用计算机排版打印(A4纸),统一封面和格式(由教务处统一印发)。

文献综述是本科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列入毕业设计(论文)归档资料;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本科生不能获得开题资格。

二、内容与特点

文献综述是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确定后,通过大量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原始文献资料,就与该选题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一种简要评述性论文。其特点包括:

(一)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二)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三)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总之,文献综述应论述选题的全貌,包括历史概况、最新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等,必须是有论点、有见地的分析对比,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文献综述切忌简单堆砌。

三、基本写作过程与格式要求

(一)基本写作过程

文献综述的一般过程包括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分析对比、草拟提纲和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

1.围绕选题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必须结合所学专业围绕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进行综合论述。因此,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本科生所撰写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保持高度一致,本科生应根据选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1)查找文献

查找文献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

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2)阅读文献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2.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

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3.撰写设计报告(论文)

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选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设计报告(论文)。通常,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再反复修改加工,直至最终定稿。

(二) 格式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科生毕业设计报告(论文)正文撰写格式要求,一般应包括前言、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1.引言:点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2.主体: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设计(论文)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1)基本构成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设计(论文)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2)写作方法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①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设计(论文)所涉及的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论文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②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应该强调“新”字,即虽然发展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也就是说应该介绍涉及设计(论文)专题方面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

③纵横结合式写法

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

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主反映,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3.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设计(论文)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4.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除非第一手资料散失,否则,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

文献综述原则上不采用注释,如确需注释者,应随文说明,不再另加脚注或尾注。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四、综述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综述的内容

1 避免资料的堆积

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如果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这样虽然洋洋大篇, 但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这是大忌。

因此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

2 避免把综述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人员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把综述写成讲座最显著的特征是,文章中夹带大量的基础知识性的内容,甚至把教科书上的图表也搬了过来,文章冗长而深度不足。

因此综述的写作应在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提炼原始文献中的科研信息,从理论和机制的高度上进行分析归纳。

(二)文献的引用

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文献适用上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参考文献的时间性要求

尽量少用早期文献(5年前,甚至更多年前的),若文献偏旧,无须深入审阅,即给人以资料不新的感觉而留下不好的印象。事实上,科学在不断发展,对一项值得写出综述发表的课题,往往是重要课题或热点课题,其论文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数量增长,而新文献又都是旧文献的发展,即新文献能涵盖旧文献;因此,一定要进行文献更新,大胆舍弃旧文献。

因此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最好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

2.文献的列示要求

一般要求综述、设计(论文)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例如:属于综述和论文的论点和论据出处的文献;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等。

避免直接使用摘要检索类文献,即二次文献甚至三次文献。阅读此类文献是一种快捷的途径,它能引导读者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但若单用第二手或第三手材料,文章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3.参考文献的引用要求

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4.关于所引用刊物的知名度问题

在国内外期刊族大家庭中,由于刊物的历史、办刊条件和实力以及地域等不同,不同刊物的知名度是有高下之分的。作为综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应该是来自最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一般来说,知名度高的刊物所报道的结果应该更具权威性,综述论文引用文献时应特别关注本专业较权威的刊物的动向。

五、评阅和存档

学生完成专业文献综述后与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起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进行评阅并给出成绩。

教师应从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是否高度相关;参考文献数量是否充足;观点是否明确;格式是否规范;能否反映当前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能否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等方面进行评阅。

专业文献综述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对于以学校名义在正式出版的报纸期刊(有CN号)上发表的文献综述可评定为优秀。

学生应独立完成专业文献综述,不得剽窃或相互抄袭,如有发现,成绩按零分记,并且开题报告不予通过。文献综述应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撰写,由设计(论文)评阅教师根据学校的有关标准评分;文献综述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得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环节,必须按规定重做。

学生的专业文献综述作为系教学档案至少保存三年,优秀者长期保存。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成果和相应的电子文档。

推荐第3篇:会计学文献综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学院专业会计学学生学号指导教师

大学

2013年

文献综述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多环节操作的复杂管理模式,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项目管理的全部建设过程,从初期的项目决策到后期的竣工决算和项目分析,财务管理都渗透其中,对项目建设价值管理起监控作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财务管理是近一个世纪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因为在商品经济初期,理财活动虽然是企业一项基本的管理活动,但由于财权的重要性,理财活动往往由企业业主亲自进行,财务管理并没有形成一项独立的管理工作。到了19世纪末期,随着股份公司和托拉斯的大量出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所需资金急剧增加,财务关系逐渐复杂,财务管理部门才开始建立,并逐步形成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学科。但在20世纪初期,财务管理的功能以筹集资金为主以后,财务管理由筹集资金转向财务监督,由财务监督转向事前控制。财务管理理论由筹资管理理论发展成为以资产管理为中心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理论。在50年代,为了有效地实行内部控制,美国各大企业普遍建立了专门行使控制职能的总会计师制。1955年美国会计学会拟定计划,对施行控制最常用的成本概念加以明确。在195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又以管理实践中的各种财务管理方法为素材,对其本质意义和使用方法作了说明。在该份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了财务管理基本方法即标准成本计算、预算管理、盈亏临界点分析、差量分析法、变动预算、边际分析等,从而组建了财务管理方法体系的基础。进入70年代之后,又有霍普伍德的《会计系统和管理行为》等优秀著作问世。上述这些著作对财务管理理论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具有一定的意义。到了80年代之后,一贯极力倡导财务管理研究必须大量引进数学分析方法,使之朝着紧密化方向发展著称的创新学派代表人物卡普兰却认为财务管理研究方法必须改弦易辙,主张会计学者必须走出办公室,到实践中去,寻求新的理论与方法[1]。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起步晚并逐步转变思维方式的财务管理理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企业虽都成立了财务管理部门,但由于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建设所需的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企业利润基本都上交国家财政,企业财务中的资金筹集、资金使用、盈利分配等许多职能,都被国家财政所代替。企业财务完全从属于国家财政,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直到1978年开始,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始自负盈亏以后,才有了独立财权,并有丰富的财务活动和广泛的财务关系,也使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学科有了较快发展。到

了1993年,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建立,但国内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2]。

宗绪平认为作为一项专业化的综合性管理活动,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渗透到现代施工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对整个企业的管理运作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资源配置的载体和市场活动的独立法人,它的根本目标就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并且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3]。

李永蕊认为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针对工程成本的管理方法,没有涉及到如何运用成本数据去改善进度和资金流安排的闯题。财务管理不仅涉及到成本管理,还涉及到运用成本数据去指导决策,改善采购和库存,妥善安排资金调度的闯题,并能从长远战略角度为施工企业确定一个合理的企业规模经济[4]。

李荣菊指出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现状主要是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管控手段落后,其主要原因是行业特点使施工企业在专业施工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大,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参与程度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等[5]。

方鹏认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是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统筹预算控制体系,基础管控薄弱,人员能力参差不齐,财务信息延迟、失真,权、责、利不对等,考核制度不完善。施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已经到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时代,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不断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6]。

Zongsheng Liu通过对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研究,解决当前财务管理的问题可以采用预算控制,保证财务策略的有效实施,也可以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7]。

刘勇认为财务管理关系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当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加强思想重视,其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全面推行预算标准,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最后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8]。

王玉焕认为施工企业有必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并加大执行力度。在强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加大执行力度方面,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创新我国商业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预算目标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包括施工组织预控、成本预测和财务预算,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整体,只有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全面预算的编制、预警控制、预算追踪、预算分析等,才能有效地建立起管理控制体系,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沿着预算管理的

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9]。

徐美丽指出资金是保障企业项目高效运行的根本,良好的资金运行环境与管理状态能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实现基本运行效用,在当今的企业发展环境中,其资金管理运行的好坏除了是衡量企业财务活动运行优劣的指标,还是影响企业经营活动运行好坏的重要方面。在施工企业中,在进行会计委派后必须对其工作实施考核监督,并适当实行轮岗制度。另外,还需同时考核被委派单位是否具备派驻财务的条件以及其是否接收被委派[10]。

张美英认为施工企业应加强资金的集中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认为明确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岗位责任能极大地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人工、材料、机械都应实行相应的责任制,各项目管理人员在处理日常业务中对成本管理应尽的责任

[11]。

叶黎香认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是对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的管理,尤其是材料费的管理。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完善材料采购机制,实现经营方式创新,加强竣工后材料的核算,严格实行施工材抖管理奖罚及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及其他检查制度[12]。

综上各学者的研究成果,财务管理风险多样化、复杂化,如果想要在市场中占据着不败之地,首先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但施工企业流动性大、生产周期长、受客观因素制约多,实践中,许多施工企业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也不够,财务信息不准确,内部责任与权力不对等等,因此在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就显得很必要了。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的现状,主要存在财务管理中预算体系不全、资金管理水平较低、施工成本开支三方面的问题。施工企业可以建立并完善预算体系,加强资金的监测,并集中化管理,对于施工成本的开支,主要通过人工、材料、机械等三方面控制。

参考文献

[1]张蕾.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城现代化.2010,(第26期)

[2]俞文青.施工企业财务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5

[3]宗绪平.浅谈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2,(第8期).

[4]李永蕊.财务管理理论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5]李荣菊.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究[J].中国经贸,2013,(第4期).

[6]方鹏.浅谈当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第7期).

[7]Zongsheng Liu.Strategic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Enterprises[J].In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0.2

[8]刘勇.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以及解决措施[J].新财经(理论

版),2013,(第1期).

[9]王玉焕.浅议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现代商业,2013,(第2期).

[10]徐美丽.如何提高财务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作用[J].时代金融,2013,(第1期).

[11]张美英.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第7期).

[12]叶黎香.关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探讨.[J].财经界,2012.22

推荐第4篇:会计学

本人非会计专业,考CPA前对会计一无所知,智商中等。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有幸通过注册考试,现把经验写下供大家参考,目的是为了使考友少走一些弯路,顺利通过考试,写的不好,请大家多多见谅。

税法

本人觉得这门课程是所有科目中最让我感到恶心的科目。大家都知道,CPA税法一错全错,即使后面答的再好,前面有一步错了,可能就都OVER了。。。就像古时候皇上杀大臣一样,诛连九族,可那时候兴许还会逃掉几个,税法考试可就不一样的,卷纸上会一片刀光血影。。。。可恶的中注协不给步骤分。所以,税法考试一定要细心,宁可前面做的慢一点,也要保证做对,对于一些关键点一定要做好,比如计提广告费的那个收入基数的确定问题一定要拿准了再往下写,那这个收入基数怎么确定呢,这就需要你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去总结了,比如你总结出来有十种情况是特殊的销售行为,要列入这个收入内,那你考试的时候就把这十种情况都套进去,看题目中有哪几个符合,然后再确定一下,就OK了。还有营业税的税率问题一定也要拿谁,不然你后面的营业税以及城建教育附加都完蛋。再有,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部分,比如综合题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那个东西调的项目太多,建议就不要做这步了,直接跳过,省得做得心烦,影响下面的发挥。 下面讲讲税法的学习方法:税法学习的知识点很散,这就要求我们把功夫下在平时,多看书,自己多进行归纳总结。比如,个人出售住房要涉及 哪些税种(营业,城建教育,土地增值,个税),它们是如何计算的,以及相关的一些政策(个人出售唯一的居住五年以上的住房免交个税,营业税有个五年的问题,土地增值税有个三年五年的问题),这样你就可以把分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做起题目来也就不会对丢三落四。对于重点章节一定要重点掌握,重点章节主要是增值,消费,营业,企业所得,个税。对于增值税要全面掌握,难点在于增值税出口退免税这块,消费税一般结合增值税和企业所税税出题,考进口卷烟以及酒类的处理方面比较多,营业税多结合一些免税政策以及税率,计税基础方面出题,企业所得税综合性超强,出题非常灵活,跨章节出题,常常结合增,消,营出题,个税相对简单,多是一些常规的计算以及对新增考点的掌握。小税种一般以客观题为主,主要以记忆,计算为主,难度不太,但是对记忆的准确要求很高。常常是咬文嚼字,让人很头疼。唉,这是CPA的税法考试吗,这不是,那这是什么啊,这是CPA税法的八股考试。。。。对于这些,我建议大家进行对比记忆,比如房产税有一个免税政策,那这个政策是不是也适用于土地使用税呢,这样反复比较记忆效果会很好。 另外,本人觉得税法学习要有一定的会计基础,这样你在理解哪些是应税收入,哪些是视同收入,哪些不做收入的问题会容易一些,根据本人的学习,新会计准则在收入确认方面很大程度上与税法是一致的。对于那些不一致的,你把会计的处理和税法的处理一对比,很容易就知道怎样做出调整了。还有,在税法的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客观题,这40到50分决对要守住,守不住这里,一般考试是通过不了的。

