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小学生古诗范文乌衣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24 15:03:0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乌衣巷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我代表港青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朱,是诸位在华东期间的地接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猪,百年修得同船渡,叫小猪亲切点嘛,哈哈,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梁,看到后脑勺,是不是很像梁朝伟啊,哈哈,是的,我们的梁师傅可是与梁朝伟是兄弟呢,名人都想看吧,但是为了安全起见,等休息的时候,我们在一睹梁师傅的神采吧、、、我和师傅一起为大家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如果大家在旅游过程当中对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或者建议,都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全力以赴帮助大家来解决,祝愿大家在华东能有个美好,难忘的快乐

回忆。。。

6598公里,下辖2县11区,常住人口有800万。 南京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秀丽。孙中山先生曾赞叹:南京“其位置乃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难觅如此佳境也”。四季如何游玩呢,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 “石城霁雪”。

南京历史悠久,向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那么在其之前呢,其实啊,在距今35万年以前,南京就有原始人类的活动了,在1993年3月,在东郊汤山葫芦洞出土了“南京猿人”完整头骨化石,而在溧水县神仙洞也发现了距今1万年以前的“溧水人”遗址,距今6000年前,南京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和玄武湖畔等,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3000多年前,沿江一带已经出现了青铜器时代的居民聚落,因以秦淮河中游一代

的湖熟镇一带较为集中,史称“湖熟文化”。

公元前472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吴后,命大夫范蠡在今中华门西南长干里筑“越城”,为南京建成之始。后来越过又被楚国给消灭了,南京就成为了楚国的一部分,楚威王为了彰显其功德,以及笼络人心,于公元前353年游历到南京,因为楚威王雄才大略,有擅长观天象,他看到南京上空有王气,所以在今天的狮子山脚下瞒下金子打造的棺材,因为古代有棺材的坟被称为陵,所以南京又被称为金陵,公元前333年,楚国于今清凉山西麓石头山上置金陵邑,为南京行政建制之始,从此南京又称金

陵。

接下来呢,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第一个古都朝代就是—东吴了,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中,大家都知道,曹操的北方大军,可

能因为长着北方人的彪悍,实力比较强大,要刘孙大军合伙起来在能与之抗衡啊,其实,现在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太多了,这就是说明他们还是不够聪明,那么当时天下比较聪明的是谁呢,对了,就是诸葛亮,(孙权雄才大略,也得知天下,诸葛亮是个奇才,在诸葛亮劝刘孙合伙这个时机,让诸葛亮帮助选城)所以啊,孙权就让诸葛亮帮他选宝地,建都城,于是,诸葛亮就学着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扇着羽毛扇,就在南京周边逛了一圈,当看到南京上空有东来的紫气,感叹是块宝地,于是曰:“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居也。”回去禀报,公元229年,孙权就将他的都成从武昌迁到了南京,这就是六朝古都之首,东

吴。

第二个王朝就是—东晋了,琅琊王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政权,称作建康,一首诗《乌衣巷》,,,当中,旧时王谢堂前燕,能够点出当时的2个重要的人物,王导和谢安,在东晋时期分为士族和庶族,王导呢就是当时士族的头头,俗话说呢就是封建地主的头头,班级里的班长,公司里的社长,那权力可算是很大咯,晋元帝司马睿到南京来做皇帝,江南人民都没有人鸟他,王导虽有威望,可是也不想做皇帝,于是有一天王导就让晋元帝司马睿坐龙轿行走大街,王导呢,就故意装2楞,来个街头偶遇司马睿,当时正好2顶轿子迎面相逢,怎么样了呢,当然是王导下来拜见司马睿了啊,因为这是王导设计的嘛,哈哈,在王导的跪拜下,当时很多士族看到了,就想啊,连王导都下跪了,这个人肯定不 简单啊,于是乎,很多人都越来越尊敬司马睿了,这些都为司马家统治政权,奠定了大大的基础啊,所以东晋王朝都是偏暗江南的,因为得到百姓的支持啊,接下来说说谢安了,谢安呢,有个成语叫“东山再起”就是写的谢安兄啦,因为当时五胡乱华,北方前秦大军一直想灭了东晋,前秦皇帝苻坚就带着80万的大军,往东晋进军,当时是东晋的第九位皇帝是晋烈宗司马嚁,谢安曾经当过官,可是受人排挤,就隐居在浙江的会稽山,晋烈宗就派人去请谢安出山,谢安活的很安逸,下下棋啊,喝喝茶啊,小日子 过的不错嘛,当前秦军进军到长江一带的时候,谢安就把他的2个侄子,谢玄和谢石,教他们如何作战,他们只带了8万人,在今天安徽的淝水县进行作战,还有个成语叫,草木皆兵,当时晋军利用淝水周围的草木,不停的晃动树枝,大声叫喊,由于地理位置得当,加上前秦军当中有晋军的卧底,这些卧底大叫,引起恐慌,吓得当时的前秦军乱了分寸,四下皆逃,80万的大军多数是在混乱中被踩死的,进军失败了,苻坚带着剩下的3,4万人逃回了西安, 这就是淝水之战,会稽山呢又被称为东山,所以呢,成语东山再起就是这么来的了,之后谢安就被封为丞相,为晋烈宗巩固了王朝政权。所以王导和谢安对于东晋王朝很重要。。。(可以提及夫子庙的乌衣巷,六朝时期少有的遗迹,东

晋时期的御林军和老张兴盐水鸭等 )。

接下来就到了——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先说说宋吧,第一人皇帝,刘裕,他是当时的禁军统领,在位了3年,这里面就讲到

了宋代比较变态的事情了,这些皇帝都喜欢将自己的后妈,姑姑,姐姐纳为妃子,整天荒芜朝政,到了他的儿子刘义隆登位的时候,他急于建功业,所以北伐,但是条件根本不足以对抗,后期只懂得上火享乐,丢失了王朝、、、齐代,皇帝萧道成,是上代的当官的,由于能够体现出来当时的百姓的疾苦,所以反政权,但是,在齐代的时候 ,萧家一个个为了利益,都想夺取政权,所以自相残杀,这就动摇了当时的齐代政权,最终落到了萧衍的手上,改为梁代,可是这个梁武帝呢,就是个当和尚的命,算是和尚皇帝吧,一生当中四次在南京同泰寺(鸡鸣寺)里面出家,可是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没有办法,国家只好出钱,将梁武帝赎回来继续朝政,因为梁武帝,所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皇帝重视寺庙了,这就导致当时的很多的和尚和尼姑很霸道,欺压农民,连皇帝萧衍都是饿死的,朝代更迭,换到了陈代,第一位皇帝陈霸先,当然这代比较有名是陈叔宝啦,因为他写了一首词叫做《后庭花》,杜牧在描写秦淮河的时候写过“隔江犹唱后庭花”当时有人报隋军大军正在向江南进军,有兵报告说有兵前来进军,当时陈叔宝就生气了说,现在天象还是属于我们的陈代的,于是就把那个人给杀了,多残忍啊,当隋军到达的时候包围了整个宫中,陈代灭亡,当时隋文帝杨坚看到南京上空有龙气,担心自己的政权在此会受到威胁,就把南京城给踏平,用来耕

地。。。六朝繁华,就此段落。。。

因为这段时间因为都是些小朝廷,只要皇帝不太管理朝政,就容篇二:夫子庙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夫子庙。“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指的就是南京城南夫子庙地区的秦淮河风光带,自六朝起,这里就是居民商业集中地,为古都繁华地带。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文德桥,这里有著名奇观“文德半月”,秦淮河水从我们脚下缓缓渡过,“十里秦淮”就是指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水道。

夫子庙又称孔庙、文庙。它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因为孔子在古代被人尊称为孔夫子,所以孔庙被称为“夫子庙”。它集旅游、休闲、文化、商业为一体,展现了六朝古都的风貌。

整个夫子庙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都是在一条南北中枢线上成方位对称的格局,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文德桥之所以有半边月的奇景,是因为它与子午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大家向东看,有一堵红墙,经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全国最大的照壁,长110米,照壁起着遮蔽和装饰作用。

这是盼池,当时文人洗墨之处,也是失火取水之处。

池的东边是魁星阁,魁在古代是保佑文人高中的星宿,有“魁星点斗,独占鰲头”之说。池的西边是聚星亭,是天下群星聚集的地方,盼池的北边是一个牌坊,这就是“天下文枢”坊,四个字意指天下文化聚集的中心。

游客们,我们穿过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就来到了大成门,在左右各有两块石碑,这就是“孔子问礼图碑”,上面刻有孔子从山东到南京向老子虚心请教的情景,蹬上露台,我们可以看到一尊孔子青铜雕像,高4.18米,这是我国最高的孔子铜像。在铜像之后就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现在我们就到殿内看一看。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孔子巨幅画像,它高6.5米,宽3.15米,是我国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是孔子四位门生的汉白玉雕像。

殿内有38幅由翡翠、玛瑙、黄金、鸡血石为材料制作的“孔子圣迹图”,它描述了孔子一生的生平事迹。

穿过大成殿来到学宫,这里是当年秀才学习的地方,学宫的主体建筑是“明德堂”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袢所题,德指“忠信,忠于国家,取信于民”。

明德堂前有一钟亭,内有礼运钟,还有一鼓亭,内有圣音鼓,是为纪念孔子2550周年所建,在明德堂后面还有尊经阁、崇圣祠、青云楼等。

大成殿外东西两侧是东西市,是当时进行商品买卖的地方,它充分展现了明末清初街市风貌,所以夫子庙特色还在于庙市合一。

在夫子庙的东边有座江南贡院,是当年科举考试场所,也是我国古代 最大的科举考试的遗。科举制度发源于隋唐时期,当时有号20644间。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在院试中考中的是生员,也就是“秀才”,秀才参加第二级考试“乡试”,考中的人称“举人”,举人参加第三级考试“会试”,会试考中是“贡士”,贡士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由皇帝主考,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在夫子庙周围还有一些著名的景点,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迎接爱妾桃叶的桃叶渡;吴敬梓故居陈列馆;东晋名望族王导、谢安古居及乌衣巷;明末传奇风尘女子李香君媚香楼等。好,游客们,今天的游览至此结束,再见!

问答

1、孔子生平及主要著作?

孔子,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 年,享年73岁。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编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他还编写了现存最早的偏年史《春秋》

2、夫子庙在我国众多孔庙中有哪些特点?

庙市合一,它先有学宫后有孔庙,有全国最大的照璧(长110米,高10米),有唯一用天然河道形成的泮池,有全国最大的孔子铜像,画像。

3、夫子庙的建筑特色及旅游特点是什么?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阁窗”的典型徽派建筑风格,集庙、市、景合一。

4、什么是泮池,照壁有什么作用?

所谓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称为“泮”。当年鲁国于泮水河畔建学宫,后人纷纷效仿,在孔庙前修一水池称为泮池。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是利用天然河道内秦淮河而形成的。照壁起遮蔽和装饰用。

5、夫子庙的泮池和寺庙前的放生池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是古代的木结构建筑易起火,泮池和放生池都是便于防火救火。 不同点:夫子庙前的泮池为月牙形,沿袭传统,教化黎民百姓像流水一样源远流长。

寺庙前的放生池为圆形或半圆形,是供寺庙内和尚放生用的。

6、桃花扇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讲述了什么故事?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兴亡为内容的历史悲剧,共40出,故事内容是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面貌,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观众。

7、国子监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明代的国子监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国立大学,他们除了教学授课外,还整理编订了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国子监学生最多时多达9972名。

8、“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院”是什么意思?

因文德桥在每年的阴历十一月十五子时,月正当头,人立桥头自顾无影,桥的东西水面各有一半牙儿的倒影,相传古人在桥上争看这一奇景,曾数次将桥栏杆挤塌,故有此说,现在这句歇后语形容好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9、为何何孔庙的门都叫“大成门”,大殿都叫“大成殿”

表示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10、大成门内四块碑的名称,内容是什么? a) 孔子问礼图碑:记载孔子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从山东曲阜

前往洛阳寻求巩固鲁国政权的办法,图上绘的是孔子跪在洛阳城门外,向坐在马车上的老子请教。

b) 《集庆孔子庙碑》撰写碑文的是元朝翰林院学士卢挚,内容是“诏以兴

学作士为王政”强调教育及培养人才是立国之本。 c) 《封四氏碑》:是元文宗加封孔子最有成就的弟子颜回、曾参、孔伋、孟

轲为四亚圣,刻于1331年

d) 《封至圣夫人碑》是元文宗加封孔子夫人的碑,因孔子在元朝被封为大

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加封孔子夫人为至圣夫人,刻于1331年。

11、中国科举制度始于何年,终于何年?

始于隋朝,终于清末1905年。

12、江南贡院是哪一级的考试场所?当时的号舍多少间?考试考几场?每场

考几天?考试内容是什么?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内容?

明初前53年是乡试、会试的场所,后是明清两代江南乡试的场所,号舍20644间。考三场每场三天共九天。考试内容:教材有《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等,考试科目:《书》(八股文)、《诗》(试帖诗)、《论》(经论)、《赋》(律赋)共四科,八股文是主要形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3、江南贡院建于何年?科举制度分为哪几个等级?每个等级的称呼是什

么?

始建于南宋(1168年),科举制度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14、与夫子庙、秦淮河密切相关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泊秦淮 杜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及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5、简单介绍孔尚任

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孔子六十四代孙,生于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享年71岁,戏曲作家,创作传奇剧《桃花扇》。

16、什么是国子监?

即国立大学,他们除了教学授课,还编写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白科全书《永乐大典》,国子监的监生最多时达9972名,还有许多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分到六部实习,合格者留六部工作。

17、王导、谢安为何人?

王导:东晋宰相,是东晋王朝的实际创立者,协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民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既说明了王导为司马睿的晋室定下了汗马功劳,也点明了王家权势之大。

谢安:40岁时由会稽赴建康接任宰相,在建康做了两件大事,从而名垂青史:

(1) 阻止了桓温的篡位活动。

(2) 指挥了淝水之战(“东山再起”这一成语取之于此)

18、南京曾有几处孔庙?在哪里?

有三处:(1)在现市政府内。(2)在朝天宫内。(3)在现夫子庙

19、坦腹东床、画龙点睛、青梅竹马的典故? 20、秦淮小吃的特点?

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咸甜适宜、美味可口的特点,融历史、文化、烹饪、养生于一体。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湖南长沙火宫殿并称四大小吃群。

21、秦淮分月的原因?

因文德桥的方位是正南北向,其走向与日晷上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年阴历十一月十五子时,可见桥的东西水面各有一半月亮。

22、为什么学宫都和孔庙相邻?

为了表明儒学修身立国的正统地位。

23、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为何意?

当时的江南省分安徽、江苏、上海。安徽为上江,江苏是下江,所以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是当时安徽省和江苏省的考生进行乡试前预考的地方。

24、在科举制度之前采取什么制度选拔官吏?

西汉时是采用察举举制,东汉时是九届中正制。 20、“八股文”中的“八股”是指?

破题、承接、起讲、八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25、秦淮八艳:陈圆圆、顾横波、柳如是、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董小宛。

26、什么是雅乐

祭孔所用的音乐,是中国古代吕庭典礼仪式音乐,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传说是周公亲自编定,此后作为中国礼乐文化得以长期保存,历代音乐家也对其作了许多变革,乐器则为传统的古乐器编钟和编磬为主,具有强烈的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之功能。

27、门钉在古代建筑中有什么作用?

门钉除了座装饰外,主要起着将门板和穿带钉在一起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家建筑大门才装饰门钉,最高等级是纵横皆九。

28、简单介绍编钟、编磬。

编钟: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

编磬: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组磬组成。

29、秦淮河的源头:溧水东庐山的溧水河和句容宝华山的句容河。 30、四亚圣:颜回、曾参、孔伋、孟轲。

2、大成殿前的平台古称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答: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

5、大成殿中的屋脊鸱吻有什么特别之处?

答: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

6、大成殿内的三宝是哪三宝?

答: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

7、殿中央陈列的孔子画像有多高多宽?

答:殿中央陈列的孔子画像高6.5米、宽3.5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

9、大成殿内四周墙壁悬挂的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共有几幅,名称是什

么?

答:共38幅,称为孔子圣迹图。

10、大成殿内四周墙壁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有多大,里面共有多少人物?

答:每幅画高2.5米,宽1.3米,画中共有人物408位。

1、学宫主要有那几个单体建筑?

答:有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

2、学宫的正堂一般都叫做明伦堂,为何南京独称“明德堂”? 答:明伦堂取义教人明白伦理道德。当年文天祥北上抗金,路过南京时,刚好明德

堂复建完工,人们请文天祥题字,文天祥就写成了“明德堂”,一直沿用至今。

3、明德堂后的尊经阁以前是什么地方,现在做什么? 答:以前是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

4、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什么建筑?

答:分别是崇圣祠和青云楼。

5、崇圣祠是做什么的地方?

答:崇圣祠原为祀孔子父母的地方,现为梨园。

6、尊经阁后的卫山上的亭子叫什么?天下文庙皆该亭始于何时?

答:敬一亭,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

7、南方孔庙的屋面与北方孔庙的屋面有什么区别?

答:南方孔庙的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

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

俗文化的表现之一。

8、夫子庙水上游旅游线路称什么?

答:夜泊秦淮。

9、学宫的门匾“东南第一学”是由谁题写的?

答:由清末状元秦大士所题写。

10、科举时代秀才一般每逢什么日子到学宫来听讲?

