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学论文范文中学物理(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04 21:07:1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用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改革物理课堂教学

摘要: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挥对教学的定向和导向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根据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实验和观察各种现象,亲身体验通过实验进行的探索规律的活动。并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反思与评价,积累学习经验,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用“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改革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方法新而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受到学生的好评。但大部分实验还是初中物理教材中实验内容的重复,实验的仪器配置还是陈旧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为主,实验编排与教材不够吻合。这与目前所提倡的“新内容、新方法、新实验”进课堂和强调理科的“实践定向性”差距还很久,并且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我们设想能否在落实实验的多种功能,充分发挥实验﹑自主探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对教学的定向和导向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研究怎样树立以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为基础的教学观, 根据初中学生思维特点,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实验和观察各种现象,亲身体验通过实验进行的探索规律的活动。并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反思与评价,积累学习经验,提高课堂效率.

2、研究怎样在实验﹒探究﹒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并且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准备在实验内容中增设趣味实验,并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实验﹑依据实验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学生间的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地进行评估,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科学,如果物理科学知识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实验是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必须以实验探究评价为中心。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与评价.

3、在教学中研究如何以“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自主探究与评价, 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己本身是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大的空间和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好自已的角态,精心组织刘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想,做,反思自我.总结经验.

4、要以“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为中心。以“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开放性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做到思想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作业开放。

5、运用评价激励学习。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需要、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运用评价能使学生心理较完善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品质,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平衡,形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实验﹑自主探究﹑评价”是在教师的指导,充分用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准备器材、自主进行实验、自行探索问题索取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自学知识或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初级的层次——识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或进行新的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中级层次——理解;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运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动脑、动手,勇于探索,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内在规律、学生实际水平深度,将每个知识单元的学习分成四个阶段:学习、练习、复习、检测,设计学习程序,指导学生自学(主要学习实验方法)、实验交流、小结。各项概述如下: 而评价能使学生在学习、练习、复习、检测各个阶段中感到“不断进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 1)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又如在练习课中,教师布置知识、能力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自解,教师巡回点拨指导,对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给予鼓励性评价,如“你掌握得非常快”,“你说出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想法”,“大家看他是怎样做的”等。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受教育者主动对自己提出的任务,自觉地促进思维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它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内动力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①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③培养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④培养学生适度的理想水平。自我评价不仅是思想和心理上的修养,还包括再实践中的积极锻炼,人只有通过实践——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再认识自己——再教育自己的循环过程,才能使自身发展的更加完善。 总之,使用用“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后,发挥了以下的优点,

1、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可见兴趣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我们运用“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评价法”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的气氛比较浓厚。

2、学生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明显提高。由于充分发挥物理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教育作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利用实验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普遍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

3、“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深受全体学生欢迎。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盎然,学生的物理成绩不断提高,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递进式地学习掌握知识,这不仅是教与学的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内容的改革,我们将继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作者姓名: 刘清军 职 称: 中一

电子邮箱: njyzxlqj@126.com 联系电话: 13689327329 参评组别: 板桥中学物理组 工作单位: 临泽县板桥中学

推荐第2篇: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物理探究的技巧

(米有东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730070)

摘 要

物理学习便是这样一种学习认知的过程,它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以兴趣为动力,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话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科学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实验 好动 创造 探究式 兴趣

-

物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比课本上的实验难度更高、未知程度更深,更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但无论同学们探究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结果,都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它更能充分展现出同学们各方面的智力特长,也便于多元评价的进行。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探究式学习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增添了新的内涵。物理学习不仅是技术的操作过程,而且包含了丰富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以及创造原理和创新技法。因此,物理实验的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但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实施。那么,怎样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形成物理观念,领悟科学物理研究方法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成为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物理探究。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不能忽视

知识是非常容易的,但对于学生,他们作为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很容易被老师忽略。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很难产生同样的感受,这种师生之间不同的心态往往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探究式学习中,为了避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共同去探究新知识,为此,教师应与学生有同样的渴求知识的心理,和学生一起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

1

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初学者,退到和学生在同一起点线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共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参与者。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路的构思,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学生得到结论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和总结,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还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这更有利于团体和小组的交流,以至于达到知识迁移的需求,举一反三。

教会学生物理探究要素

物理探究式教学就是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基础。探究式教学是灵活多样的,其主要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定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具体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一般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这些问题。 (1)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科学可解释或未解决的谜团,只有勤于思考,认真观察的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的这种科学魅力。例如:汽车轮胎、人的鞋底为什么都有花纹?飞机为什么会有升力?冬天人嘴里为什么呼出白气?电话和手机有什么不同?等等。

(2)从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大自然充满了五彩缤纷的物理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学会从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做观察自然、研究自然的有心人。例如:雨后天空会看到彩虹,这是光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从疑惑中寻找问题;

二、要引导学生自己根据以前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原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例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时,在学生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压力变大或变小,压力作用效果怎样变?如果受力面积变大或变小,压力作用效果怎样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交流讨论。

三、要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去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并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或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处理。

四、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归纳,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解释和评估。

五、要引导好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改进探究方案,总结出先前所提出的猜想或假设。

创设情境,是学生将问题形象化的前奏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需要向学生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理解的,同时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一、以语言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主要是教师以语言描述具体的事件或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些事实或问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用为什么下雪天在马路上撒些炭渣能防止汽车打滑;为什么越重的箱子推动越费力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压强时,用为什么运输重型设备的平板车要用那么多轮子;而为什么啄木鸟的嘴又长又尖来创设问题情境。

二、以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既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物理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呈现问题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式。通过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大气压时,通过把浸过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然后用剥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吸入瓶内的实验,使学生产生问题“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常规教育难以显示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

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利用其他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实验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提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条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实验的引入十分重要,所以实验导入时,可以先推导出即将演示实验的原理,也可以先导入其所用器材,进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例如:一块小小的橡皮尼在水中沉浮,能帮助学生对钢铁做成的万吨巨轮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关注实验的导入,科学探索课堂。大多数老师都会注重一堂课的引入,但一个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怎样导入?却考虑得比较少,往往直接把实验装置摆上讲台进行演示,这正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事实上,

五、同时也要培养好动,好动是初中学生一大特征,学生的认识,主要以直观为主,他们获得新知常借助于具体实践经验。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形式。当教师演示一些有趣实验,特别离学生生活较近的实验时,总有不少人跃跃欲试。曾经在上“大气压强”一课,学生看完阅读材料,关于“马德堡半球”一段事故后,不少学生对小小的半球威力这么大不可理解,问:“我们为什么能生活在大气之中?”为了澄清学生心中的迷雾,我展示了一个模拟“马德堡半球”,强调这半球比起其马德堡半球来小得多,用电动抽气机对半球抽气,抽两位女生上讲台,我交待几句后,她们用力拉,没有拉开,台下一片哗然,有的女生在嘀咕什么,男生更是不服,有的男生说:“女生力气小,让男生上”,男生们都举手想一展威风,女生中很少有举手,我又抽两位小个子男 生上台,全班齐喊:“加油!加油!„„”结果两位男生还是没拉开,助威声嘎然而止,台下又开始不停议论着,有几个顽皮力气大的男生,想上台一显威风,我成全了其中两位,从台下所有学生眼神中,不难看出,都是期待着同另一时刻的到来,这两位男生,用力甩一甩双臂,使出全身解术猛拉,在助威声中也没有成功,继续再拉,我提示“请 注意观察”,趁机拧动阀门,突然一个左倒,一个右倾,全班哄堂大 笑,幸好有保险绳,否则不堪设想。待安静下来都不吭声,有的挖耳教师问“为什么他能拉开?”认真观察的学生不难答道:“阀门打开,有空气进去„„”该项实验、让学生懂得,学习物理观察是多么重要, 既要有主次 4

观察,又要耐心细致的操作,让他好动又不能乱动,把动和静相结合,新颖有趣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成功的体验。

因此, 开设学生实验时,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让学生动手,有利于学生 注意力的迁移。实验时,有意识引导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熟悉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教师不断发问:看到什么?说明什么?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成败关键又是什么?如,学生做“测滑动摩擦力”实验时,;有的主动实验了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有的主动实验了摩擦力与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为了增加兴趣,教师可增设一些思考题,如,拉动木块前弹簧秤示数有何变化?木块开始运动时跟匀速直线运动相比较,弹簧秤示数有何不同?让学生实验后回答,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力和实验素养。有一次,开设“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由于单刀单掷开关不够,有一个组采取的是单刀 双掷开关替代,这组学生事先做完实验后,一位男生想:“做完串联电路后,又撤下元件重新做并联电路,能不能不撤元件或少撤导线,再完成第二个实验?”通过认真试做,终于只添一根导线就解决了。他把定操作结果告诉我,我及时在全班表扬,在时间充分情况下,要求有兴趣的同学试做一次,再请哪位学生上台在磁性演示板上给大家演示一遍。从这次实验,许多学生受到很大的启发,逐渐在以后的学生实验中,许多学生善动脑、勤动手,有的也能完成老师补充小实验,有的自行设计完成一些探索性小实验,为了满足部分学生需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打开实验室,开展一些自组实验:曾经在开设“伏安法测电阻”的学生实验时,一位女生做完实验后,她想:为什么把安培表接在电压表外,而不接到内侧呢?她按内接方法测量后发现,两种接法安培表示数不同?我只好单独给她解释,有时为了解决演示实验受许多因素影响,利用课外时间在室外演示,比如“太阳灶”原理 的演示是属于在冬季教学内容,如遇到强光的中午就召集学生到室外,将凹镜会聚的光斑移到部分学生手上,再移到准备好的白纸或火柴上,让学生多种感官协调作用。书中“小实验”、“想一想”,练习或习题中的探索性实验,估计条件成熟,让学生作为家庭实验,评讲家庭实验时,抽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及理由加以叙述,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心理,使其思维一直处于活跃之中,总之,从生动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必由之路,观察可使学生辨别存在于他们周围、但又模糊不清的事物,丰富学生表象,培养认识事物的能力,利用初中生的好动这一特点,对智力发展极其有益。 营造探究式教学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