财务管理

本人觉得这科的考试主要是以理解,熟练为主,记忆的东西比较少。不过有的同学会问,那么多公式呢,记都记不过来,咋办啊。没啥的,一会儿会告诉你咋办的,反正我不记公式,没头疼过。我觉得学习这科可有一些数学功底为好。所谓的数学功底不是说你学了多么多么高深的数学东西,比如微机分啊什么的,而是指的数学思维,也就是解题思路。其实财务管理在我看来就是小学数学。。。从它的解题思路,以及出题方式上看,就是小学的算术题,给出条件,

然后求解,只不过绕你几个弯而已,就这样(请大家不要扔砖头啊。。。)。 下面说一下学习方法,主要是两个字理解,理解万岁。对于重点章节要重点掌,第三章,十章,十一章,还有后面的两章。财管出题相对来说有一定的模式,差不多就是那几类题型,万变不离其踪。把这几章的典型题型做会了就行了,不要再求什么创新,偏高偏难的题目,从这几年的考试看,财管都是考的比较中规中矩的,很少出偏难题,对于书中的例题也要吃透,不光要会做,理解好,还要自己想一想,如果把题中的条件变一下,或是加上一些条件,又该怎么做呢。另外,做题不要贪多,找一本好的习题集多做几遍,这样比做几本习题的效果要好很多。我说的做几遍可是真真正正的做啊,不论题目是简单还是复杂,都要自己亲自在纸上去做,去写,去算,去点计算器。不要眼高手低的,一看这题,切,这么简单,太简单了,不用做了。。。。这个时候我建议你对着镜子照照自己,问问里面的那个人:“魔镜,魔镜,我问你,我真的会做这道题了吗?”,你会做个屁!!!!!,敢紧拿笔写一下,看看到底会不会做,呵呵。本人07年考财管就是这样的,赁着自己的数学功底比较好,(上小学的时候得过奥林匹克前几名,不过是市级的。。。)一看这题会了,就觉得不用做了,做也是浪费时间,等真到了考试的时候,怎么感觉自己的右手还没左手快呢,手指的速度怎么跟不上思维的速度了呢,怎么计算器上的数字键点不住了呢。。。结果一马抓,考个不及格。。。其实解题思路都有了,就是平时没进行练习,眼高手低。(这个方法不适合很聪明的人,我见过这类人,人家就是不用做题,到考试的时候就能过关,咱们不能和这些人比,还是低姿态,努力吧)。另外,在你一笔一字做题的时候,你会不知不觉的就记住公式了,你不用刻意去记公式,你写的多了,自然一下笔就会写了,到时候公式不是记在你的脑子里,是印在你的脑子里,一顺手就写出来了。还有,比如一题五问,你要是写的做的多了,你在做第一步的时候,你一边写字就可以去想第二步怎么做。 在财管的基础课学习中,我建议先自己看一遍书,你肯定有很多不会的,但有些自己是能看懂的,然后再去听老师的课件,带着问题去听,然后想一想刚才自己为什么想不通这些问题,现在是不是懂了,要是换个问法,或加几个条件自己还会不会做,等听完课后,再仔细读一遍教材,做几道题。注意,这时候做的题不要太难了,以巩固刚学到的知识为主,一般是做一些和教材上的例题难度相当的题目,这样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教材的理解熟悉会很有好处,也会增强自己学习的信心。等熟练了,理解透了再去做一些有难度的题,这样效果会比较好。总之一句话,财管以理解和做题为主,真的要亲自多做多写(想当年我是1000多页的A4纸正反面都写满了才过了这五科的),把各个题型归类,一种题型一类解题方法,把思路理解了,也就差不多了。对于偏难题,能做就做,不要太勉强,因为综合题如果五问的话,前两问一般比较简单,你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分数。

经济法

对于这科,本人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一个字,背。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记忆,一方面这样会比较好记,另外在做主观题的时候也能够正确运用,避免出现把法律条文张冠李戴的错误。经济法重点内容很突出,每年考试重点章节的分数都在70多分以上,大家只要把握好重点章节,尤其是新增章节,应该就可以通过了。但是,一提到记忆,有的同学就说了,唉呀,我老了啊,我妈让我出去打瓶醋结果我会打成酱油回来,这可怎么整啊。这样的话,我可以教大家一个方法,经济法主观题法律条文的引述是以关键字为得分点的,从这个角度去想,我们只要记住关键字就基本可以了。举个例子:“原则上动产应当属于

债务人所有,但如果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债权人可以行使留置权”。这条中,关键词按顺序是动产,合法占有,交付的动产,不知无处分权,这样你就可以把这句话缩减为四个词,记住这四个词,自己在结合相对应的实例把债务人,债权人弄清楚,基本上这句话也就记下来了。最后建议,经济法最好在最后一个半月再背,要不容易忘记,对于一

些比较难记的东西可以等到考场的时候再翻翻书,磨磨枪。

审计

我想审计是五科中相对比较难学的科目,这科难于理解,文字很生涩,记忆上也很困难。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为头疼的科目,往往会觉得自己在云里雾里,学得一片懵懵懂懂的,直到考试驾鹤西游为止。。。。。。痛苦。在这科的学习中,总是有人问我,哪个老师讲的最好,听谁的课啊,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审计的主观性太大,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是相反的结论。但寻找真理的路是唯一的,那就是审计思路,用四大人的话说,就是你有没有做审计师的SENSE(感觉)。 这科的学习方法我觉得是记忆,理解,与适当的做题相结合,题不要做的太多了,要做精,做懂。在学习审计之前,强烈建议大家读一读《审计一家言》这本书,本书是毕马威的一个审计经理所著,书中以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的语言对审计做了比较深刻的讲解。我建议在看过一两遍教材后去读这本书,其主要目的是让你真真正正的看到什么是审计,审计是在做什么的,它的思路和程序是什么样的。这样,你再去学习教材会有一个很好的方向,人们常说,大方向走对了,具体下面的就好办了,呵呵。在基础课的学习中,主要是以理解为主,最好是把教材中每句话后面的故事都想出来,这样会很难,因为大多数考生是没有接触过审计实务的,教材上有的条文就是从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提练出来的,不过大多数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会以举例的方式去解释一些条文,我认为我们在学习中也要以这种方式去学习,不要光背东西,要尽量结合实务,结合例子去理解,比如在前一章中介绍的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和直接报告的鉴证业务,我们在理解了理论上的不同之后,就要找些实例,那么实例是什么呢,就是后面的审计业务和审阅业务,正好对上前面的两个鉴证业务,然后你再把审计与审阅报告的行文格式,表述方式,具体内容上进行对比,就能有个比较好的理解。另外,《审计一家言》中也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丰富的实例,大家可以在学习中去对比。 在审计的学习中,有些同学感觉背的东西很多,总是记不住,太难背了。其实,我感觉审计中背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的,关键一些东西是要记住,这个没什么办法,该下功夫记的就得记,但不是以记忆为主。本人07年考审计的时候就是那样,我的天哪,快记下一本书了,天天和念经似的在哪里背啊,记啊,结果一考试,看啥都不会。这就是你没有理解条文背后的故事,没有审计思路,对审计只停留在文字认识上,没有感性的认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在年底从单位请了两个月假,专门去事务所做了两个月,从此才算是走上了审计的正路。在事务所里我才真正看到了什么是原始赁证,才知道那个家伙长的是什么样的,格式是什么样的,上面都有什么,是红的还是绿的,呵呵。然后,还经常跑到人家审计企业的仓库里和仓管们聊大天,看人家是怎么放货的,怎么出入库的,这样终于算是对审计有了比较好的感性认识,结果两个月后回来再看教材感觉就不一样了,感觉每句话后面都有故事的,都是有例子的,这样你的审计学下来就不是干巴巴的了,而是有血有肉的了,你的思维和眼界也就宽了很多,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也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一下事务所,不用多呆,一两个月就够了,这样会对审计

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再来谈一谈大家比较关心,也比较头疼的风险评估的审计思路问题,我觉得这个确实是比较难的,难的不在于我们理解不了,我们不会,而是难在我们接触的太少,了解的太少了,这个东西实际上是需要丰富经验和宽广的知识面的。我在学习这个的时候,一方面是多读书,多看书上的一些例子,比如最后那个例题。另外对于书上的一些文字,我再对应着找一些案例去,可以去网上找,也可以看一些这方面的练习题,也可以看一下上面介绍的那本书。推荐大家看一看中央二台的经济半小时这个节目,看一下它往期和近期的节目(从网上可以下载),有许多内容都是在做分析程序的,有的是用数字做分析,有的是根据最近的行势和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这些对于增加你的感性认识以及对分析程序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再谈一谈审计做题的问题,我觉得做题不要太多,网校和刘圣妮老师的题相对来说比较规范,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很有帮助,范老师的的题超级难,做他的题你不要想着做的对不对,他的题是为了开拓你的思路而出的,而且他的题有些争议性比较大,这方面大家不要死钻牛角尖,理解出题思路就行了,毕竟审计的主观性太大。建议初学者,先做好基础方面的题目,再去做老范的题去,在做老范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错太多失去信心,理解老范的出题思路就可以了。再有,学审计的同学最好和会计这科一起报上,因为审计在很多方面是和会计分不开的,出题也常常是与会计调整相结合。推荐几本书供大家参考:1,《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即《审计一家言》。2,《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上,下册》。以上谈的东西可能不是很细,不过在《审计一家言》一书中,作者已经说的很细了,大家去读读看吧。

会计

这门考试在CPA中也是比较难的,与审计一样,是我们CPA的看家本领,用处也最大,但考试难度也很高,通过率今年是最底的。那我们怎么办啊,不用怕,因为学过会计的都知道,在这会计这个领域一直有一个神在教导我们,我个人对这个神非常崇拜,我为能和他处在现一个时代,并呤听他的教诲而感到荣兴,我想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是谁,呵呵(GOD IS A OLD BOY)。 会计学习我感觉就是一个道理在那里翻来翻去,道理明白了,一切就都OK了,这是那个神说的,不是我说的,呵呵。会计还是理解最为重要,但与审计不同的是,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感性认识,通过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就能完善所学的知识。会计的学习也是重点很突出的,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合并报表,差错更正,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这些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基础学习中还是以听课加练习结合进行学习,最好先听几遍课,因为你有时候听一两遍还是会有听不懂的地方,等真的听懂了,听会了,理解了,再去做题,不要上来就做题,这样反而效果不好。做题最好也是找一些好一点的题,不要做太多的题,难题,偏题先放一边去。我觉得神的题就出的不错,把他的题多做几遍会很好,做完题后,感觉还有些不懂的地方就再去听听课,问问答疑老师,但这时候的听课就是有重点有难点的听了,不要再从头到尾地听了,然后再去做练习题,这样反复几遍应该就学的差不多了。 下面我打算对于一些重点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报表相结合,这个不用说了,肯定是重点,这方面的学习主要是在长期股权投资这章中要认真听神的课,一定要彻底的弄清楚搞明白,这样在学习合并报表的时候会轻车熟路,很简单。之后再做几道题,也就差不多了。 2,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与所得税相结合的题目,这确实是一个难点,很难的,不是说它难于理解,难在于这个太过复杂,有时候好几个业务往上一放,就会弄的你晕头转向,对于这些,我建议先做一些业务少的题,比如两三个业务的,以后再

做四五个业务的,把各种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情形总结一下,分分类,再看看具体每种情形会有什么变化,哪些是比较特殊的,这些情形会和前面所学的章节的哪些部分联系起来出题,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会是什么样的。例如,它会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联系,会和投资性房地产相联系,会和预计负债相联系,会和减值准备相联系,甚至会和合并报表相联系。另外要树立递延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观,这点很重要,要是真正理解了这个,你会觉得递延所得税也就是那么回事,只是难在考题把很多个业务放在一起了,一多了就容易出错。 3,现金流量表。这个我想大家一听到就会很头疼吧,我也很头疼,但近年来好像出大题的情况不多了,07,08年都没出什么大题。对于这个,要是从考试这个角度去说的话,我建议大家听神的话吧,神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相信神,阳光会普照你的,呵呵。要是想真正学会这方面的知识,我建议大家可以听听06年神在这方面的课件,讲的是很详细的,但现金流量表考虑的东西确实很多,涉及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往往因为考虑不周全而出错。要是考题真出了这样的大题,我建议大家先做简单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好做,可以先做投资和筹资的嘛,这两个相对简单很多,涉及的业务也不是很多。等做好了,有时间再去考虑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这样我想在得分方面会比较稳妥。 4,对于填表性的题目。填表题一般不好做对,因为你只要有一处错误,一般后面的会跟着错很多,在考试中如果时间不够用,可以把会填的填上,没把握的先不要填,直接跳过,等答完后面的题再回过头来做。如果填表题涉及很多步的话,建议不要做了。比如,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是由很多个收入项目加总一起得来的,你要保证前面那些业务都做对,并且在加总时没有落下才可能做对,这样的题一般就不要做了,直接跳过为好,把时间留给后面的题。我记得07年综合一题好像就是这样的,有个利润表,我当时看了一下,直接跳过,把时间留给了后面的那道合并报表题,但我的一个考友,说实在他学的很好,但因为在这个表上浪费了太多时间,以至于后面会的合并报表题目没时间去做。CPA考试中有的题根本就是不想给你分的,你不用和他们硬缠,跳过去,做会做的,有时候要学会放弃。

