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容斥问题小学奥数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05 18:01:1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奥数教案——容斥问题

教案

容斥问题

一 本讲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容斥问题。

二 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容斥问题涉及到一个重要原理——包含和排除原理。也叫容斥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的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三 概念解析

容斥原理:对几个事物,如果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按性质1和性质2分类,那么具有性质1或性质2的事物个数等于性质1加上性质2减去它们的共同性质。

四 例题讲解

一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了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了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最后问:“谁语文、数学作业都没做完?请举手”结果没有人举手。求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人数是多少个?

四年级一班有54人,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和《数学大世界》两种读物的有13人,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有45人,每人至少订阅一种读物,订阅《数学大世界》的有多少人?

某班有36个同学在一项测试中,答对第一题的有25人,答对第二题的人有23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5人。问多少个同学两题都答的不对?

某班有56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2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7人,如果两科都没有参加的有25人,那么参加语文、数学两科竞赛的有多少人?

在1到100的全部自然数中,既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6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光明小学举办学生书法展览。学校的橱窗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24幅不是五年级的,有22幅不是六年级的,

五、六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一共有10幅,其他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多少幅?

学校文艺组每人至少会演奏一种乐器,已知会拉手提琴的有24人,会弹电子琴的有17人,其中两样都会的有8人。这个文艺组一共有多少人?

一个班有55名学生,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有32人,订阅《中国少年报》的有29人,两种都订阅的有25人。两种报纸都没有订阅的有多少人?

一个俱乐部有103人,其中会下中国象棋的有69人,会下国际象棋的有52人,这两种棋都不会下的有12人。问这个俱乐部里两种棋都会下的有多少人?

100个人参加测试,要求回答五道试题,并且规定凡答对3题或3题以上的为测试合格。测试结果是:答对第一题的有81人,答对第二题的有91人,答对第三题的有85人,答对第四题的79人,答对第五题的有74人,那么至少有多少人合格。

五 课堂练习

在1到130的全部自然数中,既不是6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实验小学举办学生书法展,学校的橱窗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28幅不是五年级的,有24幅不是六年级的,

五、六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20幅。

一、二年级参展的作品总数比

三、四年级参展的作品总数少4幅。

一、二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多少幅?

六 课后作业

(一)儿童节那天,学校的画廊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图画作品,其中有25幅不是三年级的,有19幅不是四年级的,

三、四年级参展的图画共有8幅,其他年级参展的画共有多少幅?

五年级有22名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个至少有一门功课取得优秀成绩,其中语文成绩优秀的有65人,数学成绩优秀的有87人。语文、数学都优秀的有多少人?

七 励志或学科小故事——阿契塔

阿契塔(Archytas) 希腊数学家。公元前约420年生于意大利塔伦通(现塔兰托);公元前约350年卒。 阿契塔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居住在塔伦通,那里是当时保留到最后的一个纺织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活动中心。阿契塔象公元前四世纪的许多希腊学者那样,致力于说服希腊各城邦联合起来反对日

效力增长的外来势力。可是,同所有其他希腊学者一样,他也失败了。希腊人坚持彼此之间的自相残杀,直到被马其顿所征服。

阿契塔的洒趣在于希腊的三大问题之一——立方倍积,即给定一个立方体,仅用圆规和直尺作另一个立方体,使这个立方体的体积是给定的立方体的两倍。后来发现,在所指定的条件下,这个问题是不可解,但是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阿契塔发现了与比例中项(即在两个外项之间插入的一些线或数值)有关的一些定理,他使用比立方倍积问题所给条件的严格要求要自由一引起的工具,通过精巧的三维构体这个问题。他是试图把纯粹的技艺应用于力学的第一个希腊数学家,当时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创立了关于声音和音理论。他仿照算术级数(1,2,3,4„„)和几何级数(1,2,4,8,„„),提出了调和级数(1,0.5,0.33,0.25,„„)的概念,他主张音调取决于空气的振动速度。他是正确的,但是他完全没有波动的概念。他相信音调高的声音在空气、物体中传播的速度比音调低的声音快,这当然是错误的。据信他还是滑轮的发明者。

推荐第2篇:小五班容斥问题讲义

小五班容斥问题讲义

容斥原理1.二量重叠问题:总和=A+B-AB 容斥原理2.三量重叠问题:总和=A+B+C-AB-AC-BC+ABC 例题1.一个班有45个小学生,统计借课外书的情况是:全班学生都借有语文或数学课外书。借语文课外书的有39人,借数学课外书的有32人。语文、数学两种课外书都借的有()人。

练习1.某区100个外语教师懂英语或俄语,其中懂英语的75人,既懂英语又懂俄语的20人,那么懂俄语的教师为()人。

练习2.六一班有学生46人,其中会骑自行车的17人,会游泳的14人,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4人,问两样都不会的有()人。

练习3.民兵进行训练,每横排人数一样多,每竖行人数也一样多,李军站的位置从前面数是第4人,从后面数是第6人,从左面数是第3人,从右面数是第2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训练? 练习4.王红从前面数是第6人,郝文排在最后,和王红间隔3个人,王红和黄克在同一横排上,王红从左数是第2个人,黄克从右数是第1人,他们间隔5人。三二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练习5.六一儿童节那天,全班45人到颐和园去玩,有33人划了船,20人爬了山,5名同学因身体不好,他们既没划船也没爬山,他们游览了长廊。问:既划了船也爬了山的同学有多少?

例题2.在100个学生中,音乐爱好者有56人,体育爱好者有75人,那么既爱好音乐,又爱好体育的人最少有()人,最多有()人。

例题3.在1至100的自然数中,是5的倍数或是7的倍数的数有( )个。 练习1.在1至10000中不能被5或7整除的数共有()个。

练习2.在1至10000之间既不是完全平方数,也不是完全立方数的整数有()个。 练习3.在1到10000这10000个自然数中,即不能被8整除也不能被125整除的数有多少个?

1 练习4.有若干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数,它是3的倍数或4的倍数,其中标有3的倍数的卡片占 ,标有4的倍数的卡片占,标有12的倍数的卡片有15张.那么,这些卡片一共有多少张?

例题4.五一小学举行小学生画展,其中18幅不是六年级的,20幅不是五年级的。现在知道

五、六年级共展出22幅画,问:其它年级共展出多少幅画? 练习1.东河小学画展上展出了许多幅画,其中有16幅画不是六年级的,有15幅画不是五年级的。现知道

五、六年级共有25幅画,那么其他年级的画共有多少幅? 练习2.光明小学举办学生书法展览。学校的橱窗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24幅不是五年级的,有22幅不是六年级的,

五、六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10幅,其他年级参展的书法共有多少幅?

练习3.实验小学举办学生书法展.学校的橱窗里展出每个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28幅不是五年级的,有24幅不是六年级的,

五、六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20幅.一、二年级参展的作品总数比

三、四年级参展作品的总数少4幅.一、二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多少幅?

例题5.洗好的8块手帕夹在绳子上晾干,同一个夹子夹住相邻的两块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子?(9) 练习1.把图画每两张重叠在一起钉在墙上,现在有5张画要多少个图钉呢?(12) 例题6.罗明、李阳和赵刚每人都有几本书,罗明和李阳共有33本,罗明和赵刚共有39本,李阳和赵刚共有34本。问:他们三人各有几本书?

练习3.甲班和乙班共88人,乙班和丙班共97人,丙班和丁班共94人。求甲班和丁班共多少人?

例题7.二年一班共42名同学,其中少先队员33人。这个班男生20人,女生中有4人不是少先队员,求男生中有多少人是少先队员。

练习1.某班有学生46人,在调查他们家中是否有电子琴和小提琴时发现,有电子琴的22人,两种琴都没有的14人,只有小提琴的与两种琴都有的人数之比是5∶3。问:只有电子琴的有多少人?

例题8.一次数学测验,甲答错了题目总数的1/4,乙答错了3道题,两人都答错的题目是题目总数的1/6。求甲、乙都答对的题目数。

练习1.一次数学速算练习,甲答错题目总数的1/9,乙答对7道题,两人都答对的题目是题目总数的1/6。问:甲答对了多少道题?

2 例题9.有一根长为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隔3厘米作一记号,每隔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问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

例题10.某班共有30名男生,其中20人参加足球队,12人参加蓝球队,10人参加排球队.已知没一个人同时参加3个队,且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队,有6人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蓝球队,有2人既参加蓝球队又参加排球队,那么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排球队的有(4)人.

练习1.某班有42人,其中26人爱打蓝球,17人爱打排球,19人爱踢足球,9人既爱打蓝球又爱踢足球,4人既爱打排球又爱踢足球。没有一个人三种球都爱好,也没有一个人三种球都不爱好。问:既爱打蓝球又爱打排球的有几人? 练习2.100个学生只有一人没学过外语,学过英语的有39人,学过法语的有49人,学过俄语的有41人,学过英语也学过法语的有14人,学过英语也学过俄语的有13人,学过法语也学过俄语的有9人。问:三种语言都学过的有多少人? 练习3.64个小学生都订了报纸,其中订A报的28人,订B报的41人,订C报的20人,并且同时订A、B报的10人,同时订A、C报的12人,同时订B、C报的也是12人。问:三种报都订的有多少人?

练习4.在一个炎热的夏日,10个小学生去冷饮店每人都买了冷饮。其中6人要了汽水,6人要了可乐,4人要了果汁,有3人既要了汽水又要了可乐,1人既要了汽水又要了果汁,2人既要了可乐又要了果汁。问:(1)三样都要的有几人?(2)只要一样的有几人?

练习5.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10个同学相约去野餐,每个人都带了吃的,其中6个人带了汉堡,6个人带了鸡腿,4个人带了芝士蛋糕,有3个人既带了汉堡又带了鸡腿,1个人既带了鸡腿又带了芝士蛋糕,2个人既带了汉堡又带了芝士蛋糕。问:

(1)三种都带了的有几人? (2)只带了一种的有几人? 答案:0人,4人

练习6.六年级100名同学,每人至少爱好体育、文艺和科学三项中的一项。其中,爱好体育的55人,爱好文艺的56人,爱好科学的51人,三项都爱好的15人,只爱好体育和科学的4人,只爱好体育和文艺的17人。问:有多少人只爱好科学和文艺两项?只爱好体育的有多少人?

练习7.五年级三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每人至少参加一项.其中有25人参加自然兴趣小组,35人参加美术兴趣小组,27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参加语文同时又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自然同时又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有8人,参加自然同时又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9人,语文、美术、自然3科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4人。求这个班的学生人数。

3 练习8.建平学校第14届秋季运动会中,参加100米短跑的共156人,比参加200米短跑的少40人,比参加50米短跑的多26人,同时参加100米和50米短跑的有74人,同时参加200米和100米的有80人,是同时参加50米和200米人数的2倍,同时参加50米、100米和200米的有30人,求这届运动会中参加50、100米和200米的共有多少人?

练习9.在游艺会上,有100名同学抽到了标签分别为1至100的奖券.按奖券标签号发放奖品的规则如下:①标签号为2的倍数,奖2支铅笔;②标签号为3的倍数,奖3支铅笔;③标签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重复领奖;④其他标签号均奖1支铅笔.那么游艺会为该项活动准备的奖品铅笔共有多少支? 例题11.分母是1001的最简真分数有()个。 练习1.以105为分母的最简真分数共有多少个?

练习2.在前200个自然数中,能被2或3或5整除的有多少个?

练习3.试求:在1000以内(含1000)的自然数中,不能被

3、

5、8任何一个整除的数的个数。

例题12.有28人参加田径运动会,每人至少参加两项比赛。已知有8人没参加跑的项目,参加投掷项目的人数与同时参加跑和跳两项的人数都是17人。问:仅参加跑和投掷两项的有多少人?

练习1.学校数学竞赛出了A、B、C三道题,至少做对一道的有25人,其中做对A题的有10人,做对B题的有13人,做对C题的有15人。如果三道题都做对的只有一人,那么只做对两道题和只做对一道题的各有多少人?

练习2.某年级60人中有2/3的同学爱打乒乓球,3/4的同学爱踢足球,4/5的同学爱打蓝球,这三项运动都爱好的有22人。问:这个年级最多有多少人这三项运动都不爱好?

练习3.某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27人会游泳,33人会骑自行车,40人会打乒乓球。那么,这个班至少有多少学生这三项运动都会?

练习4.康大六校五年二班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90分以上的语文有21人,数学有19人,英语有20人,语文、数学都在90分以上的有9人,数学、英语在90分以上的有7人,语文、英语都在90分以上的有8人,另有5人三科都在90分以下,这个班最多能有多少人?

练习5.图书室有100本书,借阅图书者需在图书上签名.已知这100本书中有甲、乙、丙签名的分别有33,44和55本,其中同时有甲、乙签名的图书为29本,同时有甲、丙签名的图书为25本,同时有乙、丙签名的图书为36本.问这批图书中最少有多少本没有被甲、乙、丙中的任何一人借阅过?

4 练习6.甲、乙、丙都在读同-一本故事书,书中有100个故事.每个人都从某一个故事开始,按顺序往后读.已知甲读了7.5个故事,乙读了60个故事,丙读了52个故事.那么甲、乙、丙3人共同读过的故事最少有多少个? 练习7.学校举行棋类比赛,设象棋、围棋和军棋三项,每人最多参加两项。根据报名的人数,学校决定对象棋的前六名、围棋的前四名和军棋的前三名发放奖品。问:获奖人数最多为几人?最少为几人?

例题13.某小学的统计数字表明:学校共有学生1200名,其中男生650名,高年级学生300名,三好学生100名,男生中的三好学生60名,高年级学生中男生160名,高年级女生中三好学生20名,非高年级女生中不是三好学生的400名。试证明:这个统计数字一定有错误。

练习1.全班有25个学生,其中17人会骑自行车,13人会游泳,8人会滑冰,这三个运动项目没有人全会。至少会这三项运动之一的学生数学成绩都及格了,但又都不是优秀。如果全班有6个人数学不及格,问:(1)全班数学成绩优秀的有几名?(2)全班有几个人即会游泳又会滑冰?

例题14.某工厂一季度有80%的人全勤,二季度有85%的人全勤,三季度有95%的人全勤,四季度有90%的人全勤。问:全年全勤的人至多占全厂人数的百分之几?至少占百分之几?

练习1.五(6)班有54人参加秋游活动其中35人喜欢玩“捉特务”,45人喜欢玩“老鹰捉小鸡”,40人喜欢踢足球,50人喜欢跳牛皮筋,你是否可以肯定这个班至少有多少学生对这四项活动都喜欢。

推荐第3篇:公务员考试——容斥原理问题

知识框架

数学运算问题一共分为十四个模块,其中一块是容斥原理问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根据集合的个数,容斥原理问题一般只有两集合容斥关系和三集合容斥关系两种类型,两集合容斥关系一般只要采用公式法就可轻松解决,三集合容斥关系又可分为标准型、图示标数型、整体重复型三类,对应解题方法分别是公式法、文氏图法、方程法。无论集合中的元素怎么变化,同学只要牢牢把握这两类型,就能轻松搞定容斥原理问题。 核心点拨

1、题型简介

容斥原理是在不考虑重叠的情况下,先将所有对象的数目相加,然后再减去重复的部分,从而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掌握容斥原理问题,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多集合元素个数的问题。

2、核心知识

(1)两个集合容斥关系

(2)三个集合容斥关系 A、标准型公式

B、图示标数型(文氏图法)

画图法核心步骤: 1 画圈图;

2 数字(先填最外一层,再填最内一层,然后填中间层); ③做计算。 C、整体重复型

A、B、C分别代表三个集合(比如“分别满足三个条件的元素数量”); W代表元素总量(比如“至少满足三个条件之一的元素的总量”); x代表元素数量1(比如“满足一个条件的元素数量”); y代表元素数量2(比如“满足两个条件的元素数量”); z代表元素数量3(比如“满足三个条件的元素数量”)。

3、核心知识使用详解

(1)容斥原理问题要清楚容斥原理公式中各项的实际含义,与题中的数据准确对应。 (2)容斥原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文字转化为文氏图,在图中应准备反应题中集合之间的关系。 (3)容斥问题的难度在于题中集合可能较多,某些集合之间的关系可能不确定,这需要仔细的分析,抓住不确定的。

夯实基础 1.两个集合容斥关系

例1:(2007年中央第50题) 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次考试,如果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小强答对了27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那么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

)。

A.3道 B.4道 C.5道 D.6道 【答案】 D 【解析】 [题钥]

由于不知道这次考试题目的总数,所以可先设题目总数即元素总量为。

“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相当于集合A为。

“小强答对了27道题”,相当于集合B为27。

“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相当于集合。

“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相当于求集合。

[解析]

根据题意,

确定元素总量W:;

确定集合A:;

确定集合B:27;

确定集合:;

代入两集合公式:

==

因为和均为题数,须均为正整数,所以必须为12的倍数,而且由选项知:3≤≤6

当W=12时,=-16,不合题意;

当W=24时,=-5,不合题意;

当W=36时,=6,符合题意。

所以,两人都没答对的题目为6道。

因此,选B。 2.三个集合容斥关系

例2:(浙江行测真题) 某专业有学生50人,现开设甲、乙、丙三门选修课。有40人选修甲课程,36选修乙课程,30人选修丙课程,兼选甲、乙两门课的有28人,兼选甲、丙两门课的有26人,兼选乙、丙门课程的有24人,甲、乙、丙三门课程均选的有20人,问三课均未选的有多少人?(

)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答案】 B 【解析】 [题钥]

“某专业有学生50人”,相当于元素总量W为50。

“有40人选修甲课程”,相当于集合A为40。

“36选修乙课程”,相当于集合B为36。

“30人选修丙课程”,相当于集合C为30。

“兼选甲、乙两门课的有28人”,相当于集合=28。

“兼选甲、丙两门课的有26人”,相当于集合=26。

“兼选乙、丙门课程的有24人”,相当于集合=24。

“甲、乙、丙三门课程均选的有20人”,相当于集合=20。

“问三课均未选的有多少人?”相当于求集合。

[解析]

根据题意,

确定元素总量W:50

确定集合A:40 确定集合B:36

确定集合C:30

确定集合:28

确定集合:26

确定集合:24

确定集合:20

代入三集合标准型公式:

=50-(40+36+30-28-24-26+20)

=2

因此,选B。 例3:(国家行测真题)

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两种考试参加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 A.120 B.144 C.177 D.192 【答案】 A 【解析】 [题钥]

观察题目,属于三个集合容斥关系中的标数型问题,可采用文氏图法求解。 [解析]

本题属于标数型问题,可采用文氏图法求解,如下图所示。

图中,黑色部分是准备参加两种考试的学生,灰色部分是准备参加三种考试的学生。计算总人数时,黑色部分重复计算了一次,灰色部分重复计算了两次,所以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

63+89+47-24×2-46+15=120人。

因此,选A。 例4:(浙江2004-20) 某班有35个学生,每个学生至少参加英语小组、语文小组、数学小组中的一个课外活动小组。现已知参加英语小组的有17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30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13人。如果有5个学生三个小组全参加了,问有多少个学生只参加了一个小组?(

) A.15人 B.16人 C.17人 D.18人 【答案】 A 【解析】 [题钥]

“某班有35个学生,每个学生至少参加英语小组、语文小组、数学小组中的一个课外活动小组”,相当于元素总量W为35。

“参加英语小组的有17人”,相当于集合A为17。

“参加语文小组的有30人”,相当于集合B为30。

“参加数学小组的有13人”,相当于集合C为13。 “如果有5个学生三个小组全参加了”,相当于元素数量3为5。

“问有多少个学生只参加了一个小组?”,此类题目属于整体重复型问题,可采用方程法求解。

[解析]

根据题意,设:

参加一个小组的人数为x,即元素数量1为x;

参加两个小姐的人数为y,即元素数量2为y;

确定元素总量W:38

确定集合A:17

确定集合B:30

确定集合C:13

确定元素数量3:5

代入公式,列方程:

因此,选A。

进阶训练

1.两个集合容斥关系

例5:某校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20名男生,80名女生,参加英语竞赛的有120名女生,80名男生。已知该校总共有260名学生参加竞赛,其中75名男生两科竞赛都参加了,那么参加数学竞赛而没有参加英语竞赛的女生人数是多少人?(

) A.15 B.20 C.25 D.30 【答案】 A 【解析】 [题钥]

假设260名学生当中有m名男生、n名女生,同时参加了教学和英语竞赛的女生人数为x。

对于男生:

“m名男生”,相当于元素总量为m。

“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20名男生”,相当于集合为120。

“参加英语竞赛的”,“80名男生”,相当于集合为80。

“其中75名男生两科竞赛都参加了”,相当于集合为75。

对于女生:

“n名女生”,相当于元素总量为n。

“参加数学竞赛的”、“80名女生”,相当于集合为80。

“参加英语竞赛的有120名女生”,相当于集合为120。

同时参加了教学和英语竞赛的女生人数,相当于集合为x。

“已知该校总共有260名学生参加竞赛”,可知260名学生都参加了竞赛,没有“数学竞赛和英语竞赛都没参加”的情况。相当于集合

、集合

为0。

[解析]

根据题意,设:

260名学生当中有m名男生、n名女生; 同时参加了教学和英语竞赛的女生人数为x。

对于男生:

确定元素总量:m

确定集合:120

确定集合:80

确定集合:75

确定集合:0

对于女生:

确定元素总量:n

确定集合:80

确定集合:120

确定集合:x

确定集合:0

男女生总数,即m+n=260。

代入两集合公式,列方程:

则有

即同时参加了教学和英语竞赛的女生人数为65。

由于参加数学竞赛的女生有80名,

则参加数学竞赛而没有参加英语竞赛的女生人数:

80-65=15名。

因此,选A。 2.三个集合容斥关系

例6:(广州2007-33) 如右图所示,每个圆纸片的面积都是36,圆纸片A与B、B与C、C与A的重叠部分面积分别为

7、

6、9,三个圆纸片覆盖的总面积为88,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66 B.68 C.70 D.72 【答案】 C 【解析】 [题钥]

“三个圆纸片覆盖的总面积为88”,相当于元素总量W为88,集合为0。 “每个圆纸片的面积都是36”,相当于集合A、集合B、集合C都为36。

“圆纸片A与B、B与C、C与A的重叠部分面积分别为

7、

6、9”,相当于集合为6,集合为9。

为7,集合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可先求出集合。

[解析]

根据题意,

确定元素总量W:88

确定集合A:36

确定集合B:36

确定集合C:36

确定集合:7

确定集合:6

确定集合:9

确定集合:0

代入公式:

=(88-0)-(36+36+36-7-6-9)

=2

“由中间向外围”进行数据标记,进行简单加减运算,如下图过程所示:

据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2+25+23=70。

因此,选C。 例7:(江苏2009A类-19) 某调查公司就甲、乙、丙三部电影的收看情况向125人进行调查,有89人看过甲片,有47人看过乙片,有63人看过丙片,其中有24人三部电影全看过,20人一部也没有看过,则只看过其中两部电影的人数是(

)。 A.69 B.65 C.57 D.46 【答案】 D 【解析】 [题钥]

“某调查公司就甲、乙、丙三部电影的收看情况向125人进行调查”、“20人一部也没有看过”,相当于元素总量W为125-20=105。

“有80人看过甲片”,相当于集合A为89。

“有47人看过乙片”,相当于集合B为47。

“有63人看过丙片”,相当于集合C为63。

“其中有24人三部电影全看过”,相当于元素数量3为24。

求解“只看过其中两部电影的人数”,此类题目属于整体重复型问题,可采用方程法求解。

[解析] 根据题意,设:

只看过其中一部电影的人数为x,即元素数量1为x;

看过其中两部电影的人数为y,即元素数量2为y;

确定元素总量W:125-20=105

确定集合A:89

确定集合B:47

确定集合C:63

确定元素数量3:24

代入公式,列方程:

因此,选D。

例8:建华中学共有1600名学生,其中喜欢乒乓球的有1180人,喜欢羽毛球的有1360人,喜欢篮球的有1250人,喜欢羽毛球的有1040人,问以上四项球类运动都喜欢的至少有几人? A.20 B.30 C.40 D.50 【答案】 B 【解析】 [题钥]

观察题目,发现采用公式法,文氏图法都是比较麻烦的。那么逆向考虑,看下各项活动都不喜欢的人有多少人,当这各项活动都不喜欢的人互不重叠的时候,可满足四项活动都喜欢的人最少。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

不喜欢乒乓球的有:1600-1180=420人; 不喜欢羽毛球的有:1600-1360=240人;

不喜欢篮球的有:1600-1250=350人;

不喜欢足球的有:1600-1040=560人;

若这些人互不重叠则可满足四项运动都喜欢的人最少,为:

1600-(420+240+350+560)=30人。

推荐第4篇:容斥问题知识点及实例解析

一、知识点 ?

1、集合与元素:把一类事物的全体放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每个集合总是由一些成员组成的,集合的这些成员,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如:集合A={0,1,2,3,„„,9},其中0,1,2,„9为A的元素。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记号“∪”读作“并”。A∪B读作“A并B”,用图表示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B的并集A∪B。

? 例:已知6的约数集合为A={1,2,3,6},10的约数集合为B={1,2,5,10},则A∪B={1,2,3,5,6,10}

3、交集:A、B两个集合公共的元素,也就是那些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它们组成的集合叫做A和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如图阴影表示:

? 例:已知6的约数集合A={1,2,3,6},10的约数集合B={1,2,5,10},则A∩B={1,2}。

4、容斥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

(用|A|表示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如A={1,2,3},则|A|=3)

原理一:给定两个集合A和B,要计算A∪B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成两步进行:

第一步:先求出?A?+?B?(或者说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

第二步:减去?A∩B?(即“排除”加了两次的元素)

总结为公式:|A∪B|=?A?+?B?-?A∩B? 原理二:给定三个集合A,B,C。要计算A∪B∪C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先求?A?+?B?+?C?;

第二步:减去?A∩B?,?B∩C?,?C∩A?;

第三步:再加上?A∩B∩C?。

即有以下公式:

?A∪B∪C?=?A?+?B?+?C?-?A∩B?-?B∩C?- |C∩A|+|A∩B∩C?

二、例题分析:

例1 求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数共有多少个。

分析:设A={20以内2的倍数},B={20以内3的倍数},显然,要求计算2或3的倍数个数,即求?A∪B?。

解1:A={2,4,6,„20},共有10个元素,即|A|=10 B={3,6,9,„18},共有6个元素,即|B|=6 A∩B={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6,12,18},共有3个元素,即|A∩B|=3 所以?A∪B?=?A?+?B?-?A∩B?=10+6-3=13,即A∪B中共有13个元素。

解2:本题可直观地用图示法解答

? 如图,其中,圆A中放的是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2的倍数的全体;圆B中放的是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3的倍数的全体,其中阴影部分的数6,12,18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即A∩B中的数)只要数一数集合A∪B中的数的个数即可。 例2 某班统计考试成绩,数学得90分上的有25人;语文得90分以上的有21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分以上的有38人。问两科都在90分以上的有多少人?

解:设A={数学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 B={语文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 那么,集合A∪B表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分以上的学生,由题意知, ?A?=25,?B?=21,?A∪B?=38 现要求两科均在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即求?A∩B?,由容斥原理得 ?A∩B?=?A?+?B?-?A∪B?=25+21-38=8 点评:解决本题首先要根据题意,设出集合A,B,并且会表示A∪B,A∩B,再利用容斥原理求解。

例3 某班同学中有39人打篮球,37人跑步,25人既打篮球又跑步,问全班参加篮球、跑步这两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

解:设A={打篮球的同学};B={跑步的同学} 则 A∩B={既打篮球又跑步的同学} A∪B={参加打篮球或跑步的同学} 应用容斥原理?A∪B?=?A?+?B?-?A∩B?=39+37-25=51(人)

例4 求在不超过100的自然数中,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有多少个?

分析:这个问题与前几个例题看似不相同,不能直接运用容斥原理,要计算的是“既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的数的个数。”但是,只要同学们仔细分析题意,这只需先算出“100以内的5的倍数或7的倍数的数的个数。”再从100中减去就行了。

解:设A={100以内的5的倍数} B={100以内的7的倍数} A∩B={100以内的35的倍数} A∪B={100以内的5的倍数或7的倍数} 则有?A?=20,?B?=14,?A∩B?=2 由容斥原理一有:?A∪B?=?A?+?B?-?A∩B?=20+14-2=32 因此,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的数的个数是:100-32=68(个)

点评:从以上的解答可体会出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有些问题表面上看好象很不一样,但经过细心的推敲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应当善于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

例5 某年级的课外学科小组分为数学、语文、外语三个小组,参加数学小组的有23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27人,参加外语小组的有18人;同时参加数学、语文两个小组的有4人,同时参加数学、外语小组的有7人,同时参加语文、外语小组的有5人;三个小组都参加的有2人。问:这个年级参加课外学科小组共有多少人?

解1:设A={数学小组的同学},B={语文小组的同学},C={外语小组的同学},A∩B={数学、语文小组的同学},A∩C={参加数学、外语小组的同学},B∩C={参加语文、外语小组的同学},A∩B∩C={三个小组都参加的同学} 由题意知:?A?=23,?B?=27,?C?=18 ?A∩B?=4,?A∩C?=7,?B∩C?=5,?A∩B∩C?=2 根据容斥原理二得:

?A∪B∪C?=?A?+?B?+?C?-?A∩B?-?A∩C|-?B∩C|+|A∩B∩C? =23+27+18-(4+5+7)+2 =54(人)

解2: 利用图示法逐个填写各区域所表示的集合的元素的个数,然后求出最后结果。 ? ? ? 设A、B、C分别表示参加数学、语文、外语小组的同学的集合,其图分割成七个互不相交的区域,区域Ⅶ(即A∩B∩C)表示三个小组都参加的同学的集合,由题意,应填2。区域Ⅳ表示仅参加数学与语文小组的同学的集合,其人数为4-2=2(人)。区域Ⅵ表示仅参加数学与外语小组的同学的集合,其人数为7-2=5(人)。区域Ⅴ表示仅参加语文、外语小组的同学的集合,其人数为5-2=3(人)。区域Ⅰ表示只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的集合,其人数为23-2-2-5=14(人)。同理可把区域Ⅱ、Ⅲ所表示的集合的人数逐个算出,分别填入相应的区域内,则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为:

14+20+8+2+5+3+2=54(人)

点评:解法2简单直观,不易出错。由于各个区域所表示的集合的元素个数都计算出来了,因此提供了较多的信息,易于回答各种方式的提问。

例6 学校教导处对100名同学进行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看球赛,有38人喜欢看戏剧,有52人喜欢看电影。另外还知道,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但不喜欢看电影)的有6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但不喜欢看球赛)的有4人,三种都喜欢的有12人。问有多少同学只喜欢看电影?有多少同学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电影(但不喜欢看戏剧)?(假定每人至少喜欢一项)

解法1:画三个圆圈使它们两两相交,彼此分成7部分(如图)这三个圆圈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爱好的同学的集合,由于三种都喜欢的有12人,把12填在三个圆圈的公共部分内(图中阴影部分),其它6部分填上题目中所给出的不同爱好的同学的人数(注意,有的部分的人数要经过简单的计算)其中设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球赛的人数为χ,这样,全班同学人数就是这7部分人数的和,即

16+4+6+(40-χ)+(36-χ)+12=100 解得 χ=14 只喜欢看电影的人数为 36-14=22 ? 解法2:设A={喜欢看球赛的人},B={喜欢看戏剧的人},C={喜欢看电影的人},依题目的条件有|A∪B∪C|=100,|A∩B|=6+12=18(这里加12是因为三种都喜欢的人当然喜欢其中的两种),|B∩C|=4+12=16,|A∩B∩C|=12,再设|A∩C|=12+χ由容斥原理二:|A∪B∪C |=|A|+|B|+|C|-|A∩B|-|A∩C|-|B∩C|+|A∩B∩C| 得:100=58+38+52-(18+16+х+12)+12 解得:х=14 ∴36-14=22 所以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球赛的人数为14,只喜欢看电影的人数为22。

点评:解法1没有用容斥原理公式,而是先分别计算出(未知部分设为х)各个部分(本题是7部分)的数目,然后把它们加起来等于总数,这种计算方法也叫“分块计数法”,它是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有关问题,希望同学们能逐步掌握此类方法,它比直接用容斥原理公式更直观,更具体。

7、某车间有工人100人,其中有5个人只能干电工工作,有77人能干车工工作,86人能干焊工工作,既能干车工工作又能干焊工工作的有多少人?

解:工人总数100,只能干电工工作的人数是5人,除去只能干电工工作的人,这个车间还有95人。 利用容斥原理,先多加既能干车工工作又能干焊工工作的这一部分,其总数为163,然后找出这一公共部分,即163-95=68 例

8、某次语文竞赛共有五道题(满分不是100分),丁一只做对了(1)、(2)、(3)三题得了16分;于山只做对了(2)、(3)、(4)三题,得了25分;王水只做对了(3)、(4)、(5)三题,得了28分,张灿只做对了(1)、(2)、(5)三题,得了21分,李明五个题都对了他得了多少分?

解:由题意得:前五名同学合在一起,将五个试题每个题目做对了三遍,他们的总分恰好是试题总分的三倍。五人得分总和是16+25+28+21=90。因此,五道题满分总和是90÷3=30。所以李明得30分。

例9,某大学有外语教师120名,其中教英语的有50名,教日语的有45名,教法语的有40名,有15名既教英语又教日语,有10名既教英语又教法语,有8名既教日语又教法语,有4名教英语、日语和法语三门课,则不教三门课的外语教师有多少名?

解:本题只有求出至少教英、日、法三门课中一种的教师人数,才能求出不教这三门课的外语教师的人数。至少教英、日、法三门课中一种教师人数可根据容斥原理求出。根据容斥原理,至少教英、日、法三门课中一种的教师人数为50+45+40-15-10-8+4=106(人)不教这三门课的外语教师的人数为120-106=14(人)。

推荐第5篇:容斥原理五年级试题

容斥原理五年级试题一

1、在1到500的全部自然数中,不是7的倍数,也不是9的倍数的数共有多少个?

2、六年级一班有45名同学,每人都参加暑假体育培训班,其中足球班报25人,篮球班报20人,游泳班报30人,足球、篮球都报者有10人,足球、篮球都报者有12人。问三项都报的有多少人?

3、某校六年级二班有49人参加了数学、英语、语文学习小组,其中数学有30人参加,英语有20人参加,语文小组有10人参加,老师告诉同学既参加数学又参加语文小组的有3人,既参加数学又参加英语和既参加英语又参加语文的人数均为质数,而三种全参加的只有1人,求既参加英语又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

4、某班同学参加升学考试,得满分的人数如下:数学20人,语文20人,英语20人,数学、英语两科满分者8人,数学、语文两科满分者7人,语文、英语两科满分者9人,三科都没有得满分者3人。问这个班最多多少人?最少多少人?

5、向50名同学调查春游去颐和园还是去动物园的态度,赞成去颐和园的人数是全体的35,其余不赞成;赞成去动物园的比赞成去颐和园的学生多3人,其余不赞成,另外对去两处都不赞成的学生数比对去两处都赞成的学生数的13多1人,同时去颐和园和去动物园都赞成和都不赞成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6、分母是1001的最简真分数共有多少人?

7、李老师出了两道数学题,全班40人中,第一有30人做对,第二题有12人未做对,两题都做对的有20人。

(1)第2题对第1题不对有几个人?

(2)两题都不对的有几人?

8、每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正中间挖一个正方形的洞,成为宽1厘米的方框,把五个这样的方框放在桌面上,成为如的图案。问桌面上放这些方框盖住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一次数学竞赛都是填空题,小明答错的恰是题目总数的14,小亮答错5题,两人都答错的题目的总数的16,已知小明,小亮都答对题目超过了试题总数的一半,则他们都答对了多少道题?

10、在1到1998的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但不能被3或7整除的数有多少个?

容斥原理五年级试题二

1、全班有46名同学,仅会打乒乓球的有18人,会打乒乓球以及会打羽毛球的有7人,不会打乒乓球又不会打羽毛球的有6人,问,仅会打羽毛球的有多少人?

2、电视台向100人调查昨天收看电视情况,有62人看过2频道,34人看过8频道,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问:两个频道都没有看过的有多少人?

3、一次数学小测验只有两道题,结果全班有10人全对,第一题有25人做对,第二题有18人做错,那么两题都做错的有多少人?

4、在小于100的自然数中既不能被3整除,又不能被2整除的数有多少个?

5、某班45名同学参加了体育测试,其中百米得优者20人,跳远得优者18人,又知百米、跳远均得优者7人,跳高、百米均得优者6人,跳高、跳远均得优者8人,跳高得优者22人,全班只有1名同学各项都没有达到优,求三项都是优的人数。

6、某班四年级时,五年级时和六年级时分别评出10名三好学生,又知

四、五年级连续三好生4人,

五、六年级连续三好生3人,四年级六年级两年评上三好生的有5人,

四、

五、六三年没有评过三好生的有20人,问这个班最多有多少名同学?最少有多少名同学?

7、六一儿童节那天,全班45人到颐和园去玩,有33人划了船,20人爬了山。5名同学因身体不好,他们既没有划船也没有爬山,他们游览了长廊。问:既划了船也爬了山的同学有多少人?

8、六(3)班有32人参加数学竞赛,27人参加英语竞赛,22人参加语文竞赛,其中参加英语、数学两科的有12人,参加英语和语文两科的有14人,参加数学和语文两科的有10人,这个班至少有多少人?

9、分母是273的最剪真分数共有多少个?

10、博文学校参加数学竞赛有120名男生,80名女生,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20名女生,80名男生,已知该校总共有260名学生参加竞赛,其中75名男生两科竞赛都参加了,那么只参加数学竞赛而没有参加语文竞赛的女生有多少人?

推荐第6篇:小学奥数——追及问题

第3讲 追击问题

(一)知识要点

1.追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路程差=速度差×追击时间 在速度差、追击时间和路程差这三个量中,如果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2.在解答追击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弄清题意,紧扣速度差、追击时间和路程差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来分析。

(2)对某些较复杂的追击问题,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3)要注意运动物体的出发点、出发时间、行走方向,善于捕捉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对应关系。

(4)要善于联想、转化,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一)例题选讲

【典型例1】小龙和小虎分别从相距18千米的西村和东村同时向东而行,小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4千米,小虎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几小时后小龙可以追上小虎?

巩固练习一

1.甲、乙二人同地同方向出发,甲每小时走7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乙先走2小时后,甲才开始走,甲追上乙需要几小时? 2.姐妹俩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走了16分钟,姐姐到达学校,妹

妹离学校还有240米,姐姐的速度是每分钟82米,妹妹每分钟走多少米?

3.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快车每小时行10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72千米,慢车比快车迟1小时到达乙地,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典型例2】一个通讯员骑摩托车追赶前面的队伍,队伍每小时行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通讯员出发后40分钟追上队伍。问队伍比通讯员早出发几小时?

巩固练习二

1.哥哥和弟弟去人民公园参观菊花展览,弟弟每分钟走50米弟弟出发一段时间后,哥哥以每分钟70米的速度去追弟弟。哥哥出发后25分钟追上弟弟。问弟弟比哥哥早出发多少分钟?

2.两辆汽车都从北京出发到某地,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15小时可以到达,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如果客车想与货车同时到达某地,它要比货车提前开出几小时?

3.某班学生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进行外出军训活动,他们从A地出发一段时间后,通讯员从A地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追赶学生队伍,行了75千米后追上队伍。问学生队伍比通讯员早出发几小时?

