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施方案

村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6 08:35:41 来源:实施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完成镇委、镇政府下达我村的农村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快我村绿化步伐,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全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现结合我村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以镇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田园美、村屯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以“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治理核心内容,加大对农村投资力度,深入开展农村绿化、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乡村绿化全覆盖,把我村的生态环境再提高一个新的层次,促进我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属地分工负责的原则。村委会是属地绿化造林、养护和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是本辖区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负责领导、组织、监督、检查本村的各项工作。

2、坚持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的原则。严守建设标准,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规划到位、建设到位、治理到位。根据本行政村实际情况,突出各自特色,梯次推进,同时并举,逐步提高。在工作达标的基础上,实现美丽一村、示范一村。

3、坚持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支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企业与个人投资等激励机制,合力推进乡村绿化、环境整治工作。

4、坚持造林标准、制度保障的原则。各项绿化、环境整治工作要依据标准执行,按照管理办法考核,用制度推动绿化造林与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2014年通过植树造林、道路边沟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净化、厕所畜禽场所治理、路灯安装、院落环境治理、田园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改善环境,实现农村宜居、舒适、生态、美丽的目标。

四、工作重点及指导 绿化造林工作:

(一)工作重点

1、村屯绿化。村内的坑塘鱼池、空闲隙地绿化美化,进村路、环村路以及村屯内所有街道两侧植满栽严,家庭院落果树点缀,新植乔木1500株以上,树木总量达到3000株以上。

2、沟渠、村路的绿化。村委会要完成好自已辖区内所有的总干、干渠、支渠以及乡路、村路的完善与改造。对缺苗断条的地段,要做好新造和补栽工作,合理增加网格密度,提高栽植标准,加快缺口部分的封闭合拢,保证造林标准,增强防护功能。

4、村委会所在地绿化。村委会的绿化面积要达到所占地面积的30%,所有空间栽严补齐,与周边道路,村屯,沟渠等绿化融为一体,增加林木覆盖率。

以上几项绿化工程中树种的选择、苗木规格等要点,按《盘锦市乡村绿化造林指导标准》执行,当年造林成活率确保达到国家造林技术规程要求的85%以上,力争达到95%以上。当年秋季或次年春季补植以后,整体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要达到100%。

环境整治工作:

一、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道路、边沟建设为内容,全面实施畅通工程

在全村实施道路、边沟建设工程,各村主要道路要全部实现硬质化,次要道路及宅间路要采用简易硬化铺设。路面宽度主要道路不少

于5米,次要道路不少于3.5米,两侧路肩各为0.5米。三年内完成全市农村道路治理任务。2014年一半以上的道路治理要通过省级验收,消灭泥土路。要采取包沟到户的方式,对村内边沟进行清理、疏通。有条件的可采取U型槽、混凝土预制插板或毛石进行护砌,边沟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宽度、深度,确保畅通实用。全村各边沟要实现互联互通,并与生态氧化塘相连,便于污水排放处理。坚决杜绝侵占边沟问题。

工作要求:

搞好规划设计。要将方便村民与村庄发展结合起来,本着既实用又科学的原则,对道路、边沟建设进行规划,确保建设有序推进。

严抓工程质量,并组织村民代表全程参与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做好管理维护。要加大道路、边沟的维修养护和设施农业场所管理力度,发现破损及时维修,定期清理边沟,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管理水平,确保设施良好运行。

(二)以垃圾无害化处理为内容,全面实施净化工程

对全垃圾进行全面治理,治理村内河塘,实现无污水塘、臭水沟,河塘水面无垃圾、杂物和漂浮物,消除垃圾堆和卫生死角,杜绝垃圾随意倾倒、丢弃问题。

工作要求:

树立全域治理意识。农村环境治理是个大概念,不仅包括村庄内部,更包括村落之间、田间地头,要明确治理范围,抓好全域治理。

统筹安排治理工作。要将村内与村外统筹起来,将乡村与村庄统筹起来,将治理与管理统筹起来,将近期治理与长远发展统筹起来,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治理,确保实效。

(三)以污水净化为内容,全面实施碧水工程

全村要引导村民规范排放生活污水,彻底杜绝污水乱排乱放问题。要采取生态方式科学处理污水,按照人均1至3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完善生态氧化塘,氧化塘与边沟相通,塘内大量栽植水葫芦、芦苇等氧

- 34

乱倾乱倒、污水乱排放问题。及时维修村建破损道路。疏通排水沟渠。规模设施农业场所及看护房周边环境严格执行村屯管理相关标准,及时对破损设施进行维修,加强对生产和生活所需物品管理,有序堆放,不乱扔乱倒垃圾,保持环境整洁美观。对种植、养殖设施小区进行必要的绿化、美化和净化,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整体形象。切实加强规模设施农业场所粪便及污水管理,建设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贮存池。加强农田路网、林网、沟渠建设,达到科学文明种田标准。科学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集中收集处理农药瓶、化肥袋,减少面源污染。

二、时限安排

全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阶段,2014年2月10日至4月30日。

主要任务:全面启动村绿化及道路边沟、垃圾、污水、路灯、院落环境、厕所及畜禽场所、田园环境八项治理工程,达到相关治理标准,基本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第二阶段,巩固完善提高阶段,2014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主要任务:对八项治理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统一梳理,查找并解决问题,提高治理标准,巩固治理成果,彻底改善农村环境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 主要任务:对治理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分级验收。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11月1日至11月15日,本村对村屯治理情况进行自查、整改。11月16日至11月30日,由盘锦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验收。

此后,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反弹。

**镇**村委会

推荐第2篇: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民委员2013年昆明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美丽乡村项目建 县(市、区)名:行

制 设实施方案

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

名:

岩峰哨村民委员会

期:

2013年3月6日

项目名称: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民委员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

申报单位: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岩峰哨村民委员会

实施地点: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委会 总 投 资:358.74万元

主管单位:中共盘龙区委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盘龙区农林局

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办事处

实施单位: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民委员会 编制单位:中共盘龙区委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盘龙区农林局

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办事处

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民委员会

参编人员:奎

和全玲

汪仁桦

钟明焕

王宏玲

应 恒

袁绍诚

李云宝

刘福森

李如芬

饶庆能

王建鸿

张峰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一、项目背景

二、规划依据

三、村情概况第二章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思路第三章

一、有力条件

二、发展潜力

三、项目规划的必要性第四章

一、规划目标

二、规划任务

三、规划原则第五章

一、项目建设内容

二、项目建设进度安排第六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规划目标、任务、原则

项目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岩峰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筹措

第七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第八章

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二、各项保障措施第九章

结论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要求,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民主,逐步建立农民出资出劳为主体、政府奖补为引导、社会捐赠为补充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各地财政部门在积极深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过程中,重点选取那些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作为切入点,规范议事程序,健全各项制度,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街道岩峰哨村民委员会根据“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农民自愿、农民受益,民主决策、群众监督,公开透明、上下联动”的原则,计划申报2013年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民委员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阿子营街道立足当前实际,着眼农村长远发展,把文明生态村创建活

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放在全街道小康建设的总盘子中进行全面科学谋划,组织了街道办、村委会、村民小组各级干部和部分村民对2013年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项目进行了研究讨论,确定了具体建设项目,制定了《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民委员会2013年昆明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具体建设项目和实施方案,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载体,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我们进行了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民委员会2013年昆明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

第一章 概论

一、项目背景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两次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及完善作出重要批示,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农村税费改革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主要依靠村提留、“两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村提留和农村“两工”,大幅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涉农收费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各方面向农民乱收费的现象得到了遏制。同时,国家规定,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实行村务公开、村民监督、上限控制和上级审计。

各试点省份和地区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试点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这些经验可以归纳为“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农民自愿,自建自管。以农民意愿为前提,重点解决农民最盼望、最急需的“户外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问题;充分发挥农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建、民事民管,让村民充分享有村内公共事务的自主决策权和管理权。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在中央统

一政策指导下,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奖补模式。目前,主要有捐赠赞助型、实物补助型、定额补助型、分类奖补型四种类型。三是坚持民办公助,阳光操作。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以农民筹资投劳为主,政府奖补为辅。农民筹资和财政奖补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直接支付、公开公示”管理方式,确保专款专用,规范透明,阳光操作。四是坚持统筹推进,以县为主。在试点组织实施上,强化省级统筹安排,县级具体组织,乡村具体落实的责任,对一定限额以下的奖补资金,由县级直接审批,省市重在政策指导、督促检查。五是坚持统一规划,有效整合。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下,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为支点,撬动涉农专项资金集中使用,实现公共资源有效整合,推进新农村建设。

岩峰哨村委会开始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奖补资金项目建设以来,经过几年的工作积累,我村委会在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点成绩,村民得到了一事一议奖补资金项目的实惠,广大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得到了提升,已完成项目建设的村组仍然希望有资金投入本村的建设,未建村组迫切希望得到建设资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宣传发动,召开岩峰哨村组各级会议,根据岩峰哨各村组的实际情况,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委会今年申报了2013年昆明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

二、规划依据

(一)《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三)《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10年)》

(四)《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五)《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六)《昆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九有”目标体系(试行)》

(七)《昆明市盘龙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八)《昆明市盘龙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申报2013年度昆明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的通知》

三、村情概况

岩峰哨村委会隶属于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办事处,地处阿子营北边,距阿子营街道办事处所在地20公里,到阿子营的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7024公路贯穿本村。距昆明

市区40公里。村委会东连滇源街道办事处大哨村委会,西接松华街道办事处哨新街村委会,南邻阿达龙村委会,北靠寻甸县新庄、柯郎、磨腮村民委员会。辖长山、小白龙

一、二组,岩峰哨

一、二组,小凹塘、洗羊塘、红李子树、逸乐地、水石洞10个村民小组 。现有农户281户,人口1203人,其中(长山组21户、94人;小白龙一组20户、90人;小白龙二组33户、112人;岩峰哨一组39户、167人;岩峰哨二组39户、171人;小凹塘组36户、163人;洗羊塘组25户、95人;红李子树组21户、87人;逸乐地组18户、90人;水石洞组29户、134人。)农业人口1203人,劳动力805人,600人从事第一产业劳动。

全村国土面积8.81平方公里,海拔2340米,年平均气温12.5度,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合种植烤烟、蔬菜、玉米、中药材、核桃、万寿菊等农作物,其中蔬菜、核桃、烤烟、鲜食玉米为全村主要经济来源。全村有耕地面积4573.6亩,全部为旱地,人均耕地3.8亩,林地7277.1亩。其中(长山组有耕地面积399亩,林地面积553.68亩;小白龙一组有耕地面积349.1亩,林地面积453.94亩;小白龙二组有耕地面积425亩,林地面积473.5亩;岩峰哨一组有耕地面积693亩,林地面积944.45亩;岩峰哨二组有耕地面积709亩,林地面积889.47亩;小凹塘组有耕地面积636亩,林地面积680.6亩;洗羊塘组有耕地面积429亩,林地面积705.03亩;红李

子树组有耕地面积228.5亩,林地面积584.1亩;逸乐地组有耕地面积285亩,林地面积1447.93亩;水石洞组有耕地面积420亩,林地面积544.47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3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31元。农民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由于原来经济基础差、集体经济积累少,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同时,由于条件和机遇的限制,使全村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街道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需着手,根据“科学谋划、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建设思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公共服务建设等建设重点,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省级重点建设村的建设,使全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意识明显增强,有力促进全街道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发展。

二、发展思路

(一)突出产业优势,达到平衡发展。根据岩峰哨村原有经济基础和发展快慢的实际,加强产业和经济整合力度、使村组经济发展平衡,逐步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一段时期的建设,实现岩峰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衡发展目标。

(二)街道村生态,调优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岩峰哨村天然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提升生态建设标准,按照“生态立镇”的建设目标,花大力气使各村民小组在经济林果、苗圃绿化苗木、绿色蔬菜等农村产业调整方面的发展凸显优势并形成支柱,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发展旅游业,推动三产的发展。利用生态好、距主城区近的特点,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农家乐为载体承接的短途休闲度假为主体,借助铁冲全国小流域观摩点的开发,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富民强村,和谐发展。通过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的建设,有效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制度,引导村民正常行使民主权力,形成全村整体合力,促进和谐发展。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力条件

国家、省委、市委、区委、街道办党工委对2013年盘龙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美丽乡村的建设高度重视,配合省级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理、有效的实施。历年来阿子营街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整村推进项目的圆满完成,老百姓看到了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惠。加上前期的宣传工作,老百姓对2013年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美丽乡村建设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有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二、发展潜力

岩峰哨村过去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离昆明市中心较远,发展比较缓慢,但是,随着7204公路的全线贯通,以及近年来,国家众多农村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大,经济得到了快速、有序的发展。随着农业新科技、新技术的推广,优良农产品品种的引进和大面积推广,岩峰哨村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广大农民正在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朝着小康目标迈进,广大农民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日益高涨,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识和潜力。

三、项目规划的必要性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如何能快速便捷地运送出去、如何为农民出行提供方便、产业结构如何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调整等等问题成为农民最关心的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要认真考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岩峰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规划是根据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的指示,解决农民最关注、最迫切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的问题。经过统一规划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规划目标、任务、原则

一、规划目标

岩峰哨村按照建设项目“九有”目标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建设项目覆盖或幅射到临近村落。通过云南省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建设村的建设,实现村户均有1-2项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有沼气池或节能灶等清洁能源,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卫生厕、厩,有进村入户的硬板路和通电条件,有简单的就医条件,有一批劳动力受到培训和转移,户均有1名科技明白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高,实现了对村

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

二、规划任务

通过规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题,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基础,达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目的。能有效推进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委会岩峰哨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现师范建设村的建设目标。

三、规划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产业的优化组合,推广应用环保的生产技术,使生态环境总体向良性化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用地政策和标准,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超标占地。旧村整治要充分利用非农用地,引导

散居农户和村落整合集中,提升功能,形成适于设施配套的人口规模,确实需要新建、扩建的,也要尽量利用荒地、薄地。

(三)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

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四)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结合岩峰哨的实际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本着“科学谋划、量力而行、规模适度、经济适用、适当超前”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村科技成果,真正达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实际效果。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避免大拆大建,注重实效,缺什么、补什么,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村庄建设要统一规划,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完善农村电网,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特色,保护山体、河流、水塘,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保护农村文化遗产,综合开发建设具有田园风光的新农村。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项目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总投资181.5万元

1、道路硬化:主干道2条长2600米,宽4.5米,支干道3条长2050米,宽3米,总投资181.5万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97.24万元,其它财政资金75万元,村民筹资0.96万元,村集体投资2万元,以劳折资6.3万元),解决全村及周边群众1500人的出行难问题。

(二)生态环境项目

总投资70.25万元

1、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6880元/盏,共计34.4万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30.84万元,村民筹资0.34万元,村集体投入0.52万元,以劳折资2.7万元)。

2、公厕建设:建设公共厕所一座,占地80平米,共计投资24万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20.69万元,村民筹资0.31万元,村集体投入0.6万元,以劳折资2.4万元)。

3、垃圾房建设:建设8立方米垃圾房3座,8000元/座,共计2.4万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1.44万元,村民筹资0.96万元)

4、绿化工程:绿化小凹塘活动场所及公共厕所周边31

5平方米,植树630棵,总投资9.45万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6.74万元,村民筹资0.31万元,以劳折资24万元)

(三)社会事业项目

总投资101万元

1、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建设:占地4500平方米,板房建设900平方米,场地硬化1500平方米,建设篮球场一个、配备相关健身器材。总投资101万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28.29万元,其它财政资金70万元,村民筹资0.312万元,以劳折资2.4万元),为岩峰哨村及周边群众1500人提供休闲娱乐等集体活动的场所。

二、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一)宣传发动和调查研究阶段:2013年2月3日至2月28日,重点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一事一议”的政策措施,激发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形成全镇上下同心协力、齐抓共建、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建设目标、群众意愿的摸底调查工作并完成美丽乡村项目申报。

(二)制定方案和编制规划阶段:2013年2月20日至3月10日,按照《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10)》(云发[2007]6号)和《2011年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实施方案》提出的建设标准和目

标任务,结合岩峰哨村实际情况,召开村组会议讨论确定美丽乡村具体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村级建设规划和项目资金管理措施。规划编制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实用,可操作、为群众做实事。

(三)实施推进阶段: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10月15日,按照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具体项目建设,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努力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行自查自检,对美丽乡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做好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配合上级职能部门对各项目进行检查验收、迎接上级考核。

第六章

岩峰哨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筹措

岩峰哨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预计投资352.75万元,进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三个方面的建设,资金来源为申请财政奖补资金185.24万元,整合的其他财政资金145万元,村民筹资3.2万元,村集体投资3.12万元,村民以劳折资16.2万元。

第七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岩峰哨村经济实力薄弱,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家庭经济困难,在加上基础设施不健全,发展缓慢。利用这次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建设的机会,可以大大改善岩峰哨村村民生活的现状。通过四个项目工程的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全村净增收入18万元,净增纯收入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项目建成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达3200元,人均有粮275公斤,全村解决温饱问题。基础设施完善了,为岩峰哨村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交通支持,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增强,全村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群众逐步走向增收脱贫,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社会效益

