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项目特色与创新点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16 09:03:2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项目特色与创新点

四、项目特色与创新点

为了寻找北京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最优布局,针对游客和市民两种目标人群,从居民出行需求和交通设施供给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特征与问题,建立由自适应遗传算法和方式分担交通分配组合反馈模型组成的双层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布局方案使得区域出行成本和公共自行车系统设施建设成本最小.

(1)将租赁点划分为公交点、公建点、居住点、游憩点和校园点五类,指出居住点规模应与公交点、公建点和校园点的规模相当。

(2)通过建立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马氏链模型求解各个站点所必需具备的服务能力。

(3)通过分区和测算各区日均出行次数,进而确定北京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数量及规模。

(4)以服务水平作为影响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的因素。

(5)分析了换乘(B+R)模式所需要的路网密度及其服务范围。

推荐第2篇: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色与创新之处

(1)与“两会”民生焦点契合,贴近民生。深入基层该课题研究内容是社会热点,社会关注度较高。抗旱救灾,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部门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该项目的选题具有现实特色。

(2) 选取典型地区,以小见大。以双柏县作为调研对象,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了解农民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并以此向政府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县域山区水利发展的视角,提出与双柏县县情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模式、创新水利发展机制、干旱重灾区城镇抗旱保民生发展模式等,为当地抗旱背景下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调研提出抗旱减灾体系为防治旱灾及旱后恶化提供参考,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

(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志愿服务方式新颖。在此次社会实践中融合我们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方式,参与当地农民的抗旱自救工作,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一份薄弱的力量。这种志愿服务方式打破了以往支教和到敬老院慰问的形式藩篱,并起到一定的现实作用。

(4)发挥桥梁作用。以大学生团队作为政府与群众信息沟通的媒介,研究干旱问题对民众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对相关政策文件落实情况及民众对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满意度进行调查,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做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是抗旱调研下的新突破。

(5)研究方法多样化。本项目中利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问卷信息进行整理,并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多领域系统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分析,具有研究方法的创新性。

推荐第3篇:创新与特色工作汇报

创新与特色工作汇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雷亚东,今天很荣幸在这里。细细回顾这一学期学生会的工作由一片空白到丰富多彩,无论是从我自身还是学生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本学期的学生会工作的经历和基本经验,我感触良多。学生会是为同学服务的窗口,是老师和同学之间交流的纽带,走上这个位置我深知责任重大,深知自身不足,在收获喜悦的与此同时也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展示总结我的工作。

首先在这里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院的传统活动.

1.迎新

2013年9月,正逢金秋佳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华水新生正向着华水这个充满憧憬的美丽校园走来,怀揣着一颗激动心,热情的投入到华水的怀抱,而我们也没让他们感到失望,我院高年级成员在院老师的带领下,真诚而热情的付出,让新同学感到回家的亲切。

2.新生篮球赛

为锻炼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促进班与班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经过两个多星期的激烈淘汰赛,于11月1日在新篮球场迎来了新生杯篮球比赛决赛。通过此次比赛,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同时也为我院新生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环工好声音

为提高我院学生的文艺水平,彰显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展现我院学生风采,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实校园文化氛围,我院文艺部举办了环工好声音比赛。通过此次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工作启示:开拓思路,大胆创新。 特别是在搞活动中,不拘泥于以往的形式和内容,多思考,多交流,拓宽自己的思路和眼界;学会安排工作、落实工作,把任务合理分配,人员安排到位各部门要落实分工,工作中要不断沟通协作。举办一个活动每个人都要明确且了解整个活动流程安排,注意做好每个细节工作。一个人的精力、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需要集合众人的力量才行。把所要完成的工作安排好,并督促落实完成。这样既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又能取得良好效果。

4.消防演习

为了增强当代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灭火知识,在保卫处和学生处大力支持下,2013年11月我院在文体中心承办了消防安全演练。通过这次演练增强了当代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这次消防演习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救灾知识课,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学习消防常识的重要性,懂得防患胜于救灾这一道理,同时,这次消防演习为我校加强安全管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5.青春季风之“青春,梦想,大学”演讲比赛

2013年11月9日晚七点,由环工学生会主办第十六届青春季风演讲比赛在龙子湖校区第二报告厅拉开帷幕,比赛共分为四个环节:自由演讲、即兴表演、绕口令、电影配音.

在自由演讲环节中各位选手尽显才华,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描述自己对青春的理解,用真挚的话语去解读青春,随后进行的是即兴表演环节,该环节考察的是选手们随机应变和语言组织能力,毫不相关的四个词却要在30秒内组成一段话并以演讲的形式呈献给大家,其中真是乐趣无穷.随后进行的绕口令环节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那些发音相似却又不相同的字看起来都令人眼花缭乱,但选手们依然清晰流畅的说了出来,令人佩服.最后是电影配音环节,此环节更是把活动推向高潮,选手们的模仿十分逼真.比赛中场时,特约嘉宾魔术协会

会长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博得大家阵阵掌声我院党委副书记李志国为选手的表现做出了精彩点评。此次活动也与当代实事紧密相连,将每个人的小梦想汇聚成大梦想——中国梦。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院学生会已经如火如荼的举办了13项大大小小的传统活动,这些活动已然成为我们学院的品牌,接下来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院的特色与创新工作.

一、塑造良好习惯,推进舍风建设

响应学校号召,建设文明校园,通过寝室文化节的举办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环境。让大家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规划。强集体荣誉感,加强团队意识和归属感使室友更加团结。为了更好带动寝室的绿色文明,我院对同学正确使用电脑做出规范,并签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生个人电脑使用承诺书》

二、积极推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历来是学生会工作的重点,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全面提高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文化知识学习上,学院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讲座,请了许多学者,来为同学们解除就业、英语经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疑惑。同时在院领导的带领下组成

学习建设小组。 有院领导带头组成学习建设小组,以各班为小单位共同为我院学风建设奋斗。建立起独有的特色:

在院领导的带领下,院学生会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得出——“3+1”方案

为了给同学们营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活环境,为未来打好基础,在大家的商议下,形成了以思想修养、学习、体育三方面为基础,特色活动为拓展的“3+1”方案。所谓“3+1”方案就是: “3”——“思想修养、学习、体育”

“1”——“特色活动”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院不但继承老牌特色活动,更推陈出新,响应学校号召,活跃校园气氛,在广大同学的鼎立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结合本专业特色,特首次举办环工学院“绿环杯”科技竞赛。

一年,一岁,渐渐接近,偷偷远离,我整理凌乱的思绪,向新的一年迈去,又是一年芳草绿,捉不住时光毫不留情的越出手指的缝隙,回首一学期的工作,我们有不足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带着期冀迈入下一学期。

推荐第4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色与创新项目报告(材料)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色与创新项目报告

模具制造是一种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模具制造一直就有“一切制造之母”的称号。模具工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早在1989年就被国家定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第一位,在“十五”规划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鉴于模具作为包括机床工具、汽车制造、食品包装等在内的机械行业中机械基础件产业,以及电工电器、电子及信息行业的支持产业,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当中,处于非常关键并服务全行业的地位,其发展对产业配套能力的提升和促进产业聚集优势的形成将起到链接和枢纽作用。

我院自2004年开办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来,已有两届毕业生,且就业率均在97%以上,目前在校生329人,具有一定师资、教学、实验及实训条件和教学管理经验。纵观4年来的办学情况和发展趋势,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改正教学环节中存在的种种缺点和不足,重点进行专业建设和以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充实师资队伍,扩建实训室、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坚定不移地走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扩建本院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办学4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立了一套高职模具专业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并且在4年来的教学研讨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4年来,我们为珠三角地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活跃在模具设计、制造、销售、调试安装、生产管理等工作岗位的一线人员,就业率高达97%,且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4年来的教学和改革,使我院高职模具专业办学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并且基本完善了。目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课程设置科学规范,实验实训设备日趋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科学高效,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系统全面,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各项管理工作均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使本专业形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成为珠三角地区同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之一。

专业教学改革使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形成如下鲜明的特色、创新点和亮点:

1 课程开发的动态适应性,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本专业课程开发的主要原则如下:

1)以社会需求为前提。要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作为学校办学的定位坐标和课程设置的出发点,社会需求什么,我们就增设开发相应的课程,力争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接轨,模具专业开设了《英语能力考证》、《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高级)》、《助理模具设计师》的考证课,使毕业生在毕业时获得双证或三证,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此,将《机械制图》绘图实训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实训整合为《绘图能力综合实训》。将原来《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和《模具拆装实训》,整合为《冲压模具设计综合实训》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中加强机械制图的训练,持续提升学生的制图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还增加《压铸挤压模具设计》课程,以增加学生就业范围。

2)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高职教育旨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为本”是高职教育的特征之一。因此,对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按“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开发课程,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上多下功夫。尤其是在专业课阶段加大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力度,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达到52%以上。我院近两年加大了实验、实习环节的投入,以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这里所说的能力培养应是一个综合性、多方位的能力,还应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文献检索能力、未来发展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学生在校3年,在确保教学任务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我院的课程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在保证主干课程的同时,留下一定课时设置相关课程,以限选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加以实施。可供模具专业选择的课程有:《公文写作》、《CAD/CAM技术基础》、《模具CAD/CAM》、《企业经营与管理》、《专业英语》、《产品设计与开发》、《表面处理技术》、《模具现代应用软件》、《材料成形设备》、《现代制造技术》等。

在教学过程中,模具专业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体现在:①课程体系结构设计思想:模具专业的所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设计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本行业各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了由公共基础模块、模具设计技能模块、模具制造技能模块、岗位锻炼模块、能力拓展模块构成的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以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②理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中重点侧重于原理和主要技术环节的讲授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每门课程讲授前均安排较为详细的说课和本学科基础知识和背景的陈述,使学生用全局的观点看待该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阐明理论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组成部分(知识模块或重要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及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针对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挂钩,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要。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职业技术领域(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对课程的整合、设置的新课程以及改革形成的系列课程,将这些优秀的教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实用的教学方法。开设较多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包括一定的文化素质教育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③实践教学体系:我院积极探索和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比重高达52%以上。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合理科学并且实用。 2.创新“以模具应用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人培养模式

本专业实施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及模具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模具设计、加工、装配及模具应用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

1)以模具应用为重点,加强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建设。围绕本专业的岗位及岗位群,如模具工艺实施人员、模具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模具装配与维修人员、模具加工与制造人员、模具设计与工艺编制人员、专业一线岗位管理人员等岗位,重点加强《冲压模具技术》和《塑料模具技术》课程的建设。《冲压模具技术》由过去《冲压与塑压设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整合而成。 主要包括各类冲压成形方法与设备、典型冲压模具(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其它成形模,多工位级进模等)设计、主要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装配方法、通过对冲压成形工艺、冲模结构设计与冲模制造工艺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中等复杂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塑料模具技术》由过去《冲压与塑压设备》、《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整合而成。主要包括各类塑料成型方法与设备、典型塑料成型模具(压缩模,注射模,压注模等)设计、主要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装配方法。通过对塑料成型工艺、塑料模结构设计与塑料模制造工艺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中等复杂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

2)以模具应用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目标,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与课程模块化相结合的学分制,以此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下厂实习、军训、出操、就餐、宿舍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等环节或项目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自学、自律、自立、自强能力的新型大学生,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

3)以模具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创新人才培养

以模具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不仅要求学校要有模拟企业的实践教学环境,而且还要求在企业进行的现场实践,且为其中的关键。对于模具专业而言,学生如果没经过在真实的生产车间中的现场实践,达到毕业即上岗的目标是绝不可能的。必须充分利用两种教育资源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专业经过三年的努力,先后与东莞台一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市黄埔伟源精密模具厂、广州悦楷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友利模具有限公司、广州市天弘机电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构筑了校企合作、模具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效果,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实现技术应用上的创新。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主体意识。

3.与职业经验增长相一致的课程教学,奠定了模具专业的教学特色

从2004年开始,结合专业建设的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研教改过程中,始终贯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和本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生产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积极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1)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用模具工作过程来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学,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设计。将冲压模具技术和塑料模具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将传统模具技术与现代模具技术有机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任务为驱动”。完全参照与职业经验增长相一致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从模具和机械制造主要是做什么的、模具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模具是如何动作的、不同成形方法中的差异,高级复杂模具如复合模、级进模知识等,从原料及成型工艺、到零件结构设计与模具结构设计、制造,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综合典型技术实例,融入模具的加工、装配、安装、调试等工艺知识,适度介绍先进成型工艺及模具。做到基础理论适度,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并借助职业工作来学习和教育使学生认识职业工作任务,从而竖立职业认同感、培养职业能力、逐步进入实践社会。

(2)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实训课、工学结合优质课程的教学。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网络教学,例如《冲压模具技术》已经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塑料模具技术》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其授课内容均已可以在网上查阅,授课时也可以采用网上教学的方式,第二,《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学》等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主要的教材选用从工厂录制的录像带等影音教材,使学生更加熟悉目前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第三,《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基础课采用网上辅导的方式,将所有习题和答案上传到本专业的网络,供同学们课后复习。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依据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开展校内实验课的教学、模拟职业生产氛围的操作、毕业会考、技能考证训练等,通过一系列与理论知识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大部分实用性知识,更快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4)恰当地进行课程整合。根据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本专业逐渐淡化学科界限,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若干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限,对一些课程进行重组,对职业关键技能的综合实训进行整合。本专业课程整合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整合:职业群基础及技能课程的整合(如上所述)。

(5)理论和实践教学系统化,且能全面系统地完成所有核心技能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岗位群基础及技能课程的实验课教学中,配合理论知识,采用有针对性的实验项目,为核心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在核心技能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课外实习、综合训练每个环节有机结合。特别是教师在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深入工厂、生产车间拍摄各个技术环节的录像,制作模型,加强了核心技能课的教学效果。

(6)课程教学内容适应目前模具行业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模具专业的各类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工艺技术技能等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对模具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教育要紧跟专业的发展,随时掌握新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在教学中保证新知识的学习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使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相一致。

4.渐进式多层次实验实训教学,体现了本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本专业积极探索和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比重超过50%。目前本专业正在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

一、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英语水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能力、机械制造基础、电子电工等,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这些教育均由授课教师言传身教,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二、操作技能训练。主要是教学大纲中实践教学部分,如Pro/E、UG、Mastercam专业软件的使用、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电加工操作、普通机加工操作。该部分课程的设置紧密结合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目前,本专业拥有近600万元的设备和大型仪器,建立了车工实训场、钳工实训场、零件测量实验室、CAD/CAM中心、电加工实训场、液压与气动实训场、数控加工实训场、注塑成型实验室、冲压成形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场等1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

三、装配技能训练,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模具装配实训场、模具装配车间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这些基础较差、底子较薄的学生在接受3年的高等教育之后具备较高的实操技能和实践能力,较高的就业水平,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实践教学中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调试技能训练,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模具调试实训场、模具调试车间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更快适应岗位的需要。

模具专业办学以来一直坚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与发展道路,树立了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并开展了有效的工作。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已经与模具专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的有12家企业,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得到这些机械模具企业的大力支持。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层次的合作。主要包括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编写、综合技能测试的考核、职业资格考证的培训、实训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毕业实习指导等方面。模具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和毕业实习期间在企业实习、顶岗工作或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开发,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本专业职业技能教育贯穿教学过程的全部过程。从学生入校开始着手进行各项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和考证能力训练,将这些技能训练整合到整个的教学环节中去;本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证的取证率和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取证率均超过75%。专业技能合格率和毕业会考合格率均为100%,职业资格证通过率均超过100%。坚持和贯彻以上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使本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思想。

推荐第5篇:会计实训室特色与创新

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1、设计理念新

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建设突出以会计电算化为主线,以软件模拟系统仿真为手段,以现代企业管理为核心,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建有ERP沙盘实训中心、企业理财中心、供应链管理实训中心、生产管理实训中心等多个仿真模拟实训中心,构建一个涵盖企业、银行、证券、税务、工商等多技术领域、开放共享的教学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体现“多模式”、“多层次”和“多课程”的基本思想。“多模式”主要体现在自主实训、个性化实训和协作式实训等多种模式;“多层次”主要体现在资料查询、基础理论教学、基础训练、岗位训练、综合模拟、考证等方面;“多课程”主要指在实训基地能完成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会计岗位实训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按照教学与实训深度融合的要求,做到教、学、做、考在实训基地融为一体;按照专业群建设的要求,做到“集成、共享、开放”;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兼顾会计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兼顾对外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努力建设岗位导向明确、工学结合紧密、设施技术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管理保障有力地实训基地,实现真实平台、互动体验、学以致用的效果。。

