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施方案

小课题实施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20 08:38:36 来源:实施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课题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单位:龙江一中

组(办):高二英语组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威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三项主题活动”课题研究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威海市第八中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威海市第八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不少学生由于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选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第一,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第二,坚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师生的观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我们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导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对于创造性学习习惯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深入、广泛地进行研究,从而形

成一整套能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序列。对于基本学习习惯的研究已从理论研究深入到实践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培养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观念的逐渐更新,孩子们具有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应再只是基本习惯而已,而应该养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养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学习习惯。只有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革命。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以创新思维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个性化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即按照他们的个性特点去再塑他们个性化的学习习惯。

对此,我们认为,学习习惯培养的发展将越来越显现如下的趋势:

第一,在培养内容上,除要完善一整套基本学习习惯培养系列,更要对创造性学习习惯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

第二,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

第三,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研究课题,将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从而呈现出它的研价值.

1、观念问题: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如何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必须从学生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抓起,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素质都没有,何谈素质教育?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水平为目标,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3、技术问题: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运用教育理论,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最终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实践操作技术。

4、实践问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之一。本课题研究致力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稳定持久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促进学校形成好学奋进的学风,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①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③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21世纪这个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弘扬个性、追求创新的新时代,需要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农村初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初中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初

中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填补了当前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学校拥有结构合理、学识广博、治学严谨的一流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图书馆藏书万余册,理化生实验室及普教电教仪器、音体美器材设备、教学配套软件等均达到一类标准配备。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形成了八中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师队伍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全体教师参加的课题小组。学校及时为课题研究排忧解难;从政策上给课题研究以保障,从财力上给予支持。教导处加强档案建设,制定了科学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交流研究的情况,调控研究的进程,优化研究的方案。为加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工作,我校还将制定了一系列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等。对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以此作为教师评职晋级聘任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发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探索课题研究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学习习惯的界定: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

研究依据:有关学习习惯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支撑。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基于上述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实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行为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家长的巨大影响力,除了在共性要求之外,还必须关注孩子的个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此作为具体实施这一框架的科学支撑。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使学生走上学习科学化之路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初步养成创造性的学习习惯。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习惯。

4、在培养内容上,要形成一整套学习习惯培养系列,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5、通过研究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为初中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

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拟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六、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展示、阶段性研究报告,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结果。(2014.05------2014.10)

2、最终研究成果:主体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理论与实践》专集。(20

14、10------20

15、01)

3、最终成果转化:①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指导本校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得到养成,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学校学风有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同类学校提供可行性经验。(2015.01------2015.05)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的阶段性步骤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

14、04——20

14、06),研究的准备阶段。选择研究方向,由周双负责组建课题组,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区、市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2、第二阶段(20

14、06——20

14、08),研究实施阶段。研究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

(1)2014年5月——2014年7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系统性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由李丽莉负责。

(2)2014年7月——2009年9月,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由张新悦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3)2014年9月——2014年12月,侧重于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由王聪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4)2015年5月——2015年7月,重点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贺阳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3、第三阶段(20

15、9——20

15、12),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其它成果著述结集,申请结题验收。具体总结工作由王婷完成。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处、教导处、教科室和后勤处的中层干部为成员,具体负责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课题主持者具体管理课题实验研究,充实各子课题组的主研人员,做好协调工作。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组织实施。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

4、对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研人员要走出书斋,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6、研究成员每期至少进行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7、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对课题主研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8、增强成果意识。主研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教科室要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做好经验成果向报刊投稿工作,争取有研究文章在开发区级以上报刊发表。

9、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10、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运行,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主研人员进行奖励。

八、课题组织管理及成员具体分工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周双

副组长:李丽莉

成员:李丽莉、张新悦、王婷、王聪、贺阳

推荐第2篇:小课题实施方案)

篇1:小课题研究方案与研究报告示例 小课题研究方案与研究报告示例

《激发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学校学生入学年龄偏小,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学生,对数学学起来没有兴趣。加之我们农村小学多媒体设备缺乏,学习数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如何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我一直以来的思考。据此我拟定《激发低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2012级一年级一﹑二班的学生

研究内容:如何借助游戏、比赛等活动,直观教具,采用多种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

研究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学,能正确计算,理解算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对《激发低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等多方面素质的人才。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设计出更多更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轻松愉快地把数学学好。

研究方法:在此课题研究中我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其次采用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10月)

(1)建立了课题组,查阅资料分析现状。

(2)研讨课题。

2、调查、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4月)

3、总结阶段(2013年4月---5月)

(1)收集原始资料。

(2)整理资料。

(3)写报告材料。

(4)研究成果展示。

(5)邀请老师对本课题进行结题、评估。

五、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时间 2012年9月---2013年5月 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数数的能力和兴趣都得到提高。

2、课题实践研究使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教学理论得以充实,教研能力有所提高。

3、改填鸭式教学为学生主动、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

4、实践中完成了课题报告,还撰写了相关论文,反思。《激发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时代不断地发展,知识不断地更新,学习永无止境。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和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所以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的精神、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及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数数的学习是这些基础的基础。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教师自然就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巨变,担负着艰巨而神圣的使命。

2、新课标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赋予数数教学全新的理念。数数与读数、写数,计算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数教学再不是传统的“孤立地、单纯地数数”,而是“以人为本”多元化的整体教学。

3、学大于教的需要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一般保持在十分钟左右,他们喜欢的是游戏、玩。而数学教学是非常抽象、枯燥、单调的教学。加之农村小学多媒体设备缺乏,学习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教”与“学”之间就存在复杂的关系,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只有具备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超过教的内容。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了我开学以来一直在思索、探究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如何借助游戏、比赛等活动,采用多种方式,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研究对象与步骤

研究对象:2012级一年级学生

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9月--10月)

(1)查阅资料分析现状。

(2)研讨课题。期初以理论、业务学习为主,研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记录。期中以实验课题的研讨活动为主,通过展示公开课,进行评议、讨论,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总结成功经验。期末以理论学习、交流各自心得和撰写论文为主,使课题组成员把实践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进行再研究,并进行总结。

2、调查、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4月)

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学习动机受兴趣支配,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多采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越显著,抽象思维就越弱,所以学习起抽象的数字符号来就感觉枯燥乏味,加之家庭和幼儿园在学前对他们的提前灌输,使孩子们对数数已失去了原初的那份好奇与喜爱,日渐畏难、厌倦起来。

针对他们这一特点采取了多种方法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得奇趣无穷。

3、总结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1)收集原始资料。

(2)整理资料。 (3)写报告材料。

(4)研究成果展示。

(5)邀请老师对本课题进行结题、评估。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一步:理论学习

在本课题的研究上我认真阅读了《教育科研成果表达艺术》,让我更一步明确了教研成果的研究思路、掌握了怎样研究一个微型课题;我还学习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给教师的建议》,从中我提炼出了一个成功的教师具备的条件,让我在研究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学习了《读与算》、《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等许多与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有关的书籍,掌握了学生认知过程,与教学相长,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研究提供了捷径。

第二步:实际操作

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人,而人的问题是个素质问题,素质问题关键在教育。教育成败在一定意义上讲关系到一切事业的成败。今天,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提高全民素质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等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差事 ;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生认数和数数时,经常利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

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铅笔,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6像勺子,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豆芽”,从而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身体部位形象比划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习兴趣

我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让学生做游戏活动,教师指定一个学生拿着教学所用的纸币,另外一个学生拿着所购买的物品的单价,让其他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写在练习本上,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让他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促使学生巩固己学到的知识。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回答问题不对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鲜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提问题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在教学生认识钟表时,先让学生猜谜语“无脚能行走,无口能报时,它说几时了,人人都遵照”,猜一猜它是什么?当然,还可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教学中通过“说一说” ﹑“摆一摆” ﹑“想一想”,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第三步:课堂实践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课堂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能不能进行合作式教学研究,我在边教边摸索。通过实践,我渐渐明白,数学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合作式学习。只不过要找准合作点,教会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同时注意合作人数以2—4人为一组。如:我在 教学中找出合作点:(1)这幅图画的什么?(2)有什么图形?(3)如何分一分?让学生同座之间讨论。刚开始,学生同座之间不知所云。茫然坐在那里。于是我手把手教两人讨论,并在全班做示范。于是学生学会了讨论。经讨论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自主性也较好的体现出来。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取得了显著进步!

四、研究成效 (一)成果 1.认识成果:

(1)学生的所得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数数、识图、计算等学习的能力. (2)教师的收获

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和谐,减轻了教师心理压力,提高教学效果。 2.操作技术成果:

通过我们对本课题采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形成了适合农村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理论。

(二)效果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根据低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不断探索,实践改进,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和促进者这一角色的转换,充分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学习建议

(1)面向全体,全员参与;注意潜质生的转化,优生的提高。

(2)充分准备教学用具和资源。重要的教具、学具——口算卡片,每人一张。教师熟记各种口诀;教学的语言明确简洁。

〔3〕意识培养﹕培养学生 合作、竞争、参与、成就意识。

六、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2、《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3、《新课程标准》

篇2: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范例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近几年来,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

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泠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

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1)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2)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

(3)组织试点校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的措施,实施验证。

(4)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试点班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5)充分发挥教研室、教有组和备课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六、组织及管理

1、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曹大军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协调、组织研究力量,保证课题的研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主要成员:轩丽英、赵霞负责撰写课题计划、实施细则、开题报告,整理课题阶段性成果,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及撰写论文。 王莉、曹俊霞负责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疑惑搜集,安排实验老师,调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并负责问卷的回收、整理、分类总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及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负责数学中自主学习的资料整理、分析、搜寻工作。

2、具体任务

(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

(2)教研组要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

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

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

(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点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

各备课组也要经常性地进行年段互听互评活动。

(5)实验点教师应注意控制变量,不断总结可以推广的经验来。

(6)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篇3:小课题研究方案模板 滨城区第一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方案

1 1 2 3 篇4:课题实施方案例文

“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张家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要求。

2、寻求“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策略是适应新一轮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利,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和谐发展的机会。

3、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临沂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在临沂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中明确指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

4、提出“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研究”是提升我本人教改理念和教改能力的需要。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普遍不强。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教学观,努力实现“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和谐统一”。

2、实行新课程以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仍然存在,历史教师要用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理念,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个性出发来创设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的和谐。

