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广东省共享与发展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22 09:02:3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浅谈与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指导思想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政治责任和义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把老干部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认真研究和解决老干部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进一步把中央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daodoc.com关于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落实好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就要进一步强化以老干部为本的服务意识,树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老干部切身利益的责任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离休干部作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特殊群体,目前,已进入了高龄期、高发病期,其生活水准和待遇更要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丰厚的生活待遇和物质保证,让老干部安度晚年、颐养天年。为此,我们要把让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贯穿于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全过程,牢牢抓在手上,始终落实在行动中。

二、现状

我区现有离休干部295人,其中行政、全(差)额拨款事业单位199人,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96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江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我区率先建立起了完善的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使全区绝大多数老干部都分享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自2000年起,全区所有离休干部的离休费都由区社保所统一发放,包括困难企业和破产企业,彻底解决了离休干部离休费拖欠问题。自2002年起,在2001年离休干部医疗统筹办法试行一年的基础上,正式颁发《**市江宁区离休干部医疗统筹实施意见》(江宁政发[2002]43号),全区离休干部全部参加医疗统筹,当年统筹标准为13000元/人,2004年统筹标准提高至18000元/人,2007年再次将统筹标准提高至23000元/人,彻底杜绝了离休干部医药费拖欠现象;近年来,又扩大离休干部用药范围,提高离休干部特殊治疗报销比例,改进医疗统筹经费征缴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离休干部医疗统筹保障机制;2007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无工作离休干部配偶医疗问题,我局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已故离休干部无工作配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通知》,让无工作的已故离休干部配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使她们晚年医疗得到基本的保障。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自2002年起每年为70余名困难企业离休干部缴纳当年70%医疗统筹经费,为10余名特困企业离休干部全额缴纳当年医疗统筹经费;自2005年起,江宁区财政设立离休干部及遗属专项解困基金,用于解决因生大病、重病医疗费自付部分过高而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离休干部的补助;2005-2007年,江宁区财政共拿出440多万元为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支付了住房补贴。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镇街离休干部与机关离休干部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为此,我区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高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镇街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政策和举措,200

3、2004年,两次新增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镇街离休干部生活补贴;200

6、2007年,四次为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镇街离休干部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大大缩小了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镇街离休干部和机关离休干部的差距。尽管如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尤其是一些困难企业和国有改制、破产企业,无法兑付离休干部新增生活补贴,使得这部分离休干部的意见很大,经常到我局上访,要求我局到所在单位协调、督促,但由于我局没有行政执法权而收效甚微,部分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全年各项经费和生活补贴仍然无法全额兑现。

三、拟建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各项经费和生活补贴统筹管理机制,杜绝拖欠现象。

针对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生活补贴拖欠问题,我局深入剖析其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少部分单位主要领导对离休干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上级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相对滞后。近几年来,**地区离休干部生活补贴调整幅度比较大,仅200

3、2004年企业离休干部两次累计增加生活补贴平均每人每月就达千元,预计今后还将有大幅度的增长,如果这些费用一直由企业自身负担而不纳入统筹,将给企业带来很大负担,同时,也会给老干部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2005]1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件规定,在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中要求“凡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项目和标准支付给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增加的养老金和生活、物价补贴都要纳入统筹项目,实行社会化发放”的精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daodoc.com

神。2006年底,由我局牵头,会同江宁区委组织部、区地税局、区财政局共同协商、研究拟定了《江宁区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各项经费和生活补贴统筹管理实施细则》。

《细则》规定:全区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共计96人的离休干部特需费、健康疗养费、交通费、生活补贴(75元/月)、全年生活补贴(2000元/年)、电话费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daodoc.com、取暖费、2003-2004年新增生活补贴、以及当年可预测一次性生活补贴等,全部参加统筹;统筹单位自缴费当月起不再发放离休干部各项经费和生活补贴。统筹标准每年由江宁区委老干部局根据上级文件规定进行核定。统筹经费的收缴由区地税局负责,老干部局负责向地税局提供征收单位、人员、征收数额清单;统筹单位于每年元月份一次性缴清全年统筹经费。新破产或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的统筹费,在处置资产时,按当年区统筹标准一次性提取十年的统筹费;破产和困难企业由区地税局会同老干部局审核认定并报区政府批准后,其统筹经费由区财政局负责存入统筹经费账户。统筹经费账户的管理使用由区委老干部局负责,实行单独建账,单独管理;老干部局定期通过银行支付的形式向参加统筹的离休干部发放统筹经费。参加统筹的离休干部由区委老干部局核发《江宁区离休干部专用存折》,每年一次到指定银行领取统筹经费;凡是因身体原因不能亲自领取经费的离休干部需指定一名直系亲属持离休干部荣誉证到老干部局办理相关领款手续。参加统筹的离休干部如病故,由老干部局按规定最后一次结算该离休干部的统筹经费,结算后将该离休干部的银行账户注销;统筹资金如有结余,退还缴费单位。

目前,此项政策还处在反复证论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和障碍是:由于江宁区地税局隶属**市地税局垂直管理,区地税局无权在税务征收系统中设立征收项目,必须报经**市地税局批准方可添加“离休干部各项经费和生活补贴统筹经费”这一征收项目,虽然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和协调,仍然没能解决这一问题,原因是该项目不属于**市地方税务征收范畴,不能在**市税务征收系统中添加该征收项目。希望省、市委老干部局领导能出面找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早日解决这一难题和障碍,使我区尽快建立起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各项经费和生活补贴统筹管理机制,彻底杜绝拖欠现象。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2篇:一带一路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 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一幅恢弘壮美的画卷正从容铺展——

牵起亚欧非多个经济圈,跨越万里海域,“一带一路”,托起世界最长的经济走廊。

它是中国和世界共同的事业。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表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各自发展战略与其对接。

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一个个合作项目的开花结果,叠加起丰富的丝路印象,在时光这把度量尺上,镌刻下“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的坚实步伐。

历史遗产转化为发展契机

漫漫丝路,遗泽千年。古老丝路秉承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对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把历史遗产转化为发展契机,是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战略对接正当其时。

阿斯塔纳,“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起点。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表示,哈萨克斯坦愿加强同中方在经贸、产能、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光明之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对接。

克里姆林宫,见证大国战略耦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商定,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方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从战略高度、以更广视野全面扩大和深化双方务实合作。

乌法峰会,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领导人齐聚首。各国领导人盛赞“一带一路”,战略对接逐步开展,合作举措相继出台。

明斯克,白俄罗斯“2030年经济发展战略”启航之地。卢卡申科总统希望借力中白工业园项目,把白俄罗斯打造为连接欧亚的交通枢纽。当地舆论称,“一带一路”为白俄罗斯打开机会之窗。

多瑙河畔,“一带一路”与匈牙利“向东开放”相遇。匈牙利成为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绝非偶然。匈外交与对外经济部国务秘书巴罗格表示,匈牙利曾经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面对“一带一路”机遇,必须抓住。

安特卫普港,比利时最大港口。在国际贸易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经安特卫普港往来中国的贸易总量1000万吨,年增速达16.5%。国王菲利普说,比利时愿利用自身优势成为中国连接欧洲的桥梁,推动欧洲投资计划同中国“一带一路”对接。

事实上,今年9月底,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泰宁将率团前往非欧盟国家就欧洲投资计划进行“路演”,中国是第一站。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欧洲将注意力转向中国,将中国视为大型项目中的市场和贸易伙伴。

波兰,中东欧地区第一个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家。波兰副总理托马什表示,世界经济需要新的驱动因素,参加亚投行,有利于波兰充分参与“一带一路”。

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事关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前景,被巴民众视为“来自中国朋友的礼物”;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将中国与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利益紧密相连;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斯里兰卡打造海上商务航运中心的雄心,泰国边境经济特区战略„„都与“一带一路”相向而行。

发展愿景耦合对接,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符合国际社会根本利益的最好诠释。

全方位联通惠及各国民众

“一带一路”不是空洞的口号,一系列早期收获项目,惠及沿线国家,给各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塔吉克斯坦,丝路随着山路蜿蜒,能源短缺阻碍着经济发展,民众冬天苦不堪言。杜尚别热电厂,中塔合作项目,两国元首共同出席开工仪式。现场,塔国民众欣喜若狂。没有亲历过那里冬天的人们,很难理解当地民众对拥有一个光明和温暖冬天的祈盼。

吉尔吉斯斯坦,中国新疆特变电工承建的达特卡—克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工以前,其南部水电站发的电要绕道邻国才能输送到缺电的北部地区。中吉两国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改写了这一历史。从开工到竣工,吉总统阿坦巴耶夫四次莅临,足见这一项目承载的意义之重。

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燃煤电站,中斯重要合作项目。习近平主席和时任总统拉贾帕克萨共同出席视频连线启用仪式。事前未加知会,拉贾帕克萨总统的致词突然从英语换成了当地语。他告诉习主席,他想让全国民众都听到这句话:“我宣布,从今天起,下调全国电价油价。事实证明,中国为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斯里兰卡人民真诚的朋友和亲密的伙伴。”

“真正惠及民生、获得老百姓欢迎的是最好的项目。”习主席在访问塔吉克斯坦时说的这句话,意味深长,道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时秉承的精神,坚持的原则。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中巴友谊之路,中巴经济走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悬崖峭壁、雪山河水间,中国公司承建的一期修复和扩建工程已经完工。巴各界期待,这一工程将增强巴中之间的贸易往来,造福两国民众。

德国杜伊斯堡,世界上最大的内陆集装箱转运地,渝新欧铁路的终点。这条全长一万多公里的国际线路,经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杜伊斯堡,比海运、空运更省时间,更少成本,大大克服了中欧间长距离障碍。

不止渝新欧,蓉新欧、汉新欧、郑新欧、西新欧„„更多更新的中国国际铁路货运线路正在开辟。

当今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曾见证“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盛景的东盟,正热心于同中国打造信息港。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落地,跨境陆缆、海缆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基地、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工程启动,掀起中国东盟互联网企业合作热。

亚投行进展顺利,丝路基金成功启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民众心通意合,决定着国家关系的发展。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开馆,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也抓紧筹办,中斯双向留学生稳步增长;泰国公主诗琳通按下按钮,为孔敬大学孔子学院揭幕并题写院名,在这里学汉语的学生有6900人之多;热爱汉语的欧洲人也越来越多,法国艺术家之家协会主席雷米·阿龙说,丝路不仅是文化、艺术的纽带,还能通过“艺术的语言”,找到各自文化特性,加强精神理念的沟通„„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方位大联通中,一个个生动情景,昭示着“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

亲诚惠荣是丝路新路标

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从未如此休戚相关。中国以首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大国胸怀,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

访问蒙古国时,习近平主席形象地表示,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这一“搭车”理念,是中国的郑重承诺:在周边国家的腾飞路上,中国愿助一臂之力。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国际场合宣示,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今日中国,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未如此接近,与世界各国携手圆梦的愿望也从未如此之真。推进“一带一路”,亲诚惠荣是路标,是前行的方向。

时间将进一步印证:“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一带一路”,这份体现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日益凸显中国的大国担当。

推荐第3篇:人人共享发展成果

人人共享发展成果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保障,就要努力做到社会保障全覆盖。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制度正在日趋完善、走向全民共享。《‚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习近平指出:‚我们还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加强社会救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习近平强调:‚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从底线思维出发,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必须使社会政策起到托底作用。一是托住普遍的基本保障的底,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二是托住特殊困难人群的底,对他们进行特殊救助和扶持,‘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三是托住急需救助人群的底,帮助他们渡过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各种难关。‛

‚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让人民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步伐。《‚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让全体人民共享小康生活,首先必须消除贫困。我国目前还有7017万人生活在贫苦线以下,未来五年之内,必须将他们全部脱贫,共享小康,任务光荣而艰巨。所以《“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并开创性地提出精准扶贫方略,他说:“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他强调:“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我们要让人民共享公平优质的教育。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仅次于生存权。教育也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礼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邓小平说:“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习近平说:“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所以,《“十三五”规划建议》将教育公平、教育共享提到很高的位置,《建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我们要人民共享平等就业创业的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安居乐业是人民的普遍向往,所以,“十三五”将实行就业优先战略。《“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习近平指出:“要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扶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我们要创造公平、共享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习近平指出:“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我们要让人民共享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避免两极分化,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我们也充分尊重劳动,鼓励多劳多得,鼓励人民为社会发展多作贡献。《“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习近平强调,要“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我们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保障,努力做到社会保障全覆盖。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制度正在日趋完善、走向全民共享。《“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习近平指出:“我们还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加强社会救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习近平强调:“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从底线思维出发,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必须使社会政策起到托底作用。一是托住普遍的基本保障的底,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二是托住特殊困难人群的底,对他们进行特殊救助和扶持,‘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三是托住急需救助人群的底,帮助他们渡过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各种难关。”

习近平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让人民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步伐。《“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共享发展是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广东确立2018年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年。正如胡春华书记所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补短板。广东突出短板在粤东西北地区、民生社会事业和贫困人口。省长朱小丹说,今后三年,要把共享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补短板的过程,也即共享发展的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在地包含共享发展元素,也必须依靠共享发展来实现‚全面‛。共享发展不仅体现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也必然体现在今后的发展中。

共享发展是广东再塑发展竞争新优势的动力。胡春华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用以引领和指导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再塑广东发展竞争新优势。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起到的是动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依靠自身的优势,吸引了国际、国内的优质资源集聚到广东。比如政策优势、地理位置优势、时机优势等。全国大量人才在广东创业、创新,成就广东的发展传奇,共享广东的发展成果。未来,广东的发展,要更加突出共享理念,在所有的优势中,把共享作为显著的优势,用共享激励发展。

共享发展是广东发展的目的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广东促进发展的实力举世瞩目,广东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地位毋庸置疑。如今,五大发展理念中,广东也需要在共享发展上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一方面,是因为广东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广东能够在共享发展上取得成就;另一方面,因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是发展的目的所在。比如,按照广东省现行扶贫标准,还有180万左右贫困人口,仍有1个市、11个县的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城乡二元化结构一直是制约广东长远发展的重要障碍。这些都是需要依靠共享发展理念解决的难题。

推荐第4篇: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李再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农村人口中,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能否脱贫,更是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质量。全会以这样的魄力和措施在“十三五”时期消除贫困,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也是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的生动诠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我重点就精准扶贫与共享发展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精准扶贫,共享发展——历史担当中的价值取向

共享,是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脱贫,是实现共享的基本条件。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多年的不懈努力,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我国目前仍有7000万人口没有脱贫,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把团结带领13亿人民实现全面小康作为我们的历史担当,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不丢掉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让一个人掉队,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十三五”的五年中将全面解决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必将让全体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它将向世界证明:看见中国,就看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路径和方法的角度去看待精准扶贫,而更应该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去深度思考。

第一,脱贫和共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就是要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占全国总人口5%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作为国家战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价值取向。

第二,脱贫和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关切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能否在“十三五”实现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代考验。

第三,脱贫和共享,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然要求。当前,“四化同步”的短板是农业,扶贫攻坚的重点是农村,共享发展的难点是农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700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在中国革命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极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原因,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仍处于现行标准以下的贫困状态。如果没有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小康,我们将失去第一个百年梦想成真的本质意义。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既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我们执政党执政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四,脱贫和共享,是我们党永续执政的价值追求。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续执政的价值追求。党为什么能够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并始终为他们谋取福祉。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劳苦大众,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梦想追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人民富起来的梦想追求;今天,我们党将带领7000万贫困群众“脱贫困、奔小康”,全体中国人民将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去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的复兴梦想,走向强起来的明天。“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永恒的执政价值追求。

二、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共享发展的路径选择

消除贫困、公平正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是我们党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县、市、省、中央工作40多年,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他花最多的精力抓扶贫脱贫,形成了“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等一系列重要扶贫思想,并提出“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四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扶贫思想,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扶贫理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没有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就谈不上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要实现7000万人口的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第一,扶智——增强自信。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地方贫困,思想不能贫困;物质贫困,精神不能贫困。如何做到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最重要的有四点:一是理想信念不能贫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动力。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丰富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不移、矢志不渝。二是民生情怀不能贫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扶贫脱困是最大的民生。必须以贫困不除、愧对人民,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宗旨、改善民生。三是发展思路不能贫困。发展是摆脱贫困的关键。必须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提升谋发展、抓发展的能力,结合实际锁定目标、找准路径,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让贫困群众在加快发展中摆脱贫困。四是凝心聚力意识不能贫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摆脱贫困。

第二,聚焦——定向发力。五年时间确保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每年需要脱贫1000多万,如果不聚焦到每一户,这个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必须按照“六个精准”“四个切实”“四个一批”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扶贫对象、扶贫措施、脱贫时限明确到7000万贫困人口的一家一户,挂图作战、精准发力,坚决防止用平均数代替大多数,确保每一户贫困群众到2020年精准实现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一家一户地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研究脱贫途径,制定帮扶措施。二要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坚持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培育富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实施生态移民、强化金融支持、保障公共服务、提升能力素质“六大工程”为支撑,突出教育、医疗、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等重点,推动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提升扶贫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公平性。三要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亲自抓,发挥好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群众主体三方面作用,构建政府、社会、群众整体联动、同轴运转的精准扶贫新格局。

第三,改革——激发活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实施精准扶贫,既要通过投入解决外部发展条件问题,又要通过改革解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2014年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按照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目标要求,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全市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通过股权纽带把城乡各种资源要素整合到产业平台上来,有效解决了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问题,推动了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两年来,每年以100万亩的速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共有31.99万亩集体土地、18.1万亩“四荒地”、38.72万平方米水面、3450平方米房屋入股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股权收益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413个,“空壳村”占比从2013年的53.8%下降到15.3%;吸引8.9万户31万农民通过入股变为股民,入股农民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2014年实现2.8万户10万贫困人口脱贫,今年还将有10万人以上脱贫,确保到2018年全部贫困人口脱贫。“三变”改革,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建强了基层组织,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农业”、“大农合”、“大农政”的“三农”思想和“内源扶贫”思想在西部山区的成功实践,是一条以改革推进精准扶贫的发展新路。

