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烈士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0 18:03:45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烈士事迹

杨靖宇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杨靖宇牺牲前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对方才“被打倒而绝命”。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日本关东军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8年在吉林省通化市建成“靖宇陵园”。

杨开慧烈士

杨开慧烈士是毛主席的爱人。她1921年入党,在长沙郊区开展农民运动。1930年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了严刑拷打,但敌人丝毫无法动摇她对革命的信心。1930年11月,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

毛岸英烈士

毛岸英烈士是毛主席的大儿子,8岁就和母亲一块儿坐牢,后被救出。1936年当组织找到他,送他去苏联学习。1943年在苏联入党,1946年回到祖国农村锻炼,1950年8月25日毛岸英同志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

诺尔曼 白求恩烈士

白求恩烈士是加拿大共产党人,是世界著名的胸外科专家。1938年他受派遣来到中国,转送到晋察冀边区,担任军区卫生部部长。在艰苦的岁月中,他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与战士同甘苦共患难,为我国民族的解放事业创造光辉的贡献。1939年11月12日因医治伤员中毒,治疗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逝世。

刘胡兰烈士

刘胡兰烈士于1932年出生于山西汶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刘胡兰从小就受到革命教育。她最先学会的几个字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她积极参加抗战工作,还组织了妇女参战队,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

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万岁。”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董存瑞烈士

董存瑞烈士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怀来县南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在党的培养下参加了党领导的各种抗日活动。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工作积极、做战勇敢,先后立过四次大功,得过三枚奖章。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线,与敌人同归于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董存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要学习英雄精神,沿着英雄的道路奋勇前进。

黄继光烈士

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邱少云烈士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睹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在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出现了一位为着胜利、保全整体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

他们潜伏的地方是在敌人盘踞着的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又没有荫蔽身体的地形和树木。昨天,从这里飞起一只野鸡,还惹得敌人打了半天枪炮呢!现在要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荫蔽二十多个钟头,不让敌人发现,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在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特地对他们讲:\"你们这次去潜伏,要靠巧妙的伪 装,要靠沉着,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潜伏纪律。那怕有人被敌人子弹打中了,也不能暴露目标。\"战士们同声回答说:\"请首长放心,为了祖国,为了胜利,为了中朝 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也要潜伏好,完成战斗任务。\"

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 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他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 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 能完成。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火焰已 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继续在燃烧着,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胜利 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一下。

烈火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受了肉体的苦痛,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推荐第2篇:二十六烈士事迹

(西顺河二十六烈士战斗事迹)

1945年春节,正当我抗日根据地军民欢度新春佳节之际,盘据在淮阴(今淮安市)宝应、扬州、仪征、六合、盱眙来安(安徽)等地的日伪军,根据情报获悉驻守在盱眙黄花塘附近的新四军二师主力开赴津浦铁路以西,伺机出动,大规模地向淮南侵犯,妄图围歼我新四军军部。我新四军一师五十团指战员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保卫军部、保卫根据地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在西顺河地区谱写一曲淮北抗战史上的胜利颂歌。

从淮阴出动的日寇天井大队和伪军潘干成二十八师一个团共计1500余人马,企图沿高涧镇蒋坝一线,奔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沿途民兵奋力抗击,但因力量薄弱,难以遏制敌人南犯。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三)为迅速阻止日伪南犯,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新四军军部命令完成了守卫原新四军四师防地任务,正从泗洪县朱湖向苏中开进的新四军五十二团迅速奔赴黄花塘(盱眙县境内),保卫军部。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五)早晨该团开到顺河集(现属洪泽县西顺河镇)20里外发现敌情,团首长立即命令担任警戒任务的三营八连轻装跑步占领顺河集,并渡过张福河在洪泽湖大堤上阻击敌人,同时命令七连从顺河集北边向东北方向运动,配合八连阻击敌人,掩护群众向湖滩转移。这时军部通讯员又飞马传来张云逸副军长的命令,要该团快速抢占顺河集,阻击日伪南犯,并立即派两个营的兵力火速南下,保卫军部。团首长接到命令后,立即从团机炮连抽出两个班和四连、六连一起协同七连、八连一起阻击南犯之敌,其余部队奔赴黄花塘。 该团素以“老虎团”著称,领受任务后如同猛虎下山,七连迅速赶到小马庄以南,利用一片乱坟地为掩护作侧击陈地;八连跑步占领顺河集后,一排重机枪班向北运动,迅速占领了苹果园,选择城隍庙制高点架起重机枪,以钳制十堡村方向的来敌。另两个排渡过张福河,沿着大堤的交通壕,迅速运动来丁家窑跟前,占领了离十堡大沟敌阵地不足一里的大堤为阵地。

八连三排刚进入阵地不久,就和伪军接上火,激战半小时就打垮伪军两个连的轮番进攻,守住了阵地。敌人就从十堡村北面炮击三排阵地,狂轰滥炸过后日寇,尾随伪军,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又向三排阵地袭来。八连三排在指导员岳行和排长杜金飞的指导下,越战越勇,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锋,守住了阵地。一会儿后退的伪军又被日寇用刺刀赶了回来,在猛烈的机枪火力掩护下,再次向三排阵地发起了冲锋。岳指导员倚在交通沟房指挥,不幸中弹牺牲。理发员王有芝急忙冲上去救护,被敌机枪打中牺牲。

在这危急时刻,连长张任远率领二排冲上去,在“为岳指导员报仇”的吼声中,一个反冲锋把敌人压了回去。敌人在大堤上丢下几十具尸体。三排长杜金飞和二排长赵月土在这场恶战中英勇献身。这时二营四连和团机炮班,在当地民兵和群众的支持下,迅速架起浮桥渡过张福河,在副营长李昌义的率领下,火速换防八连,刚进入交通沟部署完毕,几十个日伪军就闯进了二营的伏击圈,被打得措手不及,丢下几十具死尸溃退下去了。

十几分钟后,敌人又从大堤东西两侧分两路向二营阵地冲来,二营把敌人放到阵地100米处,发起猛攻,敌人又被消灭十余人,剩下的往回逃窜,四连一排见敌阵容已乱,在排长唐国平的指挥下,如猛虎般跳出战壕,发起了反冲锋,5个伪军见势交枪投降,余敌被赶到十堡大沟。

