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24 12:01:1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应当如何与孩子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成功家庭教育的方法之一——倾听

倾听既是家长教育子女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教育子女一个好的方法。这是因为孩子的教育80%在于沟通,20%才是教育,只要沟通到位,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倾听正是亲子沟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和孩子的沟通问题,而要使沟通顺畅,家长必须要学会和掌握倾听的技巧。

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家长所犯的错误恰恰是忽视了倾听。许多家长经常扮演着一个说教者的角色。只顾自己唠叨,不爱听孩子的话,一次次拒绝和打断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就不再愿意与父母对话,沟通也就非常困难。当你抱怨孩子不愿意与你沟通,孩子总把事情闷在心里时,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你沟通。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愿意与父母沟通的,但是,亲子之间的沟通之门往往被父母们在无意中关闭了。请看看下面这些经常发生的场景:

场景一: 妈妈正在做饭,孩子回到家高兴地跑到妈妈身边:“妈妈,我们班今天发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没看我正忙着?还不快去作作业!别整天疯疯癫癫的光想着好玩。”孩子一下子蔫了。

场景二:爸爸在看电视,孩子走到身边说:“爸爸,我想跟您说件事。”“行,什么事?你说吧!”爸爸答应了孩子的要求,但却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说的时候,虽然在哼哼呀呀地咐和着,但眼睛却一直盯在电视上,根本不正眼瞧一眼孩子。最后,孩子气呼呼得说:“不跟你说了!”转身离去。

场景三:班主任打电话找家长,说孩子在学校打架了。孩子放学回到家,一肚子怒火的你开口就骂:“你这个浑小子,整天不干好事,净干坏事!” 孩子嘟囔着:“我、我……”似乎想说明打架的原因。“我什么我,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孩子委屈得流下了泪。

从这几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说,而是做家长的容不得孩子说。这样的做法,怎么能够全面地了解孩子,怎么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不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能不费劲吗!正如赏识教育创始人、著名教育家周弘所说:“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谈沟通?”

那么如何正确的应用倾听艺术,使自己在和孩子沟通的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一要有主动倾听的意识。父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他们的阐述。不要总是居高临下,而是要经常蹲下去,与孩子面对面,平等地互相倾听与诉说。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运用眼神或简短的语言表示出你听的兴趣。切忌表现出不耐烦,或说出让孩子扫兴的话语。

二要允许孩子申辩、解释。现实生活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犯错时,父母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和责备。当孩子申辩、解释的时候,父母会气上加气,对孩子一声断喝:“住口,不用解释了!”这种做法对孩子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孩子有时候犯了错,可能有一定的原因,应该让他申辩和解释,老是用“你不用解释!”来制

止孩子,孩子渐渐就会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力,他会背着许多冤屈,一个人默默承受,长久下去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要善于运用倾听的净化作用,协助孩子及排解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倾听是了解的开始,在心理学上,倾听更具有净化作用。当孩子遭遇挫折、困顿、失败和难过时,积极的倾听能够沉淀和过滤孩子复杂而奔腾的情绪,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像眼睛里进了一粒沙子很难过,但当眼泪将沙子流出来后,便会觉得舒服多了。请看以下的案例:

孩子:妈妈,我讨厌上学,因为全班的同学都欺侮我。

母亲:全班的同学都欺侮你?

孩子:对啊!我跟小琪借笔,她都不肯借我。

母亲:你觉得很没面子。

孩子:晓珍和我赛跑输了,就说我偷跑。其实我根本没有偷跑。 母亲:嗯,还有呢?

孩子:老师叫我登记成绩,他们就说我是马屁精。

母亲:喔……

孩子:作文被老师朗读,国权就说我是抄来的。其实,我哪有抄。 母亲:那怎么办?全班的同学都在欺侮你。

孩子:其实……也没有啦……不是全班啦……

母亲:有一半的同学在欺侮你。

孩子:也没有那么多啦!

母亲:至少有十个同学欺侮你吧!

孩子:哪有?这次班上全数通过,我当选三好学生呢!

母亲:哦……

孩子:其实就只那三个人啦!因为他们嫉妒我的功课比他们好!可是……也还好啦!上次他们还请我吃零食,有一次我脚痛,国权还帮我抬午餐呢!

这位母亲没有大段大段的说教,只是用简短的回应,特别是用“嗯、喔、哦”等简单的回应,就帮助孩子澄清了情绪和想法,解决了认为全班同学都欺侮自己的问题。

四是要注意运用反映倾听,帮助孩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谓反映倾听,就是试着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然后用不加入自己的意思、分析、劝告及任何判断的话表达出来,向孩子求证,进一步了解孩子话语中隐含的意义,找出孩子隐藏的感受和问题的症结,帮助孩子从合理、正面、积极的角度觉察自己的感受,使负向情绪得到疏解。可见,反映倾听是一种开放式的沟通反应,是父母对孩子感受表达的回馈,让孩子有“我被了解”的感觉。例如,孩子带着怒气告诉爸爸:“我讨厌体育老师,他从不让我上场参加篮球比赛,每次比赛我都是坐在场边。”爸爸听了这话后的反应:大体会有下面几种:

其一,“你应该告诉体育老师你的想法,应该知道怎样为自己争取权利。”

其二,“你自己技术不行还怪老师。小时候叫你练球你就是不肯。” 其三,“我去找你们老师谈谈。这对你不公平,你想打球怎能不让你打。”

上面的三种反应都不能有效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其他问题。那么我们看看如何采用反映式倾听,帮助孩子解决自身的问题:

爸爸:“看样子你在生老师的气,因为没让你参加比赛。” 儿子:“可不是吗?打篮球挺有趣,尤其是在比赛的时候。” 爸爸:“你很想参加比赛,可是你现在有点失望,因为同学之间有竞争。”

儿子:“是啊,也许我应该加强练习,提高球技,才能有机会上场。” 由上例可见,所谓反映式倾听,是父母在听孩子讲话时,简单扼要重述孩子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产生的情绪原因。父母就像一面镜子,把孩子说的话或表达的感情接收过来,然后再反映回去。反映式倾听是一种尊重孩子的态度。父母可以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通过反映式的倾听表示愿意真诚地了解他们的感受,包括字面上的意思或隐含于背后的意思。

五要巧妙的表达你意见,在倾听孩子述说中,不要表示或坚持明显与孩子不同的意见。因为孩子希望的是家长“听”他说话,或希望家长能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而不是给他提意见,批评他。你可以配合孩子的述说,巧妙地提出你的意见,比如孩子说完话时,你可以重复他说话的某个部分,或某个观点,这不仅证明你在注意听他所讲的话,而且可以用下列的答话陈述你的意见。如:“正如你所说的,我认为……”、“我完全赞同你的看法……”等。

推荐第2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影响深远。现在我就作为一名普通家长,谈谈家庭教育方面的一点体会。

1、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不能放松

对于孩子的学成绩,我个人认为只要孩子及格或者不要在最后10名就好了,就算成功,因为孩子走上社会做的事情没有完美的答案。而且我也不希望为了一点点分数把孩子弄得筋疲力尽。孩子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最重要的,阅读是孩子学习任何知识的能力,写作可以让孩子参加工作后写方案、报告游刃有余。写作并不只是让孩子写作文,日记和读后感也是要跟上的,父母也要跟进和指导。

2、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与成长是快乐的,但同时也感觉到自己教育方法单一和不足,所以我们也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正确地教育好孩子。

推荐第3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得最早。胎儿在体内就受到母亲“体内环境”的直接影响,胎儿的健康与否与母亲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孕妇愉快的情绪,平静的心境,可以减少胎儿躁动,有利于其健康发育,这已为以后孩子接受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孩子呱呱落地以后,他首先熟悉的人就是父母,他第一次接受的生活训练,也是父母进行的。孩子从父母那儿学会了第一句话,学走了第一步路,懂得了第一个“为什么”。

其次,父母教育孩子的时间最长。母亲在产假五十六天里,无时无刻不接触孩子,有的母亲还能直接抚养孩子几年。在这之后,虽有一部分孩子入托、入园,但全国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孩子是在家庭中受教育的。即使入托、入园,以及入小学、中学,孩子大部分时间仍生活在家庭中,受父母的教育。

再次,父母的教育是在孩子模仿性最强的幼小年龄进行的,不但占其“先入为主”的便利,而且父母的形象示范,言传身教给孩子以终身影响。父母的政治态度、思想作风、性格修养、爱好特长,无不使孩子耳濡目染,令其终生受益或受害。

推荐第4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读了父母课堂之后,我们深有体会,看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例子。从中找到了我们自己孩子的一些不足和缺点,让我们今后对孩子的帮助有了很多的提高。

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人生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的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父母是教诲和引导孩子从小走到大的,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父母是教育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个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也经常让我们苦恼,有些力不从心,有事就束手无策,像孩子的一些娇气、脆弱,缺乏责任心的等等一些情况,而面对这些情况时,我们就很多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阅读了《父母课堂》之后我们从中就看到了一些和自己孩子身上有相似的例子了。让我们知道了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时,我们既不能不管不问,又不能不知所措,或者大发脾气是不好的。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认清危害,帮助孩子客服缺点,避免错再次发生。作为父母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最懂事、最可爱、最优秀的。但是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雪花,孩子也一样,个性特点千差万差,不可能每一个都和自己的心意。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在平时我们多找些孩子的优点,抓住孩子的每一个小小进步,每一个闪光点进行表扬。多竖大拇指夸赞,在鼓励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心能充满自信,心存感激,作为父母我们决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尽量不要去指责,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消极退缩。让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感觉自己就是最棒的。

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在孩子的面前做好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我们一定在要求孩子的同时别忘了严格要求自己。

推荐第5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假期期间,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我们家长可以拿孩子的”学案”,提问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您做到了,请您签个字,于老师在这里向您表示感谢。本人也愿意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电话:15124188626,经常与老师沟通,对您的孩子百利无一害,真诚沟通,齐抓共管,您的孩子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您写下来。

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

家长签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假期期间,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我们家长可以拿孩子的”学案”,提问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您做到了,请您签个字,于老师在这里向您表示感谢。本人也愿意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电话:15124188626,经常与老师沟通,对您的孩子百利无一害,真诚沟通,齐抓共管,您的孩子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您写下来。

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

家长签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假期期间,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我们家长可以拿孩子的”学案”,提问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您做到了,请您签个字,于老师在这里向您表示感谢。本人也愿意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电话:15124188626,经常与老师沟通,对您的孩子百利无一害,真诚沟通,齐抓共管,您的孩子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您写下来。

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

家长签字:

推荐第6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近来我读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书中讲到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与伦比的聪明,但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正确对等问题、如何聪明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父母教育的根本。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这样为孩子铺下一条成功的路,赢在起跑点!

