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温桂华同志先进事迹介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1:57:50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桂贤娣同志先进事迹

在暑期教师培训会上的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受中心初中的委托,今天让我在这儿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桂贤娣老师事迹的辅导报告,我深感荣幸。说实话,刚接到这一任务时,心中着实抱怨过,因为以前对桂老师的事迹没有丝毫了解,更谈不上有何感受和体会,要作这个辅导报告谈何容易。但自从我在网络中了解了桂老师的优秀事迹,前两天有幸到孝感市教育局亲身聆听了桂老师的报告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为一位痴迷教育事业的教师而感动;为一位一生为教育不懈奋斗的教师而感动。下面,我把搜集到的桂老师的部分事迹和我听了桂老师报告后的几点感受提出来,同大家共享。如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桂贤娣老师简介

桂贤娣,女,1961年11月出生,现任教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奖”、“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湖北名师”、“湖北省第八届党代表”、“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届十大名师”。市区教育局和钟家村小学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为桂老师出版了专著《以情感激活童心》和《丹桂》,2007年9月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敬业爱生的模范班主任”,并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桂贤娣老师学习。

她家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她妈是不生男孩决不罢休的。一连生

了五个女儿,名字都是什么“弟”,直到第六个终于生了个真弟弟。她排行老四,是1961年11月出生的,她刚出生,妈妈看又是个丫头,差点用被子把她捂死,是她的爸爸救了她的命。她从小过着清贫的日子,而且还不能公平的享受到妈妈的爱,但和父亲感情很深。那时不像现在有什么电视、电脑、学习机等高科技产品,唯一的乐趣是村口的有线高音喇叭。爸爸喜欢喝酒,每天下午都要坐在高音喇叭的下面边喝酒边听广播。而那时的她就做在他的腿上,每到听完一段广播剧时,父亲便会朝她的屁股打一下,把她从腿上放下来,然后说:“丫头,表演给老子看。”而她总能表演的声情并茂、惟妙惟肖,成为父亲的下酒菜。她说,正是听广播既训练了她的语感和肢体语言,更丰富了她的知识面。像《海的女儿》,《格林童话》,《背影》。。。。。。都是在那时听的。这为她以后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桂贤娣老师的教书经历

中师毕业后正好从他们那一届开始实行“从哪来到哪去”的原则。于是她和其他的2位同学一同被校长用拖拉机接回了学校。虽然没能留在城市,但也并没有太多失落,反而感到被校长亲自用车接回来是很光荣的。在校长办公室里,校长笑眯眯的对比她漂亮、她的女同学说:“你当我们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兼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然后又给那位男同学安排好了工作,接着便不说话了。她愣了半天才站起来问:“校长,我带哪个班啊?”可是校长却冷冷的告诉她——你不是咱学校的,你在何刘小学!她回忆说,当时她并没有哭,也没有抱怨任何人,因为她相信: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于是她很坚定的告诉

校长:“谢谢你,校长,我到何刘小学报到了。”第二天父亲挑着她的行李,她跟在父亲的后面,在众乡亲的送别下,他们走了30余里地来到了何刘小学。面对乡亲们羡慕的眼神,看着父亲挺直腰杆挑行李的身影,想着父亲自豪的笑脸,她暗下决心,今生一定要把书教好——为了父亲,为了所有的孩子。

写到这,我最大的感慨是——正是她特殊的出生条件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不服输的个性,敢于挑战的品格。她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到一个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全国“十佳”中青年劳模、旅美学者。。。。。。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到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学专家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去全国各地讲学。。。。。。这些都是她有个性、敢于挑战的诠释,这些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小学教学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的丰硕成果。

桂贤娣老师的成就

桂老师在小学班主任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她潜心探索,敢于创新,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形成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总结出“因生给爱十法”和“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了省、市即全国的教育教学专家、同仁、学生、家长的肯定和称赞。为此《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日报》、《现代教育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分别以《用“情感”激活童心》、《情感育人》、《创造情感教学的桂贤娣》等为题,对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报道了60余次;

她撰写的情感教育教学论文近30篇公开发表在《全国小学语文论坛》、《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青年教师》、《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研究》、《湖北教育》等刊物上。因此,她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桂贤娣老师的“情感育人”法

1、“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即师生双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情感交流而相互影响。一方面,教师凭借语文教材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情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升华。这是情感双向交流、相互感染、共同升华的过程,也是教师情感价值的引导和学生情感自我构建的过程。

2、“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

3、家访激励法:

“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

桂贤娣老师的“七个最”

1、最特别 : 第一课,教孩子笑

本学期开学,桂贤娣接手了自己的第19届学生。和往届不同,这次桂贤娣是26年来首次教一年级。 周二上午,一脸微笑的桂贤娣走进了钟家村小学一(6)班教室。和学生相互问候后,桂贤娣并未

急着讲课。她拉着一名学生的手轻声问道:“你来告诉桂老师,你喜欢桂老师笑吗?”接连问了几名学生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桂贤娣接着告诉学生,笑能保持快乐。因此学习时要笑容满面,鼓励别人时要笑容满面„„一时间,在桂贤娣的带领下,整个教室充满了学生欢快的笑声。“孩子上学不笑,说明孩子不快乐,这样的教育并不成功。”桂贤娣说,自己的第一课,首先就是让孩子知道怎样才能快乐学习。因为有了快乐的心情,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最博大:给孩子“十种爱”

在桂贤娣的教案本上,记者看到了她自创的因生给爱十法: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正是这“因生给爱十法”,让钟家村小学流传着不少感人的故事。

1999年,桂贤娣的学生小吕不幸身患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不愿自己的模样被同学老师看到,爱美的小吕死活不愿上学。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老师买了一顶小红帽悄悄地送给小吕妈妈。

第二天一早,“小红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而紧张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她惊呆了,因为教室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与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女生流出了快乐的泪花。从此以后,每天班上都会有5~6个同学和小吕一样戴着小红

帽上学,直到小吕重新长出黑色的秀发。

3、最温馨 : 不让学生出丑

范伟是桂贤娣在快活岭任教时的学生。在小学时他有个习惯:只要和桂贤娣站在一起,范伟总会紧贴着桂贤娣的身子,同时用手拉住她的衣角。

范伟爱粘桂贤娣是在一件事之后。一天桂贤娣上语文课,刚走进教室,发现班上有两个组的学生都站在门口,用书本捂住鼻子一脸厌恶,教室里隐约有股臭味。在这两组中,范伟则愁眉苦脸地趴在桌上。“范伟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得想办法不让他出丑。”见此情景,桂贤娣慢慢地走到讲台边。突然,她一下坐在地上,大喊肚子疼。她的行为一下吸引了全班学生,同学们纷纷上来询问。只有范伟只是刚准备站起来,又立刻坐回了位子。“范伟,你妈妈不是医生吗?快去帮桂老师打个电话。”见到范伟难堪地犹豫不决,桂贤娣捂着肚子走到范伟身边,抓住他的手,让他扶着自己走出教室。在厕所帮范伟清理干净,桂贤娣帮他换上了干净裤子。

回到教室,为了打消同学的疑惑,桂贤娣当着全班的面对范伟一阵猛夸:“你们看,在范伟的帮助下,范伟妈妈已经遥控治好了老师的病,范伟真厉害。”

4、最难得 用童心看学生

钟家村小学副校长朱永军曾在快活岭小学和钟家村小学与桂贤娣共事16年。在他眼里,桂贤娣的教育激情从未退却。

朱永军说,桂贤娣十分敬业。26年工作她写了60余万字的

读书笔记,举办了200余场公开课及学术报告,发表了10余万字的论文。

虽然工作累,但每次处理学生问题时,桂贤娣总是费尽思量。一次冬天的下午,学校突然停电,教室内黑得连书本也看不清,500多寄宿学生炸开了锅。因久不来电,有老师提议提前放学,但提前放学学生没人接送,不安全。桂贤娣提了个巧点子:今天停电,正好我们为学生开个烛光故事会。就这样,每班点起了10根蜡烛。

7点钟放学时,许多家长来接孩子,却意外地发现孩子不愿回家。因为他们被故事迷住了,不知道结局不愿离开。

对同事的褒奖,桂贤娣颇不好意思。她认为自己并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观察学生更细心。桂贤娣说,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快乐。只要细心观察孩子,用童心看学生,这点并不难做到。

5、最庆幸 有个军师丈夫

“我的成就,有我老公一半的功劳。”谈到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桂贤娣说家庭的支持功不可没。

桂贤娣介绍,自己和老公谈恋爱时总是在周末见面。一见面,桂贤娣就喜欢说自己和孩子之间发生的趣事、烦恼事。每次听到这些,老公总会让她写下来。经过几次提醒后,桂贤娣真的开始照做。至今,她已写了数十万字的教学笔记。“这让我把对的继续做,错的及时改。”

桂贤娣总坚持用家访和家长进行当面沟通,至今她已家访800多次。每次家访,桂贤娣总会到深夜。此时,身为校长的老公无论多累,都会亲自接送。每次大型公开课、做报告,桂贤娣也习惯让老公

审稿。“除非他满意,不然我就不安心。”

6、最后悔 一次体罚,悔恨至今

“我并不是高大全的教师。”谈到自己26年从教生涯,桂贤娣坦言自己也做过错事。其中唯一一次体罚学生让她至今悔恨不已。

在钟家村小学任教时,她有一年接手三年级一个班。开学不久后,她发现班上总有学生反映不见东西。经过细心观察,她发现原来班上的学生贾丽(化名)有偷拿东西的恶习。经过交流,贾丽似乎改掉了这个恶习,班上也没再发生不见东西的情况。

但过了几天,贾丽的原班主任却向桂贤娣反映说:贾丽跑到自己带的班上,将所有学生骗开教室,席卷了班上所有的文具。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贤娣十分生气,也第一次体罚了学生---用扫帚棍打了贾丽右手三下,还让她回去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自己的父母。从此以后,贾丽再没有偷东西。“一个老师打学生真的是无能的表现。”桂贤娣说,这件事后,贾丽没有再偷拿东西。但直到毕业,她都很少对自己笑过。虽然贾丽改正了错误,但自己的教育却给了她痛苦的回忆。

7、最希望 当一辈子“孩子王”

“我只想让孩子更快乐。”说起自己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桂贤娣说自己的动机源于父母的一句话。

桂贤娣介绍,刚毕业准备走上讲台时,都是农民出身的父母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当老师千万要记住,孩子都是娘的心头肉。”正因这句话,她无时无刻不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更快乐。

桂贤娣第一所任教学校是洪山区九峰乡何刘小学。在这所没有围墙,只有几间旧瓦房的学校里,学生很难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此,课间时,她弹奏风琴和学生们一起唱《我爱你,塞北的雪》、京剧《智取威虎山》。晚上,她又在卧室熬夜制作了27个形状各异的风筝,送给班上的孩子们。

十几年后,桂贤娣的工作从城郊来到中心城区,自己也从菜鸟教师变得荣誉满筐,但她一直不愿离开讲台。1998年,因工作出色,她被提拔到汉阳区教育局工作,她婉言谢绝。学校数次让她担任行政职务,她也全部推托。“孩子需要教师给予快乐,当教师也让我很快乐。当一名教师离开了讲台,他的职业生涯就到了尽头。我不想失去快乐,更不愿我的学生失去快乐。”桂贤娣说。

桂老师对工作与家庭的地位的看法。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教育我的孩子不要撒谎,为人要坦诚。”桂老师说,“从我进入这个班的第一句开始,以后我对大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绝不向大家撒谎。”结果一个女孩问:“桂老师,你爱我们吗?” “当然爱了”

又一个男孩问:“您说您绝不撒谎,那么你爱你自己的孩子和我们,哪个更多呢?”“我坦诚的告诉学生,”桂老师说:“我要说的话可能会令你们非常失望,对不起了,孩子们,我更爱我自己的孩子,因为她是我身上的一团肉啊!”经常会看到报纸、杂志上刊登某某老师带病上课,结果病倒在讲台上;某某老师的孩子发高烧,可身带毕业

班的某某老师却没有抽出半天的时间去带孩子看病,仍然上课,结果等到学生高考结束了,自己的孩子却烧成了脑炎。。。。。。“这不是在赞美咱们老师,这是在把我们老师往死里整啊。”桂老师如是说。教师不是神,教师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啊!试想如果一个不爱惜自己,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照顾好的人,还有什么精力,还拿什么爱去教育学生呢?所以她说,家庭、工作都重要,都排在第二位。当哪一样更紧急时,就把哪一样暂时推到第一位。

桂贤娣老师的真爱故事

用真爱,创设孩子健康成长的阶梯

无论学生好与坏,无论学生优与劣,无论学生调皮与乖巧,无论学生无知与懂事„„老师都要包容、都要接受。这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与学生多年的接触和交往中,桂老师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总结出“因生给爱”的教育方法,即“因生给爱十法”。这就是“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特殊生爱在鞭策”。多年的实践证明,此法行之有效,且效果良好。

冬天的早晨,寒风刺骨,全校学生和老师站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等领导讲话的时候,桂老师悄悄地握一下班上那几个体弱学生的手。

喔,暖烘烘的小手有两三只,冰冷冷的小手有五六只!桂老师心里有数了,等升旗仪式一结束,桂老师就带着他们在操场上或围圈跑步,或男女穿花运动,或跳绳比赛等,约十分钟左右,再上楼上课。平时,桂老师总是将好几种牌子的卫生巾放到左边抽屉里,悄悄跟部分女生说好;将一些零钱硬币放到右边抽屉里,跟班上体质差、爱挑食的几个小家伙说一声,如果中午的饭菜不合口味,或下雨天没有人送饭,在桂老师的抽屉里去拿钱。钱虽然不多,但一定够有特殊情况的少数学生使用。多年来,桂老师的学生拿了卫生巾和钱后,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如数悄悄地还了进来!

对待学生的过失,桂老师往往给予足够的宽容和信任,鼓励他们主动改正误。有一次课间操后,学生刘浩发现自己的20元钱不翼而飞。他急哭了!桂老师说了一声:“有哪位同学如果拾到了刘浩的二十元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不胜感激。”全班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响没有反应。我没有继续问下去。下午放学之前,我将准备好的64个小红包发给64位同学,并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刘浩丢了20元钱,桂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件事处理好!同学们都知道,桂老师从不骗你们,这64张红包没有做任何记号,请同学们今天回家,把自己觉得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交到讲台里面。”

第二天,64张红包如数收回,那张新版的20元钱在里面!她一直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哪一个!这并不重要,但这个同学一定铭记了这件事,也永远地铭记了桂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

用真诚,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都巴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他们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作好家访工作,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能够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多年来,她累计家访了800余人次,近600个的家庭。可以说,家访已经成为她工作中拉近师与生、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的重要途径。

“学生进步了,老师就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变报忧为报喜,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老师家访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荣耀,这样的家访倍受学生、家长的欢迎,打破了以往“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被动局面。由她总结出的具有良性循环作用的“生进步师家访,生再进师再访”激励性家访策略,在全省教育界大力推广。 学困生张欣自从她家访后,进步更大了,她再次家访,张欣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张欣担心桂老师家访不便,特意送给她一个手电筒。大年三十的晚上,桂老师接到了张欣妈妈从北京老家打来的长途拜年电话:“桂老师,是您与众不同的家访,使我的孩子抬起了头。您是好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对待后进生和后进生的家长一定要宽容、有耐心,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要以鼓励为主。学生张苗苗缺点居多,没有一个老师不烦他!期末她给学生写了鼓励加期盼的评语:苗苗同学,很高兴与你相处了半学期。可惜的是你还不知道老师和你的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样的小苗苗呢!他们呀,最喜欢上课不拉邻座女生的头发,下课不打架,不挎同

学的裤子,不塞厕所,回家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家访不故意把门牌号码说错的苗苗!你能做这样的好苗苗,一定能!”当苗苗和家长收到这份苗苗鉴定后,主动打电话邀请桂老师登门做客,苗苗还要求亲口告诉桂老师他家正确的门牌号码。

用真情,升华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为了上好课,桂老师处处做有心人。早在1991年,在当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桂老师花400元钱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不管到哪里听课,她都录下,回家将课堂实录一句句地记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到如今,桂老师的家里还保存着贺诚、张春和等老师的录音磁带,虽然早已不能听了,但她舍不得丢弃,因为它凝聚着一个普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一分心血和一种情愫。 为了上好课,她强调情感教学。规定自己没有被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深深打动的,绝不跟学生上。桂老师的很多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感动得备不下去是常有的事,为此上课时的真情流露令许多老师折服。桂老师坦诚地传授年青教师:桂老师和课文中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文章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角色,桂老师没办法不为他们感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桂老师的情感育人之路迈出第二个十年的时候,终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特色。全国小语会理事杨再隋教授评价桂老师的课:“桂老师教学已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她的独具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导语和朗读,使学生和教材的内容产生共鸣,学生不知不觉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终身难忘。这就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魅力,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由于桂老师对家长对孩子对教学工作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因而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真诚的回报和感激。学生何瑞的妈妈在何瑞的日记本扉页上写到:“桂老师,您好!我的女儿成为您的学生,这是她的幸福,也是我们的造化,因为古人云:人一辈子从一良师不易。作为与您同一战线的我,您的感人事迹,您的骄人业绩使我对您丝毫不感陌生。女儿何瑞更将弹起您、我、她之间相知、相识的“情弦”,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你将成为我们全家的挚友。

桂老师,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为什么家长孩子们对她如此关心,如此敬仰!这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高尚的人格和真挚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用真情培育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感染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这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理想追求!

我的几点感受

我有幸听取了桂贤娣老师的报告,桂老师的报告精彩纷呈,台下掌声不绝于耳;桂老师的情真令人震撼,让我们自叹不如;桂老师的智慧令人羡慕,让我们激动之余,受益匪浅。

桂老师的事迹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难以忘怀,她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可敬可爱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十分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彰显着她人生绚丽的人格魅力。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我们在繁琐、劳累

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通过桂老师讲座,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

说句心里话,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当遇到烦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坚信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没有过不了的“坎”。坚信“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勤学苦钻,就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不做怨气的奴隶。

2、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

老师若生气、经常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有损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瞧不起“自己”有损教师的形象,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积极闪光的一面,用爱心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教育,用适当的时机争取,多种方法努力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切忌生硬粗暴,学会制怒,控制情绪,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因为学校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的园地。

3、少一点匠气,多一点才气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老师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老师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卒先出范“,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善于总结,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摆脱“匠气”,增加自我综合能力的“才气”,体现老师人格魅力。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已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4、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作为老师对此要深信不疑。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和鼓励,再多倔强的孩子也会有脆弱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需要积极的呵护。人人都爱面子,在众人面前维护学生的自尊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5、要做一个善于表现的老师。那天的桂老师,真象一位表演小品的大师;所有的故事不用看讲稿,配以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于是,所有的老师便被引进了一座座神奇的殿堂,沉醉痴迷。讲座如此,可见,桂老师上课更是如此。

6、做一个用心的老师。唯有用心才是老师成名的秘诀。你看--- 桂老师关于孩子的五句话总结便是她送给所有老师的金玉良言, 桂老师说:什么是孩子?----孩子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孩子就是七八九嫌S狗;童言无忌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是孩子;扯谎都不晓得变一下,这就是孩子。

7、做个聪明睿智的老师。在“打架闹剧”里,两个男孩打了架, 桂老师没有让他们检讨,也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别开生面的让他们写打架作文,围观者点评„„从学生的角度,换一种学生肯接受的方式,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只有大智慧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赢的学生的尊重。然而 桂老师所提到和没有提到的案例,我们所有的老师几乎都碰到

过,我们是否象桂老师那样处理得体?

