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小羽的创新之路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23 09:02:4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乔布斯的创新之路

乔布斯的创新之道:打破常规的创新体系

2011-10-3 11:26:47 分享至:

关键字:乔布斯 战略管理

乔布斯的创新之道

--你是否有想过成立创新中心之类的部门,系统化地激发创新?

--没有.我们专注于制造与众不同的产品,但我们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让我们去参加研习班吧!让我们去学习5条创新法则吧!让我们想一些创意吧!让全公司都来遵守吧!为了创新而创新,就像没有个性的人非要装得有个性一般,让人看着感觉非常痛苦.

--乔布斯谈自己的创新观

微软的成功,让大多数人认为所谓的创新就是不断推出新技术.然而,与热衷于技术创新的比尔·盖茨不同,乔布斯从来不迷恋技术创新.在创新上,乔布斯最反对为了创新而创新.他一直抨击硅谷只重视技术创新的做法.在2006至2009年里,苹果用于技术研发的费用只有46亿美元,而微软却达到了惊人的310亿美元.2009年,苹果在研发上的投入只有11亿美元,仅仅是微软的1/8,占全年总营收的2.3%.其实,从苹果的成功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用于研发的经费都很少,他们在新技术上花的精力远远不如微软.如果以新技术的推出为衡量标准,那么,苹果在创新上可以说没有任何成就可言,然而,苹果的产品却总是以创新为卖点.2007年,苹果甚至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超越了谷歌、微软、诺基亚等巨头.随后,苹果连续三年赢得\"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称号.究竟什么才是创新的关键?苹果凭什么成为技术行业最富有创造力的公司?在创新上,乔布斯能教我们什么?

创新与投入多少钱没有关系

在研发中花了多少钱并不是决定不是决定能否实现创新的关键.当年苹果推出麦金塔电脑的时候,IBM在研发上花飞的资金至少是我们的100倍.所以这与资金投入无关,重要的是你的团队如何、你的决策者如何以及你自己有多大的能力.

--史蒂夫·乔布斯

微软的成功,让人们以为所谓的创新就是技术创新.微软把技术看做一个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他们坚信高达数百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是微软保持稳健发展的基石.只有掌握了

新技术,才能获得高收益.正因如此,微软是全球研发资金投入最多的科技企业.同样的,许多公司认为研发费用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他们把大量资金用在技术研发上.

乔布斯却认为真正的创新与投资没有关系,而是与人才,与公司的企业文化,与产品设计及营销关系巨大.创新不一定要花费昂贵,不是说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钱花出去了,创新就来了.重要的是创造出顾客喜爱的伟大产品、服务或体验.

曾经让苹果一败涂地的戴尔电脑,在技术上,在产品外观设计上都没有什么创新之举,但是,他们在直销经营节省成本上却有很高明的创新.但是,当后来互联网让其他电脑制造商也可以进行直销,而戴尔却没有什么可以继续创新的商业模式时,戴尔就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也不复有从前的优势.此时,苹果公司已转型为消费性电子产品企业,在商业模式以及产品应用上不断地创新.所谓应用创新即是找准市场上一种现有的技术或者产品,在其设计和功能上加以改进,制造让顾客难忘的体验.当产品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引起消费者共鸣时,这比任何技术创新都更有力量.

这正是乔布斯擅长的创新之道.乔布斯热衷于相对廉价与实用的应用创新.他从未把技术看做公司唯一可长期延续的财富和优势.技术再新再好,如果没有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没有配套的商业模式,或者,很多技术太超前或者配套不合适,那么,也是会失败的.

苹果公司总是致力于把复杂的科技转化为简单好用的产品.让复杂的技术变得为普罗大众所理解,让产品的操作更简单,让产品的设计更有品位,一切都以满足消费的需求为出发点,这成了苹果公司创新的源泉.正是苹果将那些复杂的技术带离了实验室,带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中.

打破常规的创新体系

我们没有专门的创新系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公司没有科学的流程。苹果公司是一家纪律严明的公司,我们拥有了不起的生产流程,但生产流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合理利用流程,使得公司运作更加有效。

创新来自于那些有了新创意,或者找到问题解决之道,无论多晚都要给合作伙伴打电话的人,来自于那些对自己的想法充满自信,并且敢于在会议上据理力争,并且不断吸收他人想法的人。

——乔布斯2004年对《商业周刊》杂志的记者说

乔布斯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在创新上,他不喜欢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因此,苹果公司没有成立创新中心之类的部门,也没有专门的创新系统。苹果公司的创新体系只有三条规则:

第一,苹果产品的目标消费群是什么?如何定位目标消费群?

第二,密切关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掌握最新理念,与新技术开发保持同步。

第三,不断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富有创意以及打破传统思维,抛弃过时的想法。在技术争霸的年代,乔布斯十分重视技术创新。不过,时代改变了,技术争霸不再是重点,相反,用户体验才是竞争的关键,聪明地乔布斯顺势而为,在苹果公司的创新体系上,始终强调客户需要这一点。从iMac、iPod、iPhone到iPad,如果从技术创新的概念来讲,它们没有一点含金量。但这些产品却以“创意”为卖点,十分贴近消费者,让消费者爱不释手。

在技术上战胜对手并不能让产品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现在,技术只是基础之

一。最高明的手段是,根据顾客需求来决定技术创新,而不是迫使用户适应新技术。

推荐第2篇:创新之路第四集观后感

创新之路——大学使命

身为一名大学生,可能很少会有人问自己,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或者,自己所在的这样一个容纳多个地区多个国家多种民族多种语言的大学,他的使命,又是什么?

探索大学古老的历史,无数的学者都曾羡慕瑞典这片充满求索与知识的土地,全球第一场公开的医学解剖手术就在这里举行,“教授就在这里,将身体解剖,上百的学者都坐在这个讲堂里面,目睹这一壮举”。医学的进步以及不断的尝试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无数的惊讶与关注,无数的疑惑与畅想,都从这个地方出发,散播到各国的医学领域。大学的使命或者就在于此,不只是单纯的传递书面的知识和枯燥的方程式,而是走出书本,真正让学生们看到他,看到科学背后无限的可能性。

牛顿,堪称物理史上的里程碑,而最初他只是一个渴望在校园里徘徊,渴望知识的孩子,是他的恩师,给了他学习知识,探索研究的机会,让千里马驰骋在科学的道路上,如若没有这位恩师的存在,那么世界上就没有那么无与伦比的物理学的天堂,不论多少苹果落在牛顿的头上,他也没有机会将自己的智慧分享给整个世界,没有机会造福人类,为现代科学画上这样的神来之笔。大学,包容一切有可能性的孩子,只要你肯为一个new idea去努力深究,去尝试创新创造,总有一个平台给你施展,总有一个领域任你翱翔。大学的使命,也在于此,去构建一个自由的平台,给有想法、勤奋努力、执着的学生们一个看到自己价值发光的机会。

工业革命是一个国家为崛起而蓄力的时期,为了帮助国家摆脱生存的危机,在不断的革新中走向胜利,德国洪堡大学开展各项领域的科学研究,鼓励并带领学生运用头脑在实验室中进行一个个小的“革命”,无数的科研成果取得的胜利推动德国迈上辉煌的道路。同样是为了国家,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为了可以早日实现国家独立,为这个智慧的民族贡献了无数的精英,同时也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创新。也许从这时起,大学才真正成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通过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创新去成就一个人,去辅助建设一个更优秀的国家。大学的使命,让一群人带着疑惑走进校园,然后带着自信去成为国家的栋梁,自豪的让自己的成就与国家的荣誉挂钩。

大学生的身上背负着建设更好的社会、国家的重任,我们在大学里去学习独立思考、学习不断创新、学习自主研究,大学的使命,就是带领我们,去发现更多更优秀的自己,去挖掘自身的能力,找到我们的发展所在,给自己下一个定义,就像我们课上学的,创新是一个手段,我们是去学着更好的利用他,而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思考。就像麻省理工的学生一直热衷的,他们因为兴趣而去传承这所校园特有的不断发现新事物,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去做出些东西的传统,这所大学无疑为我们很多的学校树立了一个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榜样,相信教书育人的这条路上,挖掘能成为重点,兴趣能成为最大的辅助,而我们是想法的源泉,创新创造。

推荐第3篇:中国饮食文化创新之路

创新文化论 作业考核

饮食文化走创新之路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硕果。饮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创新,但创新却始终离不开学习。

饮食文化创新的核心是“新”,即开启不同寻常的思考,琢磨别出心裁的点子,采取别开生面的方法,获得新奇独特的结果。创新的本质是“创”,既不坐等其成,也不坐享其成,而是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地实践。把思维不断伸向未知、未来,把实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创新的基础是“智”,即创新必须要有知识,知识是点燃创新的火种,知识的火种来源于学习。创新需要学习,学习点燃火把。创新需要想像,学习插上翅膀。创新需要实践,学习提升实践。 关键词:饮食文化;徽菜文化;创新;学习;实践。

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成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无畏,首先是一个长于质疑的发现者。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个地区都有它自已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文化心态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素来就有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与青睐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而且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现实中的典型案例

徽菜,中国八大名菜之一。她不仅是徽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灿烂的徽文化不可或缺的历史篇章。千百年来,她不仅丰富了中华大地的饮食文化,更以其独特的魅力,铸就了徽州历史的辉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徽菜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产业,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地改良创新,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传统徽菜基本以徽州山区的土特产为原料,品种繁多。如马蹄鳖、火烤桂鱼、臭鳜鱼、黄山炖鸽、石耳炖鸡、问政山笋、方腊鱼、全家福、金银蹄鸡、三潭枇杷、杨梅元子、雪梨肉片、金丝琥珀蜜枣、一品锅、小煎毛豆腐、障笋老鸭煲、

- 1创新文化论 作业考核

所用的胸襟。那么,在世界大融合的竞争环境中,徽菜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宽阔。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

中国五味调和的烹调术旨在追求美味,其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法国烹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一味含营养而求美味是他们所不取的。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现代烹调思想,特别强调养生、减肥,从而追求清淡少油,强调采用新鲜原料,强调烹调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原有的味道,所以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所以说西方饮食之重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1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在餐具方面,差异就更甚明显。众所周知,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

- 3创新文化论 作业考核

的专著与论文。东西方的烹饪方法正在不断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就象汉唐时期西域食品传入中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民的饮食生活一样,近代西方饮食文化的舶来,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如啤酒、汽水、奶茶、蛋糕以及各类西式快餐,渐渐受到了中国人的欢迎,同时也加快了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另外,西菜中做,中菜西做,中西合璧也为人们所接受,如“铁扒牛肉”、“华洋里脊”、“西法大虾”、“西洋鸭肝”等菜,均是西菜中做、中菜西做的佳品,常出现在20世纪初中国的食单上。可以说,近现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就是融合中西饮食文化精华于一炉的过程中实现的。概而言之,近代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在经过了一段与中国文化相冲突的过程后,正逐渐融合于中国文化之中,正如严昌洪先生《西俗东渐记》所说:“由冲突走向融合的结果,是外来的许多习尚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须臾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呈现出与祖、父辈完全不同的风貌。”这就使中国传统饮食生活中出现了创新,而创新中又蕴含着传统。就象农作物的近亲繁殖,必然使其原有的优良本性逐渐退化,而远缘杂交,不仅可以保持双方原先所具有的优良本性,还可以提高它的品质。近代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如同这种农作物远缘杂交一样,产生了既有传统特征,又有外来风格,而且也不是它们简单综合的中国近现代饮食文化,在文化形态上完成了古代向近代的转型,并促进了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在这里,关键是既不盲目排外,又不一概西学,博采域外文化精华以兴我中华,这既是中国饮食文化创造的方法,也是中国文化发展方向”。

四、未来中国饮食文化创新之路

对于未来的饮食文化,不同的论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在众多的研究视角中,笔者倾向于以“融合与变革”为框架来分析。其原因,一是从中国烹饪饮食,特别是中国的性质来讲,其本身所含学问就是融合的学问、变革的学问和创新的学问。二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经处在与世界各国文化大交流和大融合之中。这里我不想就国内外政治 做任何只言片语的论及,只想从世界文明动脉与饮食息息相关的经济、文化动向中,对未来饮食文化的发展作一粗浅的探讨和分析。尽管世界各国饮食文化不同,但对于吃要朝天然、健康方向发展则颇为一致。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追求绿色、黑色食品和野生天然食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现在,不少宴会上出现了鲜嫩可爱的小玉米棒子,手指般大小,大多人均一个,人们咀嚼它的时间并不短,似乎大有“品”的格调。其实它就是我们农村吃了数百年的包谷棒,只不过从外形上看纤细了点。包谷棒由农民极为普通的充饥粗粮,一跃而为城市宴会的珍品说明,由于时代的迅速发展,如今不少人是油腻的吃烦了,想出花样“归朴返真”地弄些土的、粗的来吃。虽然我们也知道中国许多人或者说更多的人可能还是朝思暮想地用多一些的肉味酒气来调解吃玉米的单一,可中国毕竟已形成了一个借用玉米的古朴来冲淡酒香肉肥浓重气息的食

- 5

推荐第4篇:从实际出发 走创新之路

从实际出发

走创新之路

2009年的烟叶工作要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为契机,从实际出发,从基层抓起,按照国家局“一基四化”的要求,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通过管理创新提高烟叶生产的到位率,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实现减工降本,从而实现泸州烟叶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围绕烟叶质量的目标,创新生产科技。