我们不可能像我们自己的父母那样,在教育自己的子女中积累经验。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希望。“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孩子不成功,还可以指望另一个。因为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我们只能“孤注一掷”。我们只能一边学习做父母,一边教育孩子;一手培育着自己的未来,一手塑造着孩子的明天。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我们输不起!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功成才。但是作为家长怎样去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呢?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给孩子良好的环境,古时候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的我们,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又有多少家长没有像“孟母”那样呢?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现在有好多家长会在一起谈论自家的小孩,看到人家孩子补课,就回家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可有的时候,孩子确不喜欢,往往达不到家长预期的效果,我们重视培

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东西去发展。

从小就应熏陶孩子的品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要尊敬长辈,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现在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东西都是孩子们第一,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觉得什么东西都应该是我在第一个,家里有了好吃的,我要先吃,我要干嘛,你们都得配合我。其实,这些都是家长自身造成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感恩,要学会感恩。

我们当家长的要用心的去和孩子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些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好的帮助。孩子是我们的希望,用心去教育孩子,用心去关爱孩子,相信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三年二班

家长:李宝瑞

推荐第7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人们总是崇尚天才,但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才都是后天经教育培养而成的,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人皆有之。然而成什么龙什么凤却不尽相同,如何成龙成凤,也不知所措,最终未成龙未成凤,更是不明道理,只能唉声叹气:哀孩子生来就蠢,生来就笨,不是读书的料;叹条件不好、环境太差,未上好学校;怨机会不对、运气不佳,未碰上好老师等等。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贵子、都是龙女、都来自天堂,都有很强的可塑性,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教育引导、培养影响得当,任何一个孩子都能成人成才、成龙成凤。问题的关键是起教育引导、培养影响的人――老师是否优秀称职。这里的老师包括学校里教书育人的老师,家庭中为人父母的老师、社会上各行各业的老师,可以说比孩子先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都在对他的成长起教育影响作用,都是他的老师。其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

过去,我们常把小学一年级老师认着孩子的启蒙老师。其实从孩子出生后,父母就开始了对他尽心尽力的教育:哄宝宝按时吃奶、按时休息,这是最早的生活教育。稍大喂饭时,孩子的小手要抓饭勺,父母说不要抓;高兴时,小手要挥,要抱住小脚丫往嘴里送,这时父母说,不能送,这样不卫生,这是最早的行为教育,告诉孩子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就是最早的语言教育。稍大些后,孩子会手脚并用了,喜欢爬来爬去,因为担心孩子摔着,就会以一个个“不”字或一个个“乖”字加以教育引导,可以说,第一句话是父母教说的,第一个字是父母教写的,第一首歌是父母教唱的,第一个步子是父母教迈的,第一次穿衣、洗碗、做饭是父母言传身教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是父母教的。利希特曾经指出:“对孩子来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童年时代,在这个时期,他开始通过和别人的交往给自己的生活添加色彩,效仿别人的生活,任何一个新上任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会超过他的前任”。而且由于学龄前孩子的大脑发育是最快的一段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可谓黄金般珍贵。所以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

其次,父母是孩子教育时间最长、教育内容最广的老师

从孩子呱呱坠地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天开始,父母就责无旁贷地成了孩子的老师。

既要做孩子婴幼时期的保育老师,又要做孩子学龄前的幼教老师,既要做孩子小学阶段的老师,又要做孩子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老师,即使到了大学、到了社会,做父母的只要一息尚存,他们总是在生活、学习、工作各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教育引导时间是最长的;另一方面,父母不同于孩子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只负责某一个学段、某一个学科的知识讲授和学习方法传授,这些教师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分工合作,而父母则是不分时段、不分学科的什么都要教、什么都要管的全科责任人,孩子的衣食住行、饥饱冷暖、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心理品质以及为人处事、升学就业等等,没有哪一样不操心劳力、没有哪个时候不尽到教育影响、提醒管束的责任。

第三、父母是孩子最有影响力的老师

在家庭中,父母亲的榜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目标的制定者、成长行为的指导者,父母根据其目标来审视和评价孩子的言行,并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和惩罚,因此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教育者、强化者、最具力量的影响者。影响孩子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强化规则的一贯性,二是强化规则的明确性。特别是母爱,她是人类可以看得见的神灵,她的影响是永恒和普遍的。孩子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母亲这个第一个有影响力的教育者那里所接受到的教育和训练。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最具人性化的教育。母亲给孩子以心灵,感情,给孩子文雅、华美、快乐,母亲以温和的性情和宽容的精神,给孩子创造一个欢乐如意、温暖祥和的氛围。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善良而且性格坚强。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乐观、节俭、整洁的女人,这样的家庭仍然是融洽和睦,欢乐幸福的。这样就会给孩子带来力量和支持,事实证明,这样的家庭也是优秀品格得以茁壮成长的温床。如朱德的母亲一生勤劳善良,就影响了整个家庭和朱德同志的一生。乔治·华盛顿的母亲也是足智多谋,擅长持家的优秀的女性,在华盛顿十一岁时,父亲去世,是他母亲凭借理智、勤勉、温柔、节俭、克服重重困难将孩子抚养成前程远大的栋梁之才。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最有影响力的老师。

第四,父母是孩子做人的示范者和榜样

乔治·赫伯特曾经说过:一个好父母抵得上一百个学校教师。孩子总会情不自禁地模仿他所看到的,大人的行为方式、体态姿势、说话办事、习惯品格都让孩子感到新奇而要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重最要的最基本的是让孩子有个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这是孩子走向社会求生存、求发展的第一要素。家庭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的地方,是子女学会做人的环境,父母就是子女如何做人的示范者和榜样,是孩子模仿的重要对象。孩子的行为方式习惯,对事物的看法反应是以父母为模仿对象通过观察学习而形成的。孩子在行为及性格方面有许多类似父母之处,这是孩子以父母为榜样的结果。

1、品格高贵的父母培养品格高贵的孩子。

朴实的父母培养勤劳向上的孩子。

2003年羊城晚报载文《一个农民的教子“秘诀”》,有个姓包的农民,其大女儿考上成都一所外国语大学,儿子考上北京一所理工大学,当记者问他在教育孩子是什么好办法时,他笑了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他说:“小时候家里穷的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又不甘心。后来想了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去那里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作业,我弄不懂的就找他们问,这样,他们又当学生,又当老师,学习的劲头不知有多大,他们的学习逐渐勤奋起来,成绩也慢慢到了全班第一名,后来就全年级第一名„„”“我虽然从来不说要他们好好学习的话,但孩子们见我在外面干了一天的活回来,还跟他们一起学,他们在学习上就没有一点分心,不象有些人家的孩子,大人一边在打麻将、打扑克,一边在吼着要孩子不要贪玩,要好好读书,好好做作业,孩子们就是嘴上答应着,心里也是憋着一股不服气的劲。老实说,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大人们玩得快快活活,却告诫孩子不读书就如何如何,那样只能把孩子弄糊涂。”

诚实守信的父母就影响孩子形成诚实守信的性格。我国广为流传着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子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有一天曾参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也别去,就在家里等着,妈回来后就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答应不随母亲去了,曾参的妻子上街回来,只见曾参已拿起绳子在捆猪,旁边放着尖刀,准备杀猪,曾参的妻子见后慌了,赶紧制止说:“我刚才只是和孩子说着玩的,不是真的要杀猪,你怎么能当真呢?”曾子语重心长的对妻子说:“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导,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也教他说假话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是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再相信你了,对孩子进行教育就困难了。对孩子是不能言而无信的,你说这猪该杀不该杀?”

曾妻听了丈夫的话,后悔不该跟孩子开玩笑,不该欺骗孩子,既然已经说了要杀猪炒肉,就要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磨刀杀猪,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给孩子吃。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又一天晚上,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下拿起一把竹筒往外跑,曾子问他干什么去,小儿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竹筒,说好了今天还的,不能言而无信啊,不然朋友会失望的。”曾子接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曾子的妻子履行了诺言,给孩子做出了说话算数,言而有信的榜样,曾子这一“言必行、行必果”的行为在儿子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无形中影响了儿子的品质。

推荐第8篇: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推荐]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努力培养一代新人。

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生命的教育’‘身教’

家长的人格最能影响教育孩子,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首先从自身做起,给儿子书树立读书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

做父母的除给孩子很多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性格、意识、品质等方面培养孩子,这将从根本上影响他们的一生 。

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教育孩子不是填鸭,不是把知识填进去就社算成功 。孩子是人,首先要教他们做人。

要让孩子成才,父母首先要有一 个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这些精神财富, 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要让孩子有则任发展自己的天赋,你只要埋头苦干就没有办不到的事。这句话对赵小兰人生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玩,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生活,在玩中培养孩子。也是一种高明的手法。

穷不能苟且,富也不能娇纵。

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影响着孩子。你们怎样对待别 人,怎样对待工作,甚至怎样穿衣,怎样读报------所有这些,都看在孩子眼里。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子’。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朝这方面努力,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成长。想要孩子出类拔萃,就应该帮助孩子立大志。

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合作精神,敢于开创、自立、自强的高素质人才。

能够善始善终、坚持不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终身努力,更成天才]

一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营养 锻炼]

二 给孩子一个温香、快乐、和谐的家庭 氛围。[寓教于了乐,榜样示范]

三 给孩子一各健全的人格、独立的人生。[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 给孩子一棵孝心、爱心、责任心、善良的心。[身教][班干部职表]

五 给孩子一点挫折和磨难的生活调味品。[品尝失败的滋味][吃苦]

[

推荐第9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书中讲到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与伦比的聪明,但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正确对待问题、如何聪明解决问题等,这才是我们父母教育的根本。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这样为孩子铺下一条成功的路,赢在起跑点!

我们不可能像我们自己的父母那样,在教育自己的子女中积累经验。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希望。“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孩子不成功还可以指望另一个。因为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我们只能“孤注一掷”。我们只能一边学习做父母,一边教育孩子;一手培育着自己的未来,一手塑造着孩子的明天。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我们输不起!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功成才。但是作为家长怎样去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呢?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给孩子良好的环境,古时候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的我们,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又有多少家长没有像“孟母”那样呢?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现在有好多家长会在一起谈论自家的小孩,看到人家孩子补课,就回家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可有的时候,孩子确不喜欢,往往达不到家长预期的效果,我们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东西去发展。

从小就应熏陶孩子的品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要尊敬长辈,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现在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东西都是孩子们第一,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觉得什么东西都应该是我在第一个,家里有了好吃的,我要先吃,我要干嘛,你们都得配合我。其实,这些都是家长自身造成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感恩,要学会感恩。

我们当家长的要用心地去和孩子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些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好的帮助。孩子是我们的希望,用心去教育孩子,用心去关爱孩子,相信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推荐第10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父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湛江市第九小学 吴嫦珍

暑假,我无意间发现了孙三宝老师著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作为孩子的家长和学生的老师,我拜读了这本书。书中讲到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与伦比的聪明,但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正确对等问题、如何聪明解决问题。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也想谈谈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确,因为孩子出生后接触到最早的教育是父母的行为表现,父母的日常行为被孩子看在眼中,父母则成为被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我认识的一位家长,这是一位母亲。很久以前某天,我们相遇在某儿童影楼,正值我孩子五岁生日,要拍一套照片做为纪念。我们去的时候这对母女已经拍完正准备离开,摄影师让我们母子先进入挑选服装做准备。小女孩看中了影楼为孩子准备的道具玩具小鹿,抱在怀中想要带走,这让影楼的服务生很为难,求助于女孩的母亲。我想她一定会制止孩子的行为,没想到她却反过来说服务生,说自己花那么钱拍照片,一个小鹿玩具又没几个钱,孩子喜欢就让拿呗,干嘛这样大嚷大叫的。然后非常不高兴的一把拉过自己的孩子就走,出门时还顺走了一个彩球。看着小女孩回过头冲着服务员瞥嘴怒瞪的样子,我

1 心里很疼。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就这样失掉了她原本最纯真的美。孩子看着我问,妈妈,我们也能带走一个玩具么?我摇头说不要看别人做什么,我们应该分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小便宜不能贪,这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以后,我以身作则,处处注意孩子这方面的问题,这么多年下来,我的孩子成了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要,哪怕这东西无人认领。

电视上一直在播一则公益广告,孝顺的儿媳给年迈的婆婆洗脚,懂事的孩子也要给妈妈打水洗脚,广告就是用事例教育我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敬告为人父母者:身教重于言传!请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正确学习的榜样!

二、父母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书中从豆丁的故事引申出的结论:不良习惯会让孩子背负终生,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尤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智慧性习惯,我对这点深有感触。

现在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东西都是孩子们第一,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觉得什么东西都应该是我在第一个,家里有了好吃的,我要先吃,我要干嘛,你们都得配合我,父母百般责骂都无法让孩子改变主意,这让父母头疼不已。其实,这些都是家长自身造成的,由于孩子还很小时候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舍得拒绝,长大时方觉得不妥时,孩子坏习惯已根深蒂固。故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要从小做起,不溺爱孩子。

2 此外,生活中还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其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孩子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他要分担家里的喜怒哀乐,从小就要让他有这种意识。在现今常见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已经成为了小皇帝,事事以他为中心,什么都给他准备好,他无需去思考任何问题,这种情况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益处。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从来不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家里很优越,也不会什么事以他为中心,在衣食等方面都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家里的一般事情都说给他听,征求他的意见,如果可行的话,就采纳,他会觉得他在家里很重要,培养了他的责任意识,他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孩子的天赋父母不能决定,但父母的教育却能决定孩子这一生。最好的老师不是在课堂上教孩子读书认字,而是在教孩子如何去面对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胜过无数次照搬套路的模仿。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这样为孩子铺下一条成功的路,赢在起跑点!

