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12 15:04:1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全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全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以特色文化为主体的各类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情况分别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多措并举

为切实加强对村(居)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及文体广场建设的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书记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任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为村(居)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的稳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各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合理分工、负责建设任务的具体落实。区委、区政府还将这两项建设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主要领导的目标责任制,连续两年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居)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济任办发〔2009〕14号)、《关于转发〈任城区2009年“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济任办发〔2009〕15号)。在全区上下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区里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从2009年起,共拨付专项资金860多万元,用于村级场所、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文体广场建设,保证了建设 1

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科学部署,分步实施

作为村(居)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主要职责部门,文广新局全体动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干劲,自我加压,全力投入到工程建设中。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有关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的宣传报道随处可见,持续不断,形成了较大的宣传声势,不但提高了干部群众对工程建设的进一步认识,也扩大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的社会影响,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局领导班子通过科学分析全区实际,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分档次、分级别、分批次进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循序渐进,点面结合,既有重点又有亮点。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落实。成立了四个督导组,由副科级领导带队,定期地深入各镇(街道)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看工程选址、场地面积、建设质量等是否符合实施方案的要求,并多次召开调度会,总结工程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区政府督查室。分别在长沟镇、二十里铺镇、石桥镇召开了工程建设现场会。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坚持高标准建设。

2008年,在全区建设了200个标准村文化大院, 20个高标准农家书屋。投入资金80多万元为各村配置图书13万册,报刊10多种类,音像制品

2万多张。2009年,全区完成了100个村(居)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为127个农家书屋采购和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图书30余万册,投资300万元,由区统一采购为60个村(居)分别配置了投影仪、音响、微机、电视机、书橱、棋牌桌椅、图书以及各项制度等。投资260余万元为200个村购置了健身器材。2010年,完成了投资300万元,新建100个村(居)文化大院的任务目标,统一配置了各种设施并统一挂牌。其中16个村(居)文化大院成为示范亮点。目前,全区近300个行政村(居)建成了文化大院,基本完成了农家书屋全覆盖。

五是搞好协调,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2008年以来,先后从省、市业务部门协调专项资金50余万元,设备价值60余万元,图书200多万码洋,只2010年一年,市里支持专项资金20万元,图书10万册。

三、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积极探索长效机制。文广新局结合实际,坚持农民自主管理,明确分管的村干部,选好管理人员,把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完善了借阅登记、财政管理、人员激励等管理制度,并且为新建成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统一挂牌,建立健全了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是组织培训,会用能用。举办了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各镇(街道)村(社区)都选派了1—2名思想觉悟高、有知识、负责任的同志参加。聘请了三位专家教授为他们作了“农家书屋管理”、“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的使用”等辅导报告;采取轮训的方式,组织农家书屋管理员到区图书馆接受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全民读书月、七

一、国庆等,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对组织效果好的农家书屋进行表彰,并奖励了一批图书。在全区迅速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把农民吸引到书屋来,通过读书、学习、娱乐,使书屋成了“村民的理论学习站、信息交流站、技术推广站、文化娱乐站、知识加油站和文明传播站”。 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的建成和使用,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扶持庄户剧团,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我区积极培育扶持农民庄户剧团等民间艺术团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全区共有120多支富有地方特色的庄户剧团,他们在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建设中日益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是财政支持。各级政府对民间艺术队伍加强扶持,使其成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建成使用的文化大院为剧团活动提供了场所;区文广新局多方筹措资金累计投入50多万元为庄户剧团配备灯光音响、锣鼓家什、舞台道具等演出设备,改善其硬件设施;石桥镇投资8万元扶持建起了新店村庄户剧团,廿里铺、金城、仙营、长沟等镇(街道)分别投资数万元购买或更换了民间艺术展演道具服装。

二是政策支持。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庄户剧团汇演”、“民间艺术展演”等节庆活动,大范围组织庄户剧团在全区巡演、调演,并推选优秀剧团参加市级比赛活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送文化下乡等文

化工作加强与庄户剧团的交流沟通,促进其科学有序发展。每年新春期间,全区庄户剧团都深入村(居)送戏下乡,每个镇(街道)不少于两个庄户剧团,每个庄户剧团新年春节期间演出不少于10场。长沟镇“二人逗”表演队代表我区参加了全市“曲乡艺海•魅力无限”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演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是技术支持。加大培养民间艺人的力度,以文化站、文化大院为基地,常年举办培训班,培育文艺新人。因势利导,针对每个剧团的不同情况给予帮助、指导,还为他们寻找演出、交流和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演出水平,使一些“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随着庄户剧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的表演水平大大提高,同时涌现出大批精品剧目和优秀演员。为了积极引导庄户剧团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传播先进文化,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力量,区文化馆抽调文艺骨干到基层,指导庄户剧团把国家的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新风尚、身边的新风新事编成快板、小品和相声等表演形式,说“庄户话”,演“庄户戏”,让群众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充分展示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

下一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政协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将在解放思想中改革创新,在更新思路中真抓实干,在大胆实践中破解难题,通过思想的新解放和改革的新突破,促进我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推荐第2篇:邮电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邮电通信建设

邮电通信是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邮电通讯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邮电通讯事业的腾飞,不仅是经济面貌改观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邮电通信业包括邮政、电信以及与邮政、通信相关的业务。改革开放以来,海峡西岸各地区邮电通讯事业发展极快,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更增长到一个新的高度。传统的业务如邮政函件、报纸杂志、邮政储蓄、电报长话、固定电话等有了新的突破,而新的业务如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也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海西的邮电通讯事业都如雨后春笋般焕发着勃勃生机。

一、海西邮电通信建设现状

1、邮政建设现状

邮政行业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更是推动了以电子商务为依托的快递行业快速发展,传统的邮政服务业又迎来的新的春天。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人员及物资的流动非常频繁,同时也对邮政服务业有着极大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海西各地区都十分重视邮政行业的发展。邮政行业的业务量和营业收入每年都以较大的比例增长。以福建省为例,2012年全省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78.69亿元,同比增长32.68%;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71.74亿元,同比增长24.24%;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5593.84万件,同比增长62.35%;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2.1亿元,同比增长32.96%。

2012年福建省邮政行业发展情况表

注:1.2012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计算使用2010年不变单价。

2.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中未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

资料来源:福建省邮政管理局

2、电信建设现状

电信业是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行业,不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国民生活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福建省为代表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一直注重电信业的建设与创新。自1995年有记录以来,福建省电信业务总量基本保持者每年以较大幅度增长的态势。

1995年-2012年福建省电信业务总量变化趋势折线图

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局网站

当然,邮电通信业务的增长离不开相关基础设施的支持,以福建省农村投递业务和长途电话业务为例:

1995-2012年福建省农村投递业务发展趋势

1995年-2012年福建省长途电话业务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网站

从两个图示中不难看出:从1995年到2012年,福建省电信业务基本呈连年上升的态势,但是不同行业的增长速度差别还是很大的,其中新兴行业如移动电话业务增长十分迅速,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而作为传统有电信行业的邮政投递等,增长速度就相对缓慢,有些年份(如2008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现象。

二、海西邮电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宽带建设与发展仍然面临制度壁垒和障碍

虽然“宽带中国”战略已经开始实施,但目前宽带建设和发展仍然面临政策扶持、建设环境等瓶颈。宽带建设投入高度依赖基础电信企业,海峡县经济区内众多的农村和山区款低宽带建设仍然滞后,市场动力不足,行业亟待政府财政支持及跨部门协调。宽带建设通行权难以保障,网络设施规划、改造与城建、土地利用规划脱节,面临接入难、进入难、穿行难、用地难等突出问题。

2、新业务新应用的发展给电信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换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新业态不断涌现,给新业务新应用的分类监管带来了较大挑战。电信行业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融合转型成为主流。对电信市场规范方面的监管政策、法律法规等的需求将越来越多,新的监管体系还应该能够较为灵活的对市场情况作出反应,面临的挑战非常突出。

3、增值互联网产业发展中仍然村子较多突出问题 一是互联网产业规模较小,大企业引领示范作用不突出。二是题词咸亨张的良性发展尚未形成,市场更多地集中于先进企业。三十市场竞争良好的竞争秩序仍未建立。互联网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频发,个别互联网企业处于商业利益,不遵循行业管理和行为规范,采用高技术手段侵害用户权益,排挤竞争对手。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可行对策

1、以落实“宽带中国”战略为龙头,促进信息消费,全面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大力发展高款低啊小区和上午楼宇,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建设。统筹3G和4G建设,实现城市地区、县城的4G网络覆盖。推动海西全面进入4G时代。理顺规范宽带市场秩序,对驻地网商、房产商、物业等进入电信业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简历有效的宽带市场竞争秩序。

2、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的运作方式又提供纯粹接入式服务向提供智能管道转变,推进基础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有效合作,实现双赢。鼓励和引导电信业务经营者创新业务,并对促进电信技术、服务发展的新型电信业务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合理促进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电信行业发展的新型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3、组着实施民间资本进入移动通信转手业务、接入网业务试点。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电信业务监管体系。理顺电信业务分类原则,并采取措施激励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市场参与者有效竞争,对不正当行为加以监督和制止。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邮电通信业发展前景

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又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非常良好,因此对于邮电通信业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在需求过剩的前提下,只要生产能够持续增加,邮电通信业的经济效益就会高歌猛进。虽然还有一些问题解决,但是相信只要政府与相关企业协同努力,海西邮电通信业的快速增长势头就会一直持续下去。预计在整个“十二五”规划内都将保持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

推荐第3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实施意见的通知

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是现阶段从我省实际出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近年来,我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少地方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有序推进村庄建设和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从整体上看,我省农村面貌仍较落后,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人居环境仍然较差,与迅速发展变化的城市形成很大反差,与广大农民改善生活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反哺农村的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的条件基本成熟。全省上下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尽快取得成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方针,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在积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努力保证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基础上,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村庄布局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基本目标

从2008年开始,经过三年努力,在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的一类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配套,村庄区划科学合理,建筑美观有序,绿化美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良好,村庄管理水平较高,推动有条件的村庄发展成为农村新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人均收入

3000—5000元的二类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村庄区划合理,建筑整齐有序,绿化水平较高,环境卫生状况较好,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建成一大批整洁、优美的村庄;人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三类村庄,急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对其中符合条件的贫困村,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及异地迁建扶贫,使基础设施状况整体明显改善,并做到村庄建筑切实按规划建设,土地利用节约合理,绿化、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庄管理加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分类实施、整体推进,使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显著改观,实现一类村庄上水平、二类村庄上台阶、三类村庄变面貌,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方严重存在的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流等问题,使广大农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发展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新农村。

2008年要加快推进村庄建设和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力争1燉3的村(包括1000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按规划标准完成建设和整治任务,其中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5000元的郑州、焦作、济源、许昌4市完成比例超过1燉3;所有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纳入城乡一体化试点的村镇要在建设和整治中走在前列,率先达到规定要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主要原则

一是政府引导,农民为主。各级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组织发动等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主要依靠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团结奋斗,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二是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坚持先规划后整治,按规划调整村庄建设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遗存。

三是积极作为,注重实效。利用现有条件,整合各方资源,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实行小拆迁、大整治,不搞大拆大建,防止盲目攀比、搞形象工程。

四是发扬民主,尊重民愿。认真履行民主程序,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集中群众意见和智慧,不搞强迫命令。

五是分批实施,整村推进。以县(市、区)为单位,合理安排参建村庄,建立分级负责制,实行竞争激励机制,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确保建设和整治成效。

二、主要任务

(一)乡村道路

在全省实现行政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县乡道路质量,构建农村交通良好的骨干网架,提高通达水平。合理规划布局,实行多元化投资,加快实施村村通延伸工程,逐步实现行政村之间、行政村与自然村之间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形成完善通畅的农村道路体系。有条件的村要硬化村内道路,努力实现“村内通”。一类村要率先完成;群众积极性高、资金筹措有保障的二类村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三类村中符合国家扶贫资金及以工代赈资金等支持条件的,要根据所在县(市、区)扶贫和以工代赈目标任务的整体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2008年投资60亿元,修建改造县乡公路7000公里,新建改造通村公路8000公里,改造县乡公路危桥1万延米,改造渡口150道。

(二)农村饮水

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对城市、县城自来水厂能够覆盖的一类

村,2008年要全部用上方便、卫生的自来水,其他一类村要有50%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对于二类村,纳入国家饮水安全规划的,在国债资金支持下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步伐,不在国家规划且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由当地政府和群众自筹解决,省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补助;对于三类村,通过国债、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资金支持,有计划、有重点地改善饮水条件。要充分发挥现有饮水安全工程的作用,通过延伸管网尽可能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农民群众受益。在水质达标地区,要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水源。2008年筹措资金约10亿元,其中国家和省安排7.5亿元,改善1万个村、1500万人的饮水条件,其中解决2000个村、2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三)农村沼气

大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在养殖集中区加快大中型沼气工程和联户沼气建设,逐步完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保障已建沼气池正常发挥效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建设,加大“一池三改”实施力度,支持以沼气为纽带建设生态示范村。

一、二类村及纳入整村推进

扶贫规划的村要根据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建设户用沼气或以大中型沼气及联户沼气为主体的集中供气工程;三类村要结合国家政策性资金的扶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分期分批实施农村沼气建设。2008年积极筹措资金7.5亿元,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0万户;建设各类大中型沼气工程200座;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600座。积极发展农村太阳能,通过典型示范和县(市、区)政府适当补助、实物奖励等方式加快推广普及步伐。

(四)农村电力

以提高农村供电质量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农村电网建设,提高低压电网供电保证率,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扎实搞好“盲点村”电网改造,开展农村排灌电网建设试点,推动有条件的村实现村内主干道亮化。2008年投入资金28亿元,新改建配电台区2000个,建设10千伏及以下线路4500公里,完成剩余303个行政村、涉及22万户的“盲点村”改造任务;建成132项县域内110千伏主网建设(改造)项目,新增线路1532.1公里;完成1000个电气化村建设。

(五)连锁超市

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农村经营网点建设力度,积极推动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连锁经营为主要方式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条件好的村要建成主要日用品及农资商品齐全的便民超市,实现农民购买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不出村。2008年投入资金6000万元,新建1万个以上农村连锁超市,覆盖全省2燉3以上的村。切实抓好家电下乡补贴试点工作,扩大农村家电消费,力争试点期内彩电、冰箱、手机三大类家电产品销售总额突破100亿元。

(六)垃圾污水治理

以治理村内垃圾、秸秆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流为中心任务,重点搞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逐步实现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进行处理。组织清理积存垃圾,积极推行“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村要建设垃圾站,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其他村庄建设生活垃圾集中堆放设施,就地进行分类,能利用的进行资源化处理,不能利用的进行安全填埋。2008年争取筹资2亿元,建设村庄垃圾站(池)1000个、村庄垃圾简易处理设施100个、乡镇垃圾集中处理设施50个。积极规划完善村庄排水设施,搞好农村河道、沟渠、坑塘综合治理。推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将城郊乡村的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支持工业、旅游强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其他村庄可采取沼气池、氧化池、坑塘等适当方式集中处理。全面实施秸秆禁烧,控制施用化肥和高残留农药,减少面源污染。要扎实深入地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七)卫生设施

以向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目标,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大力推动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覆盖面,资助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和部分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对困难群体因大病住院进行医疗救助。2008年投入资金58亿元,其中省筹措14.5亿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提前实现合作医疗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目标,建设8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八)文化设施

