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武汉大学开题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28 18:06:3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武汉大学开题报告的格式

开题报告的格式

开题报告的封面页(有统一的要求)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三个部分:总述、提纲、参考文献。

一、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意义、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选题的特色或创新、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写作计划等等。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2、国内有关研究综述

3、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二、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可采用三级标题加论点或者说明。

前言

正文(含三级标题加论点)如:

1.1

1.2.1

论点:

结论

三、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注明作者、篇目、出版社或期刊、出版或发表时间等。

推荐第2篇:武汉大学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

武汉市某综合楼建筑结构与施工组织设计

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号:

姓名:

一、设计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工程是基本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事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能力,并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学要达到如下要求:

1.能综合运用学到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掌握土木工程设计的程序、方法和常用的技术规范,提高工程设计等各方面的能力,并对加固设计有一定了解。

3.掌握绘制施工图的技能和计算机绘图方法。

4.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守纪律,与他人合作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二、设计的主要内容

1.建筑设计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a. 熟悉设计任务书

b. 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 c. 设计前的调查研究 (2)初步设计阶段 a.任务:提出设计方案

b.内容:确定建筑物的组合方式,选定所用建筑材料和结构方案,说明设计意图。

c.图纸及设计文件:

① 各层平面图及主要剖面图、立面图,A1图纸1:100。 ② 说明书(设计方案的主要意图,主要结构方案及构造特点等)

(3)施工图设计阶段 a.任务:满足施工要求

b.内容:确定全部工程尺寸和用料,绘制建筑、结构等施工图纸,编制工程说明书和结构计算书。

c.图纸及设计文件:

① 各层建筑平面、各个立面及必要的剖面图,A1图纸1:100。 ② 建筑构造节点详图,A1图纸1:100。 ③ 各工种相应配套的施工图,A1图纸1:100。 ④ 建筑、结构等说明书。 ⑤ 结构计算书。 2.结构设计 (1)设计要求

a.在建筑方案选定的同时,根据平面尺寸与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核结构选型。

b.根据采用的结构方案对主要结构及构建进行设计计算和构造处理。 (2)结构设计内容 a.多层框架计算 b.基础设计及计算 c.梁设计及计算

d.楼板、楼梯的设计及计算 (3)完成结构施工图 a.结构平面每层及屋顶布置图 b.框架施工图及节点详图

三、设计工作进度安排

1.2015.3.1—2015.3.7

查阅资料,确定设计内容及设计题目 2.2015.3.8—2015.3.15

完成设计开题及任务书大纲的编写 3.2015.3.16—2015.4.26 进行初步设计,完成任务书初稿 4.2015.4.27—2015.5.20 修改局部设计,完成图纸绘制 5.2015.5.21—2015.5.31 修改任务书以及图纸,准备答辩材料 6.2015.6.4

参加答辩

四、设计主要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7]陈永喜,任德记.土木工程图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8]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房屋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混凝土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杨和礼,何亚伯.土木工程施工.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建设工程劳动定额(LD/T72.1~11-200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指导教师签名:

推荐第3篇:武汉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两大征服民族不同归途的原因浅析

——阿拉伯、蒙古民族政策差异研究

指导老师:李荣建

教授 学生姓名:谌

锋 学生学号:200421120068 学生专业:世

研究方向:伊斯兰文明与阿拉伯国家现代化

2005年10月

一、选题意义

“你方唱罢我登台”,许多民族在历史上上上下下、下下上上,演绎着自己的兴衰史、发展史:有的存留至今;有的只能出现在书页上,人们的记忆里;有的什么也没有留下,可能只有“历史老人”他知晓。

阿拉伯民族、蒙古民族这两大民族都曾在历史上叱咤风云,都曾建立起世界帝国。下面我就谈谈两大民族在历史上的概况及今天的情况。

首先讲讲阿拉伯民族的情况。为了结束纷争的战乱、解除外族的压迫、结束社会的不平等、消除人民的苦难,穆罕默德以复兴伊斯兰教为旗帜,结束了分裂局面,统一了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虽然统一了,但分裂的危险无处不在:阿拉伯居民并非全体真心实意地信服伊斯兰教,拜物教的观念还未彻底根除,部落观念还很浓厚;阿拉伯半岛“东西双雄”并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阿拉伯人的国家,无时无刻不希望将其扼杀。为了转移阿拉伯人的部落观念,加强对伊斯兰教、对真主的信仰,击败“东西双雄”——西边的拜占廷东罗马帝国、西边的波斯萨珊帝国,从穆罕默德开始,对外扩张之剑便已经高高举起。阿拉伯人征战异常顺利,东边的波斯萨珊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其首都泰西封被一举攻下,西边的拜占廷东罗马帝国退到托罗斯山脉后面,其北非的“粮仓”埃及落入阿拉伯人的囊中。至732年图尔战役败于查理•马特时,阿拉伯帝国的疆域东濒中国唐朝,西至大西洋东岸,地跨亚洲、非洲、欧洲。创业难,守业更难。虽然历经土耳其人500年的黑暗统治、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阿拉伯人的影响依然显赫,现今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遍及全世界,加入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的国家有50个,奉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为16个,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国家达到22个之多,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地域就囊括了整个阿拉伯半岛、整个北非地区(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埃及、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

下面我们再了解一下蒙古民族的情况。1206年,鄂嫩河的源头铁木真被众部落推为大汗——成吉思汗,标志着蒙古各部合而为一了。之后,成吉思汗及诸子孙东征西讨,从东亚到东欧这一广阔土地上的众多王朝都败亡于蒙古人之手,连西欧人也异常惊恐,称蒙古人为“上帝之鞭”。13世纪前半期,蒙古人的两次西征,使欧洲人深为震惊。第二次西征的蒙古主力,由于窝阔台的去世而遽然东返,但是西欧仍在胆战心惊地等待蒙古狂飙的袭临。击败各国后,黄金家族裂土分封,建立了大元朝、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后来窝阔台汗国一部分并入大元朝,一部分并入察合台汗国)。1258年,旭烈兀破巴格达,灭亡了阿巴斯王朝,建立了伊利汗国。四大汗国的疆域大约包括今天的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格鲁吉亚、亚美 2 尼亚、阿塞拜疆、乌克兰、南俄罗斯、叙利亚的一部分、土耳其的一部分、东欧的部分土地。当时的斡罗斯诸多部落均臣服于钦察汗国。当时西欧最高统治者教皇多次派出使者向蒙古汗国示好,教皇的使者鲁布鲁乞(Guillaume de Rabruguis)、柏朗•嘉宾(Jean de Plau Carpin)就将其在汗国的见闻、活动、思考、对策写就《鲁布鲁乞东行记》和《柏朗·嘉宾蒙古行记》。可以说,蒙古人的声威在当时异常显赫,遐迩闻名。可是,其兴勃焉,其亡也忽焉。蒙古统治大厦轰的一声迅速接连倒塌,1310年窝阔台汗国灭亡,1368年元朝灭亡,1370年察合台汗国灭亡,1388伊利汗国灭亡,1480年钦察汗国灭亡。只有钦察汗国坚持得最久,其实在十四世纪后期,蒙古贵族对外不断进行掠夺战争,内部又互相争斗,使汗国走向衰落和瓦解。十五世纪二十年代初,钦察汗国只剩下有限疆土,被称为大帐汗国,钦察汗国已经实力大减,名存实亡了。昔日的蒙古民族溶入其他民族之中,今天只剩下蒙古人民共和国及内蒙古等地域的蒙古民族了。

从上面的情况我们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阿拉伯民族、蒙古民族在历史上同为征服民族,都曾经光芒四射,赫赫生威,为什么蒙古民族的统治迅速瓦解了,其民族被迅速同化;而阿拉伯民族却能在各地发芽、生根、壮大,同化了被征服的居民呢?本文就是想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

为了不使时间跨度过大,我打算只考察7世纪初到10世纪的阿拉伯民族,13世纪到14世纪中晚期的蒙古民族。因为10世纪初,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最高统治者)已成为掌握实权的突厥权贵的傀儡,存废取决于权贵的喜与恶,哈里发的权力完全被架空,仅仅剩下名义上的最高领袖的荣誉称号。到14世纪中晚期,各蒙古汗国或土崩瓦解,或实力大减、今难如昔了。

由于资料来源程度的差异,蒙古四大汗国的资料我只能以元朝为主,当然我也会尽力查找其他汗国的资料,如有不尽人意处敬请谅解。

上面我们了解了阿拉伯民族、蒙古民族的过去与现在的简要概况。关于选题意义,我将其分为现实和学术两方面来谈。(1)现实方面,两大民族处于世界征服民族的位置时,都有使自己民族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为什么阿拉伯民族做到了,而蒙古民族却没有,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学术方面,目前学术界对这两大征服民族的比较,关注较少。通过这篇论文,我希望有更多的老师、专家关注他们、研究他们。

二、研究现状

专门对阿拉伯、蒙古民族进行比较,学术界还关注颇少(1),未发现这方面的专著。中外学者要么在蒙古西征过程中、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建立后才谈及他们与阿拉伯的关系,但未比较两大民族的异同,要么单独阐述阿拉伯历史或蒙古历史。

由于精通阿拉伯语的学者不是很多,国内对阿拉伯历史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 (1) 有一篇论文Anatoly M.Khazanov,Muhammud and Jenghiz Khan Compared:the Religious Factors in World Empire Building,Comp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Vol.35,No.3(July,1993),461-479.本文主要论及了蒙古民族的萨满教与阿拉伯民族的伊斯兰教的不同特点,分析了产生这两种不同宗教的原因,并指出由于不同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游牧民族不可能创造出世界性的宗教,和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要依赖定居社会一样,而只能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依赖定居社会。

3 其著作的特点是从古到今地介绍阿拉伯民族的历史,而且著作的数量也十分“金贵”。权威专家及著作主要有2003年逝世的郭应德先生的《阿拉伯史纲》,较系统地阐述了阿拉伯地区自穆罕默德传教起到“二战”结束,即自610年到1945年间共1300年的历史。本文要借鉴的主要是穆罕默德自传教以来到阿巴斯王朝开始腐朽没落这一时期的历史,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纳忠的《阿拉伯通史》,阐述了阿拉伯民族从氏族社会时代的游牧部落发展到封建社会时代的民族、国家,再发展成为今日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历程。《古兰经》是了解研究阿拉伯民族的重要资料著作,其中以马坚的译作最为上乘。大约是基于对异质文化的兴趣,国内学者对阿拉伯文化、哲学的研究较多:主要有学生的导师李荣建先生的新著《阿拉伯文化与西欧文艺复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陈中耀先生的《阿拉伯哲学》,山东大学蔡德贵先生的《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等等。

国外学者对阿拉伯研究的人物及著作主要有:德国学者卡尔·卡罗克尔曼的《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与国家史》,本书内容丰富,将近50万言,从伊斯兰教兴起开始,一直叙述到“一战”后伊斯兰国家的情况。作者对伊斯兰教各教派间的矛盾介绍比较详细,历数了阿拉伯历史上众多的战役及简单经过以及各项经济、政治与文化措施。美国学者西·内·费希尔的《中东史》,该书将中东的历史做了简要的叙述,时间跨度自伊斯兰教产生以前到“二战”结束左右,比较适合对中东历史有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与之相类似的作品有美籍黎巴嫩裔学者希提的《阿拉伯简史》、《阿拉伯通史》。英国学者伯纳·路易的《历史上的阿拉伯人》,该书是一本“短小精干而又综览全局的论述”。阿拉伯文译者序中说,这本书“对阿拉伯历史进行了科学而扼要的探讨,能把握住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用严格的科学方法进行批判分析和解释,而不理睬那些历史的枝节问题。此外,著作还有(巴基斯坦)赛义德·菲亚兹·马茂德的《伊斯兰教简史》,法国昂里·马赛的《伊斯兰简史》,埃及萨阿德·扎格卢勒的《阿拉伯马格里布》等等。

关于专门论述阿拉伯人征服历史的论著,如瓦格底的《圣战史》、《叙利亚的出征》、《埃及的征服》、《波斯的征服》、《非洲的征服》,白拉左里(有人译之为“白塔尼”)的《诸国征服记》都没有中文或英文译本。十分遗憾,学生不能看到阿拉伯人征服的原貌,只能从众多的通史著作中作零星拾掇。

()论文研究方面,主要有《面对阿拉伯人的征服,拜占廷最初采取的反应》

2、《倭

(5)马亚王朝时期阿拉伯—拜占廷的关系》,魏良弢的《阿拉伯进入中亚与中亚伊斯(7)(8)兰化开始》,王达苗的《论中古时期伊斯兰势力的崛起》、王三义的《阿拉伯文

(9)(10)明与拜占廷文明的碰撞与融合》、陈万里的《阿拉伯民族意识的形成和觉醒》、(2) Walter Emil Kaegi,Initial Byzantine Reactions to the Arab Conquest,Church History,Vol.38,No.,2(Jun.,1969),139--149.(5) Hamilton A.R.Gibb,Arab-Byzantine Relations Under the Umayyad Caliphate,Dumbarton Oaks Papers,Vol.12(1958),219+221—233. (7) 魏良弢 ,《阿拉伯进入中亚与中亚伊斯兰化开始》,《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版)》, 2005年5月,第33卷第3期,第70——84页。 (8) 王达苗,《论中古时期伊斯兰势力的崛起》,《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7月,第21卷第4期,第42——44转48页。 (9) 王三义,《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廷的碰撞与融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第14卷第2期,第84——88页。 (10) 陈万里,《阿拉伯民族意识的形成和觉醒》,《阿拉伯世界》,2004年第4期,第23——27页。

(11)哈全安的《伊斯兰圣战思想探源》,等等。

目前学术界对蒙古历史关注颇多。与蒙古统治者同时代,并为蒙古统治者服务的伊朗的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一版再版,既有英文版的,也有中文版的,足见其重要性。法国学者格内格鲁塞的《草原帝国》是一部详细阐释游牧民族特别是蒙古帝国历史的宏著。瑞典学者多桑的《多桑蒙古史》也十分值得参考。另外,还有英国道森的《出使蒙古记》,等等。

中国学者对蒙古历史尤其是对元朝的历史研究就更多了。主要有:明朝宋濂编纂的《元史》,浩瀚210卷,是研究元朝历史不可不查的资料。明朝陶邦瞻编写的《元史记事本末》,共27章,以事件为纽带阐释了元朝历史,也是一部值得参考的资料。今人周良霄先生、顾菊英女士合编的《元史》是一部全方位考察元朝历史的必查资料,从蒙古的起源一直写到元朝的灭亡。杨志玖先生的《元史三论》,论及元朝的经济政策问题。富育光先生的《萨满教与神话》,较系统地阐述了四大汗国建立前所信奉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情况。另外,还有,黄时鉴、邱树森各编的《元朝史话》,史卫民的《都市中游牧民》,蓝琪的《称雄中亚的游牧民族》等等资料也值得参考。

(12)论文方面,主要有:斯赫尔曼的《13世纪蒙古汗国的朝贡规则》,徐黎丽的

(13)《蒙古帝国和元朝与金帐汗国的关系》、《试论13—14世纪蒙古贵族的伊斯兰教化(14)(15)及其原因》,毕奥南的《蒙古汗国与元朝关系的考察》,陈国光的《蒙古统治者

(16)(17)在西域实施的宗教政策》,贾晞儒的《蒙古文字与蒙古族历史》,齐学民的《萨

(19)满教对蒙古帝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三、创新点

1. 本篇论文,学生认为有如下创新。

1、角度新。针对学术界或仅对两个民族的历史单独研究,或仅仅只考察某两个人物在某个领域的差异(如前面所提及的汉扎罗夫的《穆罕默德和成吉思汗的比较:在世界帝国建设中的宗教因素》),我想就这两个曾经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征服民族,为何有如此迥异的命运这一现象,做个初步的探讨,希望学术界多关注这两大民族,多思考这两大民族的异和同。

2、思路新。综观研究阿拉伯历史的著作,我发现它们有有个共同的特点:以时间为主轴,从古到今地介绍、阐述阿拉伯的历史,如《阿拉伯通史》、《阿拉伯简史》、《阿拉伯史纲》、《伊斯兰教简史》、《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等等,而至今还未发现就阿拉伯历史的某个问题深入分析其始末的著作,没有一部构建阿拉伯历史的理论性著作,对此深感惋惜。故希望学术界能跳出仅仅以时间为主轴重复介绍阿拉 (11)(12)2.