3、旧的义务教育课程,片面强调知识授受,不注重分析、理解、动手等综合能力及实际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历史教师要尽量争取 “从单一的课堂回归到生活”的和谐。

总之,我个人设想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从选拔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等方面做理念性的变革。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求知的同时全面和谐发展。

三、理论依据

(1)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关于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教育思想。

(2)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3)现代教学论、教育论、管理理论等。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强调内化的过程,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课题的研究目的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生动活泼的发展,实现历史学科教育的整体优化,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健康身心,卓越智能,高尚品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课程之间的和谐。

2、研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和谐关系。

3、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教师“引导助学”的方式的和谐统一。

4、研究历史课程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

5、研究学生本人德、智、体、美、劳诸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对当前我校历史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现状进行调查、评估和研究。

比较法:通过对历史教学中各研究对象及同一研究对象的横向、纵向比较,得出实验成效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实时监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七、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打牢基础。

2、主体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观念,立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化教与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学习。建立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关系。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3、个性化原则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趣味性原则

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求学生有趣更和谐,和谐更有趣。

八、研究的具体策略及保障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思想素质。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探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创设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活动。

(三)力求历史学科教学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贴近现实生活,在教育教学上及时渗透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与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技术、新动态。

(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

找准学科结合点和切入点。结合点是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结合点,抓住了这个点,互相独立的学科就成为了整体;切入点是生活知识与课本知识相渗透相融合的切入点,抓住了这一点,就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

(五)改进评价方法。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六) 及时对资料认真分析,对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总结。争取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

九、研究的范围与对象

一、初

二、初三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本校全体历史学科教师;语文、政治、地理三个学科的部分教师、部分学生家长。

十、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2006年11月—2007年1月,确立研究课题,拟订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论证。调查学情、教情、家情等;学习有关和谐教育的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要求、掌握方法。为开题做好充分准备。

2、实施阶段:

2007年1月—2008年6月,从过渡实施到全面实施,实现研究的各项目标。从历史学科到语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家长;从智育到德育再到体、美、劳;从历史课堂到社会生活。分层实施,逐步深入,形成课题研究特色。

3、总结阶段:

2008年6月—2008年12月,结题鉴定。总结经验、编辑研究成果专集,完成研究报告。向学校展示研究成果。整理研究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成果的呈现形式:

(一)预期成果:

1、确立促使“初中历史新课程中学生和谐发展”的策略:

使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有效的转变,建立融洽、合作、尊爱的师生感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 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思维、教学节奏,课堂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使学生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能够自我协调与恰当处理;使学生热爱学校与学习生活,把学习作为乐事。

2、探索并总结“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流程。更好地贯彻落实临沂市新一轮初中历史知新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程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推动历史教研组的教科研工作,形成科研的氛围,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

(二)预期成果呈现形式:研究报告、论文、典型课例。

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研究

实施方案 刘新玲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人类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教育家洛克甚至断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习惯。” 半个世纪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

习惯是由长期的经验或反复训练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行为倾向,是影响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学习不仅要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也要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好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会使学生求知成才事半功倍。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是人的青少年时期,其中中学阶段尤为关键。古人云教子于小,主要是讲要注意良好习惯的早期培养。无数人才成长经历说明,在人生和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成功都与具备良好习惯密不可分。因此,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成为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指导思想: 本课题以现代英语教育理论及《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英语学习习惯。

三、理论依据:

克拉申(krashen)在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中提出语言学习主要是通过“语言习得”进行的,而“习得”语言必须满是以下条件: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者接触足够的,有意义的(meaningful),既有趣又相关的(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的(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针对现在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种被动“学得”,而非主动“习得”,尝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听说领先,扩大阅读量,加大语言信息输入,结合生活实际,交际运用,训练语言信息输出能力。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输入和输出语言信息。让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和有效的英语学习策 略促进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语言综 合运用能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大胆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索有效的英语学习习惯及其培养方法,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高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具体目标:

1.养成主动学习习惯。①课前预习的习惯。②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各项课堂活动的习惯。 ③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④自觉改错的习惯。⑤在生活中多说多用的习惯。

2.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①合作对话操练与运用。②合作讨论话题,相互补充,各抒己见。③合作整合所学内容进行运用表演的习惯。④合作调查采访的习惯。⑤合作讨论解决疑点难点的习惯。

3.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①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②多听英语广播,多看英语 节目以及报刊杂志,主动探究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全面调查了解学生目前英语学习现状及其学习习惯,摸清底子。 2.指导学生树立良好英语学习习惯意识,明确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研究要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

4.研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5.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修正提高。 6.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实验法。

3、分析法。

4、对比法。

5、实践反思法。

七、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

实验从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分3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06年12月___2007年5月)

(1).课题确定:查阅、学习相关资料,结合新课标、新教材,积累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数据,建立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现状的数据,书写实验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以05级两个班为实验班级,其它班为对比班。 2.实验阶段:(2007年6月—2008年7月)

本阶段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探索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及其养成策略,分2步进行 : 第一步(2007年6月——2007年12月)

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指导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第二步(2008年1月——2008年7月)

在前一段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实验总结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

全面整理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总结、论文等。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实验教师分别完成本课题的论文或实验报告。

2、以英语课题研究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3、学生养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形成高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4、使我校“全面发展,英语突出”的办学特色得以体现,真正使学生能够运用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英语学习,从而达到英语学习交际运用的目的。

九、课题研究成员的分工:

课题操作实验小组: 负责人:刘新玲

组员:刘蕾

十、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学习方式的转变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而其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是学习方式转变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因此,研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教学改革的实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中是我县的龙头初中,办学特色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英语特长。”学校领导重视英语教学,配置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各种各样的英语活动如英语小品比赛、讲故事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角”等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机会。

篇5: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当课题确定之前,开题报告是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当课题确定之后,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案即工作计划,它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

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名称要准确、规范。

1.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

(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比较具体的,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如何优化学生教学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

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1、组建研究队伍。

2、确定研究对象

3、选择实验班

4、前测、分析和调研。

5、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径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很多,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如课题经费的估算、来源和管理

篇6:课题研究方案范例1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方案

金沙中学 季仲平薛 军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关模块和模块教学的理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重视。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新的观点认为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1983年,认知科学家、美国哲学教授j.福多(jerrya.fodor)出版《心理的模块性》,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角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块性。此后,西方心理学界对智能模块性的探索热情一直兴盛不衰,认为它是人类对心理的本质,特别是对“认知加工是怎样被组织起来的”认识的一场革命,它被发展成为与“模拟论”“理论论”并列的“模块论”,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力的三大理论之一。

正是基于这样的审视与思考,我们提出了“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形成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丰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系统。

2.有助于丰富模块教学的内涵,联系“模拟论”“理论论”,对认知加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基础信息,开始走出传统的、封闭的学科逻辑的框束。

3.有助于英语课程逐步走向以专题或课题为组织线索,适应学生从事探究学习的需要,利于学生个性化兴趣的发展。

4.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若暂时完成某一模块“失败”,可以及时得到补救。比如,可以重修未达标的模块,也可以通过选择任意选修课程中相应层次的某些课程模块。 5.有助于适应高中英语课程学习分化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乐学—好学—会学的个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模块:模块( module ) 是一个被各学科经常使用的概念。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 oxford advanced learner , 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 )的解释,模块是英国大学课程中的一个单元或单位,或计算机等语言中的功能块、程序块等组件。模块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外部特征是指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功能;内部特征是指模块内部具有的特点。简而言之,“模块”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单位或集成块,它既相对独立存在又与其他模块具有衔接功能。

2.模块教学:模块这一概念也被广泛运用于中学课程教学。模块教学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教学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3.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学英语模块教学是指把复杂的英语语法、中学课标3,500 个英语单词和听、说、读、写等语用能力的培养优化为若干个教学模块。模块的内容既相对独立,模块之间又相互联系。同时,优化后的教学模块使英语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板块化、

系统化,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科学把握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2)初步形成中学英语课程模块内容的设置方法和体系。

(3)系统研究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设计和评价方式。 2.研究内容

(1)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与特质研究。 a、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特质。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模块内容的设置、调整研究。 a、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的现状;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模块内容设置、调整的基本原则; c、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模块内容设置、调整的具体方法。

(3)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组织实施研究。 a、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设计;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组织; c、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评价。

(4)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操作工艺研究 a、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情境设置工艺;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情感处理工艺; c、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环境交互工艺; d、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成功激励工艺。 (5)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个案研究

a、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实施操作个案;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学生学习个案。 3.研究重点

(1)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组织实施研究;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操作工艺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从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教材内容的存在问题入手,通过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的调查分析,剖析影响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相关因素,揭示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内涵和价值,探索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实施策略,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的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研究体系。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0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工作,进行相应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9月)

根据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坚持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能较好地界定模块教学的科学内涵,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的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方 法与策略。在此基础上撰写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调查报告和研究个案汇编成集,接受省市专家的评估验收,为开展成果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理论。着眼于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和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特质的探寻,并进行综合分析,力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2)调查研究法。重点调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判断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影响高效课堂的制约因素,了解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积极探索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模块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逐步建构一套具有一定创新性和操作性的理论体系,并不断应用于学校教学实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切实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

(4)个案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成功案例和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个案,提炼总结出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模式、策略。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是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课程重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堂组织实施能力的最优化。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它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现代教学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知识,可以是几个单元的组合,也可以是一本书的整合。从小的方面说,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小的学习点。大的模块由小模块组成,大的模块可以组成更大的模块,一环套一环。这样的设计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生反馈。学生由学期末的反馈变成模块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进展,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4)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国最先在职业教育中运用模块教学,这种教学紧紧围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普通高中在传统的教学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升语言教学的实践意义。 2.创新之处

(1)模块教学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 生的教学模式,对于课程理论、认知理论等方面可能产生新的见解。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重视实践经验、生活体验以及操作技能,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有其独特观点。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技术保证

课题主持人系市学科带头人,市“226三期工程”培养对象,先后主持过五项省市级重点和立项课题,并圆满结题。课题核心组成员为市骨干教师 ,先后担任过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核心组成员,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主持人。学校长期聘任省英语特级教师张淳老师为校本培训专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2.时间保证

建立严格的课题运作管理制度,课题组每月至少要有一次集中研讨交流活动,并注重日常的学习、实验、探索、研究,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经费保证

