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党员楷模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5 07:35:22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党员楷模....

加工楷模——**** 在****车间,有这样一位老员工,早晨早早的来到工作岗位,晚上直到所有的人都离开后,才默默地离开,他从不会因为工作的繁重而退缩,也从没有为自己的付出而索求,他一直为车间默默地奉献着,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问车间的生产打拼,也为其他的员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工人们都喜欢亲切的称呼他****师傅,他就是****车间第二工段的镗工——****。

****师傅自 1968 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融入到了一起,这么多年以来,他舍小家,顾大家,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为****车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鉴于他能吃苦耐劳、沉着稳重、认真转钻研的性格,当车间每有重点加班突击任务时,领导都是将任务交给他来干,他总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特有的奉献精神,毫无怨言的工作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每次都保质保量的完成车间下达的生产任务。

在2009年*****厂开展的“三保三比一创”四季度攻坚主题实践活动中,****师傅更是体现了一名优秀的老员工应该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就在今年的下半年,正值新产品上线,第一次投入车间开始生产,车间把新产品**的加工工作交给了他。为了能够尽快得完成车间的生产任务,他连续1个多月加班加点,就是为了能够找到最好的加工办法,既能够保证加工的效率,又能够保证加工的精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朱师傅的认真研究下,很快工人就掌握了最新最有效的加工办法,研制了一种能够很快将零件定位的工装,节省了大量的零件装夹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新产品立柱的铣序和钻序加工的效率,保证了加工车间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

作为一名生产一线上的老师傅,他在认真工作的同时,还能够经常以身作则的教育年轻的员工,把自己多年来在机械加工方面的心得和经验毫不保留的教给年轻一代,作为一名老党员,朱师傅能够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和年轻党员交流,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老员工。在员工的心中,他就是一面旗帜,他就是全车间员工的楷模。相信只要车间的全体员工能够以*****师傅为榜样,努力向这位优秀的老师傅看齐,****车间一定会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xxxxx车间 2010-1-1

推荐第2篇:党员思想汇报 党员楷模

党员楷模——牛玉儒

近期学习了党员楷模——牛玉儒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颇受感动。

牛玉儒,内蒙古通辽人,1952年出生,历任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秘书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副书记。1997年4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当选为市长。2001年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2003年4月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是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牛玉儒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党的优秀民族干部。2004年8月14日,牛玉儒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牛玉儒同志实现了自己对党的庄严承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牛玉儒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还牵挂着呼和浩特市民,牵挂着工作。他的全部精神反映在他的工作中,贯穿于党的事业里。牛玉儒同志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他赤胆忠诚、鞠躬尽瘁,认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生前经常深入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等基层一线访贫问苦,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亲手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牛玉儒同志在家里接待最多的客人就是那些素昧平生的普通群众。而他的亲戚却没有因他而生活变得富裕,牛玉儒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体现了他不忘本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的崇高品质。他满怀激情、奋发有为。在他充满激情、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推动下,呼市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大为增强。在具体工作中,他不分昼夜地南北奔波、上下忙碌,抓建设、搞引资、促生产,使呼市的发展突飞猛进。牛玉儒同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担任领导职务期间,牛玉儒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他人谋取一丝私利。多少年来,他为百姓办过无数实事、好事,可对自己的亲友却“六亲不认”。他说:“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属于我自己,我不能随便支配!”。他的正气和清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起了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它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生前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忘我工作,勤政为民,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现在他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来学习发扬光大的。我们要学习他身上闪耀的光辉精神。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像牛玉儒同志那样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理论知识。要勇于思考,尽力把工作学习都搞好,要争做埋头苦干、恪尽职守的典范。

推荐第3篇: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的党员心得

2018年3月26日,黄文秀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2019年7月1日,追授“时代楷模”称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学习

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物,更无从谈何为人民公仆。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做好人民公仆。

不忘初心,源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古代先贤们都能认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作为共产党员,更应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党执政最大的底气,是祖国蓬勃发展最根本的力量和保障,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是一个党员应该时刻铭记于心的。正是因为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时刻牵挂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黄文秀在看到天气预报之后,想到的是驻村地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危,毅然返回驻地去帮助当地群众抵御自然灾害。

不忘初心,给人以无所畏惧的力量。正是因为坚定不移信仰社会主义,许多党员同志才会一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无私付出。当面对狂风暴雨的时候,黄文秀同志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支援贫困村民的道路,在赶赴驻村地点的途中,还不忘联系同事,询问村民的受灾情况。

作为驻村书记我们一直坚守在工作第一线,在工作中能深刻的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艰难,要想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但需要我们时时刻刻牢记人民的利益,更需要我们学习做黄文秀式的人民公仆,从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动力,以她为标杆,具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责任与担当。以担当诠释忠诚、以担当体现作为。学习做黄文秀式的人民公仆,要像她一样不忘初心,自觉为民造福。“不忘初心,始做人民公仆” 是一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一生为之奋斗的话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事事想着群众。要始终心系群众,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如果我们中多一些黄文秀一样的好党员,好同志。相信人民会更幸福、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心得

黄文秀的事迹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她的离开带给我们深深地思考,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导,我想谈下自己的思想体会。

俯下身子,扎根农村。她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同志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与其他多数青年不一样,她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的工作机会,义无反顾地来到农村,甘愿把自己地青春和热情奉献给农村,一心想要改变当地农村的落后面貌,这种不怕吃苦、敢于面向困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论我们做什么工作,吃苦耐劳的品质是不能丢的,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心为公,为民解困。黄文秀在扶贫日记中写道:“一位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众的落后’,我们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从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贫,并且扶贫要扶志和扶智,这样一个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福利的党,我怎么能不响应号召呢?”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传承红色传统,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她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细致调研,寻疾问苦,把工作做到了田间地头,手写了脱贫具体措施,亲自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实情,掌握了第一手工作材料,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向黄文秀学习的地方。当前,全国人民都在关注脱贫攻坚,都在努力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果每个脱贫攻坚工作者都能向她一样,细致入微,鞠躬尽瘁,那么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一定会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我们的小康目标一定会提前实现。

勇于担当,启迪未来。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国家和人民需要更多黄文秀式的有为青年,需要更多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的人们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时代需要榜样,社会需要英雄。这个美丽、善良、平凡的女孩,短暂一生却令人动容。她的花季虽短,但灿烂地绽放过,馨香永存!她的英雄事迹必将激励和鼓舞新一代的青年树立更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体会

2016年,来自百色市田阳县农村的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响应号召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6日晚,她在雨夜行车赶回村里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物。可能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孩提时代,说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为伟大的数学家或者科学家,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贡献。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思维以及认知的具化,理想渐渐成为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经济独立、独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够拼凑得起最初梦想的蓝图。也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也许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许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的认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感情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砥砺初心、呼唤担当。

“不忘初心”,说到底就是不忘为中共人民谋幸福,为祖国事业谋发展的崇高目标,时时刻刻牢记人民的利益,是一句说起来简单,却需要一生为之奋斗的话语。纵观我国和我党发展的历史,在每个年代总会涌现出那么一些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不断奋斗着,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

黄文秀作为高学历的扶贫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嘱托,不忘初心,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对扶贫事业满腔热忱,对扶贫工作孜孜以求,长期奔走扶贫一线,用生命践行着共产党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朴素信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尊重。在核查帮扶村洪涝灾情的路上,年仅30岁的她,永远长眠在了那片她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上,用生命擦亮了共产党员的价值底色,践行了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黄文秀同志生前的事迹,再一次让全党上下的同志感受到了“不忘初心”的力量,我们应该主动向该同志学习,保持一名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守初心、担使命,与人民群众紧紧相依在一起。如果多一些像黄文秀同志一样的好党员,何愁人民不幸福、祖国不复兴。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总结

黄文秀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向她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守信仰。共产党员无论那个岗位、无论那个层级,都始终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牢记党的嘱托,始终坚守信仰。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用热血谱写一个共产党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用生命展现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我们向她学习,把对党的无限忠诚烙进身后的脚印中,始终坚守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心怀一颗对党绝对忠诚的拳拳之心。

为民造福。“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爱戴和追随,就要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为民造福,我们不要“金杯银杯”,只要老百姓的口碑。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我们要她学习,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始终心怀一颗感知群众冷暖的赤子之心。

勇于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共产党员要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带领群众苦干实干,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始终做到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我们百色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主战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同时作为第一书记,我有信心在党中央领导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是黄文秀的心声。我们要向她学习,大力弘扬苦干实干、扎实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聚在推动发展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始终心怀一颗干事创业的勇敢之心。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收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接续奋斗,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娘娘宫街道邰屯村利用党的生日为契机,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村干部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奔走一线倾心为民的奉献精神。扶贫书记黄文秀牺牲了!这个用生命坚守初心的共产党员,在连夜驱车赶回驻村点的途中遭遇山洪,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30岁。黄文秀说过,走出乡村的人肯定有部分要回来建设家乡的,她就是属于走出后又义无反顾回来的那一小部分。一年前,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文秀主动请缨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把希望带给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拼尽全力。这个原本在村里人眼中,不相信能干出什么事来的年轻的丫头,为百坭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牺牲令百坭村村民无比痛心,也让无数人为这个不曾谋面的年轻姑娘落下眼泪。

黄文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典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在她牺牲后,被追授了“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时代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对黄文秀始终体恤群众困难,全心全意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的肯定。在脱贫攻坚事业上,像黄文秀这样热血付出而又默默无闻的共产党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本可以在城市中扎根,却始终不忘家乡人,选择了扎根基层。在群众需要的时候,他们始终冲在前面,始终牢记为民的宗旨,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助群众、服务群众中去。

黄文秀走了,但她坚定的信念、忠诚的品质、甘于奉献的精神,充分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使命担当。驻村满一周年时,黄文秀的汽车里程表恰好增加两万五千公里,她为此写下感言:“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一年的“长征路”凝聚着黄文秀的辛劳,见证着黄文秀的奋斗,黄文秀的公仆之心、忘我工作的精神,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定将激励着后来人接棒前行。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学习黄文秀的忘敢、勤劳、热忱,学习那种因心系父老乡亲义无反顾投身基层的不改初心,更要学习黄文秀始终艰苦朴素、保持本色、啃硬骨头,把困难扛在肩上的使命担当。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需要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在各项事业中挥洒热血,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一个又一个的“黄文秀”,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个人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推荐第4篇:党员教师先进事迹:熟悉的身影 我的楷模

党员教师先进事迹:熟悉的身影 我

的楷模

党员教师先进事迹:熟悉的身影我的楷模

谷z老师,区级骨干教师,东城区名师,优秀中共党员。之所以对她的情况了如指掌,是因为我们不仅是同事,同在一个音乐组,还因为她曾经是我的师傅,带我入门,领我进步。

提起谷z的名字,在北京市中小学,特别是舞蹈教师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可能看过她的踢踏舞蹈作品《爆米花》、《小旋风》、《少年先锋》等优秀作品,可能聆听过她的课堂教学,可能读过她的论文著作,可能参与过她的专项课题研究……当你走近她,接触她,

你会发现她是那么谦虚和善,名实相符的良师益友。

一、师傅和我一起面临新挑战

08年暑假我调到z小学后,首先面对我的就是协助师傅带领舞蹈团在暑假期间训练并参加多场奥运演出的活动。面对如此艰巨、繁重的演出活动,令我非常的茫然,因为我从来没有带领几十名学生外出参加这种大型演出的经验。整整一个暑假,是师傅谷老师亲力亲为,帮助我一点点熟悉舞蹈团日常排练和演出的流程。从舞蹈团每天的排练开始,早上我第一件事情是清点舞蹈团大、小班的学生人数,然后订好中午饭,接着就是跟着师傅谷老师给学生排练,中午看学生洗手吃饭、睡午觉。

假期中舞蹈教室里蚊子很多,在学生午休前,师傅谷老师都会给学生们抹上蚊不叮,在教室门外,我们都会喷上灭蚊剂,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谷老师对学生的悉心照顾,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体现的无处不在。其中一次我们

为了8月6日午门火炬起跑仪式的演出,5日晚在午门排练到9点多钟,当晚就住在了学校。师傅那种敬业精神让我很受感染,使我觉得加入这个团队的光荣与责任,更懂得了要加倍的付出努力才能成为合格的史小人!

二、师傅是我教学工作的引路者

刚到学校,我担任形体课和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带着一份压力,在假期中我就开始请教师傅谷老师怎样上形体课,谷老师告诉我形体课是校本课程,要教我们学校的特色踢踏舞,这对我这个一点踢踏舞基础都没有的老师来说又是一个挑战。谷老师在假期借给我踢踏舞的学习光盘,帮助我尽快入门,还为我准备了踢踏鞋。记得从开学第一节起始课起,谷老师作为我的师傅就一直在指导我上课、写教案。

每次听完师傅的评课,我总会找到努力的方向。师傅总在鼓励我,要对自己有信心。现在每周六的下午,我都会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到学校,跟着师

傅的舞蹈团一起学习踢踏舞,每次从我家到学校的路上虽然很奔波,但是我觉得辛苦并快乐着。一年后在师傅的帮助下,我的舞蹈课有了很大进步,我还利用寒暑假自学舞蹈,考上了踢踏舞和民族民间舞的教师资格证书。

三、矢志不渝科研路

校本课程在我校实施以来,师傅谷老师一直在探索中前进。09年的暑假,在师傅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形体课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接到这个任务我们觉得很光荣,随之而来的就是摆在眼前的困难和压力,因为编写教材成书不是一件小事,前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于是,在整整一个暑假期间,师傅带领着我一起筹划、查阅各种书籍和光盘资料,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创编新的舞蹈动作,舞蹈组合,按照年级设定主题单元等。

给学生照相片、编辑图片,最后修改、定稿、再修改、再定稿等等。师傅带领着我不知有多少个日子天天在办公

室、舞蹈教室里反复地讨论,争分夺秒地思考、查阅、创编,饿了就叫盒饭,编写时经常顾不上吃口饭……这个过程很艰辛,但我又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充实。因为师傅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就这样,我们的《形体课校本教材》成功出版,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这就是谷老师,我身边最熟悉的身影,我永远的楷模!

推荐第5篇:党员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党员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4月19日,《人民日报》以《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为题,整版报道了贵州省遵义市草王坝村原支书黄大发36年“拿命修渠”的感人事迹。4月25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并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同日,《焦点访谈》以《问渠哪得清如许》诠释了黄大发老支书用自己的生命和36个寒暑,为我们生动诠释了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怎样才叫不忘初心。

黄大发,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今年82岁,XX年退休以前,他当了30多年村支书。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解决了当地靠天吃水的困境。这条渠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发渠”,黄大发也因此被誉为新时期的“愚公”。

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共党员和基层干部,通过学习黄老支书的先进事迹后,使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始终坚持对党忠诚、不忘初心、艰苦朴素、清正廉洁。要求自己做到敢于担当、敢想敢干,始终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命运屈服,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推荐第6篇: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一个个最基层的农村教师,却有一种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宁愿放弃改行的机会,也要坚守艰辛清贫的教育工作岗位;有一颗“不是我所生,却与我更亲”的爱生之心。这些都源于他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蜡烛精神让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响彻中国,传遍教育界,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学习了三位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感慨万千,不断进取,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爱生如子,这才是最崇高的师魂!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以上三位老师的蜡烛精神,整个教育界一定满是辉煌!