日寇见伪军连连折本,便在曲射炮、掷弹筒的掩护下,亲自出击。战士们在持续的战斗中,枪管都已打红,便用小便泡湿毛巾捂在枪管上继续打。激战中,四连长张云龙从望远镜中发现,敌人阵地上有匹无人驾驭的日本洋马,驮着弹药箱在阵地上跑前跑后,立即叫神枪手周阿福将这匹马干掉,切断了敌人的弹药运输。当敌人离阵地30米时,全体指战员扔出一排手榴弹后,端着刺刀趁着滚滚浓烟跃出战壕,与敌展开白刃血战。二班长虞阿品首先戳死一个鬼子,排长唐国平也跟着捅倒了一个。 一个大块头鬼子瞪着血红的眼睛向唐国平扑来,被高邮籍小战士韩寿桃一刺刀捅进左眼,鬼子“嗷”地叫了一声,手中枪一偏,戳进了唐国平右腋下的棉袄。唐国平向左一闪,敞开的棉衣被鬼子刺刀挑出丈把远。韩寿桃吆喝了十来个鬼子兵“呀!呀!”地冲了过来,张连长一见,忙把唐国平和韩寿桃一拉,三人背靠背,组成三角形,各对付一面,以守为攻,攻中有守。十来鬼子近不得身,团团转,有胆大的进入三人防守圈内,必死无疑。相持十来分钟,鬼子稍懈,仍不敢接近。张连长眼尖,见左边二班长捅倒了一个鬼子,过来解围,并暗示三个同时发一声喊,朝左边冲出去。在二班长配合下,他们一连捅倒五个鬼子,不幸的是断后的韩寿挑退步时,绊了一跤,未及爬起,便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下。这场白刃血战一直杀到下午2时左右,阵地后面传来喊杀声,鬼子胆怯,仓皇往北溃退了。日寇正面进攻被打退后,就从侧面迂回包围堤上部队。当一股敌人从张福河的暗坝上涉水过河,企图侧击时,遭到埋藏在柳树丛中七连指导员一阵密集的射击,死伤惨重。鬼子大队长天井少佐恼羞成怒。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下,50多个鬼子突破前沿阵地。张云龙连长用驳壳枪一连击毙了4个鬼子后,被敌人打中右胸,他坚强用手捂住冒血的枪眼,继续射击,又击中一个鬼子,不料被侧面跳出的几个鬼子兵刺中数刀,倒在血泊中。卫生员刘长春不顾生命危险,背着急救箱徒手上去抢救时,被鬼子迎住,头皮被刺了一条长长的血口。排长唐国平箭步上去将这个鬼子刺死,解救了小刘。炮班大脚板战士王开全,力大过人。在这次格斗中,他左冲右突,撂倒好几个鬼子,敌人见了他,畏之如虎,往往几个鬼子合在一起也近不得他。两次格斗,前前后后换了6支带刺刀的七九步枪。王开全这般骁勇,引起了鬼子的注意,便向他打冷枪,王开全头部中弹,倒在堤坡上。二排长见状,丢下一个敌人给唐国平排长对付,抡步上前营救王开全。二排长刚要背王开全后撤,一个鬼子冲了过来,二排长一见丢开王开全,与鬼子扭在一起,在地上翻滚,正当二排长骑在鬼子头上,使劲卡鬼子脖子时,不料肩膀被一个鬼子小队长劈了一刀。炮班班长陈彬杀得两眼通红,刺刀捅弯了来不及重换,赶过来抢救二排长。他一脚蹬开那个鬼子,手背被鬼子刺刀刺了一条口子,他不顾疼痛,抡起枪托咂烂了鬼子小队长脑壳,招呼另一个战士,背起昏迷过去的二排长退到战壕里。

阵地上虽然敌人死伤数量较大,但二营减员也越来越多,二排长毛存信、三排长贵瑞兴都在白刃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这时,二营六连在团长张宜友的指挥下增援上来,同时担架队、救护队也跟上来了,这使堤上部队士气大振,更增添了必胜的信心。此时胡乾修参谋长带来几个参谋人员,在侦察中观察到一群日伪军簇拥着一个骑高头大马的鬼子军官出了九堡村。胡参谋长断定这就是天井大队长,便翻身下马,从警卫员手中取过步枪,利用一棵老梨树作依托,“叭”的一枪,天井被击落马。顿时枪声大作,敌人失去了指挥,乱成一团,二营唤起冲锋号,向敌人发起猛烈冲锋,敌人抵挡不住,一窝锋似的朝淮阴方向溃逃。

气壮山河的顺河集狙击战,整整激战了一天,二营打垮敌人十四次冲锋,共击毙日寇72人,伪军200余人,26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西顺河地方政府和群众收埋了烈士忠骨,造陵墓,建立了纪念碑。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在追悼大会上高度评价这次战斗,他说:“顺河集这场血战,日寇兵分八路进攻淮南,扫荡新四军军部的部署粉碎了!”

(本文收集整理:朱仰贤。录写:张永)

推荐第3篇:洪涛烈士事迹

清明扫墓之―――洪涛事迹

洪涛(1912-1938)原名洪裕良。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干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革命烈士,山东著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泰安人民爱戴的司令员。

洪涛出生在江西省横峰县青板桥乡排楼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兄靠给地主种田、扛长工养活全家,生活极其困苦。年幼的洪涛,因家里无力供他上学,不到10岁就上山砍柴,下地干活,14岁就给地主放牛;饱受饥寒和人间之苦。受尽地主的凌辱和打骂。地主不劳而获并享荣华富贵,穷人整年劳动还是挨饿受冻,这种社会现实使幼小的洪涛心是埋下了要反抗,要革命的强烈愿望。

1926年,横峰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农民协会,发起了土地革命,从此,洪涛便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加入共青团,担任团支部书记,1928年参加红军,由于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很快由战士升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33年党组织派他到瑞金中央红军学校学习深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洪涛随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底到达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10月,洪涛受党中央委派从延安来到山东,在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下,会同黎玉、赵杰等同志,积极发展党组织,创建地方武装,组织领导了1938年1月1日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接着这支抗日武装在洪涛的带领下,展开敌后抗日斗争,两次伏击日军告捷,消灭日寇几千人,继又进占莱芜,攻入博山,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洪涛是我军优秀的年青指导员,在历次作战中他总是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他先后六次负伤,最后一次负伤,子弹穿进肺部,弹头残存体内,无法取出,使洪涛年轻的身体受到很大的损害,加之长期艰苦的斗争生活,终于积劳成疾,病情恶化,于1938年5月8日病逝于徂徕山圈里村。时年26岁。

推荐第4篇:聆听烈士事迹

聆听烈士事迹,洗涤心灵

11月8日下午,关工委刘宝宝老师到我校,作了光泽籍革命烈士事迹报告会。在报告会上,刘老师向师生们介绍了蔡金街和黄仁添两位烈士出生地、加入共产党、和抗日战争的一些英勇事迹,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此次的报告会,让同学们深深的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的来之不易,是革命烈士用鲜去血和生命换来的。虽然在今天,我们可能不需要“抛颅头,洒热血”,但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本领,时刻准备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第5篇:烈士事迹介绍

烈士事迹介绍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陈集小学全体师生怀着沉痛的心情来给烈士扫墓。长眠在我们面前的这位烈士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是我们最敬爱的人,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缅怀英雄壮举。下面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在一九四七年的七月,我们中国共产党砀山县政府、玄庙区政府和中队共180多人,驻扎在慢贾庄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当时我们这一地区属于国民党的控制区,因此,我们县政府、区政府和区中队的干部,战士为了隐蔽自己。就在南贾庄挖了纵横交错的地道。一天夜里,国民党反动派探听到我党的同志驻扎在南贾庄的消息后,住在砀城的国民党第88师,连夜包围了南贾庄。天刚蒙蒙亮敌人就开始进攻了,他们利用强大的兵力四面围攻南贾庄。我军干部、战士面对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利用有利的地形阻击敌人,打退了一次又一次的围攻。在南贾庄周围留下敌人一具具尸体。战斗进行了整整一天,敌人死伤两千人。敌人恼怒了,他们集中优势兵力,从一侧冲进南贾庄,这时我军的弹药已不够用了,为了保存实力,节省弹药,我军战士转入地道继续与敌人争斗。战士们从地道里射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敌人找不到我军战士的影子,恼羞成怒疯狂的乱挖。最后,地道被敌人挖出一个口子,狡猾的敌人不敢进洞,就找来柴禾、辣椒堆在洞口,点着火往地道里扇烟。地道内浓烟滚滚,呛得战士们直咳嗽,流眼泪,这时一个战士大声喊道:“同志们!我们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到外面跟他们拼了!对,拼死一个够本,拼死两个、三个更好。”战士们勇敢地冲出地道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有的战士牺牲了,还紧紧地抱着敌人,有的战士咬着敌人的耳朵。最后,由于敌人的力量太强大,战士和干部被敌人抓住了。其余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战士们一路昂着头,挺着胸,踏着落日的余晖被敌人带进了砀城。

