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重点实验室申报书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29 18:04:4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科教单位类)申报书

附件6:

计划类别: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

【重点实验室(科教单位类)】

项 目名 称 : 技术领域:建设地点:申报单位:申报单位地址:邮 编:项目负责人:电 话:项目联系人:电 话:主 管部 门 :

申报日期:年月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二〇一三年制

一、项目组建的意义与必要性

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国内外水平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及我省现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组建对我省培育未来战略新兴技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抢占未来制高点的作用和意义等。(限1000字内)

二、项目实施基础

1、申报单位基本情况(申报单位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在国内省内行业排名及行业影响力、未来发展目标);

2、现有研发基础条件(研发场所、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研发投入;

3、领军人才及专职研发团队情况;

4、现有研发能力与成效(近3年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授权的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发表的国际影响力论文等知识产权和代表性创新成果,创新团队重大成果转化业绩等情况);

5、现有研发工作、成果转化等机制。

三、项目主要目标和建设任务

1、总体目标

2、研究方向

3、项目的组织功能构架(框图)

4、项目建设地点

5、主要任务及考核指标(建设期不超过3年)

(1)硬件建设任务

(2)研发任务

(3)人才团队培养与建设任务

(4)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任务

(5)主要任务与具体考核指标简述(限500字内)

四、项目实施计划

1、项目投资规模及建设资金来源与构成比例

2、项目建设经费(含省拨经费)的支出预算及仪器设备添置清单

3、项目组建的计划进度与阶段性考核指标

4、项目负责人、领军人才,各方向领衔人,专职研发团队主要人员,主要兼职和流动人员情况

五、申报单位意见(盖章)

六、主管部门审查推荐及匹配经费意见(盖章)

附件:

1、授权的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发表的代表性论文(限5篇)

2、获省级以上奖项证书复印件

3、拟任实验室主任和项目负责人简介

推荐第2篇: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申报要求

关于申报2019年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组建项目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08年7月22日;《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深圳市委,深发〔2016〕7号;《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深科技创新规〔2012〕9号;《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财科〔2012〕168号文件的规定,现决定开展2019年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组建项目的申报工作,具体申报事项如下:

一、申请内容

以培养人才、开展基础研究、支撑产业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实验室建设项目资助。

重点支持领域: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以及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民生科技领域。

二、支持强度与方式

支持强度与数量:受科技研发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和未来产业资金年度总额控制,单个市级重点实验室组建项目资助500万元,各单位应独立申报,高校、科研机构每单位申报数不超过3个,企业限申报1个。

支持方式: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答辩或者现场考察、社会公示、审批机关审定

三、办理条件

申请单位能为实验室提供足够的资金、技术、后勤和学术交流等配套条件,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单位应当是在深圳市及深汕合作区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具有基础研究能力的企业。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明确,目标清晰。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不得与已建市级重点实验室相同。

(三) 实验室主任或副主任、学术带头人和其他专职科研人员不得在已建市级创新载体兼职(包括但不限于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孵化器等)。专职科研人员总数25人以上(可包括不多于5名博士后等短期聘用人员),其中学术带头人2人以上,骨干科研人员5人以上,项目获立项后,上述所有专职科研人员3年内不得作为专职科研人员申请新的市级重点实验室。鼓励实验室培育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充实科研人员队伍。

(四)整体科研水平国内先进,代表性成果国内领先,非企业类重点实验室具备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实验室研究团队近2年(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下同)获批新立项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7项(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不少于1项),项目立项总金额700万元以上;实验室近2年被SCI、EI、ISTP、ISR等收录的论文合计不少于20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期刊论文不少于10篇)或获得授权知识产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总计不少于2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或植物新品种总计不少于10项)。

企业类重点实验室应具有健全的研发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近2年获得授权的知识产权总计不少于2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或植物新品种总计不少于10项);实验室有能力和资源从事行业前沿、关键技术研究,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五)具备较好的科研实验环境,科研用房面积700平方米以上,仪器设备及专用软件的现值不低于700万(软件类实验室相应的现值不低于400万)。

(六)企业类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须为认定的国家或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单位近2年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不低于4%;近2年每年经税务部门确认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在2000万元以上,或每年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经专项审计的研发费用4000万元以上。

(七)申报单位同一项目每年只能申报一次,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凡以相同项目多头申报、重复套取政府资金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该单位两年内所有项目的资助资格。 “同一项目”是指经我委使用相应软件对申报项目进行查重后,相似度为30%以上(含30%)的项目。

(八)本年度申报基础研究(自由探索、学科布局)、技术攻关、创业资助、深港创新圈、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股权投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应用示范、孔雀(孔雀团队、创业资助)、创客(创客创业资助)计划的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项目组成员,有申报总量限制:

1.申请单位为企业的,原则上只能单独或者联合申报1项2015年以来获得国家、广东省和部级科技奖励的企业或2016年、2017年深圳市工业百强企业,可以单独或者联合申报2项。

2.申报单位为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其项目组成员(学术带头人及骨干科研人员)只能单独或者联合申报2项。

四、审批受理机关

(一)受理机关:市科技创新委。

(二)联系电话:

电子信息科技领域: 881010

54、88103596

生物与资源领域: 881210

57、88121058

材料与能源领域:881250

27、88103124

先进制造领域: 8812500

1、88102172

(三)受理地点: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西厅18-28号窗口。

五、决定机关

市科技创新委会同市财政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财政委)。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资助项目由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

六、办理程序

申请单位网上申报——向市科技创新委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市科技创新委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组织专家评审,答辩或者现场考察——市科技创新委会同市财政委审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资助项目由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社会公示——市科技创新委、市财政委共同下达项目资金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资助项目由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达)——申请单位与市科技创新委签订项目合同书——拨付资助经费。

推荐第3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始申报

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始申报

教育部科技司 2011-6-23 17:55:00 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根据国家创新体系(大学)建设目标和有关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规划要求,为加快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推进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方向,我司决定开展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新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1.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指导,紧密围绕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突出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紧密结合,突出与“985工程”、“211工程”和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有机衔接。

2.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科布局和区域分布,加快高校优势领域的基地建设。对同一高校同一重点学科内已建有国家和教育部基地(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的不再列入建设范围。

3.突出特色建设,加强在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的布局。

4.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和环境建设,创造实验室优秀的文化和氛围。

二、申报方向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在高校择优推荐并充分听取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我司拟定了今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见附件)。申报实验室必须符合指南方向的总体研究目标和涵盖所有研究方向,突出优势和特色。

三、申报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所申报实验室的主体学科须为国家重点学科。

2.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研究基础。所申报的实验室应处于本领域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或工程研究项目,有较充足的国家纵向科研经费;具备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条件,能开展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3.具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和学术氛围。

4.具有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科研用房集中,实验室面积应在3000平方米左右;具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原值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有稳定的管理、技术人员队伍,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5.具有良好的建设与运行条件支撑。依托高校要保证建设期间匹配投入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保证实验室建设期间和建成后,每年提供不低于50万元的运行经费,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四、注意事项

1.拟申报高校需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和申报基本条件,充分考虑本校相关学科科技资源的整合,使实验室成为集中依托高校相关学科优势力量、代表依托高校相关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科研基地。

2.实行严格限额申报,每所学校只能申报一个符合申报方向指南的实验室。

3.认真组织填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格式参见http://www.daodoc.com/下载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一式5份和电子版光盘须于2011年8月26日前送达我司基础研究处,逾期不予受理。

我司将按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要求,在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聘请专家对高校申报的实验室材料进行评审,遵循宁缺勿滥的原则,确定今年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教育部科技司基础研究处(南楼413)

联系人:明媚、明炬

电话:010-66096519,66096301

附件: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

教育部科技司

2011年6月21日

附件:

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

一、前沿基础领域 1.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

围绕逆境条件下细胞生命活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开展逆境下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逆境适应、逆境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细胞与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2.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

围绕新型电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重点开展与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相关的物理基础问题、能源材料的理论和结构设计、能源存贮与转换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制、高性能电池材料的制备与技术研究。

3.科学工程计算

围绕科学工程中的前沿数学核心问题,重点开展生命科学中的网络动力学问题、科学工程中多尺度输运问题、复杂流畅的数学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4.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

围绕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基于生物评价的活性天然产物发现、天然产物生物学意义的发生本质、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控规律、活性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和基于靶蛋白结构的结构修饰等方面的研究。

5.中医证候学与方剂学

围绕中医现代化中中医证候学与方剂学研究的难点与核心问题,重点开展证候诊断与疗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方剂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研究、方证相关性以及新药创制等方面的研究。

二、重大需求 6.生物化工

围绕生物化工与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生物催化剂技术与理论、生物催化过程工程、生物质功能化、生物质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7.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

围绕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开展食品胶体的结构与功能、食品胶体的生物制造、食品胶体的结构改造与功能强化、食品胶体的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8.地下水文与水环境

围绕地下水循环的水文过程及地下水环境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地下水系统、循环规律及其生态效应,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文耦合机制,污染质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迁移转化、监测其及治理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9.交通隧道工程

围绕大型与复杂交通隧道建设与运营的安全、环保、节能 等核心理论与关键科学问题,开展隧道的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力学、安全控制与结构耐久性理论、高烈度地震区交通隧道抗减震理论与技术、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隧道的灾害防救与运营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10.深部矿产资源开采