2、专业文化浓

按照展示物质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彰显精神文化的要求,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重视加强专业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方

面注重整体设计布局和视觉形象设计;制度文化方面引入企业管理文化,强化行为规范;精神文化方面,倡导“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价值理念。还专门建有内容丰富的会计专业文化示训室,使学生了解会计发展历史、货币发展沿革以及计算工具变革,为培养合格会计人才提供专业环境。平时,将会计专业文化培养融入教学计划,通过组建会计技能兴趣小组、“财务软件通俱乐部”专业社团,评选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之星”,开展珠算、小键盘录入、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凭证装订等技能大赛,邀请会计名家、企业财务经理、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等系列活动浓郁专业文化氛围,强化专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增强专业技能。

3、示范服务广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骨干专业、省级示范职业、省级品牌专业、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除了完成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外,还与用友新道有限公司共建认证培训中心,对外承接NICE证书培训认证工作,广泛开展社会培训,为社会提供会计从业人员的优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徐州经济开发区会计电算化培训基地、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企业会计人员培训基地、省市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定点观摩基地。各级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建设现场指导,充分肯定,高度评价,近年,先后有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技教育部阮茂荣处长、省供销合作总社袁静波主任、张妙奇副主任、省教育厅杨湘宁副厅长等领导来校参观指导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全国供销系统职业院校的领导和省内十余家职业院校的领导、老师来校参观会计实训基地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还依靠先进的实训基地平台,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中国移动

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沃尔玛(江苏)商业零售有限公司、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徐州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苏芮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进行了有效合作,共同进行技术研发,设立了“用友班”、“太平洋建设班”、“金鹰班”等企业订单班、冠名班,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

推荐第6篇:特色项目

特色项目——学生创业教育PPT汇报

陈 述 材 料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汇报的是我校国家示范建设项目中的特色项目——学生创业教育。

下面我从八个方面汇报我们学校为什么要进行特色项目建设?怎样进行特色项目建设?特色项目建设取得了那些可喜的成绩?特色项目对其他工作有哪些带动引领作用?归纳为12345678(展示p2),即1个战略思想,2个促进作用,3个基本原则,4个培养目标,5个重点突破,6个实施步骤,7个贡献示范,8个带动引领作用。

特色项目建设的一个战略思想(展示p3):全面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这是国际形势所趋,现在全球都在搞改革创新,谁处于挺先地位,谁就能赢得至高点。我们中国也不例外,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近平分别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使命,每一个公民应强力执行!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中职招生生源萎缩,就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抢抓机遇,提出了我校新的战略发展要求,抓质量、创特色、促发展,对学生进行特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特色项目建设的二个促进作用。(展示p4):一是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促进学校就业模式改革。改革的核心:建设新专业,改造旧专业,从事新职业,服务新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围绕市场转,教学围绕企业转,学生围绕岗位转;培养对接需求,专业对接市场,教学对接企业,学生对接岗位。(展示p5)就业模式改革:建立“一点多线,以点带面”的就业网络:即以武汉为立足点,辐射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海西地区多条线;各专业以中心企业为依托,辐射周边企业,形成就业面。二年改革成效显著,就在2013年史上称为最难的就业年,我们学校的就业率也达到了95%以上,引起了省市领导专家的关注,他们纷纷来校调研,向其他单位推广经验。

特色项目建设的三个原则。(展示p6):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业带动积极就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创业带动积极就业是创业教育的目的。我们始终把握住这三个原则,通过二年创业教育特色项目建设(展示p7),我们服务学生达到4602人,服务教师301人,服务企业达到50家,自主创业学生达到125人。

特色项目建设的四个培养目标。(展示p8)即: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意识是基础,创新精神是发展,创业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是目的。通过二年建设,2014年6月对全校4602名学生统计,95%的学生有创业意识,50%的学生具有创新精神,5%的学生有自主创业能力,就业能力达到95%以上。

特色项目建设的五个突破。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特色创业教育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突破(展示p9):保障机制;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创业基地;创业服务。(展示p10)为了保障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我们制订了12个纲领性文件,修订或制订了41个规章制度,建立了学校创业教育管理网络;聘请了章方良等12位企业老板或创业资深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加上我们学校精选的14位有创业经验的教师,组成了一支26人的创业师资团队;开发了2本校本教材,形成了以公共选修课、活动课为主,以文化课、专业选修课为辅的广覆盖、文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兴建或改建了7个校内外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搭建了服务平台;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如立业创业报告会、就业指导、职生生涯设计大赛、才艺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发扬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二年来,师生在各级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佳绩,业绩辉煌!

特色项目建设的六个实施步骤(展示p11):构建创业教育模式,优化整合创业资源,健全创业管理网络,完善创业保障机制,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扶持创业成果转化。

特色项目建设的七个贡献示范(展示p12):创业教育覆盖了全校12个专业,实现了全覆盖;受益学生人数达到4602人,实现了全参与;参与教职工达到301人,实现了全投入;参与企业达50个,实现了总任务;打造了一支由26人组成的专兼结合的优秀创业师资团队,保证了创业教育质量;兴建或改建了7个创业基地,保障了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师生多次勇摘省市大赛桂冠,发表创业教育论文50余篇,吸引企业投资学校或本地达到5家以上,省市领导专家、有关兄弟学校多次实地考察指导,辐射引领作用强劲。展示主要成果一览表(展示p13)。

特色项目建设的八个带动引领(展示p14):带动引领教育模式改革;带动引领管理模式改革;带动引领德育模式改革;带动引领师生评价模式改革;带动引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带动引领招生就业模式改革;带动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引领教师招聘模式改革。(展示p15经费开支)

总之(p15),通过二年的特色项目建设,学生创业教育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注和支持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但改革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在有些人谈职教色变,谈创业教育变色,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读书、还是读书,至于立业创业是将来的事。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学校学生创业教育敢为人先,开创了中职学校搞创业教育的先河,无论将来发展如何,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探索,寻求成功的经验,为职校学生谋求一个灿烂的明天!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汇报单位:湖北省崇阳职业技术学校

汇报人:陈 华 二0一四年七月十八日

推荐第7篇:项目管理与创新

项目管理与创新

一、项目的定义

广义上说,项目是一个将被完成的、临时性的特殊任务。是在多种条件的约束下,在有序的组织下,完成明确目标的工作的总称。它包含三层意义:第一,项目是待完成的临时任务,由一系列相关活动组成,完成这项任务是个动态过程。第二,完成这项任务是在一定的组织中,利用有限的资源,在特定的环境和约束下进行的。第三,这项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的好坏,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而且是多目标的约束。

二、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通过一个临时性的柔性化的专门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是项目全过程的资源得到优化,从而实现项目预期目标的过程。包括项目论证、立项、筹资、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运营等一套系统管理方法。

首先,项目管理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一种整体的思考方式,现在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所以要想项目管理成功必须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这是项目的决策阶段。

其次,明确目标,也就是编写项目任务书,采用具体、明确、尽可能量化的方式,表述出项目要完成的最终目标,包括经济性目标、时间进度目标、技术性能目标等等,经济性目标又包括产出目标、成本目标、资源利用率目标等。

再次,周密计划,项目实施之前,要运用各种工具、方法和手段,对项目的时间、人力、物力、资金等进行周密的计划。

最后,有效控制,为了完成项目管理目标,在每个阶段和环节上,都需要时间控制、质量监督、费用控制等等。任何一方面失控,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另外,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团队协作、组织协调都很重要,项目经理要充分发挥领导和指挥才能,运用相关知识和管理技巧,建设团队精神,凝聚团队力量,调动团队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指挥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平衡业主、承包商、供应商、施工队伍等各方关系,化解矛盾,解决冲突,从而使项目顺利进行。完成一个项目的同时成长了一个团队。

