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施方案

彝家新寨建设实施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08 08:34:15 来源:实施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彝语频道彝家新寨建设宣传报道方案

彝语频道“彝家新寨建设”宣传报道方案

彝语中心按照中共凉山州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搞好彝家新寨建设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彝语频道宣传报道方案”。

一、《彝乡风》栏目摄制组深入到全州彝家山寨,采访彝家新寨建设方面10期节目。

二、及时译制好新闻中心的《凉山新闻联播》、制作中心的《彝家新寨建设方面专题、宣传片》在彝语频道里播出。

三、节目摄制组深入到彝区采访一些“彝家新寨建设 ”方面演讲、晚会等节目。

四、译制好8条“彝家新寨建设 ”方面标语在彝语频道里滚动播出。

五、重播反映以前婚姻不自由,重男轻女,不讲卫生,不相信医生,吸毒危害,不关心不照顾老人。通过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后,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陈规陋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倡导文明新生活,养成文明好习惯等内容为题材的“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电视短剧”《阿海牛支欲嫁女》上、下集,《拉克惹和陌生女》、《孝媳孝子》、《医生来了》、《争执的婚姻》、《阿海牛支开车记》等七部短剧。

凉山电视台彝语频道

2011.5.28.

推荐第2篇:彝家

《彝家娃娃真幸福》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五单元《唱吧跳吧》中的《彝家娃娃真幸福》。这是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课本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音调特点的歌曲,这首歌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采用典型的彝族民歌音调和节奏写成,短小简洁,很适合小朋友边唱边跳。 2.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 学跳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 3.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两个教学内容,本人将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达到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

学生尝试用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为歌曲伴奏。 3.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

难点:学生能根据歌曲快速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

二.教学理念

我遵循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以唱为主,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结合,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我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纪的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但相对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我打算引用兴趣引用、预设悬念、图谱示意、节奏律动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点。通过直观图象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引入新课

请小朋友跟着歌曲《娃哈哈》的录音边唱边拍手,这样既复习了歌曲,又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通过这首歌曲,引入本课的内容: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是怎样来唱歌的。这里先不告诉小朋友是哪个少数民族,给他们设个悬念,引导他们认真欣赏歌曲。 2.视听结合 学唱歌曲

(1) 歌曲的结构

请小朋友欣赏歌曲第一段,听完后找出歌曲中哪句歌词印象最深?它在歌中出现了几次?是出现在句首还是句尾的呢?(欣赏两遍)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到这首歌曲一共有四个乐句,从而对歌曲有个整体把握。 (2) 歌曲的旋律

再次欣赏歌曲第一段,用手势比划出四个“阿里里”的音高分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这里,教师出示课件,分别用位置的高低排列表示出四个“阿里里”的旋律走向。然后通过和学生接唱歌曲(学生唱“阿里里”)初步把握歌曲;教师用“LA”和学生接唱(学生唱“阿里里”),请学生用手势比划出四个“阿里里”前面的乐句走向。出示课件:相同的乐句用红花表示,不同的用树叶表示。通过这种图形的方式,学生对歌曲的结构和旋律就一目了然了,为学唱这首歌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降低了学唱的难度。

(3) 歌曲的内容

教师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第一段,说出歌曲唱了什么内容,同时,教师把歌中的内容都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展示在课件中,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把歌词记住了。通过前面几遍歌曲的欣赏和接唱,这时,学生已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了。这时,注意要提醒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合作讨论 创编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我们能不能把唱歌和跳舞也编进歌里唱一唱?学生可以采用相互讨论的形式完成。这一环节,就完成了这首歌曲的第二段歌词,同时,课件出示歌名《彝家娃娃真幸福》,请学生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4.加入律动 激发热情

歌曲基本学会以后,教师教授简单的彝族律动。等学生熟练地掌握律动后,一起听着歌曲手拉手跳一跳,在“阿里里”的地方双手举过头顶,同时口里喊“嘿嘿“。此时,教室里气氛达到高潮,学生情趣体验和体态语言水乳交融。 5.课堂延伸 结束总结 最后,教师请问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少数民族的歌舞?并且告诉他们,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更好听的少数民族音乐,希望小朋友门能喜欢。

五.教学启示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的研究,用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但是教育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请评委老师直言批评和指导。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推荐第3篇:彝家

《彝家娃娃真幸福》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五单元《唱吧跳吧》中的《彝家娃娃真幸福》。这是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课本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音调特点的歌曲,这首歌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采用典型的彝族民歌音调和节奏写成,短小简洁,很适合小朋友边唱边跳。 2.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 学跳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 3.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两个教学内容,本人将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达到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

学生尝试用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为歌曲伴奏。 3.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

难点:学生能根据歌曲快速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

二.教学理念

我遵循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以唱为主,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结合,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我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纪的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但相对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我打算引用兴趣引用、预设悬念、图谱示意、节奏律动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点。通过直观图象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引入新课

请小朋友跟着歌曲《娃哈哈》的录音边唱边拍手,这样既复习了歌曲,又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通过这首歌曲,引入本课的内容: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是怎样来唱歌的。这里先不告诉小朋友是哪个少数民族,给他们设个悬念,引导他们认真欣赏歌曲。 2.视听结合 学唱歌曲

(1) 歌曲的结构

请小朋友欣赏歌曲第一段,听完后找出歌曲中哪句歌词印象最深?它在歌中出现了几次?是出现在句首还是句尾的呢?(欣赏两遍)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到这首歌曲一共有四个乐句,从而对歌曲有个整体把握。 (2) 歌曲的旋律

再次欣赏歌曲第一段,用手势比划出四个“阿里里”的音高分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这里,教师出示课件,分别用位置的高低排列表示出四个“阿里里”的旋律走向。然后通过和学生接唱歌曲(学生唱“阿里里”)初步把握歌曲;教师用“LA”和学生接唱(学生唱“阿里里”),请学生用手势比划出四个“阿里里”前面的乐句走向。出示课件:相同的乐句用红花表示,不同的用树叶表示。通过这种图形的方式,学生对歌曲的结构和旋律就一目了然了,为学唱这首歌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降低了学唱的难度。

(3) 歌曲的内容

教师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第一段,说出歌曲唱了什么内容,同时,教师把歌中的内容都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展示在课件中,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把歌词记住了。通过前面几遍歌曲的欣赏和接唱,这时,学生已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了。这时,注意要提醒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合作讨论 创编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我们能不能把唱歌和跳舞也编进歌里唱一唱?学生可以采用相互讨论的形式完成。这一环节,就完成了这首歌曲的第二段歌词,同时,课件出示歌名《彝家娃娃真幸福》,请学生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4.加入律动 激发热情

歌曲基本学会以后,教师教授简单的彝族律动。等学生熟练地掌握律动后,一起听着歌曲手拉手跳一跳,在“阿里里”的地方双手举过头顶,同时口里喊“嘿嘿“。此时,教室里气氛达到高潮,学生情趣体验和体态语言水乳交融。 5.课堂延伸 结束总结 最后,教师请问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少数民族的歌舞?并且告诉他们,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更好听的少数民族音乐,希望小朋友门能喜欢。

五.教学启示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的研究,用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但是教育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请评委老师直言批评和指导。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推荐第4篇:特补乡人民政府关于彝家新寨建设的自查报告

特补乡人民政府

关于对彝家新寨建设工程的自查总结

实施彝家新寨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为支持大小凉山彝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改善彝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是我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工程。普格县特补乡彝家新寨风貌改造工程于2011年10月底开建,2011年12月底竣工,涉及到我乡甲甲沟村一个标段和庙子湾村三个标段,没一个标段50户,总共200户人家。根据县彝区新寨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我乡于2012年2月18日组织建设业主委员会成员对彝家新寨进行自查,现将四个标段彝家新寨自查总结如下:

业主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庙子湾村及甲甲沟村彝家新寨建设四个段进行自查验收,验收时严格按照与施工方签订的合同,并采取“看、听、问”的形式进行实地入户检查验收。看,主要看工程建设整体面貌和施工内容及质量;听,主要听建设农户对工程建设的满意度;问,主要问施工方和农民集中反映的疑点及问题。通过逐户地“看、听、问”等方式进行检查。

根据合同要求,此次检查的内容有:现有住房、厨房、畜圈、厕所、围墙、大门、院坝等。改造标准为:打造的标准是坚持质量第

一、户外形象优美、突出民族特色和川滇民居特色,现已全部完工。

通过检查均符合合同要求,达到验收标准,等待县彝家新寨领导小组的验收

特补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推荐第5篇:彝家娃娃

案例赏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说课稿

东官营乡中心小学

孙晓慧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东官中心小学的音乐教师孙晓慧。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第二册第八单元中的表演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这是一节集欣赏、演唱、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音乐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设计理念、教学流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本课的设计思路 。

一、教材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的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学生熟悉的四分之二拍,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歌中“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3、情感目标:.通过彝族风光图片的欣赏及歌词的创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彝族音乐风格。因为歌唱是小学艺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它包含着某些艺术技能的运用,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等。

教学难点:

把握四个“啊里里”的音准。创编第三段歌词。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运用

1、“引导法”,通过对彝族有关内容的介绍,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要深入了解、学习的欲望。

2、“多媒体激趣法”,在图片、视频欣赏、歌曲聆听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这个美丽民族的兴趣。

3、“听唱法”,低年级教学主要以听唱为主,让学生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获取对歌曲旋律的整体把握。

三、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说、看、动等要素,让学生去体验、去感知音乐。

四、设计理念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与高年级不同。同时,儿童的自制力差,所以我在课堂上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生动的语言启发诱导,形象的演示点拨指导,多彩的内容巩固运用,从而创设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收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快乐的音乐之旅又要开始了,看小飞机来接我们了。(出示飞机图片),请同学们赶快跟随老师一起踏上神秘的旅程吧。请大家坐稳、坐正,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

(设计意图:儿童好奇心很强,乐于探索新鲜事物,一提起旅行孩子们一定会兴致高昂。所以已旅行为线索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引导手段,它能把整节课的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1、猜一猜小飞机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出示彝族风光课件)

2、介绍彝族

这里是美丽的彝家山寨,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彝族人最喜欢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妇女通常头上缠包头。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音乐文化传统的民族,舞蹈又是彝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此舞蹈音乐或欢快活跃、或悠扬柔美、或奔放粗犷、极其丰富。

多彩的彝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彝族先民与其他古代民族共同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他们很早就创制了与汉字同源异流的古老文字--彝文,一直使用到今天,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极为可贵的文化遗产。(出示课件)

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彝族人民也有他们自己的节日。“彝族年”就是彝族一个重大的传统民族节日。很早以前彝族历一年为十个月,因此彝族传统过年日期与汉族不一样,后来因受汉族影响,大部分彝族使用阴历(夏历)计年月,每年正月过春节,但少数彝族同胞仍一直保留着自己的传统年节。

来到这里最最不能错过的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这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的由来源于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每到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图文并茂的介绍,学生对本来陌生的民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下面的舞蹈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学习彝族舞蹈动作。

你们想不想也来感受一下火把节欢乐的气氛啊! 先来跟老师一起学习几个间单的舞蹈动作。

1、分解教动作。

2、将动作连起来。

3、跟随音乐表演舞蹈。(播放《彝家娃娃真幸福》)

(设计意图:孩子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强,舞蹈的加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还能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学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里吗?听,这里的小朋友正在用他们美妙的歌声歌唱他们幸福的生活呢!