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能为课题组提供必备经费,并能保证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参与各种研究活动。 4.资料保证

国内外关于英语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探索、研究的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推荐第3篇:小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小学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的研究》

小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确立了《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作为数学的基础技能无时不刻不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经营交易当中,是人类生存的必备素质之一;《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计算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各学段的四个主要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计算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是随着电算化的普及,人们从大量繁琐的计算中解脱了出来,孩子们对电子计算器的过分依赖反而使他们对计算的算理一知半解,更何谈准确的计算。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多为农民子女和外来民工子女,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就不高,普遍教育意识淡薄,专注于务农和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不要说关心学生的数学计算了。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发现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的确需要结合农

村教育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从不同程度上去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组部分有经验的教师从多年的实践中也探索到了一些实用性强的方法,但是对于中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的提高总找不到有效途径,经过查找大量的资料,我们发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为此我们小学数学教研组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中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的小课题研究,以期使我校小学更多中下学生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许多学校就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学法;呵护学生的心理分层次作业布置;让学生充满自信的竞赛激励法等等。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三)、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

运用中的计算。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二、课题的界定

计算准确率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按照各年级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要求见注释),使学生能将准确的计算作为学好各个学段“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领域”的坚实基础。

注释:

《课程标准》对各学段计算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1—3年级)

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2、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4、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二学段(4—6年级)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运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

运算。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造成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和计算灵活性的差的原因。

2、寻找能够提高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学生计算速度、计算正确率、计算灵活性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四、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原则

研究的目标:

1、总结出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准确率不高的初始原因;

2、探究出一套提高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准确率、提高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灵活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的原则:

坚持面向每个年级的中下学生,调动计算能力较低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准确认识对待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缺憾,持之以恒的、循序渐进的提高他们的计算准确率、计算速度、计算灵活性。

五、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用行动——反思——再行动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不断讨论、反思、总结、修正、交流研究成果,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有效方法。

六、课题的实施

1、研究的组织,由县教研室教研员**和**教务主任**为课题组特邀顾问,指导引领课题的实施。由**担任课题组组长,组员有一至六年级数学教师。

2、研究的对象:一至六年级各班中下学生。

3、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实践为一年,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11月)

主要任务:建立课题研究组,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研究对象的个人档案,选择实验的方法及撰写实施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期测评,组织培训实验

教师,做好开题报告和开题课的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7月)

主要任务

(一):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行动——反思——再行动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不断讨论、反思、总结、修正、交流研究成果,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有效方法。

主要任务

(二):采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有效方法。 主要任务

(三):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灵活性的有效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

主要任务:对研究对象进行终期测评,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撰写结题报告。

2、整理和收集研究中积累的案例、教育故事、反思并汇编成册。

3、研究出提高各年级中下学生计算准确率、计算速度、计算灵活性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推荐第4篇:小课题实施方案

现在网首页教育原创文摘英语广场论坛设为首页

长江教育研究院

湖北教育新闻网

现在教育在线 教育首页 | 教育新闻 | 热 点 | 人 物 | 时 评 | 图 片 | 名校巡礼 | 教育博客 | 政策法规 | 教育论坛

课改导航 小学生天地 初中生天地 高中生学习少年写作 教育教学 家长学校教学课件 教案下载习题下载 视频教学 教学资源 资源共享

首页 >现在教育在线 >教师发展 >教师实务 >课题方案 >小学科学教研组小课题实施方案

2011-02-16 11:07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翻开科学史册,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科学家都是通过科学实验攀上科学高峰的。譬如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就是通过长达八年的豌豆实验,揭开了遗传的奥秘,人们才得以理解“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自然现象。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所以,我认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行小课题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所谓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专题或课题,模拟教育科研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创新,并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得到发展的一门开放型的课程。在这里,小课题研究就是实施探究型课程的一种主要载体。

一、师生共同选定研究的小课题

1.向学生推荐备选的主题与课题

对于所研究的小课题,它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但在实施探究性课程的最初阶段,甚至连一些教师都不清楚究竟有哪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因此,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提出了一些课题供学生选择或参考,并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提出问题、选定课题。

以下是我们从与学生联系较为密切的五个领域(学科领域、活动领域、生活领域、环境领域、社会领域)提出的部分备选的主题与课题。

学科领域

(1)巧借浮力(主题,下同)

——不同物体在水中浮力大小的比较研究(课题,下同)

(2)鲨鱼的奥秘

——关于鲨鱼习性特点的文献研究

(3)死海探秘

——关于死海成因的实验研究

活动领域

(4)我最喜欢的活动

——少先队员心目中最喜欢的活动的调查研究

(5)小小交易会

——模拟商场的经营设计与运作的研究

(6)我能行

——南汇国防教育基地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生活领域

(7)我长高了 ——班级男女同学身高情况的比较研究 (8)评选家庭劳模 ——家庭成员参与家务劳动时间的调查研究

(9)课余做些啥

——小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安排的调查研究

环境领域

(10)绿化与环保

——关于绿化对空气净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11)秋天的树叶

——树叶变化与气温等关系的调查研究

(12)校园绿化

——学校绿化面积与全市人均面积的比较研究

社会领域

(13)钱哪儿去了

——关于家庭支出情况的调查研究

(14)网络与生活

——网络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情况的调查研究

(15)广而告之

——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策划与设计

以上这些课题,尽量体现“浅”、“近”的特点,内容浅显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而主题的提出,则想突出一个“宽”字,以启发学生提出新的课题,如围绕“绿化与环保”这一主题,学生还提出了这样一些小课题:关于绿化与身体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关于绿化对气候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关于绿化与水土保持关系的实验研究等。

2.帮助学生筛选、提炼有价值的小课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筛选。在平时的教学和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突然冒出的各种问题,这一个个问题提出后,老师们及时加以引导。经过提炼,与同学们一起将原先的这些问题转化成了研究的小课题。只要老师们具备了较强的探究意识,新的课题一定会层出不穷。

二、指导学生设计好探究的方案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就是要指导学生做好方案的设计和论证,使学生在设计和论证过程中对整个探究活动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

1.课题小组独立进行方案设计

研究计划的制订,应由参与探究的人共同来完成,所以我们首先要求各探究小组独立完成方案的设计工作。小组的组成,我们主张自由结合,教师调整,一般以4~6人小组合作研究或者按座位附近4人合作研究为宜。我设计了一份《探究型课题实施方案》表,其中包括: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步骤等;根据采取的方法不同,其方案可以是调查方案、实验方案、观察方案等。这些都要求各课题小组明确并规范填写。

三、让学生独立探究,自主发展

探究型课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因此整个探究过程(包括探究的目标、内容、形式、时空和环境等)也都体现了这一特性,它将冲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活动

2.结合实践进行专项技能的指导

四、定期举行成果交流会

班级的探究性活动,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至多是在同一个主题下,围绕各自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活动,相互之间大多不是很了解。所以,当小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有必要在班上组织一些交流、评价活动。

推荐第5篇:小课题实施方案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学校教研组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学科组(语文组成员众多,也可以分为两个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学科组长原则上就是课题负责人。教师个人也可以单独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选题。填写《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附件一)。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

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教科室提交《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导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

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导处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中期小结)。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周期属于一学年的,要开展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附件四)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科室;(3)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推荐第6篇:学校小课题实施方案

三台县潼川中学校

2016~2017年教师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落实教研课改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使我校的教研工作具体、细化,真正地服务于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推进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发展,现依据县教研室《教师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的要求,经学校行政会认真讨论,特制定《三台县潼川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研室《中小学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的精神与各项要求。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切实做到以解决教师实践中提出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主攻方向;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以小课题研究活动为手段,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具体有效地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做到课堂高效,教研实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的深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领导小组

长:王成

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谢岳

教导主任

员;各课题组负责人

语文教研组长:李淑蓉 数学教研组长:唐顺 英语教研组长:潘晓兰 物理教研组长:李科 政治教研组长:肖凤 历史教研组长:李广 生物教研组长:王丽 地理教研组长:刘兴平

三、目标措施

1.通过教师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活动内容

1、9月上旬:印发各教研组课堂教学疑难问题调查表。要教研组长召开全组教师的讨论会,捕捉具有共性和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填入表中,再经梳理和归纳,得入结论,确立小专题,书写实验方案,上报教导处。

2、9月中下旬:教导处依据各教研组填写的调查表的内容,进行汇总、归纳、分析、研究,确立校本教研专题,书写方案,进行实验。

3、10月上旬:申报实验研究小课题

4、10月下旬....过程实验

5、2016年5月....课题成果形成

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结题程序为:

(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科室; (3)学校教导处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6.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活动原则

1、各教研组确立的课题必须以小为特点,并且是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便于操作,便于达到实验的预期目标。

2、课题的确立必须是“提出问题—讨论归纳—形成专课—确立课题”的逐步确立过程,课题应是教师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有价值的,对教改的深入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的。万万不可确立过大、过宽、漫无边际,不符实际的,形式性的课题。

3、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直接服务于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切不可抛开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去高谈阔论,成为教师的额外负担。

六、活动要求

1、小课题研究活动,属于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教研活动的细化工程,也是各个教研组的教改任务,应认真对待,不可敷衍了事。要做好资料的积累,用以印证活动过程。

2、学校课改小组责成教导处管理小课题研究活动工作。教导处应及时召开教研组长会议,了解活动情况,并向课改领导小组汇报各教研组小课题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

3、本学期末学校将组织小课题实验课的评比活动,评出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实验教师,同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4、严肃小课题的验收评估工作。主要过程可分为:

(一)听取教研小组的结题报告;

(二)查阅活动过程资料;

(三)听评实验课;

(四)课改小组成员讨论得出验收评估结论。

5、小课题研究活动取得结题资格的教研组应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经验,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

希望各教研组落实本方案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搞好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活动,争取在本轮活动中取得最佳成绩,获得成功与奖励!