到砀城后,敌人残酷地毒打被捕的干部、战士。妄想从干部、战士的口中找出其他我党、我军的情报。但是,敌人想错了,我们的战士个个钢筋铁骨,任凭敌人怎么折磨他们,他们总是咬着牙挺过来,没有向敌人屈服。后来,敌人用铁丝把被捕的战士、干部串在一起,有的从耳朵上穿过去,有的从手腕上穿过去。敌人在前面和后面拉着游街示众,走一走,顿一顿,鲜血顺着,两旁的群众都难过地留下了眼泪。可是,我们的干部、战士们依然昂着头挺着胸,一路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敌人的残酷刑罚,丝毫没能动摇干部、战士们的意志。敌人知道从他们的口中得不到情报,就向我们的干部、战士下了毒手,敌人把被捕的干部、战士全部活埋在砀城东关外,其中就有这六位战士。

一九四八年七月,我解放大军解放了砀城歼灭了驻守在砀城的全部敌人。人民群众把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的那八十位烈士全部从坑里扒出来。大部分烈士的遗体被他们的亲人认走重新安葬,最后剩下六位面目不清的,无法辨认的烈士就被安葬在这里。

同学们,现在我们幸福地生活,无忧无虑地学习,这舒适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好好劳动,继承先烈的遗志,去完成先烈们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同学们,飘扬在我们面前的旗帜,我们胸前的红领巾,它之所以这样鲜艳,是因为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在鲜艳的队旗下,我们要勤奋学习,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巨大的牺牲,为光辉的二十一世纪献出毕生的精力。

推荐第6篇:李青春烈士事迹

李青春烈士事迹

李青春是秭归县屈原镇龙马溪村,原新滩镇岗家坪村人, 1975年初中毕业回乡后,历任岗家坪村村民兵连长、治保主任,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8年村级领导班子面临瘫痪,村风民风每况愈下,他放弃出门搞个体经营赚钱的机会,接受组织上的安排,挑起了村主任的重担。他说:“不能白搞一届干部,要为群众办几件实事。”

1990年以前,岗家坪村到新滩集镇只有一条3公里的崎岖人行小道,每年村里10多万斤柑桔、大量农副产品及大批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都要靠人用背篓背出背进,“豆腐盘成肉价钱”。 “要想富,先修路”,他立下“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路修起来”的志愿。他号召全村集资修建岗家坪至龙马溪的3公里的公路。他通过自已的努力,多次联系县交通局、银行、开发办公室等单位筹集资金2万元,购回炸药雷管。12月19日,岗家坪村至镇政府的3公里龙岗公路工程正式开工。当时全村只有270个劳动力却来了300多人,一些年近古稀的老人也上工地刨石头、挖路基。他成了工地上最忙最累的人,又要组织施工、发放炸药,还要检查安全,常常顾不上吃饭,脸庞日渐消瘦。他吃在工地,一心扑在筹资积劳公路修建上,直到大年三十,他算是停顿下来了,回家吃了一餐妻子做好的团年饭。

1991年3月23日,在打通最危险的鹰子嘴路段时,李青春心系施工群众安危,几次察看路段。当日也是工地最险恶地段鹰子嘴放炮的日子。鹰子嘴上是高约200米的峻岭,下是悬崖峭壁的约700米的深沟。中午12时许,当鹰子嘴的炮声响过之后,他抓住树蔸攀爬到放炮处察看。路基作业面悬着的大石方正在沙沙作响,掉下几粒石子,他抬头细望,“可能要大塌方”。他果断喊施工的群众离开,及时疏散38名群众。等石头落下后,他再次去察看,发现段面上立着炸下来的一块几十吨重的巨石,他思前想后如果不迅速炸掉,就会影响下午施工,威胁群众安全。他与同村村民王昌举、爆破员杜国才爬到巨石旁,操起钢钎拓挖炮眼。12时15分,放炮后的乱石又落下几块,他大声喊叫:“不好了!大家快跑!”他用左手把王昌举推开了险区。眨眼间乱石飞溅而下,一块乱石击中杜国才的头部、腹部,处在危急中的他回头去抓将要滚向700多米深沟的杜国才时,乱石卷着杜国才滚向悬崖。瞬间,他也不幸被飞下乱石击中了头部。

事故发生后,村民王昌举大声呼喊,不好了!李主任和杜国才出事了!快来——人——呀!一个颤抖的叫声,四处的老百姓闻声而来,只见到李青春委缩的身驱躺在悬崖峭壁上,身子被几块石头压着,头部被巨石割裂了半边大脑,脑髓四溢。年仅29岁的李青春已经离开了父老乡亲。顿时,整个工地现场哭声四起。王昌举、成昌等人,脱下身上的衣裳,撕碎成几大块进行包裹,然后用施工中的二根木杠子做成单架,将他的尸体送到了他家的天井院子。紧接着成昌、王昌茂、王昌举等十多人又去700多米的山峪里小溪里,将杜国才尸体同时抬到天井院子为两位设立了灵堂。 全村男女老少的老百姓都来参加他们的追悼会,年纪最大的有80多岁的吴大妈,辈份最长的有76岁的王婆婆。有的哭孙子、有的哭儿子、有的哭姊妹,还有3个小男孩不停地哭爸爸。他的老母亲这天夜里不知昏过去多少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面摧人泪下。3月24日凌晨,乡亲们同时把他们俩位的尸骨安放在村委会门前的山岭上,村民们献上许许多多的花圈,将墓碑装饰得更加庄严。

李青春牺牲后,中共宜昌地委、宜昌地区行政公署、宜昌军分区授予了他“雷锋式青年”、“优秀农村干部”、“模范民兵连长”等光荣称号。1991年4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李青春“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青春豪迈青春路青春永存,英雄开拓英雄业英雄不死。看着龙岗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李青春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而他舍己为人的故事还在屈原镇广为传颂。

推荐第7篇:田作勤烈士事迹

田作勤烈士事迹

姓名:田作勤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陕西定边

出生年月:1907年

牺牲日期:1931年03月29日

1925年秋,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共产党员李子洲等人影响和教育下,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中共党组织发起的各项政治活动。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坚持开展革命斗争,为当时绥师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1928年春,陕北军阀井岳秀封闭绥德师范学校后,返回家乡,以安边小学校长职业作掩护,在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险恶环境中,在学生、农民中宣传革命道理,发展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成立党团组织,发动群众与地主劣绅、反动官吏开展斗争。曾组织“中山主义研究会”,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来教育群众,揭露和抨击反动当局的统治。曾打入国民党高桂滋部从事兵运工作。1929年后,任中共三边区党委书记,为当地革命斗争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30年冬起,积极领导策动张鸿儒地主民团团丁起义,利用多种形式展开政治思想工作,大力争取团丁。1931年3月29日,预定起义前夕,由于叛徒出卖被捕。敌人对他施用种种威胁利诱手段,诱骗他供出党的组织和名单,他严词拒绝,怒斥敌人:“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是用高官厚禄所不能收买的!”残忍的敌人将他吊起严刑拷打,用香把子蘸油烧,用烙铁烙,用鞭子抽打,他被折磨的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但仍坚贞不屈。当天,为革命事业光荣就义。

