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邓练贤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08 08:34:27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王贤先进事迹

怀赤子之心建设生态文明家园 以满腔热忱描绘农村发展美丽画卷

——赫章县水塘堡乡营丰村副主任王贤先进事迹

一、个人简历:

姓名:王贤,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80年7月。1999年毕业于贵州省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同年入伍,在广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服兵役,2001年退伍。2001年至2007年,从事数码影像个体经营。2007年10月,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选拔,被组织安排到赫章县水塘堡乡营丰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2008年3月,在村级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水塘堡乡营丰村村委会副主任,2009年1月,被任命为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营丰村水塘堡组示范点项目专职人员。

二、服务地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营丰村位于水塘堡乡东面,是乡政府所在地, 32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2、自然条件:营丰村平均海拔1800米,生态环境良好,四周林木繁茂,与国家级夜郎森林公园毗邻,森林覆盖率达85%。年降雨量1396.6mm,云雾多,日照少,相对湿度在85%以上。

3、周边环境:营丰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15公里,地处白果镇与妈姑镇之间, 326国道穿境而过,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裕,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良好的村,已纳入全乡总体发展规划范畴。

4、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营丰村辖5个村民组,土地总面积2710.1亩,其中耕地面积950.1亩、林地面积760亩、草地面积1000亩。全组总户数314户,总人口1357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20元,目前的主要支柱产业是玉米和马铃薯,全村通水通电通路,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五保户6户6人,低保户20户72人。全村共有党员23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特色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0%。

5、基础设施现状:营丰村已实现户户通水通电,全村覆盖通讯信号,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有待改建、改造危房户145户,待完善连户路近5公里。

6、存在的主要要问题:主导产业不强、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7、发展目标: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注重特色、绿色,通过对农民新居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农村改革等措施,实施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通电话、通电视;改房、改院坝、改厨、改圈、改厕;建垃圾池和沼气池等工程建设,按照“一年试点、二年推广、三年取得成效”的计划,三年内将促进营丰村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8、发展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村班子建设、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

三、个人主要事迹:

2007年11月,我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选拔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围,被分配到水塘堡乡营丰村任村主任助理;2008年3月,因工作出色,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在2008年3月的村委换届选举中,被推选为营丰村副主任。这无疑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全新的转折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对自己现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感到欣慰,为个人价值取向的转变和进村工作的历练而自豪!面对艰辛的基层工作,我信心百倍。

1、转变观念 扎根基层

我曾就读于贵州省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1999年毕业后第一次放弃工作分配报名参军,在广东军区炮一师政治部宣传科服役,从事美术宣传和影像摄制工作,多次荣获嘉奖。义务兵两年服役期满,2001年光荣退伍,再一次放弃分配机会,打报告申请自谋职业,领到民政部门发放的二万元补贴,又自筹资金三万余元,开办了赫章县第一家个体数码影像工作室。依靠独到的审美眼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热情,小小的工作室进展顺利,除了日常经营,还曾经先后为赫章县的若干部、办、委、局和近半数的乡镇服务过,赢得广泛好评的同时,也为自己谋取了可观的利润,月收入曾突破万元。

在探寻人生价值的过程中,由于年轻浮躁,我盲目转型投资,致使辛苦经营多年的积蓄遭受亏损。在生意场上摔打,虽然有亏有盈,但是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定能东山再起,为自己营造舒适的生活。然而,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人生的价值难道仅仅局限于做生意?仅仅是为了能养家糊口?今后将何去何从,选择怎样的生活道路,既可以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又可以回报国家、社会、学校乃至军队对自己多年的培养——经过一系列思索,我毅然报名参加选拔,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围“一村一名大学生”,被分配到水塘堡乡营丰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2、不计得失 忘我工作

刚到单位报到时,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加之村里的事务很具体很繁琐,每天忙碌之余,我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搞普查,群众不屑一顾;抓计生,村民不理解不配合。刚参加工作不久就面临三年一届的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对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我从头学起,如何能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任务,如何落实换届选举的宗旨,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我在思索中彻夜未眠。我相信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于是,通过各种途径,我尽可能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文

2

件和网络下载,全面系统地收集了村“两委”换届选举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加班加点地展开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三个白天黑夜的交替突击中,我熬红熬肿的双眼背后,呈现的是对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透彻理解。

之后,我虚心向乡领导学习,结合县情乡情村情,制订了祥实的选举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一位七十余数的老大爷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你们这次组织的选举工作是公平公正的,对你们这样的选举,老百姓一点意见都没有,真不愧是大学生。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感到由衷欣慰的同时,也感受到基层工作的任重道远。

发展才是硬道理。农村工作要见成效,必须为老百姓谋福利,切实调动他们发展的积极性。我结合相关政策,为村民申报茅草房改造和沼气池建设,动员他们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营丰村的参合率达到96%,超额完成任务。一系列惠农项目的有效实施让老百姓受益,坚定了他们谋求发展的信念。营丰村有个叫雷德柱的村民,以前从事土法炼锌,面对取谛“两土”的政策,他转向投资能繁母猪养殖场,我主动把自己的情况及时向乡领导和县畜牧局等相关部分反映,争取支持。现在该养殖场规模已逐步发展到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育有能繁母猪86头,猪仔168余头,肥猪30余头,态势良好,前景可观,必将在村民中起到发家致富的带头作用。

我非常珍惜在基层锻炼的机会,不断挑战,超越自我,力求完美,忘我工作。在水塘堡乡营丰村工作期间,在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的个人价值取向乃至人生观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以满腔热忱投入乡村工作,在意识形态上不再拘泥于做好一件事能为自己带来什么,而是考虑能为政府解决什么,能为村民谋求什么。每办好一件具体的实事,就能为乡镇领导排忧,为农民群众解难,在领导认可和群众赞许的氛围中,我渐渐做到了不计个人得失,忘我投入工作,满足于被人需要,能为群众办事的成就感。

作为“一村一名大学生”,我每个月只能领到由省、地、县联合下发的600元生活补助,面对微薄的工资收入,我从不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中。有些人不理解,甚至嘲笑我傻乎乎的,认为我的工作没盼头,不值得太认真太投入。然而,在那个岗位上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切实落实各级领导交给的任务,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我不屑别人的非议,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工作。

3、发挥专长 服务基层

我所在的水塘堡乡党委书记李纪能、乡长安学珍及人武部长李伟等同志对新分来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比较关心,得知我在数码影像和平面设计方面有一定的专长,之后

3

找我谈话,把我借用到乡党政办,为全乡的影像资料收集和对外宣传服务。自己熟炼掌握的技能终于有平台发挥,欣喜之余,我由衷感慨遇到了知人善用的领导,于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愈发卖力。

因为我原来个人自用的设备老化,乡里专门为我购置了数码摄像机和照相机。由于在乡间辗转,三角架不方便携带,我就自己买了一株独臂伸缩支架,酷似警棍,加之我的工作性质还算不上正式职工,于是,我就成了同事们口中戏称的身背双枪手持警棍“混入革命队伍”的愣小子。面对这样的说法,我一笑而过,不管是不是混入革命队伍,干好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于是,只要有任务,我就背上机器,跋山涉水,出现在全乡的每个角落。整治矿山、计生突击、抗击雪凝、两基验收、上级检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我前后奔波的身影和“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县委办、政府办、新闻中心、报社、文联、农业局、畜牧局、供电局„„哪里需要本乡第一手资料,我总能按时准确送达。 2007年末至2008年初,全县遭受了五十年不遇的雪凝灾害袭击,水塘堡乡受灾情况尤为严重。全乡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抗击雪凝,狠抓恢复重建。我敏感地捕捉到抗击雪凝及恢复重建过程中的一系列感人瞬间,并取得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将之以《在冰封雪凝的日子里》命名,编辑成画册纪念并弘扬抗灾精神。付印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以前干个体时积累的经验,面对纸张价格上涨的趋势,抓住有利时机果断作出决定,为画册的顺利出品节约了一万余元资金,《在冰封雪凝的日子里》画册的出品,全面祥实地反映了水塘堡乡受灾情况和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把该画册的作为宣传载体,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在县委组织部、统战部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水塘堡乡争取到来自中国扶贫基金会、方树堂基金会、年利达律师事务所以及香港慈恩基金会等机构的大力资助,争取到县民政局、农业局等单位协调的物资援助,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灾后恢复重建的进程,让全乡老百姓感受到了面对大灾时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乡党委书记李纪能的指示下,我迅速连夜设计了题为“抗震救灾、奉献爱心”的宣传海报,并连夜加班赶制宣传布标,在有限时间内把乡党委、政府关于抗震救灾呼吁捐款的信息及时发布到各村组,起到了明显的宣传效果。短短两天时间,就在全乡范围内筹集到善款107720.60元交由上级部门送抵灾区。

4、绘发展蓝图 建美好家园

因工作出色,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在2008年3月的村委换届选举中,我被推选为营丰村副主任。继而被转聘为到村任职人员,工作待遇由原来的600元生活补贴上升到2000余元的参公工资。2009年1月,水塘堡乡营丰村水塘堡组被评定为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 建设示范点,我被委任为为“生态文明家园”项目建设专职人员,工作条件和待遇的提升让我有更大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我更加不遗余力,以满腔热

4

忱全身心专注地投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由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项目在毕节地区才刚刚起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签,我便通过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和网络下载,广泛收集新农村建设相关资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上级相关指导性文件出台前,便提早运作,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统计,挨家挨户建立农户信息档案,把村民的家庭成员基本情况、住房环境现状、土地利用现状、经济收入情况等资料全部祥实记录在案。为项目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及时向新农办、规划局、建设局等单位上报相关数据,争取支持,在各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项目建设得到有序开展。

通过召开村组干部群众动员大会、深入调查摸底、宣讲政策,选择试点农户、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宣传发动等一系列工作,现已在全村启动10户危房新、改建工程,预计4月底完工,计划2009年6月底前再启动45户的危房建设。

在项目逐步实施过程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营丰村村民普遍经济基础较差,拿不出钱参与建设的现状,除了苦口婆心动员村民积极想办法投入建设改造自身的美好家园,我还及时将情况上报给乡党委、政府,争取支持,经相关领导协调,现已初步达成联系信用社放贷支持建设的方案。

为了高标准把项目实施好,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按照“楼房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无害化、庭院生态化、布局规范化”的要求,积极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了实现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取得明显成效的建设目标,我通过一系列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广泛开展思想工作,结合社情民意,在尊重本村的传统文化、生产习惯、生活方式,秉承文化传统、突出人文特色的前提下,我广泛学习,全盘思考,把营造文化氛围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与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把新农村建设、农村休闲观光旅游、古夜郎民居建筑与文化景观相融合,把森林覆盖率高、与国家级夜郎森林公园毗邻,适宜发展“农家乐”等优势相结合,加班加点制定了祥实的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将营丰村打造成“产业聚集、循环高效、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文艺繁荣”的综合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我倾注了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日复一日忘我地在各级各相关部门及农户间奔波。目前,除了危户改造的启动,还在全村范围内建设完工15口沼气池, 建成共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养猪场两个,育有能繁母猪135头,猪仔270余头,肥猪60余头。另外,现已种植核桃50余亩,计划一年内再扩种200亩。其它诸如垃圾池建设、连户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畜牧、种植等发展项目正在积极筹备,我坚信,在孜孜不倦的工作中,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协调配合,一定能圆满完成“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任务,通过逐步实施,必将以实实在在的示范效果,向各级各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5

5、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虽然多年持续不断的学习让我在数码影像、平面设计、广告宣传等方面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对农村工作也积累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然而,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若不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学习和提高,便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的时代步伐,势必被淘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非常注重业余时间加强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学习的平台,逐步拓展和丰富自身能力。再通过不断的实践,把所掌握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以便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基层服务。

除了技能的提升,我还非常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情操培养,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随时以努力上进的姿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先进党员看齐,时时处处克服一切困难,办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争取不辱“一村一名大学生”及到村任职人员的光荣使命。

在基层的大熔炉中,我为找准自己的定位而倍感欣慰。我深信,有一个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作后盾,有孜孜不倦的努力上进,有为人民服务的坚强信念支撑,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我就一定能不断发掘自身潜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添砖加瓦,在忘我的工作中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为所在村组的全面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美丽画卷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二OO九年三月

推荐第2篇:邓影先进事迹

邓影个人先进事迹

我叫邓影,女,现年51岁,1986年参加工作,陈大学区中心学校小学英语教师,从教三十年来,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正直善良,坚强,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的角色。

2012年我的婆婆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我的丈夫也在陈大中心校工作担任学校教导主任,他每天工作繁忙,总是早出晚归,我不忍心看他为家事发愁,作为儿媳妇的我义不容辞的地挑起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为了方便照顾婆婆,单位领导特别给予了两室一厅的房子,我一边上课,一边照顾婆婆,婆婆的大小便失禁,不知每天要给她换洗多少次脏衣服、尿湿的床单及被子,我毫无怨言,我的婆婆失去进食的能力,我做她喜欢吃的饭菜,一口一口喂她吃饭,2013年我的婆婆瘫痪在床我怕她长期卧床得褥疮,我每天勤于护理,给她翻身擦洗,2013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我的丈夫被确诊为腮腺肿瘤,急需住院手术,我应坚强的支撑下去,还好丈夫患的是良性肿瘤,,丈夫手术没完全康复就急急忙忙的出院了,在学校十来平米的卧室里,左边躺的是婆婆,右边躺的是丈夫,我的丈夫拆了线就急不可待的的上班了,因为他带的是九年级毕业班,他深知责任的重大,2014年秋天,我的婆婆去世了,她欣慰地走了,我完成了我的使命。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在相邻、同事眼里我是一位孝顺的人,在丈夫眼里我是一位贤妻良母,我言传身教教育自己的孩子将来怎样做人,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中年一代,我们承担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应该把尊老爱幼中华美德更好地继承、发扬!