七、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三台县潼川中学校教师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

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三台县潼川中学校 2017年5月

推荐第7篇:校级小课题实施方案

“个人小课题”实施方案

题目: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

问题及应对措施的研究

2013年3月25日

《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研究》

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担负着培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担负着培养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重要使命。

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考试指挥棒影响,思想品德课的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只是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还有学校和家长的配合。通过本课题研究,及时了解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便及时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使教师去教和学生去学这门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内容分为三各部分:

2、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小组讨论

五、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3月初—2014年4月初):立题并申报,搜集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二)中期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4月初—2014年9月底):通过实际教学、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交谈等方式,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三)后期总结阶段(2014年9月初—2014年12月底):将搜集的问题材料等整合加工,形成理论,撰写论文。

六、成果形式

1、在课题研究结束时,形成结题报告。

2、撰写论文。

推荐第8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富蕴县双语寄宿制中学小课题研究相关培

训实施方案

为落实课改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提出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学科组长原则上就是课题负责人。教师个人也可以单独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小课题研究流程

1.选题。填写相关的小课题研究方案。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教科室提交《富蕴县双语寄宿制中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务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务处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中期小结)。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周期属于一学年的,要开展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科室;(3)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富蕴县双语寄宿制中学

2013-8-12

推荐第9篇:语文小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50%还多。新课程对低年级写字的要求也是很明确的: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第一学段(1—2年级)关于写字的要求有: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地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可见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

现在新课程区域内,对识字教学开展了较多的专题性研究,在识字教学上也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经验。新课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识字量大,积累的词汇多,开始了较之老课程孩子更多的阅读,使得知识面更加开阔。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出现了识字严重的两极分化。孩子的接受有很大的差异,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又是以形象思维发展为主,注意力集中和保持的时间不能长久。大量的生字不经常去复习和巩固,很大部分学生存在生字回生率高的现象。一部分孩子在生字学习中,显得力不从心,学习困难很大。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识字,是我们很多老师探究的问题。

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和研究,找到和总结出一种使得孩子能够轻松高效学习生字的音和形方法,并能在头脑中持久保持,随即运用的模式,使得低年级的生字掌握更加系统化和有趣化。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探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识字教学的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三、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为指导,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通过“生活化”识字教学的研究,全面提高识字效率和学生识字能力。

2、基本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我们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寻求、探索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式与途径,从而创立能在一定范围中加以推广的某些有效的教学变量,能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2)整体性原则

本研究着眼于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涉及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及生活实践,并将相关要素优化组合,从而发挥研究的整合效应。 (3)和谐发展原则

本研究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付给学生,让学生在广阔、轻松的活动氛围中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学习运用汉字,从中提高能力。

四、研究的对象 对象:二年级学生

五、课题界定:

1、随文识字

2、依据字理识字三法(“一个家族的字”──形声字举一反三识字法、依据字形猜测字意,理解文字内涵──新“加一加”识字法、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形近字──讲故事识字法)。

3、在生活中识字“三步曲”.

4、“汉字开花”,联想识字。

六、研究的内容和途径

本研究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环节,将学生生活实践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游戏活动作为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七、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八、研究的基本措施

(一)、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是孤立地学习字词,所以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想、理解出字词的意思,虽然有时候不能完全表达正确,但大部分字词能很好地理解。通过随文识字掌握的字词,学生在运用时困难不大,一般的差错都出现在文法上,很少有词语放错语境的情况。随文识字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好的思维习惯,在识字课堂孩子始终是积极地动脑,课堂生成很多,趣味无穷。

(二)、依据字理识字三法

“字理识字”是九十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贾国钧老师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汉字的构字依据和演变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主张教独体字(象形和指事文字)运用“溯源──对照”的模式,找到它所像的物体和所指的事物,然后了解其字形是怎样演变来的;教合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运用“分解──溯源──组合”的模式,先将其分解成几个基本意义单位,再找到它的本来意义或表字的读音,最后了解其组合起来表示的新的意义和读音。在小学生中,一般不讲转注和假借的字理。

在教学中,依据字理识字的原理,主要可以运用了下面三种教学方法: (1) “一个家族的字”──形声字举一反三识字法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形声字约占70%。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来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生字,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我在教学中将声旁相同的汉字称作“一个家族的字”。而且告诉学生,一个家族的字,声旁相同,形旁表示的是什么,那么这个字就与它有关。例如《美丽的小路》一课时,要求认读的字中有一个“浇”字,学生一看是“氵”,马上就反应过来,“浇”与水有关,所以是“氵”。按照同样的原理,学生明白了“烧”与火有关,“绕”与丝线有关.这样,我们通过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学生一下子就认识了五个生字,而且大略知道了这些生字的意义,这对于他们避免写错别字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他在写的时候会联想到这个字与自己写的内容的关系,而从字列中选择合适的字。

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偏旁表示的含义。学生了解了偏旁的含义后,就能根据字形去理解字了。例如: “冫”古字“冰”,意寒冷;

“礻” 示,与神祗、祭祀、宗庙、祸福有关; “宀、广”房屋,作意符与房屋或居住有关。 …… (2)依据字形猜测字意,理解文字内涵──新“加一加”识字法

在学生用“加一加”或“减一减”识字的时候,不要简单地进行加减,而应该让学生经过思考尽可能地说出与字形相关的“加一加”来。如“肤”字,要让学生能说出“月字旁”是形旁,表示与身体有关;“夫”是声旁。“月字旁”加“夫”字,就是皮肤的“肤”。其实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是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如在学习“穷”和“富”这一组反义词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字形想想:字意与字形有什么联系。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他们说“穷人哪怕用尽了力气,也只能住山洞,因为„穴宝盖‟表示的是洞。„穴宝盖‟加„力‟字就是„穷‟。”“古时候的富人的标准一定是有一间大房子,因为宝盖头表示房子,有人口,有田地。一房一口一田加起来就是„富‟字。”

(三)、在生活中识字

只要你走上大街,你的眼里就会充盈各种招牌、广告、警示。孩子们每天都要从街上经过,他们的眼睛会好奇地看着窗外的世界,他们也会看到那些东西。可是,他们并不在意,也不知道那些字说的是什么。于是,我们可以开展 “汉字就在我们身边”的识字活动。要求学生认认他所见到的招牌、广告甚至是物品的名称,把自己喜欢的记下来,再带到学校与大家一起识字,一起交流。

在学生汇报中提到的物品名称、招牌、广告中既有他们在教室里认识的,也有自己问家长而认识的。应该说,我们班上已经有了一个识字的良好氛围,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去留意身边的汉字,自己在课堂里学到的汉字也派上了“用武之地”。今后,他们还会留意到身边的另外一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如人们用错汉字的现象,还有各种生动有趣的广告,各种公示、布告、广而告之等等。只有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的才是学生掌握的最有效、最牢固、最实用的语文知识。

(四)“汉字开花”,联想识字

“汉字开花”是我在陈树民老师的《“汉字开花”,引发“联想”思维》一文中看到的这个称呼,“所谓„汉字开花‟,就是在„识字活动‟课的过程中,老师为了充分发挥汉字的联想功能、提高课堂识字功率、开发学生的潜能,根据汉字的特点二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一个小小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活动,只作为整个„识字活动课‟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小小的插曲。”“所谓„汉字开花‟,就是引导学生以自己认识的某一个汉字为„中心球‟展开联想,发展思维,向四面八方发射,就像一朵绽开的花,花瓣向四周展开一样。只要是与这个字有关的事物都可以说。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突出识字这个重点。”这种识字方法的价值和意义不在这里赘述,我觉得它还能以小见大地引导学生触摸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是孤立地让学生识字。

九、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年月---年月。①确定研究内容,制定实施方案;

②申报实施方案

2、研究阶段:年月---年月

① 构建新教材识字教学的新途径;

② 探索研究落实有效识字教学策略和操作方法。 ③ 进行有效识字的课外辅导与实践等活动;

④ 及时记录与整理教学的体会与经验并撰写案例、论文。

3、总结阶段:年月。

① 整理分析与处理有关数据、材料;

② 整理相关的教学论文、案例、课件等; ③ 撰写结题报告。

十、组织形式:

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为基础,组建学习型“任务小组”。 十

一、预期成果

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他们的字越来越漂亮了,他们变得越来越喜欢读书了。这样我们识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十

二、参考书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推荐第10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临沂十中关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意见

(试行)

为了推进“低重心,大面积,专题式”的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群众性草根式教育教学研究,使教育科研有效地发挥改进教育教学、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作用,同时帮助教师积累专业生活经验、丰富和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使教育科研真正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经研究决定,我校开展旨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师小课题研究。

一、基本涵义及定位

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研究范畴,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小课题研究更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是教师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不仅仅是立足校本、贴近教师、植根课堂的有效科研方式,也是实现教育科研大众化、平民化、草根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小课题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和参与研究。

二、选题要求

选题本着“小、活、实、短、平、快”的原则进行,一线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选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小,即研究的范围、问题规模小,内容具体,但问题必须具有普遍意义,能由点及面,实现推而广之,可以围绕问题持续深入滚动研究;活,即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流程简化,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实,即问题是本学科、本校、本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在教中研,研中教,研究成果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有效上,凸显实效性;短,即周期短;平,即符合教师的实际研究水平,快,即见效快。选题范围主要是研究班级教育管理和学科教育教学,学科教育教学主要是研究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三、研究周期

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则两至三周,长则三至五个月,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研究方法

一般拟采取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教育观察(课堂观察)、调查研究、课例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五、课题组成

一般为1—3人,不超过3人,可以是个人课题,也可以是小组课题。

六、操作流程

小课题研究一般可以采取“深入问题场景(课堂)———发现问题和困惑(提出小课题)——分析、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法(研讨对策)——合作实施或个体实践——总结提升”的操作程序。

1.学校沙龙会于每学期期初由教科室组织教师开展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为主题的科研沙龙活动,指导教师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小课题,用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选题要符合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实效性和推广性等标准。

2.教师收集有关这个问题的相关材料及他人的实践经验进行学习,思考和规划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和行动,筹策并制定出行动的计划。

3.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实践,及时记录和收集研究过程的原始真实材料(包括视频材料),写教育教学笔记。一个阶段后,教师进行行动反思,调整行动计划。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淡化形式,注重实效。尽可能把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行为作为一个过程表述,即不是静止描述教育行为,而要说清楚事情的演变过程,总结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说明教师及学生行为变化的曲折过程,并尽可能用较为全面的事实表述实际效果。

4.教师进一步开展研究实践(“二度研究”),并收集整理研究过程的材料,准备参加学校或区级的鉴定和评审活动,沙龙会要定期督促、检查研究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定期召开小课题研讨会,开展小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研究课展示活动,促进各课题组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