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是关键,这个问题不容忽视,要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有了更大的兴趣学习物理才会有效益,如果缺乏兴趣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兴趣发展应创造以下条件;因为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胜、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探究,:

一、要有探究问题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之下会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 例如:在“平面镜”教学中,教师做魔术表演(水淹蜡烛):转盘上竖直放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玻璃后的某一位置放一只透明的杯子。调节转盘,使学生透过玻璃清晰地看到杯中也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往杯中倒水,当水面漫过烛焰时,发现烛焰没有熄灭。这是什么现象呢?怎样形成的?学生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有了探究的过程。

二、要有探究问题的空间

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广阔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有一种投入心力去学习的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么教师怎样设计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呢? (1)在内容上,设计是最具探究价值的,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问题。 (2)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把问题分为四类:一是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断。如“磁铁的温度升高时,磁性是不是增强呢?”。二是描述类问题,主要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如“水沸腾时温度会怎样变化?”。三是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如“为什么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呢?”。四是发散类或多元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

三、要有充分的自主的学习空间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四、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 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完善升华。

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放开探究实验的思路,实现探究实验教学的多元化

实验研究的方式是多样的,由于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不同学生完成同样过程任务。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1)实验器材选择的多样化。教师在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时应注意使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可选择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品与实验器材结合,设计物理实验。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老师提供的器材有:一块橡皮泥、一个吹起的气球、一个长方体的小木块、细线、一把弹簧测力计。让学生猜想,并归纳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后,引导学生除老师提供的教材外,也可利用铅笔盒中的工具设计实验,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结果,在实验交流中,学生的实验设计令人惊叹,

(2)实验变量多样化处理。一个物理量的变化,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常常与多个因素有关系,因此,控制变量法是物理研究常用方法之一。由于不同学生认识水平的不同,实验本身难易度不同及课堂有限时间的限制等因素,在一节课上,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同时研究完所有的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学生的实验活动,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完成。

(3)信息传递的多样化。在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多样的。观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与组内成员交流,倾听其他小组的意见,与教师交流等等。而阅读说明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开放实验管理,把合作权利和方法交给学生

在实验教学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不利于合作的行为方式,随时指导合作活动,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充分调动学生间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是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在这种合作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不能代替。例如:实验中,学生的分工问题就应放给学生。因为讨论分工的过程就是学生分析研究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应观察什么?记录哪些数据?实验仪器的使用等,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将研究方法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应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 7

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地向科学的思维模式发生顺应,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物理研究的方法有很多,运用最多的是以下几种: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化法;归纳法等。

四、变演示为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往往越新奇的实验,学生越想亲自尝试,由于演示实验学生无法直接参与使实验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抓好演示实验的同时,应努力开拓实验教学的构想,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新路子。设计性实验选题时不要求突出实验内容的复杂性,题目只给出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根据目的要求去独立查阅资料,独立制定实验方案,在自己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设想,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去解决,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都能得到培养。

五、增强实践性实验教学活动

实践活动课将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对实践活动的组织、指导和控制从动员、组织、指导、帮助、检查、总结这几个方面体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验操作步骤,并确定所测物理量。

总结与展望

作为一种学习或学习方式,科学物理探究既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又可在实践活动或课外活动中应用。课外实验活动即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课堂教学中有限的内容和时间、空间范围,由于有了课外实验活动而得到补充和完善。可以是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探究、发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选择课题范围要小一些,研究和实验操作性要强一些。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热衷于发表见解,积极参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讨论与争论,进行广泛的交流,从而使探究顺利进行。同时,可以引导学 8

生开展以设计和动手制作为主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远蓉 朱霞 邓磊.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蔡苏青.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0(3).[5] 薛建冰.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19).[6] 朱长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宿州学院学报, 2005,(04) [7]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考试周刊, 2007,(12) . 9

推荐第3篇: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课堂演示实验

教学论文

谈新课改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演示实验

西华县东夏镇二中:袁建新 2012年3月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无不和各种实验密切相关,而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紧贴教材内容,授课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由教师亲手操作的直观性实验,实验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本节的教学效果,影响至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作用非常重大,本人从事物理教学多年,就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浅谈几点看法。

1、充分理解实验内容,掌握实验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要正确、无误,熟练、自如,对实验过程的突发情况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因此,要做到以上要求,就必须彻底熟悉实验内容,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甚至必要是还要学习、掌握该实验的相关知识。

2、充分做好实验器材上的准备。实验器材准备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功与否,我们设想:一节演示实验准备的不充足,上课前才让实验员从仪器室取回器材,各器材的情况只凭往年的记忆有所了解,匆匆赶往教室,临时拼凑,对出现的情况又缺乏子解,结果,一旦出现与实验数据不符合,看不到的现象,就会很难对付,再临时找这找那,把一节课的时间就白白的给浪费掉了。因此,下课前,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必须提前取出,熟悉了解各种器材的性能,以免出现误差。

3、上课前必须把该实验重做一遍。有一些教师总以为这个实验年年做,凭往年的记忆是有把握做好的,没有必要提前再做一遍。殊不知物理学中的好多实验,其实验的效果、现象、数据的正确得出受当时的天气的阴睛、气压的高低、电网电压的高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做摩擦起电,电荷间相互作用,验电器金箔张开的实验时,就受空气湿度的影响,天气睛朗,艳阳高照,空气又非常干燥,该实验的效果就会非常的好,反之,实验中出现的效果就会非常差,甚至会看不到。另外,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的提前做了之后就全心中有数,该改进的就改进,该注意的就注意,这样做就做到胸有成竹,对该实验的成功就会有十分的把握了。

4课堂演示实验的操作要熟练、自如,提高能见度,得到正确的数据和实验现象。演示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操作的某一些实验,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如果教师操作不紧凑,失误多,就不会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理想的教学效果。实验也做得非常成功,但教室后边的及边角的学生看不到,看不清,这也地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实验所需器材要尽可能的提高能见度,教师做实验时要在后面或侧在一边,不要挡一的视线,条件许可时,可拿到学生中间展示给消学生看或派学生代表到讲台上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报告给全体学生。

5、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让他们认真观察实验中的重要细节,防止看热闹现象的发生。有个别学生对上实验课很感兴趣,觉得好玩,只是一味地看,既不思考,也不认真观察,结果什么也未得到。

6、实验结束后,要提醒学生积极思考,分析现象的原因,启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个别甚至是部分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认为结束了,不做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考虑,结果,收效甚微。因此,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向某一方面引导,提醒,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所谈,乃本人从事物理教学多年的经验之谈,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西华县东夏二中:袁建新2012年3月

推荐第4篇:中学物理实验视频辅助教学论文

摘要: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例,阐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实验视频的作用,指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实验视频的不足,提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实验视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使物理实验视频与物理教学很好契合,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实验视频;辅助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支撑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行中学物理教学中主要涉及的实验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演示实验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甚至某些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或演示时间太长、实验现象瞬间即逝等而影响教学进度、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1].教学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视频辅助教学已经逐步进入高校相关技术教学[2-3]、生物解剖[4]和高分子化学[5]教学中,也有在中学课堂教学[6-8]中应用的,但是从研究文献看,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视频来辅助教学还不够普遍,所以,本文主要就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视频辅助教学进行研究,以期对应用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和运用的策略进行探讨.所谓视频辅助教学,是指将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制作成视频形式,以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9].其功能是能够更直观、动态地在课堂上展现实验装置或实验过程等以方便学生观察结构、了解实验操作程序,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重复学习的资料,是现代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辅助工具.通过在课前做实验,并把在特殊环境下才能完成的实验过程录制下来,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实验过程进行特写,把一些瞬间即逝的实验现象进行慢放,把一些非常缓慢的实验过程进行快放等,以弥补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无法达到的实验教学效果[10].

1物理实验视频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1.1物理实验视频内涵

物理实验视频是把一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易满足实验条件或实验过程不易观察、实验现象瞬间即逝、实验进程非常缓慢等的课内演示实验改在课前完成,用摄像机或手机等设备把实验过程全程录制下来,运用3D动画或视频处理技术,制作模拟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并能在计算机多媒体上播放的视频[8].

1.2物理实验视频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2.1物理实验视频能解决传统演示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某些演示实验需要特定的环境,或实验过程需要持续很长的时间,或实验现象不易观察.以“超重与失重”课题的教学为例,一般教师的教学方式:首先介绍教材上实例———人乘电梯时,基于所观察到的一些物理现象来认识超重与失重;其次,面向全班学生做演示实验———用手提着挂有重物的弹簧测力计向上加速、减速运动和向下加速、减速运动,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来进一步认识超重与失重现象.然而这个实验过程很短暂,且不易观察到运动着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但利用超重与失重的物理实验视频辅助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基于超重与失重的物理实验视频制作过程简介:首先,把该实验装置搬入电梯(最好是观光电梯)中;其次,让学生分批次进入电梯中;第三,教师提示学生各自选定电梯外面某一参照物,目的是让学生准确判断电梯是上升还是下降,是加速还是减速;第四,教师用摄像机拍摄电梯的整个上下运动过程以及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第五,教师利用慢镜头播放技术进行处理获得超重与失重的物理实验视频.在超重与失重的实际课堂教学面向学生演示超重与失重实验的基础上,再播放超重与失重的物理实验视频,能让学生对超重与失重现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对超重与失重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1.2.2物理实验视频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物理新课教学中,运用一些物理实验视频,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抽象知识的形象感和直观感,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好奇、疑问、期待主动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9].例如,讲“静电屏蔽实验”时,可以面向学生播放这样一个物理实验视频,一个人身处法拉第铁笼之中,铁笼外达万伏的高压打在铁笼上,铁笼内的人却安然无恙.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某些物理题中所涉及到的物理情景,学生从未观察过和体验过,使得原本很简单的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在学生心目中却变得异常复杂而难以理解.例如,一个涉及“多普勒效应”知识的习题,“人站在铁路边上,当火车驶向此人和离开此人时,听到的汽笛声有什么变化?”具体做法: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多普勒效应知识进行数学推演获取结论;其次,面向学生播放“火车驶向此人和离开此人时,汽笛声有明显变化”的物理实验视频.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的直观认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多普勒效应.