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发展的步伐,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享受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村内道路的硬化,方便了群众的出行,村内环

境得到绿化,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项目建成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民安居乐业。

三、生态效益

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明显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减少雨水等自然因素对道路、农田等的冲刷,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预期成效的最好保障措施。垃圾房、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大大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减少乱扔乱丢,随处搭建厕所的现状。项目的建设使群众环保意识得到提升,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第八章

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区综改办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区、街道技术部门为技术支持体系,整个项目的实施统一由区综改办负责。街道办、村、组按照职能职责,成立各类工作组,进行项目跟踪推进。

(一)成立“阿子营街道岩峰哨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市级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办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参与美丽乡村项目的规划、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

职责是组织项目的规划实施、质量监测、材料汇总、进度上报等工作,加强村级规划项目实施的后期管理监督工作。

(二)成立街道办专业工作指导组

1.成立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工作指导组。由街道办相关技术部门组成,负责协助指导项目建设村进行建设规划编制,开展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绿化美化、产业发展工作、扶持和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

2.成立社会事业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指导组。由街道办相关技术部门组成,负责协助、指导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文体设施建设、环卫基本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

3.成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社会稳定工作指导组。由街道办相关部门和项目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组成,负责监督重点村建设项目及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严把程序关,杜绝违法违纪事件发生,提高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

4.成立宣传发动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组。负责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建设宣传工作,通过思想发动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通过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建设巩固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三级连创”活动。总结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全街道办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5.成立资金保障工作组。由街道办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专项资金的安全管理,自筹资金筹措管理,严格实行专款专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做好“企村结对”牵线搭桥工作。

(三)岩峰哨村委会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村小组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村委会两委成员和项目村小组长组成,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明确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理事会由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项目村财务组成,负责监督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合同的履行、财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各项保障措施

(一)机制创新

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通过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支农资金,突出支持重点,逐步形成支农资金项目科学、安排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使用管理机制,优先集中用于解决农村最薄弱、农民最亟需的问题。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完善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为整合支农资金提供制度保证。

加强新农村指导员管理,充分发挥新农村指导员的作用。建立了新农村指导员考勤、学习、工作进度上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增强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纪律性,提高工作效率。设立专项工作经费,最大限度的为驻村指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新农村指导员能安心工作。组织新农村指导员定期参加镇、村委会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提高新农村指导员的理论水平。严格要求各村民委员会保证驻村指导员列席村“两委”会议,确保指导员能参与所驻村民委员会的实际工作。要求驻村指导员协助驻村做好发动宣传、编制规划和项目申报,参与项目组织实施,以及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督促检查,帮助做好各类项目建设的资料和档案整理,确实发挥新农村指导员的作用。

(二)政策保障

2006年初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号文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街道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10年)》提出“十一五”建设目标、六新建设任务、十大建设工程、完善六大支撑体系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街道风文明、村容整

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推进城街道一体化,坚持 “ 多予少取放活 ” 的方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街道的长效机制,尊重农民意愿,搞好规划和试点,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资金保障

岩峰哨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预计投资352.75万元,进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三个方面的建设,资金来源为申请财政奖补资金185.24万元,整合的其他财政资金145万元,村民筹资3.2万元,村集体投资3.12万元,村民以劳折资16.2万元。

(四)考核与奖惩

建立省级重点建设村建设工作奖惩机制,确保重点建设村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个建设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1.奖惩对象:街道办机关领导,街道办一般干部,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省级重点建设村党总支、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监事长、村委会副主任、村小组支部书记、组长。

2.奖惩原则:坚持奖优争先,注重实效;分类进行,突出重点;建设时限与质量并重的原则。

3.奖惩办法:

①各项目建设完成时限以上级部分安排时限为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由村委会定期书面报到镇领导小组办公室。

②奖惩根据各单项建设项目完成的时限、质量,年终考核,目督工作落实情况组成。

③按照工作任务分类情况,街道办机关领导、街道办机关一般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奖惩根据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目督工作落实情况,奖惩由镇党委政府、村委会议定。

④省级重点建设村所属村委会、村小组集体以及村组干部的奖惩根据目督工作落实情况决定。对村委会集体的惩罚,除现金处罚外,其奖惩与年终考核挂钩,未能按时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从村委会年终考核总分中扣除3分,以此类推。

⑤对街道办、村两级干部无特殊原因工作落实不力,造成工作严重滞后的集体和个人,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第九章

结论

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严格按照规划的内容实施岩峰哨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齐心协力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

展三个方面做好2013年市级美丽乡村的建设,以美丽乡村的建设带动全村民委员会其他村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建设街道村新面貌、塑造文明新风尚、健全管理民主新体制。

推荐第3篇:彭洲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三江镇彭洲村“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要求,秉承三江镇镇党委政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三化一改”工程为推手,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打造美丽彭洲、幸福彭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彭洲。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进“三化一改”, 科学编制规划,谱写美丽蓝图;培养良好乡风,筑牢美丽之魂;抓好环境整治,营造美丽氛围;加强"乡味"保护,让人闻"乡"而来,力争2018年底前将彭洲村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园”。

二、工作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彭洲村由原彭洲、西湖、洞坪三个村合并而成,2700人,19个村民小组,紧邻镇政府驻地三江村,距娄怀高速三江出口仅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大。整个规划需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全镇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彭洲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风貌改造。全村共有户屋584栋,802户,目前已改造完成135栋,175户,砖房通过更换砖瓦房屋,安装雕花窗户,木房通过外墙打磨、上漆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已有一定的视觉效果,一栋栋宛如小别墅的农家小楼,青砖白墙、灰瓦翘角,古香古色。整个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争取今年实现整村推进,全面实施房屋风貌改造,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2.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目前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面积为600平方米,自并村之合,办公室,会议室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全村党员共有 人,原的的会议室已完全容纳不下。拟新建活动场所占地5亩,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集便民服务、休闲观光为一体。

3.硬化村内道路。尽快打通村内环形路:洞坪-西湖7公里的通达、通畅工程,西湖-彭洲村部3公里的通畅工程,彭洲村部至洞坪8公里的公路扩建、整修工程。使大彭洲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交通格局,便民、利民。

4.桥梁建设。全村共有10座人车通行桥梁需修建。 5.路灯安装。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公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公路两旁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方便农民出行。全村主要公路共有33公里,目前已安装26盏。

6.水利建设。全村需改造河床16公里,拦水坝10处,渠道维修11公里。

(三)绿化工程。

1.坚持“生态交通”理念,着力打造绿色生态走廊,提升公路品位,力争达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效果。全村共有主干道18公里,支线15公里。计划在公路两旁观全部栽种经叶石楠、桂花等树种。

2.积极引导村民开展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四旁”植树活动,做到无裸露黄土,无较大面积的空隙地。户均植栽不少于5株,实现户户有绿、一户一景,目前户前完成花盆、花篮栽种108个,有三角梅、紫薇、芍药等10余个品种。

(四)净化工程 1.抓好环境卫生整治,搞好垃圾处理。成立专门清扫队伍,配备运送车辆,垃圾定期清运填埋。每家每户配备家用垃圾桶,主公路口配备垃圾收集箱,前期投资需十余万元。力争到2017年,村内垃圾箱设置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

2.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进改厕,改水工程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全村共802户,卫生厕所达标率已达60%。力争2017年达到90%以上。采取沉淀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五)淳化工程

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学党章、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抓支部建设,抓党员教育,进一步教育广大党员要带头发扬勤劳朴实、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优良民风。结合民政救济和扶贫帮扶工作,对留守儿童、“三无60”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同时动员广大村民亲帮亲、邻帮邻,他们得到精神慰藉,不再孤苦伶仃。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淳化民风乡风。

(六)生态发展

依托彭洲村现有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围绕镇域经济发展的方向—“生态宗教文化旅游靓镇”,结合全镇精品生态旅游线路(以龙泉河漂流、龙泉寺观光、紫荆山风力发电、红色旅游、苗木观光、农家饭庄、休闲烧烤、土特产购买为主题的“栗坪-彭洲-乐园”精品旅游路线)的发展思路,把彭洲打造为集采摘、住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四季花、成片林、河鲜鱼、有机菜”是彭洲生态旅游发展的落脚点,洞坪有机大米口感好,营养丰富,俗有“供米”之称;西湖苗木花卉已初具规模,近百个品种,状元岩、狮子岩、飞水洞,景色奇特;彭洲红薯粉加工工艺独特,无添加剂,每年几万斤远销省内外。整个村庄被树林环绕,山清水秀,独天独厚为生态资源为生态旅游园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实施步骤

全村“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启动阶段(2016年3月)。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召开村支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深入研究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家园”工作,开展全面动员部署。针对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年度计划。组织考察学习“美丽乡村、美丽家园”创建经验。广泛开展宣传发动,调动群众积极性,鼓励群众参与和支持“美丽乡村、美丽家园”建设。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清洁保洁,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全域覆盖。

(二)推进阶段(2016年4月-2018年12月)。按照确定项目组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所有工作任务,实现将彭洲打造为全市,乃至全省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园”。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9年-2020年)。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提升“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

三江镇彭洲村村民委员会

2016年3月20日

推荐第4篇:兴水村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五佛乡兴水村新农村创建美丽乡村

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是我村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二五”以来,我村为加大发展力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以加快城乡统筹,突出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优化农业,充分增强生态经济的实力,彰显生态环境的魅力,整体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努力建成“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

二、创建背景

兴水村新农村位于五佛乡西南部,地处黄河之滨,沿省道308线,距县城21公里,全村共120户481人,总耕地面积1532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7240元。新农村曾被列为省级新农村示范建设点。近年来,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深入开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民风民俗得到改观,农民素质普遍提高,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呈现出社会文明和谐进步的新面貌。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红枣产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全村红枣种植面积达1100亩,人均2亩以上,红枣产业产值达440万元,红枣产业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村内有景泰柏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远泰红枣加工厂2家红枣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延伸了大红枣种植、深加工产业链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村内有统一整洁的砖瓦房;目前已配备垃圾兜、箱57个,保洁站1处及专门的垃圾清运车,并建立了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自来水、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服务全覆盖。公共文化阵地基本齐全。有集村级事务办公、群众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于一体的村文化活动大院,有可容纳2000人以上的黄河文化广场;有小学、标准化村卫生室方便群众上学就医。特色旅游独具优势。有始建于北魏朝代文化遗作—沿寺石窟,有气势宏伟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电工程一泵站、百亩百年枣园、千年黄河古渡、安静优雅的农家小院、独具风味的五佛大碗鱼名优小吃。有丰富的黄河旅游开发资源,沿寺黄河水面宽阔,水势平缓,可开发水上旅游、水面游乐等项目,可与黄河上游的龙湾黄河石林相连,吸引四方游客。通过开发人文历史游、田园观光游、农家乐休闲度假游等旅游产品资源,为全乡旅游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制约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兴水村在各级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密切配合下、在全村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各项事业都在积极稳步发展,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的制约因素:名胜古迹尚未得到充分开发,旅游产业规模不大;红枣品种不良、土地盐碱化严重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基础设施还需完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美丽乡村建设为兴水村带来了机遇,利用现有优势,结合实际情况,2014年兴水村创建美丽乡村将大有文章可做。

三、建设目标

通过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全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规划,着重推进“设施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环境提升”四大工程,致力建设特色产业、特色旅游、特色人文,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以及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全方位提升,把新农村建设成以“特色”为品牌的“村庄优美、户户增收、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四、创建内容

(一)大力推进“设施提升工程”,强化文明建设,实现村庄优美。

1、改善道路。拓宽新庄进村道路,做好沿路的征地拆迁工作,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加固通往车木峡沿河道路2公里,排除山体滑坡隐患;硬化新农村后巷道5公里,安装路灯30盏,方便群众出行。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庄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当地风貌和地域特色。

2、改良土地。实施盐碱地治理工程,在二十五分子处开挖鱼塘500亩;实施红鼻梁沙河排水治碱项目,安装排碱管道10公里,有效解决土地盐碱化;衬砌黄渠主干道、灌溉渠、排碱渠道共14公里。

3、改善公共设施。完善村委会办公设施、及各项规章制度;新建可藏书3万册的农家书屋一座;新建文化器材室一座;配套文化大院体育健身器材;在村委会院内新建文化长廊一条;实施白水坑综合治理项目;硬化黄河文化广场3400㎡,并美化周边环境。

4、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

(二)大力推进“产业提升工程”,强化产业带动,实现户户增收。

我村将继续实施“重视农业、突出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大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1、重视农业。坚持走持续高速发展特色农业路,做强做优红枣种植,引导农民建立品牌意识,树立市场观念。今年,我村将积极争取林业部门支持,计划实施红枣产业“三个千亩”示范工程。即:新植南阴屲千亩骏枣园,引进嫁接千亩优质骏枣,培育千亩苗木基地。计划在南阴屲栽植红枣优良品种1000亩,主要栽植品种为骏枣。鼓励龙头企业渗入,带动发展。针对现有红枣品种生长缺陷,改良嫁接骏枣、徽枣等优质红枣品种1000亩。积极探索林上、林下经济的协同配合,拓展发展空间,发展林下甘草种植200亩,培育林下苗木基地500亩。打造红枣示范亮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发展。计划实施红鼻梁沙河旁1200亩红枣经济林围栏工程,建成7200㎡综合农贸市场一座。引导扶持柏林、新远泰2个红枣加工企业及97个红枣晾晒场 ,启动运营、开发产品、扩大收购、冷藏、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

2、突出旅游产业。依托始建于北魏时期的沿寺石窟、中华之最--景电工程一泵站、百亩百年枣园、千年黄河古渡、安静优雅的农家小院、独具风味的五佛大碗鱼名优小吃,今年计划,开发沿寺植物园、新建5家农家乐。利用农历“四月八”、“七月十二”等传统旅游及宗教节日,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吸引四方游客。

3、重力发展乡村工业、企业。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乡村企业发展大局,引导乡村企业提升素质、节能降耗,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二是坚持优化乡村企业发展环境。我乡党委和政府加大乡村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改善乡村企业的发展环境。三是坚持推进乡村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深化乡村企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乡村工、企业完整链条。 四是坚持推进乡村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服务体系、信用评价服务体系、创业辅导服务体系、人才培训服务体系、管理诊断服务体系、政策法律咨询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等服务平台,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乡村企业服务体系健康稳定发展。

(三)大力推进“服务提升工程”,强化公共服务,实现处处和谐。

1、规范劳动力信息,做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村委会,建好劳动力信息服务平台,规范劳动力信息管理,为全村劳动力提供有力服务。做好农民管理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及时为农民生活生产做好服务,加强农村转移就业培训和实用人才培训,争创建农村信息化示范村。

2、强化社会保障,切实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积极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深化农村社会保障。今年村三委班子成员一对一帮扶低收入户或特困户,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稳定,充分体现新农村处处和谐的新气象。

(四)大力推进“环境提升工程”,强化生态建设,实现人人幸福。

1、推进村庄环境提升工程。绿化村内主干道路3公里;清除路旁杂物,增设垃圾箱30个,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拆除污染猪舍、羊圈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整治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2、抓好沿村内道路、沿省道308线、沿黄河、沿五佛寺的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品位。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

3、坚持完善村庄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巩固村庄环境质量,做到建管并举,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塑造新农村新形象。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四、保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村党支部书记杨家伟同志担任组长,副书记吕成邦、村委会主任康平荣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建成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担任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推荐第5篇:美丽乡村(高原村)

虹口乡高原村

虹口乡高原村地处都江堰市虹口乡北部,距离都江堰市区21公里,离虹口乡场镇3公里,属典型山区。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建有5个安置点和1个集中居住区,372户,850人。高原村分为上、中、下三个坪,台地面积3985亩,现已种植 “三木药材”面积10000余亩、猕猴桃5000余亩,是都江堰市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单产名列全市之首,年人均收入16278元。高原村先后被成都市确定为“成都市远郊山区新农村建设典范”,并获得了“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称号,中央授予的“绿色小康村”称号,被确定为“全国科技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成都市级文明村”。2011年3月被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11年4月,虹口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AAAA级旅游景区,申报的重要区域也是高原村。在创建文明村方面,村组干部不断努力,紧抓实干,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创建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

积极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队伍,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把社区干部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成立了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符合本居实际的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时刻把村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坚持勤政为民,不搞特殊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谋福利。加强廉洁自律意识,秉公办事,为居民多办实事好事,树立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根据工作实绩,从有利于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规定凡属重大事情、如重大项目投入、大金额资金往来、土地征用定价等必须经村议事会讨论决定,并有会议记录备案,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全村级财务制度,接受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及时在公布栏反映当月收支情况,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村委会制订了《高原村社区管理条例》、《高原村财务管理制度》、《高原村环境卫生管理规范》、《虹口乡高原村便民服务工作职责》、《高原社区治安管理条例》、《高原村安置点村民公约》等完善的管理条例,村委干部责任分工明确,村安置点管理规范有序。

