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民族之魂 作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8 12:02:0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民族之魂

民族之魂——爱我中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叫陈珂,是六年级76班的一名学生,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民族之魂——爱我中华》。

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国家的未来靠年轻的一代,年轻人永远是最敏锐、最勇敢的。这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

从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起,青年就站在爱国的前沿,当时,北京和各地爱国学生为了维护国家民族挺身而出,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与工人阶级一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这次运动的光辉胜利。凭着一股力量,学生们最先站了起来;凭着一股力量,他们勇敢地游行示威,不怕军警的镇压和逮捕。这股力量,是从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心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而可贵的爱国思想。这股力量多么伟大啊!在它的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在那个黑暗践踏着光明的旧生会,面对着帝国主义侵略者疯狂的侵略行为;面对着军阀政府可悲的卖国行为;面对着武装军警可怕的镇压和逮捕,北京的爱国大学生们——这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毅然勇敢地站了起来。“爱国高于一切!”这是肖邦说过的话,这一点在北京学生身上充分体现了出来,他们用自己尚还稚嫩的血肉的胸膛,迎向了北洋军阀那闪亮的刺刀。中国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冰心说过:“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北京学生不正是这样吗?那种视死如归、豪不退宿的可贵精神,不正是来自那颗炽热火红的爱国心吗?

真正的爱党和爱国不应该仅仅表现在漂亮的言辞中,而是应该表现在为祖国、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中。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又该怎样去做呢?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远去足音凝重,再创辉煌更撼心”!

看看那些伟大的人,他们用一颗爱国的心将自己的名字庄严地印在五星红旗上。既然他们能做到,那我们这一代人也能做到!

推荐第2篇:民族之魂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民族之魂

作者:湖北考生

来源:《课外阅读》2007年第12期

血脉中流淌的是中华民族赐予的光荣,长江、黄河交织成几千年历史的经纬。

我们的文明,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华文明便是这样地冲出了宇宙与变迁,绵延了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横跨千年的时空,为我们世代所传承,所发扬。

汉语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它可以很豪迈很大气,亦可以很精致很婉约,它可以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式感慨,亦能传达“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李式风情。这是无论多优秀的外文译制品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与深度。

因为,汉语承载了中华儿女的魂呢!它不仅是“母语”两个字那么简单,我们的母辈,祖辈经历泛黄的历史所赐予我们的是“母语”背后沉沉的文化使命。

楼兰古国消亡了,玛雅文化消亡了,古巴比伦文明亦消亡了,文明的缺失是因为语言的覆灭,语言丧失了载体便渐渐葬于荒漠中干涸的河床与幽幽的叹息。

汉语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在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时,在“三国”与“论语”相继被戏说时,在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时,小学课堂内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反而显得弥足珍贵,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可怎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

这是前进中的市场化快餐,还是,一个大国的浮躁,抑或,是百年后文化断层出现的民族悲哀?

母语——汉语教给我们的,怎又仅仅是与人沟通,交流。母语不是工具,而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失却的民族的骨气与精髓!

让我们重拾古文的经典吧!让我们运用汉语所真正给予我们的扁担,去挑起历史的竹简一捆捆,真正进入原味的古籍,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

汉语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生来就应向祖辈们许下的承诺,不要让昔日繁盛的古国衰落的故事重演。这庄重的承诺将是我们一生所肩负的重担,它让我们在历史中找到珍贵的内核,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推荐第3篇:民族之魂

民族之魂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宜昌市六中707班 赵姝铖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说得上是一位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

的确,钱学森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他为了我们祖国的崛起而戎马一生,直到最终仍然不放弃自己的责任与工作。在看这部传记体电影之前,我对这样一位英雄的认识一直很模糊,但是,在真正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对这位伟人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敬佩之情。毕竟,像他那样肯为了祖国而放弃自己的一切,始终不折不挠,时刻透着十足的秉性与骨气的人,是甚少且带领着那个时期的中国走向辉煌的我们无法缺少的人们。

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与富强,他坚毅地踏上前往美国的道路,并决心学成归国后,带领祖国的科技走向新的高地。他虽然在美国享受着无比舒适的生活,也本可以在美国安居乐业,但是,他的心中一直坚定着一个唯一的信念:我是中国人,我一旦学成,就一定要回到我的祖国去,为了祖国而奉献出自己的一生。的确,他做到了,从公然提出回国的要求到愤然拒绝留美,再到被软禁多年后,被我国伟大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迎接到祖国,他一直坚定着,坚持着,并为之付出着不懈的努力,无时无刻不想着能回到祖国,回到家乡,这其中除了思念,更为强烈的是他那建设祖国的信心与责任感。

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他也终于回到故乡,然而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自己的祖国后,他丝毫没有歇息地开始着手国防事业,将毕生精力投入“两弹一星”工程。在美国时,他教导他的学生时从来没有在自己的祖国教祖国的人民这样认真,这样有耐心。这并不是一种不屑的表现,而是他的内心在经过了变故之后,在决心为了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之后,在最终回到故土之后,内心所升起的那份谦逊、沉着与踏实,更重要的是他那决心胜利的心。

他也十分严格要求于自身,他从来都是谦虚、坦诚,纵使有才也不显露过多的锋芒。他又是勤奋的,为了工作和学习,他可以废寝忘食;而且他对于自身的不满总是占据着自己上进的心,不断完善自己;更为令人佩服的是,他对于自己的要求从来都高于他人,他的手稿被评价为“艺术品”,他在对于科学的追求之中仍然近乎完美地追求着艺术,这也是他的一种伟大的真实所在。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的那种潜藏在对人的严格要求之下的领导力,让他带领出一支优秀的科学的队伍,让他领导成功了“两弹一星”的工程,他让“两弹一星”的工作提早了至少20年之久,我们不得不说,他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工作了一生,在他逝世之前,他还为了我国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一位伟人,更是我国的民族之魂。 的确,我国无法缺少这样一位伟大的人,因为正是在他的精神的影响下,我们的国民才会有如此强韧的精神,带领我们的国家走向繁盛。

推荐第4篇:明礼,民族之魂

国旗下讲话

明礼,民族之魂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文化,尤如一道霹雳,贯穿了中华儿女的思想;又似一种元素,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那就是礼仪。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

然而,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人丢弃了它,对待悉心教导自己的老师,少了几分尊敬,多了几分挑剔;对身边有缺陷的同学少了几分关怀,多了几分疏远;对待他人的演讲,少了几分尊重,多了几分评头论足;每当集会结束时,场地上多的是垃圾,没有人看到清洁工人辛苦劳作的背影。

当中国的孩子开始变得倔犟的时候,韩国的孩子们正恭恭敬敬地聆听父母的教诲;中国的孩子边看电视边大声指挥父母干这干那时,美国的孩子正打扫房间、修剪草坪;中国的孩子连上学都要坐轿车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独自背着背包去高山旅行…… 当日、韩、美正学着我们的传统美德时,我们自己却在一点点地丢弃。(

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你尊重他人,他人自然会投向你尊重的目光。在我们生活中,文明礼貌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一声“对不起”,能化解同学间冲突;一个友善的微笑,就如一道春风,能温暖他人的心田;一次真诚的援助,能唤起世间所有的爱心。所以说,明礼能使一个人变得更高尚,能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强盛。

在这里,希望所有的同学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这样,我们生活的家园才会充满和谐与欢乐,我们的民族才会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推荐第5篇:信仰——民族之魂

信仰——民族之魂

信仰究竟是什么呢?无数人在苦苦思索。“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印度诗人泰戈尔曾以这样的诗句作答。

在我看来,信仰是人们对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信仰是人类心灵的自律,是人类道德品质中信任、忠诚、奉献等品格的基本动力;信仰更是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这个精神支柱坍塌了,就会党将不党,国将不国,社会就失去了思想的支撑和精神的维系,民心就会呈现一片松散和混乱。

现在很多人认为,西方普遍以基督教的精神为信仰,我们中国人没有什么信仰。这样的言论看似危言耸听,但事实上,信仰问题已经引起中国人的广泛思考被当今社会所关注。

其实,中华民族一直是有信仰的民族,回望中国的历史,只需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其实信仰一直都在。

在古代中国,人们尊崇孔子、老子,信奉儒家思想,是那一代的信仰。我们现在看来存在种种缺陷的三纲五常,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就是他们的信仰。人们日常行为受到它的约束,人们以它作为评判好人坏人好坏事物的准则。古代中国,其实一直有两套完整的信仰体系:官士阶层信历史,为了青史留名可以牺牲生命;民间百姓信奉鬼神,所谓“离地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我们的先辈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大义凌然。李大钊,在敌人的绞刑架下,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不会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辉的胜利。”夏明翰,年仅28岁,临刑前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信仰,他早已深深融入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 翻开历史,有这样一组耐人寻味的对比: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坚定的信仰,是催人奋进的动力,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先辈能坚定信仰死而后已,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信仰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在的时代,是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转型期,少数党员观念变了,信仰动摇了,经受不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诱惑和权、钱、色的考验,腐败现象滋生,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信仰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那么中国现在的信仰是什么? 进入21世纪,我们的信仰并没有消失,这并不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的信仰,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现在全世界几乎都在讲大国崛起问题。什么是大国崛起?大国崛起是文明的崛起,也是信仰的崛起,只有立身于信仰的制高点,发挥引领作用,才敢言崛起。

让我们在信仰中国共产党这条路上,坚定地的走下去,只有牢牢抓住信仰这一民族之魂,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屹立于在世界之林。

【行文思路】:首先针对社会上中国无信仰的说法做出反驳,提出中国一直有信仰,接着紧承前文阐释信仰的力量,最后提出中国现在的信仰是什么。

推荐第6篇:明礼,民族之魂

明礼,民族之魂

——国旗下的演讲

明礼,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懂得互相尊重,谦虚谨慎的一种美德。它用独具的内涵丰富着中华儿女的思想;它用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中华儿女前进的方向……我们的先辈们凭着“明礼”的魅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民族,使我们的民族成为“礼仪之邦”,使我们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然而,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文化却发生着令人堪忧的变化。当中国的孩子开始变得倔犟,顶撞父母的时候,韩国的孩子们正恭恭敬敬地双手下垂,仔细聆听父母的教诲;当中国的孩子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心安理得地吃零食、下网吧、玩游戏的时候,美国的孩子正在打扫房间、修剪草坪;当中国的孩子为了一点儿误会而又吵又打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独自背着背包去高山旅行…… 当日、韩、美正学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美德时候,我们自己却将这些美德一点一点丢弃。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应该具有一种忧患意识,只有做到居安思危,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孟子曾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你尊重他人,讲礼仪,他人自然会投向你尊重的目光。在我们生活中,文明礼貌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一声“对不起”,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个友善的微笑,就如一道春风,温暖他人的心田;一次真诚的援助,便能唤起世间所有的爱心。