答:每月逢旧历初一和十五都要到这里来听训导和宣讲。篇三:夫子庙导游词

夫子庙

景点概况(1分30秒)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人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新修建的。 庙前广场(2分钟)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位于大家身后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遮蔽、避邪及装饰的作用,全长110米,是我国照壁之最。照壁前的这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池,古时皇帝讲学的地方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等级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便称为泮池,位于泮池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因此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左右,天上明月的倒影便会被桥影分成两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文德桥畔广场西侧有一聚星亭,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四柱三门,它的意思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牌坊南侧有魁星阁,古有“奎主文章”之说,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也是科举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在广场北方便是棂星门,相传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是主管教化的星宿,取名之由是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

大成门、露台(1分钟)

大成门是大成殿的正门,也是夫子庙的正大门。在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官员可以从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门后两侧墙壁上镌刻两个大字,分别为“礼”和“仁”,是孔子

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本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大成门后,大成殿前有一甬道,甬道两旁立有孔子十二位门生中的八位,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分别为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庸、宰予、言偃和仲由。甬道的尽头为露台,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四周围以石栏,前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有一尊孔子铜像,铜像前设有铁香炉,上刻“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国内孔庙中最大的一尊铜像。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石碑30余块,供游人欣赏。 大成殿(2分钟)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标志性建筑,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三个字。大成殿屋脊鸱吻中有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灵秀美之势,与北方孔庙采用黄色琉璃瓦所体现的恢弘气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这也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殿中央陈列有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上方挂三块匾额都是出自历代皇帝之手,分别为康熙所书“万世师表”、乾隆所书“与天地参”以及光绪所书“斯文在兹”。在画像前两侧立有孔子的四位门生,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有琴、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在四周墙壁上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为《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200名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广东、广西等地的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等石中名品及黄金、珠宝等贵重饰件,耗3年之工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现价值人民币1亿多元,这38幅壁画分别为: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等。 碑刻(1分钟)

由大成殿出,右手边的古井即玉兔泉,据记载,玉兔泉是由秦桧发现并挖掘的。泉旁侧立有《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考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城市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另外是南京市仅存的三块元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

a学宫 :学宫大门(30秒) 明德堂(1分30秒)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南向门楣上书“大明国子学”,由曾国藩题写,北向门楣上书“东南第一学”,由清乾隆时期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走进学宫大门,可以看见左右两个亭子中竖有一钟一鼓,亭额上分别写有“习礼”“仰圣”四个字,是古时士子们用于祭拜孔子的。 正对着学宫大门的是明德堂,堂名由文天祥题写,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朝圣后,学子们便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明德堂原名“明伦堂”,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时,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和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后的尊经阁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原为专奉孔子先辈之所,现为梨园。青云楼在清朝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的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情。

其他(1分钟)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期,秦淮河上就又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饱尝独具风味的秦淮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导谢安故居、李香君故居等名人踪迹,都是赏心乐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b贡院 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贡院前街,在街道中竖立着六尊人物雕像,他们都是历朝历代从这里走出去的才子,分别有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和张謇。在雕塑的东侧,立有石碑11块,记载着这座贡院的历史兴衰以及各朝皇帝、大臣、名士对贡院的赞誉、评价和题咏,前街正前方是贡院,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写的楹联,始建于南宋,是专门用于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起初,应试人数不多,规模也不大,仅仅供府、县学的考试之用,偶遇考生增多的年份,甚至需要借用寺庙作为临时考场,时至明永乐年间,重建了这座贡院,后南京贡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待至清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时,已达到空前之势,形成了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号舍多达两万多间。民国之后,贡院冷落,直至今日,只有明远楼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了下来。明远楼是历届科举考试时用于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一楼拱门内保留有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 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有效地保存了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

号舍(1分钟)

现在贡院内恢复了四十余间号舍,以千字文为序,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仅陈列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全在这里。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贡院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

至公堂(1分30秒)

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00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举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熬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横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而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关于夫子庙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篇四: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位于南京市健康路以南,主要指的是孔庙、学宫、贡院三 大建筑群,但习惯上将围绕这三大建筑群一带的街道都称做夫 子庙。在东自平江府路,西至瞻园路的约0.5平方公里的范围 内有商场商店300多家、影剧院2家及诸多宾馆及游乐场等,地 下还有一个约10000平方米的地下商业街。可以说夫子庙是一 个集旅游、文化、商业、餐饮、娱乐等多功能的服务中心。节 假日的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逢金陵灯会期间更是盛况空前。 东晋咸康三年,(337年)丞相王导在秦淮河北岸建学宫, 这是夫子庙的最早建筑。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在学宫 前建孔庙,弥夫子庙。后因战乱几次被毁,几次重建。现在的 建筑为1984年重新规划修建起来的。它重现了明清时代江南街 市的风貌景观,一派古色古香。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占地2.63 万平方米。照壁在秦 淮河南岸,高10米、长110米,壁顶覆小圆筒青瓦,四角略翘, 其长度为我国照壁之最。河北岸有弯月形泮池,岸上还有一排 明代建成的雕镂石栏。石栏东边是三层六面飞角的奎垦阁;北 面是四柱三门的文枢坊,中间上刻“天下文枢”四个金字;西 面是重檐雕脊飞角的聚星亭,大成门前是六柱三门石砌的棂星 门。此处建筑皆带“星”字,意指天下文曲星集于此地。 大成门为古代抬梁穿斗式建筑,翘角龙脊,三门并立,每 扇门上有45枚门钉及龙头衔环。门内左右两侧立南齐、元、宋 时期的石碑四块,内院两侧有廊连接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 主体建筑,高16.2米、宽27.3米、深20.9 米,七楹重檐, 四坡五脊,主脊上的双龙戏珠立雕为国内首创,加上全殿的56 根巨型石往,巍峨壮观。殿前丹墀正中立孔子铜像,高 4.18 米,为全国之冠。东西两侧围墙外是按明清风格精心规划设计 的东西市场,以经营古玩玉器、文房四宝、名家字画及旅游纪 念品为主。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由明德堂、尊经阁、崇圣祠、青云楼 等一组建筑组成,是古代州府的最高学府,明德堂是学宫的正 堂,现辟为游乐场。 由文枢坊向东左拐即可见到一座斗拱飞檐的正方型三层木 结构建筑——明远楼。它是原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是考试期 间监视考生和发布命令的地方。楼后院落两侧是仿明清时科举 考试的号舍,号舍长宽约1.5米,仅有上、下两块木板,上为 桌、下为凳。考试几天考生吃喝睡全在这狭小的空间内,带进 去的食物全要检查,连馒头也要切开看,以防夹带作弊。最盛 时期,江南贡院占地7万多平方米,号舍20644间,规模为全国 贡院之首。明远楼现称“江南贡院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 历史上的夫子庙曾经是一个畸型的繁华闹市,特别是明清 时期,每逢开科秋闱,上万名(最多达 2万多人)考生云集于 此,于是书肆、茶馆、客栈应运而生,酒楼妓院也就滋生蔓延。 当年秦淮河南岸的一些街巷即为富家子弟的“温柔乡”“销 金窟”、。还出过不少名妓,如李香君、董小宛等被称为“秦淮 八艳”。今在钞库街38号重建了媚香楼,做为李香君故居对游 人开放。 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曾居住于秦淮河畔,历经19年,在此 写出了抨击科举制度的名著《儒林外史》。在他的故居——秦 淮水亭的遗址上如今建起了明清河厅河房式样的建筑,为“秦 淮人家”宾馆。内设拾风堂,举行仿古婚礼等民俗活动。 游览夫子庙还可以顺便品尝秦淮风味小吃,目前已挖掘出 传统小吃品种100 多个,加上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足可让 游人大快朵颐。 金陵灯会更是远近闻名,名为农历正月十二上灯,十八落 灯,其实从年初一开始,买灯、卖灯和观灯者即人如潮涌,各 色彩灯达数十种,使人眼花缀乱,目不暇接。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是要到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游览。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它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

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再由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舫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

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夫子庙简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因此,南京夫子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秦淮画舫—泮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舫,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

的庙市合一的格局。河中的画舫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的泮池,又称月牙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南岸的这段朱红色石砖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冠。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 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怡。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在学宫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一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聚星”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 kuí

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奎光阁,阁内的奎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代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棂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据传棂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

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轮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大成门—大成殿—学宫】 jǐ

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汲(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祀采用的是西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 shūsù

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露台中央的孔子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 wǔyì

象。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人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礼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 chī

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

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柏木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京夫子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现为梨香阁,改为游乐场了。青云楼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为图书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贡院街—贡院—明远楼】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贡院街,贡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作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试仍在这里按期举行。明成祖继续派人建造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对贡院不断扩建,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已成为当时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对此,我只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且还不包括司考官员、职司人员的办公住宿用房。可惜现存贡院建筑已屈指可数,明远楼就是保存下来的贡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为市场。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楼呈四方形,四面设窗,地处贡院中心,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悌忠义”为立身之本。考生考完后,“金榜”就张贴在前面的贡院街。清末废除科举后,贡院也随之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 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两岸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中国之最。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夫子庙学宫明德堂篇五:江苏南京导游词—2014最新导游词(含大纲) 江苏南京概况

【城市概述—地理位置和地形—历史沿革—名称由来—气候特征—交通状况—旅游资源】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到华东线的第一站南京参观游览。初来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这座城市。下面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20万,下辖2县11区。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东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钟山)为主体的宁镇山脉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贵山、五台山及石头山(清凉山)等。西北面的长江奔流而过。城内外多低丘,河湖相连,可谓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为越城,是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约公元前356年,楚国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传说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势险要,怕日后有人在此称王,就在狮子山北边的江边埋下黄金,以镇压王气,称为“金陵”,从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称。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建都,这就是“六朝古都”。后来,五代时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都南京,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会”。

南京曾有许多名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称。至于南京的得名源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于1368年定都南京,当时南京叫应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为南京,后来国都虽未迁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袭下来了。

游客们:南京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向大家讲讲南京的气候。由于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中,每当夏季来临,高空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流不断下沉,气温逐渐上升。骄阳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值可达50”c以上,发烫的大地成了这座城市的热源。加上南京独特的地势,它处于长江沿岸的河谷之中,海拔较低,起伏的山峦,犹如天然屏障,挡住了空气的流动,阻止热量向外发散;来自海洋上的湿润东风和南风被东郊紫金山和东南一带山体遮挡,使南京始终处于炎热的高温控制下。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热难熬,素有“火炉”之称。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南京城,绿树成荫,尤其是东郊的中山陵景区,更是树木葱郁,平均每个人占有10棵以上的树木,成为中国著名的绿色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南京夏季炎热的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禄口国际机场和大校场机场,每天有数百架次飞机在这两大机场起降。铁路有京沪线和宁铜线在此接轨,特别是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直接沟通了长江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从而使“天堑变通途”。此外,沪宁高速公路、绕城公路已成为南京的主要交通动脉。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地区水陆交通要冲,同时还是著名的内河港口城市,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就是从南京港启航,经过中国的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的。现在的南京港,经过不断地扩建改造,年吞吐量达3000多万吨,成为长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最后再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南京的旅游资源。南京已形成了以城中为核心,辐射东南西北的五条旅游线。

城东旅游线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以中山陵为中心,有明孝陵、灵谷寺、美龄宫、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个游览景点。城南线以秦淮风光带为主,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东起东水关,西止西水关,有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园等古迹,此外还有中华门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风景点。城西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等景观,形成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景观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区,距市区11公里,是南京地区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南京长江大桥也在城北。城中景区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环抱,碧波荡漾,景色十分秀丽,此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各位游客:讲到这儿,我们可以把南京这座城市特色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绿”四个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国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还有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墙;“重”,南京在历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绿”,南京植被良好、绿化先进,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绿色城市。因此,南京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梅红松绿市,虎踞龙蟠城。

游客们:南京概况就介绍到此,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座“六朝古都”,去细细领略她的“秦淮风韵”吧!

南京市情

南京集山、水、城、文为一体,绿化闻名全国,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京港位于长江下游的黄金水道,1986年就已对外开放,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津浦、宁沪、宁赣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宁沪高速公路从这里贯穿苏南,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已开通覆盖国内45个城市以及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在内的国内外航线。目前南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齐全,构成立体化的大运量交通运输网络。近年来,南京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城市改造建设,南京第二长江大桥、南京第三长江大桥、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赛虹桥立交桥、华东最大的双桥门五层立交已建成通车。过江隧道正在建设中,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和二号线开始施工建设,预计于2009年完成。沪宁、宁连、宁马、宁杭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对内经六纬九,快速“井字形”的交通主干框架形成,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能力,进一步优化了南京的投资环境。 南京是我省惟一跨江发展的城市,处于沿海开放地带和长江流域的交汇处,在我省沿海、沿江、沿线开放格局中处于枢纽位置,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全国六大通讯枢纽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支柱产业。外向型经济成果显著,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及6个省级开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增加。金陵石化、南汽集团、熊猫电子等著名企业实力雄厚,产品畅销国内外。 200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城市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379元,增长10.9%,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00多元,比上年增长16.9%。2006年南京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第7。

欢迎词

您可以在两个欢迎词里面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欢迎词,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稍作调整,欢迎词要求是20秒。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南京华丽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南京旅游,我是导游xx,我和司机王师傅将竭诚为大家服务。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希望古老而又美丽的南京给大家留下一个难忘的印象。在此我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南京xx旅行社的导游xx,欢迎大家来南京旅游,我和司机王师傅将竭诚为大家服务。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希望古老而又美丽的南京给大家留下一个难忘的印象。在此我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中 山 陵 【景点概况:2分30秒】

1、地理位置、建陵时间、5a级景区;

2、墓址选定;

3、中山陵的设计者及设计特点;

4、孙中山生平;

5、奉安大典 各位游客,中山陵景区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小茅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1925年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定了墓址。当年,孙先生临终前曾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陵墓建于1926年,于1929年完工,建筑按照传统的中轴对称形式,整个陵墓由南向北沿着山势逐级升高,整体色调呈蓝白二色,在群山林海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它的设计者吕彦直匠心独运,将整个陵寝设计为“木铎”形,寓意警钟长鸣。

接下来,容我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孙先生的生平。孙先生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年少时远赴国外求学,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又经历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在1924年先生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抱病北上,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在北京,享年59岁。

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后,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将先生的遗体自北京香山碧云寺移出,由专列护送抵达南京,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了三天公祭后,于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从此孙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距今已有80多年。

【陵前部分:2分钟】

1、孝经鼎的重量、高度和鼎腹的刻字及内置六角铜牌上的内容

3、墓道的长度、宽度及特点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正南端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有一尊三足两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

一。它是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捐资建造,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这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的上半部还有六角形的铜牌,上面镌刻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母亲黄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这座鼎又被称为孝经鼎。

【陵门、碑亭:2分30秒】

1、陵门前广场简介;

2、陵门的建筑特点,“天下为公”匾额题字及出处;

3、碑亭的形状、建筑特点,碑的高度、特点和碑上的题字

4、台阶与八大平台简介:(台阶和平台的数量、寓意,第五层和顶层平台的重要陈设)

穿过墓道,我们来到陵门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木铎声音洪亮,而且传的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寓意。陵门广场的边缘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广场东西栽有千头松和银杏。陵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显得非常的庄严古朴。 现在我们看到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陵门,上覆蓝色琉璃瓦,陵门正中的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崇高理想。

穿过陵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碑亭,重檐歇山顶式建筑,上覆蓝色琉璃瓦,亭内石碑高 8.1米,正中镌刻有国民党党徽,上面是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碑的背面没有镌刻文字,整个建筑显得肃穆庄严。

从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它代表着革命的道路艰难险阻,而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这代表着伟人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在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上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孔。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造型生动,是福建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

【祭堂、墓室:3分钟】

1、祭堂前平台简介;

2、祭堂的建筑特点和规模、“天地之气”直额及三拱门上的“民族、民生、民权”题字;

3、祭堂内的布局:色彩、十二根黑大理石柱、东西墙裙的《建国大纲》、内顶党徽图案及孙中山坐像;

4、坐像基座六幅石雕的方位和名称;

5、墓室门简介、墓室内部的建筑特色、圆形石圹的直径和深度,孙中山卧像简介;

6、墓穴简介

先生的祭堂与墓室依托着钟山气势,更显巍峨,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青石鼎。祭堂前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捐赠的一对华表。在祭堂的后面辟有墓包花园,内设中山陵建设史料展,全面展示了中山陵从设计、建设到奉安大典的全过程。 祭堂是陵墓的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丄覆蓝色琉璃瓦,坊额正中是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祭堂正面开有三扇拱形大门,在门楣上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字。 祭堂内采用云南的大理石铺地,十二根黑大理石柱采用四隐八显的手法增加了内部气势,左右两侧的护壁上有孙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祭堂正中孙中山坐像由法国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

推荐第2篇:乌衣巷教案

《乌衣巷》教案

一、章节内容:《乌衣巷》

二、课 时:1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诵读诗歌,掌握诗歌的节奏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用典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掌握本诗的意义 2.把握托用典及借古伤今的手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提问法 3.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看一看这首诗是从哪方面来展现春天的?板书:乌衣巷

(二).感知诗歌,活动流程:

活动一: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对于不认识、不懂的字词查查工具书,或者问问老师同学。争取做到准确、通顺。

2.交流、互助,准确、流利诵读。 活动二:教师范读,走进意境。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2.指名描述画面。

活动三:学生再读,了解内容。

学生再次诵读古诗,结合注释,了解大概意思。

萧瑟的野草在朱雀桥边盛开怒放,一抹惨淡的残阳洒在乌衣巷。燕子呀,你们昔时飞在王谢宅里那高大的华堂,今日呀,飞进了寻常百姓人家那低矮的房梁。 活动四:师生研读,读出节奏。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活动五:吟诵古诗,展示才情。

1.请学生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学生集体配乐诵读古诗。

(三)、小结归纳,迁移运用。

诵读古诗,首先要了解作者创作古诗的背景和古诗的内容,再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运用适当的技巧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七、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

八、教具:

粉笔、多媒体PPT、朗诵音频文件

推荐第3篇:乌衣巷教学设计

《乌衣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句的含义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体会诗句的含义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的含义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吧。今天,我们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看一看。(出示秦淮河、乌衣巷等图片)

2、听说过这些地方吗?请同学们结合查找的资料来谈一谈感觉。3、我们还要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去看看乌衣巷的样子,想去吗?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乌衣巷,试着去体验下作者当年的心境。

二、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

2、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熟诗句,读出自己的节奏。

3、学生展示读。

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师适时指导朗读节奏。 学生有节奏地读。

三、再读古诗,读出画面。

1、同学们,请你借助课件上的补充介绍,再读一读古诗,读懂意思。课件出示: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岸,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身着黑色军服,因此得名。

朱雀桥:六朝都城正南朱雀门外秦淮河上的一座桥,在乌衣巷边。 王谢: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这战的谢安,这里代指六朝的豪门贵族。 寻常:平常、普通。

2、相信对于同学们而言,诗歌字面的意思并不难懂,但读诗不能止步于读懂意思,还要能够在脑海里想象出画面。

3、配乐《时光渡》:现在再来默默地读上一两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可以在与画面对应的诗句旁边写上感受。默默地读,静静地想吧!

4、孩子们,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再把与你想象的画面相对应的诗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师生交流)

师小结:一千一百多年前的乌衣巷口开满野草花,夕阳斜照着断壁残垣,你置身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读————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师生交流)

师小结:一千六百多年前,燕子在东晋两大豪族的屋檐下筑巢,在堂前飞舞,而五百多年后的唐朝,燕子还是飞回旧地寻巢,但王谢的厅堂住着的已是寻常的百姓了,你身处当时又会有什么感觉?读————

6、五百年前的乌衣巷又是如何的繁华呢?想象一下画面,写一写。7、全班交流所写所想。

师小结:是啊,时移世异,五百年后的刘禹锡心中感慨化为这样的千古名句,读————

四、拓展,读出情感,了解表达方式。

1、今昔对比,金陵在历朝历代的诗人眼中又会是什么样呢?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东晋谢朓《入朝曲》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

——李白《金陵三首》之二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韦庄《金陵图》

六代江山在,繁华古帝都。乱来城不守,战后地多芜。

寒日随潮落,归帆与鸟孤。兴亡多少事,回首一长吁。

——唐王贞白《金陵》

2、读了这些诗,我们更能清晰地感受到历史上金陵城的变化。金陵是六朝古都,朝代更迭,留下许多历史遗训,历代诗人有感于悲恨相续的历史,写下了许多金陵怀古的诗篇。刘禹锡对南京也情有独钟,他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谪江南时除了写《金陵五题》组诗,之后还写下了《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3、相较于“兴废由人事” “后庭花一曲”直抒兴亡之感,《乌衣巷》这首诗里,诗人想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寄寓在什么景、什么物中呢?