从2008年评吸结果来看泸州烟叶的质量风格特色还不够明显,不同区域的烟叶质量存在差异。在烟叶生产科技创新上要突出“主攻质量、改善结构、突出特色”的三大任务,积极推广砂培苗等一批具有前瞻性、基础性的实用技术,引进优良品种,今年,古蔺、叙永两县各种植2.5万亩CF209,通过特色品种来实现泸州烤烟的特色定位,力争在质量上有较大提升。要加强技术培训,健全技术网络。要深化特色烟叶研究,进一步深化与国家烟草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青州烟草研究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提供烟叶生产的技术服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形成开发和推广的集成优势,实现“泸烟”上档升级。

建立科技服务体系

二、围绕提高单产的目标,创新管理模式。

1、加强烟叶户籍化管理。将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这一从卷烟网点建设推广市场访销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管理模式应用到烟叶生产管理上,其核心是“落实制度、考核到位”,即通过对物资供应,技术服务,生产过程管理的细化和量化考核,提升管理手段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户籍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对烟叶生产技术员“分线包干、责任到人、实行四包一挂”,即对烟农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个人收入与业绩挂钩,按月考核,奖惩兑现。

2、加强烟叶生产标准化管理。运用“统

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烟叶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烟草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的迅速推广,确保烟叶质量和安全,促进烟叶的正常流通,从而达到技术标准化、生产程序化、管理规范化。将分散经营、各行其是的农户,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其烟草种植行为,从而生产出规格一致、质量高、风格特色稳定的烟叶产品。

3、加强推广GAP管理。我市通过两年的GAP管理试点,对推行烟草GAP的认识逐步加深,对GAP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理解逐渐提高,大力推广GAP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去组织指导烟叶生产的管理模式,变松散、粗放型管理为紧密型、专业化管理,提高为烟农的服务质量和烟叶生产技术到位率。

4、加强督察考核管理。层层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加大对烟叶生产的过程考核,特别是几个关键环节实施阶段性考核,注重细节监管,根据考核情况兑现阶段性考核奖励,奖惩分明,建立富有效率、激发活力的新型考核机制。

三、围绕减工降本的目标,创新组织模式

1、走烟叶生产合作社之路。按照股份制的要求,本着“入社自愿、合同产销、互助互利、利益均沾”的原则,吸收有劳力、有技术、又愿按照章程要求种植烟叶的烟农参与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严谨的烟叶生产经济合作组织。通过烟叶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把烟农组织管理起来,社员遵守本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共同组织烟叶生产,所得收益依入股份额归社员所有。

2、走专业化生产之路。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在作业方式上积极推广集约化育苗和专业化烘烤,在移栽、采收、植保、分级等环节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队,有效推进机械化作业,节约了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烟叶质量。发展农机专业户和专业服务组织,有效利用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力量,因地制宜地拓展机械化作业的范围和领域,积极推进育苗、耕地、移栽、采收、编烟、烘烤、分级、病虫害防治等烟叶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专业化分工,不断延伸专业化服务范围。

3、走轻简化烟叶生产管理之路。为减少烟农的劳力投入,缩短烤烟生产周期,简化生产技术,降低种烟风险,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尝试推行一种轻简化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全面推行商品化育苗、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烘烤、简单化收购,通过推行专业化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简化烟农的种烟环节,使复杂劳动简单化,从而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和种烟效益。

推荐第5篇:创新之路第十集观后感

创新之路

——未来

科技发展到如今,大多数的人们已经体验到了科技带来的活力与方便,人工智能替代了大部分夜以继日的苦劳力,人们更多的坐进了办公室;生物方面的进步也成功的使得人类的寿命增长,在很多癌症面前,人类不再不堪一击;而是可以及时的发现并且找到对症的药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地完成高难度的数据统计与流量计算。在我们享受这些丰富的智慧果实的同时,是否有产生过这样的疑问,科技带来的社会发展以及全球性的进步有没有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危害?在科技不断创新发展的未来,将会是怎样呢?

现今,最具代表性的新时代科技产物便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很多的电影都描述过有关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世界大战,甚至有学者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当我们看到会跳舞的、会服务人类的、甚至是能模仿人类情绪的机器人的时候,更多的感觉是什么?是新奇,是自豪,是遐想,因为他们标志着世界在不断的进步着,我们可以从人工智能中获得很多,不论是大量的数据还是高难的计算,又或者是更早地在工作中解放双手,我们看到阿法狗打败世界冠军棋手李世石,感叹人工智能的强大,惊讶于他既可以运用人脑不可及的计算又能模仿人类进行情绪化的选择,但是如果有那么一天,人工智能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超越人类,并且那个时候人类已经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开始退化,变得不再认真思考也因为不再自己操作艰难的体力劳动而变得不再那么追求强壮的体魄,那么人类的未来真的会产生一系列的危险。造福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掌控的能力,这样才不会让最后演变成人机大战地情景。

人类的基因组计划是另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也是新世纪以来一项跨国跨学科的重要科学探索工程。它以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为目的,为探索人类自身奥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我们选择了多国联合共通过合作并共享科技成果的时候,就说明了我们强烈的渴望生物进步地需求。我们希望更多的造福那些病人、先天性缺陷的人、面临死亡威胁的人,为很多我们曾经认为的不可能提供希望。在未来,有理由相信,当遗传图谱被解密,遗传病的产生有了精确化的推演,这些疾病不再困扰我们,遗传性结肠癌,遗传性乳腺癌等将不再存在;细胞可以快速再生,每一个器官都可再造,也许,长生不老也可以逐渐实现。这的确是一项人类的伟大创举,毫无疑问。但与人工智能一样,越高新的科技,越有强大的负面效应。侏罗纪公园不只是故事,基因战,生物武器也可能跟随诞生。杜绝此类事件,需要在基因科技发展的同事,跟进相关的法律约束,限定技术的产出和应用,避免被不法分子掌握。

未来,光明与黑暗并存。强大的科技将解决大量现今的难题,但同时也不断为我们带来强烈的隐患。如何避免负面效应,如何降低可能的危害,是科技发展中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让我们怀揣一颗攻克这一难题的决心,拭目以待。

推荐第6篇:陈宣羽《对不起,小金鱼》

对不起,小金鱼

虽然那件事过去了许多年,但我终身难忘。那是在我5岁那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便开始寻找“玩机”了。

突然,我的眼睛停在了一条条小金鱼前,我心想:“在这寒冷的冬天,小金鱼在这么冰凉的水里游来游去,会不会冷死呀!”

我突发奇想:给小金鱼加温。我小心翼翼地拎起热水瓶,往小鱼的“家”倒热水,“哈哈,大功告成!等爸爸妈妈回来,他们一定会夸我的,”我暗自偷着乐。

第二天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去看我昨天干的好事,可小金鱼却不给我面子,全部都“倒下”了。

爸爸问我是不是我干的“好事”,可我却说:“不是,才不会是呢!告诉你吧!我给小金鱼泡了一个热水澡呢!”“怪不得,你给小金鱼泡热水澡,小金鱼不死才怪哩!每种动物都有它特定的生存环境,比如温度、食物、水份、氧气等,小金鱼也一样,它对水的温度有一定要求,你把热水加到鱼缸中,改变了水温,超过了小金鱼正常生存水温,同时开水中氧气也少,这些都会造成小金鱼对环境的不适应。”爸爸耐心地教导着我。眼看着这可怜的小金鱼,我不禁想大声呼喊:“对不起,小金鱼。”

现在,想起以前的事,总会令人思绪万千,由于不懂,明明人家想做的是好事,结果又变成了“好事”。

囿山小学

406

陈宣雨

推荐第7篇:走科技创新之路(修改)

走科技创新之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并再次号召全党坚持走科技兴国、科技创新之路。 过去的几年,我国建立了一大批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工程,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不断增长。这些都得益于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得益于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过去,许多科技成果只是被封存在档案馆里,花的钱很多,最终却没有发挥其作用。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科学研究,更应该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宗局长工作报告中强调只有把科研、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科技兴局”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大胆地“走出去,请进来”,更多地吸引高级人才,积极鼓励企业员工大胆进行科技创新。各处,各单位应该破除条块分割的局面,合理配置科研资源,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开发,鼓励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大的方面可以讲日本因为将科技视为立国之本,使日本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走上了工业国的道路,并在百年之后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以后又一直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势头。纵观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科学立国”是日本兴国之本,科技进步是日本创造经济腾飞奇迹的原动力。国内企业发展来看,海尔的发展之路,处处体现科技创新。

我局质量方针中。技术先进,做为从“个别改良”到“综合改,采取引进先进国家的基础技术的同时,相对地把大量资金投入应用研究发展领域,

从最初的模仿,然后通过改进工艺和改良设备,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即所谓工艺技术革新时代。随着技术工艺革新,减少了对国外技术和设备的依赖。

我局随着经济产值、效益的不断增长,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十年规划”的重要方策。它加重科技投资,大力引进外国技术,掀起“引进技术热”和“科学技术热”,两“热”并行,互相促进。但我局部分技术、设备引进,但加以改进,实现国产化、企业化、自主化,的良性循环,还相差甚远。开创日本科学技术创新的新时期。

“科技兴局,我局很早就已经提出来的。以此方针为指导,制定了科技政策的 3个重点:一是加强研究开发体制;二是创造和加强有利于创造性科研活动的条件;三是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活动,其中物质资料和信息电子更被突出为重点。只有这样才会为我局再创佳迹奠定基础。

邓小平同志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段论述,可以说是关于科技兴国的最好概括和最完善的表达。

也必须注意到,竞争决不会停止,它将更加激烈,特别是在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上,这将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生死存亡的斗争。我们一定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去夺取胜利!

居于世界科学技术前列的国家,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争夺上,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将随这发生前所未有的新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分工和合作将日益深化。世界将生活在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争夺的环境中。

我们的很多工作应当是超前性的,特别是有关未来发展的学术探讨,应当对国家决策研究提供有思想价值的见解。面临世纪之交的时代更替,我们科协应当有些什么思考呢!

我们应当竭尽全力地为促进科技进步服务。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和紧迫感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应当抓紧时机,奋起直追,努力缩短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

应当把大力推进学术交流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思想要进一步活跃,交流要进一步开放。

我们应当大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当代世界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又集中在人才的竞争上。我们要力开展科技活动,使科技人才不断涌现。我们要促进各方面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重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为形成我局结构合理、学科配套、人数众多的科技队伍的长远建设,倾注力量。

科技工作者及其组织应当长期地勤奋工作,为之努力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一系列资料显示,随着我国“入世”日期的临近,新一轮“人才大战”的硝烟,已经在我们家门口腾起。而滞后的用人机制,则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我局从事科技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高级人才资源面临短缺危机,我局在人才竞争中却明显处于劣势。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历史已证明,谁拥有人才,谁就处于主动和领先位置。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企图限制或阻拦出国留学是不可能的,更是不可取的。倘若现有各类人才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科技兴国完全可能实现。 但是,我国目前的人事劳动制度滞后于社会发展,用人机制远远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人事劳动制度已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了高级人才充分发挥潜能的巨大障碍,导致无法形成我国的“硅谷”。

而目前的质量水平,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差距很大,有待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原因,解决存在的棘手问题。

要用科学技术武装行业人员素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改进传统操作工艺,学习国外先进管理质量的机制,促进我国防治水事业向前发展。目前,我局虽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但距企业要求,还远远不够,还没形成强大阵容,尤其是中下层人员质量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需进一

步提高,改进并完善。 科技之路,攀之艰难。虽然崎岖坎坷,但只要持之以恒,不畏艰险,定会开创一条光明之路。

推荐第8篇:远东控股集团创新发展之路

远东控股集团创新发展之路

1990年2月,蒋锡培自筹资金180万元,征了3亩地,在范道开发区创办了“范道电工塑料厂”,即远东控股集团的前身,当时公司员工总数只有28人,公司成立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62万元,第二年达到1800万元,成为一家初具规模的企业。经过二十年的经营,远东如今已经发展为以电线电缆、医药、房地产、投资为核心业务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集团目前拥有员工6200余名,资产82.69亿元,远东品牌价值评估80.66亿元,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

一、创新企业机制,不断夺取转型升级新胜利

20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环境,远东控股集团紧紧抓住“创新”这条主线,对企业的机制先后成功实施了五次改制,成为中国企业改制典范。

第一次改制:转换经营机制,依托人才拓展市场。90年代正值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时代,远东产品供不应求。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当时条件下受到很大的限制,企业招人不容易,高层次的人才对民营企业心存疑虑,不愿意来;银行也不愿意提供贷款,企业融资非常困难。

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指出乡镇企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优势之一,应进一步大力发展,并对乡镇企业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于是,远东接受乡党委书记张伯宏的建议,于92年2月与乡政府达成了改制经营协议,主动戴上了“红帽子”,把企业改制为乡办企业,把积累了约500万元的资产划归乡集体所有。

这次改制为企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资金支持,也争取到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解决深层次的人才引进问题,同年,公司引进了机械部上海电缆研究所的虞正明高级工程师,使企业有了第一位“科班”出身的专家,在虞总工程师的指导下,公司制订了企业发展远景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从单一生产技术含量低的民用电线,向技术含量高的各种工业电缆方向发展。公司取得了快速发展,92年改制当年,企业的销售额便突破了5000万元,到1994年底,销售额更是一举超过了1.5亿,企业的总资产达到了5000万元,成为改制前的10倍。这期间,公司也三改厂名,正式注册名称为“无锡远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滚动式发展。

第二次改制:推行股份制,实现资本有效运营。1994年3月,宜兴市委转发了市委农工部、体改委和计经委提出的《宜兴市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暂行管理办法》,决定在全市乡镇企业中推行股份制,同年8月,范道乡结合乡里实际也印发了《范道乡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管理办法》,并希望把远东作为股份制改革试点,而从企业改制为乡镇企业后3年的企业运行实际情况来看,乡镇企业也存在着产权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员工积极性不高等弊端,而股份制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公司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组织人员南下广东、东赴浙江、北上山东等地考察搞股份制的成功经验,并着手对企业的资产、产权进行全面审计、评估和确认。