明礼能使一个人变得更高尚,更能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强盛。亲爱的同学们,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使用文明语言做起,从不乱扔垃圾、不浪费粮食做起,从自觉保护环境做起,从拒绝打架斗殴,学会宽容忍让做起……

同学们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边人,身边事,我们生活的家园一定会充满和谐与欢乐,,我们的思想一定会光芒四射,我们的民族一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推荐第7篇:不朽的民族之魂

不朽的民族之魂

杜尔伯特蒙古族中学张卓丹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来自杜尔伯特蒙古族中学我叫张卓丹,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不朽的民族之魂》

巍巍中华,泱泱大国,沉浮千年不变;滚滚黄河,浩浩长江,翻涌万年不息。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祖国,一个响彻全世界的名字——中国。啊!中国!您是敦煌飞天的轻歌漫舞;您是杭州西湖的浓装淡抹;您是桂林山水的绮丽清秀;您是黄山云海的神秘莫测。饮誉四海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透过那厚厚的历史书,我看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四大发明的诞生,在世界上引以为傲。昔秦皇汉武的掘起,今中华民族的强盛,让我感到中华精神无处不在,中华魂魄源远流长。

我感动着,赞叹着,敬佩着,一种说不出的情感在心中油然而生。我知道,在书中读到的不仅仅是久远的故事,也不仅仅因为故事而感动,那是一种共鸣,一种洒在神州大地上悄然润物又热情无限的光辉,一种流在中国人血管里无声无息又惊天动地的灵魂!

在今天,不仅要在书中得到先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还要将这些精神财富传承光大,用我们的才智与中华的精神贡献于中华的崛起、祖国的腾飞和民族的兴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牢记的使命,是我们奋发求志的理想和追求。

遥望中华精神,我看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句;知道了林则徐置生死于不顾,愤怒地点燃了虎门硝烟的怒火;少年时代的周恩来为了报效祖国立志写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更看到了多少将士为了不受外辱,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生命换来了祖国的锦锈河山。

不会忘记2001年7月13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传来国

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庄严的声音:“取得2008年奥运会

主办权的城市是——中国北京!”立刻,世界华人热泪盈眶,振臂高呼“我爱你,中国!”“我爱你北京”。

不会忘记2003年春天,白衣天使身临一线,抗战Sars,

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千百患者的康复。

不会忘记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

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实现了亿万华人的“蓝天梦”。

不会忘记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那激动人心的

时刻,那欢欣鼓舞的情景,那飞天神州的英姿,那震耳欲聋的轰鸣,“神州六号”恰似一条东方巨龙,从“酒泉”冲天而起,仰天长啸,傲然升空,成功了!成功了!又一次成功了!五代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圆梦太空。山在欢呼。海在歌唱,人在激动,梦想在奋斗中实现,希望在追求中诞生。

2008年9月27日,神七的成功,是民族的荣耀,国家

的骄傲,永远铭刻在中国人心中。

2008年奥运圣火在华大地的熊熊燃起,中国健儿早奥运

盛会上大显国威,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赛场上空,当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的的时候,那一刻有着十三亿人民的骄傲!

亲爱的同学们,难道这历史的一幕幕不值得我们骄傲

吗?

眺望未来,二十一世纪的霞光如此绚丽;放眼世界,二十

一世纪的壮丽神奇;展望未来,二十一世纪的舞台充满了挑战也蕴藏着机遇。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心连着心,接过父辈手中的旗帜,带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一路飞扬,用我们的热血来复苏祖国的生机,而这生机,正是不朽的民族之魂!

站在时代的今天,我们回望: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民族经济、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这是支撑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国家有难,舍我其谁!汶川地震把中国人民的心震在了一起。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天大的灾难都不可能将中华民族压倒!全中国的大爱,全世界的大爱,全人类的大爱,涌向地震灾区,献给了灾区人民。艰难困苦砥砺伟大精神,风险挑战锻炼坚强意志。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把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推到了极致。让亿万中国人结成了一个血脉相通、牢不可破的生命体,告诉世界什么叫“中国精神的力量”!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是一个永远要记住的时刻,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的勇气、坚强、信心和智慧,它再次锻铸了中国人民全新的时代精神。

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

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当代和平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有了崭新的表现。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抗洪精神;我国航天工作者在长期的奋斗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8篇:文化自信是民族之魂

文化自信可以凝聚中华民族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重要的地点场景,在已有“三个自信”基础上增加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意味着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系统及其表达形式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核心层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滋养,获得活的灵魂。这是当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是新时代的呼唤。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彰显着民族的生命力,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远源流长的血脉,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支撑。2011年7月1日,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他还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班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由“树立”到“坚持”是一个飞跃,也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相承一脉。只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更加看准了,更加认定了,既然是看准了和认定了,就不容置疑,不容含糊,就必须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到底。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和社会成员对自己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是对自身文化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价值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经世致用的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接续历史和文化传统,把文化继承好、发展好,并建立起对文化传统的强大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坚实的文化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的自信不仅具有传统的和历史的根基,更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这也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写照。

自信才能引发自豪,自豪才能焕发力量。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相提并论,显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一要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

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辩证思维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对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继承和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了时代特征,顺应了人民的期待,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要坚持和发展;二要广泛吸纳外来的优秀文化。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以辩证取舍的科学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融合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既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加强交流、交融,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努力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要大力开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新局面。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必须要抓住机遇,推动文化大发展,再创文化的新辉煌。尤其是作为文化工作者,必须要牢记使命,认真履责,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出发,创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更好地为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推荐第9篇:专题13 国情教育之民族之魂

专题13

国情教育—民族之魂

◎ 内容整合

1.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锻造积极有为的民族品格,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需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而且需要我们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加快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履行基本道德规范一一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5.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6.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而努力学习。

7.中学生要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把握自己的人生选择,努力完善自我,勇于挑战到底。

重点演练

重点一: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1.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的蓝图和设想。拥有理想要有把理想变为现实的动力、勇气和方法,这是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2.社会共同理想是对美好社会制度的追求和向往,是处在一定历史环境中的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

3.在当代,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4.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5.实现理想、担当使命要靠实际行动。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生,用实践锻造人生。

6.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理想和承担历史使命的指导思想。

7.勤于学习、立志成才是我们实现理想、担当使命的重要保证;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是我们实现理想、担当使命的必要条件。

【例题】(2011.内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这部功载千秋的科学巨著由164个单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员80年的工作积累、45年的艰辛编撰才得以最终完成,实现了我国四代植物学家的夙愿。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兴趣爱好是职业选择的唯一依据②要把个人的人生目标同社会的需要、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③理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

④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解答方法:

首先读懂材料,找准材料的主题:理想是实现需要经过艰苦奋斗。然后排除与本题无关的错误答案①。

◆参考答案:C 20

◆中考预测: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是我们成长的目标。有关“理想”的内容中考时有涉及。所以,复习备考时,最好以选择题训练为主,适当兼顾主观题。

重点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各个时代的集中体现。

3.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

【例题】(2011.潼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5月31日晚,“全国青少年‘永远跟党走’青春歌会·重庆传唱活动”在潼南奋进广场举行。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歌颂了党的光辉历程和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了青少年对党的忠诚和投身革命事业的青春激情。

你校也要开展类似的庆祝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赞辉煌·我知道】请你列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两项)

【庆佳节·我出谋】你觉得还可以采取哪些其他方式庆祝党的生日?(至少两种)

【看行动·我传承】说说我们应怎样继承和发扬优秀共产党人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解析】

◆解答方法:

本题是一道实践探究题,以建党90周年的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列举”可结合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备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或时政热点中的成就来答。第二问只要是与本主题相宜的活动形式均可。第三问主要是答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答案:

【赞辉煌·我知道】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港澳回归;三峡水库;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神舟飞船;天河一号;蛟龙号深潜海试成功;嫦娥二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举办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抗洪、抗旱、抗震救灾;医保、社保、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免除农业税;两免一补;等等。

【庆佳节·我出谋】诗歌朗诵;办板报;手抄报、墙报;重走长征路;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网络宣传;讲革命故事;传红色箴言;读红色经典;祭扫烈士墓;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 21

地;等等。

【看行动·我传承】①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②要勇于创新;③要发扬(艰苦创业;与时俱进;承担责任;无私奉献;勤俭节约;热爱祖国;勤劳勇敢;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精神;④要以优秀共产党人为榜样;⑤要树立崇高理想;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⑦做德才兼备的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等。(任意两点即可)

◆中考预测:

“民族精神”的内容一直就是备考的重点,有时考选择题,有时考主观题。2012年我市的中考复习可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训练为主。 ◎

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娄底)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

( )

①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立我国在地区及世界的霸主地位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增强民族的亲和力和向心力’④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2.(2011.娄底)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学习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实质上是

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 )

A.艰苦奋斗精神

B.勇于奉献精神

C.时代精神

D.民族精神 3.(2011.淮安)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唱“红歌”、诵“红诗”等系列庆祝活动。开展这些“红色”活动有利于

( )

①传承中华民族精神②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③培养爱国、爱党的情感

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1.丽水)“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际写下这一对联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

A.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C.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洋洋锐气

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5.(2011.乐山)2011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以

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

(

)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团结统一

D.自强不息

6.(2011,桂林)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不挠”地从事革命工作,主要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 )

A.自强不息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7.(2011.黄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唱响中国”“红歌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

( )

①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②有利于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8.(2011.乐山)在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优秀团员、团干部、团组织表彰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要求中国青年“要牢牢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始终与祖国命运相结合,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主动 22

融人人民群众之中,深入基层一线,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在奋斗中成就人生。”这对我们思考人生和理想的启示是

(

)

④我们要理智地思考自己的理想,设计自己的人生②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懈地追求、努力与奋斗③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④我们要承载着祖国的希望,满怀理想与憧憬,踏上新的旅程⑤树立理想的依据主要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⑤