着眼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乡风民俗,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重点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服务网络和农村体育设施。搞好乡镇文化站建设,加快实施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有线电视入村进户,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宽带。采取政府补助、群众参与、对口帮扶、社会捐助等形式,加快村级文化大院(活动室)建设。2008年在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保证60%以上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建设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扶持1万个村开展体育健身工程。同时,加大送书下乡和文化下乡工作力度,新建2000个“农家书屋”,开展“百部流动舞台千场演出送农民”活动。

(九)村庄绿化

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村镇街道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围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对不同类型的村镇采用不同的绿化布局和绿化模式,采用混交、多层的树种配置模式,形成多样化、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俱佳的村镇生态植被系统。通过补助林木种苗款等形式,并结合国家扶贫及以工代赈等政策性资金的使用,积极发展高效经济林木,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全面启动林业生态省建设村(镇)绿化工程,计划筹措资金1.83亿元,其中省级投入资金4300万元,完成1万个村(镇)的绿化美化。

三、保障措施

(一)科学制定规划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合理编制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引导村镇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协调安排好区域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区域共建共享。要尊重村民意愿,统筹规划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文化、卫生、商业、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设施等布局。强化建设规划的基础性指导地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各级政府要切实保障村庄建设规划、农房设计等所需经费。结合“空心村”治理,加强住宅建设用地管理,严禁村民违规沿公路建房。住宅建设用地要先行安排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逐步清理一户多宅。对分散、易发自然灾害、不适宜居住的村庄,实施易地规划,稳步推进整体迁建。各地要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服务,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

(二)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资方式,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省、市、县级财政对“三农”投入增长的幅度要确保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比重。调整耕地占用税使用方向,新增收入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使用范围,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省政府从2008年起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各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现有各部门、各专项的涉农资金,在不改变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由县级政府统筹协调,按照农村建设和整治规划要求,集中用于整村推进的相关项目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金融、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创新管理机制

加快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各地要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设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单个农户受益的项目,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对于受益人口相对分散,产权难以分割的工程,可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经营权与工程管护责任相统一;对于具有一定收益、适合经营的基础设施,可通过公开拍卖转让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由购买者自主经营管理,并由其负责工程的管护,主管部门对其

进行监督。要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配置和综合利用,有条件的村庄可将文化设施、卫生设施、超市、体育健身场所等相对集中,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实行村民自主管理,使群众广泛参与农村各项管理工作,巩固建设和整治效果。切实抓好村庄整治的技术指导工作,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

(四)明确建设主体

农民群众既是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主要参与者,又是直接受益者。要把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工作的全过程。要加强舆论宣传,不断提高认识,赢得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主动参与;要善于组织发动,依靠群众科学制定规划和方案,依靠群众踊跃出工投劳,依靠群众广开筹资渠道,依靠群众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依靠群众加强民主监督、改进各项管理。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动员激励外出创业成功者为建设美好家乡开展多种捐资助建活动。切实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红旗渠”精神,用广大农民的智慧和双手改变农村面貌。要把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村级两委班子作为发动和依靠群众的关键环节来抓,努力提高村级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领导作用。各县(市、区)在确定今年任务时可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先行安排,以确保这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见实效。

(五)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农业的副省长为召集人,省发展改革、建设、财政、交通、农业、水利、林业、国土资源、商务、环保、卫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电力、扶贫、供销、畜牧和共青团、妇联等为成员单位,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协调农村建设和整治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也应建立相应机制。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切实负起主要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县(市、区)要按照省确定的

一、

二、三类村的标准列出各类村庄的名单,并制定分年度建设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由各省辖市汇总后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抓好典型示范,采取先易后难、集中突破、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等方式,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督导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建设和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周密部署、及时检查、认真验收、科学总结,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推荐第4篇:沂源县基础设施建设

一、沂源县原有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山东省沂源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县城集中, 原有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已经成为沂源县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不相适宜。沂源县整体经济实力位居山东省中游水平,现行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各种税费, 如城市维护建设税、小城镇建设配套费等,由于建设用地和工程建设规模相对较小, 数量不多, 相应的各类费用征收徘徊在低水平, 不能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需求。 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如何破解城市建设资金短缺这一难题,不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沂源县城市建设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探索筹资渠道,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量

(一) 坚持规划先行。城市规划是调控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城市规划是否科学合理, 决定着城市资源未来的使用、运作和发展状况,同时也关系着各类具有商品性质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升值空间、市场空间及外来资本的注入。在城市规划方面,沂源县舍得投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高标准编制完成沂源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主动邀请高水平设计队伍参与编制各项城市规划, 在规划档次和质量上狠下功夫,着力体现沂源“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城市特色, 实现了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及各种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二)运作好城市土地资源,实现以地生财。沂源县过去在旧城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时形成的土地级差、土地增值等无形资产,大部分被开发商占有,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体现。 针对这一状况,沂源县采取四项措施, 牢牢掌握好了这笔收益, 同时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滚动升值。

1.建立土地储备制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全面实行土地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 除法律规定实行划拨和对部分工业用地实行协议出让外,其他经营性建设用地均由政府统一征用,一律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 搞活二级市场, 让市场决定投资者,让市场决定地价,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从政府手中得到的土地严禁炒卖,个别需要再次出让的, 必须按原价交还政府, 由政府再次出让, 确保城市土地的价格垄断,使土地升值收益始终掌握在政府手中。 在此基础上, 对经营性建设用地实行非饱和供应机制, 适当限制供应量, 运用市场机制控制地价,使土地始终保持在供不应求的状态。

2.对规划用地先行投资。完善道路、管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开发环境, 将生地养熟,带动土地升值,再以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收益归政府财政。在沂源城北新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在高水平编制完成县城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 加快完善了水电暖、通讯、绿地等配套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了瑞阳大道、新兴工业园路、专利园路、历山路北延等道路工程建设, 构建了快捷方便的道路交通环境和服务网络。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中房集团、青岛鹏欢集团等一批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参与到城北新区开发建设中来,为城北新区建设赢得了丰厚的土地收益。政府将这笔收益用于其他基础设施和道路网络、绿地系统等配套建设,实现了城北新区建设的跨越式、滚动发展。

3.一次性成片出让土地,由开发商建成熟地或进行项目开发后进行招商经营,形成政府与企业共同收益的城市经营模式。对开发商而言, 尽管先期投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尚明楼冯文红

——以山东省沂源县为例Development&Management 建设与管理

101 小城镇建设

资金额比较大, 但是这类项目往往基建数量多, 利润高,市场前景普遍看好,很有吸引力;对政府而言,可以将征地、拆迁、安置等任务全部托付给开发企业完成, 政府只负责协调、监督等有关事宜, 通过市场化运作, 在确保顺利完成安置、补偿、开发等建设任务的基础上, 合理降低成本, 省钱省时省力。 以沂源县鹏欢现代城为例, 政府通过招拍挂的方式, 将土地连同所有地上附属物一次性出让给开发企业,由开发企业完成征地、拆迁、补偿、开发、招商等所有建设任务,政府负责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跟踪服务, 在政府少投入的情况下, 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4.运用“退二进三”的方式,加快旧城改造步伐。“退二进三” 即将城区内的第二产业迁往郊区,把腾出来的土地用于发展商业、文化、住宅等第三产业, 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布局。 以山东鲁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外迁为例,该企业旧厂址位于沂源县城繁华地段, 由于周边土地资源十分紧张, 严重制约了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考虑到该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以及土地利用率低等因素,沂源县政府决定对该企业进行外迁。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划拨一块土地作为新厂址, 在旧厂址开发建设高中档住宅项目, 土地招拍挂、房地产开发等收益全部用于企业新址建设, 目前该项目已经上级有关部门立项, 正在积极运作中。

(三) 引入市场机制经营城市公用设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能投入市场运营的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 如道路、公厕、公交车等使用权和经营权逐步推向市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行有效剥离,既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效率, 又可以盘活城市资产, 为城市建设多方位筹措资金。以路灯建设和管理为例,2003年底,沂源县将城区路灯建设和管理权全部移交给县电业公司,大大降低了路灯建设和运营成本。 同时, 通过市场化运作, 完成了瑞阳大道、药玻路等路段的冠名权及城区各主要路口双立柱路牌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有偿出让,拓宽了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

(四)实行捆绑开发,加快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正在运作的沂源县胜利山水上乐园建设为例,政府采取了捆绑开发的方式,将瑞阳大道东侧80亩地块的开发经营权连同胜利山水上乐园建设捆绑起来,开发企业在开发建设该地块的同时,承担胜利山水上乐园的建设任务。以沂河源水景公园“人与历史”段续建工程为例,该工程主要是对沿河东路西侧进行集中改造治理,需要列支拆迁、补偿、安置、建设等方面的资金, 开支数额巨大。 为此, 沂源县政府决定在铺开游园建设的同时,对沿河东路东侧土地进行开发建设,一方面用于安置游园和路西侧改造建设中所涉及的被拆迁户,另一方面将土地招拍挂所获资金用于地上附属物补偿、拆迁和游园建设, 政府实际投入仅占工程投资总额的30%左右,确保了该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下一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方向

1.进一步转变思路,更新观念。一是要努力改变城市基础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形成“有偿使用”的观念,视市政基础设施为“特殊商品” ;二是要努力改变城市资产由政府 “独家管理” 的观念, 形成“多家管理、开发、发展”的观念;三是努力改变“等钱开发建设”的观念,形成“借力开发”的观念,逐步开放某些收益前景好的市政设施项目,允许社会各界参与开发、建设。

2.强化土地经营管理,转变土地经营策略。对于沂源县主管部门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牢牢把握主动权,充分利用好城北新区和济青高速公路南线开发建设这一契机, 大批量、大范围收购储备新增土地, 在确保为今后的开发建设留足用地的同时,在土地供应上,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由需求决定供给转到供给引导需求上来;在土地资产经营上, 由实现土地相对效益转到追求土地效益最大化上来;在土地管理职能上,由从管理为主转到管理和经营并重上来;在土地利用方式上, 由外延增量粗放利用转到内涵挖潜集约利用上来, 实现以地生财, 为城市建设筹措更多的

资金支持。

3.积极探索和借鉴符合沂源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城市经营模式,盘活和优化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一是要积极尝试“移交-经营-移交”模式。对于沂源而言,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以政府和企业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 允许其购买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经营权, 实现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大Development&Management 建设与管理

小城镇建设 102

宗经营性公用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政府负责对服务价格有所限制, 同时保证企业获得合理的利润。当协议期限结束时,企业再按协议规定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移交给政府部门。 二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快国有房产地产的行政管理权向经营权过渡。 据初步统计, 目前沂源县共有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105家,涉及土地面积141万平方米,折算价值2.12亿元, 有产权登记的房屋建筑总面积35.7万平方米(含学校、医院等),其中经营性质的房屋1.8万平方米,按当前市场价折算价值达2.86亿,房地产总资产达4.98亿元。由于各单位布局散乱,土地利用率低, 没有发挥应有的市场价值, 而且大多数房产地产位于县城繁华路段, 有较广阔的升值空间,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 以政务中心建设为驱动, 加快这部分房产、地产的行政管理权向经营权过渡, 能卖的卖, 能租的租, 实现这部分资产的流动增值。 同时,对于经营性房产, 可以采取银行抵押的方式, 以城市资产经营公司为载体,为城市建设各类贷款提供担保,为城市建设筹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4.积极推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 的原则,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采用“建设—经营—转让”等方式,逐步将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路灯、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公交、绿化、公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推向社会各界, 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

5.注重经营好非建设用地,使闲置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将城区周边荒地、荒山、荒坡等非建设用地的开发经营权推向社会,组织民间力量参与开发经营,不但可以有效开发“四荒”资源,还可以促进农林牧渔的产业化, 增加就业岗位, 取得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管理社会事务的公共财政支出,二要解决居委会和所属街道办事处之间存在的管理衔接上的断层,三要搞好宣传工作, 提高原村民的思想意识, 防止村落文化的封闭性使得城市管理体系难以嵌入村落。

五、将”城中村”转变为公共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及拥有高素质住户的城市文明社区结合 “城中村” 的实际情况和周边城市建设编制旧村改造规划, 有步骤地推进 “城中村” 物质环境的改造,把“城中村”纳入城市一体化管理,并逐步把市政、环卫、供电、供水、供气以及治安等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施行统一管理;提供村民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其文化素质,改变原有村落文化的封闭性,将城中村逐步改造成城市真正的文明社区,真正融入到城市中来。

“城中村” 改造是一个时间长、渐变式的社会系统工程。改造“城中村”必须戒除浮躁冒进的心态,要根据 “城中村” 的实际情况及其与周边的关系, 制定合适的方案, 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造, 最终把 “城中村”改造成与周边城区协调发展、内部功能布局合理、经济健康发展、各类人群和谐共处的文明社区。

参考文献:

1.孙林桥、朱林兴 《论中国农村城市化》 .同济大学出版

社.1996

2.官欣荣《关于广州农村城市化特色、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0

3.周霖《城市资源配置:产权与制度、政府与农民关系研 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

(上接104页)

推荐第5篇:基础设施建设协议书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工业城

基础设施建设协议书

(讨论稿)

甲方:开发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 乙方:江苏连云港港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为了加快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经济发展,实施江苏省政府南北挂钩联合发展战略,本着诚信合作、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甲、乙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就共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工业城(以下简称工业城)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章

第一条

本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规章,依据《联合共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工业城框架合作协议书》签订。

第二条

在本协议书签订之前,开发区管委会指定甲方委托乙方为组织实施江宁工业城建设的建设单位,并签发授权委托书。在委托书中,甲方授权乙方为本协议项目的投资主体即建设单位和工程发包方,在项目建设期间行使业主权利并全面组织实施本项目工程,该授权为不可撤消独家授权。该授权从委托书签发之日起生效,至项目工程所有权移交时终止。

第三条

双方均具备了签订本协议的主体资格,并对本协议内容具有完全履行权利和义务的能力。

第四条

本协议约定的工程投资、申报、施工、质量、监理、审计、结算等内容,本协议有明确规定的按约定;约定不明或没有约定的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约定的依照江苏省的地方性法规及连云港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项目建设内容

第五条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连云港开发区江宁工业城

2、建设地点: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3、工程内容:江宁工业城规划红线内所有道路、桥梁、给排水、路灯、园林景观、交通标志、区域水系整治、供电、燃气、通讯、场地平整等施工图所含全部内容。

4、工程范围:详细内容以经批准的规划范围内所有基础设施施工图设计及以后甲乙双方签订的协议为准。

第三章

项目工程管理

第六条

勘察、设计单位由乙方确定,并在规划红线内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市政工程的标准及规范进行勘察和设计,勘察和设计费用由乙方先行支付,待年终结算时计入结算总造价。

第七条

监理公司由乙方依法招标确定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

2 担,监理费用由乙方先行支付,待年终结算时计入结算总造价。

第八条

工程施工队伍由乙方依法招标确定,施工费用由乙方代付,甲方委派现场代表对乙方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管。

第九条

涉及本项目的所有批复、报建、开工等手续由乙方负责办理,需要移交的相关资料由甲方移交至乙方,以上事项的费用由甲方支付。

第十条

位于规划红线范围内施工场地的地面上下的全部障碍物的拆迁安置工作由甲方负责协调执行,其所发生的所有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十一条

