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谈谈对新闻的看法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13 15:08:4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谈谈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看法

谈谈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看法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古至今对于道德的强调一直影响着每一位中国老百姓。且不说那些古代先贤的至理名言,单说现在的道德劳模就有不少。道德是一种规范,一种约束,一种意识形态,它不是特定于某些人、某些领域,而是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都应该须具备的。现在我想谈谈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一些看法,不过我了解的一些事实不多,只能就事论事,可能有些偏颇。

书中写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有五点:(1)坚持真理,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2)爱岗敬业,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3)遵纪守法,不侵犯公众的权益;(4)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与人为善,积极开展友好的竞争。这些理应是每一个新闻传播者需做到的,不过在现实社会中,受到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又很难做到。如今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新闻从业人员让新闻界形象折损的事件仍然时有出现。如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最近再次“打假”取消两位摄影师的获奖资格,河北蔚县矿难中一些记者收取“封口费”等事件。当然,还有前几年的“纸馅包子”、“茶水发炎”、“有毒香蕉”、“注水西瓜”等问题报道和事件,都让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侵害,极大地影响到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形象。这些事件所反映出的陷阱新闻、过度键入、疯狂炒作、浮躁和蓄意造假、超出道德底线、触犯法律等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道德有时也可等同于信仰,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可能大多数人对此会嗤之以鼻:我们怎么会没有信仰?我们信仰儒家学说,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倡导科学发展观,我们有规模庞大的共产党员群体,我们会没有信仰吗?可有几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的信仰(不绝对,党中央还是值得我们去拥戴的),倒是委曲求全、趋炎附势、争名逐利的例子不多,所以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谈不上有无“信仰”。而那些外国人不得不说,在信仰方面,确实做得比我们好。有人会说他们那些都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信仰,不科学,我们的信仰是符合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我没有什么意见,可我们绝大多人是否都做到了呢?做到了也不会有前面所举的例子了。相反那些有宗教信仰的外国人每当重要事件来临时都体现出了符合其信仰的理念,我们又该做何评论?信仰,哪怕带有迷信色彩的宗教信仰都是一种价值观的坚持,是任何胁迫都不能使之屈服的理念。比较中外记者,实在是相形见绌,难以启齿。在我看来,每一个新闻人在走上这个职业时都会有像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谋取幸福火种的理想,但却没有准备好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忍受宙斯的惩罚和神鹰的啄食。在这里,或抛弃理想的火种,或继续忍受折磨和痛苦,成为每个传媒人不可回避的人生命题。

这里举个例子:据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西部时报驻山西记者戴骁军接到山西干河煤矿矿工举报,41岁的矿工吉新红在矿内被闷死。事故发生后,煤矿未向上级报告,反而为闻风而来的各地的所谓“记者”发放“封口费”。9月25日晚,记者戴骁军拍摄留下了中国新闻界耻辱的一幕:一场矿难发生之后,真假记者争先恐后地赶到出事煤矿去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什么职业道德,什么新闻信仰在此刻早就不知道飞到那个旮旯里去了。可能我们会为此惊慌: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能够让我们相信呢?我想说的是,新闻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一个人讲的真话,可以击破成千上万个人的谎言。甚至可以说,一场矿难发生后,几十名记者赶到出事煤矿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并不是中国新闻界耻辱的一幕。应该看到,在这些人群中,还有戴骁军赫然站在他们外边,以一个记者的良知,传递事实真相。无数事实证明,真相总在真相背后,最终的胜利还是属于有良知的媒体人。可有良知的媒体人是占多数还是少数就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今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泛滥于世,这个时候稳定是重中之重(我们的领导人经常强调),而新闻媒体在现在的局势中就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是对坏习气推波助澜还是讲求社会和谐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我们必须作出决定。

可能我们会痛恨那些欺诈、丧失良知的记者们,但有时他们也是无奈的。上面例子中,煤矿死几个人和损失多少钱,不仅与企业的命脉相连,而且与官员的仕途相连。在权力和金钱夹缝中生存的媒体人,角色其实相当尴尬。无形的新闻纪律要求媒体人不能“添乱”,资本则胁迫媒体人不能“抹黑”。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为某些丧失职业道德和良知的记者开脱。人世间的事情之所以复杂,就在于任何事情的来龙去脉,无不牵涉诸多利益纠葛。试想,如果能让媒体在政府和企业之间保持独立品格,那就没有“封口费”之说了。说得更难听一点儿,政府履行了本职之责,矿难还会发生吗?矿难发生后,政府不配合企业买通记者,企业自己能“摆平”吗?企业只给记者“封口费”,能封住真相吗?政治是平衡的艺术,新闻也是,只不过,新闻平衡的是人心,而平衡人心的第一要义,就是传递、交流真相。曾经有人说,“什么事情放在中国就变得很复杂了”,我们且不论其正确性,但放在新闻行业却未为不可。

当出现造假新闻时,大众一直关注对新闻造假者的问责,但遗憾的是,鲜见媒体老总为之丢乌纱帽,更不用说主动引咎辞职了。而在国外,媒体老总因假新闻而引咎辞职,已成业内惯例。“记者”说好听点是传媒人士,说不好听点就是媒体老总的打工仔,那些造假新闻最后是从那些上位者流出去的,如果编辑把好关,老总严格要求,会有假新闻的出现吗?所谓“上行下效”,如果上面的人不允许,下面的记者们也不会没事找事做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工作者应坚守的职业底线。去伪存真、揭露真相是新闻工作者永远的担当和神圣职责。媒体公信力不仅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社会言论环境的基本保障。我只希望作为新闻工作者能真正担当起作为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刚正不阿,坚守自己的职业信仰,不被利益迷了眼睛,不被权势压了腰杆,这样才对得起广大群众对你们的期望,不负“社会雷达”的称号!!!

推荐第2篇:谈谈对国学的看法

谈谈对国学的看法

要知“国学热”,首先要知何为“国学”。“国学”,作为汉字词汇,在历史上最早是指周代在国都建立的国家官学。十八世纪日本出现“国学”学派,以“国学”指日本自己的古学,以与来自中国的学术相区别;这种把“国”作为“本国”意义的用法,在近代日本发展出“国粹”派,主张保存本国文化,反对欧化主义。受此影响,20世纪初,我国学者提出“国学”的概念,总体上是作为“西学”的对照概念来使用的,其中的“国”是指“本国”,“学”是指学术文化。中国人所使用的“国学”当然是指区别于外来文化的、中国本有的学术文化,这是近代国学概念产生的最初意义。在此后的文化论述中,渐渐形成了三种国学的用法:第一种是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即西方文化在近代输入以前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所创造的学术体系,所谓学术文化意指学术形态的文化,而不包括非学术形态的文化,如民俗等。第二种是用来泛指中国传统文化,其范围大于学术文化,一切传统文化形式都包括在内。第三种则是指近代以来我国学者采用古今结合的方法对传统学术与传统文化所作的研究体系,即国学研究。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目前文化界一般所说的“国学热”,就其现象来说,其实是传统文化热,即其国学概念是在第二种意义上使用的。中国近代以来,饱受摧残,厉经风雨。清王朝的文字狱,民国时的白色恐怖,新中国以后的三反五反乃至于文化大革命,早已经把中国的文化破坏殆尽。西方的哲学、思想也随之飘洋过海,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发芽了。中国早已不是二百年前的中国。破坏这些的动力是人们生存的压力。中国的屈辱史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挣扎求存史。生存是生物的第一需要。其他的都列在他的后面。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就是中国生存的障碍。所以它必将破碎不堪。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升,需要精神上的依靠寄托。早年人们还可以以马克思主义为圭臬。现在有几个人真正的信仰它。信仰无依,那人们就要找到依靠。国学这个早就被打破、撕碎的玩意被人翻了出来。毕竟他曾经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骄傲。现在人们寻找精神意托,所以,它便首当其冲了。有时我们会问“国学有什么用?”国学当然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兑现成现金。然而我们也许可以继续这样反问:难道这些就是“有用”的全部概念?国学之用,宏观高论不说,往细处说,在家庭关系中,能得以亲情作维系,有一种权利和责任的对应。最基本的关系就是父子关系,父亲肯定会爱护子女,子女肯定也是要敬重父亲。这种关系孔子把他看得非常的神圣、理想。国学还能让亲情在家里维系一切,然后人们在外面就能更团结、更依靠国家。从个人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来说,你越了解孔子越会觉得他很可爱,他的人文关怀、他对生命认知的高度、他对生命洞察的深度是平常人所不能企及的。

