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蒋志刚 张生贤和曹君同志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21 08:34:29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习蒋志刚同志心得体会(材料)

学习蒋志刚同志心得体会

早在2006年,我就听闻过孝感市孝昌县水利局副局长蒋志刚同志的先进事迹,他《清水作伴写人生》的报告至今还感染着我。而关于对他的宣传报道,如《清水自清而不染》、《铁面水官蒋志刚的故事》、《清水乐水勇奋进》我也是连读数遍,每次读来都潸然泪下。掩卷深思,感到这些文章都有很强的感召力,觉得蒋志刚简直就是“献身、负责、求实”水利行业精神的楷模。

一些资深媒体和记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大都十分注意细节描写,因为只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才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对于蒋志刚同志的宣传报道,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很成功的尝试。

蒋志刚同志1981年参加工作,在原孝感县观音岩水库工作生活了10年,以后又调到新成立的孝昌县水利局工作。他面对的是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家庭生活遭遇困难等一个个常人难以忍受的难题,他本有机会选择离开,也不是没有发财致富的机会,而他却信守儿时的承诺,努力调整好心态,依然勤恳工作,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地在基层坚守了30多年。他直面苦难、宽容大度的处世风范,敬业爱岗、极端负责的精神,正是我们“献身、负责、求实”水利行业精神所大力提倡的典型人物。这也是我从《清水作伴写人生》中品味出的比金子还珍贵的精神食粮。

对蒋志刚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个人从他“背着家庭的困难、忍着亲情的离别、载着组织的希望,”这三个方面概括了他的工作生活情况:实现诺言、顾此失彼、甘守清贫。

第一个方面“从事水利工作、他信守儿时的诺言”。当他在少年的时候,看到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破坏时,就在内心坚定了以后成为一名水利人的梦想。在1979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自作主张填报了湖北水利学校。当他198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孝感县观音岩水库工作,开始了他的“兴水利、除水害”的水利生涯。参加工作后,水利工作的艰辛、危险远远超出了他的想像,他并没有退缩,凭着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逐步顺应了环境,在观音岩水库工作了10年,以后又调到新成立的孝昌县水利局工作,凭着精湛的业务能力和过硬的工作作风,他先后担任工程技术股股长、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院长、总工程师、副局长,他用正确的人生观践行了“儿时的诺言”。

第二个方面“搞水利,常年在外,他心里最愧疚的就是家庭。”蒋志刚同志的家庭很困难,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家庭成员方面的。在他的家庭困难方面,有许多细节上的描述,令人深受感动。如“他80多岁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战争时留下了久治不愈的关节疼痛。2002年,他70多岁的母亲又被诊断为平滑性恶性肿瘤,他因工作太忙,平时不能陪在母亲身边,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后,等他赶回来时,他母亲已逝世。脑瘫的儿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大人照料,因无人照顾,不小心从轮椅上栽了下来,头顶被撞开了一个4厘米多长的口子,有生命上的危险,而他在滑石冲水库负责脱险加固工程,竟没有时间赶回来照顾儿子。妻子同他常年两地分居,为了照顾家庭,从条件待遇优厚的孝感市一医院调到离家较近、条件较差的医院工作,长年照料病人、操劳家务,心力交瘁。”这些细节方面的描写,更让我对他产生了敬慕之情,而在感动之余又给我留下了一大遗憾:一个为水利事业在艰苦环境中奋战了30多年的男儿汉,尽管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同行及社会的尊重,却因此给家庭生活留下了浓重的遗憾——感觉自己不孝不敬,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儿子、尤其对不起妻子,实在令人感叹!

第三个方面“不拿信仰作交易,他甘守清贫”。蒋志刚的家庭实在是很困难,他确实是缺钱。他给儿子买的玩具很少,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儿子就自己动手,用树枝做了一副弓箭,自娱自乐。他即使走上领导岗位后,穿着依然朴素,衣柜里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衣服。一位同学齤嘲笑他土里土气,他也只是淡淡一笑。而他本有很好的机会离开,在1993年,他放弃了海南的高薪聘请,毅然选择留在艰苦的基层工作。他从不利用手中权利谋私,尽管他分管工程管理、项目规划调度,还兼任全县水利工程检查验收小组组长,掌管着不少的水利工程,但他从不拿信仰作交易,做人清白,甘守清贫。他有相当过硬的业务能力,仅凭《水电建筑工程概预算证》和工程技术赚点外快,就能有很多的劳务费收入囊中,但他从未索要过报酬。即使收到的劳务费,也全部交到单位上入帐。尽管自己清贫,但却为单位创造了很多利润。或许长期与水利打交道,清水的灵性给了他许多启迪。他明白,清水自清,因其不染杂;上善若水,人要清白做人。

劳模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情感世界。蒋志刚同志为水利工作历尽艰辛,当家庭生活遭遇困难时,他从不言苦难,而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去努力适应,无怨无悔。他《清水作伴写人生》的报告在娓娓叙述中,未给自己加任何评论,却以大量的真实细节展现给我们一位可亲可敬、人格上保持了高度自尊、胸怀无比宽广、既是普通劳动者又是劳模人物的血肉丰满的蒋志刚形象。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任何渲染,文字平实质朴又简约美丽,可谓落尽铅华,正是这种质朴的风格显现了蒋志刚同志深厚的文字功夫,也表现他高度负责任的敬业精神。

推荐第2篇:学习蒋志刚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蒋志刚事迹心得体会

3月21日下午,孝感市水利系统学习蒋志刚同志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 蒋志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四名成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勾勒了一个鲜活、实在、生动、感人的蒋志刚,一位平凡中闪耀可贵品质的水利人形象。孝昌县水务局副局长蒋志刚同志以《我的水利情怀》,亲自讲述了自己以负责、奉献、创新的精神,矢志不渝地坚守、追求水利事业30多年的历程;鲁以芳同志《带着爱出发》的报告,从一名女性旁观者的角度,介绍了蒋志刚同志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心、孝心和爱心,并将这种对亲人的小爱,化为对水利事业无私的大爱;董俊勇同志《清水作伴写人生》的报告,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一位有着清水一样情怀和品格的“铁面水官”,一个勤奋无私、乐于奉献的水利人; 刘茜同志《我的伯伯蒋志刚》,以一个年轻人的视角,描述了蒋志刚同志献身水利、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高大形象。报告会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会上,市水利局机关党支部党员代表赵燕同志发出了“学习蒋志刚,争做 ‘蒋志刚式水利人’”的倡议,倡议全市水利系统党员干部向蒋志刚同志学习。

蒋志刚同志,现年52岁,系孝昌县水务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扎根基层三十余年。1993年,他放弃海南高薪工作,主动选择到条件艰苦的孝昌县水务局工作至今。多年来,他刻苦钻研,献身水利,淡泊名利,坚拒诱惑,清廉从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优秀品质、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获得了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孝感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多种50多次。其先进事迹先后在中国水利报、人民网、人民长江报、湖北日报上刊载,受到过原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接见,水利部陈雷部长签批指出“蒋志刚同志是水利系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杰出代表,是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水利人的学习榜样”。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省水利厅、孝感市委市政府先后发文,号召向蒋志刚同志学习。在3月11日全市教育实践活动交流研讨会上,蒋志刚同志作为七位先进个人之一作了典型发言,市委书记陶宏点评:“蒋志刚同志作为全省教育实践活动树立的有重大影响的四个典型之一,平凡而伟大,长期在水利一线默默奉献,克服家庭困难,铁面无私,坚守底线,清水作伴,书写可贵人生”。

蒋志刚同志是工作、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优秀水利人,是我们熟悉的水利系统先进代表,先进事迹就在身边,可信、可敬、可学,值得我们水利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在当前全市水利系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展开新一年查险备汛、蓄水保春耕、水利工程建设之际,全市水利系统开展学习蒋志刚同志先进事迹,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全市水利系统要带头掀起向先进典型学习、争做“蒋志刚式”水利人的热潮。要通过开辟学习专栏、开展专题学习、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学习宣传;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照先进模范剖析自己,认真查找自身在思想、工作作风上的差距,向身边的模范学习,向身边的典型看齐,先学、真学、真用,以过硬的党性、扎实的作风,勤奋工作,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为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推荐第3篇:刘刚同志先进事迹

刘刚同志先进事迹

刘刚,男,延安市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村人,1963年12月出生,1981年11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程度,现任志丹县杏河镇党委书记。

刘刚同志1981年11月至1984年10月,在兰州军区炮兵五十五团指挥连服兵役。因表现突出,多次受团、连通令嘉奖和师、教导队、中队奖励。1984年10月至1985年2月,退役后在家待业。1985年2月应聘到志丹县保安镇政府工作,此后20多年来一直在志丹县乡镇工作。其间,1985年2月至1988年1月在保安镇政府从事文书工作,1988年1月至1990年1月任顺宁乡人武部部长,1990年1月至1995年11月任顺宁乡副乡长(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在陕西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学习并取得大专文凭),1995年11月至1998年4月任吴堡乡党委副书记,1998年4月至12月任吴堡乡人大主席,1998年12月至2002年1月任吴堡乡乡长,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任杏河镇镇长(2000年9月至2003年9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取得本科学历),2003年9月至今任杏河镇党委书记。

近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刘刚同志和杏河镇党委、政府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其中,刘刚本人2004年至2008年连续5年被志丹县委授予党管武装好书记称号,2006年被授予全省全民健身运动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6月被志丹县委授予优秀党委书记称号。杏河镇2004年至200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综合发展优秀奖,2006年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获全省卫生示范乡镇称号,2007年获全省文明村镇称号。

2009年5月18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982期)以《沉下去 办实事 变角色——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农村工作口诀》为题,对刘刚同志的事迹进行了报道。省委主要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批示省委组织部对该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调查、给予充分肯定,并以各种形式作了宣传推广。

刘刚同志一直在农村基层工作,二十四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扎根基层、一心为民、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作风深入、一身正气,在平凡艰苦的岗位上干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展示了一名优秀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敬重和爱戴。他的事迹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忠心耿耿,扎根基层,满腔赤城甘当人民公仆 刘刚出生在延安市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的山村里,是民族英雄刘志丹的同祖堂侄。童年时期就受到刘志丹事迹的感染和教育,自立自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顾全大局、为民忠心耿耿的刘志丹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农村生活的摔打,让刘刚从小就萌发出一种强烈地摆脱贫困命运、改变农村面貌的愿望。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积极上进,在部队期间6次受到连团嘉奖,三年的军营生活磨练出了刘刚坚毅的品格和吃苦的精神。退伍返乡后,他把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愿望深埋在心底,逐步升华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坚定信念,在乡镇一干就是24年。

刘刚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表现出对农村工作的执着和忠诚。在保安镇担任文书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主动承担县上的民事纠纷调解,先后调解农村宅基地和婚姻纠纷50多起。由于表现优秀,三年后被提拔为顺宁乡人武部部长。在顺宁乡、吴堡乡任副乡长、副书记、人大主席、乡长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上新婚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经常在乡镇一干就是几十天。1998年秋季,在吴堡乡造林会战中,他担任6个村的总指挥,连续50多天吃住在村里,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回过一次家。中途妻子因急性滑膜炎住进医院,家人几次催他回去,他没有听劝,始终坚守在造林工地,带领大家提前10天超额完成了3000多亩高标准造林任务。刘刚的妻子常说:“我们家掌柜的就是一个过路的、住店的,家里的事根本指望不上他。”这句话道尽了妻子的无奈和苦衷。刘刚就是这么一个舍小家顾大家、常年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他除了到县上开会才回几次家外,一般都住在镇上村上。有时在县上开会时间长了,回镇上时都要特意绕道去几个村检查工作。多年来,他几乎没有节假日和礼拜天,一年在家里呆不到四五十天。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他只参加过两次家长会。他的叔父说:“刘刚很少能参加亲戚的红白喜事,许多亲戚说他工作忙得连亲戚都不认了。”刘刚自己却说:“进了公家门就是党的人,既然端了这碗饭就要干好。党和群众的利益就是我工作的根本。”

杏河镇地处贫穷落后的白于山区腹地,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11125人。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80元,全镇18个村有一半未通自来水,偏远的17个村民小组不通路,20%的村民小组不通电,人均基本农田不足2亩。面对困境,刘刚没有退缩。调任杏河镇镇长后的第一天,他就到全镇面积最大、位臵最偏远的狼岔咀村调研。这个村距乡镇驻地20多公里,13个村民小组260户散居在方圆24平方公里的三道岭四条沟里,自然条件恶略,群众生活艰苦,曾流传着“吃死肉,穿旧衣,春秋两季锅无米”的说法。如此贫困的情景,更加坚定了刘刚扎根基层、帮民解困的决心,增强了他改变当地群众贫穷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随后半个月里,他跑遍了全镇18个村91个村民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宣讲党的农村政策。八年来,他跑遍了杏河镇的山山峁峁、村村组组,对全镇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民情日记写了厚厚十几本。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与刘刚同时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有的早回了县城,有的向组织提出调离乡镇的要求,但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正如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到的“我入党不图名、不求利,甘愿做老百姓的孺子牛”,他扎根基层,无怨无悔,苦干实干,甘当为民解忧、帮民致富的忠实公仆。

二、心系群众,守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 刘刚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坚持从群众最急迫、最渴望解决的事做起。吃水难、行路难、居住差,是困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刘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跑县上市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支持。狼岔咀村寺壕沟村民小组流传着一个说法:“寺壕沟的娃娃,认不得爸爸。”32户150多口人吃水仅靠4公里外深山沟里的一处泉水,每家壮劳力天不亮就赶着毛驴去驮水,驮完水下地干活到天黑才回家。在争取到寺壕沟村人饮水工程项目后,刘刚立即组织干部群众实施,他连天蹲守工地指挥,带领打井队勘探选点,协调架设电路,为村上打了2口500多米的深水井,使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群众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不仅把人解放了,连毛驴也解放了!”在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杏河镇不像有些地方,专门拣公路沿线的村子建,搞让人容易参观的所谓“政绩工程”。杏河镇最早的新农村建设布点全是在偏远、条件差、村民急需解决居住条件的穷村。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的狼岔咀村民小组距镇上20多公里,村民人老几辈子住在距悬崖仅有四五米远的石窑里,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出村路紧贴在悬崖边上。多年来,曾先后有7人不慎坠崖仅有1人生还。刘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千方百计争取把全镇第一个移民搬迁项目放在没有通路的狼岔咀村。经过紧张、艰苦的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仅用半年时间全村29户108人就搬进了开阔、平坦、生产生活方便的新居。村民感激地说:“我们祖祖辈辈不敢想的事,刘书记给我们想到了,也做到了。”

在以刘刚为班长的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杏河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吃水难、行路难、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全镇共打深机井27眼、浅机井156眼,建集雨水窖41处,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成为贫困的白于山区第一个全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乡镇。新修通村油路96公里,砂石路170公里,村组通达率达到100%。新修农田1.8万亩,由过去人均不足2亩达到3.4亩。架设高压电线30.8公里,低压配网20.5公里,实现了户户通电。退耕还林由原来4万多亩,增加到8.6万亩,人均长效补助面积6.5亩。用镇干部的话说,现在的杏河镇基本无一亩农田可修,无一亩林地可造。全镇11个村29个村民小组600多户2900多人,通过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住上了新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标杆。

刘刚带领镇干部积极转变角色,把工作定位在基层,把事业投身在农村,处处为农民着想,上门为农民服务,带着感情真正扑下身子为农民办实事,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不惧上、不惟本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细致考虑项目建设标准与农民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县委农工部统一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方案,群众觉得县上的方案不符合当地实际不愿意选择。为此,刘刚与时任县委农工部部长的叔父还发生了分歧,两人因工作把关系闹僵了。刘刚认为农民用多年积蓄建房是人老几辈的大事,一定要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的血汗钱用好,把房建好。在不违背大政策的前提下,他积极进行上下对接,根据村民意见,对县上的方案进行调整,亲自搞设计、做规划、为每一处建设点都确定了适合当地建设的方案。在中庄村新村建设中,刘刚带领镇上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设定程序,民主议事,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先后召开30多次村民会议,从规划、平地、选料、选择工队的各个环节,都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每次议定事项,做出会议记录,由村民签名按手印认可。在牛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给村民节约开支,刘刚和镇干部不辞劳苦,精打细算,带领村民代表三上银川、四下西安,购回价廉质优的建筑材料,平均为每户节省开支3000多元。在枣湾村移民搬迁中,他每天到村上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亲自参与每一道工序,就连建设三圈一厕、沼气池和蔬菜弓棚的设计,行道旁绿化花木品种选择、栽植行距株距确定,他都亲力亲为,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当他得知3户残疾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建设新居时,主动多方协调资金,为每户资助2万元,各建一间新房。一些原来住在窑洞里几乎过着原始生活的村民,几辈人做梦都想不到一下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用太阳能洗澡、享用现代家电的好日子。他们感慨地说:“党和政府让我们实现了第二次翻身。”在建好新村解决群众的吃住困难后,刘刚又带领干部多方筹资为每家每户送去了100只鸡、2头猪,建起了棚菜。积极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加长收益链,设法解决群众缺钱花的问题。

多年来,刘刚团结带领一班人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树立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群众从心底里感激他、拥戴他,敲锣打鼓送来十面锦旗牌匾,上面写着“一心为民的好书记”、“群众信赖的贴心人”等话语。刘刚却说:“我没有多大能耐,只是把党对农村的好政策原原本本贯彻了、落实了。没想到群众给我们干部如此高评价。人说的成就感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舒服感”。

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

在农村基层的20多年里,刘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各项农村政策,勤学善思,刻苦钻研,坚持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向书本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成为一位懂政策、有技术、知市场、行行通的复合型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一些涉农部门的领导说:“做农村工作刘刚是个好把式,不论放到哪个岗位上他都能胜任。”他用心工作,用脑干事,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时,当发现部分地块苗木参差不齐,而且在随后的几年里出现反复。为弄清根源,刘刚将不同树种、不同树龄的死树苗和兔粪带回镇上,反复对比分析,终于查清瞎狯、兔子咬死幼树、栽植方法和部分树种选择不当等是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时在所有地块进行了补载适生树种、投药捕杀瞎狯、野兔,促使全镇退耕还林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在发展苹果产业时,他先成为行家,带领乡镇干部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栽植。为了保证每一颗树通风透光,他用“勾股定理”教农民定株定行。