推荐第8篇:吴文炳烈士事迹

吴文炳,长沙县双江镇(原尊阳乡)人,1887年9月6日生。辛亥革命爆发后,其带头推翻帝制,推行义举办校。 1926年加入共产党。他参与开展农协运动,办农民夜校,建自卫武装。

妻子吴杨氏和儿子吴学谦也分别加入共产党、共青团。“马日事变”后,全家和农协会员们一道坚持地下斗争。1928年春,吴文炳在长沙县委书记吴本德指导下组建长沙游击队,任大队长兼书记,并在双江华坡和金井河畔办起两个农会哨棚。县团防局多次围捕,并勾结土豪劣坤血洗尊阳区,致使100多革命者惨遭杀害。吴文炳带领游击队惩处了当地3个罪大恶极的土豪劣坤,他告诫游击队:“革命不怕流血牺牲”。

一日夜,吴文炳召集队员开会。不料叛徒告密,他们被团防局包围,20多人被捕,关押在司门口监狱。敌人欲从吴文炳口中获取长沙县地下党的情况,对他进行威逼利诱审讯。但吴文炳视金钱名利如粪土,痛骂敌人一番。

敌人对吴文炳进行三次酷刑拷打。他的鲜血染红墙壁,仍是一言不语。敌人将其儿子吴学谦等三名队员一并押进刑室,欲以骨肉亲情来刺激吴文炳。但四颗赤心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吴文炳和儿子及两名队员终被敌人杀害。

1930年7月,尊阳区成立农民赤卫队,吴文炳之妻继承夫志,继续革命后勤工作。同年9月,其妻吴杨氏也被“铲共义勇队”杀害了。

推荐第9篇:犁倭烈士事迹简介

犁倭烈士墓地三位烈士简介

革命烈士吴国泰,江西省余干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士。50年代后,正值大西南剿匪时期。吴国泰随部队南下解放大西南,进驻清镇县。1951年初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奉命前往犁倭这个地区剿匪。这只野战军部队在站街和当地的很多土匪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战斗,最终消灭了猖狂的土匪。部队作了短暂的休整后,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卫城鸭池河方向剿匪,一路往左向犁倭流长一带剿匪。部队行军至左六弯弯时,遭遇徐绍兵匪头带领的土匪的伏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最终解放军大获全胜,但是最可爱的解放军战士吴国泰就在激战中不幸壮烈牺牲。

革命烈士王继富,山东省奉安县人,和吴国泰同在一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部队)。前面讲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犁倭流长分队在犁倭左六弯弯剿匪胜利后,部队又开到右拾熬硝洞下,准备一举消灭藏于熬硝洞中的残余土匪,谁知熬硝洞口军事牢固,火力很猛,解放军战士难以一时攻破,剿匪战斗处于焦灼状态。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在短时间内拿下这场战斗,在这关键时刻,王继富手抱炸药包,奋不顾身冲向熬硝洞口军事堡垒,由于土匪十分猖狂,火力太猛,英勇的王继富牺牲在猖狂的土匪的乱枪之中。

革命烈士李龙富,贵州省清镇县犁倭乡右拾村人,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1978年在北京修铁路时因公牺牲,被追认为烈士。虽不是牺牲在敌我双方战斗中,但是他在工作中敢于争先,不怕苦不怕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革命烈士杨邵文,贵州省清镇县蔡水乡大寨村人,1950年担任大寨大队民兵排长,1951年正月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土匪罗吊二和罗吊三去向时,在大寨村煤洞坡洞内遇害,时葬于清镇县蔡水乡。

推荐第10篇:胡斌等烈士事迹

胡斌等烈士事迹

中间这座烈士墓,安葬的是胡斌同志。

胡斌烈士,1910年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一个贫农家庭,1933年参加革命,在鄂、豫、皖地区红军游击队当战士。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他跟随党组织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四支队任排长,后升为连长,1939年随部队从边区东进抗日,1942年调到扬州西高邮湖西办事处任游击队指导员。他平时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常常带

一、两个同志到敌占区打击反动分子、汉奸、卖国贼,扩大根据地,缩小敌占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1942年9月27日,因执行某项任务,于夜晚从扬州古井之西束庄起身出发,到根据地中心江苏省盱眙县旧铺,途经谕兴集时遇敌不幸牺牲。

西首这座烈士墓,安葬的是钱、李等四位烈士。

钱、李等四位烈士,在北撤时期,到离驻地很近的南京市六合区樊集去侦察。当时樊集是敌占区,这次侦察是一项非常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但他们没有丝毫考虑自己的安危,一心想到的只是革命事业。猖獗一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在我军的沉重打击下,更加狗急跳墙,向着樊集以北的方向狂轰滥炸,并用机枪封锁了牛屎山。这时四位战士已侦察到了敌人的火力与炮位,准备立即回返。但是,敌人发觉了他们,归路已被封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勇士毫不胆怯,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他们面前摆下了遍地的敌人尸体。由于弹尽,有的战士牺牲,有的受了重伤。我军某部指挥所得

悉了钱、李四位战士被围的情况,组织了一支小分队,带着担架,在火力的掩护下,来到了四位同志的阵地,打退了敌人,把四位同志抬了回来。然而,受伤同志由于流血过多,不幸在归途中光荣牺牲。

东首这座烈士墓,安葬的是陈有林等五位烈士。

陈有林烈士约三十岁,江苏盐城县人。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大军南下,我军某部在祝家云一带宿营,次日被坏人发觉,报告了驻于六合县八百桥东王庙等地的国民党匪军,敌人在这天下午三时经樊集来我地,从武云山向我军进攻。我军奋起反击,机枪连陈有林同志端起机枪,直向武云山山头冲击,在战斗中不幸腹部中弹而英勇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几位同志。

先烈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了。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的鲜血换来了人民的江山,烈士们的宿愿实现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就是要学习烈士的高贵品质,把烈士的精神发扬光大,继承烈士的遗志;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尽心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勇于拼搏,努力奋斗,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让先烈们含笑九泉。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2011年4月2日

第11篇:周春山烈士事迹

一代支边青年的榜样 ——周春山烈士

周春山是天津知识青年,1946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长清县一个干部家庭,自幼丧母,在天津由姑母抚养成人。1962年10月于天津市第十三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5年高中毕业后,主动放弃高考条件和招工机会,像几十万知识青年一样,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报名支援边疆建设,分配到新疆兵团农六师一○三团二连。他扎根边疆,立志务农,不畏艰苦,拜老军垦为师,工作勤勤恳恳,努力实践雷锋精神,为职工群众做了许多好事,曾被评为团场优秀支边青年,师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多次受到上级领导机关表彰。

1968年春,正当周春山意气风发地战斗在农业第一线的时候,他突然病倒了,经医院诊断是白血病,一○三团党委立即把他送往天津专科医院治疗。但他决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有限的青春献给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第二天,周春山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毅然离开天津,赶回兵团。

连队为了照顾他,不给他分配体力较重的活。可是,周春山每天早早的下了地,专拣苦活重活干。平水稻地的活最累,他抢着去干;跟拖拉机耙地的活最脏,他争着往上挤,休息时,他担起水桶给大家送开水;吃饭时,他打开报纸给大家讲时事;中午,他常常帮这家大娘打捆柴,帮那家大爷挑担水;晚上,他又在灯下教老职工识字、学习……