“国学热兴起在当下是必然的。首先改革开放后思想界更开放了;其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交往互动频繁,文化的认同意义得到凸显;再次人们在经济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也自然萌生。那么我们选择什么呢?当然是自己的传统。它一直就存在于我们的伦常日用之中,用张明敏的歌词说就是‘我的祖先早已将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时机一到,它就会重新生长。”

而对于国学发展的未来,陈明“谨慎乐观”。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永远需要保持某种反思的平衡。目前在国学的发展方向上虽还没有共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国学决不是什么考据学。“它从来就是‘大学’、‘道学’,‘经世致用’之学。”

顾晓鸣也提到了国学的经世致用,他认为“此次国学热是一次重大的机遇。”那么该如何理解“机遇”二字呢?顾晓鸣解释说:“当今社会遇到的许多问题是西方文化所不能解决的。此次国学风起,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国学,这样才能明白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老古董,有朝一日它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当然,这条路并不好走,“国人不能自我夸大我们的文化,也不能对于自己的文化自卑,要大气谦和地学习每个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将他们的文化精髓与自己的文化相结合。”

国学既是面对汹涌而至的“西学”一种回应,本身又是西学东渐下对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自觉———界定和凸显中国自身思想文化,使之成为国传学统。中国文化与众不同,没有全民族的“国教”,因此,蕴含在“国学”中的中国特有的、对一系列人生终极问题和人性本身的看法,对现实生活很有启示作用,并能为之提供思想资源。“国学”今后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还可有更乐观的预期。

国学之用 让亲情维系家里一切

“国学有什么用?”这是前两天记者在街头拦访时,一位中年人提出的。国学当然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兑现成现金。然而不少学者也在继续反问:难道这些就是“有用”的全部概念。

谈到当下的国学热,这体现了企业和老百姓的需求,“通过讲《论语》、讲历史,我们能体会到推动人民经济发展的智慧。”国学中的大精神———比如《孟子》中的浩然正气、比如《礼记》中提出的“诚信”,都可以找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找得到做人的道德准则。顾晓鸣曾为知名企业家培训过,在课上就讲过国学经典中的管理之道,“MBA是外国人的管理模式,但到了中国并不是全部适用,因为中国人有一套特别的逻辑系统和思维系统。”

“如果要问国学有什么用,那么这两位母亲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答案,她们直觉到自己的孩子在麦当劳、迪斯尼之外还应该知道些别的什么。简单的说,国学能给人们提供一套关于人生目标和意义的论述。曾经以为儒家的东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实际像韩国和日本,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就保持着大量的儒家文化因素。”

为什么国学近些年越发的热了?

中国近代以来,饱受摧残,厉经风雨。清王朝的文字狱,民国时的白色恐怖,新中国以后的三反五反乃至于文化大革命,早已经把中国文化破坏殆尽。西方的哲学、思想也随之飘洋过海,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发芽了。中国早已不是二百年前的中国。破坏这些的动力是人们生存的压力。中国的屈辱史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挣扎求存史。生存是生物的第一需要。其他的都列在他的后面。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就是中国生存的障碍。所以它必将破碎不堪。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升,需要精神上的依靠寄托。早年人们还可以以马克思主义为圭臬。现在有几个人真正的信仰它。信仰无依,那人们就要找到依靠。几年前的某个功法的狂热就是一个人们盲目寻找依托的一个明证。国学这个早就被打破、撕碎的玩意被人翻了出来。毕竟他曾经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骄傲。现在人们寻找精神意托他就首当其冲。 其实我认为,中国肯定不能像封建社会那样学习孔子。不过可以从中提炼一些有用的观点,材料。中国现在的教育太过功利。上学不讲仁义(就是爱人、热爱他人的意思。)只是说这篇文章用了几种修辞,讲了什么意思。学习对人的品格养成影响力不够。

目前文化界一般所说的“国学热”,就其现象来说,其实是传统文化热当代的国学热提示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高扬,开启了民族文化的自觉传统文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传统文化并不能解决我们现实生活遇到的一切问题。

推荐第3篇:谈谈对大学语文的看法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可见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语文,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学期我们开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总体感觉还不错。如果说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东西是你平时为了应试而不得不去学,那么到了大学,学习语文不再有应试的压力了。暂时放下平日课业的繁重,我完全是抱着一种享受的态度来的,在这里,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没有人再来评论你的对错,因为那些呆板的标准是为了应试而制定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充分发挥你的思维吧,在大学语文的课堂。 学习所得中,感触最大的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最富有抒情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杨这种适于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暮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来表述。诗歌的艺术手法之一是象征。感觉自己还存在着问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偏弱。高中时为了应试,老师大篇幅的来讲古代诗歌,使得自己看到诗歌就会定向的往古代人的思想去想。什么被贬,思亲,爱国之类的。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可以多读一些现代诗歌当作消遣。读得多了,对作者的主旨,情感,思想等方面把握的也会准一些。

总之,学习大学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于知识层面,我可以继续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开掘认知潜力,养成网络装的思维品性。于精神层面,我们可以题为人类精神,心理及人格,促使我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如果大学生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何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文素质教育是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关系密切,有助于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在气质、修养、人格等方面得到提升。上课,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心酸。《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这篇心得体会,虽然不长,但是,却道不尽我对《大学语文》的喜爱。如今,短短一个学期的《大学语文》学习,就快要结束了,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但是,我相信,这短短半个学期《大学语文》的学习一定会成为我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一段记忆。

当然,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然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渐渐地从中汲取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推荐第4篇:谈谈对艺术家的看法

谈谈对艺术家的看法

计算机科学系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

49号 王云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是高校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是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艺术的各种功能的学科。

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艺术家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既包括在艺术领域里以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职业之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一个原于自然,发于心灵的艺术作品创作者。 艺术家,这个好听的名词,不知使多少人陶醉?也不知让多少人悲伤?更不知多少人为之付出终生的心血而没有实现为自己身边的人得到幸福的机会,但它还是在不断的吸引那些为艺术而艺术的痴情浪子。

艺术家并不是单纯的创造艺术品的人,他们要做的是通过创造艺术品来表达人你的内心境界。艺术家往往能创造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而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处在欣赏的主流,不可能被遗忘,更不会被漠视。同时作品中的创造精神等因素,又能够给予效仿者许多启示。人都有本质力量,艺术通过对个别的显现,让不同时空场景的人,超越了自身经历与时空的限制,体验到了许许多多个别的生命、个别的情感,使现实生活在艺术作品的美感中得到丰富。

艺术家就是通过艺术来表现人类内心的感悟或情感的人。艺术家的贡献往往在与记录了某一时期的代表性的人类意识形态,或是开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意识形态,或是创造了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艺术家是打破社会常规的先行者,他们为我们所敬仰,在艺术家的思想里世俗的条条款款在他们眼里是阻碍自己活跃思维的绊脚石,这不得不让他们去打破沉寂已久的世俗规范,在平常人看来那正是他们想冲破思想枷锁、体味灵魂自由的最高境界,艺术家做了他们一辈子也做不到的事,艺术家凭借丰富的情感世界,体会到了常人无法感受法的人生甘苦和常人一辈子不会有的坎坷经历,这些都让艺术家的地位超越了他的时代,也是他们为什么能长存于世心中并一直影响世人的原因。艺术家也是他那个社会文化风尚的风向标,是属于他那个社会的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人文精神的杰出代表,使整个社会文化底蕴的突出体现,在我看来艺术家的细想不属于他个人,他属于他那个社会的整体