因工程施工需要,乙方在规划红线范围内所征用修筑的施工便道便桥和临时用地由乙方提出,经甲方审核并同意后方可实施,其发生的费用经甲方审计后计入本协议书项目工程的投资额。

第十二条

为保障和推进工业城的开发建设,由甲、乙双方各委派三人成立工业城协调工作小组,协调小组负责双方的沟通衔接,协调解决工业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第十三条

甲方在本协议签订后,全过程地对本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所发生地工程变更和工程其他费用及时进行审核确认,承担因甲方原因不能及时审核确认而导致引起地工程延误责任,由此造成地工程延误,甲方给予认可。由于客观原因非甲、乙双方引起地工期延误,工期顺延。由于乙方的原因不能按照甲方的工期要求而延

3 误工期,延误责任由乙方承担,工期每延误一天由乙方按工程总造价地万分之二点一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第十四条

因甲方要求增加原工程新的建设内容,或提高建设标准、变更设计以及其他与甲方有关的因素造成的工程延误,工期顺延,顺延的工期由甲、乙双方另行确认。由于甲方现场协调问题不及时,造成乙方窝工、机械设备闲置,乙方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具体造成的损失另行商定。需要采用赶工措施的,经甲方确认后,其赶工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十五条

该项目工程施工完毕后,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由乙方组织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并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工程备案。在工程缺陷责任期内,由乙方承担工程质量的保修责任,工程缺陷责任期届满后,乙方组织保修期满验收,自保修期满验收合格后,该工程养护责任由甲方负担,但竣工验收合格后所发生的质量缺陷问题,由双方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鉴定,确定责任后,由责任方承担。

第四章

项目的投资计价、结算与支付

第十六条

工程计价与审计原则

本协议涉及的工程量计价概算预算和结算根据国家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GB50500-200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江苏省建设厅的苏建定(2003)374号关于《江苏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指引》的通知,以及2003年1

24 月2日江苏省建设厅颁发的苏建定(2003)371号关于颁发《江苏省市政工程计价表》的通知的计价项目和计价表与2004年7月27日颁布的连云港市建设局的连建管(2004)385号《关于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的通知》执行。工程取费按工程费用定额浮动费率的均值计取。工程材料价格除三大材“钢筋、水泥、木材”按苏建定(2003)409号及连云港市建设局连建管(2003)792号文执行,二灰结石、水泥稳定碎石、沥青砼价格按施工期间连云港地区信息指导价执行,其他工程材料价格执行单项合同签订时连云港地区信息指导价(需由甲方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的材料,采购合同由乙方与中标单位签订并收取采购合同总价的1%现场保管费)。人工单价按施工期间江苏省建设厅及连云港市建设局相关文件按实调整。相关分部分项工程独立费标准另行商定。由于本项目建设属投资性质,带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故不进行下浮让利。

第十七条

工程结算

1、工程开工后,乙方必须在十五日内编制出施工图预算,按第十六条规定的原则经开发区造价管理站审核后作为工程预算造价。

2、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工程量按实调整,若变更内容在本次招标的工程量清单范围内,则单价按预算审计后单价作为结算价,若变更内容不在本次招标的工程量清单范围内,则按第十六条规定编制出施工图预算作为结算价。

3、设计变更工程量以设计单位设计变更为准,工程量签证以

5 甲、乙双方代表、监理现场计量为准(说明:工程量计算执行国家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4、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乙方向甲方提交竣工工程结算文件,甲方收到结算文件后十个工作日内由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造价站按第十四条、十六条规定的原则进行审核,并应在三个月有效工作日内出具工程造价审计的结算报告。在此期间,甲方因结算中的任何事项可向乙方质询、查证,乙方在收到甲方明确的书面质询、查证后的七个工作日之内应提供相应的有效资料,若乙方在七个工作日之内不能提供质询、查证资料,则视为乙方自动放弃该项计价的经济利益,咨询、查证时间不计入审计有效工作日。若因甲方原因在收到竣工工程结算文件后的十个工作日内,未能及时提交工程结算审计或未在三个月有效工作日内做出工程结算结果,则按每日万分之二点一计算支付延期付款的利息。

第十八条

资金支付

乙方对工业城实行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乙方先行投入总投资的25%,其余部分由乙方负责招商,招商成功后,由甲方协调政府以工业城内的土地出让金及配套的经营性用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支付。以年度为单位,甲方每年度末对乙方工业城基础设施投入进行核定与结算,乙方先行投资的部分,在结算、移交工程后分三年以现金方式支付。第一年支付30%,第二年支付30%,第三年支付40%。

第五章

争议解决

第十九条

如在执行本协议时产生争议,双方应努力协商解决争议;如不能协商解决的,双方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第六章

第二十条

本协议履行过程中,一方给另一方的通知,应以书面形式发送并由对方书面签收。

第二十一条

本协议由甲、乙双方和鉴证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二条

本协议一式六份,甲方、乙方、鉴证方各执二份。

甲方:

(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乙方:

(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鉴证方: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推荐第6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淮安工业园区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2012.9.22)

2012年,园区建设房管局紧紧围绕党工委、管委会下发的年度建设目标,上下一心、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快速前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有力的保障了年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一、项目进展情况: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管委会自建的春晖路、潘园路、栖霞路、祥泰路、永清路等道路进展顺利,其中:潘园路已于6月份建成通车,其他道路将在十月中旬以后陆续建成通车,到年底实现庐山路以西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道路联网贯通。另有龙江路、通衢大道两个工程,根据管委会领导要求工程建设分轻重缓急的思路,拟暂不实施。

自来水管网建设有序推进。已完成春晖路、潘园路、通衢大道部分计4公里管道施工。截止目前,启动区自来水配套管道累计达19公里长。

供电网络建设方面:年初计划建设的永济路已完成,祥泰路完成立杆即将架线,栖霞路正在施工。经与供电公司衔接,今年另行增加了龙江路、春晖路、潘园路、滨河路、茶圣路、永清路等电网建设工作,龙江路、永清路已完成,其他道路也将在近期进场施工,确保年底达到路通电通。

配合市直实施的通甫路、西安路、工业变电所等项目,我们及时协助做好征地、拆迁、排水、灌溉等服务协调工作。目前,通甫路已建成,西安路正常施工(预计明年5月完工),工业变也已全面施工,基础工程即将完成。 园区污水处理厂的项目建议书、环评、可研的编制及审批工作已完成,初步设计9月23日下午组织评审;污水处理厂尾水输送管道的项目建议书、环评、可研的编制及审批工作已完成,排污口论证9月24日下午在南京评审。

(二)绿化景观项目

古盐河生态公园一期工程在仲书记、管委会的鼎力支持下,通过采用专款专用的形式,分期分块实施,效果明显。目前已完成道路、铺装、桥梁等“硬件设施”和大部分乔灌木等“软件设施”,正在组织种植地被和水生植物,其中面积最大的第一分区(西入口南侧)已完工,其余5个分区年底前完成。

古盐河生态公园二期工程已完成地形、主园路基础及大型乔木。由于恶劣的经济形势,施工单位近期资金十分困难,经多次协调沟通,并在管委会的帮助下,近期已全面复工,预计10月底全面开展绿化施工,确保年底基本完工。

道路绿化工程已完成发展大道示范段绿化及滨河路、永济路等道路80%行道树,近期进行剩余行道树的栽植及死树更换。

园区南北入口景观提升:考虑到入海水道二期即将实施,拟暂不实施。

栖霞路排水景观廊道:结合栖霞花园建设需要,计划10月份先开挖栖霞花园西侧的600米河道,其余待枯水期时一并开挖。

(三)安置小区项目

团结、朱桥安置小区二期工程及综合楼单体等均已完工,正在进行工程扫尾及室外配套施工,确保11月底交付使用,其中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第二幼儿园(朱桥小区内)已交付使用。团结安置小区三期工程正常施工,计划10月底16幢楼基础全部完成,年前主体封顶。栖霞花园已进场施工,正在平整场地、打围墙、搭设临时设施等。110及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正在做室内装修及室外配套工程,11月底装修完成。

(四)房产开发项目

城开国际街区售楼部的单体施工完成,正在进行内外装饰和外部配套建设, 2幢高层住宅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标准计量所检测楼已完成基础施工,预计明年5月份竣工交付。

(五)社会事业项目

园区医院的项目选址已确定,规划红线及设计要点已出具,正在进行方案设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紧紧围绕园区项目突破年的工作部署,对照全年目标,突出重点、抢抓当前,大干一百天,全力以赴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以出色的业绩圆满完成全年任务。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重点服务好城开国际街区项目,力促城开加快工程进度,力争10月份开盘。积极推动古盐河生态会所项目进程,确保年内有实质性开工。加快“110”及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朱桥、团结安置小区二期工程的扫尾进度,确保11月份交付使用。盯紧栖霞花园、团结安置小区三期等民生项目的建设节点,盯牢实施单位,加强调度和督办,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二)切实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积极与市住建局沟通与协调,力争路灯工程和发展大道供水管道等工程尽早开工。同时做好团结、朱桥两个安置小区的供水协调工作。

积极与供电公司对接,确保下周完成团结三期的杆线迁移工作。

积极做好工业项目的建设服务工作,及时处理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矛盾,保证项目建设的水通、电通、路通。

务实协调好110指挥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朱桥二期等施工现场的各方协调工作。

(三)全面加强建设管理

狠抓质量安全管理,突出抓好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安全管理、竣工验收备案等工作,杜绝重大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过细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确保节前的安全稳定,为即将到来的“十八大”营造良好氛围。

(四)积极谋划明年工作

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积极谋划明年工作。围绕做优、做精、做美来编制明年城建计划。一是做好龙江路、玉龙路等路网完善工作;二是做好发展大道、昆仑路等景观提升及美化亮化工作;三是新建10-15万平方的安置小区;四是做好医院、垃圾中转站、消防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五是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建设。总之,明年我们将着力打造庐山路以西20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努力实现园区形象大变样。

推荐第7篇: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

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

——“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三

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我县基础设施经过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形成了纵横交错覆盖全县的网络体系,水利环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显著加强,新区建设、老城改造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提高。(导语)

五年来,我县积极克服县财政财力紧张的制约,从环境质量、集聚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管理服务等六个方面着手,实施了统一供水、集中供热、巷道硬化、牌路山生态公园、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大工程”,通过对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交通秩序整治,有效遏制了部分群众的不良行为,净化、亮化了城市面貌,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广大群众的意识有了新的提高。重点实施了七营、贾塘、李俊、树台等小城镇建设,使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年中,我县新建改造中坪、南坪、石峡口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整修农田39.5万亩。新修改造国省干道和农村公路891公里,投放城乡公交153辆。解决了群众的吃用水问题,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同时,我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启动实施了南华山水源涵养林建设、草原生态改良等重点工程,把全县森林和植被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1%和50%,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工业物流园区的建设,实现了与县城的连通发展。自园区启动建设以来,先后实施重点项目94个,完成投资32.9亿元。目前,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完成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供热等工程,实现水、电、路、气、热、电讯六通。行政中心、红宝宾馆、职业教育中心、兴海中学、老年福利中心及部分办公楼建成启用。农行、联社等金融机构已投入使用,供电、工商、国税、质监、联通等单位已经入驻。工业物流园区初具规模,不断吸引着大企业在我县落户。今年7月5-6日宁夏〃海原招商引善推介会成功召开,共签约项目59个、资金53亿元。在工业强势带动下,我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052万元,同比增长0.7%。

今年,我县实施了以老城区“改造、提升、繁荣发展”,工业物流园区“完善配套、招商启用、强化管理”为目标的大县城建设,在大县城建设中,打通和新修建东城路、东环路、广电巷、南庄北巷等10条道路10.7公里,并配套建设集污管网。大县城建设以民生工作为主线,对老城区水源地及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新建南区集中供热点,将3600户群众纳入集中供热。工作开展以来,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创新工作,抓机遇、促建设,全力加快大县城建设的步伐,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尹宏刚

刘广正

推荐第8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XXXX年是XXX建校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工程持续高潮的一年。基建工程部全体职工满怀创造世界一流大学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拚搏奉献,工作总结范文克服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的困难,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投资计划及完成情况

(一)基建投资计划及完成情况

1、基建投资计划:

XXXX年教育部批准下达XXX基建投资调整计划XXXXX万元,结转以前年度未完国拨投资44XX万元,共计XXXX4万元。其中:由基建工程部实施的投资计划XXXXX万元。....2、基建计划完成情况:

XXXX年度,基建工程部实施的项目共计完成基建投资XXXXX万元,其中:①完成XXXX年投资计划XXXX万元;②完成国拨征地计划XXXX万元;

(二)\"XXX\"计划及完成情况

3、\"XXX\"计划:

\"XXX\"三年共计安排投资X4XXX万元,改造规模XXXXXXMX,共计4X个工程项目(改造项目44个,新建项目4个);

4、\"XXX\"计划完成情况:

\"XXX\"综合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部分项目尚未完成竣工结算。

(三)工程结算审计工作

已完成部内审核项目共计XXX项(其中新建工程X项,XX万元以上改造项目XX项),比去年增加了XX项,审核投资4XXXX万元。

XXXX年工程结算审计工作,无论从项目数量上,还是审核金额上,均比XXXX年有较大幅度增加。部内审核质量有很大提高,送学校审计项目中,校审计室已审定结算XX项,审计金额XXXXX万元,审减额XX万元,为送审金额的X.XX%,比XXXX年的X.4%下降XX.X%;图书馆扩建工程 XXXX年完成竣工结算审计,原计划总投资为XXXXX万元,由于工程各环节注意节约投资,结算严格把关,因而实际竣工造价为XXXXX万元,比计划投资减少XXX万元。

二、工程项目管理

指导思想:以工程质量为核心,全面控制质量,投资,进度,做好服务和文明施工等各项工作。

(一)新建工程项目

1、理科楼群4#楼工程:XXXX年X月XX日开工,该工程建筑面积XXXXXMX。XXXX年XX月XX日结构封顶。经北京市长城杯评选小组评定(项目管理与组织,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文明施工)五项指标全部为\"精\"级,一次通过长城杯验收。

2、科技发展中心二期工程:XXXX年4月X日开工,该工程总建筑面积XXXXXMX,XXXX年XX月XX日结构封顶,经北京市长城杯评选小组评定五项指标全部为\"精\",一次通过长城杯验收。

3、新建XXXKV变电站工程:该工程系学校\"生命线\"工程,对学校今后发展致关重大,该工程总建筑面积XXXXMX,土建工程于XXXX年X月 XX日竣工,设备安装XXXX年XX月完成。变电站外线工程,由于要穿五道口商业街及京包铁路,城市铁路,前期协调难度极大,在铁路,市政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XXXX年XX月初开工,在海淀区政府积极支持帮助下,解决了施工中各种问题。

4、附中教学西楼,学生宿舍及食堂,青年教师周转楼等项工程①教学西楼工程:建筑面积X44XXMX。施工期间,工作总结范文工程建设办公室管理人员积极配合附中教师,精心组织施工,全面控制工期和质量目标,XXXX年X月XX日竣工,保证附中暑期开学用房。②学生宿舍及食堂工程:该工程建筑面积为 XXXXXMX,于XXXX年X月XX日开工。施工中附中提出设计变更增加楼层,使工期延长,目前该工程宿舍结构封顶,装修穿插进行。③青年教师周转楼工程:建筑面积XXXXMX,刚开工进行基础施工。