推荐第5篇:会计学

会计学

专业定位:

本专业以工商管理学科为背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业务素质教育为重点,突出交通及工程特色,开设了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双语实验班(培养方案单独设置),注重与国际接轨,培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既重视学历教育,又积极关注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会计应用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文化修养与创新能力,具备扎实的管理、会计、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流程、财务管理与分析、税收筹划、审计实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并能在交通工程等各类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相关部门从事会计、审计、理财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税法、企业发展战略及风险管理。

就业服务方向及主要从事工作:

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大交通类施工集团企业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管理公司等组织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税务、理财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

推荐第6篇: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是所有会计学的基础,你不学也不行啊。如果要做财务,那么必然得考上岗证,基础会计用得着。

财务会计:如果准备往会计方向发展的,需要学财务会计。基础会计那点东西是不够的。 成本会计:制造业的成本分析,带有财务管理职能,结合自己的学历经验,看是否能找到对应的工作。稍微好一点的公司都对这个职位开始有要求了。

管理会计:一部分同上面的成本会计重合,但是它多一些与决策相关的内容,如果你的发展方向是做决策类的事情或者准备做管理报表的,可以学这个,不过这个也得看个人学历经验。 财务管理:这个不是会计,而是公司财务。研究的主要是通过预测现金流等方法计算项目投资从财务上计算是否合算,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和经济学基础。

审计学:会计师事务所或公司内审。一般不学前面几门,你是学不会得。

经济法:单学一门没有意义的。如果是为工作而学,经济法只能作为一门辅助学科,懂经济法对你的会计和财务有很大帮助。

税务会计:这个范围太小了,除非税务咨询公司或者很大很大的公司才有专门的这个岗位,要学这门课程,至少得先学基础会计和税法。

推荐第7篇: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参考题目

1.中外财务报告比较及启示 2.企业整合报告研究

3.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研究 4.中美会计监管协调问题研究

5.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与监管体系的完善

6.政府职能转变环境下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7.会计监管与反腐机制建设研究

8.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 9.会计行为及其经济后果 10.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11.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的会计问题研究 12.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13.公允价值计量中不确定性分析的披露 1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确认研究 15.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16.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17.税务会计理论研究 18.公司避税问题研究 19.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20.顾客忠诚计划会计问题研究 21.政府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22.用益物权会计初探 23.反向收购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24.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研究

25.会计原则体系的构成及其逻辑协调 26.捐赠与补助会计研究 27.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建设研究 28.论会计确认标准与计量基础的发展 29.会计信息基本质量特征的确定与评价 30.会计准则导向的评价与选择 31.会计准则执行与效力研究 32.小企业会计准则研究

33.会计领域的管制与政治活动分析 34.试论政府在会计管理中的职能定位 35.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36.国际板会计与审计问题研究 37.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系统 38.资产组减值的确认与计量研究 39.企业重组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40.设定受益计划会计问题研究 41.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42.金融资产分类的相关问题研究 43.金融互换会计问题研究

44.国际金融工具准则的修订对我国的影响研究 45.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46.股份支付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47.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48.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探析

49.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会计问题研究 50.全面收益理论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启示 51.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会计问题的对策分析 52.《总会计师条例》修订问题研究 53.《会计法》修订问题研究 54.论传统会计假设的缺陷及其改进 55.企业清算会计问题探讨

56.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探讨 57.企业并购中会计问题探讨 58.论会计透明度

59.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60.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61.上市公司自愿披露行为探讨 62.论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原则 63.浅析上市公司的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 64.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系统研究 65.实施《企业财务通则》若干问题思考 66.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 67.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及防范

68.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及账务处理 69.企业税收筹划对策研究

70.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治理与制度规范 71.关于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 72.关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73.简评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

74.被投资企业盈亏对投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影响 75.论传统财务报告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76.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法律规制 77.企业财务总监的独立性浅析 78.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核算与披露 79.企业IT部门的成本管理

80.应诉反倾销产品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 81.视频产品成本核算——成本会计新领域

82.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成本费用管理问题的探讨 83.软件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 84.管理信息系统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 85.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 86.试论企业价值链会计管理 87.企业内部绩效评价系统研究 88.价值链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 89.资金筹集成本控制研究 90.产品设计成本控制研究 91.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方法探讨 92.产品生产成本控制探讨 93.期间费用的预算控制 94.销售及售后服务成本控制探讨 95.质量成本控制的新思考

96.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 97.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启示 98.战略成本管理探讨

99.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 100.作业成本管理与控制 101.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 102.环境成本控制探析

103.我国管理会计执业资格问题研究 104.管理会计国际惯例研究 105.全面预算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106.适时生产系统对现代会计的影响 107.战略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108.平衡记分卡应用问题研究 109.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110.财务主管委派制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11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 112.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

113.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114.民营企业家族制的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115.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分析

116.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 117.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118.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19.CFO在公司治理与管理中的作用 120.论企业财务控制 121.论企业投资风险 122.企业投资战略研究 123.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

124.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关系研究 125.投资者保护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126.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127.基于价值创造的现金流管理 128.EVA与传统财务分析指标的比较 129.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130.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31.可转换债券融资相关问题研究 132.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研究 133.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绩效实证研究 134.组织创新与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135.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内部控制 136.创业投资的风险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137.激励补偿机制与企业业绩评价 138.EVA考核问题与现状研究 139.《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实施研究 140.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预警研究 141.国有企业实行经理股票期权的问题与对策 142.行为财务理论研究

14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144.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145.中小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研究

146.企业集团内部转移价格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147.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

148.公司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149.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 150.跨国公司税收筹划的内容和途径

151.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52.企业集团财务监控的方式、方法比较 153.企业并购战略管理研究

154.应收账款抵借与让售融资方式的现状与完善 155.企业集团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 156.人力资本估价方法比较研究 157.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问题研究 158.论审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59.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相关问题 160.“四大”本土化问题研究 161.审计公告制度研究 162.审计免疫系统论研究

163.股东审计与集团公司治理研究 164.政府审计发展战略研究

165.政府审计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66.政府审计在应对公共危机中如何发挥作用 167.政府审计环境与未来发展问题研究 168.论审计的重要性原则

169.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70.职业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171.环境审计研究(针对其中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问题来写) 172.《注册会计师法》修订问题研究 173.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探讨 174.注册会计师行业广告宣传问题研究 175.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问题研究 176.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几点思考 177.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研究 178.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问题研究 179.审计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180.审计收费问题研究 181.审计判断问题研究 182.审计期望差距研究

183.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 184.整合审计研究

185.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86.管理层分析与讨论相关问题研究 187.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与报告研究 188.CSA评价方法在中国的运用 189.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研究

190.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研究(针对其中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问题来写)

191.经济责任审计研究(针对其中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问题来写) 192.浅议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避 193.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194.信息技术、虚拟经济与现代审计环境研究 195.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研究 196.会计舞弊的模式研究 197.反洗钱审计问题研究 198.政府审计与国家治理

199.论经济效益审计(针对其中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问题来写) 200.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质量 201.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试论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工作成就及不足 203.内部审计践行“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或方式 204.内部审计外包的探讨

205.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方法系统研究 206.管理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207.审计委员会、监事会、内部审计关系研究 208.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问题探讨 209.集团公司效率与效益审计研究 210.信息技术下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211.网络财务软件的发展对审计的影响 212.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213.对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探讨 214.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研究 215.信息化与政府审计 216.信息化与经济责任审计 217.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探究 218.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19.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腐败中介”的几点思考 220.对注册会计师监管模式的思考

221.中国审计法律与SEC监管的关系协调研究 222.新旧国家审计准则比较分析

223.新审计准则理念变革对审计实务的影响 224.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研究 225.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现状探析 226.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227.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的思考 228.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229.CPA非审计服务发展研究 230.论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

231.内部控制鉴证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232.我国审计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233.论审计委托机制的改进 234.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 235.网络审计研究 236.跟踪审计问题研究 237.资源环境审计研究 238.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

239.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 240.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运用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 241.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职业判断研究 242.行为审计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 243.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44.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245.审计文化建设研究 246.中小型企业审计研究

247.政府绩效审计创新性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 248.论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 249.XBRL推广应用问题研究

250.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 251.常用会计软件的功能比较 252.Excel在会计帐务处理中的应用 253.Excel在工资管理中的应用 254.Excel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255.Excel在进、销、存管理中的应用 256.关于计算机审计的思考 257.计算机环境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机制 258.关于财务软件决策支持功能的思考 259.财务软件系统的设计

260.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261.关于ERP系统实施的思考 262.ERP系统与财务软件的接口设计 263.关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 26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265.ERP系统中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266.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和冲击 267.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ERP系统设计 268.Excel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69.资产评估的价值基础以及价值类型研究 270.资产评估与清产核资的比较研究 271.企业合并对价分摊中的无形资产评估研究 272.资产评估的假设研究 273.资产评估质量的评价研究

274.资产评估中定量预测方法的开发与运用 275.资产评估中的基本方法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276.资产评估中的基本方法的比较研究 277.企业价值与整体资产评估的方法研究 278.企业价值与整体资产评估的风险管理 279.中外资产评估准则比较研究 280.资产评估国际趋势与发展方向研究 281.资产评估与会计、审计的关系研究 282.经济学研究发展对资产评估理论的影响 283.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问题研究 284.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能力框架及实施研究 285.资产评估行业文化建设研究

286.并购类型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研究

287.评估机构引用其他专业机构报告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288.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289.金融危机对资产评估行业影响及对策研究 290.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研究 291.创业板上市评估有关问题研究 292.著作权资产评估研究

293.会计公允价值与评估价值类型关系研究 294.收益法的应用与改进问题研究 295.金融衍生品价值评估研究

296.资产评估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研究 297.资产评估准则实施的实证研究 298.税基及涉税业务资产评估研究 299.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300.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案例比较研究 301.版权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 302.周期性行业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 303.资产评估与财务估值方法比较研究 304.收益法评估参数确定实证研究

推荐第8篇:文献

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

动设计研究

姓名 学号

文献综述

1.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

(1)建构主义内涵的研究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 J.Piaget),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中提出人类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从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出发提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皮亚杰关于认识的建构思想对建构主义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建构主义是一种思潮,是众多理论观点的统称。斯拉文提出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的叫法不一,但更多的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3]格拉塞斯菲尔德认为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认识论和教育中的一个广泛而庞杂的领域,哲学家、课程设计者、心理学家、教育家等整广泛使用这一概念,他们大多数人强调“学习者通过个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意义和学习所做的贡献”。[4] 建构主义是关于学习的理论。张建伟,陈琦认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5]在皮亚杰和布鲁纳早期教育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内化为认知结构。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将维果斯基的理论介绍到美国,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6]何克抗认为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7]建构主义的内容是丰富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8]刘儒德总结了建构主义主要特征,提出建构主义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的建构就是人在一定的情境下面临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时会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头脑中事先准备好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先前经验,来解释这些新信息、解答这些新问题,赋予它们意义。[9] (2)建构主义历史发展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Philips认为建构主义学家可以归为两大阵营,一是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者。二是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者。在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中,Philips

[10]又区分了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分别是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是基于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关于人的认识的成为建构主义理论的萌芽,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指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即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11]在阐释认知发展的过程时,皮亚杰提出了若干相关的概念,包括图式、适应、组织、同化和顺应。

