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胡佩兰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06 08:38:16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胡佩兰先进事迹

胡佩兰先进事迹

2014年1月22日5时30分,郑州98岁女医生胡佩兰逝世。这位退休后社区坐诊20年、开药很少超百元,获评2013年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的大医,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生前是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退休医生。作为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的高材生,胡佩兰接生过的新生儿超过6万,89岁高龄仍在为患者做手术。

70岁时,胡佩兰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职位上退休,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坚持去出诊。从1993年到现在,胡佩兰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坐诊了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期间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她常说,人活着不能对别人没一点用,自己大病看不了,小病还能看一些,自己愿意坐诊,病人喜欢来,大家都高兴。

她的保姆王兰花说,胡佩兰开药便宜,自己记得很少有超过100块钱的,而且怕过星期天,“一坐诊精神头就来了,待病号好得很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胡佩兰的事迹,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转发了大河网的报道,一天时间,该微博被转发1595次,评论556次,获得1931位网友点赞。此后,胡佩兰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原”人物,同时被推荐为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

推荐第2篇:胡佩兰事迹

胡佩兰事迹

【颁奖词】秋兰为佩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事迹】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仁心大医——记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

来源:郑州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4-06-18

“活着总得对人有点儿用处,对人没一点儿用处多没意思啊!”

——胡佩兰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这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给她的颁奖词。

“人活着,就要留下脚印,要经得起检验。我老了,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多为群众看病。”这是她在河南电视台2013“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道出的心声。

作为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她学医行医70年,接生过的新生儿有6万多名,看过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

她就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退休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称号的胡佩兰。

“仁心大医”胡佩兰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群众,更是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

2014年5月12日,郑州市文明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向胡佩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决定指出,胡佩兰是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向胡佩兰同志学习,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价值标准和自觉行动的具体实践,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热爱岗位、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诚信友善、践行公益的优秀品格。全市各行各业要积极投身于“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紧紧围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基本要求,积极做“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推进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 71岁的她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退休后,每月的退休金足够她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了,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却不愿意闲着,“活着总得对人有点儿用处,”胡佩兰说,“对人没一点儿用处多没意思啊!”

正是在“有用”思想的激励下,她创办了“胡佩兰妇科专科医院”——郑州最早的民营医院之一,用自己的专长奉献社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满头银丝、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的胡佩兰,每天都要接待一个又一个病人,一笔一画地伏案写病历,那一幕,让人肃然起敬。

家人回忆,胡佩兰老人在89岁高龄时,还坚持在临床一线做手术。“没日没夜,拼命工作”是家人对胡佩兰最直观的回忆和印象。

医院在不停地拆拆建建,名字都跟着换了。但她的病人却觉得,除了岁数在增长,多了一把轮椅,胡大夫没有改变。

当胡佩兰坐在旧式的木头长椅上,下午的阳光照进来,她就开始昏昏欲睡。她的大儿子、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微博里称,母亲可能是中国年龄最大的坐诊医生了。

2012年,胡佩兰已经96岁,在郑州市一家社区医院做妇科大夫。虽然出门只能坐着轮椅,但这个高龄的老太太每天都要“捍卫”她的权利:工作。她的头发全白,还有些稀疏,脖子上的皮肤已经松弛。她的轮椅也换了两个,但是车轮仍然“吱吱”前进。

她说,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她的病人在等她。

确实,在她那间不到15平方米的诊室里,几乎每个出诊日的上午,病人都会把这里挤得只剩下一条过道。木凳和病床上坐一排人,墙边站着三四个人。她们中间的一部分,可能来自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或者农村。

岁月终究是不饶人的。要搭上去医院的车,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并非易事。她缓慢地从轮椅上起身,一只手抓住汽车座椅后背,另一只手摁住挡风玻璃下的仪表盘。这是一双老得像枯枝的手,青筋凸起,上面还布满褐色的斑点。她拒绝身边人的搀扶,好似用尽全身力气蹬上了齐小腿高的汽车台阶,弓着背,身子往前倾,屁股才终于挨到了座位。

可是,只要她一穿上干净的白大褂,就会立刻显得精神焕发。

一旦开始坐诊,她就无法闲下来。一个接一个的病人,推门而入,围在她身边。

“你哪儿不舒服啊?” 她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大声地问。病人需要趴在她耳边回答,实在听不清,就找她的学生帮她“翻译”一下。她的鼻梁上架着眼镜,戴着橡皮手套的手在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字,没有一丝颤抖。在10 年前,她还可以做剖腹产手术。

胡佩兰的生活几乎就是工作,她的爱好也是工作。“上班”对这位年迈的老大夫来说,是一件光荣甚至带着仪式感的大事。“多活一天,就干一天。只要还能看病,我就要上班。”对胡佩兰来说,工作是她长寿的秘诀之一。

她必须每天8 时30 分准时出现在医院,这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的“ 铁律”。只要她坐着轮椅出了家门,看见那辆专程来接她的旧面包车,她这一天就能收获好心情。

直到一个雪夜她在走下医院台阶时,摔断了三根肋骨,才被迫休息了几个月。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上岗的医生,她常常自豪地说起自己是新中国首批全国“劳模”的事情。当她回忆起参加1951 年国庆大阅兵的往事时,一改她平日坐诊时的平静,脸上流露着满足感。

胡佩兰的病人不少是慕名前来找她看病的,有的是一家几代人,有的是同一个社区或村子里的居民。胡大夫换医院了,很多病人打听出来新地址,再去找她看病。

“ 胡大夫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全家妇女都找她看病。”她的病人说。

在病人看来,这位医生值得信赖的地方是,“医术好,看病仔细,而且从不乱开药”。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她用几句大白话总结了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准则:“我用药,一是看疗效,二是要便宜,尽量不开进口药。”

“没这毛病,为啥还要检查?”面对一位心急的病人,97 岁的老大夫拿出医生的威严,劝说对方不要花冤枉钱“乱检查”。

2013年7月7日上午,胡佩兰的诊室内,木凳上和病床上坐满了病人,墙边还站着四五个病人。

看病时,患者诉说病情,她努力地侧过身子,仔细地聆听,有时候实在“听不懂”,旁边的学生便帮忙“翻译”。询问完病情,患者走进一门之隔的检查室,她双手用力地摁着桌子,慢慢站起来,将身子扭成45度,停留几秒后,扶着椅背,走进检查室。

检查完病人,她一手扒着门框,一手扶着桌子,缓缓落座,一笔一画写下诊断意见,她就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直到下午1点多,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一个上午,老人没有喝一口水,没有上过一次厕所。

三儿子胡心一说,这是老人几十年来的习惯,看病期间不喝水,不上厕所,怕耽误了患者的时间;看病从不限号,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才结束坐诊回家。“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喝水、上厕所。”

那时的胡佩兰老人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腰部要靠钢板支撑,小腿浮肿,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每次问诊结束,她都会顺手拿起桌上一沓打印的小纸条,抽出一张,夹在病历本中。有时,还会在纸条背面特意写下几行字——上面是建议去哪个医院做B超,以及注意事项,都是老人行医多年精挑细选出的“价格便宜,检查认真,距离患者相对较近”的医院。有一次,她给一个外地患者的小纸条上,清晰地标注上了检查所去医院的公交线路。

如今医患矛盾突出,应该怎样改善?胡佩兰老人在世时常说,双方要多沟通、多商量。当一名好医生,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患者也要多体谅,医生并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病都能治好,在健康方面,医生只能是一个拐棍,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病人来找你,那是信任你,你得用真心对她们。”老人从来都是为患者着想,开药便宜有效,有的家境贫困的患者付不起医疗费,她还要帮忙垫付,用她的话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

20多年来,除了坚持出诊,胡佩兰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托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2000年,她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正在召集志愿者,两次打电话强烈要求参加,2001年4月,终于成为郑州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从此开始为公益事业奔波。

2005年,胡老决定想办法为希望工程做点事,她找到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陈启明,希望医院帮她开设“爱心门诊”,把收入的40%捐赠给希望工程。从此,只要身体允许,胡佩兰每次坚持坐诊三四个小时,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从2005年开始,胡老先后捐出了7万多元的退休金和坐诊收入,8年时间捐建50多个书屋。” 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陈晓蔚说。那时,胡大妈每月都会从1200元退休金中拿出800元单独存着,积攒到一定数额后捐出,并计划到百岁时捐够10万元。生前老人已经捐赠了7万元,她原打算等自己百岁的时候,“再捐3 万元钱”,但遗憾的是,老人没有实现百岁捐赠的目标。