哈全安,《伊斯兰圣战思想探源》,《亚非论坛》,2003年,第3期,第26——32页。

H.F.Schurmann,Mongolian Tributary Practices in the 13th Century,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19,No.3/4,(Dec.,1956),304—389. (13) 徐黎丽,《蒙古帝国和元朝与金帐汗国的政治关系》,第26——37页。 (14) 徐黎丽,《试论13—14世纪蒙古贵族的伊斯兰教化及其原因》,《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9月,第33卷第5期,第86——91页。 (15) 毕奥南,《蒙古汗国与元朝关系的考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12月,第14卷第4期,第40——51页转148页。 (16) 陈国光,《蒙古统治者在西域实施的宗教政策》,《新疆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第63——67页。 (17) 贾晞儒,《蒙古文字与蒙古族历史》,《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第49——57页。 (19) 齐学民,《萨满教对蒙古帝国社会政治的影响》,《前沿》,2005年,第2期,第187——189页。

5 伯历史的书籍,多些其他思路。本文试图从两大征服民族的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一现象入手,初步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四、文章初步框架及主要内容

(一)前言

主要解释说明题目——两大征服民族的不同归途——的含义。

(二)、征服政策的差异

阿拉伯向敌方提供三个方案:①皈依伊斯兰教,享受穆斯林待遇;②立约投降,交纳贡税,受到保护;③迎接真主之剑,杀无赦。此种方式,有利于瓦解敌方斗志,并信仰伊斯兰教。当阿拉伯人征服某地后,大批移民涌入,和当地人互相杂居通婚,有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和差异,扩大阿拉伯民族的规模。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大多均是混血儿。

蒙古统治者向敌方提供两难选择:或投降或死亡,财产照劫。即使敌方稍作抵抗,屠城杀绝,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连婴儿、孕妇也在劫难逃。蒙古军队占领某地后,不是移民当地,而是抢劫财产后再全体退却。统治者基本上不和被征服民族通婚,不符合今天的优生优育的标准。蒙古皇室、贵族成员中,长寿者几乎是凤毛麟角,体弱多病者不胜其数,夭折者大有人在。皇帝除忽必烈终年80岁外,元朝皇帝无一人超过成吉思汗66岁,顺帝妥欢贴睦尔51岁,成宗铁穆耳42岁,其余的则未超过40岁。贵族集团的寿命也一样。以木华黎家族为例。木华黎终年54岁,儿子孛鲁终年32岁,孙子塔思28岁,其后人超过40岁的,只有脱脱、安童等数人,且未达到50岁。之所以如此,部族间的固定婚姻是致命杀手。

(三)、内部斗争程度的差异

相对于蒙古民族来说,阿拉伯民族之间的内部斗争相对较少,规模也并不大,主要有骆驼之战(656年)、绥份之战(657年)、哈瓦利吉派与阿里派、穆阿威叶后裔无嗣后麦尔旺家族上台的争斗、阿拔斯反倭马亚王朝的争斗、艾敏与马蒙之间的争斗。

蒙古内部的争斗十分激烈,与其统治共始终: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忽必烈与昔里吉的汗位之争、元朝第二代皇帝铁穆耳死后仅仅26年竟换皇帝8个、钦察汗国与伊利汗国火拼至伊利汗国灭亡、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的战争、察合台汗国与元朝的战争、各汗国内部蒙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斗争等等。这些争斗、战争消耗了各汗国的实力,国内难以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四)、经济政策的差异

6 阿拉伯民族征服某地后比较重视该地的稳定与经济建设。征服某一地区后,阿拉伯人保留原来的行政机构,留用原政权的官员,将逃亡贵族、皇室的土地,分给隶农耕种,人民仍然各操其业,只要他们交纳贡税。阿拉伯帝国时期,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建设,根治沙河、改良土地、发展农业、轻赋薄税、政策优惠、统一货币、鼓励商业。

蒙古统治者的经济政策不利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元朝为例。虽然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改良工具与耕作方法、重视商业。但田租、税收高得惊人,难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元朝统治者有大量的官田,有的直接租给农民,有的由富豪承租再转租给农民。当时流传着一句话“言及公田,谁不怨恨!言及公田,谁肯耕种!”根据当时的人说,公田的租金比私田高20倍。为了满足一己之需要,统治者无什不税、滥发纸币、搜刮钱财、合法化“斡脱钱”(高利贷的一种,又名“驴打滚”或“羊羔儿息”)。

(五)、文化政策的差异

阿拉伯比较重视文化建设。穆罕默德就说过,“知识是穆民的骆驼,必须找回来”,“你们求学,哪怕是在中国”。哈里发也重视文化建设,艾布•伯克尔编订《古兰经》,奥斯曼编订《古兰经》奥斯曼定本,并禁止将其翻译成他族文字,这样既传播了伊斯兰教,又能传播阿拉伯语。文化翻译运动自倭马亚王朝便已经萌芽,至阿巴斯王朝的拉希德、马蒙时期达到鼎峰。大量的他国书籍被翻译成阿拉伯文,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繁荣,使得阿拉伯文化在当时独步一时。上行下效,地方统治者也大力网罗学者、文人,发展文化教育。阿拉伯逐渐形成了三大文化中心: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很多西方求学者都不辞千里前来求学。

相对来说,蒙古统治者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成吉思汗认为“人生最快乐的是,杀人性命、夺尽其财产、使其根绝、令其亲友痛哭,淫其妻女。”蒙古统治集团有人发表这样的高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元朝统治者认为文人长于空谈,理学于治理国家无补,遂禁止科举考试多年。1317年,开科举取士后,统治者又颁布政策,分两榜取士,对汉人、南人的要求近乎苛刻,并规定南人不得登前三名,致使汉儒由科举而官如同登天,儒生在时人眼中的地位竟低于娼妓,只高于乞丐,在当时人们排列的“十等人”中位列第九。

(六)宗教政策的差异

阿拉伯民族重视建设本民族的宗教——伊斯兰教,并确立真主“安拉”至高无上的地位,宣称穆罕默德是真主安拉的封印使者,各哈里发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有利于从思想上统一阿拉伯民族,从而有利于维护巩固政权。即使哈里发大权旁落、王朝衰落,哈里发的宗教权威仍是独一无二的。阿巴斯王朝衰落后,控制的范围仅限于巴格达周围地区,但各“独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没有自称哈里发,或称“苏丹”,或称“艾米尔”等等,都承认哈里发为唯一的最高宗教首领。在阿拉伯,伊斯兰教几乎完全溶入了当时人们的方方面面。《古兰经》是阿拉伯人的生活准则,它涉及道德、教育、商业、农业、信仰等等方面,几乎涉及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为了推广伊斯兰教,阿拉伯统治者实行“待遇差别”政策,非穆斯林可以保持自己

7 的宗教信仰,但需要交纳一定的丁税;而穆斯林却可以免之,而且享受国内的优惠待遇。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大批异教徒纷纷改而信仰伊斯兰教,大大扩充了穆斯林的队伍。

而蒙古统治者却忽视了本民族的宗教建设,并且也未将宗教权威合而为一。蒙古统治者最初信奉的是萨满教。通过萨满(类似于巫师),人能联系上天之神、祈求神灵保佑。因此,萨满在其信仰区地区十分显赫。从维护统治的角度来说,萨满教既有积极作用,又有破坏作用。萨满可以使蒙古统治者地位巩固,宣称其为“真命天子”,世人均须服从于他。萨满也可以使蒙古统治者的政权崩溃。成吉思汗时期,萨满阔阔出为打击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儿,宣称合撒儿也是上天派来的真命天子,唆使成吉思汗斩草除根,杀了合撒儿。由于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的极力劝阻,兄弟仇杀才没有酿成。最后,成吉思汗以摔跤为名将阔阔出除去,才最终避免了一场权力角逐、统治阶级分裂的危险。后来,蒙古统治者改信其他宗教,元朝信仰佛教,察合台汗国信仰基督教,伊利汗国、钦察汗国信仰伊斯兰教。在信仰上蒙古统治者出现了分裂,并且由于宗教矛盾彼此战斗多年。钦察汗国借口旭烈兀杀害哈里发、处死80万穆斯林,遂和埃及马木鲁克王朝结盟,夹攻伊利汗国,直至伊利汗国灭亡。在改信的宗教上,统治者又“太过投入”。以元朝为例。元朝大兴佛寺、大赐田地与财产、奉佛为师,僧人为非作歹、欺官压民,甚至侮辱王室,元朝统治者竟不追究。完全可以说,过分崇佛注定元朝必亡。

(七)、民族政策的差异

阿拉伯人以宗教信仰为纽带,来区分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宣扬穆斯林人人平等、人人皆兄弟,允许异教徒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且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大力提拔有才能的异教徒,扩大巩固统治阶级的根基。

蒙古统治者为保持其尊贵血统,维护其特权地位, 民族内部通婚,将全国人口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不利于民族的壮大、统治基础的巩固。

(八)、总结

指出除了上述原因的差异外,也指出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蒙古民族作出了哪些改进等等。

在分析总结两大征服民族的政策的差异后,指出阿拉伯民族也有不足之处,蒙古民族也有可以学习的方面。

参 考 文 献

一、英文

1、Allsen, T.Thomas,Culture and Conquest in Mongol Eurasia, 2001, New Jersey & Ew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2、Anatoly,M.Khazanov, Muhammad and Jenghiz Khan Compared: the Religious Factors in World Empire Building,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Jul.,1993;Vol.35;No.3.

3、Beeston,L.A.L.& Johnstone M.T.& Serjieant, B.R.& Smith R.G.,Arabic Literature to the End of the Umayyad Period, 1983, Cambridge & London&New York&New Rochelle & Melbourne & Sydne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4、Cleveland, L.William,A History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2004,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

5、Courbey, Youef & Fargues, Phillippe,Christians and Jews Under Islam, 1997, Londen&New York: I.B.Tauris&Co.Ltd.

6、Egger, O.Vernon,A Histroy of Muslim World to 1405: the Making of a Civilization,2004,New Jersey: Upper Saddle River.

7、Gibb, A.R.Hamilton,Arab-Byzantine Relations Under the Ummyyad Caliphate, 1958, Dumbarton Oaks Papers, Vol.12.

8、Huo jianying,Pieces of the Past: Yuan Dynasty Zaju,China Today,2003年2月。

9、Kelly, L.A.,Foreign Domination and Cultural Absorption: A Comparison of Egypt’s African Pharaohs (Dynasty 25) and China’s Mongol Overlords (Yuan Dynasty), 1993, Loyola University of Chicago,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ncient World History in China,Tianjin:Naikai university.