三、成熟的项目管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在前面。第二,制定完善的计划,随时关注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建立风险预案和应对机制。第三,将未来不确定性的因素假设成确定性因素去安排、计划。第四,管理科学化、集约化、规范化。第五,注重资料积累,也就是加强项目的文档管理。

推荐第8篇:论文创新点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物联网是一个多学科综合运用的技术产物,它本身没有技术指标,但在其概念下包含着多项关键技术的整合、运用。因此,物联网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和一个综合的应用平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无线射频技术(RFID)、传感器微机电技术(MEMS)、嵌入式技术、GPS定位技术、无线网络技术(WSN)、IPV6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等。而针对物联网的应用平台,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应用领域,目前在我国主要应用领域有: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等。

随着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接触到社会生活,人们对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和核心思想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社会对物联网的应用模式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不但促使物联网相关研究机构对物联网技术的快速突破,同时也给相关行业、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带来了指向标。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物联网的产业标准的制定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有统一的标准制定了,才会有企业大规模的产业链效应,才能实现在安全、高效、智能的物联网环境下发展的“智慧地球”、“感知中国”等概念。

本文的创新点如下:

一.跳出了当前对物联网广泛定义,深层次的分析了物联网的含义,并给予了包含各技术层面的新理解:物联网应当分为三层概念去理解,即“物”、“网”和“联”。“物”——是被识别的物体,也是被管理、被控制、被使用的物体,它既是实施操作的对象,同时也是提取信息的来源。“网”——是可以传递信息的网络,可以是当前的互联网,也可以是电信网或者有线电视网。但在物联网概念下的网络不再只起到传递网络数据的作用,同时还应当具备采集和汇聚网络数据的功能,这样“网”的概念被扩大了,例如:无线传感网络、局域网等。“联”——不再是单一的“连接”的作用,而是包含了采集信息、数据融合、接口管理、系统集成等功能,它是掌控着实体信息向虚拟信息转化的重要环节。

二.对我国物联网现有产业的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低端制造水平、缺乏综合应用和平台搭建。由于国内物联网产业的科技和应用水平不高,导致国内物联网产业大多集中在中低频RFID、低端传感器的制造业务上,这与物联网的概念相差甚远。产业应用平台的开发和综合应用技术的提高,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推荐第9篇:创新课堂创新点

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总结一下几点:

1、扮演好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沉闷、严肃的课堂气氛容易抑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打破沉默,把课堂气氛活起来,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用可亲的教态、生动的语言,富有吸引力的方法,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提问,爱护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提高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努力创设这样一种环境:每一个学生随时都可以提问,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不管自己的意见正确与否,都会受到重视,并能得到评答。

2、扮演好学生的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取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将知识通过讲解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做法(必要的讲解是需要的),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

3、课堂教学中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带进学生心里。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师生关系引进课堂,带入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为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将新的师生关系引进课堂,带入生活,建立和维持与学生亲密无间,融洽协调,相互信赖的关系。

5、改变教学方式,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识强,并不善于与人交往合作。教学中要注意设置障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不断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问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与合作。

6、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

总之,一堂课,教师只要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使我们的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了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的态度由 “漠不关心”变为 “积极探索”,达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在形式陶冶和应用价值之间的平衡,为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奠定了基础。

推荐第10篇: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摘 要: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情况,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阐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举措与成效,探索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1 专业建设背景

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根据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从而实现对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分类指导。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93年,2000年升格为本科专业,2009年12月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11年11月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专业结合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明确“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一套基于机电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在专业建设上形成了自身特色。

2 特色专业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2.1 构建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借助2011年我校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契机,专业在建设中以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全面推进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广东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众多外向型中小制造企业发展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特点,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立足广东制造业大省优势和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优势,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融合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在继续保持专业传统特色与优势的前提下,以“大工程观”和“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并注意将自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整合到培养计划中,建立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逐步形成了“工程认知、工程基础技能实训、工程综合创新训练”为主线的培养链,构建了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共44周。2012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了我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修订,以工程应用为主线,将传统 “3.5+0.5”的培养模式改为“3+1”的培养模式,构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领域课三大平台课程体系,进一步改变过去专业教学内容划分过细,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多个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模块(机械设计制造方向、数控技术方向、模具设计方向、机械电子方向等),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和内容,在内容上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课程设计和实训的比重,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深入企业调研,搜集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及相关建议,为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制订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使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拿来就用”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学校要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企业能够“零对接”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由于大多数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背景,为此,我们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培养多元化教师。一是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实验室、校内实训中心、企业等地参加工程实践。这是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成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保障。二是充分利用我校与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建立的合作关系,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教学,充分利用企业工程师的工程背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是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攻关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项目研究增强教师自身的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丰富教学的工程实践经验。

本专业现有教师13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2010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引进、优化、培养、提高”的原则,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中有3人被评为副教授,2人被评为讲师,3人攻取博士学位,引进博士1人;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人,1人被其他高校聘为硕士生导师。经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3 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我们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科和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立了一套“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实训―实验―实习―创新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得到不间断的系统实践训练。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发展为契机,投入130万元完善实验室建设;借助已立项的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现代机械工程训练中心投入100万元建设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集实验、实训、学生科技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与广西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东莞市润华五金科技有限公司、茂名重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4 大胆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教学发展的趋势已从重教向重学转变,我专业教师在发挥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积极进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关注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包括信号的获取、信号的分析与处理等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较强,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脱离工程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产生困惑,不知道所学知识在何处用得上,如何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用工程案例法,将真实的工程案例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工程现场发生的事件作为素材,经过概括、整理、描述,最终形成可用于课堂交流或探讨的材料。如在裂解气压缩机振动故障诊断分析教学中,我们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旋转机械故障的各种形式,而对这些常见故障形式的判别可以通过所测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学生此时会考虑振动信号如何获取,包括选择什么类型的传感器,如何对测得的信号进行调理和处理等,思考的问题不断深入。如何对测得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其中包括什么是频谱图,如何获取频谱图,如何通过频谱图进行故障判断等一系列知识点。这样,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案例,拉近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的距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并尝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加强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以特色专业网站为基础,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由网络支撑的师生网上交流、答疑、互动环境和系统,逐步形成多专业、多模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交叉互补的教育模式,逐步开展开放性网络学习与培训,为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创造条件。

2.5 以素质拓展计划为依托,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素质拓展学分计划的实施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我专业认真做好素质拓展中科技与专业技能模块的规划工作,合理设置模块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内容设置上以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主要包括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开展实践技能培训与科技讲座,指导学生参与各种课外科技活动;二是鼓励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各种科技竞赛,通过竞赛活动促进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对于创新实践活动,我们鼓励专业教师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组建创新实践团队,充分利用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的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学校同时制定相应的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和学生学分的计算办法。近两年,本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省级5项,获得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省级以上竞赛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

2.6 课程与教材建设

课程与教材建设是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我专业十分重视课程建设,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安排和专业建设情况,坚持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先建设条件较好的课程,从而带动其他课程的全面建设。目前,我专业已建设数字控制机床、计算机辅助制造两门校级精品课程,力争至少有一门课程具备冲击省级精品课程的实力。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教材建设方面,要求教师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鼓励教师编写特色教材。近几年,我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机械设计》《数控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

3 结束语

特色专业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我专业将特色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将专业建设成果很好地应用到创新人才培养中去,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待在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中不断完善创新机制,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艳芬.CDIO模式下的信息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39-41.

[2] 施俊侠.基于“3+1”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专业的建设与成效[J].科技信息,2011(16):8-9.

[3] 黄文勇.质量工程视野下的课程与教材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0(1):43-45.

[4] 陈华.工科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培养与素质拓展[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36-40.

[5] 李冰.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0(8):202-205.

[6] 刘雁,郭福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2):65-67.

