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新华社舆情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23 12:08:5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食品安全舆情报告

2014年食品安全舆情报告

红麦舆情研究院发布《2014年食品行业网络舆情报告》,该报告以红麦舆情监测系统平台搜索为基础的海量数据为统计对象,突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可读性,帮助阅读对象把握2014年食品行业舆情整体走向和趋势。

一、2014年中国食品安全舆情事件解读

回顾2014年中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可以说食品安全事件接连不断。红麦舆情选取了热度大于1500的20个典型舆情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发现食品安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集中于各种监管层领域,所涉及的食品范围和产品类型比往年增加了许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表1 2014年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热点事件

1、肉制品和农副产品上榜率均达两成多

2014年的食品行业内共发生有影响力的热点舆情事件20个,其中肉类食品和农副产品均占比 25.0%。江苏兴化市“注水猪肉”事件、山东德州涉狐狸肉、广西玉林“虐狗”、西高安病死猪等事件舆情热度较高,而且涉及分类较多,包括过期 肉、注水肉、带病肉、“道德肉”以及“李鬼肉”等问题肉制品。

图1 2014年食品行业重要舆情事件子行业占比

2、跨省、跨区域的食品监管问题有待联合深入开展

图2 2014年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区域分布

从地域分布来看,2014年食品安全爆发呈现出区域广、问题多、时间长的特点,全国范围的食品 安全事件明显比往年减少,但食品流通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增多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分布在中南、华东一带。其中山东、浙江、北京等地食品安全问 题相对突出,其中不难看出涉事者不乏影响力较大的知名企业(见表1)。

3、产品质量与行政管理话题占比近四成

通过对20个上榜的舆情事件分析发现,2014年度食品行业的舆情事件以行政管理问题类话题为主,占比高达40%,其中肉制品问题最为严重。质量问题话题占比30.0%,以台湾“地沟油”和沃尔玛销毁食材黑油事件为主。

图3 2014年食品行业舆情事件类型占比

二、2014中国食品行业舆情应对点评

1、地沟油又被提上民众最忧心议题

地沟油常因其包装与正规的粮油产品包装相似,价格却又明显低于正品而受到一定消费者的“青睐”。人人都有“物美价廉”的心理追求,然而却总有人心存“占小便宜即为得实惠”的非理性思维,一些不良商贩正是抓住部分消费者“占小便宜得实惠”的心理,巧夺市场空间。

同时,监管部门对涉事当事人及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往往也是“地沟油”猖獗的因素之一。处罚力度弱,制假风险低,这样很难从根本上断绝企业再犯的念头。

2、肉制品安全监管漏洞有待修复

在红麦舆情统计2014年食品安全事件时发现,某些环节的监管环节都不到位。如果能像欧盟一样,从养殖业源头、加工、市场等各个重要环节予以有效监管的话,必能最大限度的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中国的广大消费者提供可靠安全的有保障的可选择性食品。

3、建立食品追溯制度,提高企业安全意识

企业应设立用于奖励安全生产和舆情监管的专项资金,主要奖励为产品质量安全作出贡献的员工和外派参加职业化的业务培训。现如今,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已出台,明确要求: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让每个人共同承担食品安全生产线的责任。

除政府监管、媒体以及公众监督外,企业应在内部成立专门处理产品质量问题的“质量监管中心”和企业内刊等自有媒体平台应有的“舆情中心”。 再次,不定期邀请相关食品监管部门来生产基地随机抽检。

推荐第2篇:舆情分析报告

大江南舆情分析

一、二季度干部职工关注热点难点问题

1、近期食品添加剂事件火热,如美国大肠杆菌、台湾塑化剂等。

作为餐饮行业食品添加剂问题出现后,包装食品检验严格,不少包装食品已经暂停使用导致新鲜蔬菜水果等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涨,因此原材料上涨成为近期领导最为关心和头疼的问题。

2、6月23日北京惊现大雨,城区数百路段和小区发生积水,有

的地区出现交通、电力中断的情况。下雨给员工上下班出行都带来不便,天气变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3、大江南多半为外来打工人员,生活压力以及北京不断增长的

物价,工资报酬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不少员工提出希望涨工资的要求。

4、早晚高峰公交车堵车严重,每天要长时间浪费在路上,因此

地铁是很多员工上下班首选。而昨日地铁四号线动物园出现1死多伤事故,不少人在问:“什么才是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

二、三季度舆情发展趋势预测

1、工资是否能够有所上调。

2、堵车何时才能有所缓解。

北京大江南国际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011-7-6

推荐第3篇:舆情报告格式

网络舆情写作格式

标题:网友反映我区xx校园xxxx情况

内容:

1、什么时间、什么网站反映某件事

2、所反映事件的详情

3、网友跟帖情况和转发转载情况

4、我局采取的初步措施

附:相关网站

上报人: 联系电话: xx年xx月xx日

附件:关于网友反映我区茜草街道一幼稚园老师拿水果刀吓 娃娃被辞退的情况回复篇2:舆情信息格式

标题,用黑体三号,居左对齐。一般标题即观点,尽量避免反问句、疑问句等句式。

信息来源,含时间、媒体,用仿宋小三号,居左对齐。一般商业网站不具有采访权,请追溯到信息源。

正文,用仿宋小三号,行距固定值27磅,字距标准。 正文不少于600字; 2.一般为当天或24小时以内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时效一过的稿件一般不再发。 3.重点关注、采用主流媒体(报纸、电视、门户网站)的素材。请不要编写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的稿件。 4.正文后写清单位、姓名、手机号。单位一律使用“东港区教育局”。 5.严禁直接从网上下载,格式五花八门,否则直接删除,不计入考核。

三、舆情信息报送要求 1.发送邮件时,在主题栏内以单位+题目的方式,以便于月底统计,不写的漏计概不负责。单位统一填“东港区教育局”。 2.发送邮件时,请直接把文稿粘贴在文本框内,不要仅使用附件,以便于编辑,否则不予采用。

示例: 篇3:舆情信息报送格式要求及管理办法

舆情信息报送格式要求及管理办法

生环学院团总支青年研究中心制

一、格式要求

2.报送格式请参照已下发的策划书内附件表格及要求; 3.报送内容需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语义明确; 4.若报送内容中涉及到具体事件,请详谈:

如丢失物品现象,需言明哪班哪宿舍谁什么时间在哪丢失怎样的物品,失物价值等;

如活动时间安排冲突事件,需言明哪个活动占用什么时间与另一活动占用什么时间,二者如何冲突,两个活动组织方为何人等,方便老师予以解决。 5.除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事件外,鼓励报送班级特色内容。如班级特色活动中同学们的感受与反响、同学们对近期社会事件的关注与讨论、同学们对身边人事物的言论及看法等。

二、管理办法

1.请务必在每周五晚12点之前发送舆情报告,逾期不候; 2.请务必遵守格式要求所列内容,不合格者将退回信件; 3.请务必认真完成报送工作,内容充实具体,有意义,勿敷衍了事; 4.每周未按时上交或上交内容不合格者,我中心将在本期周报中统计后报送给老师,由老师裁决,具体体现于综合测评加减分、优秀干部评选、优秀团员评选、优秀班集体评定等。情节严重者,批评且撤销其职位。

请各班心理委员务必重视并认真完成工作。谢谢配合!篇4:舆情监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要领

舆情监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要领

撰写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有一些基本要领,掌握并遵循这些基本要领,对于写出高质量的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有很大的帮助。总体上来说,好的舆情分析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新颖的观点、严密的逻辑、精巧的结构和准确的文字。此外,在撰写舆情分析报告的具体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论述全面与观点鲜明有机结合。舆情分析报告一般以分析舆情信息工作概论透彻、论述深人为优,这就要求运用大量丰富的素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解读和剖析,使舆情信息的全部内容及其引发的思考得到充分的表现。与此同时,舆情信息工作者还必须考虑到,各级领导工作繁忙,时间宝贵,关注舆情信息仅是整个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要主动适应这一情况,在撰写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时,既做到论述深刻、详尽充分,又做到观点鲜明、表述精当。鲜明,就是在内容上要求突出主题,直指要害,一针见血;在形式上要求层次分明,条分缕析,序号字体以及标识十分清楚;在语言表达上要求惜墨如金,要言不烦。即使在文中的主体部分也是如此,应努力使对舆情分析和论述简明、精练、到位。在叙述事实时不要作过多的描述;在阐述观点时不要作烦琐的论证;在选择使用材料和举例时,必须选用那些最能准确和深刻反映内容的典型材料和典型事例。 2.理性概括与素材鲜活有机结合。一篇好的舆情监测报告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边叙述,边论理;既要实现观点的准确凝练、清晰明了,又要实现事实的真实可信、具体生动。写分析报告不是写正式文件,不能到处是理性的抽象和概括,那样不仅会失去生动性和吸引力,而且会失去真实的力量和说服力。要在分析报告中将提炼出来的观点论点与原汁原味的民众话语等舆情素材有机结合起来,在论述中多引用那些来自生活、来自群众的朴实生动的语言,尽力做到原汁原味,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语言常常是群众情绪、思想、诉求和建议等社会政治态度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可以最真实地呈现在领导同志面前,也最有参考意义和价值。 3.总体态势分析与突出问题分析有机结合。一般来说,舆情监测分析报告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一个主题、一个方面舆情进行整体分析,揭示和概括出舆情的总体态势,这样可以帮助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从整体上掌握某一方面的舆情状况。但是,这还不是一篇好的舆情分析报告的全部,一篇好的舆情分析报告应反映出舆情监测分析的全部成果。换一句话说,就是既要反映舆情的总体态势,还要将舆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矛盾、重点难点等表达出来。唯有如此,方可做到既从总体上把握舆情态势,又有突出具体问题的分析;既有整体状况的反映,也有重点问题的解剖,通过将好与坏、喜与忧、正面与反面、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等不同情况反映出来,帮助领导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准确掌握突出问题。篇5:2013互联网舆情报告

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2013年度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在媒企之争中被削弱。与此同时,“自媒体”话语权也在打击网络谣言中暴露出先天缺陷。主流媒体如何恪守新闻专业精神,为网络信息把好关,矫正引导网民情绪,关系到国民心态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2013年网络舆情热点

(一)网络谣言治理初见成效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8月以来政府骤然加大互联网管理力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随着网络传播的日趋碎片化和网络生态的复杂化,在保障公众表达和社会监督的积极功能之外,网络舆论潜在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网民的媒介素养不够,经常见风就是雨。某些网络“大v”粉丝数量众多,不经核实转发一些谣言,扩大了谣言的负面影响。此外,某些网络公关公司为了商业利益,编织和传播谣言。网络诽谤,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网络虚假信息扰乱资本市场,让不少公民、官员和上市公司深受其害。

领袖”董如彬(网名“边民”,“恶意编造谣言牟利”)。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出台。

然而,打击谣言和网络犯罪也出现了一些引发质疑的案件。如河北清河县女网友发帖询问命案“真相”被行政拘留5日,甘肃张家川一名16岁的初中生发帖质疑一起死亡事件有内情被刑拘,甚至在政法系统内部对有些案件也有不同看法。互联网是否构成刑事入罪的“公共场所”,如何界定网上“寻衅滋事罪”,是各方讨论的焦点。

(二)司法案件引发的舆论热点猛增

在2013年20个热点舆情事件中,司法案件占半数以上。9月份继举世瞩目的薄熙来案一审宣判之后,陕西“房姐”龚爱爱案、“高铁一姐”丁书苗案陆续开审,北京大兴摔童案、李某某强奸案、河北王书金强奸案等相继宣判,沈阳摊贩杀死城管案主犯夏俊峰被执行死刑,更使得司法公正成为空前集中的网络议题。 不过,各类司法案件折射出的民众心态却各不相同。薄熙来案公审、刘志军贪腐案审理和多起高官被查处案件,使民众对新一届政府“既打苍蝇,又打老虎”的期望大增;李某某强奸案与夏俊峰案中,网民对罪犯的态度形成强烈对比,折射出民众对当下社会阶层分化、强弱群体生活反差的不满和忧虑;湖南特大非法集资案主犯曾成杰被执行死刑,则成为继“吴英案”后又一起引发中产阶级震动的案件。

(三)民生仍是舆情焦点,个人暴力表达有所增强 1 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医患纠纷由来已久,随着2013年10月下旬发生的浙江温岭患者杀医案变得格外尖锐,出现了医护人员集体抗议,全国上百家医院声援的现象。据中国医院协会统计,2012年每所医院平均发生的纠纷事件由2008年的20.6起增至27.3起。与2012年哈尔滨杀医案中不少网友的幸灾乐祸相比,这次网民对被杀的医生普遍表达了同情,保持不变的是对当下医疗环境和医疗体制改革的牢骚与不满。

(四)吏治反腐话题依然火爆,年轻干部遭遇“扒粪” 2013年,涉及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网络热点案例渐多,仅5月至6月出现的相关案例就达30多起。广东揭阳揭东区副区长江中咏“父子接棒”,安徽安庆惊现22岁团县委书记,湖南衡阳雁峰区副区长参加工作10个月后被提拔正科、4年后被提拔副处,湖南某地市官员外甥女28岁任副县长,参加选美后获重用等话题,在网上引起议论纷纷。一时间,围绕年轻干部出身经历的“扒粪”风起云涌。干部年轻化本身是好事,网民担忧的是缺乏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程序。 网络反腐从2012年岁末开始也变得更加集中而尖锐,网民反腐的类型多样化、起因复杂化、爆料实名化,党政机关查处快速化。位高权重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被网络实名举报拉下马,被曝光多块名表的“表哥”、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获刑14年,上海法官集体嫖娼被曝光??网络反腐与新一届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是吻合的,但领导干部一旦被举报就面对几亿网民一边倒的指控,被污名化。此外,网络反腐易被商业敲诈和官场恶斗所利用,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国信办2013年再次查处了若干借反腐之名行网络敲诈之实的舆论监督网站。4月以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新浪、腾讯等商业网站均在显要位置推出“欢

迎监督,如实举报”的网络举报监督专区。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日均收到网络举报800件。这都有利于引导网民利用正规渠道和平台进行合法举报,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无缝对接。 在2013年的反腐案例中,央企的腐败问题也备受关注。中央巡视组进驻中储粮,在此之前中储粮黑龙江大火,使得这家企业受到广泛关注,问题不断曝光。而8月以来中石油发生一系列“人事地震”,先后有包括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在内的多名高管涉严重违纪被调查,此事更是被网民冠以“窝案”、“胜利(油田)系”等标签而大力炒作。很多央企、国企脱胎于政府机关,没有完全实现去行政化,也就承担了社会舆论对整个公权力不满的情绪。

新闻客户端是一种基于手机的信息供给,囊括热点新闻、体育、军事、娱乐、购物、八卦、图片,以及网友评论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订阅内容,开启了社交阅读新时代。目前新闻客户端不仅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南方周末》等传统媒体入驻,还吸纳了不少自媒体。搜狐网宣布,搜狐新闻客户端入驻媒体超过1000家,其中包括近400家自媒体,用户总订阅量超过了6亿个。

(六)斯诺登事件促中国网民同步参与世界热点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的同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领土和贸易摩擦也逐年增多。2013年的舆情热点中,涉及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议题仍占有相当比重。除钓鱼岛、南海问题等持续发酵外,2013年6月,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在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棱镜”项目后逃亡香港,引发了中国网民的广泛关注。“棱镜门”让美国人从2012年希拉里有关互联网自由的两次谈话所标榜的道德高地跌落,也使得中国网民有了一次近距离同步参与世界热点的机会。网友沿用“如果斯诺登是某国人”造句,表达

了对美式自由双重标准的讽刺:“如果斯诺登是中国人,奥巴马总统肯定已邀请他前往白宫共进晚餐,还会提名他为下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美国政府只在恰当时机捍卫自由与人权。

推荐第4篇:舆情分析报告

靖安县法律援助中心二0一0年度舆情分析报告

2010年是我省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第二年,截止到11月30日,靖安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共解答法律咨询981人次,办理各类法援案件185件,其中刑事15件,公证15件,民诉22件,行政26件,非诉讼调解案件107件。

一、法律援助情况分析

(一)农民、农民工仍是法律援助的主要对象

从法援咨询和案件办理情况来看,农民、农民工的法律咨询人数686人次,占咨询总数的69.9%,援助人数106人,占援助对象总数的56%。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①侵害农民、农民工劳动权益。部分企业主不按规定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障手续,导致发生工伤事故后农民工不能及时得到赔偿,引发纠纷;一些中小企业,不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招收农民工时,即招即用,增加工伤事故及其纠纷隐患;由于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依法维权意识差,许多人不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致使工伤事故发生后,维权难度很大。②农村中雇员损害赔偿纠纷增加,此类案件主要发生在农村无建筑施工资质的建筑队,雇主、包工头或者雇工多无安全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无保护措施,政府也难以监督管理。③行政申请类案件增长幅度较大,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及社会生活成本的增加,导致部分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为保障基本生活,他们往往向政府提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及发放救济金请求。

(二)婚姻家庭纠纷居高不下,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婚姻家庭纠纷位居咨询总数的第二位,占27%。婚姻家庭方面的咨询主要集中在离婚的程序、夫妻共同财产认定与分配、子女抚养权与探视权、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债务分担、家庭暴力等方面;从反映的情况看,婚外恋、夫妻长期分居是造成婚姻家庭破裂的主要因素。其中,未成年子女犯罪现象值得重视。一些父母由于长年分居又忙于生计,对子女疏于教育与管理,导致其子女沾染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并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点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表现的尤其明显,15名刑事受援人当中有7人为未成年人。

二、舆情分析及对策建议:

1、农民工群体因数量庞大且流动性较强,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此,我们的法律宣传工作应更具针对性,重点放在建筑、制造、服务业领域和私营企业中,要广泛深入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法制观念。同时,建立和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强劳动监察,对企业用工做到全程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维护农民、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另外司法部门在发现农民工因讨薪、工伤、交通事故,要求提供法律援助时,应主动介入。人民法院也应及时受理快审快办,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应按照《关于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衔接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在缴纳诉讼费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

雇员损害赔偿案件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发生在农村,当事人往往没

有安全意识,对此应让基层司法所加强与村委会的联系,双方共同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对于行政申请社会保障类案件,基层法援工作站应充分发挥职能,与村(居)委会、民政所等部门加强联系,为困难群众申请社会保障待遇开辟绿色通道。

2、婚姻家庭纠纷居高不下。主要因为适龄青年外出打工的居多,有些夫妻婚前缺乏了解,结婚后不在一起生活,长期缺乏沟通,导致感情破裂。建议大力宣传婚姻法,倡导传统美德,同时,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社会尤其是学校更应负起相应的责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

推荐第5篇:寒假舆情报告

商学院学生组织系统寒假舆情报告

商学院学生组织系统 2011年寒假舆情报告

2011年2月24日,商学院在团委书记曹元译老师的主持下召开了“商学院暑期舆情调查会”。参加会议的是商学院学生组织系统各学生干部。

会上,老师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作为优秀的学生干部,我们并没有完全放松。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实事,这都是我们的寒假作业。怎样看待事件,正确评价事件,汲取好的经验,这些都是关键。以下为商学院学生组织系统学生干部们对假期期间一些实事的理解和看法:

一、钓鱼岛事件——国土不可侵犯

会议期间,老师和同学们讨论得最为热烈的当属国际的大事。团总支副书记段严同学率先发言,说:“这个寒假之中发生了许多国内和国际的大事,要说国际上的大事可是不少,先说说离我们近的,有中日钓鱼岛争端,俄日北方四岛争端,还有我们的胡锦涛主席应美国奥巴马总统邀请参加其私人晚宴,这些不论正面或是负面的报到都证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祖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阶段,我们作为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在一些事上即使我们对其本身的改变或是说结果无能为力,但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例如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古话讲:祖宗疆土不可尺寸与人。我们绝对不能在这个敏感时刻有动摇,我们要相信我们的祖国我们的领导人,我们决不能在网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来讽刺我们的政府。

二、物价上涨——经济战

讨论完国际大事再说说国内的,国内的大事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例如我们北京市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开始了“摇号买车”,但这治根不治本,虽然购车的人少了,依旧解决不了交通拥堵问题。外联部部长任和提出话题,说:“说到车我们就不得不说说令人头疼的“油价”了,现在的油价已经涨到7.45元了,要知道2004年时,油价还是3块多,现在的价格足足比美国的油价还高了2元,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交通拥堵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因为人们开不起车了„”说到这里,许多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三、“春晚”——无限评论

讨论到寒假必定会相当春节,文艺部部长苏杰说:“今年的春晚也是寒假里的一件大事。春节刚过,最热的应该就属关于春晚的各种评论了。”央视的春晚,每年都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审美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春晚的要求也日渐苛刻。春晚几个小时的播出过后,铺天盖地的便是各种揭秘,讽刺,谩骂。虽然也存在好评,但都被大面积的“怒吼”声淹没。心理资助部部长王志远和宣传部部长华思瑞补充道:“对

1 / 3

商学院学生组织系统寒假舆情报告

于今年的春晚,说的最多的就是傅琰东的魔术了。同时还有旭日阳刚这个组合。有人说那魔术是在鱼的肚子里安装了铁块啊,磁铁啊,等等,是摧残动物的一种表现。又有人说,那就是一种幻术,是一种手法,和摧残动物没有关系。还有人说,是一堆鱼,把一些变没,剩下一些给观众看。等等等。对于旭日阳刚组合,有人在怀疑他们的民工身份,有人在说着他们在春晚现场跑音,多么的没有水平,还有最近炒的很热的关于“春天里”这首歌的演唱权的问题。”还有关于春晚的一些其他的言论,包括怀疑春晚直播的真实性,春晚节目的质量等。“其实在我看来”,主席陈建军发言说,“春晚本来就是为娱乐大众,丰富大众生活,增添节日气氛而生。有那么一群人为了春晚尽心尽力,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呢。众口难调,春晚想做到让每个人都满意,处处被人接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存在一些审美差异是正常的,大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也是很好的。”有人说,春晚不是给团圆的家庭看的,是给那些身在异乡,离开亲人的人们看的。是啊,也许正是有些人得到的太多了,才总是不知道满足,不懂得知足。而那些真正能理解春晚导演,演员的观众,是真正懂得了春晚存在的意义,懂得春晚蕴含的感情的人。春晚,播出的是节目,传达的是一份情谊,中国人的一种传统,对春节的一种深深的情结。所以,真心希望我们能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春晚,不管是失误也好,神秘感也罢,让它们留下,他们都属于春晚这个舞台,最真实的,最充满心血的舞台。

四、微博打拐——振奋人心

学生会副主席胡光同学发言中提及媒体中越来越频繁报道的一个话题却更令人牵挂——拐卖儿童。这个话题似乎并不是新鲜事了,但随着“微博打拐”和“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这样一系列网友自发性的活动使得这个话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种社会现象的呢?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巨大的市场以及高额的利润使得人贩子不惜铤而走险,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人置道德和法律不顾而高价收买儿童,以延续香火或为显示人丁兴旺、家庭发达,特别是拐卖男婴所获得的利润更高。其次,作案者多为妇女,易得手,再加上很多父母监管不力,这就给人贩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现实的打拐行动中,对人贩子的处罚都比较严厉,但对收买者则处罚较轻或者不处罚,只要收买者不妨碍司法机关执法,其被处罚的可能或程度都会相应地减少和减轻。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是造成“买方市场”需求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团总支书记曹老师总结道:“如果想杜绝拐卖儿童的悲剧继续发生,就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社会方面加强宣传力度,父母能多用心照看好自己的孩子,重点是,不但要打拐更要打买,只有从根本上消灭了买方市场,才可能真正杜绝拐卖儿童的事件一再发生。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孩子没了,又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家,又如何再奢求这个家里能充满欢笑?”“微博打拐”固然振奋人心,但又有多少孩子再也回不到亲生父母的怀抱呢?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再也没有各类形式的打拐行动,因为每个孩子都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新学期即将到来,我们不会停止对实事的关注。只有跟随发展的脚步,才不会被社会落下。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才能真正意义的立于这片土地。而我们学生干部更好做好榜样,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做好假期舆情调查,出色地完成学生工作任务。

2 / 3

商学院学生组织系统寒假舆情报告

商学院学生组织系统办公室

2011年2月25日

3 / 3

推荐第6篇:舆情指数报告

《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发布

南海网 http:// 时间:2011-03-24 17:12 来源: 中国新闻网作者:郭虹 章莹中新网重庆3月24日电(郭虹 章莹)《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24日在重庆发布。报告显示,在2010年网络舆情中,征地拆迁、反腐倡廉、涉警形象成为网民关注前三甲。

报告指出,较2009年相比,征地拆迁问题成为2010年网络舆情中凸显的新生矛盾,尤以地(级)市县级拆迁矛盾最为集中,此外,新拆迁条例所引发的协调补偿及行政强拆缓和等问题亦成网民关注热点。据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IRI网络舆情指数75分以上的前100个较大事件中,仅由强拆征地引起的重大事件占9%。报告披露,区别于往年,去年网民对反腐倡廉的关注中心渐从干部贪污受贿转向干部形象、官僚作风。据IRI监测数据显示,2010反腐倡廉舆情负面事件中,七成缘起干部个人言行失当,如江西平齐俊的“领导指示”、伊春空难中飞机残骸前合影的干部“笑脸”等;而地方县处级干部则成为舆情重大突发事件中高发群体,贪污受贿和裙带关系已成侵蚀地方干部网络形象两大诱因。

此外,通过对2010年涉警形象的网络热点事件透视发现,去年舆情指数超过75分的100个较大网络热点和突发公共事件中,公安在涉及主体中占比近2成。如“我爸是李刚”事件、“厅官妻子打错门”事件、东莞涉黄人员游街事件以及“喝水死”、“洗脸死”等一系列监所离奇死亡事件均致使警察形象一度严重受损。

据IRI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在网络舆论关注的前200个政策类话题中,政府通过网络传达政策精神和解读公众疑惑的话题高达38.5%,借助网络平台征求民意进而完善相关法规占比高达24%。有专家指出,随着论坛、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日趋成熟、规范,网络舆论正逐步成为推动立法规范和检验行业漏洞的重要平台和加速器。

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子课题“中国网络舆情指数体系(IRI)”、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机构撰写,是中国首份权威的网络舆情指数报告,成为政府部门收集网络舆情的主渠道和决策的重要参考。此间发布的《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对去年达到网络舆情指数热度65分以上的1000余个热点事件、75分以上的前100个较大事件进行了持续的观察和梳理,在处理了数以亿计的数据基础上制作而成。

推荐第7篇:两会舆情报告

2012两会舆情报告(3月10日篇):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时间: 2012-03-10发表评论>>

中国网3月10日讯 值此2012年两会(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召开之际,针对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和委员们的议案、提案以及对近期热点问题的观点和意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与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合作,收集整合舆论,共同发布两会“舆情报告”。报告起止日期为2012年3月1日至3月14日。

【3月10日综合话题舆情】

今年两会召开期间,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诸多关于环境污染的议题中,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专业词汇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成为了热议焦点。

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随着PM2.5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专业词汇也一跃成为两会代表,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代表话题(议案)词频分析】

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在医院门诊做过专门调查,每当天气变得灰蒙蒙的,前来就诊的病人就会增加10%到15%。其核心原因就是我国以前对PM2.5和臭氧没有监测,而PM2.5直接进入肺泡,危害极大。为此,钟南山代表建议,今年在全国范围内监测PM2.5。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本次人大会上提交议案,建议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从立法层面建立PM2.5“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当一个地区发生大气污染事故时,及时通报周边地区,协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影响。

从3月8日起,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率先在全国发布PM2.5监测数据。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指出,长远来看,防治PM2.5污染关键在于切实治理各类废气污染源,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5年PM2.5监测覆盖所有地级市显得步伐有点缓慢,建议在今年年内就开始全国监测。

【委员话题(提案)词频分析】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西部在工业转移过程中污染非常严重,而那些受污染群体都是农民兄弟和低收入人群,希望2015年PM2.5的监测目标不应该只覆盖所有地级

以上的城市,应该覆盖全国。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指出:“我们及时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对公众而言,有利于更好地指引公众健康出行。针对不同的空气质量状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危害。”

3月9日下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会议后,卫生部部长陈竺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卫生部已开始开展研究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此外,他建议调高烟草税,降低烟民数量,将健康城市的概念充实到卫生城市的内涵中。

【媒体传播舆情分析】

从两会召开前夕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的含量纳入国家标准到PM2.5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词汇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热议的话题。媒体普遍认为政府的这一举动它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3月6日京华时报援引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的观点。他认为,政府对PM2.5问题的重视,也是政府对公众诉求的回应。

中国环保网、解放日报、中国青年网、金融界等多家媒体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对PM2.5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报道。

截至发稿时,在百度中输入“PM2.5”这一关键词可以得到490多万条结果,而在新浪微博中则有约118万条涉及“PM2.5”的微博。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在中国环境网联合搜狐社区开展的主题为:“今年‘两会’,您关注哪些环保话题”的调查中,网友心中预期的“两会”环保热词与以往有所不同,有17.33%的网友投给PM2.5,14.43%的网友投给公众参与。

针对PM2.5、环境信息公开、国家环保“十二五”规划以及环境税收等问题,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比如,网友们为治理PM2.5献计献策,27.29%的网友认为应公布PM2.5的数值,让公众共同来监督空气质量,26.85%的网友则希望完善国家和地方的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地方环境质量考评的重要因素。

对于环境信息公开,36.29%的用户希望建立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的激励机制,奖惩分明,34.67%的网友认为应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推动作用,让公众成为监督信息公开的重要力量。

还有很多网友发表了自己关于空气质量的观点。

曹红财的微薄[新浪微博]: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空气却越来越糟!PM2.5也逐渐成为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最重要的就还是它对人类的危害,他究竟有什么危害呢? 它是指空气

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污染物,进入人体支气管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PM2.5如此火爆,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网友 IP游客 119.33.140.x :PM2.5,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是否应该人性化一些,到易有空气污染的地方检测。广州空气很污染啊!

网友 IP:60.209.238.x :车尾气对人的危害不小,尤其是最近曝光中国汽油的危害物质远高于香港、欧美三十多倍,汽车尾气影响人的智力,尤其是儿童的智力,这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的发展的问题,请国家注意注意再注意,不要让劣质的汽车尾气在全国GDP增了一个点的同时,我们下一点的孩子整体之上却降低了10个点!!!

网友 IP119.96.38.x :中国是不是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对PM2.5的监测。

【综述】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这是政府对于公众环境保护诉求的回应,表明了政府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决心,正是政府的这种决心,才让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治理工作一步步走向深入。

继2月29日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被纳入国家标准后,PM2.5又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后广东省公布了珠三角9市17个监测点的PM 2.5数据。但仅有监测结果是不够的,通过监测结果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大气治理工作才是最终的目的。做好大气的治理工作可以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加强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科学研究,联防联控、部门协调、公众参与五个方面进行。

但要从根本上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更有效的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就必须转变能源发展的方式,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在10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张国宝、邵秉仁、王炳华、陆启洲、李河君、牛文元委员就“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回答了记者提问。这表明了我国政府在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所做的努力。

(撰文:张文涛 莫林虎)

【资料来源】

1.《两会速递:“PM2.5”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新闻网 2012/03/05 10:10

2.孙天明:《广东环保厅副厅长:PM2.5监测点全按国标设置》 , 南方都市报2012/01/16 11:16

3.毕淑娟: 《PM2.5首进政府工作报告“小颗粒”成两会新议题》,天津网 2012/3/9 20:59

4.《周生贤因未完成减排道歉 PM2.5设备全国需28亿》, 中国新闻网 2012/03/08 09:06

5.《梁江涛:PM2.5进两会是一个新起点》, 中国网 2012/03/07 10:12

6 .《网民接受环保问题调查 PM2.5及公众参与被热议》, 中国环境报 2012/03/07

7.《人大代表建议年内开始全国监测PM2.5联防污染源》, 新华网 2012/03/10

8.《张国宝邵秉仁等委员就“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答问》,新华网 2012/03/10 10:51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推荐第8篇:舆情调研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建设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网络传播的兴起,以往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的言论得到空前的发展。由于本身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更多的人们愿意采用网络这种渠道来表现真实的想法。

中国社科院发布《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互联网继续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网民对网络的运用,已 由初期偏于娱乐与交友发生转向,网络新闻使用率大幅攀升,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网民对“重大新闻我一般都首先从互联网上看到”的总 体认同度高达62%。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重要发源地。上述报告同样指出:网民对“互联网是我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的总体认同度高达43%。 网络还 是社会舆论的扩音器,网友关注焦点及公共事务、讨论议题广泛,言论彰显出民众意识;而网络又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参与度高等特 性,网友众说纷纭、言论扑朔迷离,使得地方性、局部性事件在一夜间被成倍放大,演变为全国关注话题,像城管打死人事件、华南虎事件、周久耕天价烟事件,网 络让草根阶层不再处江湖之远,将政府部门推向风口浪尖,矛头直指政

1 / 25

府执政为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严重破坏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甚至导致政府信任 危机。

网络舆情是广大民众关于民声、民愿、民意的汇集,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 一个重要的渠道”。中央和国务院设有专门机构搜集网络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公开的内参”。互联网已成为党 和各级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2 / 25

第二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及意

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

 网络舆情处臵机制不健全,不能适时果断处理危机

目前,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效仿宣传部门组成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但尚未建议完善的网络舆情工作的机制。一是工作缺乏预见性,部分领导或者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于可能出现的危机后果估计不足,工作被动,涉及本部门的舆情被网络炒作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样不但不利问题的解决,反而增加对立情绪,造成矛盾进一步激化。  指挥缺乏统一性,特别是多头指挥,决策迟缓,有关部门层层汇报,不能及时果断处理。

 人社部门及工作人员缺乏处臵网络舆情的技巧

由人社部门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与社会基层人员联系比较紧密,而与社会基层人员进行沟通时,不可避免产生一列矛盾问题。而一条涉及关于人社部门的信息迅速在网络被炒作的危机,工作人员的应对心理、方法、策略和手段有些被动和力不从心,对于媒体的询问和公

3 / 25

众的质疑,往往保持缄默或封锁消息,很少与网民进行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

网络环境下,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面舆情使工作人员及单位形象受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涉本部门舆情的应对工作。增加信息透明度, 准确、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就能使谣言破灭,从而有效引导舆论。建立权威专业的组织体系、加强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适当的舆情引导与控制手段,是建立 科学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的必需。加强舆情分析与研判工作,区分不同性质的涉及本本门负面舆情,可以为正确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善与媒体沟通,借助媒体传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的声音,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2.2、应用意义

2.2.1有效的部署工作人员

具体来讲,在实际工作中,脉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作人员部署,运用网络雷达技术替代人工浏览的方式,将会节省大量人力,并将负责分析互联网信息的人员从枯燥的重复性的查看互联网信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有效的人力投入到对信息结果的处理和防范等重点上。

2.2.2降低人工对比分析误差

4 / 25

在本项目运用中,通过该系统,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关联分析与共享、人工经验知识分享与机器自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社会公开情报信息的研判与事件综合分析预测,改变以人工操作带来的水便,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2.2.3提高人社部门的管理效能效能