二、发挥本地优势,壮大村级经济。

村社区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地处萧绍连接处,交通方便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村集体收入逐年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积极鼓励村内居民提高农家乐服务水平,引导村民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满足游客,从一产业向三产业的转型、从村民向景民的转变。高原村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带动的观光农业旅游核心村,全村具有观光价值的猕猴桃和厚朴分别有1200亩和3000亩,覆盖整个高原村生态农业观光区。同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乡村风情观光旅游活动,为当地带来了不菲的旅游收入。在白沙河畔打造的高原河谷,原滩欢乐营占地150余亩,为原生态的户外运动休闲场地,吸引八方游客。高原村作为虹口漂流的起点,2012年6月虹口景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漂流小镇”称号。高原村拥有一条山地自行车环游道,2010年,被四川省体育局授予“四川省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 称号。除每年举办的国际猕猴桃节以及山地自行车比赛、汽车越野比赛等各项赛事外,高原村每年还举办美食节、烤羊节、山货节等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节日,届时吸引了大量的周边及外地游客。

高原社区作为虹口乡旅游重点发展村,其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移动通讯和电力设施已覆盖全村,天然气也已引进入村,通邮、通电话。主要交通道路黑色路面硬化率已达100%。具有完善景区导览图及标识标牌。另配套的有旅游特色购物中心、大型LED屏、生态停车场、三星级旅游公共厕所。区域内有农家乐30家,五星级乡村酒店1家及熊猫连锁酒店,建设有大型旅游观光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

三、改善村容村貌,美化生活环境。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居委会也十分重视改善环境。为给村民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美观的环境,在环境整治方面舍得投入。高原村现已集中居住324户,700人,集中居住率达85%以上,地震后,采取“宜聚则聚,宜散则散,聚散集合”的原则规划布局高原村5个村民小组的住房重建,5个安置点整体风貌统

一、协调、美观,建筑物外形整洁,庭院植物生长良好、叶面洁净,庭院内整洁。全村硬化道路13公里,其中沥青路面约6公里,水泥路面约7公里,路面平整、无破损、无坑洼、无积水,机动车辆摆放有序。小区环境清洁优美,绿化美观,环卫设施完善,设有村道路和小区保洁人员60余名,具体负责日常清扫和对设施的清洁维护,并设有固定的生活垃圾投放点,每日定时清运,无暴露、积存垃圾现象,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小区河道水质良好,无乱丢乱投现象,水面清洁,河道生态环境良好,河道沿河两岸干净整洁。高原村养殖业发展有家禽3500余只、家畜500余头,均在指定地点养殖,管理有序,无乱拉粪便、污染环境现象,农业管理有序,无露天焚烧秸秆现象。积极开展进行除“四害”活动,向村民宣传、教育各种除害办法,在每年春秋期间由村统一进行除害工作。

四、积极发展各种社会事业。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根据实际情况,由村主任领导该项工作。实行专人负责,设立各自然村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情况,做好本村育龄妇女登记工作,进行定期保健检查,由综治办配合,及时掌握外来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积极做好适龄青年的征兵体检工作,及时完成征兵任务,对于安置复员军人,优先考虑军属的各类要求。妥善照顾好五保户、困难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无辍学现象。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提高,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率95%。高原村村级活动中心设有村级管理办公室、便民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农家书屋、科技信息服务站、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老年活动中心、志愿者服务站、治安管理办公室、广播室及医疗服务等服务站点,站点设施完善,服务优质,拥有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群众评价度高。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在创建过程中,村组干部十分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总量不断的增加,对其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社区在组织各项活动时不但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为此开展了与其他文明单位、文明村的结对共建活动,双方或多方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村委会还积极开展各种群众乐于参加的文化体育活动,文艺表演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居内播放露天电影,受到村民的广泛好评。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公益性服务。深入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营造浓厚的乡风氛围。并大力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的三新活动,由村主任兼职负责社区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村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创建工作,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成立有村乐队、舞蹈队和文化表演队,主要结合政策宣传、道德文化宣传、科技信息宣传和安全信息宣传等进行表演。

六、社会稳定,创建和谐。

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村内外来人口多,情部复杂,为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村委会一直把该项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村委会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抓紧对外来人员的暂住证办理工作,做到外来人员登记率达95%,村委会还有专门的外来人员协管员来对居内外来人员进行管理。村内设立了治保调解委员会,有专门的调解员,使得村内民事纠纷能就地解决,把各类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设立治安巡逻队,每晚有队员进行夜巡,治安状况良好,居民满意度高。无偷盗、赌博、乱砍滥伐、封建迷信等不法行为,无吸毒、卖淫、拐卖妇女儿童等社会丑恶现象。

七、全面提高居民素质。

村委会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居委会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不得涉嫌违法犯罪、发现有违规现象要向村委会报告的规定,领导班子成员以签名的方式向居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八、

推荐第6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2015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主要公路沿线村庄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

2.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2015年计划改造泥草房1238户,力争到2017年泥草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示范村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新型节能住宅;重点村要实施住房更新改造工程,通过更换砖瓦房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房屋整齐美观。

3.硬化村内道路。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示范村主街、辅街和巷道全部硬化,主街路肩实行砖砌、砂石铺筑硬化;重点村主街和辅街做到硬化,辅街巷道平整维修,夯实硬化基础;达标村主街做到硬化,辅街全面平整改造。

4.改造升级通村路。强化通村道路建设,改造完善通村路,中心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2015年,重点对破损严重的通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

5.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建设农村饮水工程46处,新建水源井32眼,配套水处理设备41台套,管网铺设46处,解决69个屯2.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17年,力争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检测中心1处,实施定时定点检测,并对既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

(三)村容环境整治

6.搞好垃圾处理。成立专业清扫队伍,配备运送车辆,并采用集中填埋方式就近处理,垃圾定期清运填埋。力争到2017年,示范村内垃圾箱设置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其中:2015年,在林甸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连片收运工程,10个村、2.1万人受益。采取沉淀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30%以上。)

7.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鼓励企业、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示范村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村要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重点村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达标村引导农民利用清洁能源,室外厕所基本标准化。

8.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快“三进三退”步伐,引导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退出散养。积极推进改圈工作,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改善村内居住环境。力争到2017年,建设规模养殖场100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00个,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2015年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5个。

9.规范柴草堆放。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规范存放柴草垛,支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农业局)

10.改造庭院围墙。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示范村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庭院;重点村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入户通道实现硬化;达标村主街建设外形统

一、标准一致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

11.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对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示范村屯注重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庭院栽植果树、花卉或种植绿篱;重点村屯内主要道路全部绿化,村屯内及四周零星闲置地块全部植树绿化。力争到2017年,造林1.8万亩、绿化中心村80个,中心村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其中:2015年造林0.8万亩,绿化中心村16个。

12.村内亮化工程。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村屯主要街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街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方便农民出行,定期检验维修,保证完好使用。

推荐第7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天星村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房前屋后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天星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庭院建花坛,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

1 基本原则:

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天星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门前屋后“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

2 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3、加强我村医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建监管水平,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

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

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路边“三堆”、门前杂物,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每月召开天星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

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 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 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村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3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

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两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天星村。

四、具体施工名称和地点

1、洋太路97KM+200M处修建小型花坛一处;

2、洋太路99KM处修建小型花坛一处;

3、洋太路100KM—102KM路外栽种紫荆树,间距3米。

4、罗继财、赵应茹、陈素芳场院边砌花栏总长150米。

5、村委会前院场栽种花草树木进行绿化。

6、庞胜山两侧山墙与后墙进行粉白处理,刘先荣、陈素芳墙面粉白处理,计8间。

五、工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天星村村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成立天星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 组长: 成 员:

(二)、建立督查检查机制。

对各项任务实行每周检查、月底开会、总结检查、季度通报制度。以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开展,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如期完成。

2015年11月15日

推荐第8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南英委办[20xx]26号《关于印发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建设“美丽乡村”是今后5年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村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结合我村实际,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村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把石山村建设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在5年时间内,通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农民房屋建设有序,布局合理,农民房屋外观协调,体现闽南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社会管理民主,“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顺应发展变化趋势,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乡村”,要把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或进入城镇。

——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要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要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英都镇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突出“点、线、面”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1、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面落实村庄卫生保洁。以“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对全村露天厕所(旱厕)提出拆除埋填处理方案,对全村露天厕所拆除户每自行拆除一个露天厕所(旱厕)对象给予补偿300元,并同时给予补贴建无害化厕所(三化厕或环保型化粪池)1000元,力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同时按需求村级组织建设水冲式公厕2-3个,分布园南、宫后、石坑三大片区。对全村猪舍提出整治方案,村集居区不允许建猪舍圈养猪,村集居区内原建猪舍要求农户自行拆除,猪舍按15平方以下每个补偿300元给予拆除,15平方及以上每个补偿500元给予拆除,集中攻坚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等突出问题,确保农村环境整洁、河流水源清澈。

2、推进绿化美化建设。按照“建筑风貌好”的目标,根据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改旧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旧房外观,保持古村特色,美化村庄形象,引导农户进行庭院整理,农家庭院基本实现净化、绿化、硬化。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路旁两侧、水旁宜林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构建优美的乡村环境。

3、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山水田林自然风貌。疏竣河塘沟渠,保护农村自然湿地,保持水体洁净,修复村庄水系水景,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二是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到水源保护区及坂头水库库区入户。推动企业到工业项目集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优化乡村工业产业结构。

(三)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1、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提高石山村卫生所医疗水平,全面提高农村卫生保障水平

2、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便民服务,增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村警务室、联防队,平安基金会为平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168”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广“世纪之村”平台,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

五、实施步骤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分五个阶段推进:

(一)启动年(20xx年)。9月中旬,开始开展全面的动员部署。村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

(二)行动年(20xx年)。大力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年初,计划投入50万扩大水源,新铺设公山至新寨尾自来水63#管道4.1公里,新建蓄水池1个,方便全村村民安全用水,到20xx年10月,完成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农村实现村庄清洁、基本消除村聚居区内猪舍、露天厕所(旱厕),并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3个,做到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三)推进年(20xx)。不断加大创建力度。组织推广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征地石山村石坑柯园山40亩,投建新村、建设民房30幢面积20000平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提升年(20xx)。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推进全村农村“五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的确权发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深化年(20xx年)。全面回顾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

推荐第9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下文是应届毕业生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2013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xx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1.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2.2016年道德讲堂实施方案

3.2016年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4.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5.2016年乡镇两学一做实施方案

6.2016乡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

7.2016年村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8.2016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9.2016机关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10.市2016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

推荐第10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2013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xx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第11篇: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汇总

第1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4576人,耕地2100亩,山地3700亩,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55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村集体收入26.4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200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 ,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第2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xx、生态xx、文明xx”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xx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XX-2015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xx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

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

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3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3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70%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20%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4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2013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xx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第5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XX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XX,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XX。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村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中聘用。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巷道,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并逐步向XX老城巷道延伸。

2、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秸秆还田,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的问题。

3、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双瓮式改厕、水冲式卫生厕所或沼气厕所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整村推进,争取在两年内基本达标。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办公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计划在进村路北、高速夫水出口南建设集办公、村务公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要在广场西南角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按照“五个一”(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文体广场、一所农家书屋、一面文化墙、一支农民文艺队伍)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合作医疗标准化卫生室监管水平,建设标准化横阵幼儿园,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上学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2014年7月开始至2016年7月结束,共两年。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2014年7月)

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8月—9月)

2014年8月底前,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巷道“三堆”、门前杂物、巷内积存垃圾,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2014年9月底前,召开XX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选定合理地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制定村卫生管理及垃圾收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2月)

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

2014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2015年年底前,村各项重点建设基本完成,要达到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2016年1月—7月) 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两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XX。

四、工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XX村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成立XX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x兼任,成员有:xxxxxx。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宣传、信息报送、进行日常督查、检查等工作,指导、督促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

2、结合建设目标和内容,明确村小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承担的工作任务: (1)抓好村小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垃圾池等卫生设施建设,清扫保洁及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提升村级环境卫生管理水平(xxx、各小组长负责落实)。

(2)实施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和新民居建设工作(xx负责),保护修缮横阵历史文化遗址(xx、xx负责)。

(3)实施道路硬化、亮化、排水等硬件设施建设,实施农村改厕工作(xx、xx、xx负责)。

(4)加强村活动中心建设、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农民文艺队伍建设(xx、xx负责)。

(5)实施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改善教育设施建设、改善上学、就医条件(xxx负责)。

3、落实村干部包组责任制。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村内的要事来办,对工作进度进行及时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典型带动。

组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潼关或大荔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

(三)、资金保障。

1、充分利用帮扶资金。积极联系包联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资助美丽乡村建设,汇聚社会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2、整合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和整合移民、交通、农业、林业、卫生、文化等方面项目和资金,进行集中投入。

3、集体自筹资金。按照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建立村级卫生费用村集体自筹机制,用于村保洁员工资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四)、建立督查检查机制。对各项任务实行每周抽查、每月检查、季度通报制度。以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开展,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如期完成。

附:XX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明细 2014年6月27日

XX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明细

一、需要硬化巷道

1、老城内7条巷道(

2、

3、

4、

5、

6、

7、8组巷道),共长850米 ×宽3米;

2、新巷道3条(村西),共长550米×宽5.5米;

3、需修复的巷道,共长1200米×宽8米。

二、需要扎围墙,长1400米;刷文化墙长1520米。

三、进村路补栽灯杆10个,其余巷道需栽路灯15个。

四、门牌楼刷新。

五、进村路及主巷道绿化,放置绿化池150个(0.6米×1.2米× 0.6米)。

六、横阵文化遗址修复。

七、新修垃圾池5处。

八、进村路北文化广场筹建工作。

九、修复污水排放渠1000米。

第6篇 2015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大齐辅路、林肇路、林长路、明龙路、林四路、林新路、林依路等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二)基础设施建设

2.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2015年计划改造泥草房1238户,力争到2017年泥草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示范村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新型节能住宅;重点村要实施住房更新改造工程,通过更换砖瓦房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房屋整齐美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3.硬化村内道路。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示范村主街、辅街和巷道全部硬化,主街路肩实行砖砌、砂石铺筑硬化;重点村主街和辅街做到硬化,辅街巷道平整维修,夯实硬化基础;达标村主街做到硬化,辅街全面平整改造。(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住建局)

4.改造升级通村路。强化通村道路建设,改造完善通村路,中心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2015年,重点对破损严重的通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5.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建设农村饮水工程46处,新建水源井32眼,配套水处理设备41台套,管网铺设46处,解决69个屯2.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17年,力争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检测中心1处,实施定时定点检测,并对既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各乡镇场)

(三)村容环境整治

6.搞好垃圾处理。成立专业清扫队伍,配备运送车辆,并采用集中填埋方式就近处理,垃圾定期清运填埋。力争到2017年,示范村内垃圾箱设置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其中:2015年,在林甸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连片收运工程,10个村、2.1万人受益。采取沉淀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30%以上。(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环保局)

7.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鼓励企业、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示范村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村要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重点村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达标村引导农民利用清洁能源,室外厕所基本标准化。(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卫生计生局、各乡镇场)

8.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快“三进三退”步伐,引导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退出散养。积极推进改圈工作,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改善村内居住环境。力争到2017年,建设规模养殖场100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00个,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2015年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5个。(责任单位:县畜牧局、各乡镇场)

9.规范柴草堆放。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规范存放柴草垛,支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农业局)

10.改造庭院围墙。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示范村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庭院;重点村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入户通道实现硬化;达标村主街建设外形统

一、标准一致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农业局)

11.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对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示范村屯注重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庭院栽植果树、花卉或种植绿篱;重点村屯内主要道路全部绿化,村屯内及四周零星闲置地块全部植树绿化。力争到2017年,造林1.8万亩、绿化中心村80个,中心村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其中:2015年造林0.8万亩,绿化中心村16个。(责任单位:县林业总站、各乡镇场) 12.村内亮化工程。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村屯主要街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街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方便农民出行,定期检验维修,保证完好使用。(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

第7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根据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宁乡县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为载体,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农村社会管理,统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深入推进环境品质倍升、特色乡镇发展、乡镇经济转型升级、旅游名胜深度打造、乡风民风淳化等工程,探索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支持、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打造山水自然和人文历史、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高度融合的美丽宁乡。

二、工作目标

㈠城乡环境品质提升。通过开展环境秩序整治、绿化美化整理、生态环境优化等工作,实现城乡无裸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停乱靠、无乱贴乱画、无环境污染等脏乱差现象,完善环卫基础配套设施,建立城乡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打造卫生清洁、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美丽乡村。

㈡乡镇发展特色鲜明。通过“一镇一特”、分类指导,引导乡镇因地制宜,以人文景观、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依托,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综合经济强镇、商贸物流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生态风情小镇和产业特色镇。