周春山是一个全休病号,而在他重返农场四年多来,基本上都是在紧张的劳动中度过的。就是在节、假日里,人们也很少看到周春山休息。他不是去为畜群打草,就是到伙房帮厨,或是帮助职工的孩子补习功课。雨天过后,他爬上房顶,帮助职工加厚房泥;下雪天,他早早起床,把周围几排房子门前的积雪扫净,把附近公路上的冰雪铲净。二连的水井离职工住房较远,他就在晚饭后套上毛驴车,为年老体弱的职工挨家送水。几年来,他担任过团支部副书记,代理过连队文教,当过校外辅导员和煤矿学校教师,负责过“五七”家属排。不管搞什么工作,他总是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1973年元旦,周春山回天津探亲。从小抚养他的姑母见他日益消瘦的身体,又心疼又焦急,就背着他给一○三团领导写信,希望能把周春山调回天津,在家疗养。一○三团党组织同意了老人的意见。这件事让周春山知道了,他耐心地说服了姑母,像四年前一样又回到了军垦战士的身边。

1973年4月下旬,周春山的病势一天天重起来。连队医生又一次给他开了会诊单,催促周春山去住院治疗,连领导亲自到宿舍探望他,要他休息养病。周春山接过会诊单,说了句“别再浪费国家的药物啦”,把会诊单塞到口袋里,没有去医院。

5月9日晚,周春山巡视在干渠上。发现有段堤面地势较低,渠水漫过堤岸淌了出来。他挖土加高,土扔不上去,他就一锨一锨地往上端。从半夜三点到清晨七点,把一立方多的泥土从堤下搬到了高高的坝面,渠道脱险了,他却倒在堤坡上。

团党委立即把周春山送进了兵团医院检查,他的白血病已经到了晚期。1973年5月21日凌晨,经抢救无效而光荣殉职,时年27岁。他给战友们留下最后一句话:“我这么年轻,就失去为党工作的能力,心里觉得十分惭愧!” 1973年8月10日,一○三团党委根据周春山同志生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作出决定,号召全团干部、战士、家属及知识青年开展“忆烈士、学春山、见行动”活动,全团涌现了大量雷锋式的好人好事。

1973年10月31日,兵团党委授予周春山同志模范共青团员称号,追记一等功,批准为烈士。11月4日,兵团党委在乌鲁木齐隆重举行向周春山烈士学习大会,农六师党委和自治区团委也先后作出向周春山同志学习的决定。师文工团排演大型话剧《春山常青》在垦区巡回演出。

《新疆日报》用6个整版,在《把火红的青春献给边疆》的通栏标题下,报道全疆开展学习周春山烈士的动态。哈密县二堡公社二大队下乡知识青年张素珍在学习心得中写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新疆日报关于周春山模范事迹的报道,心里像大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周春山不贪恋城市,不追求个人享受,扎根边疆,立志务农,把有限的生命献给边疆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一生,闪耀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芒,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周春山烈士不愧为一代知识青年的榜样,每一个后来人都会在他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为兵团人所从事的屯垦戍边伟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12篇:吴海军烈士事迹介绍

吴海军---湟里走出的武警英雄

“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吴海军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用血肉之躯拦截擅闯机场的车辆,英勇地献出了年仅20岁的宝贵生命。

1994年12月10时21时许,担任海南省海口市机场夜班跑道警卫的领班员吴海军,正带着几名战士在各自的岗位上巡视。隆隆的飞机引擎声告诉他,从广州飞来海口的3932航班波音757客机再过四分钟就要降落了,一种强烈的职业本能驱使他用警惕的目光迅即扫视了一下整个机场,没等战士们作出反应,一辆轿车已从一号联络跑道驶入主跑道,又从主跑道窜入滑行道。

“不好,要出事!”吴海军喊了一声,立即拦住一辆机场工作车飞驶二号哨位拦截。这时,波音757的着落灯已将地面跑道照得通亮,飞机马上就要着落。如果不及时制止,让这辆轿车再窜入滑行道的话,价值6.6亿人民币的客机连同机上的200多名中外旅客将机毁人亡,造成的政治影响将不堪设想,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难以估量!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吴海军纵身一跃,跳到滑行道中央,一手持枪,一手打着手势,阻拦正以100多公里时速向他冲来的轿车。然而轿车没有刹车,反而加速向他飞来,霎时,巨大的撞击力把他撞出10多米远,吴海军倒在血泊之中„„

波音757客机安全降落了,200多名乘客收拾行李徐徐走下飞机,而我们的吴海军却光荣地牺牲了,他用年青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英雄壮歌!

吴海军是湟里中学1992届初中毕业生。

吴海军一贯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大雪天放学回家时,他曾饿着肚子把在雪地里一摇一晃艰难行走的素不相识的老太太,一直搀扶到6里路外她的家中才回来。

吴海军生活刻苦,学习勤奋,且兴趣广泛。他喜爱吹口琴、笛子,年年参加学校文娱演出,每年在校运动会上都有他的项目,他平时非常喜欢体育锻炼,尤其爱好武术。

吴海军入伍后,给陈朝阳老师的信中说:“现在,我又进入另一所更大的学校学习,我将好好珍惜这人生中仅有的三年时间。”“我已暗下决心,一定认真干好本职工作,站好岗、执好勤,决不麻痹,争取立功受奖,为亲戚朋友、父老乡亲和教育我成长的老师们争光,为社会多作贡献。” 训练场上,他总是流别人双倍的汗,吃别人几倍的苦。

入伍两年多,他连续两年评为支队训练标兵,执勤能手;先后3次在支队建制班比武中获“四会”教学第一名,5次获军事比武第一名,1994年5月评为支队“优秀团员”,年底牺牲前被评为“优秀士兵”;接着他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诚挚的《入党申请书》,被中队党支部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吴海军牺牲后,被武警总部追记一等功,同时被批准为革命烈士,追认为中共党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吴海军是新时期的欧阳海,是人民的好儿子,他永远活在千千万万人们的心中。

湟里的家乡人民,永远为有吴海军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

清明节扫墓学生代表发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天,我们又来到烈士墓碑前,凭吊烈士的英魂,缅怀英雄的丰功伟绩。

吴海军大哥哥,在保卫和平的当今岁月里,为着客机的安危、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了异乡的土地上。他的事迹,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触摸到英雄跳动的脉搏,仍然能感受到英雄呼吸的频率。正是因为无数像吴海军大哥哥一样的伟大存在,中国巨龙飞腾于九霄之外,华夏巨人屹立于民族之林。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一个古老民族书写下一篇新的乐章,一个泱泱大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小时候,老师常说,我们的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那时候,我还不太了解其中的含义。现在,我长大了,也渐渐懂了,正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我们才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我们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虽然离硝烟滚滚、战火纷飞的年代很远了,也许无法体会那时的艰辛,但我们已经明白了“幸福”的来之不易。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祖国新时代建设的重任,虽然也有艰险和困难,但我们一定会学习英雄不屈不挠的精神,好好学习,随时迎接困难和挑战。

青山肃立,绿水长歌,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英雄的事迹,继承英雄的遗志,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第13篇:高望重烈士事迹

高望重烈士事迹

高望重1925年毕业于户县初级中学。1927年初,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成立,全省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然而,驻户县的国民军何经纬部却勾结地主豪绅横征暴敛,逼得百姓流离失所、叫苦连天。

高望重与中共党员薛卓茂(自爽)、李艮一起,冒严寒走村串户,建立了一批区、村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与反动势力展开斗争,频频获胜。胜利唤醒了更多的农民兄弟,一个多月时间,全县已建起区农会9个、村农会270多个,拥有农协会员9.4万余人,农民自卫军1.5万余人。同年3月初,高望重由中共陕甘区执委会派来户县指导农运的苟自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月中旬,中共户县特别支部、户县农民协会和国民党户县临时党部同时在县城文庙成立,高望重任中共特支干事会干事、县农协主要负责人。