当班里发生盗窃事件的时候, 桂老师买了68个红包,分给68给孩子,让他们带回家,装进该装进的东西,清晨自主放到指定的地方;当学生化疗掉了头发时, 桂老师给每个学生一顶帽子„„在密密的情网编织中, 桂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俘获了学生的童心。

我不奢望能有桂老师这样的成就,这样的智慧。但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以桂老师这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去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以上是我一点浅显的认识,不当之处,请谅解。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闫桂珍同志先进事迹

闫桂珍同志先进事迹

闫桂珍,女,满族,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级教师,1962年3月出生,1992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

闫桂珍同志从教29年来,全身心投入党的教育事业,创新教学理念,潜心教学研究,热心教学改革,探索出点拨导学、激情感染、自主发问、创新思维的语文教学法和快速作文训练法,主持编写了《古代诗歌选读》等教材,撰写的20多篇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她连续14年带高三毕业班,培养出全省高考文科状元3名、第二名3个、前十名7个,所带班级高考升学率平均在90%以上,其中200

2、200

3、2004年连续三届达到100%。作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10余名青年教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成为教学骨干,多次在省市教学竞赛中获奖。

闫桂珍同志2001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荣获全国十杰青年教师金奖、被评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感动甘肃•2010十大陇人骄子。

闫桂珍同志先进事迹

母校是一个所有上过学的人都难以忘怀的圣地,它的含义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是孩子们的母亲。学校不只是传播知识的园地,还应该是传播爱的殿堂。闫桂珍老师把爱给了学生,学生就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大地上。

3月2日,清晨7时整,闫桂珍像往日一样骑着相伴了她多年的那辆旧自行车,踏上了去学校的“征程”。初春的嘉峪关,仍旧天寒地冻。可闫桂珍的心却是火热的,她的表情、她骑车的风度俨然一个“骑士”。 因为,这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是她走向课堂的前奏。

课堂

百家争鸣

7时20分,闫桂珍准时走进了高一

(一)班的教室。7时30分,早读开始了。闫桂珍热情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外篇,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亮篇。”

“同学们先分组讨论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推举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给大家共同分享这首诗每句话的含义和通篇的中心思想。”几分钟的小组讨论后,闫桂珍面带鼓励的笑容,举起右手用沙哑而铿锵有力的声音道:“手举得多高勇气就有多大,讲错了不要紧,还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伴随着闫老师的声音,很多同学举起了手。即使学生的点评和理解不够准确,闫桂珍也从不当面批评。之后,在闫老师画龙点睛的“贯篇”中,学生心中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闫桂珍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被调动。个别不喜欢学习语文和“烦吃课外餐”的学生,也最终成为闫桂珍的“粉丝”.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乐于接受,闫桂珍从未停止过。

爱心 来自真诚

每天上课,与同学们一起温习和巩固昨天所学内容,是闫桂珍每天的必修课。3月2日,闫桂珍点名让雒媛背诵前一天所学的古诗词。雒媛一张口,发出了嘶哑的声音。“怎么,嗓子不舒服,感冒了吗?” 闫老师关切的询问。雒媛默默点点头。闫老师立即让雒媛停止背诵,让她坐下。接着,她又发现项楠精神萎靡不振。下课后,闫老师回到办公室,从抽屉中拿出一个鼓鼓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药盒和药瓶。她拿出头孢拉定、感冒胶囊走向教室,把药放在雒媛、项楠手中,倒上水,亲自看着他们把药喝下去。

和闫桂珍同一个办公室的黄思蜜老师说,闫桂珍的抽屉里总是准备了各种常用药,并且她对这些药的服用方法了如指掌,同事们都称她为“闫大夫”。

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的学生,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学生有需要,闫桂珍都积极帮助。记者在采访时得知,前几天,学校升国旗,不知是哪个班的一个男生突然晕倒了,闫老师背起那个男生就往校门外的诊所跑,并垫付了医药费,还一直陪他治疗。

几十年,闫老师像这样给予学生的爱和温暖,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沟通 无处不在

在高一二班马燕的周记本上写道:“闫老师,像这样的座位调整,我真的不能接受。让我和肖文迪坐邻座,我有差生的自卑感,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是马燕在一次班级调整座位后在自己的周记上写给闫老师的话。

“老师没有把任何一个学生当成差生。你自己要这么去想:每个学生成绩不理想,作为老师不能听之任之,不能冷漠对待,想办法帮助他(她)进步,是老师的主要责任。你要珍惜现在的环境,更主要是你自己要觉悟、主动、勤奋,相信下次考试一定会进步” 。 闫老师在马燕的周记后面写下了以上批语。

同样,在马炳琦等100多名学生的周记本上,闫老师无一例外地都写了鼓励、表扬、激励奋进的话语。

这是闫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闫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除了这样沟通,除了在课堂上的沟通,每天在操场上,每周在文体活动中,每月在个人的谈话中,严老师总能敏锐、细心地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

辅导 不分年级

3月2日晚,7时40分,闫老师像往日一样,准时走进自己所带的高一二班的教室。8时30分,在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结束后,闫老师给高一

(二)班先后辅导了两套高考作文题。此时,时间已是10时15分,其他班9点30分就下自习了。这时,早已在楼外等候闫老师的丈夫王林,打来电话,要接闫老师回家。闫老师让王林先回。因为,她要给高三的几个学生辅导作文。虽然这几个学生并不是她带的学生,但她仍然做了充分的准备,辅导系统而扎实。

时间很快指向了11时,王林再次打来电话,闫老师非常抱歉地说:“你先休息吧,我还得一会儿。” 当晚,闫老师走出校门时,已是11时50分,大街上已经显得空空荡荡,她又骑着她那旧自行车回家了。

26年来,闫老师就是这样一天天重复着她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可26年过去了,闫桂珍面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热情不减,爱心不变,她用她那执著和责任感,忘我地工作。

“我们的良师益友”——同事眼中的闫桂珍

作为感动甘肃•2010十大陇人骄子、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获得者的闫桂珍,在同事眼中没有任何模范人物的架子。在同事的眼中,闫桂珍做事认真周到、平易近人,对同事热心帮助,是大家的良师益友。

当记者与酒钢三中副校长尚玉虎聊起闫桂珍老师时,他对闫老师充满钦佩之情。他说,他和闫老师共事已经25年了。闫老师不仅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对同事也是平易近人。她的业务能力非常强,但却从不以学术权威自居。同事在教学中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尽力去帮助。

有一次,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紧张学习,高三年级的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班级原来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所降低,这让班主任老师非常着急。这位班主任老师向闫桂珍求助。闫老师来到这个班上,给同学们做了一次关于人生拼搏精神的演讲。闫桂珍给同学们说,拼搏精神就是在一定的理想、信念驱使下,人的拼命争取、全力搏斗的意志品质。她说,拼搏是每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精神;拼搏,就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拼搏就是在压力之下不逃脱;拼搏需要用坚韧的毅力来维持。她鼓励同学们面对困难不退缩、不低头。闫老师的演讲充满激情,给同学们以很大的鼓舞,也给了同学们很大的信心。经过这次动员,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的劲头十足,在当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闫桂珍对年轻教师尽力提供帮助。张淑娟老师是2007年大学毕业后到酒钢三中当老师的。当时,她和闫桂珍分在同一个年级组。张淑娟说,闫老师对她的帮助非常大。闫桂珍经常抽空参加年轻老师的汇报课,并从备课、讲课等各方面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张淑娟在备课时只偏重教材知识的准备,而闫桂珍提出,作为语文老师,不但要对课文相关知识做系统扎实的准备,还要对学生和课堂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等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为迅速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闫桂珍经常带领新教师听别的优秀老师讲课,并结合各个新老师在讲课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语文老师王永吉对记者说,闫桂珍是酒钢三中的一面旗帜,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同时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爱也给同事做出了表率。王永吉说,闫桂珍经常给学生垫付学习费用。在她的心目中,这些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就是这些学生的母亲,所以在她看来,母亲给孩子提供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哪个学生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了;哪个学生生活中有困难了,甚至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没有学费,她都热心帮助。而她的学生中,不少学生称闫老师为“闫妈妈”。

2005年7月,闫桂珍的一名学生白金平被苏州大学医学院录取,但是,7000元的学费让白金平和他的母亲犯了难。白金平的父亲因病去世后,白金平母子一直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对于他们来讲,7000元的学费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快到开学报到的日子了,白金平母子俩愁容满面。得知这个情况后,闫老师把白金平的母亲请到学校。她取出刚刚领取的2000元工资,塞到白妈妈手里,说:“这点钱还不够学费,但大家会想办法帮你的。”在闫老师及社会的资助下,白金平顺利完成了学业。

有一年,闫桂珍的班上有一个名叫王宏的学生三番五次迟到,当闫桂珍了解到,王宏上学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学路上,经常发生车胎瘪了、链条断了的情况。一天放学时,闫桂珍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推到了王宏的面前。原来,她自己掏了300多元钱给这位学生买了一辆新自行车。而当年,闫桂珍每月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自从有了新自行车后,王宏再也没有迟到过。

和闫桂珍同一个年级组的黄思蜜老师说,作为老师,闫桂珍不但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日常生活中,闫桂珍强调学生要讲礼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闫桂珍注重培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三中的学术权威,闫桂珍谦虚谨慎,她总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在从外地交流教学经验回来后,闫桂珍从不谈自己如何受到同行的肯定,她总是给同事谈外地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同事共享。作为一个老师,闫桂珍热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闫桂珍就是同事的老大姐。她对同事尤其年轻教师在生活上关心、照顾。黄思蜜说,闫桂珍就是大家的良师益友。

“我们的闫妈妈”——学生眼中的闫桂珍

闫桂珍对学生的严是出了名的。但是,作为她的学生,除了感觉到学习的艰辛外,更多的感受是闫老师那慈母般的爱。

闫桂珍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单纯提高学习成绩,而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为此,她总结出,“点拨导学”、“激情感染”、“自主发问”、“创新思维”的“十六字”语文教学法,和“互动探究法”、“我来讲”的小讲师授课法。每篇课文,她都要去学生在预习时大量查阅资料,自己总结学习要点和相关知识,在正式上课时她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给大家讲课。学生代表讲完后,大家互相补充,有争议的地方互相辩论,闫桂珍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因此,闫桂珍带出来的学生自学能力非常强。记者在采访中听了几节闫老师的语文课。这几节课,无一例外,主角都是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

闫桂珍不希望学生读死书。她注重培养学生演讲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每天语文课前,他都会安排学生上讲台演讲。演讲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定。说起演讲,体会最深的是马斌琦。有一次,马斌琦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点到由他上台演讲。马斌琦临时有感而发,以《珍惜时间》为题展开演讲,也许是他对这个问题体会比较深,演讲一发而不可收,时间大大超出了规定3分钟的限制,他整整讲了一节课。他的演讲富有激情,也很有感染力,同学们都被他打动了,而闫桂珍不但没有打断他,事后还安排时间让他给别的班同学演讲。这次演讲,让马斌琦对自己有了自信。

闫桂珍在讲课中,注重学生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她专门在晚自习上安排时间让学生读书读报,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她引导学生在演讲、作文、周记中就社会环境问题、就业问题、土地问题、资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些学生都成了社会问题的小专家。

闫桂珍带出来的学生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无论是在大学期间,还是走上社会,这些学生的社交能力都非常强,这都与闫桂珍平时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一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为此深深感谢闫老师,是她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闫桂珍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她时时处处替学生着想。

罗觅源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她说,她对闫桂珍老师最熟悉的味道就是膏药味。由于长期劳累,闫桂珍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关节、肌肉疼痛。但她从不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学生的课程。为了止痛,她经常浑身贴满了膏药。她的学生都已经熟悉了她那膏药味。

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老师耐心的沟通、交流和教育。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闫老师经常牺牲自己中午休息时间和学生谈心。学生如果因此来不及回家,她还要自己给学生买好饭,安排好中午休息的地方。而她经常因此中午回不了家。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每到节日里就给学生发粽子、月饼、元宵等。学生有病了,她就买营养品去看望并给学生交医药费。酒钢三中有不少家在外地的学生。他们在节假日期间回不了家。对于外地住校的学生,怕学生想家,闫桂珍就常把他们叫到家中或领到饭店里改善伙食,对于寒暑假不能回家的学生,就带到家里吃住,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让家长放心。所以同事们都说,“闫老师家就像个旅馆。”对路远不能回家过春节的学生,闫老师就把学生带到家里过春节,并给他们发压岁钱,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欢乐。学生都亲切地称她“闫妈妈”。

对于一些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闫桂珍尊重他们的爱好。

肖文迪自称自己有“叛逆心理”。他对目前的应试教育非常反感,他热衷于写武侠小说。寒假时,闫老师布置了十多篇作文,他一篇也没有写,而是写了一万多字的小说。开学后,他原以为闫老师会像父母和其他老师一样,对自己进行“打压”。但他没想到,闫老师却肯定了他的个性,并将他的小说给其他同学传看。在充分肯定了肖文迪的特长后,闫桂珍才很认真地和肖文迪就特长和学习的关系谈了一次心。她说,作为学生,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好的成绩,将来有好的出路,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更好的发挥特长的机会。通过这次谈心,肖文迪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了。

闫桂珍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身体力行。她走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就捡起来扔在垃圾箱里。上学期,学校开运动会。当天比赛结束后,操场上有不少遗留的垃圾。闫桂珍带领同学们将操场上遗留的垃圾打扫干净。做完后,看到干干净净的操场,大家很有成就感。

亲人眼中的闫桂珍

闫桂珍,一个用博大无私的爱,感动了万千学子、万千家长、万千家庭的陇原骄子,在她家人的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她是一个纯朴、执著、善于纳谏的人。只要是为了孩子,她都可以去做。

在闫老师丈夫王林的眼里,妻子闫桂珍很单纯,几十岁的人了,还像孩子一样单纯。只要是为了孩子,不管是认识不认识的学生还是家长,只要有求于她,她都想办法给予帮助,并尝试着“冒险”,从不管别人异样的看法、说法。

前几天,有一位单亲母亲在看到感动陇人骄子颁奖晚会上闫桂珍的事迹后,为了孩子,不远千里,从张掖来到嘉峪关,向闫老师求助。在她们谈话时,那位母亲接到了儿子向她要钱的电话,听到电话里狠狠的威胁声,闫桂珍立即接过电话,说:“来让我试试”。当时,闫桂珍根本没想到那个孩子对她的态度会怎样?闫老师的真诚和“懂得”,最终使那个男孩打开心扉。闫老师得知,他是高二的学生,考试没考好,很烦也很焦虑,不想回家,想用上网、喝酒消除烦恼。善于捕捉孩子心理的闫桂珍,用爱疏导、鼓励孩子放下思想包袱,她说:“你能意识到自己考得不好,说明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只要老师帮助你把学习上的问题解决了,你一定会进步,会实现理想。”不一会,那个男孩的情绪平稳了许多,语气缓和了很多。后来还有了改变。

当然,能让像“四大金刚”之类的问题学生有转变,那更是闫老师敢于“冒险”和真诚付出的结果。

闫桂珍深知,时代在进步,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把富于时代的知识和理念运用于教学,才能与时代、与学生产生“共鸣”,才能“事半功倍”。曾经,她身怀六甲去西北师大深造,后来她参加了“兰州大学研究生进修班”的学习,还自学了英语和电脑知识,每天的新闻更是她必看的内容,关心国家大事,学习时事政治。在她的教案上、课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参考信息”。最后,都成为学生的收获。

王林经常提醒妻子,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学方法很多孩子根本不接受。而且,“现代孩子”都比较“追星”,一个学生是否喜欢学习哪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代课老师的喜欢程度,老师的“魅力”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他有心帮助妻子提高在学生中的“魅力”。

只要遇到妻子回家絮叨学生的问题,王林总是耐心细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与妻子共同分析现代孩子的心理,让妻子试着把企业好的现代管理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并最大限度地与学生“做朋友”,用好的品格、人格魅力和爱解决问题。

在闫桂珍的家里,看不到女性特有的脂粉,她根本想不到那些,她的心思全部让学生占领了。闫桂珍有一件绿色的夹克衫,是所有人去学校找她的“标志”;在陇人骄子颁奖台上的行头,还是学校派专人“物色的”,妆也是“专门化妆师”化的。她没有时间接触社会,除了学校和学生,她的人生轨迹和人际关系很简单。

她是一个热爱亲情的人,始终用自己艰苦的付出和努力及人格,影响家人、带动家人,让家人感受亲情。

走进闫老师的家里,1999年的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住到现在,所有装修都是前房东的,只是墙壁自己粉刷了一下。对面墙上挂着一幅同事写的对联:“夜深正宜看明月,风静恰好听飞泉。”客厅里摆放着一套木制沙发和一个茶几,都是结婚时用仪器包装箱改做的。老式顶灯、老式地板砖、一面大镜子和一幅壁画,都是原来的房主留下来的。

家里简单的陈设,并没有冲淡家庭融融的气氛。她的婆婆告诉记者,闫桂珍是个特别没有私心、非常孝顺的好儿媳。闫桂珍的家在东北农村,兄弟姊妹共六个,家境十分困难。丈夫王林家住陕西农村,王林排行老大,兄弟姊妹共四个。9岁时,王林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一人带着兄弟姊妹四人生活,家境也非常困难。当初,王林与闫桂珍成家时,两个人的日子并不宽裕。可是,遇到王林的弟弟或妹妹结婚买房子、家里买农具,闫桂珍从不吝啬,先后连凑带借给王林家里寄去近7万多元钱。并将婆婆、孩子的姑姑从农村接到家里来住,怕老人闷得慌,她还抽时间陪老人出去散步,帮助孩子的姑姑、叔叔创业找工作。婆婆感动地说:“遇到这样的好儿媳,是今生的福分。”

闫桂珍和爱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为双方家庭创造幸福。1988年,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把远在辽宁农村的弟弟、妹妹接过来,供他们上完了初中、高中、大学;1996年,她把侄子、侄女接过来,侄子、侄女在嘉峪关上完初中、高中后,都考入了重点大学,她与丈夫一起培养了弟弟、妹妹、侄子、侄女、儿子五个大学生。在两个家族人的心中,她是两个家族“希望工程”的设计者、实施者。

在那段每天要上七八节课的峥嵘岁月里,丈夫王林做肾摘除手术,她以坚韧的毅力在学校和医院之间穿梭。祸不单行,不久,闫老师时年32岁的弟弟又突然病倒,双下肢截瘫,生活不能自理,闫桂珍又把弟弟接到家中照顾至今。