第11篇:扬州数字城管创新与特色

扬州市数字城管系统创新与特色

(一)、管理模式的创新

扬州市采用“一级监督、二级指挥”的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市区两级的积极性,责任清晰、权利明确,便于指挥调度,便于协调管理,便于人员配置,解决了人员归属问题,解决了事部件的归属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人员调动权限问题。

(二)、平台建设的特色

借助此次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网络建设,实现了市电子政务网的互联互通,促成市级电子政务网与四个区级电子政务网的互联互通,即达到了数字化城管组网的要求,又降低了组网成本,同时还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网络资源,节约了项目的总体投资。

在软件平台建设方面,系统充分考虑扬州市的管理模式,新增区级指挥调度功能和社区信息上报功能,以适合扬州市本地的管理模式;在手持终端方面,增加了领导督察功能的开发,以便于领导能够快速掌握当前的数字化城管状况;在精确定位方面,增加了GPS定位,解决了原有的机站定位的精度问题,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城管监督员进行管理;

(三)、服务方式方面

在服务方式方面,重点将公众参与和公众获知作为项目

的重要内容,为此在原有的短信、电话、信件、领导批示等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站、彩信等新的沟通方式,确保公众以更加方便、更加直观、更加精彩的方式参与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此外在12319举报电话的基础上,为每个区建立子号码,以便调动各区服务的能力,整合扬州市各区级服务力量,为快速获取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第12篇:杭州数字城管创新与特色

杭州数字城管系统创新与特色

杭州市数字城管借鉴北京东城区试点经验,立足杭州实际,不断探索,注重创新, 在全国首创了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市场化运作,通过创立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信息采集运作方式,创新城市管理监督新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功能创新的工作目标。

1、新的采集方式。把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养事不养人”,信息采集市场化,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由专业公司承担城市管理问题相关信息采集,克服了政府雇员成本高等问题,节约了资金,提高了效率,保证了信息公正客观和服务质量。同时,发挥已有专业监管队伍的作用,加大核查力度,提高了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置率,增强了政府部门对城市管理相关行业的监管效力。

2、新的管理机制。北京东城区数字城管运行是专门建立了各自独立的指挥中心(隶属区建设局,事业单位)和监督中心(行政编制,正处级),指挥中心受理处置问题,监督中心督查落实情况。我市数字城管结合杭州实际,进行创新,建立城市管理信息中心(事业编制)和协同平台“新两轴”,采取市区及各部门集中办公协同、分层处置的模式,建立了“市级统一受理、市区及部门协同指挥、各相关单位处置问题”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这种模式在全国现有实行数字城管城市中是唯一的。与北京东城区相比,是小机构,大协作,编制人数和管理成本大大减少,减少了工作环节,加强了市与区、委办局部门之间的合作,有效解决了管理边界和盲区,部门职责更为明晰,管理边界更为清晰,合作更及时有效,提升了政府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目前,基本形成“小事不出社区、烦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城区,有事相互协调”的管理局面。

3、新的管理制度。结合杭州实际,出台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杭州市城市事件、部件处置标准和时限》、《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处置流程》等管理办法,出版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用丛书(42万多字),统一规范了数字化管理流程、期限,建立了管理与监督相分离的城市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和“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机制,实现代整治,管理更加科学,处置流程、标准规范且符合实际,并对城市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加强了工作预测和指导,推进了城市“四化”长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4、新的功能。杭州市数字城管通过政务网,搭建数字城管协同平台,实现了政府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城市管理行政许可信息与行政执法信息互通,全市172家城市管理网络单位和362个社区的互联互通;初步建立了政务信息与城市地理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了与公安视频监控、桥梁在线监测、城区防汛决策等系统的对接;将GPS与GSM定位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环卫作业车辆的实时跟踪监管;实行全天候监管和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范围覆盖主城区198.82平方公里。如,过去市政府统计全市有多少个早餐点(开水炉),要动员多个部门,花一个月时间,且统计数据不准确。现在运用数字城管信息采集,1个小时内就有准确结果。由于功能提升,标准直观,加上市民参与和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

5、系统创造性实现了社区联系站系统与数字城管系统的整合,并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对称性,提供对采集员的B/S结构的全程监控和采集员的覆盖率的计算,可以实现采集公司与采集员间的信息对称;在案卷办理过程中提供对采集员的不受理短信,可以实现受理员和采集员的信息对称,提高立案质量和效率;延期缓办短信,可以实现协同平台与采集员的信息对称;案卷批转专业部门发送的手机短信,可以实现协同平台与专业部门的信息对称。

第13篇:杭州数字城管创新与特色

杭州数字城管系统创新与特色

杭州市数字城管借鉴北京东城区试点经验,立足杭州实际,不断探索,注重创新, 在全国首创了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市场化运作,通过创立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信息采集运作方式,创新城市管理监督新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功能创新的工作目标。

1、新的采集方式。把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养事不养人”,信息采集市场化,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由专业公司承担城市管理问题相关信息采集,克服了政府雇员成本高等问题,节约了资金,提高了效率,保证了信息公正客观和服务质量。同时,发挥已有专业监管队伍的作用,加大核查力度,提高了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置率,增强了政府部门对城市管理相关行业的监管效力。

2、新的管理机制。北京东城区数字城管运行是专门建立了各自独立的指挥中心(隶属区建设局,事业单位)和监督中心(行政编制,正处级),指挥中心受理处置问题,监督中心督查落实情况。我市数字城管结合杭州实际,进行创新,建立城市管理信息中心(事业编制)和协同平台“新两轴”,采取市区及各部门集中办公协同、分层处置的模式,建立了“市级统一受理、市区及部门协同指挥、各相关单位处置问题”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这种模式在全国现有实行数字城管城市中是唯一的。与北京东城区相比,是小机构,大协作,编制人数和管理成本大大减少,减少了工作环节,加强了市与区、委办局部门之间的合作,有效解决了管理边界和盲区,部门职责更为明晰,管理边界更为清晰,合作更及时有效,提升了政府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目前,基本形成“小事不出社区、烦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城区,有事相互协调”的管理局面。

3、新的管理制度。结合杭州实际,出台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

管理实施办法》、《杭州市城市事件、部件处置标准和时限》、《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处置流程》等管理办法,出版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用丛书(42万多字),统一规范了数字化管理流程、期限,建立了管理与监督相分离的城市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和“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机制,实现代整治,管理更加科学,处置流程、标准规范且符合实际,并对城市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加强了工作预测和指导,推进了城市“四化”长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4、新的功能。杭州市数字城管通过政务网,搭建数字城管协同平台,实现了政府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城市管理行政许可信息与行政执法信息互通,全市172家城市管理网络单位和362个社区的互联互通;初步建立了政务信息与城市地理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了与公安视频监控、桥梁在线监测、城区防汛决策等系统的对接;将GPS与GSM定位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环卫作业车辆的实时跟踪监管;实行全天候监管和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范围覆盖主城区198.82平方公里。如,过去市政府统计全市有多少个早餐点(开水炉),要动员多个部门,花一个月时间,且统计数据不准确。现在运用数字城管信息采集,1个小时内就有准确结果。由于功能提升,标准直观,加上市民参与和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

5、系统创造性实现了社区联系站系统与数字城管系统的整合,并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对称性,提供对采集员的B/S结构的全程监控和采集员的覆盖率的计算,可以实现采集公司与采集员间的信息对称;在案卷办理过程中提供对采集员的不受理短信,可以实现受理员和采集员的信息对称,提高立案质量和效率;延期缓办短信,可以实现协同平台与采集员的信息对称;案卷批转专业部门发送的手机短信,可以实现协同平台与专业部门的信息对称。

第14篇:党建创新特色

市一院党建工作创新特色

2011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是我院开创医院建设发展新局面的崭新一年。我们在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朱院长带领全体同志,凝正气,齐奉献,创佳绩,把我院全面打造成为三级乙等医院。

一、强化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凝心聚力成合力。

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好三个重点:抓党风必须抓行风、抓党风必须抓服务、抓党风必须强队伍这三个重点,积极创新创优。

抓行风:突出建立了医德医风查房制度,通过医德医风查房,促进科主任一岗双责的落实与强化科室管理,并及时倾听病人和职工的心声,不断改善服务和管理,学到一些好的做法。二是完善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更新细化考评标准,及时公示考评结果,促进考评工作的效能。三是突出加强医患沟通。在原先开展医护患沟通大赛、情景剧表演等基础上,专题设计了医患沟通满意度调查,结果与考核奖惩等挂钩。