三、精准扶贫,共享发展——需要决战决胜的三力迸发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扶贫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如果输掉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就输掉了、利益就输掉了,党的承诺、信誉、形象就输掉了。所以必须决战决胜,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把宏伟蓝图变为共享现实。

第一,强化决战决胜的担当力。贫困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精准扶贫既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能否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硬不硬的试金石。担当,就是要有战则必胜的信心。既要认清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巨大挑战,又要把握好面临的重大机遇,找准工作定位,把握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对标对表、挂图作战,确保决战决胜。担当,就是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对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要真正沉得下去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与老百姓一块过、一块干、一块苦,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我们干什么,谋在关键处、扶在点子上,增强扶贫的精准度,让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摆脱贫困、享有更多获得感。担当,就是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要把工作当事业,不把工作当饭碗,既要立足当前抓发展,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又要着眼未来打基础,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到敢闯敢试敢创新、敢破敢立敢改革。

第二,强化决战决胜的执行力。决战决胜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必须以执行力作保障,决不能做“有想法没办法”,“忠心耿耿、不知咋整”的干部。要提升干部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干部创新发展能力教育培训,推动干部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打破“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束缚,树立起“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观念,让创新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贯穿到精准扶贫的方方面面。要提升干部协调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干部统筹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升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生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能力,培养建设一支“有激情、想干事,有办法、会干事,作风硬、干成事”的扶贫攻坚干部队伍。要提升干部开放发展的能力。发展需要开放,精准扶贫更要开放。要着力提升干部开放意识、开放思维,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模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业、贫困群体多元主体参与扶贫,构建起大扶贫大决战的格局。

第三,强化决战决胜的凝聚力。凝心聚力、合力攻坚,集中力量办大事,既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决战决胜精准扶贫的现实需要。坚持全党动员、全民行动。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各种资源,上下总动员,列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下好任务书,打好“攻坚战”。坚持多管齐下、统筹推进。统筹财政资金、扶贫资金、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各种政策要素,“握拳出击”,集中投入。坚持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创业与就业结合起来,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既抓当前、又抓长远,夯实扶贫基础、实现可持续性脱贫。

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民生就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共享则是最温暖的主题。我们既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追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未来,也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奏响“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时代乐章。

推荐第5篇:共享单车发展分析

共享单车发展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共享经济模式逐渐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社会 大众,各城市不断发展的共享单车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在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诸多的作用。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共享单车有效打通了城市交通的 “最后一公里”,但其给人们短途出行带来便利的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造成了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在对共享单车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建议,以强化共享单车管理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APP、公共交通、

Shared Bicycle Development Analysis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hared economic model has been gradually put forward and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In the shared economic model,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s benefit the community, the city's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hared bicycles for people travel has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at the same time in soc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 has many roles.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sharing the bus effectively open up the city traffic "last mile", but it gives people a short trip to bring convenience at the same time also produced some problems, resulting in a lot of adverse social impact, Bicycle status quo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shared bicycle management strategy.Keywords:internet, APP, public transport,

目录

一、共

概况…………………………………………………………..………………………3

二、共享

问题……………………………………………………..……………………3

三、共享

原因………………………………………………………..…………………4

四、共享单

影响……………………………………………………………4

五、共享

之利…………………………………………………….….…………………6

六、参

文献………………………………………………………………………………………………8

- 1

出更具体的行动,只有共享单车发展到一定程度,使政府确信其确实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便会真正的支持。也因为缺乏法律规范,肆意破坏 共享单车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其违法的成本较低,法律 意识淡薄。同时,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在这期间还会有很多的的共享单车遭到了较大的破坏。

3、共享单车停放造成的问题

摩拜单车创造出无桩停车的模式得到各个共享单车公司的认同,现在各共享单车大多使用无桩停车的模式。无桩停车也使得人们更方便使用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也因为无桩停车的模式才能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无桩停车的模式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共享单车的停放是近阶段影响共享单车发展的重要问题。共享单车被市民使用完后,由于没有定桩,所以都会选择就近停车。结束乘骑的共享单车与市民没有所属关系,使得许多市民并不会将共享单车放置在专门停车的位置,对其他市民的交通造成不良影响。许多城市都有城管扣走共享单车的情况。

4、其他势力对共享单车的毁害

共享单车的飞速发展严重吞噬了出租车的市场,出租车的市场先后被互联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吞食,许多出租车司机心中十分不满。在天津师范大学的西门,就有许多被出租车司机破坏了的ofo单车。当然不只是出租车司机,作为同行的滴滴打车司机的生意也惨淡了很多。

三、共享单车出现的原因。

共享单车的出现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到现在的产物。共享单车的出现是以这么几个事物为基础的:

1、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APP的发展。近十年来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前几年也出现了同样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约车。网络支付的普及远超国外,当国外二维码还没有普及,支付还在使用信用卡时,我们已经可以扫一扫手机支付了,只有移动支付的发展,才能使市民随时随地的租用共享单车。

2、中国有十分广阔的共享单车市场。对于“最后一公里”难题,在世界上都是广泛存在的,市民使用一架自行车是最方便快捷而且廉价的,过去许多城市都有固定桩的共享单车,但是其租用与归还都十分不便,人们急需一辆完全自由的自行车。

3、中国曾经有过固定桩的共享单车存在,对共享单车的发展有一些经验。公共自行车方面,中国有将近100个城市开通了政府公共自行车业务,在江苏、杭州、天津等地有一批自行车制造商,他们在单车的可靠性和成本控制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经验。 总而言之,共享单车出现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有别于他国的原因,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从信息互联发展到物联网,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加强。近十几年来网络购物、网约车到现在的共享单车其实就是互联网发展到物联网的产物。

四、共享单车对其他各行业的影响。

1、对自行车生产产业:

共享单车对自行车行业的影响是直接的,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官网报道,2016 年以来,涌现的共享单车品牌约有 15

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极可能接近2000 万辆。当然从产能来看,这个数字还要更高。天津爱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天津静海的自行车制造商,成立于 2012 年,主营中高档自行车、自行车运动相关各类体育运动器材、服装、服饰等,官方介绍显示,该公司的年产能为“ 300 万辆中高档自行车”。但正是这家年产能原本只有 300 万的公司,在 2017 年与摩拜签订了 500 万的代工合同。值得一提的是,在作为一家制造厂的同时,天津爱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旗下还有一个名为“爱玛运动自行车”的品牌。从产能评估来看,爱玛很可能已经将公司重心完全倾斜向了为摩拜代工上。业内人士向表示,为共享单车代工已经成为当前自行车代工产业的绝对主流。本处于“夕阳期”的自行车生产产业,正重新焕发出了新春。与自行车生产一起发展的是,自行车修理行业,许多原来在街边修理自行车的人得到共享单车公司招聘。

2、对自行车销售行业。

但是对于自行车销售行业来说却相反。在过去仍有部分人选择购买自行车使用,尤其是学生,比较喜欢购买自行车使用,而在共享单车发展起来之后,许多自行车商店的销量大大减少。按照以往的经验,踏青的季节来临前,多少会有些出货的小高峰。但今年,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这份馈赠可能并不会再有。受冲击的自行车买卖渠道还包括一些大型商超的自行车专柜。诸如北京家乐福门店的自行车专柜,往往会销售一些国产自主品牌。虽然这些车往往年代老旧,造型土气,品牌也常常闻所未闻,但由于价格多在数百元,以往销路倒也不愁。而在今年,这一局面变了。值班经理并不愿意向我们谈及自行车专柜的具体销售数字。“最近买的用户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确实少了一点”,但他坚称,由于量原本就不大,这种波动也是可接受的。

3、对其他交通行业的影响

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对其他交通行业的影响非常大,最大的一点就是侵占了其他交通行业的市场份额。

网约车的出现及其补贴大战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曾是主要出行工具的出租车差点遭遇灭顶之灾。2016年8月,滴滴合并Uber,历时4年多的战争终于消停,出租车司机们喘了口大气。料想不到,网约车刚恢复理性,共享单车又陷入了疯狂。过去经过地铁站,都能接好几个短途客人,现在都让共享单车抢了去,共享单车出现后,出租车司机面临的挑战又多了一分。短短几个月,短途客单受到了20-30%不同程度的影响。短途出行大家都会直接叫出租车,但现在更多人都用起共享单车了。

“黑摩的”也已经不高兴了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交通的 “最后一公里”原先一度是“黑摩的”的天下,共享单车出现以后,这个问题被合法合规又绿色低碳的方式解决了,这明显给一直在打擦边球的“黑摩的”带来了生存困境。据公开新闻报道,早在去年12月,就有个别城市出现黑车、摩的破坏性堆放共享单车的行为,其间的利益冲突显而易见。共享单车对其的市场重叠最多,共享单车的出现,“黑摩的”恐将淘汰。

而且,共享单车的兴起对前几年出现的互联网约车的市场也有所蚕食。近几个月来,许多网约车司机都表示,短途单少了。短途出行的市- 4

(图片来源:见水印)

共享单车接入城市 公共交通网,为打通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高了自行车在城市交 通中的承担率,使人们很方便就能完成城市 短途出行,是属于公共交通的创新模式,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便人们出行。方便又廉价,成为许多市民短途出行的首选。

1、对环境的好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剧增,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发展公共交通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式。自己共享单车的流行,将对中国的环境产生正非常正面的影响,人们的出行需求,将采用,地铁,加公交,搭配共享单车来完成。共享单车的使用,将极大的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

2、对互联网相关新兴产业的影响。

共享单车兴起之后,许多互联网相关产业也蠢蠢欲动,有些城市还出现了出租电动自行车与电动汽车的情况,不得不说这并非不是收到共享单车成功的影响。在将来甚至会淘汰许多已经过时了的产业。

- 6

推荐第6篇:贯彻发展共享理念

贯彻发展共享理念, 人人共享发展成果

在《”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具体得说就是“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而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那么何为要共享发展呢?即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为什么要坚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

其一,坚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心理,也是炎黄子孙对共享的初级理解。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党从成立之日就立志带领中国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1945年毛泽东指出:“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1992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在今天,习近平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其二,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主体。这决定了我们要坚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其三,坚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是为了我们国家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一个国家要取得长远发展,不能局限于现今发展模式,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做可以持续发展道路,而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出于此原因。 如何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呢?为了贯彻着一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让全体人民共享小康生活,首先必须消除贫困。我国目前还有7017万人生活在贫苦线以下,未来五年之内,必须将他们全部脱贫,共享小康,任务光荣而艰巨。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成果。其次把三农问题作为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等等。

我们要让人民共享公平优质的教育。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仅次于生存权。教育也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礼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邓小平说:“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习近平说:“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在《建议》也有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让每一个孩子平等享有教育权利将很好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为我们国家未来发展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我们要人民共享平等就业创业的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安居乐业是人民的普遍向往,所以,“十三五”将实行就业优先战略。《“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习近平指出:“要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扶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我们要创造公平、共享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习近平指出:“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我们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保障,努力做到社会保障全覆盖。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制度正在日趋完善、走向全民共享。《“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习近平指出:“我们还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加强社会救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习近平强调:“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从底线思维出发,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必须使社会政策起到托底作用。一是托住普遍的基本保障的底,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二是托住特殊困难人群的底,对他们进行特殊救助和扶持,„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三是托住急需救助人群的底,帮助他们渡过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各种难关。”

习近平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让人民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步伐。《“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任重而道远。

推荐第7篇: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人民法院指定辩护案件的当事人免费提供的法律服务。

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人员,包括实施法律援助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援助机构安排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负责本辖区的法律援助日常工作,并对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上级法律援助机构指导下级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

律师协会应当按照律师协会章程对依本条例实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制度,将法律援助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使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法律援助经费应当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条 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法律援助的资源和需求,以及公民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能力等因素制定。

有条件的市、县可以逐步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制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

第六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有关人员应当支持法律援助工作。

第七条 律师应当依法承担法律援助义务。每名律师每年应当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两件以上。法律援助案件不足以让本地每名律师每年承办两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门从法律援助案件多的地区调节。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承担与其工作领域和业务能力相适应的法律援助义务。

律师事务所和乡镇、街道法律服务所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办本辖区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项。

第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在提供法律援助过程中,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第二章 对象、范围与方式

第九条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一)所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在本省审理或者处理;

(二)符合省人民政府及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

(三)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

第十条 民政部门直属管理的非营利性质的福利组织,因维护其合法的民事权益需要法律帮助的,法律援助机构根据其申请可以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一条 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一)盲、聋、哑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二)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提出上诉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三)公诉案件中,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决定为其提供指定辩护的;

(四)其他符合法律规定应当获得法律援助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法律援助:

(一)申请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受理范围,或者申请事项已超过诉讼时效或者仲裁时效的;

(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超过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的;

(三)申诉案件未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重新立案的;

(四)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或者裁定不予受理且已生效的;

(五)申请相对人不明确,或者无法提供申请相对人详细住所的;

(六)所申请事项已经审结或者处理完毕,申请人就同一事项依同一理由申请法律援助的。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法律援助主要采取下列方式:

(一)代拟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意见;

(二)刑事辩护或者刑事代理;

(三)民事、行政诉讼代理;

(四)仲裁和其他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案情简单、诉讼标的小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指导当事人自行诉讼。

第三章 申请、审查与实施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统一受理。

非指定辩护的刑事诉讼案件和其他诉讼案件,由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非诉讼法律事务,由申请人向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申请人根据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法律援助机构不得推诿。

第十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不属于本机构受理范围的法律援助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到有受理权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

第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申请后,如果超出本机构受理能力,可以报请上一级法律援助机构协调处理。

上一级法律援助机构认为必要的,可以将法律援助事项交由下一级法律援助机构处理。

第十八条 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都有权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项,申请人可以向其中一个法律援助机构申请。

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发生受理争议时,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法律援助机构决定。

第十九条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法律援助的,可以通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收到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交的法律援助书面申请后二十四小时内,应当将法律援助申请转交有受理权的法律援助机构,并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协助将申请法律援助所需要的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提供给受理的法律援助机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地址不详无法通知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在转交法律援助申请材料时一并告知有受理权的法律援助机构。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当即决定予以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机构也可以当即提供法律援助,同时报法律援助机构核准:

(一)可能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导致不良影响的;

(二)当事人可能面临生命安全和重大财产损害的。

第二十一条 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法律援助申请表由省司法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 公民申请代理、刑事辩护的法律援助应当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二)经济困难的证明;

(三)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申请人提交的经济困难证明,包括家庭成员证明和家庭经济状况证明。

家庭成员是指与申请人共同生活的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的人员。家庭经济状况包括家庭成员收入状况、支出状况和其他资产状况。

申请相对人是申请人的家庭成员的,申请人无须提交家庭经济状况证明,但应出具本人的经济状况证明。

第二十三条 户口簿能证明家庭成员关系的,应当提供户口簿;户口簿不能证明的,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派出所、居委会或者村委会提供证明。

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有工作单位的,由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所在工作单位出具收入证明。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没有工作单位的,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出具收入证明。

第二十四条 享受民政部门社会救济的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无需提交经济困难证明。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依法代为申请。没有法定代理人的,由申请人所在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代为申请。

第二十六条 负责审查和批准法律援助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法律援助事项的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近亲属;

(二)与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二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及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证明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按以下情形作出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

(一)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决定给予法律援助;

(二)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或者提供虚假证据、证明材料的,决定不予法律援助。

对提供的证明及材料不齐全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申请人补充材料、说明的时间不计入决定期限内。对疑难复杂的案件,经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

第二十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作出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指定法律援助人员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并在指派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确定的承办人员名单、联系方式告知受援人。受援人无法联系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对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确定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通知申请人和法律援助机构。

第三十条 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十日前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副本或者一审判决书副本送交有受理权的法律援助机构。

对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开庭三日前将确定的承办人员名单回复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三十一条 法律援助人员在办结法律援助事项后,应当从结案之日起一个月内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有关归档文件材料。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归档文件材料后,应当及时向受指派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法律援助人员支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补贴。

第四章 权利与义务

第三十二条 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受援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申请缓收、减收或者免收案件受理费、诉讼费、仲裁费。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对法律援助事项办理中利用档案资料进行的调查取证工作应当予以支持。查阅档案资料所涉及的费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减免。

第三十四条 受援人申请司法鉴定、勘验、评估、审计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财政拨款的司法鉴定、勘验、评估、审计机构应当缓收或者减免鉴定费、勘验费、评估费、审计费。

第三十五条 受援人在接受法律援助过程中有权了解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情况,如认为法律援助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并提供证据。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更换法律援助人员。

第三十六条 受援人应当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的工作,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提供虚假证据材料;

(二)以欺骗手段获得法律援助;

(三)无正当理由要求更换法律援助人员;

(四)要求法律援助人员提出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的请求。

第三十七条 受援人把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所需差旅费、文印费、交通通讯费、调查取证费等必要开支列入诉讼请求,经人民法院判决由非受援败诉方承担的,受援人应当将上述费用交法律援助机构纳入法律援助经费。

第三十八条 法律援助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事项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拖延办理法律援助事务;

(二)擅自终止或者转交他人办理法律援助事务;

(三)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四)向受援人收取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违反法律援助规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十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拖延或者擅自终止、转交他人办理法律援助事务的;

(三)向受援人收取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第四十一条 受援人以欺骗手段获得法律援助的,应当偿付法律服务费用。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省设立的公职律师事务所及其公职律师应当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并参照本条例有关律师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广州铁路运输法院、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广州海事法院、肇庆铁路运输法院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适用本条例。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广东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6年09月28日 实施日期:2007年01月01日

推荐第8篇:广东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广东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2010-7-23

【实施时间】2010-9-1

【正文】

广东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风景资源,优化生态环境,规范森林公园的管理,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利用、管理和资源保护,以及在森林公园游览、休闲、科学考察和进行文化教育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按照法定程序批准设立,可供人们游览、休闲、科学考察和进行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地域。