围绕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深部资源赋存特征、深部高效开采理论和技术及优化方法,安全开采及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11.能源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

围绕灾害形成及重大能源工程防护中的科学理论和工程问题,重点开展固体强度与灾害力学、地下废物处置与能源储备工程安全、边坡稳定性与高坝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12.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

围绕中低温热能的高效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中低温热能的高效获取与传递、中低温热能热力转换系统工质与关键部件、中低温热能的高效利用技术与总能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13.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

围绕能源清洁高效热转换过程中的科学问题,重点开展煤、生物质和太阳能热转换新模式的理论和技术,能源热转换过程污染物生成机理和排放控制技术,新型能源热转换过程测量原理、控制理论和优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三、交叉学科领域 14.数理经济学

围绕数理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博弈论与机制设计、数理统计模型与方法、数理金融方法与金融建模、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海量实时数据统计建模、宏观经济模型与预测等方面的研究。

15.现代教学技术

围绕现代科学技术支撑教育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认知神经科学与教学、教学心理与创造性、信息技术与教学、现代科技技术在教学中的集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16.环境食品学

围绕环境与食品协同作用于健康的基础科学问题,重点开展环境地理与膳食模式选择、气候因子与食品应季机理、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推荐第4篇: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申报条件

附件2 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申报条件

1.实验室依托单位须为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或在我国大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内资控股企业,或者内资占比重较大的民族品牌合资企业。高等院校、其他科研院所、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

2.依托单位从事本领域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5年以上,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在本领域的研究实力和水平在国内领先。

3.拥有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水平高的科技创新队伍,综合科研实力较强,专职科研人员不少于50人,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4.依托单位须为具备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研发经费投入较大,能够为实验室提供充足的建设、运行和试验费用。依托单位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

1 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5.实验室具备先进的科研条件和设施,有相对集中的实验用房,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拥有先进、完备的科研条件和设施,总值1500万元以上,并对外开放使用。

6.实验室具有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科研合作,能够对外开放并发挥行业带动和辐射作用。

推荐第5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申报指南(版)

2009年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申报指南

根据《湖南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制定本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申报原则

1、突出顶层设计的原则。根据我省科技发展规划所确定的重点任务、重点领域、优先主题,结合我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成熟一个,组建一个。

2、突出省级目标的原则。立足我省区域特色、优势学科和领域,以解决关键共性技术为重点,以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和团队为目标,集成攻关,实现突破。

3、突出产学研相结合原则。通过优先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建,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4、突出科技资源集成原则。进一步创新组建方式和运行管理机制,通过整合科技资源,优化和集成科研力量,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科研基地,积极争取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

二、重点领域

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重点实验室的布局,本年度重点支持方向: 1.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2.先进材料和重要传统材料 3.湖南省重点行业先进制造 4.种质资源创新与保护利用 5.重大疾病和高发病研究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1.研究方向应符合湖南省优先发展的学科和技术领域,在本领域中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具有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研究开发项目的能力。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级或省级科技计划10项以上(其中国家级项目不少于3项),获得国家与省级资助的项目经费500万元以上;或横向研发项目不少于5项,项目合同经费1000万元以上。

2.拥有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或学科带头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团结协作的科研人才团队,有一套较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

3.具备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重点实验室面积一般不低于1000平方米,并相对集中;拥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且原值不低于800万元。

4.依托单位应保证重点实验室运行与开放经费,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二)优先支持 1.与我省经济结合紧密,依托具有我省优势特色的学科组建的重点实验室;

2.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共建的重点实验室;

3.有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实行部省共建的重点实验室;

4.具有国际合作背景,通过合作引进人才、智力、资本等联合组建的重点实验室。

四、申报程序

1、凡申报新组建省重点实验室的相关单位,须填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申报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申报情况调查表》和《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可行性论证报告》(详见通知附件),申报联合共建实验室需由各方主管部门共同申报集中建设。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或推荐单位。

2、推荐上报。各市州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部委属驻湘单位负责组织本地区、部门、单位组建重点实验室的推荐申报工作。在推荐时应严格把关,择优推荐,避免重复建设。主管部门于5月20日前进行推荐上报。

3、集中受理。湖南省科技项目受理中心5月20日-5月25日进行集中受理,逾期不予受理。项目申报单位同时须提交签章文本文档一式十份及相关电子文档。

湖南省科技厅 2009年4月28日

推荐第6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

附件1:

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

一、生命领域

1.糖尿病免疫学

围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的免疫学本质,重点开展免疫诊断分型、免疫调节治疗及疫苗预防研究、糖尿病免疫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糖尿病代谢性骨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寻找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免疫生物标志物,揭示糖尿病免疫使动机制,寻找糖尿病免疫炎症治疗新靶点,发展糖尿病免疫个体化治疗和免疫预防新策略。

2.妇儿疾病及出生缺陷

围绕妇女儿童重大疾病的发生与控制,以出生缺陷预防控制为核心,重点开展发育期疾病的早期预警、评估、修复重建及妇儿肿瘤遗传发生与调控重建等方面的研究。

3.视觉损伤与修复

围绕视觉损伤和修复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实现降低重大致盲眼病的发生及促进视力异常患者康复为目标,重点开展视网膜损伤疾病、损伤修复机制、视神经损伤及修复和干细胞治疗视网膜视神经损伤的临床前研究。

4.环境医学工程

以区域性重大环境污染及高发肿瘤等重大健康危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医工结合和多学科交叉集成,开展环境污染和人群健康防治新技术和新方法、重大区域性环境污染的控制与策略、重大环境污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与人群预防研究。

二、信息领域

1.媒介音视频

围绕媒介中的前沿音视频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重点开展传播声学与媒介音频技术、数字动漫技术与中国传统艺术、视频建模与分析、印制电子与智能媒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2.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

围绕大范围立体动态监测与控制和快速应急体系中急需的网络化自主系统问题,开展自主行为(感知与控制)、移动自组织网络控制、多自主系统、信息协调处理与合作控制等理论方法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

3.轻工过程先进控制

针对食品、粮油深加工等间歇过程控制的特点,重点开展轻工间歇过程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发酵过程优化、食品质量监督与精细化控制、粮油谷物加工综合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

三、工程领域

1.城市地下工程

以城市地下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大规模安全开发的重大需求,开展城市地下工程岩土力学基础理论、浅埋暗挖法技术体系、城市环境下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理论、城市地下工程安全性控制理论与方法、城市地下工程运营环境与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2.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

围绕大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重点开展超(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稳定性评估、紧急控制与智能恢复决策理论研究、广域保护理论与网络化智能故障录波技术、输电系统运行的多时间尺度刚性优化与柔性决策理论和电能质量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建立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3.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

围绕低品位能源利用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重点开展低品位燃料高效燃烧机污染物控制、可再生低品位能源高能转换技术及系统、低品位分布式能源系统模拟、优化及过程反演等方面的研究。

4.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大基础问题,主要开展煤矿瓦斯防治、煤矿火灾防治、煤矿通风与防尘、煤矿安全监测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5.水工岩石力学

围绕水利水电高坝岩基、高边坡、地下工程等关键技术难题,重点开展岩体多场耦合机理与模拟、高坝岩基工程特性与调控、高边坡稳定性与变形控制、地下洞室围岩稳定与支护以及岩体爆破效应及工程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6.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

以滨海城市软土地基土木工程的结构安全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滨海软土地基及其上部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滨海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及耐久性设计理论、滨海土木工程钢结构及全寿命设计理论、滨海土木工程结构新材料及工程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四、化学领域

1.高效微纳化学电源

围绕功能微纳结构与高效化学电源的关键基础问题,重点开展氢、锂、镁等轻质微纳能源材料的设计优化、可控制备、新型电极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五、农业领域

1.南方山地园艺学

主要围绕西南山地特色园艺植物,重点开展植物资源与遗传育种、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与分子细胞学、园艺产品营养学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2.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

以东北油田的盐渍化土地、荒漠化废弃地等劣质土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盐碱地植物及抗逆功能基因组学,劣质土地适生高附加值植物筛选、生理代谢研究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构建盐碱地抗逆植物资源植被重建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

六、其它领域

1.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

针对现代服装高性能化、数字化、品牌个性发展趋势,重点开展高性能服装研究及功能设计、服装敏捷制造与信息服务、艺术创意设计与服饰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2.计量经济学

以计量经济学中的金融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重点开展金融市场极端风险传染和控制、金融产品创新和定价、宏观经济周期预测与监控、实验经济和实验金融、生物与医药统计、医疗保险、物理经济复杂性等方面的研究。

推荐第7篇: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申报书

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申请书

1.工程实验室拟突破的技术方向

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拟突破的技术方向为:R语言与Hadoop分布式计算平台交互技术。

R语言是一种自由免费软件编程语言与操作环境,主要用于统计分析、绘图、数据挖掘。R本来是由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Ro Ihaka和Robert Gentleman开发(也因此称为R),现在由“R开发核心团队”负责开发。R的源代码可自由下载使用,可在多种平台下运行,包括UNIX,Linux,Windows和MacOS。R主要是以命令行操作为主,同时支持GUI的图形用户界面。R内建多种统计学及数字分析功能,R比其他统计学或数学专用的编程语言有更强的物件导向功能。R的另一强项是绘图功能,制图具有印刷的素质,也可加入数学符号。虽然R主要用于统计分析或者开发统计相关的软体,但也有人用作矩阵计算。其分析速度可媲美GNU Octave甚至商业软件MATLAB。CRAN为Comprehensive R Archive Network的简称,它除了收藏了R的执行档下载版、源代码和说明文件,也收录了各种用户撰写的软件包。全球有超过一百个CRAN镜像站,上万个第三方的软件包。R的行业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统计分析,应用数学,计量经济,金融分析,财经分析,人文科学,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生物制药,全球地理科学,数据可视化。