艺术家倾情于艺术,将自己的情感流露于艺术。他们始终在寻找、捡拾他对人生的感悟,哪怕是一点点的痕迹、一瞬间的错觉、一刹那的记忆,都将它们烙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喜怒哀乐都是生命的风景,也都是艺术作品。艺术成了文化的一种形式,一种唯美的形式。

正如王羲之和颜真卿,他们是进行书法创作的主体。对书法的热爱、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早就了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他们的主要道德品格。他们同时也是思想家。他们血肉丰满的书法作品形象表现出他们深邃的思想。真是因为心的投入,使他们的书法作品有了生命力。时隔千百年后,我们仍能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得到安慰,得到精神的鼓舞,感受虚静恬淡的心境体验和一个时代的趣味。

我认为艺术家是进行艺术创作的主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艺术家必须具有的素质。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艺术家的主要道德品格。艺术天赋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艺术家总是具有某种突出的艺术天赋。伟大的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艺术家应该是具有较高思想修养和良好艺术修养的人。艺术家的思想在艺术作品中是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这就比抽象的理论更富有生动性。艺术家对社会实践具有极大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主要是通过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品来实现的。它既可能给人以心灵的安慰,也可能给人以精神的鼓舞;既可能给人以虚静恬淡,也可能给人以骚动不安;既可能使一个民族的精神稳固和加强,也可能使它解体和涣散;既可能提高一个时代的趣味,也可能败坏一个时代的趣味;既可能对一定的社会起“润滑”作用,也可能对一定的社会起“磨擦”作用。如果说,科学家给自然以秩序,伦理学家给社会以秩序;那么,优秀的艺术家则给精神以秩序,在一个想象的空间里,给整个宇宙以最后的自由与和谐。

综上所述;从哲学的生活对待人生,从哲学的态度对待艺术,从哲学的思想对待创作。同时,理性认识中国的儒、佛、道与人类生活中的真正意念,才是一个艺术家的终生追求目标。

推荐第5篇:谈谈对食品安全的看法

谈谈对食品安全的看法

现状:现在只要 随便打开一家中文网站的搜索引擎搜索“食品”或“吃”等字词,结果与之最多的关联词便是“安全”和“中毒”,这对素以美食大国自诩的国人不能不说是一种反讽。即就是当年曾断言:“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的名族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他若泉下有知,也会喘喘不安。今年4月17日,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到了食品安全问题。他说: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还有凤凰网新鲜“出炉”的“绝育”黄瓜、“爆炸”西瓜、牛肉膏、硫磺姜、回炉面包等。可见,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啊。

原因:是什么致使如此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呢?归根到底,我认为是利益驱使,道德的缺失以及我国相关法律的不健全。现行中国食品安全标准10年以上标龄的占1/4,个别甚至已超20年未修订。历史沉疴、行业利益、交叉繁琐的行政程序造成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落后。部分食品安全标准不够科学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原因。

出路: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我国现在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要想彻底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第一,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从田园到餐桌全面监管,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予以重典;第二,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本身的自律,树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第三,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参与到食品安全工作中来,发动所有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第四,取消一些专供食品的特权行为,无论贫富贵贱,让所有人吃到的食品都是同一来源。

推荐第6篇:谈谈对中国国防的看法

谈谈对中国国防的看法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可靠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制于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关注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国防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0世纪,我国古代社会就过渡到奴隶制社会,建立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中国国防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古代为提高国防能力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民强”“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遵循这些思想,我国取得了无数次对外战争的胜利,曾出现过“中国既按,四夷自服”的鼎盛时期。

经过“康乾盛世”之后,清王朝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益虚弱,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

中华民国成立后,并没有改变中国人任人宰割的历史。帝国主义扶植各派军阀为自己的代理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中国依然是有边不固,有海无防,人民有家难安。

历史告诫我们,兵者,国之大事,政治修明,国富兵强,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而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国无防的历史。建国60多年来,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军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更新换代,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现代国防已不再是单纯的武力较量,而成为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以军事手段配合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手段进行的总体较量。一个国家只有经济不断强大、科技不断发展、国防实力不断增强、国防安全意识不断巩固,以及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现代国防力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综合国防力。中国有句古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随着国防内涵的扩展,全面增强防卫能力必然涉及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因而与整个社会构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方面一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开向世界承诺,永远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或以核武器相威胁,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不侵略别国。在战略上采取防御姿态。我国国防建设的宗旨是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在国防力量的运用上,坚持自卫立场,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防政策,以及防御性的军事战略,决定了其国防是防御型国防,与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家的国防有着本质区别。

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国防法规体系中包括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它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与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它主要规定了我国的兵役制度,公民的兵役义务和权利,兵员的平时征集和战时动员,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训练,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训练,违反兵役法的惩处等;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它在一国国防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防法体系中的基本法和部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等构成。

伴随着人民共和国发展壮大的脚步,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逐步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建设。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铸造了一支现代化人民军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它崛起的过程中,危机、冲突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国防与国家是紧密联系的。国防建设必须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明确我国自卫型的国防性质,明确我国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的坚定立场。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因为国防建设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而现代国防又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防还必须努力实现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不至于受制于人。另外,还要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加强后备力量的建设,并加强国防教育,为进行国防建设和开展国防斗争作好充分准备。

推荐第7篇:谈谈我对新闻立法应该涉及内容的看法

谈谈对新闻立法应该涉及内容的看法

任何行业都需要有它的规范,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新闻行业也不例外。然而对于这样一个行业,加强立法完善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虽然还没有学习相关的新闻设计的法律法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近期对于新闻相关的理论对新闻立法内容有个大概的理解。

回归新闻的定义,它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具有真实和新鲜的特点。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我们既要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又应该坚持事实,还原新闻的真实性。所以新闻首先应该遵循事实,任何一个新闻从业人员都不应该制作假新闻,人民大众对一个新闻事件有知情权,所以法律中应该涉及到对新闻事实的客观公正的报道,提高新闻媒体的透明度,这对于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有很大帮助。

新闻本身也应该涉及到言论,而宪法中保护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在法律中也应该涉及到每个公民有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依据或者新闻情报的权利,这还涉及到对于知情人保护的相关法律。而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这有利于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提高新闻的价值。

新闻这样一个行业也应该尊重个人的知识产权,所以还应该立法保护每篇新闻的版权,任何个人或者事业单位不得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任意转载或者用作其他用途,通过类似的法律能够保护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也才能更好的规范新闻行业。

对于一条假新闻,如果已经涉及到侵犯相关公民、相关集体的切身正当合法利益时,我们有必要追究该条新闻的作者以及发表这条新闻的新闻媒体单位。当然,这还要看按照涉及情节的范围和后果的轻重给予责任追究。当然,如果新闻属实,多半是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的。

以上是我对于新闻立法应该涉及内容的的理解。

推荐第8篇:对新闻时事的看法

六小龄童上春晚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关于六小龄童老师上春晚的话题一直辗转在热搜前十名,网友们纷纷表示不会观看没有六小龄童的猴年春晚.那个被人熟知却又渐渐被淡忘的身影又回到了我们眼前----齐天大圣孙悟空.然而,猴年并不仅仅由孙悟空代表,他只是演员章金莱.他从大众眼中消失了十一年,再一次重新回到人们的眼球,不是因为他精湛的演技,不是因为他对艺术的追求,更不是因为他对猴戏的完美演绎和真知灼见,只是因为,今年是猴年.在这几乎被众人遗忘的十一年里,关于六小龄童老师的一切,无人问津.但仅仅是因为一个春晚节目,他被人千呼万唤,我想章老师的内心也不会高兴吧.猴戏属于传统戏剧,真正能够欣赏其内涵其艺术价值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也许春晚将这个节目枪毙掉,对猴戏本身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与其在舞台上哗众取众,倒不如寻一方净土,演绎自己的梦想与坚持.我想,真正热爱猴戏,喜爱六小龄童老师的你,就算春晚没有他,你也一定能在别的舞台欣赏到他的艺术.毕竟,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他是章金莱,他是六小龄童,他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会永远在台上等着我们.