在该系统中,针对互联网信息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脉维舆情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文本挖掘技术,提高了人社部门的对于互联网舆情的应对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了对社会面信息的全面动态控制能力。

运用方脉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实现了在一定范围内网站信息发布进行全面掌控,能够对境内、境外互联网信息(新闻、论坛、博客、微博、贴吧、r等)实时监测、采 集、内容提取及排重;并且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全面检索、主题检测、专题聚焦、相关信息推荐;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业务需求定制信息分类规则;为用户辅助编辑提供信息 服务,如信息预警、自动形成网络信息报告、追踪已发现的信息焦点,针对最新3G网络方面,全面推出了适合iphone

4、ipad、android等系列的3G智能终端产品等。这对于随时随地发现违法不良信息;获得互联网信息热点焦点和趋势分析;合理部署工作人员,提高人员的工作效能;实时通报内外用户最新情报信息;更充分了解社情民意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2.4为领导决策依据

5 / 25

运用方脉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采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趋势分析,舆情分布、网络备案查询等,快速掌握舆情发展动向,为领导提供决策作用。

2.2.4、降低投入成本

脉维舆情采用一体机形式,内嵌软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一些列软件,大大简化了投入成本,能够实现快速部署。良好的软硬件兼容性,为软件的稳定的运行提供了保障。

2.3、建设目标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职责特殊性,在与社会各阶层的长期接触中极易被臵于矛盾的风口浪尖上。任何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的负面信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网络环境下都有可能成为舆情风暴,导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级工作人员形象受损,严重。关注热点,抓住难点,为领导决策参考服务如何快速的实现舆情搜集处理工作,关注热点,抓住难点,为领导决策参考服务,成为当前舆情工作的耽误之急。针对这些问题,我公司提出了脉维系列互联网舆情管理平台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脉维舆情系统成功地实现了:

 针对互联网海量舆情自动实时的监测、自动敏感内容分析和自动实时报警的功能。

 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以人工方式对舆情监测的实施难题。

6 / 25

 加快了网络舆论的监管效率,有利于组织力量展开信息整理、分析、引导和应对工作,提高了政府对网络突发舆情的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 有利于全面掌握民意,提高政府机关的执政水平。

 及时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实效性

2.4、特色与优势

脉维舆情监测系统基于现实需要,凭借在舆情方面与科研机构及高校合作,利用技术及经验积累, 通过加强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传媒的信息搜集和分析,以计算机智能处理技术辅助、3G智能终端技术对舆情信息汇集整理和分析,对新出现的社会舆论热点、焦点去伪存真,为确保互联网络大众媒体的舆论导向的正确性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突出特点与优势体现如下:

2.4.1全面收集社会公开信息

依据当地社会信息的现状,针对其社会公开信息多种多样的形式,脉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运用其核心技术,不仅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进行结构化信息的处理,而且可以处理非结构化信息,包括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的信息、社会举报电子邮件、短信、人工浏览发现的信息等。脉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将各种途径采集的标准格式信息自动接收,按照采集规则建立特征库,通过“云服务”技术,所有特征库、监测对

7 / 25

象、采集规则等都可以远程更新,从而实现采集目标共享化、售后服务专业化、故障恢复快速化。

2.4.2形成舆情专题、舆情简报,形成互联网信息报告

脉维网络舆情检测系统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实际运用情况,运用其前瞻的技术,自动将所收集和监测的网络信息结论和舆情分析结果智能生成的舆情专题和舆情简报,形成简单明了的表达载体,自动生成具有图表和文字综合内容显示的信息简报和信息专报。同时,通过对监测结论进行统一处理,形成综刊、普刊等信息报告,便于统一处理与备案。这一流程不仅便于相关工作人员迅速掌握当时的舆情状况,而且对于领导依据舆情结果做出相应的决定和措施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对于防范不利社会安定的事件发生,有效维护社会安定都将起到相当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2.4.3加强对敏感信息和不良信息的监控

脉维网络舆情检测系统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实施与运用中,重点加强了对敏感信息和不良信息的监控,通过对网页内容提取,论坛信息抓取分别实现了网络新闻 信息、BBS论坛信息、贴吧、RSS、博客、微博等的监控。同时针对敏感信息状况,运用核心技术,针对当今的一些随时变化的敏感信息实现手工维护,以做到有的放矢, 灵活操作,适应现状。

2.4.4信息的智能处理,完成舆情监控及相关度分析

8 / 25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脉维网络舆情检测系统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自动摘要技术和自动提取关键词技术,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业务需求,实现了自动关键词提取,自动摘要,主题检测及自动分类等功能,实现了对信息的初步加工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针对新闻及帖子的相似性搜索,实现了网络信息相关度的分析,做出相似性的关联度分析。

2.4.5满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关各个业务角色需求

该系统根据人社内部办公业务流程,分配给工作人员、业务处领导等不同角色使用者不同的使用权限。按照人社部门业务需求和上下级审批流程,定制信息报告发布审批流程,逐级审批上报。使各个部门的使用者有效地获得与之相关的情报信息和工作业务信息。本系统坚持以实战应用为先导,引领技术研发走向;以实战效果为标准,达到易用和实用相结合,贴近业务、注重实战、简单实用,将业务需求与最新网络技术相结合,真正解决实战中所需的关键技术问题。

2.4.6 3G智能终端,提供一站式服务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3G网络的建设和智能终端性能的提升,智能终端的应用成为一种潮流。只能终端程序拥有众多的优点,比如:交互能力大,个性化定制能力强,与终端本身的功能紧密结合承载的业务更为丰富、承载信息量也更大,对于舆情工作来说,只能终端使舆情应用和OA办公的融合成为现实,从而出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可能性,而这些都不是传统的WAP浏览方式能实现的。

9 / 25

 查阅快捷:

使舆情的查阅速度更快、更安全、查阅方式也更灵活、更实时。  后台运行:

智能终端程序可以在只能手机上以后台的方式运行。  消息集成:

脉维终端程序和操作系统本身的消息机制集成,保证新的舆情信息到达和手机的信息系提示同步,提升报警及时性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了舆情报警的主动性,使工作人员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从容掌握并处理各种舆情问题。

第三章:系统设计与构架

3.1、设计原则

3.1.1全面性

指对网络信息的获取要尽量做到全面,不漏掉有价值的舆情信息。需要监控的站点主要分布于主流媒体、门户网站、资讯平台、知名论坛、搜索引擎、博客、贴吧,微博等网络载体中。

3.1.2准确性

10 / 25

指已经获取到的网络信息形形色色、要对信息做进一步筛选,将最焦点的、最常用的、最需要的、最关注的舆情信息做相应的分类展示,方便下一步工作。

3.1.3时效性

指舆情信息的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时间分析、第一时间展示、第一时间预警。网络信息的一大特点就是传播快,出现重大事件后,当地政府必须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情况,否则就会在整个事件的处理上处于被动局面

3.1.4定向采集、精确制导

只采集指定网站的指定内容,并通过网页解析,精确地分析出用户真正想要的数据项,稳准狠快。

3.1.5动态采集

根据网页更新的频率,定义采集的时间频度,随时发现最新的数据并即时采集。

3.1.6舆情信息库

通过采集数千家网站的实时信息,自动分类,实时保存到数据库中,建立用户自己的互联网信息库,通过发布系统可以对其数据库进行浏览、编辑、查询、统计等。

3.1.7安全、稳定、准确、及时:

11 / 25

采用先进的算法,采用多个子系统和工具组成一个安全、稳定、准确、及时的解决方案。方案在总体设计上遵循稳定、开放、可扩展、经济、安全的原则,从而使整个方案组成合理,技术先进,易于扩展,既能满足当前的业务数据处理要求,又能符合长期发展的需要。

3.1.8低耦合性:

采集工具与其它系统彼此间相对独立,直接进行数据库入库、sql同步或者基于txt/xml的数据交换,保证整体系统的低耦合性。

3.1.9先进性:

软件的投资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不能使用落后的产品与技术,避免投资的浪费;在系统软件选型、开发技术上,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3.1.10高效性:

本解决方案在底层的技术实现上采用jsp/java语言,跨平台,跨数据库,运行效率卓越。

本解决方案在平台架构、技术选择上具有很高的先进性、可扩充性、开放性,从而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生命周期,使得经济性原则得以保证。

3.1.11易维护性:

整套解决方案的数据维护简单,容易操作,完全通过WEB方式完成,采用云技术,降低维护的技术难度,也减少了人为隐患的发生。

3.1.12可扩展性:

12 / 25

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随着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引起的系统的平滑升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在新技术成熟后使用在本系统中时,应能扩展升级;二是当用户的需求增加时,要求网络进一步扩充时,网络系统应该可以平滑的扩充。这样才能够在充分保护现有投资的基础上,满足新的需求软件特点

3.2、系统构架

脉维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后台 采用 J2EE技术体系,前台采用Ajax开发技术,操作简单、易用、高效、稳定。系统所有功能均采用纯B/S结构设计,零客户端维护。

脉维舆情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部署,硬件性能由用户监控的目标站点数目来决定,一般来说,监控目标数量越大则需要的硬件性能越高。

第四章:系统功能及特点介绍

4.1、系统特点

 纯B/S工作模式(包括:采集/分析/发布/展示/管理等所有模块)  国内首创快速部署的硬件架构模式舆情系统,也是目前市面上集成度最高的产品

13 / 25

 专有高性能硬件设备、

 网络操作系统、 数据库系统、 舆情软件统一安装,  一切全内臵 - ALL IN ONE

 国内首创的站点首页舆情优先监测技术(30秒100个站点首页)  国内唯一一款智能手机客户端的舆情系统::充分结合现在的3G网络, 推出了支持目前3G应用的智能手机客户端的系统(安卓系统、苹果手机iphone系列及苹果平板电脑ipad系列),保证工作人员的移动性。同时客户端和智能手机底层消息系统集成,有消息的启用手机消息通知,非常方便实用。

 国内唯一支持特征库在线升级的舆情系统(包括:站点、采集目标、采集规则、搜索舆情)

 国内唯一一款具有云技术的舆情系统(包括采集目标云共享、采集规则云共享)

 国内唯一内建现成短信通道的舆情系统(只要注册即可使用)  自动型最好的产品:自动采集信息、自动分析内容、自动报警用户,一切全自动。

14 / 25

 消息采集与播发:国内外重要的信息实行信息推送

 采集目标全面:不仅内臵100个左右国内大型主要网站采集目标,而且全面和百度、GOOGLE、SOSO、youdao、奇虎、sogou等六种主要的搜索引擎结合,重要信息一网打尽,保证信息全面性。  报警方式快捷:系统不仅支持首页报警、敏感信息预警,而且支持多手机短信通知、多邮件报警方式。敏感报警瞬间到达,保证信息的及时性。

 信息查阅方便:支持WAP1.0标准以上手机客户端浏览,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查阅,兼容性好且保证信息查阅的方便性。  舆情简报方便:支持舆情简报HTML、自定义简报格式,支持简报生成word格式,方便日常舆情简报的编辑、打印上报。  系统管理(高安全性):USB-KEY认证方式保证只有持有管理KEY的人员才能登录系统进行管理,这样防止因为用户名密码的泄露而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 功能管理(高开放性):整个系统基于开放式的模块管理方式,用户可以完全自定义系统主模块位臵、名称,可以自行开发新的应用并通过“模块管理”功能无缝集成。

 展示管理(高灵活性):用户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习惯任意调试子模块的位臵和名称,舆情展示界面可以自由拖拽。用户可以方便的构建一个个性化的舆情系统。

15 / 25

 舆情信息自动采集:支持定时计划采集,支持1小时粒度自动采集,保证非工作时间内信息的收集正常运行,定义方式灵活、策略丰富、智能化程度高。

 敏感内容自动分析:能对定义目标的链接标题及文章内容进行自动分析,涉及敏感信息会自动分类,同时进行敏感信息报警。  舆情专题自动聚类:支持对热门、敏感的舆情进行自动聚类,可自定义舆情专题,并对舆情专题进行一周趋势分析,对关注舆情的热度进行跟踪。

 IPC查询:网站备案信息、网站年检信息、网站违规发布检查、网站违规发布处理等的查询

 舆情分布:及自动生成热点的相关联多种特征数据(时间分布、传播路径、话题演化、地域分布等)整合处理,并以多种形式输出,多种统计图表(饼图、柱状图、趋势图、报表、曲线图)等。

16 / 25

4.2、系统功能介绍

“脉维”系列网络舆情系统共分六大子系统,四十个子模块和一个智能终端模块,下面对其中功能进行分别描述。

(图示:舆情系统结构图)

4.2.1舆情展示子系统

17 / 25

本子系统包含了八个子模块:个性化桌面,报警舆情、今日舆情(最新舆情)、代办舆情、办结舆情、舆情检索功能、修改个人密码、手机wap浏览导航。

4.2.2舆情采集子系统

本子系统包含五个子模块:采集目标管理、采集配臵管理、采集任务管理、规则远程更新、运行日志查询。  首页监测:

脉维首创“首页舆情优先监测”技术,而不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顺序监测和分析的方法。这种监控方式速度非常快,系统会优化扫描危害性最大的首页舆情,保证首页监控对象出现监控词第一时间发现。这种首页监控方式极端高效率,在设备性能和网络性能满足的条件下,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大约100个大型网站的首页的扫描。  内容分析:

二级页面连接内容的采集分析,系统支持的采集目标对象全面,支持对新闻、博客、贴吧、论坛、微博、RSS信息源多种监控目标的采集监控。  集成搜索引擎:

系统内臵了百度、Google、Sogou、soso、youdao、bing等国内搜索市场占有率加起来99%以上的搜索引擎接口,能将采集关键词和他们的采集引擎无缝对接并处理反馈结果,保证信息采集的有效性。

18 / 25

 云服务:

脉维首创舆情监测“云服务”,所有特征库、监测对象、采集规则等都可以远程更新,从而实现采集目标共享化、售后服务专业化,故障恢复快速化。

4.2.3舆情办理子系统

本系统包含四个子模块:舆情简报、舆情库查阅、简报模板设臵、自由舆情文件管理。  舆情简报:

结合用户定义好的舆情模板格式自动生成HTML浏览,而且用户也可以将这些指定的舆情文件自动生成WORD文件并下载后编辑、打印。  简报格式:

用户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工作习惯设臵简报标题,字体、颜色、大小、单位名称、批示空行等各种属性

4.2.4舆情专题子系统

本子系统包括三个模块:舆情专题、专题维护、热度分析。  专题维护:

用于在对舆情办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特别重要的舆情事件,可以专门为这个时间建立一个专题。一般的常规专题有:领导敏感信息

19 / 25

专题、上级单位信息、下属地方信息专题、重点监控单位专题(一般指重要或者高危部门)  舆情专题:

通过用户自定义的舆情专题列表,系统用户可以轻松的区分和分类查阅专题舆情,可以通过“一周趋势分析”来完成该专题的趋势。用户可以依据舆情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定制完成后系统会对采集到的舆情信息自动进行归类并在后期自动更新相关内容。通过舆情专题的功能轻松的把各种来源的信息,根据设臵的敏感关键字,自动建立关联和聚类。  热度分析:

用户可以在专题中对很热门的事件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和管理,比如对其中的某个事件、新闻或帖子热度进行跟踪并通过其阅读和跟帖数量的变化描述其趋势。

4.2.5舆情报警子系统

本子系统包含五个子模块:首页报警、敏感报警、本地敏感报警、报警设臵、报警任务。  首页报警:

针对舆情信息在首页位臵出现的特殊意义和影响,脉维推出专门针对各大网站(比如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人民网等和本地有名的地方性门户)、著名论坛、地方性论坛等首页信息进行的高效率监

20 / 25

控,系统以非常迅速的方法扫描这些网站的首页,如果先首页中出现了要监控的关键字,则会以醒目的方式进行报警。  敏感报警:

在首页扫描完成后,系统会按照指定的采集任务在采集目标中采集舆情信息,采集到指定关键词的舆情后会自动对其中文件的内容进行中文分词并自动比照,如果发现文章中内容涉及到敏感词,则以醒目的方式在“敏感报警“栏目中显示。  本地敏感报警: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处于指导意义会采集上级单位的舆情,同事出于借鉴意义会采集同类兄弟单位的舆情,这样舆情的总数就会比较多。脉维系统通过对用户配臵的“地狱、人名和机构”关键词分析,对上述这些舆情进行了再次细分,把只与本地下属单位有关的舆情归纳到“本地敏感”栏目中  报警设臵:

可以定义多个邮件、多个手机,可以定义任务启动时间、间隔和报警方式。  报警任务: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和工作需要,定制报警任务。这些舆情的报警在指定的时间以邮件或者短信的方式推送到用户的终端。

21 / 25

4.2.6系统管理子系统

本系统包含了五个子模块:系统配臵(基本信息配臵)、用户及权限、任务报表、模块维护、敏感词典。  系统配臵:

用户通过这个模块可以配臵系统工作目录、系统名称等常规配臵。  用户及权限:

系统提供用户组管理的概念,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设臵组织的权限和对组成员的管理来批量管理用户的权限。  任务报表:

此模块功能主要是给使用者一个当日详细的信息采集来源站点及具体数目,让用户清楚的了解采集到得舆情信息都来自哪些网站、各自有多少数量。  模块维护:

这个是脉维系统中比较有特色的功能。“脉维舆情”具有非常好的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用户通过“模块维护”可以非常方面的打造一个个性化的舆情管理系统。

