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九年级一单元诗歌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13 21:05:5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九年级一单元1

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A、B、C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其字母代号填在下面的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

A、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B、都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C、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

2、2009年10月24日下午,为了营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荆州长江大学18名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人梯”扑进江中,两名少年获救,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位大学生不幸牺牲。“人梯精神”诠释了一种奉献价值理念,团省委也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②十八名大学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们、获得社会的赞许

③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④人生价值在奉献中得以升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3、林肯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这说明了

A、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无法真正长大成人

B、别人能负的责任,我们一定能负,别人不能负的我也不能

C、负责就一定能获得更高的知识,一定可以成才

4、有人对世界100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士作了问卷调查,其中61人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最喜欢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之所以取得辉煌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之外,是责任感创造了奇迹。这份调查说明了

A、凡应该做的事,不管是否出自兴趣,只要尽责尽力,同样可以做得很出色

B、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一定能取得成功

C、无论何种岗位,只要有了责任感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5、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那些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语句有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C、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6、谚语:“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话生动说明

A、大河里的水和小河里的水关系密切

B、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C、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源泉和基础

7、“不关爱集体的人不用”,这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招聘员工时的首要要求。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A、只有关爱集体,才可能更好地为集体贡献才智

B、人才招聘应主要看学历,这家企业有点小题大做

C、只要关爱集体,企业就一定会盈利

8、下面内容中,体现公民承担社会责任的是

① 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

② 向公安机关举报某人的犯罪行为

③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许多人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

④ 某企业为贫困学生设立助学金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

9、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代青少年肩负的历史责任是:

A、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B、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C、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在我国蓬勃开展,热心公益事业,参与志愿活动的人越来

越多,公益事业和志愿性活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接受。参与志愿者活动

A、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

B、是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C、有助于营造“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11、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有这样一个镜头:当日军进攻哈尔滨的时候,朱开山一家冒着生

命危险为抗日军队送饭,这个情节感动了很多观众。这说明:

① 虚构的电视情节不可信

②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④主动为国家分忧、与国家共度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12、电视连续剧《我的青春谁作主》播出以后引起了广大父母和孩子们的思考。作为青春年

少的同学们,要对自己的青春负责。下列属于对自己的青春负责的表现是:

①与人相约,守时守诺②对待生活,讲求享乐

③犯下过错,勇于承担④ 自尊自信,积极进取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

13、爱心大姐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

所长,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有人说,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学习林秀贞的事迹,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

①每个人都要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

②只需要承担扶危济困的责任

③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④要真诚地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14、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目的是能够让我们:

① 自觉承担起对他人、社会的责任

② 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③ 提高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④ 得到他人、社会的更多赞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15、“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虽累,但心情舒畅。”这句话告诉我们:

A、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但也能获得回报

B、承担责任不用付出代价,也能获得回报

C、承担责任让我们觉得很累,很难获得幸福体验

二、材料分析题:

16、2009年10月24日,面对落水呼救的孩童,长江大学十多名大学生不顾自身安危,手拉手结成人梯,跳入水中救人。最终,两名孩子得救,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名英勇的大学生,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教育部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追授长江大学三名牺牲大学生“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而15名参与救人大学生和3名冬泳老人,也被授予“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1)长江大学的大学生为了救人而献出生命说明了什么?(1分)

(2)教育部对三位大学生和“英雄集体”的表彰,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3)这些大学生的事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2分)

17、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热心公益是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某校准备积极开展一些公益活动,

在此之前,学校对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统计的

(1)请你为这次的问卷调查拟定一个标题。(1分)

(2)看到上述统计结果,你有何感想?(2分)

(3)针对该校的情况,你有何建议?(至少两种,2分)

参考答案

16、(1)三位大学生舍己救人说明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分)

(2)说明党和国家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2分)

(3)我们要学习他们见义勇为,乐于奉献的伟大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2分)(言之有理即可)

17、(1)××学校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调查

(2)我校学生参加希望工程捐款帮助贫困学生、义务植树、义务劳动等公益活动极少,说明他们的责任心和关爱社会的爱心还不够。

(3)学校要多开展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奉献爱心等。(开放性试题,只有言之有理即可)

推荐第2篇: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沁(qìn)园春 草茸茸(róng) 栖(xī)息 B.披蓑(shuāi)戴笠 耸(sǒng)立 寂寞(mò) C.襁(qiáng)褓 留滞(zhì) 闪烁(shuò) D.成吉思汗(hàn) 禁锢(gù) 颤(chàn)抖 2.下列加粗词语没能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

( )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能够忍受冬寒)

C.用这些成语打击敌人,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鞭笞那些行为不轨的人,是有力的武器。(用鞭子或板子打)

D.她不是不想去救球,可她实在太累了,即使站起来,也追不上那刁钻的来球。(形容来球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3.下列一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略输文彩 冰雪复盖 一言九鼎 微波荡漾 谈笑风声 原弛蜡象 一代天骄 抑扬顿挫 4.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沁园春 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直接决定着词所写作的具体内容和采用的曲调。

B.《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C.《星星变奏曲》一诗中,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人通过歌咏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5.下列各句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 )

A.你能不能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B.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C.你把字典借给我一下。 D.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好吗?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他面前是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的海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处群山在晨雾中隐现着。

①现出一片片的火焰 ②涟波反映着融化的太阳 ③海和淡蓝色的云天相连 ④在眼光所能看到的远处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 A.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B.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晒化。

C.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 D.我们要坚决清除革命队伍中的蛀虫。

8.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

一、三节保持连贯。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9.有位老太太,大女儿是卖伞的,小女儿是开染衣店的。晴天,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她担心小女儿染的布晒不干,成天忧心忡忡。后有人劝她换个角度看问题,老人听了豁然开朗,遂面带笑容。请把此人劝说的话简要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下列两个句子组成一个符合要求的单句。 (1)我们的“猎手”正悠闲自得地欣赏风景。 (2)一只兔子悄悄从身边溜走了。

A.表示惋惜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讽刺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各文段,回答问题。

(一)

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②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B.引起下文,写出历史人物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态度。 C.总领下阕,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D.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所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12.词中“风骚”的意思是________,其中“风”原指________,“骚”原指________。词中与“风骚”同义的一词语是“________”。

13.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14.作者在赞颂当今的“风流人物”之前为什么要评论历代帝王?他评价几位帝王,在用词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词中列举的几位帝王,就你最熟悉的一位简述其事迹,并简要说说你对他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雷锋之歌 (节选)

假如现在啊/我还不曾/不曾在人世上出生, 假如让我啊/再一次开始/开始我生命的航程 在这广大的世界上呵/哪里是我/最迷恋的地方? 哪条道路啊/能引我走上/最壮丽的人生?

面对整个世界,/我在注视;/从过去,到未来, 我在倾听„„/八万里/风云变幻的天空啊 今日是/几处阴?/几处晴? 亿万人/脚步纷纷的道路上 此刻啊/谁向西?/谁向东?

哪里的土地上/青山不老,/红旗不倒,/大树长青?

哪里的母亲/能给我/纯洁的血液,/坚强的四肢,/明亮的眼睛? 16.诗歌是讲究押韵的,请写出本诗押韵的字,依次是:_____________ 17.对诗歌中比较重要的词语,朗读时往往要读得重些。朗读从“面对整个世界”到“谁向西?谁向东”,在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下面点上着重号。 18.选词填空。

这首诗的开头部分应读得________(a高昂 b深沉)些,以表达出诗人对“壮丽人生”的向往之情;中间部分应读出________(a思索 b欢快)之意,以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冷静观察;结尾部分应读得________(a舒缓 b急切)一些,以显示出诗人对人生的求索之意。 1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探寻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推出所要讴歌的社会;形式上运用阶梯格式,便于表现诗句蕴含着的跌宕情感。

B.诗中的“我”,不仅仅是诗人自己,它代表了向往革命、追求壮丽人生的群体;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

C.诗人以假设的方式把时间推回到生命的初始阶段,暗含了自己过去的时日是在迷茫中度过的,因而发出一系列的疑问,表达了内心的困惑与探求。

D.诗人把抒情的视野投入在“整个世界”和“壮丽的人生”路上,意境开阔,恢宏大气,显示了诗人阔大的胸怀与深厚的语言功力。

(三)

寻找一颗善心

我曾一度怕人瞧见我跟父亲在一起。他身材矮小,而且走起路来跛得厉害。我们时常一道外出,他的手要撑在我的胳膊上才能保持身体平衡,由此引来路人的注视。那种讨厌的目光,让我内心痛苦辗转,而父亲却镇定自若。

让我们两人的脚步协调起来比较困难,他蹒跚而行,我又缺乏耐心,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起行走的时候从不多说话。但每次一旦出了门,他总免不了交代:“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 我们通常在家和地铁之间来去,这是他上班的必由之路。他是个工作狂,哪怕天气再恶劣,他也决不旷一天工,而且他总能按时抵达办公室。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碰上冰天雪地的日子,即使有人搀扶,父亲也走不稳。这样的时候,姐姐或者是我就用孩子玩的雪橇拉着他穿过纽约市布鲁克林的街道,把他送到地铁站口。他总是紧紧抓住入口阶梯边缘的栏杆,一步一步往下走,直到温暖的地铁隧道里冰融的地方。 在昔日的言谈中,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个令人怜悯的对象;对那些幸福而健全的人,他也从未流露出任何忌妒之情。他在别人身上寻找的是一颗善心,他发现如果谁拥有这样的一颗心,谁就会对他表现友好和善良。如今我也长大成人,我相信那是一个评判人的合适的标准。 现在我才明白,他总是通过我——他惟一的儿子,来间接地参与许多事情。我打球,他在一旁喝彩;我加入海军,就是他“加入”了海军。我回家度假,他便安排我参观他的办公室。对同仁介绍我的时候,他由衷地说:“这是我的儿子,也是我自己,要不是情况不同,他做到的也是我能做到的。”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总是很轻。 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我越来越多地想起他。我不知道他昔日是否感觉到我同他一起行走时的不情愿。如果他清楚这一点,我为自己没能告诉他我有多内疚、多卑俗、多懊悔而深感愧疚。

当我为琐事而抱怨时,当我忌妒别人的好运时,当我缺乏一颗善心时,我都不由得想起父亲。而在这样的时刻,仿佛是我把自己的手放在他的胳膊上来恢复一种平衡,并且我在心里说:“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

20.“我曾一度怕人瞧见我跟父亲在一起。”中的“一度”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一度”与第

四、五段中哪些话有联系?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说:“我们一起行走的时候从不多说话。”“我从不多说话”是因为________(用文中的话作答);父亲“从不多说话”的原因是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22.从文中的哪些话能看出“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个令人怜悯的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二段父亲说“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父亲要“跟上”的是什么?结尾处“我”说“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我”要“跟上”的又是什么?

(1)父亲要跟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要跟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对同仁介绍我的时候,他由衷地说:“这是我的儿子,也是我自己,要不是情况不同,他做到的也是我能做到的。”请分析一下,父亲的话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了本文,你从“父亲”和“儿子”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这些对你将来的学习生活有哪些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每个人都有过成功的经历。不管这个成功是大是小,是被人承认还是不为人知,都会使人感动、喜悦和激动。请以“成功的喜悦”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

1.D 2.C 3.彩(采) 复(覆) 声(生) 弛(驰) 4.A 5.D 6.C 7.B 8.例,装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

9.晴天,你可以为小女儿染的布容易晒干而高兴;雨天,你可以为大女儿的伞容易卖出去而高兴。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就会很美好。

10.A.当我们的“猎手”正悠闲自得的欣赏风景时,一只兔子悄悄从身边溜走了。 B.当一只兔子悄悄从身边溜走时,我们的“猎手”正悠闲自得地欣赏风景呢! 11.D 12.文学才华 《诗经》里的《国风》 《楚辞》里的《离骚》 文采 1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14.这样写,是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古代帝王来突出当今的英雄人物,赞颂人民大众。评价这些帝王,作者用词都有很强的分寸感且又有区别。评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用“略输”“稍逊”,表示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评价成吉思汗时,用“只识”,不但有“可惜”的意思,而且有近乎嘲讽的意思,批评的就更严厉一些。

15.略 16.生程 生 听 晴 东 青 晴

17.面对整个世界 我在注视 我在倾听 今日是 几处阴 几处晴 此刻啊 谁向西 谁向东

18.b a b 19.C 20.一度:一段时间里。

第四段中与之有联系的话:“如今我也长大成人”。 第五段中与之有联系的话:“现在我才明白”。

21.“我”从不多说话是因为:路人“那种讨厌的目光,让我内心痛苦辗转”; 父亲“从不多说话”的原因是:了解儿子的上述心情而不愿让儿子为难。 22.对那些幸福而健全的人,他从未流露出任何忌妒之情等等。

23.他是个工作狂,哪怕天气再恶劣,他也决不旷一天工,而且他总是能按时抵达办公室。 (1)父亲“要跟上”的是儿子的生理步伐。

(2)儿子要“跟上”的是父亲心理、思想上的“步伐”。 24.表现了父亲不求人怜悯,不妒忌健全人的健康心理。 25.略

三、写作(略)

推荐第3篇:九年级英语一单元小结

九年级英语一单元小结

一.Vocabulary (词汇) 1.aloud (adv) = loudly (adv) loud (adj) 大声的 2.memorize (v) 记住 → memory (n) 记忆

3.pronounce (v) 发…音 → pronounce the word pronunciation (n) 发音

4.frustrate (v) → frustrating (adj) 令人失望的 → frustrated (adj) 感到沮丧的 5.different (adj) → diffevently (adv) 6.quick (adj) → quickly (adv) 迅速的 = fast 7.slow (adj) → slowly (adv) 缓慢的

8.mistake (n) make mistakes by miatake (v) mistook → mistaken mistake sb./sth.for 将某人/某物误认为… 9.solve (v) solve the problem solution (n) 解决 10.realize (v) 认识到 reality (n) 现实

11.afraid (adj) 害怕 ①be afraid to do sth.②be afraid of sb./sth.③be afraid that 12.trouble (n) 麻烦,烦恼 trouble (v) sb.麻烦某人 13.regard (v) 将…视为 regard ...as 14.duty (n) on duty 值日 It 's one's duty to do sth.轮到某人做某事

15.friendship (n) 友谊 → friend → friendly (adj) 16.lose (v) → lost 失去,丢失 lose one's way 迷路 lose the game 输掉比赛 17.develop (n) → development (n) 发展 developing 发展中的 developed 发达的 18.face (n) 脸 (v)面对 face the challenge 面对挑战 19.unle 除非 = if not 20.complete ①(adj) a complete sentence 一个完整的句子 ②(v) 完成 = finish.complete the chart 完成表格

21.see a phychologist 看心理医生 22.break off friendship 中断友谊

二.Phrases (短语) 1.work with a group 和小组一起学习2.listen to tapes 听磁带

3.make flashcards 制作抽认卡 4.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向老师求助 5.read the textbook 阅读材料 6.make vocabulary lists制作词汇单

7.read aloud 大声朗读 8.important my speaking skills提高我的口语技能 9.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学习英语的最好方法

10.memorize the words of pop songs 熟记流行歌曲的歌词

11.get excited about sth.对…感到兴奋 12.end up doing sth.以…结束

13.spoken English 英语口语 14.make mistakes in grammar在语法上出错 15.get the pronunciation right 获得正确的发音

16.get much writing practice 得到许多写作练习17.to begin with 一开始 18.later on 后来,以后 19.a good language learner 一个好的语言学者 20.take lots of gammar notes 记大量的语法笔记 21.make complete sentences 造完整的句子 22.look them up in a dictionary 查阅字典

23.deal with = do with 处理 24.worry about = be worried about 为…担心 25.regard problems as challenges 将困难视为挑战

26.try one's best to do sth.= do one's best to do sth.尽力做某事

27.with the help of our teachers = with our teachers' help 在老师的帮助下

28.compare yourself to (with) other people 将你自己和别人比较 29.face the challenge 面对考试 30.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development 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31.by watching English-language videos 通过观看英语版的录影带

三.Sentences (句子) 1.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你如何为考试而学习?