㈢乡镇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推行园区型工业发展模式,形成规模产业集群,淘汰落后产业,实现工业健康规范发展。

㈣旅游品牌效应凸显。通过挖掘自身与周边资源,立足特色与优势,注重品牌策划营销,深度打造花明楼、灰汤、沩山、香山冲等景区,提升宁乡旅游名胜的影响力,增强美丽乡村吸引力。

㈤城乡居民素质提升。通过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倡导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建立文明、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建设步骤

㈠宣传启动阶段(2015年)

各乡镇、各单位要迅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5月底前制订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议,全面启动环境品质倍升、特色乡镇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旅游胜地打造、乡风民风淳化五大工程;6月底前全县所有单位、村(社区)要达到干净、整洁要求;11月底前重点集镇和2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推进9条公路(宁朱公路、金朱公路、319国道、煤双公路、宁沩公路、宁灰公路、偕双公路、宁花公路、南坝公路),16个集镇(青山桥、沙田、流沙河、横市、双江口、煤炭坝、喻家坳、菁华铺、黄材、大成桥、双凫铺、枫木桥、资福、南田坪、夏铎铺、老粮仓),4条河流(沩江、楚江、长冲河(朱良桥)、群英河)整治,指导一批有基础的单位、乡镇、村庄、屋场、庭院深入开展绿化美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本。

㈡全面推进阶段(2016年)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推进其他集镇和中心村庄建设,本年度70%以上的单位、乡镇、村(社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全县各乡、村级公路,大小河流均要全面开展整治提升,在基础设施、风貌形象和绿化美化等方面开展建设、补充和完善工作,注重从制度上整章建制,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各村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因地制宜,全面开展环境净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

㈢提升创新阶段(2017年)

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提炼经验,总结不足。本年度所有单位、乡镇、村(社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各乡镇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到组、到户,确保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品质。

四、建设内容 ㈠环境品质倍升工程

1.整治环境卫生。一是开展集镇环境整治。全面治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农贸市场、广告招牌等乱象,确保集镇形象全面提升。依托“人文立魂、山水塑形、绿韵作裳”理念,传承历史文脉,摒弃人流、物流简单聚集模式,加强科学规划设计,推进美丽集镇建设,努力打造环境优美、乡土人文特色突出的风情小镇。二是开展道路两厢环境整治。交通干线两厢全面开展生活垃圾、经营秩序、户外广告、违章站场、线路整理五项整治,重点抓好9条道路的提质改造、综合整治,力争沥青路面“黑化”。三是开展河道环境整治。以生态理念治水,确保沩、乌、楚、靳四水流域坡岸保洁到位、无裸露垃圾。四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发动群众,地毯式清理“四边”(路边、屋边、水边、山边)、“两体”(山体、水体)垃圾、杂物,确保村庄范围内无裸露垃圾,无乱堆乱放现象。五是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和宣传教育,增强农户文明卫生意识,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搞好和维护自家庭院内外环境卫生,做到卫生清洁(垃圾不乱倒、污水不横流、粪便不乱排)、堆码整洁(房前屋后生活杂物、生产农具、柴草等堆放整齐),打造舒适优美庭院、和谐庭院、人文庭院。

2.提升环境品质。一是开展土地整理。以生态、自然、人文相融合的理念建设和管理道路两厢和河流两岸,杜绝耕地抛荒。加强国土管理,严禁乱搭乱建、乱堆乱倒。对路旁50米以内及河流两岸的建筑渣土、废弃土石、乱堆物等进行清运或平整,对暂无建设计划的路旁闲臵地进行整理,清除有碍观瞻的柴草堆、废物堆,平整土地,进行适当绿化美化。二是开展全民绿化行动。以“广种树、多栽花、不露黄”为主要内容,开展全民绿化行动。镇、村公共区域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设计,按照经济、美观原则,有序进行树木栽植,适时播洒花籽,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农户庭院要多栽花植树,做到户户有景、常年有绿,形成家家爱美丽、个个讲文明的良好氛围,让爱美护美创美比美蔚然成风。三是开展精致景观打造。第一类是水域景观。高起点规划、高要求整治,将沩江打造成集“蓄水排涝、堤路交通、绿色生态、人文景观与休闲游憩”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在现有沿江风光带的基础上,把流经县城的区段打造成“十里画廊”;第二类是建筑景观。强化城乡规划设施,乡镇主次干道、集镇规范建筑秩序,同一街道、同一建筑群要统一风格设计,逐步整改规范,体现自然和谐之美;第三类是生态景观。利用主要道路边、广场、文化古迹等地的边角余地、空坪隙地,修建一批街边绿园、乡村憩园、健身公园、文化公园等,做到绿地美观整洁,花草树木搭配合理;第四类是节点景观。突出主要道路及交汇处、主要进城口和城乡结合部、主要景区等,结合周边自然资源、人文风貌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点缀精致小品,刷靓窗口形象。

3.优化生态环境。一是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全面实行垃圾处臵“三化”,即减量化,着力实现垃圾不出户,农户将生活垃圾按可堆沤、可回收等方式进行分类处理,减量率达80%;资源化,逐步健全村(社区)可利用物质回收网点,对农户分类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网点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对有毒有害垃圾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臵,处臵率达100%。二是控制污染源和水土流失。加快偏远乡镇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消除农村垃圾无序填埋焚烧现象;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提高集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覆盖率,加强后期运营管理和保障,确保到2017年集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推进农村改水、改厕等行动,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使用率,增强农村生活污水、粪便无害化处理能力;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秸秆焚烧;加大森林植被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违法活动,关停一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采石场、取土场、挖沙洗沙场。三是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生活方式绿色化,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走生态经济的发展路子。

㈡特色乡镇发展工程。坚持个性发展,按照“一镇一特”思路,分类指导,促进各乡镇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彰显美丽乡村魅力。玉潭镇:放大全国百强乡镇的示范作用,做到经济管理和城市管理两手抓,发挥城市综合功能,打造综合经济强镇。城郊乡:坚持服务与发展并重,全力服务主体园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宁乡大道靓丽景观轴线。白马桥乡:加强城乡结合部建设与管理,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擦亮全国文明村镇名片。历经铺乡:发挥山水自然风光和特色产业优势,搞好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城市化。夏铎铺镇: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和生态旅游,对老集镇进行高标准提质改造,呼应香山冲景区。菁华铺乡:发挥城郊优势,发展现代农庄经济,打造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回龙铺镇:服务飞地园区建设,建设新兴城镇,实现工农结合、工农互补。煤炭坝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办好门业特色园区,探索利用工业遗存,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名镇。大成桥镇:巩固工业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建好美丽新镇。喻家坳乡:继续壮大烟草、油茶产业,加强集镇建设和管理,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横市镇:持续发展烟叶产业,规范和引导淘汰烟花鞭炮产业,壮大物流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双凫铺镇:三产并举发展,建管并重兴镇,着力发展以鞋业为重点的轻工产业,让全国重点镇更加名符其实。金洲镇:呼应长沙、服务园区,大力发展关山特色旅游,致力打造三湘最美乡镇。朱良桥乡:依托一线一湖两集镇,发挥特色生态资源优势,精心培育现代农业和生态度假产业,打造农业风景区。双江口镇: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为引领,努力建设景观农业季季出彩、创意农业时时有乐的“田园双江口”。花明楼镇:依托特有政治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与文化旅游相关联、相配套的项目和产业,建设人文景致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旅游名镇。道林镇: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交通区位,建设现代仓储物流园,打造精品休闲观光农业。大屯营镇:抢抓“1121”工程新契机,围绕大项目配套特色产业,发展休闲观光、烟叶种植等现代农业,打造现代都市观光农业新亮点。东湖塘镇:围绕生态立镇,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粮食银行”,做优特色农业。南田坪乡:以南田新集镇规划建设为契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魅力城镇。灰汤镇:做活温泉资源,发展休闲、健康产业,建设大项目,搞好大配套,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名胜。资福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食材企业引进和培育,打造食材名镇。偕乐桥镇:主动融入大灰汤,服务长株潭,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老粮仓镇:整治集镇环境,围绕“三仓”共建,做大做强珠宝特色产业,实现以业兴镇。坝塘镇:推广环境卫生“保安模式”,抓好一批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建设,打造都市休闲农业。枫木桥乡:融入大灰汤景区建设,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供应基地。黄材镇:保护黄材水库资源,充分挖掘青铜文化底蕴,精心打造历史文化景观,推进特色农业开发。沩山乡:充分挖掘禅宗文化,培育茶叶等相关特色产业,致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禅都福地。沙田乡:抓好特色种植,挖掘人文资源,打造生态自然景观与红色资源有机结合的风情小镇。巷子口镇:发展特色蔬果,提升商贸品质,办好省级扶贫点,打造西部农业强镇。龙田镇: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切实保护自然生态,发展药材特色产业,搞活边贸流通。青山桥镇:依托旅游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以山水为媒,以田园为基,以集镇为核,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名镇。流沙河镇:依托花猪资源和边贸区位,大力发展花猪产业,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打造产业发达、商贸繁荣的一流重镇。 ㈢经济转型升级工程。一是规范发展工业企业。以园区为大本营,发展工业,新引进、新开办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现有的工业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规模产业集群,增强生产要素集约利用程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二是健全环保、节能等产业准入机制。采取措施尽快退出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产业和企业。环保靠不住的企业一律不审批。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土地流转,因地制宜,立足优势,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各地自然生态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农渔文化、民俗文化,将体育锻炼、文化创意、旅游养生等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休闲度假产品,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业。

㈣旅游胜地打造工程。一是深度打造伟人故里花明楼。以“修养文化”为主题打造景点,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为核心,以集镇为龙头,以长韶娄高速为轴心进行布局和规划;依托少奇故里的人文资源,引进与景区匹配的投资项目,进行有序开发,努力建设景观优美、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红色旅游体验区;以“1121”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大航空产业项目引入力度,建成与伟人故里相得益彰的特色产业;注重品牌策划营销,加强与韶山等红色景区合作,拓展客源市场,进一步提升景区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深度打造度假胜地灰汤。以“养身健康”为核心打造景点,依托不可复制的温泉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强力推进雅居乐、华天城、紫龙湾、金太阳等项目,加快小城市建设,将廻龙山旅游融入大灰汤景区,打造“养生灰汤、度假天堂”。三是深度打造佛山名山沩山。以佛山沩山为核心打造景点,整合黄材炭河里考古遗址公园、青羊湖、千佛洞、巷子口状元文化、巷子口低空航线等周边乡镇旅游资源,挖掘沩山茶文化、乡村旅游资源等,丰富旅游产品,强力打造沩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是深度打造休闲观光香山冲。发挥近城优势,呼应“美丽中国”主题公园建设,依托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将319国道两厢景观、香山风情小镇、高桥风情小镇及周边观光农业示范片连成有机整体,精心包装策划,使之成为长株潭“3+5”城市群市民休闲观光旅游的新亮点。

㈤乡风民风淳化工程。一是开展美丽单位创建活动。组织乡镇政府机关、学校、卫生院、派出所、国土所、供电所、工商所、农商银行等单位,大力开展美丽单位创建活动,增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职工文明卫生意识,提升全县窗口单位形象。二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七进”宣传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卫生宣传工作,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群团组织等,组建百人宣传团,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厂矿、进门店、进市场、进村(社区)农户,深入基层,以宣讲活动、文娱活动、竞赛活动、播放环保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面对面宣传活动,使生态就是民生、美化就是美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开展美丽乡村结对共建义务宣传活动。以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联点单位、联点干部为主体,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义务宣传活动,大力倡导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便溺、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乱摆乱放、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十不”的文明风尚。四是开展系列文明创建评选活动。积极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寻找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广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引导全民素质提升。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谭小平、戴中亚、周辉、邓杰平、贺应辉、喻亚军任顾问,陈永高任组长,闵志平、彭韬(常务)、杨志武任副组长,相关县直部门和乡镇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县农办),负责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指挥调度和督查验收等日常工作,姚鹤舜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县直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一把手亲自上阵,带动全员参与,形成人人责任上肩、责任落实到位的工作局面。各县直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全力支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㈡干群齐抓,结对共建。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县领导联乡镇,县直部门联村,干部联组,做到联点全覆盖,组组有人联。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明确具体责任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确保责任上肩、组织有力。结对共建单位带队领导、干部每半年要到联系点参加一次劳动,发动群众共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各部门、乡镇、村结对共建美丽乡村活动要求有台账、有记录、有实效。

㈢加大宣传,全面发动。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村村响、电视、广播、墙报、手机客户端等媒介,通过会议、座谈、走访等形式,全面发动本单位、本系统、所联村组的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来。要加强环境保护、健康防病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增强群众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县委宣传部要组织联系各级媒体,广泛开展宁乡县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活动,推介先进典型。宁乡电视台、今日宁乡要实时跟踪报道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同时开设专题专栏,推介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曝光工作滞后的单位和现象。教育局要组织各学校将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知识融入品德教育、健康卫生教育等课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开展美丽校园建设,提高学生爱卫环保意识。卫生局、公安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金融办等部门要全面发动本系统各单位,以此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契机,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开展美丽单位建设活动。

㈣加大投入,严格奖惩。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共建的多元投入机制,采取整合部门专项资金、动员辖区内企业捐赠、村(社区)能人赞助、村(社区)筹资筹劳、农村“一事一议”等方式广泛筹措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高效推进。全县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定期调度、层层评比、严格奖惩,确保迅速有效推进。县、乡镇一月一调度,村一旬一调度,组一周一调度。县对县直部门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作为年底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依据。县对乡镇、乡镇对村、村对组、组对户一月一评比,评比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拨付挂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评先评优挂钩、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开展年度绩效考核评比通报,全县每月一评比通报,每2个月召开一次美丽乡村建设现场观摩活动,每季度一次讲评会,每年年底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每年评选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乡镇)”11个、“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110个、“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组”400个、“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个人”100个。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奖励资金,对获得先进荣誉的集体与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对工作进度慢、效果差的乡镇,领导小组领导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减拨补助资金并在宁乡电视台、今日宁乡专题专栏进行公示。

附件1:美丽乡村建设部门单位职责分工表

附件2: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屋场、美丽庭院、美丽单位、美丽河道(水库、山塘)、美丽公路建设标准

附件1:

美丽乡村建设县直部门单位职责分工表

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制,各成员单位和其他单位要按照工作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分别做好以下工作。

一、各乡镇、县直单位、驻宁单位职责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打造省会次中心,构建幸福新宁乡”这一目标,全面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本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按照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要求,组织协调本乡镇、本单位贯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

积极开展本乡镇、本单位的美丽乡村、美丽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开展辖区内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树立美丽乡村、美丽单位创建先进典型,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二、各成员单位职责

县委办: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督查。 县政府办: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督查。

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三城同创办: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影响力。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创建活动规划中。积极引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乡风红黑榜活动,通过开设文明风尚榜和陋习曝光台、评选十大风尚和十大陋习、开展百户嘉奖和百场点评、举办千场宣讲的形式,树立乡风文明新观念,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县农办:负责美丽乡村方案、计划、考核办法的制定、发布,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屋场、美丽庭院、美丽单位、美丽公路、美丽河流(水库、山塘)创建评比活动。综合协调农口和支农部门的工作;掌握、反映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动态与信息,总结典型经验;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参与农村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有关工作;组织开展农民体育运动和农业劳动模范的评选与管理工作;推动涉农单位庭院绿化、净化、亮化、美化。

县爱卫办:协助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检查、评比、考核等,协助开展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屋场、美丽庭院、美丽单位、美丽公路、美丽河流(水库、山塘)创建评比活动。组织实施全县农村改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和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指导开展卫生县城、卫生乡镇(村)、文明卫生单位、无烟单位、无烟家庭创建活动。 县发改局: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衔接平衡。整合资源,合理安排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

县教育局:组织各学校将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知识融入品德教育、健康卫生教育等课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开展美丽校园建设,积极开展辖区内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普及卫生知识,培养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改善学校教学、生活和卫生设施条件,加快农村中小学旱厕改造,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

县住建局:负责建筑施工、行业的监管,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承担村镇建设管理和指导责任,参与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

县公安局:组织做好交通秩序和车辆停放的管理,保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协助搞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封锁和重大中毒事故的侦破调查工作,做好禁捕、禁猎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全面发动各乡镇派出所开展美丽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开展辖区内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同时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县民政局: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支持相关社会组织依法注册登记,指导直属福利机构开展美丽单位的创建工作。

县财政局(农开办):根据领导小组审定的年度建设规划,统筹各级相关项目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配合各部门做好资金和项目计划。参与制定考核办法并根据考核结果按程序安排奖励资金。农开办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力度,按领导小组统一标准组织项目建设。