在家人的心目中,闫老师是一个特别知道感恩的人,看到的总是美好的东西,在她心里记住的都是帮助过她的好心人。她不会忘记,小学的王淑芳老师经常抱着她让她在黑板上写字;她不会忘记,由于家里穷,常年难得吃一顿香香的白米饭,高中老师于海东就经常领她到家里吃米饭;她不会忘记,在艰难岁月中左邻右舍对她的帮助。面对丈夫,她更觉得感激不尽„„

因为心中始终装着对家人和对学生的爱,再苦再累的日子,没有压垮闫桂珍这位父母亲心中的好女儿,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婆婆、姑姑、弟妹心中的好儿媳、好嫂子、好姐姐„„

有一种师魂叫崇高

纵然苍天会老,大地会变,但总有一种不变的精神,会永远令千千万万的学子和家长敬仰。这就是用爱、执著、无私和忠诚铸成的师魂。

捧读闫桂珍这位陇原骄子、这位把爱和激情融入党的教育事业的平凡教师,她爱生如子的一幕幕让人感动。

闫桂珍常说:“一个教师爱的最高境界是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的爱,闫桂珍将学校著名的“四大金刚”——四个迟到旷课、上课睡觉、打架斗殴、甚至偷窃同学自行车而出名的“问题学生”,全部送进了大学的校门。她用爱温暖了“问题学生”的心灵,唤回了他们求知的欲望,点亮了他们的人生前程。

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的爱,在“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闫桂珍将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每天在去医院的路上穿梭,给因高烧而被隔离的学生董海波,送饭、送书、送复习资料,激励他、鼓舞他树立信心,使董海波以优异的成绩跨入中国人民大学高等学府的校门。

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的爱,前几天,一个学生在升国旗时晕倒,闫桂珍背起他就往诊所跑„„

在闫桂珍的心灵深处,最让她“纠结”的不是“问题学生”,而是因贫穷使学生辍学或上不起学。她常对学生说:“有困难找老师,千万不能因家庭困难而放弃学业。”

正是因为心中有这样的“纠结”,来自低保家庭的白金平,在闫桂珍2000元工资的资助和闫桂珍“大家都会想办法帮你”的关爱下,走进了江苏大学;在闫桂珍3000多元的资助下,蓝海霞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业;在东北大学上学的王新的生活费得到了解决;王宏上学的交通困难得到解决。前几天,高一二班的杨欣郁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了“买不起”的唐宋诗词套本。正是因为心中有这样的“纠结”,多年来,闫桂珍所带班级的所有贫困生上学的经济困难,在闫老师十几年十几万元“特殊贡献奖”的帮助下,不同程度得到了解决。

在闫桂珍的心里,学生的冷暖始终是她的不舍。

于哲父亲手术费用紧张,她给了3000元;刘震兴同学住院,她捐助900元。班上学生多,天热时,她给学生买西瓜、买电风扇;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住校生回不了家,她和学生们一起包粽子、吃月饼、煮元宵,还给有的学生压岁钱;怕外地住校生想家,她的家成了住校生改善伙食的“家”。

在闫桂珍的人生天平上,职责是永远的信念。 在闫桂珍的心底:不抛弃、不遗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自己这里学到丰富的知识,有健康的人格、正直的品性,对国家、社会、集体有责任感,是她永远不变的信念。

正是这样的信念,闫桂珍身怀六甲时前往西北师大深造;为了这个信念,学校办公桌是儿子成长的“摇篮”;为了这个信念,两岁的儿子嘴里经常咂着毛巾懵懂地“解渴”,幼儿园的阿姨不相信她就是孩子的母亲;为了这个信念,在学生们高考的关键时刻,她说服丈夫推迟肾肿瘤摘除手术;为了这个信念,家里的钱都被她“折腾光了”。

正是这样的信念,在“神六”发射和申奥成功、刘翔夺冠时,闫桂珍与学生们一起为祖国加油助威;四川地震、我国遭受雪灾,闫桂珍所教三个班的学生自发为灾区捐款5900多元,她本人捐款2600元;2010年玉树地震,她所教三个班的学生为玉树灾区捐款3400多元,她本人捐款1500元。

正是这样的信念,闫桂珍“不谙世故”,成为将学校到校时间提前20分钟的“罪魁祸首”;成为一个随手“捡垃圾”的环保人,成为“不分国界”成全学生和家长需求的“多管闲事的人”,成为学生眼中灌输超出课本知识的被“恨”的人,成为给学生人手一把铁锹让学生热爱劳动的“狠老师”,成为谢绝一只鸡、一份厚礼回敬的“不懂理的人”„„

26年的教学相长,15届高三毕业班里,有多名学生被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录取;学生焦红丽考入复旦大学后,因一次性能全文背诵《长恨歌》《春江花月夜》,且学习很努力,被选为交流生交流到香港中文大学学习;199

6、200

1、200

2、2010培养出甘肃省文科状元;她所带班级高考语文平均分每届都超过全省平均分15分以上;所带班级高考录取率保持在90%以上,有三届达到100%。

26年的忠诚,让闫桂珍丝丝黑发早早凝成白发,岁月的沧桑过早地刻在她的脸上,身姿也不再挺拔。但她沙哑而又铿锵有力的声音,无疆的大爱,高尚的品格,奋发向上的精神,积极进取的意志,成为万千学子永远的铭刻,并薪火相传,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朽的力量!

这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

推荐第3篇:刘桂田同志先进事迹

刘桂田同志先进事迹

刘桂田,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本应含饴弄孙,安享晚年,正像有的人劝他说:“工作革命一辈子,也该歇歇了。”可他心里始终想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于是他整日在长淮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忙碌着,他以自己真挚的情怀和真诚的行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社区里,刘老是一个“有心人”。记得有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冬天的早上,雪后结冰路上很滑,一个淮河路小学的小女孩在上学路上不慎滑倒,鼻子和手上鲜血直流,刘老发现后,立刻把她带到自己家里,用热水为她清洗,贴上创口贴药膏,又亲自送她到学校这才放心。象这样的事不只是一次,他先后还帮助过3个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妈妈,回到了家。可每当孩子的家人表示感谢他时,他总是婉言谢绝。

社区里,刘老也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虽然他已是80多岁的高龄,但一时也闲不住,主动要求参加了社区“夕阳红”老年义务治安巡逻队。在一个大雨的早上,刘老无意间发现路边停放着一辆较新的摩托车,旁边又没有其他人,一种责任感促使他走上前去,发现摩托车车头被撬坏,他立即向110报警,经过派出所调查,这辆车原来是枞阳的,已经被盗好几天了,在刘老的帮助下,终于被追了回来。还有一次是在夜里,他帮邻居从小偷手里夺回被偷的自行车,事后车主送来一条高级香烟以表谢意,也被他谢绝。

刘老是一个“带头人”。由于一些原因,居民村下水道有时堵塞,污水满溢,有时几栋房子一楼被水淹,气味难闻,影响居民生活。每当此时,他总是会出现在现场,不论晴天雨天,不顾刺鼻恶臭,和社区居委会同志一道掏挖、清理、运污,忙前忙后。在他的带动下,居民们也都主动加入经常开展一些清扫卫生等义务劳动,不仅清洁了居住环境,也增进了邻居们的相互了解,加深了邻里感情,不仅刘老一家被评为“五好家庭”,他所住的楼院也被评为“文明栋”。

不仅在社区,在社会上,刘老“离休不离岗”,还为构建和谐铜都挑起一肩责任。离休后,刘老就申请参加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刘老曾经是个军人,在部队期间,曾有幸和毛泽东主席在一起过。多年来,他时刻不忘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青少年中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几年来,在市、县大中小学校等单位做报告20多场次,受教育达2万多人次。刘老还被一些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刘老在《铜陵日报》发表十多篇文章,其中《跟随毛主席航行》还曾被评为征文一等奖。更为可敬的是刘老时刻还关心着家乡建设,将所得稿费全部捐赠给铜陵长江大桥的建设。

2003年是刘老和老伴结婚六十周年纪念,儿子媳妇本想为老人好好庆贺一番,可刘老却把儿子媳妇送来的三百元钱送到市妇联,救助了一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庆贺。

刘桂田同志退休后在社区里他找到了新的舞台,做一些平凡而又平凡的事,然而,就是这点点滴滴中,为身边的人带来了温暖,为社区营造了和谐之风。

推荐第4篇:桂贤娣同志先进事迹

在暑期教师培训会上的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受中心初中的委托,今天让我在这儿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桂贤娣老师事迹的辅导报告,我深感荣幸。说实话,刚接到这一任务时,心中着实抱怨过,因为以前对桂老师的事迹没有丝毫了解,更谈不上有何感受和体会,要作这个辅导报告谈何容易。但自从我在网络中了解了桂老师的优秀事迹,前两天有幸到孝感市教育局亲身聆听了桂老师的报告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为一位痴迷教育事业的教师而感动;为一位一生为教育不懈奋斗的教师而感动。下面,我把搜集到的桂老师的部分事迹和我听了桂老师报告后的几点感受提出来,同大家共享。如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桂贤娣老师简介

桂贤娣,女,1961年11月出生,现任教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奖”、“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湖北名师”、“湖北省第八届党代表”、“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届十大名师”。市区教育局和钟家村小学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为桂老师出版了专著《以情感激活童心》和《丹桂》,2007年9月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敬业爱生的模范班主任”,并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桂贤娣老师学习。

她家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她妈是不生男孩决不罢休的。一连生

了五个女儿,名字都是什么“弟”,直到第六个终于生了个真弟弟。她排行老四,是1961年11月出生的,她刚出生,妈妈看又是个丫头,差点用被子把她捂死,是她的爸爸救了她的命。她从小过着清贫的日子,而且还不能公平的享受到妈妈的爱,但和父亲感情很深。那时不像现在有什么电视、电脑、学习机等高科技产品,唯一的乐趣是村口的有线高音喇叭。爸爸喜欢喝酒,每天下午都要坐在高音喇叭的下面边喝酒边听广播。而那时的她就做在他的腿上,每到听完一段广播剧时,父亲便会朝她的屁股打一下,把她从腿上放下来,然后说:“丫头,表演给老子看。”而她总能表演的声情并茂、惟妙惟肖,成为父亲的下酒菜。她说,正是听广播既训练了她的语感和肢体语言,更丰富了她的知识面。像《海的女儿》,《格林童话》,《背影》。。。。。。都是在那时听的。这为她以后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桂贤娣老师的教书经历

中师毕业后正好从他们那一届开始实行“从哪来到哪去”的原则。于是她和其他的2位同学一同被校长用拖拉机接回了学校。虽然没能留在城市,但也并没有太多失落,反而感到被校长亲自用车接回来是很光荣的。在校长办公室里,校长笑眯眯的对比她漂亮、她的女同学说:“你当我们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兼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然后又给那位男同学安排好了工作,接着便不说话了。她愣了半天才站起来问:“校长,我带哪个班啊?”可是校长却冷冷的告诉她——你不是咱学校的,你在何刘小学!她回忆说,当时她并没有哭,也没有抱怨任何人,因为她相信: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于是她很坚定的告诉

校长:“谢谢你,校长,我到何刘小学报到了。”第二天父亲挑着她的行李,她跟在父亲的后面,在众乡亲的送别下,他们走了30余里地来到了何刘小学。面对乡亲们羡慕的眼神,看着父亲挺直腰杆挑行李的身影,想着父亲自豪的笑脸,她暗下决心,今生一定要把书教好——为了父亲,为了所有的孩子。

写到这,我最大的感慨是——正是她特殊的出生条件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不服输的个性,敢于挑战的品格。她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到一个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全国“十佳”中青年劳模、旅美学者。。。。。。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到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学专家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去全国各地讲学。。。。。。这些都是她有个性、敢于挑战的诠释,这些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小学教学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的丰硕成果。

桂贤娣老师的成就

桂老师在小学班主任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她潜心探索,敢于创新,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形成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总结出“因生给爱十法”和“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了省、市即全国的教育教学专家、同仁、学生、家长的肯定和称赞。为此《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日报》、《现代教育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分别以《用“情感”激活童心》、《情感育人》、《创造情感教学的桂贤娣》等为题,对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报道了60余次;

她撰写的情感教育教学论文近30篇公开发表在《全国小学语文论坛》、《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青年教师》、《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研究》、《湖北教育》等刊物上。因此,她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桂贤娣老师的“情感育人”法

1、“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即师生双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情感交流而相互影响。一方面,教师凭借语文教材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情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升华。这是情感双向交流、相互感染、共同升华的过程,也是教师情感价值的引导和学生情感自我构建的过程。

2、“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

3、家访激励法:

“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

桂贤娣老师的“七个最”

1、最特别 : 第一课,教孩子笑

本学期开学,桂贤娣接手了自己的第19届学生。和往届不同,这次桂贤娣是26年来首次教一年级。 周二上午,一脸微笑的桂贤娣走进了钟家村小学一(6)班教室。和学生相互问候后,桂贤娣并未

急着讲课。她拉着一名学生的手轻声问道:“你来告诉桂老师,你喜欢桂老师笑吗?”接连问了几名学生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桂贤娣接着告诉学生,笑能保持快乐。因此学习时要笑容满面,鼓励别人时要笑容满面„„一时间,在桂贤娣的带领下,整个教室充满了学生欢快的笑声。“孩子上学不笑,说明孩子不快乐,这样的教育并不成功。”桂贤娣说,自己的第一课,首先就是让孩子知道怎样才能快乐学习。因为有了快乐的心情,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最博大:给孩子“十种爱”

在桂贤娣的教案本上,记者看到了她自创的因生给爱十法: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正是这“因生给爱十法”,让钟家村小学流传着不少感人的故事。

1999年,桂贤娣的学生小吕不幸身患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不愿自己的模样被同学老师看到,爱美的小吕死活不愿上学。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老师买了一顶小红帽悄悄地送给小吕妈妈。

第二天一早,“小红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而紧张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她惊呆了,因为教室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与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女生流出了快乐的泪花。从此以后,每天班上都会有5~6个同学和小吕一样戴着小红

帽上学,直到小吕重新长出黑色的秀发。

3、最温馨 : 不让学生出丑

范伟是桂贤娣在快活岭任教时的学生。在小学时他有个习惯:只要和桂贤娣站在一起,范伟总会紧贴着桂贤娣的身子,同时用手拉住她的衣角。

范伟爱粘桂贤娣是在一件事之后。一天桂贤娣上语文课,刚走进教室,发现班上有两个组的学生都站在门口,用书本捂住鼻子一脸厌恶,教室里隐约有股臭味。在这两组中,范伟则愁眉苦脸地趴在桌上。“范伟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得想办法不让他出丑。”见此情景,桂贤娣慢慢地走到讲台边。突然,她一下坐在地上,大喊肚子疼。她的行为一下吸引了全班学生,同学们纷纷上来询问。只有范伟只是刚准备站起来,又立刻坐回了位子。“范伟,你妈妈不是医生吗?快去帮桂老师打个电话。”见到范伟难堪地犹豫不决,桂贤娣捂着肚子走到范伟身边,抓住他的手,让他扶着自己走出教室。在厕所帮范伟清理干净,桂贤娣帮他换上了干净裤子。

回到教室,为了打消同学的疑惑,桂贤娣当着全班的面对范伟一阵猛夸:“你们看,在范伟的帮助下,范伟妈妈已经遥控治好了老师的病,范伟真厉害。”

4、最难得 用童心看学生

钟家村小学副校长朱永军曾在快活岭小学和钟家村小学与桂贤娣共事16年。在他眼里,桂贤娣的教育激情从未退却。

朱永军说,桂贤娣十分敬业。26年工作她写了60余万字的

读书笔记,举办了200余场公开课及学术报告,发表了10余万字的论文。

虽然工作累,但每次处理学生问题时,桂贤娣总是费尽思量。一次冬天的下午,学校突然停电,教室内黑得连书本也看不清,500多寄宿学生炸开了锅。因久不来电,有老师提议提前放学,但提前放学学生没人接送,不安全。桂贤娣提了个巧点子:今天停电,正好我们为学生开个烛光故事会。就这样,每班点起了10根蜡烛。

7点钟放学时,许多家长来接孩子,却意外地发现孩子不愿回家。因为他们被故事迷住了,不知道结局不愿离开。

对同事的褒奖,桂贤娣颇不好意思。她认为自己并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观察学生更细心。桂贤娣说,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快乐。只要细心观察孩子,用童心看学生,这点并不难做到。

5、最庆幸 有个军师丈夫

“我的成就,有我老公一半的功劳。”谈到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桂贤娣说家庭的支持功不可没。

桂贤娣介绍,自己和老公谈恋爱时总是在周末见面。一见面,桂贤娣就喜欢说自己和孩子之间发生的趣事、烦恼事。每次听到这些,老公总会让她写下来。经过几次提醒后,桂贤娣真的开始照做。至今,她已写了数十万字的教学笔记。“这让我把对的继续做,错的及时改。”

桂贤娣总坚持用家访和家长进行当面沟通,至今她已家访800多次。每次家访,桂贤娣总会到深夜。此时,身为校长的老公无论多累,都会亲自接送。每次大型公开课、做报告,桂贤娣也习惯让老公

审稿。“除非他满意,不然我就不安心。”

6、最后悔 一次体罚,悔恨至今

“我并不是高大全的教师。”谈到自己26年从教生涯,桂贤娣坦言自己也做过错事。其中唯一一次体罚学生让她至今悔恨不已。

在钟家村小学任教时,她有一年接手三年级一个班。开学不久后,她发现班上总有学生反映不见东西。经过细心观察,她发现原来班上的学生贾丽(化名)有偷拿东西的恶习。经过交流,贾丽似乎改掉了这个恶习,班上也没再发生不见东西的情况。

但过了几天,贾丽的原班主任却向桂贤娣反映说:贾丽跑到自己带的班上,将所有学生骗开教室,席卷了班上所有的文具。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贤娣十分生气,也第一次体罚了学生---用扫帚棍打了贾丽右手三下,还让她回去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自己的父母。从此以后,贾丽再没有偷东西。“一个老师打学生真的是无能的表现。”桂贤娣说,这件事后,贾丽没有再偷拿东西。但直到毕业,她都很少对自己笑过。虽然贾丽改正了错误,但自己的教育却给了她痛苦的回忆。

7、最希望 当一辈子“孩子王”

“我只想让孩子更快乐。”说起自己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桂贤娣说自己的动机源于父母的一句话。

桂贤娣介绍,刚毕业准备走上讲台时,都是农民出身的父母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当老师千万要记住,孩子都是娘的心头肉。”正因这句话,她无时无刻不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更快乐。

桂贤娣第一所任教学校是洪山区九峰乡何刘小学。在这所没有围墙,只有几间旧瓦房的学校里,学生很难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此,课间时,她弹奏风琴和学生们一起唱《我爱你,塞北的雪》、京剧《智取威虎山》。晚上,她又在卧室熬夜制作了27个形状各异的风筝,送给班上的孩子们。

十几年后,桂贤娣的工作从城郊来到中心城区,自己也从菜鸟教师变得荣誉满筐,但她一直不愿离开讲台。1998年,因工作出色,她被提拔到汉阳区教育局工作,她婉言谢绝。学校数次让她担任行政职务,她也全部推托。“孩子需要教师给予快乐,当教师也让我很快乐。当一名教师离开了讲台,他的职业生涯就到了尽头。我不想失去快乐,更不愿我的学生失去快乐。”桂贤娣说。

桂老师对工作与家庭的地位的看法。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教育我的孩子不要撒谎,为人要坦诚。”桂老师说,“从我进入这个班的第一句开始,以后我对大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绝不向大家撒谎。”结果一个女孩问:“桂老师,你爱我们吗?” “当然爱了”

又一个男孩问:“您说您绝不撒谎,那么你爱你自己的孩子和我们,哪个更多呢?”“我坦诚的告诉学生,”桂老师说:“我要说的话可能会令你们非常失望,对不起了,孩子们,我更爱我自己的孩子,因为她是我身上的一团肉啊!”经常会看到报纸、杂志上刊登某某老师带病上课,结果病倒在讲台上;某某老师的孩子发高烧,可身带毕业

班的某某老师却没有抽出半天的时间去带孩子看病,仍然上课,结果等到学生高考结束了,自己的孩子却烧成了脑炎。。。。。。“这不是在赞美咱们老师,这是在把我们老师往死里整啊。”桂老师如是说。教师不是神,教师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啊!试想如果一个不爱惜自己,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照顾好的人,还有什么精力,还拿什么爱去教育学生呢?所以她说,家庭、工作都重要,都排在第二位。当哪一样更紧急时,就把哪一样暂时推到第一位。

桂贤娣老师的真爱故事

用真爱,创设孩子健康成长的阶梯

无论学生好与坏,无论学生优与劣,无论学生调皮与乖巧,无论学生无知与懂事„„老师都要包容、都要接受。这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与学生多年的接触和交往中,桂老师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总结出“因生给爱”的教育方法,即“因生给爱十法”。这就是“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特殊生爱在鞭策”。多年的实践证明,此法行之有效,且效果良好。

冬天的早晨,寒风刺骨,全校学生和老师站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等领导讲话的时候,桂老师悄悄地握一下班上那几个体弱学生的手。

喔,暖烘烘的小手有两三只,冰冷冷的小手有五六只!桂老师心里有数了,等升旗仪式一结束,桂老师就带着他们在操场上或围圈跑步,或男女穿花运动,或跳绳比赛等,约十分钟左右,再上楼上课。平时,桂老师总是将好几种牌子的卫生巾放到左边抽屉里,悄悄跟部分女生说好;将一些零钱硬币放到右边抽屉里,跟班上体质差、爱挑食的几个小家伙说一声,如果中午的饭菜不合口味,或下雨天没有人送饭,在桂老师的抽屉里去拿钱。钱虽然不多,但一定够有特殊情况的少数学生使用。多年来,桂老师的学生拿了卫生巾和钱后,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如数悄悄地还了进来!