10、Saunders, J.J.,A History of Medieval Islam,1978,London & Henley & bost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1、Schurmann, F.H.,Mongolian Tributary Practices of the 13 Century,1956,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19,No.3/4.

th 9

12、Tabari, translated and annotated by Michael Fishbein, The History of al-Tabari:The Victory of Islam, 1997,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

二、中文

(一)译著

1、(巴基斯坦)加米尔•艾哈迈德,敏文杰译:《全人类的先知——穆罕默德》,《中国穆斯林》,2004年,第3期。

2、(埃及)艾哈迈德·艾敏,纳忠译:《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史》,1982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3、(英)巴德利,吴持哲、吴有刚译,胡钟达校:《俄国 蒙古 中国》,1981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4、耿升、何高济译:《柏朗嘉宾蒙古行记·鲁不鲁克东行记》,2002年,北京:中华书局。

5、(意大利)马可·波罗、鲁思梯谦(Rusticiano),陈开俊、戴树英、刘贞琼、林键译:《马可波罗游记》,1981年,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6、(德国)卡尔·布罗克尔曼, 乔尔·卡迈克尔、莫希·珀尔曼英译,孙硕人、诸长福、贾鼎治、吴厚恭汉译,董乐山校:《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198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7、(英)丹皮尔,李珩译:《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2001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英)道森, 吕浦译,周良霄注:《出使蒙古记》, 1983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瑞典)多桑,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2004年,北京:中华书局。

10、(英)凯伦·法林顿,秦学信、杨春丽译:《宗教的历史》,2003年,第2版,太原:希望出版社。

11、(美)西·内·费希尔,姚梓民译:《中东史》,1997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12、(德)傅海波、(英)崔瑞德,史卫民 等译:《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1998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3、(苏)格列科夫、雅库博夫斯基,余大钧译,张沪华校:《金帐汗国兴衰史》, 198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14、(法)勒内·格鲁塞,蓝琪译,项英杰校:《草原帝国》,1998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15、(美)弗兰克·J·古德诺,蔡向阳、李茂增译:《解析中国》,2005年,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6、马坚译:《古兰经》,1981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

17、(埃及)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王永方、赵桂云译:《穆罕默德生平》,1986年,北京:新华出版社。

18、(波斯)拉施特,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1卷), 1986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19、(英)伯纳·路易,马肇春、马贤译:《历史上的阿拉伯人》,1979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巴基斯坦)赛义德·菲亚德·马茂德,吴云贵、金宜久、戴康生、安保枝译,吴云贵校:《伊斯兰教简史》,1981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英)H·G·韦尔斯,曼叶平、李敏译:《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2004年,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2、佚名,鲍思陶校:《元朝秘史·卷12》,2005年,济南:齐鲁书社。

23、佚名,谢再善译:《蒙古秘史》,1951年,北京:开明书店。

24、(美)希提,马坚译:《阿拉伯通史》,1979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25、(埃及)萨阿德·扎格卢勒:《阿拉伯马格里布史》,1975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6、(伊朗)志费尼,何高济译,翁独健校:《世界征服者史》,1980年,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二)中文著作

1、蔡伟良:《灿烂的阿拔斯文化》,1997年,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明朝)陈邦瞻:《元朝纪事本末》,1979年,北京:中华书局。

3、陈高华:《元史研究新论》,2005年,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4、陈志强:《拜占廷研究》,2001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5、富育光:《萨满教与神话》,1990年,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6、郭应德:《阿拉伯中古史简编》,1987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郭应德:《阿拉伯通史》,1991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胡燕欣 :《画说世界战争史》,2003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9、黄时鉴:《元朝史话》,1985年,北京:北京出版社。

10、黄时鉴注:《通制条格•》•,1986年,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1、金宜久:《伊斯兰教史》,199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2、(元朝)孔齐,庄敏、顾新校:《至正直记•》,1987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蓝琪:《称雄中亚的古代游牧民族》,2004年,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4、李荣建:《阿拉伯文化与西欧文艺复兴》,2005年,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1

15、刘近胜:《元史论丛》,2004年,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6、蒙思明:《元代社会阶级制度》,1980年,北京:中华书局。

17、默父:《阿拉伯帝国》,2001,西安:三秦出版社。

18、纳忠:《阿拉伯通史》,1997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19、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2002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史卫民:《都市中的游牧民》,1996年,长沙:湖南出版社。

21、(明朝)宋濂:《元史》,1979年,北京:中华书局。

22、(春秋)孙武:《孙子兵法》,1998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3、(元朝)陶宗仪:《辍耕录》,1959年,北京:中华书局

24、张维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1993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5、周良霄、顾菊英:《元史》,2003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6、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1990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7、杨志玖:《元史三论》,1985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28、么书仪:《元代文人心态》,2001年,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9、(明朝)叶子奇:《草木子·卷四下》,1959年,北京:中华书局。

(三)中文论文

1、毕奥南:《蒙古汗国与元朝关系的考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12月,第14卷,第4期。

2、陈德成:《论伊斯兰教的生命力及其形成原因》,《西亚非洲(双月刊)》,1997年,第6期。

3、陈立健:《至顺镇江志·所载镇江帝师寺——有关元代帝师寺与蒙古字学的一点佐证》,《中国藏学》,2004年,第1期(总第65期)。

4、程群:《阿拉伯帝国军事思想》,《军事历史研究》,2003年,第3期。

5、丁明仁:《古兰经语言特点初探》,《阿拉伯世界》,1994年,第4期。

6、丁瑞忠:《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成因》,《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19卷,第2期。

7、哈全安:《伊斯兰圣战思想探源》,《亚非论坛》(双月刊),2001年,第3期。

8、贾晞儒:《蒙古文字与蒙古历史》,《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 ,第2期(总第37期)。

9、李学:《北元、蒙古、明代蒙古——兼与鲍音先生商榷》,《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10、齐学民:《萨满教对蒙古帝国社会政治的影响》,《前沿》,2005年,第2期。

12

11、王俊荣:《一个伟大而有永恒魅力的巨人》,《世界宗教文化》,1999年,第1期。

12、王三义:《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廷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第14卷,第2期。

13、魏良弢:《阿拉伯进入中亚与中亚伊斯兰化开始》,《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版),2005年5月,第33卷,第3期。

14、徐黎丽:《蒙古帝国和元朝与金帐汗国的政治关系》,《西域研究》,2002年,第4期。

推荐第4篇:武汉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特高压联网前后H电网的功率振荡分析

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学号:

200731610374

姓名:

王丹

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来自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H省电力公司签订的合作项目《H电网消纳特高压电力电量能力及方式研究》的子课题之一。

二、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1.特高压基础网架下.H电网潮流、暂态稳定计算和功率振荡分析;2.川渝湘赣特高压变电站投产后,H电网潮流、暂态稳定计算和功率振荡分析;

3.特高压线路输送极限网架下,H电网潮流、暂态稳定计算和功率振荡分析;4.“三华”特高压联网后,H电网潮流、暂态稳定计算和功率振荡分析。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应完成的成果形式

讲述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原理、研究概况,说明在PSASP中进行潮流、暂态稳定和小干扰稳定计算的研究条件和计算原则。然后利用PSASP进行了H电网在“三华”特高压联网前丰大非对冲方式下和特高压联网后枯大非对冲方式下的潮流及暂态稳定分析,再在其基础上研究了与H(华中)电网相关的各种振荡特性,最终给出研究结论。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3月初~3月中旬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了解我国特高压输电的现状和规划。

3月中旬~4月初阅读“十二五”电网规划的各报告资料,熟悉整个H电网主网架。进行2012数据的校核,对省公司进行收资,完成2012计算数据到2015数据的更新。

4月初~4月下旬基于PSASP,进行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投产前、后H电网的潮流及稳定性分析;

4月下旬~5月中旬基于潮流及稳定性分析,进行功率振荡分析,给出研究结论;

5月中旬~5月下旬撰写并修改报告。

五、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倪以信,陈寿孙,张宝霖.动态电力系统的理论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44-351.

[2] Western Systems Coordinating Council(WSCC).Disturbance report for the power system outage that occurred on the Western Interconnection on August 1 0th,l 996 at 1548 Past,October l 996.

[3]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网典型事故分析(1999~2007).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 余贻鑫,李鹏.大区电网弱互联对互联系统阻尼和动态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1):6-11.

[5] 张宁.提高特高压电网输电能力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6] Kundur P.Power System Stability and Controls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7] 李强,袁越,周海强.浅谈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产生机理与分析方法及抑制措施[J].继电器,2005,5:78-83.

[8] F.P.DeMello, Charles Concordia.Concep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 Stability as Affected by Excitation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1969, 4(88): 316-328. [9] 王铁强,贺仁睦,王卫国等.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机理的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2):21-25.

[10] Ying Huang, Zheng Xu, Wulue Pan.A Practical Analysis Method of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for Large Power System.IEEE Trans.On Power Systems.2003, 4: 122-125.[11] 邓集祥,马景兰.电力系统中非线性奇异现象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23(22):1-6.

[12] 贾宏杰,余贻鑫,王成山.电力系统混沌现象及相关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21(7):26-29.

[13] 邓集祥,刘洪波.多机电力系统非线性振荡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10):

67-70.

[14] Ahed E H, Varaiya P. Nonlinear Oscillations in Power Systems.Electric Power and Energy System. 1984, 6(1): 37-43.[15] 王锡凡,方万良,杜正春.现代电力系统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6] 杜正春,刘伟,方万良,等.小干扰稳定性分析中一种关键特征值计算的稀疏实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2):17-21.

[17] Ying Huang, Zheng Xu Wulue Pan.A Practical Analysis Method of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for Large Power System. IEEE Trans.On Power Systems. 2003, 4: 122-125. [18] PSASP基础数据库用户手册.[19] PSASP潮流计算用户手册.[20] PSASP暂态稳定计算用户手册.[21] PSASP小干扰稳定计算用户手册.[22] H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总报告[R].湖北:湖北省电力公司,2010.[23] H电网“十二五”主网架规划设计报告[R].湖北:湖北省电力公司,2010.[24] H电网对“三华”同步电网适应性研究[R].湖北:湖北省电力公司,2010.

六、其他要求(此项为可选项)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

特高压联网前后H电网的功率振荡分析

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学号:

200731610374

姓名:

王丹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建设特高压电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的根本保证,是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益和效率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我国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是培育和发展国家电力市场的重要条件,是电力工业自主创新的重大举措.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9年1月6日22时,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H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上升至1000 千伏,拥有1000 千伏变电站1座(荆门特高压变电站),变电容量1x3000MVA。H电网成为全国首个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落点。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规划》,2012年,荆门特高压扩建1x3000MVA主变,建成武汉特高压变电站(2x3000MVA)。H境内特高压站达2座。“三华”电网建成“两横两纵”特高压骨干网架。

H省能源资源匮乏,今后电力供应形势不容乐观,特高压的电力输入,是未来H省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充分利用特高压输送电力,可以填补H电网由于水电引起的丰枯季节巨大的出力差,有效缓解H电网枯水季节电力紧张局面,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西北电网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填补H电网日益加大的峰谷差容量。随着三峡水电站的建成投产及川电东送容量的逐步增大,H电网已成为华中四省间、华中与华东、广东电网之间电力电量交换的枢纽,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电力系统中,发电机通过输电线路向负荷输送功率。在正常情况下,输送的功率保持不变。但是有时会出现功率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的现象,波动频率大约在0.1Hz-2Hz之间,相对工频而言,振荡频率很低故称为低频振荡。比较常见的是机组间功率动态性的振荡,表现为发电机转子间的持续振荡,而且振荡时的能量通过电气联系传递,因此也会叫机电振荡或功率振荡[1]。

据统计国内外的电力系统曾多次记录到小干扰功角稳定问题引起的低频振荡现象,有的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美国西部系统在1996年发生的由区域间的低频功率振荡引起的大停电事故[2]。当时西北联合系统和西南联合系统试行互联,系统互联初期运行比较稳定,但后来出现了频率约为0.1Hz的低频振荡,且在联络线断开后仍然形成了西北联合系统振荡频率约为0.5Hz和西南联合系统振荡频率约为0.18Hz的功率振荡[3],最终整个系统解列并导致了大面积的停电。我国电力系统首次记录的低频振荡发生于1984年广东与香港互联电力系统中[4]。低频振荡频率较低、周期较长、波及面较广,给电力系统造成的危害较大。弱交流互联的电网中,各区域的低频振荡模式常表现为弱阻尼或负阻尼,振荡频率一般在0.1-1.0Hz之间,甚至有低于0.1Hz的超低频振荡,可能引发联络线上的自动保护措施动作,从而导致网络解列,带来巨大的损失。而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容量机组在电网中的不断投入运行,快速励磁的广泛使用,低频振荡现象在大型互联电力系统中时有发生。

在现代电网的诸多安全稳定问题中,小干扰稳定是较为突出和重要的问题之一。电力系统受到小扰动之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通常是低频振荡。根据规划,到“十二五”初期,我国将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骨干电网,从而形成超大规模的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在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未来电网的过程中,电网有可能发生低频功率振荡事故,主要原因如下:1)按照电网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从现在开始到建成特高压网架的过渡期中,尤其是在特高压电网建设初期,电网可能存在1000kV/500kV两级[5],甚至1000kV/500kV/220kV三级电磁环网。当电磁环网中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系统潮流必然发生大规模转移,电网可能出现潮流超过系统静稳极限的情况,从而导致系统出现低频振荡;2)特高压电网将西南部水电和西北部的煤电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

心。远距离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在重载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功率振荡。3)为了达到电网互联的目标,电网的运行方式必然是复杂多变的,这也增加了低频振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的过渡建设过程中及2012年完全建成联网后,为保证H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对“三华”电网特高压网架形成前后进行潮流稳定计算分析,并基于各网架的潮流稳定计算对系统的功率振荡特性进行研究,分析H电网、华中电网乃至“三华”同步电网产生低频振荡的可能,找出问题,发现规律,确保“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过渡期间及形成后H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3.1 低频振荡的定义和分类

低频振荡的现象表现为当系统受到小扰动时,发电机之间的功角会发生相对的摆动,在输电线路上就表现为功率的波动,如果系统有足够的阻尼,这种波动就会慢慢地,或者很快地平息[6,7]。但是随着快速励磁系统的引入,及远距离、重负荷输电的日渐增加,这种功率波动可能会表现为等幅的或增幅的振荡,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系统的解列。且由于机组的惯性时间常数较大,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频率较低,因此又称为低频振荡,它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大。因此,低频振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低频振荡根据振荡频率的不同又分为局部振荡和区域振荡。局部振荡模式的频率一般在0.7-2.5Hz范围内[6,7], 它表现为一台机组或电气距离比较近的几台机组对系统中的其余机组的振荡,这种振荡局限于区域内,影响相对较小。区域振荡模式的频率一般在0.2-0.7Hz范围内[6,7],它表现为一个机群对另一个机群的振荡,这种振荡的危害性比较大,一经发生会经由联络线向全系统传播。 2.3.2 低频振荡的机理研究 2.3.2.1 负阻尼机理

该理论源于1969年F.P.Demello提出的阻尼概念。他运用阻尼转矩的概念对

单机无穷大系统低频振荡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了机理分析和解释,认为高放大倍数的快速励磁系统会使系统产生负阻尼转矩,抵消了系统由于电机,励磁绕组,机械等所产生的正阻尼,从而导致系统的总阻尼很小或为负[8]。在负阻尼的情况下扰动将被放大,从而引起功率的振荡。重负荷、远距离传输的线路,现代高放大倍数高速励磁系统的广泛应用,是导致系统出现负阻尼的主要原因。阻尼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分析领域。 2.3.2.2 共振机理

该理论认为,当扰动频率和系统的自然振荡频率存在某种关系时,则可能导致共振,并且若该频率处于低频振荡阶段,则可能引发系统的低频振荡[7]。它具有起振快,振幅大,起振后保持同步振荡以及失去振荡源后能够快速平息的特点。文献[9]对河北安保线的低频振荡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振荡属于共振型振荡,并指出调速系统、励磁调节系统扰动或机组的轴系机械拍振都有可能是振荡的起因,同时,单纯的负荷投切扰动产生振荡的可能性很小。 2.3.2.3 非线性理论[10-14]