第三条 森林公园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

第四条

推荐第9篇:广东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

广东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

(2005年8月28日)

课题组顾问:朱森林 王兆林 课题负责人:黄 挺

课题组成员:黄 挺 陈 池 宋子和 曾广灿 李金亮 张长生 周林生 余树华 执 笔 人:黄 挺 张长生 周林生 余树华项目联系人:周林生

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1-

陆景奎

柯春霖

为完成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我会承担的《广东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研究》课题项目,对我省国企改革的历程、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形成较为准确和深刻的认识,我会从今年1月至7月,组织了47位专家学者分成6个调研组先后赴惠州、清远、江门、广州、深圳、珠海、湛江、茂名、中山、韶关、肇庆、云浮、汕头、潮州、汕尾、佛山、东莞等17个市和省粤电集团等多家省属集团公司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研。朱森林、王兆林同志担任调研组顾问参与了调研活动。

在调研期间,针对调研中所碰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会先后在省委党校国际会议厅、省社科联会议室、省地税局招待所会议室、省体改研究会办公室举行了多次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专题座谈会,并在惠州召开了大型的“经济发展与国企改革高级研讨会”,还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提交了阶段性的《关于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建议》,张德江同志、黄华华同志、钟阳胜同志作了重要批示。

从改革开放开始到90年代初,我省利用先发性的优势,勇于突破僵化的旧体制给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积极探索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企业制度的创新;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广东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力争国企三年脱困、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重组国企资产等方面,仍然有所作为,特别是在探索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方面,出现了在全国影响深远的深圳模式。但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和现代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来看,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使国有企业的资产质量得以提高,为使国有经济的结构得以进

-2- 一步优化,为使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在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强广东的综合经济实力中得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些问题是必须加以解决的。然而,由于理论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更由于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纠缠在一起,要解决这些问题,又呈现出特别大的难度,从各个方面来看我省国企改革的的确确进入到“啃硬骨头”的攻坚性阶段。在我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这个关键时期,更需要决策层的清醒认识、果断的决心并制定出强而有力的政策措施,从而完成我省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历史使命。

本报告,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我省国企改革的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对策建议。

一、我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判断

(一)主要成果

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利用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从给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再到制度创新,均表现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涌现了全面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进典型顺德和创造了人间奇迹的经济特区深圳。这个时期广东国有企业改革是走在全国前头的。90年代中后期以来,广东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推进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国有经济结构调整重组,培育了一批大企业集团,建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从而使国有经济的结构逐步趋于优化,国有资产的质量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有所增强。我省国企改革与发展已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获得了丰硕成果,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在发展

-3- 地方经济,增强我省经济综合实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1、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由单一投资主体逐步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变,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经济逐渐发展壮大,探索了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省各市县国有企业的改制面较高,改制形式多样,成效比较显著。如茂名市实行产权改革的改制企业351户,占国有企业总数74.84%, 改制的形式主要有:改为民营/民营控股8户,经营者/职工持股217户,关闭/破产126户。清远市截至2004年10月,全市已改制企业623户,改制的形式主要有破产210户,出售198户,关闭198户,职工持股17户。2004年清远市工业总产值235.0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为19.53亿元,占8.3%,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产值为89.4亿元和121.58亿元,分别占38%和51.7%;2004年全市GDP248.2亿元,增长率达到了19.6%。清远市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基本上实现了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的改革目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部分省属集团改制成效显著。如省丝绸集团属下的85户企业,80户实施了改制,改制面为94.12%;改制形式灵活多样,核心是推行了股份制,实现了股权的多元化;改制效果好,改制企业中,79户实现赢利。省丝绸集团的成功经验表明,国有企业要搞活,关键在于推行以股份制为主的改革,打破纯国有的单一产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形成较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从我省工业经济来看,国有控股的混合经济已成为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的主体,且发展较快。据统计,我省国有控股工业产值已从1999

-4- 年的1894.53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3145.19亿元,其占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的比重也从1999年的66.30%上升到2003年的81.71%。

2、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质的变化,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我省国有企业的改革从外到内,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以政策调整、放权让利为主,现已转到以制度创新为主的攻坚阶段。经过20多年的改革,70%左右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85%左右的小型企业进行多种形式改革,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由工厂制转变为公司制企业,国有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的体制基本被冲破,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逐渐转变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计划生产、计划供应和大锅饭式的分配制度逐渐被按需生产、市场营销和员工按劳分配、按贡献大小取酬所取代。国有企业初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正在向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迈进。例如佛山市通过改革搞活了佛山照明股份公司、佛塑集团等一批国有企业。同时,围绕国企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各项综合配套改革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比如改革了国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解决了国有资产多头管理,无人真正负责的问题;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形成,为分流安置国有企业职工创造了必需的社会条件;政府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新定位和转换职能,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离,为国有企业真正走进市场创造了制度环境。

3、调整了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打破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

-5- 改革开放前夕的1978年,全省城乡国有和集体经济占经济总量99%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几乎是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90年代以来积极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成功组织了以煤炭、纺织、制糖等三个特困行业脱困为突破口的脱困攻坚战,到2000年全省72%的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实现了脱困。期间各地也加快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特别是劣势企业退出的步伐。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同时,按照“抓大放小”的方针,做强了一批大企业,放活了大批中小企业。湛江糖业,经过改革调整,整个行业从33家工厂调整为21家,实现了全部亏损转到厂厂盈利,做到了工厂经营者、职工、蔗农和当地政府四满意。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使我省国有经济比重相对减少,大体形成了国有经济、“三资”经济和民营经济各占三分之一的国民经济“三足鼎立”新格局。这种新格局的出现打破了过去国有经济“一统天下”,全省处处呈现多种所有制经济万马奔腾、生动活泼、欣欣向荣景象。

4、通过改革,我省国有资产总量增多,资产质量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并在促进广东经济发展中作出了贡献。

据统计,到2004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户数比1997年减少63%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分别增长了124.72%、258.83%和30.77%。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广东省国有资产总量已达12000亿元,居全国地方国有资产总量排序首位。通过两个战略性调整重组促进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和资产质量的提高。在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方面,我省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设施、交通能源领域、技术密集型行业集中,提

-6- 高了国有资产整体的质量,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到2003年,广东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四大行业中国企的产值占全部国企产值的比重上升到64.0%。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国企的产值占全部国企产值的比重上升为26.6%和10.3%。从工业行业来看,广东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在电力、煤气、水生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加工业等行业的占比均在50%以上。电力、交通、钢铁等行业的国企盈利占全省国企盈利的80%以上。可见,广东国有工业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产业优化方向的行业仍居支配地位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5、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省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积极发展“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鼓励外资和私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使国资、民资和外资互相参与、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不仅发展壮大了国有经济,也促进了“三资”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全省呈现出多种所有制经济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同时,围绕国企改革,促进各项改革的深化,从而大大加快了全省经济发展,使广东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大省,多项经济指标名列全国前茅,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精神风貌发生质的变化,城乡处处呈现繁荣兴旺景象。广东的巨变,令世人瞩目!

-7-

(二)基本经验

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创造了各种改革模式。这些经验其实也是20多年广东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方面: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先导和前提。

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的“实践标准”的讨论,讨论促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不断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使我国的市场取向改革持续展开和深化。我省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先行一步,根本问题,就是坚持贯彻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敢想敢干,勇于开拓。20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几次大的思想解放,每次思想解放都推动改革和开放向前跨越。比如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创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促进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立刻掀起了公司制的改革热潮,顺德的产权制度改革思路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深圳市充分发挥“特”字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先行性的探索,不断地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了“窗口”和“试验区”的示范作用,对我省及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深圳市、佛山市对旧体制之所以敢于突破,率先进行了许多改革试验,就是由于他们对改革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对国企改革思想认识的不同,是造成我省90年代后期以来国企改革落后于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我省各市县国企改制进程和效果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国企改革困难之日,往往也就是认识上不统一,思想混乱之时。比如,党的十六大和三中全会以后,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国企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张德江同志作了非常好的讲话,本来深化改革的形势非常好,

-8- 但2004年春以后,在境内外出现了一股诋毁国企改革的言论,他们借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私有化”,反对产权制度改革,弄得很多人认识模糊,不敢改、不想改,使国企改革陷入了“困境”。因此,要取得国企改革攻坚战的胜利,首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2、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改革是国企改革攻坚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和微观基础,不仅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社不分,而且产权模糊,出资人不到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企业深层次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同时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投资、财政、金融、社会保障、医疗、劳动工资、人事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只有以产权改革为中心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才能完成国企改革的任务,才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必须规范操作,正确地进行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合理定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1992年顺德市(现改为区)率先进行了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的综合体制改革,经过三年攻关、四年完善,到2000年基本完成了综合体制改革的任务,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走向良性循环。顺德综合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全省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少市县借鉴顺德的经验,成功推进了本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如中山市在1998年开展的公有制企业产权改革中,配套进行了政府机构、公有资产监管体制、事业单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等综合改革。由于选择了综合配套的改革路径,只用4年多时间就基本完成了以公有产权为核心的综合体制改革任务。到2002年2月底止,不仅中山市国有工业、商业企业实现全部转制,而且包括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在内的公有制转制企业已占市原统计的市属公有制企业

-9- 的95%以上。以公有制产权改革为中心的综合体制改革,大大促进了中山市经济的发展,自2001年以来更是在16%以上,其中2003年和2004年为18.6%、18.7%。

3、坚持“以人为本”是国企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和文化不断增长的需要。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实践证明,要使改革顺利进行,必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要让广大群众从改革中得到实惠,改革决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地在国企改革中普遍注意到以人为本,尽最大可能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企业改制方案必须征询职工大会或职代会意见。各地都高度重视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企业的员工分流安置方案都获得职工大会或职代会表决通过。一些市县还专门成立职工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职工安置的要求和政策,使改制企业的欠薪、欠保、集资款等得到了妥善处理。佛山市推动企业改革从实际出发制订了具体政策。例如对从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职工,都给予改变劳动身份进行经济补偿,并做出妥善安置,使改革能够稳定有序进行。又例如清远市采取8项灵活措施加快国企改革,在改革中始终把安置职工作为首要工作,全市截至2005年初市属国企共改制企业145家,安置职工6300多人,在没有财政拨款的情况下,采取多种办法、措施发放了各项安置补偿费11600万元,处置企业债务25400万元,既较好地推进了国企改制,又完善安置了职工,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序。对于解决国有企业改制过程的信访问题,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坚持讲法律、讲政策、讲原则、讲道理,并注意讲究工作方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市国资委立案的210宗信访件中91%已结案,为促进

-10- 改革,稳定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4、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造是搞活国有企业,提高国有资产质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我省国有资产在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劣势企业退出的同时,又加强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入。这一出一进,盘活了国有资产,已成为提高国有资产质量的有效途径。如广州市近年来,通过资产调整重组,让国有资本向支柱行业和重点企业集中,发展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大大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步伐,使全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并迅速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经济总量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深圳市经过前两年的调整改制,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关系国计民生领域的重点企业国有净资产占市属企业国有净资产的67.06%,比2002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竞争性领域中的传统工业以及商贸、零售业中的国有资本已基本退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为51.64%,比2002年下降7个百分点,基本接近国际公认的50%水平。原来国有企业潜伏的财务风险、债务风险、法律风险基本得到解除。2004年市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比2002年增长31.1%;纳税总额比2002年增长29%。可见,通过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调整、重组,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完全能够有效提升国有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益。

5、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配套的法规政策,采取灵活的措施是国企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政策的威力是很大的,要使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并不断深化,必 -11- 须认真落实有关改革的政策法规。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从广东实际出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1995年的《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总体方案》以及6个配套文件,1997年的99号文《关于加快中小企业改革的步伐》,2000年5月颁发《关于印发〈广东省省属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总体方案〉的通知》(粤办发[2000]9号),2003年8月颁布了鼓励国有企业开展产权制度改革的《关于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制的意见》(粤府办[2003]67号文)。这些文件对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途径、方式和政策都做出了比较详细、明确的规定,是比较切合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文件。不少市县为解决国企改革中的动力不足,消除国企改革的障碍,解决困难和防止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围绕国企改革制定了系列配套的政策和法规。如深圳市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先后制定了60多个文件,其中今年上半年围绕国资监管新制定了11个文件;广州市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先后出台了十几份文件,对推动企业改革重组起到很大作用,迅速搞活发展了珠江啤酒集团、珠江钢琴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和广钢集团等一批大企业。肇庆市近年来先后制定和出台的《肇庆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对劳动者劳动关系处理的暂行办法》等文件,较好地处理了国企改革中在岗员工、离退休员工的经济补偿问题,赢得了广大职工的支持,促进了国企改制的平稳推进。

6、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是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基础工程。

国有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转换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省国有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企业如不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没有内部机制的转换,投入再多的资源,给再多的优惠政策,也难以为继。惠州市TCL集团,原是一个靠5000元起家的小企业,在

-12- 进行公司制改造以后,不断改革内部三项制度,特别是改革分配制度,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授权经营,增值奖股”协议,对经营者实行股权激励和年薪制,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效果十分显著,企业很快发展成为享誉中外的大企业集团。粤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认真总结过去粤海集团的教训,在重组期间出台了“十八条禁令”,对于分支机构设置、借款、人事任免、工资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帐户管理、合同管理等18个方面的事宜,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加强了管理。又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使企业内部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度化,效果十分显著,公司已实现由2000年成立时的亏损转变为年年盈利,2004年盈利更是上升到8.92亿港元。

7、建立健全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国企改革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管理是“五龙治水”,处于无人真正负责、出资人缺位的状态。深化国企改革,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从90年代初,我省便进行探索,但由于认识不统一,出现了反复,可贵的是深圳市一直坚持探索。他们在全国率先按三个层次的架构建立新的国资管理体制。党的十六大以后,深圳又进行深一步改革,在2004年建立了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一是将原市国资办、体改办、企改办、市委组织部、劳动局、财政局、集体办和农林局涉及国有资产监管和集体经济宏观管理的职能统一纳入新的国资委,其特点是实现了从单纯行使监管职能的行政机构向以出资人职能为核心的政府特设机构的转变,做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二是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也交给国资委监管,这在全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三是撤销了三家市

-13- 属资产经营公司,由市国资委统一行使出资人职能,实现了从“三个层次”向“两个层次”的体制转变。新的国资监管机构成立后,一手狠抓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力度,努力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水平;一手抓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坚决地排除了阻力和干扰,使去年市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继续向好,利润总额完成了全年的经营计划,在前年增长20%左右的基础上又有所增长;各项改革措施得到了继续推进。今年初市政府和国资委又出台了有关国有资产监管的十一项制度,这将对进一步完善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深圳市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8、建立有权威的领导组织体系是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的组织保证和关键所在。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项开拓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很多方面如社会保障制度等都必须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全面进行,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协调各方面力量,统一作战,综合推进,这样做了,改革就搞得好。据我们的调查,广州、深圳、清远、惠州、肇庆等不少地区都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国有企业改革领导机构,促进了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增加了配套性,保证了改革的有序推进。如肇庆市于2001年底成立了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市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几套班子的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2003年又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整充实,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4个增加到16个,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人员得到充实,建成了强有力的市直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导组织体系。有权威领导组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全市国企改革的较顺利进行。惠州市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实施大项目大集团带动战略,不断深化国

-14- 企改革,通过调整重组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培育了一批企业集团,推动全市经济迅猛发展,使该市由传统的农业地区迅速成为现代化的海滨工业城市,成为粤东地区的重要的工业基地。

(三)存在问题

广东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但不能估计过高。从全省来看,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比较好,但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改制工作推进较快的主要还是中小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动作相对迟缓;市、县国企改革进展较快,而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明显滞后;国有资本的退出主要还是劣势企业,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仍不够合理。已经改制的企业,也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国有经济虽然保持了发展的势头,但与“三资”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相比,日显缓慢。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攻克一系列堡垒,目前我省攻克的主要是外围的堡垒和中小堡垒,大堡垒的攻坚战才刚刚开始打响,这种状况与我省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与中央的要求(特别是当好排头兵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认识不足,缺乏改革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发挥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许多改革都走在全国前列。许多改革举措,中央还没有提出广东却率先试验了。然而,现在面对中央提出的一些明确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广东有的地方却显得有些犹豫不决、步伐迟缓,而且缺乏改革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一般性号召多,具体指导与落实不够。对全省国有企业改革也没有一个

-15- 强有力的机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广东正处在兄弟省市拼力赶超的激烈竞争之中,而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如果改革不能深化,将会影响广东建设经济强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甚至落在兄弟省市后面。广东应当有一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居安思危。

存在上述问题,从认识上找原因,主要在于对我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认识不足,在有些问题的看法上分歧比较大,还没有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精神上来。比如说,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问题国有资本要不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怎么进,怎么退,认识很不一致。有的光强调“劣势企业退出”,也有的不顾企业实际和市场规律,盲目推行“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搞“拉郎配”式的兼并重组,制造了一些新的“问题集团或公司”。国有独资与控股企业所占比例仍然过大,多数还分布于一般性的竞争领域,国有资本分布过广、过宽的问题仍很突出。由于企业的优劣是动态的,对优势的认定又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原先一些所谓的优势企业,因为管理和机制上的问题逐步显现,也加入到了劣势行列中。这种一定要等到企业出了生存问题再来改革的思路,使得改革成本大为增加,政府和企业都不堪负担。

还有一些利益集团或既得利益群体,由于狭隘的利益思想作怪,消极对待改革,消极等待上面出改革的政策,对于企业要求改革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对企业改革遇到的难点问题采取矛盾上交或回避的态度。有的强调管理,把主要精力用于抓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回避深化改革,惟恐因改革而背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在对待制约广东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上,一些主管单位各说一词,各搞一套,严重影响了地方和基层企业改革的积极性。