2.I learn English by practicing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我通过与朋友练习对话来学习英语。

3.I've learned a lot that way.我用那种方法学到了很多。

4.It improves my speaking skills.它提高了我的口语技能。

5.It's too hard to understand the voices.它太难听以至于听不懂那些声音

6.He finds watching movies frustrating.= He finds (that) watching movies is frustrating.= He finds (that) it's frustrating to watch movies.他发现看电影很令人失望的。

7.I can't pronounce some of the words.= I can't pronunciation of some words right.

我不会拼读一些单词。

8.I was afraid to speak in cla.我害怕在课堂上发言。 9.You should write down new words in a vocabulary list.你应该将新单词写在词汇表上。

10.Most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大多数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11.Unle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 ,we can easily become unhappy.= If we don't

deal with our problems,we can easily become unhappy. 除非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会很容易不高兴。

12.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 = What do we do with our problems. 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我们的问题?

13.Time goes by ,and good friendship may be lost.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好的友谊将会失去

14.We must learn how to change these problems into challenges. 我们必须学会怎样把困难转化为挑战。

15.It's our duty to try our to best deal each challenge in our education with the help of our teachers. 我们有责任在老师的帮助下尽力处理好,在我们的教育中的每次挑战。

推荐第4篇:诗歌一单元学案教师版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yw--09

第一单元导学案

编写人:祁剑敏 审核:高二年级组 时间:2014-4-25 课时: 课时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单元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4、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单元诗歌篇目: 《天狗》——郭沫若 《井》——杜运燮 《春》——穆旦 《无题》——周荻帆 《川江号子》——蔡其矫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了解诗人穆旦。

3、读懂诗意,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

4、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及诗歌语言特点。【学习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课前学习

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 外部特征

1、分行。

2、音乐性。

(二) 内在特征

1、精美的语言

2、隽永的滋味

3、纯粹的情感

4、深刻的哲理

5、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 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金庸和穆旦是同姓堂兄,穆旦多住天津,而金庸后居香港,而徐志摩,他是金庸的表兄,也就是说他的姑姑是金庸的生母。

1918年出生于天津,少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便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辗转于长沙、昆明等地,并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发表大量诗作,成为有名的青年诗人。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不公正对待,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没有任何组织和人对他曾经不公正的遭遇负责。

3 笔名由来

查良铮是将“查”姓上下拆分,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金庸(查良镛),查良镛则是将“镛”名左右拆开而得“金庸”。

2、主要作品

穆旦于 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50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3、现实主义

一般是以现实为题材,反映现实,在十九世纪西方比较盛行,与浪漫主义并称,主要作家是巴尔扎克、狄更斯、福楼拜等。 特点:表现真实,批判现实 。

现代主义则大部分是二十世纪的作品,这是一类非常理性的作品,他们不以讲故事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反映人的深层生活状态。 特点:表现荒诞性与非理性。 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

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的张力和戏剧性,往往将一系列充满对抗、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一起,以形成错综、复杂而又强烈的抒情形式。

二、课堂学习

(一)朗读诗歌

1、个人自由朗读、学生齐读。

2、知人论世:

作者写此诗时24岁。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者即将赴缅甸抗日战场参加工作。战争,不仅是爱情被沉重的战争压抑,民族、生命、道德,都在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这个时期的青春的诗歌,也当然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满了禁锢感、矛盾感,充满了反抗感,以及对结束战争、迎接新生活的等待和渴望。

3、写作年代:1942。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一年。

4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先自学,再交流)

1、圈出诗中你认为准确生动的词语,并说出理由。

2、两节诗分别写什么内容?

第一节写大自然的春天,第二节写生命的春天。既写出了大自然春天的迷人,也写出了生命春天的焦虑与迷惘

三、作业布置 “长江作业本” 页

第二、三课时

学习内容: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及巩固练习

一、自读诗歌,完成下面问题。(合作交流)

1、分析《春》的意象

“绿色的火焰”-----是以静写动,呈现了春草的蓬勃的生命力。 “花朵”-----表现了从泥土里伸出来的顽强生长、挣扎的动感形态。 “紧闭的肉体”-----生命的春天,青春期对未来的迷惑、烦恼。

“鸟的歌”-----一种为沉重感所牵制的轻盈和飞翔的渴望,一种被点燃的激情却无处归依的无奈焦虑和迷惘。

2、理解〈春〉的象征主题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反抗着土地”:“满园的欲望”: “永远的谜”:

象征了青春来临,生命随之觉醒.象征了渴望摆脱禁锢.象征青春的欲望犹如花朵一般美丽而充满生机.象征了对生命的困惑

象征青春犹如渴望开放的花朵充满希望和 痛苦.

无论自然界的光影声色,还是 “二十岁禁闭的肉体”:

“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青春觉醒的肉体,都因强烈的敏感, 透明的渴望而变得赤裸,变得伸手可及,都在痛苦的渴求

5 融入其他生命,都在渴求自身的扩展和更新.

归纳《春》的意义:

表层意义:春天,充满生命力,万物蓬勃滋长,生命的欲望赤裸展现,无比美丽。 深层意义:

春带来生机,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甚至痛苦。这正是青春的象征。青春无比美丽,充满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欲望被点燃,却又遭受压抑,因而更加强化了对禁锢和压抑的突破与反抗的渴望。

二、拓展探究

1、难句理解: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倒装的句式。突出花朵的无穷生命力。

2、赏析下列句子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把定语“空的”倒置在宾语中心“破碗”后,突出了定语“空的”,强调了祥林嫂的“破碗”里什么也没有。从而,具体展现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 定语后置,强调了“小屋”之“小”

C、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还没有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状语前置,强调了“懒虫”起床时狼狈、凄惨的情状。

三、巩固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啮( ) 脊髓( ) 狂放不羁( ) 狂飙( )突进 凤凰涅槃 ( ) 抨击( ) 仆( )倒

袒露( ) 墓( )碑 碎( )裂 悬 ( ) 岩

漩涡( ) 沥( )血

搏( )斗 倾( )听 蔡其矫( ) 邹荻( )帆 蕴藉( )

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6 A、啮(niâ) 脊髓(jǐ suǐ) 狂放不羁(jī) B、狂飙(biāo)突进 凤凰涅磐(pān) 抨(píng)击 C、别妇抛雏(chú) 饱蘸(zhàn)激情 如椽(chuán)之笔 D、汪洋恣(zì)肆 气势磅礴(páng bï) 疾风骤( zhîu )雨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 B、这一形象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C、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后结集出版的诗集中《星空》、《瓶》和《前茅》等。

D、抗战爆发后,郭沫叵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厚古薄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的强音。

B、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张扬。

C.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应该说,泛神论思想贯穿整部《女神》。 D.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均开阔和激发了诗人的眼界与想象力,有助于他的诗里包容宇宙万物,从而使其诗风雄奇、健美。

1、B

2、D(“厚古薄今当改为“借古讽今”)

3、D(“开阔和激发了诗人的眼界与想象力”应当改为“开阔诗人的眼界,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和谐(xiã) 淘汲(jí) 瞥(piē)见

B、屏(bǐng)弃 澄(chãng)澈 扰(rǎo)乱

C、虔(qián)诚 摇拽(yâ) 盅(gǔ)惑

7 D、杜运燮(xiâ) 穆旦(dàn) 蜷(quán)缩

6、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是一个被古今中外诗人写得太多的题材。那么,如何推陈出新呢?新的感觉方式、新的诗学观念以及新的词语力量都是必须的。

B、穆旦是四十年代“九叶派”诗人的一个代表,也是现代诗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的创作被誉为“最能表现现代知识分子那种近乎冷酷的自觉性”。

C、杜运燮的诗歌创作,除了体现“九叶诗派”的共同诗风外,更以幽默与睿智见长。他被称为诗坛的智者与顽童。

D、杜运燮曾表示要写一首关于故乡古田的诗,匆忙之中,他又不想用急就章献给故乡,这诗他终究没能写成。

7、下面是歌曲《青春啊青春》歌词的第一部分,请你仿照第一部分的抒情方式试着续写歌词的第二部分,要求内容上有升华,句式与第一部分大体相同。青春啊青春

青春啊青春,美丽的时光,

比那彩霞还要鲜艳,比那玫瑰更加芬芳。 若问青春在什么地方? 什么地方?什么地方?

它带着爱情,也带着幸福,更带着力量, 在你的心上,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上!

1、C

2、A[“必须”应改为“必需”] 示例:青春啊青春,壮丽的时光, 比那宝石还要灿烂,比那珍珠更加辉煌。 若问青春为何壮丽? 为何壮丽?为何壮丽?

8 它充满深情,也充满智慧,更充满理想, 为四化发光,为四化发光,四化发光!

四、作业布置 “白皮书” 页

课后欣赏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郑敏)

设想一个人走在钢索上,从青年到暮年。在索的一端是过去的黑暗,另一端是未来的黑暗:“在过去和未来两大黑暗间”(《三十诞辰有感》,1947)。黑暗也许是邪恶的,但未来的黑暗是未知数,因此孕育着希望、幻想、猜疑,充满了忐忑的心跳。而诗人“以不断熄灭的/现在,举起了泥土,思想和荣耀”(同上诗)。关键在于现在的“不断熄灭”,包含着不断再燃,否则,怎么能不断举起?这就是诗人的道路,走在熄灭和再燃的钢索上。绝望是深沉的:“而在每一刻的崩溃上,看见一个敌视的我,/枉然的挚爱和守卫,只有跟着向下碎落,没有钢铁和巨石不在它的手里化为纤粉。”(同上诗)然而诗人毕竟走了下去,在这条充满危险和不安的钢索上,直到突然颓然倒下(1977年),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走近未来,未来对于他将永远是迷人的“黑暗”。

诗的“场”总是建立在矛盾的力之网上。穆旦的诗有着强大的磁场。它充分地表达了他在生命中感受到的磁力的撕裂。他的诗基本上建立在一对对的矛盾着的力所造成的张力上。例如:泥制的鸟/歌唱;青春的冲动/传统的压抑;希望/幻灭;黑暗/难产的圣洁的感情;燃烧的现在/熄灭的现在;现在的光/过去与未来的黑暗;时间的创造/时间的毁灭;等等。

穆旦的诗,或不如说穆旦的精神世界是建立在矛盾的张力上,没有得到解决的和谐的情况上。穆旦不喜欢平衡。平衡只能是暂时的,否则就意味着静止,停顿。穆旦像不少现代作家,认识到突破平衡的困难和痛苦,但也像现代英雄主义者一样他并不梦想古典式的胜利的光荣,他准备忍受希望和幻灭的循环,一直到“„„时间的沉重的呻吟就要坠落在/于诅咒里成形的/日光闪耀的岸沿上”。这里时间的呻吟和诅咒与日光闪耀的岸沿组成矛盾的张力,相反相成,在其上诗人忍受着“希望,幻灭”的磨炼,但他坚持要“再活下去”(《活下去》),也许这正是现代英雄主义和古典英雄主义的差别吧。英雄不再带有金色的光环,而是在现实的压力下变形,但坚持“活下去”。穆旦在这首诗的结尾写道:“孩子们呀,请看黑夜中的我们正怎样

9 孕育/难产的圣洁的感情。”圣洁的感情在经过黑夜和难产后也许不能像圣母像那样平静吧。 穆旦很少享受平静。他活下去,却是在一片“危险的土地上”,“他追求而跌进黑暗/四壁是传统”,他时时感到生的冲动和死的威胁并存,点燃和熄灭并存。年轻的诗人强烈地感到“新生的希望被压制,被扭转”,传统的扼制使他像一只“泥土做成的鸟”,他的歌怎样才能飞出喉咙?时间在创造,而时间又在毁灭,他的使命是改变现状,是追求明天,但他的追求使他跌进黑暗。他惊呼“那改变明天的已为今天所改变”(《裂纹》,1944),多么触目惊心的发现!诗人举着危险信号的红灯,向一切面临转变的时代,送出警告。

穆旦的诗充满了他的时代,主要是20世纪40年代,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所尝到的各种矛盾和苦恼的滋味,惆怅和迷惘,感情的繁复和强烈形成诗的语言的缠扭,紧结。也许有人认为他的语言不符合汉语的典范。但是“形式是内容的延伸”(罗伯特•克利莱),没有理由要求一个为痛苦痉挛的心灵,一个包容着火山预震的思维和心态在语言中却化成欢唱、流畅的小溪,穆旦的语言只能是诗人界临疯狂边缘的强烈的痛苦、热情的化身。它扭曲,多节,内涵几乎要突破文字,满载到几乎超载,然而这正是艺术的协调。