县国土资源局:承担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责任。优化配臵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管理和监督县域城乡建设用地供应、政府土地储备、土地开发与节约集约利用。承担美丽乡村建设所涉村土地综合整治、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和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责任,对农村违法建地现象加强管理。全面发动各乡镇国土所开展美丽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开展辖区内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同时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县环保局:加快推进生态创建工作,把“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与“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有机结合,确保实效。深化“全民清整”整洁行动,积极引导乡镇、村科学进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臵和分类减量,逐步实现农村垃圾不出村、不出户。积极争取各方资源,统筹安排,结合乡镇实际和示范点示范片的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大力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源的保护,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顺利实施。严格环境执法,对农村小作坊、小食品加工厂、畜禽养殖场、红砖厂、碎石场等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不断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群众环境意识,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金朱公路、玉煤大道等公路建设维护工作,以及公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工作。负责督促有关单位做好车船、车站、码头的废弃物的卫生管理和维护,积极开展创建卫生窗口单位活动。做好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的“控烟”工作。在公共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县水务局:加强水资源保护,指导全县水源地保护、水环境治理和乡镇供水工作,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拟定集镇、农村供水中长期建设规划、改革措施,并负责实施。持续开展“全民护水·美丽宁乡”行动,清理河流、山塘、水库堵塞,严禁河道滥采乱挖砂石,启动沩水“十里画廊”建设,配合卫生计生部门预防控制涉水性地方病、寄生虫病发生和传播。

县农业局: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与县畜牧水产局共同处理农村畜、禽粪便和养殖业的废弃物,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指导乡村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加强粮食生产,杜绝耕地抛荒及季节性抛荒。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推广有机肥和化肥结合使用,维护生态平衡。组织协调农药质量的检测、鉴定和执法监督管理,组织农药登记工作。与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配合做好血吸虫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的防治工作。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

县林业局:拟定我县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国土绿化等方面的规章和政策。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及林木花卉的发展和培育。持续开展“全民植树·美丽宁乡”三年行动,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防沙治沙工作,指导美丽乡村园林绿化建设。整合资源,开展花园式单位的评比工作。 县文体广局:负责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科普宣传,制定全县全民健身基本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标准和规划,指导基层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加强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科学锻炼素养教育,开展运动健身知识科普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整合资源,合理配臵美丽乡村文体广场项目建设。

县卫生局: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重大疫情防控、大型活动卫生防疫保障等工作。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开展传染病、血吸虫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负责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发动各乡镇卫生院开展美丽单位建设活动,广泛宣传发动,落实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工作,督促各乡镇卫生院建成无害化卫生公厕,积极开展辖区内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同时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县城乡规划局: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按照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市政公用卫生设施的配套。按照一镇一特色的要求指导各乡镇集镇规划。

县城管局: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执法监督检查,加大县城规划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检查监督指导集镇市容环境卫生、户外广告、违法违章建筑、店外经营、乱摆摊担等现象的治理,指导支持各乡镇开展集镇整治。

县绩效办: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县对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支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考核办法,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日常督查考核。

今日宁乡、县广播电视台:持续开展“美丽乡村”系列报道,进行专题专栏报道,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各地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工作成绩,对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及破坏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现象予以曝光。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县旅游局:负责指导开展旅游胜地打造工程。深入打造花明楼、灰汤、沩山、香山冲四大景区,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协调指导有关单位做好星级酒店、A级景区的美丽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发动,指导各有关单位进行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同时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县畜牧局:积极配合商务局开展集中生猪屠宰,屠宰点符合《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要求,无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现象。与县农业局共同处理农村畜、禽粪便和养殖业的废弃物。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

县住保局:指导乡镇房地产业相关规划、计划的编制;负责乡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定权发证、白蚁(预)防(灭)治等房政业务管理;研制并统筹全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与管理;负责全县商品房预(销)售监管。

黄水局:持续开展“全民护水·美丽宁乡”三年行动,清理水库、灌区主干渠淤塞,保护和监测黄材水库水资源,配合卫生计生部门预防控制涉水性地方病、寄生虫病发生和传播。 沩管会:指导开展旅游胜地打造工程,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指导督查旅游景点净化、序化、美化、绿化工作,指导景点文明经营,协调指导有关单位做好星级酒店、A级景区的美丽单位创建活动。

县能源办:把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浴、改圈、改栏与农村能源建设结合起来,纳入农村能源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农科园: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创业园规划范围内的道路、管网、企业管理,完善基础配套建设。负责建成的金洲西线连接线、石泉路、永佳路的绿化、亮化工程及运营的日常管理维护,按规划指导入园企业进行绿化、净化、美化、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会同乡镇、社区完善园区景观,共创美丽乡村、实力园区。

凤凰山森林公园: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加大滥砍滥伐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餐饮、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景区管理,确保景区环境卫生再上台阶。引导辖区内居民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精心包装策划项目,推进香山风情小镇建设,深度打造休闲观光香山冲。

县公路局:负责宁灰、宁花、宁朱、国道319线养护和建设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公路沿线行道树绿化管理工作。负责所辖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依法处理违法行为,保护路产路权,维护公路建设和养护施工秩序。组织公路建设、管理中的科技创新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

团县委、县妇联:负责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和妇女儿童,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宣传,组织志愿者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树立典型,带头示范。

县电力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清理全县废弃杆线、严控乱搭乱挂线路。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创建美丽单位,开展辖区内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指挥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致力打造宁乡现代农业发展首要平台,在土地制度、经营模式、市场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建成产业发展集中区、都市农业样板区,带动全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指导所辖乡镇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县环卫局:指导全县乡镇环卫设施的规划、建设;负责城区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监管。

县园林局:指导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生态环境改善工作,加强全县公园绿地建设和维护管理,确保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要求。指导乡镇园林绿化建设。

各乡镇人民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面组织、指导、协调本地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环境品质倍升工程,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面提升乡村环境品质,优化生态环境。推进特色乡镇发展工程,按照“一镇一特”的发展思路谋划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集镇、特色乡村。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工程,规范发展工业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旅游胜地打造工程,深度打造以花明楼、灰汤、沩山、香山冲为中心,各地区互促互动的大旅游格局。推进乡风民风淳化工程,开展美丽单位创建活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七进”宣传活动,开展美丽乡村结对共建义务活动等,整合资源,全民共建。 附件2:

美丽集镇建设标准

1.环境卫生整洁。集镇主要街道、背街小巷、水域、驻镇单位等区域实行全天候保洁,无裸露垃圾,无卫生死角,垃圾日产日清,清运及时。

2.环卫设施完善。拆除集镇破损垃圾池,每隔50米安放一个高标准的基本密闭的果皮垃圾桶,门店配备垃圾收集设施,无乱扔垃圾现象。

3.污水处臵规范。建成污水处理厂,集镇生活污水实行管网收集,无害化处臵,管网覆盖率高,无污水乱排、污水横流等现象。

4.交通秩序井然。划定交通标线,规范设臵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停车位臵,规范设臵交通标识标牌,车辆停放朝向一致,确保车辆行驶有序、停放规范。

5.经营秩序良好。无店外经营、流动经营、乱摆摊点、乱堆货物等乱象。废品回收站、木材场、沙场、煤场、水泥制品场等站场经营规范,站场内外无违章搭建、无影响观瞻乱象、无废品乱堆乱倒、无污染物排放等现象。建筑工地现场周围必须设臵连续、封闭的围挡。

6.农贸市场规范。建设标准化,做到环卫设施、“三防”设施等配套齐全、功能分区合理、家禽隔离宰杀;管理规范化,卫生保洁到位、场外无占道和店外经营、无乱停乱放,消除马路市场。

7.广告招牌规范。开展落地广告、墙体广告、横幅广告整治行动,无落地灯箱广告牌、标识标牌乱摆现象,无墙面商业广告、跨街横幅广告标语乱象等现象。门店按照一店一牌的标准,统一风格,合理规范设臵招牌、指示牌等。

8.风貌特色突出。按照“一镇一特”思路,努力打造整洁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文化特色明显的风情小镇。

9.集镇可视周边无农田抛荒和季节性抛荒现象。

美丽村庄(社区)建设标准

1.支村两委将美丽村庄(社区)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制定村规民约,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考核,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实施计划,有文字图片档案。每月一评比通报,并在村公示栏公示。

2.村(社区)容貌整洁美观,可视范围内无裸露垃圾,路平沟通,无坑洼积水,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无横幅标语。水面清洁,无漂浮物,无污水乱排,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景观化特点。

3.集中公共区域科学规划设计,按照适宜、经济、美观原则,适时进行树木栽植、播洒花籽,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绿化率达到8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休闲农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4.辖区内主要公路适当进行土地整理,特别是道路两厢、河流两岸,在土地整理基础上进行硬化、绿化,着力打造线型景观。

5.辖区内主要水域以生态理念治水,清洁水源,确保辖区内水流域坡岸保洁到位、无漂浮垃圾。

6.无农田抛荒及季节性抛荒现象,禁止集中焚烧垃圾,禁止焚烧秸秆,倡导村民不燃放烟花爆竹,让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7.乡风文明,村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重大生态安全事故发生。婚丧嫁娶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积极开展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创建,美丽屋场不少于30%,美丽庭院不少于60%。

8.建立健全可回收垃圾处理网点,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收取垃圾处臵费,有偿服务收费率不低于95%;每户配齐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垃圾处臵“三化”目标,减量率不低于80%。

美丽屋场创建标准

1.美丽屋场要求有20户以上的村民集居点。严格村规民约,定期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队伍。片区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减量工程,垃圾处理有偿服务收费率达100%。

2.片区环境干净整洁,达到“四有八无”标准。户有垃圾分类设施,公共地带有分类垃圾桶,有卫生评比公示,有专人管理;无裸露垃圾,无水面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乱拉乱挂,无家畜散养,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

3.基础设施完善。片区内道路路面整洁、路拱适度,无路面破损;路基边线整齐,路肩宽度均匀,无杂草;路基边坡稳定、密实,无坍塌、冲沟和露黄现象;挡墙(田路分界墙)设臵合理,整齐无残缺;边沟硬化畅通,排水设施齐全、完整,雨天道路无积水;片区桥梁的栏杆、扶手完整无缺、顺直美观;菜园、果园统一用竹篱、木篱、水泥篱笆等围园。屋场周边可视范围内无农田抛荒和季节性抛荒现象。

4.按照美丽庭院建设标准,片区内美丽庭院比例不低于60%。

美丽庭院建设标准

1.庭院设计布局美。农户能积极主动配合镇、村开展环境整治,自觉拆除有碍观瞻建筑物、改造墙体。庭院整体及周边布局合理、美观舒适,充分展示新时期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生活情调。

2.杂物摆放整齐美。对家庭廊前、庭院、房前屋后、墙体周边杂物及时清理,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物品分门归类、堆放整齐,无乱搭、乱建、乱堆现象,无乱挂之物,庭院外观整洁有序,使庭院内外与周边景致、环境协调一致。

3.环境卫生清洁美。消除卫生死角,配备分类垃圾箱(桶),养成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的良好习惯,实行家禽圈养,始终保持庭院及周边环境的整洁卫生,无垃圾、无杂物、无污水、无污渍等。

4.植树栽花绿化美。积极进行庭院绿化设计、广栽花草树木;有庭院绿化空间(指围墙内或房前屋后),庭院绿化面积不少于庭院面积的30%;有乔灌花果配臵,生态环境良好,无绿化死角。户主责任田无抛荒及季节性抛荒现象。

5.两型发展和谐美。家庭成员环保意识强,自觉节水、节电、节油、节能,能自觉抵制白色污染,倡导绿色消费,不使用有损环境、影响健康的生活用品;关系和谐,注重个人仪容仪表,形象文明、健康;积极参与村上组织的公益活动,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绿化美化周边环境。

美丽单位建设标准

1.组织管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有年度美丽单位工作计划和总结,有组织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落实、会议记录及卫生评比等资料。

2.环境清洁。机关院内、办公场所清洁整齐、环境优美。道路硬化平整,路灯明亮,工作区窗明几净;有卫生责任区,有保洁人员,有垃圾容器和公厕并专人管理,有禁烟标志;无杂物、无垃圾、无污水、无卫生死角;院内无乱挂乱晒现象,无毁绿种菜现象。

3.植树绿化。积极绿化机关大院,广栽花草树木,院内无裸露黄土,可绿化面积全面绿化、美化,树木花草养护良好。

4.环保节俭。建立健全节电节水等各项措施并落实;机关干部环保意识强,自觉抵制白色污染,倡导绿色消费;设立专门的废旧电池回收箱,定期送交指定地点处理;机关食堂厉行节俭,自觉落实“光盘行动”。

5.作风优良。单位班子分工明确,干部职责分明,政令畅通;办公、考勤、财务等各方面管理严格,工作规范;机关干部遵纪守法,形象文明、健康,执行公务、接待来电来访文明礼貌;积极组织党团员干部参加机关各项志愿者活动;工作业绩突出,目标任务完成好,干部业务熟练,办事负责,处理问题到位。

美丽公路建设标准

1.原则上要硬化到位,有条件的进行黑化。路面平坦整洁,标识标牌完善,划线醒目。基本达到“畅安舒美”标准,即线型

第12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大齐辅路、林肇路、林长路、明龙路、林四路、林新路、林依路等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二)基础设施建设

2.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2015年计划改造泥草房1238户,力争到2017年泥草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示范村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新型节能住宅;重点村要实施住房更新改造工程,通过更换砖瓦房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房屋整齐美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3.硬化村内道路。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示范村主街、辅街和巷道全部硬化,主街路肩实行砖砌、砂石铺筑硬化;重点村主街和辅街做到硬化,辅街巷道平整维修,夯实硬化基础;达标村主街做到硬化,辅街全面平整改造。(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住建局)

4.改造升级通村路。强化通村道路建设,改造完善通村路,中心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2015年,重点对破损严重的通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5.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建设农村饮水工程46处,新建水源井32眼,配套水处理设备41台套,管网铺设46处,解决69个屯2.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17年,力争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检测中心1处,实施定时定点检测,并对既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各乡镇场)

(三)村容环境整治

6.搞好垃圾处理。成立专业清扫队伍,配备运送车辆,并采用集中填埋方式就近处理,垃圾定期清运填埋。力争到2017年,示范村内垃圾箱设置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其中:2015年,在林甸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连片收运工程,10个村、2.1万人受益。采取沉淀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30%以上。(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环保局)

7.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鼓励企业、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示范村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村要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重点村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达标村引导农民利用清洁能源,室外厕所基本标准化。(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卫生计生局、各乡镇场)

8.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快“三进三退”步伐,引导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退出散养。积极推进改圈工作,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改善村内居住环境。力争到2017年,建设规模养殖场100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00个,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2015年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5个。(责任单位:县畜牧局、各乡镇场)

9.规范柴草堆放。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规范存放柴草垛,支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农业局)

10.改造庭院围墙。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示范村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庭院;重点村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入户通道实现硬化;达标村主街建设外形统

一、标准一致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农业局)

11.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对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示范村屯注重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庭院栽植果树、花卉或种植绿篱;重点村屯内主要道路全部绿化,村屯内及四周零星闲置地块全部植树绿化。力争到2017年,造林1.8万亩、绿化中心村80个,中心村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其中:2015年造林0.8万亩,绿化中心村16个。(责任单位:县林业总站、各乡镇场)

12.村内亮化工程。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村屯主要街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街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方便农民出行,定期检验维修,保证完好使用。(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

(四)完善公共服务

13.提升完善卫生设施。推进乡村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对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升级,中心村卫生室设置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卫生计生局、各乡镇场)

14.强化公共文化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家书屋,2015年重点完善83个农家书屋,配齐配全各类图书,力争到2017年88个农家书屋全部达标。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标建设,2015年完善40个村级活动室,到2017年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标率达到80%以上。利用村边空地建设农村体育活动场所,逐步完善25处文体广场,力争到2017年文体广场达标率达到80%以上,其中:2015年建设7处文体广场。(责任单位:县文广体局、各乡镇场)

15.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利用好国家、省、市扶持政策,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工程,中心村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加快农村通信村村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宽带网络。力争到2017年,中心村电话、宽带网络普及率均达100% ,其中:2015年完成2354户,至2017年完成3354户。(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文广体局)

(五)农业产业发展

16.推进农业产业建设。结合各乡镇资源优势,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力争到2017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家、绿色标识达15个,原料基地达6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145万亩。其中:2015年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绿色标识12个,建设原料基地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140万亩。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行规模养殖、特色种植,加大对设施农业投入,鼓励果蔬、水稻、畜禽制品就地加工,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增强乡村就业带动力,2015年计划转移劳动力7.08万人,力争到2017年转移劳动力8万人。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畜牧局、各乡镇场)

17.发展乡村旅游业。深度挖掘温泉、湿地、草原、黑土等资源优势和满族、秽秣族、关东文化、乡村文化等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温泉湿地游、民俗风情游、农家采摘游、草原风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农业观光、农家乐、田园饭桌、乡村住宿等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苇编、根雕、蛋雕、剪纸、牛初乳等特色旅游产品,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逐步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旅游产业。力争到2020年,特色农家院、大小餐饮企业达到500家,农业旅游观光及温泉果蔬采摘基地突破5处,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各乡镇场)