1.2.3物理实验视频能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某些实验需要特殊设备,而且设备价格高,操作程序复杂,即使在一些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也难以在课堂上面向学生演示实验;某些实验因实验器材、场地、天气等受到一定限制,在课堂上面向学生演示实验的效果很差.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凡是出现这些情况,都可以考虑利用物理实验视频替代真实的物理演示实验,效果很好,因为物理实验视频可以清晰地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重现[11].以“平抛运动”课题为例,其教学设计思路为:第一,通过例举水平抛出粉笔头等生活实例认识平抛运动;第二,通过演示平抛运动定性实验结合课本上频闪照片的定量分析能得到平抛运动的特点.可想而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难以让学生信服的,因为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及观察实验现象.事实证明,在课堂上要成功演示平抛运动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得到平抛运动特点是很难的,原因在于频闪照相机价格昂贵,冲洗照片很费时也很费钱等;况且,这种做法也很难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推广.但是利用平抛运动实验视频辅助物理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平抛运动实验视频制作方法:第一,录制平抛运动实验全过程;第二,编辑平抛运动实验视频;第三,在物理课堂教学讲授平抛运动特点时,面向学生播放平抛运动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定量分析平抛运动中的实验过程并归纳总结出平抛运动的特点.事实证明,平抛运动实验视频生动、直观、形象,得出的实验结论也很有说服力,而且能解决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在这个方面的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物理实验视频辅助教学存在问题及分析

2.1不能以视频代替学生的具体操作

视频辅助教学信息量大,集图、文、解说于一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把需要实物实验装置变成视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但在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环节中,不应该让学生只看教师做及观看物理实验视频,而应该在教学条件、实验条件等许可的情况下,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获取实验证据、分析实验证据、归纳概括出实验结论,且在整过探究过程中都必须有讨论交流活动[12].事实证明,在实验教学环节,若用播放物理实验视频代替课内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会缺失提出问题、推理想象、设计方案、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2.2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学生亲自通过实验探究获取的知识,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13].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用物理实验视频代替课内探究实验,就等同于把学生做实验变成了学生观实验,这种教学方式是很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及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

2.3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在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纠正实验错误和分析实验误差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能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课堂教学中播放的物理实验视频是通过实验视频制作团队精心准备、录制、剪切及编辑而获得的,其过程是很清楚的.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一般不会出现,因而学生在观看物理实验视频过程中没有思考、解决问题的土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3实验视频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

人类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方法,而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要独立探索[14].“物理实验视频”辅助教学能解决很多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物理演示实验与物理实验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各有长短,物理演示实验比物理实验视频更真实,而物理实验视频比物理演示实验更可控[15].只有认真探索物理实验视频与物理演示实验及物理课堂教学之间的最好配合方式,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学物理教学.

3.1物理实验视频和探究实验并用

物理探究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16].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对无法演示或演示时间太长、实验现象瞬间即逝等影响教学进度、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实验,建议物理实验视频和探究实验并用.首先播放物理实验视频,其次有实验条件的学校必须合理安排课内探究实验,无实验条件的学校要创造实验条件合理安排课内探究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曲折,体验科学探究中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操作动手能力.如:“研究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实验.先向学生播放该实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充分了解该实验的全过程,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该实验探究,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话性讲解、评价纠错以及反思提升.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3.2物理实验视频不能有任何虚假痕迹

演示实验应注意实验的直观性和可信性[17].在自制的物理实验视频中,实验背景、实验仪器设备等应是学生熟悉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应是真实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物理实验视频中除了老师本人亲自操控实验和解说外,尽量有部分学生参与实验视频制作,这样可以增加物理实验视频的真实性.另外,为了节约物理实验视频的播放时间、提高其播放效率和质量,还需要对物理实验视频进行编辑、剪切和慢放、快放技术处理,并对慢放镜头和快放镜头用文字加以说明或语音提示.如:慢放镜头出现时,要标明以正常速度的几分之一慢放;快放镜头出现时,要标明以正常速度的几倍快进.

3.3物理实验视频中应保留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物理实验视频要完整地展现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教师向学生播放实验视频的过程中,当出现问题时,教师应立即暂停,并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去思考形成问题的原因和问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然后再继续播放物理实验视频.这样的物理实验视频对学生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积极作用,对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提升学生能力有很大帮助.

4结论

物理实验视频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能解决某些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能展示某些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无法展示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效率高,效果好.但物理实验视频不能代替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只能辅助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把物理实验视频和传统物理实验科学结合起来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提升学生能力.

推荐第5篇:优秀中学物理实验论文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的加以应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应着重抓以下三点:

一、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实验。因为单纯的讲实验,便贬低了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也难于理解和接受。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

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如生活中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无不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1)测量范围;(2)最小刻度;(3)零点及其调节方法;(4)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 1

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的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

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如学生通过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可布置: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它仪器自选,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重要过程。教师要组织好物理实验,获取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推荐第6篇: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与实践论文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新课程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入,为中学物理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为生活所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基于此,以教学生活化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探讨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实践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和落实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加强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能够使中学物理教学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教学生活化的概述

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加强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教学生活化是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总称,教学目标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实际的生活经验丰富教学知识点;教学方式生活化是指适当地将教学活动由课堂转移到生活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素质。

二、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侧重于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朝着综合化、科学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潜力,将构建性学习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方式。物理作为一门生活类的教学课程,其中的众多知识点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之中,因此,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型和主动型并存的教学模式,侧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物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使学生获得精神的自我满足,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

1.创设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

中学物理教师要创建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实际中的物理原理以多种形式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例如,在《汽化和液化》这一内容的讲解中,物理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对沸腾现象产生新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较深地对汽化性质进行理解。

2.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中学物理教师要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紧贴现实生活,将学生从书本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去,在构建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扩展物理知识的视野,强化对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浮力》这一内容的讲解中,学生以小组讨论和探究的形式,引入生活实际中有关浮力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3.提高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使教学活动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初中物理中的许多现象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以实际的生活经验为理论基础,加以研究不断总结而形成的,利用日常生活资源开展中学物理教学活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视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资源带入物理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和扩展实验用具等方面加深学生对中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实现外在知识到内在思想的有效转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保证中学物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冉宏中.浅谈实现初中物理生活化的策略[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136-137.

[2]魏彦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49.

推荐第7篇:中学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要丰富物理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要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对教学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2、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

3、物理课的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第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因此,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不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为:以知识为载体,以实验为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实验和数学推演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方法,产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情感。

2、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教师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特别是有些同学很有创意,他们对生活的用品稍作改动就成了方便实用的新型工具,这些同学就是善于用科学家的思维来探究问题。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界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同学们要奇思异想,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大胆实验,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3、教学方式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整,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

4、学生在学习的方式上更强调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对物理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因此,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注重指导学生物理思考与猜想,敢于怀疑,主动观察与动手实践等等。例如,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试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理实验生动、直观、具体,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特别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发展,提出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传统教学无法全面实现上述目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物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探究,主动进行信息搜集、筛选,进行知识意义建构,在探究活动中长知识,开发创造力和潜力,在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陶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张扬主体鲜明的个性。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为上述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教学模式。

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长期有效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及时有效地反思。及时的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地思考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力争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师。经过反思,加之完善、优美的教学设计,使师生的教学活动产生一种“谐振”,课堂教学就会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业务成长也会“百尺竿斗,更进一步”。

推荐第8篇:中学物理教学技能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2)

二、课堂教学技能 1.

课堂教学技能的概念

技能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为顺利完成某项任务而合理组织起来的实际动作。例如,游泳、做体操、驾驶汽车等等。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它是为顺利完成某项智力任务而合理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例如,构思文章、解题、设计方案等都是心智技能。但许多实际活动常常需要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配合起来才能完成,例如,做实验就既需要动作技能(操作仪器)又需要心智技能(操作方法和实验的思路)。因此,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时,动作技能往往需要心智技能来调节和控制。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既有动作行为也有心智活动。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了解到:(1)课堂教学技能是与完成某项课堂教学任务相联系的。离开了课堂教学活动就无法谈及课堂教学技能。(2)教学技能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可以表现出来的,因此可以被观察和记录。(3)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技能水平是有差异的,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恰当的练习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2.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根据传播理论,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的的过程。教学语言、板书板画、教态变化、演示、讲解和提问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法、形式,因此我们把这些技能称之为基本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传递知识信息、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活动的效率。”因此,提高教学语言技能、讲究语言艺术会给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 物理学科是一门严密的定量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语言时要求:

①必须注意语言的学科性和科学性

教学语言是学科的教学语言,因此必须运用本门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这是因为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体系,并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来揭示其客观规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用正确术语阐明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例如,讲比热时,应当说“物质的比热”,不能说“物体的比热”;讲惯性时,应当说“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不能把它说成是“物质的属性”;讲电场时,应当说“带电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电场”,不能说“带电体周围的空间叫电场”;讲反射定律时,应当是“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说成“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等。当然,强调学科性和科学性,并不是要求在上课时教师满口都是科学名词象背书一样,应当尽可能把课讲得通俗易懂。 ②必须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特别要强调语言的形象、生动。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通常要依靠大量的生活经验和感性材料作为抽象的基础,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表象,促进学生想象和思考。另外,形象、生动的语言(包括比喻、类比)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物理教师经常用水流类比电流,用水压类比电压,为了说明法拉是一个很大的单位,可以做这样的比喻:“如果要做一个电容为1法拉的孤立球形的导体电容器,这个导体球的体积比地球还大。”

③必须注意语言的简明性和启发性

简明的语言,即话不多,一听就能明白。这样的语言,就表达的内容来说,一定是经过提炼的、经过认真组织的;选词用语,一定是经过认真推敲的,甚至句式,也是经过严格选择的。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学生则努力从教师的语言中吸收一切有用的信息。教学语言不简明,诉诸学生听觉的是混沌一片的材料,势必给其吸收带来极大的困难。此外,一堂课时间有限,语言不简明,学生听不明白,没有反复琢磨、品味的余地,则不能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既定的任务。简明的语言,也包含留有余地的意思。留有余地,才能引发学生思考。