青春对诗人的诱惑是异常强烈的。绿茵因此也能吐出火焰,在春天里满园是美丽的欲望,20岁的肉体要突破禁闭,只有反抗土地的花朵才能开在地上。矛盾是生命的表现,因此青春是痛苦和幸福的矛盾的结合。 在这个阶段强烈的肉体敏感是幸福也是痛苦,哭和笑在片刻间转化。穆旦的爱情诗最直接地传达了这种感觉:爱的痛苦,爱的幸福。他对于生命的强烈感受,深度和广度更令人惋惜他在人间经历过的坎坷,以及早逝。在历史的巨轮下他的血有着超常的浓度。一个能爱,能恨,能诅咒而又常自责的敏感的心灵在晚期的作品里显得凄凉而驯服了。这是好事,还是„„?因为死得早,他的创伤没有在阳光里得到抚慰和治疗。他只是把照亮他在停电之夜工作通宵的蜡烛收起: 我细看它,不但耗尽了油, 而且残流的泪挂在两旁: 这时我才想起,原来一夜间, 有许多阵风都要它抵挡。 于是我感激地把它拿开, 默念这可敬的小小坟场。 (《停电之后》,1976)

如果你仔细地听,他的诗页至今仍在呼吸,并轻轻自喃。

10 多写多说都只显露无能。我们失去了一个真正的诗人,真诚的诗人,痛苦的诗人,一个不懂得说谎的诗人,一个抹去了“诗”和“生命”的界线的诗人。

第四、五课时

学生自主学习其他诗歌 《天狗》

【主旨探微】

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

这一形象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20世纪初年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学习期。在这一阶段,外在的压力迫使老大的中国发生了由旧到新的现代性变化。这一历史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具体到中国历史实践中,却是一种极为痛苦的自我否定到新生的裂变过程。诗人借“天狗”形象所抒发的,事实上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在面对现代化的命题时内心产生的真实心理——焦灼、茫然甚至因不知所措而产生的悔痛般的自虐。 这一形象又是具有彻底破坏精神和大胆创新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这一时期的“五四新人”们,是刚刚跳出封建思想牢笼的青年们,他们充满个性解放思想,非常自信,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可以按照自我的意志加以改造的,但同时非常迷茫,不知“改造”如何着手,一时找不到实现自我、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自以为个性解放后理所当然得到的东西,却远未能获得。因而一方面觉得“我”很伟大、威力无穷,另一方面也会觉得“我”无所适从,这样便产生了焦灼感,有一种暴躁心态。

二、《天狗》诗体形式中的“绝端的自由”

这首诗的诗体形式同他展示的“天狗”形象和表现的思想主题是相得益彰的,也同《女神》中的其他诗篇1样,是完完全全的自由诗体。郭沫若称:“形式方面我主张绝对的自由,绝端的自由。”《天狗》正是如此,似乎唯有采用这自由的诗体,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天狗》的狂放不羁。在这首诗中,诗句是长短不一的,每一节的行数也不固定,而没有统一的韵脚。不过,郭沫若更注重的是一种内在的节奏,即随着情绪的起伏形成的韵律,这是一种自由不拘中的协调。它往往通过铺排、复沓等手段实现这样的韵律效果,如连续三个“我飞跑”就让人感到某种迅疾的节奏。

当然,任何艺术形式,包括诗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被接受的程度,也会有差别。特

11 别是那些特定时代的审美倾向格外鲜明的文学史经典作品,后人在接受上难免会有隔膜。但如果着眼于作品的整体审美,并凭着历史的想象,尽量回到“五四”当年,感受那种极富时代色彩的阅读风气,那么《天狗》中这些“粗糙”的形式便可能另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效应,甚至有一种不可重复的特殊之美。 【妙点品析】

一、“我”字当头的奇特用语。

中国人作诗,从来讲平仄,讲无一字无来历。郭沫若在《天狗》中把这些金科玉律看得粪土不如,肆意践踏,甚至公然以外文入诗,完全是破天荒。全诗二十九行,每行都以“我”字起首,长短不拘,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中国读者低吟浅唱、一咏三叹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来,兴尽戛然而止。反复诵读《天狗》,会让人不禁想起摇滚歌手们的演唱,故意用沙哑的嗓子声嘶力竭地干吼,自觉地拒绝优美,偏执地对抗和谐,仿佛立意以噪音让人难受,然而多听摇滚音乐,倒慢慢听出其中别具一格的壮美。正因为其中的沙哑、硬拗与不和谐,反使人血涌,神旺,腰板硬。同样《天狗》中自始至终的单调句式反而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锁性,信口开河、不加打磨的粗粝语言反而强化、凸显了诗的力度,拒绝包装、径直坦诚的赤裸情感反而更易于与读者交流共鸣。这样,全诗浑然一体,如灼热的岩浆冲破地壳,火山般喷涌不息,又如天山之巅爆发泥石流,汹涌澎湃、呼啸奔腾,一泻如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与震撼力。

《天狗》以貌似毫不经意的口语白话,收到如此奇兀雄强的艺术效果,实为绝妙。

二、动词为主干的奇妙诗行。

《天狗》一诗一共二十九句,二十九句除了七句是“我是„„”句之外,剩下的二十二句每句都以动词为句子的主干。

这一特征看起来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若是将其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对照起来看,这不能不有些惊心动魄的意味了。中国的诗歌本质上都是一些意象诗,都是一些着重于名词的选择和组织的诗歌,即使有动词,动词所代表的动作也往往是作为事物关系的种种状态而存在,作为一种被观照的对象,它也更有静态的画感,它们与诗歌言说者的关系很难引起读者的关注。

然而古典诗歌的这一静态特征却被郭沫若破坏了。《天狗》一诗,充分体现了他对动词的新鲜运用。这种运用首先是在量上的,二十二句以动词为主干,这种高频率的动词运用,完全打破了古典诗歌的静态构名规范。在接连不断的“我怎么怎么„„”的句式中,诗歌因此

12 有了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动感。其次是质上的,这首诗的动词选用以“吞”起领,以“爆”收尾,其间串联上“飞奔”、“狂叫”、“燃烧”、“飞跑”、“剥”、“食”、“吸”、“噬”八个动词。这八个动词体现的都是一些极具强度和力度的行为动作,是标准意义的强力动词。诗人借此所进行的情感表达也便有了气势和力度,给人强烈的心灵冲击。

多力、强力的突出以及借此体现的对于动态的力的美感追求,使郭沫若的诗歌具有全新的质素,他给中国诗歌带来了一种极为新鲜的表达,使中国诗歌因此真正具有了一种新时代的新气象,显示出迥异于传统的新的美学追求。

文本助读 【主旨探微】

《井》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这品格显然是某一类人才具有的。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无题》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从而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川江号子》这首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画,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造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疑难指津】

1、《井》这首诗里的“井”拥有的形象特点和性格

诗中关于“井”的描绘是层层深入的:第一节是粗略的概描,以“草叶”“天空”“浮云”衬托,特点是“完整和谐”;接下来,以“荒凉的寂寞”“孤独”反衬“澄澈的丰满”,以“冷寂的心灵”接通“黑暗的地层”和“无边的宇宙”,并用“洗涤”保持自我;最后,点示其内涵——“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完成了“井”的素描和透视。

3、《无题》这首诗采用的虚拟的情景

这首诗以虚拟的情景展开全诗的诗境,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先是战士壮烈地仆倒在大风雪里,然后是鲜血随着雪的融化而滋润树木和小草,再就是雪后的平原上一派安宁

13 的景致。全诗先后有四处表示将来的词语,把这些虚拟的情景勾联起来:“将仆倒„„”“将随着„„”“会袒露„„”“将吹拂„„”这种虚拟的方式,暗含着作者的无限崇敬和希冀之情。

4、《川江号子》这首诗的表现方式

“川江号子”是较为常见的题材,容易写成一种应景的咏物诗。这首诗着眼于作者的内心感受,用力描写号子和船夫带来的心灵震动。诗中主要有两类意象,一类是听觉意象,如“呼号”、“回声”、“吆喝”、“长啸”,用来描写号子;一类是视觉意象,如“悬岩”、“漩涡”、“木船”、“桨”、“云”、“树”、“野庙”等。一部分用来直接描写船夫,一部分用来侧面烘托号子。这两类意象交汇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震撼。还有些意象也属于视觉意象,如“闪电”“雨点”“血泪”,但是虚写,因为包含了比喻和想象的成分。 【妙点品析】

1、《井》这首诗的语调和节奏美。

全诗语调平静、节奏舒缓,与“井”的静默品性相宜。这是一首形式比较自由的诗,但严格地押了韵。作者采用的是抱韵、换韵和交叉押韵的方式,如第一节“叶”“界”押韵,第二节“候”“忧”押韵,第三节“暖”“满”押韵,第四节“面”“烂”押韵,第五节“面”“联”押韵,均属于抱韵;第一至四节的韵脚不同,第六节“弃”“涤”“己”押韵,第七节“诚”“奋”“声”押韵,是为换韵;而第三节“独”与第四节“处”押韵,与各节内的押韵构成了交叉押韵的关系。此外,这首诗多用双音节词和五个字的偏正词组,是整首诗的语调和节奏的基础。

3、《无题》这首诗的句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特色。

这首诗的作者是上世纪40年代“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此诗具有“七月诗派”诗歌的某些特点:采用自由诗体,句式长短不一(最长的十二字,最短的二字),并善于将诗人的人格、情感等渗透到所抒写的对象中,把内心的情绪之流转化为意象之流。全诗多处用复数第一人称“我们”来传达这股情绪之流,使诗情更富有感染力。这首诗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很有特点:首句十分突兀地用了“?”,给人以极大的震撼;第二行“是的,我们将”只有五个字,却用了 “,”和“。”两个标点,语气简洁有力。第七行末也用了“。”,表明情绪之流随意象之流而中止;随后,第九行末用了“,”,显示了某种过渡和提示。最值得品味的是最后一行的“„„”,此时诗情已得到升华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4、《川江号子》中独特的节奏美。

14 这首诗采用了自由诗体,句式十分灵活,也没有严格押韵,但读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这主要是因为诗人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一、人称的巧妙变换。此诗中先用“你”指称船夫,在诗人与船夫之间建立了一种对话关系。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船夫,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但川江号子的声浪已汹涌而来;然后,经由“向我流来,流来”的过渡,诗中又用“我”转入对船夫的视觉感受,在此诗人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号子退为背景;最后,再次运用“你”,回到与船夫的对话,凸显了船夫及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二、语词的复沓与对仗。如开头三行中的两个“来自„„”,接着三行中的两个“从„„”,以及后面连续四个“我看见„„”,都以语词的复沓造成了某种语气急切的效果;而“一阵吆喝,一声长啸”,“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则借助于对仗形成了铿锵的节奏。加上“上”“荡”、“啸”、“潮”、“电”、“点”的不规则押韵,使得这首诗的旋律感十分明显。这种旋律,是与川江号子的气势是一致的。

推荐第5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单元教案

[新授课]第1周授课人: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情境导入:

1、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2、要求学生看教材中插图、图1-9及图 l-10看图片思考

教师小结: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l)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归纳总结: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的认识。

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变式训练: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拓展提高:

1、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2、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3、家庭小实验:(请每位同学回家都动手做一做)

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观察到的现象原因是因

为明鸡蛋壳中有物质。

活动与作业

(1)阅读“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2。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情境导入: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师小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合作探究: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

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归纳小结: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

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

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

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变式训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拓展提高:

习题

1、

2、

3、

4、

5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情境导入:

1、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

2、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教师小结:

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板书: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合作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归纳总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拓展提高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元素。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

3.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

4.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

5.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6.在本课题的实验探究中,我们使用了排水收集二氧化碳,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7.在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吸气还是呼气?请说明理由。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情境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物理或生理实验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合作探究: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

集气瓶(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

器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

(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预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 玻璃棒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 酒精灯、胶头滴管、滴瓶、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

(1)

5、烧杯、量筒、集气瓶、蒸发皿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 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采用招气入鼻法)。

2. 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 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 ②也不能随意丢弃 ③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三)固体试剂的称量

(四)连接仪器装置

1. 玻璃导管插入塞子

2. 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

3. 塞子塞进容器口

二、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三、物质的溶解

四、物质的加热

五、仪器的洗涤

拓展提高:

1. 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A、用镊子B、用玻璃棒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D、直接倒入

2.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

5.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全部错误

推荐第6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一单元课文

1.家 周国平

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飘过许多地方,对于所有人来说是飘过岁月之河——那么,家是什么呢?

一 家是一只船

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可是,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

二 家是温暖的港湾

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

那么,让我们扬帆远航,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我站起来,愉快地问候:“晚安,回家的人们!”

家是永远的岸

我知道世上有一些极骄傲也极荒凉的灵魂,他们永远无家可归,让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们。作为普通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长年漂泊在外,历尽磨难和诱惑,正是回家的念头支撑着他,使他克服了一切磨难,抵御了一切诱惑。最后,当女神卡吕浦索劝他永久留在她的小岛上时,他坚辞道:“尊贵的女神,我深知我的老婆在你的光彩下只会黯然失色,你长生不老,她却注定要死。可是我仍然天天想家,想回到我的家。”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不要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的。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一个可以向之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相信,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

1992.4

2.石缝间的生命

林 希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惟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只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他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是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

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秃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具有如此震摄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一九八三年

废墟的召唤

宗璞

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刚是下午,清华气象台上边的天空,已显出月芽儿的轮廓。顺着近年修的柏油路,左侧是干皱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坚硬,这里那里,点缀着断石残碑。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转过布满枯树的小山,那一大片废墟呈现在眼底时,我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而在乱石衰草中间,仿佛该有着妲己、’褒姒的窈窕身影,若隐若现,迷离扑朔,因为中国社会出奇的“稳定性”,几千年来的传统一直到那拉氏,还不中止。

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西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规律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标准境界,所以以“法”为名。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伏着。本该竖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旁。它也许很想驮着这碑,尽自己的责任罢。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呼啸,忽高忽低,如泣如诉,仿佛从废墟上飘来了“留——留——”的声音。

我诧异地回转身去看了。暮色四合,与外观的石块白得分明,几座大石叠在一起,露出一个空隙,像要对我开口讲话。告诉我这里经历的烛天的巨火么?告诉我时间在这里该怎样衡量么?还是告诉我你的向往,你的期待?