5、考古教学楼工程该工程建筑面积XXXXMX,位于校园文物保护区内,尚有需保护的古建筑\"花神庙\",校景亭和方池及古树。XXXX年X月开工,目前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进入装修阶段。计划XXXX年XX月竣工。

6、学生宿舍楼工程XXXX年暑期学校决定立即启动学生宿舍4X#乙及XX#、XX#楼建设,总建筑面积XXXXXMX。按常规完成工程报批手续至少X个月时间,但留给我们仅有三个月时间,工作难度非常大,为保证XXXX年暑期用房,郭树元、阎宝亮同志全力以赴,争分夺秒,不辞辛苦,带病坚持工作,牺牲节假日,采取各项措施,超常规完成报建任务,保证了工程顺利开工,为学生宿舍按期竣工奠定基础。学生宿舍4X#乙楼,XXXX年XX月X日开工,截止到XXXX年年底完成地基处理,底板钢筋混凝土以及地下室板墙的完成。学生宿舍XX#、XX#楼,XXXX年XX月XX日开工,XXXX年年底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完成,±X.XX以上部分钢筋绑扎,大模板进场保温等。

(二)综合改造工程

XXXX年完成学校大量房屋维修改造工程,维修改造建筑面积约XXXXXMX。主要项目XX项:⑴物理北楼;⑵计算中心东、西楼;⑶三院、六院;⑷ 老地学楼;⑸昌平图书馆;⑹博雅塔避雷;⑺昌平学生宿舍X#;⑻资产部平房;⑼镜春园XX号;⑽化学放射实验室;⑾4X楼门房;⑿资源西楼办公用房;⒀博士后、青年教师公寓装修;⒁燕南园XX#装修;⒂学生宿舍XX#楼;⒃金仙庵复建;⒄蔚秀园老干部门球场;⒅校内X4#楼粉刷等。

(三)天然气工程

XXXX年天然气工程主要完成项目:①燕南园XX#;②学生宿舍XX#、XX#切改线;③移建学生宿舍XX楼茶炉房;④燕北园X甲、XX甲;⑤博士后公寓、青年教师公寓天然气热水器安装;⑥物理楼实验室;⑦X4楼地下茶炉燃气切线;⑧员二食堂燃气切线;⑨方正大厦天然气安装;⑩燕北园服务楼天然气切线等。

三、明确目标,坚持制度建设,党的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⑴回顾XXXX年,党政领导班子、全体党员,联系思想工作实际,学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基建工作目标和中心任务,紧紧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开展一系列建设工作。以加速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尽快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教职工及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为中心任务,基建党总支、全体党员统一思想和行政密切配合,团结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基建各项任务圆满完成。⑵坚持各项制度建设,使基建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面对时间紧,质量要求高,工作难度大,人员短缺的诸多困难,基建党政班子团结一致,分析工作形势和任务,从加强管理入手,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继续充实完善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制度;工程项目负责人制度;工程项目竣工内部验收制度;工程项目每周例会制度;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制度;行政部务会及部长办公会制度等等,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⑶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坚实基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基建支部中现有党员XX名,占全体职工总数 XX%,XXXX年基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拚搏奉献克服难,无论是党员、党员干部还是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骨干分子,在工作中有许多事例记录着他们勤勤恳恳忠诚党的事业,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先进事迹,在办公室,在施工现场时时处处可以看到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活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紧张工作。基建党总支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不忘记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风勤政廉政建设,XXXX年基建党总支被评为后勤系统先进党总支。⑷密切联系群

众,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基建党总支和行政领导充分认识基建近年工作形势和任务,一方面积极鼓舞大家面对繁重任务,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想尽办法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积极支持工会工作,千方百计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XXXX年基建工会部门委员会进行改选,新组成工会干部班子,配合党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各项活动。如组织全体职工积极参加校工会安排的全民健身冬季长跑活动,4X名工会会员,有4X名会员参加了此次长跑活动,受到校工会表彰。又如,基建职工尤晋坤同志,身患胰腺癌已到晚期,党政工共同发起\"帮助病危职工,奉献一份爱心\"捐款活动,得到全体同志积极响应,体现了基建集体的温暖和友情,增强了基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展望XXXX年,继续为XXX的发展和建设再创辉煌

1、续建工程:

⑴XXXX年暑期必须竣工项目:

①考古教学楼;

②学生宿舍XX#乙楼;

③学生宿舍XX#、XX#楼;

④附中教学西楼(阶梯教室);

⑤学生宿舍、食堂。

⑵X月初竣工项目:

科技二期工程,燕南园XX号翻建。

⑶XX月底竣工项目:理科楼群X#楼。

2、新开工程:

①学生宿舍XX楼;②学生公寓畅春园XX楼;③学生公寓篓斗桥X#楼、X#楼;④附小教学楼;⑤附小学生宿舍。

3、准备新建工程项目:

①北大浴室综合楼;②企业家研修院;③新化学南楼。

4、规划设计方案项目:

①南校门三组小院;②电教楼改造方案;③经济学院建设方案。

在新的一年里,基建任务仍很繁重,我们将继续努力,以\"规范管理,提高水平,保证质量,创造精品\"为指导思想,继续坚持和总结以往工作作风和经验,乘\"十六大\"东风,为XXX发展和建设再创辉煌。

推荐第9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 什么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1)农田水利建设,如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设施建设;(2)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3)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 2 论述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的关键技术

推荐第10篇: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

严小村原来是个村民居住散乱的小村落,基础设施极差,且破旧不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开展了旧农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同时期围绕不同的重点,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土地集体经营时期,特别是1970年前后,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对村庄道路,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基本上保证了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1987年至2005年,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全面布局,建筑道路,建设特色住宅,水、电、路设施配套,升级,改善村民的居住、生活条件。2006年至2008年,新修公路设施,建筑村文化活动中心,村委会办公大楼,进行美化,绿化、从各方面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展现出的面貌全新,整齐,整洁,美观,亮丽的严小村,是全体村民经过三十多年努力建设的结果。

第一节

道路

严小村的道路原为土路。对道路的硬化工程,前后进行了三期。第一期是1996年6月至10月,共投入资金47万元,其中:铁合金产投资27万元,村上自筹20万元,投入义务工1.2万元,完成了严新路,亭东、亭西路和二角亭至

严有福家门口,二角亭至严生荣家门口的道路硬化。全长()米。第二期是2003年5月动工—10月底完工,村上自筹40万元,乡村道路国家补助资金34万元,共74万元完成了全村各小巷道直至各家门口的道路硬化,全长2323米。第三期是2006年5月至6月,乡村道路国家补助16万元,村委自筹6万元共22万元对格大沟—原一对菜园的土路进行了硬化,全长()米。至此,全村的所有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全长7478米,村委自筹资金达68万元,国家乡村道路补助50万元,铁合金厂27万元。另外铁合金厂筹资37万元修建了严小村大门(在公共建筑一节另有叙述)。

在村庄道路建设中,绘制的《严小村道路建设一期工程平面布置图》,可清楚反应全村道路的布局状况。全村的道路归纳起来,干道有千纵,千横,铺道有千条,巷道有56条(见附图)。

一、四纵是:

(一) 严新路。南接西湟公路,北至大沙坑,全长500米,宽12米,其中举行道8米。是村中修建的第一条硬化道路。其北端有一条至鲍家寨村的砂石路,从大沙坑到四清渠,长约600米,宽5米,两侧全是农田。

(二) 亭南、北路。南至新村路,北至村北路,全长330米(亭南段230米,亭北段100米)宽千米。

路面硬化。

(三) 村西路,俗称“疙瘩沟”路。全长600多米,宽千米,南接西湟公路,北接西大地,路边有排水渠,大部分为农田。路面已硬化。

(四) 沿河路。全长1000多米,宽5米,土沙路面,一部分在村界内,大部分在河西与朱南、朱北村交界中(平面布置图无显示)。

二、四横是:

(一) 西湟一级公路。严小村段,东起双拥路,西至云谷川河桥,全长961米,宽30米,两边有排水沟,绿化带,中间有隔音带。在村口以西分为原青藏路,西湟路。这条公路原称青藏公路,始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94年),为沙石路石;1944年至1974年改建为沥青路石;2001年初扩建为西湟(西宁至湟源)一级公路。

(二) 新村路。东接严新路,西至村民李生旺家西墙。因修山路时正值村里大搞新农村建设故名。全长120米,宽4米。

(三) 亭东、西路。东自村民李积路家门口,西至村民甘生海家房后,经玉皇阁门前、娘娘庙背后,过严新路和六角亭。全长760米,宽4至6米(西段有的为4米)。路石已硬化(以下凡路石已硬化的不

再注明)。

(四) 村北路。东自大沙坑,西到校西路(弯弯路)北端,全长100余米,宽4米,路东段为农田。

三、铺到4条是:

(一) 校西路,俗称弯弯路。东南西北走向,全长230米,宽4至5米,部分路石已硬化。

(二) 斜路。东南西北走向。东南接严新路,西北接村北路,全长50米,宽4米。两侧有树木,西侧有水渠。

(三) 甘家路。南北走向,北连校西路,南连亭西路,全长150余米,宽3米多。

(四) 亭西北路。东南西北走向,东南连接六角亭,西北直朱北村。北段为田间道路,南段长170米,宽4米。

四、巷道56条是:

(一) 严新路两边共有巷道19条。其中东边有11条,西边8条。东边,从文化广场南墙起,自北向南,第一条巷长50米,宽3米,路末硬化;第二条巷长40米,宽2米未硬化;第三条巷长40米,宽6米;第四条巷长40米,宽5米;第五条巷长60米,宽5米;第六条巷长20米,宽5米;其余5巷等长等宽,均为180米,宽5米。西边,自北向南,

第一条巷长40米,宽4米多;第二条巷长10米,宽4米多;第三条巷长40米,宽4米多;第四条巷长40米,宽3米多;第五条巷长60米,宽5米;第六条巷长15米,宽7米;第七条巷长15米,宽7米;第八条巷长10米多,宽3米(一下凡巷宽3米的宽度不再赘述)。

(二) 亭南路有巷道8条。东侧,自南向北有2条;第一条长35米;第二条长8米,宽4米。西侧,自南向北有六条;第一条长50米,第二条长35米,第三条长50米,第四条长40米,第五条长70米,第六条长40米。

(三) 亭北路东西两自南向北各3条巷。东侧,第一条长20米,第二条长15米,第三条长10米。西侧、第

一、二条均为5米,第三条长8米。

(四) 幼儿园有三条巷道。东侧,自南向北,第一条长25米,第二条长20米。西侧,只有一条,长20米,宽4米。

(五) 亭西北路有7条巷道。自南向北,东侧有2条,第一条长30米,第二条长50米。西侧有3条,第一条长20米,第二条长40米,第三条长15米。

(六) 亭西路有5条巷道。自东向西,南侧有3条。第一条长20米,第二条长近100米,宽4米至5米,

第三条长10米。北侧有2条。第一条长50米,宽6至7米,俗称尕园尔;第二条长40米。

玉皇路共有8条巷道。南侧,有2条,均长20米;北侧,有2条,第一条南北走向,长40米;第二俗称张家巷,长70米。其余4条,娘娘庙路长50米,宽4米,通往孔忠孝家路长25米,通往李积寿家路长10米,西庄巷长20米。

第二节 饮用水

旧社会长达数年时间,村民们饮用自然水,即饮用云谷川河水,村南(含今陶南、陶北)地下泉水和雨水,取水是人挑,人抬或牲畜驮。上世纪六十年代,西宁钢厂在村南周围开挖了九眼井,村民得益用上了钢厂的过路水。1986年村里自己打井,并铺设通水管道,实现了村民多年的梦想,饮用上了自来水。

一、水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宁钢厂在村附近打过四眼井,在村云谷川河东与西番路(去朱北村的路)夹角地带开挖了一眼井,俗称油房背后地,井深三十多米,出水量0.40立方米/秒,井上盖有小房,用了一段时间就报废了。现不存在。在村正西、云谷川西面,(今严生泉水泥预制厂地方)俗称大三角地打了第二眼井,井深30米左右,出水量0.4立方米/秒,原有小屋,今已报废,在西湟一级公路之南,云谷川河东面,打了第三眼井,井深20多米,出

水量为0.5立方米/秒,现也已报废。在今西湟一级公路之北,江源门口一带,打了第四眼井,井深30余米,不久就报废了。1956年9月,省水务局在西湟一级公路之南,俗称长城沟的地方,打了一眼井,井深达23米左右,出水量0.25立方米/秒,1958年有一位姓梁的同志再次开挖,村民为长期取水在井眼的四周安装了木栅栏,但不久又报废了,为此,这一档的地名叫井沿地。

1986年夏,在村中六角亭的地方,建成一眼井,井深16米,水塔高17米,扬程近40米。水塔蓄水量一次为30立方米/秒。年内向村民供水量4万吨左右,此井原装立式水泵一台。2004年换成配件11千瓦电动机,自动上水的潜水泵一台,之后再西宁城北铁合金厂园内打了一眼井,井深20多米,地上水塔高24米,水塔蓄水量为一次50立方米,扬程近50米/秒,配70到75千瓦电动机一台,型号为200QSB20潜水泵一台,主要供铁合金厂生产用水。2007年10月在今西湟一级公路之南的菜地里又打了一眼井,井深50米,装型号为200QSB20潜水泵一台,配7 —7.5KE电机一台,井上盖有小房,出水量为0.30立方米/秒,共投资35万元,此井主要是保蔬菜基地用水。

为饮用水曾多次奔走,施工和服务的人先后有甘富英、严生泉、严有全、李生寿、郭万云等。

二、管道

管道分主管道、次干道,次支干道和住户管道四种。住户管道这里不再述叙。

(一) 主管道6条

沿村中三纵、四横、四辅架设,除西湟公路两侧西宁钢厂铺设的铸铁管和水泥管外,其余全部用的是管径为11的钢管,总长度为7920米。

(二) 支管道3米

沿村北路,校西路,亭西北路架设,全部是管径为8分的钢管,总长度为1570米。

(三) 次支管道

严小村总共有60条小巷道,全长2100多米,全部用6分的塑料管分别铺设在各巷道内,管道总长度与路的长度相当。

第三节 排水

严小村1986年有了自建水塔后,满足了村民生活用水。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基础上,注重解决排水问题,绝大多数村民在改建或修建砖混房屋时,在自家院内或利用院外便利明渠,埋设排水管道。2002年后结合新农村建设,又一次对村水渠进行了改造,使农户的排水有了进一步改善。

第四节 桥梁

一、云谷川一桥。因在云谷川河上故名。位置在今柴达木路十五公里处加850米,结构,上部为钢筋混泥土板

梁,下部为钢筋混凝土墩台。三孔,孔径5米、桥长17.8米、宽10米,设计负荷载13吨,拖载60吨,投资10.16万元。1962年12月建成。以后,虽然几次维修,但基本状况未改变,现在这座桥是由湟源向东来的车辆,进入西宁市的单行道。汇入西湟一级公路。

二、云谷川二桥。在紧贴云谷川桥的北面,2000年又新建了一座桥,它是西湟一级公路上一座重要桥梁,整座桥的结构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浇承。设计荷载未0余吨,负载100吨。桥下分二孔,西孔为朱南村与朱北村的单行道,并由云谷川河水穿过。东孔,由严小村口分开慢道后,从西宁来的慢车车辆,既要脱离西湟一级公路、又要沿着西湟一级公路北面去湟源的慢行道行驶,到云谷川河东南折向南,穿过桥下东孔,汇入西宁至湟源的老路上。