抓服务:全面落实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工作效率,争创优质服务。我们通过全面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及三会三访制度的落实,及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在各科室全面落实了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氛围。一是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通过进一步完善lis系统等,逐步实现两小时出具检验报告,大大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并可减少门诊病人往返次数。窗口科室、医技科室通过加班加点,科学排班、向环节优化要效率,来缩短病人预约等候时间。二是开展了业务科室与医技科室互提建议的活动,为加强医技科室与业务科室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机制与平台。三是开展了窗口服务之星的动态评比,通过病人投票、自评、科室互评、行政考核结合产生窗口服务明星,促进窗口的文明服务更上台阶。

3、抓队伍:一是树立先进典型,在院内公示各级各类先进的优秀事迹,扩大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二是抓好学习教育,通过内网园地、书籍发放、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医学伦理综合教育。并且有针对性地举办了中层干 1

部培训班、青年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教育培训、窗口科室人员服务礼仪培训等等。三是加强文化熏陶,增加先进文化的影响力。通过举办护士礼仪风采展示、运动会、各类义诊、青年技能竞赛、青年医务人员拓展训练、医患沟通与名家对话等,并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团活动,如合唱团、舞蹈队、围棋赛、象棋赛、羽毛球乒乓球赛、篮球赛等活动凝聚人心,增强医院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形成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强化医德医风行风建设,风清气正显活力。

医德医风建设与行风建设工作是医院永恒的课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一是以创建人民满意医院、医德医风示范点为载体,引领服务提升。开展“强化医德医风建设,争当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争创满意先锋科室”主题活动,在全院上下逐步形成热情服务的良好氛围,1名同志获苏州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称号,2名同志获张家港市称号,2名获提名奖。二是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以评促建,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全面培育了三大服务品牌。门诊一站式服务品牌获苏州市好评、“健康与你同行”医务社工品牌服务,通过社工探访病人心理疏导,组织病员小组活动,搭建促进交流的桥梁,社工带义工、深入社区企业举办健康讲座,传播健康知识;“爱在身边”志愿服务品牌,设置急诊分诊、儿科门诊导诊、门诊指引、体检服务等志愿服务岗位,医务志愿者通过为患者提供门急诊导医咨询、解答疾病咨询、指导自助服务设备使用(自动挂号机、检验报告打印机等)、协助维持门急诊诊疗秩序、指引病患就医、帮助行动不便者推轮椅、为年老体弱病人排队及挂号取药等服务,让有就医困难的病人能得到及时帮助,切实为患者看病排忧解难。推广“志愿者服务进社区”活动,除院内志愿服务外,还组织医护人员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今年已先后为城乡居民提供诊疗、健康教育、咨询等服务15次。增强了服务社会、服务患者的意识,践行了奉献、互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四是在全院开展“树医德,促发展”承诺签名活动,切实建立起一个防腐拒变、诚信服务的医疗秩序,为广大患者创造一个廉洁、高效、温馨的

就医环境。五是对年青医务人员开展了“五个一”系列教育活动,全面丰富青年医务人员的精神生活和人文境界。六是建设了医院医德医风走廊,组织全院职工签订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承诺书,组织全体党员赴浙江警示教育基地强化思想教育,在全院范围内形成“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浓厚氛围。2011年我院1~11月份收到表扬信83封,锦旗50面,有420人次受到了表扬,退还拒收红包747人次,共计37.46万元,均计入个人医德档案并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

三、满足群众需求强化公益形象,内强外联树品牌。医院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的阵地。群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对医院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我们针对群众反应较为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院上下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视群众需求为第一要义。积极推行全程医疗优质服务,推出九大便民新举措:(1)进行了儿科内部流程的改造,开始儿科午间门诊、增设皮试室,通过完善儿科的就诊流程,不断优化服务。(2)增设了专科特色门诊,通过增设心理门诊、营养门诊、康复门诊及康复治疗室,同时加强了相关诊疗项目的宣传管理工作。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3)全面开展陪检服务。对住院病人的检查实行由医生预约及医管家全程陪检,免去家属往返。住院病人送检查标本、取报告单等工作也由医管家负责,以减少病人情况不熟悉和耗费时间的麻烦。(4)优化门诊便民服务,拓展门诊一站式服务内涵,在原有的审批、值班主任、分诊导诊、便民门诊、预约分诊、预约挂号、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免费邮寄检验报告、门诊轮班、错时服务、自助打印检验报告等基础上,在门诊2楼增设咨询服务台,进一步健全完善预约制度,改进了预约流程。同时为保证诊疗时间,实行了专家门诊限号,门诊医生全日制管理,优化就诊区域环境,在不同区域有针对性的进行图文健康宣教,根据不同季节、流行病特征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5)完善了防止安全意外的设施。住院病人卫生间安装了防滑地板,张贴了防烫伤、防跌倒的警示标记,按照了紧急呼叫系统,在病房走廓和卫生间安装了扶手。病床全部安装了防跌倒的栏杆,对行动不便的病人,门诊及住院各科室负责提供轮椅服务。(6)进一步延伸

服务,加强与病人在院期间和出院后的沟通交流,及时应答服务需求,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7)医技科室出报告再提速,实施门诊生化、凝血2小时报告制,三大常规30分钟报告制,急诊标本1小时内报告制等,进一步提高检查效率,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减少门诊病人往返次数。(8)开设方便门诊,为慢性病人的续药开具处方,开展专家门诊预约挂号,方便病人就诊。(9)开展了关爱患者工程。有针对性的为特殊患者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构架医患桥梁,彰显人文关怀。开展健康宣教日、健康进社区、住院病人送生日贺卡、生活无着落病人的社会救助等服务。

宣传工作是树立单位形象,赢得社会理解的重要手段。我们在2011年强化了与媒体的联系沟通,积极争取宣传部门的支持。2011年,我们在苏州日报发表新闻报道5篇,在本市媒体报道160余篇。国庆节前24小时跟踪拍摄了急诊室的故事引发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拍摄了建院50年专题片。刘芳在网络上陆续写实了一个急诊室护士的感受,也引起了网络的关注。许瑶发起的公益捐助共计2.5万元。妥善及时处理网络舆情8次。

2012年:

我们以繁忙的工作即将迎来建院50年,50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有缓滩。50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有暖色。50年像一曲乐章,有高潮有低谷。我们要以更精湛的技术、更热情的服务,万众一心、共同洒汗水,在历史的画卷上书写新的一页。2012年,要以系列主题活动为手段,全面强化医院文化建设。以科技成果评比展示、讲座为主的科技创新季;以优秀病历评比、疑难病例全院大讨论、三基竞赛为主的内涵提升季;以人文教育、文艺演出、体育竞赛、读书演讲、医患联谊、志愿服务为主的青年成长季;以在每个乡镇选择10位贫困患者,实施检查费用减半、与共建社区和各镇开展巡回义诊活动为主的惠民利民季。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爱党爱国和关爱病人的主旋律,促进员工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进一步提升,推进医院和谐文化建设更加深入开展。我们将与医院一起迈向崭新的时代。

另外:

在队伍建设上,注重了青年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系列活动,(读好书、做笔记、演讲比赛,学名医大家、争当满意先锋等);注重了典型引路(优质服务窗口及服务明星评比、十佳评选、党员团员结对);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等等。在服务做优上,我们推出便民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开展了三大品牌创建:门诊一站式服务、健康俱乐部、医院志愿者服务。

围绕“工作一流、群众满意”的目标,做到服务意识有明显增强,服务作风有明显转变,服务效能有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有明显提升。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在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上下功夫。通过进一步深化单位的文化建设等来培育核心价值观,引领好医务人员的理念转变,并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养成,从根本上转变服务态度和服务作风。

2、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上下功夫。做到阳光服务、规范服务、廉洁服务。深化党务院务公开工作,在医疗质量各个环节突出严字,重点抓好急诊、手术、三级医师查房等核心制度。

3、在提高服务效能上下功夫。重点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重危急症能力建设,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提升运行绩效。

4、在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全院无线信息网络系统,在各病区实施无线查房和无线移动护理系统、无线消毒供应管理系统、门诊无线输液系统。致力人才强医工程建设,认真抓好以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为重点的医学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双管齐下”,科学制定人才培养和后备人