4、是啊,诗人将野草开花、夕阳斜照这些自然现象构成的荒凉寂寞背景与乌衣巷、朱雀桥的往昔繁华进行强烈的对比,以小小的“燕子”见证了兴亡。诗人将自己感叹时世变幻无常和对后人“引古鉴今”的告诫之情都藏在了“野草、夕阳、燕子”这些小小的意象之中,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

五、课外作业

同学们,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你们再读这首诗时,一定会产生更多的感受。 下课后搜集一些金陵怀古诗,读一读,与同学交流交流感受。

推荐第4篇:小学生古诗试题

小学生古诗抽测试题

一、补充诗句

1、( ),后不见来者。

2、( ),悠然见南山。

3、( ),燕山月似钩。

4、( ),只是近黄昏。

5、( ),一览众山小。

6、明月几时有,( )。

7、随风潜入夜,( )。

8、生当作人杰,( )。

9、海内存知己,( )。

10、少壮不努力,( )。

11、本自同根生,( )。

12、谁知盘中餐,( )。

13、野火烧不尽,(

15、青山遮不住,(

17、但愿人长久,(

18、三更灯火五更鸡,(

19、国破山河在,( 20、百川东到海,(

21、感时花溅泪,(

22、大江东去,( 23人有悲欢离合,(

24、山重水复疑无路,(

25、春花秋月何时了,(

26、问君能有几多愁?(

27、黄沙百战穿金甲,(

28、劝君更尽一杯酒,(

29、粉身碎骨全不怕,( 30、南朝四百八十寺,( 31独在异乡为异客,(

32、桃花潭水深千尺,(

33、不知细叶谁裁出,(

34、莫愁前路无知己,(

35、天苍苍,野茫茫,(

36、青箬笠,绿蓑衣,(

37、横看成岭侧成峰,(

38、毕竟西湖六月中,(

39、等闲识得东风面,( 40、问渠那得清如许,(

42、竹外桃花三两枝,(

43、欲把西湖比西子,(

44、东边日出西边雨,(

45、纸上得来终觉浅, ( )

46、洛阳亲友如相问,(

47、(

48、蒌蒿满地芦芽短,( 50、(

51、( )。

14、谁言寸草心,()。

16、欲穷千里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西湖歌舞几时休。

巴山夜雨涨秋池。

)。 )。 (

),),

52、( ), 八千里路云和月。

53、( ), 留取丹心照汗青。

54、(

), 一枝红杏出墙来。

55、(

), 立根原在破岩中。

56、( ), 路上行人欲断魂。

57、( ), 一行白鹭上青天。

58、(

), 只缘身在此山中。

59、(

), 烟花三月下扬州。 60、(

), 早有蜻蜓立上头。 6

1、(

), 西出阳关无故人。 6

2、(

), 欲饮琵琶马上催。 6

3、(

), 不教胡马度阴山。 6

4、(

), 疑是银河落九天。 6

5、( ), 五千仞岳上摩天。 6

6、( ), 飞入菜花无处寻。 6

7、( ), 春风送暖入屠苏。 6

8、( ), 隔江犹唱后庭花。 6

9、( ), 独怆然而涕下。

70、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二、按要求填空: 1.填颜色:

(1)(

)日依山尽, 河人海流。 (2) 日暮( )山远,天寒(

)屋贫。

(3)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

)桔( )时。 2.填数字:

(1) 飞流直下(

) 尺,疑是银河落(

)天。 (2) 朝辞自帝彩云间, ( )里江陵(

)日还。

(3) 碧玉妆成(

) 树高,( ) 条垂下绿丝绦。 3.填植物: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 )开。 (2)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 花村。 (3)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 少一人。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 别样红。

三、连线。

《白雪歌》

高适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李白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别董大》

岑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峨眉山月歌》

贺知章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望洞庭》

刘禹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从军行》

汉乐诗 《四时田园杂兴》

陆 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贺知章 《小池》 李商隐 《长歌行》

王昌龄 《春夜喜雨》

杜 甫 《回乡偶书》

王之涣 《示儿》

范成大 《登鹳雀楼》

王 维 《夜雨寄北》

杨万里 诗 仙

杜 甫 直把杭州作汴州 夜不能寐 渴望 诗 圣

李 白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眼欲穿 思念 诗 鬼

孟浩然 但悲不见九州同 怒发冲冠 欢欣 山水诗人 李 贺 明月何时照我还 手舞足蹈 愤怒 边塞诗人 王昌龄 唯见长江天际流 依依不舍 惆怅 四.默写你最喜欢的“送别诗”四首。24% 古诗情境填空。

◎1.小红暑假与妈妈都大西北旅游,火车路过大戈壁,她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树,傍晚,她看到太阳圆圆的,像个大红灯笼在天边漫漫往下沉,一户农家冒着烟袅袅上升,一条黄河缓缓流淌,她忽然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夜晚,他看到起伏的山的上空,月亮像把镰刀,月光下的沙漠,好象下了雪,小红真想用李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

◎2.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的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我要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藏在哪里,我给你糖吃,给你银子,知道吗!可小英雄昂着都说我要像石灰一样:“______________。”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理。

◎4.小王和小胖出去钓鱼,忽然下起了小雨“小王对小胖说,我们赶快回去吧!可小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王,你怎么没有点诗情画意呢!不懂浪漫。

◎5.爸爸对小胖说,你想吃什么?我带你去个地方,那儿有青青的山,有白鹭飞翔,有粉红桃花,还有一种鱼,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春天是吃这种鱼最好的季节。请用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回答是什么地方的风景,答对了,你就可以去。

◎6.我们划着小舟在西湖游玩,刚划到芙蓉花水塘边,就有一群水鸟被惊起四处飞散,哇!真是太美了。小玉词兴大发,诵起,想起宋带词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爱国将领闻天祥被倭寇在泠丁洋被捕,不肯投降,他气壮山河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就算死,也要做你们倭寇的鬼,把你们赶出中国。

◎8.我们读书,不但要读课内书,更要多读课外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我们才可以学到更多新知识。◎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国诗人陆游去世时对儿子说,我去了,只求你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最大的悲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们往往因悲伤而哭泣,可杜甫却高兴而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杜甫万分激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在是新时代,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三百六时行,行行出状元,请你用一句诗来表达怎样选人才最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汶川地震让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如果我们要鼓励灾区的小朋友学会坚强,我们用《竹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最好!

◎12.小明学习很刻苦,可不爱思考,小王很聪明,可老不用功,结果,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论语)。 ◎13.小红学习超棒!老师让她为大家介绍学习经验,可她说:“我的经验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我是用论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的。

◎14.小光7:00想看新闻节目,可妈妈说,都六年级,要升学了,少管闲事。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妈妈改变注意。

◎15.小敏考了100分,很骄傲,妈妈语重心长的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叫小聪好好学习,可小聪很烦,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16.古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说答案不只一个,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是创新,我国诗人苏轼早在宋代就写个这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也写过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我们我们看待事物,不要光看到局部,还要看到整体。

◎17.反动派不让鲁迅发表革命文章,但革命的春天是关不住的,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魔高一尺,道高一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中更有强中手。

◎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四时田园杂兴》写孩子当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19.小艳穿了件新衣,问妈妈好看吗?妈妈说,女儿穿什么都好看。请用古诗名句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梅花像雪,未见其花,先闻其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描写迎接春节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写节日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春天的古诗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爸爸刮胡子,过2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写长江的古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描写湖面无风如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洞庭湖比作玉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表面写雨过天“晴”,实写人间有“情”的古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写孩子们报答不完母亲养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春雨无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写“柳宗元”“千万孤独”的古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写月的古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古诗趣题:有人说“王之涣”写诗婆婆妈妈,写了这样一首诗PK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片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羌笛何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说:“我甘拜下风”。请你写出原诗。 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题

(二)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4)“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推荐第5篇:小学生必备古诗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lâ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

tiān sì qiï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 笼 盖 四 野 。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

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咏 鹅

骆宾王

ã

ã

ã

鹅 , 鹅 , 鹅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 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登鹳雀楼

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 huáng hã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 yù qiï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 gâng shàng yī cãng lïu

更 上 一 层 楼 。

作者背景

见《凉州词》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落下。

欲:想。

穷:尽。

更:再。 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春 晓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ã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 chù chù wã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 yâ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 huā luî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 作者背景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注词释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静夜思

李 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â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ïu wàng míng yuâ

举 头 望 明 月 , dī tï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古朗月行

李 白

xiǎo shí bù shí yuâ

小 时 不 识 月 , hū zuî bái yù pán

呼 作 白 玉 盘 。 yîu yí yáo tái jìng

又 疑 瑶 台 境 , fēi zài qīng yún duān

飞 在 青 云 端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古诗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名句赏析

乐府古题《古朗月行》,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了,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耐人回味。

绝 句

杜 甫

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迟 日 江 山 丽 ,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春 风 花 草 香 。 ní rïng fēi yàn zǐ

泥 融 飞 燕 子 , shā nuǎn shuì yuān yāng

沙 暖 睡 鸳 鸯 。

作者背景

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迟日:春天的太阳。《诗经》里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融:暖和。泥融:泥巴融化又软又湿。 古诗今译

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名句赏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而鸳鸯却相互依偎着,在两幅生动的小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极其恰当地渲染出春意盎然、自然和谐的欢乐融和气氛,表达出诗人的兴奋快乐之情。 游子吟

孟 郊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 母 手 中 线 , yï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 子 身 上 衣 。 lín xíng mì mì fãng

临 行 密 密 缝 , yì kǒng chí chí quī

意 恐 迟 迟 归 。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谁 言 寸 草 心 , bào dã sān chūn huī

报 得 三 春 晖 ?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近50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 古诗今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

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离 离 原 上 草 , yì suì yì kū rïng

一 岁 一 枯 荣 。 yě huǒ shāo bù jìn

野 火 烧 不 尽 , chūn fēng chuī yîu shēng

春 风 吹 又 生 。 yuǎn fāng qīn gǔ dào

远 芳 侵 古 道 , 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ãng

晴 翠 接 荒 城 , yîu sîng wáng sūn qù

又 送 王 孙 去 , qī qī mǎn biã qíng

。 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第二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生机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侵”、“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最后两句补足“送别”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伤,是意味深长的绝好结尾。

忆江南 白居易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jiù cãng ān

江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rì chū jiāng huā hïng shâng huǒ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chūn lái jiāng shuǐ lǜ rú lán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

nãng bù yì jiāng nán

能 不 忆 江 南 ?

作者背景 见《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忆江南:词牌名。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忆:怀念。 古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名句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一幅五彩的画,画出了江南好。白居易虽出生在北方,但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忆江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处,当然是一言难尽,而一首词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详细叙述,白居易在这里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日出”二句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是一句广为后人传诵的名联。在作者笔下,江花与火对照,花的红艳令人赞叹;描绘江水,绿、蓝并举,水色的碧绿深浓似在眼前。短短两句十四个字,写尽了江南春日胜景。如此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牵梦绕?因此,末句“能不忆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对江南的忆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出来。

悯 农

李 绅

chūn zhîng yī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海 无 闲 田 , nïng fū yïu â sǐ

农 夫 犹 饿 死 !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犹:还是。 古诗今译

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名句赏析

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诗歌最后一句笔锋陡转,揭示出一个残酷的实现:创造丰收的农民却被活活饿死。这一巨大的反差形成极大的震憾力量,它迫使我们深思,是谁造成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诗人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声讨了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也使我们认识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极度不公正。

悯 农

chú hã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ã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见《悯农》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寻隐者不遇

贾 岛

sōng xià wân tïng zǐ

松 下 问 童 子 , yán shī cǎi yào qù

言 师 采 药 去 。 zhǐ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 在 此 山 中 , yún shēn bù zhī chù

云 深 不 知 处 。

作者背景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练,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古诗今译

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 名句赏析——“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走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二问三问,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想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捉摸无从,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14

清 明

杜 牧

qīng míng shí jiã yǔ fēn fēn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 lù shàng xíng rãn yù duàn hún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 jiâ wân jiǔ jiā hã chù yǒu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 mù tï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

作者背景

见《山行》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古诗今译

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

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

——“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推荐第6篇:小学生古诗测试题

小学生古诗测试题(含答案)

1、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柴门闻(犬吠)吠,风雪夜归人。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桑)阴学种(麻)。 (1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3)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诗 题 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风桥夜泊》(张继)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咏柳》(贺知章)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早春》(韩愈)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江雪》(柳宗元)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冬)《梅花》(王安石)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清明》(杜牧)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山行》(杜牧)

4、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6、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 小杜:(杜牧)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唐代边塞诗人有:(高适、崔颢、岑参等人)

8、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首诗的题目是:《绝句》,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9、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诗题作者 (1)描写母亲的有:《游子吟》(孟郊) (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山行》(杜牧) (3)描写送别的有:《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10、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2)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小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默写下列诗人写的一首诗。(先写题目,再默诗句。) 李白:_ __ __ 杜甫:_ __ __ 苏轼:_ __ __

12、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9)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蒙蒙胧胧地照着大地,清风拂面,不由撩起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

(1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霜叶红于二月花)\"。

13、给诗句填上数字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13、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细致而生动,尤其对日、月、雨等的描写更见功夫,令人赞叹。请就下面句子中有关日、月、雨的内容填空 有关描写\"日\"的句子: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描写\"月\"的句子: (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今夜明月人相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描写\"雨\"的句子: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14、唐代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填写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句子。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 (7)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5、填空 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圣(杜甫),字(子美),其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语言通俗,老妪能解。

王维,字摩碣,官至尚书右丞,故又称王右丞。其诗多以歌咏(山水田园) 为主。人称诗佛。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曾担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刺史。 李贺,人称(诗鬼);孟郊、贾岛,人称(诗囚);刘禹锡,人称(诗豪)。

推荐第7篇:小学生古诗五百首

第一级

1.诗 经《关雎》 2.诗 经《汉广》 3.诗 经《相鼠》 4.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 5.古 诗《行行重行行》

6.曹 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7.曹 植《七步诗》

8.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9.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10.王 湾《次北固山下》 11.张九龄《望月怀远》 12.王之涣《凉州词》 13.孟浩然《过故人庄》 14.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 15.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 16.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17.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 18.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19.崔 颢《黄鹤楼》 20.王 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21.高 适《塞上闻笛》 22.李 白《春夜洛城闻笛》 23.李 白《望天门山》 24.李 白《金陵酒肆留别》 25.白居易《花非花》 26.白居易《暮江吟》 27.白居易《卖炭翁》 28.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9.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30.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 31.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32.王安石《元日》 33.王安石《登飞来峰》 34.王安石《江上》

35.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6.陆 游《沈园二首》(其一) 37.陆 游《沈园二首》(其二) 38.李 煜《望江南》 39.李 煜《乌夜啼》 40.李 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1.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3.姚 燧 【越调】凭栏人 寄征衣 44.马致远 【越调】天净沙 秋思 45.张养浩 【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古 46.无名氏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47.王 磐 【北正宫】朝天子 咏喇叭 48.于 谦《石灰吟》 49.汤显祖《牡丹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50.赵 翼《论诗》

第二级

1.诗 经《静女》 2.诗 经《出其东门》 3.屈 原《离骚》(开头——岂余心之可惩) 4.汉乐府《上邪》

5.古 诗《迢迢牵牛星》

6.左 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7.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8.谢 朓《玉阶怨》 9.民 歌《木兰诗》

10.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13.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奉帚平明金殿开) 14.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 15.王 维《使至塞上》 16.王 维《汉江临眺》 17.王 维《终南山》

18.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 19.王 维《终南别业》 20.王 维《观猎》

21.王 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2.岑 参《逢入京使》 23.李 白《峨眉山月歌》 24.李 白《望庐山五老峰》 25.杜 甫《月夜》 26.杜 甫《春望》

27.杜 甫《曲江二首》其一 28.杜 甫《曲江二首》其二 29.杜 甫《赠花卿》

30.杜 甫《戏为六绝句》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 31.杜 甫《戏为六绝句》其六(未及前贤更勿疑) 32.杜 甫《春夜喜雨》

33.杜 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4.祖 咏《终南望馀雪》 35.常 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6.韩 翃《寒食》

37.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8.白居易《望月书怀》(时难年荒世业空) 39.朱 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40.柳 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41.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42.苏 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43.王 冕《墨梅》

44.白 朴【越调】天净沙 秋(孤村落日残霞) 45.白 朴【越调】天净沙 春(春山暖日和风) 46.白 朴【越调】天净沙 冬(一声画角樵门) 47.马致远 【双调】寿阳曲

远浦帆归

48.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弹破庄周梦) 49.白 贲 【正宫】黑漆弩(侬家鹦鹉洲边住) 50.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滚绣球】

第三级

1.诗 经《野有死麕》 2.诗 经《柏舟》 3.诗 经《十亩之间》 4.汉乐府《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 5.古 诗《涉江采芙蓉》 6.曹 操《短歌行》

7.鲍 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 8.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9.南朝民歌《读曲歌》“打杀长鸣鸡” 10.骆宾王《在狱咏蝉》

11.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2.王 绩《野望》

13.白居易《问刘十九》 14.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 15.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16.李 贺《梦天》 17.李 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 18.李 贺《致酒行》

19.杜 牧《过华清宫绝句》 20.杜 牧《登乐游原》 21.李商隐《夜雨寄北》 22.李商隐《日日》

23.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 24.韩 偓《懒起》 25.苏 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26.苏 轼《新城道中》(其一) 27.苏轼《纵笔》

28.陈师道《春怀示邻里》 29.李清照《题八咏楼》 30.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31.朱熹《春日》 32.姜夔《过垂虹》 33.文天祥《金陵驿》 34.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35.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36.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37.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8.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 39.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40.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41.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42.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43.关汉卿【双调】大德歌(雪粉华) 44.关汉卿【南吕】四块玉 别情(自送别,心难舍) 45.卢 挚 【双调】蟾宫曲 (想人生七十犹稀) 46.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47.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48.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49.郑板桥《竹石》 50.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

第四级

1.诗 经《硕人》 2.诗 经《将仲子》 3.诗 经《风雨》 4.楚 辞《湘夫人》 5.汉乐府《有所思》

6.曹 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7.阮 籍《咏怀》“夜中不能寐” 8.鲍 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9.王 籍《入若耶溪》

10.民 歌《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11.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兰若生春夏”) 12.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13.王 维《辛夷坞》

14.王 维《田园乐七首》其五(山下孤烟远村) 15.王 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 16.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李 白《将进酒》

18.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9.李 白《独坐敬亭山》 20.李 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 21.杜 甫《客至》

22.杜 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杜 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4.杜 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 25.元 稹《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 26.元 稹《遣悲怀三首》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 27.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 2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 29.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30.杜 牧《九日齐山登高》 31.杜 牧《题乌江亭》

32.杜 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33.李商隐《锦瑟》 34.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35.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6.许 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37.秦韬玉《贫女》 38.林 逋《山园小梅》