维果斯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同一时期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受到皮亚杰的影响也认为儿童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但是他不同意皮亚杰将儿童的发展阶段按单纯的年龄划分。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是以发现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991年在美国乔治亚大学教育学院组织了“教育中的新认识论”系列研讨会,邀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包括格拉赛斯费而德和斯戴福等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出现了6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心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及控制论系统。[12] (3)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研究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的理论观点存在在很多的差异,但是它们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Anita Woolfolk认为建构主义者观点的共同的要素是强调: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社会协商和分担责任是学习的一部分;内容的多元表征;理解知识是被建构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13]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发展至今,它主要包含三大理念: 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 它不是最终的答案, 更不是终极真理, 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被新知识和新理论所超越、所取代。激进建构主义一派对知识的观点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走得更远,,他们认为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刘儒德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概括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中面临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假设和解释而已。[14]李琦、陈广宇、李政等提出从不同方面理解建构主义知识观,他们认为从主体方面理解,知识是客观的;从本质方面理解,知识是社会的;从获取方面理解,知识要情境化;从表达方面理解,知识有默会性;从学习方面理解,知识是复杂的。[15]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它具有多向社会性和他人交互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元化的,学生对对象意义的建构也是多维度的。[16]高文根据相关的研究概括了建构主义学习的6条核心特征: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17]张旭,赵静波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以下特征: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学习意义的活动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的;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的过程。[18] 在建构主义课堂中,重点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课堂不再是教师向被动的学生灌输知识的地方, 学生不再是空的容器等着被注满。师生角色被重新认识,师生关系也随之改变。潘玉进指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应该体现在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要进行师生角色的调整,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经验的差异进而搭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19]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是促进者,他们指导、调停、鼓动和帮助学生发展与评估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教师最大的任务就是提好问题。[20]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21]

(4)建构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比较关注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何克抗指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

[22]括四大要素:情境、协商、会话与意义建构。袁维新等认为教师在发展课程时,应给与学生对环境资料进行同化的机会,并借由发展概念以解释或组织资料而进行顺应, 甚至运用新概念以解释不同的现象, 最后将新概念与旧知识组织起来, 以达到平衡的历程。[23]杨开城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七条原则:提供知识的多外部表征原则;提供丰富认知工具的原则;情境的真实性原则;学习者控制与教师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扶助差生的原则;知识获取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24]高伟认为建构主义批判传统教育去情境化的做法,强调情境教学,首先将学习放置于复杂真实的情境中,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其次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真实情境中,能够使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25]

有学者提出,建构主义使得教学设计有了很大的转变,李艺总结了以下几点变化:从微观的教学设计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设计的内涵由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转向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设计理论把研究重点由注重将知识分学科教授,把知识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单元,变为注重学科整合的整体性知识的获得,重视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综合性;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重视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教师或教学系统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强调“学习伙伴” 的重要性,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尊重学习者在学习成果上的个别差异,由学习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过程导向的教学目标;注重高层次的学习结果的培养。[26]谭敬德提出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既表现在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又表现在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各环节的影响,即有助于教学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注重学习主体个性特征,分析差异;加强学习情境设计,重视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设计;为评价方式多样化提供理论支持。[27]于晓波总结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28]

基于建构主义的早期教育实践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基于建构主义的早期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对早期教育的影响。

当代建构主义受影响比较大的早期教育方案或课程包括:幼儿认知导向课程(High/Scope课程或高瞻课程)、凯米和德弗里斯早期教育方案、福门的建构游戏课程、全美幼教协会的发展适应性教育实践及瑞吉欧早期教育实践。

目前幼儿园的生成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项目活动课程都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设计,这些课程体现了尊重儿童,提倡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创造性,

[29]对解决幼儿园的课程问题有了很好的借鉴。建构主义也对学前教育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使得学前教育评价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和内容的多维性;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方法要以质性为主,定量和[30]定性相结合。建构主义使得学前教育评价从关注与教学本身转移到关注关注儿童的发展。建构主义的儿童学习观点对于我国学前课堂教学的现代认知、变革和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思想引领.[31]

综合以上关于建构主义的研究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是深而广的,看出建构主义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们研究的的内容的丰富性及建构主义对人的学习影响的深刻性。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关于知识与学习的观点有了深刻的转变。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影响是改变了传统的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课堂逐渐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学前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这也是已有研究中涉及的比较少的地方。所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展幼儿园教育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价值。

2.关于数学教育的研究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的产生源于人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早在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伴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逐渐形成了对数学最初的认识,由人类早期的“结绳记事”,“刻痕记事”可以看出数学在最原始的应用。数学教育产生是由来已久的,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及西方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集合、天文、音乐)都包含了一些数学内容。

(1)数学的特点及价值研究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变化规律进行抽象, 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形及它们之间关系。[32]数学是人们于现实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产生于具体的事物,同时随着不断的发展又逐渐脱离具体的事物,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区别于具体事物的、抽象的。数学的抽象是对物体现象生活的一个方面的抽象化,即只保留量的关系而舍弃一切质的特点,只保留一定的形式、结构而舍弃内容,得到的是纯粹状态下的以抽象的形式出现的量与量的关系,它是一种思想材料的符号化、形式化的抽象。[33]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数学的定义、公理的推断都离不开严谨的逻辑分析和演绎归纳。在数学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猜测、验证、推理、证明。每一个数学公式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思维的参与,离不开严密的推理。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数学的应用的扩大化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学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数学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互联网,让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在科学研究的应用也是广泛的,一切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学方法和思想的运用。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数学对产生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中,能够帮助人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同时数学对人的发展及成长发挥着教育作用,对于人类的认知和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人虽然天资不同,但是人类的后天发展的能量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教育能够使得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使得它与人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锻炼人的思维。[34]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此可见数学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密不可分的。同时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的好奇心、探究精神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2)现代数学教育理念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和解决所认知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主要思想,1980年4月,在全美数学教师联合大会上发表的一个指导性文件中指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中学数学的核心”。1988年国家数学教育大会将“问题解决、模型化和应用”作为大会研究课题之一。

数学应该成为公民具备的文化素养,学校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学习数学的机会。1991年初,美国总统签署了一份称为《美国2000年教育规划》的报告,提出让所有人都能学习有效的数学。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体现了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数学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提出要试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开展对儿童数学素养的培养,并把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放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数学学习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精选数学学习的内容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学习需要的数学。

从目前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数学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数学教育有对我们人类有着特殊的价值,并且数学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强调问题解决、大众化、服务性、应用性更加关注数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们对于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得数学教育也尽力朝着实用性、普遍性、服务性发展。 (3)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价值研究。幼儿园数学教育对于幼儿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数学教育活动不仅提高幼儿的能力,发展儿童数学思维,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林嘉绥从数学教育对幼儿认识世界的价值以及对为以后的学业准备两个方面谈到他对早期数学教育价值的理解,他认为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同时她也提出这也

[35]能为儿童日后小学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胡勇军提出早期数学教育对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有其特殊的价值,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增强幼儿对数[36]学的兴趣。黄谨认为数学启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需要,我们要充分重视数学启蒙对幼儿的作用。[37]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王小辉从早期数学教育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的角度研究了其价值及意义,数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思维品质。[38]幼儿处于逻辑思维萌发及其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是并不是说幼儿不能学习数学。数学教育对幼儿的意义在于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对于幼儿来说早期的数学学习能够给他们一些早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训练,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39]Greg J.Duncan,Chantelle J.Dowsett等人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与表现很有利地预测儿童今后学业能够达到的成就。[40] 关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特征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其具有操作性、探究性及生活性。吴慧鸣提出在数学活动中,孩子亲身操作,亲身体验对发展孩子数学概念,空间思维等的意义,操作材料对是幼儿自身学习的重要方法, 是幼儿主动获取物体间数量关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发展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41]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性学习的物质基础,是帮助幼儿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的数学操作活动包含了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成分,操作活动对数学活动还具备探究性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学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幼儿实施操作动作,使外部动作内化的媒介。[42]幼儿认知发展的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43]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张宪冰认为探究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的方式,儿童对身边的事情天生就有种广泛的好奇和兴趣,儿童的好奇心促

[44]使他们在对周围的探索中乐此不疲。让儿童在探究性的获得中学习数学对于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黄胜梅也提出类似的观点,探究学习方式从儿童的天性出发,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探究精神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多的价值。[45]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性是指在生活中对幼儿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数学教育,周粮平认为数学教育如果脱离幼儿的现实生活,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感到数学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这样会导致幼儿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他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途径及内容三个方面来论述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观点。[46]仇美霞认为现实生活是数学概念的源泉,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并以一定的形体存在于空间,强调将幼儿的数学教育纳入到生活之中,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愉快学习,才能让幼儿产生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密切关联,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47]的问题。韦永慧探讨运用生活化情境开展数学活动刺激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的作用,她认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幼儿学习数学的情绪是积极的、主动的,能促进他们形成自我的知识结构。

[48]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实施的研究。学者们比较关注具体的数学活动实施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引用到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张勇强等提出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机地结合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I),用游戏课件开展数学教育活动。[49]周欣提出开展个性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开展个性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需要有正确的评价理念,在教育活动设计的时候能够针对不同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活动内容和材料方面给儿童提供选择;根据儿童学习风格提供相应的活动方式。[50]王小辉提出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有效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新知的兴趣;搭建探究平台,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总结,交流帮助幼儿归纳合理结论;将新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促进知识迁移。[51]孙锦瑞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该以数学文化为理念在文化情境中强调数学对幼儿的启蒙。[52]Carolyn Tucker等人提出运用儿童文学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53]

通过以上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研究的文献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对针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倾向于理论层面的内容比较多,对于指导教育教学一线的具体的建议比较缺乏。本研究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的策略的提出,以使得研究结果能够对改进他们的工作有启发和借鉴。

3.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1)有关教育活动设计内涵的研究

荷兰知名的教学设计专家迪克斯特拉教授认为:“教学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学习是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当一个人想接受教学活动当组织描述和认可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学时,就必须对教学进行设计”。[54]史密斯,雷根提出教学设计是指把学习和教学原理转化成对于教育材料的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规划这一系统的、反思性的过程。[55]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书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育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56]我国学者乌美娜在《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57] 通过对先前学者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可以推出教育活动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相关学习理论、幼儿发展理论及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育活动的各项要素进行合理化地安排的过程。它是教师将抽象的教育理念具体化的过程,是对学习者如何开展有效教育影响的系统化设计过程。

黄瑾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58]庄虹,陈瑶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空内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59]方案。也有学者提出教育活动设计是学前专业核心的课程之一,融合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注重实际训练的应用型课程。[60] (2)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研究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从查阅到的文献查阅中可以看出学者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如何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应该遵循的活动设计的原则。朱家雄教授提出在进行幼儿园活动设计时需要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61]郭宗莉,钟小锋认为教育活动设计应该以满足儿童需要为基本前提,最终实现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统一,他们提出要保持教育活动设计的整体有效性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活动设计过程的开放性;活动设计与获得实施的交融性;活动设计过程的师生呼应性。[62]但菲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和整[63]体性原则。赵焕明提出综合性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应该包括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教学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教学活动应将学习和发展连结一体。[64]姚伟教授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

【65】原则包括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因材施教性原则。周云指出早期的科学经验对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应该体现目标性、方法的灵活性、活动性、教师的指导性。[66]秦红指出在进行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时,需要坚持回归生活原则;关注发展原则;实践创新原则。[67]于冬青指出关键经验是儿童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进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时,要重视儿童获得必须的关键经验,并且以关键经验作为制定活动方案的标准及活动评价依据。[68] (3)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及基础。朱家雄教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一书中,从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69]活动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黄瑾从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和内容、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环境与资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育活动评价几个角度进一步阐述各个内容领域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有效策略。[70] 关于教育活动目标方面,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已经明确的指示,教育活动的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中要求的每个具体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有学者指出活动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随着儿童的经验和兴趣随时生成新的活动目标,能够让儿童主动地探索,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要关注活动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统一。[71] 宋济明指出在选择合适的具体活动目标之前需要了解每个教学领域的总目标,然后了解每个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最后根据具体目标所包括的内容选择适当的目标。[72] 有关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袁爱玲,何秀英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有导入的一般策略、掀起高潮的一般策略、结束的一般策略、把握活动节奏的一般策略几方面。教育活动的方法策略有依据活动目标和内容的性质、特征选用方法;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选用方法;选用的方法

[73]应体现先进性;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创造更新。在具体设计教育活动步骤时,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并且要考虑到活动的新颖性。王瑞玲指出在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中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是既要有活动的目标达成,同时也要关注活动的过程;第二既要关注物质环境,也要关注心理环境;第三既要关注教师的预设,更要关注儿童的自发生成;既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74] 作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活动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还能够通过对教育互动的不断反思与重建,促进幼儿、教师及所有课程参与者的成长。虞永平等指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若干评价原则,首先是教育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其次教育活动要体现交互主体性,第三是教学计划实施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第四是资源和环境的有效利用。[75]王秀莲提出,幼儿教育活动评价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首先的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其次是需要研究教育行为的规律性,再次是教育形式的合理性,最后是教育效果的适宜性。[76]李艳指出教育活动评价要遵循发展的、适宜的及分类的原则,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即活动目标的综合性、层次性和差异性;活动的内容要生活化、趣味性和实效性;活动方式要多样化,有层次和连贯性;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师幼之间的互动;活动的效果要关注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全面的发展。[77]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数学教育、教育活动设计等相关文献收集与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探讨有其独特性与优势。随着人们对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视,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们需要提升开展高效的数学活动的能力。本研究以教育活动设计为出发点,以建构主义理论观点为指导,在教育实践层面对幼儿园数学活动进行改进,使幼儿园数学教育能够做到以幼儿为中心,注重儿童经验的获得及认知的建构,培养儿童数学兴趣及积极的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2]刘迎杰.主题课程的建构——后现代主义与建构主义对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启示[J].淄博师专学报,2007(1):32-36.[3]Anita woolfolk著.陈红兵等译.教育心理学[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81.[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5][6]张建伟,陈琦.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82.[7][8]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9]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9.[10]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4.[11]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6-21.[12]桑新民.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4):51-55.[13]Anita woolfolk著.陈红兵等译.教育心理学[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81.[14]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10.[15]李琦,陈广宇,李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知识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9):13-15.[16]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7.[17]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1):35-39.

