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吴运铎先进事迹感想(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1 08:35:43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吴运铎的故事

吴运铎的故事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1991年5月2日),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苏联人民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

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91年5月2日,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吴运铎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缀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在占庙中,将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

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是找不到的,吴运铎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又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才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

为制造军工机床,他组织大家用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算是代用的“冲床”了。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左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

1947年初春,吴运铎被派送到东北一个海港,留下参加建设新的军工厂,担任总厂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建立引信厂,兼任厂长。

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座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

吴运铎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时他还受聘为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1978年之后吴运铎同志长期住院治疗。1991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无数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军工,身负100多处伤,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就是吴运铎。当年,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

曾经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

吴运铎,1917年出生。自幼到安源煤矿。因父亲是矿上的记帐小职员,无法养活全家,少年吴运铎做过挑煤工,捡过煤渣。他7岁时,正值共产党领导的安源煤矿俱乐部为工人谋取福利,他得以进入煤矿东区职工子弟小学就读,参加了儿童团并担任宣传员。由于煤矿上有

许多机器设备,他少年时便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风房中空气压缩机巨大的飞轮让他认识到机器的力量,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管机器的工人。

1927年夏,国民党反动军队开进安源,屠杀革命者,学校停办,吴运铎的家庭生活也陷入绝境。1931年,他随家人迁到湖北黄石。经父亲的同事介绍,兄弟几人都进矿当了学徒,后来当了电机师傅。为了弄清机器工作的原理,吴运铎在繁重劳动间隙把车间里的一个小阁楼打扫干净,当成了“书房”兼“实验室”,把装机器的破木箱翻过来当书桌,又省吃俭用买来一些工业小丛书,学习机械知识。他还开办了讲座,把机械知识讲给工友们听。

1937年,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在煤矿办起了抗战讲座,吴运铎天天去听课,家中也成了工人集会的场所。他还参加了党的《新华日报》的发行站工作,每天下班后便把报纸贴出去。矿主报告警察要捉拿他,他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他被派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在农舍的茅草棚子里开始了军工生涯。1939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在吴运铎为时10年的革命战争生活中,他随兵工厂从皖南到苏北,再到淮南,然后转战淮阴、沂蒙山,后又渡海到东北的大连。为了军工事业,他的婚事一拖再拖,还主动放弃了去延安学习的机会。他先后担任过新四军军工部党支部书记、华中军械处副处长兼华东炮弹厂厂长、东北联合兵工企业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和党委书记等职务。

当年,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加上缺乏经验,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作战前线。吴运铎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检修枪支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后,他又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次,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他的左脚,后来伤口发炎,他发高烧40多度,左腿感染。医生挖去腐烂的肌肉,在他的踝骨处留下一个月牙形的大洞,吴运铎不得不拄着双拐走路。

第二次,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他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虽然事先用水浸过,但雷管还是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昏迷不醒15天。

第三次,1947年在大连附近的实验场,他和吴屏周厂长一起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突然,炮弹爆炸,吴屏周当场牺牲,吴运铎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兵工局副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所长、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二十院副总工程师、机械科学院副院长和顾问等职务。多年来,他经常应邀到各地做报告。1991年5月,他在北京去世。 他是中国工人在革命战争中的典范。

吴运铎的经历,是一个从小受党教育并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有高度觉悟的工人典型。他童年时在安源煤矿,就从李立

三、刘少奇领导的工运中了解到共产党是工人的救星。此后,他刻苦钻研技术,并服务于党的军工事业。他以感人至深的事迹,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

在战争年代,吴运铎的事迹也是革命军工事业的一个缩影。当年“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武器主要靠从敌人手中缴获,但大部分弹药还得自己解决。吴运铎就带着7个学徒,每年为前线生产子弹60万发。他们没有经过正规学校培训,靠用鲜血交学费边干边学。吴运铎过去连地雷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靠着看书后再试验,用迫击炮弹空壳灌满炸药,再拧上用电灯泡做的电雷管,就研制出各种地雷。当年,军工生产条件极为艰难,在新四军的军械所里,旋床是自己造的,枪管中的来复线是自己刻的。没有发动机,就借老乡磨面的石磨,插上铁棍当轮轴,靠人手把磨盘摇起来就是一台发动机。“山沟兵工厂”制造的弹药和修复、自制的武器,被一批批送往前线,照样使敌伪胆寒。新中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壮大,正与继承发扬老军工的光荣传统密不可分。

新四军中有的战士还在用鸟枪打仗;当时每个战士一般只有3发子弹,不得不用高粱秆把子弹袋撑起来——得知这一情况,吴运铎未养好伤便从医院回到兵工厂

吴运铎在新四军医院养伤的时候,听前线下来的伤员介绍:由于武器缺乏,有的战士还在使用鸟枪打仗;每个战士一般只有3发子弹,平时为壮声势不得不用高粱秆把子弹袋撑起来;打完了仗还要把弹壳捡回来上缴以重新复装。他在医院再也躺不住,不顾伤口未痊愈,便拖着伤残的身体、拄着树棍回到工厂。第二次负伤时,他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就在床上画武器的设计草图,导致伤口迸裂,鲜血直流,但他浑然不觉,医生不得不没收了他的钢笔和小本子。在新四军里,鉴于日伪军在淮南津浦路四处修筑了碉堡群,步枪手榴弹难以对付,吴运铎便设计制造出专门攻坚用的简易平射炮。在攻占鸡岗的战斗中,36门平射炮一齐开火,碉堡即刻土崩瓦解。后来他又把炮的口径从36厘米扩大到42厘米,增加射程到4公里。他设计制造的枪榴弹,射程达540米,也很受部队欢迎。一次,美军飞机轰炸日本占领区时,投下的炸弹有8颗未炸,吴运铎便去拆卸。此时,炸弹里面的机件因震荡变形,落弹又相距很近,一个爆炸就会引爆其它。吴运铎让大家躲到安全的地方,自己不顾生死,上前细心检查构造,谨慎地拆下引信,不仅为民消除了危险,而且从中取出了大量炸药。

第三次负伤,医生做手术没敢用麻药,怕他麻醉后醒不过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夫人听说“中国的保尔”来到了莫斯科,特地去看他

在军工生产中,吴运铎伤残严重。第三次负伤时,抢救的医生怕他麻醉后醒不过来,做手术时连麻药也没敢用,但吴运铎硬挺了过来。医生用X光检查后,发现他右眼里还残存一块小弹片取不出来,就坦率地告诉他有失明的危险。吴运铎却说:“如果我瞎了,就到农村去,做一个盲人宣传者!”在病床上,他利用尚存的微弱视力,坚持把引信的设计搞完,并让人买来了化学药品和仪器,在疗养室里办起了炸药实验室,制造出新型的高级炸药。同时,他还学习日文,以便阅读参考资料。吴运铎最爱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最敬佩书中的主人公保尔。1949年冬,党组织送他到苏联去诊治眼睛。在莫斯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听到了他的英雄事迹,特地到医院看望他。苏联医生对这位“中国保尔”十分崇敬,经过悉心治疗,吴运铎的部分视力得到恢复,于1950年回国后应邀参加了**国庆观礼。1953年,他拖着伤残的身体写下了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发行达500余万册,并被翻译成俄、英、日等多种文字,成了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教科书。

1917年1月17日 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 1930—1938年 湖北黄石市富源煤矿机电工人。 1938—1940年 新四军修械所修械工、车间主任。 1940—1941年 新四军军工部三厂政指。 1941—1946年 新四军二师军工所军工副部长。

1946—1949年 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党委书记。

1949—1950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医院治伤。 1950—1952年 中南兵工局厂长、副局长。 1952—1953年 北京俄专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3—1955年 北京北新桥五局自学俄文。 1955—1957年 西伯利亚57高炮厂实习。 1957—1963年 447厂总工程师、一所所长。 1963—1966年 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受审查。 1979—1980年 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1980—1981年 修养治疗。 1991年5月2日

逝世于北京。

吴运铎给孩子们讲故事

生活中的吴运铎

吴运铎和“当代保尔”张海迪

我们时代的少年,生活不是驴推磨似的打发日子。如果今天不比昨天做得更好,也学得更多,生活就会失去意义。

——吴运铎

吴运铎文集

电影:《吴运铎》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1、童年;

2、劳动的开端

推荐第2篇:吴运铎的故事

吴运铎的故事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1991年5月2日),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苏联人民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

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91年5月2日,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吴运铎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缀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在占庙中,将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

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是找不到的,吴运铎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又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才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

为制造军工机床,他组织大家用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算是代用的“冲床”了。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左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

1947年初春,吴运铎被派送到东北一个海港,留下参加建设新的军工厂,担任总厂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建立引信厂,兼任厂长。

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座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

吴运铎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时他还受聘为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1978年之后吴运铎同志长期住院治疗。1991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无数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军工,身负100多处伤,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就是吴运铎。当年,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

曾经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

吴运铎,1917年出生。自幼到安源煤矿。因父亲是矿上的记帐小职员,无法养活全家,少年吴运铎做过挑煤工,捡过煤渣。他7岁时,正值共产党领导的安源煤矿俱乐部为工人谋取福利,他得以进入煤矿东区职工子弟小学就读,参加了儿童团并担任宣传员。由于煤矿上有

许多机器设备,他少年时便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风房中空气压缩机巨大的飞轮让他认识到机器的力量,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管机器的工人。

1927年夏,国民党反动军队开进安源,屠杀革命者,学校停办,吴运铎的家庭生活也陷入绝境。1931年,他随家人迁到湖北黄石。经父亲的同事介绍,兄弟几人都进矿当了学徒,后来当了电机师傅。为了弄清机器工作的原理,吴运铎在繁重劳动间隙把车间里的一个小阁楼打扫干净,当成了“书房”兼“实验室”,把装机器的破木箱翻过来当书桌,又省吃俭用买来一些工业小丛书,学习机械知识。他还开办了讲座,把机械知识讲给工友们听。

1937年,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在煤矿办起了抗战讲座,吴运铎天天去听课,家中也成了工人集会的场所。他还参加了党的《新华日报》的发行站工作,每天下班后便把报纸贴出去。矿主报告警察要捉拿他,他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他被派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在农舍的茅草棚子里开始了军工生涯。1939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在吴运铎为时10年的革命战争生活中,他随兵工厂从皖南到苏北,再到淮南,然后转战淮阴、沂蒙山,后又渡海到东北的大连。为了军工事业,他的婚事一拖再拖,还主动放弃了去延安学习的机会。他先后担任过新四军军工部党支部书记、华中军械处副处长兼华东炮弹厂厂长、东北联合兵工企业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和党委书记等职务。

当年,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加上缺乏经验,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作战前线。吴运铎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检修枪支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后,他又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顽强活了过来,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次,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他的左脚,后来伤口发炎,他发高烧40多度,左腿感染。医生挖去腐烂的肌肉,在他的踝骨处留下一个月牙形的大洞,吴运铎不得不拄着双拐走路。

第二次,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他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虽然事先用水浸过,但雷管还是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昏迷不醒15天。

第三次,1947年在大连附近的实验场,他和吴屏周厂长一起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突然,炮弹爆炸,吴屏周当场牺牲,吴运铎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兵工局副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所长、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二十院副总工程师、机械科学院副院长和顾问等职务。多年来,他经常应邀到各地做报告。1991年5月,他在北京去世。 他是中国工人在革命战争中的典范。

吴运铎的经历,是一个从小受党教育并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有高度觉悟的工人典型。他童年时在安源煤矿,就从李立