对待学生的过失,桂老师往往给予足够的宽容和信任,鼓励他们主动改正误。有一次课间操后,学生刘浩发现自己的20元钱不翼而飞。他急哭了!桂老师说了一声:“有哪位同学如果拾到了刘浩的二十元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不胜感激。”全班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响没有反应。我没有继续问下去。下午放学之前,我将准备好的64个小红包发给64位同学,并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刘浩丢了20元钱,桂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件事处理好!同学们都知道,桂老师从不骗你们,这64张红包没有做任何记号,请同学们今天回家,把自己觉得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交到讲台里面。”

第二天,64张红包如数收回,那张新版的20元钱在里面!她一直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哪一个!这并不重要,但这个同学一定铭记了这件事,也永远地铭记了桂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

用真诚,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都巴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他们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作好家访工作,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能够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多年来,她累计家访了800余人次,近600个的家庭。可以说,家访已经成为她工作中拉近师与生、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的重要途径。

“学生进步了,老师就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变报忧为报喜,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老师家访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荣耀,这样的家访倍受学生、家长的欢迎,打破了以往“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被动局面。由她总结出的具有良性循环作用的“生进步师家访,生再进师再访”激励性家访策略,在全省教育界大力推广。 学困生张欣自从她家访后,进步更大了,她再次家访,张欣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张欣担心桂老师家访不便,特意送给她一个手电筒。大年三十的晚上,桂老师接到了张欣妈妈从北京老家打来的长途拜年电话:“桂老师,是您与众不同的家访,使我的孩子抬起了头。您是好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对待后进生和后进生的家长一定要宽容、有耐心,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要以鼓励为主。学生张苗苗缺点居多,没有一个老师不烦他!期末她给学生写了鼓励加期盼的评语:苗苗同学,很高兴与你相处了半学期。可惜的是你还不知道老师和你的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样的小苗苗呢!他们呀,最喜欢上课不拉邻座女生的头发,下课不打架,不挎同

学的裤子,不塞厕所,回家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家访不故意把门牌号码说错的苗苗!你能做这样的好苗苗,一定能!”当苗苗和家长收到这份苗苗鉴定后,主动打电话邀请桂老师登门做客,苗苗还要求亲口告诉桂老师他家正确的门牌号码。

用真情,升华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为了上好课,桂老师处处做有心人。早在1991年,在当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桂老师花400元钱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不管到哪里听课,她都录下,回家将课堂实录一句句地记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到如今,桂老师的家里还保存着贺诚、张春和等老师的录音磁带,虽然早已不能听了,但她舍不得丢弃,因为它凝聚着一个普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一分心血和一种情愫。 为了上好课,她强调情感教学。规定自己没有被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深深打动的,绝不跟学生上。桂老师的很多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感动得备不下去是常有的事,为此上课时的真情流露令许多老师折服。桂老师坦诚地传授年青教师:桂老师和课文中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文章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角色,桂老师没办法不为他们感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桂老师的情感育人之路迈出第二个十年的时候,终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特色。全国小语会理事杨再隋教授评价桂老师的课:“桂老师教学已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她的独具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导语和朗读,使学生和教材的内容产生共鸣,学生不知不觉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终身难忘。这就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魅力,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由于桂老师对家长对孩子对教学工作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因而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真诚的回报和感激。学生何瑞的妈妈在何瑞的日记本扉页上写到:“桂老师,您好!我的女儿成为您的学生,这是她的幸福,也是我们的造化,因为古人云:人一辈子从一良师不易。作为与您同一战线的我,您的感人事迹,您的骄人业绩使我对您丝毫不感陌生。女儿何瑞更将弹起您、我、她之间相知、相识的“情弦”,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你将成为我们全家的挚友。

桂老师,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为什么家长孩子们对她如此关心,如此敬仰!这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高尚的人格和真挚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用真情培育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感染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这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理想追求!

我的几点感受

我有幸听取了桂贤娣老师的报告,桂老师的报告精彩纷呈,台下掌声不绝于耳;桂老师的情真令人震撼,让我们自叹不如;桂老师的智慧令人羡慕,让我们激动之余,受益匪浅。

桂老师的事迹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难以忘怀,她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可敬可爱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十分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彰显着她人生绚丽的人格魅力。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我们在繁琐、劳累

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通过桂老师讲座,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

说句心里话,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当遇到烦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坚信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没有过不了的“坎”。坚信“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勤学苦钻,就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不做怨气的奴隶。

2、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

老师若生气、经常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有损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瞧不起“自己”有损教师的形象,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积极闪光的一面,用爱心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教育,用适当的时机争取,多种方法努力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切忌生硬粗暴,学会制怒,控制情绪,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因为学校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的园地。

3、少一点匠气,多一点才气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老师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老师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卒先出范“,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善于总结,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摆脱“匠气”,增加自我综合能力的“才气”,体现老师人格魅力。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已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4、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作为老师对此要深信不疑。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和鼓励,再多倔强的孩子也会有脆弱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需要积极的呵护。人人都爱面子,在众人面前维护学生的自尊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5、要做一个善于表现的老师。那天的桂老师,真象一位表演小品的大师;所有的故事不用看讲稿,配以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于是,所有的老师便被引进了一座座神奇的殿堂,沉醉痴迷。讲座如此,可见,桂老师上课更是如此。

6、做一个用心的老师。唯有用心才是老师成名的秘诀。你看--- 桂老师关于孩子的五句话总结便是她送给所有老师的金玉良言, 桂老师说:什么是孩子?----孩子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孩子就是七八九嫌S狗;童言无忌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是孩子;扯谎都不晓得变一下,这就是孩子。

7、做个聪明睿智的老师。在“打架闹剧”里,两个男孩打了架, 桂老师没有让他们检讨,也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别开生面的让他们写打架作文,围观者点评„„从学生的角度,换一种学生肯接受的方式,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只有大智慧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赢的学生的尊重。然而 桂老师所提到和没有提到的案例,我们所有的老师几乎都碰到

过,我们是否象桂老师那样处理得体?

当班里发生盗窃事件的时候, 桂老师买了68个红包,分给68给孩子,让他们带回家,装进该装进的东西,清晨自主放到指定的地方;当学生化疗掉了头发时, 桂老师给每个学生一顶帽子„„在密密的情网编织中, 桂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俘获了学生的童心。

我不奢望能有桂老师这样的成就,这样的智慧。但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以桂老师这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去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以上是我一点浅显的认识,不当之处,请谅解。谢谢大家!

推荐第5篇:某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xxx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2011年,xx县法制办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33件,受理21件,已办结16件,其中撤销2件,终止4件,维持10件,复议案件办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xxx同志作为xx县法制办副主任、作为xx县行政复议工作队伍中的一员,认真学习钻研法律知识,经常深入一线调研,并充分运用办案技巧,破解了法制工作中碰到的一道道难题,得到了上级和领导的肯定,博得了群众的信任。

一、加强队伍建设,锻造精兵强将

行政复议工作,需要一支专门、专业的队伍。xxx同志深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非常注重加强队伍建设,以机关干部思想作风整顿和政风民主评议活动为契机,强化对法制办干部的教育。除自身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外,还积极组织法制办工作人员每周二晚上集中学习法规、讨论案例,并要求每人每年撰写学习笔记不能少于2万字。xx县法制办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服务质量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在市法制办系统民主评议政风活动中名列前茅。

二、坚持调处为先,积极化解矛盾

“凡事和为贵”。xxx同志坚持走群众路线,对每一个案件不仅做到书面审查全面、具体,而且做到主动深入现场、深入群众调处矛盾,化解纠纷。如:xx乡李某不服因违反农

业操作规程将农药、化肥私购回家而被乡政府没收、罚款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后,xxx同志亲自到李某家里和乡政府做工作,从而调解了该案。这既保障了规程的严肃性、效力性,也树立了政府的服务型、人性化形象。2011年度xx县已办结的16件行政复议案件,有4件案件是由于xxx同志积极调处后而终止的。

xxx同志还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针对当前山林、土地权属纠纷较多,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实际情况,xxx同志准备了山林、土地权属纠纷调处方面的法律法规等资料,对群众不明确、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让群众充分领会各项法规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xxx同志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80余人次,但始终能做到“六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热茶解渴、一句好话暖心、一颗真心待人、一声再见相送)、“四个心”(热心信访接待、耐心听取诉求、贴心解释疏导、诚心解决问题)和“讲文明用语”,极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获得了群众好评。

三、狠抓办案质量,力求办成铁案

案件质量是行政复议工作的“生命线”,案件质量既影响着政府形象,也关系着行政复议工作的开展。xxx同志紧紧抓住这根“生命线”,不仅强调行政复议程序要合法,更强调适用法律要准确、自由裁量要适当,对一些实体法方面的知识,他总是请教于法院、检察院的专家和县政府法律顾

问,从不稀里糊涂下结论。如:今年某乡镇敬老院对劳动部门认定其炊事员郭某车祸身亡为工伤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一案,针对案件中的一些具体证据问题和法律理解问题,xxx同志积极与县政府法律顾问探讨、与法院的法官共同研究,最后依法维护了劳动部门的决定。这既促进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也切实维护了当事人家属的合法权益。2011年度xx县已办结的16件行政复议案件,除1件向法院提起诉讼外,其余案件当事人均表示服从。

四、坚持廉洁办案,维护公平正义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行政复议工作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要赢,只要平”的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老百姓对行政复议工作的看法。一年来,xxx同志坚持做到不吃请、不受贿、不徇私舞弊、不见利枉法,坚持廉洁办案,在廉洁中树形象、在廉洁中树威信。如:今年李某不服林业公安部门没收木材并处罚款申请行政复议一案,李某通过朋友找到xxx同志,许诺如果撤销林业公安部门的处罚决定可以给好处费,xxx同志不为所动,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果断维持了林业公安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最后连当事人也心悦诚服。

推荐第6篇:介绍A同志先进事迹发言稿

介绍A同志先进事迹发言稿

大家好,我叫某某,是A同志的同事,也是他的下属,看了刚才的短片,我感触很深。虽然,我与A科长共事的时间不长,但他对工作的那种热爱、严谨和执着确实时时刻刻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记得去年9月,有人大代表提出对老沩河沿岸破损道路进行修复,局里安排A科长对代表提议进行回答。其实,A科长对这一带的道路情况非常熟悉,根本不用到现场就可以凭借已经掌握的事实予以回复。但是,A科长说,我们搞工程,一切都要用数据说话。于是,他拿起卷尺,带着我就直奔现场。每到一处地方,他都要亲自丈量路面的宽度,记录道路破损情况。大家都知道,长沙的九月天气很热,看着A科长满头白发被太阳晒得闪闪发光,我肃然起敬。刚才,短片里介绍说,A科长是望城的活地图,我想,这样的活地图正是用一把皮尺一尺一尺丈量出来的!

通过刚才的短片,大家都知道,A科长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这种手术在后期的服药中,很容易引起痛风。有一次,A科长的痛风病复发了,腿脚关节肿痛,但是,他还是每天坚持一瘸一拐地到单位上班。后来,实在走不动了,才同意住院。为了他的身体,局领导和同事都劝他去湘雅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他轻轻一笑,说,老病了,不要紧。最终,他选择了离局里最近的一家小医院仁爱医院,我们都明白他其实是心里放心不下局里在建的项目啊!我们去看望他,一到病床前,他就开始询问各项目的进展情况,芙蓉大道进度怎么样啊?湘江大道景观道前期手续到哪一步了?电厂大道今年开工有没有问题?...每次我们想要开口询问他的病情,他都打断我们说,不用挂念我,你们把项目抓好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在与A科长共事的过程中,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A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交通局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他们长期坚守在工地一线,战严寒,斗酷暑,攻坚克难,无怨无悔。他们的坚守收获了累累硕果。2013年交通局项目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建设里程最长、争取资金最多、服务质量最优的可喜成绩,局团队也被评为“狮子型”团队。

今天,我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A同志的事迹,我们学习A同志,就是要传递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正能量。我相信,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A同志这样的人,我们建设现代化公园式城区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推荐第7篇:某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xxx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2011年,xx县法制办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33件,受理21件,已办结16件,其中撤销2件,终止4件,维持10件,复议案件办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xxx同志作为xx县法制办副主任、作为xx县行政复议工作队伍中的一员,认真学习钻研法律知识,经常深入一线调研,并充分运用办案技巧,破解了法制工作中碰到的一道道难题,得到了上级和领导的肯定,博得了群众的信任。

一、加强队伍建设,锻造精兵强将

行政复议工作,需要一支专门、专业的队伍。xxx同志深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非常注重加强队伍建设,以机关干部思想作风整顿和政风民主评议活动为契机,强化对法制办干部的教育。除自身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外,还积极组织法制办工作人员每周二晚上集中学习法规、讨论案例,并要求每人每年撰写学习笔记不能少于2万字。xx县法制办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服务质量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在市法制办系统民主评议政风活动中名列前茅。

二、坚持调处为先,积极化解矛盾

“凡事和为贵”。xxx同志坚持走群众路线,对每一个案件不仅做到书面审查全面、具体,而且做到主动深入现场、深入群众调处矛盾,化解纠纷。如:xx乡李某不服因违反农业操作规程将农药、化肥私购回家而被乡政府没收、罚款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后,xxx同志亲自到李某家里和乡政府做工作,从而调解了该案。这既保障了规程的严肃性、效力性,也树立了政府的服务型、人性化形象。2011年度xx县已办结的16件行政复议案件,有4件案件是由于xxx同志积极调处后而终止的。

xxx同志还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针对当前山林、土地权属纠纷较多,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实际情况,xxx同志准备了山林、土地权属纠纷调处方面的法律法规等资料,对群众不明确、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让群众充分领会各项法规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xxx同志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80余人次,但始终能做到“六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热茶解渴、一句好话暖心、一颗真心待人、一声再见相送)、“四个心”(热心信访接待、耐心听取诉求、贴心解释疏导、诚心解决问题)和“讲文明用语”,极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获得了群众好评。

三、狠抓办案质量,力求办成铁案

案件质量是行政复议工作的“生命线”,案件质量既影响着政府形象,也关系着行政复议工作的开展。xxx同志紧紧抓住这根“生命线”,不仅强调行政复议程序要合法,更强调适用法律要准确、自由裁量要适当,对一些实体法方面的知识,他总是请教于法院、检察院的专家和县政府法律顾问,从不稀里糊涂下结论。如:今年某乡镇敬老院对劳动部门认定其炊事员郭某车祸身亡为工伤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一案,针对案件中的一些具体证据问题和法律理解问题,xxx同志积极与县政府法律顾问探讨、与法院的法官共同研究,最后依法维护了劳动部门的决定。这既促进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也切实维护了当事人家属的合法权益。2011年度xx县已办结的16件行政复议案件,除1件向法院提起诉讼外,其余案件当事人均表示服从。

四、坚持廉洁办案,维护公平正义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行政复议工作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要赢,只要平”的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老百姓对行政复议工作的看法。一年来,xxx同志坚持做到不吃请、不受贿、不徇私舞弊、不见利枉法,坚持廉洁办案,在廉洁中树形象、在廉洁中树威信。如:今年李某不服林业公安部门没收木材并处罚款申请行政复议一案,李某通过朋友找到xxx同志,许诺如果撤销林业公安部门的处罚决定可以给好处费,xxx同志不为所动,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果断维持了林业公安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最后连当事人也心悦诚服。

推荐第8篇:优秀教师咸桂玉同志先进事迹

优秀教师咸桂玉同志先进事迹

咸桂玉同志现任我校五年级班主任,是一名年青的骨干教师,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朝鲜族教师。她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朝鲜族师范学校,并于在校期间进修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朝汉大专班。数年来,她思想一贯积极进步,时时处处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入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育工作上她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限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教育战线上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辛勤工作,默默耕耘。几年来,她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爱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和教学工作之中,并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自参加工作以来曾多次获得市优秀班主任、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99年被哈尔滨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2000年、2001年被哈尔滨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2002年被五常市政府授予“记大功”奖励;2003年获得哈尔滨市优秀教师称号

在班主任教学上,她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把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掌握实际教学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教学上她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加之其自身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她多次承担市、校级的公开课教学任务。如99年她执教的《葱内的秘密》一课为市级示范课,2000年执教的《李顺新将军》一课为市级观摩课,2002年执教的《分数除法》一课为市级优质课,2003年执教的《健康的生活》一课为市级示范课,这些公开课均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同行们的高度赞誉。她能针对班级内学习成绩不同,年龄不一的学生进行辅导讲座,更能因势利导,量体裁衣。其辅导学生的方法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她所指导的学生在全市朝鲜族小学作文比赛中也多次被评为