5月 26日 ,我校全体教师学习了三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感慨颇多,心情很不平静,特别是她们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她们从教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像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她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孔子云: “ 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 ”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 „„ 在当今冷漠、隔阂渐成风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

学习了这些感人事迹后,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 „„ 我很感动 , 从中学到了很多 , 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 , 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 , 我想我应该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篇二】

我从教13年,担任班主任近10年,对“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是深有感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是“教书”的前提,“育人”是“教书”的根本,教师决不能只“教书”而不“育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对教育工作总是热情洋溢。从一名刚毕业的师范生到对工作游刃有余的青年教师,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实践中、反思中、总结中成长起来的。有时担任班主任,有时担任两门主课,无论分担什么学科、什么工作,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努力再努力——扎实自己的基本功、提高教育技能、尽快地融入到学生当中,而且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等工作始终很用心,也深知教师育人的重要性,时刻谨记“育人”的职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表面看是教书,其实真正的内涵是育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培养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素质。这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

在我每年接手的班级中,总是会有几个成绩差、习惯差、品行差的典型学生。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从接班起就对他们倾注了比其他学生多几倍的精力。首先我要从多方渠道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情况、思想品行、学习习惯等,无论是询问“前辈”还是做家教,我都对得到的资料进行整合比较以作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会亲自“走近”他们——课下观察他们的“行踪”、课上注意他们的“动态”,对他们多提问、多指导、多关心、多交流,更准确地帮他们查找造成目前这些行为、思想的根源,并通过一次事件进行举一反三的引导教育,让这些孩子在一次次的小错误之后逐步改正自己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尽快帮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接着引导他们明确作为一名学生应有的学习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就这样,在我的耐心教育、引导下,我所带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品行大多数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有的即使学习成绩没有大幅提高,但是思想行为绝对是健康、积极、热情、向上的,甚至他们中还涌现出不少关心集体、关爱同学、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优秀典型呢!

去年我所接的五年级一班中,学生学习成绩及行为习惯差异很大,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品德课的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全班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与精力。例如班上的张芮苗、张梦恬、崔心馨、郑孟果、张悦等不少女孩子虽然也能踏实地参与学习,但是成绩却不是很理想。于是,我平时就多关注她们:发现很多时候她们连举手的胆量都没有。因此课余我就多帮助、辅导她们,课上多提问、多鼓励,尽可能多的给予她们发言的机会,激发她们的自信心和大胆参与的勇气。课间,我走向她们的座位,坐下来与她们聊天,问一问:在校住宿有没有什么困难?在校就餐有没有什么不适应?放学回家都喜欢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最爱读的课外书是哪些?最擅长的体育、文艺活动有哪些?慢慢地孩子们似乎已经把我当成了她们的知心姐姐,主动加我的QQ,有什么心事或者困惑总喜欢课下主动找我聊一聊。有时还告诉我一些男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动向呢!使我能够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而我们班的男孩子更是别具特色:天资聪明一个赛一个,体育、文艺各有所长,课堂发言积极活跃全校皆知,可就是让你“天天头疼”——讨论解答一个问题,就能让两三个男孩子差点“吵”起来;下课还没回到办公室,一个女孩子就来哭诉被打了;课间做个操,就会有个男孩动作不到位被值周处点名的;早上刚到校,就发现全校园就只剩我班的几个男孩子还在激烈地打乒乓;午休时间,总有两三个男孩子至始至终在和值日老师“捉迷藏”——桌子底下看书、东张西望瞅乐子、打扰周围同学休息„„这些小将们的“突出表现”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既不忍心对活泼可爱的他们“严加控制”,又总是被出其不意的突发事件所困扰,你说能不头疼吗?

于是,课堂上,我注重对这群“一休”的正面引导,故意抛给他们一两个技术含量较高的问题,鼓励他们带领女孩子们分组展开学习、探索、研究、交流、评价等,男孩子们展开思维的碰撞,女孩子们也从中领悟学法、激发兴趣。例如:由程新超、周晓辉、李府昌等几个男孩儿导演、编排的课本剧《晏子使楚》获得了镇级优秀节目的荣誉。这也是我们班学生把握课堂、拓展课堂的优秀成果。课余时间,我注重他们的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从不布置反复抄写的、大量枯燥的作业,总是引导孩子们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句、熟读或背会本课课文等,同时给孩子们自由把握的空间,指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课余活动,支持孩子们课余展开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跳绳比赛、跳皮筋等活动,并鼓励孩子们多去图书室借阅图书,引导班干部在班上开展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展评活动。这样一来,早读课、自习课上教室里都是专心读背、勤学苦练的身影。课间活动,个个都激情高涨、大显身手。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积极向上,班风有了显著的改善。乐观自信的笑脸越来越多了,明辨是非的小督导员争相担当了,班主任的“头疼病”也悄然痊愈了。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不但要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同时还要有一套管理班级的方法。在孩子们的自选和推选中组建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要做好的便是正确的督促和有效的运用。首先对班干部要敢于放手,但又不能袖手旁观,要适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技巧的指导。同时,对班上的好人好事、学习标兵、劳动能手等先进典型要加强表扬的力度,对纪律涣散、思想不端、突发事件等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公平的处理,时刻让学生谨记:健康、积极、向上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作风,时刻保持平等、温馨的班级氛围。

通过多年“教书育人”工作的体验,我深感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很重要,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教师,都应该用心和学生交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学习的技能、学会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好的育人的本职工作。这不仅需要时刻保持满腔的热心和责任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倾注更多的耐心、诚心和爱心,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一位称职的班主任老师,一个名副其实的育人典范。

推荐第7篇: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双王城卧铺小学

张晓丽

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深深地体会到优秀教师的平凡和伟大,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有待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多多发挥这些精神,提高自己。现结合学习材料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

一、立足本质,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我们应当学习优秀教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

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推荐第8篇:脱贫楷模村主任先进事迹

【安康脱贫楷模】

医者医村 ——金铭锋先进事迹

金铭锋,男,41岁,汉族,大专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高桥镇板厂村主任。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拥护和好评。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形象

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他不断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随时以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用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形象,用心用情完成村里各项工作任务。在与同事相处时,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同事;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中,他始终专心用心,不计得失,用自己实际行动让贫困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板厂村属于紫阳为数不多的深度贫困村,全村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之辈颇多,再加之山大沟深,居住条件恶劣,不少群众内心都充斥着对生活的懈怠,所以吵架斗嘴、邻里纠纷矛盾时有发生,为破解这一难题,金铭锋首先以村里的老党员为突破口,邀请威望高的党员同志为大家讲课,以老党员为标杆号召全体村民借鉴学习。日常工作中,金铭锋更是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不厌其烦的走村入户深入实践,了解村民生活状况,迅速解决问题,力争“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纠纷不过夜”的处事原则。

三、用行动践行初心,争做群众健康守护神。

2007年,金铭锋在十年的寒窗苦读中,以优异的的成绩考入了陕西省科技卫校,经过三年的扎实学习,于2010年被安排到铁佛卫生所,正式接替父亲为村里的群众把脉治病。干一行就得专一行,他入村行医的第一天就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为全体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排查高血压病、糖尿病、精神病等常见病症,分类归档进行规范管理,与此同时他还开展了儿童保健、孕产保健、老年人保健、传染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工作,规范化建设极大的提高了服务能力水平,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2016年因个人工作成绩突出他还被镇党委评为了“两学一做”活动学习标兵。

四、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誓把青山变金山。

2016年,他自掏腰包经过外出考察学习,到专业的科研单位测试土壤的PH值,让人意外的是,超乎寻常的适宜中药材种植的发展。他立即动手准备材料,组建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并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入股、药材种植及园区务工等措施动员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合作社。2017年又成立了紫阳县天和药业有限公司。2018年,他不仅在自己任职的板厂村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鼓励全村群众参与试种,于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免费技术指导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外,他还深入该县毛坝镇成立了天和药业有限公司分公司,流转土地1千多亩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2017年,板厂村村民仅中药种植一项就实现年增收四千元以上,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金铭锋在群中心中的影响也更大了。

推荐第9篇:新时期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楷模关喜志先进事迹

新时期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楷模关喜志先进事迹

讲求人品官德,坚持艰苦奋斗,勇于牺牲奉献,是关喜志短暂人生的突出特点和鲜活写照。19年来,他始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用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感召官兵;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用党员领导干部的高尚品德影响官兵;关爱部属、倾心育人,用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素质带动官兵。

常修人品官德。关喜志在日记中写道,“良好的品德修养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他将很难成就事业。”他经常教育部属,“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当连长时,他把自己“堂堂正气、勃勃志气、虎虎生气、融融大气”的心得感悟书写出来,挂在连队会议室,教育激励全连官兵。要求别人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而且比别人做得更好。无论是出操、训练和执行任务,他总是站在最前面、冲在最前面、干在最前面。他很少外出应酬,老乡、战友、同学聚会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业余时间只是打打球、练练字。他的办公用品非常简陋,桌椅坏了一修再修,电视还是前几任留下的“长虹”牌,机关人员几次要给他换新的,他都没有同意。他每年都参加老连队的连庆日,每次都主动介绍连队的光荣传统和一茬茬官兵为连队做的贡献,但从来不讲自己做了什么,实际上就是他当连长那一任,把连队带入了先进行列。和他一起共事的常委班子成员,都评价他是一个讲大局、能战斗、肯奉献、严要求的领导干部。

坚持人才理念。关喜志感到,评价一名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看他干了多少事,更要看他培养了多少人。多年来,他始终以帮带部属、培养人才为己任,时时处处用教育引导、用行动实践。当参谋长后,他针对参谋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组织机关人员每周写一文、每半月标一图、每月一次集体辅导、每季度一次集中交流,定期进行作业展评和考核讲评;对新进机关的同志,他经常手把手地教、一招一式地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作训参谋丛伟涛,参谋业务基础比较薄弱,但学习能力很强,很有发展潜力。关喜志就对他进行重点培养,日常工作多交任务压担子,上级组织参谋集训、训练比武经常让他参加,使小丛的参谋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很大,成为集团军“优秀参谋标兵”,今年初被提拔为作训股长。这几年,在关喜志的培养带动下,团司令部先后有3人考取研究生,3人被集团军评为“参谋标兵”和“优秀参谋”,8人被军以上机关选调和提拔到营连主官岗位。

勇于牺牲奉献。关喜志家庭一直比较困难,他7岁失去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把8个孩子拉扯大,入伍后他经常把积攒下来的津贴和工资寄回家里;自己成家后,妻子没有工作,岳父母又体弱多病,常年住在他的家里。由于工作忙,关喜志很少回家,但每当双方老人过生日,他都会按时打上问候和祝福的电话;每次和妻子通电话,总要告诉妻子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老人和孩子,表达对妻子的歉意。参加工作10多年,但关喜志一直没有能力买房子,一家5口人仍然挤在家属院54平方米的平房里。即使生活这么困难,他也从来不发牢骚,不抱怨。但只要知道干部战士有困难,他就会慷慨解囊、热心帮助。2007年7月,六连连长姚洪峰的岳父母等4名亲属同时在车祸中遇难,一下子给家里本来就不富裕的小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关喜志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拿出2000元,并迅速组织全营官兵捐款8000余元,帮助处理后事。去年7月,军务参谋侯海东的孩子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肠粘连,手术急需用钱。关喜志主动拿出1000元,又发动司令部捐款5400元,还利用休息时间亲自到医院看望。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关喜志先后为官兵捐款近2万元,帮助10多名官兵解了燃眉之急。★

推荐第10篇:党员学习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2018年3月26日,黄文秀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2019年7月1日,追授“时代楷模”称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学习

黄文秀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品格、务实为民的责任担当,是用生命坚守初心使命的优秀青年共产党员,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青年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信念,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生命诚可贵,民生价更高。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现在身处在脱贫一线的战士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正在为我们的困难群众寻找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们将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全身心的投入,竖起了一面面旗帜。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还有无数的困难和险境,我们必须知难而上,迎难而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应有的力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间点的临近,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所剩贫困地区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以黄文秀为榜样,继续履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心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满噙热泪、深受触动,由衷倾慕这样一位年仅30的年轻的扶贫干部不分寒暑春秋,不管刮风下雨,常年奔波于县城与村庄,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年轻共产党员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当年,魏巍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真实记录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今天,我认为扶贫干部也可以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用最朴实、最接地气的方式融入贫困大众,唤起千万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必胜信念。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不忘初心。黄文秀硕士毕业后,本可以留在条件更好的地方和单位工作,享受着更好的待遇。可她却选择了回到家乡,回到村里,为乡亲们服务,她在白坭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从一名扶贫新手迅速成长为扶贫能手,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爱岗敬业,奉献青春。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品质,体现了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牢记使命。黄文秀在第一书记任上,始终心系广大群众,在服务社会和全心全意为家乡人民服务中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在入户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她卷起裤管,撸起袖子帮贫困户收拾房间,扫院子,有的村民一次不让进,她就去两次、三次,家里没人她就去田地里去,边帮村民干农活边聊天。她实地勘测村道,跑项目,做方案,全程跟踪实施;她带领村民学习别村的种植经验,结合山里实际发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产业;她计划在村里办个幼儿园,联系母校的师生来调研,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

我们要接力黄文秀继续前行。目前,脱贫攻坚进入了决胜期,实现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脱贫,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要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向黄文秀这样的扶贫干部接力努力,贫困不是一天产生的,当然也不可能一天就根治。她的年龄虽然定格在了30岁,但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年轻一代的人生追求和奋斗征程,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扶贫工作中,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要有以身作则,树立为人民服务、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我能深刻感受到黄文秀同志崇高的理想、执着的信念、奋斗的青春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农村基层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她在第一书记岗位上所做的一切,很好地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学习其将青春献给祖国,将生命与热血献给祖国的脱贫事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要结合自己的使命和担当,给合我们自身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感悟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黄文秀虽然不幸遇难,令人痛惜,但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让我们对标、较准、纠差,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当代大学生的典范,反哺报答养育之恩。**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成为那个“要回来的人”。这样的选择,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可谓“不可理喻”。很多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一旦走了出来,跳出了“龙门”,就一头扎进繁华的大都市,换下了身上的“粗衣”,洗去了身上的“乡土”,同时也丢掉了淳朴的本性和农民的本色,甚是可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也必将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先进共产党员的代表,心中牢记人民之托。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就要从内心把群众当亲人,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能和村们唠家常,她学会了方言;为了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她经常一连几个星期都驻村里,白天群众出去干农活,她就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日复一日地“缠”着村民们,大家才慢慢接受了她。中央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就是要把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走近群众、融入群众,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党员干部要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要立足本位,找准兴农村、富农民、强农业的发力点。不务虚声,不贪虚功,勤勤恳恳干事业,兢兢业业当公仆。