①我们听一听他们都唱了些什么?(出听歌曲)。

②我们再来听一听他们唱歌时经常用到哪个词?这个词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③四个“阿里里” 高低相同吗?让我们边听歌曲边用小手比划出来。

④跟老师一起唱一唱。

⑤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接龙游戏好吗,老师唱每个乐句的前半句,请你们来唱“阿里里”。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歌曲的难点,我通过三次聆听一次练唱、一次接唱,使学生在感受中、对比中、练习中逐步突破这个难点。)

2、让我们伸出小手轻打节拍,为歌曲伴奏好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把注意力转回到整首歌曲的旋律上,节拍的加入也增强了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3、让我们来小声的哼唱歌曲。

4、轻轻的添上歌词。

5、再唱一遍,注意声音要轻巧跳跃,尤其是阿里里处舌尖要翘起来。

6、男女生接龙唱歌。

7、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彝族小朋友,当你身着盛装唱起歌跳起舞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让我们带着幸福、快乐的心情再次演唱这首歌曲吧。

(设计意图:在反复的不同要求的演唱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旋律,而且把歌曲的内涵完整的表达出来。)

8、让我们跟着音乐尽情的载歌载舞吧。

(设计意图:歌与舞的交融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让学生在无比欢乐和满足的气氛中结束了歌曲部分学习。)

(四)、编创活动

彝家娃娃的幸福真是令人羡慕,所以那里的孩子用歌声来赞美他们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怎么样呢?你们想用歌声来赞美自己的幸福生活吗?(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歌词创编,然后分组展示。)

(设计思路: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五)、小结

孩子们,我们的旅程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谈一谈你在这次旅行中都有哪些收获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音乐文化,就像美丽夜空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星星,这些星星交相辉映,使我们的祖国大放异彩。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聆听、感受、对比、创造、表现等方法学到了音乐知识,掌握了基本技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浅显设计,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推荐第6篇:《彝寨天使》观后感

心系群众无私奉献

——《彝寨天使》观后感

党员教育电影《彝寨天使》是以峨边彝族自治县普通乡村医生韦琼英先进事迹为主线,讲述了近20年来,她背着药箱在崎岖的山路上独行,跑遍了杨河乡每一个山头村寨,每年平均出诊100多次,挽救了数百人的生命。凭着对彝族群众的一腔热情,韦琼英扎根彝区,成为彝族群众健康的“守护神”,被人们亲切称为“彝寨天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韦琼英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热爱群众、热爱生活、崇尚科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继承并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党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以韦琼英的先进事迹为镜,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学习她为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韦琼英同志为榜样,将其精神贯穿到财政工作的各个环节,保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党性修养,并自重、自醒、自觉、自励,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推动中心工作、提高工作效能,提高科学精细化理财水平,为市中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推荐第7篇:陈家寨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水县曲江镇观音庙村委会 陈家寨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党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要求,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加快该村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曲江镇总体规划和本村实际,编制陈家寨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用于指导村内各项建设的实施。

一、项目村概况

陈家寨村隶属于曲江镇观音庙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曲江镇南边,距离村委会1.00 公里,距离镇24公里。国土面积1.13平方公里,海拔1,525.00米,年平均气温18.00℃,年降水量800.00毫米,适宜种植稻谷、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182.81亩,其中人均耕地1.06亩;有林地1,477.19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2户,有乡村人口172人,其中农业人口172人,劳动力8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5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1.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658.0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收入为主。

二、规划目标

1

(一)经济稳步发展。到2011年小米辣、生姜等生产能力达到100吨;生猪存栏达到200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

(二)科技水平提高。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科技入户率达到95%以上。

(三)村容村貌整洁。村庄主要街道实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五化”;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

(四)农民素质提升 农村劳动力广泛接受科技文化培训,每人至少掌握一项以上专业技术。农村群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逐步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

(五)实现管理民主 实现村务公开制度化,确保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

三、规划任务

(一)生产发展规划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服务为保障,千方百计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

措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产品交易途径,壮大集体经济。

(二)生活宽裕规划

2 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使彩色电视机普及率达100%、电话普及率50%和计算机普及10%、报刊拥有率5%、广播电视家庭覆盖率100%。

(三)乡风文明规划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利用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务文化队伍,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

1、思想道德建设:印制村民道德读本,完善文明公约、卫生公约。

2、科学技术培训: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文化建设:建立农村书屋。

(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为加快陈家寨村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有自己村庄特色和民俗特色的新型村庄,积极组织、精心安排,采取有力措施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编制中去。

四、规划原则

1、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同时,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和引导农民群众投入村容村貌建设

3 的积极性。

2、坚持以农业产业发展为重心重点发展蔬菜产业,扩大种植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兼顾发展公共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从农民群众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4、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结合陈家寨村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

五、工程建设重点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村庄绿化:绿化村内环境,绿化面积400M

2、道路硬化:300M

23、村内亮化:新装街灯15盏。

4、拆除简易房:1000 M

5、立面改造:20000 M

6、新建垃圾池:2个

7、新建公厕:1个

(二)产业发展

1、种植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110亩,以发展优质水稻为主;大力发展小米辣、生姜种植,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种植规模。

22 4

2、养殖业:对生猪品种进行改良,发展养猪示范户2户,改造厩舍5户,扩大家禽等养殖规模。

六、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该项目建设期为3个月,前期以改造村内道路、改厕、简易房的拆除,绿化、立面改造,路灯安装等,后期以路灯安装及卫生设施建设为主。

项目总投资50.5万:上级补助15元,县级补助7.5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5万元,群众捐资及投工投劳折资和13万元。各项工程的建成,将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也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七、保障措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关心农民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广大干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村委会成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总支书记、村主任担任,成员由陈家寨党小组长、村小组长及理财小组成员组成,负责村容村貌建设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工作。

项目建设是观音庙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农村生产水平的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推荐第8篇:彝家娃娃真幸福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反思

《彝家娃娃真幸福》一首的舞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采用典型的彝族民歌音调和节奏写成,短小简洁,适合边歌边舞,体验彝族音乐的特点,感受一组民歌特有的韵味。

一年级学生对于少数民族掌握的知识很少,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课堂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如何聆听音乐,(1)初听,彝族的人民是怎么样唱歌的?听出最多的是哪一个词?(2)复听,接着倾听时要求倾听歌曲中出现了几个“阿里里”?每个词的音高位置位置相同么?(3)再听,学生用轻声进行哼唱,熟悉后师生接唱。

在歌曲的拓展部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彝族的自然风光,彝族服饰,歌舞等一一呈现,深深的吸引了学生,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上完一节课,学生对彝族充满了向往之情,总之这堂课充分高效的利用了多媒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同时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律动、唱歌、舞蹈为歌曲伴奏等方式,这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推荐第9篇:彝家娃娃真幸福

彝家娃娃真幸福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课件中与彝族相关的录像资料及图片,通过观察、感受、模仿等活动初步了解彝族生活的地域、风俗等特点。欣赏彝族服饰的艳丽色彩,培养学生对色彩的鉴别和动手能力。

2、学唱彝族儿童歌曲,表现欢快的情绪。(重点)

3、运用用拍手、跺脚等即兴动作来表现节奏,并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难点)

4、通过小组欢度火把节中,加强小伙伴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愿意以去吗?(愿意)

那就先与我们的小导游见个面吧! 课件(阿尼玛出现)

二、节奏练习

1、师:大家知道我们要去的是什么地方吗?那先于与我们的小导游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节奏

x x x x

x x x

2、启发学生自编问候词语, 如:早上好啊 阿尼玛

我们喜欢 阿尼玛等

三、欣赏

1、师:瞧,阿尼玛向我们发出邀请了,她要带我们踏上彝族之旅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彝族风情。

2、课件出示彝族风情的盛况

3、师: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居住的地方景色很美,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开展许多活动,听,阿尼玛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彝族歌曲。

四、歌曲学唱

1、课件播放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师:你们听出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吗?

(节奏欢快,多次出现“阿里里”的称词)师: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是开心,快乐的意思。

2、师生做拍手游戏读歌词,教师读歌词,学生读“阿里里”处拍手

3、听一听,四次出现的“阿里里”旋律一样吗?教师唱,大家边听边用小手比划一下,这是低的,这是中的,这是高的(师手势表示)师唱,带学生一起比划 , 师唱一句,贴一句“阿里里”的标志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着黑板老师哼唱前面的旋律,你们来接4个“阿里里”好吗?