4.2.7 3G智能终端子系统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3G网络的建设和智能终端性能的提升,智能终端的应用成为一种潮流。只能终端程序拥有众多的优点,比如:交互

22 / 25

能力大,个性化定制能力强,与终端本身的功能紧密结合承载的业务更为丰富、承载信息量也更大,对于舆情工作来说,只能终端使舆情应用和OA办公的融合成为现实,从而出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可能性,而这些都不是传统的WAP浏览方式能实现的。

结合这些新技术和舆情工作的需要,脉维舆情系统推出了支持智能手机的舆情终端解决方案,它的出现:  查阅快捷:

使舆情的查阅速度更快、更安全、查阅方式也更灵活、更实时。  后台运行:

智能终端程序可以在只能手机上以后台的方式运行。  消息集成:

脉维终端程序和操作系统本身的消息机制集成,保证新的舆情信息到达和手机的信息系提示同步,提升报警及时性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了舆情报警的主动性。

23 / 25

第五章:部署方案及规格

5.1、部署方案

脉维舆情监控系统后台 采用 J2EE技术体系,前台采用Ajax开发技术,操作简单、易用、高效、稳定。系统所有功能均采用纯B/S结构设计,零客户端维护。

脉维舆情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部署,硬件性能由用户监控的目标站点数目来决定,一般来说,监控目标数量越大则需要的硬件性能越高。具体部署方式如下图:

5.2、硬件规格(千兆标准配臵)

24 / 25

 规格:2U标准机箱  电源:单电源

 接口:4个100/1000M自适应电口;高端设备可支持2个光扩展口(需定制)

 接口:2个USB接口,1个管理接口  包装尺寸:55*60*20.5  产品尺寸:标准2U机架式  重量:12KG  电压:100-240V,47-63HZ  功率:300W  操作环境:-5℃-60℃  环境湿度:5%-95%

5.3、软件技术规格

 操作系统:Windows 95/98/2000/XP/7系列

 浏览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7.0 及以上版本

25 / 25

推荐第9篇:新华社报道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2016-11-24 13:02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琴

字号

分享至: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题: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陈菲、荣启涵

重庆南岸区海棠溪街道蜀羽家园是典型的老旧社区,政府想整治,可有群众觉得应该全由政府掏钱,意见难以统一。

2014年起,南岸区实施大事政府解决、小事村居委会主导协商、私事由居民自行解决的“三事分流”基层民主议事机制。不久,社区改造达成共识,蜀羽家园面貌一新。

近年来,各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浙江杭州西湖区的城乡一体社区网络化治理体系、河南焦作解放区的“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北京朝阳区的社区“居民提案”等新形式纷纷涌现,社会治理从政府“单打独斗”变政府主导、群众共同参与,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创新体制机制,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平安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从“管”到“治”,一字之变折射国家治理理念提升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建设平安中国的根本途径,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赵孟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理念新要求,阐明了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变”是对现实变化和时代特征的精准把握——

当前,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赵孟营说:“改革开放日益深入,一方面‘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在这种宏观变化面前,单一的政府管制方式难以适应新情况,多元主体共治成为发展趋势。”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变”彰显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理念——

经过探索创新,我国社会治理理念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治理方式从单一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并用发展,治理体系从党委政府“撑船”转向“掌舵”,努力构建党政主导、多种主体共同参与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就是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政府和社会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赵孟营说,“这就要求确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打造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润枝认为,相对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理念的最大不同是强调互动与调和,实现社会合力的最大化,使得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主体性充分发挥,有利于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平衡不同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充满活力、安定和谐。”“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变”凸显为民情怀和依法治理——

网络社会悄然兴起,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新要求、新期待。强化互联网管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网络治理机制……加强全网全程治理,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一个国家各领域基础性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围绕公民身份号码、组织机构代码、网络实名、手机实名等制度出台一系列规定,为加强社会治理基础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快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构建社会行为有预期、管理过程公开、责任界定明晰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说:“法治是一种依法治理的良好社会治理状态。法治应当是一种社会治理的目标,即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有序,人民生活幸福。”

在社会治理理念的变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党推进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上下联动,彰显社会治理整体性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今年国庆期间,井冈山车流、人流剧增,但整个景区秩序良好,很多景点已连续多年实现“零发案”。这不是偶然。针对山区地域广、群众求助难的特点,井冈山市建立了268个“110服务点”,在老百姓家门口就能服务群众。

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群防群治已成为江西省治安防控体系的强大支撑,全省现有治安巡防员近3万人、治安志愿者近20万人。去年江西八类严重暴力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1.4%,全省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6.35%。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大脑中枢”的顶层设计与“神经末梢”具体执行联动,才能保一方平安,为社会治理长远发展奠定基石——

近年来,中办、国办印发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全方位提出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体措施;出台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压实“关键少数”的社会治安综治责任;出台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用群众习惯的方式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

张润枝表示,中央层面推进社会组织、社区、社工、信访、应急、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领域的系列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了社会治理的基本制度安排。各地社会治理实践千帆竞发,涌现出一批卓有成效的治理新样本,收获了许多鲜活的社会治理新经验。

广东深圳坪山新区的枢纽型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四川成都温江区的“343”社区协商共治机制、山东青岛市市北区的“互联社区”治理服务新模式、江苏太仓市的“政社互动”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民政部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正是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的真实写照。

明确主体,形成合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撑起社会治理的“主心骨”——

在辽宁大连,综治及平安建设被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和各级党委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大连市还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目前全市100多万名志愿者、3万多名专业保安、4000多个公益性岗位人员全部参与社会治安防控。

在广东珠海,以各区、镇街党委政府为主体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集研判、预警、督办、问责、考核于一体的“平安指数”工作机制,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珠海市综治办负责人介绍,如果预警结果多次超过正常值20%的范围,镇街相关负责人会被约谈。这是以倒逼机制让评价对象产生压力,增强平安建设动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避免“神经末梢”问题上升到“中枢神经”层面解决,在打通“微循环”方面,基层不断创新探索——

社会治理的源头和支点在社区。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的“三社联动”让更多群众加入到社区治理的进程中来,“三社联动”在社区管理协调、社区服务提供、社会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

北京、四川等地通过成立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培育发展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在化解医疗、劳资、物业等领域矛盾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专家曹志刚认为,三者之间形成合力,弥补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在社区事务管理和社区服务提供中的不足,其核心在于“联动”。

社会组织既能把政府的政策传递到群众中去,又能有效反映群众诉求,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

专家表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壮大社区社会组织规模为目标,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积极鼓励支持包括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在内的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治理;以专业社工引领义工,通过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支持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

“把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因地制宜、创新实践、上下联动、分工负责,正逐步解决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偏弱的难题。”赵孟营说。

“智慧治理”,增强社会治理科学性系统性

今年3月,连云港市救助管理站的小院里,50岁的郭秀英被年迈的父母紧紧搂在怀中。

患有癫痫痴呆病状的郭秀英2年前走失,一直是救助站里的“无名氏”。救助站与公安部门合作,免费展开DNA数据采集和寻亲登记,郭秀英终于回到了温暖的家。

运用DNA比对、上线全国救助寻亲网等新手段,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500多名受助人员返回家庭。寻亲工作取得的进展,是近年来我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

如今,高科技、大数据、互联网赋予了社会管理更高的“智慧”、更强的“能力”。

专家认为,“智慧治理”的科技创新把需求者和解决问题的部门机构整合对接起来,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治理全过程。

“网格化”是近年来各地推行的社会管理模式。以区县为单位,将辖区划分为城市网格、村居网格、企业网格以及在人员密集、设施复杂、安全风险较大的地区设立特殊网格,将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和服务纳入网格。

一个个网格如同一个个细胞,感知社会最细微的变化。发现、分析、解决、核实反馈问题,环环相扣,构成无缝对接的网络,解决政府监管部门“看不全、看不到”的弊端,使基层社会的人口、治安、就业、环境等数据库体系不断扩充,让社会治理更快捷、更准确。

应对网络舆情,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挑战。

今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上半年社会治理舆情报告》。报告指出,上半年,我国公共部门面对突发性社会治理舆情的响应速度显著提升,对舆情早期传播的处置能力有较大提高。

在列入报告统计的200多起社会治理舆情案例中,政府回应率达95%,有超过60%以上的事件政府首次响应在事发24小时之内。政务新媒体成为响应与互动的主阵地。

建立线上动态发布与线下依法处理同步的社会治理舆情处置机制,增强了党政机关发布信息、回应关切、引导舆论的能力。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提高抵御地震、水旱、气象、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完善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体系,都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和准确及时的组织应对。

近年来,各地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此外,健全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强化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培育规范信用服务市场,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

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是与时俱进、永不停步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探索、新贡献。只要继续积极推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一个“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将更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推荐第10篇:新华社评论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

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我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新形势下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把握。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国之本。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不归功于人的劳动创造。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归根结底依靠全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只有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国现代化建设才能拥有强大而坚实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但是,当前我国还不是人才强国,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要实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到2020年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当前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加快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把握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工作发展、制约人才发挥作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国之路。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人才工作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才工作要统筹抓好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饱含爱国热情、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结协作、积极改革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队伍建设就要把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工作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恪守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淡泊个人名利、无私奉献才能,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

业的本领。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改革创新,制定和完善各项人才政策,以政策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创新,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臵、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为人才事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加关心青年人才培养,大力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不拘一格、广纳群贤,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才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与时俱进,保持旺盛活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使人才服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必将极大鼓舞和激励各类人才各尽所能、各展其长,造就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

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中央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在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倡导马克思主义文风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到中央党校来学习的同志,大都是党的中高级干部,有些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骨干,讲话、写文章、参与文件起草,工作中都会遇到文风问题。因此,今天我就改进文风问题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为什么要大力改进文风

文风不是小事。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们党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延安整风以来,一直为培育和弘扬

马克思主义文风而努力。延安整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整顿文风。毛泽东同志对党八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号召全党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在这方面,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翻开《毛泽东选集》,鲜明朴实的文风扑面而来,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的论述让人茅塞顿开。邓小平同志历来注重务实,反对不实风气,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带头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党的优良文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大力倡导并率先垂范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他反复强调:“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明确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重要思想,一再强调要纠正不良文风。他指出,有些文章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应加以纠正。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同样重视文风建设,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全党抓文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优良文风逐渐得到恢复,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新的发展。文风与党风同社会风气是紧密相连的,弘扬优良文风、纠正不良文风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

长,就是有意无意地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群众形容说,这样的讲话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这样的讲话汇集的书,有价格无价值,有厚度无深度。

空,就是空话、套话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异,语言上下雷同,没有针对性,既不触及实际问题,也不回答群众关切,如同镜中之花,没味、没用。假,就是夸大其词,言不由衷,虚与委蛇,文过饰非。不顾客观情况,刻意掩盖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歌功颂德。堆砌辞藻,词语生涩,让人听不懂、看不懂。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可以说,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项重要任务。

二、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文风

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改进文风的首要问题。针对上面所说的不良文风的三个

字,我想另外提出三个字,就是短、实、新。

一是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古人说“删繁就简三秋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1975年,邓小平同志负责起草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只用了五千字。后来谈到这件事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有许多短小精干、言简意赅、思想深刻的文章、讲话。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现在,不少地方和部门按照中央改进文风会风的要求,提出以“能少则少、能短则短、能精则精、能简则简”为原则,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这“三短”,就是我们应当大力倡导的风气。

当然,也不是说长文章一概不好。有内容、有见解的长文章,人们也是喜欢读的。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非长不可、篇幅短说不明白的事情则可以长些。《庄子》上有这样几句话:“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思是说,野鸭子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写文章。就今天来说,把“野鸭子的腿加长”的文章太多了,提倡短文章、短讲话、短文件是当前改进文风的主要任务。

二是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这就要求我们的文件、讲话和文章,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问题要客观、全面,既要指出现象,更要弄清本质;阐述对策要具体、实在,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实事求是,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要深入浅出,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要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愚公、白求恩、张思德,我们今天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这些人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过激烈震荡,所以讲出的话饱含深情、富于哲理,能深深植入人民心里,引起共鸣。

这里需要说明,一些关于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性要求,事关全局,事关党和国家前进方向及政策连续性,事关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需要在重要文件和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这和形式主义的套话、穿靴戴帽是两回事。

三是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所谓“领异标新二月花”。如果一个文件、一篇讲话毫无新意,那么制定这样的文件、作这样的讲话还有多少意义呢?可以说,能不能讲出新意,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经验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所说的新意,既包括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前人没有讲过的话,又包括把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在解决

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话;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的话,又包括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需要指出的是,讲出新意,并不是要去刻意求新,甚至搞文字游戏。更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标新立异。

三、怎样大力改进文风

文风不正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克服不良文风、提倡优良文风,真正使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蔚然成风,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这里强调三条。

第一,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文风问题上下都有,但文风改不改,领导是关键。从领导干部自身说,文风不正是不是主要由这样几个因素、几种情况所导致的:一是有的干部由于知识、经验都不够,功底、能力达不到,故而难以讲出新话、管用的话来。二是有的干部思想懒惰,不愿去下深入调查研究和独立思考的苦功夫,只会在现成的文件、书本上讨生活、照抄照讲。三是有的干部认为只有照讲文件上的话、报刊上的话,才是同上级和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四是有的干部认为讲长话就是对工作重视和认真的表现,给哪个部门讲的话长就是重视那个部门。这也是一种误解。五是有的干部不负责任,别人写什么念什么,写多长念多长。明明知道用处不大,但照念不误。六是还有的干部认为讲大话、空话、套话、歌功颂德的话最保险,不会犯错误。其实这是个人患得患失的思想在作怪,本身就是错误的。

这些因素和情况,都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有关。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与人的素质是紧密联系的。领导干部改进文风,需要在两个方面努力。一要学习。学习什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此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充分合理地继承和运用。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讲话、写文章。二要增强党性修养。坚持以德修身,努力成为高尚人格的模范。只有自己的境界高了,没有私心杂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出的话、写出的文章人们才愿意听、愿意看。如果言行不

一、表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圈内圈外两种表现,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人相信你。

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工作要求,带头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通过自己以身作则带出好文风来。这里很重要的是自己要亲自参与重要文稿的起草。邓小平同志说过,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素养在不断提高,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还是要尽可能自己动手。一些重要讲话和文章应当全程参与,出思想、谈看法、拿主意,在大的方面把好关。

第二,把改进文风同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结合起来,尤其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群众呼声。文风不实,反映出思想作风不纯、工作作风不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权。写文件、作报告、发表文章,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办法从哪里来?只能从调查研究中来,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中来。胸有成竹才能出口成章,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源于实践才能指导实践。领导干部改进文风,应当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件、讲话、文章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问题。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不能和群众谈心,你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怎么会有感召力?怎么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些地方开展作风整顿年活动,不少干部住村蹲点后感慨地说:“在老乡家拉家常与在办公室接待群众来访不一样,睡在农家硬板床上考虑问题与坐在办公室沙发上考虑问题不一样,能够发现平时在办公室看不到、听不到的问题,学到在办公室学不到的新思想、新话语,拿出在办公室想不到的新思路、新举措。”这些体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改进文风,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你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

第三,把改进文风同改进党风统一起来,特别要大力改进会风。不良文风的总根源,主要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会议太多,会风不正。现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对文风不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改进会风,能不开的会尽可能不开,没准备好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最好合并开,必须开的会也要能短则短,对会议的时限、数量、质量、规格等加以规范,提出明确要求。条件具备,会议可以直接开到基层,多利用现代通信和技术手段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或者网络会议。改进文风会风,要努力活跃党内生活,扩大党内民主,大力倡导独立思考的风气,创造鼓励讲真话、提倡讲新话的宽松环境。

围绕文风问题就讲这些看法,与大家探讨和交流。让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改进文风的要求,身体力行、勉力而为,在弘扬优良文风上不断取得新进步。

第11篇:新华社简介

新华社简介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是中国最大的新闻 信息采集和发布中心。现任社长田聪明,总编辑南振中,副社长张宝顺、蔡名照、马胜 荣、何东君。

新华社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创建于1931年11月,1937年改现名。1949年新中 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新华社的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 目前正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而奋斗。全社从事新闻报 道、经营管理和技术工作的职工有7000多人。

新华社总社设在中国首都北京。全社的新闻采集和处理系统由总社、国内分社、国 外分社三部分组成。总社除总编辑室外,还设有国内新闻编辑部、国际新闻编辑部、对 外新闻编辑部、体育新闻编辑部、新闻摄影编辑部、参考新闻编辑部、新闻信息中心和 网络中心。在国内除*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有32个分 社,在5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并在澳门设有分社;在海外的100多个国家和 地区设有分社。同时,分别在香港、墨西哥城、内罗毕、开罗、巴黎设有亚太、拉美、非洲、中东及法语地区等五个可以直接向国外发稿的总分社。

新华社拥有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多手段的新闻报道和发布体系。在国内,每 天通过专线分别向中央、省市、地县、晚报、专业报和电台、电视台播发各类新闻稿件 ,总字数为40多万字。对海外,每天用中、英、法、西、俄、阿、葡7种文字24小时不 间断的向世界各地提供各类新闻,总字数为40多万字。此外,每天还向国内外发布经济 信息约30万字,提供新闻图片近百底,并根据用户的特别需求向130多个国家提供多种 文字的专稿和特稿。目前,新华社已在海内外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新闻信息用户网络,并与近百个国家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签订了新闻交换合作协议。成立于1993年的新华社音像 中心,为各级电视台和广大音像制品订户提供多品种的新闻、专题类节目。