三、木桥

位于今村西北礼让渠与云谷川河交汇处,称嘴儿路,桥长7米、宽3米,全用木料达成,现在三间房屋和礼让渠涵洞为证。桥已不存在。

四、简易管桥

位于今严小村西云谷川 段,西湟一级公路桥以北200米处,连接河东与河西一座简易桥,水泥管与石块砌成。车辆可以更行。

第五节 村庄绿化.美化

一、穿过严小村的西湟一级公路,西侧种有杨树、柳树、榆树等,行车道中间有彩花带,长961米,宽1.5米,内种有丁香、刺柏、刺梅等彩花花草。

二、严新路,长450米,宽12米是严小村的主干道,道路东西两侧分别绿化、彩花、美化带,内种有树木花卉,品种有松树、柳树、迎春花、探春花、刺梅花、丁香、垂榆、珍珠梅等,两侧有排水沟,还栽种有花木蔬菜等,点缀环境。

三、玉皇路东西两段南侧和村庄内多处大小不等的绿化带,有杨树、柳树、榆树等树种和花卉。

第六节 亮化

改革开放以前,村内、村外路上夜间无照明设施,现在村内村外亮化起来了。

一、西湟一级公路严小段有道路指示灯。

二、双拥路有琵琶灯,位置在路西。

三、严新路东西两侧各有11盏三星(头)路灯。

四、文化广场南侧、西侧共有12盏头型灯。

五、村委会办公地西门、北门有4盏头型等。

六、村大门三层彩门上有无数盏小头彩迎灯。另外,还有大红灯笼高高挂。

七、节假日、正月十五前后,村民在严新路上面悬挂无数盏

各式各样的花灯,另外,上角亭、村两委办公室地带节假日也有彩灯展放。

八、有条件的村民,春节期间在自家门口,悬挂红灯笼,院内安装照明灯,增加节日喜庆气氛和夜间出方便。

第七节 公共设施

大门,位于严新路南端,西湟一级公路严小村之北,

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

严小村原来是个村民居住散乱的小村落,基础设施极差,且破旧不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开展了旧农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同时期围绕不同的重点,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土地集体经营时期,特别是1970年前后,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对村庄道路,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基本上保证了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1987年至2005年,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全面布局,建筑道路,建设特色住宅,水、电、路设施配套,升级,改善村民的居住、生活条件。2006年至2008年,新修公路设施,建筑村文化活动中心,村委会办公大楼,进行美化,绿化、从各方面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展现出的面貌全新,整齐,整洁,美观,亮丽的严小村,是全体村民经过三十多年努力建设的

结果。

第一节

道路

严小村的道路原为土路。对道路的硬化工程,前后进行了三期。第一期是1996年6月至10月,共投入资金47万元,其中:铁合金产投资27万元,村上自筹20万元,投入义务工1.2万元,完成了严新路,亭东、亭西路和二角亭至严有福家门口,二角亭至严生荣家门口的道路硬化。全长()米。第二期是2003年5月动工—10月底完工,村上自筹40万元,乡村道路国家补助资金34万元,共74万元完成了全村各小巷道直至各家门口的道路硬化,全长2323米。第三期是2006年5月至6月,乡村道路国家补助16万元,村委自筹6万元共22万元对格大沟—原一对菜园的土路进行了硬化,全长()米。至此,全村的所有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全长7478米,村委自筹资金达68万元,国家乡村道路补助50万元,铁合金厂27万元。另外铁合金厂筹资37万元修建了严小村大门(在公共建筑一节另有叙述)。

在村庄道路建设中,绘制的《严小村道路建设一期工程平面布置图》,可清楚反应全村道路的布局状况。全村的道路归纳起来,干道有千纵,千横,铺道有千条,巷道有56条(见附图)。

一、四纵是:

(一) 严新路。南接西湟公路,北至大沙坑,全长500

米,宽12米,其中举行道8米。是村中修建的第一条硬化道路。其北端有一条至鲍家寨村的砂石路,从大沙坑到四清渠,长约600米,宽5米,两侧全是农田。

(二) 亭南、北路。南至新村路,北至村北路,全长330米(亭南段230米,亭北段100米)宽千米。路面硬化。

(三) 村西路,俗称“疙瘩沟”路。全长600多米,宽千米,南接西湟公路,北接西大地,路边有排水渠,大部分为农田。路面已硬化。

(四) 沿河路。全长1000多米,宽5米,土沙路面,一部分在村界内,大部分在河西与朱南、朱北村交界中(平面布置图无显示)。

二、四横是:

(一) 西湟一级公路。严小村段,东起双拥路,西至云谷川河桥,全长961米,宽30米,两边有排水沟,绿化带,中间有隔音带。在村口以西分为原青藏路,西湟路。这条公路原称青藏公路,始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94年),为沙石路石;1944年至1974年改建为沥青路石;2001年初扩建为西湟(西宁至湟源)一级公路。

(二) 新村路。东接严新路,西至村民李生旺家西墙。

因修山路时正值村里大搞新农村建设故名。全长120米,宽4米。

(三) 亭东、西路。东自村民李积路家门口,西至村民甘生海家房后,经玉皇阁门前、娘娘庙背后,过严新路和六角亭。全长760米,宽4至6米(西段有的为4米)。路石已硬化(以下凡路石已硬化的不再注明)。

(四) 村北路。东自大沙坑,西到校西路(弯弯路)北端,全长100余米,宽4米,路东段为农田。

三、铺到4条是:

(一) 校西路,俗称弯弯路。东南西北走向,全长230米,宽4至5米,部分路石已硬化。

(二) 斜路。东南西北走向。东南接严新路,西北接村北路,全长50米,宽4米。两侧有树木,西侧有水渠。

(三) 甘家路。南北走向,北连校西路,南连亭西路,全长150余米,宽3米多。

(四) 亭西北路。东南西北走向,东南连接六角亭,西北直朱北村。北段为田间道路,南段长170米,宽4米。

四、巷道56条是:

(一) 严新路两边共有巷道19条。其中东边有11条,

西边8条。东边,从文化广场南墙起,自北向南,第一条巷长50米,宽3米,路末硬化;第二条巷长40米,宽2米未硬化;第三条巷长40米,宽6米;第四条巷长40米,宽5米;第五条巷长60米,宽5米;第六条巷长20米,宽5米;其余5巷等长等宽,均为180米,宽5米。西边,自北向南,第一条巷长40米,宽4米多;第二条巷长10米,宽4米多;第三条巷长40米,宽4米多;第四条巷长40米,宽3米多;第五条巷长60米,宽5米;第六条巷长15米,宽7米;第七条巷长15米,宽7米;第八条巷长10米多,宽3米(一下凡巷宽3米的宽度不再赘述)。

(二) 亭南路有巷道8条。东侧,自南向北有2条;第一条长35米;第二条长8米,宽4米。西侧,自南向北有六条;第一条长50米,第二条长35米,第三条长50米,第四条长40米,第五条长70米,第六条长40米。

(三) 亭北路东西两自南向北各3条巷。东侧,第一条长20米,第二条长15米,第三条长10米。西侧、第

一、二条均为5米,第三条长8米。

(四) 幼儿园有三条巷道。东侧,自南向北,第一条长25米,第二条长20米。西侧,只有一条,长20

米,宽4米。

(五) 亭西北路有7条巷道。自南向北,东侧有2条,第一条长30米,第二条长50米。西侧有3条,第一条长20米,第二条长40米,第三条长15米。

(六) 亭西路有5条巷道。自东向西,南侧有3条。第一条长20米,第二条长近100米,宽4米至5米,第三条长10米。北侧有2条。第一条长50米,宽6至7米,俗称尕园尔;第二条长40米。

玉皇路共有8条巷道。南侧,有2条,均长20米;北侧,有2条,第一条南北走向,长40米;第二俗称张家巷,长70米。其余4条,娘娘庙路长50米,宽4米,通往孔忠孝家路长25米,通往李积寿家路长10米,西庄巷长20米。

第二节 饮用水

旧社会长达数年时间,村民们饮用自然水,即饮用云谷川河水,村南(含今陶南、陶北)地下泉水和雨水,取水是人挑,人抬或牲畜驮。上世纪六十年代,西宁钢厂在村南周围开挖了九眼井,村民得益用上了钢厂的过路水。1986年村里自己打井,并铺设通水管道,实现了村民多年的梦想,饮用上了自来水。

一、水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宁钢厂在村附近打过四眼井,在村云谷川河东与西番路(去朱北村的路)夹角地带开挖

了一眼井,俗称油房背后地,井深三十多米,出水量0.40立方米/秒,井上盖有小房,用了一段时间就报废了。现不存在。在村正西、云谷川西面,(今严生泉水泥预制厂地方)俗称大三角地打了第二眼井,井深30米左右,出水量0.4立方米/秒,原有小屋,今已报废,在西湟一级公路之南,云谷川河东面,打了第三眼井,井深20多米,出水量为0.5立方米/秒,现也已报废。在今西湟一级公路之北,江源门口一带,打了第四眼井,井深30余米,不久就报废了。1956年9月,省水务局在西湟一级公路之南,俗称长城沟的地方,打了一眼井,井深达23米左右,出水量0.25立方米/秒,1958年有一位姓梁的同志再次开挖,村民为长期取水在井眼的四周安装了木栅栏,但不久又报废了,为此,这一档的地名叫井沿地。

1986年夏,在村中六角亭的地方,建成一眼井,井深16米,水塔高17米,扬程近40米。水塔蓄水量一次为30立方米/秒。年内向村民供水量4万吨左右,此井原装立式水泵一台。2004年换成配件11千瓦电动机,自动上水的潜水泵一台,之后再西宁城北铁合金厂园内打了一眼井,井深20多米,地上水塔高24米,水塔蓄水量为一次50立方米,扬程近50米/秒,配70到75千瓦电动机一台,型号为200QSB20潜水泵一台,主要供铁合金厂生产用水。2007年10月在今西湟一级公路之南的菜地里又打了一眼

井,井深50米,装型号为200QSB20潜水泵一台,配7 —7.5KE电机一台,井上盖有小房,出水量为0.30立方米/秒,共投资35万元,此井主要是保蔬菜基地用水。

为饮用水曾多次奔走,施工和服务的人先后有甘富英、严生泉、严有全、李生寿、郭万云等。

二、管道

管道分主管道、次干道,次支干道和住户管道四种。住户管道这里不再述叙。

(一) 主管道6条

沿村中三纵、四横、四辅架设,除西湟公路两侧西宁钢厂铺设的铸铁管和水泥管外,其余全部用的是管径为11的钢管,总长度为7920米。

(二) 支管道3米

沿村北路,校西路,亭西北路架设,全部是管径为8分的钢管,总长度为1570米。

(三) 次支管道

严小村总共有60条小巷道,全长2100多米,全部用6分的塑料管分别铺设在各巷道内,管道总长度与路的长度相当。

第三节 排水

严小村1986年有了自建水塔后,满足了村民生活用水。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基础上,注重解决排水问题,绝大多数村

民在改建或修建砖混房屋时,在自家院内或利用院外便利明渠,埋设排水管道。2002年后结合新农村建设,又一次对村水渠进行了改造,使农户的排水有了进一步改善。

第四节 桥梁

一、云谷川一桥。因在云谷川河上故名。位置在今柴达木路十五公里处加850米,结构,上部为钢筋混泥土板梁,下部为钢筋混凝土墩台。三孔,孔径5米、桥长17.8米、宽10米,设计负荷载13吨,拖载60吨,投资10.16万元。1962年12月建成。以后,虽然几次维修,但基本状况未改变,现在这座桥是由湟源向东来的车辆,进入西宁市的单行道。汇入西湟一级公路。

二、云谷川二桥。在紧贴云谷川桥的北面,2000年又新建了一座桥,它是西湟一级公路上一座重要桥梁,整座桥的结构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浇承。设计荷载未0余吨,负载100吨。桥下分二孔,西孔为朱南村与朱北村的单行道,并由云谷川河水穿过。东孔,由严小村口分开慢道后,从西宁来的慢车车辆,既要脱离西湟一级公路、又要沿着西湟一级公路北面去湟源的慢行道行驶,到云谷川河东南折向南,穿过桥下东孔,汇入西宁至湟源的老路上。

三、木桥

位于今村西北礼让渠与云谷川河交汇处,称嘴儿路,

桥长7米、宽3米,全用木料达成,现在三间房屋和礼让渠涵洞为证。桥已不存在。

四、简易管桥

位于今严小村西云谷川 段,西湟一级公路桥以北200米处,连接河东与河西一座简易桥,水泥管与石块砌成。车辆可以更行。

第五节 村庄绿化.美化

一、穿过严小村的西湟一级公路,西侧种有杨树、柳树、榆树等,行车道中间有彩花带,长961米,宽1.5米,内种有丁香、刺柏、刺梅等彩花花草。

二、严新路,长450米,宽12米是严小村的主干道,道路东西两侧分别绿化、彩花、美化带,内种有树木花卉,品种有松树、柳树、迎春花、探春花、刺梅花、丁香、垂榆、珍珠梅等,两侧有排水沟,还栽种有花木蔬菜等,点缀环境。

三、玉皇路东西两段南侧和村庄内多处大小不等的绿化带,有杨树、柳树、榆树等树种和花卉。

第六节 亮化

改革开放以前,村内、村外路上夜间无照明设施,现在村内村外亮化起来了。

一、西湟一级公路严小段有道路指示灯。

二、双拥路有琵琶灯,位置在路西。

三、严新路东西两侧各有11盏三星(头)路灯。

四、文化广场南侧、西侧共有12盏头型灯。

五、村委会办公地西门、北门有4盏头型等。

六、村大门三层彩门上有无数盏小头彩迎灯。另外,还有大红灯笼高高挂。

七、节假日、正月十五前后,村民在严新路上面悬挂无数盏各式各样的花灯,另外,上角亭、村两委办公室地带节假日也有彩灯展放。

八、有条件的村民,春节期间在自家门口,悬挂红灯笼,院内安装照明灯,增加节日喜庆气氛和夜间出方便。

第七节 公共设施

一、大门,位于严新路南端,西湟一级公路严小村之北,坐北向南,整体上看,从南向北分为三层,也就是三个部分。

(一)、双狮,位于村大门口东西两边,一边一个,坐北向南,总高大3米。狮子从上到下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狮基座,高0.2米,占地面积2.4平方米,紧贴严新路的混泥土路面上;

一、坐北向南,整体上看,从南向北分为三层,也就是三个部分。

(一)、双狮,位于村大门口东西两边,一边一个,坐北

21

向南,总高大3米。狮子从上到下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狮基座,高0.2米,占地面积2.4平方米,紧贴严新路的混泥土路面上;

二是莲花宝座。高1.2米,面积1.2平方米,建筑结构中间缩短,上下部分突出。突出部分为莲花造型。背后(北面)刻有1998年10月1日竣工日期,里底金字,两侧除了在宝座上锦刻有西宁市城北区福利铁合金厂捐赠字样; 三是狮身。高1.6米。东侧为雄狮,西侧为雌性,除了和东面雄狮一样构造形象外,不同的是母狮背上有一个小狮子,做玩耍状。母狮胸前有一小狮嘴含母狮胸前垂婴穗。