-16-

2、产权制度改革阻力较大,国有企业改制和实行产权多元化的进程较缓慢。

在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方面顺德的经验并没有很好地向全省推广。与江、浙、沪等省市比,我省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小、进展慢。到2003年全省国有企业9265户,其中国有独资6044户,占65.2%,国有控股2357户,占25.4%,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比例仍然过大,省属企业绝大多数仍然是国有独资,或“一股独大”,这与中央的要求是有较大差距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上有片面性,对产权制度改革一直存在争论,原先是姓“资”与姓“社”之争,现在是改革与“流失”之争,很多人怕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不想改,不敢改,宁可观望。二是产权转让的程序过于复杂,环节太多,周期太长。特别是近

一、二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命令,使企业产权改革实际上很难操作。三是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平台和规则不完善,相关工作不到位。一些进场交易流于形式,形式单一,“一刀切”,不利于顺畅流转。四是缺乏改制企业债务处置机制。一些改制企业一旦改制立项被批准,各类债权人便纷纷上门要求企业清偿债务,各种收费也接踵而来,加大了改制企业负担。给本来就困难的国企雪上加霜,影响了企业改革的进程。

3、有关配套改革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缺乏执行力度,改革动力不足。改革在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后,我省政策优势在弱化,又没有及时研究修订有关政策,使改革政策措施不配套,特别是对推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不配套、不完善。省政府【1997】粤发99号文,对推动 -17- 中小企业改革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有些政策规定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有的新政策例如企业改制职工改变身份,应给予经济补偿,全省都没有作出统一规定。许多省市都认真贯彻国家8部委2002年的859号文,加快了企业产权改革,可是我省却没有什么动作,错失了时机。省政府2003年出台的67号文和75号文内容有些矛盾,还没有来得及贯彻执行,就被实际上废止了。

由于全省对在企业改制中解除劳动合同、实行经济补偿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各行其是。有的企业虽然改了制,与职工在形式上解除了劳动关系,但没支付经济补偿金。有的企业包袱沉重,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集资款和社会保险费。下岗职工参加医疗保险方面也困难重重,如韶关市,下岗职工必须先交15年养老保险,才能买医保,就是70岁的退休工人也不例外。退休人员属地化管理难施行。这一系列问题都影响了企业和职工改革的积极性。

4、政府改革滞后,政企、政资关系仍未理顺,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目前,广东国有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尚很突出,在国有控股和几个国有法人参股的企业中,在法人治理和企业内部制度方面,均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缺陷;由于政府改革滞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企仍然未能真正分开,政府部门和一些行政性公司,仍在充当企业的“婆婆”,还在严重干扰企业的制度建设和正常经营;如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依法办事相结合,各部门理解和执行不一致,国有企业干部市场化选拔的阻碍较多;企业董事会不能真正发挥决策中心的作用;企业投资决策程序不规范,投资失误依然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源头,国资管理风险依然很大。因此,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化企业制

-18- 度的任务仍然是艰巨的。

存在上述问题,除了公司治理方面缺乏完善的机制外,根子主要在于政府职能改革滞后,政企、政资关系仍未理顺,大多数国有企业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是并不完善,企业内部机制能否真正转换,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否形成,关键还在于政府改革的深化。

5、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有待准确定位,监管机制尚未成型,体制尚不健全。

我们认为,国家对国资委的性质职能定位,还值得探讨,比如“特设机构”特在哪里,怎么特?是一种什么样的机构?现在国资委一方面担当国企“老板”的角色,另一方面又担负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连民兵、计生工作都管,这两种角色在管理目标上是存在一些矛盾的,很容易造成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履行两种职能往往顾此失彼。国资委与政府之间,国资委与所投资企业之间,各级政府的国资委之间的关系仍未理顺。同时“三统一”“三结合”也没有完全落实。国资委履行职责存在许多困难,这必然影响国有企业的改革攻坚。

二、我省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对策措施

今年是改革攻坚年。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省要抓住机遇,下大决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打好攻坚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塑造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要打好攻坚战,必须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创新理论,提高认识;二是明确目标,做好规划;三是落实政策,组织好攻坚队伍;四是加强领导,精心策划。

-19- 我们认为,未来五年即到2010年,我省国企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继续实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在两年内全面完成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国有大型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革,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落实政策措施,妥善处理改制企业中的遗留问题,理顺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为此,我们建议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应该围绕以下七个方面展开:

(一)认真解决认识问题,统一思想,正确处理几个重要关系,为深化改革扫除思想障碍。

实践证明,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观念更新,理论先行。要通过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再来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当前,对几个问题要进一步探讨,统一认识,扫除深化改革的思想障碍,特别要注意排除“左”的思想干扰。

1、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关系,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市场定位和作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因为它符合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企业,都是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化,是公有制有效的实现形式。实行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战略,收缩国有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战线,也正是为了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过程中难免出现某些局部的失误,但是不存在大方向的问题,不必因噎废食。

-20-

2、进一步明确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为了推动发展。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更广泛、更深刻的利益关系调整,产生一些阻力是自然的。但是,没有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与完善,就不可能带来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因此,必须继续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在部分同志思想中有种强调发展而忽略改革的认识和倾向,应该引起重视。同时,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还必须有个稳定的局势,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关系,把各方面工作做细做好,符合人心、民意,确保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3、进一步明确深化改革与规范运作的关系。在进行国有产权转让过程,处理国家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保护出资者和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要做到规范、有序和健康进行,力求做到程序的合法和合理。但强调规范不等于停止深化改革,因为改革过程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可能事先都预见清楚;如果坐等规范,把什么都想清楚了才开始改革,其结果往往是坐失良机。因此,应当允许边改革,边规范;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规范,在规范中不断深化改革。切忌片面强调规范,而放弃改革。

4、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关系。国有资产在转让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正常的交易贬值,这极可能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造成的。清除历史旧帐的改革肯定会有正常的成本付出,这不能说是资本流失。至于那种人为地偷掏国有资产的现象,是产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产权交易监管不到位而产生的问题。所以不能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流失划等号。从另一方面看,不改革,国有资产也存在着严重的“坐失”。因此,在继续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加强监管,堵塞漏洞。更要增强加快国企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国企改革,保证国有资产不再大量“坐失”。不要认为“坐失”就不负领导责

-21- 任。“坐失”是不负责、无作为的表现,同样应当追究领导责任。

5、进一步明确统一部署与从实际出发、防止“一刀切”的关系。综合考虑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关连效应,就必须统一部署,高度重视政策的统筹性、配套性,加大政策指导力度,不能各行其是。另一方面,考虑到各地、各行业情况的差异,试图靠一个文件、一个命令就包罗一切、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切实际的。必须注意分类指导,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政策上要区别对待,在做法上允许采取多种形式,分门别类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坚持一企一策,不搞“一刀切”。

(二)研究制订广东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规划,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

我省对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结构性的矛盾依然很突出。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继续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要进一步收缩、退出,该进的要进一步进。

1、要结合我省的情况,抓紧研究提出对全省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调整的指导意见和总体规划。哪些要进,哪些要退,哪些由国资控股,哪些可以放开,在规划中要加以明确。通过规划,明确调整的目标、原则、重点和方向,增强主动性和前瞻性,使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深入有序地进行。

2、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有计划地采取退出战略,用两年时间,完成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中小企业的整体改制工作,并完成该领域劣势大型企业的股权转让或整体退出工作。对于应该“进”的行业中大中企业,特别是特大型企业和垄断性企业,要加大改革力度,

-22- 引入市场机制,尽可能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转换经营机制。

3、加快企业资产调整重组,充分发挥国有大型重点企业的作用。要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的专题研究,明确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按照产业关联、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采用市场机制与政府政策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推进企业的整合和资产重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但要防止采用行政手段拼凑所谓“国企航母”。

(三)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大力推进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继续搞活国有企业。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是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省属企业、广州、深圳等重点地区,要认真研究,重新部署,力争有新的突破。通过产权改革,解决国有企业“产权模糊”、“产权单一”等深层次问题,从而搞活一批,壮大一批,淘汰一批。

1、加快推进国有大中企业公司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除极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都要求在三年内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有条件的则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提高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除非国家必须控制的以外,一般竞争领域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占股权的比例以参股或相对控股为宜,不必一律要求绝对控股。甚至国有股可以全部退出,既鼓励引入战略投资者,也允许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持股改制。对于必须由国家

-23- 控股的行业和企业,例如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城乡供水、供气、供电等,国有资本不能轻易全部退出。

2、采取多种形式,继续放开搞活中小型国有企业。要继续采取联合、收购、兼并、转让、关闭和破产等形式,放开搞活中小型国有企业。要鼓励企业施行产权整体转让,可以将企业产权公开拍卖,也可以转让给内部职工,推行内部职工持股的改革,条件符合的也应允许企业经营者出资购买。在改革中,必须规范操作,本企业管理层不得参与转让国有产权的决策、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底价确定等重大事项;购股资金的来源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对购股的资格要从资金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考核,不可以单纯以价格高低来作选择。

3、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式是多样的,采取哪种形式要从实际出发,不要用行政命令限死一种形式。产权交易也要允许有多种方式,比如投招标,公开拍卖,协议转让,应当允许把进场交易与内部协议转让结合进行。要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尽快建立覆盖全省的产权交易中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保证国有产权交易的规范、有序和健康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自卖自买、暗箱操作、损害投资人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和严厉查处。

(四)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政策措施,妥善处理改制企业中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

任何时候进行任何一项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政策,调整好各方面关系,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真心实意地拥护改革,参与改革。只有这样,改革才有动力,才能取得成功。为此,要做好几项工作,化解当前改革的难题。

-24-

1、建议省政府组织力量清理修订有关企业改革政策,要继续对改制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对企业改制实行某些优惠政策,让职工得到一些实惠,凡属于补偿性质的,不能看作是资产流失。首先,全省要统一实行经济补偿政策,即对改制企业分流到民营企业或非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职工,原主体企业应当与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并偿还各项欠款。对于改制企业职工的补偿金如何适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经营者和职工购买改制企业的产权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政策指导和扶持。还要抓紧研究如何落实中央8部委的859号文件,加快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

2、要积极研究和切实解决改革成本的来源问题。建议省、市财政都拨出专款,建立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发展基金,帮助欠发达地区困难企业安置职工。有净资产的改制企业,可用国有净资产支付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也可通过变现资产和出让土地使用权等方式筹集。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偿还债务确有困难的企业,经与下岗职工协商一致,还可采取分期偿还、冲减职工租住或购买本企业住房的房租或购房款、折算为职工个人股份等多种支付方式灵活处理;对没有资产、特别困难的企业,由政府统筹安排,给予适当帮助。

3、要在妥善处理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把工作重心转向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上来,把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责任与改制工作捆绑起来。在企业改制后,应保证多数人继续上岗。实在难以安排的,要由改制企业在改制方案中加以考虑,把解决下岗职工的出路问题作为改制的附带条件之一。

4、要加强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各类单位的用工行为,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督促各类招聘下岗职工的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要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保险制

-25- 度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步伐,改进下岗职工接续养老、医疗保险关系的政策措施,及时帮助下岗职工接续好社会保险关系。要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的宏观调控,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与认真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安定。

(五)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此,必须继续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1、要进一步理顺政资、政企关系,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形成权责统

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强化董事会的职能,依法规范立董事会的议事程序和规则。正确处理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明确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的职权,如公开招聘经营管理者,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考核并决定其薪酬。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非上市公司要减少董事会成员在经理层的兼职,逐步实行经营班子成员原则上不进董事会。

2、要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不能套用党政机关的做法,要建立企业领导人的进退机制,实现国有企业领导人由任命制到聘任制的过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企业领导人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方式,探索推动企业家队伍职业化和市场化,构建符合各类职位特点的企业领导人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制度体系。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企业经营者继续试行年薪制,股权激励,建立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相应

-26- 的统计评价制度、企业负责人奖惩制度、任期考核制度及财务监督制度等。要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严格内部管理,落实研发机构和资金,拓宽技术开发能力,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从根本上突破制约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当前,不论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还是推动投资、金融、财税体制改革,都遇到一个突出问题,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建设一个精简、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快政府改革,已成为当前深化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和重点问题。因此,各级政府既要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又要认真搞好自身改革、自我完善。

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已经有良好的开端,要继续抓紧健全机构,完善体制。目前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1、进一步明确国资委的特殊定位,准确落实国资委的职能。国资委是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依法监督管理授权范围内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国资委不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也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与所出资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按照投资份额对所投资企业依法行使出资人权责,享受出资人的“三大权利”,不能成为“婆婆+老板”。

2、要坚持分级代表,分级监管的原则。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要明确监管范围,国资委对本级政府负责,上下级国资委之间不存在垂直领导关系,而是一种指导和监督关系。要根据“三结合”、“三统一”的要求,全面落实国资委的职责。企业产权转让的审批,应当是哪级国资委监管

-27- 的则由哪级国资委审批,不必层层报批。

3、落实组织,抓紧建立健全国资监管机构。省级国资监管机构已经建立,今年要抓紧组建市级国资监管机构。对于不设立国资委的县、市如何实行国有资产监管,要提出具体可行的办法。

4、对国资经营机构调整重组,减少层次,提高效率。省直国资监管经营机构层次过多,建议尽快调整重组,一般保留两个层次,不超过三个层次。对已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内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直接授权的方式;直接授权后,该企业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脱钩,直接由国资委监管。

5、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广东特点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议省国资委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尽快提出工作方案,及早建立我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6、抓紧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加快建立防范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法律监督机制。把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经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7、要加强监督,把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自律与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决策制度,完善与统一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工作制度;加强上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下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指导与监督;加强群众、宣传舆论等社会监督,加强政府及其人事、财政、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特别是加强人大监督,国资委要定期向人大报告资产监管情况。

(七)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综合协调,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国企国资改革是一项开创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涉及经济体制改

-28- 革,又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实践证明,国企改革孤军作战是不行的,必须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政府行政体制、投资体制、金融财税体制、劳动就业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综合配套,整体推进。而且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牵涉面广,政策性强,难度极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建议:

1、鉴于当前改革任务繁重且难度很大,建议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挂帅的广东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改革领导小组作为权威的综合领导机构,对我省国企改革和国资改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企业改革与各项配套改革,通盘考虑,科学设计,统一部署,统一政策,综合协调。

2、要进一步明确省发改委抓改革的职责,并加强力量配备。调整后的发改委已经成为体制改革主管部门,应当全面负责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综合协调工作。因此,发改委要充实队伍,加强抓改革工作的力量。可参照深圳市的做法,在发改委(局)设立改革办公室,专司改革工作。也可考虑将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发改委或国资委。

3、要强化国资监管部门指导推动国企改革的责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目的是为了推进企业的发展,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国资监管机构,应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与加强监管的关系,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在改革中强化规范运作、实现有效监管,切忌把两者对立起来。

-29-

附录

附录1:广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2:深圳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3:珠海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4:惠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5:清远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6:肇庆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7:湛江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8:云浮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9:韶关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10:汕头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11:茂名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12:江门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13:潮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附录14:东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30- 附录1:

广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为了调查总结广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就、经验以及遇到的主要问题,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广东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发展”广州调研组于2005年3-5月赴广州市开展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研。调研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典型调查、相关数据采集与分析、走访政府部门和企业、召开小型座谈会等。调研组先后召开了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座谈会、国有企业(包括转制企业) 座谈会、民营企业座谈会;实地考察了广州汽车集团、广州珠江啤酒集团、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广州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现将调查到的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广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广州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来抓,坚持以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牢牢抓住结构调整、建制转机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重要环节,采取放开搞活与劣势退出相结合等手段,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向更深层次的拓展,国有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企业资本结构明显优化,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国有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一)国有企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31- 广州市是我省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国有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改革与调整中不断壮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尽管广州国有经济的比重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有所降低,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动摇。目前,全市国有工业企业约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8%,并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振兴民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其他所有制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快发展支柱产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改组国有企业,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广州市国有企业调整与改组立足于发展,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脱困,通过嫁接外资加快发展,实施名牌战略盘活潜质资产和工贸一体化等多种方式,加快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改善国有资产的配置和国有企业的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集中,形成了一批大集团,促进了大发展,在全省、全国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广州国有企业成功地实施了大重组,重新组建了以装备工业为主业的机电资产经营公司、以电力生产和基础设施为主业的广州发展集团、以纺织品生产销售和进出口贸易为主业的广州纺织工贸集团、以钢琴及其他乐器生产为主业的广州钢琴集团、以建筑施工和房地产业为主业的广州建设资产经营公司等12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或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在市属275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已有222户采用各种形式进行了初步公司制建制或调整重组,其中组建为股份有限公司14户(上市12户)、国有独资企业22户、有限责任公司52户、港澳台合资合作公司28户、转制为非国有或非国有控股22户、重组兼(合)并41户、还有托管、承包、关闭、破产等其他43户,建制

-32- 率80.7%。特别是重点抓紧了列入省的18户大中型骨干企业建制示范点的建制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精神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制定了《关于广州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建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穗国企办〔2000〕8号)和《广州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建制评分标准》(穗国企办〔2000〕25号),帮助企业在完善出资人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产权结构多元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方面实现更大的进展,效果明显。轻工集团与轻出集团联合重组,实现工贸一体化的企业组织架构,增强行业抗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原轻工、轻出集团属下的电池企业共同组建了广州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统一商标使用、统一产品质量、统一接单、统一价格、统一广告策略、统一报关结汇等“六统一”经营管理,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汽车集团把改革重组的重点放在客车、零部件、轻型车三个难点上,对集团内近80%的企业实施了大范围的重组。客车板块的16户企业关闭了15户,重组骏威客车有限公司,40多户汽车零部件企业保留17户,全部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建制。以生产轻型车为主的羊城汽车集团,在重组中自筹资金,关闭羊城汽车厂等6户企业。从发展“大医药”战略和解决白云山企业集团脱困的要求出发,市政府批准了医药集团对白云企业集团实施“先托管后重组”的方案,并将白云山企业集团的国有资产授权给医药集团经营,成为市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第五个板块和新的支柱产业。国有商业企业集中力量发展若干个规模大、实力强、管理先进的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加快体制创新,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传统商业管理体制改革,并结合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推进战略重组,促使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整合,形成了两个零售百货业板块(广州百货、广州友谊)和一个旅游酒店板块(广州岭南国际)。