18.发展“互联网+农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农业转化升级。引导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入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打造集物联网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示范区。搭建农业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农业科技网络,开创网络商务,农产品质量信息精确到户,实现农业生产园区精准生产,经营管理、监督追溯、社会服务智能化、网络化。(责任单位: 县农业局、各乡镇场)

19.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拉动土地规模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2015年,发展各类合作组织30个、家庭农场10个、500亩以上大户70户,土地流转面积增加5万亩。力争到2017年,各类合作组织发展到300个,家庭农场发展到200个,1000亩以上大户达到200户,实现土地流转6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4%。(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各乡镇场)

(六)精神文明创建

20.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满意率90%以上。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全面施行村务、财务、政务工作透明公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

21.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专门治安队伍,促进社会治安更加平稳有序,社会治安满意率96%以上。适应信访新常态,严格落实信访责任,有效化解新案积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建管并重,抓好中心村社区综合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落实农民主体责任,化解社会矛盾,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民政局、县文明办、县信访局、各乡镇场)

22.着力提升乡风文明。以乡村文明提升为抓手,扎实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示范村、重点村、达标村文明户比重分别达到70%、60%和50%;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民主体责任,化解社会矛盾,弘扬文明新风,抵制陈规陋习,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责任单位:县文明办)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实施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推进,具体实施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并定期向省、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领导小组上报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按照责任分工,主动落实建设任务,整合资金项目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按照目标时序,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加快整乡整村推进。充分调动和挖掘现有基础较好乡镇场及村的积极性和潜力,实施整乡整村推进。全县至少集中推进一至两个乡镇场,做到整村规划、整乡建设、整体推进,统筹区域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协调建设,打造一批建设标准高、影响作用大的示范区域,提升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

(三)加大投入力度。推广四合合胜新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原则,逐步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美丽乡村“筹资”难题。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统筹使用农牧业、水利、林业、道路、扶贫、环保、文化卫生等方面涉农资金,集中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四)完善建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监管,规范项目建设过程中决策、招投标、物资采购、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加强项目建成后管理维护和监督,探索管护运营新机制,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督导考核机制,加强指导督查,强化动态跟踪,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难题,并对建设不力、进展缓慢的,限期予以整改。对于推进较快达到评定标准的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给与一定资金扶持。

第13篇: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某县某镇某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一、现状分析:

我村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本地地理地貌,充分发挥本村自然环境优势,结合本村地理实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经济实用、惠及万家为目的,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农村管理为动力,以城市理念建设农村,以市民观念塑造农民,努力实现居民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网格化,设施城镇化,服务公共化的目标,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定位与规模:

某某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偏东北5.5公里处,南与、村相邻,北与村接壤,西邻青垦公路,村东邻近东青高速公路,交通便利。2016年全村650户,2150口人,均为汉族,耕地面积1900亩。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以及梨、苹果等水果。

三、村庄建设:

我村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本地地理地貌,充分发挥本村自然环境优势,结合本村地理实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经济实用、惠及万家为目的,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目标。

1、建一个高标准城市化新农村,大力推进土地整理项目进程,加快乡村道路硬化速度,体现一个“美”字。目标要求:

(1)村庄建筑风格新颖,整齐一致; (2)基础设施配套; (3)绿化面积达标;

(4)文体活动场所标准,健身器材齐全。

(5)硬化村级道路1—3公里,形成两干五支大小循环的交通新格局。

(6)田园方格化、路渠网格化,大力推进观光农业进程。 (7)更治一条河道,建一处村民休闲、散步、观光、赏景两用场所。

2、大力发展路旁、渠旁植树及闲散地观光片林,体现一个“绿”字。目标要求:

(1)路旁、渠旁植树5000株以上,成活率达到90%; (2)农户房前屋后植树3000株以上,成活率达到90%; (3)绿地2000—3000平方米。

3、加强环境整治力度,体现一个“净”字。目标要求: (1)清理一条主渠,全长2公里; (2)解决处理无序乱堆乱放;

(3)配置垃圾桶、池30—50个(处); (4)配齐保洁员9名,垃圾车一辆(人力); (5)建垃圾中转站1处,垃圾掩埋场1处。 (6)建一处污水处理池。

4、装配路灯30—50盏,体现一个“亮”字,目标要求: (1)安装要整齐; (2)高低要适宜; (3)美观大方。

5、加速网格管理建设进程,体现一个“便”字。目标要求: (1)建设主网格信息员4外,网格管理员1名。 (2)建立村民信息库;

(3)配置电脑、打印机各一台。

(4)全面掌握村民疾苦、要求、建议和意见。

(5)及时化解村民之间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访,杜绝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发生。

四、村容环境:

1、村容整治。结合农村环境现状,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全面覆盖,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大力支持工业产业发展,鼓励创业。强化生态文明宣传,转变农民传统观念,提高农民节能环保意识现村内建有垃圾中转站1处,,污水集中处理点1处。

2、绿地建设。改善村庄环境,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绿化及围村林建设,植树4800棵,草皮3200平方米,绿化争取达到“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广场公园化”的水平。

3、生态环境。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产业发展:按照“农民增收生活美”的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提升休闲观光旅游层次,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做精农业特色产业,以精细、节水、设施、观光、循环农业发展为抓手,发展花卉种植产业。依托某某村交通便利的优势,鼓励创业创新,一批优秀企业家诞生。我村全面完成土地集中整合工作,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快速向龙头企业规模有序流转,推动工业产业上规模、出效益。

六、公共服务: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现一个“全”字。目标要求: (1)建一个高规格的便民服务大厅; (2)全面完成公共服务设施; (3)完善服务制度; (4)代办各类证件; (5)全方位服务于民。

七、乡风文明: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为弘扬社会正气,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按照孝、诚、爱、仁的分类标准,在村内进行登记评选,将道德典型的照片和事迹张贴在四德榜上;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成立红白理事会,统一规范婚丧礼仪标准和流程,婚事提倡新办,自觉抵制豪华车队讲究排场,力求婚礼仪式俭朴、氛围温馨;丧事提倡简办,严禁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切实减轻群众婚丧负担,树立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

八、村务管理与长效机制:

做好村财务管理、村集体决策制定、民主监督等各项村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的作用,以村镇建设规划为依据,密切结合现状、历史、环境、资源等条件,本着突出实效、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鲜明、节约土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实事求是,充分调动村民自主自愿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九、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村委会成员负责“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落实。各司其责,加强联动,合力推进,为“美丽乡村”创建提供组织保障。

2、加大资金筹措。按照政府前期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争取上级专项资金,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

3、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创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增强群众对美丽乡村创建的认同感、参与度。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创评活动,不断扩大美丽乡村创建影响力,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创建的浓厚氛围。

第14篇:村创建美丽乡村情况汇报

***村创建美丽乡村情况汇报

***村地处***。全村现有 *个村民小组,***户****人,共有党员**名,*个党小组。主要以劳务输出和种植、养殖为主要产业,20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先后荣获**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市卫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市先进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年**市委市政府授予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生态经济型新农村示范村为目标,稳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在协调发展、村强民富、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等方面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组织,深入宣传,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积极创建市级美丽乡村。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合理规划。几年来,村两委班子多次调查研究,讨论座谈,多方征求意见,结合本村地理位置、土地情况、产业结构等制定了发展规划。对深山居住的农民实施搬迁,建立了3处移民点;对泥泞土路、出入不便的村主干道、居民小巷进行了水泥硬化;对主干道安装了路灯、并实施绿化美化; 1 合理利用土地,实施规模化养殖业;对街道进行整治,做到宽敞干净整洁。经过多年的努力,村庄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居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建设。村两委班子根据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筹集资金1500万元,建立了70户259人的移民搬迁点,解决了居住环境问题,成为我村一处靓丽风景;筹资160余万元,实施主干道和居民小巷道路改造硬化、饮水、亮化等工程,解决了村民方便出行、生活等问题;筹措资金220万元,对街道进行了整治,实施了绿化、文化项目提升等工程。现在村主干道进出畅通,路面全部硬化,村内巷道硬化基本完成,路网布局合理。农户饮用水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饮水安全达到全覆盖,居民基本生产生活用电保证率达到了100%,土地、山林全部完成了确权登记。合理配置建造了村庄内公厕7座,做到了专人管理,保持干净整洁。

三是建设服务设施,健全服务体系。2012年,经过努力,先后筹资108万元,建成了村委会办公楼、农村幸福院、村卫生室、文化娱乐广场、村民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设备齐全,规章制度健全,活动经常。村民普遍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村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全村5户五保户,实现了五保 2 供养,学前一年儿童全部入园,适龄学生九年制义务教育达到了全覆盖。

二、因地制宜,努力增收,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致富

几年来,村两委班子认真规划,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努力增加村民收入,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致富。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模式。结合我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我村耕地面积2309亩,林地7137.5亩,主要以劳务输出、干杂果种植和家畜养殖为主导产业,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花椒、核桃、蔬菜为辅,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本村主导产业占产业收入达到了75%以上,对本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

二是努力增收,发展规模产业。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村两委班子的责任,积极发展规模产业。全村规模养殖户13户,在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带领下,规模养殖户不断增加,提高了部分村民收入。本村上年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并高于本县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上。近三年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本县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

三是产业带动,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本村实际,村两委班子积极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2017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椒种植,在原有花椒1460亩的基础上,新栽花椒366.4亩。同时成立宝鸡市渭滨区晁凤花椒农民 3 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学习先进经验,动员群众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搞活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利用地域、气候条件,发展核桃、中药材种植;利用离市区近的优势,发展牛、羊、猪、鸡等规模养殖;利用城乡结合部位,鼓励村民到市区自主创业,进行多种经营;利用在外工作人员,搜集信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村两委班子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产业带动,促进了我村经济发展。

三、整治环境,建立长效,扎实推进土坯房屋拆除

我们按照“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了***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一是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经过持续环境综合整治,我村道路、房前屋后、墙体周围干净整洁,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了路灯,适宜绿化地段、主干道全部实现了绿化美化,树种丰富,农家小院环境优美。我们以全长1050米的主街道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建设有村史村情墙、商贸一条街、文化传承墙、民俗风情墙等,体现了晁峪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修建仿古式文化墙140 米, 外围墙水泥粉墙716㎡, 围墙仿古式围墙拾脊230米,仿古式广场前文化墙31米 ,粉刷墙面6800㎡ ,水渠加盖板480米,水泥硬化580㎡, 桧柏(高2米,全冠)300 株, 白皮松(2米高)6株,绿化回填土方(深度50cm)453m³,通过整治达到了效果。

4 二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我村设置了公益性岗位,目前配备了卫生保洁5人、绿化养护和公共设施维护2人,已从事其工作7年时间。我们认真抓好这类服务队伍管理,完善考勤制度,保证街道、各组巷道路、排水渠、村内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干净整洁,环卫设施、公共设施完好。村内合理设置了垃圾站(台)、垃圾筒,做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得到了全面整治,畜禽粪便得到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我们以村民小组长为各组“三堆”巡查清理责任人,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建立“三堆”清理长效机制。

三是扎实推进土坯房屋拆除。土坯房严重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实施拆除。我们以区、镇党委和政府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为契机,积极安排部署,多次进行思想发动,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宣传土坯房改造拆除政策,做拟拆除户思想工作。积极组织,统筹安排,分类施策,制定措施,建立台帐,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分组到户,做到拆除户满意,拆除土坯房220余户,保证了土坯房改造拆除工作稳妥推进,进一步美化了整体环境。

四、注重教育,倡导文明,建设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近年来,村两委会不断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倡导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注重教育,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多年来,村两委班子注重农民教育,积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 5 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 深入学习宣传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增强了自我教育主动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党员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政策水平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四位一体”、“基层党组织提升年”活动,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学习科学种养技术,提高务农技能,培训数量逐年增加,今年举办了种植、养殖培训班3次,共330人次。

二是倡导文明,不断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组建了文体活动团队,建设了3个文化活动广场,游园1处,设置了文体器材,每天由村上组织广场舞,村上组织或自发进行经常性文体活动。教育村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崇尚生态文明。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村风民风淳厚朴实、文明和谐。“十星级文明户”宣传全覆盖农户参评率高于96%,悬挂了“星级文明户”标识,统一了悬挂位置,大力宣传“星级文明户”先进事迹。

三是和谐稳定,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党心、民心,积极引领全村人员发展各项事业。班子结构合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村“两委会”引领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强。我们积极进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到位,新农村建设、农村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落实措施。今年无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 6 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票否决事项。通过几年来的建设,我村民主法治健全,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安全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村村民委员会

2018年5月10日

第15篇:陈家沟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村定稿0213定稿(推荐)

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美丽乡村创建

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村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农民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实施村镇规划完善、人居环境提升、富民产业增收、文明乡风培育四大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具有双湾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力争到2014年底,建成 “城市的后花园”、“市民的休闲乐园”和“农民的幸福家园”。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农宅改造有效推进,水电路、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全面优化,村庄整体建筑、布局与自然景观相协调,较好地体现美丽乡村丰富内涵和鲜明地域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得到落实。农户庭院整洁,无乱堆乱放现象。绿化达到“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广场公园化”

1的水平。

——生活甜美。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循环农业稳步推进,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社会管理民主,村规民约健全、村组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其他群体性事件。村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事关群众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创建“美丽乡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规划先行。注重与农宅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双湾镇总体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3、注重特色。要结合村组实际精心设计载体,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彰显村庄特色。

4、合力共建。与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四、建设任务

(一)实施规划完善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

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分类推进全村整治,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按照《双湾镇2010—2020总体规划》,完成以镇为中心的休闲观光、商贸流通区等4个功能服务区专项规划,合理有序推进各功能区规划建设,拓展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容量。休闲观光区,以文昌园、关帝庙为节点,实施民俗文化、休闲观光、餐饮娱乐等项目开发建设,打造金阿旅游往返餐饮服务基地。商贸流通区,规划建设物流中心,繁荣集市贸易,吸引商流、物流,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产业加工区,扶持壮大本地企业,积极引进新的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集聚力。文化交流区,实施陈家沟村级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发展。

(二)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全面覆盖,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1、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强化生态文明宣传,转变农民传统观念,提高农民节能环保意识争取建设垃圾中转站1处,废旧地膜集中回收点1处,污水集中处理点1处。

2、强化公共设施管护。实现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明确职责,抓好村级文化广场、环卫设施、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管理和维护。组建监督队伍,明确监督职责和范围,配合做好监督。计划修建占地7000㎡的文化广场,占地1800㎡的文化活动中心。

3、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结合危房改造项目,把农宅改造作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完成

一、二组剩余危房改造户52户,硬化道路1.05㎞,村庄道路花砖铺装30000㎡,门前绿化栽植树木1200棵。

(三)实施富民产业增收工程。按照“农民增收生活美”的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提升休闲观光旅游层次,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1、启动产业园区建设。依托金川区中小企业工业承载区,沿陈金公路规划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规模养殖示范区、农产品加工集散区、建筑建材加工区、旅游休闲观光区。2014年度争取完成规划评审、土地整理、主供水管网、电力管网配套工程,力争通过2—3年,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经营体制完善、循环产业链紧密、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陈金公路产业园。

2、做精农业特色产业。以精细、节水、设施、观光、循环农业发展为抓手,依托“金川红辣椒”、“双湾西瓜”地理标识产品,巩固发展玉米2500亩、红辣椒1200亩、食葵2000亩,特色瓜果等优势产业500亩、鲜食葡萄林果经济带300亩,推广中药材200亩、玉米制种产业1000亩。大力发展生态庭院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建设标准化生态庭院养殖圈舍100座以上,户均养羊30只以上。全面完成土地集中整合工作,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快速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规模有序流转,推动农业产业上规模、出效益。

3、做深乡村旅游产业。依托文昌园、关帝庙等文化旅游场

所,做好陈家沟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提升,借助陈金公路、金阿高速公路便利的交通优势,强化特色饮食、“农家乐”的培育,打造服务基地,吸引游客观光旅游。计划启动运营文昌园农家乐13户,沿陈金公路两侧发展农家乐式家庭旅馆10家。

4、做强劳务输转产业。积极组织富裕劳动力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十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计划”等培训项目,重点培养一批产业工人,力争培训输转富裕劳动力700人(次)。

(四)实施文明乡风培育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和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文明评选活动,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结合双联行动,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推动农村民主法治化进程。利用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开展文体活动。严格落实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三委一会”运行机制,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利益关系,有序引导群众合理诉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结合镇村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创建实施方案和规划。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创建美丽乡村工作。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和创建标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1月)。严格按照美丽乡村创建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使各项建设任务全面落实。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4年12月):迎接上级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进行调研、考核、验收。

(四)总结提升阶段(2015年1月)。全面回顾创建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落实。各司其责,加强联动,合力推进,为“美丽乡村”创建提供组织保障。

2、加大资金筹措。按照政府前期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争取上级专项资金,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

3、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创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增强群众对美丽乡村创建的认同感、参与度。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创评活动,不断扩大美丽乡村创建影响力,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创建的浓厚氛围。