Hadoop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由Apache基金会开发。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高速运算和存储。Hadoop实现了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简称HDFS。HDFS有着高容错性的特点,并且设计用来部署在低廉的硬件上。而且它提供高传输率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适合那些有着超大数据集的应用程序。HDFS放宽了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的要求,这样可以以流的形式访问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自2006年,Hadoop以MapReduce和HDFS独立发展开始,到今年2013年不过7年时间,Hadoop的家族已经孵化出多个Apache的顶级项目。特别是最近1-2年,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且融入了很多新技术(YARN, Hcatalog, Oozie, Caandra)。

Hadoop家族的强大之处,在于对大数据的处理,让原来的不可能(TB,PB数据量计算)成为了可能。R语言的强大之处,在于统计分析,在没有Hadoop之前,我们对于大数据的处理,要取样本,假设检验,做回归,长久以来R语言都是统计学家专属的工具。所以,hadoop重点是全量数据分析,而R语言重点是样本数据分析。 两种技术放在一起,恰好是取长补短。以计算机开发人员的思路,所有事情都用Hadoop去做,没有数据建模和证明,“预测的结果”一定是有问题的;以统计人员的思路,所有的事情都用R去做,以抽样方式,得到的“预测的结果”也一定是有问题的。所以R语言与Hadoop的结合,是产界业的必然的导向,也是产界业和学术界的交集,同时也为交叉学科的人才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目前,通常有两种方法将R语言与大数据处理平台相结合使用。第一种方法是,在Hadoop上用MapReduce处理PB、TB量级的数据,缩小数据容量到GB量级,然后将其加载到R中进行处理。在R中,GB级别的数据可以利用MPI并行处理框架构建的集群计算。R包Rmpi、snow、snowfall都可以实现多种MPI支持的并行编程模式。第二种方法是,直接使用支持Hadoop的R包,在R中操作存放在HDFS中的数据,并利用R语言完成MapReduce算法,用来替代Java的MapReduce实现。R包Rhadoop使得R语言具有处理高达TB甚至PB级的大数据的能力。在GitHub社区可以找到该项目与开源实现代码。Rhadoop包含有三个包,分别是rhdfs,rmr以及rHBase,分别对应Hadoop系统架构中的HDFS, MapReduce和Hbase三个部分。除了Rhadoop之外,还有从R中进行Hive查询的Rhive包,能够直接从Hive中进行查询。 将R和结合起来,其既能够利用分布式计算打破数据量的限制,又能够利用R中的众多优秀的免费扩展包,快速实现所需的数据处理分析。

综上所述,R语言与Hadoop的交互使用技术就成了本项目急需突破的技术方向。

2.工程实验室的主要功能与任务 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如下:

(1)为统计学学科与大数据有关的课程教学提供支持。统计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整个世界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就业市场对熟悉并且能够分析大数据的应用型人才思贤若渴,所以对《大数据挖掘》等与大数据相关的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将对大数据的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习者将来从事大数据处理做好充足的准备。

(2)为统计学学科大数据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提供支撑。在保证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打算面向学校及社会开放,为大数据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提供支持。为大数据的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提供大量、详实的数据。为大数据的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提供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

(3)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相关服务。可以为社会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大数据的采集、准备、存储、分析与挖掘以及大数据的展示与可视化等一系列服务。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设计、开发、培训,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工程实验室的任务如下:

(1)培养统计学学科学生对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能力,尤其培养学生面对复杂大数据时分析与挖掘方法的创新。

(2)以实验室为基地建立学术氛围浓厚的大数据分析科研团队。提倡科研团队先根据数据特点构建缜密的大数据分析模型,然后依托于功能齐全的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对模型进行实践验证,继而最终修正完善模型。 (3)把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技术应用到企业中,通过我们对模型的预测和决策确保企业的最终决策能应对日益增加的复杂性,跟上日益加快的步伐。 3.工程实验室的近期和中期目标

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的近期目标如下:

(1)建立先进稳定的Hadoop与R的交互平台;

(2)组建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创新团队。力争使该团队成员人人熟练掌握Hadoop与R的交互技术,利用R语言对复杂大数据进行建模最终用于预测和理论上的决策;

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的中期目标

(1)自主研制开发基于Hadoop与R交互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尤其针对复杂数据,例如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大数据。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复杂数据,开发基于Rhadoop的R程序包,申请国家专利,继而把R程序包上传国际CRAN镜像站,为大数据R程序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2)把项目团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产品销售、服务销售等企业的商业预测和决策之中,构建长期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推荐第8篇:重点实验室

二、建设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包括实验室建成后对重庆及依托单位的作用、贡献等)

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原则,逐步把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分子光化学和超分子光化学、有机光电子材料与集成器件研究中心,培养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的摇篮、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平台、以及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基地。

光电功能材料

实验室面向国家和重庆市的重大需求,以光化学、光物理、电化学为基础,以光电功能材料与光化学转换为导向,实验室围绕先进光电功能材料的探索,以化学构造-物理机制-材料应用为研究层次,开展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光电纳米材料及其基础科学问题、无机-有机配合物/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高性能电解质材料和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材料及与集成器件应用基础性研究。

推荐第9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优秀)

附件1:

2008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

一、化学领域

1.理论及计算光化学

重点开展激发态电子结构理论和非绝热耦合计算方法、绝热和非绝热量子/经典动力学、激发态和光反应机理、配体和功能生物分子作用过程计算模拟、生命体系中重要化学过程识别与调控等方向的研究。

2.生物医学分析化学

围绕生物医学分析化学领域中生物化学信息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快速获取与解析的关键基础问题,主要开展微型化分析方法、分离介质与分离分析、分子探针和高灵敏检测、活体分析等方向的研究。

二、数理领域

1.非平衡物质结构及量子调控

围绕非平衡物质结构及量子调控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重点开展非平衡物质结构的设计、构造与组装、非平衡物质的相变、非平衡物质结构特异性能及应用、非平衡物质结构的量子调控等方向的研究。

2.物质计算科学

重点开展第一原理计算和量子模拟方法、原子层次的材料设计与多重尺度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中的计算问题、反演理论和算法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计算模拟和理论预测等方向的研究。

三.地球科学领域

1.半干旱气候变化

以半干旱气候变化,干旱气象灾害现象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半干旱气候和环境观测实验、半干旱区大气遥感和资料同化、半干旱气候变化机理和模拟预测、半干旱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气象灾害等方向的研究。

2.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

围绕着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开展煤层气富集高渗基础地质条件、煤层气成藏动力条件与地质选择过程、煤层气资源评价与有利区预测、煤层气地震勘探理论与方法等方向的研究。

3.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

针对南方地区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等特点,重点开展南方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基础理论、高效灌排对南方农业水土环境的影响及调控、南方地区农业水土环境检测、维护与修复等方向的研究。

4.有色金属成矿预测

针对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保障程度低、资源共生关系复杂、开采利用难度大等特点,重点研究成矿过程及定位预测理论与方法、多元成矿信息定量提取与融合及成矿过程数值模拟、深部复杂条件钻进技术、高精度大测深地球物理探测新技术、三维可视化定位定量综合找矿预测等内容,解决有色金属资源高效的普查和勘探的地质科学问题。

四、生命领域

1.淡水生物生殖与发育

以长江上游特有的经济鱼类、保护濒危鱼类、世界性养殖鱼类等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淡水鱼类资源与繁殖应用、淡水生物的生殖和生长调控、淡水生物组织器官的发育与再生、淡水生物能量代谢和营养需求等方向的研究。

2.海洋生物遗传学与基因资源利用

针对海洋生物遗传与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重点研究海洋生物发育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海洋动物分子遗传学与功能基因组学、海洋生物分子育种理论与技术、藻类遗传学与体细胞工程、海洋微生物遗传多样性与基因资源发掘等内容。

3.水产品安全

以水产品安全标准、原初产品质量控制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保障水产品安全的生产过程标准化养殖理论与技术、水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与信息化、水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水产品安全与健康等方向的研究。

4.神经信息学

以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治为基础,重点开展脑—机接口、神经信息编码与解码方法、神经植入器件等方向的研究,为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康复提供新技术和新装置。

5.生物靶向治疗

围绕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的生物靶向治疗,以分子影像靶向诊断、基因靶向、蛋白靶向和细胞靶向治疗为重点,开展重大疾病的分子影像诊断、新型靶向生物载体、治疗性短肽疫苗等方面研究,为建立重大疾病分子影像诊断和生物靶向治疗方法提供基础。

6.生物流变科学与测试技术

将流变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与现代生物学和基因调控技术相结合,重点开展呼吸与循环流变学、软组织流变学、植物流变学、肝胆及消化道流变学、生物微流变新技术及仪器等方向的研究。

7.心律失常分子遗传学

围绕心律失常的遗传起源和分子本质,重点开展心律失常疾病基因组学、心律失常模式生物学、心律失常基因组信息学等方向的研究。

8.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

围绕精神神经疾病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开展精神神经等疾病的遗传机制、营养、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致病机理、遗传发育机理的模式生物学等方向的研究。