才培养规划,因才施用,努力建设一批在苏州和本市范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强化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在服务经济服务群众方面高点定位。要开设企业家俱乐部,为企业家提供健康贴心服务。要开通网上预约、门诊预付费制度。二是要提升发展好重点专科。骨科、肿瘤科要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对照省级重点专科评审标准,通过严格管理机制,强化经费投入,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加强技术创新与引进,增强科研能力等办法确保省级重点专科成功创建,以技术进步与发展带动全院专科建设和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三是要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按照三级医院要求建立中心实验室,为医务人员搭建科研创新的高水平平台。与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技术团队合作成立干细胞生物治疗中心,开展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使医院的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并在2012年成立骨质疏松诊疗中心。与省鼓楼医院联合开展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和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加入江苏省骨质疏松防治体系。四是要以系列主题活动为手段,全面强化医院文化建设。以科技成果评比展示、讲座为主的科技创新季;以优秀病历评比、疑难病例全院大讨论、三基竞赛为主的内涵提升季;以人文教育、文艺演出、体育竞赛、读书演讲、医患联谊、志愿服务为主的青年成长季;以在每个乡镇选择10位贫困患者,实施检查费用减半、与共建社区和各镇开展巡回义诊活动为主的惠民利民季。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爱党爱国和关爱病人的主旋律,促进员工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进一步提升,推进医院和谐文化建设更加深入开展。

第15篇:创新特色工作思路

汇报

胥江社区有居民3585户,共计9785人,6个居民小区,大部分是老新村。辖区老年人社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多。新的一年,社区将以“8·10”为民服务圈为核心,开创社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我想讲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创新特色工作思路

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年内争创 3星级 社区。今年胥江社区将以“社区养老一网通”为品牌,“社区养老一网通”暨坚持夕阳康乐为目标,以居社养老为社区特色,树立网格化、网络化综合助老服务。

工作设想:

将两网化的管理延伸到社区为老服务领域中,针对目前辖区老年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利用现有的社区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满足辖区老年人的各种需求,针对老年人群体、个体情况提供差异化服务。通过结合街道即将实行的网络化系统,以“虚拟+实际”在实行网格化走访的基础上完善网格综合服务。

比如老年人普遍反映理发贵的问题,社区继续联系永琪理发店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理发,这个项目一直持续了五年,深受居民的欢迎。

社区老年人反映目前看电影比较贵,社区利用三楼多媒

体的优势,继续开设“18影视屋”,每月18号免费为居民放电影。

社区老年人普遍反映文化生活单调,社区整合各种资源,在社区民间社团组织“春光艺术团”草根领袖的带领下,每周和双休日下午唱歌、跳舞、唱戏,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坚持帮困洗衣站的特色服务,继续为特困老人洗衣、洗被。

社区将在走访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倾听居民有哪些需求,一方面不断挖掘更多的有效资源完善社区服务,真正实行需求和资源的有效对接。

“社区养老一网通”是社区在2012年工作中的一个设想,将虚拟的网络网格和实际的日常走访相结合,并建立为老服务网格制度,评估和检查“网格化助老服务”工作成效,不断探索网格化、网络化综合助老服务。

(二)实事工程打算:

今年社区居民办成有较大影响的实事:

1、为136号小区小游园内供居民休息的木质围椅进行修理,解决安全隐患,为居民提供休息的场所。

2、帮助136号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为即将进行的老新村改造做好准备工作。

(三)改善不足

1、加强管理,改善社区内部环境。实行社区“内部网格化”建设,将社区内每个房间、活动室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和区域,社区活动室实行社工负责制度,社工每人(或两人)分管一个房间或活动室,定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对活动室每天进行卫生管理,有利于每个社工发挥各条线的积极性,开展各项活动,也有利于提升每个社工的责任心,共同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去。

2、多沟通交流。严格执行社区考勤制度,严肃各项纪律,坚持每周开居务会布置社区各项工作,加强内部的管理和沟通,凝心聚力,带动社区整个团队的进步。

2012年,胥江社区将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源动力,以创特色、争品牌为目标,不断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社区上下将团结一心,为建设和谐幸福新胥江而贡献更大的力量!以上就是2012年胥江社区各项工作的思路和计划。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第16篇:离散数学特色项目

离散数学特色项目

在2009年离散数学这门课成为中国计量学院校重点建设课程后,课程组的老师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很多方面对课程进行了完善,在原有的基础上呈现出了本课程的一些特色.现总结如下: (1) 在教师队伍上 该课程组的四位教师近三年均参与过离散数学的教学,而且4位教师里有2位教师通过了教学“免检”认证,还有1位是中国计量学院“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获得者。

(2) 在上课方式上

首先,由以前的\"板书式\"转变为\"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课程组的老师在确定上课内容为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后,每个人承担一部分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这就有了现在再用的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使得老师们在完成教学基本内容的同时,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在授课方式上,我们采取“合作”的方式,每位老师上自己比较擅长、自己相关专业的部分,这样可以使教学深入,使教学与相关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在考核方式上 在课程建设以前,我们都采取平时占20﹪,考试占80﹪的考核方式。在具体操作时,本课程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内容分散,所涉及的理论较多,学生普遍觉得考试较难。经过课程组讨论后,将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加大对平时的考核力度,降低考试难度。这体现在平时成绩提高到占总成绩的30﹪,其中10分用于课堂考核,10分用于作业考核,10分用于网络平台的参与。经我们改革的这一年来看,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包括提问题,提建议,网络平台成为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另一种渠道。

(4)在网络平台建设上 在平时成绩考核上,本课程加大了对网络平台的利用要求。在两年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网络平台有很多优点:课程组上传的课堂录像,学生随时可以打开教师的教学录像,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课程组上传本课程的部分习题答案(教材后没有付答案),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程组组织教师轮流值班,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疑问;网络平台也提供了课程的一些相关信息,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第17篇:特色项目主题

特色项目主题

敲响幸福的鼓点 敲响幸福的人生鼓点 敲响生命的鼓点

敲响生命的每一个鼓点 敲响人生的每一个鼓点 敲响人生的鼓点 敲响欢快的人生鼓点

第18篇:学校特色项目

附件5 “学校特色项目”项目指南

(2016年度)

第一条 为推动高校在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工作中实施差异化战略,特设立“学校特色项目”。

第二条 学校特色项目是指高校通过具有鲜明特征或者独特运作方式实施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管理等工作的项目,但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专家或者学者,以及已获得外国永久居住权的中国国籍专家或者学者。

学校特色项目旨在促进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内部管理等的提升,特别鼓励高校聚焦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领域实现不断改进和持续进步。

第三条 学校特色项目的主要特色应当具有以下至少一项特征:

(一)有助于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凸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凝练教育教学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如培育优势学科专业,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和改革专业课程,注重和加强实验实践教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等。

(二)有助于高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如,加强原创性研究,引导和促进多学科交叉,建立师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突破重大科技瓶颈问题,提升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竞争力,提高科技创新能

力和水平,扩大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影响,满足科技前沿重大需求,支持国家重点产业领域等。

(三)有助于高校增进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国家、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加强理论研究为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解决方案,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

(四)有助于高校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形成办学理念的战略管理意识,准确定位办学目标及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规模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建立管理责任制度等。

第四条 申请本项目的高校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能够准确把握申报项目与学校的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的关系,并能清晰估量和阐述该项目对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能够清晰完整地阐述申报项目在目标、途径、方法、过程、成效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三)明确拟聘请的专家或者学者来华工作的目标,并有详细的计划安排;

(四)具有较强的人才和设施优势,能够提供相关的配套支持。第五条 获准立项的项目不得仅聘请1名专家或者学者。 考虑到国家财政预算下达的时间安排,请各高校根据国家财政下达的通常时间安排拟聘请的专家或者学者来华的具体工作时间。

第六条 获准立项的项目执行周期最多不超过3年。但是,确属需要长期支持且效果显著的项目,高校可在项目执行周期结束后,通过新项目申报争取支持。

第七条 获准立项的项目每年获得不超过2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支持。根据财政预算的实际增长以及高校项目的执行需要,资助额度将视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核定的项目经费仅限用于所聘外籍专家或者学者的薪酬、国际国内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补贴、保险等支出,不得用于科研、出版物、举办会议、购买仪器和办公设备、研究生补助以及教师学生交流等支出。