一、二名,其本人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正因为如此,她所带的班级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市朝鲜族小学中名列前茅,深得同学们爱戴和尊敬,家长们的赞许和拥护。

在班级管理上,她能够运用已有的教育理论知识,分析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进行正确引导,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谈心,交朋友,并能以自身的言行感染、熏陶、引导学生,使班级形成了“讲文明、乐助人、比先进”的良好风气。与此同时,她善于根据形势、任务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活动,如课外活动、队会活动等,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鼓励创新,得到了学生们的赞誉。通过这几年的实际工作,她还总结出了自己的管理方法即:坚持“一个标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具体做法如下:坚持“一个标准”,即是说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好学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这些年来,她坚持了一个标准,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扭转了班风。 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使他们与老师无拘无束地相处,他们必然会对老师敬而近之,由此而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二是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每期她们班的“八分钟自主活动”,内容的安排、少先队活动计划以及班级评比标准,都采用征稿的形式,发动全班同学献计献策,再结合老师的见解,取得共识,大家共同制定和执行。学生愿意干的事,干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也好。三是要求全班同学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四是在各项中尽量不冷落每一个人。凡大型活动必须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之人。

调动“三个方面”的力量,即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作为班主任,她深知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

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即指少先队中队委、小队委、科代表、小组长的作用。这四套班子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模范作用如何,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至关重要。据反映,在选举这些干部时,作为班主任她坚持做到:人人参与竞选,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好同学推选出来,使他们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每次主题班会,每次大型活动都要求班委全部亮相并轮流登台,使每个人都能策划活动、主持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才干,把班级各项活动开展得形式多样。

三是对四套班子既严格要求大胆压担子,也处处从各方面关心支持他们,尤其在工作细节上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作为一名班主任,她知道不能只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必须五个方面一起抓,它们是相互相存,相互促进的。第四,在班级管理和有关活动中她能发动有一技之长的同学多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以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投入;第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通过参赛,增强大家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因此,她所带的班级有极强的向心力,凝聚力,奋进力,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班级”或“优秀中队”。五年来,她本人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如1999年被哈尔滨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2000年、2001年被哈尔滨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2002年被五常市政府授予“记大功”奖励;2003年获得哈尔滨市优秀教师称号„„

在教育科研方面,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不断总结,积累经验,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几年来,她撰写的经验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荣获五常市级优秀论文。另外1997年撰写的《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一文,被黑龙江省教育学会评为一等优秀论文,2002年撰写的《合作学习的点滴体会》一文被哈尔滨市教育学会评为三等优秀论文,2003年撰写的《培养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一文被评为国家级二等优秀论文。

总之,该同志在学校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以及教育理论的研究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对整个学校的工作起到了促进和提高作用,对其他教师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是我校教师中的楷模。

五常市山河镇洪德朝小 2004.7.5

推荐第9篇:聂桂珍同志的先进事迹

聂桂珍同志的先进事迹

聂桂珍同志1956年5月2日出生,1975年入党,现任朝阳龙城新区龙泉街道东三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是龙城新区唯一的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女村干部,作为村两委班子负责人,“党政一把手”,她深知“班长好,好一班”这个道理,为此,她方方面面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龙城新区发展的大局出发,坚定不移的与上级党委保持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她经常向两委班子一班人灌输“权力是百姓给的,我们是百姓的服务员,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她的带领下,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勤政务实,热情服务,用科技致富,把全村农户带上了富裕之路。同时本村营造了以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为依托群团组织相互合作的农村工作新格局。该支部连续被评为龙泉街道农村先进党总支,该村多年来连续被授予省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这其中与总支书记聂桂珍同志的辛勤工作和付出是分不开的,她是一位难得的新型农民、难得的农村党总支书记。

聂桂珍同志担党总支书记9年来非常注重工作方式、方法,为此,她首先准确的掌握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地加强学习。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她为自己制定了三个到位,即:掌握政策到位、精通业务到位、服务意识到位。她深知要想做好农村工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以人为

本。做好农村工作管理监督要加强,她上任后,两委班子建设就成为了她工作的重点,先后制定了干部考勤制度、工作制度、廉政制度、村干部行为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经常组织干部学习、交流。定期召开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意识,为村民认真服务意识。在她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新成了一个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坚强堡垒。

“我志愿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这书每个共产党员在入党宣誓时面向党旗说过的一句话,聂桂珍同志也不例外。她始终履行着这一誓言,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几年来由于龙城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快速的跨越式发展,村里的工作内容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一边是常规性工作要正常开展,另一边还要配合做好开发区征地、项目进地建设等工作,聂桂珍这一位女村官坚强的承担起了这份重担,一担就是9年。9年里聂桂珍同志为了工作自己偷偷的流过多少眼泪,别人不知道,多少次带着腰间盘突出的病痛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唯有她自己最清楚。

多少个艰难险阻,多少风雨中打拼,他痴心不改,凭着一种事业心、责任感好对工作勤奋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成为一名兢兢业业、真抓实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作“狂人”,也正是因为这样龙城新区引进的项目顺利的进地开工建设,聂桂珍同志用自己的努力为龙城新区的经济

发展做出了贡献。她被评为省、市、区、街先进工作者、优秀基层干部。

梅花香自苦寒来,几年来在聂桂珍同志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克服了重重险阻,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困境,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东三家村新农村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工作名列龙城新区龙泉街道各村前茅。其一,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把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的坎坷土路,修成一条令人心情舒畅的柏油路。修路缺钱聂桂珍同志带头筹集资金,不到一个月,总投资50多万元2.5公里的平坦新路展现在东三家村,老村换新颜。聂桂珍和她带领的两委班子得到了全村村民的拥护和赞扬。其二,拓展致富门路,带领村民致富。聂桂珍同志经过不断的探索、深思熟虑,规划了本村两个产业化基地,一是冶金工业园区,二是脱水菜加工业。组织村民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她不但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致富,自己和爱人率先致富并帮扶近百人共同致富,在聂桂珍同志的带领下,村建立了党员365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活动室,为全村百姓代办服务事件890多件,在全村成立了59个党群共同致富奔小康小组,带动了全村700多户村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聂桂珍同志大胆开拓利用村里荒废多年的沙滩费地建起了一处占地300多的工业园区,引进了冶金、铸造企业27家,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0余万元。安排村民就业300余人。她

积极组织村民发展脱水菜加工业,在她的帮助下该村已有7家脱水菜企业投入生产,经济效益可观,拉动了周边农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其

三、聂桂珍同志积极配合龙城新区招商引资征占地工作,积极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了该村的社会稳定。9年来东三家村被征地600余亩。群众因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问题不理解,对征占地问题提出异议,一度上访不休。对此,聂桂珍同志和村干部不分昼夜一家一户的走访给村民讲政策、摆道理,调动村里方方面面的力量协助工作耐心听取村民放映的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凭借一份耐心、一份责任终于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彻底息访了,问题得到解决,项目如期进地建设。2012年外环公路征占东三家村土地50余亩,涉及34户村民房屋动迁,工作难度非常大,聂桂珍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分昼夜做动迁户的工作,只用两个月的时间34户动迁户全部动迁。其

四、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聂桂珍同志常说一句话“村民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村民的大事就是我们要紧的事”话虽朴实,却意义深刻,“群众利益无小事”村民家大事小事聂桂珍同志总是能够第一个到场,为村民排忧解难。村民搞脱水菜加工缺资金她主动帮助协调搞贷款,9年来帮助村民筹措资金和银行贷款近400万元。她资助3名困难村民子女上大学累计资金达万元,她帮扶村民十多户并先后脱贫。

2011年为加强农村公用设施建设和农村保障体系建设,在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上,聂桂珍同志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实施了“三大”工程。一是道路硬化、美化工程。在村内道路柏油化的基础上,加宽村内道路补修硬化路面4000平方米,修建花池3000平方米,修建围墙800延长米,实现了道路的硬化美化工程。兴建了进村标志门垛,设立文明牌10快,投资60万元沿街安装35盏太阳能路灯是全村达到亮化美化,二是农民休闲健身工程。村3000平方米文化文化广场、500平方米室内活动场,设置各种健身器材,使得村民拥有了与城市居民相同的休闲健身场所。三是改厕、垃圾清理工程。垃圾看似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为此,聂桂珍同志加大气力加大了垃圾的清理力度,并建立了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在主要街道设立了 10 个固定垃圾点,同时设立流动垃圾清运车1 辆,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安排了4名专职卫生清扫员,对全村的道路进行清扫,建立健全了环境整治制度。2011年投资17万元新建60平方米标准公侧2处,撤销垃圾点5处,合理规划新建垃圾池10处,还村民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聂桂珍同志的带领下,东三家村干群关系密切了,村民有事愿意同村干部商量,有困难愿意找村干部帮忙,有困难找村干部共同协商解决,邻里团结、和睦相处,村民们在

和谐的环境中发展生产。村民们常说:“我村有个好书记、好主任,我村有一个廉洁务实的好班子。他们能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我们信得过的好村官。”

推荐第10篇: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2008年,我校教职工在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下,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之后,我为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而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持在三尺讲台上而敬佩。 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的肝脏。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在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不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依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 从张桂梅的事迹中,我联想到今天一些不能安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能将心思放在讲台上,再对比张桂梅同志的高尚人格,让人感到如此的震撼。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像张桂梅同志那样为学、为人、为师,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更多像她那样的教师。我们学习张桂梅,就是要学习她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她崇高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她珍爱生命、坚忍不拔,为战胜病魔而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她是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向张桂梅同志学习。

一、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的热爱主要来自于教师对教育在中华民族振兴道路上地位与作用认识,我要以实际行为,扎根于中学教育,让受教育的孩子成才。回想参加工作以来的历程:从1997年9月,我就报着一颗对教育事业无比向往和追求的心走上三尺讲台,开始我平凡的事业。在这十三个春秋所走过的历程中,我永不退缩,更不放弃,我为之努力着、奋斗着,当我取得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自豪。

二、关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的主体,只有把学生培养好,振兴中华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培养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改革不断更新的今天,过去的那种教书匠式的方法肯定是不再可行了。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多了更多的想法,受外界的影响也更大,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来教育学生?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杜绝学生的逆反心里、厌学情绪,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绝不是靠武力手段,或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孩子有时是淘气,有时是一时管不住自己,并不是真的想要犯错误。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理解理解他们,多跟他们谈谈心里话,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声,从而对不同的心声进行因材施教。

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材的需要,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重视学生的自我锻炼和个性发展,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最优的发挥,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学生面前才有威信,才有利于教学和班级的管理。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教学和班级管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工作中我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请教,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导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使自己的教法和班级管理工作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同志用生命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她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2008年6月

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

自查总结

自走上教师岗位以来,我一直积极参加师德师风教育活动。2008年,学校在上级部门的部署下,认真开展了以“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在本次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学习,一方面搜集查阅相关内容,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集中和自学的方式,让我了解了张桂梅老师的平凡人生与非凡的业绩。从她身上,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看到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珍爱生命、坚忍不拔,为战胜病魔而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她不愧为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用“张桂梅精神”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学习的主要收获

首先,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类学校及教师的努力下,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师德师风已逐步形成。但是,我们也时常看到利用讲台散布消极情绪和观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报道。以教谋私,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等教育腐败现象,在教育界中形成不良影响。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中学生,他们模仿能力极强,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弱,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我们更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认真审视,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崇高的精神陶冶学生情操,让自己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楷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其次,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教师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增强了责任心。国家的发展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在老师。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为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老师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主导者。我们担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可以自豪地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也不为之动摇,扎根于教育这片热土,无私奉献,开拓进取。我坚信,在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只要我们肯拼搏,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绩。 再次,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提高自身师德师风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严格要求自己,用《师德八条》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二是创新观念,努力钻研,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新课程教育教学方法;三是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 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我找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在政治理论方面,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较少,不够深入,不能更好的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二是教研教改能力有待于提高。我始终重视教研教改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作用,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中,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信息获得较少,教研教改能力提高较为缓慢,因此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深入。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做适当的教育工作,我在课余抽出时间,深入学生的生活及家庭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结构、经济状况、思想动态等。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村社不集中,交通较为闭塞,家长对教育了解不够,与学生家长取得有效联系的次数较少,没能对全体学生作充分的了解。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继续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继续加强自身师德师风的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违法乱纪的事坚决不做,有损于教师形象的事坚决不做,勇于和身边的教育不正之风做斗争,严格用《师德八条》来规范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

3、加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尽力抽出时间,与家长取得有效的沟通,从而取得家长与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找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优势,弥补不足,力争成为一名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的人民教师。

2008年8月

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

整改措施

2008年4月份以来,按照市、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认真开展了“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认真学习领会,进一步认识了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工作,找出了自身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为克服不足,发挥优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整改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师德八条”,回顾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以来的主要内容,结合教育工作实际,重点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认真整改,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理解较为肤浅,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二是教研教改能力有待于提高,教育理念有待于更新;三是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熟练程度尚需提高;四是自觉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三、整改内容和措施

(一)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认真学习党报、党刊和各级领导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讲话精神,认真阅读每年各级政府的教育会议材料,领会其中主要精神。并把它们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增强服务人民的意识,一切工作围绕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展。

(二)勇于开拓,大胆创新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理念要转变,教学方法要更新。老的理念,陈旧的方法将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教育发展的桎梏,因此,要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这就要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获取有效信息,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教研教改工作中。大胆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在工作和学习中善于积累,不断总结,探索适合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教研教改水平。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自觉增强服务意识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天真活泼的孩子,是感情丰富的个体。他们还很弱小,需要教师给以慈母般的温暖。因此,我们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声,倾听家长的意见、建议。对他们的不良思想倾向给予正确引导。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终与家长达成共识,齐抓共管,相互促进学生。

(四)不断拓展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需要复合型教师。因此,除加强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加强其他科学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便于更好的服务学生。

(五)持之以恒,奋斗不止

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培养一代新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拼搏。在工作和学习中,随时审视自己的方方面面,发现偏差,及时调整。 总之,对于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认真整改。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于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于学生。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2008年10月

第11篇:郭力华先进事迹介绍

这是一个普通却令人震撼的人。作为女人,她细腻、温柔,质朴而多彩;作为事业的强者,她默默地将做人做事和谐地统一,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两次癌症手术,病情一步步恶化,但那份对三尺讲台顽强得如根生大地的坚守锲而不舍„„

她叫郭力华,海南师范大学43岁的生物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系党总支书记。近日,躺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病榻上的郭力华让同事们一次次地搬来她的书,学生的论文,她查找的资料。握着同事们的手,她不止一次地说:“我这辈子当老师没当够,可惜没有来生,要不我一定还选这一行!”听得大家心都碎了,力华,讲台不能没有你啊! 讲台上的“魅力老师”

这是1999级,大学四年级学生第一次上“中学生物教学法”课,随着铃声,阶梯教室的讲台上站着一位面带微笑的女教师,她身穿蓝色职业装,翻出白色衬衣领,胸前别朵鲜红的小胸花。“我叫郭力华,由我担任教法课。今天老师请每个同学上台发言,讲讲你身边的生物现象,并说说假如你在课堂上讲这个生物现象,要告诉学生什么道理。”学生们面面相觑。“唐艳,你这个四川姑娘带头说说!”学生们惊讶了,老师这么了解我们啊!原来郭力华备课的习惯是先备学生,每接一个新班她要反复记住学生的名字和特点,这种先声夺人的做法一下子缩短了老师和学生距离。唐艳大方地说:“我知道海南省长臂猿,现仅存活20多只,它是最濒危灵长类动物。我要对学生说,爱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绝不允许猎杀野生动物。”“老师,我叫李平,我认为老鼠应斩尽杀绝,我要对学生说,谁能发明一种自动杀鼠器,谁就获诺贝尔奖„„”“很好,你主动发言,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郭力华打断了发言,她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条K值S形曲线,在旁边写下“种群密度”、“生物平衡”、“辩论法”几个关键词,然后转身对学生说:“认识问题要有辩证观点,将来不管我们当老师,还是当领导,在想问题、作决策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出发点。老鼠的存在为一些动物提供食物链,可以把它降低到K值S线以下,让它对人类的破坏力降到最小程度。如果灭绝它,就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失去了一个基因库。”接着,有30多位同学相继发言,郭力华一一作出回应,自然融洽的气氛荡漾其间,不知不觉已到了下课时间,可同学们谁也没想到要离开。他们把郭力华团团围住,不停提问,沟通交流。这节课,谁也没记笔记,可每个学生的脑子都在动,都在思考,而且收获很大。

这又是郭力华教的一门课,听讲的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课前,郭力华发给每个学生一份材料,“居里夫人”、“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每个学生手里的人物都不一样。“这是老师为你们搜集的,大家阅读后思考:科学家身上具备怎样的素质?我们师范生,将来做人民教师,要学习科学家什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郭力华对全班问。过了15分钟,郭力华首先发言。她说:“我从小最崇拜的科学家是居里夫人。拿我自己来说,1984年大学毕业志愿到青海支教,在8年的支教生活中,我也有动摇,尤其是遇到困难,然而,正是在艰苦环境中,我发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它激励我奋进。我立志做个像居里夫人那么优秀的女强人,做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而这一切的前提首先取决于: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话音落地的瞬间,学生们不禁被一种深深的感动所激荡,老师哪是在仅仅传授知识啊,她简直是用全部心灵在浇灌!整个课堂流淌的,分明是一种执着,一种爱,一种凝重得化解不开的情愫。从2000年至今,海南师范大学评选“你最喜爱的老师”,郭力华年年荣居榜首。

作为中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的典型,郭力华很快在海南脱颖而出,在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她两次获得一等奖。 郭力华教的“中学生物教学法”这门课,虽说是专业课,可一直不受学生重视,往往是逃课的多过听课的,七八十人的大教室能坐着一半人就很不错了。自从郭力华教这门课,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每次都是座无虚席,即使响了下课铃,学生们还是恳请她再讲下去。渐渐地学生们送给郭力华一个雅号:“魅力老师”。

第12篇:郭力华先进事迹介绍

这是一个普通却令人震撼的人。作为女人,她细腻、温柔,质朴而多彩;作为事业的强者,她默默地将做人做事和谐地统一,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两次癌症手术,病情一步步恶化,但那份对三尺讲台顽强得如根生大地的坚守锲而不舍„„

她叫郭力华,海南师范大学43岁的生物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系党总支书记。近日,躺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病榻上的郭力华让同事们一次次地搬来她的书,学生的论文,她查找的资料。握着同事们的手,她不止一次地说:“我这辈子当老师没当够,可惜没有来生,要不我一定还选这一行!”听得大家心都碎了,力华,讲台不能没有你啊! 讲台上的“魅力老师”