20世纪80年代,Areb与Virayar首先揭示了电力系统的非线性奇异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是由 HOPF 分歧引起的,要作为辅助分析方法。分歧理论研究低频振荡问题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它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用特征值并结合高阶多项式在数学解空间结构上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能够解决系统在临界点附近的稳定问题。HOPF 理论指出了在分岔点附近,存在着亚临界分歧和超临界分歧。系统将由平衡态分岔为周期环,通过曲率系数,横截条件来判断分叉发生的方向,周期轨是否稳定等。文献[10]通过对单机无穷大系统的低频振荡的HOPF分歧的研究,指出在各种运行方式下,当励磁系统参数变化时,系统存在着亚临界分歧,即由常规线性化分析所得到的低频振荡的不稳定域将扩大到S平面的左半平面。文献[11]利用复变量构建一维中心子空间和数值微分方法,求出了多机系统分歧出极限环时的曲率系数,指出在原平衡点会分岔为极限环,系统可能发生亚临界分歧,由稳定态分岔为不稳定态,也可能发生超临界分歧,由不稳定态分歧为稳定态。解决了以往算法只能用于简单系统而不能用于多机系统的

问题。同时还有混沌机理,混沌指那些看上去随机,实际上由精确的法规所决定,并对初始条件十分敏感的长期有界的动态行为[12]。实际电力系统是个强非线性的大型系统,动态行为十分复杂,存在着发生混沌振荡的可能。一旦发生混沌现象,则可能出现一种非周期的,似乎是无规则的,突发式的或阵发式的机电振荡。混沌的研究,包括它产生的机理、形成路径、影响因素,判别方法、控制措施等,但目前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讨阶段,研究的对象一般为规模很小的简单系统,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论文依据H电网“十二五”规划和远景目标规划方案,研究“十二五”期间以及远期H电网分别作为送端和受端系统时,需消纳的特高压电力电量能力。以PSASP为平台进行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分析;H电网消纳特高压电力电量能力研究;相关电气计算。研究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投产前、后,与华中(H)电网相关的功率振荡特性及其变化趋势,查找阻尼为负或阻尼较弱的振荡模式;若存在阻尼为负或阻尼较弱的振荡模式,则研究有效的抑制低频振荡针对性的措施,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如下:

①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特高压电网规划网架,考虑H省与周边区域、省、市功率交换的各种运行方式,建立含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H主干电网及三峡送端系统的PSASP网络模型;

② 针对“三华”联网前后的各种运行方式,基于PSASP平台进行电网功率振荡特性计算分析,重点分析0.1Hz~2Hz之间的功率振荡模式,查找与这些振荡模式相关的机组,从而得到“三华”同步电网建成前后互联系统各机组之间、机组与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之间的功率振荡特性;若存在阻尼为负或阻尼较弱的振荡模式,分析产生弱阻尼振荡模式的主要原因。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3月初~3月中旬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了解我国特高压输电的现状和规划。

3月中旬~4月初阅读“十二五”电网规划的各报告资料,熟悉整个H电网主网架。进行2012数据的校核,对省公司进行收资,完成2012计算数据到2015数据的更新。

4月初~4月下旬基于PSASP,进行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投产前、后H电网的潮流及稳定性分析;

4月下旬~5月中旬基于潮流及稳定性分析,进行功率振荡分析,给出研究结论;

5月中旬~5月下旬撰写并修改报告。

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1] 倪以信,陈寿孙,张宝霖.动态电力系统的理论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44-351.

[2] Western Systems Coordinating Council(WSCC).Disturbance report for the power system outage that occurred on the Western Interconnection on August 1 0th,l 996 at 1548 Past,October l 996.

[3]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网典型事故分析(1999~2007).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 余贻鑫,李鹏.大区电网弱互联对互联系统阻尼和动态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1):6-11.

[5] 张宁.提高特高压电网输电能力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6] Kundur P.Power System Stability and Controls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7] 李强,袁越,周海强.浅谈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产生机理与分析方法及抑制措施[J].继电器,2005,5:78-83.

[8] F.P.DeMello, Charles Concordia.Concep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 Stability as Affected by Excitation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1969, 4(88): 316-328. [9] 王铁强,贺仁睦,王卫国等.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机理的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2):21-25.

[10] Ying Huang, Zheng Xu, Wulue Pan.A Practical Analysis Method of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for Large Power System.IEEE Trans.On Power Systems.2003, 4: 122-125.[11] 邓集祥,马景兰.电力系统中非线性奇异现象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23(22):1-6.

[12] 贾宏杰,余贻鑫,王成山.电力系统混沌现象及相关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21(7):26-29.

[13] 邓集祥,刘洪波.多机电力系统非线性振荡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10):67-70.

[14] Ahed E H, Varaiya P. Nonlinear Oscillations in Power Systems.Electric Power and Energy System. 1984, 6(1): 37-43.[15] 王锡凡,方万良,杜正春.现代电力系统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6] 杜正春,刘伟,方万良,等.小干扰稳定性分析中一种关键特征值计算的稀疏实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2):17-21.

[17] Ying Huang, Zheng Xu Wulue Pan.A Practical Analysis Method of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for Large Power System. IEEE Trans.On Power Systems. 2003, 4: 122-125. [18] PSASP基础数据库用户手册.[19] PSASP潮流计算用户手册.[20] PSASP暂态稳定计算用户手册.[21] PSASP小干扰稳定计算用户手册.[22] H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总报告[R].湖北:湖北省电力公司,2010.[23] H电网“十二五”主网架规划设计报告[R].湖北:湖北省电力公司,2010.[24] H电网对“三华”同步电网适应性研究[R].湖北:湖北省电力公司,2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5篇:武汉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研 究 方 向 海洋工程项目进度与成本控制

一、意义

纵观当今世界的经济活动,其总量的四分之一都与项目的管理有关,项目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趋势下,我们市场环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完善、产品创新、工艺流程改造、新项目开发等各方面的改革活动以满足市场的要求。企业必须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以及质量控制,从而实现项目的合同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使企业扩大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项目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提高效率、缩短工期、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管理工具,同时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合资合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逐年加大,海上油气田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并且已经从100多米深的浅海区域发展到1500米水深的深海区域,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提高以后开发海域的水深会朝着的越来越深方向发展,这对工程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的同时也对项目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深海工程我们的管理水平还不高,需要面对的情况还很多,选择一种适合的项目管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项目管理的思想最早起源于美国,近代的项目管理的思想出现在20实际40年代,在20世界50年代,出现了“关键路径法”(cmp)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项目的最初的计划和控制技术与价值工程、系统论、计算机技术等结合起来,并吸收了信息论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科学体系。现代项目管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应用于国防和军事项目的管理。20世纪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采用了项目管理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也促进了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已经成为集技术与方法论为一体的专门科学体系,并且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并且广泛应用于建筑、金融、it以及工程等行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也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目前,项目管理领域在国外形成了三个主流的知识体系:一是由欧洲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编制的以欧洲国家为主体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资质标准(icb),其体系包括管理中知识和经验的42个要素。二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编写的以美国为主体的体系-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其体系包括动态的项目进程五大过程管理和静态的项目管理就打知识领域,是一套独特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三是由英国政府商务部ogc开发的以英国为主体的的体系-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prince,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提升,此体系已经成为面向各种类型的项目的、通用的项目管理方法,是组织、管理和控制项目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系统的科学管理工具。

近年来,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知识体系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也正朝着全球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和完善。

(二) 国内研究现状

项目管理在我国起步稍晚一些,1958年华罗庚教授着手研究优选法和统筹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于1964年开始应用推广的“统筹法”,1965年华罗庚教授的著作《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化的项目管理方法,包括调查研究,绘制箭头图,找主要矛盾线,以及在设定目标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等内容。80年代后期,我国已开发出了基于统筹法和网络技术的项目管理软件,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了网络计划技术标准gb13400,这是我国第一个项目管理的国家标准,1991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性的项目管理协会——中国项目管理研究会。90年代后期,国内开始了对项目管理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即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的研究,期间国家建设部在推行项目经理认证、项目监理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效益,XX 年 1月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此体系的编制即考虑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特殊阶段的经济状况,也同时兼顾了与国际接轨的大方向。体系从项目管理的概念和原则、项目生命期与阶段、项目的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应用领域的图书性知识、知识机构与项目管理、项目人员的道德规范等六个方面阐述了适合我国当今情况下的项目管理体系。

虽然我国建立了理论上的项目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的项目管理工作上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1.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特别是对于大的项目,一些资源的应用会涉及到很多和政府机关进行沟通和协调的程序,对于法律法规的不了解或者法律法规的本身的不完善会影响项目的完成。2.项目管理人员或者项目所需资源的短缺,由于我国的项目管理起步比较晚,在加上我们的经济发展比较快,就造成了我们的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相关资源短缺的现象。3.项目管理中沟通机制执行不利。即使在其它项目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也很难加以借鉴,导致同样的错误缕次出现,许多显性知识和经验不能被共享,造成很大的知识浪费。4.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意识有待提高,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的研究和实践起步比较晚,专业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比较少,项目配备专业人员缺乏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软硬环境又比较落后,很多执行项目管理的人员没有正式进行过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项目管理水平较低。

近年来,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随着水深的发展,项目的工程量和难度也逐步加大,现在作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模式一般采用epc( 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和epic(engineering/procurement/installation/construction)管理模式作为整个项目的管理,其中epic的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在主要地位,海洋工程的项目一般都是大型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复杂、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epic的模式将项目从设计到安装整体委托给承包商管理,主要可以确保工程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在确保承包商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减少多个承包商界面协调和管理的影响,达到项目这个建设周期的时间和成本的最低。在具体实际项目的操作上如何更好的应用cpm(critical path method)/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等工具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与完善。

三、研究的目标

本文将从施工企业的角度上,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基础在项目成本控制和进度管理方面进行研究,将进度和成本同步控制方法引入施工项目管理,促进海洋时候项目工程成本和进度控制水平的提高,使项目通过项目管理的运用能够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目标

推荐第6篇: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研究生开题报告管理办法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研究生开题报告管理办法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进行课题研究之前必须完成的工作。 开题报告主要检验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课题研究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是否详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展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创新性等。

为进一步规范并使其成为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各专业组应本着求真、务实、创新的原则,按要求认真完成研究生开题报告工作。

一、举行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

1.所有研究生开题报告须在当年7月15日之前上交到第二临床学院教学办公室。

2.开题报告可在各学科临床教室、会议室或学术活动中心举行。举行开题报告的场地应环境安静、规范,能正常放映多媒体,能为报告人提供面对观众的讲台,并为参加此项工作的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3.各专业确定或变更开题报告举行的时间、地点后,应及时到研究生办公室备案。

二、参加开题报告的人员及要求

1.由本专业、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或技术员组成开题报告评议小组。博士生开题评议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硕士生开题评议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

2.博士生在博士生指导小组范围内作开题报告,硕士生在导师所在教研室或教学小组作开题报告。建议同时邀请与课题相关的其他专业(包括基础学科)的专家、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开题报告会。

3.评议小组每一位成员均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对研究生的报告进行评议,主要评议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研究生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课题实验等。

4.同专业或同导师名下研究生参加开题报告会,其他医务人员、学生均可参与旁听。

5.所有与会人员均可对开题内容提出质疑与建议。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1.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必须与导师的专业及研究方向相关)。

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3.详细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突破的难题或攻克的难关、自己的创新或特色、实验方案或写作计划等。

4.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5.已完成的预实验及进展。开题报告的书面材料不得少于3000字。

四、开题报告的程序

1.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导师、教研室(或研究室)所承担的国家、省部委等有关部门下达的研究项目或课题以及本人的研究特长,与导师协商,确定课题。

2.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学术研究方案,完成综述。要求查阅近3年,不超过5年的文献资料;综述字数要求在1.5万字以上,参考文献为30篇左右。

3.完成预实验,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4.研究生向导师提出开题报告申请,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完成课题设计书(内页用B5纸打印,格式参照“课题设计书及学位论文书写格式规范”),并请导师签署意见。

5.制作开题报告幻灯片,要求简洁精美、图文并茂。

6.及时请导师确定开题报告时间、地点及评议小组成员和记录员,并报研究生办公室备案,同时将《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课题设计书、实验记录本交研究生办公室审核。

7.建议研究生复印开题报告相关材料(课题设计内容),在开题报告会举行前一周送至评议小组成员手中。

8.举行开题报告会,研究生即席回答评议小组及与会人员的提问,评议小组成员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记录员应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做好全程记录,并签名。

9.开题报告结束后,导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上填写评语。

10.开题报告通过后,研究生根据评议小组意见对课题加以修改、补充,开始进行课题实验、论文撰写等工作;如开题报告未通过,研究生重新设计课题,最迟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开题报告。

11.开题报告结束后,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研究生办公室领取经费本。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学办公室

2012年3月31日

推荐第7篇: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范文

毕业设计题目

基于DG的电磁环网合解环的分析研究

学院:

*******

学号:*******

姓名:

****

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毕业论文题目结合了我所学的内容,所研究问题的实质和要点,以及老师的指导来最终确定了这个毕业论文的题目。

二、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介绍配电网基本内容 2.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基本概念 3.自己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配电网合环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国内外配电网合环研究的现状 2.合环操作的简介

3.将要进行的潮流计算的方法 4.本章的小结

第三章 该地区配电网合环操作的分析及措施 1.所用的模型及相关的参数 2.潮流计算及合环环流 3.冲击电流计算 4.结束语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应完成的成果形式

毕业论文严格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以及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经过独立的创作以及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多次的认真修改后最终完成了论文的定稿工作。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14年11月

论文选题 第二阶段 :2015年1月—3月 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 :2015年2月—4月 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 :2015年4月—5月15号二稿 第五阶段 :2015年5月15—5月30定稿 第六阶段 :2015年6月 论文答辩

五、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电气工程基础.上、下/陈慈萱.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4 [2] 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第三版)/何仰赞 温增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 [3] 电机学(第三版)/辜承林 陈乔夫 熊永前,—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 [4] 王明俊著,“配电系统自动化及其发展”,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21 [5] 杨期余著,“配电网络”,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54 [6] 叶清华配电网合环操作的研究及专家系统的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3 [7] 房静静10kV配电网合环转供电的计算与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13 [8] 邹俊雄.周冠波.付轲.蔡泽祥10 kV配网合环转电计算模型与试验分析[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8) [10]