【典型例3】小伟和小华从学校到电影院看电影,小伟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向影院走去,5分钟后小华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向影院走去,结果两人同时到达影院。学校到影院的路程是多少米?

巩固练习三

1.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行60米,8分钟后乙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向B地走去,结果两人同时到达B地。A、B两地的路程计是多少米?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由甲地开往乙地,客车每小时行7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客车比货车早到4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3.从甲地到乙地是上坡路,小明上坡每分钟走60米,下坡每分钟走100米。小明从甲地到乙地比从乙地到甲地多用8分钟。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典型例4】小王和小明同时骑摩托车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行了一段时间后,小王离乙地还有42千米,小明离甲地还有6千米,已知小王每小时行40千米,每小时比小明慢1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巩固练习四

1.刘叔叔和黄叔叔同时骑摩托车从A、B两地相对开出,行了一段时间后,刘叔叔离B地还有42千米,黄叔叔离A地还有3千米,已知刘叔叔每小时行41千米,每小时比黄叔叔慢13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地和乙地相距40千米,平平和兵兵由甲地骑车去乙地,平平每小时行14千米,兵兵每小时行17千米,当平平走了6千米后,兵兵才出发。当兵兵追上平平时,距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3.小军家离少年宫4.8千米,小军从家出发,以每分钟60千米的速度步行去少年宫,爸爸在15分钟后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去追赶小军,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40米。爸爸追上小军后到达少年宫又折回,过了不久又与小军相遇,那么相遇处离少年宫多远? 【典型例5】一辆大卡车上午7时从甲城出发,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向乙城驶去,2小时后,一辆小轿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城出发向乙城驶去,当小轿车到达乙城时,大卡车距乙城还有100千米,问小轿车是什么时刻到达乙城的?

巩固练习五

1.一辆货车上午6时从甲地开往乙地,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向乙地驶去,3小时后,一辆客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地出发向乙地驶去,当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距乙地还有25千米。问客车是在什么时候到达乙地的?

2.一辆大卡车上午7时从甲城出发,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向乙城驶去,2小时后,一辆小轿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城开往乙城,当小轿车到达乙城后,大卡车又行了2.5小时到达乙城。问小轿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城的?

3.甲每小时走9千米,乙每小时走7千米。甲动身时,乙已经走出15千米,甲追乙3小时后,又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追乙,再经过几小时甲能追上乙?

【典型例6】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去同一目的地,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5千米,途中甲车停车3小时,结果甲车

比乙车迟到1小时到达目的地,问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巩固练习六

1.甲、乙两车同时从A城开往B城,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途中甲车停车4小时,结果甲车比乙车迟到2小时到达B城。求A、B两城之间的距离。

2.A、B两地相距20千米,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0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甲在途中修车停留一段时间。乙到达B地后,甲再骑车行2千米才到达B地。求甲修车用了多长时间?

3.一辆货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驶往乙地,出发1小时后,一辆面包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地驶往乙地,比货车早半小时到达乙地,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典型例7】王恬和张华两人在游泳池中先后从同一地方同速同向游泳。现在王恬位于张华的前方,张华距离起点20米;当张华游到王恬现在的位置时,王恬已离起点98米。问王恬现在离起点多少米?

巩固练习七

1.小强和小明在游泳池中先后从同一地方同速同向游泳。现在小强位于小明的前方,小明离起点18米;当小明游到小强现在的位置时,小强已离起点80米。问小强现在离起点多少米?

2.A、B两地相距90千米,甲车和乙车先后从A地同速开向B地,现在甲车位于乙车的前方,乙车距离A地40千米;当乙车开到甲车现在的位置时,甲车刚好到达B地。问甲车现在离A地多少千

米?

3.甲、乙两地相距18千米,小龙和小虎先后以同样的速度从甲地骑自行车去乙地。现在小龙位于小虎的前方,小虎离甲地10千米;当小虎骑到小龙现在的位置时,小龙离乙地还有2千米。问小龙现在离甲地多少千米?

【典型例8】甲、乙两人练习跑步,如果甲让乙先跑10米,那么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2秒钟,那么甲跑4秒钟就能追上乙。问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巩固练习八

1.小亮和小刚两人练习跑步,如果小亮让小刚先跑12米,那么小亮跑6秒钟可追上小刚;如果小亮让小刚先跑4秒钟,那么小亮8秒钟就能追上小刚。问小亮和小刚的速度各是多少?

2.小王和小李两人练习跑步,如果小王让小李先跑600米,那么小王跑5分钟可追上小李;如果小王让小李先跑2分钟,那么小王跑4分钟就能追上乙。问小王和小李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3.甲、乙两名田径运动员进行短跑训练,甲每秒的速度比乙每秒的速度的多米。甲在乙后2米处起跑,同时跑了6秒后,甲到达终点,乙还差1米。甲、乙两人每秒各跑多少米?

【典型例9】上午7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行48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上午9时,有一列客车以每小时行7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为了安全行驶,列车间的距离不应小于8千米,那么货车最晚应在什么时刻让客车通过? 2323

巩固练习九

1.军事演习中,我海军胜利舰追击敌军舰,追到A岛时,敌军舰已在10分钟前逃离,敌军舰每分钟行驶1000米,我胜利舰每分钟行驶1470米,在离敌军舰600米处可开炮射击。问我军舰从A岛出发经过多少分钟可射击敌军舰?

2.上午6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上午8时,有一列客车以每小时73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为了行驶安全,列车间的距离不应小于8米,那么货车最晚应在什么时刻让客车通过?

3.上午8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49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上午10时,有一列客车以每小时71.5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为了行驶安全,列车间的距离不应小于8千米,那么货车最晚应在什么时刻让客车通过?

【典型例10】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5小时可以到达,客车每小时的速度比货车快12千米,可比货车提前1.2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巩固练习十

1.下午放学时,哥哥和弟弟同时从学校步行回家。弟弟用15分钟到家,哥哥每分钟比弟弟多行20米,比弟弟提前5分钟到家。求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

2.甲、乙两列货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甲车8小时可以到达,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20千米,比甲车提前2小时到达。求A、B

两地之间的距离。

3.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客车3.8小时可以到达,货车每小时比客车慢12千米,比客车晚1.2小时到达。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典型例11】同学们去秋游,排成一列队伍以每秒1米的速度行进,队伍长600米,王老师因事以每秒1.5米的速度从队伍的排尾追到排头,又立即从队伍的排头回到排尾。问王老师又回到排尾时一共用了多少分钟?

巩固练习十一

1.同学们去春游,排成一列队伍以每秒1米的速度行进,队伍长300米,李老师因事以每秒1.5米的速度从队伍的排尾追到排头,又立即从队伍的排头回到排尾。问李老师又回到排尾时一共用了多少分钟? 2.解放军某部从营地出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目的地前进,通讯员因事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从队伍的排尾追到排头,又立即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从队伍的排头回到排尾。已知队伍长1.8千米,问通讯员又回到排尾时一共用了多少小时?

3.行军队伍全长100米,前进速度是每分钟80米。行进中排尾一同学把一封信交给排头,他以每分钟160米的速度跑步追上排头后立即以每分钟120米的速度返回排尾。这时,这位同学比其他同学多行了多少米?

【典型例12】哥哥每分钟走60米,弟弟每分钟走50米。当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背向走了4分钟,哥哥掉头去追弟弟,追上弟弟时哥哥

共走了多少米?

巩固练习十二

1.小红每分钟走65米,小菊每分钟走55米。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走了2分钟,小红掉头去追小菊,追上小菊时小红共走了多少米?

2.小强每分钟走70米,小亮每分钟走60米,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背向走了3分钟,小强掉头去追小亮,追上小亮时小强共走了多少米/ 3.甲、乙两人住在一起,骑车同去旅行,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的速度是甲的一半。同时出发半小时后,甲想起还未带相机,立即回家取,拿上相机再追乙。假如速度不变,甲需几小时追上乙? 【典型例13】王平、李军、注明三人同时从甲地去乙地,早上6点,王、李二人一起从甲地出发,王平每小时走5千米,李军每小时走4千米,朱明因有事上午8点才从甲地出发,下午6点,王、朱二人同时到达乙地,问朱明在什么时刻追上李军?

巩固练习十三

1.张明、朱军和赵琪三人都要从甲地到乙地,早上7时张、李两人一起从甲地出发,张明每小时走5千米,李军每小时走4千米,赵琪上午9时才从甲地出发,傍晚7时赵,张同时到达乙地,问赵琪在什么时刻追上李军?

2.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30米、40米、50米,甲、乙从A地同时同向出发,丙从B地同时同向出发去追赶甲和

乙,丙在追上甲后又过10分钟才追上乙。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

3.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5分钟,经过2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晚出发10分钟,经过25分钟追上乙,那么,甲出发后多少分钟追上丙? 【典型例14】乌龟和兔子进行200米赛跑,同时出发。兔子每分钟跑35米,乌龟每分钟爬10米,如果兔子在途中睡了15分钟,那么谁先到达终点?

巩固练习十四

1.乌龟和兔子进行200米赛跑,同时出发。兔子每分钟跑35米,乌龟每分钟爬10米,如果兔子在途中睡了14.5分钟,那么谁先到达终点?

2.龟兔进行10000米赛跑,兔子的速度是乌龟速度的5倍,当他们从起点一起出发后,乌龟不停的跑,兔子跑到某一地点开始睡觉兔子醒来时,乌龟已经领先它5000米,兔子奋起直追,但乌龟到终点时,兔子仍落后100米。那么兔子兔子睡觉期间乌龟跑了多少米?

3.龟兔赛跑,全程5.2千米。兔子每小时跑20千米,乌龟每小时跑3千米,乌龟不停的跑,但兔子边跑边玩,它先跑1分钟,然后玩15分钟,又跑2分钟然后玩15分钟,再跑3分钟然后玩15分钟……,那么先到终点的比后到终点的要快多少分钟?

【典型例15】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甲每小

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2千米,甲行30分钟后,因事用原速返回甲地,在A地逗留了半小时,又以原速去B地,结果甲、乙二人同时到达B地,求A、B两地的距离。

巩固练习十五

1.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行9千米,二人同时由东城去西城,甲行15千米后,又回去取东西,取完东西后立即向乙追去(取东西的时间忽略不计),当他追上乙时恰好已到西城。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二人住一楼,骑车去同地旅游,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的速度是甲的一半。同时出发半小时后又回家取相机,拿上相机再追乙(拿相机的时间忽略不计)。假如原速都不变,甲追上乙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8千米。出发1.5小时后,乙因事返回A地,且在A地停留半小时后再出发。假如原速不变,问甲被乙追上时行了多少千米? 【典型例16】甲、乙两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相距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48分钟,当甲车到达工地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问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几小时?

巩固练习十六

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要到165千米外的县城去,甲车比乙车早到36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县城18千米,问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2.A、B两城市相距65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城市开往B城市,货车比客车早到3小时。当货车到达时,客车距B城市还有150千米。问货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3.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前往离A地36千米的B地。甲在乙出发20分钟后才出发,但比乙先到25分。当甲到达B地时,乙在甲后面5千米。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甲骑了多远追上乙?

【典型例17】甲、乙二人同一天从北京出发到广州,甲每天行100米,乙第一天行70千米,以后每一天比前一天多行3千米,乙在出发后第几天追上甲?

巩固练习十七

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沿一条公路行走,甲每小时行6千米,而乙第一小时行1千米,第二小时行2千米,第三小时行3千米……,每行1小时都比前1小时多行1千米。经过多少小时乙追上甲? 2.小龙和小虎两人同时同地同向沿一条公路行走,小龙每分钟行80米,而小虎第一分钟行50米,以后每分钟都比前一分钟多行5米,小虎在出发后第几分钟追上小龙?

3.小明和小伟两人同时同地同向沿一条公路行走,小明每分钟行70米,而小伟第一分钟行90米,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少行5米,小明在出发第几分钟追上小伟?

【典型例18】早晨,小明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后不久,爸爸发现小明的铅笔盒忘在家中,。爸爸立刻去追小明,将铅笔盒交给小明后立

即返回,小明接到铅笔盒后又经过10分钟到达学校,同时爸爸也正好回到家中。已知爸爸的速度是小明速度的4倍,那么小明从家中出发后几分钟爸爸才出发去追小明的?

巩固练习十八

1.早晨,小鹏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后不久,爸爸发现小鹏的铅笔盒忘在家中,于是立即去追赶小鹏,将铅笔盒交给小鹏后立即返回,小鹏接到铅笔盒后经过8分钟到达学校,同时爸爸也正好返回家中。已知爸爸的速度是小鹏速度的4倍,那么小鹏从家中出发后多少分钟爸爸才出发去追赶小鹏的?

2.早晨,小莉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后不久,妈妈发现小莉的语文书忘在家中,于是立即去追赶小莉,将语文书交给小莉后立即返回,小莉接到语文书后经过9分钟到达学校,同时妈妈也正好返回家中。已知妈妈的速度是小莉速度的3倍,那么小莉从家中出发后多少分钟妈妈才出发去追赶小莉的?

3.早上7时,小敏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后不久,妈妈发现小敏的数学书忘在家中,妈妈立刻去追赶小敏,将数学书交给小敏后立即返回,小敏接到数学书后经过6分钟到达学校,同时妈妈也正好返回家中。已知妈妈的速度是小敏速度的3倍,那么,妈妈是从什么时刻出发去追赶小敏的?

【典型例19】甲、乙两人同时从A出发向B行进,甲速始终不变,乙在走前面路程时,速度为甲的2倍,而走后面路程时,速度是甲的。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B?请说明理由。

132379

巩固练习十九

1.甲、乙两车同时从A城出发向B城行驶,甲速始终不变,乙在走前面路程时,速度为甲的3倍,而走后面路程时,速度是甲的。问哪辆车先到达B城?请说明理由。

2.甲、乙两人同时从A出发向B行进,甲速始终不变,乙在走前面

238913143445路程时,速度为甲的2倍,而走后面路程时,速度是甲的。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B?请说明理由。

3.甲、乙两人同时从A出发向B行进,甲速始终不变,乙在走前面的路程时,速度为甲的,如果乙要与甲同时到达B,在后面路程时,速度应为甲的几倍? 【典型例20】早晨8点多钟,有两辆汽车先后离开厂门,向同一方向开去。两辆汽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60千米,8点32分时,第一辆汽车离厂的距离是第二辆汽车离厂距离的3倍,到了8点39分的时候,第一辆汽车离厂的距离是第二辆汽车离厂距离的2倍。那么第一辆汽车是8点几分离开厂的?

巩固练习二十

1.早晨6点多钟,有两辆摩托车先后离开厂门,向同一方向开去。两辆汽车的速度相同,6点28分时,第一辆摩托车离厂的距离是第二辆摩托车离厂距离的3倍,到了6点36分的时候,第一辆摩托车离厂的距离是第二辆摩托车离厂距离的2倍。那么第一辆摩托车是6点几分离开厂的?

2.下午4点多钟,有两辆汽车先后离开厂门,向同一方向开去。两辆 234513

汽车的速度相同,5点32分时,第一辆汽车离厂的距离是第二辆汽车离厂距离的4倍,到了5点38分的时候,第一辆汽车离厂的距离是第二辆汽车离厂距离的3倍。那么第一辆汽车是4点几分离开厂的?

3.早晨7点多钟,有两辆汽车先后离开厂门,向同一方向开去。两辆汽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60千米,7点33分时,第一辆汽车离厂的距离是第二辆汽车离厂距离的3倍,到了7点39分的时候,第一辆汽车离厂的距离是第二辆汽车离厂距离的2倍。那么,到7点39分的时候,第一辆汽车已行了多少千米? 【典型例21】甲、乙二人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甲出发3小时后乙出发,结果乙比甲早到1小时,如果AB两地相距120千米,甲速度是乙速度的,那么,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巩固练习二十一

1.甲、乙两车从A地到B地。甲车出发3小时后乙车方出发,结果乙车比甲车早到1小时,如果A、B两地相距480千米,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那么,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2.甲、乙两车从A城开往B城。甲出发2小时后乙车方出发,结果乙比甲早到2小时,如果A、B两地相距720千米,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那么,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3.甲、乙两车同时从东城开往西城。途中甲车停留3小时,结果甲车比乙车迟到1小时到达目的地。如果东、西两城相距560千米,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那么,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23233478

【典型例22】唐老鸭与米老鼠进行10000米赛跑,米老鼠的速度是每分钟125米,唐老鸭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唐老鸭手中掌握着一种迫使米老鼠倒退的电子遥控器,通过这种遥控器发出第n次指令,米老鼠就以原来速度的n×10%倒退1分钟,然后再按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如果唐老鸭想在比赛中获胜,那么它通过遥控器发出指令的次数至少是多少次?

巩固练习二十二

1.唐老鸭与米老鼠进行8000米赛跑,米老鼠的速度是每分钟125米,唐老鸭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唐老鸭手中掌握着一种迫使米老鼠倒退的电子遥控器,通过这种遥控器发出第n次指令,米老鼠就以原来速度的n×10%倒退1分钟,然后再按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如果唐老鸭想在比赛中获胜,那么它通过遥控器发出指令的次数至少是多少次?

2.蓝猫和肥仔进行400米赛跑,蓝猫每秒跑5米,肥仔每秒跑4米。肥仔手中掌握着一种迫使蓝猫倒退的电子遥控器,通过这种遥控器发出第n次指令,米老鼠就以原来速度的n×10%倒退1秒钟,然后再按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如果肥仔想在比赛中获胜,那么它通过遥控器发出指令的次数至少是多少次?

3.甲车以每小时160千米的速度,乙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在长为210千米的环形公路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每当甲车追上乙车一次,甲车减速,而乙车增速。问在两车速度刚好相等的时刻,它们分别行驶了多少千米?

1313

推荐第7篇: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一) 【知识点讲解】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相遇问题: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各自到

1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B地的距离是AB全程的。已知甲

5车在第一次相遇时行了1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甲车行了全程的80%,乙车超过中点35千米,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和丙同时由东、西两城出发,甲、乙两人由东城到西城,甲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丙也骑自行车每小时20千米,已知丙在途中遇到乙后,又经过1小时才遇到甲,求东、西城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两站相距470千米,一列火车于中午1时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52千米,另一列火车下午2时30分从乙站开出,下午6时两车相遇,求乙站开出的那辆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5、小李从A城到B城,速度是50千米/小时,小兰从B城到A城,速度是40千米/小时。两人同时出发,结果在距A、B两城中点1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城间的距离。

6、绕湖的一周是24千米,小张和小王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王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走1小时休息5分钟,小张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每走5分休息10分钟.两人出发后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家庭作业

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经过18小时两车在某处相遇,已知两地相距1488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8千米,货车每行驶3小时要停驶1小时,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个6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兄弟两人如果同时从同一起点按顺时针反方向跑步,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同从同一起点反方向跑步,每隔4分中相遇一次。兄弟两人跑一圈各要几分钟?

3、A、B两地相距207千米,甲、乙两车8:00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速度分别为60千米/小时,54千米/小时,丙车8:30从B地出发到A地,速度为48千米/小时.丙车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时是几点几分?

4、一辆小轿车,一辆货车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小轿车,货车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小轿车的速度减少了20%,货车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小轿车到达B地时,货车距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一辆汽车在甲乙两站之间行驶.往返一次共用去4小时.汽车去时每小时行45米,返回时每小时行驶30千米,那么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追及问题

7、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乙出发3小时后甲才出发,甲走了5小时后,已超过乙2千米,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行4千米。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8、猎犬发现在离它9米远有一只奔跑的兔子,立刻追赶,猎犬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要跑9步,但兔子的动作快,猎犬跑2步的时间,兔子跑3步,猎犬至少跑多少米才能追上兔子?

9、甲、乙两人相距150米,甲在前,乙在后,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5米,两人同时向南出发,几分钟后乙追上甲?