这是1999级,大学四年级学生第一次上“中学生物教学法”课,随着铃声,阶梯教室的讲台上站着一位面带微笑的女教师,她身穿蓝色职业装,翻出白色衬衣领,胸前别朵鲜红的小胸花。“我叫郭力华,由我担任教法课。今天老师请每个同学上台发言,讲讲你身边的生物现象,并说说假如你在课堂上讲这个生物现象,要告诉学生什么道理。”学生们面面相觑。“唐艳,你这个四川姑娘带头说说!”学生们惊讶了,老师这么了解我们啊!原来郭力华备课的习惯是先备学生,每接一个新班她要反复记住学生的名字和特点,这种先声夺人的做法一下子缩短了老师和学生距离。唐艳大方地说:“我知道海南省长臂猿,现仅存活20多只,它是最濒危灵长类动物。我要对学生说,爱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绝不允许猎杀野生动物。”“老师,我叫李平,我认为老鼠应斩尽杀绝,我要对学生说,谁能发明一种自动杀鼠器,谁就获诺贝尔奖„„”“很好,你主动发言,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郭力华打断了发言,她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条K值S形曲线,在旁边写下“种群密度”、“生物平衡”、“辩论法”几个关键词,然后转身对学生说:“认识问题要有辩证观点,将来不管我们当老师,还是当领导,在想问题、作决策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出发点。老鼠的存在为一些动物提供食物链,可以把它降低到K值S线以下,让它对人类的破坏力降到最小程度。如果灭绝它,就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失去了一个基因库。”接着,有30多位同学相继发言,郭力华一一作出回应,自然融洽的气氛荡漾其间,不知不觉已到了下课时间,可同学们谁也没想到要离开。他们把郭力华团团围住,不停提问,沟通交流。这节课,谁也没记笔记,可每个学生的脑子都在动,都在思考,而且收获很大。

这又是郭力华教的一门课,听讲的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课前,郭力华发给每个学生一份材料,“居里夫人”、“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每个学生手里的人物都不一样。“这是老师为你们搜集的,大家阅读后思考:科学家身上具备怎样的素质?我们师范生,将来做人民教师,要学习科学家什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郭力华对全班问。过了15分钟,郭力华首先发言。她说:“我从小最崇拜的科学家是居里夫人。拿我自己来说,1984年大学毕业志愿到青海支教,在8年的支教生活中,我也有动摇,尤其是遇到困难,然而,正是在艰苦环境中,我发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它激励我奋进。我立志做个像居里夫人那么优秀的女强人,做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而这一切的前提首先取决于: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话音落地的瞬间,学生们不禁被一种深深的感动所激荡,老师哪是在仅仅传授知识啊,她简直是用全部心灵在浇灌!整个课堂流淌的,分明是一种执着,一种爱,一种凝重得化解不开的情愫。从2000年至今,海南师范大学评选“你最喜爱的老师”,郭力华年年荣居榜首。

作为中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的典型,郭力华很快在海南脱颖而出,在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她两次获得一等奖。 郭力华教的“中学生物教学法”这门课,虽说是专业课,可一直不受学生重视,往往是逃课的多过听课的,七八十人的大教室能坐着一半人就很不错了。自从郭力华教这门课,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每次都是座无虚席,即使响了下课铃,学生们还是恳请她再讲下去。渐渐地学生们送给郭力华一个雅号:“魅力老师”。

第13篇:学习温伟元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孟二冬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发表日期:2006年10月25日作者:邹福利编辑录入:共有 2117 位读者读过此文

当我认真仔细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孟二冬同志先进事迹所有资料后,眼眶中已饱含泪水,全身像过电一样被强烈的震撼着,我深深地被孟二冬同志的事迹感动了。孟二冬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爱岗敬业的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将永远激励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

我现在虽然已是离岗待退被返聘的老教师,但作为一位共产党人,我要以孟二冬同志为榜样,在工作中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学习他那种高度的责任感,对党、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学习他坚持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习他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高尚品行,淡薄名利、默默奉献的宽广胸怀,热爱生活、坚韧刚强、乐观豁达的思想境界。他克服一切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尤其令人感动。

在现实中,我决心以孟二冬同志为榜样,做好学校分配的工作和临时交给的任务,协助学校校长做好党支部的工作,多与党员、教职工交流沟通和作好解释工作,使教师们能理解支

持学校工作,使我们洪河小学的老师能在党支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在教学中,我要继续做到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使他们感到老师关怀的温暖,能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尽快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我更要学习孟二冬同志为人师表、淡薄名利、默默奉献的品质,多做工作,不争名利,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展示给广大教职工,团结大家一道爱岗敬业,认真努力工作,为使洪河小学整体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龙泉教育“二圈层一流、五城区第

一、职业教育全国知名”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14篇:王瑛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王瑛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王瑛同志生于1961年,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先后在巴中县畜牧局、巴中县委整党办、巴中县纪委、巴中地区纪委工作,1997年12月调南江县委工作,历任南江县委委、县委副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纪委书记,并先后兼任县直工委书记、总工会主席,是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市第一届、第二届纪委委员。2008年11月27日因病逝世。

王瑛同志忠于党和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即使身患癌症之后,她仍然坚持工作,将满腔心血和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纪检监察事业。2006年12月被中央纪委、人事部、监察部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2003年被四川省政府表彰为“民族进步模范”,2003年被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巴中十年创辉煌劳动模范”。

一、无私无畏惩腐败

有案必查,查就查个水落石出,办就办个铁钉钉木。王瑛同志看似娇小柔弱,却一身正气,从不畏惧任何邪恶。

2003年5月,一封举报“南江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干警何某,在办案中玩忽职守致人死亡却逍遥法外”的信访件从市纪委转到了王瑛手中。王瑛庚即召集县纪委、监察局一班人认真析案情,迅速展开调查。当案件查办到关键时刻,各种阻力接踵而至,有人甚至扬:“敢查这个案子,你几爷子是不想活了。”王瑛同志没有退缩,更没有被吓倒。她鼓励办案人员:“自古邪不压正,只要我们坚持一查到底,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专案组同志深受鼓舞,又全力以赴投入到办案中。为打开工作局面,王瑛同志连续5天5夜战斗在办案第一线,吃住在办案地点,亲自对主要涉案人员进行谈话,相继突破3名关键人物,案件查办取得实质性展。2个多月时间,王瑛同志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果断查结了这重大案件,10名违纪违法人员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和党政纪处分。当年,王瑛同志作为全省唯一的基层纪委书记被省纪委、省监察厅表彰为“办案先进个人”。

王瑛同志办案持原则,从不为亲情、友情所绊。她倡导制定了案件检查“六不准”工作纪律以及说情登记等制度,并带头执行。2005年4月,县纪委、监察局在专项资金检查中,发现县水利局有重大违纪问题,在对涉案6人立案调查时,涉案人员纷纷通过亲戚、朋友、领导关系找王瑛同志说情,一度时间,她的寝室、办公室电话声不绝于耳,连下班时间也有人登说情,均被她一一回绝。最终查清水保办套取专项资金58万余元进行私分的事实,4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均被判刑。在查办县供销社原法人代表扣留下岗职工安置补偿费8万元和单位违规购买小汽车一案时,来自县内县、方方面面的说情都没动摇王瑛同志查办此案的决心。该案的查处受到省、市纪委的高度评价,省委副书记、原省纪委书记李崇禧在省纪委《反腐导刊》中作出重要批示,列入全省8起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予以通报。

几年来,王瑛同志直接牵头办理疑难案件、典型案件、大要案件达百多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6000万元。

王瑛同志在对违法乱纪严肃查处的同时,也对被处分的干部格外关心。她常说:“惩处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育和挽救干部才是我们的天职。”柳昆同志曾是一名受到撤职处分的公干警,王瑛同志先后4次与其谈话,要求正确看待得失,认真吸取教训,从零开始,扎实工作。在她的鼓励下,柳昆同志主动申请到最偏远的大河镇观音寺村担任科技干部,王瑛同志又先后3次到该村帮助他解决具体问题,柳昆深受鼓舞,带领干部群众公路、建学校、养黄羊,用一年的时间,干出了别人五年都没有干出的,2005年被县委表彰为“优秀驻村干部”,随后被调到巴中市公安局工作。几年来,王瑛同志先后对50多名受过处分

- 12用心的人组织30余名村民,准备到省、市上访。在这关键时刻,王瑛同志带领工作组进驻该村。谁知到村第二天,传来她母亲患有肿瘤需到成都确诊的消息,是回家尽女孝道,还是继续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面对群众期盼的眼神,王瑛同志强忍着眼泪选择了后者。她通过近半个月的调查和现场协调,终于理顺了群众情绪,化解了纠纷。当她急匆匆地将母亲送到华西医院时,老人已经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只能采取化疗方法保守治疗。面对亲友的指责,她泪如雨下。在医院,她安排好母亲住院后,请来一名远房侄女帮助照料,又连夜返回工作岗位。

上两乡新村耿燕因家庭贫困辍学在家,王瑛同志到该乡调研获知情况后,当即决定把燕作资助对象。每到春秋开学时,她都要托人为耿燕捎去学费或学习用具。据了解,她为西南农业大学黄敏等2名学生按月提供生活费用累计达6000多元。小河供销社下岗职工李雄身患绝症,家境贫困。2005年春节,王瑛同志亲自将慰问金送到家里,又千方百计协调有关部门缴纳了欠缴的养老金。回到机关,她又倡导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募捐活动,并带头捐款捐物,筹集资金3000多元,帮助李雄走出了困境。2007年1月,王同志被中央纪委、人事部、监察部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上级奖励给她2万元奖金,但她却将奖金专户另存,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由于长期工作劳累,早在两年前,她就时常感到身体不适,可一直没挤出时间去医院检查治疗,有时感冒,就吃点止痛药品或让医生在办公室输点液就应付过去了。2006年7月,南江遇到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为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她连续10多天冒着酷暑战斗在抗旱第一线。随后,她的身体实在支撑不住了,几次晕倒在下乡途中,当随行的同志强行将她送进医院,检查结果让所有同志几乎都惊呆了--“肺癌晚期”。几天时间后,她丈的头发全部花白了。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在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她坦然地接受了这一残酷的现实。在刚刚做完化疗后,她又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王瑛同志置虚弱的身体于不顾,同群众并肩战斗,数次深入村组宣讲政策、查灾灾,并带头奉献爱心、捐款捐物,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到灾民手中。即使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王瑛同志仍然牵挂着挂联乡镇的受灾群众。就在王瑛同志逝世的前一天,她还专门安排机关同志代她到挂联的燕山、高塔、八庙等乡镇走访慰问,了解灾后恢复重建和贫困群众安全过冬的情况。

在王瑛同志带领一班人共同努力下,南江县纪委、监察局先后被表彰为“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巴中地区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2004年被省纪委、省监察厅表彰为“办案工作先进集体”,全县党风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连续4年位居巴中市榜首;委局班子年年被县委表彰为“四好班子”。

春雨润物,爱心无声。王瑛无无悔地把青春奉献给了崇高的纪检监察事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坚定信念,诠释着党的卫士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

第15篇:林强同志先进事迹情况介绍

林强同志先进事迹情况介绍

林强,男,1954年4月生,四川省资中人,197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3年入伍,先后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体工大队战士、四川省军区排长、干事,1987年转业到四川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工作,1990年3月任副处长,1992年12月任处长。2005年,任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在部队期间,林强同志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在教育厅工作期间,先后被教育部、体育总局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工作者,被教育部、体育总局等五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工作先进个人。其主要事迹是:

一、永远保持军人本色,在教育岗位再立新功

1987年林强转业到四川省教育厅。面对新的工作,他自觉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大量阅读工作资料,主动向同事请教,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很快实现了从军人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是农村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林强敢于正视困难,开拓进取,通过抓住热点、突破难点来推进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并抓出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典型。1992年刚任体卫处长时,他利用节假日先后深入全省300多所农村学校与师生座谈,了解体育工作状况,帮助他们寻找立足现实条件开展体育教育的对策,提出了\"因地制宜,土法上马,就地取材,勤俭办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思路,并先后在岳池、南部两县开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试点。为深入推动试点工作,他先后8次到该县蹲点,并结合自己多年运动员生涯积累的经验及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刻思考,注重从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完备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对该县进行指导,使该县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创造出了全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模式。1995年,国家教委在岳池县召开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在全国范围推广岳池经验。会后全国各地20多个代表团自发到岳池参观学习。同年,岳池县被教育部表彰为国家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第二年,国家教委又在南部县召开了第二次现场会,再一次肯定和推广四川创造的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先进经验。

林强是一个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的人。2000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定在成都举行,由我省承办。当时成都没有一所高校拥有完备比赛功能的体育场馆,大学生运动员水平参差不齐。作为运动会组委会筹备处办公室主任的林强,没有被这些困难吓退,他坚持着眼于省体育运动项目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在大学校园建一批运动场馆,锻炼一支大学生运动员队伍,求真务实谋发展,依靠实力争第一\"的全新思路。通过向中央要一点、省里拿一点、学校出一点的办法,林强争取了2亿多元资金,在成都高校统筹规划,新建和改建了20多个运动场馆,其中有8个是具备综合功能的体育馆。在大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他主张坚决不用花钱请明星助阵的做法,大胆地把所有文艺表演的任务交给了成都各高校。结果上万名大学生参加开幕式和闭幕式表演,学生们编排的节目形式新颖,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尤其是火炬传递,林强选派优秀大学生到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革命圣地取来长征之火,到绵阳科学城取来科技之火,此创意成为了历届大运到教育工作者的转变。在短短5年时间里,就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体育卫生艺术处副处长、处长。

会前所未有的亮点。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现场观看了开幕式后,当即指示把开幕式光盘送到北京奥申委,作为申办北京奥运会的专门资料呈报国际奥委会。林强在成都各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组建了一支绝对四川的参赛队伍进行强化训练,最终取得了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是在我国西部首次举办的一次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时间最长,项目设置最全的体育盛会,也是历届大运会花钱最少,办得最好的一届。非典期间,林强还带领全处同志深入疫情区组织学校师生抗击非典,确保全省教育战线师生员工中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人,保护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了校园的安全与稳定,体卫处因此被省政府评为四川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

林强能够从军队干部成功\"转型\"为地方领导干部,得益于他坚持不断的学习、思考和研究。在教育厅工作期间,他先后写下了《中国西部地区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学生体质状况的警示:强体》等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1995年,还被成都体育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同年8月,作为中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唯一代表、林强在亚太地区学校体育研讨大会作了题目为《论中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的演讲,获得了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10多个亚太国家共130余名专家学者的认可。1996年,国家教委组织启动了中国西部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委托四川牵头建立中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研究会,林强担任研究会秘书长。1997年,他带着四川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这一成果,走上了在香港浸会大学举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体育教育的展望和探讨专题学术研究会的讲台。为了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展望西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年近不惑的林强专门报考了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经过刻苦学习,1998年,仅从成都体育学院教练班毕业的林强顺利成为北京体育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二、牢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时刻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

林强同志牢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贫困山区教育,爱民、助民、惠民。近年来,他深入甘孜、阿坝、凉山、巴中等高寒山区和革命老区调查研究,拍摄了10余组农村学校教育专题照片,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他的奔走、呼吁,为贫困山区的学校争取了50余万元的教学经费,使70多所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自2005年以来,他9次走进布拖县甘洛村,以一个党员干部高度的责任感,多方奔走,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还从并不宽裕的家庭收入中捐资7万多元,帮助甘洛村建起林川小学。他多次给甘洛村的村民们送去衣物、大米等生活用品,被当地群众誉为\"省级机关的好党员、好干部\"。

2005年3月,他第一次走进甘洛村。甘洛村周围全是3400米以上的高山,不通公路,进村是一条宽度不到1米、紧贴险崖峭壁的流沙小路,小路的坡度高达70度。林强步行5个多小时才进了村。这一次进村,林强在甘洛村呆了4天,挨家挨户地走访了63户村民。经过深入调研,他了解了这里村民生活的艰辛、苦难:全村没有一所学校,没有一个人识字,没有一个医生,没有一台电视机,这里的大人小孩甚至连牙刷都不会用……。林强的目光强烈地落在甘洛村第三代村民身上,他们身体健康,活泼可爱,却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林强马上想到,要竭尽所能,为甘洛村修建一所希望小学。2005年9月15日,是凉山州布托县乌衣乡甘洛村建立42年以来最欢乐的日子。这一天,甘洛村历史上的第一所学校--\"林川\"希望小学开学了。这一天,林强把自己的3万余元稿费以及朋友们资助的钱物共7万余元全部捐给学校作运转资金。甘洛村的孩子们后来在崖壁上写了18个大字\"我们能上学了,感谢党培养的好人林伯伯。\"

每次到甘洛村,林强看见村里居住条件差的孤寡老人,都会拿出随身的钱、物帮助他们。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的秋天,林强得知甘洛村因天旱粮食减产,村民们的生活遇到困难的消息后,他四处奔走,八方呼吁,从自己家里的积蓄中拿出一万多元钱,购买了8500斤大米,连同家里的电视机、DVD机和征集到的一千多册书籍和一万多套衣服,以及找企业捐赠的一台发电机等物资,利用国庆大假,自己花钱雇了两名司机和一辆大卡车及时送到了甘洛村。

林强同志情系贫困地区,为获取第一手材料,了解真实情况,经常下基层搞调研,每年几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基层调研,他是厅机关下基层,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边远学校最多的处级干部之一。有一次他在去稻城一所村小调研的途中,不慎深陷沼泽,随行的马出于求生的本能,竟踩过他的肩背,让他缓不过气来,幸好同伴和向导急救得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2001年5月,甘孜州的康定、雅江等地发生强烈地震。林强同志带着工作组的同志前往抗震救灾第一线。在近7天的时间里,林强克服海拔高、道路险,接连跑了9所学校,对每所学校的受损情况作了详细纪录,并及时汇报,帮助受灾学校抗震救灾,做好防病防疫工作。

三、铭记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以艺术家的视角宣传四川

林强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华夏人文地理杂志》特约和签约摄影师。1998年,他被国家人事部编入《中国专家大辞典》,1999年被香港名佳摄影院评为\"国际优秀摄影师\"。但林强把更多的镜头用来推动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和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林强的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摄影》等二十余种权威报刊发表,怀着对贫困山村教育的难舍深情,林强近年来跑遍了甘孜、阿坝、凉山、巴中等高原山区和革命老区,拍摄的十余组农村学校教育专题照片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轰动。特别是在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名官员看了林强拍摄的艾滋病患儿专题作品后,不仅称赞他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摄影师,还专门拨款用于内江市的艾滋病患儿教育。

近20年来,林强先后为九寨沟、稻城、黄龙、红原草原、海螺沟、茶马古道和亚丁等地拍摄了许多高质量的作品。迄今为止,已在人民美术等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西部》、《海螺沟》等四本大型画册,还有很多相片被印制成十余套明信片、旅游指南、台历等宣传资料,成为全国和世界人民了解四川胜景的窗口,为全省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05年9月30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集邮总公司等单位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首发仪式中,林强拍摄的贡嘎山组照就在其中。

林强同志在教育厅20多年的工作中,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贫困山区教育,永远保持军人本色,牢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认真履行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在工作中勤奋好学,敬业奉献,开拓进取,为群众做了大量好事、实事。他的事迹在基层、在山乡、在民族地区、在贫苦农牧民中广为流传。