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然而我没有为这斗争过么?便在这大龟旁,我们几个人曾怎样热烈地争辩呵。那时的我,是何等慨慷激昂,是何等地满怀热忱!但是走的只管走了。和人类比较起来,个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了。而我们呢?我们的经历自不必提起了。我却愿无愧于这小得多的概念。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

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在它们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艳丽的时刻,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那娇红口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摸得着的寒意。

这景象也是我熟悉的,我不由得闭上眼睛。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30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呵。”

“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嗫嚅着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那怎样,不就是内容么?”

他不答,他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是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树旁乱草中惠宰有声,原来有人作画。他正在调色板上蘸着颜色,蘸了又擦,擦了又蘸,好像不知怎样才能把那奇异的色彩捕捉在纸上。

“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

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的遗桥了。远望如一个乱石堆,近看则桥的格局宛在。桥背很高,桥面只剩了一小半,不过桥下水流如线,过水早不必登桥了。

“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间。

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仿佛听得说要修复圆明桥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桥,也可以的。

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

4.更浩瀚的海洋

纪伯伦

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我们一到海边,便开始寻找一处可以遮人耳目的空地。

我们一面走,一面四下张望,只见一个男子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手里提着一只口袋,他从口袋里捧出一把一把的盐,撒向大海。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只看生活阴暗面的悲观者,悲观的人不配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吧,这里无法洗浴。”

于是我们离开了这地方,继续前行,来到一棵长在海边的白杨树下。只见一个男人站在一块白色岩石上,手里举着一个镶满珠宝的匣子,他从匣中取出一块一块的糖,抛入海中。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一个没有喜事也笑口常开的乐天派,要小心,不能让乐天派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

我们又往前走,直到遇见一个男子站在海岸旁,捡起一条条死鱼,怜悯地把它们送回海去。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企图使坟墓里的人复生的慈善家,让我们远远地离开他吧!”

我们接着又走,看见一个男人在沙滩上勾画着他的想象,浪来了,抹去了他的画,他一遍遍地重画!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靠自己的幻觉树起一尊偶像并向它顶礼膜拜的苦行僧,让他去吧!”

我们往前走去,在一个安谧的海湾看见一个男人在从撇水面上的泡沫,将它倒进一个玛瑙缸里。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用蛛丝织成衣服穿的空想家,不宜让他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 我们继续走着,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呼喊:“啊,这就是深深的大海!这就是浩瀚的大海!” 我们寻找那发出声音的地方,看见一个男子站着,背朝着大海,把一只贝壳放在耳边,倾听它的轻微声响。

我的心对我说:“走吧。这是个庸人,他只会背朝着自己无力掌握的整体,把心思都用在他所喜爱的局部上。”

我们又走,在一处芳草萋萋的地方看见乱石堆里有一个人,他把头埋在沙子中。

我对我的心说:“心儿啊,快,我们就在这里沐浴吧!这个人是不会看见我们的。” 我的心摇摇头说:

“不,一千个不!你所看见的,实在是所有人中最糟糕的一个,他虔诚、纯洁,把生活的痛苦拒于自己的心扉之外,而生活也把他的心灵跟欢乐隔绝开来。”

这时我的心的脸上露出深深的悲伤,它用不时因痛苦而中断的声音说:

“让我们离开这片海岸吧,这里没有一块隐蔽的地方可让我们沐浴。我绝不愿意在这样的风里散开我金色的发辫,在这样的空间袒露我柔嫩的胸脯,脱下衣裳,赤条条地站在这样的光线下。”

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

推荐第7篇:新目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新目标

( )5.I couldn’t_____these new words because I had no dictionary.

A.look for

B.look up

C.look after

一、补全单词 D.look like

( )6.--- I don’t have a friend_______.

1、You can learn English by making v___________lists.---Maybe you should join a study group.

A.to practice French.

2、It improves my speaking skills by practicing c____________with friends.B.to practice French with C.practice

French D.practicing French

3、Li Chang told us that j_______the English club at school was the best way ( )7.---What should I do When I’m in trouble? to learn English.---You’d better _____your parents for

help.

4、The girl was a______to speak in cla because she was shy.A.watch B.ask C.learn D.deal

( )8.---I find______interesting to fish in the

5、Most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a second l__________.river.

---So do I.

6、I make mistakes in g_______.So I watch English-language TV.A.that

B.it

C.one

D.you

( )9.---Do you have any_____making a

7、I couldn’t always make

sentence with“science”? c_________sentences.

---Not at all.

8、He thinks m__________lots of words is a great way to learn a language.A.practice B.help C.worry

D.trouble

( )10.As a student,it is your____to study

9、Don’t tell others,it’s a s_______between us.hard.

10、It’s impolite to l________at the people A.mistakes B.duty

C.notes D.challenge in trouble. ( )11.When we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二、单项选择

we often end up____in Chinese. ( ) 1.---Can you tell me _______Japanese at A.speak B.spoken C.speaking D.to speak

home? ( )12.National Day is coming.I_____going ---Listen to the Japanese programme to Shanghai.Yeah! and do a lot of reading.A.am really excited about B.am afraid of

A.how to read

B.how to learn

C.would like

D.had a good time

C.when to use

D.where to ( )13._______makes perfect use A.Practice

B.Practicing

C.Practices ( ) 2.Sorry,Mi Li .I can’t_____an English D.To practice conversation with Linda.My English is ( )14.I can’t decide ______.very poor.A.which one to choose B.to choose which one

A.end up

B.think about

C.choose which

D.which one

C.make up

D.study up ( )15.The big box is too heavy for me ( ) 3.---What about_______a dairy in __________.English? A.to carry B.to carry it C.that carry

---Not bad.It helps_____English every D.that carry it day .( )16.The young man kept A.To keep;to write B.to keep; writing practicing______English with Mr Green.C.keep;writing D.keeping;to write A.to speak B.speaking

C.speak

D.spoke ( )4.You don’t have to take notes_____I tell ( )17.---What did you do on the playground? you to do so.---I watched him______baskekbal.A.if

B.when

C.because

D.unle A.to play B.play

C.playing

D.played

Unit 1 测试题

1 ( )18.We regard him____the best teacher in our school.A.for

B.like

C.as

D.in ( )19.Mary is from France.She studies English by___English movies.A.watch B.to watch C.watching D.watches ( )20.I don’t know how______the question.

A:You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competition.B:Wow! I’m so glad to hear that.2_____________________?

A:Our English teacher did.She said three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 won the prize.B:What about you?

A:3________________,too.I think I was lucky this A.answer B.toanswer C.answering

time.

B:Oh,so great! Congratulations! D.answered A:It’s a great day for us today.Let’s go out and relax 1.—________ do you improve your listening? ourselves,shall we?

—I improve my listening ________ watching B:Goodidea.But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nglish movies.A:To the park ,OK? A.What, by

B.How, by B:All right.But I have to go home and tell my mother C.Where, on

D.When, on first .See you later .2.Do you learn English by ________ aloud? A: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read

B.to read

四、根据中文意思完成句子 C.reading

D.reads 1.你应该每堂课记些语法笔记。

3.If you don’t know how to do it, please ask your You should ______some ______ _______in every teacher ________ some ________.cla.A.on, help

B.for, helps 2.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是使用语言。 C.for, help

D.on, helps The ______ _______to learn a language is _____ 4.________ the words of pop songs also helps a little _______it.with English study.3.我们如何处理问题呢?我们可以把问题当作是挑A.Memorizing

B.Memorize 战。 C.Memorizes

D.Memorized How do we _____ _____ our problems? We can _____ 5.My mum likes to watch me ________ the piano.problems _____ _________.A.played

B.to play 4.他不敢在班上说英语,因为他怕犯语法错误。 C.playing

D.play He is ____ _____ _____ English in cla,because he is 6.If you w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please read aloud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every morning.It really helps ________.5.我们可以通过学会忘记来解决问题。 A.a lot of

B.a lot We can ______ _______ by _____ _______ _______.C.a little

D.little

七、书面表达(15分) 7.The children found Finding Nemo very ________.小明和小华是一对学习伙伴。前不久,小明来信向小A.interested

B.interest 华询问如何进一步学好英语。请你以小华的名义给他C.interests

D.interesting 写封回信。内容包括: 8.Usually we get ________ about something and end 1.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listen carefully; speak much; up ________ in Chinese.read widely; learn…by heart; practice writing…); A.exciting, speaking

B.exciting, speak 2.你的体会和其他建议。 C.excited, speaking

D.excited, speak 词数80个左右。心的开头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数。 9.He’s been learning English ________ five years.Dear xiao Ming, A.in

B.ago

C.for

D.since I’m glad to tell you how to learn English 10.—Do you often watch English-language movies to well.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prove your listen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全对话

A:Hi,Bruce.Good news for you.B: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8篇:诗歌一

诗歌一:爱什么颜色

我喜欢火红的颜色, 因为——

太阳是火红的, 花朵是火红的,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

我们的队旗,我们的红领巾, 也是火红的。

我喜欢金色的颜色, 因为——

稻子是金色的,

丰收的秋天是金色的, 我们的童年也是金色的。

我爱雪白的颜色, 因为------ 小兔是雪白的, 冬天是雪白的, 爷爷是医生,

就连他的心也是雪白的。

我爱粉红的颜色, 因为——

荷花是粉红的, 桃花是粉红的, 在桃花里飞着的蝴蝶 也是粉红的。

我爱金黄的颜色, 因为——

阳光是金黄的, 稻田是金黄的,

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的未来 也是金黄的。

我爱草绿的颜色, 因为——

大自然是草绿的, 我的梦是草绿的, 我有像草一样的生命, 坚韧不拔!

我的生命也是 草绿色的。

我爱多彩的颜色 因为——

我的梦是多彩的 我画的画是多彩的 只有努力, 人生也是多彩的

推荐第9篇:九年级思品第一单元测试题1

九年级思品第一单元测试题1 【回眸中考 总结提升】

1.(2008·湖北武汉)“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敬业奉献模范”„„从2007年首次评出的53名全国道德模范身上,我们对责任有了进一步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只有人人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②要自觉承担责任,努力做负责任的公民 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相同的责任 ④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2008·山西太原)小王在家里主动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努力学习,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在社区主动担任卫生监督员。小王的这些行为表明()

A.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B.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C.承担责任意味着付出代价获得回报 D.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参加劳动

3.(2008·浙江温州)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地动山摇之间.一座座楼房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生命被废墟掩埋,一幕幕自救、互救、救援的场景感动着我们。

场景:北川中学的王甜甜同学是地震的幸存者。在离开一片废墟的北川时,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北川,我的家,我们会回来看你,你养育了我,你的建设我一定会参与.你是我们的家,永远的家!”

王甜甜同学这番话语感动了大家。得到人们的赞赏。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谈谈人们为什么赞赏她?

4.(2008·广东汕头)材料: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直接指挥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担责任。灾区干部群众、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迅速出动,合力抗震救灾。医护人员大力抢救伤病人员,防疫人员消毒防疫,社会各界组织募捐活动,至5月24日12时,共接收国内外捐赠款物261.01亿元。

汕头市民余汉藩,自掏腰包买了30多万元物资,不顾自身的安危于5月19日亲自运送到重灾区四川绵竹。他表示,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事,尽一份责任,很值得!

九年级(1)班的同学看到这些新闻后,拟举行“抗震救灾,你我有责”主题班会。请 你参与完成下列活动内容。

(1)【点题概括】材料中的各种人员共同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

(2)【事理分析】列举一件你感触较深的抗震救灾的事例,运用九年级第一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要求事理结合)

(3)【行动体验】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你有什么实际行动?在行动中你感悟到什么?

1

【学以致用 达标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责任是我们一生都不可回避的话题。台湾著名国学大师耕云先生说“人活在责任和义务里”。下列对责任认识正确的是( )

①责任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 ②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③责任就是法律规定的我们必须做的和不能做的事情

④责任是一个人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08年2月17日,2007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束。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人如其名,信守一生的谢延信当选。这说明()

A.责任来源于承诺 B.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

C.责任涵盖了人们生命历程的全部

D.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责任也不同

有人在一首名为《责任》的小诗中写道:工人的责任是建造高楼大厦;农民的责任是种出粮食、鲜花;军人的责任是保国卫家;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消除伤疤;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千里马;学生的责任是陶冶情操、学好知识文化。据此回答3—4题。

3.小诗说明( )

A.承担责任只是职业的要求

B.社会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C.承担责任是成年人的事情,与我们未成年年人无关

D.责任只是一种道德上的要求

4.从诗中可以看出,我们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那么,谁首先对“我”负责?( )

A.国家 B.学校 C.家长 D.自己

5.对漫画中“某主管领导”的言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这是认真追究责任、严格管理的表现

B.这是缺乏责任感,推卸责任的体现

C.这种做法不利于查找工作中的失误,杜绝事故的再次发生

D.这位“主管领导”应该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反省自己的不足

6.自古以来,人类历史上就有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忧国忧民。下列诗句或格言能够体现着一点的是()

①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宋)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清)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宋)

④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

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教师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1)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谭千秋,用双臂将死神拦在自己胸前。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谭千秋老师忠实地履行了一名教师的职责 B.无私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C.履行责任就要有时付出生命的代价 D.只有在遇到危难时才要求我们承担责任

8.2008年4月20日,《朝闻天下》栏目主持人文静就节目当中打哈欠一事向广大观众和网民致歉的致歉。很多观众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件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文静却较了真,并向广大观众以致歉信的方式道了歉。对此分析有误的( )

A.用合理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B.只有人人关爱集体,集体才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C.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D.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9.对右边漫画分析正确的是()

①他们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都承担着支援灾区的责任②他们都热心公益,积极服务社会③它说明不负责任将付出很大的代价④他们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狄更斯说: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刘易斯却说:责任有时使人厌烦。对此我们应该这样认识(

A.狄更斯的话是正确的,因为承担责任能获得回报

B.刘易斯的话是正确的,因为承担责任会付出代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C.两个人的话都是错误的,因为快乐与否与责任无关

D.两个人的话都有道理,因为承担责任既会得到回报,也会付出代价

二、非选择题 11.【辨析明理】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多所学校倒塌,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都江堰某中学教师范美忠选择了独自逃跑,把学生丢在了后面。5月22日,范美忠将这段经历在博客中公开,成为舆论焦点。随后!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他再次发表言论:“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这一言论再次将范美忠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有人认为他是不对的违背了职业道德;也有人认为在危急时刻选择自己的生命,是一种本能,不应该苛责。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请你评析一下范美忠的言行。

3 12.2008年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邱光华积极请战参加抗震救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飞行任务,在气候复杂多变、通信联络不畅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频繁执行汶川、北川、茂县等重灾区的飞行任务,先后飞行63架次,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输送救灾人员87人,转移受灾群众234人,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5月31日,邱光华同志率机组执行运送受伤群众任务,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撞山失事,与机组成员一起不幸遇难,以身殉职。社会各界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为英雄邱光华送行。

(1)邱光华为救人失去了生命说明了什么?