9.言语听觉科学

重点研究言语产生物理模型的构建及其言语合成器的研制、言语障碍病理模型的构建及其相互关系、言语感知过程及其神经生理机制、特殊儿童言语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及其特征等内容。

10.肿瘤侵袭转移

以探究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及其分子阻遏为目标,重点开展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的内在关系、肿瘤血管和淋巴管新生介导的肿瘤转移机制、肿瘤转移标记物与肿瘤转移靶向识别、肿瘤转移潜伏细胞和微转移病灶的早期诊断及清除、肿瘤侵袭、转移分子靶向干预等方向的研究。

五、信息领域

1.钢铁流程先进控制

针对钢铁生产流程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重点研究数据驱动和信息融合建模理论与方法、钢铁流程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高精高速控制系统实现技术、嵌入式高性能专用控制器等内容。

2.计算语言学

以语言信息处理为主要目标,开展中文计算基础理论与模型、国家语言资源整理和语音数据库建设、大规模多层次语言知识库构建的方法、海量文本内容分析及动态监控、多语言信息处理和机器翻译等方向的研究。

3.医学影像分析与处理

针对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医学信息资源共享和辅助检测的需求,面向新一代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重点开展医学分子影像学、医学影像高性能计算处理与三维可视化、基于内容的医学影像视觉信息检索等方向的研究。

六、工程领域

1.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

以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城市交通系统复杂性理论、智能交通系统理论和关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理论与技术、城市交通组织优化理论与方法、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2.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

围绕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开展相关科学与技术方法研究,重点研究建筑遗产性能退化机理、东亚建筑保护理论与方法、城市与建筑遗产绿色途径、遗产保护数字化技术等内容。

3.高速铁路线路结构理论与技术

以高速重载铁路的轨道、路基动力学理论为主线,主要研究高速铁路轨道动力学与结构、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学与新型结构、高速铁路虚拟环境与动力学选线、铁道工程灾害防治与高速铁路运营安全技术等。

4.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应急控制工程

针对日益增长的固体废物给环境造成的危害,重点研究环境友好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固体废物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固体废物控制技术系统评估和灾害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及应对策略等内容。

5.高效与洁净机械制造

围绕环保、高效加工制造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开展陶瓷刀具与高速加工理论与方法、可持续产品设计及制造集成控制理论与方法、节能机械装备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6.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

围绕工业聚集区污染物,重点开展工业废水处理理论与回用技术、工业废气净化原理与技术、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置技术、工业污染地生态修复理论与方法等方向的研究。

7.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

围绕着化工过程中的控制与优化问题,重点开展过程优化运行中涉及的过程建模与流程模拟、复杂化工过程先进控制、过程监控与健康诊断以及过程优化与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研究。

七、材料领域

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

以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高质量紫外光发射薄膜材料制备与掺杂、低维紫外光发射材料制备与物性调控、紫外光电器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推荐第10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指南

2013年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

指 南

为贯彻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根据《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和《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工作,提高我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水平,2013年度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要求如下:

一、申报方向

1、符合《江西省“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以及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在省内各领域、产业、地域的合理布局。

2、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科技工作重点任务,主要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我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重点支持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

3、符合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排他性的原则,即:同一学术、技术领域不重复建设。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依托省内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建设的具有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依托企业组建的,必须是省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已建有内部研发机构,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近三年企业销售收入年增长率10%以上,每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一般不低于4%;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可适当递减。同时,必须已组建市、厅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包括同类其它实验室);大学的学院或一个企业原则上只组建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实验室应有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开展学科前沿、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符合国家、我省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从事的研究开发活动属我省优先发展的学术和技术领域,且在国内有一定优势和特色。

3、具有省内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或学科带头人,年龄不超过65岁,实验室主任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专职科研人员不少于20人,人才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 。领导班子素质较高,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用房集中,面积在1000(农业领域500)平方米以上;拥有先进完备的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0(农业领域250)万元以上。

5、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和省重大、重点科研任务。近五年,承担1-2项以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1项以上国家或省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或获得2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有一批论著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并被他人正面引用。年人均科研经费5万元以上。

6、有较为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合理的组织架构,有管理机构和学术咨询机构,有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管理制度。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7、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在组建过程中依托单位资金投入较大 ,主管部门有较多的资金匹配。依托单位能保证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后勤条件和学术活动条件。能够对外开放并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8、与一批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有合作研究重要成果的经验。

(二)申报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依托省内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建设的具有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依托企业组建的,必须是省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已建有内部研发机构,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近三年企业销售收入年增长率10%以上,每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一般不低于4%;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可适当递减。同时,必须已组建市、厅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同类其它工程中心)二年以上;大学的学院或一个企业原则上只组建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有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研究开发方向,主要以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主,着重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符合国家、我省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在省内同行业或同领域中技术领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具有省内本领域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年龄不超过65岁,工程中心主任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有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程设计人员和能够承担工程试验任务的熟练技术工人等专职人员20人(具有特色的农业领域工程中心的专职研发人员数量可适当放宽),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 。领导班子素质较高,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基本具备了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场地、车间和基础设施,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农业领域工程中心实验室面积300平方米以上,试验基地100亩以上;有部分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0(农业领域200)万元以上。经组建充实完善后,应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和省重大、重点科技任务。近五年,承担1项以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3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1项以上国家或省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或获得2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年人均科研经费不少于5万元。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和技术基础,以及较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一般还应是本行业技术监督管理的归口单位,兼有产品检测、标准制订、成果推广、质量监督及技术服务等职能。

6、有较为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合理的组织架构,有管理机构和工程技术咨询机构,有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管理制度。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高效”的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7、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在组建过程中依托单位资金投入较大 ,主管部门有较多的资金匹配。依托单位能保证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后勤条件和学术活动条件。重视产学研结合,能够对外开放并对行业具有较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8、密切联系一批企业,并与之有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向这些企业辐射工程技术成果的成功经验。

三、注意事项

1、申报对象 :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不包括外商独资或中方拥有股权未超过50%的单位)。

2、建设周期:三年。

3、申报材料:(1)《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组建项目申报书》或《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申报书》及其相关附件材料(包括:依托单位资质、经营状况及相关奖励证明;已组建市、厅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同类其他实验室或工程中心)批复文件;依托单位近5年来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奖励、专利申请和授权、发表论文、出版论著,取得相关行业许可证、主持或参与制订的国家或地方标准等相关文件或证件等);拟建平台的试验场所、设施设备及依托单位概况,需提供扫描图片及图片说明;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科技合作情况等。(2)依托单位申请报告和主管部门推荐文。

4、申报程序:由依托单位通过江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网上申报)填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组建项目申报书》或《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申报书》,并上传相关附件材料,经上级主管部门(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和设区市科技局)审核通过后行文,连同打印《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装订成册一式2份分别报送省科技厅条财处和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中心。

第11篇: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立项申报书

编号:

东北农业大学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申报书

共青团东北农业大学委员会制表

2011年6月

(本页不需打印)

填写说明

一、此申报书用于东北农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申请立项,由各实

践团队的学生负责人实事求是地逐项认真填写。

二、本申报书封面的编号由校团委统一编写,团队名称按统一格式填写:

“东北农业大学(**学院)****(活动主题)社会实践团”。领队的联系方式请尽量详细;一定要有外出可以联系到的电话。

三、“项目申报单位”栏可填写学院、跨学院、班级、团支部、协会、

社团或其他组织。

四、团队人员组成可另附页说明,“团队成员”第一栏请填写项目负责人;

为联系方便,除负责人外,请另确定一名联系人,并在“备注”栏内打“√”。

五、活动起止时间请精确到天。

六、项目意义:请简要介绍开展该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七、预期目标:请写明通过开展该活动,使参与人(包括项目组成员、

调查对象、服务对象等)得到怎样的收获,得出何种成果结论,达到何种社会效应。

八、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请按时间顺序详细列出实践活动的具体

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必要时可以附页

九、项目评估方式和实践成果形式:请在此栏中填写社会实践成果报告

预计的主要内容(如论文、访谈录、个人心得、日志、领导题词、媒体报道及实践过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字图片材料)。除此之外,欢迎项目组采用相册、DV短片、录音资料等多种形式记录实践过程。总结报告册及中期报告制作以节俭实用为原则。纸张统一为A4大小,封面上标明 “2011年东北农业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报告”字样,正文文字字号不得大于小

四、正文行距不得大于22磅(固定值),内容必须包括项目的具体实施日程及成员分工情况。凡不符合要求的报告册将被评定为不合格项目。

十、安全保障措施:请简述开展该实践活动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项目

组对此进行的专项准备、以及是否购买保险等。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组成员一旦预见可能发现的危险,应当及时与团委联系。

申报表各项内容填写要语言精练,表达言简意赅。

注:

1、要提前想好问卷调查的问题。

2、要提前想好被拒绝的应对方案。

3、要将前期的准备工作细致化。

第12篇:物流管理大专重点专业申报书

附件2

山西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建设项目申报书

申 报 学 校

。。。。

(章)

专 业 名 称

物流管理专业

主 办 单 位

山西省教育厅

山 西 省 教 育 厅 山 西 省 财 政 厅

2015年8月

一、学校正式申报公文

二、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项目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 2.1人才需求分析 (1)需求量分析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服务业列为“四大攻坚”之首,特别是把现代物流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依托丰富的物流资源,完善城乡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综合物流枢纽和大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未来几年,山西物流产业的大发展必然带来对专业人才的急剧增加。