加强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利用广州在市场容量、人力成本、-33- 智力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引进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国企发展。广日集团通过与日本日立株式会社合资建立广州日立电梯有限公司,构建自主开发体系,促进产品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被外经贸部评为全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珠啤集团与世界第二的啤酒巨头比利时英特布鲁集团的战略合作,搭建一流水平的资金运作、技术、营销网络等平台,实现从技术合作到资本合作的转变,做大做强,在全国啤酒行业中,珠啤集团企业规模、产值、实现税利排在前三名,人均创税利居第一。目前,广州已经有汽车集团、广钢集团、珠啤集团、广日电梯、万宝电器、五羊摩托、广纸、广州味精厂等200多家国企通过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合资合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三)放开搞活与劣势退出相结合,全面推进国有中小企业的转制。

在放开搞活中、小型国有企业方面,广州市重点抓好国有中小企业的改组转制工作,要求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转制的形式和做法到位;配套政策到位。坚持抓大放小、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方针,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要强、放小要活”,并采取“放开搞活”与“劣势退出”相结合的办法,全面推进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步伐。市属648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中小企业的转制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分三批推进。

一是放开搞活。广州市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放了之”或“一卖了之”,而是坚持“一厂一策”的办法,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国有中小企业的放开搞活。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放开搞活,都注重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出发,坚决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尊重职工的意愿,围绕放小要活、退而有序的原则,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解决“三个认识”。即“放小”不是扔小,不能放而不管;“放小”不能“一窝蜂”,要有计划、有步骤地

-34- 进行,做到退而有序;“放小”不能乱放,必须依法规范操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其次,突出“三个重点”。即严格把好资产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依法依规处理好企业的债权债务,防止债务悬空和逃废;妥善安置好职工,确保社会稳定。第三,抓住“三个环节”。即抓好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抓好国有资产的收益收缴;抓好企业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最后,强调“三个关键”。即抓好资产重组,着眼于总体搞活,提高经济效益;抓好产品创新、市场开拓和技术改造;抓好经营者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各单位都能按照市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主动积极地推进国有中小企业的改组转制,从多建制、多转制、少关闭破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十区二县级市的国企转制工作力度较大,措施得力,基本实现了国有资产从中小企业全部退出。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小国有企业的转制工作,明确国有中小企业的转制改革在认真执行穗府〔1998〕2号文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办公厅〔2000〕118号文的要求,对于个别转制企业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问题,允许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突破,通过一企一策的办法切实解决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中小企业逐步退出的通道问题。2001年初选择广州化学试剂二厂等13户国有企业转制为非国有或非国有控股企业,经过半年多努力,13户试点企业的转制方案已通过并开始实施,推进了中小企业的放开搞活。

二是劣势退出。主要是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关闭破产,积极稳妥地依法淘汰一批没有前途的企业。针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进而无路、退而无门”、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特困企业,市政府从国有经济整体搞活的全局出发,采取断然措施,积极实施劣势企业退出的策略,并由市财政预算安排10亿元,专门用于资助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对一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特困企业实施关闭破产。

-35-

在推进过程中,在严格把好资产处置、债务清偿、人员安置的前提下,明确提出关闭的“五个条件”和破产的“三条原则”,先后分三批关闭破产了155户企业,其中关闭120户、破产35户。所有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都得到妥善安置,主要方式是离退休职工和离岗退养移交社会退管机构管理,在职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由各投资主体安排再就业或自谋出路。关闭企业的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置主要是拍卖资产清偿债务、由相关企业兼并实行低成本扩张、原职工出资整体购卖等方式。

(四)坚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不断完善国有资产营运、管理和监督体系。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近年来,广州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广州市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改革的实施办法》、《广州市深化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广州市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加快配套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法人。

1.加快推进政企分开,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国企下放的权力是企业的经营权。这一次,广州市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加快组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以明确企业财产法人权为途径,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在加强监督机制的同时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包括企业的人事管理权、投资决策权、资产处置权、资产收益权等。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企业集团,都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按照整体授权、分类考核的原则,真正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广州市提出要对授权经营机构实行“整体授权、分类考核”。“整

-36- 体授权”是指将国有资产整体授权给经营公司,“分类考核”是指对企业整体经营业绩进行保值增值考核,对不良资产、不实资产、关闭破产企业资产按处置率进行考核。市委、市政府强调要对授权资产进行彻底的清产核资,主要是使新一轮授权企业的经营者清楚地知道本企业的资产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在企业资产增值保值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使政府考核企业时有据可依。具体工作由市国资管理部门聘请中介机构负责,费用由财政统一支付,以确保清产核资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推行独立董事和外派监事制度,强化国企的监督机制。为了避免企业形成“内部人控制”,广州市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企业集团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规定董事会的独立董事要占30%以上,监事会成员主要实行外派,并将投资决策权下放给董事会。各授权主体的对外投资,即企业的外延发展,必须经董事会全体董事表决同意,包括30%的独立董事;企业对内改造,即企业内延发展,必须经70%以上董事表决同意;一般性决策项目,则由过半数的董事表决同意即可。同时,还通过社会公开招聘“五大集团”的财务总监,依法依规监督授权经营机构的财务,各授权主体也基本完成了向属下主要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的工作。

4.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和《公司法》的要求,深化国企领导体制改革。2001年2月,广州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市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及所属可视作局级、副局级企业党组织和领导人员管理细则》(试行),规定市委管理市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的党委书记、副书记,董事长、副董事长。市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协助市委管理其所属可视作局级企业的领导人员。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由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党委提出人选,征求分管副市长意见,报市委组织考察,由市委审定。副书记、副董事长由所属企业党委提出人选,征求分管副市 -37- 长意见,报市委组织考察,由市委审定。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由所属总经理提出人选,所属企业党委考察,由所属企业董事会聘任或解除聘,报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备案。市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协助市委管理其所属可视作局级企业的党委书记、副书记,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财务总监。

(五)大力推进配套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市国企办、市劳动和社保局、财政局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国企改革和发展创造基础和条件。制定了《广州市关闭、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安置管理意见》及相关的程序规范,在执行国家“劳部发〔1994〕481号文”的基础上,结合广州的实际,明确制定了不同类型职工的安置办法和界定标准,确保职工的切身利益得到根本的保障;加快实施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保证基本生活离退休职工和应有待遇;加快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消化吸收能力,为国企结构调整中的职工安置提供了有效的出路,使职工分流安置工作走上法制的轨道。

在加快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中,有步骤地做好区和企业协调,大力推进企业办中小学的分离工作,2000年市属16所学校已全部移交各区教育部门管理。

以发展资本市场为重点,完善各种要素市场,规范国有资产的产权交易,加快国有资本在中小企业改制过程中退出竞争性、非关键性等行业,吸引民资、外资、法人和自然人的资金参与国企资本重组。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种中介机构的作用,实现企业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38-

二、广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经验

国有经济是广州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广州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居全省所有城市首位。广州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创造了丰富的经验。概括其做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同广州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广州市是我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州近期的发展定位是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并确立了以“一个基地(工业基地)”“八个中心(交通、商贸、金融、科技、信息、教育、文化、旅游)”为主的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事实证明广州国企的改革与发展,紧密围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用发展来解决企业改革中的问题,用发展来促进企业的脱困。虽然国有经济的比重降低了,国有企业数量减少了,但其在广州的地位更重要了,其主导作用、辐射功能更显著了。

二是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同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支柱产业紧密结合。广州市坚持以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围绕“改革促发展,发展促提升”做文章,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出发,推动了一系列重大资产重组,组建了机电、汽车、轻工工贸、钢铁、医药、纺织、电力、商业等领域有综合资源优势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板块)和珠啤、钢铁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控制力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发展了一批名牌优势产品,促使国有企业向高档次、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

三是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紧密结合。加强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国企发展,是广州

-39- 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举措。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引进,广州的汽车、重化工业、装备工业杀出一条血重现生机。啤酒、钢琴、电梯等则大幅度提升了整体素质,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国有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反过来又促进之广州的改革开放和外资的流入,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是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广州市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途径,促进企业制度和机制建设,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坚持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和谁投资谁受益,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新型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根据市场规律依法操作,政府通过指导、协调、政策支持、营造市场环境等,推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重组。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同处于统一的大市场中平等竞争,在深化改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推动广州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五是坚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广州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由于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的精神,结合广州的实际抓国企改革的决心大,朝着市场经济方向,坚持走自己的路,勇于创新,做到组织落实措施有力,各级领导重视,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实现“四个到位”,即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政策到位。市领导亲力亲为,实事求是地解决国企的难点、热点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领导把思想统一在市委和市政府的要求上,做到对国有企业现状清楚、改革与脱困指导思想清楚、目标任务清楚、工作重点清楚、扶持政策清楚、领导责任清楚。各集团公司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专门力量积极推进,做到“四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坚决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六是坚持各项配套改革同步推进,合理支付改革成本。国有企 -40- 业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项改革不可能保证国企改革的成功,必须推进相关的配套改革。广州市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大幅度废除审批制度,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较多历史问题,减轻企业负担,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市委、市政府围绕“三年实现两大目标”拿出了10亿元作为政府资助关闭破产企业解决职工安置问题。同时也拿出一定资金支持广州乙烯被广州石化厂兼并、汽车集团重组和万宝集团解困等重大的结构调整和重组。这一系列措施,较好地保证了国企改革的顺利进展。

三、需要深化改革的问题

(一)要加快研究制定广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规划。

广州市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上已有较大突破,工业基地建设也初具雏形。但还存在结构规模不合理的问题,已组建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企业集团,在主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还有待提升;中小企业的转制改革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部分国有企业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问题,仍会出现新增亏损的危险;还须加快实施关闭企业的善后工作等。要根据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结合广州市国有经济实际,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研究广州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各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行业、领域上的分布,优化国有经济在区域间的分布,优化国有经济在产业内部的分布,优化国有经济在企业间的分布,优化国有经济在企业内部的分布,使国有企业发展有据,进退有序,科学、快速、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定位。

-41- 目前广州市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有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企业集团两类,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重点是资本经营,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企业集团则偏重于产业发展。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目前部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定位不很明确,既不是从事资本经营,也没有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个别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更像过去的行政性管理公司,不能集中资源支持优势企业的发展,也没有能力解决困难企业的实际问题,处境尴尬。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与二级集团公司的关系不顺,子公司、孙公司多,管理层次多,跨度大,控制力不强。这些问题都在影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运营,增加管理成本,必须尽快解决。

(三)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上有新的突破。要加大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建立并完善独立董事、监事的制度,防止内部人控制。要重视深化内部改革,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创造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要加快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的战略性退出。

加快企业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步伐。特别是对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人员和债务包袱沉重,经济效益差的国有中小型企业,要通过转制和转让收回国有资本,集中发展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在国有企业改制中要严格把好资产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要继续推进其他各项配套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广东体改研究会“国企改革与经济发展”广州调研组成员:黄挺、曾广灿、宋子和、陆景奎、张长生、周林生、吴柏、向晓梅、余树华、柯春霖、任玉桐、卢锦强、李

一、李益民。执笔:柯春霖)

-42- 附录2:

深圳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为了调查、研究深圳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以及遇到的主要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于2005年4月组织部分专家学者赴深圳开展了“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发展”调研。此次调研得到深圳市政府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深圳市国资委具体组织了这次调研,有关部门和主要企业作了介绍。

一、深圳市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基本情况

(一)深圳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做法

2001年,深圳市开始推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主线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2003年以来,紧紧围绕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两大中心问题,明确了深圳市到200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集中于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支柱产业;国有企业调整和改组取得显著成效,在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国有企业的前提下,实现劣势企业有序、快捷、安全地进入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大多数国有企业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全面转变经营机制;国有企业资产质量和效益水平普遍提高。其基本做法是:

1、制订系统的国有企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国企改革的规范运作。

-43- 2001年1月,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深圳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其11个附件(简称“1+11”文件),对设立国企改革专项资金、富余员工安置、改制企业资债处理、国有产权变动、国企工商注册登记、房地产问题、员工和经营者持股、国资管理体制、企业分离办社会和加强驻外国有企业管理等事项作出了部署和规定。2002年底,国家八部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出台后,深圳市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结合深圳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于2003年5月,陆续制定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及7项推动改制的配套政策(简称“1+7”文件)等有关文件,涉及安置富余员工、处置不良资产、明确审批程序、土地资产管理、规范工商登记、设立专项资金、办理社会保险、分离企业办社会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加上其他政策实施的管理规程等共达60余份文件。执行过程中,坚持政策标准统一,做到政策执行规范,监控严格,宣传到位,员工思想工作深入。

2、解放思想,推行国有企业国际招标招募改革,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

2002年,为了使国有企业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深圳市提出了国有企业国际招标招募改革。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化运行规则和科学、透明的程序,出售部分国有股权,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战略投资伙伴。2003年,5家国有独(全)资企业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国际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5户企业(能源集团、水务集团、燃气集团、公交集团和食品总公司)的市属国有股权分别降至75%、55%、6 0%、60%和30%。

在出让国有股权、引进战略投资者中,深圳市始终强调“产业第一”和高标准原则,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目标,优先引进同行业技术 -44- 和管理水平高、国际或国内知名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5户大型企业国际招标招募试点中,能源集团引进了华能国际,水务集团引进法国威利雅和首创通用水务公司,燃气集团引进香港中华煤气和四川新希望集团,公交集团引进香港九龙巴士,食品总公司引进香港五丰行。同时,根据近年来国际国内在资本运作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深圳市设计并总结出一套符合深圳市实际情况又有利于顺利推进国际招标招募改革的工作程序,分为5个阶段即组织准备、方案设计、市场推介、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和办理法律手续和20个步骤,简称520模式。在操作中严格把关,规范操作。这种方式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领导的肯定。

3、安全、有序、快捷地实施劣势国有企业的整体改制,实现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和结构优化。

2003年以来,深圳市进一步加大了对竞争性领域劣势企业的调整,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调整与改组阶段性目标大部分已完成。近两年共有22户原市属一级企业进行了整体改制(其中15户实行经营者员工持股改制),涉及220亿元总资产,4.2万名员工(其中户籍员工1.7万人);涉及整体改制的原二级企业超过200户。

在整体改制工作中,深圳市严格按照“1+7”等相关政策规定的《改制工作程序》,从严把关:(1)在改制立项核准、清产核资、审计评估、制订改制总体方案、企务公开、审批实施、产权交易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规范操作,依法合规地对不良资核销、土地资产处置、债权债务处理等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妥善处理;(2)研究制定《深圳市国有企业聘请中介机构规范意见》,规范改制过程中中介机构的聘请工作,防止评估过程的国有资产流失;(3)把握好时间和质量的关系,坚持机制,并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4、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促进市属企业优质资产的整合和全市支柱产业的发展。

-45- 针对深圳市部分市、区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业不突出、经营业绩较差、不具备再融资能力的现状,市政府成立专门班子,研究制定了《深圳市上市公司重组方案》,2003年11月开始实施。这次重组突破了过去的重组思维和操作模式,力戒过去只是单个公司的简单资产置换或拼凑盈利资产提升报表利润等短期行为,强调“产业第一”,坚持将上市公司重组与深圳市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导向相结合;充分体现深圳市开放、创新的特色,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的界限,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资源整合,积极鼓励国际知名公司、国内行业百强、民营企业50强以及中央级企业集团参与上市公司重组,通过重组尤其是一批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转让,并引进和带动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发展;采取有步骤、分阶段的方式,按照减持部分国有股权、出让控制权、内部整合重组、清理退市等四种方式全面推动上市公司重组工作,全面提高深圳市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了使重组方案得到落实,使重组工作规范运作,深圳市还专门制定了上市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标准和工作程序。去年在上市公司重组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基本完成了深万山、一致药业、深长城、深宝恒等上市公司的重组工作。

5、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深圳市在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特别注意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以保障改革顺利进行:

一是制订积极稳妥的员工安置政策。2001年制定的

“1+11”文件,特别针对年龄偏大、劳动技能差、难以继续安排工作的深圳户籍员工,采取一次性经济补偿、提前退休和企业内部退养等方式妥善进行安置。2003年制定的“1+7”文件,又对“1+11”文件有关员工补偿安置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确定企业的在岗人员也可以视企业改制情况给予经济补偿。

-46- 二是建立国企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切实保障员工安置的资金来源。深圳市从2001年起,建立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来源分三部分,市财政拨款一块,产权转让收入一块,利润上缴一块。其主要用途是为改制企业的人员安置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包括提供部分人员安置费用、支付社侏欠款、支付所欠工资等。专项资金的设立为深圳市国有企业安置富余员工和缓解企业债务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是切实开展企务公开,充分保障员工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深圳市“1+7”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国有企业改制总体方案、员工补偿安置方案、员王持股方案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均要求通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或通过。

6、彻底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深圳市于2001年出台了《深圳市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实施办法》,明确对企业承担的城市管理职能,以及历史延续下来的行政管理职能要移交给政府。逐步把企业所办学校、医院和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移交所在地政府统筹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企业不再负担原企业的工资、福利及其他待遇。

2004年11月,市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深圳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深圳市基本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的基础上,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同时结合国有企业改制等实际情况,将企业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从单位管理转放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的社区管理,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由“企业人”向 “社会人”的转变。

(二)深圳市近两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成效

经过两年的努力,市属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成效显著,国有经济布局得到优化,资产质量有效提升,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有资产向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

-47- 市属国有经济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能源、公用事业、金融业、菜篮子、米袋子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点骨干企业等,在竞争性强的传统工业以及除国家专营以外的零售业、贸易业国有资本已基本退出。其中,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关系国计民生领域的重点企业(包括能源集团、盐田港集团、机场集团、燃气集团、水务集团、公交集团、地铁集团、运发公司、高速公路、粮食集团、农产品)2004年的国有净资产占市属企业国有净资产的67.06%。与2002年底相比,该领域国有净资产比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竞争性领域企业占市属企业国有净资产的比例已下降至35%以下。