时值春荒,高望重为解决缺粮农民的生活问题,查出何经纬存粮达千余石。何见丑行暴露,指使部属将高望重打得头破血流。高望重毫不畏缩,于5月初带领农民自卫军截住了何部准备运往县城的数十石粮食。恼羞成怒的何经纬于5月11日派一营士兵包围东索村,当场杀害农民自卫军战士9人,造成震惊西北的东索村惨案。5月24日,又指派匪徒冒充省农会干部在王家寨找到高望重,将其枪杀在自家家门口。

第14篇:汪新烈士事迹简介

汪新烈士事迹简介

汪新同志系黄冈人,生于一九一零年三月,一九三零年参加革命工作,一九四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年元月驻扎在我们山区开展地下工作,曾任广济县税务局局长,蕲,黄,广三县税务局局长等职务,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二日,由于叛徒出卖,被迫跳洞而壮烈牺牲。

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国民党反动派内外勾结,流氓土匪横行乡里,穷凶恶极,十分猖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一九四二年元月党派汪新同志带领几名队员来我们这里组织革命武装,秘密联络站就设在武穴市田镇办事处山上村葛麻塘塆周家。为了便于长期对敌斗争,汪新同志的爱人杨香莲结为周家的干女儿,汪新同志就成了周家的女婿了,这样进进出出可避免一些怀疑。汪新同志带领队员边收税边进行革命活动。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他们,扑灭革命火种,一九四二年四月,闻听到有共产党员在葛麻塘塆活动,于是指派以柯宝元,吴百团为首的国民党保安团来山上剿共,由于群众掩护,及时将工作人员转移到山洞,使敌人扑空。

一九四五年,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走狗加紧了对革命力量的镇压,密探盯住山上村,桂来松就是其中一个。桂来松探听到汪新同志带领工作人员将于二月二十一日夜从黄梅收税回到葛麻塘的真实消息后,连忙告密,并亲自带路。这天深夜,汪新同志带领工作人员刚回到周家,周家村口的哨兵慌忙跑进屋来报告:敌人已经向周家包围过来了。 汪新同志马上命令队员转移群众,突然一声枪响,敌人冲了过来,并大喊:活捉汪新。汪新不投降,就把整个村子扫平。汪新临危不惧,他沉着地向队员下命令:你们马上从后门出去,继续为党努力工作。说完,他把自己的手枪也交给了队员。汪新同志本来可以和队员一起突围出去,但是为了村里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毅然做出了牺牲自己的决定,而让其他队员突围。

这时,已有身孕的妻子杨香莲含着泪水望着丈夫。汪新同志走过来,说:把孩子养好,我走了。 转身走出了周家大门。敌人把汪新五花大绑,威逼他们交出党的文件和枪支弹药,汪新说我的事与群众无关,重要文件和枪支弹药跟我去取。

夜死一般的沉寂,连狗也嗅出了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不敢叫唤。敌人跟着汪新向村北的山洞走去,这个山洞有十几米深,上下无通路。来到洞前,敌人给汪新松绑,押他去取文件。他大义凌然的站在洞口,高呼:”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打到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接着,他纵身一跳,坠洞身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山上村人民为了纪念汪新烈士,把他安葬在洞旁的山岗上,并立下墓碑,让子孙后代都知道这位烈士。

第15篇:温生才烈士事迹

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之一的温生才是广东梅州丙村井塘人,早年在南洋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后来,回广州参加反清起义,英勇刺杀清朝官吏,不屈就义。

温生才生平

温生才是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1870年生。幼时丧父,靠寡母抚养,被人诱到南洋荷属殖民地做童工,归国后做过仆役,当过兵。清廷腐败、社会黑暗,温生才不愿接受这现实,逃避到南洋霹雳埠锡矿做工。1907年,受革命党人的号召,他开始正视现实,决心参加反清的革命行列,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温生才与同志组织了广益学堂,研究革命的方法。1910年同盟会在广州组织新军起义,失败的消息传到海外,激发他回国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1月,温生才回到广州,携带手枪在广九火车站工作,伺机行事。”

温生才英勇事迹

新任广州将军孚琦其人不学无术,只知游乐,但镇压革命却很卖力。当时,革命党许多次失败都是被水师提督李准镇压的。因此,革命党部署,要在3.29起义前,除掉李准。3月初十,清朝官吏要到广州郊区燕塘观看飞机试飞。温生才估计李准会路经东较场,于是就埋伏在附近的酒楼准备下手。当官轿来到咨议局门前时,温生才从茶楼疾飞而出,手持手枪,直冲轿前,并大喊“革命党来了!”抬轿的旗兵被吓得鸡飞狗走,他随即掀起轿帘一看,原来不是李准,而是镇粤将军孚琦。温生才为了杀一儆百,向孚琦连开四枪,孚琦当即倒弊在轿内。温生才从容离去,后不幸被巡警跟踪拿获,英勇就义。杀一个孚琦,固然无济于事,但借此以为天下倡,而且可以杀一儆百。但是杀一儆百的政治影响,可以广泛地唤起人民的革命热情,而足以使一切独夫民贼、贪官污吏胆寒。

烈士精神永存

家乡父老也为客籍人士出了这样一位民族志士而深感骄傲。烈士的家乡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广泛宣传革命志士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学习温生才烈士的高尚品德,要继承先烈的遗志,让革命精神世世代代留传下去。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温生才,在梅县丙村„生才学校‟新设立了温生才纪念馆,并安放了新塑造的烈士半身塑像。

第16篇:王秀东烈士事迹

王秀东烈士事迹

王秀东同志原是山东省海阳县人,生于1906年,早年参加革命,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势力异常猖獗,东岗地区的于匪帮更是气焰嚣张,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在这种危难之际,王秀东同志肩负党的重托,来到东岗担任第一任区长,建立了东岗地区区公所,担任保卫任务。在王秀东同志的领导下,区政府积极开展了发动群众,反霸清匪斗争,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于福匪帮不甘心灭亡,进行垂死挣扎。偷偷混入革命队伍里的叛徒,内外勾结,于1946年5月7日晚八时许包围区政府,王秀东同志正在区公所办公,叛徒姜永清闯进屋里报告说“于福来了,打不打?”王秀东同志斩钉截铁的说“打!”话音刚落,可恶的叛徒便将罪恶的子弹射向了王秀东同志。年仅40岁的王秀东不幸身亡了。

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革命先烈的功绩永远不会泯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王秀东烈士的光辉业绩。

池西一小 2012年3月31日

第17篇:雷天明烈士事迹简介

雷天明烈士事迹简介

雷天明(1916年4月----1947年2月),湖北房县人。雷天明同志出生在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成长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四岁母亲去逝,九岁父亲被害论为孤儿。由其叔父抚养,并接往武汉求学,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初,天明同志回到房县在中共鄂北党组织负责人安天纵、左觉农领导下开展工作。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团结影响了一批房县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和中原解放区。

1940年2月,被党组织派往鄂豫边区新四军部队工作,先后担任新四军五师政治部秘书。十五旅四十三团政治部主住,鄂中军分区政治部联络部长,鄂中军分区统战部长,中原军区二纵政治部联洛部副部长等职。