三、刘少奇领导的工运中了解到共产党是工人的救星。此后,他刻苦钻研技术,并服务于党的军工事业。他以感人至深的事迹,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

在战争年代,吴运铎的事迹也是革命军工事业的一个缩影。当年“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武器主要靠从敌人手中缴获,但大部分弹药还得自己解决。吴运铎就带着7个学徒,每年为前线生产子弹60万发。他们没有经过正规学校培训,靠用鲜血交学费边干边学。吴运铎过去连地雷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靠着看书后再试验,用迫击炮弹空壳灌满炸药,再拧上用电灯泡做的电雷管,就研制出各种地雷。当年,军工生产条件极为艰难,在新四军的军械所里,旋床是自己造的,枪管中的来复线是自己刻的。没有发动机,就借老乡磨面的石磨,插上铁棍当轮轴,靠人手把磨盘摇起来就是一台发动机。“山沟兵工厂”制造的弹药和修复、自制的武器,被一批批送往前线,照样使敌伪胆寒。新中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壮大,正与继承发扬老军工的光荣传统密不可分。

新四军中有的战士还在用鸟枪打仗;当时每个战士一般只有3发子弹,不得不用高粱秆把子弹袋撑起来——得知这一情况,吴运铎未养好伤便从医院回到兵工厂

吴运铎在新四军医院养伤的时候,听前线下来的伤员介绍:由于武器缺乏,有的战士还在使用鸟枪打仗;每个战士一般只有3发子弹,平时为壮声势不得不用高粱秆把子弹袋撑起来;打完了仗还要把弹壳捡回来上缴以重新复装。他在医院再也躺不住,不顾伤口未痊愈,便拖着伤残的身体、拄着树棍回到工厂。第二次负伤时,他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就在床上画武器的设计草图,导致伤口迸裂,鲜血直流,但他浑然不觉,医生不得不没收了他的钢笔和小本子。在新四军里,鉴于日伪军在淮南津浦路四处修筑了碉堡群,步枪手榴弹难以对付,吴运铎便设计制造出专门攻坚用的简易平射炮。在攻占鸡岗的战斗中,36门平射炮一齐开火,碉堡即刻土崩瓦解。后来他又把炮的口径从36厘米扩大到42厘米,增加射程到4公里。他设计制造的枪榴弹,射程达540米,也很受部队欢迎。一次,美军飞机轰炸日本占领区时,投下的炸弹有8颗未炸,吴运铎便去拆卸。此时,炸弹里面的机件因震荡变形,落弹又相距很近,一个爆炸就会引爆其它。吴运铎让大家躲到安全的地方,自己不顾生死,上前细心检查构造,谨慎地拆下引信,不仅为民消除了危险,而且从中取出了大量炸药。

第三次负伤,医生做手术没敢用麻药,怕他麻醉后醒不过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夫人听说“中国的保尔”来到了莫斯科,特地去看他

在军工生产中,吴运铎伤残严重。第三次负伤时,抢救的医生怕他麻醉后醒不过来,做手术时连麻药也没敢用,但吴运铎硬挺了过来。医生用X光检查后,发现他右眼里还残存一块小弹片取不出来,就坦率地告诉他有失明的危险。吴运铎却说:“如果我瞎了,就到农村去,做一个盲人宣传者!”在病床上,他利用尚存的微弱视力,坚持把引信的设计搞完,并让人买来了化学药品和仪器,在疗养室里办起了炸药实验室,制造出新型的高级炸药。同时,他还学习日文,以便阅读参考资料。吴运铎最爱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最敬佩书中的主人公保尔。1949年冬,党组织送他到苏联去诊治眼睛。在莫斯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听到了他的英雄事迹,特地到医院看望他。苏联医生对这位“中国保尔”十分崇敬,经过悉心治疗,吴运铎的部分视力得到恢复,于1950年回国后应邀参加了**国庆观礼。1953年,他拖着伤残的身体写下了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发行达500余万册,并被翻译成俄、英、日等多种文字,成了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教科书。

1917年1月17日 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 1930—1938年 湖北黄石市富源煤矿机电工人。 1938—1940年 新四军修械所修械工、车间主任。 1940—1941年 新四军军工部三厂政指。 1941—1946年 新四军二师军工所军工副部长。

1946—1949年 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党委书记。

1949—1950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医院治伤。 1950—1952年 中南兵工局厂长、副局长。 1952—1953年 北京俄专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3—1955年 北京北新桥五局自学俄文。 1955—1957年 西伯利亚57高炮厂实习。 1957—1963年 447厂总工程师、一所所长。 1963—1966年 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受审查。 1979—1980年 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1980—1981年 修养治疗。 1991年5月2日

逝世于北京。

吴运铎给孩子们讲故事

生活中的吴运铎

吴运铎和“当代保尔”张海迪

我们时代的少年,生活不是驴推磨似的打发日子。如果今天不比昨天做得更好,也学得更多,生活就会失去意义。

——吴运铎

吴运铎文集

电影:《吴运铎》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1、童年;

2、劳动的开端

推荐第3篇:SYB创业培训心得体会 吴运铎

SYB创业培训心得体会

都说“创业艰难百战多”,但总有那么一群人心中却还坚定那份创业的梦想,说到创业,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创立一家公司。每个人将来选择的创业项目会有所不同,这与创业者的性格,能力,知识储备,人脉以及思维的差异性有关。其中思维是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让人感到恐惧,想要逃避。

所以在想法不坚定前,唯一能做的便是知识储备了。这也是我选择来上SYB最直接的原因。2017年11月我很荣幸的参加了SYB培训班.在这短暂的10天学习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创业的专业知识,找到了创办企业的构思。

还没参加SYB培训时,我并不知道这三个字母意味着什么,后来我才知道,SYB是指是指创办你的企业(start your busine)的意思。参加了SYB创业培训使我了解到,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凭兴趣爱好激情就能做好的事,它需要充分的创业前准备。没有准备的盲目的创业只能成为失败案例。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是坚强、有良好性格、不服输、不怕挫折、积极乐观的人。要想创业成功,就得用心的做好创业前的准备。

通过学习培训课程,我们找到了创办企业思路,系统的掌握了创办企业的十个步骤:创业者的自我评价;建立企业构思;估计你的市场;企业的人员组织;企业的法律形态;法律环境和你的责任;启动资金需要你预测;制定利润计划;判断企业生存。最后将写出自己的企业策划书。担任培训的王老师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和容易理解贴近生活的实例,耐心的给我们讲解和提示,直到学员弄懂为止。通过各种案例和动手实践,我们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创业的流程,记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预测市场,减少风险,减少损失。

在SYB课程中,在第一步中我们就了解到,创办企业不只是有很多好处,还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没有休息时间、租金、工资、债务等,这是我们之前没有考虑到的,这让我们认识到,创业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想的状态,成功的表面都是要付出巨大艰辛的。第二步中,我们了解了企业类型,并模拟了一种企业类型进行了运营,这让我们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深入。在和组员的交流中,由于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每个人的思维都得到了拓宽。在模拟团队分工时,大家需要按照各自性格进行分工,也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对他人的了解。在后来的几步中,我们学习到,要使企业成功,就要了解你的竞争对手,只有知己知彼方能制胜;要使企业走上正常的营运轨道,好的营销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市场调研也非常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工作人员是它的核心和灵魂,拥有团结协作的员工是企业前进的强大动力。但培训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吸收,每一步都涉及到练习题以及企业模拟,在实践中,我们更好的掌握了知识,而且在各组同学思想碰撞的火花下,大家都得到更大的收获。 等学习完了我才知道在没有学习前,我脑海里对创办企业的想法只不过是个皮毛,和真正的企业相比还差很远,我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很多能力需要锻炼。

以前自己是很想创业,在自己的眼里创业只知道只要有钱买机器,能招够工人,能找到顾客,生产上能把质量抓上去,销售上能把产品卖出去就能成功,这样的企业就是一个好企业,就能赚上钱。而对其中的成本核算、现金流动等问题却是一概不知,更不要说如何去谋划和设计,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的运用更是无从下手,到这时候才知道自己的无知。

在参加SYB创业培训后,我了解到,要是我从现在开始创业的话。首先,要对自己进行认真的自我评估。因为,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品德及修养,当然自身能力和对自己企业的生产技术的了解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家人的支持与资金是否充沛也密不可分。所以“创业=德+能+家+财”,然后,我会构思好自己的企业,并用“SWOT”分析法,分析我的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同时,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因为,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要初步拟定企业“4P”。

4P即:商品(适当考虑是否要扩大自己的经营产品,扩大企业规模)、价格(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向,是否考虑对商品价格进行变化)、地点(当企业扩大时,是否考虑将企业向发展潜力更广的城市进军)、促销(拟定出更适合自己企业成长的经营方式)。

最后,在创业过程中,我们还要懂得三个流:商品流、现金流、信息流,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及时发现有用信息,抓住有用信息,把握有用信息,最后利用信息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大的财富。

总之,参加SYB创业培训让我知道了很多,这也成为了我以后创业的一笔可观的“财富”!为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感谢学校为我们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相信,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施,毕竟俗话说的好,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SYB创业培训让我的梦想更加坚定。

吴运铎 创业培训3班

2017年11月03日

推荐第4篇:传承吴运铎精神 聚集新时代力量

传承吴运铎精神 聚集新时代力量

——读吴运铎先进事迹有感

吴运铎,这位英雄的名字虽然穿越历史时空,几十年来却仍然光彩依旧。他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留给我们的是最伟大的、不朽的精神财富,他让我们感受到那股支撑他走过传奇人生的强大力量,并将这种力量继续传承和发扬。

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从参加革命起,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特别是入党前他就向党组织表示“我认识到,为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就是终身最大的幸福。我要把自己完全交给党,听党的话”……吴运铎的一生始终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奋斗,并且以他光辉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检视一些落马党员干部的腐败轨迹,腐败行为的发生,无一不是“总开关”首先出了问题,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杨善洲这个“老典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感动,成为引领时代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杆,成为广大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正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当将远大理想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不管外界多么纷繁雾绕。

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他只读过小学,没见过地雷是什么样子,但他一生坚持学习、刻苦钻研,后来成为我军的军工专家,是我国军工事业的开拓者。身在病房,他仍在绘制设计图纸,整理心得笔记。年逾半百,他自学了高等数学,了解现代兵工业。他不仅以钢筋铁骨书写了壮烈恢宏的人生传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还以惊人的毅力写成了1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教育影响了几代人,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而现在,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有的自我感觉良好,不愿意学习;有的忙于应酬,没心思学习;有的玩风过甚,不屑于学习;有的浅尝辄止,不刻苦学习。这些不良倾向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如今,我们正身处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只有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感觉到“知识危机”、“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现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认真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不负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吴运铎的一生与我军、我国的枪炮制造史一起走过,可是战争年代没有机器,没有厂房,没有技术,条件简陋。他和战友硬是白手起家创建了我军的一个个兵工厂,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用手工做出各种工具,从修理枪炮,到想方设法造出枪枝弹药,如迫击炮、枪榴弹、平射炮等,为前方的武器需求提供了保证。他身上体现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德,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然而现在的有些人却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提倡艰苦奋斗不合时宜。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过时。多少年来 ,我党正是依靠这种精神 ,战胜了重重困难 ,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新时期的艰苦奋斗,不是要人人去做吃糠咽菜的苦行僧,而是要保持战争年代那种旺盛的斗志,那种拼搏精神,那股革命精神。只有世世代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使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党的事业辉煌。

忠诚忘我的奉献精神。他凭着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制设备和材料,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军研制生产出各式武器和弹药,而他却在武器弹药的生产与研制中多次负伤,其中三次几近献出生命。经历手术20余次,身上伤口百余处,几十处弹片无法取出,左眼被炸瞎,左手手指被炸掉,双腿也落下残疾,但他仍以顽强的精神坚持做实验、搞设计,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为我国解放和兵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他那赤诚的“把一切献给党”的革命奉献精神激励鼓舞了几代人。把一切献给党,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誓言。新形势下,作为党员、干部应站在时代高度,着眼工作大局,培树奉献品质,从点滴做起,真正把奉献融入到党的建设中去,融入到本职工作上来,让奉献之花在岗位上绽放。只有做到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尽职尽责,才能在平常的工作中克己奉公,在平凡的岗位上持之以恒。

吴运铎光荣传奇的一生,充满了不怕牺牲的勇气、顽强拼搏的意志、学习进取的激情、忠诚忘我的精神。我们深深地为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所感动、所鼓舞!吴运铎虽然故去了,但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一直永远鼓舞人们前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精彩纷呈的时代,“保尔”精神仍旧是时代的主旋律,就让我们从学习这种“不虚度年华”的精神开始,趁风华正茂,让青春闪光,让梦想飞翔!