(2)邱光华牺牲后,社会各界群众为其送行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3)邱光华的事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

【回眸中考 总结提升】

1.(2008〃山东济宁)“全国道德模范”武秀君,在丈夫去世后,顶着家庭和债务双重压力,走上了代夫还债之路。5年里,她干过木匠、油漆工,像男人一样拼命工作;5年里,她还清了数百笔欠款,用真诚和汗水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她 ( )

①在挫折面前不屈服,勇于向挫折挑战 ②弘扬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③践行诺言,勇于承担责任 ④具有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008〃山西太原)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家人平安。然而人民警察蒋敏在家中十人遇难的情况下,仍坚守抗灾第一线。蒋敏的事迹使我们认识到,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A.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B.任何时候都没有个人利益 C.要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D.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

3.(2008〃福建)材料: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大量房屋倒塌,数以万计的灾区同胞深埋其中„„

一时间,13亿中国人民的心汇聚成爱的海洋,各地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位下岗工人在献血点这样说到:我没有钱,就让我给灾区人民献点血吧!更有众多的出租车司机,自动自发的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为灾区转运伤员和物资。

⑴请你从承担责任的角度,对上述画面中的志愿者进行评价。

⑵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

【学以致用 达标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把序号填在题后括号里)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后,很多武警官兵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当中。许多官兵的老家就在重灾区,但他们却没有去救援家人,而是积极的舍家救灾。据此回答1-2题。

1.广大官兵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 ( )

4 ①在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并不重要 ②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 ④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下列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

C.个人利益处于第一位,集体利益处于第二位 D.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2008年5月22日,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次委员长会议上强调:全国各族人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同心同德,就能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据此回答3-4题:

3.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说明 ( )

①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②集体的力量主要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 ③集体的力量主要取决于成员间的组织和配合 ④人们要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努力为集体作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上述材料启示我们,要关爱集体就要做到 ( )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②积极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③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④服从集体的安排与领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右图漫画《拆》中人物的行为( ) ①以损害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是不可取的 ②是正确的做法,因为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③启示我们应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④说明维护集体利益至上,不应该考虑个人利益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6.2008年五一期间,一些出境旅游公民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为此在外出旅游中我们应做到 ( )

①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②对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旅游事件听之任之,视而不见 ③在外出旅游中,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④对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事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08年8月8日,我们将迎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届时将会有许多外国人来到我们国家,在与外国人交往中我们应做到 ( )

①以国家利益为重,坚决捍卫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②对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事听之任之,视而不见 ③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④对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事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

8.2008年5月21日,著名影星李连杰宣布,为了专注赈灾决定息影一年。灾情发生后,李连杰一直奔走于四川灾区的各处,为赈灾筹款而忙碌。李连杰的行为对我们的主要启示是

A.承担责任没有代价,只有回报

B.应对自己负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5 C.应自觉守法,承担起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D.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9.2008年5月2日,济南铁路局局长陈功、党委书记柴铁民被铁道部免职审查。由于他们的工作失误,致使胶济铁路发生旅客列车脱轨倾覆相撞特大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不负责任要付出代价

B.我们要自觉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C.不负责任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D.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他人、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2008年5月4日,“微笑北京志愿奥运”志愿者誓师大会在首都体育馆隆重召开。奥运期间,奥组委只为志愿者提供赛会期间的市内交通和餐饮,其余费用则由其自己负担,但这丝毫没有阻挡志愿者的参与热情。据此回答10-12题。

10.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

①承担责任需要消耗时间、精力或体力 ②每个公民都有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③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下列对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评价错误的是 ( ) A.做到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B.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

C.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人们的赞誉 D.付出大量的时间,不值得

12.学习志愿者,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我们就要 ( )

①参加与贫困山区的孩子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 ②走上街头,进行义务法制宣传 ③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④走上街头抓小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2008年上半年,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将召回4945辆存在制动隐患的天籁轿车,并将对召回的车辆更换主、辅消声器,以消除故障隐患。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召回存在制动隐患的汽车 ( )

①说明他们的技术不过关,存在蒙骗消费者的现象 ②他们能够做到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③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将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 ④是不妥当的,这不利于今后汽车的销售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14.2008年5月5日,83岁的闻连春被授予“辽宁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闻连春老人不顾个人安危,跳入3米深的水塘救起了一名10岁男孩。闻连春 ( )

①承担了对社会的责任 ②承担了关爱集体的责任 ③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了提升 ④弘扬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5.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材料一:2008年上半年,在第12届瓦伦西亚室内田径世界锦标赛60米栏决赛中,中国飞人刘翔7秒46夺得冠军。在刘翔登台领奖的时候,西班牙组委会错将智利国歌当作中 6 国国歌放出。随后,刘翔向赛事组委会提出了严重抗议,经过十分钟的协调,颁奖仪式重新进行。这一次,刘翔终于展开了属于冠军应有的笑容。

材料二:漫画:【夜幕下的交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作为当代中学生,怎样做才是对国家、对民族负责呢?

16.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材料一:2008年6月9日,“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服务队”首批8人赴四川灾区,他们将分赴成都、德阳、什邡进行7天服务。截至目前,2700余名志愿者报名团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联合推出的“捐出500小时”支援灾区接力计划。经过审核的志愿者将在京或赴地震灾区开展医疗、教育等服务,每人累计服务不少于500小时。

材料二:5·12汶川震灾发生时,袁文婷老师所在的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袁文婷老师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袁老师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

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你打算怎样向上述志愿者学习?

⑵袁文婷老师的事迹对你在做人方面有何启示。

17.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

2008年5月4日,济南教委出台了一项政策,要求每个中学生从初一到高三毕业前要累计完成一个月社会公益服务。社会公益服务,可采取多种方式、多种形式,既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个人进行。动员中学生参加“每周奉献一小时”志愿服务活动,就近在社区参与清理环境卫生、社区绿化美化,参与青少年社区帮扶、社区矫治等公益活动。也可以组织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志愿讲解活动,在校园、社区、公共场所等开展纠正不文明行为的“小小文明工程”志愿服务活动。各学校将记录每个中学生的社会公益服务时间,到毕业时完不成的,将会影响毕业成绩。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⑵青少年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⑶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谈谈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18.关注奥运

7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即将隆重召开。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扎实做好各项筹备和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确保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体育盛会。

为配合2008奥运会的筹备活动,某校开展了以“迎接新奥运,感受新北京”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假如你也参与这次活动,请你完成以下的任务:

◆活动一:参与宣传。

任务:⑴请你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学习宣传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⑵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宣传?

◆活动二:志愿服务。

⑶你能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哪些志愿服务工作?

⑷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有同学抱怨参与这样的活动,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做好这位同学的思想工作。

推荐第10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雨(1)

悄悄地,你来了,一点一点,在蓝蓝的天空中,慢慢地凝聚,形成一朵一朵小小的云,悠闲地浮在空中。后来,你逐渐长大了,那朵小小的云无法束缚你的活跃,随着轻悠悠的风,落下来了,落下来了。

千万条银丝,荡漾在空中,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朦朦胧胧。城市里,田野上,到处都弥漫着你的芳香。雨中的城市还挺美哪,马路两旁的行道树,

花坛中的五彩缤纷的花,经过你的洗礼,仿佛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行道树争高直指,互相轩邈;坛中花花枝招展,姿态风韵。污浊的空气也变得清新了。柏油马路被你冲洗后,像一面大镜子,高楼大厦,奔驰的汽车,路边的树木,全都映在里面。行人们穿着雨衣,撑着雨伞,匆匆地行走,也有的人抛开雨伞,尽情地享受你为他带来的舒馨与安逸。一个多么美丽的世界呀。田野上,没有了高楼大厦的阻挡,你纵情地在辽阔的原野上奔腾。你落到土地里,悄悄地钻入土壤中,一下就被庄稼们庞大的根系网住了,在他们的身体里慢慢地酝酿,酝酿着一个好收成;你落到树梢上,缓缓地滑到树叶的中心,在清风的拂动下,晶莹剔透的你在新叶上欢快地跳舞;你落到干涸的河流中,击打在裸露的卵石上,溅起了粒粒珍珠。无数的珍珠充盈着这条干涸的河道,使我们可以再次听到那激情澎湃的河流交响曲

渐渐地,雨停了,天空慢慢晴朗,白云在蔚蓝欲滴的天穹中漂浮,太阳绽放出了道道金光,而你却在太阳的抚摸下渐渐地消失。你为人们带来快乐,你为大自然带来了勃勃生机,你用你的生命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可是你却并无所求,悄悄地回到天空中酝酿,准备为大地带来新的欢乐。

悄悄地,你走了。

第11篇:诗歌一单元导学案学生版

1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yw--09

第一单元导学案

编写人:祁剑敏 审核:高二年级组 时间:2014-4-25 课时: 课时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单元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4、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单元诗歌篇目: 《天狗》——郭沫若 《井》——杜运燮 《春》——穆旦 《无题》——周荻帆 《川江号子》——蔡其矫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了解诗人穆旦。

3、读懂诗意,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

4、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及诗歌语言特点。【学习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课前学习

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 外部特征

1、分行。

2、音乐性。

(二) 内在特征

1、精美的语言

2、隽永的滋味

2

3、纯粹的情感

4、深刻的哲理

5、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 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金庸和穆旦是同姓堂兄,穆旦多住天津,而金庸后居香港,而徐志摩,他是金庸的表兄,也就是说他的姑姑是金庸的生母。

1918年出生于天津,少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便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辗转于长沙、昆明等地,并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发表大量诗作,成为有名的青年诗人。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不公正对待,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没有任何组织和人对他曾经不公正的遭遇负责。 笔名由来

查良铮是将“查”姓上下拆分,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金庸(查良镛),查良镛则是将“镛”名左右拆开而得“金庸”。

2、主要作品

穆旦于 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50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

3

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3、现实主义

一般是以现实为题材,反映现实,在十九世纪西方比较盛行,与浪漫主义并称,主要作家是巴尔扎克、狄更斯、福楼拜等。 特点:表现真实,批判现实 。

现代主义则大部分是二十世纪的作品,这是一类非常理性的作品,他们不以讲故事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反映人的深层生活状态。 特点:表现荒诞性与非理性。 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

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的张力和戏剧性,往往将一系列充满对抗、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一起,以形成错综、复杂而又强烈的抒情形式。

二、课堂学习

(一)朗读诗歌

1、个人自由朗读、学生齐读。

2、知人论世:

作者写此诗时24岁。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者即将赴缅甸抗日战场参加工作。战争,不仅是爱情被沉重的战争压抑,民族、生命、道德,都在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这个时期的青春的诗歌,也当然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满了禁锢感、矛盾感,充满了反抗感,以及对结束战争、迎接新生活的等待和渴望。

3、写作年代:1942。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一年。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先自学,再交流)

1、圈出诗中你认为准确生动的词语,并说出理由。

2、两节诗分别写什么内容?

三、作业布置 “长江作业本” 页

第二、三课时

学习内容: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及巩固练习

4

一、自读诗歌,完成下面问题。(合作交流)

1、分析《春》的意象 “绿色的火焰”----- “花朵”----- “紧闭的肉体”----- “鸟的歌”-----一。

2、理解〈春〉的象征主题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反抗着土地”:“满园的欲望”: “永远的谜”:

“二十岁禁闭的肉体”:

归纳《春》的意义:

表层意义: 深层意义:

二、拓展探究

1、难句理解: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2、赏析下列句子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

C、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还没有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三、巩固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啮( ) 脊髓( ) 狂放不羁( )

5

狂飙( )突进 凤凰涅槃 ( ) 抨击( ) 仆( )倒

袒露( ) 墓( )碑 碎( )裂 悬 ( ) 岩

漩涡( ) 沥( )血

搏( )斗 倾( )听 蔡其矫( ) 邹荻( )帆 蕴藉( )

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啮(niâ) 脊髓(jǐ suǐ) 狂放不羁(jī) B、狂飙(biāo)突进 凤凰涅磐(pān) 抨(píng)击 C、别妇抛雏(chú) 饱蘸(zhàn)激情 如椽(chuán)之笔 D、汪洋恣(zì)肆 气势磅礴(páng bï) 疾风骤( zhîu )雨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 B、这一形象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C、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后结集出版的诗集中《星空》、《瓶》和《前茅》等。

D、抗战爆发后,郭沫叵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厚古薄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的强音。

B、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张扬。

C.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应该说,泛神论思想贯穿整部《女神》。 D.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均开阔和激发了诗人的眼界与想象力,有助于他的诗里包容宇宙万物,从而使其诗风雄奇、健美。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和谐(xiã) 淘汲(jí) 瞥(piē)见

B、屏(bǐng)弃 澄(chãng)澈 扰(rǎo)乱

C、虔(qián)诚 摇拽(yâ) 盅(gǔ)惑

D、杜运燮(xiâ) 穆旦(dàn) 蜷(quán)缩

6、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是一个被古今中外诗人写得太多的题材。那么,如何推陈出新呢?新的感觉方式、新的诗学观念以及新的词语力量都是必须的。

6

B、穆旦是四十年代“九叶派”诗人的一个代表,也是现代诗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的创作被誉为“最能表现现代知识分子那种近乎冷酷的自觉性”。

C、杜运燮的诗歌创作,除了体现“九叶诗派”的共同诗风外,更以幽默与睿智见长。他被称为诗坛的智者与顽童。

D、杜运燮曾表示要写一首关于故乡古田的诗,匆忙之中,他又不想用急就章献给故乡,这诗他终究没能写成。

7、下面是歌曲《青春啊青春》歌词的第一部分,请你仿照第一部分的抒情方式试着续写歌词的第二部分,要求内容上有升华,句式与第一部分大体相同。青春啊青春

青春啊青春,美丽的时光,

比那彩霞还要鲜艳,比那玫瑰更加芬芳。 若问青春在什么地方? 什么地方?什么地方?