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公司于1995年初出成功实施了股份制改革,把乡办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采取定额认购和自愿认购的方式,成功地募集了1350万元内部员工股,以及100万元集体股,1996年内部员工股增资扩股到4500万元,广东员工成了公司的股东,既是生产者又是公司财产所有者,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把每个员工都捆到了“目标共识、责任共负、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企业利益共同体之中,使员工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落到了实处,他们在生产经营中降耗节能和产品质量意识显著增强,在各个岗位上涌现了一大批奋力拼搏、勇争先进的积极分子。

另外随着股本金的扩大,公司也有效解决了资金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始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从1995年到1996年两年间,公司从芬兰、美国、德国等国家引进了国际及国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100多台套,进行技改扩能,组织开发生产中高压交流电缆等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产品,使高附加值的产品在整个销售中的比例迅速增长。

第三次改制:探索混合型经济模式,走规模效益之路。市场竞争的形势瞬息万变,到1996年,光是在宜兴官林镇,就冒出上百家电缆制造企业,同质化产品竞争愈演愈烈,远东面临着产品结构升级的挑战,也亟待开发稳固的市场,这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于是公司考虑吸引战略投资者介入,进行强强联合,推进产品的升级、加快市场拓展。

1996年初,蒋锡培在一次活动中意外得知华能、国家电力公司等国有大型电力企业有意在国内寻找配套的电缆电线生产企业,随后他立即行动,先后9次上北京,开展合资攻关行动,进行了长达1年多、共16次的谈判,终于与国电、华能等国企达成合作意向,远东的发展速度、独特的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高科技含量的名牌产品、汇聚的人才优势以及务实过硬的领导班子,对正在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老总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1997年4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电站装备工程(集团)总公司、国家电网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等4大国企终于与远东正式签订协议,共同投资成立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股权结构中,四大国企的国有股占68%,老远东职工股占24%,而宜兴范道发展总公司占集体股7%,其中,华能相对控股新远东,占31%。

此次合作实现了合作各方的双赢,从1997到2001年合资时间,华能等四大国企每年平均从新远东获得丰厚的分红回报,增加了国企资产活力,促使国企的效益出现反弹,同时远东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壮大,借四大国企的入股,远东获得了发展急需的资金和稳定庞大的市场,产销迅速实现同行业第一。

第四次改制:明晰企业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2001年,中国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改制被激进的改革派所怀疑,随即,电力行业强力推行主辅分离改革,华能等国企开始考虑从诸多的投资项目中收缩退出, 希望转让这部分股份。另外,从5年的经验来看,混合所有制存在着决策效率低等弊端,远东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打造百年品牌,需要明晰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于是远东抓住电力行业主辅分离改革的机会,与四家国企进行谈判,准备回购他们手中的国有股份,经过1年多时间的谈判,2002年初,远东终于与华能等国有股、集体股股东签订协议,回购68%的国有股和7%的集体股,远东再度民营化。接着,公司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制度,健全了董事会、监事会,成立了新的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了真正的民营企业集团。

远东这四次改制正好顺应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四次浪潮: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四次改制也让远东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增强,在国内电线电缆行业创下了多项第一:第一家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第一个进入中国电工行业销售100强,科技投入和新产品开发数量名列全国行业第一,电线电缆产销量连续12年位居第一,名列世界电线电缆业中国入选企业第一名。

远东控股集团每一次改制都找准了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点,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2010年7月23日,三普药业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的申请获得有条件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系三普药业向控股股东远东控股定向发行股份,收购其拥有的电线电缆业务优质资产,具体包括远东电缆100%股权、复合技术100%股权以及新远东100%股权。本次交易发行价7.19元/股,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为30,743.2684万股。至此,远东控股集团旗下的电缆业务优质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将实现整体上市,意味着远东控股的第五次改制即将成功实施,将为远东控股集团提供全新的发展平台,推动企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

二、创新企业发展模式,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2006年,远东控股集团在实现百亿销售规模的基础上,在国内开创性、前瞻性地提出的“主业+投资”的发展模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集团在坚持“做大、做强、做精、做专”电缆、医药、房地产三大主业的同时,入驻资本市场,开展股权投资等金融投资,用两条腿走路,从而扩大企业的利润,为社会做更多贡献。实业是为满足社会需求,整合社会资源、承担社会责任,风投是在承担较高风险的基础上,获取高额回报,还可以帮助有志向的年轻人,这种“主业+投资”的模式可以有效规避企业多元化的风险,同时可以把握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机会。

在未来的10年中,我们电缆业务要努力赶超排在我们前面的国际电缆公司,达到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我们的医药业务要争取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地产业务争取进入中国的前20强,至少打造成地区性一流品牌。投资方面,我们目前已经投资了近30家企业,涉及金融保险、智能电网、电子商务、化工、电线电缆、创投公司、汽车设计、通信、数字电视、软件开发、医药器械、木材林业、航空、教育等诸多行业,其中有一家企业实现纳斯达克上市,3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有望获得较佳的投资回报。

三、创新技术水平,不断夺取转型升级新胜利

在新的发展阶段,远东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远东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关系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远东一直以来致力于成为一家绿色的公司,公司是中国绿色标杆企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远东认为,发展绿色经济不光是国家的需要、地球的需要,也是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离开了绿色这个根本,一切的发展都变得毫无意义。为此,远东狠抓技术和产品创新,企业平均每年推出十余个专利新品,填补业内空白。其中由他组织公司与美国CTC公司共同研发了颠覆性技术产品――JRLX/T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该导线具有重量轻、强度大、低线损、弛度小、耐高温、耐腐蚀、与环境亲和等显著特点,是一种替代传统的钢芯铝绞线、铝合金导线、铝包钢导线和殷钢导线的全新产品,与传统钢芯铝绞线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强度为普通导线的2倍;导电率高,运行温度低,可以减少输电损失约6%;低弧垂,降低2倍以上垂度,有效减少架空线的绝缘空间走廊,提高了导线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重量轻10-20%;耐腐蚀,使用寿命高于普通导线的2倍;节约有色金属铝材的消耗近一半,按每年电力电路200万吨铝用量计算,能节约铝材近100万吨。有效地满足输变电领域节能、安全、环保和经济性的更高要求,攻克了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能为国家节约大量土地、能源和原材料,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输电导线的颠覆性替代品。

2006年,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在中国首次挂网试运行,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开发应用ACCC碳纤维复合导线技术的国家。截至目前,该导线已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市投入使用,已通电线路近百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全国电力系统和政府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业内专家称,这项国际首创的技术将对电力工业产生重大和深刻的影响,是“电力行业一次颠覆性的革命”。

此外,远东紧跟国家新能源建设步伐,抓住商机大力研发风电、核电电缆产品,自主研发的具有耐扭、耐寒、耐盐雾、耐油、耐紫外线柔软可移动等特点的风力发电电缆系列新品,在众多风力发电场运行使用过程中,性能卓越稳定,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目前远东电缆是国产风力发电机组风力电缆的最大供应商,约占供货量的70%以上。远东核电电缆也成功地进入秦山核电站,在核电、水电等其它新能源建设方面作出了贡献。在道农研究院和《绿公司》杂志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绿色公司百强”评选中,远东控股集团在文化领先、经济优势、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和创新驱动五项指标的综合评估中胜出,荣获“2010中国绿色公司百强”称号。

四、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夺取转型升级新胜利

远东一直认为,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基业常青、走向卓越的基本保障,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拥有一流的人才,方可造就一流的企业。为了构筑人力资源梯队,培养和储备专业技术人才,远东长期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开展广泛的人才合作培养计划,并在国际范围内整合各种人才资源,吸纳了美国、日本以及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电缆研究所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06年,远东成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远东加快技术攻关、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崭新的平台;2008年11月,远东成立了江苏省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远东控股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已经邀请到黄崇祺、孙晋良、姚熹、牛文元等4位两院院士以及北京上海两地的23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这些高端平台为远东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为远东跻身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集团现有一大批从事高科技、新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其中拥有一批享有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研究生等的高级人才。

从90年代中期开始,远东就致力于学习型组织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多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体系,每年在培训方面的投入超千万元,年培训近万人次,公司2007年度、2008年度连续被评为“中国十大学习型企业”。在远东,学习是对员工的最高奖励;为了留住人才,远东除了通过礼贤下士、良好的发展机会、有竞争力的薪酬、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来留住人才外,还大力推进员工福利工程,不断完善员工福利计划,把对人才的礼遇落在实处,千方百计地提高人才的生活待遇,坚持以事业、感情、待遇、制度、文化来留住人才。公司二十年来先后出台30多项福利政策,在增强员工归宿感和企业凝聚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0年,公司成立了业内首家企业大学——远东大学,本着“远东给你致富的岗位,还给你致富的智慧”的人才培养理念,使包括远东人在内的更多的人能够有学习、培训的机会,使他们成功成才。远东大学首先将立足于内部培训,对集团内部员工根据岗位的不同,针对生产、技术、营销、管理等设立系统的培训方案。结合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在培训中学习和思考,在实际工作中训练和辅导,通过学分制进行考核,达到“远东标准(国际一流标准)”后,颁发“远东大学学力证书”、“远东大学岗位合格认证证书”。远东大学还将建设“远东大学拓展训练基地”,为员工和来大学考察学习的学员提供服务。设立“远东大学和谐大讲堂”,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来远东大学进行讲座。内容包括:人文、科学、艺术、经济、管理、营销、体育、书法„„远东大学还将推出“远东访问”,每月访问一次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整理后在远东内部进行讲座。本着“分享远东文化,共享远东智慧”的培训管理理念,远东大学将积极为国内的企业提供“远东品牌”、“远东智慧”、“组织之道”等经典的模块式培训,同时也为各类总裁班、EMBA管理班提供实地考察的案例教学提供服务。通过分享远东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经验,为中华民族企业的发展提供智慧支援。

五、创新企业文化,不断夺取转型升级新胜利

远东认为,一个没有优秀文化支撑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缺乏先进文化支撑的企业,是一个无法实现基业长青、走向卓越的企业。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重要的软实力,是激发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精神源泉,它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文化还是品牌的基因,一个品牌只有拥有自己的个性、主张和价值理念,才能使品牌具备恒久的生命力。远东在创业之初就奉行“和谐文化”、文化管理企业的理念,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炼出远东品牌的精髓——“和与灵”文化,赋予远东品牌深厚的文化内涵。“一握远东手,永远是朋友”、“一人进远东,全家远东人”等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理念就是远东“和与灵”文化的生动体现。

以“和”为本、以“灵”为术的企业文化是远东20年来用心描述的发展观,是远东品牌的精髓,也是远东自身的一个文化品牌的定位。其中“和”是远东文化的价值观,是远东发展过程中被证明是有益的、有价值的企业生存理念,是强者的和,是共赢的和,是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和;“灵”是远东文化中的方法论,是在以“和”为本的价值观基础上的企业行为准则,是市场竞争的灵,是企业面对国际化需求时不断创新的灵,是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灵。没有“和”,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便无法良性共生;没有“灵”,则无法把握机遇,让企业不断长大,并达到最大限度的“和”。

基于“以和为本”的价值理念,远东提出了企业和谐生态的三大方面、五个平衡要素,即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外部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自然关系的和谐,五个平衡要素是指让客户满意、让员工满意、让股东满意、让政府满意、让社会满意,顺应了时代进步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规律,使远东平衡了各种利益关系,拥有了和谐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有效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获得了广泛的外部支持。在“以灵为术”方法论的指导下,远东先后进行四次改制,并持续进行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使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

“和”与“灵”,好比战略与战术,是企业文化无法割裂的两大核心元素。和是指和谐、和睦、合作和均衡,其外延包括:创业者(及泛指的老板)与企业员工的“和”,企业员工和团队协作之间的“和”,企业与客户、企业集群发展的“和”,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灵”是指灵活、善变、适应,主要表现在企业机制、运行机制上。

“和”与“灵”已成为远东人共同的价值信念与行为准则,使远东品牌展现出鲜明的个性,并将指引企业实现和谐、快速的发展。

六、创新党建工作,不断夺取转型升级新胜利

远东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2002年远东就成立了企业党校,并一直进行着大规模的党员培训,坚持“企业一线在营销,党建阵地在前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并将特有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特别以流动党员管理为企业党建工作的亮点。同时,远东控股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号召,根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要求,斥资建设远东都市港湾,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远东先后入围“全球华商500强企业”、“中国企业500强”、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100榜”、“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强”、“中国电气产品制造十大领军企业”,其中电缆业务产销量已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远东也成为了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第一品牌,以80.6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2010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电线电缆行业首位,同时荣获“亚洲品牌创新奖”、“2006世界市场中国(电缆)十大年度品牌”。“远东”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远东产品获得“国家质量免检证书”,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外名牌产品”。

二十年来,在以蒋锡培为首的管理层的英明领导与员工们的辛勤努力之下,远东控股集团创造了许多辉煌,然而,远东并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在未来的日子里,远东将依照“主业+投资”的战略发展新模式,坚守“做精、做专、做强、做大”的思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相信在电缆业务、医药业务、地产业务及投资方面能够取得突破性的成功。

推荐第9篇:企业如何走创新之路

企业如何走创新之路

王存权

创新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雁崖矿历史积淀多、传统惯性大,勇于创新更有特殊意义。我们要以创新的意识突破思想的绊羁,用创新的思路实现超常的发展,把“创新”贯穿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用创新激发企业的无穷生机。

建设创新型企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单元诸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胸怀、创新气度、创新环境、创新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服务等,据报刊上不完全统计达34个之多。但是,我认为最基本的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文化,提升企业建设“软实力”