推荐第3篇:邓志成先进事迹

邓志成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该同志2007年7月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怀化移动通道县分公司工作,2014年11月定向招聘转为正式员工,入司7年来一直担任综合事务一职。在这个岗位上,他认真做到了爱岗敬业、工作负责、团结同事、乐于奉献,尤其是入职中国移动以来,深感“移动人”责任重大,认准了中国移动就是能让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所以,他无时无刻,倾尽全力、竭尽所能地做好每一天的每项工作。

一、他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在刚刚接触到移动通信这个新的行业时,对许多技术性的东西摸不着头脑,在工作之余他从不忘为自己“充电”,学习与通信有关的知识,常为自己“加油”,他不仅重视本岗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新,还努力钻研实用公文写作和公共关系学,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除此之外他还十分注重市场营销、网络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知识结构,努力做到全面发展。

二、综合事务的岗位,事情繁多而复杂,平时工作难见成绩,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直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到粗中带细、杂而不乱。所负责的合同管理工作,能做到严肃认真、用心细致,通过细心工作,县分公司从来没有发生一起合同纠纷,合同管理工作评比多次被评为先进;所负责的新闻宣传工作一直名列前茅,每年在省市公司内刊和党报党刊发表的稿件相对最多,所在单位多次被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所负责的文明创建工作成果显著,通过积极申报、完善公司软硬件设施建设,整理好创建工作基础资料,先后成功创建并获得“青年文明号”、“文明单位”、“文明红旗单位”、“模范职工小家”等多项市级荣誉。同时他还着手成立了通道移动分公司团支部并成为第一任支部书记,通过积极工作、创先争优,支部成立仅四年便连续两次被团省委授予“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为他年终绩效加分,个人也因此被团省委授予“湖南省优秀团干”荣誉称号;认真做好仓储物流管理工作,面对公司物质多、仓库小的现状,他克服困难,采用物料分类混合堆积法,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利用,同时建好台账,做到了规范有效的管理,减少了物料损耗、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所负责的班组建设工作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改观,他积极引导各班组创新活动形式,变被动为主动,争创一流班组,在其推动下,县分公司取得1个班组名列全省前

十、1个班组全市前十的骄人成绩;认真督导好县分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好各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根据省市公司要求发挥职能、做好预案,定期排查隐患并及时整改,认真抓好各个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生产,通过有效的工作,全县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为企业高效、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用心处理好公司内外部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协调好与地方党政的关系,认真抓好了综治、计生、维稳、综合绩效考核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及时收集资料,建好工作台账,细致扎实的工作得到了地方各级部门的高度评价,使县分公司年终考评始终位于全县先进行列,单位和个人也多次得到地方政府表彰。

另外,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不忘积极投身到公司业务发展中,在他的推动下,公司成立了第一支员工直销团队,深入偏远乡镇宣传移动优惠政策、产品促销等便民惠民活动,以另一个角色投入到市场营销中,协同业务部门的同事把握每次契机,促进业务发展。

经过几年的磨练,他对待自己的工作已经游刃有余,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让他渐渐成为了公司里大家公认的、学习的榜样。

推荐第4篇:罗贤亮先进事迹

罗贤亮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罗贤亮,男,36岁,中共党员,沙井驿街道司法所副所长,兼任沙井驿元台子社区书记,在他任职几年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在同事的指导下,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宗旨,努力做到与群众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所学之长,为群众服务,以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艰苦奋斗、扎根基层;同时积极认真地做好上级交代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不辜负领导的支持和信任,得到了领导和群众们的认可。

按照兰渝铁路征地拆迁的总体规划,沙井驿辖区的开发力度日益增大,在拆迁过程中主要负责辖区内拆迁违拆的他一直在工作中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吃苦耐劳,心系民心。使得拆迁工作有序顺利的得以进行。

一、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拆迁工作是一个政策性很强、标准要求很高的工作,罗贤亮同志坚信“要想搞好工作,首先抓好学习”这一理念,他深知作为一名拆迁工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拆迁工作,因此他坚持把学习与工作贯彻始终,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点,当好表率,结合自身的思想、工作实际,做到边学边思,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水平。他不断的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业务,经常加班加点学习研究与拆迁工作相关的政策及规定,同时还虚心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认真的研究钻研土地法、物权法等法律,使自己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水平日益提高,得到了群众、领导的认可,为在实际中推进拆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二、以人为本,积极奉献拆迁工作

该同志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拆迁过程中,他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以换位思考的形式开展工作。

该同志坚信摸清被拆底数是推进拆迁进度的有效办法,于是他以“假如我是拆迁户”的思维方式带领拆迁小组开展入户工作,。该同志带领队员进户后,根据政府下达的任务数量,一户一户进行底数核查,根据不同情况分类,认真研究办法,制定措施,反复登门入户做思想工作,通过努力,工作逐步取得突破。针对公房积极宣传政府先拆迁多奖励,迟拆迁少奖励,甚至不奖励的政策,得到了拆迁户的理解,并用政策引导被拆迁户,用事实说服被拆迁户,以自律的言行赢得了被拆迁户的称赞。

该同志坚信做好政策宣讲是推动拆迁工作的有效保障。于是他认真研究区委、政府的拆迁政策和补偿标准,在进点前积极与拆迁办公室联系,就相关政策进行咨询。入户进点后,积极向被拆迁户进行政策宣传,使区委、区政府拆迁标准和拆迁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并认真根据政策规定为拆迁户测算补偿,尤其将优先拆迁的优惠政策宣讲到位,想百姓所想,做百姓所愿,得到了拆迁户的一致认可。

该同志坚信坚持科学操作是推进拆迁进度的有效措施。严格按照规范的法律程序进行拆迁,积极和拆迁办公室联系汇报拆迁工作进度,及时与拆迁办公室工作人员联系,进行实地测量,实地核算,和拆迁户面对面的开展工作,让拆迁户感觉到工作的公开、公正性,我们做到了动员成一户就签订一户拆迁协议,就补偿一户的拆迁奖励款,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和我们拆迁工作者对他们的关爱。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和科学规范的操作,拆迁小组做到了签一户,清一户,没有反悔和扯皮现象的发生。

同时,罗贤亮同志为了做好拆迁工作,日以继夜,长期奋斗在第一线,主动发扬“5+2”“白加黑”精神,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处处为拆迁户着想,及时的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群众当中树立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国家干部形象。

三、创新方法,用心做好群众工作

拆迁工作中,该同志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在政策法律范围内本着“争取群众利益最大化”原则,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做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他本着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是拆迁工作的根本的思想。工作中,他一直强调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要求拆迁小组成员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拆迁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把拆迁户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到沙井驿地区拆迁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被拆迁户邻里纠纷问题、被拆迁户家庭纠纷问题等,他都通过入户当面调解,将矛盾一一化解,使被拆迁户与政府之间达到共识,从而自愿的签订拆迁协议。同时他在工作中以讲解拆迁政策,宣传拆迁办法为突破口,和拆迁户以朋友的形式谈问题,不打官腔,不摆架子,以心换心,多一分关爱,多一分关心,多一分责任,让拆迁户切实感觉到拆迁小组想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困难,想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利益,想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幸福,征得他们对政府拆迁的理解,征得他们对政府拆迁的支持,得到他们对区委和区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认可!

四、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工作制度

对于工作,该同志严于律己,对拆迁户一视同仁,不徇私情。在工作中坚持实是求事,保持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作风方面,该同志积极保持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的作风,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对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做好各项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该同志在工作中对自己高要求,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坚持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工作阳光操作,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把好个案排查,接受群众监督,所经手的拆迁户无一差错。无一拆迁上访,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推荐第5篇:吴淑贤先进事迹

奉献在岗位,无悔献青春

——吴淑娴同志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事迹

吴淑娴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人做个现代的中国人,跨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呼唤少先队要把素质教育摆到突出的位置。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严以律己,乐于奉献、辛勤工作,能出色的完成学区党务工作和团队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党务工作中,她能积极协助学区总支书记开展党务工作。为了不影响日党务性工作而影响本职工作,她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在每年的党员发展工作中按程序认真准备材料,能严格按照缴纳党费的标准收缴党费,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正确处理好党务工作和日常工作的关系,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责任和热衷于党务工作事业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担任团队工作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时代精神的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几年来,她组织过“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有红歌比赛、经典古诗文朗诵、书法绘画比赛、象棋、乒乓球赛;有“争做善行

小富翁”的道德实践活动;有“扬传统美德,做文明新人”的中队会等。尤其是她组织在宋澄小学开展了大型 “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参观演讲比赛活动,这项活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开展“雏鹰行动”的活动中她组织各学校优秀中队争夺雏鹰奖章,使他们投入到生活、劳动、学习当中,提高了“五自”的能力,丰富了少先队的教育内容,拓宽了少先队的教育空间。还开展了“人人争当好孩子”的调查活动,学校、家庭都参与了活动,加强了联系,切实解决了学生在校内外表现不一的问题。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团队的工作历程是她一生宝贵的财富,也是她做好党务工作的铺路石。

她也十分重视知识的更新,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党务和团队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

在政治素质方面,她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在思想素质方面,她能从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入手,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她能积极参与,并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认真学习必读篇目,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党性分析材料和制定整改措施。在积极协助总支书记做了相关材料上报和各类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在业务素质方面,为了能更好地胜任党务工

作,她经常通过加强学习,不断的从书中吸取营养,来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几年来,他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对待工作的,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

在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几年来,学区党员发展工作很有成效,先后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4名积极分子入党。另有2名积极分子也已进入考察期。每当代表党组织找积极分子谈话时,总是认真细致做思想工作,对符合发展条件的同志,提出更高的要求,输入党的宗旨和思想,充当宣传党的知识的传播人;对不太成熟的同志,以情动人,春风化雨,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和策略,耐心细致地说服引导,并鼓励继续努力。

她这种不为名利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党务工作的满腔热情,深受党员和群众的好评。

在繁杂的工作面前,她始终保持着微笑面对生活与工作,每天送一个灿烂的笑容给她的工作伙伴,在遭遇难题的时候秉着不气馁的干劲克服难题,在收获成绩的时候怀着谦卑的心感谢所有帮助、支持她的人。

以上是她从教平凡而琐碎的工作,在这些工作中她和她的领导一起研究各学校工作,让她历练和成长;她将与同事朋友一起研修,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她在努力的成长,慢慢的体会自己的收获,也在体验着累并快乐着

的幸福,她将不断调整自己一直努力快乐地走下去。不论是团支部的工作还是学区党务工作都让她体会到了一名教师的光荣感和所肩负的使命感。她相信今天的成绩是明天的新起点,她将一如继往把对党的忠诚献给教育事业!

奉献在岗位,无悔献青春

——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事迹

望洪学区:吴淑娴

推荐第6篇:邓永文先进事迹

先进工作者事迹

掘进二区201队:邓永文

邓永文,男,26岁,于09年7月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淮南矿业集团朱集矿井建设项目部,07年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下,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他虚心学习,团结同志,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在10年被评为“优秀徒弟”,现任朱集矿井建设项目部掘进二区201队技术副队长。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非常注重煤矿知识学习,一是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刻苦钻研掘进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熟悉并掌握煤矿质量技术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标准,为干好本职工作奠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现场业务知识学习,能认真向老师傅学习,向现场业务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学习,向管理经验丰富的班队长学习,加强现场业务、能力的学习;三是认真学习矿的文件、政策和制度,在工作中有较强的责任心,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严格把好技术关,不遗余力为项目部服务,受到单位领导及同事的好评。

他从2010年7月由实行技术员转为正式技术员后一直工作在施工现场的第一线,自下到基层区队以来,他坚持每天深入井下,他所分管的掘进二区201队的技术工作在掘进二区经常受到区领导的表扬,在他的协助下,201队的质量标准化工作一直处于朱集矿前列。有时候为了编制工程资料或施工措施更是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任劳任怨,是区的技术骨干,在技术副队长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每一项的技术指标,为201队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把好技术关。在1121(1)工作面运输顺槽及1121(1)工作面运输顺槽提料斜巷的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难题,邓永文同志抽出大量休息时间学习有关巷道施工的技术规范及措施,从而迅速掌握了许多的施工技术,应用于施工现场,为巷道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他还带着区里刚刚分配来的见习生、实习生学习相关煤矿安全规程及质量规范、编制施工措施、控制中腰线等,利用自己三年来的从业经验和从老师傅们那里学来的施工方法,言传身教。通过培训,使实习生、见习生很快成长起来,充实到技术岗位上,其中一名本科生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成为202队技术副队长,能独当一面,他们负责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施工要求,此举为我们掘进二区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力量。

“只有用热忱从事技术工作才能创造出无尽的乐趣;只有用奉献谱写人生的乐章。”这就是邓永文同志的座佑铭。在远大理想的召唤下,他无怨无悔,为朱集矿井建设项目部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掘进二区201队:邓永文

推荐第7篇:邓玉娟先进事迹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

—— 南浦路社区邓玉娟

邓玉娟同志,女,中共党员,1997年12月由南昌市床单厂下岗, 同年参加街办组织的笔试、面试,并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担任筷子巷居委会副主任。2002年10月居委会体制改革,参加社区干部任聘考试,并顺利通过了,担任南浦路社区副主任。2006年10月经南浦街道党工委推荐任南浦街道南浦路社区主任、社区工作站站长。在社区工作几年间里,邓玉娟同志以高标准、严要求、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逐步适应了由企业转为社区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要求,努力做好一个共产党员,使社区广大居民中对她有信任感、亲切感。

一、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针对辖区党员老年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和开展各项活动,全社区直属党员65人,成立6个党员活动小组,定期组织活动,使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居民李根妹老人独居生活,年老体弱,生活上多有不便,比较困难,邓玉娟同志就定期给他购买生活必需品。并组织党员活动小组,经常看望老人,同老人拉拉家常。使老人得到党的关爱,让她感觉到党的温暖。凡有困难的群众发生的大事小情,她都会亲临现场,组

织党员给予帮助,解决困难,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因为邓玉娟同志经常引用英雄局长共产党员任长霞的一句话:“群众的事无小事”。

2、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为了更好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邓玉娟同志经常组织党员开展电教活动,自备党课教材,对社区党员分期分批进行党课教育,使社区党员对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进一步明确、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3、加强对社区党员管理,加强教育。

大家都知道,社区党员大都是年岁偏大、身体多病、有部分人还居无定所,处于流动状态管理上比较困难,为了使这些党员不能脱离组织、不能涣散党员队伍,尽力和党员保持联系,为了管理好这支党员队伍,他费尽了苦心,经常用谈心的方式找党员谈话,到党员家中去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狠抓党员的思想教育和自身学习,常年坚持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切实的加强团结了党员思想素质的提高。把部分党员从思想低落,不问政治,无所是事的低谷中引导出来,变成了社区工作的组织者、建设者、参与者,从而影响带动了社区居民,在和谐社区建设中,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

二、掌握动态,及时调解,消除隔阂,化解矛盾

南浦路社区属老城区,辖区内平房多,壁板房多,危旧房多,

外来人员多,流动性大,民事纠纷也相对较多。针对这一点,邓玉娟同志经常到居民中走访了解社区治安状况,掌握居民矛盾纠纷引发原因。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各类民事纠纷做到心中有数,对双方当事人本着高度负责,平等相待的原则,进行及时地疏导和耐心教育,最终达到了消除隔阂,化解矛盾,避免了小事酿大祸的案件发生。南浦路11号居民与租用在此地做仓库的个体经营户发生口角,因个体户用货车装卸货物,把此栋房子的下水道盖给压坏了,造成此栋房子下水道堵塞,给居民生活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居民叫他维修,个体户还动粗打人,她听到后与社区调解员立即到现场了解情况,公平调解,让个体户出钱维修下水道,并疏通下水道,使双方都满意地接受调解结果。还有一次,居住在都司前50号居民,因化粪池堵塞,粪水外溢,下面的诊所,几乎无法继续经营,诊所朱医师多次与楼上居民进行协商,却无效果,还和一家住户发生口角,争斗,影响也很不好。得到这一消息后,邓玉娟同志亲自到居民家中,进行调解,耐心做工作,可是人家就是不肯出钱疏通,眼看矛盾日趋激化,为了防止矛盾激化,她主动从自己腰包拿出钱购买材料,找来社区志愿者来疏通化粪池,避免一场民事纠纷的战争,这家居民也受到了感动,楼上几户人家更是激动万分,连声说:“谢谢邓主任!谢谢邓主任!”