第16篇: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2004年2月,沈浩作为省直机关的优秀年轻干部,被选派到我县小岗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那里他一干就是6年。

今年11月6日,就在他第二个任期即将结束前一个月,在他的妻子、女儿、还有92岁高龄的老母亲期盼着全家团聚的时候,他却因为积劳成疾猝然离世,长眠在了小岗。

在含泪整理他遗物的时候,人们发现他床下的几双鞋子都沾满了泥土。小岗人知道,那是即将竣工投产的1000亩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的泥土、那是正在建设的小岗石马新村的泥土、那是刚刚动工的小岗敬老院的泥土、那是五保户们庭院里的泥土……

他的鞋子本来可以不沾上这些泥土的,因为他有充分的理由不来小岗:那时已经86岁高龄的老母亲需要他在身边照顾,年仅9岁的女儿需要父亲教导,工作忙碌的妻子需要体贴关心。他也知道,小岗村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依然不够好,村民们渴望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盼望有人能够挑起‚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重担。作为党员干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沈浩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小岗。

在凤阳,了解沈浩的人对他的共同评价是,这是一位对群众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激情、敢想敢干,勇于挑战的好干部。只要是对小岗发展有利的事情,无论多么难,他都要坚持干下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由于京沪铁路隔开了小岗村与307国道的联系,长期以来,小岗人出行要绕行20多公里,这一直是制约小岗村发展的瓶颈。小岗人多么希望能有一座跨越铁路的桥啊!可是谁都知道,要想在繁忙的京沪铁路线上架桥谈何容易,更何况是为一个村修公路让火车停下来。然而沈浩迎难而上,在别人想都不敢想时,他已经行动了,他一次次去铁路和交通部门协商,不辞辛苦,不怕碰壁,用诚意感动了人家,半年以后终于把项目跑了下来。在高架桥合龙的时候,京沪铁路专门为此停运了40分钟。 2008年6月底,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乡亲们争相来到大桥上。村民们说:‚这条路我们盼了多少年啊!沈书记带我们修通了这条路,我们小岗大发展更有希望了。‛

在小岗,村民们都知道,沈浩的房门从不上锁,不论白天黑夜,乡亲们只要有事找他,随时都可以走进他的房间。 2008年3月,全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小岗村扩大了十倍,村里事务更加繁忙,每天来找他的人更多了。其他村干部看他整日太辛苦,就私下在他的房门外安装了一扇铁门,想让他能多休息会儿。他看到后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知道农民的难处,乡亲们找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干再多的事也是分内的事。从此,这扇铁门就再也没有锁过。

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这是小岗村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六年,也是小岗民生改善最显著的六年。

送别沈浩的情景,是凤阳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自发前来送行,紧急调来的二十辆大巴仍然不够,街道两旁是眼含热泪早早等候在那里的乡亲。来滁州参加农民歌会的全国十大名村的‚当家人‛闻讯后,连夜赶到殡仪馆吊唁。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沈浩,当你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小岗的时候,你也把共产党员的丰碑树在了人民群众的心中!

他永远和小岗人民在一起 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

我和沈浩在小岗相识,几年来的风风雨雨,让我俩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这几天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朝夕相处的同事,并肩作战的战友,在怀念他的同时,我也在不停地追问:6年啦,两千多个日夜的坚守,两千多个日夜的忙碌,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你对这块土地这样的痴迷、留恋?又是什么原因,让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你产生了亲人般的情感?

刚到村那会儿,一些人对这个从省城来的干部,能不能在这坚持三年都表示出怀疑,更别说带着村民干事了。为了寻求小岗加快发展的良方,沈浩一到村就扎进了村民中间,用了30多天的时间,把全村108户跑了个遍。在走访农户时,还时不时地碰到冷脸,但他从不生气。一回生两回熟,村民也渐渐开始和他拉起了家常。

2

有村民反映说,村里的集体资产长期被人占用,很多人有怨气。对此,沈浩直面矛盾不回避,找当事人问清原委,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最终收回了20间集体办公房和2台推土机等大型农机具,村民的心气顺了。慢慢地,小岗人开始接纳和信任这位新来的书记。

为了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他一次次地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议、党员会议、村民大会,领着大家一起分析和查摆落后的原因,把‚大包干‛带头人、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等36人带到大寨、华西等名村学习考察,让小岗人亲身感受这些年外面的巨大变化。

为把小岗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沈浩请来了省城的专家,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招商引资办工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2008年12月25日,美国GLG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永博士来村里考察投资,送走客人已是下午2点50分。接着我们又赶到县城参加广州从玉菜业集团在小岗的投资商讨会,会议开到晚上6点半才结束,当我们走出会场时天空已飘起了雪花。一天完成了两个投资商谈,大家都很高兴。就在准备晚上好好庆贺一下的时候,沈浩接到GLG集团副总裁王倩女士的电话:约晚上8点在明光市见面,进一步商谈投资细节。沈浩看了看手表已经7点了,顾不上吃饭,就拉上我冒着雪赶往明光市。

商谈一分一秒地进行着,沈浩一边认真地听着对方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能答复就当场答复,不能答复的就记录下来。谈话一直进行到夜里11点多,坐在我身旁的沈浩几次大口大口地猛吸香烟。这阵子他连续多日奔波劳碌,我知道:他是太累了……

在小岗从玉集团的菜地里,在普朗特小岗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工地上……处处凝结着沈浩带领村‚两委‛班子共谋发展的激情和艰辛。6年来,沈浩带着我们一起,埋头苦干,硬是把纸上的一幅幅蓝图变成了现实:长18公里的小岗快速通道去年建成通车,通往省城、县城的交通便捷了,大包干纪念馆迎来了八方宾朋,路灯亮了,自来水通了,文化广场建好了,新的居民小区入住了……

‚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 ‛这幅浸透泪水的挽联,不仅表达了村民无尽的哀思,更是6年来沈浩在小岗为民、爱民的真实写照。

3

因为他,我们又按了两回手印

凤阳县小岗村村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

我记得,沈浩到我们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干实事、能吃苦。当时,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的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群众都想改成水泥路。开始,村里打算从外面请工程队,一算账,最少也得40多万元。考虑钱太多,沈浩把我们找在一起商量,定下来由村里租机械、群众出工自己干,不仅能省钱,还能让村里人挣些工钱。修路的那些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拌砂浆。有一次,看到刚拌好的水泥浆漏了一地,他生怕浪费了,一时又找不到铁锹,就用手把水泥一趟一趟捧到路面上,弄得全身都是泥浆,手也烧起了泡……等路修好了,我们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

沈浩时刻都惦记我们老百姓,谁家有个难事、急事,他心里都有一本账。小岗人都说,有困难,找沈浩!

2005年夏天,有一个晚上,雨下得特别大。沈浩马上想到了徐庆山一家,还住在三间危房里。他一翻身,从床上爬起来,摸把雨伞就往外冲。一路上,天又黑,路又滑,深一脚,浅一脚,鞋子陷到泥里拔不出来,他干脆光着脚,一口气跑到徐庆山家。一进门,看见屋里到处漏雨,房顶上的泥灰‚哗啦、哗啦‛直往下掉。沈浩跑到床边,急忙把孩子抱在怀里,连声招呼还在发愣的徐庆山两口子:‚还不快走。‛折腾了大半夜,才把徐庆山一家安顿好。因为这件事,沈浩下定决心,要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他想方设法,四处筹钱。年底,第一批住宅新区终于建好了。就在这年春节,26户村民搬进了新居,徐庆山一家也住上了两层楼房。

31年前,我们18个农民,在‚包产到户‛的契约上,按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说实在话,我这个当年连杀头、坐牢都不怕的人,却在2006年的秋天,真的‚怕‛了一回。怕啥呢?怕沈浩走!沈浩在小岗3年快到期,就要回城了。我们急得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凑在一起合计,说什么也要把沈浩留下来!

大家都相信我,也知道沈浩信任我,要我去找沈书记。那天下午,我找到他就说:‚沈浩,你不能走! ‛沈浩先是一愣,接着递给我一根烟,自己也点上一根,抽了两口,叹口气对我说:‚老金子,我真的想回家了。来小岗这3年,我与老母亲没有见过几次面,女儿送到老家读书,见面跟4 我都不亲了。还有呀,我有些工作没做到家,觉得对不起你们。 ‛听他这么一说,我握着他的手说:‚沈浩,我知道,这些年,你为我们把心都操碎了,小岗正在大变样,你要真走了,我们怎么办?我们都想好了,一定要把你留下来。 ‛就这样,我们按下了98个红手印,硬是把他留在了小岗村。

这一留又是3年,眼看沈浩的第二个3年又要到期了。在一次会上,我试探着问他:‚沈浩,你给我们说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沈浩大大咧咧地笑着说:‚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 ‛于是,今年9月24日,我们按下了186个红手印,想要再次留住这位好干部。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多个月后,沈浩,永远留在了我们小岗村。

11月8日,我们小岗人,用最隆重的方式,把沈浩的骨灰接回了村里。那天,在沈浩的墓前,我大哭了一场。

我见五弟流过三次泪

沈浩同志哥哥、萧县杨楼镇人大主席沈明儒

第一次见五弟流泪是在2004年‚五一‛。那时,五弟刚到小岗村任职不久。‚五一‛节前,他给我来了个电话,和我商量说:‚四哥,我刚到小岗,工作千头万绪,担子很重,今后恐怕一两个月都难回家一趟,你弟妹工作又忙,平常老娘一个人在家里,我真是放心不下,我想把老娘送回老家,托付给你们照顾。 ‛我说那好啊,老娘从1996年以来就一直在你家生活,我们早该尽尽孝了。 ‚五一‛节,我到合肥接老娘。五弟一脸的不舍。临上车的时候,五弟扑通一声跪倒在老娘面前,说:‚老娘,儿子听从组织安排,到凤阳小岗工作了,一时不能回来好好照顾您,请您到我哥那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说完,给老娘磕了一个响头。等到抬起头时,五弟一脸的泪水。

第二次见五弟流泪是在2008年春节。五弟一家回老家过年。除夕晚上,我们兄弟几家在一起吃团圆饭。饭桌上,我三哥的儿子问五弟:‚小叔,听说明年你们小岗要上不少大项目,能不能介绍点工程给我做做,总比我在外面给别人打工强。 ‛五弟听了,把筷子一放,严肃地说:‚这可不行,5 组织上把我选派到小岗任职,是让我把小岗经济发展上去,带领小岗人民富裕起来,而不是给个人或家人谋取私利。你们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一番话,说得全家无言以对,气氛有点尴尬。

我们老家有过年守夜的习惯。守夜时,我和五弟闲聊。五弟说:‚四哥啊,不是我不想帮家里,是我不能帮。这个口一开,小岗的乡亲会怎么看我,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做。小岗这几年不容易啊,都是大伙拼出来、累出来的呀。你看,虽然你比我大5岁,可你的头发还乌黑,我的头发基本全白了。 ‛我心疼得不得了,便劝五弟,如果太累了,等干完这一任就回厅里吧。五弟沉默了一会,说:‚小岗的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干完这一任,如果组织上要我留下,我愿意再干,如果组织上决定让我回去,我也要当一个小岗的名誉村主任或是顾问。我真的舍不得离开小岗啊! ‛说到这里,五弟流泪了。

第三次见五弟流泪是在今年3月7号。这一天是我小侄女的生日。小侄女在萧县实验中学读书,远离父母。听说爸爸妈妈今天要来陪她一起过生日,特别高兴。放学铃一响,便跑到学校门口张望。左等右盼,到了中午12点,还没见到五弟夫妻俩的身影。小侄女很不高兴,小嘴撅得老高。她问我:‚四伯,爸爸妈妈会不会又不来了呀。 ‛就在这时,五弟给我打来电话,说,原计划今天能早点赶到萧县,但上午又接待了几批客商,可能要迟点,让我和小侄女再耐心等会。快1点的时候,五弟夫妻俩终于赶到了。我们简单地吃完饭,便来到学校操场的草坪上,准备切生日蛋糕。小侄女显然还在生气,一句话都不说。五弟为了哄小侄女开心,做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举动。他说:‚女儿,都怪爸爸,爸爸实在是因为工作太忙。快别生气了,看爸爸给你露一手。 ‛说完,五弟竟然在草坪上翻起了跟斗。毕竟是40多岁的人了,几个跟斗翻下来,五弟便累得坐在地上直喘气。小侄女看着,再也忍不住了,跑到五弟面前,叫了一声爸,我想你呀,就是想你,便抱着五弟哭了起来。这时,五弟的泪水混着汗水也一起流了下来。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却看到了五弟的三次流泪。我明白,五弟的泪水中饱含着对慈母的眷恋、对妻女的柔情和对事业的热爱。

6 永远的怀念 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

知道沈浩离世是11月6日上午,当噩耗传来,我感到万分震惊,不敢相信也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沈浩和我是铜陵学院的上下届同学,当时我俩都是学生干部,彼此交往很多,从那时起便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在校期间,沈浩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上他刻苦上进,先后获得过‚三好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1986年7月,毕业前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生活中他关爱同学,那时候,学校发放助学金,按照沈浩家庭的困难程度,他完全应当享受一等助学金,但他每次都主动要求降为二等,把有限的一等名额让给其他困难的同学。虽然只差几块钱,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大学毕业后,我俩先后被分配到省财政厅工作,又成为事业上朝夕相处的好同事。

记得一年冬天,我们还住在集体宿舍,一天晚上,天气冷得出奇,我外出归来,看见沈浩的房门虚掩着,便推门进去,只见他裹着厚厚的棉被,蜷缩在床上,脸肿得很厉害,连说话都有些吃力。原来,为了赶印一份加急文件,他独自一人骑车去郊外的印刷厂,因路面结冰,摔得很重,但他还是强忍着疼痛,坚持把文件送到了厂里。一直以来,他就是这么一副硬骨头,坚韧、刚强,充满毅力,他以对工作的执着和出色的业绩,赢得了厅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誉。

2003年底,省委决定从我厅选派一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小岗村是‚大包干‛的发源地,各方面的关注度都很高,派谁去呢?厅党组进行了认真筛选,最后锁定了沈浩同志。大家认为,沈浩组织观念强、事业心强、适应能力强;他能够吃苦,来自农村,熟悉农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肯定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厅领导找他谈话时,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2004年2月16日,厅里送他去小岗村任职。在初步了解了小岗的情况后,沈浩的信心更足了。翻开他当天的日记,他这样写道:‚今天,厅领导要求我到小岗以后,要加强学习,一心为民,求真务实,严于律己。我一定要按照领导要求,引导和带领小岗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为小岗人民7 增富,为财政厅添彩!我相信,我一定能干好!‛字里行间,我分明看到了他对小岗的憧憬和对未来的自信!但我那时确实没有想到,他一头扎进小岗,竟在那里摸爬滚打了6年!

6年来,沈浩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他用真情凝聚人心,以执着争取支持。单位的同事始终关注着他,关注着小岗村。厅领导经常去看他,我也多次到过小岗村。每去一次,我都深刻地感受到小岗村的发展和变化,感受到老百姓对沈浩的信任和爱戴。他忘我的工作精神总是深深地打动着我,也给我以激励和鞭策。

沈浩,你是我们母校的骄傲,是省直机关的骄傲,更是我们财政系统的骄傲。我们永远怀念你!

基层干部的光辉典范 《农民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 夏树

我跟踪采访沈浩6年,一次又一次被他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一次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他对小岗、他对小岗老百姓的真情大爱。

我第一次采访沈浩,是2004年2月9日,那一天,安徽省委给省直单位选派干部送行,沈浩因为被选派到小岗村,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他:‚你在省直机关工作了这么多年,能适应农村生活吗?‛他说:‚在皖北农村长大,我热爱那片热土,怎么会不适应? ‛

他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大,充满着激情。第一次交谈,他的朴实与坦诚,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快到秋天的时候,我去了小岗,看到他正在和村民一起干活,一身泥一身水。他走过来跟我打招呼时先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你看我是不是瘦了一圈,二十多年没干过这重活了。 ‛当我握住他那粗糙的手时,不由地想起,2月9日我俩第一次握手时的情景。笑着对他说,你这是一双合格的村书记的手!

沈浩告诉我,最初确定要到小岗村去的时候,也有朋友劝过他,农村的情况复杂,要超脱一点。可是,当他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走访完小岗8 村所有的农民家庭,当他投身到火热的工作之中,就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力量,一种舍身为农民干事的力量。他觉得不把群众带到致富的路上,有愧于人民群众的信任,有愧于党组织的重托。

2007年9月中旬,我又去小岗采访。走进村头那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张床、一张桌子,洗过的、没有洗过的衣服都堆在椅子上。房间的陈设是那样的简陋,还不如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

看到沈浩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我问沈浩:‚你从省城下来,离开了温暖的小家,没觉得苦吗?‛沈浩说:‚我是吃了不少苦,但看到小岗村一天天在变化,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男人,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人生真正能独挡一面、干点事业的时间,没有多少年!我能把自己最好的一段时光献给小岗,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干事,我觉得值! ‛

我知道,多少个漫漫长夜,他一个人在这个小屋里,用笔记的方式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多少个漫漫长夜,他一个人在这个小屋里,规划着小岗的明天。他真的已经把小岗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之中!沈浩在今年8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只要小岗村能够发展规模经营,迈入现代农业,小岗农民都能过上富裕的日子,我死而无憾!

这两年,许多到过小岗的朋友都在惊叹:小岗的变化太大了!小岗的招商引资呈现井喷状态,小岗农民收入比6年前增长了近三倍,小岗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小岗在变,沈浩也在变。每一次交谈,我都发现他对‚三农‛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体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这种思想深度来自于他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来自于他对农村纷繁复杂局面的真实把握,来自于无数漫漫长夜的苦苦求索。

如今,小岗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你,一个生龙活虎、周身有使不完劲的中年人,一个正带领着小岗百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家人‛,却一声不吭地走了。

沈浩走了,他用45个春秋,证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他用45个春秋,告诉我们,伟大出于平凡。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党的基层干部的光辉典范!