邬溢生10kV配电网络合环转供电操作的可行性分析及实际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20)

六、其他要求(此项为可选项)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8篇: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学院:

*******学院

学号: ***********

姓名:

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毕业论文题目结合了我自身的主修专业(物流管理),自己个人的研究兴趣以及老师的指导来最终确定了这个毕业论文的题目。

二、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绿色物流发展的背景 2.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3.本章的研究小结及方法

第二章 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 2.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我国对绿色物流的重视和追求 4.本章的小结

第三章 绿色物流发展的趋势及战略措施 1.绿色物流发展的趋势,前景

2.对我国发展绿色物流进行SWOT分析 3.提出我国应对绿色物流发展所应采取的措施 4.结束语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应完成的成果形式

毕业论文严格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以及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经过独立的创作以及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多次的认真修改后最终完成了论文的定稿工作。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08年12月

论文选题 第二阶段 :2009年1月—2月 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 :2009年2月—4月 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 :2009年4月—5月15号二稿 第五阶段 :2009年5月15—5月30定稿 第六阶段 :2009年6月 论文答辩

五、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夏春玉、李建生,《绿色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

[2] 宴安、侯静,《绿色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时代经贸.[3] 国务院发展中心调查报告“现代物流发展的国际趋势”,2002-03-21 [4]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0 [5] 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世界银行著,2002年8月第1版

[6] 中国物流年鉴200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资出版社 [7] 现代物流,上海现代物流教材编写委员会,2002年7月第1版

[8] 李向前 曾莺,绿色经济—21世纪经济发展新模式,2001年1月第1版

六、其他要求(此项为可选项)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

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学院:

*******学院

学号: ***************** 姓名: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强大,一场“绿色”革命已经在各个行业悄然兴起,同样绿色物流已日渐清晰地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怎样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绿色物流以其环保、节能等特点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一个有力选择模式,同时也契合了我国所提出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因此,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已成为我国一个理性而迫切的选择。通过深入探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情况以及分析其发展方向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消费者越来越强烈地关注环境问题,零售商也感受到了绿色消费、绿色物流的力量,但我国的物流业起步比较晚,绿色物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只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绿色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过可喜的是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绿色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相关的研究也不断涌现。在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也给了我一个更高的研究起点。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物流的发展较早,因而也更加重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他们从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来对物流活动进行规划,强调了物流活动的环保性,并对绿色物流进行引导和推动,使绿色物流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需要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契合国家发展的目标。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的学习和借鉴。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文对绿色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绿色物流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目前还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并且分析了绿色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同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这种发展趋势我们所应该采取的相应的战略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了几点:详细分析了绿色物流在国内外发展的背景;指出绿色物流的发展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绿色物流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发展绿色物流所存在的一些不足;通过对我国发展绿色物流进行SWOT分析,从而提出所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最后指出我国应该把绿色物流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对绿色物流加以重视并积极推进绿色物流发展。在文中运用了SWOT分析法,相关案例的引用和分析,文字结合图表进行更形象的表述,还有对比论证法等等。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08年12月

论文选题 第二阶段 :2009年1月—2月 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 :2009年2月—4月 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 :2009年4月—5月15号二稿 第五阶段 :2009年5月15—5月30定稿 第六阶段 :2009年6月 论文答辩

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1] 李连成 “绿色物流,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商贸经济》2002 [2] 闻则 “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国内的差距”《上海物流》20008 [3] 张枝梅北京奥运物流系统分析及对策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4 [4] 杨履容 《绿色物流发展研究》2005年6月

[5] 王能民 孙林岩 汪应洛 《绿色供应链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朱维芳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7] 马天山《现代物流基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1月 [8] 王之泰《现代物流学》,2001年6月,中国物资出版社 [9] 郝渊晓《现代物流技术学》,2001年11月第1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指导教师签名:

推荐第9篇: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标题黑体小2号居中)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号:姓名:(分级标题宋体小4号粗体,正文宋体小4号)

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来自……

二、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应完成的成果形式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五、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六、其他要求(此项为可选项)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开题报告

(标题黑体小2号居中)

论文题目: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分级标题宋体小4号粗体,正文宋体小4号)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推荐第10篇:大学开题报告PPT

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

课 题名 称 学 号 姓 名

专 业领 域 所在院、系 校 内导 师 校 外导 师 开 题时 间 年

青岛大学研究生处 年 月 日

工告 篇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ppt该怎么制作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ppt该怎么制作

开题报告ppt的制作一定要围绕自己所做或准备做的来展开,重点要放在自己的实施方案上,不要放在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方面(但在开题报告中仍要按照上述撰写注意事项认真写好)。要记住,老师们是来听你讲你准备如何做的,而不是来听你作技术报告的。另外,作为一般要求,ppt中原则上不能有大段的文字,一页中尽可能不要超过10行,一句话最好只占用一行,尽量不要用两行以上的空间来表述一句话(否则会给听众带来阅读ppt的不便)。万不得已要用两行时也要尽可能使每行成为相对完整的段(比如不要把“研”字放在第一行的末尾,“究”字放在第二行的起始位置)。

开题报告ppt的制作最好按下述要求来完成。

首先用一页来描述所做研究的目标(写明研究完成时所期望取得的成果,即本研究到底要做成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对工程硕士而言,这个成果一般应该是一个软件(或软硬件结合)系统或比较大的子系统或某个产品的原型系统,最好不要是纯理论研究型的,因为要做出好的纯理论研究成果的难度比较大。

其次用一页来描述所做研究的意义,说明为什么要做此研究、也就是完成该研究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即工程应用价值)。 再用1-2页来说明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制作ppt时可将开题报告中相应部分截取过来,提炼出其中的要点,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不要拐弯抹角,一定要使听众对你主要研究内容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核心能够一目了然。

接下来是ppt的核心内容——你的实施方案,要用不少于10页ppt的篇幅来描述。这部分是(核心论文快速发表找论文发表向导网江编辑加扣二三三五一六二五九七)审查开题报告的老师要听取的重点,要按照自顶向下的方式来说明你的方案。首先要给出自己设计的系统框架图,说明该系统主要由哪几个子部分所组成,同时说明各个子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每个子部分用2页左右的 ppt:说明该部分的主要功能,准备用什么方法或手段来实现;此部分的关键问题,自己准备如何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实现此部分时估计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大体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些困难。

把这几个子部分综合起来应该就可以得到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讲述时应主要从宏观出发来说明,要让在该方向上即使不十分内行的人也能听懂你的总体思路,不要过分拘泥于较小的细节问题。如果这部分的讲述能让听众感到,你提出的这个实施方案是精心考虑过的、在技术(核心论文快速发表找论文发表向导网江编辑加扣二三三五一六二五九七)上没有太大

的问题,那么这个开题报告就是比较成功的。将来按照你所给出的这个方案去实施,就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所提出的任务。 ppt的页数在15页左右为宜,讲述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正式做开题报告之前最好先练习一下,看看自己时间把握得怎么样。不要把准备讲的内容用纸打印出来照着念,那样会给人这样的印象:你对ppt中的这些内容还没完全掌握。怕记不住的内容可以直接写到ppt中,但只能是像前面所提到的,用一行一行来写,不要有大段的文字

总之,只有当实施方案已经基本成熟后再申请开题,而且开题报告和ppt一定要认真完成,写好后一定要请导师认真帮助审阅,以免在开题时出现不能通过的情况。篇3:怎么写开题报告ppt 参加开题报告会是非常重要的:完成了一个好的开题报告可以说相当于完成了学位论文的一半;因为此时所有的实施方案基本都已设计好,如果实施方案合理,那么下面一步步去实现就可以了。如果实施方案不合理或所定课题份量不够,那么照此做出来的论文就很有可能达不到学位论文的标准;如果所定课题份量过重,则会有完不成的危险性。参加开题报告会的老师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同学们在这方面加以把握,同时也给开题的同学们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使得同学们的实施方案尽可能地完善,以保证接下去做的工作能够较好地达到学位论文的标准。 开题报告ppt的制作一定要围绕自己所做或准备做的来展开,重点要放在自己的实施方案上,不要放在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方面(但在开题报告中仍要按照上述撰写注意事项认真写好)。要记住,老师们是来听你讲你准备如何做的,而不是来听你作技术报告的。另外,作为一般要求,ppt中原则上不能有大段的文字,一页中尽可能不要超过10行,一句话最好只占用一行,尽量不要用两行以上的空间来表述一句话(否则会给听众带来阅读ppt的不便)。万不得已要用两行时也要尽可能使每行成为相对完整的段(比如不要把研字放在第一行的末尾,究字放在第二行的起始位置)。

开题报告ppt的制作最好按下述要求来完成。

首先用一页来描述所做研究的目标(写明研究完成时所期望取得的成果,即本研究到底要做成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其次用一页来描述所做研究的意义,说明为什么要做此研究、也就是完成该研究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即应用价值)。

再用1-2页来说明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制作ppt时可将开题报告中相应部分截取过来,提炼出其中的要点,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不要拐弯抹角,一定要使听众对你主要研究内容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核心能够一目了然。

接下来是ppt的核心内容——你的实施方案,要用不少于10页ppt的篇幅来描述。这部分是审查开题报告的老师要听取的重点,要按照自顶向下的方式来说明你的方案。首先要给出自己设计的系统框架图,说明该系统主要由哪几个子部分所组成,同时说明各个子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每个子部分用2页左右的ppt:说明该部分的主要功能,准备用什么方法或手段来实现;此部分的关键问题,自己准备如何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实现此部分时估计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大体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些困难。

把这几个子部分综合起来应该就可以得到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讲述时应主要从宏观出发来说明,要让在该方向上即使不十分内行的人也能听懂你的总体思路,不要过分拘泥于较小的细节问题。如果这部分的讲述能让听众感到,你提出的这个实施方案是精心考虑过的、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么这个开题报告就是比较成功的。将来按照你所给出的这个方案去实施,就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所提出的任务。 ppt的页数在15页左右为宜,讲述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正式做开题报告之前最好先练习一下,看看自己时间把握得怎么样。不要把准备讲的内容用纸打印出来照着念,那样会给人这样的印象:你对ppt中的这些内容还没完全掌握。怕记不住的内容可以直接写到ppt中,但只能是像前面所提到的,用一行一行来写,不要有大段的文字。篇4: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学 院年 级专 业姓 名学 号

不同基础类型对农村住宅的功能 及造价的影响研究

二〇一〇级 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签字

学生签字

2013

12 月 10 日 篇5:开题报告(范文)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 目 中学物理几何光学实验的flash课件设计

姓 名学 号 104100354 院、系 信息学院

专 业指导教师(职称/学历) 杨建钢(副教授/本科) 2013年 12 月 30 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填 表 说 明

1、指导教师意见由指导教师填写;

2、开题小组意见由开题指导小组负责人填写;

3、其余由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填写。

4、此表供学院参考使用,各学院可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的学术规范作适当调整。

第11篇:武汉科技大学冲压模具开题报告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目录

1.前言 .........................................................2

2.选题背景和意义 ...............................................2

3.模具的发展及现状 .............................................4

4.设计题目 .....................................................5

5.设计内容 .....................................................6

6.进度安排 .....................................................7

7.参考文献 .....................................................7

1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垫圈落料、拉深复合模模具设计

1、前言

模具,是以特定的结构形式通过一定方式使材料成型的一种工业产品,同时也是能成批生产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要求的工业产品零部件的一种生产工具。大到飞机、汽车,小到茶杯、钉子,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都必须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生产制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是任何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所以模具又有“工业之母”的荣誉称号。

2、选题背景和意义

冲压加工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上的冲模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零件加工方法。

材料、模具和冲压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

由于冲压加工通常是在室温下进行的,所以被称为冷冲压。冲压加工不仅可以加工金属板料、棒料和带料,而且也可以加工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由于冲压加工的原材料一般为板料,所以也称为板料冲压。冲压加工是压力加工方法的一种,隶属于材料成形工程技术,是机械制造中先进的加工方法之一。

冲压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并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冲压加工可以获得其他加工方法不能或难以制造的形状复杂、精度一致的制件,而且可以保证互换性。

·冲压过程耗能少、材料利用率高,加工成本低。冲压加工不像切削加工那样需要消耗很多能量、把大量金属切成碎屑后获得零件,材料的利用率一般可达70%~85%。

·冲压件刚性好、强度高、重量轻、表面质量好。冲压加工过程中,材料表面不易遭受破坏,而且通过塑性变形还可以使制件的机械性能有所提高。

·冲压加工中所用的模具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制造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因此在小批量生产中受到限制。

·冲压件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模具精度,如果零件的精度要求过高,用冲压生产的方法就难以达到。

2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由于冲压加工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大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从精细的电子元件、仪表指针到汽车覆盖件、高压容器封头以及航空航天器的蒙皮、机身等均需冲压加工。据粗略统计,在汽车制造业中,有60%~70%的零件是采用冲压工艺制成的,冷冲压生产所占的劳动量为整个汽车工业劳动量的25%~30%。在机电及仪器、仪表生产中有60%~70%的零件是采用冷冲压工艺来完成的。在电子产品中,冲压件的数量约占零件总数的85%以上。在飞机、导弹、各种枪弹与炮弹的生产中,冲压件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金属制品,冲压件所占的比例更大,如铝锅、不锈钢餐具、搪瓷盆等都是冲压产品。占世界钢产量60%~70%以上的板材、管材及型材,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冲压制成成品的。在许多先进的工业国家里,冲压生产和模具工业得到高度的重视,例如美国和日本,模具工业的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模具工业已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而冲压生产则成为生产优质先进机电产品的重要手段。随着工业产品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过去用铸造、锻造、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已被质量轻、刚度好的冲压件所代替。可以说,冲压加工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是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保证。

模具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朝信息化、高速化生产与高精度化发展。因此从设计技术来说,发展重点在于大力推广CAD/CAE/CAM技术的应用,并持续提高效率,特别是板材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模具CAD、CAM技术应向宜人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并提高模具CAD、CAM系统专用化程度。

为了提高CAD、CAE、CAM技术的应用水平,建立完整的模具资料库及开发专家系统和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十分重要。从加工技术来说,发展重点在于高速加工和高精度加工。高速加工目前主要是发展高速铣削、高速研抛和高速电加工及快速制模技术。高精度加工目前主要是发展模具零件精度1μm以下和表面粗糙度Ra≦0.1μm的各种精密加工。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搞好模具标准件生产供应也是冲压模技术发展重点之一。

为了提高冲压模的寿命,模具表面的各种强化超硬处理等技术也是发展重点。

对于模具数字化制造、系统集成、逆向工程、快速原型/模具制造及计算机辅助应用技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模具开发与工程服务,全面提

3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高企业水平和模具质量,这更是冲压模技术发展的重点。

3、模具的发展及现状

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日本称模具工业为“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德国给模具工业冠以“金属加工业中的帝王”称号;欧盟一些国家称“模具就是黄金”;中国模具权威称“模具是印钞机”。可见模具工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且在技术力量、工艺装备及管理水平方面得到了较快提高。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目前模具行业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子?