(二)彩门。位于狮子的北面。高大雄伟,鲜艳夺目,独具匠心。总高8米,结构是:

红柱。四根红柱将大门分为三个门,高约4米,一根通柱将上下分为两截,下截与上截之间有一段0.0米的突出部分,青色使得上下有别。

隔断。在柱子与门顶之间,高有1米多,造型有上横梁、下横梁、雕花、彩绘、吉祥鸟、瑞兽等。下横梁与柱子之间有云纹彩石支撑。引门顶的帽子罩在隔断上,下大上小,分三层逐渐收拢,高约3米。从下分为第一层为三面坡,下面有调砖、彩绘吊锤等装饰;第一层坡脊、坡沿上都有瑞兽、吉祥鸟、彩灯、红筒瓦构成,第二层如同第一层;第三层除了如同第一层外,在坡脊的中间增加了一

22

宝顶。彩门南面门顶中间有“严小村”三个金字,金字白字。彩门背后门顶中间“欢迎您再来严小村”八个金字。据说,彩门的设计理念,是受海外新加坡某年一本画报的启迪,请青海省设计院工程师多次设计,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三) 对鼓。一对瑞鼓列于严新路两侧,位于彩门之后,从下到上大体分为鼓基、鼓座和鼓身。

三个部分。总高.68米。

鼓基。高0.20米,占地面积.70米,青色,紧贴严新路。鼓座。高0.60米,各占地0.72平方米,两边高,中间低,中间呈凹形;上下大,中间缩短,缩短中间部分有二龙戏珠和麒麟瑞兽。青色。

鼓身。直径0.88米,周长3米多,青石雕成,内方外圆,成金线状。一面中间雕饰为麻线(钱币)两两在往外,有一对小狮子,小狮背向向下走去,活泼调皮,再往外是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再往外为鼓边,鼓边雕工细腻,手法娴熟。

二、警务室。位于村口西侧,坐西向东,长13米,宽4米,占地52平方米,平顶红瓦,屋脊上有瑞兽,上书“城北区大队农村交通警务室”十三个字。白墙、红瓦、红柱、黑字,显得别具一格。

三、文化广场、戏台。见文化部分。

23

四、文化大院,见文化部分。

五、村两委。座落在严新路与玉皇路交汇处的东北角,东与文化大院紧贴,南面是文化体育广场,西面为严新路,北面为玉皇路。办公室坐南向北,占地面积0.8亩,6米多高,宽敞明亮。楼的南侧有上下走廊,走廊与窗户均是玻璃镶嵌,冬暖夏凉,视野开阔。院内东西两个花坛,内植杏树、榆树、山桃、丁香、珍珠梅、黄花菜、迎春花。墙外有垂榆。南面与西面有两座铁艺大门。

六、六角亭。位于村中亭东路、亭西路、亭南路、亭北路的交汇处。内直径(指柱子对角柱子)4米,外直径(指亭基与亭基对角)5.4米,内周长(指台基外沿)21.20米,总高度6米。

第八节 供电

严小村早先没有电力供应,多少年来一直靠油灯照明。自1962年,大队(今称村)从我村临近的西川变电所拉了两根铝芯照明线(即220伏特)。

1965年大队拉了30千伏安电力变压器一台,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电(此时962年所架设的照明线被拆除)。

同年10月村上又购置了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解决村集体饲草粉碎、小钢磨面粉加工等用电,直到1999年至2006年两次电网改造,彻底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电。现本村安

24

装的变压器共有5台,容量为150、200千伏安不等分布在村上各处。随着村民生活不断富裕,村民大部分都安装了电灶、家用电器,使用空调设备的农户也越来越多,村民对电力供应比较满意。

电灯不用油的历史,从1999年和2006年两次电网改造,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一、变压器

在严小村境域内,共有九台变压器,其中村里用了五台,村里生产经营单位用了四台。村里用的五台分别安装在严新路西侧、严新路、玉皇路、亭东路交汇处、六角亭之西和亭南路之西侧、亭西路与甘家路交汇之路西。 第九节 村民住房

早先村民住房,绝大多数是土木结构,只有极个别农户,用砖建起来的墙墩,算是最好的房子。房顶是用不同的长条木做梁、做禀、做

、在梁禀

上盖上树枝、木条、榻子或竹帘、树叶、草泥等,碾压、夯实,并形成一面坡度,排水流畅。院墙自然也是土夯起来的,部分是转砌起来的,村民的住房经过了三次改造,1975至1980年大队将分散住宅下庄的50户村民,统一组织建房,每户为5分地,其中含马路一分地,要求墙基为1米宽,墙高2米,院墙由大队派人夯打,谁家的房子由谁家盖,大队给每户补助1200个工日,院内一般架子事可以自行出入,木门土墙结

25

构,有个别为转、木、土结构。1988年至2008年,村两委作出新的住宅规划,将本村所需住宅的农户集中纳入到现严新路至东侧,要求必须建转混结构的两层楼房,2006年至2009年,对村客村貌进行了整治,群众俗称“穿衣戴帽”,即折除原来的土墙,加补加高砖墙,墙体改造达1万米以上,琉璃瓦达3000平方米左右,截至2009年底,村民住房状况,平房,楼房各占一半,平方,其中土木结构的还有4户人家,转木结构的有2户,二者约占2%,正规的平房占48%,楼房,二层楼占48%,三层或两层加小房的有4户,约占2%。

26

第11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车镇乡寄宿制中学、五营学校教学楼等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累计18个教学班,可同时容纳2000名学生就读;中小学旧房改造工程竣工,含大杨小学、崔什小学、朱高小学、五营学校在内的5所学校累计修缮、新建房屋120间,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今年3月份启动总投资280万元的中心小学教学楼工程,现在已完成三层楼体建设,教学楼使用后,将极大改善该乡中心小学的教学办公条件。文体广场二期工程竣工,投资100万元建设了文化长廊、阳光舞台,对富康湖进行了衬砌,对广场进行了绿化,为各种文体活动的举办提供了最佳的场所。中共第一个党支部暨革命烈士纪念馆新址正在建设中,今年将正式迁馆,冯景恩同志的遗物也正在进一步搜集之中。

加强农家书屋建设。把村文化大院建设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提上重要日程,统筹安排,今年投资32万元完善村文化大院40处,在全乡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农家书屋”建设图书捐赠活动,现已建成农家书屋5处,为全乡文化活动搭建起有力平台。

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该乡相继开展了各类独具特色的节庆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相继办了迎五

一、五四运动会。乡直部门、派出所、教育、卫生等单位共400多人报名参加了篮球、乒乓球、拔河、勾级等多个项目,活跃了乡镇机关气氛,增强了干群体质和素质。6月29日在文体广场举行了第一场文艺演出,揭开“百日消夏——放歌新农村”广场文化活动的序幕,至国庆节期间每周举办一次文艺演出,共14场,将为群众献上道道文化大餐。

一、立足实际,创新文化建设思路。投资100多万元建设文化书屋5个,发展本土文化队伍。以管区为单位,因村制宜地组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队伍,重点是组建秧歌队、小戏剧团等投资少、影响大的队伍,利用好图书室、远程教育等有效载体,活跃农村文化建设气氛,推动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由民政、妇联、老干协等群团组织牵头,组织选拔全镇文艺骨干,组成戏迷俱乐部等具有带动作用的文艺团队,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定期组织训练,巡回各村演出,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扎实开展系列活动,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主要采取组建农村文化队伍、完善活动制度、保证活动经费等措施,稳定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充分利用好上级部门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二、统筹安排,构建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强镇”战略,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镇计生办搭起的咨询服务台,现场为育龄妇女们测量血压,免费发放节育器具2000余件,并进行计划生育知识宣传。镇农业办搭起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台,为农民群众现场解疑释惑,发布农技服务信息宣传单500份,讲述宣传预防日光温室土壤疾病、科学配方施肥、整地施肥、种子的处理等技术。镇综治办搭起法律知识咨询服务台,向群众宣讲《土地法》及公证法律知识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镇劳服站搭起劳务输转知识服务咨询台,发布市内外各单位的用工信息,为劳动力的输送转移奠定了基础。

三、打造文化品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镇党委立足居民群众文化需求,积极打造基层文化品牌,共投入10余万元,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09年,庞庄草编列入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时恢复并发展了柳琴戏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队伍。农民自发组建了郭洼唢呐剧团、秧歌队、合唱队、民乐队、书法组等十多支文化队伍,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倡导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文艺人才。

第12篇:浅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情况

一、农业基础建设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在中央和省一系列加强“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激励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

1、区域性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卓有成效,防洪保安能力大大增强。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近六十年的水利建设,已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降渍、灌溉蓄水等水利工程体系。在部分地区,设计总排洪能力为每秒15000-18000立方米的大堤工程,成为淮河下游2600多万人口和3000多万亩耕地的防洪屏障。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的高标准建设,使洪泽湖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相当于1954年型)提高到100年一遇,同时将渠北地区排涝标准由3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2005年起启动实施里下河地区圩区治理工程,省级投入7500万元,更新改造汗口闸1100座。健全圩区防洪除涝基本阵地,建立较为完善的里下河防洪除涝、抗旱工程体系。抓住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影响工程、治淮工程以及区域治理工程的契机,加大对重点圩区水利综合治理的力度,使全省主要圩区抗灾减灾能力有较大提升。

2、重视农业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供给保障。

一是以解决大中型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卡脖子”工程改造为重点,抓住国家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契机,加大改造力度。至2007年,中央下达我省24个大型灌区的投资计划13.2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06亿元,省级财政配套2.67亿元。续建配套改造建筑物1.9万多座,新增灌溉面积14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50多万亩。二是抓住中央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机遇,加大省级投入,加快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步伐。205-2007年中央投资6500万元,省级投入7385万元,改造灌排泵站763座,修建灌溉渠道1584千米,建设水源工程134处,改善灌排面积47万亩。三是从2003年起,全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县乡河道疏浚工程。2006年,省政府将农村河道疏浚列为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内容。2003至2007年,全省累计投入58亿元,疏浚县乡河道10985条、48530公里、土方8亿立方米;整治村庄河塘103312条(个),2.5亿立方米。整治后的农村河道,沟通了水系,改善了水质,提升了引排功能。四是实施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建设。2006至2007年,全省共新建、改造塘坝5770面,修建大口井689眼,增加蓄水量1.35亿立方米。通过实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和必要的引水工程建设,提高丘陵山区水源保障能力,解决山丘区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生态环境建设用水需求。

3、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至2007底,全省拥有农机总动力3300万千瓦,平均每百亩动力46千瓦。全省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近5万台;联合收割机总保有量达到8万台;插秧机总保有量达到3.5万台。2007年,全省插秧机增长42%,机插秧面积增长50%,达到630万亩,加上机直播面积359万亩,全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30%。全省还拥有小型拖拉机88.4万台,微型保鲜库700多座,精少量播种机械11万台,渔业增氧、投饲机械12万台。我省还加大了对耕整、高效植保、粮食产后处理、秸秆还田等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这些机具都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设施农业、蔬菜、园艺等现代高效农

1 业机械装备得到广泛试验和示范推广。围绕发展高效农业,示范推广果蔬保鲜、茶叶生产、“四青”作物生产、加工、大棚微耕、喷滴灌、大蒜花生收获、增氧机、投饵机等特色农业装备5000台套,全省微型果蔬保鲜库总量超过700座,一次性保鲜农产品库容6.3万立方米。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到1500万亩。农机大户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迅速,据统计,至2007年全省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3200多个,农机专业维修点6000多个,农机专业户18.5万户,其中已有3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超过2500个。

4、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提高耕地质量。

各地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大。宿迁市建立和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八项制度’,严格履行基本农田占用审批程序;制定出台了《宿迁市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明确了主要领导任期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省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制度,全面开展了基本农田动态巡查,有效遏止了乱占滥用基本农田的现象。兴化市通过签定目标责任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块、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强化基本农田保护监督管理等措施,积极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全市耕地总量和质量呈稳中有升的趋势。2007年全市耕地面积194.53万亩,比1977年189.06万亩增加5.47万亩,增长3%;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81万亩,达到省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有量的要求。淮安市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通过,重点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工厂化基质育秧工程、有机肥推广工程,加大土壤改良工作力度,提高耕地质量。

二、农业基础建设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省农业基础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从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从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我省各地特别是苏北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和落后。

1、农业基础建设成为投入盲点。

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中央和省的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但到地方,受重工轻农和政绩观的影响,农业投入的概念和范围被扩大化了。一些地方把惠及全社会的水利工程、道路、桥梁、环境治理等建设项目的投入、农村社会事业投入都纳入农业投入,而真正用于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则增加很少。

2、流域性防洪工程历史遗留的问题多,存在着安全隐患。

抗洪排涝是我省苏中苏北地区的一项重要工程,目前,淮河入江水道淤塞严重,河道沿程高滩阻水严重,上、中段水位抬高,行洪能力下降;苏北灌溉总渠堤防冲刷严重;洪泽湖洪水出路之一的分淮入沂还不具备行洪3000流量条件,洪泽湖大堤部分地段低于设计标准,不能抗御设计洪水位;平地筑堤,束水行洪,切断了流域地区原有的排水出路,因洪致涝问题突出。一些重点低洼圩区、行蓄洪河湖两岸和周边地区排涝受阻,内涝损失比较严重。地处里下河地区的兴化市目前仍有422公里圩堤堤顶高程低于4米,有414个土口门需建闸控制、387座病老闸需大修新建。

3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排灌设施薄弱环节多,农田基本设施建设严重落后。 不管是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田水利的需求来看,还是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现状来看,我省粮食主产区的农田基础设施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首先是田间路桥、沟渠、涵闸等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年久失修,老化严重,许多

2 水利基础设施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淮安市13.2万座小沟以上建筑物,其中有1.79万座已到了老化期,8388座建筑物需要报废。特别是机电泵站存在问题较多,金湖县436座固定泵站中,正常运行的50座,占11.5%;带病运行的380座,占87.1%;报废的6座,占1.4%。其次是防洪除涝标准不足。淮安全市现有圩区519个,其中排涝能力日雨在110-150毫米之间的145万亩,排涝能力低于日雨110毫米的68万亩。这些圩区建有圩口涵闸906座,还有392个敞口;有空白圩118个。第三是田间工程配套不足。田间内三沟不健全,外三沟和内三沟沟通不畅,田间建筑物配套不足。一般地区小沟以上建筑物配套率在50%左右,差的地方不足30%,个别地区还有少量的实心田存在。

4、农业科技推广呈现“人走、线断、网破”的局面。

各地普遍反映,目前农技推广存在人员素质低,技术装备落后,推广手段陈旧,经费紧张等问题,影响了技术推广普及。泰州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编人数为2602人;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0%左右,中专及高中学历占50%左右;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占80%左右,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仅占10%左右;30岁以下不足10%,50岁以上占35%左右。

5、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农业生态建设任务重。

从调查的情况看,苏北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转移对当地水质、大气和土壤带来的污染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农业面源污染还有:农药使用引起的污染,化肥的不当施用引起的污染,畜禽粪便没有综合利用引起的污染。

三、农业基础设施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世界性耕地趋紧、粮食趋紧的情势下,粮食安全必须建立在调动农业地区各级政府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当前,我省地方政府、农民都缺乏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动力与积极性,主要原因:

1、地方政府缺乏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动力。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小,农业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农业增长幅度再高,也显示不出地方政府的政绩;