3

第11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情感美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日后孩子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

前两天一次偶然的散步,就碰到了有关教子的问题,作为一旁观者,也不免心生担忧。

东环广场的小树林里,满眼都是诗意的葱茏,葱茏的枝叶间,偶然响起鸟儿们唧唧咕咕的交谈声。忽然,身后响起一阵喧闹。看时,却是两个年轻的爸爸,脖子上各自骑着一个小男孩。孩子们用小手拍着他们的坐骑,驾驾的吆喝着,伴着一声声欢叫,从我的身边奔跑过去。跟在他们身后,小步跑着的,是两个年轻的妈妈。

穿红T恤的爸爸,跑得十分卖力,他身上的小男孩叫得也格外响亮。突然小家伙嚷嚷起来:我要撒尿!爸爸立刻吁的一声,收住了脚步。孩子笑着从坐骑上爬下来,朝着来路的方向,使劲撒起尿来。大概因为撒得很远,孩子开心地笑着。爸爸妈妈站在一旁,惬意地欣赏着儿子的杰作。我的心忽然有一点不爽这么干净的林间小路,怎么可以随地撒尿?孩子年幼无知,父母为什么不因势利导?

这时候,另一个孩子也下了坐骑,笑着跑过来,猛地拍了他的小伙伴一下,转身欢叫着朝前跑去了。红T恤立刻对儿子说:追上他!给爸爸咬他!我吓了一跳,再看那父亲的神态,全然不是开玩笑的样子。他继续鼓励儿子:追上他!咬他一口!

于是他的儿子便撒开腿,像一头小老虎,勇猛地扑向前去,并且很快追上了目标。他伸出小手,用力一推,那个还在奋力奔跑的孩子猛地向前一冲,跌了个大跟头,立刻哇哇地大哭起来。小老虎正要扑过去,那孩子的父亲惊叫着跑过来,抱起孩子,从另一条小路上走了

我在一旁看得发呆,半天回不过神来。我的步子忽然沉重起来,一半是对那个年轻父亲的不理解,一半是替他年幼儿子的惋惜。

人性之初,本无善恶。这小男孩倘若生在一个有教养的家庭,父母循循善诱,施以正面引导,孩子从小就学会温良,懂得恭让,将来做个谦谦君子,抑或做个翩翩绅士,都未可知!然而他却生在这样的家庭,受着这样的家庭教育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不肯吃一点亏,不能受半点气这样的孩子,极有可能从小就养成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恶习;将来走上社会,也极有可能挟着他的偏狭与戾气,难容他人,自然,也难为他人所容。那么,等待他的,将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际遇?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要以身示范,教会孩子爱自己,也爱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父母的第一要务,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保证他将来走向社会,首先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公民

那么,抓孩子的未来,应从眼前,从身边的小事抓起。

第12篇:孩子是父母问题的

孩子是父母问题的“照妖镜”

里奇和苏西是一对普通的美国夫妻,喜欢孩子的他们本以为孩子是快乐之源,没想到孩子也可能成为父母的噩梦:8岁的大女儿斯塔沙暴躁易怒,极具攻击性,经常对着爸爸喊“你是个白痴”,对着妈妈喊“我要杀了你”;6岁的儿子夏洛擅长搞突然袭击,一下子就能把妈妈推到地上;2岁的小女儿凯亚活动能力虽然有限,但神经质的尖叫和啼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面对一团混乱的家,苏西终于忍不住拨打911电话——不,不是找警察,而是找一位好保姆。

这是美国家庭教育纪实剧《保姆911》(Nanny 911)的故事之一。去年下半年,央视二套和上视外语频道先后引进和播出过部分剧集,虽然非黄金时间,非黄金频道,却引起众多年轻家长们的关注和追踪。目前《保姆911》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甚广,很多中国网友都认可了《保姆911》的第一切入点:孩子是父母问题的一面镜子;在所有问题小孩的背后,都有一对或者一个问题家长。

“保姆”的中国粉丝激增

《保姆911》(Nanyy 911》)是美国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讲述的是英国资深保姆帮助那些没有办法管理小孩的美国家庭的故事。目前该剧有4季,总共51集。去年下半年,《保姆911》被意译成《保姆119》(911是美国的急救号码,119则是中国的火警号码),先后在央视二套的周末特供节目和上视外语频道播出,虽然没有被安排在黄金时间,但已经足够吸引很多偶然看到该剧的中国观众的眼球。很多网友都发帖询问“哪里可以找到《保姆911》的全集,这真是一档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剧”,有意思的是因为译名的问题,有的网友还费了点周折。在一些知名的关于家庭教育和亲子活动的网络社区,该剧的剧情和教育模式已经被积极推荐,流传甚广。

在剧中,“保姆911中心”被设定为一个社会救助机构,其成员都是资深保姆,当然这里所谓的“保姆”,相当于中国观众理解中的育儿专家或者家庭治疗师。当某个家庭在对孩子的管理教育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可以向保姆911中心求助。保姆911中心的工作模式大致是:由请求帮助的家庭拍摄自己的家庭录像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这些成员的日常活动和互动,以及父母认为家庭中存在的问题;保姆中心根据这些资料对该家庭进行初步诊断,然后派出最适合该家庭的保姆入驻家庭一周;保姆入驻第一天的工作就是观察和记录,要求家庭成员“就像我不存在一样”自由活动,保姆则带着小本子记下问题所在,并在随后几天为父母分析原因,找出对策,然后帮助父母与子女进行沟通。

正如很多网友所提到的那样,《保姆911》中的问题家庭一般都有2-4个子女,且年龄相近,年轻的父母很难管教得当。尤其是如果老大已经不在父母的可控范围之内的话,那么下面的子女失控的可能性也跟着大大提高。而中国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像美国那样全然失控的家庭局面并不多见,但保姆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角度却有共通之处:比如孩子哭闹只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如果哭闹太多,说明他获得的关注不够;父母的态度要统一,不能在孩子面前争执,爸爸不能失

职;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言出必行,“你说的话你负责”,等等。

爸爸“缺席”和妈妈“无力”

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很多妈妈都抱怨在教育孩子方面,自己无法从丈夫那里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但爸爸们却感到委屈。以里奇和苏西夫妇为例,里奇是公司职员,周一到周五的白天都在外面上班,苏西则在家中负责带三个孩子,偶尔在家教授普拉提赚钱。周六是他们约定的家庭日,但每当孩子们要闹翻天,苏西忙着一个个安抚他们的时候,里奇总是推着自行车出去兜风,“出去安静一会儿”。资深保姆直言:“里奇给我一种感觉,他对自己的自行车,比对他的家更有热情。 ”因此在改善孩子们的问题之前,保姆表示首先要解决夫妻感情不合的问题。

保姆问苏西对里奇有何不满,苏西回答说:“我认为他对时间的利用太自私了,比如,他会利用家庭时间出去骑车。 ”里奇则分辩:“你总是说我一整天都不在家,事实上,我下午一点就回家了!”保姆分析说,苏西之所以会产生里奇 “一整天都不在家”的感觉,是因为即使他在家,也没有帮忙照管孩子,因此她建议苏西外出一整天,让里奇和三个孩子在家,体会一下妻子的感受。

在苏西出去的这天中,里奇终于明白一个人独自带三个孩子是多么吃力的工作,但他也努力按照苏西制定的作息表行事,而在给孩子做规矩方面,做得比苏西还要好。但问题还是出现了,当里奇试图哄睡小女儿凯亚时,苏西回到家,她对孩子们的问候和拥抱打破了里奇好不容易争取的安静气氛,引起里奇的强烈不满。在夫妻俩为此争吵的时候,三个孩子又开始哭闹喧哗起来。

保姆分析说,苏西之所以没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反而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是因为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规矩”的制定和执行者是爸爸而非妈妈,但里奇没有给苏西相当的尊重,孩子们也跟着不尊重妈妈。推而广之,一个被丈夫呼来喝去的妈妈,是很难获得孩子尊重的,即使爸爸在家,如果他不出面支持妻子去阻止孩子们的不当行为,妻子很难独自做到这点。反之,如果爸爸平时予以妈妈相当的尊重,即使爸爸不在家,妈妈也可以管好孩子,因为孩子知道妈妈背后有象征着威严的爸爸。

制定“家规”,违者“出局”

在夫妻俩就家庭问题达成一致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制定一系列的“家规”,几乎每个家庭都被建议这么做。保姆为里奇和苏西家庭制定的家规包括:管住自己的手,任何情况下不许打人;不许说脏话;每人每天都要做家务。事实上,苏西几乎时刻都在警告斯塔沙和夏洛“不许打人不许骂人”,但效果并不好,但当她将这两点作为“家规”郑重提出的时候,还是对两个小孩起到了警戒作用。

剧中另一个家庭比苏西家更严重,是典型的“孩子当家”、大人看孩子脸色的“超民主家庭”。霸道的大女儿成为整个家庭的核心,她摔东西,耍性子,发脾气,妈妈管不了孩子,不能坚持到最后,爸爸则一天到晚躲在报纸后面,不愿意

参与管理。保姆为这对父母打气,告诉他们得拿出“家里的事大人说了算”的威严,制定家规,否则只会害了孩子。制定“家规”的关键在于贯彻执行,如有违反,保姆们推荐“出局”作为惩罚措施。于是,当女儿再次要躺着看电视睡觉时,妈妈及时出面制止,并把电视搬走,告诉孩子这是为了让她有个好睡眠。不管女儿怎么哭闹,妈妈都没有妥协,并说出“这个家由我说了算”的话。女儿的霸气得到有效制止,开始懂得看大人的意思做事。保姆则表示,一种习惯养成一个月就会成为自然,坚持住,好的秩序会给家庭带来幸福感。在里奇家庭中,苏西要求斯塔沙整理好自己的房间,斯塔沙坚决不肯,苏西也宣布“出局”,将斯塔沙关在房间里。

保姆解释说,“家规”和“出局”是有效减少妈妈唠叨的方法。很多妈妈会不停地对孩子说:“快去收拾好你的房间,快去做完功课,否则就别想吃饭! ”但她自己说的话并没有执行到位:孩子并没有收拾房间和做完功课,但依然可以吃饭。久而久之,妈妈的唠叨在孩子看来失去了威力。 “家规”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少而精,比如“不许说脏话”这条,在孩子们慢慢习惯不说脏话的同时,他们说话的口气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善。

孩子的责任感是靠培养的

很多中国父母都抱怨现在的小孩不知道感恩,缺乏责任感,这在美国家庭中也很普遍。很多中国观众对这一集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爸爸忽然去世之后,子女非常悲痛,但因为妈妈并没有及时介入,悲痛最终被转化为暴力,两个孩子互相打架,甚至对妈妈动手。保姆观察了一天之后,对妈妈说:你一定要重新树立威信,不然,孩子会既没了父亲,也没了母亲。接着开出“家规”:不能使用暴力;孩子要听妈妈的话。第二天晚餐时母女矛盾大爆发,女儿向妈妈飞起一脚。保姆鼓励妈妈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的行为令她非常痛苦;爸爸在天上知道他们的不舍,但绝不希望他们如此。对父亲的爱和责任让母女俩迅速达成共识,此后,女儿发脾气时就打枕头,母女的关系也慢慢改进。

为了说服斯塔沙,保姆也使用了责任感灌输的做法。斯塔沙在房间里与妈妈争吵,小妹妹凯亚在边上大哭。保姆问斯塔沙:你觉得你这样,会对谁造成最大的伤害?小女孩说不知道。保姆回答说:是你的妹妹,两岁的凯亚。凯亚很喜欢你,一切都以你为榜样,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在餐桌上表现良好,凯亚也会很平静?你抓人打人的时候,凯亚也会因为恐惧而大哭大闹?这段对话并不长,但成功地激发了这个小姐姐的责任感。

父母的身体力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因此保姆建议每对父母,“说你想说的,并且对它负责”。另外,当孩子做得好时,要给予 “及时的鼓励”,鼓励和出局,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两种方法。

第13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_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汇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只有家长做到了,孩子才能做到;只有家长自律了,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家长把孩子当成社会人来培养,孩子才能更快适应社会;只有家长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

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但我们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 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提供高贵的出身,但我们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 我们完全能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为他将来成功铺下最重要的第一步! 我们完全应该在40岁后以孩子为荣,人过40岁后,大家比的就是孩子了!