[18]张旭,赵静波.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教学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47-148.[19]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科学版),2000(4):9-93.[20]张奠宙.期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大国”风范[J].教育科学研究,2005(2):16-18.[21]赵延清,贾云宏.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3-65.[2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23]袁维新,吴庆麟.关于学习环模式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30(3):632-635.[24]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0(4):14-18.[25]高伟.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8-80.[26]李艺.建构主义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建构主义知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2(6).10-15.[27]谭敬德.格拉赛斯菲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理论认识论特征及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11(7):25-28.[28]于晓波.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的开发[D]:[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2000.

[29]杨晓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园课程设计[J].山东教育科研,2002(2):25-27.[30]李贵希,刘花雨.建构主义知识观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57-59.[31]马云.建构主义与我国学前教育课堂教学的现代革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49-51.[32]史宁中.关于数学的反思[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31-39.[33]周春荔.数学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34][37][60]黄瑾.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3,35-37,61.[35]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10.

推荐第9篇:《会计学》感想

《会计学》课后感想

一年一度选修课,今年,我选了《会计学》。本来以为,依照惯例,选修课是不需要费多少时间的,虽说大学里开设选修课是为了拓宽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学习面,让我们有根据自己爱好自由选课的权利。可是到了大学,大家都刚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对上课也没有太大的热情,必修课也不过如此,何况是选修课呢?因此对于选修课,大部分同学都是马马虎虎对待,最后能拿到学分就行了……

今年的会计学刚开课的时候,我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可是等上过几节课之后,我就改变想法了,因为我开始对老师讲的内容产生兴趣了。当然,这要取决于老师的一句话:注册会计师是一个很抢手的职业,只要你能拿到注册会计师资格证,就不愁没有工作。听到老师说这句话,我特别上心。因为我对自己的专业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又没有别的兴趣,所以对前途一直都很迷茫。听到老师说这个,感觉自己好像突然就有目标了。因此,后面的课上得也格外认真。

说实话,这次的选修课是我上的最累的一次。以前的选修课,除了最后的结课考试,从来都不写作业。可是这次,老师在课后留了几次作业,刚开始,大家都怨声载道的,我也一样。可是回去后,拿出来书,开始做题的时候,我就发现会计真的很有意思,我愿意认真的查书,去写每一个会计分录,琢磨每一个借方跟贷方,真的很有意思。

一晃就到了最后的考试。在最后几节课里,老师要求随堂考试,我想,这大概是我为数不多的几次充实的大学课堂吧。我想,我一定

能圆满完成最后的考试。

最后,我想说,今年的选修课上的真的很充实,让我对选修课有了不同的定义,我喜欢《会计学》。

推荐第10篇:会计学自我鉴定

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我热爱自己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知识包括了从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到财务管理的运用等划等许多方面。同时我也辅修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管理学课程。通过学习,我能较好地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充分理解会计作为一种广泛的市场工具,如何利用它并为企业带来获得具大的经济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不仅如此,我认为会计人员除了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及人格魅力。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实践和实习中,我努力学习职业道德,积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成为诚实守信并适合社会的有用人才。

学习之余,我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曾担任校健美操的队队长,多次参加校极、省级的演出,得到省领导的一致好评。在校学习期间我曾多次获得校“三好学生”和“社会工作积极分子”的称号。我个性开朗,善于与人交往,具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我乐于接受挑战,学习能力强,具备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我渴望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更充分地展现我的能力,渴望加入到更为奋发向上、充满活力的团队中去,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您的公司。我会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竭尽全力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为公司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学简历自我签定范文(二)

人为人诚实,团结同学,富有亲和力。工作认真负责,除了具备作为一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素质,还拥有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

在学习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我除了努力学习学校规定的课程,几乎每学期都获奖学金外,还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在室徽设计大赛中,我所设计的室徽取得了优胜奖;我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取得了三级证书;在专业知识方面,我深知自己所学不足,所以报名参加了四川省中级电算化和会计资格证考试,并取得证书;在全国注册会计师(cpa )的考试中,也通过了公认最难的会计科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的参加会计行业的考试,努力的充实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尺。

在生活中,我勤劳朴实,热爱劳动,所在宿舍每学期都被评为校级文明宿舍。我关心周围同学,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方针,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校的心理学会是我校最大的社团之一,在XX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明星社团,又作为四川省唯一的优秀社团当选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我在大学生心理学会工作的时间中,和老师、同事、部中的干事都相处融洽,带领我们办公室由一个只有几个人加入的小部门一跃成为心理学会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对各部门进行协调、考核、统筹和规划的异常团结的团队。由于我杰出的工作表现,我被评为心理学会\"优秀会员\",还在心理学会的骨干培训中表现优异,受到老师的表扬,同时被评为XX年度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社团会员\"。

会计学个人自我鉴定范文(三)

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党有可更为深刻的认识。参加了“云南财经大学委员会业余党校第40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培训,并评为优秀学员。本人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还利用课余时间辅修相关的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与会计学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的心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

社会实践上:大学两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社会实践。先后利用假期期间在昆明市百老汇、昆明市家乐福超市工作。我觉得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并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

两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会计学专业个人简历自我鉴定范文(四)

自我评价/职业目标

第11篇:毕业论文会计学

论文题目:

浅谈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教 学 站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

业:

石景山党校 陈亮

刘祥坠

2010级会计班

2011年12月7日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劳务而应向顾客收取的款项。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迫使大部分企业不得不为对方提供商业信用,以赊销的形式销售产品,从而产生大量应收账款。尽管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数额如果过大,将会导致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减慢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使用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持续能力,因此,我认为,充分认识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并剖析应收账款的利弊,进一步提出一些管理措施,将对企业合理使用赊销机制,合理设定应收账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应收账款;财务危机;赊销;管理机制

I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应收账款的现状及成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企业自身的原因 ..............................1 2.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1 2.1高额应收款影响企业现金流入,易引发财务危机 ..1 2.2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影响企业盈利 ................2 3.应收账款管理机制的建立 .........................2 3.1建立信用管理机构和客户资源库 ................2 3.1.1建立专门对赊销进行管理的机构 ............2 3.1.2建立动态客户资源管理系统 ................2 3.2加强企业的监控和内部审计 ....................3 3.2.1建立应收账款监控体系 ....................3 3.2.1.1赊销发生监控 ..........................3 3.2.1.2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分析管理 ..........3 3.2.1.3信用及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 ....4 3.2.2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4 3.3应收账款发生后,要建立合理的处置机制 ........4 3.3.1成立清收小组 ............................4 3.3.2债务重组 ................................5 3.3.2.1采取贴现方式收回账款 ..................5

II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3.3.2.2债转股 ................................5 致谢 .............................................7 主要参考文献 .....................................8

III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引言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劳务而应向顾客收取的款项。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迫使大部分企业不得不为对方提供商业信用,以赊销的形式销售产品,从而产生大量应收账款。尽管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数额如果过大,将会导致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减慢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使用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持续能力,因此,我认为,充分认识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并剖析应收账款的利弊,进一步提出一些管理措施,将对企业合理使用赊销机制,合理设定应收账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1.应收账款的现状及成因

根据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具体分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1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是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社会普遍缺乏诚信。 1.2企业自身的原因

从主观上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只重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而客观上他们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十分缺乏。 2.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尽管应收账款能使企业的销售额度扩大,但是过量应收账款的累积也会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1高额应收款影响企业现金流入,易引发财务危机

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在具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下,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我国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

1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状况。

2.2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影响企业盈利

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据统计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的,其追账成功率在50%以下,而在我国逾期应收账款已达到60%以上。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实际已成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 3.应收账款管理机制的建立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已不可忽视,剧增的应收账款将会给企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危害,因此要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在此,我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3.1建立信用管理机构和客户资源库

在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应从源头控制,防患于未然,因而防范机制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3.1.1建立专门对赊销进行管理的机构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以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进行赊销管理,这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企业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企业中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适应于不同的企业管理体制。信用管理部门要取得财务和销售部门支持,并在赊销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 3.1.2建立动态客户资源管理系统

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必须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动态监督客户尤其是核心客户,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给客户建立资信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就是客户的动态资源管理。如果企业对这项工作没有足够的人力也可

2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委托社会征信公司完成,或在其指导下完成。重点调查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客户与企业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行业的风险程度等。

3.2加强企业的监控和内部审计 3.2.1建立应收账款监控体系

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应包括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3.2.1.1赊销发生监控

一般销售业务要经过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销售、收回资金这样一个业务流程。赊销监控主要发生在接受顾客订单、在接受顾客订单流程,顾客的订单只有在符合管理当局的授权标准时才能被接受,销售单管理部门应根据信用部门客户动态管理系统提供的情况决定是否批准销售。

在批准赊销阶段,信用管理部门的职员在收到销售单后,将销售单与该顾客已被授权的赊销信用额度以及至今尚欠的账款余额加以比较。并对每个新顾客进行信用调查,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系统。根据调查的客户资信状况和其他相关信息,信用部门决定是否批准该客户的赊销,并在销售单签署明确的意见。

在记录销售和收回资金流程,财务部门应将销售数据和资金收回数据及时反馈给信用管理部。

3.2.1.2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分析管理

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账龄等情况进行分析,而不能将所有责任都交给主要负责确定赊销授信额度和资信调查的信用管理部门,这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能。财务部门应编制一定期间的赊销客户的销售、赊销、收账、账龄分析表及分析资料交管理当局。在分析中应利用比率、比较、趋势、结构等分析方法,分析逾期债权的坏账风险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以便确定坏账处理、当前赊销策略。门,更新客户动态资源系统。批准赊销信用、记录销售和收回资金流程。

3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3.2.1.3信用及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

从赊销过程一开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前,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从而确保客户正常支付货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的发生率。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保持与客户经常联系,提醒付款到期日,催促付款,可以发现货物质量、包装、运输、货运期以及结算上存在的问题和纠纷,以便作出相应的对策,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同时也会使客户感觉到债权人施加的压力,使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推迟付款,极大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可以快速识别应收账款的逾期风险,以便选择有效的追讨手段。

在工作中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要互相配合,分清各自在跟踪服务中的职责,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促进企业销售的目的。 3.2.2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内控制度,二是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玩忽职守、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在我国内部审计大部分还停留在经营效益审计等方面,而对于企业内控制度设计、遵守,揭示企业员工舞弊、贪污等工作进行得远远不够。内部审计对应收账款审计主要应在销货和收款流程,在销货流程应核查销售业务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凭证的预先编号、按月寄出对账单等方面。在收款流程主要应检查收款记录的合理性、核对应收账款、分析账款账龄、向债务人函证等方面。 3.3应收账款发生后,要建立合理的处置机制

即便设置了完善的应收账款监控体系,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逾期应收账款,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监控体系的制定是否合理以及监控体系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其次是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随时有可能导致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而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在逾期账款面前,我们除了向法院提出诉讼申请执行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积极的方式。 3.3.1成立清收小组