10、两辆汽车从A地到B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4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63 千米,第一辆汽车先行2小时后,第二辆汽车才出发,问第二辆汽车出发后几小时追上第一辆汽车?

11、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骑300米,乙跑步,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家庭作业

1、哥哥和弟弟两人同时在一个学校上学,弟弟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先去学校,3分钟后,哥哥骑车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也向学校骑去,那么哥哥几分钟追上弟弟?

2、两名运动员在湖周围环形道上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250米,乙每分钟跑20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45分钟甲追上乙,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3、姐妹两人在同一小学上学,妹妹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从家走向学校,姐姐比妹妹晚10分钟出发,为了不迟到,她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从家跑步上学,结果两人却同时到达学校,求家到学校的距离有多远?

4、龟兔进行10000米跑步比赛.兔每分钟跑400米,龟每分钟跑80米,龟每跑5分钟歇25分钟,谁先到达终点?

5、在周长400米的圆的一条直径的两端,甲、乙两人分别以每分钟60米和50米的速度,同时同向出发,沿圆周行驶,问2小时内,甲追上乙多少次?

6、甲乙两地相距48千米,其中一部分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后沿原路返回。去时用了4小时12分,返回时用了3小时48分。已知自行车的上坡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求自行车下坡的速度。

行程问题(二) 【知识点讲解】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

流水问题:

1、一船逆水而上,船上某人于大桥下面将水壶遗失被水冲走,当船回头时,时间已过20分钟.后来在大桥下游距离大桥2千米处追到了水壶.那么该河流速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2、一只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往返一次共用4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每小时多行12千米.因此后2小时比前2小时多行18千米,那么甲、乙两个码头距离是几千米?

3、(14广益)一架飞机所带燃料最多可以用7.5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以飞行1200千米;回时逆风,每小时可以飞行800千米。那么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远就要返航?

4、(14广益)自动扶梯以均匀的速度由下往上行驶,两位性急的孩子要从扶梯上楼。已知男孩每分钟走20阶,女孩每分钟走15阶。结果,男孩用了5分钟到达,女孩用了6分钟到达楼上。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共有多少阶?

5、只帆船的速度是60米/分,船在水流速度为20米/分的河中,从上游的一个港口到下游的某一地,再返回到原地,共用3小时30分,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共走了多少米?

6、一船从甲港顺水而下到乙港,马上又从乙港逆水行回甲港,共用了8小时。已知顺水每小时比逆水多行20千米,又知前4小时比后4小时多行60千米,那么,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家庭作业

1、一艘货轮顺流航行36千米,逆流航行12千米共用了10小时,顺流航行20千米,再逆流航行20千米也用了10小时。顺流航行12千米,又逆流航行24千米要用多少小时?

2、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分为上坡、平坡、下坡三段,各段路程之和比1:2:3,某人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6。已知他上坡时的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路程全长为20千米。此人从甲地走到乙地需要多长时间?

3、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共花去了8小时,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4、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问: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多少秒?

5、在商场里,小明从正在向上移动的自动扶梯顶部下120 级台阶到达底部,然后从底部上90 级台阶回到顶部。自动扶梯从底部到顶部的台阶数是不变的,假设小明单位时间内向下的台阶数是他向上的台阶数的2倍.则该自动扶梯从底到顶的台阶数为多少?

过桥问题

1、一列火车通过530米的桥需40秒钟,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米的山洞需30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车长多少米?

2、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

3、一支队伍1200米长,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行进。队伍前面的联络员用6分钟的时间跑到队伍末尾传达命令。问联络员每分钟行多少米?

4、一列火车长119米,它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驶,小华以每秒2米的速度从对面走来,经过几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

5、某人沿着铁路边的便道步行,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是15秒钟,客车长105米,每小时速度为28.8千米.求步行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家庭作业

1、一个人站在铁道旁,听见行近来的火车汽笛声后,再过57秒钟火车经过他面前.已知火车汽笛时离他1360米;(轨道是笔直的)声速是每秒钟340米,求火车的速度?

2、人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沿铁路边步行,一列长144米的客车从他身后开来,从他身边通过用了8秒钟,求列车的速度。

3、铁路旁的一条平行小路上,有一行人与一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3.6千米/小时,骑车人速度为10.8千米/小时。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通过骑车人用26秒。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米?

4、已知快车长182米,每秒行20米,慢车长1034米,每秒行18米.两车同向而行,当快车车尾接慢车车头时,称快车穿过慢车,则快车穿过慢车的时间是多少秒?

推荐第8篇:最新小学奥数高斯问题

五年級(繁體)下冊《高斯求和》

姓名:

班別:

日期:

得分:

高斯求和

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幼年時代聰明過人,上學時,有一天老師出了一道題讓同學們計算:

1+2+3+4+…+99+100=?

老師出完題後,全班同學都在埋頭計算,小高斯卻很快算出答案等於5050。高斯為什麼算得又快又准呢?原來小高斯通過細心觀察發現: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這樣的50對數,每對數的和都相等。於是,小高斯把這道題巧算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這種求和方法,真是聰明極了,簡單快捷,並且廣泛地適用於“等差數列”的求和問題。

若干個數排成一列稱為數列,數列中的每一個數稱為一項,其中第一項稱為首項,最後一項稱為末項。後項與前項之差都相等的數列稱為等差數列,後項與前項之差稱為公差。例如:

(1)1,2,3,4,5,…,100;

(2)1,3,5,7,9,…,99;

(3)8,15,22,29,36,…,71。

其中(1)是首項為1,末項為100,公差為1的等差數列;(2)是首項為1,末項為99,公差為2的等差數列;(3)是首項為8,末項為71,公差為7的等差數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項+末項)×項數÷2。 例1 1+2+3+…+1999=?

分析與解:這串加數1,2,3,…,1999是等差數列,首項是1,末項是1999,共有1999個數。由等差數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斷題目中的各個加數是否構成等差數列。

例2 11+12+13+…+31=?

分析與解:這串加數11,12,13,…,31是等差數列,首項是11,末項是31,共有31-11+1=21(項)。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有時項數並不是一目了然的,這時就需要先求出項數。根據首項、末項、公差的關係,可以得到 項數=(末項-首項)÷公差+1, 末項=首項+公差×(項數-1)。 例3 3+7+11+…+99=?

分析與解:3,7,11,…,99是公差為4的等差數列,

項數=(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項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數列的前40項的和。 解:末項=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及求項數和末項的公式,可以解決各種與等差數列求和有關的問題。

例5 在下圖中,每個最小的等邊三角形的面積是12釐米2,邊長是1根火柴棍。問:(1)最大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2)整個圖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擺成?

分析:最大三角形共有8層,從上往下擺時,每層的小三角形數目及所用火柴數目如下表:

由上表看出,各層的小三角形數成等差數列,各層的火柴數也成等差數列。 解:(1)最大三角形面積為

(1+3+5+…+15)×12

=[(1+15)×8÷2]×12

=768(釐米2)。

(2)火柴棍的數目為

3+6+9+…+24

=(3+24)×8÷2=108(根)。

答:最大三角形的面積是768釐米2,整個圖形由108根火柴擺成。 例6 盒子裏放有三隻乒乓球,一位魔術師第一次從盒子裏拿出一隻球,將它變成3只球後放回盒子裏;第二次又從盒子裏拿出二隻球,將每只球各變成3只球後放回盒子裏……第十次從盒子裏拿出十隻球,將每只球各變成3只球後放回到盒子裏。這時盒子裏共有多少只乒乓球?

分析與解:一隻球變成3只球,實際上多了2只球。第一次多了2只球,第二次多了2×2只球……第十次多了2×10只球。因此拿了十次後,多了

2×1+2×2+…+2×10

=2×(1+2+…+10)

=2×55=110(只)。

加上原有的3只球,盒子裏共有球110+3=113(只)。

綜合列式為:

(3-1)×(1+2+…+10)+3

=2×[(1+10)×10÷2]+3=113(只)。

練習3

1.計算下列各題:

(1)2+4+6+…+200;

(2)17+19+21+…+39;

(3)5+8+11+14+…+50;

(4)3+10+17+24+…+101。

2.求首項是5,末項是93,公差是4的等差數列的和。

3.求首項是13,公差是5的等差數列的前30項的和。

4.時鐘在每個整點敲打,敲打的次數等於該鐘點數,每半點鐘也敲一下。問:時鐘一晝夜敲打多少次?

5.求100以內除以3餘2的所有數的和。

6.在所有的兩位數中,十位數比個位數大的數共有多少個?

答案與提示練習

1.(1)10100;(2)336;(3)440;(4)780。

2.1127。提示:項數=(93-5)÷4+1=23。

3.2565。提示:末項=13+5×(30-1)=158。

4.180次。解:(1+2+…+12)×2+24=180(次)。

5.1650。解:2+5+8+…+98=1650。

6.45個。

提示:十位數為1,2,…,9的分別有1,2,…,

9個。

推荐第9篇:小学奥数工程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工程问题教案

一、本讲学习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弄清楚工作量、时间、效率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工程问题的实质就是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行程问题相似,需要找出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三个基本量之间的换算找出解题方法。工程问题当中,分数的出现与运算较为常见,因此,解决工程问题首先要学好分数的四则运算。

三、知识框架

解决工程问题首先弄清行程问题中这三个量的关系: 工作量=时间×效率 (a=t×e) 时间=工作量÷效率 (t=a÷e) 效率=工作量÷时间 (e=a÷t)

四、概念解析

工作量:工程问题中的工作量是工程问题的总体量,在未知情况下,可假设工作量为1 ; 时间:工程问题中的时间是工程问题的因子量;

效率:和时间一样,效率也是工程问题的因子量,其地位和形式与时间类似。

五、例题讲解

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18天,如果甲队干3天、乙队干4天则完成工程的1/5。问:甲、乙两队独立完成该工程各需多少天?

打印一份稿件,甲单独打需要50分完成,乙单独打需30分完成。现在甲单独打若干份后,乙接着打完,共42分。问:甲打了稿件的几分之几?

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A和B注水,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时,A、B两池中已注入水之和恰好是一池水。此后,甲管的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降低30%。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还需多长时间注满B池?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30天完成.如果甲队单独做24天后,乙队再加入合作,两队合作12天后,甲队因事离去,由乙队继续做了15天才完成.这项工程如果由甲队单独完成,需要多少天

李师傅加工540个零件。他前一半时间每分生产8个,后一半时间每分生产12个,正好完成任务。当他完成任务的45%时,恰好是上午9点。张师傅开始工作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

师徒三人合作承包一项工程,8天能够全部完成。已知师傅单独做所需的天数与两个徒弟合作所需的天数相同。师傅与徒弟甲所需的天数的4倍与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相同。问: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多少天?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可以完成,乙队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队合作期间甲队休息了2天,乙队休息了8天(两队不在同一天休息).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多少天

某工程如果由第

一、

二、三小队合干需要12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

一、

三、五小队合干需要7天才13

能完成;如果由第

二、

四、五合干需要8天完成;如果由第

一、

三、四小队合干需要42天。那么这五个小队一起合干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六、课后练习

完成一项工作,需要甲干5天、乙干6天,或者甲干7天、乙干2天。问:甲、乙单独干这件工作各需多少天?

一件工作,甲、乙合干需要6天完成,已知甲单独完成该工作的1/2所需的时间与乙单独完成该工作1/3的时间相等。问:甲单独完成该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一项工程,如甲队独做,可6天完成.甲3天的工作量,乙要4天完成.两队合做了2天后,由乙队单独做,乙队还需做多少天才能完成

甲、乙、丙三人合修一围墙。甲、乙合修5天修好围墙的1/3,乙、丙合修2天修好围墙的余下1/4,剩下的围墙甲、丙又合修5天才完成。问:甲、乙、丙单独修好围墙分别需要几天?

有一批工人完成某项工程,如果能增加八人,则10天就能完成;如果能增加3人,就要20天完成。现在只能增加2个人,那么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八 励志或学科小故事——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出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欧几里得善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他在人的身影与高正好相等的时刻,测量了金字塔影的长度,解决了当时无人能解的金字塔高度的大难题。他说:“此时塔影的长度就是金字塔的高度”。尽管欧几里得简化了他的几何学,国王还是不理解,希望找到一条学习的捷径。欧几里得说:“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一条路,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达到”。这句话成为千古传诵的学习箴言。

推荐第10篇:小学数奥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

【例题】 一群松鼠共108只,在一起吃草莓,每只大松鼠分到15个草莓,每只小松鼠分到12个草莓。草莓刚分完,小松鼠很快就把草莓吃完了,又要求再给每只小松鼠分3个草莓,每只大松鼠只得拿出3个草莓,满足每只小松鼠再吃3个草莓的要求之后,还剩余24个草莓。这群松鼠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解题思路】要求草莓的的总数是多少,关键先求出大、小松鼠的只数。已知松鼠的和(总数)是108只,又由题目“每只大松鼠只得拿出3个草莓,满足每只小松鼠再吃3个草莓的要求之后,还剩24个草莓”,可确定大松鼠比小松鼠多,并且可算出大、小松鼠之差是24÷3=8(只)。题目分析道这里,可用和差公式把大、小松鼠的只数求出,最后能根据题意算出草莓总数。

大小松鼠之差:24÷3=8(只)小松鼠的只数:(108-8)÷2=50(只)大松鼠的只数:108-50=58(只)草莓总数:15×58+12×50=870+600=1470(个)答:这群松鼠一共有1470个草莓。

【练一练】

1.王亮期中考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4分,数学没考好,语文比数学多 8分。问:小明的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多少分?

2.两筐橘子共180千克,从甲筐中取出30千克放入已筐,两筐橘子的质量

就相等了。原来两筐中各有橘子多少千克?

3.四个人年龄之和是89岁,最小的是10岁,她与最大的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个之和大9岁,最大的年龄是几岁?

第11篇:小学四年级奥数逻辑问题

逻辑问题

例1 小王、小张和小李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小王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张年龄小。问: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教师?

例2 刘刚、马辉、李强三个男孩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第一盘:刘刚和小丽对李强和小英;第二盘:李强和小红对刘刚和马辉的妹妹。问:三个男孩的妹妹分别是谁?

例3 甲、乙、丙每人有两个外号,人们有时以“数学博士”、“短跑健将”、“跳高冠军”、“小画家”、“大作家”和“歌唱家”称呼他们。此外:

(1)数学博士夸跳高冠军跳得高;(2)跳高冠军和大作家常与甲一起去看电影;

(3)短跑健将请小画家画贺年卡;(4)数学博士和小画家很要好;

(5)乙向大作家借过书;(6)丙下象棋常赢乙和小画家。 你知道甲、乙、丙各有哪两个外号吗?

例4 张明、席辉和李刚在北京、上海和天津工作,他们的职业是工人、农民和教师,已知:

(1)张明不在北京工作,席辉不在上海工作;(2)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

(3)在上海工作的是工人;(4)席辉不是农民。 问:这三人各住哪里?各是什么职业?

练习

1..徐、王、陈、赵四位师傅分别是工厂的木工、车工、电工和钳工,他们都是象棋迷。

(1)电工只和车工下棋;(2)王、陈两位师傅经常与木工下棋;

(3)徐师傅与电工下棋互有胜负;(4)陈师傅比钳工下得好。 问:徐、王、陈、赵四位师傅各从事什么工种?

2.李波、顾锋、刘英三位老师共同担负六年级某班的语文、数学、政治、体育、音乐和图画六门课的教学,每人教两门。现知道:

(1)顾锋最年轻;(2)李波喜欢与体育老师、数学老师交谈;

(3)体育老师和图画老师都比政治老师年龄大;

(4)顾锋、音乐老师、语文老师经常一起去游泳;(5)刘英与语文老师是邻居。 问:各人分别教哪两门课程?

3.A,B,C,D分别是中国、日本、美国和法国人。已知:

(1)A和中国人是医生;(2)B和法国人是教师;

(3)C和日本人职业不同;(4)D不会看病。

问:A,B,C,D各是哪国人,

4.小亮、小红、小娟分别在一小、二小、三小读书,各自爱好围棋、体操、足球中的一项,现知道:

(1)小亮不在一小;(2)小红不在二小;

(3)爱好足球的不在三小;(4)爱好围棋的在一小,但不是小红。问:小亮、小红、小娟各在哪个学校读书和各自的爱好是什么?

第12篇:奥数 年龄问题

三 年 级

上 学 期

数 学 练习

年龄问题

一、父亲36岁,儿子4岁。几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二、现在哥哥25岁,弟弟15岁,几年前哥哥的年龄为弟弟年龄的2倍?

三、女儿8岁,母亲38岁。母亲多少岁时是女儿年龄的3倍?

四、甲对乙说:“现在我的年龄是你的年龄的2倍。”乙对甲说:“我6年后的年龄和你10年前的年龄一样。”甲、乙年龄各是多少?

五、小江14岁,爸爸41岁。几年前时爸爸的年龄比小江年龄大3倍?

六、甲在银行存款4000元,乙在银行存款2000元。两人从银行中取出同样多钱后,甲的存款数是乙存款的5倍。两人各取出多少元?

七、哥哥年龄是弟弟年龄的3倍,但3年前哥哥的年龄等于弟弟3年后的年龄。现在年龄各是几岁?

1 三 年 级

上 学 期

数 学 练习

八、母亲现在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母亲27岁时生的这个孩子,问母子现在各多少岁?

九、10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7倍,15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2倍。现在母女两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十、哥哥与弟弟两人3年后的年龄和是27岁。弟弟今年的年龄等于两人年龄差。问哥哥和弟弟今年各几岁?

十一、今年哥哥、弟弟两人岁数和是50.曾有一年,哥哥的岁数是今年弟弟的岁数,那时哥哥的岁数正好是弟弟当年的岁数的2倍。问哥哥和弟弟今年各多少岁?

十二、父亲与弟弟的年龄和是58岁,父亲比哥哥大23岁,哥哥比弟弟大5岁。问三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十三、四人年龄和是77岁,最小的10岁,他与最大的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个人年龄和大7岁。最大的年龄是多少岁?

2 三 年 级

上 学 期

数 学 练习

十四、姐妹两人,当姐姐像妹妹这么大年龄时,妹妹才9岁;当妹妹像姐姐现在这么大年龄时,姐姐就27岁了。求姐姐和妹妹现在各多少岁?

十五、同学们问王老师年龄。王老师说:“我已过半百。3年前,我的年龄时6的倍数;3年后,我的年龄是5的倍数。”请问王老师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岁?

十六、甲比乙小4岁,丙比甲小4岁,丁比丙小4岁,丁的年龄正好是乙的一半。他们各多少岁?

十七、祖孙三人的年龄和正好是100岁。祖父过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天数。问祖父、儿子、孙子各多少岁?

十八、一个中学生说,我的年龄减去10,再乘以5,恰好等于我的年龄加上10.问这位中学生的年龄多大?

3 三 年 级

上 学 期

数 学 练习

练习

1、甲、乙两人的年龄和是33岁,四年后,甲比乙大3岁。问甲、乙两人各多少岁?

2、父子的年龄和是64岁,儿子年龄的3倍比父亲的年龄多8岁。求父子两人各多少岁?

3、甲、乙两人年龄和为35岁,乙、丙两人年龄和为45岁。甲、丙两人年龄和为40岁。求甲、乙、丙各多少岁?

4、父亲47岁,儿子21岁。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5、小红11岁时,也有68岁。今年小红考上了大学,爷爷的年龄刚好是小红的4倍。问爷爷今年多大岁数?

6、小明和叔叔今年共40岁,曾有一年叔叔的岁数是今年小明的岁数,那时叔叔的岁数恰好是小明岁数的3倍,叔叔和小明今年各多少岁?

7、妈妈今年32岁,儿子今年6岁,问:在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8、父亲今年45岁,儿子23岁,几年前父亲的岁数是儿子的3倍?