启发性有三重意思,即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情绪、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首先要体现出对学生尊重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激发学生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转化为学生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积极追求。其次,教学语言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原理形象化。最后,教师要善于设疑,引导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 (2)板书板画技能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传统教学媒体。 传统板书是教师为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传统板书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反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往往写在黑板的正中,称之为正板书。正板书一般都作为教案的一部分而事先写好。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而写在黑板两侧的文字或符号,称之为副板书。板书提供的信息可以驻留,不象口头语言转瞬即逝。板书与教学口语的配合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调动起来,能够使听者的注意力保持更持久、理解更充分。板书能精炼地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在定性或定量的公式推导中应用板书,可以使较长的逻辑推导过程清晰可见,便于大多数学生跟上学习进程,形成连贯的思考,同时也便于记录和回忆。

板书通常有提纲式、表格式、总分式和图示式几种形式。提纲式板书是按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讲解顺序,以纲目的形式展示顺序要点的板书形式。这种形式通常以精练的语言、序号排列的程式出现,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内容结构层次,便于理解和记忆。表格式板书是将分散的相关知识列入表格内,既具有归类、比较、总结等功能,又有助于学生掌握某些具有一定联系的概念、规律和事物性质。总分式板书适合于先总述后分述,或先讲整体结构后讲细微结构的教学内容。这种板书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结构。图示式板书使用文字、线条、符号、框图等表达的板书,用于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板书设计可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这几种板书形式。在运用板书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板书中的术语、图表、公式、定义等必须准确、规范、科学。

②要有计划,通常把教学内容的主干、系统,简明扼要地按层次展开。重要的公式、概念、结论等作为一节课的持久性板书,安排在正板;而把次要的材料,临时性的补充材料作为暂时性板书放在副板,用后擦去。

③应条理分明,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力求简练以突出重点和关键。

板画通常是以简化的示意图表达事物复杂的结构、关系和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想象,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板画是实物的简化,它通过简单的线条,将学生的注意力统一到被观察实物的主要特征上,从而略去了大量非本质因素,为接下来的分析概括思维活动提供较为鲜明突出的表象,是实物直观与抽象思维之间必要的过渡手段。比如物理教学中的受力分析图和电路图就是常用的板画形式。在教学中运用板画的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①板画要注意简明、生动、形象,突出要讨论的对象。恰当运用简笔画的形式,将需要讨论的局部对象放大夸张,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唤起学生的直观感受,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图5-2的简笔画表示负荷相同时,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是非常形象的。

(a)

图5-2

(b) ②板画要注意正确表示空间关系。如果要用立体图,线条该实则实该虚就虚。

③板画应与板书紧密配合,以更有力地促进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板书板画也从以黑板演变到以白板、以及投影机或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显现,但板书板画仍以便利、经济的优势保持着很高的使用率。 (3)讲解技能

讲解是教师运用口头教学语言对教学内容作逻辑性叙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并启发其思维、培养其高尚情操的一种教学方式。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对知识进行剖析和揭示,剖析其组成要素,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知识的实质和规律。从公元前孔子的“私学”和柏拉图的“学园”延续至今,讲解成了教学的最基本方式。讲解何以受到如此偏爱?这大概与讲解本身的特点有关。讲解的最大特点是传递知识信息的密度大、效率高,所以最适合用来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讲解也有自身的弱点。如果运用不当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解中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能判断学生是否听懂,但毕竟不能很好地解决师生交流和反馈的问题。学生不能控制教与学的进程,被动的结果会影响学生创造品格的培养。因此,要注意讲解的适用范围。一般说来,讲解运用于事实性知识比认知性知识效果好;在教学中,知识综合、概括和总结阶段,讲解是必要和有效的;应用知识时,通过讲解引导、定向也是有利的。因此,讲解要与其它教学技能相配合,例如,实验观察前的提示和说明,之后的分析总结;观看录像、幻灯或计算机课件的解说和提示;讨论和自学或其它学习活动的分析总结;讲解与板书的配合等。配合得当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避免单纯讲解的不足。 (4)提问技能

提问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可以把他们引入“愤”、“悱”的境界,激发其主动求知。

在新课开始或更换教学内容时提问可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上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先问:“在一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上,车厢里有人竖直向上跳起,落下时是否仍在原处?”这类问题不一定要求学生马上得出正确结论,而是通过提问使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教学要点上,并对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接下去的讲课保持一致,顺利贯彻教师的教学意图。在课堂教学中,用提问来启发学生思维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中,灌输的情形居多,学生上课忙于听、看和记笔记,很少有机会认真思考某一问题,这对思维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出色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还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通过提问与回答,教师能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并及时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整。这样,师生之间形成信息双向交流,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教师提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②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的内容要集中,问题的表述要简明、清晰、易懂。

③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难度过小,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齐答;难度过大,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得不到正确答案,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④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解释时,教师不要轻易改叫其他学生或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侧面给予启发和诱导,或降低问题的难度,保证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有所发现。

三、实验操作技能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为学生学习物理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重点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过程,并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鲜明。学生还能通过观察教师规范操作的演示实验,学习正确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方法。因此,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是物理教学中的必备技能,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实验素质,练好基本功。

实验操作能力,主要指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正确记录数据,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故障的排除等三个方面: 1.基本仪器的使用

中学物理实验涉及的基本仪器有:米尺、卡尺、螺旋测微仪、天平、秒表、弹簧秤、气压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

使用基本测量仪器的规范要求是:

(1)了解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量程(测量范围允许极限)和精确度。 (2)对需要调节零点的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调节零点或记录零点误差。

(3)要熟记使用规则和操作程序。 (4)正确读数,记录数据。 2.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

很多物理实验,在实验前需要先把各个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装配和连接必须正确无误。整体要求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其操作要求是: (1)装配仪器

一台仪器的装配,多台仪器和器材的组合,都应当按规范的程序操作。例如在装配天平时,应当先将横梁置于止动架上,才能安放挂钩、挂架和挂盘,不仅要使个部件的位置正确,而且还要“对号入座”。 (2)仪器的预备性调整

器件装配好以后,一般都要进行预备性调整,之后还要进行检查,检查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仪器或电路的装配是否正确;各种器件是否处于规定的初始状态。

(3)按操作规程及实验步骤启动仪器工作,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所示数据。 (4)实验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实验结束后,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一般与安装顺序过程相逆)拆除和整理仪器;检查仪器材料是否完好,然后归位,一切设备复原。 3.故障的排除

实验中的故障排除,不单是一种操作能力,它涉及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涉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对各部件工作情况的了解等,是一种综合能力。实验故障发生时,应根据各部件工作状态及各部件联结处的分析,得出可能产生故障的几种因素,逐个检查,直到最后排除故障。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还应注意: (1)操作过程明晰、易见,学生便于观察。教师一人操作,众多学生观看,所以操作过程一定要明显。选择的仪器尺寸要足够大,测量仪表的刻度线要适当粗些,必要时可借助实物展台放大操作过程。

(2)要引导学生观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接收到多方面的刺激信息,这些刺激有主次之分,有本质与非本质之分。因此,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观察的中心问题上来,让观察有的放矢。

(3)在装配仪器、调整和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规范操作。比如,调整天平时,一般用左手握住止动旋钮,不论调节底座、横梁,放卸待测物和砝码,还是拨动游码,都必须在止动状态下进行,需要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时,再轻轻顺时针旋转止动旋钮。称量时,用砝码镊而不是手去放卸砝码。在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对重点要注意的问题予以强调,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操作过程。

推荐第9篇: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科学素养:

是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使用的术语,在我国许多文献中称为科学素质,是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

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过程。

3,物理思维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概念:

分析是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性分解出来加以认识的过程。

综合是分析的逆过程,即在头脑中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各种特性和各个方面联系并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比分解前对整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的目

的。

抽象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别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抽出来。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4,物理教学中的“四要素” :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最主要的,最基本的要素,即 学生,教师,物理世界和媒体(含教材,教学设备等)。

5,物理教学过程的 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

科学性,最重要的是符合科学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概念,规律,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分析,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教育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教学的教育性,充分而恰当的(不过分的)发掘教学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教育性渗透在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活动之中。

艺术性,所谓艺术性,指的是要讲究教学方法,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教育性恰当而巧妙的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教学模式概念:

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7,探究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真是的研究经历,让学生经历类似于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让他们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交流论证,得出结论。在亲自发现科学概念,原理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的本质,发展对自然的认识,掌握探究的技能。

8,课题探究模式: 所谓“课题探究”,就是首先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或课题,然后通过搜集资料,制定方案,实践探索,评估反思,得出结论,总结交流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得新知,并主动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9,概念转变: 所谓“概念转变”,即学生在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实现对原来的错误认识的纠正或对原有低层次认识的发展。人们认为,“学习就是概念转变”这是一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0,中学物理教学设计:78页

11,同化,顺应 :

适应是指主体通过与客体相互作用来认识客体,使之与自身已有的思维形式相一致,而达到认识上的平衡。人们在说“懂得了”或“想通了”的时候,便是适应的反映。这种主体对环境的适应形式叫做同化。当人们已有的思维形式不能同化客体时,平衡被破坏了,因而陷入认识上的“不理解”或“想不通”,就是不适应。但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主体的自我调节,可以用新的思维形式去同化客体,这样又趋于平衡,达到新的适应。这种主体对环境的适应形式叫顺应。

12,教学策略中的图示策略: 所谓图示策略,即将头脑中的思维状态或思维过程用直观的图表达出来,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清晰解决问题思路的教学策略。

13,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策略,就是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式,选择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14.物理教学资源: 是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学校,家庭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理与自然资源。

15,物理教科书:

亦称物理课本,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或物理教学大纲)编订的系统反映物理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6,自制器具:

教师或学生用生活环境中容易得到的材料,按照某种物理原理进行简单加工,制作出某种实验装置或器具,用其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17,说课:

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有授课教师对同行或专家,领导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18,演示实验:

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示范表演实验。

19,物理概念: 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排除片面的,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抓住一类物理现象共同的本质属性,加以抽象的概括形成的。

20,前概念:

是指学生在正式学习有关物理知识之前,头脑中业已存在着一定的原有认识赖以形成的思维方式,我们统称为前概念,他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21,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151页

22,物理教学评价:(选拔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

一般来讲,物理教学评价就是运用各种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成就,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给予数量或质性的描述,并作出科学的判断。选拔性评价是为了选拔人才而进行的评价。水平性评价是为了判断被评价者的水平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为了监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展而进行的评价。个体差异性评价是将被评价者的现在和过去相比较,或者将被评价者的若干侧面相比较的一种评价方法。

23,(物理教学过程中的)

观察法:即由评价者有计划地观察,记录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外部表现,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判断学生学习状态与水平的方法。

问卷法:是通过书面提出问题,调查所要了解的情况,从而取得资料和数据,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判断学生学习状态和水平的方法。

成长记录法: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评价方法。主要指通过收集,记录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事例,典型作品等事实性资料,评价学生学习与进步的方法。也被一些学者译为档案袋法。

二:简答

1,物理思维过程的主要内容,分别说明(分析 综合 抽象 概括)。

答:思维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高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主要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析是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性分解出来加以认识的过程。

综合是分析的逆过程,即在头脑中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各种特性和各个方面联系并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比分解前对整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的目

的。

抽象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别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抽出来。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抽象和概括是在分析与综合大量事物或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此可以总结出适用范围较广的结论,从而建立模型,概念,规律与理论。

2,科学推理的主要内容。

答:科学的推理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的事实或结论,推出另一个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按照思维进程的不同,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是由一些个别性的结论,推出一般性规律的方法。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结论推出个别性的结论,类比推理是从个别性的结论推出个别性的结论。

3,物理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 答: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4,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答:32页

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36页

6,运用讲授法要注意的问题47页

7,分层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56页

8,物理教学资源的特点。答:多样性,独特性,价值潜在性。

9,如何开发与利用实验室的教学资源。64页

10,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答:1,要有明确的目的,演示实验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因此有不同的要求。2,要明显和直观。(1)演示的现象要明显,(2)仪器简单,过程明了,(3)多种感官并用,提高感知效率。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确保安全,(3)正确对待演示中的失误,切记弄虚作假。4,要有启发性。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他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好的认识物理规律,培养兴趣,发展能力。

11,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答:1,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环境,3,实验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学生掌握科学方法,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2,常用教学策略。答:50页

13,请说明物理概念是发展变化的(举例)。141-142页

14,如何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答:148页

15,启发-引导模式。答:38页

16,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与联系(99页表格)

17,请说明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168页

三:论述

1,启发-引导教学模式的含义,程序,特点。38-39页

2,探究教学模式的含义,程序,特点。41-42页

3,课题研究模式的含义,程序,特点。43-44页

4,说课的基本内容。97-98页

5,教学设计的内容。80-81页

6,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环节)。

答:1,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境,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概念,3,选择具体问题,运用物理概念。

7,物理规律教学的过程(物理规律教学的环节)。

答:1,创设物理情境,形成科学问题,2,实施科学探究,促进知识建构,3,讨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意义,4,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推荐第10篇: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人们为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不同,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教学原则是人为规定的,从这一点看,教学原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学原则正确的反映了教学规律且符合教学实际,它就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亦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正确运用教学原则,不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随着教育发展和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原则也会不断完善。

物理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物理新课程也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和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物理的认知特点,参照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以下五条物理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强调教学的科学性,最基本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的物理知识是准确无误的,即教学生规范物理实验操作,向学生准确地描述物理现象,正确讲授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物理例题和习题等。

坚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科学的实施教学。一方面,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运用物理语言,对物理学内容表述正确、表达准确。例如,讲光的反射定律时,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讲物质的比热容时不能把“物质的比热容”说成“物体的比热容”;讲质量时,不能把“物质的量”说成是“物体的量”;讲物体的受力分析时,不能把“物体所受的力”说成“物质所受的力”等。另一方面,要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地把握和处理教学内容,在中学阶段,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有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教材中的呈现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针对这些内容要正确处理教材,教师既要做到讲准确、讲清楚,又不要一次把某一个问题讲深、讲透、讲全。例如,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中都涉及“力”的内容,但二者对“力”的内容要求层次是完全不同的;在高中物理讲“重力”时,只讲到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至于重力的进一步分析,在此阶段就不要再加深了。

坚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除了教给学生科学准确的物理知识之外,还要教给学生物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方法以及科学的学习物理学的方法,引导并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基本结构。

教学具有教育性是由教学规律决定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教书和育人始终是不可分离的,物理教学也不例外。这就决定了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强调和重视教学的教育性,把教育性渗透到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物理教学的教育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如结合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节约能源、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等环境意识,结合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精神,使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追求科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能的转化与守恒等基本观点,使学生能够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结合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品德以及把科学服务于人类的高尚情操。

教学是涉及教师和学生的人的活动。人是富有感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人的认知因素之外,还涉及人的情感领域的诸多因素,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同样起重要作用,人们常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就是对情感作用认识的一个例证。既然情感在教学中起重要作用。那么,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不能只讲教学的科学性,教学还必须讲究教学的艺术性。所谓教学的艺术性,实质上是指教师创造性地应用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把科学性和教育性巧妙结合的方式和手段。

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整体。物理教学过程中,三者从理念上是可分的,但在教学实践中相互融合,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其中科学性是根本、是基础,教育性渗透在科学性的教学之中,艺术性表现在科学性与教育性完美结合,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方面。

二、突出物理学科特点,注重观察实验的原则。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与本学科的特点有关,物理教学也不例外。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物理首先要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建立相关的感性认识,而实现这种认识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观察和实验,这也是提出在物理教学中,注重观察实验的重要依据。

根据物理学科特点,提出突出观察实验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物理的环境,使学生形成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这一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其次,实验具有直观、形象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突出观察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这一点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第三,实验既是物理学的基础,又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因此,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方法教育;第四,从一定意义讲,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中的事实材料,要成功进行物理实验,就必须具备科学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因此,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五,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实验并不是仅仅简单的动手操作,真正的实验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和物理理论的指导,也只有在积极的思维参与和正确理论指导下,实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实验。这就提醒我们,一方面,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突出观察实验,绝不能轻视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和实验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物理思想方法教育的原则

物理学在其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物理学思想和方法体系,与具体物理知识相比,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它们具有更基本的基础性和更普遍的适应性,对发挥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教物理知识的教学是不够的、完整的物理教学必须包括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思想和物理学方法教育。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物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感性认识是基础,但是,如果只停留在物理事实材料的感性认识阶段,不可能达到对物理学的真正认识。因为对于感觉到的物理事实并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它;只有对物理现象、物理事实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理解了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例如,只有观察和实验,人们不可能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而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才可能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等。要对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真正的深刻理解,就必须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物理学思想、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从物理学内容的角度分析,物理学内容至少包括用文字、公式、图表等多种方式表示的物理知识以及蕴含在知识中的物理学思想方法,物理知识是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具体表现,物理学思想方法是产生和形成物理知识的源泉,二者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且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对物理学乃至全部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进行物理学思想方法教育应该也必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就中学物理教学而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重要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是重要的课程理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上述课程目标的实现及课程内容的实施都和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密切相关。只有把物理学思想方法与物理知识融为一体实施教学,学生才可能学到有血有肉的物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可见,物理学思想和物理学方法的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只有进行了物理学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才可能完成中学物理的教学任务。

四、注重科学探究的原则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不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包含的一般要素,而且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说明,除此之外,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用较大篇幅对科学探究的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由这些不难看出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地位。

传统的物理课程(指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以前的物理课程)基本上是学科中心取向的,主要关注物理知识,很少甚至没有涉及科学家研究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种课程体系下,教学重点关注知识的传授,加之受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物理教学主要用课堂讲授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基本上用被动的接受方式学习。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目标、物理课程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这既是一个突破,也是物理新课程的亮点之一。

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首先,有利于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其次,由于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施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更有利于发挥其特长、潜能和创造性,从这一点看,科学探究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第三,科学探究要求学生亲自实践,实践中能使学生获得多种体验,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可见,在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养成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可见,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对完成物理教学任务,实现物理课程目标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提出,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原则的主要原因。

五、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原则

物理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有极为密切和广泛的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接触到物理问题,且有大量的物理问题不仅与中学物理密切相关,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例如,为什么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为什么铁路的弯道外轨要高于内轨,为什么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游客却不会掉来……,等等。面对上述问题学生必然想解开疑团,求得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如果在相关物理知识的教学中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开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疑问。那么,随着学生疑团的解开,不但使学生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还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有用,体会物理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消除学生对物理学的神秘感,激发其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搞好物理教学,一定要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原则。

最后还要指出,以上提出的5条教学原则是对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它不可能完全囊括物理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具体的物理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实际,灵活、恰当、创造性地运用才可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第11篇:中学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黑水县中学

毛泽林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面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进行晾晒。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

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容易使学生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例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不易观察,课件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再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等都可以通过课件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 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第12篇: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我在上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我应该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更大的改进,使自已得到更高的发展,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基本依托,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科研意识,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心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中,促进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1、加强理论学习。充分学习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利用网络媒体及手中的报刊杂志、业务专著,认真加强学习、研究,及时掌握所负责学科教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时刻站在学科教研领域的前沿阵地。

2、练好基本功。一练“三笔一话”基本功,二练驾驭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功,三练指导教学设计的基本功,四练指导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五练掌握、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功。

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3、我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充分相信学生,少讲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4、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讲究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又要讲究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摒弃封闭式思维模式,实现开放性、灵活性,点燃学生心灵的灯烛,启迪学生的智慧。