5.学校沙龙会要及时帮助教师及时总结小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开展校内、校际或区级的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和评审、成果推广活动,校内、校际活动由学校沙龙会安排。研究工作结束后,课题负责人要及时向学校或区教科室申请结题。结题时主持人须提交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或叙事报告)、《研究工作报告表》、《研究成果申报表》各一份(包括附件:结题研究课教案或主题教育方案)。

6.学校采取丰富多样的成果推广形式,搭建展示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平台,如开展课堂研讨、科研沙龙、小课题成果交流会、小课题论文评比等活动;汇编《小课题研究课题通讯》、《小课题结题报告集》、《教师小课题感言集》、《教师小课题论文集》、《教师反思、评课集》等文本资料。

七、成果表达方式

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研究成果。小课题研究倡导多样有效的成果表达方式,一般可以采用行为(教学)和文字方式,文字除研究报告外,可以采用教育教学的叙事、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个案报告等方式,经典或优秀的活动方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程资源、学生作品等也可作为成果表达形式。

八、管理要求

1.学校层面的小课题管理由学校教科室组织实施,区级小课题的申报和管理由学校教科室对上报课题进行指导,并择优(小、实、新)上报区教科室。

2.区级小课题申报时间和区级科研课题申报时间一致,研究方案字数在1000字左右,研究报告字数在2000左右,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进度)表、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课题研究报告表样式见附件。

3.建立小课题管理制度。

小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与实施,学校教科室须依据制度来规范执行,让制度在具体推进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实效性。探索制定《小课题管理办法》、《小课题结题鉴定评审制度》等制度,从把握到实施,从面上展开到点上突破,有效地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把小课题研究与对学校的考核、督评及对教师的考评挂起钩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此保证小课题研究健康、有序、有效开展。

临沂十中小课题研究沙龙会2012.1.6

第11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中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如何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提升之路等,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用,这种教、研、用一体化、系统性的行动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降低教学基点和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指导学习方法开展校本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校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校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期(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教研处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

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1 提升经验。

2.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备课组的协作能够解决。

3.快节奏。由于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决一两个小课题,通过

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三、参加人员及研究时间 参加人员:学校所有一线教师

研究时间:2010—2011年度下学期、2011—2012年度下学期

四、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惑,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富有意义、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以学科备课组或个人为单位,确定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2.制定方案。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每个备课组或个人要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式两份,上交教务处一份),确定研究的课题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参与成员,明细课题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3.组织实施。依拟定的《小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实践。学校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强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指导,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积极落实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4.总结反思。在课题研究后期及时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进行建档,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评定。由学校组织上报结题。

五、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统一思想认识。开展小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广为开展的校本研究趋势要求,符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全体教师务必要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实走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子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决”的小课题研究探索途径。

2.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 校长

副组长:教学副校长

员: 部门主任 教研组长 相关人员 具体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3.加强对研究骨干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分层对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和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和研究成果,讲述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想,让各学科组长明确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点带面,发挥学科组长的带动辐射作用,以增强全体教师研究小课题的责任意识,激发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策略和方式方法。并组织同年级教师认真分析本组、本学科中带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最终确定研究内容做好准备。小课题确立后,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计划 , 形 2 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大致包括 :课题名称、参加成员、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 ( 研究进度计划 )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4.建立小课题研究例会制度。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它有别于专家层面上的课题研究。所以,小课题研究有着其特有的灵活性,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其进行动态修改和论证。为了使小课题的选定更科学,研究的目的更明确,方法更易于操作,每月分别组织召开小课题研究讨论会。针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的具体问题、研究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讨论,自由开放地各抒己见,把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真正做出来,使一个个问题更加明朗,使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小课题研究扫清疑惑,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5.开展小课题研究评比竞赛活动。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一是开展上展示课活动。要求每学期各备课组要推选一人上体现小课题研究成效的展示课。二是开展说课竞赛活动。由执教教师紧扣所选定的小课题向评审小组从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接受评审小组评价和质疑。三是开展听评课活动。要求执教教师紧扣小课题研究内容,对所执教的研究课从教学流程、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小课题实施策略、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自评、他评,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四是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6.切实搞好成果鉴定。为了验证小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得当,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研究的问题是否解决和有效,到学期或学年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课题领导小组将对各教研组实验教师研究情况和进程进行考核,并视其效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推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并结集编印。

7,学校规定从2009年开始凡是晋升中,高级职称教师,本年度必须具有校本小课题研究成果。

六、研究预期成果

1.提交本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份。2.每学期(年)提交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有一定学习借鉴价值的研究论文和案例专辑,总结出具有指导性和推广价值的经验。

3.建立小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小课题研究探索,培养一批在市、州、省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型”教师。

4.结集编印我校小课题研究成果系列文集。

5.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第12篇:校本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校本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大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致力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科研型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决定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校本小课题的概念内涵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扎根于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它成活的“土壤”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是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本校化”特征。

校本小课题研究就是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和教育教学实践开始,以敏锐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发展成长的问题,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步骤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土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

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提升经验。

2.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备课组的协作能够解决。3.快节奏.因为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决一两个小课题,通过

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三)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惑,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富有意义、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以学科备课组或个人为单位,确定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2.制定方案.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每个备课组或个人要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式两份,上交教导处一份),确定研究的课题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参与成员,明细课题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3.组织实施.依拟定的《小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实践.学校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强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指导,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积极落实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4.总结反思.在课题研究后期及时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进行建档,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评定.由学校组织结题。

四、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

1.统一思想认识。

开展小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广为开展的校本研究趋势要求,符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全体教师务必要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实走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子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决”的小课题研究探索途径。

2.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宋世刚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教导处), 教导处成员负责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领导、指导、实施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激励机制。学校将把小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列为对教研组评价和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的重要内容,确保研究的扎实有效开展。

3.加强对研究骨干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分层对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和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和研究成果,讲述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想,让各教研组长明确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发挥教研组长的带动辐射作用,以增强全体教师研究小课题的责任意识,激发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策略和方式方法.并组织同年级教师认真分析本组、本学科中带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最终确定研究内容做好准备。小课题确立后,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计划 , 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大致包括 :课题名称、参加成员、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 ( 研究进度计划 )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4.建立小课题研究例会制度.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它有别于专家层面上的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有着其特有的灵活性,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其进行动态修改和论证。为了使小课题的选定更科学,研究的目的更明确,方法更易于操作,每月分别组织召开小课题研究讨论会。针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的具体问题、研究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讨论,自由开放地各抒己见,把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真正做出来,使一个个问题更加明朗,使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小课题研究扫清疑惑,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5.开展小课题研究评比竞赛活动.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1是开展上展示课活动。要求每学期各备课组要推选一人上体现小课题研究成效的展示课。2是开展说课竞赛活动。由执教教师紧扣所选定的小课题向评审小组从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接受评审小组评价和质疑.3是开展听评课活动。要求执教教师紧扣小课题研究内容,对所执教的研究课从教学流程、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小课题实

3

施策略、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自评、他评,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四是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6.切实搞好成果鉴定.为了验证小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得当,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研究的问题是否解决和有效,到学期或学年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课题领导小组将对各教研组实验教师研究情况和进程进行考核,推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并结集编印。

五、研究预期成果

1.提交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小结一份。

2.每学年提交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有一定学习借鉴价值的研究论文和案例专辑,总结出具有指导性和推广价值的经验。

3.建立小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小课题研究探索,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型”教师和“骨干教师”。

4.收集整理我校小课题研究成果系列材料。

5.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六、保障措施

在保障常规教研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学校划拨专门经费,提供专项支持。

第13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评价

小课题实 施 方 案

课题名称:关于对初中学生美术课堂评价的方法研究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以其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以单纯的学科知识体系所构建的课程,搭建了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形成的课程平台,将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要面对新的评价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目前我在上美术课上学生没有积极的评价为此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学生评价观,需要拓展对学生美术评价的范畴,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重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需要教师针对学校的学生实际,研究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美术作业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目前这一方面的课题研究在“通过多种形式测查的方法对学行进行评价”方面取得了好的研究成效,但是在改进美术作业评价机制,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学习美术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较欠缺,这个欠缺点是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二、课题的界定与概述 本课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侧重“会学、乐学、能学、学会”,以本校

七、八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美术作业评价属于狭义的教育评价范围,狭义的教育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所进行的评价。教育评价对评价者的活动或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有助于增强教育工作的活力。加强教育评价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作业评价的有效性,就是要教师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差异性,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其在学习美术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重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体作用,重视他评语自评相结合,注重自我调节的过程发展。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按照评价目标体系,使评价过程成为“学习--对照--调节--改进--完善”的过程,有利于评价对象及时看到成绩,受到激励和鼓舞,找到差距,及时改进和提高,有利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自主学习原则、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美术作业评价的有效性研究,开拓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建立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激发学生在审美教学中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在认知、技能、创造和审美情趣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3)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美术兴趣的稳定性。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一)本课题主要是针对本校

七、八年级段美术作业评价的有效性来设计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侧重于“会学、乐学、能学、学会”,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学习美术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

对于开展该项小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的多种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得到提高。

2、对改变评价方式后学生在美术学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出更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发展的美术作业评价方法。

(二)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实验研究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美术作业评价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归纳概括出具有共性特征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广泛的班级调查,真切地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掌握现今国内外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与课题相关的论文、论著,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3)个案研究法:对课题研究范围内的单一对象(某个学生、某类学生、某一班级、某一年级等个别典型)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调查,综合运用跟踪法、追因法,揭示教育中的某些特定的规律和本质。

(4)科学经验总结法: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寻找课题研究的立足点,研究者与实践者互为一体,贯彻边研究边总结的精神,致力于实际问题的真实有效的解决。对美术作业评价进行实验,检验评价有效性是否得到改善。

六、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七年级至八年级学生

七、研究的步骤、进度及分工

(1)前期准备阶段(年9月中旬——年10月初)

①明确研究方向,确定课题题目。

②进行文献研究,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为小课题的研究做好研究准备。

(2)中期实施阶段(年10月中旬——年4月中旬)

①利用调查问卷形式,总结出当前美术作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情况,写好一份调查报告。

②展开课堂跟踪,进行课例分析,总结存在问题;开展研讨,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展开课堂实践,分析得失,提出改进措施,再实践、再认识。