4 三 年 级

上 学 期

数 学 练习

年龄问题一

5 三 年 级

上 学 期

数 学 练习

年龄问题二

6 三 年 级

上 学 期

数 学 练习

年龄问题三

第13篇:小学奥数盈亏问题题库教师版

盈亏问题

知识点说明:

盈亏问题的特点是问题中每一同类量都要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分配不足时,称之为“亏”,分配有余称之为“盈”;还有些实际问题,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时,如果每人少分,则物品就有余(也就是盈),如果每人多分,则物品就不足(也就是亏),凡研究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可以得出盈亏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物品数可由其中一种分法和人数求出.也有的问题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不管哪种 情况,都是属于按两个数的差求未知数的“盈亏问题”. 注意1.条件转换 2.关系互换

板块

一、直接计算型盈亏问题

【例 1】 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析】 比较两种搬砖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每人搬4块,还剩7块砖;每人搬5块,就少2块.这两次搬砖,每人相差541(块).第一种余7块,第二种少2块,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总共相差砖数:729(块),每人相差1块,结果总数就相差9块,所以有少先队员919(人).共有砖:49743(块).

【巩固】 明明过生日,同学们去给他买蛋糕,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元.那么有多少个同学去买蛋糕?这个蛋糕的价钱是多少?

【解析】 “多8元”与“多4元”两者相差844(元),每个人要多出871(元),因此就知道,共有414(人),蛋糕价钱是84824(元).

【巩固】 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分10个桃,就多出9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解析】 老猴子的第一种方案盈9个桃子,第二种方案盈2个,所以盈亏总和是927(个),两次分配之差是11101(个),由盈亏问题公式得,有小猴子:717(只),老猴子有710979(个)桃子.

【巩固】 有一批练习本发给学生,如果每人5本,则多70本,如果每人7本,则多10本,那么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多少练习本呢?

【解析】 由题意知:第一种方案:每人发5本多出70本;第二种方案:每人发7本多出10本;两种方案分配结果相差:701060(本),这是因为两次分配中每人所发的本数相差:752(本),相差60本的学生有:60230(人).练习本有:30570220(本)(或30710220).

【例 2】 (2007年“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初赛)猴王带领一群猴子去摘桃.下午收工后,猴王开始分配.若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猴王可留10个.若大、小猴都分4个,猴王能留下20个.在这群猴子中,大猴(不包括猴王)比小猴多 只.

【详解】 当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时,猴王可留10个.若大、小猴都分4个,猴王能留下20个.也就是

说在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后,每只大猴都拿出1个,分给每只小猴1个后,还剩下201010个,所以大猴比小猴多10只.

【巩固】 学而思学校新买来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10本,还差9本,每人发9本,还差2本,请问有多少老师?多少本书?

【解析】 “差9本”和“差2本”两者相差927(本),每个人要多发1091(本),因此就知道,共有老师717(人),书有710961(本).

【巩固】 幼儿园给获奖的小朋友发糖,如果每人发6块就少12块,如果每人发9块就少24块,总共有多少块糖呢?

【解析】 由题意知:两次的分配结果相差:241212(块),这是因为第一次与第二次分配中每人相差:,多少人相差12块呢?1234(人),糖果数是:641212(块)(或963(块). 942412)

【巩固】 王老师去琴行买儿童小提琴,若买7把,则所带的钱差110元;若买5把,则所带的钱还多30元,问儿童小提琴多少钱一把?王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

【解析】 本题购物的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买7把差110元,第二个方案:买5把还多30元,从买7把变成买5把,少买了752(把),而钱的差额为:11030140(元),即140元可以买2把小提琴,可见小提琴的单价是每把70元,王老师一共带了707110380(元).

【巩固】 工人运青瓷花瓶250个,规定完整运到目的地一个给运费20元,损坏一个倒赔100元.运完这批花瓶后,工人共得4400元,则损坏了多少个?

【解析】 本题中“损坏一个倒赔100元”的意思是运一个完好的花瓶与损坏1个花瓶相差10020120(元),即损1个花瓶不但得不到20元的运费,而且要付出120元.本例可假设250个花瓶都完好,这样可得运费202505000(元).这样比实际多得50004400600(元).

就是因为有损坏的瓶子,损坏1个花瓶相差120元.现共相差600元,从而求出共损坏多少个花瓶.根据以上分析,可得损坏了. (202504400)(10020)5(个)

【例 3】 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住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住7人,则多出4个床位,问宿舍几间?住宿生几人? 【解析】 由已知条件

每间5人 少14个床位

每间7人 多4个床位

比较两次分配的方案,可以看出,由于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每间多住(75)2人,

一共要多出(144)18个床位,根据两种方案每间住的人数的差和床位差,可以求出宿舍间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住宿生人数.

解:(414)(75)=9(间)

591459(人),或79459(人)

【巩固】 学校有30间宿舍,大宿舍每间住6人,小宿舍每间住4人.已知这些宿舍中共住了168人,那么其中有多少间大宿舍?

【解析】 如果30间都是小宿舍,那么只能住430120(人),而实际上住了168人.大宿舍比小宿舍每间多住642(人),所以大宿舍有.(这是一个鸡兔同笼,放在这里(168120)224(间)做对比)

【巩固】 智康学校三年级精英班的一部分同学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粒糖果?

【解析】 由题目条件知道,同学的人数与糖果的粒数不变,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每人分4粒就多9

粒,第二种每人分5粒则少6粒,两种不同方案一多一少差9+6=15(粒),相差原因在于两种方案分配数不同,两次分配数之差为:5-4=1(粒),每人相差一粒,15人相差15粒,所以参与分糖果的同学的人数是15÷1=15(位),糖果的粒数为:4×15+9=69(粒).

【巩固】 秋天到了,小白兔收获了一筐萝卜,它按照计划吃的天数算了一下,如果每天吃4个,要多出48个萝卜;如果每天吃6个,则又少8个萝卜.那么小白兔买回的萝卜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

【解析】 题中告诉我们每天吃4个,多出48个萝卜;每天吃6个,少8个萝卜.观察每天吃的个数与萝卜剩余个数的变化就能看出,由每天吃4个变为每天吃6个,也就是每天多吃2个时,萝卜从多出48个到少8个,也就是所需的萝卜总数要相差48+8=56(个).从这个对应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只要求56里面含有多少个2,就是所求的计划吃的天数;有了计划吃的天数,就不难求出共有多少个萝卜了.吃的天数:(48+8)÷(6-4)=56÷2=28(天),萝卜数:6×28-8=160(个)或 4×28+48=160(个).

板块

二、条件关系转换型盈亏问题

【例 4】 猫妈妈给小猫分鱼,每只小猫分10条鱼,就多出8条鱼,每只小猫分11条鱼则正好分完,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猫?猫妈妈一共有多少条鱼?

【解析】 猫妈妈的第一种方案盈8条鱼,第二种方案不盈不亏,所以盈亏总和是8条,两次分配之差是,由盈亏问题公式得,有小猫:818(只),猫妈妈有810888(条)鱼. 11101(条)

【巩固】 学而思学校三年级基础班的一部分同学分小玩具,如果每人分4个就少9个,如果每人分3个正好分完,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个小玩具?

【解析】 第一种分配方案亏9个小玩具,第二种方案不盈不亏,所以盈亏总和是9个,两次分配之差是:(个),由盈亏问题公式得,参与分玩具的同学有:919(人),有小玩具9327(个). 431

【巩固】 学而思学校买来一批小足球分给各班:如果每班分4个,就差66个,如果每班分2个,则正好分完,学而思小学一共有多少个班?买来多少个足球?

【解析】 第一种分配方案亏66个球,第二种方案不盈不亏,所以盈亏总和是66个,两次分配之差是422(个),由盈亏问题公式得,朝阳小学有:66233(个)班,买来足球33266(个).

【巩固】 一位老师给学生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正好分完,问:有多少位学生?共多少粒糖果?

【解析】 第一种分配方案盈9粒糖,第二种方案不盈不亏,所以盈亏总和是9粒,两次分配之差是541(粒),由盈亏问题公式得,参与分糖的同学有:919(人),有糖果9545(粒).

【巩固】 实验小学学生乘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60人,则有15人上不了车;如果每辆车多坐5人,恰好多出一辆车.问一共有几辆车,多少个学生?

【解析】 没辆车坐60人,则多余15人,每辆车坐60+5=65人,则多出一辆车,也就是差65人.因此车辆数目为:(65+15)÷5=80÷5=16(辆).学生人数为:60×(16-1)+15=60×15+15=900+15=915(人).

【例 5】 甲、乙两人各买了相同数量的信封与相同数量的信纸,甲每封信用2 张信纸,乙每封信用3 张信纸,一段时间后,甲用完了所有的信封还剩下20 张信纸,乙用完所有信纸还剩下10 个信封,则他们每人各买了多少张信纸?

【解析】 由题意,如果乙用完所有的信封,那么缺30 张信纸.这是盈亏问题,盈亏总额为(20+30)张信纸, 两次分配的差为(3-2)张信纸,所以有信封(20+30)÷(3-2)=50(个),有信纸2×50+20

=120(张).

【例 6】 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全部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分5个,则余下10个。如全部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到8个,则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人,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解析】 先把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转化为一样。大班减少3人,则苹果又收回3515个苹果,人数一样,根据盈亏问题公式,小班人数为:(15102)(85)9人,苹果总数是89270个。

【巩固】 幼儿园把一袋糖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 粒就缺6 粒.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4 粒就余4 粒.已知大班比小班少2 个小朋友, 这袋糖果共有多少粒?

【解析】 如果大班增加2 个小朋友,大、小班人数就相等了,变为“每人5 粒缺16 粒,每人4 粒多4 粒”

的盈亏问题.小班有(16+4)÷(5-4)=20(人).这袋糖果有4×20+4=84(粒).

【例 7】 有一些糖,每人分5块则多10块,如果现有人数增加到原有人数的1.5倍,那么每人4块就少两块,这些糖共有多少块?

【解析】 第一次每人分5块,第二次每人分4块,可以认为原有的人每人拿出541块糖分给新增加的人,而新增加的人刚好是原来的一半,这样新增加的人每人可分到2块糖果,这些人每人还差422块,一共差了10212块,所以新增加了1226人,原有6212人.糖果数为:1251070(块).

【巩固】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员把一些竹子分给若干只大熊猫,每只大熊猫分5个还多余10棵竹子,如果大熊猫数增加到3倍还少5只,那么每只大熊猫分2棵竹子还缺少8棵竹子,问有大熊猫多少只,竹子多少棵?

【解析】 使同学们感到困难的是条件“3倍还少5只大熊猫”.先要转化这一条件,假设还有 10棵竹子,1025,就可以多有 5个大熊猫,把“少5只大熊猫”这一条件暂时搁置一边,只考虑3倍大熊猫数,也相当于按原大熊猫数每只大熊猫给236(棵)竹子,每只大熊猫给5棵与给6棵,总数相差1010828(只),竹子总数是28(棵),所以原有大熊猫数28(65)(棵). 52810150【巩固】 体育队将一些羽毛球分给若干个人,每人5个还多余10个羽毛球,如果人数增加到3倍,那么每人分2个羽毛球还缺少8个,问有羽毛球多少个?

【解析】 考虑人数增加3倍后,相当于按原人数每人给2×3=6(个),每人给5个与给6个,总数相差10+8=18 (个),所以原有人数 18÷(6-5)=18(人),乒乓球总数是 5×18+10=100(个).

【例 8】 王老师给小朋友分苹果和桔子,苹果数是桔子数的2倍.桔子每人分3个,多4个;苹果每人分7个,少5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个苹果和桔子?

【解析】 因为桔子每人分3个多4个,而苹果是桔子的2倍,因此苹果每人分6个就多8个.又已知苹果每人分7个少5个,所以应有(8+5)÷(6-5)=13(人).苹果个数为13×7-5=86(个).桔子数为 13×3+4=43(个).答:有13个小朋友,86个苹果和43个桔子.

【巩固】 学而思学校买来一批体育用品,羽毛球拍是乒乓球拍的2倍,分给同学们,每组分乒乓球拍5副,余乒乓球拍15副,每组分羽毛球拍14副,则差30副,问:学而思学校买来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各多少副?

【解析】 因为羽毛球拍是乒乓球拍的2倍,如果每次分羽毛球拍5×2=10(副),最后应余下15×2=30(副),因为14-5×2=4(副),分到最后还差30副,所以比每次分10副总共差30+30=60(副),所以有小组:60÷4=15(组),乒乓球拍有:5×15+15=90(副),羽毛球拍90×2=180(副).

【例 9】 用一根长绳测量井的深度,如果绳子两折时,多5米;如果绳子3折时,差4米.求绳子长度和井深.【解析】 井的深度为:(5×2+4×3)÷(3-2)=22÷1=22(米).绳子长度为:(22+5)×2=27×2=54(米),或者 (22-4)×3=18×3=54(米).

【例 10】 乐乐有一个储蓄筒,存放的都是硬币,其中2分币比5分币多22个;按钱数算,5分币却比2分币多4角;另外,还有36个1分币.乐乐共存了多少钱?

【解析】 假设去掉22个2分币,那么按钱数算,5分币比2分币多8角4分,一个5分币比一个2分币多3分,所以5分币有: 84;2分币有:282250(个). (52)28(个)所以乐乐共存钱:52825013614010036276(分).

【例 11】 阳光小学学生乘汽车到香山春游.如果每车坐65人,则有5人不能乘上车;如果每车多坐5人,恰多余了一辆车,问一共有几辆汽车,有多少学生?

【解析】 每车多坐5人,实际是每车可坐56570(人),恰好多余了一辆车,也就是还差一辆汽车的人,即70人.因而原问题转化为:如果每车坐65人,则多出5人无车乘坐;如果每车坐70人,还少70人,求有多少人和多少辆车?车数是(5565)515(辆),人数是65155980(人)或(565)(151)980(人).

【巩固】 幸福小学少先队的同学到会议室开会,若每条长椅上坐3人则多出7人,若每条长椅上多坐4人则多出3条长椅.问:到会议室开会的少先队员有多少人?

【解析】 第二个条件可转化为:“每条长椅上坐7个人,则少21个人”,“多7人”与“少21人”两者相差72128(人),每条长椅要多坐734(人),因此就知道,共有2847(条)长椅,人数是73728(人).

【巩固】 智康小合唱队的同学到会议室开会,若每条长椅上坐3人则多出9人,若每条长椅上坐4人则多出3人.问:合唱队有多少人?

【解析】 “多9人”与“多3人”两者相差9-3=6(人),每条长椅要多座 4-3=1(人),因此就知道,共有6÷1=6(条)长椅,人数是6×3+9=27(人).

【巩固】 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解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盈亏问题,关键在于要将第二句话“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统一一下。即:应该统一成每人挖6个树坑,形成统一的标准。那么它就相当于每人挖6个树坑,就要差(6-4)*2=4个树坑。这样,盈亏总数就是3+4=7,所以,有少先队员7/(6-5)=7名,共挖了5*7+3=38个坑。 盈亏总数等于3+(6-4)*2=7,少先队员有7/(6-5)=7名,共挖了5*7+3=38个树坑。

【巩固】 六年级学生出去划船。老师算了一下,如果每船坐6人,那么还剩下22人没船坐。安排时发现有3条船坏了,于是改为每船坐8人,结果还剩下6人没地方坐,请问:一共有多少学生? 【解析】 如果3条船没有坏,每船坐8人,那么多余了83618个座位。根据盈亏问题公式,有船(1822)(86)20条,学生人数为20622142人。

【例 12】 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3人;每个房间住5人,则空出3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少人?

【解析】 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3人,每个房间住5人,就空出3个房间,这3个房间如果住满人应

该是5315(人),由此可见,每一个房间增加532(人).两次安排人数总共相差(人),因此,房间总数是:38÷2=19(间),学生总数是:3192323153880(人),或者5195380(人).

【巩固】 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2人;每个房间多住5人,则空1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少人?

【解析】 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2人,每个房间多住5人,意味着就是每个房间住8个人,则空出1个房间,这1个房间如果住满人应该是188(人),由此可见,每一个房间增加835(人).两次安排人数总共相差22830(人),因此,房间总数是:3056(间),学生总数是:362240(人).

【巩固】 军队分配宿舍,如果每间住3人,则多出20人;如果每间住6人,余下2人可以每人各住一个房间,现在每间住10人,可以空出多少个房间?

【解析】 每间住6人,余下2人可以每人各住一个房间,说明多出两个房间,同时多出两个人,即两次分配方案人数相差2062230(人),每间房间相差:633(人),所以共有房间:30310(间),一共有:3102050(人),即可以空出1050105(间)房间.

【巩固】 猪妈妈带着孩子去野餐,如果每张餐布周围坐4只小猪就有6只小猪没地方坐,如果每张餐布周围多坐一只小猪就会余出4个空位子,问:一共有多少只小猪,猪妈妈一共带了多少张餐布?

【解析】 每张餐布周围多坐一只小猪就是坐5只小猪,余出4个空位子就是少4只小猪,所以原问题可以转化为:如果每张餐布周围坐4只小猪,则多出6只没处坐;如果每张餐布周围坐5只,还少4只,求有多少只小猪多少张餐布?所以餐布数是:(6+4)÷1=10(张),有小猪:10×4+6=46(只).

【例 13】 国庆节快到了,学而思学校的少先队员去摆花盆.如果每人摆5盆花,还有3盆没人摆;如果其中2人各摆4盆,其余的人各摆6盆,这些花盆正好摆完.问有多少少先队员参加摆花盆活动,一共摆多少花盆?

【解析】 这是一道有难度的盈亏问题,主要难在对第二个已知条件的理解上:如果其中2人各摆4盆,其余的人各摆6盆,这些花盆正好摆完,这组条件中包含着两种摆花盆的情况——2人各摆4盆,其余的人各摆6盆.如果我们把它统一成一种情况,让每人都摆6盆,那么,就可以多摆(64)24(盆).因此,原问题就转化为:如果每人各摆5盆花,还有3盆没人摆;如果每人摆6盆花,还缺4盆.问有多少少先队员,一共摆多少花盆? 人数: [3(64)2](65)7(人), 盆数:57338(盆)或67438(盆).

【巩固】 妈妈买来一篮橘子分给全家人,如果其中两人分4个,其余人每人分2个,则多出4个;如果其中一人分6个,其余人每人分4个,则缺少12个,妈妈买来橘子多少个?全家共有多少人? 【解析】 由“其中两人分4个,其余每人分2个,则多出4个”转化为全家每人都分2个,这分4个的两人每人都拿出2个,共拿出4个,结果就多了448个;由“一人分6个,其余每人分4个,则缺少12个”转化为全家每人都分4个,分6个的人拿出2个,结果就少了12210个,转变成了盈亏问题的一般类型,则:

全家的人数:[422(122)](42)1829(人)

橘子的个数:29826(个)

【例 14】 四⑵班举行“六一”联欢晚会,辅导员老师带着一笔钱去买糖果.如果买芒果13千克,还差4元;如果买奶糖15千克,则还剩2元.已知每千克芒果比奶糖贵2元,那么,辅导员老师带了 元钱.

【解析】 这笔钱买13千克芒果还差4元,若把这13千克芒果换成奶糖就会多出13226元,所以这笔钱

买13千克奶糖会多出26422元.而这笔钱买15千克奶糖会多出2元,所以每千克奶糖的价格为:(222)(1513)10(元).辅导老师共带了10152152元.

【巩固】 小明妈妈带着一笔钱去买肉,若买10千克牛肉则还差6元,若买12千克猪肉则还剩4元.已知每千克牛肉比猪肉贵3元,问:小明妈妈带了多少钱?

【解析】 因为“每千克牛肉比猪肉贵3元”,所以同样买10千克猪肉的话,就剩了3×10-6=24(元),这样化成普通的盈亏问题,猪肉的价钱是:(24-4)÷(12-10)=10(元),所以小明妈妈带的钱数是:12×10+4=124(元).