太原市作为2009年国务院颁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划定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目前,在太原物流商会注册的物流公司已达1000余家,平均员工人数为100人。近几年我市物流产值每年递增21%,员工需要也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仅太原市的物流企业需求每年至少10000人。太原市还有大型商业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20余家,平均每个企业年需求约为100人,需求量达到2000人。还有全国大型物流公司在太原均开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再加上其它各类企业内部的物流人才需求,太原市每年物流人才需求量至少在2万人以上。另外,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物流人才需求量达2581万人,现在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到2025年预计达到3044万人。

由此可见,不论是从地方需求还是国内需求看,物流类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其人才的来源只能通过对口学院、各专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支持。因此,发展物流专业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需求结构分析

经过前期物流行业协会对太原市物流企业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当地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是基层物流作业人员,大约占到了总需求量的85%,其次是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第三是物流规划设计人员;通过对物流企业的调查可知,49.61%的物流企业需物流营销人员,41.86%的企业需物流运输调度人员,39.35%的企业需仓储管理人员。在学历要求上,需要初中生的企业占4.9%、需高中生的比例占4.9%、需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毕业生的比例占51%、需本科生的占36.7%、需研究生的占2.4%,职业教育毕业生所占比例最高。这也说明了,目前物流行业缺乏的主要是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一线物流操作人员。

另外,物流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技能型人才,从一线操作人员的工作性质来看,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在对物流企业对员工技能要求的访谈调研中,企业对物流类人才的技能需求比较复杂,除了懂得物流相关技术外,还应该具有基层营销管理、网络技术、成本核算、电子设备操作、商务英语等专业能力。因此,培养综合性物流技能型人才,是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山西区域对物流类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尤其是熟练掌握一线操作技能的中高职层次的物流人才需求量最大。从企业需求和人才发展的角度分析,具备基层营销管理、网络技术、成本核算、电子设备操作、商务英语等能力的物流人才最迎合物流产业的人才需求。

目前,学院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达到了85%以上,深受物流企业的欢迎。为了培养更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物流类人才,为行业企业培养市场最为需要和紧缺的物流复合型人才,学院以亚行贷款项目为契机,通过资源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努力建设涵盖物流管理、营销与策划、连锁经营管理、物联网技术、会计(物流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商务英语等8个专业的物流专业群,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尽量将相关专业之间进行互相渗透,实现从单一专业向专业群方向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由此可见,发展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市场空间巨大。

2.2现有建设基础及必要性

物流管理专业2013年被中国物流学会授予“产学研基地”称号, 现已具备成熟的办学与物流职业教育经验。

物流专业群主要面向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在校生600余人

多年来,学院非常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与考核,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审管理考核办法》、《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和《教科研成果和技能竞赛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有校内专任教师8人,其中高级3人,中级2人,初级3人;聘请的校外企业教师6人。师资数量稍显不足。另外,伴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也亟待提高。

在实训条件方面,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物流实训室1个,占地600㎡。由于专业招生规模逐年上升,实训条件也需要进一步的更新建设。

从课程开设情况来看,物流管理专业现开设专业课程16门,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课程都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受场地和课程内容的限制并没有广泛开展,只是在少数课程进行了探索和应用。就实训课时来看,目前学院各专业实训课时仅占到30%,课时比例超低,原因是实训工位少,实训场地有限,部分课程由于缺少校内实训场地,只能到企业进行参观,不能动手操作。

校企合作现状:学院一直紧抓校企合作,并作为办学特色,为了办好校企合作,学院专设有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各个专业校企合作事宜,物流专业近年主要在实习实训、人才互聘、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在技术培训、资格认证、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厂中校建设等方面仍是空白。

物流专业现在主要合作的企业有:山西盛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物产集团、申通物流山西分公司、7-11连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

通过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学院的物流专业发展基础良好,在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在同类院校中,已经走到了前列,在当地职业教育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由于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日新月异,如果坐以待毙,必将走向衰落。

3、项目建设方案概述 3.1项目建设目标

依据行业发展需要,结合学院建设教学现状,提出了如下目标:

一是通过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提高学院物流专业群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打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内同类专业中起到职教示范性。

二是增强学院的社会培训力量,建设山西省物流行业的职工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以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每年进行行业职业培训700人,为5000人进行职业资格鉴定。

三是提升学院的科技研发和转化能力,搭建山西省物流行业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平台,打造一个具有示范性的物流产学研基地。

3.2项目建设思路

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坚持学校“六个以”的发展思路,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推动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体制,促进课程体系模块优化、丰富教学资源,全员培训转变教育理念,营造人才培养的优良环境、促进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教学与培训能力的提高。

项目建设注重社会辐射和产业带动效应,融入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用项目建设带动专业群发展,带动特色育人模式的形成,带动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等工作,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项目建设,提升学校服务山西物流行业、企业的能力,为山西建设转型发展改革实验区和中西部物流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在人才培养、企业服务、科研发展、标准研发与推广、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为山西物流行业企业及山西的相关兄弟院校树立标杆。

3.3项目建设内容

依据项目建设目标,结合学院现状和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内容涵盖以下4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条件完善等。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探索政、行、企、校合作办学模式,成立“合作办学理事会”,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具体指导专业建设工作。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模式;明确物流专业群8个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系统化设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推行“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改革,建立相应的课程考核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2)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

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把确定的学习领域划分为三大类:专业基础理论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技术技能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能力学习领域课程。在建设期内完成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把核心专业课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物流专业群目前共有专兼职教师165人,到项目结束时物流专业群专兼职教师人数将达到208人,双师比例达到95%。五年时间,完成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520人次,其中国内培训484人次,国外培训36人次。通过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实训室建设和设备采购

改扩建现有的现代物流实训基地,以“多任务、模块型”的思路进行实训室改造;把一部分现有的教室改造成理实一体化授课教室,以满足学院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场地需求;新建设一个快递物流实训室,一个报关报检实训室,一个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

4、项目实施方案的保障机制 4.1组织保障

为做好专业建设项目,保证建设方案顺利实施,实现建设项目既定目标,学院将成立专门的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管理、跟踪服务,协助各项目工作组推进项目建设期间的各项基础工作;同时成立项目建设组、财务保障组、项目督查组,负责各项工作的推进实施。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作,责任人员要按照工作分工及工作安排,及时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并且及时建立项目督查制度、问责制度和专报制度。

4.2制度保障

在学院制定的各项制度框架下,为保证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积极推进项目实施,按照“科学论证、专家评审、项目预算、绩效考核”的程序管理和建设。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实施办法》、《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及标准》,实行项目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和规范项目建设奖惩制度,加大对建设任务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遵循“总体规划、分段实施、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原则,制定《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确保建设项目的有效开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建设效益。制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考核机制,并与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使项目建设有目标、有规范、有措施、有检查、有考评。建设过程中注重对原始资料的保存与管理,便于项目领导组和项目督查组检查,督促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实现责、权、利统一,做到奖罚分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建设项目实用性与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确保各项目建设效果,并能够如期建成。

4.3政策保障

(1)《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中,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协调指导,提出各项鼓励和优惠政策,为物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2)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总体方案》的改革措施中明确提出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建设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相适应的人才教育、培训和引进体系,全面改善一批职业院校办学条件。

(3)2009年至今,山西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先后出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山西省“十二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服务业“1+10”工程建设的意见》、《山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大力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

(4)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时期把山西省建设成为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省政协为此召开十届二十七次常委会议,专门就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议政建言,建议从建立机制、科学规划、培育市场、共享信息等方面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

4.4资金保障

项目资金由学院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资金专项账户,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严格遵守国家财务规章制度,确保专款专用,所有设备的采购一律实行公开招标,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监督和审计。

三、本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详见附件1

四、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详见附件2

五、山西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

第13篇:西工大重点实验室

1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 黄卫东

航空学院

2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动力与能源学院 高正红

3 鱼雷制导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航海学院 宋保维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家

4

级重点实验室 航天学院 何国强

5 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防研究院 周洲 6 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 成来飞 7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航天学院 袁建平

第14篇:安徽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奇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特种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安徽三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农产品智能分选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第15篇: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2010年度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盖章): 实验室主任(签名):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2010年度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提纲

一、2010年实验室整体运行情况

二、实验室的定位和研究方向(新组建实验室、研究方向有调整的实验室必需提供)

三、2010年主要的科研活动和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与2009年比较)

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重点介绍2010年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情况,与2009年比较)

五、开放交流与合作情况(学术会议、科研合作、开放课题、设备共享、联合培养学生等方面情况)

六、目前存在问题

七、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和2011年具体计划)

第16篇: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

2016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

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杨德忠

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是2016年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辽宁铁岭分中心的基础上筹备并于2016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的。组建之前我院在农作物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只能进行群体和个体水平上的常规育种和栽培方法研究,这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水平。2016年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辽宁铁岭分中心投入400万元购置先进仪器设备70台套,2016年在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省科技厅立项投资50万元,使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与此同时积极进行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2016年我院拿出16万元作为住房补贴引进李殿平和孙国伟2名硕士到实验室工作,2016年确定再投入10万元住房补贴,招收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张瑞朋来实验室工作;投入20余万元先后派出副院长顾德军研究员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进行一年合作研究,派出李殿平硕士到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东北农业大学大豆所、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等国家认可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学习及合作研究,投入20余万元购买试验药品和必需的日常运行经费。