新华社编辑出版近40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日报)、《新华社外文电讯 稿》(英、法、西、阿、俄)、《参考消息》(日报)、《经济参考报》(日报)、《 中国证券报》(日报)、《上海证券报》(日报)、《体育快报》(周二报)、《了 望》(周刊)、《半月谈》(半月刊)、《环球》(月刊)、《中国记者》(月刊)、《摄影世界》(月刊)、《证券投资》(周二刊)、《农村大世界》(月刊)、《中国图片》(季刊)、《中国年鉴》(中、英文版)等。其中《参考消息》是全国发行量最 大的日报;《半月谈》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新华社所属的新华出版社每年出版以 新闻和时事政治为主的各类图书400余种。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新华社的通讯技术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包括文字编辑、图片处理、新闻通讯、经济信息、资料检索等10多个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拥有包括卫 星通讯和互联网在内的传输网络,卫星通讯传输网络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香港、纽约、巴黎、伦敦为转发中心,覆盖全国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通信体系。近几年来,新华社的经营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新华社所属的 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新闻发展公司、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中国图片社、环球公共关 系公司、杭州国际公共关系公司等,在国内同行业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华社 还设有新闻研究所、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学院等部门,致力于新闻业务研究和 人才培养工作。根据*的授权,从1996年开始,新华社又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 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进行归口管理。

新华社地址:中国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邮政编码:100803电话总机:(86010)63071114

第12篇:新华社演讲稿

现任社长、党组书记李从军,总编辑何平,副社长龙新南、庹震、周锡生、周树春,中纪委驻社纪检组长刘越,秘书长张锦。

社长、党组书记

李从军

安徽六安人,1949年10月生,汉族。198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85年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宣部研究室副主任,挂职任河北省邯郸市委副书记,中宣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浙江省宁波市委副书记、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98年12月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副部长,1999年1月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1年2月任中宣部副部长,2007年8月任新华社党组书记、副社长。2008年3月,任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

80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华社的职能也在逐步加强和拓展。新时期新华社的职能主要有四项:一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二是国家通讯社;三是消息总汇;四是世界性通讯社。目前,新华社履行上述四项职能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主要是公开报道(包括通稿、专线稿、专稿)和参考报道;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兴起的网络、信息和音频、视频、手机短信等报道;三是社办报刊。这三种形式的报道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在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通讯社这一传媒品牌在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品牌价值已达1579.25亿元。

新华通讯社(Xinhua News Agency),简称新华社,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国家通讯社,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它是涵盖各种媒体类型的全媒体机构。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在陕西延安改为现名。新华社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33个分社,在台湾省派有驻点记者,在一些重点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有分支机构,在境外设有160多个分支机构,建立了比较健全、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形成了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

新时期特别是近年来,新华社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实施“阵地前移”战略,充分发挥党和人民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的作用,初步建成融通讯社业务、报刊业务、电视业务、网络业务、金融信息业务、新媒体业务和多媒体数据库业务等为一体的全媒体机构,逐步探索出一条事业体制为主导、与市场经济成功对接、多元运营体制并存的事业发展新路子,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正阔步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和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加速迈进。

历史沿革

1931年红中社在瑞金叶坪的电台旧址

新华社,全称新华通讯社(Xinhua Pre),是中国地区最大的新闻通讯社。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1934年10月,红色中华通讯社随中央红军长征。1937年1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的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

西柏坡新华社总编室旧址

1940年12月30日,新华社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1944年9月1日,又开办了对国外英语广播。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晋绥、晋察冀、山东、华中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相继成立分社。当时,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新华社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对外发布新闻的唯一渠道。

1950年时的新华社大门[2]

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事业迅速发展。1946年5月,新华社总社改组机构,同时向各主要战场派出随军记者或记者团。之后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部队陆续建立前线分社和野战军总分社,在各兵团和军建立分社和支社。1947年3月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新华社留小部分人员组成工作队,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转战陕北;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河北省涉县坚持工作。此时《解放日报》停刊,新华社担负着中共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任务,成为党中央指导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华社逐步统一和调整了全国各地的机构,成为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华社在强化国家通讯社职能的同时,开始建设世界性通讯社。1983年经党中央批准,新华社加快了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步伐。

内设机构

新华通讯社大厦

管理职能部门:办公厅,总编室,总经理室,人事局,外事局,计划财务管理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局,机关党委,监察局,通信技术局

采编职能部门:国内新闻编辑部,国际新闻编辑部,对外新闻编辑部,新闻摄影编辑部,解放军分社(总政治部和新华社双重领导),参考新闻编辑部,体育新闻编辑部

直属单位

直属事业单位:《暸望》周刊社;《经济参考报》社;《新华每日电讯》社;《半月谈》杂志社;《参考消息》报社;新华出版社;经济信息编辑部;新闻信息中心(营销总平台);教育培训中心;音视频新闻编辑部;新闻研究所;机关管理服务中心

直属企业单位: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新华网络有限公司;中国新闻发展深圳公司;新华社广告中心;新华社印刷厂;中国图片社;《中国证券报》社;《上海证券报》社;《现代快报》社;《现代金报》社

派出机构

驻国内分支机构:新华社派驻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支机构,担负着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信息采集,向总社编辑部提供文字、图片、音像、网络等新闻,发展新闻信息用户,及时反馈当地用户的意见和建议等任务。目前新华社在国内设有31个分社、15个支社和14个记者站。

地位 在国内,新华社是官方媒体,其他媒体没法与之竞争,没有等量级的通讯社与之抗衡,所以在这一方面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纯粹从新闻业务,新闻报道的角度进行比较,这边具有了可比性。下面举几个新闻案例:

⑴ 关于南京的“7.28”栖霞区爆炸一案。在这一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7.29,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南京各媒体的头版头条,很清晰的可以发现除了新华社下属的《现代快报》头版报道了这一事实。南京媒体的头版都对此案失声了,当然为什么失声呢?我想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其中包括南京市委机关报在内的《南京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这些报纸的头版最重要的内容只是关于巴基斯坦客机坠毁事件,而关于7.28事件这一惨剧则放在了次要位置,从报道中看,“在灾难中发现真情”似乎是各报共同的报道方针,思路答题相同。对这一事故报道最多最多的就是《现代快报》,用了三个版报道7.28事故,黑色背景上是加粗标题“突发爆燃,考验南京”,字号比报名还大,这使得当期的现代快报一上市就很快售罄。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快报》秉承了新华社那种讲真话,办实事,树正气的办报风格,正是因为他们是国家官方的媒体,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报道这一事实的真相。换句话讲,最出风头记者就是新华社的记者,比如说他们可以发布官方提供的信息,甚至他们可以在庇护之下,拍摄到现场的照片,官方今天说死了10人,他们可以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发布最权威的信息,领导明天又说死了30人,他们依然还是权威信息的发布者。这就是他们的优势所在,这就是新华社与别的各大媒体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虽然说新华社记者也是一个普通的记者,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力,采访一样会遭遇冷眼和拒绝,可是绝大部分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些职务权利,人们的潜意识对新华社也还是存在尊敬的。在国家领导人员召开重大会议的时候,进出核心会场的只有两个媒体:央视和新华社。此外,国家各大部委的日常信息发布,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新华社的快讯。这些像别的地方媒体能够做到吗?显然是不能的,所以,由此可见新华社的强大之处了。

⑵ 可能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的话,一开始是所有媒体都不能够报道国外媒体发布的新闻的。后来中宣部规定只有新华社才能与国外的媒体交换新闻。这又是一个新华社的特点。每天与世界各地交换信息,全方位多角度的评述新闻热点,解析时事,让我们更迅速准确的了解到国际形势,可以说新华通讯社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吧!同时也很好的适应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⑶ 新华社播发文章有严格的终审发稿人制度,分社记者一篇稿子写好后,分社的总编室会负责审稿以及做初步编辑,稿子传到总社以后,会根据稿件的属性被划分到不同的编辑部,一篇稿子能正常发出来,基本上代表那些资深审稿人的意见,那些资深审稿人基本上能代表新华社。比如某个记者发表有关股票跌涨的评论,有些人认为这只代表其本人的意见,这是不对的,至少代表了国内部资深编辑的意见,至少他的文章语言不会和相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不会有冲突。长期以来,股民喜欢读新华社的文章来判断利好和利空,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其他报刊登一篇股票跌涨的原因不会有这样的轰动效应。

从上述三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新华社与国内其他媒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可以说新华社是国内媒体中的龙头老大,他代表着的不仅仅是他本身,而是可以代表中国,代表中国所有媒体去与世界交换新闻。并且加强了中国与别国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新华网是新华社主办的中国重点新闻网站,被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网站”,每天24小时以7种文字、通过多媒体形式不间断地向全球发布新闻信息,全球网站综合排名稳定在170位左右。开通31个地方频道,承办中国政府网、中国平安网、中国文明网、振兴东北网等大型政府网站,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国家级网站集群。创办新华网产业园区,为进一步拓展全媒体业态打下了基础。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盘古搜索”,着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搜索引擎。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是新华社主办的跨国新闻电视台,电视新闻采集量日均800分钟,居国际电视新闻行业首位。开通的中文台、英语台24小时不间断播出新闻节目,节目卫星信号实现全球覆盖,并进入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有线电视家庭终端,建成亚太卫星台、北美卫星台、非洲卫星台等11个直属台和合作台,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创办手机电视台、网络电视台,并与中文台、英语台一同在苹果产品终端上线,在利用新媒体全球传播渠道方面取得突破。

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是新华社采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自主研发的综合性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被列入国家“核高基”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其产品内容涵盖宏观经济、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等诸多领域,形成以PC终端为核心,视频终端、网站和《金融世界》杂志同步发展的多终端产品业态,受到海内外用户好评。充分运用资本化、市场化手段,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北京国家金融信息中心、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全球第一家金融信息交易所正式开业。

新华社主办的中国全球图片总汇是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权威、产品最丰富的新闻图片库,海内外签约摄影师总数超过8000人,每天实时更新各类新闻图片、图表2000余张。大力推进图片产业化,创建中国国际文化影像传播有限公司,创办“新华影廊”并在海内外多个城市开展,延伸图片产业链推出“新华典藏”,在海内外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等多个大型图片展。新华社还拥有国家级的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照片超过500万张,其中最早的拍摄于19世纪末的清朝。

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是中国媒体行业最大的多文种多媒体数据库,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多媒体数据库之一。截至2010年底,已存储1.2亿条文字信息,1000多万张新闻图片和图表,3.5万多小时音视频新闻信息,并与日俱增。通过不断改造提升,将逐步建成多语种、多媒体、全方位展示新华社新闻信息产品并直接面向海内外终端受众的现代商业数据库。

新华社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20多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现代快报》、《现代金报》和《瞭望》、《瞭望东方周刊》、《环球》、《财经国家周刊》、《半月谈》、《中国记者》、《摄影世界》、《金融世界》、《世界军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英文版)等,单期总发行量最高时超过1000万份。

新华社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发起并成功承办世界媒体峰会及主席团会议、“国际儿童日”大型公益活动和24小时环球直播报道、“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等全球性重要会议、重要活动。新华社是许多国际新闻组织成员,目前已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签署了新闻交换、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第13篇:致新华社

新华总社领导同志:

你好!

新华社上海分社七年前曾就我在东方医院泌尿外科被人身致残一案中浦东新区医疗事故鉴定作假事件进行过公开批评,在当时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对我而言,犹如掌心化雪,滴水晶莹。

但是,这篇7年了,我睁眼面对的现实是:

一、浦东新区卫生行政部门至今没有撤销浦医鉴(2001)第4号那个造假的鉴定,这份鉴定继续有效,卫生部门继续认为我系带保留完整。

二、浦东新区卫生行政部门从未予以理睬报道所揭露的事实,拒不履行相关政府监管职能,不但不严格诊疗规范,查处造假事件,教育造假的鉴定机构和人员,反而包庇纵容,多次向上级领导谎称新华社的报道的事件不存在,没有发生过系带被切和鉴定作假的事。

三、浦东新区卫生行政部门在有明确诊疗规范要求禁止在包皮环切手术中损伤男性包皮系带(神经韧带),以及有大量顶级的医学证据证明系带横断截除会导致性机能残障和系带残端疼痛的情况下,纵容肇事医院通过极端腐败和严重违纪违法的“工作机制”对法院和医学会施加各种影响或压力,最终,法院枉法裁判,拒绝认定我性器官残 1

缺和残端长期恶性疼痛的法律事实。

四、肇事者张桥梁(原浦东金杨地区联防队员,后参军入伍,转业后分到东方医院的前身黄浦区中心医院浦东分中心泌尿外科,仅进修过一年,2000年10月11日将我阴茎系带狠命拈出来横断扎除时,尚无职业医师资格,2002年后按所谓老人老办法补上的)更藐视舆论,面对包括新华社上海分社在内的媒体报道,当时就肆意扬言,“有屁用,看法院听谁的”。肇事者还勾结政府内外社会黑恶势力,对我非法跟踪和监视,并用下流到极点的脏话秽语通过短信对我长期骚扰和侮辱。我几年来多次到浦东新区公安分局报案,要求查实,至今未有结果。

五、肇事者和东方医院的黑恶势力在政府部门的内线和保护伞,则把我打成心理不正常、无病呻吟,无理取闹和纠缠不休的精神病人;利用公众不可能知情全部真相和神经残端疼痛残酷性的专业认知门槛,进一步丑化我的形象,甚至拿我恶作剧取乐,丧天害理到了极点。在新区政府层面,历任首长,无人关心和真正了解过我处于绝境中的真相。面对我的多次信访诉求,都是推诿和打压,甚至威胁利用公权,非法动用国家机器,对我实施抓捕和迫害。哪里是人民政府?!!!哪里是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法院和政府里面的庸官恶吏,坏到了畜牲都不如的极点,如果我没有执着于正义必胜的信念和法治的理

性,早就用一个字回应这批恶棍:杀!

以上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怎么办呢?我自己去跳楼?他们巴不得去呢,马上说是心理不健康或精神异常,过几天就烧了。你把这些人杀了,你能杀几个人,一伙人啊,一个群体,都是这副样子,你杀他们的话,是暴力犯罪,最多杀一个我自己也陪上了。这些流氓根本无所谓的,不要说你死一个老百姓!不久前,我把有关材料寄给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得到最高检领导的关注和重视,目前这个案子已交办到上海市立案了。当然这个案子,因涉及泌尿外科在系带问题上的重大黑洞,需要卫生部医政司的高度重视和行政作为。我给贵社仇逸之前两年至今寄了大量材料,维权的进展随时与之沟通,她对系带问题背后的行业黑洞作了职业调查,我恳切希望这些情况向您报告并反映到中央。

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日前也表示,要严查司法不公背后的渎职犯罪问题,而新华社上海分社为一个蒙冤处于残痛绝境中的被害人做了很多工作,就是党和政府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大恩无言,大慈无声。

向您和分社与之相关的同志表示深深的感谢!

二零零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第14篇: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每个人都是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暴。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

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种传媒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煽动某些事件;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如果一时不能获得消息或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就会通过网络等获取信息。“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一边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发布的是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怎样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党委政府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一个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近年来发生的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等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攻击性言语,甚至制造谣言,混淆视听,激起网民对政府的不满与愤怒,网络舆情对事态向负面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我们来说,突发的网络负面舆情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没有一个健全的网络舆情应急处臵机制,不能适时果断地处理危机;其次,没有与网络媒体建立一个完善的关系网络,难以及时有效的在发生舆情时对舆情进行管制;再者,缺乏危机意识以及处臵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训练,加上过去行之有效的新闻管理办法有的反而束缚了我们自己的手脚,造成处理事件的被动。而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中:一方面我们的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知识还不十分熟悉,缺乏网络舆情监控方面的专业人才;其次现在所采用的舆情监控系统刚刚投入试运行,其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研判等功能都有待于更好的完善(包括开发商对功能的改进及我们结合其功能特点行监控范围、研判依据等方面的配臵),使之更贴近于我们实际,这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再次,我们在进行信息反馈、信息决策,信息处臵等多个环

节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责任主体单位还存在着不重视、不配合现象,影响了整个舆情处臵工作的正常开展。

造成舆情监管难的原因及对策:

分析来看,造成网络舆情监管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舆情处于匿名性和虚拟性交织的状态,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发言者无需考虑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进而显得肆无忌惮;

2、网络信息真实性难以区分,部分网民很少质疑信息的真实性,也没有进行成熟的思辨,仅凭主观臆断对信息发表意见,带有严重的感情色彩,易导致真相的掩盖、言论的失实;

3、网络舆情传播快,范围广,聚集效应强,但可控性较差。对在网络中四处粘贴攻击诋毁类的信息,只能被动采取堵截、删除等方式,防不胜防;

4、对新兴的网络舆情,缺乏有效监管抓手,也缺乏有效的制止或者进行澄清的手段。对不利言论,主要采取删除了事,很少对事实进行澄清。有些问题早已解决,但反映问题的信息一直在网络中传播,仍可能引发新的不良影响;

5、对网络舆情掉以轻心,很多领导认为网络仅仅是发泄情绪的途径,对网络舆情不愿闻也不愿管,怀着自生自灭的心态看待网络舆情,也是造成网络舆情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原因。

网络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网络舆情监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涉及到多个主体,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面对新的历史形式,我们的网络舆情监管更应该按照“管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开展。

1、加大对网站发布单位和网络使用主体的管理力度。公安、文化等执法部门应加大对网站的管理,严格要求开设信息发布平

2、密织社会监控网络。网络被称作浩瀚的海洋,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的传递,单靠网络监控系统只是杯水车薪,需要充分调动各主管部门、网络文化管理机构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网上舆情监管工作,建立一种信息共享、高效运作、快速反应的舆情监控体系和机制。