推荐第5篇:“台茶之父”吴振铎

“台茶之父”吴振铎

在景色秀丽的武夷山中华茶博园和漳州天福茶博院里,很多人都可以看到台湾著名茶叶大师、“台茶之父”吴振铎先生的大型塑像。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都能透过吴先生慈祥的面容,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深厚的茶文化信息。他就像一卷展开的史书,向人们讲述台湾和大陆的茶界往事。

为中国茶业鞠躬尽瘁

吴振铎(1918年-2000年),中国茶叶大师,农学家,教授,1918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东门双井巷,祖父是清朝的秀才,父亲经营果园茶园。18岁时,他考入当时中国唯一一所高级茶科学校―福建高级茶科学校,后又就读于福建农学院,主修农艺。大学毕业后先后任福建省立福安高级茶叶职业学校教导主任,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示范茶场场长。1946年去台湾,先后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平镇茶叶分所技正、所长,台湾省茶业改良场首任场长。在台湾的50多年里,他为台湾茶业的兴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台茶之父”。

19 84年,吴振铎退休后仍在台湾大学教授茶作学及推广茶文化活动,并竭力完成《吴振铎茶学研究论文选集》,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研究成果,对台茶的复兴与发展,促进茶乡繁荣,带给茶农莫大的财富。他毕生致力于茶树育种、茶园机械、茶叶制法及评鉴之研究,先后育成15个茶树新品种,其中尤以适制乌龙茶包种茶之台茶12号(金萱)及台茶13号(翠玉)最为人所称道,被誉为当代茶业大师。

然而,无论声名如何显赫,吴先生始终等待着能重返故乡的那一天。这不仅因为他内心潜藏着的故土情结,更缘于他对促进海峡两岸茶叶学术交流的迫切期望。

年逾古稀之时,吴先生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1988年6月,吴振铎偕夫人蔡彩照女士,在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著名茶叶专家黄国光先生陪同下,到杭州等地参观访问。

两岸中断了将近40年的茶叶学术交流,在吴先生的推动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重返家乡

19 9 0年10月,吴振铎来到了武夷山。行前,在与台湾茶界人士、研究生谈话中,他对当年管理崇安茶场以及在茶场植茶的情景记忆犹新,对武夷乌龙茶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更是如数家珍。他对武夷茶的感情和尊重,溢于言表。

吴振铎的来访,引起了武夷山市政府的极大重视。武夷山市政协副主席、茶叶专家姚月明,市茶叶局领导和台办领导亲自负责接待。在3天的参观考察中,吴先生精神抖擞,内心的激动和感慨始终写在脸上。在场的每个人,感受到的已不仅仅是他的博大精深,更多的是他那孜孜不倦的求知热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但此时的吴振铎在人们面前仿佛已不是那久离故土的老者,而是一个对家乡一草一木都极为熟悉,极度眷恋的少年。

考察第一天,吴先生一行来到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在四曲御茶园内,对于168种3000多株武夷山“四大名枞”大红袍、肉桂等名贵茶种的名称、特性,向随行而来的弟子们娓娓道来。“这棵是‘水仙’品种,那棵是‘铁观音’,中间那棵又是‘白鸡冠’。”吴先生的声音响亮有力,使得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叹不已。要知道,园中所有的茶树上,都只有编号,没有任何文字介绍。事隔50多年重返武夷,又有谁能像吴先生一样对武夷茶品种仍然那么记忆犹新呢?

在随后的座谈中,吴先生一边品尝茶科所焙制的各种茶,一边向台湾茶界同仁介绍武夷茶。他说,武夷岩茶是天然的无公害饮料,色、香、味得天独厚,品尝之后,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在口腔中会逗留许久,回味无穷。他还进一步强调说,武夷茶之所以能有如此特点,与武夷峰岩的丹霞地貌关系密切。

“七挖金、八挖银”,讲到武夷岩茶悠久的栽培技术,吴振铎忍不住说出了两句顺口溜。他解释说,在栽培武夷岩茶时,这里的茶农会在农历七月把茶树两旁的土挖开,让茶树根暴露在外,叫做“七挖金”;农历八月在挖开的茶树根四周不用下肥而直接培土,叫做“八挖银”。对于武夷岩茶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名茶乃至走向国际市场,吴振铎一语中的:武夷岩茶生长环境优良而独特,加上今天武夷山市各个茶叶加工厂一直保留着几百年来传统的制作加工工艺,使武夷岩茶终成极品。

吴振铎在参观考察1948年曾经工作过的崇安茶场旧址(现武夷山市茶场)时,感慨万端:“当年的茶场,一改旧观,全变了,没有变的就是你们出产的武夷岩茶品味品质,我觉得茶也带着几分情丝,连缀海峡两岸”。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茶艺交流,吴振铎专门安排来自台湾的蔡荣章先生和他的同仁,先后在武夷宫、茶场等参观点进行茶艺表演。他指出,现代茶艺不仅讲究品茗的环境、美感与气氛,还需遵循一定的程序,包括备水、备具、备茶、置茶、泡茶、分茶、奉茶、尝茶等;只有两方面兼备,才会使人在品茗之中产生舒适感和愉悦感,才能感受到浓厚的茶文化底蕴。“一杯茶要‘喝出宇宙奥妙、人情、诗情、乡情’来”,台湾著名茶艺家范增平先生的这句话,是对吴先生茶艺精神的最佳概括。

谈到对武夷山市茶业发展的建议,吴振铎提出,武夷山市要充分利用武夷山区风景秀美的优势,深入挖掘武夷茶艺的发展潜力,不断提升武夷茶艺的品位,并办好每年一次茶文化节,参与“无我茶会”,努力让武夷茶和武夷茶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临别之际,吴先生将一块精心制作的牌匾赠给武夷山首届岩茶节筹委会,以示祝贺。匾额上镶嵌的四个大字―“清敬怡和”,再一次显示出吴先生对中华茶艺基本精神重视以及将此精神发扬光大的殷切期望。

回台后,吴先生多次在台湾组织“无我茶会”,邀请福建省及武夷山市茶界人士赴会,促进闽台茶叶学术交流。

推荐第6篇:“台茶之父”吴振铎

“台茶之父”吴振铎

在景色秀丽的武夷山中华茶博园和漳州天福茶博院里,很多人都可以看到台湾著名茶叶大师、“台茶之父”吴振铎先生的大型塑像。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都能透过吴先生慈祥的面容,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深厚的茶文化信息。他就像一卷展开的史书,向人们讲述台湾和大陆的茶界往事。

为中国茶业鞠躬尽瘁

吴振铎(1918年-2000年),中国茶叶大师,农学家,教授,1918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东门双井巷,祖父是清朝的秀才,父亲经营果园茶园。18岁时,他考入当时中国唯一一所高级茶科学校―福建高级茶科学校,后又就读于福建农学院,主修农艺。大学毕业后先后任福建省立福安高级茶叶职业学校教导主任,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示范茶场场长。1946年去台湾,先后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平镇茶叶分所技正、所长,台湾省茶业改良场首任场长。在台湾的50多年里,他为台湾茶业的兴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台茶之父”。

19 84年,吴振铎退休后仍在台湾大学教授茶作学及推广茶文化活动,并竭力完成《吴振铎茶学研究论文选集》,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研究成果,对台茶的复兴与发展,促进茶乡繁荣,带给茶农莫大的财富。他毕生致力于茶树育种、茶园机械、茶叶制法及评鉴之研究,先后育成15个茶树新品种,其中尤以适制乌龙茶包种茶之台茶12号(金萱)及台茶13号(翠玉)最为人所称道,被誉为当代茶业大师。

然而,无论声名如何显赫,吴先生始终等待着能重返故乡的那一天。这不仅因为他内心潜藏着的故土情结,更缘于他对促进海峡两岸茶叶学术交流的迫切期望。

年逾古稀之时,吴先生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1988年6月,吴振铎偕夫人蔡彩照女士,在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著名茶叶专家黄国光先生陪同下,到杭州等地参观访问。

两岸中断了将近40年的茶叶学术交流,在吴先生的推动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重返家乡

19 9 0年10月,吴振铎来到了武夷山。行前,在与台湾茶界人士、研究生谈话中,他对当年管理崇安茶场以及在茶场植茶的情景记忆犹新,对武夷乌龙茶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更是如数家珍。他对武夷茶的感情和尊重,溢于言表。

吴振铎的来访,引起了武夷山市政府的极大重视。武夷山市政协副主席、茶叶专家姚月明,市茶叶局领导和台办领导亲自负责接待。在3天的参观考察中,吴先生精神抖擞,内心的激动和感慨始终写在脸上。在场的每个人,感受到的已不仅仅是他的博大精深,更多的是他那孜孜不倦的求知热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但此时的吴振铎在人们面前仿佛已不是那久离故土的老者,而是一个对家乡一草一木都极为熟悉,极度眷恋的少年。

考察第一天,吴先生一行来到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在四曲御茶园内,对于168种3000多株武夷山“四大名枞”大红袍、肉桂等名贵茶种的名称、特性,向随行而来的弟子们娓娓道来。“这棵是‘水仙’品种,那棵是‘铁观音’,中间那棵又是‘白鸡冠’。”吴先生的声音响亮有力,使得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叹不已。要知道,园中所有的茶树上,都只有编号,没有任何文字介绍。事隔50多年重返武夷,又有谁能像吴先生一样对武夷茶品种仍然那么记忆犹新呢?