推荐第9篇:谈谈你对养老的看法

谈谈你对养老的看法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的延长,中国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因此老年人迅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老年人随着身体素质的下降,失去了或者部分失去了工作的能力,没有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需要生存,必须有一部分阶层的人来赡养老人,那么矛盾就出来了。由谁来赡养老人,无疑对社会的发展都起不了促进作用的。我当时看了《明天我们如何养老》这个视频。有一位养老研究者说日本的经济体制和模式都没有出任何问题,但是日本的经济不能迅速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养老费用。但是从人性和道德层面的考虑,养老问题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是国家亟待解决,必须给予补助的民生问题,国家不提供养老,社会矛盾也同样会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既然养老这个问题是所有共同要面对的,那么,怎样保证养老问题对个人对社会的负担达到最小,是我们该考虑。在这里,我仅提供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我认为家庭赡养还是应该为主流,在家庭赡养中,特别是老人们对子女的关爱,精神上的慰藉是尤其重要的。我认为将老人送往敬老院和社区养老院是最后才应考虑的,许多老人不要求自己生活的多富裕,更重要的是能看到自己的子女,或者孙子女,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件开心的事。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其实也是可以为子女代管小孩和日常的家务处理,这反而为子女减轻了生活负担。子女也应该提前便有预算,为老人买好养老保险。年轻人应该有及时养老的观念。其次,对于农民而言,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许多老人也是愿意进行农作的。而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除了子女更多的关怀下和养老金补助下,子女向政府反映民情,情况属实后,政府也应该给予每一个月的生活补贴,生活补贴按该家庭的经济情况和老人的具体实情而定。国家应颁布政策鼓励老人在家中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让老人们在有一定的生活收入,而不是剥夺老人们要去工作的心愿。总的来说,国家要鼓励家庭赡养占主流,宣扬孝观,家务事家人解决。

2、对于企业和国家单位而言,老人在退休前,应该考虑老人是否愿意延迟退休的情况,而不是规定死到了年龄必须退休,如果老人们到了退休年龄,但推迟退休的,应给予更多的退休金,且按正相关比例实行,推迟年龄越长,退休金越多,当然提前退休不减退休金,或略减退休金,这样对于生产力的时间增长有所帮助,老人们的收入也有依靠。

3、国家福利的重点应该针对完全不能生活自理、残疾的老人或所在家庭经济严重困难的老人,要给予大量的帮助,对于子女实在没有能力赡养老人的,建议去社区养老院和敬老院处理,多造公共服务设施不如实实在在的提供老人生活福利保障和医疗保障,鼓励民营养老院和社区养老院的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辅助,减免税收和低利息贷款优惠等

我最后的总结就是,老人们并不是完全没有能力的,因此要提供给他们生活的机会,提供就业赚钱的机会,国家福利也是要有针对性的,国家少做些表面工作,而是真正为老人做一点什么,人们要求生活保障的矛盾平缓了,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

推荐第10篇:谈谈你对环境污染的看法

谈谈你对环境污染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衙门不惜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换来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现在蓝天绿水变成蓝水绿天,衙门下统治的人民不知道爱护环境,这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根本问题。韩寒歌词中的“我最怀念某年

空气自由新鲜,远山和炊烟 狗和田野 我沉睡一夏天

突然满眼的工业

麻木代替热血,永别

把我消灭’’,说的就是污染给人的最震撼的感受。

城市的崛起给中国化了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掩盖着的却是石灰岩石带来的城市高温,施工地吹来的漫天灰尘,火车呼啸而过的嘈杂声......农村本来是最淳朴的圣地,但是衙门为了粮食的高产出,农民施药过度,河水井水污染严重,农村正在走向悲剧。酸雨污染加重,水土流失 石漠化,草原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已经遭到破环。

所有所有的一切都在展示着人们正在走向自取灭亡的边缘,就像古代抽鸦片,终于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的可怕。中国政府介于经济经济已经相对繁荣,开始慢慢的致力于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点,慢慢的开始退出挽救政策措施,但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出现,我们必须为此付出巨大的带价。

不只是中国。环境污染这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全世界已经引起重视。全球变暖,空气污染,海洋污染…..都需要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带来的温室效应使得极地冰川融化,从而使海平面升高,许多岛国会因此而消失。空气在人们眼中永远是纯净的透明的,但是纯净之中透明之中却可能夹杂着致命的物体。工业文明带来的大机器生产使得汽车,发电厂等排放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气体带来酸雨的污染,还使人容易感染上呼吸器官疾病。人们讲究诚信,取水于河流,自然排水于河流,汇入海洋,造成河流海洋的污染,并形成全球性的污染。最近几十年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例如巴西热带雨林带的大面积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这就导致数以千计的物种的灭绝。淡水资源的污染,在下个世纪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将长期缺水。化学污染,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质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混乱的城市化,到本世纪末,世界的大城市将越来越多,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谁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张也影响到大自然。辐射污染,极地臭氧层的破环导致辐射严重,地球上的生物因此会遭受严重的辐射。

赞歌里面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永远也掩饰不了环境污染的悲剧。 事在人为,面对环境污染,为了保护环境,人类需要付出很多。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环境保护于经济发展找到了平衡点。人类开始积极的保护爱护环境。

防止环境污染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乱伐,不能乱排乱放,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垦,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需要世界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要使对人类工作和劳动更适应,这就必须要求人类自觉的保护环境,从公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作为公民,我们对于居住地,生活环境的保护,就要从一点一滴的生活琐屑做起。作为国家,既要从政策上大力支持环境的保护,又要广泛的对公民实行教育,是公民自觉爱护环境。二者相辅相成。

闭。

气。

5.节约粮食——节俭至上。

6.选用无磷洗衣粉——生活小事,很随意。7.少用一次性筷子——为地球添一份绿色。 8.树造林——哪怕只种一棵树。

9.保护动物——韩寒歌词里面有句“上帝派出和平2.随手关灯——节省每一度电,就是在保护环境。3.少用空调——地球已经够热了

4.做公交不用私交——少一份尾气,多一份清新空建议习惯

1.节约用水——平时多注意节水,水龙头要随时关鸽,却被人类做汤喝,永别,投胎快乐”-。-悲剧。。。

……

组为我国政府,积极出台环境保护政策,严厉打击环境破环行为,以环境保护立国,深入贯彻治理环境污染措施,从小教育公民保护环境意识,防御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减少高排高放工厂,建立8项制度: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3污染集中控制

4.限期治理制度

5.排污收费制度

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三同时”制度

8.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责任重大,任重道远,需要人类长期努力。

201046910311 经久贸易学院

第11篇:谈谈你对慈善事业的看法

谈谈你对慈善事业的看法。

首先,慈善事业是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反映。同时,慈善事业也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当今社会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其次,发展慈善事业要从教育和政策两个方面着手。以教育的形式来鼓励慈善,以政策和立法来规范慈善。

最后,对慈善也要有正确的认识,慈善是一种精神引导而不是强制要,发展慈善事业的同时要防止“伪慈善”和“被慈善”的发生。

第12篇:谈谈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我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社会注目的大事,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犯罪手段凶残,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我认为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全社会都应该引起关注,关爱青少年的成长。