二是企业的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利润大幅增长。2004年市属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45.29亿元,比2002年减少3.6%;利润总额67.41亿元,比2002年增长31.1%;纳税总额41亿元,比2002年增长29%。

三是企业的资产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提高,发展后劲得到增强。2004年底,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1543.05亿元,净资产733.76亿元,国有净资产398.42亿元,分别比2002年底减少1%(按可比口径,下同)、14%、2%。其中水务集团、燃气集团、长城集团国有股权转让收入25.76亿元作为国有资产收益退出并表,若考虑该因素,国有净资产增长约8.5%。市属企业资产负债率52.45%,比2002年下降7个百分点,基本接近国际公认的50%水平。

市属企业通过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变,经营效益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5家国际招标企业2004年的利润总额为24.24亿元,比2002年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前增长36.9%。实现整体改制的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后,管理成本降低,发展后劲显著提高,如东部集团2003年实行经营者员工持股改制后,去年实现利润总额1.25亿元,比上年增长88.76%。

二、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48-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出资人履行职能的方式需进一步探索

受原有体制下由资产经营公司行使出资人职能方式的影响,上级产权单位对下级企业的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制度有缺陷。主要是投资、收益、薪酬、监督稽查等重要方面存在管理“真空”和不足,产权代表报告制度操作上的可控性不够。二是原体制下出资人履职“不到位”的惯性影响仍存在。原资产经营公司对企业违规决策、虚报利润、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监管乏力,资本运作职能没有真正到位,推动布局调整和企业改组的力度不够。市国资委到位后,部分企业仍不愿意被管,重大事项应报不报的现象仍较为普遍。三是新国资委目前仍定位为政府机关,履行出资人职能还存在一些法律和政策上的障碍,需要通过地方立法途径取得新的突破。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探索的新课题,包括如何把握“特设机构”的角色定位,做到出资人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真正分开;如何确保出资人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根本权利得到真正落实,扭转企业的惯性思维,强化监督管理;如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方式等。

(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机制转换任重道远

整体上看,市属企业虽然在形式上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企业内部运作不规范,董事会代替股东会行使权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国有出资人的意志有时得不到充分体现。部分市属企业还存在一些怪现象,要么是一把手“一言堂”,内部人控制;要么是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责权限不清,拉帮派,闹矛盾,搞内耗。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角色错位,没有真正发挥内部监督作用。企业管理粗放,工作中存在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的现象。 企业领导班子素质和结构有待优化,选拔任用机制有待创新。

-49- (三)在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员工对补偿标准要求较高,个别员工因攀比或片面理解甚至曲解政策造成心态失衡,不断通过聚集上访向政府施压。员工安置问题始终是改制过程之中最难于把握的问题。不仅是在职员工,退休人员的安置也成为企业改制过程之中的大问题。由于员工补偿的原则不清楚,到底是补偿对企业有历史贡献的那一类人,还是目前在职的人?因此补偿也很含糊,补偿的是哪一类人?要怎样补偿?补偿什么?等等问题目前的政策并没有界定清楚,企业在改制员工安置操作中往往推进困难。二是企业改制立项一旦被批准,各类债权人便纷纷上门要求企业清偿债务,给本来就困难重重的国企雪上加霜,影响了企业改革的进程。三是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程序复杂,审批程序环节较多,办理周期过长,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四是在产权转让中,产权交易平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尽管企业都进场交易,但由于改制企业大部分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以及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原因,竞投不活跃,以竞投方式成交的项目极少,公开挂牌后,大部分交易项目都以协议方式成交。五是改革在部分企业推进中,其目的不明确。许多企业领导的指导思想不明确,改制宣传不到位,企业员工认为企业不需要改制,甚至认为企业改制之后不会比改制之前好,改制成为一种被动行为,为改制而改制。

三、深圳市下一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下一步,深圳市国资委以基本实现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的战略目标为中心任务,促使国有资产向国民经济关键领域、支柱产业和一般性竞争领域的优势企业集中,发展壮大重点国有企业,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规范制度、强化监管入手,全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到2005年底,深圳市基本完成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后,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工

-50-

推荐第10篇:创新创业 共享发展 浙江日报

创新创业 共享发展     浙江日报

创新创业 共享发展

2016中国·太湖明珠——长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暨第二届长商大会将于10月15日开幕

顾志鹏

创新创业 共享发展

2016中国·太湖明珠——长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暨第二届长商大会将于10月15日开幕

顾志鹏

盛会揽宾朋,金秋硕果丰。2016中国·太湖明珠——长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暨第二届长商大会将于10月15日在长兴大剧院举行。长洽会是长兴县扩大对外开放、招引浙商回归的金色跳板,自200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五届。在“十三五”规划的起跳之年,长兴县以节会为支点,以创新为动力,再一次撬动起经济建设的大杠杆,筑起服务创业、鼓励创新的新高地。

本届长洽会以“创新创业、共享发展”为主题,以“聚焦两重、精准招商、创优平台、转型升级”为工作载体,突出务实性和高效性,以盛会为引领,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全力打造长兴经济社会发展五个“升级版”。一季一凯歌,四大板块活动多

今年以来,围绕重点企业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投资信息,针对“大好高”项目、科技型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又准又多地引进,针对落户项目和开工项目又好又快地推动,实施了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浙(长)商回归。

每个月召开重大谈判项目攻坚例会,入围的在谈项目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跟进;每个季度举行一次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让每一个入驻长兴的项目都接受全县干部群众的鼓掌和祝福。“长洽会的动员,就是我们下半年工作的集结号;长洽会的会场,就是我们下半年攻坚的大赛场。早动员才能早主动,早攻坚才能早出成效。我们等不起,也不能等,只有比别人抓得更紧、更早,才能赢得工作的主动。”长兴县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不懈的努力带来了加倍的收获。长洽会开幕式上将集中签约项目35个,含市“大好高”项目15个;科技金融项目15个;长商回归项目5个。

借助长洽会平台,活动内容更丰富。今年“长洽会”包括开幕式在内,前后共27项活动。组织形式上延续了去年“1+X”的模式。“1”,即10月15日的主体活动,主要是将开幕式和第二届长商大会相结合,目的是通过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搭建交流平台、整合长商资源、凝聚长商力量;“X”,即26项子活动。

同时,活动篇章较去年有所调整。去年是县级篇、乡镇篇、推介篇,今年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优化为融合板块、平台板块、项目板块和推介板块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融合板块。活动时间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主要围绕一二三产融合、政产学研融合、资本产业融合、军民技术融合等主题,通过举办行业峰会和专题研讨会,邀请各界人士来长考察、共话发展,借势借力开展主题招商。

二是平台板块。主要突出两园、一中心、四小镇,即:中德产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二期、苏浙皖省级区域物流中心,以及新能源小镇、江南布艺小镇、森林养生小镇和乡村民宿小镇等四个特色小镇。“长洽会”期间,将通过七大平台的开园、开工及体验活动,全方位展示长兴县的投资环境。

三是项目板块。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本次长洽会围绕全县的重大项目建设,专题安排了超威、天能、龙之梦、英纳威和东鱼坊等项目的开竣工和入驻签约仪式,具体活动时间也已明确。

四是推介板块。主要在五大招商片区区域内,针对金融新业态、科技人才、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分批组织开展8场专题推介活动,进一步加快项目引进步伐,为活动的举办造势升温。长商回归,反哺桑梓竞归来

长商回归是浙商回归的重要力量。长兴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商回归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手段。去年的第一届长商大会,共有5个新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长商回归及长商引商项目。今年10月15日,长兴将举办第二届长商大会,邀请了全国各地及境外长兴籍知名企业家、长兴异地商会及友好商会负责人等前来长兴,参观长兴新能源小镇及参加第二届长商大会“创新创业英雄汇”,以嘉宾访谈形式畅谈产业发展,推进长兴经济大发展。

今年,广大长商同心同德、聚财聚力投资家乡的创业激情高涨,长商回归和长商引进项目共18个,总投资达86亿元,将有5个长商回归项目在本次长洽会暨第二届长商大会开幕式上参加集中签约仪式,其中总投资52.16亿元人民币的环保新材料生产园项目就是由上海长商和龙盟环保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短短一年时间,长商的魅力已经逐渐显现。

随着乡贤的力量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吸引长商回乡投资、通过长商以商引商的氛围也越来越浓郁。长商大会日益发挥出它的作用,尤其在挖掘长兴在外资源方面,长商大会更是通过“外地乡贤竞回乡”的机会,吸引了一大批在外长兴企业家回乡投资、推介项目投资方回乡考察等。

此外,为推动长商回归、保障项目落地,长兴在配套服务方面也力度极大,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留得住。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省级园区,“1+5+N”的科技招商平台,可以满足各类大小项目的落地需求。为了吸引项目落地,土地、资金、人力等方面也出台了系列措施,优先保障。

为了让长商落户无后顾之忧,长兴还针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和项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2012年,长兴出台了《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长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与浙商回归统筹结合,每年对工业、科技、人才、外贸、总部等政策进行完善,加大力度。2015年,工业大政策一共奖励2.88亿元,这个数字占地方财政收入超过6%。2013年,长兴又编制了《长兴县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长兴发展三年规划》。

长兴快速发展的经济对在外长商的吸引力也日渐增长。目前长兴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阿联酋迪拜等8个地方建立了长兴在外商会,会员800多人。2012年~2015年,省外商会提供项目信息200多条。而长商大会的召开更是让在外长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新高,他们回乡投资的意愿不断提升,推进了长兴经济和“长兴人经济”的互动融合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长兴实行浙商回归四年多,成果显著。投资200亿元的太湖龙之梦项目从正式签约到项目开工只用了不到6个月时间。长商正发挥出巨大的招商引资潜力,为长兴带来投资新机遇。特色小镇,转型升级新引擎

与往届相比,本届长洽会项目结构优化显著提升,项目涉及金融新业态、科技人才、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科技产业的提升,标志着长兴打造“智造长兴”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得到增强,长兴经济社会的转型迈入新阶段。

以新能源小镇为首的特色小镇,已成为长兴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长洽会开幕式当天,新能源产业论坛也将同时举行。本次论坛主题确定为“新能源、新发展”,紧紧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特色小镇目标,突出新能源产业核心元素,以中国(长兴)新能源小镇发展论坛为平台,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判、政策导读、技术交流、产品创新,促进新能源产业合作与发展。随着英纳威、超威、天能等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及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长兴新能源产业稳步发展,前景看好。

2016年1月26日,长兴新能源小镇成功入围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新能源小镇选址于画溪街道工业功能区核心区块,是长兴县最早形成的工业园区之一,属典型的城郊接合部,在该地规划建设新能源小镇,既是提升当地环境、改善民生的需要,也具备打造特色产业、促进经济转型的潜力。小镇规划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建设区域1.2平方公里,重点聚焦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含关键零部件)、太阳能光热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通过三年努力,着力打造成为中国新能源研发创新先导区、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示范区、新能源产品集中展示区、新能源低碳生活体验区和3A级以上旅游景区。

值得一提的是,长兴县以“长洽会”和首届中国(长兴)新能源小镇发展论坛为契机,积极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全力招引一批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英纳威(浙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立项注册,10月15日将开工,主要生产多孔合物锂电池,新型电池产业再添新军。总投资1亿元的中俄新材料研究院设备安装基本到位,10月15日将揭牌。总投资1.5亿元的浙江壹舸能源有限公司的锂电池整包系统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4000万元的浙江金超威能源有限公司的高端电池研发销售项目成功落户。太湖能谷、萌发科技等新能源类科技型企业相继落户,新能源小镇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初步显现。

今年以来,长兴招商引资新业态崭露头角,尤其以太湖资本广场为据点的金融新业态项目和科技型项目一起,为资本长兴板块添彩。金融新业态的入驻,为长兴众多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产学研金,助力大升级

近年来,长兴县不断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以政产学研合作为抓手,搭建企业和高校院所的互动桥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发展。

作为省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试点,长兴县在科技体制上也进行了大力改革。2015年7月,长兴县成立了科技创新委员会,这是继深圳、广州之后全国第三个科技创新委员会,也是县级层面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委员会。此外,长兴县还在浙江省率先探索实施“科技镇长”“企业首席科技官”等制度,目前已从全省高校院所遴选“科技镇长”6名,认定首批“企业首席科技官”70人,进一步打通了政企、校企联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来自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教师王磊是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镇长,王磊的到来,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技术,还为他们带来了更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机会。短短一年时间,王磊成功推动浙工大与汉维、海悦成立了教授博士柔性工作站,并达成了包括引进机器人研发技术、POC软件升级等方面的技术合作。

同时,长兴县在打造全省唯一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过程中,意识到建设“科技金融生态圈”将成为助推高科技小微企业发展、引领传统产业冲破桎梏的新着力点。

今年,长兴县在财政科技资金的运用上,改“漫灌”为“滴灌”。专门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和科创基金三项基金,总规模3.4亿元。同时,以这些财政基金为母基金,吸引风险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子基金,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重点支持初创企业。

太湖资本广场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并购重组基金等股权投资链条,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各阶段。中晶科技、爱侣科技、宇清炉料等一批科技型企业都在这一轮金融助跑的浪潮中发力。

良好的科技金融环境让长兴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不仅不再愁钱,企业的前景也更加明朗。

据悉,开幕式当天,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与长兴县画溪街道、武汉大学联盟秘书处与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上海电气集团与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将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同时,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将揭牌。这些都标志着长兴真正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以科研为动力,以科研助发展。评分12345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

第11篇:广东省农业机械发展随想

广东省农业机械发展随想

回望人类社会,徒手打猎到刀耕播种,再到修渠通水,观天时地利,开垦田地,因地制宜,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的使用,生产力随即大大提升;农业机械发明越来越多,方便了农业的区域化生产管理,减少人工。

广东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

广东省的地貌决定了广东省农业机械无法大规模实现机械化,只能小规模范围内达到拥有机械生产的要求,还有就是目前人流的状况:乡村到城市,城市中心向外围扩展,造成了乡村的人缺少,老龄化情况严重,无法满足生产力;这些不利因素都阻碍了广东农业机械化。

对于广东的地貌,适宜种植果树。这些年,一些人通过种植沙糖桔、荔枝发家了,很多人跟风,想赚一笔;也由于一些政府对外商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外商的投资,使农业发展趋势向着果树的大规模,还有就是广东省目前发展过快,盲目招商,致使落下了病根,如工厂污水污染,砍伐过度,这些不利的因素虽然表面上短期内可以将收入提高,但无异于杀鸡取卵,危害了生态环境。当生产过剩就会出现倒货销售和积压腐烂于农地的现象,或产品单一,一出问题就全部有问题。

所以说广东省农业机械发展是任重而道远。

我觉得50年后,等中国把为发展而积下的后患,一昧追求经济增值,忽视了实际状况而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后,且由于科技机械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应该可以达到忽视地貌的因素,机械化是必然的。

只要给中国安定的时间成长,只要中国人再团结点,别说是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就算是全国机械化也不是难题吧。

关于广东省农业机械的发展,我觉得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理环境、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政策、机械水平等。

第12篇: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考察报告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考察报告 赣州市农机局副局长 李雅荣

2008年12月8日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赣州市委、市政府“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战略部署,根据赣州市农业机械局的工作安排,我一行4人,于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赴广东省考察农业机械化,重点考察了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及所属企业、韶关市第二拖拉机厂、仁化县农机化发展情况。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郑宏宣、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副站长熊元芳、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陈育辉、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杂志社社长杨菊英、韶关市农业局副局长曾其真、韶关市农机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晓春、韶关市第二拖拉机厂厂长李崇龙、党委书记吴剑文、仁化县农机化管理站站长郭顺才等领导同志分别接待了我们,并详细介绍了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一、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有特色

近年来,广东省认真落实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围绕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和目标,瞄准农机化的薄弱环节,广泛调研,抓住工作重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积极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广东2003年起实施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和实施中央、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农机化发展速度从2002年排列全国第23位升到2007年的第18位。据统计,2007年, 广东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017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12.1%;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5万台,比增61.1%;联合收割机达到11187台,比增124.7%;植保机械95910台,比增327.6%;设施农业中温室大棚面积达900多万平方米,养殖设施1亿多万平方米,加工农产品达7479万吨;拥有万头养猪机械化生产线649条,鱼塘增氧机拥有量达36.1万台,居全国首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到了40.4%,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通过考察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发现在以下十个方面很有特色,值得学习借鉴。

(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措施完善。2008年,投入广东省的中央和省财政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大幅度增加,总量超亿元。主要补贴了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全喂入履带式联合收割机。2008年,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扩大补贴目录。二是适当统一和调整补贴标准。三是继续采取省财政补贴资金累加补贴。四是规范运作程序,严格管理监督。五是加强质量跟踪,及时处理质量投诉。六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大。如韶关市仁化县20万人口的小县,2008年实施中央和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258.8万元,人均12.94元,农民得实惠。

(二)抓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有力度。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一直是广东的“短腿”,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因此,近年来,广东省各级农机部门,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推广工作。一是抓技术骨干和师资培训。二是制作电视专题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向农民宣传机插秧。三是抓示范点带动。四是抓二十个市级机插秧示范县建设。