家庭、幼儿园亲子活动十三会:

一、会爱:给孩子真正的爱

二、会听:做孩子的好听众

三、会看: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四、会共情:体会孩子的感受

五、会说:和孩子说知心话应注意方式、方法

六、会玩:和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七、会放:对孩子“放手不放眼”

八、会骂:注意责备孩子的分寸

九、会管:管教孩子要坚持原则

十、会给: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十一、会“吵”:让孩子在“争执”中成长

二、会鼓励: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十三、会引导:教孩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学会待人

教育孩子的十个最佳时机

对孩子来说,生日是最难忘而又愉快的日子。父母为孩子准备生日礼物和美味饭菜的同时,不要忘了生日赠言。生日赠言,既可是书面的,也可是口头的。赠言应使孩子明白一些道理。

1.新学期开始或进入下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

此时,孩子会有一种新的学习意识或学习动力,家长若能注意因势利导,会旗开得胜,事半功倍。

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 每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家长在祝贺的基础上,对孩子进一步提出明确而具体的高要求,孩子会以此为目的,自觉地去努力,去奋斗,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3.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

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

4.老师来访的时候

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 5.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

家长不应训斥,应肯定成绩,点拨不足,帮其走出“困境”。这时家长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

6.就餐或家务劳动时

就餐时,就从小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菜肴,使他(她)明白饭菜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貌和谦让。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可从他(她)三四岁时教其干诸如洗手帕、铺床、叠被、扫地等入手,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加码”。

7.孩子对某一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时

只要这种兴趣是正当的,家长都应尽自己的力量在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鼓励,激励孩子深入钻研。一些发明家、科学家就是这样产生的。

8.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

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应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以培养其遵守纪律,加强集体观念。

9.孩子有成绩或过错时

孩子有了成绩,在鼓励的同时要让其看到不足,从而激励其更进一步;有过错,应帮其找出原因,分析危害,并“约法三章”,使孩子养成知错即改的好习惯。在教育孩子时,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或时机,甚至发挥的效果是不同的,有时甚至回截然相反。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孩子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适当要求,使其变为持久的行动。

10.外出作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候

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揭短”,多谈优点和长处,恰当地提出希望。应利用家庭交际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大方的交际素质。 怎样调教性格软弱的孩子

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等,是性格软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在性格形成时期,孩子表现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应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帮助、引导。

1.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2.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

3.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

4.让孩子大胆地说话。要做到这一点,功夫还是在父母身上。首先,父母应该戒急戒躁,不能当面打骂、责备,逼迫孩子说话;其次,可以邀请一些同龄小孩和性格软弱者一起参与集体活动,这时父母在一旁引导或干脆回避,让他们有一个自由的无拘束的语言空间。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一些视野、空间开阔的地带,鼓励孩子放声宣泄。

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应注意十个要点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调查显示:家长心理成阻隔小学生交流的“罪魁”

温馨调查\"引发思考:家长心理成阻隔交流\"罪魁\" 同学关系融洽列\"温馨元素\"榜首

在孩子心目中,一个“温馨教室”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近日,在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一次调查中,近百名小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温馨元素是同学关系融洽。原来,生活在“钢筋森林”里的孩子们,已经失去了昔日上海滩小伙伴弄堂嬉戏的乐趣,他们渴望同学之间的友爱和互助。

孩子心中“温馨”更重“软环境”

此次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既有班干部,也有普通同学,调查开始前严格保密。结果,在温馨元素排行榜中,位列榜首的是“同学关系融洽”,得票率高达85%,第二位是“老师和蔼亲切”,而布置漂亮、有特色、有自己需要的东西等选项都排在了后面。可见,孩子们更看重“软环境”,认为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教室的硬件设施。

每份问卷上还有专门的留言栏,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写道:“教室里应该有一个班级交流墙,让同学自己的心声吐露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还可以设三原色、三心情的小卡片,黄色代表一般,红色代表高兴,蓝色代表不高兴。如果班级里有同学带蓝色卡的,我们就耐心帮助他,让他的心情慢慢变好。”

“孩子们把同学关系看得很重,这说明他们最缺的就是这方面。”本市一小学大队辅导员坦言,如今家长与孩子的交流都已经“口头禅化”,最常说的几句话是“功课做好了吗”,“书看好了吗”,“快点睡觉去”,更谈不上对孩子与伙伴交往的关心了。

客观原因:“钢筋森林”围成小世界

小学生与同学交往的缺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许多家庭都住进了高楼,邻里的关系日益淡漠,连邻居都可能相互不认识。铁门一关,小朋友们似乎就生活在一个“小世界”里,每天除了做功课之外只能和电视机、电脑为伴,少有和人打交道的机会。

主观原因:家长“补偿心理”作祟

除了客观居住条件的限制,家长的“补偿心理”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我们小时候都住在亭子间、阁楼里,常常一家人挤在一间房子里,读书的环境极差,现在当然要给孩子创造些好条件。和老师打交道,可以由我们来做。和同学相处,其实并不重要。”家长奚先生说。“有这种想法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两个。实际上他们认为是问题的,未必是问题。他们认为不成问题的恰恰是问题。”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耿愈认为,时下的家长平时要忙工作,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最好。因此也造成许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关爱别人。

专家说法:片面渲染竞争不可取

学校校长程华一针见血地指出,个别家长片面强调建立在别人失败基础上的所谓成功,曲解“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小朋友与同学关系不好,心里是很难过的。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会不相信友谊,把友谊当成是灰色的东西。现在,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沟通,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孩子会从中长远受益。

[记者小调查]

小学生与伙伴交流的时间多吗?

经过对本市多所小学的走访调查,记者发现,虽然如今的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占去了一天中的大半,与同学接触的时间很长,可是真正交流的时间却很少。

一般情况下,一名小学生上午上四节课,下午上两三节课。由于上课时主要以学习为主,同学之间即使有对话交流也是商量题目、讨论课文,真正沟通的时间也就是课间休息那40-50分钟。现在,小学生中午吃饭的时间大约为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里可以有比较长的时间聊聊天。“可是除去吃饭,有些家长还要求孩子做好功课回家,有的孩子自己喜欢看看书或者到操场上‘疯一疯’,剩下和小伙伴聊天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一位小学教师坦言,下午的课一上完,家长就匆忙把孩子带回家。这样算起来,每天一名小学生和伙伴开心聊天的时间,零敲碎打加起来也只有一个多小时。

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根源于家庭不良教养模式

日前从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了解到,今年前9个月哈尔滨市心理咨询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大约一半都是青少年,困扰孩子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心理专家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来自家庭不良的教养模式。

采访中记者发现,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引起青少年不良心理反应,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加大,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等问题较为普遍。心理咨询记录中专家建议一栏80%以上都注明“家长应改善家庭不良的教养模式”。

不良的家庭教养模式到底包括哪些?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朱广雨研究员认为,目前,哈尔滨市大部分家庭教育都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溺爱和放纵孩子,把考分当成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如此的家庭教养,孩子的人格易形成对“健康”的认识不全面,心理承受能力弱化,个性成熟程度较低,不善于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能准确地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以及人际交往障碍等缺陷。

朱广雨强调,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当数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孩子的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缺乏精神上的亲近,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朱广雨建议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正确估价孩子的实力,不给孩子规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对青少年而言,家长是他们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给每个青少年以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孩子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至少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有求救意识。

家长教育孩子的案例

著名作家、画家、教育家刘墉有一双儿女,儿子叫刘轩,已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出版了四本书,女儿叫刘倚帆,才貌双全, 14岁便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总统奖”。

虽是同胞兄妹,可刘墉对儿女的教育方式却明显不同。他对儿子承袭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告诫儿子:“你必须成功,不能失败。”而对比哥哥小了17岁的女儿则给予更多的鼓励。 儿子小时候种花,不敢用手和泥,刘墉就和了一堆稀泥,强迫儿子把手伸进去;儿子看电视他要管;儿子打电话他要限制;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他把儿子送到曼哈顿“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路上要花3个小时;儿子考上哈佛大学,他带着儿子跪在爷爷坟前说,你的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

刘墉这种“强权教育”让儿子出类拔萃的同时,也让父子关系一度变得很紧张。儿子对刘墉说:“你为什么老是管着我,而对妹妹却那么温柔?”儿子开始跟刘墉唱反调,大学报了心理学系,他对刘墉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报心理学系吗?因为你有病,将来好给你治病。”

正是这些啼笑皆非、可笑又可爱的情感纠葛,才使刘墉有了更多的教育子女的独家心得。他总结自己的教训说,以前,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后来才发现,这使儿子养成了做事不负责的坏习惯。父母过度包办就会使孩子不懂礼貌、不懂得珍惜,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事。

教育孩子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对于这一点,刘墉有着切身的体会。儿子虽是哈佛博士,可经常不务正业,到动物园给狮子、老虎照相。一天,刘墉去看舞台剧,发现那个忽而辣妹、忽而扮小丑的演员竟是儿子。他气不打一处来,回家跟妻子说养了个“没用”的儿子。朋友开导他:这有什么奇怪的?你年轻时不就很调皮吗?”刘墉想,还真是的。时代不同了,做父母的应该“与时俱进”。后来,他对儿子放宽了,给他自由,效果反而更好。儿子跑到阿拉斯加拍立体电影,又出书又做公司,事业做得很成功。

在教育孩子方面,刘墉非常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朋友暗示刘墉,父母太聪明了,孩子往往比较笨。比如,一个聪明的妈妈,在孩子只张了一下嘴就冲过去说,你要喝奶吗?好,来了,喝吧。那孩子根本用不着讲话,怎么会有语言天分呢?后来,刘墉慢慢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女儿的成长中,尽可能地放开手脚,让她自己管自己。夜里两三点了,女儿还在洗澡、听音乐,他提醒了一遍,便不管了。第二天,女儿哈欠连天地去上课,自然就会意识到生活有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女儿12岁时,迷上了露脐装。他对女儿说,露肚脐娃娃是可爱,可这会不会着凉感冒呢?不用多说,女儿一下就知道爸爸的意思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女儿可以趴在地毯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功课,“她有本事这样每科照样拿A,我有什么话可说呢?”刘墉说,女儿—边听音乐,一边上网,一边做功课,她能一心多用,不正好适应了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吗? 刘墉给了女儿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在某些必修课上,他的要求还是非常严厉的。一次,女儿学汉语发音不准还咯咯直笑。他板着脸,命令她一遍遍重来,不读准不罢休。他认为,学中文是华裔后代的必修课,来不得半点马虎。

表面上,刘墉是个“强势”父亲,实际上,他与儿女的沟通非常有趣。一次,刘墉感到刘轩弹钢琴时错了一个音符,儿子说没错,刘墉就把他的头拍了一下。事后一看,是自己弄错了,他开玩笑地给了刘轩5块钱赔偿他的“精神损失”。而刘轩又退回2元钱,说:“爸爸,你打得不够痛,应该物有所值。”

刘墉说,他的书都是以儿女为对象,说的都是他心底想说的话,没想到,这些絮絮叨叨的家庭随笔,一下走进了读者的心间,让有教育困惑的家庭获得了一些启发。

[案例分析]教育孩子首先要读懂他们的心

人们总爱用“天真无邪”来形容孩子,认为孩子没有什么心理活动。其实不然,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具有复杂的心理活动,而且由于心理抵抗力差,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父母要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并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故事一:支配狂阳阳

5岁的阳阳站在超市的玩具柜前,向妈妈索要一个“音乐坦克”妈妈说不买,阳阳沉默片刻便开始大吵大闹起来。妈妈无奈之下只好屈服。谁知这时阳阳的注意力已经不在“音乐坦克”上了:他一把将妈妈递过来的“音乐坦克”扔到地上,用脚踢妈妈、踹“音乐坦克”,甚至对过来劝说的售货员又抓又打,围观的人越多他越闹得欢。这时,“音乐坦克”似乎早已在阳阳的视线之外,他失去控制般地撒野。

分析

任性是不少孩子的通病,如果孩子的任性行为得不到及时矫治,就会发展为心理障碍—支配狂。显然,阳阳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任性”的范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已经由任性发展为支配狂。

支配狂是一种由于性格过分偏激,导致情绪控制方面的障碍。具有支配狂的孩子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无理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围着他转,并倾向通过极端的语言、行为等来引起旁人的注意,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如上例中的阳阳,后来的目的已经不是要获得“音乐坦克”,而是通过吵闹、撒野的方式来引起周围人对他的关注。

特别提示:有慢性疾病或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被宠爱过度的孩子以及自幼受到忽视的孩子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对策

防胜于治。下面这些及时而恰当的早期教育相信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走火入魔”。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情绪变化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一定要找出原因:是孩子没有得到恰当的关注,受了委屈,还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针对具体原因及时疏解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一味斥责孩子。

不要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父母绝不能因疼爱孩子而不断无原则地满足他,不管合不合理。比如,孩子挑剔食物,不妨就让他饿一饿,绝不额外给食物,几次之后,他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得不到父母支持的。

教孩子学会与人合作。比如在家通过食物分享、角色游戏等各种方式,让孩子了解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而不是核心。

树立起父母的权威。当发现孩子开始有“支配狂”的行为苗头时,应当明确告诉孩子“不行就是不行”,让孩子能够看到并领教父母的权威。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这种心理障碍,纠正起来就绝非一日之功了,建议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故事二:小心眼的甜甜

大年初一,奶奶给甜甜和她的表哥各准备了小礼包。甜甜看看手上的黄色礼包,又看了看表哥手中的紫色礼包,突然大哭起来,把自己的礼包摔到地上,扑上去抢紫色礼包。奶奶忙把两个礼包当着甜甜的面拆开,原来是两盒一模一样的巧克力糖。

甜甜破涕为笑,甜甜妈却愁上心头:这么小的孩子哪来这么强烈的妒意?