从一些媒体上我了解到,很多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贪利性、享乐性、报复性、模仿性、虚荣心、好奇心或哥儿们义气而产生犯罪动机,且多采用结伙犯罪形式,犯罪时缺少预谋,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往往不计后果。 青少年的犯罪从主观上讲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观察社会的意识,容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和坏思想的影响。 客观上一是受到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二是家庭的因素,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有的任意打骂孩子,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有的家长很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缺乏对孩子的关心,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寂寞,为寻求安慰和刺激而走上犯罪道路。当然也有学校的原因,学校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缺乏法律常识,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管理,甚至不愿管理个别教师由于素质较低,教育时不顾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任意伤害其自尊心,甚至打骂学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脱离学校,走上犯罪道路。 针对上述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该预防或排除产生犯罪的因素,重视青少年犯罪的巨大危害性,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

管,积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其次,学校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对差生多给予指导,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教师要经常性地给他们讲理想、讲人生、讲奉献,不能对他们讽刺、挖苦,更不能一发现错误就将他们赶出校门,把隐患留给社会。第三,家庭要担负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责任,常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或许就会避免许多不该发生的人生悲剧。

总之,我认为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和关爱青少年的成长,使他们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优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3篇:谈谈对美国大选的看法

谈谈对美国大选的看法

机制-3班陈磊

1121144 美国大选从一开锣就很有戏剧性。在爱荷华州民主党初选中,民调幅度落后于希拉里·克林顿的奥巴马意外拔得头筹;8日在新罕布什尔州,希拉里翻盘。共和党方面,麦凯恩、哈克比、罗姆尼三人也是轮番领先,难分轩轾。这种现象显示此次大选竞争十分激烈,很有看头,现在预言鹿死谁手还为时过早。美国有51个州,各州人数(相应的“选举人”票数)多寡、选民“政治光谱”差别甚大,仅凭两个小州的初选结果,远不足以推论最后的结局。

美国华裔同其他族裔一样,对大选十分关注,天天读报,议论选情。但与以往大选不同,很少有人担忧,更谈不上焦虑。这是为何?

华人对大选不感焦虑

首先,中美关系总体良好,没什么值得焦虑的大问题。美国朝野现在最关心的是伊战和国内经济问题。在此种情势下,同中国的经济摩擦、政治争论、军事猜忌都降为次要问题。两党候选人的竞选政纲都没有把中国和中美关系问题列为重点就是证明。民主党8位候选人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谈到中美关系时,有人强硬,但具体内容仅是经贸摩擦,特别是中国产品安全等问题,而非重大战略和原则问题。

其次,两党在对华政策上基本一致,不论哪位候选人当选,对华政策都差不多。此种状况是从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中美是“利益攸关者”开始的。这一论断此后成了朝野共识。中美经贸争吵不断,军事较劲也曾发生,但不牵动大局。奥巴马为争选票曾放过一“炮”——声称“如当选将禁止中国玩具进口”,但旋即撤销。在爱荷华州胜选后,他郑重宣布当选后将坚持“一中”政策。

现阶段中美关系相对稳定

这里使用“相对”一词,包含两层含义:“稳定”不是绝对的,而是与“不稳定”并存;“稳定”不是永远的,而是在现阶段的条件下。

首先,尽管中美两国综合实力仍有较大差距,但中国已不可等闲视之。和则两利,战则俱伤,没有单方能赢得胜利,于是出现了一种“不对称的均衡稳定状态”。

其次,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许多利益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方面最明显,中美互为最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最大比重,使两国金融息息相关;美国制造业大多在华设厂,物美价廉的中国货成为美国人日用消费品最大来源和抑制通胀的重要杠杆。政治方面,朝核、伊朗、伊拉克、以巴冲突、反恐等国际重大问题的处理,都需要中美合作。中美既是能源消耗大国,又是废气排放大国。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合作。

第三,世界总体格局虽还是“一超多极”,但美国独霸气焰正在消退,“金砖四国”(中、俄、印度、巴西)崛起,日本复苏,欧洲直追。美国为维持领导地位,一方面要拉拢中国牵制他国,另一方面又要防止中国联合他国抗衡美国。

第四,经过多年努力,中美已建立起一系列沟通交流、协商合作的机制。包括两国元首经常性会晤、经济战略对话、领袖和外长热线、军事交流机制、国会交流机制等,使分歧和争论能及时协商解决,这是两国关系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

第五,两国民间交流也取得很大进展。中国商人和“中国制造”广泛深入美国各州城乡,以及来美华侨华人迅速增多,他们为增进中美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摩擦的聚集点:幻想中美关系绝对稳定,没有争吵和摩擦,不仅幼稚可笑,也是危险和有害的。中美两国存在两大根本性分歧。

首先是两种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分歧只能谋求和平共处,不能企图谁消灭谁。否则就会重回冷战,对任何一方都没好处。

其次,作世界霸主、领导全球的愿望使美国时刻戒备他国,而中国最有可能首先赶上美国,这是中美关系不容易稳定的又一重要因素。正因为此,中国要把赶超美国、争进最先进行列与“永不称霸”处理好。

就当前而言,不论哪位候选人入主白宫,中美两国的摩擦和争吵还将聚集在三大问题上:其一,经贸摩擦。包括产品安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美国贸易逆差等。这些问题在国际贸易中是双方获利多少之争,十分平常。吵归吵,闹归闹,生意还得做下去。玩具贸易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吵得全球都起波澜,到头来还是继续交易。其二,军事较劲。此问题的实质在于台湾。美国很清楚,中国现阶段推行国防现代化、加强战备的直接目的是保卫领土完整、防止“台独”。但美国不肯履行“八一七公报”停止对台军售。摆在台面上的理由是,“防止大陆动武,增加台湾与大陆谈判的筹码”;骨子里的理由却是,希望台海长期维持现状,不愿大陆强大,幻想台湾继续作牵制大陆的“棋子”,以及销售军火的大客户。

其三,人权、宗教等依然是中美长期争吵的话题。这是两种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所决定的。美国要充当世界人权领袖、民主自由堡垒,于是时而就这些问题对华攻讦,乃是要向全世界作出的表演和示范。

总之,中美关系将继续稳定与争吵并存,友好合作、健康发展是主流,吵闹是支流、副产品和杂音。

第14篇:谈谈对“魏晋风度”的看法

谈谈对“魏晋风度”的看法

谈谈对“魏晋风度”的看法

已关闭 10 [ 标签:魏晋风度 ] 落木潇潇 2009-05-22 05:48 800字以上

推荐答案

魏晋是一种什么风度?

简单地说,这是“人”的觉醒。当统一的封建国家分裂之后,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音符,它带着鲜明的、不加修饰的个性特征,颠覆了自西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正统,冲破了“天人合一”的谶纬宿命论的思想束缚,摆脱了汉赋大气磅礴却华而不实的僵化教条的文风,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他们“清峻通脱”的气质和一派“烟云水气”的风度,绝世清赏,仙姿卓越。为后世顶礼膜拜。