(2)农业经济效益低,发展农业生产,往往是有投入无产出,农业的作用更多的在社会、生态效益,在社会稳定方面。因此地方政府的关注点不在农业,而热衷于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3)取消农业税和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定作用,但却减少了农业地区的财政收入,增加了基层政府的工作成本。不少地方干部认为发展农业、发展粮食生产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2、农民仍然缺乏种粮积极性。

一是种粮效益低。一方面政府为稳定城市居民的消费品价格,调控压低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国际大米价格上扬,但国家为抑制国内大米价格,不允许大米出口;政府的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实际上变成粮食市场的最高价。另一方面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物质投入(种子、化肥、农药、灌溉、耕、种、收等)居高不下,政府的粮食直补抵不上农资价格的上涨,如今年复合肥料价格由去年的每百斤120元上升到170元,上涨38%。农资、农村劳动力、燃油、农机作业等价格上涨较快,造成农民种粮收益下降。据测算,粮食生产的物质投入大约占总收入的60%左右,若加上劳动力管理、农机具和田间基础设施的折旧,种粮基本上无利可图。

3 二是农民从业空间扩大,非农就业的机会和收益大大超过农业,农民的离农倾向,特别是大量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离开农业,离开农村,对于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过度分散经营的农户、过度零散的土地、过度分散的产品,加上日益老龄化的农业从业人员、日益老化的农田基础设施、日益老化的传统农业技术(如愈来愈多的农民为减轻农业劳动强度和降低生产成本,在水稻生产上宁愿采用省力省工的旱直播,而不愿选择水稻机插秧,形成插秧机增加了,而机插秧面积却下降了),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面临严重挑战。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 因此,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服务和引导,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实行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对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当地业主或农民承包经营,实行市场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以缓解设施在运行中的各种经费的不足。对村级一些小型基础设施可引导组建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通过走市场化道路,不仅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题,而且还减轻了群众负担,企业得到了发展。

3、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

一是按照谁享受、谁负担和自愿的原则,引导农民或民间投资主体自主投入。运用联村联建、联户建工程,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也可实行政府搭台、业主开发、农民参与、滚动发展,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二是通过招商积极争取外来投入。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由于目前农民承受力不强,农业效益不高,全部让农民进行自我修建很不现实;为此,必须改善服务环境,加大招商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和项目扶持。三是通过上级在各乡镇的农业项目实施,实行基础设施建设捆绑进行。

4 4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基础设施。

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做到乡镇有重点、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针对迫切需要,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减少资金的闲置使用。

5、明确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建设。

由于资源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因此必须坚持重点发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急需解决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上,防止出现资金分散,解决问题不力的问题。做到建设一个,发挥最大效益一个。

五、总述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农民的基本权益,但是长久以来的不重视,导致了村民对于自身本来应该得到的权益和保障的茫目,这样的集体茫目可以乐观地认为其实没有这些基础设施日子也照样还是能过的,现在的人们的思想状况可能连这一层都还没有达到,因为没有人来灌输这种思想,没有人来告诉村民这些本应该是你们的基本权益,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基础设施的落后农村发展的迟缓跟思想的落后更是分不开的,也是一种根本性的问题,这种已经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无法根除,只有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的进步来用下一代的先进来取代上一代的落后。这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因为生活是朝前行进的,我们在指望用各项国家政策来加强我们的基础设施的时候,也要从自身的角度来警醒,其实这是我们共同的事情。

第13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7月7日至8日,省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第三督查组对我市两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督查组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等方式,对市及满城、清苑、高碑店、徐水四县(市)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对我市的两厂(场)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和希望。现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市两厂(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市委、市政府在与省政府签订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标责任状》基础上,自我加压,提出严于责任状建设要求的任务目标,明确要求到底前全部污水处理项目必须开工,底前必须全部建成投运。届时,市将有32座污水处理厂投运,处理能力达到106.7万吨,比承诺任务多11座。同时市结合辖区县多、距离近、垃圾产生量小等实际特点,创造性地对23个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整合,对距离较近,垃圾成份类似的县(市),实现了垃圾集中资源化处理。并制定了相关专项规划,确保了垃圾处理设施合建顺利进行。

截止目前,市3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中有17座已投入运行,其余15座都已开工建设,今年年底前均能投入运行;整合后的14座垃圾处理场已全部网开工,底前将全部投入运行;绝大多数县(市)已开征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市两厂(场)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有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厂(场)建设工作,以实现污染减排和三年大变样任务为总体目标,将两厂(场)建设作为全市德政和民心工作来抓,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了各县(市)主管领导负责的两厂(场)建设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要求,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主管县(市)长予以免职。两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进展定期进行调度通报和督导检查,市两厂(场)办每周印发一期简报,通报各地建设进度和运行情况,有效地促进了两厂(场)建设。

(二)认真进行自查,狠抓项目落实

按照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立即召开会议进行部署,下发了《关于对网全市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建设项目进行检查的实施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对两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对两厂(场)项目立项、资金、环评、审批、核准等环节严格把关,及时补办相关手续,确保项目合法合规。加大项目建设督导力度,倒排工期,科学施工。对到5月31日仍未征收到位的县(市),市监察局专门与其主管领导进行了谈话,并由市政府督查室督办。

(三)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项目进行

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市积极鼓励各县(市)结合实际,多方争取国家和省市财政支持,利用亚行、国债、环保专项补贴、国家拉动内需专项资金和企业自筹等融资渠道,广泛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程序规定进行项目招投标、设备采购、合同协议管理及资金使用,减轻了政府负担,增强了市场活力。同时严格资金使用监管,由财政专户管理,审计、建设、监察等部门共同严格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保障了两厂(场)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几点建议

督查组认为,市两厂(场)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督导,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距离责任状的完成时间已经不多了,为实现既定目标,要继续加大两厂(场)项目建设督导力度,按照任务要求,科学安排,抓紧施工,确保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对于不能按期完成的县(市),要追究有关领导人员责任。加大现场实地检查督导频次和力度,严格按照各地上报的倒排工期表进行督导,定期通报建设进度。

(二)加强配套工程建设,管网设施要跟上

在污水处理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配套管网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污水收集能力,保证管网达到有效长度,坚决防止因管网不配套导致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收水运行。按照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大对管网建设的督查力度,因地制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管网建设进程。

(三)严格按照法律和规章办事,规范项目建设

要以衡水市安平县污水处理厂违规违纪为教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要求,规范项目法人,遵守项目建设程序,认真做好项目立项、环评、核准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格财务纪律,经得起审计和检查。对于不落实项目建设程序、建设手续不全以及违法的建设项目,要及时查处、及时纠正。

(四)加大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力度

目前除易县垃圾处理费尚未征收外,各县市都开始了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工作,但收缴率都不高,尤其是新开征的市县基本达不到50%,为确保今后建成投产的污水和垃圾处理厂的正常运行,要继续加大两费收缴的工作力度。

第14篇: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开发区实施“两个提升工程”——提升园区形象,提高承载能力,不断加快路网、电网、管线、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内投资环境。截止目前,累积完成基础投资近亿元。2012年,完成紫昱路拓宽改造;建设11万伏滂汪变电站;架设约18km35KV供电线路;新植、补植绿化面积7650平米,栽植花木1800棵,铺设人行道砖2万平米,改造太阳能路灯120盏。今年上半年,启动西部规划,建设两条道路——沿山路和紫藤北路,道路里程4公里。目前沿山路南段已建成通车;紫藤北路正在实施道路排水和路面工程。两条道路建通后可释放土地近千亩,安排项目10余个;同步架设改造1万伏供电线路1100米;紫昱路绿化已完工,完成绿化面积12480平米,栽植各类树木1280棵。 园区的形象和承载能力不断的提升,为引进项目提供有力地支撑和保障。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已达6平方公里,入驻项目近百家,初步形成以山河矿装、安徽矿机等大型煤机企业为支柱,新立机电、中芬选矿、大金矿山、弘武液压等一批中小企业相互配套发展的产业集群。2012年园区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39.7%;工业增加值22.16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税收2.7亿元,同比增长50%。园区发展规模以上工业68家,已占全区近一半,成为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15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发包方(简称甲方):

承包方(简称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将西吉县什字乡俊娃肉牛养殖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给乙方,为了明确甲、乙双方责任,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按期交付使用。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西吉县什字乡俊娃肉牛养殖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工程地点:西吉县什字乡马沟村

3、工程内容:建设暖棚牛舍1座495平方米,冷配改良点1处40平方米。

4、工程造价:元(大写:)。

5、资金来源:合作社自筹

6、合同附件:施工图纸。

二、双方职责

(一)甲方职责:

1、负责施工现场内占用户的搬迁和有关手续。

2、指派专人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监督,组织施工验收。

(二)、乙方职责

1、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以及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保证施工进度,按期完工。

3、组织好安全施工,施工中发现的一切工伤事故,均由乙方自己负责。

4、工程竣工前,负责现场清理,并按时提交完整的施工验收资料。

5、本合同不得转主承包。

三、工程质量,施工验收及付款方式

1、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建设要求,隐蔽工程完成后,由甲方检查验收后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2、在施工过程中或竣工验收中,如发现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乙方应及时负责无偿停工或返工,并在双方议定的措施和期限内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或移交。

3、付款方式:经甲乙双方协定,工程款项待完工后一次性付款。

四、质量保修及违约尝赔

1、承包人应按工程质量保修的有关规定,对交付发包

方使用的工程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质量保修责任。

2、甲乙双方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合同要求办事,不按合同要求造成损失的,按照合同法有关规定处罚。

五、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六、本合同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在全部工程验收并结算尾款后自动失效。

甲方:法人代表(签名):

乙方:法人代表(签名):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

第16篇:重视知识基础设施建设

重视知识基础设施建设

“我特别想强调两条:一是怎么建设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另一个是怎样认识建设国家知识创新系统。”科技部部长朱丽兰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朱丽兰说,在历史上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时期,人类对基础设施有不同的要求,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认识。过去所谓的基础设施大概包括三方面内容:

1、交通的基础设施,也就是人员和货物流通的渠道、公路、铁路等等。

2、动力和能源的基础设施,这是动力系统。

3、通信基础设施,这是信息的传播媒介。这三种基础设施都是与工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朱丽兰说,今天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已经赋予基础设施全新的内涵。真正迎接知识经济的兴起,不是喊口号,办个企业就是知识经济了,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里包括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各方面的组织,克服系统失效的顽症,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经济和科技各方面的结合。国家应该把知识作为基础设施来看待和发展,应该营造将科研、高校、企业与知识机构和广大劳动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实现协同和互动,使知识得以生产、传播、扩散,保证经济活动各个环节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和应用所需要的知识。

朱丽兰认为,国家的知识基础设施由四部分组成:

一、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是载体。这其中也分层次,包括劳动大军整体素质的提高。关键是

每个人都能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素质。

二、知识机构是知识生产、扩散和运用的主体,包括企业、学校、研究院所和中介服务。

体的关键在于相互的互动作用和相互的联系。

三、建立渠道,以知识网络(包括专业学会和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的网络,包括非政府组织及其

他民间社团组织组成的知识网络)来改变教育和知识的交换,影响偏僻地方的生活和文化,使更多的人参与知识网络学习,促进各方面知识和信息的转移。

四、电信基础设施,包括电视、广播、通信,容易使大众参与信息和知识的共享等等。

朱丽兰说,现在各地对电信基础设施比较重视,信息网络的建设正在兴起。但有个问题。网建了等于有了路,可没有车;有了车,车里没有货;有了货,货质量不高。这样肯定不行。下一步应该考虑知识基施设施里数据库的建设,如何利用知识网络实现数据的沟通。这需要长年累月在知识基础设施上下功夫。

“这种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同国家创新体制联系在一起的。”朱丽兰说,“知识经济时期的国家创新体系,与过去的一般学术创新和一般的技术革新不同,它是着眼于在整个知识机构和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知识的创造、扩散和应用。譬如,北京第一机床厂是传统工业企业,但由于运用了信息技术,就是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成为高技术企业,而且走在了世界的前头。遗憾这只是个别的成功例子,作为整个体系,系统知识结构的互动和联通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把点上的成功扩大到面。”

第17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调研题目:农村基础设施(房、水、路、电、讯)建设调查

调研时间:2012.7.12——2012.8.20

调研地点:邯郸县邵庄村、东扶仁和贾口

调研人员: 年级:专业:

姓名:学号:

备注:(字数不少于3000字,一律手写,用300字的信纸)

为响应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号召,积极参加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己家乡和周围邻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利用暑假时间对农村的住房状况、水利设施、公路交通、农村电力和通讯设备展开了调查,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通过对邵庄村、东扶仁和贾口等各乡的调查研究,更好的了解了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住房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住房面貌出现了历史性改变,

绝大多数农民都住上了新房。农村居民的住房很早就基本实现了土坯变砖瓦、砖房变平房、平方变楼房的新面貌。农村居民里约有90%以上的百姓住进了旧房翻新,新基建房的平房或楼房,有将近30%的农民住进了自己新盖的楼房,农村住房情况展现了明显的改善变化。

农村住房大多数以传统的平房居住为主,各家房屋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定,沿着一条两米宽的巷道整齐排开,纵向是房屋一户对着一户,横向是隔着巷道房屋一户挨着一户。主街道和各个小巷道分布于错落有致的农民住房外部,农村整体面貌呈现整齐划一的外观。每户农民住房面积平均占地约是200——300平方米之间。各家房屋建筑设计大都采用传统模式:一个主客厅以及客厅两侧附带的两个卧室,然后在另一个卧室同侧再建一个厨房,几间屋舍再加一个农家小院就构成了一个农民的住房。农村的二层小楼住房在设计上外观看起来比较简单,是一个砖砌起的四方高大房屋,但是房屋内部设计不简单。楼层内部根据家里人口需要设有不同空间大小的套间,楼上设为卧室,楼下设有客厅。农村的住房设计模式越来越向城市居民住房靠近,有部分农村居民也在自家辟设了卫生间、洗澡间、车库等。农民的住房条件还有其他方面很大的变化,例如,沼气进厨房、电话进客厅、太阳能进浴室、互联网进书房、垃圾桶进村庄,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彩色电视机再也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使农民看得起买不起。农村住房条件的确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二)、水利设施

水是生命之源,对农民百姓来说,水有两大重要用处:一是灌溉;二是饮用。

1、农田水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是农村的根本,我区历来重视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正所谓“民以食为天”,1

农田水利自然是农村建设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关系到农村本源的发展以及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所以必须切切实实加大投入力度,只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才会进一步优化。我的家乡邵庄村,还有东扶仁和贾口的农田都靠近滏阳河这一带,滏阳河常年水流,稀有间断,因而她是十里八乡的母亲河,每到灌溉季节,我们都用滏阳河的水浇灌农田,农业旱涝保收。早在十几年前,政府就出资修起了浇灌农田的主水渠,用石灰水泥修筑的水渠防止水流失,大力发展了节水灌溉。如今农业灌溉又添加了浇灌的新机器,提高了农民浇地的效率,加快推进了农业机械化。一些农民种有蔬菜,需要时常灌溉,开大机器引河水浇灌不现实,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村民们自己出钱打了一口适于小片农田浇灌的小井,方便了一些菜农,解决了农民浇地难得问题。