39.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0.王安石《北陂杏花》

41.苏 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42.苏 轼《洗儿诗》 43.丘逢甲《春愁》

44.白 朴 【中吕】阳春曲 知几(笑将红袖遮银烛) 45.马致远 【双调】寿阳曲 (云笼月) 46.徐再思 【双调】清江引 (相思有如少债的) 47.贯云石 【中吕】红绣鞋(挨着靠着云窗同坐) 48.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49.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干荷叶,色苍苍) 50.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第五级

1.诗 经《黍离》 2.诗 经《伯兮》 3.诗 经《蒹葭》 4.楚 辞《国殇》 5.汉乐府《长歌行》 6.曹 植《七哀》 7.左 思《咏史》“弱冠弄柔翰” 8.陶渊明《杂诗》“白日沦西阿” 9.庾 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 10.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12.王 维《山居秋暝》 13.王 维《积雨辋川庄作》

14.李 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 15.李 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6.杜 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放歌破愁绝) 17.杜 甫《赠卫八处士》 18.杜 甫《月夜忆舍弟》 19.杜 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

20.杜 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21.杜 甫《阁夜》 22.杜 甫《登高》 23.杜 甫《江汉》

24.韦应物《滁州西涧》

25.元 稹 《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 26.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7.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28.李 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9.梅尧臣《东溪》 30.苏 轼《海棠》

31.苏 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32.陆 游《书愤》

33.陆 游《临安春雨初霁》 34.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35.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采菱辛苦废犁锄) 36.张 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37.晏 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8.柳 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9.苏 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0.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41.姜 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42.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

43.白 朴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黄芦岸白蘋渡口) 44.卢 挚 【双调】沉醉东风 秋景(挂绝壁枯松倒倚) 45.贯云石 【双调】清江引 惜别(若还与他相见时) 46.张可久 【中吕】卖花声 (美人自刎乌江岸) 47.卢 挚 【双调】沉醉东风(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 48.袁 枚《马嵬》 49.朱彝尊 【桂殿秋】(思往事) 50.谭嗣同《狱中题壁》

第六级

1.诗 经《君子于役》 2.诗 经《溱洧》 3.诗 经《伐檀》 4.屈 原《涉江》

5.古 诗《西北有高楼》

6.左 思《咏史》“昊天舒白日”

7.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8.谢 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庾 信《春望》

10.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 11.李 白《赠孟浩然》

12.杜 甫《前出塞九首》其六(挽弓当挽强) 13.杜 甫《蜀相》 14.杜 甫《登岳阳楼》

15.韩 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6.白居易《琵琶行》 1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8.杜 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9.温庭筠《商山早行》 20.欧阳修《戏答元珍》 21.黄庭坚《登快阁》 22.黄庭坚《寄黄几复》 23.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4.李 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消翠叶残) 25.李 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26.李 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27.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8.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9.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30.苏 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31.秦 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2.贺 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33.李清照《永遇乐》(落日溶金) 34.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5.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36.陆 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7.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38.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9.姜 夔《暗香》(旧时月色)

40.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1.蒋 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42.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

43.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云来山便佳) 44.卢 挚 【双调】蟾宫曲 (沙三伴哥来茶) 45.卢 挚 【双调】殿前欢(酒杯浓) 46.贯云石【双调】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47.乔 吉 【中吕】满庭芳 渔父词 ( 秋江暮景) 48.张可久【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49.薛论道【南商调】黄莺儿 塞上重阳纳兰性德 50.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第七级

1.诗 经《子衿》 2.诗 经《采薇》 3.诗 经《木瓜》 4.屈 原《山鬼》

5.汉乐府《十五从军行》 6.曹 丕《燕歌行》

7.阮 籍《咏怀》“昔年十四五” 8.左 思《咏史》“吾希段干木” 9.何 逊《相送》

10.薛道衡《人日思归》

11.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2.李 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李 白《行路难三首》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14.李 白《上李邕》 15.杜 甫《望岳》

16.杜 甫《春日忆李白》 17.韩 愈《听颖师弹琴》

18.韩 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 19.白居易《望江南》一 20.白居易《望江南》二

21.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22.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3.孟 郊《登科后》 24.贾 岛《题李凝幽居》 25.李 贺《雁门太守行》 26.李商隐《晚晴》 27.李商隐《隋宫》 28.欧阳修《画眉鸟》 29.王安石《北山》

30.王安石《钟山即事》

31.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一) 32.陈师道《示三子》 33.赵师秀《约客》

34.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35.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36.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37.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38.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39.柳 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40.苏 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醒) 41.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42.姜 夔《点绛唇》(燕雁无心)

43.关汉卿 【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尾】 44.乔 吉 【正宫】绿么遍

自述 45.无名氏 【锁南枝】(傻俊角) 46.纳兰性德【如梦令】(谁翻乐府凄凉曲) 47.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48.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49.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 50.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百日斜)

第八级

1.诗 经《硕鼠》 2.诗 经《鸨羽》 3.诗 经《绸缪》

4.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5.古 诗《生年不满百》 6.曹 操《蒿里行》

7.曹 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 8.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 9.庾 信《拟咏怀》“榆关断音信” 10.杨 炯《从军行》

11.王 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12.李 白《蜀道难》 13.李 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 14.李 白《三五七言》 15.杜 甫《兵车行》 16.杜 甫《江村》 17.杜 甫《新婚别》 18.白居易《长相思》 19.韩愈《春雪》

20.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21.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22.李贺《苏小小墓》 23.李贺《南园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 24.李商隐《安定城楼》

25.李商隐《马嵬二首》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 26.苏轼《食荔枝其二》 27.苏轼《纵笔》(其一)

28.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29.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30.叶绍翁《游园不值》 31.林升《题林安邸》 32.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33.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4.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35.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36.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37.柳永《定**》(自春来、惨绿愁红) 38.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39.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

40.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水昼) 41.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42.辛弃疾《西江月》(茅檐低小) 43.乔 吉 【双调】折桂令 荆溪即事

44.张可久 【越调】小桃红 寄鉴湖诸友(鉴湖一曲水云宽) 45.张可久 【越调】凭阑人 江夜(江水澄澄江月明) 46.夏完淳《别云间》 47.顾贞观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48.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 49.陈维崧 【醉落魄】咏鹰 50.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第九级

1.诗 经《何草不黄》 2.诗 经《月出》 3.诗 经《氓》

4.汉乐府《东门行》 5.汉乐府《上山采蘼芜》 6.曹 植《白马篇》

7.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8.民 歌《西洲曲》 9.隋炀帝《野望》

10.李 白《登金陵凤凰台》

11.李 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杜 甫《登楼》 13.杜 甫《旅夜书怀》

14.杜 甫《羌村三首》其一(峥嵘赤云西) 15.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16.杜 牧《江南春》 17.杜 牧《赤壁》

18.杜 牧《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 19.李商隐《嫦娥》 20.李商隐《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 21.杜荀鹤《山中寡妇》 22.王禹偁《村行》

23.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24.王安石《葛溪驿》 25.黄庭坚《戏呈孔毅父》 26.陈与义《伤春》 27.陆游《游山西村》 28.陆游《关山月》 29.杨万里《小池》

30.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32.赵师秀《数日》 33.文天祥《过零丁洋》 34.冯延巳《鹊踏枝》 35.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36.秦 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37.贺 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38.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39.陆 游《钗头凤》(红酥手) 40.陆 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41.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42.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3.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惨淡龙蛇日斗争) 44.王 磐 【北中吕】《醉太平》秋雨晚霁 45.无名氏【挂枝儿】《送别》(送情人送到丹阳路) 46.常 伦 【南商调】山坡羊 47.郑板桥【沁园春】恨

48.曹雪芹 小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49.曹雪芹《葬花吟》 50.秋 瑾 【满江红】(小住京华)

第十级

1.诗 经《七月》 2.诗 经《伐木》 3.汉乐府《战城南》 4.汉乐府《江南》

5.古 诗《明月何皎皎》

6.嵇 康《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7.左 思《招隐》“杖策招隐士” 8.庾 信《拟咏怀》“楚材称晋用” 9.阴 铿《晚出新亭》

10.李 白《长干行二首》其一(妾发初覆额) 11.李 白《庐山瑶寄卢侍御虚舟》 12.李 白《永王东巡哥歌》(三川北虏乱如麻)

13.杜 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 14.白居易《长恨歌》 15.李 贺《李凭箜篌引》 16.杜 牧《遣怀》 17.杜 牧《秋夕》 18.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19.欧阳修《赠王介甫》 20.苏 轼《游金山寺》

21.陆 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2.范成大《州桥》 23.范成大《横塘》 24.杨万里《小雨》 25.冯延巳《鹊踏枝》 26.晏 殊《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27.晏 殊《破阵子》 28.宋 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29.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30.柳 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31.晏几道《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32.苏轼《蝶恋花》 33.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34.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35.李清照《渔家傲》 36.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37.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8.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39.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40.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

41.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42.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 43.钱谦益《后秋兴十三》(海角崖山一线斜) 44.冯惟敏【南玉芙蓉】喜雨(初添野水涯)

45.王 恽 【正宫】黑漆弩 游金山寺并序(苍波万顷孤岑矗) 46.马致远【双调】夜行船 秋思

47.薛论道【南商调】黄莺儿 边城秋况(无奈楚天高) 48.唐 寅《桃花庵歌》 49.吴伟业《圆圆曲》

50.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推荐第8篇:小学生古诗210首

古诗词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许多的传世佳作意境深远,韵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越来越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小学语文学习,能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是什么?一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丰富的阅读积累。多年来,东师附小的语文课程改革,一直把扩大学生阅读积累量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实施了学生古诗词诵读工程,为了推动这项工程的深入开展,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又组织全校语文教师编写了这本东北师大附小语文校本课程一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210首》。

这本诗词集共收录了210首经典古诗词。上至秦汉,下至清末,涉及到83位诗人、词人;在编写体例上,每首作品后安排了注释、大意、赏析、链接四个栏目,对重点字句、诗词意境进行注释和解读,并对作者及写作背景作适当的说明和拓展;在编排上,以年级为单位,作品按创作年代先后排序,基本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

学生从今年起,实施弹性化时间制度改革,语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开展,为这项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每天晨读和每周三下午语文兴趣活动小组时间,实施长短课时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读经典,既积累了诗词佳句,又陶冶了情操,涵养了性情,营造了书声琅琅的书香校园。

这本书既是学生的学本,也是教师的教本。手捧着它,眼前仿佛浮现师生沉醉其中的专注,耳畔仿佛传来学生动听的吟哦……愿这本凝聚着全校语文教师智慧与汗水的诗词集,能伴随东师附小每一位学生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梅 2006年8月

一年级

杂诗„„„„„„„„„„„„„„„„„„„„„„„„„„„„„„„„(晋)陶渊明 咏鹅„„„„„„„„„„„„„„„„„„„„„„„„„„„„„„„„(唐)骆宾王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春晓„„„„„„„„„„„„„„„„„„„„„„„„„„„„„„„„(唐)孟浩然 鹿柴„„„„„„„„„„„„„„„„„„„„„„„„„„„„„„„ (唐)王

维竹里馆„„„„„„„„„„„„„„„„„„„„„„„„„„„„„„„(唐)王

维 鸟鸣涧„„„„„„„„„„„„„„„„„„„„„„„„„„„„„„„(唐)王

维 杂诗(其二)„„„„„„„„„„„„„„„„„„„„„„„„„„„„(唐)王

维 相思„„„„„„„„„„„„„„„„„„„„„„„„„„„„„„„„(唐)王

维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

白 静夜思„„„„„„„„„„„„„„„„„„„„„„„„„„„„„„„(唐)李

白 秋浦歌„„„„„„„„„„„„„„„„„„„„„„„„„„„„„„„(唐)李

白 独坐敬亭山„„„„„„„„„„„„„„„„„„„„„„„„„„„„„(唐)李

白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拜新月„„„„„„„„„„„„„„„„„„„„„„„„„„„„„„„(唐)李

端 池上„„„„„„„„„„„„„„„„„„„„„„„„„„„„„„„„(唐)白居易 悯农(其一)„„„„„„„„„„„„„„„„„„„„„„„„„„„„„(唐)李 绅 悯农(其二)„„„„„„„„„„„„„„„„„„„„„„„„„„„„„(唐)李 绅 江雪„„„„„„„„„„„„„„„„„„„„„„„„„„„„„„„„(唐)柳宗元 幼女词„„„„„„„„„„„„„„„„„„„„„„„„„„„„„„„(唐)施肩吾 寻隐者不遇„„„„„„„„„„„„„„„„„„„„„„„„„„„„„(唐)贾

岛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

贺 剑客„„„„„„„„„„„„„„„„„„„„„„„„„„„„„„„„(唐)贾

岛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山村„„„„„„„„„„„„„„„„„„„„„„„„„„„„„„„„(宋)邵

雍 梅花„„„„„„„„„„„„„„„„„„„„„„„„„„„„„„„„(宋)王安石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寻胡隐君„„„„„„„„„„„„„„„„„„„„„„„„„„„„„„(明)高

启 所见„„„„„„„„„„„„„„„„„„„„„„„„„„„„„„„„(清)袁

枚 新安滩„„„„„„„„„„„„„„„„„„„„„„„„„„„„„„„(清)黄景仁

二年级

大风歌„„„„„„„„„„„„„„„„„„„„„„„„„„„„„„„(汉)刘

邦 七步诗„„„„„„„„„„„„„„„„„„„„„„„„„„„„„„(三国)曹

植 敕勒歌 „„„„„„„„„„„„„„„„„„„„„„„„„„„„„„„„北朝民歌 于易水送人一绝„„„„„„„„„„„„„„„„„„„„„„„„„„„(唐)骆宾王 风„„„„„„„„„„„„„„„„„„„„„„„„„„„„„„„„„(唐)李

峤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咏柳„„„„„„„„„„„„„„„„„„„„„„„„„„„„„„„„(唐)贺知章 蜀道后期„„„„„„„„„„„„„„„„„„„„„„„„„„„„„„(唐)张

说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终南望余雪„„„„„„„„„„„„„„„„„„„„„„„„„„„„„(唐)祖

咏 山中送别„„„„„„„„„„„„„„„„„„„„„„„„„„„„„„(唐)王

维 望庐山瀑布„„„„„„„„„„„„„„„„„„„„„„„„„„„„„(唐)李

白 早发白帝城„„„„„„„„„„„„„„„„„„„„„„„„„„„„„(唐)李

白 江南曲四首(其三)„„„„„„„„„„„„„„„„„„„„„„„„„(唐)储光羲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杜

甫 渔歌子„„„„„„„„„„„„„„„„„„„„„„„„„„„„„„„(唐)张志和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塞下曲(其二)„„„„„„„„„„„„„„„„„„„„„„„„„„„(唐)卢

纶 塞下曲(其三)„„„„„„„„„„„„„„„„„„„„„„„„„„„(唐)卢

纶 秋风引„„„„„„„„„„„„„„„„„„„„„„„„„„„„„„„(唐)刘禹锡 忆江南„„„„„„„„„„„„„„„„„„„„„„„„„„„„„„„(唐)白居易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唐)李

贺 山行„„„„„„„„„„„„„„„„„„„„„„„„„„„„„„„„(唐)杜

牧 乐游原„„„„„„„„„„„„„„„„„„„„„„„„„„„„„„„(唐)李商隐 天涯„„„„„„„„„„„„„„„„„„„„„„„„„„„„„„„„(唐)李商隐 雪„„„„„„„„„„„„„„„„„„„„„„„„„„„„„„„„„(唐)罗

隐 蜂„„„„„„„„„„„„„„„„„„„„„„„„„„„„„„„„„(唐)罗

隐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

游 小池„„„„„„„„„„„„„„„„„„„„„„„„„„„„„„„„(宋)杨万里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三年级

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唐)王昌龄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

维 赠汪伦„„„„„„„„„„„„„„„„„„„„„„„„„„„„„„ (唐)李

白 望天门山„„„„„„„„„„„„„„„„„„„„„„„„„„„„„„(唐)李

白 赠花卿„„„„„„„„„„„„„„„„„„„„„„„„„„„„„„„(唐)杜

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唐)岑 参 晚 春 „„„„„„„„„„„„„„„„„„„„„„„„„„„„„„„(唐)韩

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 愈 竹枝词(其一)„„„„„„„„„„„„„„„„„„„„„„„„„„„„(唐)刘禹锡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望洞庭„„„„„„„„„„„„„„„„„„„„„„„„„„„„„„„(唐)刘禹锡 山亭夏日„„„„„„„„„„„„„„„„„„„„„„„„„„„„„„(唐)高

骈 金缕衣„„„„„„„„„„„„„„„„„„„„„„„„„„„„„„„(唐)无名氏 春日偶成„„„„„„„„„„„„„„„„„„„„„„„„„„„„„„(宋)程

颢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元日„„„„„„„„„„„„„„„„„„„„„„„„„„„„„„„„(宋)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

轼 题西林壁„„„„„„„„„„„„„„„„„„„„„„„„„„„„„„(宋)苏

轼 春宵„„„„„„„„„„„„„„„„„„„„„„„„„„„„„„„„(宋)苏

轼 三衢道中„„„„„„„„„„„„„„„„„„„„„„„„„„„„„„(宋)曾

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

游 示儿„„„„„„„„„„„„„„„„„„„„„„„„„„„„„„„„(宋)陆

游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乡村四月„„„„„„„„„„„„„„„„„„„„„„„„„„„„„„(宋)翁

卷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题临安邸„„„„„„„„„„„„„„„„„„„„„„„„„„„„„„(宋)林

升 石灰吟„„„„„„„„„„„„„„„„„„„„„„„„„„„„„„„(明)于

谦 马上作„„„„„„„„„„„„„„„„„„„„„„„„„„„„„„„(明)戚继光 竹石„„„„„„„„„„„„„„„„„„„„„„„„„„„„„„„„(清)郑

燮 论诗„„„„„„„„„„„„„„„„„„„„„„„„„„„„„„„„(清)赵

翼 慈仁寺荷花池„„„„„„„„„„„„„„„„„„„„„„„„„„„„(清)何绍基 对酒„„„„„„„„„„„„„„„„„„„„„„„„„„„„„„„„(清)秋

四年级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唐)王之涣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唐)王昌龄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

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

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 白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唐)王

翰 别董大二首(其二)„„„„„„„„„„„„„„„„„„„„„„„„„„(唐)高

适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唐)杜

甫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

甫 逢入京使„„„„„„„„„„„„„„„„„„„„„„„„„„„„„„(唐)岑 参 枫桥夜泊„„„„„„„„„„„„„„„„„„„„„„„„„„„„„„(唐)张

继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春雪„„„„„„„„„„„„„„„„„„„„„„„„„„„„„„„„(唐)韩 愈 望夫山„„„„„„„„„„„„„„„„„„„„„„„„„„„„„„„(唐)刘禹锡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 浪淘沙„„„„„„„„„„„„„„„„„„„„„„„„„„„„„„„(唐)刘禹锡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暮江吟„„„„„„„„„„„„„„„„„„„„„„„„„„„„„„„(唐)白居易 离思五首(其四)„„„„„„„„„„„„„„„„„„„„„„„„„„„(唐)元 稹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唐)杜 牧 江南春„„„„„„„„„„„„„„„„„„„„„„„„„„„„„„„(唐)杜