它带着爱情,也带着幸福,更带着力量, 在你的心上,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上!

四、作业布置 “白皮书” 页

五、课后欣赏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郑敏)

设想一个人走在钢索上,从青年到暮年。在索的一端是过去的黑暗,另一端是未来的黑暗:“在过去和未来两大黑暗间”(《三十诞辰有感》,1947)。黑暗也许是邪恶的,但未来的黑暗是未知数,因此孕育着希望、幻想、猜疑,充满了忐忑的心跳。而诗人“以不断熄灭的/现在,举起了泥土,思想和荣耀”(同上诗)。关键在于现在的“不断熄灭”,包含着不断再燃,否则,怎么能不断举起?这就是诗人的道路,走在熄灭和再燃的钢索上。绝望是深沉的:“而在每一刻的崩溃上,看见一个敌视的我,/枉然的挚爱和守卫,只有跟着向下碎落,没有钢铁和巨石不在它的手里化为纤粉。”(同上诗)然而诗人毕竟走了下去,在这条充满危险和不安的钢索上,直到突然颓然倒下(1977年),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走近未来,未来对于他将永远是迷人的“黑暗”。

诗的“场”总是建立在矛盾的力之网上。穆旦的诗有着强大的磁场。它充分地表达了他在生命中感受到的磁力的撕裂。他的诗基本上建立在一对对的矛盾着的力所造成的张力上。例如:泥制的鸟/歌唱;青春的冲动/传统的压抑;希望/幻灭;黑暗/难产的圣洁的感情;燃烧的现

7

在/熄灭的现在;现在的光/过去与未来的黑暗;时间的创造/时间的毁灭;等等。

穆旦的诗,或不如说穆旦的精神世界是建立在矛盾的张力上,没有得到解决的和谐的情况上。穆旦不喜欢平衡。平衡只能是暂时的,否则就意味着静止,停顿。穆旦像不少现代作家,认识到突破平衡的困难和痛苦,但也像现代英雄主义者一样他并不梦想古典式的胜利的光荣,他准备忍受希望和幻灭的循环,一直到“„„时间的沉重的呻吟就要坠落在/于诅咒里成形的/日光闪耀的岸沿上”。这里时间的呻吟和诅咒与日光闪耀的岸沿组成矛盾的张力,相反相成,在其上诗人忍受着“希望,幻灭”的磨炼,但他坚持要“再活下去”(《活下去》),也许这正是现代英雄主义和古典英雄主义的差别吧。英雄不再带有金色的光环,而是在现实的压力下变形,但坚持“活下去”。穆旦在这首诗的结尾写道:“孩子们呀,请看黑夜中的我们正怎样孕育/难产的圣洁的感情。”圣洁的感情在经过黑夜和难产后也许不能像圣母像那样平静吧。

穆旦很少享受平静。他活下去,却是在一片“危险的土地上”,“他追求而跌进黑暗/四壁是传统”,他时时感到生的冲动和死的威胁并存,点燃和熄灭并存。年轻的诗人强烈地感到“新生的希望被压制,被扭转”,传统的扼制使他像一只“泥土做成的鸟”,他的歌怎样才能飞出喉咙?时间在创造,而时间又在毁灭,他的使命是改变现状,是追求明天,但他的追求使他跌进黑暗。他惊呼“那改变明天的已为今天所改变”(《裂纹》,1944),多么触目惊心的发现!诗人举着危险信号的红灯,向一切面临转变的时代,送出警告。

穆旦的诗充满了他的时代,主要是20世纪40年代,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所尝到的各种矛盾和苦恼的滋味,惆怅和迷惘,感情的繁复和强烈形成诗的语言的缠扭,紧结。也许有人认为他的语言不符合汉语的典范。但是“形式是内容的延伸”(罗伯特•克利莱),没有理由要求一个为痛苦痉挛的心灵,一个包容着火山预震的思维和心态在语言中却化成欢唱、流畅的小溪,穆旦的语言只能是诗人界临疯狂边缘的强烈的痛苦、热情的化身。它扭曲,多节,内涵几乎要突破文字,满载到几乎超载,然而这正是艺术的协调。

青春对诗人的诱惑是异常强烈的。绿茵因此也能吐出火焰,在春天里满园是美丽的欲望,20岁的肉体要突破禁闭,只有反抗土地的花朵才能开在地上。矛盾是生命的表现,因此青春是痛苦和幸福的矛盾的结合。 在这个阶段强烈的肉体敏感是幸福也是痛苦,哭和笑在片刻间转化。穆旦的爱情诗最直接地传达了这种感觉:爱的痛苦,爱的幸福。他对于生命的强烈感受,深度和广度更令人惋惜他在人间经历过的坎坷,以及早逝。在历史的巨轮下他的血有着超常的浓度。一个能爱,能恨,能诅咒而又常自责的敏感的心灵在晚期的作品里显得凄凉而驯服了。这是好事,还是„„?因为死得早,他的创伤没有在阳光里得到抚慰和治疗。他只是把照亮他在停电之夜工作通宵的蜡烛收起: 我细看它,不但耗尽了油, 而且残流的泪挂在两旁:

8

这时我才想起,原来一夜间, 有许多阵风都要它抵挡。 于是我感激地把它拿开, 默念这可敬的小小坟场。 (《停电之后》,1976)

如果你仔细地听,他的诗页至今仍在呼吸,并轻轻自喃。

多写多说都只显露无能。我们失去了一个真正的诗人,真诚的诗人,痛苦的诗人,一个不懂得说谎的诗人,一个抹去了“诗”和“生命”的界线的诗人。

第四、五课时

学生自主学习其他诗歌 《天狗》

【主旨探微】

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

这一形象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20世纪初年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学习期。在这一阶段,外在的压力迫使老大的中国发生了由旧到新的现代性变化。这一历史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具体到中国历史实践中,却是一种极为痛苦的自我否定到新生的裂变过程。诗人借“天狗”形象所抒发的,事实上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在面对现代化的命题时内心产生的真实心理——焦灼、茫然甚至因不知所措而产生的悔痛般的自虐。 这一形象又是具有彻底破坏精神和大胆创新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这一时期的“五四新人”们,是刚刚跳出封建思想牢笼的青年们,他们充满个性解放思想,非常自信,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可以按照自我的意志加以改造的,但同时非常迷茫,不知“改造”如何着手,一时找不到实现自我、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自以为个性解放后理所当然得到的东西,却远未能获得。因而一方面觉得“我”很伟大、威力无穷,另一方面也会觉得“我”无所适从,这样便产生了焦灼感,有一种暴躁心态。

二、《天狗》诗体形式中的“绝端的自由”

这首诗的诗体形式同他展示的“天狗”形象和表现的思想主题是相得益彰的,也同《女神》中的其他诗篇1样,是完完全全的自由诗体。郭沫若称:“形式方面我主张绝对的自由,绝端的自由。”《天狗》正是如此,似乎唯有采用这自由的诗体,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天狗》的狂放不羁。在这首诗中,诗句是长短不一的,每一节的行数也不固定,而没有统一的韵脚。不过,郭沫若更注重的是一种内在的节奏,即随着情绪的起伏形成的韵律,这是一种自由不拘中的协调。它往往通过铺排、复沓等手段实现这样的韵律效果,如连续三个“我飞跑”就

9

让人感到某种迅疾的节奏。

当然,任何艺术形式,包括诗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被接受的程度,也会有差别。特别是那些特定时代的审美倾向格外鲜明的文学史经典作品,后人在接受上难免会有隔膜。但如果着眼于作品的整体审美,并凭着历史的想象,尽量回到“五四”当年,感受那种极富时代色彩的阅读风气,那么《天狗》中这些“粗糙”的形式便可能另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效应,甚至有一种不可重复的特殊之美。 【妙点品析】

一、“我”字当头的奇特用语。

中国人作诗,从来讲平仄,讲无一字无来历。郭沫若在《天狗》中把这些金科玉律看得粪土不如,肆意践踏,甚至公然以外文入诗,完全是破天荒。全诗二十九行,每行都以“我”字起首,长短不拘,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中国读者低吟浅唱、一咏三叹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来,兴尽戛然而止。反复诵读《天狗》,会让人不禁想起摇滚歌手们的演唱,故意用沙哑的嗓子声嘶力竭地干吼,自觉地拒绝优美,偏执地对抗和谐,仿佛立意以噪音让人难受,然而多听摇滚音乐,倒慢慢听出其中别具一格的壮美。正因为其中的沙哑、硬拗与不和谐,反使人血涌,神旺,腰板硬。同样《天狗》中自始至终的单调句式反而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锁性,信口开河、不加打磨的粗粝语言反而强化、凸显了诗的力度,拒绝包装、径直坦诚的赤裸情感反而更易于与读者交流共鸣。这样,全诗浑然一体,如灼热的岩浆冲破地壳,火山般喷涌不息,又如天山之巅爆发泥石流,汹涌澎湃、呼啸奔腾,一泻如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与震撼力。

《天狗》以貌似毫不经意的口语白话,收到如此奇兀雄强的艺术效果,实为绝妙。

二、动词为主干的奇妙诗行。

《天狗》一诗一共二十九句,二十九句除了七句是“我是„„”句之外,剩下的二十二句每句都以动词为句子的主干。

这一特征看起来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若是将其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对照起来看,这不能不有些惊心动魄的意味了。中国的诗歌本质上都是一些意象诗,都是一些着重于名词的选择和组织的诗歌,即使有动词,动词所代表的动作也往往是作为事物关系的种种状态而存在,作为一种被观照的对象,它也更有静态的画感,它们与诗歌言说者的关系很难引起读者的关注。

然而古典诗歌的这一静态特征却被郭沫若破坏了。《天狗》一诗,充分体现了他对动词的新鲜运用。这种运用首先是在量上的,二十二句以动词为主干,这种高频率的动词运用,完全打破了古典诗歌的静态构名规范。在接连不断的“我怎么怎么„„”的句式中,诗歌因此有了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动感。其次是质上的,这首诗的动词选用以“吞”起领,以“爆”收尾,其间串联上“飞奔”、“狂叫”、“燃烧”、“飞跑”、“剥”、“食”、“吸”、“噬”

10

八个动词。这八个动词体现的都是一些极具强度和力度的行为动作,是标准意义的强力动词。诗人借此所进行的情感表达也便有了气势和力度,给人强烈的心灵冲击。

多力、强力的突出以及借此体现的对于动态的力的美感追求,使郭沫若的诗歌具有全新的质素,他给中国诗歌带来了一种极为新鲜的表达,使中国诗歌因此真正具有了一种新时代的新气象,显示出迥异于传统的新的美学追求。

文本助读 【主旨探微】

《井》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这品格显然是某一类人才具有的。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无题》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从而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川江号子》这首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画,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造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疑难指津】

1、《井》这首诗里的“井”拥有的形象特点和性格

诗中关于“井”的描绘是层层深入的:第一节是粗略的概描,以“草叶”“天空”“浮云”衬托,特点是“完整和谐”;接下来,以“荒凉的寂寞”“孤独”反衬“澄澈的丰满”,以“冷寂的心灵”接通“黑暗的地层”和“无边的宇宙”,并用“洗涤”保持自我;最后,点示其内涵——“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完成了“井”的素描和透视。

3、《无题》这首诗采用的虚拟的情景

这首诗以虚拟的情景展开全诗的诗境,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先是战士壮烈地仆倒在大风雪里,然后是鲜血随着雪的融化而滋润树木和小草,再就是雪后的平原上一派安宁的景致。全诗先后有四处表示将来的词语,把这些虚拟的情景勾联起来:“将仆倒„„”“将随着„„”“会袒露„„”“将吹拂„„”这种虚拟的方式,暗含着作者的无限崇敬和希冀之情。

4、《川江号子》这首诗的表现方式

“川江号子”是较为常见的题材,容易写成一种应景的咏物诗。这首诗着眼于作者的内心感受,用力描写号子和船夫带来的心灵震动。诗中主要有两类意象,一类是听觉意象,如“呼

11

号”、“回声”、“吆喝”、“长啸”,用来描写号子;一类是视觉意象,如“悬岩”、“漩涡”、“木船”、“桨”、“云”、“树”、“野庙”等。一部分用来直接描写船夫,一部分用来侧面烘托号子。这两类意象交汇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震撼。还有些意象也属于视觉意象,如“闪电”“雨点”“血泪”,但是虚写,因为包含了比喻和想象的成分。 【妙点品析】

1、《井》这首诗的语调和节奏美。

全诗语调平静、节奏舒缓,与“井”的静默品性相宜。这是一首形式比较自由的诗,但严格地押了韵。作者采用的是抱韵、换韵和交叉押韵的方式,如第一节“叶”“界”押韵,第二节“候”“忧”押韵,第三节“暖”“满”押韵,第四节“面”“烂”押韵,第五节“面”“联”押韵,均属于抱韵;第一至四节的韵脚不同,第六节“弃”“涤”“己”押韵,第七节“诚”“奋”“声”押韵,是为换韵;而第三节“独”与第四节“处”押韵,与各节内的押韵构成了交叉押韵的关系。此外,这首诗多用双音节词和五个字的偏正词组,是整首诗的语调和节奏的基础。

3、《无题》这首诗的句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特色。

这首诗的作者是上世纪40年代“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此诗具有“七月诗派”诗歌的某些特点:采用自由诗体,句式长短不一(最长的十二字,最短的二字),并善于将诗人的人格、情感等渗透到所抒写的对象中,把内心的情绪之流转化为意象之流。全诗多处用复数第一人称“我们”来传达这股情绪之流,使诗情更富有感染力。这首诗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很有特点:首句十分突兀地用了“?”,给人以极大的震撼;第二行“是的,我们将”只有五个字,却用了 “,”和“。”两个标点,语气简洁有力。第七行末也用了“。”,表明情绪之流随意象之流而中止;随后,第九行末用了“,”,显示了某种过渡和提示。最值得品味的是最后一行的“„„”,此时诗情已得到升华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4、《川江号子》中独特的节奏美。