在农村工作中,刘刚既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又能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之初,面积不实、虚报冒领、“活人栽死树”等问题相当普遍,严重困扰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也在群众中造成矛盾,影响农村的安定团结。为破解这一难题,刘刚带领镇干部对全镇进行了一次退耕还林面积集中普查核实,创新方法,在全镇推行七人签字、层层把关的做法。为了确保造林面积准确无误,镇上规定,在农户造林面积核实单上,必须由户主、小组长、村支书、村主任、包村干部、包片领导、镇长逐人签字,以此作为兑现钱粮的依据,从源头上解决了退耕还林面积不实的问题,彻底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和担心,为规范有序推进全县退耕还林工作创出了新路。在2005年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中,他创新思路,超前谋划,把移民搬迁与新村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标准,坚持山、水、田、林、路、住宅和产业综合配套,一步到位,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山区农村的建设发展创造了宝贵经验。

刘刚在工作中处处透着一股子创优质、争第一的劲头,特别是在他担任杏河镇党委书记后,坚持“商贸兴镇、产业富镇、生态名镇、科教强镇”的发展思路,杏河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杏河镇在全县乡镇创造了十多个第一,如第一家购买洒水车和垃圾清运车,第一个建规范的集贸市场,第一个在镇街道划停车位,第一个在全镇新村建太阳能路灯等。近年来,全镇新建苹果园5548亩,老园改造800多亩,新建日光温棚172座,大弓棚558座,新建沼气557口,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为鼓励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刘刚2003年千方百计协调征地26亩、贴息贷款180万元,全力扶持建起陕北地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集商品猪、种猪、培育养殖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兴强生态养殖厂,并以此为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镇新发展规模以上养猪户400多户3000多头。目前,全镇发展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非公有制企业200多户,去年产值达3900多万元。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853元。

四、以身作则,贴近群众,着力打造为民服务的过硬队伍

在乡镇工作的20多年里,刘刚与农民群众一起摸爬滚打,真真正正沉在人民群众中间、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实际指挥、带头苦干。杏河镇干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一身绿色迷彩工作服。刘刚介绍说,穿上迷彩服好处太多了,防雨、宽松、耐脏、便宜、好干活,好与农民打交道。刘刚从没有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国家干部,而是和乡镇干部经常深入农民中间,工作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一脸黑,一身土,与农民在一起没有两样。每次下村,群众对刘刚都很亲热,主动围绕过来说长道短,许多村的老人和孩子都认得这个皮肤粗糙、古铜脸色的刘书记,记住了随他跑村子的吉普车号。刘刚干工作很蛮,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村,有的村子天天跑。在2005年退耕还林工作中,刘刚天天上山爬坡检查指导,对全镇上万亩退耕还林地块了如指掌。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每一个示范点都派有干部蹲点,刘刚对每个施工环节都亲自把关,正是这种沉下去的扎实作风,是全镇1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没有一个烂尾工程,没有一个跨年度工程,没有抛下一个建不起房的贫困户,更没有一例上访。走进刘刚的办公室有一种居家的感觉,他的衣柜里塞满了一年四季穿的棉衣、毛衣、单衣,在他及镇长的带动下,其他干部也都把“家”安到了办公室,全镇机关没有一个走读干部。

雷厉风行、立说立办、工作起来不要命,是刘刚的显著特点。刘刚是个急性子,干工作不过夜。他经常利用晚上开会,腾出白天时间抓落实。凡是定下的事一抓到底、抓出结果、抓出质量,从不拖拉、不敷衍。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他一一制定措施,明确完成时限,逐项落实到人‘亲自跟踪督查。镇村干部和群众说:“刘书记是个拼命三郎,工作起来不要命。”2008年在镇区街道拓宽改造中,拆迁工作阻力很大,为加快工程进度,刘刚忙里忙外累得病倒了,但他还是连续几天打着吊针召开协调会,带领群众深夜挨家逐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几个晚上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到办公室。生活无规律,不能按时吃饭,使刘刚患上严重的胃病,有时疼得在床上打滚,镇干部忙拉他到县城治疗,但病大紧一过,他又返回镇上投入工作。

熟悉刘刚的干部都知道,他敢于碰硬,敢于下茬,从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刘刚身上依然保持着善打硬仗,敢于攻坚的军人作风,下属说他是“狮子的吼声,黄牛的作风”,各项工作以身作则,强力推进,真正做到了高标准、快节奏、高效率。2005年,针对部分村财务混乱、石油征地款兑现不及时引起的群众上访问题,他带领镇干部全面清理了18个村的财务,先后对5名挪用征地款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纪律处分甚至撤职处理。这件事情,在全镇和全县震动很大,既教育了村镇干部,又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

“作为班长,我必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刘刚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刘刚总是甘当标杆,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感染别人。他对班子成员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让他们放手干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力支持。在刘刚的影响带动下,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思想上合力、工作上分工、行动上合拍的良好作风。对待干部,刘刚做到了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他经常和干部谈心,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逢年过节他自己值班,让副职和其他干部回家休息。刘刚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给他们压担子、教方法。他任杏河镇党委书记以来,先后向县委推荐使用干部23名。县上其他乡镇与机关的年轻干部认为杏河镇是干部干事成才的平台,争相要来这里工作。为了给干部职工创造高效方便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安心乡镇工作,在刘刚的提议下,镇上给每个副职配备了一台电脑、一辆摩托车、一架照相机;办好镇机关职工灶,迎来送往全在机关灶上吃,机关干部每顿饭只收一元钱;在镇机关院内安上健身器材、乒乓球台,搞好干部健身娱乐活动。去年他从延安参加培训回来,自己掏钱给班子成员每人买了一双布鞋。他说,“镇干部常年穿军用胶鞋下村捂脚,回到镇上穿舒服。”刘刚对下属到位的关心,让下属感到无比。他还召开班子成员家属廉政会,教育家属人人争做“廉内助”。2007年乡镇换届中,他的堂弟当时既是镇党委文书又是后备干部,但在党委上报填写意见中,在同等条件下他竭力优先推荐其他3名干部。刘刚对干部的关心、激励,凝聚了人心,这个团队成为群众认可的有活力、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最佳团队。

刘刚同志是党的宗旨的忠实践行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真实体现者,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范。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对党的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无怨无悔、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心系群众、一切为民的公仆本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权为民用、廉洁从政的高尚情操。通过调查了解,县、镇、村干部及群众对刘刚这个先进典型公认度高。大家一致认为,刘刚同志的先进事迹真实感人,典型生动,具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学习、宣传刘刚同志,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我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重塑形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荐第4篇:学习蒋志刚,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学习蒋志刚,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学习蒋志刚先进事迹活动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先进人物典型事例的学习,与书本知识相呼应,回顾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能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抓住要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沿着“在阅读中学-在思考或体验中悟-在反思中行”的逻辑顺序来命题,遵循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规律,体现了“知识-能力-品德和导行”的课程目标。

采用讲授法、提问启发法、讨论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全员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榜样人物的学习,见贤思齐,让心灵接受洗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将知识外化为行动,自觉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中。

教学过程:

1.导入:回首过去的一年,许多事情感动着我们,或大或小。许多人感动着我们,这些人,或远或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身边的人物,我们身边的英雄。

2.新课内容

(1)展示材料一:

1975年,正在上初一的“他”从广播里听到河南“75·8”暴雨成灾的消息,洪水给黄河中下游造成了重大灾害,70多个县受灾,无数群众流离失所。这个消息,不仅让他感到震惊,更使他确立了“兴水利、除水害”少年理想。 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怀着“大禹治水”的梦想,自作主张填报了湖北省水利学校。

教师:大禹治水,家喻户晓。大家讨论,他执意要做当代大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大家讨论讨论。

教师小结:

(1)要关心国家大事。

(2)要有理想,并为理想奋斗。

(3)要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

(2)展示材料二:

1.每年抗旱之前,都要对渡槽伸缩缝进行处理,而通常都是用沥青麻袋,效果不好,通水期间,渡槽伸缩缝的漏水给行人和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1984年夏,久旱无雨,灌区急需放水救急,时任技术员的他受命处理青山口渡槽伸缩缝。他到渡槽现场查看以后,最后决定采用U型橡皮、环氧树脂粘接。当时环氧材料的使用,在观音岩水库还是第一次。他手把手地教大家配制环氧基液和环氧砂浆。夏日骄阳似火,环氧材料中的有害气体迅速挥发。由 1 于长时间地熏呛,他晕倒在渡槽上。大家把他抬到阴凉处,刚一苏醒,他又走向施工现场,坚持到处理完最后一道伸缩缝。

2.1998年8月,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连续几天的大雨使孝昌县境内大小水库水位不断上涨,滑石冲水库闸门老化破裂,溢水以每秒4立方米的速度下泄。闸下河渠的最大承受能力是每秒5立方米,如果闸门完全解体,下泄流量将达到每秒20立方米。下游丰山、杨店两个灌区5万亩农作物和10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情况异常危急!险情报告省市防办后,省防办派了两名潜水员,潜到16米深的水底,寻找闸门破裂的地方,准备用棉花包裹硬棒物堵漏。但由于水深,裂缝位置无法确认,一时抢险无从下手。

他火速赶到现场后,经过实际勘测,决定从水闸井底观测具体破裂位置,再制定排险方案。当时,井底水流汹涌湍急,撞击声震耳欲聋,让人生畏。井上骄阳似火,井内阴冷潮湿。井壁长满青苔,爬梯锈迹斑斑,随时可能因不负重荷而断裂。

险情就是命令,容不得半点耽搁。考虑到下井危险,现场有几个技术员要求先下去看看,再给他汇报情况。他一口拒绝:“必须由我下去,必须尽快找到技术原因,必须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措施。”就这样,他冒着生命危险,在26米深的竖井中上下了8次,终于获得了准确的观测数据,并确定了漏水位置。在他的指挥下,险情终于排除了。

原孝昌县水利局局长朱富如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至今仍心有余悸:“当时一块锈铁脱落,掉到他身边。如果击中他,那他就没命了。”

教师:这是他的工作。他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呢?在他的工作中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学生思考,教师点名回答。

教师小结:

(1)热爱自己的工作,钻研业务,精通业务。

(2)能创造性工作,具有创新精神。

(3)以身作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4)奋不顾身,身先士卒,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有强烈的奉献精神。

(5)意志坚定,处事果断。

(3)展示材料三:

1998年,水利局让他全面负责金盆浴鲤水库、滑石冲水库等大坝脱险加固工程。乡下的表弟得到消息,提着烟酒专程来找他要项目。他直言:“这些工程事关子孙后代,马虎不得!没有资质,不经程序,哪能上马?”表弟碰了一鼻子灰,乘兴而来,扫兴而去。

2003年8月,总投资2638万元的孝昌县芳畈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进入招投标阶段。当时,他是该项目的法人代表。招标公告发布后,省内外10余家水利工程公司的老板先后通过不同的途径找他说情。一天夜里,某建筑公司负责人找到他家,要他在招标过程中给予关照,临走时趁他不注意丢下一个信封。客人走后,他才在桌脚发现这个鼓囊囊的大信封, 2 掂一掂,里面至少装有上万元现金。他赶紧叫来单位司机连夜追到该负责人家里,将信封原封不动地退还了。

因为对房屋建筑预算设计有所专长,他在一次考察中为该公司完成了一项造价2000多万元的工程预算,效率和质量都非常高。公司老总非常赏识他,提出以月薪5000元聘请他担任公司预算主管工程师。公司还主动与他所在单位协商,要求把他的人事关系转到海南。

“孝昌正在建设新县,急需各类专业人才,我不能因一己之利而放弃家乡。更重要的是,我热爱水利事业。请你理解我的选择。”

“当时的确很犹豫。想想自己一家六口人,上有年迈七

十、多病缠身的父母双亲,下有两个孩子,而大孩子出生时脑缺氧,患上了罕见的脑瘫病,为给孩子治病,家里已债台高筑,借款几万元无力偿还。自己和爱人工资都不高,维持家庭生计都很成问题。当时5000元的月薪,基本相当于回孝昌两年的工资,诱惑力确实很大。”

教师:清水做伴写人生。直言不讳,抵制行贿,面对选择,无怨无悔,这是他的做人。他有哪些人格魅力?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1)依纪依法办事,有做人的底线,不徇私情。

(2)坚决抵制不良诱惑,不为不义之财所动,洁身自好,严格自律,清廉为官,正直做人,有正义感。

(3)以国家利益为重,自觉捍卫国家利益。

(4)热爱家乡,情系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和聪明才智,提升了自身的价值。

学生继续讨论,有人说他傻,放弃高薪工作,坚守清贫,你认为呢?

教师引导并指出,金钱对当时的境况来说,格外重要,但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自我实现。于光远先生说过,“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4)展示材料四:

他的衣柜里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衣服,对此,他自我解嘲地说:“像我们搞水利的,一年四季在外作业,条件艰苦,穿好衣服,那是锦衣夜行,视觉浪费。”

2002年10月至12月,他先后6次去省水利厅跑项目,每次都是到附近的“奥林快餐”就餐。

教师:在我们的眼中,似乎是非典型官员。但这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小结:以苦为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3.小结

教师:通过以上材料,展现了“他”的做事和做人,点滴之间,体现了他有着怎样的精神?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回答。

3 最后教师指出:

笃信理想、牢记宗旨、热爱事业、忠诚水利的“筑梦”精神。

恪尽职守、创新专研、科学治水、献身负责的敬业精神。

公而忘私、心系群众、勤政为民、身先士卒的奉献精神。

求真务实、严于律己、秉公办事、清真廉洁的高尚品格。

教师进而指出,这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是传统美德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弘扬,是精神文明之花在孝昌大地上结出的硕果,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楷模。

4.他是谁?

“是儿时‘大禹治水’的梦想,让我选择水利;是一种对事业的热爱,让我献身水利;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对农民的感情让我扎根水利。”

——蒋志刚

教师介绍:

他,就是蒋志刚,孝昌县水务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孝昌县“九五”、“十五”水利建设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农业规划项目20多个,为孝昌的水利规划和发展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中,《观音岩水库调度规程》被湖北省列入大型水库调度法规性文件;青山口渡槽整险加固工程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节省资金50多万元,2004年10月荣获孝感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他先后被授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劳动模范”、“ 湖北省先进农水工作者”、“ 湖北省水利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20多种50多次。他的有关事迹也被编入《中国专家大词典》、《荆楚农业科技精英》、《跨世纪之光》、《创业风采录》等书中。

5.作业:我们应该如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

6.教学反思

教师要善于把握,能放能收,积极引导学生,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5篇:桂贤娣同志先进事迹

在暑期教师培训会上的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受中心初中的委托,今天让我在这儿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桂贤娣老师事迹的辅导报告,我深感荣幸。说实话,刚接到这一任务时,心中着实抱怨过,因为以前对桂老师的事迹没有丝毫了解,更谈不上有何感受和体会,要作这个辅导报告谈何容易。但自从我在网络中了解了桂老师的优秀事迹,前两天有幸到孝感市教育局亲身聆听了桂老师的报告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为一位痴迷教育事业的教师而感动;为一位一生为教育不懈奋斗的教师而感动。下面,我把搜集到的桂老师的部分事迹和我听了桂老师报告后的几点感受提出来,同大家共享。如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桂贤娣老师简介

桂贤娣,女,1961年11月出生,现任教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奖”、“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湖北名师”、“湖北省第八届党代表”、“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届十大名师”。市区教育局和钟家村小学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为桂老师出版了专著《以情感激活童心》和《丹桂》,2007年9月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敬业爱生的模范班主任”,并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桂贤娣老师学习。

她家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她妈是不生男孩决不罢休的。一连生

了五个女儿,名字都是什么“弟”,直到第六个终于生了个真弟弟。她排行老四,是1961年11月出生的,她刚出生,妈妈看又是个丫头,差点用被子把她捂死,是她的爸爸救了她的命。她从小过着清贫的日子,而且还不能公平的享受到妈妈的爱,但和父亲感情很深。那时不像现在有什么电视、电脑、学习机等高科技产品,唯一的乐趣是村口的有线高音喇叭。爸爸喜欢喝酒,每天下午都要坐在高音喇叭的下面边喝酒边听广播。而那时的她就做在他的腿上,每到听完一段广播剧时,父亲便会朝她的屁股打一下,把她从腿上放下来,然后说:“丫头,表演给老子看。”而她总能表演的声情并茂、惟妙惟肖,成为父亲的下酒菜。她说,正是听广播既训练了她的语感和肢体语言,更丰富了她的知识面。像《海的女儿》,《格林童话》,《背影》。。。。。。都是在那时听的。这为她以后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桂贤娣老师的教书经历

中师毕业后正好从他们那一届开始实行“从哪来到哪去”的原则。于是她和其他的2位同学一同被校长用拖拉机接回了学校。虽然没能留在城市,但也并没有太多失落,反而感到被校长亲自用车接回来是很光荣的。在校长办公室里,校长笑眯眯的对比她漂亮、她的女同学说:“你当我们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兼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然后又给那位男同学安排好了工作,接着便不说话了。她愣了半天才站起来问:“校长,我带哪个班啊?”可是校长却冷冷的告诉她——你不是咱学校的,你在何刘小学!她回忆说,当时她并没有哭,也没有抱怨任何人,因为她相信: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于是她很坚定的告诉

校长:“谢谢你,校长,我到何刘小学报到了。”第二天父亲挑着她的行李,她跟在父亲的后面,在众乡亲的送别下,他们走了30余里地来到了何刘小学。面对乡亲们羡慕的眼神,看着父亲挺直腰杆挑行李的身影,想着父亲自豪的笑脸,她暗下决心,今生一定要把书教好——为了父亲,为了所有的孩子。