3、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各部门单位要对自己辖区内的敏感问题、突发事件及时发现及时提报,对可能出现的网上热点问题要充分估计、提前建立预案。要确定一名同志担当前网络舆情预警联络员,及时搜集与本单位有关的负面信息,及时与上级网络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4、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对一些新闻网站,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做大做强,成为推介政府、宣传政府的主流网站。加大与上级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可成为抵制不良信息的网络正面宣传主阵地。同时完善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做好培训,提高网络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懂政策、讲方法、富有战斗力的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为有效开展工作打好基础。篇2:舆情调研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建设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网络传播的兴起,以往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的言论得到空前的发展。由于本身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更多的人们愿意采用网络这种渠道来表现真实的想法。

中国社科院发布《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互联网继续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网民对网络的运用,已 由初期偏于娱乐与交友发生转向,网络新闻使用率大幅攀升,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网民对“重大新闻我一般都首先从互联网上看到”的总 体认同度高达62%。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重要发源地。上述报告同样指出:网民对“互联网是我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的总体认同度高达43%。

网络还 是社会舆论的扩音器,网友关注焦点及公共事务、讨论议题广泛,言论彰显出民众意识;而网络又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参与度高等特 性,网友众说纷纭、言论扑朔迷离,使得地方性、局部性事件在一夜间被成倍放大,演变为全国关注话题,像城管打死人事件、华南虎事件、周久耕天价烟事件,网 络让草根阶层不再处江湖之远,将政府部门推向风口浪尖,矛头直指政

府执政为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严重破坏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甚至导致政府信任 危机。

网络舆情是广大民众关于民声、民愿、民意的汇集,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 一个重要的渠道”。中央和国务院设有专门机构搜集网络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公开的内参”。互联网已成为党 和各级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第二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及意

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

? 网络舆情处臵机制不健全,不能适时果断处理危机

目前,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效仿宣传部门组成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但尚未建议完善的网络舆情工作的机制。一是工作缺乏预见性,部分领导或者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于可能出现的危机后果估计不足,工作被动,涉及本部门的舆情被网络炒作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样不但不利问题的解决,反而增加对立情绪,造成矛盾进一步激化。

? 指挥缺乏统一性,特别是多头指挥,决策迟缓,有关部门层层汇

报,不能及时果断处理。

? 人社部门及工作人员缺乏处臵网络舆情的技巧

由人社部门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与社会基层人员联系比较紧密,而与社会基层人员进行沟通时,不可避免产生一列矛盾问题。而一条涉及关于人社部门的信息迅速在网络被炒作的危机,工作人员的应对心理、方法、策略和手段有些被动和力不从心,对于媒体的询问和公

众的质疑,往往保持缄默或封锁消息,很少与网民进行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

网络环境下,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面舆情使工作人员及单位形象受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涉本部门舆情的应对工作。增加信息透明度, 准确、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就能使谣言破灭,从而有效引导舆论。建立权威专业的组织体系、加强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适当的舆情引导与控制手段,是建立 科学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的必需。加强舆情分析与研判工作,区分不同性质的涉及本本门负面舆情,可以为正确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善与媒体沟通,借助媒体传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的声音,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2.2、应用意义

2.2.1有效的部署工作人员

具体来讲,在实际工作中,脉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作人员部署,运用网络雷达技术替代人工浏览的方式,将会节省大量人力,并将负责分析互联网信息的人员从枯燥的重复性的查看互联网信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有效的人力投入到对信息结果的处理和防范等重点上。 2.2.2降低人工对比分析误差

在本项目运用中,通过该系统,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关联分析与共享、人工经验知识分享与机器自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社会公开情报信息的研判与事件综合分析预测,改变以人工操作带来的水便,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2.2.3提高人社部门的管理效能效能

在该系统中,针对互联网信息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脉维舆情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文本挖掘技术,提高了人社部门的对于互联网舆情的应对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了对社会面信息的全面动态控制能力。 2.2.4为领导决策依据篇3:关于网络舆情引导的调研

关于网络舆情引导的思考

井陉矿区人民法院 张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群体性事件接踵出现,受到各方关注。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各种信息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对现实中的事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增加了处理难度。有些并不严重的事件经网络炒作后常常以讹传讹出现信息失真,人为使得事态复杂化。有些事件还由于网民的大量参与形成网络暴力,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些频频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给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社会稳定和网络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网络舆论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网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舆论监督力量。当前大部分与政法机关有关的网络热点事件,往往一个案件的某个细节,经过网络的发酵,演变成为震动各界的社会热点事件,使得各级政法机关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地卷入网络舆情危机之中。笔者以为,面对愈来愈多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应采取以下四个途径措施予以应对: 一是构建舆情监督领导系统,正确全面领导舆论。一是精心构建网络舆情监督组织机构。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开展涉检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二是突出抓好政法网门户网站建设。把政法网站建设成为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

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三是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全面实施量化目标管理、办案流程管理、内外监督管理,切实树立起政法机关良好形象。

二是及时发布官方消息,做好舆情引导工作。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是参与人数多,信息传递量大,消息传播速度快。在所涉及的事件中,绝大多数参与讨论的网民并不是事件亲历者,但对事件表示出了高度关切,他们从不同途径获取信息后,很快通过网络传递出去,使得事件的参与人数滚雪球般增加,信息量快速膨胀,最后形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针对这一特点,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及化解过程中,有关方面必须及时发布信息。对此有关方面必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开设一些“网上热线”或网络互动活动,利用视频、音频、聊天系统等与网民交流,尽可能早地对网民的意见和诉求作出回应,在双方之间搭建起信息沟通的桥梁。

三是快速应对焦点问题,做好事件处置工作。网络作为一种监督方式,是释放个人正义和社会良知的有效载体。许多网民虽然与议论的事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但他们会毫不吝惜地表达对弱者的支持和对恶行的鞭挞,持续地关注事件的发展,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态度。针对这一特点,有关方面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网民所关注的事件焦点是什么,找准症结,快速、果敢地做好事件处置工作。处置事件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迅速。必须在第一时间对事件作出处理,对是非分明的事件刀下见菜,使责任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置;二是透明。网络是一个信息高度透明的场所,凡已在网络上热议的群体性

引领网络舆论的有序发展。坚持信息充分公开,提高党政机关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度。积极培养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强化主流舆论,争取中性舆论,孤立反动言论。四要强化队伍培训。注重吸纳、培养高水平的网络理论和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一线网络评论人才、掌握尖端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通过业务和网络技能的专业培训,使网上舆情引导队伍更加知识化、专业化,成为检察机关驾驭互联网的综合性“通才”。五要尽快实现网络立法。网络立法是净化网络空间,减少网络情绪型负面舆论的有效保障。

第15篇:中国社会年度舆情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1年舆情报告微博成为舆情最大信息源类别:国内新闻

浏览量:1395

版次:AA16

版名:时局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04-14

作者:杜强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昨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报告指出,2011年全年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热点事件总计349,平均每天0.96个,中国已进入危机常态化社会。

南都讯 记者杜强 实习生叶雨阳 发自北京 昨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报告指出,2011年全年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热点事件总计349,平均每天0.96个,中国已进入危机常态化社会。(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报告显示,去年全年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热点事件总计349个,2010年为274个,2009年仅有248个,社会舆情事件数量不断攀升。报告数据显示,在我国危机已不再是单个随机事件本身,而是环境、秩序、规则的系统性破坏或错位,作为一种社会常态存在。

报告指出,微博是2011年舆情事件的第一大信息源,占比达20%以上,成为第一大舆论场。报告评价说,“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让强势一方做事时不得不考虑民众的反应,微博所推动的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平衡。”

报告还显示,2011年中国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依次是民生、公共安全、社会责任、环境生态安全等。受国内CPI不断高涨、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民生问题成为百姓关注的头等大事。而去年频发的校车事故和多起重大车祸,使公共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则是受到小悦悦事件、搀扶老人被冤枉事件的影响。(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据了解,该舆情报告是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从2010年起每年度以舆情蓝皮书的形式推出的系列报告。(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中青在线北京4月13日电(记者王超)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今天在京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这份报告指出,微博作为媒体平台在2011年崛起,微力量推动社会改革,微公益提振社会和谐度。

报告列举了一串例子,来证明2011年微力量促进了一系列社会事件向改良的方向发展:郭美美事件促进了公共慈善透明、徐武事件促进了精神卫生法出台、小悦悦事件促进了社会道德建设、校车事件促进了校车安全管理、“7·23”动车事故促进了中国铁路改革、钱明奇事件促进了暴力拆迁立法、戴套不算强奸事件促进了司法公正建设、剖腹放水事件促进了社会保障救助制度。

报告还认为微博促进了民众参与社会公益。“随手解救被拐儿童”、“免费午餐”、“随手送书下乡”、“爱心衣橱”等微公益,积聚成社会大爱,增加社会和谐,推动众多网民积极介入到社会现实生活中,积极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之中。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制作这份报告时,数据来源基于和北大方正智思研究院合作开发的舆情监测智能软件,并首次结合百度平台上数亿网民海量、真实的搜索数据,进行多元的社会结构层面舆情研究。

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董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倪宁,百度副总裁朱光分别致辞,共同为报告的发布揭幕。

“40%的舆情事件集中在社会与法领域,其中,政府部门及个别官员行为不当是重点领域。”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在分析2011年网络舆情事件时指出。

喻国明分析,民众关注最多的事件主要集中在涉警涉法、反腐倡廉、文化教育和时事政治等,舆情事件关涉主体是公检法系统、职能部委等。

该报告指出,2011全年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热点事件总计349个,2010年为274个,2009年仅有248个,社会舆情事件数量上不断攀升。

从区域分布来说,舆情热点主要集中在河南、广东和浙江等人口大省和沿海发达省份。

新媒体的上升势头不可小觑。喻国明介绍,2011年舆情事件的首发主体,大众媒体和网民的比例是1:1,微博上升为社会的第一信息源。

社会舆情随时间有一定的波动,喻国明介绍,春季和秋季是社会舆情事件的高发期,春节前后是低谷期。

报告综合三年来各月舆情运行态势,认为春秋两季是社会舆情运行压力较大的时期,这一段时期与社会现实运行、民众的个体激素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春节前后是社会舆情运行的低谷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与春节有很大的关联效应。

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啥?喻国明说,根据网民使用百度进行的网络搜索数据计算,2011年中国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是民生、公共安全、社会责任、环境生态安全等。

责编:李逢静

新华网北京4月13日电(记者 邹伟)由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与百度共同推出的《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13日在京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介绍,该报告集中梳理和呈现了2011年中国网民关注的信息领域、信息偏好以及网民关注度的变化趋势,为我国网络信息社会未来的发展变化和规范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民意参照。

喻国明介绍,今年的蓝皮书数据是在与北大方正智思研究院合作开发的舆情监测智能软件的基础上,首次结合百度搜索平台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多元的社会结构层面舆情研究。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民最为关注的是民生、公共安全、社会责任、生态环境等问题。受国内CPI高企以及食品安全事件等影响,民生持续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而受校车事故、高铁事故、重大车祸等事件的影响,公共安全处在第二位;受小悦悦事件、搀扶老人等事件的影响,对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责任的探讨也成为重要社会议题之一。

报告分析指出,“中国社会暖度指数”在2012年呈上升趋势。“回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间“微力量”崛起,汇聚成社会大爱和社会大温暖,例如“随手解救被拐儿童”“随手送书下乡”等事件。政府和民间力量合力的“无影灯式”社会公益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同时,“微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进步的作用进一步展现。如郭美美事件促进公共慈善透明、小悦悦事件引发社会道德建设大讨论、校车事件推动校车安全管理等,民众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参与公共事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喻国明表示,网络社会结构具有更大的弹性、柔性和张力,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平等和多元,各种话语体系相互交错,这使得社会族群进一步碎片化,“网络社会黏合剂”目前是缺位的,有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一个公共话语平台。

第16篇:舆情报告怎么写

舆情报告怎么写?

舆情报告根据舆情行业工作者的需求大体分为舆情简报和舆情专报两种。舆情简报是通过舆情监控系统将采集的舆情信息自动分类生成舆情报告,通常是以天为单位进行报道,也称“舆情日报”;舆情专报是以事件为核心,全面分析事件内容包括媒体报道情况,网民关注情况,事件发展整体情况。 舆情报告的特点:

舆情报告不比新闻稿,它的时效性并不是十分快速,可能当报告出来时,事件早已平息,不再热门。这就是舆情报告的独特之处,它不在热门的时候画蛇添足,而是等人们的热情退去,给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舆情报告的信息来源较广,包含了许多途径,比如说网络、报刊、电视新闻等等主流媒体。这保证了舆情报告的覆盖面非常广,包括政府管理类事件、突发安全事故、社会道德类舆情事件等。 舆情报告的要求:

1.舆情报告必须符合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要求舆情报告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引用的材料、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切不可采用那些不确定的,非正式渠道来源的信息。

2.舆情报告要做到相关资料和观点相统一舆情报告是以舆情为依据的,即报告中所有观点、结论都有大量的资料为根据。在撰写过程中,要善于用资料说明观点,用观点概

括资料,二者相互统一。 切忌资料与观点相分离。

3.舆情报告的语言要简明、准确、易懂舆情报告的受众十分广大,它不像市场分析报告那样专业性强,而是大众读物。为了让广大群众都能看懂、读懂舆情报告,它的语言必须要简明、准确、易懂,尽量少地出现一些专业术语。

第17篇:职工舆情调研报告

职工舆情的特点与工会的干预机制研究舆情指在一定时期内,民众对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或自己关心的特定事件所持有的群体性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概括地说,舆情就是民众的态度

和意见。职工舆情是广大工人阶级对单位内外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或自己关心的特定事件所持的态度和意见,包括对自身的认知、对所在单位的评价和对整个社会的态度。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舆情作为民意的一种集中体现,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而近些年,对于舆情的理论和现实研究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职工舆情,学术界关注甚少,几近空白。事实上,与普通的舆情相比,职工舆情具有特定的主体、客体和传播规律,在监测机制和干预机制上也有特定的现实基础和需要。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有效地疏导、监管、掌控和利用职工舆情的发展趋势与变化规律,不仅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这一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当前工会组织发挥社会职能所应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报告在对工会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深入分析职工舆情的特点,工会干预的重要性、现状和困难,进而提出完善工会干预机制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职工舆情的特点

与一般意义上的舆情相比,职工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1、从主体上看,职工舆情的主体是职工群众

一般意义上的舆情的主体是民众,是和掌握权力的官员相对的,也是和掌握各种资源的精英相对的,民众就是指普通百姓。而职工舆情的主体范围是特定的,特指职工群众,即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执政党的阶级基础。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十一五”末上海的从业人员已超过1000万人,工会会员数已达到770万人。其中,非公经济职工已成为职工队伍的主体;同时,“80后”职工、农民工也越来越多。职工队伍的重大变化及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决定了职工舆情往往是整个社会的舆情热点。职工群众的利益意愿和诉求往往是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涉及职工队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也就成为社会性事件;职工对一些社会热点、焦点和民生问题的反应与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社会大众的普遍态度。

2、从内容上看,职工舆情主要来自职场方面

一般意义上的舆情内容是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或民众关心的特定事件。由于民众类型多样,关注范围广泛,因此一般意义上的舆情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与一般意义上的舆情相比,我们认为,职工舆情的内容主要来自职场方面。由于职工个体的差异性和具体利益关系不同,尤其是职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的特点,会对同一事件产生不同的意见、情绪和行为。一般而言,职工舆情包括职工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如职工的个人理想、自豪感、主人翁意识、兴趣爱好、社会地位认知等;对所在单位的认知和评价,如单位的工作环境、生产经营状况、工资报酬、发展前途等;对职场上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创新与挑战等的认知和评价。

3、从传播上看,职工舆情关乎企业社会形象与和谐稳定

一般意义上的舆情的传播范围是在整个社会层面,从不同的源头产生,依不同的路径在公众中传播,产生不同的社会影响力。而职工舆情主要是在单位范围内产生,通过企业论坛、贴吧,及有关的社区、博客、微博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职工舆情呈现出传播渠道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特别是一些负面信息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被急速传播和高度放大,成为影响企业社会形象、引发职工情绪对立、激化社会矛盾甚至酿成重大社会事件的导火索。同时,由于职工聚集在一定的用人单位中,范围特定、情况类似、利益联系紧密,往往使得职工舆情与普通舆情相比,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度更大。因此,及时了解负面信息,加强职工舆情干预,做好舆论引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对于维护企业社会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从干预上看,应由工会发挥主导作用

一般意义上的舆情由于主体是民众,主要应由政府来干预。而职工舆情的主体是职工群众,工会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和职工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应以工会为主导来干预职工舆情。各级工会组织应在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有效地干预职工舆情,着力为职工提供有效的信息、沟通的空间、互动的桥梁,使职工置身于信息公开、反馈迅速、方便快捷的舆论环境中,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为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二、工会干预职工舆情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凸显,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工会组织,科学合理地干预职工舆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干预职工舆情,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使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那么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将难以实现。干预职工舆情,就是了解职工的意愿,回应职工的诉求,沟通信息,化解矛盾,为各项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是贯彻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一项有力举措。因此,干预职工舆情,是工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大局的重要切入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鲜明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使命。

2、干预职工舆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是这样,在企业发展的微观层面也是如此。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和职工都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干预职工舆情,切实保障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职工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企业和职工共赢。实践证明,凡是竞争力强的企业,都是重视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的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企业最好的发展环境,也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3、干预职工舆情,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工会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组织建设、环境条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工会工作面临着新要求新挑战。作为职工权益的合法代表、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组织必须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站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高度,努力开拓创新;主动为党和政府分忧,出谋划策,要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声及时反馈给党和政府;处理好企业和职工的利益矛盾,在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作用;积极探索职工维权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为职工争取更大利益。干预职工舆情,为全面搞好工会工作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是切实履行工会维护职能、促进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力抓手和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干预职工舆情,可以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努力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提高职工权益的保障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好、保护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工会干预职工舆情的现状