2、农民用水

饮水问题关系着各家各户的生存问题,我区居民饮用的都是来自地下的淡水。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人力井,如果要吃水,必须用手使力打出水,才能有水吃,每次汲水很是费力不方便。之后村里建了一个小型水库,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缓解了农民吃水难用水难得问题。住进新盖房屋的居民户,从自身方便出发,多数在自家里打了的电力井,方便农民饮水用水、小院菜园子的浇灌、太阳能蓄水和家畜的饮水。

(三)、农村公路交通

随着农产品的外销和内收,农村对公路的需求越来越依赖。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公路对农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前村里村外大都是沙石土路,晴天走在路上便是尘土飞扬,雨天或是下雪天的路上便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在农村只有偶尔几个比较富裕的大的村落才会在主要街道上铺上水泥路。像我的家乡邵庄村和东扶仁这些偏落后的贫穷小村庄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

这些年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村里投入资金进行道路建设,在村里的主干街道上修铺水泥路。合理规划布局,村村联合,实施村村通延伸道路,逐步实现村与村之间通柏油路或者水泥路,形成了完善通畅的农村道路体系。而且贾口作为高开区重点发展对象,政府对其公路交通投资建设力度更是加大,短短四五年间,贾口村外已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蜿蜒四方,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并且也沟通了村与村之间的联系。这条柏油路宽广实用,直通到人流聚集的邯郸市中心,同时方便的道路交通吸引了公交公司的目光,公路带动公交车入驻我区,方便了百姓进入市区购物、孩子上下学,以及在城市每天上下班的农民工,也给一些生意人买卖进货带来实惠。村里便捷的交通加快了人流的流动,刺激消费,从另一方面带动了经济的增长。我区认真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农村 交通基础设施的延伸,积极构建大交通格局,很好地促进了农村与尘世的统一和调和。

(四)、农村电力设施

在几年前农村电力供应一直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相关部门经常对农村电力供应持 可有可无的态度。当用电紧张时,农村用电居民首当其冲,在炎热的夏天往往会出现拉闸限电的状况,村民们不得不离开电风扇前面,使用蒲扇降温,农民怨声载道也是无可奈何。连着几个村庄在夜色里因为断电而呈现一片漆黑黑的黯然

情景,甚至在农历新年的前几天也会不时地一两个小时或者一整晚,这些时常停电现象不但给农村用电带来了诸多困扰,还让农民的心情无比懊恼和沮丧。

最近几年农村用电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村供电顺畅,居民用电得到保障。村里各组都安装了独立变压器,各户安装了独立电表,不再像从前几个邻村公用一台变压器,如果电网出现故障,寻找范围会减少。而现如今,改造后的一个变压器只供给10户至20户村民,故障点也容易确定,如此一来,出现问题也可及时得到检修。现在我区居民电力使用得到保障,除检修电路或遇到一些意外状况外,一般无拉闸限电情况。

(五)、农村通讯设备

近些年来农村通讯事业发展迅速,随着通讯收费的下调,农村固定电话和手机的普及率也很快提高。我上大学之前,农村居民持有手机的人大多数是用于工作联系或生意联系。没过几年就会发现每个村落附近的田地里都会矗立几座联通信号塔或是移动信号塔,手机使用率和信号塔的分布密集程度成正比,现在的年轻人手机使用率基本达到100%,部分小学生、初、高中生也在使用手机,就连年逾七十的老头儿老太太使用手机的也大有人在。农村固定电话的入户率也呈现每年逐步增长的趋势。随着宽带的入户,村民购置电脑与外界的通讯达到新的高度。电脑出现问题后,电信部门第一时间上门维修,工作态度较好。尤其在2012年,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目前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区农村,实现宽带进村,进家庭,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时尚,多彩缤纷。

二、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我区乡村公路等级差,虽然公路通达率很高,但存在公路等级低,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公路路面窄,路面状况差,抗灾能力低,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晴通雨阻现象非常突出。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是很早时期修建的,现有的大部分使用年限已经很长,水渠有一定的损坏程度,没有及时修补或重建,新水渠的修建速度比较低。另外,多数农村村庄无消防基础设施,无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十分薄弱,村庄生活环境差。农村文化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少,村里缺乏没有图书室、文化室等等。

三、我的几个意见

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修补已有的公路道路和桥梁,修建村与村之间还未直接连接的道路。二是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努力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四是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五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移动基站、电信基站建设工程和电信网络光缆建设项目。六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

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政策的引导,但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和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民心,成为民之所向。

第18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农村基础建设的情况,我们于2011年11月中旬,深入淮阴区北吴集、袁集、南陈集、王营等地实地调查了解等方式,对我区农村公路、通讯和卫生、教育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村公路得到较大改观。现有区道154公里、乡镇道169公里、村道763公里、社道1200公里。1997年至2003年,硬化改造乡镇主干道8xxxx公里、新修水泥公路220公里,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水泥路和“半小时”交通。农村村村通

公路率10xxxx,社社通公路率94.xxxx。

农村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我区电话普及率居淮安市前茅,是淮安市第一个村村通电话的区。截止去年底,全区农村固定电话达6000xxxx部。农村电信事业的发展,为扩大农村信息交流、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现有中心卫生院4所,镇乡卫生院27所,村卫生室36xxxx,共有农村卫生人员126xxxx,其中乡村医生51xxxx。每100xxxx口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2.xxxx。2003年,完成了全区乡镇卫生院体制上划工作。为整合卫生资源,推进农村卫生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在全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此外,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改水受益人口达55.2xxxx人,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0.2xxxx。

各类学校建设步伐加快。全区现有完全小学以上各级各类学校125所(9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21所初级中学,79所完全小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职业高中,3所成人中

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3.24万人。现有教职工7249人,专任教师6581人。近年来,全区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共投入近3亿元先后在苏北地区率先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以及图书、体育艺术器材等“四项配套”工程。自2004年始连续3年高考本科达线超千人,引进近千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学一线。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现有在校生近万人,就业率达到100%,区职业高级中学05年、06年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培训就业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公路方面

一是我区村社公路仅仅是毛坯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等外级公路所占比重达64.2xxxx,中低级路面和无路面公路所占比重达8xxxx以上,全区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率仅为1xxxx,难以发挥农村公路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二是村社道路管护难度大,改造资金严重不足。三是农民“一事一议”筹资、投劳难。四是机构改革后,镇乡交管站职能并入村建站,存在从事村社道路管理专职人员少、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给道路的建设与维护带来困难。

(二)农村卫生方面

一是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同一镇乡所在地卫生院重复建设,重复投入,没有形成有效组合,造成卫生资源浪费。二是投入严重不足,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差。农村医疗网点及村社卫生室虽面广,但普遍存在设备、技术落后、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差、服务水平不高、药物监督审计失控等问题,因而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治病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弱,使农民看病就医难,医治重大疾病更难。三是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未得到足够重视,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四)农村教育方面

全区中小学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多数学校教学实施不完善,存在无实验、教学仪器,运动场小,学生吃住环境差等诸多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责任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因此,各级各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

刻认识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抓好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认识水平,增强建设与管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明确区、街道、镇(乡)、村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事权,建立事权与责任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分级负责制,并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惩。区委、区政府应将此项工作纳入对街道、镇乡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二)立足长远,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与实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先行。全区建制调整后,应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对相关规划作调整,并认真组织实施,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1、按照《淮阴区公路建设规划》和今年交通工作会对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快我区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本着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彻底改造农村公路,在保持一定宽度同时,一次性硬化道路路面,避免低档次的多次重复改进。

2、完善《淮阴区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医疗机构布局,有效利用和合理布局卫生资源。

3、认真实施《淮阴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针对目前中小学分散、入学高锋期已过的实际,结合全区建制调整,适时对全区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其余镇乡宜各设一所中心小学和一所初级中学,有可靠生源的非乡镇只设臵教学点,以集中人、财、物力办好学校。

(三)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政府应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的要求,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积极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重点加大对农村公路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等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我区92xxxx公里农村公路即将进行油路和水泥化改造,改造资金投入巨大,建议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即上级补助一点、地方政府筹集一点、农民一事一议解决一点。加大乡镇卫生院人事、财务、管理已上划卫生主管部门管理,建议区有关部门协助做好经费上划,保证农村卫生投入适度

增长。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1xxxx的资金补助,努力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逐步安排资金,加快实现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目标。坚持分步实施、重点投入原则,扩大中小学规模,完善教学设施,增加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政府办教育行为,确保区级财政教育支出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依法实现财政对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多渠道筹集学校建设经费,大力发展校办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及市级财政支持。同时,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保证各级财政教育专项经费全额用于教育。

(四)采取切实措施,真正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严格履行基建程序,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是生命。要严格基建程序,做好勘查设计、质量监管、施工监理等工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比照市政设施建设的做法,对公路工程质量责任实行终生制。

2、加强已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三分建、七分养”,应高度重视已建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对蚕食、毁坏、侵占、污染公路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对《公路法》未涉及的村社公路路政管理,建议参照区乡道进行管理并落实管理责任,形成区、镇(乡)、村统一的管理体系。鉴于目前镇乡交管人员少的实际,建议在现有事业单位中进行调整,落实专职人员,明确其职责,切实加强对村社道路的管理工作。

3、重视办好职业教育,按照“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各项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建议规划建设依托金加工等支柱产业的职业学校,走产学结合的联办路子。

第19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求对策,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意见,我利用假期时间,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的住房状况、水利设施、公路交通、供电、通讯和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我也走访了一部分村民,对村民提出的意见,问题认真统计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住房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村里住房面貌出现了历史性改变,绝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新房。村民的住房很早就基本实现了土坯变砖瓦、砖房变平房、平方变楼房的新面貌。村民里约有95%以上的百姓住进了旧房翻新,新基建房的平房或楼房,有将近40%的村民住进了自己新盖的楼房,村里的住房设计模式也越来越向城市居民住房靠近,大多数村民也在自家辟设了卫生间、洗澡间等。农民的住房条件还有其他方面很大的变化,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彩色电视机再也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村里80%的人家也都购买了这些家用电器,村里住房情况展现了明显的改善变化。

(二)、水利设施

水是生命之源,对农民百姓来说,水有两大重要用处:一是灌溉;二是饮用。

1、农田水利

本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几乎为零,因为灌溉用的水渠和水井都是六七十年代修的,现今早已不用了,而村民种植粮食基本靠天吃饭。

2、农民饮水

村民的饮水很早就基本实现了每户家里有一口井,由人力打水到电力水泵打水的转变,而就在去年,村里建了一个小型水库,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生活用水更加方便。

(三)、公路交通

村里在几年前是真正的土路,晴天走在路上便是尘土飞扬,雨天或是下雪天的路上便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后来用沙石大致把路铺了一下,使路面不至于像以前那么糟糕。就在去年,政府和村里共出资一百多万,把原来的毛坯路修铺成了现今的水泥路,这条路连通了周边的村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四方,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并且也沟通了村与村之间的联系。唯一可惜的是村里没通公交车,去远一点的地方实在不方便。

(四)农村电力设施

农村供电顺畅,居民用电得到保障。2004年,全村完成电网改造。在完成改造以后,村里各组都安装了独立变压器,各户安装了独立电表。记得以前我村的变压器还是和邻村共用的,那时电网一出现

故障则全村停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故障点不易确定。而现如今,改造后的一个变压器只供电给10至20户村民,如此一来出现问题可及时得到检修。另外,在前些年由于供电能力不足,在炎热的夏天往往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而农村则首当其冲。村民们不得不离开电风扇前面,使用蒲扇降温,农民怨声载道也是无可奈何。连着几个村庄在夜色里因为断电而呈现一片漆黑黑的黯然情景,这些时常停电现象不但给农村用电带来了诸多困扰,还让农民的心情无比懊恼和沮丧。而如今供电能力加强,我村居民电力使用得到保障,除检修电路和一些意外状况以外,无拉闸情况。

(五)、农村通讯设备

我村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由之前的写信发展到固定电话入户,再到现在的固定电话被逐步淘汰,由移动电话取而代之。现在村里有一座联通信号塔和一座电信信号塔,手机信号良好。现在的年轻人手机使用率基本达到100%,部分小学生、初、高中生也在使用手机,就连年逾七十的老头儿老太太使用手机的也大有人在。随着宽带的入户,自2010年开始,有些村民的家里购置了电脑,与外界的通讯达到新的高度。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时尚,多彩缤纷。

(六)、医疗卫生设施

我村共有一公一私两家诊所,其中的私人诊所的医生又是在我们村与邻村之间来回看病,所以经常找不到人。而且村里的医务室存在设备、技术落后、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差、服务水平不高、药物监督审

计失控等问题,因而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治病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弱,使农民看病就医难,医治重大疾病更难。还有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七)、文化教育设施

我村原有一所小学,但已在2011年正式关闭,村里的孩子要到镇上去上小学,路途遥远而且安全没有保障,所以村民采取接送孩子上学或租房给孩子陪读。而且周边还在经营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多数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存在无实验、教学仪器,运动场小,学生吃住环境差等诸多问题。村里也没有像图书室那样的可以提高村民文化素养的设施。

(八)休闲娱乐设施

村里去年刚修建了一个娱乐广场,里面有十几种娱乐设施,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有许多人来锻炼和跳舞。而且村里今年还把坏了好几年的戏楼重新整修粉刷了一遍,还请来了省戏剧团来表演。这极大地丰富了村民农闲时的娱乐活动,有助于村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村庄无消防基础设施,无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十分薄弱,村庄生活环境差;

(2)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过于狭窄。财政资金成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我村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正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严重制约。

(3)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轻养现象,项目建成投

入使用后,由于养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使其发挥的效益大打折扣。

(4)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

一是近几年来,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增加很多,但对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资金的投入量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发展需要。二是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国家、省、市和县的分级配套政策,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除国家补助的资金外,上级配套资金少,镇财政无力大量投入,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致使建设进度慢,工程质量相对较差。

三、加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1)为尽快改变我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村领导要为村民尽量争取市有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同时政府也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的重要性,做好项目的论证、申报和争取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完善项目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2)要加强工程建成使用后的保养工作。俗话说:三分建,七分养。对基础设施的养护应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养”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首先,在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养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养护经费来源,建立养护经费保障机制。

(3)扩大中小学规模,完善教学设施,增加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

量。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资金补助,努力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4)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政府应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的要求,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积极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重点加大对农村公路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等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所以不论是村里还是各级政府,都应该注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为社会经济和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20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农村机耕道建设

机耕道建设是农村发展机械化农业的必要条件,是顺利实施土地流转政策的重要保障。没有必要的机耕道,就难以大规模的发展机械化农业生产,土地流转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就实际情况来说,农民人工耕种成本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壮劳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这些都直接导致农村抛荒地逐渐增多。只有发展农业机械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荒废现象,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机耕道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

二、加快农村电网工程的改造升级

现在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电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而目前农村电网多已老化,难堪农村用电量激增的重负,配电量严重不足。同时农村用电成本高、电费贵,也严重制约了农村人民的用电需求。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着农村内需经济的扩大,影响着农村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步伐,满足农村人民的用电需求。

三、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自古以来,水利设施建设都是极其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重视民生建设的今天,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也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湖南乃至全国旱涝灾害频发,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就更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减少旱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也能进一步优化农村灌溉系统,保障农村的灌溉需求,减少灌溉成本,促进农业发展,保证农民增产增收。

四、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近年来,乡镇级公路有了长足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人们的交通出行,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村集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但与此同时,农村村级、组级公路的建设仍需加大建设力度,以便更好的满足农村人民生活的需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