写到这,我最大的感慨是——正是她特殊的出生条件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不服输的个性,敢于挑战的品格。她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到一个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全国“十佳”中青年劳模、旅美学者。。。。。。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到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学专家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去全国各地讲学。。。。。。这些都是她有个性、敢于挑战的诠释,这些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小学教学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的丰硕成果。

桂贤娣老师的成就

桂老师在小学班主任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她潜心探索,敢于创新,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形成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总结出“因生给爱十法”和“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了省、市即全国的教育教学专家、同仁、学生、家长的肯定和称赞。为此《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日报》、《现代教育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分别以《用“情感”激活童心》、《情感育人》、《创造情感教学的桂贤娣》等为题,对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报道了60余次;

她撰写的情感教育教学论文近30篇公开发表在《全国小学语文论坛》、《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青年教师》、《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研究》、《湖北教育》等刊物上。因此,她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桂贤娣老师的“情感育人”法

1、“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即师生双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情感交流而相互影响。一方面,教师凭借语文教材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情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升华。这是情感双向交流、相互感染、共同升华的过程,也是教师情感价值的引导和学生情感自我构建的过程。

2、“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

3、家访激励法:

“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

桂贤娣老师的“七个最”

1、最特别 : 第一课,教孩子笑

本学期开学,桂贤娣接手了自己的第19届学生。和往届不同,这次桂贤娣是26年来首次教一年级。 周二上午,一脸微笑的桂贤娣走进了钟家村小学一(6)班教室。和学生相互问候后,桂贤娣并未

急着讲课。她拉着一名学生的手轻声问道:“你来告诉桂老师,你喜欢桂老师笑吗?”接连问了几名学生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桂贤娣接着告诉学生,笑能保持快乐。因此学习时要笑容满面,鼓励别人时要笑容满面„„一时间,在桂贤娣的带领下,整个教室充满了学生欢快的笑声。“孩子上学不笑,说明孩子不快乐,这样的教育并不成功。”桂贤娣说,自己的第一课,首先就是让孩子知道怎样才能快乐学习。因为有了快乐的心情,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最博大:给孩子“十种爱”

在桂贤娣的教案本上,记者看到了她自创的因生给爱十法: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正是这“因生给爱十法”,让钟家村小学流传着不少感人的故事。

1999年,桂贤娣的学生小吕不幸身患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不愿自己的模样被同学老师看到,爱美的小吕死活不愿上学。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老师买了一顶小红帽悄悄地送给小吕妈妈。

第二天一早,“小红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而紧张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她惊呆了,因为教室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与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女生流出了快乐的泪花。从此以后,每天班上都会有5~6个同学和小吕一样戴着小红

帽上学,直到小吕重新长出黑色的秀发。

3、最温馨 : 不让学生出丑

范伟是桂贤娣在快活岭任教时的学生。在小学时他有个习惯:只要和桂贤娣站在一起,范伟总会紧贴着桂贤娣的身子,同时用手拉住她的衣角。

范伟爱粘桂贤娣是在一件事之后。一天桂贤娣上语文课,刚走进教室,发现班上有两个组的学生都站在门口,用书本捂住鼻子一脸厌恶,教室里隐约有股臭味。在这两组中,范伟则愁眉苦脸地趴在桌上。“范伟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得想办法不让他出丑。”见此情景,桂贤娣慢慢地走到讲台边。突然,她一下坐在地上,大喊肚子疼。她的行为一下吸引了全班学生,同学们纷纷上来询问。只有范伟只是刚准备站起来,又立刻坐回了位子。“范伟,你妈妈不是医生吗?快去帮桂老师打个电话。”见到范伟难堪地犹豫不决,桂贤娣捂着肚子走到范伟身边,抓住他的手,让他扶着自己走出教室。在厕所帮范伟清理干净,桂贤娣帮他换上了干净裤子。

回到教室,为了打消同学的疑惑,桂贤娣当着全班的面对范伟一阵猛夸:“你们看,在范伟的帮助下,范伟妈妈已经遥控治好了老师的病,范伟真厉害。”

4、最难得 用童心看学生

钟家村小学副校长朱永军曾在快活岭小学和钟家村小学与桂贤娣共事16年。在他眼里,桂贤娣的教育激情从未退却。

朱永军说,桂贤娣十分敬业。26年工作她写了60余万字的

读书笔记,举办了200余场公开课及学术报告,发表了10余万字的论文。

虽然工作累,但每次处理学生问题时,桂贤娣总是费尽思量。一次冬天的下午,学校突然停电,教室内黑得连书本也看不清,500多寄宿学生炸开了锅。因久不来电,有老师提议提前放学,但提前放学学生没人接送,不安全。桂贤娣提了个巧点子:今天停电,正好我们为学生开个烛光故事会。就这样,每班点起了10根蜡烛。

7点钟放学时,许多家长来接孩子,却意外地发现孩子不愿回家。因为他们被故事迷住了,不知道结局不愿离开。

对同事的褒奖,桂贤娣颇不好意思。她认为自己并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观察学生更细心。桂贤娣说,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快乐。只要细心观察孩子,用童心看学生,这点并不难做到。

5、最庆幸 有个军师丈夫

“我的成就,有我老公一半的功劳。”谈到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桂贤娣说家庭的支持功不可没。

桂贤娣介绍,自己和老公谈恋爱时总是在周末见面。一见面,桂贤娣就喜欢说自己和孩子之间发生的趣事、烦恼事。每次听到这些,老公总会让她写下来。经过几次提醒后,桂贤娣真的开始照做。至今,她已写了数十万字的教学笔记。“这让我把对的继续做,错的及时改。”

桂贤娣总坚持用家访和家长进行当面沟通,至今她已家访800多次。每次家访,桂贤娣总会到深夜。此时,身为校长的老公无论多累,都会亲自接送。每次大型公开课、做报告,桂贤娣也习惯让老公

审稿。“除非他满意,不然我就不安心。”

6、最后悔 一次体罚,悔恨至今

“我并不是高大全的教师。”谈到自己26年从教生涯,桂贤娣坦言自己也做过错事。其中唯一一次体罚学生让她至今悔恨不已。

在钟家村小学任教时,她有一年接手三年级一个班。开学不久后,她发现班上总有学生反映不见东西。经过细心观察,她发现原来班上的学生贾丽(化名)有偷拿东西的恶习。经过交流,贾丽似乎改掉了这个恶习,班上也没再发生不见东西的情况。

但过了几天,贾丽的原班主任却向桂贤娣反映说:贾丽跑到自己带的班上,将所有学生骗开教室,席卷了班上所有的文具。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贤娣十分生气,也第一次体罚了学生---用扫帚棍打了贾丽右手三下,还让她回去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自己的父母。从此以后,贾丽再没有偷东西。“一个老师打学生真的是无能的表现。”桂贤娣说,这件事后,贾丽没有再偷拿东西。但直到毕业,她都很少对自己笑过。虽然贾丽改正了错误,但自己的教育却给了她痛苦的回忆。

7、最希望 当一辈子“孩子王”

“我只想让孩子更快乐。”说起自己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桂贤娣说自己的动机源于父母的一句话。

桂贤娣介绍,刚毕业准备走上讲台时,都是农民出身的父母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当老师千万要记住,孩子都是娘的心头肉。”正因这句话,她无时无刻不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更快乐。

桂贤娣第一所任教学校是洪山区九峰乡何刘小学。在这所没有围墙,只有几间旧瓦房的学校里,学生很难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此,课间时,她弹奏风琴和学生们一起唱《我爱你,塞北的雪》、京剧《智取威虎山》。晚上,她又在卧室熬夜制作了27个形状各异的风筝,送给班上的孩子们。

十几年后,桂贤娣的工作从城郊来到中心城区,自己也从菜鸟教师变得荣誉满筐,但她一直不愿离开讲台。1998年,因工作出色,她被提拔到汉阳区教育局工作,她婉言谢绝。学校数次让她担任行政职务,她也全部推托。“孩子需要教师给予快乐,当教师也让我很快乐。当一名教师离开了讲台,他的职业生涯就到了尽头。我不想失去快乐,更不愿我的学生失去快乐。”桂贤娣说。

桂老师对工作与家庭的地位的看法。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教育我的孩子不要撒谎,为人要坦诚。”桂老师说,“从我进入这个班的第一句开始,以后我对大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绝不向大家撒谎。”结果一个女孩问:“桂老师,你爱我们吗?” “当然爱了”

又一个男孩问:“您说您绝不撒谎,那么你爱你自己的孩子和我们,哪个更多呢?”“我坦诚的告诉学生,”桂老师说:“我要说的话可能会令你们非常失望,对不起了,孩子们,我更爱我自己的孩子,因为她是我身上的一团肉啊!”经常会看到报纸、杂志上刊登某某老师带病上课,结果病倒在讲台上;某某老师的孩子发高烧,可身带毕业

班的某某老师却没有抽出半天的时间去带孩子看病,仍然上课,结果等到学生高考结束了,自己的孩子却烧成了脑炎。。。。。。“这不是在赞美咱们老师,这是在把我们老师往死里整啊。”桂老师如是说。教师不是神,教师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啊!试想如果一个不爱惜自己,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照顾好的人,还有什么精力,还拿什么爱去教育学生呢?所以她说,家庭、工作都重要,都排在第二位。当哪一样更紧急时,就把哪一样暂时推到第一位。

桂贤娣老师的真爱故事

用真爱,创设孩子健康成长的阶梯

无论学生好与坏,无论学生优与劣,无论学生调皮与乖巧,无论学生无知与懂事„„老师都要包容、都要接受。这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与学生多年的接触和交往中,桂老师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总结出“因生给爱”的教育方法,即“因生给爱十法”。这就是“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特殊生爱在鞭策”。多年的实践证明,此法行之有效,且效果良好。

冬天的早晨,寒风刺骨,全校学生和老师站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等领导讲话的时候,桂老师悄悄地握一下班上那几个体弱学生的手。

喔,暖烘烘的小手有两三只,冰冷冷的小手有五六只!桂老师心里有数了,等升旗仪式一结束,桂老师就带着他们在操场上或围圈跑步,或男女穿花运动,或跳绳比赛等,约十分钟左右,再上楼上课。平时,桂老师总是将好几种牌子的卫生巾放到左边抽屉里,悄悄跟部分女生说好;将一些零钱硬币放到右边抽屉里,跟班上体质差、爱挑食的几个小家伙说一声,如果中午的饭菜不合口味,或下雨天没有人送饭,在桂老师的抽屉里去拿钱。钱虽然不多,但一定够有特殊情况的少数学生使用。多年来,桂老师的学生拿了卫生巾和钱后,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如数悄悄地还了进来!

对待学生的过失,桂老师往往给予足够的宽容和信任,鼓励他们主动改正误。有一次课间操后,学生刘浩发现自己的20元钱不翼而飞。他急哭了!桂老师说了一声:“有哪位同学如果拾到了刘浩的二十元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不胜感激。”全班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响没有反应。我没有继续问下去。下午放学之前,我将准备好的64个小红包发给64位同学,并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刘浩丢了20元钱,桂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件事处理好!同学们都知道,桂老师从不骗你们,这64张红包没有做任何记号,请同学们今天回家,把自己觉得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交到讲台里面。”

第二天,64张红包如数收回,那张新版的20元钱在里面!她一直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哪一个!这并不重要,但这个同学一定铭记了这件事,也永远地铭记了桂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

用真诚,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都巴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他们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作好家访工作,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能够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多年来,她累计家访了800余人次,近600个的家庭。可以说,家访已经成为她工作中拉近师与生、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的重要途径。

“学生进步了,老师就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变报忧为报喜,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老师家访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荣耀,这样的家访倍受学生、家长的欢迎,打破了以往“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被动局面。由她总结出的具有良性循环作用的“生进步师家访,生再进师再访”激励性家访策略,在全省教育界大力推广。 学困生张欣自从她家访后,进步更大了,她再次家访,张欣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张欣担心桂老师家访不便,特意送给她一个手电筒。大年三十的晚上,桂老师接到了张欣妈妈从北京老家打来的长途拜年电话:“桂老师,是您与众不同的家访,使我的孩子抬起了头。您是好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对待后进生和后进生的家长一定要宽容、有耐心,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要以鼓励为主。学生张苗苗缺点居多,没有一个老师不烦他!期末她给学生写了鼓励加期盼的评语:苗苗同学,很高兴与你相处了半学期。可惜的是你还不知道老师和你的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样的小苗苗呢!他们呀,最喜欢上课不拉邻座女生的头发,下课不打架,不挎同

学的裤子,不塞厕所,回家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家访不故意把门牌号码说错的苗苗!你能做这样的好苗苗,一定能!”当苗苗和家长收到这份苗苗鉴定后,主动打电话邀请桂老师登门做客,苗苗还要求亲口告诉桂老师他家正确的门牌号码。

用真情,升华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为了上好课,桂老师处处做有心人。早在1991年,在当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桂老师花400元钱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不管到哪里听课,她都录下,回家将课堂实录一句句地记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到如今,桂老师的家里还保存着贺诚、张春和等老师的录音磁带,虽然早已不能听了,但她舍不得丢弃,因为它凝聚着一个普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一分心血和一种情愫。 为了上好课,她强调情感教学。规定自己没有被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深深打动的,绝不跟学生上。桂老师的很多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感动得备不下去是常有的事,为此上课时的真情流露令许多老师折服。桂老师坦诚地传授年青教师:桂老师和课文中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文章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角色,桂老师没办法不为他们感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桂老师的情感育人之路迈出第二个十年的时候,终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特色。全国小语会理事杨再隋教授评价桂老师的课:“桂老师教学已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她的独具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导语和朗读,使学生和教材的内容产生共鸣,学生不知不觉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终身难忘。这就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魅力,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由于桂老师对家长对孩子对教学工作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因而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真诚的回报和感激。学生何瑞的妈妈在何瑞的日记本扉页上写到:“桂老师,您好!我的女儿成为您的学生,这是她的幸福,也是我们的造化,因为古人云:人一辈子从一良师不易。作为与您同一战线的我,您的感人事迹,您的骄人业绩使我对您丝毫不感陌生。女儿何瑞更将弹起您、我、她之间相知、相识的“情弦”,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你将成为我们全家的挚友。

桂老师,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为什么家长孩子们对她如此关心,如此敬仰!这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高尚的人格和真挚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用真情培育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感染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这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理想追求!

我的几点感受

我有幸听取了桂贤娣老师的报告,桂老师的报告精彩纷呈,台下掌声不绝于耳;桂老师的情真令人震撼,让我们自叹不如;桂老师的智慧令人羡慕,让我们激动之余,受益匪浅。

桂老师的事迹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难以忘怀,她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可敬可爱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十分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彰显着她人生绚丽的人格魅力。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我们在繁琐、劳累

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通过桂老师讲座,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

说句心里话,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当遇到烦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坚信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没有过不了的“坎”。坚信“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勤学苦钻,就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不做怨气的奴隶。

2、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

老师若生气、经常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有损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瞧不起“自己”有损教师的形象,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积极闪光的一面,用爱心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教育,用适当的时机争取,多种方法努力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切忌生硬粗暴,学会制怒,控制情绪,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因为学校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的园地。

3、少一点匠气,多一点才气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老师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老师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卒先出范“,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善于总结,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摆脱“匠气”,增加自我综合能力的“才气”,体现老师人格魅力。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已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4、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作为老师对此要深信不疑。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和鼓励,再多倔强的孩子也会有脆弱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需要积极的呵护。人人都爱面子,在众人面前维护学生的自尊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5、要做一个善于表现的老师。那天的桂老师,真象一位表演小品的大师;所有的故事不用看讲稿,配以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于是,所有的老师便被引进了一座座神奇的殿堂,沉醉痴迷。讲座如此,可见,桂老师上课更是如此。

6、做一个用心的老师。唯有用心才是老师成名的秘诀。你看--- 桂老师关于孩子的五句话总结便是她送给所有老师的金玉良言, 桂老师说:什么是孩子?----孩子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孩子就是七八九嫌S狗;童言无忌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是孩子;扯谎都不晓得变一下,这就是孩子。

7、做个聪明睿智的老师。在“打架闹剧”里,两个男孩打了架, 桂老师没有让他们检讨,也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别开生面的让他们写打架作文,围观者点评„„从学生的角度,换一种学生肯接受的方式,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只有大智慧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赢的学生的尊重。然而 桂老师所提到和没有提到的案例,我们所有的老师几乎都碰到

过,我们是否象桂老师那样处理得体?

当班里发生盗窃事件的时候, 桂老师买了68个红包,分给68给孩子,让他们带回家,装进该装进的东西,清晨自主放到指定的地方;当学生化疗掉了头发时, 桂老师给每个学生一顶帽子„„在密密的情网编织中, 桂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俘获了学生的童心。

我不奢望能有桂老师这样的成就,这样的智慧。但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以桂老师这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去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以上是我一点浅显的认识,不当之处,请谅解。谢谢大家!