细细想来,甜甜的嫉妒情绪存在已不是一两天了。4岁时,邻家孩子有一架钢琴,而甜甜只有电子琴,甜甜为此生了许多天的闷气。到邻家做客时,她竟逮着钢琴发泄般地乱弹一气,甜甜妈当时虽然制止了她的恶劣行为,却忽略了甜甜心理上的扭曲情绪。

到了6岁,甜甜的妒意表现得更强烈了。有一次,同学娜娜向她借辅导书,明明甜甜昨天刚买回家,她却说没有。甜甜妈问她为何要说谎,甜甜毫无愧色地说,谁让她什么都比我强,我就是不想借给她! 面对女儿如此强烈的嫉妒心理,甜甜妈不知所措。 分析

嫉妒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一般来说,2岁之前的孩子还不会表现出妒意,但随着年龄增大,逐渐与周围的伙伴攀比,对自己几经努力也无法达成的目标充满不甘,这时,对“幸运儿”的心理排斥和强烈妒意就冒出来了。

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够宽容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是成长的副产品。通常,嫉妒情绪强烈的孩子,好胜心也强,愿意为某方面超出同龄人而付出加倍的努力。父母要做的,是解决因此而产生的虚荣、攀比、说谎、任性等负面因素,而不要把嫉妒背后的进取动力也一笔抹煞。

对策

鼓励孩子承认自己的嫉妒:假如发现孩子有妒意,父母便斥之为“可耻想法”予以打压,会加深孩子内心的矛盾与扭曲;鼓励孩子说出来,才是舒解孩子内心压力的最佳途径。合理地解决孩子的一些需求,并鼓励孩子化嫉妒为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机智地诱导:有些腼腆、内向的孩子不会当面承认自己的嫉妒,他会把不甘和不满压抑在心里,然后找不相干的事发脾气,借题发挥。这时父母很容易较起真来—我就不信戳不穿你这点小把戏!但专家认为,点破大可不必,不妨让孩子与被嫉妒的对象一起生活一两天,让他自己去感受十全十美的孩子和家庭是不存在的,对方也有烦恼,也有得不到的东西,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故事三:玩忽悠的小虎

小虎5岁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带他去吃肯德基,他满心欢喜地跟着爸爸妈妈出了门,到了肯德基店门口,却突然说不想吃了。“为什么?”“我不想浪费那么多的钱。”小虎的回答让爸爸妈妈十分感动,觉得有如此懂事的孩子真是自己的福分。虽然爸爸妈妈一再劝说小虎进去,但小虎坚持己见,丝毫没有要退让的意思,于是爸爸妈妈也只好作罢。过了一会儿,小虎发话了:“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买什么?”“我什么都不要。”小虎狡黠地笑了。一家人在大街上溜达着,小虎不时地冒出一句:“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但每次妈妈问他想要什么,他都回答说他什么也不要。爸爸妈妈终于明白,实际上,小虎是真的想要买点什么。“我知道你是真的想买点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不敢说,怕你们不让。”小虎终于扭扭捏捏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当爸爸妈妈向他保证为了庆祝他的生日,会满足他的要求以后,小虎才将真实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原来,他想要一个梦寐以求而价格不菲的玩具。 分析

孩子之所以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源于爸爸妈妈一向限制孩子买那些他们自己认为毫无意义的玩具。孩子害怕失败,所以只好与爸爸妈妈玩忽悠。爸爸妈妈给了孩子一种“任何要求都不可能实现”的挫折感,使孩子失去自信,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爸爸妈妈,这种过分压抑的心态对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对策

对孩子的要求,只要合理,爸爸妈妈就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让孩子自愿放弃要求。

如何满足孩子的愿望有个度的问题,比如,如果周围的孩子都拥有众多的玩具,我们又如何限制自己的孩子期盼获得喜爱的玩具的愿望呢?给孩子适当的成就感与挫折感都是必要的,孩子需要宽松但又不放任自流的环境来磨炼良好的心态。有着良好心态的孩子成人后才能健康地面对社会,并最终走向成功。

贴心提示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父母教养是否得当的反照。要想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软硬兼施地去改变孩子,而是更多地窥探孩子的心理,并因势利导,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改变自己。

陈安之 | 2016-03-28 19:08

无论你有多么聪明,多么富有,多有权势,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恢复正常。

记住:千万不要愤怒的时候,做任何决策!

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情绪,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我们的不自由,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

记住: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强大。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时间学会闭嘴。

记住: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1、急事,慢慢地说 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说清楚,会给听者留下稳重、不冲动的印象, 从而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2、小事,幽默地说

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听者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 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

3、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对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会觉得你虚伪;如果你能措辞严谨地说出来,会让人 感到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4、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人们最讨厌无事生非的人,如果你从来不随便臆测或胡说没有的事,会让人觉得你为人成熟、有修 养,是个做事认真、有责任感的人。

5、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会让听者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 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

6、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不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在较为亲近的人之间,不说伤害人的话。这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个善良的 人,有助于维系和增进感情。

7、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人在伤心时,都有倾诉的欲望,但如果见人就说,很容易使听者心理压力过大,对你产生怀疑和疏离。同时,你还会给人留下不为他人着想,想把痛苦转嫁给他人的印象。

8、别人的事,小心地说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安全距离,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会给人交往的安全感。

9、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

自己的事情要多听听局外人的看法,一则可以给人以谦虚的印象;二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明事理的人。

10、尊长的事,多听少说

年长的人往往不喜欢年轻人对自己的事发表太多的评论,如果年轻人说得过多,他们就觉得你不是一 个尊敬长辈、谦虚好学的人。

11、夫妻的事,商量着说

夫妻之间,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责,而相互商量会产生“共情”的效果,能增强夫妻感情。

12、孩子们的事,开导着说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采用温和又坚定的态度进行开导,可以既让孩子对你有好感,愿意 和你成为朋友,又能起到说服的作用。

让步的男人,是最可交的男人。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女人让步、为合作伙伴让步的男人,是缺乏胸襟,最无能和最不可交的人。

长不大的男人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跟自己人,跟自己所爱的家人,无谓的争长短、论输赢。

那些看起来很爱面子的男人,其实是他们内心充满着不自信、充满着胆怯。那些装成硬汉、从不会认错和让步的男人,他们的内心往往充满着嫉妒和狭隘,阳光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

何谓成熟男人?对家人、对爱人,很温柔。温柔得如同孩子、如同女人。对外、对困难,毫无惧意,顶天立地,不慌不忙,淡定从容。

动不动就与亲人争执,寸土不让,哪怕口舌上的输赢都要争的男人,可以保证,他们在外面必定没什么作为。

当女人退一步,男人就要退两步。一个懂得爱的人,宁可扮演输家,也不会去打败自己的亲人、爱人和朋友。打败了她们,你能得到什么?又能证明什么?一个优秀的男人,是不会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逞能、较劲、争长短。

爱:就是妥协,就是让步。让步不是退却,也不是从权,而是尊重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不要在自己喜欢和爱的人那里去争权威。

一个懂爱、懂让步的男人,是最可交的男人。遇见了,就是你的福气,是一生的好运! 作者:庄佩璋

来源:《读者》2015年第12期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

01 聪明人应该富有,异常聪明应异常富有,才符合逻辑,当然,如果聪明人懒惰,肯定不富有。

但是中国人不仅异常聪明,而且异常勤劳,却不富有,为何?中国人的聪明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在美国,你去商场买东西,事后不论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货。因此,有一些中国人假如过几天要出席重要宴会,就去“买”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后,再去商场退货。 美国商店还有一桩好事:买贵了,可退差价。于是有些中国人就趁平时不打折,但尺寸、颜色较齐全的时候,把货品买回来,等到大减价的时候,再把收据拿去退差价。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洋洋得意,还到处宣扬自己的聪明,甚至纳闷为何别人都那么“愚蠢”,不会利用这个“漏洞”。

02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许多股友在讨论巴菲特的选股标准时,却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强调的:他非常重视一家公司CEO的诚信,不够正派的公司他绝不考虑。

今天你会钻法律的漏洞,明天你掌权了,就会去修改法律,让自己的违法变合法。这几年来,我们看了太多这种例子。

10年前,我带3岁多的儿子到美国旅行,寄宿亲戚家。亲戚拿出一个全新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给我,说:“这里规定,儿童一定要坐汽车安全座椅。这个给你用,因为是借来的,请尽量不要弄脏,我还要还给人家。”

两周后,我不再开车,他拿着半新不旧的安全座椅到量贩店办理退货。店员一声不吭,将钱全数奉还。

亲戚得意地对我说:“美国的商店,两周内都可凭发票退货,所以我们常来这里‘借’东西。有些中国人甚至连电视机都‘借’呢!你说,美国人笨不笨?无条件退货机制的漏洞这么大,他们竟然都不知道!” 来年,我到日本,在当地做事的台湾朋友招待我,出入都开车。我问:“东京地狭人稠,不是很难停车吗?”“没那么严重啦!政府规定要有停车位才准买车,所以车子并不像你想得那么多。”他说。

“哇!那你有停车位喽?一定贵得吓死人对不对?”“你怎么跟日本人一样笨!先租个停车位,等车子挂牌后,再把停车位退掉,不就解决了?”

几天后,换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沦为两条腿加地铁。他客气地说:“东京养车容易,养停车位难,所以只好委屈你挤地铁了。”我马上向他传授“破解之道”。

没想到他没有“悟道”后的狂喜,只淡然地说:“真要钻漏洞,其实到处都是,比如家母住在乡下,我把户籍迁过去再买车就可以了。但是,我实际上就住东京,没停车位却买车,左邻右舍会怎么看我?开车上班,我怎么面对同事?正派的人都不会这样做。”

美国商店无条件退货的机制与日本到处存在漏洞的法规,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当信任瓦解,社会也会崩溃。因此,他们可以容忍政客做错事,却不容许政客说谎。

03 我们则是“假到真时真亦假”,每个人都虚虚实实。思维影响行为,而个人行为又可扩及影响企业服务、社会运作。

记得去罗马搭乘地铁时,发现有售票机却没有验票机。我当场起了疑心,到底要如何确认乘客有没有买票?如果有很多人逃票,那地铁不就铁定亏钱吗?这是我们的习惯思维,总是想要替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或贪小便宜的心理寻求应对之道。 对意大利人而言,我们会问这种问题才奇怪。搭车为啥不买票?乘车怎么可以不买票呢?两方的想法当下有了差异。

如果你真想知道不买票是不是也可以搭车?可以,的确可以入站搭车,但是你要确保不会被富有正义感的意大利人发现,因为他八成会去告发你。到时候罚款可就是票价的数倍,而且丢脸还丢到国外去,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纽约,有一次参观有名的大都会博物馆。付了钱,柜台员工给我们一个约10元台币大小的金属片门票,上面附有有两条夹子,方便我们别在衣领上。

友人告诉我,参观中途可以随时出来,如果还要再进去,门票就不用缴回,可以凭原本的门票再进入。确定不再进去参观,就把门票丢入门口的玻璃柜中。

我问:“门票的形式、颜色每天换吗?”朋友回答:“不换。”“那会不会有人把门票带回家,过几天再来呢?或是10人进去只买5张门票,其中一人再把门票带出来给其他人?”