9.(2011*黄冈)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上,中国选手李娜经过顽强拼搏,夺得了法网女单冠军,创造了亚洲历史。10多年的执著追求终于变成了现实。这启示我们

( )

①人生需要理想

②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理想进行调整

④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7年来,她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还欠下了8万元的外债,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看了李灵的事迹后,某班同学很受感动,他们决定围绕“理想·责任·使命”举行一次主题班会,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为此次班会设计一个主题。

如学习先进事迹,承担社会责任;磨砺坚强意志,实现人生理想;立志成才,不辱使命;勇担责任,搏击理想;等等。 (2)围绕主题,写一封倡议书。

倡议的内容可为:①增强责任感,为父母分忧,服务社会,报效祖国;②艰苦奋斗,发愤图强,为理想而奋斗;③努力学习,自强不息,乐观向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虽;等等。

【解析】这是一个考查“理想与使命”的实践探究题。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灵的事迹体现了她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人。答题时要紧扣材料反映的主题,倡议同学们坚持理想担当使命。

11.(2011.黄冈)真情实感

材料一:图片

材料二:三年前,山崩地裂,残垣断壁,家破园毁;三年间,受苦受累,流血流汗,殚精竭虑;三年后,汶川重生,巴蜀崛起,这里处处见证着不屈的脊梁„„在这场集全国之力的重建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家顾灾区,默默奉献,倾尽全力,不求回报, 23

崔学选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崔学选,山东援建者,全身心投入北川县城重建工作。他克服重重困难,强忍病痛折磨,把工地当成家,把灾区群众当亲人,每天超负荷工作15小时以上,倒在了援建一线。上海援建者吴世伟、福建援建者孙建平、重庆援建者游久刚„„数不尽的名字,道不完的故事。三年来,庞大的援建者队伍和散布在祖国各地的援建者家属们,用他们的朴实行动,谱写出一首壮丽的援建之歌。请你认真阅读上述材料,然后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写出你的感想。(相关知识点提示:“承担社会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 (1)①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②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③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命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和巨大灾难,中华民族从来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哉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④中华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抗震精神体现了广大志愿者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⑤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抗震精神就是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⑦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薪篇章。

【解析】本题通过图片鲜明对比了地震后的汶川和重建后的汶川。材料二揭示了汶川迅速重生的原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许许多多的人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家顾灾区,默默奉献,倾尽全力,不求回报。这正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这些援建者们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结合材料谈感想的时候,要综合归纳与承担社会责任、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相关的知识点。

12.(2011.安徽)【红歌满江淮

党恩耀中华】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部署全国开展隆重热烈的纪念活动。为此,安徽省 文明办宣布,将于2011年6月19日在合肥举办全省性的以“红歌满江淮,合唱促崛起”为主题的大型合唱比赛总决赛。某校为响应中央、省文明办的号召,开展“红歌传唱,众心向 24

党”歌咏比赛活动。

(1)“唱红歌”活动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小华所在班级参赛的曲目是《颂歌献给亲爱的党》。歌中喝道:“党啊党啊亲爱的党/„„/把幸福的光辉洒遍新疆/哎/有了你天山春水流淌/有了你草原牛羊肥壮/有了你毡房奶茶飘香/有了你生活蒸蒸日上„„”

精神文明。或:先进文化。

(2)歌词表明,在党的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了巨变。请你说出我国在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小华演出后情不自禁地改写了歌词:“党啊党啊亲爱的党/„„/温暖着各族儿女的心房/哎/有了你人民生活小康/有了你①/布了你②/哎/有了你祖国灿烂辉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请你以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取得的成就为内容,仿照划线部分,写出①、②两句歌词,与小华共同感受祖国的巨变。(不得与原歌词重复)‘

示例:太空“嫦娥”翱翔;上海世博赢赞扬;港澳回归国兴旺;等等。

(4)小华还在微博(一种网络日志)上写下自己的体会,请你将其内容补充完整。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把爱党的热情转化为具体行动;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唱红歌庆祝建党90周年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唱红歌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增强爱党之情。本题开放性较强,要尽量结合课本中相关的知识点来谈自己的体会

25

参考答案

国情教育——民族之魂

1.B【解析】此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振奋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我国所走的和平发展道路表明中国永不称霸,所以要排除题肢①。

2.D【解析】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体现。

3.C 【解析】“红色”系列活动是庆祝建党90周年,没有涉及到与国外的文化交往,应此要排除②,选C。

4.C【解析】本趣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A、B主要体现了公民爱岗敬业的个人素养;D体现的是社会理想,完全与对联无关,所以应选C。

5.B【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是政治学科中的一个基本观点。

6.A【解析】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不挠”地 从事革命工作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

7.A【解析】题肢中所有选项都是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举办的唱红歌活动的意义。

8.A【解析】“理想源予现实又高于现实”在王兆国同志的讲话中没有体现;而树立理想的依据不能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条件等。所以要排除这两项。

9.B【解析】李娜十多年执著追求的理想终于变成现实对我们启示不应选“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理想进行调整”,因为该选项与材料主题不符,没有体现执著追求一个理想。

10.(1)如学习先进事迹,承担社会责任;磨砺坚强意志,实现人生理想;立志成才,不辱使命;勇担责任,搏击理想;等等。

(2)倡议的内容可为:①增强责任感,为父母分忧,服务社会,报效祖国;②艰苦奋斗,发愤图强,为理想而奋斗;③努力学习,自强不息,乐观向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虽;等等。

【解析】这是一个考查“理想与使命”的实践探究题。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灵的事迹体现了她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人。答题时要紧扣材料反映的主题,倡议同学们坚持理想担当使命。

11.(1)①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②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③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命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和巨大灾难,中华民族从来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哉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④中华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抗震精神体现了广大志愿者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⑤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抗震精神就是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⑦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薪篇章。

26

【解析】本题通过图片鲜明对比了地震后的汶川和重建后的汶川。材料二揭示了汶川迅速重生的原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许许多多的人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家顾灾区,默默奉献,倾尽全力,不求回报。这正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这些援建者们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结合材料谈感想的时候,要综合归纳与承担社会责任、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相关的知识点。

12.(1)精神文明。或:先进文化。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示例:太空“嫦娥”翱翔;上海世博赢赞扬;港澳回归国兴旺;等等。

(4)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把爱党的热情转化为具体行动;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唱红歌庆祝建党90周年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唱红歌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增强爱党之情。本题开放性较强,要尽量结合课本中相关的知识点来谈自己的体会。

27

推荐第10篇:自强自立,树民族之魂

一年前,东去的火车带着我淡淡的思念和小小的憧憬,告别故土,来到这片崭新的土地。高高矗立的郁郁树和永远忘不到尽头的天空,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一个陌生而又新奇的故事,我来了,北京,向这里从不惧怕云朵的太阳一般,抹掉了军训时掉下的泪水和汗水,跑掉不该有抱怨和啰嗦,勇敢的面对新生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自强不自立便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学习联系的第一件事,第一次排队打饭,第一次洗衣刷碗,第一次掌握财政大权,第一次开始了解生活的艰辛,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都告诉我,我不再是从前那个依靠父母的小孩子了。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至。。正所谓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虚怀若古,博采众长,才是一切事物发展壮大、生生不息的力量来源。我的大学便是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舞台。我该关注的在不是高高的大厦,埋没在深处的通幽小径。告别了最初的新奇和紧张,转向图书馆里静静的人群,书架上从未接触过的作家,和那些分寸再生出于课本配套的无以计数的实验教材,还有那些铺天盖地的社团和课本外的新奇世界。

梁启超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新时代的大学青年,是祖国明天的中流砥柱,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我的大学我做主,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一切的年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问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

第11篇:作文之魂立意

高淳外国语学校作文教学案

执笔:吴振华审核:初三语文备课组日期:2009-10-14

立意:作文之魂

文以意为主,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即题目中说的“确定自己的表达旨意”。也即文章的主题。它是由事实、材料形成的一种思想,有了“意”,一切零碎的、彼此不相干的材料,才能成为有机的整体。 那么“意”从哪里来呢?古人主张“意在笔先”,就是在动笔之前,围绕材料,抓住所给材料的关键词语,反复思考,苦心经营,直至透亮、明确。 现在的话题作文,大多有对所给材料的提示或限制,但也有不少话题作文,所给话题是直接从材料中引出的,而没有任何提示或限制。这类话题作文在审题立意时,就需要从所给材料的关键词语突破,从而做到切合题意。“意在笔先”,立意当然极为重要。要较好的让学生立意,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立意的基本要求:立意要健康、正确、重点突出、鲜明、深刻、新颖、独特等等。

第一、立意要正确向上。立意既然是文章的统帅,那自然决定着作文的感情基调,思想方向。作文不仅仅是写给自己的看,不能仅仅宣泄心中的不满与沉郁,要努力弘杨真善美,鞭挞加恶丑,体现出一种基本的是非善恶观,要克服消极情绪的蔓延,要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熏陶人,感染人,打动人,让读者从中获得有意的启示。那种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的立意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立意要明确集中。无论材料多么丰富,无论表现手法多么多样,任何一篇文章都必须只要一个主题贯穿始终。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学的作文无主题或多主题,看似洋洋洒洒千言,但掩卷却云山雾海,不知所云;有的前后脱节,飘忽不定,一会说这个,一会又说那个,顾此失彼。文章中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要旗帜鲜明,集中突出,不可随心所欲。

第三、立意要深刻真诚。确定中心不能仅仅看到人和事的表面现象,要善于挖掘现象、事件中蕴涵的丰富内涵,做到由现象到本质;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写出生活中所包含的意趣、情趣与理趣。真挚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的那样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来。真挚是深刻的前提,那种矫情、那种虚夸的不符合生活的深刻,不会触动读者的心弦,不会打动读者的心灵,更不会给人有益的启示。

第四、立意要新颖雅致。新颖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另类异化,是要写出别人发现不了,具有独特个性的东西。所谓“与时俱进”,就是要有时代气息,要有鲜活的生活气息,要反映新生活中的新的意韵、新的风采。要善于打破陈规,不人云亦云。古人云:“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英国文学家王尔德调侃地说:英国文学家王尔德也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那简直是蠢才了。”当然,创新不是胡思乱想,不是胡编乱造,那是克服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去分析,写出新感受、新认识。 要使作文立意正确、集中、深刻、新颖,需要我们在下面两个方面着力:

第一、关注生活,学会思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中去。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曾说:“在事物面前必须有独特的感受。”我们要用独特的眼光去观照生活,才能有独特的发现。“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要写出立意独特的作文,必须占据思想的制高点。思想的深刻性又取决于思维的敏捷度、思维的发散度、思维的穿透度,要使自己的作文思想深刻,就必须学会思考。只有用独特的眼光关注生活,只有用睿智思考生活,只有用细腻情感去感悟生活,才能哲理挟情韵以行,感情共理智一体,

情思与哲思齐飞,才能让文章的立意撼动人心,才能催人奋进。

第二、善于积累,浑厚积淀。

要写出立意别具一格的文章,除了生活的积累外,还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要多读好书。正如曹文轩先生所言:多读经典,才能写出见心性的文章来。阅读不仅可以扩充我们的见识,拓展我们的视野,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性情,增强我们的“底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自己仓库充盈了,自己的积累丰厚了,观察生活的视角就不一样了,思考问题的宽度、厚度、深度就迥然不同了,自然作文立意也就会高人一筹。

春节漫话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使这一沿续了几百年的习俗成为历史。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雷区警示:

1、立意无新鲜意。文章内容丰富,500多字的短文章包含了许多信息,如春节的含义,“年”的传说,节日的诸多习俗。但是没有创意,材料不新,内容不新,立意不新,不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结构无新创意。文章条理清楚,先解释节令的名称再介绍其习俗,具体介绍时,依时间先后展开,有条不紊,顺序清楚。但是结构平淡,没有新鲜气。

3、语言缺乏新气息。文章语言平实而生动,要传达的信息表达得很明白,又运用描写、拟人等手法,写得很有趣味。但是,语言缺乏青春气息。

【升格作文】

快要过春节了

出门一看,大街上买年货的人流忽然变得熙熙攘攘起来;打开电视,关于春运的新闻又多了起来;有关央视春节晚会的事儿总是不断。

这眼前的信息都在提示着我们:快要过春节了!

春节,对于我们中国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一提到过年,我们心里就有几分温馨、几分激动?为什么年关将至,我们自然地会想家,想亲人?还有,那些漂泊在异乡的游子们为什么要选在春节这几天里和父母亲人团聚?为什么一到过年,我们就开始备办年货、采购食品、礼品,添置新衣,把自己累得直不起腰来?不必再问这么多为什么了,大概过年的习俗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和血液里了吧,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东方风来满眼春”。春节总是和春天一起来到人间。风儿慢慢地变得柔和,阳光也灿烂起来,花草的根在地下蓄积着力量,等待着和春雨、春风的约会,等待着“万草千花一晌开”

的时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天是美丽的、令人憧憬的。而春节总是和春天同步,这大概就是春节值得庆贺的一个自然原因吧。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春节首先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每逢此时,那些身在天南海北、异国他乡的游子们都要收拾行装,不辞辛劳地回家过年,和父母亲人团聚在一起,吃几顿团圆饭,叙叙家常,共享天伦之乐。 就这样,浓浓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得到了升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按照习俗,在春节前夕,我们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而到了大年三十,我们在门框上张贴红红的春联,在门板上贴上大红的门神,在门前挂上大红灯笼;在大年初一,很早我们就燃放鞭炮,然后穿上新衣,向自己的长辈和同族人中的长辈拜年,还要向那些给我们拜年的孩子们发压岁钱。见了人,不管是谁,都要互道一声“您过年好!”大家都愿意图个喜庆和吉祥。

喧天的锣鼓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到处都是一派辞旧迎新的好景象。

让笑意洋溢在你的脸上吧,勤劳质朴的中国人啊,在这节日的氛围里,谁能不露出舒心的微笑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除夕夜,我们要守岁,吃团圆饭,一家人围着红红的炉火,吃着水果瓜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拉拉家常,让浓浓的亲情洋溢在四周。大家以虔诚的心情等待着子夜的钟声响起,期盼着来年的吉祥如意,每个人都在内心深处虔诚地祈祷,祝愿明天会更好。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一副春联,是后蜀皇帝孟昶为庆贺春节而作,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源自春节这一传统习俗的春联,是对诗词文化的一种发展,它帮助人们传递着美好的祝福。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张贴着红红的春联,春联上写满了祝福、希冀和豪情,13亿人的国度以独特的方式抒写着自己的喜庆情怀。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也是新一年的开端。在除夕夜里让我们悄悄许下一个愿,默默地在心里种下一个梦想,然后在大年初一,在新年伊始,我们就要做出计划、安排,然后付诸实施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在新年的起点畅想未来,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在前面招引着我们,我们更多的是意气风发和信心百倍啊。

春节——由于太多的文化积淀和太多的风俗沿袭,使得它在我们每个华人的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不必多问,也不用反思了,既然老祖宗已经给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那么就让我们来快快乐乐地过年吧!

升级亮点:

升格文同失误文相比,有以下几点变化:

1、题目变了。原题《话说春节》老套、俗套;新题《快要过春节了》新颖、活泼。

2、材料变了。原题中关于春节的含义、“年”的传说、节日的诸多习俗等材料,人所众知,材料陈旧。创新作文一般要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升格文做到了这一点。升格文从过春节入手,引用了大量的对联、俗语、名句,略写了传统习俗,详写了庆贺春节的喜庆和吉祥气氛。言别人所未言,发别人所未发,选材独特,让你惊喜不已。

3、立意变了。原题《话说春节》是篇说明文,以说明春节的习俗为主要内容;升格文《快要过春节了》是篇散文,以抒发过春节、庆春节的喜悦之情。

4、结构变了。原题《话说春节》按照时间顺序来组材;升格文《快要过春节了》以过春节为线索来

[模拟新题]

题目:我的最爱

要求:根据自己的经历或体验,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航]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意在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挖掘出其中包含的真情和理趣。

[佳作展示]

我 的 最 爱

我最爱看茶。(点题,直抒胸臆)

我不爱喧嚣,独爱宁静。独坐阳台,我的心,如风过的水面,渐渐平静了下来。(紧承上文,暗含中心。爱看茶,爱心的宁静)

轻轻地捏一点碧螺春,放入高颈玻璃杯。墨绿的碧螺春如珍珠般“叮叮咚咚”地散落在杯底,圆润、可爱。沿着杯壁,我缓缓地把热水倒入杯中。顿时,茶叶如得水的小鱼,欢快地上下翻滚起来。我小心翼翼地端起杯子,坐在阳光里。正是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刻,阳光均匀地撒在我身上,也撒在杯子里,一团团碧螺春在热水的温润下正渐渐地舒展着。大而肥厚的茶叶有了阳光的抚摸似乎格外柔美,它们在水中轻轻摇摆的样子,就像小鱼在水中自由扇摆的纱尾,虽然没有那份透明,但却更加飘逸。(比喻生动形象,描写细致入微。)

我喝了一口茶,放下杯子。杯里的水已经有点泛绿,水里的茶叶因为刚才的震动又开始上下浮动起来。几片大小不一的茶叶挤在瘦长的杯子里调皮地相互碰撞着,像小鱼在嬉戏。

水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没有了刚才的波澜,“鱼儿”们不再游动,它们在水中,或沉入水底,或悬浮水中,静静地。阳光从杯子口里钻进来,“小鱼”的影子映在杯底,细细地看来,再添上几分想像,还真就有了柳宗元当年《小石潭记》的几分感觉: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我又喝了一口茶,微微地摇晃杯子,“鱼儿”们活了起来。一大群的“小鱼”在水里涌动着,忽而上,忽而下,忽而靠近杯壁,忽而又几个缠在一起嬉闹„„泛着浓浓绿意的茶水里,我仿佛又看到了柳宗元的心情: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比喻拟人的巧妙对接,恰到好处的引用,营造一种致静淡远的氛围。)

每日的午后,是我最爱的时光。泡一杯茶,坐在阳光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的最爱,莫过于如此淡泊美妙的赏茶时光。

我的最爱——看茶。(再次点题,呼应开头。言简意赅,令人回味。)

[点评]

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自己午后独具品位的生活,不是品茶,而是看茶独辟蹊径,比喻、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细节化的描写丝丝如扣,层次清晰,把所学文章的精妙引用,使文章平添神采与韵致。本文打动人心的关键还在于,文章中从小作者从容的描写中读出了她恬淡致远的生活情趣,她对生活的细心和热爱。结尾看似仓促,似乎缺少画龙点睛的理趣提升,但这正是小作者的匠心独具所在,主题呼之欲出,又让人回味无穷。

牛刀小试

题目:心中的风景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选文体; 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12篇:《红色精神民族之魂》修演讲稿

传承红色精神

奏响时代凯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能胸带鲜艳的红领巾演讲,我感到特别自豪。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红色精神,奏响时代凯歌》。

她高山巍峨,风光秀美;她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她是昂首高吭的雄鸡——打破拂晓的沉默; 她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她,就是中国——我敬爱的祖国!

然而,历史不能忘记!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怎样从一头任人欺侮的亚洲睡狮,变成一条腾空而舞的东方巨龙。中华民族的成功崛起,饱含着多少仁人志士艰苦探索、不懈奋斗的心血;凝聚了多少英雄前辈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革命豪情!

在我们的家乡山水武宁就有一个耳熟能详的革命英雄:他在长征途中过雪山时与失散的红军被迫向祁连山方向开进。茫茫祁连,皑皑白雪,一望无际,饥饿、寒冷、伤痛„„,他们已陷入粮尽药绝,敌兵重重的绝境之中,正如唐代李华《吊古战场》中所云:“浩浩乎,平沙无垠,„„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魂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

一连三天,狂风夹带雪花在林中肆虐,狩猎取食的算盘也化作了泡影,囊中之物与日递减,他的伤口正在恶化,高烧也一直不退。他提议让其它人先走,此议一出,就被大家理所当然给予否定。为了让健康能行走的老战友突出重围,他乘别人不备,吞药自尽,以身殉职,英勇献身,年仅29岁。他年轻的遗体由战友用雪掩埋在祁连山上,成为“祁连山上的雪莲”。他就是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红军将领——李屏仁。他牺牲前留下遗言:

“你们出去了,就我的情况转告党,告诉同志们,就说李屏仁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死去的,我没有半点的后悔。我的路,你不知道,那是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路,是一条让我感到自豪的路。”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你难道不为我们的英雄那种对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深深感动吗?