【巩固】 食堂采购员小李到集贸市场去买肉,如果买牛肉18千克,则差4元;如果买猪肉20千克,则多2元.已知牛肉、猪肉每千克差价8角.问牛肉、猪肉各多少钱一千克?

【解析】 这里有两种肉,思考起来比较困难,能否化为一种肉的问题呢?仔细分析一下已知条件,买牛肉18千克差4元,而买猪肉20千克还多2元,说明牛肉贵一些.每千克贵8角,如果18千克牛肉换成18千克猪肉,就要少花8×18=144(角)=14元4角.这样就会多出 14元4角-4元=10元4角.因此问题就可变为:“小李买猪肉18千克多余10元4角,买20千克多余2元,求猪肉单价和钱数.”虽然两次都是盈余,仍属盈亏问题,不过猪肉单价=两次钱的差÷两次千克量差.解 由已知条件知牛肉比猪肉贵,每千克贵8角.18千克牛肉比18千克猪肉贵 8×18=144(角)=14元4角.因此小李若买18千克猪肉就会多余14元4角-4元=10元4角.由已知小李买20干克猪肉多余2元,所以猪肉每千克价格为 (104-20)÷(20-18)=84÷2=42(角)=4元2角.所以牛肉每千克价格为:4元2角+8角=5元.小李带的钱为:4.2×20+2=86(元).

【巩固】 李明的妈妈去超市买洗衣粉,雕牌和碧浪的单价分别为8元和10元,李妈妈带的钱买雕牌洗衣粉比买碧浪洗衣粉可多买3袋,并且没有剩余的钱.问:李妈妈带了多少钱?

【解析】 (法1)“李妈妈带的钱买雕牌洗衣粉比买碧浪洗衣粉可多买3袋”,这三袋洗衣粉多花8×3=24(元),又因为花的钱总数一样多,所以在买碧浪洗衣粉的时候要把这些钱补上,而碧浪比雕牌每袋贵2元,所以要买碧浪洗衣粉袋数24÷2=12(件).这样李妈妈带的钱数是10×12=120(元). (法2)如果买雕牌与碧浪洗衣粉数量一样多,则买雕牌洗衣粉以后还剩3×8=24(元),根据普通的盈亏问题解法,买碧浪洗衣粉的数量是:24÷(10-8)=24÷2=12(件),所以李妈妈带的钱数是:12×10=120(元).

【例 15】 小强由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解析】 迟到3分钟转化成米数:503150(米),提前2分钟到校转化成米数:602120(米),距离上课时间为:(150120)(6050)27(分钟),家到学校的路程为:50(273)1500(米).

【巩固】 东东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结果比上课提前6分到校,如果每分走50米,则要迟到3分,那么东东家到学校的路程是______米.

【解析】 这道题看似行程问题,实质却可以用盈亏问题来解.先求出东东从家到学校路上要用多长时间,根据已知,(806503)(8050)(分钟),然后可求东东家离校的路程为:6303021(米). 80(216)1200

【巩固】 王老师由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钟骑车50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骑车60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解析】 迟到3分钟转化成米数:500×3=1500(米),提前两分钟到校转化成米数:600×2=1200(米)王老师家到学校需要(1500+1200)÷(60-50)=270(分钟),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500×

(270+3)=136500(米)

【巩固】 学校规定上午8时到校,小明去上学,如果每分种走60米,可提早10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可提早8分钟到校,求小明几时几分离家刚好8时到校?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解析】 小明每分钟走60米,可提早10分钟到校,即到校后还可多走60×10=600(米);如果每分钟走50米,可提早8分钟到校,即到校后还可多走50×8=400(米),第一种情况比第二种情况每分钟多走60-50=10(米),就可以多走600-400=200(米),从而可以求出小明由家到校所需时间.

(1)10分种走多少米?60×10=600(米), (2)8分种走多少米?50×8=400(米),

(3)需要时间: (600-400)÷(60-50)=20(分钟),所以小明7时40分离家刚好8时到校.(4)由家到校的路程: 60×(20-10)=600(米)或:50×(20-8)=600(米).

【例 16】 “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解析】 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那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共需要3023035(元)25(元).现在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22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共买了1202. 304120(个)240(个)

【例 17】 (2009“数学解题能力展示”中年级组复试题)幼儿园老师买了同样多的巧克力、奶糖和水果糖.她发给每个小朋友2块巧克力,7块奶糖和8块水果糖.发完后清点一下,水果糖还剩15块,而巧克力恰好是奶糖的3倍.那么共有_____________个小朋友.

【解析】 画线段图分析,由题意知:

从奶糖的7份中取2份,那么剩下的5份就和上面的2小段相等.如图:

那么2小段和5份都看成10份量,那么总量就相当于19份量,水果糖中原有的8份就是现在的16份,则剩下的15块水果糖就占有3份,则1份就是5块,给小朋友们分出去的水果糖数量是:,小朋友的人数是:80810(人). 16580(块)方法二:由上图知,设发完后奶糖剩下1份,则巧克力剩下3份,而巧克力与奶糖每人分得相差5块,对应剩下的糖相差2份,水果糖与奶糖每人分得相差1块,则对应剩下的糖应相差250.4份,所以水果糖最后应剩下10.40.6份,恰是15块,所以1份对应的是150.625,所以应用盈亏问题共有(2515)(87)10(人).

【例 18】 一盒咖啡中有若干袋,一包方糖中有若干块.小唐喝前两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放3块方糖,结果共用了1包方糖和第2包中的24块;小唐喝后三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只放1块方糖,最后第3包方糖还剩下36块,那么每盒咖啡有多少袋?

【解析】 小唐喝前2盒咖啡,每袋放3块糖,相当于喝6盒咖啡每袋放1块糖;小唐喝后3盒咖啡,每袋放1块糖,所以喝后3盒用掉的方糖总量是前2盒用掉方糖量的一半.

同时,小唐喝前2盒咖啡一共用掉方糖一包又24块,喝后3盒咖啡用掉方糖一包差12块,因此一包又24块方糖与两包差24块方糖一样多,一包方糖有(2424)(21)48(块).

于是喝前两盒咖啡用掉方糖482472(块),每盒咖啡的袋数为:723212(袋).

【巩固】 巧克力每盒9块,软糖每盒11块,要把这两种糖分发给一些小朋友,每种糖每人一块,由于又来了一位小朋友,软糖就要增加一盒,两种糖分发的盒数就一样多,现在又来了一位小朋友,巧克力还要增加一盒,则最后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解析】 新来了一位小朋友,就要增加一盒软糖,说明在此之前,软糖应该是刚好分完几整盒,所以原来的小朋友人数是11的倍数.增加了第二位小朋友之后,巧克力糖也要再来一盒了,说明原有的小朋友分几整盒巧克力糖之后还剩下一块,也就是说,原有的小朋友人数是9的倍数减1.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最小的数是44,而且它刚好满足原有的巧克力比软糖多一盒的条件,所以原有44个小朋友,最后有46个小朋友.

【例 19】 有若干盒卡片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至少可以得到7张;如果每人分8张卡片,则还缺少5张.现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分到60张,而且还多出4张.问: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详解】 首先由题意,一盒卡片每人分7张则有剩余,每人分8张则少5张,证明总人数多于5个.

如果一共有7盒卡片,则所有人每人要想分到8756(张)卡片,还缺35张,卡片张数比题中所述要少.

如果一共有9盒卡片,则只要再添上5945(张)卡片,就能使所有人每人分到8972(张),人数为(454)(7260)415,不满足总人数多于5个的要求. 12类似地,当卡片总盒数多于9时,都不满足总人数多于5个的要求.

因此卡片一共有8盒,添上5840(张)卡片,就能使所有人每人分到8864(张),所以总人数为:(404)(6460)11(人). (二解)60784,60874,说明卡片的盒数是8盒,“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即如果我们在每盒中加5张(8盒共加40张),每人就可以得到8864(张),现在实际每人得到60张,即每人需要退出4张,其中要有4张是每人60张后多下来的,还有40张是我们一开始借来的要还出去,即要退出44张,44411(人),说明有11人.

【例 20】 有若干个苹果和若干个梨.如果按每1个苹果配2个梨分堆,那么梨分完时还剩2个苹果;如果按每3个苹果配5个梨分堆,那么苹果分完时还剩1个梨.苹果和梨各有多少个? 【解析】 容易看出这是一道盈亏应用题,但是盈亏总额与两次分配数之差很难找到.原因在于第一种方案是1个苹果“搭配”2个梨,第二种方案是3个苹果“搭配”5个梨.如果将这两种方案统一为1个苹果“搭配”若干个梨,那么问题就好解决了.将原题条件变为“1个苹果搭配2个梨,缺4个梨;1个苹果搭配5/3个梨,多1个梨”,此时盈亏总额为415(个)梨,两次分配数之差为25/31/3(个)梨.所以有苹果(41)(25/3)15(个),有梨152426(个).

【巩固】 有若干个苹果和梨,如果按1个苹果配3个梨分一堆,那么苹果分完时,还剩2个梨;如果按半个苹果配2个梨分一堆,那么梨分完时,还剩半个苹果.问梨有多少个?

【解析】 1个苹果配3个梨,多2个梨;半个苹果配2个梨,即1个苹果配4个梨,剩半个苹果,即少2个梨.苹果有(2+2)÷(4-3)=4(个),梨有 3×4+2=14(个).

【例 21】 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8块,还剩10块;若每人分9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那么糖果最多有多少块?

【分析】 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那么最多可以分到8块,即若每人分9块,还差1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糖果最多有911198(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110)(98)11(人)可分到一块,即最少是最后一人差8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810)(98)18(人)糖果最多有9188154(块);所以,这批糖果最多有154块.

【例 22】 幼儿园有三个班,甲班比乙班多4人,乙班比丙班多4人,老师给小孩分枣,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5个枣,结果甲班比乙班共多分3个枣,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5个枣.问:三个班总共分了多少个枣?

【解析】 设丙班有x个小孩,那么乙班就有个小孩,甲班有个小孩. (x4)(x8)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5个枣,那么x个小孩就少分5x个枣,而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

个枣. 5个枣,所以多出来的那4个小孩分了(5x5) 同样的道理,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那么个小孩就少分个枣,(x4)(3x12)而甲班比乙班总共多分3个枣,所以多出来的那4个小孩分了3x1233x15个枣.

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4个小孩就少3412个枣,因此我们得到:5x53x1512,解得x11.

所以,丙班有11个小朋友,乙班有15个小朋友,甲班有19个小朋友;甲班每人分12个枣,乙班每人分15个枣,丙班每人分20个枣.—共分了121915152011673(个)枣.

【巩固】 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解析】 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说明第一组人数少于,多于48593,即9人;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48412(人)每人4本,书不够.说明第二组人数少于48316(人),多于484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一组只能是10人,第二组15人.

【例 23】 “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解析】 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那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共需要3023035(元)25(元).现在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22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共买了1202. 304120(个)240(个)

【巩固】 有红、黄、绿3种颜色的卡片共有100张,其中红色卡片的两面上分别写有1和2,黄色卡片的两面上分别写着1和3,绿色卡片的两面上分别写着2和3.现在把这些卡片放在桌子上,让每张卡片写有较大数字的那面朝上,经计算,各卡片上所显示的数字之和为234.若把所有卡片正反面翻转一下,各卡片所显示的数字之和则变成123.问黄色卡片有多少张?

【解析】 开始的时候,黄色和绿色的卡片上都是3,红色卡片上是2.如果全部是红色卡片,那么数字之和为:2100200,比实际的少:23420034.每增加一张黄色或绿色卡片,那么数字就会增加:321.那么,黄色和绿色卡片之和:34134(张),红色卡片有:1003466(张). 翻转过来后,红色和黄色卡片上都是1,绿色卡片上是2.红色卡片有66张,剩下的绿色和黄色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12316657.如果34张卡片都是黄色的,那么这34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比实际的少:每增加一张绿色卡片,数字之和就会增加:13434,573423.211,

所以,绿色卡片有:23123(张),黄色卡片有:342311(张).

【例 24】 四(2)班在这次的班级评比中,获得了“全优班”的称号.为了奖励同学们,班主任刘老师买了一些铅笔和橡皮.刘老师把这些铅笔和橡皮分成一小堆一小堆,以便分给几位优秀学生.如果每堆有1块橡皮2支铅笔,铅笔分完时橡皮还剩5块;如果每堆有3块橡皮和5支铅笔,橡皮分完时还剩5支铅笔.那么,刘老师一共买了多少块橡皮?多少支铅笔? 【解析】 如果增加10支铅笔,则按1块橡皮、2支铅笔正好分完;而按3块橡皮、5支铅笔分,则剩下10+5=15(支)铅笔,但如果按3块橡皮、6支铅笔分,则正好分完,可以分成:15÷(6—5)=15(堆),所以,橡皮数为:15×3=45(块),铅笔数为:15×6—10=80(支).

【巩固】 小白兔和小灰兔各有若干只.如果5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放到一个笼子中,小白兔还多4只,小灰兔恰好放完;如果7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放到一个笼子中,小白兔恰好放完,小灰兔还多12只.那么小白兔和小灰兔共有多少只?

【解析】 “7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装一个笼子,小白兔恰好装完,小灰兔还多12只”说明小白兔少了12÷3×7=28(只),这样原来笼子数有:(28+4)÷(7-5)=16(个),所以小白兔有16×5+4=84(只),小灰兔有16×3=48(只),合起来有84+48=132(只).

第14篇:小学奥数盈亏问题题库教师版

盈亏问题

知识点说明:

盈亏问题的特点是问题中每一同类量都要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分配不足时,称之为“亏”,分配有余称之为“盈”;还有些实际问题,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时,如果每人少分,则物品就有余(也就是盈),如果每人多分,则物品就不足(也就是亏),凡研究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可以得出盈亏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物品数可由其中一种分法和人数求出.也有的问题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不管哪种 情况,都是属于按两个数的差求未知数的“盈亏问题”. 注意1.条件转换 2.关系互换

板块

一、直接计算型盈亏问题

【例 1】 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析】 比较两种搬砖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每人搬4块,还剩7块砖;每人搬5块,就少2块.这两次搬砖,每人相差541(块).第一种余7块,第二种少2块,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总共相差砖数:729(块),每人相差1块,结果总数就相差9块,所以有少先队员919(人).共有砖:49743(块).

【巩固】 明明过生日,同学们去给他买蛋糕,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元.那么有多少个同学去买蛋糕?这个蛋糕的价钱是多少?

【巩固】 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分10个桃,就多出9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巩固】 有一批练习本发给学生,如果每人5本,则多70本,如果每人7本,则多10本,那么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多少练习本呢?

【例 2】 (2007年“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初赛)猴王带领一群猴子去摘桃.下午收工后,猴王开始分配.若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猴王可留10个.若大、小猴都分4个,猴王能留下20个.在这群猴子中,大猴(不包括猴王)比小猴多 只.

【详解】 当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时,猴王可留10个.若大、小猴都分4个,猴王能留下20个.也就是说在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后,每只大猴都拿出1个,分给每只小猴1个后,还剩下201010个,所以大猴比小猴多10只.

【巩固】 学而思学校新买来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10本,还差9本,每人发9本,还差2本,请问有多少老师?多少本书?

【巩固】 幼儿园给获奖的小朋友发糖,如果每人发6块就少12块,如果每人发9块就少24块,总共有多少块糖呢?

【巩固】 王老师去琴行买儿童小提琴,若买7把,则所带的钱差110元;若买5把,则所带的钱还多30元,问儿童小提琴多少钱一把?王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

【巩固】 工人运青瓷花瓶250个,规定完整运到目的地一个给运费20元,损坏一个倒赔100元.运完这批花瓶后,工人共得4400元,则损坏了多少个?

【例 3】 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住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住7人,则多出4个床位,问宿舍几间?住宿生几人? 【解析】 由已知条件

每间5人 少14个床位

每间7人 多4个床位

比较两次分配的方案,可以看出,由于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每间多住(75)2人,

一共要多出(144)18个床位,根据两种方案每间住的人数的差和床位差,可以求出宿舍间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住宿生人数.

解:(414)(75)=9(间)

591459(人),或79459(人)

【巩固】 学校有30间宿舍,大宿舍每间住6人,小宿舍每间住4人.已知这些宿舍中共住了168人,那么其中有多少间大宿舍?

【巩固】 智康学校三年级精英班的一部分同学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粒糖果?

【巩固】 秋天到了,小白兔收获了一筐萝卜,它按照计划吃的天数算了一下,如果每天吃4个,要多出48个萝卜;如果每天吃6个,则又少8个萝卜.那么小白兔买回的萝卜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

板块

二、条件关系转换型盈亏问题

【例 4】 猫妈妈给小猫分鱼,每只小猫分10条鱼,就多出8条鱼,每只小猫分11条鱼则正好分完,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猫?猫妈妈一共有多少条鱼?

【解析】 猫妈妈的第一种方案盈8条鱼,第二种方案不盈不亏,所以盈亏总和是8条,两次分配之差是11101(条),由盈亏问题公式得,有小猫:818(只),猫妈妈有810888(条)鱼.

【巩固】 学而思学校三年级基础班的一部分同学分小玩具,如果每人分4个就少9个,如果每人分3个正好分完,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个小玩具?

【巩固】 学而思学校买来一批小足球分给各班:如果每班分4个,就差66个,如果每班分2个,则正好分完,学而思小学一共有多少个班?买来多少个足球?

【巩固】 一位老师给学生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正好分完,问:有多少位学生?共多少粒糖果?

【巩固】 实验小学学生乘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60人,则有15人上不了车;如果每辆车多坐5人,恰好多出一辆车.问一共有几辆车,多少个学生?

【例 5】 甲、乙两人各买了相同数量的信封与相同数量的信纸,甲每封信用2 张信纸,乙每封信用3 张信纸,一段时间后,甲用完了所有的信封还剩下20 张信纸,乙用完所有信纸还剩下10 个信封,则他们每人各买了多少张信纸?

【例 6】 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全部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分5个,则余下10个。如全部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到8个,则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人,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巩固】 幼儿园把一袋糖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 粒就缺6 粒.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4 粒就余4 粒.已知大班比小班少2 个小朋友, 这袋糖果共有多少粒?

【例 7】 有一些糖,每人分5块则多10块,如果现有人数增加到原有人数的1.5倍,那么每人4块就少两块,这些糖共有多少块?

【解析】 第一次每人分5块,第二次每人分4块,可以认为原有的人每人拿出541块糖分给新增加的人,而新增加的人刚好是原来的一半,这样新增加的人每人可分到2块糖果,这些人每人还差422块,一共差了10212块,所以新增加了1226人,原有6212人.糖果数为:1251070(块).

【巩固】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员把一些竹子分给若干只大熊猫,每只大熊猫分5个还多余10棵竹子,如果大熊猫数增加到3倍还少5只,那么每只大熊猫分2棵竹子还缺少8棵竹子,问有大熊猫多少只,竹子多少棵?

【巩固】 体育队将一些羽毛球分给若干个人,每人5个还多余10个羽毛球,如果人数增加到3倍,那么每人分2个羽毛球还缺少8个,问有羽毛球多少个?

【例 8】 王老师给小朋友分苹果和桔子,苹果数是桔子数的2倍.桔子每人分3个,多4个;苹果每人分7个,少5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个苹果和桔子?

【解析】 因为桔子每人分3个多4个,而苹果是桔子的2倍,因此苹果每人分6个就多8个.又已知苹果每人分7个少5个,所以应有(8+5)÷(6-5)=13(人).苹果个数为13×7-5=86(个).桔子数为 13×3+4=43(个).答:有13个小朋友,86个苹果和43个桔子.

【巩固】 学而思学校买来一批体育用品,羽毛球拍是乒乓球拍的2倍,分给同学们,每组分乒乓球拍5副,余乒乓球拍15副,每组分羽毛球拍14副,则差30副,问:学而思学校买来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各多少副?