5、要认真钻研教材,在教研活动中要积极发言,虚心学习。教学中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挖掘教材的思想性,让学生得到理想的熏陶。

6、课堂语言要尽量体现诱导和赞赏的味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信心百倍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能对后进生讽刺挖苦,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加强师德建设,树立现代主体教育思想。

1、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主体教育思想,并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在今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要厚爱学困生,做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2、落实个人业务工作计划,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分层次落实培养计划,在新学期初,我要对照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认真制定工作计划,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个人的日常工作落实。

2012年3月

第13篇:中学物理教学反思

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机械效率

XX中学

XXX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作为物理教师,反思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物理教学进行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把学生看作物理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师生互动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学生通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会深入理解课文,丰富了课外知识的。由此,我就启发学生:文选内容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充实、完善,健全中学物理知识结构是课内课外等综合因素建构而成的。

三、物理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的兴奋点如果被激活了,那么他们对课文会进行再创造的。如果每天都是轻松愉悦的上课,那么学生的灵感和情感会得到激发的。此外还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变教学思路

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读学的思路。

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只有遵循学生学的思路和阅读学的思路,才能真正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物理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

在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第14篇:中学物理教学论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物理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一般用定义说明)。

物理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即通常所说的物理概念的适用条件与范围。

《物理课程标准》框架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即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

演绎推理————指与归纳推理相对的、由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大前提)推出特殊性或个别性知识的结论(小结论)的推理.如果前提是真实的,那么必然可以推出真结论。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电容(或称电容量)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我们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的电量,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电容器,定义1: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定义2: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 学科特点:

1、是一门实验科学;

2、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

3、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

4、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科学

5、是一门带有方法论的科学 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懂得物理概念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2、使学生懂得物理概念的内函

3、使学生懂得物理概念外延

4、使学生学会运用概念

物理教学难点形成原因及对策: 原因:

1、相关的准备知识不足

2、学生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3、学生感性认识不足

4、概念相通,方法相似引起混消

5、教学要求过高或方法不当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对策:

1、分析掌握中学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

2、教师应注意分散知识难点

3、重视加强物理实验

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程序:

1、讲清引入这个概念的必要性

2、怎样引入

3、概念的正确形式

4、概念的应用

物理学科教学的性质:

1、研究物理教学

2、揭示物理学科规律

3、指导物理教学实践 物理教学任务与目的:

1、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品德(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兴趣是关键,品德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基础

2、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心问题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3、物理教学过程突出方法教育

4、中学物理教学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内容

5、教学过程重简约性

6、教与学的相互依存 教学过程的本质

1、它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是有目的和计划的

2、有确定性、是间接知识为主、认识过○程教师起指导作用、认识是在课内进行的

2、教学过程同时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规律是客观的,原则是主观的,原则是依据规律制定的

教学规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要求:自然贴切;语言精炼;紧扣中心;内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容概括)

结课形式:归纳式、比较式、悬念式、练习式、点题式、首尾照应式 物理概念教学:

概念及特点:它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本质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科学抽象。 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程序 1.讲清引入这个概念的必要性 2.怎样引入

3.概念的正确形式 4.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5.概念的运用

概念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1.相近概念的干扰 2.感性知识认识不足

3.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难以理解 相近概念的辨析 1.定义 2.各自特点 3.联系 4.区别

物理规律教学要求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1使学生明确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及所研究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3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使用的范围 4运用规律

学习规律常见的问题 1.感性知识的缺乏 2.相关知识准备不足

3.生活中学生形成的错误观念和影响 4.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5.想象思维能力不强 课程教学基本技能 导入技能 作用

1.吸引学生注意力 2.激发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3.复习相关知识,进入教学内容 4.明确本课堂的教学目标 5.渲染氛围,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概念导入,观念冲突导入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导入原则 1.针对性 2.趣味性 3.启发性 4.艺术性

课堂讲授技能 主要特点:

1教师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2教师一语言为主传授知识 面向主体学生 讲授法的优势 1.效率高 2.成本低

3.能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局限性

1.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3.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适用范围: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1.适用讲授启发性的知识 2.适用于大班教学

3.适用传授复杂抽象难的知识

讲授法的要求:要充分准备,要科学,要有启发性

提问的技能

1.提问的功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能促进学生学习,平稳过渡) 2.课堂提问类型(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提问)

3.要求(要得当,要具有启发性,目的性,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顺序性, 发问的技巧,即对象是明确的,表达要清楚,要适当停顿) 4.原则(要充分准备,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把握时机与内容) 板书技能

1.作用(反映出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概括要点) 2.类型(提纲式,表格式,线索式,关系式,图文式)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3.原则(目标明确,有针对性

语言要准确科学

书写要规范,示范性强

突出重点,条理性强

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结课技能

功能(条理化,系统化功能

巩固强化功能

教学过滤功能

激趣开智功能) 物理学科教学的性质

1研究物理教学 2揭示物理教学规律 3.指导教学实践

物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物理教学规律和实践 2物理教学的全过程 3物理教学大纲

物理教学论研究的内容

1物理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2物理教学内容的构成 3.物理教学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方法 4.物理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物理教学原则

1.科学性 2.实践性 3.趣味性

4.全面性

第15篇:物理论文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论文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归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影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因素包括实验教学硬件条件、教师的观念和习惯、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时间和教学评价体系等。为了更好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要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加大考试制度改革的力度,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学物理;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之一。在新制定的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基础。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物理学中最基本、最简单、与实际联系最密切的学习内容,所涉及的主要概念、规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实验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能够使学生有亲身探究科学世界的体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的目的。

一、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虽然中学物理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觉特别复杂难学。例如,对学生来说,“电磁感应现象”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但通过亲身实验学生就会对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所以,进行物理实验和演示是十分必要的,它会把物理现象在实践当中突出得更加明显,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利用演示实验诠释抽象的概念,既能使学生有亲自动手实验验证的机会,又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分析和思考,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归纳。中学物理中大部分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如阿基米德原理、焦耳定律等,学生通过实验很容易理解这些物理概念。如果不进行实验教学,学生对这些知识印象就不会很深刻,理解起来也会相当困难。

再次,物理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物理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物理实验,使学生有机会亲自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比如,在教学中我把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变成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这样学生既学会了物理知识,亲眼看到了物理现象,还自己归纳得出结论,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后,物理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初中生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兴趣。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就会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而开展实验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会把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一些没有兴趣的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影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因素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模块。现阶段,一些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作用的发挥。 (先发表后付费带写带发教育论文,扣1324725251)

1.实验教学硬件条件的影响

现阶段仍有很多学校虽然都设有专门的物理实验室,但大部分实验仪器陈旧、质量低下,缺乏必要的实验设施,损耗的仪器得不到及时补充,大部分仪器与新教材对实验课程的硬件需求不匹配。例如,平面镜成像特点和部分电学探究实验,由于实验设备老化、缺损,未能及时补充,导致演示实验无法进行,学生失去了动手实验的机会。

2.教师的观念和习惯的影响

实验教学离不开物理教师,但部分教师深受“黑板实验”教育模式的影响,观念老旧,并未体会到实验教学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考中并未将实验操作作为考核内容,由于考试不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会影响学生的卷面成绩,因此,一些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不愿意备课,还经常将实验课的分组探究部分私自改为演示内容,将实验黑板化、习题化。(2)许多物理现象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很常见,如水沸腾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而上课时只是简单讲解一下实验现象,不愿让学生通过实验直接体验。(3)有些实验准备时间长,应用器材多,需要耗费较大精力,授课教师要亲自做准备,工作量太大,甚至可能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4)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很多物理教师学会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但一味通过视频播放实验过程,放弃了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难以提高。

3.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有些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课上嬉戏打闹时有发生,在实验中不遵守纪律,损坏实验仪器。有些学生实验时不积极参与,充当看客,甚至开小差。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考试又不考实际操作,实验课是浪费时间,因而随便应付了事,缺少学习积极性。

4.教学时间的影响

随着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越来越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当前初中一周只有3~4节物理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达成既定教学目标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等重要的探究实验,至少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而初中物理没有两节课的连堂,这势必会分散实验教学,致使学生不能深入地研究思考,达不到探究效果。

5.教学评价体系的制约

目前,各校积极倡导素质教育,但究其实质仍为应试教育,因为评价机制没有明确的改变,各地区中考仍以分数为重要指标,素质教育成了纸上空谈。对物理学科来说,考试形式单一,并未涉及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受應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问题,将实验媒体化、黑板化,形式化。

三、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建议

1.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

一方面,要重视实验教学,保障实验室硬件设施完备,保证能顺利开展实验。为了不耗费教师大量时间准备实验,学校应准备专项经费,及时补充损耗仪器,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物理教师的专业学习。教师应及时参加培训,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提高实验意识,提升实验教学能力,为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做好充足的准备。

2.加大考试制度改革的力度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难看出,中考已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如黑河地区中考试题中有关实验的考查内容已由原来的18分增加到24分,但考查的知识点仍是认知领域的笔试考查,并未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考察内容具有预测性,考试之前学生就能猜到题目,按照教师指导熟记相关知识就可以获得高分。因此,应加大考试制度改革的力度,将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考中,使之成为考试内容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

要想改变实验教学现有的状况,转变教师的思想意识是关键。教师应时刻牢记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吃透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科学的魅力与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引导学生多进行物理实验,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物理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进行物理实验,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潘雪莲.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大众科技, 2011,(10).

[2]吴秀萍.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J].河南科技, 2013,(10).