在这八十年的历史中,是什么使共产党能克服艰难波折奋斗不息?走进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你就会找到答案:那就是红色精神。

红色精神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红色精神是“洋装虽然穿在身,而心已深深烙上中国印的爱国情怀,红色精神是一腔热血,是一首催人奋进的赞歌,更是维系一个民族蓬勃发展的不朽动力。红色精神——民族之魂!

如今,我们收获了两弹一星成功的自豪,收复港澳的快慰,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观,神舟号飞船升天的壮举,西部开发的激情„„这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都是献给烈士们最好的礼物。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正是为了祖国的繁荣与昌盛?不正是为了让我们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为了我们的民族成为宇宙的骄子,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第13篇:国旗下讲话稿明礼_民族之魂

《明礼,民族之魂》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明礼,民族之魂》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文化,尤如一道霹雳,贯穿了中华儿女的思想;又似一种元素,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那就是礼仪。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然而,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人丢弃了它,对待悉心教导自己的老师,少了几分尊敬,多了几分挑剔;对身边有缺陷的同学少了几分关怀,多了几分疏远;对待他人的演讲,少了几分尊重,多了几分评头论足;每当集会结束时,场地上多的是垃圾,没有人看到清洁工人辛苦劳作的背影。当中国的孩子开始变得倔犟的时候,韩国的孩子们正恭恭敬敬地聆听父母的教诲;中国的孩子边看电视边大声指挥父母干这干那时,美国的孩子正打扫房间、修剪草坪;中国的孩子连上学都要坐轿车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独自背着背包去高山旅行„„当日、韩、美正学着我们的传统美德时,我们自己却在一点点地丢弃。

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你尊重他人,他人自然会投向你尊重的目光。在我们生活中,文明礼貌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一声“对不起”,能化解同学间冲突;一个友善的微笑,就如一道春风,能温暖他人的心田;一次真诚的援助,能唤起世间所有的爱心。所以说,明礼能使一个人变得更高尚,能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强盛。

在这里,希望所有的同学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这样,我们生活的家园才会充满和谐与欢乐,我们的民族才会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尊敬的老师 同学们:

第14篇:高中生五四青年节演讲稿:爱国,民族之魂

今天,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的机会。

青年与祖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不用说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不要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只从1919年5月4日至今,青年与祖国的关系,就已经讲了整整95年,我不想再老声长谈,对于每个青年,爱国、报国、建国的道理恐怕耳熟能详。前面的几位同学,或高屋建岑、或小中见大、或引经据典、或旁征博引,又一次将青年与祖国的关系阐述得明了细致。我不敢班门弄斧与之媲美,也不愿步人后尘,贻笑大方。在这里,我只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爱国?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居。文天祥说: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说: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雷锋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老山前线的战士说:要是为钱,给我一万元让我在猫耳洞里待一分钟我都不干,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在这待上一辈子。这就是爱国,这就是中华儿女的爱国心语,这就是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这就是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爱国,民族之魂。

掀开中国的历史,跳跃在眼帘的是光辉灿烂四个大字,奔腾的长江,宽阔的黄河,造就了一个伟大而倔强的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文化积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爱国精神,也正是这种爱国精神,让一代代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让一代代华夏赤子舍生忘死,而爱国,对于我们军人更有着不同的含义,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流血牺牲,义不容辞;和平时期,卫国戌边,独守寂寞,更是职责所在。有人问:立正、稍息,日复一日机械般重复单调乏味的生活,不寂寞吗?当然寂寞,但在寂寞之中我听到了万家欢乐的笑声,看到了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在不停闪烁;有人说,舞枪弄炮,摸爬滚打,多累啊!是的,确实很累,当年的八旗兵倒是不累,但他们险些让中化民族之国灭种,西方有那么一位杜勒斯先生,他们的临死前曾说过,他要用管乐吹垮*******的第三代,我们就是这第三代,但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演,我想总有那么一天,或是*,或是李凳辉,会告诉那位杜勒斯先生,他们的预言与计划落空了,我们这一代绝不是垮掉的一代。也正是因为这一句誓言,我们当中一批优秀的军人,在边疆,在海岛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哨所,叫做红旗拉甫,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生命禁区。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这里平均日照不足五个小时,长年积雪,就是在这样一个连阳光都罕至的地方,却有一群军人顽强的生存着,这其中有一名中校军官,在这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生命最后八天才被抬下哨所与家人团聚,可这八天,他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连一粒米也吃不下,当儿子说:“爸爸,我已经八岁了,还没给您过过一次生日,今天让我们给你过一个生日吧!”,这名刚强的军官,这名忍受肝癌十年折磨的军官落泪了,他用最后的力气在纸上写道:不要怪爸爸,军人不能战死沙场,也应效力边关!这就是一个军人对祖国奉献的极致,这就是军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的表现,这不正是我们找的爱国含义的答案吗?今天,我敢说在座的每一位都是爱国的,我也敢肯定每个人都做过爱国之事,爱国是广义的,董存瑞舍生炸雕堡,黄继光英勇堵枪眼是爱国;邓稼先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许海峰夺取奥运第一枚金牌是爱国;徐洪刚无畏斗歹徒,李素丽踏实工作是爱国,即便是一个顽童捡到一枚硬币交给警察叔叔也同样是爱国,而我们今天努力求学,将来建设祖国,不更是爱国吗。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它是一种赤诚的奉献,既然我们找到了爱国的答案,那么我还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国?

诚然,作为你们,应该用勤劳的双手让祖国繁荣昌盛,我们则用坚强的臂膀给祖国安定祥和的环境,要知道,整整八十年,五四青年安家定国的愿望还没能完全实现,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无可推卸的责任。我的演讲即将结束,与在座各位共同探讨的什么是爱国和怎样爱国两个话题也接近尾声,爱国的含义大家都已知晓,但怎样去爱国却还没有一个圆满的答案,这或许是永远无法用语言能够概括出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会相同,都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填写自己的一页。

今天我要说,如果祖国需要,我愿到雪域高原,做千里冰川上的一朵雪莲;我愿到万里戈壁,做茫茫黄沙中的株绿杉;我愿到帕米尔高原上的红旗甫,让绿色在生命禁区里闪耀光芒。我也相信,只要祖国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都会义无反顾的献出自己最可宝贵的一切一切,这难道不正是伟大民族之魂的闪现吗?

在我演讲结束之际,寄一语与今天所有的青年朋友们共勉:

书山立马,锦绣屏列,敢问青春无悔。

学海遨游,不堪窥岸,笑傲百舸争流。

谢谢大家!

第15篇:教育别丢了民族之魂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别丢了民族之魂心得体会

白豹镇楼坊坪中心小学

白海燕

前几天,在校长刘振选同志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们学习了山东省平邑县平邑实验中学孙敬文老师写的《教育别丢了民族之魂》一文,我感受颇深。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经济迅猛发展。正是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基础教育才有了校舍、器材等办学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和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才有了我国教育教学设备运用先进的教学器材。我是一名80后的年轻教师,我亲身经历了学校校舍变化这一过程,在我上小学时,学校是由5孔简陋的窑洞组成,上了初中、高中、大学,我所在学校和所见到的学校,大都有漂亮的教学楼、温馨的宿舍楼、充满现代化、科技化的实验楼和图书馆等组成。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不仅影响教师的形象,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着装、言行举止、礼节等方面加强修养,注意约束自己,做到“美其言,慎其行”,带好示范作用。

二、教师要身体力行,处处做好表率,使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学生心目中厚德的师长、同行心中的朋友和家长心中的值得信赖的好老师。

三、教会他们知廉耻、明事理、懂得爱、尊重、敬畏和感恩,懂得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保护、促进生命和自然界的发展。

四、我是一名教师,知道教育不仅关系到下一代人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这关系到亿万家庭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也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后代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我认为教育,不是把真理教给学生,而是养成他们追求真理的品格。我们要做到是铁就让他做铁,是钢就让他做钢,应该让每个人都能绽放出自己的灿烂光芒。教会他们知廉耻、明事理、懂得爱、尊重、敬畏和感恩,懂得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保护、促进生命和自然界的发展。

第16篇:国旗下讲话稿:明礼,民族之魂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文化,尤如一道霹雳,贯穿了中华儿女的思想;又似一种元素,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那就是礼仪。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

然而,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人丢弃了它,对待悉心教导自己的老师,少了几分尊敬,多了几分挑剔;对身边有缺陷的同学少了几分关怀,多了几分疏远;对待他人的演讲,少了几分尊重,多了几分评头论足;每当集会结束时,场地上多的是垃圾,没有人看到清洁工人辛苦劳作的背影。

当中国的孩子开始变得倔犟的时候,韩国的孩子们正恭恭敬敬地聆听父母的教诲;中国的孩子边看电视边大声指挥父母干这干那时,美国的孩子正打扫房间、修剪草坪;中国的孩子连上学都要坐轿车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独自背着背包去高山旅行…… 当日、韩、美正学着我们的传统美德时,我们自己却在一点点地丢弃。

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你尊重他人,他人自然会投向你尊重的目光。在我们生活中,文明礼貌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一声“对不起”,能化解同学间冲突;一个友善的微笑,就如一道春风,能温暖他人的心田;一次真诚的援助,能唤起世间所有的爱心。所以说,明礼能使一个人变得更高尚,能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强盛。

在这里,希望所有的同学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这样,我们生活的家园才会充满和谐与欢乐,我们的民族才会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17篇:国学是中华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国学是中华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魏丕植

作者简介:魏丕植(1963-),男,四川省盐亭县人,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国史研究编修馆常务副馆长。

摘要:在阐释国学内涵及价值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学是培育民族主体意识,维系民族精神命脉的根基和纽带,是建设和谐文化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因子,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继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等观点。并进一步论述了在弘扬国学中,要运用辩证的方法,处理好古今对接的问题,要坚持开放的原则,解决好中外交流的问题,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协调好与市场的关系等。