朋友大笑:“只有中国人会这么想!美国人的想法单纯多了,进去就是要买门票,不再进去,就缴回门票。基本上美国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门口的工作人员很少。”

刹那间让我觉得很惭愧,防弊多于兴利的观念、钻漏洞的念头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04 最近给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上课,发现台积电的餐厅跟科学园区的其他厂商一样,采用外包模式,一样干净整洁明亮。 不同的是,餐厅没有人帮你打菜,要吃什么一切自便,发水果的地方贴了一张纸条——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连入口处也很少有人在管,进餐厅时自己用识别证刷卡,餐费月底自动从薪水中扣除。

一位台积电副经理告诉我:“一位员工被抓到吃饭没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开除。”

当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相反的,彼此猜忌、防范、围堵、监督,不但降低生产力,工作也被动,不愉快。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将心胸打开,用开放的心胸、信任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伙伴。

建立信任,不容易,却非常重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你不再过份的“聪明”了,朋友就多了,你不再过份“聪明”了,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近了,真正聪明的你,明白吗?

第14篇:父母.孩子

原创话剧

父母.孩子

广东轻院话剧社

旁白:家是国的根本,教育是国家的重点,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考上很好的大学,老师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家长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啊。

第一幕

1街上

晓锋:(惊喜)

黄强,很久不见,现在在那里读啦。

黄强:晓锋,呵,你看我那是读书的料,考不上高中我就出来工作了,想想闯荡江湖也有几年了,你可好啊。考上了名牌大学,一进校就有6000元的助学金,将来工作不用愁,转眼又一年了,今年拿了奖学金记住请哥们喝两杯。哈哈

晓锋:(学习压力太大,憔悴)一定,一定

黄强:(关心)怎么了,看起来挺憔悴的,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啊,上了大学就放松点,别像高三那样太累了,我给你介绍个美女吧,包你见到流鼻血。

晓锋:不用了,我学校多着呢。

黄强:别瞎说了,我还不清楚考上大学的女孩没两个称得上美的,读不了书的女孩才是人中龙凤,为什么呢,美女旁边的男孩排成队,整天缠着,她那有心情学习。呵,你就别推了。这个女孩也善解人意,找个人聊下心事。也可以缓解下精神上的压力啊。

晓锋:(微笑)呵呵,像我这类男孩那有时间陪女孩,你的心意我心领啦。

黄强:这些以后再说,难得一聚,喝两杯去,我请客

2晓锋家里

晓锋:爸,我回来了

父亲:(不太高兴)唔、、、(严肃)今天早上陪你走在一起的女孩是谁来的

晓锋:(惊,微一怔)哦!我的同学,碰巧路上遇到,就一起走。

父亲:走、、走,怎走到饭馆去了

晓锋:她请我吃饭,顺便问我一些数学问题。

父亲;怎不在教室里问

晓锋:今天考试,没时间问

父亲:以后不准你再和她单独在一起,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解决。

晓锋:(不耐烦)怎了。

父亲:(一本正经)我怕你对她产生了感情,从而荒废了学业

晓锋:怎么会呢?我们只是普通同学,很少见的

父亲:我就怕你一不小心陷入了情网不能自拔,从而毁了前途,从今以后不准你再和她来往

晓锋:我都上了大学啦,不再是小孩啦,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从小到大,你一直以来都要求我什么都拿第一,要考上重点中学,再考上重点大学,只有这样才能出人头地,不准我交朋友,不准我与女同学来往,这跟监狱有什么两样。

父亲(怒、打了晓一记耳光):我这都是为你好,为了你将来不要像我这样受倔辱,不被别人看低。

晓锋:什么都口口声声为我好,但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我快给压力压到疯了/(跑回房间)

父亲(发脾气,把客厅的东西都扔了):反了,反了

旁白:晓锋这是第一次和父亲吵架,晓锋从小到大,成绩都排在班的第一,很受同学的仰慕,深得老师及领导的厚爱,每次考试,他都提心吊胆,怕考不了第

一、怕给父亲骂、怕令老师失望,怕给同学嘲笑,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生活矛盾,痛苦。

第二幕

母亲1:(责怪)你可回来了

黄强(惊喜):妈,你回来了,(撤娇)儿子想你啊

母亲1:现在几点了,都凌晨三点半了

黄强:有些事要做嘛,妈,爸呢

母亲1:你爸工作太忙了,回不来

黄强:妈,你不在香港帮爸爸,怎回来了

母亲1:受告状就回来了。邻居都说你经常带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回家过夜,三更半夜吵得邻居睡不着

黄强:妈,你别听她们胡说,偶然有些老同学来访,但也没玩到那么深夜

母亲1:唉!你总是让妈操心,给你搞上了市重点中学你又不去读

黄强:跟不上嘛,每次都拿倒数第一可不好嘛

母亲1:叫你跟父亲到香港去做生意又不去,我快给你气疯了

黄强:妈,我没什么文化过去那边也吃不了饭,干脆在这边一边工作一边学点技术,积累点经验再过去嘛

母亲:唷,我真给你气疯了,你回房里去吧(各自回房)

旁白:父母长年在外工作,留下孩子在家,孩子没人监没人管,任意放纵,胡作非为

第三幕

母亲2:老师请坐

老师:请,我今天到此是为了你女儿的事情

母亲2:哦,我女儿怎么了

老师:你女儿有一个星期没上过课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母亲2:(惊)没这回事吧,我女儿每天都按时上课,按时回来啊

老师:但她并没到教室上课,这就奇怪啦!你想下她会去那里

母亲2:(反问)你们老师都不知道,我们家长又怎么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工作,很少时间监管孩子,你们老师做这行的,每天都上课都不管下孩子

老师:我承认是我尽不到责任的错,但教育孩子也不仅是老师的事,家长的教育也是非常的重要啊,只有老师和家长彼此相互合作,才能把孩子教好

母亲2:(想一想)我知道啦,她回来我一定好好说说她

老师:我有些事要先走了

母亲2:吃完饭再走嘛

老师:不用了,不要太迁就孩子,这样会把她宠坏的

母亲2:多谢老师的关心了,我会好好教她,慢走,不送了。

女儿:妈,我放学回来了

母亲2:坐下,刚才老师来过了,你不用再骗妈妈了,老实说,这几天去那了

女儿:(惊)我、、、(灵机一动)我同学生病住院了,她父母在外国回不来,她姨妈每天要上班,只好由我每天给她送饭去,真的,我有她电话号码,不信你打电话去问问

母亲2:(试探)真的?

女儿:妈,真的,女儿什么时候骗过你啦,从小到大我都很听妈的话啊,妈你是知道的,(撒娇)妈,期末考试就到了,我想买部文曲星学英语啊,(伸出五个手指)五百块

母亲2:(心疼)只要你乖巧懂事,好好学习,妈什么都依你啊,(拿钱给她)这五百块拿去

女儿:(抱着妈妈)谢谢妈妈

回房间,打电话给同学

女儿:喂,是晓铃吗?今晚不去上网了,我妈在家啊,明天晚上十二点在太空城舞厅见,我请客,到时见,bye

旁白:儿女往往瞒着父母不去上学,而跑去网吧或酒吧

,舞厅等娱乐场所。而父母却一点都不知道,或者是父母太过娇宠的结果吧

第四幕

黄强:晓锋,今天这么有雅兴请我喝酒

晓锋:没什么,上回你请了我,今次我也请回你,(疑问)黄强,你是干什么的?我经常看见你在一些酒吧、舞厅里出入,昨天晚上还看见你和一大帮人打了起来

黄强;(微一怔)没、、、没什么,(灵机一动)我姐夫做警察的,有时候我和他到酒吧、舞厅去巡查,有时候遇到不服从的坏人就打了起来,没什么的

晓锋:(一反常态)你小心点啊,我这一世人就你这一个好同学(咽泣,喝酒)

黄强:(觉得不对劲)你怎么了,和父母吵架了、失恋了、还是和老师吵架了?(晓锋一味摇头)你这是怎么了?

晓锋:(伤心)我、、、我拿不到第一名的奖学金

黄强:(安慰)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拿不到第一还有第二啊,下一年还有机会再拿第一啊

晓锋:(咽泣)但是、、、我没脸见老师,没脸见同学,真没脸回去见父母

黄强:你看开点,别把它看得太重了,今次拿不了第一并不能说明什么,看开点,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晓锋:虽这么说,但、、、不说了,我想一个人静一静(拿着酒走)

黄强:小心点,我送你

晓锋:不用,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黄强:小心点,看开点,别做傻事啊,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啦(晓锋沮丧离开)

旁白:晓锋拿不了第一名的奖学金,没勇气见老师和同学,不想见到老师失望的表情和同学的冷眼,又不敢回家,怕见到父亲伤心失望的样子,晓锋矛盾痛苦,然而不幸的事真的来了,晓锋跳楼自杀了(悲惨音乐响起)

父亲跪在儿子尸体面前哭泣:(内疚,绝望)锋、、、儿,锋、儿,你怎么这么想不开啊,都是爸的错,爸不该逼你,爸不该逼你啊(嘶哑的声音逐渐提高)

旁白:人生就是如此的不幸,一位高才生就是这样了结了他的一生,老师不应对学生太过器重,太多期望,从而加大学生的压力,父母不应把一切希望都放在儿女身上,给儿女太大的压力,父母应不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给孩子及时的教育,家长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啊

第五幕

女儿:(打电话)强哥,我觉得有点不舒服,经常呕吐,好像怀孕了。

黄强:(微一怔)不可能,我给你的那些药你吃了吗?

女儿:吃了,前两天吃了

黄强:(生气)我给你气死了,现在吃还有什么用,你妈知道吗?

女儿:不知道

黄强:你要不要告诉你妈妈?让你妈妈陪你到医院做检查

女儿:不要告诉我妈妈,我会给我妈妈打死的

黄强:你才读初一,还小,你妈妈知道后也是一时生气,就怪你不懂事,气过之后就没事了

女儿(紧张):不,不能告诉我妈妈,这样我会给打死的,求求你,你陪我去做检查好吗?

黄强:好吧,十分钟后,我在市中医院门口等你

(两人来到了中医院妇产科做检查,正巧碰上了母亲2)

母亲2:小玲,你在这干嘛(抬头看诊室门口的牌子)手术房?(微一征,转头)你怀孕了?

女儿:(紧张、惊)妈,我、、、我

母亲2:(打了耳光)你这贱女,真把妈的脸都丢尽了,(哭天喊地)我前世做错了什么,生了你这么一个孽种(哭喊,拉着黄强)你这没良心的家伙,这么小的女孩都不放过,我前世做错了什么,受这种报应

这时警察上,黄强见状挣脱母亲2的手就跑

警察:黄强,站住站住

黄强在大街上正好碰见自己的母亲,母亲2拉着女儿紧追不舍

黄强:妈,妈,妈,救救我,救救我(这时警察及母亲2,女儿都到场)

母亲1:你们干嘛

母亲2:(生气)还干嘛,你看看,我女儿肚子都大了,这是你儿子做的好事(说完又泣不成声)

女儿:妈,妈,不是她,不是他

母亲2(拉着黄强):你快负责任,你这没良心的家伙

黄强(推母亲2开):你吵够了没有,你女儿在舞厅给人强奸,要不是我,她早就死了

母亲2(对女儿):这是真的?