一线扶贫干部的楷模,携手走上脱贫之路。驻村一年,辗转2.5万公里,让418名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2.71%,扶贫是她“心中的长征”。如期脱贫进入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6年时间,全国累计减贫8239万人,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必须采取超常之策、下非常之功。当下正是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精准发力,追求“无我”境界的关键时候。需要我们全党同志齐心协力,以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拿出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像黄文秀同志一样,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体会

2019年6月17日晚上,是白坭村和黄文秀一家的不眠夜,这晚,党的扶贫书记黄文秀离开了,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她选择泥泞,告别繁华,扎根基层,反哺家乡,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对比黄文秀,某些扶贫书记的作为可谓扎心,扎老百姓的心。有些地方的扶贫书记岗位,竟成了单位务闲人员的退路,但凡不愿干事的,就安排一个扶贫书记岗位,既可以不用到单位上班,又可以用“村情复杂,历史原因”等推脱扶贫工作。有些扶贫书记说一套,做一套,只作规定程序,不敢触及问题本质,群众寒心,村干部嫌弃。有些扶贫书记大做表面文章,资料、档案封面精美,内容整齐划一,浪费纸张,不接地气。

扶贫乱象频出,如何从本质改善百姓生活,实现全面脱贫,还需我们重拾初心,轻装出发。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总结

1989年出生的黄文秀,是一个爱美的女孩子。

同学们对她的印象是:喜欢穿裙子,会弹古筝,写得一手好字。她北师大的师妹、南宁市第十八中学教师蒋金霖说,在北京读书时,文秀总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然而,投身扶贫事业后,黄文秀将自己的爱美之心悄悄地“藏”了起来。她收起漂亮的裙子,穿上运动装在山野村屯间奔忙。

焦守云在《我的父亲焦裕禄》中写到:父亲到兰考之前,一直在哈尔滨、大连、洛阳等城市工作,接触的都是新潮的东西。他二胡拉得非常好,舞也跳得好,还是个出色的男中音。父亲对生活也是很热爱的,工作再忙,胡子也刮得干干净净;衣服再旧,也洗得干干净净。父亲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还爱钻研。他在大连起重机厂时,给他们的厂报、广播电台写了很多文章。但在兰考艰苦的环境下,为了解决民众温饱的严峻问题,父亲舍弃了他一切爱好,争分夺秒地带领兰考人民除“三害”,就像兰考的一个领导干部说的: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是跑步度过的。

黄文秀藏起裙子,穿上运动装,把生命献给了党的扶贫事业。

焦裕禄放弃爱好,“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在人民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说“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什么是倾情投入、奉献自我?黄文秀用实际行动给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榜样!

漂亮的裙子可以让人更美丽,高雅的爱好可以让人更有气质,但黄文秀,这个爱美的共产党员,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美!

初心之美。她北师大硕士毕业,却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牢记父亲“脱贫离不开共产党”的教诲,毅然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攻坚殚精竭虑。

奉献之美。她将私家车开到村里当工作车用,驻村一年,汽车仪盘表的里程数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忙的甚至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领导、同事多次关心她,热心人要给她介绍对象,她的回答是:“等百坭村的父老乡亲都脱贫了,我一定轰轰烈烈爱一回,让乡亲们做证婚人。”

担当之美。面对如注暴雨,面对电闪雷鸣,面对漫过道路的汹涌洪水,她毫不畏惧,坚定前行,把年轻的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

爱美的方式有千万种,最美的,是黄文秀的不忘初心,无私奉献,敢于担当!

第11篇:时代楷模张富清先进事迹的党员学习心得

2019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矢志奉献,党中央决定,授予张富清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张富清事迹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2019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事迹学习

近日,中共中央授予张富清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样称赞张富清同志:“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细细观看了张富清同志采访纪实,时时被感动着,几度热泪盈眶,张富清同志隐瞒战功的理由是“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多少都牺牲了。他们的功劳,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张扬自己的功劳”。在革命年代,张富清同志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在转业后,张富清同志开山修路,一心为民;在生活中,张富清同志个性低调,朴实无华;在子女的工作问题上,他也没有提供过任何方便,他说“我是国家干部,我给了家属方便以后,农民又该怎么办呢?”

哪里需要去哪里,哪里需要战斗到哪里,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是张富清同志的真实写照,他无愧于“共和国人民功臣”的称号。张富清同志不仅是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2019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事迹心得

连日来,老英雄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引起强烈反响。张富清同志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学习张富清的奉献精神,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不仅要学习张富清的精神,更应该用张富清精神指导工作,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为退役军人服好务、尽好责,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退役军人的心中。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触动了基层工作人员,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要以张富清为榜样,坚守为民情怀,认真履职尽责,把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把百姓当亲人,踏实做好信访工作。

老英雄张富清在成就伟绩后保持低调品行,在获得骄人功绩后保持不骄不躁,在转业后保持奉献精神,值得所有建行人学习和看齐。学习张富清精神,保持一颗谦逊之心,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在实处

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工作完成有信心,政策解答有耐心,服务管理是真心,任务完成有决心,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2019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事迹体会

张富清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战功赫赫,被称为“战斗英雄”,同时他又从不居功自傲,更没有向党和政府索取什么;作为中央军委培养高级干部学校的学员,他可以有多种转业选择,但他却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

“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当记者问张富清为什么不让大家知道立功的事时,张富清哽咽了。在战争年代,张富清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冲锋陷阵,因作战英勇、贡献突出,荣立军一等功,赢得“战斗英雄”称号;在和平年代,张富清却低调得像“无名”人了一样,要不是县里进行军人信息采集,张富清的事迹恐怕连他的孩子都不知情。张富清,一名老革命,一位老党员,用英勇杀敌阐释了革命战士的赫赫人生,用淡迫名利展示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党员本色。

“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张富清可以留着在大城市工作,这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可以回到陕西老家,给父母尽孝,但他来到了地处偏远的湖北来凤。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任务工作重,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最好的回报。张富清严格要求自己,对家人也是如此。在国家自然灾害时期,党和国家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全面精简机构人员,张富清就率先动员妻子辞去公职。对于子女,张富清更是对他们严加管教,“在其位谋其政”,用自身行动默默影响孩子。张富清,是将个人行动融入到国家发展大战略中,服从、奉献、守正,是他的代名词。

张富清,95岁老人、71载党龄、63年深藏功名,用一生行动演绎了一位老英雄的初心本色。

2019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事迹收获

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是恩施州来凤县退役军人。他71载党龄,在64年里深藏功名,一次次显赫的功勋,都沉积在一个红包裹里,连儿女都不知情。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境界!我们要向张富清学什么?从媒体对老英雄报道的事迹中,让笔者从中得到了一次次灵魂的洗礼。

张富清出身陕西省洋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8岁时便失去父亲,大哥因为吃不饱而夭折,母亲孤身带着兄妹3人艰难度日。经历了社会动荡,张富清灵魂深处受到洗涤和震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真正的贴心人!人生捭阖,感恩“解放”,张富清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开始和归宿,这一坚持,就是一生一世。

张富清说:“我打仗的秘诀就是不怕死。一冲上阵地,满脑子都是怎么消灭敌人,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信仰,灵魂里的忠诚!张富清因为有了对共产党的坚贞信仰,在一次次枪林弹雨中,将生死置之度外,舍生忘死,英勇善战。

张富清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并没有回到故里,而是来到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湖北省来凤县。从“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直到95岁高龄,张富清一直隐姓埋名 64年,从未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辉煌过去。

党性干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范。选择条件无比艰苦的恩施,是因为张富清知道恩施需要干部。面对许多质疑他为什么要到无人问津的山区工作,张富清回答很干净:“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呀!”

经历干净,是清正为官、反腐倡廉的旗帜。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张富清与同志之间、单位之间、社会之间都保持着干干净净的革命本色。变换过那么多岗位,权力在手,但他对金钱从未有过丝毫的贪图,终始严于律己、克己奉公。

家风干净。张富清的4个孩子,除大女儿因伤致残外,其他3个都凭自己的努力读书,当上了干部或者职工,没有一个沾过父亲的光。他的妻子嫁他的理由“就是因为他思想纯洁、为人正派”。

2019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事迹感悟

近日,湖北来凤县95岁老党员、战斗英雄张富清,入党71年来,不忘初心,对党绝对忠诚,在艰苦山区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故事广为人知,感动了无数人。张富清轰轰烈烈战斗,平平淡淡生活,尽显淡泊名利、无我无私的英雄境界。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战争年代,他英勇无畏,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主动扎根偏远山区一心为民;离休之后,他从不居功,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他把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期望,都化作默默洒下的汗水。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张富清始终如一的坚守。他用扎根山乡的选择和兢兢业业的付出,交出了一名老兵、一名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赤诚答卷。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立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张富清的一生,从没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在部队,张富清保家卫国;到地方,张富清为民造福。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的选择,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名利观、荣誉观与责任观。

“无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为心矣。”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张富清始终如一的坚守。英雄无言,他的光辉经历却掷地有声。张富清平凡而伟大、普通又崇高的人生故事,一辈子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的感人事迹,犹如一座朴实巍峨的精神丰碑,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第12篇: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的党员学习心得体会

2018年3月26日,黄文秀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2019年7月1日,追授“时代楷模”称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学习

近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人民日报,2018.7.1)

为什么黄文秀的事迹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映和关注呢?笔者认为是她身上有一种新时代难能可贵的毅力和精神,深深感染着人民。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每一位年轻基层干部都要努力向黄文秀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学习她热爱基层,扎根基层的精神。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 ,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扎根基层。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这一切都是自己选的,我要为我的事业而努力,尽最大努力把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做好,成为我宝贵的财富。加油!”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充实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但是有些年轻干部工作在农村,生活在城市,并不能安心的扎根基层,踏实工作。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应该学习黄文秀,学习她以村为家、以村民为亲人的思想觉悟,学习她“先当村民,再当村官”的工作理念,学习她不干出一番成绩誓不罢休的理想追求,端正态度,扎根基层,体悟磨炼,在广大的大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学习她无私奉献、服务群众的精神。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研究生,黄文秀没有一点娇气和傲慢,她能走进群众,了解群众。她能和村干部积极走访调研,倾听群众的声音和诉求,驻村帮扶日记里记满了各种各样的村务小事,从农村低保、到水费电费,只要村民有需要,哪怕再小的事,她都在努力的去做。正像她经常性说的一样“只要能为村民谋一丝利益,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困难也心甘”。作为基层的年轻干部就应该学习黄文秀的这种精神,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的服务理念,真正的从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涵

学习她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精神。黄文秀到村任职“第一书记”后,大事小事都积极去做。人们常说基层干部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黄文秀曾对朋友说“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年轻干部干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更要严于律己,踏实工作。农村工作复杂繁琐,要有耐心,踏踏实实的完成各项任务,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应埋怨,而是虚心接受批评与教育,积极向群众学习,向领导同事学习,在农村一线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心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但缺少这样的一个人,那就是以民为本、为民请命、舍身报国的人;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驰而不息的精神状态,以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以干就是讲政治、不敢就是不讲政治的工作态度。书写时代画卷的波澜壮阔,只有奋斗才能留下深深的印记,也只有奋斗者能永葆青春的朝气。

要做人民满意的基层干部,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要像黄文秀同志一样不忘初心,自觉为民造福。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始终坚持把群众装在心里,尽心尽力、履职尽责。奉献是我们党员干部最神圣的职责,党员干部就要始终心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学习黄文秀同志的“不忘初心,坚定信念”。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到2018年开始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个决定凸显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始终心系家乡群众,我们要向她学习,勇毅前行,敢于担当。向黄文秀看齐,守正创新,扎实奋斗,展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自古英雄出少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我们奋斗的时代,是我们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时代。我们站在历史风口浪尖上,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以“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魄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向黄文秀同志学习,争做时代先锋。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总结

一位30岁的扶贫干部黄文秀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她是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一位普普通通的“80后”,在返回驻在村途中突遇暴雨洪流,不幸因公殉职,她无愧为新时代的好榜样!

她始终坚守初心,为了基层工作,她至今单身。她一方面照顾患重病的父亲,一方面做驻村扶贫工作,无论压力有多大,却从来不忘自己党员干部的身份和初心使命。她胸怀理想,是新时代广大青年的榜样,她放弃了一切可以选择、令人羡慕的好机会,毅然回到家乡,矢志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黄文秀埋头苦干、立足基层、扎根泥土,埋头苦干、不为名利,与群众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为驻在村脱贫攻坚倾注了心血和汗水,在平凡的扶贫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学习黄文秀这种实实在在行动、脚踏实地干事的精神,筑梦奋斗。承担起党员干部的担当和作为,诠释青春人生的价值和追求,诠释奋斗追梦的真谛和意义,无愧为新时代的干部,我们全党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年,都当以她为榜样,追求理想,努力奋斗,不负人生。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体会

2019年6月16日晚,百色市凌云县遭遇暴雨,引发山洪,多个路段被毁。年仅30岁的广西优秀定向选调生、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开车途经凌云时,不幸遇难。

“黄文秀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黄文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员,是“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青年干部,更是“倾情奉献、舍家为国”的扶贫干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为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这个共同目标,再次“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头扎入最艰苦、最偏远、最困难的基层驻村。她们中有初入社会的稚嫩青年、有天命之年的“老牛”、有娇柔的巾帼女将……为了同一个使命,承载着同一份梦想,“抛妻弃子”,风尘仆仆,走到了百姓的身边,走进了群众的心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扶贫干部脚下的土往往是最厚重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长征”,扶贫是新时代的长征。黄文秀仪表盘上的两万五千公里,是一步一个脚印,日日夜夜的走访;是披星戴月的帮扶,扎扎实实的脱贫致富;更是涓涓流淌的鲜红,沉重泥土的浓缩。驻村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更是真真切切的,在村里,她们语言不通;在村里,她们交通不便;在村里,她们备受排斥……但她们义无反顾,毅然决然。

“扶贫永远在路上”,小康却在不远的将来。她们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坚定信念,“功成必定在我”牢固梦想,“撸起袖子加油干”竭尽所能,时光如水,昂扬之帆,激荡前行,贫困县在退出、贫困户在脱贫,小康越来越来近,她们涌现出来了:“脱贫之花”黄文秀、驻村干部解良、产业扶贫先锋乐文秋、背篓医生管艳萍……向她们致敬,向奋斗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们致敬!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感悟