一、我国模具的生产从主要以传统的、钳工师傅为主导的技艺型手工生产方式,进入到了普遍采用数字化、信息化设计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时代。

二、我国制造的模具仍然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中高端模具产品仍然依靠国外的技术和进口。

三、我国模具产品结构比例基本合理:冲压模所占比例约37%,塑料模约占43%,铸造模(包含压铸模)约为10%,锻模、轮胎模、玻璃模等等其他类模具占10%。

四、我国模具产业布局不平衡,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模具产业还不成气候。

五、缺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模具工程师。我国模具工程师的水平和素质普遍比较低,缺乏专业的模具工程师。

我国模具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一、提高模具标准华水平和标准零件的使用率。学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同学都知道,零件的标准化水平越高,互换性越好,它的设计周期就会越短,维护和维修就会越容易,使用寿命也就会越长。

二、开发优质模具材料。虽然我国是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但我们的模

4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具钢目前大部分还是依赖于进口,主要是由于我国生成的模具钢杂质多、缺陷多,从而导致生产出来的模具精度降低。

三、铣削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高速铣削在模具加工中正得以广泛应用,主轴转速一般4000-100000r/min,切削速度约为40m/min,其工作效率是传统加工方法的5-10倍。高速铣削时工件温升小,表面没有变质层和微裂纹,热变形小。可以得到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的工件。

四、研究和应用模具的高速测量技术和逆向工程。逆向工程就是利用三坐标测量机、激光扫描技术、CCD技术收集工件表面的原始数据,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再利用UG、Pro/E等三维软件建模得到其模型的过程。

五、加快模具行业的创新升级。创新应从理念、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升级应包括产品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营利水平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多个方面。同时,注意处理好创新与引进的关系。

六、“产学研、政企校”联盟,重视人才培训。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尽快创出成果并将其产业化。人才培训不单是学校的事,真正的好企业应在内部建立完善的培训体制。加强校企结合、厂校挂钩,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在学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等模式,都已经被证明是培训人才的有效方式。

我国模具行业的整体水平虽然比较低,但是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开阔,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我坚信我国模具行业经过段时间的“阵痛”之后,必将迎来新的生机,最终走向世界模具行业的前列,成为真正的模具制造强国。

4、设计题目

题目:垫圈落料、拉深复合模模具设计

零件图如下图所示,材料为08钢,厚度1.5mm,大批量生产。

5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5、设计内容

1、设计计算任务

(1) (2) (3) (4) (5) (6) (7) (1) (2) (3) (4) 要求:

(1) (2)

产品的冲压工艺性分析; 冲压工艺方案分析与确定; 排样设计及材料利用率计算; 冲压工艺设计计算; 冲压设备选型;

模具主要结构设计及计算; 模具关键工作零件制造工艺设计。 模具总装配图; 模具零件图;

模具总成三维图(可选); 模具主要零件三维图(可选)。

绘制A2手工图一张(上模板、下模板或凹模固定板等尺寸相对除手工图外,所有绘图均需同时绘制草图和电子图;

2、绘图任务

较大零件);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3) (4) 草图绘制可不严格成比例,但需用绘图仪器绘制,主要结构须电子图和手工图的图纸量总和不少于折合5张A1。 清晰明了,主要尺寸须标注;

6、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二周

实习;

实习;

完成毕业实习报告;

明确设计任务,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完成外文翻译;方案论证,确定方案;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九周

模具结构设计及相关零件尺寸计算; 第十周~十二周 绘图;

第十

三、四周 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相关技术文件; 第十五周 提交毕业设计、答辩资格评审; 第十六周 毕业答辩。

7、参考文献

[1] 《中国模具工程大典 第三卷:塑料与橡胶模具设计》

[2] 《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编委会编.塑料模具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 骆志斌主编.模具工实用技术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4] 陈锡栋,周小玉主编.实用模具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 [5] 李奇涵.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 王新华 陈登.简明冲模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 齐卫东.简明冲模设计手册.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8] 杨玉英.使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 李双义.冷冲压模具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0] 周玲.冲压模具设计实例详解.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1] 王晓枫 陈建华 朱光胜.模具快速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J].模具工程,2005,48 (3):l0~l3 [12] 刘向阳 屈平.我国模具钢发展现状及前景[J].金属世界,2004(4):25~27

7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3] Dalgarno K, Stewart T.Production tooling for polymer moulding using the rapid steel

proce[J].Rapid Prototyping Journal, 2001, 7(3): 173~l79 [14] Wimpermy D I, Bryden B, Pashby I R.Rapid laminated tooling[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ing Technology, 2003, (138): 2l4~2l8 [15] Schmidt W R, White R D.Conformal cooling versus conventional cooling:an injection molding case study with P-20 and 3DP[trademark]-proceed tooling[J]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Symposium-Proceedings, 2000, (625): 5l~56 [16] Dalgarno K W, Stew art T D.Manufacture of production injection mould tooling incorporating conformal cooling channels via indirect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J] .Proc Instn Mech Engrs B-J ENG, 2001, 215(10): l323~l332 [17] PENG Guang-wei.Application of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in making mould [J].Forging & stamping technology, 2007, 2(6): 26~30

第12篇: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_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 Flash 制作 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学院 学号:013510110726 姓名:__吴超_______

开题报告正文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短短几十年,电脑游戏得到迅猛发展。电脑游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优势,拓宽了传统游戏的界限,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在这些游戏中,flash游戏以其好看的动画,绚丽的声光效果,高度的通畅性,以及很强的可玩性,而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虽然随之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还是不能否认其具有的教育价值。

三、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是人类历史上诞生最早的一门科学。而纵观当今数学教学,从最开始的识数学习到后面高深的理论学习,都是以学生的死记为基础,然后在无止的练习而达到目的。从而使数学教学缺乏吸引力,使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到苍白,长期以往,甚至使学生对数学感到厌恶,痛恨。数学教学及需一种解决方法。

四、

本课题就是想充分挖掘flash游戏在算数教学方面的潜力,使flash游戏和数学教学相结合,将游戏高度吸引力和强大的互动性因素与数学教学因素整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活泼愉快,兴趣盎然的情绪中开展学习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现状:

游戏教学在西方,日韩等国家被认为是激发少年儿童对电脑的兴趣和爱好的最佳途径,在美国,《模拟城市3000》被列为小学生的课程;芬兰等国也把游戏教学作为开发少年智力和培养他们对电脑和学习兴趣的课程。从而国外对flash游戏和数学教学进行了大量的设计和研究,也开发出了一些大量的flash教学游戏。

在国内,对flash 的研究和开发发展迅猛,出现了大量的flash动画和小游戏,但flash用于数学教学的研究还处与起步阶段,开始对一些非形象的数学教学难点进行flash动画模拟如万方数据(http://scholar.ilib.cn/) 上有“用FLASH模拟演示数学中点的运动轨迹”

等演示课件,也有一些对初步识数的flash游戏.与动画。如三辰卡通集团的蓝猫教学系列等。但flash 在中国数学还未得到广泛引用,还有待长足发展。

发展趋势: Flash游戏教学以成为当前的一大趋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得到初步的应用(如幼儿识数教育的flash实现),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体现了flash游戏和数学教学相结合带来的好处。在今以后,flash游戏和数学教学的结合将会越来越紧密,相信不久以后,游戏和教学的概念将会越来越模糊,从而最终会达到游戏即是教学,教学即是游戏,游戏与教学水乳交融的最终状态。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选定剧情 被遗忘的时光 想到童年的时候 回不到过去 一段情绪的思恋

创制脚本和份镜头,确定风格 风格设想以暖色和手绘画风为主

初步设想是以FLASH 的手法制作,融入一些手绘的感觉 在配合一些后期特效,合成匹配的音乐,就想制作一部真的动画一样,但技术有限 效果当然不能和大制作电影相比,但我会努力做得最好的水平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周 开题

第二周 调研 分析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与步骤 第三周 中文 英文资料检查

第四周 绘出详细的效果图哈分镜剧本

第五周 进行修改 完善设计与论文进行论文答辩

六、论文主要文献

[1] 李红玉 flash动画制作 北京:地质出版社.[2],刘甘娜,朱文胜,付先平,多媒体应用基础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曲雁.MTV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之我见[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3,1,(2):

[4]王孝锦.论音乐电视画面的创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4): [5]马海燕,李希文,郭文平.浅析Flash动漫MV中 镜头与接镜技巧[J].台州学[6]院学报,2007,29,(6):21-23.[7] 彭一丰.试论MTV的审美构成[J].电视研究.1996,(6):44-46.[8] 赵君韬,谭北林.动画艺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第13篇: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计算机学院)(材料)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 题 报 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学院:

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本题目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性质:应用

二、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

三、国内外关于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第四部分应该对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有较为清晰详细的内容)□□□□□□□□□□□□□□□□□□□□□□□□□□□□□□□。

□□□□□□□□□□□□□□□□□□□□□□□□□□□□□□□□

学号:

姓名: □□□□□□□□□□□□□□□□□□□□□□□□。

□□□□□□□□□□□□□□□□□□□□□□□□□□□□□□□□□□□□□□□□□□□□。

□□□□□□□□□□□□□□□□□□□□□□□□□□□□□□□□□□□□□□□□□□□□□□□□□□□□□□□□□□□□□□□□□□□□□□□□□□□□□□□□。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2016/m/d—2016/m/d 2016/m/d—2016/m/d 2016/m/d—2016/m/d 2016/m/d—2016/m/d 2016/m/d—2016/m/d 2016/m/d—2016/m/d 2016/m/d—2016/m/d

做什么(根据实际安排可对条目增减) 做什么 做什么 做什么 做什么 做什么 做什么

2016/5/20—2016/5/31 参加论文答辩

六、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参考文献

[1]按照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列出,一般不少于16项 [2] [3] [4] ┇ [16] ┇

七、其他要求

根据导师要求列出,没有就写“无”。

指导老师(签名):年 月指导教师意见:

第14篇: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开题报告格式

注意:

正文、参考文献及其标注请按照APA格式书写

封面示例: (所有文本页边距:上边距为25mm,下边距为20mm,左边距为30mm,右边距为30mm)

学号__2011302280066_

密级________________

(黑体5号)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1号宋体居中)

课题名称

武汉大学大学生婚恋观研究

(2号黑体居中,标题行间距为32磅)

院(系)名 称:武汉大学 专 业 名 称

: 学 生 姓 名

: 指 导 教 师

(宋体小3)

二○一四年五月

目录 (例如)

1.前言………………………………………………………………………………1 2.文献回顾…………………………………………………………………………X 2.1…………………………………………………………………………………...X 3.研究框架…………………………………………………………………………X 4.研究方法…………………………………………………………………………X 4.1……………………………………………………………………………………X 4.2……………………………………………………………………………………X 5.研究计划…………………………………………………………………………..X 附录一……………………………………………………………………………….X

郑 重 声 明 (宋体粗体2号居中)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宋体4号)

本人签名: 日期:

正文的全文应该用1.5倍行距

1.前言/背景(粗体,小四号字体)

(在这部分里面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用小四号宋体书写,不用粗体)

如果需要用小标题的话,请用1.1,,1.1.1等类似表达法。 1.1研究背景: 1.1.1政策背景。2005 年9 月1 日起全面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取消了“在校期间擅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做退学处理”条文,这意味着在校大学生开始直面婚姻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 发[2004]16 号) 精神指引下,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树立正确文明的婚恋观,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1】 1.1.2社会背景。中国社会在20 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期恰逢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当代大学生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他们是家庭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这导致他们在恋爱结婚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之于传统婚恋观念及方式所完全不同的现象和问题。【2】

1.1.3文化背景。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目前,在大学生婚恋观形成方面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其中,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仍占主流,传统婚恋观念对当代大学生仍然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随着中国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西方思潮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西方的自由主义、竞争意识、主体意识等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婚恋价值取向中,造成部分学生的恋爱和婚姻动机多样化。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将恋爱、婚姻想象的过于完美,造成大学生婚恋理想与现实的脱节。【3】

1.1.4个体背景。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晚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使他们产生了恋爱的需要,对婚恋问题的关注和对恋爱以及性的尝试成了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恋爱和婚姻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4】 在此期 间,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朝气蓬勃,情绪强烈、丰富;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注重友谊与爱情;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自尊心强,但与此同时,有时不善于把过剩的精力用于学习和正确的活动上;在客观条件尚未具备时,急于满足暂时的需要,易于产生悲观失望;过分强调凭借想象,而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导致脱离现实。有些人自尊心过强,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结果成为感情的奴隶。一方面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成熟,他们渴望爱情,渴望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是比较强烈的;另一方面,由于心理上的尚未完全成熟,在对待婚恋问题上,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理智。【5】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促使其健康成长成才。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被淡化,思想得到巨大解放,许多人不再尊崇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转而是婚姻自由占据了主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对待恋爱与婚姻的问题上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同时责任感也在下降,婚前性行为、婚前同居、裸婚、闪婚等现象越发普遍。伴随而来的便是我国的人工流产、离婚率居高不下,以及因恋爱问题引起的大学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这与大学时期没有形成成熟、正确的婚恋观有着莫大的关系。

大学时期是个人婚恋观形成与发展的时期,而婚恋观是否正确将影响到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业以及今后的婚姻生活、人生轨迹,同时又关系到家庭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在为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与引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文献回顾(粗体,小四号字体)

(在这部分里面主要包括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该部分的最后一段应该对文献回顾进行总结,然后提出本研究的研究问题)(用小四号宋体书写,不用粗体)