4、师:唱的真好,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再做一次接唱,不过这次老师是用LA来演唱,小朋友除了要把这4个阿里里唱对以外,还要仔细听听老师唱的这4个短句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贴圆圈和爱心)

5,师:小朋友唱得真棒,刚才我们演唱的就是阿尼玛为我们送上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课件出示——歌名)

6、你们试着唱一唱好吗?

7、连起来唱一唱。教师弹琴

8.彝族有个风俗:朋友见面喜欢用对歌的形式交流感情或抒发心情。今天我们也来对歌抒发快乐的心情!教师弹奏上半句,学生唱下半句,我唱第一句,你们对下一句。(师生接唱)。反过来,你们唱一句我对下一句。

师:彝族小朋友又是唱歌、又是跳舞,你说他们的心情怎样?用歌词中的两个词语来表示(快乐

幸福),那演唱的速度应该怎么样? 加速唱

9.师:对,就像弹弹球很快反弹回来一样,轻快、有弹性。(师演示弹弹球)

请你们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唱一唱歌词。

10、跟着伴奏唱一唱,“阿里里”处拍手。

11.师:你们的歌声真美,老师又想唱一唱了,请听又有什么变化?(生:最后一句唱得很重)你的小耳朵真会听!最后一句老师在演唱时加强了力度。因为在这儿有个力度记号—f 强(师板书:f 强)所以在演唱时要加强力度。 12.师:请你们来试试。(师伴奏生演唱)请生点评。(你能说说你们唱的好吗?好在那里?)

13.师:彝家女孩男孩穿着节日的盛装去干什么呢?(跳舞唱歌) 14.师:不错!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第二段歌词。

15.你们能自学第二段歌词吗?试一试。注意:最后一句要加强力度。(师伴奏生常二段歌词)

16.师:完整的听、唱

一、二段歌词。男生女生比一比。互评。

五、打击乐器伴奏

1、师:看阿尼玛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教师出示串铃、双响筒、碰钟等打击乐器

2、做游戏:找朋友(运用课件)

3、师:请找到乐器的同学和我们一起合作为歌曲伴奏吧! 师生共同表现歌曲

六、表演歌曲

1、师:听到这富有节奏的歌曲,老师真想马上跳起来,你们看!彝族人民已经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了。出示课件,学生感受

2、师:同学们,你们能模仿彝族的舞蹈动作吗? 学生模仿表演

3、师:瞧,火把燃起来了(课件),我们快去参加火把节吧,让我们尽情歌唱,尽情舞蹈,把欢乐和友谊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放音乐伴奏,学生围圆圈跳舞

七、课堂小结:

1、师: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今天的彝族之旅,大家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生:很高兴快乐/学会彝族歌曲、舞蹈/……

2、教师总结:同学们收获真多!彝族人用勤劳创造了幸福生活,用音乐传递他们的快乐与幸福!今天的小导游阿尼玛,她来跟我们道别了(课件)。让我们与彝家娃娃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并祝愿他们生活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甜美,让我们也一起说再见吧!

3、放音乐,唱着歌儿出教室。

推荐第10篇:《彝家娃娃真幸福》

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歌竞舞的炽热情景。

3、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点:

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 教学难点 :

欢快、热烈的歌曲演唱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定向:

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 (师:欢迎 一(3)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A、X X ︱X X ︱ B、X X X X ︱X X X X︱

C、X X X ︱X X X ︱ D、X X XXXX ︱X X XXXX ︱

E、X X XXXX ︱X X X ︱ (1)、学生拍手

(2)、启发创造:用其他的方法拍击。

二、导入 引趣: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出示课件: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启发学生回答)

3、出示课题:课件:《情系彝族》

4、引趣: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乡村寨”。(录像课件:九乡村寨)

三、激趣体验(一):

课件画外音: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彝族做客。

4、导入 :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

5、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 (2)、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3)、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4)、问:还有哪些歌词?

(5)、小结: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词)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初步体验歌曲:

(1)、启发: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

1、2句。(2)、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学会。 (4)小结: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课件画外音:我们彝族人唱歌时边唱边动,你也试试!

6、深入体验歌曲:

(1)、教师示范: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2)、自己尝试: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3)、全体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7、情感激发:

(1)、问:彝族小朋友在唱歌是的心情是怎样的?速度呢? (2)、启发学生说:情绪——活泼轻快,速度——稍快 (3)、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唱。 (4)参与表现:全体起立边唱边跳。

8、小结:踏着歌声,告别彝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又出发了。

四、激情体验

(二):

1、导入 :闭眼听,远处传来动听的音乐……

2、初步感受乐曲:《快乐的罗嗦》

(1)、导入 :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的旅行团来到了彝族的第二站——“云南民族村”。(点击图片:民族村录像欣赏和火把节) (2)、点击画外音:你们真幸运,赶上了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 (3)问: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4)、小结:这首欢快的乐曲是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点击图片:快乐的罗嗦)

(5)、问:你听出哪个音乐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 (6)、启发学生回答:两个小朋友讨论一下。

(7)、小结: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是这首乐曲主题音乐,它是彝族最常用的乐器“月琴”演奏的。(点击图片:主题音乐)

3、深入体验乐曲:

(1)、聆听主题音乐:边听边哼唱。 (2)、动一动:教师示范表演

(3)、小组合作设计动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主题音乐。 (4)小组展示表演:如: (1 1 6)

A、声 音: 嘿 嘿

B、拍手跺脚: X X

C、打击乐器: X X (三角铁、铃鼓、沙球等)

4、情感激发:

(1)、参与表现:师生合作表演,尽情参与表现音乐。

(2)、小结延伸: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他们还会跳

起欢快的舞蹈《阿细跳月》(点击图片:阿细跳月)

五、评价小结:

1、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从云南归来,领略了云南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彝族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和彝族小朋友成为好朋友。(点击图片:情系彝族)

2、随彝族音乐走出教室。

第五单元 唱吧跳吧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 听 《快乐的罗嗦》

动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学生能安静一聆听乐曲《快乐的罗嗦》,感受到乐曲折表现的情绪。初步养成听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学生能较准确地把握“×××”和 “ ××××”的时值,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能用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采用典型的彝族民歌音调和节奏写成,矩小简洁,很适合边歌边舞。《快乐的罗嗦》也是一首富有彝族特色的乐曲。通过这两个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对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难点:让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 教学过程

1、音乐律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教室,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律动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

2、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师:试一试,你能用什么样的节奏为这段音乐伴奏呢?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敲击各种节奏。

2、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合适的音源,如凳子、文具盒等,为歌曲伴奏。

三、歌曲新授

1、导入 师:这么美的乐曲要是配上歌词就更美了!大家想听吗?

2、范唱(教师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3、学唱歌曲

A让学生随琴完整学唱歌曲

B对于个别难唱的乐句采用分句模唱法教唱。

C要求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衬词“阿里里”。

4、表现 A歌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自行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B分组合作,表现歌曲

部分学生演唱歌曲,部分学生为歌唱伴舞,同时部分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欣赏《快乐的罗嗦》

1、导入

师:你们真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彝家娃娃!彝族的风格文化多姿多彩,彝族的歌舞美妙动人。听,那边的山寨里又传来了什么音乐?

2、感受

播放乐曲《快乐的罗嗦》,进行整体听赏。

3、交流感受,表现乐曲

A师: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第五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 《 哈里罗》 听 《法朗多尔舞曲》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专注地聆听乐曲《法朗多尔舞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 情绪。

2、整齐地演唱《哈里罗》,并能用动作或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教材分析

《哈里罗》是一首特立尼达民歌,描绘了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当地人民乐观、奔放的性格。整首歌曲短小精悍,所用的音乐材料十分简洁,在每个乐节尾部使用的切分节奏“××· ”,伴奏“ ×× ”的设计,以及在第

二、四乐节开头出现的“ ×××× ”使歌曲别具特色,饶有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切分音要稍加强力度,突出这一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 ×× ”处创编各种动作,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听想想——感受音乐

1、听音乐做律动,放《彝家娃娃真幸福》的音乐。随着音乐节奏变换动作进教室。感受乐曲的欢快、热烈。

2、欣赏《法朗多尔的舞曲》 法朗多尔舞曲是法国作家比捷的名作《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最后一段,乐曲描写了在获得丰收后人们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四幅图画进行听赏。初听后,与学生讨论:音乐的弱与强、舒与疾是否可以用图画出来表现?复听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图形或线条来表示乐曲力度与情绪的变化。

二、唱唱跳跳——享受音乐

学唱新歌《哈里罗》

1、完整地聆听歌曲

2、要求学生认真看书上有××的地方应做动作。

3、带领小朋友一起读歌词,并拍手击两拍。

4、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5、重点难点解决××××0的伴奏设计。

6、处理歌曲(学生讨论:高兴地、有弹性地演唱,充分表现歌舞中人们无限欢乐的心情。

三、课堂小结

第五单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 《节日舞曲》

动 集体舞《节日舞曲》作为伴奏音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看小朋友欢庆节日的热烈场面。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中所描述的美好情境。

3、指导学生基本动作,来加深学生对歌曲欢快活泼情绪的感受。教学分析 《节日舞曲》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歌,根据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舞蹈音乐填词而成。歌曲充分表现了儿童幸福生活、欢快歌舞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跳起基本舞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把基本动作组合起来,并随着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1、复听几遍音乐,随着音乐轻声哼唱,并按节拍拍手。

2、教师示范(左右)点步,提醒学生用脚尖轻轻点地。初学时可双手叉腰练习,掌握动作要领后,两人一对,拉起双手做(左右)点步。

3、在学会左右点步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左右小碎步,要求两腿并拢立半脚步尖,用前脚掌着地走步,步子小而碎。

4、复习跑跳步。要求学生手脚步动作协调,身体保持正立。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可适当提醒学生在原地跑跳步转圈。

第11篇:彝家娃娃真幸福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第二课

教学内容: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 娃真幸福》 。

二、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让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精彩三分钟展示。

师:同学们,下面又到了课前三分钟展示时间,下面有我们班的李艺璇同学为我们送上她的才艺表演。

师:非常感谢李艺璇同学为我们演奏的这首优美的钢琴曲,让我们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二、学习新课:

(一)激趣导入:

好,听完这首优美的曲子,接下来开始我们的快乐课堂,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你知道有哪些民族? 学生思考,回答。

【课件播放彝族图片】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国的云南,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民族,她们喜欢穿着绚丽多彩的服装,小朋友们,喜欢白衣白帽,人们都喜欢戴着银色的项链和帽子,每年她们要举行盛大的火把节。火把节是她们祈求丰收、祭祀祖先、以及娱乐的传统节日。大家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你能猜出他们是哪个民族吗? 生回答

师:那老师告诉你们,它是彝族,今天彝族的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课件播放音乐】

(二)聆听歌曲:

1、初听:

师: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想不想再听一遍?