【例 9】 用一根长绳测量井的深度,如果绳子两折时,多5米;如果绳子3折时,差4米.求绳子长度和井深.

【例 10】 乐乐有一个储蓄筒,存放的都是硬币,其中2分币比5分币多22个;按钱数算,5分币却比2分币多4角;另外,还有36个1分币.乐乐共存了多少钱?

【例 11】 阳光小学学生乘汽车到香山春游.如果每车坐65人,则有5人不能乘上车;如果每车多坐5人,恰多余了一辆车,问一共有几辆汽车,有多少学生?

【巩固】 幸福小学少先队的同学到会议室开会,若每条长椅上坐3人则多出7人,若每条长椅上多坐4人则多出3条长椅.问:到会议室开会的少先队员有多少人?

【巩固】 智康小合唱队的同学到会议室开会,若每条长椅上坐3人则多出9人,若每条长椅上坐4人则多出3人.问:合唱队有多少人?

【巩固】 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巩固】 六年级学生出去划船。老师算了一下,如果每船坐6人,那么还剩下22人没船坐。安排时发现有3条船坏了,于是改为每船坐8人,结果还剩下6人没地方坐,请问:一共有多少学生?

【例 12】 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3人;每个房间住5人,则空出3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少人?

【解析】 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3人,每个房间住5人,就空出3个房间,这3个房间如果住满人应5(人),由此可见,每一个房间增加532(人).两次安排人数总共相差该是53123153880(人),或者(人),因此,房间总数是:38÷2=19(间),学生总数是:319235195380(人).

【巩固】 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2人;每个房间多住5人,则空1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少人?

【巩固】 军队分配宿舍,如果每间住3人,则多出20人;如果每间住6人,余下2人可以每人各住一个房间,现在每间住10人,可以空出多少个房间?

【巩固】 猪妈妈带着孩子去野餐,如果每张餐布周围坐4只小猪就有6只小猪没地方坐,如果每张餐布周围多坐一只小猪就会余出4个空位子,问:一共有多少只小猪,猪妈妈一共带了多少张餐布?

【例 13】 国庆节快到了,学而思学校的少先队员去摆花盆.如果每人摆5盆花,还有3盆没人摆;如果其中2人各摆4盆,其余的人各摆6盆,这些花盆正好摆完.问有多少少先队员参加摆花盆活动,一共摆多少花盆?

【巩固】 妈妈买来一篮橘子分给全家人,如果其中两人分4个,其余人每人分2个,则多出4个;如果其中一人分6个,其余人每人分4个,则缺少12个,妈妈买来橘子多少个?全家共有多少人?

【例 14】 四⑵班举行“六一”联欢晚会,辅导员老师带着一笔钱去买糖果.如果买芒果13千克,还差4元;如果买奶糖15千克,则还剩2元.已知每千克芒果比奶糖贵2元,那么,辅导员老师带了 元钱.

【解析】 这笔钱买13千克芒果还差4元,若把这13千克芒果换成奶糖就会多出13226元,所以这笔钱买13千克奶糖会多出26422元.而这笔钱买15千克奶糖会多出2元,所以每千克奶糖的价格为:(222)(1513)10(元).辅导老师共带了10152152元.

【巩固】 小明妈妈带着一笔钱去买肉,若买10千克牛肉则还差6元,若买12千克猪肉则还剩4元.已知每千克牛肉比猪肉贵3元,问:小明妈妈带了多少钱?

【巩固】 食堂采购员小李到集贸市场去买肉,如果买牛肉18千克,则差4元;如果买猪肉20千克,则多2元.已知牛肉、猪肉每千克差价8角.问牛肉、猪肉各多少钱一千克?

【巩固】 李明的妈妈去超市买洗衣粉,雕牌和碧浪的单价分别为8元和10元,李妈妈带的钱买雕牌洗衣粉比买碧浪洗衣粉可多买3袋,并且没有剩余的钱.问:李妈妈带了多少钱?

【例 15】 小强由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解析】 迟到3分钟转化成米数:503150(米),提前2分钟到校转化成米数:602120(米),距离上课时间为:(150120)(6050)27(分钟),家到学校的路程为:50(273)1500(米).

【巩固】 东东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结果比上课提前6分到校,如果每分走50米,则要迟到3分,那么东东家到学校的路程是______米.

【巩固】 王老师由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钟骑车50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骑车60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巩固】 学校规定上午8时到校,小明去上学,如果每分种走60米,可提早10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可提早8分钟到校,求小明几时几分离家刚好8时到校?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例 16】 “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解析】 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那

5(元)25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共需要302303224(元)(元).现在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304120(个)240(个),共买了1202.

【例 17】 (2009“数学解题能力展示”中年级组复试题)幼儿园老师买了同样多的巧克力、奶糖和水果糖.她发给每个小朋友2块巧克力,7块奶糖和8块水果糖.发完后清点一下,水果糖还剩15块,而巧克力恰好是奶糖的3倍.那么共有_____________个小朋友.

【解析】 画线段图分析,由题意知:

从奶糖的7份中取2份,那么剩下的5份就和上面的2小段相等.如图:

那么2小段和5份都看成10份量,那么总量就相当于19份量,水果糖中原有的8份就是现在的16份,则剩下的15块水果糖就占有3份,则1份就是5块,给小朋友们分出去的水果糖数量是:16580(块),小朋友的人数是:80810(人).

方法二:由上图知,设发完后奶糖剩下1份,则巧克力剩下3份,而巧克力与奶糖每人分得相差5块,对应剩下的糖相差2份,水果糖与奶糖每人分得相差1块,则对应剩下的糖应相差250.4份,所以水果糖最后应剩下10.40.6份,恰是15块,所以1份对应的是150.625,所以应用盈亏问题共有(2515)(87)10(人).

【例 18】 一盒咖啡中有若干袋,一包方糖中有若干块.小唐喝前两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放3块方糖,结果共用了1包方糖和第2包中的24块;小唐喝后三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只放1块方糖,最后第3包方糖还剩下36块,那么每盒咖啡有多少袋?

【解析】 小唐喝前2盒咖啡,每袋放3块糖,相当于喝6盒咖啡每袋放1块糖;小唐喝后3盒咖啡,每袋放1块糖,所以喝后3盒用掉的方糖总量是前2盒用掉方糖量的一半.

同时,小唐喝前2盒咖啡一共用掉方糖一包又24块,喝后3盒咖啡用掉方糖一包差12块,因此一包又24块方糖与两包差24块方糖一样多,一包方糖有(2424)(21)48(块).

于是喝前两盒咖啡用掉方糖482472(块),每盒咖啡的袋数为:723212(袋).

【巩固】 巧克力每盒9块,软糖每盒11块,要把这两种糖分发给一些小朋友,每种糖每人一块,由于又来了一位小朋友,软糖就要增加一盒,两种糖分发的盒数就一样多,现在又来了一位小朋友,巧克力还要增加一盒,则最后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例 19】 有若干盒卡片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至少可以得到7张;如果每人分8张卡片,则还缺少5张.现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分到60张,而且还多出4张.问: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详解】 首先由题意,一盒卡片每人分7张则有剩余,每人分8张则少5张,证明总人数多于5个.

如果一共有7盒卡片,则所有人每人要想分到8756(张)卡片,还缺35张,卡片张数比题中所述要少.

如果一共有9盒卡片,则只要再添上5945(张)卡片,就能使所有人每人分到8972(张),

15,不满足总人数多于5个的要求. 12类似地,当卡片总盒数多于9时,都不满足总人数多于5个的要求.

因此卡片一共有8盒,添上5840(张)卡片,就能使所有人每人分到8864(张),所以总人数为:(404)(6460)11(人). 人数为(454)(7260)4(二解)60784,60874,说明卡片的盒数是8盒,“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即如果我们在每盒中加5张(8盒共加40张),每人就可以得到8864(张),现在实际每人得到60张,即每人需要退出4张,其中要有4张是每人60张后多下来的,还有40张是我们一开始借来的要还出去,即要退出44张,44411(人),说明有11人.

【例 20】 有若干个苹果和若干个梨.如果按每1个苹果配2个梨分堆,那么梨分完时还剩2个苹果;如果按每3个苹果配5个梨分堆,那么苹果分完时还剩1个梨.苹果和梨各有多少个? 【解析】 容易看出这是一道盈亏应用题,但是盈亏总额与两次分配数之差很难找到.原因在于第一种方案是1个苹果“搭配”2个梨,第二种方案是3个苹果“搭配”5个梨.如果将这两种方案统一为1个苹果“搭配”若干个梨,那么问题就好解决了.将原题条件变为“1个苹果搭配2个梨,缺4个梨;1个苹果搭配5/3个梨,多1个梨”,此时盈亏总额为415(个)梨,两次分配数之差为25/31/3(个)梨.所以有苹果(41)(25/3)15(个),有梨152426(个).

【巩固】 有若干个苹果和梨,如果按1个苹果配3个梨分一堆,那么苹果分完时,还剩2个梨;如果按半个苹果配2个梨分一堆,那么梨分完时,还剩半个苹果.问梨有多少个?

【例 21】 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8块,还剩10块;若每人分9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那么糖果最多有多少块?

【分析】 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那么最多可以分到8块,即若每人分9块,还差1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110)(98)11(人)人数有,糖果最多有911198(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

(810)(98)18(人)可分到一块,即最少是最后一人差8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糖果最多有9188154(块);所以,这批糖果最多有154块.

【例 22】 幼儿园有三个班,甲班比乙班多4人,乙班比丙班多4人,老师给小孩分枣,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5个枣,结果甲班比乙班共多分3个枣,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5个枣.问:三个班总共分了多少个枣?

(x4)(x8)【解析】 设丙班有x个小孩,那么乙班就有个小孩,甲班有个小孩.

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5个枣,那么x个小孩就少分5x个枣,而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5个枣,所以多出来的那4个小孩分了(5x5)个枣.

(x4)(3x12) 同样的道理,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那么个小孩就少分个枣,而甲班比乙班总共多分3个枣,所以多出来的那4个小孩分了3x1233x15个枣.

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4个小孩就少3412个枣,因此我们得到:5x53x1512,解得x11.

所以,丙班有11个小朋友,乙班有15个小朋友,甲班有19个小朋友;甲班每人分12个枣,乙班每人分15个枣,丙班每人分20个枣.—共分了121915152011673(个)枣.

【巩固】 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例 23】 “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解析】 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那

5(元)25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共需要302303224(元)(元).现在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304120(个)240(个),共买了1202.

【巩固】 有红、黄、绿3种颜色的卡片共有100张,其中红色卡片的两面上分别写有1和2,黄色卡片的两面上分别写着1和3,绿色卡片的两面上分别写着2和3.现在把这些卡片放在桌子上,让每张卡片写有较大数字的那面朝上,经计算,各卡片上所显示的数字之和为234.若把所有卡片正反面翻转一下,各卡片所显示的数字之和则变成123.问黄色卡片有多少张?

【例 24】 四(2)班在这次的班级评比中,获得了“全优班”的称号.为了奖励同学们,班主任刘老师买了一些铅笔和橡皮.刘老师把这些铅笔和橡皮分成一小堆一小堆,以便分给几位优秀学生.如果每堆有1块橡皮2支铅笔,铅笔分完时橡皮还剩5块;如果每堆有3块橡皮和5支铅笔,橡皮分完时还剩5支铅笔.那么,刘老师一共买了多少块橡皮?多少支铅笔? 【解析】 如果增加10支铅笔,则按1块橡皮、2支铅笔正好分完;而按3块橡皮、5支铅笔分,则剩下10+5=15(支)铅笔,但如果按3块橡皮、6支铅笔分,则正好分完,可以分成:15÷(6—5)=15(堆),所以,橡皮数为:15×3=45(块),铅笔数为:15×6—10=80(支).

【巩固】 小白兔和小灰兔各有若干只.如果5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放到一个笼子中,小白兔还多4只,小灰兔恰好放完;如果7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放到一个笼子中,小白兔恰好放完,小灰兔还多12只.那么小白兔和小灰兔共有多少只?

第15篇: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定稿)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第1讲

平均数(一)

一、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2: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例题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思路导航】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三个数的和是3×3=9,9比6多出了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练习3: 1.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2.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题4】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思路导航】98分比89分多9分。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5=0.2(分)。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练习4:

1.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为92分。缺考的两位同学补考均为100分,这次五(1)班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某班的一次测验,平均成绩是91.3分。复查时发现把张静的89分误看作97分计算,经重新计算,该班平均成绩是91.1分。问全班有多少同学?

【例题5】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先求出五个数的和:38×5=190,再求出前三个数的和:27×3=81.后三个数的和:48×3=144。用前三个数的和加上后三个数的和,这样,中间的那个数就算了两次,必然比190多,而多出的部分就是所求的中间的一个数。

练习5:

1.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第2讲

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

【思路导航】100分比86分多14分,这14分必须填补到前几次的平均分84分中去,使其平均分成为86分。每次填补86-84=2(分),14里面有7个2.所以,前面已经测验了7次,这是第8次测验。

练习1:

1.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2.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例题2】 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

【思路导航】因为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4分,即语文+英语=168分,而英语比语文多10分,即英语-语文=10分,所以,语文是(168-10)÷2=79分,英语是79+10=89分。又因为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所以政治是86×2-89=83分;而政治、数学两科平均分91.5分,数学是91.5×2-83=100分;最后根据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可知,自然分是89×5-(79+89+83+100)=94分。

练习2:

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

【例题3】 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所用的时间就等于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显然,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必须先求出逆水行全程时所用的时间。因为360÷10=36(千米)是顺水速度,它是汽艇的静水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和,所以,此汽艇的静水速度是36-6=30(千米)。而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所以汽艇的逆水速度是30-6=24(千米)。逆水行全程时所用时间是360÷24=15(小时),往返的平均速度是360×2÷(10+15)=28.8(千米)。

练习3:

1.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8小时到达甲码头,已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1千米。求汽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几小时到达乙码头?

2.一艘客轮从甲港驶向乙港,全程要行165千米。已知客轮的静水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现在正好是顺流而行,行全程需要几小时?

【例题4】 幼儿园小班的20个小朋友和大班的30个小朋友一起分饼干,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10块,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求一共分掉多少块饼干?

【思路导航】只要知道了大、小班小朋友分得的平均数,再乘(30+20)人就能求出饼干的总块数。因为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30个小朋友一共多2×30=60(块),这60块平均分给20个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可得60÷20=3(块)。因此,大、小班小朋友分得平均块数是10+3=13(块)。一共分掉13×(30+20)=650(块)。

练习4:

1.数学兴趣小组里有4名女生和3名男生,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女生的平均分是90分,男生的平均分比全组的平均分高2分,全组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几下? 【例题5】 王强从A地到B地,先骑自行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每小时行12千米。剩下的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王强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求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程除以行全程所用的时间。由于题中没有告诉我们A地到B地间的路程,我们可以设全程为24千米(也可以设其他数),这样,就可以算出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12+12÷4=4(小时),再用24÷4就能得到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

练习5:

1.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5千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

2.运动员进行长跑训练,他在前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50米,后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00米。求他在整个长跑中的平均速度。

作业

1.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2.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了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4.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5.两组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次。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次,如果乙组平均每人跳160次,那么,乙组有多少人?

6.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如果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7.甲船逆水航行300千米,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样的一段水路需要20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8.一个技术工带5个普通工人完成了一项任务,每个普通工人各得120元,这位技术工人的收入比他们6人的平均收入还多20元。问这位技术工得多少元?

9.把一份书稿平均分给甲、乙二人去打,甲每分钟打30个字,乙每分钟打20个字。打这份书稿平均每分钟打多少个字?

第16篇:小学三年级奥数_植树问题_习题

植树问题姓名

1,一条河堤长420米,从头到尾每隔3米栽一棵树,要栽多少棵树?

2.肖林家门口到公路边有一条小路,长40米。肖林要在小路一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一个圆形水池的围台圈长60米。如果在此台圈上每隔3米放一盆花,那么一共能放多少盆花?

4,在一段路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包括这段路两端埋设的路灯杆,共埋设了10根。这段路长多少米?

5,小明要到高层建筑的11层,他走到5层用了100秒,照此速度计算,他还需走多少秒?

6.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

(1)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7.一个长10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游泳池,在离池边3米的外围圈(仍为长方形)上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多少棵树?

8.一根90厘米长的钢条,要锯成9厘米长的小段,一共要锯几次?

9.测量人员测量一条路的长度。先立了一个标杆,然后每隔40米立一根标杆。当立杆10根时,第1根与第10根相距多少米?

10.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入场式的仪仗队共180人,每6人一行,前后两行间隔120厘米。这个仪仗队共排了多长?

11.在一条长1200米的河堤边等距离植树(两端都要植树)。已挖好每隔6米植一棵树的坑,后要改成每隔4米植一棵树。还要挖多少个坑?需要填上多少个坑?

第17篇:小学奥数盈亏问题及答案

Fpg

盈亏问题

1、老师拿来一批树苗,分给一些同学去栽,每人每次分给一棵,一轮一轮往下分,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问参加栽树の有多少名同学?原有树苗多少棵?

2、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の树坑。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3、学校安排学生到会议室听报告。如果每3人坐一条长椅,那么剩下48人没有坐;若每5人坐一条长椅,则刚好空出两条长椅。问听报告の学生有多少人?

4、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带の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

5、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の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如果分给小班の小朋友每人8个则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6、某校到了一批新生,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问这批学生可能有多少人?

7、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8块,还剩10块;若每人分9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那么糖果最多有多少块?

Fpg

Fpg

8、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9、在若干盒卡片,每盒中卡片数一样多。把这些卡片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均至少可得7张,但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现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都分到60张,而且还多出4张。问共有小朋友多少人?

10、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井外余2米,把绳四折,还差1米不到井口,那么井深多少米?绳长多少米?

11、有两根同样长の绳子,第一根平均剪成5段,第二根平均剪成7段,第一根剪成の每段比第二根剪成の每段长2米。原来每根绳子长多少米?

12、有一个班の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个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13、张宇上午7时20分从家里出发到校上课。如果每分钟走50步,离上课还有7分钟;如果每分钟走35步,就要迟到5分钟。求学校の上课时间。

14、\"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の球の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の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15、苹果和梨各有若干只。如果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还多4只,梨恰好装完;如果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恰好装完,梨还多12只。那么苹果和梨共有多少只?