2014年1月24日,胡佩兰老人遗体告别仪式上,她的大儿子、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代表家属承诺,要完成老人的未竟遗愿。

1月27日,胡佩兰老人的儿子李宁

一、胡心

一、李建一等一行来到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表老人向希望工程捐赠3万元。这笔捐款将用来新建12个以胡佩兰名字命名的希望书屋。

“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2014年1月21日晚上,胡佩兰老人休息前,跟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挂念的依然是她的病人。

1月22日凌晨5时30分,“中国最年老的出诊医生”胡佩兰走了,享年98岁。她用简单平凡的一生感动了郑州,感动了中国。

2014年1月24日上午8时30分,郑州市殡仪馆内哀乐低回,花圈似海,胡佩兰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老人的家人、生前的同事、患者等近200人前来给她送行,表达对她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老人的孩子们来了,生前的老同事来了,还有经她治过病的患者也来了。胡佩兰老人的遗像悬挂在灵堂中间,这是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面容平静、眼神温和,伴随老人的是两副黑色的挽联,一副上写着“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治的是病,救的是心”;另一副是“万众婴儿啼哭送别伟大母亲,廿座希望书角未了今生心愿”。

胡佩兰的大儿子胡大一致悼词时说,“老太太一生学医行医70年,仅接生新生儿就有6万多名;工作拼命、没日没夜,遇到难产或疑难杂症,随叫随到,一干就是十几小时不休息;老人家一辈子不好玩,麻将、扑克等与她无缘,她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和学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学到新知识、新技术,为患者着想。”

“亲爱的妈妈,病人都看完了,咱们回家吧。”胡大一哽咽失声,现场很多人也忍不住落泪。

“胡大夫上个月刚给我看过病,想起她当时嘱咐我的点点滴滴,心里都疼得难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患者王女士没忍住,瞻仰完遗容蹲在一边捂嘴哭了起来。

在二七区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说起胡佩兰,她的老患者72岁的高阿姨失声痛苦,泪如雨下。高阿姨说,最让她难忘的是一次看病时,胡佩兰发现她穿得太单薄,立即让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他医生为她买来了衣服。“胡老师待我像亲娘一样,我亲娘也没有这样对过我。后来,在胡老师的治疗下,我的病好了,有了幸福的家庭,所以,我的这一切都是胡佩兰老师给我的。”

回想起恩师,胡佩兰的学生唐利平几度哽咽,掩面而泣。“医德大于一切,你要对病人好,我不是你最好的老师,病人才是你最好的老师。遇事要冷静,要心里装着病人。”这是26年前唐利平见老师第一面被面授的“秘决”。唐利平说,“那个时候我就下决心,要做跟到你最后的那一个学生。”

胡佩兰的感人故事被省会媒体报道后,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在内的一百多家网站竞相转载,一时引发全国网友热议,在微博上也掀起了转发浪潮,网友写诗赞美胡佩兰是“真英雄”——

@一生平安:老奶奶心怀大爱,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追风筝的男孩l:向胡老致敬,医者民心,这才称得上白衣天使。

@黎明前的桔光:在医患纠纷如此高发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能向老奶奶学习,那么社会将和谐很多,医患矛盾也会少很多。

@妖娆的背影:老奶奶是正能量美好人物的代言人,我们急切需要更多“胡佩兰”式的人物出现。

@难得糊涂:白发苍苍一老翁,白衣天使真英雄,春夏秋冬数十载,救死扶伤为人民。心静如水医德高,普度众生除病痛。人格高尚良心正,菩萨心肠人人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可敬!可敬!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2014年2月10日,胡佩兰当选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彤给出的推荐理由是: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医生是一个有博爱精神的职业,应该感情投入的职业,应该是有医德的职业。不应该光看着钱。”胡佩兰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说的一番说,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令人回味。

推荐第3篇:胡佩兰心得体会

胡佩兰事迹心得体会

齐瑜

看了胡佩兰的先进事迹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胡佩兰退休后坚持坐诊27年,直至生命终结,使我深深感动,她的“坚持有效原则、便宜原则,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药;当医生不能想发财”等肺腑之言又使我惭愧于心。

白衣天使始终是抵御疾病、维护健康的中流砥柱。而“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之胡佩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个人可以成为一面旗帜,一个人可以成为一座丰碑。她曾经是业界知名的妇产科专家,却拒绝了高薪聘请,在人生的最后26年扎根基层,以看病为乐;她认为医生最可贵的品质是勇敢,要始终像一位勇士一样承担责任,又要以医学家的科学精神救死扶伤;她一生无欲无求,却始终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为乐,活到老学到老,将一位位患者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胡佩兰在98年的人生历程里,在70多年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中,彰显了精湛的医技、高尚的医德,传承了大医精诚的风范。

时间是流水,胡佩兰却让人生的每一个时刻变成了传奇;人生多平淡,她却不安于现状,而要做命运的主人;世间多磕绊,她却心无旁骛,一心想着患者。胡佩兰常说,是患者给了她力量,她一辈子只想看病。当我们看到胡佩兰走出条件优越的家庭,毅然踏上革命人生的征途时,我感受到自强不息的精神;当我们看到胡佩兰一心一意治病救人,却对家人的生活无暇顾及时,我体味到伟大无私的品质。胡佩兰不仅以自己的一生履行了救死扶伤的承诺,还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一位与她一样的大医胡大一。

在胡佩兰的眼里,看病不分时间,病情就是行动的指令;在她的眼里,看病不分场所,患者就是医生的主宰;在她的眼里,看病就是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全力而为。能想起一些患者的病情,已经很难,但90多岁高龄的胡佩兰却记住了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名字甚至联系电话;能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心为患者着想,已属不易,但90多岁高龄的胡佩兰却坐着轮椅、拖着病躯、顶风冒雪为患者看病;“病人看完了,咱们回家吧!”直到弥留之际,胡佩兰想着的还是患者。

在很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眼中,胡佩兰是大救星。如果没有这个大救星,她们就没有未来!在不少患者眼里,胡佩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天使:胡佩兰不仅解除了她们躯体上的病痛,还舒缓了她们内心的伤痛,打开了她们的心扉,为她们的生活注入了活力。特别是一些患者“根深蒂固”的想法中,她们宁愿将胡佩兰当成亲人。如果不是亲人,怎会对自己倾力相助?如果不是亲人,怎会有长达20多年不间断的关怀?这就是胡佩兰:对于患者,她甘愿奉献一切。

这是怎样一位老人啊!已经97岁高龄了,身体也已经很虚弱了,但为患者检查,她宁可扶着椅子、桌子、墙边,慢慢移过去,却从来不假手他人。她说,这样才会心中有数,才能对得起患者!这是怎样一位让众人牵挂的老医生啊!在胡佩兰老人去世后,一位位患者相继而来,在胡佩兰生前工作的诊室、在殡仪馆中、在墓碑前,鞠躬致意,为的是送老人最后一程。这就是胡佩兰的光辉一生。她视护佑群众的健康为人生的使命,特别是在退休后扎根基层的26年里,演绎了一段段医患佳话,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刻仍然在想着患者。她感动了患者,感动了中原,感动了中国,成为永远散发着兰花馨香的传奇。

胡佩兰精神,被“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推选组委会概括为:“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这是大医精诚风范在新时代的诠释。我们所要传承和发扬的正是这样一种医德、医技、医心合一的精神,是一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

胡佩兰大夫是我国卫生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楷模。她心怀大爱,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我们要学习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心系群众、济世救人的大医情怀,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克己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争做健康守护者,争当患者贴心人,认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推荐第4篇:【最新】胡佩兰事迹观后感