魏晋风度是文化史上一段优美的风景。魏晋人提出的“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的美学原则,长久地影响了中国艺术,“风度”在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它仅仅是个人文化素质与精神状态在言谈与仪表上的反映,同时也集中体现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上。魏晋时代的人物是很另类的,他们在*的世事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光辉的业绩,且个性十足,潇洒自然,他们用行动率真地表现着自己的情绪与思想。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等人,都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嵇康(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早年丧父,虽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当时,司马昭大权独揽,权倾朝臣,他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嵇康与山涛本是好友,但因山涛结交司马权贵,终为嵇康所不齿,一怒之下,他写出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其浩然正气,为世人所仰慕。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一日,钟会前来拜访,嵇康与向秀在树下埋头打铁,根本没理睬他,钟会呆了良久,怏怏欲离,这时嵇康发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没好气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完拂袖扬长而去,后来钟会深恨嵇康,常在司马昭面前说他的坏话。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以“忤逆”的罪名除掉吕嵇二人,司马昭给嵇康定的罪名是:乱群惑众,随即押赴刑场。当时太学生三千人之众请求赦免嵇康,并愿拜嵇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奏一曲《广陵散》,从容赴死。至此,《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后人给予嵇康四字评价:婞直竣切,可谓确切入神。与嵇康相比,阮籍似乎更能得到司马氏的宽容和庇护。阮籍为人“至慎”,以“口不臧否人物”而著名当时,他把自己的语言表达降低到伤害自身的最低限度,用身体和行为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人生信仰,喝酒与佯狂是他为人至慎的表达方式。他狂,可以目无刘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他驾车穷途而哭,“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与嵇康相同,他对礼法和礼法之士极尽攻击,“礼岂为我辈所设哉”,不为虚伪的道德伦理所束缚,实践了“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的人生诉求。在专制时代,文人对抗强权有两种类型:要么如嵇康,与强权势同水火,最后以命相搏。要么如陶渊明,把对强权的憎恶消弭于山水之间,钟情于大自然。这位向往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于是赋下一纸《归去来兮辞》,便隐身于他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之中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似悠闲,然而,让他忘却自己报效国家的人生理想,又谈何容易?.在《咏荆轲》这首诗中,只能发出一声长长的哀叹:“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作为一介书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乱世之中,无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只能在这看似怡然的田园生活中,观日出日落,看花谢花开,穷极一生,直至生命走向终点。在魏晋这个乱世,可以看到许许多多荒诞不经的事情。比如刘伶。这个竹林七贤之一,总是袒胸露乳地在家中豪饮。客人进门看见就嘲笑起他来。他不以为然,反而理直气壮地反嘲道:“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衣,诸君何为入我衣中?”十六国时期,有北海人王猛,从小好学,才能卓越,胸怀大志,不屑于琐碎事务,人们都轻视他。王猛却悠然自得,隐居于华阴。当他听说桓温的北伐军入关后,便披着粗布衣服去拜访他,边摸着虱子边谈论当时的大事,高谈阔论,旁若无人。桓温觉得他与众不同,便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帅十万精兵为百姓消灭残存的寇贼,然而三秦的豪杰之士至今没有人前来归附,这是为什么呢?”王猛说:“您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土,如今长安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横渡灞水,百姓们不知道您的意图,所以不来。”桓温沉默不语,无以应答,过了一会儿说:“长江以南没有人能和你相比!”于是就安排王猛暂任军谋祭酒。并委以重任。后来,王猛辅佐前秦苻坚,成就一番霸业。

补充回答: 王猛“扪虱谈天下”,一时传为美谈。从刘伶和王猛身上,可以看出魏晋风度中可爱的一面。然而,魏晋风度注定不会成为文人的楷模,在以后的历朝历代每每遭贬低,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并且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和清谈误国。魏晋风度其实是一种人格范式,在士族门阀大行其道的魏晋时期,自有其合理之处:药与酒陶冶其趣味,清谈巩固其志气,而名人效应之下,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许多人赶时髦,追求华丽的外表,但心情却并非嵇康、阮籍那么沉重,所以只学会了放荡不羁和游戏人生。而现在年轻人追求行止姿容和漂亮俊逸的个性,恰恰和魏晋风度的美学观相辅相成。但问题是,魏晋风度一旦走入坊间,却也正是这种纯正贵族品格的终结。千秋而下,高谈阔论不绝,觥筹交错不止,风度却只能是魏晋的风度了。魏晋风度的特点是文人深处乱世之中,无所作为,也无法作为,于是,形成了恣意任情、自由清谈的风尚,由此,玄学开始兴起,文学风格开始转变。这些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开始用一种更加理性的眼光审视过去的一切道德观和世界观,提出了“崇本息末论”、“越名教而任自然”等主张,强调人的朴素情感和自然本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儒家经学的桎梏和名利的束缚,但他们常常以种种违背人伦道德的行为来标榜自己的主张,喝着毒酒唱歌,带着镣铐起舞。痛,并快乐着。但是历史还有另外一副面孔。晋穆帝永和9年(公元353年)3月,王羲之与40多位当时的文人雅士,“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于浙江绍兴兰亭,在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聚会结束后,王羲之意兴阑珊,书写出震烁古今的《兰亭集序》,后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今天,当我们面对这幅美轮美奂的行书佳作,固然能够欣赏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之美,但更能领略到王右军儒雅畅达、卓尔不群的翩翩风度。时年王羲之51岁,已经不再是风华正茂、放浪形骸的年龄,却能在一群文人聚会的激情氛围中,“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绽放出美妙绝伦的艺术火花,的确难能可贵。魏晋士人的放浪形骸,因缘于乱世纷争、礼乐崩坏在心理上所造成的无尽的痛苦,是对世事洞彻(这种洞彻建立在悲观的基础之上)之后所做出的无奈的抉择。当初的社会构架本身就没有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抱负的空间,他们无法在人性中善的一面的引导下去兼济天下、匡扶众生,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悲剧命运。这种悲剧无疑是一大批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士人入世的真实写照

第15篇:谈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看法

谈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看法

中华民族有着五干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 文化历史悠久, 色彩丰富, 这是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漫民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 既有高度发展的汉族文化, 也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少数民族独特的创造和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就不会像令大这样光照寰宇, 绚丽多姿。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各民族文化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社会主义百花园才能繁花似锦,春色满园。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和风格各异的文化。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各民族都可以自由地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我国一直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原则,不断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既继承、保护、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又推动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加强交流、和谐发展。

然而,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是世界现代史和当代社会发展中极具普遍性的问题;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占人口多数的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如此。在我国改革开放引导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空前扩大,各种现代传媒的传布速度和传布范围达至空前,各种传统文化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也都达至空前。少数民族文化当然也已面临危机:一些民族歌谣、曲艺、传说等开始失传;一些精湛的民族工艺和建筑开始衰微;一些灵验有效的民族医药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等等。时至今日,这种状况有增无减。

对此国家和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着力弘扬。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是促进民族繁荣的政策。这种繁荣既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思想道德水平及人口规模和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也包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充分发展。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如此。首先,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实施有效的保护、整理和研究。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日渐湮灭、损毁和流失的危险,国家本着“抢救第一”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动员各种力量努力予以抢救性的保护、发掘,并适时加以整理和研究。其次,对少数民族文化制定和实施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国家一直在努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广播影视事业;加大对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和博物馆建设扶持力度;大力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创新;积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努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等等。除了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之外,随着人们对保护民族文化自觉性的提高和各民族自我意识的增强,一些社会有识之士及少数民族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也自发地作出各种努力,对各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了保护或弘扬。

此外,在当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旅游业的开发势必使外来文化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带来冲击,甚至导致其民族文化的蜕变和消亡。 因此,如何在旅游开发中既能让少数民族文化保持其特色,又不至于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就成了我们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在旅游业中,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相对于开发,保护似乎是一个对立的概念,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比较脆弱的旅游资源,在开发经营中极易落入“重利用,轻保护”的粗放型发展陷阱。我们有理由对受急功近利的经济目标驱使而造成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破坏表示忧虑,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在现代旅游业发展异常迅猛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就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下面是我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几点建议:

1、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进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普及性教育,提高保护的自觉性。

2、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管理。在旅游过程中,应对游客加强管理,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循起码的道德规范,学会尊重当地人的传统与文化。

3、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当地政府作为管理者,可以利用其职能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发挥经济的杠杆作用,引导少数民族文化的正态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居民重新认识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激发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同时还应该注重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分配问题,返还部分旅游收益用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科学完善的保护机制。对那些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蒙昧、落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即将消亡的文化,实行静态保护方式,即运用现代科技,通过保存实物、影像等手段,用建立民族文化旅游博物馆的方式加以保护。对那些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要进行动态的保护,即对其可以赋予时代精神与新的内涵加以整合,在政府有关部门引导、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

另外,我认为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要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支持鼓励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加大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力度。还要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扶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打造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市场,建设少数民族旅游观光产业。

总之, 少数民族在我国古代文化领域里取得了不朽成就, 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我国人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 少数民族同样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不容怀疑的, 我们对于那些“歧视少数民族”的人应该加以反对、批评。少数民族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样为历史的发展前进作出了贡献, 同样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 同样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第16篇:谈谈你对中国足球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国足球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足球运动,最早的起源在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蹴鞠”或名“塌鞠”。最早的说法见《战国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一直到现在,仍然有许多人热爱着足球,但是仅仅是热爱就够了吗?