9

第17篇:蒋小平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李富同学先进事迹介绍

李富,男,中国共青团员,1991年出生,籍贯云南楚雄。2010年毕业于云南省楚雄州第一中学,2010年至今就读云南财经大学城市管理与资源环境学院。读书期间,他先后担任了各种班委职务,12年班委职务从未间断,对同学积极热情,对班级的各种管理事务一丝不苟,他也因此养成了对团队极其浓厚的责任感。他现任云南财经大学L●F创益协会(一个创业类协会)会长,云南大学生社会实践联合会(跨校性协会,各高校都有会员,学生团体自发创立)会长,云南财经大学G●T吉他协会副会长兼吉他协会外联部长,在学生会也担当一定的职务。在社会上,现担任凤兴龙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轮滑总教练。以及一些琐碎的校园代理职务。

2010年他从事中介公司代理业务,积累了一拨人脉资源,为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0年他曾在学校从事文具销售工作,收获颇丰,极大地增强了对于自主创业的自信心以及收获了宝贵的创业经验。 2010年他帮助云南财经大学外联部筹得大量赞助,赞助总价值达数千元。2010年他曾帮助学校步行街奔腾码店料理数月生意,这使其对销售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及体会。2010年在一个东北老板的调教下,他学会了一些做生意的小技巧,在业余时间给他打工,实际上对他来说是一种拜师学艺。于是,他对营销的兴趣直线上升,殊不知,对创业的渴望也越发强烈。于是,他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向家人筹钱,向朋友借款,向班主任老师借款,意在兴起他自己的创业计划。2011年春节前他在昆明市体育馆的年货购物节上自主创业买鞋油,因诚信经商,上了昆明电视台的街头巷尾栏目。2011年春节前他在圆通山和南屏街进行自主创业,销售日化产品,并且获利颇丰。2011年春节前他在老家做春联销售生意,虽然感觉这种创业档次有点低,在别人看来是小打小闹,但对他来说却是一笔很珍贵的财富。2011年他曾经有过经营餐饮的这一想法,为了这个疯狂的想法他付出了巨大的行动,他以打工者的身份进入了多家餐饮业去观察他们的经营方式,在那些店里面他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就当他要向家人筹款启动这个创业计划的时候,他面临启动资金困难,创业政策,以及整个昆明餐饮业的低迷的问题。他不得不暂时放下这个创业计划,把那些从各大餐饮店学来的经验打包收藏起来。这才第一次让他感觉创业之路的艰辛,坎坷。2011年4月他积极参加云南财经大学举办的跳蚤市场,收获颇丰。2011年6月他积极参加云南财经大学举办的跳蚤市场。两次跳蚤市场,一样的“创业”项目,他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收获,里面包含的是艰辛,是对这种在自己这个年龄段难以承受的创业风险的担忧。毕竟,一旦他的这种“小打小闹”失败,就可能会面临一个月,或是几个月的经济紧张。即便如此,面临创业资金不够,以及创业经验不足的风险,2010年他又组建了云南财经大学L●F创益协会这样一个创业团体。这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形单影薄,力量有限,难以进行真正的创业,方才创办了这个团体。他的宗旨就是让大家都能赚到钱,共同截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目前,他本人带领着L●F创益协会,在云南财经大学南北院建立起了一个具有公益性质今后可能会走向盈利道路的这样一个兼职平台。他本人带领着这个创业团体,在社会上,在校内进行着各种商业化的广告设计宣传活动。他的这个创业团队还有自己专属的创业技术培训,包括:potoshop图像处理及设计软件培训,以及轮滑教学培训,一些公司业务代理技能培训,以及一些创业知识,创业心理的培训。虽然,他的这个创业团队总人数只有100多,主要成员20多,实力派人物屈指可数。但是该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有着一颗渴望创业,渴望赚钱的心,有着极强的凝聚力。这就对啦,毕竟,创业的本质就是要赚钱,多赚钱,再赚钱,最后钱生钱。不论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他相信他的团队,他说过,万事开头难,我们会强大起来的。我们会一起努力的。

目前他已拥有了自己的成功创业成果,例如:他在凤兴龙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轮滑培训班,以及与其团队的一些成员在月牙塘小区,荷塘月色,北市区北辰广场,均开设了轮滑培训班。他做了永赛培训,超越健身,以及一个数码产品公司的校园代理人。以及一些零碎的商业宣传。而他的团队也有自己稳定的创业实践项目,都在进行中,相信不久也会成为成熟的创业项目。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管您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无论作为创业团队的领导人还是作为一名忠实的社会实践者,他有那个激情,有那勇气,有那个实力去实现自己以及团队的创业梦想。 所以,本人希望评委老师能把这个致远奖评给他,相信对他而言,这会是很名副其实的。谢谢!

第18篇:胡敏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胡敏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副院长王艳

6月20日,我院全体职工组织学习了胡敏华同志事迹活动,通过此次学习,我深有体会:学习胡敏华同志首先要牢牢把握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活动的内涵和实质,要把学习先进事迹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要把学习活动同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不断了解胡敏华同志的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了解她热爱祖国、对事业追求的思想境界;了解她心系病患、对病患极端负责的高尚医德;了解她积极进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通过这些了解,让我非常震撼,胡敏华同志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作为一名在防疫线上工作了22年的医务人员,肩上担负着保障辖区内群众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卫生协管等重要责任。通过学习,使我深刻感受到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尽职尽责地对待每个家长和儿童,做好每项工作,并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务实工作,以最好的业务水平服务每一个儿童。

副院长徐明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发挥楷模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进一步激发自己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本人深入学习了胡敏华先进事迹,现将读后感反馈如下:

敏华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是我们卫生计生工作者的榜样,是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卫生计生精神的楷模,是我们卫生计生行业一面鲜红的旗帜!

我们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要用好胡敏华这面镜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始终做到心中有患者、手中有事业、肩上有责任,脚踏实地地把工作业绩写在我们救死扶伤的医疗卫生战线上、写进老百姓的心坎里。让我们用群众感受得到、享受得到的业绩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合力来推动健康五陂、美丽五陂、幸福五陂的建设与发展!

副院长张书连

6月20号下午,我院召开了学习胡敏华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通过此次学习我有深刻的体会,任何平凡的岗位上都可能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胡敏华老师从事护理工作29年,辗转过很多岗位,但是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她对待工作都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出现她的身影。"尊敬的胡敏华老师,您的形象是我的楷模,您的歌唱是我的心声。我会以您为榜样,无怨无悔把爱洒在病房、社区。做一名白衣天使,直到白发苍苍。" 在一次次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进行护理服务时,我们把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大爱的价值观传递给护理服务的对象和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向胡敏华老师学习,弘扬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身先士卒、勇于担当,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医师刘喻

通过学习胡敏华同志的先进事迹,了解任何成就都是有人在后面默默的付出与劳动所得;任何岗位都需要有人坚守;任何付出都会有回报,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有以下体会:

1、无论什么工作岗位都要有肯吃苦的人来干。不要一味的看到别人的成就和荣誉,而忽略了那些成就和荣誉背后的辛酸与付出;不要太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忘记集体的荣誉。

2、要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一心为病人。

3、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想到了的事情就要付出行动,并努力的都把每件事情做好。

4、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利用可利用的资源,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学习,获取知识,逐渐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药房主任糜收玲

通过我院开展向胡敏华同志的学习活动后,了解了她的先进事迹,让我不由心生敬畏。提起艾滋病,凡人多惟恐避之不及,然而胡敏华同志已在抗艾滋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默默奋战了17年,我们很难想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在如此平凡的岗位上可以做出极不平凡的贡献,用职业精神谱写忘我无谓、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在此我向她致敬,以表达我内心最深的触动。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也有10多年了,接待过很多不讲理的患者与家属,听惯了那些患者对医院对医护人员存在戒心的一些刺耳的语言,尤其在他们不理解我们时,工作不顺时会有抱怨自己选择的这份工作是多么地辛苦,还那么吃力不讨好,也曾叹息这工作不尽人意,甚至有时会为此感到迷茫、失落。对比下来,真的是惭愧至极,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应重拾最初对护理工作的那种激情和热血的心,踏踏实实坚持于自己的岗位,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与时俱进,愿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医师宋莉

学习了胡敏华同志的感人事迹。知道了胡敏华和艾滋病患者之间点点滴滴的故事,胡敏华护士长为了照顾病人几乎不着家,每天都要照顾病人,给他们送饭、擦身子,作为一个同行来说,我觉得很多人都做不到,我很佩服她。我们学习胡敏华同志,关键要把学习先进事迹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学习胡敏华同志,就是要大力弘扬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温暖热忱、对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一心一意发展卫生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学习胡敏华同志,必须把学习活动同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要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要与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结合起来。

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以胡敏华同志为标杆,努力提升自身的不足,我们基层医院的技术不如大医院的专家好,我们就从服务态度上改善,让患者信任我们,把我们当成家人一样,有什么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我们。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庭医生".检验师彭艳

胡敏华同志是南昌市第九医院护士长,今在我院职工大会上由副院长张书连讲述了她的个人先进事迹。认真听取了张院长的讲述,得知胡敏华同志是一位"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卫生计生系统职业精神的楷模。虽然我不是一位从事临床护理的护士,也不是一名共产党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检验科医务工作者,但我们每天也要面对不同类型的患者,我要用好胡敏华同志这面镜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忘初心,始终做到心中有患者,肩上有责任,面带微笑,脚踏实地的把工作做好,使患者能感受到我们医院带来的温暖。

我虽然只是检验科技师,但我也要向胡敏华同志学习,在工作上积极主动、踏实苦干,不断提高检验科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生物安全,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为我院树立好榜样。加油!加油!

护士陈芳

2018年6月20日我院召开学习胡敏华同志大会,我作为一名普通护士,学习了胡敏华护士长的先进事迹后,感到很受益!

没参加会议之前胡敏华是谁,做过什么,从事何种职业,我一无所知。()经院内领导介绍才了解胡敏华前辈是个怎样的人,从事何种职业。

胡敏华一个从事护理职业29年的一线护士,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艾滋病" 一个普通人一听避之不及的疾病,她一干就是17年,人生又有多少17年,又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这项又脏又累的护理工作,无尽的夜班,天天重复一样的工作。

作为一名从小被父母溺爱的九零后,怕脏怕累好像都是通病,直到自己从事护理工作,在精神科主要从事生活护理,当套被套,换床单,有时候甚至要哄小孩一样对待病人……当这一切融入到了工作中,才发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而我做的只是皮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多向胡敏华前辈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工作上更加用心,细心耐心对待每位患者!

护士李酾

通过此次学习胡敏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对我给予了极大的精神鼓舞,同时受到心灵上的洗礼。胡敏华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是全省卫生计生工作者的榜样,是践行卫生计生职业精神的模范,是全省卫生计生行业一面鲜红的旗帜。现就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一、向胡敏华同志学习要向胡敏华同志学习,学习她情系病患、敬佑生命的医者仁心;要向胡敏华同志一样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一线,用真诚付出得到患者的信任;要向胡敏华同志学习,就要像她那样,视病患如亲人,对病人温暖热忱,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向胡敏华同志学习,学习她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像她那样,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为实践职业理想不断追求尽善尽美。

二、提升业务水平、增强责任感、尽职尽责、服务患者 30年来,胡敏华辗转过很多岗位,从2003年SARS爆发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出现她的身影,冲锋在前,亲力亲为,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心中要谨记《希波克拉底誓言》,把解除病患疾苦为己任,在工作中找出不足,增强工作责任感,尽职尽责地对待每个患者,做好每项工作。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务实工作,以最好的业务水平服务患者;要加强责任心,时刻谨记责任心的含义,把责任作为一种强烈的使命,作为医务人员,在这个特殊的职业,我们时刻面对的是一个个宝贵的生命,更要把责任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义务,对工作怀有高度的责任心。

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不断了解胡敏华同志的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了解她热爱祖国、对事业追求的思想境界;了解她心系病患、对医患极端负责的高尚医德;了解她积极进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通过这些了解,让我非常震撼,胡敏华同志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决定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视病人为亲人,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结合患者所需,注重对服务流程、细节的改进,使自己的工作更贴近患者、为患者所需,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开展各项工作。始终做到心中有患者、手中有事业、肩上有责任。

药师刘罗妹

2018年6月20日,我院开展了向胡敏华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活动,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活动,并且深深地被胡敏华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打动了。

胡敏华同志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从事护理工作29年,其中坚守抗"艾"一线17年。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了非凡的贡献,用真诚的付出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任,为了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解开心结,她创立了健康科普园地"温馨家园",为了尽可能地消除社会恐慌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她又开通了名为"与艾滋病为邻"的微博和微信号,并把它们变成了一个24小时的咨询服务台。总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病人利益为先,视病患如亲属,对病人温暖热忱,不辞辛劳,不惧苦累,坚守岗位,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这样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作为一名80后的医务工作者,更应该向这位前辈学习,虽然我的岗位不同于她,坚守的也不算是第一线,但是作为一名药学人员,我们应该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勇于奉献,以更好更全的服务去帮助有需要的患者。我们学习胡敏华同志,就是要学习她那种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温暖热忱、对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心一意发展卫生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第19篇:学习刘桂珍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学习刘桂珍同志心得体会

学习刘桂珍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忻州市委下发《中共忻州市委关于向刘桂珍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共产党员刘桂珍同志学习。

刘桂珍,1963年1月生,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忻州市代县峪口乡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村医生、代课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作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治病救人的好医生、教书育人的好老师、扎根山区的好党员,刘桂珍39年如一日始终怀着一颗为民服务、不畏艰难、乐于奉献、不图回报的赤诚之心。她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忠贞不渝践行党的宗旨,充分发挥了一名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在默默坚守中追求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刘桂珍先后获得“代县第二届道德模范”“代县三八红旗手”“忻州市文明和谐家庭”“忻州市五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中共忻州市委、中共代县县委评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忻州好人”;2016年被中共忻州市委、中共代县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39年前,因群众看病不方便,她放弃考大学的机会,当了乡村医生;1988年,村小学唯一的老师调走后,她又挑起了代课教师的担子;1996年,71岁的老支书干不动了,她出任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村两委换届,她连村委会主任也一起干了。多年来,她将4副担子一肩挑,在默默坚守中追求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就是刘桂珍,山西省代县段家湾村乡亲们心中的老大姐、领头人。

我了解到优秀党员刘桂珍的先进事迹,她那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坚持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扎根农村、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深深触动着我。

刘桂珍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不推不靠、主动任事,群众有求必应、乡亲有难必帮,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全村百姓生存的责任、健康的责任、教育的责任、脱贫的责任四付重担,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作为青年党员,应当认识到,只有对工作、对事业充满激情,一旦认准目标,就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的人,才能有所作为。只有摒弃不愿为、不敢为的错误想法,遇到困难勇敢去面对,在群众需要时挺身而出,主动作为,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与认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青年更应该积极主动担当,做有为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征程中贡献力量。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党花费大量心血培养出来的,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身份决定了我们都应像刘桂珍那样,时时刻刻牢记党的宗旨,多奉献、少索取,多点真抓实干,少点夸夸其谈。无论在什么位置上,无论多长时间,都要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地解决好各种难题,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身为一名党员向刘桂珍同志学习,学习她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政治品格,坚定爱党为民的理想信念;学习她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坚持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学习她扎根农村、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坚守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要以刘桂珍为镜子,深学细照、对标一流,找准差距、务实笃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自觉把维护核心、见诸行动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树牢宗旨观念,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民造福,努力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共产党员。

身为一名教师,学习刘桂珍同志的先进事迹,要重点学习刘桂珍立足本职岗位、深入贫苦群众、坚持39年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不忘初心,而我们教师,就要尽好一个教师的职责,学好自己的专业,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也能够在教学领域用知识去创造价值。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扎根基层的坚定信念,为孩子们的明天作贡献,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在本次学习中,我深受感动,面对勤勤恳恳在一线为农民服务的刘桂珍同志,我们自省自悟,着实发现了很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一定会充分发挥刘桂珍精神,敬业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扎根基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利用国家提供的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的明天。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同时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照亮孩子们的前途,也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立志将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利用空余时间多多学习,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化自己的专业内涵,扎根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奉献在一线。在一线工作中兢兢业业,勇攀高峰。

第20篇:卞峰煜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卞峰煜同志,1951年9月出生,浙江嵊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为我省最早的援藏干部,担任过西藏林芝地区监察局副局长,后任绍兴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现任绍兴市档案局局长、市档案馆馆长。 卞峰煜同志的主要事迹如下:

一、锐意创新:清冷岗位上干出了火热事业 卞峰煜同志先后担任过监察局、农业局的领导职务,在反腐倡廉和发展三农的一线工作中,表现突出,颇有建树,多次获得先进称号。1991年,他在援藏期间,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财务整顿先进个人;2001年,他在农业局工作时,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先进个人。 2000年12月,他调至绍兴市档案局任局长。这个陌生的环境,对他来说显得有些清冷。有人劝他:你年近半百,官当到顶了,该享享清福了!但是,全新的事业,激起了卞峰煜同志一种新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他潜心研究档案工作,发现这个以往不为人关注的部门,确实有太多的困难,也同样有太多的事可干。于是,他立誓:我离退休还有10年好干,豁出去了,把这10年押上去! 如何使档案从文件仓库中走出来,从书斋式的环境中跳出来,理直气壮地走上一线,贴近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这是卞峰煜同志孜孜以求破题的工作目标。他运用新的理念来激活部门,瞄准新的制高点,在创新的平台上有所作为。他经常对同志们说:大胆去工作,有事我来扛。 他大胆打破档案接收利用中时间、区域、全宗界限,大胆地对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提出了大档案理念。市档案馆馆藏从2000年的不足8万卷上升到2006年的30万卷,馆藏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主持创办了《档案信息摘报》和《档案参考》,主动为党委、政府遴选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及时提供决策参考,多次获得市领导的批示。同时,他主持编写了24种编研材料,有据有理地提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方案。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重大会议和市两会之前,他总是亲自策划选题,分别编撰了《辉煌二十年》、《绍兴人大二十年》等专题资料,送交与会同志,为加深理解重大决策背景作好铺垫,赢得了领导和代表、委员的普遍好评。 绍兴市档案局许多同志都说:卞峰煜局长的以身作则,唤起了档案局同志的创新激情,在清冷的岗位上干出了火热的事业。确实,市档案局自2000年以来,多次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机关的称号,在市级机关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一等奖部门。2003年,被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在全省档案事业十五评估中,获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先进市称号。十五期间,全市档案部门有7个科研项目通过省级以上鉴定,其中有两个项目获国家档案局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奖。2003年7月,与有关单位协作完成了地方重大活动中视频档案的采集与开发系统研究课题,有效实现了视频档案永久保存和实时利用,并在全省推广。

二、开门为民:把神秘部门办成了百姓窗口 无论在监察机关、农业部门,还是在档案部门,卞峰煜同志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密切联系群众,想方设法为老百姓解决困难,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 过去档案部门往往被视为管理森严的神秘机关,长期以来与老百姓没有多大的联系。卞峰煜同志审时度势,依据政务信息公开的原则,首先提出档案开门服务的创新思路:老百姓有权利用档案,我们就有义务提供档案服务。2002年初,绍兴市档案局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党政文件查阅中心,集中收集与老百姓工作、生活有关联的红头文件,公开向社会开放,受到了省政府办公厅的充分肯定。不久,在全市各级档案馆都建立了文件查阅中心。2003年4月,他又指导越城区皋埠镇建立了全国首家乡镇文件查阅窗口,初步形成了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三级网络。 不少投资者想在绍兴创业发展,需要了解有关政策法规,都会来文件中心看一看。有位来自温州的企业家两次来文件中心查阅利用,结果都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最新的文件资料。他说,虽在绍兴举目无亲,但文件中心就可以满足我的需要,真是很方便。 由于政策往往是连续的、一贯的以及配套实施的,因此许多市民在查现行文件时,一般总要追溯到历史文件(档案)中去。文件中心的对外服务,不但满足了群众对现行文件的利用需求,而且大大激活了沉寂的档案和资料资源,起到了文件引档案、文件连档案的效应。近些年,卞峰煜同志又积极开拓档案部

温桂华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温桂华同志先进事迹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