2、复听:

师: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一次聆听,听听音乐中小朋友唱的哪一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学生听后回答)

师:这里的“阿里里”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生答)

师:你们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这首歌曲中用到“阿里里”,是为了表现彝家娃娃愉快的心情。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跟着音乐情不自禁的唱起来了,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板书课题)【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谱)】

(三)学唱歌曲:

1.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听的最准,唱得最好,来,老师弹一句,你们唱一句。

2、让学生感受几个“阿里里“的相同与不同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唱阿里里的时候,它们的音高一样吗?嗯,不一样,那我们就和这四个阿里里做个游戏吧!来看老师的手。 (老师边唱边示范:低音处手放在胸前,中音处手和头同高,高音处手举起超过头顶)

师:你们发现没有,刚才老师唱阿里里的时候,第一个阿里里的手位置是高还是低呀?(同学们依次说出四个阿里里的高低位置,师出示课件)

3、好,下面我们加上手势,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4、跟唱第二段。

师:同学们唱的可真好,彝家娃娃打扮的这么漂亮、神气,去干什么呢?(生:唱歌跳舞)他们可真幸福啊!接下来我们来直接跟琴演唱歌曲第二段。

5、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下面就让我们完整的来演唱这首歌曲。

(四)表现歌曲:

1、师:除了手势表现歌曲,我们还可以在“阿里里”处用什么方式表现呢?你们说的太对了,用拍手表现,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师弹琴,学生在阿里里出拍手)

2、师:你们要能拍的再响亮些就更好了,同学们,彝族小朋友在唱歌跳舞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生:开心的,快乐的)那我们也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欢快的情绪把这首歌再唱一遍。

3、师生接龙唱。

师:你们唱的这么好,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下面我们来配合一下好不好,老师唱前面,你们来唱阿里里。

师:再反过来你们唱前面,老师唱阿里里,看谁唱的最棒。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和老师配合的这么好!彝族小朋友听到你们的歌声可高兴了,他们还想听听你们用自己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呢!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拿出你的打击乐器,咱们来为歌曲伴奏。【课件出示节奏】 4/2 串 铃: X X | X X | 木 鱼:X X X X | X X X X | 三角铁: X - ︱ X – |

1、出示串铃

师:我们看下串铃的节奏,每小节两下,来跟着老师一起做。

2、出示木鱼

师:我们再来看木鱼的节奏,同学们来跟着老师试一试。

3、出示三角铁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三角铁的节奏,来再跟着老师一起来练习一下。

4、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合作,边唱边用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五、课堂小结:

师:你们表现的太棒了,彝族小朋友再次为你们精彩的表演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会了歌曲,又运用了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是不是缺点什么呢?恩,舞蹈,你太聪明了,老师为你点赞,那我们在这里也举行一场篝火晚会吧!下面老师请你们六个同学来到中间,挥动红纸代替火苗,其他同学跟老师一起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让我们跟着音乐边唱边跳结束这节快乐的音乐课吧!【放课件音乐】

第12篇:《彝家娃娃真幸福》

第二课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歌竞舞的炽热情景。

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重点: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 难点:欢快、热烈的歌曲演唱。 第一课时

一、情境定向:

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 A、X X ︱X X ︱ B、X X X X ︱X X X ︱ C、X X X ︱X X X ︱

D、X X XX XX ︱X X XXXX ︱ E、X X XX XX ︱X X ︱

二、导入引趣: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出示课件: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

3、出示课题:课件:《情系彝族》

4、引趣: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乡村寨”。(录像课件:九乡村寨)

三、激趣体验(一):

课件画外音: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彝族做客。

1、导入: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

2、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 (2)、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3)、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4)、问:还有哪些歌词?

(5)、小结: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词)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初步体验歌曲:

(1)、启发: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

1、2句。(2)、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学会。 (4)小结: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4、深入体验歌曲:

(1)、教师示范: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2)、自己尝试: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3)、全体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5、情感激发:

(1)、问:彝族小朋友在唱歌是的心情是怎样的?速度呢? (2)、启发学生说:情绪——活泼轻快,速度——稍快 (3)、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唱。 (4)参与表现:全体起立边唱边跳。

6、小结:踏着歌声,告别彝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又出发了。

四、激情体验

(二):

1、导入:闭眼听,远处传来动听的音乐……

2、初步感受乐曲:《快乐的罗嗦》

(1)、导入: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的旅行团来到了彝族的第二站——“云南民族村”。(点击图片:民族村录像欣赏和火把节)

(2)、点击画外音:你们真幸运,赶上了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 (3)问: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4)、小结:这首欢快的乐曲是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点击图片:快乐的罗嗦)

(5)、问:你听出哪个音乐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 (6)、启发学生回答:两个小朋友讨论一下。

(7)、小结: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是这首乐曲主题音乐,它是彝族最常用的乐器“月琴”演奏的。(点击图片:主题音乐)

3、深入体验乐曲:

(1)、聆听主题音乐:边听边哼唱。 (2)、动一动:教师示范表演

(3)、小组合作设计动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主题音乐。

五、评价小结:

1.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从云南归来,领略了云南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彝族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和彝族小朋友成为好朋友。(点击图片:情系彝族) 2.随彝族音乐走出教室。

第13篇:彝家娃娃真幸福

情境定向:

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

(师:欢迎 一(3)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A、X X ︱X X ︱

B、X X X X ︱X X X X︱

C、X X X ︱X X X ︱ D、X X XXXX ︱X X XXXX ︱

E、X X XXXX ︱X X X ︱ (1)、学生拍手

(2)、启发创造:用其他的方法拍击。

二、

导入

引趣: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出示课件: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启发学生回答)

3、出示课题:课件:《情系彝族》

4、引趣: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乡村寨”。(录像课件:九乡村寨)

三、激趣体验(一):

课件画外音: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彝族做客。

4、导入

: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

5、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 (2)、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3)、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4)、问:还有哪些歌词?

(5)、小结: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词)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初步体验歌曲:

(1)、启发: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

1、2句。(2)、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学会。 (4)小结: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课件画外音:我们彝族人唱歌时边唱边动,你也试试!

6、深入体验歌曲:

(1)、教师示范: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2)、自己尝试: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3)、全体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7、情感激发:

(1)、问:彝族小朋友在唱歌是的心情是怎样的?速度呢? (2)、启发学生说:情绪——活泼轻快,速度——稍快 (3)、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唱。

(4)参与表现:全体起立边唱边跳。

8、小结:踏着歌声,告别彝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又出发了。

四、激情体验

(二):

1、导入

:闭眼听,远处传来动听的音乐„„

2、初步感受乐曲:《快乐的罗嗦》

(1)、导入

: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的旅行团来到了彝族的第二站——“云南民族村”。(点击图片:民族村录像欣赏和火把节)

(2)、点击画外音:你们真幸运,赶上了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 (3)问: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4)、小结:这首欢快的乐曲是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点击图片:快乐的罗嗦) (5)、问:你听出哪个音乐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 (6)、启发学生回答:两个小朋友讨论一下。

(7)、小结: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是这首乐曲主题音乐,它是彝族最常用的乐器“月琴”演奏的。(点击图片:主题音乐)

3、深入体验乐曲:

(1)、聆听主题音乐:边听边哼唱。 (2)、动一动:教师示范表演

(3)、小组合作设计动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主题音乐。

(4)小组展示表演:如:

(1 1

6)

A、声

音:

B、拍手跺脚: X

X

C、打击乐器: X

X (三角铁、铃鼓、沙球等)

4、情感激发:

(1)、参与表现:师生合作表演,尽情参与表现音乐。

(2)、小结延伸: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他们

还会跳起欢快的舞蹈《阿细跳月》(点击图片:阿细跳月)

五、评价小结:

1、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从云南归来,领略了云南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彝族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和彝族小朋友成为好朋友。(点击图片:情系彝族)

2、随彝族音乐走出教室。

一、情境导入

走进彝族

1. 师:“小朋友,知道老师今天穿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吗?”

生:„„ 师:我穿的是彝族的服装,彝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靠山而居,大多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地。想知道彝族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吗?请跟随歌声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山寨。

2.播放歌曲《纳西篝火阿里里》 ,欣赏图片。

师:这首歌好听吗?歌曲里重复唱到一个什么词?

师:这首歌中用了许多衬词“阿里里”,使歌曲的情绪变得更加欢快活泼,这是彝族民歌的特点之一。

二、歌曲新授

学唱彝歌 1.学唱旋律

1)初听,找出歌中出现了几个“阿里里” 2)复听,辨别四个“阿里里”的音高 3)跟着钢琴模唱“阿里里”,唱准音高。

4)老师用“la”完整唱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旋律欢快跳跃的情绪。 5)师生接口唱。

对于唱不准的地方,个别纠正。 6)学生看歌谱完整唱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彝族人民靠山而居,歌声是从高高的山上传过来的,注意高位置。 2.学唱歌词

师:下面我们来完整听一遍歌词,听听彝家娃娃在节日中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1)学生描述歌词

2)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指导用正确的声音发声,提示“阿里里”读得轻一点。

3)跟学生一起背读歌词

课件删去歌词,背记歌词。 4)跟着琴声默唱歌词

5)轻声跟琴唱词,唱出快乐的情绪。 3.加入节奏伴奏,巩固歌曲

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三、巩固创编

情系彝家 1.学说彝语 快乐伴唱

师: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他们还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想不想学说两句彝族话? 1)学说彝语

师:彝族人称小孩“阿依”,别人帮助了你,应该说声“卡萨萨”,彝家娃娃高兴的时候他们会说“嘿—萨”

师:让我们一起用彝语喊一声快乐,嘿—萨! 2)彝语伴唱

师:我们把快乐的情绪带到歌曲中好不好?大家想一想,“嘿萨”加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合适呢?