【最新】胡佩兰事迹观后感

胡佩兰事迹观后感 范文1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在X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XX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胡佩兰事迹观后感 范文2 胡佩兰,女,1916年3月出生于河南汝南,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56年由铁道部派到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工作,任医院妇产科主任,1986年退休后,继续在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群众服务。XX年1月22日逝世,享年98岁。98岁的医生胡佩兰荣获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仁心大医”胡佩兰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群众,是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胡佩兰的一生,是心系患者的一生。“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大医的深刻内涵。她在20世纪50年代就获得过全国铁路劳模,退休后一直在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坐诊27年,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严重时,仍坚持坐小推椅每周出诊6天,从未间断。行医70年来,她看病坚持亲自做检查、写病历,坚持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开便宜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努力为病人解决身心的难题。她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经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给病人垫付医药费。XX年,她满怀热忱加入青年志愿者,成为年龄最大的注册志愿者,共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她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为病人看病,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同志是我省卫生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楷模。她心怀大爱,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学习她的先进事迹,就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把学习胡佩兰与“转作风、正行风、树新风”活动结合起来,在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中争做健康守护者,争当患者贴心人。同时学习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心系群众、济世救人的大医情怀,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克己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争做健康守护者,争当患者贴心人,认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为建成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作出新的贡献。

胡佩兰事迹观后感 范文3 胡佩兰,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是,却感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

她本该享受余生年华的清福,但他却把一生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中

他总是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着,他只是那高山上永不垂暮的青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胡佩兰曾说过:“人不能不做一点贡献,不能不对别人没有一点用处。”人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做小事,干不12:02XX-12-7了复杂的事就干简单的事,绝不能功不受禄,不劳而获。

\"医者父母心\"作为医者,就应该有比平常人更多的耐心,把病人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不仅仅是医者,其他人也如此。人本应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胡佩兰一样,对自吝啬,对别人大方。

医者,不是表现在你的职位有多高,你的技术有多高,而是表现在你的品行,仁德是怎样的。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想胡佩兰一样的人,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其实,是很美的。

人,本该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个世界充满灾难,但灾难是打不倒我们的。当地震来临了,当人们感到无助时,是很多好心人,纷纷送来温暖。还记得在老家上一年级时,四川发生地震,当时,我们那里是穷山穷水的地方,在绵延是大山里,当新闻一次又一次的播放现场,我的心一阵一阵的抽痛,却无法帮助他们。后来,学校组织捐款,我们都很穷,身上没有多少钱,但我们都有一颗热爱的心灵,纷纷拿出身上的几毛钱,几块钱,虽然很少,但却包含了我们真挚的帮助关心。

他们也如同胡佩兰,虽然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也是了不起的。

胡佩兰的这种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每一位人,短短的两个小时,我对爱情的理解越来越清晰,我给亲情的定义越来越深刻,我对责任的认识越来越透彻,我给良知的诠释越来越丰富。那些无私的人们,咏唱着爱的简言,让感动开满整个春天。

推荐第5篇:感动中国人物仁医胡佩兰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13年度感动中原人物

仁医胡佩兰退休后连续20多年出诊看病彰显人间大爱

一生最大的愿望是让穷人都看得起病,开药便宜有效,很少超百元„„1月22日凌晨5时30分,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坚持了70年、98岁的“医生奶奶”胡佩兰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弥留之际牵挂的依然是病人,临终只留下一句话: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颁奖词】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感动中原2013年度十大人物

【颁奖词】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虽是垂暮之年,她仍是杏林馨香的兰,人间不老的松。

1、举办“感动中国”、“感动中原”活动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2、“感动中国”、“感动中原”人物身上彰显了哪些道德力量?(3分)

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3分)

推荐第6篇:学习胡佩兰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

学习胡佩兰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此段话是对这位退休后在社区坐诊20年、开药很少超百元,甚至在病重期间,仍风雨无阻,坚持每周出诊6天,获评2013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大夫精辟的概括。

在学校的带领下,我认真深入学习了胡佩兰大夫的精神。胡佩兰大夫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河南人的光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尤其她对名与利的淡薄更值得我们深深的去领会,去学习。

胡大夫—生辛劳、殚精竭虑,奉献于病人,关怀于病人,她为世人留下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她对工作的热情、执著、深深的启发了我们,尤其她的大爱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们。在做人、做事、做学术等方面为我们做了导航,让我们学到了“大家”之见。

人生在世,首先是做人,它是做好其它方面的根基,任何竞争拼到最后都是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人人用得着的人、单位离不开的人。她教导我们要“淡薄名与利”,每时每刻都要记住这几个字:忘名、忘利、忘我,以后不管干什么,不要总是围绕自己的利益着想,要多付出与多奉献,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所有的一切,包括名与利自然而然就来到你身边。

胡大夫以睿智的哲学头脑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细节决定成败人生,认真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要集中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迎接未来的最好方法,更不要因为一点私利而损害自己的整体形象。教师要真正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启齿,都体现了对学生无限的爱,这种敬业精神真的需要我们深深的去体会。

“愿做春蚕, 吐丝不已 ,至死方休,甘做蜡烛, 奉献光明 ,耗尽自身”这句话可以高度概括了胡佩兰大夫的一生。胡佩兰大夫的名字家喻户晓,她的事迹有口皆碑。在做学问方面,胡大夫更是很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精益求精的,她留给我们后辈人最好的精神礼物更是“成在于学”。 她教导我们要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不断汲取多方面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胡佩兰大夫用毕生力量改善人与社会健康,她的一生是令人缅怀的、尊崇的、光辉的;她蕴含了时代变迁以及一位大夫的心路历程与人格力量,作为教师,我们景仰她,尊崇她,缅怀她,值得我们每个人用毕生去阅读,去领悟,去借鉴。

作为教师要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学习胡佩兰大夫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更好地为郑州经济社会服务,为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郑州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第7篇:胡佩兰事迹学习心得——李艳

胡佩兰事迹学习心得

李 艳

我家就住在二七区建中街社区,很早以前,就听家人提到过胡佩兰医生,说她是非常有名的妇产科医生,许多病人都是冲着她的名字而来的,花钱不多,但是却能解决根本问题,年纪已高,但是坚持坐诊,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在当今社会,有着这样良好医德的医生实在令人敬佩。

胡佩兰的眼中没有病人的身份及其贫富,只有病情。她看病开药方很少超过百元,一辈子只开便宜管用的药。她说“当医生的第一堂课是医德课”;“医生最开心的事是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痛苦而来,经治疗愉快而去,当医生不能想发财”。

胡佩兰的一生,是心系患者的一生。“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大医的深刻内涵。退休后一直在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坐诊27年,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严重时,仍坚持坐小推椅每周出诊6天,从未间断。行医70年来,她看病坚持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开便宜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努力为病人解决身心的难题。她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经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为病人看病,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同志是我国卫生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楷模。她心怀大爱,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看了胡佩兰的先进事迹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胡佩兰退休后坚持坐诊27年,直至生命终结,使我深深感动,她的“坚持有效原则、便宜原则,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药;当医生不能想发财”等 肺腑之言又使我惭愧于心。我们要学习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心系群众、济世救人的大医情怀,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克己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争做健康守护者,争当患者贴心人,认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推荐第8篇:学习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心得体会

学习2014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心得体会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这是2014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颁奖词】秋兰为佩

胡佩兰,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胡佩兰的眼中没有病人的身份及其贫富,只有病情。她看病开药方很少超过百元,一辈子只开便宜管用的药。她说“当医生的第一堂课是医德课”;“医生最开心的事是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痛苦而来,经治疗愉快而去,当医生不能想发财”。

胡佩兰的一生,是心系患者的一生。“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大医的深刻内涵。退休后一直在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坐诊27年,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严重时,仍坚持坐小推椅每周出诊6天,从未间断。行医70年来,她看病坚持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开便宜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努力为病人解决身心的难题。她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经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为病人看病,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同志是我国卫生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楷模。她心怀大爱,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看了胡佩兰的先进事迹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胡佩兰退休后坚持坐诊27年,直至生命终结,使我深深感动,她的“坚持有效原则、便宜原则,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药;当医生不能想发财”等

2肺腑之言又使我惭愧于心。

我们要学习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心系群众、济世救人的大医情怀,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克己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争做健康守护者,争当患者贴心人,认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推荐第9篇:感动中国之胡佩兰观后感 2