第16篇:某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XX镇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改善XX村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规范村务管理制度,把XX村建设成为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好家园。根据上级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特别是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省、市、县、乡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全力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努力促进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全面提升人居质量、经济实力、生活水平。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XX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全面达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标准,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完善、乡风淳厚文明的美丽新家园。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村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绿色生态为向导,

根据本村实际编制方案。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科学划分生产生活区域,依法统筹使用土地。坚持多规融合、协调系统的原则,统筹考虑相关规划特点。

二、现状分析与村庄定位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区县城XX部,XX乡镇街道XX部。村庄离XX国道、XX省道XX公里,距XX高速XX公里,距离日照机场XX公里,交通便利。XX村现有总面积XX亩,耕地面积共XX亩,林地XX亩,蔬菜基地XX亩,村庄现有XX户XX人,人均纯收入已达到XX元。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通过不断投入和建设,在村庄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基础上,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农村。主要成绩有:

- 23

有序,无乱贴乱画现象;生产生活用品集中有序存放,无安全隐患;无露天焚烧垃圾及秸秆现象;无乱倒填埋生活垃圾现象;划定专门畜禽养殖区域,实现人畜分离,无畜禽乱跑现象。村居按标准配备垃圾箱(桶)、运输车辆和保洁人员,实现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或处理。

3、抓好村庄绿化与河道坑塘保护。做好绿化及保护工作,按照山东省美丽乡村评价标准,提高绿地林木覆盖率。抓好村庄河道坑塘整治,禁止排污、扔倒垃圾,做好生态化保护,水质达标,洁净美观。

4、抓好户用厨房与户用厕所改造。全力做好改造升级工作。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各村民住户厨房安全独立、清洁卫生。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尽快实现全覆盖。

5、抓好病媒及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村内每年定期组织对鼠、蝇、蚊、蟑螂等病媒及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的综合防治。保证村居内无疫情发生,确保村民生命健康不受威胁。

6、村庄周围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废弃物及时收集、妥善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无露天焚烧现象。

(三)村庄主导产业发展工作

1、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四新”促“四化”,培育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健康养老、特色餐饮、精品民

宿等新业态。村内每年经济总收入较上年度有所增长。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

2、确定主导产业为XX产业,发展规模为XX亩,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3、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种养大户XX家、家庭农场XX家、专业合作社XX家、龙头企业XX家。

4、农业基础设施完善,配备先进、适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设备。主要农产品采用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农业品牌XX个。

5、加快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开展村内闲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6、开展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村民均能够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

(四)公共服务和配套工作

1、依托乡镇或社区的为农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2、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服务。XX年建成村卫生室一处。卫生室建筑面积XX㎡,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观察室、值班室和药房;配备符合山东省村卫生室配置标准要求的基本设备;从业人员需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并遵守医德行

规;村卫生室遵守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村卫生室有关规章制度;村民普遍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

3、提升公共教育和文化体育水平。提高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受教育水平,2018年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活跃农村文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建成村综合文体服务中心一处,基本功能空间包括:图书报刊阅览室(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综合展览室。建成文体公共活动广场一处,配套各类设施设备,建成公共阅报栏、村级广播系统。

4、完善社会保障。村庄困难群体和老年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全部落实到位。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达到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最低生活保障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五保供养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集中供养率≥70%;符合民政部门补贴要求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到100%;低收入家庭身故者殡葬补贴覆盖率达到100%;被征地村民按照规定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5、加强公共安全,搞好便民服务。建立健全治安制度、配备综治管理人员;建成村庄治安防控体系及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确保无各类安全事故;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设置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代办或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建成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点。

(五)乡风文明建设工作

- 7

2、加强平安建设。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治保组织,及时化解群众矛盾;做到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无刑事案件、安全事故发生,无黑恶势力和邪教活动,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立畅通的信访工作机制,杜绝非正常上访现象发生。

3、加强长效管理。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明确监督检查工作要求,鼓励村民监督参与,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2018年7月开始至2020年12月结束。 第一阶段:宣传启动阶段。(2018年7月)

通过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018年8月—9月)

2014年8月底前,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 2014年9月底前,召开美丽乡村环境整治情况通报会,对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18年10月—2020年6月) 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村庄建设工作、村容环境工作、产业发展工作、公共服务工作、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村务管理工作”六项创建工作。2016年6月底前,村各项重点建设基本完成,要达到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 9

科普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法教育等专题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农民培训、专家咨询等方面的保障作用,形成“培训一批骨干、带动一片群众”的联动效应。

(三)注重舆论宣传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村居公示栏等多渠道,多种形式宣传先进典型,曝光突出问题,起到示范带动和警示教育作用。提炼总结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和典型经验,采用专题报道、领导访谈、专家调研、相关会议介绍等方式,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外的品牌宣传和互动交流。

附件:

1、XX村美丽乡村建设年度计划表

2、XX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表

XX村村委会

2018年6月

第17篇:美丽乡村建设文件实施方案

X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我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经村三委成员讨论,根据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一、建设任务

(一)整治村庄环境。按照镇环境综合整治要求,重点整治沿路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接、乱贴乱画,清理柴草堆、垃圾堆、沙土堆,拆除破败建筑,结合危房改造对房屋、围墙进行粉刷,净化美化村庄院落,整治村庄公共空间,亮化主要街巷和公共场所。集中治理环境差、卫生脏、秩序乱问题。到2018年,全面完成本村环境整治,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区基本实现净化、亮化、美化。

(二)治理面源污染。加大“三改”(改厕、改灶、改圈)力度,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鼓励村民使用清洁能源。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禁止牲畜散养,农业生产中尽量使用生物有机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到2018年,我村“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象能得到基本改善;

(三)打造绿色景观。利用路边、渠边和房前屋后、鼓励村民种植树木花草,见缝插绿、见空造景,做到村里村外绿茵覆盖,加强四荒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实施公益林保护

— 1 — 和退耕还林工作,持续提高绿化率,实现山上森林化。结合水利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综合措施治理河道,疏浚沟渠,实现堤固、河畅、水清、岸绿,构建绮丽山水、美丽田园、绿色村庄相得益彰的农村生态体系。

(四)挖掘乡村文化。加快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村镇、生态村镇,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构建特色鲜明、文明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五)完善基础设施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危房改造、信息化、村级卫生室、群众文化场所等项目建设,到2018年,基本实现本村水、电、路、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以村支书饶明生为组长,第一书记万生春为指导员,村三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方案,负责美丽乡村建设中协调、检查等事项。成员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建立完善考核奖罚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村干部积分制考核,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

(二)重视长效管护。坚持建设、整治与管护并重,建立我村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指定专人进行卫生保洁、基础设施管护、管理等,坚持“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的理念,推行村庄环境治理巡查、“流动红旗”和农户清洁卫生门前“三包”、“红黑榜”评比等制度,做到“自己家园自己管”。

XXX村委会

2017年8月10日 — 3 —

第18篇:乾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乾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乾县奠定基础,按照中省关于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有关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规划,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环境提升”、“创业增收”、“文明培育”和“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逐步打响“文明乾县,幸福家园”乾县美丽乡村建设品牌,将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重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农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由全体农民共享。

(二)坚持量力而行。立足农村经济基础、资源秉赋、区位优势、人文积淀等条件,实行梯次培育,突出建设重点,分类制定创建项目,避免无序冒进,确保取得实效。

(三)坚持建管并举。整合资源,优先配置重点项目,强化项目绩效考核,科学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把长效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巩固建设成果,落实完善村庄长效保洁机制。

(四)坚持特色培育。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根据各村实际,注重环境提升,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及文明素质培养,推进旅游开发,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加大城市文化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

(五)坚持发展创新。拓展思路,把发展产业、提升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鼓励各村结合产业特点,争创工业特色强村、农业特色强村、休闲产业强村,并注重建设重点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实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三、建设内容

(一)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1、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实施乾岐高速、乾礼路、乾姜路、夹北路、铁前路等重点道路工程,2013年年底完成乾武路、乾姜路升等改造工程,建成贯通县域南北的大通道。到2015年底,建成县镇示范路56公里、通村示范路32公里、村庄道路746公里,全面实现村庄道路水泥化目标,农村客运通达率达到80%以上。坚持“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对县乡村道路按责任主体分类实施养护管理,提高县内道路通行质量。

2、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全面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加快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五改”步伐,到2015年,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实现全域覆盖,每个镇建有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15%。下大力气治理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禽畜乱放、杂物乱堆、柴草乱垛的“五乱”现象,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落实相应人员、制度、职责、经费,探索建立政府补助、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筹资机制,确保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正常运行。

3、大力推进村庄美化绿化。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加强“三旁两地”( 村旁、屋旁、路旁、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鼓励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形成房前屋后果木林、广场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完成造林3万亩,绿化道路520公里,新建绿色家园示范村30个。实施“点亮乡村”工程,在183个行政村安装路灯2万盏。

4、完善农业供水和灌溉工程体系。建成周城、临平、新阳、阳洪、灵源、城关、大杨、漠西等镇节水示范园区。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修复抽水站238眼,新打修复机电井296眼,配套渠系建筑物23480座,铺设低压暗管

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2013年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现场会关于“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从今年起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要求,根据财政部《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西部强省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撬动作用,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省率先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探索总结好的做法经验和有效模式,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累经验,完善政策,最终实现陕西农村“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目标。

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一事一议民主议事制度,议字当先,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规划引导,突出重点。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要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一事一议民办公助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最大限度的整合、调集各类涉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办大事。

——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不断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发挥县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彰显特色。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建设模式上、进度上、政策支持上不搞一刀切,使美丽乡村建设真正符合城乡发展规律,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符合群众发展要求。同时,深化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等改革,创新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范围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3年全省在眉县、乾县、耀州、汉阴、白水等5个县(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市级选择蓝田、户县、渭滨、岐山、太白、彬县、秦都、永寿、临渭、大荔、西乡、杨陵等12个县(区)和韩城市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自主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省范围推开。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继续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实现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等目标,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形式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升级。

(二)加强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推动有条件的行政村、自然村落归并整合,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中居住,节约集约土地。

(三)围绕移民搬迁和重点镇建设,配合做好相关的水、电、路、亮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满足农村公共服务需求。

(四)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长效管护机制。

五、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工作措施

(一)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各试点县(区)要根据中省文件要求,尽快明确试点范围、支持重点、扶持政策、资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等内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试点(2013-2015年)实施方案。试点实施方案及2013年实施的具体项目汇总表经所在市综改办审核后以县(区)人民政府名义于8月20日前报送省综改办审批后抓紧组织实施。

(二)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试点县(区)要综合考虑地理、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分类指导,分年度实施。结合城乡一体化和重点镇建设规划,加快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要求,区分不同村庄类型,因地制宜探索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模式。

(三)加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除中、省财政奖补资金外,试点县(区)都要调整支出结构,按照每年不少于500万元的规模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农民、村集体和社会各方面资金共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要适应公共资源加速向农村倾斜、延伸的新形势,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平台作用,最大限度的整合涉农资金,统筹村级建设性资金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和资金监管。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行项目库管理。各地在试点村的选择上,要结合移民搬迁,综合考虑村庄规模、受益人口、自然条件等因素,注重长远性,选点要相对集中,坚决反对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严禁大拆大建和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样板工程;在项目立项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一事一议民主

议事程序,健全自下而上民主决策机制,严禁加重农民负担或违背农民意愿搞行政命令和“运动式”的创建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综改、财政等部门牵头组织作用,发挥交通、水利、住建、文化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在项目资金拨付过程中,要实行县(区)报账制,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强化约束机制,试点县(区)实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专户管理,切实防止借整合之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或截留挪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严格问责制度,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五)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检查。各试点县(区)要充分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督导,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建设重点,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工作机制。省、市综改、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注意总结规律性经验和成熟模式,为在全省范围试点奠定基础。

(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现有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加强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金

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积聚效应,扎实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各市、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农业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美丽乡村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彬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3-8-2

2浏览次数:113 次

来源:咸阳财政信息网

(2013-2015年)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为建设咸阳市域副中心、打造“美丽彬县”奠定基础,按照建设“三富一强一美”新陕西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有利时机,以“美丽乡村、幸福彬县”为主题,围绕“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农民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载体,努力建设一批领先关中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最终实现“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规划先行。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扶贫开发规划的

衔接,突出地域特色,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重特色。因村制宜,突出重点,开展城镇郊区村聚集化、川道村多样化、山区村特色化的“三化”建设。结合自然地形,依托山水资源,精心设计载体,注重挖掘地域民俗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形成“一景、一业、一貌、一品”,彰显村庄特色。

——合力共建。与以工代赈移民搬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生态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带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县247个建制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5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创建标准。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两违”得到有效遏制。农村危旧房改造有效推进,废弃牲畜舍及时清理,“空心村”及旧村居得到有效整治,无乱搭乱盖现象。村庄整体建筑、

布局与自然景观相协调,能融入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较好地体现“美丽乡村”丰富内涵和鲜明地域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100%村庄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得到落实。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效益显著,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健全,50%以上村达到“柏油(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卫生计生室、文化图书室、治安调解室、百货小超市、活动广场、绿化美化”八进村和“自来水、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卫生间、互联网、有线电视”六入户目标,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社会管理民主,“一事一议”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农村治安状况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其他群体性事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村庄优化整治工程

1、精心编制规划。聘请具有较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本着“传承先周古豳文化内涵,注重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则,精心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突出活动广场、公共厕所、中小超市、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等,尤其是群众户型设计要大胆创新,既突出地方特色,又融进现代化元素,真正做到内部结构合理、外部新颖别致、配套设施齐全。通过落实规划所配套的建设项目和资金,统筹移民搬迁、农村住房改造、通村示范公路和通组连户路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实施农村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升等改造彬湫等6条188.7公里县级公路,完成太蒙等14条175.6公里县乡道路改造工程,维修加固红岩河桥、高渠桥等8座农村危桥,提高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强力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快红岩河水库建设,维修加固李家川水库、漫滩水库,建设曹家店等30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着力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太峪拜家河等30个新农村重点村和义门鸭河湾等15个旧改村电网改造工程,保障农村供电质量。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利用三年时间,完成营造林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6%;到2015年底,186个新村达到省级“三化一片林”建设标准,绿化率达到30%;镇村公路全面绿化到位,绿化率达到35%。

3、集中推进村庄整治。坚持把村庄环境连片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不断深化农村城市化管理模式,集中开展点、线、面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改善农村面貌。

永寿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3-8-2

2浏览次数:161 次

来源:咸阳财政信息网

(2013-2015)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是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也是我县今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切实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确保建出成效、建出亮点、检出特色,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永寿县2013年至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美丽乡村、福安永寿”为主题,以“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村庄美、产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实施村庄优化整治、人居环境提升、农民创业增收、乡风文明培育四大工程,着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具有永寿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转型跨越、争创品牌”的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2015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全县50%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巩固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覆盖率达100%,村庄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三、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全域规划,示范带动。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科学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按照统一规划、试点先行、量力而为、分批实施的思路,先行抓好交通主干道沿线和风景区的美好乡村建设,逐村整体推进,逐步配套完善,确保建一个成一个。

统筹兼顾,彰显特色。围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统筹抓好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绿化美化、历史遗存与文化保护开发等各项建设。坚持生态优先,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永寿地域文化风格,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点面结合、远近结合、难易结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重点突破。现阶段以旧村改造和村庄整治为主,不搞大拆大建,防止“千村一面”。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策扶持、资源整合、部门协作、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美好

乡村建设。

四、建设内容

(一)实施村庄优化整治工程。

1、建立健全规划体系。按照“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要求,科学编制县域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创建主题、目标方向、总体布局以及建设导引。配套编制精品线路、精品村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设详规,科学定位景观带和节点村的功能、规模和特色。强化与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接,确保规划能落地、可实施。要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传承优秀文化,注重展现地域特色和关中风格。对村落尚未定型、可深度打造的村庄,或者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应聘请资质高、视野广、理念新的设计团队全面编制建设规划;对村落形态已经基本定型,不可能拆建新建的,规划应侧重于局部改造和节点建设。

2、分类推进全域整治。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开展点、线、面综合整治,惠及全体农民。一是以整镇整治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生态村建设。改变单点式的整治方法,把全镇范围的环境整治项目一次性打包实行市场化运作,整体推进村容村貌整治,以道路硬化、垃圾清运、污水治理、绿化亮化等为重点,配套推进安全饮水工程、民居改造、信息化电气化等建设,统筹交通沿线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工业污染治理等,以达到改变农村整体面貌的效果。二是精心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线路、精品村和精品区块。结合美丽乡村先进镇、先进村创建,突出沿路、沿江、沿景区连片整治,全面提升“两清两治一绿” (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治理污水、治理六乱、村容美化)的清洁家园水平。在提升整治村各项基础设施标准或示范村的基础上,实施以“一规二特三化”为重点的精品村建设,一规即规划引领,居住、商贸、休闲、生产功能合理,房屋式样美观实用,村庄体现特色;二特即特色文化保护开发,特色农业产业培育;三化即净化、美化、亮化。依托区域自然、产业、文化特色,开展连片整治,建设若干个精品村为主体的精品区块。三是大力实施中心村培育工程,明确各类村庄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重点培育建设中心村。建立项目统筹推进机制,交通、水利、教育、文化、卫生、环保、土地整治等建设项目向中心村建设倾斜,不断提升中心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3、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抓好农村人饮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解决好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重点修复建设抽水灌溉工程13