在随后的座谈中,吴先生一边品尝茶科所焙制的各种茶,一边向台湾茶界同仁介绍武夷茶。他说,武夷岩茶是天然的无公害饮料,色、香、味得天独厚,品尝之后,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在口腔中会逗留许久,回味无穷。他还进一步强调说,武夷茶之所以能有如此特点,与武夷峰岩的丹霞地貌关系密切。

“七挖金、八挖银”,讲到武夷岩茶悠久的栽培技术,吴振铎忍不住说出了两句顺口溜。他解释说,在栽培武夷岩茶时,这里的茶农会在农历七月把茶树两旁的土挖开,让茶树根暴露在外,叫做“七挖金”;农历八月在挖开的茶树根四周不用下肥而直接培土,叫做“八挖银”。对于武夷岩茶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名茶乃至走向国际市场,吴振铎一语中的:武夷岩茶生长环境优良而独特,加上今天武夷山市各个茶叶加工厂一直保留着几百年来传统的制作加工工艺,使武夷岩茶终成极品。

吴振铎在参观考察1948年曾经工作过的崇安茶场旧址(现武夷山市茶场)时,感慨万端:“当年的茶场,一改旧观,全变了,没有变的就是你们出产的武夷岩茶品味品质,我觉得茶也带着几分情丝,连缀海峡两岸”。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茶艺交流,吴振铎专门安排来自台湾的蔡荣章先生和他的同仁,先后在武夷宫、茶场等参观点进行茶艺表演。他指出,现代茶艺不仅讲究品茗的环境、美感与气氛,还需遵循一定的程序,包括备水、备具、备茶、置茶、泡茶、分茶、奉茶、尝茶等;只有两方面兼备,才会使人在品茗之中产生舒适感和愉悦感,才能感受到浓厚的茶文化底蕴。“一杯茶要‘喝出宇宙奥妙、人情、诗情、乡情’来”,台湾著名茶艺家范增平先生的这句话,是对吴先生茶艺精神的最佳概括。

谈到对武夷山市茶业发展的建议,吴振铎提出,武夷山市要充分利用武夷山区风景秀美的优势,深入挖掘武夷茶艺的发展潜力,不断提升武夷茶艺的品位,并办好每年一次茶文化节,参与“无我茶会”,努力让武夷茶和武夷茶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临别之际,吴先生将一块精心制作的牌匾赠给武夷山首届岩茶节筹委会,以示祝贺。匾额上镶嵌的四个大字―“清敬怡和”,再一次显示出吴先生对中华茶艺基本精神重视以及将此精神发扬光大的殷切期望。

回台后,吴先生多次在台湾组织“无我茶会”,邀请福建省及武夷山市茶界人士赴会,促进闽台茶叶学术交流。

推荐第7篇: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想征文

当学习完《中国心,永不停止跳动》这篇报道后,吴大观的朴实话语和崇高精神境界,让我们见证了一颗珍贵的中国心展现的,并深深地被感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吴老毕生都奉献给了无限热爱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他生前默默无闻,一生艰苦朴素,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勤奋俭朴、矢志不渝、爱党爱国、永励后人!他的事迹令人无限感慨:归国的知识分子,事业有成,爱党又爱国,受磨难而志不悔,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的格言。 当我们看到:吴老已经从1963年开始,除正常缴纳党费外,连续46年多缴党费累计11万多元,为“希望工程”、灾区等捐款累计a9万多元,临终前又立下遗嘱,拿出积蓄10万元作为最后一次“大额党费”。 当我们看到:吴老直到临终前的几天,说:“我有三句话,第一句,我这一辈子,没有为国家航空发动机事业打下一个好基础,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我应该检讨自己;第二句,航空发动机一定要加强预研,动力先行,基础打不牢不行;第三句,你们一定要敢说真话,不要怕得罪人。” “拜托你们一定要转达给有关领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航空发动机搞好。” 当我们看到:“在近年来胡锦涛主席提出‘以人为本’,我以为,这个‘人’不是指‘我’,是指‘你’,是指‘他人’,每做一次事情,要首先为别人着想,要帮助人。” 当我们看到:作为技术主帅,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谦虚谨慎,注意发扬技术民主,正确决策;作为专家,他知识渊博,精通业务,治学严谨,释疑解惑,传经授道,精心培养年青一代;作为领导干部,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作风正派,敢于管理,身先士卒,平易近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作为共产党员,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这样的人,这样朴实的语言、这样真实的事迹、怎么不让我们感动,不让我们激动,不让我们反思?我们在为吴老的事迹感动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想一想自己做得怎样,又该怎样去做?应该向吴老学什么? 吴老的一生,能够无私奉献,党性追求终其一生,就是因为,在他的心目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党员的境界至高无尚!吴老的人生之路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远大理想的缺失常常使我们对人生的思考陷于困惑和盲点,只有理想在胸,志存高远,才能做大事成大器。在他老人家身上,充分体现了理想的光辉、科学的光辉、人性的光辉。 吴大观的事迹,对我们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也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愿其精神长存!更愿后继有众人!

推荐第8篇:在株洲市首届吴运铎创业奖颁奖典礼上的致 辞

在株洲市首届“吴运铎创业奖”

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2013年6月25日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株洲市首届“吴运铎创业奖”颁奖典礼,表彰优秀创业者,弘扬先进事迹。谨此,我代表中共株洲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出席今天颁奖典礼的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向即将受到表彰的“创业能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全民就业创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创业创造人生财富,创业创造社会活力;创业为梦想插上翅膀,创业为株洲增添秀色。推进全民就业创业,是实现民生、民富、民安的最大基础。株洲,自古以来就是一片创业的热土,勤劳勇敢的株洲人民创造了一部伟大的创业发展史、创业奋斗史。历年来,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业就业工作,坚持以产业引领创业、园区集聚创业、项目支撑创业、环境驱动创业,实施了开明开放的创业政策,打造了宽松优质的创业环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创业文化,涌现了一大批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业明星,培育了一大批含金

1

量高、带动性强的创业项目,挖掘了一批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服务典型。201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吴运铎创业奖”,就是为了号召和带动全市人民发扬吴运铎先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树立创业标兵,发挥示范作用,全面掀起“爱我株洲、全民创业”的热潮。今天受到表彰的“创业能手”,他们以坚守追寻着创业的梦想,以坚韧践行着自己成功的志向,他们把人生追求融入到伟大的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跃动着改革发展的时代脉搏,诠释着劳动光荣、知识崇高、创造伟大的价值追求,展示着当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是全市广大创业者的先进代表,是推进株洲科学跨越发展的重要功臣,是实现株洲制造向株洲创造转变的主力军,是全市上下努力学习的光辉榜样。当前,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株洲经济发展升级版战略方针,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关键在创业、希望也在创业。我们要充分用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振兴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组合拳”和“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等国字号名片,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集聚各类创业要素,打造创业孵化载体,拓宽创业领域,鼓励支持能人创新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鼓励支持科技创业、资本创业、知识创业、高端创业、特色创业,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创业大热潮。同时,希望大家以先进为标杆,以典型为动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最后,祝颁奖典礼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

2

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现在,我宣布,株洲市首届“吴运铎创业奖”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推荐第9篇:暑运先进事迹

暑运先进人物事迹

库戊董瑾瑶

他,是一名普通的一线职工,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2015年暑运工作悄悄的来临了,伴随而来的是高温酷暑和大量临客的检修任务。为了及时完成各项检修工作,保证列车准点出库,他每天早早的就到了单位,查看当日计划,合理安排人员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天气炎热,他担心班组的职工在户外高温中工作会中暑,就经常把饮用水送到线路上,还自己出钱为大家买西瓜,解暑降温。

前段时间单位组织献血,由于班组人员紧张,只能他去献血。本应该休息半个月的,他只休息了5天就回来上班了,而就在这5天的休息时间里,他也是关心着单位的工作,时常打电话询问,在微信中和大家交流,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生产工作。有时在闲聊的时候我们开玩笑的问他:“你老是这么的关心这个关心那个,累不累啊?”他总是笑着说:“只要你们都好好的,我就不累。”

他,就是库检车间戊班的工长付海龙,一位可敬可爱的人。

推荐第10篇:吴大观先进事迹

吴大观先进事迹材料

吴大观同志1916年11月出生于江苏镇江,1942年西南联大毕业后,吴大观被分配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任设计课技术员,这个工厂是当时全国唯一的航空发动机厂。他用了两年时间,潜心研究美国莱特公司的活塞式发动机整套技术资料,较全面地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工艺技术。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厂以设计试验工程师名义进行深造。在该厂学习期间,从零部件制图到整台发动机设计性能计算,从部件试验到整机试车,经过了系统的学习锻炼,仅用半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活塞式发动机设计的全过程。他抱着抓紧学习的热望,先后掌握了齿轮工艺、工装夹具、刀具设计及其加工技术。而后,他又在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学习。学习期间,他见到喷气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叶轮和涡轮部件在车间加工,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当时研制航空涡轮发动机在美国尚属起步阶段。通过美国朋友介绍,于1946年加入美国自动车工程师学会(SAE)成为该学会会员,他作为业余爱好者,开始研究喷气技术,这给他以后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吴大观在美期间,广泛接触公司各阶层人员,在技术领导、工程师、车间工人中广交朋友,并借此宣传中国。他两次被当地教堂请去做抗日战争中中国妇女的抗日活动和中国儿童教育的报告。他揭露日本侵略军蹂躏、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宣传中国

1 人民抗日的斗争精神。在美期间,他感到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极大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拒绝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于1947年3月毅然回到祖国。他没有带回贵重物品,仅有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两个箱子。他唯一的愿望是,把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术贡献给祖国。

吴大观回国后被安排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做筹建厂工作。他看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已不可能再搞什么航空发动机行业,不得已愤然离职。1949年,他来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任专任讲师,讲授航空发动机设计及齿轮设计和加工两门新课,颇受同学们的欢迎。在教书的同时,吴大观参加了学生的反饥饿、反迫害、罢课罢教运动,参加演活报剧,做反蒋反内战的宣传。

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将吴大观及其爱人、孩子和弟弟一家四口人送到解放区石家庄。吴大观从实践中认识到,发展航空唯有依靠中国共产党。他到达解放区时,心情万分激动,对自己的爱人和弟弟说:“我们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的航空事业,祖国的繁荣昌盛全靠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它而献身。”此后,聂荣臻亲切接见了他,鼓励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从此,他走上了新的航空救国之路。

1948年12月,吴大观随解放北平的队伍,参加了入城接管矿冶研究所的工作。1949年11月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他在局机关参加发动机生

2 产管理,孜孜不倦地学习苏联新的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资料,抓工厂生产管理先进典型,在局领导下组织各厂交流。在苏联援助下,1956年沈阳410厂试制涡喷—5发动机成功。吴大观不满足仿制成功,他给航空工业局打报告,请求自行设计、自己制造发动机,并建立空气动力研究和航空发动机研究机构,航空工业局很快采纳了他的这些重要建议。

1956年,吴大观调到沈阳410厂组建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始设计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动力发动机。经他和设计室副主任多次分析研究有利条件和存在难点后,决定利用410厂刚生产定型的涡喷5发动机为原准机,用相似定律进行缩型设计歼教1飞机的动力喷发1A发动机。此方案可利用410厂已有的锻铸毛坯、工装设备,不用增加任何新材料,就可制造出新的发动机。这是最经济、风险最小的研制方法,也是研制周期最短、耗资最省、较有把握的设计方法。他以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与广大工人日夜奋战了210天,经过20小时的持久试车,首批4台发动机研制成功。1958年8月1日这4台发动机装在新设计的歼教—1飞机上试飞。这台装有喷发—1A发动机的国产喷气教练机试飞成功,标志着喷发—1A型发动机胜利诞生。飞机试飞的那一天,叶剑英、刘亚楼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庆祝大会。吴大观总结那段工作时说:“新设计发动机方案的选择,走什么途径,承担多大风险,是设计发动机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喷发—1A研制初