本课题组共向参加上海工会学院培训和“改革与发展”信息会的工会干部随机发放职工舆情调查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为88.3%;并对杨浦区总工会、黄浦区总工会、松江区总工会、上海市纺织工会、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工会、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等的20名工会干部开展访谈,搜集信息,深入了解工会干预职工舆情的实际情况。

1、在态度上,重视了解和干预职工舆情

从问卷调查来看,对于单位工会干预职工舆情的频率,所有的工会都关注职工舆情,以每月几次的居多,占54.4%;其次是偶尔关注的,占28.5%;再次是每天关注的,占11.4%。而单位的职工舆情,由工会单独或工会和其他部门共同来了解和干预的,占到了81.0%。其中,由工会和党委共同来了解和干预的,占41.1%;由工会和团委共同来了解和干预的,占12.0%;由工会和其他部门共同来了解和干预的,占1.9%。对于工会是否需要了解职工舆情,认为非常需要的居多,占73.6%;其次是认为比较需要的,占24.5%;而认为一般的仅占1.9%。对于工会是否需要干预职工舆情,认为比较需要的居多,占49.4%;其次是认为非常需要的,占41.8%;而认为一般的,占7.0%。对于所在单位工会是否重视了解职工舆情,认为比较重视的居多,占48.4%;其次认为非常重视的,占34.6%;而认为一般的,占12.6%。

2、在了解渠道上,丰富多样,普遍建立工会信息员队伍

从问卷调查来看,工会了解职工舆情的主要途径包括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职工队伍调查、来信来访、网络交流、家访或个别谈话、职工意见箱、主席接待日等多种形式。在这些工会了解职工舆情的主要途径中,选择职代会或职工大会的居多,占23.9%;其次是选择职工队伍调查和家访或个别谈话的,分别占18.8%和17.5%;再次是选择来信来访和职工意见箱的,分别占12.9%和12.5%。另外,在访谈中了解到,根据上海市总工会的要求,各基层工会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员队伍。由这些工会信息员仅仅围绕工会的重点工作,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主动反映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总结工会工作各方面的新情况和新动态。

3、在干预措施上,不断创新且具特色

从问卷调查来看,对于工会干预职工舆情的主要措施,选择召开职代会的居多,占17.6%;其次是选择开展思想教育和职工心理疏导,分别占15.5%和15.2%;再次是开展调查了解、向党政反映和寻求多方合力解决问题,分别占13.5%、13.4%和13.0%。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工会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干预措施。如黄浦区总工会的社情民意座谈会制度,由区总工会定期组织召开,各个基层工会干部积极参与。由于基层工会干部直接和职工接触,比较了解职工的一些意见和诉求,通过社情民意座谈会,向区总工会反映出来,再由区总工会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开展调查了解,并将结果报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参考。再如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工会开通的“上海移动女职工微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鼓励和吸引女职工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女职工的想法。女职工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在微博上分享各自的趣闻轶事、人生感悟,发表对企业发展的谏言等,是工会干预职工舆情的全新载体。

4、在内容上,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是工会最关注和最需要干预的方面

从问卷调查来看,对于所在单位工会最关注的职工舆情,认为是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薪酬福利、培训教育、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的居多,占23.2%;其次是民生问题(保障、医疗、教育、物价等),占19.7%;再次是单位的生产形势(包括产品开发、利润等),占16.1%。而对于工会最需要干预的职工舆情,也是认为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薪酬福利、培训教育、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的居多,占23.5%;其次是民生问题(保障、医疗、教育、物价等),占20.8%;再次是单位的生产形势(包括产品开发、利润等),占14.6%。可见,无论是所在单位工会最关注的职工舆情,还是工会干部认为工会最需要干预的职工舆情,都集中于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薪酬福利、培训教育、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而这也正是工会切实履行职能、维护职工权益的主要方面。

四、工会干预职工舆情存在的困难

在对工会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工会干预职工舆情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有待加强

近年来,工会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改善自身的服务,在维权、参与、教育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然而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与广大劳动者的迫切需要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些职工对工会及工会具体工作的认识很片面、单一,有的甚至停留在工会只是文体活动的组织者、困难补助的发放者等简单认识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会对职工舆情的真正了解和具体干预。同时,一些企业领导者把经济效益放在工作中的主要位置,对工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工会在了解和干预职工舆情方面有时会感觉力不从心。另外,一些企业工会干部是身兼数职,很多还是半路出家,接受针对性的工会理论学习培训机会不多,往往存在着业务不熟、能力和经验不足的弱化现象,也必然影响到其了解和干预职工舆情的能力和效果。

2、对职工舆情的了解渠道不够完善

当前,工会了解职工舆情的渠道非常多,涉及的面也很广,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会往往与企业方的沟通较多,而与职工的直接沟通却比较少。即使对于与职工群众直接沟通的那些渠道,是否真正发挥作用了,发挥得怎么样,工会的关注度还不够。如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可以说其作为工会了解和干预职工舆情的一个重要渠道,已经是广泛建立起来了,并包括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互助保障、帮困救助、支内补助、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女工热线、老年维权、农民工维权等诸多项目。然而,在访谈中了解到,到职工援助服务中心来寻求帮助的职工并不是很多,有的职工援助服务中心由于来访职工人数过少,从原来的每天运作改为每周运作一次。当然,这其中有工会对其宣传不到位、职工知晓率不高的因素;同时,我们也应认真思考我们的职工援助服务中心为职工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力度怎么样,职工的满意度怎么样。只有不断完善对职工舆情的了解渠道,工会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干预职工舆情,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工会信息员的素质与能力还需提高

目前,在基层工会信息报送中,存在只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一般性的信息多,经过认真思考和总结的信息少;宣传成绩的信息多,反映问题的信息少。对有些与职工利益休戚相关的难点、敏感信息不敢报送,担心上级部门产生单位工作没有做到位的想法,影响单位的荣誉;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信息上报也比较滞后,因为要经过反复斟酌,才能决定是否上报以及如何上报。

各基层单位报送的信息数量存在很大差别,除了各基层工会信息员思想重视程度不一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目前工会信息报送工作还处于被动位置,有些信息严重滞后于工作。据了解,一些工会信息员是在上级工会对信息稿进行交流和讲评、表彰和奖励优秀信息员等措施的激励下开展工会信息工作,主动性不足。同时,由于工会信息员兼职较多,变动程度也比较大,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会信息报送责任意识和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这就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通过专门的工会信息员培训,不断提高工会信息员的素质与能力,使他们主动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出发来更好地开展工会信息工作。

4、对劳务派遣工的舆情干预比较薄弱

劳务派遣工夹在用工企业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容易成为“没人管”的弱势群体。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些用工企业工会认为,目前多数单位的做法是劳务派遣工在劳务派遣单位加入工会,委托用工企业工会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委托管理到什么程度,还需进一步明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委托程度不明确,用工企业工会在开展工会的各项活动、为职工做好服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工会经费,往往出现对劳务派遣工与正式职工服务项目不同的情况,这势必影响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归属感与认同感,进而影响到对劳务派遣工舆情的了解和干预。

五、完善工会干预机制的对策建议

通过建立、健全职工舆情的了解、反映和疏导机制,有利于化解职工群众的不满情绪,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鉴于当前职工舆情的特点及工会的干预现状和困难,需要加强完善工会的干预机制。

1、以人为本,努力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方面为职工谋福利

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工会组织要在促进和谐稳定、保障职工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调查也了解到,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薪酬福利、培训教育、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是工会最关注和最需要干预的舆情。工会组织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个方面努力为职工谋福利。一方面要丰富职工民主参与的形式,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工会作为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要将充实、完善职代会运行机制作为重要的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结合实际,总结、研究并创造性地充实、完善职代会运行机制,将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中有关职代会作用的规定,通过相应的程序性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大《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了解职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职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健全同级党委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影响职工队伍稳定和权益维护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各部门与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的作用,对企业重要政策的出台、职工群众“三最”问题等进行通报沟通,协商有关问题妥善解决。

2、明确定位,不断提高工会的地位与工会干部的素质

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是职工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这是工会的定位。如果工会不能作为职工的代言人出现,其加入工会的目的不能实现,就会迫使职工远离工会,也就导致工会无法履行基本职能。因此,工会必须明确定位,增强责任意识,真正站在职工群众的立场上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作为求地位,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各项职能,全面推进工运事业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建设建功立业。一方面,工会要积极争取参与到企业的核心决策中,充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既要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健全工会的组织机构,也要重视工会干部的考核、选拔、交流和使用,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养、锻炼,提高工会干部的协调沟通、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工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党政的支持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既要积极获取党政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力度,着力为工会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也要努力让党政给工会当好后盾,旗帜鲜明地支持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对于工会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党政全面协调,从而促使职工权益得到较好地维护。

3、完善职工舆情的了解渠道,充分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

完善职工舆情的了解渠道,依法保障职工享有咨询权、表达权、参与权,畅通企业广大职工与工会的沟通渠道,有利于劳资双方消除、化解矛盾,促进劳动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首先,要提高工会干部的沟通技能,让工会干部积极学习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学会倾听,积极反馈,注重非语言信息,以尽可能达到顺畅沟通的目的。其次,要不断丰富沟通的渠道,加强与职工的沟通联系,直接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和思想动态,帮助职工排忧解难,无论是正式的沟通渠道(如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各种定期会议等)还是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如建议箱、电子邮件、小型聚会等),目的都是让职工坦诚地说话,让每一个渠道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三,对于网络沟通这一渠道,要组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队伍,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应高度重视工会的信息化建设,组建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小组,精心挑选政治敏锐性高和工作责任感强的工会干部从事舆情工作;并将监测内容、时间及网站进行合理、有序分配,以事定岗、以岗定人、以人定责,要求监测研判小组每个成员在网上搜索舆情信息,规定发现信息后的处理流程及各自的职责,以充分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

4、积极干预职工舆情,大力发挥工会组织的引导作用

不同的职工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思维方式、情感心理,即使对于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因此,职工舆情复杂多样,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工会要高度重视对职工舆情的干预工作,科学合理地疏导舆情。首先,要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引导职工的信仰追求、观念潮流和价值认同,要求新闻媒体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形成有利于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其次,对于职工表现出来的各种舆情,要注意疏导而不能堵塞,做到有情况早反应,有问题早处理。良好的舆情反映、疏导机制有利于稳定人心,防患于未然。第三,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梳理归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要准确记录敏感信息的类别、诉求主要内容、发现时间等关键因素,对特定信息进行跟踪监测,对一些热点、难点、焦点及敏感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剖析问题的原因和症结,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积极采取正确的应对技巧和方法,主动化解矛盾,在社会管理中真正发挥好工会组织独特的维稳作用。

5、关爱劳务派遣工,建立多方合力干预职工舆情的良好机制

劳务派遣工的雇用和实际使用相分离,决定了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更容易受侵犯,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做好组织劳务派遣工建会入会工作,对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无论劳务派遣工直接加入用工企业工会,还是由用工企业工会委托管理,都应从关爱劳务派遣工的要求出发,使劳务派遣工享有与正式职工同样的劳动保障、教育培训、先进评选和帮助关怀,及时了解劳务派遣工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诉求,不断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较好地激发、调动劳务派遣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同时,为了加强对职工舆情的有效干预,工会应改变以往只靠工会组织一家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在党政的重视支持下,善于借助各方力量,积极整合资源,与劳动保障、信访、宣传、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联合成立职工舆情工作小组,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参与职工舆情工作,共同对职工维权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和协调处理,共同出谋划策,齐心协力化解矛盾,解决难题,从而有效提升工会对职工舆情的干预能力,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18篇: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

2012年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一季度以来,国内舆论主旋律围绕春节和“两会”两大热点展开,在祝愿祈福中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建言献策中展开对未来发展的争鸣,舆论整体基调积极、热烈喜庆。但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国内发展压力空前严峻环境下,关于道路、方向和模式的争论反思愈发深刻、逐渐燎原,关于文化、道德和诚信的呼唤期盼凝聚共识、渐成主流。

一、一季度舆情热点

1、政治领域大事频频积极平稳。一季度大事要事喜事不断,舆情重点关注马英九顺利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有助两岸一统,习近平副主席访美深化共识稳定关系,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纪念引发改革思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彰显科技立国理念与人才关怀战略,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成为民众政治节日以及围绕南海问题展开的周边外交博弈等众多事件,整体态势积极向上。

2、经济领域挑战连连形势严峻。舆论通过诸多经济事件对形势表示担忧但依然充满信心,欧债危机深化泛化,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国内企业发展与控通胀调结构矛盾凸显、温州高额民间借贷链断裂等苗头性事件促动国务院出台政策扶持微小型企业融资发展获支持,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锁定“三农”问题体现以农为基广受欢迎,国家主动下调

今年GDP指标凸显科学发展理念、体现形势把握和战略调控能力,社保入市、股市改革等热点舆情折射出民众对于金融环境改善的期盼。

3、社会领域困难重重民情涌动。舆论对于民生百态的关注重点落在春运这场举国“大迁徙”上面,关于铁路运力、民族传统、实名购票、网络售票和民工艰辛等春运话题发酵为单独一片舆论场域,道尽当前国内社会诸多弊端、矛盾和冲突,此外西藏稳控压力空前、房价调控、PM2.5、安信毒地板、苏泊尔致癌锅等社会民生热点都激起舆论强烈关注,渴求国家破解社会系统问题的决心和举措。

4、文化领域热点多多氛围活跃。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限价令等政策的纷至沓来,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同时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争议,“新春走基层”在深接地气、善抓活鱼中成为媒体“走转改”成效的集中展现,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感动中国举办10周年有效引领社会风尚受好评,学雷锋活动在今年春天被注入新的活力、绽放新的生机成为社会一道靓丽风景,媒体融合发展由理论转为实践改变国人生活彰显着时代特色和历史趋势。

二、一季度舆情主要特点

1、内容多元多变。恰逢全国两会,热点多、问题多、声音多,民众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进一步体现和加剧,对于事件反映逐步摆脱“二分法”和“简单论”,关照范围更加宏观、观察视角更加多元、思考落点更加深刻、秉持态度更加多变。舆情中的情绪诉求、理性分析和多元解读已经成

为当前社会开放宽容、民主自由的生动写照。

2、力度日渐强烈。舆论在表达情绪、提出要求、进行呼吁、表示抗议的过程中立场更加坚定、态度更加唯我、力度更加强烈。对领土主权引发的国际纷争和经济制裁带来的经贸博弈呈现一边倒的绝对态度,凸显强烈民族感和归属感,很少理性分析研判;而对于国内民生诉求也更为迫切强烈,呼吁公平正义的声音已形成较大声势、凝聚相当力量。值得警惕的是,舆论中积累了一些对过度宣扬爱国主义的逆反情绪。

3、载体融合发展。去年“微博问政”开启元年,今年网络问政波涛汹涌,信息化浪潮推动舆情载体融合发展。通过微博、博客等数字化平台建言问政、针砭时弊、抒发心绪已成为网民常态,更多舆情热点经由网络发酵助推形成热潮,两会期间各省微博轮番登台构建舆论互动平台成为一大亮点。与此同时,移动互联建成潮流,移动媒介舆情不断壮大,用碎片化时间参与舆情讨论或将成为未来趋势。

4、政治关注突出。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党中央领导班子换届之年,近期各地党委集中换届和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更多将舆论吸引到政治领域,民众对于国家政治的关注度空前高涨。由此带来的关于国家发展方向的争鸣、发展模式的讨论、执政理念的思辨,甚至是党和国家高层的人事布局和动态调整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背后凸显出舆论对于党的执政未来和国家发展前景的高度关注。

三、全国两会舆情主要特点

1、民生话题历久不衰。民生领域仍然是舆论关注焦点,民众普遍对“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等民生话题倾注较大热情,对于代表提案议案的关注具有选择性地突出民生问题,而通过两会传递民情民意改善现状的期待与历届两会提案议案难以落地的失望交织在一起,让两会民生舆论更像是一场喧哗的口头盛宴和梦想愿景,缺少了贴近基层的踏实和纾难解困的务实。

2、舆论形式泛化深化。民众参与两会讨论的平台由新闻网站、商业门户网站向微博转移,呈现出深度参与的趋势。多数网友仍然热衷通过投票、民意测试等途径表达看法,但因为这种方式容易丧失个人主体性,淹没个人价值,更多人愿意通过直观的方式表达意见,发表看法。由媒体发布数据显示,新浪微博上,“两会”期间网友发表了与“两会”有关的话题微博近320万条,其中,原创微博40多万条。微博提供了意见表达的平台,是“两会”之外普通网民的公共会场。

3、舆论支流值得重视。围绕全国两会的舆论整体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国家民族、关怀百姓群众,但也存在一些舆论在某些媒体的引导下,将关注点落在代表委员的民族穿戴、奢侈衣着、伟人后裔身份等娱乐炒作上,从而激发一部分群体对两会形式和内容提出质疑,对两会代表委员权贵身份进行批判,部分舆论意图在内涵上解构、颠覆“两会”这个庄严神圣的符号。

4、议题设置成效积极。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两会热点话题,媒体和意见领袖在两会舆论引领上起了主要

作用。在本次两会上,人民网所属的“人民网观点频道”微博账号持续发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言论及观点,用独特、直观的视角观察“两会”。而意见领袖也主要围绕普遍性话题,如房价、税赋等发表了一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观点,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能够凝聚共识,更被民众所接纳。