(3)后期总结阶段(年4月底——年5月底)

①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研究进行科学分析与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

②汇集课题研究成果。

八、课题保障

美术教学设备齐全,美术教学用具齐全。科任教师是专业教师,课题研究时间为1年。课题研究经费都由学校承担,所以从各方面来说,本课题的研究是有绝对的保障。

第14篇:“小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单县职业中专

“小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草案)

为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科研型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决定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小微课题”研究活动,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

随着我校快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小微课题”研究顺应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微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推进我校教学发展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微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专业部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小微课题”的概念内涵

“小微课题”研究是一种扎根于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它成活的“土壤”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是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校本化”特征。

“小微课题”研究就是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和教育教学实践开始,以敏锐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发展成长的问题,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三、开展“小微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步骤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微课题”研究。开展“小微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小微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教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2.倡导以教研组、专业部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研究。

3.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研究,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学校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微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微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

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提升经验。

2.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教研组、专业部的协作能够解决。3.快节奏.因为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决一两个“小微课题”,通过

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三)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惑,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富有意义、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以个人为或教研组、专业部为单位,确定一个“小微课题”进行研究。

2.制定方案。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每人要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课题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明细课题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3.组织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实践.学校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强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指导,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积极落实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4.总结反思。在课题研究后期及时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进行建档,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评定.由学校组织结题。

四、“小微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 1.统一思想认识。

开展“小微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广为开展的校本研究趋势要求,符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全体教师务必要统一对开展“小微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实走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子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决”的“小微课题”研究探索途径。

2.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小微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 尘文生

副组长: 高照中 鲁洪军

成 员: 吴 军 张国泰 刘萌 牛月娟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微课题”研究的领导、指导、实施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小微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激励机制。学校将把“小微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列为对教研组、专业部评价重要内容,确保研究的扎实有效开展。

3.组织教研培训。分层对教研组组长、专业部主任和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微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和研究成果,讲述“小微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想,让各教研组长、专业部主任明确“小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发挥教研组长、专业部主任的带动辐射作用,以增强全体教师研究“小微课题”的责任意识,激发教师“小微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策略和方式方法.并组织教师认真分析课题研究中带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最终确定研究内容做好准备。“小微课题”确立后,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计划 , 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大致包括 :课题名称、参加成员、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 ( 研究进度计划 )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4.定期召开例会.为了使“小微课题”的选定更科学,研究的目的更明确,方法更易于操作,定期组织召开“小微课题”研究讨论会。针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的具体问题、研究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讨论,自由开放地各抒己见,把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真正做出来,使一个个问题更加明朗,使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小微课题”研究扫清疑惑,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5.开展评比活动.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微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开展上展示课活动、说课竞赛活动、听评课活动、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等不同系列的“小微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6.切实搞好成果鉴定.为了验证“小微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得当,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研究的问题是否解决和有效,教师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课题领导小组将对各教研组、专业部教师研究情况和进程进行考核,推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并结集编印。

五、研究预期成果

1.提交“小微课题”研究工作小结一份。

2.提交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有一定学习借鉴价值的研究论文和案例专辑,总结出具有指导性和推广价值的经验。

3.建立“小微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小微课题”研究探索,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型”教师和“骨干教师”。

4.收集整理我校“小微课题”研究成果系列材料。

5.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实践操作等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6.优秀者推荐2019年省教改课题。

六、保障措施

在保障常规教研正常开展的基础上,争取学校专项经费支持。

第15篇:三年级小课题实施方案上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1、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2、学生现状

但是,我们三年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对策。

2、研究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四、课题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3、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五、预设效果

(1)学生对于计算题的兴趣正逐步增强。 (2)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逐步增强。

(3)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4)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 (5)重视审题及抄题。

第16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共)

篇1: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五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将军希望小学 胡绪江

时间安排:2012年6月 日

内容:打电话

活动形式:听课、评课

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需求,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通过“打电话”这个综合运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让学生体会优化思想,并会把优化思想运用在生活中,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具体措施:

一、探讨最优方案。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15人的合唱队接到紧急演出,通过打电话通知每个队员,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

2、让生围绕这个题目,设计自己的最快解决问题的方案,时间要最短。

3、交流

学生独立方案→同桌互相交流→集体交流→汇报→小结

二、总结发现的规律

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

队员和老师的总数,也就是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等于前(n-1)分钟内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探研得到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的总人数就是2n-1人。

三、应用规律

发现这个规律后,可以让学生直接利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了,随着时间的增加,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数分别为1,3,7,15,31----因此要通知完15个队员,只需要4分钟。也可以让学生通知一个50人的合唱队,最少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分析,观察,理解题目的意思,怎样才能最好的缩短时间,找出最优方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篇2: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新

《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及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丹东市六纬路小学 刘欣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从教14年,一直致力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的研究。曾试图增加课上课下的练习数量,延长课时,也试图做个案的思想工作,但无论怎样努力,收效甚微。课本上属于积累范畴的知识点,学生掌握的较扎实,但一旦触及到探究性试题,如作文,结合生活实际来谈看法等问题时,学生就无从作答。课堂上屡屡出现冷场。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识字教学很热闹,阅读教学很安静的情况。因此,我力图改变现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时下,很多教育家都认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并不是领着孩子茫无目的地穿越在各式各样的辅导班中,并不是让孩子重复再重复的做卷子,而是让孩子学会看书,养成看书的习惯。一个爱看书,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才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他可能在小学阶段,初中一二年级都显示不出他的优势,但越往后,越有很强的爆发力,而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可能在小学、初中阶段都看不出差距,但越往后越力不从心。 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开拓孩子的视野,熏陶孩子的心灵,让每个孩子都能展开自己理想的翅膀,这是我校打造“书香校园”的初衷,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感受“书香校园”的无限魅力,也为了更好地创建“书香中队”,本着“书香启智 文化育人”的理念,我积极开展“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小课题研究,努力探索提升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二、课题研究调查

一年级一入学,我先对本班学生做了一次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学前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余学生有偶尔看书的情况。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学生的阅读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阅读的时间,家庭中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消费理念上也普遍认为购买书籍远比娱乐性消费产生的直接意义要小很多;

2、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诸如《虹猫蓝兔七侠传》、《奥特曼》、《乌龙院》等休闲类的书籍占据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

3、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针对上述情况,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起到“诱导”与“激发”的作用。因此,完成这一课题,我主要想实现学生在阅读兴趣和能力方面的提升。

试想通过一年的实践,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目标,并把它变为自己内在的阅读兴趣并落实到阅读行为上,也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手段加以保证,使之成为学生自身的愿望要求,才能调动起读者积极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诱导”之意。通过一段时间的管理与训练把学生潜在的、或业已形成的阅读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学生感悟出自己在这方面的潜力,使之成为积极阅读的内在动力。 我想通过学生在一年中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如下的阅读能力:

(1)认读能力。在阅读中大量识字,积累语言,提高阅读速度和专注力。

(2)理解能力。通过课堂的学习,初步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理解词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鉴赏能力。通过多阅读,让学生了解“真、善、美”,辨析“假、丑、恶”。

三、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1、采取措施,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悦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从一年级学完拼音开始,我就悄悄地播撒读书的种子。我鼓励学生读绘本读物,读拼音读物,面对懵懂幼稚的孩子,我选择从《不一样的卡梅拉》和《鹂声分级阅读(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时间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用故事来说话,来感动学生。学生们从故事中学习勇敢、正直、无私、同情弱小,向往自由,尊重他人等道理。在每天的倾听之中,学生们的读书兴趣渐渐浓厚,书香的种子也在他们的心底生根、发芽。

学生的兴趣被我激发起来,但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定式,还需强有力的措施来管理才行。“每天读书15分”就是扎实有效的措施。于是我在班级中创设了“我与好习惯是一对好朋友”的管理细则,其中要求学生与家长每天坚持“亲子阅读15分”,经过两个月的持之以恒,慢慢地学生喜欢上了阅读。有的家长告诉我,孩子晚上睡觉前必须要读书,枕边就放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有的喜欢叫爸爸妈妈早晨叫他们早点起床看书。看来激发初见成效。(幻灯:这是我班的管理细则、亲子阅读照。)

2、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借助学校第十二届“金钥匙”读书节的东风,我首先开展了“好书推荐”活动。 每周五的校本课时间,要求学生都要向大家推荐一本自己特别喜欢看的书。此次活动历经一周,50名(除外籍学生)都在同学面前讲述自己喜爱的书目。有《不一样的卡梅拉》、《蚯蚓日记》、《爷爷一定有办法》、《小猪西里呼噜》等类别不同的书,孩子们从书的内容,到喜欢的情节,描述的细致入微,我知道这些书,他们不只看了一遍,孩子们愿意与书为伴。

同时,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也不甘示弱,校本课上时常津津有味地与孩子们一同品读。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比如,《丑小鸭》、《野天鹅》、《小伊达的花》等。孩子们看着图片,读着文字,感同身受。同时绘本书也有一个特点,就是字比较少,阅读困难也不是很大,学生能找到读书的感觉,因此他们比较喜欢。

与此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思维方式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我采用画出书中的插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某本书或某个章节的喜爱之情。此举,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十册的《不一样的卡梅拉》,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同学们全部读完。下课时,有的同学跟我交流故事情节,我就顺势利导,要他们也像“卡梅拉”一样,充满想象,充满好奇„„.其中故事中的插图更是吸引低年级的孩子,他们有空就拿出本子照着画一画。对书他们已经爱不释手。有的学生这一套书读了7遍。这不愧为“书虫”的称号。(幻灯:好书推荐照片、博客中的好书推荐日志、推荐树林单组照、推荐书签照。)

3、榜样带动,促进读书交流。

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些情况,我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在品牌创建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定期评比“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每月最后一天的第七节课是我们汇总本月读书情况的时间。请家长把孩子在本月读书的篇目进行汇总,并写出孩子在家读书的情况。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来说说书中的内容(也是确定学生读书的真实性),评出读书篇目最多的8名同学,班级做展板,介绍其事迹。通过

活动,学生们之间了解了别人都看了哪些书,无意间又扩大了学生的读书的视野。(幻灯:读书交流照片、交流互动参观照、读书博士墙、单个照片。)