如果需要用小标题的话,请用2.1,,2.1.1等类似表达法。 1 大学生婚恋观的定义

目前,学界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界定较为模糊。我国学者赵冰洁认为,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赵冰洁,2002);刘亚丽等认为,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等基础问题的看法,是人生观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具 体体现(刘亚丽,2003);苏红等认为,婚恋观是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苏红,2006)。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大学生婚恋观指的是从恋爱到婚姻这个完整过程中,大学生对恋爱、婚姻和性等基本问题的看法。

国外大学婚恋研究及评价:

若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建立为起点,国外对婚恋观念的研究从19世纪40年代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外大学生婚恋观有以下特点:

(1) 国外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呈支持太度。Knox & Zusm an研究表明恋爱在高校中是很普遍的,83%的从未结过婚的大学生报告说自己正在和一个约会对象恋爱。

(2) 国外大学生对于婚姻态度很积极。Paige D Martin的研究表明了绝大多数年轻人表示出了对不良婚姻的否定态度和把婚姻作为一种责任的观点。Salts、Connie J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女生比男生对于婚姻具有更积极的态度。

(3) 国外大学生性观念较为开放。Huang Karend对旅美大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调查,有58.7%的女生、33%的男生涉及了婚前性行为,60%以上的被试赞同出于爱情或定情的婚前性行为,且在容忍程度上无性别差异。

2、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研究者发现影响婚恋观的因素包括:(1)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身份、个人品质、信仰等。(2)家庭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情况等。(3)社会因素如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氛围、社会政策等。

3、国外对婚恋观测量工具的研究国外研究者在研究婚恋观理论的同时,也编制了许多的测量工具或调查工具,但大多是对大学生婚恋观某一方面特征的测量或调查。如Hill’s 编制的婚姻态度量表、Lee编制的爱情方式量表以及后来Hendrick在Lee的基础上编制的爱情态度量表等。

4、国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评析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虽然成果很多,但相关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概念缺乏明确的结构划分,大学生婚恋观的测量工具缺乏科学性,总体上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架构。但其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和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二、国内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成果及评述

从禁婚—不提倡恋爱—结婚开除—禁“租房”—不限制结婚为例,中国大学生的婚恋观走过了这样一个嬗变的过程。这里面不仅仅有大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因素,同时与社会环境的推波助澜,高校扩招以及后勤服务滞后等不无关系。通过对95篇相 关文献的研读,发现国内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国内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成果及特点

(1) 以对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为主。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开放意识与传统意识并存:大学中恋爱 现象普遍;大学生恋爱动机多元化;大学生仍然青睐才子佳人的搭配,由“以往注重家庭门第和经济条件到现在强调个人因素,尤其强调个性、品德、感情等”。 (2) 女大学生婚恋观更吸引人们注意。在选读的95篇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文献中,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文献有21篇。由于中国历史上有着长久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解放更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变迁。女大学生对待性爱也是兼有开放和传统的两面,另外女大学生中特有的“毕婚”、“急嫁”现象也值得关注。

(3) 重视对影响大学生婚恋观因素的研究。除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上开放思想和传统思想的碰撞,学校、家庭和网络等传媒工具是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主要因素。(4)注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差异性研究。一是地区差异性研究: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对北京市九所高等院校进行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尽管会有很小的地区差异,大学生婚恋均表现出开放性、多元化、自由性的趋势;二是性别差异性研究:无论男女在对待恋爱的态度上均持赞同态度,相对男生,女生对待婚恋总体上稍微保守一些。三是社会与家庭背景的差异性研究:金乐通过研究得出网络等媒体使得大学生对待婚恋的态度和行为上更为开放;吴彬通过对广西工学院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认为“家庭环境是大学生婚恋观本源”等。

2、国内大学生婚恋观研究评价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虽有诸多学者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并没有相关的测量工具或准则,调查方式往往以自编问卷为主,题目设置上常含有研究者本人价值判断的选项,有悖于价值中立原则,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没有很好的保证。样本选择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少;对重点高校研究多,对一般高校研究少;对汉族学生研究多,对少数民族学生研究少,难以综合全面的反映当代大学生整体的婚恋观。研究成果内容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很少有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并且大多数学者仅仅是从大学生婚恋观的状态进行研究,很少从过程性的角度来研究;从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学科视角来看,大多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并且各学科研究的主要目的都是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分析,提出建议,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但总体上来说,当前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对大学生婚恋现状及特点的描述,让我们对当前大学生婚恋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学者们所提出来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对学校和社会教育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较高的可行性。

3.研究框架/概念框架/理论框架(粗体,小四号字体)

概念框架是指运用了某种model 来作为你的论文指导,你将这个model 运用在你的研究中,这就属于概念框架

理论框架是指运用了某种理论作为你论文的指导,你将这个理论运用在你的研究中,就属于理论框架

研究框架就是指在没有model或者理论支持下,你将你研究中的变量,研究主要框架用图框的格式表示出来就属于研究框架。

4.研究方法(粗体,小四号字体)

4.1 研究设计

(具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不用粗体)

4.2 样本(样本抽样方法、样本大小,样本收集场所、样本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具体内容用小四号字体,不用粗体)

4.3 研究工具

(工具的作者、工具评价的内容、工具的具体包含的内容,应用工具后评价结果的方法,工具的信效度)(具体内容应用小四号宋体,不用粗体)

4.4 研究过程(具体实施研究的步骤)(具体内容应用小四号宋体,不用粗体)

4.5 数据分析方法

4.6 伦理考虑

5.研究计划

毕业论文的自我安排的工作进度表,(例如在哪段时间内收集资料,在哪段时间内数据分析,在哪段时间内书写论文等)。

参考文献

新的一页开始书写。

参考文献应该按照APA格式书写,参考文献这部分应该从新的一页开始书写。

参考文献部分,英文参考文献放在前面,中文参考文献放在后面。

附录

附录中应附上研究问卷、知情同意书,得到相关问卷原作者同意的相关证明。

第15篇: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1]、“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名牌大学。学校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湖畔珞珈山麓,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科学》杂志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学校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关于武汉大学始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还是1913年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尚存在争议[2-3])。

武大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28年,改建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2000年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1]。

武汉大学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以樱花而闻名。26栋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武汉大学也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

中文名武汉大学英文名 Wuhan University(WHU)简称武大 创办时间1893年类别公立大学、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大学研究型大学

属性985工程、211工程、七校联合办学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 所属地区中国武汉现任校长李晓红知名校友陈荣悌、江元生、刘先林、黄进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硕士点347个 博士点250个 博士后流动站32

校训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专职院士16人

主要院系经管学院、法学院、生科学院、测绘学院、水利水电学院、软件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 52个学校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学校代码10486 主要奖项2014中国大学百强排行榜第5位 世界大学网络排名92位,亚洲第9 中国图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

本科专业119个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文资深教授10首席科学家19长江学者46党委书记韩进 发展定位世界一流大学

第16篇: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15年4月

修订)

发布时间:2015-06-09 11:44:32 点击数:

8413

(2015年4月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有关规定,为更好地贯彻教育部“依法治招”的要求,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规范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以下简称“招生工作”),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所涵盖的主要招生类型有:

1.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的学生:含统考录取学生、保送生、艺术类考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自主招生学生、农村学生“自强计划”考生、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生、国防生、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考生、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等。

2.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含通过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录取学生、澳门保送生、香港免试生、台湾免试生。

第三条 学校的校名为武汉大学(国标代码10486),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注册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邮政编码:430072)。

第四条 学校为公办、全日制综合性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第五条 学校招生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学校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领导、纪委书记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普通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普通本科招生委员会、设立招生办公室。

第七条 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及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全面领导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研究、制订普通本科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及录取规则等,并对本科招生重大事项做出决策。

普通本科招生委员会是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决策咨询、民主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研究、审议招生政策和制度,监督学校本科招生工作,维护招生公平公正。招生委员会要吸纳教师、学生及校友代表参加。

招生办公室设在本科生院,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制度,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学校本科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八条 招生办公室根据招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全校教师和干部中遴选招生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招生宣传、录取工作以及参加部分招生形式(专业)的专业水平考核(考察)及考试工作。

第九条 学校实行招生信息公开,通过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网(www.daodoc.com)、武汉大学主页(www.daodoc.com)、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招生宣传材料等途径发布招生有关信息、公示选拔及录取结果。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十条

学校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按照“优化生源结构,促进区域均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办学条件,结合近年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专业招生计划(以下简称来源计划)编制及使用情况,统筹考虑各省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及各省考生占全国报名总量的比例、优质教育资源享有情况、生源质量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编制来源计划。

第十一条 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学校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省统考上线考生生源不平衡的问题。

第十二条 学校实行专业招生计划动态平衡机制。对于社会需求量大且生源好的专业,可适当增加招生计划;对基础学科或就业形势好但报考人数少的专业,可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扶持;对个别社会需求量小、学生报考少的专业,学校可调整其招生计划,对其采取减招、隔年招生或停招的办法。

第四章 入学考试(考核)

第十三条 统考录取学生、国防生、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生、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考生、少数民族预科班考生、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须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保送生、艺术类考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自主招生录取学生、农村学生“自强计划”考生还须参加我校组织的测试或选拔。考生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以下简称“省级招办”)组织省级统考的,还需参加省级统考,并达到合格要求(或标准)。

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按照当年国家及我校相关政策执行。 第十四条 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办法,组织对保送生、艺术类各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自主招生、农村学生“自强计划”等进行遴选和考核测试,测试时间、方式、要求及有关事项以当年招生简章为准。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五条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保送生、艺术类专业(不含设计学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自主招生、农村学生“自强计划”的招生计划及调档名单由学校向考生所在省级招办另行提供。

第十六条 在实行非平行志愿的省份,当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学校接收非第一志愿报考考生,但提档人数不超过我校在该省剩余招生计划数,且只能录取在尚有空额的专业。

第十七条 录取时,以考生所在省级招办投档分数为准。对于按照国家政策及省级招生委员会规定可增加分数投档的考生,我校认可其加分,但最高加分不得超过20分。

第十八条 确定考生录取专业时,实行分数优先的办法。投档分数相同时,考生统考成绩总分(不含政策性加分,下同)高者优先录取;考生统考成绩总分也相同时,专业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专业相关科目理工类为数学+综合,文史类为语文+综合。 俄语、德语、法语、日语专业要求考生明确填报有外语类专业志愿且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外语满分的80%(除省级招办另有规定外,口语不做要求);投档分数相同时,外语单科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投档分数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其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

在江苏省,我校对普通高考考生的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AB+及以上,对获得自主招生录取资格的考生和获得高水平艺术团资格的考生,其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2B及以上,以上三类考生的必测科目等级要求均为4C1合格。分专业录取时,我校采用“先分数后等级”的办法,即按照考生投档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投档分数相同时,考生统考成绩总分高者优先录取;若考生统考成绩总分也相同,按选测科目等级高低排序,相关科目等级高者优先录取。相关科目理工类为物理,文史类为历史。同等条件下,考生必测科目等级高者优先录取。其他类别考生的测试科目等级须不低于江苏省招办的有关规定。取得自主招生录取资格考生的录取办法,以当年自主招生简章为准。

在内蒙古自治区,我校实行分数清的录取办法。

护理学专业只录取明确填报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该专业在学校投档线上生源不足时,可适当降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降分幅度以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级招办批准的分数为准,但考生统考成绩总分须不低于考生所在省的一本线。

对于有学校选考科目的省,除省级招办有明确规定的以外,我校以考生必考科目与我校选考科目的成绩之和择优确定录取专业。 第十九条 外国语言文学类各专业只招收本语种和英语语种考生,并且不做比例限制。国防生限考英语,其他非外语类各专业不限考生的应试外语语种,但学生进校后均须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并达到相应水平。

第二十条 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并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我校据此制定的《武汉大学关于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规定》(另文公布)。

第二十一条 国防生报考须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部及省级招办的有关规定,考生统考成绩总分不得低于所在省一本线。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按国家有关规定录取。

第二十二条 艺术类考生须取得我校发放的专业测试合格证,具体录取办法按教育部有关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要求及当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执行。

第二十三条 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按教育部有关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要求及我校当年招生简章执行。

第二十四条 在内地省份招收的面向西藏就业的定向生只录取明确填报定向专业志愿的考生,在学校投档线上生源不足时,可降低40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但考生的统考成绩总分须不低于考生所在省一本线。

第二十五条 少数民族预科班按当年公布的预科招生计划执行。其统考成绩总分不得低于我校在生源所在省同科类投档线下80分。预科生在预科培养期间不分专业;学校根据学生志愿,结合预科培养期间的成绩及表现,在预科培养结束前确定专业。预科培养结束,经考核合格,转入本科学习。 第二十六条 保送生、自主招生、农村学生“自强计划”按教育部有关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要求及当年招生简章为准。

第二十七条 华侨及港澳台地区考生的录取办法按联招办及学校有关招生简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定向西藏就业学生限招应届生。

第二十九条 考生在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过程中有严重不诚信行为或高考电子档案中有不诚信记录的,我校不予录取。

第六章 新生入学及其他

第三十条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及各种证件(卡)工本费等费用。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实行学分制收费,本科生学费分为专业注册费和课程学分费两个部分组成,具体标准和办法按湖北省物价部门的批复执行。

第三十一条 新生户口迁移遵循自愿原则。

按国家有关规定,国防生、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生等入学前须先办理有关手续,否则取消入学资格。

第三十二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对其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其入学资格。凡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者,即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并将其退回原户籍所在地。 第三十三条 新生可根据其高考投档分数以及在中学阶段的表现参加武汉大学新生奖学金的评定。具体评奖办法按照《武汉大学本科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实施。

第三十四条 学校对新生入学设有“绿色通道”。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可持乡(镇)以上人民政府证明向学校学生工作部申请办理学费缓交手续;还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第三十五条 国防生、艺术类学生、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学生、护理学专业中通过降分录取或征集志愿录取的学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学习。外语类保送生不得转入非外语类专业学习,通过自主招生录取进校的学生不得转出录取专业所属学院。

第三十六条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规定的课程,德、智、体等各方面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武汉大学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按照《武汉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我校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或相应学位证书。

第三十七条 我校本科招生网站:www.daodoc.com,咨询电话:027-6875 4231,wdzsb@whu.edu.cn,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电话:027-6875 3835。