推荐第6篇:桂贤娣同志先进事迹

在暑期教师培训会上的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受中心初中的委托,今天让我在这儿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桂贤娣老师事迹的辅导报告,我深感荣幸。说实话,刚接到这一任务时,心中着实抱怨过,因为以前对桂老师的事迹没有丝毫了解,更谈不上有何感受和体会,要作这个辅导报告谈何容易。但自从我在网络中了解了桂老师的优秀事迹,前两天有幸到孝感市教育局亲身聆听了桂老师的报告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为一位痴迷教育事业的教师而感动;为一位一生为教育不懈奋斗的教师而感动。下面,我把搜集到的桂老师的部分事迹和我听了桂老师报告后的几点感受提出来,同大家共享。如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桂贤娣老师简介

桂贤娣,女,1961年11月出生,现任教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奖”、“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湖北名师”、“湖北省第八届党代表”、“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届十大名师”。市区教育局和钟家村小学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为桂老师出版了专著《以情感激活童心》和《丹桂》,2007年9月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敬业爱生的模范班主任”,并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桂贤娣老师学习。

她家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她妈是不生男孩决不罢休的。一连生

了五个女儿,名字都是什么“弟”,直到第六个终于生了个真弟弟。她排行老四,是1961年11月出生的,她刚出生,妈妈看又是个丫头,差点用被子把她捂死,是她的爸爸救了她的命。她从小过着清贫的日子,而且还不能公平的享受到妈妈的爱,但和父亲感情很深。那时不像现在有什么电视、电脑、学习机等高科技产品,唯一的乐趣是村口的有线高音喇叭。爸爸喜欢喝酒,每天下午都要坐在高音喇叭的下面边喝酒边听广播。而那时的她就做在他的腿上,每到听完一段广播剧时,父亲便会朝她的屁股打一下,把她从腿上放下来,然后说:“丫头,表演给老子看。”而她总能表演的声情并茂、惟妙惟肖,成为父亲的下酒菜。她说,正是听广播既训练了她的语感和肢体语言,更丰富了她的知识面。像《海的女儿》,《格林童话》,《背影》。。。。。。都是在那时听的。这为她以后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桂贤娣老师的教书经历

中师毕业后正好从他们那一届开始实行“从哪来到哪去”的原则。于是她和其他的2位同学一同被校长用拖拉机接回了学校。虽然没能留在城市,但也并没有太多失落,反而感到被校长亲自用车接回来是很光荣的。在校长办公室里,校长笑眯眯的对比她漂亮、她的女同学说:“你当我们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兼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然后又给那位男同学安排好了工作,接着便不说话了。她愣了半天才站起来问:“校长,我带哪个班啊?”可是校长却冷冷的告诉她——你不是咱学校的,你在何刘小学!她回忆说,当时她并没有哭,也没有抱怨任何人,因为她相信: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于是她很坚定的告诉

校长:“谢谢你,校长,我到何刘小学报到了。”第二天父亲挑着她的行李,她跟在父亲的后面,在众乡亲的送别下,他们走了30余里地来到了何刘小学。面对乡亲们羡慕的眼神,看着父亲挺直腰杆挑行李的身影,想着父亲自豪的笑脸,她暗下决心,今生一定要把书教好——为了父亲,为了所有的孩子。

写到这,我最大的感慨是——正是她特殊的出生条件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不服输的个性,敢于挑战的品格。她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到一个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全国“十佳”中青年劳模、旅美学者。。。。。。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到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学专家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去全国各地讲学。。。。。。这些都是她有个性、敢于挑战的诠释,这些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小学教学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的丰硕成果。

桂贤娣老师的成就

桂老师在小学班主任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她潜心探索,敢于创新,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形成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总结出“因生给爱十法”和“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了省、市即全国的教育教学专家、同仁、学生、家长的肯定和称赞。为此《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日报》、《现代教育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分别以《用“情感”激活童心》、《情感育人》、《创造情感教学的桂贤娣》等为题,对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报道了60余次;

她撰写的情感教育教学论文近30篇公开发表在《全国小学语文论坛》、《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青年教师》、《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研究》、《湖北教育》等刊物上。因此,她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桂贤娣老师的“情感育人”法

1、“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即师生双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情感交流而相互影响。一方面,教师凭借语文教材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情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升华。这是情感双向交流、相互感染、共同升华的过程,也是教师情感价值的引导和学生情感自我构建的过程。

2、“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

3、家访激励法:

“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

桂贤娣老师的“七个最”

1、最特别 : 第一课,教孩子笑

本学期开学,桂贤娣接手了自己的第19届学生。和往届不同,这次桂贤娣是26年来首次教一年级。 周二上午,一脸微笑的桂贤娣走进了钟家村小学一(6)班教室。和学生相互问候后,桂贤娣并未

急着讲课。她拉着一名学生的手轻声问道:“你来告诉桂老师,你喜欢桂老师笑吗?”接连问了几名学生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桂贤娣接着告诉学生,笑能保持快乐。因此学习时要笑容满面,鼓励别人时要笑容满面„„一时间,在桂贤娣的带领下,整个教室充满了学生欢快的笑声。“孩子上学不笑,说明孩子不快乐,这样的教育并不成功。”桂贤娣说,自己的第一课,首先就是让孩子知道怎样才能快乐学习。因为有了快乐的心情,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最博大:给孩子“十种爱”

在桂贤娣的教案本上,记者看到了她自创的因生给爱十法: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正是这“因生给爱十法”,让钟家村小学流传着不少感人的故事。

1999年,桂贤娣的学生小吕不幸身患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不愿自己的模样被同学老师看到,爱美的小吕死活不愿上学。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老师买了一顶小红帽悄悄地送给小吕妈妈。

第二天一早,“小红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而紧张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她惊呆了,因为教室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与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女生流出了快乐的泪花。从此以后,每天班上都会有5~6个同学和小吕一样戴着小红

帽上学,直到小吕重新长出黑色的秀发。

3、最温馨 : 不让学生出丑

范伟是桂贤娣在快活岭任教时的学生。在小学时他有个习惯:只要和桂贤娣站在一起,范伟总会紧贴着桂贤娣的身子,同时用手拉住她的衣角。

范伟爱粘桂贤娣是在一件事之后。一天桂贤娣上语文课,刚走进教室,发现班上有两个组的学生都站在门口,用书本捂住鼻子一脸厌恶,教室里隐约有股臭味。在这两组中,范伟则愁眉苦脸地趴在桌上。“范伟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得想办法不让他出丑。”见此情景,桂贤娣慢慢地走到讲台边。突然,她一下坐在地上,大喊肚子疼。她的行为一下吸引了全班学生,同学们纷纷上来询问。只有范伟只是刚准备站起来,又立刻坐回了位子。“范伟,你妈妈不是医生吗?快去帮桂老师打个电话。”见到范伟难堪地犹豫不决,桂贤娣捂着肚子走到范伟身边,抓住他的手,让他扶着自己走出教室。在厕所帮范伟清理干净,桂贤娣帮他换上了干净裤子。

回到教室,为了打消同学的疑惑,桂贤娣当着全班的面对范伟一阵猛夸:“你们看,在范伟的帮助下,范伟妈妈已经遥控治好了老师的病,范伟真厉害。”

4、最难得 用童心看学生

钟家村小学副校长朱永军曾在快活岭小学和钟家村小学与桂贤娣共事16年。在他眼里,桂贤娣的教育激情从未退却。

朱永军说,桂贤娣十分敬业。26年工作她写了60余万字的

读书笔记,举办了200余场公开课及学术报告,发表了10余万字的论文。

虽然工作累,但每次处理学生问题时,桂贤娣总是费尽思量。一次冬天的下午,学校突然停电,教室内黑得连书本也看不清,500多寄宿学生炸开了锅。因久不来电,有老师提议提前放学,但提前放学学生没人接送,不安全。桂贤娣提了个巧点子:今天停电,正好我们为学生开个烛光故事会。就这样,每班点起了10根蜡烛。

7点钟放学时,许多家长来接孩子,却意外地发现孩子不愿回家。因为他们被故事迷住了,不知道结局不愿离开。

对同事的褒奖,桂贤娣颇不好意思。她认为自己并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观察学生更细心。桂贤娣说,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快乐。只要细心观察孩子,用童心看学生,这点并不难做到。

5、最庆幸 有个军师丈夫

“我的成就,有我老公一半的功劳。”谈到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桂贤娣说家庭的支持功不可没。

桂贤娣介绍,自己和老公谈恋爱时总是在周末见面。一见面,桂贤娣就喜欢说自己和孩子之间发生的趣事、烦恼事。每次听到这些,老公总会让她写下来。经过几次提醒后,桂贤娣真的开始照做。至今,她已写了数十万字的教学笔记。“这让我把对的继续做,错的及时改。”

桂贤娣总坚持用家访和家长进行当面沟通,至今她已家访800多次。每次家访,桂贤娣总会到深夜。此时,身为校长的老公无论多累,都会亲自接送。每次大型公开课、做报告,桂贤娣也习惯让老公

审稿。“除非他满意,不然我就不安心。”

6、最后悔 一次体罚,悔恨至今

“我并不是高大全的教师。”谈到自己26年从教生涯,桂贤娣坦言自己也做过错事。其中唯一一次体罚学生让她至今悔恨不已。

在钟家村小学任教时,她有一年接手三年级一个班。开学不久后,她发现班上总有学生反映不见东西。经过细心观察,她发现原来班上的学生贾丽(化名)有偷拿东西的恶习。经过交流,贾丽似乎改掉了这个恶习,班上也没再发生不见东西的情况。

但过了几天,贾丽的原班主任却向桂贤娣反映说:贾丽跑到自己带的班上,将所有学生骗开教室,席卷了班上所有的文具。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贤娣十分生气,也第一次体罚了学生---用扫帚棍打了贾丽右手三下,还让她回去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自己的父母。从此以后,贾丽再没有偷东西。“一个老师打学生真的是无能的表现。”桂贤娣说,这件事后,贾丽没有再偷拿东西。但直到毕业,她都很少对自己笑过。虽然贾丽改正了错误,但自己的教育却给了她痛苦的回忆。

7、最希望 当一辈子“孩子王”

“我只想让孩子更快乐。”说起自己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桂贤娣说自己的动机源于父母的一句话。

桂贤娣介绍,刚毕业准备走上讲台时,都是农民出身的父母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当老师千万要记住,孩子都是娘的心头肉。”正因这句话,她无时无刻不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更快乐。

桂贤娣第一所任教学校是洪山区九峰乡何刘小学。在这所没有围墙,只有几间旧瓦房的学校里,学生很难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此,课间时,她弹奏风琴和学生们一起唱《我爱你,塞北的雪》、京剧《智取威虎山》。晚上,她又在卧室熬夜制作了27个形状各异的风筝,送给班上的孩子们。

十几年后,桂贤娣的工作从城郊来到中心城区,自己也从菜鸟教师变得荣誉满筐,但她一直不愿离开讲台。1998年,因工作出色,她被提拔到汉阳区教育局工作,她婉言谢绝。学校数次让她担任行政职务,她也全部推托。“孩子需要教师给予快乐,当教师也让我很快乐。当一名教师离开了讲台,他的职业生涯就到了尽头。我不想失去快乐,更不愿我的学生失去快乐。”桂贤娣说。

桂老师对工作与家庭的地位的看法。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教育我的孩子不要撒谎,为人要坦诚。”桂老师说,“从我进入这个班的第一句开始,以后我对大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绝不向大家撒谎。”结果一个女孩问:“桂老师,你爱我们吗?” “当然爱了”

又一个男孩问:“您说您绝不撒谎,那么你爱你自己的孩子和我们,哪个更多呢?”“我坦诚的告诉学生,”桂老师说:“我要说的话可能会令你们非常失望,对不起了,孩子们,我更爱我自己的孩子,因为她是我身上的一团肉啊!”经常会看到报纸、杂志上刊登某某老师带病上课,结果病倒在讲台上;某某老师的孩子发高烧,可身带毕业

班的某某老师却没有抽出半天的时间去带孩子看病,仍然上课,结果等到学生高考结束了,自己的孩子却烧成了脑炎。。。。。。“这不是在赞美咱们老师,这是在把我们老师往死里整啊。”桂老师如是说。教师不是神,教师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啊!试想如果一个不爱惜自己,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照顾好的人,还有什么精力,还拿什么爱去教育学生呢?所以她说,家庭、工作都重要,都排在第二位。当哪一样更紧急时,就把哪一样暂时推到第一位。

桂贤娣老师的真爱故事

用真爱,创设孩子健康成长的阶梯

无论学生好与坏,无论学生优与劣,无论学生调皮与乖巧,无论学生无知与懂事„„老师都要包容、都要接受。这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与学生多年的接触和交往中,桂老师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总结出“因生给爱”的教育方法,即“因生给爱十法”。这就是“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特殊生爱在鞭策”。多年的实践证明,此法行之有效,且效果良好。

冬天的早晨,寒风刺骨,全校学生和老师站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等领导讲话的时候,桂老师悄悄地握一下班上那几个体弱学生的手。

喔,暖烘烘的小手有两三只,冰冷冷的小手有五六只!桂老师心里有数了,等升旗仪式一结束,桂老师就带着他们在操场上或围圈跑步,或男女穿花运动,或跳绳比赛等,约十分钟左右,再上楼上课。平时,桂老师总是将好几种牌子的卫生巾放到左边抽屉里,悄悄跟部分女生说好;将一些零钱硬币放到右边抽屉里,跟班上体质差、爱挑食的几个小家伙说一声,如果中午的饭菜不合口味,或下雨天没有人送饭,在桂老师的抽屉里去拿钱。钱虽然不多,但一定够有特殊情况的少数学生使用。多年来,桂老师的学生拿了卫生巾和钱后,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如数悄悄地还了进来!

对待学生的过失,桂老师往往给予足够的宽容和信任,鼓励他们主动改正误。有一次课间操后,学生刘浩发现自己的20元钱不翼而飞。他急哭了!桂老师说了一声:“有哪位同学如果拾到了刘浩的二十元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不胜感激。”全班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响没有反应。我没有继续问下去。下午放学之前,我将准备好的64个小红包发给64位同学,并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刘浩丢了20元钱,桂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件事处理好!同学们都知道,桂老师从不骗你们,这64张红包没有做任何记号,请同学们今天回家,把自己觉得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交到讲台里面。”

第二天,64张红包如数收回,那张新版的20元钱在里面!她一直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哪一个!这并不重要,但这个同学一定铭记了这件事,也永远地铭记了桂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

用真诚,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都巴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他们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作好家访工作,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能够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多年来,她累计家访了800余人次,近600个的家庭。可以说,家访已经成为她工作中拉近师与生、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的重要途径。

“学生进步了,老师就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变报忧为报喜,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老师家访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荣耀,这样的家访倍受学生、家长的欢迎,打破了以往“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被动局面。由她总结出的具有良性循环作用的“生进步师家访,生再进师再访”激励性家访策略,在全省教育界大力推广。 学困生张欣自从她家访后,进步更大了,她再次家访,张欣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张欣担心桂老师家访不便,特意送给她一个手电筒。大年三十的晚上,桂老师接到了张欣妈妈从北京老家打来的长途拜年电话:“桂老师,是您与众不同的家访,使我的孩子抬起了头。您是好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对待后进生和后进生的家长一定要宽容、有耐心,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要以鼓励为主。学生张苗苗缺点居多,没有一个老师不烦他!期末她给学生写了鼓励加期盼的评语:苗苗同学,很高兴与你相处了半学期。可惜的是你还不知道老师和你的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样的小苗苗呢!他们呀,最喜欢上课不拉邻座女生的头发,下课不打架,不挎同

学的裤子,不塞厕所,回家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家访不故意把门牌号码说错的苗苗!你能做这样的好苗苗,一定能!”当苗苗和家长收到这份苗苗鉴定后,主动打电话邀请桂老师登门做客,苗苗还要求亲口告诉桂老师他家正确的门牌号码。

用真情,升华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为了上好课,桂老师处处做有心人。早在1991年,在当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桂老师花400元钱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不管到哪里听课,她都录下,回家将课堂实录一句句地记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到如今,桂老师的家里还保存着贺诚、张春和等老师的录音磁带,虽然早已不能听了,但她舍不得丢弃,因为它凝聚着一个普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一分心血和一种情愫。 为了上好课,她强调情感教学。规定自己没有被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深深打动的,绝不跟学生上。桂老师的很多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感动得备不下去是常有的事,为此上课时的真情流露令许多老师折服。桂老师坦诚地传授年青教师:桂老师和课文中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文章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角色,桂老师没办法不为他们感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桂老师的情感育人之路迈出第二个十年的时候,终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特色。全国小语会理事杨再隋教授评价桂老师的课:“桂老师教学已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她的独具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导语和朗读,使学生和教材的内容产生共鸣,学生不知不觉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终身难忘。这就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魅力,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由于桂老师对家长对孩子对教学工作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因而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真诚的回报和感激。学生何瑞的妈妈在何瑞的日记本扉页上写到:“桂老师,您好!我的女儿成为您的学生,这是她的幸福,也是我们的造化,因为古人云:人一辈子从一良师不易。作为与您同一战线的我,您的感人事迹,您的骄人业绩使我对您丝毫不感陌生。女儿何瑞更将弹起您、我、她之间相知、相识的“情弦”,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你将成为我们全家的挚友。

桂老师,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为什么家长孩子们对她如此关心,如此敬仰!这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高尚的人格和真挚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用真情培育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感染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这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理想追求!

我的几点感受

我有幸听取了桂贤娣老师的报告,桂老师的报告精彩纷呈,台下掌声不绝于耳;桂老师的情真令人震撼,让我们自叹不如;桂老师的智慧令人羡慕,让我们激动之余,受益匪浅。

桂老师的事迹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难以忘怀,她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可敬可爱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十分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彰显着她人生绚丽的人格魅力。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我们在繁琐、劳累

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通过桂老师讲座,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

说句心里话,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当遇到烦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坚信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没有过不了的“坎”。坚信“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勤学苦钻,就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不做怨气的奴隶。

2、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

老师若生气、经常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有损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瞧不起“自己”有损教师的形象,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积极闪光的一面,用爱心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教育,用适当的时机争取,多种方法努力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切忌生硬粗暴,学会制怒,控制情绪,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因为学校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的园地。

3、少一点匠气,多一点才气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老师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老师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卒先出范“,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善于总结,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摆脱“匠气”,增加自我综合能力的“才气”,体现老师人格魅力。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已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4、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作为老师对此要深信不疑。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和鼓励,再多倔强的孩子也会有脆弱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需要积极的呵护。人人都爱面子,在众人面前维护学生的自尊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5、要做一个善于表现的老师。那天的桂老师,真象一位表演小品的大师;所有的故事不用看讲稿,配以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于是,所有的老师便被引进了一座座神奇的殿堂,沉醉痴迷。讲座如此,可见,桂老师上课更是如此。

6、做一个用心的老师。唯有用心才是老师成名的秘诀。你看--- 桂老师关于孩子的五句话总结便是她送给所有老师的金玉良言, 桂老师说:什么是孩子?----孩子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孩子就是七八九嫌S狗;童言无忌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是孩子;扯谎都不晓得变一下,这就是孩子。

7、做个聪明睿智的老师。在“打架闹剧”里,两个男孩打了架, 桂老师没有让他们检讨,也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别开生面的让他们写打架作文,围观者点评„„从学生的角度,换一种学生肯接受的方式,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只有大智慧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赢的学生的尊重。然而 桂老师所提到和没有提到的案例,我们所有的老师几乎都碰到

过,我们是否象桂老师那样处理得体?