这首诗采用了自由诗体,句式十分灵活,也没有严格押韵,但读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这主要是因为诗人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一、人称的巧妙变换。此诗中先用“你”指称船夫,在诗人与船夫之间建立了一种对话关系。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船夫,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但川江号子的声浪已汹涌而来;然后,经由“向我流来,流来”的过渡,诗中又用“我”转入对船夫的视觉感受,在此诗人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号子退为背景;最后,再次运用“你”,回到与船夫的对话,凸显了船夫及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二、语词的复沓与对仗。如开头三行中的两个“来自„„”,接着三行中的两个“从„„”,以及后面连续四个“我看见„„”,都以语词的复沓造成了某种语气急切的效果;而“一阵吆喝,一声长啸”,“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则借助于对仗形成了铿锵的节奏。加上“上”“荡”、“啸”、“潮”、“电”、“点”的不规则押韵,使得这首诗的旋

12

律感十分明显。这种旋律,是与川江号子的气势是一致的。

现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新时代的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2 主要分类

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风体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2.1 现代风体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这是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是一般和谐还是非常和谐(最高和谐)来划分的。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2.2 叙事诗和抒情诗

2.3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 2.4 现代诗和当代诗

按照诗歌发展的阶段分类。

(1)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

(2)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 3 表现手法 4 主要特点

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13

第12篇:一单元

三、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结构,盘点本节课的基本观点

四、典型例题

(2009中考·山东潍坊)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潍坊市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北川援建。援川干部崔学选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潍坊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形象。

片段一:2008年5月27日,时任潍坊市建设局局长的他临危受命,不顾50多岁的年龄,怀着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毅然从出差地直奔北川。

片段二:他冒着频发的余震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险情,详细考察当地地质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片段三:他尽自己最大努力救助、照顾孤残儿童和精神病人,把建好的板房先让给群众住,而他自己住帐篷,直到最后一户受灾群众搬进板房。

片段四

:他积劳成疾,仍然坚持工作,直至病倒在援建一线;病榻之上的他依然不忘自己的使命,时时挂念北川的援建工作。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崔学选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概括题是近年来出现在中考思品试卷中一种难度中等的新题型.要求考生通过分析背景材料得出结论。概括题重在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其基本要求是用简洁的思品学科语言概括材料蕴含的道理。本题为考生提供了一系列现象、高尚行为.要求其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材料中主人翁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精神品质。仔细阅读分析材料提供的几个片段.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关键的词语和有效信息,如:响应国家号召、临危受命、冒着频发的余震、救助、照顾群众、不忘自己的使命等,然后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整合答案。

参考答案:1.积极承担责任,勇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3.正视困难与挫折,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作风。4.关爱灾区人民,不计个人得失与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5.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带病坚持工作的忘我牺牲精神。 6.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五、巩固练习

1、全国劳动模范徐虎,是一个水电维修工。他十年如一日为居民解决水电急修困难,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这告诉我们 (

① 有人在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社会才更安全 ②在我们生活周围,有人履行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③ 他们有奉献精神 ④ 他是最富有责任心的人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2、身患癌症的歌唱演员丛飞,10年来一直坚持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达300多万元。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立下遗嘱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给需要的人,丛飞的事迹表明 ( )

A 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B 奉献是为了获取荣誉

C 在奉献中我们培养团队精神,完全摒弃个人行为 D 市场经济条件下,讲奉献会吃亏

93岁的白芳礼老人,十几年来靠蹬三轮车挣来的钱,资助了素不相识的300多个孩子完成了学业,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回答3-4题

3、白芳礼老人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 )

A 要自己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 B 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C 要自觉承担扶危济困的责任 D 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

4、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在向白芳礼老人那样自觉共同营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这是因为 (

A 关爱社会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B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关爱

C 我们的社会已经形成人与人相互关爱的氛围 D 我们的社会道德水平已经很高了。

5、社会热点分析:

材料一: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大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0月11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有一连串有关“消除贫困”的关键词: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减少贫困人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材料二:专家指出:“全面小康”不仅意味着中国要把蛋糕做的更大,而且“切”的更加公平,以更好的“惠及十几亿人口”。这就要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东部与西部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努力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为什么要强调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困人口?

(3)为了使蛋糕“切”的更加公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六、反思自己,指导践行

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从知识、能力和行动上对学生提出要求。

七、教与学反思

第13篇:第一单元 诗歌

第一单元 诗歌

第一课《沁园春·雪 》(毛泽东)

教学重点:1.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课:可从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或咏雪名句谈起。

二、整体感知: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大家边听录音边跟着高

声诵读。

三、背景简介: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四、学生反复朗读,概括: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仿照对偶例句,以物为话题,写出一个句子。

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仿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讨论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北国雪景,并谈谈你的感受。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6、“惜”字领起拿几句,“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7、词里选择了哪些古代英雄人物加以评价?你知道他们的历史事迹吗?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御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出现了大唐盛世。

宋太祖:统一五代十国,加强中央集权。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尊其为元太祖。(欣赏歌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封建统治阶级英雄人物,对祖国的发展和繁荣有一定贡献。

8、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二、总结: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为一体:词作上阕写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纵横四野,气势磅礴,却又寓情于景,充满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下阕是议论加抒情,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引出无数英雄,并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说,寓情于议。“俱往矣”由评点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从而深化主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作者将写景与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水乳交融,从而突出作品的主题,强化作品艺术感染力。 结构(结构示意图?/P>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概括)?/P>上阕 :

北方雪景

惟余、顿失、银蛇、蜡象(具体)

(写景抒情)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P>引无数英雄

过渡(抒情)

下阕

评古论今

惜秦皇汉武

否定(议论) (议论抒情)

看今朝

歌颂(抒情、议论)

三、拓展练习:下面这首《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与《沁园春·雪》在同一时期写的,请结合课文并按要求解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长征》与课文在内容、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2)诗中对偶句有哪些?

(3)诗中作者把“五岭”、“乌蒙”分别比做什么?突出体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反思:

第二课《雨说》(郑愁予)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2.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把握本诗的主题。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课:请同学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古诗词。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雨常常和温柔、亲切、喜悦、轻松联系在一起。但不同的诗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春雨。被称为“浪子诗人”的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就写得别具一格。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喜悦、轻松的心情,来聆听“雨说”,去感受春雨的美。

二、听教师配乐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听后说出自己的总体感受。

三、自由朗读:说说你对哪些句子印象特别深刻?饱含感情朗读出来。

四、说明:这首诗创作于1979年,中国刚刚结束了“*”灾难。在十年浩劫中,人们脸上失去了笑容,连小孩子也告别了欢笑。因此,诗中的春雨,不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雨,还指政治意义上的春雨。

五、评析诗歌关键语句和优美语句 1.教师示范。

以“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为例。

(1)评析句子的意思:可以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对这一节意思的理解,教师加以指点归纳。这一节的关键词是“勇敢地笑”,而有了“春天的声音„‘大地的希望’’就是“勇敢地笑”带来的良好结果。

(2)评析句子的作用:这一节的关键词语“勇敢地笑”与前一节中的“勇敢地笑’’形成了反复的关系,这样这个意思就得到了强调,再次强调“雨”的祝福内容,也是诗歌内容上的深入。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勇敢地笑”所带来的影响,富有感染力。 2.学生活动:齐读诗歌其他内容,思考问题,找出重点章节或者语句进行评析。春雨已经对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现在,我们不妨也对春雨说几句话,说几句你心里最想说的话或写几行诗都行。

六、拓展:介绍作者的代表作: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星星变奏曲》(江河)

教学重点: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课: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简介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三、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带,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请学生体会这些物象的意象。

(明确——夜、蜜蜂、星星、湖、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瘦小的星等。)

4、分析上下节诗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义:

(明确——前一节诗中的意象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后一节诗中意象描绘出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四、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

1、根据分析,本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种意境该如何理解。讨论、归纳——光明和美好的意境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而寒冷和残酷的意境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的,但也是诗人所生活的现实环境。

2、诗题中的“变奏曲”如何理解?

(明确——本诗前后两个诗节在结构上基本一致,但诗歌在意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上,形成强烈的对照,这正是变奏曲。)

五、课堂练习: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六、综合创新:

1、以“日月星辰”为意象,写几行诗或几句话,表达你的思想情感。

2、课外阅读一些朦胧诗作,选择摘抄几首自已最喜欢的诗来班里朗颂交流。教学反思:

第四课

外国诗两首

教学重点:

1、从田园诗的角度,对比阅读两首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2、分析写景诗的意境,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课: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将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和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溶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学习第一首:检查预习:

分工找蝈蝈、蛐蛐的资料,找诗人、诗作的资料。读通全诗,能够做到读准字音和停顿。

三、读熟诗歌,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四、讨论:1.这首诗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明确: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蛔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色;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五.学习第二首:学生听读录音后自由诵读,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学生感情品读,体察绘景中涛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六.拓展延伸: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七.本课总结:本诗是自读课文,与此单元其他诗歌不同,是来自国外的诗歌。此两首外国诗都是描写大自然,但是表现的却是大自然的不同方面。《蝈蝈与蛐蛐》较后首诗稍难理解些,这包括蝈蝈、蛐蛐意象是如何叠加,使之融为一个整体的;蝈蝈、蛐蛐唱歌的意象与大地诗歌之间的联系;“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与诗人创作思想的关系等。第二首诗中夜的静谧是需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的,诗中意象也需要结合个人想象慢慢琢磨才能有所领悟。

八、布置作业:试着写一首小诗。如《月光下的校园》《静静的公园》等。

第14篇:诗歌单元测验

诗歌单元测验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6分)

yì(

)立

磅bó (

)

小鸟作kē(

)

香Chún(

) hàn海(

)

小溪cóngcóng(

)

雾ǎi(

)

流lán(

) 虹ní(

) 青xìng(

) 榆yīn(

) róu(

)碎

长gāo(

)

漫sù(

)

斑lán(

)

shēng(

)箫

二、填空(12分)

(1)现代诗是指1919年“五四”(

)运动前后始创和发展起来的—种新体诗,也称(

)。

(2)郭沫若,原名(

),现当代著名(

)、剧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1921年出版的诗集(《

》)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反映了狂飙突进的(

)时代。

(3)《再别康桥》的作者是现代诗人(

),他是(

)派代表人物。 (4)山教我昂首屹立,我便(

);海教我坦荡磅礴,我便(

)。 (5)爱——不仅爱你( )  也爱你( )。

三、选择题(20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李瑛,当代诗人。代表诗作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月的哀思》等。 B.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代表诗作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

C.徐志摩,新月派诗人。代表诗作有《炉中煤》《再别康桥》等。 D.郭沫若,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女神》等。

2、对《炉中煤》这首诗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炉中煤》是郭沫若在日本写的一首“五四”时代很有代表性的爱国抒情诗,这首诗的主题、题材、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都具有强烈的“五四”时代色彩。 B.“炉中煤”比喻诗人有熊熊燃烧的炉火般的爱国赤心,表现出他对新生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诗的副标题“眷恋祖国的情绪”正是“炉中煤”的喻义所在。

C.这首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炉中煤”向“年轻女郎”倾诉爱情,诗人赋予“炉中煤”能思念、会追求、有感情的人格。 D.“年轻的女郎”既象征经过“五四”运动洗礼青春焕发的祖国,也实指诗人国内的妻子。诗人身在异国他乡,既思念祖国,又思念家人,《炉中煤》便是诗人对于祖国和爱人的恋歌。

3、比较《炉中煤》和《再别康桥》两首诗,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抒情诗,前者托物言志,后者借景抒情。

B.两者都是格律诗,诗节相对整齐,每句音节大致固定,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C.两者都运用了表现色彩与动态的词语,具有绘画美。 D.两者都运用了比喻、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

4、比较《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和《致橡树》两首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写在“*”之后。前者热情讴歌奉献于走出“十年浩劫”阴影的祖国和人民的精神,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信念;后者表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觉醒与尊严,表达她们追求独立人格、平等爱情的愿望。

B.两者都采用了借物抒志的手法。前者以“树”作为诗人抒情的载体。后者以“木棉”作为诗人抒情的载体。

C.两者都运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增添了诗的气势,营造出浓厚的抒情氛围。 D.两者风格不同,前者慷慨、豪放,后者清丽、幽雅。

四、阅读理解(20分)

1、.阅读《炉中煤》的第三节,选择这节诗的双重象征寓意正确的两项(

)(

)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A、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只有到了“五四”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 B、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C、象征经过“五四”运动洗礼青春焕发的祖国,也实指诗人国内的妻子。 D、象征煤在炉火中燃烧的过程就是它成长的过程。

2.《炉中煤》每节都以“啊,我年轻的女郎”开头,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又都以“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结束。这种重唱与照应的表达效果是下列哪项(

) A、具有层层递进,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并于反复咏叹中深化主题,酣畅淋漓地表达浓烈的爱国情和强烈的爱国志。

B、是诗人故意炫耀自己的写作技巧。 C、是现代诗歌必须遵守的固有方式。

D、为了更好抒发对自己喜爱的对象的表白。

3、《再别康桥》,诗人选择了许多景物作为描写对象以表现康桥之美,请判别不属于的一项(

A、波光柳影 B、柔波青荇 C、榆阴清潭 D、雄伟大桥

4、《再别康桥》的开头和结尾反复用叠词“轻轻的”和“悄悄的”,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突出表现了自己对康河十分珍惜和依恋的感情。康河给诗人最美的印象是它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的喧哗去打破它的宁静。

B、突出表现了自己对康河十分憎恨和讨厌的感情。康河给诗人最坏的印象是它的喧嚣与矛盾,诗人不想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愿意。 C、突出诗人受不了离别的感伤,想悄悄离开。

D、突出诗人对诗歌的造诣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用这两个词表现诗人高高在上的心情。

五、诵读《致橡树》,回答下列问题。(32分) 我如果爱你——

我们都互相致意,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但没有人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听懂我们的言语。

我如果爱你——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像刀、像剑,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像戟;

也不止像泉源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像沉重的叹息,

也不止像险峰

又像英勇的火炬。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甚至日光。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甚至春雨。

仿佛永远分离,

不,这些都还不够!