3)播放原唱,指挥学生在合适的地方唱出“嘿萨”。 4)加入跺脚动作突出“嘿萨”的节奏。 5)一组学生唱歌,另一组伴唱。 6)交换,巩固。 2.载歌载舞

欢度佳节

师:彝族人非常崇拜火,每年夏天都要举行“火把节”。节日里,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快乐无比。走!我们跟着彝家娃娃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1)分组

红绸组:请几个学生有节奏地舞动红绸模仿篝火 乐器组:边唱边在“阿里里”处拍节奏

伴唱组:手拉手围成圆圈在“阿里里”处加入“嘿萨”的伴唱和动作。 2)载歌载舞 欢度佳节

师:篝火燃起来了,舞儿跳起来了,让我们围着篝火欢快歌唱,歌唱彝族的山山水水,歌唱勤劳的彝族人民,歌唱美好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感悟彝乐

师:小朋友们,篝火晚会快要结束了,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听,远处传来了三首歌曲,哪一首是彝族人民唱的呢?

师: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看,彝族人民除了能歌善舞外,还非常的热情好客,让我们在歌声中挥手跟彝家娃娃说再见吧!

第14篇:彝家娃娃真幸福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lala

教学内容:苏少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材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歌中采用了“阿里里”这一具有彝族韵味的衬词,使歌曲极富民族特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时欢快歌舞这一生活场景的描写,热情洋溢地展现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奏、唱、舞等音乐形式简单渗透彝族民俗,有浓厚的兴趣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 教学难点:用固定的节奏参与伴奏和伴唱。 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器、红绸、彝族服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走进彝族

1.师:“小朋友,知道老师今天穿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吗?”

生:„„

师:我穿的是彝族的服装,彝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靠山而居,大多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地。想知道彝族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吗?请跟随歌声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山寨。

2.播放歌曲《纳西篝火阿里里》 ,欣赏图片。

师:这首歌好听吗?歌曲里重复唱到一个什么词?

师:这首歌中用了许多衬词“阿里里”,使歌曲的情绪变得更加欢快活泼,这是彝族民歌的特点之一。

二、歌曲新授

学唱彝歌 1.学唱旋律

1)初听,找出歌中出现了几个“阿里里” 2)复听,辨别四个“阿里里”的音高 3)跟着钢琴模唱“阿里里”,唱准音高。

4)老师用“la”完整唱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旋律欢快跳跃的情绪。 5)师生接口唱。

对于唱不准的地方,个别纠正。 6)学生看歌谱完整唱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彝族人民靠山而居,歌声是从高高的山上传过来的,注意高位置。 2.学唱歌词

师:下面我们来完整听一遍歌词,听听彝家娃娃在节日中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1)学生描述歌词

2)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指导用正确的声音发声,提示“阿里里”读得轻一点。

3)跟学生一起背读歌词

课件删去歌词,背记歌词。 4)跟着琴声默唱歌词

5)轻声跟琴唱词,唱出快乐的情绪。 3.加入节奏伴奏,巩固歌曲

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三、巩固创编

情系彝家 1.学说彝语 快乐伴唱

师: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他们还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想不想学说两句彝族话? 1)学说彝语 师:彝族人称小孩“阿依”,别人帮助了你,应该说声“卡萨萨”,彝家娃娃高兴的时候他们会说“嘿—萨”

师:让我们一起用彝语喊一声快乐,嘿—萨! 2)彝语伴唱

师:我们把快乐的情绪带到歌曲中好不好?大家想一想,“嘿萨”加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合适呢?

3)播放原唱,指挥学生在合适的地方唱出“嘿萨”。 4)加入跺脚动作突出“嘿萨”的节奏。 5)一组学生唱歌,另一组伴唱。 6)交换,巩固。 2.载歌载舞

欢度佳节

师:彝族人非常崇拜火,每年夏天都要举行“火把节”。节日里,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快乐无比。走!我们跟着彝家娃娃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1)分组

红绸组:请几个学生有节奏地舞动红绸模仿篝火 乐器组:边唱边在“阿里里”处拍节奏

伴唱组:手拉手围成圆圈在“阿里里”处加入“嘿萨”的伴唱和动作。 2)载歌载舞 欢度佳节

师:篝火燃起来了,舞儿跳起来了,让我们围着篝火欢快歌唱,歌唱彝族的山山水水,歌唱勤劳的彝族人民,歌唱美好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感悟彝乐

师:小朋友们,篝火晚会快要结束了,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听,远处传来了三首歌曲,哪一首是彝族人民唱的呢?

师: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看,彝族人民除了能歌善舞外,还非常的热情好客,让我们在歌声中挥手跟彝家娃娃说再见吧!

第15篇:彝家娃娃真幸福

课题: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学生自主创编舞蹈动作,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一种自学的能力。

3、通过学跳集体舞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体验其的欢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后记】:

一、师生问好

二、课堂导入

1、师:叶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你们在感到高兴和幸福的时候经常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生:拍手、唱歌、跳舞。。。

2、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叶老师一起来表达和体会一下我们幸福的感觉吧!

师生表演 ,播放《彝家娃娃真幸福》伴奏音乐

3、师:在我国云南彝族也生活着一群幸福的小朋友呢?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和他们交个朋友?

生:想

师:可是老师知道那边的小朋友个个能歌善舞,会跳好看的彝族舞蹈,又会唱动听的彝族歌曲,要想和他们交上好朋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我们是不是先要有所准备,学上一手呢?这样才可以和彝族小朋友一起欢乐的舞蹈和歌唱。

三、学唱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1、师: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一首彝族歌曲。

播放歌曲录音

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

师:哪个小朋友听清了他们唱歌时经常用到哪个词?

这里的“阿里里”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彝家娃娃真幸福》用到“阿里里”,是为了表现彝家娃娃愉快的心情。

2、师:我们再来听听,下面让小朋友听一遍歌曲,你们听听这四句“阿里里”高低相同吗?

复听歌曲

生:有不同

3.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几个“阿里里“的相同与不同

师:拿出你们的小手来比画一下吧!学生感受并比划每个乐句高低的变化。

4、教师用“啦”轻声哼唱,”阿里里”处由学生唱。

师: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吧!

6 6 6535 | 2 2 2 |6 6 6535 | 2 2 2 |

啦 。。。。。。

阿里里

啦。。。。。。

阿里里

216 1 2 | 3 5 3 |6 6 6535 | 6 6 6 ||

啦 。。。。。。

阿里里

啦。。。。。。

阿里里

加入拍手动作,较低的音2 2 2 朝下拍,较高的音6 6 6朝上拍。(区分音的高低)教师选个别学生带领

想一想,还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请个别同学来做做,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学生再次演唱并加入动作。

5、学唱第一段歌词。(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谱)

师:彝家娃娃是什么打扮啊?他们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带着什么颜色的帽子?(教师清唱第一段)

生回答

随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跟琴演唱,教师逐句教唱,分角色演唱。

6、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彝族小朋友们戴着银项链,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在一起狂欢呢?他们用什么方式来狂欢的?(教师清唱第二段)

随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学生学唱。

全曲完整演唱。

7、师;下面老师再播放录音,彝族小朋友唱的很熟练,速度有点快,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一起来唱上几句呢?。

播放歌曲,要求学生轻声模唱。

师:你能跟上彝族小朋友的歌唱速度吗?我们一起来唱唱试试吧!

(如学生还不够熟练可跟琴慢速再次练习)

8、教师提醒试着用轻巧的声音来演唱。

9、师:唱的非常好!你们能表现一下他们在一起跳舞时候的动作吗?

学生创编动作,请个别同学上来表演带领大家一起做。

教师挑选一些动作,大家一起来学学跳跳。(可让跳得好的学生做做小老师来教小朋友们一起跳。)

10、小朋友们跳得真好,叶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小乐器,可以帮我们增添点气氛。

选一些同学用打击乐器在“阿里里”处伴奏。

分角色表演,可担任演唱、跳舞、乐器不同角色来表演。

四、师生表演

1、导入: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好!叶老师觉得你们可以去和彝族小朋友交朋友了。好!我们踏着歌声,快乐旅行团又出发啦!(播放歌曲学生唱唱跳跳。)

你们真幸运,赶上了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播放火把节图片)。彝族每年都要过这个个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到了这天,人们要穿上节日的盛装,点燃熊熊的火把,会聚到广场上围成一个圈唱歌又跳舞。请小朋友一起来感受一下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吧。

2、体验火把节的欢乐

1)学生手拉手围成两个圆——内圆和外圆,教师在圆中心。

2) 学习集体舞

3)围着圆圈表演

五、教师小结:

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自己优秀的音乐文化,希望小朋友们能做有心人,课后去留意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去学着唱唱跳跳,好吗?等下次有机会我们还可以到班上来展示一下哦!