2014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观后感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这是2014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颁奖词】秋兰为佩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的眼中没有病人的身份及其贫富,只有病情。她看病开药方很少超过百元,一辈子只开便宜管用的药。她说“当医生的第一堂课是医德课”;“医生最开心的事是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痛苦而来,经治疗愉快而去,当医生不能想发财”。

胡佩兰的一生,是心系患者的一生。“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大医的深刻内涵。退休后一直在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坐诊27年,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严重时,仍坚持坐小推椅每周出诊6天,从未间断。行医70年来,她看病坚持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开便宜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努力为病人解决身心的难题。她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经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为病人看病,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同志是我国卫生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楷模。她心怀大爱,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看了胡佩兰的先进事迹,退休后坚持坐诊27年,直至生命终结,使我深深感动,她的“坚持有效原则、便宜原则,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药;当医生不能想发财”等肺腑之言又使我惭愧于心。

我们要学习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心系群众、济世救人的大医情怀,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克己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争做健康守护者,争当患者贴心人,认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推荐第10篇:感动中国胡佩兰一生的坚守

胡佩兰——一生的坚守

大家下午好,看完短片,我的心里只有敬佩,别无其他,胡奶奶的坚守,守护了千千万万患者的幸福;胡奶奶的坚守,铸就了一座永恒的医德丰碑;胡奶奶的坚守,彰显出了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的正能量。

在河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老人,一生如一日,不论严寒酷暑即使身患重病也坚持看诊,她用生命的代价诠释着对患者的责任、对这份神圣工作的热爱,用满腔热忱抒写着一个医务工作人员的风采: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心怀大爱,崇仁厚德;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她守则、执着、坚强、无私。她就是胡佩兰——一位98岁仍坚持工作在医务第一线的耄(mao)耋(die老人。

她说,想赚钱不要当医生,医生是一个清贫的职业。那是什么能让她坚持在患者之间默默奉献,是什么能让她甘于清苦只为让患者病痛远离。我想,她的精神支撑贵在爱,贵在坚守,爱是一种情感投入,坚守是一种信仰;爱是一种无私奉献,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坚守的是一种高尚而崇高的理想,只有爱、理想、信仰、才能支撑起一个人不管严寒酷暑只为了让患者痛痛苦苦的来,开开心心的走而无怨无悔。她是平凡的,是我们所有普通职工中的一份子,她也是伟大的,因为她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让世人感动的奇迹。她是我们身边的一个道德楷模,她的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她也是我们身边的一面道德明镜,可以照衬出我们人生的不足;她更是我们身边的一杆道德标尺,可以衡量我们的灵魂,给予我们学习榜样的无穷力量。我们和她一样,也是一位普通战线的一员,虽然我们分工不同,但是我们将时刻牢记肩负的神圣职责,学习胡奶奶那种默默无闻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永远坚守的坚强毅力和品格;无限忠诚医务事业,为了理想奉献一切的职业操守;和她那种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无私忘我的精神。

有一种誓言叫海枯石烂,有一种毅力叫水滴石穿,有一种感动叫永恒坚守,坚守的是一份信念、一份责任、一份无怨无悔的博爱。

最后,就胡奶奶的颁奖词与大家共享: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第11篇:学习胡佩兰郭光俊心得

学习胡佩兰、郭光俊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此段话是对这位退休后在社区坐诊20年、开药很少超百元,甚至在病重期间,仍风雨无阻,坚持每周出诊6天,获评2013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大夫精辟的概括。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儿女希望父母健康,妻子希望丈夫健康,家长希望孩子健康,而被辖区居民称为健康天使的片医郭光俊的愿望是人人都健康。在郭光俊看来,预防是根本,健康是关键,长寿是目的。梅村卫生所建成后,他始终牢记一个村医的使命,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克服一切困难,不仅圆满完成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疫情控制等各项工作任务,还对本村2400多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进行两次义务体检,热情向群众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为重点人群免费进行健康指导。郭光俊时刻把病人的疾苦放在心上。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庄里,经常夜间去十多里外的山寨出诊,或者护送病人去上级医院,而且从来不收出诊费。

郭光俊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就像他说的“别人都说我是名医,我心里清楚,我还没有到那一步;我对别人说我是一位普通农民,别人都不相信。我就是一个农村片医,不是啥名医,能让俺村、周围村庄、全县的农民群众都能少花钱看上病就中了。”

我认真深入学习了胡佩兰大夫的精神。胡佩兰大夫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河南人的光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尤其她对名与利的淡薄更值得我们深深的去领会,去学习。胡大夫—生辛劳、殚精竭

虑,奉献于病人,关怀于病人,她为世人留下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她对工作的热情、执著、深深的启发了我们,尤其她的大爱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们。在做人、做事、做学术等方面为我们做了导航,让我们学到了“大家”之见。人生在世,首先是做人,它是做好其它方面的根基,任何竞争拼到最后都是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人人用得着的人、单位离不开的人。她教导我们要“淡薄名与利”,每时每刻都要记住这几个字:忘名、忘利、忘我,以后不管干什么,不要总是围绕自己的利益着想,要多付出与多奉献,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所有的一切,包括名与利自然而然就来到你身边。

胡大夫以睿智的哲学头脑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细节决定成败人生,认真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要集中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迎接未来的最好方法,更不要因为一点私利而损害自己的整体形象。教师要真正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启齿,都体现了对学生无限的爱,这种敬业精神真的需要我们深深的去体会。

“愿做春蚕, 吐丝不已 ,至死方休,甘做蜡烛, 奉献光明 ,耗尽自身”这句话可以高度概括了胡佩兰大夫的一生。胡佩兰大夫的名字家喻户晓,她的事迹有口皆碑。在做学问方面,胡大夫更是很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精益求精的,她留给我们后辈人最好的精神礼物更是“成在于学”。 她教导我们要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不断汲取多方面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胡佩

兰大夫用毕生力量改善人与社会健康,她的一生是令人缅怀的、尊崇的、光辉的;她蕴含了时代变迁以及一位大夫的心路历程与人格力量,作为教师,我们景仰她,尊崇她,缅怀她,值得我们每个人用毕生去阅读,去领悟,去借鉴。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学习胡佩兰大夫、郭光俊医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更好地为开封经济社会服务,为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开封作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科贾昆2014.8.19

第12篇:感动中国颁奖词7:百岁仁医胡佩兰

2014感动中国颁奖词7:百岁仁医-胡佩兰(1)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七位: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颁奖词】秋兰为佩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事迹】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第13篇:胡曼先进事迹

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胡曼同志先进事迹

胡曼,女,汉族,1968年1月生,山东茌平人,199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8月参加工作。生前历任塔城公路段养路工、测量工、技术员、副段长、段长;塔城公路总段计划统计科科长,副总段长,党委书记、副总段长,党委副书记、总段长,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2008年3月29日,在基层检查工作时殉职。近日,自治区党委决定追授胡曼同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在全区共产党员中广泛开展向胡曼同志学习活动。胡曼同志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楷模,是全区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其先进事迹如下:

一、率先改革,创新求发展。在总段党委领导下,她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科学管养始终走在全疆前列。率先在全疆公路系统实行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平均主义‛思想观念,打破传统分配机制,实行全员工资全额浮动、定额管理和计量支付;突破固定不变的道班管理模式,打破传统养护模式,以‚将点兵、兵择将‛的方式重新组合人员,全面推行养护招投标制,激发了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热情,提高了公路养护质量,塔城公路总段在全疆公路系统荣获创建文明行业工作‚五连冠‛。注重技术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塔城公路总段负责‚老风口‛等世界罕见暴风雪灾害区公路的养护,她主持出台了《职工技术革新奖励办法》,积极倡导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高压风力清扫机、沥青滚刷等多个革新项目在全疆交通系统推广运用,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她坚持变被动营救为提前预防、科学救援,协调有关部门,成功组织了全疆首届‚防风雪保畅通抢险应急演练‛,建起 1 了全疆第一套出行信息发布系统、防风雪磁诱导作业系统,大大降低了管养路段风灾雪患造成的损失,年均人员被困总数由以前的6000人次下降为现在的400人次。