2019年6月16日晚,突发暴雨,一心牵挂白坭村群众安危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不顾危险驱车回村,途中所乘车辆被山洪卷走,不幸遇难。这位脱贫路上的“巾帼”,百姓心中的“楷模”用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画”出了合格党员的“模样”,“刻”出了人民公仆的“标准”。

炼初心,牢记党的培养。黄文秀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患有癌症,母亲旧病缠身,2016年在党的政策扶持下她家才实现脱贫。她也曾得到教育扶贫资助,成长的经历、家庭的变化、国家的发展让她树立了感恩、奉献、担当的初心。高考时,她选择了师范院校,她曾希望成为一名老师,将知识教给乡村的孩子;在校时,她总是动员校友回到基层、发展家乡;毕业后,她考录了广西定向选调生,并主动下村担任白坭村第一书记。她总说:“她是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读完大学,要不辜负国家的培养,作为一名党员,作为百色革命老区的壮家儿女,定要将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她时刻牢记着初心,并用行动践行了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命。

接地气,融入百姓生活。她是个学习的“高手”,也是个基层工作的“新手”,刚到村工作时她碰过“壁”、撞过“钉”,听过很多“质疑”、受过很多“冷眼”,她善于思考,并找到了与群众“距离感”的缘由。她俯下身子,吃住在村,跋山涉水、进村入户,到了农户家中、田间不是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为群众打扫院子、帮他们干起农活。她绘制地图,标注每一户的位置,笔记本里写得“满满当当”,为了方便入户,她将私车用作公事,群众都说她是个“难缠”的女娃娃。她压力很大,却从不叫苦抱怨,白天背起包就扎下去走访,晚上分析研究每一户的脱贫对策,夜深了,还一个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她坚信“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并不孤单,因为百坭村的数千百姓早已成为她的家人。

尽使命,芳华永驻百坭。文秀书记刚到百坭时,面对的是一个交通不便、产业不强、脱贫任务重,贫困发生率高达23%的贫困村,有 103户473人未脱贫。她把这一次回报乡亲的“实战”,当成自己“心灵的长征”,她从小处着眼,把群众当亲人,分析每一户的“穷根”;她从关键入手,积极申请项目资金,解决了村里出行难、用水难等问题;她从根本出发,鼓励每一户人坚定脱贫信念,并在产业发展上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一年时间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7%;砂糖橘、茶油树等产业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电商引领、致富能手带头,农民实现增收。她的真心换来了百坭群众的“众志成城”,她的奉献迎来了百坭发展事业的“蒸蒸日上”,她的担当谱写了基层党员应有的“恪尽职守”。这场天灾,让百坭折了“翅膀“,百姓眼含热泪,她的芳华永驻百坭,也驻扎每一个当代青年的心里,她没有走完的“长征”将由我们接棒继续前进。

第13篇:党员楷模大师风范——崔政权同志的先进事迹

附件2:

党员楷模 大师风范

——崔政权同志的先进事迹

2005年12月4日,在上海10年罕见寒潮来临的深夜,一双跋山涉水的脚板再也挪不开步子,一对深邃、智慧的眼睛再也抬不起眼皮,一颗不知疲倦的心脏悄然停止了跳动。中国工程勘察大师、模范共产党员、水利部科技委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科技委顾问、原长江委综合勘测局总工程师崔政权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1岁。崔政权逝世消息传开,人们泪水涟涟、哀思如潮。有的专家学者请假自费乘机、坐车赶赴上海为他送行;秭归百姓要给崔大师树碑,巴东父老乡亲要为崔大师立传,奉节人民要为崔大师铸一尊铜像„„

崔政权到底为三峡库区做了些什么?三峡人民为何对他感恩颂德?专家同事们又为什么对他如此的敬重和赞佩呢?

心系库区,为百万移民找一个安稳的家园

三峡工程的兴建,库区13座县(市)城、129座集镇需要搬迁,移民上百万,这在中外水电史上没有先例。而工程的成败关键又在移民。

1991年9月,崔政权奉命担任三峡库区迁建选址和地质论证的总负责人。这项工作攸关到库区100多万移民的福祉和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三峡地区堪称地质博物馆,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除了火山活动、冰川和破坏性地震活动外,几乎囊括了所有地质问题。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深知三峡地质工作是“通天工程”,他常常告诫自己:“要为三峡百万移民找到一个安稳的家园,对党对国家高度负责”。在城镇选址上既要考虑到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群众生活方便,更要考虑到地质条件能确保移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国家的投资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无论严冬酷暑,还是暴雨大雪,年近花甲、身体单薄的崔政权每年要巡查库区两三次,行程数千公里,攀高坡,下沟谷,足迹踏遍了三峡库区的每个角落。1994年10月,崔政权带领长江委地质人员用40多天时间对三峡库区20个县(市)150余处可供建城(镇)部位进行了全面考察,跑遍了5600公里库区淹没线附近的山山水水,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地质调查和勘测工作,摸清了移民城镇选址的地质情况。考察结束后,崔政权立即向国务院三建委和国家移民局提交了《关于三峡工程库区涉及移民工程的地质、岩土工程问题的报告》, 亲自拟定了《三峡工程库区城镇建设中岩土工程实施要点》,为城镇迁建选址提供了地质依据,有力指导了迁建工作。在移民镇建设高峰期间,他每年也要花十几天乃至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库区移民建设工地进行全面巡查,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他白天奔波在各个工地、拍摄大量的照片,夜晚则对照片逐张编写说明,撰写巡查报告,经常工作到深夜。

巴东县城自古以来就是三峡库区中自然、地质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1979年,当地聘请某规划院选址、详勘,并由上级批准黄土坡为建城新址。1992年,新县城已基本建成,投资达1.8亿元,5月,崔政权第一次到黄土坡考察,就对随行县领导说的一句话如晴天霹雳:“巴东新县城建到了一个滑坡体上。这一带决不能再建设”。他呼吁在黄土坡一带要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已建好的地方要搞好排水设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后来的事态发展正如崔政权所料。6月10日清晨5时45分,二道桥沟一带发生了崩滑,体积达46000立方米,死亡5 人,平湖路垮塌60米,损失约1000万元。严酷的现实使当地政府认识到“巴东县城的命运同地质环境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决定聘请崔政权为地质顾问。

8月6日,崔政权考察三道沟,又发现了险情。他要求该县立即将这一带的单位和居民疏散到安全地带,尤其要搬走下面的油库。10月29日,被崔政权预测到的滑坡发生了,摧毁了170米209国道、70米港区码头、3个单位和3户农户房屋。由于预报准确,防范措施得力,无一人伤亡,油库起火的灾害也得以避免。

从1991年9月到1996年11月,崔政权完成了三峡库区迁建新址选择和地质论证初勘、详勘报告1000余万字、图纸10000余张,在选址上为三峡库区新城建设避免了20余亿元损失。

崔政权对工作具有超前的意识和长远的眼光。他首次提出在库区设立地质工作站。以负责做好地质灾害预报和新建城镇运行情况的长期监测工作。从1995年开始,库区12个县(市)?的地质工作站相继建立,配备了专职地质人员,这就为库区的地质安全安上了一双双警惕守望的眼睛。1998年7月至9月,三峡库区共发生崩滑事件126起,总体积达到两亿多立方米。都因及时预报,均未发生人员伤亡事件。当地政府和老百姓说,有了地质工作站,我们住的放心、睡得安心、工作时不担心。在奉节只要一提起崔大师,老百姓没有不知道的。他们说,崔大师给库区百姓谋福,我们因他而有幸。“山矮人高,心清水浊”,这是库区人民送给崔政权大师的一副对联,也是对他崇高的评价。

1999年,中央电视台特邀崔政权走进《东方之子》栏目,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移民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三峡百万移民要重新选择自己的家园。由于三峡库区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经常出现,所以三峡人心里一个安全的家尤为重要。我们今天东方之子介绍的崔政权,就是替三峡库区人找家的人„„” 这期节目被安排在“五一”劳动节这天播出。崔政权的名字从此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劳动者学习的榜样。

学无止境,培育新人,勇攀科技高峰

1935年,崔政权出生于吉林省和龙县一个朝鲜族农民家庭。1956年,毕业于原东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立志献身祖国的水利地质事业。1956年至1990年,从事长江干、支流丹江口、宝珠寺、江口、彭水等10多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他每完成一项工作或工程就立即进行技术总结,提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

和方法。在这个时期,他写出了几十万字的笔记。

一般人能学好一门外语就属不易,崔政权为了能走在世界地质学科的前沿,主要靠自学掌握了日、英、法、俄四国语言,日语和英语达到了能熟练跟外宾交谈、发表论文的水平。1981年,为备考神户大学进修生,崔政权每天早起对着墙壁苦练日语口语,练得舌头红肿、流血;一本《现代美国口语辅导手册》,他一有空就捧读,随身听也听坏了好几个;53岁那年,他又开始学习法语,很快就达到了翻译著作的水平。他自学电脑,其技术比许多人都要好,他撰写所有中英文著述材料全部都由自己输入。

终其一生,崔政权从来没有度过假,无论在查勘的车船上,在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里,即使卧病休养在床,崔政权依然坚持学习,以惊人的毅力不断充实已有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70年代初,崔政权的论文《岩溶作用动态平衡理论》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成为“国际水文地质学新进展”专辑的特约论文。时任水电部副部长李鄂鼎和总工潘家铮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通过实践与理论研究,崔政权形成并建立了自成系统的岸坡变形、失稳预测理论与方法论,他拟定的“长江三峡工程岸坡变形,失稳监测预报系统”,开创了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先河,该思路已引起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和国外地学界的关注,并与欧共体签订了合作协议。崔政权科学地提出了所有城镇新址要分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勘察,该意见被采纳并写进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颁布实施的“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中。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安置规划司副司长罗元华称赞崔政权是三峡库区地质“活地图”和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第一人。

1992年,崔政权通过考察,结合在巴东、奉节等巴东组地层岸坡的变形、失稳情况,提出了“坠溃”的概念,对其明确定义为“坠覆体”,并以此指导了巫山新县城的选址工作。自1992年至1998年6个水文年,特别是1998年长江八次洪峰,巫山县长达7公里的新城,边坡高达30-50米,一坡到顶,没有一处“滑坡”,实践充分证明了“坠覆体”理论的成立。这也是崔政权科技创新的又一成果。

同年,崔政权60余万字的专著《系统工程地质导论》荣获水利部优秀专著优秀奖,被工程地质界和岩土工程界认为是一部具有很高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优秀科学专著。国内外专家认为,“它标志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跻身世界行列„„反映出作者站到了当代工程地质学发展的前沿„„书中的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当时国内工程地质学有两大学派,即成因学派和结构学派,专家们认为崔政权创立了第三大学派,即系统学派。国际工程地质学则有四大学派,即苏联的地质工程学、奥地利的地质技术或岩土工程学、美国的环境途径工程地质学、中国的环境地质学,专家们认为崔政权系统工程地质学,创立了国际工程地质学的第五大学派,他因此被载入中外地质学史册。

1992年,崔政权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他被授予“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称

号。1999年,崔政权的《边坡工程》(和李宁合作)荣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地质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士殷洪福赞扬崔政权为“我们这一代人拼搏的缩影”。

作为大师他十分注重培养年青一代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家,并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术问题的讨论上,启发式地和他们交流,从不摆大专家的架子。“我的那些资料,只要你们用得着,就统统拿去。” 这是崔政权对年轻技术人员常说的一句话。他一生积累大量的宝贵学术资料,都无私地提供给青年同志们学习、研究、引用。

他亲自挑选三峡库区各地质工作站的负责人,每次他到库区考察或处理地质问题,总要把他们叫来,现场讲解。他还充分利用自己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科研院所的兼职博导等有利条件,亲自联系派出年青同志前往法国、日本进修博士学习。至去世前,他培养的青年专家已达27人。如今这些年轻专家都能独挡一面,成为单位的栋梁之材。他们非常感激崔政权大师,盛赞他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胸襟坦荡、诲人不倦”的恩师和引路人。

坚持真理,生活简朴,鞠躬尽瘁为人民

崔政权性情耿直,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的科学态度,敢于负责。奉节新县城三易选址,某专家提出的三马山新址是建在滑坡体上论断,使得新城建设迫于停工。当地政府非常着急,找到崔政权,他顶住巨大的压力,通过勘查分析否定了某专家提出的三马山新址建设在滑坡体上的论断,科学地选择了口前~三马山新城址方案,并在报告书上签署了明确的意见,确保了新城的建设进度和三峡水库135米蓄水如期进行。当奉节原县委书记陈孝来提起此事时,眼里含着泪花,深情的说,崔政权大师承担了别人难以承担的风险,尽到了别人难以尽到的责任,实现了别人难以实现的成就,他对科学和事业的追求使许多人只能望其项背。奉节县委常委孙开武说,崔政权不是奉节人,但他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敢于负责的献身精神为奉节新县城的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我们要把崔政权写入《奉节县志》,名垂千史。

目前,三峡库区的移民城镇大多已经建成或基本建成,并经受住了三峡水库135米、156米蓄水的考验,初步证明了这些城镇选址和建设的成功。

崔政权一生简朴,干工作不求索取,生活上无所要求,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不喝酒,即使是为了应酬,也最多是拿一盅酒在嘴里表示一下而已。每次到库区,都要交代接待人员:“国家现在还不富裕,有几个蔬菜就足够了,千万不要大鱼大肉,浪费了太可惜。”在查勘地形时,他总是带着方便面、矿泉水,有时向老乡买几个红薯、用水兑碗包谷面糊当饭吃。1995年9月中旬,崔政权在奉节县城新址三马山一带勘查时,一天走了三十多公里的山路,中午只在老乡家里吃了点红薯稀饭。他衣着简单,仅有两套一般的西服也只是出国或正式场合才穿。他喝水的杯子是很普通的保温杯,杯子外面的皮套已掉,杯口已经发白,用了6年都没换过。他写字的纸张都是两面使用,而且写得密密麻麻,不留空白。打印校对稿很少丢弃,办公室常备有剪刀和浆糊,需要重复使用时的章节或段落就从校对稿中

裁剪。崔政权有午睡的习惯,办公室一直放着一张绿色折叠的躺椅。由于使用时间长,边角已起毛,中间完全发白。单位曾给他配了个较大的沙发,考虑既可接待客人,他午休时又可睡得舒服一些。由于办公室太小,堆的资料太多,沙发摆进去就要挪出很多资料,这样崔政权坚决不要,还风趣的说,别小看这躺椅,比年轻时睡岩芯箱舒服多了。在担任科技领导干部期间,他上下班从来不要配车,几公里的路程每天都是步行。

2001年9月,66岁的崔政权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他妻子说,你工作太苦、太累,现在你就好好歇歇吧。领导和同事们也说,这下崔大师可以休息了。可他哪闲得住啊,除了参加国家有关部门邀请的会议外,就是在家整理资料,著书立说„„。

2004年8月中旬,崔政权应邀参加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关键技术问题考察。考察途中,突感身体不适,又发烧又呕吐。为了能继续参加考察,崔政权一路上在车上打着吊针,一直坚持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区考察。“只要是工作,崔政权就是玩命的去干,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他就是这样的人。”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回到武汉,医院确诊,崔政权患的是肺癌。

崔政权想到来日无多,自己还有许多事没做完,心急如焚,他想同病魔搏斗,与时间赛跑,于是他每天伏案十多个小时,以顽强的毅力用英文写出了几十万字的专著《立足地表变形信息的滑坡预报系统》。2005年秋,崔政权的专著成为国家科技部和欧盟七国合作的《中欧科技合作第五框架项目》重要内容,被邀请参加10月在希腊举行的欧盟第五框架项目“滑坡预警系统集成与优化”第五次会议。出国前几天崔政权说话常常吐词不清,妻子和同事都劝他不要去参加会议了,他却说:“我要为合作项目做一个圆满的了断。”

由于崔政权说话不十分清楚,他的报告就由参加会议的几个同志分别代读,他一直坚持到会议结束。会后安排考察欧盟几个国家的滑坡,这对身体已极度虚弱的崔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强忍着疾病的折磨,和考察团成员一起乘机,辗转希腊、意大利、奥地利等国,考察完会议安排的所有滑坡。

10月29日,飞机刚降落在武汉,崔政权就直接被送到了医院。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癌症已转移到脑部,他念叨的还是和欧盟的合作项目。

住院期间,每当有来自库区的人看望他,崔政权总是不断询问库区移民安置情况。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的手里总拿着手机,想打电话给库区同志,似乎想要叮嘱和交待什么„„

长江委的领导和同志们来探望他,他念叨的还是工作,他说:“假如上帝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把欧盟的合作项目做得更好,因为这关系到国际威望啊!”