4、品牌活动,提升读书热情。

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又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针对我班学生乐于探索的特点,在一年级下学期,我组织开展了“读书知识竞赛”。由我班最喜欢看百科类书籍的杨凯翔同学和最喜欢看古籍类书籍的姜哲同学出题。题目共计100题,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生物、诗词等方面的浅显的知识。知识竞赛的开展,更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大家踊跃的查找资料,有的亲自阅读原著。学生们都想在竞赛中比试一下自己读书的成果。竞赛那天,现场几度失控,但我却暗自窃喜,因为同学们的读书热情空前高涨。(幻灯:知识竞赛照)

同时,我也根据本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组织了:收集读书名言、识字果果报、收集含有数字、动物的成语、收集了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好书画一画、初尝读后感等形式的分类活动。孩子的读后感我进行了编辑汇总为六期读书报,报名为《笋芽儿》分发于每一名同学,促进我们共同提高。但让一年级的孩子书写是障碍,在这里,我也要特别鸣谢每一名家长,没有他们的支持,活动也不能顺利开展。但在这次活动中,家长们也与孩子们一同查找,一同探讨,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家长们也有读书心得发表在我班的博客中。(展示博客中的家长心得。) “书虫二班”的创建也在我校班级品牌建设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虽然我们是学校中年龄最小的,但我们的品牌成果却不比高年级学生差。虽然我们的绘画水平和 书写水平还不是那么流畅,但我们贵在坚持,坚持用自己的小手画出我们读书的心声。(幻灯:识字果果、班级特色作业、《笋芽儿》照)

5、依托教材,增强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我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的主阵地。

课堂上通过专题单元设计,给孩子推荐书籍。如在组织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时,通过课堂上引导学生美美的读文以外,向孩子们推荐富含童话色彩的科普文章《雷雨天的客人》、《会变的月亮脸》等。学生对于文本的学习饶有兴味,对于课外的补充读物就更是觉得有趣。

低年级孩子对于较长的句子,或生涩的词语难于理解,这是阅读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通过教会他们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看插图猜测、联系上下句理解、问朋友和老师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读书中的困惑。通过课堂教学的节节课的实际演练,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许多可以读懂句子或词语的方法。(幻灯:博客中“九棵树的人生”、“背着石头上学”、课前精彩两分钟美文、走近孔子、了解中秋、《棉花姑娘》课本剧)

四、成效与收获

(一)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在阅读中,学生不但巩固了学过的生字,而且扩大了识字量,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一学期全班学生平均读书5本,按照读一本书能自主识字50个计算,至少多认识了250个。

(二)课外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阅读积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上学生表现活跃,思维敏捷,一些精彩画面时常出现。如教学《荷叶圆圆》时,根据自己的想象,学生们仿造书上的句子,仿写了一些:

荷花说:“荷叶是我的裙子。微风吹来,我和我漂亮的裙子跳起欢快的舞蹈。” 池塘说:“荷叶是我的伙伴。因为有了它,我才变得更有生机,更加快乐。” 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观赏台。”蝴蝶站在荷叶上欣赏着美丽的风景。

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小船。”小蚂蚁躺在荷叶上笑嘻嘻地眨着眼睛。 小河说:“荷叶是我的衣服。”小河穿上自己的新衣服真漂亮。

小雨滴说:“荷叶是我的滑梯。”小雨滴在荷叶上欢快地玩着。

其实,读书就是读人,读世界。

(三)课外阅读使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强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鉴赏能力不断增强,能主动选择有品味的作品。逐渐由绘本、漫画类图书转向一些优秀的读物,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彩乌鸦系列已经成为成为引导学生成长的灯塔。

(四)课外阅读让学生的写话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一提到写话,就犯难,不知如何下笔,即使写了,也经常出现断句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经过一个学期的阅读活动,学生对写话再也不犯难了。期末考试中全班阅读和写话两个试题,仅扣5分。

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及能力的研究总结

丹东市六纬路小学

刘 欣 欣

篇3:小课题研究方案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课题研究方案

去年,我们在进行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小课题研究,尤其是针对“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写人叙事”三类课文的特点分别进行了研究。2011版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关键途径。教师在各种课型的语文课上,如何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文本的规律,恰当地引导学生领悟文本语言的精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本学期,小学语文

二、

三、五年级教师和青青子衿专业社群的教师,将继续围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析 1.主要问题

(1)语言文字的教学没有占据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教学目标针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知识点不够明确,许多教师的阅读教学还停留在对内容的分析和对文字工具性的记忆甄别上;

(2)教师设问零碎、随机,不能够由浅入深的形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链条,致使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够系统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3)各学年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落脚点不明确,存在低年级教学高年化,高年教学低年化,中年教学模糊化的现象。 2.问题分析

(1)在绝大多数教师心目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理解并归纳出课文中心这个目的,而每篇课文的中心都见于教学参考书,几十年不变。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千方百计让学生的思维符合既定的设计。一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中心思想,似乎就是读懂了文章,受到了教育。出于这种模式,生字生词属“扫清障碍”之列,好一些的教师处理字词是为了便于讲解文章,差一些的教师则是因为考试要考注音写汉字才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是利用课文帮助学生学习这些字词,并有选择地延伸到语言应用中去。对于语句,也是因为考试要考此类题才作讲解分析,并没有从语言交际的角度,结合语境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理解学习。语文课不去引导学生感受、学习那变幻无穷,多彩多姿的语言,而是一味以肢解文章中心为己任,以应对考试为目标。

(2)许多老师把语文教学重点都放在考试的重点和热点上。教师的教学,关注课本后边的几个大习作,课前课后通过反复指导修改准备用来应试。而平日的教学则更是重知识轻应用,重理解轻表达,造成很多学生生只会写格式化的文章,而其中的词语、句子、顺序,甚至标点、汉字,都出现大量的错误。

(3)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条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量的综合性语文应用和实践机会,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精力,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分出一定的时间。而实际情况呢?老师怕耽误了讲解而不敢充分训练,学校怕影响教学管理而没有对这方面的评价管理举措,从而导致语文书中鲜活生动的语言范例都成了摆设。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小课题研究,使广大教师更加明确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梳理各年级的知识目标,确定每课的落脚点,研究多种课型的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1.香坊区

二、

三、五学年学生 2.社群教师所教学的班级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明确阅读教学目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明确各学年双册教材读写结合训练点

(1)开阔视野探寻拓展阅读的途径;

(2)精心指导使学生掌握读书积累的方法; 3.梳理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策略

(1)构建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形态;

(2)借助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整理有教师专业社群建设方面的理论及实践文章,为课题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课题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调查分析区域教师的教育观念、职业心态、专业发展需求、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培训内容、方式等的需求情况。并通过每学期的一次座谈,一次小结,一次对比,从量化到随机,跟踪调查研究教师的各种变化,从而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对实验的因变量与自变量进行跟踪分析。 3.行动研究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 树立“为改善实际教学行为而研究”的观念。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善于省察、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注意积累资料,主要包括对有代表性的学生的案例分析,对自己或他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提出的可能解决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在自己或他人后续教学中实施的情况等。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3.9(准备阶段)

1.对上学期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梳理,给本学期其他课型的研究提供借鉴。

2.对实验教师进行调查问卷或访谈。通过谈话、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数据采集,了解教师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状态。各层次机构按照实验课题研究方案有计划地实施。

第二阶段:2013.9-2014.1(实验阶段)

1.实验教师不断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并进行反思。

2.每月召开一次实验教师研讨会,交流、总结研究经验,布臵研究任务。

3.合理利用网络教研工作室、博客圈,运行基层教师个体、学校集体、社群团体等多个网状博客群。

4.通过uc、bbs进行网上教研,交流实验体会和经验;

5.课题组负责人继续经常深入课堂,不断发现、总结典型经验、做法。 6.课题组召开阶段性研讨会,总结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2014.1(小结阶段)

1.课题组将实践研究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经过讨论后形成研究报告。 2.召开课题总结会。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

七、课题成果的呈现方式

1.各年级单册各课的读写结合训练点汇编; 2.省网络教研专场汇报; 3.社群活动经验交流; 4.“我的一招”论坛交流。

八、课题小组成员及基点学校 1.课题组成员 2.基点学校:

篇4: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教师可以个人单独申报也可以多人共同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

四、实施流程

1.选题。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

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提交《第四小学小课题研究申报表》,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4.结题。每个季度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案例分析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3)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推荐到县上,滚动升级为县级课题。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要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学习成立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第四小学教研组 2013年09月

篇5: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范例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近几年来,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

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泠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

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1)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2)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

(3)组织试点校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的措施,实施验证。

(4)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试点班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5)充分发挥教研室、教有组和备课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六、组织及管理

1、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曹大军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协调、组织研究力量,保证课题的研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主要成员:轩丽英、赵霞负责撰写课题计划、实施细则、开题报告,整理课题阶段性成果,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及撰写论文。 王莉、曹俊霞负责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疑惑搜集,安排实验老师,调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并负责问卷的回收、整理、分类总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及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负责数学中自主学习的资料整理、分析、搜寻工作。

2、具体任务

(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

(2)教研组要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

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

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

(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点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

各备课组也要经常性地进行年段互听互评活动。

(5)实验点教师应注意控制变量,不断总结可以推广的经验来。

(6)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篇6: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2012年度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参考资料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 引子: 小课题研究是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属于校本研究的范畴,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小课题研究更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所谓“小”是指:研究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小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不以理论研究为主,是一种微观的应用性质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学校进行教研教改的一个有效途径,可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在教研教改中推行小课题研究,一定会有许多特色的小课题诞生,让小课题研究成为我校教研教改的动力源!青年教师可以利用小课题研究的机会,逐步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能够做到用一系列的小课题研究组合为一个大课题研究,为我校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了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今天,想围绕“如何撰写小课题方案”这个话题,与大家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内容

(一)完整的小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方面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3.课题提出背景 4.研究目标 5.研究方法 6.研究步骤 7.成果形式

二、撰写注意点

1.课题名称(课题的表述)

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表述准确的课题举例:“提高数学课堂听课效率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十分明确——数学课堂的听课效率”。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特别是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是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宜改为“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入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不少老师不懂得对关键的概念进行界定,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绝大部分教师对课题涵义的叙述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即“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 3.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4.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