二、以人为本,和谐促发展。她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注意解决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问题,更注重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担任总段主要领导以来,多方筹集资金638万元,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主持出台《职工教育培训办法》、《职工读书活动实施方案》等,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改变了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状况,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培养出全国交通系统技术操作能手、自治区首届机关事业单位汽车驾驶岗位技术竞赛冠军等一批‚技术能手‛。2002年,她倡导建立总段扶贫帮困基金,已有6名困难职工和待业青年在基金扶持下走上了致富路。坚持用真情做事、用爱心搭桥,解决了离退休职工提出的水、电、暖、住房、探亲、疗养等问题80余件,先后使300余名待业青年实现就业,原有13户困难户现已减少到3户,近年来无一人上访。她重视少数民族干部职工成长。叶克本〃塔哈别克原是托里公路段老风口的一名养路工,工作踏实认真,胡曼安排他先后参加汽车驾驶技术、‚双语‛、路桥大专班的学习,工作上传帮带、压担子、历练能力,使其走上管理岗位,成为‚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她关心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1992年,塔城公路段职工艾德尔汗〃玉山努乌勒和妻子先后去世。留下了13岁的儿子叶尔兰、9岁的女儿玛依努尔。胡曼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住房,筹集生活费和学费。帮助哥哥 2 参军、复员安臵工作;妹妹上中专,胡曼为她打点行装,协调单位报销学费、生活费,出嫁时,胡曼像母亲一样臵办嫁妆。16年的悉心照料,她与兄妹俩建立了没有血缘的母子深情。单亲退休女职工汗古丽〃吐乎夏克家境困难,女儿上大学差3000元学费无着落,胡曼知道后悄悄伸出援手,在整理她办公室遗物时,大家才知道又是她帮助汗古丽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三、勤奋学习、持续保发展。她勤学善思,更新发展理念。工作23年,留下了27本、100多万字的工作日记。她积极倡导‚一切为了行车人,一切为了行路人,一切为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的科学发展理念,提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强‛、‚管理是最大的关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的管理理念,坚持驻地一方、造福一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主持出台了多项文明、便民服务措施,方便过往车辆和行人。带领职工完成了220公里高标准公路绿化任务,合作造林9413亩,极大地改善了公路的通行状况,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她强化全面养护、预防性养护和细节管理,坚持让老百姓走得快、走得安全、走得文明、走得舒心。严格执行‚绿色通道‛政策,减免通行费,保障鲜活农产品运输。狠抓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检查,主持监督119个合同段、总里程1749公里,使沿线数十万农牧民受益。

四、勤政为民,全力谋发展。她的弟弟胡峰原在总段机关工作,她担任主要领导后,主动要求把弟弟安排到边远的基层段工作。父母多次让她把弟弟调回总段机关,都被她婉言拒绝,有一次父亲把她赶出了家门。她把全部心思用在工 3 作上。1993年她临产前仍坚持上路检评路况。每当险情出现,她总是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完成各项抢险救援任务。1999年4月23日,塔额盆地突降暴雨,距离托里公路段90公里处的一座公路桥梁被冲毁,为了得到水毁断口处的标高,她第一个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河水,带领干部职工完成了测量设计任务。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总段共营救各种车辆近7000辆、营救各族群众35000多人。群众感慨地说:‚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就准有我们的胡曼。‛她始终艰苦奋斗,带头精打细算过紧日子,要求干部下基层一律从简,在内部招待所住宿就餐。2008年3月28日,她到额敏公路段检查治理超限超载工作至深夜,次日凌晨2点,在额敏公路段招待所简陋的临时公共浴室因一氧化碳中毒,英年早逝。追悼会当日,各族职工群众不远数百里纷纷自发赶来向她告别,孤儿叶尔兰泣不成声为她抬灵柩,2000多人的送葬队伍长达几公里。

在胡曼的带领下,塔城公路总段获得‚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自治区文明行业‛和‚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等50多项殊荣。她个人先后被授予‚全国交通文明行业先进个人‛、‚交通部‘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胡曼同志的一言一行,在人民群众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第14篇:仁心大医——记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

仁心大医——记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

来源:郑州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4-06-18 “人活着,就要留下脚印,要经得起检验。我老了,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多为群众看病。”这是她在河南电视台2013“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道出的心声。

作为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她学医行医70年,接生过的新生儿有6万多名,看过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

她就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退休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称号的胡佩兰。

“仁心大医”胡佩兰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群众,更是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2014年5月12日,郑州市文明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向胡佩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决定指出,胡佩兰是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向胡佩兰同志学习,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价值标准和自觉行动的具体实践,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热爱岗位、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诚信友善、践行公益的优秀品格。全市各行各业要积极投身于“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紧紧围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基本要求,积极做“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推进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71岁的她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位臵上退了下来。退休后,每月的退休金足够她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了,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却不愿意闲着,“活着总得对人有点儿用处,”胡佩兰说,“对人没一点儿用处多没意思啊!”正是在“有用”思想的激励下,她创办了“胡佩兰妇科专科医院”——郑州最早的民营医院之一,用自己的专长奉献社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满头银丝、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的胡佩兰,每天都要接待一个又一个病人,一笔一画地伏案写病历,那一幕,让人肃然起敬。

家人回忆,胡佩兰老人在89岁高龄时,还坚持在临床一线做手术。“没日没夜,拼命工作”是家人对胡佩兰最直观的回忆和印象。

医院在不停地拆拆建建,名字都跟着换了。但她的病人却觉得,除了岁数在增长,多了一把轮椅,胡大夫没有改变。

当胡佩兰坐在旧式的木头长椅上,下午的阳光照进来,她就开始昏昏欲睡。她的大儿子、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微博里称,母亲可能是中国年龄最大的坐诊医生了。

2012年,胡佩兰已经96岁,在郑州市一家社区医院做妇科大夫。虽然出门只能坐着轮椅,但这个高龄的老太太每天都要“捍卫”她的权利:工作。她的头发全白,还有些稀疏,脖子上的皮肤已经松弛。她的轮椅也换了两个,但是车轮仍然“吱吱”前进。

她说,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她的病人在等她。

确实,在她那间不到15平方米的诊室里,几乎每个出诊日的上午,病人都会把这里挤得只剩下一条过道。木凳和病床上坐一排人,墙边站着三四个人。她们中间的一部分,可能来自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或者农村。

岁月终究是不饶人的。要搭上去医院的车,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并非易事。她缓慢地从轮椅上起身,一只手抓住汽车座椅后背,另一只手摁住挡风玻璃下的仪表盘。这是一双老得像枯枝的手,青筋凸起,上面还布满褐色的斑点。她拒绝身边人的搀扶,好似用尽全身力气蹬上了齐小腿高的汽车台阶,弓着背,身子往前倾,屁股才终于挨到了座位。

可是,只要她一穿上干净的白大褂,就会立刻显得精神焕发。 一旦开始坐诊,她就无法闲下来。一个接一个的病人,推门而入,围在她身边。

“你哪儿不舒服啊?” 她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大声地问。病人需要趴在她耳边回答,实在听不清,就找她的学生帮她“翻译”一下。她的鼻梁上架着眼镜,戴着橡皮手套的手在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字,没有一丝颤抖。在10 年前,她还可以做剖腹产手术。

胡佩兰的生活几乎就是工作,她的爱好也是工作。“上班”对这位年迈的老大夫来说,是一件光荣甚至带着仪式感的大事。“多活一天,就干一天。只要还能看病,我就要上班。”对胡佩兰来说,工作是她长寿的秘诀之一。

她必须每天8 时30 分准时出现在医院,这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的“ 铁律”。只要她坐着轮椅出了家门,看见那辆专程来接她的旧面包车,她这一天就能收获好心情。

直到一个雪夜她在走下医院台阶时,摔断了三根肋骨,才被迫休息了几个月。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上岗的医生,她常常自豪地说起自己是新中国首批全国“劳模”的事情。当她回忆起参加1951 年国庆大阅兵的往事时,一改她平日坐诊时的平静,脸上流露着满足感。

胡佩兰的病人不少是慕名前来找她看病的,有的是一家几代人,有的是同一个社区或村子里的居民。胡大夫换医院了,很多病人打听出来新地址,再去找她看病。

“ 胡大夫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全家妇女都找她看病。”她的病人说。

在病人看来,这位医生值得信赖的地方是,“医术好,看病仔细,而且从不乱开药”。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她用几句大白话总结了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准则:“我用药,一是看疗效,二是要便宜,尽量不开进口药。”