当班里发生盗窃事件的时候, 桂老师买了68个红包,分给68给孩子,让他们带回家,装进该装进的东西,清晨自主放到指定的地方;当学生化疗掉了头发时, 桂老师给每个学生一顶帽子„„在密密的情网编织中, 桂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俘获了学生的童心。

我不奢望能有桂老师这样的成就,这样的智慧。但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以桂老师这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去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以上是我一点浅显的认识,不当之处,请谅解。谢谢大家!

推荐第7篇:蒋小平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李富同学先进事迹介绍

李富,男,中国共青团员,1991年出生,籍贯云南楚雄。2010年毕业于云南省楚雄州第一中学,2010年至今就读云南财经大学城市管理与资源环境学院。读书期间,他先后担任了各种班委职务,12年班委职务从未间断,对同学积极热情,对班级的各种管理事务一丝不苟,他也因此养成了对团队极其浓厚的责任感。他现任云南财经大学L●F创益协会(一个创业类协会)会长,云南大学生社会实践联合会(跨校性协会,各高校都有会员,学生团体自发创立)会长,云南财经大学G●T吉他协会副会长兼吉他协会外联部长,在学生会也担当一定的职务。在社会上,现担任凤兴龙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轮滑总教练。以及一些琐碎的校园代理职务。

2010年他从事中介公司代理业务,积累了一拨人脉资源,为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0年他曾在学校从事文具销售工作,收获颇丰,极大地增强了对于自主创业的自信心以及收获了宝贵的创业经验。 2010年他帮助云南财经大学外联部筹得大量赞助,赞助总价值达数千元。2010年他曾帮助学校步行街奔腾码店料理数月生意,这使其对销售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及体会。2010年在一个东北老板的调教下,他学会了一些做生意的小技巧,在业余时间给他打工,实际上对他来说是一种拜师学艺。于是,他对营销的兴趣直线上升,殊不知,对创业的渴望也越发强烈。于是,他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向家人筹钱,向朋友借款,向班主任老师借款,意在兴起他自己的创业计划。2011年春节前他在昆明市体育馆的年货购物节上自主创业买鞋油,因诚信经商,上了昆明电视台的街头巷尾栏目。2011年春节前他在圆通山和南屏街进行自主创业,销售日化产品,并且获利颇丰。2011年春节前他在老家做春联销售生意,虽然感觉这种创业档次有点低,在别人看来是小打小闹,但对他来说却是一笔很珍贵的财富。2011年他曾经有过经营餐饮的这一想法,为了这个疯狂的想法他付出了巨大的行动,他以打工者的身份进入了多家餐饮业去观察他们的经营方式,在那些店里面他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就当他要向家人筹款启动这个创业计划的时候,他面临启动资金困难,创业政策,以及整个昆明餐饮业的低迷的问题。他不得不暂时放下这个创业计划,把那些从各大餐饮店学来的经验打包收藏起来。这才第一次让他感觉创业之路的艰辛,坎坷。2011年4月他积极参加云南财经大学举办的跳蚤市场,收获颇丰。2011年6月他积极参加云南财经大学举办的跳蚤市场。两次跳蚤市场,一样的“创业”项目,他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收获,里面包含的是艰辛,是对这种在自己这个年龄段难以承受的创业风险的担忧。毕竟,一旦他的这种“小打小闹”失败,就可能会面临一个月,或是几个月的经济紧张。即便如此,面临创业资金不够,以及创业经验不足的风险,2010年他又组建了云南财经大学L●F创益协会这样一个创业团体。这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形单影薄,力量有限,难以进行真正的创业,方才创办了这个团体。他的宗旨就是让大家都能赚到钱,共同截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目前,他本人带领着L●F创益协会,在云南财经大学南北院建立起了一个具有公益性质今后可能会走向盈利道路的这样一个兼职平台。他本人带领着这个创业团体,在社会上,在校内进行着各种商业化的广告设计宣传活动。他的这个创业团队还有自己专属的创业技术培训,包括:potoshop图像处理及设计软件培训,以及轮滑教学培训,一些公司业务代理技能培训,以及一些创业知识,创业心理的培训。虽然,他的这个创业团队总人数只有100多,主要成员20多,实力派人物屈指可数。但是该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有着一颗渴望创业,渴望赚钱的心,有着极强的凝聚力。这就对啦,毕竟,创业的本质就是要赚钱,多赚钱,再赚钱,最后钱生钱。不论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他相信他的团队,他说过,万事开头难,我们会强大起来的。我们会一起努力的。

目前他已拥有了自己的成功创业成果,例如:他在凤兴龙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轮滑培训班,以及与其团队的一些成员在月牙塘小区,荷塘月色,北市区北辰广场,均开设了轮滑培训班。他做了永赛培训,超越健身,以及一个数码产品公司的校园代理人。以及一些零碎的商业宣传。而他的团队也有自己稳定的创业实践项目,都在进行中,相信不久也会成为成熟的创业项目。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管您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无论作为创业团队的领导人还是作为一名忠实的社会实践者,他有那个激情,有那勇气,有那个实力去实现自己以及团队的创业梦想。 所以,本人希望评委老师能把这个致远奖评给他,相信对他而言,这会是很名副其实的。谢谢!

推荐第8篇: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

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

——6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生动讲述他的感人事迹

对群众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

叙永县群工局原局长:王仕桂

对群众特别有爱心,始终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筅对群众特别有耐心,始终带着真情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疾苦筅对群众特别有责任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有着大义担当的为民情怀

晓刚是我多年的同事。我在水尾镇当镇长,他是书记;我当县群工局局长,他是分管副县长。

他常说:“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的情就有多深。”

过去的水尾,全镇有60多名五保老人,散居在各村。有一次,晓刚到村走访,了解到安全村80多岁的五保老人王永清无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经常饱一顿饿一顿,感到十分心酸,自责没有做好困难群众的工作。

为了让全镇五保老人能安享晚年,晓刚在办公会上提出修建敬老院,但个别领导不赞成:财政穷得叮当响,县上又没硬性要求,何必没事找事干?晓刚说:“如果我们的父母过这样的生活,我们怎么想?”一句话说得大家哑口无言。在他的努力下,一座占地5亩、投资150万元的敬老院建成,全镇五保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

1 搬进敬老院那天,王永清老人紧紧握住晓刚的手:“没有敬老院,我们可能一辈子住在山旮旯里,死了也没人晓得。”当晓刚因病去世的消息传到敬老院,王永清老泪纵横,哭着喊着,要看他最后一眼,送他最后一程。

在晓刚眼里,群众的事,都是大事。他办公室的门永远都是开着的,群众找他办事,总是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不要慌,慢慢讲,我好给你做笔记”。这是他接待群众的第一句话。

“安全村不通公路,一定要去看看”,“王小强的儿子考上大学,学费还差2000元……”晓刚的“民情日记”记录了群众的点点滴滴。在水尾工作5年,他写了40多本笔记、100多万字,困难群众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

2010年4月,两河镇老沟头煤矿,拖欠近200名江苏籍民工工资,民工要到省进京上访。分管信访的晓刚副县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郑重承诺给他们协调解决。晓刚给工作组提出要求:“民工背井离乡不容易,我们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拿到被拖欠的工资。”

由于业主极不配合,民工又认为政府可能会袒护企业,为避免事态扩大,晓刚与工作组的同志,一边劝导上访的民工,一边要求相关部门督促企业兑现工资,两天一夜没合过眼。当民工拿到工资,坐上政府组织的免费大巴,即将返乡时,大家连声道谢、热泪盈眶,而晓刚却累得站不稳了。

第一个爬上大尖山的爱民书记

叙永县水尾镇安全村村委会主任:高泽友

他说,大家一起努力,争取明年把路修到大山顶上去筅他说,群众的事没有小事,一定不能打马虎筅他说,不用谢我,这是我该做的

我们村坐落在水尾四大高山中的大尖山、牛心山和鸡罩山。大尖山四周都是悬崖绝壁,村民下山,全靠抓住祖辈们用錾子凿出来的“手扒窝”,踩着崖壁上冒出来的石头一点一点往下移。有村民因为突发急病得不到及时救治,死在了下山的滑竿上,加上摔下悬崖死亡的,不下10人。

当时,其他村都通了公路,唯独我们村一寸公路都没得,更不要说把满山满岭的竹木运出山去卖钱。2005年秋天,一些村民带着怨气找到杜书记,“你们政府究竟还管不管我们的死活,这条路到底要哪辈子才修得起?”了解到群众对修路的渴望,杜书记说:“老乡你们受苦了,我一定尽全力帮你们修通这条路。”

接下来一个月,杜书记白天上岩考察,晚上组织大家开会协调。2005年底,公路破土动工了,经过4个多月艰难的施工,安全村祖祖辈辈盼星星、盼月亮,做梦都想到的公路,终于修起了……通车那天,村民都争着向杜书记说感谢的话,连平时都不大出门的80多岁的老人也拄着拐杖、眼泪巴沙地拉着杜书记的手。杜书记却说,“不用谢我,这是我该做的,你们村的条件还很差,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争取再用一年时间,把路修到大山顶

3 上去。”

说话算话,2006年11月4日,他定好去勘察最难啃的硬骨头——大尖山公路线路。早上7点多,我们刚进山不久,就下起了大雨。山上滑得很,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滚下悬崖。他踩着脚下的乱石头,扒开比人还高的藤藤网网,艰难地往上爬。在一个叫雷打岩的悬崖,七八层楼高的崖壁上,根本连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最后,是山上的群众把粗麻绳甩下来,捆在杜书记腰上,连拉带扯,磕磕碰碰地才爬了上去。

下午4点多,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这个浑身湿透、满身是泥、第一个爬上大尖山的镇党委书记,出现在了他们面前。村里一个老人拉到我说:“这个就是你说的书记?你莫豁我的不是,哪有当官的像他这副农民样?”

在他的关心下,我们村2009年社社都通了公路。现在,大山里的竹笋、竹材、水果被大车小车拉出了山,单是竹子一项的收入,少的有两三万,多的有十多万,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援藏两年,他越来越像乡城人

叙永县旅游局局长:余胜久

初到藏区,他在宿舍为思乡的援藏干部做家乡菜筅一个多月,他跑遍了全县12个乡镇,学藏语、学骑马筅结对认亲中,他主动联系全县最偏远最贫困的普通村

杜晓刚是我们第一批到乡城援藏时的领导和战友。

4 2010年5月,全省首批“千名干部援藏行动”拉开了帷幕。在得知县委推荐的一名县级干部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援藏时,晓刚主动请缨到藏区工作。他说:“援藏是省委的重大部署,是县委的重要任务,藏区条件艰苦,我在班子里比较年轻,就让我去吧。”当时,他的母亲身体不太好,儿子即将高考。

5月12日,我们37名泸州援藏干部向乡城进发。当汽车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山上来回盘旋时,高原反应向大家悄悄袭来,我们到达乡城后,不同程度出现了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症状,思乡的情绪也特别强烈,一些同志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晓刚也经常流鼻血,整晚整晚睡不好觉。作为泸州援藏工作组的副组长,他一方面激励大家要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另一方面,他想方设法地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在宿舍里为大家做家乡菜,使我们远在千里之外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乡城位于甘孜州的最南端,紧邻云南和西藏,平均海拔3000多米,县城到乡镇的道路十分险峻。晓刚挂任乡城县委常委、副县长,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就跑遍了全县的12个乡镇。一路下来,他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但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学藏语、学骑马,习惯了喝酥油茶、吃糌粑……举手投足之间,晓刚已烙上了高原印记,面颊上透着“高原红”,与藏族同胞交谈后熟练地把右手向上摊开说“拖切拉,拖切拉!”(翻译成汉语就是:谢谢)。

为了推动乡城旅游发展,晓刚叫上我和其他同志一同前往水

5 洼乡考察七湖景区。汽车行驶到公路尽头时,海拔已上升到4200多米,到七湖还要步行两个多小时。我劝晓刚打道回府,但他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我一定要到七湖看一看,不然怎么指导这里的旅游开发呢?”我们只好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艰难前行。因高寒缺氧,晓刚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但他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我们到达七湖后,看到圣洁的雪山、清澈见底的湖水,大家都欢呼雀跃,但晓刚却瘫坐在地上,很久才站起来。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带着病痛爬上山的。

棚户区改造,他是“拼命三郎”

叙永县东城改造指挥部干部:郭乡

没想到,一共用去30多支蜡烛,直到凌晨两点会议才结束筅没想到,他隐瞒的病情竟然这么严重,身患绝症还在硬撑筅没想到,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牵挂的仍然是东城改造

东城位于叙永县城乡接合部,是县城最大的棚户区,这里房屋破烂,设施陈旧,群众生活条件很差。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其实施棚户区改造。2012年,晓刚县长援藏回来后,担任这个项目的指挥长。

发现晓刚县长生病,是在一次指挥部会议上。当时,我负责会务工作,在为晓刚县长添加开水时,猛然发现他的茶杯里不是茶,而是浓浓的药汤。后来,在多个场合,我又发现,晓刚县长利用工作间隙,悄悄找来开水,将随身携带的中药烫热后喝。他

6 一直没有声张,一直带病坚持工作。

为了项目顺利推进,我们白天跑现场,晚上“斗情况”。记得有一次,又到例会召开时间,那时已是初冬时节,连续几个月超负荷工作,大家都很疲倦,正逢当晚又全城停电,我猜想:今晚该不会开会了吧?就在这时,晓刚县长给我打来电话:“小郭,你准备好蜡烛,通知大家按时开会。”晚上8点,会议在昏暗的烛光中照常进行。会上,晓刚县长咳嗽得厉害。那次会议一共用去了30多支蜡烛,直到凌晨两点会议才结束。

2013年9月,全市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在叙永召开。当时,植入他体内的胆管支架已过了更换时间,晓刚县长却一拖再拖,迟迟不去更换。县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打算让别的同志代替,但他执意亲自上阵。讲解时,尽管身体十分虚弱,但声音仍然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讲解结束后,他整个人都累虚脱了,直接被送进了医院。自此,他再也没能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晓刚县长牵挂的仍然是东城改造。2014年春节前夕,他打电话给我:“小郭,要过年了,我想了解一下东城项目的进展情况,你和绍林指挥长来我家中一趟……”当我们到达晓刚县长家中时,他还在医院输液。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看见他在妻子和儿子的搀扶下,喘着粗气,拖着沉缓的脚步进门。此时的晓刚县长,已做了15次手术!

他整个人都脱了形,身体瘦得皮包骨头,说话都很吃力。考虑到他身体虚弱,汇报时我们尽量简短,但他硬要深挖细问,仍

7 然不忘做笔记,尽管握笔已经很吃力,写字的手也抖得厉害,但他却打趣地说:“一段时间没写字,手都生了……”见我们难受,他还安慰我们说:“别担心,我的手术很成功,现在就是体虚,等养好了身体,我就回来跟你们一起工作。”

沿着爸爸的足迹踏实前行

杜晓刚之子:杜骋

爸爸不把爱挂在嘴边,用实际行动为家人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筅爸爸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哼过一声筅我要不断努力,沿着爸爸的足迹前行

爸爸9岁时,我爷爷就过世了,是奶奶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爸爸三姐弟拉扯大。爸爸工作后,无论有多忙,都要抽空给奶奶打电话、陪奶奶吃饭、逗奶奶开心,让辛苦几十年的奶奶有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爸爸深爱着妈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妈妈的生日,特地嘱咐我,在妈妈生日那天帮她买一个蛋糕,买一束她最喜欢的花,要悄悄地做,不能让妈妈知道。当妈妈接过爸爸的生日礼物,一边高兴,一边不停地抹眼泪。

在我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空调,我人小吹不得风扇,爸爸就手摇蒲扇为我送凉,一扇就是一两个小时。

爸爸不是一个把爱挂在嘴边的人,他用实际行动为家人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8 去年3月,爸爸的病还没确诊,医生劝他住院观察,多次警告他要重视治疗、千万拖不得。但他不顾医生的劝阻,依然是白天到单位上班,晚上到医院输液,硬是不肯耽误工作。

在重庆手术后回叙永,爸爸只休息了一个周末,就匆匆回到单位上班。妈妈和奶奶都劝他好好养病,一家老小还要靠你呀。但他总说叙永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作一点儿都延误不得。他经常熬更守夜地加班工作,连回家喝药的时间都没有,只好把中药带到办公室喝。

爸爸先后做过15次手术,全身插满各种管子,身上留下多处刀痕,手背上几乎找不到输液扎针的地方。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哼过一声,没吃过一粒止疼药,还反过来安慰我们:“所有的苦难,我一个人承受了,你们以后就平安了。”

在爸爸去世前两个月,他还不忘给县委王波书记发短信,深表因自己病重增加了同事们工作的歉意。但是爸爸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口述,由我代发的。

在爸爸做完手术后,我在想,为什么爸爸会如此忘我工作,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在整个胸腔化脓,胆管已完全堵塞的情况下还能工作?难道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健康还重要,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直到有一次我问他,爸爸说:“一个人要学会感恩,你爸从一个农村孩子走到今天,要感谢的太多,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这是最基本的。”