Fpg

Fpg 基本概念:一定量の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の标准不同,造成结果の差异,由它们の关系求对象分组の组数或对象の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の差异造成结果の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の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の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の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の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の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の组数是不变の。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の组数。

1【分析】: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参加种树の同学一共有12+8=20人,加上再拿来の8棵,一共有20*10=200棵。所以,原有树苗=200-8=192棵。

解答:有同学12+8=20名,原有树苗20*10-8=192棵。

2分析:这是一个典型の盈亏问题,关键在于要将第二句话“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の树坑”统一一下。即:应该统一成每人挖6个树坑,形成统一の标准。那么它就相当于每人挖6个树坑,就要差(6-4)*2=4个树坑。这样,盈亏总数就是3+4=7,所以,有少先队员7/(6-5)=7名,共挖了5*7+3=38个坑。

解答:盈亏总数等于3+(6-4)*2=7,少先队员有7/(6-5)=7名,共挖了5*7+3=38个树坑。

3分析:典型盈亏问题。盈亏总数48+5*2=58,所以,长椅の数量就等于58/(5-3)=29条。那么,听报告の人数等于29*3+48=135人。

解答:长椅有(48+5*2)/(5-3)=29条,听报告の学生有29*3+48=135人。

4分析:在盈亏问题中,我们得到の计算公式是指同一对象の。而现在分别是圆珠笔和钢笔两种东西。因此,我们要利用盈亏问题の公式计算就必须将它转化成为同一对象--钢笔或者圆珠笔。小明带の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买5支圆珠笔,因为我们知道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把买5支钢笔改买5支圆珠笔,就要省下6元钱,也就是比原来差1元5角,反而可以多出6元-1元5角=4元5角。这样我们就将原来の问题转化成了:小明带の钱买5支圆珠笔多4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那么,盈亏总数=4元5角-6角=3元9角,每支圆珠笔价钱=3元9角/(8-5)=1元3角。所以,小明共有8*1元3角+6角=11元。

解答:买5支钢笔差1元5角,相当于买5支圆珠笔多4元5角,每支圆珠笔の价钱=(4元5角-6角)/8-5)=1元3角。小明带了8*1元3角+6角=11元。

5分析:与上一题类似,需要转化成两次对同一对象。

解答:分给大班の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相当于分给小班の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3*5=25个,盈亏总数=25+2=27,小班人数=27/(8-5)=9人,苹果有9*5+25=70个。

6分析: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那么人数肯定多于32*8=256人,但不超过33*8=264人;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即如果每个寝室安排6个人,要用43个寝室,那么人数肯定多于42*6=252人,但不超过43*6=258人;两次比较,人数应该多于256人,不超过258人。所以,这批学生可能有257或258人。

解答:8*32=256,6*42=252,256>252,人数超过256人;8*33=264,6*43=258,258

7分析: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那么最多可以分到8块,即若每人分9块,还差1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1+10)/(9-8)=11人,糖果最多有9*11-1=98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即最少是最后一人差8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8+10)/(9-8)=18人,糖果最多有9*18-8=154块;所以,这批糖果最多有154块。

解答:9-1=8,人数最多有(10+8)/(9-8)=18人,糖果最多18*9-8=154快。

Fpg

Fpg 8分析: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说明第一组人数少于48/4=12人,多于48/5=9......3,即9人;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说明第二组人数少于48/3=16人,多于48/4=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一组只能是10人,第二组15人。

解答:48/4=12,48/5=9......5,48/3=16,第一组少于12人,多于9人;第二组少于16人,多于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二组有15人。

9分析:60/7=8......4,60/8=7......4,说明卡片の盒数是8盒,“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即如果我们在每盒中加5张(8盒共加40张),每人就可以得到8*8=64张,现在实际每人得到60张,即每人需要退出4张,其中要有4张是每人60张后多下来の,还有40张是我们一开始借来の要还出去,即要退出44张,4/4==11,说明有11人。

解答:60/7=8......4,60/8=7......4,卡片有8盒,小朋友人数有(4+5*8)/4=11人。 10分析:典型盈亏问题。盈亏总数=3*2+4*1=10米。

解答:井深=(3*2+4*1)/(4-3)=10米,绳长=(10+2)*3=36米。

11分析:第一根剪成の每段比第二根剪成の每段长2米。那么,如果同样是5段の话,第二种就要比第一种少5*2=10米,现在第二种7段和第一种5段一样长,说明第二种の两段长是10米,也就是说每一段为10/2=5米。所以,绳子长为5*7=35米。

解答:原来每根绳子长为7*(2*5/2)=35米。

12分析:增加一条和减少一条,前后相差2条,也就是说,每条船坐6人正好,每条船坐9人则空出两条船。这样就是一个盈亏问题の标准形式了。

解答:增加一条船后の船数=9*2/(9-6)=6条,这个班共有6*6=36名同学。

13分析:这种盈亏问题の另一种比较常见の类型。主要是在计算盈亏总数时必须注意量の单位の统一。这里,盈亏总数不是7+5=12分,而是7*50+5*35=525步。所以,准点到校用时为525/(50-35)=35分钟。所以,上课时间是7点55分。

解答:准点到校の用时=(7*50+5*35)/(50-35)=35分钟,学校上课时间为7点55分。

14分析: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那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5元,共需要30/2+30/3=25元。现在两种球の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2=2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30*4=120个,共买了120*2=240个。

解答: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时,可比原来省下=(30/2+30/3)-(30/5)*2*2=1元,省下4元,花球和白球各买30*4=120个。所以,小明共买了240个球。

15分析: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比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多了2只苹果,梨从刚好到多12只,相当于把原来装好の袋拿出了12/3=4袋,抽出其中の苹果(4*5=20只)和原来剩下の4只(共20+4=24只)苹果,添加到其余原来装好の袋子中去。每袋添加2只,添加了24/2=12袋刚好装完。所以,原来装了12+4=16袋,苹果有16*5+4=84只,梨有16*3=48只,合起来有84+48=132只。

解答:(12/3)*5+4=24,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共装了24/2+4=16袋,所以,苹果和梨共有=16*(3+5)=4=132只。

Fpg

第18篇:小学三年级奥数差倍问题

差倍问题

例1 小红买的兰花比月季花多12朵,已知兰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3倍,小红买了兰花和

月季花各多少朵?

练习:甲的存款是乙的4倍,甲比乙多存了600元,求甲乙两人各存款多少元?

1.饲养场里养的白兔比灰兔多32只,已知白兔的只数是兔的5倍,求灰兔和白兔各几只?

例2 甲乙两个粮仓各存粮若干吨,如果加仓取出260吨,乙仓取出60吨,则甲乙两仓库

存量相等。求甲乙两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练习:1.小明的存款数是小刚的3倍,现在小明取出8500元,小刚取出500元,两人的存款数变得一样多,求小明和小刚原来各有存款多少元?

2.甲仓的存粮吨数是乙仓的3倍,如果甲取出80吨,乙仓运进80吨,甲乙两仓存量的吨数正好相等,求甲乙两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例3 水果店运来的苹果比香蕉多15筐,已知苹果的筐数比香蕉的4倍还多3筐,水果店

运来的苹果和香蕉各多少吨?

练习:1.仓库里存有面粉和大米,已知面粉的重量比大米的3倍多5吨,面粉比大米多21吨,求仓库里的面粉和大米各几吨?

2.小敏和小强都是集邮爱好者,他们都集有一些精品邮票,已知小敏集的枚数比小强多26枚,且小敏集的枚数比小强多3倍少14枚,求小敏和小强各集有多少枚精品邮票?

3.小李比小张多存款4000元,已知小李的存款数比小张的3倍少2000元,求小李和小张各存款多少元?

例4 甲乙两桶油的重量相等。如果从甲桶取出27千克放入乙桶,那么乙桶的重量正好是

甲桶的4倍,求甲乙原来各有多少千克油?

练习1.灵灵和芳芳的连环画本书相等。灵灵给芳芳16本后,芳芳的本数就是灵灵的3倍,求灵灵和芳芳原来的连环画本数。

2.甲乙两仓存量吨数相等,将甲仓运出6吨,乙仓运进14吨以后,乙仓存粮吨数是甲仓的3倍,求甲乙两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3.甲乙两根电线长度相等,甲电线用去26米,乙电线接上14米,这时,乙电线的长度是甲电线的3倍,求甲乙两根电线原来各长多少米?

第19篇:小学三年级奥数差倍问题

三年级数学思维练习题

差倍问题

姓名

知识要点:已知几个数的差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两数,即差倍问题。解题时,常用的数量关系有:

(1)数量差÷(倍数—1)=1倍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解题关键是抓住数量差和倍数差。 练习:

1. 饲养场里养的白兔比灰兔多32只,已知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5倍,白兔、灰兔各养几只?

2. 小李再买20本科技书,就和小王的科技书一样多,小王原来的科技书是小李的3倍,小王原来

有多少本科技书?

3. 被除数比除数大168,商是22,,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4. 甲筐苹果是乙筐苹果的3倍,如果从甲筐取出60千克放入乙筐,那么两筐苹果重量就相等,两

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5. 甲仓存粮是乙仓的4倍,甲仓运出180吨,乙仓运出30吨后,两仓存粮相等。甲仓原来存粮多

少吨?

6. 甲筐苹果有50千克,乙筐苹果有26千克,从两袋取出相同的数量后,甲筐剩下的苹果是乙筐

剩下的苹果的3倍。两筐共取出多少千克苹果?

7. 两个数的差是288,去掉减数个数上的0。,被减数就和减数相等。写出这个减法算式。

8. 同学们进行慈善一日捐活动,三年级捐款钱数是六年级的3倍,如果从三年级捐款钱数中取出

160元放入六年级,那么三年级的捐款钱数还比六年级多40元,两个年级分别捐款多少元?

第20篇:小学奥数追及问题总结

追及问题

解决追及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在解决追及问题中,我们要抓住一个不变量,即追赶者所用时间与被追赶者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都等于追及时间。大家还要注意区别“追及距离”与“追赶者追上被追赶者所走的距离”这两个量之间的区别。就像刚才的例子,“追及距离”为150米,而狗追上兔一共走了3×150=450(米)

【例1】甲、乙两人相距150米,甲在前,乙在后,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5米,两人同时向南出发,几分钟后乙追上甲?

【思路分析】这道问题是典型的追及问题,求追及时间,根据追及问题的公式: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150÷(75-60)=10(分钟)

答:10分钟后乙追上甲。

【小结】提醒学生熟练掌握追及问题的三个公式。

【例2】 骑车人与行人同一条街同方向前进,行人在骑自行车人前面450米处,行人每分钟步行60米,两人同时出发,3分钟后骑自行车的人追上行人,骑自行车的人每分钟行多少米?

【思路分析】这道题目,是同时出发的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要求其中某个速度,就必须先求出速度差,根据公式: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450÷3=150(千米) 自行车的速度: 150+60=210(千米) 答:骑自行车的人每分钟行210千米。

【小结】这道题目在于灵活运用追及问题的三个基本公式求其中任意三个量。 【例3】两辆汽车从A地到B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4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63 千米,第一辆汽车先行2小时后,第二辆汽车才出发,问第二辆汽车出发后几小时追上第一辆汽车?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辆汽车先行2小时后,第二辆汽车才出发, 画线段图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辆行2小时的路程为两车的路程差,即54×2=108(千米),两车相差108米,第二辆车去追第一辆车,第二辆车去追第一辆车,第二辆车每小时比第一辆车每多行63-54=9(千米),即为速度差,用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解:(1)两车路程差为:54×2=108(千米)

(2)第二辆车追上所用时间:108 ÷(63-54)=12(小时) 答:第二辆车追上第一辆车所用的时间为12小时。 【小结】这道追及问题是不同时的,要先算出追及路程。 【及时练习】

1、哥哥和弟弟两人同时在一个学校上学,弟弟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先去学校,3分钟后,哥哥骑车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也向学校骑去,那么哥哥几分钟追上弟弟?

2、姐妹两人在同一小学上学,妹妹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从家走向学校,姐姐比妹妹晚10分钟出发,为了不迟到,她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从家跑步上学,结果两人却同时到达学校,求家到学校的距离有多远?

三、课堂小结:

追及问题的基本公式: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例4】 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骑300米,乙跑步,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分析与解】 当甲、乙同时同地出发后,距离渐渐拉大再缩小,最终甲又追上乙,这时甲比乙要多跑1圈,即甲乙的距离差为400米,而甲乙两人的速度已经知道,用环形跑道长除以速度差就是要求的时间。

解:①甲乙的速度差:300-250=50(米) ②甲追上乙所用的时间:400÷50=8(分钟)答:经过8分钟两人相遇。

【及时练习】

两名运动员在湖周围环形道上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250米,乙每分钟跑20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45分钟甲追上乙,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例5】在周长400米的圆的一条直径的两端,甲、乙两人分别以每分钟60米和50米的速度,同时同向出发,沿圆周行驶,问2小时内,甲追上乙多少次?

【分析与解】此题属于追及问题,首先明确路程差和速度差,开始甲、乙在圆径的两端,其路程差为圆周长的一半,400÷2=200(米),当甲追上乙后,如果再想追上乙必须比乙多行圆的一周的路程,即一周400米为路程差,根据不同的路程差,我们可以求出甲追上乙一次,所用的时间,在总时间中去掉第一次的追及时间再看剩下的时间里包含几个“甲追上乙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2小时内甲追上乙的次数。 解:2小时=120分 甲第一次追上乙所用的时间: 400÷2÷(60-50)=20(分) 甲第二次开始每追乙一次所用的时间: 400÷(60-50)=40(分) 甲从第二次开始追上乙多少次: (120-20)÷40=2次„„20秒 甲共追上乙多少次:2+1=3(次) 答:甲共追上乙3次。

【小结】这类环形跑道的追及问题一定要明确路程差和速度差。

【及时练习】在周长为300米得圆形跑道一条直径的两端,甲、乙两人分别以每秒7米,每秒5米的骑车速度同时顺时针方向行驶,20分钟内甲追上乙几次?

【例6】在480米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同地起跑,如果同向而行3分钟20秒相遇,如果背向而行40秒相遇,已知甲比乙快,求甲、乙的速度?

同向行驶,甲乙相遇,说明甲必须比乙多跑一圈,即400米才能与乙相遇,400米正好是两人的路程差,除以甲追赶乙所用的3分20秒,可知甲、乙的速度差。

背向行驶,甲、乙相遇,说明甲、乙必须合走一圈即400米,400米正好上两人的路程总和除以40秒相遇时间,可知甲、乙的速度和。

这样已知甲、乙的速度和及速度差,可将此题转化或和差关系的应用题,这样可求出甲、乙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3分20秒=200秒 甲、

乙的速度和:400÷40=10(米) 甲、

乙的速度差:400÷200=2(米) 甲的速度为每秒多少米?(10+2)÷2=6(米) 乙的速度为每秒多少米?(10-2)÷2=4(米) 答:甲的速度为每秒6米,乙的速度为每秒4米。

【小结】这类题目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结合,以及和差问题的综合运用。

【及时练习】甲、乙两地相距450米,A、B两人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5分钟相遇,已知A每分钟比B 每分钟慢6米,求A、B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米?

三、课后练习: 反向而行 同向而行

1、一圆形跑道周长3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端同时出发,若反向而行1分钟相遇,若同向而行5分钟,甲可追上乙,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2、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练长跑,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已知甲每秒跑6米,乙每秒跑4米,经过20分钟两人共同相遇6次,问这个跑道多长?

3、甲、乙两人环绕周长400米的跑道跑,如果他们从同一地点背向而行,经过2分钟相遇,如果从同一地点同向而行,经过20分钟甲追上乙,求甲、乙两人每分钟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7】 一支队伍长350米,以每秒2米的速度前进,一个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从队尾赶到队头,然后再返回队尾,一共要用多少分钟?

分析 要求一共要多少分钟,必须先求出从队尾赶到队头要多少分钟,再求出从队头到队尾要用多少分钟,把这两个时间相加即可。

【分析与解】

解:①赶上队头所需要时间:350÷(3-2)=350(秒) ②返回队尾所需时间:350÷(3+2)=70(秒) ③一共用多少分钟?350+70=420(秒)=7(分) 答:一共要用7分钟。

【及时练习】一支队伍长450米,以每秒3米的速度前进,一个通讯员骑车以匀速从队尾赶到队头用了50秒。如果他再返回队尾,还需要多少秒? 【例8】 某校202名学生排成两路纵队,以每秒3米的速度去春游,前后相邻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为0.5米。李老师从队尾骑自行车以每秒5米的速度到队头,然后又返回到队尾,一共要用多少秒?

【分析与解】 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分钟,首先必须求出队伍的长度。

解:①这支路队伍长度:(202÷2-1)×0.5=50(米) ②赶上队头所需要时间:50÷(5-3)=25(秒) ③返回队尾所需时间:50÷(5+3)=6.25(秒) ④一共用的时间:25+6.25=31.25(秒)答:一共要用31.25秒。

【及时练习】

有966名解放军官兵排成6路纵队参加抗洪抢险。队伍行进速度是每秒3米,前后两排的间隔距离是1.2米。现有一通讯员从队头赶往队尾用了16秒钟。如果他再从队尾赶到队头送信还需要多少时间?

【例9】 甲、乙、丙三人从A地出发到B地。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40分钟后追上丙;甲比乙晚出发20分钟,100分钟追上乙;甲出发多少分钟后追上丙?

设丙的速度为1米/分钟.(1)当乙追上丙时,丙共行了1×(40+10)=50米,由此可知乙行50米用了40分钟,乙的速度为50÷40=1.25(米/分钟); (2)当甲追乙时,乙已先出发走了20分钟,这时甲乙的距离差为1.25×20=25(米),甲乙的速度差为25÷100=0.25(米); 甲的速度为1.25+0.25=1.5(米); (3) 当甲追丙时,丙已经先出发走了10+20=30分钟,这时甲丙的距离1×(10+20)=30米,速度差为1.5-1=0.5(米/分钟),追及时间为30÷0.5=60(分钟)。

【及时练习】

小明、小峰和小光三人都从甲地到乙地,早上6时小明、小峰两人一起从甲地出发,小明每小时走5千米,小峰每小时走4千米,小光上午8时从甲地出发,傍晚6时,小光、小明同时到达乙地。小光什么时候追上小峰?

三、课后练习

1、甲乙两人在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竞走,已知乙的速度是平均每分钟80米,甲的速度是乙的1.25倍,甲在乙前100米,问多少分钟后,甲可以追上乙?

2、一队自行车运动员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骑车从甲地到乙地,两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地到乙地,在甲地到乙地距离的二分之一处追上了自行车运动员.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自行车队出发12分钟后,通讯员骑摩托车去追他们,在距离出发点9千米处追上了自行车队。然后,通讯员立刻返回出发点,随后又返回去追上了自行车队,再追上时恰好离出发点18千米,试求自行车队和摩托车的速度。

【例10】两艘渡船从南岸开往北岸,第一艘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先开,第二艘渡船晚12分钟,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结果两船同时到达,求南北两岸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艘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画图:

要求南北岸的距离可用第一艘的速度乘以第一艘船所用的时间,或是用第二艘船的速度乘以第二艘船所用的时间。这两种时间等于追及时间,所以归为追及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54千米,A、B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A每小时行4千米,B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经过几小时相遇?

2、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向相反方向行驶,甲每分钟行52千米,乙每分钟行50千米,经过7分钟后他们相距多少米?他们各自离学校有多少米?

3、甲、乙两地相距480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求货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4、小明和小红两人从相距228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60米,小红每分钟行80米,小明出发3分钟后小红才出发,小红出发几小时后与小明相遇?相遇时两人各行了多少米?

5、一列火车于下午4时30分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经过1小时后,另一辆火车以同样的速度从乙站开出,晚上9时30分两车相遇,问甲、乙两站铁路长多少千米?

6、A、B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从A、B两地相向而行,客车先行1小时,货车才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开出后几小时与货车相遇?相遇地点离B地多远?

7、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5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相距是多少?

8、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8千米,乙每小时行15千米,两人相遇距离中点3千米,起两地距离多少千米?

9、AB两地相900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到B,甲每分钟行70米,乙每分钟行50米,当甲到达B后立即返回与乙在途中相遇,两人从出发到相遇共经过多少分钟?

10、学生甲和乙同时住一楼,有一次他们同时从家到相距540米的学校上学,甲每分钟行60米,乙每分钟行48米,甲到达学校后发现忘带文具盒,立即返回家去取,在途中遇到乙,那么从开始上学到两人相遇共用几分钟?

11、甲、乙两人从相距1800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80米,乙每分钟行70米,乙带了一只小狗与他们同时行驶,狗以每分钟220米的速度向甲跑去,狗遇到甲时已行了多少米?狗遇到甲后立刻回头向乙跑去,这样狗在甲、乙两人之间来回奔跑,直到两人相遇为止,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12、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都以原速继续前进,又经过4小时客车到达B地,这时货车离A地还有188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3、小玲和小明家相距600米,这天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家走去,小玲走完全程需要12分钟,小明走完全程需要20分钟,相遇时两人各走了多少米?

14、A、B两地相距460千米,甲列车同时从A地开出2小时后,乙列车从B地开出,经过4小时与甲列车相遇,已知甲列车比乙列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问甲列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5、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钟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种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支炉两端出发,跑了10分钟,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共相遇几次?

容斥问题小学奥数范文
《容斥问题小学奥数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