“没这毛病,为啥还要检查?”面对一位心急的病人,97 岁的老大夫拿出医生的威严,劝说对方不要花冤枉钱“乱检查”。

2013年7月7日上午,胡佩兰的诊室内,木凳上和病床上坐满了病人,墙边还站着四五个病人。

看病时,患者诉说病情,她努力地侧过身子,仔细地聆听,有时候实在“听不懂”,旁边的学生便帮忙“翻译”。询问完病情,患者走进一门之隔的检查室,她双手用力地摁着桌子,慢慢站起来,将身子扭成45度,停留几秒后,扶着椅背,走进检查室。

检查完病人,她一手扒着门框,一手扶着桌子,缓缓落座,一笔一画写下诊断意见,她就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直到下午1点多,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一个上午,老人没有喝一口水,没有上过一次厕所。

三儿子胡心一说,这是老人几十年来的习惯,看病期间不喝水,不上厕所,怕耽误了患者的时间;看病从不限号,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才结束坐诊回家。“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喝水、上厕所。”

那时的胡佩兰老人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腰部要靠钢板支撑,小腿浮肿,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每次问诊结束,她都会顺手拿起桌上一沓打印的小纸条,抽出一张,夹在病历本中。有时,还会在纸条背面特意写下几行字——上面是建议去哪个医院做B超,以及注意事项,都是老人行医多年精挑细 选出的“价格便宜,检查认真,距离患者相对较近”的医院。有一次,她给一个外地患者的小纸条上,清晰地标注上了检查所去医院的公交线路。

如今医患矛盾突出,应该怎样改善?胡佩兰老人在世时常说,双方要多沟通、多商量。当一名好医生,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患者也要多体谅,医生并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病都能治好,在健康方面,医生只能是一个拐棍,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病人来找你,那是信任你,你得用真心对她们。”老人从来都是为患者着想,开药便宜有效,有的家境贫困的患者付不起医疗费,她还要帮忙垫付,用她的话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

20多年来,除了坚持出诊,胡佩兰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托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2000年,她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正在召集志愿者,两次打电话强烈要求参加,2001年4月,终于成为郑州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从此开始为公益事业奔波。

2005年,胡老决定想办法为希望工程做点事,她找到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陈启明,希望医院帮她开设“爱心门诊”,把收入的40%捐赠给希望工程。从此,只要身体允许,胡佩兰每次坚持坐诊三四个小时,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从2005年开始,胡老先后捐出了7万多元的退休金和坐诊收入,8年时间捐建50多个书屋。” 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陈晓蔚说。那时,胡大妈每月都会从1200元退休金中拿出800元单独存着,积攒到一定数额后捐出,并计划到百岁时捐够10万元。生前老人已经捐赠了7万元,她原打算等自己百岁的时候,“再捐3 万元钱”,但遗憾的是,老人没有实现百岁捐赠的目标。

2014年1月24日,胡佩兰老人遗体告别仪式上,她的大儿子、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代表家属承诺,要完成老人的未竟遗愿。

1月27日,胡佩兰老人的儿子李宁

一、胡心

一、李建一等一行来到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表老人向希望工程捐赠3万元。这笔捐款将用来新建12个以胡佩兰名字命名的希望书屋。

“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2014年1月21日晚上,胡佩兰老人休息前,跟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挂念的依然是她的病人。

1月22日凌晨5时30分,“中国最年老的出诊医生”胡佩兰走了,享年98岁。她用简单平凡的一生感动了郑州,感动了中国。

2014年1月24日上午8时30分,郑州市殡仪馆内哀乐低回,花圈似海,胡佩兰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老人的家人、生前的同事、患者等近200人前来给她送行,表达对她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老人的孩子们来了,生前的老同事来了,还有经她治过病的患者也来了。胡佩兰老人的遗像悬挂在灵堂中间,这是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面容平静、眼神温和,伴随老人的是两副黑色的挽联,一副上写着“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治的是病,救的是心”;另一副是“万众婴儿啼哭送别伟大母亲,廿座希望书角未了今生心愿”。

胡佩兰的大儿子胡大一致悼词时说,“老太太一生学医行医70年,仅接生新生儿就有6万多名;工作拼命、没日没夜,遇到难产或疑难杂症,随叫随到,一干就是十几小时不休息;老人家一辈子不好玩,麻将、扑克等与她无缘,她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和学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学到新知识、新技术,为患者着想。”

“亲爱的妈妈,病人都看完了,咱们回家吧。”胡大一哽咽失声,现场很多人也忍不住落泪。

“胡大夫上个月刚给我看过病,想起她当时嘱咐我的点点滴滴,心里都疼得难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患者王女士没忍住,瞻仰完遗容蹲在一边捂嘴哭了起来。

在二七区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说起胡佩兰,她的老患者72岁的高阿姨失声痛苦,泪如雨下。高阿姨说,最让她难忘的是一次看病时,胡佩兰发现她穿得太单薄,立即让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他医生为她买来了衣服。“胡老师待我像亲娘一样,我亲娘也没有这样对过我。后来,在胡老师的治疗下,我的病好了,有了幸福的家庭,所以,我的这一切都是胡佩兰老师给我的。”

回想起恩师,胡佩兰的学生唐利平几度哽咽,掩面而泣。“医德大于一切,你要对病人好,我不是你最好的老师,病人才是你最好的老师。遇事要冷静,要心里装着病人。”这是26年前唐利平见老师第一面被面授的“秘决”。唐利平说,“那个时候我就下决心,要做跟到你最后的那一个学生。”

胡佩兰的感人故事被省会媒体报道后,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在内的一百多家网站竞相转载,一时引发全国网友热议,在微博上也掀起了转发浪潮,网友写诗赞美胡佩兰是“真英雄”——

@一生平安:老奶奶心怀大爱,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追风筝的男孩l:向胡老致敬,医者民心,这才称得上白衣天使。

@黎明前的桔光:在医患纠纷如此高发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能向老奶奶学习,那么社会将和谐很多,医患矛盾也会少很多。

@妖娆的背影:老奶奶是正能量美好人物的代言人,我们急切需要更多“胡佩兰”式的人物出现。

@难得糊涂:白发苍苍一老翁,白衣天使真英雄,春夏秋冬数十载,救死扶伤为人民。心静如水医德高,普度众生除病痛。人格高尚良心正,菩萨心肠人人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可敬!可敬!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2014年2月10日,胡佩兰当选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彤给出的推荐理由是: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医生是一个有博爱精神的职业,应该感情投入的职业,应该是有医德的职业。不应该光看着钱。”胡佩兰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说的一番说,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令人回味。

第15篇:观 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制胡佩兰事迹有感

观2013 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制胡佩兰事迹有感

平凡中总是充满伟大,胡佩兰就是平凡中的伟大。的确,敬佩,我们对她只有敬佩。也正如感动中国组委会会员陈彤所说:“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泳衣的弥补了医患间的裂缝,更难能可贵的是20年如一日的坚持。”胡医生的事迹让我们有信心去环节、抚平医患关系。相信在今后我们与医生之间隔阂会越来越少,会更进一步推进和谐医患关系发展,不会让它成为的书的交易关系。而我们大学生呢?我们这支这个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是否也颇有感悟呢?通过胡佩兰的事迹,我认为我们更需要一种执着,为自己的梦想执着。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有些人在追逐过程中却发现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甚至以模糊不清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追梦途中遇到苦难、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没勇气坚持下去,恰恰少的是一份执着。既然是自己的梦想,和不执着地追下去,哪怕最终不尽人意,我们不也收获颇丰吗?所以,学会执着吧,执着于自己的道路;执着于自己的未来;不要让我们有“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的念头。带着执着,让我们一起勇敢的走下去,一起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

第16篇:胡名达先进事迹

做“三用”的优秀征迁干部

27片组第79组胡名达先进事迹材料

根据工作需要,胡名达同志于2015年12月7日抽调参与北门棚改老化肥厂宿舍的征迁工作。由于此地年代已久,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加上生活居民对相关政策不甚理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给征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面对现状,他作风优良、迎难而上、要求严格,始终把被征迁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征迁安置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使得79组征迁工作顺利进行。