第19篇:安新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2016年XXX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美丽乡村推进大会精神,按照《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2016年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现制定2016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实施“四美五改”(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改厨,做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为载体,坚持示范引领、提高标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发展现代农业、搞好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突出地域特色、尊重农民意愿、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建设“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统筹推进。结合乡村旅游、农业科技园区统等推进,推动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编制县域规划、完善村庄规划,挖掘白洋淀特色,展现乡村风情。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发展庭院经济,打造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环境。注重使用新材料、1

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绿色发展。

四是坚持产业支撑。充分依托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村乡村旅游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家庭手工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多元增收。

五是坚持群众意愿。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

三、计划安排

2016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省委、市委既定目标,坚持规划“一盘棋”、建设“分步走”、成效“全覆盖”原则,集中力量安排一批村庄进行重点打造。重点打造12个省级重点村,分别是:XXXXXX。鼓励乡镇、村按照省重点村标准建设为县级重点村。

四、工作任务

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四美五改”目标,统等规划,扎实推进,集中打造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美丽乡村。

(一)巩固前期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2015年度省级重点村,重点做好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景观及民居改造及绿化等重点工程的收尾,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巩固提高,建立和完善美丽乡村长效机制建设,维护好建设的成果。

(二)全力抓好2016年度重点村建设。

今年12个省级重点村要以“四美五改”为切入点,大力实 2

施五大工程(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提升特色风貌,合理有序进行村庄改造,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村庄“八化”目标(布局优化、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服务优化)。结合乡村实际,突出特色,统筹整合生态、产业、历史文化资源,按照乡村风情、城市品位进行打造,一村一景,串点成片,突显规模效应。突出抓好项目改造提升,着力实施“十二个专项行动”。

1、民居改造专项行动。按照村庄规划,结合实际编制由村到户的民居改造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结合《河北省美丽乡村民居设计方案》,对已有民居院落、厨房、厕所以及屋顶、檐口、立面、门窗、房角线、院墙、门楼等实施改造。坚持改造为主,建新为辅,积极引导新建或翻建民居的农户按照推荐的新样式,使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建设。农民自主选择建设样式和造价标准。严格管理控制村庄风貌,引导农村住宅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对危房进行改造,严格补助对象认定,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困难农户的住房安全问题。整合危房改造和保障房、节能建筑改造、农村宅基地、土地增减挂钩等农村民居改造相关政策,全面推广农宅合作社。(县住建局、国土局牵头,有关乡镇实施)

2、安全饮水专项行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逐步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通过增压设施建设,保证供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供水保证率、水压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实施饮用水有偿使 3

用,培养村民节水意识。及时解决村庄供水管网老化、水源变化等问题,不断提升已建工程的建设标准,为农民群众提供更为方便足量的饮用水。(县水利局牵头,有关乡镇实施)

3、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根据村庄条件,采用适宜模式收集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大的村庄,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居住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采用庭院式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污水治理项目,鼓励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设备和技术。(县环保局牵头,有关乡镇实施)

4、街巷道路硬化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公路、连村道路、村内街道硬化。主街道以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设臵垫层或基层,铺设排水管道和设施,预留供水与电缆网管的铺设管道,做好道路两侧的路肩铺装。辅道、巷道和街景花园硬化坚持就地取材、体现乡村特色,采用砖路、石板路、石子路等形式,面层要防滑,造型要多样,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要安装到位,村内主街道夜晚有照明,方便群众出行。对农村通信设施和电网进行改造升级,保障农村用电和通信需求。(县交通局、供电公司、通信部门牵头,有关乡镇实施)

5、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专项行动。积极推广修建无害化水冲式厕所,水区半水区以建设公厕为主,旱区村因地制宜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和双瓮式水冲厕所。建设过程中严把产品质 4

量关和施工关,有效解决厕所防冻、防臭、节水等技术问题。(县卫计局牵头,有关乡镇实施)

6、清洁能源利用专项行动。通过治理农村燃煤污染、面源污染、秸秆焚烧,改善空气质量。加快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引导农户使用电能、太阳能、天然气、液化气、大型沼气等清洁能源进行炊事和取暖。加强秸秆收、贮、运和加工体系建设,推行小型设备压块、成型机械托管、秸秆打捆直燃、秸秆沼气、秸秆气化项目,实施秸秆等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县农业局牵头,有关乡镇实施)

7、“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广泛开展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拆除违章建筑活动。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工作。积极推进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合理布臵垃圾处理场、垃圾转运设施、村庄垃圾收集设施,实现共建共享。按照500人配备一名保洁人员的标准,配齐保洁人员,做到定时清扫保洁和清运。已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今年年底前各村都要建立、健全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彻底消灭农村“脏乱差”现象。(县行政执法局牵头,有关乡镇实施)

8、绿化专项行动。充分利用村边荒地、航道周边和环村路,大力营造生态防护林型、经济林型、用材林型、花卉苗木型、公园绿地型等不同模式村庄林。根据街道宽度、周边环境,合理选择乔木+绿篱型、乔木+花灌木型、花灌木+攀援植物型等不同模式,提高街道绿化美化水平。利用攀爬类植物,对建筑物外立面、5

围墙等进行立体、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美化。种植花果蔬菜,打造家庭园艺景观,推进庭院绿化。充分利用村内和周围的“四清”场地,建设供村民休闲、游憩的游园绿地,搞好空心村绿化和路渠堤塘绿化。(由县农业局牵头,有关乡镇实施)

9、特色富民产业专项行动。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链条、特色产业乡镇建设,引导建设旅游、特色种养、特色工贸和家庭手工业专业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县农业局牵头,有关乡镇实施)

10、电商服务网点建设专项行动。构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拓宽美丽乡村农产品、民俗休闲娱乐产品、乡村旅游商品市场和流通渠道,健全线上线下相统一的购销网络,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共同完善、拓展、创新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到2016年,基本实现“一村一电商服务站点”。(县商务局、县工业促进局、县供销社牵头,有关乡镇实施)

11、乡村文化建设专项行动 (含村民中心建设、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公墓建设)。对村“两委”办公室、村民活动室、医务室、警务室等进行整合,集中建设集办公议事、村务公开、事务代办、信访代理、医疗卫生、邮政服务、购物超市、文化娱乐、信息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村民中心。加强农村中小学、职业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健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臵。结合我县历史文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环境美化,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墙面进行全面整饰,绘制文化墙, 6

清除内容低俗、破损严重的标语广告,建设专门广告栏。结合村庄建设和文化特色,在村庄入口处设立村庄标识。大力推进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馆(室)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有条件的村要建设文化广场、体育健身设施、农村骨灰堂和公益性公墓。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形成文明乡风民风。(县文明办、妇联、文广新局、教育局、民政局牵头,有关乡镇实施)

12、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行动。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加强发展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级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村代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监会监督、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引领发展”的“五位一体”村级治理新架构,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大村级组织运转工作经费投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保障能力。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打造硬件完善、制度规范、特色鲜明、成片连线的党建示范区、示范村。(县委组织部牵头,有关乡镇实施)

(三)培树精品村

采取村级申报、公开选拔、纳入预算、施工建设、竣工验收、项目审计、落实奖补的方法,评选确定2—3个精品村,县财政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并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实施重点奖补。经省美丽乡村领导小组命名的精品村,县财政给予每村300万元的奖励。

(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全县域覆盖

按照分区推进垃圾治理工作的原则,实现农村垃圾公司化运营。通过招投标确定运营公司,由运营公司采购垃圾车、垃圾箱并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各村配备保洁员,负责将垃圾收集至垃圾箱,运营公司负责将垃圾转运至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县财政承担运营公司垃圾运输和垃圾处理费用。今年先行推进XX镇、XX镇、XX镇所辖67个未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村的垃圾处理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4月)。完成我县省级重点村的申报认定、驻村工作组选派培训、农民群众宣传发动、重点村规划编制及各级各部门工作方案制定任务。

1、2016年1月底前,完成2016年美丽乡村片区和重点村申报认定、驻村工作组选派、农民群众宣传发动、对规划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县直各部门出台制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县财政部门要制定出资金整合的相关政策文件,各专项实施方案报县美丽乡村办备案。

2、2016年2月,组织开展重点村规划编制工作。

3、2016年4月,召开全县美丽乡村动员大会;完成对驻村工作组的培训工作。

4、2016年4月底前,规划全部完成编制及审定工作、启动招投标工作,建立项目台账。

(二)实施阶段(2016年5月——2016年11 月)。按照“十二个专项行动”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2016年11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1、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推进项日建设,每月25日汇总一次重点村项日建设和资金到位情况。

2、每三个月集中组织督导检查一次。

3、选择美丽乡村工作整体进展较好镇村,组织1-2次观摩交流活动。

4、2016年11月,根据建设情况向上级推荐申报“河北省美丽乡村”,由县美丽乡村办公室组织验收申报。

(三)验收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1月)。按照年度工作部署,搞好“十二个专项行动”项目建设验收工作,对各乡镇进行专项考核。

1、2016年12月上旬,县美丽乡村办公室组织县直各实施部门制定“十二个专项行动”验收方案,各重点村向县提出验收申请报告, 2016年12中旬,县美丽办完成县级验收工作。

2、2017年1月,对各乡镇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上报县考核办。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四大班子成员要分包今年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指导分包村谋划美丽乡村工作建设思路,推进各项任务目标落实,带动面上工作,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县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及下设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好统筹协调、破解难题、督导检查、典型示范等职责,为推进美丽乡村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县直有关部 9

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加强具体指导。有关乡镇要把美丽乡村建设摆在突出位臵,一把手要总负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措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二)科学编制规划。坚持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每村要有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民居、道路、绿化等),要有到户的控制性、建设性详规和设计,制定规划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三)加大资金保障。县财政部门要按照省级下达专项资金的比例进行专项资金配套。继续整合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统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用好用足危房改造、保障房等政策性资金,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整体打包解决垃圾处理、民居改造等问题。

(四)广泛发动群众。一是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统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引导工作深入广泛开展。并通过开辟专栏、组织专访等形式推出一批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通过示范引导、讲习所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党员干部带头、政策引导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投资、投工、投劳,出主意、想办法,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建设美丽家园。

(五)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持续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 10

成果,坚持监管并重,落实相应人员、制度、职责、经费,切实建立农村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供水、垃圾、污水、厕所、照明等设施正常运行,逐步实现村庄的有效管理。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卫生保洁、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清掏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提高农村公共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六)完善股份合作制。重点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股份合作模式,组建法人合作社和股份合作体,通过创新产业组织模式,整合优质资源要素,解决土地节约、工商资本进入、承贷主体、农民权益保护等问题,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自然人变法人,强力推进美丽乡村产业发展。

(七)强化科技支撑。制定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样式“四新”推广方案,出台奖励政策,明确年度目标任务,督促指导有关镇村建设示范户和示范村。各地农村新建学校、村委会办公室、村民中心等公共设施,推广使用钢结构、尾矿砂等新型建材。采取奖补办法,鼓励支持新民居建设采用钢结构等。充分发挥政府、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群众等多方面的作用,通过示范村和示范户带动、对农民教育培训等形式,形成推广应用“四新”的浓厚氛围。

(八)强化驻村帮扶。县委组织部负责从县直相关单位选派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实行“一年帮扶、两年联系”。驻村干部会同村“两委”开展规划编制,制定年度美丽乡村任务日标和具体工作方案,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努力破解难 11

题,认真完成重点村美丽乡村任务。

(九)严格考核奖惩。建立月报表、季调度制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督导检查,各村进展情况和检查情况及时在全县通报。建立项目验收和综合评价制度。继续对县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美丽乡村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县委对各县直单位和乡镇领导班子的综合考核评价。

第20篇: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镇三二村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精神和临泽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镇三二村距**镇人民政府10公里,位于**镇西部。现有9个合作社,415户,1503人,耕地面积5950亩,2013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881.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7.5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在整村流转土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张掖国家级玉米种植“四化”示范基地为契机,稳定土地流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各项产业转型跨越发展,以肉羊、肉牛为主的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露地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不断凸显,全村已形成机械化玉米制种、日光温室蔬菜,露地葡萄,奶、肉牛产业,劳务输出的五大产业格局,建立机械化玉米制种5000亩,建造日光温室100座,钢架大拱棚50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5000平方米的连体拱棚1座,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1个,饲养肉牛1300头,肉羊6800只。

二、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三二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人居、环境、经济、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四化”示范村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做到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明显优化;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建设内容

(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防洪工程建设 沿北部山坡新建防洪堤坝3公里,修建泄洪闸3座,开挖泄洪渠3条,长1.5公里。

2、村社道路建设 对5条12公里田间道进行砂石铺垫,

对村委会3条4公里主干道铺油罩面。

3、土地平整项目 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对我村涉及天生场的

4、

7、

8、9社农户进行宣传动员,进行土地平整,平整土地4000亩。

(二)加强环境治理,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1、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修建垃圾池2个,购买垃圾车20个,垃圾桶45个,垃圾斗19个,架设排污管道300米 。

2、危旧房改造 完成危旧房改造10户,使村整体面貌得到提升。

(三)优化公共服务,完善服务设施

1、在村委会主干道两侧架设太阳能路灯60盏,实现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

2、抓好村庄绿化,在村社主干道两侧修建花栏,并对村委会4公里主干进行绿化,栽植国槐1000株。

(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1、葡萄专业村建设 立足北部荒滩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我县对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扶持的政策机遇,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葡萄产业,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转型增收致富之路。通过宣传动员,典型引导,动员农户在在北部荒滩新定植露地葡萄600亩,达到1000亩,修建蓄水池2个,埋设管道12公里,配套1000亩葡萄管灌设备。新增变压器4台(100KW1台、30KW3台),建设高压线600米,低压线300米,20KW高扬程水泵4台,定制防风林带4公里。

2、蔬菜示范园建设 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新建占地5000平方米连栋拱棚2座。

(五)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环境

结合“五星文明户”“最美家庭及成员”等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加强诚信建设,完善诚信建设制度,提高村民诚信度,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筹资及资金概算

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在运转经费筹措方面,在省、市、县三级财政拨付项目经费的基础上,乡政府和村委会积极筹措必要的经费,确保人员工资和日常工作运转费用。我村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953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229万元(省以上172万元,县级57万元),部门整合资金676万元,村级筹集资金48万元(群众筹资筹劳42万元,村集体投入6万元)。具体计划如下:

1、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43.2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66万元(省以上124.5万元,县级41.5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40万元,村级筹集资金37.2万元(群众筹资筹劳37.2万元)。

(1)道路建设:计划投资163.2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06万元(省以上79.5万元,县级26.5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0万元,群众筹资筹劳17.2万元。主要对5条12公里田间道进行砂石铺垫,以及对村委会3条4公里主干道铺油罩面。

(2)防洪工程建设:计划投资8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60万元(省以上45万元,县级15万元),群众筹资筹劳20万元。

(3)土地平整项目建设:计划投资400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400万元,平整土地4000亩。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总投资7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63万元(省以上47万元,县级16万元),群众筹资筹劳5万元。

(1)村庄绿化:计划投资1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8万元(省以上6万元,县级2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万元,主要在村社主干道两侧修建花栏,并对村委会4公里主干进行绿化,栽植国槐1000株。

(2)路灯架设:计划投资6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55万元(省以上41万元,县级14万元),群众筹资筹劳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

3、卫生及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总投资4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8万元。

(1)环境连片整治:计划投资42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42万元。 修建垃圾池2个,购买垃圾车20个,垃圾桶45个,垃圾斗19个,架设排污管道300米。

(2)危旧房改造:计划投资6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6万元,完成危旧房改造10户

4、特色产业发展:计划投资192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186万元,村集体投入6万元。

1、葡萄专业村建设 :计划投资167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161万元,村集体投入6万元。主要在北部荒滩新定植露地葡萄600亩,达到1000亩,修建蓄水池2个,埋设管道12公里,配套1000亩葡萄管灌设备。新增变压器4台(100KW1台、30KW3台),建设高压线600米,低压线300米,20KW高扬程水泵4台,定制防风林带4公里。

2、蔬菜示范园建设:计划投资25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25万元,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新建占地5000平方米连栋拱棚2座。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成员为组员的三二村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落实工作责任,严密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办黑板报、设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3、形成工作合力。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牵头作用,三二村党支部、村委会履行建设试点工作的主体职能作用,乡上各有关站所和乡属机关单位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推进试点工作的整体合力。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三二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共同进步,持续发展。

4、狠抓工作落实。按照方案要求和建设标准,明确人员、任务、职责、时限要求,加强监督检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解决,确保按时限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村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村美丽乡村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