(三)农业机械化发展有特色。2008年,广东省在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同时,继续发展大宗、特色、优势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农机企业联合攻关,投入开展蔬菜花卉地的机械化耕整、开沟起垄技术及机具、蔬菜育苗播种关键技术及设备、多功能自走式移动喷灌机、温室栽培管理信息系统、甘蔗种植和收获技术及机具、节能环保型水产养殖机具、种猪智能测定系统以及荔枝灯笼状果肉加工、银杏分级和脱壳成套技术和设备等科研课题,加紧为推进特色农机化提供技术支撑和有效供给。重点推广微耕机、开沟起垄机、植保机械、灌溉施肥机械、温室大棚以及蔬菜清洗和干燥加工、水果智能分级和保鲜等蔬菜、水果、花卉生产和加工所需的农业机械;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立特色农机化示范区,全省布点扶持,建设了30个有关设施农业、甘蔗生产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示范基地,并加大项目示范成果的宣传、推广、普及力度,提高特色农机化技术和设备、设施的示范推广实效,探索和创新项目体制机制、运行方式、管理模式,为实现示范推广特色农机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实效。广东省农机部门现有市级农机推广站17个,县级农机推广站 81个,共有农机推广人员604人;承担农机推广职能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1572个、人员5392人;市级农机推广站均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在81个县(市、区)农机推广站中,科级机构5个,副科级机构6个,正股级70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57 个,差额拨款事业单位23个,自收自支1个。近年来,广东省在实施农机发展议案中,注重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和推广手段建设。一是探索建立省级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在东莞市蕉菜研究所建立园艺、池塘养殖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蕉菜研究所提供试验场地,东莞市农机推广站提供资金。目前,示范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并正在进行园艺作物的耕整地、灌溉、植保机械的试验。二是结合实施《议案》,加大建立市、县级农机推广基地力度。从1998年开始探索建立县级农机推广基地,先后有广州市番禺区、从化市、新兴县、曲江县、郁南县等16个县(市、区)农机推广站建立了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2003年实施《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以来至2007年底,已建立39个区域性农机推广站,带动和引导农民发展、使用农业机械。

(五)扶持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有经验。近几年来,广东省各级农机推广机构,注意扶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形成了推广服务手段基地化,服务形式组织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的局面,为农机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一是结合各地农业生产需要,提供多样化推广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机推广机构成立各种作业服务组织50多个,在服务中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推广示范效应。 二是依托农机专业大户,站户联合开展推广服务。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江门市农机推广站与新会区农机大户联合,省市站购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利用专业大户的经营条件,组成联合的专业服务组织,进一步扩大专业大户的经营能力、农机推广能力。三是成立农机协会,规范农机服务市场。韶关市仁化县的农机协会办的有特色。仁化县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部,东接江西大余县、崇义县,北邻湖南汝城,是名副其实的粤、湘、赣三省交界地。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全县常住人口20.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3.22万人。全县辖丹霞、董塘、石塘、红山、城口、长江、扶溪、闻韶、周田、黄坑、大桥11个镇(街道办),设村民委员会89个,村民小组777个,有659个自然村。韶关市仁化县农机化管理站以乡镇(街道办)农机站、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为基础成立农机协会,利用协会协调了各农机手之间利益纷争,规范了管理,通过协会达到了加强联系,沟通信息,切磋技艺,服务社会,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目的。近年来农机化水平得到了迅猛的提高,农机具的拥有量不断增加,为解决“三农”问题作贡献。

(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益。近年来,广东省十分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把该项工作摆上“三农”工作重要位置,按照立足市场需求,突出当地主导产品,坚持自愿合作、“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适当扶持,做好服务,抓好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例如,阳春市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有农民成员1000多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5万多户,进一步推动了该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阳春市成许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拥有办公场所200多平方米,社员16名,农用中型拖拉机20台套,联合收割机10台套,社员投入购买农业机械的资金达161万元。该社成立后,每年可为社员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并能为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规模化的农业机械服务,将为加快阳春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起到积极作用。

(七)农机推广宣传十分广泛。广东省农机部门十分重视农机推广宣传。一是创新农机推广方式,构建农机推广宣传平台。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今年创办了《广东农机推广简报》,创刊了《南粤农机推广》杂志、建立了广东农机推广网站。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广东省农机部门与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等新闻媒体合作,大力宣传当前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力求做到社会对农机新技术有更深的了解,使农机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农机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八)农机科研转化有成果。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转化有实际效果。如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2000年归口省农业厅管理以来,实现了较快发展。一是产业化一年上一个台阶,科工贸总收入连续多年超亿元,2007年达2.9亿元。二是科研能力不断加强。2004年科技部对全国1459所省属所级农林科研机构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估,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位列第二。在农业部“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获专业和行业排名两项第一。2007年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作为广东省唯一一家科研单位加入了“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被省科技厅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三是科研成果转化好。2005年~2007年,广东省农机化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省各类科研项目中有17项通过鉴定验收,全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专利授权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借助国家、省项目支持和自筹方式开发了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净菜生产线、真空带式干燥机、荔枝龙眼剥壳除核打浆生产线、智能型水果分级机、香蕉假茎还田机、种猪测定系统等新产品。

(九)农机工业快速发展。广东省农机工业发展较快。2007年广东省农机工业总产值(现行价)33.9亿元,年增长20.6%;工业销售产值32.1亿元,年增长21.1%;出口交货值16.1亿元,年增长10.9%。广东省韶关市第二拖拉机厂,建于1969年,位于韶关市武江区新华南路,占地8万平方米,现有职工350余人,工业产值超亿元,产品出口率达65%。从1980年开始生产手拖,现主导产品是“丹霞”牌4L系列联合收割机和手扶拖拉机。产品畅销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湖北、海南、四川、云南、贵州、河南等省,在广东、广西、湖南、福建、贵州、海南等省列入各省的政府财政补贴机型。主要出口到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度、泰国、越南、厄瓜多尔、柬埔寨、美国、安哥拉等国家。2008年销往赣州市的“丹霞”牌4L系列联合收割机45台、手扶拖拉机(耕整机、多功能管理机、铧式犁、施耕机)3250台。

(十)农机安全生产有保障。2008年以来,广东省农机部门着力抓好落实责任制、完善规章、增加投入、创建平安农机等重点工作,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加大投入,打好农机安全监理基础。2008年从省级监理工作经费中安排105万元,扶持15个符合标准的监理办证窗口和15个农机安全村建设。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省、市、县三级投入建设窗口的资金超过500万元,扶持建设了监理办证示范窗口单位45个,创建农机安全村45个,共同推进了农机监理办证窗口规范化建设和创建农机安全村活动。二是广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做好“六个一”工作。三是抓好源头管理工作,规范牌证工作。广东省大力抓好源头管理工作,严格把好“三关二监督”,规范牌证工作。从2006年起,广东省取消了变型拖拉机上牌业务。如韶关市仁化县大中型拖拉机上牌率100%,手扶拖拉机上牌率80%以上,联合收割机上牌率85%以上。

二、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尽管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34.1%,低于全国全省农机化综合水平,许多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农机化发展滞后,很多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比较大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未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目前,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广大农民和我市农业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呈现全面、刚性增长的态势。我市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社会氛围、经济能力、工业基础、技术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只要加强宏观引导,辅以综合的政策、财政支持,加快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一定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在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为我市农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条件支撑。通过考察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借鉴广东成功经验,并根据赣州实际有以下几点启示: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中心,以加快发展机耕机收、努力突破机械“种、播、栽”瓶颈为主线,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安全生产为重点,坚持农机化大发展“兴机富民”,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抓好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进一步优化技术装备结构,发展节约型农机,努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遵循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坚持加强行政推动,强化宏观调控;坚持发展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节约型农业机械化;坚持实施农机管理标准化。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发展农业机械化主要任务就是要在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方针,着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节本增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7大工程,加快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发展农业机械化具体的工作目标是: 2009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480万千瓦,增长20%以上。农业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任务。农机生产经营总收入增长10%以上,农机为农民人均增收增长10%以上。全市重点扶持发展农机净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每个县(市、区)2个以上,发展农机净资产20万元以上的大户100个,每个县(市、区)5个以上。全市农机新增各类拖拉机3000台,新增拖拉机驾驶员500人以上,确保拖拉机(变型)拖拉机机检率90%以上,拖拉机驾驶员年审95%以上,拖拉机年审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低于控制指标,杜绝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有可行的保障措施。就是:一要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建立长效机制;二要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三要继续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四要继续推进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五要大力推进特色农业机械化;六要积极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七要抓好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八要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九要精心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十要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监理工作。

第13篇:广东省物流发展现状

2012年广东省经济继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在推动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对物流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广东省物流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专业物流将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同时绿色物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广东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大量货物通过港澳完成进出口业务,进出口的物流运输基本上是以集装箱方式由陆路转海路完成。国内货物的集散量占货运总量的大多数,其中高时效、中高附加值的轻工业产品占主要地位。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目前是以公路运输为主,而铁路运输占有一定比重。在航空货物、邮政包裹以及快递的物流业务上,货值较高,运达时间短,形成快递网络。纵观广东地区的物流业渐趋多元化,形成以公路、港口运输为主,铁路、航空为辅的物流运输体系。

第14篇: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会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会

研究会的简介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会成立于2003年,由政府、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业家、媒体和热心城镇化发展研究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上级主管单位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研究会讲求科学,重在研究,为城镇化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广东省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聚集广东乃至全国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力量,成为广东城镇化发展的智库、学术研究、城镇运营与区域经济建设的联络执行机构、广东镇域经济发展实践的指导机构。

我们将秉承“政产学研四方联动、凝练资源开放共享、凝聚人才协同创新、凝聚成果服务社会”为研究会理念,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增设研究会多元化的市场服务体系,让研究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研究会的性质:

本会以广东省城镇化进程中的相关组织和研究、培训机构,以及从事城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和热心城镇化工作的各界人士为主体,经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非营利社团组织。

研究会的宗旨

在学术活动中坚持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宗旨,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工作部署,为营造城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我省城镇化建设步伐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第15篇:与广大民众一起共享发展果实 人社

与广大民众一起共享发展果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人社部主要负责人接受采访,就五年来人社事业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要回顾。

五年砥砺奋进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问:人社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人社部门是如何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的?

答:人社工作全部涉及到人,大部分涉及民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社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自觉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

5年来,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我们促进就业创业,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

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筑牢民生底线,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稳妥推进去产能职工安置,全力推动就业扶贫,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为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始终把深化改革摆在突出的位置,人社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搭建起来。中国特色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创新完善,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持续推进,人才评价激励引进机制取得突破,公务员分类管理迈出坚实步伐,体现不同职业群体特点的工资分配政策逐步形成,劳动关系协调、争议处理和监察执法机制日趋完善,这些改革举措,为各项制度的成熟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着力补齐短板,积极化解工作中的矛盾和风险。健全困难群众基本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基本社会保障待遇及时足额兑现,加快推进和完善大病保险制度,下大力气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注重防范风险,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应对工作,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化解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突出问题,妥善解决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问题和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互联网+人社”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窗口单位作风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工作成效显著

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如何看待这些成绩?

答:就业是13亿多人口最大的民生。李克强总理指出,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创业与就业紧密结合,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5年来,我国就业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1300万人,累计新增就业超过6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都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就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劳动者就业质量和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效率进一步提高。

应该说,在经济增速换挡、结构深刻调整的情况下,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正是因为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个人和家庭才有了收入,社会的财富才不断地增长。与此同时,广大劳动者也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在奋斗中创造个人价值。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首先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为做好新时期就业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推动形成了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

得益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因为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火车头,合理的经济结构更是推动就业的加速器。再一个,得益于积极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政策效应充分发挥,就业服务管理体系、就业培训体系不断健全完善。还得益于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充分显现。同时,这个成绩也得益于各地区、各部门协同配合、同向发力,推动政策落实,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广大劳动者自强自立。

社保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成就举世瞩目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请问,社会保障领域最突出的成绩是什么?

答: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突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目标,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超过13亿,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养老保险覆盖人群近9亿,覆盖比例达到了90%。

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事业得到迅猛发展的5年,成就举世瞩目。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我们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去年年底,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保障建设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问: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请问,5年来劳动关系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5年来,我国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指导,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截至2016年末,全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企业用工行为日益规范。指导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中依法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持续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彩虹计划”和“攻坚计划”,截至2016年末,全国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并在有效期内的集体合同达到191万份,覆盖企业341万户、职工1.78亿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推动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持续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加大对恶意欠薪行为的打击力度,农民工工资拖欠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在全国普遍建立实体化仲裁机构和基层调解组织,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基本实现地市全覆盖,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事业发展落脚点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社事业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成就?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人社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人社事业的发展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民生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明确提出“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就业是民生之本,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重要论述,是指导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社工作的根本遵循,是人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思想保障。

未来一个时期,人社工作必须坚持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事业发展的落脚点,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让人社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人社工作必须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引导社会各方面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合理预期。必须坚持把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作为做好工作的总体思路,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突出解决好就业这个重点,对社会保障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积极营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良好社会氛围。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人社

事业发展水平。

第16篇:广东省继续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施办法

广东省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施办法

(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减少电信重复建设,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利用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结合我省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省内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第三条 广东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政策和指导标准,决定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广东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裁决有关具体事项,组织检查各基础电信企业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及其考核目标完成情况。

第四条 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按照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安全可靠、合理负担,有利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实施。

第五条 杜绝同地点新建铁塔、同路由新建杆路现象;实现新增铁塔、杆路的共建;其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比例逐年提高。

铁塔指自高10米以上的铁架塔、钢管塔(包括铁塔附属的机房、传输和电力引接等设施),不包括桅杆。

同地点新建铁塔指在聚居区内已有铁塔500米直线范围内、非聚居区已有铁塔3公里直线范围内新建铁塔。

同路由新建杆路指在聚居区内已有杆路同一道路、非聚居区已有杆路500米范围内同路由方向新建杆路。

第二章 基本内容

第六条 新建铁塔、杆路必须共建。共建流程按广东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流程(见附件二)执行。

未参与共建的基础电信企业,3年内不得在同地点、同路由新建铁塔、杆路;需要共享时,须征得所有共建方的同意。

第七条 已有铁塔、杆路必须开放共享。不具备共享条件的应采取技术改造、扩建等方式进行共享。共享流程

按广东省电信基础设施共享流程(见附件三)执行。

第八条 禁止在已有铁塔同地点新建铁塔,禁止在已有杆路同路由新建杆路。

确因特殊原因需在同地点、同路由新建铁塔、杆路或者本办法发布之日前已开工未完工的同地点、同路由新建铁塔、杆路的基础电信企业,必须先按本办法规定共建流程要求,征求其他基础电信企业的共建意见,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同意后才能实施。

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收到基础电信企业的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答复。不同意新建的,说明理由。

第九条 新建其他基站设施(包括基站的铁塔等支撑设施、天面、机房、室内分布系统、基站专用的传输线路、电源等其他配套设施,以下同)和传输线路(包括管道、杆路、光缆,以下同)具备条件的应联合建设;已有基站设施和传输线路具备条件的应向其他基础电信企业开放共享。

联合建设执行广东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流程;共享执行广东省电信基础设施共享流程。

第十条 基础电信企业租用第三方站址、机房等设施,不得签订排他性协议以阻止其他基础电信企业的进入,已签订的应于2008年12月20日前纠正。租用第三方站址、机房等设施的基础电信企业,应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积极与其他基础电信企业进行共享。

第十一条 每月8日和23日(遇节假日顺延),各省公司应按市为单位填写《共建共享情况表》(简称《情况表》,见附四)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各基础电信企业在制定投资计划时,应预留共建共享专项资金,并建立共建共享绿色审批通道。

第十三条 当同地点、同路由有多家的铁塔、杆路时,拟申请共享铁塔、杆路的基础电信企业(以下简称共享方)可同时向多个拥有铁塔、杆路的基础电信企业(以下简称所有方)发出《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征求意见表》(见附件一,以下简称《意见表》),根据资源冗余情况选择共享。

在共建共享工作中,各基础电信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签收《意见表》。

第十四条 所有方不得以预留规划建设资源等理由阻碍共享。

必须共享的10米以上铁塔其附属的机房、传输和电力引接等设施也必须提供共享。

第十五条 共享方向所有方提出察看拟共享资源现状时,所有方应积极配合;当所有方和共享方对资源共享有异议时,应进行友好协商解决。

第十六条 共建共享项目执行国家、行业现有通信建设标准,没有相关建设标准或原有建设标准已不适合共建共享的,在实施中协商解决。

在铁塔共建共享中,原则上采用共塔不共平台的方式实施。

第十七条 已实行共享的铁塔、杆路等电信基础设施,所有方不得以扩容等为由要求取消共享,共享方也不得在同地点或同路由改换至另一企业的相关设施进行共享。

在不影响共享方设施的情况下,所有方可进行扩容。

共享中的通信设施需要搬迁、拆迁的,参照共建流程处理。

第十八条 基础电信企业间应就共建共享涉及建设、维护(含故障处理、应急保障)、价格、安全等方面内容共同签署有关具体合作协议。

鼓励采取相互置换电信基础设施进行共建共享,具体的建设、维护工作,可采取一方建设其他方租赁、提出方牵头、最大需求方牵头、分片负责、委托第三方等模式。

第十九条 企业间协商以及有关机构协调、裁定共建共享费用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共建费用应按成本进行分摊,其维护费用按实际发生的维护费用分摊。

采取技术改造、扩建等方式进行共享的,原则上由所有方负责技术改造或扩建,共享方按租用方式进行共享,支付租用费;也可由共享方垫付技术改造、扩建项目等费用,以后在租用费中冲抵。

通信管道、光纤、杆路的租用价格按《关于继续执行广东省通信管线出租业务资费试行标准的通知》(粤通联[2008]3号)执行。

机房、铁塔等租用价格暂时由租用双方协商,租用价格应以成本为基础,附加一定的收益。

第二十条 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地级市公司应积极协商解决;地级市公司无法达成协议的,应在省公司间进行协商;省公司间仍无法达成协议的,可采取以下方式:协议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及仲裁、申请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或裁定。

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及仲裁的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二十一条 发生以下争议的任何一方,均可通过省公司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起协调或裁定,申请时各方应提供依据和详细的技术资料。

——不开放共享的;

——共建共享方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

——拖延、阻碍共建共享的。

第二十二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自收到协调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进行协调,协调不成的,作出裁定。