4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对应收账款催讨企业管理当局对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应交由应收账款清收小组进行催讨。对于清收小组的组织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原款项经办人、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应为某项应收账款的当然责任人,参加清收小组,在清收小组负责人的调配下参加工作。

(2)清收小组成员按客户分工,并分解落实清理回收目标任务。

(3)严格考核,奖罚分明,提高催讨人员的积极性和效果。清收小组要对应收账款进行划分,按国际上通行的划分标准债权分为6个等级:正常债权、要注意债权、问题债权、危险债权、实际破产债权、已破产债权。逾期应收账款一般指除正常债权以外的5种债权,清收小组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催讨方式。对于要注意债权和问题债权首先要分析拖欠的原因,如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应积极与对方有关部门联系,争取能解决双方纠纷,如属于对方短期资金困难,不应过多的干扰,而应最大限度地争取顾客,保持市场份额,为下次销售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危险债权和实际破产债权清收小组要

加大催讨力度,争取在债务人进行破产程序前收回债权,并寻求债务重组的可能性。对于已破产债权清收小组应积极进行司法程序,尽可能收回部分债权。 3.3.2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处置企业应收账款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采取贴现方式收回债权、债转股、和以非现金资产偿债三种方式。 3.3.2.1采取贴现方式收回账款

贴现方式是指在企业资金严重缺乏而购货者又无力偿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予债务人一定的折扣而收回逾期债权。这种方式不同于企业在销售中广泛采用的现金折扣方式,首先它是针对债务人资金相对紧张的逾期债权,其次往往伴随着修改债务条件,即债务人用现金清偿部分债权,剩余债务在约定日期偿还。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虽然损失了部分债权,但收回了大部分现金,对于盘活营运资金降低坏账风险是一种较为实际的方法。 3.3.2.2债转股

5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债转股是指应收账款持有人与债务人通过协商将应收账款作为对债务人的股权投资,从而解决双方债权债务问题的一种方法。由于债务人一般为债权人的下游产品线生产商或流通渠道的销售商,债权人把债权转为股权投资后对产品市场深度和广度的推广很有利。

总之,只要企业采用有效的措施,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是可以防范的,也只有进行科学的防范,才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既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又使应收账款风险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6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致谢

在完成论文过程中,感谢指导老师给予我的建议,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大家的帮助和整个写作过程让我学到许多知识。

7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1)关志宏.《浅谈应收账款管理》.《中国工会财会》.2005年3期 (2)张廷华.《浅谈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会计之友》.2005年第6期 (3)江文博.《应收账款管理探析》.《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第2期 (4)廖强风.《新议应收账款管理》.《会计之友》.2006年第2期下半月 (5)黄晓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初探》.《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第3期

(6)王莉.《企业应收账款的审计方法》.《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第4期

第12篇:会计学简答题

 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简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答:会计核算的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对会计对象内容进行归类和监督

2、复式记账:两个或以上账户相互联系地记录经济业务

3、填制和审核凭证:提供记账依据,明确经济责任

4、登记账薄:系统的归集和汇总

5、成本计算:将不同对象进行归集

6、财产清查:保证信息真实、准确,账实相符

7、编制会计报表:传递和报送会计信息

关系:上述会计核算方法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1.经济业务发生后,要填制和审核凭证; 2.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和账户,按复式记账方法登记账簿; 3.根据账簿记录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在账实相符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

 什么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会计科目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是账户的名称。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

联系:

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2、二者开设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整理,以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3、二者的内容相同。

区别

1、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具体作用不同 会计科目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而账户则是在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再赋予一定的结构,能指明记账的方向,以核算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和金额。

2、会计科目和账户制定或设置的方法不同 会计科目由国家统一制定,是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而账户则是由各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设的。实际工作中,先有会计科目,后有账户。  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 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是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一定数额的资金来源必然等于一定数额的资金占用,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因此,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是:都会引起资产和权益发生增减变化,但其变化结果是资产总额永远等于权益总额,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简述对账的内容。

答:所谓对账就是指核对账目,对账簿记录的正确与否进行核对工作。在会计核算中,记账时会发生各种差错,造成账实不符、账证不符,为了保证账簿记录正确性,必须进行对账工作,通过对账来保证各种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完整,以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对账的内容包括:

(1)账证核对就是指各种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以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与有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进行核对,做到账证相符。 (2)账账核对是指账簿与账簿之间有关数字进行核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总分类账户之间的核对。一般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进行。检查各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是否等于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之和是否等于贷方余额之和。②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之间核对。一般是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进行。检查总分类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及期末余额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③总分类账户与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之间的核对。核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总账的期末余额,分别与“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相符。④会计部门登记的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的结存数,与财产物资保管、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的结存数核对相符。

(3)账实核对是指账簿记录结存数与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实际结存数进行核对。这项工作是通过财产清查来进行的。其具体内容包括: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数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财产物资明细账的结存数分别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核对;各种债权、债务的账面记录应定期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或个人核对。

 简述现金的使用范围。

答:1.职工工资、各种工资性津贴。2.个人的劳务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现金支出,如退休金、抚恤金、学生助学金、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5.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支付给个人的各项费用 2.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3.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出

 简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要点。

答:(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

(2)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 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 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 试述固定资产概念。固定资产有何特征?

答: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从固定资产的定义看,固定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第二,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第三,固定资产为有形资产。

 简述职工薪酬主要内容。

答: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职工薪酬的范围包括: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

7、辞退福利

8、其他与获得员工提供服务相关的支出

 确认销售商品收入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财务报表体系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答: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所拥有的资产、需偿还的债务以及股东(投资者)拥有的净资产情况;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利润或亏损的情况,表明企业运用所拥有的资产的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企业的净利润及其分配情况是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组成部分,相关信息已经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中反映,企业不需要再编制利润分配表。

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变动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

第13篇:会计学毕业论文

论会计管理中的会计控制与委托代理关系

[摘要]会计控制本质上所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分析了广义会计控制,认为企业内外部的会计监督与财务控制(包括国有资产监管),都可以归结为会计管理问题。基于这种会计管理的三层次会计控制体系具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关键词] 会计控制 委托代理 分析

新修订的《会计法》十分强调会计控制,并试图通过会计控制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近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对会计控制问题已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刘玉廷博士结合新修订的《会计法》,从建立、健全本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和强化会计的外部监督职能的角度阐述了对会计控制的看法;阎达五教授提出了双元控制主体架构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路;汤谷良博士从“财务管理”而非“公司理财”的角度出发,对财务控制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尽管人们在会计控制与财务控制内涵的认识上尚存在一些分歧,但在围绕控制实现会计目标或财务目标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却是共同的,即努力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现代企业的“会计控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会计控制,还包括财务控制。会计控制体现了现代企业“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特征:一方面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因为所有者拥有对经营者的评价和任免权,同时也决定着其报酬的高低,因此可以说经营者的经营是在所有者的监督控制之下进行的;另一方面虽然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但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控制权实际上为经营者所拥有,所有者必须依靠经营者“尽心尽力”地工作才能实现其资本的扩张和企业价值的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者又受到经营者的牵制和控制。笔者认为,这种从整体上思考会计控制的研究方法是极具创见性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实上,这几年,我国对会计控制(这里指广义的会计控制,包括国有资产监管)问题一直非常重视。为维护国有资产出资者权益,国家先后颁布了《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城市国有资本营运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意见》、《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条例》、《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关于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强会计监督意见》、《关于研究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总体设想》、《关于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暂行规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办法》等法律法规,从制度建设上为强化会计控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借助于委托代理理论,拟从企业内部与外部结合的广义角度探讨现代企业的会计控制问题。

一、会计控制的委托代理观广义的会计控制本身内涵着委托代理思想,所谓“双元控制”或多层控制其实质就是如何优化委托代理条件下的会计或财务监督问题。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用代理制取代出资者控制是企业制度的一大进步,但它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在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对代理人的监督,随着代理人控制权的增强而有不断弱化的趋势。代理人是负责生产经营决策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根据信号显示原理,一般在初始时,人力资本的显示信号可能是比较弱的,但动态地看,其信号显示会因代理人边干边学而由弱变强,不断提高其谈判地位,甚至会逐步争取一部分所有权。非人力资本与所有者的可分离性,意味着在代理人控制下非人力资本易受“虐待”,股权比较分散的公司更是如此。因代理人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经济后果,很可能将这些资源配置到那些并非能使公司现值最大化的用途上去,所以需要订立契约和设立监护主体。而人力资本与所有者的不可分离,又意味着人力资本所有者容易“偷赖”,而会计则是委托人观察代理人是否偷赖的一个“窗口”,通过观察到的信息来判断代理人执行契约的努力程度和效果。因此,会计控制倍受委托人的重视。

对出资人来说,他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会计控制作保证。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一种契约关系,它

的基本内容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应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由此而形成的委托代理制与现代产权制度密切相关,产权制度不同,委托代理制的形式、内容及其反映的经济关系亦不相同,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差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委托代理制就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体现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整合的组织机制。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往往不一致,这样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就产生了经济学家经常提到的两种行为,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目前,在会计管理中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

1.一部分代理人利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向委托人隐瞒事实。包括向委托人隐瞒企业经营状况、经营环境等有关信息以谋求委托人的较低期望值,从而减少经营压力,为以后谋取私利创造条件;向委托人隐瞒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以骗取委托人的任命;尽可能争取得到较多的低价资源,得到政府扶持。

2.在企业经营中采取各种方式损害所有者利益,包括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经营损失(或增加经营收入),增加不必要的费用以谋取私利,如购买不必要的奢侈品供自己享用等;编造种种理由推卸责任,运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减少上级代理人可能给予的惩罚等。

3.在企业改制及产权流动重组过程中使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时,以各种名目化国有资产为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办集体企业与非国有经济联营,逐渐把国有资产转变为非国有资产;在企业存量资产调整中,对企业产权评估不实,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缺乏长期投资和技术改造的动力。由于经营者剩余收益激励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涉及未来的重要决策,如投资和技术改造往往被经营者限定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这种作法经常与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不一致,导致“行为短期化”,即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不合理,但从经营者个人来看又是一种很“合理”的选择。

5.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是“黑箱操作”。除了部分属于财会人员素质低、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外,许多情况则属于有意而为的结果。透明度低是部分不合法或不合理收益转为合法、合理的“技术保障”。

6.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代理人可能基于网络技术与企业外部的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网络式虚拟联盟),这时,企业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还需要考虑基于网络联盟的其他公司的利益,它使得会计管理责任范围扩大,经营复杂性增强。委托人如何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减少各种风险,正确开展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控制(包括与外部加盟公司之间的会计控制)成为现代会计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出资者在非充分了解信息的情况下,使一些不称职的经理充斥企业管理岗位,排挤了优秀的经理人员,即产生了所谓的“劣币排斥良币”现象,等等。这些情况表明,企业会计管理只有从内外结合的整体角度开展会计控制,才能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企业管理科学的水平。

>

二、建立委托代理观指导下的会计控制机制

会计控制实质上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即控制主体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将自己的目标、要求、企望传达给被控制者,使之用于规范和指导其行为。对于出资者(企业所有者),他希望通过经营获利使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他却不能直接进行管理和经营,只能通过会计手段间接地进行控制。从委托代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会计控制是以一定的市场经济博弈规则来约束和规范企业行为的,这个博弈规则就是市场经济参与者共同遵守和不断创新的委托代理合约。实际上,它是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过多次博弈而谋求得到的一种均衡。进一步讲,在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中,会计控制机制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四个因素:①国有资产流失对有关部门和人员带来的好处;②市场对这些部门与人员作弊行为的处罚;③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等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能力;④有关机构和人员的监管

责任等。如果市场对作弊行为反映愈强烈,监管部门的能力愈强,法律赋予会计控制人员的责任愈大,那么有关部门与人员的作弊动机就愈小,就愈有可能客观、全面地履行受托责任。反之,如果有关管理部门或人员通过作弊等行为可以获得明显的利益,而且市场漠视作弊行为,相关中介机构承担的责任又很小,那么有关部门与人员就极有可能作假,甚至串通会计控制人员共同作弊。

在委托代理条件下,作为导致市场失灵的两大“体制缺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只能依靠非市场机制加以妥善解决。亦即,出资者将资本授权给经营者经营后,必须辅以严格的监督,这样才能实现会计管理的预定目标。本着提高委托代理的效率原则,有必要从广义角度重新认识会计控制的内涵。我们将会计控制权分层设计如下(见图1),这种设计的目的是想增强这种会计控制权的约束机制。

→表示层次关系……表示制约关系

图1会计控制的层次结构

依据上图,我们将会计控制的层次结构分为个层次,现分述如下:

第一层次,是出资者对经营者的控制。主要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借助于这一机制来引导经营者行为是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主要方法。在构建经营者激励机制过程中,应灵活采取以下几种激励形式:(1)利益激励机制。首先要确立经营者的独立利益。其次,改变经营者的收入实现形式,使国有企业经营者享有一定的企业剩余收益,具体包括基薪收入、风险收入和高额退休金等。(2)职位消费激励机制。指经营者除货币报酬外可按其职位享受企业所给予的待遇。从降低改革成本角度出发,应通过界定不同企业规模和经营者业绩应享受相对称的职位消费层次来选拔任用企业领导者。(3)精神激励机制。即通过传播媒介宣传和塑造企业家精神来激励经营者。(4)期权激励机制。期权激励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手段,现阶段正处于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之中。从国内已采用此种方式的企业看,其具体形式有股票期权、绩效股、股票增值权、虚拟股(干股)和奖金转股等具体形式。这些激励措施的共同点是:既使经营者报酬与企业资产增值相联系,又与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相结合,使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利益趋同。

对经营者的约束除加强内外部会计控制外,还需要会计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种市场机制的作用,如股市机制,通过股市涨落及由此引起的后果来刺激经营者行为。如股东通过大量抛售股票来解除代理关系,以取得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关注;再如组织机制,即通过股东大会及董事会举手表决来罢免经营者,主动解除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关系;同时人才市场机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即通过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价值的体现,来驱使企业经营者的自重自强,培育良好的企业家形象。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会计控制的保证。企业应根据会计控制的要求实行纵向授权制,股东大会给董事会授权,董事会给董事长、总经理授权,形成严格的内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划分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等各级管理机构间的责权限,譬如对于决策上出现的失误,应当追究董事会的责任,而在执行上出现的问题追究经理班子的责任。经理班子要将经营目标细化,与董事会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以作为奖励依据等。同时,要适应中国国情,努力探索处理好新三会和老三会关系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外部董事制度,吸收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进入董事会,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此外,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为出资者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力进行专门监督提供保证。

第二层次,是出资者的外部控制,包括对经营者,以及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系统的控制,如监事会制度和财务总监制度等。监事会制度是对试行两年来的稽察特派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也是对出资者会计控制工作的总结提高和升华。监事会以会计控制(财务监督)为核心,通过查账,对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

犯。当然这里的监事会不同于1993年《公司法》中规定的“监事会”概念。监事会制度具有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专业性、经常性和廉洁性等特征。《公司法》中的监事会,主要在企业内部产生,虽然也有少数由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委派的兼职监事参加,但没有改变监事会成员受聘于董事会或总经理的现实。这种监事会组织制度内部化,无法克服或根治“内部人控制”现象,所有者缺位问题似乎更突出了,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建立和完善政府外派监事会制度,就是针对这一矛盾、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的。从严格意义上讲,实行监事会制度使围绕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控制工作在方式、内容、手段和措施等方面进一步符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同国际惯例接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有资产监督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制度创新。

从委托代理角度分析出资者的会计控制,我们认为监事会制度在今后的监督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完善。当前,则必须认真研究并亟待解决以下问题:(1)监事会人员组成和高效工作问题;(2)对国企进行监督评价的标准体系问题;(3)如何依法开展监督检查问题。《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监事会监督属于事后监督范畴,其目的是为了做到政企分开,避免由于监事会监督而成为企业的新婆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从产权理论上讲,出资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可能仅仅停留在事后监督一个环节上,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必须体现出资者的意志和利益,这是任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的企业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新《会计法》从会计控制角度强化了对企业的经营、财务、资金等各项管理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体现了所有者的意愿,维护了出资者权益。如何在监事会监督检查中处理好这些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在监督实务中摸索,以期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质量。财务总监制度则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其对国有企业的绝对控股(或者控制)地位,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派出财务总监的一种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从产权角度看,这一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以产权约束为核心的会计控制。它在解决现阶段国有企业存在的“内部人控制”和“产权约束软化”问题上具有积极意义。现在有一种意见认为,财务总监制度涵盖和扩展了总会计师制度,因此在实施财务总监制度的企业里一般可不再设立总会计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这

样简单地去认识。财务总监委派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董事会委派的,并具有经营管理权,一种是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委派,专门从事财务监督(会计控制)工作。由于委派机构不同,工作职责不同等原因,目前财务总监制度亟需完善。我的看法是,明确财务总监统一由国资部门委派,总会计师制度不但不能取消反而还要增强。即通过明确两者的职责,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他们各自的积极作用。具体理由有二个,一是《会计法》的要求。新《会计法》第36条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投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由原《会计法》的“可以”改为“必须”,总会计师的重要性得到了法律强调,为会计控制建设明确了具体方向。二是职责作用的要求。总会计师的职责作用不同于财务总监。现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这两种职责作用经常混淆,需要澄清。就国有企业而言,财务总监是由国资部门派驻企业,对企业经营者依法进行监督与约束的代表,而总会计师则是企业经营管理班子的一员,是财务总监的监督对象之一,两者的地位与职责不一样,因此,财务总监不能取代总会计师的职责。

第三层次,会计审计系统对企业业务组织系统的控制。从竞争的角度分析,会计人员必须积极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充分行使理财自主权。即,会计审计系统应将主要精力用于对企业业务经营活动的会计控制,这也是新《会计法》所要求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即要求单位负责人对法律负责、单位其他人对单位负责人负责。企业会计审计部门具有对经营者的建议权,但不应具有监督权,这与现代监督理论是一致的。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应该没有利益关系,监督者在人事上、经济上应独立于被监督者。另外,应遵循顺向监督原则,监督者

只能来自于被监督者的上级或同级以上其他独立的第三者。经济控制论认为,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人员在经营者的领导下,以财务信息的形式服务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会计人员在组织上、经济上依赖于经营者。让会计人员监督其上级——经营者,这显然不符合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分离的原则,而且也不符合顺向监督的原则。可以明确地说,日常会计控制只是企业内部对自身经济活动进行自上而下或自我监督约束的一种内部监督,并不具备监督经营者的职能。要扭转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应通过健全对会计的约束机制,强化外部力量对会计的监督,而不是要求会计来监督经营者。因为经营者对出资人利益的侵害,要通过一定的财务活动来进行,在会计上必然有所反映。如果对会计的监督到位,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就会暴露无遗。

三、结束语

事实表明,目前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望企业会计人员采取内部监督与控制的形式是不可能解决的,因为这既不符合委托代理理论,也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相悖。一方面,会计人员作为一种“内部人角色”,往往易陷入“内部人控制”之泥潭;另一方面,作为被领导者去监督领导者,在事实上难以持久,有悖管理科学之精髓。同样,由于我国中介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完全信赖于注册会计师等的中介监督也不具现实性。因此,结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会计环境,从广义角度探讨会计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是符合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应当明确的是,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本身就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那种用静态的眼光看会计控制,并将其局限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思维是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在21世纪的新经济时代,会计控制的内涵与外延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过去无法控制的或者未加考虑的会计控制目标,现在需要加以考虑;电子商务、无纸化会计的出现,违法者作案技巧提高,隐蔽性增强等,都给企业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廷.新修订的《会计法》所实现的若干重要突破.会计研究,2000;1

2、阎达五,宋建波.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路.会计研究,2000;3

3、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会计研究,2000;3

4、吴水澎等.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5

5、于长春,伍中信.弥补国有企业出资人财务监督缺位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0;6

6、杨照华.会计法治与市场经济.会计研究,2000;7

7、杜滨,李若山.企业内部控制与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财务与会计,2000;4

8、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审计研究资料,1997;12

9、内部控制结构:控制风险评估.审计研究资料,1997;12

10、高建兵.委托代理关系与会计控制权浅论.财会月刊,2000;4

11、刘伟,李风圣.产权通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第14篇: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Accounting)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它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进再生产过程,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学科。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这么看:你本人是固定资产,生活是持续经营,反思是内部盘点,那么爱情就是无形资产,如果是暗恋,那是收不回的呆账,如果是错爱,则是高估净利润,只有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才能结婚,也就是合并报表,那么你的爱人就是实收资本,孩子是应付账款,你们有一天吵架了,那就是坏账损失,要是你不小心感冒了,那就是营业损失了,随着你年龄的增加,你就会有累计折旧。万一产生误会,也就产生了错误分录,不幸因此离婚,就只能破产清算,峰回路转,你们复合了,那是资产重组。此外,回忆是财务分析,读书是长期投资等等。

由此可见,会计学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有其作用,因此,会计学的就业范围也很广。

会计工作适应面广、专业性强,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不论是企业、事业单位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都需要财务人员。所以,会计专业的就业范围很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进行进一步的深造,主要是到会计师事务所、国家机关、各种类型的企业(含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务及管理工作。

会计就业前景良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才市场需求大

中国地大物博,发展迅速,大中小企业数不胜数,每个企业最不能缺的就是会计职位。然而,每年五六万会计专业毕业生只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一小部分,余下的职位空缺,只能由非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填补。

(二)高薪稳定吸引力大

会计工作既高薪又稳定,人人择之,何奇之有。当企业愈来愈意识到财务部门的重要性时,会计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也会随之不断提升。经过相关调查显示:一般会计人员月薪2000~3000元,会计主管月薪3000~8000元,大型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月薪达8000~50000元。如此可观的月薪收入,能不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吗?

(三)升职机会多

从事会计行业工作讲究的是人品,注重的是经验,学历只是其次。据中国最大的知名猎头公司统计,2008年财务部门晋升为公司核心管理层人员的几率比其他部门高出19.3%。会计工作就如酒,时间越久,越醇香,越值得品尝。

(四)入行容易,行业风险低

进入会计行业的门槛很简单,只要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即可。而且,考取证书的难度很小。会计职位在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企业机构运转必不可少的关键角色,是企业核心人员。无论公司规模如何,都离不开会计工作人员。所以说,即使裁员,会计承担的风险绝对比其他职位小得多。

如今学习会计专业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当前,我国特别缺乏精通会计政策、通

晓国际惯例、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发展战略的高级会计人才。例如,国内已经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数与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缺口。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于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

第15篇:872会计学

872会计学(含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

(1)会计概论。会计概念,会计程序,报告程序,会计原则与实务,会计的领域(按内外部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按活动对象分为企业会计、政府会计、审计等),基本的财务报表内容

(2)复式簿记系统。会计恒等式,账户,复式记账,总分类账和试算表,交易的大量处理,会计记录循环(原始凭证、日记账、总分类账、调整、编表、结清过渡性账户)

(3)会计基本准则。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与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的基本原则,会计确认与计量系统。

(4)主要经济业务的举例。企业成立,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及其分配等(以制造企业为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分析原理。

(5)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票据、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

(6)存货。概述、存货的计价、存货收发的会计核算、存货的期末计价

(7)投资。概述、金融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8)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概述、固定资产的取得、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的减值

(9)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概述、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处置计量

(10)流动负债。流动负债的概述、应付金额肯定的流动负债、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

(11)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概述、借款费用、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债务重组

(12)投入资本。所有者权益概述、股票的发行、认股权与认股权证、库藏股

(13)留存收益。留存收益的性质与构成、盈余公积、股利分派、股票分割、前期损益调整、所有者权益的披露

(14)收益的确定。概述、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利润及利润分配

(15)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财务报表概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的其他组成部分、每股收益的计算、财务报表分析

(16)会计调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

第16篇:会计学社会调查

会计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简介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是网络遍布全球的专业服务机构,设有由优秀专业人员组成的行业专责团队,致力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专业服务。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员机构遍及全球148个国家,拥有超过113,000名员工。是世界最著名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公司里有许多会计、审计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每年也会在社会上招聘一些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

千月家纺是一家坐落于沈阳市的专业从事生产、销售“千月”牌系列床上用品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以“集万千精品,聚日月时尚”为目标,着力为消费者打造“健康、舒适、时尚”的系列家纺产品。公司生产基地座落在著名的中国家纺城-叠石桥,超强的研发能力、先进的管理水平、严格的质检流程、通畅的物流渠道为生产、销售提供了坚实的保证。此公司在2010年在沈进行了财务人员的招聘。

本文以这两家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单位为对象(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代表全球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千月家纺代表沈阳市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目前的需求现状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