却又终身相依。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坚贞就在这里:

根,紧握在地下;

爱——

叶,相触在云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每一阵风吹过,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清凉的泉源”等意象分别比喻怎样的爱情观?“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等,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答:“攀援的凌霄花”比喻 ;“痴情的鸟儿”比喻 ;“清凉的泉源”比喻 。“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等表达了 。

(2)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答:“橡树”象 , ,不是实指,而是虚指;“木棉”象征 。 

(3)怎样理解《致橡树》中最后三句“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答:

第15篇:第五单元诗歌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看课件: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引导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全诗无一个“喜”字,那喜悦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模仿品析“潜”和“细”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读主题丛书上的诗歌,“古体诗一组”“唐诗一组”,并做积累,写在读书笔记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展示课件: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② 解释个别词语。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3、读主题丛书上的诗歌,“宋词一组”“元曲一组”,并做积累,写在读书笔记上。

《太阳的话》《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拓展阅读主题丛书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点拨:

《太阳的话》写于1942年,是艾青到延安后写的,他为我们歌咏了太阳的美善真,借太阳象征光明进步,表达了对进步、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 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3、读主题丛书上的诗歌,“儿童诗一组”“现代诗一组”,并做积累,写在读书笔记上。并模仿写一首小诗,不少于五行。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可以结合主题丛书上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与诗同行

活动一 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主题 “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 11.21 地点 教室 形式 四人小组参赛 主持人 杨鑫苑

教师布置 1小组 串词准备 2小组 道具准备 3小组 评委安排 4小组 场地清洁 5小组

活动报道 6小组。照相,写报道。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阅读主题丛书上的儿童诗,并讨论归纳常用的创作手法。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活动过程: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3.成果展示 第二课时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活动内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活动过程: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 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第16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在法庭上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在法庭上

本席宣布,人类与土地的纠纷案现在开庭。

法官大人神情严肃地宣布。

我是原告土地,我控告人类对我家族所做的所有伤害我们生存的蠢事,我要他们赔偿我们的一切损失。土地气愤地向法官大人申诉它们的控词。

傲慢的人类没有出庭。所以,法庭上只是传来了他们的辩护律师的讥笑:

蠢货,叫我们赔偿?笑话!你有何证据?!

土地的委托律师似乎并不光火,他沉着地辩护道:

首先我对对方的言辞提出抗议。‘蠢货’两字是对土地家族极大的不尊重,我要求对方赔礼道歉!

抗议有效。对方律师应向此方律师赔礼道歉!法官说。

对不起!那么此时可否请对方律师出示证据了呢?人类律师反问对方。

好!法官大人,下面我要向您和法庭展示一下我们家族的病历情况。第一条,这是从世界卫生所诊断出我家族90%的人员都患有皮肤病,原因是什么?都是那些无知的人类乱砍乱法所造成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第二条,我们家族患有碱性过度病,是谁使我们患上这种病,使我们整天躺在床上?我已不想重复他的名字,我怕我的嘴会生病毒,下面还有很多病历请法官大人过目。

对方辩护律师有何辩解。法官大人此时的心中充满了怒火,他想看看这狡猾、爱推卸责任的人类到底还有什么新花招。

法官大人,这些病都不能证明什么,说不定是他们自己染上的呢!再说,我们也是为了他们好呀!你看。我们把愿本灰不溜蚯的土地建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多美呀!人们夸得还不是土地。再者,我们在土地上喷撒大量的农药也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植物快快长大,好让土地对人类的贡献更大,在人类的心中所占的位置更高呀!同时也是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圆!狡猾的人类果真没出乎法官大人的预料,想尽办法地推卸责任,说得像大好人似的》什么美化家园,让土地在人们的心中占的位置更高,都是一些屁话。像土地得了碱性,而人类还在这土地上种植物,不管是通过食物链一级一级地积累,还是直接饮用,最终受害者还是人类自己。可悲啊!整天拿着一把枪对准自己,说不定某天‘砰’的一声,小命就结束了!

反对!人类这纯属是在狡辩,根本没有悔改之意,对他们的态度我方很不满!他们不尊重您,也不尊重我们家族,更不尊重自己!我想这场官司也不必打了,我怕人类的这些辩解只会让我们的心灵更加肮脏!我请求法官大人让去们离开人类到别的星球,为那些需要我们的人效劳,好吗?土地对人类的希望彻彻底底地破灭了。

准许土地的请求。法官大人宣布道:退庭!

谁要理他们这些脏东西,还自以为多少宝贝呢!滚滚滚!离开我们更好,臭东西。人类辱骂道

二十年之后

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呢?咦?人类呢?这、这是怎么回事:人类穿着战袍,就如战争年代一样。他们互相残杀,为的就是离开土地后那少得可怜的食物。哪国有食物就攻击对方,真是残目忍睹。

啊!再看看他们的战袍吧似乎几十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污秽不堪、板结坚硬。他们的表情更是惨不忍睹:灰蒙蒙的目光写满幽怨、痛苦、仇恨当然更多的是忏悔。十多年来,他们慢慢明白了自己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犯下的滔天之罪!他们忏悔:当年乱砍滥罚森林植被,玷污了土地美丽的花衣裳;他们忏悔:曾经将人类生活的废弃物埋入土地的血肉之躯,破坏了土地的健康生命;他们忏悔

土地!回来吧!

人类的哀号穿透了自己的忏悔之心,传出很远很远

也许沉默的土地没有听见,但你、我、他,我们人类自己当然是会听见的!

第17篇: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检测题一、二单元

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题

一、课内部分

1,字词积累。(17分,每空0.5分)

妖娆()分外()成吉思汗()单于()田pǔ()....

禁gù()留zhì()喑()哑斗lì()qiǎngbǎo ().

旁骛()佝偻()()承蜩() xièdú()()骈().....

进强guō()不舍陨()落zhòu()咒灵jiù ()ruì().

智怜mǐn ()恪()尽职守庸lù ()ku(ò)然无累灰jìn () .

谀()词枘凿()扶yè()繁衍()刹()那间....

一 抔()黄土伫立()..

2,文学常识积累。 (18分,每空1分)

(1),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和《楚辞》里的《》,在诗中指的是。

(2),《雨说》的作者是(),诗人。

(3),济慈,国浪漫主义诗人。叶赛宁,诗人。

(4),《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选自《》,作者字,号,又号。

(5),伏尔泰,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6)傅雷,,,文艺评论家。

(7)《致女儿的信》的作者是国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文章选自。

3,默写。(15分,每空1分)

(1),“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写出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观刈麦》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是:,。

(2),《月夜》中诗人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

(3),请写出两句关于“雨”的古诗句:,。

(4),《沁园春 雪》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是:,。

(5),背灼炎天光。——《观刈麦》

(6)刘方平的《月夜》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

(7)《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在《观刈麦》中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8)《沁园春 雪》中的主旨句是:,。

二、课外阅读谦虚与虚伪(10分)

季羡林

①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②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③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

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④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⑤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⑥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⑦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

伪。(选自《半月选读》)

1.“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这是从文中抽取出的一句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是()(2分)

A.①②段之间B.②③段之间C.③④段之间D.⑥⑦段之间

2.对第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谦虚的分寸很难。

B.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自谦不能为西方人所理解。

C.在西方没有中国所谓“拙作”或“拙文”的概念。

D.西方人强调必须说真话,而东方人却不是这样。

3.第⑥段论证的是什么内容?举康有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4分)

4.请你从身边的生活中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解释“谦让”这个词。(2分)

三、文言文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分,

2、3题每空1分)

1.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和()()4分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

2.“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3.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4.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2分)

课外阅读:

1.C(2分)

2.D(2分)

3.真诚是谦虚的第一标准。(1分)

举康有为的例子论证“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往往不能进步,这从反面证明了真诚是谦虚的标准,真诚谦虚使人进步。(2分)

4.要点:谦虚地推让或退让。(3分)

示例:放学了,初三的我和高三的他相挤在校门口,他礼貌地避止,请我先走。

文言文

1.AB

2.施行仁政的人君子

3.得道天下顺之

4.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

第18篇:诗歌训练一

2011级高三语文教学案(普文普理实验 第23课时)

编制:李瑞华

审核:张国红

2014—4—8

班级:

姓名:

学号: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

1、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

苏 洵

②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③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②③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1 2011级高三语文教学案(普文普理实验 第23课时)

编制:李瑞华

审核:张国红

2014—4—8

班级:

姓名:

学号:

3、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②③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2 2011级高三语文教学案(普文普理实验 第23课时)

编制:李瑞华

审核:张国红

2014—4—8

班级:

姓名:

学号: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答案

1、(1)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首联的“晚岁”指晚年,老年;“不才”是自谦的说法,“华发”“萧萧”与“金罍”相映照,不平之气暗含其中。颔联用“延东阁”的典故,写自己官卑职微,难以有所作为。于是只好借酒浇愁,但却深感“寒无意”,道尽了壮志未酬的幽愤之情。 (2)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1)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解析:考查词人形象和表达技巧。

3、(1)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4、(1)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描绘了茶具间光彩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子声与烟缕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解析:在题型上当属“炼句”题炼句题答题一般包括三个要点: ①通过简单地翻译,说明写的景和情②叙述好在哪里,指出所达到的表达效果③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阅读诗歌,可以分析出第二联的内容写的应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既有视觉描写,又有听觉描写,还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格,表现了诗人所住环境的清幽以及表达了诗人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

(2)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隐士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解析:这首诗从分类上看,应为写景诗,从竹轩”“柴门”“狭径” “倦卧”“闲吟”“竹”“雪”“梅”等词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情趣,从而可以分析出诗人闲适、洒脱、高雅的隐士形象。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3 2011级高三语文教学案(普文普理实验 第23课时)

编制:李瑞华

审核:张国红

2014—4—8

班级:

姓名:

学号:

林清玄散文精选

(一)

6、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扮演了种种不同的角色,演出种种虚假的剧本,最后又哭着离开这世界。每天我走完了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些赞美与感激的话。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觉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即使生活条件只能像动物那样,人也不应该活得如动物失去人的有情、从容、温柔与尊严,在中国历代的忧患悲苦之中,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失去本质,实在是来自这个简单的意念:“人活着,要像个人!”

7、下雨天的时候,我常这样祈愿:

但愿世间的泪,不会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样滂沱。

但愿天上的雨,不会落得如人间的泪如此污浊。

但愿人人都能有阳光的伞来抵挡生命的风雨。

但愿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为明净的人。

智慧开花的人,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不会被时节范围所限制。一个透过内在开展戒、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

8、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情爱就有情爱,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的体验生命的深味。

9、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脚钉四个铜钱就可以保证婚姻幸福,白头偕老。我相信风水,但我不相信挂一个风铃、摆一个鱼缸就可以使人财运亨通、官禄无碍。我相信人与环境中有一些神秘的对应关系,但我不相信一个人走路时先跨左脚或右脚就可以使一件事情成功或失败。我相信除了人,这世界还有无数的众生与我们共同生活,但我不相信烧香拜拜就可以事事平安,年年如意。我相信人与人间有不可思议的因缘,但我不相信不经过任何努力,善缘就可以成熟。我相信轮回、因果、业报能使一个人提升或堕落,但我不相信借助于一个陌生人的算命和改运,就能提升我们,或堕落我们。

10、白玉苦瓜与翠玉白菜都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大小均只能盈握,白玉苦瓜美在玉质,温润含蓄;翠玉白菜美在巧思,灵在细致。“世界上有这么多苦难,唯一的补偿是,生活中,小小的欢乐,小小的悬念。”以撒〃辛格如是说道。

11、柠檬花盛开时节,我走过柠檬园,花的浓郁的芬芳总是熏得我迷离。一切花中,柠檬花是最香甜的,有稠稠的蜜意;但是一切果里,柠檬果又是最酸涩的,其酸胜醋。 这种迷离之感,使我忍不住会附身细细地端详柠檬花,看着一花五叶的纯白中,生起嫩嫩的黄,有的还描着细细的紫色滚边,让花的香甜流入我的胸腹。

第19篇:教师节诗歌(诗歌一)

传说天使下界的时候会唱动听的歌

我刚巧从那岔道口经过

枝头清冷寂寞相和

一朵梧桐花的幽香

一缕透净的微光

你叠了只纸鹤握在手上

笑容悠长

呵,这是怎样的静谧与喧狂

热闹的孤独凝望远方

我不能把你想成雕塑或者别的

像千万种行走一样

轨迹曲折而必有自己的方向

问,到底什么才值得赞美

默默无闻还是惊天动地

啊,我简直无法用思想勾勒

忽然,你就回头

微笑浮在窗口

只要一个比喻

只要一种想象

最动人的希冀原来是不经意的一眸

激情沉淀,又上心头

第20篇:诗歌复习一

七(上)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次:旅途中停宿。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此诗借 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 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 ,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 3.“东风”指 ,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 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 。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 (★此两句写法有什么特点: 。)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 (★可设置问题:

1、2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浣溪沙 苏轼

1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 ”、“ ”、“ ”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上阕之景。并说说画面的特点 3.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下阕表达作者怎样的性格:

4.曹操的《龟虽寿》中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也表达了这种精神的句子是: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中庭:庭中,庭院中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主题内容:这首诗写中秋望月表达别离思聚的情意。

1.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qī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子由:苏轼之弟苏辙。 归去: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楼宇。

宇,屋檐,引申为房屋。 胜:能承担,经得起。 何事:为什么。婵娟:这 里指月亮。

1.主题内容: 2.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主题内容:诗的重点是写早春之景,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

★1.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答]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后两句 :。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 4.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赏析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 江 月 辛弃疾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主题内容:本篇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2.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

4.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7.赏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 8.赏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主题内容:《秋词》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他另辟蹊径,一反常调,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情景理结合,表现出高扬的精神和开阔胸襟。

1.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答: 2.“秋日胜春朝”的理由。 3.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4 4.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主题内容:《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1.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有何作用?

2.此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何以看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左迁:贬官降职。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称。

主题内容:这是一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意境新颖,感情真挚。

1.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九年级一单元诗歌范文
《九年级一单元诗歌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