一、何为国学

“国学”一词,就语词溯源而言,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中有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1]这里的“国学”,乃指国家的最高学府。从汉代的“太学”到科举时代的“国子监”,都可以看作是这一概念的延续和演变。这与我们今天所谈论的作为文化、学术和思想意义上的“国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国学”,有学者认为它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有大师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中国

1 古代学说;也有专家认为它就是“国故”、“国粹”。尽管对其概念的界定、内涵的概括、外延的取舍,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今天的国学是经历了由近代的提出与首创,到现代的再造与“昌盛”,再到“*”的被摧残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再认识的历史过程后,近十多年来才逐渐趋于明朗化和开放化,对国学的定位才逐渐走向系统化、科学化,但至今尚难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化的定义。

近代意义上的国学,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种文化学术思潮。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亡图存、保国保种、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是中西文化强烈对比和激烈碰撞的结果。当时,面对“亡国灭学”的严酷现实和“亡国灭种”的严重局势,为抵制“欧化主义”之风盛行,一些有识之士提倡“国学”,倡言“国粹”, “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2]。像邓实等创建的“国学保存会”,出版的《国粹学报》;章太炎等创办的“国学讲习会”,出版的《国故论衡》、《国学概论》等,都是立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在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核心价值,以保国保种,振奋民族精神。有鉴于此,我们姑且认为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是基于救亡图存和保国保种之民族大义,而对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和阐释的一种学术文化思潮。这时的国学还不能称之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问。

2 此后,经历了辛亥革命后的蜕变,从“五四”运动之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间,虽然对国学的批判之音不绝于耳,但国学研究成果实为可嘉,堪称是国学发展中的“昌盛”期。北大的国学门、清华的国学研究所等,皆旨在“融会中外、博通古今”,在充分吸收外来学术文化的同时,欲“寻出中国之魂”,尤试图重铸学术与教育之魂。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都是享有国际盛誉的国学大师。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相继问世,就是其最漂亮的注解。新中国前30年,国学基本上处于边缘、失语的状态。在“*”浩劫中,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个重灾区,秉承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3]的理念,国学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国学研究出现了断裂,甚至使几代人失去了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直至20世纪80年代,面对精神贫困、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的局面,清醒过来、冷静下来、走出藩篱的人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希冀重铸国家的价值支撑与民族的精神灵魂,希望重塑中华文化的崭新形象。于是有了“寻根热”、“文化热”,传统文化的许多问题被尖锐地提了出来,国学研究也随之被提上日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今天的国学可以说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多棱镜,反照出了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多种思潮频领风骚,多重价值彼此制衡的复杂时代。因此,我们认为,当今的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在

3 充分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优秀的学术文化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进行研究、阐释、重估和创新的一门学问。

二、国学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传统文化为研究和阐释对象的国学,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积淀的核心价值和人文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道德理念,传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它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一)国学是培育民族主体意识,维系民族精神命脉的根基和纽带。

民族主体意识是一个民族对于本民族历史的肯定、文化的自信、信仰的坚定、价值观的认可。在今天这样一个多极制衡、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民族主体意识是一个民族保持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根本。近代以来,面对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内忧外患的交困窘境,一些人把国运的厄难归咎于传统文化思想,怨恨线装书不能抵抗洋枪洋炮;视中国传统文化为落后、保守、封闭的象征,而把西方文明当作精神偶像,视为解救中国危亡的最佳选择,死心塌地地学习西方,主张“全盘西化”,把中国传统文化却视为“糟粕”和“垃圾”,一股脑儿地推向边缘,抛向深渊,于是“打倒孔

4 家店”、“破四旧”、“批林批孔”甚嚣尘上,几乎“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这一切使民族主体意识几乎丧失殆尽,民族文化自信严重缺失,国家的尊严感、民族归属感、文化的认同感渐行渐远。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近代以来,伴随着国运的兴衰沉浮,一些人把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遭遇帝国主义列强蹂躏的原因,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于是抛弃了既有的传统,丢掉了固有的根本,对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概抹杀,全盘否定,使其遭受了颠覆性的摧残和破坏,造成几代人对自己的传统相当疏离,对自己的文化颇感陌生,不知道孔子、屈原、李白为何许人也。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找不到精神的家园,也就寻不着灵魂的皈依,只能浮游无根,摇摆不定。

经过历史洗礼和时间考验而世代传承下来的国学经典,其实饱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今天,我们弘扬国学、研究国学,就是要用国学中那深厚的民族主体意识,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民族自信,保持中华民族主体性,增强中华民族自觉性;就是要发挥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搭建起连接华人世界的文化之桥、心灵之桥、血脉之桥,增强海峡两岸同胞以及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民族早日走向复兴。

(二)国学是建设和谐文化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因子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这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精神内涵和思想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儒、道、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其核心都是“和”文化、

“和”艺术。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倡导人与人相处时坚守“仁”与“和”的准则;佛家文化是解释生死轮回,主张化解,反对矛盾冲突,其实质还是一个 “和”字;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合乎规律”等,这更是以“和”为价值追求的体现。由此可见,三大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均是以“和”为中心。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追求“和谐”为其价值取向,以人际和谐为基础,进而实现群体和谐,最终实现天人和谐。《周易》中的“保合太和”[5],《尚书》中的“协和万邦”[6],《中庸》提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育焉”[7],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8],孟子提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9],等等。虽然这些有

6 关“和”的思想是几千年前农耕文明的产物,但它的核心理念和普世价值仍然是今天建设和谐文化的基石,表达了国学先哲“尚中贵和”的思想。如果我们的“和谐文化”脱离了传统、背叛了经典, 就成了空中楼阁。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础和精神的归宿,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所在。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特有的民族性格,并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记忆,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共有家园。而在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今天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必须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保持民族性,充分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从而返本拓新,不断推陈出新。如果否定传统、割断历史,民族就会成为无根的浮萍,民族精神家园也无从安置。

(三)国学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0]

7 而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再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4]。这既是党中央对文化软实力作用高瞻远瞩的认识,也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说明党和国家已从战略高度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纳入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当前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现在,如何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硬实力能赢得战争,软实力能赢得和平。经济中国、科技中国、生态中国、和谐中国的建设都离不开文化中国的强势。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就必须着眼于“文化”。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和灵魂,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强盛的精神源泉,也是当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所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崇尚暴力和战争的民族,故其文化思想和政治主张中虽然没有“软实力”的概念,但却蕴涵着丰富的“软实力”的思想资源。像儒家所倡导的 “以理服人者王,以力服人者霸”的仁政思想,道家 “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考,等等,莫不如此。而只有将这些优秀思想价值融入人类的本能,成为共同的文化价值,中国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才能真正成为

8 强国,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如果离开了我们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国学,离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国学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继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有着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的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而一个民族的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没落和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一个国家文化的失落,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历史的中断、民族精神和传统的丧失,“欲灭其国,先灭其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以中华文化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振奋为先导。庄子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11]历史不能割断,文化无法终结。就文化的继承性而言,传统文化是走向新时代的起点,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摇篮,是建设新型先进文化的

重要资源。中华文化复兴必须建立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基础上,切不可将有着几千年文明积淀的文化精髓抛弃或冷落。当代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能割裂传统,现代化决不能建立在全盘西化的空中楼阁之上,21世纪的中国人决不能成为无根之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物

9 质基础,更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等精神力量,离不开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文明风貌。当今世界,虽然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已成为全球的一致呼声,多元文化并存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割据主义依然存在。在与强势文化竞争中,如果放弃了自己固有的传统,言必称“希腊”,行必求“国际接轨”,就意味着丢掉了自己的优势,挖空了自己的心脏,辱没自己的国格。不但不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领文化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赢得话语权,反而会患上 “失语症”、“盲从症”,不知道自己姓“中”还是姓 “西”。果真如此,何谈国家振兴、民族复兴!因此,研究经典,重振国学,不仅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应对日趋激烈且多样的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不仅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

也为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软实力,继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

(五)国学智慧———人类文明进步的宣言书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享受着工业文明所结出的“累累硕果”之时,却也给后人留下了“堆堆毒果”。当前,人类正面临着生态、社会、精神等多重危机,说明这些毒果已开始释放“毒气”了。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日

10 益严重,物质和精神的严重失衡,精神危机与精神疾病日益严重,战争与冲突此起彼伏,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肆意横行,人性丧尽,兽性大发,精神失调,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行为失态,权利失控…这一切,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未来,人类文明将向何处发展?拯救的希望在哪里?

我们正在走过的21世纪,是人类文明生死存亡最危险也是最关键的世纪,是人类文明史上既存在深重危机又充满希望的世纪。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共同思考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问题。出席大会的智者们认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2]而在20世纪早期,西方一些远见卓识之士就在尽力研究中华文化,并提出西方的病,用东方的药来医。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20世纪20年代末,在实地考察了中国后,在《中国之旅》一书中高度评价了中国文明。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西方现代化带来的种种弊病,进入晚年的汤因比通过反复比较后指出:世界必须走向统一,希望就在中国,就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中[13]。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在1922年出版了《中国文化》一书,代表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水平。他认为中国文明的特点则在于“宽容友好”,在于对人生终极目标和意义的洞察上。“道家”哲学使罗索心醉神往,如梦如痴[14]。还有美国未来学家约翰· 奈斯比特

11 [14],日本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14],澳大利亚原资深外交官李瑞智[14]等,都认为21世纪将回到龙的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儒家文化的世纪。解决工业社会矛盾问题,最先进的钥匙就是中国的儒家智慧;医治高科技时代社会疾病的正确药方之一就是中国的道家学说。

诚如多位外国学者所言,在人类文明史上,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第一次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仁”,人与禽兽的区别是有仁爱之心。做人最根本的道理是“仁”和“义”,义是仁的外在表现。只有仁者才能称其为合格的人。仁的最低要求是“已所不欲,勿施与人”;高一层要求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最高境界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者的胸怀是“民胞物与”。这与西方“毫无节制的生活最快乐”、“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人对人是狼,他人就是地狱”等把人类推向毁灭性深渊的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于是西方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惊呼:西方文明的路子不能再走下去了。他们在比较了各种文明之后,达成共识:唯有孔子创立的以人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才能拯救人类。

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孔子创立的以人学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早熟者”[15]。在2500年前,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都不具备实践这种文化理想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而在今天,儒家文化充当着人类文明进步的