三、抓好社区综治工作,使社区百姓安居乐业,实现和谐社区

社区百姓的安稳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强化社区治安与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制

观念,促进居民懂法、知法、不违法,促进了社区稳定、社会稳定。邓玉娟同志经常组织社区居民、党员开展“六进”社区、争创“无毒”社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文明建设的发展。普贤寺17号居民蔡建球夫妻双下岗,儿子读大学,没有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困难。邓玉娟同志了解情况后主动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蔡建球在扬子巷菜场找到了一个卫生管理员的工作,给他爱人介绍了在桃园做钟点工的工作,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邓玉娟同志几年在社区工作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为社区建设奋斗,扎实勤奋地工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居民的心中树立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形象。

推荐第8篇:邓小乐先进事迹

邓小乐先进事迹

青春是一支绽放的花,是孤芳自赏,还是流放百世。嘎顺煤矿经理邓小乐把青春奉献给了矿山,从事煤矿技术工作的他,以一个渺小的身影,穿梭在矿工人群中间,书写着矿工人生的美丽,使“矿工”这个特殊群体放出了一些炫彩。

2003年初,以机电专业毕业的他,进入了伊力特北屯建材公司,为期两年多机电安装和水泥质检工作,让一个走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了很多,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磨练了这个农村年轻人的意志,很多年轻的工人受不了当时的艰苦和困难,选择了离开,但他一直默默无闻,在那里认真工作,积累经验,成长自己,坚持自己的梦想。

2005年,因工作需要调动到屯南煤业技术部,机电专业的他对采矿技术不熟悉,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为了能尽快的进入工作状态,熟悉业务工作,他白天跟随其他人员下井检查,发现问题,现场学习,晚上在办公室呆到凌晨2:00点才睡觉,对于白天技术上遇到的难题,夜晚查阅资料,请教前辈,直到自己理解了,问题解决了为止。长期休息不好,他的眼睛总是带着疲劳的眼神,他习惯了,只要工作上的问题解决了,身体多疲劳,但他脸上总是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2006年,有幸得到单位的委派,到中国矿业大学学习采矿工程,为期三年的学习,是这个年轻人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2009年,根据屯南煤业总公司的要求,到嘎顺煤矿担任技术负责人,嘎顺煤矿是屯南煤业的骨干矿井,工作业务量很大,当时在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正在做大量的工作,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匮乏,大量的工作成就了这位年轻的技术人才,有机电专业基础、有采矿工程专业知识的他,在嘎顺矿井生根发芽,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对矿井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工作中,谦虚向前辈请教,认真向专业技术钻研,理论结合实际,书本对照现场,解决了矿井采矿技术很多疑难问题。在嘎顺煤矿工作,每个领导都有个特点,那就是没有节假日、回家次数少,家庭事务顾不上,老人孩子顾不上,他也是其中一员,自2009年至今,日复一日,墨守成规,悄无声息的闪亮着矿工的光彩。

在嘎顺煤矿任职技术副经理期间,共组织编写采、掘《作业规程》21本,其中《综采面作业规程》6本,《综掘面作业规程》15本,合理有力的指导采、掘面的安全生产。他参加综采面搬迁、安装工程共6次,每次自己先深入现场,了解情况,思考方案,制定措施,总是把技术工作做到前面。在掘进技术管理上,测量,放样,施工,掘进工程达12000余米,2012年完成4000米的大型贯通,误差不到20厘米。在日常的技术工作中,仔细细致,慎重小心。在测量工作中,凡发现疑点,必须从头再来,连续几次,直到自己肯定了数据,才敢放样现场,确保现场施工数据准确。根据规定,矿井必须实行矿长带班制度,作为技术副经理的他,在带班8小时后,如发现掘进方位有问题,班后又下井测量放样,由于技术人员缺少,他是矿井技术副经理,又必须操作技术员工作,有时候一天下井两次,有时候上完后夜班,第二天又下井测量,几年来,平均月下井次数达22次,甚至达29次,矿井下的工作很平凡,但他一直坚持着。

由于是学技术出生,他总喜欢奇思妙想,在2010年,矿井B4煤层1402综采面拆除工作中,他大胆向领导建议,出人意料的采用了下行回撤综采面的办法,这在煤矿行业是不符合常规的,违背顶板压力规律,但他经过多次研究当地地质实际情况,大胆的做了建议,领导经过实地勘察,也表示同意,由于采用下行拆除办法,简化了运输环节,节省了运输设备、人力物力,为公司赢得了宝贵时间和生产效益。

2012年10月份,在安装矿井B9煤层1902综采面工作中,他又突发奇想,提出工作面切眼和地面贯通的想法,计划地面100副ZZ/5500/1.8/3.8型支架从地面直接下放到切眼安装,通过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领导们实地考察研究,最后做出决定:同意。方案实施后,常规需要一月完成安装,而嘎顺1902综采面前所未有的直花了3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安装,这就是这个技术工作者“偷懒”的结果,开切沿直通地面安装综采面的办法,在煤矿行业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办法。 这个矮小的身影,至今一直穿梭在嘎顺煤矿的井上井下,平凡朴素,忙忙碌碌,在外人眼里,不像当领导的样子,没有派头,没有风度,但就是他,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辛勤耕耘,一点一滴的创造着“煤”的效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推荐第9篇:邓平寿先进事迹

邓平寿事迹

重庆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他下乡从不坐车,他的办公室永远都向群众敞开,他让虎城镇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镇,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出殡那天,成千上万的群众,佩戴白花自发前来为他送行。

邓平寿喜欢下乡,除了镇上开会和赶场,他都要往下跑,不坐车,用脚走。早些年,路不好,农民天晴下雨一双草鞋,泥巴裹腿。当了书记的邓平寿也穿上了草鞋,他发誓:“虎城农民不脱草鞋,我就不脱!”人们喜欢称他“草鞋书记”。

后来他和生活好起来的农民一样,不穿草鞋了,可走路这条没变。一身布衣,一双胶鞋,一个帆布挎包,包里装着笔记本、桑剪、蚕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记一路,虎城17个村的77平方公里,哪块地的秧子长得不好,哪棵桑树没刷白,谁家的茧子生病了,他都清清楚楚。路上,遇见哪个老伯挑着担子,他会接过来挑上一程;赶上在农户家吃饭,一碗泡菜、二两老白干他最喜欢。虎城的老百姓都说他“不架势”(没架子),给他编了一个“四子歌谣”:不坐车子,不戴(草)帽子,不摇扇子,手上有块汗帕子。

邓平寿最快乐的日子,是每月

二、

五、八赶场,这几个日子他一准坐在办公室,从一清早开始,提着扁担的,背着娃儿的,抽着旱烟袋的……一拨一拨的农民往他屋里跑,有来打听电话号码的,有托他帮助买良种的,还有托他代取汇款的。那些没啥事的人,就来为歇歇脚,和他唠唠嗑,喝口茶。他桌上那个泡着老荫茶的大

茶杯,谁渴了谁抱过来喝,靠墙边能挤下10个人的长沙发,一整天都是满满当当的,天长日久,沙发被磨掉了一层皮。

为了虎城百姓能尽早过上好日子,邓平寿每天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马达。人们常常看到,白天跑了一天的邓书记,夜晚他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到很晚。这时的他总在做两件事:一是打电话,17个村的村主任挨个打一遍,询问各村的情况,交流他白天看到的问题。由于他天天晚上打,以至于全镇村干部的电话号码烂熟于心,有谁打电话找不到号码就问邓书记,久而久之,人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活电话簿”。第二件事就是读书,特别是农业技术书籍。他说:“给群众办事,不懂技术,就会说外行话。”2006年,《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为干者呼”的文章,他组织全镇干部学习,手拍着桌子激动地说:“干部,干部,就是要干!不干,你是哪个部?”他把这篇文章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

邓平寿的节省出了名。他在县里开会,总是当天赶回,一年三四十次会,最多住宿两三晚。1999年,他带领镇干部职工10多人到宜昌、武汉考察企业和集镇发展,全部利用晚上乘车坐船,还舍不得买卧铺,大家挤在过道上打盹。原计划6天的行程仅用了3天,节省开支5000多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节俭的邓平寿,在另外的时刻却是出手大方。镇里有块“永不消失的光荣榜”,榜上公布的都是捐款人员及数目,邓平寿的名字总是排在第一,每年不少于5000元。而到他去世为止,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900多元。

谈起父亲,女儿邓巧娟总是忍不住泪水涟涟。为了让虎城这个梁平县最边远的乡镇每村、每组都通水泥公路,父亲没日没夜地工作,拿着不高的工资每年都要捐款上千元,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最贵的一件衣服是她为父亲花90元买的风衣,而只有在重要的场合父亲才穿。

巧娟工作后,宿舍和父亲同在镇办公楼里。每天早上,邓平寿都会早早起床为女儿做好面条,还让女儿对自己的 “厨艺”多提意见。巧娟忘不了父亲的话,“现在我把手艺练好了,等退休之后我就在街上开个面馆,煮面卖”。

推荐第10篇:桂贤娣同志先进事迹

在暑期教师培训会上的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受中心初中的委托,今天让我在这儿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桂贤娣老师事迹的辅导报告,我深感荣幸。说实话,刚接到这一任务时,心中着实抱怨过,因为以前对桂老师的事迹没有丝毫了解,更谈不上有何感受和体会,要作这个辅导报告谈何容易。但自从我在网络中了解了桂老师的优秀事迹,前两天有幸到孝感市教育局亲身聆听了桂老师的报告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为一位痴迷教育事业的教师而感动;为一位一生为教育不懈奋斗的教师而感动。下面,我把搜集到的桂老师的部分事迹和我听了桂老师报告后的几点感受提出来,同大家共享。如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桂贤娣老师简介

桂贤娣,女,1961年11月出生,现任教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奖”、“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湖北名师”、“湖北省第八届党代表”、“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届十大名师”。市区教育局和钟家村小学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为桂老师出版了专著《以情感激活童心》和《丹桂》,2007年9月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敬业爱生的模范班主任”,并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桂贤娣老师学习。

她家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她妈是不生男孩决不罢休的。一连生

了五个女儿,名字都是什么“弟”,直到第六个终于生了个真弟弟。她排行老四,是1961年11月出生的,她刚出生,妈妈看又是个丫头,差点用被子把她捂死,是她的爸爸救了她的命。她从小过着清贫的日子,而且还不能公平的享受到妈妈的爱,但和父亲感情很深。那时不像现在有什么电视、电脑、学习机等高科技产品,唯一的乐趣是村口的有线高音喇叭。爸爸喜欢喝酒,每天下午都要坐在高音喇叭的下面边喝酒边听广播。而那时的她就做在他的腿上,每到听完一段广播剧时,父亲便会朝她的屁股打一下,把她从腿上放下来,然后说:“丫头,表演给老子看。”而她总能表演的声情并茂、惟妙惟肖,成为父亲的下酒菜。她说,正是听广播既训练了她的语感和肢体语言,更丰富了她的知识面。像《海的女儿》,《格林童话》,《背影》。。。。。。都是在那时听的。这为她以后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桂贤娣老师的教书经历

中师毕业后正好从他们那一届开始实行“从哪来到哪去”的原则。于是她和其他的2位同学一同被校长用拖拉机接回了学校。虽然没能留在城市,但也并没有太多失落,反而感到被校长亲自用车接回来是很光荣的。在校长办公室里,校长笑眯眯的对比她漂亮、她的女同学说:“你当我们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兼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然后又给那位男同学安排好了工作,接着便不说话了。她愣了半天才站起来问:“校长,我带哪个班啊?”可是校长却冷冷的告诉她——你不是咱学校的,你在何刘小学!她回忆说,当时她并没有哭,也没有抱怨任何人,因为她相信: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于是她很坚定的告诉

校长:“谢谢你,校长,我到何刘小学报到了。”第二天父亲挑着她的行李,她跟在父亲的后面,在众乡亲的送别下,他们走了30余里地来到了何刘小学。面对乡亲们羡慕的眼神,看着父亲挺直腰杆挑行李的身影,想着父亲自豪的笑脸,她暗下决心,今生一定要把书教好——为了父亲,为了所有的孩子。

写到这,我最大的感慨是——正是她特殊的出生条件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不服输的个性,敢于挑战的品格。她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到一个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全国“十佳”中青年劳模、旅美学者。。。。。。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到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学专家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去全国各地讲学。。。。。。这些都是她有个性、敢于挑战的诠释,这些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小学教学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的丰硕成果。

桂贤娣老师的成就

桂老师在小学班主任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她潜心探索,敢于创新,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形成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总结出“因生给爱十法”和“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了省、市即全国的教育教学专家、同仁、学生、家长的肯定和称赞。为此《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日报》、《现代教育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分别以《用“情感”激活童心》、《情感育人》、《创造情感教学的桂贤娣》等为题,对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报道了60余次;

她撰写的情感教育教学论文近30篇公开发表在《全国小学语文论坛》、《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青年教师》、《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研究》、《湖北教育》等刊物上。因此,她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桂贤娣老师的“情感育人”法

1、“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即师生双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情感交流而相互影响。一方面,教师凭借语文教材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情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升华。这是情感双向交流、相互感染、共同升华的过程,也是教师情感价值的引导和学生情感自我构建的过程。