牧 清明„„„„„„„„„„„„„„„„„„„„„„„„„„„„„„„„(唐)杜

牧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嫦娥„„„„„„„„„„„„„„„„„„„„„„„„„„„„„„„„(唐)李商隐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

轼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

轼 春日„„„„„„„„„„„„„„„„„„„„„„„„„„„„„„„„(宋)朱

熹 墨梅„„„„„„„„„„„„„„„„„„„„„„„„„„„„„„„„(元)王

冕 白梅„„„„„„„„„„„„„„„„„„„„„„„„„„„„„„„„(元)王

冕 村居„„„„„„„„„„„„„„„„„„„„„„„„„„„„„„„„(清)高

五年级

长歌行 „„„„„„„„„„„„„„„„„„„„„„„„„„„„„„„„„汉乐府 江南 „„„„„„„„„„„„„„„„„„„„„„„„„„„„„„„„„„汉乐府 归园田居„„„„„„„„„„„„„„„„„„„„„„„„„„„„„„(晋)陶渊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

勃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陇西行„„„„„„„„„„„„„„„„„„„„„„„„„„„„„„„(唐)王

维 送别„„„„„„„„„„„„„„„„„„„„„„„„„„„„„„„„(唐)王

维 山居秋暝„„„„„„„„„„„„„„„„„„„„„„„„„„„„„„(唐)王

维 关山月„„„„„„„„„„„„„„„„„„„„„„„„„„„„„„„(唐)李 白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唐)李 白 峨眉山月歌„„„„„„„„„„„„„„„„„„„„„„„„„„„„„(唐)李 白 赠孟浩然„„„„„„„„„„„„„„„„„„„„„„„„„„„„„„(唐)李 白 金陵酒肆留别„„„„„„„„„„„„„„„„„„„„„„„„„„„„(唐)李 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唐)李 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 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李 白 饮中八仙歌„„„„„„„„„„„„„„„„„„„„„„„„„„„„„(唐)杜 甫 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

甫 春望„„„„„„„„„„„„„„„„„„„„„„„„„„„„„„„„(唐)杜 甫 春夜喜雨„„„„„„„„„„„„„„„„„„„„„„„„„„„„„„(唐)杜

甫 登高„„„„„„„„„„„„„„„„„„„„„„„„„„„„„„„„(唐)杜 甫 游子吟„„„„„„„„„„„„„„„„„„„„„„„„„„„„„„„(唐)孟

郊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 贺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 浑 赤壁„„„„„„„„„„„„„„„„„„„„„„„„„„„„„„„„(唐)杜 牧 泊秦淮„„„„„„„„„„„„„„„„„„„„„„„„„„„„„„„(唐)杜 牧 题乌江亭„„„„„„„„„„„„„„„„„„„„„„„„„„„„„„(唐)杜 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 牧 无题二首(其一)„„„„„„„„„„„„„„„„„„„„„„„„„„(唐)李商隐 无题四首(其一)„„„„„„„„„„„„„„„„„„„„„„„„„„(唐)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兼呈畏之员外(其一)„„„„„„„„„„„„„(唐)李商隐 题菊花„„„„„„„„„„„„„„„„„„„„„„„„„„„„„„„(唐)黄 巢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朱

熹 明日歌„„„„„„„„„„„„„„„„„„„„„„„„„„„„„„„(明)文

六年级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将进酒„„„„„„„„„„„„„„„„„„„„„„„„„„„„„„„(唐)李 白 行路难三首(其一)„„„„„„„„„„„„„„„„„„„„„„„„„(唐)李 白 黄鹤楼„„„„„„„„„„„„„„„„„„„„„„„„„„„„„„„(唐)崔 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

甫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唐)杜

牧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

牧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南唐)李 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李 煜 苏幕遮(碧云天)„„„„„„„„„„„„„„„„„„„„„„„„„„(宋)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宋)范仲淹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

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宋)柳

永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 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 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 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宋)苏 轼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宋)苏 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宋)苏 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宋)苏 轼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宋)苏

轼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 小重山(昨夜寒蛩)„„„„„„„„„„„„„„„„„„„„„„„„„(宋)岳

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

飞 钗头凤(红酥手)„„„„„„„„„„„„„„„„„„„„„„„„„„(宋)陆 游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宋)陆 游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陆 游 游山西村„„„„„„„„„„„„„„„„„„„„„„„„„„„„„„(宋)陆 游 书愤„„„„„„„„„„„„„„„„„„„„„„„„„„„„„„„„(宋)陆

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宋)陆 游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宋)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宋)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宋)辛弃疾 永遇乐 (千古江山)„„„„„„„„„„„„„„„„„„„„„„„„(宋)辛弃疾 朝天子·咏喇叭„„„„„„„„„„„„„„„„„„„„„„„„„„„(明)王

磐 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清)龚自珍

一年级 杂诗

[晋]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注释】

①盛年:年轻的时候,美好的年华。 ②及时:在适合学习的年龄。

③勉励:鼓励自己发奋图强,努力学习。 ④待:等待。 【大意】

好的年华总是一去不复返,就像一天的早上过去了就永远也不会回来一样。在适合学习的时候就要抓紧时间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岁月匆匆,是不会因为人们而改变的。

【赏析】

时间在生命面前匆匆流过,它不可逆转,不可重复,永恒地向前方奔去。抓住有限,勉励发奋,增加生命的密度和质量。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中生命的计量单位由“年”(盛年)到“日”(一日)到“晨”(再晨)到“时”(及时)„„愈来愈有限、短暂。生命的偶然、无常、有限与时间行进的必然、永恒和无限构成尖锐的对立。保持这对立双方平衡的力量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链接】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晋代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但到陶渊明出生时,家道已衰落。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后来,辞官而归,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

④②

③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绣。陶渊明却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革新精神。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多首,另有文、赋等十余篇。田园诗是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著名的田园诗有《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获早稻》《怀古田舍》等。由于他以全部身心热爱着大自然,把自己的真切感受注入笔端,所以他笔下的农村田园风光和谐自然,别开生面,后代的评论家、诗人曾给以很高的称誉。陶渊明在田园诗中,还歌咏了劳动生活,这些诗感情朴素而真挚,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①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曲:弯弯的。

③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④歌:鸣叫。 ⑤拨:划。 【大意】

鹅呀鹅,弯着脖子仰天高歌。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绿水上,红色的脚掌拨动起清清的水波。

【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第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刚见到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写活了鹅的神态。“曲项”两个字十分确切地形容了鹅仰天高歌的样子,因为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悠闲自在地游水嬉戏的姿态,让人仿佛看到了白鹅的红掌有节奏地划水的优美动作。“白毛”“红掌”“绿水”三种对比鲜艳的色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短短几行诗,生动形象地刻

④画出孩子们眼中的大白鹅形象,写出了童心、童趣,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链接】

骆宾王,(约638~ ?)唐代文学家。婺(wù)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写文章,尤其擅长写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他文才过人,多有长作,文辞清丽,意象生动;意蕴丰富,有感人肺腑之力。代表作有《鹅》《在江南赠宋五之问》《畴昔篇 》《在狱咏蝉》等。有《骆丞集》四卷。他是“初唐四杰”之一。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注释】

①鹳:像鹤一样的鸟。鹳雀楼,旧址在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很多鹳雀经常栖息于楼上而得名。后被黄河浸没,是古代登临胜地。

②依:靠着,顺着。 ③尽:落日没入山中。

④欲穷:想尽。

⑤千里目:眺望极远的地方。 ⑥更:再。 【大意】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茫茫大海滔滔奔流。要想极目遍览更远的景色,还要登上一层高楼。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

②③右铭,遗芳千古。

诗的开头是一对偶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对仗纯朴自然,工整流畅,真是天衣无缝。白日依山,黄河入海,视野开阔,胸怀宽广,诗人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一开始便不同凡响。自然,这暗中也写出了登楼本身,只有登临纵目,眼光和胸襟才会如此高远宽阔。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我们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但是,诗人并不是俗手丹青,还兼有哲人的气质。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语极平直,但蕴蓄深远,余韵无穷。登高望远,这是一般常识。而登高者惟愿其愈高,望远者惟求其更远,这种细腻入微的心理却只有哲人才能赋予它以重大意义。这其中隐含着人的无限的进取与探索精神。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又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都是对现状的不满足,都是进取精神的直接反映。不同的是,纯粹的哲人以说教者的姿态出现,可以使人膜拜,而诗人似的哲人则善于以朋友的身份说话,足以使人感奋与追求。

【链接】

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后辞官。他性格豪放,有侠气,常击剑悲歌。他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都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他的诗意境开阔,感情奔放,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

鹳雀楼曾是一方登临胜地,唐人于楼上凭高望远,即兴赋诗,故《梦溪笔谈》谓其上“唐人留诗者甚多。”惜乎大浪淘沙,历史无情。鹳雀楼本身既已淹没在岁月的洪流之中,那些可能很精采的唐人题咏也随之荡然无存。然而,其中王之涣所作的这一首《登鹳雀楼》诗却有幸越过了一千余年的历史长河,直到今天还传诵于千家万户。这不能不证明它本身具备了强大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重读这首短诗,仍然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力量的存在。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 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 眠:睡觉。 ③ 晓:天亮。 ④ 闻:听见。 【大意】

春天的早晨睡得真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到处都可以听到鸟叫的声音。想起昨夜里外面有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知道要吹落多少美丽的花儿啊!

【赏析】

这首诗,给人的印象是语言清丽自然,流动宛转,自如欢畅。面对姹紫嫣红的春天,诗人没有写它迷人的色彩,也没有写它醉人的芬芳,而是从听觉入手,写春天之声——鸟啼和风雨声。细读细品,阳光明媚,天气晴好,百鸟鸣叫,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可以说“处处闻啼鸟”一句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生意盎然的群鸟鸣春图。

清早起来,回想起夜里潇潇风雨,担心雨打花落,不免萌生惋惜之意。诗人虽然写了夜来风雨,落花纷飞,但并没有给读者带来伤春的哀叹,相反,是通过雨过天晴,众鸟喧闹,红花遍地,给人一种春光似海,春意正浓的美的感受。 “花落知多少”一句为我们留下悬念,更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

《春晓》这首诗正是通过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②③【链接】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长安,没有考取进士。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往密切。后漫游吴越,在乘船的水途中,孟浩然不时地翘首遥望,写下了《舟中晓望》的名篇;到达天台后,在寻访道友太乙子的同时,游览了大好河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孟浩然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 ,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者 。他的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注释】

①鹿柴(zhài):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柴,同“寨”,用于防护的栅栏、篱笆等。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②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③但:只,仅。

④闻:听见。

⑤响:回声。

⑥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这里“景”同“影”。 ⑦复:又。

⑧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大意】

⑥③

⑤空旷幽静的深山中看不见一个人,只是偶尔能听见林中有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辉返射入树林深处,一抹余辉又映照到青青的苔藓上。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 ——《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是辋川的地名。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通过描写山林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静。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个字,将“空”具体化。

第二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没有一点声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丰富多彩的。而“但闻”二字将这些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第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察觉;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返景入深林”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而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分不开。

【链接】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省祁县),迁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时曾接受官职,*平定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王维早年在政治上颇有进取精神,写过一些游侠、边塞题材的诗篇,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晚年意志渐趋消沉,一边在朝为官,一边求隐皈佛,从山水景物中寻找生活乐趣。他的诗今存四百多首,题材、风格多样,而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作品成就最突出,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有时也渗透着佛理禅机。有《王右丞集》。

王维出生于一个佛教气息浓厚的官僚地主家庭,其母崔氏是虔诚的佛教徒。这样的家庭使王维自幼便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他的名字也与佛教有关。维摩诘是佛经中一位有名的居士,王维的名和字合起来就是这位大师的名字。王维年轻时就很有才华,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白、杜甫之外,王维的诗是盛唐诗歌的另一大宗。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竹里馆:建造在竹林深处的亭馆。 ②幽篁(huánɡ):竹林。

③长啸: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人喜欢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以抒情调气。

【大意】

独自一人来到竹林深处,边弹琴边放声吟唱。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有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月亮为我作伴。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的诗。诗的用字、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②【链接】

王维曾在淇山、嵩山一带隐居。他早年曾有进取之心,写过一些意气慷慨的诗歌。但思想里消极成分较多,三十岁丧妻后,过着独身生活,即喜参禅,张九龄罢相后,他政治上灰心,故寄情山水田园和佛教禅理,在辋川别墅过亦官亦隐的生活。晚年更趋消极。他是诗人,又是画师,成为南派泼墨山水的宗师。他还精通音乐。这些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积极的影响。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注释】

①涧(jiàn):两山之间流水的沟。

②人闲:人迹稀少,寂静。

③桂花: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当指春桂。

④空:空旷幽静。

⑤时鸣:时而鸣叫。

【大意】

人迹稀少的山中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寂静使人觉得春夜里的大山更加空旷。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小鸟,它们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赏析】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动衬静,寓静于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两句写出了一种静谧恬美的意境: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空空荡荡的,好像什么都没有。接下诗人又写出了更有诗意的一幕:“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山中太幽静了,

③因此,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的月光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它们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这叫声似乎一下子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诗中虽然写的花落、月出、鸟鸣,但是“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唐诗鉴赏辞典》),以动衬静,韵味无穷。

杂诗

(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王维《杂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二首。 ②君:你,对别人的尊称。这里是指从故乡来的人。 ③来日:来的时候。 ④绮窗:镂刻花纹的窗子。 ⑤著(zhuï)花:开花。 ⑥未:疑问词。有没有的意思。 【大意】

朋友啊,你是从我的故乡来的, 应该能了解故乡的情况吧。 你来的时候,家里那雕花窗子前面, 寒梅是不是已经开花了? 【赏析】

这首诗写游子在遇到家乡故人时,询问窗前寒梅是否开花一事,含蓄深沉地

④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寒梅”已不是一般的自然之物,而是故乡和亲人的象征。千种关心,万种思念,只寄于“寒梅”一问,有“悠扬不尽之致”,引人深思。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注释】

①相思:广东、福建有相思木,岁岁结子,红色,如大豆,名相思子。 ②红豆:指红豆树。 ③南国:南方。

④春来:《王右丞集》作“秋来”。 ⑤君:你,你们(指朋友)。 ⑥撷(xiã):摘下,取下。 ⑦此物:指红豆。 【大意】

红豆树生长于南方,春天到了,又有几条新枝长出来了?愿远方的朋友多采下几颗又红又圆的果实,因为它最能引起人相思之情。

【赏析】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多采摘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手法。“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了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多采撷”犹言“勿忘我”。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有关合相思之情,有一语双关之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

⑦⑤

②③不言自明。一个副词“最”,意味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蕴涵。

【链接】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的很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关,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引喻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之情的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王维很擅于提炼这种朴素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古朗月行

[唐]李白

(节选)

小时不识月, 呼②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注释】

①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②呼:称呼。 ③疑:怀疑。

④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大意】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赏析】

这里只节选了乐府古题《古朗月行》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

④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耐人回味。

【链接】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托克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喜欢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

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10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 ,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羡慕荣华富贵,而是认为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他的“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

《古朗月行》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南朝宋有鲍照的《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全文如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奔放、清新的风格。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①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②疑:怀疑,以为。 ③举头:抬头。 【大意】

床前洒满一片明亮的月光,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白霜,抬头望着皎洁的明月,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遥远的家乡。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子思念家乡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

③②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意,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蒙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注释】

①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李白曾漫游到此,写下了一组17首《秋浦歌》诗,这是第15首。

②缘:因为。

③③似个长:像这样长。 ④秋霜:这里比喻白发。 【大意】

白发飘飘有三千丈,因为忧愁才有这样长。不知明亮镜子中的我啊,哪里来的满头秋霜!

【赏析】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似个”,像这样。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链接】

这是一首作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末年的抒愤诗。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人已衰老,可理想还没有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诗人采用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以奔放的激情,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李白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 ,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之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惊叹、高兴、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他无一不能用笔描述出来。人们评价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说,而李白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集》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②③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眺吟咏处。

②高飞尽: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 ③闲:独自悠闲地飘去。

④相:“相”与“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⑤厌:厌倦、厌烦。 【大意】

仰望天空,成群的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赏析】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寞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写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

⑤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当时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链接】

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

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①②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注释】

①宿:借宿。 ②芙蓉山:山名。 ③苍山:青山。

④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⑥④

③⑤柴门:用树枝、荆条等做成的门。 ⑥犬吠:狗叫。 【大意】

夕阳映照下的青山显得更加遥远,寒冷的天气中简陋的茅屋更显出这户人家的贫穷。我躺在床山听见外面的狗叫了起来,原来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犬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

题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画面上出现,而是从“风雪夜归人”的画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诗人就是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旅途的艰难,仕途的坎坷,风雪严寒,世态炎凉,而在萧条的山村,白屋人家却保留着这美好的情谊,这才是诗人的“兴”之所在,整篇饱含着含蓄蕴藉的不尽韵味。

【链接】

刘长卿(709~780)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性情刚直,负气敢言,为权贵诬诌,下狱很久,一生仁途很不得志。他的诗多写宦途失意之感,别恨闲适之情。少数诗也反映出他不忘国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他一生创作了五百余首诗歌,五律写得最多,佳作屡现,造诣很高。被权德舆推为“五言长城”。

拜新月

[唐]李端

开帘见新月, 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 北风吹罗带。

【解释】

①细语:细声细语。指少女对月轻声倾诉。 ②不闻:听不到。 【大意】

拉开窗帘看到了新月,就立即在阶前下拜。细声细语的低诉别人听不到,只见北风吹动了她的裙带。

【赏析】

古诗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李端的《拜新月》即其一例。

唐代拜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这首描写拜月的小诗,清新秀美,类似于乐府民歌。诗中既未明标人物身份,就诗论诗,也无须非查明所指不可。以诗中情感与细节论,宫廷可,民间也无不可。

“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

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诗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链接】

李端:字正己,赵州(治今河北赵县)人。大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官终杭州司马。曾隐居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或为应酬所作,或表现避世思想,多为律体。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大意】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样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链接】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

⑤③

④②

①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遂为下邽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合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谕诗,其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注释】 ①悯:怜悯。

②粟:谷子。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 ③子:植物的籽实。 ④四海:指普天之下。 ⑤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⑥犹:还,仍然。 【大意】

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四海之内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⑥④

⑤③

②春种秋收,农民们四季忙碌。然而四海的田地都结满了果实,那些劳动者还是两手空空。强烈的对比带给了人们沉重的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刻画了一个不平等的社会所带来的矛盾,道出了百姓之声。诗文亲切感人,概括却不抽象。诗中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所以,这首诗虽然通俗明白,却不单调浅薄,让人常读常新。

【链接】

李绅(公元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元和元年(806) 进士,官翰林学士,武宗时做过宰相。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与元稹、白居易交往很密切。《全唐诗》录其诗四卷。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释】

①锄禾:在田里锄草、松土。

②日当午:正当中午的太阳。 ③餐:饭。 【大意】

在太阳当头的正中午农民锄地,汗珠儿一串一串滴进苗下的泥土中。有谁知道盘里香喷喷的米饭,每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③【赏析】