很多老师研究目标指向不明,没有讲清想通过研究达到怎样预期的效果,学生或老师哪方面有怎样的发展、提高,有的干脆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的叙述。 5.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 6.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7.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文本形式的,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个案集、研究日志、教学课例等。另一类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教具、学具等。研究成果究竟用哪种形式来呈现,必须考虑成果的内容。

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篇7:校本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校本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大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致力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科研型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决定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校本小课题的概念内涵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扎根于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它成活的“土壤”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是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本校化”特征。

校本小课题研究就是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和教育教学实践开始,以敏锐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发展成长的问题,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步骤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土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

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提升经验。 2.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备课组的协作能够解决。

3.快节奏.因为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决一两个小课题,通过

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三)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惑,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富有意义、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以学科备课组或个人为单位,确定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2.制定方案.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每个备课组或个人要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式两份,上交教导处一份),确定研究的课题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参与成员,明细课题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3.组织实施.依拟定的《小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实践.学校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强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指导,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积极落实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4.总结反思.在课题研究后期及时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进行建档,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评定.由学校组织结题。

四、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统一思想认识。 开展小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广为开展的校本研究趋势要求,符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全体教师务必要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实走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子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决”的小课题研究探索途径。 2.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宋世刚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教导处), 教导处成员负责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领导、指导、实施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激励机制。学校将把小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列为对教研组评价和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的重要内容,确保研究的扎实有效开展。

3.加强对研究骨干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分层对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和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和研究成果,讲述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想,让各教研组长明确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发挥教研组长的带动辐射作用,以增强全体教师研究小课题的责任意识,激发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策略和方式方法.并组织同年级教师认真分析本组、本学科中带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最终确定研究内容做好准备。小课题确立后,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计划 , 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大致包括 :课题名称、参加成员、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 ( 研究进度计划 )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4.建立小课题研究例会制度.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它有别于专家层面上的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有着其特有的灵活性,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其进行动态修改和论证。为了使小课题的选定更科学,研究的目的更明确,方法更易于操作,每月分别组织召开小课题研究讨论会。针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的具体问题、研究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讨论,自由开放地各抒己见,把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真正做出来,使一个个问题更加明朗,使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小课题研究扫清疑惑,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5.开展小课题研究评比竞赛活动.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1是开展上展示课活动。要求每学期各备课组要推选一人上体现小课题研究成效的展示课。2是开展说课竞赛活动。由执教教师紧扣所选定的小课题向评审小组从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接受评审小组评价和质疑.3是开展听评课活动。要求执教教师紧扣小课题研究内容,对所执教的研究课从教学流程、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小课题实

施策略、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自评、他评,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四是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6.切实搞好成果鉴定.为了验证小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得当,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研究的问题是否解决和有效,到学期或学年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课题领导小组将对各教研组实验教师研究情况和进程进行考核,推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并结集编印。

五、研究预期成果

1.提交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小结一份。 2.每学年提交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有一定学习借鉴价值的研究论文和案例专辑,总结出具有指导性和推广价值的经验。

3.建立小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小课题研究探索,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型”教师和“骨干教师”。

4.收集整理我校小课题研究成果系列材料。

5.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六、保障措施

在保障常规教研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学校划拨专门经费,提供专项支持。

篇8:小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步骤 小课题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也叫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课题实施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在课题立项后,开展研究时,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是引领课题研究者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的有力保障。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步骤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因为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三、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四.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此部分要详细写明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措施,即把课题研究的内容细化为各个小问题或具体内容,并针对各部分内容设计研究方法、途径和策略。

六.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指的是该课题研究选取年级(或班级)作为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选取哪个集体或部门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否有对比对象,两者的基础情况如何(两者的基础必须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才有研究的价值)。研究时属于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

七.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八.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

(1)过程性成果: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故事、论文、研究日志、调查报告、(2)最终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第17篇:七年级英语小课题实施方案

七年级英语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员:贺艳芳 林继婷 邱兴梅 张淑君 贾海荣 陈国锋 刘燕丽 银丽萍 任玉春

年级课程:七年级英语

一、课题的题目七年级英语词汇教学前置性作业设计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目标教材的普遍使用,词汇教学更是困难重重。新目标初中英语词汇量大。新目标教材的生词量大,呈现则不拘一格,大多都隐藏在课文中,学生不易察觉。因此,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所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成为了我们七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学习语言必须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在这三者中,词汇的地位举足轻重。没有词汇,语言就没有什么意义,人们也就无法沟通。因此,许多从事语言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努力对词汇学习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对词汇学习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他们认为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当给予重视。本课题主要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及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为了使学生更快更轻松的掌握大量的词汇,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成绩的目的。

四.研究目标: 1.本课题主要通过研究前置性作业中词汇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词汇教学的时效性。2.词汇是基础中的基础,不论是传统的还是显示流行的词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扩大词汇量;3.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有效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实际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英语教学也就无效益可言。因此,词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它们,并教学生如何

将词汇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研究方法:

1、实物法;

2、动作演示法;

3、猜谜法;

4、故事法;

六.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

1.针对我校生源特殊及现在的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调查,确立研究课题,拟定实施方案,进行课题论证。

2.分析和解决相关研究问题,举行课题开题会。

3.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明确分工职责。制定学

科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

1.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围绕“前置性作业中词汇教学

的策略研究”进行教学研究,及时分析与交流。

2.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举行课堂教学示范观摩,及时

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及时分析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附有相应的材料和书面分

析材料。

三:总结阶段(2014年5月30日)

1.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为结题鉴定做好充分

的准备。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堂教学展示

2、积累教材的教学设计案例。

3、教学反思及调查表。

第18篇:朗读问题小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第三学段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亦或是教育专家都对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85年12月16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机构正式成立,提出推广普通话是一项基本国策,普通话作为国家的宣传语言、教学语言和通用语言。从而为普通话作为朗读教学的重要载体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社会基础。朗读,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语言规范化的主要手段。广大的大中小学生、成百万的教师是普通话最直接的教学者和宣传者。

文化大革命之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重新制定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这就为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提供了课程依据。大批语文教师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追求,尤其是一批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如:斯霞、李吉林、于永正、钱梦龙、于漪等总结了自己朗读教学的宝贵经验。广大语文教师学习借鉴,从而使师生的朗读活动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

2002年新课程改革启动,校本教研逐渐为广大教师接受、认同,并付诸课堂实践,开展课题研究。从此,研究语文教学朗读指导、朗读评价及朗读价值的校内研究遍地开花。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江苏、辽宁、湖北等地的中小学先后取得大量成果。“让朗读激活语文课堂”、“用朗读点亮语文课堂”、“用朗读营造生态的语文课堂”等成为语文教师最自信、最有感召力的表达。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一书中说:“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基本式教学方法”表现形态为:“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其中,朗读占到了课时的一半甚至以上的时间,以读代讲,读中领悟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而语感的培养正是朗读的重要追求。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对朗读更有独到的见解:“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读透每字每句的确切含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筋肉里。”这里强调了熟读、吟咏、揣摩的作用,提出了朗读的高层次要求。杨再隋教授也说:“要充分而有效地读书。读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要研究读的目的,读的方法,读的时机,读的检测,以提高读的质量。”强调了朗读理解文章“义蕴”的步骤和提高质量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对朗读均给出了相关表述,反复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将立足于学生现状,针对学情,以语文界专家、学者的理论作指导,借鉴国内各地的已有成果,立足于改进教学,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扎实、深入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以期通过朗读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2.整理总结课外朗读训练篇目及推荐书目,编写《朗读手册》。 3.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三、研究内容的重点、难点

1.通过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的朗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来观照实践,深化教师朗读教学目标意识,促使教师形成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的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朗读训练的研究资料,开阔研究思路。

2.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法:进行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的研究和课外朗读训练研究,围绕朗读训练开展各种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采取个案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基础

1.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成绩,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18年,语言交流、朗读能力强,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朗读范例。我比较注重教学科研相结合,并对此课题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2.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和资料,尚缺少的条件和资料及解决的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环境保证。首先它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其次也是实验老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三,对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定会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这些都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研究人员结构及已有的与本研究相关的主要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2018年4月——2019年10月

(一)准备阶段(2018年4月——2018年 月) 进一步调查分析班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前测调查报告;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 年 月——201 年 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编写校本《朗读手册》。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 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 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 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 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形成朗读教学策略。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 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 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 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

(三)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0月)

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果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论文、学生朗读DV

八、课题研究管理及研究主要成员组成

九、研究保障

学校负责承担课题研究实际支出的合理费用

第19篇:初中英语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初中英语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年级课程:八年级英语

一、课题的题目

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听力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每次考试学生英语听力丢分特别多,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听不懂。尤其是听短文回答问题,这样的题学生基本都是瞎蒙。平时上课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环节,造成学生听力较差。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解决学生听力难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在听力方面都有所提高,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听懂基本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良好听的习惯

2..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五、课题研究预期达成的目标

1.听说课时能听懂80%

2.考试时20分听力,大部分的同学能得到15分左右。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探究法和比较研究等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措施

1.培养良好听的习惯

(1)多听英文歌曲,多看英文电影。

(2)每天早上晨读5-10分钟。

2..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1)要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多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尽可能的做到不用或是少用汉语来组织教学。比方说,在授新课时,坚持先

让学生听光盘发音,再让他们模仿练习;然后听课文录音,并根读。最后再打开课本,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读课文,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在课余时间,多鼓励学生多进行英语进行交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听力。

(2)要借用媒介提高兴趣。研究表明,学生在听录音时,有时候听起来比较费力。如果此时,借助多媒体将教学信息通过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直观形象,生动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促使学生产生我要听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录像、幻灯、投影、简笔画、图表等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3)要创设情景巩固兴趣。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知识与情感交流畅通无阻,直接提高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新教材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下,进行对话练习,在练习时要求所有人都用英语。这样就倒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听上了,学生为了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在课下也会进行积极的练习,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听力能力。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堂教学展示

2、积累教材的教学设计案例。

3、教学反思。

第20篇: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教师可以个人单独申报也可以多人共同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

四、实施流程

1.选题。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

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提交《第四小学小课题研究申报表》,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4.结题。每个季度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案例分析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3)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推荐到县上,滚动升级为县级课题。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要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学习成立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第四小学教研组

2013年09月

小课题实施方案
《小课题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