文化虽然是一种不可捉摸的“软”东西,但对一个社会对一个企业都具有基本的意义,是一种绝不可轻视的“软实力”。一个创新型企业必须从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始,并且要持续地与时俱进地推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最终体现。要通过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管人”,也就是要用企业文化引领人、塑造人,培养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用企业文化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凝聚企业力量,规范企业行为,推动企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理念渗透,找准定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在全矿范围大力推进岗位标准考核力度,做到考核严谨、工作到位,创设一种按标准做事、按标准干活的浓厚氛围。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同时,要创新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和班组文化建设,通过更严格的管理规范,提高员工工作过程的执行力和落实力,构建企业文化建设新体系。

二、创新体制,提升企业内在活力。

创新体制是一种“硬实力”。它是“孵化器”,不仅直接孵化出各种创新,而且存在决定意识,保证创新型企业文化得以巩固,得以深入人心,成为一个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创新型体制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规范,而是从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以实践经验为准绳。对于我们来讲,要科学谋划资本运营,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要盘活有效资产,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不断完善用工管理,实现用工管理的新突破。按照“用工规范化、岗位编制化、调动程序化”的原则,依法形成聘用和解聘的竞争机制。达不到持证上岗要求的,实行脱产培训,培训期间执行待岗工资。富余人员,推行待岗政策,执行待岗工资。同时,不断探索干部使用形式,推行干部定编定岗、竞聘上岗制度。逐步完善用人机制,打破常规,大胆启用优秀人才和管理人才,切实将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使用起来,用在关键岗位上。

三、创新管理,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管理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而创新思维的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学会用自然生态的法则:只有动态才可保持平衡,去求得企业平衡运转。对于我们管理企业,各级干部要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吸收先进的管理方法,创新我们的管理思维、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探索一条真正适合我矿健康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依靠制度来管企,也就要是从制度完善和制度落实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做到管理企业靠制度,行使职权靠制度,经营活动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四、创新人才,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第一资源。所有企业文化和企业体制的创新,以及创新技术和产品等都是创新型人才的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是关键。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人才机制要与企业经营规模扩张、经营功能提升和经营多角化发展相适应,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由各级各类领导人才、战略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研究人才,包括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在内的各类人才组成的人才队伍,才可能实现企业发展的宏伟目标。目前,集团公司新产业、新项目人才短缺的突出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同煤集团向国际化大集团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注重员工创新的才能,注重创新培训员工的方式,大力实施素质工程,创建全体员工各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发展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建设强大人才队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创新科技,提升企业技术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是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企业过去的建设、今天的发展,以及未来的不断壮大,都离不开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在推进科技进步工作上,要不断强化技术创新主体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强化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员工群众的再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应用新科技、新装备的能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继续实施优秀人才津贴,设立科技成果奖、技术革新奖,激发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点做好薄煤层、边角残采煤柱开采技术研究。重点做好半煤岩巷道的机械化快速掘进工艺和大断面机掘巷道机载前探支护装备技术研究,提高单进水平和安全可靠性。完善优秀人才选拔办法,建立一支高起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并不断地加以消化和吸收,实现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外来先进经验的有机结合,走科技创新、强企之路。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企业,既是形势的要求,时代的呼唤,也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年集团公司提出了“心齐人和、重建扩源、创新提升、共同富裕”的企业发展方略,其中“创新提升”是动力,只有充分认识到“创新提升”在经济运行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创新型企业,才能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荐第10篇:创新之路谱写发展新篇章

创新之路谱写发展新篇章

——东峡煤矿联合重组十年发展回眸

东峡煤矿始建于1971年10月,隶属原华亭矿务局,2002年4月入组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具备年产12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矿科队级建制单位28个,基层党支部16个,现有职工1336人。

联合重组十年来,在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矿井科学发展大旗,矿党政班子团结带领全矿党员干部职工,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突破,以精细管理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弘扬说实话、干实事、创实效的‚三实作风‛和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大公无私、坚持原则、艰苦奋斗的‚五种精神‛,把一个煤层赋存最复杂、生产条件最差、安全管理难度最大的小煤矿建设成安全高效、管理科学、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矿井。近年来矿井先后获得‚甘肃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双十佳煤矿‛、‚全国文明煤矿‛、‚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平安矿区‛、‚平凉市平安矿区‛和华能集团‚四强党组织‛等多项殊荣。

安全管理平稳发展。始终坚持以安全发展为前提,把安全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针对矿井煤层赋存条件最复杂、生产条件最差、安全管理难度最大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党政关于

1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四级安全考核体系,大力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和‚手指口述法‛,加大安全投入,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完成了暗主井延伸、主扇房等工程,保证了调度系统的有效指挥。强化现场管理,大力推行‚干部走动式巡查管理法‛和‚手指口述操作法‛,重点抓好‚一通三防‛、顶板管理、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认真执行《东峡煤矿安全生产十三条禁令》,加大隐患排查和查处‚三违‛工作力度,严格执行‚每周一题、每月一考‛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显著提高,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500天以上。

矿井管理能力提升。围绕建设‚安全高效、管理科学、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矿井目标,健全和完善矿井管理制度,新建制度136项,修订制度228项,废止制度88项,形成了《东峡煤矿管理制度汇编(2011版)》。强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定了《东峡煤矿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柔性发展战略和管理创新方案,扎实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积极推行‚五型‛班组建设和班组核算等工作。2008年一举扭亏为盈,2010年利润总额突破了亿元,2011年实现利润1.3亿元。工业总产值由联合重组前的2765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466亿元,年均增长32.62%。资产总额由联合重组前的5817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2925万元,年均增长8.31%。职工人均年收入由联合重组

前的7525元增加到2011年的8.72万元,翻了12倍,年均增长27.76%。矿井年产量由联合重组前的49万吨提升到120万吨,年均增长率9.44%,完成了地面工业场地的增建及改造项目,修建了工业广场,配套完善了办公及生活设施,矿容矿貌焕然一新。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强科技攻关,完成了大倾角坚硬特厚易燃煤层群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2007年6月由甘肃省科技厅、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2011年11月矿井西翼扩大区首采52°急倾斜综采工作面掘井工作顺利贯通,2012年1月工作面安装完成并开始试生产成功,在科技创新中,多次与科研院所合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科技攻关,累计完成各类技术创新项目和‚五小‛成果1116项。其中,‚东峡煤矿大倾角易燃特厚煤层群倾斜分层‘双大’开采方法研究‛项目荣获2002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东峡煤矿大倾角坚硬易燃特厚煤层群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研究‛项目荣获2008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聚亚胺胶脂材料在东峡煤矿围岩加固及防堵水中的应用‛、‚大倾角坚硬易燃特厚煤层群综放开采技术研究‛、‚大倾角煤层小煤柱巷道锚杆支护数值模拟研究‛等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在矿井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队伍建设成效卓著。加快推进‚四好‛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抓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矿井先后涌现出一批优秀管理者。2005年,王玮同志荣获

‚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刘斌同志荣获‚甘肃省优秀党员‛称号;2007年,周翔同志荣获第十一届‚甘肃五四青年奖章‛;2009年,周翔同志荣获‚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矿长‛称号。大力实施人才强矿战略,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推进《东峡煤矿职工技能提升计划》,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首席员工‛计划,努力搭建多元化的成才平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狠抓职工行为管理,不断完善‚6S+T‛行为规范考核机制和‚4E‛工作标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矿井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全矿涌现出省级技术标兵12名,公司级岗位技术能手38名,矿级岗位技术能手156名,公司星级员工24名。

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坚持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服务大局,按照‚四强‛党组织的标准,全面实施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相继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试点和‚创先争优‛活动,2009年10月党建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深圳鹏程国际认证公司审核认证;全矿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受到集团公司和督导组的高度评价,也得到职工群众的普遍好评;2008年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受到了中央、省市、公司等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先后共接待上级部门检查指导和兄弟单位来矿考察学习人员36批次;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六好‛党支部创建、‚双培双建‛、‚党员责任区‛、‚一个党员一面旗‛等主题实践活动。全矿有6个党支部被集团公司命名为‚六好‛党支部,综采一队党支部2009年被

甘肃省国资委树立为‚样板‛党支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好书荐读‛、辅导讲座、理论测试、党务培训和讲党课评优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员素质;完善了党委、党支部与党员三级安全联保互保责任制,签订党员安全联保责任书,党员‚亮牌示范‛做表率,在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哨兵‛作用;围绕服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开承诺、扎实践诺,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文化建设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宣贯、推广认同华能‚三色公司‛、‚四大安全‛理念及华煤集团‚四大识别系统‛,制定下发各岗位员工行为养成规范,实施‚4C‛员工岗位标准和‚6S+T‛考核奖惩体系,在基层队及主要场所,设置行为看板,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现场演练等各种形式,让职工熟知内化,实现了职工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矿区环境治理,先后修建了文化广场、单身职工公寓楼、污水处理站等,改造了家属区水、电、暖系统,延伸了暗主井架空人车,装修了办公楼、安全文化走廊、人车等候室,建成了办公局域网络,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绿化了矸石山和矿区环境,千米‚长廊式‛文明煤矿建设初具规模,为职工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积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大力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为灾区捐款21.70万元;千方百计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十年来累计安置职工子女就业416名;大力开展‚平安矿区‛创建工作,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强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矿区和谐稳定,确保了矿井形象安全。

东峡煤矿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建设安全高效型、本质安全型和基础管理精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人员培训制度化的‚两型三化‛矿井为目标,狠抓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为公司打造现代化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11篇:安防企业管理创新之路

安防企业管理创新之路——遵循创新领导原则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发展战略极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能使企业产品、市场、生产程序超越目前边界和能力,也为企业提供了在竞争中领先的条件。创新给企业战略带来三种无价的财富:一是实质性的未来增长;二是竞争优势;三是超越主要竞争对手的能力,甚至超越占支配地位的竞争对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创新不是无风险的。如果创新取得了成功,回报就相当可观。对于企业创新的管理和风险评估,如图1中的“创新动力模型”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其中两个动力同时也是检验创新成败的标准。

图一:创新动力模型

消费者需求分析:市场推动力

当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或是市场中一个被忽略的新细分市场时,公司就会进行创新。事实上,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利用这些机会非常重要,比如美国RUKASELA公司原来是生产婴儿摇篮和助走车的一家小企业,在市场调研中,设计人员发现母亲总是一边干家务一边关注婴儿的状况,时不时的要跑到婴儿床边看看宝宝是否睡醒了或是小便了,因此该公司开发了一款带有监视、监听功能的婴儿床。在普通的婴儿床上安装了视频、音频和体温检测系统,把婴儿的视频、音频通过接收器随时传递给处理家务的母亲;这样无论母亲在房间的任何角落都能得知婴儿的状态。该产品迅速占领了美国婴儿用品市场40%的份额,并且细分出了“家庭安防”市场。如今美国“家庭安防”市场的销售额每年有400亿美元之多。这是一个利用市场推动力成功创新的案例;但是对市场需求研究的常规性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那就是消费者的眼光往往局限于他们当前已经获得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所以,市场需求研究要引入更多的经验性方法,切合消费者的认知。

技术开发分析:科技推动力

市场推动过程没有完全说明许多真正的创新是如何发生的。创新可能产生于小公司的研发活动,往往是在与它们的大公司客户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时,创新则始于对某一问题的解决,不管怎样,一项创新总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完善,往往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会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以上两点在安防产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安防产业是全球新兴的以电子科技技术为核心的行业之一。涉及资讯及通讯安全、工业安全消防、安

全器材、系统整合与安全服务四大领域。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智能建筑、大型公共场所、商场、新型社区、工厂企业等大量增加,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水平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因素使得对安全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国的安防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借助了已有的科技力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按照不同产品可分为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强劲的需求虽然给安防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是,同时也使安防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中国安防产业还处于初期阶段,企业平均规模较小,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复制、模仿还是产品研发的主要手段,很少拥有自主开发的知识产权;实现创新成果商业化周期过长,成功率低较低。因此,产品同质化、甚至是可替代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不断蚕食着利润空间。未来留给中国安防企业的是一条充满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管理创新之路,必须拥有识别市场需求和产品创新的能力,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

安防企业如何做好管理创新呢?答案涉及方方面面,但是最为核心的一点是企业高层需要加强对管理创新的正确和有力的领导,遵循创新领导原则。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公司战略定位

要想保证管理创新的成功,首先要确立企业合适的战略定位。正略钧策服务过的几家安防企业,具有一个共同的问题:自身战略定位过于狭隘。高层们往往根据企业现有的资产来定位企业,而不是思考如何将这些资产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以北京某颇具实力的安防企业为例:老总努力增加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不是为客户提供安防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只有有了更为广泛的定位,企业才会更有效地提升现有产品质量和业务水平,同时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德国Bosch为自己的定位是:“生产世界上最清晰的视觉监视系统”。

有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公司需要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建立足够庞大的客户群;因此需要企业专注于客户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研究出解决此种问题的方法和运营模式。当企业的高管们把管理创新看成是解决全行业的问题而不是淡纯增加销售额的时候,创新成果才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和生命力,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或暂时销售业绩提升而逐渐淡化。

有效地组织架构是提供足够资源支持的保证

ALBF是正略钧策服务过的一家安防企业,通过诊断其管理创新失败的主要原因,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管理创新涉及的新的经营模式和业务往往和企业已有的核心业务部门呈竞争态势,从人员、资金、政策等多方面进行争夺。而此时,高层管理者们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或是不能给予足够的资源配置,导致创新管理失败。例如ALBF曾经研发一种“租赁式的安防系统解决方案”——成立租赁公司,通过资本融资来购买总公司的企业安防设备和控制系统,再租给客户;合同期满之后设备收回,客户只需定期支付解决方案的运营管理费用。这一创新管理模式没有得到高层们的足够重视,只是作