这首诗和上一首《悯农》都是作者早期的作品。诗的前两句以农民在烈日下洒汗锄地的情景,概括而形象地表现了农民的辛苦。后两句紧接着由此直接发出感叹:有谁知道这盘中餐,一粒一粒都是农民千辛万苦的劳动换来的呢!劝戒人民要珍惜粮食,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深同情、怜悯的感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成员能够这样关心农民疾苦,发出同情的呼声,是难能可贵的。这首诗至今对人们也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释】

①绝:尽,消失。

②径:小路。

③踪:指脚印。

④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

⑤蓑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⑥寒江:寒冷的江水。 【大意】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飞的影子,所有的小路上也看不到一个行人的踪迹。一只孤单的小船上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夫,独自一人在寒冷雪天的江面上垂钓。

【赏析】

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

⑥④

①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来很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链接】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是能看到人民疾苦的政治家,著名的散文家与诗人。他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章的成就大于诗歌。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 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 学人拜新月。

【注释】 ①未知——不知。 ②拙——笨,不灵活。 ③拜新月——向月亮跪拜。 【大意】

我的小女儿才六岁,还不知道什么叫“巧”,什么叫“笨”。可在月挂中天的时候,她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跪在厅堂里给月亮叩头。

【赏析】

这是一首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写的就是作者天真可爱的小女儿。 一开始就着力写幼女之“幼”,先就年龄说,“才六岁”,说“才”不说“已”,意谓还小着呢。再就智力说,尚“未知巧与拙”。这话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说它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实,也意味着因幼稚常常弄“巧”成“拙”,会干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前两句刻画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事情。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有“巧”字作暗示,三句只简作一“夜”字。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

②“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

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链接】

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元和进士。后隐居洪州西山,世称“华阳真人”。诗奇丽。有“西山集”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隐者不遇

②③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说。

⑥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⑦处:去处,地方。 【大意】

我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他的师傅已上山采药去了。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中,可山高云深,不知道他现在身在何处。

【赏析】

诗人去拜访一位隐士,却没有遇上,于是他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

⑤面。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出诗人的问话,但可以从童子的回答中想象出当时的问话:“你师傅在家吗?”“师傅去哪里啦?”“师傅在哪里采药?”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由“希望——失望——一线希望——无可奈何”的起伏变化。“松下问童子”点明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时诗人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介绍师傅外出的目的,诗人专程拜访却没有遇上,不禁有些失望。“只在此山中”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诗人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迷漫,不知他在何处,委婉地请来访者不要白费工夫去寻找。

【链接】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làng)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屡次应试不第,出家为僧,法名无本。他出身于没有什么名望的“布衣”之家。

他很有才华,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家。贾岛的作品,现行于世的有《长江集》十卷,收诗三百七十余首。

贾岛是有名的苦吟诗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炼,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相传贾岛构思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僧推月下门”,他拿不准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由于思考这个问题太入迷,撞上了韩愈的车队。韩愈也是著名的文学家,知道这个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帮助他确定用了“敲”字,“推敲”一词就来源于此。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全诗语言精练,也让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谋篇构思方面的锤炼和推敲。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注释】

①大漠:沙漠。

①②燕山: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 ③钩:一种弯刀,属兵器。 ④何当:何日,何时。 ⑤金络脑:金饰的马笼头。 【大意】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岭上,一弯明月好似一把弯钩。什么时候才能披上贵重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赏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恨。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象,这幅战场景象,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愤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从月牙联想到明晃晃的“钩”,蕴含着思战之意。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何当”引起设问,“踏清秋”声调铿锵,“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这些,都强烈表现出无限期盼从戎之意。

诗的

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后两句,以设问引领,使诗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链接】

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诗人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两位著名诗人。长吉是李贺的字,“鬼才”,并非只说他喜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而主要是指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诡异,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可见,李贺诗歌在唐朝诗坛上占有独特的位置。

李贺(790-816)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甚至到了呕心沥血的程度。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注释】

①剑客:精通剑术,仗义行侠的人。

②霜刃:白刃,以剑刃发出雪亮的寒光代指宝剑。 ③把示君:把宝剑拿给您看。示:看。 【大意】

历经十年才精心磨制成一把剑,寒光凛凛的刀刃还没有试过。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赏析】

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

②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远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的确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鱼,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在风浪中上下颠簸,忽隐忽现。 【大意】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请您看看江面上那一片树叶似的小船,在大风大浪中上下颠簸,时隐时现,多危险啊!

【赏析】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渔民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前两句写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但他们只知道享受渔民的劳动成果,根本没有想到鱼是从哪里来的。第

三、四句诗写渔民乘着船在风浪中忽隐忽

⑦⑤

④现捕鱼的艰辛。“一叶”“出没”“**”更进一步说明了渔民历尽了艰辛和危险。

此诗纸短情长,艺术上颇具特色。全诗无一僻字生词,通俗自然,可谓孺婴会吟,老妪能解。然而,它不像白开水般索然无味,而是非常耐人寻味。于质朴中见厚意,于平淡处见深情,达到了苏轼所说的“似淡实美”的境界,这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这首诗,除诗题外,诗中无一“渔者”字样,但通篇不离写渔者。前两句诗,似乎仅是在直截了当地写江上来来往往的人(显然是指大商、贵族、权势显赫者,不是指黎民百姓,因为黎民百姓是吃不起名贵鲜美的鲈鱼的)只知道品尝鲈鱼的美味。其实,它也是在间接地写渔民——本来嘛,肥美的鲈鱼是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捕来的。不仅如此,这两句诗还有着这样的潜台词:江上往来人,不知渔者苦。这主要是着墨于“但爱”二字。这样写,就为下文写渔者生活艰险,体现作者关怀民生的思想作铺垫,言在此而意在彼。

后两句诗,笔锋陡地一转,描绘了一幅令人怵目惊心的画面:一叶扁舟,在**里颠簸挣扎,忽而涌上浪尖,忽而又跌入浪谷,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倾覆的危险。这里,虽然没有出现渔者的具体形象,也没有直言渔者捕鱼之苦、生命之危,但我们透过一叶扁舟浮沉于浩淼烟波中的情景,从“一叶舟”与“**”一小一大之物的强烈对比中,不难感觉到渔者的存在,体察到渔者艰辛的生活、危险的处境,了解到当时吃鱼者不打鱼、打鱼者不吃鱼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社会现实,也分明可以触摸到诗人关切与同情渔民之心。这两句诗景中有情,情寓于景,与前两句诗正好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照,使得那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深情欲露还藏,尽在不言中。其艺术效果要远胜过直说渔者的境遇苦、苦、苦,作者的同情深、深、深。

【链接】

范仲淹:(969 -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宋真宗朝进士。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四处迁徙。26岁考中进士,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七月,任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仅存五首。

山村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注释】

① 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② 里:我国原有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③ 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④ 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大意】

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炊烟缭绕的村子里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路边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

【赏析】

这首诗文字浅显、朴实,寥寥数笔、巧用数字,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图。细细品味,这十个数字用得十分巧妙,诗人把数字嵌入诗中,虽然都是虚数,不是确指,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距离不远,人家不多,亭台几座,花儿朵朵。你在吟诵诗文的时候,那美丽的山村令人向往,给人美的享受。巧的是数字与事物的合理搭配,多与少是那么真实,那么合理,令人信服。

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链接】

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先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后随父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后居洛阳天津桥南,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人从游甚密。屡授官不赴。卒谥康节。传说他的卜术很准。著有《皇极经世》等。

④③

①②他还写过一些著名的诗歌。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①凌寒:冒着严寒。

②遥:远远的。

③为:因为。

④暗香:清幽的香气。

【大意】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远看就知道不是雪,因为有清幽的香气飘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通过对梅花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精神的赞颂,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格。

【链接】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行新法。次年拜相。王安石的诗歌,不仅数量多,有1500余首,而且很有特色,自成一家。他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其中如《南浦》《染云》《书湖阴先生壁》《江上》《北山》《泊船瓜洲》等都是古今公认的佳作。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欲魄毅兮为鬼雄。”

③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率领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大意】

活着当作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当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西楚霸王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逃回江东老家去。

【赏析】

诗意明白爽朗,所用的项羽的故事,也是人人所知的熟典。李清照的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而诗则都是洗净儿女气的慷慨之音,和词风大不相同。

这其实是一首借古讽今、发抒悲愤的怀古诗。北宋靖康二年(1127),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以当时的形势而言,金兵是孤军深入,黄河南北的许多州郡有的尚在宋人之手,有的虽已被占,但金兵数量不多,立足未稳;在金兵的进攻下,太行山一带抗金的义军蜂起,威胁着金兵的后方。如果高宗赵构能蓄志抗金,中原事是大有可为的。但赵构一开始就没有恢复国土保卫人民的愿望,带着臣僚仓皇南逃,先逃到扬州,后渡江而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在金兵的追袭下,又先后逃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和明州(州治在今浙江宁波),喘息甫定,就在临安定郡。当时不少主张抵抗的文武官吏都建议不要一味南迁,如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中就有吴伸所上的万言书,劝告赵构不要“止如东晋之南据”,可以代表当时有识之士的见解。李清照的这首小诗则是以诗歌形式写出的时事评论。

项羽在垓下一战,为刘邦所败,逃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暂避江东,重振旗鼓,但他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此事的得失可置之不论,但他的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壮气概是令人感动的。举出项羽的不肯南渡,正是对怯懦畏缩、只顾逃命茍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讽刺。诗在字面上只是对千年以前英雄发感慨,

③②

①时事的沉痛悲愤的谴责之情却溢于言表。

李清照之所以有如此沉痛悲愤的感情,是因为他本人正是在朝廷败逃的情势下弄得家破人亡的。靖康之变迫使她丢弃了珍贵的图书文物而南奔。作为金石家和藏书家的丈夫赵明诚之死,和辛苦积聚的文物全部丧失,对她打击极大。李清照自己更因此而颠沛流离,尝尽人间艰辛。面对时局,她不能不兴起“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吕本中《兵乱后杂诗》)的怨愤。这种怨愤也正是当时千万蒙难人民共同的怨愤。百姓是无辜的,他们平时受尽剥削压迫,一旦事起,有守士保民之责的朝廷却不能保卫他们的安全,只顾自己忍辱偷生,委弃他们而一逃了事,不以见父老为羞。因此,此诗不仅是抒发了个人的悲愤,又是广大百姓的心声。这种诗篇出自一位封建时代女子之手,极为难能可贵。

【链接】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文学家,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她的诗中有铿锵有力的《乌江》;文中有情文并茂的《金石录后叙》和在词学史上倍受重视的《论词》。而成就最大最为后世称颂的,还是她的词作。

李清照出身贵宦望门,父李格非曾受知于苏轼,有文名。十八岁时嫁太学生、金石学家赵明诚。她的生平以北宋灭于金、举朝南渡(1127)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舒适安定,与丈夫游于艺文,请谊甚笃;后期南下漂泊,丈夫客死异乡,生活颠沛流离。与此相应,词作前期主要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以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

今存李清照词可靠的有四十五首左右,数量不多,却荟萃了词学的全部精华,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形成“易安体”。清人王士祯《花草蒙拾》称“婉约以易安为宗”,评价不可谓不高,但“婉约”二字不能道尽“易安体”的内容。具体说来,清照词体制令慢兼工:手法多种多样,而特擅长白描;语言用寻常字词加以锤炼,优美、精巧、新颖,而又出以自然,富有表现力;风格早期灵秀,清俊旷逸,晚岁沉健,沉郁含蓄。可以说,清照词的文学意义和美学意义是独特而无可替代的。

寻胡隐君

[明]高启

渡水复渡水, 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 不觉到君家。

【注释】

①寻胡隐君:寻,寻访、拜访;胡隐君,一位姓胡的隐士(封建 社会,称不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为隐士);君,对胡隐士的尊称。

②复:又。

③不觉:不知不觉。

②【大意】

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看过这边岸上的花,再看那边岸上的花。舟行江上有温暖的春风陪伴,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您的家。

【赏析】

这是一首写作者远道去拜访友人的诗。这首诗以流畅清丽的语言,描写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江水、鲜花、春风,构成了一幅幽美的图景,表现了作者寻访途中心旷神怡的心情,也反映了隐士幽雅清静的生活情趣。“渡水”和“看花”反复运用,既写出春天江南水乡的特点,又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以体现作者访友途中的愉快的心情。

【链接】

高启(1336~1373):明朝诗人,字季迪,号槎(chá)轩,长州(今江苏省吴县)人。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①振:振荡的意思,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②林樾(yuâ):樾,树阴。林樾,指树林。

③意欲:心里想。

④捕:捉。

⑤鸣:叫。

【大意】

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他想捉住树上正在鸣叫的蝉,忽然闭住嘴站立着不动。

【赏析】

这首诗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唱山歌,和他捕蝉时天真可爱的姿态。前两句写牧童放牛归来骑在黄牛背上大声地唱着歌的样子,表现出悠然愉快的情调。后两句写牧童走着走着,听见树上知了的鸣叫,想去捉它,马上停止唱歌,静静地站在树下盯住那只知了的神态,表现牧童的灵活机敏。抓住了牧童动作的变化:由“骑”到“立”;由悠然自得到屏息凝视;由“歌声振林樾”到“闭口立”仿佛一个牧童活生生地站在我们眼前。

【链接】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四十岁辞官定居江宁(今属南京),筑室小仓山之随园,专事诗文著述。是清乾、嘉间重要的诗人之一。

袁枚以文学为终身事业,是清代的文学家,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提倡者。他认为诗歌是内心的声音,是性情的真实流露。文章以骈体最为擅长,颇得六朝体格,享文章之盛名数十年。其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讨厌矫情,却极重情义,其友沈凤司死后,因无后嗣,袁枚每年为他祭坟,三十年未曾间断,对友人的情义深重,令人感动。袁枚致力为文,著述颇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随园食单》„„。其中《随园食单》是一部有系统的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单”一篇,对于南北名茶均有所评述,此外还记载着不少茶制食品,颇有特色。由此可以看出袁枚是一个对茶、对饮食有相当研究的人。

新安滩

① [清]黄景仁

一滩复一滩, 一滩高十丈。

三百六十滩,

新安在天上!

【注释】

①新安滩(tān):新安江中的滩。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的新安,今安徽省的歙(shâ)县,向东流入浙江省后成为新安江,在建德县流入富春江。滩,这里指水中的浅滩。

②复:又。

③三百六十滩:相传新安江上共有三百六十滩。

④新安在天上: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新安仿佛高到了天上。 【大意】

船从新安江下游往上游航行,过了一个滩,又有一个滩。每经过一滩就像增高十丈。走完三百六十滩,新安江的源头仿佛就在高入云霄的天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从下游行船到上游,不断增高的地势。全诗以浅显的语言,夸张的手法,显示出江势的险峻,富有民歌风情。

【链接】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著名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屡应乡试未第,家贫,早年奔走四方,以谋生计,35岁病死于山西运城河东。他多才多艺,善于诗词、书法、绘画和篆刻。诗学李白,作风沉郁清壮,婉丽哀怨。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冷的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较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诗文集》。《竹眠词》等。

④③

②二年级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③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①这首抒情短歌在汉朝时被称为“三侯之章”,到唐代始称“大风歌”。

②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③云飞扬:风卷云飞。

④威:威力,威风。 ⑤加:凌驾。

⑥海内:四海之内。古人以为我国四面都是大海环绕着,所以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意指全国。

⑦故乡:家乡,指沛县。 ⑧安得:怎得。

⑨守四方:保卫四方的国土,指巩固帝业。 【大意】

大风猛烈地吹啊,白云四处飞扬, 声威遍及四海啊,我今荣归故乡。 怎能得到猛士啊,帮我镇守四方?

【赏析】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率军讨伐叛军英布,回师时路过家乡。他邀集故乡父老子弟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古代一种乐器),让一百二十名少年助兴,唱起了这首《大风歌》。这首诗以“大风起兮云飞扬”开头,从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结合上,再现了秦末汉初大动荡的时代风云,写出了这位开国之君意气风发的形象。顺着而写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表明充满胜利后的喜悦和自豪,也包含着对故土和亲人的感激之情。最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使人警醒,使人感叹,表现出一个创业者在夺取政权,刚刚建立自己的帝国之时,清醒敏锐的头脑,他没有因为已经“威加海内”而得意忘形,而是充满了对巩固江山的渴望和忧虑,这是刘邦真实心情的写照。据史书记载,刘邦在高歌这首《大风歌》时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这是胜利者可贵的清醒和警觉。全诗仅有三句,写过去的创业、现在的骄傲、将来的忧虑,不可分割。用语简炼,诗风古朴,表现了刘邦开国创业、君临四海的宏伟气魄。

【链接】

④⑤⑥⑦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后建立西汉王朝,史称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性情豁达大度,知人善任。起初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ɡāi)下设下十面埋伏,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①豆萁:豆秸,即豆茎,晒干以后用来作柴火烧。 ②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③煎:煎熬,隐喻迫害。 【大意】

煮豆子锅下燃烧的是豆秸,豆子在锅里悲伤地哭泣:豆秸豆子本是在同一条根上生出,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赏析】

相传曹操有好几个儿子,但最喜欢才华出众的曹植。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和曹植是亲兄弟,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就想方设法迫害他。有一次,他让曹植在七步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非常悲痛,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七步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的豆秸。豆子和豆秸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秸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却无力反抗。曹

①植用这个生动的比喻,暗中告诉曹丕:我与你本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愤。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含义深远。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链接】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谯(今安徽亳bï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鄄(juàn)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写出社会*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

推荐第9篇:小学生古诗总结

1-6年级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蔡闰羽 - 少儿国学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黄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睛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9年级

《关雎》(节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兼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架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木兰辞》(节选)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行路难》(节选) 唐·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唐·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卖炭翁》(节选)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斜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准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跟,只缘身在最高层。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 会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节选) 宋·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朝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破阵子》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南乡子》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过零丁洋》 宋·文天样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满江红》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文 言 文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曹刿论战》(节选) 先秦·左丘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孟子》三则(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庄子》一则(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礼记》一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列子》一则(节选)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两汉·刘向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出师表》(节选)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土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桃花源记》(节选) 东晋·淘渊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答谢中书书》 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神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微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峡》(节选)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每至晴出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杂说》

(四)(节选) 唐·唐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干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岳阳楼记》(节选) 宋·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醉翁亭记》(节选)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爱莲说》(节选) 宋·周敦顾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河中石兽》(节选) 清·纪昀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推荐第10篇:小学生古诗积累

描写春天的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描写春天的诗句

1、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2、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3、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4、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1 描写山水、江河、湖泊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的《夜宿山寺》

表达母爱的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描写景的诗句: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 词: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描写景的诗: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5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关于田园乡村的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送别的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思念家乡的古诗: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丈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念家乡的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牧)

7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名言警句: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轻诺必寡信。《老子》 民无信不立。《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关于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成语故事:闻鸡起舞(祖逖) 胸有成竹(文与可) 手不释卷(吕蒙)

程门立雪(杨时)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讳疾忌医(蔡桓公) 8 卧薪尝胆(勾践)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暗渡陈仓(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著名的作者写的文章:

法国的法布尔写的《蜜蜂》、《蟋蟀的住宅》、《昆虫记》 叶圣陶写的《荷花》、《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路旁的橡树》、

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七颗钻石》、《穷人》、《战争与和平》、《复活》 巴金写的《鸟的天堂》

老舍写的《猫》、《母鸡》、《草原》

林海音的《窃读记》、《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城南旧事》 马克.吐温的《金钱的魔力》、《威尼斯的小艇》 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怀念母亲》

鲁迅的著作:《故乡》、《狂人日记》、《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

鲁迅的《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9 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

《将相和》选自《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

孔子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含反义词的词语:

1和2的: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古今中外、是非分明、左右为难。

10 1和3的: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大同小异、前因后果。

2和4的: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出生入死。 含反义词的词语: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呼吸、是非。

表示友谊的诗句: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刑俊臣)

有关神话的古诗

乞巧(七夕)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1 谚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有关帮助别人的谚语: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描写天气的谚语: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12 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13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含动物的词语:

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 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如木鸡、胆小如虎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4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名言警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观书有感》

第11篇:小学生古诗学习方法

小学生古诗学习方法

刘洁然

1、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古诗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生学习古诗很有必要。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古诗学习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感悟识记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让学生反复吟诵,借助书中的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的诵读,身临其境进入诗的境界,细致地感受诗的形象美,使学生深入领悟作品中的情致与趣味,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反复阅读的同时,还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识记。例如曹植写的《七步诗》,据古书记载曹丕因嫉妒弟弟曹植的才华,害怕他与自己争夺王位,就命令其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用刑罚来处治他。七步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诗人发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责问。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识记。

二、朗读指导法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正确朗读,更能够领会诗所表达的意境,理解诗的内容。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注意掌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自己练读、全班试读、同学间互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句的音律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教师在课堂上要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够加深对诗的内容的透彻理解。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诗的韵味、声律、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古诗的特点,积极启发学生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让学生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借助历史还原现场法

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民俗、情感以及社会、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可联系现实生活,把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或让诗人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我们身边,还原现场,拉近距离。不能够实景实物进行观察,但可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动态演示,向学生描述自己在诗中所看到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其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通过把诗描述成散文等方法,唤起学生心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

四、情感体验法

古诗在表达上多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如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这首诗的意境中,进行情感体验。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前两句从视觉写,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听觉,诗人听到的。游子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得深沉,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此诗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的传达了中国诗词的艺术韵味。

教学时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随着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量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点拨、启发,探索作者观察的、生活的顺序和展开想象的思路,理清画面的层次结构,体会出诗人的感情脉搏,走进诗人,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记忆和赏析。

五、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

对于古诗的教学来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诗词的写作往往都有一个\"背景\",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这个写作背景讲给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知识积累有效方法。 比如,在学习《静夜思》的过程中,我就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作者的相关写作背景,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再者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

六、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把“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用到古诗鉴赏和理解中来也是非常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和原则,古诗是诗人思想倾向和人生理想的寄托,是诗人真切感受内心所发出的肺腑之言,诗人在描写景物时都带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思想主张。

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时应适当地向学生讲解一下诗人的生平、性格、诗风和诗歌创作背景,能让学生更加真实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创作倾向和诗歌内涵,此外,更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文学性色彩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讲解《题西林壁》一诗时就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苏轼的人生经历,他诗歌创作的风格以乌台诗案为界主要分成两种风格。前期的作品很大气磅礴且豪迈奔放,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较强;而后期的作品大都豁然恬淡、质朴清新,并有尚佛崇道和回归自然的倾向。学生了解了苏轼的一些人生经历极其风格风水岭,就能大致测出诗歌的主旨倾向。

第12篇:小学生七言古诗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望洞庭湖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州,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明月。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舟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鹰恰恰啼。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蓠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小儿垂钓 唐 胡令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绿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13篇:小学生古诗摘抄

送别诗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边塞诗经典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凉 州 词

王 翰

蒲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描写春天的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思乡古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7、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8、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4、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1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6、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7、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8、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19、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20、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21、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2、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23、

26、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24、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5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14篇:小学生必背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大全

1 《江南》 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 《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 《别董大》 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 《绝句》(其三)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 《绝句》(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0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1 《塞下曲》 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32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3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4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 《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 《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7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 《悯农》(其一)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9 《悯农》(其二)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0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1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2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3 《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4 《乐游原》 李商隐(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5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6 《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47 《元日》 王安石(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5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3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 《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 《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南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7 《四时田园杂兴》

(一) 范成大(南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8 《四时田园杂兴》

(二) 范成大(南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59 《小池》 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 《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2 《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 《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64 《乡村四月》 翁卷(juǎn)(南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65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66 《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7 《竹石》 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8 《所见》 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9 《村居》 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0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参考资料:keanwen爱钱哨古诗篇 课内描写山水的古诗: 滁 州 西 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课外描写山水的古诗: 辛夷坞唐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课内描写景色的古诗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外描写景色的古诗: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课内思乡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课外思乡的古诗: 绝句 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课内送别的古诗: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课外送别的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课内回乡之作: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课外回乡之作: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课内情景交融的古诗: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外情景交融的古诗: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课内咏物言志的古诗: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内赞颂母爱的古诗: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外赞颂母爱的古诗: 别老母 黄景仁 清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课内爱国的诗: 示儿 陆游 宋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官军收河南河闻北 杜甫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课外爱国的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课内描写革命精神的诗: 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外描写革命精神的词: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课内情景交融的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课内描写景色的词: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课外描写景色的词: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 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春光好 (唐代)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课内咏物言志的词: 卜算子•咏梅 1961年12月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其它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第15篇: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

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

【作者】:两汉乐府 【作品】:江南 【内容】: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作者】:北朝民歌 【作品】:敕勒歌 【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骆宾王 【作品】:咏鹅 【内容】: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作者】:李峤 【作品】:风 【内容】: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年代】:唐五代 【作者】:贺知章 【作品】:咏柳 【内容】: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之涣 【作品】:凉州词 【内容】: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之涣 【作品】:登鹳雀楼 【内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年代】:唐五代【作者】:孟浩然 【作品】:春晓 【内容】: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翰 【作品】:凉州词 【内容】: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昌龄 【作品】:出塞 【内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昌龄 【作品】:芙蓉楼送别辛渐 【内容】: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维 【作品】:鹿柴 【内容】: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维 【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内容】: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维 【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内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静夜思 【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年代】:唐五代【作者】:李白 【作品】:古朗月行 【内容】: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天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7【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望庐山瀑布 【内容】: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赠汪伦 【内容】: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内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早发白帝城 【内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年代】:唐五代【作者】:李白 【作品】:望天门山

1 【内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年代】:唐五代 【作者】:高适 【作品】:别董大 【内容】: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3【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绝句 【内容】: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4【年代】:唐五代【作者】:杜甫 【作品】:春夜喜雨 【内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绝句 【内容】: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6【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江畔独步寻花 【内容】: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郊 【作品】:游子吟 【内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年代】:唐五代 【作者】:柳宗元 【作品】:江雪 【内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年代】:唐五代 【作者】:贾岛 【作品】:寻隐者不遇 【内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年代】:唐五代 【作者】:张继 【作品】:枫桥夜泊 【内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年代】:唐 【作者】:张志和 【作品】:渔歌子 【内容】: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年代】:唐五代 【作者】:卢纶 【作品】:塞下曲 【内容】: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年代】:唐五代【作者】:刘禹锡 【作品】:望洞庭 【内容】: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34【年代】:唐五代 【作者】:刘禹锡 【作品】:浪淘沙 【内容】: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5【年代】:唐五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 【内容】: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6【年代】:唐五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池上 【内容】: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年代】:唐五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忆江南 【内容】: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8【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绅 【作品】:悯农 【内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39【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绅 【作品】:悯农 【内容】: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品】:山行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1【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牧 【作品】:清明 【内容】: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2【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牧 【作品】:江南春绝句 【内容】: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商隐 【作品】:登乐游原 【内容】: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4【年代】:唐五代 【作者】:罗隐 【作品】:蜂 【内容】: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45【年代】:唐五代 【作者】:胡令能 【作品】:小儿垂钓 【内容】: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年代】:北宋 【作者】:范仲淹 【作品】: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内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47【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作品】:元日 \\ 【内容】: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8【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作品】:泊船瓜洲 【内容】: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49【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作品】:书湖阴先生壁 【内容】: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50【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望湖楼醉书五绝 【内容】: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1【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 【内容】: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52【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惠崇《春江晚景》 【内容】:(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3【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题西林壁 【内容】: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4【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夏日绝句 【内容】: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55【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3 【作品】:示儿 【内容】: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内容】: 三万里河东入海,无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7【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作品】:四时田园杂兴 【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8【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作品】:四时田园杂兴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59【年代】:南宋 【作者】:杨万里 【作品】:小池 【内容】: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年代】:南宋 【作者】:杨万里 作品】: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作品】:春日 62【年代】:南宋 【作者】:林升 【作品】:题临安邸 【内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63【年代】:南宋 【作者】:叶绍翁 【作品】:游园不值 【内容】: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4【年代】:北宋 【作者】:范成大 【作品】:村居即事 【内容】: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 65【年代】:清 【作者】:高鼎 【作品】:村居 【内容】: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6【年代】:元 【作者】:王冕 【作品】:墨梅 【内容】: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正气满乾坤。 67【年代】:明 【作者】:于谦 【作品】:石灰吟 【内容】: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68【年代】:清 【作者】:郑燮 【作品】:题竹石 内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69【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作品】:己亥杂诗 【内容】: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0【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所见 【内容】: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蝉鸣, 忽然闭口立。

第16篇:小学生必备古诗80首

《小学生必备古诗80首》

1. 长歌行 汉乐府(汉)

(作者:汉乐府收集(民间诗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 北朝民歌(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骆宾王(唐朝)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 贺知章(唐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 王之涣(唐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 王之涣(唐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 孟浩然(唐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朝)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 王翰(唐朝)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 王昌龄 (唐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 王昌龄(唐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朝)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 王维(唐朝)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 王维(唐朝)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别董大 高适(唐朝)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静夜思 李白(唐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1.古朗月行 李白(唐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2.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3.赠汪伦 李白(唐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4.独坐敬亭山 李白(唐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6.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朝)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7.秋浦歌 李白(唐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8.望天门山 李白(唐朝)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朝)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0.绝句 杜甫(唐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1.赠花卿 杜甫(唐朝)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2.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3.春夜喜雨 杜甫(唐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4.绝句 杜甫(唐朝)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5.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唐朝)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6.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唐朝)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7.江雪 柳宗元(唐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8.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朝)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9.枫桥夜泊 张继(唐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0.渔歌子 张志和(唐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1.寒食 韩翃(唐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2.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朝)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3.塞下曲 卢纶(唐朝)

(其一)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44.游子吟 孟郊(唐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5.竹枝词 刘禹锡(唐朝)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6.乌衣巷 刘禹锡(唐朝)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7.望洞庭 刘禹锡(唐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8.浪淘沙 刘禹锡(唐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49.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0.忆江南 白居易(唐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51.悯农 李绅(唐朝)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52.悯农 李绅(唐朝)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3.山行 杜牧(唐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4.清明 杜牧(唐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5.江南春 杜牧(唐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6.秋夕 杜牧(唐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7.乐游原 李商隐(唐朝)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8.商山早行 温庭筠(唐朝)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59.元日 王安石(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0.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1.梅花 王安石(北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北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4.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北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5.题西林壁 苏轼(北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6.夏日绝句 李清照(南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7.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南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9.小池 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1.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南宋)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72.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南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4.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5.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6.墨梅 王冕(元朝)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77.石灰吟 于谦(明朝)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8.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明朝)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79.竹石 郑燮(清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80.已亥杂诗 龚自珍(清朝)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17篇:小学生古诗75首意思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一年级上册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3.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概写[注释] 1.悯:怜悯。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第

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

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4.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1.悯:怜悯。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

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

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年级下册

5.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品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现代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繁盛的样子。 2.原:原野。 3.荣:繁盛。 4.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掩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7.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诗歌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诗歌译文

译文1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译文2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8.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解】 解落:散落。

三秋:秋季三个月,即指整个秋天。二月:早春,农历二月。翻译: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简析: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

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

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9.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品注释:(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2)但:只。闻:听见。(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 照:照耀(着)。 作品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二年级上册

10.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庐山雄伟峭拔的香炉峰,在日光照耀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远看瀑布像一条白链高挂在前边江面上。它那陡峭迅疾的气势,叫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泻落下来了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2.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3.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4.前川——山前面的河水。5.银河——天河。6.九天——天空最高处。

这首七绝,描写庐山瀑布的壮观。首句写阳光灿烂、紫烟缭绕的香炉峰,算是铺设背景;然粕刻画瀑布的形象:

“瀑布挂前川”,写瀑布从山顶直垂下来,就像悬挂在山前河道的上空一样;“飞流直下”,写瀑布的水流迅猛如飞,一泻到底;“三千尺”,夸张地说香炉峰高,瀑布水长;“银河落九天”,用天河落地的奇特想象,比喻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气势,读起来仿佛看见那银白耀眼的光泽,听到那惊心动魄的轰响。从“遥看”到“疑是”,由见景而生情,使人感受到诗人欣赏瀑布时的兴奋和喜悦:啊,我当是银河从天上跌下来啦!

这首山水小诗,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祖国山河的热爱;而庐山瀑布,它的形象也随同这首诗,宛如天上皎洁明亮的银河,在作者眼前闪闪发光,永不消逝。

直译 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⑪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⑫ 忆:想念。[2-4] ⑬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作者的家乡蒲州就在这一带。⑭ 异乡:他乡、外乡。⑮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⑯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⑰ 茱萸: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8)山东兄弟[1]: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而王维当时在华山西面的长安,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

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译文 我一个人孤独地在异地他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地思念亲人。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登高望远;他们都插着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1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②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③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不及:不如。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1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解】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 【原文大意】: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对天

唱着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上,红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15.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歌注释 ①日出句:早晨太阳出来以后,照得江边盛开的花儿,红艳得比火还要红。 ②春来句:蓝,用蓝草制成的颜料,也叫靛青。春江青碧,好像靛青的颜色一样,在阳光下泛着绿波。 译文 春日,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红得胜似烈火;江水碧绿的颜色,只有蓝草可以相比。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诗人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对江南水乡的诱人春色进行了形象的描绘,红绿相映,光彩夺目,印象强烈,引人入胜。

16.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作品注释: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圆影:指月亮。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

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天人:天上人间。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作品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17.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黄河,在这里指的是黄沙。孤城: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6)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度:越过。

诗意: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二年级下册

18.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说。

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⑦处:地方。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19.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美好动人的景色。第一,二句大处着眼,视野开阔,描写了自然界的大环境。诗的开头突出“迟日”,统领全篇。正因为春天来到,才会出现“花草香”“泥融”“沙暖”等现象。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两种可爱的动物,写燕子的动态,显出春意繁闹;鸳鸯的静态显得悠闲自在。动静搭配,相映成趣。这首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自然流畅。

【中心思想】这首诗抓住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燕子和鸳鸯、泥融与沙暖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20.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⑪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⑫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⑬ 妆:装饰,打扮。⑭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⑮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⑯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⑰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⑱ 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21.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⑪ 村居:住在农村。 ⑫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⑬ 醉:迷醉,陶醉。 ⑭ 散学:放

学。 ⑮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22.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蓬头:头发乱蓬蓬的样子[1]。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

译文: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在学钓鱼,斜身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23.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珍惜,爱惜。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2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白鹭――一种水羽毛鸟,羽毛白色,腿很长,捕食鱼虾。西岭――指岷山,在成都西面。东吴――指现在江苏省一带地方,古代是吴国所在地。

【译文】 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

三年级上册

25.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品译文: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作品注释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②亦:也。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26.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词语注释: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②鉴:古代的镜子。③“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移动。 ④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许:如此,这样。 ⑤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诗词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2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 衰:衰败、疏落。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译诗]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2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品注释:⑪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⑫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⑬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⑭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⑮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3-5]

作品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29.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入**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⑥**:波浪。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30.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词语解释】 ①:山峰。 ②:在诗中为都的意思。 ③:在诗中为占其所有的意思。 ④:在诗中为醇香的蜂蜜。

【诗文解释】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三年级下册

31.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好的日子。

2、寻芳:游览(河边),欣赏春花。

3、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4、一时:一下子。

5、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感觉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及其精神。 古诗今译: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32.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①游园不值――想游园却没有人在。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②应怜――应该爱惜。应,应该;怜,爱惜。 ③屐齿(jī chǐ)――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④小扣――轻轻敲门。⑤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⑥ 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解读】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很长时间门,也没有人来开。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爱惜青苔,担心被游人踩坏,从而不开门。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简单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jī)踩坏他爱惜的青苔, 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 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33.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3.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4.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

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5.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6.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 7.只:只有,只是 8.隔:间隔。 9.数重:几层。读shù chïng 10.绿:吹绿,又。《临川先生文集》卷二九作“自”。兹据张氏涉园影元本《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三校改。 11.还(huán):回。 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是隔着一条江, 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 春风又把江南大地吹绿了, 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故乡呢?