1946年6月,在国民党部队的大举进攻下,中原解放区部队向鄂北突围,雷天明同志放弃化装北上机会,主动要求随部队突围西进。部队突围到鄂西北地区后,在房县上龛成立鄂西北军区,展开部队就地开展游击战争,开辟鄂西北革命根据地。雷天明先后在竹山、房县、保康交界山区创建两竹房革命根据地,开反清剿的武装斗争。

1947年元月,雷天明率部向兴山转移途中,因负伤在榛子岭被捕。2月23日在向房县押解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榔口土地垭。

第18篇:董云阁烈士事迹

董云阁(1908~1932年),又名董光泰,历任厦门团市委书记、中共闽南特委副书记、福建团省委组织部长、福建团省委书记。其父早年往菲律宾经商,生意兴隆,家境颇宽裕。云阁童年入家乡董氏开办的“四合成”药铺附设的私塾念书。他天资聪明,认真好学,备受教师赞叹。1920年随父亲到马尼拉变读于普智小学,1925年随三叔父回国,就读于集美中学的厦门大学,在学校期间他接受了革命思想,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颇受同学尊敬,称之为“老董”。

1926年董云阁光荣加入共青团,工作十分出色,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不久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底北阀军入闽,董云阁等人受到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泉州永宁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农会组织,播撒革命火种。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厦门上空,董云阁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回到厦门,参加中共厦门市委的领导工作,挑起了厦门团市委的重担,积极培养教育青年一代,多次组织青年工人和学生多次举行反对国民党的游行示威活动,开展革命斗争。

董云阁不辞辛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青年工作方面作出了极大的成绩,充分显示出其工作能力和组织才能。1929年6月被任命为共青团福建团省委组织部长,同年10月接任福建团委省书记。

1931年厦门发生了“三二五”事件,中共福建省委遭到破坏,在危难时期,董云阁挺身而出,与蔡协民、曾志等主动担负起领导全省革命斗争的重担。母亲担心他的安危,劝他到菲律宾去,他断然拒绝,说,“没有国,哪有家”。

在地下斗争中,生活非常的艰苦,党的活动经费有限,时常吃了上顿愁下顿,有时只能硬着头皮到亲朋故友家中蹭饭吃。出身富裕家庭不愁吃穿的董云阁,因为有坚定的信仰,从不叫苦叫累,从不后悔自己选择的道路。为了民族解放,党的大业,他毫不稀罕豪华大厦,宁愿在陋室中居住。

1932年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备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年仅24岁。董云阁烈士用他年轻的一生,向我们讲述了英勇不屈的烈士精神。

第19篇:烈士事迹进校园主题班会

烈士事迹进校园主题班会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你认为清明是个怎样的节日?

2、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 又有着什么意义?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 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 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 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 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 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 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 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 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以及 先烈”的怀念和感谢。清明节扫墓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习俗。 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这一名族传统, 2008年正式将清明节确定为我国的法 定假日。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传承民族传统, 继承革命 遗志,让我们共同踏上被记忆尘封已久 的革命道路,共同追忆那红色足迹!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 日子。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 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 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 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 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 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抛去了 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 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 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 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 碑。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 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 下层座为海棠形,上层座呈方 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 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 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 以“虎门销烟”、“金田起 义”、“武昌起义”、“五四 运动”、“五卅运动”、“南 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位于四川松潘 县川主寺镇元宝山。主碑41.30米,耸立 于元宝山顶,由红军战士铜像、碑体,基 座组成。红军战士铜像高14.80米,双手 高举成“V”字形,象征胜利。红军长征 纪念碑碑园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纪 念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史上的奇迹而决定 修建的。它是红军长征总纪念碑。部队进入草地后,行军十分艰难、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 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向 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 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 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 果然,一丛丛野草的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拔起 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 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 胀,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 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 摔倒了。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说: “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学习张思德怎样的品质?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 享年22岁,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所以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庚伢子”。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 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 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 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 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 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 “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 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 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 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 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雷锋同志因公牺牲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 新闻媒体报导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觉得他 是和平时期青年的一个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 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他们给毛主 席写信希望它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 全面概括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 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 青年》上刊出了。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 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向“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 念日。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 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 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 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 面前不为所动,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 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当时,她尚未满15周岁。

1952年10月,为打击美国 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 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战士邱 少云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爆 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进行 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 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 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 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直至 壮烈牺牲。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 战斗打响。董存瑞任爆破组组长,带领 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 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 突然遭敌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 开阔地带,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 战,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 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危急 关头,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 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 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 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此时, 他年仅19岁。烈士的忘我牺牲精神令我 们感动,作为新时期祖国 的花朵,我们应该怎样报 效祖国呢?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热爱劳动 投身环保用心工作建筑辉煌奋勇争先为国争光

诚然,我们未出生在战争年代, 不能为祖国的解放而奋战沙场。但 是,既然我们出生在这个和平发展 的时代,就应该为了祖国的繁荣昌 盛而努力学习。战争的年代造就了 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 环境又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 能,成栋梁的机会。我们应该懂得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 得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把先 烈们的宏愿铭刻在心,去刻苦钻研, 为描绘一个更壮观的时代而努力吧! 《请英烈们放心》 千千万万英烈, 我们心中的丰碑, 我们无限崇敬的先辈。 我们决心向你们学习, 继承你们的遗志, 发扬你们的精神。 假如我是一束阳光, 我愿发出强烈的光热; 假如我是一滴泉水, 我愿解除大地的干渴;假如我是一把泥土, 我愿育出茁壮的禾苗; 假如我是一滴石油, 我愿催动飞驰的列车; 假如我是一支彩笔, 我愿绘出美丽的景色; 假如我是一根琴弦, 我愿奏出时代的赞歌。 请英烈们放心吧, 今天,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好好锻炼; 明天,我们一定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就是我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誓言。

第20篇:王发坤烈士事迹

王发坤烈士事迹

烈士简介:王发坤,1946年9月生于海拉乡新村村大坪子组,1968年4月入伍,同年12月入党,在十三军39师115团二营炮连服役,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

1979年2月17日,王发坤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攻打波光,他亲自指挥战斗,摧毁了敌人设置的坚固工事,为部队打开了通路,在周登激战中,光荣牺牲,部队后来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记二等功。

新婚刚过即投入部队训练

上世纪80年代,反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上战士们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部文艺作品的主角梁三喜的原型,是一位来自贵州省威宁自治县海拉乡新村村名叫“王发坤”的烈士。

1974年初,28岁的王发坤经父母介绍,与同村22岁的李金花结为夫妇,结婚时的王发坤已入伍6年多。在父母介绍时,李金花总觉得自己没有文化,配不上王发坤。但在王发坤眼里的李金花善良、贤惠。李金花说,那时刚结婚,他们打算等王发坤军龄满15年时便全家随军,让孩子以后继承父业,也做一名光荣的军人,报效国家。

结完婚后,王发坤把新婚妻子李金花留在家中,自己便随部队在四川省内江市训练。1974年底和1976年初,王发坤的大儿子王远碧与小儿子王远苍相继出生。由于王发坤常年在外,李金花就自己在老家抚养孩子,照顾老人。

常年分居两地,王发坤的妻子李金花受了不少苦。

1

“我每天要带小孩、照顾老人,干农活时都在盼呀盼,盼可以早点带着孩子随军,或者丈夫早点转业,总之不用再两地分居了。”

原本,李金花的愿望就快实现了。王发坤1968年入伍,两年提干,表现优秀,当了军官以后部队整编、压缩,到1978年初部队下了命令宣布王发坤退出现役,安排转业,在转业干部集中学习转业后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并且已经在家乡威宁联系了工作,准备回家跟家人团聚过好日子。