[3]司佑全.演示實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

第16篇: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复习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中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模式、策略和方法;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物理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中学物理教学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认识。

物理学是观察、实验与理论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基础自然科学,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

物理课程标准:尊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重视科学探究的作用,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学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教育;特别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特别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1、学习物理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本身及其与其它学科和经济、社会的关系。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深化认识和探究科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创新 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创新思维的特点: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义务教育的课程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必修一: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运动规律

必修二: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经典力学 3-1:电路、电场和磁场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

1、知识范围广

2、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进一步加强

3、突出了物理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4、与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科学探究相比,高中物理对物理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具有更高一层的要求

中学物理教学的4要素:教师、学生、物理世界、媒体

教学原则: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反映教学规律性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2、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原则

3、创设物理情景,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

4、启发思考、交给方法的原则

5、联系生活、技术和社会实际的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启发-引导模式;自学-讨论模式;探究模式;合作学习模式;课题研究模式

启发—引导模式:激发动机—引导观察—启发思维—练习运用—巩固深化 自学—讨论模式:提出问题或明确主题—指导自学—讨论交流—成果总结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讲授法:综合性、发展性、多样性、补偿性

科学性,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语言要生动、现象、简明扼要,具有启发性,突出重点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教学策略:概念转变策略、任务驱动策略、图示策略、分层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于是想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总和。

物理教学资源的特点:多样性、独特性、潜在性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优先性、经济性、开放性、针对性、个性

教学设计原则:

1、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相统一的原则

2、整体设计与要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规范性与创造性兼顾的原则

4、动态设计与静态设计并重的原则

5、教师与学生交互协调的原则

教学设计的内容: 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学生和教学环境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教学媒体的开发与利用 制定测评工具 教学反思与修改

教案形式: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实验教具及媒体 教学过程 课后分析

说课: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说课的基本内容: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过程、说实验

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

3、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4、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实验分类: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学边实验、课外实验与制作

演示实验作用:

1、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

3、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运用物理知识

4、提供示范,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作风

学生分组实验:基本实验仪器训练性实验、测定实验、探究实验、验证性试验

演示实验的教学要求:

1、要有明确目的

2、要明显、直观

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4、要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的观察指导策略:

1、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2、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理清观察思路

3、纵横对比,把握事物特征

物理概念的特点:

1、物理概念是观察与实验,思维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2、大量的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特性

3、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的

前概念:学生在正式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已存在着一定原有认识和该认识赖以形成的思维方式。

前概念的特点:广泛性、顽固性、迁移性、共存性、情景性

针对前概念的教学策略:

1、认知冲突策略

2、发展学生原有认识的策略

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1、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2、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4、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区别、联系

5、学会应用概念

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

1、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景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3、选择具体问题,运用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的特点:

1、物理规律反映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中诸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2、物理规律是观察与实验,思维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1、明确物理规律所研究的主题,以及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和科学方法

2、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3、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明确物理规律与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

5、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

1、创设物理情景,形成科学问题

2、实施科学探究,促进知识建构

3、讨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意义

4、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练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1、能够巩固和活化基础知识,深化和拓展物理知识

2、促进学生的技能、能力的发展

3、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实际的关系问题

4、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物理练习的形式: 填空、选择练习思考问题练习计算问题练习推理论证练习实验设计练习

拓展性物理练习:情景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

解答物理计算题的策略: 读审题目,创设物理情景

分析物理过程和状态,建立物理模型 选择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方程 进行数学推演,解决物理问题 讨论与反思

练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有计划性、目的性和连贯性

2、要精心选编题目

3、要交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

习题课的教学程序:

1、复习相关知识

2、教师示范或学生进行讨论

3、学生独立练习或合作学习

4、反思和总结

物理复习的意义:

1、巩固知识,减少遗忘

2、系统整合知识,建立知识结构

3、总结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复习的种类: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

物理复习的教学方法:

1、系统归纳总结的方法

2、练习复习法

3、实验复习的方法 常用的差异量数:全距、平均差、标准差、相关

物理测验的评价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第17篇:中学物理教学的本真

中学物理教学的本真

——概念、规律、方法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第一中学吴少辉

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和台阶,物理概念常被人们称为物理学的精髓。在中学物理中,它们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基本着力点。在某种程度上,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本要素。如果把物理概念看成是中学物理的基本“元素”、“基石”,那么物理规律就是中学物理殿堂的“支柱”。因此,学习物理首先要透彻理解基本概念及原理、牢固掌握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概念及规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一、概念、规律的构建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许多物理概念是随着物理学科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从大量的具体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概念和规律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凝结着很高的智力价值,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高能力的好材料。学生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规律,还要领会蕴藏其中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体验科学精神。这正是《物理课程标准》三维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所以,老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概念和规律的构建过程。

在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要尽量让他们接触与概念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际问题,真正参与到概念、规律的建构和认识中来。教师根据物理概念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如质点概念的建立,如果老师直接提出“质点是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是一种理想模型”,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肯定不好。若在引入质点之前先举例让学生思考,如提出研究地球的公转,长途火车的行驶速度等问题,使他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几乎可以忽略,而把地球、火车都看作一个点,这个点是有质量的,这就是质点。接着提出,平动的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原子很小能不能看作质点?这样,使他们认识到,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关键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考虑的问题的影响可不可忽略,而不是物体的大小问题和质量多少的问题。对于比较抽象的理想化模型,诸如理想气体、点电荷、光线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建立概念和加以理解掌握。

又如电容C用极板所带电量Q跟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来定义,要理解电容是表 1

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只由自身因素决定,不随极板的电压而变。极板电压增加多少倍,它的带电量也增加多少倍,比值C=Q/U总不变,不带电时也不变。这就好比一只盛水的桶,能容纳多少水是定的,即桶的“水容”是由桶本身决定的,与是否盛水和盛多少水无关。同样电场强度E=F/q,是表示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只由电场本身决定,而与引入的检验电荷无关,即在电场中的某一点,它的电场强度是确定的。

有些用比值法定义的概念(物理量)往往比较抽象,如加速度a、电场强度E、电势U、电容C等。在建立这些概念时应努力使学生理解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搞清这类概念或是变化率如加速度a、或是物质的某些方面的属性如电场强度E(力的特性)、电势U(能的特性)、电容C(物质的某种特性)。从这些量度公式中理解他们的物理过程与物理符号的真实内容,一定要从量度公式中揭示所定义的概念与其事实现象依存关系的物理过程,切忌用单纯的数学公式化去理解具体的物理概念,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和乱用。

对每个概念的理解和加深认识的过程,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做不切实际的要求一步到位。要用联系的观点,由概念的内涵到外延,再扩展到与本概念以外的不同概念的有关联系,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透彻的理解和形成较完整的概念体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掌握物理知识的能力。例如讲加速度的概念,首先交代背景,是为了研究变速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需要,要通过对速度概念的复习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引入建立概念。如火车由静止到速度为20m/s用了100s,小汽车由静止到速度为20m/s用了2s,通过对它们的速度变化大小和快慢的比较来帮助理解、定义加速度的概念。再如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除要引导学生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做理论探究(推导)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真正理解好“月-地检测”的意义——天上和地上的物体都遵循同样的力学规律,而不是停留在记住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上。这不仅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物理思想的培养问题。

二、弄清概念、掌握规律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的基础和主干,教学中师生共同要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特别是重要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不能只让学生简单地记住它们的文字表述或数学表达式,而要努力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死背结论是不能真正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有关的概念和规律的。不少人在应用理论解决物理问题时感到困难,这往往跟没有真正掌握好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规律有关,当然还跟思路与方法上的问题有关。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或多讲题,学生为了多做题,于是对物理概念采

用简单化的“记住”的方法进行教和学,这是极不得法的。那种看似大容量、高密度的灌输教法,实际上减少了思维过程,降低了思维深度,这种本末倒置急功近利的做法,简直是“把中药当柴烧”,是教学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是与《物理课程标准》精神相违背的。教学中要防止这样的浮躁现象发生。

物理概念又是物理定律(定理)、公式和学说的基础。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公式、学说和原理)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事实上,从物理学的发展史来看,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发现是不可分割互相联系着的。也可以说,物理概念是用来描述有关的物理规律的。所以,对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相辅相成同样重要。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物理规律,它反映了一切物体在不受其它物体作用的情况下,必然保持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样的规律。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辩证的联系。如惯性概念的形成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能量概念的形成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等都反映了这种关系。

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缺陷,构成了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障碍。所以,使学生弄清概念、掌握规律,明晰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动手、动脑、动笔、动口等活动,特别是要经过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反复的过程。这样才能形成清晰而准确的概念,掌握物理规律。

我们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处于认识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先让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从理论上探究推导,得出规律,进而从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中的力应是合外力,就是很简单、自然的事情了。还有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时,在经历实验探究得出初步结果后,再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理论探究,得出规律,并且从理论探究过程中还能够知道为什么要“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这一定律成立的条件。

三、解题训练是巩固概念、规律的必要途径

学习物理必须解题,但绝不单是为了解题。当前的物理教学,在高考备考的大环境下,有的人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学习品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部分老师和学生往往不自觉地采用题海战术应对考试。教学中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讲题和训练解题而忽

视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透彻理解和真正掌握,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将是事倍功半的。当然,在理清概念、掌握好规律的基础上,适当的强化训练是必要的。但学生不能只一味地解题,有的人把物理成绩提不上去归咎为物理题做得少、训练不够是片面的。要避免过分偏重题海战术的低效能的做法。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不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而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解类型题上,题做得多解题时就自然而然地用类型题的解法照套,虽然平时的考试成绩很好,但高考成绩就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就是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掌握不是很透彻到位,没有真正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对问题的理解似是而非,方法生搬硬套,结果跌进陷阱自己还不知道。

物理是“想”懂的,想——就是理解,物理问题的解决是在透彻理解概念和扎实掌握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相关规律而实现的,当然,这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来提升概念规律辨识运用的能力。

物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从定义方法、表达形式等都很相似,学生在学习中容易造成混淆,即后一概念受前一概念的干扰。诸如速度与加速度,位移与路程,动量与动能,功与冲量,电势与电势能等。还有概念与规律的关系,如动能和动能定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如果对不同概念之间、概念与相关规律之间,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和联系,对学生掌握物理概念、规律,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关于动能与动量概念,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A 动量不变的物体,动能也一定不变;B动能不变的物体,动量也一定不变;C 动能较大的物体,动量也一定较大;D 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动能也一定相等。此例通过比较将会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定量表达式、矢量式及遵循的规律等有所加深。