想象一下这样一幅画面。老爸在电视机前看国足被虐1:5,无比愤怒,大骂\"中国足球还有救么?\",这时候,孩子跑出来说:\"老爸让我出去踢会儿球呗\"\"踢个P,你不想考大学了么?\"。

再想象一下这样一幅场景校长在窗边和区教育局的领导谈心。区领导:\"你们学校的体育运动的氛围搞得真好,要坚持!\"校长刚想谦虚,一个足球飞过来打碎了的校长办公室的窗。校长对体育老师说:\"下次课改成篮球吧!\" 最后一幅图开发商告诉消费者:\"我们这个楼盘真的很不错,边上就是一个足球场,平时下班了,带孩子来运动一下,对身体好,说真的,我也是个球迷,如果住在这边,我会很开心的。\"过两年房子卖掉,开发商想开发二期,这就是大多数中国球迷对足球的爱 。

其实我们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爱足球,我们对于足球的爱,一直都是叶公好龙式的爱,当这种爱和现实产生了冲突,第一个舍弃的就是它。 说实话我们也爱不起足球,甚至我们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健康的体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是和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同等重要的事情。

第17篇:谈谈你对秘书的看法

谈谈你对秘书的看法。

秘书就是以全面处理信息和事物的方式直接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的人员。秘书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可以通神的“巫”,秦朝时期的丞相、御史大夫;魏晋时期的秘书令,中书令;门下省等,到现在的办公室主任等这些职位上的所从事的都是秘书的工作。

作为一个秘书,我感觉秘书活动的根本对象是领导者;职责是辅助管理;根本方式是处理信息和事务;秘书的根本性质是辅助性。秘书的职能主要有处理信息、督促检查、协调关系、处理事务、辅助决策。

对于一个秘书工作者而言,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有三个方面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辅助知识 。

一、基础知识

秘书工作者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是秘书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和前提条件。秘书工作者的知识面要广,基础知识要扎实。为此秘书工作应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1.科学文化知识

基础知识的基础,包括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逻辑、英语等等。特别要注意语言文字和历史知识的提高,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让自己透过历史的现象抓住内在的规律和本质的东西。

2.马列主义理论知识

哲学、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邓小平理论、有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理论修养。

3.政策法规知识

这是作为秘书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法令等相关的知识,特别要注重后者的学习。因为它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最多的知识。

二、专业知识是秘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核心或者是主体,也是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知识结构的方面。

1 理论知识,是秘书学和秘书工作总体的理论知识,是秘书工作者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总的理论,

也是秘书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秘书指导思想。 分门别类的理论,包括文书处理,信息处理,信息调研和秘书实务的理论。

2 业务知识,秘书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操作常识,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公文的起草等。

3 行业知识,秘书工作者所在机关的行业的基本知识。

三 辅助知识

秘书工作者的辅助知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 新的学科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相关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行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2 管理学知识,行政管理,领导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3 社会交往知识,社会关系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等,以便秘书工作者在工作能够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信息沟通能力。

4 心理学知识。

四、社会知识

国际知识,当前国际的基本问题,世界格局,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科技,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国内知识,国情,民情,民俗,民风等。

做为一个秘书忠诚、敏捷、稳健、坚毅、幽默、自制这些基本品质是必不可少的。秘书在与领导者沟通交往时有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正位,要求秘书人员在工作时时时刻刻摆正自己与领导的位置,尊重并服从领导,凡事以领导的意图指示为准绳,不善做主张,不自行其是;

二、适人原则,每个领导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品性风格不同,秘书同领导的沟通和交往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也应因人而宜。

三、合时,秘书与领导者在交往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时机,必须的沟通要及时,掌握好每一次沟通的度;

四、正式沟通

五、非正式沟通,要灵活方便,速度较快,但容易失真;

五、善言;

六、渐进、

七、谦让。

那么在领导发火时秘书如何对待呢?员工在与老板打交道、相处时,必须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老板发脾气的问题。否则,要么会使老板小看你,要么激化以方的矛盾,从而使一方、或双方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对待老板发脾气的正确态度是:只要老板不是有意侮辱人格,或故意找岔子,你应该以忍让为上。

特别是当员工在工作上出了差错,老板为此发脾气时,你不仅应该忍耐,而且应主动表示认错或道歉。因为,事实证明,纠正一个人的错误的最好方法,与其说是和风细雨,不如说是适当地发点脾气,只要不超分寸,后者的教育效果往往优于前者。

因此,对待老板因工作问题发脾气的正确态度是忍耐、自我反省、总结教训。

假如在老板发脾气时,你认为自己受到了委屈,也不应该当场顶撞和对抗,同样应该忍耐,不同的是,你可等老板冷静之后再向其做解释。当然,这是指比较重大的事情,对于一些不涉及切身利益和个人尊严的小事情,你则大可不必与老板斤斤计较。

值得指出的是,那些在老板对其发脾气之后,特别是受到委屈对待时,能主动向老板表示亲近的员工,将会被视为聪明、有理智的人。这不是委屈求全、而是一种良好的素质修养。此时,最愚蠢的行为,莫过于当场与老板对抗、顶撞。

当然,地于那些品质恶劣、视员工为奴隶,动辄以发脾气来压服下属、员工的老板,笔者并不提倡逆来顺受。具体的处理方法有三:一是\"绵里藏针\"。即你可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强硬的措辞,向老板表示反抗,比如,你可用和蔼的语气,向老板说出一些有份量的话;二是\"旁敲侧击\"。即你可以采用\"借喻\"、\"比喻\"、\"喑喻\"的手法,向老板表示反抗。三是\"针锋相对\"。对于低素质的老板,你不必过于忍让。\"针锋相对\"往往能使对方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必须注意有理、有利、有节,不可随意扩大矛盾。

上述是我对秘书以及秘书工作的看法与理解。

第18篇:谈谈我对曾国藩的看法

谈谈我对曾国藩的看法

谈谈我对曾国藩的看法

我爱逛旧书店,我爱读书却因新书太贵买不起而只好常买旧书了。

去年秋,在人民路某旧书店购得一套《曾国潘往来家书全编》,钟淑河校编,软精装,上中下三卷,九成新,1997年版,原价88元,而此全三卷仅售36元,甚喜,当即购之即奔钟老家,问钟老此书是正版么?