3 步成功给新机研制闯出一条路子。这次初战告捷,他起了关键作用。1959年9月,他负责设计、试制的红旗2号喷气发动机上台试车,为庆祝国庆十周年献礼。为此,航空工业局发来贺电。1961年8月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二设计研究所成立,他担任技术副所长,主持二所的发动机研制工作和试验基地的建设。吴大观努力探索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研制程序的新路子,他多次出国考察,善于借鉴国外经验。他认为,研制发动机必须先抓试验设备、测试仪器和测试技术,鉴于在研制过程中有大量的部件验证和整台发动机调试,他向上级提出建议设计所必须建设相当规模的试验基地。经批准后,他在所内抽调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组建了试验设备设计室。他多次宣传“当前计算机技术虽然能解决发动机设计中很多难题,但是发动机最后设计成功,仍然靠大量的发动机试验”这一观点。经国家批准,二所开始筹建0 307试验基地,从而为发动机研制创造了必备的试验条件。

在发动机试验工作中,吴大观还抓住另一个重要环节,即测试仪表和测试技术。他主张高精度的温度、压力、振动、应??解决。这样,即使受国际封锁,也不会因此影响发动机的正常研制。他抽调一批技术人员,组成仪表设计试验室和强度仪表试验室。在研制初期,为解决应力测量问题自制了各种应变片、水银引电器和滑环引电器。为了便于技术人员学习掌握电子技术,50年代末,吴大观把他从美国带回的6真空管长短波收音机拿出来,供他们装拆练习。六院二所成立后,吴大观花了相当长的时

4 间,建立了测试仪表试验室,与试验设备配套使用。在试验基地,他不停地进行着大批发动机部件试验,为发动机研制立下了功劳。他反复强调,设计力量、材料工艺技术和试验设备是发动机研制的三大技术支柱,三者缺一不可。1957—1965年,他访问了英国、苏联、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等国。在第二研究设计所工作期间,他常常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有节假日,以所为家。长年的劳累,使他染上严重的眼疾。在吴大观左眼手术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又遭受摧残。从那以后,他的左眼永远失去了光明。他的母亲1971年在北京病危,急电催他回北京,当时他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得到调试发动机的工作机会,他向组织上请求,为了工作暂不回去。他说:“弥补丢失的工作时间尚嫌不够,对母病更难以尽孝。”82岁的老母病故,他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

六院二所成立初期,适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吴大观在二所里数他工资最高,在国家执行低工资制度下,他心中感到不安。1961年,他两次给组织打报告,坚决要求把自己的工资降下来,未被批准。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一部分工资作为党费上缴。从1963年起每月多交党费100元,直到现在,30多年月月如此,累计多缴党费近4万元。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傻,多缴100元的党费,现在哪有人嫌钱多?”可他回答说:“我们国家穷,困难多,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多缴党费,我心里就踏实些,党给我的太多,我给党的太少,实在惭愧啊!”

5 在沈阳的20多年里,吴大观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和关心工人中的困难户,他常有三五十元或百元作为私人救济,帮助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志,而自己却省吃俭用。1971年,他补发了6000多元“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工资,随即把4000多元交给了党组织。

1972年底,叶剑英受周总理委托,主持召开航空汇报会议,吴大观应邀来到北京。会议期间,叶剑英两次单独听取他的工作汇报。

1976年6月,吴大观任六○六所革委会主任,由于厂、所结合,每天要厂、所两边跑,工作过度劳累,他的心脏病复发。在疗养期间仍不停止工作。1978年底组织上调他到西安430厂任副厂长兼任厂设计所所长。1978—1982年,吴大观负责430厂英国斯贝发动机专利仿制工作,任斯贝发动机总装、持久试车、部件强度考核和整机高空模拟试车台考核试验的中方技术负责人。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把英国交来的斯贝技术资料,进行整理、清账,把原来无人管理散失在外的英国培训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专题组织讲课,提高了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和技术水平。他经常说:“用人民的钱买来的资料,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钻研学习,整理好留给后人阅读。任何丢失资料、不认真学习的行为,都是对人民的犯罪。”在斯贝发动机试制进入总装试验阶段,吴大观任现场总指挥,对加工质量,亲自检查,严格把关。在与英国专家组织联合试车工作组进行150小时定

6 型持久试车时,英方专家组织两班倒,而吴大观代表工厂仅一人,一个人顶两班,甚至发烧39℃仍坚持工作,以致晕倒在试车台上,被领导命令送回家休息。回家后他感到与英方一起定型试车责任重大,两小时后又出现在试车台上。

1979年底,斯贝发动机在430厂顺利通过了150小时持久试车。1980年初,吴大观为技术领队带领20多人的技术队伍,将发动机送到英国罗?罗公司进行高空模拟试车和部件考核试验。他严格按照合同规定,逐项进行试验考核,碰到质量问题一追到底,及时解决。在英国的半年中,吴大观带领这支技术队伍,技术上精心指导,工作上严格要求,学习上分秒必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我国的高空模拟试验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并收集了一批技术资料,为我国今后自建高空台提供了技术储备。这次斯贝发动机的考核工作,完全满足了合同要求。吴大观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令人信服的技术水平得到英方的赞誉。回国后,他把考核结果及得到的有关资料组织编写,共出版11册。 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与罗?罗公司的发动机专家进行了技术交流,系统研究了大批的技术资料,使他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发动机研制技术,同时使他在发动机的部件试验、150小时持久试车、高空模拟试验、低循环试验等试验技术方面深化了理性认识。他从中体验到航空加力涡扇发动机的研制需要做大量的设计计算分析和试验验证工作。如果研制方法和研制程序选择不当,则事倍功半,会走很多弯路。他认为,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减

7 少故障,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从方案设计、材料工艺选择、部件试验、核心机验证机试验、原型机调试、装上飞机上天试飞到发动机定型后发动机使用寿命与寿命管理,都需要预先按通用规范定出型号规范,加强部件和整机的强度设计和试验。经过反复调试,把发动机故障尽量消灭在研制过程之中。这是吴大观从1982年调到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以后,在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高等院校学术报告会上多次发表的发动机研制的几个主要观点。

1982年,吴大观从西安调到航空部科技委任常委。他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领导调到部机关工作,工作可以超脱一些,他却利用这个机会,冷静地总结在基层研制发动机的经验教训;分析研究设计工作的技术关键。他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期刊,从理论上充实自己,系统地研究航空发动机的新技术。他自学5年,钻研并掌握了现代发动机新技术,做了上百万字的笔记,写了心得和建议。吴大观现已年逾80岁,但他仍不断学习新技术,充实自己。不懈的求索使他的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他常以“学然后知不足”这一古训自勉。吴大观少年因家境贫困,体弱多病,以后注意体格锻炼,养成早起读书的习惯。为了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他年过古稀仍坚持早晨5时半起床,不论冬夏,跑步打拳,数十年如一日。他每天工作11—12小时,每年要去外地出差开会10多次,精力充沛。一次他在沈阳开会,会议期间吴老脸上粘着胶布,

8 人家问他原因,他解释说这是早在跑步绊到树根上把脸划破了,他深有体会地说:“坚持每天运动,不仅是锻炼身体,而且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好的身体才能完成工作任务,才能坚持自我学习,不断增长和更新技术知识。” 吴大观到北京工作以后,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每月继续多缴100元党费。近几年他的工资增加了。为了救济农村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他向“希望工程”捐款6000元,表示他对失学儿童的一片爱心。当“希望工程”工作人员给他摄像时,他仍然穿着平日那件穿了20多年的旧衣裳。他从1992年1月起,每年都主动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80年代初,他被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学院聘为兼职教授,学校多次请他讲课,他现身说法鼓励同学们献身航空事业。航空航天工业部机关党委还请他去给新党员上党课。他在430厂不到5年,3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来北京10多年,3次被评为部机关优秀党员,一次被评为国家机关的优秀党员。面对这些荣誉,他谦虚地说:“我欠党的太多,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我还要再学习。” 吴大观毕生致力于航空发动机科研、设计技术、试验设备建设等工作。他借鉴国外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国国情组织编制了我国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80年代初,吴大观受部领导指派,参加了编制我国自己的规范工作。经过六年的努力,参考美军标编写出涡喷、涡扇、涡桨、涡轴两本通用规范,1987年经国防科工委批准执行,至此,我国有了自己的规范。发动机研制有章

9 可循,从而把发动机研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提高发动机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吴大观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有关资料,组织翻译美标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大纲,强调从方案设计开始就应重视结构强度设计,必须扭转过去重性能轻强度的偏向。在发动机研制程序方面,他主张必须严格按阶段要求进行,设计试验质量要严格把关,切忌光追赶进度而忽视计算分析和削减试验验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造成研制工作的混乱,从技术上保证发动机研制成功。吴大观反复强调,引进国外技术必须先吃透技术,知其所以然,使自己变成设计该机种的主人。然后才能进行改进、改型、避免盲目生产。否则一旦出现故障,就会束手无策。

新发动机的研制难度很大,虽然我们走过一段仿效国外走核心机验证机道路,但是在工作中出现了重视气动性能,忽视机械性能的偏向。吴大观发现这个问题后,在查阅资料、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必须注意在核心机上做测量叶片的动应力的测量等工作,以免到整机上无法测量,致使对叶片强度失去控制。另外在发动机的预研与型号的关系上,曾一度思想混乱,吴大观把预研和型号的关系,比为树根与树木的关系,如果没有根深,就没有叶茂,并撰写了十多篇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引起领导和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视。他对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程序有独特的见解,培养了中国几代航空发动机设计人才。他为人正直无私,工作严肃认真,勤奋好学,服从组织,平易近人,在航空工业界被誉为德高望重的老专家。1992年,他被人事部批准为航空工业系

10 统5位70高龄以上暂不离退休的专家教授之一。

吴大观虽已是高龄老人,且多年左眼失明,身患冠心病,但他仍在职工作,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星期天、节假日也照常到办公室工作,查阅、翻译和审核资料,写文章,提建议,一心扑在工作上。五

吴大观十分重视培养设计人员。从组织设计队伍开始,他就对设计人员工作上严格要求,对一张设计图纸、一份计算报告他都要审查,一旦发现问题必定把设计员找来一一指出问题所在,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返工。他要求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分配工作。设计员出差,回所后必须先交出差报告,经审查通过方可报销出差费。

为了提高出国人员的素质,吴大观亲自开班教授英语,亲自介绍出国工作学习的注意事项。他注重全面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设计人员在掌握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国外的发展情况。规定设计人员每年要写出一份国外发展动态的报告和部件发展情况的图册。这些措施激发了设计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从建所到“文化大革命”以前,设计人员学习热情高涨,晚上办公室灯火通明,指导员要到办公室劝大家休息,即使这样多数人还要学习到深夜。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与吴大观的严格要求、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

“设计所的科技档案、科技信息和科技图书资料是科技人员的粮食。”这是吴大观在建所初期经常强调的一句话。这些正确

11 见解虽然在“文化大革命”受到错误批判,但他始终认为发动机研制难度很大,这三方面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设计人员掌握技术、更新发展技术的粮食仓库,也是有系统有秩序地研制发动机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他从建所开始,除了抓设计主体外,就狠抓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强调科技档案必须用科学方法管理,这是研制单位技术储备和数据库的基础。他说:“只有完整准确的科技档案,才有可能研制出高性能的发动机来。”

吴大观向来重视科技信息工作,他认为科技信息是设计人员的耳目,是为设计人员输送新信息、使设计技术推陈出新的命脉,跟踪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离不开科技信息。他要求科技情报部门要与外界有互相交流的信息网。他对于作战飞机的动力方面的信息尤为重视,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在他倡导下,设计单位负责人、总设计师,都特别关心这些科技信息部门的发展。技术图书馆,在一般单位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吴大观认为图书资料是否丰富,图书整理是否有序,每日借阅图书的人员多少是代表着这个设计单位的设计技术水平,并与能否设计出高质量的发动机息息相关。吴大观调到430厂后也十分重视这三项工作,一再强调这种基础工作只能加强不容忽视。