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争端事项等的裁定采取表决机制,实行一人一票制。表决会议必须有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的四分之三以上多数出席才能召开,表决的事项以全体参会人员的半数以上多数通过即可。

领导小组办公室无法裁定的,提交领导小组决定或经领导小组同意后报部领导小组裁定。

基础电信企业应妥善保存跨企业流转的全部《意见表》材料,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考核或裁定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省通信管理局将组织建立全省电信基础设施资源数据库,各基础电信企业应积极支持和配合,以利于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第二十四条 省通信管理局将积极联合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完善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间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及电信基础设施与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有关政策措施。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例会制度,原则上每月下旬召开一次会议,每半年向领导小组作一次专题汇报,必要时可提请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

第二十六条 基础电信企业上报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必须经过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准。

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收到基础电信企业提交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含共建共享具体站点、《意见表》编号等内容)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并书面答复。

第二十七条 拒绝签收或未按规定时间答复《意见表》的、故意拖延(阻碍)共建共享进程的、不按时上报《情况表》和拒不履行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的裁定的,按以下方式处理:

由省通信管理局按《印发〈关于配合开展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干部考核于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粤通[2005]15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由省通信管理局按《印发〈广东省电信运营企业依法经营先进单位或个人评选办法(试行)〉的通知》(粤通[2007]33号)的有关规定,取消该公司及其领导小组成员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的评选资格。

由省通信管理局进行通报批评。

第二十八条 以下行为一经查明,省通信管理局进行严肃处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建议其上级单位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对因此被撤、免职人员,三年内不得任用。

——未经广东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在同地点新建铁塔或者在同路由新建杆路;

——已有铁塔、杆路具备共享条件而拒绝开放共享;

——应进行联合建设而擅自独立新建铁塔、杆路;

——租用第三方设施签订排他性协议;

——报送虚假信息。

第二十九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基础电信企业共建共享情况及考核目标完成情况,通过简报和省通信管理局网站定期向社会公布。对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对阻碍共建共享的予以通报,并将有关情况报送工业和信息化和有关部门。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如遇上级政策调整,执行上级政策。

第三十一条 深圳、惠州市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管理工作由深圳市通信管理局负责。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中的铁塔高度的核算标准为:

铁塔高度一般以自然地面为塔高的起算点。

聚居区内建筑物上的铁塔塔高以建筑物的天面作为塔高的起算点,若铁塔建在该建筑物天面的其它物体上,则该物体高度应归入铁塔的高度内。

非聚居区任何建筑物上的铁塔,其建筑物高度应归入铁塔高度内。

第17篇:广东省农业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论文

论文题目: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对策

本科生课程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学类 课程名称:农业机械化 学生姓名:余金泽 学号:201231142723 指导教师:贾瑞昌

2013年6月10日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对策

余金泽

摘要: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更是体现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一些文献资料,简要地介绍了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管理专业以及文献参考,分析问题发生的基本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综述;现状;环境;对策;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扶助

中图分类号:S23-01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yujinze

Abstract: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marking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ccording to some literatures,the paper expounded development effec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uangdongProvince in new period.Combined with the literature andeconomic management profeional knowledge,the reasons of these problem were analyzed,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Measures were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Key words:agricultural ngineering;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ummary; status; environment; countermeasure;GuangdongProvince;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olicy; To help

引言:当前我国正全力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在加速进行,新农村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农机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东的农机化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机遇并存的也有不少挑战。

1.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果【1】【2】 广东是七山一水二分田,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 农业结构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农业机械化的道路也独具特色。在坚持抓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 大力发展园艺生产机械化、健康规模养殖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 为发展特色优势现代农业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经过几年努力, 广东农业机械化建设已初见成效。至2007 年底全省温室设施面积达900 多万平方米, 管道节水设施3 亿

多平方米, 养殖设施1 亿多平方米。水稻生产机械化跃上了新台阶, 大批先进适用的特色农机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每年推广植保机械5 万多台, 喷灌机3 万多台, 甘蔗、香蕉、菠萝等大型深松耕机械3000 多台, 至2007 年3 月,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1963.3 万千瓦, 比2000 年增长20.6%; 大中型拖拉机从2000 年的6350 台增加到24652 台, 增幅高达288.2%; 大中小型拖拉机的配套农具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分别达到187.7%和2.7%, 大中型拖拉机的农机具配套比也从0.69: 1 增加到1.6: 1; 水稻联合收割机从

2818 台增加到9793台, 增长247.5%; 植保机械增加81708 台, 增长899.4%; 排灌设备增加到59.4 万台, 增长54.9%; 渔业机械增长了58.9%; 畜牧机械增长27.8%; 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增长12.9%。已开发出蔬菜生产所需的塑料大棚、各种类型的温室设施、冷冻储藏设备、蔬菜清洗机、开沟起垄机、微耕机、植保机、喷灌机; 水果生产所需的水果智能分级机、减压冷库、香蕉运输索道、清洗消毒全自动生产线、香蕉假茎粉碎机、荔枝龙眼剥壳去核榨汁机、烘干机; 甘蔗播种机、中耕机、剥叶机、收获机; 鱼塘增氧机、投饵机等等, 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已迈出步伐, 为推进广东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1.2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1】【7】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仍不高。截至2007年3月, 广东机耕水平达65.2%, 机收水平达21.9%、机植保水平达29.4%, 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5.9%。但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 该省的农机化水平总体不高, 特别是机械化插秧等生产环节,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只有0.2%,与建设现代农业, 实现机械化生产的目标要求差距很大。

二.农业机械化地区发展不平衡。广东农业机械化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 珠江三角洲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 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 即使在同一地区, 机械化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从长远看将制约广东全省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影响广东建设现代农业的进程。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过去几年间, 广东用于农机科研的设备落后, 产品开发技术储备不足, 加上人才外流, 难以开展公益性与超前性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及创新, 农机生产企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很弱, 农民急需的一些农业机械设备得不到满足。由于资金投入受限,特色农业很多关键环节的机械尚未研制,影响了特色区域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产品制造方面,广东省缺乏国内著名的农机制造企业,农机产业集群实力有待提高。

四.农机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至2007 年3 月, 广东建立村级以上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2000 多个, 农机维修网点1.3 万个, 农机经营组织2477 个, 农机户75 万户, 其中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11.5 万户。但整个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覆盖面广的大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数量少, 且设施简陋, 服务功能较单一; 农机服务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高

五.农机市场秩序和安全监管问题严重。目前,广东省仍未颁布农业机械管理的地方性法规,由于农机执法机制、法规不健全,农机部门没有单独执法权和处罚权,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没能严肃处理,工作处于被动,使农机安全监理等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2.改进目前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2.1广东省推进农机化的有利条件 2.1.1十五”期间制定了《广东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省财政共投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665万元,有力地推动各级政府和农民投入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农机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

2.1.2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政府财政收入雄厚,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特色农业发展前景良好;

2.1.3地处热带亚热带沿海,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广大的侨胞,对外交流比较频繁,能获取更新的农机技术和更大的国外市场。

2.2针对有利条件下的具体对策:

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为更好地完善和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一要进一步扩大补贴目录,使农民收到帮助的面积更加广泛。二要适当调整补贴标准。参照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的标准进行调整。三是继续采取省级财政资金累加补贴, 提高单机补贴额。要落实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实施县的购机补贴计划。 二.针对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主要的措施是以国内国外的农产品市场为导向因

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实行区域机械化, 例如珠三角重点发展创汇农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提高竞争力, 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粤北和粤东山区要稳步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以发展名优、特农产品和畜牧业为重点, 推进农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养殖机械化。 二.加强和健全农业机械化科研和推广体系【3】,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农机研究单位经费投入,以加大农机科研开发力度。通过适当的扶助,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农机工业的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将现有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校、生产企业、示范基地和专业服务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农机科研、推广和应用一体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

三.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4】【7】建立合理的农机安全监理体制,加强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的建设,抓好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检验认证工作。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农机产品实施推广许可证制度,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一套完整的农机服务体系。【6】政府主导,联合农机龙头企业农机科研单位以及各院校,打造一个覆盖规模广,功能完备的一批农机售后服务网点。其中的工作人员应该由受培训机构多层次培训的较高专

业素质的人担任。

总结:

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没有农业机械的推广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而广东这些年的农业机械化虽硕果累累,但与其高速发展的经济并不相称。我们要重视农业机械化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灵活创新,并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臧英等:《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农机化研究》, 2007( 5) 。 【2】向安强等:《论广东农业机械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企业经济》, 2007( 2) 。 【3】赵明晶;《我国农机科技创新的障碍与发展对策》,《农机化研究》2006(8) 【4】许伟:《论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农技服务》,2007, ( 3) 。

【5】罗昕、胡斌:《论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及作用》,《安徽农学通报》, 2007, ( 10) 。

【6】赵巍,邸晨霞;《 对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的思考》,《农机使用与维修》2005(1) 【7】曾艳《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广东为例》,《农业经济》2008(6)

第18篇:坚持共享发展 持续改善民生

坚持共享发展 持续改善民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

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张来明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29日

07 版)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而且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十三五”时期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时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入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同时也应看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复杂的工程。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十三五”时期就是这样的新起点。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未来5年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重要时期。为此,党的十

1 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这一新的目标要求,并就“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作出战略部署;“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今后5年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出了系统安排,明确指出: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在新起点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其重点在农村地区。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一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提高扶贫实效。二是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三是完善扶贫脱贫扶持政策,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各类扶贫模式及其考评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系每个人的发展和未来。提高教育质量,就是“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为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优化教育结构体系,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快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实现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就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每个人的创业服务平台。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消除身份和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健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政策。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健全失业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推进各类就业信息开放共享。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收入是民生之源。收入差距拉大,不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收入差距缩小和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的目标。从总体上看,必须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此,应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健全针对困难群体的动态社会保障兜底机制;增加财政的民生支出,把公共资源出让收益更多用于民生保障,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坚强后盾。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完善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政策衔接,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支持社会福利和 4 慈善事业发展,健全以扶老、助残、爱幼、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人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目标,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央政治局今年8月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改革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为此,应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同时,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做好优生优育的全程服务,注重家庭发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综合应对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大龄劳动力就业能力。

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是前提,是一切发展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必须建立在稳固的经济基础和现实的国家财力之上。这意味着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办来逐步实现,而不能脱离经济发展水平“开空头支票”、设定过高的福利目标。另一方面,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指南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所在。如果经济发展不能回应人民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就会失去意义。必须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保障劳动者参与发展过程、分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还应认识到,只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改善民生就不仅不会妨碍经济发展,而且会促进经济更好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既能有效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增强人们的消费能力、释放人们的消费潜力进而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在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我们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改善人民生活、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第19篇: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发展新理念中,一个广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理念是共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1.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百姓诉求“8月20日,上门理发;9月15日,打扫卫生……”这是安徽安庆市75岁老人赵洵琦的“公共服务账本”。老人长年瘫痪一直靠老伴照顾,非常想有人帮衬。去年,安庆实施城区70岁以上生活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圆了她的愿望。)

2.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

3.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这些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4.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过去改善民生做的很多事情是带有普遍性的,现在不同的特殊群体面临着不同的特殊困难,比如老年人口面临的问题,医疗问题、养老设施问题,怎么解决精神的寄托问题,等等。老年人口本身有不同的层次,也有不同的需求。)

5.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要使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说通俗一点就是“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未来五年,这“五个一批”政策,是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方向。

2.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3.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4.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三、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主题,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初步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但是,教育质量相对不高、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人民对接受高质量教育和“上好学”的渴求的矛盾日益凸显。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因此,在稳步推进规模发展的同时,切实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是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使人民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

1.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2.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教育公平,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将在教育均等化方面加大力度,保障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3.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4.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四、促进就业创业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1.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要看到,尽管人口老龄化发展很快,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然超过10亿人,而非农产业就业规模不到5.5亿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要在积极促进就业的方向下,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参与率;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不断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把十几亿人的聪明才智越来越充分地调动起来。这必然会持续较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必然会持续扩大经济规模特别是提高发展质量。这一进程也必然会提供更多和更高水平的就业机会,必然会促进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里面包含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潜力、共享水平提高的潜力都是不可估量的。)

2.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职业技能鉴定比往年要严)

3.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五、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1.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要突出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注意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合理调整工资水平,防止工资水平提高持续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那样就会过度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阻滞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的步伐,进而使工资水平提高成为无源之水。

2.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

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1.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降低社保费率,社会早有呼声。目前,养老保险缴费率是28%,医保缴费率是12%,住房公积金是12%,再加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险一金”缴费率接近50%。这一水平远远高过全球平均水平,既限制了个人消费能力,又增加了企业成本。在实体经济仍需激活、个人消费能力有待提高的情况下,降低社保费率,不仅可以减轻企业负担,还有助于增强消费驱动的内生经济动力。其中,体现了政府让利的明确思路。)

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托住底线,不断提高底线的保障水平,拉着最困难群体一起进小康,是对政府十三五期间职能转变的新要求。时间紧,难度大,如期完成这些任务,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也表现了在贯彻共享理念方面,党和政府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决心。

2.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养老金入市需要实现全国统筹,而改变目前的低层次统筹,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利益调整,而渐进式延退,本身就有时间限制。相对而言,以国有资本充实养老金,基本不存在利益分配问题,既扩大了养老资金的来源,又有助于还原国有资本的全民属性,将分散、低效的存量国有资本纳入高效的市场运作体系中来。)

3.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目前的医保支付方式基于过去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而设计,级别、工种决定了公共医疗待遇的差异,也导致医保政策范围外的费用和服务项目支出过多,使稀缺的公共医疗资源投放失衡。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就是要尽可能提高医保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让医保控费,从而让更多的医疗资源投向普通民众。这也是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面的必然要求。医保控费的同时,还需努力实现医疗降费。在“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表述中,明确提出要破除逐利机制。而“以药养医”、过度医疗等尤其凸现公立医院的逐利性。此前推出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提出,将公立医院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等医药分开的方法,试行医药分离。可以预期,今后相关试点改革将大大提速)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4.统筹救助体系,强化政策衔接,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3.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中国老百姓的诉求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顺应这种诉求的转变,在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领域,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做出了调整,把食品安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八、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注重家庭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稳中有降,生育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2.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2030年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可保持8亿人以上,但年轻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比例下降,劳动力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有所减弱。同时,人口老龄化明显加速,赡养老人负担持续加重。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这项决策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3.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只有让发展成果公平共享,全面小康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中国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共享发展的理念把市场机制突出效率与社会主义制度突出公平的关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全体人民真切感受到全面小康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和福利,必将极大激发全体人民共建全面小康社会的愿望与决心,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巨大、持久的动力。通过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增强发展动力,不断增进人民团结,让13亿多中国人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第20篇:某局共享发展行动小结

颍州区财政局上半年共享发展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区财政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财政职责,主动站位,努力为全区共享发展保驾护航,现将涉及区财政局民生工程、扶贫开发等共享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概况

上半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19212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50575万元,增长35.7%,占年初预算59.1%,超序时进度9.1%。上半年,全区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完成2258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支31488万元,增长16.2%。财政收支的稳步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我区共享发展工作。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

成立区财政局共享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共享发展的任务分工,量化细化到责任单位、具体岗位、责任人,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民生工程强力推进

2017年市政府部署实施33项民生工程,为了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区政府增加了小街巷改造工程项目,实施34项民生工程。由于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和山区库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程我区没有任务,实际实施32项。2017年民生工程资金需要115437.11万元,上半年拨付

1 资金113544.96万元。资金拨付完成98%。

(三)脱贫攻坚精准施策

2017年安排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13787.3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847.6万元、省级资金1250.4万元、区财政资金8000万元(含提前安排500万元)、存量资金2689.37万元,到位资金13787.37万元。2017年计划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5274.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615万元、省级资金3235.55万元、市级资金582.18万元、区级资金4841.67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贷款资金4535.67万元未到位。

2017年共安排各类财政扶贫资金29061.77万元,到位资金24562.1万元,未到位资金 4535.67万元(国开行贷款安全饮水工程)。共安排项目70个,资金28803.48万元,其中工程类项目54个22776.07万元,占资金总量79.07%。截至7月14日,区财政拨付工程类项目资金18348.45万元,拨付率80.56%,各工程单位支出资金9850.76万元,支出率53.69%;补贴类项目16个6027.41万元,支出3627万元,支出率60.18%;综合支出率55.29%。

(四)支持“五大专项行动”

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全力服务保障拆违拆旧专项行动;安排专项整治资金,用于以奖代补,专款专用,统筹用于实施各项整治任务,如:环境保护污染源普查、主次干道清扫、小街巷清扫保洁外包、农村综合环境外包、美好乡村及乡镇集市环境外包、农村危房改造、滁新高速等高速公路

2 绿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道路畅通及养护工程、林网工程、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已按序时进度拨付资金共计9499万元,占年初预算的38%。乡、镇、办事处本年度截止目前共计投入资金1755万元,主要用于农村环境整治、阜临河治理、阜新高速和202省道绿化提升、文明明创建、三项整治、禽流感防治等项目。此外,我区还拨付环境整治以奖代补1500万元,关闭畜牧养殖场补助资金1700万元;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重点绿化项目实施,如除年初预算已安排森林增长工程补贴2000万元、花卉产业扶持资金3000万元外,我区还通过城投公司采取项目贷款方式,分别向农行筹集资金123403万元、颍淮农商行筹集资金28000万元,共计151403万元,用于滁新高速绿化、芦桥沟湿地公园及阜颍路阜南路阜王路及七渔河路绿化三个项目;搭建政银担平台,向优质企业推介颍州,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安排2亿元工业发展引导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工作企业扩大投资、转型升级、科级创新、质量兴企、人才引进等。同时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采取贴息的方式予以支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区财政局将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整合优化各类专项资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健全支出绩效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拓宽融资渠道,通过PPP+等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共享发展工作,进一步探索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参与、市

3 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同时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共享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积极为建设大美颍州作出积极贡献。

广东省共享与发展范文
《广东省共享与发展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