2、“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

3、家访激励法:

“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

桂贤娣老师的“七个最”

1、最特别 : 第一课,教孩子笑

本学期开学,桂贤娣接手了自己的第19届学生。和往届不同,这次桂贤娣是26年来首次教一年级。 周二上午,一脸微笑的桂贤娣走进了钟家村小学一(6)班教室。和学生相互问候后,桂贤娣并未

急着讲课。她拉着一名学生的手轻声问道:“你来告诉桂老师,你喜欢桂老师笑吗?”接连问了几名学生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桂贤娣接着告诉学生,笑能保持快乐。因此学习时要笑容满面,鼓励别人时要笑容满面„„一时间,在桂贤娣的带领下,整个教室充满了学生欢快的笑声。“孩子上学不笑,说明孩子不快乐,这样的教育并不成功。”桂贤娣说,自己的第一课,首先就是让孩子知道怎样才能快乐学习。因为有了快乐的心情,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最博大:给孩子“十种爱”

在桂贤娣的教案本上,记者看到了她自创的因生给爱十法: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正是这“因生给爱十法”,让钟家村小学流传着不少感人的故事。

1999年,桂贤娣的学生小吕不幸身患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不愿自己的模样被同学老师看到,爱美的小吕死活不愿上学。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老师买了一顶小红帽悄悄地送给小吕妈妈。

第二天一早,“小红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而紧张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她惊呆了,因为教室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与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女生流出了快乐的泪花。从此以后,每天班上都会有5~6个同学和小吕一样戴着小红

帽上学,直到小吕重新长出黑色的秀发。

3、最温馨 : 不让学生出丑

范伟是桂贤娣在快活岭任教时的学生。在小学时他有个习惯:只要和桂贤娣站在一起,范伟总会紧贴着桂贤娣的身子,同时用手拉住她的衣角。

范伟爱粘桂贤娣是在一件事之后。一天桂贤娣上语文课,刚走进教室,发现班上有两个组的学生都站在门口,用书本捂住鼻子一脸厌恶,教室里隐约有股臭味。在这两组中,范伟则愁眉苦脸地趴在桌上。“范伟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得想办法不让他出丑。”见此情景,桂贤娣慢慢地走到讲台边。突然,她一下坐在地上,大喊肚子疼。她的行为一下吸引了全班学生,同学们纷纷上来询问。只有范伟只是刚准备站起来,又立刻坐回了位子。“范伟,你妈妈不是医生吗?快去帮桂老师打个电话。”见到范伟难堪地犹豫不决,桂贤娣捂着肚子走到范伟身边,抓住他的手,让他扶着自己走出教室。在厕所帮范伟清理干净,桂贤娣帮他换上了干净裤子。

回到教室,为了打消同学的疑惑,桂贤娣当着全班的面对范伟一阵猛夸:“你们看,在范伟的帮助下,范伟妈妈已经遥控治好了老师的病,范伟真厉害。”

4、最难得 用童心看学生

钟家村小学副校长朱永军曾在快活岭小学和钟家村小学与桂贤娣共事16年。在他眼里,桂贤娣的教育激情从未退却。

朱永军说,桂贤娣十分敬业。26年工作她写了60余万字的

读书笔记,举办了200余场公开课及学术报告,发表了10余万字的论文。

虽然工作累,但每次处理学生问题时,桂贤娣总是费尽思量。一次冬天的下午,学校突然停电,教室内黑得连书本也看不清,500多寄宿学生炸开了锅。因久不来电,有老师提议提前放学,但提前放学学生没人接送,不安全。桂贤娣提了个巧点子:今天停电,正好我们为学生开个烛光故事会。就这样,每班点起了10根蜡烛。

7点钟放学时,许多家长来接孩子,却意外地发现孩子不愿回家。因为他们被故事迷住了,不知道结局不愿离开。

对同事的褒奖,桂贤娣颇不好意思。她认为自己并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观察学生更细心。桂贤娣说,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快乐。只要细心观察孩子,用童心看学生,这点并不难做到。

5、最庆幸 有个军师丈夫

“我的成就,有我老公一半的功劳。”谈到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桂贤娣说家庭的支持功不可没。

桂贤娣介绍,自己和老公谈恋爱时总是在周末见面。一见面,桂贤娣就喜欢说自己和孩子之间发生的趣事、烦恼事。每次听到这些,老公总会让她写下来。经过几次提醒后,桂贤娣真的开始照做。至今,她已写了数十万字的教学笔记。“这让我把对的继续做,错的及时改。”

桂贤娣总坚持用家访和家长进行当面沟通,至今她已家访800多次。每次家访,桂贤娣总会到深夜。此时,身为校长的老公无论多累,都会亲自接送。每次大型公开课、做报告,桂贤娣也习惯让老公

审稿。“除非他满意,不然我就不安心。”

6、最后悔 一次体罚,悔恨至今

“我并不是高大全的教师。”谈到自己26年从教生涯,桂贤娣坦言自己也做过错事。其中唯一一次体罚学生让她至今悔恨不已。

在钟家村小学任教时,她有一年接手三年级一个班。开学不久后,她发现班上总有学生反映不见东西。经过细心观察,她发现原来班上的学生贾丽(化名)有偷拿东西的恶习。经过交流,贾丽似乎改掉了这个恶习,班上也没再发生不见东西的情况。

但过了几天,贾丽的原班主任却向桂贤娣反映说:贾丽跑到自己带的班上,将所有学生骗开教室,席卷了班上所有的文具。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贤娣十分生气,也第一次体罚了学生---用扫帚棍打了贾丽右手三下,还让她回去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自己的父母。从此以后,贾丽再没有偷东西。“一个老师打学生真的是无能的表现。”桂贤娣说,这件事后,贾丽没有再偷拿东西。但直到毕业,她都很少对自己笑过。虽然贾丽改正了错误,但自己的教育却给了她痛苦的回忆。

7、最希望 当一辈子“孩子王”

“我只想让孩子更快乐。”说起自己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桂贤娣说自己的动机源于父母的一句话。

桂贤娣介绍,刚毕业准备走上讲台时,都是农民出身的父母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当老师千万要记住,孩子都是娘的心头肉。”正因这句话,她无时无刻不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更快乐。

桂贤娣第一所任教学校是洪山区九峰乡何刘小学。在这所没有围墙,只有几间旧瓦房的学校里,学生很难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此,课间时,她弹奏风琴和学生们一起唱《我爱你,塞北的雪》、京剧《智取威虎山》。晚上,她又在卧室熬夜制作了27个形状各异的风筝,送给班上的孩子们。

十几年后,桂贤娣的工作从城郊来到中心城区,自己也从菜鸟教师变得荣誉满筐,但她一直不愿离开讲台。1998年,因工作出色,她被提拔到汉阳区教育局工作,她婉言谢绝。学校数次让她担任行政职务,她也全部推托。“孩子需要教师给予快乐,当教师也让我很快乐。当一名教师离开了讲台,他的职业生涯就到了尽头。我不想失去快乐,更不愿我的学生失去快乐。”桂贤娣说。

桂老师对工作与家庭的地位的看法。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教育我的孩子不要撒谎,为人要坦诚。”桂老师说,“从我进入这个班的第一句开始,以后我对大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绝不向大家撒谎。”结果一个女孩问:“桂老师,你爱我们吗?” “当然爱了”

又一个男孩问:“您说您绝不撒谎,那么你爱你自己的孩子和我们,哪个更多呢?”“我坦诚的告诉学生,”桂老师说:“我要说的话可能会令你们非常失望,对不起了,孩子们,我更爱我自己的孩子,因为她是我身上的一团肉啊!”经常会看到报纸、杂志上刊登某某老师带病上课,结果病倒在讲台上;某某老师的孩子发高烧,可身带毕业

班的某某老师却没有抽出半天的时间去带孩子看病,仍然上课,结果等到学生高考结束了,自己的孩子却烧成了脑炎。。。。。。“这不是在赞美咱们老师,这是在把我们老师往死里整啊。”桂老师如是说。教师不是神,教师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啊!试想如果一个不爱惜自己,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照顾好的人,还有什么精力,还拿什么爱去教育学生呢?所以她说,家庭、工作都重要,都排在第二位。当哪一样更紧急时,就把哪一样暂时推到第一位。

桂贤娣老师的真爱故事

用真爱,创设孩子健康成长的阶梯

无论学生好与坏,无论学生优与劣,无论学生调皮与乖巧,无论学生无知与懂事„„老师都要包容、都要接受。这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与学生多年的接触和交往中,桂老师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总结出“因生给爱”的教育方法,即“因生给爱十法”。这就是“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特殊生爱在鞭策”。多年的实践证明,此法行之有效,且效果良好。

冬天的早晨,寒风刺骨,全校学生和老师站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等领导讲话的时候,桂老师悄悄地握一下班上那几个体弱学生的手。

喔,暖烘烘的小手有两三只,冰冷冷的小手有五六只!桂老师心里有数了,等升旗仪式一结束,桂老师就带着他们在操场上或围圈跑步,或男女穿花运动,或跳绳比赛等,约十分钟左右,再上楼上课。平时,桂老师总是将好几种牌子的卫生巾放到左边抽屉里,悄悄跟部分女生说好;将一些零钱硬币放到右边抽屉里,跟班上体质差、爱挑食的几个小家伙说一声,如果中午的饭菜不合口味,或下雨天没有人送饭,在桂老师的抽屉里去拿钱。钱虽然不多,但一定够有特殊情况的少数学生使用。多年来,桂老师的学生拿了卫生巾和钱后,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如数悄悄地还了进来!

对待学生的过失,桂老师往往给予足够的宽容和信任,鼓励他们主动改正误。有一次课间操后,学生刘浩发现自己的20元钱不翼而飞。他急哭了!桂老师说了一声:“有哪位同学如果拾到了刘浩的二十元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不胜感激。”全班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响没有反应。我没有继续问下去。下午放学之前,我将准备好的64个小红包发给64位同学,并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刘浩丢了20元钱,桂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件事处理好!同学们都知道,桂老师从不骗你们,这64张红包没有做任何记号,请同学们今天回家,把自己觉得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交到讲台里面。”

第二天,64张红包如数收回,那张新版的20元钱在里面!她一直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哪一个!这并不重要,但这个同学一定铭记了这件事,也永远地铭记了桂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

用真诚,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都巴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他们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作好家访工作,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能够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多年来,她累计家访了800余人次,近600个的家庭。可以说,家访已经成为她工作中拉近师与生、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的重要途径。

“学生进步了,老师就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变报忧为报喜,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老师家访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荣耀,这样的家访倍受学生、家长的欢迎,打破了以往“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被动局面。由她总结出的具有良性循环作用的“生进步师家访,生再进师再访”激励性家访策略,在全省教育界大力推广。 学困生张欣自从她家访后,进步更大了,她再次家访,张欣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张欣担心桂老师家访不便,特意送给她一个手电筒。大年三十的晚上,桂老师接到了张欣妈妈从北京老家打来的长途拜年电话:“桂老师,是您与众不同的家访,使我的孩子抬起了头。您是好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对待后进生和后进生的家长一定要宽容、有耐心,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要以鼓励为主。学生张苗苗缺点居多,没有一个老师不烦他!期末她给学生写了鼓励加期盼的评语:苗苗同学,很高兴与你相处了半学期。可惜的是你还不知道老师和你的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样的小苗苗呢!他们呀,最喜欢上课不拉邻座女生的头发,下课不打架,不挎同

学的裤子,不塞厕所,回家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家访不故意把门牌号码说错的苗苗!你能做这样的好苗苗,一定能!”当苗苗和家长收到这份苗苗鉴定后,主动打电话邀请桂老师登门做客,苗苗还要求亲口告诉桂老师他家正确的门牌号码。

用真情,升华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为了上好课,桂老师处处做有心人。早在1991年,在当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桂老师花400元钱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不管到哪里听课,她都录下,回家将课堂实录一句句地记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到如今,桂老师的家里还保存着贺诚、张春和等老师的录音磁带,虽然早已不能听了,但她舍不得丢弃,因为它凝聚着一个普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一分心血和一种情愫。 为了上好课,她强调情感教学。规定自己没有被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深深打动的,绝不跟学生上。桂老师的很多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感动得备不下去是常有的事,为此上课时的真情流露令许多老师折服。桂老师坦诚地传授年青教师:桂老师和课文中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文章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角色,桂老师没办法不为他们感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桂老师的情感育人之路迈出第二个十年的时候,终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特色。全国小语会理事杨再隋教授评价桂老师的课:“桂老师教学已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她的独具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导语和朗读,使学生和教材的内容产生共鸣,学生不知不觉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终身难忘。这就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魅力,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由于桂老师对家长对孩子对教学工作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因而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真诚的回报和感激。学生何瑞的妈妈在何瑞的日记本扉页上写到:“桂老师,您好!我的女儿成为您的学生,这是她的幸福,也是我们的造化,因为古人云:人一辈子从一良师不易。作为与您同一战线的我,您的感人事迹,您的骄人业绩使我对您丝毫不感陌生。女儿何瑞更将弹起您、我、她之间相知、相识的“情弦”,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你将成为我们全家的挚友。

桂老师,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为什么家长孩子们对她如此关心,如此敬仰!这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高尚的人格和真挚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用真情培育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感染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这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理想追求!

我的几点感受

我有幸听取了桂贤娣老师的报告,桂老师的报告精彩纷呈,台下掌声不绝于耳;桂老师的情真令人震撼,让我们自叹不如;桂老师的智慧令人羡慕,让我们激动之余,受益匪浅。

桂老师的事迹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难以忘怀,她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可敬可爱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十分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彰显着她人生绚丽的人格魅力。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我们在繁琐、劳累

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通过桂老师讲座,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

说句心里话,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当遇到烦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坚信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没有过不了的“坎”。坚信“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勤学苦钻,就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不做怨气的奴隶。

2、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

老师若生气、经常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有损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瞧不起“自己”有损教师的形象,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积极闪光的一面,用爱心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教育,用适当的时机争取,多种方法努力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切忌生硬粗暴,学会制怒,控制情绪,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因为学校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的园地。

3、少一点匠气,多一点才气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老师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老师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卒先出范“,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善于总结,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摆脱“匠气”,增加自我综合能力的“才气”,体现老师人格魅力。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已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4、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作为老师对此要深信不疑。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和鼓励,再多倔强的孩子也会有脆弱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需要积极的呵护。人人都爱面子,在众人面前维护学生的自尊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5、要做一个善于表现的老师。那天的桂老师,真象一位表演小品的大师;所有的故事不用看讲稿,配以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于是,所有的老师便被引进了一座座神奇的殿堂,沉醉痴迷。讲座如此,可见,桂老师上课更是如此。

6、做一个用心的老师。唯有用心才是老师成名的秘诀。你看--- 桂老师关于孩子的五句话总结便是她送给所有老师的金玉良言, 桂老师说:什么是孩子?----孩子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孩子就是七八九嫌S狗;童言无忌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是孩子;扯谎都不晓得变一下,这就是孩子。

7、做个聪明睿智的老师。在“打架闹剧”里,两个男孩打了架, 桂老师没有让他们检讨,也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别开生面的让他们写打架作文,围观者点评„„从学生的角度,换一种学生肯接受的方式,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只有大智慧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赢的学生的尊重。然而 桂老师所提到和没有提到的案例,我们所有的老师几乎都碰到

过,我们是否象桂老师那样处理得体?