几十年来,吴老对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方法和程序有独到见解,培养了中国几代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人员。他被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聘为兼职教授;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国务院和航空航天工业部授

12 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被人事部批准为航空工业系统5位70岁以上暂不离退休的专家之一;他多次被评为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五、

六、七届全国委

第11篇:吴安龙先进事迹

俯首甘为孺子牛 赤胆忠心捍正义

——庆元县人民检察院吴安龙同志先进事迹

他,个子不高,剃着平头,碰到群众总是笑脸相迎;他,对待犯罪分子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从检24年来,他经手办理的各类贪污贿赂、渎职案件共有200余起;他,对待工作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对待同事团结友善、真诚热情,对待家庭勤俭朴素,孝敬父母。他是一个人民的好儿子,大山深处的好检察官,他就是庆元县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吴安龙同志,他用24年的从检经历诠释了对党和检察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他用赤胆忠心捍卫着法律的尊严,维护着公平和正义。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庆元地处浙西南山区,是一个位于万山丛中开门见山、出门爬山、抬头是山顶、低头见沟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山区县,是名副其实的浙江“西藏”。庆元县面积1898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344个行政村,756个自然村,总人口近20万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交通不便,检察官收入不高,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吴安龙同志在这里一干就是20多个年头,且一直都奋斗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第一线。这些年来,有些领导曾善意请他调换一个待遇好一些的单位,或换一个工作轻松一点的岗位,他都婉言谢绝了。从检的历程上,无论是担任反贪局副局长、教导员,还是反渎职侵权局局长,吴安龙同志总是用打硬仗的拼搏精神办好每一个案件,他办理的二百余起案件中,职务高的有- 1

力地打击了渎职犯罪行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正确履行职责野也产生了深远的警示教育作用。

严格执法,文明办案。

吴安龙同志在办案中一向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重调查,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他总是善于分析案件情况,寻找突破口,善于以智取胜,善于用真情打动犯罪嫌疑人促使其从内心深处认罪伏法。2010年5月,庆元县五大堡乡原党委书记、林业局副局长刘某贪污案案发,起初刘某将贪污所得的20余万元推脱说是为了搞关系送到省、市有关部门去了,企图混淆事实逃避法律的制裁。受命查案后,吴安龙从刘某贪污的款项和手段上着手进行调查取证,发现刘某利用职务之便,先后采用大头小尾,隐瞒和虚开发票等欺骗手段将计划生育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电站赞助单位款项和康庄工程款贪污,而刘某显而易见是在回避犯罪事实。针对这种情况,吴安龙不轻信刘某的口供,而是利用刘某十年内从一名普通的临时工驾驶员成长为一个科级干部的成长经历对其进行教育,促使其从内心认罪伏法。在吴安龙的心理战术下,刘某不但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为了获得从宽处理,他还对他人的犯罪事实进行了检举揭发。在法庭上被宣判10年6个月有期徒刑时,刘某感慨地说:“不管法律如何判决,我都罪有应得,我对不起党,对不起培养我成长的组织和领导。”大贪污要严惩小蛀虫也不能放过,2010年3月,庆元县屏都镇10多名群众集体来访,称村干部利用职权,将高速公路土- 3

原因,并建议县林业局对车队的资产和土地进行盘活臵换,实行企业改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职工的出路和安臵问题,切实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2009年3月,庆元县龙溪乡荡口村因山体滑坡和下山脱贫,整村搬迁到县城安臵,原村宅基地根据县国土资源局的规划平整、复垦,后因征地补偿款产生纠纷,引发村民集体上访。接访后,吴安龙一边仔细研究有关部门收集的相关土地复垦的文件材料,一边组织人员收集款项下拨的凭证,并将县农办、县国土资源局、乡政府工作人员、上访人代表、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统一召集到龙溪乡政府会议室,就村民群体性信访情况召开公开答询会。会上,针对文件规定及村民上访焦点问题即对集体提留的574000元如何处臵问题,决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拟定可行的分配方法。这样的处理方式,村民们非常满意,上访代表杨德康说:“我们为信访问题到过很多部门,找过很多人,检察院我们只来了一次,就将我们的问题解决得这样完美,我们非常满意。如果都像检察院这样,老百姓的事情都好办了。”事后为了表示感谢,上访群众还给检察院送来了“公正执法,为民解忧”的锦旗。象这样心系百姓,为民排忧的事例在吴安龙的身上还有很多很多,2006年他所在的控申科被丽水市院荣记三等功,2006年至2010年连续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信访先进单位,2010年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文明接待室”的称号。

清正廉明,守法遵纪。

- 5

我们也觉得很可惜,也很同情她,但是她触犯了法律,谁也不能法外施情。”有个别人不理解,说他这样的人不懂得做人情,不会有好的结果,说他笨的象头牛。吴安龙顶着各种压力,以正确的心态和文明的方式处理这件事,他说:“我不在乎他们说什么,只要自己站的直坐的正,不做亏心事,什么事情都是会过去的”。果然,因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蒋某、丁某等人贿赂财物共计人民币47600元,陈某后来被法院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吴安龙原来的那些朋友又回到了他身边,都认为吴安龙同志做的是对的。

面对成绩,戒骄戒躁。

他总是说:“办案就像打仗,需要士兵们的紧密配合,从将帅到士兵上下拧成一股绳,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一个人是不可能办好案件的。”无论是办案还是接待来访群众,他总是积极征求其他干警的意见和看法,集思广益,争取把工作做到完美。2009年,庆元县检察院共查出贪污贿赂案件17件17人,其中吴安龙亲自主办的就有10件,另外几件其也都参加办理。2009年9月,原庆元县财政局局长一案是庆元县新中国成立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受贿案,时任反贪局副局长的吴安龙主办该案时,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他父亲多次打电话叫他回家说:“你母亲病危”。但责任心重的他没有放下工作,等他将案件办理好,急急忙忙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永远地离他而去了。来不及看母亲最后一眼,母亲就走了,他心里非常愧疚,还要承受“不孝之子”的罪名,直到后来原庆元县财政局局长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时,他才感到有一丝安慰。因工作突出,他被荣记个人三等功2次;1997—1999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公务员;2007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党务工作者;2008—2010年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县级信访先进工作者;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政法系统“学枫桥、保平安、促发展”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 7

第12篇:吴某先进事迹

吴XX先进事迹

吴XX同志,1986年参加环卫所工作,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环卫所工作至今,她已在环卫战线上奋斗了二十七年,她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钟爱的环卫事业,从一名普通的驾驶员到环卫所副所长兼任支部书记,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她始终怀着一颗对环卫工作的热爱之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净化市容、美化环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真正实现了“脏了我一个,干净千万家”的诺言。

1986年正值花季少女的她当了一名环卫工人,当时被安排到驾驶员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尽管如此,第二天,她照样早早起来,无论寒冬酷暑,她都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哪怕地上有一点垃圾都及时清理干净,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后还主动帮他人清运。

她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认可。1994年7月,她被任命环卫所副所长。分管清扫、保洁,对所内情况不甚了解,上班第一天,她就到各个班组跟班劳动,了解各条路段的实际情况,迅速掌握了全所的工作动态。如今,每条路段有多少面积,有多少门店,哪些地方卫生质量易出现反复,她都了若指掌,为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1 2005年兼任环卫所支部书记,她注重强化内部管理,为了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她在全所开展了“三争”活动(即争创最佳卫生路段、争当优秀管理员、争当优秀清洁工)。并提出了“出大力、流大汗、我为创卫做贡献”的口号和“争创最佳卫生路段”的奋斗目标。为了提高卫生质量,她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检查标准、奖罚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一改过去对各班组卫生质量每周抽查一次的做法,除了安排一名专职卫生检查人员外,自己还坚持每时给予奖励或处罚。同时,她注重发挥清扫保洁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提倡以自检为主,改变了原来发现问题就扣分罚款的贯例,发现问题就让全组返工重扫,使组员们增强了责任心和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信心,清扫保洁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为了克服重清扫轻管理所造成的弊端,她把全所管理人员分片包干到各条路段,把路段卫生质量监督的好坏直接与管理人员的工资挂起钩来,使清扫与管理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道路卫生质量,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下面就把她近几年的主要成绩小结如下:

1、评为1994-1996年度先进工会积极分子。

2、罗源县1995-1996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

3、2000-2001年度县“三八”红旗手称号。

4、2000-2005年连续二年被福建省人事厅,福建省建设厅评为福建省环卫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5、被评为2002-2004连续三年福州市“十佳环卫管理员”。

6、200

3、200

6、2008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7、2005年罗源县抗击5号台风“海棠”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8、2005年被福州市妇女联合会,评为在抗击十九号台风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9、被评为福州市第十二届(2006-2008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记得2005年19号“龙王”台风袭击我县后,给我县带来严重的灾害,整个城区一片狼籍,大街小巷淤泥、渣土堆积如山,广大市民难从出入门户,然而凭着一支特别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环卫队伍,在大家的努力下发扬不怕艰苦,连续作战的精神,她已身作责,指挥大家先疏通排水沟的垃圾,拖走了拦在路上的树枝,清除道路中的淤泥,工人们全身沉浸在忘我的工作着,日夜加班连续作战十多天共清理城区垃圾、淤泥、渣土3870多吨,是平时2个月的垃圾量,环卫工作是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奉献精神,也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普遍赞扬,作为分管街面的她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

由于了解清扫工作千般苦楚,所以每到夏令期间,我们除 3 了为职工配备遮阳伞、遮阳帽外,她与所里的几位领导每天都坚持轮流为在一线工作的职工送去凉茶、点心等服务。特别是中秋、除夕等重大节假日,为他们送些点心,顺手助推一程垃圾车,是我快乐也愿意去做的。她与这些环卫兄弟姐妹们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一些生病工人买去了水果、送去了慰问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长期以来都坚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她自分管清扫、保洁工作以来,我经常在早上6点前、晚上10点前,到城区各卫生点督查卫生情况。因为只有环境卫生整洁了,她的心里才会踏实。凭借着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她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也使我县城区的环卫工作不断走向高效管理、科学管理的新局面。

今年,在市环卫处的环卫业务质量考核中,我所的考核成绩排名全市前茅。同时,连续五届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连续4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榕城环卫杯”先进单位,环卫女工集体被授予“省巾帼文明岗”。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处处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爱岗敬业,各项业务管理工作推进有序、有力、有效。工作中,注重抓好组织落实, 4 创新工作,关注民生。在与同事相处时,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党组织的温暖传输给每位同事;开展组织活动,特别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她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困难职工感觉爱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创造高质量的市容环境服务为立足点。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推动着环卫行业的稳步发展;以恪尽职守,热情服务的行动展示着环卫管理人员的良好素质;以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勇气迎接着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以一颗赤诚的心塑造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

罗源县环境卫生管理所 二○一三年三月四日

第13篇:吴斌先进事迹

用生命保护乘客平民英雄吴斌

5月29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员工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

吴斌同志在危急时刻能够勇于担当、坚守岗位、舍己为人,事迹感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子靠边停好,并不忘打开双跳灯提醒后方车辆,看似平凡的举动,却是在多年学习工作中养成的职业道德和高尚品格,在关键时刻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平凡之中见伟大,危难时刻见真情,吴斌用生命诠释了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楷模,是‚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吴斌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市开展向先进英模人物学习活动,进一步树立和弘扬良好社会风尚。

送平民英雄吴斌,传递祝福。可敬可佩的英雄,我们为你感动,你平凡的48年在生命的最后一分,实现了最美丽的壮举,了不起,这是你平凡48年"舍己为人"美德能量积聚的裂变,杭州有你将会更美丽,中国有你将会更和谐,世界有你将会更和平,你生的平凡,死得精彩又伟大,英雄一路走好,天堂有你将带给地球的人类更多平等与福祉!