放着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学生唱着歌曲,愉快的离开教室。

第16篇:彝家娃娃真幸福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胜利小学 薄巍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主动参与彝族歌舞的表演,体验彝家娃娃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彝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听辩音的高低,感受旋律的起伏。 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红稠、磁性卡片、自制彝家娃娃、激光翻页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律动表演

1、教师示范动作,生模仿。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活动活动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2、师生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做律动

二、新授——学唱歌曲

(一)反复聆听,熟悉歌曲。

1、聆听歌曲录音,听辩“阿里里”。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听一听,老师拍手的时候歌曲中唱的什么歌词? 生:阿里里

2、观看ppt,初步感受彝族文化,出示课题。师:那“阿里里”是什么意思呢?(视听结合)

师:“阿里里”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人民在歌唱时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衬词。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快活心情。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新歌《彝家娃娃真幸福》(板书课题)

3、教师边跳边唱第一段,学生找出歌中有几个阿里里。生:四个

4、教师范唱,学生听辩四个“阿里里”的高低位置 师:那我们就和这四个阿里里做个游戏吧!来,看老师的手,这是低位置,这是高位置,那这是——中位置。我们再来听一遍,看谁的反应最快,能用小手摆出这四个“阿里里”的低中高位置。

师:第一个阿里里住在什么位置呢?……

生:第一个是低位置、第二个低位置、第三个中位置、第四个高位置

(学生边说边在黑板摆出不同高低位置的四个“阿里里” 磁性卡片)

(二)师生接唱,练唱歌曲。(出示歌谱 )

1、接唱形式一:

⑴手势辅助,清唱“阿里里”老师唱前面歌词,

⑵聆听钢琴,轻声演唱“阿里里”学生接唱“阿里里”。 ⑶启发学生演唱“阿里里”时像轻轻敲门的感觉:轻巧有弹性

2、接唱形式二:

⑴教师在黑板上画旋律线,学生哼唱,学生用lu练唱前面旋律 。

⑵随钢琴轻声哼唱,强调音准。老师接唱“阿里里”。 ⑶启发学生用“眉开眼笑轻轻唱” 的状态来哼唱。

(三)学唱歌词

1、观看ppt,了解歌词内容。

师:祝贺同学们,我们已经成功翻越了阿里里这四座大山啊,终于来到美丽的彝家山寨,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彝家娃娃喜欢戴什么、穿什么、干什么呢?

2、半扶半放学唱第一段:

⑴师:瞧,谁来迎接我们来,是神气的彝家娃娃(老师手拿自制的彝家娃娃走到学生当中)。咦,她脖子上戴的是——生:银项链,他们穿着——生:白衣戴白帽。你能唱唱第

一、二句,用歌声夸夸他们吗?(单独唱——全班唱)

﹡重点启发学生用“试试眉开眼笑轻轻唱”的状态来获得轻巧有弹性的声音。 ⑵师:同学们唱得这么好,我也想夸夸他们,听听老师怎么唱后面两句的。(教师唱——全班唱)

﹡重点练习最后一句用稍强的力度演唱,体现快活心情。

⑶随钢琴,全班轻快演唱第一段。

3、自主学唱第二段

师:彝家娃娃打扮的这么漂亮、神气,去干什么呢?生:跳舞唱歌

师:啊,他们真幸福呀!

⑴学生自告奋勇演唱第二段。

师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将第一段的歌曲处理运用到第二段。

⑵全班有感情地表演第二段。

⑶载歌载舞表演第二段.

4、全班有表情地演唱全曲,感受欢快的情绪。

5、全班分为歌唱组和舞蹈组合作表演歌曲

师:下面咱们分两个组比比,看谁唱得好听,看谁跳的漂亮?

生:互评

6、全班表演歌曲

7、闯关游戏,知识复习、巩固。

师:好消息!彝家娃娃看到同学们那么出色的表演,要邀请咱们去参加他们最热闹的火把节,不过闯过三关才能去哟,你们敢挑战吗?(三个选择题)

三、拓展——体验彝族歌舞

1、踏着歌曲节奏的步伐,老师带学生围成大圆圈席地而坐。

2、观看火把节视频,师生讨论火把节上有什么庆祝活动?

生:跑马、跳舞、唱歌、点火(篝火晚会)

3、体验篝火晚会,师生合作表演彝族歌舞。

师:真多呀,不过最热闹的就数篝火晚会了,咱们又会唱又会跳,就在音乐室开个篝火晚会,怎么样?但是,看看咱们的篝火晚会还少了什么呀?生:火

师:看,这像什么?(教师舞动红绸) 生:像火

师:“小火苗” 只能在“阿里里”的位置起立舞动红绸两次,其它时候要乖乖蹲在地上,不然很容易着火哦。(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

师:来一起练练,看谁的火烧得最旺。(教师选出10名学生到中间围成小圆圈)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老师也打扮打扮(带上彝族银项链)。好,激情的篝火晚会现在开始!(播放音乐)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在欢快的彝族歌舞中说再见吧!(随音乐边唱边跳离开教室)

第17篇:凉州区达家寨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凉州区河东乡达家寨村新农村建设

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根据《凉州区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细则的意见》,结合我乡达家寨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状况

河东乡达家寨村位于凉州区东南部,东邻黄羊食品工业城,南靠兰新铁路,北至干武铁路,武黄公路横穿境内,交通极为便利。全村共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53户,总人口1913人,劳动力1340人,总耕地面积8062亩,人均占有耕地4.21亩。2005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1100.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56元,居全乡中上水平。

(一)特色产业发展状况

1、种植业 重点以小麦、玉米、啤酒大麦、甜菜、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为主,特色瓜菜,玉米制种等产业已初具规模。西红柿制种面积达450亩,美国红辣椒制种面积达200亩,小麦良种面积达2500亩,玉米制种面积达2060亩,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为1800亩。

2、养殖业 累计扶持规模养羊专业户10户、养牛专业户10户、养猪专业户20户,全村建成规模养殖小区4处,2005年底畜禽总量达到4000头(匹、只)。

(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截止2005年底,共完成“乡村通”油路3.5公里,各类渠道4.0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15亩,改造中低产田2500亩,铺垫机耕道路3.0公里,改造输变电线路2.5公里,建成宽裕型小康住宅50套,铺设安全饮水管道5.5公里,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5座,改厕4座,改灶20个,修建暖棚圈舍348平方。

(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全村有六年制小学1所,幼儿园1所,教师20人,小学入学率达100%;村级卫生所1 所,有执业医生2人,2005年参加新型医疗保险的村民1917人,参保率96%;全村有8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建有1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活动室1个,篮球场1个,100平方米戏台一处。

(四)村级组织建设现状

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4名,村党支部成员5名,村委会成员10人,村委会办公室依托村小学建在一起,院内地坪硬化面积达到400平方米,栽植风景树40棵,办公设施条件较好。

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实施,通过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努力,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瓜菜制种、小麦种植、玉米制种、日光温室蔬菜等产业初具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是,也存在如基础设施老化,特色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农民素质不高,转移就业能力差等经济发展制约的因素。

二、工作思路

按照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体要求,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围绕西红柿、辣椒制种、玉米制种、劳务经济等主导产业,以“农民增收工程,农民培训工程,环境建设工程,公共管理工程”等五大项目总揽经济社会全局,以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带动制种产业的迅速发展,结合农民素质提高,带动劳务产业快速发展,结合小康住宅建设着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推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

三、目标任务

以“发展新产业,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提高新服务,树立新风尚,建立新机制”为主要建设内容,到2015年使全村100%的农户达到全面小康建设标准,实现新目标。

----产业发展形成新形势。 努力提高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2 和综合生产能力,建成优质瓜菜制种、玉米制种、小麦种植、啤酒大麦等4个“千亩”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壮大玉米制种等4个专业合作组织,争取使全村农业年均增长10%以上。

----村民生活实现新提高。村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0元以上,2015年达到5100元;建成宽裕型小康住宅200套,宽裕型小康住宅占农户的100%;配套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200户,使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100%;

----村容村貌发生新变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改建维修渠道4公里,配套渠系5公里,铺设供水管道1.2公里,使渠系水利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村安全水普及率达到100%,完成村级道路建设6公里,新建、改造输配电线路6公里,完成土地沙化治理面积200亩,完成生态林网建设300亩;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修建垃圾中转站1个,“四清五改”率达到90%以上;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和信息网络设施完善配套。

----各项事业要有新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村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建成多功能村民活动广场1个,力争使100%的劳动力掌握1-2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或外出务工技能,使高素质劳动力培训输转率达到100%,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村社会树立新风尚。村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进一步加强,使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树立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农村新风尚。“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占总农户数的95%以上。

----乡村建立健全新机制。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工作重点

(一)发展新产业。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立足本村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工程。

----加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力度。争取每年投资200万元,突破、提升、优化特色产业,培育新型接续产业,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规模

3 效益和比较效益。于2007年建成优质瓜菜制种、小麦、啤酒大麦、玉米制种等4个“千亩”特色产业基地,其中小麦、啤酒大麦每年保持在1000亩以上,玉米制种2500亩,瓜菜制种500亩以上。草畜产业积极推行“五良”配套饲养技术,至2015年,力争全村畜禽总量达到9000头(匹、只),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同时,着眼于结构调整的动态性,积极探索发展肉羊特畜,反季节水果,阳光产业等新兴产业,不断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能。

----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对制种企业,小麦、玉米、甜菜等加工企业的建设力度,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要按照“品质优,数量足”的要求,将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基地生产和龙头企业的配套水平。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认真实施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等科技示范工程,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进一步完善科技化服务体系。力争每年完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亩,标准化示范田500亩,形成瓜菜制种,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玉米制种等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和地方特色的无公害品牌产品。

(二)培养新农民。继续把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结合市、区开展的“十万农民劳动技能提高计划”、“阳光工程”和农民科普工程,切实抓好村组干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存量农民和对初高中毕业后未进入高中和大中专学校的学生等增量农民三个层面的培训。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对村民各项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抓好劳务输转服务工作拓宽村民的增收领域。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牢固树立“要致富,靠劳务”的新思维,并积极开展农民进城务工生活常识、法律知识,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努力,力争每年培训农民300人(次),每户培养一个种植能人,培训外出务工农民280人,农民工熟练地掌握1-2门职业技能。通过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组织输转等措施,不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显著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工作稳定程度和工资水平,力争年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2万元,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切实增

4 加农民非农收入。

(三)建设新村镇。根据省、市、区、乡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战略部署,从我村的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将本村渠、路、林、田大环境建设与村容村貌小环境治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环境建设工程和公共管理工程。