当班里发生盗窃事件的时候, 桂老师买了68个红包,分给68给孩子,让他们带回家,装进该装进的东西,清晨自主放到指定的地方;当学生化疗掉了头发时, 桂老师给每个学生一顶帽子„„在密密的情网编织中, 桂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俘获了学生的童心。

我不奢望能有桂老师这样的成就,这样的智慧。但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以桂老师这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去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以上是我一点浅显的认识,不当之处,请谅解。谢谢大家!

第11篇:桂贤娣同志先进事迹

在暑期教师培训会上的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受中心初中的委托,今天让我在这儿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桂贤娣老师事迹的辅导报告,我深感荣幸。说实话,刚接到这一任务时,心中着实抱怨过,因为以前对桂老师的事迹没有丝毫了解,更谈不上有何感受和体会,要作这个辅导报告谈何容易。但自从我在网络中了解了桂老师的优秀事迹,前两天有幸到孝感市教育局亲身聆听了桂老师的报告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为一位痴迷教育事业的教师而感动;为一位一生为教育不懈奋斗的教师而感动。下面,我把搜集到的桂老师的部分事迹和我听了桂老师报告后的几点感受提出来,同大家共享。如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桂贤娣老师简介

桂贤娣,女,1961年11月出生,现任教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奖”、“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湖北名师”、“湖北省第八届党代表”、“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届十大名师”。市区教育局和钟家村小学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为桂老师出版了专著《以情感激活童心》和《丹桂》,2007年9月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敬业爱生的模范班主任”,并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桂贤娣老师学习。

她家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她妈是不生男孩决不罢休的。一连生

了五个女儿,名字都是什么“弟”,直到第六个终于生了个真弟弟。她排行老四,是1961年11月出生的,她刚出生,妈妈看又是个丫头,差点用被子把她捂死,是她的爸爸救了她的命。她从小过着清贫的日子,而且还不能公平的享受到妈妈的爱,但和父亲感情很深。那时不像现在有什么电视、电脑、学习机等高科技产品,唯一的乐趣是村口的有线高音喇叭。爸爸喜欢喝酒,每天下午都要坐在高音喇叭的下面边喝酒边听广播。而那时的她就做在他的腿上,每到听完一段广播剧时,父亲便会朝她的屁股打一下,把她从腿上放下来,然后说:“丫头,表演给老子看。”而她总能表演的声情并茂、惟妙惟肖,成为父亲的下酒菜。她说,正是听广播既训练了她的语感和肢体语言,更丰富了她的知识面。像《海的女儿》,《格林童话》,《背影》。。。。。。都是在那时听的。这为她以后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桂贤娣老师的教书经历

中师毕业后正好从他们那一届开始实行“从哪来到哪去”的原则。于是她和其他的2位同学一同被校长用拖拉机接回了学校。虽然没能留在城市,但也并没有太多失落,反而感到被校长亲自用车接回来是很光荣的。在校长办公室里,校长笑眯眯的对比她漂亮、她的女同学说:“你当我们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兼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然后又给那位男同学安排好了工作,接着便不说话了。她愣了半天才站起来问:“校长,我带哪个班啊?”可是校长却冷冷的告诉她——你不是咱学校的,你在何刘小学!她回忆说,当时她并没有哭,也没有抱怨任何人,因为她相信: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于是她很坚定的告诉

校长:“谢谢你,校长,我到何刘小学报到了。”第二天父亲挑着她的行李,她跟在父亲的后面,在众乡亲的送别下,他们走了30余里地来到了何刘小学。面对乡亲们羡慕的眼神,看着父亲挺直腰杆挑行李的身影,想着父亲自豪的笑脸,她暗下决心,今生一定要把书教好——为了父亲,为了所有的孩子。

写到这,我最大的感慨是——正是她特殊的出生条件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不服输的个性,敢于挑战的品格。她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到一个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全国“十佳”中青年劳模、旅美学者。。。。。。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到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学专家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去全国各地讲学。。。。。。这些都是她有个性、敢于挑战的诠释,这些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小学教学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的丰硕成果。

桂贤娣老师的成就

桂老师在小学班主任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她潜心探索,敢于创新,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形成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总结出“因生给爱十法”和“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了省、市即全国的教育教学专家、同仁、学生、家长的肯定和称赞。为此《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日报》、《现代教育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分别以《用“情感”激活童心》、《情感育人》、《创造情感教学的桂贤娣》等为题,对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报道了60余次;

她撰写的情感教育教学论文近30篇公开发表在《全国小学语文论坛》、《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青年教师》、《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研究》、《湖北教育》等刊物上。因此,她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桂贤娣老师的“情感育人”法

1、“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即师生双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情感交流而相互影响。一方面,教师凭借语文教材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情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升华。这是情感双向交流、相互感染、共同升华的过程,也是教师情感价值的引导和学生情感自我构建的过程。

2、“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

3、家访激励法:

“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

桂贤娣老师的“七个最”

1、最特别 : 第一课,教孩子笑

本学期开学,桂贤娣接手了自己的第19届学生。和往届不同,这次桂贤娣是26年来首次教一年级。 周二上午,一脸微笑的桂贤娣走进了钟家村小学一(6)班教室。和学生相互问候后,桂贤娣并未

急着讲课。她拉着一名学生的手轻声问道:“你来告诉桂老师,你喜欢桂老师笑吗?”接连问了几名学生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桂贤娣接着告诉学生,笑能保持快乐。因此学习时要笑容满面,鼓励别人时要笑容满面„„一时间,在桂贤娣的带领下,整个教室充满了学生欢快的笑声。“孩子上学不笑,说明孩子不快乐,这样的教育并不成功。”桂贤娣说,自己的第一课,首先就是让孩子知道怎样才能快乐学习。因为有了快乐的心情,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最博大:给孩子“十种爱”

在桂贤娣的教案本上,记者看到了她自创的因生给爱十法: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正是这“因生给爱十法”,让钟家村小学流传着不少感人的故事。

1999年,桂贤娣的学生小吕不幸身患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不愿自己的模样被同学老师看到,爱美的小吕死活不愿上学。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老师买了一顶小红帽悄悄地送给小吕妈妈。

第二天一早,“小红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而紧张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她惊呆了,因为教室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与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女生流出了快乐的泪花。从此以后,每天班上都会有5~6个同学和小吕一样戴着小红

帽上学,直到小吕重新长出黑色的秀发。

3、最温馨 : 不让学生出丑

范伟是桂贤娣在快活岭任教时的学生。在小学时他有个习惯:只要和桂贤娣站在一起,范伟总会紧贴着桂贤娣的身子,同时用手拉住她的衣角。

范伟爱粘桂贤娣是在一件事之后。一天桂贤娣上语文课,刚走进教室,发现班上有两个组的学生都站在门口,用书本捂住鼻子一脸厌恶,教室里隐约有股臭味。在这两组中,范伟则愁眉苦脸地趴在桌上。“范伟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得想办法不让他出丑。”见此情景,桂贤娣慢慢地走到讲台边。突然,她一下坐在地上,大喊肚子疼。她的行为一下吸引了全班学生,同学们纷纷上来询问。只有范伟只是刚准备站起来,又立刻坐回了位子。“范伟,你妈妈不是医生吗?快去帮桂老师打个电话。”见到范伟难堪地犹豫不决,桂贤娣捂着肚子走到范伟身边,抓住他的手,让他扶着自己走出教室。在厕所帮范伟清理干净,桂贤娣帮他换上了干净裤子。

回到教室,为了打消同学的疑惑,桂贤娣当着全班的面对范伟一阵猛夸:“你们看,在范伟的帮助下,范伟妈妈已经遥控治好了老师的病,范伟真厉害。”

4、最难得 用童心看学生

钟家村小学副校长朱永军曾在快活岭小学和钟家村小学与桂贤娣共事16年。在他眼里,桂贤娣的教育激情从未退却。

朱永军说,桂贤娣十分敬业。26年工作她写了60余万字的

读书笔记,举办了200余场公开课及学术报告,发表了10余万字的论文。

虽然工作累,但每次处理学生问题时,桂贤娣总是费尽思量。一次冬天的下午,学校突然停电,教室内黑得连书本也看不清,500多寄宿学生炸开了锅。因久不来电,有老师提议提前放学,但提前放学学生没人接送,不安全。桂贤娣提了个巧点子:今天停电,正好我们为学生开个烛光故事会。就这样,每班点起了10根蜡烛。

7点钟放学时,许多家长来接孩子,却意外地发现孩子不愿回家。因为他们被故事迷住了,不知道结局不愿离开。

对同事的褒奖,桂贤娣颇不好意思。她认为自己并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观察学生更细心。桂贤娣说,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快乐。只要细心观察孩子,用童心看学生,这点并不难做到。

5、最庆幸 有个军师丈夫

“我的成就,有我老公一半的功劳。”谈到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桂贤娣说家庭的支持功不可没。

桂贤娣介绍,自己和老公谈恋爱时总是在周末见面。一见面,桂贤娣就喜欢说自己和孩子之间发生的趣事、烦恼事。每次听到这些,老公总会让她写下来。经过几次提醒后,桂贤娣真的开始照做。至今,她已写了数十万字的教学笔记。“这让我把对的继续做,错的及时改。”

桂贤娣总坚持用家访和家长进行当面沟通,至今她已家访800多次。每次家访,桂贤娣总会到深夜。此时,身为校长的老公无论多累,都会亲自接送。每次大型公开课、做报告,桂贤娣也习惯让老公

审稿。“除非他满意,不然我就不安心。”

6、最后悔 一次体罚,悔恨至今

“我并不是高大全的教师。”谈到自己26年从教生涯,桂贤娣坦言自己也做过错事。其中唯一一次体罚学生让她至今悔恨不已。

在钟家村小学任教时,她有一年接手三年级一个班。开学不久后,她发现班上总有学生反映不见东西。经过细心观察,她发现原来班上的学生贾丽(化名)有偷拿东西的恶习。经过交流,贾丽似乎改掉了这个恶习,班上也没再发生不见东西的情况。

但过了几天,贾丽的原班主任却向桂贤娣反映说:贾丽跑到自己带的班上,将所有学生骗开教室,席卷了班上所有的文具。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贤娣十分生气,也第一次体罚了学生---用扫帚棍打了贾丽右手三下,还让她回去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自己的父母。从此以后,贾丽再没有偷东西。“一个老师打学生真的是无能的表现。”桂贤娣说,这件事后,贾丽没有再偷拿东西。但直到毕业,她都很少对自己笑过。虽然贾丽改正了错误,但自己的教育却给了她痛苦的回忆。

7、最希望 当一辈子“孩子王”

“我只想让孩子更快乐。”说起自己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桂贤娣说自己的动机源于父母的一句话。

桂贤娣介绍,刚毕业准备走上讲台时,都是农民出身的父母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当老师千万要记住,孩子都是娘的心头肉。”正因这句话,她无时无刻不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更快乐。

桂贤娣第一所任教学校是洪山区九峰乡何刘小学。在这所没有围墙,只有几间旧瓦房的学校里,学生很难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此,课间时,她弹奏风琴和学生们一起唱《我爱你,塞北的雪》、京剧《智取威虎山》。晚上,她又在卧室熬夜制作了27个形状各异的风筝,送给班上的孩子们。

十几年后,桂贤娣的工作从城郊来到中心城区,自己也从菜鸟教师变得荣誉满筐,但她一直不愿离开讲台。1998年,因工作出色,她被提拔到汉阳区教育局工作,她婉言谢绝。学校数次让她担任行政职务,她也全部推托。“孩子需要教师给予快乐,当教师也让我很快乐。当一名教师离开了讲台,他的职业生涯就到了尽头。我不想失去快乐,更不愿我的学生失去快乐。”桂贤娣说。

桂老师对工作与家庭的地位的看法。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教育我的孩子不要撒谎,为人要坦诚。”桂老师说,“从我进入这个班的第一句开始,以后我对大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绝不向大家撒谎。”结果一个女孩问:“桂老师,你爱我们吗?” “当然爱了”

又一个男孩问:“您说您绝不撒谎,那么你爱你自己的孩子和我们,哪个更多呢?”“我坦诚的告诉学生,”桂老师说:“我要说的话可能会令你们非常失望,对不起了,孩子们,我更爱我自己的孩子,因为她是我身上的一团肉啊!”经常会看到报纸、杂志上刊登某某老师带病上课,结果病倒在讲台上;某某老师的孩子发高烧,可身带毕业

班的某某老师却没有抽出半天的时间去带孩子看病,仍然上课,结果等到学生高考结束了,自己的孩子却烧成了脑炎。。。。。。“这不是在赞美咱们老师,这是在把我们老师往死里整啊。”桂老师如是说。教师不是神,教师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啊!试想如果一个不爱惜自己,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照顾好的人,还有什么精力,还拿什么爱去教育学生呢?所以她说,家庭、工作都重要,都排在第二位。当哪一样更紧急时,就把哪一样暂时推到第一位。

桂贤娣老师的真爱故事

用真爱,创设孩子健康成长的阶梯

无论学生好与坏,无论学生优与劣,无论学生调皮与乖巧,无论学生无知与懂事„„老师都要包容、都要接受。这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与学生多年的接触和交往中,桂老师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总结出“因生给爱”的教育方法,即“因生给爱十法”。这就是“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特殊生爱在鞭策”。多年的实践证明,此法行之有效,且效果良好。

冬天的早晨,寒风刺骨,全校学生和老师站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等领导讲话的时候,桂老师悄悄地握一下班上那几个体弱学生的手。

喔,暖烘烘的小手有两三只,冰冷冷的小手有五六只!桂老师心里有数了,等升旗仪式一结束,桂老师就带着他们在操场上或围圈跑步,或男女穿花运动,或跳绳比赛等,约十分钟左右,再上楼上课。平时,桂老师总是将好几种牌子的卫生巾放到左边抽屉里,悄悄跟部分女生说好;将一些零钱硬币放到右边抽屉里,跟班上体质差、爱挑食的几个小家伙说一声,如果中午的饭菜不合口味,或下雨天没有人送饭,在桂老师的抽屉里去拿钱。钱虽然不多,但一定够有特殊情况的少数学生使用。多年来,桂老师的学生拿了卫生巾和钱后,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如数悄悄地还了进来!