12 宣言书。

三、国学何去何存

百余年来,国学地位遭贬低、国学价值遭否定、国学意义遭质疑、国学前途遭抹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国学中所蕴含的深邃思想、永恒价值、人文精神、处事之理、做人之道等,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共性,在今天依然有着不可估量的现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今天,对于国学的争论仍然不少,分歧依然存在,重振还需努力,复兴尚待时日。

回顾百余年来关于国学问题的争论,主要围绕着两大主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判断;二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价值定位。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要研究国学,重振国学,除了解决好这两个惯有的问题外,还要协调好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关系国学存在价值和发展方向的问题。

(一) 运用辩证的方法,处理好古今对接的问题 处理好古今对接,就是要沟通历史与现实的畛域,把握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任何事物包括传统文化都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国学传承到今天,它是历经不同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的历史的产物,自然离不了精华与糟粕并存,先进与落后同在。我们切不可因其精华而包容糟粕,也不可因其糟粕而丢掉精华,而要用辩证的思维和分析的态度正确对待,从两个方面去整体把握。

目前,已被冷落多年的国学刚刚初露端倪,有人热衷,

13 有人反对,有人困惑,有人质疑,有人“数典忘祖”恶意抹杀,有人“杞人忧天”善意疑虑,有人“抱残守缺”自我设限。这都不是对待国学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任何一种文化思想体系,其生命力的来源在于与时俱进,在肯定中自我否定,在保留中自我更新,在传承中自我创造。

我们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学进行科学的分析、解构和重建,对于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什么是民族荟萃,什么是残渣余孽,要慎重分析。不要把国学当作是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王权主义的代名词,看作是阻碍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绊脚石,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棍子打死;也不要把国学视为人类的救世主,大讲“儒学救国论”,宣扬“国学万能论”,不加取舍,不加批判地供上圣坛。

今天,我们重振国学、研究国学、复兴国学,不是回到过去或守旧复古,而要以充满活力的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当代精神指导国学的研究与发展。要摆脱为整理国故而研究国学的思路,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寻求启迪,不断地进行更新创造,避免陷入单纯复古主义的泥淖。只要我们对国学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深入挖掘和提炼其有益的思想价值,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反本开新,就一定会打开国学研究的一片新天地,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培育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14 (二)坚持开放的原则,解决好中外交流的问题解决好中外交流的问题

解决好中外交流的问题,就是要协调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国学与西学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中、西、马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不同文明的相互激荡、相互补充,实现文化的跨越与对话已成为一大趋势。而任何的闭关自守和盲目排外不但无济于事,而且只会把局面搞得更糟。

罗素曾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的里程碑。”[16]中国文化要想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开辟一片天地,求得一席地位,就不能独居于本国一隅,自绝于世界潮流,而必须突破国界,冲出尘封,走向世界,吸收异质,才能适时发展,不断更新,实现超越。而文化更新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异质文化的接触与碰撞。一方面,必须克服文化虚无主义极力夸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从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必须克服一些人所主张的无条件地尊孔读经,倡行复古主义,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先进文化思想的倾向。我们只有以博大的襟怀、坦荡的气魄,把国学置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局之中,使今天的国学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充分汲取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成分,才能为国学注入新的生机、升华新的境界、开拓新的视野,才能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15 但我们绝不能照搬照抄,全盘复制西方文化,而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为我所用。只有把西方科学的基因融入中华文化的血液之中,实现“中国化”、“本土化”,才能使之适合中国国情,适应现代化需要,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高峰。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中国的西学中,马克思主义是主导思想、主流学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给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使传统国学有了“凤凰涅槃”般的新契机。在新形势下,只有以中国文化为根基,以西方文化为补充,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变抽象为具体,实现西方文化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发展着

的马克思主义扎根于国学的深厚土壤,汲取国学的丰富养分,熔传统与现代于一炉,集中西于一体,才能保持国学的不竭源动力和恒久生命力。

(三)保持理性的态度,协调好与市场的关系。与一个世纪以前国学初兴时相比,时下的国学似乎有点“热”了。而这种“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国学虽然不是在市场中诞生的,但却是在市场中成长发展着的。而市场对于国学的发展既有作用力,也有反作用力。

一方面,市场为国学的复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物力援助。

16 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巨大腾飞和空前繁荣,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但精神需求却极度空虚和匮乏。这就需要用精神层面上的文化来充实与提升,于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的国学就有了市场需求和“销量”。

第二 经济的腾飞与繁荣却也诱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弊病,这也是市场作用力中反作用力的结果。人们的伦理观模糊、价值观错位,亲人之间相互猜忌、朋友之间相互算计、同事之间关系冷漠,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和善、信任、道义,只好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作为最基本的约束,人类所有复杂的情感,全部被压缩在了一张薄纸上面,彼此在上面签字、盖章、生效。这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和深厚文化底蕴,追求“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勇、孝、悌、廉”的国家与民族来说是大相径庭的。于是人们需要回到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在我们的国学经典中寻回文化家园,确立人生价值,重建精神信仰。

第三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影响力日益扩大,各国对创造经济奇迹的中国文化土壤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认为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17]。这就唤起了国人对

17 自己悠久历史文化的自信和自豪,并在国际对话中寻求与实力相媲美的文化辐射力和竞争力,增加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于是文明古国的深厚情结再次被激发,捍卫与提升传统文化的价值近乎成为本能诉求。

另一方面,市场使国学走向了商业化、快餐化、娱乐化、庸俗化。

众所周知,市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讲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学术一旦与经济相挂钩,与利润相关联,就失去了它的本真性、系统性和严肃性。 “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担忧,那就是传统文化一热,迅即被商品化、市场化,这种只问价格不问价值的做法万不可取。”[18]钱文忠教授的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时下,国学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国学,学习国学,这固然是好事。但有人利用人们的这种关注和重视,把国学当成赚取钱财的手段、攫取利润的工具。开设“国学班”,给企业家讲授“国学课”。而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东西是真货色?有多少东西是兑的口水?一些连国学的门还没找到的营销先生,摇身一变成了“国学大师”,还标榜为某些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把“佛”说成是一个“人”字加上一个上下对调美元符号,因此佛是最能赚钱的;一些标榜“易学大师”者把《周易》说成是算卦的工具,装神弄鬼地给房地产老总上“风水课”;有一些人把道教经典说成是祈福和

18 养生秘笈,把佛教当作超越生死和轮回转世的指路明灯,唆使人们求神问卜、烧香许愿、祈福求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我们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粗暴地装进钱袋,国学、经典则成为文化玩偶。

国学是无价的,但传播国学却是有偿的。不可否认,大众传媒的兴起,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学的生存载体和传播的方式与途径,在国学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功不可没。但是为片面地追求收视率和点击率,传媒一哄而起,崇尚享乐、追逐时尚、玩味感官,要么把国学吹得神乎其神,以国学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糟粕;要么就是耍嘴皮子,对国学进行恶搞、曲解,把国学低俗化、庸俗化、娱乐化。如张岂之教授所言:“如果对传播的内容不加规范,国学也可能会沦为一种文化快餐,文化快餐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深度的理性思维,仅仅停留在了表层的视听享受上。长期吃这样的快餐,观众就会营养不良。”[19]

国学知识,要通俗但不能庸俗;国学传播,要市场但不能市场化;国学发展,要大众化但不能快餐化。如果我们一味地追逐利润,讲求利益,就会失去理性,丢掉理智,这对国学的传承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只有坚守根基,才能固守灵魂。今天我们探讨国学,研究国学、复兴国学、重振国学,意在梳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

19 脉,发掘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探寻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找到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母体性、本源性、民族性的文化标志和精神魂魄。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奋斗,共谋发展,共建和谐,共创伟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杨燕.《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研究[M].北京:东方

出版社,2010.

[2]汤志钧.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

局,1977:269.

[3]李德顺.实事求是漫谈[J].世纪论评,1997(Z1):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1). [5]余敦康.《周易·乾卦》解读[J].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第6辑,2005(6):24-30. [6]杨发喜.从“协和万邦”到建设“和谐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方朝晖.儒家修身九讲: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0 [8]周远成.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孔子的和谐管理思想[M]∥论和谐境界与人才发展:大成管理学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92-103.

[9]刘鄂培.孟子选讲[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0:101.

[10]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11]马周周.《庄子》蕴含的教育技术思想探秘[M]∥王世舜.庄子注译.济南:齐鲁书社,2004:338. [12]王平川.儒家道德学说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110-115. [13]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荀春生,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5.

[14]左言东.21世纪中国发展道路的思考[EB/OL].

[15]梁漱溟.梁漱溟先生讲孔孟[M].李渊庭,整理.上 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16]汤一介.超越旧我开拓新我———写在《文明》杂志创刊五周年[J].文明,2006(12):20-21.

[17]庹祖海.中国和平崛起中的文化使命[J].北京

21 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8. [18]赵天,王鹏.国学国运昌盛之基[EB/OL]. [19]路琰,张岂之.别把国学当快餐[J].环球人物,2008(6):70.

22

第18篇:天佑精神、民族之魂育人案例

天佑精神,民族之魂

——《詹天佑》教学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案例

实验小学 陈霞

主题: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全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山川秀丽,物产丰饶,地灵人杰,对世界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在语文课文中都有所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詹天佑》一课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阵地。 背景:

《詹天佑》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是我国著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他为国不计名与利,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他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世人的称赞。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问题解决过程:

教学片段一:

出示句子: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了勘测线路。

师:“毅然”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坚决的、毫不犹疑的意思

师:知道了“毅然”的意思,谁来读读这句子. (生读)

师:看看这句话,詹天佑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了任务? 生1:詹天佑是在遇到困难时接受任务的 生2:詹天佑是在遭到嘲笑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师:他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又遭受了怎么样的嘲笑呢?读读课文的

2、3小节,你发现了什么呢?同桌相互说说看。

(学生们先自由读课文,再进行小组交流) 师:找到了吗?谁先来说说

生:我找到的是嘲笑的句子: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

师: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这就是这种轻蔑的口气。谁来再读读,作为中国人受到这样的侮辱你会怎么想?

生1:竟然这么说我们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真是太气人了,中国工程师一定要争气啊

生2:我会想你们这么瞧不起我们中国工程师,一定要把这条铁路修筑好,给他们瞧瞧

师:詹天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面对嘲笑,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还有吗? 生:我找到了遇到困难的句子: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从这里可以看出修筑这条铁路的困难很大。

师:是啊,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就给詹天佑修筑铁路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文中有个词已经告诉我们工程的困难和繁重,哪个词?