女儿点头

母亲2:你这死女巴,唷,都怪我太宠爱你了,都是我的错(拉警察)你们这些警察是干嘛的,怎么可以给未成年少女进入非法娱乐场所,你一定要查清这件事,

抓到凶手啊(伤心痛哭)

警察: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警方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我会如实向上级反映,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治理和严惩凶手,给市民一个好的答复(说完扣押黄强)

母亲1拦:你凭什么捉我的儿子,这件事不是一场误会吗

警察:(正色道)你儿子经常在酒吧,舞厅等地方偷车、抢劫。还经常用摇头丸、春药诱惑未成年少女发生性关系,我们警方已追捕他很久了,这些罪名够他坐一辈子的监狱了。

(拉黄强走)

黄强:妈、妈、救我,救我

母亲1(打黄强一记耳光):你这混帐的东西,我就害怕有这么一天,给书你读又不读,叫你做生意又不做,家里有的是钱,还要出外去抢,你不是存心要气死父母,我没有你这个不肖儿子(泣不成声)

黄强:(大声)一个月要几千块你给得起吗?这能怪我吗?(咽泣)这是谁的错,从小到大,你们只顾着自己的工作有管过我吗?小时候,每次我一看到别人的父母牵着孩子出去吃饭时,我的心就酸了,我多希望自己的父母也能这样,但你们一天到晚就只顾着工作,有管过我吗?(声音嘶哑)我也是一个有血肉有感情的人,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父母的教育和父母的爱,(大声)但你们能够给我吗?生一个孩子出来却不去管教他,爱他,那生他出来有什么用?以后我不在了,你就可以放心陪爸去开公司啦。

警察扣黄强离去

母亲1满面泪水:(追着)孩子,孩子(走出几步,伤心摔跌在地)

母亲2上前跪下揽着母亲1:我们做父母的都是苦命的呀

女儿呆呆地望着这对母亲,无限内疚

旁白: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好,有出息,然而不仅仅是把孩子交给老师就行了,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位老师啊,家长的教育往往也是最重要的

编者后话:

1、父母不要把一切希望都放在儿女身上,不要给儿女太多的压力,而且父母也要多了解儿女的心理状况,发现状况不对应及时治疗。

2、

父母不要一味顾着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关爱,父母也不要像掌上明珠那样对儿女过分宠爱,而把她们宠坏

了。

3、

未成年少年(尤其初中阶段)的思想还未成熟,容易变坏,父母应在这时期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和管教,同时警方也要加强对娱乐场所,如网吧、酒吧、舞厅等)的管理,严惩犯罪分子,禁止未成年少年进入,从而保护未成年少年的安全啊。

第15篇: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教学目的要求:

1、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有些家长平时与我们保持着联系,而大多数家长已经好久不见了,感觉有好多问题要和您交流。 自开学以来,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对于一些学生的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平时多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小学生,他们不仅寄托着父母的期望,还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因此,对于当代小学生,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志趣。作为学校和班级,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社会和家庭这两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力量非常巨大。所以,我说,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所以,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试想:如果家长是每天一大早起床,忙着上班工作,你的孩子会有睡懒觉的习惯吗?不会。而如果家长自己天天喜欢睡懒觉,孩子会有早起的习惯吗?不会。我也常常听到学生说自己上学迟到的理由是因为爸妈起来晚了,所以来不及了。又比如说,家长习惯于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东西整理的整整齐齐的,孩子会随便乱扔自己的东西吗?不会。如果家长自己就是乱扔东

西,家里一团糟的样子,那孩子会自己去整理东西吗?不会。所以,我们在要求孩子要做到之前,先想一想、看一看自己做到了没有。如果家长每天有看新闻、看书、写文章的习惯,那么他的孩子肯定也会有这样的习惯的。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

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一、抓好家长学校常规工作,保障家长学校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保障家长学校顺利开展,开学初重点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计划拟定,要求各年级、各班级针对年级、班级儿童特点,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安排,特别要做好授课工作安排,以此保障家长学校工作序开展。

二、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对家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扎实做好家校工作。

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增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做好家长学校各项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领会精神,掌握方法,不断完善,努力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认真学习市关工委下发的“关于开展五家活动的通知”,明确内容,精心组织,把开展“五家活动”的工作做扎实。

三、抓好毕业班授课工作,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协同做好毕业班工作。

为了保证毕业班顺利进行。本学期安排了毕业班授课工作,这次授课工作由学校副校长赵明华主讲。他在授课中讲清了学校对毕业班的具体工作:一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点阐述教育孩子从小立志,长大报效祖国。二是加强教学管理。根据

毕业班的实际情况,对毕业班的课务作适当调整,请家长给予配合和支持。三是加强学业质量管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集中练习的次数适当提升内容的难度,要求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业成绩,不能以一次练习结果而感到过重的思相压力,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舞励孩子迎头赶上。四是加强安全教育,要求家长在毕业前期的学习日程中按时接送,有事要与教师及时联系,按时接送,防止孩子松散而造成安全事故。五是帮助孩子拟定复习计划,使孩子有序地进行复习,按质完成学业。通过以上的安排家长对学校工作十分满意,并表示一定配合学校做好毕业工作。

四、坚持表彰激励机制,做好一年一度表彰工作。

为了激发家教工作的热情,我校坚持表彰激励机制。在每年的2—3月份召开家庭教育先进者表彰大会。为了开好今年的表彰大会,学校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安排。优秀家长按班级学生数10%评选产生,优秀家长要认真填写“先进个人申报表”并附先进事迹材料。认真做好大会程序,邀请相关单位领导,光荣证书,代表发言,领导讲话等工作的安排。今年的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有415名优秀家长参加。市关工委、教育局关工委、市妇联、团市委领导出席了会议。会上校支部书记袁政同志作了题为《开展“五家”活动,争创和谐之家》发言,马恩龙等五位优秀家长分别介绍了争创学习之家、和谐之家、孝亲之家、节约之家和安全之家的亲身体会,市关工委副主任夏锡生作了题为《书缘心语》的讲话,表彰大会气氛热烈,掌声不断。会后,有的家

长说,当不当优秀家长无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会,我们能学到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为改进和完善自身的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明年这样的会就是选不上,我也要来。

本学期的家长学校工作做了一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够,还需再努力,在新的学期里争取更大的胜利。

第16篇:父母是孩子眼睛的保护神

父母是孩子眼睛的保护神

“你经常知道孩子的视力状况吗?”不少低年级学生家长回答却是:不清楚。因为多数人认为,孩子眼睛好好的,会有什么问题?家长可能错过孩子视力“黄金”保护时期。

国家教育部权威统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年级成正比,一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约10%,二年级20%,五年级约50~60%,高中毕业时,90%的孩子都会视力不良。一双健康的眼睛,经过小学到高中的10年时间,不患近视的很少。近视问题变得如此严重? 家长怎一个“急”字了得?

父母有监护孩子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医学统计显示,等到孩子说眼看不清的时候,父母再去重视孩子视力,往往错过孩子视力“黄金”保护时间,很难恢复且还会不断加深,使孩子终生的遗憾!所以,保护孩子视力,越早越好。

孩子视力“黄金”保护时间,您知道吗?

孩子近视从5.0降至4.9这个度数,需要6个月的时间,孩子视力在此期间,会反复反弹,这6个月时孩子治疗近视及控制近视的最佳时机,所以家长要把握好这个治疗的黄金时期。

4.9降至4.8这个度数,这个时机需要3个月的时间。4.8降至4.7这个时机需要2个月的时间。

往后孩子的近视度数成抛物线发展。

(请百度搜索: 加加明 淘宝店)

第17篇:父母的健康是孩子的幸福

父母的健康,是心头的牵挂 2011-05-09

收藏本文

我父母其实年纪也不是很大,但最近两年来我感觉父母明显地老了,主要是身体没有原来那么好了。两年前,父亲坐我的车看望舅公回来,因感染风寒感冒,致双耳耳鸣,耳内感染流脓,身体就每况愈下。母亲也因高血压、风湿,腿脚也没有原来灵便,稍薇劳累就会头晕目眩甚至晕倒,有几次甚至很危急,都是父亲紧急救治过来。在我印象里,父母身体一直都是很好的,那个时候父亲总是骑车上班,母亲总是一个人操劳着一家的农活,很少生病过。

以前,父亲说话都是很硬朗的,对我也是很严厉的,我有时很害怕父亲的说教。而现在,我明显地感觉到父亲再也没有了以前的严厉,说话也比原来软了很多。两年来,父亲一直被疾病折磨着,自己摸索过很多治疗方法,病却象扎根一样挥之不去,父亲的听力也下降了很多,就在身边说话都听不清楚了。给家里打电话,基本都是母亲接听。

每次回家我都要关切地询问母亲的身体好不好,因为有好几次母亲都突然晕倒。有一次在我回家的路上,母亲和我通过话后就突然脸色苍白,晕倒在地,我回到家还看到母亲坐在家门口,脸色很不好。一问才知道,母亲接过我电话后就突然身体不适。而象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好几次,父亲告诉我是母亲心脏不好,每次发作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服用一支脑心舒,再配合其他药物,坐着休息,几十分钟以后才慢慢缓过来。自从这 次以后,我就给母亲买上脑心舒,要母亲每天都按照要求服用,到现在已经坚持两个月了。以前的时候,母亲只是在自己突然病倒的时候才紧急服用救急,我说这不行啊,要服就要坚持每天服用,而且要长期服用,这样才会把病情控制住,甚至把病医好。开始第一个星期,效果不是很好,母亲还晕倒过一次,坚持到第二星期以后,突然晕倒的现象明显地少了,即使偶尔晕倒也很快就恢复了,再也没有以前那么严重,需要半个小时以上才能恢复过来的现象。现在,母亲的药一直由我负责购买,我也是这么对父母承诺过的,凡是母亲需要服用的药物都由我购买,父亲自己有退休费,现在也有了医疗卡,就由他自己负责自己的医药费用了,偶尔的时候我也会给父亲买。到现在,母亲已经服用脑心舒两个多月了,身体也比服用以前好了很多,每次回家母亲都会老远地来到公路边等我,而以前连家门口都懒得出来迎接我。

昨天,母亲对我说,就在前一天母亲突发高烧,父亲打过一针后才慢慢退烧。父亲说,如果在医院发烧超过39度就要求住院,而父亲只需要打一针就退烧了。象这样母亲因急病被父亲紧急救治的情况已经有过很多回了。几十年来,父母他们就是这么相依为命,互相搀扶过来的。

也就在昨天,母亲说他们已经买了千多元的纸钱,就怕自己老去的时候匆忙之间无纸可烧,到阴间也没有钱用。母亲说,我三爷爷去世的时候,因为没有准备好,纸钱都没有怎么烧。母亲确实是过虑了,但也可以看出父母对自己的健康没有十分的把握,甚至也没有以前那么自信了。母亲曾经跟我说过,看着我们这么忙,他们要争取久活一些,要等到我们退休以后他们才能放心。而现在,我们退休还是遥遥无期,父母就这么着急预备这些,还是这些年来疾病给闹的。

现在,我担心得最多的还是母亲的健康,虽然父亲身体也不是怎么好,但基本能够自我控制住,不象母亲那样会出现紧急的情况。从我开始给母亲购买药物,并要求母亲坚持每天都服用,千万不要担心钱的问题以来,我就发现母亲脸色好了很多,精神状态也基本恢复了正常。我就是这么想,母亲虽然有病,但也要尽量让自己舒服一些,不要让自己感到活着很吃力,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要努力做到把母亲的病情控制住,争取能够让母亲恢复健康的水平。我要求母亲坚持每天服用,不要再象以前那样只在发病的时候才用来救急,就是希望能够通过长期的医治达到最终能够痊愈的目的。即使不能痊愈,至少也不至于在发病的时候出现严重紧急的情况,让自己可以舒服一些。《

第18篇:父母是孩子的指路灯

父母是孩子的指路灯

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是家长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家长的坚持,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 大宝3岁半开始学习舞蹈,刚试听课的时候,很喜欢学,我就给她报名学习。舞蹈服买回家的时候,马上就穿上跳舞。可是在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就哭着不想学了,也不想进去。我只好在舞蹈教室里陪着她学舞蹈,这样她也不想学。老师哄着,我哄着,可是就是哭,也不进去,最后老师给了小礼物才和老师进去了。第一节舞蹈课是在哭哭啼啼中度过了。之后上课也不进去,上课的时候也是哭,就这样哭了4个月,我坚持了4个月。如果我不坚持,孩子长大了以后遇到不想去克服的事情容易退缩,不想去面对,做事也容易半途而废。为了孩子的未来,我必须坚持。在老师的鼓励和我的坚持下,孩子慢慢的长大,也明白了学舞蹈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最让我欣慰的是,现在会主动到前面去领舞,虽然做的有时候不是很到位,但是她积极的态度,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也让她越来越喜欢学舞蹈了。