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爸爸在弥留之际,还不忘反复叮嘱后

9 事一定要从简,绝不能收受礼金,也不要给组织上提任何要求。

一颗公仆心,一片群众情

泸州日报记者:谢蕤

重走他走过的路,无法想象他当时“飞渡”悬崖的情景筅再看他的办公室,喝中药忙工作的场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筅到援藏的乡城,透过泪眼感受外乡人对他的深情惦念

采访杜晓刚事迹,我原本以为只是一个寻常的工作任务。但谁知道,从水尾镇“抠”住悬崖上凿出的“手趴窝”,爬大尖山,到远赴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寻找一名援藏干部的生活点滴;从50多位受访者眼里看同一个人,到诸多泪光的包围中完成采访……所有难忘的集结,是这名党员干部带给我的震撼和敬仰。

采访第一站,我们去了叙永县水尾镇大尖山。言语不多的村民佘成良喃喃地反复说:“当年有多难,你们看了就知道了。”硬是带着我们重走当年杜晓刚勘测公路选址的路线。山路,杂草丛生,带刺的野草割得人发痛;裸岩,陡峭嶙峋,稍不注意就会掉下山崖。不时从树林里传来野生动物逃走的“梭梭”声,更让人心里发紧。佘成良指着20多米高、90度的峭壁对我说:“当年杜书记就是从这里爬上去的。”仰望着陡峭的崖壁,我真的无法想象杜晓刚当时“飞渡”悬崖的情景。

采访叙永县住建局局长钟溱的一个小时,钟溱不停地点烟、抽烟,他试图通过烟雾来平复无法平静的内心。他说他已经记不

10 清有多少次,和杜晓刚一起研究旧城改造工作到半夜;不知多少次,和杜晓刚一起冒着严寒酷暑叩开群众的门……说到激动处,钟溱的声音和拿烟的手都在不停地颤抖,我能感受到,他多么希望能在有限采访时间内,告诉我们他心中那个完整的杜县长。 离开叙永前,我们推开了杜晓刚办公室的大门。办公室里有一个简易的小冰箱,里面放着一袋中药和几包无糖小饼干。直至我坐上离开的汽车,杜晓刚因错过饭点吃小饼干、喝中药忙工作的场景仍在我脑海无法散去。

到海拔近3000米的乡城县采访,高原反应除了爬坡上坎、快走快跑会呼吸急促外,还让人流鼻血、夜里难眠。一位援藏干部坦言:“这里的条件,人能留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更不要说干事。”杜晓刚不但留下来了,而且干了很多群众期盼的事。乡城县城区小学学生赵雨洁,是杜晓刚“一帮一”的联系对象。一见到我,小雨洁如数家珍地给我讲杜叔叔给他买的文具、玩偶,她说杜叔叔经常来学校看望她,就像爸爸一样关心她。今年4月中旬,赵雨洁从姑姑口中得到杜叔叔逝世的消息,她把自己关在房间,用被子捂住头哭了很久很久。小雨洁小声地说:“我不敢哭大声了,姑姑听到了会来安慰我,那样姑姑会难过,我会更难过。”

推荐第9篇:仇红刚同志先进事迹

仇红刚同志先进事迹

仇红刚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政策,拥护改革开放,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模范执行学校行政的各项决议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上能勇挑重担,服从组织分配,任劳任怨,作风民主,以身作则,工作大胆,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具有正确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关心、爱护、尊重自己的同事和学生。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和认可。几年来,年终考核多次被评为优秀。

从教以来,他认真履行教师工作职责,严守教学常规,认真钻研大纲和课标,深入研究教材,努力学习和实践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做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热爱物理、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班主任工作中,他注重班干部的培养,致力于良好班风的建设,利用一切有效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教育融入学生的文体活动中。记得仇老师带09届毕业班的一件事情令我至今记忆犹新,他们班的学生大部分住校,每天晚上九点半要查宿舍,那天也不例外他去查宿舍,有一个女同学不在,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过去了还不见回来。他询问了所以同学,还是不知去向,突然有一个邻班的同学说下午听说哪位同学和她们班一女同学商量回家找东西去了,可能回家了吧。他听到这个消息二话没说,拿出电话打通了那位同学家的电话,经询问,没有回来。那天正好下着大雪,家长在那头也很着急,关键时候他询问有谁知道另外那名同学的家,这时有两名同学自告奋勇的说都知道,只见他选了一个年纪较大的,‘我们去同学家找找,穿暖点’简单的一句话却充满了对学生的关爱,他叫我陪他一块去,由于主管安全无法推卸,在加他的敬业精神我就答应了。漆黑的夜晚,我们一行三人打着手电冒这风雪,缓慢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远处还夹杂这狗的叫声,令人有些毛骨悚然,我都有点怕,只见他义无反顾的继续走着,我们也就紧跟其后。一路行走一路打问,十几里山路我们走了一个半小时。当我们到那位同学家时,她们已经入睡,等把门叫开后发现,两个学生挤在一张小床上,房间里很冷,家里大人都不在,看着让人心酸,只见仇老师拿出电话给那边焦急等待的家长打通了电话报了平安,把电话递给了那位同学‘给你爸妈说两句话吧,不要让家长担心’那位同学拿起电话的的瞬间哭了起来,在她和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两个学生回家后大人不在,加之天又晚了,不敢外出,也没吃饭就挤在一块和衣而睡。我当初的怨气被这心酸的场景打消了。

这时仇老师一边安慰学生一边叮咛她们,等一切安顿好后我们回到学校已经午夜一点多了。第二天他依然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在仇老师身上这样的事情累不胜举。正是由于他这样多年的热情倾注和真心付出,使他在班主任工作中找到了乐趣,也获得了收成。所带班级课程在全县中考中名列前茅,受到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也曾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 “模范班主任” “教学能手” “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在工作中,他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学习专业知识,钻研教材,学习物理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以及新课程标准,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领会课改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求自己切实做到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他真正做到了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上他的每一节课。形成了自己的课堂 风格。几年下来,他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上升,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为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奠定基础。

在教研活动中,他能坚持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科研活动和教学交流,不断吸取他人的宝贵经验,经常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讨论教育教学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以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依赖“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和其他教师一起研讨教法,学法,开拓出农村中学具有可行性,实效性的教研之路。几年来讲授的公开课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肯定,自制的教具《听话的小球》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成果奖自制教具类三等奖,榆林市基础教育成果奖自制教具类一等奖、《地震报警器》获榆林市基础教育成果奖自制教具类二等奖。撰写的论文《浅谈物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及艺术》被《教育教学研究论坛》刊用,《物理教学设计的弹性因素》在《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上发表并交流,《教师课堂语言艺术》在《靖边教育》刊登。由于爱岗敬业被评为靖边县2011年度“教学能手” 榆林市第二届“好教师”等称号。

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敬业爱岗、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的高尚品德,和不断创新、刻苦钻研的精神,与做为一名出色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的高尚情怀,他还在不断、开拓、创新的探索者。

推荐第10篇:忻薇君同志先进事迹

忻薇君同志先进事迹

1977年毕业于宁波地区卫生学校医士专业,1985年—1986年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进修皮肤科,1996年晋升皮肤科主治医师。该同志毕业后一直在钱湖医院工作,二十多年如一日,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有崇高的敬业爱岗精神,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刻苦钻研,运用中西结合及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灵活运用,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治疗方法,对银屑病、白癜风、扁平疣、带状疱疹治疗和真菌病等等的皮肤科都有自己独到治疗方法,深得病人的信赖,因此有很多的外地病人慕名前来就诊。在诊治病人中尽责尽职,对病人态度和蔼,待病人如亲人,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社会上信誉好,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忻薇君同志平时在业务上勤思勤学,不断总结,在工作中善于积累临床治疗经验,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治疗各类疑难皮肤病收到积极效果。在对一些较难治、顽固性皮肤病,采用穴封、局封及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近几年临床上化妆品皮炎及激素依赖性皮炎日趋增多,她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病例,进行针对的原因分析,用自制的外用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显著的效果,使很多的女性患者露出灿烂的笑脸。同时,积极撰写医学论文,已有多篇论文在省皮肤病学术年会及华东地区皮肤科年会上交流。

近几年来,区外及周边地区前来我院就诊的皮肤病病人越来越多,如杭州、奉化、象山、北仑、宁海及舟山、新昌等专程慕名而来的病人占了病人总数相当比例。有多例重症带状疱疹病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有一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病人,从香港乘飞机专程来看病,当时病程较重,经过10天的精心治疗,病情痊愈,病人回家时相当感激。她总对病人讲:治好疾病是做一个医生应该做的。

我们钱湖医院,地处农村半山区,经常有蜈蚣及黄蜂叮咬后引起急性喉头水肿的病人,这种病人来院时病情危急,她总能克服困难,在第一时间投入抢救,在抢救病人中,急病人所急,思病人所思,争分夺秒,使很多病人脱离危险,转危为安。

忻薇君医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当病人有困难时,她会尽力帮助解决。例如有一位周姓75岁老年患者,因患下肢溃疡多年,行走不便来院就诊,因路途远在路上丢了钱包,忻薇君医生不但为他治好了病,还帮他付了药费,使他能得到及时治疗,病人非常感激,象这样例子不胜枚举。

近几年来,皮肤科日门诊量在近200人次左右,在门诊量大的情况下,忻薇君医生对病人诊治认真负责,仔细检查。夏天是皮肤病多发季节,日门诊量多时达300余人次,因有些病人路途远,她经常放弃节假日、年休假和中午休息时间,拖班、误餐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病人治疗,受到病人交口称赞。

由于科室业务发展,科室新增了新成员,她在带教科室新同事时耐心细致,对皮肤病的常见病,多发病,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作详细讲解,使新同事能及早掌握皮肤科专业知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病人的健康是医生的心愿,这句话真正地落实在忻薇君医生的行动上,倾注了她30年的青春和心血,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2002年-2005年度在医院工作中,业绩显著荣获突出贡献奖和优秀专业人员奖。

2002年度被鄞州区卫生系统授予“二十佳职业道德标兵”称号。

2003年度被鄞州区妇联授予“十佳女医务工作者”称号。近几年来,忻薇君医生在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临床,真正地服务于群众,在业务上年年有新的突破,2006年业务收入约762万,占全院业务收入的37%,年接诊人次约63677人次。

第11篇:王惠君同志先进事迹

王惠君同志先进事迹

王惠君同志1996年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到沈阳市环境保护局财务处,2002年任沈阳市环境保局会计核算中心副主任,2009年任沈阳市环境保护局会计核算中心主任,2010年兼任沈阳市环境保护局规划与财务处副处长,全面负责沈阳市及区、县(市)环保系统财务管理工作。

一、建章立制,当好行业财务管理带头人

沈阳市环境保护局规划与财务处负责全市环保系统包括区县分局共36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全年资金收支达6亿元,这其中除了自身建设资金外,有近4亿元是来自国家、省、市的环保治理专项资金。王惠君同志作为环保系统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带领全体财务人员逐步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严格资金收支管理,多年来,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对强化会计监督,促进沈阳市环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加强内部会计监督,防范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由王惠君同志主笔制定了科学合理、确实可行的一系列制度,具体内容包括:排污费收入管理制度、资金支出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备用金管理制度、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支票管理制度、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岗位责任职责、会计核算中心报账管理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集中核算单位意见反馈制度、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等等。主持编制了《沈阳市环境保护局财务会计实用文件汇编》、《沈阳市环境保护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指南》、《沈阳市环境保护局会计核算中心办事指南》、《沈阳市环境保护局会计核算中心内部会计核算制度》等等。在建立制度的同时,切实抓好制度的实施,在环保系统真正建立了上下贯通、注重细节、防范风险、简明快捷的财务管理体系。

2010年,针对全市排污费收入资金的具体特点,王惠君同志会同市财政局国库处、全市各相关银行制定了排污费直接解缴入库的具体规则及办法,2010年全市排污收费达到1.51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26%,排污费资金入库率达到100%,全市排污费资金无任何滞缴、缓缴现象。同时针对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环保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新规定,具体针对环保系统财务核算的特殊性,王惠君同志多次沟通国家环保部规财司,亲自到山东等相关省市调研,针对环保行业多年的财务制度特点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顺利完成了多年来未解决的资金对接及会计科目对接工作。受到了环保系统同行业的认可和好评,成为了全国环保系统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沈阳市会计核算中心共纳入34个行政事业单位,年核算资金量达3亿元,因为区县环保局财务核算的纳入,为资金收支工作增加了

一定难度,但是王惠君同志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单位调研,针对不同的资金要求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核算模式,同时也现场解决各基层单位各种财务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积极为各基层单位着想,受到了各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核算中心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相关部门的认可。

在实际工作中,她利用所拥有的理论及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为环保系统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出谋划策,及时准确地为局领导提供各种财务分析及建议。在抓好集中核算的财政性资金收支管理的同时,经常深入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市环境评估中心等经营单位了解经营管理状况,多次沟通工商、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及时解决经营中出现的难题,为各单位突破经营管理中的瓶颈,2010年环保系统经营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经营收入达1.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33万元,比2009年增长79%。所有这些成绩,都倾注了她大量的智慧和汗水。

二、坚持原则,严格各项资金收支管理

王惠君同志作为一名多年的财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时时以一个财务人员的准则要求自己,她所倡导的环保局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主旨即为“服务为先,诚信为本”。多年来,她也是时刻以此为工作原则。

环保系统的排污收费工作一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财务工作的敏感区,王惠君针对系统的排污收费特点,制定了排污收费的一系列流程,在实际工作中也严格按这一流程进行管理。在工作中对违反规定的做法坚持原则、一丝不苟。比如有的单位在年末已经完成了排污收费任务,为了明年收费工作,想留一部分资金到第二年,她都坚决予以制止,一分钱不留全额上缴国库。同时对在排污收费环节容易出现的滞留资金、收费票据管理不善、收费项目填写不严格等问题,她都严加防范。为此,有许多单位甚至是领导不能理解,有的直接会反映到局领导那里,她都能够坦然处之,遇到适当的机会,都会当面和各单位负责人耐心解释,得到了各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时间久了,各单位领导有什么事情反倒能够主动和她商量,她用她的智慧和人格为环保系统的资金规范管理搭建了很好的沟通平台。

环保专项治理资金是专门用于我市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每年的资金额度达到4亿元,资金涉及面广,资金支出要求也非常严格。在国家、省都没有正式的资金管理办法出台的情况下,王惠君同志和项目管理人员一道积极研究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规范资金审批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对于各单位支出的专项治理资金都严格审批,有时为了了解各企业自筹资金落实情况,面对有些企业的不配合,一趟趟深入企业内部,一次次出入环保治理项目现场,有时饭店几十米高的烟囱也

要爬上去看现场、看设备,对于企业瞒报、多报的项目一律不予拨款。针对不合理、不规范的项目建议相关部门暂缓或取消。由于加大了资金支出的审批力度,仅此一项,一年就节约资金几百万元。2010年,国家、省加大了环保治理资金的加大,三河三湖及辽河流域项目治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连片整治等治理项目相继实施,从申报立项、资金到位到项目具体实施,时间紧,工作量大,王惠君同志配合各项目单位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正是因为前期工作的严谨和规范,2010年度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达2个亿,受到了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的多次奖励和资金支持。

三、抓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精明干练的会计队伍。

王惠君同志从不放松对环保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这支队伍包括从核算中心具体工作人员到各基层单位会计、出纳人员。在积极组织财务人员每年的继续教育以外,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使环保系统财会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2008年,针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王惠君同志又积极联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带领核算中心全体人员及报账会计到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新准则培训,使得每名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财务知识,及时掌握国家财务政策最新动态。

2009年组织全体财务人员30多人次赴深圳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新中大会计电算化软件封闭学习,使财务人员计算机基础薄弱的现象得到根治,现在,每一名财务人员,包括年龄大的财务人员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应用财务软件,为高效有序地做好财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摸清环保队伍财务人员现状,积极推进每个财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的热情,2010年王惠君同志组织了一次环保系统70多名全体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考试,考试结果对各单位公布,并对不合格人员进行了第二次补考,对最终不合格人员建议各相关单位予以调换工作岗位。整个考试过程历时一个月,极大地掀起了环保系统财务人员业务学习的高潮,也为局领导掌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状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得一批业务素质好的财务人员脱颖而出。

同时,王惠君同志利用她多年的企业及环保财务工作经验,多次为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工作培训及指导。同时也注重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利用各种例会加强对员工的警示教育、风险教育、感恩教育,平衡员工心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树立员工自豪感,珍惜现有工作。对核算中心的年轻同志更是从基础工作抓起,使得年轻的财务人员及时顶岗,顺利地推进了会计核算中心的各项工作。

四、积极推行内部审计工作

王惠君同志全面负责市环保局内审工作。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她

推行了“加强内部审计、连续审计三年”的做法。针对环保系统的工作基础,查漏防弊,严格检查各个财务管理环节,积极防范各种隐患。

在“连续审计三年”的工作中,首先对各单位财务进行全面审计,结合外部审计力量和自身审计人员力量,对所有单位进行了全面审计,对审计出的问题查找原因,积极反馈给各有关部门,要求积极整改。第二年再对各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并着重针对上年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审计。第三年进行抽查,对重点部门及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抽查。

通过三年的努力,可以说对整个环保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内部审计,并且在审计的同时,她积极组织人员采取各项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进一步提高环保系统的内部控制水平、提高防范措施及意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沈阳市内审先进工作者。

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王惠君同志是一名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财务工作者,具有很高的理论及实际工作经验和水平。随着财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她一直坚持学习,先后通过了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考试,同时也取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并在2008年参加了新加坡环境管理局举办的城市与工业环境管理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她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不断参加各种业务知识学习,并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关于对会计集中核算相关问题的探讨》获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论文评奖一等奖,《当前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研究》一文获得了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管理课题二等奖。同时,近几年又在各刊物发表了《浅谈基金的发展与基金评级体系的建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后的影响分析》、《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因与途径》、《关于负商誉若干问题的思考》、《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她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想,积极撰写各种专题财务分析、财务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王惠君同志作为一名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为沈阳市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是我们会计人员的杰出代表,因此推荐其为优秀会计工作者。