生:艰巨.

师:受到的困难仅仅是地势上的吗?还有吗? 生:还有帝国主义者对清朝政府的要挟。 师:“要挟“是什么意思?

生: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条件。 师:帝国主义要挟我们什么?

生: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还是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师:这样就能—— 生: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师:好,联系前文的内容,我们就把帝国主义要挟我们的目的说清楚了能连起来说吗?帝国主义者强迫我方答应——

生:帝国主义强迫我方答应要他们自己修筑京张铁路,这样就能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师:对呀,面对这样的嘲笑,詹天佑—— 生:毅然接受任务。

师:是什么让詹天佑毫不犹疑地、毅然地接受任务呢? 生:我认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人,所以才会毅然接受任务。

片段二:

师: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詹天佑是怎么说?怎么做?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轻声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划出其中的一个方面,圈出有关词语,并做简要的批注。 (生读第四小节,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并做批注)师巡视指导 师:詹天佑勘探线路怎么样啊?他真是一位怎样的工程师呢? 生1:詹天佑真是个以身作则的工程师 生2:他是个不畏艰难的工程师 生:3:我觉得詹天佑做事非常一丝不苟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呢?找到有关句子了吗?

……

生:我找到了詹天佑想的句子: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从这句华中,我看出了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决心。

师:这就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所在啊。这条铁路始终围绕在詹天佑的脑海里,一丝不苟地勘探时他想到了吗?(生:想到了)夜以继日地工作时他想到了吗?(生:想到了)

师:你看文中说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孩子们,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陈老师老师从课外资料中摘录了一份: (出示:补充材料)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

师:读着屏幕上的文字,你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深的感受吗?

生1:我感到当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时,詹天佑还是能把铁路修筑完,真是太不容易了

生2:詹天佑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时,他却还是坚持修筑铁路 师:是什么让詹天佑坚持下去的呢?

生:我觉得因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工程师,所以才能让他坚持修筑这条铁路。 师:说的真好!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生个别读)当自己的亲友一个个离他而去,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男生读)当詹天佑遇到各种困难时,他总是想——(齐读)

反思:

一、激爱国之情。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不负祖国之望、不负人民之托,在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他知难而进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原计划提早两年完成了修筑任务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有力的回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于是,在教学片段一中,我就抓住“毅然”这个词展开教学,让学生寻找詹天佑遇到的困难、遭受到嘲笑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在帝国主义者百般阻挠和嘲笑下,和明知道修筑京张铁路困难重重,连外国著名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的情况下,詹天佑毫不犹疑地接受了修筑铁路的任务。又如:在教学片断二中,当学生找到詹天佑想的句子时,我又适时地增加补充材料,学生们读了个个感慨万千!是啊!詹天佑在遇到这么多我们无法想象到的困难面前,还是坚持修筑铁路。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爱国之心让孩子们感动。这样,将爱国教育层层递进地设计在教学中,使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树民族之魂。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好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妄想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百般阻挠,还鄙视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教学时,我就抓住“轻蔑”,让学生谈谈作为中国人受到这样的侮辱你会怎么想?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于是,我抓住了这个火候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不再复返。我们要铭记在心洗雪耻辱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三、指做人之道。教学片段二是介绍詹天佑勘测线路的内容,这里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詹天佑的爱国,还能通过学习来引导学生做人之道。例如:从詹天佑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从詹天佑做的内容中,感受到他的以身作则、不畏艰难。这里我运用语文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圈圈、画画、写写批注,细细品读詹天佑最让人感动的言行,让学生感受詹天佑可贵的精神品质。又通过创设朗读情境,在反复的诵读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这样,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

第19篇:民族之魂纪念一二九运动征文

民族之魂--纪念一二九运动 主题征文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那是一个寒风凛冽、滴水成冰的冬天,但是北平的上空却笼罩着火红的彩霞。那就是朝气勃发的青年学生们爱国情怀的凝聚和象征,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们聚集在新华门前,他们高呼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收复东北失地”“打倒汉奸卖国贼”、、、

古往今来,民族之魂代代传承,她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肉之中。

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就有一位诗人——屈原,他便是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之源。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为了他们的安全和幸福,而不顾个人安危冒死进谏。虽然他的建议未得国主赏识,而他也含恨沉江,但是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却作为我们的民族之魂传承千秋万代!

而后,一批批的爱国将领在这历史的长河里竞相涌现,卫青、霍去病、岳飞、杨家将、袁崇焕等等,他们无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抛家弃亲、征战沙场、浴血奋战、、、这难道不都是是他们骨子里的爱国情怀使然吗?

正是因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力量,在74年前的这一天,无数莘莘学子气势昂扬地来到新华门,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讨伐那些可耻而愚昧的汉奸走狗!

当然,在这次壮举之中,他们有人受伤,有人流血,更有人牺牲。但是,没有一个人退却不前,没有一个人投降叛变!因为民族之魂在他们身上体现,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勇敢、无畏!

同时我要说的是,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正是他们的无畏、坚持与爱国激情强烈的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让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团结到了一起,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推向了高潮。这更是对帝国主义与汉奸走狗的最好打击! 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我们广大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怀总是以投军卫国、游行示威等形式来表现,进行的轰轰烈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之魂又有了新的阐释。

当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的首要问题是重建和发展。这时,青年的爱国情怀又以新的形式展开。广大的有志青年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上山下乡,他们从基层做起,扎根于群众之中。还有一部份爱国青年,他们博学多才,留学海外,本可以在海外安身立家,享受安逸生活。但是肩负中华民族复兴和发展使命的他们并未做多停留,而是毅然回到这落后贫穷的祖国,带着他们的蓬勃朝气和滚滚热血,加入到先辈的行列中,为祖国的重建而献上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

如今,我们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祖国的希望和未来,21世纪的接班人,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我们每个人所不可或缺的品性。

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我们的爱国情怀似乎正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和腐蚀。越来越多的青年为自己的前程而到异国工作,甚至不惜变换国籍,他们不仅为他国办事,甚至还帮着坑害自己的祖国。这种种现象不禁让我为咱们青年人担忧,难道爱国情怀真的就要从我们这一代断层?

直到去年,我才能欣慰的告诉自己,我们这一代是最优秀的一代,爱国情怀不仅没有在我们这里断层,反而变得更加雄浑。

2008年5月12日,国殇日,地震突袭祖国内陆,给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和损失。在这时,举国上下的热血青年,大家或自觉组织成自愿者队伍前往灾区,或带动各界捐款赈灾。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去为灾区人民做事,无怨无悔。

2008年8月8日,国荣日,奥运的圣火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百年的盛事在中国北京拉开序幕。而我们广大的热血青年,参加了自愿者工作,当他人在欣赏比赛时,我们青年在主持次序;当他人在赏玩时,我们青年在服务大家;当他人在休息时,我们青年在做准备

工作、、、

通过这不难看出,民族之魂一直流躺在我们的血肉之中。我们这跨世纪的一代不仅没将其丢弃,反而让她茁壮成长,变得更加强大。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民族之魂,她发源于先人伟大品格,在“一二九”运动中达到高峰时期,并从此深深注入到我们每一个青年的身体。她代代传承下来,并将在我们这跨世纪的一代中发扬壮大。她更将预示着,我们这崛起的一代必将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使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让民族之魂永世相传!

第20篇:《教育别丢了民族之魂》读后感

《教育别丢了民族之魂》读后感

吴起县职教中心

《教育别丢了民族之魂》读后感

读了孙敬文老师的《教育别丢了民族之魂》,感触颇深,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一位老教师对于我国教育现状和教师队伍的关切与担忧。

教育,不仅关系到下一代人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还关系到亿万家庭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也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后代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考制度的恢复、教育的改革发展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功不可没,我自己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受益者,“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口号就是从我的同学中喊出的。

30多年过去了,中国走到了重大转型的历史关头,大多数国民物质生活较之以前有了极大改善,但竞争压力、生活压力也在增大。与此同时,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追求真理与独立人格的精神氛围似乎也越来越为社会物化所取代。如何改善教育生态,这是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数亿下一代人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还关系到亿万家庭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也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后代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教育是用来培养人的。而人是什么?是千差万别的、有思维有感情有不同需求的生命个体。如何让每个来到世上的人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这才是教育的宗旨和最重要的功能。

一位外国教育家曾经说过,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为其准备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航向是靠教育引导、校正的。对于人这种同样但不同质的生命体,理想的学校教育应是差异教育而不是淘汰教育。应尊重个体生命间的差异,为每个人提供适合其发展的人格教育、技能培养,发掘其潜能,维护其尊严,注重其内心的发展需求,教会其知廉耻,明事理,懂得爱、尊重、敬畏和感恩,懂得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和促进生命和自然界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教育生态将直接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这是必须直面的。所以,普通中学教师孙敬文和大学生张剑发出的肺腑之言以及其中包含的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关切之情和反省反思,就值得尊敬,也令人警醒。

学生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不能把生命当作

知识的容器,不能把教育作为实现功利目标的手段。教育,不是把真理教给学生,而是养成他们追求真理的品格。这是一位教师写在文章中的话。此话说得太好了。目前,“恨铁不成钢”式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生态的大敌。是铁就让其做铁,是钢就让其做钢,应该让每个人都能绽放出自己的灿烂。一位外国教育家曾经说过,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为其准备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航向是靠教育引导、校正的。对于人这种同样但不同质的生命体,理想的学校教育应是差异教育而不是淘汰教育。应尊重个体生命间的差异,为每个人提供适合其发展的人格教育、技能培养,发掘其潜能,维护其尊严,注重其内心的发展需求,教会其知廉耻,明事理,懂得爱、尊重、敬畏和感恩,懂得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和促进生命和自然界的发展。

所以,教育不能丢了民族之魂,要发扬中华民族创新务实的精神。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关于善于创新,“四大发明”就是创新的最好证明。今天的中国,更需要一大批关于创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教师,更需要有强大的创新精神、创新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这一点,已经被中国人所认知,那么,在重塑民族之魂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把民族之魂作为教育主旋律,大声地唱起来,唱响在中华大地上,让我们的学生时刻牢记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民族之魂 作文范文
《民族之魂 作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