为一个经营项目有市场部去管理。结果是市场部把主要资源投向了销售额增长和市场开发方面,这一方案没有得到落实。而“安防租赁市场”的销售额每年在以20%的速度增长。因此,创新管理必须有企业高层管理者来领导,形成独立的组织体系和汇报关系,目前有两种较为常用的组织架构模式:

1.象限式组织架构

图2:象限式组织架构

企业的高层领导CEO或总经理作为组织的核心,周围是各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每个人只对CEO负责,彼此之间不联系。每个部门业务都会十分依赖CEO的支持。这样管理创新在CEO的直接领导下才会得到足够的资源来发展,形成独立的业务体系,有自己的领导和组织保障(自己的地盘)。此种组织架构最为明显的效果是决策的高效;但是同样也带来了较高的风险:决策是在小范围内甚至是由个人做出的,因此可能忽略一些重大的风险因素;同时因为缺少各部门彼此的沟通造成信息不对称,在团队协作方面会造成低效。

2.环绕式组织架构:

图3: 环绕式组织架构

与象限式组织架构截然不同的是:环式组织架构注重各部门彼此的沟通,通过协商来解决资源分配问题。这就要求各部门对企业管理创新有共同的认识,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分工,最终推动管理创

新取得成效。在这种组织架构之下,管理创新是集体的决策,每个部门认识到未来的收获并和短期内的利益进行平衡,最终决定取舍。虽然沟通效果较低,周期较长;但是由于是团队的决定,在实施阶段会充分配合,共同协作。前期的充分沟通大大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偏差,节约了实际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在大多数环形组织中,各部门的激励机制是和整体经营业绩挂钩的,以此来促使各部门更关注长期利益,加强合作、信息共享。对于管理创新的提议和实施方案,各部门都会提出质疑,也会为自己的想法进行辩解,只有把所有的问题明确的表达出来,才能找出最终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而不是达成某种妥协。

独立的考核体系

中国安防企业每年的管理创新项目占到了项目总数量的12%,而最终成功的仅有5%。仍以ALBF为例,该企业暂停或放弃创新项目的主要是因为最终结果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较低。但是,企业高层明显犯了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不能以核心业务的标准来衡量。管理创新取得实际效果需要经过试行、改进、再试行、再改进、最终固化的几个阶段。在这期间会产生一定的波动甚至是损失,这就要求为管理创新制定一套公平合理的考核办法,显然用以有的、成熟的核心业务考核标准来要求是不公平的。正略钧策为ALBF服务期间,项目组着手研制了一整套针对管理创新实际效果的衡量标准。其核心思想是,将管理创新独立于其他业务之外,不受总体考核体系的限制。通过独立的考核体系,让管理者们更多的看到该项创新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在的利益,这样才有助于管理创新由弱变强,最终取得成功。

以上三方面是安防企业在管理创新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原则,核心思想在于解决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的生存发展环境和资源分配的问题,只有从长远考虑,为管理创新提供适合的发展空间才能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第12篇:走创新之路复习学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二政治1ⅹ400王淑婷

走创新之路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2、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正确把握好奇心,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3、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思维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

创新与科技发展

搭起创新的桥梁

课前预复习案

一、预习交流(梳理教材知识)

创新创新的作用2.与科技

发展走

创、

认识好奇心

2、

之路、

1、

让创新思维闪光

2、

3、

4、

积累知识

5、

二、读图,自主感悟:我国与创新型国家有关情况比较

1、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分析创新对我国发展和民族振兴有什么重要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二政治1ⅹ400王淑婷

3、这对我们中学生提出了什么要求?

三、我的疑惑:

课堂探究案

探究活动一: 材料一:世博会又被誉为“人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它使各种新

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文化在这里聚会、碰撞。梳理历届世博会,即可发现人类历史上有很多重大发明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材料二:在以“鼓励创新、普及新能源知识和低碳生活理念”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尚德创意大赛上,宁夏14岁的王旺说,那天,他在操场上玩,跑过升旗台,忽然想到老师近来常在课堂上讲的“低碳生活”,而眼前这个升旗台如果能改成太阳能升旗装置,就可以省电省煤,减少污染。于是,他和同学成立了研发小组,物理课上学的变阻器,劳技课上学的轮轴,都派上了用场。在这次创意大赛中,他发明的太阳能升旗台,成为最抢眼的一个亮点。

1、请你指出新技术、新文化以及重大科技发明的内在本质。

2、请你谈谈对这一本质的认识。

3、王旺同学的创意作品给我们哪些启示?

探究活动二:

材料一: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中国科学

院关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决定继续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着力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材料二:“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说:“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所谓优秀学生就是

要有创新。死记硬背,没有创新,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某校学生在“科技活动周”中,拟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设计】⑴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并设计两种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

【活动宣传】⑵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知识链接】⑶为什么要“着力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畅谈感悟】⑷钱学森的话对中学生有何启示?

有效训练:

1、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这说明()

A.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是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

B.爱因斯坦完全是依靠强烈的好奇心取得巨大成功的

C.有了好奇心就会在学习、科学上取得成功

D.任何好奇心对我们的成长都有积极的影响

2、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告诉我们,培养创新思维就必须()

A.学会独立思考B.摆脱思维定势

C.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D.敢对权威结论提出质疑

3、“神舟”顺利升空并成功返回;“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正式启动;世界第一个SARS疫苗在我国研制成功„„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能说明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科技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③发展科学技术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代科技革命以空间技术为核心B.生命科学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C.空间技术是当代科技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D.信息技术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变革

5、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科学的本质是竞争②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③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④创新思维的先导是知识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②③④

6、人人都有好奇心,那么()

①好奇心没有好坏之分;②有了好奇心就有可能有所发明创造;③好奇心转化为兴趣, 进而发展为志趣,才有可能取得成功;④有没有好奇心照样能当科学家

A.①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7、要开发自己的想像力,就要()

①敢于异想天开 ②能够想 ③善于想④敢于想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8、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

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说明()①想象是创新的先导②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创造动力的伟大想象

③人类文明在想象的神奇力量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④只要想象就一定能成功

Α.①②③Β.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小张等三位同学是某校八年级(1)班的学生,他们喜欢课余时间在一起看一些科普书籍,讨论问题,进行科技制作,参加实践活动。最近,他们申报的科技制作项目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事例告诉我们()

①创新就在我们身边②青少年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多读科普书籍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④青少年只能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制作,不可能有大的发明创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说明()

①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和教育②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④必须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再发展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说,今后将努力建设100个左右在重点学科领域具有明确稳定的主攻方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并从中扶持20个左右能够引领国内外学科发展的优秀队伍。下列观点与材料相符的是()①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②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腾飞的关键所在 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提高我国科技实力的唯一途径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收获平台:

小组交流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还存在的困惑:

课后拓展:

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进行想像和设计

1.雾天眼镜上会附上一层水珠,带来很多不便。请设计一种新型的眼镜,克服该弱点。

2.噪音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污染,请你对产生噪音之一的汽车喇叭进行改良。

3.车祸猛于虎,请设计一种永不出车祸的汽车。

4.设计容易撕取的透明胶带。

1、创新。

2、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反之,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变迁的脚步,甚至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

1、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2、要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3、我们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⑴主题: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③勇攀时代高峰,争做时代新人;紧扣创新主题即可

活动形式:①邀请有关专家做科普专题报告; ②开展科技小制作的比赛与展览活动; ③开展科技创新主题板报或手抄报比赛; ④观看有关影片、阅读有关书籍等。

⑵标语示例:“大力开展科普活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感受现代科技,建设美好家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⑶①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近20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科技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基因测序、载人航天等方面硕果累累,但总体上看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要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⑷钱学森的话告诉我们:考试成绩要好,但更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①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②想像是创新的先导,我们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像的翅膀,做到:敢于想;能够想;善于想。

③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④努力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⑤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7.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从2001年首次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至今,我国已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冬生和王永志等7位院士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殊荣。

材料二:2010年2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进步要依靠人才,这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的三点启示,也是这次表彰大会的重要精神。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结合上述两个材料拟定一个能概括上述两个材料内容的标题。

(2)某班同学在学习了上述材料后,准备就“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一次演讲活动。假如你也参加这次活动,你的演讲将涉及所学的哪些知识?

(3)材料二中的三点启示和精神对你有何启示?

解析:我国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获奖科学家进行表彰奖励,说明了科学技术和创新的重要性,说明我国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所以此题应围绕科技、创新、人才来解答。 参考答案:(1)围绕着科技、创新、人才来拟定标题即可。

(2)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3)我们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立志做祖国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第13篇: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

作者: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3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原始创新和创新集成,积极营造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把山东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强省 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以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带动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全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保持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必须抓住加快科学技术进步这个关键环节,不断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战略高技术,促进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 统筹当前和长远,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重点发展、亟待提供技术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技术专项,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基地,培育一批创新领头企业 在能源、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 有选择、高起点承接国际产业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转移,加强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成套技术装备的引进,提升重点企业、行业、产业的竞争力。

第14篇:吉尔达的诚信创新之路

吉尔达的诚信创新之路

此文档由中鞋网()整理并发布

“公平、诚信、方正、厚道”,这是吉尔达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吉尔达董事长余进华的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在他的努力下,吉尔达连续五届获得“中国真皮鞋王”称号,获得过“中国真皮领先鞋王”这一国内行业的最高荣誉。吉尔达商标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吉尔达皮鞋成为“国家免检产品”。 余进华认识到,信用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就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效益和价值。而其中能够提供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产品,就是 对顾客讲信用。质量的管理和提高依赖于生产的每一道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只有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才能使企业的每一道工序都处于受控制状态。每一名员工都要 成为质量管理的监督员。为此,吉尔达把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拓展为“以质量管理为根本、以信用管理为支柱”的全程信用管理模式。

近年来,由于同质化发展趋势愈演愈烈,制鞋行业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了突出重围,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表率,使传统民族工业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再现昔日风采。吉尔达努力提高应变能力,大胆开拓,与时俱进,坚持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余进华亲自参与开发出了具有20多项专利技术的纳米功能空调鞋,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公司在差异化的发展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在注重科技创新的同时吉尔达长期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利用品牌和 产品优势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在国内,设立了28个省级分公司(办事处),实行区域总代理制和总代理区域内的专卖制,截至今年底将达到2600多家专卖 店;在国外,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波兰、意大利、罗马尼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10多个自营分公司,掌握了外贸经营的主动权。又通过参加国际 会展等形式,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成功拓展了西欧、中东、南非和南北美洲广阔的市场,形成了内外经营并驾齐驱,大步迈向世界的良好经营格局。

余进华以独到的眼光、放眼全球的视野高瞻远瞩,以一种办好社会企业的高度责任心带领吉尔达在鞋业同行中,以诚实做人,诚信立业的独特魅力,矢志缔造民族优秀品牌。以坚定的步伐向世界鞋业名牌的目标迈进,不断实现新的辉煌,以达到振兴民族工业,更好服务于社会的最终目标。

第15篇:浅谈企业的创新之路

浅谈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

经济091 莫炜臻 20090201142 摘要:当今,虽然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却处于价值链的下层,中国企业难以与外来企业抗衡,想要突出重围,企业必须提高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要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关键词:中国企业 创新能力 原因 方法

创新,包括了很多高深的知识的创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尽管中国在书本知识方面很厉害,中国留学生在外国都很“犀利”,但是由于过去中国的旧时代文化并不鼓励创新思想,人们从小只能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很多不符合书本的创造都被视为不合理而加以批判。这种现象在教学时期就体现了,就如“老师就是绝对权威”的思想。我有很多同学,同一个问题,我讲解的话往往不相信,但是老师说同样的话就绝对相信了。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缺陷。然而,新时代的中国已经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无数企业因为创新的声名大振,无数学者因为创新而一举成名,创新在也不是另类。

而最近10年,中国经济正好处在一个全球经济的新起点上,如加入WTO等就是标志,中国人的创新观念觉醒的时机刚好,或者应该说,是全球经济压迫着中国的创新观念醒觉的。中国企业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企业的发展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创新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挑战。而且在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不少新兴产业领域,这不管是对于国内中企业、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是一个转型的机遇。中国企业能不能起好步,抓住这些有利因素,从制造大国变成创造大国,关键还是要看创新能力。

创新的定义: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创新就是企业根据客观的需要,把已有的生产要素、条件和技术组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飞跃。检验创新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能够被市场接受,并是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为什么要强调中国要创新?从价值链角度上说,由于中国的经济政策和廉价的受过教育的劳动力(2012年中国毕业生将创新高680万),使得外国的大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者间接投资,把中国变成了世界制造工厂。虽然这些掌握着科技和资金优势的全球扩张者们,由于生产产品的需要,会给中国企业提供管理上的经验教导以及技术上的提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能够在技术上超越外国,相反,国外提供的技术支持非常有限,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就处处受压迫和“剥削”,甚至完全受到抵制和封锁。价值链中的中国企业没有能力或远见来爬上价值链上游。中国企业根本没有机会来发展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中国企业对价值链位置的掌握的缺失是研发能力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企业要从代工模式走向自主研发模式,并且最终走向自主品牌模式,其中创新是关键。