病重时,他几次告诉妻子,巴东的黄土坡、白岩沟、白土坡、西壤坡„„,奉节的宝塔坪、莲花寺、三马山„„,秭归的茅坪、剪刀鱼、范家坪„„,一幕幕像放电影似的浮现在眼前。妻子说,这是你的幻觉吧。他说,不,我真的看到了。此时的崔大师是多么想再回到那儿,去看看他深爱的库区人民、去抚摸他亲吻过的土地、去完成他未尽的事业、去研究他

还需探索的技术问题。

弥留之际,他紧紧握住女儿的手,嘴唇微微蠕动,似乎还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说„„大师带着遗憾走了。他放不下心爱的事业,离不开魂牵梦萦的库区。

无需树碑,那库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城就是一座座丰碑;何需立传,大师的功业都永远镌刻在库区百姓和水利人的心中。

斯人已逝,风范长留。大师的精神永存,似古老的三峡,历久弥新;大师的生命不朽,像江水奔流,昼夜不舍;大师的事业常青,如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第14篇:小学骨干教师奉献楷模先进事迹

小学骨干教师奉献楷模先进事迹

**,女,中师文化,1978年9月至今一直在**乡中心小学工作。三十年来,她辛勤耕耘,乐于奉献,兢兢业业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她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她酷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教书育人的光辉事业。

酷爱教育事业。从教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担任三十年的班主任,已接近退养年龄,但她工作依然积极肯干,她舍不得孩子们,舍不得深爱的教育事业,仍然工作在班主任岗位上。

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她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哪位同志有困难,她都热心帮助,哪位同志生病住院,她都要亲自去探望。她谦虚谨慎,与同志和睦相处,从不斤斤计较,三十年来没有与任何同志发生矛盾冲突,并能积极主动调解同志之间、同志和领导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一名骨干教师的作用,为学校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她深深体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她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加强自修,努力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多年的教育的实践,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她有了更强的教育教学能力。30年来,她在班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接一个新班,都首先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学生情况,采取具体的管理办法。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培养一批得力的班干部,既有利于班级工作,又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其次,在教学的同时又重视育人,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和一些名人青少年时代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经常利用班会,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同学们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形成良好班风。第三,抓“两头”带中间,切实做好差生转化工作,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方法,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促进差生转化。优等生容易滋生骄傲情绪,注意早打预防针,使他们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第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关心学生,用真诚的爱感化学生,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差生,他们自己有的就认为是被老师遗忘的。当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他们会把这样的爱深埋在心底,并自觉地改正错误。

无私奉献、关爱学生,从教三十年始终坚持早来晚走,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学困生补课,义务为学校拆洗被褥、修理桌椅。她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对后进生、特困生、残疾儿童倾注了更多的爱。她为学困生补课,家长主动给补课费,都被她婉言谢绝,她无私照顾特困孩子在校的生活,经常自己掏腰包为特困生买学习用品。学生们称她为“老师妈妈”,学校多次收到家长发自肺腑的感谢信,有的家长亲自到学校来表达感激之情,感谢刘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照顾。1998年,她任教的三年级,是这个基础较差,后进生较多的一个班,这个班的大部分同学来自于偏僻的各个教学点,他们的基础差,纪律观念淡薄,早就养成了松懈的习惯。刚接班时,不少教师为她担心。有些人在背后议论,看来这个班的成绩总评只能是倒数第一了。但她凭着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深深地相信,只要努力去做,一定会把这个班搞好,也一定能把差生的成绩提上来。在摸清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首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热情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给他们以更多的爱心,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克服自暴自弃的思想,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与学校密切配合,对于后进的学生,在摸清他们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进行帮助。对他们着眼于高标准,着眼于细微处,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抓起,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他们改掉坏习气,养成好作风。有个女学生,因经常无故旷课受到学校领导批评,小小年纪但她心里顶牛,思想消沉,对生活态度更加冷淡,对同学的态度也不好。她决心要用爱心唤醒她冰冷的心,先后找她谈心几十次,她有一点进步就鼓励。同时,做好她周围同学的工作,动员大家一起来关心她,帮助她。一次,她得了病,班干就组织女同学为她端茶、倒水,帮她复习功课。老师的爱护,集体的温暖,使她感动得热泪盈眶,久而久之,她的一颗冰冷的心终于和同学们跳动在一起了。以后,她主动找同学谈心,消除疙瘩,搞好团结,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争取早日把成绩赶上。经过长期的努力,班里的十多名后进生,程度不同地有了进步,。

对于留守生,她更是关怀备至,经常了解留守生的思想状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并保持和他们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进行电话联系,按时反映学生情况。学生小乐的父母在广东打工,春节没能回来,她知道情况后,立即在大年三十的早上到小乐的家里,把小乐接到她家过了一个暖融融的春节。小乐感动地流下眼泪说:“刘老师,你就是我的亲生父母。”小乐的父母回来后,带上礼品到她家致谢,但被婉言谢绝,她说,我是人民教师

12全文查看

第15篇:中学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先进事迹

中学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先进事迹

中学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先进事迹

----“教书是我最大的幸福”

她每天在平凡中行走,用自己严谨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带领学生不断成长成才。她广泛联系,为民族团结搭建平台。

教师的职业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又是未来最具挑战的职业,做教师容易、做合格的教师难、做优秀的教师更难。z就是在这个队伍中成长起来的一名普通教师。她每天在平凡中行走,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却用自己严谨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带领学生不断走向崇高。在她的

身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扎根山区、坚守岗位的爱岗敬业精神,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乐观主义精神,自立自强、不畏艰辛的艰苦奋斗精神,关爱学生、勤奋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情系教育一心选择当教师

z出生在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这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地方,时常让人想到要逃脱开去。然而,生长于此对z来说,反而是一次非常有益的人生铺垫。在这个贫瘠偏远的地方,z知晓了食粮、阳光、雨水对生命而言意味着什么,知晓了知识、善良、义举对灵魂意味着什么。

z的父亲秉性耿直、憨厚仁义,母亲心地善良、为人贤淑,经年累月悉心操持着几十亩庄稼,生活也不宽裕,还经常接济贫苦的乡邻。父母的言行,如一江春水浇灌着z的内心,让她在成长的岁月里,汲取向内向善的力量,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还记得,父亲教我识字时,教的第一个字

就是真,他说,身而为人,无论处事做人,凭的就是一个真,真真切切,不哄不骗,脚踏实地。”

从年幼起开始帮助母亲料理庄稼,干好农活,到进入学堂,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读书识字,把春夏度完,寒暑过了,z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1987年考入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而作为一名回族女学生,这在当时来说是颇为不易的。在青春洋溢的大学校园里,与其他同学相比,z似乎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详尽的规划,她更是将青春的每一个白昼与夜晚安放在知识的殿堂中,挑灯熬夜,分析演算,勤学苦读。1990年,z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故乡三营镇,在三营镇第二中学教书。直到1995年被选拔进入固原市回民中学,z一心扑在教学上,用勤奋与刻苦练就了一身硬功夫,这让她在以后的教学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言传身教满腔热忱绽杏坛

在z家中的案头上摆放着一张照

片,那是她在三营镇第二中学带完最后一届学生,站在学校的花园前的留影。青春的面庞微笑着,像一朵花绽放开来,一种幸福久久地流露着。而二十多年之后,当另一张照片再次摆到桌前时,岁月的风霜在z的脸上刻写下了时光的沧桑。她站在固原回中校园的树下,依然是微小的面庞,静静地望着画外,一种沉着与希望从眼中透了出来。教书的二十多年间,每当万家灯火淹没在浓重的夜色中,z伏案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之后,她总要长时间揉搓早已酸痛成疾的脖颈;而到了秋冬之际,伏案干完最后一件工作的她,总会经受双膝生出的疼痛,风湿一遍遍向她袭来,让她在夜晚不断地醒来。正是凭着一种执着与坚韧,她将青春的名字写在了当地民族教育事业的丰碑上。

1994年,固原地区举行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第四届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当时,z的同行几乎都不相信她会报名参赛。但是,作为教师的z却认为不管结

果如何都应该敢于参加。她报名参加了此项活动,这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回族青年女教师,困难显而易见,尤其参评的教师多数是来自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此后,她开始了艰难的制作,从骨干教师那里取经,从网上找资料,从学生身上找灵感,利用第二课堂反复演练。大赛结束了,她获奖了,同行震惊了。尽管捧回的是一张获奖证书,但却让她感受到作为一名参赛教师所体现出的价值。如今,十几年过去了,z先后承担校内外公开课上百次,撰写教学论文十多篇并发表在区内外报刊杂志上,辅导学生百余人,主编宁夏出版社出版的校本教材数学《新课堂》,辅导学生百余人,承担并主持自治区“十二五”规划课题。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z严谨治学;作为一名团委书记,她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作。把忠诚镌刻心底,把誓言付诸行动。在她的内心,共青团的工作如同一个久久追求的梦想,“既然选择了共青团事业,就要为此付出心血和汗

水”,而她自始至终都无怨无悔。2003年担任校党支部委员及团委书记的z,先后修订出台了《团干部管理制度》、《团干部职责条例》、《优秀团员评选办法》、《校团委制度汇编》,加大团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开展一些活动。特别是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办好固原市回民中学两所“校中校”(少年团校和青年党校)方面做了巨大的贡献。她自编了《固原回中少年团校培训教材》《青年党校教程》,努力经营,使之成为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喜闻乐道的思想教育阵地。

2006年毕业的zzz同学,在2004年刚刚进入青年党校参加学习时,品质优秀,但胆小学习信心不足成绩较差,通过在青年党校听课,外出参加活动及何老师的帮扶,海明成同学敢于表现,敢于问老师问题,学习劲头更加充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考入重点大学。2003年—2009年,少年团校共办8期,通过团课

、讲座、交流等形式每期培训72名回汉学生,其中572名初中回汉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党校创办至2009年,已办6期,每期培训64名回汉高中学生,通过学习党章、党史、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举办讲座等形式,帮助、指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赴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会师地、固原水泥厂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回汉青年学生牢记我党光荣的革命历史,感受鲜活的时代气息,树立远大理想。

青年党校虽然周期长,但由于z工作主动,创新意识强,使得办学颇有特色,成效显着。她通过选拔学员优秀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内容设置合理化,学习形式多样化,向学生传播党的基础教育和基本理论,并探索出“以授课点拔—小组研讨—实践探究—自学深化—自

测互评”的德育教育体系。六年时间共培养发展49名回汉优秀学员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学生党员品学兼优,全部考入本科以上院校。正是z的不懈努力、任劳任怨和全身心的投入,才放飞了许多回汉学生的成才梦想,使得固原回中少年团校和青年党校成为宁夏南部山区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摇篮。

漫漫教坛衣带渐宽终不悔

z的眼中总是流露着一种坚定与希望,这种强烈的目光总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源于她内心生长出来的博爱与善良。曾经有这样一个场景,那是深秋的一天,一位身着红色衣衫的女孩,背着褪色的书包,黯然低着头,跟在衣衫陈旧的母亲身后,在跨出校门的那一瞬,她回头凝望着书声琅琅的校园,这座红白相间的高楼、校园夏日里花香飘散的槐树,而这一情景被静静站在教学楼玻璃窗前的z看到了,她已经听说了这名女学生因为家境贫困而无法支付学费的

情况。然而,就在那一刻,z柔弱的内心落下了伤痛的泪水,她难以面对那个柔弱的身影默然步出校门,而她充满渴望的求知之心却依然萦绕在校园。泪水一如决堤的海,冲垮了z的眼眶,飞翔而出,她的脚步快了起来,她穿过了楼道,冲出了校门,紧紧拉住了女孩和她母亲的手,诉说了起来,让孩子留下来,她会尽最大努力争取资金让孩子念完书。

固原是一个回族聚集、经济并不发达的地方,在固原市回民中学读书的孩子,大多数来自乡下,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现象严重困扰着学校。作为一位回族女教师,z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民族教育责任感,为贫困学生继续接受教育提供帮助的次数已经无法计算。她总是说:“倾心资助事业,这是我的职责,必须负起责任,不得有任何推卸。”2003届回族女学生王金花父母年龄大且长年卧病在床,家里缺少劳动力,生活十分困难。沉重的心理负担曾导致该生学习成绩一度下滑,想退学回家,z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决心帮助她。她多次找该生谈心,鼓励她要勇于逆境成才,并拿出自己的工资,为她交学杂费,同时送她一些书籍和学习用品。王金花被感动了,她发奋学习,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重点大学。考入大学的王金花在给z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没有您,我就没有今天,我将终生感激您”。

然而,失学的学生在增多,仅凭z一己之力,可谓杯水车薪。在z被推选为学校团委书记之后,她多方努力积极筹备,经校委会同意成立“贫困生基金会”,使爱心助学活动得到校内外各种团体及个人的大力支持。2004届学生海浩学习刻苦、家庭困难、面临辍学。z积极争取资金资助海浩,使这个原来只是英语突出、其他成绩一般的学生,后来学习刻苦认真,成绩直线上升,名列年级前茅,并成为2006年宁夏唯一荣获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的学生。海浩的父母及乡亲非常感激并送来了一面写