对待学生的过失,桂老师往往给予足够的宽容和信任,鼓励他们主动改正误。有一次课间操后,学生刘浩发现自己的20元钱不翼而飞。他急哭了!桂老师说了一声:“有哪位同学如果拾到了刘浩的二十元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不胜感激。”全班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响没有反应。我没有继续问下去。下午放学之前,我将准备好的64个小红包发给64位同学,并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刘浩丢了20元钱,桂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件事处理好!同学们都知道,桂老师从不骗你们,这64张红包没有做任何记号,请同学们今天回家,把自己觉得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交到讲台里面。”

第二天,64张红包如数收回,那张新版的20元钱在里面!她一直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哪一个!这并不重要,但这个同学一定铭记了这件事,也永远地铭记了桂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

用真诚,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都巴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他们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作好家访工作,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能够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多年来,她累计家访了800余人次,近600个的家庭。可以说,家访已经成为她工作中拉近师与生、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的重要途径。

“学生进步了,老师就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变报忧为报喜,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老师家访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荣耀,这样的家访倍受学生、家长的欢迎,打破了以往“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被动局面。由她总结出的具有良性循环作用的“生进步师家访,生再进师再访”激励性家访策略,在全省教育界大力推广。 学困生张欣自从她家访后,进步更大了,她再次家访,张欣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张欣担心桂老师家访不便,特意送给她一个手电筒。大年三十的晚上,桂老师接到了张欣妈妈从北京老家打来的长途拜年电话:“桂老师,是您与众不同的家访,使我的孩子抬起了头。您是好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对待后进生和后进生的家长一定要宽容、有耐心,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要以鼓励为主。学生张苗苗缺点居多,没有一个老师不烦他!期末她给学生写了鼓励加期盼的评语:苗苗同学,很高兴与你相处了半学期。可惜的是你还不知道老师和你的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样的小苗苗呢!他们呀,最喜欢上课不拉邻座女生的头发,下课不打架,不挎同

学的裤子,不塞厕所,回家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家访不故意把门牌号码说错的苗苗!你能做这样的好苗苗,一定能!”当苗苗和家长收到这份苗苗鉴定后,主动打电话邀请桂老师登门做客,苗苗还要求亲口告诉桂老师他家正确的门牌号码。

用真情,升华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为了上好课,桂老师处处做有心人。早在1991年,在当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桂老师花400元钱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不管到哪里听课,她都录下,回家将课堂实录一句句地记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到如今,桂老师的家里还保存着贺诚、张春和等老师的录音磁带,虽然早已不能听了,但她舍不得丢弃,因为它凝聚着一个普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一分心血和一种情愫。 为了上好课,她强调情感教学。规定自己没有被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深深打动的,绝不跟学生上。桂老师的很多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感动得备不下去是常有的事,为此上课时的真情流露令许多老师折服。桂老师坦诚地传授年青教师:桂老师和课文中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文章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角色,桂老师没办法不为他们感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桂老师的情感育人之路迈出第二个十年的时候,终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特色。全国小语会理事杨再隋教授评价桂老师的课:“桂老师教学已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她的独具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导语和朗读,使学生和教材的内容产生共鸣,学生不知不觉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终身难忘。这就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魅力,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由于桂老师对家长对孩子对教学工作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因而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真诚的回报和感激。学生何瑞的妈妈在何瑞的日记本扉页上写到:“桂老师,您好!我的女儿成为您的学生,这是她的幸福,也是我们的造化,因为古人云:人一辈子从一良师不易。作为与您同一战线的我,您的感人事迹,您的骄人业绩使我对您丝毫不感陌生。女儿何瑞更将弹起您、我、她之间相知、相识的“情弦”,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你将成为我们全家的挚友。

桂老师,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为什么家长孩子们对她如此关心,如此敬仰!这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高尚的人格和真挚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用真情培育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感染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这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理想追求!

我的几点感受

我有幸听取了桂贤娣老师的报告,桂老师的报告精彩纷呈,台下掌声不绝于耳;桂老师的情真令人震撼,让我们自叹不如;桂老师的智慧令人羡慕,让我们激动之余,受益匪浅。

桂老师的事迹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难以忘怀,她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可敬可爱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十分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彰显着她人生绚丽的人格魅力。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我们在繁琐、劳累

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通过桂老师讲座,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

说句心里话,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当遇到烦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坚信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没有过不了的“坎”。坚信“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勤学苦钻,就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不做怨气的奴隶。

2、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

老师若生气、经常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有损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瞧不起“自己”有损教师的形象,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积极闪光的一面,用爱心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教育,用适当的时机争取,多种方法努力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切忌生硬粗暴,学会制怒,控制情绪,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因为学校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的园地。

3、少一点匠气,多一点才气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老师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老师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卒先出范“,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善于总结,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摆脱“匠气”,增加自我综合能力的“才气”,体现老师人格魅力。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已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4、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作为老师对此要深信不疑。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和鼓励,再多倔强的孩子也会有脆弱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需要积极的呵护。人人都爱面子,在众人面前维护学生的自尊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5、要做一个善于表现的老师。那天的桂老师,真象一位表演小品的大师;所有的故事不用看讲稿,配以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于是,所有的老师便被引进了一座座神奇的殿堂,沉醉痴迷。讲座如此,可见,桂老师上课更是如此。

6、做一个用心的老师。唯有用心才是老师成名的秘诀。你看--- 桂老师关于孩子的五句话总结便是她送给所有老师的金玉良言, 桂老师说:什么是孩子?----孩子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孩子就是七八九嫌S狗;童言无忌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是孩子;扯谎都不晓得变一下,这就是孩子。

7、做个聪明睿智的老师。在“打架闹剧”里,两个男孩打了架, 桂老师没有让他们检讨,也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别开生面的让他们写打架作文,围观者点评„„从学生的角度,换一种学生肯接受的方式,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只有大智慧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赢的学生的尊重。然而 桂老师所提到和没有提到的案例,我们所有的老师几乎都碰到

过,我们是否象桂老师那样处理得体?

当班里发生盗窃事件的时候, 桂老师买了68个红包,分给68给孩子,让他们带回家,装进该装进的东西,清晨自主放到指定的地方;当学生化疗掉了头发时, 桂老师给每个学生一顶帽子„„在密密的情网编织中, 桂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俘获了学生的童心。

我不奢望能有桂老师这样的成就,这样的智慧。但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以桂老师这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去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以上是我一点浅显的认识,不当之处,请谅解。谢谢大家!

第12篇: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的英雄事迹

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的英雄事迹

邓练贤,汉族,1949年12月9日出生,台山市人,中共党员,生前任中山三院党委委员,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

邓练贤是广东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身后被广东省政府 追认为革命烈士,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除夕夜又食言

“我清楚地记得,大年除夕我们吃完年夜饭,他笑着对我说:„我10 多年来都没陪你好好过过春节,今年我决定陪你出去走走!‟”不过,这个让邓练贤妻子朱秀娟特别期待的羊年春节,并没有如愿。邓练贤话刚说完不到20分钟,医院的电话就来了,等他回来时已是凌晨3时。邓练贤又对妻子食言了。

两名非典病人都是由外院转来的,病情十分危重。 那时,非典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语。 第一位病人是个11岁的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的小孩,邓练贤和其他专 家一起进行了紧急会诊。在抢救过程中,他和其他4位专家轮流上阵进行徒 手胸外心脏按压长达4小时,曾使病人停跳的心脏3次恢复跳动。 23时50分左右,又一位女病人被送来。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度过了 一个几乎不眠的除夕之夜。

向邓练贤学习

大年初一是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先后传染了一 个又一个医护人员的“毒王”被送到了中山三院。当时病人处于高热状态, 呼吸困难,命悬一线。邓练贤马上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在 对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病人剧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带 着血从插管处喷出,在场的医护人员从头到脚都被污染。

邓练贤常说:“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

接下来的几天,几位重症病人相继被送到中山三院。妻子朱秀娟提供了一个时间表:1月31日晚9时接到电话便立即赶到医院抢救病人,直到2月1日凌晨3时才回到家;早上7时又接到电话赶到医院,直到下午3时才回家吃中午饭;晚上8时电话又来了,他又工作到深夜12时才回到家。2 月2日早上8时,他又赶往病房,2月3日晚上7时,他感觉到全身酸痛,发烧至38℃,但他仍坚持工作,2月5日下午,他高热不退,肺部出现炎症阴影,这才住进了医院。 邓练贤倒下了

“对他我相对比较放心,因为他在传染科工作了30多年,有防护知识

!”出乎妻子朱秀娟意料的是,邓练贤病倒了。

4月21日中午,邓练贤病情突然恶化。“我每天去看他,他不能说话

,我们就写纸条,可能他已经感到自己不行了,那天他什么也没写,我看见

他流泪了……”邓夫人悲痛不已。

邓练贤30年的同事和老师、白发苍苍的姚集鲁教授对爱徒的离去痛哭

不已,他对这位爱徒的评价是:“是个老实人。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

人。我不是共产党员,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从他身上都看到了。”

初一抢救“毒王”

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 4月25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学习战斗在 防治非典型肺炎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通知指出,邓练贤等人的 先进事迹是“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生动体现。 4月25日,卫生部追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牺牲的邓练贤等同志

“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

4月28日,广东省政府举行仪式,追认邓练贤、叶欣同志为革命烈士。

4月29日,邓练贤追悼会举行那天,原计划不超过200人的追悼会

,最后竟来了700多人。他的台山乡亲自发租用了4辆大客车,载着20 0多名村民赶到广州。村民邓先生说:“他是个好大夫!” 4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决定,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共产党员。

4月31日,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邓练贤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5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隆重举行仪式,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共产党员。

日前,人事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作出决定授予邓练贤等“白求恩奖章”。

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教授决定赶制出邓练贤泥塑,并将在7月1日向中山

三院捐出一尊汉白玉雕像。

王晶,女,汉族,1971年2月2日出生。生前系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优秀共产党员。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王晶同志始终战斗在最前线,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最后不幸染病,于2003年5月27日15时30分光荣殉职,终年32岁。 王晶同志于1990年6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主动报名到工作繁重的急诊科工作。在工作中一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因表现突出曾先后获得1991年度和1993年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护师奖、199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最佳护士小姐称号。

1996年9月王晶同志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夜大学护理专业深造,毕业后承担了急诊科护理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负责,不断地探索、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教学的新模式,受到了师生的高度赞扬。2001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工作中,她临危授命、恪尽职守、忘我工作,臵个人生死于度外,在急诊室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为SARS病人输液,她为SARS病人调整呼吸机,她为SARS病人清理分泌物,哪里有危险,她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当时急诊科没有卫生员,没有护理工,护士又减员,王晶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全组护士出色的完成了护理任务。

由于疲劳和紧张的工作,王晶同志于2003年4月17日不幸染病。王晶同志在患病期间,仍然坚持尽自己所能协助护士的工作,坚持做身边病友的思想工作,鼓励她们树立信心。她用无比坚强的毅力同病魔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她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托医护人员帮她转交了她一生中最后一笔党费。 鉴于王晶同志在日常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的英勇事迹,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委员会于5月22日授予她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衣天使”称号,并号召全体党员、共青团员和全体工作人员向王晶同志学习,学习她不为名利,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优秀品格;学习她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

在王晶同志生病期间,为了救治王晶同志,医院专门成立了特别医护小组,为抢救王晶同志提供了技术、物质和器械的全力支持。她的病也牵动了北京市、北京大学和医学部领导的心,他们多次组织本市及外地专家会诊,地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的领导和医护人员也全力投入抢救工作。

王晶同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她经常说:我是一名护士,作为护士就是要把病人护理好。她就是这样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娴熟的专业技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塑造了医务人员的形象,是医务人员学习的楷模。

丁秀兰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医务工作者。面对非典病魔,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生前,她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头上少有耀眼的光环,甚至没有多少人留心她在一线付出的种种辛劳。她只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 可当她离去后,人们却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并对她寄予无尽的思念。人们发现,倒下去的是一位好同事、好医生、好党员,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发生在丁秀兰身前身后的故事说明: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她是一位挽救过无数生命的医生。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她毫不犹豫地奔向被病魔击倒的人群,勇敢地站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最前沿;她是一位众多人执意挽留的患者。在她病重期间,家人和同事为她日夜祈祷,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10多位专家先后多次为她会诊,一位康复出院的女大学生主动为她献出血清。

然而,人们期待的奇迹没有发生。5月13日凌晨,噩耗从北京地坛医院传来:在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近一个月后,因多脏器衰竭,她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着她的人们,离开了她深爱着的工作岗位,终年49岁。

她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丁秀兰。

丁秀兰病逝的噩耗传来,北大人民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院长吕厚山询问救治丁秀兰的医护人员:“丁大夫有没有留下遗言,有什么未竟的心愿?”医护人员摇头无语。听说朝思暮想的妈妈离她而去,远在国外求学的女儿申洁悲痛欲绝。她打电话问爸爸:“妈妈走时,可有什么嘱咐的话?”父亲申业桐无言以对。

丁秀兰病危时,病魔已经将她折磨得精疲力竭。离开这个世界时,她没有说一句话,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人们。

采访北大人民医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王吉善时,他开口就说:“说实话,我不想提丁秀兰的名字,提起来我就掉眼泪……”

听说丁秀兰去世了,刚刚从一线撤下来的医生、护士们牺牲宝贵的轮休时间,自发聚在北大人民医院门口悼念丁秀兰。望着丁秀兰办公室的窗口,他们个个哭成泪人:“丁大姐,你太累了,在天堂好好歇歇吧……”

这些天来,从早到晚,总有人来到北大人民医院的门口。人们或无语伫立,默默哀悼,或将一束束白的菊花、红的康乃馨放在门口,有的还附上一段留言寄托哀思。一位丁秀兰救治过的患者在留言中说:“丁大夫,我的救命恩人,您一路走好。”一位曾在丁秀兰指导下在医院实习过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在留言中深情写道:“雨丝中,曾朝夕相处的您含笑走来,还是那份慈爱的目光;花丛里,又飘来您白色的身影,步履仍然是那样匆忙。不忍看您的微笑,不忍看您的身影,泪水,只能用泪水向您挥别!泪水,多想用泪水把您挽留!” 为纪念丁秀兰,由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主办,团中央信息办、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北大人民医院和中青网共同承办的网上“丁秀兰纪念馆”于5月14日开通。短短3天时间,超过5000人次登录纪念馆留言。 在众多的留言中,老作家舒芜先生的一段留言特别引人注目。舒老说:“我于3月25日晚,因老年性肺炎到人民医院看急诊,留住医院,4月11日病愈出院回家。看急诊时,曾接触过丁秀兰大夫。现在对于她的殉职,怀着特别的敬意。这里,借用老友黄苗子先生近作一首表示我的敬意。”这首题为《白衣颂》的诗中写道:

壮哉医药师,生死臵度外,挺身第一线,白衣多仙子;

矢溺唾涎污,扶持近尺咫,二十四小时,无休亦无寐; 问女何所思?天地有正气,问女何所忆?病床与轮椅;

非典渐得控,医护皆勇义,事迹太感人,观之频掩涕。

“如果她能康复,她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在家人、同事眼里,丁秀兰非常热爱生活。每逢节假日,只要不值班,她常约上家人、朋友到郊外度假。看到医院院子里鲜花盛开,她会情不自禁地低下头,去细品生命的芬芳,那细致的动作充满欣喜和怜爱。住院期间,当病情一度好转,她便打电话让丈夫送件毛衣过来:“记住,拿件颜色鲜艳一点的。”弥留之际,她下意识地伸出已经浮肿的手,使出全部力气抓住身旁的医护人员,那样子流露出对生的强烈渴望、对生活的深深眷恋。

女人味儿、人情味儿十足的丁秀兰,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向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呢?她有没有怕过?