项目支出应当根据工作计划实报实销,实际支出低于核定经费额度的,剩余经费部分应当纳入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专项经费由各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外事)部门统筹管理和使用。

获准立项但未实际执行的项目经费应当纳入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专项经费统一管理和使用。

第八条 高校2016年度限申报1个学校特色项目。 申报学校特色的项目,不得同时申报教育部或者其他部门组织实施的其他聘请外国专家或者外籍教师的项目。

第九条 高校应当于2015年10月16日前提交《学校特色项目申请表(2016年度)》和学校报送公文。

申请表中的外文内容须附完整准确的中文译文。

第十条 教育部将在评审的基础上,参考各校已获准项目的执行情况确定最终结果。

申请文件送达时间超过报送时限且无事先合理书面说明的,不予受理。

申请表填写不规范且未按照时限要求补正的,不予受理。 第十一条 获准立项的高校应当根据报送“海外名师项目”和“学校特色项目”年度报告或结项报告有关要求,于每年5月

31日前提交项目年度报告表和结项报告。

第十二条 获准立项的项目不得变更。

确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按时实施的,应书面报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获准同意后可以延期实施,但不得延至下一年度。

因故无法实施的,应书面报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获准同意后终止项目实施。

第十三条 高校应当加强统筹和领导,建立和不断完善项目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外事)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对项目申报、结项等材料进行先期审核,严格把关,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教育部将适时对获准立项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估,并以适当方式宣传推广效果和影响较好项目的做法和经验。

教育部将根据报送年度报告表和结项报告遵守时限以及质量情况,统筹考虑高校新设和续办项目的安排。对于不能按时保质报送年度报告表和结项报告或者虚假报送年度报告表和结项报告、擅自改变项目实体内容、项目管理混乱、实施效果欠佳的,将影响高校1-3年同类项目的申报。

第十五条 本项目指南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负责解释。

第19篇:MBA项目特色

培养目标:

暨南大学MBA,综合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所需的基本理论工具并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有效运用于商业实践的能力;对中华商业文明有深刻的洞察力,且能深刻理解中国的政情、商情、民情和人情;具有有全球化视野和与之相匹配的分析与沟通能力。

百年商道:

1、百年的商科底蕴与多元的文化背景。迈过了一个世纪的暨南大学,以其丰厚的商科教育底蕴和多元的文化背景特色,称誉于全球。来自全球五大洲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总数超过1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高居全国高校第一,而其中来自境外的研究生占全国所有高校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正是这百年的商科教育历史、良好的多元文化氛围以及国际化的特色,使暨南人具有更为开放的视野,更为敏锐的商业触觉,为MBA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校园文化背景。

2、丰富的教学资源与领先的教育模式。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大批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A类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和省名牌专业,以及EMBA、MPAcc、MPA和ME等齐全的专业学位设置形成了强大的管理类学科支撑优势;建立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百余名正、副教授所组成的优秀的师资队伍;管理学院和教学大楼为MBA教育提供了华南地区最为优越的商科教育设施;领先的“三三制”商科教学模式和“四情”教育模式等。这都奠定了暨南大学17年MBA项目教育与管理的坚实基础。

3、融汇中西文化与坚持与世界一流商学院联合办学。MBA教育自建立之初,就注重走国际化合作办学道路,近年来,与包括美、法、英、加、澳等国外一流大学建立起MBA合作渠道,如与美国西北大学合作培养EMBA,与法国CNAM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BU)、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等签署协议联合培养MBA等。加强国外合作与推行交换生计划,是暨南大学MBA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丰富的校友资源与活跃的MBA联谊会组织。作为华南地区最早开办MBA教育项目的暨南大学,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培育MBA学员最多、校友网络最为完善、学员结构最为合理的学府。与此同时,暨南大学MBA校友联谊会是全国最早成立的MBA校友组织之一,其组织开放性和活跃度大大的促进了校友、校企、校际之间的联谊与交流。暨南大学MBA联谊会倡导建立了华南地区MBA联盟,并成为该联盟的首届轮值主席。

5、专业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与完善的职业发展服务。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和服务的同时,MBA教育中心设立了专业的学生事务与职业发展办公室和校友与公共事务办公室,通过“知行团计划”和“华商管理案例基金”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通过“校友导师计划”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商界人脉网络,通过

“职业辅导计划”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发展服务。这一系列的服务体系为MBA学员的职业发展构建了一流的服务平台。

6、构筑MBA终生学习理念与价值增值体系。一朝就学,终生向学,暨南大学MBA立足于为学员构建终生学习和资源共享体系,通过信息与资源交流计划、华商管理论坛、校友联谊组织、管理实践平台、EDP项目等平台让MBA学生能够始终获取最新的管理知识,交流最前沿的管理实践经验,打造最为广阔的人脉资源网络。

培养模式:

1、前沿理论与商科实践相结合。暨南大学MBA教学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享、理论学习与企业实习、管理实践与创业实践等相结合。在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2、全球视野与独特的“华商”案例教学。“开启华商智慧,传承华商文化”这是暨南大学MBA教育的重要特色。一方面,引进国际著名商学院的案例,使之具有国际视野;另一方面,本土与侨情相结合,教授与学生相结合,致力开发反映华人营商文化与经营特点的案例库。

3、校内导师与校友导师相结合。按照中国学位制度的规定,结合学校培养MBA的经验,采用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友导师相结合的独特培养模式。

4、大学科平台教育与灵活的专业课程相结合。MBA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除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课程外,学员可根据个人职业发展,选修管理学院其他专业的特色课程。

第20篇:体育特色项目

关于体育特色项目规划方案

体育项目有很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包括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我认为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可以在传统的体育项目上进行创新,比如武术项目中可以开发武术操、功夫扇等作为特色项目,健美操项目中可以开发校园集体舞、啦啦操、广场舞、街舞作为特色运动项目;也可以开发已有的但是目前还没有引入中学体育教学体育项目或者新形成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特色课程教材,比如广场舞、健身球、瑜伽、轮滑等。根据目前我的自身实际情况和可行性,我首先选择健美操作为体育特色项目。如果学校选择其他运动项目作为学校特色运动项目,我也有能力配合学校进行开展。

1、健美操特色课程开展的可行性

首先,健美操课程对场地没有严格的要求,只需要一个配有镜子的舞蹈房和一套音响设备健美操即可。即使没有专业的舞蹈房,一块室内篮球场也可代替。

其次,每学期都会有市级区级的健美操比赛,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体育拓展课程。健美操特色课程的开展可以与体育拓展课程、健美操队训练结合起来,通过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兴趣,并且鼓励学生选择健美操拓展课程和参与健美操队训练,探究一条适合学校学情的提交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

第三,我在大学期间的专项即为健美操,现在我作为一名刚入职的体育教师,虽然研究生已经毕业,学校课程学习已经结束,我仍然会不断关注学习与健美操项目相关的最新的训练方法,比赛规则,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健美操专业素养,更好的提高教学训练效果。

2、健美操特色课程开展的目标

探究与创新健美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争取健美操特色课程公开课,并且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出新的教学心得以论文的形式发表。

通过参加国家健美操教练、裁判的培训,健美操相关最新比赛视频,了解健美操项目发展的最前沿的基本状况,使自我认知与健美操项目的发展接轨。通过观看分析健美操优质课,参加各种体育教学研讨会,探究整合新的教学方法、手段。积极报名参加各种级别的公开课评比,至少开展一节区级的公开课。申报有关体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申报,争取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一篇论文。

3.健美操特色课程资费预算

健美操特色课程开展需要舞蹈房(没有舞蹈房室内体育馆可代替)一个,音响设备一套。 课程开展资费主要集中在健美操轻器械购买上。

如果健美操队的课外训练也属于体育特色项目,训练资费主要集中在比赛服装,比赛器械,化妆用品,课外训练点心这几个方面。

健美操特色课程还没有具体开展之前,只能想到这些资费预算。

项目特色与创新点范文
《项目特色与创新点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