第12篇:忻薇君同志先进事迹

忻薇君同志先进事迹

1977年毕业于宁波地区卫生学校医士专业,1985年—1986年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进修皮肤科,1996年晋升皮肤科主治医师。该同志毕业后一直在钱湖医院工作,二十多年如一日,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有崇高的敬业爱岗精神,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刻苦钻研,运用中西结合及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灵活运用,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治疗方法,对银屑病、白癜风、扁平疣、带状疱疹治疗和真菌病等等的皮肤科都有自己独到治疗方法,深得病人的信赖,因此有很多的外地病人慕名前来就诊。在诊治病人中尽责尽职,对病人态度和蔼,待病人如亲人,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社会上信誉好,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忻薇君同志平时在业务上勤思勤学,不断总结,在工作中善于积累临床治疗经验,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治疗各类疑难皮肤病收到积极效果。在对一些较难治、顽固性皮肤病,采用穴封、局封及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近几年临床上化妆品皮炎及激素依赖性皮炎日趋增多,她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病例,进行针对的原因分析,用自制的外用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显著的效果,使很多的女性患者露出灿烂的笑脸。同时,积极撰写医学论文,已有多篇论文在省皮肤病学术年会及华东地区皮肤科年会上交流。

近几年来,区外及周边地区前来我院就诊的皮肤病病人越来越多,如杭州、奉化、象山、北仑、宁海及舟山、新昌等专程慕名而来的病人占了病人总数相当比例。有多例重症带状疱疹病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有一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病人,从香港乘飞机专程来看病,当时病程较重,经过10天的精心治疗,病情痊愈,病人回家时相当感激。她总对病人讲:治好疾病是做一个医生应该做的。

我们钱湖医院,地处农村半山区,经常有蜈蚣及黄蜂叮咬后引起急性喉头水肿的病人,这种病人来院时病情危急,她总能克服困难,在第一时间投入抢救,在抢救病人中,急病人所急,思病人所思,争分夺秒,使很多病人脱离危险,转危为安。

忻薇君医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当病人有困难时,她会尽力帮助解决。例如有一位周姓75岁老年患者,因患下肢溃疡多年,行走不便来院就诊,因路途远在路上丢了钱包,忻薇君医生不但为他治好了病,还帮他付了药费,使他能得到及时治疗,病人非常感激,象这样例子不胜枚举。

近几年来,皮肤科日门诊量在近200人次左右,在门诊量大的情况下,忻薇君医生对病人诊治认真负责,仔细检查。夏天是皮肤病多发季节,日门诊量多时达300余人次,因有些病人路途远,她经常放弃节假日、年休假和中午休息时间,拖班、误餐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病人治疗,受到病人交口称赞。

由于科室业务发展,科室新增了新成员,她在带教科室新同事时耐心细致,对皮肤病的常见病,多发病,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作详细讲解,使新同事能及早掌握皮肤科专业知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病人的健康是医生的心愿,这句话真正地落实在忻薇君医生的行动上,倾注了她30年的青春和心血,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2002年-2005年度在医院工作中,业绩显著荣获突出贡献奖和优秀专业人员奖。

2002年度被鄞州区卫生系统授予“二十佳职业道德标兵”称号。

2003年度被鄞州区妇联授予“十佳女医务工作者”称号。近几年来,忻薇君医生在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临床,真正地服务于群众,在业务上年年有新的突破,2006年业务收入约762万,占全院业务收入的37%,年接诊人次约63677人次。

第13篇:曹庆雷同志先进事迹

曹庆雷同志先进事迹

记东山矿通风区区长曹庆雷

曹庆雷同志岁,现任通风区区长,年的煤矿工作使其积攒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曾先后担任过161队主任工程师,安监科科长,通风区区长。他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领导的信任和员工的赞誉;用宽容、睿智增进了区队的团结;用日常工作知识和汗水保卫了矿山的安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煤矿党员干部的正能量。其主要事迹如下:

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是他最大的追求

这是曹庆雷在工作中常说的一句话,多年来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担任区长以来,他从整体上管理的同时,又时常深入现场,掌握实际生产第一线情况,亲自指挥、与工人并肩作战。南风井主扇改造期间,由于时间较紧、任务重,曹庆雷积极组织全区劳动5次,亲自扛沙子、背水泥、运钢梁,主扇更换工作是南风井改造的重点,为了得到准确数据,他在风硐连续工作了15个小时。在他的带领下南风井改造工程提前并保质的完成。

保证矿山安全,是他最大的责任

东山煤矿为高瓦斯矿井,他深知通风工作的重要性。作为矿山的眼睛,他时刻都不敢松懈。为了更好的治理瓦斯,他每天进入工作面收集煤层瓦斯涌出数据,针对不同的煤层,不同工作面采用不同的瓦斯治理方法,使矿井瓦斯得到很好的治理。在煤尘治理中,他亲自带领全区人员,逐个总排风道检查并上齐消尘管路,保证矿井煤尘不超标,还针对重点岗位进行了有计划的培训, 2013年先后办培训班8期,92人次得到培训,使其安全意识得到了提升。通风区连续四年

被矿评为先进单位,全年12块质量标准化金牌是对他在保证矿山安全工作的最好肯定。

心里时刻牵挂职工,是他最大的财富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曹庆雷深深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搞好区队安全生产,必须在带好队伍、凝聚人心上狠下功夫。在日常工作中,曹庆雷把每一名职工都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在工作上给予大力帮助,对生活有困难的职工给予大力支持。为更好地掌握区队每位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他和支部书记在全区率先建立了职工一对一帮扶“连心卡”,对区队每名职工做到了“四清楚、五必帮、六必谈”。在他的帮助下,6名后进的职工甩掉了落后的帽子,使4名违章“大王”变成了安全能手,他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知心区长”。

在过去的一年,作为一名通风区长,曹庆雷同志充分的完成了矿交给的安全工作,和员工的寄托。在新的一年他将继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一丝不苟,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为煤矿安全做贡献,最大限度的做好每一项通风安全工作,充分发挥一个中共党员、一个煤矿管理者的人生价值。

第14篇:曹庆雷同志先进事迹

曹庆雷同志先进事迹

记东山矿通风区区长曹庆雷

曹庆雷同志岁,现任通风区区长,年的煤矿工作使其积攒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曾先后担任过161队主任工程师,安监科科长,通风区区长。他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领导的信任和员工的赞誉;用宽容、睿智增进了区队的团结;用日常工作知识和汗水保卫了矿山的安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煤矿党员干部的正能量。其主要事迹如下:

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是他最大的追求

这是曹庆雷在工作中常说的一句话,多年来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担任区长以来,他从整体上管理的同时,又时常深入现场,掌握实际生产第一线情况,亲自指挥、与工人并肩作战。南风井主扇改造期间,由于时间较紧、任务重,曹庆雷积极组织全区劳动5次,亲自扛沙子、背水泥、运钢梁,主扇更换工作是南风井改造的重点,为了得到准确数据,他在风硐连续工作了15个小时。在他的带领下南风井改造工程提前并保质的完成。

保证矿山安全,是他最大的责任

东山煤矿为高瓦斯矿井,他深知通风工作的重要性。作为矿山的眼睛,他时刻都不敢松懈。为了更好的治理瓦斯,他每天进入工作面收集煤层瓦斯涌出数据,针对不同的煤层,不同工作面采用不同的瓦斯治理方法,使矿井瓦斯得到很好的治理。在煤尘治理中,他亲自带领全区人员,逐个总排风道检查并上齐消尘管路,保证矿井煤尘不超标,还针对重点岗位进行了有计划的培训, 2013年先后办培训班8期,92人次得到培训,使其安全意识得到了提升。通风区连续四年

被矿评为先进单位,全年12块质量标准化金牌是对他在保证矿山安全工作的最好肯定。

心里时刻牵挂职工,是他最大的财富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曹庆雷深深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搞好区队安全生产,必须在带好队伍、凝聚人心上狠下功夫。在日常工作中,曹庆雷把每一名职工都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在工作上给予大力帮助,对生活有困难的职工给予大力支持。为更好地掌握区队每位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他和支部书记在全区率先建立了职工一对一帮扶“连心卡”,对区队每名职工做到了“四清楚、五必帮、六必谈”。在他的帮助下,6名后进的职工甩掉了落后的帽子,使4名违章“大王”变成了安全能手,他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知心区长”。

在过去的一年,作为一名通风区长,曹庆雷同志充分的完成了矿交给的安全工作,和员工的寄托。在新的一年他将继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一丝不苟,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为煤矿安全做贡献,最大限度的做好每一项通风安全工作,充分发挥一个中共党员、一个煤矿管理者的人生价值。

第15篇:学习洪志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学习洪志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下关镇中学 杨常珠

在学校党支部组织的对洪志刚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中,我对洪志刚这个优秀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在2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洪志刚同志顶烈日、冒严寒,排民忧、解民难,舍小家、顾大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被群众亲切地称赞为真情为民的贴心人、讲奉献的好党员、敢打硬仗的好干部。他的顾全大局、不计得失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坚毅顽强、昂扬乐观的拼搏精神,勤奋敬业、扎实苦干的务实作风,善解难题、善抓发展的过硬本领,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对党无限忠诚,对群众满怀热情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值得我们学习。

一、学习心得

通过对他的先进事迹的学习,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工作,我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

(一)学习洪志刚同志顾全大局、不计得失的政治品格。我要以洪志刚为榜样,把学习洪志刚精神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勤奋努力,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听从学校领导安排,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二)学习洪志刚同志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作为一

1 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所在。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把它当作自己的人生事业来干。一个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不热爱自己的职业的人,是不能在工作中干成一翻成就的。人的一生需要精神和物质,缺一不可。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其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整个人生也是残缺不全的。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学习洪志刚同志为民服务、干好事、干实事的务实精神。通过对洪志刚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干部对农民群众深深的爱。无论他在哪个艰苦困难的地方,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首要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所以说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通过学习洪志刚同志的先进事迹,我要把他的精神作为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目标,做到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做好本职工作。

二、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讨构建新型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学好学透教材,抓好英语基础教学。

(二)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校方业务学习活动,开展自我学习提高,广泛应用多媒体于英语课堂。调动学生

2 学习的兴趣。提高45分钟课堂学习效率。并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学习,深挖教材,及时弥补不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有所得,并善于将知识技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真正体现英语学科的交际功能。

(三)重视课堂教学,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此认真进行课堂研究,集思广益,精细授课程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严格执行校方的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备学生,备教材,备课件,备教法,备导入,备习题,备解题等。上课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反映,力求教得扎实,讲得到位,练得科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互动,及时反馈信息,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

(四)把好训练巩固关,研究训练的方式方法。及时恰当地开展训练学习活动。重视英语基础训练,作业分层布置,明确作业要求;抓好错题过关、英语积累,形成学习习惯。加强对作业的有效控制,科学合理地布置英语作业,有效练习巩固。教师及时批改,讲评,细中有细,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负责到底。

(五)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加强朗读训练,提供品赏表现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而且重视个体辅导,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提高空间。同时紧紧把握住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

第16篇:潘凤志同志先进事迹

潘凤志同志先进事迹

潘凤志,男,汉族,1944年11月出生,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7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1976年起至今,担任赤峰市红山区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30多年来,他带领‚两委‛班子以兴村富民为己任,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用辛勤的汗水同广大村民一起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200元,集体经济收入280多万元,东南营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自治区党建示范村。

一、抓新农村经济建设,解决村民致富增收问题 三十年前,东南营子村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等原因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潘书记上任后,同村‚两委‛成员商量,决定通过发展‚采石、林业、种养殖‛三种产业,来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从七十年代开始,他就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到改造荒山的植树造林工作中,截止2011年底共改造低产林,开发速生林、经济林2000余亩,治理河套林地350余亩,种植果树200余亩,原来的万亩荒山现在是绿树成荫。荒山逐年变绿,潘书记也渐渐变老,但他仍坚守在植树造林的第一线,坚持早出晚归,中午就在山上和广大群众吃干粮,喝凉水,晚上,村民回家了,他还得和村委会成员共同安排第二天的工作。通过全体党员群众的努力,原本光秃秃的荒山现在披上了绿装,2011年林业收入突破了50万元,成为村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昔日荒山如今‚流金淌银‛,被村民们称为‚绿色银行‛。他协调区农业局引进了正单9

58、丰田

8、旭单20等高产新品种,提高土地产出率;争取到投资450万元的4388亩低产田改造管灌项目,对荒地、林地等低产田进行了改造,为每户村民节省改造资金3000元、每亩增收500元;2012年,争取到投资500万元、占地500亩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园项目,新增产值1390万元,实现利润155万元,2000户村民将实现每亩增收800—1200元,东南营子村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目前正在实施的‚私家菜园‛、‚庄园垂钓‛、‚菜园餐厅‛等项目,将使东南营子村变成集种植、养殖、旅游、渡假、生态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庄园‛。他依据建筑市场行情,发挥村内矿石资源丰富的优势,共建成采石场2个,通过对外承包,每年可带来2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他率先推行了‚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组织30多家养殖户,建成了占地100亩的养殖小区,实现养殖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年收入200多万元。此外,他积极同镇劳动所和园区企业联系,为村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组织800名村民到园区企业务工,使村民成了亦工亦农的‚两栖‛人,过上了‚钞票天天赚、回家还团圆‛的幸福生活。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村容村貌整洁问题

村路难行一直是村民头疼的问题,遇到阴天下雨,村民出

2 行极其困难。潘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方筹措资金,2010年以前,共投资420多万元,完成了全村5条主路和66条小巷的硬化,硬化面积达57000多平方米。他动员全村党员干部和村委会成员利用阴雨天和节假日到山上拉回碎砂石一段一段地修整,并亲自带头,不让村民出工出力出钱,他说:‚把雨休留给务工的群众,让党员干部参加义务劳动,群众感到满意,自已心里也踏实‛。为了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问题,潘书记又多方协调,争取到了市区替换下来的路灯140多盏。为了节约资金,他动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亲自动手安装,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15万元。村路修好了,村民都说:‚潘书记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潘书记还积极争取财政‚一事一议‛项目,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2011年,投资500万元,新建350平方米便民浴池一个、公厕4个、垃圾转运点6个、手工绘制千米‚文化长廊‛一个;2012年,将继续新建160平方米卫生室一个、1600米文化长廊一个、公厕2个、垃圾转运点6个,完成幼儿园内6000平方米硬化、2800平方米文化广场建设,改造自来水管道6000米,新修通赤元公路水泥路3公里。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改善了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生活层次。东南营子村在潘书记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实现了亮化和美化,真正成了人居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抓民生建设,解决村民生产生活难题

为改善村民生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他同广大村民商

3 议,制定了以为村民报销有线电视费、电话月租费、水费、报刊订阅费、农田灌溉费、学生教育补助费、新农合参保费和养老金为主要内容的‚七费一金‛惠农政策。同时,为每名村民和60岁以上的老党员每年发放300元的补贴、为困难家庭发放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等,2011年累计报销各种费用100余万元。他积极争取上级帮扶项目,发展村级医疗、卫生、教育事业,新建160平方米村卫生室、300平方米村幼儿园,配齐了各种设备及高素质的医务人员和幼儿教师,有效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填补本村没有学前教育的空白,满足村民就近入园的要求;建成2700平方米村民健身广场、350平方米老年活动中心、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各一处,健身器材、娱乐设备、种植养殖图书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村民提供健身、休闲、娱乐和学习场所,丰富村民文化生活。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减轻了群众生活负担,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干部服务群众、群众信赖干部的良好氛围。

潘书记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在他的带领下,东南营子村先后被评为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嘎查村‛、‚‘五个好’嘎查村先进党组织‛和‚先进村委会‛等荣誉称号。

4

第17篇:胡志剑同志先进事迹

尽心尽力,专注专业

——百优楼长候选人胡志剑同志先进事迹

提起胡志剑同志, 人们往往会想到他是是盐田 9 号小区管理处主 任,很少有人留意到他 9 号小区 9 栋楼长、盐田街道楼(栋)长协会 会长的身份。其实,一直以来胡志剑同志在楼(栋)长、楼(栋)长 协会会长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率先垂范,率领辖区各楼(栋)长充分 发挥联系社区和居民群众的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作用,用他

们的 智慧与汗水在盐田辖区营造出一个个管理有序、平安和谐、环境优美 的文明楼栋、新型小区。现将胡志剑同志的先进事迹简要汇报如下:

一、发挥优势,专注专业,耐心细致开展楼(栋)长工作 作为盐田 9 号小区 9 栋的楼长,胡志剑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 熟悉物业管理,他是国家注册物业管理师,对各类物业管理业务驾轻 就熟;二是他本人即是盐田 9 号小区管理处主任,谙熟小区及周边情 况。借助这两条优势,他将 9 栋楼长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重视安全防范,调解邻里关系 身为楼长,他时刻牵挂着楼栋的治安问题。在他的努力下,楼栋 内外监控系统得到了完善,消防设施定期检测保养,消防通道始终保 持畅通;他尤其重视对流动人口管理,每次看到陌生人,他都积极上 前询问。只要楼里来了新的住户和租房户,他主动了解清楚新住户的 情况并由管理处按要求及时向社区报告。在其管理期间,楼栋未发生 恶性盗窃事件、消防安全事故等同时,他经常走访楼内住户,与住户交心谈心,练就了能迅速识别出本楼栋所有居住人员,并能准确报出 其房号、家庭、计生等信息的本领,以此为铺垫,胡志剑成了楼栋内 的贴心人、矛盾调解人。 楼栋内有一对年轻夫妇关系处的不好,为 家庭琐事经常发生口角,他多次率管理处人员上门进行调节说和,经 过他耐心细致的工作,现在这一家人相处的非常和睦了。