着“情系桑梓恩重如山”的锦旗。

在z的积极奔走和广泛联系下,2003年至2009年,共有30多个单位和许多热心人与回中542名贫困回汉学生结成帮扶对象,共捐助款项386840元。其中有来自团区委、美国某大学、宋氏基金会、朝霞工程、自治区民委、固原物资通达公司、固原市市长、副市长、政协领导等,为贫困回汉学生上学提供了资助,感动了学生,触动了家长,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广大回汉群众给孩子送去关心和温暖,正是由于老师和社会上热心人的关爱,才使贫困学生有学上、有书读。曾有贫困学生家长含泪从几百里的乡下寄来了一份份热情洋溢、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正是由于z的倾心资助,才保证了学校品学兼优的回汉贫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这既为贫困回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搭桥铺路,又为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搭建了平台。2010年z被任命为学校妇委会主任。作为学校妇委

会主任,要直接面对占学校50%的女教工152人,她深知自己工作经验少,理论底子薄,要做好工作必须下一定苦功夫,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广大女教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增强女教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观念,她首先从自身做起.注重学习外地、外单位妇女干部的先进工作经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研究探讨女教工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忘我地投入、以恒地追求,学校妇委会工作从此打开了新的局面。可是,要真正发挥女教工的聪明才智和潜在活力,切实提高她们的“师知、师智、师能”水平,使她们成为教改前沿的排头兵和搏击风浪的弄潮儿,还必须为她们“补给营养”增加“造血功能”。

为此,z将妇女维权和素质提高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深入到女教工了解她们的渴求和呼声,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力争为妇女赢得政策上的保障,得到领导的支持。在她的努力下,教代会女教工代表占相应比例,畅通了女教

工参政渠道:评模评优女教工占相应比例,她们的辛勤努力得到了肯定;每年对全校女教工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已形成制度;春节走访有特殊贡献的女教工已形成制度;特别是对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教工均给予特殊照顾政策。同时,妇委会采取多种形式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想妇女教师所急、解妇女教师需,为妇女教师排忧解,真正做到了“一人有难众人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良好格局。可是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日益渗透,作为妇女

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女性,要立于船头唱大风,就必须先行打造自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己的能力与时代同步。为此,z积极响应上级妇联及教育部门的要求,在广大女教工中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建设,使广大女教工学有样板,行有标杆,从而激发了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她们的自强心、自信心;在

全校女教工群体中形成了人人“争一流、上水平、创佳绩”的良好风气;使女教工们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精力更投入,工作更努力了,充分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桃李芬芳独醉于精彩人生

当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后,鲜花和掌声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了美丽的z。她先后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教师,;2004至2007年连续四年被市团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2005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师德先进个人”;2008年,她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10年被固原市委、市政府评为“固原市先进工作者”;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1年申请的自治区课题已立项。2012年被推选为“自治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推选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

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党代表初选人选。

她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固原电视台》、《固原日报》和《现代教育报》报道过。她把自己闪光的青春奉献给了学子,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民族教育事业,她用自己平凡的行动诠释着大爱无边的师德与人文精神。谈及自己的成长历程,z老师常常由衷地感慨:“我能够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取得一些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固原市重教的大环境,尤其离不开固原回中众多领导和前辈的关爱与培养,离不开固原回中整个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的心里都特别踏实,因为我的身边有着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荣誉不该只属于我个人,它们属于固原回中这个温暖的集体。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在工作中享受快乐,我已经感到莫大的幸福了。”

/ 首页

上一页

2

第16篇:全国教师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要细致到微处。有人说:“与其说做一辈子的教师,不如说一辈子学做教师”。

通过学习,我要学习他们用赤子之心爱教育,爱学生,把教育当成自己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学习他们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情感熏陶焙为一炉,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对教师来说,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和付出,同时也选择了不断进步,成为了于是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汪秀丽等10位楷模教师尊重并敬畏教育的价值,具有一定得教育理论修养,并且深深扎根于教育第一线的实践,在业务水平上,他们是全国教师学习的楷模和标杆。

这些楷模教师无一例外的爱学生,他们把身为教师当成造就高尚灵魂的崇高事业,爱学生、关心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们用自己的教育人生印证了这一点,在师德水平上,他们是全国教师学习追求的标杆。爱教育、爱学生、爱“教师”这个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职业,这是10位教师模范事迹给我们的启发。

通过学习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抗震救灾优秀教师群体张其星等8人的先进事迹,使我更加体会到,身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学会教书育人,在灾难来临之时,要临危不惧,做到学生先行,老师后行,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安抚和照顾,使同学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国家经历了多灾多难之苦,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灾难的经验,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中国力量”必将推动实现伟大中国梦。通过学习这些先进事迹,将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启发,将这些感人的事迹以及高尚的精神融入到教学中,使青年学生接受熏陶。

“因为有爱,才有激情;因为激情,才有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因为忠诚,才会有献身事业的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才会有不到黄河不回头的坚韧和执著”。 汪秀丽在河北省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当中,这样解析自己。我相信,这不仅是她的座右铭,更是我们全体人民教师的。

通过学习这些先进事迹,我个人的感触颇深,更加深刻认识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与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是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师只有铸就高尚师德,才能当好学生楷模,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师德高尚,学为人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育者价值体系的灵魂和具体化。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不是动听的言词,而是切实的行动。中国古典哲学倡导的“知行合一”强调的就是知识与行动的统一。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标。

二、爱岗敬业

爱岗,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的追求。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只有爱岗才能敬业。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他的全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就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奉献社会。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纹川地震期间,广大的灾区人民教师在生死瞬间,用血肉之躯为孩子们筑起保护生命的屏障,这就是爱岗敬业的最高体现。

三、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学生平等相待,坦诚相处,做学生的朋友,包括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高尚的师爱绝不是一种个人的爱,更是一种社会爱的集中体现。合格的人民教师只有不断地付出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才能引导学生走上成才之路。

四、教书育人

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可以被认为是我们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过程、手段、和方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参天栋梁需要用心血栽种,用汗水浇灌,用精神培育。要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技能精湛的人才,人民教师对学生的教书育人至关重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追求。

五、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我们常讲“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重要的道德影响力。教师渊博的知识、务实的态度、高尚的道德、爱岗敬业的精神、与人为本的作风,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和感染着学生。

六、终身学习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世界已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学科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追踪学科前沿,不断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不断进行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更新,才能引导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掌握高新技术。因此,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是对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广大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要向前人学习、向同时代的人学习。要不断积累,及时梳理,将各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

我认为只有做到以上六点,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第17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介绍

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介绍

在热爱的讲台上,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学生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征服了亿万观众;3个月大就失聪的蒙蒙,自信地绽放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

她就是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校教师杨小玲。23年,从青春到不惑,杨小玲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群特殊的学生,默默的付出也赢得了认可。她先后荣获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回望来路,杨小玲认为自己最大的骄傲,是没有辜负聋哑孩子用尽全力叫出的那一声含糊却动人的“妈妈”。

一眼结缘,青春岁月挥洒在特教讲台

1990年,杨小玲和3名同学一起来到武汉市第一聋校,透过窗户,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教室里跳傣族舞。

整个舞蹈跳下来,谈不上姿态,也谈不上美感,孩子们的动作很僵硬,但他们眼睛里透出的一股子认真劲,让杨小玲动容,她的眼泪唰地一下就下来了。

这个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尖子没有想到,就是这段无声的舞蹈,让18岁的自己从此跟聋哑孩子结下不解之缘。在拿到毕业分配志愿表时,杨小玲只郑重地填了一个志愿——武汉市第一聋校。

“是孩子们的坚持和对生活的希望感染了我,我要帮他们做点什么。”杨小玲坚定而充满热情地说。

上班以后,杨小玲协助舞蹈老师文洁负责文艺队的工作。不懂手语的杨小玲完全不知道如何跟学生交流。刚开始,给学生排练舞蹈,她不知道怎么讲解节奏、动作要领,更不用说怎样表达音乐的内涵,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给学生示范。一节课下来,自己弄得汗流浃背,可学生还是没能掌握好动作要领。回到办公室,她难过地趴在桌上,眼泪流了下来。

擦干眼泪,工作还得继续。为了尽快学会与学生交流,杨小玲除了背“手语书”,还以学生为师。操场上、教室里、食堂里,学生们在用手语私下“聊天”。只要是自己看不懂的,杨小玲就主动向学生请教。学生们都很喜欢教杨小玲这个勤奋的“学生”。就这样,杨小玲一步步走进无声的世界,成了手语活字典。

鼓声传震,让聋哑孩子“听”到节奏

在聋校,语言交流障碍还只是第一道门槛。困难比杨小玲想象的大许多:音乐再悠扬,学生们也听不见,节拍再鲜明,学生们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术语,她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所有的节拍和口令,她只能用手势传达。杨小玲站在这群孩子中间,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

怎样让聋哑学生感受到节奏?杨小玲苦苦思索。看到舞蹈室里的大鼓,她忽然眼前一亮。鼓声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学生们的脚心:他们终于第一次“听见”节奏,眼里放出惊喜的光。

学生们从此喜欢上这鼓声,喜欢上舞蹈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舞蹈情绪,杨小玲把音乐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为实现动作整齐,她自创“呼吸传递法”。在《千手观音》的表演中,后面人张开双手的同时,往前面吹一口气,前面的学生感知后立刻张开双臂;为尊重残疾学生的个性差异,她探索出“无限沟通法”……

杨小玲的热情投入,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路。

在学校舞蹈室外,一名男生经常躲在窗外偷学。杨小玲走出教室,用微笑迎向他怯怯的眼光。这个名叫王志刚的孩子说:“老师,我想学跳舞。”于是,杨小玲答应了。他成了队里最刻苦的队员,每次排练下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从不叫苦。

训练一年多后,杨小玲为王志刚选定独舞《好汉歌》,参加全省残疾学生文艺比赛。当时,杨小玲身怀六甲,不管多晚、多累,她都陪在训练场,打节奏、讲要领。这支舞让王志钢赢得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奖——全省一等奖。

2001年,王志刚冲击全国比赛,产假还没休完的杨小玲,回到舞蹈室。经过近一年排练打磨,舞蹈《秦俑魂》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比赛上大获成功。

这次比赛改变了王志刚的命运——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抛出“橄榄枝”,他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8年里,他随团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登上央视春晚、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残奥委会开闭幕式舞台,感动了亿万观众。

“在学生身上,我学到了坚强、包容和担当。”杨小玲说,“每个生命都有梦想,我帮他们圆梦,他们也会用自己的行动,点亮更多孩子的梦。”

信心培养,“丑小鸭”成为父母的骄傲

蒙蒙曾经是父母的一块心病。20年前,刚出生3个月的她,就被确诊耳聋。邻居小伙伴嘲笑她、欺负她,叫她“傻子”。四处求医无果,绝望的父母觉得天都塌了。

蒙蒙7岁时,妈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把孩子送到了市一聋校。六一儿童节,蒙蒙爸妈第一次看到登台跳舞的女儿,高兴地说:“这真是咱家的蒙蒙吗?”

就是在杨小玲的舞蹈课上,蒙蒙开始找到自信,找到上学的理由。在杨小玲的培养下,蒙蒙成了学校舞蹈队队长、班长、校学生会主席。2008年,舞技出众的蒙蒙跟杨小玲一起,站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演出那天,蒙蒙一家高兴地像过年一样,四里八乡的乡亲知道了,也都竖起了大姆指。“我的残疾孩子一样不比别人差”,那一刻,蒙蒙妈妈心中充满了对杨小玲的感激,“杨老师只是没有生她,说到付出,她操的心比我这个当妈的还要多。女儿交给她,我一百个放心。”

不离不弃,让每个稚嫩的心灵充满自信

聋哑孩子,往往有好强又自卑的双重心理。

舞蹈队的学生青平,是一位充满灵气、很有舞蹈天赋的女生。可是,她性格孤僻,谁对她好与不好,都记在了心里。一次训练中,她不认真的态度让杨小玲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她。她扭头就走,杨小玲一把抓住她,她狠狠地瞪了一眼,冲出排练厅。

当时,杨小玲的眼泪唰唰地往下掉,觉得自己好委屈。“是我的方式有问题吗?”冷静下来,杨小玲悄悄找到青平的班主任和同学。一打听才知道,青平每月生活费只有200元,早餐经常只吃一个馒头。大强度的舞蹈训练,她体力肯定跟不上。

杨小玲为自己的莽撞而自责。她主动找到青平,真诚向她道歉,请她继续学习舞蹈。以后的日子里,杨小玲经常从家里带好吃的给她补充营养。训练结束,杨小玲总会摸摸她的头,给她一个微笑、一份赞许……渐渐地,青平在舞蹈室里快乐了起来,也乐于和同学们交往了。高三毕业,青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理工大学,并在大学毕业后到了广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任教。

后来,青平在信中对杨小玲说:“是您给我插上寻梦的翅膀,是您让我找到追梦的自信,是您在我心里撒满梦想的阳光。敬爱的杨老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像您那样,继续这爱的接力。”

献身特教,播撒更多爱的火种

2009年秋天,杨小玲得到消息,一聋校排练的舞蹈《楚风乐韵》有机会代表全省教育系统,去上海参加“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

这可是第一次与健全孩子同台竞技,机会难得。杨小玲和孩子们非常兴奋。离展演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了,得加紧排练。

11月29日,排练中,杨小玲正使劲跺脚,忽感脚下一软,跪倒在地。送往医院,她被确诊为左脚跟腱断裂。

比赛时间越来越近,杨小玲实在放心不下。坐着轮椅、打着石膏,她出现在舞蹈教室,指导孩子们排练。看着老师辛苦的模样,孩子们训练间歇都跑过来帮她揉揉胀痛的腿脚,有的孩子心疼地掉下了眼泪。

听不见音乐、听不到掌声,一聋校舞蹈队的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舞蹈超越了所有健全孩子,捧回第一名。这一刻,他们觉得,所有付出的辛苦都值得。

2006年,杨小玲被借调到中残联艺术团工作。经过半年的艰苦训练,她带的B队成为艺术团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一年演出70多场,去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好评如潮。

中残联艺术团想把杨小玲留下来,承诺帮她解决后顾之忧,爱人工作、女儿读书都不成问题。“艺术团的学生离开我,一样有精彩的人生;跟他们比,一聋校的孩子更需要我。”一年后,杨小玲踏上回武汉的列车。

杨小玲的热情也点燃了其他同事,市一聋校陆续涌现出一批市区骨干教师。培智班老师胡欣主动与她搭班,一搭就是4年;学校美术老师甘云山是残疾人,曾经意志消沉。是杨小玲激发起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并将100多名聋哑学生送进大学。