学生对概念、规律发生混淆时,会乱套公式胡编乱造。如在下面问题中,学生由于对概念的矢量性及遵循的规律含糊不清造成错误。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微粒由A点以初速度V竖直向上运动,运动到B点时速度变为水平大小仍为V,求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及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有的学生在解此题时,列出式子:在水平方向,由动能定理:qu=mv2/2;在竖直方向,由动能定理:-mgh=0- mv2/2。上述解法犯了一个概念错误,因动能是标量,没有分量形式,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混淆了动量与动能的区别。还有如对于“冲量”和“功”的概念,不但也有矢量与标量区别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冲量是力的时间累积效应,而功是力的空间累积效应,这也是相应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问题,应从概念定义上理解两者各自的特点。例如沿斜面下滑的物体求在某一段时间内重力的冲量、支持力的冲量以及合力的冲量、

合力的功。对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凭直觉就认为支持力和重力两个力的冲量都是零,这显然是把“功”的概念移植到计算“冲量”的问题中来而出现的错误。

总之,我们在进行概念、规律的教学时,要以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的学习过程。要防止学生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程度上而不透彻理解概念、规律。要遵从认知规律,既不能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希望单靠多做几道练习题,就能让学生对概念及规律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要通过对相似概念、规律的比较,克服混淆,使物理概念及规律越学越明确。只有不断地由浅入深地运用概念、规律,反复运用概念、规律解决问题,才能学懂、学好、学活物理概念及规律,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物理教学繁杂多变的考题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这符合《课标》中关于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也应是应试教育所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学好中学物理。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们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②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18篇:中学物理教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中学物理教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德江县朱家沟学校:万明发

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倡导下,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园丁杯”交流学习教研活动。我就是这一活动中上公开课的执教人。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上好一节公开课得有充足的准备。公开课对我来说是锻炼与提升的机会,从公开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它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理解课标要求,把握上课精神。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认真去学习、领悟上课理念,只有这样上课才能更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开课之前,我认真阅读了本课学习目标,领会和把握上课精神。

二、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存量,增强自身课前准备的体会。我上公开课之前的准备工作由自己独立完成,如预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课堂中的材料、实验的器材准备与实验、反复尝试这一节课的课件,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关等。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也就是在备课,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通过自己这样一个反复思考与准备的过程,自己对要上的课基本能做到心领神会了。当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吸取有经验教师的经验思想运用到课堂中。这样走上课堂,自己的底气就足一些。

三、树立课堂信心,完美展示风采。将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课,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台的课,“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实力决定命运”,认真对待学校安排的开课任务,思想上决不麻痹大意,踏踏实实去做事情,强调开课的每一个细节,绝不心存侥幸,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开课实力,自己从焦虑紧张到心无旁骛的调整过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四、加强课后反思。教后的总结反思是组成教学环节的有机的一环,一个老师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定数”,更应该有汲取新鲜血液而融入自我的一些“变数”;不应该只有有规律的“有

理数”,还应该有不断尝试自我的未定论的“无理数”。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为撰写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素材,将看似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学。

作为教师,不能怕挫折和困难,敢于面对。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再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第19篇:中学物理教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中学物理教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韩佐九年制学校:刘宏

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倡导下,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交流学习的连片教研活动。我有幸参加了在校尉中学举行的优秀教师听评课活动,本次听课活动的内容是“变阻器”课题。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深刻认识到:在新课标深入实行的当今,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鲜营养,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些课总体来说,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一、上课教师“带着课标上路,依据课本上课。

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任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对课程标准把握深刻到位,运用教材合理有度。应该说,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极大的颠覆,过去是讲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现在老师更像一名策划,看上去是解放了教师,真正发动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学会读书、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言。而实际上很多工作都还需要老师去引导、点拨,即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在对课标、教材深刻理解的同时,还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在学生面前展示的是老师渊博的知识面、敏锐的洞察力、教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相信这样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

二、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主动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教

师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性实验、边教边实验、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等不同的实验方法,共同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而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之中,逐步对现象进行分析,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实验数据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误差产生原因的分析又可提学生改进实验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环节丰富多样,可操作性强

我注意到,本节课大部分时间教师都采用了丰富的参与式教学环节,亮点特别多。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实验新颖,而且在新课进行中有自己的设计实验,这样既增加了课堂容量,趣味性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老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热情,一但他们真正激发出对学习活动的激情,物理课上不好都难!

四、课件制作精美,实用性强

本次公开课有一个镜头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课件的制作。既体现出大家积极学习的劲头,更说明老师的课确实有过人之处。课件制作画面精美,有的用网页形式,有的用flash形式,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又与当前生活实际相连接,体现物理课的特色: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又走向生活。

通过听他们的讲课,我对新课程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台阶:(1)一堂好课应该顺畅、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充分,时时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无论听课教师还是上课的学生,都让人感觉轻快、活泼、

愉悦。(2)引入对于上好一堂非常重要。引入以各种方式创设情景,通过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入要新、奇、趣。(3)物理实验设计要合理。教材上的实验不一定是最合理的,要求教师能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实验设计要求新颖、有趣,具有创新性,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问题。(4)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学生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研究的问题的过程和结论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念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过程和结论,才是学生真正理解的,学生才会设计实验,才会明白研究方法,才会去应用。教师引导时提出的问题要适当,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则需要教师的点拨。即“引导是关键,点拨是辅助”。

第20篇: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

摘要:应用教育学的知识,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简述了一名中学教师必须具有的教学艺术水平。 关键词:物理;教学艺术;教学准则

物理教学艺术是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的高水平发挥,是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 劳动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它具有教学方法论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揭示和展现物理学的科学美,又具有认识论的意义。本人结合教育学的知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认为一个物理教师应具备如下的教学艺术。

1、物理学的科学美与物理教学艺术 物理学的科学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它有美的内容,它揭示物质运动的合理性、有序性、规律性、和谐性等自然界的内在美;

(2)它有美的理论结构,是一个由物理概念、物 理定律(及公式)构建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

(3)它有一套完美的研宄方法和表述方式。 由于物理学的科学美揭示了自然界的内在美,

是物质运动规律性的凝结与升华,它又具有科学方 法论的功能。许多物理学家都自觉地把它作为科学 工具,指导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改造旧理论并构建新 理论,或作为评价和选择物理理论的一种科学准则。

物理学的科学美是对物理学理论更深层次的认识,是从整体上对物理学科学特性的一种把握,它理应成为未来物理学工作者必备的专业修养,一个物理教师在逐渐认识物理的科学美的同时还应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物理的科学美,使他们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感受物理的科学美,使学习成为他们追求物理学科学美的自觉行动,应成为每一个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物理教 学艺术并不纯粹是教学技巧问题,更主要是如何从 教学内容中发掘物理学的科学美,并通过物理知识的传授,明显地或潜移默化地把它展示给学生,使他们知、情、意、行心理结构获得重组和优化。物理教 学是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其艺术性来源于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水平发挥,也来源于物理学令人心醉神迷的科学美。

2、物理教学的艺术性准则

物理教学的艺术性准则亦即是其美学准则,它是对物理教学艺术的规范和要求,其出发点是反映物理教学并看作是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授受过程。笔者认为这样 的准则至少包括以下四条。

2.1科学性准则

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客观真理,并逐步形 成正确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这是求真的过程。又具 有“真”才能“美”这是美学的一条基本准则。因此科学性理所当然成为物理理论的首要美学准则,它是 物理教学艺术性基础。它应包涵三方面的内容:物 理理论的真理性,物理理论哲理分析的正确性和物 理学科学美的合理性。

2.2简明性准则

这是科学美的简单性特征在物理教学中艺术性 体现,它要求教学目的明确,中心突出,步骤分明,传递信息清楚明达,讲述简明扼要。若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缺乏简明性的原则,会使学生茫茫然、罔罔然, 根本谈不上美,也就毫无艺术性可言。

2.3整体性原则

它包括两重意思: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做到 分而不散,浑然一体。二是确保教学系统中三个子 系统(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协调运作,强化系统的 整体功能。实践证明,教学系统中任一子系统失调 都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2.4适切性准则

物理教学的一切方案、措施、方法都是为学生设 计的,只有切合学生实际,受他们欢迎,才能产生好 的效果。适切性是由合理性所规定的,它是从合理 性方面对教学艺术提出的原则要求。

上述四条准则是对物理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是评价教学美的主要标准。

3、物理教学艺术的若干表现形态

物理教学的艺术性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 来的,我认为物理教学应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3.1组织艺术

它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对学生的组织,即 是教师子系统对其他两个子系统进行组织整合的主 导作用。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艺术表现在对物理教材 结构的优化,使之与学生的前知识结构相衔接。对 学生的组织艺术则表现在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 (讲授、实验、讨论等)对学生作合理的组合,藉以发 挥最大的互补作用和群体效应。

3.2逻辑艺术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应用逻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思维活动过程,思维离不开逻辑。物 理前辈们的一切理论成果,除了创造性思维成分上, 原则上都是逻辑思维的产物。现代教学理论证明, 具有逻辑结构的知识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物理教 师必须善于“逻辑地”向学生作传授,既达到授受知 识的目的,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 响。

3.3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工具,除了日常口 语、文字和必要的体语之外,物理学还包括大量的符 号、图像。物理学的语言艺术,首要的一项是正确, 说话的板书要符合语法,对物理数学符号的使用要 规范;其次是要准确,保证信息不走样;然后还要优 美,透过正确的发音,悦耳的声调,丰富的词汇,有变 化的节奏和必要的风趣的比喻等,増加语言的感染 力和吸引力。同时,讲述应力求少而精,切莫“水漫 金山”。 此外,由于物理概念和公式是物理学的共同语 言,在讲授中能否熟练地、准确地运用物理概念和数 学语言,消除普通语言的模糊性和冗余性,是衡量教 师语言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物理教师 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南阳.开封.安阳.周口师专心理学教师编写.心理学(第一 版)|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6):213~ 221.[2]王红梅.利用物理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素质|J|.中学物理教 学参考⑴0,(9):9〜10.

教学论文范文中学物理
《教学论文范文中学物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