----继续抓好小康住宅建设。从2006年开始,每年新建小康住宅不少于50套,至2015年,全面完成小康住宅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大力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以整治脏乱差现象为突破口,从整治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入手,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清垃圾、清乱建、清柴垛、清路障和改路、该水、该灶、改厕、改圈为内容的“四清五改”活动,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积极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投资25万元,于2007年建成垃圾中转站1处,组建垃圾清运队1个,使集中专项整治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至2015年,使本村“四清四改”率达到90%以上。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道路建设方面,每年硬化村组道路1公里,改善种植区、田间生产道路(沙石路面)5公里;水利设施方面,5年内改造和修建支渠10公里,补修配套渠10公里,节水灌溉面积2500亩;人饮工程方面,铺设安全水供水总管道6.5公里,使全村都能用上干净、卫生、清洁水;农电线路改造方面,五年内新建、改造输配电线路8公里;完成生态林网建设300亩;能源建设方面,每年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50座。

(四)提供新服务。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健全完善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义务教育、社会养老、困难救助等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一要不断提高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配合区、镇建立和完善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救助体系,加强我村医疗设施建设,力争于2007年建成120平方米多功能医疗室1所,积极动员全村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使参合率始终保持100%。二要继续抓好基础教育。争取于2006年建成高标准篮球场1个,多功

5 能村民活动广场1个,于2008年建成10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1所,于2009年建成标准化操场一座、标准环形跑道200米,硬化灯光球场一个,并配备体育辅导员一名。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软件建设,努力形成“软硬”一起抓的良好局面。三要积极推进以救灾救济、农村低保为主的保障制度建设。配合区镇加快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养老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救助等专项求助相配套的比较健全的新型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完善“五保户”供养制度,统筹发展我村社会各项事业,切实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此外,还要积极扶持基层政权建设,争取10年内投资30万元,完成村委会办公阵地建设任务。

(五)树立新风尚。2006年,对全村进行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宣传、引导、教育工作,做到家喻户晓。2007年,通过党支部村委会的全面宣传教育,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自发地开展各类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大力推进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的创建活动,切实改变长期存在的各种陈规陋习,加强村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切实把全村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向高潮、做出成效;2008年,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明显提高。2009年,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2015年,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整体提升一个档次,向全省、全市的精神文明创建标准看齐,不断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六)建立新机制。加强本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强化服务管理,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揽,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双提高工程”强化对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面提升基层民主建设的层次和水平。突出各类专业

6 组织建设,以“民办、民管、民受益”和“重引导、少干预、多服务”为原则,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多层次、多领域放手发展多种形式专业合作组织,争取于2007年建成小麦生产协会、啤酒大麦协会、甜菜种植协会、玉米制种协会等四个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四大特色产业等高效优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法制进村入户”、“培养法律明白人”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法律素质,逐步实现村级政治、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法制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为组长,河东乡政府乡长为副组长,以区直相关部门、河东乡政府、达家寨村党支部为成员单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河东乡政府。主要职责是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定期研究解决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指导、督促、推进、协调有关部门、单位,抓好工作落实;充分调动全体村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群策群力,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

(二)拓宽投入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农民集一点、村组筹一点、能人投一点、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等“五个一点”的方式积极筹措资金。重点协调区、乡两级公共财政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形成新农村建设合力。同时,牢牢把握国家、省、市投资导向,积极争取项目投资,特别要在农田水利、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争取大项目、好项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三)创新工作机制。实行责任目标“四到位”,即职责到位、服务到位、考核到位、奖惩到位;实行工作方式“三分三合”,即职责分

7 目标合、工作分力量合、角色分心气合;建立共识共谋、共荣共耻、立足自身、负重加压的工作机制。积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建设机制和“区乡共建、主抓靠乡、行动在村、实惠到户”的工作格局,通过上下联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强化民主管理。建立和完善村党支部对民主管村的领导权、村民代表大会对民主管村的决策权、村民委员会对民主管村的执行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民主管村的监督权。本着群众自愿原则,坚持“一事一议”,充分尊重并组织开展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在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努力创建组织领导好、经济发展好、基础设施好,人居环境整治好,社会事业发展好、民风淳朴治安好等“六好”村组,着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引导他们自力更生、投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

附表:

1、凉州区河东乡达家寨村2006-2015年新农村建设项目表

(一)

2、凉州区河东乡达家寨村2006-2015年新农村建设项目表

(二)

3、凉州区河东乡达家寨村新农村建设2006-2015年度计划表

(一)

4、凉州区河东乡达家寨村新农村建设2006-2015年度计划表

(二)

第18篇:侯家寨学校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侯家寨学校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2017—2018学年

一、指导思想

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是通过外在的行动而表现的内在的比较稳固的、自动化的思想和意识。 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据研究发现,到了初中再培养习惯就难多了。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强调:“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所以加强对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成为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深化文化立校、文化理校的理念,扬爱的风帆,展责任风采,着力打造“爱与责任”的学校文化,让学生在爱与责任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我中心校实际情况,依据《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研究任务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仪表更加文明,修养更加高尚。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落实我校提升教育内涵质量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三、具体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为准则,以爱的教育为主体,教育学生从小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家长,使每个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突出抓好“五爱四责教育”即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凸显个性,培养一代具有良好习惯的好少年。

四、达到目标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有爱才有责任,让爱与责任同行,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明确各年级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其中低年级突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

我们在过去抓养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安全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公德,讲秩序、有规律生活,提高学生生活能力;通过“学习习惯”培养,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通过“文明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通过“安全习惯”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能力,进而树立良好校风,班风、学风,并以此建立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1、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2、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3、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4、身心健康养成教育

五、工作措施及方法:

1、首先确定学期养成教育主题,再确定每月主题,然后确定每周主题。整个学期养成教育活动都围绕所定的系列主题展开。

2、由专门负责检查和监督全校学生的仪表、言行,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

3、联系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发扬家长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4、及时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

5、每天不定期对学生养成习惯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纳入示范班级评比。

6、坚持以活动促养成。

六、养成教育实施细则(2017-2018学年) 第一学期:

九月: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周:上课前根据学科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品。预备铃响后迅速进教室,安静入座,回忆、预习、复习内容。

第二周:上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要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认真参加教学讨论。

第三周: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勇于提出问题,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独立完成作业,不要家长督促。

第四周:做完作业要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学会帮助他人和接受他人的帮助。

十月:文明礼仪

第一周: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行队礼。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第二周: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行队礼。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第三周: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行队礼。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接受帮助后,微笑向对方道谢。

第四周: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行队礼。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十一月:卫生习惯

第一周:讲究个人卫生,着装整洁,保持教室、校园等公共场所整洁。衣着整洁,勤洗勤换。及时整理床铺和衣着用品,培养打扫和保持居室整洁卫生的习惯

第二周:讲究个人卫生,着装整洁,保持教室、校园等公共场所整洁。勤剪指甲,勤洗头发,早晚刷牙,经常洗澡,饭前便后洗手。

第三周:讲究个人卫生,着装整洁,保持教室、校园等公共场所整洁。不偏食、不挑食,文明用餐,不剩饭剩菜,勤俭节约。

第四周:讲究个人卫生,着装整洁,保持教室、校园等公共场所整洁。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饭菜,见到垃圾主动捡。 十二月:身心健康

第一周: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知晓匪警

110、急救120、火警1

19、交通事故122等公共急救电话的使用。

第二周: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至少有一项体育爱好。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第三周: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

第四周: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第二学期:

三月: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周:课前要预习新课内容,准备好学习用品,学会根据已学的知识或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不理解的内容,养成写预习笔记的习惯。

第二周: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第三周:培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承担合作任务,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第四周:作业整洁,书写工整,计算准确,爱惜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月:文明礼仪

第一周: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行队礼。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答应的事情难完成或没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因,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第二周: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行队礼。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及时归还失主或交给老师。

第三周: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行队礼。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欺负他人,不戏弄他人,不在同学背后说闲话。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第四周: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行队礼。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他人要道歉。

五月:卫生习惯

第一周:讲究个人卫生,着装整洁,保持教室、校园等公共场所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把果皮纸屑扔出窗外,增强环保意识,做好垃圾分类处理。

第二周:讲究个人卫生,着装整洁,保持教室、校园等公共场所整洁。勤洗澡、勤换衣、勤洗衣、勤刷牙、勤洗头,不染发。

第三周:讲究个人卫生,着装整洁,保持教室、校园等公共场所整洁。注意用眼卫生,读写姿势端正,保持“一拳”、“一尺”、“一寸”距离。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动作正确、到位。

第四周:讲究个人卫生,着装整洁,保持教室、校园等公共场所整洁。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大扫除,轮到自己值日,做到卫生打扫干净。

六月:身心健康

第一周: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乐于与人交往,有知心的朋友。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

第二周: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倾诉,善于沟通,与老师、同学、家人、他人交往出现误解时,能运用正确途径化解矛盾,避免矛盾升级。

第三周: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能够把自己当成是学校的小主人。

第四周: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在教室里、走廊上不打打闹闹、你追我赶,上下楼梯靠右走。

第19篇:《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所设计的《彝家娃娃真幸福》这一课,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优秀的彝族音乐文化,而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民族音乐的种子,并经过我们的灌溉,不断生根发芽,让祖国的民族音乐是经久不衰,让中华民族大团结深入人心。

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世界,我在教学中采用歌、舞、游戏、图片、视频等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充满生动情趣的活动中感受彝族音乐文化。 【教学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2/4拍,五声d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主动参与彝族歌舞的表演,体验彝家娃娃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

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彝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听辩音的高低,感受旋律的起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口风琴;

3、红领巾、卡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律动激趣。

(同学们随着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拍手进教室)。 师: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还看到了穿着不同服饰的民族兄弟。咦,同学们你们是什么民族呢?那除了汉族外你们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生:蒙古族、朝鲜族、白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学生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二、自主探究,学唱歌曲。