从理论上来说,根据我们学过的经济学原理来考虑,我们假设产出是由A(技术)、B(其他禀赋)决定的,其他禀赋包括了资本和劳动力等。在中国,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劳动力十分充足,而资本也非常足够(这里指广义的资本包括了储蓄,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而根据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当劳动力和资本等其他要素相对十分多时,对产出的影响会下降。对应显示就是中国的劳动力已经很多了,若再增加人口数,不仅对产出的影响较小,甚至还会从各个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中国要计划生育。而另一方面,因为A(技术)对于中国来说是缺少的,因此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技术,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为什么中国的技术依然这么稀缺呢?我们这样理解,技术需要十分庞大的前期投资,而中国就处于这样一个前期投资时期中,只要过了这个时期,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既然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创新,下一步就是要知道创新能力由什么组成?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我认为,第一就是企业的技术判断力,就是是企业对先进技术以及适合自己的技术的判断能力,是企业发掘有价值技术不可缺少的能力。打个比方说,两个人一起在进行期末复习,一个人可以准确预测到什么是重点,而另一个人却非常麻木和茫然,那么两个人的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只有参与技术活动或通过与产业其他有密切关系的行动者的交流才能产生或获取深层次的信息和知识。提升企业的技术判断力,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预见技术活动对企业的重要性,有利于企业提前对潜在的技术发展进行分析评价,掌握战略主动,节省资源,达到研发资金效用最大化。

第二就是学习能力,是技术创新的前提,是理解和解释知识的过程。企业通过对外部知识的评价,判断外部知识的价值,然后就要将有价值的重要知识转移到组织内部,为创新能力的构建创造基础。企业的学习取决于2个条件:一是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先前知识,二是先前知识的组成必须具备一定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有效吸收知识。例如如果让一个中学生突然去上研究生的课,无疑是什么都听不懂。

第三是举一反三的能力,等于是整合创新能力,是企业结合理论和实际,对引进的技术进行融合与创新的能力。我们把学习分为转化和融合。知识转化就是采用自己的对知识的解释;知识融合是指对转化后的知识与自己所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新的知识,产生创新,也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这一过程通过对已有知识来理解外来知道,所以已有的知识是举一反三的必要条件。如何把外部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并懂得创造,是衡量一个企业举一反三能力的基准。

那我们要怎么提高创新能力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创新并不是企业一厢情愿的事情,坏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在我们的中考高考中,为什么我们要那么拼呢,是因为我们想上好高中,好大学。那为什么要上好高中,好大学呢?是因为坏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学习的努力程度很重要,但有很多时候并不是努力就可以了。而学生在一个学校就像一个企业在一个国家一样,国家的坏境是最关重要的。而中国的坏境如基础教育设备、专利制度等等都不是很好。所以要提高创新能力,必须从政府开始。

第一,培育创新文化。政府必须引导企业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和提升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而其中,重点是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是要在中学大学时期,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创新。

第二,完善技术创新制度。中国的创新技术体制一直被人诟病。所以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政府科技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使企业真正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还要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的带动作用,形成创新中心,带动全国。其中上海的浦东新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外,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

第三,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研究院之类的很少,我们要从根本出发。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基础设施不够,是因为科技跟生产力的转化率不高。我们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由此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加强科技基础设施。此外,要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还要在重点学科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新建若干个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要在关键产业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布局。

第四,向创新企业放松贷款要求。企业的研发环节作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支撑,就需要企业在资源配置和资金投入上进行持续和长远的考虑。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不少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比重尚低于国际同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这是因为科研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超过这个投资额,我们才有质的变化。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自主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机会。

第五,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人的创新能力。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我们要加强实践培养,多做一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才有利于刺激人才的诞生。

就算有了好的坏境,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企业来说,就算坏境再好,也不一定就会“有出息”。特别是在中国,创新的观念还没深入人心,很多企业家并没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他们的目光太短浅了。于是,作为企业要:一,树立正确的创新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企业创新的主体是人,其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创新的成败。正确的创新价值观才能带来真正的创新。创新并不知识为了自己,如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爱护员工等,都是正确的价值观应该包含的内容。价值取向正确了,创新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持久的竞争力和可持续的发展。若不择手段赚钱,不顾社会责任,即使短期能给企业带来利润,长期来看则会破坏企业形象,甚至给企业带来灾难,更谈不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另一方面,成功的创新不仅是科技上的创新,还是人道性的、社会性的,与现实社会要有切合点,企业创新不完全依赖于技术先进。微软的界面技术在技术上并没有十分领先,但由于其简单易用,因此这一创新十分有效。不是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才叫创新,即便是一个平常的创新技术,只要顾客接受,得到市场的肯定,那就是有效地的创新。

第二呢,是要选择正确的创新动力。什么是创新动力?也就是创新的效用。说大道理是没有用的,只有效用才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这里有两个重要的选择,技术性推动和需求推动。什么是技术性推动?就是例如我们爸妈老是叫我们好好学习一样,是观念上的推动。技术性推动当然很重要,但若只重视技术创新则容易简单地把市场看成是研发成果的接收端。需求推动创新模式则把市场看成是研发的根本动力,创新很明显地是由顾客需求引起的,研发部门只是被动地起作用,就像我们爸妈叫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可能不为所动,但如果说学习好有奖励,就不一样了,相对于我们把对奖励的需求转移到学习上了。事实上企业创新通常是同时受到这两种力量的诱发和推动。而以何种推动力为主,如何把两者有效地综合,取决于企业的实际状况。那如何进行需求推动呢?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变。例如一个产品,打着“全市最低价”的策略占据市场,那么创新对于这个策略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是以创新来作为产品的特色,那么创新就创造了需求,而需求又推动了我们继续创新。可见,这是一个方向问题,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无数企业面临的抉择。

第三,实现创新价值。创新创新,其实最难就在于落实,给企业带来价值。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创新的有效性,提高创新的成功率,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创意,还必须实现创意的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一个很好很有趣很新奇的创意,如果没有实用意义,那也是浪费创意。什么是创新价值呢?不记得是谁的话,\"创新是一个在市场上创造和产生新的客户价值的过程\"。客户价值包括有形的产品或服务,同时还包括无形的需求,如增加便利、提供服务和增加个人的欢乐。所以我们所说的创新,必须是有价值的。从企业创新的过程来看,创新的过程中,包括几个阶段:构想、研究与开发、应用与扩散等,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要考虑创新价值的实现程度,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各阶段的内容也有互相影响,环环紧扣,一个环节落下了,创新的价值也丢失了。例如就是创新传播得再好,其构思原来就不怎么样,那到最后还是实现不了价值。

总而言之,企业创新不是盲目的行动,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企业的和顾客的价值为目标,才能有效地将企业\"创新力\"真正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第16篇:论企业创新管理之路

论企业创新管理之路

在不同的时代,不论是企业,或是各类行政部门,大至一个国家,都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以确保它的正常运行。众所周知,不同的部门所需要的管理方式也不是那么整齐划一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去开辟新的管理之路,这也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从苏联长期与美国争霸,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方面,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忽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出的教训之一是: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是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能发展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是否能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只有做到这三个有利于,我们的事业才会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从苏联历次的社会主义改革失败中,我们得出的教训之二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探索符合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绝不能一味的仿照苏联的模式。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实际,提出大规模扩种玉米;勃列日涅夫宣称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都不是从苏联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开辟新的方式。

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最终导致解体的教训中,我们得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惟一途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解放思想,敢于借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益的方面,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历史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让我们知道,旧的管理方式若不改变,一味的按部就班,那么企业最终也会走向泯灭之路。

可能我们很多人都曾思考,像贝尔、联想、海尔等公司的成功到底得益于什么?是优秀的员工、卓越的产品?还是优秀的领导者?不错这些因素

固然很重要,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容我们忽视:就是对管理的方式不断的创新。面临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市场,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管理创新成果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而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以适应当前多变的市场。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问题,英国伦敦学院管理创新实验室对管理创新之路进行了研究,推出了四个阶段:对现状不满——来源于外部灵感——发明——对外部的确认。

企业创新管理的方式可分为四种方式:

1.打破部门界限,建立流程组织

很多中小型企业目前都采用的是直线职能组织结构,这样详细的分工方式造成了部门之间的壁垒,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浪费了资源。企业必须先要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然后把同一个业务单元的工作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在这过程中,建立跨部门流程,制定流程的负责人非常重要,再则要把流程的运行结果与员工业绩进行挂钩,以减少业务流动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2.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为了能够很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作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优质产品,迅速的反应速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诚然,很多时候速度和质量是矛盾的,这就需要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快速的反应机制,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为适应市场的竞争需求,不断的推陈出新,几代产品都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如果不是这样,苹果公司也许早就被淘汰了。但是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很多时候研发都需要一些时间,这也许会错过最好的反应期,所以,企业必须建立质量监督组织和速度效率组织,人员以各部门骨干为主,为公司制定详细的方案,为实施结果负责,就这样从两个方向入手,让公司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快速响应市场,使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领优势地位。

3.采用更为主动的客户导向机制

面对企业外部的竞争,结果只有两种,一是获得订单,二是竞争失败,才发现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两者都十分重要,发现问题后可以促使企业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问题解决机制,才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4.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化的社会使得现代企业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为及时准确的进行信息处理,更有效率的处理企业事务,分析企业的运行状态,并进行最直接的反应。跟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比较起来,信息化带来的是高效的运行模式,信息化提升了技术基础,同时信息化也为部门之间、企业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平台,降低了信息交流成本,提升了企业效益。

企业为什么要创新呢?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现代信息技术(IT)是企业创新的助推剂。从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运用计算机来计算工资,到数据库、互联网、电子商务,无一不是IT技术的功劳。所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有人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

可以说,创新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当然这也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走具有中国特色管理创新之路。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对企业中的各项管理问题作出最佳规划和安排,以实现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着眼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科学,应以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为基本目标,学习研究和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化大生产经营管理的一切优秀成果,努力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高度重视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致力于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17篇:文化之光照耀创新之路

文化之光照耀创新之路

——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文化强所战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建设本领的时代课题,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作为国防科技领域的骨干力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在集团公司文化战略总体思路指引下,传承国防科技工业优良传统,秉承“推动信息技术发展 服务人类和平幸福”的核心价值观,在深度参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预警机”、“探月工程”等众多国家重大工程研制过程中,培育出“精于业〃诚于心”的文化软实力,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实现所的跨跃发展实践中,奏响了文化照亮创新的崭新乐章。

一、精诚文化奠定自主创新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军工电子的重要支撑力量,自主创新是二十七所不断壮大的内在动力,而近半个世纪的精诚文化积淀又为持续创新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挥着引导、教育和推动作用。

1、文化是创新的源动力

当代中国,以文化为核心内涵的软实力竞争已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竞争的重要内容,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中国电科二十七所所长薛海中如是说。围绕企业文化建设这一命题,二十七所结合实际,认真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贯彻集团公司提出的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工作方式“三个转变”要求,以三个转变为指引,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奉献文化、高技术研究所的创新文化相融合为切入点,以思想的统

一、文化的趋同为着力点,全力强化二十七所内生的精诚文化作为创新发展的源动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在文化强所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文化融合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特色之路。

2、文化是团队的集结号

二十七所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它对团队的关注大过个体,而能够长久地凝聚一个团队的绝对不是物质刺激,而是一种理想追求,一种文化的引领。据了解,在二十七所,在同一个时期内会有数量不同的课题在同时运行,多则300余个,最少也有近百个。为了使所有的课题都能够顺畅运行,所里结合不同人的专业特长组成不同的攻关小组,以团队协同的方式开展工作。为了使团队的配合更加高效,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消耗,二十七所针对技术研发工作的特性,不仅从薪酬管理、长效激励、资源保障等诸多方面给予充分考虑,建立起完备的后

勤保障机制;还通过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引领,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从内心理解和认同所从事工作的伟大意义,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柔软关怀,让赤诚与真诚直达内心深处,激发起每一个人干事创业的自发热情,吹响团队创新奋进,实现二十七所跨跃发展的集结号。

3、文化是发展的润滑剂

企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机器,其顺畅运行离不开良好的润滑辅助;创新作为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悲伤都需要理性的方向引导。完成这一使命唯有文化的抚慰。在二十七所近半个世纪的成长历程中,经历过无数次大的组织机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冲击,在诸多重大工程研制过程中也遭遇过颠覆性的失败与挫折,面对种种变数,二十七所人都挺住了,战胜了,且愈战愈勇,依托的也正是中国电科良好的内在文化价值导引。用二十七所党委李强书记的话说,发展中的问题要靠文化提升来解决,团队的波动要靠共同的价值观趋同来修好。正是因为从上到下有了共同的认识,二十七所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营造了和谐的文化氛围、搭建了创新发展稳固平台,并在不断增强的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的道德使命感的助推下,用文化的力量来润滑了企业的发展。

二、文化催生创新果实

二十七所是一个依靠自主创新赢得市场与信任的系统工程研究所,更是一个注重文化培育与提升的先行者、实践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二十七所使技术的生冷在文化的怀抱中得以软化,使文化的柔软在丰硕的成果面前显得刚性十足,熠熠生辉。

1、创新事业培育创新团队

二十七所成立于1967年,在大三线建设的历史红潮中完成了我国第一个外弹道测量系统工程研究所的筹建,开启了科技兴邦,强我国防的伟大征程。应该说,从二十七所建立的历史背景、专业定位到每个二十七所人的技术储备都使其烙下深深地自主创新烙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二十七所敢于担当,幸运地参与了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预警机”、“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研制,并在这些工程实践过程中锻炼了人才,培育了团队。目前,二十七所每年都会有多个团队因创新突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与嘉奖,其中有两次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状殊荣,两次摘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桂冠。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二十七所拥有的这支敢于创新、不断超越的创新团队,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科技强军、产业报国的新传奇。