如今,武汉的10万教师成立了1000多个“杨小玲助残扶困小组”,服务残疾困难学生和社会残障人士。“杨小玲特殊艺术工作室”还对广州、南京、深圳、宜昌等地区特教学校进行培训指导。

第18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介绍

在热爱的讲台上,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学生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征服了亿万观众;3个月大就失聪的蒙蒙,自信地绽放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

在她的引领下,8名学生登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璀璨耀眼的舞台,更多的残疾孩子或上大学继续深造,或走入社会,正常就业。

她就是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校教师杨小玲。23年,从青春到不惑,杨小玲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群特殊的学生,默默的付出也赢得了认可。她先后荣获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回望来路,杨小玲认为自己最大的骄傲,是没有辜负聋哑孩子用尽全力叫出的那一声含糊却动人的“妈妈”。

一眼结缘,青春岁月挥洒在特教讲台

1990年,杨小玲和3名同学一起来到武汉市第一聋校,透过窗户,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教室里跳傣族舞。

整个舞蹈跳下来,谈不上姿态,也谈不上美感,孩子们的动作很僵硬,但他们眼睛里透出的一股子认真劲,让杨小玲动容,她的眼泪唰地一下就下来了。

这个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尖子没有想到,就是这段无声的舞蹈,让18岁的自己从此跟聋哑孩子结下不解之缘。在拿到毕业分配志愿表时,杨小玲只郑重地填了一个志愿——武汉市第一聋校。

“是孩子们的坚持和对生活的希望感染了我,我要帮他们做点什么。”杨小玲坚定而充满热情地说。

上班以后,杨小玲协助舞蹈老师文洁负责文艺队的工作。不懂手语的杨小玲完全不知道如何跟学生交流。刚开始,给学生排练舞蹈,她不知道怎么讲解节奏、动作要领,更不用说怎样表达音乐的内涵,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给学生示范。一节课下来,自己弄得汗流浃背,可学生还是没能掌握好动作要领。回到办公室,她难过地趴在桌上,眼泪流了下来。

擦干眼泪,工作还得继续。为了尽快学会与学生交流,杨小玲除了背“手语书”,还以学生为师。操场上、教室里、食堂里,学生们在用手语私下“聊天”。只要是自己看不懂的,杨小玲就主动向学生请教。学生们都很喜欢教杨小玲这个勤奋的“学生”。就这样,杨小玲一步步走进无声的世界,成了手语活字典。

鼓声传震,让聋哑孩子“听”到节奏

在聋校,语言交流障碍还只是第一道门槛。困难比杨小玲想象的大许多:音乐再悠扬,学生们也听不见,节拍再鲜明,学生们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术语,她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所有的节拍和口令,她只能用手势传达。杨小玲站在这群孩子中间,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

怎样让聋哑学生感受到节奏?杨小玲苦苦思索。看到舞蹈室里的大鼓,她忽然眼前一亮。鼓声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学生们的脚心:他们终于第一次“听见”节奏,眼里放出惊喜的光。

学生们从此喜欢上这鼓声,喜欢上舞蹈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舞蹈情绪,杨小玲把音乐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为实现动作整齐,她自创“呼吸传递法”。在《千手观音》的表演中,后面人张开双手的同时,往前面吹一口气,前面的学生感知后立刻张开双臂;为尊重残疾学生的个性差异,她探索出“无限沟通法”„„

杨小玲的热情投入,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路。

在学校舞蹈室外,一名男生经常躲在窗外偷学。杨小玲走出教室,用微笑迎向他怯怯的眼光。这个名叫王志刚的孩子说:“老师,我想学跳舞。”于是,杨小玲答应了。他成了队里最刻苦的队员,每次排练下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从不叫苦。

训练一年多后,杨小玲为王志刚选定独舞《好汉歌》,参加全省残疾学生文艺比赛。当时,杨小玲身怀六甲,不管多晚、多累,她都陪在训练场,打节奏、讲要领。这支舞让王志钢赢得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奖——全省一等奖。

2001年,王志刚冲击全国比赛,产假还没休完的杨小玲,回到舞蹈室。经过近一年排练打磨,舞蹈《秦俑魂》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比赛上大获成功。

这次比赛改变了王志刚的命运——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抛出“橄榄枝”,他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8年里,他随团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登上央视春晚、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残奥委会开闭幕式舞台,感动了亿万观众。

“在学生身上,我学到了坚强、包容和担当。”杨小玲说,“每个生命都有梦想,我帮他们圆梦,他们也会用自己的行动,点亮更多孩子的梦。”

信心培养,“丑小鸭”成为父母的骄傲

蒙蒙曾经是父母的一块心病。20年前,刚出生3个月的她,就被确诊耳聋。邻居小伙伴嘲笑她、欺负她,叫她“傻子”。四处求医无果,绝望的父母觉得天都塌了。

蒙蒙7岁时,妈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把孩子送到了市一聋校。六一儿童节,蒙蒙爸妈第一次看到登台跳舞的女儿,高兴地说:“这真是咱家的蒙蒙吗?”

就是在杨小玲的舞蹈课上,蒙蒙开始找到自信,找到上学的理由。在杨小玲的培养下,蒙蒙成了学校舞蹈队队长、班长、校学生会主席。2008年,舞技出众的蒙蒙跟杨小玲一起,站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演出那天,蒙蒙一家高兴地像过年一样,四里八乡的乡亲知道了,也都竖起了大姆指。“我的残疾孩子一样不比别人差”,那一刻,蒙蒙妈妈心中充满了对杨小玲的感激,“杨老师只是没有生她,说到付出,她操的心比我这个当妈的还要多。女儿交给她,我一百个放心。”

不离不弃,让每个稚嫩的心灵充满自信

聋哑孩子,往往有好强又自卑的双重心理。

舞蹈队的学生青平,是一位充满灵气、很有舞蹈天赋的女生。可是,她性格孤僻,谁对她好与不好,都记在了心里。一次训练中,她不认真的态度让杨小玲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她。她扭头就走,杨小玲一把抓住她,她狠狠地瞪了一眼,冲出排练厅。

当时,杨小玲的眼泪唰唰地往下掉,觉得自己好委屈。“是我的方式有问题吗?”冷静下来,杨小玲悄悄找到青平的班主任和同学。一打听才知道,青平每月生活费只有200元,早餐经常只吃一个馒头。大强度的舞蹈训练,她体力肯定跟不上。

杨小玲为自己的莽撞而自责。她主动找到青平,真诚向她道歉,请她继续学习舞蹈。以后的日子里,杨小玲经常从家里带好吃的给她补充营养。训练结束,杨小玲总会摸摸她的头,给她一个微笑、一份赞许„„渐渐地,青平在舞蹈室里快乐了起来,也乐于和同学们交往了。高三毕业,青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理工大学,并在大学毕业后到了广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任教。

后来,青平在信中对杨小玲说:“是您给我插上寻梦的翅膀,是您让我找到追梦的自信,是您在我心里撒满梦想的阳光。敬爱的杨老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像您那样,继续这爱的接力。”

献身特教,播撒更多爱的火种

2009年秋天,杨小玲得到消息,一聋校排练的舞蹈《楚风乐韵》有机会代表全省教育系统,去上海参加“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

这可是第一次与健全孩子同台竞技,机会难得。杨小玲和孩子们非常兴奋。离展演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了,得加紧排练。

11月29日,排练中,杨小玲正使劲跺脚,忽感脚下一软,跪倒在地。送往医院,她被确诊为左脚跟腱断裂。

比赛时间越来越近,杨小玲实在放心不下。坐着轮椅、打着石膏,她出现在舞蹈教室,指导孩子们排练。看着老师辛苦的模样,孩子们训练间歇都跑过来帮她揉揉胀痛的腿脚,有的孩子心疼地掉下了眼泪。

听不见音乐、听不到掌声,一聋校舞蹈队的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舞蹈超越了所有健全孩子,捧回第一名。这一刻,他们觉得,所有付出的辛苦都值得。

2006年,杨小玲被借调到中残联艺术团工作。经过半年的艰苦训练,她带的B队成为艺术团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一年演出70多场,去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好评如潮。

中残联艺术团想把杨小玲留下来,承诺帮她解决后顾之忧,爱人工作、女儿读书都不成问题。“艺术团的学生离开我,一样有精彩的人生;跟他们比,一聋校的孩子更需要我。”一年后,杨小玲踏上回武汉的列车。

杨小玲的热情也点燃了其他同事,市一聋校陆续涌现出一批市区骨干教师。培智班老师胡欣主动与她搭班,一搭就是4年;学校美术老师甘云山是残疾人,曾经意志消沉。是杨小玲激发起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并将100多名聋哑学生送进大学。

如今,武汉的10万教师成立了1000多个“杨小玲助残扶困小组”,服务残疾困难学生和社会残障人士。“杨小玲特殊艺术工作室”还对广州、南京、深圳、宜昌等地区特教学校进行培训指导。

五、胡遂

一辈子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记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遂

42年教师生涯,她的课堂里永远是座无虚席;57载人生岁月,她的脸上总是阳光灿烂。

她的第一学历是初中,如今却是“985”高校湖南大学的博导。她不是辅导员,不是班主任,也不是心理老师,更没有任何行政职务,但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大批学生粉丝,聆听她吟唱唐诗宋词,分享她的人生感悟,享受着她源源不断注入的正能量。

学生对她有许多尊称:“美女博导”、“妈妈老师”、“湖大一姐”、“心灵导师”、“育人大师”。

“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享受学生成长的幸福。”她这样定义自己。

她,就是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遂。

不蒙祖训,授业解惑锲而不舍

胡遂是名门之后,她的先祖胡林翼与同是湖南人的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并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

“兵可挫,气不可挫,气可偶挫,而志终不可挫。”作为胡林翼的玄孙女,57岁的胡遂多年来努力践行先祖的教诲。

胡遂成长于“*”年代,因为“读再多的书也要下乡”,更因为父母年老要养家糊口,1971年初中毕业才15岁的她,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受祖辈影响和家庭文化熏陶,胡遂6岁前已遍读《唐诗三百首》、《论语》、《孟子》等,小学期间又读了《青春之歌》、《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如此扎实的“童子功”,再加上同为教师的父亲殷殷赋诗相勉:“教育吾家事,怜儿燕翼新„„训蒙方任重,养正贵谆谆”,小学、中学,语文、数学、历史、政治,20岁前,年轻的胡遂就完成了许多教师所没有的教学经历。

1977年恢复高考,爱读书的胡遂当然也跃跃欲试,但学校力挽,并送她去函授学习。工作为重的胡遂,将大学梦暂时搁置。

“不行,还是要读书。”越读书,胡遂越觉得自己知识储存不够,她还是想上大学。那是1985年,她已结婚生子。

“还考什么大学,你的水平干脆直接考研。”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丈夫建议。或许是丈夫和先祖名言的激励,她当真报考了湖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的研究生。

初中学历考研,这中间的知识鸿沟,无疑像一道天堑一样阻隔着胡遂。要想成功,只有付出倍于常人的努力。

最难的是外语。那时胡遂已回到小学做教导主任,白天要工作,下班要做家务、带孩子,学习只能见缝插针。她回忆说,为了记单词,她常常是把衣袖裤腿卷起来,手背上、手臂上、小腿上到处写满单词。这样,给女儿喂奶的时候,蹲下来洗衣服洗菜的时候,随时都能背单词。“规定自己每次记7个,太多了记不住,太少了又划不来。”对于往事,她仿佛历历在目。

苦心人,天不负。1985年9月,胡遂考研成功,师从著名教授马积高。毕业后留校任教。2001年,调到湖南大学,2002年,已晋升为教授的她,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河北大学著名教授詹福瑞。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胡遂以扎实的古文功底、广博的知识面和充沛的激情,在她热恋的大学讲台上,在全国各地的各种讲座中,为数以十万计的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唐宋诗词研究、中国佛学与文学、佛教文献概要等课程,并主持了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撰写了多部学术专著与教材,在国家权威报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课堂上,她总是以自己的经历、以先祖的名言,激励学生。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这期间,她还积极致力于对湖湘文化的整理、研究与弘扬,主持《胡林翼全集》的古籍整理工作。为这项国家课题,她跑遍北京、武汉、南京、湖南等多家图书馆,还多次深入益阳档案馆、家乡益阳赫山区泉交河乡等地,收集有关胡林翼作品的版本、善本、原始手稿、文物、家书和刻印本,哪儿有资料就立刻跑去哪。整理工作前后历时8年,目前全集基本完成。但还有作品尚未完全搜集到,这多少让她有点遗憾。

2007年,她还受邀参与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坛”拍摄,节目播出以后,广受好评。但没想到的是,也惹出了一场**。在讲述《风流儒将胡林翼》时,因在节目中提到“胡林翼与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儿成婚之后,仍流连于烟花之地”,这段短短三分钟的话,却被某媒体断章取义地提出来,受到网友指责,甚至被斥为“不忠不孝”,“有哗众取宠嫌疑”。

胡遂不禁有些心寒。其实,这段话她本是从学术角度出发的,她的本意是要教育学生,任何人都不是完人,只要能改正错误,就能成为一个好人,可惜一些媒体却断章取义,颠覆了本意,折射出不应有的功利与媚俗。

**未能阻碍她推广湖湘文化的脚步,2012年,胡遂又首倡《湖南九章》评选以弘扬湖湘文化,受到湖南省委高度重视。征集评选活动历时两个月,最后选定9篇经典文章,包括屈原的《离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作为湖南向外界展示湖湘文化的高端名片。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毫无疑问,胡遂的课是湖南大学最受欢迎的课之一,其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追星族对明星的追逐。

2001级学生戚家坦,是胡遂在湖南大学教的第一届学生。如今回忆起来,戚家坦仍记忆犹新:下课后要赶到另一栋教学楼上胡老师的课,往往找不到座位,因为其他专业慕名来蹭课的学生早就把位置占满。

博士生邢爽,10年前读本科时第一次听胡遂的课,“就被她浑身下上洋溢着的智慧和才华所吸引”,“有穿越的感觉”。她说,听胡老师讲唐诗宋词,听老师低吟浅唱,大家好像回到了唐宋时代,眼前能浮现出盛唐气象,大宋画卷。“胡老师声音非常洪亮,底气特别足,唱诗诵词特别有古韵”。

同事牛海蓉,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也是主讲唐宋文学。但她自认“比不上胡老师”。胡遂古诗词随手拈来,讲杜甫的《新婚别》,她能“顺手拈来几十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同时还结合当下的现实,“学生怎会不喜欢听?”她说,在研究生面试时,有老师出题要求本科生背某某诗词,学生和主考老师都接不上,胡老师却能背得一字不差。

“在湖大,不听胡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损失。”“她是为讲台而生的人。”“讲课特别有情趣,豪放婉约共存。”采访中,无数师生这样评价。

还有学生在网上写着这样的话:“胡先生只授了我们一年的课,而为我班众生集体敬仰,算是特例。其实,细细想来,先生并未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深刻的事例,如深夜挑灯备课、带病坚持上课累倒讲台或者冒雨送生病学生去医院之类的动人事迹,来叫我们感动。但先生平和、淡定的人格魅力与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却是我们最欢迎的。先生授课是常把唐诗宋词当茶来品的,令人如沐春风。课余则更多地和我辈聊些闲散的话题,诸如做人、做事、做学问,虽然多是传统的经世致用之学,但于日后走上社会的人生道路的确受益匪浅。”

何谓麓山湘水精神?胡遂归纳为两条:一是独立的精神;二是开创的精神。唯有独立,才能守住自我,唯有开创,才能实现自我。胡遂认为,湘水畔的两个相距2700多年的文人身上熔铸了这两点:此二人便是屈原和毛泽东。屈原身上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立、桀骜精神,毛泽东有一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舍我其谁的开创气概。

“感悟山水,儒释道三家各有其说。”胡遂又将三家之观点一一例举,但每每分析之,她都是从中找出催人奋进之处:儒家生生不息的精神状态,道家“如婴儿之未孩”般的生命意境,如释氏“故能与天和”的心静如水境界。

“这样的课堂,哪里是在读古诗词,分明是是心灵按摩,是教育我们该做怎样一个人,给我们以做人的目标、气度和境界。”学生黄涛在博客中写道:默默体会麓山湘水精神的真正内涵,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秉承智者的灵气与伟人的坚毅,接过先辈们留下的写着独立精神与开创精神的旗帜,守住自我,扩展自我的生命天地,向新的时代迈出坚定的步伐!