丁秀兰的爱人说:“离家去医院时,她像每次加班一样,平静地告诉我:„医院有病人,我得赶过去。‟” 陪伴丁秀兰走完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徐国英说:“她有过担心,但她绝不害怕,更不会退缩。对她来说,救死扶伤的职业意识已经深入骨髓。”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选择做医务工作者,就是选择了奉献。”这是丁秀兰常说的两句话,也是她33年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在平时工作中,她一丝不苟,尽职尽责。面对病人,丁秀兰总是那样和蔼可亲。无论多忙,她都要坚持亲自为科室收治的每一位病人查体、安排就诊。遇到经济有困难的病人,她总是想方设法给予帮助,有时甚至掏出自己的钱。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急诊科无疑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而作为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的丁秀兰更是站在第一道防线的最前沿。她明明知道,多接触一次病人,就多一次被感染的危险,但她还是像平时一样,毫不犹豫地来到病人面前,奔波于患者的床前,为他们问诊、查体,匆忙的脚步声似乎告诉人们,她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安危。她就这样日夜不停地忙碌着,用她已过中年的身躯抵御着疲倦。 终于有一天,当丁秀兰开完院里的一个防治非典的会议回来时,对护士长说了句:“我感觉有些冷”,接着就病倒了。不惑的年纪,加上长时间的劳累,使她的病情发展很快,持续的高热和浑身酸痛乏力折磨得她寝食难安。

躺在病床上的丁秀兰仍然没有忘记医生的职责。看到诊疗专家前来查房,她强忍病痛和他们探讨病历,并详细地将自己的患病感受、病情发展情况记录下来。她说:“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料,出院以后我还要好好研究。”

丁秀兰的爱人说:“我敢断定,如果她能康复,她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她心里时刻想着别人,惟独没有她自己。”

在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采访,一提起丁秀兰,所有人的眼圈都红红的。科主任朱继红说,在急诊科,丁秀兰是一位受人爱戴的老大姐。她心里时刻想着别人,惟独没有她自己。为减轻其他人的负担,每天晨曦初露,她就赶到医院;夜幕降临,她的身影仍留在医院。许多个节假日,她主动要求连续值三班。大家劝她休息,她只说一句:“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每当遇到难处,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向丁秀兰倾诉,而她又偏偏是出了名的“菩萨心肠”,总是牺牲休息时间,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沟通。急诊科的进修医生多,一些医生的家在外地,丁秀兰更是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今年大年三十,她把不能回家的医生请到了自己的家中,为他们包饺子,做年夜饭,使大家度过了一个快乐的除夕。

作为党支部书记,丁秀兰关心科里每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她常对科里的年轻党员说:“你是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做好工作。”为普及急救常识,丁秀兰组织支部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到海淀区为社区服务站的医护人员搞培训。她常说:“我只是尽我的能力做好我应该做的事。”身教重于言教,在她的带领下,急诊科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躺在病床上,丁秀兰心里想着的还是别人。看到年轻病友心情烦躁,她举着输液瓶挨到他们的床前,用长者特有的关怀安慰他们,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呼吸机。有一次,她打电话让爱人给她包些饺子送过来,当饺子送来后,她却不吃,而是让护士用一次性消毒碗把饺子分成几份,送给同病区的几个病重的年轻人吃。她总是批评护士们进她房间巡视的次数太多,每次护士进来时,她总是不停地撵她们:“快出去吧,别传染你们!”为了减轻护士的辛苦,她竟夜间不睡觉,自己盯着输液,任凭护士们怎么劝她,她总是固执地说:“你们不能太劳累,不然抵抗力会下降,我反正晚上也睡不着,无所谓的。”

4月22日,因病情加重,丁秀兰被转到地坛医院,她对送行的同事们一再说:“离我远点,不要传染你们。”在地坛医院的日日夜夜,丁秀兰心里想的还是患病的战友和坚守在一线的同事。在说话已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她让医护人员转告其他有病的同事:“用呼吸机时,要多抹石蜡油……”

丁秀兰虽然走了,可她的英名和事迹却在广为传扬。在网上纪念馆,一位网友用这样的诗句赞美丁秀兰:

群芳谱中一秀兰,

忠骨柔情藏青山。

化作春泥无憾意,

清香长留天地间。 李晓红,女,1974年7月生,1997年12月入伍,2001年7月入党,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她入伍以来,荣立三等功一次,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在救治“非典”患者中,连续奋战6天。被病毒感染后,她还表示,如有新的治疗方法,可先在她身上试验,愿以她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命。2003年4月16日凌晨3点30分光荣殉职,享年28岁。

2003年5月1日被中组部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武警北京总队追记一等功,并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抗非事迹

4月16日这天,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最年轻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倒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她今年只有28岁。

近日,中央组织部追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武警北京总队为她追记一等功,并批准她为革命烈士。

(一)

就在李晓红殉职20天前的那个上午,她所在科室接诊了一位地方病人,也是全院接诊的首例非典患者。在人们谈非典色变的日子里,同在医院从事医务工作的丈夫考虑近来妻子很疲劳,劝她休息几天。李晓红说:“我是一名军医,怎能临阵逃脱呢?!”

6年前,出身于军人家庭的李晓红从地方大学毕业后,走进她向往的警营,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她热爱自己的事业,决心为解除患者的病痛奉献自己的全部才学。由于工作突出,她入了党、三次立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去年的职称考核中,她以两轮均为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全科最年轻的主治医师。

那天,她像往常一样走向自己的岗位,微笑着走进一间间病房,走向她的一位位病人,也包括那位非典病人。她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与科里医务人员一起分析病情,收集有关治疗非典的资料,采取救治措施,并亲自为那位非典病人体检、诊治。一整天,她忙得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然而,人们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尽管科里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但由于人们对非典认识不足,在收治那位非典病人5天后,过度疲劳的李晓红不幸被非典病毒感染。

(二)

李晓红染上非典后,科室领导、同事以及家人无不为她的安危焦急、担忧,可李晓红却显得异常的镇定和安详。她不想因自己染病在同事和病人之间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对病人的救治。她说:“我是医生,懂得怎样照顾自己!”

4月6日这天,李晓红病情加重,连说话都十分困难,每说一句话都要喘好一阵儿。院里决定将她转院至条件较好的解放军302医院。李晓红得知后,艰难地说:“我年轻,免疫力好,还是先转比我更重的病人吧!”

后来,医院领导还是把李晓红送进302医院。然而,李晓红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院里决定让她丈夫留院陪护,她却执意不肯。她对丈夫说:“医院里眼下人手正紧,我已经躺下了,不能再拖累你,你应该回到你的岗位上去!” 作为一名优秀的年轻医师,李晓红心里始终装着病人。她曾为救治一名生命垂危的新战士,在病房守护7天7夜,直到病人脱离危险;她还凭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医术,使一位心脏停跳7次的地方患者转危为安。在她短暂的从医生涯中,那5面锦旗、20多封感谢信就是对她良好医德、医术的最好见证。就在她最需要亲情慰藉之时,她心中想的依然是病人。

(三)

在李晓红最后的日子里,意识到自己时间不多的她,考虑更多的依然是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如何战胜非典。她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在与非典病魔做着最后的抗争。 每当医生查房,她都尽可能把自己的临床症状、用药反应等体验讲给临床医生听,与医生一起分析病情,并多次提醒医生:“现在治疗上是否找到新的办法,如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我是医生,我不怕。”她一直想着,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命!

直到被报病危,无法用语言和医生交流,她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用笔艰难地在纸上写下对自己病情的体验和分析,哪怕是只能写下几个字。

4月16日黎明时分,非典病魔终于夺走了李晓红28岁的年轻生命。

李晓红倒下了,倒在了人类抗击非典的征途上!强忍失去妻子的悲痛,李晓红的丈夫流着泪水告诉记者:“我妻在九泉之下是无悔的,她是为追寻人类的进步倒下的;她是为了救治他人而去的……”

第13篇:学习邓迎香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邓迎香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贵州省罗甸县的麻怀村位于群山环抱的一个小坝子,景色宜人。翻过山岭来到这里,好似进入了桃花源。然而这里的260多户群众却世世代代被大山阻隔,村民进出必须攀越悬崖峭壁,从山脚爬上山峰,再从山顶下到坡脚,耗费两个小时后才走到一条村级公路,物资全靠人挑马驮。别说致富,汽车开进村,都是麻怀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邓迎香的娘家是个富裕村。1991年,邓迎香嫁到了麻怀。因为交通不便,刚结婚的头两年她都回不了家,为这事儿,娘家人都为她唏嘘,她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由于道路不通,输变电设备运不进来,村里不通电,生产生活长期处于原始状态。夜幕降临,邓迎香经常在漆黑的山道上徘徊,不仅为自己,更为村里的群众心急。就因为路不通,大家赶场得凌晨三四点就起床;活猪只能杀了才能背去卖;新鲜的蔬菜还没到集市就会蔫掉;果子熟了,车子进不来,只能烂在岩缝里。更让人揪心的是,村里的孩子天不亮就踏上上学路,翻过陡峭的几座山,路上不知发生过多少险情。如今已在遵义师范学院上学的王太敏,回想起上小学时的情景,还有些辛酸:“那时每天上学大家手拉手翻山越岭,到了学校只想着打瞌睡,哪儿还学得进去?”令邓迎香最不堪回首的是1993年,那年5月,自己未满周岁的孩子,因为交通不便,生病没能及时送医抢救,失去了生命。

一桩桩一件件,针扎似地刺痛着邓迎香,这位仅有小学文化的普通农家女暗下决心:麻怀的路一定要打通! 作为一名党员,当了解到邓迎香的事迹后,有所感触。 身为一名交通技术干部,我们要学习邓迎香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精神,在学中提升境界,在做中自我超越,主动向邓迎香同志的精神看齐,汇集强大的精神力量,努力做好全乡各村各项工作,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作出新的贡献。

第14篇:学习朱贤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朱贤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南昌市棉花市小学 揭震青

朱贤度,男,48岁,安义县市场建设物业管理中心主任。3月10日,在街头见义勇为,被小偷刀刺腹部,他捂住流出的肠子死死揪住小偷不放……五位中学生见此情景,合力制服穷凶的歹徒。朱贤度被送到医院时深度休克,经过六小时抢救才脱离危险。他见义勇为与小偷奋勇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作为一名服务行业中的教师,尽管我们的角色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努 力。

一、端正态度

要想让课堂有亮点,一要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课,能不能让课堂呈现出更多的亮点,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再强,水平再高,缺少一个端正的教学态度,课堂也是很难出彩的。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把教学作为艺术来 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让课堂亮点不断闪现。不枉教师的光荣使命。

二、练好基本功

要教给孩子一滴水那么多知识,教师就要具有一桶水那么多的知识。所以,白天,我们不仅在学校上课,批改作业,处理一些班务,搞教研活动,还要抓紧业余时间外出听课学习,晚上回家还得备课,看书学习,查阅资料等,当别人在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明天的的上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伤脑筋,还在为写一篇论文而冥思苦想。是呀,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一丁点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丁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是难以言表的。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记忆力和精力最黄金的时期却是有限的,现在的我倍感岁月的不饶人,眼看人生的黄金时间匆匆从脚下流过,如果还不努力学习,不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下一些经验的话,可能确实就要来不及了,所以,我想:现在辛苦点,累点,虽然会失去一些娱乐时间,但我会得到一笔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解惑授业的经验。 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哪怕一颗青涩的小果,我也要为之努力奋斗,心里也觉得很甜。

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 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第15篇:学习桂贤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桂贤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桂贤娣先进事迹的体会 木兰乡朝阳小学

这一学期,我们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学习优秀教师先进实际的活动,学习桂贤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了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特级教师,湖北名师,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桂贤娣老师的事迹,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难以忘怀,她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可敬可爱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十分的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彰显着她人生绚丽的人格魅力。

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如何用平和的尺度、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心态的不同,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让我深深感悟到: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它所面对的是最为独特、复杂,是最具有魅力,富于变化、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人。可知,我们在繁琐、劳累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通过学习桂老师的事迹,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 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肩上责任不小,整日忙于学生们的具体“琐事”和日常管理教育及活动中,家里都顾不上,心得体会《学习桂贤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遇到学生难管,家长不理解,难免有烦恼和怨气,若越有怨气会越造成心理不平衡。说句心里话,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当遇到烦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坚信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没有过不了的“坎”。坚信“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勤学苦钻,就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不做怨气的奴隶”。