一、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和功能

组建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是集成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秀人才,一方面提高辽宁农作物应用基础研究的水平;另一方面加速科研成果的形成与转化;同时促进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的合作与技术攻关;培养高层次专门研究人才科研团队。 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的建成使我院拥有比较完善的试验设施、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较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使科学研究能力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越升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一方面将围绕农作物遗传改良为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瞄准学科前沿将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分别从作物的群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农作物的遗传规律,为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品种。进而提升我省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造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将围绕服务三农为目标,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先进仪器设备和人才优势,打造和建立高水平的技术平台,针对农产品质量、农业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检测进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覆盖生物学、作物学等多个学科,研究对象涉及大豆、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实验室目前可以开展的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改良

①具备基因定位、克隆、导入的研究能力: 对农作物的主要农艺性状基因进行定位,并对有益基因进行克隆和导入。

②品质(油份、蛋白质、淀粉及氨基酸等)遗传改良: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有益基因进行转导,选育出高油、高蛋白、抗SMV病、抗虫、高淀粉等农作物新品种。

通过利用DNA 分子标记技术及遗传改良筛选优异种质资源,培育一批优良的育种材料,使分子育种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紧密地结合,提高早期世代的选择效率。

2、生理研究

①光合生理:对农作物主要生理性状如光合作用特性(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速率、光合产物的消耗以及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固氮能力、抗旱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开展株型结构、高光效、耐旱育种研究。

②水分生理:通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对水分的影响,为高光效育种、抗旱育种及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⒊微量元素分析

①农产品(食品、饲料)微量元素分析:利用现有先进仪器设备,对食品、饲料等农产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为人们提供技术参数,服务于社会。 ②农业环境(水、肥、土壤):针对农作物所需的水、肥、土壤等条件,在现有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测定出适合作物生长的各种有效数据,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4、人才培养与合作研究

现已具备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及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工作进展

1、工作成果

在科研立项方面,除了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国家原原种繁殖基地、省攻关等项目外,国家还准备在我院建立大豆、玉米、水稻等国家级三个综合试验站。

在育成品种上,2016~2016年共育成品种27个,其中国审6个。育成大豆品种10个,其中高油品种3个(铁豆36号含油量21.65%、铁豆38号含油量21.48%、铁豆44号含油量22.42%);育成玉米品种8个,其中高淀粉品种4个(铁单20号淀粉含量73.81%、铁研25号淀粉含量72.62%、铁研26号淀粉含量72.96%、铁研27号淀粉含量74.26%)。 在获奖方面,三年来获奖成果10项,其中省级5项,市级5项;共取得社会经济效益40亿元。

在学术方面,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有4篇相继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中国水稻科学》和核心期刊《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大豆科学》、《玉米科学》等刊物上。

2、大豆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经对我省保存的栽培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3020份进行系统鉴定、研究,筛选出高油(21.5%以上)材料129份、低油(19.0%以下)材料7份、高蛋白(44.0%以上) 材料20份、低蛋白(38.0%以下) 材料18份,为分子育种提供试材。

3、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通过利用高效实用的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省现存的栽培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3020份进行系统鉴定、研究,建立起分子育种的技术体系,开发和利用农作物优良基因,使作物育种有较大的突破。使实验室的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4、生理研究

主要开展与作物高产、优质相关的光合生理、酶生化特性的基础应用研究。通过对作物的生理研究,建立起细胞水平的技术体系,使作物育种产生新的突破。

5、人才培养及合作研究 2016年至今,与沈阳农业大学谢甫绨教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一名。为加强同国内外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研究动态,先后派出4人赴日本、美国等地考察、学习,同时邀请日本、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国农业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开展了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关于作物生理育种的合作研究。 通过邀请国外专家,选派人员出国进修,提高了我院的整体研究水平。

三、存在问题

1、经费问题

2016年建成以后,在人才培养和仪器设备等方面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由于没有运行和科研经费,造成仪器设备闲置及人才浪费。进一步导致许多计划开展的研究项目至今无法进行。

2、为社会服务缺乏资质

我院优秀的实验室人才完全可以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农产品、农业环境中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同时,也可为本实验室带来经济效益,但由于缺乏资质,检测的数据不被社会认可,因此,无法开展对外服务业务。

四、预期目标

1、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5年左右的重点建设,力争使本实验室达到或接近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平,有能力承担国家及省农业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取得若干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层次创新人才,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地位。

2、出高水平成果及论文

实验室工作立足农作物育种的研究前沿,将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作物育种,做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相结合;实验室研究、田间试验、推广应用相结合;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群体)水平相结合;把分子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在作物研究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5年内,取得科研成果5项,省级以上奖励2项,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5篇。

3、利用高新技术育成新品种

在5年时间内,利用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解决常规作物育种选择盲目性大、周期长、效率低等方面问题;开发和利用农作物的丰产性、抗病性、抗虫性和优质等优良基因10个;通过分子育种,创建一批优良育种材料;结合传统的育种方法,培育出3~4个大豆新品种,其中含油量在22%以上的高油大豆品种1个;成为我省大豆遗传育种的科研、教学基地,为培养大豆研究专业人才服务。

4、与国内外合作研究

实验室每年可接受2~3人外单位学术骨干来进修,2~4人外单位合作研究者来本实验室进行中、长期合作研究,5人次以上的短期研究;同时可协助承担2名博士和5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已建立的与佛罗里达大学等单位的学术、信息交流的国际合作途径。利用已建立的交流关系,实验室将选派2-3人出国进修深造,并邀请外国专家来室讲学,努力使实验室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5、争取资质,为建设新铁岭、大铁岭服务

在实验室现有工作基础上,我们尽早争取获得检测资质,为建设铁岭两大基地,打造铁岭特色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铁岭大铁岭建设贡献力量。

第17篇: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湖北师范学院,是以湖北省分析化学优势学科为基础,整合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优势研究领域而建,实验室筹建于2004年并于2008年12月被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

实验室拥有一栋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的新实验楼,配套实验条件完善,现有大型仪器及其配套设备60余台/套,总价值达1360余万元,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和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需要的、稳定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7人,其中教授15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22人。

实验室主任为吕鉴泉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分析化学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湖北师范学院)带头人,中国分析仪器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样品前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庞代文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国家教育部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现任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二、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和目标及在国内所处的地位

2.1 研究方向

实验室以稀散元素与工业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开发新型分析方法和高效的分离与转化技术为突破口,理论上探索分离、分析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应用上开发资源化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立足鄂东、面向湖北、辐射全国。

研究方向一 :新型分离分析技术

本研究方向从分离、分析方法的新原理、新体系和新技术入手,以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于构建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分析方法的研究,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

研究方向二 : 稀散元素分析与资源化

本研究方向面向鄂东南地区储存量较大、品位低、毒理效应严重、经济前景广阔的铼、铊、铟等稀散元素,从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入手,构建稀散元素的快速、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分析方法,建立从低品位矿物、工业制品和废弃物中提取、富集稀散元素的分离分析技术,并将它们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稀散元素的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稀散元素的资源化技术。

研究方向三 :工业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

本研究方向从鄂东地区存量大、毒理效应严重的砷、氟、硫和酚类衍生物等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入手,构建关于砷、氟、酚类衍生物等工业污染物的快速、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分析方法,建立从工业废弃物中提取、富集砷、氟、酚类衍生物等污染物的分离方法,并将它们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业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工业污染物的新型治理与资源化技术。

2.2研究目标

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两个中心、一个基地、一支队伍”,即建成污染物分析测试中心和污染物资源化技术中心,形成集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发明、技术开发与产业应用于一体,有能力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与地方政府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的重要研究与开发基地。聚集和培养一支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具有解决重大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的能力,知识、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一支有能力解决重大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的研究队伍。具体的研究目标为:(1)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60篇;(2)申报6-8项发明专利,实现2-3项研究成果转让;(3)申报教育部或湖北省科技成果奖2-3项;(4)主办2-3次国内学术会议,出席3-5次国际学术会议;(5)接受6-9名访问学者,培养研究生40-50名。

2.3实验室在国内所处的地位

实验室以湖北师范学院分析化学学科为主要依托。该学科是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拥有分析化学硕士点、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和国家教育部化学特色专业等,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

实验室成员中多人担任全国学会的理事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工业与信息产业部工业与信息化咨询专家、国家医药总局中医药现代化咨询专家、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科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分析化学专业排名位居全国第二档次(B+),在湖北地区仅次于武汉大学。

实验室针对工业污染物和矿业废弃物开展新型分离分析技术与资源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为鄂东南、赣西北以及皖西南等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可以为促进黄石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健康、和谐、协调发展,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我国在稀散元素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稀散元素的开发与利用。实验室针对稀散元素开展系列研究,可以促进我国稀散元素资源化的技术进步,在国内取得领先地位。

三、实验室主要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

近几年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发表在SCI源刊。

承担各级各类项目52项(其中国家973重大课题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研究总经费达500余万元;

先后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黄石市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以及其他科技奖励三十余项。

向生产厂家转让了4项生产技术;完成了4个应用项目省级鉴定;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为当地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实验室服务湖北省经济、社会有关情况