学习舞蹈并不是为了让她在舞蹈界有多么大的成就,只是培养孩子一个兴趣的发展,希望把她培养成一个做事不半途而废的好孩子。好习惯需要父母的坚持不懈。父母需要做孩子的指路灯,指引他们走一个平坦的光明大道。

1

第19篇:父母对孩子严厉是弊大于利

1家长老师反对是因为有的同学的自控能力不好,但是着只是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所以说这个利弊关系也只是片面的,根本就不全面,所以说上网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有的就是有坏处的,但是这个并不是代表着利大于弊,,如果说我们的自控能力好的话就不会 2父母的严厉会疏远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过度严格会改变孩子的一生,使其不能正常成长,没有独自思考和自我判断的能力难道以后你们(父母)七老八十了,还要让你们去下决定。使孩子产生某些心理极端:轻者违反犯罪去监狱住个十来八年或终身监狱里生活(看过度严格的情况而定)重则:自杀。。。。 4影响亲子感情

5打孩子会导致孩子恨父母

6 使亲子感情疏远:孩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尤其是做错了事后,都不敢跟父母讲。 7伤害自尊心

8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孩子做事时,因为害怕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惩罚,所以会思前想后、畏首畏脚;在他人面前时,也会因为害怕做错了会招致父母的责备,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导致拘束、紧张情绪 :孩子在父母面前放不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9学会撒谎 :因为害怕挨骂,很多孩子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过失,费尽心思为自己的过失寻找理由,于是就有可能学会撒谎。

10父母只是单纯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替自己完成未完成的梦想,所以才会对子女严格要求的。如果真要谈坏处嘛,那就是孩子的空间会少一点哦,也许有的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可是有的孩子会不理解,所以。第二个就是有的孩子心理会有压力,慢慢的就会在心里积淀的越来越多。后果会很糟糕,我就不说了。

11会使孩子无形中具有暴力倾向,长大后为人处事呆板刻薄,卜具有幽默细胞,无法和谐友好与他人相处,导致后果严重,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上述仅是我的见解,父母严厉也还是会有那么些优点的。

12孩子就会有逆反心里

一、家长过于严厉,孩子出门后自我放纵 案例一:

多年前,我有个男学生,( 我们暂叫他“小章” )父母都是工厂的工人。这孩子长相好,脑子接受能力也不错,常常让初次接触他的人喜欢上。然而时间接触长了之后,你会发现每当打上课铃后,他常常是头发湿漉漉地进教室,不是水,全是汗。起先以为是男孩子调皮,就多次劝告,然而收效不大。随着年级的升高,他活动时的危险动作也就越来越多。有一次,他突然在楼梯上将另一男同学推到,导致那位同学后脑有淤血。当我到他家家访时发现,他家住厂公房(平房),很小。与家长和邻居的交谈中知道,这是一个在家非常听话的孩子,不高声说话,甚至说话还有些结巴。与他奶奶的交谈中得知,孩子的父母对生活现状不太满意,巴望孩子能通过学习改变一切,于是孩子到家后学习完不可以出门玩,不可以看电视。孩子的妈妈性格急躁,孩子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有时暴躁的母亲甚至手边有什么,就抄起什么家伙向孩子扔去,也不管那扔去的东西是否带来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危险后果,所以孩子在家很文静,很乖巧。 案例分析:

小章的严厉型的父母常以强制型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孩子的行为,使得孩子在家没有心理放松的时间。到了学校,逃离了父母的监管,他觉得自己自由了,可以痛痛快快地放松自己了,玩得满头大汗可以说是他的一种心理宣泄。因为父母对孩子不计后果的打骂,使得孩子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事情。因此,当他推楼梯上的同学,当时也一定不会考虑到什么后果。

二、家长过于严厉,导致孩子爱说谎 案例二:

刚刚送走的一批毕业生中,有位小徐同学,是一位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也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孩子,然而完全可以学好文化知识的他常常不做作业,常常考试成绩倒数,更为严重的是爱撒谎。只要犯了错误,在老师目前是老老实实认错,但一到家长面前,马上改口。常常让家长误认为老师错怪了他孩子。小徐同学的一张成绩较好的试卷可以用来代替成绩差的试卷让父母签几回字,一次给父亲签,一次给妈妈签,谎言让全家皆大欢喜。一次错误之后,我要打电话戳穿他的谎言,他留着眼泪苦苦央求:“求求你了,爸爸会打死我的!”直到老师让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小徐写下所犯错误,他父母亲眼见到后才转变了对老师的看法,才知道儿子说谎的严重程度。 案例分析:

小徐父亲以“痛打”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儿子,使得小徐不敢告诉家长真实的学习情况,更不敢将学校犯的错误如实的讲给父母听。于是,他开始说谎了。在初次说谎后,他发现谎言带给他不一样的结果,因而说谎的次数多了起来。他又从说谎中发现表面严厉的父母不善于与老师沟通,对自己的谎话十分相信,因此他的谎话越说越多,越说越圆滑。归根究底,是严厉而又轻信的父母给了他撒谎的肥沃土壤。

三、父母过于严厉,导致孩子不自信 案例三:

班上有个女生,眼睛亮闪闪的,说话口齿清楚,很讨人喜欢。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发现她课上很少举手发言,即便想发言,也总是手时而举、时而放,还不是地用眼睛去瞟另外一位同学。做数学题时,握着的笔迟迟不写,还常常要看看身边的同学作业本。经过观察、谈话发现,她是会做数学题的,语文课上的问题也思考了,答案常常也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她的爸爸对她要求比较高,要她每次全对,不然会很不高兴。用孩子的话说;“我爸爸就喜欢我考100分。” 案例分析:

父亲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这个女生在回答问题前,在下笔写数学得数前,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答的对吗?”“我算的对吗?”对答案准确率的不确定,导致这位女生不敢举手了,不敢下笔了。她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变得焦虑起来了,不自信了。 总结: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严厉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能把事情做好,能将来有出息。然而他们的严格要求做过了头,导致孩子见到这样的家长,心里就有些畏惧,心理也就发生了一些变化。跟孩子讲道理,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循循善诱,认真冷静地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今后孩子再犯错误时,就会如实地大胆地讲给家长听,求得家长的帮助,使自己减少犯错误的机会,每个家长都应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从不利的一方来讲,我觉得可以谈教育方式。教育子女的方式有很多,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子杀猪等等,都对小孩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严厉本就不是最好的选择。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古时人民文化水平的局限,有文化的家长信奉【棍棒出人才】的教育方式,没文化的家长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威也往往选择直接、粗暴的压迫式严管,这与西方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虽然严厉的教育下也出了人才,但是这种方式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也造成了很大的创伤。现代的科学调查应该有大量数据证明,缺少关怀和温和交流方式家庭,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纪律大大增加。所以家长应该以相互理解、沟通的方式,平等的和孩子相处,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灵健康的成长。

第20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第1章 孩子为什么生病及治未病

1.1 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地生病

孩子很单纯,一般不会出现心理、情绪方面的致病因素,健康的孩子一旦生病,第一个可能就是孩子的饮食出错了,孩子受凉了。你首先要找到孩子患病的原因,再配合有效的治疗。如果在孩子生病时,不去设法寻找患病的原因,只想到吃药、打针、输液,那算是一个原本健康的孩子,也会让你带得浑身是病。

如果孩子总是早上起床后流鼻涕、打喷嚏、胃口不好、吃饭后易吐、肚子痛、流鼻血、咳嗽,那么多数是孩子晚上睡觉时受凉了。你一定要给孩子睡睡袋,并注意被子的厚度,不能再冻着他,同时给孩子增加营养,孩子的这些不适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的。

如果孩子白天或晚上不舒服,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吃了寒凉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你要回想今天的饮食有什么与平时不同,先将那些寒凉的食物去掉。慢慢找出你的宝宝不适合吃的食物,将这些及时停掉,再按后面教你的方法处理,看看孩子是不是很快病情就好转了,同时记住以后尽量不要给宝宝吃这种食物了。这种因饮食出错而患病的孩子,在突然生病这种情况中占80%,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学会细心观察、总结。

一个朋友的孩子扁桃体发炎,我让朋友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寻找原因,结果发现孩子只要一吃鱼,不论河鱼、海鱼,都会引发扁桃体发炎,吃河鱼的时候更重一些。我说既然你的孩子不适合吃鱼,就别再吃鱼类,多吃其他肉类,等孩子体质增强,很少犯病了,再每周吃一次海鱼试试;如果没事儿就每周吃一次,如果还是犯病,那以后就不要吃鱼了。

还有一个孩子动不动腹泻,后来找到原因,是吃一种补锌的营养品造成的。家长说看别的小朋友也在吃,都是好好的。我说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自然对各种食物的反应也会有差异。停掉这种营养品,孩子并没有接受其他的治疗,腹泻很快就痊愈了。

有一个孩子已上小学六年级,瘦瘦小小,脸上还长了不少小痘痘。家长说孩子近半年来胃口、睡眠一直不好,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较以前吃力了许多,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孩子和家长都很着急。我问孩子,你是半年前出现这些情况的,那你半年前是否生病,或者是有什么异常的事情发生?孩子想了想说,自己的不舒服是从参加学校的短跑集训开始的。从这个孩子的手纹看,他的身体素质不好,胃肠功能比较弱,特别是额头上长了许多的小痘痘,代表肝血不足,气血两亏。这种身体状况是不适合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的,只能适当地锻炼身体。如果孩子因运动后胃口不好而体质下降时,家长一定要劝孩子减少运动量,并及时地给孩子吃炖得较烂、易于消化的牛肉——牛肉是恢复体能最快的食物。 1.2 九看一摸——孩子有病早知道

1.看笑容:爱笑的孩子,不论是小婴儿还是大一些的孩子,都是代表身体内部的平和与协调,只要是身体内气血两亏、寒湿重,身体总会有这儿或那儿的不舒服。小婴儿只能用哭声来表达,动不动就哭的孩子身体肯定有问题,大一些的孩子也很少能准确表达身体内哪不舒服。所以,只要这个孩子吃饭、睡觉能保质保量,而且这个孩子整天都很开心、爱笑,这就是孩子身体健康的标志,如果一个爱笑的孩子慢慢变得不爱笑了,说明这孩子最近身体出现了不适,父母就要注意了。

2.看眼神:气血充足的孩子眼睛明亮,有神、眼神专注;眼睛不明亮、目光散乱的孩子则说明气血不足。

3.看皮肤:健康的孩子皮肤应该是淡淡的粉色,富有弹性、光泽,这是气血充足的表现;如果孩子脸色发暗、发青、发黄、发白,则代表孩子身体内寒湿重,胃肠功能差,消化不良,贫血等。

4.看头发:健康的孩子头发乌黑、浓密、柔顺;头发稀少、发黄、竖着的、不服帖,则说明孩子气血不足或营养失衡。

5.看耳朵:耳朵形状完美、圆润,摸上去肉多骨少、柔软的,代表孩子先天肾气足,而耳朵的形态看上去不太漂亮、骨多肉少、较硬的孩子则先天不足,说明在整个怀孕期间,母亲身体内气血两亏、寒湿重,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

6.摸小手:气血充足的孩子,小手随时都应该是温暖的;那些整天小手冰凉的孩子则气血不足、身体内寒湿重。

7.看手指的指腹:小孩子与大人一样,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身体内气血不足及寒湿重;而手指的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代表身体健康,气血充足。

8.看青筋:鼻梁上出现青筋或眉尾出现青筋的孩子体内寒重,消化不好,气血不足。

9.看睡眠: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无声响、一觉睡到天亮的孩子气血充足;那些入睡困难、易惊易醒、睡不安稳、翻身频繁、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多是气血不足的孩子。

10.看锻炼:运动后胃口大开、食欲大增的孩子气血充足;反之,运动后不想吃饭、食欲变差的孩子则气血不足。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范文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