舍不得脱下军装的战士

据王发坤的战友周光翔回忆,当年王发坤准备把家里的房子弄好,还借债买了瓦。但是,1978年11月,中央军委指示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参加“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斗任务,这时正在修房子的王发坤被召回部队。召回部队后,部队领导征求王发坤的意见,组织上说:“老王,现在国家要打仗,需要军官,尤其是需要炮兵干部,你能不能放弃转业。”

此时的王发坤求战心切,积极申请要求参战。王发坤说:“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党培养多年的老兵,我义不容辞。”组织上同意了王发坤的请求,批准他参加此次作战任务,并任命王发坤同志任二炮连副连长。

1979年2月16日下午2时,王发坤所在部队按照上级指示,开始进攻,于当晚24时前集结完毕。2月17日凌晨6点,王发坤所在营奉命为第一梯队首先通过架在红河上的舟桥,首先执行穿插后转入助攻。并攻击248高地、191高地,随后进驻班光村。

2

上午10时10分,王发坤所在营继续向龙金、周登方向发起进攻。13∶30分左右,王发坤所在的营在渡过外珊河时,大部分军队已渡过去,但还有一部分正在过河,这时王发坤所在营的左边为115团三营八连,右边为116团一个营。

此时,遭敌军炮火猛烈袭击,王发坤所在部队损失较大,两台电台和两名报务员均受重创,当时情况紧急,王发坤所在营二营营长李金命令副营长陈绍先带领四连一部和五连迅速在周登以南占领有利地形,令副连长王发坤迅速架炮向387北侧无名高地射击,掩护

四、五连进攻。

第一轮炮弹袭来,王发坤的左脚就已经受伤了。突然间,敌军又一轮炮弹在二营指挥所附近爆炸。这时王发坤把正处在炮弹下方的卫生员罗顺良一推,嘴里喊着:“你赶紧走,赶紧走,等会落队了,你要跟上大部队。”王发坤又是一推,就在这一秒钟,王发坤把罗顺良推倒在路边的烂泥地里。结果,第二轮炮弹过后,营长李金明和机枪连指导员蒋玉新负伤,罗顺良跑上来一看,发现王发坤满脸都是血,不幸牺牲了。

战后,王发坤所在营的营长李金明、卫生员罗顺良和通信员一起将王发坤的遗体进行了整理,移交给后勤分队,将所有伤员和阵亡将士运回祖国。后来王发坤安葬于云南省屏边县烈士陵园,王发坤在战前准备和作战期间,刻苦训练、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不怕牺牲,部队领导机关后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记二等功。

王发坤的战友周光翔回忆说:“王发坤大哥原本可以回家过安乐的日子的,只是他舍不得脱掉身上这身军装啊!”

3

融化的红糖就像烈士的鲜血

王发坤上前线的消息,他的家人毫不知情,王发坤的家人们还满心欢喜地等待着王发坤转业归来,谁知道等来的却是他牺牲的消息。

1979年5月,一位战士翻山越岭出现在李金花家里,留下了王发坤被追认为烈士的证明书,以及部队、县民政局和县武装部送来的1000元抚恤金。李金花等待着丈夫转业,回来一家团圆的梦想这一天却轰然倒塌了。

“我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当家就这样走了,不是说好要转业的吗?”李金花难以接受王发坤牺牲的事实,她固执地认为,丈夫只是被越南军队俘虏了,很快就会被战友们救出来,然后光荣转业回家,跟她和儿子过平凡日子。

于是,李金花每天左手牵一个右手牵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坐在村口眺望,祈盼着王发坤突然从大山的转角处大步走来。“我们连着望了1个多月,只见青山转,不见亲人归……”

尽管王发坤的牺牲,李金花一直固执地不肯相信,但是在村里已经人人皆知。自从王发坤牺牲的消息在村里传开来后,李金花和她的两个儿子一直备受歧视,而这时不到5岁和3岁的王远碧与王远苍从此没有了朋友,在村里,人们给这个烈属家的称谓只有“死了丈夫的那一家”。

王发坤牺牲时自己的大儿子王远碧不到5岁,在王远碧的记忆里,只有父亲最后一次离开家时的记忆是最深刻的。王远碧说,父亲离开家时身上穿着军装,头顶戴着一顶军帽,帽子上还有一颗帽徽。走的时候还和兄弟俩说:“我回来的时候给你们买好吃的、好玩的。”没想到,王远碧和王远苍兄弟一等就是几十年。

4

3个月后,县邮政局通知王发坤的家人去领包裹。那是他准备转业回家买的10斤红糖啊!咋会只见红糖不见人呢?采访时,李金花说她取到包裹时,红糖已化了不少,淌了许多在邮政局的大厅里,化掉的红糖把装糖的口袋都染成暗红色,就好像丈夫在战场上流出的鲜血,李金花一路哭喊着丈夫的名字,把糖背回家,一点也舍不得吃。

思念是种说不出的痛

1980年,部队把王发坤的遗物——一块手表寄到李金花手中,她终于彻底相信丈夫已经不在人世的事实。李金花清楚地记得那天,自己去邻居家借钱买来肥皂,把表带里的泥土和血迹全部洗净,“这是他留下唯一的东西,也是我要用一辈子保存好的宝贝。” 李金花心痛不已。

记者在王发坤的家中看到,那块买于1973年10月31日的手表至今还在走着,而王发坤的妻子李金花和两个儿子的思念就像这块手表一样,一走就是三十余年,从未停过。

据王发坤的战友回忆,当时王发坤在递诀别书时还写了一封遗书。遗书上写到,如果他牺牲了,希望妻子改嫁重新寻找幸福;如果他牺牲了,请把他的军大衣转给他的妻子李金花,让他的妻子重新找一个丈夫之后,把军大衣交给李金花的新任丈夫。同时,用他的抚恤金还债。

尽管丈夫的遗嘱写着叫李金花改嫁,但是时过三十余年,李金花从未有过改嫁的想法。从此,李金花凭着丈夫留下的抚恤金,撑起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家。王发坤的家人只知道王发坤牺牲了,却不知道葬在何处,直到王发坤的

5

营长李金明捎去一封信,王发坤的家人这才知道王发坤葬在云南省屏边县烈士陵园。

2010年5月,李金花和两个儿子在王发坤的战友及好心人士的帮助下,来到了屏边县烈士陵园。

一直以来,李金花及小儿子王远苍被当地民政部门纳入了优抚对象,虽然王元苍已成人,但民政局仍坚持“超龄不脱钩”的帮扶,每年9000元的优抚金表达着对烈士的无限敬意。同时,每年的低保金也让李金花老人多了一点安慰。

2011年,由威宁自治县委、政府出资5万元,威宁武装部、民政局及海拉乡配套3万多元,帮助李金花家修建的小平房正式落成乔迁,同时,县武装部也代表毕节军分区对王发坤烈士遗属一家给予了5000元资助。后来,威宁武装部再次来到烈士王发坤家中,代表毕节军分区把价值8000多元的床、电视、火炉、生产生活用具及2000元现金送到了烈属李金花手中,2014年海拉乡政府结合实际为李金花家改造了房屋,升起了二层小洋楼。如今,李金花的家已不再是没有围墙的土房。

李金花告诉记者,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逢年过节领导们也来她家看望,有着抚恤金和各部门的慰问金,吃穿不愁,再加上王发坤战友的照顾,她们一家过得很好,这得感谢党和政府。现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只是经常在梦中梦到丈夫,很是思念。

作者:赵润敏

孔德亚

2014年9月25日

烈士事迹
《烈士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