钟老说:此书是正版书,是他十三年前校编出版的,因时日久远,他家也仅存—册了。钟老还应我所请在书上题字曰“刘志恒君为吾老友,从旧书店买来此书嘱为签名,盖是十三年前所印本,亦云旧矣。

庚寅秋日钟淑河题。”

读此书可不比读小说,以我之初中文化根底,很多章句半懂半不懂,须慢读细品,每日仅读十来页,乞今年余尚未全读完,但览曾公其文、观其处世,曾氏慎独自律、中正祥和、豁达睿智的人品和文彩的确令我受益非浅。

今年是曾国藩诞辰200周年,为纪念这位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晚清奇人,我想谈谈我对曾国藩的看法。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历史名人,百多年来,对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斥骂者更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

毛泽东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润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 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蒋介石十分推崇曾国藩。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1949年以后的史学界对曾国藩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

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随着有关曾国藩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对曾国藩产生兴趣。

曾国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之大毋庸置疑,但事实究竟怎样,其实与我们看待历史的角度有关。

曾国藩的荣辱和太平天国是密不可分的。太平天国是正面的,那么镇压太平军最凶恶的敌人曾国藩是罪大恶极的;而如果太平天国是反面的,是以异端邪术控制人们的东西,那么曾国藩就不单纯是满清的功臣,也是江南士民的救星。

如何界定曾国藩的对与错,首先,要看看太平天国给江南社会带来什么?天平天国是以邪教形式作为其组织方式的。他们建立了一个等级森严的腐朽群体,披着基督教外衣,拿着天父上帝的幌子,以中国奴隶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条规,对他控制下的军民实行极其残酷的剥夺与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的政治性邪教。太平天国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以我们今天的历史观,根本找不到天平天国运动有什么值得赞赏的地方。

对于江南的士绅百姓而言,太平军取代满清王朝的统治,并不能缓解他们丝毫苦难,而人们却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动荡、付出重大的生命代价。更为不能容忍的,是传承几千年的社会和伦理的规范,都可能遭遇颠覆。于是,毫不奇怪,当太平军进入湖南的时候,以当地知识分子为核心,农民为兵员的地方武装进行了坚决的反击,正如湖知网网友思树在我《从天心阁前的太平天国塑像----试论太平天国》文后所言:“太平天国根本就没有把长沙城打下!”曾国藩阻击太平军,虽然是奉旨而为,但对湖南的百姓来说,却有着重大的意义,湖南在这次浩劫中未曾遭受较大的战争劫难。

至于骂声最多的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我们只能从当时的历史状况来审读。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和国力,为避免更大的民族悲剧而不愿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唾骂。

当时上层媚外,下层排外,讨好上层,下层骂,讨好下层,上层怒,谁去都是背黑锅。当时外国人正想找借口开战,曾某苦口婆心,委曲求全,所做所为,无非是避免开战罢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时的清庭已是朽木难支大厦将倾,曾国藩捡的是个烫手的山芋,在赴津之前,曾国藩即写好了以身报国的遗书:

将赴天津示二子:

余即日前赴天津,查办殴毙洋人、焚毁教堂一案。外国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俱难和叶。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恐邂逅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秉承,兹略示一二,以备不虞。

余若长逝,灵柩自以由运河搬回江南归湘为便。……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但水路略求兵勇护送而已。……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则反是。……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赢余,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持其后而已。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早岁久宦京师,于孝养之道多疏,后来展转兵间,多获诸弟之助,而吾毫无裨益于诸弟。余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殁之后,尔等事两叔如父,事叔母如母,视堂兄弟如手足,凡事皆从省啬,独待诸叔之家则处处从厚,待堂兄弟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于彼此有成为第一要义,其次则亲至欲其贵,爱之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代诸昆弟默为祷祝,自当神人共钦。温甫、季洪两弟之死,余内省觉有惭德,澄侯、沅甫两弟渐老,余此生不审能否相见,尔辈若能从孝、友二字切实讲求,亦足为我弥缝缺憾耳。

当时清庭积弱积贫,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从国家利益而言,他是不得不忍辱求全而勉为其难,我们能责骂曾国藩没向列强宣战而屈辱求和吗?

曾氏从一介偏远寒门,举债赴京会试而平步青云,非为偶然,他厚积薄发,知人善辨,处世有度,为官得法。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一手拉扯起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参与了洋务运动,提拔了一批有为的大臣。为满清培育了之后几十年的股肱栋梁(左宗棠、李鸿章、)。

曾国藩在“修身,齐家,治国”上面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尤其《曾国藩家书》的传世,更能让人从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做孝子的道理。不管天下风云变幻,几番改朝换代,其家庭终保持着严谨的家风,数代无一废人,均有建树。曾国藩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孙辈中曾广钧,二十三岁即中进士;第四代孙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第五代、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感谢钟淑河先生为我们校编了一部启迪后人的好书,让我们能客观真实的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

尊重历史,就是尊重中华民族,也是尊重我们自己。

第19篇:谈谈大学生对兼职的看法

谈谈大学生对兼职的看法

或许,步进大学校园的时光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有点那么的短暂,对于兼职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总是夹带着憧憬与好奇去缓步地摸索探讨。所以,在这里,我也就借此浅谈一下我个人对兼职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毕竟,有时,现实中的对与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铸就,它们的界限没想象中那么的清晰,更多的是给人模模糊糊的感觉。谈及大学生的兼职,我个人在衡量其中的利弊时,判断的天枰更多会倾向于是否能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去做其所谓称为“学习剩下的重要事情”。毕竟,学生的天职是学习,而非兼职,这小学生尚能懂的简单道理,大学生更是清楚无比啦。所以,学习应该永远被放在学生心中的第一位,其独特地位不应该被任何取代。这是我们应该清楚认识的。诚然,在完成学业任务之后剩下的宝贵时光里,我们不可能在那整天唱着“月儿光光”虚度时日,或者借助各种游戏浪费青春。此时,我们可以理智地选择适当的兼职。一方面,可以从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帮补家用。所以,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我并不反对大学生兼职。

第20篇:谈谈个人对博客的看法

谈谈个人对博客的看法

除非你的博客是比拟久的老博客了,不然很容易被封掉。当然养博客也需求很多经历,需求更多的尝试。把握好每种博客的“规则”。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博客的收录问题,收录很慢,收录很少。笔者觉得是这样的,或许是我的博客养的时间太短了。总之养博客很累,伤不起啊。

那么博客还值不值得养?

1.不为SEO而SEO: 假如养博客仅仅是为了得到那么几天外链资源,恐怕真的得失相当。养博客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引流量,这点大家都很分明,常见的就是去踩他人的博客,多加 好友等等。经过留言,吸收他人去访问你的博客。重点的是你的文章能否有吸收力。首先,认真看你的好友的博客文章,最好写些评语。不要只是留下一句:”好 文,就要顶“什么打酱油之类的话,这样的多数都没认真看过文章套现,属于专业灌水的。总之不不为SEO而SEO。

2.放弃养博客:放弃养博客就意味着失去一局部外链资源,那么我们该去哪寻觅高质量的外链呢?其实还是那些陈词滥调的东西,首先是软文,其次是论坛签名, 最后是问答 类的网站,当然百度产品是比拟好的外链资源。百度晓得,百度经历, 百度贴吧。但这些高质量的外链做起来比拟艰难。好了以上就是笔者对养博客的一点经历和想法。

刚注册的博客是不能发外链的,就拿新浪博客来说吧,首先要把博客养到3级以上,然后才恰当的做外链。刚注册的新博客发外链,很难被 百度收录。至少新浪博客是这样的。有的博客不能写带有广告性质标题,但主流的大型博客也就那么几个。

1.文章来源:要是养少数几个博客,还能每天写写原创的文章,即使是这样,关于新手来说曾经很艰难了。要养大量博客的话只能用伪原创的文章了,先采集或者去网上搜相关的文章,然后用工具伪原创。

2.博客优化:一篇博客文章中做2个链接,一个指向博客首页,一个指向文章分类页面。文章内能够恰当插入相关的图片,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即使是用伪原创 工具,每天要找文章,然后加锚文本。最后发布到博客上,这还是需求消耗你大量的时间。更焦躁的是十分单调,每天就是复制、粘贴,而且养博客需求的周期相比 照较长。

(MEE上海网页设计原创文章,/blog转载请注明)

谈谈对新闻的看法范文
《谈谈对新闻的看法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