(一)市场现状

1、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就需要会计工作。在这些单位中,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然而,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应聘者具有工作经验,一般两到三年。在我的调查中一般中小企业,在招聘时都要有有工作经验且有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只有一些小企业愿意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做财会人员,但也只是出纳这类职务。而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时间锻炼;技术知识和时间应用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岗前专业技术培训,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因此,会计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毕业生因没有工作经验而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就找不到工作”。尽管有一些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应届毕业生和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同等对待,例如我所调查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说:“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专业性比较强,社会上的人才,如果要到会计师事务所来工作,与应届毕业生一样,需要接受很系统的业务培训,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而应届毕业生初入社会,无拘无束,年轻向上,乐于接受挑战。”但他们所聘用的应届毕业生也大多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毕业生机会渺茫。

2、高级会计人才短缺,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

国内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设置较多,社会上各种会计培训班的开办使毕业生人数超过社会需求。这些导致招聘单位对会计类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据调查,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累计突破一千万,达到10558610人。而在这众多的从业者当中,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为80567人,约占总数的8%,具有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数约为518万人,约占总数的4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3829人,约占总数的3%。由此可见,现阶段会计行业的高级人才相对较少,而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的现状已是不争的事实。

3、会计人才综合能力很重要

据调查,现在社会上需要的会计人才要具备财务核算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预测、决策和财务管理能力;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以及熟练的掌握计算机财务软件和英语的能力。所以,社会上需要有综合能力强的会计人才。

(二)会计人才社会需求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本就很严重,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的数量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会计类专业是大学生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之一,这些使得会计专业就业竞争更为激烈。而各个企业因金融危机纷纷用裁员的方式以求自保,有的企业甚至因金融危机而破产重组,所以市场上对会计的需求就更加少了,使得会计专业人才在社会上供大于求。

以上是客观原因,要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应从我们大学生自身找原因。

1、当代大学生对自身认识的错误,专业能力欠缺。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的阶段,已不再是昨日的“英才教育”阶段。但部分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使自身丧失进取心,妨碍综合素质的提高。

2、当代大学生不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少。

俗话说:会计是一个靠经验吃饭的行业。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在校不知道去实践,增长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就业做铺垫。所以走向社会后不能适应社会上的工作。

3、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不高,不肯吃苦,且对自身职业缺少设计和规划。

现在的大学生认为寒窗十余载,考上大学,就一切万事大吉了。所以懈怠了,高中那种奋勇拼搏的劲头消失了,晃晃度日,不肯付出努力去提高自己。就如调查中显示,会计专业大学生要考研的只占30%,剩余的会计专业大学生则认为考研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所以在学校对自己要求不高,到了社会上才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缺少独立性、自主性和职业观念淡薄的现象。

4、高校缺少系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目前人才市场中出现“有业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现象,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

5、当代大学生依赖性强。

一部分大学生将就业的希望盲目寄托在关系网上,对父母及老师的依赖过多,总是期望他们给与帮助,提供就业。也因此他们一方面低估了自身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三)解决措施

面对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正确的认识自己,在生活与学习中积极进取,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但面对这样的需求现状,各高校也应该重视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下面我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缓解现在严峻的会计人才需求现状。

1、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会计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工作,现在企业招聘会计人员不单纯看学历,更注重实际能力。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各高校应强化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训练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调查显示,任何企业都关心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职业道德。今后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把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于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调查分析得知,实践经验对会计人员非常重要。基本核算岗位需要2-3年的工作经验,中高层次会计人员需要3-5年的工作经验。缺乏经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拦路虎。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训练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4、完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调查显示,企业紧缺的是中高层次会计人才。而中高层次会计人才首先需要较宽的知识面。因此,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不能仅仅注重财会理论的传授,应拓宽课程设置,使学生懂管理、懂决策、懂英语、懂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

过去一般人认为会计人员就是记账、算账、报账,不需要与人“打交道”,会计人员不需要主观判断,也不要求创新。但当今社会,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对做好会计工作非常重要。这要求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各个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5、开设学生就业社团,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提供平台。

为了引导更多大学生关注就业,关注职业发展,学校要组建学生就业社团开展各类职业拓展活动,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多的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对症下药”实现“认识、发展、实现自我”的目的。

6、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会计类大学生要全面认识自我,找准自身位置,树立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正确就业观,树立良好的就业心理,明确自我人生目标,确立自我奋斗方向。

7、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就业意识。

要通过自主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信心和勇气,通过开设相关创业课程,来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三、调查结论

综上所述,要解决会计人才在社会上供大于求,高级会计人才短缺,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的现状,则需要社会上的企业、学校与大学生们的共同努力。而作为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具有以下能力:(1)基本技能:记账及编制报表的能力、财务分析的能力;(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掌握互联网技术;

(3)交流能力:对下达任务的理解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4)决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对机会和风险的判断能力、资源配置中的筹划能力;(5)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激励成员的能力、协调和解决矛盾的能力;(6)掌握一般的工商、法律和经济知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了这些能力我们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从而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

总而言之,要改变会计人才需求现状,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学校也应顺应社会上企业的呼声,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设立课程等方法,使大学生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就业观。而我们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也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那我们就业前景总会有好转的一天。

第17篇:《会计学》复习

复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定义和特点(特别是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西周时期产生“会计”这一概念、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3.会计的基本职能和最基本职能。

4.会计的目标(两种论调)。

5.会计四大假设及其定义,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辨析。

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重点理解可比性、谨慎性。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会计要素的定义,资产和负债的分类及常见的科目选择。

2.会计等式,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对经济业务的判断选择)。

第三章会计处理方法

1.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计算。

第四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的分类,特别是按经济内容分类(科目表分类)常见科目的类别归属。

2.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四个指标及其计算。

3.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第五章复式记账

1.借贷记账法“借”、“贷”方的含义。

2.借贷记账法的各类账户结构,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各类账户的计算。

3.会计分录的分类,账户的对应关系(各科目之间选择)。

4.试算平衡的结论,不能被试算平衡发现的错误。

3.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点。

第六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l.资金进入企业的核算。

2.购入原材料的核算,采购成本的构成,增值税对成本和利润的无影响。

3.生产成本的构成,生产过程投入原材料、人工、设备折旧的核算,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成本的结转。

4.销售商品、原材料及其成本结转的核算。

5.期间费用的理解,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内容,期间费用的核算。

6.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7.损益类收入和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

8.所得税费用的计提和结转的核算。

9.盈余公积的定义和计提和发放现金股利的核算

第七章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的种类及各分类的典型代表,对收付转业务的判断。

2.原始凭证的构成要素,大小写的注意事项。

3.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银行存款和现金之间的相互划转业务填付款凭证,分数编号法,记账凭证的审核。

4.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区别,会计凭证的保管和销毁。

第八章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的种类。

2.账页的基本内容。

3.特种日记账的登账依据、登记方法。

4.分类账的登记方法,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及适用的典型账户。

5.对账的三种类型(会对其进行判断)。

6.错账的更正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7.账簿的更换规则。

第九章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的种类。

2.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的理解及其做法。

3.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的适用对象。

4.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5.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第十一章会计报表

1.财务报表的种类,财务报告的构成。

2.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理解,格式,排列方式,按相关账户余额填列。

3.利润表的概念理解,列示项目,按相关账户发生额填列。

第18篇:银行会计学

一、银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银行业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包含以下三点基本素质:

(1)会计职业道德标准

会计职业道德是银行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主要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它反映了会计工作的特点及会计职业的责任要求,规定了银行会计从业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会计行为,会计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银行会计人员一种自我约束的标准,成为银行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是财经法规、财会制度所不能代替的。

(2)坚持原则的工作作风

银行业的会计记账、会计业务处理都是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进行的。另外,银行业有自已处理会计业务的操作规程,所以银行业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严格按照会计法和操作规程要求处理业务,自觉抵制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行为。

(3)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这是一种对客户负责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要求严谨,不能马虎,银行会计人员只有在处理业务时认真仔细,分析会计信息严谨周密,才能保证业务的正确性、安全性。诸如客户开户、票据真伪鉴别、印鉴真假查验、授权复核、银企对账、轮班交接等工作环节,稍有差错,就可能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以致酿成终生悔恨的罪过。

2.会计专业技能素质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银行业也不例外,这种竞争性和产业的信息化促使会计人员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那种传统的笔、纸质账薄、算盘早已与当前的银行会计工作不相适应。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电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的主要工具。混业经营是银行业的一种趋势,银行会计人员不但要精通本行业的业务,还要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基本的法律知识。银行业会计专业技能素质包括:

(1)银行业务操作技能

银行业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存贷款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表外业务等业务子系统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操作规程要求,还要掌握档案管理系统、对账系统、账户管理系统、业绩考核系统等的运用。

(2)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银行业是绝对意义上的服务行业,这种行业属性要求银行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与客户沟通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银行会计人员业务处理的速度、准确率、成功率。通过沟通,也可以达到了解客户的目的,一方面可以理清客户需求,更好地服务客户,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客户的了解,达到防范和化解外部风险的目的。

(3)相关的业务操作技能

众所周知,计算机已成为现代化银行的生产工具,汉字输入、数据录入、文件下载上传、公文传阅等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理所当然也成为银行会计人员必不可少的技能。

第19篇:会计学自我鉴定

会计学自我鉴定范文

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我热爱自己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会计学自我鉴定范文。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知识包括了从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到财务管理的运用等划等许多方面。同时我也辅修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管理学课程。通过学习,我能较好地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充分理解会计作为一种广泛的市场工具,如何利用它并为企业带来获得具大的经济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不仅如此,我认为会计人员除了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及人格魅力。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实践和实习中,我努力学习职业道德,积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成为诚实守信并适合社会的有用人才。

学习之余,我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曾担任校健美操的队队长,多次参加校极、省级的演出,得到省领导的一致好评。在校学习期间我曾多次获得校“三好学生”和“社会工作积极分子”的称号。我个性开朗,善于与人交往,具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我乐于接受挑战,学习能力强,具备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我渴望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更充分地展现我的能力,渴望加入到更为奋发向上、充满活力的团队中去,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您的公司。我会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竭尽全力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为公司提高经济效益。

更多自我鉴定范文,见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会计学简历自我签定范文(二)

人为人诚实,团结同学,富有亲和力。工作认真负责,除了具备作为一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素质,还拥有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自我鉴定《会计学自我鉴定范文》。

在学习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我除了努力学习学校规定的课程,几乎每学期都获奖学金外,还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在室徽设计大赛中,我所设计的室徽取得了优胜奖;我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取得了三级证书;在专业知识方面,我深知自己所学不足,所以报名参加了四川省中级电算化和会计资格证考试,并取得证书;在全国注册会计师(CpA )的考试中,也通过了公认最难的会计科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的参加会计行业的考试,努力的充实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尺。

在生活中,我勤劳朴实,热爱劳动,所在宿舍每学期都被评为校级文明宿舍。我关心周围同学,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方针,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校的心理学会是我校最大的社团之一,在2004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明星社团,又作为四川省唯一的优秀社团当选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我在大学生心理学会工作的时间中,和老师、同事、部中的干事都相处融洽,带领我们办公室由一个只有几个人加入的小部门一跃成为心理学会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对各部门进行协调、考核、统筹和规划的异常团结的团队。由于我杰出的工作表现,我被评为心理学会\"优秀会员\",还在心理学会的骨干培训中表现优异,受到老师的表扬,同时被评为2005年度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社团会员\"。

会计学个人自我鉴定范文(三)

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党有可更为深刻的认识。参加了“云南财经大学委员会业余党校第40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培训,并评为优秀学员。本人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还利用课余时间辅修相关的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与会计学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的心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

社会实践上:大学两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社会实践。先后利用假期期间在昆明市百老汇、昆明市家乐福超市工作。我觉得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并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

两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会计学专业个人简历自我鉴定范文(四)

自我评价/职业目标

第20篇:会计学学习心得

会计学学习心得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觉得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你需要全面了解理论知识,如: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的具体内容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定以及如何将经济业务转化为会计语言等;另一方面,你需要通过实践,学会如何应用理论来核算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

当然会计学的学习不乏枯燥,并且部分章节彼此联系;会计学所涉及的原理和方法也不在少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打牢根基,就像作为会计工作者理应具备严谨的态度和强大的责任心一样,我想对于会计学的学习理应如此。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手工会计课,期间,我不仅接触到了真正的账本、凭证,亲手进行了简单经济业务的核算,真正做到了将理论用于实践,同时也发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细微差别和会计工作的严谨与变通;而且在与组员的讨论与合作中对理论有了更多的了解,纠正了自己先前的错误、补充了之前遗漏的要点,更重要的是合作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分工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管自己今后是否会走会计这条路,相信在会计学中学到的态度和会计核算的思维将使我终身受益。

会计学文献综述范文
《会计学文献综述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