(二)关爱弱势群体,创建和谐楼栋 胡志剑是一个热心人,他时常为邻里住户排忧解难,对楼栋上了 年纪、有病在身、行动不便的老人,他经常探望,仔细了解情况,关 心备至, 对无子女照顾的老人, 他会安排管理处人员进行必要的护理、关照,得到楼栋内弱势人群的赞誉。 去年底以来,盐田街道片区交通为货柜车乱停乱放所困扰,住在 楼栋里的两个拖车司机因此受到左邻右舍的敌视。 胡志剑一方面劝导 拖车司机将其所驾驶的拖车每天停放到合规停车场, 并自觉遵守不乱 鸣喇叭等规定;另一方面对楼内住户宣讲拖车司机的辛苦与不容易, 希望大家相互宽容、谅解,使怀有敌意的两方恢复平静,楼栋内又增 添了一份和谐。

(三)协助社区居委会,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胡志剑经常奔走于住户与社区、居委会之间。他热心为楼栋居民 提供服务,跑遍楼上楼下的每户人家,积极传达各级政府、部门的政 策、法规。在协助社区、居委会工作上,他更是有求必应,积极配合, 在排查外来流动人口人员工作上,不遗余力地协助居委会工作,从楼 栋长的工作角度上,注重和听取征求流动住户的意见,把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遇到的问题,向居委会反映;让社区、居委会在处理、解 决问题的方法与方案更接地气,更得民心。

二、就实避虚,率先垂范,尽心尽力做好协会会长工作 栋楼长的工作还体现在他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做好盐田街道楼 (栋)长协会会长工作上。在一般人眼里,楼(栋)长协会会长是一 个虚职,但胡志剑却没这么认为,也没这么做,他凭着一股军人的执 着与踏实,在盐田街道劳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办公室、盐田区民 政局的支持与指导下, 有步骤地开展会内工作, 一步步地将虚事做实, 提高了盐田辖区各楼栋长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提高了楼栋长参与社区 建设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胡志剑主要从两 方面开展了协会工作:

(一)

抓组织建设 为克服协会内部联系松散的不利因素, 他将街道辖区内的栋楼长 按片区分组,由各组内的积极分子、骨干人员担任召集人,实行召集 人负责制,以点带面,再将工作细化,进行协会日常的管理工作。 在具体操作上,他决不脱离实际乱发文乱指挥,而是反复征求多 方意见,形成一致后方见诸文字并予贯彻。在工作中,胡志剑同志以 身作则,带领会员共同推动楼长文化建设,反映会员的要求和愿望, 提高服务水平,参与宜居小区出租屋管理工作,使栋楼长协会化虚为 实,成为一个有作用、有影响、有凝聚力的组织。

(二)抓建章立制 胡志剑栋楼长协会章程,他制定了相应的操作守则与工作细则,使活动的开展、协会资产的管理等各项工作得以在规则的约束下进行,有 力地规范了协会的工作。

胡志剑同志充分借助其在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水平与敬业精神, 发挥其楼栋长、协会会长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用自己最平凡朴实的行 动传递着正能量,为盐田街道创建和谐、温馨、宜居社区作出了积极 贡献。

第18篇: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

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

一、人物简介

叶志平(1953.09—2011.06),男,汉族,四川绵竹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安县沸水小学任教,1978年调至安县桑枣中学工作,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

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2011年9月1日,中共四川省委追授叶志平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荣誉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师德标兵;

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四川省优秀中小学校长;

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绵阳市明星校长;

安县明星校长。

因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确保全校师生安然无恙,被网民誉为“史上最牛校长”。

三、主要事迹

叶志平自从担任桑枣中学的校长后,就为学校当时新建的实验教学楼开始担心。

此楼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并且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竟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当时的新楼,楼梯的栏杆摇摇晃晃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大楼的承重柱子不合标准。面对这样一栋华而不实的危楼,叶校长下定决心进行维修加固。

从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了改造加固。

第一次,他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拆除了与实验教学新楼相连的一栋质量很差的厕所楼,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建起了厕所。虽然高层教室上课的同学上厕所不太方便,但是,孩子们安全。

第二次,他将楼板间的缝隙中的水泥纸袋去掉,重新实实在在地灌注了混凝土,使楼板的承受力大大提高。

第三次,他对这栋危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浇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之后他亲自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整整加粗了15厘米。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维修费。左一个5万、右一个5万慢慢争取而来。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利用学校的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实验楼修好加固。

对学校后来的新建教学楼,他更是严要求,细观察。就连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贴面,也要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上打四个孔,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因为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紧绷的弦,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没法向社会交待。叶校长心里明白,除了教学楼修建结实还不行,紧急情况下有序的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学校规定好每个班固定的疏散路线。要求两个班在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就连每个班在教室里怎么疏散都作了规定。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要走教室里的那条通道都预先进行了设置。

并且要求在二楼、三楼教室里的学生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四楼、五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在紧急疏散时,对老师的站位也有要求。要求老师站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因为在拐弯处学生们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倒了,老师是成人,完全有力气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叶校长除了搞紧急疏散演练外,还经常利用学生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以及放晚自习时间,在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看学生的疏散情况,查看老师是否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他还规定,每周二学校各班级要进行安全知识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知识。因此,有些家长曾这样称呼叶志平校长“不务正业的校长”,认为他不专心教学,天天搞这些“无关紧要”的工作。

然而,地震那天,老师和学生们就是按照平时的训练秩序,用练熟了的方式进行了安全疏散。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在地震发生后,全校2300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叶校长知道地震后,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学校,看到的情景是: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学校里的八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担心的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而他的学生,这些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紧紧地挨着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当他听到老师对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也没事时,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扯着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人们感谢这位可敬的校长,家长感谢这位负责任的校长,老师和学生们更要感谢这位好的领导。是他平时的严格要求,是他对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用心负责,保住了学校,更保住了学校的全体师生。他可以骄傲地告诉家长,告诉世人:“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 “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永远是叶志平校长的人生理念。他是个英雄:从1997年起,多次将学校一栋没有验收的教学楼加固;2005年起,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该校90多位教师、2200名学生全部冲到操场,用时1分36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 绵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汶川地震后被称作“史上最牛校长”的叶志平,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

平时多流汗,灾时就少流血,最初学校进行疏散演练时候,老师都很反感,说没事找事,现在老师都说值。请你们媒体多宣传宣传,让大家都知道灾备是怎么回事儿。

四、事件回顾

爱心一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的温馨家园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严重破坏了桑枣中学教职工居住的房屋,看到无房可住,露宿在学校操场上的两百多个教职工及其亲属,叶志平校长无比悲痛。大震刚过,他强行忍住痛苦的泪水,迅速组织大家亲自动手搭起了简陋的帐篷,让大家能暂时遮风避雨。大地震不仅毁坏了房屋,还破坏了水电气等生活设备设施。叶志平校长为了不让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遭受饥饿干渴,他带领大家搭建起了简易的厨房,用红砖支起了一口大锅,找柴找水,为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烧水煮饭,让他们能喝上井水,吃上热饭。接着,他又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生活区,全校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都住进了安全舒适的帐篷,喝上了甘甜的纯净水,过上了较为正常的生活。震后的桑枣中学校园尽管到处断垣残壁,破败不堪,但生活在这里的教职工和他们的家属都感到无比温暖,人人精神饱满,个个斗志昂扬,投入到紧张的抗

震自救之中。

坚韧不屈,带领教职工积极抗震自救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不垮叶志平校长这位共产党员顽强的意志。大震刚刚过,余震不断,叶志平校长不悲观,不失望,不等不靠,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带领全校教职工迅速开展紧张的抗灾自救。他立刻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学校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抗震救灾。他身先士卒,不怕余震危险,不怕吃苦受累,成天奔赴在抗震自救最前线,认真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他带头冒险排危,带头清除断砖破瓦,带头打扫卫生,带头消毒防病,带头搭建防震棚,带头解决教职工的饮水吃饭问题,带头当好志愿者,带领教职工为桑枣镇政府卸下各种救灾物品物资100多吨,带头为搭建临时过渡校区租地平整地基。在他的模范行为感召下,全校教职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把抗震自救不断向前推进。

心系教育,千方百计筹划学生复课

叶志平校长最着急的是学生的复课,“5.12”汶川特大地震严重地毁坏了两千多名学生赖以学习和居住的所有教学楼和宿舍,学生无法上课,只好辍学在家。为了让学生特别是参加2008年中考的500多名初三学生能早日复课学习,叶志平校长千方百计为复课进行准备。他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基本上解决了学生住和喝的问题。他把在大震中未遭到严重破坏的学生餐厅作为临时教室,解决了学生学的问题。他把可以使用的厕所交给学生使用,解决了学生拉的问题。学生复课在他的筹划中正在紧张有序地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学生就可以重新走进课堂,投入到充满乐趣的学习生活中去。叶志平校长最关注的是2008年参加中考的500多名初三学生的学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放飞自己的中考梦想,在初三学生暂时无法复课的情况下,他组织初三年级组的教师在全县各乡镇办起了临时校外学生学习辅导站,把各种复习资料和训练题亲自送到初三学生手里,指导他们复习,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和家长无不感谢地说:有这样的好学校,这样的好老师,我们一定会考出好成绩。

人间奇迹,大震中全校师生平安无恙

时间凝固在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山崩地裂,大地在剧烈抖动,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没有让全校两千五百多名师生惊慌失措。大地抖动的那一瞬间,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全校2000多名刚刚从午眠中醒来即将开始学习的学生,在各班教师的命令下,立刻趴在课桌下进行自我保护。当震波刚过去的一刹那间,各班学生按照学校的统一指挥迅速有序地疏散到了操场上,全校31个班2000多名学生疏散完毕,仅用了1分30多秒。强烈的地震严重地破坏了学校的所有房屋和各种设备设施,但两千多名师生却无一人伤亡,这简直是一个人间奇迹。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是正是叶志平校长。学校有一栋是20世纪80年代花了17万元修建的没有经过竣工验收就投入使用的教学楼。95年叶志平同志担任校长后,怕这座教学楼出安全事故,就自筹资金40多万元对这座楼进行了防危加固。在这次大地震中,这座被加固的教学楼尽管损坏严重但没有垮塌。坐在这栋教学楼里的700多名学生全部平安地从楼里疏散出来。叶志平校长有着强烈的安全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他平时十分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为了让学生在突发事故面前不惊慌失措,他坚持每一学期要对学生进行一两次应急安全疏散演练,让学生自觉养成面临突然事故,沉着应对的良好习惯。由于学生训练有素,所以在这次强大地震面前,人人都能从容自如,平安无恙地跨过了伤亡线。

第19篇:胡志剑同志先进事迹

尽心尽力,专注专业

——百优楼长候选人胡志剑同志先进事迹

提起胡志剑同志, 人们往往会想到他是是盐田 9 号小区管理处主 任,很少有人留意到他 9 号小区 9 栋楼长、盐田街道楼(栋)长协会 会长的身份。其实,一直以来胡志剑同志在楼(栋)长、楼(栋)长 协会会长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率先垂范,率领辖区各楼(栋)长充分 发挥联系社区和居民群众的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作用,用他

们的 智慧与汗水在盐田辖区营造出一个个管理有序、平安和谐、环境优美 的文明楼栋、新型小区。现将胡志剑同志的先进事迹简要汇报如下:

一、发挥优势,专注专业,耐心细致开展楼(栋)长工作 作为盐田 9 号小区 9 栋的楼长,胡志剑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 熟悉物业管理,他是国家注册物业管理师,对各类物业管理业务驾轻 就熟;二是他本人即是盐田 9 号小区管理处主任,谙熟小区及周边情 况。借助这两条优势,他将 9 栋楼长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重视安全防范,调解邻里关系 身为楼长,他时刻牵挂着楼栋的治安问题。在他的努力下,楼栋 内外监控系统得到了完善,消防设施定期检测保养,消防通道始终保 持畅通;他尤其重视对流动人口管理,每次看到陌生人,他都积极上 前询问。只要楼里来了新的住户和租房户,他主动了解清楚新住户的 情况并由管理处按要求及时向社区报告。在其管理期间,楼栋未发生 恶性盗窃事件、消防安全事故等同时,他经常走访楼内住户,与住户交心谈心,练就了能迅速识别出本楼栋所有居住人员,并能准确报出 其房号、家庭、计生等信息的本领,以此为铺垫,胡志剑成了楼栋内 的贴心人、矛盾调解人。 楼栋内有一对年轻夫妇关系处的不好,为 家庭琐事经常发生口角,他多次率管理处人员上门进行调节说和,经 过他耐心细致的工作,现在这一家人相处的非常和睦了。

(二)关爱弱势群体,创建和谐楼栋 胡志剑是一个热心人,他时常为邻里住户排忧解难,对楼栋上了 年纪、有病在身、行动不便的老人,他经常探望,仔细了解情况,关 心备至, 对无子女照顾的老人, 他会安排管理处人员进行必要的护理、关照,得到楼栋内弱势人群的赞誉。 去年底以来,盐田街道片区交通为货柜车乱停乱放所困扰,住在 楼栋里的两个拖车司机因此受到左邻右舍的敌视。 胡志剑一方面劝导 拖车司机将其所驾驶的拖车每天停放到合规停车场, 并自觉遵守不乱 鸣喇叭等规定;另一方面对楼内住户宣讲拖车司机的辛苦与不容易, 希望大家相互宽容、谅解,使怀有敌意的两方恢复平静,楼栋内又增 添了一份和谐。

(三)协助社区居委会,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胡志剑经常奔走于住户与社区、居委会之间。他热心为楼栋居民 提供服务,跑遍楼上楼下的每户人家,积极传达各级政府、部门的政 策、法规。在协助社区、居委会工作上,他更是有求必应,积极配合, 在排查外来流动人口人员工作上,不遗余力地协助居委会工作,从楼 栋长的工作角度上,注重和听取征求流动住户的意见,把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遇到的问题,向居委会反映;让社区、居委会在处理、解 决问题的方法与方案更接地气,更得民心。

二、就实避虚,率先垂范,尽心尽力做好协会会长工作 栋楼长的工作还体现在他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做好盐田街道楼 (栋)长协会会长工作上。在一般人眼里,楼(栋)长协会会长是一 个虚职,但胡志剑却没这么认为,也没这么做,他凭着一股军人的执 着与踏实,在盐田街道劳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办公室、盐田区民 政局的支持与指导下, 有步骤地开展会内工作, 一步步地将虚事做实, 提高了盐田辖区各楼栋长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提高了楼栋长参与社区 建设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胡志剑主要从两 方面开展了协会工作:

(一)

抓组织建设 为克服协会内部联系松散的不利因素, 他将街道辖区内的栋楼长 按片区分组,由各组内的积极分子、骨干人员担任召集人,实行召集 人负责制,以点带面,再将工作细化,进行协会日常的管理工作。 在具体操作上,他决不脱离实际乱发文乱指挥,而是反复征求多 方意见,形成一致后方见诸文字并予贯彻。在工作中,胡志剑同志以 身作则,带领会员共同推动楼长文化建设,反映会员的要求和愿望, 提高服务水平,参与宜居小区出租屋管理工作,使栋楼长协会化虚为 实,成为一个有作用、有影响、有凝聚力的组织。

(二)抓建章立制 胡志剑栋楼长协会章程,他制定了相应的操作守则与工作细则,使活动的开展、协会资产的管理等各项工作得以在规则的约束下进行,有 力地规范了协会的工作。

胡志剑同志充分借助其在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水平与敬业精神, 发挥其楼栋长、协会会长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用自己最平凡朴实的行 动传递着正能量,为盐田街道创建和谐、温馨、宜居社区作出了积极 贡献。

第20篇: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

叶志平同志,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安县沸水小学任教,1978年调至安县桑枣中学工作,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XX年6月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叶志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基层36年,始终坚守“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信念,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事业第一线,多次谢绝组织的提拔调动,回绝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爱生如子,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办学理念,致力建设安全、牢固、实用的校舍,多年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他不甘平庸,始终把“办一所好学校”作为一生的追求,用最好的教学成果回报父老乡亲,所教学科和所带班级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任校长16年间学校中考成绩均为全县第一名。他淡泊名利,始终坚持“我不‘牛’,但我想做‘牛’,做鲁迅笔下的孺子牛”的人生信仰,勤政廉洁,谦虚谨慎,以高尚的品德聚人心正校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用满腔热血谱写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华丽乐章。

中央政治局常委xx同志强调,要大力宣传叶志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叶志平同志为榜样,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入开展向叶志平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他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崇高品质,学习他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追求,学习他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以渊博的学识魅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书育人,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学习叶志平同志活动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教育战线开展的师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牛叶志平校长的先进事迹

爱心一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的温馨家园

“5.12”强大地震严重地破坏了桑枣中学教职工居住的房屋,看到无房可住,露宿在学校操场上的两百多个教职工及其亲属,叶志平校长无比悲痛。大震刚过,他强行忍住痛苦的泪水,迅速组织大家亲自动手搭起了简陋的帐篷,让大家能暂时遮风避雨。大地震不仅毁坏了房屋,还破坏了水电气等生活设备设施。叶志平校长为了不让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遭受饥饿干渴,他带领大家搭建起了简易的厨房,用红砖支起了一口大锅,找柴找水,为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烧水煮饭,让他们能喝上井水,吃上热饭。接着,他又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生活区,全校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都住进了安全舒适的帐篷,喝上了甘甜的纯净水,过上了较为正常的生活。

沧海横流,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叶志平校长在强烈的地震灾难面前,没有动人的豪言壮语,只有顽强的性格和扎实的行动。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抗震自救工作已初见成效,干群和谐,人心稳定,震后的废墟正在被清除,新的过渡临时校区正在搭建,未来重建的学校蓝图正在描绘,两千多名学生复课即将实现,桑枣中学教职工即将开始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坚信,有叶志平同志这位深受师生爱戴,群众夸赞的好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艰苦奋斗,灾后重建的美丽的桑枣中学校园必将拔地而起,桑枣中学的教育质量必将不断书写新的辉煌,桑枣中学这面示范初中的旗帜必定高高飘扬。

蒋志刚 张生贤和曹君同志先进事迹
《蒋志刚 张生贤和曹君同志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