——“用心做”。他认为被组织抽调参加征迁工作就是组织对他的一份信任、一份寄托,干一件事情就要认真负责,就要脚踏实地地去抓,把在过去工作岗位上的激情和热情带到征迁一线。

——“用情做”。从到北门棚改办报到的那一天开始,他就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要和谐征迁、和谐交流、和谐谈判。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每次入户走访,他都站在被征迁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群众分析当前政策,用真情去感染群众,去化解群众的心结。被征迁户李平对安置现房非常满意,但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房款差价,征迁合同随时可能泡汤,他得知情况后,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帮助李平用公积金贷款来弥补差价,从而解决了李平的燃眉之急。事后,李平专门发送了感谢短信,这也让他倍感欣慰。

——“用力做”。胡名达同志虽然来到征迁一线时间不长,面对从单位的领导变为征迁工作的“办事员”的实际,但他能够摆正位置,角色转变较快,迅速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大力发扬“白加黑”“5+2”的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掌握情况。发挥自己在宣州区多年工作的优势,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同时,根据群众的需求,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努力争取群众满意的房源。79组全体成员被他这种身体力行的工作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征迁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已成功签约4户。

这就是胡名达同志,一位奋战在征迁一线的奉献者、开拓者,他以他的热情、执着、智慧、毅力赢得了片组上下、征迁指挥部的领导和广大被征迁户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誉。

第17篇:抗洪抢险先进事迹(胡晓春)

抗洪抢险事迹材料

---安义县住建局局长胡晓春抗洪抢险工作介绍 胡晓春同志,男,45岁,共产党员,安义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的帮助下,团结带领全局同志,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三县一园、打造三个一流、塑造四张品牌,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建设局工作职能,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坦荡处事,谨慎行事,推动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单位先后获得 “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先进单位”、“全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市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全市信访工作综合目标考评先进单位”、“全市村庄规划编制一等奖”、“文明南昌行动先进集体”、“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一等奖”、“全县开放型经济突出贡献奖”等三十多项荣誉。个人,全县社会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个人。在担当政协科技专委会委员近两届以来,科技专委会年年获得一等奖。

一、冲锋陷阵,抗洪抢险第一线不退缩

由于近日来的连续降雨,受此影响,我县潦河水位不断上涨。今年6月19日晚6时,东阳镇乌龟山段堤坝出现渗漏现象,情况十分危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胡晓春同志立即组织安排部署,启动应急方案,迅速带领局30名应急抢险队员十五分钟内到达指

定地点集合,亲自指挥,科学统一调度,在进行简短的紧急动员后,带领抢险队员疾驰险地。

雨越下越大,胡晓春同志在危险地带察看险情。根据汛情实际做好正确、合理的指挥,雨水汗水全身都湿透了,寒冷和疲劳一并袭来。但胡晓春同志顾不上这些,始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身先士卒,和抗洪抢险队员一样,渴了就喝几口矿泉水,累了就席地而坐,大家轮番上阵奋力与洪水拼搏。经过一夜奋战,至20日上午8时许,抢险工作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一夜没合眼的胡晓春同志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办公室没来得及休息,面对未来持续的暴雨天气,及时安排下一步抗洪防汛工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的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是体现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实干务实的作风。在他带领下,全局应急抗洪抢险队员经过英勇奋战,圆满完成了此次抗洪抢险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学习为先,自身素质得到新提高

始终把学习作为自己工作和人生的大事,不断提高品格素养,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注重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县委县政府重要会议精神以及时政、法律法规,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认识事物、化解矛盾、解决

问题的能力。二是注重专业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学习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并先后参加南昌大学、江西师大、上海城市规划进修学院培训班学习,积极“充电”,去年年底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一级项目管理师”资格。三是注重实践学习。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积极组织到青岛、大连、宜春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考察,利用到基层单位督导工作和到乡镇督导工作之便,经常性就城乡规划建设进行调研,在实际工作中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先后在中国建设报、光华时报发表《独具魅力的都市后花园——江西省安义县快速推进城镇化见闻》。

三、事业为重,城建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是城乡规划立足高远。通过自主测量、自主编制,仅投入200多万元,节省资金1000万元以上,完成了109个行政村体系布点规划和1113个自然村建设规划,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规划全覆盖。二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以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为主攻方向,完成了规划二路、向阳路延伸等路网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新城区功能布局。启动了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我局与中油中泰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在城市管道天然气项目上的签约,填补我县在此项目上的空白。三是市政设施夯实巩固。新增自来水管网6200米,新增自来水

网户7000余户。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00亩。修缮街道路面20余处,清理污水井600余个。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四是新农村建设服务优化。在全省第一个开设县级村镇建设管理网,实现村镇规划全公开、办事流程全公开。投入近20万元收集1000余套欧式和赣派风格各异的房屋建筑设计方案及式样效果图,精选了200多套;其中100套在完成房屋建筑设计方案、式样效果图基础上,编制了建筑施工图。

四、实干为本,作风形象实现新提升

一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在端正自身形象的同时,我十分重视局系统行业作风建设,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致力内强素质、外树形

象。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我提出规划建设局机关效能建设要以“抓好审批、加快办证、改进服务、优化环境、方便群众”二十四个字为突破口,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充分授权窗口办理等一系列措施,树立了“工作求真、作风求实、知识求新、办事求效”的行业新风。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带头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做到以身作则。管好手中的权力,特别是规划审批、人事调配、资金管理、公积金贷款等,不以权谋私。严格执行公开办事制度。四是加强班子建设。加强班子成员间沟通交流,不搞“一言堂”,打造出一支“节奏快、作风实、要求严、标准高”的城建干部队伍。

第18篇:胡秀兰孝顺父母先进事迹

心怀感恩、孝顺父母

——胡秀兰 胡秀兰、女、1958.10月出生,高中学历。在工作期间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1年10月被评选为“百名孝子楷模”。

心怀父母恩 孝顺父母是人伦

胡秀兰是八府庄社区的一名残疾志愿者,母亲83岁。。胡秀兰在社区工作,平时很忙,但她还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老人,热了为老娘想办法做凉爽的饭菜,冷了把火炉般到老人房子,,邻居见了,也都经常夸他们母亲:“你们的子女真孝顺,有福气啊!”得到邻居们的称赞,老人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面对邻居们的赞许,胡秀兰越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越是感到自己所作所为是天经地义的,与父母的风雨几十年付出相比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微不足道了。然而,邻居的赞誉深深地触动了胡秀兰的心,想到自己小小的付出竟然换来邻居们的如此好评,而父母的付出有那么多却无人夸耀,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想到自己也在为人父母,也在尽心尽力为子女,“养子才报父母恩”这话一点不假,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胡秀兰的母亲今年83岁,身体还算硬朗,又一次,要求附近医院给母亲量血压,她让母亲先下楼,可是等她下来的时候却看不见老娘,她急的快哭了到处去找、大家都劝她回去想想老人能去哪、好有目的的找、当她回到家里猛然看到老人在家了看电视,原来是母女俩走岔路了。

孝顺父母是奉献 奉献亦幸福

胡秀兰说:她不想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一人独自侍奉老人,按说在家里还有兄妹,但她没有把责任推给他们,其主要原因是:她对孝敬父母有独到的认识,她认为孝敬父母不是只管老人的吃和穿就行的,还要与老人进行心灵的交流,让老人着实找到家的感觉,这才叫孝敬。

胡秀兰说:“把孝敬父母当作是福,那就会找到无限的乐趣”。一个家有老人,有小孩,这才像个家。

第19篇:胡志剑同志先进事迹

尽心尽力,专注专业

——百优楼长候选人胡志剑同志先进事迹

提起胡志剑同志, 人们往往会想到他是是盐田 9 号小区管理处主 任,很少有人留意到他 9 号小区 9 栋楼长、盐田街道楼(栋)长协会 会长的身份。其实,一直以来胡志剑同志在楼(栋)长、楼(栋)长 协会会长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率先垂范,率领辖区各楼(栋)长充分 发挥联系社区和居民群众的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作用,用他

们的 智慧与汗水在盐田辖区营造出一个个管理有序、平安和谐、环境优美 的文明楼栋、新型小区。现将胡志剑同志的先进事迹简要汇报如下:

一、发挥优势,专注专业,耐心细致开展楼(栋)长工作 作为盐田 9 号小区 9 栋的楼长,胡志剑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 熟悉物业管理,他是国家注册物业管理师,对各类物业管理业务驾轻 就熟;二是他本人即是盐田 9 号小区管理处主任,谙熟小区及周边情 况。借助这两条优势,他将 9 栋楼长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重视安全防范,调解邻里关系 身为楼长,他时刻牵挂着楼栋的治安问题。在他的努力下,楼栋 内外监控系统得到了完善,消防设施定期检测保养,消防通道始终保 持畅通;他尤其重视对流动人口管理,每次看到陌生人,他都积极上 前询问。只要楼里来了新的住户和租房户,他主动了解清楚新住户的 情况并由管理处按要求及时向社区报告。在其管理期间,楼栋未发生 恶性盗窃事件、消防安全事故等同时,他经常走访楼内住户,与住户交心谈心,练就了能迅速识别出本楼栋所有居住人员,并能准确报出 其房号、家庭、计生等信息的本领,以此为铺垫,胡志剑成了楼栋内 的贴心人、矛盾调解人。 楼栋内有一对年轻夫妇关系处的不好,为 家庭琐事经常发生口角,他多次率管理处人员上门进行调节说和,经 过他耐心细致的工作,现在这一家人相处的非常和睦了。

(二)关爱弱势群体,创建和谐楼栋 胡志剑是一个热心人,他时常为邻里住户排忧解难,对楼栋上了 年纪、有病在身、行动不便的老人,他经常探望,仔细了解情况,关 心备至, 对无子女照顾的老人, 他会安排管理处人员进行必要的护理、关照,得到楼栋内弱势人群的赞誉。 去年底以来,盐田街道片区交通为货柜车乱停乱放所困扰,住在 楼栋里的两个拖车司机因此受到左邻右舍的敌视。 胡志剑一方面劝导 拖车司机将其所驾驶的拖车每天停放到合规停车场, 并自觉遵守不乱 鸣喇叭等规定;另一方面对楼内住户宣讲拖车司机的辛苦与不容易, 希望大家相互宽容、谅解,使怀有敌意的两方恢复平静,楼栋内又增 添了一份和谐。

(三)协助社区居委会,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胡志剑经常奔走于住户与社区、居委会之间。他热心为楼栋居民 提供服务,跑遍楼上楼下的每户人家,积极传达各级政府、部门的政 策、法规。在协助社区、居委会工作上,他更是有求必应,积极配合, 在排查外来流动人口人员工作上,不遗余力地协助居委会工作,从楼 栋长的工作角度上,注重和听取征求流动住户的意见,把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遇到的问题,向居委会反映;让社区、居委会在处理、解 决问题的方法与方案更接地气,更得民心。

二、就实避虚,率先垂范,尽心尽力做好协会会长工作 栋楼长的工作还体现在他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做好盐田街道楼 (栋)长协会会长工作上。在一般人眼里,楼(栋)长协会会长是一 个虚职,但胡志剑却没这么认为,也没这么做,他凭着一股军人的执 着与踏实,在盐田街道劳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办公室、盐田区民 政局的支持与指导下, 有步骤地开展会内工作, 一步步地将虚事做实, 提高了盐田辖区各楼栋长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提高了楼栋长参与社区 建设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胡志剑主要从两 方面开展了协会工作:

(一)

抓组织建设 为克服协会内部联系松散的不利因素, 他将街道辖区内的栋楼长 按片区分组,由各组内的积极分子、骨干人员担任召集人,实行召集 人负责制,以点带面,再将工作细化,进行协会日常的管理工作。 在具体操作上,他决不脱离实际乱发文乱指挥,而是反复征求多 方意见,形成一致后方见诸文字并予贯彻。在工作中,胡志剑同志以 身作则,带领会员共同推动楼长文化建设,反映会员的要求和愿望, 提高服务水平,参与宜居小区出租屋管理工作,使栋楼长协会化虚为 实,成为一个有作用、有影响、有凝聚力的组织。

(二)抓建章立制 胡志剑栋楼长协会章程,他制定了相应的操作守则与工作细则,使活动的开展、协会资产的管理等各项工作得以在规则的约束下进行,有 力地规范了协会的工作。

胡志剑同志充分借助其在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水平与敬业精神, 发挥其楼栋长、协会会长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用自己最平凡朴实的行 动传递着正能量,为盐田街道创建和谐、温馨、宜居社区作出了积极 贡献。

第20篇:胡太洪同志先进事迹

胡太洪同志敬老爱老先进事迹

胡太洪,女,汉族,出生于1977年7月15日,文化程度,大专,1997年入党,现任向阳村总支书记。

胡太洪任向阳村总支书记以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此期间,工作出色,深受老百姓好评 ,对老百姓反应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化解矛盾纠纷。

胡太洪同志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特别是在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中,充分发挥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0年9月,她亲自为向阳村9组蔡荣华送油送米,还为他烧材煮饭,问他家庭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他说“我老两口只是长期生病,其他没什么”,他一把拉住我的手说:感谢党、感谢你这么关心我们,我说这是我们村干部应该做的

2010年12月,向阳村办公处社蔡云友反映,我单身汉,残疾人,低保户原有一间房屋,已垮塌,现在无房居住,我得知情况后,主动到现场查看,消除安全隐患,另外给他500元现金补偿,又给民政办及时反映,争取残联补助。

2011年2月,向阳村柏香沟社曾明祥老人家发生火灾,我得知情况,给安监办汇报后,组织村五职定员干部及时赶到现场打火,第二天,召集五职定员干部、社长、群团干部

开会,发动老百姓捐款,三天共捐8492元,(其中;五职定员干部每人各捐200元。),及时给民政办反映,解决五床被子,5000元现金。

2011年5月,向阳村羊石坎社王天全老人,单身一人,残疾,十多年来一直没有照电灯,我主动给供电所负责人联系,直接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亲自办理,又给民政反映,解决资金安装电表,镇府还给他配了一台电视机,接收机,解决了照明问题。

2011年8月,胡太洪为向阳村7组年老体弱的老人张绍元送水,因不通公路,还亲自为他背水,大约走半小时,看到我泪流满面的他连忙称赞说:你这么好,让我如何感谢你,你才是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干部。胡太洪同志关爱老人、为老服务的闪光言行,不仅体现出她敬老爱老、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到了实处。

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深似海,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胡太洪,一个传统的普通女性,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把孝顺父母,孝敬公婆作为一件心头大事,记在心里,并付诸于行动。在父母眼里她是孝顺的女儿,在公婆心中她是信赖的儿媳。

爷爷的胃不好,记得2009年的一天夜里,老人家的胃病又犯了,疼得满头大汗,抓起电话就拨给了她。夜里12点多,她打车赶回了老家,赶忙把老人往医院送,打了止痛

针。第二天早上,老人又开始胃痛,检查结果是急性探囊炎。医生说要做手术,她二话不说,立刻回家取钱,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婆婆笑眯眯地望着她说,“周围好多人都羡慕我们家,说没见过儿媳对公公婆婆这么上心的。”

自从胡太洪进门后,她坚持每半年带公婆上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并总是关切地督促他们照顾好自己。婆婆身体不好,血压高,腿也不好。在家干些家务活还行,地里的重活干不了。她工作比较忙,几乎没空照顾家里,便每周末抽出时间回老家看看地里有没有活,做些他们喜欢吃的菜,和他们聊聊天,为他们解解闷,顺便打扫一下卫生,洗洗被褥,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安置得妥妥当当。

孝心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她说:“现在的我已为人母,更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深刻的体会到孝敬父母父母的重要意义。”她都会带着丈夫、儿子回家看父母陪他们聊聊,绑他们做家务,她说:“孝敬并不是要给父母很多钱,有时候孝敬也可以有其他表达方式出来,正如陈红的那首《常回家看看》中所唱的,“哪怕只给妈妈叔叔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我想这都是老人们的希望,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吃顿饭,让老人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孝敬一点都不难,孝敬不是帮父母做惊天动地的大事,父母所需要的其实很简单。一杯温茶,一句问候,一抹感激的微笑足矣。

胡佩兰先进事迹
《胡佩兰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