第七章 违规行为处理

第三十八条 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社会其他人员在我校组织的普通本科招生考试(考核)中的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将依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学校工作人员在招生工作中有渎职、违规、违纪、违法等行为的,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会同学校招生部门调查、核实后,依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对在招生考试工作中违反国家及学校的相关规定,严重违背招生诚信、失职渎职、破坏招生秩序的学校二级单位,学校将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限制招生、暂停招生等处理;并依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八章 附

第四十一条

政法干警第二学士学位招生按照当年教育部等部委的相关政策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章程及未尽事宜由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或其授权单位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章程自印发之日起生效。学校原有的关于招生工作的文件、规定、简章与本章程相冲突时,以本章程为准。

第17篇:武汉大学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珞指坚硬的石头,珈指女子的饰物,此组合成珞珈山是由武大第一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赐名?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国内少有大学将一座山完整包含在校园之内,而武汉大学却完完整整包括珞珈山、狮子山、侧船山等好几座山?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珞珈山上郁郁葱葱的苍翠,是当年农业专家叶雅各亲拟的防虫害的混交林方案,七十年过去了,枫樟栎松苍翠欲滴的珞珈山林从未发生过大面积的虫害?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武大最初的樱花是抗日战争时期,将武大作为其中原司令部的日本人栽种的,共有28株,目的为缓解伤病的思乡之情和炫耀武功、表明长期占有之意?!!!!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1993年百年校庆时,立新牌坊于武大入口处,正面的“国立武汉大学”是出于湖北省著名书法家曹立庵先生的手笔?你可曾知道背面的小篆“文”、“法”、“理”、“工”、“农”、“医”六字,为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之一刘博平先生所写?而那四跟八棱圆柱,象征着喜迎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而柱头上的云纹雕饰则是表明高等学府的深邃和高尚? ­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理学院拜占庭风格的主楼,穹窿圆屋顶与南面的工学院方攒尖顶眼相呼应,象征天圆地方?你可曾知道工学院的“玻璃中庭”、“共享空间”的设计手法在当时的世界还只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就被用到了武大的早期建筑中?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半山庐和“老十八栋”?它不仅指那风光旖旎珞珈南麓依山傍水错落有序的三排小洋楼,更重要的是那里面曾居住着代表了武汉大学文化、学术和气质的十八位教授? ­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宋卿”为民国总统黎元洪的字,而宋卿体育馆为其子所赠?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建于狮子山之顶的老图书馆是武大校园建筑的制高点,因为保护,平日不许上去,但对离校的毕业生,每人允许登高一次?你可曾知道老图书馆正门上方镶的是中国图书馆祖师——老子的镂空雕像,而两边为青灯雕饰,寓意“青灯伴书卷”? ­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老斋舍上的三排台阶都是九十五级,却被称为“百步梯”?你可曾知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十六斋的命名来历?你可曾知道为纪念“六一惨案”中牺牲的三位武大学生,老斋舍三拱门依次名为如丰门,至德门,鸣岗门?你可曾知道那里至今仍残留着一片漆成的“血迹”,以示纪念? ­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在梅园小操场旁一片掩映的樟树林中有一片鸢尾花,它比樱花更寂寞,却比樱花更绚烂,这片小花的主人,是塑在那里如花一样孤傲的李达,才高八斗,却只留下一个“主席救我”的纸条含冤而去? ­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老图旁边武大之父--国立武汉大学第一任校长王世杰的塑像,武大的早期建筑便是在他任校长之时四处奔波中得以建成的,之后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外交部长等高官的他,建国后竟成了毛泽东笔下的第21号战犯?你可曾知道一生心系武大的他临终时,遗愿为死后墓碑上只镌刻“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先生之墓”,并将遗物赠与武汉大学? ­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这一些?不管你现在答案如何,我们还有时间去填满这不知道的空白,不要让这空白递增了你们的距离。曾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生活过的我们,怎能两手空空的离开? ­

曾听说武大人必做的四件事:在老图书馆上自习,去梅园小操场看电影,与恋人携手漫步情人坡,在樱园住一宿吧„„我们还有多少人在怀念,又在怀念什么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转载自:刘国强: 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 用QQ邮箱阅读空间订阅刘国强 什么是阅读空间?

----------- 本文转载自:王建峰: 转载:身为武大一子,你可曾知道? 用QQ邮箱阅读空间订阅王建峰 什么是阅读空间? ­

第18篇:武汉大学

数理金融试验班

本试验班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金融理论发展的要求,最先在国内建立的直接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班。专业课程按世界一流大学同类专业课程要求设置,特别注重在现代经济学、金融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和英语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主要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权威性原文教材。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坚实的经济学、数学、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独立从事金融的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双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金融理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和金融学专业所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毕业生可在高校、科研单位、政府决策部门、金融部门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部门工作。金融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及金融财务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够开发、设计、组合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金融财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金融工程、衍生金融工具、固定收入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法、管理学等。

毕业生主要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跨国公司、企业财务部门等从事金融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金融教学和研究工作。

经济学类(含财政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保险专业)

本学科类包含财政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保险专业,并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有中法经济学、文学双学士学位试验班、在金融专业设有中法金融班。本学科类有本科、硕士、博士多个层次,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设有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类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结合经济理论前沿,着重研究国内外经济问题。

本学科类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培养,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经济和管理人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线,采用统一的经济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分别进入五个专业继续专业课学习。

前两年共开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初级和中级)、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数理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特色课程。

第19篇:武汉大学水文实习报告.

2011 级港航专业水文实习报告 动员大会的时候, 老师为我们细细讲解了实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出于对考 试的担忧,大家对老师软磨硬泡,才延后了上交实习报告的最终时间。我想这个 决定对老师来说没多大影响, 不过对同学们来说,相信大家踏上实习之路的心情 因此轻松了不少,之后的实习态度也认真了不少。就我自己来说,本就很期待实习这种走走看看动动手的学习形式,时间宽裕的话自然会投入得更多,效果也会 更佳。 这四天的实习,我们去汉口,拆仪器,查年鉴,观气象,测流量,测地形, 都是顶着火炉武汉的烈日,过程也还算是辛苦。不过这点辛苦也让我们明白,要 做一名真正的水利人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就要做好艰辛付出的准备,就要做好 忍受寂寞的准备, 这个行业不是一个靠嘴说话的行业,而是一个靠实际行动做事 的行业。 实习的过程, 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一台台复杂的测量 仪器,一个个科学的理论方法,一串串可靠的实验数据,这些都是前辈们辛勤付 出的产物,为我们的探索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我们,是要一步步沿着这条路 走下去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掌握好这些专业知识,这是我们专业之路的根本。 当然,我们还要学会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去完善它们,去拓展它们,然 后去解决那些还未解决的问题。这样,我们的学习才算是有意义,有收获。 最后一天的水下地形测量,让我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仅如此, 我还感受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擅长不同的工作,作为团队想要发挥最大 的优势,就必须根据个人所长合理分工;作为个人,想要在团队中发现自己的价 值,也必须明白自己擅长什么,适合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团队效益和个人 价值的最大化,才能完成一次成功的合作。 这次水文实习, 大家一起在淡淡的忧虑中经历了一个快乐的过程, 细细想来, 收获还真是实实在在有的, 总算没有白费些功夫。大家都说实习仿佛让我们看到 了我们未来工作时的样子,许多同学觉得水利人太辛苦。在我看来,辛苦一点不 要紧, 只要能把事情做好, 只要自己所做的对社会, 对人民还是有那么一点意义, 就是值得的。 31

第20篇:武汉纺织大学党代会报告

改革创新

内涵发展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在中国共产党武汉纺织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尚 钢

(2014年4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本次大会是在学校完成更名工作,迎来历史新机遇,迈出改革新步伐,谋求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内涵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一、克难奋进,实现跨越发展的六年

2007年11月,学校召开了中共武汉科技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六年来,学校党委团结和依靠全校师生员工,重点攻坚“更名”、“申博”两大阶段性任务,持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战略、高水平特色发展战略、多学科高水平发展战略、高水平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战略和全

- 1

3.确立了“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的开放办学路径。学校面向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通过专业与产业的双向嵌入,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面向产业重大应用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密切了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沟通和联系,“以特色求生存,以服务谋发展”成效显著。

(二)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内涵发展

学校党委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各项事业长足进步。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跻身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中西部100所地方高校行列。

1.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荣获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和5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创湖北省属高校科技奖励最高水平,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在全国高校的影响力。牵头主持国家973计划“新型高性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的基础研究”,首次获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天然蛋白质纤维与再生”,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2个增加到11个,二级学科授权点由16个扩展到47个,新增3个专业学位类别、7个工程硕士领域,研究生培养类型不断拓展,学位点布局更趋合理;获批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4.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突出。“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获批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位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和品牌基地建设成绩喜人。学校大力实施“优质生源工程”、“阳光教育工程”,不断加强“五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重品格、牢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导师队伍快速增长;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实现零的突破,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一大批“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

(三)优化办学资源,推进协调发展

学校近年来大力拓展办学空间,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1.完成三校实质融合,夯实发展基础。湖北对外贸易

- 5

工实际收入逐年增长。

4.大力整合校友资源,汇聚办学力量。学校以办学5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整合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北对外贸易学校的校友资源,召开了武汉纺织大学第一届校友代表大会,成立了校友理事会,先后在全国设立了15个校友分会,提升了广大校友的认同感,激发了广大校友爱校、荣校、兴校的热情。

(四)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推进和谐发展

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贯彻“把方向、谋发展、抓大事、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努力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载体,提升了学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学校高度重视思想建设,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提高领导班子决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以党委中心组、战略研讨会、专题讲座为载体,引导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高等教育理论;坚持理论学习与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相结合,科学分析发展形势,积极破解发展瓶颈,切实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谋划发展、引领发展、推进发展的能力。学校党委中心组三次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先进党委中心组”。

2.领导班子依法治校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坚持党委领

- 7

特色活动,打造党建文化品牌,推进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融合,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学生组织等群团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学校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5.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有效。学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育人作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坚持“用爱育人,用严管人,用心懂人,用情感人”,举办“中国梦、纺大梦、我的梦”等主题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老敬老、帮老扶老活动,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余热。学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平安校园”建设成果奖;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

6.党风廉政建设坚强有力。学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学校党政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逐级签订《党风

- 9

革,提升开放水平。

必须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体现。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优势;必须加强人才引进,提高队伍素质;必须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必须坚持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人翁作用。广大师生是办学兴校的主体。坚持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人翁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增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必须进一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发展的驱动力;必须进一步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增强学校发展的塑造力。

必须坚持增强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增强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必须加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谋划发展能力;必须强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机制,提高引领发展能力;必须准确把握发展重点,破解发展瓶颈,提高推进发展能力;必须着力增强团结意识、群众意识、廉政意识,提高保障发展能力。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期待还有差距,学校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尚未获得博士

- 11

更加坚定了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信心。

随着世界纺织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生产和教育大国,并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纺织生产和教育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纺织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纺织产业制造体系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规模化转移,湖北省位居中部,处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位置。纺织产业的承接转移和转型升级,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是高校激烈竞争给学校跨越发展带来的挑战;二是产业转型升级给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带来的挑战;三是信息技术应用给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和强力的技术支撑。

(二)发展目标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站在学校未来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不同层次的高校都能办出高水平,以更高的目标引领学校的发展。学校总的发展目标是: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使之成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实现这个发展目标,今后五年学校的主要任务是: ——在学科建设方面,力争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纺

- 13

实现教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幸福指数。

(三)战略路径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争取一切有利条件,化解一切不利因素,汇聚正能量,形成推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纵深推进上届党代会提出的“六大发展战略”,乘势而上,重点突破,着力实施“六大工程”。

1.实施博士授权攻坚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是制约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的瓶颈。实施博士授权攻坚工程,就是要以申博为抓手,加快学科建设,强化优势特色,完善学科结构,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大力推进申博工作。对照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相关要求,加强规划和投入,整体提升学科实力,集中力量建设拟授权学科,做好申报准备工作,争取早日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大力推进学科交叉。打破学科壁垒,改善传统学术管理和学科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开放、交叉、共享的机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推进师资队伍交叉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开展专业性交叉学习。设立学科交叉研究发展基金,用于跨学院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启动、孵化和配套,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参与学科交叉、科研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15

分发挥学科领军人才的带头作用和凝聚作用,完善“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吸引和培育更多的学术骨干力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有利条件,建立青年学术骨干快速成长机制。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适应学科专业建设需求,积极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强重点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重点提高具有海外教育经历和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

3.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

科技创新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就是要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扶优扶强,协同创新,实现科学研究的新突破。

培育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围绕国家97

3、86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实施项目孵化和重点建设,力争承担国家核心项目。分层次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力争部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平,产生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强化政产学研深度合作。适应科技发展高度综合化的趋势,强化教育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咨政服务,在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推动科

- 17

培养的有效模式;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完善“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的产学融合的专业体系,构建产业链知识嵌入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审核评估,推进专业认证,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质量标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专业竞争力、学生就业率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促进专业建设水平和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大力开展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扩大留学生规模,完善留学生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留学生教育的质量和层次,提升学校办学国际化水平。

5.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就是要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主线,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以制定《武汉纺织大学章程》为基础,合理设置组织机构,规范办学主体行为,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充分

- 19

体育馆、9号教学楼等基本建设,加快仪器设备配套,夯实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

不断提高生活保障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学生公寓、教职工周转房、教工住宅小区建设;完善学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实现教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学生多元资助体系,维护学生基本权益。重视青年教职工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和解决师生员工的困难,照顾好离退休同志的生活,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汇聚合力,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推进校园亮化美化工程;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借鉴网格化模式,创新校园安全管理,完善校园安保体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校园公共服务和文体设施建设,方便、丰富师生学习和生活。

提升教职员工精神追求。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是建设幸福纺大的重要支撑。大力倡导爱校荣校、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增强教职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加关注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积极拓展事业发展平台,助推教职工成长发展;大力提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提升教职员工的精神追求,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高度统一。

三、创新党建,以先进大学文化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 21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优势,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培育大学民主与廉洁文化,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畅通参政议政渠道,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维护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各级党组织要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和习惯,使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着力培育大学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大学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制度规范在党员和师生员工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培育大学行为文化,营造执行文化氛围,要以党风建设为龙头,聚焦高校“四风”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两访两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争做好干部”活动,加强干部作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以党风带校风、以校风促教风、以教风正考风。要以舆论宣传为引导,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特别是要发挥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台、党建专题网等平台作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树立先进学习典型,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要以文化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人

- 23

武汉大学开题报告范文
《武汉大学开题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