2、创新团队凝成创新文化

多年的创新实践,让二十七所这支队伍的创新标签非常明显。这种标签既体现在科研生产过程中的攻坚克难,更表现在潜移默化间所形成的习惯与惯性,孕育出的文化趋同性。近

年来,二十七所结合创新事业发展需要,以建立健全制度文化体系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了关于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一揽子计划,青年提升工程、中年加速工程、退休前再学习工程等,都以其鲜明的特点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二十七所非常关注人的发展,以科学的流程管理人,以完善的机制激励人,以战略的眼光培养人,以终身的培训塑造人,以优秀的文化武装人,创建了一个科学规范、内具活力、外具竞争力、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才发展体系,实现了员工与集体的共赢。

3、团队因文化升华而进步

文化的凝练,氛围的营造,最终让创新成果在自我更新中全面涌现。在刚刚完成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过程中,二十七所的创新团队十年磨一剑,成功研制出交会对接激光雷达,为神八与天宫的完美对接“点睛”,为二十七所的创新发展明志。应该说,在二十七所,像交会对接激光雷达这样的创新成果还有很多,在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征程中,二十七所的创新团队牢记责任使命,忘我付出,收获成果。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二十七所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以军用高新技术为支撑,高起点、系统化地构建二十七所在民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格局,重点打造信息网络与集成、先进动力能源与平台、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优势地位,已经具备在物联网、新能源、轨道交通信息化和单人/无人飞行器等领域的核心竞争能力。军民贸的协调同步发展,不仅为二十七所的发展赢得信心,更使二十七所以连续多年保持集团平均增速30%的速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开创了科研、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并重的新局面。

4、文化因团队进步而升华

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打造高尚的奉献文化,提升企业核心战斗力,彰显党员队伍先进性;彰显时代的创新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技术研发水平。“三种文化”融合概念的提出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理念的创新,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二十七所在用团队的进步佐证实践的进步。

在二十七所重点文化景观——知己园,有三棵雪松傲然屹立,它们在二十七所人的心中有着别样的价值。2006年6月3日,在我国预警机工程试验的最后阶段,飞机不幸坠毁,共计40名同志壮烈牺牲,这其中就有二十七所的三名年轻英雄。为有牺牲多壮志,英雄无悔写青春。烈士的鲜血在染红了英烈山那片热土的同时,也以极其悲壮的方式夯实了二十七所人为国奉献的精神基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是一个面旗帜照亮着前进方向,如同春风化雨、滋养万物。新时期,新期待;新形势,新呼唤。挺立时代发展

第18篇:我的创新成长之路

我的创新成长之路

1995年,我走出了师范院校,站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默默耕耘。回首多年的成长之路,我每一点滴的进步与成长都离不开领导、前辈同行们给予的帮助,也离不开同事的支持,更离不开科研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一、投身科研,促进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科研与教学是共生互补的关系,教师投身于科研,不仅能提高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种素养的提高单靠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必须在研究中主动去获得。科研课题来自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科研的成果为改进教学服务。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研,更依赖于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实践为科研提供具体的情境,离开了这种具体的情境就失去了科研的条件。当教师从科研中获得了反思能力和创造精神时,就能熟练地解决种种问题和困惑,减少无效劳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自从参加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对科研课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我所主持的课题已经有四项分别通过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的鉴定,我所参与的课题已有四项通过鉴定。下面就将我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通过平时监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高,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探索出培养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五个途径。

途径一:激发计算兴趣,培养计算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计算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需要的产生也取决于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教师形象生动地讲授、画图、视频、实验演示等教学方式的有效配合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数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想出结果,学习计算方法。精彩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采用竞赛形式,培养计算兴趣

在教学中,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竞赛的练习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准确地算出的题最多,哪一组就获胜。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获胜了,哪个组的学生就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到学期末,根据智慧星的多少可以换取不同的小礼品。这样一来,学生的计算兴趣日益增加,计算能力也就逐渐得到提高。

途径二:养成良好计算习惯,培养计算能力。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学生的计算习惯入手。通过研究实验表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认真书写、格式规范的习惯;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的习惯;检查验算,纠正错误的习惯等。

途径三: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培养计算能力。

1、利用学具,理解算理。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 实践是学生发展的源动力,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这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2、教具演示,明确算理。

算理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尽可能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具演示或学生操作,直观形象地说明算理,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联系实际,弄清算理。

有些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还可以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中探索出合理的算理。

途径四:优化多样化算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算法多样化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强调算法多样化不等于只强调算法的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提升。低年级学生反思意识比较淡薄,尤其是班级中的后进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才能切实提高计算能力。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要组织学生及时、积极的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判断中建立起相对优化的计算方法。

途径五:精心设计计算作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每节课后总要有适量的作业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但作业的设计,有不少的教师往往走不出狭隘、封闭的作业形式,尤其是有关计算之类。低年段的学生特别的好动,自我控制的能力还没发育成熟,所以粗心、马虎的毛病屡见不鲜。那计算作业怎样才能从单一的“算”的形式中走出来呢?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可以通过游戏、制作卡片、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数学的计算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数学应用于生活。通过各种创造性的计算作业的设计,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厌倦和贫乏,而是解决之后的成功和喜悦。我们要利用课外作业的机会,走出课本,真正把学生带入生活,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展现数学强大的生命活力。

经过实验与研究,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课堂上厌烦计算的学生减少了,乐于计算积极参与竞赛的学生增加了;沉默不语的学生减少了,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学生增多了。在研究本课题的同时,我一边研究一边总结经验,撰写了一些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其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分别在2009年《辽宁教育》的第5期和第11期上发表。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研究

教育专家通过长期的实验与考察得出:人的大脑通过耳听获得的信息量为15%,通过观看获得的信息量为25%,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信息量为70%以上,足以看出动手操作在学习知识中的重要性。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出培养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三个途径。

途径一:反复训练,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往往会用到学具,由于学具的色彩五颜六色,形状也是各种各样,为了避免学具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之前,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如:操作前要听清要求;操作时不慌不乱,有条有理;老师或同学讲解时,要暂停操作,认真听;操作完成后,要迅速收好学具等。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好习惯,动手操作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途径二:把握时机,抓住动手操作的关键。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经过多次对比试验,发现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只有准确把握了动手操作的时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未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验证猜想时,启发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猜想是学习研究数学的重要思维方式。猜想是不是正确,需要验证。在学生猜想后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这时学生急于寻找答案,操作的兴致和效率将大大提高。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2)遇到难题时,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数学知识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动手操作,利用直观形象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途径三:加强指导,发挥动手操作的实效。

动手操作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思维,概括规律,形成技能,是多种感官参与认识过程的学习方式,包括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张口叙述,动脑思维等外在与内在活动。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实效性。在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或方法,不要把学生的动手操作仅仅流于形式,而是要切实发挥它的实效性。

经过一年的实验与研究,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再也不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了,而是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操作,而且能够用语言流利地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叙述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也正因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知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对知识的掌握很扎实,也使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于其他班级。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将研究经验及时总结,撰写的论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谈”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分别在《小学数学教育》和《辽宁教育》上发表。

二、总结经验,创新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创新理论为指导,开展创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注重总结教学经验,开展创新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已经撰写了20多篇论文,其中有8篇论文分别在省级以上不同刊物上发表。下面就将自己在创新教育方面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改变以往只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数学教师的创新行为要求在教学时突出个“趣”字,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有趣的教学内容,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新疑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是使学生形成数学求知欲的重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通过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引起对学习对象的动机。自从我区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之后,我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四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四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自学、互学、助学、测学这四个过程。自学即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互学即学生在小组内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助学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测学即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性的学习。采用“四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科学分组培训组长

分组是“四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对组长进行培训,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②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3)、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①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②学会讨论

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③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④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仅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科学制定评价方案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用评价机制促进合作学习的效果。

2、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成效。

实践证明,自从采用“四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后,改变了传统教学体系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民主治班,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管理能力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单位,是学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中极其重要的方面。班级管理要讲究方法,遵循规律,科学管理,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从教二十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也一直在摸索、丰富、完善“民主治班,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管理能力”的班级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制定管理目标

目标制定要切合实际,目标制定过程要讲民主,通过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决定。制定出来的班级目标要有激励性和进取性,同时也要把制定好的班级目标粘贴在班级最醒目的位置,提醒全班学生为目标而努力。

(二)、明确学生职责

让每一位同学都弄清楚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和任务。对是否完成任务,完成任务质量,完成任务速度等进行量化评分。使同学们逐渐树立“以完成任务而光荣,以没有履行职责而可耻”的理念。各位同学的职责分工,采用个人主动申请和集体分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筹安排,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各尽其能,充分发挥各人特长,使同学们既有能力又有热情搞好本职工作,完成各自任务。这种管理方法的推行,使每位孩子都有事可做,都有权利和义务经营好班级。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的同时,体验和明白责任的真正内涵。锻炼每位孩子的工作能力,培养每位孩子的责任意识,让每一位孩子都在班里得到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人人参与管理,

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个个得到锻炼发展。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班级常规和学习管理,实行总班长和值日班长制,总班长由同学们选举产生,值日班长由每一位同学轮流充当,逐步形成人人是班长,个个爱集体的良好班级氛围,让每位学生都品尝到为同学们服务就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就是为同学们服务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促进全班进步、人人成功的最佳效果。这个制度的实行,培养了学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意识。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孩子的责任感不断地加强,集体荣誉感不断地增强,从而使班级充满勃勃生机。我班的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曾经在沈阳晚报“晒班级”栏目上刊登,而且我班还参加了沈阳晚报组织的沈阳市特色班级管理大赛,获得了“沈阳市特色班级”的光荣称号,我班还多次被区教育局评为区优秀班级,也曾被沈阳市教育局评为沈阳市优秀班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地使用教材,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合的班级管理模式,并且能够发扬自己的优点,吸取别人的长处,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 67 -

第19篇:用创新精耕财务管理之路

用创新精耕财务管理之路

2012年08月02日 17:27

编者按: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但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艰难的思想结晶过程。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财务管理部在总经理张占强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财务管理创新之路,荣获2011年度总裁特别奖。每个创新背后都是知识、经验以及创新思维模式等综合能量的释放。它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芳香迷人、弥久不绝……

用创新精耕财务管理之路

——财务管理部管理创新纪实

2011年,集团财务管理部“外汇组合付汇模式”一举荣获总裁特别奖。 “财务管理也能创新?”带着疑问,伊利报记者走进集团财务管理部,探寻创新管理给业务带来的飞跃。财务管理部依托公司业务,创新财务管理职能,优化业务流程和模式,探索资金运营的新方法,让公司的业务在财务的支持下腾飞,让公司的资金在财务的运作下裂变增殖,让我们走进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旅程”,感受财务人创新的风采。

“财务”与“营销”的对垒与融合

2009年初夏,“伊利果之优”在全国6大重点城市促销活动全面拉开。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时间就是商机。“活动执行签批一路绿灯,十分顺利。没想到半路杀出个‘营销财务审批环节’,不是瞎扯吗?” 销售人员言辞激烈,对新增的审核环节不理解。双方工作人员甚至发生激烈的语言摩擦。“我必须坚持原则,只有详细了解促销流程,并符合年初预算条件,才能做到有效监控,否则就不能过我这关。”工作人员坚持原则。

一方是要急切地搞活动,一方是要“弄明白、搞清楚”怎么回事,才能顺利通关„„双方僵持不下,矛盾一触即发。张占强从呼和浩特飞抵北京协调解决,“营销财务模块刚刚设立,打破了以往市场销售固有的流程,市场人员‘不适应’是情理之中,但这一模块的功能不仅是监控,而是更好地服务市场„„”正如张占强所言,以往市场、销售体系年度费用经常出现“过度消耗”或“节约较多”,事中监控严重不足,销售人员对“费用执行”的理解并不深刻。“作为营销财务

人员,我们就是要积极参与市场销售工作,做好事中监控和基础服务,工作过程中,我们为营销系统提出的分仓模式切换被采纳节约了大量资源,这一模式在全集团范围内推广运用。”如今,双方合作紧密。其实,“营销财务”的提出仅是集团财务组织机构调整的一个代表。面对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不断壮大的业务,集团财务管理部提出了“综合管理、专业化分工,高效协作”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增长,集团财务体系全面夯实基础管理,从记账到管账、从注重实务到价值链管理理念的转变;同时建立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目标:消除隐形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体现了集团财务创新求变的内驱力。

分公司模式切换向管理要效率

质疑既定的业务流程,剖析、找出环节链条的利益点,寻求增值和溢价部分。这是财务提出分公司模式切换思路的源点。

液奶在全国各地分布了近几十家销售业务核算机构,点多面广、环节链条长,人力、纳税以及往来账务繁杂,财务管理存在一定风险。顶着巨大压力,张占强率先在液态奶事业部推行分公司模式切换。思路一变天地宽。分公司模式切换后实现了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提升了运营效率,减少了税务风险控制点。在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下“分公司模式切换”荣膺2010年度总裁特别奖。

“组合付汇业务”艰辛出笼

从利用人民币对美元的利率、汇率差额进行组合付款业务,发展到建立海外融资平台。2011年该项业务为公司创收两千多万元,并一举获得年度总裁特别奖。2011年,公司投入巨资新建工厂和奶源基地,如何建立良好的融资渠道,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正常的资金支持?巨大的资金压力面前,集团财务管理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2011年过山车般的汇率变化给了集团财务管理部启迪。“这把双刃剑得试一试,我们有能力掌控得更好。”于是财务管理部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付汇组合业务”的首次试水。“以前瞻的眼光和稳健的操作,公司业务顺利而圆满完成,我们也逐步掌握了基本操作规则。业务运作初期,由于对方工作时间、方式与我方不同,工作人员每天都在晚上10点钟左右下班,工作时间超过13——14个小

时, “那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住’。过了最难的坎儿,心情就上了一个台阶。”

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并通过海外融资渠道获得稳健的资金支持。通过探索基本了解了国际市场的货币运行规则,为公司未来国际化运作,实现大规模海外融资做好了前期铺垫。

“小额支付系统”幸福了奶农

“滴滴„„”王大海看了看手机短信,是银行发来的奶款上账短信,他的脸上洋溢着愉悦的表情。“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王大海说。

奶款发放效率缘何如此之高?