这样的课堂魅力,从何而来?

胡遂引述了《庖丁解牛》中的一句话:“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焉。”她说,任何一门课,你对自己都要有这样的一种要求,要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

这样的境界,非等闲功夫能至。比如吟诵古诗词,就穷尽了她一辈子的努力。中山大学教授董每勘先生曾住胡遂家附近,少年胡遂就跟从他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唐诗宋词吟唱;读研时,又师从著名教授马积高等人,领会精义;在河北大学读博时,听说古籍研究所的词曲学教授刘崇德,将工尺谱翻译成五线谱,出版了《九宫大成词曲谱》,她登门求教。

而相对于名师传授,胡遂的“霸蛮”无疑更为重要。实际上,一直到后来读了博士,做了教授,胡遂还一直保持着考研时见缝插针的学习习惯。为背诵更多的古诗词,她总是将这些诗词们用磁带录下来,然后在做家务时,边做边听。后来电子技术发达了,她又找到一种软件,将电子文档转化成有声读物。“何以解忧,唯有MP3”她对学生说,而用她先生的话说是,“家务劳动成为了课间操”。女儿20多年里最深的印象是一觉醒来,妈妈总是在听什么。而胡遂自己则谦逊:“10万首唐诗宋词,可惜我还只背得几千首,差得远。”

其实,胡遂的课堂魅力绝对不仅仅是其知识面的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她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她说,人生三大幸福,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她还说,“传道授业信可乐,富贵于我浮云走”。所以,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总是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倾囊而出;所以,她的课,听起来更像与一个个活生生的古人对话,感受着他们崇高的品质和精神,而不是死守故纸堆里;所以,她在教学任务之外,还广开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讲座,教学生如何处世为人,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像青松一样,有一颗紧紧扎根在山岗的强大的内心。有时,胡遂一周有四五个讲座,校内外,省内外,以至于常常忙得“连驻足看看池塘里的荷花的时间都没有”。

让学生的生命绽放光彩

实际上,仅仅只是课堂魅力,胡遂还不可能被数万学生评为“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

“她最喜欢的是走进学生,与学生聊天,帮学生解惑。”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唐亚阳说。

“从内而外自然流露着才情,生活得飘逸而诗意”,“不是美丽,而是华美”,同事评价。

“她像太阳一样,总是把温暖传递给我们。”学生感慨。

除了读书上课,胡遂还特别爱到学生中去。她笑着说,自己当过14年中小学老师,养成的这个习惯是改不了。“16岁的时候,还胆大包天地把全班学生领到岳麓山顶上的云麓宫睡了一晚上,看星星看月亮。”曾经有个学生得重病,只是任课教师的胡遂,带着学生到医院看他,并且组织学生捐款,自己也捐了1000元,最后筹措8万多元捐款。

胡遂还特别爱带着学生爬岳麓山听风,到湘江边赏月,寄情山水间,与学生探讨人生。学生王弯弯说,这种情景,让她常常想起孔子与他的弟子。

一位曾经的学生,因为相爱4年的女友离他而去,伤心欲绝的他从工作地福州专门跑到长沙,“向老师讨求解脱良方”。胡遂将他领到湘江边散步,给他讲述佛典里的一个故事:你和她无缘,你们的结束也不是坏事。她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兴衰成败的过程,“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将五十年兴亡看饱”。师生说着说着,一人一句,吟起了《桃花扇》里的词句。

这样的事太多了。一位大三女生,因失恋而痛不欲生,月光下胡遂陪她散步,上下五千年,眼前海内外,一个多小时女生还没什么触动,“爱上小河是因为没有见过大海”,最后,围绕这样一句话阐述,学生心结顿解,而这句话也在微博上广为流传。

“童年时最深的记忆是做完作业后,出门一看,一客厅的学生,多是女生,哇,像开了一屋子的花朵。”女儿田田形容自己的妈妈“是所有学生的妈妈”。

确实,从教42年,走到哪,胡遂都是学生最好的朋友。她的心中,除了女儿、母亲,最挂念的也是学生。她将学生接到自家吃住,告诉学生自家住址、电话和电子邮箱,不论昼夜,有信必复,有访必接。

大约是十几年前,一个女生半夜来电,说是站在岳麓山脚下的一座高楼顶,马上要跳下去。“妈妈骑上单车飞奔过去”,邓田田至今记得这事。如今这女生已结婚生子,生活幸福。

胡遂说,青春本就有一段躁动的时期,人人都不例外,加上现在社会价值多元,就业困难,青年学生心理问题比较多。做教师的,关键是要给学生以信心、以鼓励。“我们常说人心有七窍,这其中有什么比信心更重要的呢?”她说,给他人以阳光,给自己以阳光,这就是积善,就是积德,就是生命的灿烂。

感念于要咨询的学生太多,2008年初,不太会打字的她在新浪开博,谈自己的人生感悟,回复学生的提问困惑,甚至包括学生父亲的抑郁症。迄今已发博文100多篇,点击量达13万多。

李婷婷是研二学生,来自吉林通化农村,家里比较困难。“老师把我当女儿一样”。李婷婷说,隔三差五,老师会偷偷给她一些零花钱;在网上买旧电脑发现还不错,又给自己也买一台;偶尔逛街买衣服,还会给自己也捎上一件。去年胡遂重病住院,婷婷和同学们去看她,胡遂还惦记着婷婷生病的妈妈,给婷婷妈买药,还送去营养品。

王弯弯来自山西大同,南方冬季的湿冷实在让她受不了,没想到正发愁时,胡遂给包括她在内的16个学生每人送来一床小被子,还有一套暖手的东西,甚至贴心地找裁缝做了小搭扣。之后的夏天,她又给他们送上小水壶。来自校方的统计:这些年,胡遂资助学生的款额,总数已超过6万元。

“笑容,阳光,积极,正能量„„老师,你就没有难过不平的时候?你的负面情绪往哪去?”

“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平生所愿二三子,从容结伴云山游。青春已暮应衰朽,犹自风华如锦绣。世人问我何良方,我有诗笔悬河口。传道授业信可乐,富贵于我浮云走。”

胡遂自作的这首题为《四十初度》的七言古风。或许,就是答案。

六、刘开吉

崇高而淡泊的警院教师

——记重庆警察学院教授刘开吉

现年63岁的刘开吉,年轻时曾在西藏日喀则当过战术教官,此后长期在成都、云南等地的军事学院教学。1994年,刘开吉进入重庆警察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从教40年来,刘开吉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

既教书又育人,才是教授

“教学是大学的第一使命,也是大学的永恒使命。不教不授,不是教授;既教又授,才是教授。”长期以来,刘开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坚持站讲台,坚持在一线面对面教学,1998年至2012年底,连续15年年均授课量达300学时以上。

在教学上,刘开吉遵循警察战术教学训练“综合分层,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良性循环化”的特殊规律,采取“法律、战术、技术、心理、体能”五位一体的教学训练方法,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采取情景模拟及案例教学等方法手段,让学生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刘开吉因材施教,采取“集中指导式”、“研讨式”、“答疑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形成问题意识。

为了做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刘开吉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他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掌握思想动态等。每次上课前,他都会提前掌握学生需求,提高教学针对性和目的性。每个学期结束后,他会进行一次无记名的民意测试,要求学生畅所欲言提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归纳分析,做到一一回复。他也通过短信、邮件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力所能及地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帮助。

由于刘开吉的教学形式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004年,他创建的“警察战术实战教学训练模式”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热爱学生,从严训练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警察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和爱心,主要体现在严格训练和严格要求上。刘开吉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学生,做到战训一致、教养一致。一要根据实战需要确定训练内容,二要尽可能逼真地设置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三要多组织各种类型的对抗训练。

刘开吉认为,责任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在教育中,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会有教育的成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要肩负起教书育人这个重大的职责,否则只会误人子弟。此外,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这个责任不仅仅意味着要上好每一节课,对大学教师的“三大职能”一个也不能懈怠,还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随时随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要不断付出,这种付出可能没有回报,但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刘开吉深知警察职业具有高风险性,警察和军人一样:用生命托起祖国的花好月圆,用热血浇铸母亲的四季平安。警察是黑白世界之间的一堵墙、是除暴安良的正义化身、是调解纠纷的公正砝码、是扶危解困的侠义先锋。在和平时期,警察是为公众利益牺牲最多的一个群体。因此,打击犯罪、减少伤亡、爱护学生、珍视生命是警察教师的天职。“导之以诚,尽力而为,学生每天能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这一切全赖于警察教师所付出的努力和授予之技能与战术!”通过爱心守望,刘开吉与学生真诚同行,一起成长,自己也赢得了学生的崇敬和拥戴。

走出象牙塔,寻求实用之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刘开吉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艰辛和血汗。他从事警察院校教学工作以来,20年如一日,没有分上班下班,没有分是否节假日,晚上几乎没有在12点以前睡过觉,可以说是尽职、尽责、尽心,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当中。而今,他已经取得了3个国家级、5个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和其他学术成果。

对于许多大学教师来说,服务社会的途径主要还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以传播和创造有用之学、培养和塑造有用之才。但是,警察学校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刘开吉将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责,依托专业优势,与时俱进,走出象牙塔,寻求实用之用、科学之学和发展之学,使得教学与研究内容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幸福。1998年至2013年,刘开吉走出校园,培养培训各类在职民警2万余人次,培养培训公安机关实战教官近千人,使教学研究内容直接服务公安实战,为平安中国建设和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警察教师之业,神圣而悲壮;警察教师之梦,崇高而淡泊。”回顾自己40年的从教之路,刘开吉直言学生的理解是对他的安慰、学生的收获是对他的嘉奖。

第19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桂贤娣,女,汉族,196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中学高级,特级教师。作为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 她是湖北名师方阵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情感育人、智慧育人的教育专家”。在近30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她倾情教育、潜心探索、善于创新,创立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用情用智育人法”,总结出“班主任因生给爱教育法”、“教师与家长真诚相处系列方法”、“班主任护生小工程”等,细致周到地呵护儿童,使孩子们幸福地成长,被青年教师称为“爱的教科书”。近几年来,她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带领“桂贤娣名师工作室”团队在“情感·智慧·阳光”的育人之路上积极探索。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桂贤娣老师提出的每日三问:

一、你爱你的学生们吗?

二、你会爱你的学生们吗?

三、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

桂老师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心中有爱,一切以爱为出发点,不光要从心底爱自己的学生,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也就是要“会爱”。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明白孩子是人,是不成熟的人,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人。因此,他们就会今天犯这样的错,明天捣那样的蛋,后天可能搞你意想不到的恶作剧,这都是正常的。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给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

虽然说付出不需要回报,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在付出的同时也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点滴变化,从学生言谈举止中感受他们的心情,多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思考。桂老师认为,爱也要像“因材施教”一样“因生给爱”,即:

1、体弱生爱在关心;

2、病残生爱在得体;

3、过失生爱在信任;

4、屡错生爱在耐心;

5、向师生爱在珍惜;

6、背师生爱在主动;

7、个性生爱在尊重;

8、普通生爱在鼓励;

9、进步生爱在赏识;

10、后进生爱在鞭策。这些施爱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教育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摸索出一定的门道,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有序地进行教育工作。

作为新手,我们要不断地实践,在失败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根据前辈们的成长经历,结合他们的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模仿反思、善于沟通、给予真爱值得注意的是,真爱还要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困难,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慢慢入手,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第20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桂贤娣,女,汉族,196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中学高级,特级教师。作为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 她是湖北名师方阵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情感育人、智慧育人的教育专家”。在近30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她倾情教育、潜心探索、善于创新,创立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用情用智育人法”,总结出“班主任因生给爱教育法”、“教师与家长真诚相处系列方法”、“班主任护生小工程”等,细致周到地呵护儿童,使孩子们幸福地成长,被青年教师称为“爱的教科书”。近几年来,她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带领“桂贤娣名师工作室”团队在“情感〃智慧〃阳光”的育人之路上积极探索。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桂贤娣老师提出的每日三问:

一、你爱你的学生们吗?

二、你会爱你的学生们吗?

三、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

桂老师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心中有爱,一切以爱为出发点,不光要从心底爱自己的学生,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也就是要“会爱”。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明白孩子是人,是不成熟的人,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人。因此,他们就会今天犯这样的错,明天捣那样的蛋,后天可能搞你意想不到的恶作剧,这都是正常的。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给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

虽然说付出不需要回报,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在付出的同时也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点滴变化,从学生言谈举止中感受他们的心情,多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位臵上思考。桂老师认为,爱也要像“因材施教”一样“因生给爱”,即:

1、体弱生爱在关心;

2、病残生爱在得体;

3、过失生爱在信任;

4、屡错生爱在耐心;

5、向师生爱在珍惜;

6、背师生爱在主动;

7、个性生爱在尊重;

8、普通生爱在鼓励;

9、进步生爱在赏识;

10、后进生爱在鞭策。这些施爱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教育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摸索出一定的门道,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有序地进行教育工作。

作为新手,我们要不断地实践,在失败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根据前辈们的成长经历,结合他们的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模仿反思、善于沟通、给予真爱值得注意的是,真爱还要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困难,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慢慢入手,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党员楷模先进事迹
《党员楷模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