四、舆论引导的建议

1、抓思想认识,认清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论坛、微博等舆论新阵地日益兴起,成为群众的发声器、民意的集散地,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做到经常上网,认真听取网友意见建议,学会运用互联网了解舆情、推动工作。同时,应客观认识网络舆论引导的多面性,做到兼听则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很多现实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与事,往往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领导干部面前,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有真实、理性的一面,也有虚假、盲动的一面,必须客观认识、区别对待、妥善应对。

2、抓重点内容,提高舆论引导的工作效能。应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问民意趋势。绝大多数群众是正直无私的,他们能够判别是非曲直,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掌握民意变化趋势,并作为决策的着力点。二是求民间观点。有关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舍得花时间在网上吸取精华,各网络媒体也应尽可能地把精华文字推荐给他

们,做到不徇私、不唯我。三是汲案例教训。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反映的各级政府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些内容充分反映了民众反感什么、厌恶什么,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适时组织学习网络文章、适时正反典型案例警醒干部,应成为舆论引导的又一重要内容。

3、抓机制建设,推进舆论引导的常态运行。应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要回复网民制度化。应进一步加大对网民有效留言的收集、督促落实和网上回复力度,明确专人,落实责任,规范受理、回复、跟踪等程序,使网络成为群众与党委政府互动的重要平台。二要解决问题常态化。各级领导干部既要“访民意”,更要善于“解民忧”。要采取有效措施把现实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现实工作内容加以研究解决,尤其要解决群众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诚回应他们的期盼。三要收集舆情日常化。舆情信息渠道很多,应进一步完善舆情工作机制,切实加强舆情监看、收集、研判、引导、报送、会商、反馈等环节。

4、抓规范管理,助力舆论引导的有序开展。应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要完善网络法治秩序。应进一步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增强“网络社区”的道德约束,维护良好和谐的网络秩序。对一些过激的误导公众的言论,采取必要手段进行合理管制。二要畅通民意收集渠道。应建立健全民意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问政链条,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话语权,让民意呼声表达得出、反映得上、落实得好。三要深化网络文明创建。应大力倡导文

明上网、文明办网,加强对网络版主、网络编辑等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引导。积极开展网络安全、网络文化教育进社区、新学校活动,提高上网人员的综合素质。

(根据惠山区委宣传部、市文管中心报送材料整理)

第19篇:中国教育舆情分析报告

书籍概要

《中国教育舆情分析报告(2012年度)》是民科院数据研究中心基于学术视野和科学方法做出的第三方客观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本书以中国的教育舆情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案例分析为切入口,对2012年度中国教育舆情的10个典型案例进行了精细研究,以求为公众及政府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书中选案例通过软件跟踪和人工监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不仅符合中国教育舆情的主题要求,也是2012年度教育流域的重要话题,在一定程度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年度教育舆情发展的基本态势。 中文名: 中国教育舆情分析报告(2012年度) 版次: 2013年5月第一版 出版发行:新华社出版

书号:ISBN 978-7-5166-0466-3 请点击链接详细关注:http://www.daodoc.com/html/special/shujizhuanti/?pc_hash=K7vbMC# 作者简介

北京民教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民主促进会委员,北京东城青年委员,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常务理事兼信息宣传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管理硕士研究生。承担着教育部国家教师基金会“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关于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及其中介机构的研究》科研任务,著有《大众传媒时代的学校品牌塑造》一书。在《中国管理信息化》、《人民政协报》、《现代教育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及评论30余篇。2012年7月,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授予“全国科研杰出院长”称号。

写作背景 关于舆情的收集和分析,古来有之。但千百年来,它都一直由官方秘密掌控。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舆情分析慢慢从官方走向了大众,从秘密走向了公开,从仅政治分析走向了社会分析和科学研究。可以说,以网络技术为推手的舆情分析将公众带入了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既可广泛参与又可深入研究的社会调查新领域,有力推动了社会政治民主。如今,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工作。教育舆情作为公共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舆情的监测、分析和正确应对不仅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高自身危机应对能力的必修课程,也是加强对外宣传和提升品牌形象的常规工作。

胡锦涛同志早在2008年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工作时就曾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2012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舆情应对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教育舆情应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3年1月9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当前的舆论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进入了全球全民全媒时代。面对全新的舆论环境,我们要主动适应、顺势而为、趋利避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主要负责人对新闻宣传和舆情回应要高度重视,把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是深入解读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全面反映基层好做法好措施,系统报道师生好典型好经验,多让教师说、多让学生说、多让家长说、多让社会说,增加正能量。三是政策制定时要多听意见,政策出台后要准确解读,政策执行中要重视反映,最终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从上面的政策措施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舆情的应对工作已日益成为一些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科学而有力的预测和指导,一些教育机构在应对突发舆情事件时往往捉襟见肘,因此,如何加强对教育舆情的深入研究与理性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书籍介绍

本书对2012年度全国各地应对教育舆情的典型经验和民科院的部分理论成果进行了整理汇编。研究分析报告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年度教育舆情综述。数据研究中心通过软件跟踪检测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于2012年共检测到3051条教育舆情,并从中筛选出了507个典型教育舆情事件,按照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事件类型、情感色彩、舆情来源和教育层次分布等六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第二部分是年度十大教育舆情事件详解。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对天涯论坛、凯迪社区、新浪微博等媒体的数据统计,遴选出了“异地高考政策引争议”、“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救人”、“浙江温岭幼儿教师虐童”等十大教育舆情事件,并按照“事件概述”、“舆情进程”、“各方意见”和“独家点评”四个维度对这十大事件进行了一一解读。 第三部分是年度教育机构媒体和公众关注度排行。数据研究中心以“百度指数”提供的“用户关注度均值”和“百度新闻”提供的“媒体报道数量”为参数,对2012年度在中国大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各地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学、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排行。

第四部分是教育舆情应对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对上至教育部,中至全国各地教育厅、局,下至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教育舆情应对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和总结。

为保证报告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数据研究中心对舆情事件的提取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步骤:

(一)实时监测国内主流媒体中关于教育系统中的热点事件线索,综合《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现代教育报》等纸质媒体的网络版以及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教育频道的新闻排行,以日为单位,依据新闻的采写量和转载量、点击量、回帖量,对教育热点舆情事件进行初步筛选。

(二)在以上筛选的基础上,在论坛和微博中进一步确定这些教育舆情热点事件,论坛以天涯社区、凯迪社区、强国论坛、百度贴吧、猫扑网、中华网论坛、西祠胡同为主,微博以新浪、腾讯为主,根据热帖排行、置顶、点击量、回帖(评论)量、转载量等数据进一步确认这些热点事件。

(三)根据上一步的分析结果,综合国内主流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排行榜,如百度、Google、搜搜、有道、搜狗等,以日为筛选单位,对比单位时间内,关键词排序的区位差异,并根据设计某一关键词的网民关注热度及争议热度进行各网站加权评估,从中筛选出该日较受关注的热点事件,并累计为月度热点事件的汇总,形成热点事件数据库。

(四)在教育热点事件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月度和年度数据统计。对整合后的热点事件数据,根据事件整体的关注程度数据,统计网页搜索量+咨询量+论坛量+博客量的信息总量再进行排序,遴选出研究需要的教育舆情事件,最终形成该报告研究的数据支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教育舆情综述

一、时间分布解析

二、地域分布解析

三、事件类型及情感解析

四、舆情来源渠道解析

五、教育层次分布解析

第二章 年度十大教育舆情事件详解

一、异地高考政策引关注

二、黑龙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救人事件

三、浙江温岭幼儿教师虐童事件

四、江西贵溪校车事故

五、贵州毕节5名男孩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致中毒死亡事件

六、湖北高考“吊瓶班”引关注

七、崔永元怒斥湖南省教育厅事件

八、河南光山22名小学生被砍伤事件

九、鹰爸”暴雪中训练儿子

十、北京市叫停奥数事件

第三章 年度教育机构媒体和公众关注度排行

一、年度早教机构用户关注度排行榜

二、年度中学媒体关注度排行榜

三、年度高校用户关注度排行榜

四、年度高校媒体关注度排行榜

五、年度高校微博影响力排行榜(腾讯微博)

六、年度民办高校用户关注度排行榜

七、年度教育培训机构媒体关注度排行榜

第四章 教育舆情应对的理论与实践

一、各地教育舆情应对实践

二、教育舆情应对理论指导

书籍2012年度教育舆情综述

2012年度,数据研究中心共监测到3051条教育舆情事件,经过人工检索和层层遴选,共统计到507个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系统中影响比较大的典型教育舆情事件,其中全国性事件有69起,地方性事件有438起。总体而言,我国2012年的教育舆情呈现稳中有险、险中有稳的态势。考察这些教育舆情事件的概况,有助于我们系统地理解和把握教育舆情。为此,我们从时间、地点、类型、情感、来源和教育层次六个层面进行分析。 时间分布解析

从2012年度中国教育舆情事件数量季度走势来看,第一季度,伴随着各级各类学校的开学,教育舆情事件的发生数量稳中有升,到3月份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舆情小高峰;第二季度,舆情事件数量呈现平稳下降趋势,至6月份,由于学校处于期末复习考试阶段,学子忙于毕业,这一时期的教育舆情事件数量跌至谷底;第三季度,

7、8月份,处于暑期期间,教育舆情起伏较为平稳;9月份,伴随着新学期开学,教育舆情事件的数量陡然升高,飙升至78起,是一年中教育舆情的高发期;第四季度,教育舆情趋于稳定,起伏不大

地域分布解析

2012年中国教育舆情事件频发,北京民教信息科学院数据研究中心共监测到3051余起,其中舆情较为突出的有507起。从地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舆情分布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其中3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均有所涉及。除全国性的舆情事件以外,北京舆情最为突出,湖北、广东紧随其后,这三地形成第一梯队;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地舆情事件皆在20起以上,居于第二梯队;其他各省市区域的舆情则较为平缓。从区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有56%的舆情集中在东部地区,31%的舆情集中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舆情远远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舆情监控工作中,必须结合各地区、区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和引导。

事件类型及情感解析

根据教育舆情的具体内容,我们将2012年度的507个典型教育舆情事件分为安全事故、毕业就业、教育管理、考试招生、师德师风、学生表现、政策法规和其他8个一级类型。如图1-9所示,从整体上看,教育管理类的舆情事件最为突出,共发生145起,占到了30%。较为典型的有“崔永元怒斥湖南省教育厅”事件、“湖北高考„吊瓶班‟ ”事件和“湖北麻城小学生自带课桌上学”事件等。 学生表现类和师德师风类紧随其后,分别发生114起和82起,占到22%和16%,较为典型的事件有“女博士吐槽死也不下基层”事件、“浙江温岭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和“黑龙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救人”事件等。政策法规类的教育舆情也较为突出,共发生68起,占到13%,较为典型的案例有“异地高考政策”、“北京市叫停奥数班”等。此外,考试招生、毕业就业和安全事故在总的教育舆情事件中占到的比重并不大,但有一些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表现在安全事故方面,如“贵州毕节5名男孩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致中毒死亡”事件、“河南光山22名小学生被砍伤”事件等。

舆情来源渠道解析

教育舆情事件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必定有可以追溯的信息源头,所以探寻舆情事件从哪里来,也就是寻找舆情的来源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教育舆情的诉求渠道多种多样,诸如上访、官员调研、代表提案、听证会等。但从当前的舆情环境来看,这些传统的诉求渠道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草根阶层所遭遇的教育问题。而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组成的传播媒介成为了讨论教育问题、表达草根阶层教育意愿的最佳阵地。这些舆情表达渠道的门槛更低,空间更为开放且自由,较易形成群体性意见并造成实际的社会轰动。下面,我们就从纸媒、网媒(门户网站、视频网站、论坛)、电视、广播和自媒体(微博)几个层面,来分析2012年度我国教育舆情事件的来源分布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事件来源为社交网站(即SNS网站,如人人网、豆瓣网)的,为了统计方便,也计入论坛一类。 从图1-16中我们看出,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导的传统媒体掌握着丰富的资源,在教育舆情的来源中,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在507起教育舆情事件中,来源于纸媒的有259起,占到50%。来源于广播和电视的分别有8起,占到2%。传统媒体共占54%。这充分说明,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积累的品牌优势和权威性的媒介形象,是新媒体短期内无法比拟和超越的。

教育层次分布解析

在2012年发生的507个教育舆情事件,分别分布在不同的教育领域内,如图1-19所示。其中,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舆情事件比重较大,分别发生238起和235起,各占全年教育舆情事件的46%。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又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三个阶段,学前教育舆情事件28起,占基础教育舆情事件的12%;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部分)舆情事件149起,占到基础教育舆情事件的62%;高中教育舆情事件54起,占到基础教育舆情事件的23%。除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舆情以外,家庭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舆情事件也时有发生,各发生9起和10起,分别占到全年教育舆情事件的2%。

尽管家庭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教育舆情事件中的比重并不算大,但舆情事件的影响力并不比其他教育类舆情逊色,诸如家庭教育中的“„鹰爸‟暴雪中训练儿子,4岁裸跑弟视频爆红网络”事件、“14岁女孩当街暴打飞踹亲生父亲,连扇十余耳光”事件、“男童地铁当众大便”事件、“武汉7对父母将孩子带回农村,租房种菜自当老师”事件、“北大毕业生让6岁儿子退学,在家教子”事件等,继续教育舆情中的“广东中山市官员更改儿子公考分数被双开”事件、“全球最大私人英语教育机构英孚教育中枪欺诈门”事件、“王石婚变捧火圈子经济,长江商学院学费65.8万”事件、“日媒讽中国海监无人报考”事件等,这些舆情同样引起公众的广泛热议。

第20篇: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学号:6100114004

姓名:陈文鑫

专业:电子商务

新闻背景: 南昌大学14年9月1日开始全校实行自主保洁,寝室保洁阿姨全部被请辞,学生们要轮流打扫公共卫生,寝室楼道加公厕,然而在短短时间内,引起了在校学生的强烈反弹和社会网络的激烈讨论。

据钱江晚报记者赶赴南昌采访发现:南昌大学宿舍的卫生情况已经有了好转,事情该怎样发展?这是52岁的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度过的第27个教师节。面庞黝黑、显得有些疲惫的他在自己整洁的办公室里踱步,头也不抬的回绝记者的采访要求说赶着开会。

这位被“上头条”的校长,正与他履新一年的南昌大学共同深陷舆论漩涡——南昌大学“自主保洁”制度,激起校内学生的强烈反弹。

有学生在微博上直言,“我交了学费,不是来掏粪的”.更有学生调侃到,“学校有条韬奋路,我们都是掏粪男孩”,此事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还有学生质疑,学校执意推广,破坏了校园民主,相关费用流向也未及时公开。而众多网友则批评,这些90后太娇生惯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声称“招人不招昌大生”、、、、

“自主保洁”为何酿成轩然大波?南昌大学是否存在强行推广?相关费用流向是否公开透明?

学生爆料:目前存在反雇清洁工现象

学校有规定,不分男女,一个学院的学生负责“承包”指定楼栋的卫生,包括厕所》同时,由于同一学院的学生分在不同的宿舍楼居住,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学生们可能被分配去打扫非自己居住的宿舍楼卫生。

学生反应,因为高楼层水压太低,秽物冲不下去,感觉恶心,连午饭都吃不下。

多名学生证实,在目前的“自主保洁”中,存在某些班级摊派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做清洁,以及反雇清洁工和学生工的现象。

校方回应:之前和学生沟通存在误会

舆论的发酵,已然席卷巨大风暴》面对来访的钱江晚报记者,南昌大学单位宣传部部长刘继荣表示,校方感受到巨大的舆论压力:“这几天,学校针对自主保洁开了不少专题会议。

“自主保洁”的提出,源起校长周创兵到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的一次调研。刘继荣介绍,抚州医学院的保洁改革很成功,“全宿舍楼除了两个保安,其他都是学生自主管理。”这让周创兵很受触动。所以才实行这一制度改革。

刘继荣解释说,之前和学生们国沟通存在误会,其实学校从未强制实行轮流打扫,或者强行摊派清洁任务。他出示一份署名为“学生组织联合会”的倡议书,倡议书里表明,学校决定自9月1日开始在全校推行学生公寓自主保洁服务工作,倡议积极参与班级(楼层)值日,认真完成日常保洁任务,积极争当志愿者,努力完成特殊保洁任务,积极参加大扫除。

一位校方知情人士分析,自主保洁走样,学校上下各级都有责任——从学院一级来说,“自主保洁”只是徒增他们的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好处。

制度去向:不会取消,将推广行政人员“自主保洁”

在短短几天时间里,472名学生联盟上书反对,校方却称这些学生只占到了全校的百分之一。外界质疑,学校省下了保洁人员费用支出,是不是太抠门,省下来的钱哪去了。南昌大学学生宿舍与教室管理中心主任李永坚说:“不是学校抠门,实际上,学校还另外贴了4万余元,用于购买垃圾桶、废纸篓、劳动工具等。”

他介绍说,目前前湖校区实行自主保洁的共有34栋宿舍,涉及4万名左右的学生,按相关标准,这些保洁人员将会产生152万余元的保洁费支出。届时,学校将向4万名学生共返还152万余元,直接打到每位学生的银行卡里。

4名学生给校长寄拖把

如果校长能拿起扫把,我们将集体鼓掌

在社会和网络舆论的压力下,学校拟微调保洁政策,现如今校内学生表示赞同,这种做法的效应让双方都取得了想要的结果,所以说政策的实施成功与否,在于民意如何?学校应时时为学生考虑,布置工作要落到实处,多和学生沟通。

学生陈文鑫编辑

新华社舆情报告范文
《新华社舆情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