在积极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面向中药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服务。先后为黄石市刑侦支队、黄石市环保局、黄石市质检局、黄石市圣康医药、黄石市泰华/兴华/振华化工、大冶有色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提供二十余次技术合作与咨询服务。在硝酸铵废水处理研究与设计、污酸中镉等重金属的去除与回收方法研究、酸雾粉尘控制技术研究、实验室废水处理、药业高浓度废水的处理研究、黄石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含氟废水的处理、黄石市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规划、蓝藻水华爆发的光合生理基础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科技成果。先后为湖北芳通药业有限公司、黄石晨茂铝业有限公司、荆门帅帮有限公司等提供废水监测

4与治理技术,带来420余万元经济效益,其中四羟基二苯甲酮合成工艺转让给蕲春县美帮化工有限公司,使该公司获利达200万元,吕鉴泉教授2006年就对氟苯胺、间氟苯胺的分离与纯化问题开展研究,提出新型分离工艺路线,既帮助盛康公司实现产品质量的升级,又为盛康公司创造了新的产品,二年实现了200余万元的利润,该课题组提出了电解法生产对氟苯胺的新工艺,现在正在与盛康公司联合承担黄石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年产200吨规模电解法生产对氟苯胺新工艺”,该项目完成后可实现新增产值8000万元,利税1500万元。

五、实验室人才培养情况

实验室采取独立培养与合作培养的方式,分别培养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目前已经培养了35名硕士,现在有34名硕士研究生在读;实验室接受了近三百名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工作,其中有80余人考取了分析化学专业的研究生(30余人进入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国内最好的化学院所);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69篇(其中,SCI论文14篇,核心刊物论文25篇);本科生、研究生有28人次获省级奖励。

六、实验室运行开放情况

实验室依照湖北省颁布的《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遵循“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与思路,贯彻执行“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瞄准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的科学前沿,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同时,以开放基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共建基地等方式来加强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目前,已经与黄石地区的很多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并有望合作筹建技术合作平台。

七、实验室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实验室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实验室访问和讲学,鼓励研究人员以各种形式加强同国内外知名高校与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邀请了5名国内知名专家到学校讲学,近期邀请到美国科学院士、北卡大学Tallman教授来校访问和指导工作,有2人到国外学术访问,1人国内合作研究。

与法国巴黎十一大、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军事医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

主办了1次湖北省分析化学年会。

参加52次学术会议,其中国际会议8次并有四次作大会报告, 6次出席中国化学会、国家医药总局等高层决策会。

八、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室现有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仪、圆二色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拉曼光谱仪、元素分析仪、超临界CO2萃取系统、热重热差分析仪等大型仪器60余台/套,总价值约1360万元。

九、我省在本领域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简介

9.1 有色冶金行业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长期以来,有色金属行业十分重视铜等有色金属的技术改造与产品开发,但对污染物的治理相对薄弱和被动,特别是其酸性含砷废水的环境污染问题。尽管已经对酸性含砷废水进行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又产生了大量含砷石灰铁盐渣等易于二次污染的工业废渣。目前含砷石灰铁盐渣等的治理是有色行业的重大技术难题,迫切需要技术攻关。

9.2 稀散矿物的资源化技术

稀散元素中的铼、铟、铊是一类稀散贵重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极 6

低。我国的稀散金属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存在于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地有色矿床之中,但由于现阶段缺乏合适的技术手段予以支持,这些资源被浪费并严重地污染着矿区环境。因此,国家迫切需要建立稀散金属资源化的研发基地、培养一支能够适应稀散金属资源化的研发队伍,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的新型富集、提取、分离与转化技术。

由于稀散元素的含量相当低和基体复杂等特性,并加上它们与铜钼等金属矿物很难分开,常规的湿法冶金等措施难以实现有效分离与提取。目前,稀散元素的资源化主要表现于作为铜钼等金属的副产品予以部分回收利用,尚未开发出从矿石源头予以资源化的技术,并且存在回收程度较低、产品单

一、初级产品居多和发展无序等问题。因此,开发从原矿、废弃物中提取并转化的技术具有十分丰厚的潜在经济价值,可以确立本实验室在该方面研究的学术地位,可以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9.3 有机污染物的资源化技术

砷、氟、酚类衍生物等工业废弃物都是著名的污染物,对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友好构成了极大危害。目前,它们治理停留于治标阶段,现行技术没法将他们回收利用。因此,建立砷、氟等污染物的资源化技术达到治本的目的,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7

第18篇: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是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为规范和加强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管理,确保实验室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实验室服从农科院的统一管理。

第二条 实验室由研究所成立管理委员会。其具体职能是:贯彻落实 上级部门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编制和组织实施实验室的规划和发展计划;制定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组织科研项目申请和管理。

第三条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由主管所长兼任,三 个研究室分别为重点实验室的实际载体。

第四条 实验室设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 导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和年度工作计划等,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第五条 实验室实行对外开放,具体办法参照农科院实验室管理办法 执行。

第六条 实验室具体管理措施参照国家实验室管理规定制定。

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安全管理制度

1.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实验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2.加强四防(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

3.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场或经过上机操作培训与考核。

4.实验前要全面检查安全,实验要有安全措施。若仪器设备在运行中,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5.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存放在安全处,严禁带电作业。

6.如遇火警,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灭火外,应马上报警(火警电话为119),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火警解除后要注意保护现场。

7.如有盗窃和事故发生,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不得隐瞒,应及时报告主管和保卫部门,并保护好现场。

8.实验工作人员在检测前必须熟悉检测内容、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作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9.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应戴好防护手套、防护镜。

10.实验室内使用的空调设备、电热设备等的电源线,必须经常检查有否损坏,移动电气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电路或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检查。

11.实验室应配有各类灭火器,按保卫部门要求定期检查,实验室人员必须熟悉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

12.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和吃食物。

13.高压气体钢瓶的存放应满足实验环境条件的规定。

14.下班前,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操作的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不用的水、电、气路,并确保关好。

15.与实验室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不得随意带入实验室。

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方式及措施,以确保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以及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2.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涉及实验室拥有的所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的管理行为。

3.在发生本制度没有明确,而涉及仪器、设备的所有行为时,解释、执行权在实验室。

4.为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充分发挥效能,实行集中使用、统一管理。

5.实验室仪器、设备可开放使用,但必须在实验室人员指导下进行。

6.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

7.各种仪器设备建立专人负责制,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建档建卡,做到技术档案资料齐全、完整。

8.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能上机操作,使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

9.仪器设备实行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事故,仪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管理部门,并写出事故报告,各仪器的故障、维修、及解决过程均须记录备案。

对外开放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由市财政支持建设,隶属于农科院管理,根据院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对全院科研人员开放,现将具体管理办法公布如下:

1.有需要的科研人员使用前需根据开放仪器内容向本实验室项目管理部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使用。

2.本实验室将向使用者提供仪器的使用条件,由需要者在各自实验室内进行前处理。

3.本实验室原则上只接受上机服务,并由本实验室人员负责操作。

4.速测仪类仪器原则上不单独外借仪器,有需要者提前与本实验室预约,由本实验室具体负责人员前往服务。

5.使用人员进入本实验室后,一切服从本实验室的管理。

6.不得将与实验无关人员带入实验室。

7.由于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直到赔偿。

8.服务收费:参照农科院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19篇: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

一、继续抓好重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教学、特别是科学研究中平台和窗口之功能,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继续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坚持仪器设备使用的日志记录,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做好仪器设备间的卫生清洁工作,保持整洁、整齐、干净的良好环境条件;

2、积极主动保持与学校有关学科及主管部门的联系,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创造条件满足特殊教学的需求。积极支持学校相关科研所需的分析测试工作,以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开机率;

3、做好实验室布局的调整工作,以满足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要求。

4、积极保持与省教育厅的联系,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在经费和科研工作方面的支持;积极开展与地方及相关部门科研的合作,积极争取申报科研项目;

5、做好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申报与评审、中期检查、结体验收工作。具体有:2005年度开放课题的开题报告暨学术研讨会;2006年度开放课题申报;2004年度开放课题中期检查。

二、本学期要开展的几项重要工作

1、继续开展实验室国家认可和计量论证工作

实验室国家认可和计量论证工作是目前各分析检测实验室均在开展或已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建设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作为一个良好的平台,扩大对外的联系与交流,提高实验室的对外影响和分析检测水平,增强对外服务的能力,同时可更好地为科学研究做好服务工作,还可通过对外服务,增强自身的补血功能,通过合理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

为做好此项工作,根据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论证之要求,必须在仪器使用、人员配备和整体布局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相应的补充。为此,本学期,将对实验室的整体布局进行调整;落实实验室人员的引进工作。同时,须聘请相关专家作顾问,规范实验室的国家认可和计量论证的程序和工作制度。

2、开展2006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评审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每年均应开展一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学术研讨活动,围绕实验室的发展方向、科学研究工作(包括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评议等)等开展研讨,以保证实验室有序健康地发展,工作计划《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

由于经费及集中研讨的时间难度,在以往的两年中,实验室以通讯评议和交流的方式开展此项工作。由于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设计国家“十一五”科研等多方面的重要内容,也直接与实验室今后的工作内容和发展相关,因而,经与主管院领导商议,决定今年开展一次集中学术活动。主要工作包括:2006年度开放课题申报与评议、实验室工作汇报与发展研讨、学术报告等。