2、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

在班主任日常的管理教育工作中,班级中出现“问题学生是有的,若生气、经常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有损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瞧不起“自己”有损教师的形象,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积极闪光的一面,用爱心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教育,用适当的时机争取,多种方法努力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切忌生硬粗暴,学会制怒,控制情绪,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因为学校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的园地。

3、少一点匠气,多一点才气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班主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卒先出范“,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善于总结,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摆脱“匠气”,增加自我综合能力的“才气”,体现班主任人格魅力。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已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第16篇:女企业家邓秀敏先进事迹

女企业家邓秀敏先进事迹在旁人眼中,邓秀敏是一位性格坚强,具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时代女性,也是新思想和传统文化修养兼备的女企业家。承袭了企业家父亲的血脉,毕业后她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1996年,她在高埗镇创建**雄兴实业公司,主营出口包装。从开始只有10多人的小作坊,到2005年有1000多人的大企业,她在商海遨游,即使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浪中也依然能运筹帷幄,迅速应对,带领公司走上稳定发展的轨道。邓秀敏,1996年创建**雄兴实业公司,并出任公司总经理;2007年兼管**龙基电子公司,代执行副总;2008年创建**德方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打造“德方斯”品牌;2010年5月正式被任命为**市龙基电子公司执行副总;2011年被推荐并出任**“女企业协会**分会”会长;2011年被推荐并出任“**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中心”政务副主席;同时她还是广东省女企业家协**事、华商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在成功女企业家的背后,邓秀敏也有自己艰辛的创业路。受经济环境影响,雄兴实业公司的出口包装经营曾遭受挑战,她深知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才能帮助企业走上长远发展的道路。于是她将目标瞄准小家电市场,调用公司的有利资源,创建了**市德方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德方斯定位为研发生产健康即热饮水机,本着“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生活”的企业宗旨,不断设计出外形新颖、科技领先的产品。对比其它品牌的饮水机,德方斯的产品有着健康、环保等优点,其核心即热技术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还有目前最小即热式健康水机、车载杯等专利,产品很受市场欢迎,尤其畅销台湾、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区。邓秀敏认为,有了健康的饮水习惯,人们生活将会更美好。热心公益不甘人后。邓秀敏组织公司员工每季度探访低保户,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向社会传递满满的正能量。除此之外,她还结合**女企分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中心的职责开展了一系列有益身心的活动。今年8月,她率领**女企会员携手社工机构开展冰凉一夏”学做冰皮月饼的团建活动,让女企姐妹与受助学生一起手拉手做月饼。大家还将爱心倾注制作的月饼亲自送到了独居老人的手中,带去美好的中秋祝福。近年来,她在组织和参与的探访敬老院老人、爱青助学、环保和扶贫等活动中,无不彰显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风采。

第17篇:学习邓平寿先进事迹情况汇报

学习邓平寿先进事迹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学习邓平寿先进事迹情况汇报

**区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像邓平寿同志那样,勤政廉政,牢记宗旨,把爱民深深烙印在思想里,把亲民时时体现在作风上,把为民处处落实到行动中,进一步转变作风,为人民服好务。

一、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深刻认识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所蕴含的时代精神

。邓平寿同志是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堪称干部作风的典范。在梁平县偏远的虎城镇任基层领导的20多年里,邓平寿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扎根基层、埋头苦干,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时刻把群众记挂在心里,让虎城镇的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不愧是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近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通过集中学习、撰写心得体会、观看专题片、开展讨论等形式,认真学习邓平寿同志心系群众、一心为公的公仆意识,真抓实干、谋求发展的创业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严以律己、公道正派的人生境界。在学习讨论中,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以邓平寿同志为榜样,心系群众、服务发展,勤政廉政、创新实干,时时处处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实际行动为**提速发展、跨越赶超,实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对照先进找差距,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邓平寿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要求全区广大干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对照邓平寿同志的先进事迹,结合区委开展的“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和“迎接党的十

七大,永葆先进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搞好“五对照、五查找、五看”,真正找准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争做邓平寿式的好干部、好党员。一是对照邓平寿同志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思想作风,查找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看公与仆的位置是否颠倒,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是否让群众满意。二是对照邓平寿同志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优良学风,查找学习意识、进取意识淡薄的问题,看是否存在“小绩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三是对照邓平寿同志认真负责、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查找实干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看是否存在作风不实、急功近利的现象。四是对照邓平寿同志亲民爱民、深入实际的领导作风,查找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的问题,看是否存在“下乡不下车”、“挂点不蹲点”、瞎指挥、乱指挥的现象。五是对照邓平寿同志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查找享乐主义、贪污腐败的问题,看是否自觉加强“八小

时”以外的自我监督,是否存在违法违纪现象。

三、以学习活动为契机,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全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一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组织部领导与镇街、部门“一把手”约谈制,了解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醒,帮助改进。继续推行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开展理论研讨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重要论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创新干部作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开展“迎接党的十七大、永葆先进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清廉高效、服务发展”专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经济专项整治活动,扎实开好以作风建设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制定措施切实加以整改。

继续推行和完善领导干部接待日和联系优秀人才制度、部门联系镇村和优势企业制度、领导干部参与社区建设制度、机关干部驻村入户制度、下基层餐券制、镇街干部民情民意卡制度等,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军事日”、特殊党日等磨砺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在全区营造“比素质、比能力、比实绩、比服务、比群众公认度”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监督考核。认真执行诫勉谈话、函询、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各镇街、各部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在重大经费开支、人事任免、重点项目安排等方面,推行并完善票决制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干部作风监督网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分析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对干部作风建设的考核力度,对作风方面有问题的干部,一经发现,坚决查处,并将结果作为干部考

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

根据县委组织部、宣传部通知精神,2007年7月13日上年,县社党委组织班子成员,全体职工在会议室集中收听收看了公仆楷模,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先进事迹全国巡回报告团的报告。6位报告团成员通过自己的亲自经历,从不同侧面讲述了邓平寿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发农村特色产业,使当地经济迅速发展,生产总值超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3000元,被干部群12全文查看

第18篇:学习邓前堆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邓前堆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河西中学

杨孟荣

2011年4月17日,我在乡政府参加了邓前堆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面对面的听他讲,看他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令人可亲可敬。同时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进一步加强了学习,通过学习,本人触动很大,感受很深。

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溜索上往返,只为守护乡亲的健康;他行医28年,尽管条件艰苦,却从未放弃。他叫邓前堆,我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

壁立千仞的怒江大峡谷中段,一根铁索横跨滔滔怒江。一个肩背药箱的身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滑轮呼啸而去,载着他滑向对岸„„

他叫邓前堆,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为了村民的健康,他在这条约125米长的溜索上来来往往已28年了,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为“索道医生”。

一、偏远山村守护健康

他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多万公里。

早春时节,天还很凉。80多岁的老阿妈娜马称胃病又犯了,邓前堆闻讯,立即赶到娜马称家里。“有邓医生在村里,我们都心安了。”20多年来,娜马称一直找邓前堆看病,她已记不清邓前堆有多少次半夜三更到她家里来出诊。

1983年,邓前堆在拉马底村卫生室治病时与村医熟识。在乡卫生院培训了6个月,1983年11月,邓前堆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

一晃28年过去了,今年46岁的邓前堆早已成为这个偏远小山村的健康守护者。

2006年,村民娜友哈从汽车上摔下来,腿上被铁板刮开一条大口子,鲜血淋漓。正在山地里劳动的邓前堆听说后,立即赶去救治。缝合好伤口后,一时与伤者家属联系不上,个头不高的邓前堆就背起娜友哈,踏上陡峭的山路,把她送回了家。

除了临时出诊,邓前堆每月都要上山巡诊一次。巡诊前先打电话告诉村民小组组长,通知有病、需药的村民到指定地点集中。如果哪位病人没来“集中报到”,他就“送医上门”,亲自看了才放心。

28个寒来暑往,邓前堆不辞辛劳,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多万公里。除了按规定收取医药费,他从未向村民收取过出诊费。一些贫困的乡亲还常常赊欠医药费,仅2010年就欠下2。5万元。“乡亲们只要手里宽裕,是不会欠我的。”邓前堆从没开口催乡亲们还过钱。他不觉得自己吃了亏,“治病救人,对医生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二、溜索行医坚守不懈

“我舍不得乡村医生这个岗位”。

邓前堆所在的拉马底村,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全村265户人家1043人,大部分分布在坡度达50度以上的崇山峻岭间。毫无安全保障的溜索,一度成为怒江两岸村民往来交流的主要交通工具。

要当好乡村医生,邓前堆不得不学着溜索。最初,他也心有怯意,也曾因速度控制不好而被拴铁索的柱子撞伤。渐渐的,他的技术熟练起来。哪怕是在深夜,他也能独自溜索过江,打着手电筒攀爬大山了。

山间行医的岁月是艰苦的。拉马底村卫生室两名乡村医生要负责该村1043名村民的诊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宣传等工作。邓前堆每3个月就要给全村儿童做一次体检,整个村子走下来要花一个星期。而直到2010年,卫生局发放给他的补助也不过每月400元。

邓前堆的家是公路边依大岩石而建的3间小平房,屋顶未封牢,四面都会灌风进来。家里除了一台早已过时的小电视机、必要的被褥和几件破旧家具,再无其他财产。

2010年,邓前堆的妻子打付恒做农活时摔断了3根肋骨,然而由于工作繁忙,身为医生的邓前堆却没有时间给妻子仔细医治。打付恒至今无法再干重活。说起这事,邓前堆的眼睛红了。妻子却理解地说:“只要他把别人的病看好了,我就高兴。”

“我从没想过不做乡村医生,我舍不得乡村医生这个岗位。”邓前堆不肯改行去开药店赚钱,也放弃了当村干部的好机会,心甘情愿地坚守着乡村医生这个岗位。

三、无私奉献百姓称赞

村民们的认可是让他最欣慰的事。

邓前堆28年的辛劳使得当地医疗卫生状况有了极大改善拉马底村计划免疫健康建证率达100%,预防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

说起邓前堆,拉马底村没有人不竖大拇指。“整个村子的人都认得我,在村里走着,碰到的人都会说:‘邓医生你去哪里,到我们家吃点饭再走吧。邓前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村民们的认可是让他最欣慰的事。

“其实,怒江州有500多名乡村医生,他们和我做着一样的工作,他们同样应该受到尊敬。”邓前堆说,“像我们村卫生室,2008年来了一位女乡村医生,我就轻松多了。”

在邓前堆心里,一直有三个愿望:希望村子里修一座能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再得什么大病,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去了;再建一栋带厨房、休息室和卫生间的卫生室,这样家住得远的病人就不用连夜奔波赶回家了;拉马底村山高坡陡,村道狭窄艰险,村民们很容易跌伤骨折,他希望自己能全面掌握骨折复位技术,这样,伤筋动骨的病人就不用下山进城看病了。

现在,邓前堆的愿望都快实现了,这让他特别激动当地政府已经在着手筹建能通车的桥和路;新的村卫生室也即将动工;他自己也于2008年开始在怒江卫校就读,2009年又参加了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乡村医生在岗培训,专业基本功更加扎实了。

“乡亲们对我好,国家对我好,我这医生要一直当下去,直到终老。”朴实憨厚的邓前堆是这样说的。

邓前堆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胆忠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19篇:学习邓平寿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邓平寿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王建国 邓平寿同志是新时期乡镇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尽管离开了我们,但他优良的干事作风,宝贵的工作经验,高尚的风范和人格魅力永远值得我们基层干部学习。学好用好邓平寿同志的精神,对尽快让农民富裕起来,让农村经济发展起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邓平寿同志优良的干事作风值得学习。邓平寿同志为虎城4万余群众奔波忙碌靠的是一股劲,出发点是对虎城人民的一种情,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让虎城人们过上好日子这一个梦。正是为了这个梦,邓平寿同志在条件并不好的虎城一呆就是30年;肺部手术7天后就回政府工作;经常冒着严寒酷暑步行下乡入户;一年近300天泡在农村。邓平寿同志能做到这些就是因为他有要实现那一个梦的坚强毅力!可以说,他那种扎根农村、奉献农村,为农民利益牺牲一切的崇高境界和不断忘我拼搏的坚强毅力是最值得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学习的地方。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就应该树立农民不富我们就不走的远大目标,真正做到为人民利益牺牲一切。邓平寿同志宝贵的工作经验值得学习。邓平寿同志文化水平不高,可他却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怎么来的?是邓平寿同志在30余年的农村工作中积累的,是邓平寿同志处理千万件大大小小的事情总结积累的。正因为这些

日积月累的经验,邓平寿同志才具有了驾驭各种矛盾的实力,才成为了四万虎城人民的主心骨,才成了虎城人民心中的顶梁柱。群众信任他,职工佩服他。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就要不断学习邓平寿同志的干事能力,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了解农村、了解农民,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代言人,让广大人民群众相信自己,踏踏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邓平寿同志,我们要真学、真懂、真干值得学习。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理想的起点、信念的支点和事业的核心,把学习邓平寿同志为农民群众奉献一生的精神的行动用在带领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上,努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农村而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第20篇:优秀护士先进事迹(邓春梅)

优秀护士先进事迹

微创

邓春梅

2002年4月本人应聘到复大医院肿瘤一区担任护理工作,2008年因工作需要调到微创手术室,在新的环境中,我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专业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常超时工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护士,使科内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风气,如:2010年6月本科共行氩氦刀冷冻治疗118例,碘粒子植入3300粒,平时每月氩氦刀冷冻治疗约60~80例,这是开院以来,微创手术做的最多的一个月,但是手术室的3位护士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忙而不乱,手术进行的非常顺利,手术与手术之间未出现过脱节现象,虽然这3位护士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10点,身心疲惫,但是她们觉得值得,因为当她们看到病人由入院时的痛不欲生到出院时的神采飞扬时,心理感到一种无比的欣慰。还记的有一次,老医院治疗有四个,新医院治疗有九个,另有一个开刀手术,我们几个护士各负其职,我负责新医院治疗,当天我感冒高烧,全身酸痛,我吃了些感冒药 ,硬挺着,一天下来,治疗圆满完成,但我已经全身虚脱了,我无力的坐在办公室,脸蛋通红,全身直冒冷汗,护士长看到后,一摸额头,呀!你高烧,赶快去看医生,护士长搀扶着我去看医生去了。我想:“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这是做一名合格护士应该做的。

成绩是属于过去的,未来的路任重道远,我唯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断进取,不断努力,更加热情的对待工作,更加用心的帮助病人。

邓练贤先进事迹
《邓练贤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