昨天进行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按照他生前的遗愿,灵车绕西湖一圈。市民纷纷自发地为他送行,百来辆出租车停止运营,默默地尾随着护送他,沿途交通秩序井然,大家自觉地为他让道。还有一些外地人专程赶到杭州来,就是为了送英雄一程。今天上午召开追悼会,包括交通部的官员也赶来参加追悼会。殡仪馆的工作人员知道是为悼念英雄,工作了半宿,没有怨言。荣誉接踵而至,都是英雄应该得到的,可惜,他再也看不到这一切。

‚何为英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如今的繁华社会中,很多人也许并不追求能够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件来标榜史册,在他们眼中,平时所该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但当面临危难中的生死抉择时,他们便化身为镇定自若、视死如归、正气凛然、顶天立地的旷世英雄。吴斌那种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力挽狂澜、慷慨就义的精神和行为,彰显的正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谱写出的正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青春凯歌。‛福建农林大学的吴国辉同学动情地对记者说。

杭州长运集团员工朱莉这几天每每想到吴斌师傅就会落泪,‚事迹感动了我们长运集团的每一个人。和他相比,自己平日里对工作的抱怨和牢骚,显得多么的渺小和可笑。‛她表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做到爱岗敬业,坚守岗位,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以此来悼念和安慰英雄。‚英雄,请一路走好,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发扬您勇于担当、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精神。您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不会让您失望!‛朱莉眼含泪光地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

共青团大庆市委统战部长石全说:‚最近感动我们的张丽莉、沈星、吴斌在生活当中,可能与我们一样,只是简简单单的普通人,但在面对车轮、河流和剧痛的生死考验时,他们都作出了最可贵的选择--牺牲自己保全他人。这样的义举突显了平凡人的伟大瞬间,这些平凡人的伟大瞬间,无一不提升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高度,是我们青年学习的榜样。‛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姚心璐同学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将在今后奋发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身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在信息高速发展、物质极度充沛的今天,用什么去丰富当代青年的思想,用什么去引导当代青年的品行,是我们团干部要思考的问题。‛共青团通化市委干部王婷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吴斌司机用生命保护24名乘客的感人事迹带给我们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他是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安徽团干部王立伟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吴斌、张丽莉、沈星,一个个最平凡的人,但却给大家带来最深刻的感动,给当今社会带来了温情的信仰和希望。

‚胡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提出五点希望,其中有一条是希望广大青年坚持高尚品行。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以张丽莉、沈星、吴斌为榜样,志存高远,砥砺前行,‘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来自湖南大学的黄志勇在接受采访时说。

‚平凡岗位、职业行为、交通骄傲、弘扬光大‛,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剑彪这样称誉吴斌。

共青团杭州市委书记黄海峰则表示,吴斌的职业操守闪烁光辉,令人动容。‚平民英雄,感动凡间。年青人不缺榜样,吴斌就是榜样。向他学习,向他致敬!‛他将号召广大青年向英雄学习。

生命诚可贵,责任价更高。在飞来横祸面前,吴斌选择了牺牲自己挽救他人,他用1分16秒诠释了生命的责任。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团干部和普通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感悟。

第14篇:国土工作者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感想体会

通过学习局党委下发的中组发〔2009〕11号的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资料了解到:吴大观同志一生致力于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制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并培养了几代专业人才。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和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爱党爱国

爱航空。终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建设航空工业强国而不懈努力。

作为一名普通的国土工作人员,我更应该以学习吴大观同志的精神为契机,继续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岗位,勤于学习专业知。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吴大观同志理想信念坚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的精神

吴大观同志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自己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对党的赤诚之心丝毫没有动摇过。

当下,大的国际环境和平,中国国内社会和谐稳步向前发展。作为国土一名工作人员,更应该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党的国土事业忠贞不渝。要两手抓,一抓学习质量,认真学习国土资源的专业知识;二抓办案质量,以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来办好每一宗案件。要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才能在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国土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二、学习吴大观同志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吴大观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奋发有为。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他本人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首先要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注重不断学习,不断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保证在每年的办案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办案能力。也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悍卫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学习吴大观同志艰苦奋斗,培养良好作风和优良品格

吴大观同志一生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在生活上,他待人诚恳,为人低调、简朴。在学术上,他严谨态度、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热忱令人钦佩。

好的作风是人一生的宝贵财富,优良品格是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基础。所以,作为一名国土工作人员,更应该注重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作风和行为习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要甘于奉献以立德,苦练本领以立行,慎思明智以立言。

总之,吴大观同志用一生的执著和奉献,忠实实践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誓言,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爱党与爱国的统

一、理想与现实的统

一、做事与做人的统一。要时刻以吴老先生为榜样,在工作中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在生活中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善于团结协作,乐于帮助他人。

第15篇:学习吴邵萍同志先进事迹的感想

学习吴邵萍同志先进事迹的感想 日前,省教育厅号召全省教师广泛深入学习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吴邵萍老师的事迹。我在学校的组织下认真学习了有关她的报道,深有感触,心中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无疑吴邵萍老师就是一个师德优秀,充满爱心的老师。

吴邵萍同志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83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副园长、园长。

在吴邵萍先进事迹的启迪和鼓舞下,我们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我们都是人民教师,尽管我们和吴邵萍老师的教育对象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态度,那就是甘于奉献、甘做人梯。

学习她热爱孩子的执着信念。吴邵萍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反观自己,能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吗?“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看似一句很轻松的话,真正要做到,我想还必须要拥有吴邵萍这样的爱心才行。

学习她“爱园胜爱家”的无私奉献精神。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1997年,正值北幼创建南京市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地工作;夜晚,她还要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这种工作状态她坚持了近一年,直至父亲去世。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深深地被她的“大爱无言”所感动。回想自己每天只是按时来到学校,只满足于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而对其他不属于自己的工作不闻不问,真是感到汗颜!

学习她“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追求。“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好学、勤学是吴邵萍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进步,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我自己虽然也承担了课题任务,可我觉得那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种考核和评职称,与吴邵萍相比,还差得远,她的钻研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

说起来,我当老师也将有7个年头了。生活中,我不断感受到周围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向往以及对教师本人的尊敬。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令人感动呢?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是对教学不懈钻研的激情?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对孩子、对学生最朴素的爱。正是这份持久的爱,才能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渝。

吴老师有着幼儿教师特有的亲和力,微笑自始至终挂在脸上。她也有着如孩子般天真的神情,讲起孩子的可爱,她兴奋地起身模仿,讲起工作中的小插曲,她仰头大笑。

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办公室里,我们经常会说起哪个孩子的调皮,哪个孩子的聪明,有的老师模仿起班上的孩子,那一举手,一投足,像极了。没有对孩子的了解和爱,又岂能做到呢?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童心的孩子,就更应该拥有一颗童心。教师有了童心,才能进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才能更好地和他们沟通,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才能更宽容地对待孩子们的淘气、任性、顽皮;才能重视孩子们的每一个要求、重视孩子们的每一时刻的喜怒哀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顾严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会忠诚于教

育事业,自然也就会“笑脸看儿童”,对于学生的爱也就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会是只表现于职业化的僵硬的笑脸。

有人说:“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从不对学生发火,从不惩罚一个学生,从没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这便是伟大的师爱。” 我倒认为一味地赏识学生,廉价地表扬学生,而在教育中没有了批评甚至惩罚,这不是真正的师爱,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成人成才”的教育,而不是哄小孩高兴的保姆式打工。因此我认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与追求,使学生人格完善也就应该是师爱的基点和终点。这样看来,师爱与责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

伟大的事始于平凡,伟大的人注重平凡。教育工作者是伟大的,伟大在于他们的执着与追求,伟大在于他们的勇气与坚守,在于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是我学习吴绍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的深刻感悟。

第16篇:吴运智的年终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随着新年脚步的临近,我们沐浴着2010年的阳光,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生机勃勃的2011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对即将过去一年里的工作、学习作全面的回顾总结。

本人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底在来宾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项目部担任项目经理。在一年的工作中,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日以继夜,取得了一点成绩。在本项目工程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工地获得了“来宾市文明工地”。在工作过程中有苦也有甜,现在把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来宾市公安局交通警察交通支队项目建设规模13969平方米,具体分为交通指挥中心综合楼,地上9层,地下1层,为办公楼,还有副楼及培训楼,合同价格2940万元,主体工期计划为413天。在组织安排上,我项目部如下安排: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项目部一共安排管理人员5人。其中老员工一名,其余均为新毕业员工,但是经过努力,全部员工都有非常大的提高。

(1)工程质量完成情况:

工期方面,在2010年3月内已顺利完成综合楼地下室施工,8月份综合楼顺利封顶,现在培训楼也准备做完主体。

为保证整个目标的实现,我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了项目部质量预防措施。工程开工以后, 1 我们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从基础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模板工程重点控制结构尺寸和支撑牢固性,确保设计尺寸的准确和观感的质量。钢筋工程重点控制绑扎质量,尤其是钢筋实物的间距和位置。在施工过程中,我要求坚决落实公司预防措施内容,并且坚持进行样板引路,同时组织管理人员对其他项目部在建工程进行参观学习,作到扬长避短,提高了项目部人员的质量争先意识。砼工程重点控制了砼的浇注和养护工作。规范浇注、及时养护是保证砼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整个主体施工期间,我们认真进行了落实。迄今为止,未发现砼裂缝现象。整个主体工程的施工,经过项目的认真控制,全部施工内容符合设计要求,主体质量较好,受到了甲方的赞扬,达到了预期的质量目标。

(2)工程生产及进度控制:本工地开工以后,我按照公司要求工期,组织制定了施工进度网络计划以及劳动力计划。对其具体进度、生产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我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对整个工程生产进行了控制管理。施工初期,因为项目开工较晚,劳动力出现不足。对此,项目部多方召集人员,经过努力,基本上保证了施工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砼浇筑数量较大,我采取了现场浇注和使用商品砼的方法,提高了施工进度。在分包队伍进场施工后,根据甲方的要求,及时调整了施工部署,为分包方施工创造了施工条件。到2010年终,综合楼的砌砖及整个内、外墙批灰工程已完成。

(3)安全、设备管理:施工进场的准备期间,我组织项目部按照区级文明工地的目标对全场的施工作业区进行了规划布置。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制定了设备需用计划,并组织了布置和安装。施工中, 2 我坚持将安全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点,将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框架工程,支撑体系和临边防护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管理工作:

①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通过进场时的三级安全教育、上岗时的专项安全交底来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

②加强安全检查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安全隐患。加强建筑物临边的安全防护。同时,对现场的全部设备实行了专人专机管理。设备进场时项目部统一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接受。施工中,定期进行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修理更换。整个施工期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一般安全事故控制在了1.5‰以内 ,保证了广大工人的生命安全,达到预期安全生产目标的要求。