3、积极争取科研项目

随国家“十一五”计划的来临,积极参与和申报国家和省、市“十一五”科研计划项目是目前和近期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实验室将在完成“十五”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省“十五”社会发展重大课题——“苏州园林水体水质改善与综合示范”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十一五”期间的课题,尤其是太湖水治理课题的申报工作;此外,充分利用实验室科研基地的功能,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争取在年内完成30~50万元科研经费的课题研究工作。

4、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安排,做好迎评促建工作

在认真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各项材料的汇总和整理工作,分门别类地将材料收集汇总。完善各项制度。同时做好各项发展工作。

1.制定工作计划是管好用好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重要措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应通过工作计划的制定,明确实验室的战略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重点,完善管理机制,营造创新环境,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产生重大原创成果。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益。

2.目前上报的工作计划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对今后科学发展目标的思考和凝练不足;自主研究课题部署重点不突出;对外开放的层次和力度不够,未设立访问学者制度;尚未根据专项经费设立的新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3.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在已有研究方向和特色基础上,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认真研究确定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近期主攻方向。自主研究课题和开放课题的部署要体现实验室的发展思路,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重点,并注重对青年科技人员和新引进人员的支持。

4.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力度。开放课题的部署应通过访问学者制度来实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人员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开放运行费中30%以上要用于合作交流和开放课题;开放课题70%以上应由依托单位以外人员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不得承担开放课题。

5.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加强管理创新,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营造和谐民主的实验室氛围。要制定自主研究课题立项、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估办法,以及访问学者制度、开放课题管理办法等。

第20篇: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湖北师范学院,是以湖北省分析化学优势学科为基础,整合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优势研究领域而建,实验室筹建于2004年并于2008年12月被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

实验室拥有一栋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的新实验楼,配套实验条件完善,现有大型仪器及其配套设备60余台/套,总价值达1360余万元,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和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需要的、稳定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7人,其中教授15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22人。

实验室主任为吕鉴泉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分析化学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湖北师范学院)带头人,中国分析仪器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样品前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庞代文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国家教育部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现任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二、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和目标及在国内所处的地位

2.1 研究方向

实验室以稀散元素与工业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开发新型分析方法和高效的分离与转化技术为突破口,理论上探索分离、分析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应用上开发资源化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立足鄂东、面向湖北、辐射全国。

研究方向一 :新型分离分析技术

本研究方向从分离、分析方法的新原理、新体系和新技术入手,以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于构建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分析方法的研究,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 研究方向二 : 稀散元素分析与资源化

本研究方向面向鄂东南地区储存量较大、品位低、毒理效应严重、经济前景广阔的铼、铊、铟等稀散元素,从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入手,构建稀散元素的快速、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分析方法,建立从低品位矿物、工业制品和废弃物中提取、富集稀散元素的分离分析技术,并将它们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稀散元素的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稀散元素的资源化技术。 研究方向三 :工业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

本研究方向从鄂东地区存量大、毒理效应严重的砷、氟、硫和酚类衍生物等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入手,构建关于砷、氟、酚类衍生物等工业污染物的快速、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分析方法,建立从工业废弃物中提取、富集砷、氟、酚类衍生物等污染物的分离方法,并将它们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业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工业污染物的新型治理与资源化技术。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2.2研究目标

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两个中心、一个基地、一支队伍”,即建成污染物分析测试中心和污染物资源化技术中心,形成集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发明、技术开发与产业应用于一体,有能力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与地方政府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的重要研究与开发基地。聚集和培养一支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具有解决重大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的能力,知识、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一支有能力解决重大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的研究队伍。具体的研究目标为:(1)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60篇;(2)申报6-8项发明专利,实现2-3项研究成果转让;(3)申报教育部或湖北省科技成果奖2-3项;(4)主办2-3次国内学术会议,出席3-5次国际学术会议;(5)接受6-9名访问学者,培养研究生40-50名。 2.3实验室在国内所处的地位

实验室以湖北师范学院分析化学学科为主要依托。该学科是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拥有分析化学硕士点、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和国家教育部化学特色专业等,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

实验室成员中多人担任全国学会的理事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工业与信息产业部工业与信息化咨询专家、国家医药总局中医药现代化咨询专家、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科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分析化学专业排名位居全国第二档次(B+),在湖北地区仅次于武汉大学。

实验室针对工业污染物和矿业废弃物开展新型分离分析技术与资源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为鄂东南、赣西北以及皖西南等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可以为促进黄石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健康、和谐、协调发展,

3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我国在稀散元素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稀散元素的开发与利用。实验室针对稀散元素开展系列研究,可以促进我国稀散元素资源化的技术进步,在国内取得领先地位。

三、实验室主要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

近几年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发表在SCI源刊。 承担各级各类项目52项(其中国家973重大课题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研究总经费达500余万元;

先后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黄石市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以及其他科技奖励三十余项。

向生产厂家转让了4项生产技术;完成了4个应用项目省级鉴定;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为当地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实验室服务湖北省经济、社会有关情况

在积极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面向中药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服务。先后为黄石市刑侦支队、黄石市环保局、黄石市质检局、黄石市圣康医药、黄石市泰华/兴华/振华化工、大冶有色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提供二十余次技术合作与咨询服务。在硝酸铵废水处理研究与设计、污酸中镉等重金属的去除与回收方法研究、酸雾粉尘控制技术研究、实验室废水处理、药业高浓度废水的处理研究、黄石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含氟废水的处理、黄石市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规划、蓝藻水华爆发的光合生理基础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科技成果。先后为湖北芳通药业有限公司、黄石晨茂铝业有限公司、荆门帅帮有限公司等提供废水监测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与治理技术,带来420余万元经济效益,其中四羟基二苯甲酮合成工艺转让给蕲春县美帮化工有限公司,使该公司获利达200万元,吕鉴泉教授2006年就对氟苯胺、间氟苯胺的分离与纯化问题开展研究,提出新型分离工艺路线,既帮助盛康公司实现产品质量的升级,又为盛康公司创造了新的产品,二年实现了200余万元的利润,该课题组提出了电解法生产对氟苯胺的新工艺,现在正在与盛康公司联合承担黄石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年产200吨规模电解法生产对氟苯胺新工艺”,该项目完成后可实现新增产值8000万元,利税1500万元。

五、实验室人才培养情况

实验室采取独立培养与合作培养的方式,分别培养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目前已经培养了35名硕士,现在有34名硕士研究生在读;实验室接受了近三百名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工作,其中有80余人考取了分析化学专业的研究生(30余人进入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国内最好的化学院所);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69篇(其中,SCI论文14篇,核心刊物论文25篇);本科生、研究生有28人次获省级奖励。

六、实验室运行开放情况

实验室依照湖北省颁布的《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遵循“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与思路,贯彻执行“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瞄准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的科学前沿,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同时,以开放基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共建基地等方式来加强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目前,已经与黄石地区的很多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并有望合作筹建技术合作平台。

5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七、实验室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实验室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实验室访问和讲学,鼓励研究人员以各种形式加强同国内外知名高校与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邀请了5名国内知名专家到学校讲学,近期邀请到美国科学院士、北卡大学Tallman教授来校访问和指导工作,有2人到国外学术访问,1人国内合作研究。

与法国巴黎十一大、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军事医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

主办了1次湖北省分析化学年会。

参加52次学术会议,其中国际会议8次并有四次作大会报告, 6次出席中国化学会、国家医药总局等高层决策会。

八、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室现有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仪、圆二色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拉曼光谱仪、元素分析仪、超临界CO2萃取系统、热重热差分析仪等大型仪器60余台/套,总价值约1360万元。

九、我省在本领域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简介

9.1 有色冶金行业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长期以来,有色金属行业十分重视铜等有色金属的技术改造与产品开发,但对污染物的治理相对薄弱和被动,特别是其酸性含砷废水的环境污染问题。尽管已经对酸性含砷废水进行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又产生了大量含砷石灰铁盐渣等易于二次污染的工业废渣。目前含砷石灰铁盐渣等的治理是有色行业的重大技术难题,迫切需要技术攻关。 9.2 稀散矿物的资源化技术

稀散元素中的铼、铟、铊是一类稀散贵重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极 6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低。我国的稀散金属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存在于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地有色矿床之中,但由于现阶段缺乏合适的技术手段予以支持,这些资源被浪费并严重地污染着矿区环境。因此,国家迫切需要建立稀散金属资源化的研发基地、培养一支能够适应稀散金属资源化的研发队伍,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的新型富集、提取、分离与转化技术。

由于稀散元素的含量相当低和基体复杂等特性,并加上它们与铜钼等金属矿物很难分开,常规的湿法冶金等措施难以实现有效分离与提取。目前,稀散元素的资源化主要表现于作为铜钼等金属的副产品予以部分回收利用,尚未开发出从矿石源头予以资源化的技术,并且存在回收程度较低、产品单

一、初级产品居多和发展无序等问题。因此,开发从原矿、废弃物中提取并转化的技术具有十分丰厚的潜在经济价值,可以确立本实验室在该方面研究的学术地位,可以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9.3 有机污染物的资源化技术

砷、氟、酚类衍生物等工业废弃物都是著名的污染物,对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友好构成了极大危害。目前,它们治理停留于治标阶段,现行技术没法将他们回收利用。因此,建立砷、氟等污染物的资源化技术达到治本的目的,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重点实验室申报书范文
《重点实验室申报书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