34.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各不同: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5.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

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3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③借部――请问。

译文: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37.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⑪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⑫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⑬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樾(yuâ):树阴凉儿。 ⑭ 意欲:想要。⑮ 捕:捉。 ⑯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他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38.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栖鸟不飞,行人绝迹,大雪之中天地幽寂。千山,所有的山。鸟飞绝,没有了飞鸟的踪迹。万径,所有

的路。人踪灭,没有行人的踪迹。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天地皆白,寂静无声。汉江之上,孤舟之中,一老翁在雪中垂钓。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翻译】所有的山川,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没有人的踪迹。然而,却有一位老翁坐着一条孤零零的小船,身披着蓑衣,头戴着斗笠,在飘洒着大雪的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39.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来自天涯,奔腾万里,它携带的泥沙也经历浪淘风簸。如今我想沿着黄河滚滚的波涛,直上九天银河,到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家中去做客。 这句话写黄河的雄伟。

四年级上册

40.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4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词语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出:突出,出现 全文译文:译文一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译文二 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42.竹石 清•郑燮[xiâ]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诗释义: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竹 石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⑤破岩:破裂的岩石。⑥磨:折磨,挫折,磨炼。⑦击:打击。⑧坚韧:坚定而又柔韧。⑨任:任凭。⑩尔:你。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43.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注释:⑪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⑫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⑬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⑭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⑮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作品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44.塞下曲(其一)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4.遁:逃走。5.将:率领。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7.逐:追赶。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45.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关:边关。 度:跨越。飞将:指汉武帝时,镇守边关的大将李广,因英勇善战,有着“飞将军”的美名。

译文:边关依旧还是秦汉时的边关,明月还是那轮明月。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镇守卢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四年级下册

46.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3.寒雨:寒冷的雨。4.连江:满江。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6.平明:清晨天刚亮。7.客:指辛渐。8.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9.孤:独自,孤单一人。10.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作品译文: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47.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释】四时:四季。 耘田:锄地。 【译文】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 小孩子哪里懂得种田织布之事,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48.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品注释:1.山原:山陵和原野。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3.川:平地。4.子规:杜鹃鸟。5.如:好像。6.才:刚刚。7.了:结束。8.蚕桑:种桑养蚕。9.插田:插秧。 现代译文: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了起来,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49.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

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

凿。(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50.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解释】四时:四季。 耘田:锄地。 【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

小孩子哪里懂得种田织布之事,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51.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2)吾(wú):我,自己。(3)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4)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5)池头:池边。头 :边上。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五年级上册

52.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解】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向日葵即其中之一。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③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⑤秋节:秋季。⑥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⑦百川:大河流。少:年轻。老:老年。 ⑧徒:白白地 。

本段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5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朝雨:早晨下的雨。(1)使:到某地出使。(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4)浥:(yì):湿润,沾湿。(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7)君:指元二。 (8)更:再。(9)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10)故人:老朋友,旧友。(11)更尽:再喝完。(12)朝(zhāo):早晨、清晨

作品译文: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请您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吧,只是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碰到知己的老朋友了。

5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

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3)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4)莫愁:请不要忧愁 。(5)知己:知心的好朋友。 (6)谁人:哪个人。(7)识:认识.(8)君:你,这里指董庭兰。

【译文】夕阳西下,黄云千里,日色昏昏。北风吹送着大雁,大雪纷飞。不要发愁,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谁不知道你才艺高超的董琴师啊。

55.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56.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品注释:示儿:告诉儿子。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的是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无:通“勿”,意思是不要。乃:你 ;你的。无忘:不要忘记。翁:父亲,爸爸。

译文:死去元知万事空: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57.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本段注释:①书:书写,题诗。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⑤成畦(qí ):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⑦将:携带。 绿:指水色。⑧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本段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58.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2.蹊(xī):小路。3.娇:可爱的。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翻译]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59.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①滁(chú)州:州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椒三市县地。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③独怜:独爱,有偏爱之意。④黄鹂:黄莺,一种鸟类,叫声婉转动听。⑤深树:树荫深处。⑥春潮:春天的潮汐。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题解]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五年级下册

60.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解:①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②方好:正显得美。③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⑤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译文】1: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半明半暗,隐隐约约,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濛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译文】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6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④毕竟: 到底。⑤六月中:六月中旬。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⑦同:相同。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⑩映日:太阳映照。⑪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6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古建筑名,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季节;夏季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4.遮:遮盖,遮挡。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9.卷地风:龙卷风。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本段译文: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和白色的雨点,此时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就像天空一样广阔无边。

63.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3.恃(shì):依靠。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6.降:降生。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64.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蒌蒿(lïu hāo):一种生长在洼地

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

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 )”,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鱼逆江而上。 时:时间,这里指季节。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六年级上册

65.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词解】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④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⑤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时间钟\"。

【译文】在月落村,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66.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词注释:

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官府,官邸(dǐ),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以气味或烟气烤制物品。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译文: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慢舞日夜不歇。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6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1) 将晓:天将要亮了。(2) 篱门:篱笆的门。(3)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4)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5)“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6)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7)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8)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9)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10)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1)南望:远眺南方。(12)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诗意: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

68.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①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②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③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④君:你。⑤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⑥催:催人出征。⑦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⑧欲:将要。 ⑨征战:打仗。 译文: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纵纵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催人出征。如果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见笑啊,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69.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六年级下册

70.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71.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独步--独自散步。2.塔--墓地。3.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4.两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

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且透过诗句,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

7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①呈:恭敬地送给。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润如酥(sū):滋润如酥。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④最是:正是。⑤处:时。⑥绝胜:远远胜过。⑦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⑧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水部此处代指工部。 【韵译】春雨如丝如缕地飘洒在京城长安,雨珠像酥油一样滋润着大街小巷。 春草刚刚萌生,远望一片淡绿,近看却绿色全无。早春是一年中春光最好的时候啊,远远胜过柳色如烟遍布京城的暮春时节。

7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解】1.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2.阴山:阴山山脉,起于

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3.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4.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5.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翻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74.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2]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3]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⑤蓑衣:用草或棕编成的雨衣。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急湍,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7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1)乃:就。(2)发生:萌发生长。(3)潜:暗暗地,悄悄地。(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5)野径:田野间的小路。(6)晓:天刚亮的时候。(7)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8)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9)重:读作zhî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花朵包含雨水故曰重)(10)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上渔船的灯火却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那细雨滋润的红花,映着曙光分外鲜艳,饱含雨露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第18篇:小学生必读50首古诗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评】如果说孩子知晓度最高的诗是《鹅》,小学生知晓度最高的诗就是《春晓》。这首诗带着生机勃勃的意境,以此开篇,不错。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是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孟浩然的诗,词句简约,明白晓畅,易于诵读。这首又是五绝,字数不多,很适合初学者。《宿建德江》,简约版的《春江花月夜》。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评】不用多说。有华人处即有此诗。《爸爸去哪儿》的片尾曲,前奏就是这首诗。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评】可以玩一个文字游戏,去掉一个“间”字,将这首诗变成一首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会提升孩子的兴致,以及他们对词的初步感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评】春天的感觉,恰如微风拂面,如杨柳依依。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评】让孩子理解一个老人的心态,学习用他人的视角看人看事。老人眼中的“儿童”,就是“笑问客从何处来”,如此憨痴烂漫。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评】孩子会问:怎么又有一个《凉州词》?解释一下,这是曲调。诗不一定要有名字,但一定要有名。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评】王昌龄是七绝圣手。拿一本地图,青海、玉门关、楼兰,让他/她对国家地理有个初步概念。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评】一口气读了好几首边塞诗,初步形成类型诗的概念。此诗的时间感、空间感和动态感都很强,气势雄浑。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评】送别诗,唐人诗歌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吴、楚,这是上海以及长三角所处的大略地理方位,告诉孩子,春秋战国时期有过这样两个国家。“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一种价值观教育。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评】让孩子系统地读几首王维的诗。王维诗歌中有一种平静的力量。他的山水诗,不是对景色的简单描摹,已经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鸟鸣涧》的意境,让孩子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静静还原那个场景。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评】看似简单的白话,却回味悠长,如吃橄榄、如食梅子。冬天教授此诗,正当其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评】告诉他/她什么是重阳节,古代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让他/她体会什么是思乡,什么是手足情深。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评】王维诗中多“君”字,仿佛在与你对话,可见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评】渭城朝雨又见“君”。送别诗的经典。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评】读此诗时,正值春节。古代的“元旦”,是农历新年。正要讲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叫做‘年’的怪兽„„”孩子打断说:“我早就知道了„„”三滴汗。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评】春节过了,孩子快开学了。带他/她一起去放风筝吧,把这首诗背下来不成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评】读春天的诗。“草色遥看近却无”,带他/她去公园里寻找草地中正在萌发的青草;去看看河畔的垂柳,顺带复习前面学过的《咏柳》。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评】春天的景象越来越气象万千。白描的手法,让各种小动物、小植物活跃在纸面上。蒌蒿、河豚都是美味,苏轼是个馋嘴猫,跟小孩子们心心相印。家在江南的朋友,一定要带他/她去吃吃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评】正值烟花三月,所以选这首诗。孟浩然、李白,他们居然是好朋友,孩子顿时觉得那是一个多么厉害的时代。带他/她去看大江大海,体会什么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叫“地球是圆的”。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评】进入了春的时节,抓住时机多念几首春天的好诗吧。杜甫的诗,大多是沉郁顿挫,小孩子不容易理解,大诗兄也不建议这么早给他们念。这是杜甫难得的一篇“小清新”,田园生活的恬淡、邻里关系的温馨、生机勃勃的美丽,都是亮点。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评】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这是古代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不能生火做饭。让孩子体会一千多年前帝都长安的风貌,以及傍晚时分、灯火初上的那种静谧。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评】清明节必读。孩子说,她早就会背了。那好吧,放假一周!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评】大诗兄的故乡,也是孩子户口本上的“籍贯”。不能忘本。再说,这首诗本身就很美!父女曾经亲临潺潺涧溪,幽草犹在,黄鹂不减。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评】明快江南春,濛濛江南雨。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评】孩子第一次接触到词。描摹江南之春,《忆江南》与上周的《江南春绝句》堪称双璧。“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仿佛自己就站在朝日喷薄的船头,于大江之上顺流而下。现代人很难想象,如此壮阔的一条大江,居然能够澄净如斯!小孩子会有一点不解:“为什么说绿色像蓝色?”原来,“蓝”是古代的一种植物染料。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评】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到律诗,而且是七律,56个字,本来担心背诵下来有难度,没想到很轻松搞定。这说明孩子的潜能很强大,也说明这首诗真的很朗朗上口。早莺、新燕,应该还有蝴蝶、蜜蜂,萌物多多。读上几遍,感觉真应了那句话:春暖花开时,杭州萌萌哒!杭州离上海不远,可以全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评】“还是唐-白居易啊。”没错,还是。农历的人间四月天,花期极盛之后,地面落英一片,细小的、青涩的果子开始挂上枝头。不过,山里的桃花刚刚盛开。这是为什么呢?给孩子上一堂五分钟的科学常识课——《海拔和温度对植物花期的影响》。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评】话说读这首诗的时节,真的是漫天“飞雪”、喷嚏连天!大约两三个月前,不是学过一首《早春》吗?孩子那时就在问:“有没有《晚春》呢?”现在,《晚春》真的来了。一看作者,还是这个韩愈呀,哈哈。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评】不知不觉,春天就在念诗中过去了,梅雨天来了。夜晚,能够听到不远处公园池塘中传来的蛙声。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评】继续梅雨季。“‘梅子黄时日日晴’?上一首《约客》不是说‘黄梅时节家家雨’嘛?”这„„怎么解释?“呃,看这首诗的样子,大概是快出梅了„„”小孩子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等着接受考验吧。“添得黄鹂四五声”,可以回忆一下《滁州西涧》里的“上有黄鹂深树鸣”。比较,对照,总是很有意思。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评】初夏到来。我们去公园里看卷卷的小荷叶,尖尖的荷花苞,还有飞舞的红蜻蜓。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评】还是杨万里,还是写荷花。现在,小荷叶已经舒展开来,小花苞已经绽放吐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评】我们读过白居易的西湖,读过杨万里的西湖,现在来看苏东坡的西湖。夏天的疾风骤雨,来匆匆,去匆匆,仿佛在变魔术。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评】晴西湖、雨西湖,道不尽的夏日西湖!话说,这苏东坡是有多么地爱西湖,又多么地爱喝酒啊。他会不会遗憾,如果西湖的水是酒就好了„„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评】“小荷才露尖尖角”“接天莲叶无穷碧”之后,相隔几周,我们接着说荷花。船女们穿着跟荷叶一个颜色的裙子划入荷池,脸蛋儿跟荷花一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花木兰、秦罗敷、采莲女,劳动的少女透着健康的美。

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评】依旧采莲。小女孩哈哈大笑:“这也叫诗?!就这么东西南北地过去?”但是,如此简单重复的韵律,却不知不觉就征服了孩子。“田田”,什么意思?繁盛、广阔,读起来从容舒畅,听上去也悦耳动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评】城市里的孩子,很难亲身去体会农村的夏夜,这就是我们的“代沟”。有鹊、有蝉、有稻、有蛙,有朗月、有稀星,赶路人真的不寂寞。“七八个星”有时背成“六七个星”,“两三点雨”变成“三四点雨”,引发一阵爆笑。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评】跟着李白走,游遍全中国。“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危楼高百尺”„„孩子说,李白就是夸张!仔细算一算,白发比楼房还要高。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评】跟着李白去了一次庐山,再跟苏轼去一次。可以让孩子比较比较,唐诗和宋诗有什么区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在跟我讲道理„„如果说唐诗是记叙文,宋诗是不是像议论文呀?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评】秋天就要来了。我们读过那么多汉唐中原人的边塞诗,现在读一首匈奴、鲜卑这些“牧马人”的边塞诗吧。《敕勒歌》是诗,但更是歌。字句长短有变化,韵律朗朗上口,意境也是苍茫辽阔,一口气唱下来,令人“倍儿爽”!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评】中秋节快到了。自古中秋第一诗词,当然是这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么长的词,居然也能背下来。其实也不是背下来的,是跟着王菲阿姨唱下来的„„中秋夜,我们在阳台上举起望远镜,依稀看到了嫦娥和玉兔?孩子说,那是环形山。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评】第一次学习元曲。大诗兄肚子里的元曲,其实也没有几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没有动词?对,不需要动词,这就是汉语言的魅力,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不信你看,《春江花月夜》,不也是名词的“堆砌”嘛。倒也奇怪,这么罗列下来,意境全出来了。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评】智者乐水。这里的“乐”,不见得是高兴的意思,而是喜欢、亲近的意思。在一个冷静清冽的自然环境里,人可以变得很空灵。读完这首,我们再回忆一下《宿建德江》吧。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评】仁者乐山。我们曾经去过莫干山,看到山间层层云雾,“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峰会路转,我们还会看到“白云生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孩子会在很多励志小故事里看到这一句,这样的比喻没错;不过,也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园里看看枫叶,就欣赏那层层叠叠的红,不必想那么多。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诗评】秋凉,露重。父女举头望月,恰恰看到“月似弓”。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评】去乡村,去田家,去山里;去钓鱼,去捉鸡,去野餐。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评】回忆我们夏日读过的那些《采莲曲》《江南可采莲》,再去看看秋天里的荷塘,“荷尽已无擎雨盖”,又是另外一番景致。去江边的橘园采橘,看看小橘子点缀下,秋末初冬的江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评】我们回转头来再读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后,原来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个李白,真是夸张得没救了„„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评】跟着李白,继续在大江南北游历。我们曾经在马鞍山、在芜湖,在南京、在崇明,多少次跨越长江,每次经过大桥时,壮观的景致都让我们的鼻尖紧贴着车窗玻璃。

第19篇:小学生古诗知识最全

小学生古诗知识

巧用古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 13.《七步诗》的作者是( )。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1)红色 (2)花 (3)树叶

29.“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1、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诗题——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风桥夜泊》(张继)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咏柳》(贺知章)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早春》(韩愈)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江雪》(柳宗元)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冬)《梅花》(王安石)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清明》(杜牧)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山行》(杜牧)

2、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柴门闻(犬吠)吠,风雪夜归人。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桑)阴学种(麻)。 (1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3)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7、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小杜:(杜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唐代边塞诗人有:(高适、崔颢、岑参等人)

8、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首诗的题目是:《绝句》,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9、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

(1)描写母亲的有:《游子吟》(孟郊) (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山行》(杜牧) (3)描写送别的有:《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10、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2)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小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默写下列诗人写的一首诗。(先写题目,再默诗句。)

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_宋__朝诗人苏轼在

《题西岭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_唐__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9)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蒙蒙胧胧地照着大地,清风拂面,不由撩起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

(1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笑了,摸着我的头说:“就你会贫嘴!”

13、给诗句填上数字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14、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细致而生动,尤其对日、月、雨等的描写更见功夫,令人赞叹。请就下面句子中有关日、月、雨的内容填空。

有关描写“日”的句子: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描写“月”的句子:

(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今夜明月人相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描写“雨”的句子: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15、唐代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填写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句子。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诗题——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风桥夜泊》(张继)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咏柳》(贺知章)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早春》(韩愈)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江雪》(柳宗元)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冬)《梅花》(王安石)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清明》(杜牧)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山行》(杜牧)

2、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柴门闻(犬吠)吠,风雪夜归人。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桑)阴学种(麻)。 (1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3)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7、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小杜:(杜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唐代边塞诗人有:(高适、崔颢、岑参等人)

8、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首诗的题目是:《绝句》,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9、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

(1)描写母亲的有:《游子吟》(孟郊) (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山行》(杜牧) (3)描写送别的有:《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10、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2)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小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默写下列诗人写的一首诗。(先写题目,再默诗句。)

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_宋__朝诗人苏轼在

《题西岭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_唐__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9)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蒙蒙胧胧地照着大地,清风拂面,不由撩起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

(1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笑了,摸着我的头说:“就你会贫嘴!”

13、给诗句填上数字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14、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细致而生动,尤其对日、月、雨等的描写更见功夫,令人赞叹。请就下面句子中有关日、月、雨的内容填空。

有关描写“日”的句子: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描写“月”的句子:

(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今夜明月人相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描写“雨”的句子: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15、唐代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填写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句子。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第20篇: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ónɡ)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羌(qiānɡ)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ɡuàn)雀楼 (唐)王之焕(huàn)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唐)孟浩(hào)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11、芙(fú)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wèi)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zhū)萸(yú)少一人。

1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节录)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2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别董大 (唐)高适(shì)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水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nǎi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ɡ锦官城。

2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yǐ)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8、游子吟(yín)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suō)笠(lì)翁, 独钓寒江雪。 30、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lù)飞, 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青箬(ruò)笠(lì), 绿蓑(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chán)于夜遁(dùn)逃。 欲将轻骑(jì)逐(zhú), 大雪满弓刀。

32、望洞庭

(唐)刘禹(yǔ)锡(xī)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33、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4、赋(fù)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7、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zhì)子学垂纶(lún), 侧坐莓(méi)苔(tāi)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38、悯(mǐn)农 (唐)李绅(shēn)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sù),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4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2、清明

(唐)杜牧(mù)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4、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5、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46、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47、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tú)苏。 千门万户瞳(tóng)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49、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liàn)艳晴方好, 山色空朦(méng)雨欲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mǒ)总相宜。

52、惠(huì)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shì)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

5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4、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难望王师又一年。

57、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yún)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jiá)蝶飞。

59、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6

1、春日

(宋)朱熹(xī) 胜日寻芳泗(sì)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6

2、题临安邸(dǐ)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做汴(biàn)州。 6

3、游园不值 (宋)叶绍(shào)翁 应怜屐(jī)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fēi)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6

4、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6

5、墨梅

(元 )王冕(miǎn) 我家洗砚(yàn)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qián坤kūn。6

6、石灰吟

(明)于谦(qiān) 千锤万凿(záo)出深山,

烈火焚(fén)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6

7、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ěr)东西南北风。 6

8、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

9、村居

(清 )高鼎(dǐnɡ)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70、己(yǐ)亥(hài)杂诗 (清)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诗文名句分类欣赏

(一)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读书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四)奉献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五)战争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六)雄心壮志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七)爱国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八)立志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4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8、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九)思乡、念友人、思亲人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

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十)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十一)长江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十二)高风亮节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白药)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十四)舍生取义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视死如归。(司马迁)

(十五)勤奋

1、一勤天下无难事。(韩愈)

2、读书勤乃成,不勤腹中空。

5 (韩愈)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十六)读书方法

1、学者先要会疑。(朱熹)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十七)惜时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

(十八)江南风景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十九)夸张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二十)比喻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一)拟人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二二)月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李白)

8、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听杯一问之。(李白)

(二三)山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

6 天下。(孔子)

(二四)水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二五)花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5、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二六)鸟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刘宗元《江雪》)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望岳》)

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几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二七)马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二八)春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二九)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三十)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三一)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7

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三十二)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三十三)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三十四)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三十五)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三十六)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 《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三十七)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小学生古诗范文乌衣巷
《小学生古诗范文乌衣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