以前,经过集团审核的奶款,要通知事业部,再由各分子公司委托当地银行代发奶款,几个流程下来,奶款到达奶户手里就有

7、8天的时间了。而且银行的工作量大,收益低,都不愿意做这样的工作。如今,财务管理部创新推出的小额支付系统的上线彻底改变这一状况。2011年4月10日,就在这一天,系统对全国奶户发放奶款全面启动。

当时,全国几十家子公司、10多万奶户基础信息的核对、录入成了工作推进的最大障碍。基础信息准确无误是系统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在2个月的时间里,财务、原奶等人员每天都在核实信息。“随机抽取200户,通过系统给每人发1元钱,成功了多少,失败了多少。分析原因,查找根源„„”系统一次次地进行着测试。

现在,如王大海一样,全国的伊利奶户都享受到奶款快速到账的便利与快捷。 系统的上线,有效解决公司资金沉淀问题,日均减少1亿元资金沉淀,相当于盘活1亿元的闲置资产。

结算模式的变化让资金飞起来

“我们还没有收到款项,请问电汇了吗?”之前,财务管理部经常收到供应商的询问电话。“我是XX经销商,我打来的XX万元货款收到了吗?”经销商也常常为确认货款支付焦急的打来咨询电话,现在,随着现金管理平台上线、支付易平台的搭建,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也从此结束了财务人员手填电汇单与翻阅凭证查询资金到账信息的历史。

从2天到2小时,现金管理平台显威

款项支付是财务管理部的一件大事。“每天一上班,办理业务的人们已经排队等候在办公桌前。随后大家认真地、小心翼翼地填写电汇单,生怕错写一个数字。” “鉴于业务要求,到下午3点半集团财务停止电汇业务办理,工作人员拿着一堆单子往市区银行赶。但这批电汇单无论如何都是在第二天才能处理完毕,从汇款完毕到对方收到汇款,至少1.5—2天时间。”无论是需求单位还是执行部门,每天往返于业务办理的路途中,每天仅有60—70笔业务量已经让人忙得不可开交。如今,大家足不出户就可轻轻松松处理200笔的电汇业务量。“需求部门再也不用跑到集团办理,只需登陆平台,进行简单操作,几秒钟,业务单据就传递到集团,经处理后2小时内到达对方账户。”筹备3年的现金管理平台的上线,该平台集成多家银行,业务实现自动分拨。

从3天到几秒钟,看支付易平台搭建的意义

对支付易平台的搭建,烟台齐畅工贸有限公司的王成江感触颇深。2006年,烟台市场牛奶旺销,产品供不应求。看着牛奶一车车铺向终端市场,王成江心里乐开了花。“乘着大好时机,马上定货。”王成江急匆匆地赶往农业银行。“电汇30万元”,王成江满头大汗地将一兜子钱堆在柜台上。业务办理完毕的王成江满脸荡漾着幸福,等待着发货通知。3天,好个漫长的等待,王成江看着即将断货的市场焦急不已。

时过境迁,如今的王成江只需要坐在办公室,按键输入密码,通过支付易平台进行货款支付,几秒钟的功夫,伊利销售系统即可显示“货款收到”,“发货”随着一纸通知,运输车辆就奔赴在路上。收款与发货实现同步进行。“太便捷了,有这样的速度,业务不发展才怪”合作方这样感慨。

供应链融资:做好未来,就是做好自己

来自宁夏地区的4名奶户金玉柱、杨建忠、马利锋、张志前早早来到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的会议室,等候贷款业务的办理。共计1700万元的贷款数额可不是一个小数,奶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盼、兴奋的神情。“伊利为我们办了一件好事,养牛30多年来,这是我第一次能够贷这么多的钱。”独揽1200万元贷款的金玉柱更是难掩激动,“回去之后,一部分钱用于购牛扩大养殖规模,一部分投入青贮饲料的购买,使目前的日产奶量从38吨扩大到50吨左右。”

宁夏地区资源丰富,养殖基础优越,更是我公司奶源发展的战略要地。作为头号养牛大户的金玉柱,已经拥有3000头奶牛的牧场,如何保证扩大再生产?如何实现牧场的良性发展,资金瓶颈一直制约他们的发展。”没想到此次贷款如此顺利,仅不到一天就办理完全部业务,伊利还能全程派专人协助办理。”说起贷款来,金玉柱感慨颇多,“之前,自己每年跑银行,做抵押,为贷款业务奔走,到头来也仅仅贷上几百万,对于公司的发展简直是杯水车薪。”

这一切都源于财务管理部创新求变的理念。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供应商和经销商融资瓶颈将成为我公司发展的巨大阻碍。协助供应商和经销商拓展融资渠道,延展服务,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协同共赢。”2012年,张占强提出了这样的思路。

3月底,张占强带领团队深入宁夏地区,向奶农讲解相关知识,开展“产品推介”。带着激情,张占强在与奶户沟通的过程里,首先遭遇的是奶户的不理解,之后,耐心细致地阐释,一次一次地面谈,终于让奶户认识到了这项变革带给他们的划时代的改变。4月23日,以金玉柱为首的宁夏首批奶户抵达呼和浩特开始贷款业务。由此拉开了全国奶户良性融资的宏大序幕。与此同时,集团财务管理部为经销商融资的方案也已形成„„

奶农、经销商是产业链的最前端和终端,解决好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融资瓶颈就是解决了我们自己的问题,做好未来,就是在做好自己。

做经营管理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每月,集团总部部门负责人的oa都会定期收到“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表”,预算的每一笔支出、财务分析、建议等一目了然。

预算审核不是一味地消减,而是根据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及年度重点工作对资源进行匹配,从而合理和有效地进行全面核算。对于涉及经营策略、职工薪酬、媒介费用、投资预算、大宗材料预算专业性比较强的年度预算的审核,财务管理部引入专业部门意见,随后根据各预算单位的经营目标和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客观、合理、科学的审核。为集团公司完成年度经营目标提供可靠的保证,为经营决策提供可信赖的依据。目前,财务管理部月度滚动预算的实施更是创行业之先。据了解,财务管理部在实际经营结果的基础上,收集宏观的、行业的等内外部经营环境相关信息、整理内部各预算单位经营数据,通过客观地分析和判断,以滚动

预算的形式对后期经营业绩进行预测和判断,使预算可参考性、操作性更强。通过滚动预算解决了年度预算跨度大、时间长、不能随时反映客观经济环境变化对经营预算的影响等弊端,有效地提高了预算的准确度和对经营的把控能力,为集团公司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财务分析工作是一项艰辛且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财务管理部按照核算口径和预算口径这两条主线,对集团整体和各事业部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找到经营数据背后反映出的业务差距和管理问题,进而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在出具财务分析报告和滚动预测时,财务人员常常会加班加点,每年节假日几乎都在处理繁杂的数据中度过。公司每月往来数据能够核对得一分不差,在国内企业真是凤毛麟角,但伊利做到了。今年,公司2011年年报提前两个月披露,这在我公司历史上是首次,也证明了我公司卓越的财务核算能力和执行力。

近年来,公司新业务发展迅速,亟需在国家现行的财税框架下制定公司统一规范的会计政策。截至目前,财务管理部下发会计核算和报表问题解答文件6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符合现状的公司会计政策体系,解决基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近200个问题。

“财务数据会说话。”诚如张占强所言,财务管理精修业务,远见未来,让财务创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20篇:济南物业管理的创新之路

济南物业管理的创新之路

创新是一个行业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物业管理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深深地带上了创新的烙印,在其成长的风风雨雨二十八年中,它不断地在不利条件和逆境中争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并逐渐成长为关系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济南物业管理也在它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下不断开拓自身的创新之路,力求持续发展。

一、政府

济南市物业服务业是自99年开始起步,10年来,济南市房管局作为济南物业管理行业的主管部门,以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环境,创建文明和谐小区为目标,不断完善物业管理政策,规范物业服务行为,创新物业管理内容,通过创优达标、树立典型引导全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制度创新——依法规范物业管理,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十年来,济南市房管局相继出台了《济南市物业管理办法》、《济南市住宅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济南市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济南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物业管理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以此为据通过其不断规范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水平,推出了一批业绩良好的企业,并鼓励物业企业之间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方式进行企业重组,以大带小,合小为大,化弱为强,对健全物业管理市场、促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组织创新——根据国务院、省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精神,为进

一步加强济南市物业管理工作,强化物业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管理,济南市政府成立了济南市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济南物业管理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

监管创新——一是严格市场准入。按照《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新申报企业进行严格把关,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批准,对现有企业,加强资质年检,对存在问题的企业,按照政策规定进行严格处理,净化市场;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每半年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状况进行一次检查,平时不定期进行抽查,重点检查服务质量、持证上岗状况、收费情况、业主满意率等;三是建立信用案。对全市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信用档案,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设立济南市物业服务监督投诉热线,派专员管理,对每年有效投诉超过2次的物业管理企业,发放限期整改通知,超过3次的,根据政策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评优创新——积极开展物业管理项目创优达标,以评促管。济南市房管局每年都向各县区房管局和全市物业管理企业专门印发申报优秀物业管理项目的通知,提出要求和指导意见,动员他们积极参与申报工作。每年达标验收前,市房管局都要组织召开一次创优达标经验交流会,到已获得优秀称号的项目观摩学习,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交流的平台。

二、协会

行业协会,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行业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济南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自07年成立后,深入

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认真履行协会在规范行为,建立职业操守,维护行业权益,宣传行业形象,提高行业素质,反映行业诉求,加强行业交流和向企业提供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它成立两年来的一系列创新之举为推进济南市物业管理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沟通渠道创新——为便于协会的通知及有关决定在第一时间内传达到各会员单位,及时让各企业掌握各类信息,济物协分别与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开通了手机短信信息交流平台,设立了专门的咨询电话并向企业公布,确保了企业与协会之间的信息交流。

选聘物业方式创新——积极贯彻落实《济南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在市房管局的指导下拟定了《济南市物业管理评标规则(试行)》,建立了济南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专家评委库和随机抽取专家评委的制度,并在市房管局的支持下建立了省内首个物业管理招投标有形服务市场。截止到目前,共受理物业管理项目招标40余个,为推动物业管理市场机制的建立,健全行业监督约束机制创造了良好条件。

行业文化创新——行业文化是一个行业的核心和灵魂,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济物协创办并先后发行了9期《济南物业管理》杂志,建立了《济南物业管理》通讯员制度和征稿制度,为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加强企业之间的经验交流,及时反映行业和企业动态起到了重要作用;积极促进行业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组织

部分企业分别赴青岛、杭州、广州进行学习参观。在全行业组织了“共创和谐物业小区”活动,由副会长单位参与成立了工作班子,广泛征集演出节目,建立了演出小分队,参加了数十个小区的文艺演出。这些活动拉进了与业主的距离,增进了感情,达到了宣传行业,增进和谐的效果。

服务职能创新——为全面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和物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企业合理诉求,组织济南市会员单位开展了物业管理生存状况调查,完成了《全国物业管理生存状况调查表》的填报工作,被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评为全国“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专项调查优秀组织奖”;开展了行业用工状况调查,向市劳动部门、市总工会积极反映行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协助企业逐步落实《劳动合同法》。开展了代收水电暖费用情况调查,多次召开水电暖费用代收问题研讨会,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为政府部门制定对策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三、企业

创新的道路是成功的道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唯有立足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断地创造、应用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方法、新颖的技术改造企业,才能在不利条件和逆境中争得生存和发展空间。近些年来,济南市物业管理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时,也推动了本市物业行业的发展。

管理创新——济南市物业管理企业面对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建立了以现代服务业为基础的企业管理系统。建立了与现代服务业相适应的包括员工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培训、采购管理、外包服务管理和财

务规划在内的各项专业制度与运作模式,并视所管理的标的、服务对象的特点,灵活制定了个性化的项目管理模式。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文化竞争的重要性,开始狠抓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建设。在济南各物管企业中,工装、形象标识、员工面貌等元素逐步的完善起来。有的企业做了整套的CI手册,从企业的标识系统上感化员工,从理念上同化员工,从行为上规范员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形象,以创新的品牌优势去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更高的竞争力。

服务创新——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和济南物业管理市场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服务才是致胜的关键。不断创造出新的服务项目,及时地创造出富有个性化和现实价值的服务,建立服务满意体系成了物管企业发展壮大的推动力。

例如,针对投资型业主,不少企业适时提供了诸如售/租信息发布、物业视察、交易合同管理、租金代收、税务管理等理财型服务,帮助业主实现其投资目标,并从中获取有偿服务收益,进而将该收益在物业管理企业与全体业主之间合理分配,最终获得业主的青睐;针对自用型业主,除了常规服务外,一些企业还增加了对业主财产管理的服务,包括设备、设施的能耗管理,做好更新改造计划等。服务增值是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成为市场环境中企业分等定级的主要参照标准。

人才创新——济南市物业企业一直以来,在努力打造一支与客户需求高度匹配的专业化物业管理队伍,包括建立富有弹性的激励机

制与淘汰制,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培养企业文化归属感来留住人才,稳住人才。

四、业委会

这块不了解

……

2009年,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备受人们关注的《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其颁布实施是山东省物业管理行业的一个转折,对规范济南市物业管理活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济南物业管理也将秉承这个契机,抓住机遇,勇于开拓,在自已的创新之路上迈向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

小羽的创新之路范文
《小羽的创新之路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