(4)材料、降本和人工费的管理:材料管理中,我根据施工预算,组织制定了施工材料需用计划。同时针对本工程外租赁材料数量较大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各个班组制定了材料使用计划和返还计划。例如,工程即将完成,塔吊按租赁全同可以拆除,还有租赁钢管材料的合理利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在整个施工期间,项目及时返还了各种材料和器具,没有发生积压现象。材料使用中,我要求大家坚持限额领料制度,根据施工预算,安排项目管理人员及时统计各个班组的施工内容和数量,并且及时与预算量进行对比分析,控制各个分项工程的材料使用以及人工费的发放。各个班组使用的机具和材料,均要求由各个班组集中领用,耗损材料按照预算量进行考核,每层进行统计,发现浪费时及时纠正整改。周转材料使用完毕后由各个班组统一返还,数量不足则由各班组负责赔偿。

3 (5)注重沟通、协调,把各方面的关系理顺。以人为本,关心工人兄弟,耐心和有关各方进行解释、协调,以退求进,理让三分,尊重他人,把项目各方都能和谐共处,科学做事。 (6) 今年工作的不足之处:

① 工程质量:主体施工期间,工程质量控制较严,总体质量比较好。但是在浇注混凝土中,由于思想上有所放松,砼浇注不理想,跑、漏较多。对我而言是一个教训,提醒自己对以后的质量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

②进度情况:从总体上看,进度基本上达到了甲方的要求。但是与其他项目部比较,进度偏慢。这些需要我进一步加强进度管理、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7)2011年工作计划:在新的一年中,我将从以下几点作出努力、作好工作。

① 继续抓好项目管理工作:本工程在2011年的工作为内、外装修工程和室外工程等,时间紧、任务重。考虑到项目总工期要求,我将继续抓好施工生产进度控制,积极组织好人力投入,确保工程按照预期要求全部完成,保证整个楼层的如期交付使用。

②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伴随时代的进步、新技术日新月异,必须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再教育。所以,在新的一年,积极学习别人的成功之处,作到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思想意识,达到更高的管理水准。

③进一步作好施工管理工作:2010年的工作中,我负责的工程尽管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还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只有很好的总结过去,才能更好的服务未来。

4 ④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平衡心应付一切困难。继续做好培养年轻一代的管理力量,为公司的发展做应有的奉献。

在新的一年,我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一、人员管理。人是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者,项目管理人员不能松懈,只有全体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各负其责,才能作到施工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整体工作才能井然有序。

二、物料管理。即材料的管理。2011年,我将继续在项目管理中作好限额领料制度,而且进一步细化,定期与工程预算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足,制定对策。

三、法的管理。也就是施工方法的研究和管理。在公司各项预防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特点,进行优化和改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以便于指导施工和工人操作。

“抓管理、建精品、美环境、保安康、重诚信、促发展“这是广西二建管理方针,我们工程项目部会一如既往的朝着这一管理方针而努力。总之,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研究和改进项目管理办法,争取为公司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人因能力有限,在日常工作管理中难免会有一定的缺点和错误,恳请各位领导、同事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取得更大进步!

总结人: 吴运智

2010年12月30日

第17篇:优秀大学生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感想体会

——丹心报国 矢志不渝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就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在当今社会,有一个人的英雄事迹在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在中华大地的广袤疆域内广为传唱。他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穷尽了毕生的精力,为了党和人民的发展坚守着一生的执着;他淡泊名利、丹心报国,将一生的心血献给了祖国。他

,就是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人的生命仅有一次,吴老的生命虽然终结了,但留给世人的却是永恒的财富---赤子心、爱国情,用一颗红彤彤的中国心激励着后人“丹心报国 矢志不渝”!

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国大学生,我有幸参与了学院组织的学生党支部学习吴大观同志精神交流座谈会,并作为学习吴大观活动“特别小分队”成员参与了学院“三帮计划”活动,切身体会到了热爱劳动、无私奉献的价值和快乐。我认为,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在钦佩着吴老事迹的同时,也应该努力使自己用行动去践行吴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一、铁心跟党走,树立坚定信仰

吴老的一生可以说是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他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离不开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他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一生历经坎坷,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自己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对党的赤诚之心丝毫没有动摇过。我们青年一代,要紧跟时代步伐,勤于学习、奋力拼搏、务实求新,而非平日里无所事事的浮躁。我们正在大学阶段,不仅要加强专业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充实自己,而且要思想政治学习,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而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断奉献。

二、胸怀爱国心,矢志报国恩

“人生是施与而不是索取” ,吴老一直用行动实践着这样的人生格言。吴老1947年放弃了美国公司的高薪聘任,义无反顾地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从事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报效祖国,辛苦奉献了68年。他在工作记录本首页写着“你什么时候拿出你的产品来交给党”,这句话时刻都在激励着他。在他90岁高龄时,写下了“我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继续为我们的航空工业尽心尽力,为实现今生‘航空报国’的夙愿,奉献一颗赤诚的心”的人生感言。他以坚定的人生理想为航标,为发展壮大我国航空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一生,是致力于建设航空强国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崇高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敬业广博学,求实多创新

吴老常常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从未休过节假日,即使在疗养期间,他也从未停止过为航天发动机事业殚精竭虑的工作,他的敬业精神值得学习。他无私奉献,却不求索取,他将他的一生献给了国家航天事业,他主持实现了我国航天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然而他却多次主动提出减薪。在离开一线岗位后,他仍坚持勤奋工作,不断学习,不忘对航空工业人才的培养。他坚持终身学习,笔耕不辍。作为一个青年团干,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吴大观同志的精神为动力,立足岗位,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实干报国,创新创业,贡献青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锐意进取,为国家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在良好工作态度之中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努力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四、忧国忧民,全心服务

吴老一生矢志报国,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学习吴老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民本精神。他心系群众,奉献社会,先后为“希望工程”等捐款近10万元,连续46年每年多交纳党费,临终前又将10万元积蓄作为党费一次交给党。难能可贵的是,他清正廉洁,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人的生命仅有一次,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吴老的一生历经坎坷,灼灼生辉,他是现代中国最可爱的人!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接受吴老生命发出的耀眼光芒,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务实进取、无私奉献,立志报国,做一个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新时代青年!

第18篇:国土分局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感想体会

学习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深受感动。吴大观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他入党60年来,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殚精竭虑,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严格自律,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奋发进取,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党与爱国、理想与现实

、做事与做人的统一,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他的事迹对我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引发了我的强烈共鸣,我决心要向吴老学习,埋头苦干、艰苦奋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加强大。如何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学习吴大观同志,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理想是人类前进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航向标。吴大观同志对身边的科技人员说“看不到我国自行研制的发动机,我死不瞑目。”基于这样的崇高理想,他知难而进,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科研机构和试验基地,并亲自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参与领导了多个发动机型号的研制。可见在正确的理想指引下,吴大观同志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工作热情,有一种拼劲,兢兢业业,奋发图强,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要学习他,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自己的精神支柱,更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始终坚定地跟党走。树立了这样的最高理想,才不会让我们在事业上、在实际工作中走弯路,只会让我们更加积极地投身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百折不挠,永不放弃,努力向上,锐意进取,交出一份让党、让国家、让人民满意的工作成绩单。

二、学习吴大观同志,树立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吴老的事迹告诉我们,青年人要成才,必须要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作为新时期的青年,要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我们还要以刻苦学习为根基,培养自我创新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经历了艰苦的考验,得到了知识的灌溉,品尝了创新的喜悦,我们就会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的有用之才。

三、学习吴大观同志,树立乐于助人、勤俭自强、牺牲奉献的行为准则

吴大观同志一生艰苦朴素,他生活简朴,家境清贫,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又很富有。从1963年起,他每年向党组织交纳大额党费,连续46年从未间断,临终还把积蓄的10万元拿出来交了党费。他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弥留之际还嘱托家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他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在病重期间也不忘关心别人,为了让护工多睡一会儿,每天早上天亮以后,他就一次、两次地自己爬起来。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以“人生是施予不是索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常说“紧张工作是我的最大幸福,攻关胜利是我的最大快乐,艰苦朴素是我的生活准则。”他甘于奉献、勤俭自强的优良品格,深深地教育和感染着我。我们都要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思想上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在工作上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勇气,一股锐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在使用公权利上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不贪污受贿,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认为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只是改造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先进人物做出的先进事迹继承下来乃至发扬光大,让这种先进行为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激励我们谱写出一曲最动人的人生主旋律,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第19篇: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

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李会彪

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是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他一生爱国爱党、品德高尚,无私奉献,生活俭朴,被称为‚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 最近,中央发出通知,要求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想应重点学习吴大观同志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农村。吴大观同志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自己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对党的赤诚之心丝毫没有动摇过。在国家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困难时期,他宁愿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来报效祖国。他从事航空工业68年,一生所想都是献身航空事业,在他90岁高龄时,写下了‚我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继续为我们的航空工业尽心尽力,为实现今生‘航空报国’的夙愿,奉献一颗赤诚的心‛的人生感言。他以坚定的人生理想为航标,为发展壮大我国航空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们要学习吴大观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航空事业、忠于新农村,在建设社会 1

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要学习吴大观同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精神支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始终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投身计生事业。

二是学习吴大观同志刻苦钻研、奋发有为的精神,立足岗位做贡献。

吴大观同志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奋发有为。他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科研机构和试验基地。他亲自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参与领导了多个发动机型号的研制。在领导科研工作中,他爱惜人才,带头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离开一线岗位后,他仍

坚持勤奋工作,不断学习,不忘对航空工业人才的培养。我们要深入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吴大观同志的精神为动力,立足岗位,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努力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三是我们要学习吴大观同志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良好作风和优良品格。吴大观同志一生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廉洁奉公。他生活简朴,家里清贫,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又很富有,从1963年起,他每年向党组织交纳大额党费,连续46年从未间断,临终还把积蓄的10万元拿出来交了党费。他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弥留之际还嘱托家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2吴大观同志用一生的执着和奉献,忠实实践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的庄严誓言,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爱党与爱国的统

一、理想与现实的统

一、做事与做人的统一。我们学习吴大观同志,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争创一流业绩。

3 2009年8月3日

第20篇:吴大观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吴大观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创造伟大事业的人,该有一颗怎样高洁的心灵?吴大观,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在中国航空发动机艰难而悲壮的起飞线上,他是力挺千钧、勇往直前的开山脊梁,以他赤热的“中国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无限辽阔的天空„„

吴大观同志用行动实践“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的人生格言。他平时生活俭朴,但为救济农村贫困地区失学儿童,表示对失学儿童的一片爱心,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他向大学、中学母校以及社会慈善机构捐款总数超过20万元。他为祖国航空工业奋勇拼搏,在90岁高龄时,依然为航空工业尽心尽力,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一名党员,吴大观同志为我们树立起一座高尚的丰碑,他崇高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了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感受颇深。他在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无私奉献的报国之情、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敬业勤奋的职业精神、甘为人梯的师长风范、淡泊名利的豁达胸襟等等,值得我们每一名中国人去学习他的爱国之心。吴大观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他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是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被称为“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

吴老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

祖国在进步,世界在发展。要实现那些美好的愿望,要求我们把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主宰未来。明天我们所面对的挑战会更多,但今天战胜了自己也就战胜了一切,把握机遇,就能够获胜。但这一切,是以正确的心态为基础的。

对比吴大观同志优秀品质,我认为自身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要以吴大观同志的精神为动力,立足岗位,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吴大观同志常以“学然后知不足”这一古训自勉。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在生活方面,作为一名刚步入社会的当代青年,要学习吴大观同志的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正直;在思想方面,要甘于奉献以立德,苦练本领以立行,慎思明智以立言,自信、自立、自强,培养良好作风和优良品格。

对照先进的典型、榜样,不管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保持一种激情。我要以吴大观同志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

吴运铎先进事迹感想
《吴运铎先进事迹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