过渡语:今天老师带同学走进其中一个少数民族。他是彝族,美丽的彝族来了。

1、彝族衣服真漂亮啊!瞧!画面上这群彝家女孩穿着的就是彝族的特色服饰百褶裙。看到这美丽的群摆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生:…… 师:……白褶裙的裙摆由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一般3—4个色段组成,黑色的边,或者是花布制成的边。色彩很艳丽,搭配得很漂亮。

2、师:过节了,姑娘、小伙子们兴高采烈的来到空旷的草地上。看!他们把自己打扮得多美丽啊!姑娘们除了身着节日的盛装,脖子上还戴着什么呢?都说彝族的人们能歌善舞,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彝家娃娃是怎样用他们美妙的歌喉来歌唱幸福生活的。听,他们是这样歌唱的。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 生:欢快。

师:对,这群欢快、幸福的孩子就是彝族小朋友,我们称他们是彝家娃娃。(板书:彝家娃娃)

师:在听的过程中,多次唱到一个词,你听到了吗? 生:阿里里

师:在热情欢快的彝族歌曲中常常用到“阿里里”这个衬词,它

最能表达彝家娃娃的快活心情。

2、师范唱第一段,听辨歌曲中有几个“阿里里”? 生:8个

3、再次聆听歌曲,找出四个“阿里里”的高低位置。

师:同学们,虽然这四个“阿里里”长的一模一样,可是它们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住在山脚下的,有住在半山腰的,还有住在山顶上的,看看谁能把它们送回家。仔细听,答案可在老师的歌声中。

生:第一个和第二个在山脚下,第三个在半山腰,第四个在山顶上。

4、练唱四个“阿里里”的音准

(1)师生接唱,老师唱前面的短句,同学们唱后面的“阿里里”。 (2)聆听钢琴,张口默唱。 (3)跟琴师生接唱。

【设计意图:听辨四个“阿里里”的音的高低是本课的难点,设计游戏“送它们回家”,抓住了低段学生乐于助人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积极认真的聆听、分辨,困难迎刃而解。】

5、播放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PPT,了解歌曲内容。

师:老师从你们的歌声中听出来快活,同学们说的真好,那彝家娃娃幸不幸福呀?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是《彝家娃娃真幸福》(板书:真幸福)

6、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歌词。

7、下面请同学们随琴学唱这首歌曲: (1)跟琴轻声的演唱歌词 (2)歌曲的艺术处理

A、同桌之间小声演唱,互相聆听、评价。 B、分组演唱,互相聆听、评价。 C、全班有感情地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比较、身势等多种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创编表演,体验情感。

过渡语:彝家娃娃不仅会唱歌,而且还特别会跳舞,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样欢歌起舞的?

1、观看彝族风情视频 师:彝族舞蹈有什么特点? 生:手拉手,围城圆圈……

2、学生模仿视频随音乐舞动,初步感受彝族舞蹈的特点。

3、老师示范彝族舞蹈动作,同学们找动作规律。

4、合音乐练习动作。

5、同学们围成两个圈,里圈的同学扮演篝火,外圈的同学手拉手舞蹈。

6、播放《彝家娃娃真幸福》音乐,师生共同表演彝族歌舞。【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篝火晚会,让学生来体会、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更希望同学们能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7、下面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彝族的火把节。(播放火把节视频)

8、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这彝族小朋友们的家做客,他们的热情好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小朋友们也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要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放PPT)

四、畅谈收获,音乐拓展。

同学们,在欢快的彝族歌舞中,我们的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祖国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相信你们今后一定能领略到她们的风采,再见吧!

第20篇: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实录

教学年级 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主动参与彝族歌舞的表演,体验彝家娃娃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彝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听辩音的高低,感受旋律的起伏。 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红稠、磁性卡片、自制彝家娃娃、激光翻页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律动表演

1、教师示范动作,生模仿。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活动活动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2、师生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做律动

二、新授——学唱歌曲

(一)反复聆听,熟悉歌曲。

1、聆听歌曲录音,听辩“阿里里”。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听一听,老师拍手的时候歌曲中唱的什么歌词? 生:阿里里

2、观看ppt,初步感受彝族文化,出示课题。师:那“阿里里”是什么意思呢?(视听结合) 师:“阿里里”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人民在歌唱时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衬词。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快活心情。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新歌《彝家娃娃真幸福》(板书课题)

3、教师边跳边唱第一段,学生找出歌中有几个阿里里。

生:四个

4、教师范唱,学生听辩四个“阿里里”的高低位置

师:那我们就和这四个阿里里做个游戏吧!来,看老师的手,这是低位置,这是高位置,那这是——中位置。我们再来听一遍,看谁的反应最快,能用小手摆出这四个“阿里里”的低中高位置。

师:第一个阿里里住在什么位置呢?„„

生:第一个是低位置、第二个低位置、第三个中位置、第四个高位置 (学生边说边在黑板摆出不同高低位置的四个“阿里里” 磁性卡片)

(二)师生接唱,练唱歌曲。(出示歌谱 )

1、接唱形式一:

⑴手势辅助,清唱“阿里里”

老师唱前面歌词,

⑵聆听钢琴,轻声演唱“阿里里”

学生接唱“阿里里”。

⑶启发学生演唱“阿里里”时像轻轻敲门的感觉:轻巧有弹性

2、接唱形式二:

⑴教师在黑板上画旋律线,学生哼唱

学生用lu练唱前面旋律,

⑵随钢琴轻声哼唱,强调音准

老师接唱“阿里里”。

⑶启发学生用“眉开眼笑轻轻唱” 的状态来哼唱。

(三)学唱歌词

1、观看ppt,了解歌词内容。

师:祝贺同学们,我们已经成功翻越了阿里里这四座大山啊,终于来到美丽的彝家山寨,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彝家娃娃喜欢戴什么、穿什么、干什么呢?

2、半扶半放学唱第一段:

⑴师:瞧,谁来迎接我们来,是神气的彝家娃娃(老师手拿自制的彝家娃娃走到学生当中)。咦,她脖子上戴的是——生:银项链,他们穿着——生:白衣戴白帽。你能唱唱第

一、二句,用歌声夸夸他们吗?(单独唱——全班唱)

﹡重点启发学生用“试试眉开眼笑轻轻唱”的状态来获得轻巧有弹性的声音。

⑵师:同学们唱得这么好,我也想夸夸他们,听听老师怎么唱后面两句的。(教师唱——全班唱)

﹡重点练习最后一句用稍强的力度演唱,体现快活心情。

⑶随钢琴,全班轻快演唱第一段。

3、自主学唱第二段

师:彝家娃娃打扮的这么漂亮、神气,去干什么呢?生:跳舞唱歌

师:啊,他们真幸福呀!

⑴学生自告奋勇演唱第二段。

师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将第一段的歌曲处理运用到第二段。

⑵全班有感情地表演第二段。

⑶载歌载舞表演第二段.

4、全班有表情地演唱全曲,感受欢快的情绪。

5、全班分为歌唱组和舞蹈组合作表演歌曲

师:下面咱们分两个组比比,看谁唱得好听,看谁跳的漂亮?

生:互评

6、全班表演歌曲

7、闯关游戏,知识复习、巩固。

师:好消息!彝家娃娃看到同学们那么出色的表演,要邀请咱们去参加他们最热闹的火把节,不过闯过三关才能去哟,你们敢挑战吗?(三个选择题)

三、拓展——体验彝族歌舞

1、踏着歌曲节奏的步伐,老师带学生围成大圆圈席地而坐。

2、观看火把节视频,师生讨论火把节上有什么庆祝活动?

生:跑马、跳舞、唱歌、点火(篝火晚会)

3、体验篝火晚会,师生合作表演彝族歌舞。

师:真多呀,不过最热闹的就数篝火晚会了,咱们又会唱又会跳,就在音乐室开个篝火晚会,怎么样?但是,看看咱们的篝火晚会还少了什么呀?生:火

师:看,这像什么?(教师舞动红绸) 生:像火

师:“小火苗” 只能在“阿里里”的位置起立舞动红绸两次,其它时候要乖乖蹲在地上,不然很容易着火哦。(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

师:来一起练练,看谁的火烧得最旺。(教师选出10名学生到中间围成小圆圈)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老师也打扮打扮(带上彝族银项链)。好,激情的篝火晚会现在开始!(播放音乐)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在欢快的彝族歌舞中说再见吧!(随音乐边唱边跳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给孩子灌输太多民族文化的概念,而是提供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欢快,体会彝家娃娃的幸福。课后我对本课的成功与不足进行了反思和梳理:

一、变化聆听

层层推进

本课从导入到学习歌曲环节,设计了

五、六次不同要求的聆听,例如:律动中感受歌曲节奏、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教师范唱数数“阿里里”、游戏聆听辨别音的高低等等,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不知不觉对音乐有了整体的把握,歌曲未唱已深入人心。

二、师生接唱

化难为易

在歌曲教学时,我采用了师生接唱这一形式,在接唱六次(包括交换接唱)的过程中,巧妙地将歌唱状态、歌唱要领、歌唱情绪循序渐进地融入当中,化难为易,让学生准确地把握音的高低,轻松地掌握旋律起伏,顺利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师生在合作过程中还共同完成了直观、简单的歌曲图形谱。

三、创设情境

传递激情

在拓展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彝族音乐文化,我为学生创设篝火晚会的情境,同学们围成两圈,里圈的同学舞动红绸,像熊熊的烈火,外圈的同学和我一起手拉手载歌载舞,欢度火把节。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彝族风情,在享受体验参与的快乐,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四、小小心思

精彩倍出

心思一:使用激光翻页笔,免去了学生与电脑之间的来回跑动,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自如操控课件,老师可以全身心关注学生。

心思二:自制彝家娃娃道具,彝家娃娃与学生互动,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在歌词教学和歌曲处理时是发挥巨大功效。

心思三:本课最后环节,当老师带上彝族银项链时,学生惊叹地说:“好美呀!” 同学们仿佛拉着彝家姑娘的手,围着篝火欢歌起舞。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在课堂中如果更能关注学生的生成,能根据时间、学情的变化灵活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一堂更为人性的音乐课。

彝家新寨建设实施方案
《彝家新寨建设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